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种植现代化范文

时间:2023-12-15 17:55:1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农业种植现代化,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农业种植现代化

篇1

摘 要:农业是一个国家发展的基础,农业的发展关系到一个国家的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尤其在我国,土地广袤人口众多,人均土地占有量小,这就更需要有高效的农业生产技术来提高农业土地的利用率和农业生产效率。信息技术的普及和发展,正好给农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加强信息化技术在农业种植中的应用,不仅提高了农业产量,还能推动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针对现代化技术在农业种植中的应用进行阐述和研究,探讨一下农业种植技术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现代化技术;农业种植;应用研究

中图分类号:S-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70230137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农业技术也在不断进步。西方欧美国家,已经把现代化技术广泛的应用到了农业种植领域中,大幅度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保证了农业种植的产量和品质。农业的发展必然带动经济的发展。所以,强化现代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是有效促进农业进步,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

1 现代化技术在农业种植中的应用

1.1 信息技术在农业种植中的应用

现在,信息技术得到了高速的发展,目前已经应用到了许多领域,而且都给这些领域的发展和进步带来了积极的影响。因此,信息技术在农业种植中的应用就具有了可行性。信息技术在农业种植中的应用,不仅能及时发现并分析种植中存在的问题,还可以精准的调控种植环境和条件,有效的提高农业产量。另外,大数据技术的应用,使农民在农业种植中一旦有什么问题都可已在数据库中搜索和分析,有利于提高农业种植水平,有利于增加农业产量。

1.2 生物工程技术在农业种植中的应用

农作物生长发育的研究属于生物工程的研究范畴,所以加强生物工程技术在农业种植中的应用十分必要。目前,生物工程技术已经在我国农业种植领域被广泛应用于组织栽培、生物杀虫、转基因等技术上,比如花肥的应用等,有效的提高了农业种植的产量和品质,提高了土地资源和生物资源的利用率,加快了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步伐。

1.3 遥感技术在农业种植中的应用

遥感技术在农业种植中的应用十分广泛,包括农业资源调查、土地利用现状分析、农业病虫害监测、农作物估产等,还可通过遥感技术云平台获取农作物影像数据,包括农作物生长情况、预报预测农作物病虫害等。用遥感技术还可以进行农业灾害评估:比如干旱程度,农作物发病,蝗虫灾害,一般通过检测土壤湿度和农作物叶绿素,叶黄素进行评估受害程度以及受害面积;农作物估产:包括对农作物生长过程的动态监测、种植 面积测算、单位面积产量估测和总产量估测,属于定量遥感,通过NDVI,叶面积指数反演或正演获得。这些技术的应用都极大的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2 现代化技术在农业种植中应用的影响

2.1 有利影响

2.1.1 现代化技术提高了农业种植的产量

由于生物技术在农业种植中广泛应用,通过杂交等手段,培育出了许多新的农作物品种,这些新品种不仅产量高质量好,而且生长迅速,适应能力强,对环境条条件的要求没那么严苛,大大提高了农业种植的生产效率。

2.1.2 现代化技术可以延长作物的生长周期

农作物的生长都要受到时间的限制,而现代化技术的应用则可以打破这一限制。比如现在最常见的蔬菜大棚技术,可以一年四季都能种植农作物,无论什么季节都可以吃到想要的瓜果蔬菜,使人的消费需求得到进一步的满足。这种蔬菜大棚有很多优势,其内部温度湿度等条件都可以自行调节,这就使得农作物的生长发育更加有利。

2.2 不利影响

2.2.1 造成环境污染

长期以来,我国的农业种植都在过分的单一追求产量,这就导致了在种植过程中盲目滥用化肥、农药等化学制剂,长期、大量的使用严重污染了土壤环境,使土壤条件不断恶化,反而影响了农作物的正常生长。此外,大量的化肥农药残留渗入地下,污染的地下水源,这些受污染的地下水,在被人类发掘使用,严重威胁到了人们的身体健康和农产品的质量。

2.2.2 造成土地盐碱化

在农业种植中,灌溉是一项必不可少的工作,现代化技术的应用,有效的加快了灌溉的速率,而合理科学的灌溉不仅能促进农作物的生长,还能有效地节约水资源保护土壤环境。但是,一旦出现过度灌溉,就会加速土壤中营养成分的流失,进而引发土地的盐碱化,影响到农作物的种植和生长,降低农作物的产量。

3 结束语

现阶段,我国的农业种植中,现代化技术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都有了一定的提升,但是在实际的生产过程中,还有许多不够科学合理的地方需要改进,这就是需要国家技术部门以及全体农业种植工作者共同努力,更好的提高农业产量,加快农业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篇2

【摘 要】在农业蔬菜种植育苗中,运用现代化的科学技术与管理手段,有助于培育出良好的壮苗。本文首先指出要选择优质的蔬菜秧苗,选择适宜的蔬菜育苗期。其次要合理地配置蔬菜育苗土,进行穴盘育苗。再次要合理安排播种时间。最后要做好育苗相应的管理工作。

关键词 现代化;农业;蔬菜;育苗

育苗主要是在反季节进行蔬菜栽培时,所采用的一个重要手段。大部分主要集中在夏季和冬季。这两个季节一般是不适宜蔬菜的种植和生长的,如果能够充分地发挥地力,同时配合运用现代化的科学技术与管理手段,尽可能地争取农时,就能培育出良好的壮苗。这样不仅能够提高蔬菜的产量,而且能够提高蔬菜的质量,并最终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因此,笔者就浅谈现代化科学技术手段运用于农业中的蔬菜种植育苗的应用与研究。

一、选择优质的蔬菜秧苗

选择优质的蔬菜秧苗主要可以通过三个标准来筛选,分别是秧苗的生态标准、秧苗的生理标准以及适期秧苗。秧苗的生态标准是指,选择蔬菜要选择健康的、无虫眼的,菜叶厚实且多为深绿色的,叶柄壮实、不容易折断、柔韧性好的,长势良好的,子叶完整的且为两片左右的,根群长势健康的、不容易凋萎的蔬菜。当然,秧苗的生态的标准也应根据不同种类的蔬菜而略有区别,应根据蔬菜的种类、生长时期与特点做出相应的调整。秧苗的生理标准是指不同类别蔬菜所特有的生理标准,例如部分蔬菜的根茎中含有非常丰富的营养成分,即使蔬菜处于低温、干热等不利的环境下,也能够较为旺盛地生长,也能够抵抗病虫害的侵袭,这样的秧苗在定植之后,比较能够健康地生长。适期秧苗是指在适当的时期进行秧苗。不同时期进行秧苗所获得的效果是不同的,要注意育苗的时效性,适期秧苗能够保证蔬菜的产量和质量,获得尽可能大的收益。

二、选择适宜的蔬菜育苗期

蔬菜的育苗期主要分为夏季的蔬菜育苗期和冬季的蔬菜育苗期。夏季的蔬菜育苗过程中的大棚选择,要选高架改良大棚,其符合一般标准的均可。在使用大棚的时候,要把大棚上的门膜和围裙膜去掉,换成网纱,这样能够有效地防止各种虫子飞入大棚,从而有效地预防病毒的传播。冬季的蔬菜育苗过程与夏季的略有区别,主要是因为冬季日照没有夏季的强,温度较低。因此,在大棚的选择上主要选择日光大棚,这种大棚一般采光能力比较好,同时又有比较好的保温性能。为了确保培育出优质的壮苗,通常在大棚的中间四米左右的地方,搭建两个育苗床。每到晚上,温度比较低的时候,为了保证培育的温度,通常要通过盖草片或无纺布等方式来保温。

三、合理地配置蔬菜育苗土,进行穴盘育苗

蔬菜的育苗土非常关键,要合理地配置蔬菜的育苗土。首先,蔬菜育苗土必须要添加足够育苗生长的各种必备养料,其中不仅要包括有机质氮、磷、钾,而且也要含有各种微量元素。蔬菜育苗土在保证了育苗所需的营养之后,还应当具有很好的透气性等特点,再加上适当的水分,同时,健康的土壤必须没有被病虫害所感染。配置好育苗土之后,需要将其晒干,保持干燥,然后再进行过筛,增加透气性,最后再加入适量的腐熟的动物粪便等,搅拌均匀。之后使用这个育苗土进行育苗时,只需要浇水,就不需要施肥了。其次,在选择培育蔬菜小苗的育苗盘时,应该选择塑料盘。再次,采用穴盘育苗这种现代化的育苗新技术。这种新技术主要适用于专业化和工厂化的育苗。它通过在穴盘中装入育苗基质的方式进行育苗,一般每个孔培育一株蔬菜苗。当前穴盘根据孔的数量的不同,具有非常多的种类,如三十六孔,七十孔,一百孔等等。最后,采用塑料钵进行育苗带土护根。培育的蔬菜苗放入塑料钵内,能够非常方便地移动位置,也能够合理的配置株距,十分有助于蔬菜苗的培养。

四、合理安排播种时间

安排好播种的时间对于蔬菜的播种是很重要的。而蔬菜播种时间的确定是要考虑很多方面的因素的,所播种蔬菜的品种的特性及生长规律、种植蔬菜的当地的气候条件及栽培的技术、市场的需求情况等等,这些因素都需要进行整体考虑,最后确定蔬菜的播种时间。当确定好了播种的时间之后,接下来应该做好种子的预处理工作。一般情况下,使用温汤浸泡蔬菜种子,这样可以杀死蔬菜种子表面的病原体。另外需要做好的是播种的技术。可以先把种子在穴盘里定量的播种。先在穴盘里放满培养土,把培养土刮平之后均匀的播种,这时撒上一些杀菌剂。为了保证充足的水分,也要浇足水,再进行盖土的工作,把种子盖没便可,盖好土之后,这时再盖上地膜,盖上地膜是为了更好地保水与保温。当这些都做好之后,最后的时候要把已播种好了的育苗盘与穴盘放到适宜温度的大棚之中。

五、做好育苗相应的管理工作

在育苗的过程中,一定要做好相应的管理工作,这对育苗是很重要的。首先,检查工作一定要做好,在播种之后,一定要认真检查,当胚芽露土的时候便要揭去地膜,这是为了保证胚芽的温度,也是为了使胚芽能接受充足的光照。浇水切不可着急,应当等育苗床的表面见白的时候方能浇水。控制好温度,幼苗期的时候的温度控制很重要,且这时候不能施肥。其次,分苗的时间要控制好,移植分苗的时候要控制好温度。冬天的时候,要保证好大棚的温度,同时充分的运用好光能和热能。最后,为了保持好秧苗的株距,使秧苗不要太拥挤,一定要及时的移动塑料钵。同时也要做好防治秧苗病虫害的工作,要保证好大棚的环境与育苗床的干燥,要注意降低育苗床的湿度。喷洒杀菌剂,及时的进行消毒,做好防治病虫害的工作,防微杜渐的工作一定要做好。故此可知苗期的管理工作很重要,需要认真做好。

参考文献

[1]崔聪聪,孟令强等.赤峰地区蔬菜工厂化育苗的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J].北方园艺,2014,05.

[2]申领艳,苏浴源,等.不同配比基质在山区蔬菜育苗上的优选研究[J].河北农业科学,2013,06.

篇3

一、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内涵

所谓“新农村”包括五个方面,即新房子、新设施、新环境、新农民、新风尚。具体来讲,一是发展经济、增加收入。这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首要前提。要通过高产高效、优质特色、规模经营等产业化手段,提高农业生产效益。二是建设村镇、改善环境。包括住房改造、垃圾处理、安全用水,道路整治、村庄绿化等;三是扩大公益、促进和谐。要办好义务教育;要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使农民享受基本的公共卫生服务;要加强农村养老和贫困户的社会保障;要统筹城乡就业,为农民进城提供方便。四是培养农民、提高素质。要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倡导健康文明的社会风尚;要发展农村文化设施,丰富农民精神生活;要加强村级自治组织建设,引导农民主动有序参与乡村建设事业;要大力对农民进行文化知识和科学技术的培训,尽快提高农民的现代化素质,成为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有纪律的“四有”农民。

因此,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统筹城乡发展、实现共同富裕的根本途径;是农村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的可靠保证。更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是改变我国农村落后面貌的根本途径和系统解决“三农”问题的综合性措施。

二、发展现代农业是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

在现阶段,农业既要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越来越多、越来越好的食品,又要满足工业化对农产品原料的需求;既要承担生态保护、观光休闲和历史传承等功能,又要为农民就业和增收提供必要的保障。发展现代农业,就是要努力实现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和农业多功能发展的目标。这是实现生活富裕的重要途径,是实现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重要基础。可以说,现代农业进程快慢、成果大小,决定着新农村建设的开展和成效。因此,发展现代农业是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

发展现代农业,就是以资本、物质和技术等先进要求为基础,对传统农业进行改造,以工业化的生产手段装备农业,以先进的科学技术提升农业,以社会化的服务体系支持农业,以科学的经营观念管理农业,最终实现农业增长方式的转变。通过实现农业的科学化、集约化、市场化和产业化,最终实现农业的高产、优质、高效和可持续发展。

三、用高新技术武装农业是实现农业现代化和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支撑。

纵观世界各国农业发展的状况,从发达国家的实践看,由于各国资源禀赋不同,发展现代农业的模式也不相同。目前主要有两种模式。一是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家,资源丰富,劳动力短缺,发展现代化农业,实现农业现代化走的是用资本和技术替代劳动,提高劳动生产率、实现规模化经营的道路;二是以荷兰、以色列、日本、韩国等为代表的人多地少,农业资源相对短缺的国家,走的是以资本和技术替代土地、水等稀缺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实现集约化经营的道路。学习国外经验,结合我国实际,由于我国人多地少,水资源短缺,发展现代农业应该选择第二种模式。即用资本和技术替代土地、水等资源,走集约化经营的路子。

当前,提高农业科技研发能力和成果推广力度是发展现代农业的技术支撑。在大幅度增加农业科技投入的前提下,应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农业科技创新体质,加强国家基地、区域性农业科研中心建设;把引进吸收国外先进的农业科学技术与我国、本地区自主研究结合起来,进行技术组装集成,迅速提高农业生产技术水平;要继续增加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的投入,建立和健全乡村级农业技术队伍;要加大对基层农业技术人员和农民群众的培训力度,下大力气培置农村科技示范户,引导农业科技新成果进村入户。根据我国国情,要高度重视土地、水及环境等方面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应用,走高产、优质、高效和可持续农业发展的道路。

四、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的力度,大力培训乡村农民技术人员,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基础。

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科技成果是重要的农业资本。科技成果只有在生产上推广应用,才能转化为生产力。而广大的群众就是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桥梁和基础。因此,加强农村科技培训,大力提高广大农民群众的文化素质和科技水平,是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关键。根据本人几十年从事农业科研和技术推广的工作实践和体会,提出如下思考:

1、紧密联系农村实际,找准着眼点。

当前,发展高效农业,节水、节能农业,无公害农业和可持续农业,是我国发展农业现代化的重点,也应该是我们培训工作的着眼点。我们科技工作者,必须认清形势,配合政府搞好生产结构调整,整体开发规划,并应把高效节能日光温室生产及其他设施栽培技术,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病虫综合防治技术,双垅全膜覆盖栽培技术,膜下微滴灌技术,新品种栽培技术,标准化栽培技术,灾害性天气预防技术,配方施肥技术等先进技术,作为培训工作的重点。

2、深入农业第一线,实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鉴于我市农村群众文化素质不高,长期受传统农业生产的局限,接受新事物有一定困难的实际,培训工作一定要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尽量使用农民群众的语言,采取声、形、图结合的办法,把高深的理论转化为浅显的道理,使农民听得懂,学得会,用得来。

3、帮助乡村建立健全农技员队伍,充分发挥农民协会的作用。

面对广大农村、千家万户农民,光靠少数专家和市、县(区)技术人员的培训,科技成果很难进村入户。应进一步建立和健全市、县、乡、村四级技术网络,采取层层培训的办法,加快培训力度,提高培训效果。

基层农民协会、专业协会,是推动科技成果转化的一支不可忽视的队伍。他们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他们的示范最具有说服力、带动力,是农业技术推广的骨干力量。因此,要帮助乡、村建立各种类型的农民技术协会及专业协会,并把他们作为基层培训的重点对象。

4、培训形式应灵活多样

针对广大农民群众文化科技素质不高,我市区域性经济差异大,种植作物种类、方式多样的现状,培训的形式应因地制宜,灵活多样。可采用农忙时一事一训,农闲时系统培训;室内课堂式讲授与现场技术指导相结合;召开现场会议与组织学习参观相结合;文字讲述与播放光碟相结合……达到群众听得懂,看得见,能掌握,用得上,由浅入深,逐步提高的目的。

篇4

关键词:农业现代化;金融支持;融资模式

中图分类号:F83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3544(2012)02-0030-02

当前,农业现代化进程逐步加快,各级政府也在采取各种措施大力推进。从实际情况来看,金融服务不足仍是农业现代化发展的主要障碍之一。 金融业应抓住农业现代化这一主题,提高金融的支农效率,积极支持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

一、金融支持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

1. 金融支农的服务功能薄弱。目前,各商业银行逐步退出了农村金融市场, 在农村市场业务大幅收缩,对农业现代化发展服务功能弱化。如在河北省保定市,工、农、中、建四家商业银行中,只有农行在辖区各县都有营业网点,其他银行只在一些发达县保留分支机构;保定市商业银行只有4家县支行,华夏、中信、河北、交通、浦发等5家股份制银行均是这一两年设立, 且只位于市区, 支持农业现代化的基础不足;邮政储蓄银行成立时间较短,能否真正在支持农业现代化中发挥重要作用尚待检验; 农村信用社是保定农村金融市场的主力军,但是自身实力不强,金融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比较落后,结算渠道不畅,影响了资源向农业领域配置,并阻碍了农业现代化的发展。

2. 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不足。 农业现代化的过程也是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过程, 它不仅包括物质装备、产业体系的现代化,更包括农民的现代化。在农业现代化的进程中,农业经济发展对资金的潜在需求被激发出来。农业产业化经营、农业科技推广、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都需要金融服务的支持,这对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提出了新要求,需要我们不断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 但是, 在农业现代化进程中, 金融产品少、 服务方式单一仍然不同程度地存在。如,有些金融机构只是对原有的业务重新包装宣传,推出的创新产品主要是信贷产品,在贷款方式、抵押担保形式及具体的手续办理上并没有太大的突破,咨询服务类、投融资类等技术含量高的服务提供得比较少等。缺乏适销对路的金融产品,金融服务创新不足, 使得农业现代化对金融的需求不能得到很好的满足。

3. 还未建立有效的农业风险转移和分散机制。经过多年发展,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进一步提高,农业结构调整扎实推进,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的同时逐步推进农业现代化。而农业既面临旱涝、冻害、风雹等自然灾害风险, 又面临农产品价格起伏等市场风险, 这就需要我们通过建立有效的农业风险转移和分散机制, 把各种风险转移和分担出去。但是,政府防范农业风险投入的资金少, 开办农业保险的仅有人保财险、中华联合财险等寥寥几家保险公司,农业保险发展落后,能规避自然灾害风险的优良品种少,科技成果转化率低,农产品市场体系不完善难以规避市场风险等等都表明有效的农业风险转移和分散机制尚未建立。

4. 农业现代化发展的自身特点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金融机构的投入。 农业现代化既要实现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农业基础设施更加完备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大幅提高,还要实现农业机械化、农业产业化、农业信息化、农业生产技术科学化。但是,在现代化进程中,农业生产投入高、风险大、收益低,产出具有较大不确定性,与金融机构自身安全性、营利性的经营原则相悖,影响了金融机构贷款的积极性。农业产业化以后,产业链将进一步延长,一个周期可能要从科研、农户的生产、收购初级产品一直到销售等环节, 任何一个环节的失败, 都会导致整个链条的失败,而这引起的损失将更加巨大,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金融机构的投入;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投资周期长、投资规模大而且风险高、回报率低,管理机制不健全, 承载主体不明晰, 极易形成贷款风险隐患; 为农业现代化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的农业科技进步研发周期长,受自然条件、生物特性的影响大,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效果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这都使得金融机构没有足够的动力满足各项资金需求。

5. 需求主体对金融产品和服务了解不够。 随着农民收入的增加, 农民对金融服务的需求也越来越多,但是许多农民对金融业务的认知仅限于存取款等传统业务,对于消费信贷、网上银行、电话银行等几乎不了解,甚至不会用自动柜员机,对银行新推出的业务品种甚至是信用贷款、 担保贷款等跟他们切身相关的知识也是一知半解, 这就加大了金融支持的难度。由于缺乏有效的沟通,农业企业对于银行提供的金融产品和服务不了解, 即使符合银行的贷款条件,也由于信息沟通的不顺畅而不能获得贷款。一些农业龙头企业符合上市融资条件, 但是对于什么是上市、上市的相关知识知之甚少,也失去了很好的通过资本市场直接融资的机会。

二、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的金融支持路径

1.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以鼓励金融机构支持农业现代化。由于农业和农业企业的高风险、低收益,金融机构支持农业现代化的积极性要低于支持高收益产业, 因此, 需要我们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综合运用财政补贴、税收减免等手段为金融机构提供政策扶持, 吸引金融机构加大对农业现代化的投入,鼓励他们提高服务质量,而这也是国外的通行做法。如,对金融机构开发的适合农业现代化发展需要的金融产品给予政策支持; 对在县及县以下地区增设分支机构或金融服务网点的, 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 鼓励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设立等等。

2. 推进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 随着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 资金的需求也呈现出了与以往不同的特点。但是,目前银行提供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比较单一,不能满足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需求,这就需要我们不断推陈出新,开发出适销对路的金融产品,适应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产品加工、农业机械化发展、农业科技推广及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等对金融产品的需要,提供高效率、高质量的金融服务。如,扩大担保品的范围,推广林权抵押、仓单抵押、应收账款抵押等抵押方式;利用自身的信息优势,为农户、农业企业等资金需求主体提供与农业相关的市场、 政策等信息咨询服务;加强金融基础设施建设,优化支付结算环境,提高服务水平;适应农业现代化的需要,推出如排污权贷款、许可权贷款、碳交易贷款等多品种贷款。

3. 疏通农业现代化风险分散渠道。 充分发挥政府在分散农业风险中的作用, 加强灾害管理投入的计划性和预见性,改善农业经营环境,增强农业抵御风险的能力;发展多层次、多渠道、全方位的农业保险,扩大保险范围和保险对象,构建政策性农业保险体系,鼓励发展农业互助保险和商业保险,成立专门的政策性农业保险公司经营农业保险的再保险业务,分散农业保险中的农业风险,建立农业巨灾风险基金, 增强抵抗巨灾风险的能力; 强化农业科技创新,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尽快获得能抵御灾害的优良品种,并加大支持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力度。

4. 因地制宜发展农业价值链融资模式。 农业价值链融资是指一个或几个金融机构为农业产业链各环节的不同主体提供金融服务, 通过对价值链各环节的深入分析,提供符合需求的产品,降低金融服务风险。 一是根据不同地区的特点发展农业价值链融资模式。农业价值链在不同地区有不同的特点,具有很强的地方特色, 金融机构应该从整个价值链的角度深入研究当地农业及农业现代化发展的现状和各个环节经济主体的实际需求,了解潜在的风险,使得价值链融资模式更加适销对路。 二是对符合要求的农产品生产、加工、储运、营销等环节提供一揽子金融服务,而不是仅仅针对某一环节提供服务。三是针对产业链条上的各个环节提供差异化的金融服务。在产业链条上,农业生产等活动具有明显的季节性,而储运、销售等活动则不具季节性,这就需要针对不同的活动特点设计符合需求的金融产品。

5. 通过搭建金融创新服务平台等形式增进需求主体对金融产品和服务的了解。由政府牵头,协调人行等部门搭建金融创新服务平台,形成联动机制,为农业现代化发展提供全方位的服务。该平台可以借鉴屏南经验 [10] ,与移动公司合作, 由移动公司提供技术、设备、人员等开发基于短信、WAP的信息服务平台, 为农户和农业企业等需求主体提供资金、 技术和信息服务; 还可以把金融机构新推出的金融产品和服务通过信息服务平台发给农户、农业企业等,使他们第一时间了解到新的金融产品和服务。 金融机构应深入农户和农业企业讲解宣传, 增加他们对金融产品和服务的认识。此外,还可以通过电视、网络、 广播、 报纸等新闻媒体加大金融知识的宣传力度, 提高资金需求方的金融知识水平, 增加其对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的接受能力。

参考文献:

[1]姜志军,包海霞,鲁静. 农发行保定分行贷款投放突破31亿元[N]. 河北经济日报,2011-10-11.

[2]陈倩,吕会彬. 农行保定分行助力县域经济发展去年放贷38. 6亿[EB/OL]. http://heb. hebei. com. cn/system/2011/02/28/010949137. shtml,2011-02-28 .

[3]王昊,李培,葛西劝. 保定农信社深入开展“30亿资金助三农”活动[EB/OL]. http://gov. hebnews. cn/2011-07/21/content_2157134. htm, 2011-07-21.

[4]赵亚锋,姜志军,刘雪莲. 农发行保定分行创新营销举措加大支农力度[N]. 金融时报,2010-12-09.

[5]焦文昭,李淅豪. 保定市36家省级农业龙头企业通过省中期监测[EB/OL]. http:// heb. chinanews. com/baoding/11/2011-03-02/34802. shtml,2011-03-02.

[6]王昊. 乘风破浪会有时――保定农村信用社发展纪实[N]. 保定日报,2011-05-05.

[7]姜振水. 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路径与金融支撑[J]. 农村金融研究,2011(5).

[8]何菁菁. 农业产业化发展中的金融支持研究[D]. 杭州:浙江大学,2010.

篇5

近年来,农场围绕推进新型城镇化部署,本着科学规划、突出重点的建设原则,推进农场城镇化向生态化迈进。农场城镇化率达99%,人均住宅面积提高到26平方米,场区绿化覆盖率38%。城镇公共服务设施日臻完善,实现了生产生活井然有序,管理更加人性化,就业逐步增多的好局面。

多年来,农场加大了对“十项民生工程”的投入和改善力度,幼儿园开园、医疗水平提升、供热和饮水质量提高,道路条件完善,参保人员实现应保尽保,扶低帮困、低保救助工作实现全覆盖,呈现农场的生产生活整体向好的景象。

2014年,实现粮豆总产33.39万吨,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2.64亿元,实现农场职工家庭人均纯收入3万元:在全场党员干部及职工群众的共同努力下,农场的经济社会事业取得丰硕成果。

(一)现代化大农业建设成效显著

一是农业基础建设进一步夯实。全年投资800余万元,完成水利桥涵、清淤、排涝等工程。投资2080万元,建设侵种催芽基地一处;投资1182万元,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9000亩;投资750万元,完成千亿斤田间工程建设。加大了农机更新投入力度,投资1500万元,引进各型号农机具500余台,套,发放农机具补贴130余万元。二是科技含量不断增加。全场57万亩水田实现种子包衣、统供芽种、三膜覆盖、大棚卷帘器通风、微喷浇水等10项新技术应用率100%,全场共完成了88万亩水田的防病航化作业。同时,开展了高产高效、节水控灌、侧深施肥、水稻适口性等新技术科学示范和推广,效果显著。三是“绿满红卫”工程持续建设。投资180余万元,完成植树造林1400亩,栽植树木12万株;四足畜牧水产业健康发展。新建养猪基地一处、养牛基地一处、生态养殖基地两处。

(二)工业与自营经济增长情况

2014年,以米业加工为主的民营工业保持稳步增长,实现了水稻加工3万吨,实现工业总产值1.25元,实现工业增加值2578万元,实现利润921万元。自营经济发展迅速。实现自营经济产值27027万元,利润10172万元,户均收入4.2万元。

(三)小城镇建设和服务情况

全年,农场投资801万元,建设48#楼教师周转宿舍,解决大学生住宿难题。投资300余万元,完成了绿色城堡30%工程。投资17万元,完善休闲广场亮化工程。同时,加大了场区环境卫生的管理力度,做到了整洁干净无死角、并保持常态化。

(四)经营管理与体制改革工作情况

一是经济运行质量不断提高。严格土地承包制度,土地包满种严,土地承包费100%收缴到位。全年协调多家金融机构为农户贷款3.6亿元,并协助其加强资金监管,确保贷款100%按时偿还;按时足额完成了3090户3350万元支农惠农资金的发放;规范经费管理制度,实现了公用经费压缩10%,三公经费压缩15%的目标。持续加大清欠力度,盘活资产。全年共收回各类欠款1535万元,其中陈欠35万元,房屋欠款1500万元。二足体制创新改革逐步深化。农场体制改革实行人才兴场战略,继续加大对高校毕业生引进和生源地大学生的安置力度,共公开引进本科毕业生13人,公开招聘幼儿园教师、保育员、工勤人员32人;公开招聘实地看护员(协警)、征税员电工、维修工等9人,提高了全场就业增长率。

(五)强化民生实现了社会和谐稳定

农场投资20.9万元,对供暖设施和供热管道进行了检修;投资34万元,铺设扩宽道路150平方米。投资17万元,安装幼儿园东侧路路灯18盏,保证了幼儿及家长安全通行。投资134万元,修缮休闲广场主体工程。投资600万元,建设生猪养殖基地一处。全年新增参保缴费55人,接续社会保险20人,享受就业优惠政策378人。农场投入无息扶低资金200万元,扶持136个低收入户。同时,农场加强了工作稳控力度,加大了综合治理和打防力度,刑事和治安案件发案率较上年明显减少,安全事故零发生,农场显现整体稳定,社会和谐的良好环境。

篇6

关键词:玉米种植技术;全膜双垄沟播栽培技术;技术推广;必要性

全膜双垄沟播栽培技术是我国现代玉米种植行业中重要的技术之一,该项技术于2003年研发,经过多年的试验使用,在大部分地区的玉米试验田中都能够发挥出良好的效果,可以全面促进玉米产量和质量提高。当前我国部分地区所采用的玉米种植技术较为落后,导致玉米产量较低,且大量使用农药和化肥会对玉米耕地质量造成很大影响,不利于现代化、生态化和绿色化农业建设发展,所以需要明确全膜双垄沟播栽培技术价值,同时加强该项技术的推广。

1全膜双垄沟播栽培技术概述

全膜双垄沟播栽培技术是指在玉米耕地中采用大小双垄模式,并将地膜全部覆盖,在沟内播种玉米的一项技术。全膜双垄沟播栽培技术将传统的半膜覆盖转变为全膜覆盖,将传统地膜平铺方式转变为起垄覆膜方式,将传统的垄上种植转变为垄沟种植,能够提高降水利用率,从而提高玉米综合产量。经过多年的试验证明,全膜双垄沟播栽培技术适合在年降水在200~500毫米的旱作农业区中使用,能够有效解决玉米种植缺水问题,显著提高玉米单位产量,对于玉米种植行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且随着全膜双垄沟播栽培技术发展不断成熟,能够适应的作业条件也在不断拓宽,当前适合在我国大部分玉米种植产区中使用。

2全膜双垄沟播栽培技术推广必要性分析

首先,全膜双垄沟播栽培技术对于玉米旱作农业区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能够帮助旱作农业区提高玉米综合产量,建设现代化玉米种植模式,从而促进玉米产量提高,保障粮食安全。提高玉米产量能够全面提升我国粮食总产量和总储备量,从而保证粮食供需平衡,能够更好地应对粮食减产等多项问题,尤其是对于旱作农业区而言,是提高其粮食产能和农业经济发展水平的有效方式。其次,全膜双垄沟播栽培技术能够促进农业经济发展,玉米种植经济效益较差,单位产值较低,而通过采用全膜双垄沟播栽培技术,能够提高单位面积玉米产量,从而促进玉米产区农业经济发展,尤其是对农业发展环境较差、自然环境恶劣的地区。这些玉米产区对于玉米的经济依赖性较高,所以通过优化玉米栽培技术,能够有效促进当地农业经济发展,克服自然条件以及种植技术等多项因素的影响,从而能够保障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全面推动乡村经济发展,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帮助。最后,大力推广全膜双垄沟播栽培技术有利于我国现代化农业建设。现代化农业建设是当前以及未来我国农业发展基本方向,主要包括集约型农业、机械化农业、绿色化农业以及可持续发展农业。通过采用全膜双垄沟播栽培技术能够降低灌溉水资源使用,不仅有利于节约水资源,同时能够降低玉米种植成本,降低农药、化肥等物质使用,有利于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是促进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方式。所以需要持续加强全膜双垄沟播栽培技术推广,使农户能够意识到该种植技术的价值和优势。

3结束语

篇7

[关键词]山区;玉米;机械化种植

中图分类号:S 5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31-0257-01

0、 引言

山区玉米机械化种植问题对山区劳动力转移,促进山区进入农业现代化,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山区农民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近几年来我国对畜牧业采取集约化生产的方式,将传统的放牧模式转变到以圈养为模式的饲养方式,这就促使我国的饲料需求量不断增加,并且持续稳定增长,同时以玉米为主粮的地区分布也是很广的,同时玉米的高产量也是对农业发展的较好的依托,笔者所处的地区地处青藏高原边缘地带,湟水河谷地,山区大片土地都是经过整平的梯田,机械化程度偏低,这对发展机械化种植是一个瓶颈,为此,我们要加大农业投入,特别是对山区的机械化实现要重点的研制小型的种植机械,这对与我们实现山区农村的脱贫致富具有重要的意义。

1、机械化种植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农业建设现代农业,首要的问题就是实现农业机械化,只有在广大的山区农村实现机械化种植,把人从繁重的农业劳作中解放出来,这是现代化实现最重要的手段和标志之一。玉米种植的机械化之路要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尊重科学,依靠科技进步,解放生产,实事求是,从改进和研发新型的玉米种植机械入手,着力解决对山区农村耕地坡度大,大型机械难以进行操作的实际情况,开发可以进行陡坡地上操作的小型的机械设备,从提高亩产方面研发优势品种,把增产和节约劳动力作为主要研发点,加快玉米的机械化种植。我们可以预见的是,对玉米生产的机械化水平的提高,对减轻农民的劳作强度,抢农时,扩大种植的面积,提高亩产量,这些都是非常有利的,所以我们说机械化种植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的论断是成立的。

2、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过程中,现代化的农业耕作是必不可少的

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过程中,现代化的农业耕作是必不可少的,我们都知道,人类社会的发展史其实就是工具发展的历史,从最初的旧石器时代到新石器时代,从青铜器到现代的机器工业的发展,都是伴随中劳动工具的发展,而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过程中,用现代化的农业机械取代人力进行农业耕作则是实现农业现代化必不可少的,是社会主义新农村重要的物质基础。现代农艺技术与农业装备技术相辅相成,农业机械化是现代农业高效、低耗、标准化生产的基本条件。发展玉米生产机械化可以改变玉米传统生产方式,促进传统农业耕作方式的改变,还可以促进秸秆的有效利用,是发展循环经济、推动村容整洁的一项重要措施。秸秆的综和利用是大有作为的,它可以做饲料、燃料、肥料。因此,推进玉米生产机械化的发展,不仅可以加快玉米生产发展步伐,支持农村劳动力转移,而且能够促进农村享受现代工业文明成果,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在三大作物生产过程机械化中,玉米机收难度最大,目前仍然以人工为主,是玉米生产机械化乃至粮食生产机械化中最突出、最薄弱的环节。是粮食生产机械化中的“瓶颈"环节。实现粮食稳定增产、农业不断增效、农民持续增收,对发展玉米生产机械化提出了迫切要求,必须加快推进玉米生产机械化特别是玉米收获机械化。

3、我县玉米收获机械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我县玉米收获机的产品质量、技术含量都亟待提高。从技术角度讲,对玉米收获机关键要解决总体设计问题,然后才是制造工艺、原材料和产品的推广。而解决技术问题,关键在于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行距的适应性。二是开道、前悬挂与机组的平衡问题。玉米收获机今后的发展方向应以3行、4行为主,而我县山区大多都是梯田,梯田地块小、地挨地,地边空行较少,作业难度较大,所以侧置式等需要开道的机型普遍不受欢迎。因此,玉米收获机应该也必须解决开道的问题。另外,从现有的玉米收获机结构来看,摘穗机构、拨禾、集穗都放在前面,机组平衡困难,车身也过长,致使整机转向不灵活,浪费工作时间,工作效率不高。因此科研单位和生产厂家针对此问题应研制操作灵活、视野宽阔、维修方便的新产品。三是秸秆的处理和还田问题。四是各项指标和性能不如人意。现有的玉米收获机械籽粒破损率、损失率、果穗损失率距标准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4、推动玉米收割机械化实现跨越的思路

推进玉米机械化收割,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促进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为目标,以节本增效为核心,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重点突破的方针,按照以点带面、先易后难、强化服务、逐步推进的原则,积极推广玉米机械化收获技术,努力扩大玉米机收面积。要注重农机和农艺相结合,坚持农机农艺技术协调发展,成立农机与农艺结合的专家组,建立合作机制,发挥各自优势,加强对玉米收获机械化工作的指导,统一研究和协调解决玉米收获机械化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推动玉米收获机械化的顺利发展。突出重点,统筹规划,集中力量建设一批技术培训和示范基地,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加强示范推广工作。充分发挥其示范和带动的长效作用。要通过组织农机科技下乡、赶科技大集,出动宣传车、发放明白纸等农民喜闻乐见的形式,广泛宣传玉米机收的政策、常识和好处,让农民群众知其理、懂其义、明其利,提高发展玉米收获机械化的自觉性。

5、结语

篇8

关键词 特色种植业;发展现状;思路;对策;广西合浦

中图分类号 F326.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07-0263-03

合浦县濒临北部湾,属典型的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温度、光照、降水等气候资源和农业资源丰富,是广西农业大县,全县耕地面积8.21万hm2,农作物常年播种面积12.67万hm2,2016年达13.2万hm2。主要粮食作物为水稻、玉米、红薯,经济作物有蔬菜、花生、甘蔗、木薯、黄红麻、蚕桑等和亚热带水果,其中蔬菜、甘蔗、花生量大质优,是广西南菜北运基地和粮、糖、油生产基地;水果类有荔枝、龙眼、香蕉、柑橘等;蔬菜类品种丰富,叶菜类、瓜果类、豆类四季均有种植收获。多年来,合浦县牢固树立特色就是竞争力的战略思想,进一步明确发展特色种植业的思路和举措,大力发展以粮食、蔬菜、糖料蔗为主的特色优势种植业产业化经营,促进了县域农业农村经济发展。2016年种植业总产值达到35.76亿元,比增2.66%;农民人均纯收入10 660元,同比2015年增长9.92%[1-2]。

1 发展现状

1.1 区域化布局基本形成

近年来,合浦县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实施种植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初步形成了以南流江流域为重点的优质稻谷产业带3.33万hm2;以南流江沿岸两侧豇豆、玉豆及其他特色蔬菜为重点的北运菜产业带2万hm2;以西场永鑫、白沙伟恒2家制糖企业周边乡镇为中心区域的糖料蔗产业带1.67万hm2;以325国道六万山余脉及乌家、星岛湖等为重点区域的亚热带名优水果产业带1万hm2;以旱坡地、残林地为主要生产地域的0.67万hm2木薯产业带;以山口、白沙和南流江沿岸为重点的0.67万hm2无公害花生产业带。建成了党江镇九坡村双季超级稻、石湾镇东江村豇豆等一批高标准、上规模的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培育了东江“豇豆村”、宏德“甘蔗村”等一批“一村一品”村屯,及党江、廉州、石湾、石康、常乐、白沙、西场、山口等一批特色明显、类型多样、竞争力强的水稻、豇豆、玉豆、甘蔗、水产等产业乡镇,特色农业优势产业区域化布局进一步优化[3-4]。

1.2 主导产业不断发展

合浦县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以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整县推进建设为载体,加快现代特色种植业示范区创建发展步伐,取得了显著成效。2016年,整合项目财政资金投入上亿元,拉动农业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投入资金上亿元,建成并被自治区人民政府认定的现代特色种植业示范区共4个,其中自治区五星级示范^1个、县级示范区1个、乡级示范区2个,通过示范区建设发展,有力地带动了全县种植业的发展。2016年,全县粮食播种面积6.61万hm2,产量达32.78万t,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继续稳定提高;蔬菜播种面积2.72万hm2,比增1.51%,产量57.49万t,比增4.24%,是广西南菜北运、西菜东运的重要基地,特色高产高效豇豆产业种植面积发展到1.06万hm2,总产值达到15.69亿元,规模效益再创历史新高;“双高”糖料蔗基地创建面积达2 333.33 hm2,全县糖料蔗种植面积1.77万hm2,单产76.65 t/hm2,产量135.67万t,分别提高1.55%、1.65%和3.23%;木薯种植面积8 180 hm2,产量20.82万t,分别比增1.80%和3.03%;油料种植面积1.03万hm2,产量2.92万t,分别比增2.16%和3.01%。

1.3 新型经营主体逐步发展

积极扶持发展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加强农业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组织与农民的利益联结,带动农民致富。截至2016年,全县龙头企业达59家,其中国家级1家、省级12家、市级21家、县级25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建立的生产基地有150多个,面积达4 866.67 hm2,带动农户总数达3.2万户;重点扶持2016年脱贫摘帽的20个贫困村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全县农民专业合作社达到323家;家庭农场达到128家。

1.4 特色农业产业化服务体系日益健全

一是技术体系进一步强化,建立健全了农技、经济作物等农业科技服务体系,种植业新品种及新技术、新成果得到广泛应用;二是建立县级和乡镇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机构,蔬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合格率连续多年保持在99%以上的高水平;三是农村经济组织不断发展,扶持发展了农副产品流通企业、流通协会等农产品流通组织;四是市场体系进一步完善,县级、乡镇级和村级农产品批发交易市场覆盖大宗农产品主产地,2016年上半年招引来自广西区内外的客商近300人云集合浦,参与豇豆收购,使合浦豇豆畅销北京、上海、杭州、武汉等地,促进了合浦豇豆的发展。

2 发展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

2.1 有利条件

一是现代农业发展环境更为优化。从中央到自治区到北海市都把现代农业发展摆在重要位置,全社会支持保护现代农业发展氛围更为浓厚、力度更为强化。二是以合浦县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为载体,利添水果产业示范区、豇豆产业示范区等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建设迅速升温,为农业发展升级进档注入了强劲的活力。三是农业经营管理体制不断完善,“美丽广西”乡村建设持续有效推进,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更为向好。四是经济社会发展对农产品的有效需求不断增加,为合浦县现代农业发展提供了内在动力。

2.2 不利因素

一是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仍不能满足现代农业发展要求,农业抗灾能力薄弱,靠天吃饭问题没有根本解决,农业发展后劲不足;二是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滞后,农业产业链条有待延伸;三是随着农村较高素质的农业劳动力大量转移到二、三产业,造成农村留守劳动力素质偏低,现代农业建设发展面临农业经营副业化和农户兼业化、老龄化,劳动者素质低和现代农业人才缺乏等方面的制约;四是农业发展体制机制还不健全,全县耕地流转面积仅1.9万hm2,占耕地总面积的23.2%,低于全区28.0%的平均水平;五是人增地减、经济作物与粮食作物争地矛盾将更加突出,确保粮食安全和蔬菜、糖料、水果等大宗农产品有效供给的任务将更加艰巨,确保和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压力增大。

3 发展思路与主要目标

以加快转变农业发展为主线,加大农业农村改革力度,着力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强化农业物质技术装备能力、公共服务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强化科技支撑,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坚持发挥区位优势,挖掘资源潜力,努力走出一条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集约、环境友好的农业现代化道路,带动农企现代化发展,促进粮食和主要农产品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主要目标:粮食播种面积6.53万hm2,产量32万t,其中优质稻播种面积3.67万hm2,产量21万t;油料播种面积1万hm2,产量2.9万t;糖料蔗播种面积1.6万hm2,产量123万t;木薯8 000 hm2,鲜木薯产量21万t;蔬菜播种面积2.87万hm2,产量63万t,其中豇豆播种面积1.2万hm2,产量40万t;水果种植面积1.27万hm2,产量8.5万t;农业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应用率达到95%以上,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总体合格率达到99.5%以上,种植业总产值达到37亿元,增长4%,农民人均纯收入11 730元,增长10%。

4 发展对策

4.1 推进农业农村改革

一是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理念引领“三农”新发展,树立大农业、大食物观念,活跃土地、资金、劳动力、农业科技等种类投入要素,着力转变农业经营方式、生产方式、资源利用方式和管理方式,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二是实施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推动土地合理流转,力争土地流转面积33.3%以上,达到全国平均水平,促进规模经营和产业化生产。三是加快培育和发展壮大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业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推广联耕联种、联管联营,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四是强化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和农村实用科技人才;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大力推广针对性和实用性强的种植业各类先进技术,提高特色种植产业发展整体科技水平。五是在确保粮食安全的基础上,抓好利添水果与合浦豇豆等产业示范区、糖料蔗“双高”示范基地、双季超级稻高产攻关示范等示范基地建设,大力发展“一村一品”“一乡一品”优势特色种植产业,推动粮经饲统筹、农林牧渔业结合、种养加一体、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六是减少化肥、农药等农业投入品不合理使用,扩大“三品一标”产品认证数量和规模,提升农产品质量和安全水平,增加优质、安全、需求紧俏农产品的供给,推动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4.2 推进特色优势种植业现代化发展

4.2.1 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落实国家扶持发展粮食生产的政策措施;把稳定发展粮食生产作为现代农业建设的首要目标,严格保护耕地,实现耕地占补基本平衡,面积稳定在8.2万hm2以上;实施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行动,培肥地力,改造中低产田;突出发展优质高产超级稻生产、特用专用玉米和优质红薯生产;实施粮食高产创建示范,推进粮食绿色增产模式攻关和粮食产业提升行动,提高粮食产出能力,促进大面积平衡增产,确保粮食年总产量达到32万t以上。

4.2.2 加强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推动“三产”融合发展。大力发展豇豆、优质水果和双高糖料蔗等优势特色农业产业。在抓好已经获得自治区人民政府认定的4个种植业示范区巩固发展的基础上,2017年创建10个种植业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分布范围覆盖全县大部分乡镇。通过示范区创建,推进经营组织化、装备设施化、生产标准化、要素集成化、特色产业化和美丽新农村建设,多点布局,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以点带面,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转型升级,带动特色优势种植产业提质增效和高产高效发展;从延伸产业链条建设入手,开展产业关联企业招商引资,发展主导产业产品产地初加工和精深加工,完善销售、配送等配套产业;发展农业生产业,开展代耕代种代收、大田托管、统防统治、烘干储藏等市场化和专业化服务;把农产品生产、加工与观光、旅游、休闲娱乐等有机结合起来,培育壮大农业产业集群,推动一产接二连三融合发展。

4.2.3 扎实推进特色产业精准扶贫工作。营造特色产业精准扶贫良好氛围,在发展特色种植和旅游休闲农业等方面下功夫,发挥产业扶贫最大效应,实现建档立卡贫困户产业精准帮扶和脱贫目标。

4.2.4 搞好“双高”糖料蔗基地建设。在巩固2 333.33 hm2 “双高”糖料蔗基地建设的基础上,新建666.67 hm2“双高”糖料蔗生产基地,努力提高糖料蔗单产水平,激活糖料蔗高产、优质、高效发展活力。

4.2.5 开展“宜居乡村・产业富民”专项活动。围绕在全县每个行政村制定1村级经济发展计划、培育1个带动农户增收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打造1个现代农业生产示范基地、发展1个村级集体经济项目、建设1个农村电子商务服务点等“五个一”工作目标,深入推进农村产业规模化、标准化、组织化、市场化、品牌化等“五化”建设,实施产业富民和村级集体经济谋划、种植业结构调整和“三品”提升、新型经营主体、农旅结合休闲农业、科技推广和改革创新、农产品保鲜加工和冷链物流、电子商务和社会化服务提质等进村行动,发展壮大农村生态经济和新兴业态,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致富。

4.2.6 抓好农业标准化生产及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建立和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进一步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发展。切实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公共服务能力,建立健全各级政府和涉农部门共同负责、全社会参与、生产经营者自觉履行的长效监管机制,强化农产品产地环境、投入品使用、生产过程、收获贮运、上市销售质量安全全程监控,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稳定提高,农药残留检测合格率达 99.5%以上。

4.2.7 提升品种品质品牌。调整优化种植结构、品种结构,努力打造“独一份、特、好中优、错峰季”的新型产业体系。继续实施标准园建设、“三品一标”生产示范基地建设、“菜篮子”工程基地建设,推进优质农产品生产。培育优质农产品品牌,利用“互联网+”以及各种展销推介会,大力宣传特色种植业品种、品质优势,提升优势品牌知名度,扩大市场影响力。

4.3 推进农业企业现代化发展

4.3.1 培育发展特色优势产业龙头企业。围绕优质稻、蔬菜、糖料蔗、优质水果等特色优势主导产业发展,突出区域特色抓好产业定位、布局,培育和发展特色产业集群,把特色产业集群培育成企业优质原材料生产的“工厂”和“车间”。着力引进和培育有规模、有档次、知名度高、发展前景好的龙头企业,力争每个主导产业发展1~3个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引导其重点发展农产品加工流通、电子商务和农业社会化服务,并通过直接投资、参股经营、签订长期合同等方式,建设标准化和规模化的原料生产基地,采用以基地带动农户的“公司+农户”“公司+中介组织+农户”和“公司+合作社+农户”等经营模式,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标准化生产和加工流通。积极发展配套产业,丰富、延长产业链,推进产业集聚;加强特色产业集群内涉农企业基础设施、科技攻关、物流配送、专业市场、金融服务等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形成生产、服务、基础设施配套且功能完备的产业现代化生态系统,提高现代化发展水平。

4.3.2 促进农机农艺结合。实行区域化布局和集约化生产,同类农作物种植尽可能集中连片,减少农机投放量和提高机械工作效率,规范播种时间和种植规格等,进一步搞好土地合理流转、土地平整、小块并大块和机耕道路建设,方便农机连片作业,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55%以上。着力推进农业机械设备的研发与创新;在考虑农作物品种特点、耕作制度改革和规模经营的基础上,以市场为导向,把握现代农业规模化、智能化趋势,开展先进农机设备研发与关键技术的突破创新,发展一机多用、机动灵活,可靠性与耐用性强的旋耕、覆膜、播种、施肥、收获、烘干等各类机械,推动农用机械工业现代化发展。

4.3.3 发展现代化农产品加工业。以粮食、水果、糖料蔗、蔬菜、油料、薯类等为重点,改善冷藏、保鲜、烘干、精选分级、包装等设施装备条件,促进农产品采后商品化处理。大力发展农产品产地初加工,努力推动农产品及加工副产物综合利用;加工环节按照相关标准组织农户种植或养殖,杜绝不合格的初级产品进入加工环节;开发符合国际、国内市场要求的加工产品,全面提升农产品精深加工整体水平。开展精深加工技术和信息化、智能化、工程化装备研发,加快新型非热加工、新型杀菌、高效分离、节能干燥、清洁生产等加工工业技术升级,提高加工工业关键设施装备国产化、现代化水平,促进加工产品升级,通^深加工和精细管理实现价值链提升,并带动配套小型工业企业现代化发展,延长农产品加工增值产业链。

4.4 抓好产业支撑项目建设

创新招商引资工作,精心培植和组织实施蔬菜深加工、农产品冷链物流、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综合物流中心建设等一批产业关联度高,示范带动性强,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显著的项目,增强涉农企业现代化持续发展动能。并加强项目的监督管理,充分发挥项目对产业的支撑作用,带动现代特色种植业发展。

5 参考文献

[1] 朱海霞,张雪阳.特色种植业产业化经营组织模式评析:以陕西关中为例[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4(6):106-110.

[2] 李斌.对甘肃河西民族地区特色种植业经济发展的思考[J].生态经济,2007(6):122-125.

篇9

海南橡胶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2013年全省橡胶种植面积已经达到54万hm2,产量42万t,民营胶种植面积达到28.93万hm2,超过农垦成为海南橡胶产业发展的主力军。按照近几年民营胶年均发展2万hm2的势头,预计2020年海南橡胶种植面积有望达到66.67万hm2。然而,胶价的高幅震荡和效益低下,面临来势迅猛的农业现代化挑战,越往后或许海南橡胶的劣势会越明显,越往后离农业现代化的要求越远。众所周知,农业现代化的内涵由8个部分组成,即:生产机械化、农业技术科学化、增长方式集约化、农业经营市场化、农业组织社会化、生产绩效高优化、农业劳动智能化、农产品精深加工。上述内容均是农业现代化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表明要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迈进,绝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过程或许漫长和十分艰巨,但又是不可回避的。笔者认为,农业现代化的8个内涵中,起核心支撑作用的是生产绩效高优化,在同一块土地上,种植哪样绩效高优作物,既是农业现代化的客观要求,又是成败的关键。海南橡胶离绩效高优的要求相差甚远,处理不好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全省农业现代化进程,以橡胶为主的海南农垦遭受的挑战更大。

海南农垦从事农业开发历经了62年,一开始就学习苏联老大哥朝农业现代化方向迈步,组建国营农场的目的就是农业组织社会化和增长方式集约化的一种大胆尝试,而且肩负着示范带动“三农”加快农业现代化的历史使命。反观海南农垦漫长的农业开发历史,在这个历史长河中,由于体制等多种原因,在产业选择上只能身不由己地服从国家发展战略,建立中国自己的天然橡胶生产基地,容不得拥有半点绩效高优产业的选择权。正由于这样,用3代人非凡的艰苦奋斗和无私奉献,得到的回报却是发展滞后和相对贫困。虽然农垦3代人都曾经为自己能参与建设祖国橡胶基地感到无限光荣,更为在海南建成中国最大天然橡胶生产基地感到骄傲和自豪,但从农业现代化角度审视问题,从绩效高优这个农业现代化核心内涵审视问题,海南橡胶面临着难以应对和自行解脱的严峻挑战。其理由是:天然橡胶市场开放20年出现了胶价高达8倍的起落震荡,弄得橡胶生产业主难以应对无所适从,加上没有设立价格风险基金,一旦胶价下跌,生产秩序就遭到严重破坏,承包者丢掉岗位,许多地区甚至没有人割胶,这就是当前胶价低迷出现的情况。这种情况的出现,让人们逐步清晰地看到,建国初期大规模在海南岛种植橡胶的决策,尽管具有反封锁的战略意义,但从目前的现实看,海南橡胶却背离了农业现代化绩效高优的核心要求。例如:自从1994年天然橡胶市场开放以来,虽然橡胶价格曾经出现每吨在6 150-42 360元之间高度震荡,但生产业主20年来平均每生产1 t橡胶,实实在在的收益只有13 422元,期间平均亩产65.5 kg,即每亩收入只有879元,就以2004年亩产峰值77.4 kg计算,亩收入也只有1 039元,同其它热带农业相比相差甚远,更够不上现代农业绩效高优的水平。举这个例子的目的,不是对农垦3代人艰苦奋斗成果的否定,而是印证在海南种植橡胶背离了农业现代化绩效高优的核心要求;也不是否定海南拥有全国橡胶大省的地位,而是要求在实施海南农业现代化进程中,是否有必要考虑天然橡胶的退出。笔者一生献给了农垦橡胶事业,这样提问题似乎是一种背叛,但如果看到橡胶产业出现了有悖于农业现代化的客观情况时继续保持沉默,才是真正的背叛。

海南岛占有全国稀有热带资源的42%以上,发展热带绩效高优农业得天独厚,从农业现代化角度看问题,每一寸热土都是十分宝贵的,绩效高优才是土地开发利用的唯一追求,什么赚钱就种什么,这才是硬道理。如果让上千万亩橡胶继续扮演低效农业的角色,必将牵制和延误全省农业现代化的进程,这是海南农业发展应该优先考虑的大命题。台湾是亚洲乃至全世界农业现代化搞得比较靠前的地区,为什么那么多从台湾来海南从事农业开发的农业能人,至今没有一家选择种植橡胶,就是由于效益低下的缘故。据介绍,台湾农民在海南从事农业开发的保本基准收入是每亩3 600元,如果选择种植橡胶,每亩就要亏损2 721元,这样的结果多么触目惊心,当然让人无法接受。既然这样,海南天然橡胶产业的去留就应该提上议事日程,否则农业现代化就会变成空口号。海南农垦目前拥有天然橡胶24.67万hm2,占种养总面积58%,如果不敢面对橡胶的去留,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前景将更加渺茫。或许有人会提出,现在全世界橡胶生产国,都在积极推广“胶木兼优”新品种,决心把亩产提高到150 kg以上,而且更新时每亩能获得20 m3的原木。但海南岛台风灾害频繁树大招风,实施“胶木兼优”良种化受到很大的制约,就现状而言,云南橡胶亩产105 kg,海南农垦只有59 kg,仅及云南产量的56%,所差的44%即46 kg主要是台风灾害所致。照此类推,即使在海南全面推广“胶木兼优”新品种,得到的结果充其量亩产也只有84 kg,亩收入1 127元,依然够不上绩效高优的要求。

海南农垦2011年把橡胶推上资本市场,立即开展以农业现代化和项目开发2个轮子同时推进的二次创业,尽管失去橡胶主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困难,但农业现代化取得很大进展,一批亩产万元的新业态相继涌现。乌石农场抓住农场重组契机,转变茶叶生产方式,创立白马岭茶叶品牌,白马骏红、白马绿珠等高档品种一炮打响全国茶叶市场,多次获得权威专家的赞誉,特别是白马骏红含有微量有益于人体的硒元素,倍受权威专家的赞赏。由于这样,茶叶生产效益比过去传统生产统级干毛茶提高了40多倍,周边被丢弃的茶园重显生机,还投资给当地农民在农村建立白马岭茶业原料基地,成为农垦乃至全省茶叶产业的领跑者。龙江农场利用黄辉养殖草龟的经验,由他牵头成立“金龟养殖合作社”,计划5年内把草龟养殖规模扩大到500亩,届时产值将达到1.5亿元,仅这一项就可以为农场今后5年经济发展贡献9个百分点;八一总场引进一个投资6 000万元的石斛兰培育项目,投产后年产值3.6亿元,为农场今后5年经济发展平均每年贡献13个百分点,连辐射农户用地700亩,亩产值达51万元,成为垦区目前引进科技含量最高的现代农业项目;东昌农场拥有胡椒1 066.67 hm2,是农业部全国胡椒生产标准化示范基地,积极采取措施提高胡椒生产产业化水平,亩均收入超万元;中建农场培育的南吕含硒优质大米,每公斤60元还供不应求,正在着手扩大生产规模,打造二次创业的大品牌和新亮点。该场引种的250亩红肉蜜柚,同样成为市场的抢手货,每只柚售价20元也供不应求,亩收入超万元。甚至把水田改种芋头,亩产值也瞄准万元的目标,把农业现代化搞得红红火火。这些绩效高优的新业态出现,标致着海南农垦推进农业现代化已经进入了新的阶段,但要真正扩大发展规模,却受到土地资源的制约,问题的最终解决取决于人们对现有橡胶产业去留的认识,如果继续保存橡胶的现有规模,海南农垦在农业现代化方面就难有作为,而且要长期承受橡胶产业对推进垦区农业现代化的负面影响。

客观地说,天然橡胶依然是全球稀缺的战略物资,也是全球比较看好的产业,但海南橡胶由于台风灾害频繁等多种原因,20年来亩产量只有65.6 kg,平均每亩收益只有879元,已经失去绩效高优的竞争优势。基地建设前期的30年,国家给予价格保护,每吨橡胶可以换取43 t大米,后20年特别是目前,1 t橡胶只能换取大米5 t,很难继续维持人们的信心。从大环境看,全球经济一体化正在加快,鉴于全球十大著名轮胎厂均进军中国,中国已成为全球天然橡胶最大的消费国和进口国,建国初期的反封锁战略或许已经不存在,应该着眼于农业现代化,对海南橡胶的去留作出正确的判断。

篇10

摘要:当前农村农业发展到了关键时期,党的十提出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总体要求,其根本任务就是发展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作为农业农村发展的核心就是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

关键词:农业发展 农村经济 制约 对策

引言

进入21世纪以来,由于国家各项惠农政策的实施,农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较快的提高。但农业发展中存在的诸多矛盾依然存在,随着中国加人世贸组织,人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依靠传统农业的发展模式,解决不了中国农业的根本问题。要想使中国农业经济持续向前发展,必须通过农业自身的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来实现农业经济的增长与现代化的改造。然而,中国农业现代化之路将是长期的、艰巨的,它是一个伟大的、复杂的系统工程,其面临的困难也是多种多样的。

1制约农业经济现代化发展的因素

1.1农业生产结构不合理

近几年,我国的农业生产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但仍然不适应农业经济增长的要求。一是畜牧业生产发展缓慢,传统的种植业仍占较大比重。一方面是农作物在“产量低、质量低、效益低”的水平下的生产过剩;一方面是畜牧生产水平低,粮食、秸秆不能有效地利用,造成农产品的附加值低。二是在种植业结构中,存在着粮食作物比例大,蔬菜、瓜果等其他经济类作物比例小的结构不合理状况。由于种植结构单一,一方面造成了某些农产品供过于求,出现“卖难”的问题,农民“丰产不丰收”,所谓“谷贱伤农”,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积极性,造成了农业资源的巨大浪费。另一方面,又造成了一些群众需要的或国际市场需求量大、效益好的农产品得不到满足,从而影响了农业经济的效益。

1.2对农业投入不足,严重影响了农业的持续发展

任何一项产业的持续发展,没有足够的资金投入是不可能的,我国农业经济增长缓慢,缺乏足够的资金支持也是一个原因。一是一些地方政府投资战略上的失误,没有高度重视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战略地位,只热衷于投资工业项目和眼前能见效益的项目,造成农业发展条件长期得不到改善,农业基础设施得不到及时增加和维修,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降低。二是农民对农业生产的投入减少,由于农业的比较效益低,农民不愿意增加对土地的投入。一些地方的农民把土地承包给别人耕种,自己外出务工挣钱,个别地方的农民对种田投入很小,甚至对土地采取放任的态度。再加上近几年农民非生产性支出过大,就更没有多少钱投到农业生产上。

1.3农民负担重

农民负担重仍然是当前影响农业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因素。它既影响着农民对党和政府的威信,对政府提倡、推广和实行的农业政策,农业生产项目持怀疑态度,也直接影响着对农业的投入。由于目前我国县、乡两级政府普遍机构臃肿,人员膨胀,而财政主要靠农业和农民负担。同时,一些地方不切实际的发展,一味修路,办教育,上项目,增加了对农民的收费和提留,也加重了农民的负担。使农民没钱对农业增加投入,没钱去购买先进的种子、肥料和机械,也是农业经济陷入徘徊局面的重要原因。要使我国农业经济改变目前的局面,就必须改变上述制约因素,为农业经济增长提供强有力的政策、体制保证和资金、智力支持,这是摆在我国农业管理者和生产者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

2我国农业经济现代化的对策建议

2.1依靠技术创新,加速农业结构优化调整

加快农业结构优化调整是不断推动农业技术创新的前提,而技术创新的不断推动又反过来促进农业结构优化调整。特别是从技术研究和开发来看,农业技术创新的重点是要提高农产品质量、增加农业经济效益和保护生态环境;技术创新中要重点发展的行业:种植业、畜牧业和渔业,使其均衡发展;要向技术创新前沿领域进一步拓展,加大农产品加工技术的研发,尤其是产前、产后要格外重视;要向资源开发与市场开拓相结合的技术方向调整;同时要密切联系农业自身发展需要,加大对农业相关基础性研究,形成我国农业自有的特色。

2.2加强农民素质教育

农民是发展农业经济现代化的主力军,农业经济现代化的发展离不开一批高素质的农民队伍。从目前来看,农民素质普遍不高是制约农业经济现代化发展的因素之一。因此,国家应尽可能的利用政策对农民进行扶持,加强对农民的关注,特别是在有条件的情况下,提高对农民素质教育的投入,提高农民的知识文化水平和科学文化知识,对其进行农业经济相关知识的普及。农民素质的提高,是调动农民更好地发挥主动性和积极性的前提,这对于实现农业经济现代化是很关键的。我国东、中和西部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农业经济现代化发展情况也就有所不同,中部和西部地区的发展水平现处在起步期,农民素质整体偏低,政府应通过多种渠道来提高农民的素质,以使农业经济现代化更好地向农业经济现代化的发展阶段过渡。如让所有农民都能享受到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所带来的好处,要让农民懂得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身体素质都是很重要的;加强农村义务教育,提高农民文化素质;让更多的农民学习职业教育和农业教育,促进农—科—教一条龙有机结合,提升农民的技术创新素养。

2.3政府要增加对农业科技发展的公共投资

农业科技化归根到底是为实现农业经济的现代化,而农业经济现代化的实现和现代科技成果的不断研发和运用息息相关。只有不断进行科技进步的提高与创新,企业才能生产出更多高产、优质、高效的产品,才能提高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优势,增加其产品在市场上的份额和竞争力。因此,政府要加大对农业科技发展的投入。政府近年来虽在农业科技的投入有所增加,但总体上对农业的投入还远远不够。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加大国家财政在农业科技发展中的投入,增加公共投资,才能更好地实现农业经济现代化。

3结语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目前我国农业现代化处于发展阶段,尚不成熟。在经济全球化、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我们在农业经济领域逐步达到生产条件现代化、生产技术科学化、生产组织社会化、经营管理科学化、生态环境可持续化的目标,我国能真正实现了农业经济现代化。

参考文献:

[1]曹潇滢.农业现代化研究综述[J].北方经济.20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