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细胞生物的共同特征范文

时间:2023-12-15 17:55:3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单细胞生物的共同特征,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单细胞生物的共同特征

篇1

程序化细胞死亡(Programmed cell death,PCD)是一种可以去除受寄生虫感染的细胞的机制,然而在宿主细胞中寄生虫又可以诱导或者抑制宿主细胞的凋亡。近些年来发现原虫也会发生程序化细胞死亡,也就是说在经受多种刺激后原虫也会有自杀的表现。本文重点对比几种原虫在宿主细胞程序化死亡过程中的机制。

1 程序化细胞死亡

PCD是受遗传控制的主动过程,被证实广泛存在于所有已知的多细胞机体中,以及越来越多的单细胞真核生物之中。本文着重讨论最常见的PCD:凋亡(PCD I 型)和自噬(PCD II 型),虽然凋亡与自噬的细胞表型非常相似,但是在生化过程及形态上有着显著的不同。

凋亡是多细胞机体中最主要的PCD形式,它在维持正常的生长发育和内环境稳态的过程中起作用,而且也能保护机体免受细菌、病毒、寄生虫的感染[1],不仅如此,还能阻止癌症的发展。凋亡相关的清除作用对清除不需要的细胞非常有效,并且可以将炎症的过程控制在起始阶段。

触发凋亡即可以通过外部通路(死亡受体),也可以通过内部通路(线粒体或者诱导应激)。两者的共同部分是,半胱天冬酶(caspase)家族蛋白激酶的激活导致的细胞解体。凋亡过程的核心表现是Caspase介导蛋白的级联反应,因此从反应开始就必须适当调控。在调节因子中,B-cell lymphoma 2 (Bcl-2)蛋白家族和肿瘤抑制蛋白p53是最为重要的[2]。

凋亡的最后阶段伴随着独特的形态学和生化的改变,包括细胞收缩、膜泡形成、质膜通透性改变、磷脂酰丝氨酸的暴露、线粒体完整性丧失、染色质凝聚、特征DNA断裂和蛋白质裂解。

在受到触发的最初几个小时内,普遍地发现凋亡是用来去除不需要的细胞的方式。除此之外,细胞还可以进行一种延时的自噬形式的死亡。自噬最早发现于真核细胞中,是一种由于缺乏养料和缺氧应激引起的援救机制[3]。有限的消化细胞中的物质和细胞器,可以帮助细胞提供能量,并且维持其存活数日,然而,如果情况没有改善,自身消化继续进行就会最终导致自噬形式的细胞死亡[3]。在癌症细胞中其对凋亡具有抵抗性,可是自噬仍然可以被诱发。

2 单细胞寄生生物中的PCD

对于多细胞生物而言,PCD的实质是在发育、环境稳定、防御等方面起作用。然而,在单细胞生物将导致整个机体的死亡。以目的论的观点来看,这是毫无意义的,因为很难理解自杀对生物有何好处。 然而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单细胞生物中有PCD的发生。到目前为止,有报道在至少13种单细胞真核物种中发生着形式多样的PCD,这些物种分属于6种不同的生物系统树分支,包括非寄生生物和寄生生物。在寄生生物中,PCD在动基体目原生动物寄生虫中有报道,如锥虫[4]和利什曼原虫[5]、贾第鞭毛虫[6]、人酵母菌[7]、阴道毛滴虫[8]、恶性疟原虫[9]。

现在发现单细胞生物可以组织他们自身成为一个总体,在这总体中发生着细胞间通讯。因此,在多细胞生物和单细胞生物间的界限并没有以往认为的那么分明[10,11]。寄生虫都会在一特定的位置,因为常常发现感染宿主的一个群体仅仅是一个或少数几个个体,并且大多数导致感染的群体表现高度一致的遗传信息。即使一小群体死亡,它的遗传信息也会被遗传相近的同胞传播。由于受到发展扩张的压力一个宿主体内的寄生虫会全部死亡,过早地导致宿主的死亡或损伤,这对于宿主体内全部寄生群体是灾难性的,甚至包括那些复制占优势的群体。这种发展的概况可能可以解释一些观察到的单细胞寄生虫PCD相关的现象。

3 寄生虫介导宿主细胞死亡的规律

众所周知,在某些条件下原虫调节和控制宿主细胞凋亡以确保自身能够在宿主中存活。抑制的强度和凋亡的促进作用在不同种类的寄生虫以及不同宿主细胞中表现不同。一些寄生虫可以调整细胞的凋亡路径,以应付全身的抗寄生虫免疫。在免疫系统的细胞中触发细胞凋亡不仅可以协助寄生虫存活,以及在有免疫活性的细胞中继续发展,也会保护宿主细胞免受无法抵抗的免疫病理反应的损害。

4 宿主细胞死亡的诱导

4.1 动基体目:T. cruzi是一种典型的细胞内寄生虫,其具有增强、诱导、抑制宿主细胞凋亡的潜能。很显然,在T、B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中凋亡的诱导是为了逃避宿主免疫系统的作用[12]。

实验发现将T.cruzi寄生虫感染的巨噬细胞和凋亡的T细胞共同培养,会导致细胞内寄生虫的复制增加。其中巨噬细胞释放前列腺素E2和肿瘤生长因子β,这两种物质会减弱炎症应答反应,增加鸟氨酸脱羧酶的活性和产量,从而促进寄生虫的复制[13]。在利什曼原虫属感染期间,FAS-FAS配体复合物和肿瘤坏死因子受体1的增量调节与淋巴细胞的激活诱导的细胞死亡有关[14,15]。

4.2 疟原虫:疟原虫在红细胞外期,保护细胞免于死亡是受感染的肝细胞的突出特性。然而,在裂殖子时期景象就完全改变了,并且寄生虫依赖的宿主细胞死亡此时也开始启动[16]。起初不能理解,使宿主细胞免于凋亡的保护作用会在如此短的时间内转化为促使其死亡的作用。可能的解释是使宿主细胞免于凋亡的保护并没有消失,取而代之的是自体吞噬的细胞死亡被诱导了[3]。实际上观察到凋亡的特征可以解释这个假设,例如在P. berghei感染的离体肝细胞中,发现caspase活性的缺失、DNA断裂以及线粒体早期的破坏现象[16]。目前尚有待发现类似自体吞噬的细胞死亡,到底是由于宿主细胞因为饥饿而诱导,还是由分泌的寄生虫因子所启动。

4.3 其他寄生虫:在靶细胞中溶组织内阿米巴能够通过一种相互依赖的机制来诱导凋亡,这种机制是与寄生虫的一种半乳糖胺抑制型的粘附凝集素相互作用来介导[17]。在暴露到E. histolytica中后,可以发现DNA断裂、caspase活化以及磷脂酰丝氨酸转移到细胞膜外等现象,但是B细胞淋巴瘤蛋白的过度表达并未阻止DNA的断裂。小鼠的靶细胞的凋亡可以通过Fas-Fas配体和TNF-R1不同的信号传到通路诱导[18]。目前发现多种激酶的增加表达和激活是E. histolytica诱导的程序化细胞死亡的一部分[18]。

在培养人阴道上皮细胞中,牛毛滴虫和T. vaginalis[19]分泌的半胱氨酸蛋白酶诱发了PCD。假设这是一种宿主抑制炎性或免疫反应的机制,那么这就有利于寄生虫在慢性感染中存活[20]。

5 总结

尽管原虫的PCD的观念已经被广泛的接受,但是具体的分子机理尚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受体、信号传导通路以及执行分子等尚不清楚。但是,大多数重要的原虫可以从遗传学方面操纵,并且已经完成了基因组测序。有这些工具和知识存在,接下来的几年中可以期望有更多的有关原虫PCD的消息以及以此为基础的抗寄生虫的新方法出现。

对于细胞内的寄生虫而言,至关重要的是宿主细胞的存活,多种寄生虫所参与的宿主细胞信号传导通路已经被研究了很多年。然而,现在对于寄生虫衍生的诱导宿主细胞通信的关键因子还知之甚少。接下来的几年里,主要的挑战是确证寄生虫分泌的分子的作用,其所介导的抑制宿主细胞凋亡仍然是未知环节。根据以上的认识,遗传学改良的寄生虫有希望成为研制活疫苗的候选。

参考文献:

[1] DosReis GA,Barcinski MA.Apoptosis and parasitism: from the parasiteto the host immune response[J]. Adv Parasitol,2001,49:133.

[2] AssuncaoC,Guimaraes,Linden R.Programmed cell deaths:apoptosis and alternative deathstyles[J]. Eur J Biochem,2004,271:1638.

[3] Levine B,Yuan J. Autophagy in cell death:an innocent convict[J]. J Clin Invest,2005,115:2679.

[4] Shaha C. Apoptosis in Leishmania species & its relevance to disease pathogenesis[J]. Indian J Med Res,2006,123:233.

[5] Duszenko M. Death of a trypanosome:a selfish altruism[J]. Trends Parasitol,2006,22:536.

[6] Chose O. Cell death inprotistswithoutmitochondria[J]. Ann NYAcad Sci,2003,1010:121.

[7] Nasirudeen AM. Metronidazole induces programmed cell death in the protozoan parasite[J]. Blastocystis hominis Microbiology,2004,150:33.

[8] Chose O. A form of cell death with some features resembling apopto-sis in the amitochondrial unicellular organism[J]. Trichomonasvagi-nalis Exp Cell Res,2002,276:32.

[9] Picot S. Apoptosis related to chloroquine sensitivity of the human malaria parasite[J]. Plasmodium falciparum Trans R Soc Trop Med Hyg,1997,91:590.

[10] Ameisen JC. On the origin evolution and nature of programmed cell death:a timeline of four billion years[J].Cell Death Differ,2002,9:367.

[11] Nasirudeen AM. Cell death and human intestinal protozoa: a brief overview[J]. Curr Issues Intest Microbiol,2005,6:77.

[12] Ribeiro-Gomes FL. Neutrophils apoptosis and phagocytic clearance: an innate sequence of cellular responses regulating intramacrophagic parasite infections[J].Parasitology,2006,132:61.

[13] Freire-de-Lima CG. Uptake of apoptotic cells drives the growth of a pathogenic trypanosome in macrophages[J].Nature,2000,403:199.

[14] Desbarats J. Rapid early onset lymphocyte cell death in mice resis-tant but not susceptible to Leishmania major infection[J]. Apoptosis,2000,5:189.

[15] Eidsmo L.The contribution of the Fas/FasL apoptotic pathway in ul-cer formation during Leishmania major-induced cutaneous Leish-maniasis[J]. Am J Pathol,2005,166:1099.

[16] Sturm A. Manipulation of host hepatocytes by the malaria parasite for delivery into liver sinusoids[J]. Science,2006,313:1287.

[17] Huston CD. Apoptotic killing and phagocytosis of host cells by the parasite[J]. Entamoeba histolytica Infect Immun,2003,71:964.

[18] Sim S. NADPH oxidase-derived reactive oxygen species mediated activation of ERK1/2 is required for apoptosis of human neutrophils induced by Entamoeba histolytica[J]. J Immunol,2005,174:4279.

[19] Sommer U. Identification of Trichomonas vaginalis cysteine proteas-es that induce apoptosis in human vaginal epithelial cells[J]. J Biol Chem,2005,280:23853.

篇2

七年级生物上知识点第一单元 生物和生物圈

生物的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2、生物能进行呼吸 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 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6、由细胞构成(病毒除外)

调查的一般方法

步骤:明确调查目的、确定调查对象、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调查记录、对调查结果进行整理、撰写调查报告

生物的分类

按照形态结构分:动物、植物、其他生物

按照生活环境分:陆生生物、水生生物

按照用途分:作物、家禽、家畜、宠物

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

生物圈的范围:大气圈的底部:可飞翔的鸟类、昆虫、细菌等

水圈的大部:距海平面150米内的水层

岩石圈的表面:是一切陆生生物的“立足点”

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光、水分、温度等

光对鼠妇生活影响的实验P15

探究的过程:1、提出问题 2、作出假设 3、制定计划 4、实施计划 5、得出结论 6、表达和交流

对照实验 P15

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最常见的是捕食关系,还有竞争关系、合作关系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P19的例子

生物对环境的影响:植物的蒸腾作用调节空气湿度、植物的枯叶枯枝腐烂后可调节土壤肥力、动物粪便改良土壤、蚯蚓松土

生态系统的概念: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生态系统。一片森林,一块农田,一片草原,一个湖泊,等都可以看作一个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的组成:

生物部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非生物部分:阳光、水、空气、温度

如果将生态系统中的每一个环节中的所有生物分别称重,在一般情况下数量做大的应该是生产者。

植物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动物是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细菌和真菌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

食物链和食物网:

食物链以生产者为起点,终点为消费者,且是不被其他动物捕食的“最高级”动物。

物质和能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

营养级越高,生物数量越少;营养级越高,有毒物质沿食物链积累(富集)。

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是相对稳定的。但这种自动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超过则会遭到破坏。

例如:在草原上人工种草,为了防止鸟吃草籽,用网把试验区罩上,结果发现,网罩内的草的叶子几乎被虫吃光,而未加网罩的地方,草反而生长良好。原因是:食物链被破坏而造成生态系统平衡失调。

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有许多是全球性的。

生态系统的类型p29

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

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p30

注意DDT的例子 (富集)课本26页。

课本27页1题33页生物圈2号

生物的生存依赖于环境,以各种方式适应环境,影响环境。

七年级生物上知识点第二单元 生物和细胞

显微镜的结构

镜座:稳定镜身;

镜柱:支持镜柱以上的部分;

镜臂:握镜的部位;

载物台:放置玻片标本的地方。中央有通光孔,两旁各有一个压片夹,用于固定所观察的物体。

遮光器:上面有大小不等的圆孔,叫光圈。每个光圈都可以对准通光孔。用来调节光线的强弱。

反光镜:可以转动,使光线经过通光孔反射上来。其两面是不同的:光强时使用平面镜,光弱时使用凹面镜。

镜筒:上端装目镜,下端有转换器,在转换器上装有物镜,后方有准焦螺旋。

准焦螺旋:粗准焦螺旋:转动时镜筒升降的幅度大;细准焦螺旋。

转动方向和升降方向的关系:顺时针转动准焦螺旋,镜筒下降;反之则上升

显微镜的使用 P37-38 的图要掌握

观察的物像与实际图像相反。注意玻片的移动方向和视野中物象的移动方向相反。

放大倍数=物镜倍数X目镜倍数

放在显微镜下观察的生物标本,应该薄而透明,光线能透过,才能观察清楚。因此必须加工制成玻片标本。

观察植物细胞:实验过程P43-44

切片、涂片、装片的区别 P42

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细胞壁:支持、保护

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

细胞质:液态的,可以流动的。细胞质里有液泡,液泡内的液泡内溶解着多种物质(如糖分)

细胞核:贮存和传递遗传信息

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液泡:细胞液

观察口腔上皮细胞实验P47

动物细胞的结构

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

细胞核:贮存和传递遗传信息

细胞质:液态,可以流动

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相同点:都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不同点:植物细胞有细胞壁和液泡,动物细胞没有。

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

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基本单位。

细胞是物质、能量、和信息的统一体。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

细胞中的物质

有机物(一般含碳,可烧):糖类、脂类、蛋白质、核酸,这些都是大分子

无机物(一般不含碳):水、无机物、氧等,这些都是小分子

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对物质有选择性,有用物质进入,废物排出。注意课本52页图叫什么

细胞内的能量转换器:

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是细胞内的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并产生氧。线粒体:进行呼吸作用,是细胞内的“动力工厂”“发动机”。

二者联系:都是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

二者区别:叶绿体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

线粒体分解有机物,将有机物中储存的化学能释放出来供细胞利用。

动植物细胞都有线粒体。

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遗传信息存在于细胞核中

多莉羊的例子p55,

57页1题

细胞核中的遗传信息的载体——DNA

DNA的结构像一个螺旋形的梯子

基因是DNA上的一个具有特定遗传信息的片断

DNA和蛋白质组成染色体

不同的生物个体,染色体的形态、数量完全不同

同种生物个体,染色体在形态、数量保持一定

染色体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

染色体数量要保持恒定,否则会有严重的遗传病

细胞的控制中心是细胞核

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

生物的由小长大是由于:细胞的分裂和细胞的生长

细胞的分裂

1、染色体进行复制

2、细胞核分成等同的两个细胞核

3、细胞质分成两份

4、植物细胞:在原细胞中间形成新的细胞膜和细胞壁

动物细胞:细胞膜逐渐内陷,便形成两个新细胞

新生命的开端---受精卵

经细胞分化形成的各种各样的细胞各自聚集在一起才能行使其功能,这些形态结构相似、功能相同的细胞聚集起来所形成的细胞群叫做组织。

不同的组织按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构成器官。

动物和人的基本组织可以分为四种: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

四种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构成,并且以其中的一种组织为主,形成器官。

能够共同完成一种或几种生理功能的多个器官按照一定的次序组成在一起构成系统。

系统:运动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生殖系统。

动物和人的基本结构层次(小到大):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和人体

植物结构层次(小到大):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

P65题3

第二节 植物体的结构层次

绿色开花植物的六大器官

营养器官:根、茎、叶 ;

生殖器官:花、果实、种子

第三节 只有一个细胞的生物体

单细胞生物:草履虫、酵母菌、、衣藻、眼虫、变形虫

篇3

活动元是指在教学中为实现某一学习目标中的一个或多个子目标而进行的相对独立的学习活动;是根据课标要求、教材特点、教学资源情况、学生实际等因素把较为复杂的教学活动过程设计成若干个活动因子。“活动元”教学就是指活动教育思想在教学领域的具体化、实践化和可操作化,即在课堂教学中,将一个或多个活动元按一定顺序连接形成课堂活动流——课堂活动方案,在活动中充分体现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作用的有效发挥,通过活动的有序开展促使三维目标达成。

“活动元”教学以学生活动为中心,以学习任务为背景;以活动流方式进行教学设计;为学生的学习提供足够的教学资源;有明确的且具可操作性的学习目标体系,每个活动元有明确的活动目标,各活动元目标之和便是该课程的目标体系。

一、活动元的确立

进行“活动元”教学首先需要寻找并确定“活动元”,教师在分析教材、了解学情的基础上,根据教学目标,以任务为驱动确定不同的“活动元”,明确每个活动元的目的及意义。同时还需要根据不同“活动元”的特征、目的、意义、任务等将其分类和规划,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进行设计,构成一个活动流,使这些独立的活动元共同组成一个完整的活动。例如高中生物必修1第一章第一节“从生物圈到细胞”作为高中生物的开篇,对于激发学生整个高中生物学习的兴趣意义非凡,同时也是教师引领学生走进生物世界,引发和保持学生的探索精神的关键。这一节包括两部分内容:其一,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其二,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该节文本包括4段文字,8幅图片,2个问题探讨、3个思考与讨论。主要传达三个核心知识点: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生命系统存在着不同的结构层次;细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统。建立1个观点:“细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统”。而这三个知识点和观点主要是隐含在图片、资料分析和问题探讨之中,因此整个教学活动应当围绕教材的图片、资料分析、问题探讨组织学习活动元,因此,可确定如下7个活动元(见表1)。

二、活动元的组织实施

在实施活动元的过程中,要使知识目标自然达成,能力目标逐渐提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逐渐形成。首先,要注意引导学生自主完成每个活动元的任务;其次,要注意每个活动元之间的逻辑联系,过渡时引导学生体会并理解活动元与活动元之间的内在联系;再次,要注意活动流的整体性,即这些单独的活动元要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达到一个共同的目的。例如,“从生物圈到细胞”的活动元一的设计从生活入手,不仅仅是引发学生的兴趣,还要让学生知道没有细胞结构的病毒的生活离不开细胞;活动元二通过观看单细胞生物草履虫运动与分裂,理解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础;活动元三通过观看人的生殖发育,知道细胞是连接上下代之间的桥梁;活动元四通过分析缩手反射的结构基础,理解多细胞生物的生命活动也离不开细胞;活动元五和六是迁移运用“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的知识。通过以上活动元学生会逐步建立起“细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统”的观点。

三、活动元实施效果评价

“从生物圈到细胞”活动元教学设计体现了以下特点:

(一)注重以学生为中心

整堂课的活动元是以学生活动为中心,以学生对“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细胞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统”和“生命系统存在不同的结构层次”三个重要概念的理解与建构为任务驱动,以学生观察、思考、读书、讨论、分析、交流、总结、表达等为活动形式进行设计的。通过这些活动的序列化展开,促使全班学生主动积极参与对知识的理解与建构,让每位学生在活动中都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使每个学生在活动中都得到了不同的发展。

(二)注重核心概念的生成

“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细胞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统”和“生命系统存在不同的结构层次”三个核心概念不是结论性呈现,也不是静态性的背诵和记忆,而是通过七个学习活动单元的序列化展开,由学生在观察、思考、探究、合作、教师点拨等动态性的学习过程中逐渐建立和产生的,是一种生成性的学习方式。

(三)注重培养目标的多元化

在七个活动的开展过程中,学生学习方式呈现出多元化,如观看图片、观看视频动画、资料分析,自学、同桌讨论、小组交流、填写表格等,通过这些活动的系列化开展,充分培养学生获取知识、合作学习、表达、分析归纳及提取信息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运用生物学知识关心、关注社会生活,用全局的、系统的观点来认识生物界的意识,建立“细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统”的观点,促进学生多元智力的开发。

(四)充分利用教材资源,适度开发教材以外的资源

篇4

关键词:高中生物;课堂教学;隐性资源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6)01B-0044-01

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有学科特点,教师在教学设计时需要关注课堂教学显性和隐性课程资源。所谓显性课程资源,是指直接运用于教育教学活动的课程资源,如教材、实物、多媒体等。而隐性课程资源,是指潜在的教育教学因素,对课堂形成重要影响。如教师课堂组织艺术、学生学习积极性、教学生成、教师教学经验、学生学习积累和生活经历等。实践证明,课堂教学隐性资源对课堂教学的影响往往是剧烈的、显性的。

一、科学分组,挖掘合作学习资源

课堂教学中的隐性资源非常丰富,关键要看教师是不是有一双敏锐的眼睛,敢于发现、善于发现,如此才能赢得课堂教学主动权。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时,要注意学生个体差异,学生学习基础、学习兴趣、学习悟性等方面都不在同一水平线上。这种差异性其实就是一种可以利用的隐性资源。教师根据学生不同个性特点进行科学分组,能够充分发挥不同群体优势,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小组划分有众多可参考标准,同质分组、异质分组、自由组合等,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个性特点选择分类标准,提升小组合作学习品质。

在学习《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时,教师提出思考问题:一个单细胞生物,细胞核中的遗传物质是否都一样呢?DNA和染色质、染色体之间有什么关系?教师将学生按照同质分组原则进行分组,每五个人一个小组展开讨论。小组长负责组织,记录员负责整理成员意见和建议。讨论成果在全班进行展示。学生积极行动起来,讨论热烈,学习效果显著。教师将学生按照同质分组标准进行分组,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小组讨论非常热烈,学生交流比较充分,对问题的探究进入核心,这说明课堂教学资源利用到位高效。

二、捕捉生成,获取教学即时资源

课堂教学生成有即时性、多元性特征,教师要注意抓住转瞬即逝的教学契机,获取课堂教学资源。教学中的互动机会很多,生生互动、师生互动都可以随时呈现教学生成,教师要对这些动态的教学生成进行有效把握,要善于捕捉,因势利导,有效利用。高中生有一定思维认知能力,对学习问题都有自己的见解,教师要从学生的一言一行中发现切入点,形成重要课程资源加以利用。特别是学生的感悟、发现、体验等信息,往往包含重要教学契机,教师要通过倾听、分析、比对、筛选,形成教学新视角。

在学习《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时,教师提出系列问题:什么是被动运输?什么是主动运输?列举逆浓度或者逆电化学浓度进行跨膜物质运输的例子,这些物质怎样进行跨膜运输,需要具备什么样的条件?学生展开自由讨论,对问题发表见解。有学生提出主动运输和被动运输的区别就在于是否需要载体和消耗能量。有学生提出质疑:被动运输也需要其他载体介入,这样判断是不科学的。教师针对学生争议话题设计课堂辩论,让学生将个人见解提出来,大家通过辩论达成共识。教师及时捕捉学生意见分歧推出课堂辩论,就是及时发现了课程资源,并通过整合应用,激活了课堂教学气氛,形成重要课堂教学契机,有效渲染了课堂学习探究氛围。

三、联系实际,生成生活经验资源

生物学与学生生活有众多契合点,特别是学生日常生活中要涉及卫生、医疗、保健、环境、生态保护等话题。这些生活经历中都有大量的有关生物学的知识和现象。教师要注意抓住学生生活认知和教材思维之间的联系,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提出更多适合学生思考的问题,以此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学生生活经验经历是重要课程资源,由于学生生活经验经历具有个性特征,课程资源自然呈现隐性特征。教师要注意对学生学习认知积累进行适度挖掘,充分激活学生认知积累体系,为课堂教学提供服务。

在学习《能量之源――光和光合作用》时,教师让学生结合生活经历和知识积累,列举实例进行解读说明。学生展开热烈讨论。有学生说:光合作用的反应中吸收光能的色素叫光合色素,主要分为三种类型: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和藻胆素。叶绿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类胡萝卜素主要吸收蓝紫光。有学生说:光合作用的意义主要是制造有机物、转化并储存太阳能、使大气中的氧和二氧化碳的含量相对稳定、对生物的进化具有重要作用。教师让学生根据平时学习认知积累展示认知,很多学生都会将自己通过其他途径学到的知识展示出来,给其他学生以启迪和借鉴。学生生活认知自然成为课堂教学的重要课程资源,只要教师适度挖掘,一定可以为课堂教学带来更多帮助。

课堂教学涉及众多显性资源因素,教师注重隐性资源开发,不仅可以为教学顺利进行提供重要支撑力量,还能激活学生学习思维,形成重要学力,为打造高效课堂创造良好条件。隐性课程资源呈现多元性,教师要根据教学实际对潜在的隐性课程资源进行开发利用,通过针对性挖掘整合,形成课堂教学的重要动力。

参考文献:

篇5

知识的宽度、厚度和精度决定人的成熟度。每一个人比别人成功,只不过是多学了一点知识,多用了一点心而已。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生物必修一知识高中,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欢迎阅读!

生物必修一知识高中11.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

2.除病毒外,生物体都以细胞作为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3.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细胞(最基本的生命系统;单位)组织器官系统(玉米等植物没有系统)个体种群群落(在一定区域内,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是一个种群,所有的种群组成一个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

二.真核细胞、原核细胞

1.病毒(HIV/SARS),没有细胞结构,专营细胞内寄生生活,不属于真核或原核生物。

只有一类核酸:RNA或者DNA。结构简单,一般由核酸(DNA或RNA)和蛋白质外壳所构成。

2.细胞学说(细胞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统一性)建立的过程:

1665年英国科学家虎克发现细胞

1680 荷兰人列文虎克首次观察到活细胞

19世纪(1838/1839)德国科学家:施旺、施莱登

内容:

1.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核细胞产物构成。

2.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

3.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

生物必修一知识高中2高倍镜的使用方法

1.光学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①对光:转动转换器调大光圈转反光镜

②观察:对光放标本至孔中央降物镜至片上方升镜筒仔细看

2.高倍物镜的操作步骤:对光低倍物镜观察移动视野中央(偏哪移哪)转动转换器

注:用高倍镜观察,只能使用细准焦螺旋,调节光圈,凹面镜。

1.高倍物镜的操作步骤注意事项:

① 必须先用低倍镜观察后再用高倍镜

② 低倍镜观察时,粗、细准焦螺旋都可调节,用高倍镜观察,只能使用细准焦螺旋。

③ 物象与实际材料,左右都是相反的。

④ 放大倍数,目镜长度与其放大倍数成反比;物镜为正比。

⑤ 由低倍镜换高倍镜,视野变小,视野内细胞数目变少,每个细胞体积比大。

例:当显微镜的目镜为10x;物镜为10x时,在视野范围内由8个细胞

若目镜变为40x,物镜不变,则只有2个细胞。课本P4

显微镜使用常识

1调亮视野的两种方法(放大光圈)、(使用凹面镜)。

2高倍镜:物象(大),视野(暗),看到细胞数目(少)。

低倍镜:物象(小),视野(亮),看到的细胞数目(多)。

3 物镜:(有)螺纹,镜筒越(长),放大倍数越大。

目镜:(无)螺纹,镜筒越(短),放大倍数越大。

放大倍数越大视野范围越小视野越暗视野中细胞数目越少每个细胞越大

放大倍数越小视野范围越大视野越亮视野中细胞数目越多每个细胞越小

4放大倍数=物镜的放大倍数х目镜的放大倍数

5一行细胞的数目变化可根据视野范围与放大倍数成反比

计算方法:个数×放大倍数的比例倒数=最后看到的细胞数

生物必修一知识高中3捕获光能的色素

绿叶中的色素

叶绿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类胡萝卜素主要吸收蓝紫光。

白光下光合作用最强,其次是红光和蓝紫光,绿光下最弱。

二、实验——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1实验原理:绿叶中的色素都能溶解在层析液中,且他们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溶解度高的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得快,绿叶中的色素随着层析液在滤纸上的扩散而分离开。

2 方法步骤中需要注意的问题:(步骤要记准确)

(1)研磨时加入二氧化硅和碳酸钙的作用是什么?

二氧化硅有助于研磨得充分,碳酸钙可防止研磨中的色素被破坏。

(2)实验为何要在通风的条件下进行?为何要用培养皿盖住小烧杯?用棉塞塞紧试管口?

因为层析液中的丙酮是一种有挥发性的有毒物质。

(3)滤纸上的滤液细线为什么不能触及层析液?

防止细线中的色素被层析液溶解

(4)滤纸条上有几条不同颜色的色带?其排序怎样?宽窄如何?

有四条色带,自上而下依次是橙黄色的胡萝卜素,黄色的叶黄素,蓝绿色的叶绿素a,黄绿色的叶绿素b。最宽的是叶绿素a,最窄的是胡萝卜素。

三、捕获光能的结构——叶绿体

结构:外膜,内膜,基质,基粒(由类囊体构成)

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分布于基粒的类囊体及基质中。

光合作用色素分布于类囊体的薄膜上。

四、光合作用的原理

1、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略)

2、光合作用的过程:

(熟练掌握课本P103下方的图)

总反应式:CO2+H2O (CH2O)+O2 其中,(CH2O)表示糖类。

根据是否需要光能,可将其分为光反应和暗反应两个阶段。

光反应阶段:必须有光才能进行

场所:类囊体薄膜上

水的光解

ATP形成:光反应中,光能转化为ATP中活跃的化学能

暗反应阶段:有光无光都能进行

场所:叶绿体基质

CO2的固定 C3的还原

暗反应中,ATP中活跃的化学能转化为(CH2O)中稳定的化学能

联系:

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ATP和[H],暗反应为光反应提供合成ATP的原料ADP和Pi

五、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及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

(1)光对光合作用的影响

①光的波长:叶绿体中色素的吸收光波主要在红光和蓝紫光。

②光照强度: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度在一定范围内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而增加,但光照强度达到一定时,光合作用的强度不再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而增加

③光照时间:光照时间长,光合作用时间长,有利于植物的生长发育。

(2)温度:温度低,光和速率低。随着温度升高,光合速率加快,温度过高时会影响酶的活性,光和速率降低。

生产上白天升温,增强光合作用,晚上降低室温,抑制呼吸作用,以积累有机物。

(3)CO2浓度:在一定范围内,植物光合作用强度随着CO2浓度的增加而增加,但达到一定浓度后,光合作用强度不再增加。

生产上使田间通风良好,供应充足的CO2

(4)水分的供应当植物叶片缺水时,气孔会关闭,减少水分的散失,同时影响CO2进入叶内,暗反应受阻,光合作用下降。

生产上应适时灌溉,保证植物生长所需要的水分。

六、化能合成作用

概念:自然界中少数种类的细菌,虽然细胞内没有叶绿素,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但是能够利用体外环境中的某些无机物氧化时所释放的能量来制造有机物,这种合成作用,叫做化能合成作用,这些细菌也属于自养生物。

如:硝化细菌,不能利用光能,但能将土壤中的NH3氧化成HNO2,进而将HNO2氧化成HNO3。

硝化细菌能利用这两个化学反应中释放出来的化学能,将CO2和水合成为糖类,这些糖类可供硝化细菌维持自身的生命活动.

举例:硝化细菌、硫细菌、铁细菌、氢细菌

自养型生物:绿色植物、光合细菌、化能合成性细菌

异养型生物:动物、人、大多数细菌、真菌

生物必修一知识高中4一、限制细胞长大的原因

1、细胞表面积与体积的比。

2、细胞的核质比

二、细胞增殖

1.细胞增殖的意义:生物体生长、发育、繁殖和遗传的基础

2.真核细胞分裂的方式: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减数分裂

(一)细胞周期

1)概念: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

2)两个阶段:

分裂间期:从细胞在一次分裂结束之后到下一次分裂之前

分裂期:分为前期、中期、后期、末期

3)特点:分裂间期所占时间长。

(二)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各期的主要特点:

1.分裂间期

特点:完成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结果:每个染色体都形成两个姐妹染色单体,呈染色质形态

2.前期

特点:①出现染色体、出现纺锤体②核膜、核仁消失

染色体特点:1、染色体散乱地分布在细胞中心附近。

3.中期

特点:①染色体的着丝点都排列在赤道板上 ②染色体形态最清晰,数目最稳定,是进行染色体观察及计数的最佳时机。

4.后期

特点:①着丝点一分为二,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条子染色体。并分别向两极移动。②纺锤丝牵引着子染色体分别向细胞的两极移动。

染色体特点:染色单体消失,染色体数目加倍。

5.末期

特点:①染色体变成染色质,纺锤体消失。②核膜、核仁重现。③在赤道板位置出现细胞板,并扩展成分隔两个子细胞的细胞壁

6.总结

前期:膜仁消失显两体。 中期:形定数晰赤道齐。

后期:点裂数加均两极。 末期:膜仁重现失两体。

三、植物与动物细胞的有丝分裂的比较

不同点:1.前期纺锤体的来源植物细胞由两极发出的纺锤丝直接产生动物细胞由中心体周围产生的星射线形成。

2.末期细胞质的分裂植物细胞细胞中部出现细胞板形成新细胞壁将细胞隔开

动物细胞中部的细胞膜向内凹陷使细胞缢裂

相同点:

1、都有间期和分裂期。

分裂期都有前、中、后、末四个阶段。

2、分裂产生的两个子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和组成完全相同且与母细胞完全相同。

染色体在各期的变化也完全相同。

3、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DNA分子数目的变化规律。

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完全相同。

五、有丝分裂的意义:

将亲代细胞的染色体经过复制以后,精确地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去。从而保持生物的亲代和子代之间的遗传性状的稳定性。

六、无丝分裂:

特点:在分裂过程中没有出现纺锤丝和染色体的变化。例:蛙的红细胞

一、细胞的分化

(1)概念:在个体发育中,相同细胞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

(2)特点:稳定性、不可逆性、持久性

二、细胞全能性:

(1)细胞具有全能性的原因:具有本物种发育所需的全部遗传信息。

(2)植物细胞全能性:高度分化的植物细胞仍然具有全能性。

例如:胡萝卜跟根组织的细胞可以发育成完整的新植株

(3)动物细胞全能性:高度特化的动物细胞,从整个细胞来说,全能性受到限制。但是,细胞核仍然保持着全能性。例如:克隆羊多莉

(4)全能性大小:受精卵>生殖细胞>体细胞

生物必修一知识高中5一、细胞的衰老

1、个体衰老与细胞衰老的关系

单细胞生物体,细胞的衰老或死亡就是个体的衰老或死亡。

多细胞生物体,个体衰老的过程就是组成个体的细胞普遍衰老的过程。

2、衰老细胞的主要特征:

1)在衰老的细胞内水分减少,细胞萎缩,体积变小, 。

2)衰老的细胞内有些酶的活性降低 。

3)细胞内的色素会随着细胞的衰老而逐渐积累。

4)衰老的细胞内呼吸速率减慢,细胞核体积增大。染色体固缩,染色加深。

5)细胞膜通透性功能改变,使物质运输功能降低。

3、细胞衰老的学说:(1)自由基学说(2)端粒学说

二、细胞的凋亡

1、概念:由基因所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常被称为细胞编程性死亡

2、意义:完成正常发育,维持内部环境的稳定,抵御外界各种因素的干扰。

3、与细胞坏死的区别:细胞坏死是在?a

href='//xuexila.com/aihao/zhongzhi/' target='_blank'>种植焕蛩赜跋煜拢捎谙赴4换疃芩鸹蛑卸弦鸬南赴鹕撕退劳觥!鞠赴蛲鍪且恢终5淖匀幌窒蟆?/p>1.癌细胞:细胞由于受到致癌因子的作用,细胞内遗传物质发生变化,而形成了不受机体控制的、连续进行分裂的恶性增殖细胞,这种细胞就是癌细胞。

2.癌细胞的特征:

(1)在适宜条件下能够无限增殖。(2)癌细胞的形态结构发生了变化。

(3)癌细胞的表面也发生了变化。癌细胞容易在有机体内分散转移的原因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减少,使细胞间黏着性降低。

3.致癌因子的种类有三类:物理致癌因子、化学致癌因子、病毒致癌因子

4.细胞癌变的原因:致癌因子会损伤细胞中的DNA分子,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导致正常细胞转变为癌细胞.

5.癌症的预防及治疗

篇6

主题一 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1.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目镜的放大倍数________物镜的放大倍数。

2.当视野较暗时,可使用反光镜的________和遮光器的__________。

3.当镜筒下降时,眼睛要从侧面注视________。

4.用显微镜观察玻片上的“p”,视野中看到的物像是“______”。

5.如果物像在视野的左上方,想把物像移至视野中央,应把装片往________方移。

6.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看到的物像就越______,看到的细胞数目越______,视野越______。

7.制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时,在载玻片上滴的液体是________;制作人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在载玻片上滴的液体是____________。盖盖玻片时,使其一边先接触液滴,再缓缓放下是为了防止出现________。染色时使用的染液是________。

8.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共有的结构有__________、细胞质、__________、__________。动物细胞没有,而植物细胞有的结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细胞中,能控制物质进出的是__________;能量转换器有__________(植物特有)和__________。

10.多莉羊的诞生,说明细胞的控制中心是__________,它控制着生物的发育和遗传。

11.单细胞生物(如草履虫、酵母菌、衣藻、变形虫等)的身体虽然只由______个细胞构成,却有精致和复杂的结构来完成各种生理功能。

多细胞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12.细胞分裂就是一个细胞分成______个细胞。细胞分裂过程中,__________的变化最为明显。新形成的细胞与原细胞的染色体数目________。

13.细胞________使细胞的种类增加。

14.骨骼肌主要由________组织构成;血液属于________组织。

15.绿色开花植物的营养器官是根、________、________;生殖器官是花、果实、________。

16.高等植物体的结构层次:细胞________________植物体。

17.高等动物和人的结构层次:细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动物体或人体。

主题二 生物与环境

生物的生存依赖一定的环境

1.生物的特征

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生物能进行呼吸;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________;生物能生长和________;生物都有遗传和________的特性;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________除外)。

2.环境中影响生物的生活和分布的生态因素包括__________因素(如______、空气、水等)和________因素。

3.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有________(如鹰和兔子)、________(如水稻和杂草)、________(如豆科植物和根瘤菌)、寄生等。

4.环境影响生物;生物能适应(如荒漠中的骆驼刺根系发达)并________(如蚯蚓能疏松土壤)环境。

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

5.生态系统由__________部分和生物部分组成,生物部分包括__________、消费者和__________(细菌、真菌等)。

6.生态系统中生物体内的物质和能量由________者制造;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最终来源于__________。

7.在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之间由于____________的关系而形成的链状结构叫做食物链。许多食物链彼此交错,形成复杂的网状联系,称为__________。

8.食物链以__________为起点,不包括__________。

9.某些有害物质进入生态系统,会沿着__________不断积累。营养级别越高的生物,体内的有毒物质积累得越______。

10.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________生态系统(“绿色水库”、“地球之肺”)、________生态系统(“地球之肾”)、草原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等。

11.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一般来说,生态系统越复杂,该能力越______。但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__________的,若外界干扰太强,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

12.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__________,它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

主题三 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

绿色开花植物的一生

1.双子叶植物种子中储存营养物质的结构是________;单子叶植物种子中储存营养物质的结构主要是________。它们的共同特征是都有种皮和________。

2.________是新植物的幼体,由________、________、胚轴和________组成。

3.种子萌发的条件

(1)环境条件:适宜的________、一定的________、充足的空气。

(2)自身条件:具有完整的、有生命力的________;已度过休眠期;有充足的营养物质。

4.种子萌发的过程

种子――

膨胀种皮变软子叶或胚乳中的营养物质转运

\o(――首先发育)――发育)――发育))

5.根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是根尖的__________。

6.幼根的生长一方面要靠________区细胞的分裂增加细胞数量;另一方面要靠________区细胞的体积的增大。

7.芽在发育时,________发育成叶,芽轴发育成茎,芽原基发育成______。

8.花的主要结构是________和________。前者包括花药和花丝,花药里有花粉,内含________;后者下部的子房中有胚珠,内含__________。

9.绿色开花植物从开花到结果,中间要经历________和________两个过程。

10.果实和种子的形成:\a\vs4\al\co1(子房壁

\a\vs4\al\co1(\b\lc\

\rc\}(\a\vs4\al\co1(珠被种皮受精卵

))种子)))

绿色植物的生活需要水和无机盐

11.植物生长需要的营养物质:________、__________、有机物。化肥主要是给植物生长提供__________。

12.植物生长需要量最多的无机盐是含________的、含________的和含________的无机盐。

13.植物体内运输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结构是________。

14.蒸腾作用的主要部位是________。

15.叶片由________、________和叶肉组成。

16.植物蒸腾作用的“门户”是________,主要分布在叶片的________表皮。

17.蒸腾作用可拉动________和无机盐在植物体内的运输;提高大气________,增加降水,促进生物圈的水循环。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18.光合作用的场所是__________;条件是________;原料有水和____________;产物有有机物和________。光合作用的实质是________有机物,________能量。

19.利用光合作用原理提高作物产量的方法有:合理密植、增加大棚中的____________浓度或__________强度等。

20.____________具有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特性。

21.呼吸作用的场所主要是__________;原料有有机物和________;产物有水和____________。呼吸作用的实质是________有机物,________能量。

22.呼吸作用原理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1)________(选填“促进”或“抑制”)呼吸作用:中耕松土、及时排水等。

(2)________(选填“促进”或“抑制”)呼吸作用:果蔬的低温保鲜;储存粮食时,晒干、真空包装等。

23.绿色植物为许多生物提供食物和能量,作为生物圈中的__________,它们制造的有机物,通过食物链、食物网,养育了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

24.绿色植物通过____________,能不断消耗大气中的____________,并将________释放到大气中,对维持生物圈中二氧化碳和氧气的相对平衡(简称碳—氧平衡)起着重要作用。

主题四 生物圈中的人

食物中的营养物质

1.人体内主要的供能物质是________,主要的备用能源物质是________,建造和修复身体的重要原料是__________(也可提供能量)。

2.水、无机盐和__________不能为人体提供能量。

3.人体缺________易患缺铁性贫血;儿童缺________易患佝偻病,补钙的同时,有时还应适量补充__________。

4.夜盲症是由于缺乏维生素______;缺少维生素C易患__________。

消化和吸收

5.人体的消化系统由__________和__________组成。消化道依次为________、咽、食道、______、________、大肠、等。消化腺有唾液腺、________(分泌胆汁)、________(分泌胰液)等。

6.淀粉在________开始消化,蛋白质在______开始消化,脂肪在________开始消化。淀粉的最终消化产物是__________。

7.________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

合理营养与食品安全

8.合理营养是指________而均衡的营养。

9.按照“平衡膳食宝塔”,每日摄入量最多的食物种类应该是____________类。

10.购买食品时要注意是否有________图标;关注食品包装上的生产日期和__________、是否有添加剂等。

人体内物质的运输

11.血液是由________(运输营养物质及废物等)和__________组成的。

12.红细胞富含____________,主要功能是运输________。成熟的红细胞________细胞核。

13.白细胞的体积最________,________细胞核。当身体有炎症时,白细胞的数量会________。

14.__________是最小的血细胞,________细胞核,主要作用是止血和加速凝血。

15.把血液从心脏送到身体各部分去的血管是________,它的血流速度最______,管壁最厚;把血液从身体各部分送回心脏的血管是________,有些里面有防止血液倒流的__________;毛细血管的管壁最薄,只允许红细胞________通过。

16.血液流经三种血管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抽血或输液时,针刺入的血管是________;中医上“切脉”时所摸的血管为________。

18.心脏主要由________组织构成,壁最厚的腔是__________。

19.心房和心室之间有__________,心室和动脉之间有__________,它们可以防止血液倒流。

20.体循环的途径:左心室__________各级动脉全身组织细胞周围毛细血管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__________。血液流经组织细胞周围的毛细血管时,由________血变为________血。

21.肺循环的途径:__________肺动脉肺泡周围毛细血管__________左心房。血液流经肺泡周围的毛细血管时,由________血变为________血。

22.肺动脉内流________血,肺静脉内流________血。

23.ABO血型分为________型、________型、________型和O型。

24.输血的原则是输________血。

人体的呼吸

25.呼吸系统由__________和______组成。______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

26.气体由外界进入肺的途径:外界鼻________喉________支气管肺。

27.呼吸道能使到达肺的气体________、湿润、________。

28.痰是在________产生的。防止食物进入呼吸道的结构是____________。

29.吸气时,膈肌________,膈顶部下降,胸廓容积________,肺容积________,肺内气压________。

30.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过程:肺泡中的________透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进入血液;同时,血液中的____________也通过毛细血管壁和肺泡壁进入肺泡。

31.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由______层上皮细胞构成,利于进行气体交换。

32.氧最终在组织细胞的__________中被利用,参与有机物的分解,并释放能量。

33.人呼出的气体可使澄清的石灰水__________,说明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__________。

人体内废物的排出

34.排泄是指人体将代谢废物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及多余的水和无机盐等排出体外的过程。

35.人体排出代谢废物的方式有排汗、呼气和________。

36.人的泌尿系统由________、输尿管、________和尿道组成。________是形成尿液的场所,是泌尿系统的主要器官。

37.肾脏的结构和功能单位是__________,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组成。

38.尿液的形成过程

(1)肾小球的________作用: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__________和大分子__________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__________、________等物质进入__________中,形成________。

(2)肾小管的__________作用: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全部__________、大部分水和部分无机盐等被重新吸收,而剩下的水、无机盐、________等就形成了________。

39.尿液的排出过程:肾脏中形成的尿液经输尿管流入________,暂时贮存起来,当贮存到一定量时,由________排出体外。

40.若在某人的尿液中发现了血细胞或蛋白质,则可能是由于__________发生了病变;若在某非糖尿病患者的尿液中发现了葡萄糖,则可能是由于__________发生了病变。

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41.人体神经系统由______和________,以及它们发出的神经组成。

42.调节人体生理活动的最高级中枢是____________;具有协调运动、维持身体平衡功能的是________;能调节心跳、呼吸、血压等人体基本生命活动的是________。

43.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__________。

44.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________,分为________反射(生来就有,如眨眼反射)和________反射(长期经验积累形成的)。

45.反射的结构基础是__________。神经冲动在反射弧中的传导方向为__________传入神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6.若感受器、传入神经或神经中枢受损,则机体______感觉、______反应;若传出神经或效应器受损,则机体______感觉、______反应。

47.人类特有的反射是与____________有关的反射,如谈虎色变。

48.眼球中,能感受光线刺激,产生神经冲动的结构是__________。

49.视觉的形成过程:光线角膜__________________玻璃体__________视觉神经视觉中枢形成视觉。

50.近视是指光线经晶状体等折射后成像于视网膜的______方,应佩戴______透镜矫正。

51.听觉的形成过程:声波外耳道________听小骨________(听觉感受器)听觉神经听觉中枢形成听觉。

52.内分泌腺没有________,分泌的________对人体有调节作用。

53.生长激素由________分泌,幼年时分泌过少会患__________,分泌过多会患__________。

54.甲状腺能分泌______________,幼年时分泌过少会患__________,成年时分泌过多会患甲亢。

55.同时具有内分泌功能和外分泌功能的是________,它的内分泌部分是________,分泌的__________可调节血糖浓度,分泌不足会患__________。

56.人体的生命活动主要受到神经系统的调节,但也受到________调节的影响。

主题五 动物的运动和行为

动物的运动

1.哺乳动物的运动系统由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构成。

2.骨骼肌由________和________构成。

3.关节由关节面、__________、关节腔组成。关节面由关节头和关节窝组成,其表面覆盖____________,可以减缓冲击,减少摩擦。__________内有滑液,可以减少骨与骨之间的摩擦。

4.运动的产生:__________受到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骨绕________运动,于是躯体的相应部位就会产生运动。

5.在运动中,骨起________作用,关节起________作用,骨骼肌起________作用。

6.屈肘时:肱二头肌________,肱三头肌________。伸肘时:肱二头肌________,肱三头肌________。

7.运动的协调:运动系统在________系统的控制和调节,以及消化系统、循环系统和呼吸系统等的配合下共同完成运动。

动物的行为

8.先天性行为:动物生来就有的,由____________所决定的行为。

学习行为: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________而获得的行为。

9.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越______,学习行为越复杂,“尝试与错误”的次数越______。

10.社会行为的主要特征:形成一定的________,有明确的________,有的群体还形成________。

11.群体中的信息交流:动作、声音和________等都可以起传递信息的作用。

主题六 生物的生殖、发育与遗传

人的生殖和发育

1.男性的主要生殖器官是________,其功能是产生________,并分泌________激素;女性的主要生殖器官是________,其功能是产生__________,并分泌________激素。

2.生殖过程

(1)受精:卵细胞在__________内与结合,形成受精卵。

(2)着床:受精卵发育成胚泡后,植入____________的过程。

(3)胚胎发育:胚泡中的细胞继续进行分裂和分化,逐渐形成胚胎,在8周左右时发育成胎儿(初具人形)。胚胎发育的场所是________。

(4)胎儿的发育及分娩:胎儿生活在羊水中,其与母体进行物质交换的器官是________;胎儿发育成熟后,从母体的阴道产出。

3.青春期的身体变化

(1)显著特点:____________。

(2)男女生体形发生变化,区别越来越明显,出现____________。

(3)神经系统以及心脏和肺等器官的功能明显__________。

(4)性器官迅速发育,男孩出现________,女孩会来________。

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4.昆虫的生殖特点:________生殖,卵生,体内受精。

5.昆虫的发育方式有两种:一种是____________发育,其过程是卵幼虫________成虫,如家蚕、蜜蜂、蚊子等;一种是______________发育,其过程是卵________成虫,如蝗虫、蟋蟀、蝉等。

6.若某种害虫的发育方式为完全变态发育,则其在________期对农作物的危害最大。

7.两栖动物的生殖特点:________生殖,卵生,________受精。

8.两栖动物的发育过程(以青蛙为例):__________蝌蚪幼蛙成蛙。发育方式是________发育。

9.雌雄蛙抱对,可提高__________。

10.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幼体的发育必须在________中进行。

11.鸟的生殖特点:________生殖,卵生,体内受精。

12.鸟卵中相当于一个卵细胞的部分包括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13.________里面含有__________,是胚胎发育的部位,将来发育成雏鸟。

14.________是胚胎发育的主要营养物质来源;________为胚胎发育提供营养物质和水分。

15.鸟类的生殖和发育过程一般包括求偶、、筑巢、________、孵卵和育雏几个阶段,每个阶段都伴随着复杂的繁殖行为。

植物的生殖

16.有性生殖:由两性____________结合形成受精卵,再由__________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如绿色开花植物的种子繁殖。

17.无性生殖: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________直接产生新个体的生殖方式,如扦插、嫁接、压条、组织培养等。无性生殖产生的后代,只具有________的遗传特性。

18.嫁接时要使接穗和砧木的__________紧密结合,以确保接穗成活;嫁接获得的新品种所结果实的特性与________相同,如将柿子树嫁接到枣树上,获得的新植物体所结的果实是________。

生物的遗传与变异

19.________是指亲子间的相似性;________是指亲子间和子代个体间的差异。

20.生物体所表现的形态结构特征、生理特性和行为方式统称为________。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称为____________。

21.生物的性状是由________控制的,有时还受到________的影响。

22.染色体:由________和__________组成,是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存在于__________中。

DNA:主要的____________,携带着大量的遗传信息。

基因:具有遗传效应的________片段。

23.每种生物的体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是特定的;每条染色体上一般有______个DNA分子;一个DNA分子上包含有______个基因。如一般情况下,人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有______条,包含______个DNA分子,含有数万对基因。

24.在体细胞中,染色体是________存在的;基因也是________存在的,分别位于成对的染色体的同一位置上。

25.在有性生殖过程中,________和__________是基因在亲子代间传递的“桥梁”。

26.在形成或卵细胞的过程中,染色体数要________,即每对染色体中各有一条进入或卵细胞,故染色体在和卵细胞中是________存在的。受精时,来自和卵细胞的染色体在受精卵中又构成新的成对染色体,且每对染色体中,必有一条来自________,一条来自________。

27.相对性状有________和________之分。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也有________和________之分。

28.表现为隐性性状的个体,其体细胞的基因组成只有______一种;表现为显性性状的个体,其体细胞的基因组成有______或______两种。(相关基因用D、d表示)

29.基因组成为Dd的个体,d控制的性状不表现,但d______遗传下去。

30.男性体细胞的染色体组成是__________,的染色体组成是__________或__________;女性体细胞的染色体组成是__________,卵细胞的染色体组成是__________。

31.男性产生的两种的比例为________;女性只产生一种卵细胞。两种与卵细胞结合的机会均等,故生男生女机会________,概率都是________。

32.遗传病是由____________改变引起的疾病,可遗传给后代。

33.禁止近亲结婚的原因是:近亲结婚大大提高了________遗传病的发病率。

34.可遗传变异由____________的变化引起,能遗传给后代;不可遗传变异仅由________因素的变化引起,没有____________的改变,不能遗传给后代。

主题七 生物的多样性

细菌、真菌和病毒

1.细菌是______细胞生物,基本结构有__________、细胞膜、细胞质、DNA集中的区域,无________________,属于原核生物。其生殖方式为________生殖。此外,有些细菌还具有鞭毛或________;有些细菌能形成对不良环境有较强抵抗力的________。

2.单细胞真菌有__________等,多细胞真菌有________、________等。

3.真菌的细胞都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__________,真菌属于真核生物。

4.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作为__________参与物质循环;引起动植物和人患病,如________引起手癣、足癣、小麦叶锈病等;与动植物共生,如真菌与藻类共生形成地衣,__________与豆科植物共生等。

5.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食品制作,如酿酒、制作馒头和面包——__________,酸奶、泡菜——__________,制醋——__________,制酱——________;疾病防治,如青霉菌可产生杀死________的青霉素;生成清洁能源等。

6.病毒没有细胞结构,由__________外壳和内部的____________组成。

7.病毒不能独立生活,只能________在活细胞内。

植物类群

8.孢子植物包括:藻类植物、苔藓植物、________植物。

9.藻类植物有单细胞的,也有多细胞的;结构简单,______根、茎、叶的分化。

10.苔藓植物一般都很矮小,通常具有类似茎、叶的分化,但茎和叶中______输导组织;根非常简单,称为假根。

11.蕨类植物________根、茎、叶的分化;________输导组织。

12.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主要繁殖方式都是________生殖。

13.种子植物包括两大类群:________植物和________植物。它们的主要区别是种子表面有无________包被。

动物类群

14.无脊椎动物类群

(1)腔肠动物:身体呈辐射对称;体表有__________;有口________。

(2)扁形动物:身体呈________对称;有口无。

(3)线形动物:身体细长,呈圆柱形;体表有__________;有口________。

(4)环节动物:身体呈圆筒形,由许多彼此相似的________组成;靠________或疣足运动。蚯蚓靠______________呼吸,身体前端有________。

(5)软体动物:柔软的身体表面有__________,大多有贝壳;运动器官是________。

(6)节肢动物:体表有坚韧的__________;身体和附肢都________。蝗虫进行气体交换的场所是________。

15.脊椎动物类群

(1)鱼类:生活在水中;体表常覆盖________;靠尾部和躯干部的摆动以及________的协调作用游泳;用________呼吸,鳃的主要部分是鳃丝。

(2)两栖动物:幼体生活在水中,用______呼吸;成体可在陆地生活,也可在水中游泳,用______呼吸,皮肤可辅助呼吸。

(3)爬行动物:体表覆盖角质的____________;用______呼吸;卵表面有坚韧的卵壳。

(4)鸟适应飞行的特征有:身体呈流线型;前肢变成______;骨轻、薄、坚固,有的骨中空;胸骨上有高耸的__________,增大了胸肌的附着面积;________发达,提供牵动两翼飞行的主要动力;具有与肺相通的________,可辅助呼吸,气体交换的场所是______;食量大,排便快。

(5)哺乳动物:生殖发育方式为____________,提高了后代的__________;牙齿有门齿、犬齿、臼齿的分化。

16.恒温动物有________和____________。

生物的分类

17.生物分类单位从大到小依次是:______、门、纲、目、科、属、______,其中“______”是最基本的分类单位。分类单位越小,其中包含的生物种类越______,所含生物之间的共同特征越______,所含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越______。

18.根据生殖方式的不同,可将植物分为孢子植物和________植物。

19.根据体内有无________,可将动物分为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脊椎动物包括________、两栖类、爬行类、________和哺乳类。

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

20.生物多样性的内涵:____________的多样性、________的多样性、____________的多样性。

21.生物种类多样性的实质是________的多样性。

22.我国特有的珍稀动植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23.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是保护____________的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

生命的起源和生物进化

24.原始大气与现在大气在成分上的明显区别是:原始大气中没有________。

25.米勒的模拟实验证明:原始地球上尽管不能形成生命,但能产生构成生物体的__________。

26.原始生命起源于____________。

27.研究生物进化历程的最直接证据是________。

28.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________到________。

29.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是____________。

30.____________是由猿到人的最关键一步。

31.生物进化的原因:生物通过遗传、变异和____________不断进化。

32.变异具有__________性,而____________是定向的,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

主题八 生物技术

日常生活中的生物技术

1.发酵食品的制作步骤:________(消除杂菌)接种(含活的菌种)________发酵。

2.酿酒及制作馒头、面包时需用到__________,其在________条件下可以将糖类转化为酒精。

3.__________在温度适宜、没有氧气的条件下可以将牛奶中的糖类分解成乳酸。

4.食品腐败的原因:________和________分解食品中的有机物并在其中生长、繁殖。

5.食品保存的方法:除去水分,抑制细菌和真菌的生长——__________(晒制、腌制等);____________——冷藏法、冷冻法;____________——巴氏消毒法。

现代生物技术

6.转基因技术:将一种生物的________导入到另一种生物体的基因组中,通过导入基因在生物体内的表达,来改变生物的________的技术。

7.科学家把控制合成胰岛素的基因转入大肠杆菌内,对大肠杆菌进行大规模培养,使之大量生产__________,用于治疗糖尿病。

8.克隆技术:利用生物技术,通过____________方式产生与原个体有完全相同基因组成的后代的过程。

主题九 健康地生活

传染病和免疫

1.传染病:由__________引起的,能在人和人之间或人和动物之间相互传播的疾病。

2.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3.传染病的预防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人体的三道防线及其功能

(1)第一道防线:________和________,有阻挡、杀灭、清扫作用。

(2)第二道防线:体液中的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有溶解和________作用。

(3)第三道防线: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通过产生________,抵抗________。

5.非特异性免疫:人生来就有的,能遗传,________特异性,对______种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它包括人体的第__________道防线。

6.特异性免疫:出生以后逐渐形成的,不能遗传,________特异性,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它包括人体的第________道防线。

7.能引起人体产生抗体的物质(如病原体等异物)叫做________。

8.抗原侵入人体内,刺激淋巴细胞产生的一种特殊蛋白质,叫做________。

9.抗体与抗原的结合具有__________,一定的抗体只对特定的抗原起作用。

10.疫苗通常是用灭活或减毒的__________制成的生物制品。疫苗的作用相当于________。

11.艾滋病的病原体是____________________,简称HIV。艾滋病的主要传播途径是性传播、________传播和________传播。

用药与急救

12.药物可分为处方药和____________(简称________)。

13.在使用药物之前,应该仔细阅读药品使用说明,了解药物的主要成分、适应症、______________、药品规格、不良反应、生产日期和__________等,以确保用药安全。

14.心肺复苏包括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15.静脉出血时,血液呈________色,应压迫伤口______心端止血;动脉出血时,血液呈________色,应压迫伤口______心端止血。

健康的生活方式

16.健康是指一种身体上、__________和社会适应方面的良好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

17.____________是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核心。

18.被称为“生活方式病”的疾病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19.吸烟的危害:能诱发多种________系统疾病,可能诱发肺癌;酗酒的危害:导致____________疾病和肝脏疾病等;吸毒的危害:损害人的________系统,并使心肺受损等。

20.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要从我做起,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参考答案

主题一 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1.①目镜 ②物镜 ③反光镜 ④粗准焦螺旋 ⑤细准焦螺旋

(1)大光圈 凹面镜 (2)细准焦螺旋 (3)物镜 (4)p (5)左上

2.①清水 ②生理盐水 ③生理盐水 ④重叠 ⑤一侧 ⑥气泡

⑦碘液

3.①细胞核 ②细胞壁 ③叶绿体 ④液泡

(1)乙 (2)细胞膜 (3)① (4)线粒体 叶绿体

4.①分裂 ②分化 ③细胞 ④组织 ⑤器官 ⑥植物体

(1)分裂 相同 (2)保护 (3)系统

主题二 生物与环境

(1)生物 非生物 (2)A (3)F B、C、D、E G (4)2 FED

(5)捕食 (6)F (7)D (8)增多 自动调节 一定有限的

主题三 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

1.①胚芽 ②胚根 ③子叶 ④胚 ⑤胚乳 ⑥子叶 ⑦胚芽 ⑧胚根 ⑨胚

(1)胚 胚 (2)胚乳 子叶 (3)胚乳 (4)水分 (5)根 胚芽

2.①成熟区 ②无机盐 ③分生区

3.①子房 ②胚珠 ③果实 ④种子

(1)雌蕊 雄蕊 (2)传粉 (3)胚珠 受精卵 受精 (4)胚珠

4.①叶脉 ②光合 ③气孔 ④蒸腾作用

5.①不变蓝 ②变蓝 ③碘液 (1)淀粉 (2)对照 (3)光

6.①氧气 ②二氧化碳 ③能量

7.①二氧化碳 ②水蒸气 ③二氧化碳 A光合 B蒸腾 C呼吸

主题四 生物圈中的人

1.①口腔 ②肝脏 ③胃 ④小肠 (1)消化腺 消化道 (2)淀粉

(3)蛋白质 (4)胰液 胰岛素 (5)胆汁 脂肪 (6)小肠

2.(1)① (2)①和② (3)①和③

3.(1)胃 小肠 (2)淀粉 脂肪 蛋白质 (3)葡萄糖

4.(1)Ⅰ 糖类 (2)坏血 (3)蛋白质 (4)钙

5.①血浆 ②白细胞 血小板 ③红细胞 ④红细胞 ⑤白细胞

⑥血小板

6.(1)动脉 静脉 毛细 (2)甲丙乙 (3)甲 丙

7.①右心房 ②右心室 ③主动脉 ④左心房 ⑤左心室

(1)⑤ (2)主动脉 动脉 肺动脉 静脉

(3)房室瓣 动脉瓣 心房 动脉

8.(1)主动脉 (2)动脉 (3)②ABD③ (4)①

(5)氧气 营养物质 二氧化碳 (6)减少

9.①肺 ②膈肌 (1)舒张 呼出 (2)扩大 小于

10.①肾小管 ②肾小囊 ③肾小球 ④尿素 ⑤原尿

⑥葡萄糖 ⑦肾小管 ⑧尿液

11.①感受器 ②传入神经 ③神经中枢 ④传出神经 ⑤效应器

(1)反射 (2)①②③④⑤ (3)有 无 (4)简单

(5)视网膜

12.①晶状体 ②视网膜

(1)放大 (2)视网膜 视觉中枢 (3)甲 丙

13.①鼓膜 ②耳蜗 (1)耳蜗 (2)鼓膜

主题五 动物的运动和行为

1.①关节囊 ②关节腔 ③骨 ④关节

(1)关节囊 (2)不同 两 (3)骨 关节

2.①收缩 ②舒张 ③舒张 ④收缩

主题六 生物的生殖、发育与遗传

1.①卵巢 ②卵细胞 ③雌性激素 ④子宫 ⑤输卵管

(1)输卵管 (2)受精卵 (3)子宫 (4)胎盘

2.①蛹 ②幼虫 ③若虫 (1)完全变态 (2)成虫

3.①胚盘 ②卵黄 ③卵细胞 (1)① (2)卵黄 卵白

4.①染色体 ②DNA ③蛋白质 ④染色体 ⑤DNA ⑥性状

5.(1)显性 (2)Dd DD或Dd (3)3∶1

6.①XY ②22条+Y ③22条+X ④XX ⑤XY ⑥女 ⑦男

(1)母亲 父亲 母亲 (2)1∶1 50%主题七 生物的多样性

1.(1)根、茎、叶 无 (2)根 无 (3)有 有 (4)孢子

2.①DNA ②细胞壁 ③细胞壁 ④细胞核 ⑤蛋白质外壳

⑥遗传物质 (1)成形的细胞核 (2)细胞 活细胞 (3)芽孢

(4)分裂 孢子

3.(1)氧气 (2)氨基酸

主题八 生物技术

1.①受精卵 ②大鼠 2.(1)B 细胞核 (2)无性

主题九 健康地生活

①溶菌酶 ②吞噬细胞 (1)一 二 (2)非特异性

要点必默

主题一 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1.× 2.凹面 大光圈 3.物镜 4.d 5.左上 6.大 少 暗

7.清水 生理盐水 气泡 碘液

8.细胞膜 细胞核 线粒体 细胞壁 叶绿体 液泡

9.细胞膜 叶绿体 线粒体 10.细胞核 11.一

12.两 染色体 相同 13.分化 14.肌肉 结缔

15.茎 叶 种子 16.组织 器官 17.组织 器官 系统

主题二 生物与环境

1.反应 繁殖 变异 病毒 2.非生物 光 生物

3.捕食 竞争 共生 4.影响 5.非生物 生产者 分解者

6.生产 太阳能 7.吃与被吃 食物网 8.生产者 分解者

9.食物链 多 10.森林 湿地 11.强 有限度 12.生物圈

主题三 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

1.子叶 胚乳 胚 2.胚 胚根 胚芽 子叶 3.温度 水分 胚

4.吸水 胚根 胚轴 茎和叶 5.成熟区 6.分生 伸长

7.幼叶 芽 8.雄蕊 雌蕊  卵细胞 9.传粉 受精

10.果皮 胚 果实 11.水 无机盐 无机盐 12.氮 磷 钾

13.导管 14.叶片 15.表皮 叶脉 16.气孔 下 17.水 湿度

18.叶绿体 光 二氧化碳 氧气 合成 储存 19.二氧化碳 光照

20.二氧化碳 21.线粒体 氧气 二氧化碳 分解 释放

22.促进 抑制 23.生产者 24.光合作用 二氧化碳 氧气

主题四 生物圈中的人

1.糖类 脂肪 蛋白质 2.维生素 3.铁 钙 维生素D

4.A 坏血病 5.消化道 消化腺 口腔 胃 小肠 肝脏 胰腺

6.口腔 胃 小肠 葡萄糖 7.小肠 8.全面 9.五谷杂粮

10.QS 保质期 11.血浆 血细胞 12.血红蛋白 氧气 没有

13.大 有 增加 14.血小板 无

15.动脉 快 静脉 静脉瓣 单行 16.动脉 毛细血管 静脉

17.静脉 动脉 18.肌肉 左心室 19.房室瓣 动脉瓣

20.主动脉 右心房 动脉 静脉 21.右心室 肺静脉 静脉 动脉

22.静脉 动脉 23.A B AB 24.同型 25.呼吸道 肺 肺

26.咽 气管 27.温暖 清洁 28.气管 会厌软骨

29.收缩 扩大 扩大 降低 30.氧气 二氧化碳 31.一

32.线粒体 33.变浑浊 二氧化碳 34.二氧化碳 尿素 35.排尿

36.肾脏 膀胱 肾脏 37.肾单位 肾小球 肾小囊 肾小管

38.过滤 血细胞 蛋白质 葡萄糖 尿素 肾小囊 原尿

重吸收 葡萄糖 尿素 尿液

39.膀胱 尿道 40.肾小球 肾小管 41.脑 脊髓

42.大脑皮层 小脑 脑干 43.神经元 44.反射 简单 复杂

45.反射弧 感受器 神经中枢 传出神经 效应器

46.无 无 有 无 47.语言文字 48.视网膜

49.瞳孔 晶状体 视网膜 50.前 凹 51.鼓膜 耳蜗

52.导管 激素 53.垂体 侏儒症 巨人症

54.甲状腺激素 呆小症 55.胰腺 胰岛 胰岛素 糖尿病

56.激素

主题五 动物的运动和行为

1.骨 关节 肌肉 2.肌腱 肌腹 3.关节囊 关节软骨 关节腔

4.骨骼肌 关节 5.杠杆 支点 动力 6.收缩 舒张 舒张 收缩

7.神经 8.遗传物质 学习 9.强 少 10.组织 分工 等级

11.气味

主题六 生物的生殖、发育与遗传

1.  雄性 卵巢 卵细胞 雌性

2.输卵管 子宫内膜 子宫 胎盘

3.身高突增 第二性征 增强 遗精 月经

4.有性 5.完全变态 蛹 不完全变态 若虫 6.幼虫

7.有性 体外 8.受精卵 变态 9.受精率 10.水 11.有性

12.卵黄 卵黄膜 胚盘 13.胚盘 细胞核 14.卵黄 卵白

15.产卵 16.生殖细胞 受精卵 17.母体 母体

18.形成层 接穗 柿子 19.遗传 变异 20.性状 相对性状

21.基因 环境 22.DNA 蛋白质 细胞核 遗传物质 DNA

23.一 多 46 46 24.成对 成对 25. 卵细胞

26.减半 成单 父亲 母亲 27.显性 隐性 显性 隐性

28.dd DD Dd 29.会

30.22对+XY 22条+X 22条+Y 22对+XX 22条+X

31.1∶1 均等 50% 32.遗传物质 33.隐性

34.遗传物质 环境 遗传物质

主题七 生物的多样性

1.单 细胞壁 成形的细胞核 分裂 荚膜 芽孢

2.酵母菌 霉菌 蘑菇 3.细胞核 4.分解者 真菌 根瘤菌

5.酵母菌 乳酸菌 醋酸菌 霉菌 细菌 6.蛋白质 遗传物质

7.寄生 8.蕨类 9.无 10.无 11.有 有 12.孢子

13.裸子 被子 果皮

14.刺细胞 无 两侧 角质层 有 体节 刚毛 湿润的体壁

环带 外套膜 足 外骨骼 分节 气管

15.鳞片 鳍 鳃 鳃 肺 鳞片或甲 肺 翼 龙骨突 胸肌

气囊 肺 胎生、哺乳 成活率

16.鸟 哺乳动物 17.界 种 种 少 多 近 18.种子

19.脊柱 鱼类 鸟类 20.生物种类 基因 生态系统 21.基因

22.银杉 水杉 大熊猫 23.生态系统 建立自然保护区

24.氧气 25.有机物 26.原始海洋 27.化石 28.水生 陆生

29.森林古猿 30.直立行走 31.自然选择 32.不定向 自然选择

主题八 生物技术

1.灭菌 密封 2.酵母菌 无氧 3.乳酸菌 4.细菌 真菌

5.脱水法 低温抑菌 高温灭菌 6.基因 性状 7.胰岛素

8.无性生殖

主题九 健康地生活

1.病原体 2.传染源 传播途径 易感人群

3.控制传染源 切断传播途径 保护易感人群

4.皮肤 黏膜 杀菌物质 吞噬细胞 吞噬 免疫器官 免疫细胞

抗体 抗原

5.没有 多 一、二 6.有 三 7.抗原 8.抗体 9.特异性

10.病原体 抗原 11.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血液 母婴

12.非处方药 OTC 13.用法与用量 有效期

14.胸外心脏按压 人工呼吸 15.暗红 远 鲜红 近 16.心理上

篇7

文件编号: 1003 - 7586(2016)06 - 0024 - 03

动画电影是指那些利用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制作的、以儿童为主要观影对象的电影。这类作品的故事性、画面感、科学性等,较一般意义上的儿童影视作品更为突出。作为一种非常重要的生物教学资源,动画电影具有独特的教学功能。它不仅能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还能在潜移默化中向儿童展示生物知识、介绍生物原理、涵育生物素养,其教育功能全面而生动。

《冰河世纪》系列电影最早由福克斯电影公司于2002年推出,首部影片构划了一个充满乐趣、温情和探险的生物世界,塑造了长毛象曼尼、巨型树獭席德、以及剑齿虎迭亚哥等动物角色,它们为了护送一个人类弃婴进行了一次超越生死、感人至深的旅程。该影片曾获第75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动画长片提名。随后福克斯又持续推出第二、三、四部续集。下面通过剖析电影制作方将生物元素巧妙地融入到影片之中的方法,为动画电影进入具体的生物教育活动提供参考。这也应当成为当前生物教育中关注的新命题。

1 在栩栩如生的细节设计中展示生物知识

张艺谋说过一句耐人寻味的话:“没有多少人能记住整部电影详细的过程,但却能记住某个闪亮的细节。”这足以表明,电影中的任何一个细节都可能具有某种特殊的价值。正如一个精彩的教学细节,往往会影响一节课的成功与否。

1.1 精美画面直接呈现生物知识

画面是电影语言的基本单位,一方面准确地再现摄录像工具所提供的客观现象;另一方面又是经过摄影者的选择,安排和组合的形象,它必然载负着创作者的思想和情感。《冰河世纪(一)》中,长毛象、树獭和剑齿虎为了追赶上人类而选择了一条捷径,进入了一个由冰川冻结而成的地下洞穴,一些动物被冰封其中,成为活生生地标本。但是很少有人会留意到这样一个细节:树獭所观察到的标本是按照生物进化的一般过程出现的,即单细胞生物――爬行生物――复杂(哺乳)生物。这一细节折射出了导演的良苦用意,即尽可能真实地呈现各个地壳变动时代的地貌特征以及物种在不同时代出现的顺序。如果说这种线索尚属于“明”的话,那么在《冰河世纪(四)》中,科学性则被夸张性地“隐”于其中,由于地心内部的变化,陆地被分割成数块,一群长颈鹿沿着裂痕站立成两队,而它们的头部仍然尽力地向对面的陆地伸展。多么生动有趣的刻画!这与科学家证明大陆漂移说的做法几无二致,即通过考察相邻大陆边缘生物的相似性,以推断真实的地壳运动。由此可见,要向儿童展示生物知识,精美的画面具有其独特的优势。

1.2 趣味台词真实表达生物知识

画面再生动、形象,没有语言来阐述事情的来龙去脉,儿童有可能看不懂影片呈现的内容,读不懂制作者想传达的丰富信息。此时就需要通过台词,尽可能地补充画面传达的生物知识,从而使儿童受到启发和教育。《冰河世纪(三)》中,追踪恐龙足迹的主人公们在中途遇上了一只怪物,它凶狠地睁着一双发光的巨眼,表情狰狞,貌似要将众人吞噬一般,每个人的身体都有些颤抖,甚至语音都有些走调。这时独眼鼠大声地喊道:“嘿,离开我的草坪,快滚!”话音刚落,这只怪物就听话似地转了身,拍打着巨大的翅膀慢慢飞翔着离开。“从它还是只毛毛虫起,我就认识它了!”独眼鼠接下来的话让众人如释重负,原来这是一只利用斑澜色彩作恐吓色的巨大的蝴蝶。假如你错过了这段台词,可能真看不懂几秒钟前发生的一幕。就这短短的两句话,将蝴蝶的生长发育特点和动物如何保护自己的科学知识置于其中,可谓精炼而丰富。

1.3 反常情境巧妙隐藏生物知识

杜威提出,教育即经验的不断改造或改组。其目的就在于通过教育让人克服现实生活的种种弊端,从而达到一种理想的生活。动画片中那些超乎日常经验的画面,无疑能够给儿童幼小的心灵带来震憾,引领他们用全新的目光来认识这个现实世界。如:在孩子们的经验中,万物皆有生命。不同的是,动物的生命力主要体现为躯体的运动状态和多种感觉器官的协同配合,而植物则不具备这种“杰出能力”,冰河系列电影则完全颠覆了这种认识。影片曾用大量的镜头刻画了捕蝇草和食人花两种植物。遍布在丛林四围的紫色捕蝇草,充当了窥视者的角色,它们悄悄地弹出隐藏在体筒内的绿色小眼睛,留意着周围发出的丝毫动静。当长毛象去采摘果实时,则不可避免地陷入了食人花布置的陷阱之中。捕蝇草甚至能够察觉出对手的快速移动发射坚韧的藤蔓。当独眼鼠持刀冒险进入了它的体内营救长毛象时,一个巨大的心脏加上两根红绿的血管出现了,瞬时,营救活动变成了人类世界的拆弹行动,谁说草木无情呢?这完全颠覆了儿童对植物的认识。

2 在充满乐趣的故事情节中介绍生物原理

以儿童为主要观影对象的动画电影,必然要采用讲故事的形式。而在构想电影情节的时候,除了遵循简单、易懂的基本要求之外,还要尽可能地引起儿童的兴趣。一部好的儿童动画电影要将故事的趣味性、可看性与广博的知识性巧妙地融合,这样才能迎合儿童的观赏口味,增强儿童的观影体验,让科学得以向儿童传播。

2.1 通过婴孩的重归人群,重新诠释生物的生存法则

生物的生存之道是什么?对此有很多种不同的回答。可以是你死我活、弱肉强食;也可以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还可以是万物平等,各有绝招。整个《冰河世纪》系列影片中对自然界中生物的生存法则进行了详细的描绘。尤其值得称颂的是,影片重新思考了动物(包括人类)与自然的相互关系,对物竞天择进行反思,以寓言和象征的方式重新诠释了万物平等的观念。《冰河世纪(一)》中动物们帮助拯救孩子的情节便具有这样的意义。在护送婴儿回家的路上,猛犸象、剑齿虎和树獭组成了一支临时护送队,但它们各怀心事,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不得不走到一起。然而共同的追求却让本来相互为敌的动物逐渐放弃对立,进而成为同盟。通过这一故事情节向儿童证明,所有的动物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和平共处。这也印证了卢梭在《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与基础》中那句意味深长的话,“人与人之间原本是平等的,正如各种动物,在生理因素还没有导致其中一些动物发生我们能看到的种种变化之前,它们也是平等的。”

2.2 借助角色的亲身经历,深刻暗喻生物的灭绝原因

生物灭绝的原因有很多种,除了生物链的破坏、气候的影响、突发性的地理灾害等,还有容易被忽略的人类活动。电影制作方认为人类过度地狩猎比起气候或其他环境因素的失衡,更容易引发大规模的灭绝事件。在《冰河世纪(一)》的护婴行动中,长毛象因为人类的捕杀而失去了家庭,它总觉得自己是这个地球上的最后一只猛马象,内心的恐惧时时刺激着它脆弱的神经,这其实是在用无声的语言向人类控诉追捕动物所带来的种种恶果,也揭示出人类实质上已经成为生物自然进化甚至生死存亡的决定性因素。更为可怕的是,人类的文明仍在继续向前发展。大量的微生物、植物、真菌和动物群落原本聚集在茂密的森林华盖之下,现在它们一点点让位于大规模种植的大豆和玉米、牛羊马等动物也有相同的遭遇。与此同时,精良武器的制造使得狩猎效率得到了极大的提高,甚至于最后狩猎成了一种运动……这对自然界的物种来说无疑就是一种灾难。

2.3 在倡导和谐的精神指引下,涵育生物素养

电影艺术向来就是现实的反映,它总是根植于现实的土壤中。虽然它们讲述的都是发生在虚幻年代的虚构故事,但在提供视觉冲击的同时,它们也往往提出一些关于生物世界当中的道德伦理问题:生物如何面对自然灾难?人类应该如何处理与其它生物的关系?未来的世界将走向何方等。对这些问题的解答能够体现出一个人所具有的生物素养。《冰河世纪》用电影的方式给出了自己的解答,让儿童在潜移默化之中受到教育。

(1) 提出对环境保护问题的高度预警。

很多人之所以喜欢冰河系列电影,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被片中利用电脑技术所模拟出的冰山崩裂、滔天巨浪、断壁悬崖、岩浆间歇井喷等自然奇观所吸引。冰河系列电影物场景与其说是虚构,倒不如说是对未来现实的某种预警。时至今日,几百万年过去了,这对于地球历史而言不过是沧海一瞬,但地球的面貌却已发生了彻底变化,全世界超过50%的森林已经消失,而其中又有超过一半是在上个世纪内发生的。若以目前的速度发展,在几十年内地球上的热带雨林将全部消失。森林就像是地球的肺,它可以代偿大量生物所消耗的氧气和产生的二氧化碳,以及日渐增加的由于燃烧煤炭石油和木材所引发的相似效应。森林的减少意味着将来氧气的消耗量将大于生产量,二氧化碳的生产量则将超过消耗量,这一改变会经由温室效应导致全球气温的显著转暖。若果真如此,或许《冰河世纪》中的场景将出现在现实生活中。

(2) 引发对人类命运问题的终极思考。

篇8

关键词:耐阴性;光能利用;解剖构造;量子效率;色素含量

绿色植物对城市生态环境的改善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论文而植物生态效益的大小决定于叶面积的总数和叶面积指数,这就迫使人们在有限的城市用地之中,注重植物立体化的配置,建立稳定而多样化的园林植物复层种植结构,从空间上寻找绿量。形成这种复层结构和良好的共生关系,会受到诸多生态因子的制约。光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来保证其生存的首要因子。目前城市中一些绿地多处于建筑包围之中,使50%以上绿地处于阴蔽环境中;室内植物的广泛应用也对耐阴植物材料提出更高要求。因此,耐阴植物的研究已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

国内对农作物、林木、花卉、牧草的耐阴性有较系统的研究。在园林植物方面,苏雪痕教授最早对杭州园林植物群落中的一些种群在不同光照下的生长发育状况及光合作用特性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园林植物耐阴性及群落配置理论[1]。广州市园林科研所、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研究所先后对广州常见的32种室内植物,就其在不同光照环境下的生长量、单位叶面积干鲜质量、叶面积及叶的解剖结构、光合性质作了深入研究,并且对一些植物耐阴程度进行了等级划分[2]。

对植物耐阴性的研究是和光合作用研究密切联系的,国内外学者在光对植物的形态,叶片解剖构造,叶绿体数目、大小,叶内色素含量的影响和光学性质、光谱组成对光合器官的作用及植物CO2气体交换等方面进行了深入地研究[3-10]。

1植物耐阴性及其机理

在阴蔽的条件下,植物一方面通过增强充分吸收低光量子密度的能量,毕业论文提高光能利用效率,使之高效率地转化为化学能;另一方面降低用于呼吸及维持其生长的能量消耗,使光合作用同化的能量以最大比例贮存于光合作用组织中来适应低光量子密度环境,维持其正常的生存生长。

1.1环境指标研究植物生长光环境,一方面指宏观上整个植株生长所处的光照环境条件,如全光条件或遮阴条件;另一方面,指植物叶片所处的环境,这对植物光合作用更具实际意义,同一株植物很多时候上部叶片处于光合作用饱和或光抑制水平时,下部叶片却在非饱和光环境中吸收光量子[4]。叶片所处光环境决定了叶内光强与CO2浓度的平衡,而该平衡又部分取决于由于栅栏组织发育不同而产生的叶内光梯度的强弱[3]。

植物对低光量子密度的反应,一般表现为2种类型,即避免遮阴和忍耐遮阴。

具有避免遮阴能力的植物,先锋树种表现明显。当轻度遮阴时,其叶片作出很小的适应调节,同时降低径生长并加快高生长,以早日冲出遮蔽的光环境;但当遮阴增大时,则很难对新的光环境作出反应,表现出黄化现象或最终被耐阴植物取代。黄化现象可以看成是植物与不利的光环境做斗争的一个极端情况。忍耐遮阴,在顶极群落的中下层植物以及部分阳性植物的叶幕内部或下层叶片上表现比较突出。具有忍耐遮阴能力的植物,其叶片形态特征与低光量子密度的光环境极为协调,从而保证植物在较低的光合有效辐射范围内,有机物质的平衡为正值[5]。这种对低光量子密度的适应,包括了生理生化及解剖上的变化,如色素含量、RuBP羧化酶活性以及叶片栅栏组织与海绵组织的比例关系、叶片大小、厚度等的改变。

1.2形态指标研究叶片是植物吸收光量子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其光能吸收特性直接决定着植物光能利用效率的大小。大部分陆生植物一般反射和透射掉20%的入射光量子密度,即从近轴面到远轴面的有效光量子水平基本上是80%。植物对低光量子密度环境的适应,首先表现在其形态上,即侧枝、叶片向水平方向分布,扩大与光量子的有效接触面积,以提高对散射光、漫射光的吸收[6]。另外,多数阴蔽条件下的植物叶片没有蜡质和革质,表面光滑无毛,这样就减少了对光的反射损失。

耐阴植物对弱光照的适应性表现在叶面积的增加和非同化器官相对重量的减少,这有助于同化有机物质的增长和呼吸消耗的降低。对叶形态特征的观察得出:对耐阴植物适度遮阴后叶片的面积大于等于光下出生的叶片面积且叶片通常变薄,比叶重减少[5-7]。有研究表明,在中等遮阴条件下(18%~50%全光照),耐阴树种叶片变大;在强度遮阴时,叶片变小。而喜光树种在任何遮阴条件下叶面积都会减少。耐阴性强的植物,茎不会徒长,而是尽量扩展其宽大而薄的叶片,以适应弱光[8,9]。白伟岚等对不同植物在3种不同光照条件下的新梢生长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以植物的叶面积和1年生枝条生长量为参数来比较植物的耐阴性是可行的[6]。

1.3生理指标研究植物的比叶重(单位叶面积干重)可粗略地表示叶中同化产物的含量,硕士论文因而不同光照条件下比叶重的变化可较好地反映植物叶中同化产物的含量。研究表明,大多数植物的比叶重都是随光照的增强而增大。叶绿素是植物的光合色素,具有吸收和传递光量子的功能。植物叶绿素最重要的性质是选择性地吸收光。叶绿素中的2个主要成分叶绿素a和叶绿素b有不同的吸收光谱。叶绿素a在红光部分的吸收带偏向长波光方面,而叶绿素b在蓝紫光部分的吸收带较宽。叶绿素含量随光量子密度的降低而增加,但叶绿素a/b值却随光量子密度的降低而减小,低的叶绿素a/b值能提高植物对远红光的吸收,因而在弱光下,具有较低的叶绿素a/b值及较高的叶绿素含量的植物,也具有较高的光合活性[4,6,10]。

叶片内叶绿素的含量既取决于立地条件,又取决于植物种的特性,有些耐阴性较强的植物其单位鲜叶质量的叶绿素含量相对于耐阴性较弱的种类高,其叶绿素a/b值则较低些,两者呈显著正相关,说明叶绿素a/b值低的植物利用弱光的能力强,有较强的耐阴能力。分析认为,植物随着光环境的改变,叶绿素的种类和数量都会发生相应的变化,这是植物自身的一种适应性反应(即光适应)。当植物处于遮阴环境时,往往表现为叶绿素含量增加,特别是所含叶绿素b的比例增加。阴生植物叶绿素含量较阳生植物高使得阴生植物能在较低的光照强度下充分地吸收光线;一般来说,阴生植物的叶绿素b含量较阳生植物高(a/b值较小)。因为阴生植物常处于散射光中,散射光中的较短波长占优势,叶绿素b在蓝紫光部分的吸收带较宽,这样阴生植物叶绿素a/b值低即叶绿素b的含量相对较高,便于更有效地利用蓝紫光,以增加对弱光的利用能力,保证同化产物的积累,适应于在遮阴处生长,这是植物适应生态环境的完善形式[10-12]。但这种适应性的调节能力因植物耐阴性不同而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耐阴性强的植物调节能力强,耐阴性弱的植物调节能力差。

高等植物除含有叶绿素外,还含有类胡萝卜素等辅助色素,这些色素在光合作用中具有较大的贡献,如增加胡萝卜素可以避免叶绿素的光氧化及紫外线辐射伤害[5]。在一些单细胞生物中发现叶绿素C1、C2的存在,这些辅助色素与水深及光质的改变相关联,现有的证据表明,这是提高在低光量子密度条件下总光量子吸收的一个有效途径[4,11]。白伟岚等在8种植物的耐阴性比较研究中,提出了由植物的光反应曲线判定植物的耐阴性至少应作出2条曲线,在植物生长的2个极端的光照条件:一在空旷地,另一在强度遮阴条件下[4]。耐阴植物的光-光响应曲线与喜光植物的响应曲线不同:①光补偿点向较低的光量子密度区域转移;②曲线的初始部分(表观量子效率)迅速增大;③饱和光量子密度低;④光合作用高峰较低。光响应曲线变化的不同程度不仅是不同种类的植物所具有的特性,而且也是同一种植物的不同生态型所具有的特性[6,10]。

植物对光的适应性是多样的,光补偿点低意味着植物在较低的光强下就开始了有机物质的正向增长,说明植物利用弱光能力强,有利于有机物质的积累,是植物耐阴性的一个重要参数,而光饱和点的高低同样制约着植物的耐阴程度,光饱和点低则表明植物光合作用速率随光量子密度的增大而迅速增加,很快即达到最大效率。因而,较低的光补偿点和饱和点使植物在有限的光条件下以最大能力利用低光量子密度,进行最大可能的光合作用,从而提高有机物质的积累,满足其生存生长的能量需要。所以说:光补偿点低且光饱和点相应也低的植物具有很强的耐阴性;光补偿点低,光饱和点较高的植物,能适应多种光照环境;光补偿点较高,而光饱和点较低的植物,应栽植于侧方遮阴或部分时段阴蔽的环境;光饱和点和光补偿点均较高的植物则为喜光的阳生植物。

光合作用曲线的初始部分,即表观量子效率,是替代量子效率的一个指标,量子效率是指光合作用机构每吸收1mol光量子后光合释放的O2摩尔数或同化CO2的摩尔数[5,7]。Ehleringer和Pearcy等通过对C3和C4的部分单子叶和双子叶植物CO2吸收量子效率的测定指出:生长期间的光量子密度变化一般不影响量子效率,虽然阳生叶(喜光植物)的最大光合速率比阴生叶(耐阴植物)高得多,但两者的量子效率却是相似的,说明耐阴植物具有更强的捕获光量子用于光合作用的能力[4,11]。

除了光合作用曲线外,还有一条重要的曲线就是CO2响应曲线。植物光合特性也直接与植物吸收CO2的能力有关,CO2由大气进入叶表、叶肉、叶绿体,受到扩散阻力以及羧化酶活性、ATP、电子传递活性等的影响。王雁等在藤本植物耐阴性研究中指出,光补偿点与CO2补偿点呈微弱的负相关,与RuBP羧化酶相对活性呈正相关。由此认为,CO2响应曲线也可以作为判断植物耐阴能力的一个重要参数[8]。

另一个重要的参数就是PSU。PSU是1个含有600个叶绿素分子(每个光系统300个)和1个电子传递链,能够独立地完成光的捕获及释放O2和还原NADP的复合物[5,12]。植物PSU大小因植物物种和生长环境条件的不同而异。Malkin和Fork对8种阳性植物和6种阴性植物的测定结果表明,阳性植物PSU的大小变化范围为220~540(叶绿素/作用中心),而阴性植物PSU的大小通常为630~940(叶绿素/作用中心)[13]。因此,所有可能的PSU被划分为2个分离的区域:阳性植物低等级和阴性植物高等级。PSU大小可能是指示植物基本特征和对光量子密度水平变化、演化适应的参数。是否可以用PSU概念来定义“阳性”、“阴性”和“耐阴性”程度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单个的参数可以判别植物的耐阴性,组合数据也可以成为一个重要的指标。张德顺等在24个园林树种耐阴性分析中对每种植物的叶片含水量、蛋白质含量、糖含量都做了严格的测定。经过分析比较后得出:植物叶片中的含水量、蛋白质含量、糖含量反映了植物生理代谢过程中的自身调节能力,其适宜的组合比例是体现植物耐阴性的重要指标[9]。

1.4解剖特征研究光量子在叶内的传导是一个能量转移过程,因而叶内不同部位的光量子密度不同,即叶内存在着光梯度的变化。叶内光梯度受叶片解剖构造及入射光的方向特性的共同影响[3]。在具有柱状栅栏组织的叶片中,弱入射光平行则光梯度相对较浅;若是漫射光则光梯度较大。相反,在只具海绵组织的叶片中,光梯度不受入射光平行程度的影响。叶内光梯度量值的变化不仅与细胞大小及叶背散射/叶面散射的比相一致,而且与叶片光学深度和组织厚度的变化[8]、组织发育的程度[4]及入射光量通量密度的日变化、季节变化等相一致。

耐阴植物叶片较阳性植物叶片薄,比叶重小,这不仅是叶内单细胞尺寸变小,同样是细胞层数减少的结果[5,7]。耐阴植物与喜光植物相比,其叶片具有发达的海绵组织,而栅栏组织细胞极少或根本没有典型的栅栏薄壁细胞,这是植物耐阴的解剖学机理之一[3]。柱状的栅栏组织细胞使光量子能够透过中心液泡或细胞间隙造成光能的投射损失[8]。

因而,相对发达的海绵组织不规则的细胞分布对于减少光量子投射损失,提高弱光照条件下的光量子利用效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大多数植物叶片上表皮吸收光量子,导致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内的光状况的不同,最终导致了分布于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的叶绿体的光合作用特性的不同,医学论文从而与其各自的光环境相协调[6,11]。到达海绵组织光量子密度被降低,而且绿光和远红光成分相对较多,海绵组织对光量子的表观吸收较有效;相反,在具有高光量子密度的栅栏组织,尽管其表观吸收效率较低,叶绿体仍可以吸收到大量的光量子[7]。因而,2种叶肉组织———栅栏组织、海绵组织细胞形状及叶绿素含量的不同是光分配中的重要因子。比较研究揭示出,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中的光状况分别与喜光植物和耐阴植物的光状况相类似[11]。近年来,通过对栅栏组织叶绿体(PChlts)和海绵组织叶绿体(SChlts)的分离以及叶绿体荧光动力学的研究,证明了2种叶绿体的光合特性与喜光植物及耐阴植物的光合特性是相似的,因而有人将PChlts称为“阳性叶绿体”,而将SChlts称为“阴性叶绿体”。

尽管两者存在于同一叶片中,其分别与光量子密度的高低状况相适应。研究表明,PChlts的光合作用系统I(PSI)电子传递能力及量子效率均较SChlts高,而SChlts的光合作用系统II(PSII)的量子效率相对较高。电子显微镜测定叶绿体超微结构表明,SChlts具有较多的堆叠的基粒层及较高的堆叠类囊体(相对于非堆叠类囊体),而PChlts具有极少的堆叠基粒。类囊体与间质的容积比在SChlts中较PChlts中高[7]。

2提高植物耐阴性的研究

提高植物的耐阴性有利于植物在遮阴条件下健康成长,在有限的空间增加绿地面积,对一些观赏植物花期的提前或延后也有帮助。

史国安研究了喷施蔗糖对遮阴条件下牡丹生长和花朵观赏品质的影响[14]。结果表明:牡丹喷施蔗糖后,除花色有明显的改善外,其他性状也有显著改善,有利于克服由于遮阴而引起的性状劣化。但是喷糖作为一种调节手段,其喷施浓度、使用次数,以及不同牡丹品种的敏感性等问题有待深入研究。

3小结

目前对耐阴植物的研究都是着眼于不同光照条件下植物的叶绿素、叶绿素比和光合作用曲线的比较,对植物的生长器官也有一定的分析。但对于其他的微观因素例如叶片内海绵组织与栅栏组织的分布,叶绿体超微结构的变化,羧化酶活性,ATP、电子传递活性的比较却很少涉及。在分子水平上进行植物耐阴性机理的研究,如光合活力、叶绿体运动及其光合特性,以及电子传递链、光合作用单元等基本上还是空白。

参考文献

[1]苏雪痕.园林植物耐荫性及其配置[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1981(6):63-71.

[2]敖慧修.广州室内观叶植物的光合作用特征[J].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研究所集刊,1986(3):50-55.

[3]张利,赖家业.八种草坪植物耐荫性的研究[J].四川大学学报,2001,38(4):584-588.

[4]白伟岚,任建武,苏雪痕.八种植物耐荫性比较研究[J].北京林业大学

学报,1999,21(3):46-51.

[5]萧运峰,高洁.耐荫湿的草坪地被植物———蛇莓的研究[J].四川草原,1995(3):20-23.

[6]白伟岚.园林植物的耐荫性研究[J].林业科技通讯,1999(2):12-15.

[7]萧运峰,高洁.耐荫保健地被植物———绞股蓝的研究[J].四川草原,1995(3):10-13.

[8]王雁,马武昌.扶芳藤、紫藤等7种藤本植物光能利用特性及耐荫性比较研究[J].林业科学研究,2004,17(3):305-307.

[9]张德顺,李秀芬.24个园林树种耐荫性分析[J].山东林业科技,1997(3):27-30.

[10]岳桦,孙颖.三种室内观花植物的耐荫性研究[J].北方园艺,2004(2):39.

[11]魏胜利,王文全.桔梗、射干的耐荫性研究[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04,27(1):52-57.

[12]岳桦,岳莉然,林凯风.三种室内多浆植物的耐荫性的研究[J].北方园艺,2003(4):40-41.

篇9

这其中,中国市场成为奥迪品牌毋庸置疑的全球第一大市场,近31万辆车销量的背后,意味着37.3%的销量增长,在奥迪全球战略中,中国市场的作用被再次放大。

最新数据还显示,在全球市场,2012年2月份奥迪品牌在所有主要市场都有所增长,全球销量达到106,600辆,同比上升16.6%。其中,俄罗斯和亚太市场的增长最为明显,分别达到54.8%和53.8%;在美国市场,奥迪品牌也保持了10%的销量增长。

对于施泰德而言,奥迪在中国高端市场形象的跃升至关重要。奥迪2011年年末的市场计划显示:到2015年,中国市场的销量要达到70万辆。这样的雄心壮志,不仅仅是奥迪为了继续领跑中国市场,更是为全面改变全球豪车市场的格局。面对中国车市政策的变化和宝马、奔驰等强劲对手的竞争,为了实现这个市场目标,奥迪准备得怎么样?又在计划做些什么呢?我们从其技术创新、HR管理、本土化战略及未来趋势判断三方面,全面深入解读了这家德国汽车行业标杆企业的商业管理密码。

全新奥迪A6L专为中国市场而来 王志勤

一汽一大众奥迪全新A6L2012年3月29日上市,之前有关新车的谍照不断传出。即将上市的第七代A6加长版,奥迪其实已经酝酿了三年半时间,有人称,这款车专为中国市场而来。

稍微了解过全新奥迪A6L参数的人不难发现,其各项技术创新的确有两大显著特点,其一是基于中国市场,其二是持续性变革,而不是颠覆性创造。概括来讲,身为当家花旦,全新奥迪A6L车型大改款的核心变化,是采用纵置发动机车型MLB平台。同时,其从外观到内部设计都有很多亮点,并增加了更多信息化装备,在主动和被动安全方面进一步增强。

车型标识大变样

历经数代车型之后,关注奥迪品牌的人很快便注意到,全新奥迪A6L变得动感、时尚起来了。这款将在2012年至2018年成为一汽大众奥迪品牌的主力中高级轿车产品,国产版的设计风格与海外版保持一致,不过细节差异还是不少。

与老款车型相比,全新奥迪A6L尽管车身长、宽、高变化并不太明显,但轴距的变化明显,也即加长的67mm,确实给了后排更多舒适感受。对于奥迪中国车主自己并不开车、以乘坐为多的特点而言,这个变化显然符合中国市场需求。与此同时,随着全新奥迪A6L年初正式上市,现款奥迪A6将会停产,在2012年一汽一大众奥迪计划推出的全新奥迪A6L八款不同配置车型中,都将首先启用新尾标,把原来1.8工、2.0工、2.4等以排量命名的方式,变成以百公里加速G值计算出一个相关数字的命名方式,以此比较直观地体现车型的真实动力性能。专家表示,单纯以发动机排量衡量整车性能的时代已经过去,整车设计、车身重量、传动系统等都是影响汽车最终整体性能的重要因素。据了解,这种计算方法来源于赛车和航空领域,是用汽车加速度除以G再乘以100得出奥迪新的尾标值。从消费者角度看,这个尾标数值越大代表加速度越好,动力整车性能也就越好。

全新奥迪A6L第二个外观上的显著变化,可能需要使用才能感知,那就是全新奥迪A6L把LED用在了所有灯组上,包括近光灯和远光灯,并且,全车系取消了前雾灯。科技的速度确实迅猛,似乎还是不久前,有报道称LED用来做刹车灯和雾灯甚至近光灯都可以满足要求,但是做远光灯据说还尚需时日,然而,全新奥迪A6L车灯技术显然打破了这个传闻。

奥迪的想法是,要让人们第一眼就认出是奥迪车,这一点离不开明确设计语言的支持。奥迪灯光设计师接下来详解了其中玄机。

在介绍新款A6L灯光技术及设计之前,我给大家讲讲生命进化的一个特点,因为它和奥迪应用的灯光技术的发展史有着相似特点。

我们先看一下地球的演变。从大概2 5亿万年之前生命诞生,有一些单细胞的生物之后,短时间内发生了爆炸式进化,直至现有的哺乳动物。因此大家都会疑惑:为什么几亿年一直都是单细胞生物,突然之间就有了这么快的进化?这是一个谜。

灯光技术与之有非常类似的地方,也即两者都具有爆炸式发展特点,在短时间内突飞猛进地变化。灯光技术最开始是碳化钨,后来有了白炽灯等,但LED技术似乎是在瞬间爆发式应用。

这也是奥迪的LED史前进化史。LED作为日间行车灯,一开始时采用了圆形设计。比如有反射的地方,怎么去设计改变一下?2003年到2007年,我们的设计开始发生非常大的变化,因为我们的车越来越宽,但司机好比田径运动员,必须目光特别关注、盯紧前方目标。

2008年奥迪车灯有了一点曲线变化,其实有点象征意义,像鹰的眼睛,被用在奥迪A4上,现在还能见到。不过,我们没有驻足不前,在A5身上,你会发现一款非常充满活力的设计,有一点像赛场或者是竞技场,动感特别多。到了2012年,A4用到的鹰眼开始和整车特别一体化,特别和谐、优雅,也便于凸显奥迪标志。奥迪方面一直强调,新技术的整合是提升产品吸引力的关键环节之一,为此,奥迪在开发初期就使各汽车部件彼此协调匹配,这一点现在越来越重要。

现在回顾来看,奥迪全部采用LED技术是从2007年开始,但不同类型的灯包含的技术要素有差异,比如头灯中一般融合了什么元素呢?奥迪的头灯设计,是同时用三个反射元件辅助增加照明宽度,除了极小的一部分,几乎没有机械部件,都是电子的,这样就可以做到零磨损。同样,LED尾灯也包含相同的原理。还有日间行车灯、示宽灯都是白色的,用了24个LED,当然也有24盏蓝色LED的,经过处理发出黄色的光。

在黑夜的时候,如果迎面驶来的是新款奥迪A6L,极易辨识;如果是长途跋涉打了远光灯,就能看出三个反射镜是怎么回事;至于全天候灯打开时,奥迪的设计会关掉两盏灯避免晃眼。而且,奥迪的日间行车灯取消了传统雾灯,为什么呢?我们设计关掉两盏灯,是因为真有雾的时候,把传统的雾灯都打开,光线反射回来会特别强烈地刺激司机的眼睛,故此,我们决定在底下用一个灯,这个灯会加宽照明效果,上面的灯关掉则可以避免晃眼。

全新奥迪A6L中有两种头灯,一个是有全天候灯的基础版,并且有选配的自适应灯光系统。另外一种是有3D设计的尾灯,由于使用了特殊的材质,突出了轮廓,它更富立体感。可以说,新款奥迪A6L优秀、优雅、超前、现代的设计中,LED照明做到了集大成于一身。

轻量化车身

2月29日,在奥迪全球年会召开的前一天,奥迪专门为来自全世界的记者举办了一次展示奥迪新型研发技术成果的交流会。会议期间,一位年轻的奥迪工程师走上舞台,手持一个颜色怪异的车辆减震弹簧,据其介绍,该弹簧由塑胶及其他材料混制

而成,与原来传统的钢制弹簧相比,不但重量大大降低,且强度、韧度和耐久性均大大提高。

这就是为了追求车身轻量化,奥迪研发工程师展示的一个细节。全世界都在面临石油燃料的严重问题,而节能环保技术是眼下当仁不让的技术趋势,奥迪的车身轻量化技术就是与该背景密切相关的技术。

车身越轻,油耗越低,操控性越好。新款奥迪A6L的车身重量从老款的444.8公斤降低至现在的428.8公斤,足足轻了16公斤。这源于全新奥迪A6L采用新一代ASFⅡ车身技术,能够在重量方面减少50%,但是强度却增强了150%。另外,铝制车门、翼子板、发动机盖、行李箱盖和保险杠均为减重做出了贡献。

由于铝制材料一旦发生碰撞变形,并不能采用传统钢材钣金工序来恢复。为此,奥迪工程师表示:“我们将会对维修人员进行培训,努力将受损的部件整形。如果损伤的部分较大,那就实施更换。”

对于奥迪来说,轻量化设计并不意味着拘泥于某一种材料,而是运用智慧,灵活运用各种材料,并且还要考虑方案是否适合大规模量产。

内里空间大乾坤

与老款相比,新款奥迪A6L的内饰可谓变化巨大,横向整体感增强,纵向则划分出层次,显得动感、时尚。细节来看,新款奥迪A6L仪表盘的设计进步非常多,所有信息不再被注塑件硬生生分割成几个区域;中央显示屏采用全彩色夜景显示方法,不仅美观大方,更增加了实用性;多媒体显示屏在不用的时候会自动翻折收藏在中控台内,显示屏加大,以及更高分辨率;档位区将老款的储物盒位置后移,增加了手写触控板以及自动启停功能键,整体布局更加合理;MMI系统也在人机交互方面有了新的改进,配合手写输入板,当驾驶者不使用时,触摸板会转换为收音机的六个频道按钮,通过声音确认每个输入技术,也让驾驶者的双眼可以不用离开路面。

有人说,区分一台新款奥迪A6L是否是国产车型,最重要的就是看有没有那个触摸板。不错,这是奥迪工程师专为中国版车型打造的功能,在海外版奥迪A6L上是没有的。除此之外,将后排座椅中央扶手落下,露出一个CD盒可放人光盘或SD卡,供后排乘员独立欣赏,以及通过电加热和电制冷,可将水杯里的常温水加热至泡茶的温度,或降低至清热解暑的低温,这也是两个只在中国版新款奥迪A6L上才有的装配。而且,为了突出对后排乘客的关照,高端车型后排设置了一个独立空调面板,可以像前排乘客那样独立调整温度和出风力度,实在是关心备至。至于以商务为主的车型,少了220V电源充电借口怎么行?全新A6L商务车型让各种笔记本、充电器都带上使用没问题。

信息化装备

全新奥迪A6L亦包含危险感应系统,分四个阶段给司机提供足够多的警示与参考:阶段一是音视频提示并开始给制动器预加压,同时将前减震器变硬,减少点头效应带来的刹车距离变长;阶段二震动驾驶员座椅,同时给车辆施加30%的制动刹车;阶段三会给车辆50%的刹车,同时点亮双闪,关闭车窗和天窗以防止事故发生时乘员飞出车外;阶段四全力收紧安全带,并且100%给予刹车制动,但此时也往往意味着碰撞不可避免。这款系统并不是要代替车主做决断,所以不会自动刹停。奥迪认为,应该让车辆自己控制,自动刹停在某些时候反而会造成事故。

不仅如此,新款奥迪A6L车内后视镜上安装的视频头,亦可以分辨前方车道信息。在高配车型上,新款奥迪A6L还装配了平视系统,也就是车辆透过方向盘前方的投射器,将行车参数、GPS指示、当前道路限速等信息投射到风挡上,不用低头就可以看到,而且是彩色信息,更有利于辨识。

另外一项安全方面正在普及但新款奥迪A6L有所变化的措施,是其自动停车功能重置了软件算法,并且配合更多更全的探头,提高了计算倒车方式的速度,缩短了等待时间。1921年左舵驾驶――开辟历史,引导潮流右方驾驶源于马车时代。1921年,奥迪在德国率先推出了左舵驾驶的量产奥迪K型。左舵驾驶使得驾驶员的视野更开阔,从而使超车驾驶更加安全。到20世纪20年代末,左舵驾驶已逐渐成为主流。

1931年前轮驱动――成功典范,后世相承

从1931年开始,奥迪公司开始批量生产前轮驱动的小型DKW轿车,这种设计为DKW小型轿车成为20世纪30年代最成功的德国小轿车之一奠定了基础。在1933年柏林车展上,汽车联盟公司推出了新款奥迪汽车,即第款前轮驱动的标准型轿车。

1937年银箭赛车――改写纪录,震惊世界

得益于高性能发动机以及轻量化结构的系统应用,1937年在法兰克福的高速公路上,带着四环标志的“银箭”赛车,一举改写了15项世界汽车速度纪录,包括令当代人目瞪口呆的406 3公里/小时的汽车极速纪录。

1968年奥迪100――奥迪A6的前身

这款车使得奥迪首次进入了中高档轿车竞争市场,从此,奥迪100系列成为引领奥迪走向复兴的最重要车型。

技术创新背后的管理――全球化+本土化启迪创新

作为霍希事业唯一的继承者,奥迪依然坚定不移地实践着100多年前霍希“任何情况下都只制造高档豪华轿车”的理念,并由此沉淀为德国车企制造标杆之一,使其集百年品质、高档形象基因于一身。不仅如此,更为重要并被奥迪坚持的理念――“突破科技启迪未来”,亦是奥迪另一个重要基因,也即永葆技术新鲜。

人们在总结奥迪百年生生不息的经验时,与必定会谈创始人霍希以及后来者百折不挠的奥迪精神一样,也都不会漏掉奥迪在技术变革上不断推陈出新、引领潮流的创新意识和实践。一汽一大众奥迪推出的全新A6L,如前所述,体现了奥迪着眼于中国市场和渐进式创新的特点,从更深层来讲,它体现了奥迪进行全球技术创新的基本原则:在高品质、高性能前提下,基于本土市场需求、实施持续性改进。这也是奥迪本土化深入的结果。

技术交流全球化

从全球来看,现在奥迪设计部门里工作的人员,来自30多个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包括加利福尼亚的设计中心以及意大利、欧洲的设计中心,甚至在中国,奥迪也有一个专门的设计团队。奥迪相信,只有通过国际素材的搜寻积累,才能真正满足全球各地不同的市场需求,并展现奥迪的国际化视野。

具体到科技研发和产品开发,为了加强各地的技术人员交流,更好地了解当地市场,以发动机举例,奥迪每年都会有大量的技术人员到中国,专门就发动机的功能、可靠性和耐久性进行测试,以及把各地的同事请到德国去,了解德国的情况并提供反馈。这已经属于奥迪国际化品牌文化的一部分。

在谈到和中国一汽合作方面的话题时,奥迪公司管理董事会主席施泰德表示:“回顾20年前,奥迪要在中国做共同技术转让和开发似乎是很突兀的行为,但是今天,在一汽一大众奥迪现代的生产线上,从生产工艺到开发技术产品,所谓的技术转让,其实已经是一种技术知识的学习过程,发生在每一天的工作当中,这样的合作已经司空见惯,涉

及到研发和生产流程的方方面面。在整个合作过程中,我们实际上更多地是在共同研究,比如在某一个细分市场上,如何推出符合当地需求的产品。而且,我们已经看到了长远影响,比如在一汽一大众奥迪的生产线上,通过生产工艺方面的合作,我们看到中国已经有能力研发生产自己的发动机。”

他同样以全新奥迪A6L举例道:“这款车体现了很多奥迪的领先科技,其中最新的铝制轻量化技术,对中国的市场来说是一个很重要的技术领域的合作。我们要很骄傲地说,通过完成全新奥迪A6L的开发和国产化,一汽一大众奥迪又一次成为中国汽车业的科技先锋,在铝制车门和铝制机盖技术上开创了先河,成为第一个掌握这项技术的高档汽车生产厂。”

本土化研发在中国

奥迪公司市场和销售董事萧绅博称:“关于技术投资,到2016年奥迪一共要投资130亿欧元用于产品开发和科技创新。在未来的五年中,在和一汽-大众的合作当中,还将共同投入30亿欧元用于产品开发。”

其实,奥迪在五年前就已经在北京建立了一个奥迪开发部门的分支,称之为I工C,就是关于信息娱乐系统的测试中心。它在五年来一直致力于整个亚洲地区市场的技术开发,覆盖中国并辐射到韩国、日本以及东南亚市场。一汽一大众奥迪全新A6L中国版车型上安装的MMr系统中,那个触摸板就是ITC的杰作。

ITC是奥迪本土化深入实践的结果,希望通过加强本土化测试提高效率和及时性,来加快奥迪产品进入中国。而随着信息娱乐系统测试中心的成功,奥迪自然也会将这样的策略扩大到其他科技领域。奥迪未来的产品,肯定还会基于奥迪德国总体的原装研发,然后进行适应中国市场的匹配。

作为一个拥有百年以上历史的汽车厂商,奥迪希望通过100多年来不断积累的科技成果以及在未来的努力,能产生一些被同行、市场认可的科技成果、先进产品乃至一种生活理念。

1972年奥迪80――奥迪A4的前身

1972年夏天,奥迪推出秉承奥迪100设计的奥迪80,采用四缸顶置凸轮轴发动机,后来这种发动机也成为大众集团产量最高的发动机。奥迪80六年中的销量超过100万辆。

1980年奥迪Qua工工ro――运动时代的典范

1980年,亮相于日内瓦车展上的奥迪qua工工ro引起了汽车界的轰动,原因是它将推动力持续分配至四个车轮,从而大幅提高牵引力、改进加速的性能。

1997年第五代奥迪A6――惊世骇俗的设计对于以低风阻设计见长的奥迪车型而言,第五代奥迪A6即便以今天的眼光评判,第五代奥迪A6的设计简直将“流线型”特征发挥到了极致。这代车型创下超低风阻系数的新纪录,仅0.28。

体验:奥迪“高品质”HR管理 程

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奥迪近期正在为自己的年轻人才制订综合支持和发展计划。此外,公司和员工代表还同意:从2011年开始,用新的奥迪分红计划取代旧的扩大员工分红计划,并且,新方案将适用于所有奥迪公司员工。新协议的特别之处在于,公司现在将在分红计划相同级别基础上建立退休金福利制度,以此加强公司的退休金计划。

一个是人才培养,一个是人才保留。如果说在奥迪全球市场之下,提供支撑的是奥迪产品的品质和创新,那么,在奥迪的产品之下,提供支撑的一定是人才,以及维系人才发展和持续的各项战略、制度、系统等等。对于人才的管理,奥迪有哪些秘密呢?

一年多前,跟随一汽一大众集团公司同事前往德国,在奥迪公司人力资源领域进行为期一年岗位研修的程留下了如下记录。人本关怀的快乐创造文化

走进奥迪,人性化设施和细节随处可见:根据员工的平均身高设定的生产线、为方便装配工人车内工作的特制座椅、为冲压车间人员配备的耳机、生产现场连啤酒都买得到的商店、一年四季风雨无阻的循环班车以及为5%的残疾员工提供的特殊服务设施,都代表劳资双方的工会和人力资源部门为员工提供的关怀,而让员工在快乐中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正是奥迪文化的精髓所在。

深厚坚实的知识积累

无论哪一个部门,在具备相应权限的共用空间上,都有自己工作的具体描述与操作方法。每个负责人都会根据实际情况描述自己的工作,包括工作方法、实施流程、对口部门、工作表格、注意事项、相关记录和重要信息。这些日常管理模式,无疑需要信息给予以保留,尤其令人称道的是,奥迪还会设置负责人随时更新这些积累。同时,针对不同的群体,这些积累也不尽相同:如实习生,要求简单易懂,而新员工则要求操作性强。此外,奥迪公司每个领域都有自己的流程改进和系统维护人员,这也保证了知识积累的效率和质量。

自由流动的人员机制

在奥迪,你也许会见到觉得“不可思议”的人员流动。比如,其间与我同一个办公室的培训协调人Beck先生,每天工作非常繁重,在部门算得上不可或缺,但他却在我认为部门最忙的时候离开了,到产品研发部门的能力中心工作。还有与我合作多年的国际派遣部门的Bender女士,在部门属于“挑大梁”的关键人物,却轻松自如地选择到奥迪学院去做国际人员开发,而接替她的will女士很自然地接手工作并开展得有声有色。

奥迪的人员流动真的不用大费周折,只要员工愿意,领导自然会同意,客户管理经理会协调安排。而频繁、大量的内部招聘需求,也让员工有很大的选择余地。当然,这样做的前提,是不用担心哪一个员工会留下烂摊子给领导,因为周密的知识管理让未来接手的员工可以很自然地开展工作。自由的人员流动机制,非常有利于奥迪庞大的躯体健康成长,也是奥迪在高档车市场上华丽表现功不可没的要素。

人员选拔严谨合理

提到奥迪公司的人员选拔,就不能不提奥迪公司的AC测评。公司所有的人员甄选工作都离不开AC测评的灵活运用。这个起源于德国上个世纪20年代的人员测评方式(1956在AT&T被用于商业测评),已经被奥迪演绎得“炉火纯青”。这种测评根据素质要求事先设定相关题目,评委按照一定程序对候选人的相关非专业能力进行有序、多角度观察,以保证候选人得到公平、严谨、合理的评价与任用。奥迪公司差不多所有的大学毕业生都是通过这种方式招聘的,有了这样的一个工具,奥迪拥有与之匹配的高素质人才队伍就不足为奇了。

工作方法先进科学

当属首位的科学工作方法是奥迪公司的客户管理。客户管理是指人力资源成立专门部门,指定客户经理与助理对其负责部门提供专业的、有针对性的人事服务。奥迪的客户管理提供给经营生产的服务,由人事部门传统“半被动”变为主动接近专业部门提供高质量的人事服务。客户经理的角色定位是人事董事的战略执行者、直线经理的工作推进者、公司员工的咨询答复者、人事部门的政策实施者,实现了人事部门与专业部门的零距离互动。把人力资源的服务领域前移,客户管理实现了人力资源为公司经营的更高效服务。

顺畅的人员发展通道

奥迪人员发展通道分为技术通道和管理通道。技术通道义分为普通员工、主管、高级主管、技术管理层、高级技术管理层;管理通道分为工长、三级经理、领导管理层、高级领导管理层和顶级领导管理层。此外,还有破格提拔的非员工层,这些层级覆盖了绝大部分员工,层级之间设定了明确的晋升标准和评价工具。这也使得员工能够在通道中找到自己的位置。这让奥迪满足了员工自我实现的需要,也就满足了公司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细致合理的专业分工

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有人问:“奥迪与一汽一大众最大的区别是什么?”回答是:

“奥迪的专业分工比一汽一大众细得多,奥迪是广度、深度全面发展,而一汽一大众还需要加强深度。”举个简单的例子,奥迪所开展的大部分工作一汽一大众也都已经开展,但人员、经验却需要向奥迪学习。比如奥迪的培训部门有近200人从事专业知识培训,一汽一大众也开设了培训中心,不过从事专业和非专业知识的培训人手相比少得多。奥迪合理的“人海战术”,加之细致的分工,最大限度保证了工作进度和质量。

本土化策略制胜 纪晓伟

作为最早进人中国的高档车品牌,奥迪22年前就开始在中国生产汽车,无论是产品设计、生产制造还是市场和产业链战略,“本土化”都是奥迪中国发展词典里的必备词汇。关注中国本地市场趋势

上世纪80年代末,中国在策划中高级公务用车生产项目过程中,曾接触过众多车企以寻求合作,但由于当时中国汽车(尤其是高档车)市场规模很小,大部分车企都对这个项目提不起兴趣。此种情况下,德国大众主动与一汽集团协商,以优惠的条件,引进奥迪100作为中国政府的中高档公务用车,由此迈出了奥迪耕耘中国中高档车市场的第一步。

二十多年过去,奥迪的主打车型几乎都是中高档公务车的不二选择,奥迪也成为引领中国市场需求的带头品牌。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常务理事贾新光说:“奥迪对A6进行的加长版本改造,这种创新在其他德国车企并不容易出现,因为德国人往往对自己的产品信心十足,不认可这样的改动。”

奥迪亦很早就意识到私家车将成为中国市场的主流,并着手转向这一市场。贾新光介绍,相比国外高档汽车消费群体通常在40岁以上,有的品牌消费人群年龄甚至更高,中国的高档车私人消费群体有着年轻化的特点:30岁甚至以下的人群逐渐成为中国高档车的消费主力,他们的需求和喜好亦是各大品牌关注的对象。对奥迪而言,奥迪A4便明确针对私家车市场,公务车市场会嫌A4太小,贾新光说:“奥迪Q5和Q7等时尚车型,又号准了中国SUV市场的脉博。”

作为传统公务车的代表,奥迪引进年轻时尚型的产品并非简单地迎合市场需求。在产品线不断丰富的同时,随着奔驰、宝马等高级车品牌进人30万的价格区间,与奥迪在入门级的高档车市场上短兵相接,奥迪一贯的价格体系也在发生变化。“奥迪的价格一直很稳定,公务车客户关注产品性能,对价格不太敏感,对品牌有较高的忠诚度,没有降价的必要,但现在情况也慢慢发生变化,大家都在把产品往下做,入门级产品价格拉低是必然趋势。”贾新光总结道,“总之,奥迪对中国市场趋势的把握一直比较准确。”国内进口德国售价3万欧元左右的Q3,预示着奥迪已准备在中国豪华车细分市场上与对手展开全线竞争。主张“全价值链本土化”

2011年,奥迪北京研发中心正式启用,贾新光将其解读为中国汽车市场容量巨大的必然结果,“当市场容量增大时,就需要专门为这个市场开发车型,而不是简单地引进车型来国产化”。

除了研发,奥迪的“全价值链本土化”战略还包括采购、生产和营销三大环节,不过,其研发环节的本土化尤属关键价值链。精细严谨、对产品有高度信心的德国人,一开始并不太接受根据中国消费环境进行本地化研发的思路,经过协商,合资双方才达成一致。以A6原型车为例,它在设计阶段就把中国市场需求因素考虑进去,同时,综合性能、安全、外观等种种要素,使中国加长版A6也是一个和谐完美的车型。与某些合资品牌车国产化时生硬地将两厢变三厢,破坏原车美感和线条,或者直接将国外车型拿来生产的做法相比,奥迪对于“本土化研发”的思路和行动显然更为清晰高效。

奥迪采购以奥迪全球标准为合作原则,始于中德双方协商初期,因为在零部件采购方面,中方会希望更多的零部件能够国产化,以获得更多技术和管理方面的主动权,这也是引进外资战略的核心,而外方则倾向于采用更多原产地零部件,赚取更多利润,并确保品牌车质量,德国人谨慎的个性更使他们在推进国产化时保持扎实谨慎。但是随着市场竞争加剧,德国人也明白本土化生产对降低成本有着重要意义。实施这一原则后,双方在利益方面的冲突点得以消除,采购难题也迎刃而解。

基于奥迪2015年全年销量要达到70万辆的目标,为了解决产能不足的问题,大众汽车正在佛山建设新的生产基地,其中一部分产能将属于奥迪。随着奥迪生产本土化深入,这亦是解决其产能与市场需求之间差距的有效举措。当然,这还是不够用的,新的产能规划必定仍有增加需求。

结语

有媒体报道称,相比奥迪A6在华市场似乎已经不仅仅是一部用于驾驶乘坐的高级轿车,更近乎一种中庸低调的文化现象(源于奥迪A6广泛被政府部门或者企业采购,作为行政用途的官车商车,成为广大权力部门和经济部门多数人审美偏好的代表),新款奥迪A6L的设计可以用得上“激进前卫”来形容。对此,奥迪也一直想扭转其在中国市场“公务车”的形象。但在奥迪对外公布的数据里,中国市场超过八成客户是私人用户。这也意味着,未来奥迪的研发或者新产品,将要面对和争取到的便是那些越来越挑剔的普通消费者。

与此同时,奥迪除了关注产品本身的技术研发、人才培养,还显然极为关注未来车技术和宏观经济、政策走向,奥迪这方面的表现非常契合德国企业重视大趋势的特点,对未来的判断也值得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