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时代现状范文

时间:2023-12-15 17:55:3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网络时代现状,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网络时代现状

篇1

进入21世纪后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网络让信息进入大爆炸时代,人们越来越关注网络信息,使网络成为信息快速传播的平台,网络媒体如雨后竹笋蓬勃发展。互联网是在纸媒之后而崛起的一种新的媒体介质,这种随着网络信息技术发展而存在的媒体,不同于纸媒的地域限制和时间限制。纸媒是传统媒体的代表,在信息技术发展的进程中,纸媒虽有其自身的优势,但在时间的洪流中逐渐的终将被网络的广播电视所取代。在网络时代电视广播越媒体来越不受关注,在信息科学技术的发展下,各种软件的开发更加有利于信息的传递这也就迫使广播与电视越来越淡出人们的视线。数字信号通过网络传输,将数据传送至任何想要到达的有网络的地方,与传统媒体有着很大的区别。传统媒体在如此巨大的挑战下,如果不能实施新的有效措施,其发展必将要收到限制,甚至被网络信息而取代。广播电视与报纸、杂志等传统媒体还是有一定的区别的,虽然不及网络传输的迅速,但也比纸媒传输快速,有一定的可发挥其功能的发展空间。

2广播电视的现状

2.1旧时代广播电视的发展。广播电视在20世纪是人们关心国家大事,了解世界形势以及知晓新奇事物的主要来源途径,曾一度被称为媒体传播的新生代,但是,在最近些年网络迅速席卷全球,信息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直接将广播电视击垮。虽然,目前广播电视仍然存在,除了出行车辆对广播的需求还未衰减以外,电视也逐渐被网络数字电视所取代,在人生的日常生活中,几乎没有更多的使用率。传统的广播电视在发展的过程中,也曾有其巅峰时期,在巅峰过后,必将是跌宕起伏的路程,在逐步发展成为弱势媒体的过程中,也相应的促进了社会进步和科学技术发展。传统的信息新闻传播媒介,都有一个共性,就是它是一个高强度新闻的信息企业,它承载着很多年新闻的灵魂,而在多年运营的过程中,人们从来没有把广播电视当做是一种企业经营需要的宣传手段其实,真正的传播媒介都是一种宣传手段,而新闻的信息也是正是产业需要宣传的内容。而广播电视之所以能够在新闻行列站稳脚跟,必有其不可替代的优势存在,新闻文化宣传既是它的基础,又是它的前提。电视与广播又有很大的视觉上不同,直观上给人们生动形象的画面,这种激烈的角逐也激发了广播传媒工作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广播传媒在发生听众减少的前期就开始转变,现在已经不再是单一的宣扬新闻信息,还涵盖了市政、汽车、交通等行业,给广播赋予了新的生命。2.2网络时代广播电视的发展现状。互联网时代的发展,加速了广播电视衰落的进程,因为广播电视已经不再拥有广大的听众与观众,人们逐渐开始将注意力转移到网络信息化上来,网络传媒在短时间内收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而传统的主流媒体的广播电视,作为其主要功能的宣传、教育与监督工作也已经逐渐的失去其价值,这是否意味着在网络信息的攻击下,传统媒体的发展空间受到了限制,传统媒体需要做出让步呢?那么,我国是否还会重视广播电视,大力主推电视广播的必行性呢?这些问题都关系到电视广播的发展前途,党和政府需要广播电视为其宣传教育,它是我国社会主义产业的基准。

3网络时代广播电视的挑战

在电子信息时代,一切物质都在网络化,而电视广播如果不能跟随潮流,可能就会在新的新闻媒介产生的同时逐渐走向没落。因此,广播电视必须要找出一条改革之路,走出泥潭,寻找新的发展途径。网络传媒与传统媒体不同,之所以能有那么高的访问量和点击量,首先说,投资的金额是有很大的差距的,高投入,高收益,这也不足为奇;然后,技术就一项不可或缺的功能,网络传媒通过高新技术开发的软件,再加上高效的宣传,高级设备,这些都给网络传媒的迅速发展奠定了基础。网络传媒的网站并不是以此投资,终生受益的,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更新,软件和硬件设备也需要不断的走在科技前沿。所以说,网站建设是与资金投入息息相关的,而对于传统媒体来说,没有股市做强大的资金后盾,发展受到了局限,在网络化的现代,电视广播必须将网络融入进来,通过改革,重新登上传媒的舞台。而资金与技术是在摆在发展面前的巨大的两大难题,如何在挑战面前站稳脚跟呢?

4网络时代广播电视的发展

网络时代,广播电视应该依靠自身的优势,主要包括丰富的内容品牌、大量的听众观众支持者以及专业工作人员等,如果能够再将网络媒介强大的技术支持以及强大的资金链融合进入传统媒体中来,将双向的优势合二为一,这种理智的必然选择必将能够为广播电视带来巨大的收视效益和价值效益。因为传统媒体的新闻资源来源广泛,又有工作人员明确的现场调查,通过在实际现场的拍照、录像和录音等真实记录,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给人民群众最真实的现场还原,这是网络媒体所欠缺的最重要的功能。网络媒体在不能完全自己采编、制作新闻的情况下,还需依靠传统媒体的内容、人力资源等成长。网络媒体现在和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还将继续依托传统媒体而发展,因此,越来越多的网络媒体和传统媒体走上了合作之路。各种门户网站建设的基本思路似乎正在形成,即内容与经营并重。在“内容”与“经营”这对概念的关系中,内容是基础,经营是手段,网络媒体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具有很高的科技含量,但不同的传播方式使它们都有自己独特的魅力,这是不能完全与技术手段相等同的。网络媒体虽然兼备报纸、广播和电视的诸多特长,却并不能将传统媒体的所有功能取而代之。从传统媒体的有限信息到网络媒体的海量存储,从传统媒体的单向传输到网络媒体的双向交流,从传统媒体的定时出版到网络媒体的随时更新,网络新闻传播与传统的新闻传播活动有着许多质的差别。互联网自身拥有的巨大功能决定了其将在信息传播领域占有重要地位,对新闻传媒的未来产生深远影响。

5结论

总之,要把握好机遇,提高媒体的竞争能力,完善媒体网站的建设,寻求媒体之间各种方式的互动与合作,才能在未来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双赢之路是传统媒体与网络媒体图谋更大发展的必然之路。可以预测,将有愈来愈多的传统媒体和网络媒体相约携手,而传统的广播电视媒体如果能搭上网络发展的这趟快车,将会重新焕发出灿烂的青春,依然熠熠生辉!

作者:徐纯 单位: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

参考文献

[1]马赫.媒介融合背景下突发事件网络新闻专题的编辑策划研究———新浪网关于云南鲁甸地震的新闻专题为例[J].品牌,2014(4).

[2]叶彤,栾慧勇.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教师提高实践能力的意义与途径[J].新闻传播,2014(6).

[3]戴世富.新媒体时代电视媒体的发展策略[J].新闻界,2012(4).

篇2

【关键词】网络时代;大学生;思想道德;现状

当今时代,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和日益普及,对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人生态度和价值取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网络生活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高校教师应正确认识互联网的作用,了解当代大学生的上网目的,帮助他们在网络时代背景下养成良好的思想道德。

一、当代大学生网络生活的现状

调查数据显示,我国网民、尤其是手机网民数量快速增长。同时,微博等网络应用继续呈现火热态势,这为大学生的网络生活提供了一个社会大环境。

(一)自由与

自由、平等是人类追求的目标。互联网自由、开放、虚拟的环境,既让自由、平等的价值观能够淋漓尽致的展现,同时也迎合了大学生的精神追求。调查中,对于“互联网最大的优势是什么”的提问,学生们回答的排序是自由(47.2%)、免费(20.3%)、平等(18.5%)、效率(14%),由此可见大学生对自由的向往。通过对各个高校的调查来看,学生们在网上异常的活跃。在网络这个虚拟的平台,学生们敢于直言,不人云亦云。这表明,大学生们在网上坚持主流价值思想的同时,其思想观念、道德标准、价值取向更趋个性化、多元化。尽管网络大部分将能满足高校学子们追求自由与自信的思想情怀,但网络传播中的绝对自由,同时也导致了大学生在道德选择中的迷茫。通过对大学生“你对‘网络黑客是21世纪的游侠,值得我们崇拜’这一观点如何评价”的调查,反映出大学生道德选择的多样性、主流社会所提倡的思想意识、道德规范在网上只是大学生众多选择中的一种,社会道德观念已难保统一;还反映出大学生道德评判能力弱化,出现双重道德人格,网上道德水平令人堪忧。

(二)时尚与粗俗混杂

崇尚个性、追求时尚是当代大学生的鲜明特征。针对“网络语言”,在大学生们看来,它语言简洁、内涵丰富、调侃幽默、形象传神、蕴含智慧、极具创意,前卫、时尚、高雅,大都热烈追捧。网络语言让大学生体验到了另外一种生活方式和另一个自我。其中,虽不乏标新和创意。但也存在矫情和粗俗。

(三)学习与娱乐失调

信息时代,网络汇聚了世界各地的文化成果,成为巨大的虚拟图书馆。当今网络已成为一种博学工具,学生们足不出户便可获得所想所需。网络不仅为大学生提供了快速便捷的学习平台,也为大学生开通了休闲娱乐的各种通道。网上悠扬悦耳的音乐旋律、丰富生动的影视图像、惟妙惟肖的动漫、魅力无穷的网络小说、新颖刺激的网络游戏都对大学生具有很强的吸引力,令他们流连忘返。网上娱乐已成为大学生的一种主要休闲方式。然而,网络也是一把“双刃剑”。丰富而快捷的网络资源虽然开启了大学生学习新知的大门,但也使得一些学生巧走捷径,不再刻苦钻研,甚至弄虚作假。此外,就网上学习和娱乐相比,上网学习的学生仅占40.2%,在网上娱乐的则占到了59.8%,网上学习和娱乐有点失调。

(四)真情与冷漠相伴

当今大学生,多为独生子女,孤独寂寞伴随其成长。他们渴望真情,希望与同龄伙伴的真心交流。而网络技术的发展,为大学生寻找真情、追求真爱架设了一道桥梁。因为,网络的开放性和匿名性,不仅能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扩大交往的范围,又能保护个人隐私,让校园学子真正“敞开心扉”畅所欲言。

二、网络的利与弊及大学生上网的主要目的

(一)网络的利与弊

现代化技术为人们提供了一个方便,快捷的交往平台,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网上学习,可以使人们知识更丰富,眼界更开阔,思维更活跃。网络不仅可以让人们了解国内外的时事新闻,学习新的知识,得到课业辅导,而且可以进行交友聊天,与各地的朋友联络,获得各种信息。当然,网络和大千世界一样,有阳光灿烂的一面,也有阴暗潮湿的角落,自从网络走进人们的生活后,一些网民,就开始沉迷于网络这个虚拟世界。每天几小时甚至十几小时在网上流连忘返,结果浪费了许多时间,严重地影响了自己的学习和工作。网络是人们的好朋友,同时也是个无底深渊,所以说我们应该积极向上的对待网络,不应该整天沉溺于网络。

(二)大学生上网的主要目的

网络已经成为了大学生生活中的一部分内容。只不过,有的学生上网时间长,有的上网时间较短。大学生上网的主要目的不外乎以下几项内容:(1)社交需要,主要包括交友和工作两个方面。(2)购物需要,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大学生作为新潮一族,很多人都喜欢网上购物,也都有过网上购物的经历和习惯。(3)娱乐需要,大学生上网并不单纯只是为了学习,大部人还是为了追求一种精神放松,享受自由的态度去上网的。在他们看来,打游戏或者看电影能让他们暂时摆脱枯燥的功课,忘掉学习的劳累,获得一种心身的解放。(4)学习需要,学习是大学生在高校期间的主要任务。当今网络时代的发展,知识信息与网络应用技术迅速普及和发展,高校为学生服务的学习信息也呈现出多元化、资源建设数字化和共享化等态势,传统的学习方法和方式、管理模式和服务理念都在被颠覆。数字化图书馆建设和网络教学课程设计为大学生学习提供了便利的条件。教师通过系统后台操作管理,方便快捷有效。此外,师生间交流更是多了一个渠道。

三、网络时代大学生思想道德的倾向性问题

在充分肯定大学生思想主流的前提下,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大学生在思想认识及道德水平方面依然存在不容小觑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注重实惠,缺乏理想

大学生对更加现实、具体、体现个性的目标选择代替了过去对远大理想的追求,这样虽然能增加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减轻心理压力,但更不能掉以轻心的是其生活缺乏动力、格调不高、得过且过等消极因素的影响。

(二)贪图享乐,怯于奉献

调查了解,近年来,金钱在有些学生心目中的地位越来越高,并且这些学生占总学生人数的比例也在上升,根据我们的了解,这种现象主要是由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具有负面影响的社会风气导致的。

(三)强调自我,忽视他人

个性化教育是指根据被教育对象的长处、潜在特征、自我价值倾向、被教育对象的利益人的目标与要求和社会未来的发展趋势,为被教育对象量身定做符合自身特点的教育培训方法。

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刻不容缓,各高校应及时把握学生思想动态,正确引导大学生思想意识走向,采取具体可行性的措施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帮助学生们端正上网态度,抵制网络诱惑,合理利用网络资源。在信息科技如此发达的今天,大学生要加强自己的思想道德建设,不在网络的大环境下迷失自己,丰富自身,与时俱进。

参考文献:

[1]马怡.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现状分析[J].北方经贸,2003(3).

[2]罗月丰.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调研[J].思想政治教育,2004(6).

篇3

〔关键词〕互联网;中小学生;闲暇生活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1-2684(2015)09-0008-03

信息时代的到来,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革命性的改变。当今社会,小学生拿着手机或平板电脑玩游戏、聊天的现象已经司空见惯,随着“课改”和“减负”口号愈喊愈烈,可供小学生支配的闲暇时间已经越来越多,那么,网络的普及会不会对小学生的闲暇生活造成影响?小学生的闲暇生活质量又如何?父母是否忽略了对孩子的闲暇生活教育?

一、引言

1861年,斯宾塞在《教育论》中较早涉及了闲暇教育的概念。1918年,美国率先提出将闲暇教育作为教育目标,并设置了中学生闲暇教育机构及课程,闲暇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我国闲暇教育起步较晚,对闲暇教育的研究多集中在特点描述及对策探索等方面。目前中小学生闲暇生活时间的充裕性和较低的利用度构成了中小学生闲暇教育的主要矛盾。

闲暇时间,在本研究指除了上课、做作业、睡觉、吃饭和上下学路上交通以外的时间。而闲暇生活是个体利用闲暇时间,进行闲暇活动的过程及其状态的总和。在各个教育阶段,小学生的闲暇时间相对充裕,这为小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机。他们可以在闲暇时间挖掘自身潜能、发展兴趣爱好,使闲暇生活的质量得到提高。

然而,事实并非如此。随着网络、手机的普及,加之父母工作繁忙,很多儿童在闲暇时间里除了学习,便是一味地与电视、电脑和手机为伴;此外,出于对安全问题的考虑,很多家长不允许孩子在户外玩耍,抹杀了孩子爱玩的天性。少了蹦蹦跳跳,孩子的身体素质也渐渐被“禁”得越来越差。

二、调查方法

本研究采用自编的《城市小学生闲暇生活状况调查表》,对郑州市4所小学的部分学生的闲暇生活状况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300份,回收有效问卷266份,调查对象涉及三年级(24.4%)、四年级(23.7%)、五年级(27.4%)和六年级(24.4%)。为了深入了解城市小学生常态的闲暇生活,本研究又对20名学生、10名家长、10名教师进行了访谈。调查数据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三、城市小学生闲暇生活现状

本次调查的结果显示,从整体上看,城市小学生闲暇时间不甚充裕,闲暇活动类型相对丰富,但是闲暇活动场所较为单一,闲暇生活自评较为乐观。具体来看,在闲暇时间长度方面,城市小学生周一到周五的闲暇时间平均为2.6小时/天,周末和寒暑假的平均闲暇时间为3.7小时/天,年级上无显著差异。在对闲暇活动类型调查时发现,排在前五位的依次是:看课外书、和朋友玩耍、看电视、玩电脑或手机、做家务(如表1)。其中,33.1%的学生选择了玩电脑和手机,与以往研究相比有了大幅增长,可见手机和电脑在小学生闲暇生活中已经占有一席之地。同时,相对于看课外书、看电视、玩电脑之类的独自活动,亲子活动、体育锻炼、外出游玩之类的互动式类型较少,这也是近年来小学生社交技能下降的原因之一。尽管闲暇活动形式较为丰富,但是小学生活动的场所却贫乏单一,多集中在家里(50.4%)和公园广场(50.4%),其次是同学朋友家(30.5%),而少年宫、体育场所等较少受到小学生的青睐。在访谈中,80%的家长反映周末孩子基本都在室内活动,适合孩子的安全的活动场所有限。在对闲暇生活进行评价时,42.5%的小学生表示闲暇时间是充实的,认为闲暇是空虚的只占到了16%,这与以往研究呈现出不一致的结果。

四、城市小学生闲暇生活的特点

(一)互联网的使用程度大幅提高,依赖性较强

如今网络也成为了小学生闲暇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调查显示,86.8%的学生在闲暇时间上网,其中家里有电脑的学生占到75.9%。在周一到周五的闲暇时间里,小学生平均每天使用网络1.5个小时,而寒暑假平均达到2个小时。统计分析发现,小学生周一到周五的上网时间与年级呈显著相关(p=0.044),表明年级越高,上网时间越长。对于网络的使用目的,56.8%的学生选择查资料提高学习,可见网络资源意识已经渗透到当今小学生的学习生活(见表2)。

在对手机使用目的的调查中,排在前四位的依次是:听音乐(42.1%)、玩游戏(33.5%)、打电话或发短信(24.1%)、看视频(22.6%)。可以看出,无论是电脑还是手机的使用,打游戏、听音乐、看视频等娱乐偏向都占据主导地位,因此,家长和老师有必要进行积极引导。进一步分析发现,电脑游戏、手机游戏都与性别呈现显著相关(p

(二)电视仍占有据重要地位

尽管电脑及手机普及率愈来愈高,但电视在小学生的闲暇生活里一直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根据表3可以看出,小学生偏好动画片、电视剧及娱乐类节目,对新闻类和体育类节目关注较少。然而很多家长反映,如今动画片和很多电视剧存在很多不适合孩子的情节,这对孩子心智的启蒙、情感的培养、个性的塑造等诸多方面,都产生着潜移默化的负面影响。在对教师的访谈中,部分教师提出在孩子观看电视节目时,家长要有针对性地进行干预,引导孩子去观看科技、体育、新闻等方面的节目,以丰富孩子的闲暇生活。

(三)校内“减负”,校外“恶补”

近年来,减负一直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校内的确是减了负,然而,用家长的话来说:“我就是见不得孩子在那里玩耍、看电视!”一半以上的家长都谈到:“随便报个辅导班多少学些知识,也比在家看电视强。”于是孩子们强制性地被“押送”到辅导班,每至双休,就会看到孩子们赶场似地“穿梭”于各大辅导班。还有家长提及,因为减负,学校里所学的内容少了、浅了,必须到校外辅导班恶补。也有不少的家长谈到不忍心看着孩子那么辛苦,然而形势所迫,实属无奈。

本次调查中,83.5%的学生都表示参加了辅导班,如表4所示,其中参加英语辅导班的学生最多(58.6%)。据家长透露,小学英语学习相对简单,辅导班里教授的是初中知识,有些家长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甚至一年级就开始为孩子报班学英语;其次是数学辅导班(36.8%),相对来说体育类和艺术类的特长班较少,可见孩子的学习压力仍旧存在。

(四)亲子互动较少,闲暇教育不受关注

从心理学角度看,亲子互动可以促进孩子人格的健康发展,尤其是童年时期,父母应该多和孩子沟通互动,建立安全的亲子依恋关系。然而调查结果显示,只有约1/3的家长经常和孩子互动,而60%左右的父母偶尔才和孩子一起活动。不仅如此,在对“父母经常陪你做什么”进行调查时,选择最多的是逛街(36%),而选择体育锻炼的只有7.5%。通过对孩子的访谈,发现孩子口中的逛街,其实只是被动地陪父母逛街,多数孩子表示并不喜欢。因此,真正意义上的亲子互动少之又少。

对家长访谈时发现,78%的家长都表示知道亲子互动的重要性,也总想带着孩子出去活动,但是,和孩子互动较少,原因一是自己工作繁忙,无更多闲暇,二是难得有了空闲,却被家务或其他琐事牵绊,无暇顾及孩子。当被问及是否重视对孩子闲暇生活的指导教育时,大部分家长都表示没想过这个问题,这表明家长对孩子闲暇教育的关注度不够。

五、促进小学生闲暇教育的对策

小学生闲暇生活质量的提高,有待学校、家长及社会为其进行指导、教育和辅助。针对小学生闲暇生活存在的问题,结合以上的调查分析,可以采取如下措施。

(一)学校介入闲暇教育指导

在美国,学校对闲暇教育的重视度较高,并设置了专门的课程,包括独立课程、渗透形式的课程以及社会团体机构开展的闲暇教育活动。比较有代表性的独立课程是“美国闲暇和娱乐协会”的“闲暇教育推进项目”(LEAP)。

可以参考美国的闲暇教育模式,使闲暇教育在各层次学校保持连贯性与独特性的同时,对学生进行闲暇生活的指导教育,使学生学会有效地规划、管理自己的闲暇时间,认识自己的兴趣,在闲暇时间内开发自身潜能,提高闲暇生活质量。此外,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将培养学生的计算机素养意识渗透到各学科教学,使学生学会辨别不良信息,正确搜索、处理信息,有效利用网络。

(二)家庭给予更多关注

家庭的幸福度决定着孩子的身心健康水平。父母应重视孩子的闲暇生活,多和孩子互动,进行体育锻炼,参加户外活动;革新教育观念,解放孩子的双手,帮助孩子丰富闲暇生活,发展特长,还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

(三)政府、社会提供有效的支持

青少年活动场所的单一贫乏已经是普遍性的问题,政府和社会应增设一些可供他们活动的场所设施,如文化中心、户外绿地、阅览室等,或者为他们创办一些社会活动,丰富其社会体验,提高闲暇生活的质量。

参考文献:

[1] 邓三英.我国闲暇教育研究综述[J].高教论坛,2009,(3):4-5.

[2] 李维兵.中小学生课余时间的利用[J].教育论坛,2009,(4).

[3] 解腊梅,贾霞萍.关于中小学生课余时间的调查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8,(12):46-48.

[4] 赖翔晖,王粟媛,张琳.素质教育背景下小学生课余时间利用情况调查[J].教学论坛,2012,(19)

[5] 王纬虹,张波等. 中小学生课余生活存在问题与对策[J].教学与管理,2013,(2).

[6] 王小波.儿童休闲: 被遗忘的角落――我国城市儿童休闲状况调查[J].青年研究,2004,(10).

篇4

关键词 计算机网络 传播方法 发展现状

中图分类号:TP311.1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x.2016.11.073

Abstract Along with our country economic development level unceasing enhancement, the computer technology has been rapid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of computer network communication with the timeliness and convenience of very high information, has become the subject of today's era of information dissemination. But the computer itself has virtual sex is very strong, the information stored there are good and bad, some false or bad information will not only affect the quality of information dissemination, it will bring bad atmosphere in society. For this, computer network communication is a kind of communication way that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coexist, only to face up to its current development situation, reasonable analysis and research to the present situation can make the computer network spread the healthy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Keywords computer network; communication methods; development situation

S着计算机的普及,依托于计算机的网络传播成为了主要的信息传播途径,比起传统的传播媒介,网络传播更能显示出覆盖面大、速度快以及信息丰富等特征。此外,计算机网络依托于大数据的急速衍生和发展,很多计算机衍生出来的产品都是在创造大数据,比如,医疗卫生、环境卫生、电子商务以及影视节目、科技航天等都蕴含着储量丰富的大数据,大数据下的计算机网络已经成为带动国民经济发展的主体。为此,做好对大数据背景下计算机网络发展现状的研究显得非常有必要。

1 计算机网络传媒媒介的现状

1.1 计算机网络传播媒介的优势

(1)信息传播的覆盖面非常广。互联网是由各个局域网络连接而成的,能够在世界范围内实现信息的传播和共享,凭借着因特网的强大科技力量可以使信息传递到世界上的任何角落中的计算机当中,无论是在地球上的任何地点,只要存在计算机网络就能够实现信息传播,不会受到时间或者空间的限制,速度和信息容量超过了任何一种传播媒介。

(2)计算机网络传播信息的速度较快。通过计算机能够实现信息的远程传递,并且其具有非常高的便利性和高速性。这一点比起电视、广播、报刊等具有明显优势。因为报纸、杂志等传播媒介在传播时要进行远距离的邮递,花费的时间较长,但是计算机却可以省去邮递的费用,使信息能够得到及时、快速、连续的传播。比如,新浪网是一种信息播出量较多的网站,每天24小时都会连续播出不同类型的信息,每隔5分钟就会滚动出一些新闻信息,大大满足了网民的需求,网民可以第一时间了解到最新的新闻资讯。根据相关的资料显示,我国会有约百分之七十的人选择观看新闻信息。为此,新浪网成为了吸引网民最多的网站。

(3)计算机网络存储的信息非常丰富。传统的传播媒介信息容量非常有限,并且很多的信息都相对固定,单一,而计算机网络则依靠强大的内存有非常高的信息传播功能。首先,计算机信息容量丰富不只表现在信息存储量大的方面,更表现在信息内容的多样性方面。这是因为计算机网络中的信息来源是不同的,不同的信息机构都可以被计算机检索到,还有很多网站上的信息机构,有的信息甚至来源于网民,由此可见,无论是机构还是个人都能够提供信息。

依然以新浪网为例,新浪网能够为网民提供世界各地的新闻,每天的网页浏览量可以达到200万次,在全球具有超过600万的访问记录。丰富的新闻资源是企业网络传播途径所不能比拟的。

(4)计算机网络信息传播有互动性特征。计算机网络除了具有强大的信息传播能力以外还具有非常强大的互动,比起传统的传播媒介,计算机网络传播媒介彻底改变了网民被动式观看或者是倾听的局面,而是能够主动去查看信息或者是传播信息。比如,网民可以通过论坛或者是贴吧等一些平台实现互动。可以说计算机网络完全突破了一点对多点的传播,实现了多点对多点的传播。

1.2 计算机网络传播媒介的不足

即使计算机网络已经突破了传统传播媒介的一些不足,实现了信息传播领域的变革,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但是计算机网络传播也存在一些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网民的知识水平存在差异。传统的传播媒介,比如电视广播对于受众的知识水平要求不是很高,有很多的受众通过电视上的声音也能了解到新闻资讯,但是计算机网络系统硬件和软件非常多,要想浏览完网上的资讯需要一些基本的网络知识作为辅助。很多的中老年人因为文化水平有限,会更加依赖传统的传播媒介,比如,报纸、电视、广播等,可见,具备网络知识的网民会更加喜欢应用计算机网络,为此,要想实现计算机网络传播媒介的普及,就要提高受众的网络知识水平。

(2)计算机网络传播需要有配套的设备。在人们使用传统的传播媒介时,比如,报纸传播媒介只要受众认字就可以,而传播媒介受众需要的设备是一台收音机,但是计算机网络传播媒介下,受众除了需要一台电脑以外,还需要有连接网络的网线、局域网络等。只有各项基础设备都具备时才可以顺利上网。但是在一些较为贫困的地区,受地区经济的制约,当地没有配套的网络设施,电脑数量非常有限,在这种情况下计算机网络传播的普及受到了制约。为此,要想使计算机真正实现普及就要做好对边远贫困地区的扶持。

(3)计算机网络传播在网络建设过程中需要花费大量资金。在计算机网络开通以后,为了保持其稳定运行,必须每年花费一定数量的资金进行维护和建设。以国外的网络建设为例,英国在启动了网络广播以后,各费用加在一起超过了200万英镑,美国网络建设的投入在300万美元以上。因为我国的计算机网络较国外起步较晚,发展相对较慢,为此,用于网络建设的资金非常有限,并且资金问题的解决也相对较为困难。

鉴于上述原因,为了解决资金问题,除了政府的扶持以外,很多的网络媒体企业都会通过广告以及电子商务等解决资金问题,但是随着行业的饱和,网站的资金投入不能与收益产生正比。以我国的新浪为例子,新浪网的运行模式很多地方都是参考着美国的一些网站,广告费用非常高,每个月的支出可以达到300~400万,而每个月广告收入只有200万元。可见,即便是经营状况良好的网站也存在一定困难和风险。

(4)受上网费用的制约。计算机网络区分其他传统媒介的标志之一就是有上网费用,由于上网费用较贵,在城市的每一个家庭中这笔费用每年也是不小的开支,某种程度上很多网民如果不是很需要的话不会安装电脑,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网络传播的发展。很多单独生活的老年人更不会选择应用电脑获取资讯,因为报纸报刊的订阅费用非常少,能够满足老年人心理预期。

2 针对计算机网络传播的发展建议

2.1 加强信息管理,构建良好的网络环境

通过以上的论述可以知道,网络传播具有便捷性、高效性以及互动性特征,这在一定程度上会使网络监管出现疏漏。一般来说,网络传播实现的途径非常简单,只需要一台电脑和网线,但是对其监管却存在一定难度。在网络中信息的容量是非常巨大的,但是这些信息中还掺杂着一些不良信息或者违法信息,这些信息在进入到了社会中会直接影响社会风气,阻碍和谐健康的网络信息环境的构建,尤其是这些信息一旦进入到校园中会对学生学习和身心健康产生不利影响。我国虽然在严厉打击网络上的违法犯罪现象,但是在网络上依旧会存在一些不健康的信息,为此,必须加强网络传播的监管力度,还要制定与网络信息传播相关的规范制度,以此使企业或者是个人都能够明确监管的权利和义务,对于网络上的不良信息严厉打击。

2.2 做好网络技术的安全保护,提高网络信息传播的安全性

安全性是计算机网络传播的前提和重要条件,如果计算机网络在传播过程中受到了病毒的侵害会造成信息的损害,比如,常见的黑客、计算机病毒等,严重的会导致系统的瘫痪,使信息传递受到阻碍,威胁到信息的安全。一般来说,信息的者在信息或者是传递信息过程中容易出现损害,甚至是篡改,从而使信息的安全性不能得到保障,与信息的有所违背,免于受损的信息也有可能感染到系统中的病毒。为了提高电脑的安全性就要做好电脑的保护,可以从技术上进行防范,比如在电脑中安装专门的杀毒软件等,可以对电脑中的顽固病毒进行查杀。此外,在应用电脑的过程中也要时刻提高安全防范意识,有安全隐患的软件尽量不要下载,从而减少病毒入侵的机会。

要想实现计算机网络传播的安全性,还要对信息传播的过程进行监督,各级部门或者单位都要做好网站维护工作,可以对网站进行设置,阻止不健康信息的进入。总之,计算机网络传播在发展中可能会不可避免地遇到一些障碍,但是很多问题都是可以预防的,只要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努力做好网络传播安全防范工作,就能够使计算机网络传播更加健康地发展。

3 结语

本文主要对大数据时代下计算机网络传播发展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可见,计算机网络传播有很多的优点,但同时也存在一些不足,只有正视其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并对问题做好防范就可以使计算机网络传播在健康安全的背景下普及。

参考文献

[1] 高峰.基于内容安全的局域网监控系统(CSBLAN)的设计与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2010.

[2] 谭晓虹.计算机网络环境下的高职校园文化建设[J].管理观察,2014(15).

[3] 冯丽,杨琳琳,陈镱文等.基于中国知网的《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网络传播历史分析[J].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38(1).

篇5

>> 青少年网络政治参与的现状与属性 青少年社会化的新特点 网络时代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特点及对策 网络时代思想政治工作的新特点新情况对策探讨 网络亚文化视域中的青少年网络政治参与 青少年参与网络政治意识形态现状研究 网络时代新闻评论主体的新特点 论国外青少年网络政治参与的监管及启示 国外青少年网络政治参与的管理模式及其启示 刍议大数据背景下企业会计数据的新特点 大数据时代政治网络营销的反思以及政治本质的认识 福柯与大数据时代的政治 大数据时代 网络科学的挑战 大数据时代网络营销的特点、影响及对策 网络时代青少年的思想政治教育 网络时代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具体对策 青少年网络公民参与的德育启示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在大数据时代的分析 大数据时代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大数据时代网络学习环境的数据融合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2][美]伊恩・艾瑞斯.大数据思维与决策[M].宫相真,译.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4:25.

[3][美]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肯尼斯・库克耶.大数据时代:生活、工作与思维的大变革[M].盛杨燕,周涛,译.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3:2-3.

篇6

关键词:网络时代 图书资料 管理 现状 策略

中图分类号:G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7)01-0061-01

现阶段,随着网络在人们日常生活上的不断普及,人们已经不仅仅局限于纸质资料的获取,越来越多的人喜欢上了通过网络来获取图书资料的方式。因此这就需要图书馆改变传统的图书管理的方式,运用现代化的技术加强图书馆的信息化建设。

一、现阶段图书资料管理现状分析

1.图书资料管理的方法陈旧落后

当前时代是一个信息飞速发展更新的时代,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对精神文明的要求也随之不断增加,对图书知识的需求也就越大了。但是,现今传统的纸质资料已经无法满足人们对图书的需求,一方面因为图书购买经费会受限,另一方面图书馆的书籍种类还是比较单一,资源不够丰富。图书馆的图书一般都是以纸质的方式存在的,这样会占用很大空间,另外还需要图书馆工作人员花费一定的时间和精力来保护图书避免受潮,避免被虫损害和避免被盗,这一系列的问题都使图书馆图书的保存工作难度加大。

现今大部分图书馆对图书都是采取封闭式的管理方式,这样图书馆中的图书就很有可能和外界的信息知识时代的资源形成脱节,所以,在网络时代下,图书的管理工作需要采用一些技术手段,来实现电子期刊报纸,电子型文献和纸质期刊报纸,纸质文献的一体化管理,这样就可以避免图书馆处于一种被动状态,方便人们更好的获得图书资源,使图书资料的服务质量得到提高。

2.纸质文献和电子文献的管理不统一

伴随着电子图书的引入,使得图书馆的图书文献出现了电子形式和纸质形式共存的局面,电子版图书和纸质版图书是俩种不同的载体,两者之间有相互补充的地方同时也存在一定的矛盾,导致图书馆文献的管理不统一。因此,要实现电子文献和纸质文献的共存便是现在图书馆需要解决的问题。

3.图书馆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不够高

图书馆想要氛围良好、管理有序可以更好的为读者提供服务,离不开优秀的图书馆管理人员。如果不重视图书馆的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的培养,就会导致图书馆的管理制度得不到有效的执行,从而影响到图书馆的信息服务,降低图书馆的整体水平。造成图书馆管理人员整体水平不高的原因不仅仅只是因为缺乏对图书馆管理人员的专业培训,还因为图书馆缺乏现今的设备,使图书馆管理人员的专业技术得不到提升。只有图书馆的管理人员拥有信息管理和计算机的一些专业知识,不断提升自己的现代化科技水平,才能更好的适应网络时代下图书馆的管理工作。

二、网络时代的图书资料管理的有效策略

1.加大对图书资料的网络化建设

传统的图书管理会消耗巨大的人力物力,同时效果也并不好,而现在网络的发展给图书资料的管理提供了一条便捷的途径,这就需要人们充分认识到网络的应用对图书资料管理的必要性,从而加大对图书馆的网络化建设。例如,要多引进一批高科技的计算机,并且配备高端的软件和硬件,同时要注意对图书馆的管理人员进行技术培训,真正落实图书馆的网络化建设,对传统的图书管理方式进行改革来更好的提升图书馆的管理水平。

2.加强对图书馆图书资料的网络化安全管理

网络时代的图书资料管理有别于传统的图书资料管理,传统的纸质的图书资料需要做好防盗防潮防虫咬的安全管理工作,而网络时代下的图书管理的重点工作就是要注意网络安全。网络时代下的图书资料管理应用了大量的网络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然而网络环境会存在不稳定的时候,例如,网络有可能受到非法的侵入和攻击,更严重的时候有可能造成网络瘫痪,对图书资料带来严重的损害。因此,在网络时代下,图书资料的管理一定要充分的重视网络安全的管理,可以采取安装防火墙,设置登录名和密码等一些列的措施,来有效的避免图书资料受到病毒的侵入,从而保证图书资料的完整性和安全性。

3.注重图书资料的数据库建设工作

要想实现传统图书资料的网络化建设,就需要对图书资料进行数据化和信息化,而数据库正是实现图书数据化的基础,只有建设好数据库,才能实现传统书籍资料向电子化数据的转换。所以我们要充分重视图书资料的数据库建设,使传统纸质图书准确有序的网络化。但是现阶段在我国很多数据库的建设情况都不太乐观,容易出现质量不高,准确度不够等诸多问题,因此在数据库的建设上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每一个图书资料管理人员都耐心的工作,促进我国图书资料获得更好的管理。

4.增强图书馆管理人员的综合素养

图书馆管理人员是图书资料管理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在网络时代下的图书资料管理工作中,更是要充分重视到图书馆管理人员的重要性。现阶段大多数的图书馆管理人员的专业技能不足,职业道德素养也并不高,严重缺乏计算机技能,而图书馆管理人员的素质现状已经严重影响到传统图书资料向电子化图书资料的改革,所以必须要加强对图书馆管理人员的培训,增加他们的计算机知识和技能,提高他们的职业素养,从而使图书馆的管理人员能够更加高效的完成网络时代下图书资料的管理工作。另外,可以专门培养一批高素质的专业知识和技能都很强的图书馆管理人员,使图书馆管理人员的队伍壮大。

5.建立健全的图书资料管理制度

完善的图书资料管理制度能够促进更好的实现图书资料的网络化建设。传统的图书资料的管理制度已经无法适应现阶段图书资料管理的需求,所以图书资料的管理制度也应该适应现在的网络化图书资料管理模式,图书资料管理制度建立好以后要保证制度的落实,不能流于形式,而是要严格执行落实到每一个图书资料管理人员,这就需要建立图书资料管理监督小组,监督管理制度的实行,使员工更高效的做好图书资料管理工作。

6.国家的大力支持

图书资料的管理建设同整个国家的发展都有着紧密的联系,所以国家应该加大对网络化图书资料管理工作的支持,可以采取制度上的鼓励来推动图书资料管理网络化的改革,同时国家要为图书资料管理网络化提供一定的资金、人才和技术的支持。

结语

综上所述,如今人们已经迈入了网络化的时代,传统的图书资料管理模式已经无法更好的适应现在社会的发展,为了避免图书馆的图书资料和外界的网络信息造成脱节,人们应该加强对网络化时代的图书管理工作的重视,采取有效的措施推进图书资料网络化的建设,从而促进我国图书资料管理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卢岩涛.网络时代图书资料管理的探索[J].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5,23:99-100.

[2]孙翠芹. 基于网络信息化的图书资料管理策略探索[J]. 产业与科技论坛,2015,23:204-205.

[3]马合木提・司马依. 网络时代的图书资料管理策略探索[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6,06:253-254.

[4]仇少坤.网络时代下图书Y料的管理[J].环球市场信息导报,2015,48:56-57.

篇7

>> 政府网络舆论引导面临的挑战及应对策略 新媒体时代电视新闻面临的挑战及应对策略 新媒体时代消防宣传面临的挑战及应对策略 高校网络舆论存在的问题及引导策略 全媒体时代青年大学生舆论引导面临的挑战及对策研究 网络时代党的舆论引导能力面临的挑战及对策 新媒体时代政府管理面临的挑战与应对策略 新媒体时代学校德育面临的挑战和应对策略 新媒体视野下高校辅导员工作面临的挑战及应对策略 高校网络舆论引导策略初探 浅析新媒体时代高校网络的舆论形成机理 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校园网络舆论的现状及引导策略研究 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校园网络舆论的现状及引导策略 新媒体时代高校网络舆情应对研究 网络时代党建工作面临的挑战及应对策略 “微时代”高校新闻宣传工作面临的挑战及应对策略 新媒体时代:舆论引导的机遇和挑战 探析网络舆论的特点及高校网络舆论的引导原则 新媒体时代下企业报如何应对挑战发挥舆论引导 新媒体时代网络舆情的分析及引导策略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2]喻国明.传媒责任――时代的发展与内涵的转变[J].新闻与传播研究,2009(6)

[3]韩运荣,喻国明.舆论学原理、方法与应用[M].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5

【基金项目】广西高校“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研究”专项课题(DSBD14ZC09)

篇8

一、网络时代英美文学课程教学现状

英美文学不仅是英语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还是很多我国高校广泛开设的一门选修课程,我国高校通过英美文学课程教学,培养高校大学生的英语基础知识、听说能力、阅读能力、理解能力、写作能力、文学素养等多方面的综合能力和素质,可见英美文学课程是我国高校英语专业学生能力及素质塑造的关键课程,同时也是其他非英语专业学生锻炼英语交际能力、探究英美文化和文学的专业化途径。近年来,国内社会经济及文化产业发展非同寻常,英语及文化欣赏和学习出现两种极端心态和学习模式:实用性和娱乐性。此种状况的出现过多受到当前网络时代的影响和引领,随着计算机信息网络技术的盛行和传播,网络的影响力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在无限扩大,随之而来的是知识爆炸和信息爆炸的时代,在这个新时期的高校大学生极易受到网络资源的影响和引导,丰富、多彩的网络资源与传统的呆板、单一的课堂教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加之高校教师对英美文学课程重视度不足,没有合理安排教学课时和教学内容,实际教学过程中主要是单方面地向学生讲授,学生也只是时刻处于被动接受状态,课堂教学效率每况愈下。

二、网络时代英美文学课程改革措施

(一)调整英美文学课程定位

大学生是极具青春活力的一代新人,正是广泛摄取知识的大好时光,教师和高校应认识到大学生这一特点,深入调查和分析不同专业学生英语水平和文学素养整体状况,充分借鉴国内外其他高校成功的教学模式和方法,结合之前的办学和教学经验,在深入分析人才市场对人才的需求特点,及时、适当地调整课程教学目标和定位,将课程设置调整到符合大学生成长阶段和心理特点的方面,适当地将课程教学中的实用部分与素养塑造部分有机整合起来。注意不要过多使用说教的教学方式,避免无形之中引起年轻人的反感,而应该注重合理的教学内容及教学规划有效引导学生,或适时结合所进行的课程教学内容展开讨论或辩论,以这种更适合当代大学生心理特点和成长需要的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进教学过程中来。以课程常有的《简爱》这一部分内容为例,教师可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搜集课程相关资讯和内容,并引导学生自主搜集教学资料,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针对当前年轻人普遍抱以热情又怀有困惑的“爱情”为题,通过影片的欣赏引发学生的思考和共鸣,再适时引导学生表达自己对《简爱》整个故事的看法,以及自己对爱情的看法,如此将课程定位在学生感兴趣又值得深思的内容上,事半功倍。

(二)有效整合网络资源与传统教学

当代的英美文学课程教学很大程度上受到了网络资源的冲击,生活在知识爆炸和信息爆炸的新时期的高校大学生极易受到网络资源的影响和引导,丰富、多彩的网络资源与传统的呆板、单一的课堂教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也是导致当前的英美文学课程教学止步不前的一大原因。教师在明确网络时代下英美文学课程现状同时,又要认准网络资源的巨大潜力,引导学生正确运用网络资源,将无限的网络资源充分应用到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去,如在《简爱》部分教学开始之前,教师可首先提问:大家看过《简爱》的原著或影视作品吗?经过教师简单的描述和讲解,很多学生的好奇心都被带动起来,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搜集相关资料,将网络资源与传统教学有效结合起来。

(三)紧贴网络时代思潮进行课堂教学

网络时代不仅有丰富、多彩的网络资源,还有瞬息万变的潮流变化特点。教师应适应网络时代变化和发展特点,及时更新教学内容,选取更贴近学生思想和观念的教学内容。如课程设置中常见的《呼啸山庄》的教学部分,传统的教学重点在作品的人物性格及人物关系等方面,而新时期的《呼啸山庄》主要在心理学方面引人入胜。教师应事先了解文学作品学习和分析的最新趋向,以及时调整教学重点,顺应学生思维方式,引导学生分析《呼啸山庄》中的人物心理及对整个情节发展的潜在作用,从更加现实的角度引导学生参与到教学之中。同时,教师也可将切身的教学体验分享到无限的网络中去,丰富网络资源、增进相互沟通交流。

篇9

关键词:网络时代;金融安全;现状;对策中图分类号:F49;F830.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0300(2000)01-0050-04

在传统条件下,金融是指货币的制造、流通和回笼,贷款的发放和收回,存款的存入和提取,汇兑的往来等经济活动。在那种条件下,金融活动的监管易于操作,金融安全的表现比较直观,并且通过审计跟踪等手段,也能很好地实现金融安全。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网络的出现,使得整个世界成为“地球村”。与此同时,传统的金融概念也发生了深刻变化,以电子货币、网络银行、电子商务为特征的新的金融营运体系的出现,给我们如何确保网络时代国家的金融安全提出了新的课题。

20世纪90年代机构性和区域性金融危机频繁爆发和金融一体化趋势有重大关系。金融一体化是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必然要求,国际贸易发展和生产一体化要求便利的跨国界服务,如资金融通和全球化资本自由流动;通讯技术,特别是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期权、期指等金融衍生工具和层出不穷的金融创新为资本的自由流动创造了技术条件。由于现有的国际金融体系缺乏对跨国界资本流动的有效约束和监督,特别是对金融科学管理工具和银行表外业务的管理,投机金融机构很容易利用保证金交易,集中大量资本蓄意攻击某个薄弱环节,从中攫取巨大利益。

一、网络时代的金融活动的基本特征

网络时代的金融电子化,能充分利用先进的现代化技术与设备,提高金融活动的效率。新技术与金融业务相结合可以大大降低融资成本,据美国有关部门测算:同样一笔交易通过银行柜台交易成本为1.02美元,通过电话交易成本为54美分,文传成本为26美分,而通过互联网只需13美分。可见,网络在金融业务中的应用可以提高金融机构的竞争能力,总起来说其主要特征有:

1.虚拟性

网络时代的金融机构通常表现为没有建筑物,没有地址而只有网址,营业厅就是首页画面,所有交易都通过因特网进行,没有现实的纸币乃至金属货币,一切金融往来都是以数字化在网络上得以进行,这能在很大程度上降低金融机构的运作成本,同时也使地理位置的重要性降低,提高金融服务的速度与质量。

2.直接性

网络使得客户与金融机构的相互作用更为直接,它解除了传统条件下双方活动的时间、空间制约。另外,网络为资本的国际流动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条件,储蓄和投资会划拨变得更有效。需要大量投资的穷国已不再受制于缺乏资本,存款已不限于本国市场,而能在世界各地寻求投资机会。“由于投资者能把自己的有价证券更广泛地分散到各地,风险也随之多样化,使得化解金融风险的难度更大”。[1]

3.电子化

国际金融体系由全球各地的数十万部电脑显示器组成,它是第一个国际电子市场。电子货币是建立在计算机空间而不是地理空间上的全球性经济的一种表现形态。电子货币造成的管理方面的根本问题源自电子市场与政治地理之间的脱节。例如,控制货币供应量这个概念本身就假定地理能够提供确定市场范围的有关手段,它假定经济边界是有效的;货币的跨边界流动是可以监视和控制的;一个固定的地理区域内的货币总量是重要的。在数字化的世界经济中,所有这些假定都变得越来越成问题了。

4、风险性

电子货币和数字市场的日益重要性给中央政府对经济和经济活动参与者的控制带来了难题。它们还会使国家市场和民族国家周围的边界变得越来越容易渗透。由于电子货币发行者的多元化(既有中央银行又有民间组织)使得对参与网络交易的行为具备潜在的更大的风险,必然使我们面临诸如在电子货币发行者破产、系统失灵或智能卡遗失的情况下如何保护客户的权益问题。另外,在网络经济中,舞弊和犯罪活动将变得更加隐蔽。

二、当前我国金融机构的网络化程度和存在的问题

随着我国信息产业的不断发展,以及我国金融市场的逐步开放,加上经济全球化和我国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决定了我国的金融业也必将融入到世界经济中来。当前我国的证券交易基本实现了全国联网,网上炒股日益发展,工商银行等金融机构也都建立了各地的局域网,其中中国银行已建立了以总行数据处理中心为核心辐射海内外的全辖网络化应用体系。这些新生事物给我国金融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它不仅方便了客户,而且可以大大降低金融营运成本。但是,网络化的金融体系如其他一切事物一样是“方便往往与安全针锋相对”,虽然我国目前还没有开放金融市场,但仅在当前的低级网络化进程中我们还是遇到了不少关系到金融安全的问题。比如,非法入侵金融机构的网络系统,攻击金融组织的数据库,通过网络盗取他人股票、金钱的行为也开始出现,利用职权之便,改动网络数据为己谋利。凡此种种行为都给金融监管提出了更大的挑战,使得国家的金融安全受到很大威胁。从整个世界金融体系来说,我国所用的计算机硬件设备主要依靠从美国IBM等公司进口,由于美国对其他国家实行技术上的歧视性政策,而我国目前自己的加密技术和密钥管理技术及数字签名技术相对落后于金融电子化发展的需要,加之不断有报道指出从国外进口的软件技术都有明显的秘密通道,所有这些都成为网络时代金融安全的隐患。

三、面对网络时代为确保我国金融安全应采取的对策

随着金融服务网络化程度的提高乃至我国金融交流的国际化,金融安全问题必然成为国家经济安全中的最重要的内容。可以想象,在未来网络时代,任何人可以在网上自在漫游、查询、申请贷款,在实际交易中就有可能引来网络入侵者。不管是盗领还是更改电子资金资料,对于信用重于一切的银行都是极大的风险,而对于国家都是巨大的损失。

任何经济安全问题都能找到应对办法,但对现代金融市场的运转方式、运作技巧等,我国金融业还不太熟悉甚至不理解。亚洲金融危机充分显示了发达国家金融机构在这方面的实力。应当说,这方面的较量是冷战后国家力量、国家意志博弈的重要体现,是发展中国家、新兴工业国家与发达国家在后者最具有优势的领域进行的较量,这种较量将持续相当长时间,直至与发展中国家、新兴工业国家真正进入发达国家行列相始终。因此,现代高级金融人才的培养与经验的获得,对维护我国金融体系的安全,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在基本做好人才和知识的准备之前,要把握好金融市场对外开放的步伐,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报告,目前全球游资已达7万多亿美元,每天流动量达1万亿美元、每天金融交易中与实物经济有关的仅为2%,[2]在虚拟经济已大大脱离实物经济发展需要而存在的今天,我们应当在开放金融市场时保持清醒的头脑,有对可能导致“泡沫经济”的金融商品、金融机构、金融经营方式说“不”的勇气和决心,在此基础上,应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强化国家金融安全的意识

在未来网络时代,在我们与国外的金融交往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我国与发达国家在这个领域的差距势必长期存在,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时刻注意捍卫国家的金融安全。网络化在一定程度上冲淡了国家的概念,但是我们必须看到:东、西方在意识形态方面的差异不会因网络化而消失,恰恰相反,网络在一定程度上为其推行新经济政策提供更为便利的条件,我们在目前不利的情况下,既要充分利用网络化给我们提供的机遇,又要高度警惕它对我们不利的一面。

2.确保金融机构信息体系的安全

据美国能源部和航天局估计,目前世界上已有120多个国家具备了发动信息战的能力,还有成千上万的电脑“黑客”可能对信息系统进行攻击。“1994年美国国防部特意组织一批‘黑客’对国防部的计算机系统攻击,结果在被‘黑客’攻击的8900台计算机中竟然有88%被‘黑客’掌握了控制权”[3]与美国相比,我国的信息系统显得脆弱得多。因此,在推进金融网络化的进程中,必须把确保我国金融系统的信息体系的安全尤其要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特别要增强计算机系统的关键技术和关键设备安全防御能力。具体地讲,必须建立完善的防护设备,这其中包括客户端的乱码处理技术、防火墙。以及保护交易中枢不被入侵的可信赖作业系统,使得从用户的电脑端开始,资料传送就受到层层保护。对所有金融数据进行加密传输,使用户经过多级认证以提高网络的安全性

金融系统计算机设备要把防电脑病毒放在极其重要的地位,建立严格的业务操作规程,尤其是要加强对金融部门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杜绝利用金融部门计算机系统进行与业务无关诸如玩电子游戏、修改相关数据等活动。定期彻底清除金融网络系统的安全隐患。在这个问题上更要强调开发研制我国自己的电子技术产品,在硬件设备上迅速缩小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在金融网络化进程中掌握主动权。

3.提高摄取金融市场运行信息的准确度

在完善网络监管的基础上,尽量提高对金融市场运行信息的数量和质量的掌握,从而更准确地化解金融活动的风险,平滑金融振荡,以实现减少金融波动的目的。因为,网络信息往往鱼龙混杂,良莠不齐,虚假信息经常充斥其间。因此,必须加强对这些网络原始资料的判别整理,以尽可能地掌握更多、更准的信息,具体措施就是建立严格的网络金融的认证体系,扩大宣传力度,使广大社会成员知道哪些网上银行符合网上金融经营的标准,从而保证网络金融活动的健康、有序进行。

4.建立电子资金转移的相关法律

篇10

陈定家治学最大的特点是专注现实问题,脚踏实地,不务空谈。他的主要著作之研究对象,无不是中国文学现实的当务之急。譬如说他的《隐形手与无弦琴――市场语境下的艺术生产研究》(2007)以商品经济浪潮下的文学生产为研究对象,在对大量事实的分析和研究中,与时俱进地丰富和发展了传统“艺术生产论”学说。尤为可贵的是,该著作对20世纪80年代以来文学如何面对经济改革大潮的冲击等重大问题所进行的分析与反思,深入透彻,切中时弊,书中提出的许多建设性的学术观点,不仅在当时具有重要的时代针对性,即便今天也仍然具有极为重要的启示意义。欧阳友权在评论陈定家的专著《比特之境:网络时代的文学生产研究》时指出:“细读《比特之境》,给人留下的第一个深刻印象是作者‘选点持论’的眼光和以‘散点’成就‘焦点’的学术智慧”②。欧阳友权认为《比特之境》一书中研究的问题“都是网络文学理论必须关注和解答的课题,貌似随意的散点透视,实则是精心设计的‘焦点运思’,全书选择的这几个‘点’可谓‘点’到了问题的要害,触摸到的是理论的‘筋骨’”,“把网络时代的文学生产问题立体性推进到学术的前沿”③。纵观近二十年来陈定家网络文学研究的丰硕成果,笔者认为,在“散点”的广博和“焦点”的专深之间自由往返,这不仅仅是《比特之境:网络时代的文学生产研究》一书的研究智慧,实际上也是陈定家网络文学研究过程中一以贯之的治学策略和写作风格。

陈定家也曾多次论述过自己在研究过程中遇到的困扰及其采取“散”“焦”并用策略的原因与目的。他在《比特之境》一书的序言中指出:“1844年2月,马克思在《德法年鉴》上预告说,他要以黑格尔法哲学批判的形式对法国和国家学进行批判。当其研究成果准备付印时,他发现仅仅把针对思辨的批判同针对各种材料本身的批判混合起来不甚妥当,因为这样会使阐述受到妨碍并造成理解的困难,而且他认为自己面对的题目是如此丰富多彩,只有采取帕斯卡尔式的‘纯警句体裁’才有可能将全部材料塞到一本著作里去,但这种体裁可能会造成一种任意建立体系的印象。于是他决定相继用几本著作分别批判法、道德、政治等等,而以一本单独的著作作为结束,来对整体的联系、各个部分的关系加以阐明,最后,再对这一切材料的思想加工进行批判。尽管马克思最终未能完成这个宏大的计划,但这样一种思路对我们的学习和研究工作却具有十分重要的启示意义。早在着手撰写‘网络时代的文学生产与消费研究’课题报告的时候,我就已经清晰地看到自己面临的困难和马克思在《手稿》里所说的情况十分相似:讨论的命题是‘如此丰富多彩’,以致很难把多年来比较深入研究过和即将遇到的重要问题一股脑地‘塞进同一本著作里’。随着研究的深入,我越来越明确了这样一种认识,即要按照专题分门别类地逐一研究某一个方面的问题,然后像马克思说的那样‘对整体的联系、各个部分的关系加以阐明’,只有如此,才能将自己对研究对象的心得和想法尽可能全面而准确地表达出来。”④

一、“比特之境”:网络文学生产论

陈定家在《比特之境:网络时代的文学生产研究》前言中曾提到,从1998年《电脑艺术的兴起和古典艺术的终结》发表算起,其近10年的主要学术兴趣和精力都集中在网络文化与艺术生产研究方面,并于2004年开始主持中国社科院重大课题“网络时代的文学生产与消费研究”。2011年9月,《比特之境》在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其实,早在2007年,陈定家博士学位论文《隐形手与无弦琴:论市场语境下的艺术生产》已出版。该著作在掌握大量第一手材料的基础上,细致而深入地探讨了市场语境下艺术生产所面临的诸多问题,针对如艺术生产与一般生产的共同规律和特殊规律、市场经济冲击下作家地位的变化、作家文化价值观念的变化、艺术雅俗的分化与融合、艺术如何顺应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走向市场,又适应文艺自身的发展规律超越市场等方面做了精彩论述,是对新时期以来艺术生产问题的一次诗学式总结,为解决市场语境下艺术生产中的种种问题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而后,陈定家在《隐形手与无弦琴――市场语境下的艺术生产研究》一书的基础上,更加清晰地意R到传统文学在数字化语境下生存所遭遇的本质性的变化,并逐渐将研究重点自传统文学生产过渡到网络文学生产这一论题上。《比特之境:网络时代的文学生产研究》一书立足于网络时代文学生产与消费的现状与动态,介绍网络时代文学生产与消费的技术文化背景,主要包括网络时代的媒介变迁、“后信息时代”的文学生存状况、互联网与文学艺术的革新等问题;讨论文学生产的网络化问题,重点讨论了“文本”与“超文本”、“超文本”的发展历程、“写读者”与互动性、“超文本”的局限与陷阱等问题;以博客写作与文学关系作为研究个案,分析包括博客写作的基本特征、中国博客的发展与趋势、“博客文学现象批判”等在内的现实问题,考察网络时代“博客崛起”与网络文学生产所发生的一些重要变化;关注文学消费方式的革命,主要涉及文学的影视化、文学的数字化阅读等问题,并以“手机小说”为例,对文学消费的新动向和发展趋势进行了深入研究;探讨数字化语境中的文学经典,包括市场化背景下的文学经典、作为文化资源的文学经典、经典数字化与新媒介诗学等内容,还具体讨论了网络“恶搞”“百家讲坛”“虚拟图书馆”等大众广泛关注的文化现象对文学的意义及其对文学生产与消费的影响。

在网络文学生产论的研究过程中,陈定家脚踏实地全身心地投入调查研究工作中去,从自己研习多年的艺术生产原理出发,对网络时代的文学生产,特别是网络文学生产状况进行全面而系统的学理化描述与清算。《比特之境》一书中,陈定家在广泛吸收当代文论与美学研究前沿成果的基础上,从现代思维方式与科学研究方法的关系入手,对数字文化与网络文学的前沿命题――“虚拟现实”的文学意义进行“比特诗学”的深度探访,对文学虚构与网络虚拟之间的必然联系和本质区别等一系列问题,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与探索,将传统文论中的形象思维、灵感、共鸣等经典文论观念,与网络时代的人工智能、计算主义、软件写作等所谓“灵境诗学”进行跨学科比较研究。从文学发展论的视角,对网络文学的来龙去脉,如起源与现状、特征与症候、生存困境与发展态势等问题作出历时性梳理,以逻辑与历史相结合的方法,对网络文学十几年的风风雨雨冷静地回顾与总结,特别是对文学的图像化、网络化、影视化、游戏化等具有时代特点的文学数字化生存现象进行研究与总结。从审美价值论的视角,对网络文学的生存与发展态势以及其在整个审美文化领域中的作用与地位进行全方位的、整体性的价值评估,从哲学与美学的高度,对文学的数字化和网络化转型及其相关后果总结规律。

二、“文本之舞”:网络文学文本论

陈定家网络文学研究中“选点持论”的学术智慧远非笔者的一己之见。王泽庆在《从看网络文学理论研究》一文中也提到,“难能可贵的是,陈定家能够对其中的个别问题进行深入探讨。他的《比特之境:网络时代的文学生产研究》研究的是网络文学生产问题,他的新作《文之舞》则集中探讨了网络文学的文本问题。作者没有面面俱到地论述网络文学,而是从网络文学的生产研究转向文本研究,涉及的都是网络文学研究中一些较中观或微观的问题。⑤

2014年,《文之舞――网络文学与互文性研究》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如王泽庆所说,这是一部集中探讨了网络文学文本问题的专著。“文之舞”三个字生动形象,充满诗意。面对电脑荧幕上下翻飞的文本,这个超言绝象的“舞”字,堪称画龙点睛之笔,足以抓住超文本和互文性的基本特征来描述读屏时代的文学特性,形神兼备。从读书到读屏的转化,是网络时代文学阅读最重要的特征之一。文学作品从白纸黑字的信息化石,变成了绘声绘色的表意精灵,文本的这种格拉忒亚式的觉醒,找不出比“文之舞”更准确、更生动的意象来描述当代文学网络化转向所给予的最直观感悟。作者选取《文之舞》为书名,隐含着对给自己互文性研究提供了许多重要的启示和借鉴的互文性理论大师们,如罗兰・巴特(《文之悦》作者)的致敬之意,而且也在一定程度上表明自己对网络戏仿风习的认同。“舞”不仅是既原始又现代的信息交流方式,同时也是我们所能想象得到的形式最直观、内涵最丰富的表意方式,尤其是以网络为背景的“文之舞”,既能不断开拓现代技术隐含的审美场域,又能充分激发人类与生俱来的视听潜能。从这个意义上讲,“文之舞”是一个跨越超文本技术与互文性理论的综合性概念,既不缺乏互文性所负载的厚重人文底蕴,又拥有超文本所隐含的高新技术理性;同时,它还是一个富有象征意义的麦克卢汉式的新媒介概念。

传统文学研究中的中西、古今、诗思、技艺等矛盾问题,在网络文学研究中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甚至表现得更为尖锐。但如何处理好中与西的融合、古与今的转化、诗与思的互补、技与艺的博弈等问题,显然需要从学理上理清思路,需要求真务实地开辟出适应网络文学发展要求的治学路径。此外,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最大的不同是基于载体变化造成的“文本转向”,在传统文学的线性文本向网络文学超文本的转化过程中,有许多值得密切关注的学理问题被我们忽略了。对“超文本”这个从数字技术领域引入的新概念,除了一本孤峰峭拔的《超文本诗学》以外,文论界的相关研究还明显缺乏应有的人文烛照和审美关怀,更少见到中西贯通、文理兼容的诗学化深度阐释。《文之舞――网络文学与互文性研究》重点讨论超文本和互文性问题,弥补了文论界对这个问题的关注远远不够的缺憾。

从文论视角而言,如果f“超文本”研究是理解网络文学的关键词,那么互文性作为体现超文本本质特征的核心要素,可以说是研究网络文学的关键词中的关键词。《文之舞――网络文学与互文性研究》中提出,超文本作为网络世界最为流行的表意媒介,它以“比特”之名唤醒了沉睡于传统文本的“互文性”――即唤醒了书面文学的开放性、自主性、互动性等潜在活力与灵性。它以去中心和不确定的非线性“在线写读”方式解构传统、颠覆本质,在与后现代主义的相互唱和中,改变了文学的生存环境和存在方式。在“如我们所想”的赛伯空间里,网络文学所演绎的“文之舞”――即“话语狂欢之境”交织着欣喜与隐忧:它精彩纷呈、前景无限却又充满陷阱与危机。超文本的崛起和互文性的觉醒不仅是当代文学世纪大转折的根本性标志,而且也是理解网络文学的媒介化、图像化、游戏化、快餐化、肉身化、博客化等时代大趋势的核心内容与逻辑前提。更重要的是,超文本与互文性理论正在悄然改写我们关于文学与审美的思维方式和价值标准。

《文之舞――网络文学与互文性研究》中的“文之舞”更准确地说是“屏文之舞”,可以概括为互文性理论支撑下超文本的系统关联与普遍贯通。这些文字,仍然是以传统文论的基本概念描述和反思网络文学文本的产物。《文之舞――网络文学与互文性研究》从“互文性理论”的视角对网络时代的传统的“文学经典”和时尚的“身体写作”进行了新的阐释和批评,并结合西方现代与后现代主义理论,对读图时代文学从“互文性”快速走向“互视性”,进而走向“互介性”的大趋势进行了研究与探讨,提出了与传统文论不尽相同的心得与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