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意义范文

时间:2023-12-15 17:55:1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意义,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意义

篇1

【关键词】财政支农;新农村建设;意义所在

财政支农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就我国的实际国情来看,以财政支农的方式来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是非常有必要的。在当前,我国财政总体实力较为雄厚,因此具备了财政支出向农村偏重的必要条件。近些年来,我国农村财政支出量明显上升,在起到促进新农村经济建设的同,也相应的将财政支农的一些问题暴露出来。为了促使财政支农科学化的、顺利的、健康的发展,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有利的支持。有关部门应在明确财政支农意义的基础上针对问题予以解决,将财政支农的作用充分的发挥出来、改善财政支农的效果。

一、财政支农的内涵

所谓的财政支农,简单的说就是政府以财政支出的方式,向农村经济建设提供资金、补助。在内容上主要包括这几方面:一是支持农村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二是支持农业科技;三是支持农村粮食生产及农业结构的调整;四是支持农村进行生态建设;五是支持农村做好抗灾救灾工作;六是支持农村做好扶贫开发工作。

二、当前财政支农中所存在的问题

1.资金管理不够科学

当前,财政支农资金管理存在不科学情况。问题主要集中表现在:当前负责财政支农资金拨款的是财政部门,而提交项目预算的则是实际操作部门。而要想保证项目的顺利化完成,做好资金与项目的配比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在当前一些项目的资金管理依然采用定额方式,这样的方式制约了项目资金的调节。无形中便将影响到项目的管理能否顺利的完成,这也是当前财政支农工作中所存在的一个较为严重的问题。

2.管理部门的职能不规范

当前,我国进行财政支农资金管理的部门众多。经常会出现相同性质的资金拨付,却要由不同的两个职能部门来完成。该情况的存在,主要是因为在财政局的内部工作分工不同,但是该情况的存在无疑将加大后期监管的成本负担。同时,还极有可能会引发两部门之间对责任进行推诿。事实上,在当前的实际管理中也确实存在这些情况,这是财政支农工作急待解决的一个问题。

3.管理机制不够合理

受我国行政职能体制的影响,当前在财政支农资金的管理中,存在资金管理分散、无法集中管理的问题。在基层实际工作中,人为限制了资金的使用,严重影响了资金的效用。而这些问题的出现,都源于管理机制不够合理,是当前财政支农工作中需要着手解决的一个问题。

4.管理效率低下

虽然,近些年人们于思想上加大了对财政支农资金管理的重视度。但是因为资金管理部门不同、来源渠道较多、资金量较大、较为分散等多方面的原因存在,致使资金管理成本过高、管理不规范、管理效率低等问题频频出现。更有甚者还出现了资金被张冠李戴的现象,严重影响了财政支农的效果,这是当前财政支农资金管理中所存在的一个主要的问题。

三、有效解决当前财政支农管理问题的具体方法

1.科学开展财政支农工作

针对当前财政支农管理不科学问题,有关部门应强化财政支农资金管理。可通过下发项目工作管理规范,来强化项目的资金管理。进而科学、合理的来对财政支农资金进行管理,以确保项目的进行拥有充足的资金,项目的有序化、顺利化完成。

2.规范管理部门的工作职能

有关部门应针对当前管理部门工作不规范情况,有针对性的来制定工作制度。以规范项目于基层中的进行、确保财政支农资金合理的、合法的应用。规避管理部门因责任不清而相互推诿,影响到工作的顺利化进行。

3.完善财政支农的管理机制、提升管理效率

为了有效提升财政支农工作的工作效率,相关部门应建立项目库制度,确保资金的合理应用及安全性。同时,还应加强财政支农工作的监查与管理,以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纠正、解决问题。从而来达到完善财政支农管理机制、提升工作效率的目的。

四、做好财政支农工作对建设新农村的意义

1.有效促进农业生产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事项是做好现代化农业发展工作,但是当前我国农业现代化水平与公民经济发展存在不对称情况。所以,提升农业综合生产力、推进科技的发展、加大粮食产量、推动现代农业建设是非常有必要的。而财政支农工作,则为农业科研、农业设施建设等提供了有利的资金保证,对于提升我国的农业生产力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意义。

2.有效增加了农民的收入

增加农民的收入、提升农民的生活水平是建设新农村的另一个目的。财政支农工作则可通过相应的政策来对农业生产进行扶持,如减免税等政策的出台,于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减轻农民负担,提高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生活水平的作用。就这一角度而言,做好财政支r工作,对改善农民生活环境、提高生活质量具有积极的意义。

3.推动了农村社会事业的快速发展

农村社会事业的发展是新农村建设中的一部分,也是非常关键的一个环节。农村事业的快速发展,表明农村全面的向现代化方向发展,生活上、精神上全方面得以提升,而财政支农政策,对改革当前农村二元经济机制有着促进性的作用,推动了城乡的统筹性发展。从而进一步的满足了农村人们的生活需求,提升了其的生活品质,于农村经济建设上、生活水平上、精神面貌上的改变等方面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五、结语

由此可见,做好财政支农工作对于我国新农村建设于多方面都具有深远的意义。但是在实际的进行过程中,受多方因素的影响,当前我国财政支农工作中还存在不同的问题。因而,为了确保该项工作的顺利化、有序化完成。有关部门,应针对问题给予及时的解决方法,从而将财政支农政策的效用充分发挥出来,高效的完成该项工作,为农村的经济建设、农民生活质量、生活水平的提升奠定下坚实有利的基础。

篇2

【关键词】农村经济;新型农村专业合作社

我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农业经济的发展程度直接关系到我国经济发展的进程。建立新型的农村专业合作社,对于发展现代农业和促进农业产业化具有重大的意义。

新型农村专业合作组织,是以家庭联产承包经营为基础,从事同类或多类农产品生产经营的农户为加快发展、获取更大的经济效益和提高社会地位,为市场经济中保护自身利益,在资金、技术、信息、购销、加工、储运等环节,开展互助合作的经济技术组织,可以提高组织化程度,增强市场竞争力。新型农村专业合作社是农民自发组织的新型组织,是为农业生产服务的经济组织,是不以盈利为目的的经营组织,在很多时候还需要充当中介组织。就是这样的一个新型组织,其建立和运营对农村经济有着重要的作用。

1.建立新型农村专业合作社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在国民经济中居于重要地位。正是由于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国家对农业是非常重视的。在近些年的国家政策,都重点放在农业。只有农业发展好了,其他产业才能发展地更好。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是为了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努力地提高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的全面发展。为了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国家必须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但为了促进农村经济更好的发展,就必须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现在农村都是实行家发展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民提高收入有限,农村经济已经发展到了瓶颈。只有建立起新型的农业合作社,才能使农民获得更多的收入,促进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2.建立新型农村专业合作社是实现规模经济的需要

适应了当时的发展形势,使中国的农业有了很大的发展。但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形势的变化,这种一家一户的小家庭式生产与当今已不完全适应了,并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中国农业的进一步发展。

能够提高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但以一家一户的家庭式生产,产量实在有限,难以满足农户提高收入的需要。如果要想使农业进一步发展,就必须规模化经营。农民只有把土地交到农村专业合作社手中,让农村专业合作社来统一经营和管理,实现农业生产的专业化,才能提高土地的利用率,确保农民获得更多的收入。

3.建立新型农村专业合作社是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

当今的农业必须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如果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农业将很难发展。农业要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就要提高农民的经营水平。然而,农民个体的力量是薄弱,只有把农民联合起来,才能抵抗市场的风险。只有建立新型农业合作社,才能把农民联合起来。通过农业合作社,能够提高农业的经营水平。农村专业合作社作为一个经营组织,就是统一把农产品销售出去,为农民获取更多的利润。农民只负责生产,剩下的经营就由生产合作社来做。农业合作社具有议价的功能。有了农业合作社,面对商家的就是生产合作社。农业合作社可以站在农民的立场上,可以跟商家议价,可以获得农民与商家之间可以接受的价格。这样使农民不用去寻找商家而节省交易费用,农民的收入也能提高。农业合作社作为一个中介组织,可以为农产品的销售获得更多的利润空间。农业合作社作为一个为农民服务的组织,也可以为农民提供更多的市场信息,避免农民生产的盲目性。农业合作社就可以按市场行情,安排农民进行农业生产,农民在市场经济才处于有利地位。

4.建立新型农村专业合作社是科技兴农的需要

当今农业要适应现代化的发展,就必须进行科技兴农。科学技术对农业发展才产生决定性的作用,也可以说是农业发展的第一要素、基本动力。中国把农业科学技术作为农业的第一生产力、放在发展农业的首位,走技术农业之路、知识农业之路,是正确的科学决策,也是一个永恒的决策。党提出‘科教兴国’基本国策之后,科技兴农已成为发展农业的重要战略,农业科学进入知识创新,技术创新,产品创新的时期,大发展的时期。农业想要获得更好的发展,就必须坚持科技兴农的政策。

5.建立新型农村专业合作社是缓解就业压力的重要途径

新型农村专业合作社作为一个经营组织,肯定需要一些有管理经验的人来经营。为了经营好农业合作社,合作社必须引进一些营销人员、科技人员和管理人员来共同经营。因此高校毕业的大学生可以加入农村专业合作社,来经营农村专业合作社。现在,大学生的就业形势非常严峻,很多大学生找不到理想的工作。农村专业合作社可以给大学生提供就业的机会。如果农村普遍推广农村专业合作社,将需要更多的人才到农村去,大学生将有广阔的就业机会。而且,农村有广阔的市场,就业前景相当良好。所以,大学生应该深入农村,为农村经济发展作出贡献。政府也应该鼓励和引导大学生到农村去就业,大学生也转变就业的观念。

新型农村专业合作社不仅可以解决了部分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也能解决部分农村人口的就业问题。新型农业合作社能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保证农民能提高收入,农民就愿意留在农村进行农业生产。

新型农村专业合作社是一种新型的制度,对促进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具有重要意义。为了实现农村经济的飞跃发展,必须加强农村专业合作社的建设。党和政府应给予农村重大支持,促进新型农村专业合作社的普及和完善。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广播电视;宣传

伴随着我国现代化的进程不断前进,广播电视也得到了有效的发展,而在我国的新农村建设中,广播电视更是发挥了其重要的宣传作用,对我国农民生产和生活创造了非常便利的条件。在新农村发展的过程中,广播电视担任着重要的舆论导向作用,通过广播电视的宣传作用,能够为我国的农村建设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为了保证我国新农村建设的有效进行,需要对广播电视宣传的作用进行正确的认识,并在此基础上采用最有效的方法促进农村的发展和建设。

一、广播电视在新农村发展中的重要意义

伴随着新农村发展的进程不断加快,我国的农民开始将追求转移到精神层面上,这表明我国的新农村建设发展已经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而作为大众传媒中最主要的构成--广播电视,其对我国的农村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广播电视宣传具有传播广,效率高等特点,农民能够根据广播电视的宣传作用了解当前国家的发展形式,为今后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因此,随着我国新农村发展的加快,广播电视的作用也越来越明显,越来越受到广大农民朋友的喜爱,下面对我国广播电视的重要意义进行了简单的介绍:

(一)加强新农村建设的宣传,形成新农村建设的共识

对于新农村建设,其主要是打破传统的生产生活形式,从而为农民创造更好的生活和生产方式,其对我国的经济发展以及农村生活水平的提高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但对于农民来说,有一部分的农民由于思想观念腐朽,沉浸在过去的生活方式中不愿出来,这些人对我国的新农村建设造成了严重的制约。对于这一部分的农民,主要是由于其并没有接触过新农村建设的内容,或者对新农村建设的理念不了解,导致其对新农村的建设产生一种逆反心理,这种问题反映了我国宣传工作的不到位。而对于广播电视来说,其影响是非常深远的,大部分的农民都对其中播报的内容较为关心,为此,通过广播电视的宣传作用经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意义传播出去,能够大大促进我国的新农村建设进程。

(二)关注民生

对于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的农民认识不全面问题,主要是由于我国当前的宣传工作不到位导致,一些政策在落实时农民往往对其完全不了解,从而导致一些农民对其产生片面的认识,对政府部门产生不满意等消极情绪。这种情况不仅会对我国的新农村建设造成较大的影响,且会对农民的正常生活产生较大的影响。为此,广播电视能够通过一些专题节目的制作来对农民关心的国家政策以及新农村建设中出现的问题等进行报道,为农民提供有效的建议,帮助农民更好的解决自身生活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此外,还需要将国家最新的新农村发展政策进行全面的报道,采用合理的方式提高农民对我国新农村建设的理念认识。

(三)丰富农民生活,满足农民精神追求

对于我国的农民,由于我国曾经的经济发展主要放在城市中,导致农村的经济发展受到了较大的限制,加上我国的农村规模较大,经济发展远远低于城市。这些原因导致我国的农民曾经更加关注的是物质方面的满足,但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以及新农村建设的开展,我国农民对物质的追求已经逐渐得到了满足,在此基础上,精神上的追求逐渐成为我国农民的迫切需求。为了满足我国农民的精神文化需求,广播电视需要发挥其重要的文化宣传作用,为我国的新农村建设提供充足的精神娱乐活动和项目。此外,广播电视在发展的过程中,还需要结合当地新农村建设的实际情况,制定具有针对性的广播电视节目,为各个年龄段和文化程度的人群提供对应的电视节目,满足其生活中的精神文化需求。此外,广播电视中的一些社会热点和先进人物的报道,能够为新农村的发展提供一个学习的榜样,促进我国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民价值观形成。

二、我国当前新农村建设中广播电视宣传中存在的问题研究

(一)广播电视的覆盖率较低

在当前我国的经济发展中,新农村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涉及到农村的各个方面,对农民的生活和生产进行全方面的改善。为了保证广播电视的作用正常发挥,需要对其覆盖率进行有效的提高,但通过对当前我国的电视广播进行研究可以发现,我国的电视广播在覆盖率和信号强度等方面还存在着较大的问题,一些经济较为落后的农村地区,广播电视的覆盖率非常低,此外,加上我国国土面积较大,各地的地形相差较大,导致广播电视信号在传输的过程中受到的影响较大。对于一些山区,村落可能处在群山之中,广播电视信号无法覆盖到这些地区,或者覆盖过程中浪费的成本较多,这些因素都是导致我国广播电视传播无法实现全面覆盖的原因,为了保证我国广播电视的覆盖率,相关部门需要对新农村建设中的一些偏远地区进行合并等措施,将影响山区信号的原因进行剔除,提高我国广播电视的覆盖面。另外,对于广播电视信号较差的问题,需要相关部门尽快加强研究,增强我国广播电视信号的传输性能。

篇4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素养提升;规划

一、新农村建设工作规划与农民素养现状

农民的思想观念比较落后,传统的小农意识仍根深蒂固,生产、生活和行为方面与现代社会生活的要求相差甚远。农民的文化素质普遍偏低,我县农村劳动力中学及以下文化程度的占76%以上。在技能素养方面具有一技之长的人比较少,导致农业生产只能粗放经营不能集约经营。所以要突出农民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农民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而且要广泛宣传新农村建设的成果和先进事迹(或事例),通过农民自己亲身感受新农村建设带来的变化激发建设的自觉性。在建设过程中,要从农民群众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入手,同时充分尊重农民的意见和建议,突出农民的主体地位,由农民参与投入,自己作主,自己管理,让自己信赖的人组织实施,培养农民建设新农村的主人翁意识。在道德素质方面关心集体,热心公益事业的集体主义观念淡化,赌博、封建迷信等不良社会风气仍难以遏制,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新农村建设的推进步伐。农民素养亟须提升。

二、新农村建设工作规划与农民素养的提升对策

1.领导高度重视新农村建设的措施

县委、县人民政府高度重视新农村建设,介绍了整体城乡发展的意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典型事例,从组织领导、规划、宣传教育、经济发展和新农村建设标准提出具体要求,成立了领导小组,为新农村建设,实现新农村建设规划了具体的工作程序。各相关部门也积极响应县委县人民政府的号召,从实际出发,采取了切实行动方案。

2.科学编制规划

新农村建设把加快发展城市和农村地区作为一个整体。在具体操作中,由城市建设规划部门负责,为新农村建设试点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进行规划和设计,用3到5年的时间来完成所有的自然村落的县的规划和设计工作。县农业局、县住建局、县国土局和其他31部门积极配合,编制了省级新农村试点乡镇整体建设规划和具体实施计划。规划的流程严格执行“计划图,审批一支笔,”一个系统的管理方法,注重协调规划、建设新农村建设,逐步淘汰太分散的自然村庄,村里的大村,实现合理布局,集约发展。结合本县农业、发展旅游业的支柱产业,独特的地方特色的建筑设计和建设社区,逐步形成一个场景、一村一品的村庄产业特色。

3.加大资金投入

篇5

1.农村能源发展的基本现状

以四平市为例,四平市是农业大市,农村能源资源丰富。农作物秸秆年资源量达500万吨,人畜粪便达1500万吨,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资源条件很好。但是,由于受资金、技术和生活习惯等因素制约,农村能源开发利用水平不高,能源利用率低、资源浪费的现象比较普遍。80%―90%的农作物秸秆仅仅用于农民生活而被烧掉,资源的综合利用率很低;大量人畜粪便不能过池还田,实行无害化处理;沼气能、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开发利用规模很小,发展缓慢。农村能源资源潜力和效益亟待开发。

2.当前农村能源发展的重点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要大力发展适合农村特点的清洁能源。

2.1大力发展沼气 主要发展农村户用沼气池、“四位一体”工程、养殖场大中小型沼气工程和村镇生活污水沼气净化工程。养殖场大中小型沼气工程和村镇生活污水沼气净化工程,主要是用来处理养殖场畜禽粪便、村镇生活污水,所产生的沼气,可以通过管道向居民集中供应,也可以直接发电,用于动力和照明。

2.2积极开发利用太阳能 太阳能日光温室。利用玻璃、薄膜等材料,建设太阳能日光温室,主要用于反季节种、养业生产;太阳能热水器。利用光热转换技术,把水加热供用户使用;太阳能光伏发电。利用光伏转换技术,将太阳能转换为独立的电能,主要用于城乡居民生产和生活方面。如太阳能路灯、草坪灯等。

2.3加快秸秆资源利用 秸秆作为新型生物能源利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秸秆气化。将农作物秸秆在缺氧状态下燃烧并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气体燃料,可直接用于生产生活用能。二是秸秆固化成型。将秸秆粉碎,通过机械热压成型,作为燃料直接燃烧,可替代煤、油等用于小型锅炉、居民燃料。三是秸秆液化。秸秆经过热解液化产生生物油,可直接用于锅炉等热力设备燃料,经再加工处理可替代柴油、汽油。秸秆经过生物工程发酵处理可生产燃料乙醇,是新型生物能源。

3.对于农村能源开发与利用的建议

3.1加强宣传,营造农村能源建设的良好氛围 要深入宣传发展农村能源的重要意义,通过农村新型能源建设,改变农民生活方式,提高生活质量;转变农业增长方式,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繁荣农村经济;改善农村卫生状况、生态环境、村容村貌;促进资源循环利用、可持续发展,建设文明和谐、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新农村。要切实提高各级领导、广大农民和社会各界的认识,增强发展农村能源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形成全社会重视农村能源建设、关心农村能源建设、支持农村能源建设的良好氛围。

3.2科学指导,把农村能源建设纳入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农村能源建设是一项涉及农村千家万户的大事,是一件让农民得实惠的实事。在制定新农村建设规划时,要紧紧围绕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生态市的目标,本着“因地制宜,循序渐进,多能互补,综合利用,优化结构,产业开发”的原则,把农村能源建设与新农村建设同时规划、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发挥效益。

3.3制定优惠政策,加大扶持力度 加大公共财政对对农村能源建设的支持力度,设专项开发建设资金,纳入年度财政预算;各有关部门要制定鼓励农村能源发展的政策,在用地、信贷、支农资金、农业开发资金、项目立项等方面给予优惠和扶持;要按照市场经济发展规律,创新投融资体制,尽快建立以政府为主导、不同经济主体有序参与的多元融资机制,保证农村能源产业发展的资金投入。

3.4搞好典型示范,稳步推进农村能源建设 农村能源建设是一项新兴的朝阳产业,涉及内容广,科技含量高,技术要求严。在发展过程中,不可盲目建设,一定要选择具备条件的村镇,尤其要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试点村、试点镇,先行试点,搞好示范,建设“生态型”、“环保型”“能源生态型”村镇,在取得成功经验的基础上逐步扩面推广。首先要把“生态家园致富工程”建设、推广农村节柴灶作为农村能源建设的切入点,搞好规划设计,分批逐步推进。

篇6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背景;农业经济;管理措施;管理内涵;现状

农业是农村得以发展的根本,提高对农业经济的重视程度,有利于农业的合理发展。农业经济既是我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基础。重视农村经济管理,对发展我国经济建设具有重大意义。

1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业经济管理内涵

农业经济管理,就是在贯彻落实国家方针政策的同时,充分利用当地市场经济、劳动力资源等多种条件,对市场资源进行再分配,使农业经济发展逐步步入正轨,积极健康发展的管理活动。农业发展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基础,农业发展与当地经济发展紧密相联,农业经济的发展对我国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在新农村建设的背景下,为了农业经济发展的稳定性、持续性与科学性,农业经济管理成为了必不可少的调节手段之一。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农业经济管理要求农业经济向现代化、信息化与持续化发展。

2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业经济管理的现状

2.1农民对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业经济管理认识不足

新农村建设的背景下,要求农业经济向现代化发展,实现农业经济产业化,将目光放长远,实现农业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中央政府对此十分重视,为健全农业经济管理,中央相继出台了多部文件,然而,由于部分农民素质不高,对新农村背景下管理农业经济的意义认识不足,不能很好的响应和配合政府的各项方针政策,很多中央文件得不到很好的贯彻与落实,地方政府工作人员素质不高,执行力较差,部分农业经济发展仍处于家庭作坊模式,相互竞争激烈,不懂得合作共赢,无法团结在一起共同发展进步,无法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贡献最大的一份力量,一定意义上阻碍了经济的发展。

2.2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业经济管理体制不健全

当前,我国的农村经济管理尚未形成与我国市场经济相配套的管理体制。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业经济管理体制不健全,不能最大化的发挥农业经济的优势,不能很好地将农业经济管理与市场经济有效结合,不能完全符合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与发展方向,不利于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我国新农村的更好建设。为此,我国农业经济管理体制亟待完善与健全。

2.3农业经济管理人员执行力较差

农业经济管理人员,知识结构单一,综合素质较低,对农业经济管理的意义认识不足,不能做到与时俱进及时更新与补充自己的知识储备,这就必然导致了他们执行力较差。农业经济得不到有效管理,单纯依靠农民自己薄弱的力量难以形成较强的凝聚力,不利于我国农业经济和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有效发展,对建设新农村贡献的力量也是微乎其微。

3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业经济管理的措施

3.1新农村建设背景下转变农业经济管理模式

随着时代的发展进步,农业经济也逐渐转型,农业经济管理已经渗入到新农村农业经济活动中的各个环节,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开始注重食品生产是否安全、是否健康。对此,农业经济的发展也是不能单纯追求经济效益,农业经济的发展更是商家良心的体现。转变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农业经济管理模式,实现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符合我国市场经济建设的基本要求。

3.2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实现农业经济管理现代化

随着高新技术的飞速发展,科技信息的现代化也应用到农业经济管理之中。实现农业经济管理现代化,即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对农业经济实行科学管理,提高农业经济管理人员的素质,提高农业经济管理人员对农业经济管理重要性的认识,与时俱进,不断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在农业经济的生产与管理中运用现代化技术,实现农业经济发展的现代化、产业化与可持续性发展。

3.3新农村建设背景下提高农民农业经济管理素质

农民是农业经济发展的主体,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有利于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业经济管理的科学性。世界是一个开放的世界,农业经济也已不是闭门造车,需要与时代同步,发展特色农业产业,打造自己的品牌。提高农民素质,有利于农业经济发展,农民可以解决经济发展中的基本问题,减少走弯路,减少资源的浪费,有利于新农村建设与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

4总结

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农业经济管理仍存在许多问题,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提高管理人员对农业经济管理重要性的认识,利用现代化科技水平,都有利于弥补与完善当前农业经济管理中的缺陷。

作者:张晶 单位:吉林省白山市江源区石人镇政府农经站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 新农村 土地管理 政策探讨

中图分类号:F301 文献标识码:A

1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意义与土地资源保护的重要意义

新农村建设的建设意向是早几年就提出的,今天社会发展进步如此之迅猛也就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意义提到了更重要的地位,实践的结果已经证明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有了成效,对于缩小城乡差别,减小贫富差距的距离上都是起到了不可小觑的作用的,而且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对与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谐社会的建设都有着不可估量的基础作用。

但是伴随新农村建设的同时,土地资源保护的问题也是一样受到了关注。只要是为了保护土地资源,减少对于土地资源的浪费,做到合理的利用土地资源。我们是应当看到经济发展的同时,土地资源却受到了严重的破坏,比如人们没有节制的耕作、放牧、办厂,这些行为不但不能是经济有所发展,反而是破坏了土地资源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平衡,从而致使土地资源的缺失严重。因此,新农村建设的发展必须与土地资源管理协调发展,否则两者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阻碍。

2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基础性工程是农村土地整理

对于土地的资源的保护,就要先对农用地进行管理和规划,从而改善农业的生产物质基础条件,进一步提高农业的整体综合性能力。那么对于农用地的整理最主要的方向就是要符合新社会农业的需求,综合采用农业、水利、林业、生物和科技措施,实现田成方、路成行、林成网、渠相连、旱能浇、涝能排,农田标准化、生产专业化、操作机械化和农艺规范化,建设现代化农业园区。

实践可以说明,农用土地整理在很大程度上都发挥着极高的效益,如将处于荒废状态的道路、沟渠、损毁的防护林、坟墓等开发成生产用地,可以有效的增加耕地面积:诸如通过规整农田灌溉渠系,发展节水灌溉农业,以及改良土壤等措施,能够提高土、水、肥的综合利用效率;做到合理地利用土地结构,调整土地的使用关系,这样才能很大的提升土地的利用率和产出率,从而也保证了土壤养分的保留;通过平整土地、归并零星地块以及修筑梯田,这样就可以保证土地的集中和规模的使用,从而加大机械化,提高整体的农业水平;对于基础建设的改善,推广新的合理的农业技术,创造更好的生态和居住的农村和农业环境。

3农业生产用地的配置机构不健全所导致的问题

家庭联产承包制作为现有的农村土地政策,它不但很大程度上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也适应一定阶段的农业政策,但是随着新农村建设的发展,其存在的优势也在慢慢的弱化,他的弱点也在暴露,也有一些不适合现有生产力的弊端。正是因为单一的家庭持有的生产要素制度中提到的扩大生产经营的要求相违背,各个分散的农业家庭模式难以追上整个市场的要求,也就是生产和再生产在各个环节以及利益的分配存在重大的矛盾。

4如何合理规范土地使用

所谓土地集约利用,其基本涵义就是指在土地上增加投入,以获得土地的最高报酬。通常,我们把单位面积的土地上的资本以及劳动投入量,来确定土地利用集约程度的标准。土地集约主要侧重于土地利用潜力的挖掘,以节约用地和高效用地为原则,达到投入产出比和土地利用的最高经济效益。因此,我们必须遵循土地资源高效利用的原则。

(1)必须高度重视优化土地资源的配置:对于土地资源的浪费,只要是别并没有合理的提高其利用率,但是这个问题主要是在于资源的短缺,在加上不能高效利用的原因造成的,那么怎么样解决这一问题就是关键了。

所以要想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做到优化资源的配置,提高土地产出和利用的效率,土地集约利用在根本上涵括了土地优化配置的问题。而集约的利用是可以很好实行可行的资源配置的,其实质就完全可以可以理解为以土地的可持续利用为根本目标和准则。在一定的范围内,可以使对于土地资源的需要满足社会各方面的发展,又可以对于未来的子孙后代没有威胁,这也就做到了可持续发展的最终追求。

(2)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在农村,浪费土地的情景随处可见。导致这一现象的直接原因就是农村的产业结构不合理。在农村,很多地区都在延续这先人粗犷型的生产生活方式,肆意开采、放牧、砍伐等行为,这直接导致了土地资源的大面积破坏以及土壤营养含量的流逝。积极开展调整农村产业结构,是有效实现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以及土地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我们不能靠大力发展经济作物,来增加单位土地面积的经济产出,我们必须要在有限的土地资源上,创造出尽可能无限多的效益。对每一类土壤进行分类指导,给予合理的确定,不能忽视现有的状况而采取“一刀切”的盲目策略,从而以发挥每类土地的最高利用价值。

(3)坚定不移的遵循土地资源高效利用原则:在目前的土地资源保护与利用中,我们必须坚定不移的遵循低资源高效利用的原则,在有限的自然供给中,创造出属于人类的最大的经济效益,在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过程中,政务等相关部门可以通过举办知识讲座、为广大群众提供政策咨询等多种形式,使群众可以充分的了解我国的国情,提高广大人民群众在土地整理上的整体认知,使经济发展理念和资源保护观念深入人心,增强了群众自身对土地资源的认识,从而能够为土地整理项目的有效实施,奠定了最坚实的人民群众基础。

5结语

就我国的国情来看,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国,在各种制度和法律方面还是做不到全面完善的,而新农村的出现和对于土地资源的保护的重视,在一定的程度上对于完善这些法制是有帮助的,那么能不能做到经济的发展和资源的利用协调合理的发展就是需要重视和关注的,这是要靠相关的部门大力的协调要靠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的。做到生态平衡的同时取得经济的发展才是硬道理,所以解决农村土地管理问题是必要的也是重要的。

参考文献

篇8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农村纠纷,调解机制

Abstract: in the transformation of society and socialist new rural construction background, from county perspective, rural disputes and mediation mechanism, analyzes its with regularity,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perfect dispute mediation mechanism countermeasures to solve the dispute, maintain the rural stability and promote rural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promoting the construction of new countryside has important significance.

Key words: the new rural construction, rural disputes, mediation mechanism

中图分类号:F320.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在社会转型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背景下,从县域视角入手,研究农村纠纷及调解机制现状,分析其带有规律性问题,提出健全完善纠纷调解机制的对策,对解决农村纠纷,维护农村稳定,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推进新农村建设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村纠纷调解机制的基本情况

山东省沂水县位于鲁中南地区,辖18个乡镇,1041个行政村,农村人口99.75万人,占全县人口总数的88.27%。通过随机选取对10个乡镇的100个行政村进行了问卷调查,到相关法庭和县法院进行调查,掌握了农村纠纷及调解基本情况。

(一)新时期农村纠纷的主要表现形式及特点

农村纠纷根据对象不同,主要分为:家庭内部纠纷(抚养赡养纠纷、分家析产纠纷、婆媳纠纷、夫妻纠纷等)占48%;邻里纠纷(宅基地、承包地纠纷,邻里关系等)占28%;个体村民纠纷占12%;家族纠纷占8%;干群纠纷占4%。随着新农村建设的发展,农村土地、山林、水利权属纠纷呈上升态势,出现了医患纠纷、与农民工有关的合同纠纷、劳动纠纷、工伤纠纷等纠纷新形式。当前农村纠纷主要呈现出纠纷主体多元化、纠纷内容复杂化、纠纷类型多样化、纠纷总量扩大化和纠纷调解多样化等特点。

(二)新时期农村纠纷调解机制的现状

解决农村纠纷的主要途径:私了,占20%;调解,占68%;上访,占2%;诉讼,占10%。农村纠纷调解机制包括:一是非诉调解机制,包括自行解决、家(宗)族权威解决、基层纠纷调解组织解决(如村支部书记或村主任调解、乡镇行政调解、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等),占调解总数的88%,处于主导地位。二是诉讼调解机制,包括诉讼调解,诉讼判决等,仅占10%。

二、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村纠纷调解机制面临的困境

(一)传统农村纠纷调解机制面临合法性、公正性、强制性追问

一是合法性问题。中国历史的无讼传统和“法律为恶”的传统观念,导致传统纠纷调解缺乏法律基础、缺少法定程序、执行保障缺失等。二是公正性问题。传统调纷依据权威道理,追求低成本基础上的纠纷解决,很少以现代社会所追求的公正公平为价值取向。三是强制性问题。传统调纷表面上基于双方自愿合意之上,但实质上仍存在宗法习俗、宗族压力等无形强制问题。

(二)现代调解机制在农村纠纷调解过程中的两难处境

现代调解机制如仲裁调解、司法调解及诉讼等,虽是符合法制社会进程的纠纷解决方式,但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这些纠纷调解方式存在的问题,如诉讼方式不适用解决具有长远社会关系的乡村纠纷,诉讼的针对性导致地方性知识缺失,诉讼机制的自身缺陷,特别是高成本问题,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诉讼作为纠纷解决手段的功能和效果,从而把自己推到了进退维谷的两难境地。

(三)新农村建设呼唤新的农村纠纷调解机制

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破解“三农”难题的战略新举措,而“三农”问题往往又以农村纠纷形式体现出来。由于传统调纷机制和现代调解机制不足以解决日趋复杂的农村纠纷,致其成为影响农村发展稳定的突出问题。因此,构建农村纠纷多元解决机制,不仅是农村社会主体对纠纷解决方式多元化需求的选择,也是有效解决农村纠纷、维护农村社会稳定、推进和谐农村建设的需要,是实现诉与非诉两种机制有效对接的必然要求。

三、构建新时期农村纠纷调解机制的路径选择

基于农村纠纷调解机制的现状,既要充分发挥现有调解机制作用,形成调纷合力,又要探索新的农村纠纷调解方式,积极构建以司法解纷为主,具有层次性的多元纠纷调解机制。

(一)切实发挥传统调解机制的积极作用

虽然农村传统纠纷调解机制不代表法治社会的发展方向,但它作为社会冲突振荡最小的一种纠纷解决方式,其赖以存在的条件尚存。一定要在坚持依法治国前提下,从维护纠纷主体正当权益和整个社会秩序目的出发,充分发挥其调解积极作用,实现其价值。

(二)充分发挥人民调解制度的中坚作用

一要扩大调解纠纷的范围。除传统纠纷外,可把公民与组织纠纷、违反公序良俗引发的纠纷、刑事自诉纠纷等纳入调解范围。二要提高调解人员素质,实行调解人员聘任制,确保来源多样化。三要坚持依法调解,重视调解协议的民事合同效力,强化人民调解协议的约束力。

(三) 完善行政调解、行政裁决民事纠纷制度

 一要确认行政裁决和调解的效力。可采取行政裁决与诉讼并行的机制。即不服裁决可,过期不诉,裁决具有执行力。二是有条件地实行行政裁决优先制。未经调处的,法院不予受理。三要建立政府负总责、法制机构牵头、各职能部门为主的行政调解工作机制。四是选调政治好、业务强、法律素质高、善做群众工作的干部充实调解队伍。

(四)实现非诉机制与诉讼机制的合理衔接

一要坚持送法下乡,提高农民法律意识。要把重点放在送法律思想、送法律观念上,努力培育平等意识、公民意识和权利意识。二要完善涉农立法,使法律农民利益的象征和保护农民利益的根源。三要明确各种解纷方式的效力,科学确立层次和互动机制,确保各司其职,各尽其责。

篇9

Li Yongyan

(河南省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郑州 450004)

(Henan Academy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Zhengzhou 450004,China)

摘要:我国中部地区发展农作物秸秆生物质热电技术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除了可以解决中部农村地区的能源紧张外,还主要体现在环境保护、提高我国新能源技术核心竞争力、增加农民群众收入和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推进中部地区新农村建设和加速实现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等方面。

Abstract: The development of biomass thermal-power technology of straw is significant in the central region. In addition to solving the energy crisis, it contributes to protecting environment, improving our core competitiveness of new energy technologies, increasing farmers' income, improving their living standards, pushing forward the building of a new socialist countryside and building a moderately prosperous society.

关键词:农作物秸秆 热电技术 中部地区 新农村建设

Key words: straw;thermal-power technology;central region;new rural communities construction

中图分类号:[S-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20-0323-01

0引言

生物质能对全世界可再生新能源的贡献超过15%,农作物秸秆是生物质能的重要组成部分,中部地区作为我国的三大“粮仓”之一有着非常丰富的农作物秸秆资源。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看,秸秆是可再生而且洁净的能源,将在未来的能源结构中起到重要作用。生物质热电技术是近年来发展的一项较新的秸秆利用技术,生物质热解气化得到的可燃气体既可以直接作为锅炉燃料供热驱动燃气轮发电机或燃气内燃发电机发电,同时又可以为暖气用户集中供暖。

1秸秆生物质热电技术对于环境保护的重大意义

我国目前每年发电用煤量达8.5×108吨,SO2的排放量达到1.2×107吨,粉尘排放4.9×107吨。根据国家环保总局统计,2003年仅酸雨危害就使农林作物损失高达220亿元,SO2的污染更危及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1]。利用生物秸秆发电可以大量减少SO2排放,秸秆中硫的含量为0.08~0.25%,仅相当于煤中硫含量的1/10左右,而其热值则相当于标准煤的50%以上,依此计算,燃烧后放出同等热量的生物质的硫排放仅为煤炭的20%左右,且生物质燃烧后的硫主要以硫酸钾固体形式存在,几乎不形成污染大气的SO2气体。另外,传统燃煤火电厂燃料燃烧后后大约有30%的废渣产生,而生物质发电产灰率仅为2%左右,灰粉中富含有硫酸钾、碳酸钾等高价值物质,适当加工可制成我国紧缺的高效钾肥。秸秆生物质发电的原料来自于大气中的农作物通过光合作用对二氧化碳和水的吸收产生的碳水有机化合物,燃烧后主要转化成水和二氧化碳,可以说是空气里来空气里去,剩余残余固体的再回到土壤里重新被农作物吸收利用,基本不形成污染[2]。

2006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正式颁布实施,提供了国家扶持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的法律依据,其中更是把支持可再生能源发电作为重要内容之一。按照国家近期出台的对于再生能源发展的规划,到2020年生物质能热电装机容量占火电总容量的6.4%测算,生物质能热电装机容量将达4.5×107KW左右,其发展前途广阔,同时可大大减少SO2的排放量,体现了循环经济对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2秸秆生物质热电技术对于提高我国新能源科技核心竞争力的重大意义

我国有望在2020年前后成为可再生能源项目投资总额最多的国家,但我国在再生能源领域还缺乏核心技术。以风电为例,我国大部分的风机制造商并没有自主知识产权,只能依靠向国外引进整机或寻求特许合作。太阳能产业也是如此,在光伏电池制造领域,最前沿的核心技术掌握在外国人手中。自主创新能力不足,持续发展能力欠缺,是中国新能源发电产业的软肋。

不掌握核心技术,就会受制于人,西方国家实现工业化比较早,而生物质能源具有能量密度不高、热值较低、原料种类多、收集运输难等特性,在能源工业化利用过程中存在较多管理和技术方面的障碍,他们对此长期一直没有给与足够的重视[3]。从20世纪80年代起,我国相关企业、科研院所和大专院校对秸秆沼气干法厌氧发酵技术、秸秆热解气化技术、生物质固化成型燃料技术、农作物秸秆直接燃烧技术都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开发,取得了大量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成果并已在商业化或示范项目中得到应用。国内秸秆生物质热电技术的发展将大大推进我国新能源和装备技术的自主化进程,从依赖国外技术为主向自主创新为主的战略性转变[4]。

3秸秆生物质热电技术对于中部地区新农村建设的重大意义

生产发展是新农村建设的中心环节,是实现其他目标的物质基础。生活富裕是新农村建设的目的,也是衡量我们工作的基本尺度。只有农民收入上去了,衣食住行改善了,生活水平提高了,新农村建设才能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果。

我国中部地区大多数农村尚没有集中供热,目前大多用小锅炉实施采暖的只有县城的宾馆、医院及政府部门。调查表明县城和农村只有极少数家庭采用空调采暖,绝大多数城乡群众冬季采暖仍依靠煤炉子。新世纪以来,中部地区城乡建设十分迅速,新建的居民小区和多层建筑已十分普遍,这些建筑都迫切要求供暖。我国中部农村地区主产优质小麦、大豆、玉米、花生、蔬菜、果品、烟叶等农产品,剩余秸秆和作物加工后的残渣的处理往往成为当地政府的一大难题,秸秆随意点燃将造成严重的空气污染和能源浪费。采用目前成熟的生物质热电技术,如果按照平均每县每年燃烧秸秆1.60×104吨,发电1.44×108千瓦时,每吨燃料240元的收购价测算,将带动每县农民群众平均增收近4000万元。因此,生物质热电厂的建设不仅对改善农村居民采暖方式、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有促进作用,同时对在农村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我国中部地区农村发展生物质热电技术是一个很好的资源综合利用项目,完全符合国家新能源能源政策,并且是国家大力提倡、具有很好发展前途的可再生能源项目。它不但可以向本地供电,还可解决广大农村地区的普遍存在的集中供热问题,把解决能源短缺、环境保护、农民增收和新农村建设等问题很好地结合起来,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大好事。当前,国家对生物质发电等新能源发电实行优惠电价政策,可以享受减免税收等一系列政策。今后,随着生物质发电技术和装备的进步、配套政策的完善以及原料收集和贮运体系的形成,我国中部地区秸秆生物质热电产业必将取得快速、稳步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鲁长波,杨昌炎,林伟刚.生物质催化热解的TG-FTIR研究[J].太阳能学报,2007,28(6).

[2]裴爱霞,张锐,郭烈锦.花生壳气化制氢催化剂的筛选与研究[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2008,42(7).

篇10

关键词:东北部;新农村;文化建设

新农村文化建设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个重要项目,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新农村文化建设是造福于全国人民的一项事业。然而,在我国东北部地区,由于新农村建设起步晚,农村村民思想相对守旧,新农村文化建设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主要探讨了我国东北部新农村文化建设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一、东北部新农村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不断向全国发展,东北地区也开始投身到新农村文化建设中。新农村文化建设在我国其他地区都取得了喜人的成绩,农村的精神文化建设得到了良好的发展,现在也有越来越多的新农村文化建设活动,如“三下乡”活动,都深入农村人民心中。然而,在我国东北地区,由于该地区进行乡村城市化转型起步晚,各方面有所滞后,所以我国东北部新农村文化建设存在着一些问题。

1.先天性基础薄弱。

我国东北地区的农村,历经了好几代人,都是踏踏实实的农村人,每天忙碌于农活,面朝黄土背朝天。受到旧思想的深远影响,农村人认为自己一辈子只为种地收获庄稼,以此来养家糊口。随着时间的沉积,一代代流传下来的思想,导致我国东北部农村的文化基础薄弱,历史原因造成农村文化教育的服务不到位,造成新农村文化建设的先天性不足,新农村文化建设的效果并没有很大起色。

2.后天重视度低。

新农村文化建设,是近几年来刚刚兴起的一个热门话题,新农村文化建设还处于新生阶段,但对于一个祖祖辈辈都是农村人的地方,要从思想上改变人们,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新农村文化建设在东北农村并没有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首先,是农村村官对于新农村文化建设没有予以高度重视,没有从根本上认识到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农村的领导没有带头大力倡导文化建设,牵头领导作用没有发挥到农村文化建设上,对于国家关于新农村文化建设的政策方针没有落实到位,导致我国东北地区新农村文化建设工作没有做到位。另一方面,是农村村民对文化建设的重视度不高,新农村文化建设的主体是农村村民,如果村民们对文化建设呼声不高,认识不深,就算领导再支持宣传也是枉然。东北农村人民祖祖辈辈都过着勤勤恳恳的农耕生活,生活圈子里几乎不会涉及到文化这种精神层面的东西,想要在短时间内改变人们多年来形成的思想,并非易事。

3.硬件设备不足。

所谓硬件设备,是指新农村文化建设所需的硬件,主要指文化活动场所。在我国东北部地区,很多农村都没有公共的文化活动广场,人们想要买书,也非常困难,各方面硬件设备不足,导致东北农村的文化建设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没有硬件设备的支持,新农村文化建设没有物质保障,很难持续下去。

二、东北部新农村文化建设相对应的策略

针对我国东北部地区新农村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需要找到有效可行的对策,以保证我国东北部新农村文化建设的顺利进行,将文化建设真正落实到农村,提升农村人民的精神生活层次。

1.在东北部地区深入开展新农村文化建设宣传工作。

在东北部农村大力开展新农村文化建设宣传活动,通过一系列的宣传活动,让村民们从感性上认识新农村文化建设,并且认识到新农村文化建设对于改善人民生活的重要意义。例如,多组织村民观看新农村文化建设方面的电影,让村民们自己从电影中去体会新农村建设的辉煌成就,及新农村文化建设带给人民的福利,让村民自我意识,比直接说教效果要好得多。

2.加强东北部农村领导对新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视度。

农村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领导的领导水平,在我国东北部地区,要加强农村领导对新农村文化建设的认识意识,先从领导层开始进行新农村文化建设,然后由领导带动群众,少数人带动多数人,大家共同参与到新农村文化建设的浪潮中来。农村的领导要提高自我思想觉悟,不断学习新思想,新文化,加强领导的文化素养,增强领导的文化建设意识。带好了头,东北部新农村文化建设将会顺利进行。

3.鼓励村民参与新农村文化建设活动。

新农村建设需要依靠全体村民,最后也要造福于村民。在我国东北部农村,要多开展文化活动,以东北二人转为中心,根据东北人民的风俗喜好,开展一系列新农村文化建设活动,鼓励全民参与,让大家切身感受到新农村文化建设的春风,并愿意积极投身到新农村文化建设,改善自我的生活水平。在东北农村组织活动要有地方特色,不盲目追新求异,让村民们自愿参加新农村文化建设的活动中来,不断深入认识新农村文化建设的意义。

4.健全新农村文化建设活动场所和活动设备。

东北部新农村文化建设,不仅仅是东北部农村的事情,而是全国人民共同来完成的一件事,需要国家和社会大众的支持。国家应该投入一定资金在东北部新农村文化建设中,帮助东北部农村兴建文化广场,修建文化场所。同时需要依靠社会大众的力量,为东北部地区新农村文化建设提供物质和精神上的支持,鼓励城市志愿者积极投身到东北部新农村文化建设中,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为农村人民的文化生活提供自己最大的帮助,例如城市官员下乡辅助,城市大学生到农村支教等等行动,给予农村人民最好的帮助,帮助农村人走出落后的思想,引导农村人走上新农村文化建设的道路,提高农村人民的精神生活质量。

总结:

加强我国东北部地区新农村文化建设,有助于丰富农村人民的精神生活,帮助人民摆脱陈旧的思想,开拓人民的视野,有助于农村人民与时代步调一致,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角度来看,有助于缩小城乡差异,提高全民素质,有利于全国人民共同走向小康社会。(作者单位:吉林农业大学学院)

参考文献

[1]郭国祥,丁建芳.今年来新农村文化建设研究的回顾与思考[J].学术论坛.2009(07).

[2]朱保安.农村文化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发展对策[J].河南社会科学.200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