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时代对学生的影响范文

时间:2023-12-15 17:55:1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网络时代对学生的影响,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网络时代对学生的影响

篇1

关键词:网络;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D6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992(2010)11-0000-01

一、网络时代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机遇

1.网络信息的多样性、广泛性和开放性极大地丰富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

在网络时代,网络信息的多样性、广泛性和快捷性,不仅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进行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更加便捷的资料和载体,使他们紧跟时代潮流,紧握时代脉搏,掌握最新、最全的思想政治案例;而且利用网络的开放性、多样性,利用不同的形式,如声音、视频等多样化的形式来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趣味性,且更具说服力,更贴近学生,这就为进行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充实和丰富了新的内容。

2.网络技术的进步极大地拓展了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和艺术

网络多媒体技术,特别是虚拟现实技术的运用,可以将思想政治内容巧妙地融入网络活动中,采用生动活泼的形式,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启发性,从而使得严肃、枯燥的思想政治教育变得生动有趣,其效果是传统思想教育方式所无法比拟的。同时,网络技术的发展使人们可以通过多种多样的形式,迅速地了解来自不同地方的各种信息,包括社会现象、思想观点、文化思潮;而且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融入到电子邮箱、公共论坛、网络微博及网络群组、社区当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还可以通过开发一些具有专业特色的思想政治教育网络系统,从而形成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加网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模式;可以充分发挥网络传播的多媒体特性和即时性,使教与学、情与理、形与神、形与声有机地交融,给教育对象造成鲜明清晰的视觉印象

3.网络信息化有利于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由于网络具有互动性、开放性,因此,思想政治教育者可以通过网络的多种渠道了解学生的思想情况,而且学生也可以通过电子邮件、论坛等形式及时的向教育者咨询问题,进行交流互动,同时学校还可以通过网站信息等方式使家长、社会及时地了解学生的情况,并针对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以便做出改进,提高办事效率,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网络时代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挑战

1. 网络的开放性、多样性和虚拟性对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的挑战

网络的开放性使得世界相连,让全世界不同的文化形态,价值观念,在网上混合碰撞,在丰富人们的生活的同时,网络的多样性更表明网络中也充斥着低俗的文化;网络的虚拟性使得部分大学生在虚拟的世界里不受传统道德的约束,很容易造成道德人格缺失,甚至导致义务、责任缺失等,这些都对新时期的大学生的健康成长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2. 网络时代背景下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素质和能力的挑战

网络的发展,使大学生掌握了更为丰富的信息,对现实的分析和鉴别能力提高,同时大学生可以更直接地接触社会,并会受到社会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传统的工作方式将不再适应大学生的选择,从而导致一些思想政治工作者固有的、传统的思想和知识无法适应时代的要求,再加上缺乏对网络环境下思想政治工作的特点和规律的了解,使他们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主体地位面临严峻考验。

3. 网络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功效的挑战

网络已经作为必不可少的工具融入到了我们的生活中,由于网络的虚拟性,大多数人都通过各自的代号而非自己的真实姓名上网、发表言论,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无法有针对性的开展工作,而且网络的各种负面信息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正面效果受到削弱,且采用传统的灌输式、说理的教育方式,不能有效地适应网络时代的要求,使得大学生思想政治家有的功效越来越弱,且产生滞后效应,达不到教育的目的。

三、应对网络时代机遇与挑战并存的举措

1. 加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建设

信息网络是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因此思想政治工作要发挥网络技术的优势,扬长避短,大胆创新,高校党委应加强管理,确定明确的指导思想和工作方针,同时完善规章制度,通过规范管理学生网络行为,并且利用网络信息流通快、信息广泛等优势,正确引导学生明辨是非,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促进社会主义网络道德的良性建设。

2. 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能力和素质

列宁曾经指出:“在任何学校里,最重要的是课程的思想政治方向,这个方向由什么来决定呢?完全而且只能由教学人员来决定。”因此在网络时代,针对新时期、新环境、新特点、新情况,思想政治工作者要摆脱传统观念和思维方式的束缚,增强危机意识,转变角色,引导大学生利用正确有益的信息;同时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努力学习网络知识,提高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的能力,不断创新思想政治工作方式。

3. 创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方式

同志在2000年6月28日召开的中央思政工作会议上强调指出:面对新形势、新情况,思想政治工作在继承和发扬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必须在内容、形式、方法、手段、机制等方面努力进行创新和改进,特别要在增强时代感和加强针对性、实效性、主动性上下功夫,这要成为今后加强和改进思政工作的重点。网络作为一种新的传播方式具有互动性、开放性、平等性、多元性等优势,利用网络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可以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与思想政治教育对象及时地进行沟通,达到更好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利用多种网络方式包括远程登录、网络聊天室等进行思想交流,改变传统的会议式、课堂式、灌输式的封闭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向着开放式的信息处理方式转变,从而实现思想政治工作与网络技术特点的有机结合,极大丰富思想政治工作方式。

4. 强化网络信息的监督和管理

强化网络信息的监督和管理网络信息的管理和监督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命线”。由于网络的开放性、网络的自由性,使得对网民行为的约束力较弱,因此学校要加强对网络环境的监管,一方面建立相对完善的网络监督管理机制,监控校园网,构建校园信息安全体系;另一方面正确引导和教育学生自觉约束自己的行为,形成正确的网络文化观,促进和谐校园文化建设。

参考文献:

[1] 陈炎:《网络时代的高校思政及素质培育路径选择与创新》,《科技创业月刊》2010年第5期.

[2] 姚帆,《网络文化对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影响》,《大众科技》,2010年第7期.

篇2

【关键词】新媒体时代 社交网络 大学生群体 阅读习惯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5)02-0005-02

社交媒体是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科技的发展而诞生的新生事物,在年轻人中有着惊人的高普及率。那么,大学生这个群体使用社交网络是否会影响其课外阅读习惯?

为了了解这一情况,本文以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3级新生为调查对象,按各学院新生总数及男女比例各抽取25%的学生(共计364人)进行了问卷调查。具体涉及五个专业,其中,文学专业10人(男2人,女8人);法学专业8人(男3人,女5人);管理学专业34人(男14人,女20人);理学专业20人(男14人,女6人);工学专业292人(男257人,女35人)。男生总计290人,女生总计74人。

一 研究方法

本研究的样本涉及不同专业、不同性别使用社交网络的学生,那他们的情况有什么差异?不同专业和性别的学生对社交网络影响阅读习惯所持的态度是否存在相关性?差异有多大?是本文探讨的问题。由于所涉及的数据包括定类、定量,所以本文拟分别以专业、性别为自变量,运用统计软件SPSS 19对有效样本进行统计分析,判断各变量之间是否相关,若存在相关性,则进一步进行线性关联分析以判定相关度的大小。

二 数据统计分析

364份调查问卷的统计结果表明,被调查者对“社交网络是否影响阅读习惯”这一问题有三类意见:是、说不清、否。其中,男、女被调查者中选择“说不清”态度者(即社交网络是否影响阅读习惯自己并不太确定)分别为95人和23人,由于他们认为社交网络的使用对自己阅读习惯的影响并不明朗,关键是把握好“度”,并没有全盘否定其影响作用。因此,为了便于分析,笔者把选择“说不清”的被调查者归入选择“是”者(下同),统计结果见表1

由表1可知,对于社交网络是否会对阅读习惯产生影响这一问题,有69.8%的被调查者持肯定态度,仅有30.2%的被调查者持否定态度。那么,不同性别、不同专业学生的态度是否一致,有无相关性呢?

1.不同性别调查者的差异分析(见表2、表3)

表2 性别* 影响

影响 合计

是 否

性别 男 计数 205 85 290

影响中的% 80.7% 77.3% 79.7%

女 计数 49 25 74

影响中的% 19.3% 22.7% 20.3%

合计 计数 254 110 364

影响中的% 100.0% 100.0% 100.0%

表3 卡方检验

值 df 渐进Sig.(双侧)

Pearson卡方 0.559a 1 0.454

连续校正b 0.367 1 0.544

似然比 0.551 1 0.458

Fisher的精确检验

线性和线性组合 0.558 1 0.455

有效案例中的N 364

注:a. 0单元格(.0%)的期望计数少于5;最小期望计数为22.36。b. 仅对2×2表计算

由表2可以看出,有80.7%的男生认为社交网络会对阅读习惯产生影响,而持相同观点的女生也有77.3%。同时,仅有19.3%的男生认为社交网络不会影响其阅读习惯,持相同观点的女生为22.7%。我们发现,不同性别的受访者对社交网络与阅读习惯的态度普遍一致,即普遍认为社交网络会对阅读习惯产生影响,那么这二者之间存在的差异是否显著呢?

我们假设不同性别的受访者对于二者的态度之间并无显著差异,综合表3的卡方检验显示:由注释a说明0单元格(.0%)的期望计数少于5,最小期望计数为22.36。理论频数小于5的单元格比例(0%)小于20%,说明统计结果可靠,可以进行阅读分析。卡方值(χ2)=0.559,相伴概率(P)=0.454>0.05,说明二者并无显著性差异,不能拒绝原假设。

因此,我们认为不同性别的被调查者态度相互独立,即他们在这一问题上的态度一致,且不具有显著差异。

2.不同专业调查者的态度分析(见表4、表5)

由表4可知,不同专业的被调查者,对社交网络是否会影响阅读习惯持肯定态度者的比例较高,即:不同专业的被调查者普遍认为社交网络会对阅读习惯产生影响。其中,文学专业和理学专业被调查者的态度相同。

我们假设使用不同专业的受访者对于二者的态度之间并无显著差异,综合表5的卡方检验我们发现:由注释a说明0单元格(20%)的期望计数少于5,最小期望计数为2.42。理论频数小于5的单元格比例(20%)不大于20%,说明统计结果可靠,可以进行阅读分析。卡方值(χ2)=4.349,相伴概率(P)=0.361>0.05,说明二者并无显著性差异,不能拒绝原假设。

因此,我们认为不同专业被调查者态度相互独立,即他们在这一问题上的态度一致,且不具有显著差异。

表4 专业* 影响

影响 合计

是 否

专业 法学 计数 5 3 8

专业中的% 62.5% 37.5% 100.0%

文学 计数 6 4 10

专业中的% 60.0% 40.0% 100.0%

理学 计数 12 8 20

专业中的% 60.0% 40.0% 100.0%

工学 计数 211 81 292

专业中的% 72.3% 27.7% 100.0%

管理学 计数 20 14 34

专业中的% 58.8% 41.2% 100.0%

合计 计数 254 110 364

专业中的% 69.8% 30.2% 100.0%

表5 卡方检验

值 df 渐进Sig.(双侧)

Pearson卡方 4.349a 4 0.361

似然比 4.182 4 0.382

线性和线性组合 0.108 1 0.742

有效案例中的N 364

注:a. 2单元格(20.0%)的期望计数少于5;最小期望计数为2.42。

三 结论

本次调查问卷的统计结果表明,不同性别、不同专业的被调查者对于社交网络是否会影响阅读习惯的态度普遍保持一致,认为社交网络的使用会对阅读习惯产生影响,而且统计结果没有显著性差异。

总之,以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3级学生为调查对象的研究表明,社交网络的出现会对大学生的阅读习惯产生影响。因此,我们应正确利用社交网络对大学生阅读内容、阅读方式的影响,把握好使用社交网络的“度”,培养大学生积极、正确的阅读习惯,加强与学生的合作与互助。如此,才能进一步充分发挥社交网络的优势,实现培养大学生在新媒体时代下良好阅读习惯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1]陈在云、高文举.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浅阅读现象研究[J].新闻世界,2013(2)

[2]尕藏草、杨洪卫.大学生阅读现状及其对策[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12(4)

[3]费鹏.新媒体时代大学生阅读现状探析[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7)

篇3

关键词:网络时代;高职;大学生;学习方式转变

目前,互联网作为科学技术进步发展的重要成果,已经被广泛应用到大学生日常生活当中,而且网络信息已经逐渐成为学生获取知识以及多种信息的途径,并对学生学习以及日常生活产生了相对深远的影响。在网络时代下,我们应正确看待网络对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影响,充分发挥其指导作用,促进高职院校学风建设。

一、网络时代下高职大学生的学习方式新转变

1.从被动型转为主动型

传统形式的高职大学生学习方式往往是教师讲,学生听,学生只可以被动接受。在网络环境下,所呈现给高职大学生的是一个有着自由意识的空间,可以实现信息交流、自由制造与传播信息。网络的广泛应用逐渐使学生成为学习主体,学生可以自主选择所要学习的内容以及学习方法,然后对学习情况进行检查评价;学生还可以按照自己的实际学习情况对学习策略进行合理调整。网络背景下,避免了高职大学生的学习沉闷,使其更加迫切地加入到学习以及讨论中,进而使学生思维更加活跃,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2.从封闭型转为开放型

从某种程度上讲,传统形式的高职学生学习方式属于封闭式的,主要体现在资源单一、方式固定以及空间有限三个方面。网络背景下,高职学习的信息资源都是数字化的,具有丰富多彩的特点,主要涉及多媒体素材、网络化课件、网络化课程以及计算机学习软件等。[1]

高职在教学资源内容方面,不仅包括每一节课的精讲资料,还有教师的讲义、专题讲座、自学光盘以及名师讲座等,凡是网络用户,都能够借助互联网实现信息的交换以及共享,使多种教育资源与网站进行连接。

3.从固定模式转变为个性发展型

高职大学生之前的学习方式是固定性质的格式化学习,高职教师已经将所要学习的内容以及过程进行了固定,教学内容、学习进度以及教学方法都是统一的,甚至学习目标也具有统一性,学生仅仅是被动模仿。在网络背景下,高职大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实现有针对性地学习,接受能力相对较强的学生还可以在完成规定学习任务之后,按照自己的兴趣爱好来学习更多具有挑战性的知识,实现全面发展以及个性发展。[2]

二、网络对高职大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负面影响与应对策略

网络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可以给高职大学生的学习方式转变带来积极作用的同时,也带来了一定弊端。首先,游戏娱乐多。因电脑网络属于分布式网络结构,也就是说网络没有中心,并不存在对某项模块进行控制的问题,可以提供完全自由的学习空间。但是高职大学生由于自控能力相对较差,造成上网成瘾。其次,借鉴依赖多,影响到学生的思考与创新。网络资源是相对丰富的,而且大多数学生都可以有意识地利用网络解决日常学习中的难点问题。但是,这种情况下,学生容易会产生依赖心理,所有学习任务都依赖网络查询,扼杀了高职大学生的创新意识。

面对网络的积极作用与消极作用,相关部门应科学正视地引导网络走向,对网络时代下的高职大学生思想教育观念进行更新,并加大教育资金投入,做到主动占领网络时代下的教育市场。努力为高职大学生营造轻松自由、相互尊重以及民主平等的学习环境,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其更好地利用网络进行学习与研究,最终以相对积极的姿态投入到实际学习过程中。

总而言之,网络时代的到来将会使高职大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较大转变,给告知大学生带来积极作用的同时也产生了消极影响,在实际工作中,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采取科学化措施,确保网络技术作用的科学发挥。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网络时代 前网络时代 高校 学生工作

本文中“网络时代”一词是指以互联网迅速发展和普及为标志的我们所处的这个时代。前网络时代是和网络时代相对应的,它指的是网络时代以前的时代。网络时代与前网络时代相比,学生工作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高校学生工作管理理念的变革

在网络时代高校学生工作管理理念的变革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1)学生管理向学生服务的转变

在前网络时代,我国高校对学生的管理,一直实行“行政本位”式的管理,在管理过程中,学生和校方处于信息不对称地位,学生没有知情权和参与学校规章制度制定的权利,对所受处分,没有申诉的机会和渠道,只能服从和遵守,对学生的评价也以“听话”、“顺从”和“守纪”为标准。

在网络时代,市场经济和网络文化所带来的民主、平等、竞争等观念已深入人心,大学生权利意识开始觉醒,这极大的推动了高校学生工作从管理到服务的转变。我国高校的学生工作指导思想已经开始从管理向服务转变,并表现出鲜明的过渡痕迹,即一方面,学校已经为学生提供了比较优质的服务;而另一方面,在学生工作的个别领域仍存在着学生被管理的现状。

由于学生工作指导思想还没有完全转变过来,部分学校管理者在实践中强调从制度入手,严格管理,而不去关心规范是否科学和合理;大学生认为自己缴费上学,是“消费者”,应该享受优质的教育服务,对学校的一些的做法提出质疑,二者因之在管理中出现一些矛盾,严重影响了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

(2)以“教师为本”向以“学生为本”转变

传统的学生工作方式容易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挫伤学生的进取精神,压制学生的创造能力,使管理失生机和活力,陷入本本主义的泥潭。学生在学校中处于附属地位,这种附属性的地位及在学校中的学习实践导致了学生人格上的依附性和主动精神的丧失,个性被共性所替代。而当前,高校不仅注重管理的科学性,注重规章制度的建设,更突出规章制度的“人性化”。尊重学生个性化的需求,关爱学生的品质和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关爱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

2.高校学生工作管理方式的变化

前网络时代学生工作管理方式主要是:行政命令式和以班级为单位进行教育和管理。高校中大学生明确隶属于某一确定班级,由辅导员和班主任共同负责班级具体事宜,以班级为教育对象,实行集体教育和集体管理。行政命令式在德育领域主要表现出“行政动员式”,由上级通过正式组织动员、领导动员和层层动员的方式对大学生进行品德教育。由于过去大众传媒不发达,高校内同一层级的单位之间,以及个人与个人之间的横向交往相对较少,影响大学生思想道德的主渠道,以及政策、观念、价值取向、信息的主渠道是依靠各级组织,由领导层层传达,层层动员。

现在,这种行政命令式依然存在,并发挥一定的作用,但相对过去,其影响力已大大减弱。传媒技术的发展,人们横向交流增多,民主参与式管理成为网络时代的选择。民主参与要求学校为学生创造更多的机会,参与学校的活动,在活动中锻炼和提高学生能力。与民主参与相一致,学校更加尊重学生的个性选择、兴趣爱好,实行个性化管理,承认学生之间的差异,提供给学生的服务更加多样化。

管理由刚性向柔性转变。柔性管理不仅注重发展学生的智力,更注重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世界观及人生观的培养,注意学生个性的培养和人格的完善。刚性管理忽视学生的个性,强调规章制度的作用,在管理过程中“见物不见人”。而管理柔性化,能够充分保障每位大学生的个性在适宜的教育情境中得到充分发展,成为高素质的创造性人才。柔性化管理是新时期培养创新型人才对学生工作的必然要求。

3.高校学生工作内容的变化

高校学生工作在网络时代增加了一些新内容。伴随网络进入高校,大学生网上越轨行为出现。大学生的网上越轨行为主要有以下表现:(1)大学生沉迷网络,影响学业。(2)大学生在网上聊天交友,浏览黄色网站,忽略了正常的人际交往,损害了身体健康。(3)个别学生敷衍学业,在网上剽窃、抄袭论文,在同学中造成了很坏的影响。(4)网上犯罪行为出现。个别学生黑客侵入别人计算机,修改别人网站主页,制造事端,或盗取别人的邮箱密码,窃取他人的隐私。

网络时代学生工作增加的新内容还有:出现了一些与网络有关的心理疾病;一些高校之间相互承认学分,学生可跨校选课,大学生属于某一学校的归属感变弱,由“单位学生”向“社会学生”转变,各校学生工作部门之间的配合与协作问题也提上了工作日程。

减少了一些老任务。网络时代高等教育发生了重大的变革,和计划经济相适应的一些学生工作机构随着市场经济的到来已完成其历史使命,退出舞台。如过去大学生“统分统配”政策已成为历史,学生工作毕分办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学生就业指导中心。高校大规模扩招和后勤社会化,学生住宿问题已交给社会来解决,一部分学生宿舍管理正在或将要从高校学生工作任务栏内消失,等等。

学生工作的难度大大增加。学生工作难度增加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工作任务的复杂性大大增加。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思想道德教育内容现代化,大学生价值观念多元化趋势愈加明显,德育难度大大增加。二是学生工作手段和方式复杂化,对学生工作者的要求更高。学生工作更讲究疏导、熏陶和感染,学校要为学生成长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学生工作手段多样化,对管理者素质的要求更全面,学生工作内容向纵深和纵广方向发展。

4.学生工作者和学生角色、地位的变化

在前网络时代,大学生在学校管理中是“被管理”和“被教育” 的对象,学生工作讲究“服从”和“听话”。学生工作的重心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辅导员肩负这一重任,通过对集体“灌输”式的教育,即“我说你听,我打你通”的方式管理教育学生。学生辅导员“融党政于一体,集教育管理于一身”,充当起学校最为基层的学生工作者,他们和校学生处及校团委的老师一起担当起学生“管理者”和“教育者”的角色。

学生参与学校管理的积极性低,同时校方为学生参与学校管理所作的努力也太少。有些管理者甚至认为,学生只是“过路客”,参与学校的管理只会为管理部门“添乱子”。“而事实上,在学校的几年时间内,他们都是一个影响着他们生活的集体的成员,应该鼓励大学生不仅懂得他们所在的大学决策是怎样做出来的,而且还应该号召、要求他们以校园公民的身份参加进去。”

在前网络时代,校学生会是高校中由学生组成的最大的民间性组织,但是它的学生代表性不强,又是在校团委的“指导”下开展工作,独立性因此大打折扣,学生会只能看作是学校团委的一个下属机构。

而在网络时代这一切都渐渐地发生了变化,这种变化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首先,学生和学生工作者之间是平等关系。这种平等体现在学生和学生工作者之间互相尊重,学生工作者不再强求一律,用一个统一的标准或模式来要求学生,评价标准趋于多元化。

篇5

关键词:网络时代;汉语言文学;经典阅读及体验

在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人们的生活水平发生了较大程度的改变,在以前人们阅读的方式仅限于通过纸质书籍进行,现今可以利用手机、电脑等电子设备进行阅读,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阅读的便利性[1]。在网络时代给汉语言文学阅读带来的便利性的另一方面,网络时代也影响了我国汉语言经典文化的发展,为了分析网络时代汉语言文学的经典阅读及体验,笔者针对网络时代汉语言文学的经典阅读及体验进行了分析,现详细报告如下。

一、网络时代给汉语言文学经典阅读及体验带来的问题

1.时代上的问题

在21世纪网络就已经遍布全球,网络是一个新鲜事物,90年代的小朋友均在网络技术的环境中成长,受到网络的影响形成了浮躁的心理及一些不好的习惯等,汉语言文学涉及到的经典名著是历经了时间的沉淀,是智慧的结晶。现代网络社会对早期文学中描绘的社会完全不同,很多在网络环境下成长的学生无法体会文学著作里面的场景及感受,对于阅读汉语言文化形成了一道屏障,影响了学生们阅读汉语言名著的兴趣。

2.表现形式上的问题

网络成为了大部分学生学习、生活及工作的工具,网络虽然能给学生带来大量汉语言文学的阅读提供免费资料,避免了学生为查找资料浪费的时间,但多数学生并不会利用网络资源进行汉语言文学的阅读。大部分学生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娱乐、八卦,学生的阅读仅仅停留在比较浅显的位置,学生在进行网络娱乐新闻的阅读时,往往被标题及图片吸引,产生一种习惯性阅读标题,大略看一下梗概的方式进行阅读,无法让学生们养成细细品味的阅读习惯。

二、网络时代下汉语言文学的经典阅读及体验方式

1.积极引导学生进行经典阅读

由于汉语言文学具有篇幅长、情感细腻及文字枯燥等特点导致学生渐渐失去了阅读的兴趣,学生一旦失去兴趣就难以对汉语言文学的经典进行阅读,部分学生会采用网上搜索的方式将经典作品的中心思想、主要内容等来完成教师布置的阅读任务。在进行汉语言文化的教授过程中应利用课堂时间将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式转变为活跃的课堂气氛,让学生们变成课堂的主体,提高学生们学习及阅读汉语言文学作品的兴趣及热情。在课堂中可以采用排练话剧的形式对学生们进行汉语言文学阅读的讲解,为学生们布置课后作业也可以让学生们采用网络技术将话剧的背景音乐及灯光进行处理及制作,让学生在制作及表演的过程中对经典文学的背景有所了解,让学生们对经典文学作品感兴趣,采用网络与汉语言文学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阅读及汉语言文学的体验[2]。

2.改变汉语言文学阅读的表现形式

将汉语言文学经典作品以网络技术的手段转化为音频及视频的表现形式,通过不同的表现形式传授经典作品的思想与文化,一方面可以呈现给读者不一样的看法及观点、感觉,另一方面还可以吸引学生的关注,引起学生的兴趣,以不同的表现形式鼓励学生进行汉语言文化经典作品的阅读;可以采用将汉语言文学作品视频及音频放入学校内部网站中供学生们观看及参与。还可通过定期组织汉语言文学书籍交流会的方式将经典的文学著作以不同的表现形式表达,让学生在对经典文学作品进行阅读后发表自己的见解与感受,感悟出汉语言文学作品带来大家的受益处,提高学生的阅读积极性,丰富学生的课余网络交流机会。

3.让学生自主参与汉语言文学名著的阅读中

以分组的形式将学生分成小组,一个小组负责一部汉语言文学作品的表演,鼓励学生们在进行汉语言文学作品的阅读后,将文学作品中的内容以表演的形式展现出来。若看进行角色的表演就必须对汉语言文学作品进行仔细阅读并斟酌,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们对汉语言文学作品的阅读,在进行汉语言文学作品的表演后,每一位学生必须说出自己对作品中哪一段台词、哪一个场景及哪一个任务的印象最深,再对这些场景、任务及台词进行深入的分析,加深学生对汉语言文学作品的阅读及理解,帮助学生完成汉语言文学作品的阅读及体验[3]。

三、结语

网络的发展及汉语言经典文学作品之间的关系较为密切,一方面网络给汉语言文学作品带来了学生们阅读方面的便捷,另一方面网络给汉语言文化作品的发展带来了一定意义上的限制。在进行汉语言文学作品的教授过程中,找到合适的切入点,采取合理、科学的方式进行汉语言文学作品的阅读及体验,能达到网络促进汉语言经典文学作品发展及创新的目的,使得汉语言文学的经典阅读及体验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而发展。在汉语言文学的经典阅读及体验中,采用正确的方式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汉语言文学作品的阅读及体验,将汉语言文学作品以不同的表现形式表现出来及采用一定方式让学生们自主参与进汉语言文学的经典阅读及体验中来。

参考文献:

[1]邓小林.网络时代汉语言文学的经典阅读与体验[J].价值工程,2014(30):286-287.

[2]李登宇.网络时代下汉语言文学的经典阅读与体验简述[J].新媒体研究,2016,2(1):36,49.

篇6

【关键词】网络时代 中小学生 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素质

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互联网成为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工具,人们已经全面进入网络时代。随着网络在生活中各个方面的不断深入,不仅给成年人的生活带来了很多便利,越来越多的中小学生也接触到网络,并且对他们的心理健康产生了很大影响。由于中小学生正处于青少年阶段,心理和思想都处于一个形成和发展的阶段,具有很强的可塑性。他们大多数渴望接触新鲜的事物,探究周围的世界。同样,他们大多数也一样没有丰富的生活经验和明辨是非的能力,往往容易受到外界不良思想的诱惑,对成长产生不良影响。

在高速发展的信息时代,中小学生接触网络、利用网络进行学习和社交是十分正常的事情,我们不应该把网络视作影响孩子健康成长的洪水猛兽。要想让孩子在网络时代能够全面健康地成长,就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他们的心理健康教育,使他们懂得合理地利用网络。

一、学校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在中小学生成长的过程中,学校的心里健康教育是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在对中小学生心理健康形成巨大挑战的网络时代,学校的心里健康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学校应该根据中小学生的心理特点,运用有关的知识和方法,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心理素质。

1.要对学校的所有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能够不断地正确地认识自我、学会自我心理调节,增加他们的承受心理压力和适应环境的能力,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

2.善于发现学生在成长中产生的心理困扰和心理障碍,并且及时地对学生进行引导,及时摆脱心里障碍,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

学校应该在原有的基础上,设置固定的心理辅导课程,聘用专业的心理教育老师来对学生进行心理学教育,通过有规律的、合理的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保证学生的心理健康。

二、引导学生正确地使用网络资源

中小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由于心理不够成熟,在面对丰富多彩的网络信息时难免会丧失判断能力,不知如何取舍。这时,老师应该引导学生正确地使用网络资源,告诉学生怎样辨别网络上的不良信息。

老师是中小学生成长过程中心理健康的重要监督者,一定要对网络环境中,学生心理成长、道德建设、道德行为的发展特点和成长规律,有效地指导学生正确地辨别网络信息,善用网络资源,吸取对成长和学习有用的信息,自觉摒弃不良信息。

引导学生要学会把日常的学习与网络有机联系起来,促进学习的进步,使学校教育与网络更好地联系在一起。

三、端正中小学生的上网动机,使他们使用正确的态度面对网络

要使中小学生能够正确地使用网络,保证其心理健康,就要端正中小学生的上网动机,使他们使用正确的态度面对网络。俗话说“动机导致行为,行为导致结果”,只有使他们的上网动机端正,才能够使中小学生在接受网络信息时,产生自我心理保护意识,自觉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学校要充分利用计算机课程、宣传栏、黑板报等各种形式对学生进行网络使用安全教育。另外,老师也应该在教学的过程中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和文明上网教育,让学生对网络文明和网络安全有充分的认识,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上网动机,使用正确的态度面对网络。

在网络与生活不断深入渗透的时代,学校在学生教育的过程中应该在学校内部营造一个大的氛围,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网络心理健康教育。在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重视学生心理素质的的建设和提高,还要在其他的教学科目中对学生的网络道德建设进行渗透,使学生能够产生正确的上网动机,端正上网态度,正确地使用网络。

总之,“少年强,则国强”,我们的民族要想有一个光辉灿烂的未来,就要重视青少年的全面发展。良好的心理素质是未来人才竞争中不可或缺的因素,因此,在青少年成长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心理健康的培养。中小学时期是青少年心理素质发展的重要时期,同时也是一个极不稳定、容易受到不良影响的时期。网络时代的到来,对中小学生的心里健康成长提出了更多的挑战。这需要更多的教育者对这一领域有更多的关注和探索,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为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做出更多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凌贵荣.网络时代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探析[J].实验教学与仪器.2013(04).

篇7

关键词:网络时代;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是高职院校的重要教育内容之一。网络时代的到来给高职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带来了一系列的影响。从近年来发生在各类高职院校中的事故案例来看,大部分案例都与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密切相关。因此来说,在网络时代中,加强对高职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依然任重而道远。

一、心理健康教育的概念和特点

(一)心理健康教育的概念。心理健康教育,是指高职院校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运用有关心理教育的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健康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过程。通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高职院校要达到培育良好的性格品质、开发智力潜能、增强心理适应能力、激发内在动力、维护心理健康、养成良好行为习惯。总而言之,即育性、启智、强能、激力、健心、导行。

(二)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特点。笔者认为,心理健康教育主要具有如下几方面特

1.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素质教育本质上属于能力教育,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完善健康的个体人格。心理健康教育通过对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实施积极地干预,就可以从本质上达到素质教育的目标和要求。因此说,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2.心理健康教育具有长期性和复杂性。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长期而系统化的过程,绝非短期一蹴而就就能够实现的,而且教育效果还会受到外部因素的影响,具有极强的不稳定性和反复性。为了巩固心理健康效果,不仅需要教师付出长期巨大的努力,还需要不断地对心理健康教育成果进行巩固。

二、网络时代开展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意义

(一)有效克服网络时代对高职学生心理健康产生的不利影响。网络时代除了给学生带来信息获取、沟通和交流的便利以外,还带来了大量的社会腐朽、落后的思想及风潮。高职院校学生的“三观”尚未完全成熟,很容易受到外界不良风气的影响,网络时代恰好为这些信息的传播提供了媒介和渠道。学生在利用互联网获取大量信息的同时,势必会在不同程度上受到不良信息的侵害和影响,从而对自身的心理健康造成影响。通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将会有效地克服网络时代对高职学生心理健康产生的不利影响。

(二)促进其专业课程学习水平的有效提高。高职院校以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职业技能人才为主要目标。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与专业课程教学效果息息相关。如果学生受到心理健康问题的困扰,势必很难全身心地投入到专业知识学习过程中,也就给专业课程教学水平的提高造成不利影响。因此,通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将会有效地促进专业课程学习水平的提升。

(三)符合高职院校教学管理体制改革的需要。为了适应素质教育改革的要求,现阶段很多高职院校都在大力推进教学管理和课程教学体制改革,学生的学习环境、课程学习模式、实训模式等都发生了显著变化。如果不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很难适应高职院校教学管理体制改革的需要。因此,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高职院校教学管理体制改革的题中之义。

三、网络时代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问题及对策

(一)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在网络时代的环境下,高职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主要存在下列几方面问题。一是对于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不足。与专业课程教育相比,很多高职院校对于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严重不足,在师资投入、课程设置、教育方式等方面均存在一定的问题,严重影响到心理健康教育质量。二是心理健康教育手段单一。部分高职院校采取的是以“两课教育”代替心理健康教育的模式,多以课堂教学活动为主,没有充分利用网络信息教学技术,教育总体水平不高。三是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专业化水平不高,思想政治辅导员数量严重不足,专业教师队伍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

(二)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水平的建议。首先,高职院校要加强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将其视为重要的教育内容,并以此作为推动教学管理模式改革和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其次,要不断丰富和完善心理健康教育手段。除了要巩固“两课”教育的主阵地以外,还要充分利用心理咨询、心理健康讲座、社会实践、社团活动等模式,营造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围,引导学生正视心理健康问题,在遇到心理问题之时,能够及时寻求科学合理的解决方式,避免心理问题的扩大化和严重化。与此同时,还应当充分利用网络时代的互联网信息技术,将其引入到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之中,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最后,要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的专业化水平,按照心理健康教育的需要配备足够数量的思想政治辅导员,并将专业课任课教师纳入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之中,不断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水平。

作者:郭秋艳 单位:朝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篇8

关键词:网络时代;中学班主任;工作现状;信息化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5.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7-0350-01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人们的学习与交流都进入到了一个全新的领域。中学班主任工作也面临不少新情况与新问题,主要就是网络时代给中学班主任工作带来新的成长机遇。因此,对网络时代中学班主任工作信息化的实现策略进行研究,是新时代班主任与时俱进的发展需要,将有助于提高班主任工作效率,有助于优化育人效果,有助于发展学生能力。本文将主要围绕网络时代下中学班主任工作信息化的现状及问题展开较为详细的讨论,并试图找到积极的应对策略,以提高网络时代中学班主任工作信息化的建设效果与效率。

1.网络时代初中班主任工作现状及问题分析

中学班主任工作信息化就是指中学阶段的班主任工作与信息技术进行有效整合,从而让信息技术帮助班主任推动学生各方面的进步与发展,让他们得到健康且全面的发展。当前来看,网络时代下,中学班主任工作信息化更突出了传统班主任工作的弊端。比如说,班主任的时间和精力被琐事消耗,说教式德育教育收效甚微,家校联系保持畅通有困难,活动开展缺乏生机与活力等。因此,信息化趋势让中学班主任工作找到了信息化的发展道路,有利于其提升班级管理水平与效率。但是,由于实际工作中并没有能够把班主任工作与信息技术进行深入的整合,因此,信息化的优势并没有能够充分展示出来,导致网络时代下中学班主任工作信息化还有不少问题存在。

1.1.教育方面。目前,我国许多初中班主任的工作思想落后,他们将学生的学习与生活作为工作的重点,没有重视学生个性的培养以及心理的健康发展。在较大的工作压力下,部分班主任意识不到网络技术的优势,一味地认为网络技术加大了他们的班级管理难度。即使学校给班主任配备了现代化设备,他们也不能高效利用。还有一些学校缺少信息技术改革的资金,使班主任工作不得不停留在原点。诸多因素的共同影响,使网络时代下的班主任工作仍然较为落后。

1.2 学生方面。教师自身对信息技术的抗拒,影响了班主任工作信息化发展。同样,学生对于网络技术的快速接受,也加大了班主任工作的复杂程度。网络具有虚拟性与隐蔽性,更具有随意性,许多初中生抗拒不了网络的诱惑。在身心发展尚不成熟的时候接触网络,很容易上瘾。学生的网络生活过于丰富,会影响他们社会责任感的建立,更不利于其世界观与人生观的建立。网络可以给初中生带来先进的知识,也能带来腐朽的思想观念。网络与现实中世界观的矛盾,影响了学生的成长。

1.3 教师方面的问题。中学班主任工作信息化的第一个方面问题主要体现在教师层面。具体来说,中学班主任的教育管理理念仍然较为落后,他们在工作过程中过多地关注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而忽视了他们的心理健康;还有些中学班主任迫于工作压力而不愿意采取信息技术来进行管理,即使给他们配备了相关的设施,但是应用率并不高,加之网络硬件设备及使用经费的不足以及缺乏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充分整合,使得中学班主任工作信息化进程止步不前。此外,中学班主任工作信息化还缺乏必要的制度性保障,从而造成中学班主任工作信息化并没有有力的保障。

2.网络时代初中班主任工作信息化策略

2.1 在思想政治工作中利用信息技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班主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诸多弊端,使学生讨厌一切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将信息技术应用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利用多媒体给学生创设情境,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思考思想道德问题,能够促进学生将道理内化成为自己的道德标准。网络时代下的初中班主任,要将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与信息化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结合起来。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特点,实施区别教育。不要为了应用信息技术而实施信息化教育,而是要从教学活动的实际需求出发进行教育改革。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教师可以给学生播放几段老人碰瓷的视频,让学生分析其中的道德问题。到底青年人道德败坏,还是老年人自觉性不足。在视频的刺激下,学生的情感更容易迸发出来,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会更好。

2.2 在班级管理工作中利用信息技术。建立一个班风好、团结性强、爱学习的班集体,需要班主任与学生的密切合作。以往,班主任利用班会对团结、友爱、互帮互助这些内容进行口头传递,并不能完全引起学生的重视。而在网络时代下,班主任可以从班级建设的最终目标出发,加强班级管理工作的流程化与规范化。班主任可以利用计算机给每位学生建立一个成长档案,并以班级为单位建立一个班级档案。根据学生的表现以及班级的进步对档案中的各类数据进行更新,在班会上为学生呈现他们的个人成长曲线图与班级成长曲线图。在真实数据的支持下,让每一位学生真真正正地看到自己的成长,看到个人成长对班级成长的影响,能够激发他们的班级荣誉感,促进学生更好地控制自己的行为。

2.3 在师生沟通过程中利用信息技术。加强中学班主任工作的信息化,要将信息技术手段应用到师生交流与沟通中。师生沟通,是落实管理工作的重要途径,但许多学生在遇到问题时,羞于与教师交流,影响了问题的有效解决。作为班主任,要了解学生的这种心理,积极利用网络交流平台与学生打成一片。教师可以利用QQ或微信,加学生为自己的好友,建立一个班级群。教师鼓励学生单独与自己交流,也鼓励学生在班级群里一起讨论问题。现代化的交流方式让师生交流更加便利,也会提高班主任工作的现代化程度。

2.4 在组织活动方面的信息化。中学班级的组织管理工作需要通过丰富多样的班级活动来实现。中学班主任工作信息化的实施策略中,应该突出班级活动的网络化特征,积极主动组织一些生动的网上主题班会,激发学生主动参与进来,让网络时代的网络信息技术给班级活动注入新的活力与生机。中学班主任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好互联网这一平台与网络优势,把网络文化更好地融入班级活动课当中去,激发出学生的主体性与创造性,在中学班级中开展多彩的网络班级活动,为学生提供更为宽阔的展示舞台,从而切实提高中学生的综合素质。

总之,网络时代中学班主任工作信息化中,需要教师更新观念,提高信息化能力,培养学生的道德判断能力,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教育,重视正面教育与反面教育结合。

参考文献:

[1] 高克.现代信息技术与班主任工作的整合[J].新课程,2011(09):87

篇9

关键词:网络教育 小学语文教育 教师出路

一、网络教育的概述

随着计算机网络的迅速发展,人类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网络时代。网络时代对人类的生活、学习、教育等诸多方面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网络时代和教育的结合形成了网络教育模式。网络教育模式的特点是改变了传统的“教师、黑板、教材”的教学“三大支柱”。取而代之的是多媒体技术成为了教学的主要手段,通过图片、视频、幻灯片等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此外,网络教育模式使教学走出课堂,从学校主导的模式,走向了学校、家庭、社区,三者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教学模式。学生通过网络实现了跨时空、跨地域的交互式学习模式,培养了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

二、小学语文教育的特点

小学语文教育的特点是由教育的对象―小学生的特点决定的。小学生具有活泼、好动、好奇、求知等特点,因此,小学语文教育具有短时性、多变性,开放性的特点。首先,短时性。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尚处于较低级阶段,注意力难以集中。因此,小学语文教育的课时安排时间较短。在短时间内引导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在教学内容上来。其次,多变性。小学生具有活泼、好动的天性。因此,小学语文教育要利用小学生的天性,在课堂上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活动设计,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最后,开放性。小学生对未知世界充满了好奇,求知欲强。因此,小学语文教育要充分利用小学生的求知欲,设计开放性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发散性、创造性思维。小学语文教学方式应该采用横向、开放性的模式,引导学生对问题以点的形式开始,逐步扩展到面;而不是以纵向,线性的模式开展,注重学生的逻辑思维。

三、未来小学语文教师的出路

网络时代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经济发展、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面对网络时代的日新月异,传统教育模式遭到前所未有的冲击和挑战。总体来说,国家、社会、学校、教师都应该采取相应的策略来面对网络时代带来的变化,实现从传统教育模式走向现代教育模式。接下来,本文将以小学语文教师自身为出发点,从教师角度探讨如何更好地实现传统教育模式和新型教育模式相结合,提出从传统教育模式走向新型教育模式的应对策略。

1.积极接受网络时代带来的变化

小学教师要转变传统观念,摒弃传统教育中教师、书本和课堂为中心的“三中”理论,积极接受网络时代的新技术、新方法,用开放的态度对待教学方式的变化、学生学习方式的变化,并积极学习计算机知识、网络技术等,力求实现传统课堂的现代化。面对不断更新的教育内容,教师需要不断提高自身能力,用新知识、新技术武装自己。总之,接受变化,适应变化,改变自我才是小学语文教师发展的途径。

2.深度发掘传统教育优势

虽然,网络时代给传统教育带来了巨大挑战,但并不代表传统教育模式一无是处。传统教育模式仍然具有数字技术所不能替代的优势。例如,传统教育中板书的重要性。现代多媒体教育要求学生听课,看PPT,记笔记同时完成,往往造成了学生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现象,而传统的教学模式却避免了上述问题。由此可见,在现代课堂上,教师应该把学生容易追踪、掌握的知识呈现在PPT上,学生不易掌握,或者需要长时记忆的知识以板书的形式呈现。

3.重视情感教育和价值观引导

面对现代教育的发展,小学语文教师应该思考传统教育的不可替代性在哪里,现代教育的空白区在哪里,教育的哪些目标是现代教育所不能实现的。情感教育和价值观引导就是其中的重要方面。现代教育强调人机互动、学生学习往往在虚拟世界完成,学生得到的反馈往往是计算机固化了的内容。很显然,计算机的反馈具有模式化,固定化的缺陷,因为它只能按照程序提供设定好的反馈,不能够根据学生特点提供个性化、有针对性的反馈。此外,网络教育的另一个弊端是网络教育执行的任务是由人事先设定的、由计算机来操作完成的,缺乏情感教育。在小学阶段的情感教育极为重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正确意识,培养学生对中国经典古籍的正确态度,引导学生从小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总之,在应对网络时代的挑战过程中,小学语文老师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方面,教师要提高教育技术手段的现代化水平和教育信息化程度,在工作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教育教学水平。其次,在教学活动中, 要充分挖掘传统教育模式的优势,结合传统教学模式的优点,实现学生学习最优化。最后,教师要重视情感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四、总结

总之,传统教育有其自身的优势和固有的弊端。当今计算机网络技术为主导的社会使多媒体技术走进课堂,网络化教育从学校扩展到社会,乃至全球,师生关系发生了巨大变化。因此,传统教育只有改变自身的不足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如何在网络时代的背景下,将传统教育模式与新型教育模式的优点结合起来,构建适合社会现状的教学模式是国家、社会、学校和教师面临的巨大问题。在构建新型教学模式中,小学语文教师要真正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现代教育思想,加强自身建设,迎接新技术,工作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教育教学水平,才能够培养出符合社会要求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篇10

关键词 网络时代 思政理论课 教学困境 对策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高校学生的公共必修课,对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制观有着重大作用,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实效性一直是思政教师关注的焦点。当今时代,随着新媒体技术的不断更新发展,使得网络的延伸力和影响力在不断加强。高校学生接受和获取信息的渠道也不再单一,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必然会遇到困境甚至是挑战。作为思政理论课教师,我们更要与时俱进,不断总结经验,在教学理念、教学方式方法、教师自身上不断创新,以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实效性。

1 网络时代的鲜明特征

(1)信息获得的快速性和直观性。由于新媒体的普及,学生获取信息或信息的方式变得更多样,速度更快。随之而来的是秒杀时代、读图时代和“微”时代的诞生,微博、微信、微电影等等都是其典型代表。此时,学生获取信息的更新速度甚至是以秒来计算,另外,很多信息的传递通过图片方式而非传统的文字进行,这些都加速了信息获取的快速性和直观性。

(2)娱乐化精神的普及。大众普遍认为,现在是一个全民娱乐的时代。在各种网站、应用程序上充斥着肤浅、空洞、无内涵的信息,在这样一个节奏快速、竞争激烈的时代,轻松、有趣的娱乐化信息内容和传播方式更能为人们所接受,也由此带来娱乐化精神的普及。

(3)主动性的增强。随着新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更新,人们不再只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更成为海量信息的直接生产者和消费者,并且人数在以几何数级的速度增长。一方面,人们的主动性不断增强,实际上是话语权的一种转换;另一方面,网络应用程序的操作便捷,快速,使得人们之间分享信息的互动性大大增强。

2 网络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困境

根据以上对当今网络时代鲜明特征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大学生,作为网络时代的一员,必然会受到影响,且与以往的学生群体相比,他们更具活力和个性。在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传统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必然会遇到困境。

(1)学生缺乏理性思考的耐心。在这样一个秒杀时代、读图时代和“微”时代情景下,信息的获得和更新速度太快,以至于学生根本没有时间认真阅读和思考,就又被新的信息所吸引和覆盖,更不用说进行理性的、批判性的思考了。久而久之,学生逐渐失去了理性思考的耐心。这一点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上体现得很明显,学生往往对于图片、视频素材等这类直观的无需动脑的教学方式更感兴趣,反之,对于文字素材或教师抛出的批判性问题则兴趣不大,不愿意思考和讨论,甚至反感。这样的情况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会产生很大的影响,也是目前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学所面临的困境之一。

(2)传统严肃的教学内容难以被接受。娱乐化是网络时代带来的又一显著特征。学生由于缺少理性思考,更倾向于对轻松的、愉快的信息感兴趣,因此,传统的严肃的教学内容对于学生来说没有什么吸引力。在网络世界不难发现,现在有很多所谓的“有才”青年甚至将我们优秀的传统文化进行恶搞,而这种“恶搞文化”在大学生中还很受欢迎,大家争相在微博、空间中转载。这种对严肃文化的无视和颠覆给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带来了很大挑战,也对学生树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产生负面影响。

(3)教师的权威性受到挑战。在网络时代,学生不再只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更成为了信息的主动创造者,因此,学生的主动性和学生之间的互动性也在增强。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课堂上同样如此,课堂不再是以前教师的“一言堂”,学生的信息都来自教师,教师的权威性是稳定的。然而,现在学生和教师可以通过同样的平台获得信息,学生甚至能获得比教师更多样的信息,因而,教师过去的那种权威性受到了极大挑战。另外,在网络这样一个人人平等的空间里面,与以往传统的沟通模式相比,实际上是话语权的转换。在课堂上,学生不再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他们更有自己的信息获取渠道,也有着更多自己所接受和理解的信息。在这样的情况下,思政理论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会面临着挑战。

3 网络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对策

由于网络时代的鲜明特征,给现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带来了不小挑战和困境,因此,作为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师,我们更应该与时俱进,从教学理念、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教师自身等多个方面积极进行反思和创新,以应对网络时代给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学带来的困境。

(1)更新教学理念。第一,与时俱进。面对当今网络时代带来的快速更新的特点,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我们不仅不能滞后,不能还抱着过去传统的按部就班的教学理念进行备课和课堂教学,反而要以更快的速度与时俱进,甚至以超过学生的接收速度来获取最新信息。这样不仅能随时将最新鲜的信息带给学生,还能增强教师的威信,让学生佩服和信服。第二,增强思辨性。由于网络时代的影响,娱乐性的内容成为学生们感兴趣的焦点,而传统的严肃性的教学内容反而会受到冷落和排斥。针对这种情况,教师不仅不应该避开,反而应该敢于将学生感兴趣的,甚至是网络上流行甚广的所谓“恶搞”的东西拿到课堂上来。这样做不仅能够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可以通过与学生的讨论,甚至是学生之间的相互讨论,启发学生积极思辨,扬网络之长,避网络之短,来达到对学生进行教育的目的,反而能够增强思政理论课的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