农业种植实施方案范文

时间:2023-12-15 17:55:4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农业种植实施方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农业种植实施方案

篇1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总目标,以产业化建设为中心,以促进畜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为出发点,以促进全县种猪标准化养殖为重点,建立健全种猪养殖标准体系,加强标准化技术服务,把养猪业建成资源节约型、生态循环型的优质高效产业。

二、总体目标

到2012年,建立西北种猪养殖基地,标准化种猪养殖企业、场(户)达到200个,种猪饲养量达到2.5万头以上,年提供仔猪60万头,全县生猪饲养量达到100万头,出栏60万头,综合总收入8亿元。

三、实施方法和步骤

(一)实施方法:以兴科牧业有限公司、县益盛源牧业公司为中心示范区,实施“龙头企业+基地+农户+标准”的农业标准化推广网络,坚持标准化示范和循环经济发展相结合,建设标准化养殖模式(优化品种、降低成本、增加效益、发展生态“四段式”)。

(二)实施步骤:项目建设分四个阶段进行。

1、启动阶段(年元月至12月):向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申报第六批全国农业标准化种猪养殖示范区项目;制定示范区实施方案,并在全县组织实施;建立畜牧、质监、农业等部门和龙头企业联合标准化技术工作组,开展研究制(修)订符合本县优势和特色的种猪养殖技术规范标准(包括:种猪精细养殖管理技术、商品猪群生长发育参数、无公害生猪养殖技术规范、标准化猪栏圈建设,饲养管理,疫病防治,疫病检疫测报,饲料推广应用,猪肉产品质量安全及市场营销等方面形成协调配套的综合标准体系),并实施;明确示范区示范标志,兴科牧业有限公司加挂“国家农业标准化示范区”标志牌;开展农业标准化宣传和培训,通过新闻媒体、印发资料、制作电视专题片等形式,向社会各界及生猪养殖企业、农户广泛宣传标准化种猪养殖的目的意义,普及标准化知识,增强生产者、经营者、管理者和消费者的标准化意识。

2、全面实施阶段(年元月至12月):加强技术服务体系建设,举办农业标准化种猪养殖技术培训班,培训生猪养殖标准化技术推广队伍100名,深入开展科技服务活动,组织实施“科技下乡入户工程”,提高科技推广应用水平;大力推进畜牧业标准化经营,培植和发展一批关联性和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场和农户,壮大企业块头,形成集团优势,实现规模化、标准化养殖,增强辐射带动功能,发展10个养殖小区,新建一批“150”、“300”养猪模式,扶持人工授精配种站(点)和良种扩繁场建设,鼓励和支持示范龙头企业实施ISO9001、ISO14000、GAP和HACCP等标准体系认证,为争创畜牧标准化养殖大县奠定基础;发展标准化生态养殖,推广“猪-沼-粮”、“猪-沼-鱼”、“猪-沼-菜”、“猪-沼-果”等立体生态健康养殖,把生猪养殖业建成资源节约型、生产环保型的优质高效产业,保护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源头水质;加快良种工程建设,在龙头企业、养殖小区和养猪大户中推广大约克、长白、杜洛克外三元杂交,农村饲养条件相对较差的推广地方品种猪与外来良种猪二元杂交,南部高山区推行约荣杂交猪生产;大力推行标准化猪栏圈建设,推广“三位一体”的建栏模式,改善养殖条件,标准化栏圈建设的农户达到70%以上;组织开展科技攻关,贯彻执行《动物防疫法》、《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等法律法规,重点研究解决涉及种猪饲养、繁殖、重大疫病防治、污水处理及废弃物综合利用等关键技术,以标准化建设为支撑,实行养殖全过程质量监管。

3、巩固提高阶段(2012年元月至9月):大力推进名牌战略,积极培育“标准化农产品”,制订与国际标准接轨的猪肉产品、加工技术规程;建立健全猪肉产品质量标准,完善检测手段,强化质量管理,推进产品认定、认证和品牌开发,确保猪肉产品符合质量安全标准。加强示范区管理,开展检查、指导工作,针对存在的突出问题制定整改措施,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全面提高示范区建设水平,增强示范效应,充分利用龙头企业营销窗口实施绿色营销,加大品牌宣传和营销力度,完善营销机构,健全信息网络,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猪肉产品标准化市场。

4、总结验收阶段(2012年10月至12月):构建及时、准确、高效、权威、便捷的农业标准化管理信息平台,按照《国家农业标准化种猪养殖示范区任务书》和《国家农业标准化示范区考核验收细则》要求,做好资料的收集归档和呈报工作,迎接国家和省、市的考核验收;向国家标准委申报《国家农业标准化示范区》使用标志,在其产品、包装、标签及说明书上使用“标准化农产品”标志,进一步提高示范区产品的知名度。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为加强对项目实施工作的领导,县政府成立由分管领导任组长,各相关乡镇政府、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县建设第六批全国农业标准化示范区领导小组”(人员名单附后),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项目建设实施工作。各相关乡镇政府、相关部门要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相应机构,确保项目顺利实施。

篇2

*区第一次农业污染源普查实施方案

根据《国务院关于开展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的通知》(国发[2006]36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方案的通知》([2007]37号)、《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江苏省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实施方案的通知》(苏政办发[2007]125号)、《关于转发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做好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农业源普查工作的通知》(苏农办环[2007]3号)、省农林厅和省海洋与渔业局《关于印发<江苏省第一次农业、渔业污染源普查实施方案>的通知》(苏农环[2007]7号)、省农机局和省环保厅《关于印发〈江苏省农机排气污染源普查实施方案〉等文件的通知》(苏农机管[2007]29号)、常州市农林局《关于印发<常州市第一次农业污染源普查实施方案>的通知》(常农发[2008]6号)等有关要求,为做好我区农业污染源普查工作,摸清全区农业污染物排放基本情况,实现农业污染物排放的有效控制,结合本区实际,编制本实施方案。

一、普查目的

农业污染源普查是摸清农业污染底数直接而有效的途径,也是农业环境管理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通过全区农业污染源普查,全面了解和掌握在农业生产过程中主要农业污染物的区域分布特征、类型和产生、排放量及其去向;了解我区农机排气污染源及太湖流域农村生活污染源情况。通过对设立在我区的种植业污染系数测算基地的持续监测和检测,提供污染物产生、富集和流失系数。以农业污染源总量普查和污染系数测算相结合的方式,为我区农业污染源污染防治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二、普查时点、对象、范围和内容

(一)普查时点

普查时点为2007年12月31日,时段资料为2007年度。

(二)普查对象

主要普查第一产业中的农业、畜牧业和渔业、农机排气污染源,对象为分散农户、专业户、养殖场和农机拥有者。

(三)普查范围

1、种植业污染源。主要针对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和蔬菜作物的主产区开展肥料、农药、农膜和秸秆等污染源的普查,以地块为基本单元抽样调查,抽样比例为0.6%。

2、畜牧养殖业污染源。以舍饲、半舍饲规模养殖为调查对象,针对猪、奶牛、蛋鸡和肉鸡等养殖过程中产生的畜禽粪便和污水开展普查,生猪≥50头(出栏)、奶牛≥5头(存栏)、蛋鸡≥500羽(存栏)、肉鸡≥2000羽(出栏)的全部养殖户。

3、水产养殖业污染源。主要普查鱼、虾、蟹等在规模养殖条件下饵料、渔药、肥料等污染源的产生情况,养殖面积≥5亩的池塘养殖户和养殖水体体积≥1500立方米的工厂化养殖户。

4、农机排气污染源。主要普查区内主要农田作业机械(包括拖拉机、变型拖拉机、联合收割机、插秧机、机动植保机)的拥有者,主要为分散农户、农机大户、农机服务组织和农场,开展农机排气污染调查。

(四)普查内容

1、种植业污染源:主要普查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和蔬菜作物生产过程中污染物的产生情况。

肥料:包括化肥、有机肥两大类。化肥包括氮肥、磷肥、钾肥、复合肥;有机肥包括商品有机肥、人畜粪便、土杂肥、厩肥、沼肥等。调查内容:肥料名称、有效成分及其含量、施用量、施用方法、施用时期等。

农药:包括杀虫剂、除草剂、杀菌剂等。调查内容:农药名称、剂型、有效成分及其含量、农药用量、施用方法、施用时期等。

农膜:主要普查地膜使用情况,调查内容:地膜厚度、覆盖面积、使用量、回收量等。

秸秆:调查内容包括秸秆产生量、直接还田量、露天焚烧量、随意丢弃量、饲料利用量、燃料利用量、堆肥利用量、材料利用量等。

2、畜禽养殖业污染源:主要普查猪、奶牛、蛋鸡、肉鸡在规模养殖条件下污染物的产生情况。普查内容:畜禽种类、养殖组织模式、存栏量、出栏量、饲养阶段、畜禽体重、采食量、精粗饲料主要成分含量,粪便和污水产生量、清粪方式、利用方式、利用量、排放量,粪便污水处理设施的处理方式、处理能力、运行时间和运行状况。

3、水产养殖业污染源:主要普查鱼、虾、贝、蟹等在规模养殖条件下污染物的产生情况。普查内容:养殖种类、养殖方式、养殖模式、养殖产量、养殖面积、饵料、肥料、渔药的使用量、使用方法、使用时期、养殖排水情况。

4、农机排气污染源:主要普查农田作业机械(包括拖拉机、变型拖拉机、联合收割机、插秧机、机动植保机)按时间和机型的分类保有量,测算主要农田作业机械分类排放系数、分类机具的年加权平均功率值和年平均工作时间等相关参数,根据相关公式来计算农机排气污染物的年排放总量。

(五)污染物系数测算点

地表径流水体总磷、可溶磷、总氮、硝态氮、铵态氮以及毒性高、用量大、难降解的1-2种农药(根据作物施药的具体情况确定,以下同);地下淋溶水体总氮、硝态氮、铵态氮、1-2种农药;农田地膜残留量。

三、普查技术路线与步骤

(一)普查技术路线

1、农业污染源普查

采取分类抽样与实地监测相结合的方式,参考农业统计资料,测算全区农业源污染物产生、排放情况。

根据我区种植业、畜禽养殖业、水产养殖业的区域布局,在综合考虑影响农业源污染物产、排因素的基础上,分类普查、监测农业污染物产、排数量,获得我区主要类型农业污染源的产、排污系数。

依据各类农业污染源在产排负荷中所占的比重,明确全区农业污染源普查结构、普查规模、普点,核算农业源污染物产、排数量。

2、农机排气污染源普查

按照实验室检测、现场监测与排放系数测算相结合,技术手段与统计手段相结合,区级指导、地方配合的原则确定普查的技术路线。

按照普查分类标准,统计区内农机分类保有量,经审核后逐级上报省农机排气污染源普查办公室。

(二)普查步骤

1、全面培训阶段(2008年元月1日~2月29日)。成立*区农业污染源普查领导小组,落实普查经费,开展宣传,组织动员;制订普查方案,明确各类农业污染源的数量及分布情况,开展普查培训,建立普查工作队伍。要求所有指导员和普查员熟悉普查方法、普查表格的指标解释、填报方法等知识。

2、普查试点阶段(2008年3月1日~3月15日)。组织指导员和普查员以现场会形式,在2个镇8个村开展普查试点,分地区和内容开展普查试点工作。

3、全面普查阶段(2008年3月16日~4月30日)。组织所有指导员和普查员对全区所有污染源进行普查。

4、检查审核阶段(2008年5月1日~5月15日)。按照一定比例对普查表格进行抽查审核,镇级指导员对辖区内的抽查比例为5%,区级指导员对所负责的镇抽查比例为2%,对不合格的普查数据,该普查员所有普查的数据重新调查录入。

5、普查汇总阶段(2008年5月~6月)。对各镇、街道上报数据进行汇总、审查、录入数据库、验收,上报区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和市农业污染源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

6、报告编制阶段(2008年7月~12月)。对汇总数据进行校核、加工、分析,编制总体报告。

7、总结阶段(2009年1月~2009年10月)。建立农业、渔业污染源数据库,开发利用普查成果,总结验收普查工作。

四、普查工作方法

(一)种植业污染源

以本区范围内所有乡镇和分散农户为调查对象,以乡镇为基本单位填报乡镇种植业基本情况普查表(表N301)。分散农户采样以乡镇农户数量的0.6%抽样比例,填报农户典型地块基本情况调查表(表N302-1)、农户典型地块肥料施用情况调查表(表N302-2)、农户典型地块农药施用情况调查表(表N302-3)。具体调查、抽样方式和填表要求按照农业污染源普查培训教材实施。

(二)畜禽养殖业污染源

依据养殖组织模式的不同,将畜禽养殖业分为规模化养殖场、养殖小区和养殖专业户三类。规模化养殖场是指饲养数量达到一定规模的养殖场(参照国家污染源普查技术规定);养殖小区是指在统一规划区域内,由多个养殖业主共同组成、按照统一操作规程养殖、管理的养殖方式;养殖专业户是指畜禽饲养数量达到一定程度的养殖户(参照国家污染源普查技术规定)。符合污染源普查规模要求的规模化养殖场、养殖小区和养殖专业户全部普查,统一填写畜禽养殖业污染源普查表(表N305)。具体调查、抽样方式和填表要求按照农业污染源普查培训教材实施。

(三)水产养殖业污染源

依据养殖规模和经营权属的不同,将水产养殖业分为规模化养殖场和养殖专业户两类。规模化养殖场是指养殖水面在一定的面积以上(参照国家污染源普查技术规定)的水产养殖场;养殖专业户是指除规模化养殖场以外养殖规模在一定面积以上的水产养殖户或养殖单位(参照国家污染源普查技术规定)。符合污染源普查规模要求的规模化养殖场和养殖专业户全部普查,其中池塘养殖和工厂化养殖填写水产养殖基本情况普查表(表N306-1)和水产养殖投入品使用情况普查表(表N306-2);网箱养殖、围栏养殖等养殖方式填写水产养殖基本情况普查表(表N307-1)和水产养殖投入品使用情况普查表(表N307-2)。具体调查、抽样方式和填表要求按照农业污染源普查培训教材实施。

(四)农机排气污染源

以全区境内主要农田作业机械的拥有者,普查对象包括分散农户、农机大户、农机服务组织,普查2007年内所有农田作业机械的保有量,填写机动车排气污染物普查表(表S406)。具体调查和填表要求按照《江苏省农机排气污染源普查实施方案》进行。

(五)农业污染源污染系数测算

按照省农业污染源普查排污系数测算方案,为测算种植业污染系数,我区需建立一个污染系数测算径流监测小区、一个渗流监测小区和一个农膜监测小区,在此基础上开展一年的持续采样工作,并按照相关要求进行检测。检测数据汇总后分别测算出我区种植业的排污系数,最终完成全区监测报告。

五、组织实施

(一)组织机构

区农林局将成立污染源普查农业工作组,工作组由张建坤局长任组长,屠伟庆副局长任副组长,区农业管理服务中心、动物防疫监督所、水利农机处为成员单位,下设办公室,负责全区农业污染源普查工作任务的落实、联络、调查、汇总及其他日常工作。

(二)培训指导

从2008年元月起,集中1-2个月时间对指导员和普查员进行多层次培训。元月中下旬,组织人员对镇级指导员进行集中培训,对所有农业污染源普查内容必须全部熟悉;2月,组织所有指导员分地区对普查员进行培训,分条线掌握普查的操作规程和实际普查方法。

培训内容主要是:《全国农业污染源普查技术规定》、《江苏省农业污染源普查方案》及《常州市农业污染源普查方案》的内容,农业污染源普查范围和主要污染物,普查技术路线,普查方法,各类普查表格和指标的解释、填报方法,普查数据录入软件的使用,数据库的管理和普查工作中应注意的问题等。

普查人员在普查过程中遇到问题应及时向当地普查指导员进行咨询解决,普查指导员应经常深入基层进行现场指导,确保普查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质量保证

污染源普查机构应当根据国家的统一规定,建立农业污染源普查数据质量控制责任制,设立专门的质量控制岗位,并对农业污染源普查实施中的每个环节实行全程质量控制和检查验收。所有普查指导员、普查员、数据录入员、数据录入审核员等工作人员必须经过培训、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

要严格按照各项要求开展污染源普查工作,保证普查质量。根据国家的统一规定,建立污染源普查数据质量控制责任制,设立专门的质量控制岗位,对污染源普查实施中的每个环节实行质量控制和检查验收,按一定比例抽样检查。所有污染源普查对象必须按时、如实填报普查数据,数据质量达不到规定要求的,必须重新调查。

(四)宣传动员

各级农业污染源普查机构要认真做好农业污染源普查的宣传工作,使社会各界和农民、养殖户充分了解农业污染源普查的目的和重要意义,消除农民、养殖户对普查的顾虑,为顺利开展农业污染源普查营造良好的舆论基础。要发动社会各界支持和参与农业污染源普查,组织、动员有关单位和个人积极配合,做好农业污染源普查工作。

(五)强化保障

1、人员保障。区农林局将组建污染源普查指导员队伍和普查员队伍,从各镇(街道)抽调8人组建区级普查指导员,并集中办公;各镇(街道)农业服务站、畜牧兽医站、水利农机站各指定1人为镇级指导员,区、镇两级指导员队伍30人。普查员队伍156人,各行政村指定1人为普查员,原则上要求普查员为村会计、村主任或村农技员担任。

2、资金保障。普查所需经费由区、镇两级财政承担,区级经费主要用于:普查的组织与实施,普查方案和技术文件的制定,宣传与培训,设备购置,组织填报试点与摸底清查,现场核查,普查数据汇总、处理与报告编写,验收、总结等。镇级财政安排经费主要用于:普查员入户调查经费和普查员人工工资。

3、物资保障。农业污染源普查工作组要及早落实普查设备和物资,包括办公场所、汽车、电脑、服务器和网络、数据库软件、普查资料表格等。

(六)普查资料的填报和管理

篇3

 

各市农业农村局:

按照农业农村部计划财务司《2021年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储备指南》要求,现就做好2021年中央预算内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项目前期储备工作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总体目标

突出种养结合要求,以液体粪肥就地就近还田利用为重点,整县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坚持政府支持、企业主体、市场化运作,培育社会化服务组织,强化技术装备支撑,完善种养主体有效对接机制,加快构建农牧循环种养结合发展新格局。

二、项目内容

(一)建设内容

重点支持规模养殖场、种植主体、社会化服务组织以及县级技术支撑单位围绕种养结合建设畜禽粪污收集、贮存、处理、利用以及检测相关设施设备。主要包括:建设畜禽粪污密闭贮存发酵池、液体粪污(沼液)田间贮存池、还田管网等设施,购置高效适用输送和施用机具,畅通还田渠道;购置车辆定位装置、流量仪、液面仪等粪污运输和施用量数据采集和传输设备,采集粪污还田量等相关数据,加强畜禽粪污流向监管;购置粪污养分快速测定仪器、凯氏定氮仪、烘箱、分光光度计、火焰光度计、高压灭菌锅等,对畜禽粪污特性数据进行检测分析,提高还田规范化水平。

(二)申报条件

一是以法定统计数据为准,在2019年底生猪存栏量10万头以上的县中,选择粮食产量较高、耕地面积较大、土地承载能力较高、畜禽粪污处理设施装备基本完善、具备机械化还田条件的县。二是以液体粪污就地就近肥料化利用为重点,整县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三是县级政府重视程度高、种养结合发展思路清晰、畜牧业发展稳定、配套政策措施有力。四是规划、土地、环评、防洪、水土保持等项目建设前置条件已落实。

(三)支持范围

中央财政、中央预算内投资的国定畜牧大县及2020年5个非畜牧大县不能申报;实施2016-2017年种养循环一体化项目的县不得申报;实施2019—2020年生猪规模化养殖场建设补助项目的养殖场和2020年实施非畜牧大县规模养殖场粪污治理项目的养殖场不纳入支持范围;截止目前,实施省级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项目且未完成验收的县不得申报。其他县以法定数据为准,在2019年底生猪存栏量10万头以上的县可以申报。

(四)中央投资规模

    中央预算内投资补助上限根据各县生猪存栏量确定,生猪存栏量10—20万头的项目县,补助上限为2500万元; 20万头(含)以上的项目县,补助上限为3000万元。贫困县生猪存栏量10—20万头的,补助上限为2800万元;20万头以上的,补助上限为3000万元。中央预算内投资补助比例不超过项目总投资的50%,原则上分两年安排。

三、申报程序

    项目县编制2021年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项目实施方案,主要内容包括基本情况、工作基础、实施内容、保障措施、效益分析等。申报主体为县人民政府,方案报送市级农业农村部门审核后,以市级为单位报送省农业农村厅审定后,纳入项目储备库。

四、其他要求

请各市高度重视,认真组织辖区内符合申报条件的非畜牧大县积极做好项目储备工作。一是在前期工作基础上,抓紧指导项目建设单位通过农业建设项目管理平台(acpmp.agri.cn)按流程逐级开展项目储备工作,将符合条件的项目纳入储备库。开展储备的项目,必须在“全国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取得项目代码(tzxm.gov.cn/index.html),未纳入投资库的项目,一律不得申请2021年投资计划。二是抓紧编制实施方案并及时上报。实施方案电子版于2020年8月18日发送指定邮箱,纸质版于8月20日前报送省农业农村厅。

 

附件:2021年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项目实施方案提纲

联系人:马琳旭

电话:0311-86256763

邮箱:nytxmc2017@163.com

地址:石家庄市裕华东路88号

邮编:050011

 

                           河北省农业农村厅

                            2020年8月4日     

附件:

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项目实施方案

(提纲)

一、基本情况

包括:县域自然条件,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区位优势和财政状况;农用地规模和种植业生产情况,畜牧养殖和畜禽粪污产生规模,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总体状况等。

二、工作基础

包括:现有畜禽养殖和产业发展情况,规模养殖场布局、设施条件、技术模式等,畜禽粪污主要利用渠道、利用机制和支持政策等。

三、实施方案

包括:总体思路、主要目标、部门分工、支持对象、支持内容、技术路线、资金测算、进度安排等。

四、保障措施

包括:组织领导、政策扶持、机制创新、资金保障和监督管理等。

五、效益分析

包括:社会、生态和经济等三个方面。

六、附件

包括:立项、土地、备案、环评、安评、规划等相关审批手续扫描件提纲。

篇4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结合实施《全国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2015年)》,以“稳定面积、提高单产、优化结构、改善品质”为出发点,按照“全面覆盖、整体推进、因地制宜、补贴农民”的思路,对农民种植水稻、小麦、玉米、大豆、棉花等作物进行良种补贴,鼓励农民使用优良品种,加快优质良种推广步伐,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

二、主要目标

通过实施良种补贴项目,力争今年粮食面积稳定在16亿亩左右,总产保持在10000亿斤以上,单产水平进一步提高,结构进一步优化,品质进一步改善;稳定棉花生产,力争棉花面积保持在8500万亩左右,产量稳定在750万吨。

三、基本原则

(一)坚持整体推进的原则。今年,对水稻、小麦、玉米、棉花良种补贴实行全覆盖;大豆补贴范围扩大到整个东北地区。项目覆盖区按照实际种植面积全部补贴。

(二)坚持品种择优的原则。各地主导品种的筛选由省级农业部门具体负责,在符合国家有关扶持政策的前提下,优先选择生态适应性好、符合生产需要、市场前景较好的品种。禁止选择未经审定、审定不通过或过期淘汰的品种。

(三)坚持公开推介的原则。主导品种确定后,省级农业部门要通过各种渠道公开向社会,并将推介品种随实施方案上报农业部备案。严禁省级以下农业部门进行品种推介活动。

(四)坚持农民自愿的原则。各地农业部门要在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基础上,根据品质优先、市场需求和生产需要,积极引导农民选择使用推介的良种,不得采取强制手段干预农民自愿选种。

四、实施规模及补贴标准

(一)补贴范围:水稻、小麦、玉米、棉花在全国31个省(区、市)实行良种补贴全覆盖;大豆在辽宁、吉林、黑龙江、内蒙古等4个省(区)实行良种补贴全覆盖。

(二)补贴对象:对生产中使用农作物良种的农民(含农场职工)给予补贴。

(三)补贴标准:2009年良种补贴的执行标准为早稻10元/亩;中晚稻、棉花15元/亩;小麦、玉米、大豆10元/亩。

五、工作内容及要求

(一)严格落实种植面积。各地要按照整体覆盖、逐级推进的原则,首先由农户据实向村委会申报种植面积和品种。由村委会登记、核实、公示后上报乡镇人民政府。乡镇人民政府汇总审核后,将本辖区种植面积和品种上报县财政、农业部门。最后省级财政、农业部门将各县上报的补贴面积和品种汇总审核后上报财政部、农业部。

(二)科学选择补贴方式。良种补贴资金采取现金直接补贴或售价折扣补贴方式。水稻、玉米良种补贴采取现金直接补贴的方式,实行良种推介、自愿购种、直接发放。小麦、大豆、棉花良种补贴可以采取售价折扣补贴的方式补贴农民,也可以采取现金直接补贴的方式,各省(区、市)农业、财政部门可结合本地实际和作物品种特点从中选择确定补贴方式,并随实施方案上报财政部、农业部备案。

(三)严格补贴资金发放程序。采取补贴资金直接发放的,实行公开推介良种,落实种植面积,农民自愿购种。乡镇财政所直接向补贴对象兑付补贴资金,有条件的地方,可通过“一卡通”直接发放给农民;采取售价折扣补贴方式的,省级财政、农业部门组织招标采购良种,中标单位实行统一供种,良种补贴实行售价折扣,购种农民按折扣价付款,供种单位登记销售折扣清册,购种农民签字确认。严禁省级以下财政或农业部门组织招标。

(四)据实拨付项目资金。各省财政、农业部门在本意见下达后15日内,组织编制良种补贴实施方案,联合向财政部、农业部上报备案,申请中央财政补贴资金。实施方案主要包括推介品种、补贴方式、补贴面积和补贴金额等有关内容,并附分县的补贴面积和补贴金额表。对于全覆盖的补贴品种,中央财政实行预先拨付、年终据实结算的方式。中央财政根据各地申请,预拨良种补贴资金。到年底,再根据当年实际面积进行结算,如果出现结余资金将结转下年使用。中央直属垦区直接向财政部、农业部申报。各省(区、市)垦区,由省农垦主管部门统一向省农业主管部门申报,也可按农场的隶属关系,由农垦主管部门统一向当地同级农业主管部门申报,并由省财政厅和省农业厅联合向财政部、农业部申报。实行招标采购统一供种方式的补贴资金,省级财政部门在开标后按招标确定的供种量预拨70%补贴资金,根据财政、农业部门逐级审核确定的供种清册和农业部门确认的无种子质量问题书面意见与供种单位结算其余30%的补贴资金。各省财政、农业部门年底前将当年补贴政策落实情况认真总结并上报财政部和农业部。

(五)健全良种补贴档案。各地要加强良种补贴项目管理,建立健全良种补贴明细档案,实现县级有区域图、乡级有落实表,村级有到户清册。乡级面积落实表一式两份,分别由乡镇农技站和县农业局保管。实行统一供种的地区,村级分户清册要一式三份,由供种单位印刷,分别用于编制计划、行政公示和财政报账。采取直接发放补贴的地区,清册一式两份,用于行政公示和补贴资金发放时农民签字确认。

六、保障措施

(一)强化协调配合。各级要高度重视良种补贴项目,切实把该项目作为稳定粮食生产、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举措来抓,加强领导,明确分工,落实责任,密切配合,形成强大合力,推动项目顺利实施。财政部门负责落实补贴资金预算、拨付工作;农业部门负责项目组织实施、制定方案、良种推介、技术服务等工作。其他各部门也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为良种补贴项目搞好服务。

(二)强化项目公示。实行良种补贴村级公示制,公示内容要包括农户良种补贴面积、补贴标准、补贴金额等,公示时间不少于7天。各级财政、农业部门设立良种补贴监督电话,并在当地媒体予以公布,接受群众监督。

(三)强化资金管理。项目资金要专款专用,切实按照国家规定严格使用。任何地方、单位和个人都不得虚报良种补贴面积,不得套取、挤占、挪用补贴资金。地方各级财政部门应安排所需配套推广工作经费,保证补贴品种推介展示、补贴面积核实、补贴资金发放、补贴档案建立和项目实施监督检查等管理支出,严禁挤占挪用中央下拨的补贴资金用于工作经费。

(四)强化监督检查。省级农业和财政部门要对项目实施情况进行不定期抽查,通过实地走访基层干部和农户,认真了解项目区面积落实、种子质量和价格、补贴资金发放等有关情况,及时纠正项目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确保良种补贴政策不走样,农民实惠不减少。

篇5

通过开展棉花高产创建活动,依靠科技挖掘增产潜力,通过示范引导,以点带面,辐射带动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普及,实现良种良法相配套与高产优质相结合,大幅度提高棉花单产水平,增加棉农收入,促进我县棉花生产的稳定与发展。

二、任务目标

通过棉花高产创建活动,在万亩棉花示范片内开展“十、百、万”高产创建活动。其中十亩高产攻关核心示范田,亩产皮棉150公斤;百亩高产示范方,亩产皮棉125公斤;万亩高产示范片,平均亩产100公斤以上。高产示范片内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推广普及率达到100%,万亩示范片皮棉单产比非项目区增产20%以上。

三、主要工作措施

(一)成立项目领导小组和技术指导小组。县领导小组由县政府副县长任组长,农业局局长、财政局局长任副组长,县棉办副主任、项目镇分管领导为成员,组成项目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农业局。领导小组具体负责项目的部署、组织实施、协调督促及高产创建日常工作等领导工作;项目技术小组依托省市专家顾问团,由县农业局和乡镇(街道)农技站技术骨干组成。项目技术小组负责制定技术方案和操作规程,组织开展技术培训、田间技术指导和组织验收、总结等工作。

(二)责任到人,规范运作。按照省实施方案要求,制定出立足本地生产实际、可操作性强的实施方案。镇、常家镇,按照县实施方案要求制定项目片具体的实施细则,细化技术措施和人员配备,“十、百、万”示范工程地块落实到村和农户,做好区域分布图,树立固定标牌。技术工作由韩凤云、韩兆朴负责。技术培训、示范方、攻关田由韩兆朴具体负责。镇项目建设由韩凤云、崔瑞虎、韩兆朴、翟国华负责;常家镇由胥志强、王春成、张洪负责。

按方案要求,切实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是在县地图上标明项目示意图,设计1张标示图,注明示范片位置、涉及乡镇村组、田块编号、面积等。二是建立活动档案,并做好工作记录、田间记录与影像资料收集。三是编写技术培训材料,编印发放全程技术管理资料。四是在攻关田、百亩方、示范片设立标牌,供观摩学习。五是按要求搞好测产验收和材料上报工作。

(三)加大培训力度,提高棉农素质。定期组织专家深入高产创建示范区,开展苗情、墒情、灾情和病虫情况调查会商,科学指导种植和田间管理,确保技术进村入户到田,提高项目区农民的棉花种植管理水平。3月上、中旬抓好技术培训。县举办一次镇中心主任和技术员、管区推广站长、村科技主任、科技示范户参加的备播培训会,4月上旬配合项目镇培训到植棉大村,力争户户受训。6-7月份,管理的关键时期,通过召开培训会、现场观摩会,确保技术进村入户到田,并通过电视讲座、巡回指导、发放“明白纸”等形式,把实用技术落实到千家万户。

(四)实行技术承包。由领导成员和技术人员组成项目承包小组,以镇为单位实行技术承包。每组3-4人,包面积、包技术、包产量。

(五)全面提高棉花品质,抓好棉花订单生产。全面提高示范片棉花单产和质量,克服目前混种混收混卖现象,通过宣传、培训、示范等,指导棉农在收获、晾晒、包装、运输等环节全程质量控制,防止异性纤维混入,提高棉花收获质量,确保示范片的棉花“三丝”要100%达到国家标准。通过高产创建活动,提高棉花的单产和质量,增加总产。积极协调示范片与奥齐油棉、金汇棉业、鑫利源油棉有限公司等用棉企业的合作,签订订单生产,力争实行优质优价,促进产销衔接。

(六)实行高产创建奖。对完成项目任务的科技示范户和技术负责人,各奖励现金1000元。

四、主要技术措施

(一)应用良种。选用在县表现良好的鲁棉研28号、36号和冀棉958三个优良品种,为高产创建品种。百亩示范方采用鲁棉研28、36号,高产攻关田采用鲁棉研36号。

(二)增施有机肥,配方施肥。万亩示范片测土配方施肥达到100%,每50亩测一个土样。根据土壤肥力制定科学合理的施肥方案。针对我县土壤养分状况,施肥原则是增施有机肥、磷钾肥,减少氮肥用量。具体方案:攻关田亩施基肥:牛粪4方,过磷酸钙65公斤,硫酸钾18公斤,尿素5公斤;百亩示范方亩施牛粪3方,过磷酸钙65公斤,硫酸钾15公斤,尿素5公斤,做基肥;万亩示范片亩施有机肥2方,三元素复合肥30公斤做基肥。追肥:十亩攻关田,于花铃期亩追高氮复合肥30-35公斤,硫酸钾7公斤;百亩示范方,于花铃期亩追高氮复合肥30公斤,硫酸钾7公斤;万亩示范片,于花铃期亩追高氮复合肥25-30公斤。

(三)合理密植,多结桃。攻关田采用大小行种植,大行1米,小行0.5米,株距0.25米,亩株数3500棵;百亩示范方采用大小行种植,大行0.9-1米,小行0.5米,株距0.25-0.28米,亩株数3300-3500棵;万亩示范片采用大小行种植,大行0.9米,小行0.5米,亩株数3500棵。高肥力棉田采用稀植栽培,主攻个体。中地力棉田,在保证群体的前提下,兼顾个体。管理上针对不同地力,不同群体,实行促控结合,塑造理想株型,提高光合效率,减少脱落,力争拿到理想亩铃数。

(四)适时化控,及时治虫。适时化控能塑造理想株型,有利于通风透光,多结桃。对苗期有旺长趋势的棉田,亩用助壮素1-2毫升,蕾期旺长棉田亩用4-6毫升,花铃期旺长棉田亩用10-15毫升喷雾。花铃期正值高温、多雨季节,对有旺长趋势的棉田要本着少量多次、防控结合的原则注意提前预防。棉田虫害主要有盲蝽蟓、棉蚜、红蜘蛛、棉铃虫等,尤其是蕾期、花铃期,要重点防治,雨后及时补防。

(五)规范化种植。万亩示范方棉田采取统一种植模式,年前统一进行了深冬耕,集中进行统一播种,成立机防队统一进行病虫害防治,努力提高机械化生产水平。

(六)做好试验示范。为品种更新换代和技术推广做储备,在镇村大田内安排了新品种试验田一处,以加快新品种、新技术的试验、示范推广工作,为高产创建活动增添活力。

五、计划实施进度

第一阶段:2013年2-3月。开展棉花高产创建前期工作调研,制定实施方案,召开专题会议,部署任务,落实示范地块、农户;采土化验,开展技术培训,筛选确定应用品种。

第二阶段:2013年3-4月下旬。将技术方案发放到户,良种、化肥供应到户,完成技术培训,做好农机具准备。

第三阶段:2013年4下旬-5月上旬。按照方案要求指导农户进行适期播种,组织县镇技术人员进行棉花播种和保苗技术的指导和服务,把好播种质量关。确保一播全苗,搞好苗期管理,在中心示范处设立固定标牌。

第四阶段:2013年5-8月。组织技术人员每周三次下田间,指导棉农搞好中期管理,麦收后遇旱浇好发棵水。7月10日左右重施花铃肥,适时化控,及时防治红蜘蛛、盲蝽蟓等病虫害。做好田间管理记录和资料整理,开好现场观摩会。适时邀请省、市农业专家来我县进行关键技术环节的技术指导。

第五阶段:2013年9-11月。进行产量初测,迎接市复测,迎接省农业厅对高产攻关田、百亩示范方、万亩示范片进行测产验收,接受农业部专家抽查验收,进行项目总结,撰写总结报告和完善棉花高产栽培技术规程,上报项目总结材料。搞好总结表彰。

篇6

一、直补到户”的原则、发现问题、认真查证落实、尽快解决等,具体材料详见:

为认真做好我市20**年优势粮食作物良种补贴的实施工作,确保各项任务落到实处,根据省农业厅、财政厅联合下达的《**省20**年优势粮食作物良种补贴项目实施方案》和**市农业局、财政局联合下达的《**市20**年优势粮食作物良种补贴项目实施方案》精神,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稳定粮食种植面积,突出抓好优势作物,依靠科技,主攻单产,增加总产,提高品质,节本增效;大力推广优良品种,实现良种良法相配套,加快高产高效集成技术的普及应用;坚持高产优质、节本增效、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原则,促进良田良制、良种良法、农机农艺的有机结合;积极推进良种补贴核心技术示范区建设,开展高产创建活动,树立高产典型,示范展示新品种,扩大辐射带动,推进全市小麦等优势粮食作物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和产业化发展,全面提升我市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

二、补贴范围和标准

(一)补贴范围。20**年我市优势粮食作物良种补贴范围扩大到全市所有乡(镇、区)的小麦和水稻种植农户,补贴面积以统计部门20**年统计的麦播和水稻种植面积为准。

(二)补贴标准。对全市150亩水稻,按每亩15元的标准进行补贴;对全市50.775万亩小麦,按每亩10元的标准直接兑现给农户。同一农户水稻、小麦补贴不重复享受。

三、良种种植清册编制及公示

(一)编制小麦、水稻良种种植清册。各乡(镇、区)以村组为单位,在水稻播种结束后,根据农户实际种植面积,编制分户水稻良种种植清册;小麦良种清册在小麦播种前核实上报。

(二)良种种植清册公示。良种种植清册以村组为单位在村内公示,公示时间不少于7天。张榜公示无异议后确定良种种植清册。

四、补贴办法

(一)由市财政部门将良种补贴资金直接发放给农民,减少中间环节。

(二)专家推介品种,群众自愿购种。

(三)先核实良种种植清册及种植面积,后拨付补贴资金。水稻良种补贴资金根据实际播种面积进行补贴,在播种后发放;小麦良种补贴资金在播种前直接发放。

五、补贴资金的拨付

各乡(镇、区)良种种植清册张榜公布后,由市农业局、财政局联合组织检查验收。验收合格后,由市财政局负责,将小麦、水稻良种补贴资金一次性拨付到各乡(镇、区)财税所,由乡(镇、区)财税所向农户兑现。

六、组织保障措施

(一)建立组织,加强领导。为保证该项工作顺利进行,我市成立优势粮食作物良种补贴项目实施领导小组,由市政府分管农业领导任组长,市农业、财政、发改、监察等部门负责人任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地点设在市农业局,具体负责项目实施方案的制定、组织措施落实、督导检查、总结交流等。同时,成立专家指导组,负责制定小麦、水稻高产高效综合栽培技术方案,开展技术培训宣传与技术指导服务等项工作。要通过加强领导,确保把优良的种子及时供应到户,补贴资金及时拨付到位,配套技术及时指导到田。

(二)加强政策宣传,广泛动员发动。各乡(镇、区)要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利用现代传媒手段,采取召开专题会议、张贴标语、组织人员到农村宣讲等形式,重点宣传良种补贴项目相关政策、规划布局、目标措施等,使良种补贴政策家喻户晓,充分调动广大基层干部和农民群众的积极性。

(三)公开推介项目区小麦主导品种。根据**市优质粮食良种推广补贴专家组意见,在品种选用上,要充分考虑品种的地域适应性,小麦水地优先使用“**展4110”、“**麦21”,旱地使用“**旱6号”等品种;水稻可选用“**粳6号”、“黄金晴”等品种。各乡(镇、区)农技人员要做好推介品种的配套技术培训与宣传工作,并组织农民自愿购种。同时,实行项目区主导品种推介制度,向农民宣传推广优中选优的主导品种,积极引导农民扩大优良品种种植面积,充分发挥良种的增产优势,提高我市粮食产量和品质。主导品种不是必须购买的品种,项目区农民可以按照自己的种植意愿,自主选择适宜种植的品种。

(四)加强种子质量和价格的监管工作。市农业局要对种子质量进行监管;供种企业要对供种质量负全责。为确保供种质量,供种企业应按照就近检测的原则,主动按检验批次送样到具备资质条件的种子质量监督检验机构进行质量检验,由检测单位出具质量合格证后方能供种,受检率应达到100%。市农业局要配合市物价局加大对供种企业良种销售价格的监管,切实维护农民利益和企业合法利益不受损害。

(五)搞好技术指导,实现良种良法配套。市农业局要组织农技人员指导农民实现良种良法相配套,认真抓好项目区小麦、水稻等优势粮食作物技术培训与推广工作,通过层层举办技术培训班、专家技术讲课、送科技下乡、开展科技入户等各种途径,争取达到项目区家家都有明白人,切实把优质粮种植技术落到实处。

(六)强化项目监管,搞好部门协作。新晨

1.市农业部门负责项目申报和组织实施监管,并着重抓好三个环节的工作:一是组织好主导品种公开推介和种植区域规划。二是组织好良种供销企业资质认定,实行企业告知制度,加强种子质量和价格监督,确保供种质量不下降、价格不上涨。三是组织好良种供销企业和农民对接活动,引导农民自愿选购良种,做到良种统供率不下滑、种子更换率不降低。

2.市财政部门负责落实补贴资金,并及时拨付,加强项目资金监管工作。

3.各乡(镇、区)负责抓好良种种植清册填写、收集、汇总、公示和种植面积的核实工作,确保补贴面积真实可靠、公开公正。

对于补贴资金的安排使用,要遵循“政策公开、标准统

一、直补到户”的原则,实行“四公开”和“四到户”:“四公开”,即补贴政策公开、补贴面积公开、补贴标准公开、补贴农户公开;“四到户”,即政策宣传到户、清册编制到户、张榜公示到户、补贴兑现到户。市农业局和财政局要对项目实施情况进行督促检查,采取不定期抽查、明查暗访、专家组督导等有效形式,实地走访基层干部和农户,核对良种种植清册、种植面积与实际补贴金额是否一致,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把问题解决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市农业、财政、发改、监察等部门要设立举报电话或政策咨询电话,对农民群众举报的事项,认真查证落实、尽快解决,切实维护好广大种植农户的切身利益,确保圆满完成项目实施任务。

附件:1.**市20**年优势粮食作物良种补贴面积分配表

篇7

1技术与成效

1.1创新种植模式促进农业增效云和县属浙南山区,山多地小,造成本区域具有明显的垂直性气候差异,山区气候特征明显,形成了光、热、水、气不同的生态环境特点,为创新种植模式提供了生态环境条件。按照创新模式、产业循环发展的要求,推广轮作、间作、套作等农作技术和农牧结合、粮经结合等农作模式,研究示范推广了稻-鱼﹙鸭﹚、耳﹙菌﹚-稻、稻田养鸭、稻田养螺(甲鱼)、稻药轮作、果药套种等多种农作制度,年均推广耳-稻轮作面积150hm2,稻田养鱼230hm2,取得显著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其中耳-稻轮作栽培模式、浙贝-水稻模式分别获丽水市十佳和十佳优秀农作制度新模式。

1.2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和农药减量控害增效技术根据减少农业投入品减轻农业污染的要求,实行农药化肥减量增效和清洁化生产,积极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和农药减量控害增效技术,规范农业生产和使用农业投入品。云和县年均实施测土配方施肥技术5340hm2,占全县农作物播种面积7314hm2的73%。推广农药减量控害增效技术和水稻统防统治面积1600hm2,通过推广应用生物、低毒、低残留农药,2013年化学农药单位面积使用量较常规减少20%左右,病虫危害损失率下降5%以下。据调查,水稻统防统治实施区全年平均用药防治3次,667m2农药用药量(有效成分)为258g,常规区全年平均防治5次,农药用药量为319g;水稻统防区平均节约工资84.1元;统防统治区平均667m2水稻产量497kg,比常规区增产9%;水稻统防统治实施区比常规区667m2节本增效124.5元。

1.3提高农产品质量积极“三品一标”认证按照质量安全、环境生态的要求,实行农产品安全、绿色生产。以提升品牌公信力为主题,围绕强化质量安全监管,加强“三品”(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企业生产管理、产品认证和证后监管开展工作,实行“三品一标”(一标指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2013年,云和县通过无公害生产基地认证(整体认证)1160hm2,通过“三品”认证的农产品5个,其中无公害农产品4个、有机食品1个。开展“三上墙、两规范”,即安全责任制度、内检员责任制度、质量安全承诺书要上墙,生产记录、农资管理要规范。

1.4做好畜禽粪便处理促进畜禽清洁养殖为进一步加强畜禽养殖污染整治,加快推进“五水共治”,不断优化生态环境,根据云和县委《关于全面实施“河长制”进一步加强水环境保护和综合治理的实施意见》要求,编制了《云和县生态畜牧业发展规划》,调整了云和县畜禽养殖禁养区和限养区,出台《云和县畜禽养殖污染整治工作方案》,按照畜禽养殖“减量化、规模化、生态化、无害化”的原则,对全县范围内的所有畜禽养殖场进行整治。通过建设沼气池或格栅式厌氧沉淀池,利用农田、园地、林地等就地和异地消纳畜禽排泄物等措施,使沼液和污水进入氧化塘,畜禽养殖场达到了雨污分流、干粪收集、固液分离等生产工艺标准。逐步实现养殖场排泄物达标排放。

1.5推进农村沼气建设和沼液(渣)综合利用近年来,云和县积极推广农村沼气建设,把农村沼气项目与“千万工程”、村庄整治工程、农村污水治理等紧密结合,实现了项目资金效益最大化,以“一池三改”(沼气池建设与改造圈舍、改造厕所、改造厨房同步设计、同步施工)的模式推进农村沼气建设。到2013年底,全县共建沼气2543户,服务网点31个。年处理养殖污水15.3万t,年产沼气100万m3,年提供沼渣沼液肥2.5万t。通过引导和扶持养殖户走向养殖-沼气-种植为主要模式的生态农业循环经济发展道路,沼渣沼液综合利用率达到80%以上,为保护农村生态环境,节能减排,清洁生产,增加农民收入发挥了重要作用,取得了显著成效。

1.6实施生态循环农业项目促进生态农业发展为进一歩促进生态农业发展,推动农业生产规模化、产业标准化和经济生态化。农业部门积极争取生态循环农业项目,2012-2013年向浙江省农业、财政厅争取生态循环农业项目11项,争取项目资金280万元,2014年储备生态循环项目5项。通过项目实施,提高了云和县畜禽排泄物、作物秸秆、食用菌废菌棒等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规模畜禽养殖场排泄物综合利用0.7万t,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2.56万t。

2工作措施

2.1加强组织领导云和县农业部门成立农业水环境污染治理领导小组,农业局领导任组长,各科室负责人为成员,加强对县农业面源污染整治工作的领导。以农业生态能源办公室为主,成立农业治水办公室,农作站、质监、畜牧等相关专业的技术骨干为成员,负责规划、指导全县农业治水各项工作。

2.2制定方案整治农业水污染根据浙江省农业系统水环境治理工作视频会议精神及云和县水环境保护和综合治理实施方案,结合云和农业发展实际,制定云和县农业水环境治理实施方案,明确今后一段时期农业治水目标、任务及措施,有计划地开展农业水环境治理。

2.3政策激励积极推进农业水环境治理2007年以来,云和县出台的云和县粮食生产意见,明确对水稻开展统防统治给予600元·hm-2补贴,对全年统防统治33.3hm2以上的合作组织财政再给予150元·hm-2的奖励,有力地推进了统防统治工作和农药减量控害技术的应用。云和县政府出台了《云和县农业产业水环境保护和综合治理实施方案》《关于全面实施“河长制”进一步加强水环境保护和综合治理的实施意见》《云和县畜禽养殖污染整治工作》等政策措施,有力地推进了水环境保护和治理,通过畜禽养殖污染整治,使畜禽养殖逐步达到水污分流、干粪收集、固液分离等工艺标准。

2.4加大宣传力度,发挥基地的示范带动作用认真总结和宣传发展生态循环农业的好做法、经验和好模式,以生态循环项目建设为契机,充分发挥生态循环示范项目辐射带动作用,以点带面推动生态循环农业的健康发展。

3问题与讨论

篇8

一、指导思想

紧紧围绕农业节本增效、农民增产增收目标,以提高农业技术装备水平、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主线,以推进粮食作物、设施作物等关键环节机械化为重点,进一步调动和保护农民积极性,发展农业机械化,推进农业现代化,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二、补贴原则

农业机械购置补贴应遵循公开、公正和农民直接受益的原则。

公开是指补贴政策、办法公开,补贴资金操作过程透明。通过公示、公布等多种形式使补贴对象充分了解补贴政策等信息。

公正是指资金分配、补贴机具目录、补贴对象确定等全过程公正。按照事先公布的优先补贴条件,公正确定享受补贴对象名单,并在乡村范围内公示,接受监督。

农民直接受益是指保证补贴资金全部补贴到农民,做到资金到位,机具到位,服务到位,使补贴的农业机械切实在农业生产中发挥作用,确保农民受益。

三、补贴对象

农业机械购置补贴对象是符合补贴条件的本市农民(农场职工)和直接从事农业生产的农业服务组织。

四、补贴种类

补贴的农业机械应符合本市农业产业政策、农业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的要求,且经农机鉴定机构检测合格。重点补贴:

(一)大中型拖拉机等农用动力机械;

(二)农田作业机具,主要包括:耕整、种植、植保、收获和秸秆还田等机具;

(三)粮食及农副产品的产后处理机械;

(四)秸秆、饲草加工处理及养殖机械;

(五)设施栽培作业机械及花卉林果作业机械。

五、补贴标准

本市农业机械购置各级财政补贴资金总额按不超过农机具购置价格的50%进行补贴。

根据区(县)财力,市财政实行差别政策。市、区(县)财政补贴比例,闵行、浦东新区两区市承担20%;嘉定、宝山、松江、青浦四区市承担30%;南汇、奉贤、金山三区市承担40%;崇明县市承担45%。

有关区(县)如列入中央财政农业机械购置补贴实施县,中央财政补贴资金合并作为市财政补贴资金下达。

六、补贴资金操作程序

(一)根据年度预算安排,由市农业机械化管理办公室(以下简称“市农机办”)下达年度《农业机械购置补贴实施方案》。市农机办采取竞争择优筛选方式,组织开展选型工作,制订年度《农业机械购置补贴产品目录》,确定年度补贴机具种类,工作进度及要求等。

经批复下达的年度《农业机械购置补贴实施方案》原则上不得变更。

(二)年度补贴专项实施范围、补贴机具目录、申请程序和相关要求等,区(县)、乡村应通过媒体公示等形式,及时向农民公布。

(三)农民(农场职工)、直接从事农业生产的农业服务组织购买补贴机具时,须通过乡镇农机管理机构向区(县)农机主管部门提出申请,并填写购机申请表(式样见附件1)。

(四)区(县)农机主管部门根据市农机办下达的年度《农业机械购置补贴实施方案》,商区县财政进行审查,确定年度农机补贴对象名单和农机购置补贴数量、金额,经张榜公示无异,与购机者签订购机补贴协议(式样见附件2),并报市农机办和同级财政部门备案(式样见附件3)。

(五)市农机办根据农机具补贴实施方案及政府采购程序和要求开展集中采购(列入全国通用类农业机械购置补贴产品目录除外)。

(六)根据政府采购结果,农机购置年度补贴对象在购机时,按扣除补贴后的农机差价款缴区(县)农机主管部门后提货。供货方出具购机发票。区(县)农机主管部门负责将区(县)财政补贴资金和收到的购机者的自筹资金集中支付给供货方,市财政补贴资金由市农机办统一与供货方结算。

(七)各区(县)农机主管部门根据市农机办的购机补贴指南,商同级财政后于当年7月前向市农机办上报下一年度购置农业机械补贴计划,经市农机办综合平衡并根据部门预算管理要求上报市主管部门。

七、管理与监督

(一)区(县)财政部门要积极支持和参与补贴资金落实和监督工作,增加资金投入,并保证必要的组织管理经费。

(二)区(县)农机主管部门应对已购补贴机具及时进行登记、编号,建立购机补贴电子档案资料,并负责在机具显著位置做出财政补贴机具和编号的统一标记。档案内容包括:购机者姓名、身份证号码、地址、联系方式、机具型号、购机数量、补贴金额及机具编号等。

市农机办应建立购机补贴档案库,实行计算机管理。

(三)享受农机购置补贴的农民和直接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机服务组织名单、购置农机种类、型号、数量、补贴金额等内容,须在所在乡(镇)范围内进行张榜公示,并在**农业网()上公示。

(四)区(县)农机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应对购机补贴情况进行跟踪检查,督促供货方搞好售后服务,为购机者提供技术、信息等服务,切实让农民得到实惠。

(五)享受补贴购买的农机,三年内不得擅自转卖或转让。

(六)区(县)农机主管部门在当年**月**日前将补贴资金使用情况及购机补贴电子档案资料报市农机办,同时抄送同级财政。

篇9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服务“三农”为宗旨,以提高农业抵御自然灾害风险能力,构建和完善农业生产风险保障和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为主线,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以确保粮食安全为重点,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自主自愿、协同推进”的原则,进一步完善政策性农业保险支持政策,建立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健全保障服务体系,为农业提供自然灾害风险保障,促进全县农业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二、工作任务及安排

(一)保险品种。根据《省政策性农业保险工作实施方案(试行)》规定,结合我县实际,确定政策性农业保险险种为小麦、玉米和棉花。

(二)保险责任。政策性农业保险补贴险种的保险责任范围指:因火灾、冻灾、雹灾、风灾、旱灾、涝灾、重大流行性病虫害(小麦条锈病和小麦吸浆虫;玉米粗缩病和玉米螟;棉花黄萎病和棉铃虫。以镇、街道、经济开发区为单位,出现对小麦、玉米和棉花造成50%以上减产时,由省级核损定损专家进行鉴定)等无法抗拒的自然灾害。

(三)保费标准和保险金额。小麦保险:保险费10元/亩,保险金额320元/亩,保险责任为火灾、雹灾、风灾、冻灾、涝灾、旱灾和重大流行性病虫害;玉米保险:保险费10元/亩,保险金额300元/亩,保险责任为雹灾、涝灾、风灾和重大流行性病虫害;棉花保险:保险费18元/亩,保险金额450元/亩,保险责任为雹灾、涝灾和重大流行性病虫害。

(四)保费补贴比例。根据《财政部关于2008年度中央财政农业保险保费补贴工作有关事项的通知》(财金〔2008〕52号)和《省政策性农业保险工作实施方案(试行)》规定,确定小麦、玉米和棉花保险的保费,由中央、省、市和县财政按照80%的比例给予补贴,其余20%由农户自担。

(五)保险期限及签约、理赔时间。保险期限为镇(街道、经济开发区)保险代办机构收到农民保费后的10日内出单至作物收获。保险签约截止期:2013年小麦保险签约期为2012年11月底,棉花5月底,玉米7月15日。理赔期限:小麦最迟8月底前理赔结束,玉米11月底前,棉花12月20日前。理赔资金要通过“一卡通”支付给受灾农户,不得跨年度赔付。

(六)承保公司。根据省、市确定政策性农业保险承保公司范围,选择中华联合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支公司为全县政策性农业保险承保公司。

(七)保险运作。承保公司按照市场化原则承担农业保险业务,自主经营,自负盈亏,按照保险合同履行赔付责任。承保公司要积极探索建立农业保险与农业技术推广相结合的运行机制和“以险养险”的补充机制,利用再保险,分散经营风险,提高抗风险能力。

(八)勘查定损。参保农作物出险后,被保险人要及时向村委会报告,村委会在24小时内向镇(街道、经济开发区)政策性农业保险办公室报案,镇(街道、经济开发区)在24小时内分别报县政策性农业保险领导小组办公室和承保公司。承保公司及时组织投保人填报《损失清单》,会同农业部门在48小时内负责组织核损理赔专家组到现场查勘,专家出据的《灾害损失报告书》为理赔的重要依据。承保公司填写《初步定损清单》后,报县政策性农业保险领导小组办公室备案。理赔结束后,现场查勘记录、拍摄现场照片、绘制现场平面图、灾害损失报告书等重要资料由县政策性农业保险领导小组办公室和承保公司各自存档。

(九)资金管理。政策性农业保险保费补贴资金管理办法按照省财政厅印发的《省种植业保险保费财政补贴资金管理办法》(鲁财金〔2008〕41号)文件执行。

三、操作程序

(一)宣传发动。有关部门要与承保公司紧密配合,密切合作,及时在媒体上公布保险政策、范围、标准、条件等内容,让参保农户全面了解相关政策。

(二)签定保险合同。镇(街道、经济开发区)要统一组织,搞好宣传发动,在群众自愿的基础上,以村为单位统一投保,投保单位与承保公司签定保险合同(附参保农户投保明细清单)。村里没有统一投保的,投保农户与承保公司签定保险合同,投保人应及时缴纳应承担的保费。保险合同须按品种(小麦、玉米、棉花)签署,保费须按品种缴纳。投保农户不缴费,财政不补贴。

(三)公示参保农户。承保公司要以村为单位,在村委“政务公开栏”公示参保农户姓名、参保作物、参保面积(必须与粮食直补、良种补贴面积相符)、保费交纳数额、保险金额五项内容,便于日后的理赔监督。发生理赔后,要在“政务公示栏”公示受灾农户姓名、受灾品种、灾害程度、面积、理赔数额。公示时间不少于5天。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县政府成立县政策性农业保险工作领导小组并下设办公室,切实加强对政策性农业保险工作的组织领导和工作协调。各镇(街道、经济开发区)要成立政策性农业保险办公室,全力抓好政策性农业保险各项工作落实。

(二)加大宣传力度。各镇(街道、经济开发区)、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要利用多种形式,动员各方面力量,有针对性地加大政策性农业保险重要意义和有关政策的宣传,引导广大农户自愿投保,提高投保率;要加强保险知识的宣传,确保每位投保农户明确自己的权利和义务,为保险工作开展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三)规范和完善档案管理。农业部门和承保公司要做好承保、理赔档案的基础资料和相关文件的建档保管工作,确保政策性农业保险工作逐步规范,科学合理。

(四)简化手续,理顺流程。承保公司要严格依法规范经营,切实履行责任,提高服务水平。同时,要简化承保理赔手续,理顺操作流程,及时查勘现场,按保险合同约定及时足额支付赔款到投保农户,为农户提供优质服务。

篇10

关键词:小麦;施肥模型;“3414”肥料试验;江汉平原

中图分类号:S512.1;S147.21;S131(2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2)14-2932-06

Establishment and Application of Fertilizer Model for Wheat Interplanted with Cotton in Jianghan Plain

YANG Li1,DING Heng-hu2,FAN Xian-peng1,JIA Ping-an3,LI Sheng-yong3,WU Jia-qiong2,LIU Ke-zhi2,

FU Yong2,BAI Shu-ping2,XU Shun-fa3

(1.Institute of Plant Protection, Soil and Fertilizer, Hubei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Wuhan 430064,China;

2.Qianjiang Agriculture Bureau, Qianjiang 433100, Hubei,China;

3. Service Center of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in Jiyukou Town of Qianjiang City,Qianjiang 433128,Hubei,China.)

Abstract: ‘3414’ field experiment (nitrogen, phosphorus and potassium as 3 nutrient elements, 4 gradient of each element, a total of 14 unrepeated incomplete treatments were designed to study the fertilization techniques for wheat interplanted with cotton in Qianjiang city, Hubei province. Fertilizer model for wheat interplanted with cotton in Jianghan plain was established, based on which the soil nutrient plentiful-lack index in wheat-cotton interplanting field in the district, correction value for the application value of nitrogen, phosphorus and potassium for wheat were put forward. Appropriate application dose of N, P2O5 and K2O were recommended as 130~210, 40~70 and 40~60 kg/hm2, respectively.

Key words: wheat; fertilizer mode; ‘3414’ fertilizer experiment; Jianghan plain

近年来,湖北省的小麦种植面积基本稳定在100万hm2,总产在330万t左右,并有逐年增加的趋势[1,2]。江汉平原是湖北省乃至长江中下游地区重要的粮棉油产区之一,其小麦种植方式主要有棉麦套种、稻麦轮作2种。科学合理施肥、提高肥料利用率已成为发展小麦生产、提高小麦产量和品质的重要保证。肥料效应田间试验是获得各种作物最佳施肥量、施肥比例、施肥时期、施肥方法的根本途径,也是筛选、验证土壤养分测试方法、建立施肥指标体系的基本环节。通过田间试验,掌握各个施肥单元不同作物优化施肥数量,基肥、追肥分配比例,施肥时期和施肥方法;摸清土壤养分校正系数、土壤供肥能力、不同作物养分吸收量和肥料利用率等基本参数;就可以构建作物施肥模型,为指导合理施肥和肥料配方提供科学依据[3-7]。从2002年起,农业部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制定的《肥料配方施肥技术规范》就开始推荐各地在主要农作物的肥料效应田间试验设计上采用“3414”设计方案,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可根据研究目的选用“3414”设计的完全实施方案或部分实施方案。一般通过“3414”设计方案田间试验,就可建立起本地区农作物的肥料效应函数方程,获得该地区主要农作物的最佳经济产量、推荐施肥量以及土壤养分校正系数、土壤供肥能力和肥料利用率等基本参数,最终确定养分速测丰缺指标体系[8-12],所以“3414”肥料效应田间试验设计方案是测土配方施肥工作主要推荐的肥料施肥方案。该方案以氮、磷、钾为3个养分因子,每个因子分4个施用梯度,共有14个处理,属于无重复不完全大田试验设计[13,14]。我们通过田间试验,试图构建江汉平原小麦施肥模型,并据此提出氮、磷、钾肥的适宜用量和比例及其相应的施肥技术,进而有效地指导江汉平原小麦种植过程的施肥作业,从而达到提高肥料利用率和增加小麦产量的目的。

1 材料与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