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再生能源现状范文
时间:2023-12-15 17:55:2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可再生能源现状,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摘要】据农业部对全国农村可再生能源统计结果表明,农村居民生活用能呈稳步增长趋势,农村可再生能源发展迅速,目前能源消费结构以秸秆和薪柴为主,但存在着商品能源消费城乡差距较大,地域差异显著等问题。分析表明,商品能源无法满足中国农村能源发展需求。我国拥有丰富的可再生能源,可供农村地区开发利用的可再生能源主要包括太阳能、风能、小水电、地热能、生物质能。为促进在我国农村地区发展可再生能源产业,建议采取完善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的政策法规体系,消除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的市场障碍,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多能互补开发农村能源,加快服务体系建设等措施。
引言
农村能源是指农村地区的能源,包括能源消费和能源生产(主要是当地的可再生能源)[1]。实际上,农村能源是针对第三世界国家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不发达,很少获得商品能源供应,主要依靠当地生产的可再生能源资源满足需要而提出的一个概念。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2006年乡村人口总数达7.37亿人,占全国总人口的比重为56.10%[2],农村能源关系到全国1/2以上人口的生活用能供应和生活质量改善的问题。
党的“十七大”提出要建设生态文明,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农村可再生能源开发符合科学发展观和循环经济的理念,是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的具体体现,有利于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农村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搞好农业农村节能减排,不仅有利于合理有效地利用农业资源,优化农村地区能源消费结构,缓解化石能源供应的紧张局面,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有利于建立可持续发展的能源供应体系,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是我国能源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能源需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认识中国农村能源发展趋势,选择合适的农村能源发展战略是十分必要的。本文通过对《2007年度全国农村可再生能源统计汇总表》分析,研究了我国农村可再生能源发展现状、趋势、制约因素和发展对策。
在中国农村可再生能源发展现状据农业部对全国农村可再生能源统计结果,截至2007年底,全国省柴节煤灶保有量1.5亿户,节能炉3471万户,节能炕2024万铺;农村户用沼气保有量总数已经达到了2650万户;太阳热水器保有量达4300万米2,太阳灶保有量112万台;已建成秸秆集中供气站734处,建立了一批秸秆固化成型示范点,为生物质能源规模化开发利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l)农村居民生活用能消费总t稳步增加与20。。年相比,2。。7年农村居民生活能源消费总量增加了32.1%,年均增长率为4.。%,低于全国同期能源消费增长速度,呈稳步增长态势(图1)。其中,商品能源增加了47.6%,年均增长率为6.7%;非商品能源增加了26.4%,年均增长率为3.4环。在农村居民生活用能费中,优质能源的增长速度较快。其中,农村户用沼气消费增长速度最快,与2000年相比,2007年增长了350.5%,年均增长率为24.0%。其次为液化石油气和电力,分别增长了122.5%和95.0%,年均增长速度分别为14.3%和n.8%。而煤油消费呈负增长,与2000年相比减少了67.7%,年增长率为一17.2%(图2)。中国农村居民生活用能正朝着商品化、优质化的方向发展。2)能源消费结构仍以秸秆和薪桨为主2007年中国农村居民生活用能消费结构中,秸秆占48.33%,薪柴占28.10%,煤占14.08%,电力占5.47%,沼气占2.21%,液化石油气占1.71%(图3)。目前,我国农村居民生活用能仍以秸秆、薪柴为主,大部分用于炊事和取暖之用,优质能源比例低,能源消费结构极不合理。这种情况可能是由于秸秆、薪柴容易获得,几乎不需要任何费用造成的。从发展趋势来看,在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秸秆、薪柴等传统生物质能仍是我国农村居民的主要生活用能。
篇2
一、发展现状
自2001年芮城县承担农业部农村沼气小型公益试点项目,到2002年国家启动生态家园富民工.程以来。我市13个县(市、区)承担了国家生态家园富民工程的户用沼气、养殖小区、大型沼气工程和乡村沼气服务网点项目,同时完成了省农业厅安排的农村省柴节煤炕连灶和三沼综合利用示范等项目。
1、户用沼气发展迅速、覆盖面大
截止目前,全市共完成农村户用沼气13.35万户,占全市总农户89.9万户的14.8%。户用沼气覆盖村共计2397个,占全市总村数3188的73.8%,其中建设规模占所在村总农户的比例在50%以上的村有406个,建设规模达100户以上的村有238个。全市户用沼气平均使用率为71.2%,弃用的占25.5%,报废的3.3%。原料供给方面,来源方便或白有养殖保证原料的72.5%,外购原料的占27.5%。原料类型方面,以粪便为主的占96.4%,秸杆为主的3.6%。
2、养殖小区及联户沼气稳步发展
截止目前全市共完成养殖小区及联户沼气工程项目77处,分布在临猗、芮城、稷山等七个县市。发酵池平均容积为了122立方米,贮气柜平均容积为20.8立方米。正常使用率为93%,平均每处供气户数达8户,供气户数在10户以上的达到25处。
3、大型沼气工程项目进展较慢
中央和省里批复的大型沼气工程项目共20处,目前完成建设任务并正常运行的9处。养殖情况方面,年平均出栏生猪5278头,年存栏蛋鸡10万羽,供气农户1600户。有4处因养殖企业经营出现问题而停工,其余几处工程项目正在建设中,但总体进度较慢。
4、省柴节煤炕连灶项目深受欢迎
吊炕自2008年在运城试点以来,由于施工方便、投资小、适合晋南农民的生活习惯,很快在全市普遍推广,目前已完成32000余铺,广大农户应用推广的热情很高。
5、三沼综合利用试点效果明显
近年我们安排了三沼综合综合利用示范点建设,取得良好效果。永济市于乡镇北梯村以大型沼气为纽带的“猪-沼-果(菜)”示范点,建成3000亩的循环农业基地,养猪、葡萄生产和粮食生产相互促进,带动农民增收,促进新农村建设;盐湖区三路里镇杨家门村“猪-沼-菌(鸡腿菇)”示范点,用沼渣、沼液对食用菌基料进行浸伴,增加产量的同时大大节约了生产成本,实现了增产增收,效果十分显著闻;喜县东镇上镇村“猪-沼-粮(菜)”示范点促进了循环农业的进一步发展。“三沼”综合利用在我市的大面积推广,不仅取得了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同时起到了明显的社会效益,有力的促进了新农村建设。
二、存在的问题
1、户用沼气使用率不平衡
从全市情况看,目前全市户用沼气平均使用率为71.2%,但存在使用率不平衡问题。一些起步比较早,管理比较规范的县如芮城、临猗、稷山、垣曲、新绛等县的使用率在80以上,使用效果好的村使用率要达90%;一些发展较迟,管理跟不上,缺乏原料,靠近城郊的地方使用率不到50%。从年使用时间上,好的用户,一年12个月都在用,差一点的用户,仅在夏季、秋季5~6个月用,还有的一些用户,时用时不用。
从整个效果来看,农村户用沼气使用率存在较为突出的不平衡问题。主要原因有:一是在建设初期,选址不当。一些村干部和农户认为国家投资钱,先争取。在其使用中需要对池子维护和进出渣,时间一长就怕麻烦,不想再用下去。二是因为农村养殖业格局的变化。过去家家养猪,现在随着劳力转移,养猪业向大户集中,有相当部分农民都不养猪了,造成一些已建沼气池没有原料进池,只好花钱购买猪、牛粪,少数户干脆停而不用,造成很大浪费。
2、大型沼气工程项目进度缓慢
我市大型沼气工程项目建设任务为20处,目前完成建设任务并正常运行的9处,总体进度缓慢。导致大型沼气工程项目进度缓慢的主要原因有:
一是运城市作为农业大市,财政对各种项目支持力度都很有限,大型沼气工程项目地方配套资金无法足额到位,无形中将这一部分资金的落实转给了各养殖企业,另外,由于近年来养殖行业不稳定因素的不断增加和养殖成本的提高,有一部分企业在资金周转上面临种种困境,最终因国家投资少、地方难配套、企业有困难等问题,使大型沼气工程项目建设受到严重影响;二是在入户过程中往往会因为各种原因导致入户难、入户慢问题;三是运行成本和运行费用无法得到保障,对长期运行和科学管理造成了影响。
3、服务网点正常运行难度大
经过几年的建设,我市农村沼气服务网点已建成675处,已经实现了服务网点全覆盖,形成了县、乡、村沼气服务网点三级网络体系,但在实际运行过程中这些网点无法发挥其有效作用。主要原因是运行费用无法得到保障,全市大部分网点属无偿服务,服务人员收入无法得到保障,极大影响着服务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加上近年来户用沼气建设数量的减少,沼气技工流失问题比较突出。在运行模式上还没有形成一套较成熟的按市场化、规范化开展有偿服务进行运作的机制。
三、建议及对策
1、项目建设上要进一步明确思路
一是户用沼气项目要以提高使用率为前提,稳步发展户用沼气,加大对现有户用沼气管理和维护力度,在病池修复工作上,希望国家给予补助;二要重点发展养殖小区,随着适宜建设户用沼气农户的逐年减少和养殖业集约化、规模化发展,养殖小区越来越受到欢迎,在十二五期间应大力推进;三要加大大型沼气工程项目建设和推进力度,由于大型沼气主要为农民供气,带有公益事业性质,国家应加大项目补助标准,我们建议大型沼气项目国家补助应在80%以上。保证上一个成一个,发挥良好的作用和效益,促进新农村建设。
2、健全服务体系,完善服务功能
在服务网点管理运行方面,针对当前网点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应积极探索总结一套规范的服务网点运行模式,解决好网点服务的内容、服务人员的报酬、网点零配件的购进,网点服务的收费等问题。建议成立县级农村能源开发服务中心,承担项目建设和持续服务工作,实行企业化动作机制,根据服务的范围和规模国家给予相应补助,以此来保证项目建成后的正常运行,发挥效益。
3、加强“三沼”综合利用示范推广力度
实践表明,“三沼”利用的社会、生态、经济效益明显。我市当前推广的各种综合利用模式和各示范点效果虽然十分明显,但规模并不大,需要国家和省里给予大力支持,进一步加大对综合利用方面投资力度,以“三沼”综合利用良好的效果、强大的作用,推动生态农业的发展。
篇3
关键词: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发展;利用
1新能源概述
新能源一般是指在新技术基础上加以开发利用的可再生能源,包括太阳能、生物质能、水能、风能、地热能、波浪能、洋流能和潮汐能,以及海洋表面与深层之间的热循环等;此外,还有氢能、沼气、酒精、甲醇等,而已经广泛利用的煤炭、石油、天然气、水能、等能源,称为常规能源。随着常规能源的有限性以及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以环保和可再生为特质的新能源越来越得到各国的重视。
目前在中国,可以形成产业的新能源主要包括水能(主要指小型水电站)、风能、生物质能、太阳能、地热能等,是可循环利用的清洁能源。新能源产业的发展既是整个能源供应系统的有效补充手段,也是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的重要措施,是满足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需要的最终能源选择。
当今社会,新能源通常指核能、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氢气等。按类别可分为: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核能,氢能,地热能,海洋能,小水电,化工能(如醚基燃料)等。
2可再生能源概述
2.1可再生能源
可再生能源是指自然界中可以不断利用、循环再生的一种能源,例如太阳能、风能、水能、生物质能、海洋能、潮汐能、地热能等。随着世界石油能源危机的出现,人们开始认识到可再生能源的重要性。
人类历史进程中长期依赖的能源都是可再生能源,如薪柴、秸秆等属于生物质能源,另外还有水力、风力等,这些能源大部分都来自太阳能的转化,是可以再生的能源资源。
人类近代社会大规模开发利用的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其能量来源实际上也是源自太阳能的转化,但它们是地球在远古时期的演化化过程中形成和储存下来的,对于我们人类来说一旦用完就无法恢复和再生,因此属于不可再生的能源资源。
2.2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意义
2.2.1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措施。农村是目前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最薄弱的地区,能源基础设施落后,许多农村生活能源仍主要依靠秸秆、薪柴等生物质低效直接燃烧的传统利用方式提供。农村地区可再生能源资源丰富,加快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解决农村居民生活用能问题,可以将农村地区的生物质资源转换为商品能源,使可再生能源成为农村特色产业,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村环境,促进农村地区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2.2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充足、安全、清洁的能源供应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基本保障。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能源消费水平低,能源需求增长压力大,能源供应与经济发展的矛盾十分突出。从根本上解决我国的能源问题,不断满足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除大力提高能源效率外,加快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是重要的战略选择,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基本要求。
2.2.3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是开拓新的经济增长领域、促进经济转型、扩大就业的重要选择。可再生能源资源分布广泛,各地区都具有一定的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条件。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主要是利用当地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对促进地区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可再生能源也是高新技术和新兴产业,快速发展的可再生能源已成为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可以有效拉动装备制造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对调整产业结构,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扩大就业,推进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
2.2.4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是保护环境、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措施。目前,我国环境污染问题突出,生态系统脆弱,大量开采和使用化石能源对环境影响很大,特别是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比例偏高,二氧化碳排放增长较快,对气候变化影响较大。可再生能源清洁环保,开发利用过程不增加温室气体排放。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对优化能源结构、保护环境、减排温室气体、应对气候变化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3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发展现状
现在我国的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已初具规模。但是在发展中还存在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整体上缺乏科学规划,发展不均衡;有的成果实际推广应用成效甚微,新能源规模化生产之前的成本也较高,配套设施跟不上;在新能源产业方面面临着基础设施和基层公共服务能力严重缺失的问题。
4加强对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利用
4.1科学评估,加强产业引导
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合理利用,需要科学评估新能源、可再生能源的资源潜力。根据我国国情,考虑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市场的运行,建立和完善新能源和节能政策体系,建立能源管理机构和咨询机构,使得政策对新能源和节能产业的制度保障具有综合性和战略性。
4.2加大投资力度与技术创新
技术创新是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发展的关键。因此要加大核心技术的自主研发力度,从人才方面注重新能源研发的技术性专业人才的培养。对于投资巨大、外部性明显的新能源技术研发,必须以足够投入,建立公共研发平台和检测平台,成立工程技术中心,在技术研发、风险投入等方面加大政策倾斜,形成集研发应用于一体的产学研技术创新体系。
4.3实现多元化发展
大力发展除风能、太阳能之外的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如生物质能源、沼气、垃圾焚烧、地热等。生物质能源在中国发展潜力巨大,应重点发展农林废弃物(如秸秆)发电、生物质液体话(如生物柴油)和生物质燃料等。
4.4注重基础设施的完善
坚持实用性第一的原则,加强基础设施的完善。如电网布局、新能源汽车赖以运行的充电站建设等,通过完善基础设施,为新能源的应用提供基本条件;调整能源利益结构。
⒖嘉南祝
篇4
[关键词] 农村 可持续发展 环境保护 可再生能源
一、我国农村能源的现状和问题
目前我国农村能源存在的问题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农村能源消费对生态与环境的压力大
农村能源对生态与环境的压力来自开采和使用两个方面。目前煤炭在农村能源中占有很大比例,而农村一些小煤矿的开发不当给当地造成环境破坏的情况屡屡发生。薪柴作为农村生活用能最主要的来源,目前仍占20%左右,其过度采集是导致森林植被破坏的原因之一。在使用能源方面,燃煤烧柴释放出大量温室气体和污染物,也使得农村环境污染问题越发严重。
2.农村能源可持续发展机制仍不完善
解决农村能源问题必须加快农村能源可持续发展建设的步伐。中国在建立农村能源可持续发展机制方面,进行了大量的工作,但仍然存在很多问题。从政府到农民和相关企业,能源意识不强,造成了农村能源利用的低效和浪费。农村能源宏观管理体系不健全、管理混乱的问题,仍然比较严重。有利于农村能源可持续发展的多元融资机制还没有形成,农村能源建设的投入严重不足。
二、可再生能源在农村发展中的作用
我国的可再生能源资源绝大部分资源分布在农村。大力发展农村可再生能源不对农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1.改善农村生活环境,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
我国农村商品能源地供给一直比较低,农民的很多家用电器因为电力供应不足而闲置,从而不利于各种科技信息在农村的传播和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发展农村可再生能源有利于提高农村能源的自供率,农村能源供应的可靠性和稳定性,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2.发展生态农业,实现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生态农业建设已成为各地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大力发展的农村可再生能源技术,如沼气发酵技术作为生物质能开发利用的一种主要技术,在我国己得到较为广泛的开发利用,取得了很好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沼气作为一种可再生洁净能源,不仅可以燃烧,而且可以用于照明;沼肥可以回田,增加土壤肥力;沼液可以浸种,还可以预防虫害。因而,可再生能源建设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三、农村可再生能源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1.我国农村可再生能源建设存在的问题
1.1技术开发体系与服务网络尚未形成
从事农村能源工作人数少,缺少专业科技队伍,可再生能源技术在农村的推广困难,好的可再生能源项目由于技术难以消化而难以进行实施;技术推广服务网络尚未形成,可再生能源资源一般较为分散,必须就地开发,就地使用,必须有技术服务、物资器材供应功能齐全、覆盖面广的专业服务网络。
1.2可再生能源开发尚未纳入法制管理轨道,缺乏相应的保障激励政策
农村能源机构所遵循的总体方针和相关政策、规划、计划都属于指导性质,缺乏相应的法规条例的强制作用,主管部门没有强制监督依据,其发展只能更多地取决于各方面的认识,因而发展缓慢;对可再生能源建设的战略地位缺乏足够认识,保障措施力度不够,致使丰富的可再生能源资源效益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农村能源产品的生产经营比较混乱,质量低劣的农村能源产品充斥市场,损害了消费者利益。对可再生能源技术推广工程、产品质量监督检测缺乏手段和法规依据,从而不能实施有效的监督管理,影响了可再生能源事业的健康发展。
2.加快开发利用农村可再生能源的措施
我国农村地区可再生能源资源丰富,开发利用农村可再生能源是一项很有前景的事业。为了有效地促进可再生能源在农村的推广应用,加快农村可再生能源建设步伐,应该采取以下措施:
2.1建立技术保障和服务体系
农村可再生能源开发涉及面广,任务繁重,是为农民办好事、办实事的复杂的系统工程。要抓好这项工作,必须建立和加强市、县、乡可再生能源建设管理机构,形成一个比较系统的管理体系。可再生能源资源由于资源分散,不便于大规模集中开发,一般是上门服务,就地建设,就地开发,就地使用。项目的实施必须有覆盖面广,功能齐全的服务网络支撑。因此,乡镇农村能源服务站的建立健全,在技术推广服务中至关重要。服务站负责组织农村能源建设工程施工,物质、器材和产品的就地供应,产品工程的安装和维护等,更重要的一个职责就是对民间技术队伍的管理。
篇5
关键词:新能源;可再生能源;教学
社会发展需要资源与能源的支持,但经过多年来开采与发掘,许多传统能源已经陷入紧缺的境况,加之传统能源的污染性,人居环境日渐恶劣,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的开发迫在眉睫。我国目前能源发展已经步入稳定上升时期,高校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课程的重要性越来越大,然而这一课程的设置却仍然存在许多问题,落后于其他国家的人才培养模式和不明确的课程内容设置阻碍了课程教学的进步,加之对该课程的科研实践与理论探究结合较弱,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课程教学的现状不容乐观,因此,教师应当明确该课程的重要性,用发展和探究的眼光看待,从而找到针对性的改革方法,提高课程的有效性。
一、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课程教学的现状
1.人才培养模式较为落后
就目前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课程教学的情况来看,我国的人才培养模式仍然较为落后,近年来虽然许多高校增开了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的专业,但主要以核能相关专业为主,如核物理、核工程与核技术等,不仅如此,一些高校虽然增开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课程,但这些课程大多是基于原本能源基础课程之上的选修课,作为新能源课程的补充教学,缺乏针对性,使得课程内容的设置缺少科学性,专业性也不够强,与国家对这一方面人才的需求不匹配。
2.课程内容设置仍不明确
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课程的设置应紧密结合人才的培养目标,在着重介绍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基础理论知识的同时增开生物质能相关内容,而当前我国高校的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课程内容相对来说比较片面,重点普遍都放在对传统能源的升级改造方面,对基础理论知识的讲解也比较片面,缺乏时代性和前瞻性,我国正处于高速发展的新时期,对能源的需求量会越来越大,但这种缺乏专业性特点的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课程内容设置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新能源专业人才的进步。
3.理论与实践结合程度低
理论指导实践,实践验证理论的有效性,对于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课程来说这一点尤为重要。在世界范围内新能源的研究有条不紊,但新能源的教育教学方面却还跟不上时代进程,我国高校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课程的教学仍然以理论为主要讲解内容,非常缺乏与实践的结合,使得学生常常熟知理论知识却难以进入今后工作的实际应用,对该课程的有效性和未来发展十分不利。
4.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课程教学开展优势及其发展趋势
众所周知,当前能源消耗是世界所面临的问题,如果依靠现有不可再生资源,在未来的几十年乃至几百年可能会造成资源干枯,人类也将面临巨大的灾难,因此,为了避免这个问题,需要不断地研发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而学生作为国家未来的人才,应积极开展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课程,引起学生对能源的重视。另外,系能源与可再生能源课程教学开展,可以通过系能源代替原有的能源,如,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的使用,而且这些事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能源。其中太阳能产品如:太阳能热水器,不仅节省了大量的电力能源,而且相比于电热水器,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在未来的发展中,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在未来工业、农业、电力等多个行业发展中势必会起到至关重要的效果。
二、针对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课程教学现状的改革方法
1.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针对人才培养模式落后的问题,首先就是要进行创新,不仅要创新培养模式,还要创新培养目标,设定更符合国家发展战略需要的目标,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在这一方面,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课程教学应当加强对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提高学生对这方面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避免片面而短期的课程设置,对于一些专业水平较强的高校及专业来说,新能源课程不应局限于选修课,而是要增开到必修课当中,让学生充分而具体的学习,掌握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与传统能源之间的过渡,培养创新型、应用型的专业性人才。
2.明确课程专业特点
少数高校开设了风能、动力工程、太阳能、光伏等相关专业,这些新能源技术已经趋于成熟,但仍然不完善,有关生物质能的专业也少之又少,能够招收新能源专业学生的院校也较为匮乏,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在进行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课程教学时应当明确这些专业的课程特点,采用具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例如,对动力工程专业学生教学时,着重讲解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的开发,紧密结合培养目标,这一专业的学生毕业后通常会从事技术研发工作,因此,学生对这一课程的知识体系构建才是该专业的核心教学课程内容。例如,可以根据学校课程实际发展情况,适当开展如半导体物理、物理化学、生物学等比较基础的一些课程,并要求学生必须完成基础课程之后,才能继续进行“新能源、可再生能源”专业课程的学习,这样保证学生在掌握基础原理的基础上,对新能源以及可再生能源的理解更加深入,易于学生对新型能源、可再生能源的创新。
3.加强科研实践结合
实践是检验理论的重要标准,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课程教学的过程中,应当加强科研实践与理论知识的结合,加入与节能环保有关的工程实践,并在实践的环节中导入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的全新的科研成果,让学生根据科研成果深入探究该课程的内涵,掌握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的产生与转化过程,全力探寻提高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转化效率提升的有效方式,在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基础上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能够在今后的学习、工作与生活中逐渐形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课程教学的效率。
三、结语
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课程是顺应我国发展需要而增设的高校课程,能够为国家输送这一领域的高素质人才,而这一课程的教学目前还存在许多问题,高校与教师应当协同合作,完善人才培养模式,提高课程的专业针对性,进一步加强科研实践与基础理论的结合程度,保证该课程开设的有效性,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 张巧杰,白连平.“新能源导论与创新实践”教学体会与实践[J]. 中国电力教育. 2013(27).
[2] 康重庆,杜尔顺,张宁,陈启鑫,黄瀚,伍声宇.可再生能源参与电力市场:综述与展望[J]. 南方电网技术. 2016(03).
篇6
关键词:乡村旅游区;可再生能源;旅游循环经济
中图分类号:F59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992(2010)03-010-01
一、旅游循环经济及其研究现状
旅游循环经济是一种可持续的旅游发展模式,是在资源和环境承载力条件下进行旅游开发和开展旅游活动,在旅游业所涉及的食、住、行、游、购、娱等要素中,积极开展生态旅游、生态管理和清洁生产,倡导绿色消费的观念措施,在旅游区内的工业、农业和第三产业之间建立循环链,实现旅游业健康可持续快速发展。
目前,国内学术界对旅游循环经济进行了积极的研究和探索,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研究的范围多集中在概念、运营模式、发展体系和实践方面的研究。国内对旅游循环经济进行了多方面的探讨,但是没有进行发展旅游循环经济技术支撑方面应用研究,本文试着从可再生能源技术在乡村生态旅游区的应用入手,探索旅游循环经济发展、旅游区清洁生产的新范式。
二、可再生能源技术在旅游循环经济发展中的意义
1.可再生能源技术介绍
可再生能源是指一些人类认识和利用有着相当长历史且对环境和生态友好的永不枯竭的能源。与传统能源如煤炭、石油相比,可再生能源有着不可比拟的优势,主要表现在:资源丰富,储量庞大;环境污染小,干净清洁,对环境友好。目前,许多国家制订了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使其在全球总能源耗的比例由目前的5%提高到2020年的15%左右。随着一大批成熟技术的应用,可再生能源的市场份额会越来越大,应用的范围也会逐渐渗透到各个领域,成为未来的一种主要能源。
2.可再生能源技术在旅游循环经济应用中的意义
(1)节约运营成本
煤炭和柴薪使用简单方便,前期基本上不需要设备投入,所以乡村旅游区对煤炭、柴薪的利用占有很大的比例,其利用方式也仅仅局限于最基本的燃烧方式。使用可再生能源最主要的是前期设备投入,成本相对较大,但从长远来看,可再生能源设备只需一次性投入,后期几乎没有花费,且经济环保,能够节约乡村旅游区的运营成本。
(2)降低常规能耗
降低常规能源的使用的比例是应用可再生能源的一个重要目标。乡村生态旅游区具有丰富的可再生能源储备,比如太阳能、生物质能、风能等,有些旅游区还具有丰富的地热能。要合理的利用这些可再生能源技术,需要依据乡村生态旅游区的可再生能源组合情况,科学合理的制定利用方案体系,把其应用到旅游区所涉及的各个行业、部门和区域,可以有效的替代常规能源,降低其使用比例,实现乡村旅游区的生态化发展。
(3)净化生态环境
常规能源使用所排放的烟尘和燃烧废弃物等严重影响了旅游区的光环境、大气环境、生物环境、水环境和土壤环境等,且燃烧废弃物的随意堆放或不正当处理给旅游区造成明显的污染。应用可再生能源,没有SO2、CO2烟尘排放,没有固体废弃物产生,不会对旅游区的环境、空气质量产生影响,对旅游区生态环境能够起到净化作用。
三、可再生能源技术在乡村生态旅游区应用的推进措施
乡村旅游地多是环境优美、资源组合较好的地方,随着乡村旅游业的发展,其所暴露的问题如常规能耗过大、环境污染日益严重、废弃物随意堆放等引起了人们的注意。把乡村地区的优势可再生能源技术利用到发展旅游循环经济中去,对于乡村地区节能减排、优化环境、提高空气质量及对资源循环利用能够起到促进作用。
1.政策激励
与传统常规生化能源利用相比,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前期资金投入较大,旅游企业难以接受,所以政府应该制定相关优惠政策来激励可再生能源技术在旅游区的应用。第一,制定激励政策。制定推进可再生能源的相关政策,根据乡村旅游区的规模、能源利用方式等制定出针对乡村旅游地区的激励政策。第二,实行价格补贴政策。对乡村旅游区采用可再生能源技术的企业给予政策和资金上的支持、减免税收、价格补贴等优惠,企业利用可再生能源技术的前期成本由政府部分补贴。
2.技术改进
可再生能源技术在我国还处于起步阶段,大量技术还远没有达到大规模应用阶段,应用成本较高,应当从国家层面加大对可再生能源技术的研究和改进。一方面需要加强研发工作,各科研部门、高等院校应该积极进行可再生能源技术方面的研究和实践,使一批处于试验阶段的技术达到推广层面,丰富可再生能源的应用体系;另一方面,积极的引进国外先进技术,欧美和日本的可再生能源技术研发处于国际先进水平,应该积极的引进并学习消化。
3.观念更新
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是一种环保型、无污染的、可循环利用的能源系统,但是由于目前设备成本较高,没有引起乡村地区旅游企业的重视。应该积极的引导乡村地区旅游企业经营者意识到可再生能源的潜在优势,并给予其一定的政策和价格优惠,使其在观念上意识到利用这项技术的重要性和可行性。
4.示范推广
我国乡村旅游区处于旅游业发展的初期阶段,其能源利用系统尚不是很完善,尤其是以可再生能源为主体的乡村旅游区更是缺乏。建立乡村旅游地可再生能源示范区,具有重要意义,一是可以起到示范作用,其所带来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和成本效益将会为旅游区特别是乡村旅游区所重视;二是其所建立起来的运作模式将会为其他旅游区借鉴,为其他旅游区建立可再生能源利用模式提供经验。③
参考文献:
[1]谢军安,郭苏智,王锡莲.循环经济的理论和模式构建[J]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2003,(8).
篇7
1.引言
受环境以及能源利用可持续发展的压力,世界各国都积极推进风电和太阳能发电的利用。但是风电和太阳能发电具有间歇性和波动性,对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造成了影响,这直接影响到了风电和太阳能发电等可变可再生能源的并网规模。以风电为例,2010年我国风电装机容量占总装机容量的3.06%,发电量却不足1.18%,2011年风力发电量仍不足2%。十二五期间我国将陆续规划建设八个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还将在2020-2030年建成两个千万千瓦级光伏发电能源基地,解决可再生能源并网问题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目前,许多国家在可变可再生资源的应用上已经实现了重大突破,由于各国的资源禀赋和市场环境不同,没有通用的方法经验。本文根据Jaquelin Cochran等人对国际可再生能源发展现状的研究成果,以南澳大利亚、丹麦、德国、爱尔兰等可再生能源高水平管理与应用的国家和地区为研究对象,分析总结不同特征电力市场下可再生能源并网的重要举措。尽管存在着差异性,这些国家所采取的方法都围绕着五个战略性领域:引导公众参与、协调和并网规划、制定市场发展规范以确保系统灵活性、扩大多样化资源和各地域系统运行的接入范围、改善系统运行。在次基础上结合我国的国情与电情,提出了我国促进可变可再生能源并网的措施与建议。
2.可变可再生能源大规模并网国际经验总结
从可变可再生能源并网的顶层设计来看,各国均制定了严格统一的并网技术标准和权责清晰的市场制度。同时,积极参与国际合作,分享最佳实践经验,巩固加强技术和制度方面的优势,实现更高的利用水平。通过对比不同国家完成间歇性可再生能源并网的最佳方式,主要包括公众参与(特别是新的输电资源)、协调和并网计划、制定市场规则保证系统灵活性、扩展接入途径、改善系统运行状况五个方面。针对不同可变可再生能源渗透水平。
(1)引导公众参与
目前世界各国的做法包含以下几方面:1)遵循公开透明原则,在输电线路规划之初就让相关主体参与到整个规划过程中;2)解释输电网络扩展的必要性,特别是与公众关注的问题(如供电可靠性、电价、就业等)相关时;3)将多种规划方案告知公众,并对最优规划方案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向公众讲解;4)创立一个公众易于接受且透明的流程,评估所有权价值和补偿额度;5)开展国际项目需要国家政治机构支持,同时简化对此类项目的授权过程。面临的主要问题是,输电通道规划过程中与利益相关主体会面比较频繁,简化会面流程提高决策效率是面临的主要问题。例如,在德国为了促进新的输电网建设,对于大容量(特高压输电网)主干网的建设项目给予优先规划建设权,减少北/南输电阻塞,同时提高联邦级别的权责以减少申请、许可的流程。
(2)协调和整合规划
目前世界各国的做法包含以下几方面:1)对计划目标分类处理(例如整个系统成本最小化或是区域成本最小);2)评估间歇性可再生能源对系统可靠性及妥善性的贡献力;3)确保设计的制度和市场接近物理容量;4)根据指定的本地计划和区域计划更好的整合行政辖区内的信息。例如,澳大利亚利用基于市场的成本差异来指导发电和输电计划,从国家而不是区域层面检验电网发展。
(3)改进市场规则
利用市场寻求最具成本效率的解决方案,增加灵活性,目前世界各国的做法包含以下几方面:1)缩减调度间隔和关停机时间,提高系统效率;2)增加储能系统参与市场调度;3)通过需求响应和智能电网提高负荷弹性;4)对现有输电网进行改造,增加输电容量。例如,美国西部缺少有组织的批发电力市场,但是已经有提议要建立一个能源非均衡市场,这样均衡区域可以共享储能并通过更大范围内的多样化资源减少系统范围内可再生能源的间歇性。
(4)增加可再生能源的多样性
研究发现增加多样性的资源可以降低可再生能源并网对电力系统的影响,目前世界各国的做法包含以下两方面:1)扩大有效均衡区域;2)增加地理位置的多样性,降低可再生能源的可变性越小。例如,爱尔兰通过扩大调度区域和并网范围巩固电力系统,减少天气变化对系统造成的损失。
(5)提高系统运行效率
目前世界各国的做法包含以下两方面:1)利用先进的预测技术降低间隙性可再生资源并网对系统灵活性的要求;2)提高电网规范,根据电力需求和发电容量的复审情况,建立满足系统可靠性需求的输电路线。
3.对我国的启示
(1)积极引导引导公众参与到可再生能源的规划工作中。间歇性可再生能源的大规模并网一般需要对输电容量进行扩容加强电网的输送能力,在规划新的输电通道时,利益相关者可能会在土地利用、空中走廊、环境破坏、财产损坏(如农田)或者健康问题上产生纠纷,这就需要有政策引导减少不同主体间的冲突和矛盾,保障输电通道能够顺利规划、建设。
(2)协调和整合规划可再生能源投资方案。要结合我国的国情、电情和资源禀赋,由政府主导,从国家层面上协调规划各区域可再生能源投资情况,提高投资效率。
(3)改进市场规则提高系统灵活性。在我国协调可再生能源规划工作时,会涉及多个行政辖区的情况,因此需要提高相关机构的行政能力,从而增加计划的整合力度、复杂性、协调性和利益相关者的参与程度。另外,针对我国可再生能源并网率低的问题,尤其是风电弃风严重的问题,可以考虑在辅助服务中引入针对双边交易或是为风电备用的机组执行容量电价机制。
(4)推进我国特高压建设,扩大可再生能源均衡地域,增加可再生能源多样性,降低可再生能源对电力系统的影响。
篇8
【关键词】大型楼宇,可再生能源,综合利用
中图分类号:TU74文献标识码: A
一、前言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对可再生能源综合利用技术的需求也越来越高,这就要求施工单位必须加强对可再生能源综合利用技术的研讨,努力提高大型楼宇可再生能源综合利用技术,为大型楼宇工程质量提供有力的保障。
二、可再生能源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现在石油、煤炭、天然气是全世界各个国家大规模生产利用的能源,但是从世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来讲,这些广泛利用的不可再生能源逐渐显示局限性。在这种情况下,可再生能源的重要性将与日俱增,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会在而未来社会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地位。在当今不可再生能源日益局限的情况下,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是未来能源安全的需要,也是为了减少当今社会环境污染的需要,更是能源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能源短缺滞后经济发展的形势日益严重,可再生能源的将提高到一个全新的战略高度。我国是以煤炭为主要能源的国家,经过长期不断的发展努力,我国能源消耗中煤炭的比重已经逐年下降,而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将受到高度重视。现阶段,降低矿物能源的开发利用,从以煤炭、石油、天然气为主的矿物能源系统转向可再生能源持久性能源系统,提到可再生能源在经济发展中的结构比重,推动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一项基本国策。而在大型楼宇行业中,如何最少的消耗资源,合理规划设计以求用最小量达到最高效率的使用能源,将大型楼宇这一高消耗发展转变为低耗能高效率的发展已是我国未来大型楼宇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三、可再生能源在大型楼宇领域应用现状
1、太阳能
太阳能是各种可再生能源中最重要的基本能源,也是人类可利用的最清洁环保且取之不尽的优质能源。按照利用途径,太阳能在大型楼宇领域的应用技术可分为太阳能热利用、太阳能光利用和太阳能储存转换利用三大类。目前多数大型楼宇对太阳能的光热利用还普遍停留在“生产生活热水”这样低水平的应用层面上,加之产品成本较高,价格恶性竞争等原因,一些产品粗制滥造质量低劣,导致消费者对太阳能的技术产生信任危机,从而使太阳能技术产品的推广应用陷入举步维艰的境地。
2、风能
风是一种由太阳辐射热引起的自然现象。风能利用主要是风力发电和风能动力两种主要形式,其中又以风力发电为主。我国风能资源丰富的地区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及附近岛屿,内蒙古、新疆和甘肃河西走廊以及东北、西北、华北和青藏高原的部分地区。我国目前在风电技术和设备制造方面也已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当务之急应当加快探索在我国沿海岛屿、城镇乡村的大型楼宇领域、尤其是城市高层大型楼宇因地制宜地发展直接利用风能资源技术。
3、地热能
地热能是贮存于地球内部的一种巨大的洁净能源。我国拥有丰富的地热资源,全国地热资源可采储量是已探明煤炭可采储量的2.5倍,其中距地表2000米以内储藏的地热能约为2500亿吨标准煤。目前正在逐渐受到人们重视且在大型楼宇领域应用潜力巨大的是地源热泵技术,其最大的技术特点就是消耗少量的高品位能源,即能开发利用蕴藏在浅层地下的低品位能源满足大型楼宇物的供暖、空调和热水供应需求,既实现了节能减排,又不污染环境,因此,利用热泵技术开发利用浅层地热能是目前最受欢迎的一项新技术。但是,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热泵技术还处于初级阶段,其主要差距是我国各地区目前还缺少对岩土地质材料性质进行全面系统的测试和统计分析工作,地源热泵技术仍处于按经验设计实施阶段,热泵系统运行效果与设计要求偏离过大的现象时有发生,造成地热资源的浪费或不足。
四、大型楼宇可再生能源综合利用技术
1、风能
(一)、风力发电
风力发电的历史非常悠久,时间可以追溯到公元五千年前,它是埃及人在进行航海活动时,借助风能推动航行速度。风能在发展中慢慢的被推广使用,人们逐渐的利用风能来研磨谷物以及汲水等等。该装置在今后的发展中还被沿用。随着社会生产力不断发展,在上个世纪中风力风力涡轮机,被生产而出。该设备可以给偏远地区带来电力,电力得到了普及,人们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提高。
(二)、大型楼宇设计思路
大型楼宇设计中要融入风力发电系统,必须考察好当地的风力资源状况,设计中考虑设备噪音度,尽量的减少噪音给居民带来的影响。风力大电机虽然具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好处,但是和其他能源相比,稳定性掌握比较难。解决了风力发电的稳定性问题,该发电方式将被普及,将提高能源可持续发展程度。解决该问题主要几种解决方案:可以通过电网连接的方式,将高效的电能引入。使用大型蓄电池自行产电,从而控制产电的功率。也可以使用风力采油机帮助发电,从而得到较强的电力资源。风轮机的产电功率和风速形成正比的关系,风力越大发电的功率越大,因此风力发电机一般都放置在房顶上。
(三)、自然通风
人们都希望大型楼宇物能够接受到自然风,达到自然通风的效果。这主要考虑到自然通风的作用,首先:自然通风能够改善室内温度,净化室内空气。在炎热的夏季,人们都希望室内温度低,自然通风能够自行降低室内温度,减少空调耗能节约了电能,有效的减少了“大型楼宇综合症“出现。其次,在冬季人们的需求成反向,人们希望室内温度高,也愿室内空气质量高。自然通风能够消除室内污染物和潮气的程度,降低了供暖耗能。自然通风实现被动式降温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通风能够增强人体舒适度,二是夜间通风协助降温。
2、大型楼宇设计思路
(一)、分析数据
大型楼宇想要提高风能的利用率,想要获得良好的室内温度,最关键在于设计大型楼宇初期的材料收集和分析。气象材料的收集必须准确,场地调查数据获取来源必须精准,风环境数据分析思路也必须清晰。场地的风能数据收集必须包含以下几个方面:无风日数、平均风速、场地大型楼宇以及风速频率等等。这是构成场地数据收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设计大型楼宇有着推动作用。前期准备工作落实之后,在设计阶段时,可以根据这些数据设计出高质量的方案,通过风洞检验以及计算机计算,模拟出精准的建设模型,从而制作出风压分布图。该分布图给建设师带来极大的帮助,高效的优化了大型楼宇外形,将设计中的优势发挥出来。适当调能进口高度,精准计算出中面性的位置,提高室内适宜温度。
(二)、注意问题
在该设计中要注意一下几个问题:自然通风会引起采暖负荷过大,因此避免负荷出现;夏季出现过热现象常常出现,在进行设计时避免自然通风引起超能热度;房间内的风速保持在一定范围内,避免使用者因为风力过大出现不适症状;通风窗口要避免使用过程中造成的噪音,影响使用者正常休息等等。这些问题在设计大型楼宇时,必须考虑到,这对提高能源利用率有推动作用。
3、地热能
在我国地源热泵也开始备受瞩目,市场发展空间非常广阔。该技术的使用方法分为两种:水型地源热泵以及土型地源热泵两大技术,前者主要的从浅层地下水进行取热,热能分散在各个房间内,保障了房间温度平衡。后者是在地下热水中取热,通过分散的装置进行供热,使得室内温度升高,冬季不再遭受寒冷。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加强对大型楼宇可再生能源综合利用技术的剖析,能够对可再生能源综合利用进行把握,进而能够提出一些好的对策,如此方可在实践的工程建造中对提高可再生能源综合利用的效益。
参考文献
[1]诺伯特・莱希纳.大型楼宇师技术设计指南――采暖・降温・照明[M].中国大型楼宇工业出版社,2014
[2]彰国社.被动式太阳能大型楼宇设计[M].中国大型楼宇工业出版社,2012
篇9
关键词:印度 风电 立法 政策
一、印度风能开发概况
印度是全球最大的风能开发利用国之一,拥有世界领先的风能市场规模。目前,印度全国发电装机总量的8.5%来自于风能,2011年度,印度吸引了折合103亿美元的清洁能源投资,约占全球清洁能源总投资的4%。在该年度,印度风电新装机总量为3019MW。
二、印度风能开发各个阶段及相关立法与政策内容
印度发展可再生能源的主要推动力源于上世纪七十年生的两次“石油危机”后提出的能源自给要求。1981年,印度科学技术部设立了专门的可替代能源委员会(CASE),开始统领全国的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工作,正式拉开了印度风能开发的历史大幕。从这一时期开始至今,印度的风能发展可概括为如下几个阶段:
(一)机构设立和技术示范研发阶段(1981―1990)
1、成立相关机构
最初,印度可替代能源委员会(CASE)主要负责可再生能源发展的项目规划工作,同时也负责进行风能等可再生能源的研发和统筹工作。1982年,在印度能源部之下又设立了一个独立的机构――非传统能源局(DNES),该局委托印度热带气象研究所出版了印度第一部风能资源评估件。
此外,一个隶属于DNES被称作印度可再生能源开发机构(IREDA)的国有有限责任公司在1987年建立起来,该机构专门从事融资协助工作,为可再生能源和能源效率项目提供有期限的“软贷款”(soft loans)。
1984年在DNES支持下,第一个私人所有的直接接入电网的风力发电机组开工建设,该机组位于印度西部古吉拉特邦(Gujarat)的Verawal地区,1986年DNES又在四个邦启动了5个装机容量550KW的示范性风电场项目。
印度政府十分重视与其他风电先进国家的合作以更快的发展其风电行业。1988年,丹麦援助机构(DANIDA)在印度援助建设了两个分别在古吉拉特邦和泰米尔纳德邦的10MW的商业项目,这是印度最早的一批大容量接入电网的风电示范项目。这些示范项目和鼓励政策一起为印度风电大发展奠定了基础。
2、制定相应规划目标
印度政府在第七个“五年计划”(1985―1990)中开始启动旨在探索在市场引导策略下开发包括风能在内的可再生能源的国家级规划,该规划设定的预期目标是20GW(后来调整为到1990年达到45GW,2010年达到49GW,2012年达到102GW)。
3、出台相关鼓励政策
为了实现上述新能源规划,印度政府为私有投资者提供了许多鼓励性政策,其中主要的财政鼓励措施有:一是在项目建成第一年固定资产100%加速折旧。二是对所售风电电力收入5年内免征所得税。三是强制性要求各邦电力委员会按指定价格收购电力。四是向大型和中小型风电设备制造商提业现状报告,使得这些企业能够从税收优惠期中受益,减少关税和消费税,放宽外国投资限制。五是一些邦允许风力发电的第三方直接销售。六是“储蓄”(banking)和“过网”(Wheeling)的便利优惠。①
(二)市场开放和自由化阶段(1991―2003)
1991年开始,印度政府实施鼓励私人投资进入风能开发领域的政策,电力市场开始向国内和国外私人投资者开放。
1、非传统能源部的设立
1992年,建立10年的非传统能源局(DNES)升格为非传统能源部(MNES)。在这一阶段,更为细致的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的政策指导得以制定,同时,MNES制定了在第八个“五年计划”(1992―1997)中通过鼓励私人投资者参与将风电容量提升到500MW的发展目标。
2、财政激励措施的实施和修订
MNES实施了很多实际的财政激励措施和政策以鼓励私人投资者进入可再生能源领域,包括对各邦如何设计各自市场导向激励措施的指导细则等,并于1993年了相关件,对加速折旧、与“储蓄”、“过网”和第三方销售相关的优惠措施等都做了一定程度的修订。1995年印度政府还正式公布了第一个技术标准及证书和项目程序指南。但在这一阶段,印度仍然还没有一个全局性的长远风电发展战略,技术上的研发也只停留在风速数据的采集等方面。
3、发挥世界银行等国际机构在风电发展中的作用
从1993年到1999年,世界银行在通过IREDA在印度实施了总数为1.95亿美元的可再生资源开发项目(RPD),该项目旨在支持商业规模的可再生能源开发。
(三)通过电力立法促进发展阶段(2003―2008)
2003年,印度国会通过了《电力法》(Electricity Act 2003),该法针对风能等可再生能源规定了相应的鼓励措施,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并网和离网风电业的发展。②《电力法》还对中央和各邦政府提出了有时间要求的政策措施,要求各邦电力管理委员会(SERC)逐步提升总电力消费中的可再生能源发电份额。③
在《电力法》的基础上,又制定了2005年《国家电力方针》(National Electricity Policy 2005)、《国家电费方针》(National Tariff Policy 2006)和《农村电气化方针》(Rural Electrification Policy 2006),这些更为具体的政策件进一步强调了可再生能源份额和优惠费率的重要性,设定了提高和管理可再生能源的具体要求。
也是在这一时期,2006年非传统能源部(MNES)更名为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部(MNRE),成为世界唯一的负责可再生能源开发的部级国家机构。
(四)制定新的鼓励措施和实施阶段(2009―2012)
1、实施GBI补贴
2009年,印度政府开始对并网风电项目实施基于实际发电量的激励措施(GBI),一项GBI相当于0.50卢比(0.01美元)/kWh,上限是29000美元/MW/年,总量以一个风电项目10年“生命期”计算为116000美元/MW。④
2、广泛实施RPS义务
各州电力监管委员会(SERCs)均要求其管理的配电公司承担相应的RPS义务。由于各邦自然条件不同,在2010年,中央电力监管委员会提出了一个补充机制,以帮助可再生能源禀赋较差的邦实现其RPS义务,该机制的核心就是建立可再生能源证书(REC)交易制度。⑤该机制的设计出发点是以市场机制来调动发电企业使用可再生能源发电的积极性,但目前该机制的运行效果还有待于进一步评估。
3、普遍推行保护性电价(feed-in tariffs)
截止到2013年3月,25个SERC中的13个已经推出了针对风电的保护性电价收购制度,所有实行该制度的邦均采用“成本加成”方式确定该保护性电价,各邦根据各自资源情况、项目成本和其他影响因素确定本邦的具体价格。
三、成功的经验及尚存的问题
(一)印度风电开发立法及政策经验
1、设立专门机构负责可再生能源开发工作
印度在1981年设立了专门性的可再生能源开发机构――可替代能源委员会(CASE),之后又在能源部之下设立了非传统能源局(DNES),1992年后者升格为非传统能源部(MNES),成为世界上第一个从事可再生能源开发管理的部级机构。2006年,MNES又更名为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部(MNRE),成为世界唯一的负责可再生能源开发的部级国家机构。
2、示范性工程和政府规划政策的导引
印度政府早在上世纪80年代时起就开始关注可再生能源的开发问题,从建立在西部古吉拉特邦(Gujarat)的Verawal地区的第一个风电示范电场开始,在风电先进国家的帮助下先后在全国设立多处风电示范项目,为之后的风电大发展打下了经验和人才上的基础。
同时,印度政府也很早就在国家能源发展规划中明确了可再生能源的重要地位,1985年开始的第七个“五年计划”中就设定了可再生能源发展预期目标,经过若干次修订,该目标最终调整为到2012年可再生能源发电量要占到总发电量的10%。⑥
3、保护性收购等制度性支持措施的推动
在发展初期,印度政府在风电入网方面实施强制性入网要求和长期保护性电价政策(FIT),保证了风电能够顺利入网。但这些措施是以牺牲电网利益为代价,在风电规模日益扩大的情况下难以继续全面维系。在这样的背景下,2003年后印度中央政府和各邦电力管理委员会(SERCs)开始实施RPO要求,该机制事实上就是尝试引入市场机制以促进风电业发展,这一政策和RECs交易机制的合并实施对印度风电发展也起到了极为重要的推动作用。
4、各类财税优惠措施的激励
印度政府早期采用了各种财税优惠措施,如加速折旧、减免风电企业所得税和风机购买消费税等,对风电企业进行直接补贴,降低风电企业运行成本。2009年后,印度政府开始实施GBI补贴,从传统的增量补贴向存量补贴转变。GBI补贴与以往补贴主要的区别在于不再对投资者扩大装机容量进行补贴而是根据已装机风机的实际发电量进行补贴,这更有利于激励投资者在整个风电产业链上的积极性。⑦
(二)印度风电立法及政策尚存的问题
1、尚缺乏专门的可再生能源立法
目前,印度风电开发的法律依据散见于《电力法》、《可再生能源电价令》、《电网法》等立法中,相关政策措施也是分散于电力电价政策中,如2005年《国家电力方针》、《国家电费方针》和《农村电气化方针》等,适用时较为散乱。同时,由于印度为联邦制国家,印度国内的风电开发立法和政策还区分为中央和地方各邦两个层级,这样一来印度的风电开发立法存在门类较多,层级也较为复杂的现象。
因此,如果能有一部综合性、专门性的《可再生能源法》,在其统领下对包括风能在内的可再生能源开发进行统一规制和安排,则印度的可再生能源开发的法律依据更为明确,效果也更好。
2、部分政策和规划之间还存在矛盾
如印度国家气候变化国家行动计划(NAPCC)和统一能源政策(IEP)间就存在不一致的问题。NAPCC是在2008年提出的,该计划要求在2009―2010年度印度电力消费总量中须有5%的比例来自可再生能源,同时规定在此后的10年间每年递增1%,这就意味着到2020年,印度电力消费总量中15%的应来自可再生能源。而在2006年印度计划委员会提出的IEP中,可再生能源的比例到2032年才不过5%。
3、电力技术上存在障碍
和很多发展中国家一样,印度还存在不少对发展包括风电在内的可再生能源而言在电力技术等方面的不足,比较突出的有并网技术、电力预测技术和电网调度技术等方面,这些技术障碍会导致电网结构性低效和不稳定从而影响风电健康发展。因此,印度政府亟需对国内电网进行现代化改造,提高电网吸纳各种不同能源电力的能力,为风电发展创造更好的硬件环境。
4、部分政策措施实施效果还有待检验
由于印度发展中国家的实际国情,印度在风电发展中早期采用的政策措施较多都是在供应一侧以保证投资者参与的积极性,对市场机制关注还不足,在完成了风电业的商业化的基本任务后,印度政府也开始逐步实施适应市场要求的鼓励性政策措施,如RECs交易制度、GBI补贴等,但由于目前还存在多种其他支持措施的“竞争”,这些市场化措施的实际效果还需要在实践中检验。
四、结语
风电业的发展最终目标是商业化,但在实现商业化之前,国家的财政补贴是必要的。补贴的目的是维持风力发电发展的规模和连续性,从而使得风力发电的成本持续下降,最终实现商业化。在商业化任务基本完成后,风电发展的政策机制还是要回归到市场竞争的基本要求上去,印度风电立法及政策的发展也是遵循了这一规律。同为发展中国家,印度风电立法和政策的内容和演进变化趋势对我国风电业的健康有序发展也有着非常重要的参考意义。
注:
①施鹏飞. 印度发展风电的现状和政策[J]. 上海电力2007(1):94
②GWEC,Indian Wind Energy O-
utlook 2011,P19
③GWEC,Indian Wind Energy O-
utlook 2011,P20
④GWEC,Indian Wind Energy O-
utlook 2011,P23
⑤GWEC,Indian Wind Energy O-
utlook 2011,P17
⑥IRENA, 30 Years of Policies for Wind Energy,P92
⑦IGES,Market Mechanisms Co-
untry Fact Sheets:India http://pu-
b.iges.or.jp/modules/envirolib/upl-
oad/984/attach/india_final.pdf
篇10
【关键词】可再生能源发展 分类 利用
1 应用企业概况
唐山市热力总公司成立于1978年,现为实行企业化管理的公用事业单位,国家大型一档企业,集中供热总建筑面积达3195万平方米,管网总长度931公里,热力站455座。主要承担路北区、路南区、丰润区、开平区、高新技术开发区共253个居民小区、335015户居民、8354个公建单位的供热保障任务。形成了以供热为主,供热工程设计与施工、供热产品制造以及能源服务为辅的多元化经营格局。为突破热源与资金两大制约发展的瓶颈,唐山热力实施集中供热与新能源供热并重,推进城市供热“双轮驱动”,突出企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多领域、全方位发展,扎实推进唐山市城市供热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2 供热基本现状
唐山市热力总公司以电厂集中供热为主,区域性锅炉房和多种清洁可再生能源供热为有效补充的多热源供热系统,并已形成“大环网”多热源联网运行模式。但随着城市建设的迅速发展,城镇化步伐的加快,我市供热供需矛盾日益突出,供需差额日渐增大。
3 本地可再生能源的分类
目前,全球近90%的一次能源消费依赖石油、天然气、煤炭三大化石型能源,我国约70%的一次能源供应依赖污染环境较为严重的煤炭,因此,能源结构急需调整优化。以新技术和新材料为基础,使传统的可再生能源得到现代化的开发利用,用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可再生能源来不断取代资源有限、对环境有污染的化石能源。而开发利用清洁的可再生能源可以从根本上解决资源短缺和环境影响双重矛盾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和广阔的发展前景。可再生能源只要分为太阳能、风能、海洋能、生物质能等。
唐山的可再生能源资源丰富,具体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电厂、企业自备电厂的冷却循环水:唐山市现有国内较大的大唐国际市区、丰润电厂和华润电厂等数座大型发电厂,另有唐钢自备电厂,其冷却循环水是应用热泵系统的优质低位热源。(2)大型工业企业的工业余热:唐山市是全国著名的重工业城市,拥有唐钢集团、冀东水泥等数家国有大型工业企业,其废热、工业余热储量巨大,也是应用热泵系统的优质低位热源。(3)中水/污水:唐山市区拥有人口约307万,城市规模较大,建筑物密集,拥有大量的中水、污水可以利用,现有3座污水处理厂及市中心区主干污水渠完善,中水管网初具规模。适宜在污水干渠附近应用污水源热泵系统供热、制冷。(4)土壤:根据《河北省浅层地能区划》,唐山市的水文地质情况完全适宜土壤源热泵系统应用。(5)太阳能:唐山市太阳辐射资源比较丰富,年平均太阳辐射量为5.15×105J/cm2。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684.5h。
4 唐山市可再生能源利用项目的发展
近年来,随着城市建设对供热需求呈现大幅度增长,面对已经出现用热需求矛盾,唐山市热力总公司确定了以 “集中供热与新能源供热(制冷) 双轮驱动并驾发展的战略”,大力推进可再生能源供热的发展。2009年以来,唐山热力总公司积极配合政府主管部门,代拟了《唐山市关于热泵系统建设和使用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唐山市地源热泵市场准入标准》等行业规范性文件(草稿),完成了应用热泵技术利用可再生能源增加唐山市供热能力以及热泵技术应用与发展统一规划。2010年7月经唐山市住建局、国资委等部门审核批准,由唐山市热力总公司注册成立了独资子公司“唐山华烨热力可再生能源有限公司”,进一步加强可再生能源的探索研究和开发利用,并同步跟进对我市可再生能源项目统筹管理,标志着唐山热力可再生能源供热开发利用又掀开崭新一页。
5 可再生能源的利用
公司根据地域和建筑的不同,积极推进了工业余热、中水、土壤源、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项目的开发利用,截至2013年6月,可再生能源供热(制冷)签约项目已突破800万平米,为唐山热力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工作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5.1 溴化锂吸收式热泵系统
如图1所示:
图1 丰润美景溴化锂吸收式热泵供暖系统示意图
该项目作为2009年在可再生能源示范项目,成功完成了利用溴化锂吸收式热泵机组提取热力大网回水实现供热的丰润美景小区等,实现供热面积30万平方米。
5.2 中水及回水再利用
2010年公司惠民园小区51万平米中水热泵供热项目和丰润帝景豪庭5万平米的回水再利用项目已投入运行。
5.3 工业余热再利用
唐钢工业余热利用项目:总供热面积可达350万平米,其中一期工程供热面积100万平米,在2012年―2013年度采暖期已经投入供热运行。唐山电厂300万平米余热利用项目。利用电厂机组检修机会,电厂进行扩建供热改造,并于2013年及2014年扩建供热设备系统及系统内加装热泵,系统供热能力达到300万平米。
5.4 太阳能的利用
太阳能补充供热(制冷)科研项目:万科红郡太阳能补充供热项目总建筑面积17万平方米,是独体小多层建筑,结合实际情况,通过2012年试验和数据分析,2013年该项目的热泵机组安装完成并投入了供热运行。
5.5 地下热源的利用
金岸红堡地源供热(制冷)工程项目中,采用地源热泵形式,目前该项目供热服务框架协议已经签定,项目正在有条不紊的实施。
5.6 沼气的利用
李昭庄沼气项目:利用秸秆制造沼气,供热能力可达到50万平米,目前正在完成前期的沼气池施工。
5.7 多种方式的配合利用
新华文化广场回水再利用项目中,根据唐山新华文化广场的地理位置情况,采用集中供热回水、污水、太阳能辅助形式满足新华文化广场25万平米不同功能建筑的需求。回水管网的施工已完成,项目进度将随开发商项目进展情况逐步推进。
随着本市可再生能源项目的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项目实际供热面积及签约面积已实现逐年增长,2013年度两项数据已是2009年度的15.2倍及15.5倍。
6 结语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能源供需矛盾和环境问题压力将会进一步显现,能源结构也将面临重大挑战。在此大环境下,可再生能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特性决定了其在未来能源格局中的重要地位,全球各国均把清洁能源作为自身能源变革的重要发展方向。近10年来,我国把大力开发利用新能源及可再生能源作为优化我国能源结构、保障我国能源安全的战略新高点。国家也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在法律层面和政策上给与规范。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对促进地区、国家乃至全球的节能、减排、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意义重大,值得我们不断深入研究和探讨。
参考文献:
[1] 王长贵.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含义、特点及种类[J].阳光能源,20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