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建设的现状分析范文
时间:2023-12-15 17:55:2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新农村建设的现状分析,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本文对德州市经济开发区新农村建设中开展武术运动的现状进行了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武术在农村开展具有一定的基础,但由于受经济、时间以及师资等因素影响,武术在当地开展并不普遍。因此建议在新农村建设的同时,加强农民群众对武术运动的认识,促使农村群众更好地参与全民健身活动。
【关键词】 新农村;武术运动;开展现状;建议
进入21世纪后,我国新农村建设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尤其是在党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号召下,新农村体育正在蓬勃发展。基于这样的形势,武术运动应该抓住这一历史机遇,根据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方法在新农村人口中推行,以活跃农村的业余生活。本文拟探讨武术在新农村建设中推行的现状,更好的发挥武术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应有作用。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以山东省德州市经济开发区新农村建设中的社区居民从事武术活动为对象。 根据研究内容设计相关调查问卷, 在德州市经济开发区的多个村庄共发放问卷300份,采取现场发放现场回收,回收问卷285份,回收率为95%,有效问卷262份,有效率为92%。
二、结果与分析
1、农民群众对武术的认知态度
在德州市经济开发区新农村,农民群众对武术的认知态度是武术能否在农村顺利开展的基础。在所有被调查的村民中,有25.3%的群众不了解武术,而对武术有一般了解的有43.2%,可见当地农民群众对武术的认知度并不高。其中,对武术了解和有一般性了解的人群均表现出对武术开展持支持的态度。在经济发展相对较好的农村如宋官屯镇、杏园村的群众对于开展武术运动的热情较高;而在经济条件较差的堤岭村、林庄村的农民群众的热情较低,经济基础决定了人们对于大力开展武术活动的认知程度。
2、农民群众习练武术的观念
德州市经济开发区新农村的群众习练武术的目的多样化,主要倾向于健身娱乐功能。通过调查了解到,过去德州市经济开发区农村村民习武,侧重于武术的技击功能。但是,伴随着德州市经济开发区新农村建设的大好时机,农村基础设施得到了改善,农民的生活水平快速提高,生活消费观念也逐渐转变。在所调查的村庄里,有25.2%的群众认为,人们在从事武术运动时,看重的已不仅是其技击功能,而更加注重武术的强身健体、消遣娱乐等功能。
3、农民群众习练武术的场地情况
德州市经济开发区习练武术的场所便利,具有较好条件。武术的自身特点决定了其对场地的要求较低,俗话说“拳打卧牛之地”,这也是武术在新农村开展的有利因素之一。根据对德州市经济开发区新农村建设体育设施情况的了解,体育设施建设主要集中在休闲区,这是群众活动的主要场所。而目前练习武术者也以休闲区最多,其次是在居住所前后空地。
4、农民群众习练武术的形式及时间
德州市经济开发区新农村中的居民由于受其固有生活习惯的影响,一般将锻炼的时间安排在早上(占67.4%),这符合农村人们的生活规律;也有在傍晚或晚上进行练习的。他们练习的时间具有较大随意性,主要安排在农闲时,故武术练习的延续性不强。这主要是农民的大部分时间还是束缚在农业或工作上,空闲时间少,没有更多精力参加健身活动。在调查中发现:当地新农村的农民习练武术的习惯远不及其他文化娱乐活动,打牌、打麻将等活动在农村比较普遍。
由于德州市经济开发区农民群众居住分散,作息时间有所差异,而且由体育相关部门牵头举办的武术活动很少。此外,武术活动在农村的开展,缺乏相关专业人士的指导,学习的途径主要是跟随民间习武者或当地部分中小学教师学习。所以,武术的练习主要以零散、自由为主。在德州市经济开发区新农村建设中,尽管有的村设立了专门负责体育文化活动的文体服务中心,但是这些负责机构并没有很好的落实和履行工作职责,只是零散的组织些类似扭秧歌的活动,从而影响了武术在新农村的良好开展。
三、结论与建议
1、结论
目前,在德州市经济开发区,新农村农民对武术运动认知度不高,而在练习武术的人群中,其目的多样化,主要以健身娱乐为主。尽管适合开展武术活动和练习武术的场所条件较好,但由于缺乏专业师资,练习形式呈现零散、随意性。与此同时,受经济条件和工作等因素的影响,练习武术主要集中于农闲时,缺乏延续性。
2、建议
在德州市经济开发区新农村开展武术运动具有提高农民身体素质、重塑生活价值观、弘扬传统体育文化的功能。因此,在新农村建设中应加强对武术健身功能的宣传力度,当地体育主管部门发挥其职能作用,经常举办以乡镇为参赛单位的武术比赛和武术活动,以活动促发展,让更多的农民群众了解并参与武术运动。
【参考文献】
[1] 王君.关于新农村体育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山东师范大学学报,2007(12) 12-14.
[2] 余水清,何兵雄.湖北群众武术的认知状况与发展对策研究.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7(8).
[3] 李富刚,贾亮. 对农村居民开展武术活动重要性的探索.搏击·武术科学,2004(1).
[4] 侯广斌,侯安宁.社会主义新农村体育建设问题研究.体育文化导刊,2007(9).
篇2
>> 当前中西部贫困地区新农村建设的特点问题与对策 河南省新农村建设中农村体育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 新农村建设与中西部地区二元经济转换关系研究 新农村建设背景下西部农村居民体育活动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 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村文化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 新农村建设背景下苏北地区农村体育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 黑龙江省新农村建设中农村体育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新农村体育设施建设与新农村建设发展的现状研究 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村实用人才开发与培养对策研究 浙北新农村建设中体育的现状与分析
">新农村建设中人力资源开发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新农村建设中财务管理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浙江新农村建设中生态环境现状与治理对策 眉山市农村老年人体育健身现状及对策研究 河南省农村老年人体育健身现状及对策研究 山东省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村学校体育发展现状研究 农村学校体育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谐发展对策研究 河北省农村体育文化与新农村建设和谐发展的对策研究 新农村建设中农村体育策略 新农村建设中的农业支持与保护对策研究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OL].
篇3
关键词 新农村建设;城市化
2000年国家把增加农民收入问题提上日程,党的十六大第一次提出了统筹城乡发展,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上提出:“两个趋向”的重要论断,指出我国已经到了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带动农村的新阶段,这一系列的举措足以说明国家在对农业和农民的问题上已经高度重视,但是现阶段我国的三农问题还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
一、现阶段的新农村建设的现状及其分析
1 农民收入偏低。
农民收入关系到农民的生存和生活问题,现阶段的农民收入与城镇居民的平均收入差距还是很大,笔者通过调查陕西省渭南市的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年平均收入,最后分析发现,由于农业具有边际效益递减规律,在原有土地资源不变的情况下,由于人力和资本的不断投入,导致产出的增加量不断减少,所以现阶段的农民增收就出现了瓶颈。国家现阶段提出的农民进城,几个城市进行了试点,首先分析成渝城镇化建设,它规定在城市生活工作3年或者3年以上的农村居民可以转为城市户口,保留宅基地和土地的使用权,并且建设几千万套廉租房,以解决当前众多的城市居民的住房问题。
2 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过低。
由于受到农村土地联产承包责任田的局限性影响,我国的农业面临着无法聚集和规模生产的问题,在当前的现状分析中可以看出,农村中的土地比较分散,农业科技落后,很多先进的技术设备无法进入天地,由于耕地面积不集中,无法实现规模化的农产品生产,所以农村的很多技术设备都无法真正起到作用。
3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问题显著。
现阶段的城镇和农村二元结构在本质上就阻碍了农村的公共产品的获取,由于发展工业,农村的公共产品得不到及时供应,尤其是农村的养老和医疗保障,只发展了城市的医疗和卫生保障,促成农村看病贵和看病难的问题,虽然国家实行了农村合作医疗工程,但由于农民收入水平没有提高,即使国家看病报销的很大一部分,农民也没办法拿出那一小部分,很多农民得了大病还是不敢去大医院救治。
4 农村土地流转问题。
国家要保障的18亿亩红线不能碰,但是农民收入中土地是一个很大的瓶颈,如何可以把土地更好地流转成为当下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当下的有些镇和乡通过合并村的方法,使得农民集中在一个地方,通过将宅基地置换出来,可以将个村的宅基地进行整合,重新把宅基地规划成农用耕地,这样不但可以节约很多的土地,而且也可以促成农地的集约,土地的聚集效应。
二、本文通过层次分析法分析当前新农村建设的问题(见表1)
三、分析并总结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成就及不足
1 笔者通过对陕西省2007年到2009年的数据分析得出,陕西省在新农村建设中有很大的成果,但同时也存在很多的不足,首先,农民收入的瓶颈无法克服,在农民年均收入中的实现率才仅为57%,当下的农民收入过低。
2 社会发展中的养老保险覆盖率很低,笔者了解到,在农村,很少有人参加养老保险,有些城市在城镇化建设中给农民用土地来换去农民的养老保险,这种做法笔者在这里不多做评论,只是有数据表明,养老保险的补偿最后都不够一家的食品开支,更不用捉住房开支。
四、针对以上笔者提出自己的建议
1 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加快实行土地规模流转机制,现行的土地联产承包责任制式发展农业产业化的一个很大的瓶颈,可以通过对宅基地的整合,通过给农民提供方便的居住房屋,使农民集中在一个地方居住,将空置出来的宅基地进行重新整合,将土地合并,把土地规划给那些技术能手,使他们规模化进行生产,使得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快。
2 建立健全的市场机制和法制体系,在当下,农民在农产品出价格上还没有话语权,通过规范市场规则,在农产品市场上大力倡导自由买卖。
3 农民自主建立各种农产品销售组织社团,在社团中的成员负责农产品的销售和推广农产品的品牌,各地区发展当地的特色农产品产业,对农产品进行深加工,加长其产业链,提高附加值,从而在农产品销售中处于绝对地位。
篇4
>> 新农村建设中河南省农村金融体系研究 新农村建设与农村金融体系的改革研究 新农村建设与农村金融体系 农村金融体系支持新农村建设绩效测定研究 河北省新农村建设中金融体系的阻力 新农村建设与农村金融体系的改革 重构适应新农村建设的农村金融体系 构建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农村金融体系 在新农村建设中完善金融体系建设 完善农村金融体系推进新农村建设 重构农村金融体系 加快新农村建设 新农村建设需要改革和完善农村金融体系 支持新农村建设的金融体系构建 论在建设新农村过程中的农村金融体系重建 新农村建设下我国农村金融体系存在的问题与改革对策 新农村建设中贵州农村金融服务研究 农村金融体系建设研究 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村金融改革设想 甘肃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村金融体制创新 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村金融问题探索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2007:1-22.。农民从正式金融机构得到的贷款占其借款总额的比重从1985年以前的约40%下降到了1999年的24.4%。农业贷款占农村信用社贷款的比重1990年为46.2%,2000年下降到34.2%。谢淑娟,对重塑农村金融体系的若干认识[J].安徽农业科学,2006(16):282- 284.有70%以上的农户是依靠民间借贷来解决资金需求的,有的乡镇企业因向金融部门借贷无门,而转向社会集资和民间借贷。
二、进一步完善我国农村金融体系的建议
新农村建设需要大量资金的强力支持,因投资于国家主导的新农村建设将会享受到更多的政策优惠,带来稳定的回报,因此,农村金融带来了历史机遇。为满足新农村建设提出的新要求,必须进一步完善农村金融体系。
(一)构建多层次、功能完善、相互补充和竞争合作的农村金融体系
其一,深化农村金融改革,拓展其农村服务的深度和广度。从其他国家的经验来看,一个开放的、多元化和多主体竞争性农村金融市场的形成,是农村经济建设的金融保障。基于正规金融机构掌握着70%以上的信贷资源,应通过法律法规或政策措施诱导其服务于农村经济。农村正规金融机构,无论农村信用社、农业发展银行、邮政储蓄银行,还是各商业银行,作为信贷市场主体,应尊重其市场竞争和生存发展的权利和地位,同时又都具有服务小农村、公社的责任和义务。
其二,基于农村多样化需求的多元产品开发。在发展和重构银行金融机构之时,也要适度发展农村非银行金融机构,根据需要启动并适度创新保险、信托、信用担保、咨询、有价证券发行与买卖、资本运营、外汇等服务,其中包括组织机构、产品、市场等金融形态及其内部运作机制。
(二)构建多层次的农村担保体系,加快农村小额信贷组织的建立与发展
担保难是近年来农户和农业企业贷款中的主要问题,因此,加快构筑农村担保体系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项重要任务。首先,政府要出资成立担保基金,资金来源于财政扶贫资金,可与金融机构合作,实行比例担保。同时鼓励商业化担保机构进驻农村,开拓农村保险市场,还要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农村担保领域。其次,针对农户和农村中小企业的特点,创新担保方式,精简程序,增强可操作性。最后,鼓励发展农村互助担保组织,大力推广和改进联保贷款。
(三)加快农村保险制度的完善,为农村金融服务新农村建设提供保障
农业保险是分散和降低农业风险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是农业支持保护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首先,建立以农业保险为主的政策性农业保险专门机构,专门办理农业保险、种植业保险、养殖业保险和农业运输险,并采取强制保险与自愿保险相结合的方式,国家给予必要的政策扶持,使农民遇到风险,仍能迅速恢复生产。其次,鼓励商业性保险公司开办农村的财产保险、人寿保险、医疗保险等涉农保险,针对商业性保险公司制定相应的资金、税收和再保险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再次,保险公司要针对新农村建设下的农村和农民的特殊需求,探索建立新的保险产品,既要在农村合作医疗改革中发挥作用,又可以尝试推出农村独生子女意外险、农村养老保障险、大额贷款人意外险等,增强农民的保险意识,加大宣传动员力量,提高广大农民参保的积极性。最后,还要建立巨灾风险基金和农业保险的再保险机制,为各类从事农业保险的机构分散风险,进而为农村金融服务于新农村建设营造良好的体制环境。お
参考文献:
[1]宋磊,王家传.创新农村金融体制促进现代农业与新农村建设[J].新农村建设,2007(9).
[2]张姣芳.我国农村金融制度变迁的基本特征及创新的路径选择[J].经济师,2009,11.
篇5
【关键词】 新农村 报账员 队伍 建设
解决好“三农”问题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大历史任务。当前各级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强农惠农的财政政策,有力地促进了新农村的建设与发展。随着支农资金规模的不断扩大,农村收入的不断增加,管好用好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加强新农村财务管理就越加显得重要。而报账员在新农村建设中肩负双重职责,既是执行员,又是监督员。因此新农村建设中加强报账员队伍建设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将从报账员轮岗情况、学历层次、年龄结构、有无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等方面对新农村报账员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了加强新农村报账员队伍建设的几点建议。
1 当前新农村报账员队伍现状分析
1.1 新农村频繁更换报账员与未能执行轮岗现象共存
当前村干部任期一般为3年,部分村干部存在喜欢用“心腹”报账员。这样村干部一变动,报账员也跟着变动,使报账员经常处于“动态”之中。这种频繁更换报账员的现象,导致报账员对本村经济业务不熟悉,对工作缺乏安全感,工作主动性、积极性不高。同时,部分农村报账员从事会计工作的年限多达三十年以上,一人独占某岗位。这种关键岗位未执行轮岗制度,导致报账员责任心不强,不愿充实会计理论知识,不想提高会计业务水平,而且容易造成报账员职务犯罪。
1.2 新农村报账员未能较好地履行交接制度
根据规定,报账员工作调动或因故离职需要办理工作交接手续。但在实际工作中,新农村报账员离任后不办理移交手续的现象经常发生,或者虽有办理移交,但交接没有移交清册,既没有对未了事项写出材料,也没有监交人对交接事项进行监交。
1.3 新农村报账员未实行回避制度
由于我国农村的特殊性,许多村民之间本身就存在近、远亲关系。部分村主要负责人与村报账员之间存在直系亲属关系。另外,有些村领导干部在任期内喜欢用“自己人”,就会录用直系亲属为自己任期内的报账员。甚至有的村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亲自经管村库存现金和银行存款。这些都是新农村未实行回避制度的表现。
1.4 新农村报账员队伍结构不合理
目前新农村报账员中老年人担任报账员的比重较大,存在年龄偏高现象。同时许多报账员只有小学、初中学历,而有大学学历的报账员较少。因此,当前报账员队伍缺少了理论知识的支撑。
1.5 新农村报账员业务素质偏低
随着社会的进步,新农村财务管理工作对报账员的业务素质有着相当高的要求。但在新农村报账员中,无会计从业资格证书上岗现象较为普遍。报账员不具备基本的专业知识,不熟悉财务会计制度、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和相关财政支农政策,业务处理能力、办事效率较低。如,报账员不熟悉基本的报账流程;不具备应有的点钞技术和计算技术,没有防偷防抢意识;未能向记账员按时报送出纳结报单;填写收据不规范,数字大写填写错误或任意自造简化字;没有原始凭证的规范处理和审核能力;登记日记账不完整、不规范,余额计算错误;甚至存在白条抵库、坐支现金等违法违纪现象。
1.6 新农村报账员职业道德水平有待加强
农经总站虽然有不定期的培训,但有些报账员学习意识不强,认为自己干了那么久都没有出过问题,学与不学都是一个样,拒绝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更不会努力钻研业务。有的报账员长期处于离岗状态,有事情让家人代替完成,有培训让家人代替参加,没有为改善新农村内部管理、提高经济效益服务的理念。
2 加强新农村报账员队伍建设的几点建议
2.1 新农村报账员实行聘任制度
新农村可以制订报账员录用条件,分别对年龄、学历、业务水平等方面提出具体的要求,严格把关新录用的报账员,尽可能将年纪轻、学历高、工作经验丰富的会计人员充实到报账员队伍中。在报名时采用自愿与推荐相结合的方式,充分挖掘优秀报账员参与竞聘。报账员实行聘任制度,对新录用的报账员要求持证上岗,以提高新报账员的整体业务素质水平。另外,新农村在设置报账员岗位时应严格按照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要求,实行回避制度,即村主要负责人的直系亲属不得在本村担任报账员工作。
2.2 加强新农村对报账员的培训
首先,新农村要对新录用的报账员开展岗前培训,使新报账员能尽快熟悉本村的财务收支管理制度、报账流程和相关支农惠农政策等。其次,加大对老报账员的培训力度,尤其突出财经纪律、业务规范性、会计人员职业道德要求、会计从业资格证书考试、强化服务意识等方面的培训,抓好培训的到课率和提高听课质量;也可以对参加听课的报账员给予适当的补贴,以提高报账员对听课的积极性。主管部门应努力引导老报账员积极参加会计从业资格证书考试,并对通过会计从业资格证书考试的报账员予以表扬,并给予一定的奖励。再次,主管部门要抓好报账员的继续教育工作,切实帮助报账员更新理论知识、提高业务技能、积累工作经验、提升职业素养。
2.3 稳定报账员队伍,实施定期轮岗制度
相对稳定的报账员队伍建设,有利于提高报账员队伍的业务水平,能调动广大报账员的工作积极性,是做好会计核算、财务公开以及参与新农村管理的基础工作,也是新农村报账员队伍建设的目标之一。因此,新农村应努力改变村领导干部一变动报账员也随之变动的现象,避免报账员更换的随意性。而且新农村在确保报账员队伍相对稳定的同时,应积极推行轮岗制度。通过轮岗,使报账员更加熟悉新农村的各项经济业务,提高工作效率,增强责任意识,从而更好地服务于新农村的经济建设。另外,在轮岗前新农村要认真履行交接制度。原报账员在交接前应及时做好交接前的准备工作,如填制完毕已经受理的会计凭证、登记完毕会计账目、书面写出未了事项、编制移交清册等。同时新农村应按照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要求安排监交人负责监交,防止舞弊行为发生,使监交工作切实起到监督证明的作用。
2.4 加强新农村内部监督管理
加强新农村内部监督,可以规范报账员的会计行为,防止工作差错和舞弊,明确经济责任,避免新农村内控管理失控,确保新农村会计工作的正常运行和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因此,新农村首先应加强钱账分开和开支审批的监督。库存现金、银行存款、统一收据一律由报账员保管,做到领导干部批钱不管钱,管钱的人不管账,管账的人不管钱。新农村的大额资金支出应实行联审联签制度。未经过审批的支出报账员一律不准支付。其次,新农村要加强收支的财务管理,如,应及时整理、保存各项收入依据,严格按照票据的管理要求开具收款收据,及时交存款项;各项支出必须取得合法的凭证,并加强凭证真实性、完整性、正确性、合理性的监督等。最后,新农村应强化各项财务管理制度的落实。如,新农村应及时将本村的所有收支、资产负债、债权债务逐项逐笔公开,确保内容真实完整、程序工作规范,并经得起村民群众的监督审查;民主理财小组要定期开展理财活动,重点对本村重大财务事项进行全过程跟踪监督;新农村要加强财产物资的管理,定期对各项财产、负债开展清查,确保本村财产、负债的数量或金额账实相符等。
2.5 加强考核,建立奖惩机制
建设一支道德高、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新农村报账员队伍是管好新农村财务工作的基础。因此,加强报账员考核是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新农村可以根据本村经济发展的新要求,科学的制度报账员考核管理办法,定期或不定期对报账员进行考核。对于道德差、业务不扎实的报账员进行调整或限期改正;对于违规违纪的报账员给予追究相关责任;对于考核优秀的报账员,实行物资奖励和精神奖励,激发报账员的工作积极性和责任感。通过考核,使新农村报账员的整体素质得到进一步提升。
总之,随着新农村建设的大力推进,报账员在新农村建设中担负着重要的角色和任务。因此,新农村应认真分析当前报账员队伍的现状,积极探索新举措,不断加强报账员队伍建设,努力提升报账员队伍整体业务水平和职业道德素质,提高农村会计信息质量,进而提升新农村财务管理整体水平,加快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的建设与发展。
参考文献:
[1]井源学,赫丽华.《新农村建设中农村会计问题研究》[J].《农民致富之友》,2010年第2期.
篇6
关键词:就近原则;集中原则;尊重农民意愿;改善居住环境;容貌整治
中图分类号:G812.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长期以来,我国的城乡建设现状是城市化落后于工业化,农村建设又落后于城市建设。这其中有客观的原因,但更多是的人为因素造成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获得了持续、高速的发展,如今这股发展的热潮已经逐渐从沿海推向内地、从东部推向西部、从大城市推向小城镇。在这个阶段,城市可以凭借自己的积累反哺乡村;工业也可以利用自身的优势来反哺农业。在大的发展背景下,我们对长海县大长山岛镇城岭村进行了规划,在规划中我们认识到:新农村建设必将成为我们一项长期的、重要的工作。
1.长海县大长山岛镇城岭村新农村建设现状概况
1.1长海县大长山岛镇城岭村区域位置
大长山岛镇位于辽东半岛东部、黄海北部海域,为辽宁省大连市长海县所辖。长海县为东北地区唯一的一个海岛县。大长山岛镇是长海县下属最大的一个岛屿,是长海县与陆地联系的重要枢纽。
1.2大长山岛镇现状分析
(1)优势:
经济区位——长海县地处辽东半岛黄海北部海域,是辽东半岛发展海洋经济的前沿阵地和大连市域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海洋生态资源——长海县位于著名的海岛渔场中,素有天然渔仓之美誉,在发展绿色和高新海洋产业群方面具有十分广阔的前景。
较高的城镇化水平和经济基础——大长山岛镇城镇化水平达到79.8%,位列全县第一。
(2)劣势:
陆域空间有限——大规模和集约化的项目发展将受到极大的限制。
对大陆存在很强的依赖——由于海洋阻隔,轮船是与大陆之间交流联系的唯一交通方式。
2.大长山岛镇城岭村新农村建设与人居环境整治规划定位
2.1规划定位
规划力求通过对城岭村的新农村建设,加速其城市化的进程,从而逐步将大长山岛镇建设成为融浓郁海岛文化、集海岛秀美景色与海洋和旅游业于一体的现代化城镇。
2.2发展目标
本次规划的总体目标是:促进城岭村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缩小城乡差别,逐步实现城乡一体化。
3.大长山岛镇城岭村新农村建设与人居环境整治规划具体内容
3.1居民点体系规划
(1)规划布局结构
对于城岭村这四个自然屯,综合考虑各屯现状房屋质量、周边环境、居民愿望和经济条件及总体规划的要求定位,我们将对这几个屯实施不同的规划办法:对于东、西炉屯和小龙口屯,由于现状房屋质量、生活环境条件较差,部分农房影响村庄及镇区总体规划发展,且居民经济基础较好,要求彻底改善的愿望强烈,我们主要实施建设规划;对于菜园子屯,大部分房屋建筑质量较好,公共服务设施全面,居民点现状条件较好,我们重点实施整治规划。
在现有村落布局结构的基础上结合各村屯地形、地势、周边环境、基础设施配套及常住居民主要特点对现有建筑按保留、整治、拆除三种方式分类处理。
(2)村庄发展布局
规划建议的搬迁原则:就近原则和集中原则,同时要充分尊重农民的意愿。
①针对东炉屯和西炉屯:
a.由于东炉屯和西炉屯现状农房质量及周边环境较差,并有部分农房影响村屯的建设发展。规划将农民住宅退至北侧山脚,临近西海路的带形地块规划为村屯绿化用地,不仅丰富了沿街绿化景观,同时有效的改善了农民的居住环境。
b.规划在西炉屯和东炉屯各建设一片社区,其中西炉屯建设标准较高的二层独立式住宅,路网及环境均采取自由流畅式布局,随坡就势,沿西海路望去,住宅既是风格统一又错落有致,形成具有地域特色的田园式居住社区。
c.在东炉屯规划联排住宅,考虑到农户对庭院种植的习惯和依赖,在规划布局时保证每户都有独立的出入口及独立院落。
d.对东炉屯西海路北侧的现状水塘进行整治。主要是对水塘形式及周边环境进行改造,同时净化水塘,加强水塘的可达性和共享性,满足人们的亲水性心理。
e.东炉屯东部的大连亿丰海珍品有限公司,现状主要以经营水体育苗室为主,规划将水体育苗项目集中发展,远期控制用地面积为2.2万平方米。
②针对小龙口屯:
a.现状西海路北侧的小龙口屯距离海湾很近,地势低洼,受海潮、风浪影响严重,不适合居住。现状住宅布局零散,土地浪费现象严重,农房质量差、外观破旧,与北侧优美的海湾自然环境不相协调。为充分体现海岛特色,建立与自然相协调的、更加适宜人居住的社区,规划在小龙口屯西海路以南建设一处集中居民点。此处位置优越,地势较高,属向阳南坡,基础设施容易配套。基于以上考虑,本着就近和集中的原则,规划将小龙口屯居民全部搬迁至西海路南侧集中居民点。
b.保留现状老网场小学,适度增加其规模,完善设施。在新建集中社区的中心位置新建卫生所和幼儿园各一座,确保各功能的服务半径。
c.西海路北侧空出场地作为绿化用地,规划沙滩游园。主要以自由的园路串联,中心设计相应的配套公共设施。
③针对莲花泡:
莲花泡附近的水域条件及自然风光得天独厚,根据总体规划的精神,列为湿地保护区,由政府加以控制。
④ 针对菜园子屯:
菜园子屯现状房屋布局比较集中,除西侧少量农房破旧,建筑质量较差外,沿街大部分住宅建筑状况较好,居民点已形成一定规模,现状条件较好。
a. 菜园子屯现正在实施道路拓宽工程,同时在菜园子屯南侧,临近西海路位置,规划为一处斜坡绿化用地.
b.容貌整治主要针对每家住户的厨房、厕所、牲口圈、院墙等进行改造。
c,规划在村内道路每间隔120米处设置1处小型垃圾收集点,实行集中倾倒,日产日清。
d.给水问题:近期在菜园子屯附近建一座大口井,规模为30 m3 /d,配合气压给水设备,供村内居民使用。
3.2农村风貌控制
(1)农村整体风貌意向和导控
a.整体风貌定位:主要定位于具有北方海港地域特色的田园乡村风貌。
b.控制层面:建筑形式主要以提供的图集为参考;建筑结构一律采用框架结构;新建住宅鼓励使用太阳能热水系统;建筑体量小巧;色彩以红色和天蓝色为主;立面形式鼓励采用具有海岛地域特色的民居形式。
(2)采用节能建筑
综合考虑原材料供应、经济性、使用规模等因素,积极发展适合农村特点的清洁能源,推广使用太阳能、沼气,促进能源循环利用。
篇7
>> 温州农村公共服务供给优化的实证研究 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的均衡 农村公共服务有效供给的路径选择 我国农村电视公共服务的供给现状 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供给与完善 我国农村社区公共服务供给的思考 分配正义――新农村公共服务供给的理论参照 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的现状分析 探析教育公共服务供给中的政府取向 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短缺的经济因素探析 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村公共服务供给探析 基于契约制的公共服务供给研究 基于农村公共产品供给视角下的我国服务型政府建设 农村公共服务供给提升之探讨 云南农村公共服务供给机制创新 农村公共服务供给机制问题分析 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机制探索 农村体育公共服务供给关系探讨 公共服务社区化保障农村公共服务供给的必然选择 政府一元供给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6]王习明.农村公共服务并非越多越好[N].学习时报,2012-04-24.
[7]姜秀敏, 孙洁.中国农村公共服务供给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9(5):38.
[8]吴业苗.需求冷漠、供给失误与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困境[J].人文杂志,2013,(2):99-107.
[9]李小群.乡村“善治”问题辨析与破解[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10,(1):163.
[10]罗志红,朱青.促进我国城乡居民消费公平的财政支出结构优化分析[J].华东经济管理,2013,27(2):38-41.
篇8
农民在我国整体人口数量中占到了一半,国家的稳定发展离不开农民的支持,所以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加快新农村建设成为了国家目前需要考虑的重点。
一、农村体育设施建设现状分析
(一)政府的支持力度有待提高
当前,大部分农民都觉得加强体育锻炼对自己的身体健康有很大的帮助,只有极少数农民持无所谓的态度,农民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还是很高的。但是如果想要农民出资扩大体育设施的建设规模,他们大都无动于衷,这主要是因为农民的收入水平较低,根本拿不出多余的资金支持体育设施建设,所以对该建设项目抱着一种“有也行,没有也可以”的态度,影响了体育设施建设在农村中的全面落实。对于这一情况,当地政府应投入充足的资金支持,这对农村体育设施的顺利建设具有重要保障。然而现实情况是,政府并没有投入过多的资金用于体育设施的建设,满足不了广大农民的锻炼需求。
(二)政策落实不到位
新农村建设是国家大力支持的一项事业,而体育设施建设则是新农村建设中必不可少的工程之一,因此只有体育设施建设得到贯彻落实与保障,政府的投入资金才能真正到位,才能保障农民的生活水平及体育条件,进而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然而实际情况却不容乐观。实践调查显示,农村体育设施建设在我国综合体育设施建设中所占比重非常小,这是因为:第一,政府对农村体育设施建设的资金并未落实到位;第二,政府的拨款被挪作他用;第三,资金使用不合理,致使资金利用率低下。就算体育设施建设顺利完成,若缺乏必要的维护与使用,也将阻碍农村体育事业的发展。
二、强化农村体育设施建设的具体途径
(一)提高政府的投入力度
农村体育设施的建设离不开政府的资金投入,是新农村事业成功落实与有效发展的前提保障。所以鼓励政府将足够的资金投入到农村体育设施建设中,对满足新农村伟大目标要求具有积极作用。西方国家非常重视新农村体育设施的建设,加大了这方面的资金支持力度,比如美国就是这样,目前已构建并实施了相关的建设资金政策和有关体系,为农村体育设施建设提供了政策保障,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所以我国政府也应向西方国家一样,做好农村体育设施建设的资金支持,切实满足广大农民对体育锻炼的迫切需求。
(二)加强建设过程的监督,提高建设效率
第一,加强监控体育设施建设的施工过程,对建设资金使用情况进行规范化监管,真正做到资金的专款专用,达到预期的体育设施数量及质量要求。第二,加强监控设施建设全过程,防止因资金使用不合理而引起严重的浪费情况,并规避一切以次充好的行为,在满足体育设施建设数量的同时,还促进了设施的进一步升级,进而增加大量的有意义的锻炼内容,保障资金的实效性。第三,体育设施建设完成后除了科学使用外,还必须做好其维护工作。加强农村体育设施建设的目的在于突出农村新的精神风貌,尤其是加强农民的体育锻炼,使其拥有健康的体魄,所以我们应调动农民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并提高设施的维护效率,确保设施的循环利用,从而吸引更多的农民前来锻炼,加快推动体育设施的建设进程,为新农村建设目标的实现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增强农民对体育锻炼重要性的认识及参与热情
新农村建设中农民处于不容小觑的地位,直接决定了体育设施建设的顺利与否。所以我们应尽快对农民的生活观念和生活习惯加以调整,传授农民正确的、健康的生活方式。第一,向广大农民宣传推广参加体育锻炼的好处,告诉他们要想保持身体健康,加强体育锻炼最关键,而且坚持不懈的锻炼对高发疾病与癌症等严重疾病有较好的预防功能。第二,由于农村已经形成了固定的建筑模式,在农村建设中并未考虑体育场地的建设,而且农民的生活习惯与运动习惯不理想,所以其观念的转变还需要一些时日。同时农民都喜欢在空闲时间和街坊邻里聊天、打牌或者在家收看电视节目,这样就没有多少体育锻炼的时间了,而一些体育设施在具备锻炼功能的同时还具有一定的娱乐性等功能,所以农民完全可以边锻炼边聊天,不仅实现了农民通过体育锻炼增强体质的需求,而且还增强了其沟通交流能力,可谓是“一箭双雕”。第三,举办丰富的全民参与的活动,以变相地提高农民参与体育锻炼的热情,这样不仅打消了农民的孤独心理和排斥情绪,而且还保证了体育设施的高效使用,对农村体育设施的建设发展带来了极大地好处。
篇9
村容村貌新变化”的xx期间全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奋头目标,县委、县府作出了《关于加快我县新农村建设的意见》,**乡**村*****年被县委、县府被列为全县第一批25个新农村示范村之一,在这样一个背景下编制完成的本规划。
本规划的编制经**县人民政府统一部署,**县规划和建设局新农村规划编制工作组组织,县规划设计室具体承担编制任务。
1、新农村规划建设文本
2、区位关系图
3、产业发展规划图
4、村庄整治规划图
5、配套设施建设规划图
**县规划和建设局新农村建设规划编制工作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目录
第一章总则…………………………………2
一、**基本情况………………………2
二、存在的问题…………………………3
三、规划依据与原则……………………4
四、规划重点与基本思路………………5
五、规划目标……………………………5
第二章**新农村建设规划………………5
一、村庄性质与规模……………………5
二、土地利用规划………………………6
三、产业发展规划………………………6
四、配套设施规划………………………7
五、农房建设规划………………………7
六、环境保护规划………………………9
第三章实施规划的措施及建议……………9
**县**乡**村新农村规划建设文本
第一章总则
一、**村基本情况
(一)地理位置
**村位于**县南部,**乡境内,东靠***,南邻***,西依***,北接***。
(二)地形地貌
***村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村域内四面皆山,地貌为侵蚀台坎状低山围绕的构造山原,属典型的山区地貌,海拔在550米左右,土质多为沙壤土和粘壤土。
(三)范围及人口
全村幅员6306亩,耕地1368亩,其中:田地80亩。全村共有6个组,352户,总人口1333人,人均耕地1.02亩。
(四)经济与产业
***村村域产业结构单一,主要依靠农业种植、畜牧养殖和劳务输出。主要农作物有蔬菜、玉米、水稻、洋芋等,经济作物以核桃、柑橘、桃等水果为主,现全村已发展柑橘100亩,核桃100亩,桃80亩,畜牧产业以黄羊、生猪、小家禽饲养为主。
(五)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设施现状
1、道路现状
全村现有进村主干道一条,全长4.5公里,红线宽度为4米-5米,为泥碎石路面;现有社道15公里,宽度3.5米-4米。现有3.2公里入户文明路。
2、电力现状
全村由县电力公司统一架设的农网供电,设有一个变电站,电力供应能够满足需要。
3、给排水现状
各农户现生活用水全依靠井水(红层找水)和使用涧水解决,水质一般。
厕所以旱厕为主,个别农户建有沼气池,人畜粪便部分进入沼气池进行处理,污水仍已直排为主。
4、通信、有线电视
全村已接通固定电话线,部分农户安装了固定电话,已通移动电话。有线电视用户极少。
5、公共服务设施及配套基础设施
该村有村委会办公室一处、小学一所、医疗点一个,均分布在三社,无固定垃圾堆放点。
(六)村庄现状情况分析
1、全村土地构成分析
一级分类二级分类三级分类字库村
编号名称编号名称编号名称面积(亩)
1农用土地
11耕地小计1368
112水田80
114旱地1288
12园地小
计370
121果园280
125其他园地90
13林地小计780
131有林地580
132疏林地200
15其他农用地小计129
153农村道路115
154坑塘水面9
156农田水利用5
2建设用地
20居民点及
工矿用地小计89
203农村居民点89
26交通用地262公路用地
27水利设施271水库水田
3未利用地31未利用地3111荒草地3567
合计6306
2、全村居民点现状分析
该村范围内,居民居住较为分散,村委会所在地相对集中有5个居民点,但都规模较小,最大的居民点居住有20户左右,全村居民点分布较乱。
3、农房建设质量分析
***村除8%属砖混结构村民住宅外,其余多为土木、砖木结构住宅,均为村民自建房,建筑时间参差不齐,建筑风格各异,配套设施不全,人畜未有效分离,总体质量较差。
4、居住条件分析
村内无公共绿地,无专门的公共活动场所,社会生活单调,居民生活、采暖以山柴为主要燃料,无统一垃圾回收和处理点。村内交通状况相对较好,6个社均通社道,90%的入户路为泥结石路,以公路和文明路为主的村社路网基本形成。
5、经济发展分析
***村属***乡规划确定的蔬菜,干果、水果规模发展区,今后乡域经济发展以第一产业的规模化、产业化和市场化发展来带动第二、三产业的发展。
农业方面,应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增加科技投入,继续发展以柑橘、核桃为主。在发展主业的基础上,持续扩大南江黄羊、生猪、小家禽的种养规模,增加收入。
二、存在的问题
(一)人多地少,全村人均耕地仅1.02亩。
(二)无支柱产业,农副产品生产规模小,市场竞争力低,二、三产业尚处于萌芽状态,服务水平低。
(三)村民居住分散,人均宅基地面积大,住房平面布局较为混乱,利用率低,土地资源浪费。
(四)公共设施不全,无农民集中活动地点,无集中绿化和安全管理机制。
(五)基础设施不配套,村道路系统不完善。环境卫生差,禽畜养殖方式和养殖地点安排不合理,农户生活垃圾没有规范处理,环境污染严重。
三、规划依据与原则
(一)规划依据
1、国家与四川省的村民规划建设管理条例;
2、《村庄规划标准》;
3、《全国村庄整治工作会议材料》;
4、《***乡集镇规划》;
5、《***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规划》;
6、《***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7、《农村村庄规划建设条例》;
8、国家、省、市、县关于新农村建设工作的意见;
9、县委、县府对新农村建设的具体要求。
(二)规划指导思想
坚持以“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为目标,通过有效的措施发展村庄自身建设,改善居民基本生活条件,提高村民的物质文化生活,在此基础上达到发展经济、保护自然环境和资源,逐步发展成为繁荣、富裕、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三)规划原则
1、根据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小康社会目标的要求,结合该村自然环境,资源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统筹兼顾,综合布署该村的各项建设项目。
2、正确处理近期建设和长远发展的关系,推进农村现代化建设,使村庄的各项建设规模、速度同当地经济发展、人口增减相适应。
3、合理用地,节约和集约使用土地;
4、合理布局,配套建设,有利生产,方便生活;
5、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统一规划村庄产业、绿化、村容、村貌和环境卫生设施。
6、保护历史遗迹和自然景观,突出地方和民俗特色。
7、遵循:“规模适度的村庄布局,川北民居的建设风格,功能完善的配套设施,生态良好的自然环境,规模发展的产业结构”的规划原则,大力实施“村庄发展治散、基础设施治缺、村内建设治空,村容环境治脏,农户住房治乱,产业发展治多”,确保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得到基本改变。
规划年限:近期:xx年至xx年;远期:xx年至2020年
四、规划重点与基本思路
(一)规划重点
1、按照新农村建设的要求,结合土地整合,对原有破、危房进行拆除整理,在规划用地范围内就近集中,规范建设。
2、完善基础设施以及配套公建,满足居民生活、生产的需要,铺设给、排水管网,电力、电信、光纤、电视线路,生活污水的分散(沼气)处理,对村内水沟、水塘、堰渠等水利设施进行整治和修缮,村内设置公共厕所、垃圾处理点等设施。
3、对村庄环境进行整治,重点处理好人畜关系,采取适当措施美化环境,在适当地点增加公共绿地,满足村民修闲娱乐活动的要求。
(二)基本思路
以现有条件为基础,加大科技投入,调整产业结构,促进农业标准化生产,规模化发展,产业化经营;整治村容,突出特色,加快建筑风貌形成,主要以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为主,大力发展民营企业,努力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
五、规划目标
(一)总体目标
标美公路进村、文明道路入户;人饮工程进村、安全用水入户;
农网改造进村、电视电话入户;环境整治进村、美化家园入户;
特色产业进村、富民项目入户;科教文化进村、文明新风入户;
民主法制进村、遵纪守法入户;党的建设进村、党员帮扶入户;
(二)经济发展目标:通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带动字库村经济发展,促进农民收入快速增长。
(三)社会目标:通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使字库村生产、生活、休闲、娱乐等基础设施合理配套,人居环境得到较大改善,村民生活水平得以巨大提高,城乡差距逐步缩小。
(四)基础服务设施建设目标:示范点内道路硬化率达100%,用电普及率达100%,安全饮用水合格率达100%,电视通讯信息网络基本实现配套,配置必要的教育、文化、卫生等生活服务设施。
(五)生态环境建设目标:清洁能源普及率达100%,生活污水沼气化处理达80%以上,规模化养殖畜禽粪便综合利用率达90%,实现垃圾集中堆放清运。
第二章**村新农村建设规划
一、村庄性质与规模
(一)**村的发展性质:立足生态优势,以“蔬、果、牧”生产为重点,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规模化发展,产业化经营。大力培育劳务输出产业,实现农村劳动力异地转移;按照适当集中和个别整治相结合的原则,加大配套设施和村容整治力度;以农副产品规模生产和加工为重点,大力发展集体和民营企业,逐步将字库村建设成为生态农业的现代化新农村。
(二)村庄各规划年限人口规模:近期xx年村庄人口1380人,远期2020年村庄人口1420人。
(三)同规划年限相对应的用地规模:xx年,农业用地2756亩(其中耕地1400亩),建设用地控制在100亩以内,2020年农业用地3750亩(其中耕地1620亩),建设用地控制在110亩以内。
二、土地利用规划
一级分类二级分类三级分类近期用地远期用地
编号名称编号名称编号名称面积(亩)面积(亩)
1农用土地
11耕地小计14001620
112水田100120
114旱地13001500
12园地小计4001050
121果园300500
125其他园地100550
13林地小计800900
131有林地600700
132疏林地xx00
15其他
农用地
小计156180
153农村道路140160
154坑塘水面1013
156农田水利用67
2建设用地
20居民点及工矿用地
小计100110
203农村居民点100110
26交通用地262公路用地
27水利设施271水库水田
3未利用地31未利用地3111荒草地34502446
合计63066306
规划建成蔬菜种植基地近期用地500亩,远期用地700亩;规划建成柑橘种植近期用地100亩,远期用地100亩;
规划建成核桃种植近期用地100亩,远期用地200亩;
规划建成桃种植近期用地100亩,远期用地100亩;
规划建成牧草种植近期用地300亩,远期用地500亩。
三、产业发展规划
(一)发展重点:一是蔬菜。建立和发展钟家湾基地,以特色大棚蔬菜为主;
二是果园。在一社、二社、三社、四社、六社建立干、水果产业带,以柑橘、核桃种植为主,发展特色干、水果产业;
三是养殖。发展五社的黄羊养殖,一社、二社、三社、四社、六社养鸡、生猪养殖为主,扩大养殖规模;
四是劳务。每年劳务输出300人,以专业劳务为主,壮大劳务输出产业。
规划近期黄猴年出栏3000只,远期年出栏4000只;
规划近期生仔猴年出栏4000头,远期年出栏6000头;
规划近期小家禽年出栏115000只,远期出栏xx0只。
(二)经济发展目标:到xx年,全村人均gdp达到9000元,工业生产总值达到90万元,年均增长速度10%,农业生产值达到600万元,年增长速度10%,第三产业总值532万元,年均增长速度10%。到2020年,村级生产总值达到2300万元,年平均增长速度9%,农业生产总值达到1200万元,年增长速度为9%,第二产业总值达到200万元,年增长速度10%,第三产业总值1100万元,年均增长速度10%。
以xx年为基础,人均纯收入2100元,按每年8%的增长速度,到xx年人均纯收入达到3000元,到2020年达到4200元。
(三)社会发展目标:把**村建成布局合理,设施配套,功能齐全,环境优美,具有地方特色的新型农村,主要指标为:严格控制人口自然增长,提高人口素质,近期人口自然增长控制在1%,远期控制在0.8%。人均公共绿地达到3.0m2以上。道路铺装或硬化率达到80%,自来水普及率达到100%,农村沼气使用率达到100%,电话普及率达到100%,电脑普及率达到50%。每户建沼气池,合理布局建公厕和垃圾收集点,保持村容整洁卫生。配套建成完善的小学,幼儿园、文化室、科普室、医务室、福利院等公共服务设施。规划期内100%的青少年完成高中或中等专业学业,65%的劳动力具有专业技术水平。
四、配套设施规划
(一)综合交通规划:充分利用现状地形条件,结合各功能分区,创造便捷的交通环境和完善的新农村道路网络。
路网结构:以村道、社道相结合为骨架,各组穿插环状加放射状的路网结构,完善村域道路结构;
道路等级:村道路分为两级,由村级公路和文明路组成。村主要道路宽度6--6.5米,村内组团之间联系的环状及放射状道路宽度为4—4.5米,文明路宽度为1-1.5米,村公共服务中心均设置停车场。道路建设要达到标美路的标准,做到沟通、路平、坡缓、涵洞通。
(二)供水工程规划:新建社区用水按规划要求由村民自建净水设施供给,用水综合指标按300l/(日.人);
居民点供水管网最小管径为dn50pvc管,按用户区位埋地敷设于地下。保留村民点用水由现有的自设取水水井作为生活用水和畜禽用水水源,并按照统一要求进行改造;水塘和水渠建设按农田水利灌概的统筹规划要求实施建设。
(三)排水规划:雨水应顺地沟沿道路边沟就近排放,宅院内雨水经雨水沟汇集排入整治后的雨水沟渠。规划区内现有雨水明沟底宽0.5米均为土沟,规划整治采用30cm厚水泥沙浆砌片石呈梯形明沟。
污水近期经沼气化粪池处理后用于农灌,污水排放量按用水量80%计算,污水管布置于村道路侧,支管接至每栋建筑物,材料用钢筋砼圆管。
(四)“三电一广”规划:供电由县城110kv变电站统一供给,改造现状供电网络,三相电网络覆盖率为100%,生活及公建用地量标准按300w/(日.人),生产用电按xxkw.h/万元的标准配送。
邮政电信规划设村邮政电信代办点一个,承担报刊杂志等邮政业务和代办电信业务。规范村内电信线路走向,完善数字通信和光纤网络。
提高电脑的普及率,增加村民对市场信息的了解,努力构建电脑信息网络系统。
广播电视和宽带网络系统,规划该村逐步同县城联通闭路广播电视和电脑宽带网络,使有线电视和电脑宽带网络覆盖率达90%以上。在村域内适当选址安装高音喇叭,以丰富农民的文化生活。
五、农房建设规划
(一)对于一些不适合入住和生活的房屋进行一些必要的改造,力求具有川北民风,又提高室内外环境质量,适应现代化生活。
(二)建筑材料多为就地取材,碎石铺路,砖块砌墙,白灰沙浆勾缝等。
(三)路面处理,铺设应就地取材,选取自然古朴,却又透着当地民族文化气息的道路铺装,形式以现有道路为模板,加以拓宽、平整,体现农村自然风景。
(四)外观上采用川北民居风格,屋顶局部由坡顶进行装饰。建筑风格应保持其地方特色,建筑宜小体量、低层数,变化丰富,均应采用坡屋顶,与山型地势相协调,依山就势而建。建筑层高不超过3.4米,建筑层数不能超过2层,建筑脊顶坡度按1:2.5计。
功能组成庭院空间空间界定
人居环境1、拆除了一些多余的空间(如一些经常不用的附属房),增加了一些不够用的功能的房间(如一些不够用的设施房);2、对于一些不合理的功能空间进行了调整(如一些与家居房没分开的家畜房间进行了分开处理);3、每家每户都设置一个卫生间。打造庭院经济,局部设置花卉、蔬菜种植空间,并在庭院内部布置休闲空间,可以让村民尽享天伦之乐。对内部交通通行系统、绿化空间、居住空间及附属房进行了合理的整合及处理,并利用青石铺路,砖块铺地。
风貌特点
建筑风貌1、立面上设置一些比较突出的实木恒条,给立面上带来突出变化;2、立面白色沙浆抹灰。居住房采用假坡屋顶,一些附属房则采用坡屋顶形式,与前面的假坡形成呼应;3、用水泥或青石板硬化前面的前坝,并利用木栅栏进行少量的绿化处理。
(五)新建村民住宅必须按照统一规划要求进行建设。新建现代农村住宅要求设计新颖,功能合理,建筑风貌体现川北民居特色,并结合现代生产、生活需要,屋顶采取平坡结合,努力打造个性鲜明、特色突出的农村建设新风貌。住宅成套率达80%
(六)对现有农房采取固化政策,严禁乱修乱建,鼓励到新建社区集中联建;严禁乱修乱建,积极推行农民公寓式住宅。
(七)规划在***社***地合理安排村委会、村小学、村文化室、科普室、医务室等公共建筑设施,并规划建设农民超市、文化活动中心和农民技能培训点;在界牌沟设立垃圾集中堆放场。
公共建筑在平面构成和立面设计上,均新颖别致,功能完善,能充分体现现代新农村风貌。
(八)规划在***、***、***建立三个集中村民居民点,***社***点逐步并入**街道成为社区,并在该社区规划建设敬老院和民营工业加工区。
(九)村绿地总体布局由多块中心绿地、组团结地、绿化带及各居民点和社区的宅前绿地构成点、线、面相结合的绿地系统;
村绿地强调突出不同特色,考虑步行娱乐均可的丰富空间环境,设置坐凳、小品等。绿地采用草、树、土丘等富有变化的手法,体现高低错落,营造环境气氛。
(十)居民点内安装路灯,路灯的选型要与村庄的建设风格相协调,以保障安全和衬托村庄建设效果。
(十一)抓住***部门挂联***村的有利契机,组织成立文化宣传队伍,提高村民的文化素质,丰富村民的文化生活。
六、环境保护规划
(一)保护环境建公厕,加强环境卫生管理,以村为单位成立清洁维护小组,对共厕的市政公用设施进行管理和维护。在邓家坡居民点由小学厕所改造水冲式公厕一座,粪便通过化粪池进行处理排放,加强对污水进行治理,污水必须经化粪池进行处理后才能排入水体,村境内水体水质应达到三类水域标准。
(二)保护生态建沼气池和使用燃气,加强对大气环境的保护,提倡使用清洁能源,户户建沼气池,***年突破20口,力争xx年全村普及。
(三)保持清洁建垃圾堆放点,加强固体废弃物的处理,规划村垃圾收集点4个,对村垃圾进行袋装化收集,统一运往固定垃圾堆放场处理。
(四)院落绿化,通过整合院落空间,在室内种植乡土植物或果树进行绿化,结合步行交通系统及建筑的收放有序,使绿化渗透到每户的宅前屋后。
第三章实施规划的措施及建议
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和能力建设,大力实施县委提出的农村党建强基工程、榜样工程、接班工程和温暖工程,按照县委对新农村建设的要求,以实现“村美、民富、班子强”为目标,坚持以“五改三建”为抓手,以解决“四难”为重点,努力改善农村条件,优化人居环境。
本新农村规划由***乡人民政府组织实施,由字库村委会具体执行,乡村应成立新农村建设机构,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有力的组织保障。
新农村规划一经批准,就具有法律效力,任何单位和个人必须服从规划要求和用地调整,不得擅自修改,确需修改必须经法定程序报原审批机关批准,维护规划的严肃性。
新农村规划批准后,加强规划的宣传,让村民理解、认识、支持新农村的规划建设,自觉维护和实施新农村规划。
篇10
土地利用现状分析
1土地利用结构安丰镇土地资源丰富,土地利用类型多样化。全镇土地利用类型主要分为农业用地、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土地(表1)。其中:农业用地面积134.9km2,占土地总面积的71.45%,主要包括耕地、园地、林地、牧草地和水面等类型;建设用地面积30.3km2,占土地总面积的16.05%,主要包括居民点及独立工矿用地、交通用地和水利设施用地等类型;未利用土地面积23.6km2,占土地总面积的12.50%,主要包括苇地、滩涂和其他土地等类型。已利用土地与未利用土地之比为7∶1。
2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长期以来农村居民点土地缺乏系统规划、盲目扩张、分布散乱、侵占耕地现象严重,严重影响了农村居民点土地的可持续利用。一方面,安丰镇农民长期习惯以“居民点+责任田”的形式分散居住,农村居民点基本上处于自然形成、自我发展的无序状态,“满天星”式的居民点分布格局,影响了土地的合理配置和利用。另一方面,居民点用地普遍呈现沿村镇“摊大饼”式外延扩展,致使村庄内出现大量空置房和闲置宅基地,形成“空心村”现象,造成土地资源的大量浪费。
乡镇企业用地粗放。安丰镇有些村镇关停并转企业的存量土地闲置,却仍然向外扩展侵占耕地,一些企业土地征而未用,圈多用少,甚至荒芜闲置,这种“重增量、轻存量”,不充分挖掘存量土地潜力的情况浪费严重,导致农村土地集约利用水平低下。
安丰镇现有农业基础设施薄弱,耕地田块小,形状不规则,埂、渠、路占地面积大,仅田埂(不含山区田坎)和沟渠就占耕地面积的9.5%,致使耕地利用集约化程度不高。同时,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随着人口数量的快速增长,人均耕地逐年减少,耕地后备资源匮乏,土地供需矛盾日益尖锐。
土地利用集约度评价
1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农村土地利用集约度评价指标的选取要以土地集约利用内涵为指导。按照简明科学性原则、系统整体性原则、层次性原则和可比、可量、可行性原则,结合当前安丰镇土地利用特点,从土地产出率、土地投入强度、土地利用强度和土地利用可持续发展4个方面,选取对土地利用集约度产生影响的18项指标,构建包括目标层、准则层和指标层3个层次的土地利用集约度评价指标体系。
2指标权重的确立采用层次分析法(AHP)确定土地利用集约度评价指标体系的权重。通过专家咨询及对指标体系的综合分析,确定准则层各指标对目标层的贡献度及指标层各指标对其准则层的贡献度,构造判断矩阵。经过归一化处理和一致性检验(CR<0.1),确定各层次的权重。其中,准则层各指标权重依次为:B1=0.342,B2=0.257,B3=0.214,B4=0.187,指标层各指标的权重见表3。
3指标标准化处理该研究指标数据主要来源于2000~2010年《安丰镇社会经济统计资料》、安丰镇土管所土地利用调查资料等。因各指标值数据的量纲不同,为使各项指标具有可比性,将原始数据无量纲化并进行标准化处理。针对不同情况对数据的标准化处理采取了不同的方法。主要指标通过正向型、逆向型和适度型的不同情况求得,采用百分比标准化法,并要求样本数据具有独立性。
由于个别指标数据离散程度大,若按照百分比标准化法处理,得到的分值普遍偏小,且与准则层的显著作用区间难以准确界定,为了增强此类指标的显著性,笔者采用方差分析法对其进行处理:首先,计算各指标平均值μ和标准差σ;然后,根据μ和σ值,进行分段赋值,即根据区间[μ-a1σ,μ+a2σ]来划分相应的分数段,给指标赋值。其中a1、a2为常数,根据指标数值的大致趋势及μ和σ值来确定。
以单位面积固定资产投资额为例,由于安丰街道的指标值与其他村之间相差过大,故采用方差分析法,过程如下:根据安丰镇各村单位面积固定资产投资数据,计算出其μ值为181.45万元/km2,σ值为446.96万元/km2;通过对数据的差异性分析,并依据标准差值确定a值,a值分别取0.25、0.30、0.35和0.38,对不同的区间值赋值,最终得出各村单位面积固定资产投资标准分(表4)。
4模型建立与计算根据土地利用集约度评价指标体系的权重和各指标归一化的分值,采用多因素综合评价模型对安丰镇各村土地集约利用情况进行评价。模型公式为:式中,F为土地利用集约度分值;ωb为准则层各指标的权重,ωc为指标层各指标的权重;Iij为归一化后各指标的分值。根据上述公式,计算出安丰镇所辖自然村土地利用集约度分值(表5)。从总体来看,安丰镇各村土地利用集约度差别较大。其中,安丰街道、北岗、石集、戚冲、龙塘和赵楼村的土地利用集约度分值高于0.53,土地利用属于集约型,与其良好的自然条件、社会经济状况有密切的联系;天岗、廖圩、青城、叶套、大桥、竹兴、甲贝和爱国村土地利用集约综合度介于0.47~0.52之间,土地利用属于适中型,其农村工业产值较高,带动了其他产业的发展;东庄、青峰、糖坊、谷贝和马路村的土地利用集约综合分值较低,土地利用属于粗放型,该类村以农业发展为主,经济水平相对落后。
土地利用集约度驱动力分析
1自然驱动力自然驱动力作为一个子系统,可以分成不同的组成部分。对于农村建设用地,自然驱动力主要表现为地基承载力的大小,从根本上影响新农村土地集约的程度。安丰镇以平原为主,建设用地受地形影响较小,主要在居民点的边缘部分呈外延式扩展。对于耕地资源,自然驱动因素主要表现为气候、地形、地貌及土壤质地等的不同,其差异直接影响到作物的产量和质量,最终影响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的高低。安丰镇位于北亚热带季风区,湿热的气候为农业生产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但降水过度集中,易造成洪涝灾害,给土地利用带来不利影响。安丰镇中部岗地为黄色粘土,东部滩地和西部湾区为水稻土和沙壤土,复杂的土地类型为土地利用多样化提供了条件,同时增加了农业开发成本,不利于土地的成片集约利用。
2经济驱动力经济因素包含宏观经济环境和自身经济实力,在土地集约利用评价中起着重要作用。改革开放以来,安丰镇经济保持强劲增长势头,农业生产稳步发展,农村工业生产突飞猛进,第三产业快速发展,为推进新农村建设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然而,农村工业的迅猛发展,必然会挤占大量的耕地。同时,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也归于农村工业的发展,收入水平的提高又成为居住用地和第三产业用地扩大的重要驱动力。如图2所示,安丰镇土地利用集约度分值与单位土地经济总收入呈现出较强的相关性。
3社会驱动力社会驱动力作为一个子系统,可以分为人口、技术、贫富状况、价值与观念等。人口增长一直被认为是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驱动因子之一。安丰镇人口增长加大了对住房和土地利用系统输出产品的需求,从而推动了居住用地的扩大与土地利用强度的提高,由此带来诸如土地退化、环境质量降低等问题。随着安丰镇人口增长与农村剩余劳动力向第二、三产业的转移,城镇用地及工矿用地增长迅速,又导致了耕地等农业用地的减少。图3显示,1952~2010年安丰镇人均耕地面积从1822m2下降到682m2,大约60年间人均耕地减少62.6%。
4政策驱动力政策因素是土地利用的重要决策因素,它通过地权制度、价格制度、经营机制等直接影响土地利用及其结构的形式。土地利用的实践表明,随着不同经济政策的实施,土地利用随之发生明显的变化。安丰镇早在20世纪70年代末就以农村改革为契机,解放生产力,形成一批特有的乡镇企业,为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从农业中脱离出来转向二、三产业创造了条件。乡镇企业的快速发展又带动整个农村经济的发展,推动了农村土地利用的多样化、高效化、商品化。近年来,在国家政策推动下,安丰镇执行退耕还林还湖,截至2010年全镇退耕还林112.07hm2,森林覆盖率大幅度提高,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在土地利用可持续度方面起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新农村建设中土地集约利用的优化途径
1科学编制农村建设规划,提高集约用地水平随着小城镇建设进程的加快,安丰镇各项建设对土地的需求日益增加,建设用地的供需矛盾将更加突出。根据国土资源部“城镇建设用地增加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相挂钩”的要求,将若干拟复垦为耕地的农村建设用地地块(拆旧地块)和拟用于城镇建设的地块(建新地块)组成建新拆旧项目区,通过建新拆旧和土地整理,实现项目区内建设用地总量不增加,耕地面积不减少、质量不降低,用地布局更合理。因此,需要科学编制新农村建设规划,新农村建设规划应与小城镇发展规划和土地整理规划相衔接,以达到提高集约用地水平的目的。
2开展农村建设用地整理,改善居民生活环境从安丰镇农村居民点的分布及其斑块的破碎化程度可以看出,新农村建设用地闲置和低效利用现象比较严重,存在“空心村”和闲置宅基地、空置住宅、一户多宅的现象,土地资源冲突尤为剧烈。当前亟需开展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以挖掘存量建设用地的潜力。针对农村居民点布局零散、生活基础设施不健全、村容村貌差的现象,以建设中心村、迁并自然村、消除零星村、改善农村居住条件、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为具体目标,通过村庄的改造、归并和再利用,使农村建设用地逐步集中、集约,从而提高农村建设用地利用强度,促进土地利用有序化、合理化、科学化,改善农民居住条件和农村生态环境,以保障新农村建设的顺利进行。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新农村建设标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