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信息时代的利与弊范文

时间:2023-12-15 17:55:0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网络信息时代的利与弊,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网络信息时代的利与弊

篇1

关键词:成才;学习;计算机;信息时代;利与弊

近几年来,计算机发展突飞猛进,应用也越来越广泛,甚至深入到了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其使用的人群也越来越多。计算机的各种新产品也在迅速崛起,这无疑对我们的生活模式提出了新的挑战,对中小学生的学习也产生了不少影响。那么,对于我们今天正在接受教育的中小学生而言,他们是不是也应该积极参与其中,用全新的方式进行学习呢?答案似乎是肯定的。但是,社会上的质疑声不断,中小学生利用计算机和网络过程中也确实存在着令人极为担忧的现象。那么,我们是否就要因噎而废食呢?

一、信息时代对于信息的要求

信息时代通常也是指计算机时代或者数字时代。其特征是每个人都有能力和机会去自由传递信息,并实时获取信息。我们需要的信息,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权威机构的声音,还需要各级各类人群的信息。因此,传统的信息获取渠道,有时难以满足我们在新时代获取信息的要求。显然,信息时代最大的亮点在于实现个人信息的中心化,从信息的受众者变为参与者或者是信息的者。

相较于学生传统的获取信息的情况,我们不难发现,信息时代的信息在量和质的方面都有自身的特色。在量上,因为人人都成为信息的者和分享者,因此信息就像空气一样充满我们周围,不留一点真空的地带,信息量达到空前的繁荣景象。在质上,信息更关注于普通人的生活和人们感兴趣的话题。信息不再是单向的传递,而是多方向的,是互动的。学生需要的信息,是多样化的,学习与生活、校内与校外、世界与宇宙,皆是他们兴趣之所在。而传统的信息获取渠道,有时难以满足学生在新时代获取信息的要求。

尽管在信息时代,传统的获取信息之途径依然有效,但是并不能成为主流。计算机成为信息时代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这是信息时代应有之义,所以计算机又成为信息时代的代名词。

二、信息时代计算机网络对学生获取知识的有利之处

在信息时代,孩子们完全可以凭借计算机和网络,自由地去主动获取自己需要的知识,他们和成人一样拥有这个权利。那么,我们的教育就应该提供给他们技术和手段。也就是说,在传统教学模式之中,应该加入一些新的教育方式,而教会孩子们如何通过计算机获取自己需要的信息、习得知识,便是当前的方式之一。

既然信息时代的到来改变了我们对于信息的需求以及获取信息的方式,对中小学生而言,他们应该紧跟时代的步伐,将这种手段作为自己学习的一个维度去掌握。然而,信息的来源却是良莠不齐,学会在信息时代如何获取对成长成才有用的信息,将是学生接受教育的一门重要功课。

信息对于人类生活的重要性不证自明,故自不待言。需要明确的是,并非所有的信息皆为我们所必需,尤其是信息时代的这种特点,反而让很多对我们毫无意义的信息自然而然地出现在我们的眼帘,扰乱我们的心志。因此,信息时代的教育,尤其是对于孩子的教育,存在一个重大的挑战,即如何教孩子学会辨别良莠,区分好坏,从冗杂无绪的信息网中寻找对自己有益的知识。我们并不能否认,传统的教育必将以辨别良莠、区分好坏作为期望学生达到的最终效果,但是传统的教学模式却将信息的来源限定在书本和教师的身上。这一道阀门,过滤了很多不利于孩子们成长和发展的信息,从而给孩子们提供了一块发展的净土。当然,这里不需要说明这种保护带来的一些不利因素,但是在信息的纯一性方面,确是功莫大焉。而信息时代,来源繁杂,需要学生有一双明辨是非的智慧之眼。

三、计算机应用在中小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弊端及应对措施

尽管开放计算机网络对于中小学生的发展和成长成才有重要的意义,但是,在学生使用计算机及其网络的过程中还是出现了这样那样的问题,还是非常令人担忧。我们不能简单而盲目地吹捧其优点,而忽略其应用过程中潜藏的弊端。

(1)防止对信息的筛选失去控制,使学生因此而误入歧途。计算机提供给我们丰富信息资源的同时,也带来很多不良的信息,因此筛选信息显得异常重要。但是,中小学生心智并不会和成人一样健全,要求他们自行辨别和抵制不良信息的渗入,有时确实比大象穿过针眼还要困难。甚者,这些开放的信息有时使得学生有意浏览一些不良信息,养成不良习惯,而误入歧途。因此,在信息筛选的监督方面,父母和教师,甚至是网吧等公共场合的其他人士,都有直接或者间接的义务。这是学生通过计算机获取知识的过程中最为关键的一点,一定要严加注意。

(2)防止对计算机的依赖程度过重,使中小学生沉溺于计算机网络。中小学生沉溺于网络几乎成为一个社会热点话题,但是其原因不能一概归于计算机,也不能以此作为反对向中小学生开放计算机的理由。根据一些调查显示,学生沉溺于网络的主要原因在于长时间沉浸在网络的刺激之中,而并没有人及时地对他们予以关注。因此,解决这一麻烦的源头在于减轻学生对于计算机的依赖性,增加真实社会的经历,帮助他们从虚拟的世界中还原出来,而不是一味拒绝他们使用计算机。

我们对于信息的需求和获取的途径都不同于传统,我们获取信息的手段也日益复杂化、高级化和专业化,同时,我们获取的信息也呈现出多元化和开放性的特点。这些特征,给我们的生活又带来了一些重要的变化。中小学生时代正是个体适应社会,完成社会化的关键时间段。因此,要重视对他们的教育,要将有利于社会发展的前沿技术和信息传递给他们,为他们的成长成才打好基础。同时,需要我们时刻注意学生使用计算机的情况,及时纠正不良的动机和倾向。因此,可以肯定的是,计算机引入中小学生日常的学习之中是必然的,也是必要的,因噎废食并不是正确的选择。

参考文献:

篇2

关键词:初中信息技术;信息素养;策略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中规定中小学生应当具有以下信息素养: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能力、信息道德。下面就针对这四点讨论一下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的策略。

一、在课堂教学中树立学生良好的信息意识

信息意识较强的人善于从各种现象中敏锐地发现现有的信息,并判断其中有价值的信息。作为信息主体的中学生,信息意识的强弱会直接影响到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利用和利用的效果。因此,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是培养信息素养的前提。

1.有效发挥教师的榜样作用

教学中,师生是最基本的教学关系,教师的行为对学生有着直接的影响。因此,教师要发挥好榜样的作用,在教学中不断向学生传递信息,遇到问题有效运用信息技术寻求解决,让学生感受信息,培养学生的信息思维方式,在无形中提高学生的信息意识。

2.培养学生的信息价值意识

信息意识的核心就是信息价值意识。信息时代下的信息繁多、杂乱无序,这就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信息价值意识,能够去伪存真,辨别信息,从而正确选择信息进行应用。因此,教学中教师要对学生的信息需求进行引导,培养学生的信息价值意识,提高学生的信息运用能力。

3.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信息技术教学中要重视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除了培养学生的信息技能,还要提高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如课上给学生展示一些精妙的作品,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创新意识。

二、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信息知识和能力

1.信息知识的培养

(1)课堂上引领学生了解信息技术的基本常识,信息技术常用的一些术语。如,什么是信息、字符、数据等。

(2)课堂上多向学生介绍一些信息技术对社会与个人的影响和作用,引导学生善于分辨信息技术的利与弊。

(3)明确计算机操作系统、组成部分、结构和网络知识。

2.信息能力的培养

(1)能够熟练地使用各种软硬件,提高学生的信息工具使用能力。

(2)能够根据自己的要求和目的,主动获取信息,并转化为自己所需要的信息。

(3)培养学生的信息表达能力和信息创新能力。

三、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信息道德

夸美纽斯说过:“德育先于智育。”“育人先育心。”在信息时代更需要每个人都遵守信息道德的准则。如,培养学生遵守机房规则,养成良好的上机习惯;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德育教育内容,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信息道德;在教学过程中逐渐培养学生良好的网络道德观。

总之,在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是教学的重要目标,教师要积极地在课堂教学中落实,促进学生信息素养的提高。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素质教育 利与弊

一、素质教育

1.素质教育的内涵

素质教育是指一种以提高受教育者诸方面素质为目标的教育模式,它重视人的思想道德素质、能力培养、个性发展、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与应试教育相对应。

素质教育强调,幼儿从诞生那一刻起,就是一个活生生的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独立的意愿和个性,有自己的种种需要和权利。教育者要尊重儿童的人格尊严,满足他们的合理要求和情感需要,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和个性差异实施教育,要相信每个孩子都有巨大的自我发展潜力,面向所有孩子,在教育中最大限度地发挥幼儿的主观能动作用。从幼儿教育目标上看,素质教育是“创造适合每个儿童的教育”,以促进每个孩子在原有水平上都得到发展。在教育内容上,强调全面性和基础性,凡是做人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素养和能力,在教育内容上都有所反映,主张把学习与幼儿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使孩子做到“四个学会”,即学会认知、学会生存、学会做事、学会与人共同生活。

2.素质教育的出发点,即身教胜于言教

家庭是幼儿的第一学堂,父母是幼儿的第一任教师。父母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表情的微妙变化等,都会牵动孩子的思维神经。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一个健康、活泼、聪明伶俐、独立、自理能力强、有坚强意志的孩子。那么,作为父母,不要把素质教育当成一句口号,而要身体力行,为孩子做个好榜样,并把素质教育贯穿在孩子的日常生活之中。

首先,父母要做到热爱孩子与严格要求孩子的统一。爱是教育的起点和基础。但爱要有分寸,不要溺爱。家长经常坚持诸如要求孩子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不自私、不说谎、尊敬长辈、关心他人等正确的要求,就能使疼爱变成促进孩子进步的动力。实际上,对孩子的严格要求就是一种负责任的理智的爱。

其次,父母要鼓励孩子参加集体活动,多与同伴交往。孩子在集体生活中,可以学会尊重别人,学会与人合作,学会各种社交技能,同时能体会到快乐,体会到公平与合理,也能更客观地认识自己。

再次,父母要注重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坚韧性、同情心等良好的个性品质。要适当给孩子安排一些自我服务劳动、家务劳动和公益劳动,放手让孩子学会自己应付日常生活和游戏活动中各种各样的问题,使孩子在解决问题、克服困难中锻炼意志品质,提高能力。

二、网络、动画对素质教育的影响

1.网络、动画盛行的原因

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信息手段的丰富化,人们获取信息和生活娱乐方式也越来越多样化,同时也为更多人带来了工作和生活上的压力,结果导致越来越多的年轻家长没有更多的时间陪伴孩子,只好借助于网络、动画等手段方式来吸引孩子的注意力,从而腾出时间专注于自己的工作和多样化的生活。结果也就导致了越来越多的孩子沉溺于其中,或者上了瘾不能自拔等。

2.网络对素质教育的利与弊

(1)网络对素质教育的利好之处

①有助于拓宽孩子的视野

网络世界是个信息极其丰富的百科全书式的世界,孩子们可以通过网络获取各种各样的信息,扩大知识面。网络教育超越了传统单一平面化的教育内容,将多个学科的各种学问性知识和体验性知识、各种课内和课外知识有机地融合为一个整体,把孩子置于一种动态、开放、多元的环境中,使孩子能接触到一个多元立体化的知识网络。

②提高孩子的求知意识和自我学习能力

孩子可以通过网络找到自己要获取的知识,并且不断地提高和促进其对新知识的探索兴趣和能力,使孩子的智育方面有很大的提升。

③有助于激励学生的创新精神

多样化的网络资源为孩子创新思维提供了材料,使其想象力有了源头,而多种类的网络环境又为孩子创新思维提供了广阔空间,使其想象力有了腾飞的舞台。网络是信息化的重要产物,人们通过网络可以增长知识,积累信息,通过丰富的网络资源共享,使身在局部的孩子可以放眼大千世界和无穷的宇宙空间,激发孩子的开拓创新精神,追求科学精神。

(2)网络对素质教育的不利之处

①过度上网容易产生上网综合症、网络孤独症

由于网络对容易接受新鲜事物的孩子们有着无限的吸引力,这种吸引力往往会导致孩子们产生对网络的迷恋,在他们的心目中,网络是至高无上的。有些孩子一到电脑前就废寝忘食,“网络上瘾症”“网络孤独症”“网络诈骗”等现象应运而生,不仅荒废了学业,而且摧残了好多孩子的身心健康。心理学家警告,青少年上网学习知识值得鼓励,但如果过度沉迷其中,将减少与外界接触的机会,加之长期与家庭缺乏沟通,势必导致家庭及社会价值观的改变乃至日趋淡漠。

②网络传播的信息垃圾使孩子们对自己原有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产生质疑

众所周知,网络既是一个信息的宝库,又是一个信息的垃圾场,网上黄色流毒、黑色信息、暴力文化泛滥,一些自制力较弱的青年学生往往易受这些不良内容的诱惑和影响。对他们形成正确的道德认识带来了种种困惑,在多元化的网络信息冲击下,如果缺乏有效和正确的引导,孩子们的道德认识可能难以协调和统一,进而对他们成为社会所要求的人产生一定负面影响。

3.动画对素质教育的利与弊

(1)动画对素质教育的利好之处

①改变暴躁情绪

由于幼儿对于卡通动画片拥有高度的专注力,收看时所受到的教育效果会比其他工具好很多,比如书本、录音带等,可说是相当适合用于调整幼儿性格的教养工具。平时父母可先多了解动画内容,筛选出适合幼儿观赏的精品节目。再说现在的年轻父母都很忙,下班后也可能要加班或忙于家务,无法长时间陪伴幼儿,因此幼儿可能会闹情绪,此时便可挑选适合的动画给孩子看,帮助他稳定情绪。

②帮助学习规矩

由于现在的动画片很多都加入了一些生活常识、交通规则、日常礼貌等学习内容,并融入到动画故事中,其实这就是很好的教养契机。父母想要幼儿学习良好的习惯,如保持环境清洁,都可利用幼儿喜欢模仿的习惯来达到目的。

③加速语言学习

说到卡通动画片有助于幼儿的语言发展,很多家长可能感到难以置信。其实,只要婴幼儿能够多接受语言刺激,就可以达到提升语言学习的效果。如果父母平时比较沉默寡言的话,不妨多让幼儿收看卡通片,可间接增加其语言刺激。

但是对于如何选择卡通动画片,可能令许多父母感到头大,因为总是担心卡通片里存在不利于幼儿发展的因子。要避免此类问题发生,最直接的办法就是父母陪同收看。凡是卡通片中正面的、积极的内容,如《巧虎》中包含了教导小孩如何学习生活细节,家长可借机将卡通片中的内容转化成日常生活,教导幼儿建立良好的行为习惯。对于卡通片中的负面信息,如《哆啦A梦》中的胖虎,总是仗着自己身强体壮就欺负弱小,家长也可趁机告知幼儿“不可仗势欺人,应当帮助别人”。这样不仅能让幼儿更好地去思考卡通片的情节、逻辑,并且也学会从正反两方面去思考问题。

(2)动画对素质教育的不利之处

①身体素质比较差

有些孩子如果太热衷于动画片的话,往往缺少身体素质方面的锻炼,而宁愿选择在家待着看动画片。久而久之,身体方面的锻炼就会越来越少。

②不愿与人过多交往,比较孤独

孩子看动画片养成习惯之后,往往会更愿意选择独自在家,而不愿意和小朋友一起玩。因为和小朋友一起玩,还必须学会谦让、有先后顺序等规则,而自己在家看动画片则会随心所欲。

③视力下降严重

篇4

辩论,是一种高水平、综合性的口语交际活动。对辩论双方来说,它不仅是知识的较量,也是智慧的较量,更是语言艺术的较量。千百年来,辩论都以其严密精湛的逻辑思维和咄咄逼人的论辩气势,显示出震撼人心的力量,放射出璀璨夺目的光彩。由于辩论能够激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够考查学生听辩中捕捉信息及作出快速反应的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所以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这种融知识性、趣味性和技巧性于一体的语言实践活动题越来越受到许多考区的青睐,成为一种热门题型。

经典考题

例1 阅读下面材料,写出你的看法。

朱永新教授等认为当前部分国民心态浮躁与疏远于阅读、远离经典、缺乏应有的文化底蕴有极大关联。因此,提出建立“国家阅读节”。

余秋雨则明确表示反对。其理由是:一、现在已有“国际阅读日”,没有必要增加类似节日;二、在网络阅读日趋流行的今天,阅读不是欠缺,而是灾难;三、在今天,阅读不再重要,重要的是考察、游历、体验、创造。余秋雨说,阅读能启发生命,但更多的是浪费生命。

不久,朱永新又发文《余秋雨先生,请不要误导中国人》。

两种争论十分激烈,也在各地引发是否设立阅读日的讨论。

作为中学生,你认为是否需要设立“嘉兴青少年阅读日”?请根据你的体会简要写出理由。

(2007年嘉兴市中考题)

解析 题中的材料只是为你观点的提出设置背景,首先要认真研读朱永新、余秋雨等人的观点及理由,然后对是否需要设立“嘉兴青少年阅读日”一定要明确自己的立场。立场明确了。就可以根据自己平时对“阅读”的体会写出理由了。答案示例①设不设节日不是很重要,关键是我们大家要认同“阅读”,尤其是青少年要加强阅读。如若不然,便是形式而已:如若认同了。一个国际读书日就足够了,何必再增设“嘉兴青少年阅读日”呢?②其实设阅读日不是目的,最根本的是要提高青少年的阅读意识。呼吁大家多读书,读好书。赞成增设“嘉兴少年阅读日”。③阅读好的书籍,能给我们带来快乐,陶冶我们的情操,提高我们的品位。没有阅读,那么我们民族文化乃至世界文化如何传承?赞成设立“嘉兴青少年阅读日”。

例2 请结合链接资料的相关言论,拟一道辩论题。

要求:辩论题的正、反观点不能只来自相关言论的同一句话。每方观点不超过15个字,字数大致相等。

正方:_________

反方:_________

链接资料:

人物介绍

于丹,北师大教授。从2006年开始,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栏目连续推出她的《心得》讲座。她的解读唤起了民族记忆,冲破了专家与群众间的藩篱,让高深文化走出象牙塔,来到群众当中,在海内外引起强烈反响。令人耳目一新的阐释方式,让她收获了赞许,也面对着质疑。对此,她选择了从容,用加倍的勤恳真诚回馈赞许的热情,用坦荡的“三鞠躬一握手”直面质疑者的诘问。

相关言论

①大白话的解读是对传统文化的亵渎与毁灭。

②于丹是电视媒体强大的传播所创造的神话。

③她以白话诠释经典。以经典诠释智慧……做的是文化普及工作。

④父亲、师长的悉心培养。博学、深厚的文化积淀是她成功的强大力量

(2007年陕西省中考题)

解析 要辩论首先得有辩题。辩论赛所设置的辩题,正反两方面的判断应当是具有对抗性矛盾的,或者至少是具有矛盾对立关系的。同时要使双方都有话说,而不是明显一边倒。要使听众觉得双方讲的都似乎有理。解答这道题可以先选定“相关言论”中的一句,仔细推敲进而设置正反双方针锋相对的辩题。如选定第①句言论,就可以这样设置辩题,正方:白话解读是对传统文化的普及。反方:白话解读是对传统文化的亵渎。

实战演练

1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回答后面的问题。

你看过2006年世界杯吗?在2006年世界杯上1/8决赛意大利对澳大利亚的比赛中,中央电视台解说员黄健翔在解说到最后阶段时出现了“疯吼”现象。在比赛进行到伤停补阶段时,意大利队获得一个制胜点球而挺进八强。解说员黄健翔因多年解说意大利足球而对意大利足球有了很深厚的感情。由于兴奋过度,黄健翔在解说时用嘶哑的喉咙“疯吼”着对意大利的赞扬的话而深刻地抨击了澳大利亚足球。对于这一现象,各界人士看法不一。

下面是某校九年级八1班同学展开的一场辩论赛的节选部分。假如你是方成员,请写出你的辩论词。

正方:我方认为,黄健翔是一个优秀的解说员。解说员不是机器,难免倾注个人的情感,可以理解。在演说比赛的过程中有如此的激情,能够带动全场的气氛,将比赛推向。这正是对足球这一充满激情的体育运动最好的诠释。

反方:__________

2 信息时代,网络阅读对青少年影响很大。网络阅读究竟是利大于弊(正方),还是弊大于利(反方)?学校准备搞一次辩论会。现在由你担任辩手,请选择其中一方陈述你的观点和理由(字数50个左右)。

我的观点是______其理由是________。

3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

光明中学举行辩论赛,正方的观点是“养成良好风气主要靠自律(自我约束)”:反方的观点是“养成良好风气主要靠他律(他人约束)”。辩论时,双方唇枪舌剑,反方突然这样发问:“孙悟空不就被套了个紧箍咒?可见养成良好风气主要靠他律。”作为正方,你将怎样得体有力地回击反方?

4 某校初二(1)班同学阅读了名著《西游记》后,对猪八戒这个形象有两种不同看法,为此语文老师组织了一场辩论。假如你是正方,针对反方辩词该怎么陈述?

反方:我方认为,猪八戒好吃懒做,见识短浅,在取经的路上,意志不坚定,遇到困难就嚷嚷着要散伙。还经常搬弄是非,耍小聪明,说谎,爱占小便宜,贪恋女色。所以他是一个贪生怕死、自私自利的人。

正方:

5 某班举行以“上网利与弊”为话题的辩论活动,甲方同学的一段辩词是:“中学生上网利大于弊。一方面,网络缩小了世界。远在天涯海角的人也可以面对面地交流。另一方面,它还丰富了我们的知识,开阔了我们的视野,足不出户就能知晓天下事。”

如果你是乙方主辩,你将怎样针对对方的论点和论据进行反驳,表达你方的观点和理由?

观点:

反驳:

提示:解答此题要先摆出你方的观点,再进行反驳。反驳的内容只要言之有理、自圆其说即可。

参考答案

1 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首先符合辩论格式,如有“我方认为”或其他表明观点的语句,同时观点要鲜明,理由阐述正确,符合语境。

2 正方:利大于弊,网络阅读比传统纸质阅读方便快捷,可以迅速获取大量信息,对于青少年增长学识,不无裨益。反方:弊大于利,网络阅读囫囵吞枣,不利于深层理解,且网络信息良莠不齐,对青少年心智发展有负面影响。

3 (1)那么唐僧为什么不戴呢?(2)孙悟空是猴不是人。作为动物当然主要靠他律,这不是我们讨论的话题。(3)我们强调主要靠自律,并没有完全排除他律。

4 正方:我方认为,猪八戒吃苦耐劳,对师父忠心耿耿。在与妖魔的斗争中,他总是挥舞钉耙,勇猛战斗,是孙悟空的得力助手。他知错能改,乐于助人,是一个忠勇善良、淳朴憨厚的人。

篇5

听力障碍儿童大部分来自农村,家庭收入有限,再加上很多家庭为了给孩子治病,常年累月花费了不少钱和精力,致使家庭非常贫穷。学生和学生家长普遍用手机的时间就比正常孩子和家长用手机的时间推迟,我校的学生最初开始有高年级的学生用手机是在2008年左右,后来就陆续有高年级的学生用手机,当时学生用手机主要是发短信和玩游戏,不能正确合理的用手机,影响了学习和生活。比如:上课时发短信,不看老师讲课,有时上一节课,嘀嘀嘀的手机短信提示音,严重影响了课堂秩序和学生的学习成绩,因为听力障碍儿童学习时主要靠视觉,当他埋头去发短信时,就无法看老师讲的内容,导致作业做不起或做不完,学习成绩明显下降;在生活中,由于很多时间沉迷于游戏,致使生活中的很多事情没有完成,有的学生甚至晚上玩手机,影响了休息。所以,在当时,学生在学校用不用手机成为议论的焦点,后来,我们做了一些尝试:有段时间我们禁止学生带手机到学校,对学生使用手机进行管制,班主任在这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先要做通学生的思想工作,让他明白这是班级的规定,这是很难的,因为我们是寄宿制学校,学生大部分时间住校,长期都在学校学习和生活,再加上他们的语言障碍,他们与外界的交往需要在很大程度上都依赖手机。有的学生思想工作做通了,有的学生一直都抵触这个班规。另一方面与家长沟通交流,取得教育的一致性,后来就是监督、检查。结果是有的学生还是偷偷地带手机到学校,这个工作一直在做,但是一直都没有得到禁止,最后,用手机的学生是越来越多,但是有个现象却出现了,在这几年的对这方面教育的探索中,我们的老师逐步在教育学生正确认识手机的利与弊,培养学生合理使用手机的能力,对手机的使用限制时间。现在,我们的学生已经全部不在课堂上玩手机,大部分能够合理的安排玩手机的时间,而且手机在我们学校中的教育教学方面也发挥了积极地作用。

1.对师生之间的情感沟通交流起到了作用

听力障碍儿童由于自身的听力缺陷导致的语言障碍,他们与外界沟通交流很少,在学校里,老师和同学懂他们的手语,他们很多事情也愿意跟老师和同学倾诉,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也有自己的心事了,比如,喜欢哪个同学了,和哪个同学发生矛盾了等等。这些事不愿意在别人面前表达出来,很多同学都喜欢用手机发短信跟班主任说,把自己的心事告诉老师,这样班主任能及时的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用手机发短信教育学生。手机短信不仅能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理解、关心,而且我们老师自己也能体会到学生对我们的关心。记得有一次班主任工作总结时,一位班主任老师说她外出学习的一个星期里,班上的每一位学生都陆续给她发了短信,有的说很想念老师了,有的说每天看到老师时,还不觉得什么,这次老师一走就是七天,才想起老师平时对自己的关心和帮助,还有班干部向她汇报老师不在的这几天班上的情况,说同学们学习都很自觉。当她回来上课,走进教室时,教室里报以雷鸣般的掌声,这让这位班主任老师很感动。

2.对家校合力教育好孩子起到了作用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一个优秀孩子的成长离不开家庭教育。而我们的学生,很多孩子因为听力障碍,父母无法承受各方面的压力,导致家庭破碎,父母离异,有的孩子的母亲还自杀,这些伤害对一个普通的孩子来说都难以承受,更何况是有听力障碍的孩子。这些孩子到了学校,明显表现出性格孤僻,不合群,容易与人发生争斗,有的甚至与父亲或母亲对立。七年级班上有个男生,因为父母离异,从小就缺乏家庭温暖,父母都各自在外打工,很久才回来一次,每次他的母亲回来时就尽力想弥补对他的爱,但是他对母亲只有怨恨,与母亲不沟通、不交流,久而久之,母亲也觉得他听不到,说不来,也就没有沟通了。一次放归宿假的时候,正遇上他的母亲从广州回来,母亲满怀希望的来接他,可是他不走,不回家,说要去亲戚家玩,母亲说由于孩子经常去那个亲戚家玩,去了又不听话,那个亲戚已经很不喜欢他去那里玩了,可是这个学生就是不懂这些,硬要去。后来在班主任的劝说下,这个孩子才撅着嘴巴勉强跟着母亲回去。其实,孩子不想回家的主要原因就是他怨恨母亲,不想回那个没有温暖的家。这件事过后,班主任跟这个学生的家长交流了很久,告诉家长,孩子不想跟她回家的根本原因是孩子缺乏爱,缺乏温暖,家长应平时多关心孩子,不要想到他听不到,说不来,就不跟他交流,孩子和父母都有手机,可以发短信交流,参与到孩子的生活中来,孩子才能逐渐的感受到你对他的关心,才会接受你。后来,孩子的母亲这样做了,过了大约一个学期,她又回来看他,接他回家,这次孩子满心欢喜的跟着母亲回家了,看着母子欢喜的离开学校,老师们笑了。除了教育个别问题学生外,班主任还利用手机在放假和回校的时候通知家长和学生带哪些生活用品、交流学生在家或在校的情况,便于家校合力教育好孩子。

3.对学生掌握汉语知识有一定的帮助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引起和保持注意的重要因素,人们对感兴趣的事物,总是愉快地、主动地去探究它。为什么聋校禁止不了学生使用手机呢?一是手机已经普遍用于社会生活中人们交往的需要,二是手机发短信的功能的确也适合听力障碍儿童与外界交往的特殊性。学生需要它,因此也就很感兴趣,对手机的使用就会主动地去探索。学习汉语知识,对听力障碍儿童来说是相当困难的,他们在入学之前以目代耳地去认识周围事物,以手代口地模拟见到的各种形象,这种手势凭它的形象能起一定的交际作用,但它与词的语言是不能相提并论的,因为它既没有与词的语言联系起来,也无法表达语法规则,但是语言文字是听力障碍儿童学好各门知识的工具,也是今后适应社会交际的需要,因此汉语知识必须掌握。学生在发短信时,首先要掌握好汉语拼音或是笔顺笔画,然后还要掌握好语法,把句子写通顺,告诉别人一件事有重点,这些都是在巩固我们学习的汉语知识。

4.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有帮助

篇6

关键词:职校生 网络 手机游戏

0、 引言

职校生与中学生相比,独立性更强,对家庭的依赖更小,加上手机价格的下降,所以手机在职校生的普及率非常高。通过我所带过的班级调查估算得知,90%以上的学生持有手机,且手机的用途在学生当中也越来越呈现出时代潮流的气息。从利用手机发短信、打电话,渐渐发展成手机挂QQ、听音乐、玩游戏;利用手机上网参加各式各样的媒体发帖、投票活动;利用手机作为考试作弊工具更有越演越烈之势。如何对待和引导职教生对手机的使用问题,已是我们班主任的一个重要的日常管理工作。

1 、手机带来的便利

手机可以加强信息交流,可以及时与家长和老师以及同学沟通;手机可以利用上网查阅资料,帮助学习;拍照功能可以随时拍下有意义有价值的东西。当然学习之余还可以玩智力游戏,开发智力、调节大脑等。

2、 手机带来的弊端

手机带来便利的同时,也有部分学生不能正确合理的使用手机,产生了手机使用的弊端。

首先,手机费用增加家庭经济负担。职校生每月话费大部分在 20—50元,少数甚至达上百元,可见同学们的消费也是较高的。另外由于手机更新换代快,职校生虚荣心强,攀比心理下追求更新款、功能更强大的手机,会给家长带来更重的负担。

其次,危害学生身心健康。手机辐射会对青少年脑部神经造成损害,引起头痛,记忆力减退和睡眠失调。而频繁玩手机游戏也有可能使孩子耳聋,达到85分贝就有可能损害听力,有学生在宿舍熄灯后长时间玩手机而不睡觉,对身体及学习成绩带来坏的影响。

再次,影响校园治安。手机聊天,容易让职校生过早的与校外不良人员接触,例如,有些同学会利用手机去作为谈恋爱的“良好工具”,手机便成了早恋的帮凶,方便“增进感情”。上体育课或参加活动时带在身上不方便,不带又容易丢失,住校生的手机在宿舍里也经常出现失窃。一些学生在放学的路上边走路边发短信,丝毫不注意身边的车辆行人,这种情况也容易引发安全问题。这些都给学校管理造成不小的问题,手机成为学校安全的隐患。

最后,影响学生良好品质的形成。手机可能成为考试作弊工具,不少学生在考试期间,通过手机传送答案、相关信息,让监考者防不胜防,看似方便,实质上助长了学生的投机作弊心理。此外,学生打手机说谎也是司空见惯的事.特别是部分厌学的学生,明明在网吧玩游戏,他却谎称在学校复习功课.有的学生还以短信方式捉弄老师同学等。

因此,我们必须要正视其弊端并且想办法去解决它。

3 、引导学生正确使用手机的对策

在这个信息化的时代,杜绝学生使用手机是行不通的,我们只有在允许职教生使用手机的基础上,实行一些有效对策。

(1)利用班会召开主题辩论《学生在学校能不能用手机》,提高学生对正确使用手机的认识。学生在辩论赛准备过程中表现出了超乎现象的积极和踊跃,双方学生都精心做了准备,都为了辩倒对方而找材料、搜证据。在辩论过程中,同学们唇枪舌剑,辩论异常精彩和激烈。辩论的结果双方旗鼓相当,谁也说服不了对方,但双方还是达成了共识:使用手机必须要把握一个度。此外,学生们也一致认为,短信是他们最喜爱的一个重要功能,通过辩论比赛,同学们都表示他们一定会避免弊端,尽量发挥手机增进亲情交流、便于交流和相互联系的优势。

(2)充分发挥教师的示范作用。“正人先己”,教育要先从教师做起,首先要加强师德修养。例如,在上课期间教师不开手机或不带手机进教室,不轻信虚假短信,不发内容不健康的短信等。同时给班级里的学生定规矩:上课期间,不管老师还是学生,一旦谁的手机在发出声音的话,老师将手机交给班委、学生将手机将给老师,由对方保管一周作为惩罚。

(3)学校制订相应规章制度,加强管理。为“校园手机族”戴上“金箍咒”。例如禁止在上课期间或图书馆使用手机,一经发现进行批评教育,屡教不改的要采取一些处罚措施,对用手机作弊的行为要严厉制止等。2009年以来我校也对学生使用手机的时间和地点作了明确规定。在我所带的班还写进班级公约并纳入学生的德育考核。

(4)应该丰富学生的文化生活,注意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和引导,使学生思想上真正实现转变,把全部精力用在学习上。作为学校可通过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思想教育活动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学生佩带手机的危害,使学生从自身提高认识,从根本上解决同题。

(5)教会学生正确使用手机。师生共同收集和查阅有关资料,了解手机的性能和对人体的危害,教学生尽量让手机远离腰,腹部,不要将手机挂在腰上或放在衣服口袋里。雷雨天尽量不使用。外出时可以把手机放在书包里,这样离身体较远。使用耳机来接听手机也减少手机辐射的影响。至于手机引起的犯罪问题,要教学生别给陌生人回信,不公开自己的手机号码。不轻信虚假短信,不发内容不健康的短信等。

(6)多与家长沟通。对家长而言,首先,家长要充分认识学生佩带手机的危害,主动配合学校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其次,家长们在为孩子买手机和付话费的同时,要多关心关心孩子们究竟用手机在做什么。必要时调取其通话记录,及时发现问题,经常与老师保持联系等。

4、 结语

总之, 在当前环境下,要处理好职校生使用手机的问题,需要社会、学校、家庭几个方面共同努力,正确引导。处理好这个问题的关键在于立足实际,大胆施为,探索独具特色的有效的工作方法,疏引结合,构筑起一道道德与技术的防火墙,让我们的在校生在当今的信息时代的蓝天碧海中健全心智,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杜积钧 关于中学生使用手机问题的研究[M].湖南大附中海口中学

[2]李振宇 如何引导中学生正确上网[J].科技信息.2011(10)

[3]杨阳. 浅谈中学生带手机的利与弊[J]. 科技资讯. 2007(30)

篇7

一、教师的人格素养是学科渗透的关键

人格就是人的品格,人的尊严,人的立身之本。对于中学阶段的学生来说,这正是他们长身体、长知识的最佳时期,同时也是他们正确理想、信念、人生观、价值观初步形成的重要时期,这就要教师应使自己的人格态型成为成人态,在教学上使用多样的教学风格,如,实地教学、注意法教学、问答式教学,除了教学风格外,在教育内容上要不仅仅注重学生的课堂知识,还应让学生获取课外知识,社会知识,同时教师应该关心学生需要,关注学生兴趣。注意教室环境和班级气氛,能巧妙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将课堂教学技术与学生探索相结合,相信学生愿意学习,能改变行为,喜爱尊重学生,富有幽默感。作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应充分融入学生中,既是学生的父母,更是学生的朋友。这样与学生形成民主型关系,才能使师生关系和谐,学生学习主动,学习气氛活跃,让一些差生也重拾学习的自信心。师生关系对于教学效果具有一定的影响,二者关系的建立,来源于教师本身的人格态度,因此,要想改变教学效果,就需要从改变自身的人格态度开始,这才是最为关键的。

二、在信息技术课中激发学生爱国热情

在介绍信息技术的发展史时,让学生看到我国计算机发展水平与国外的差距(用的操作系统是微软公司的、芯片是美国的、许多软件都是英文版的),介绍我们国家每年需要花费大量的金钱付给微软、Infel等公司。通过这样的介绍,学生很容易产生忧患意识,也就对我们国家的龙芯计划给予更多的关注。同时从激发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人手,使学生产生危机感,激发爱国主义情感,从小立志为国争光。培养学好信息技术的兴趣,我们也就可以真正做到德育教育的“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三、利用信息技术课培养学生的网络道德

网络是个大杂烩,什么样的信息都有,为了防止学生浏览负面信息,给身心造成不良影响,我们常采取的做法就是堵。如,严禁学生上网吧,在学校机房、家庭计算机上安装相关过滤软件等。但是我们面对的是一群渴望知识,在日常的信息技术教学中我们要始终贯穿这一主线,把学生网络道德素养的培育加载到课堂教学中,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形成相应的道德规范。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互联网络作为传播的新媒介,已经悄然改变着我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培养学生良好的网络道德已成为学校德育工作的一个重点,利用信息技术课进行网络道德的渗透教育在学校德育教学工作中有了很宽阔的舞台。

如,在讲解“合理使用信息资源”时,改变传统的教师讲授的教学模式,将学生分为正、反两组,将一节课的内容完全交给学生进行讨论,在激烈的讨论过程中学生就能够体会到网络的利与弊。最后通过教师的恰当点评,告诉学生网络空间中到处充满不断增加的新鲜事物,对于易于接受新鲜事物的青少年学生有着无限的吸引力,这种吸引往往会导致青少年学生对网络的极度迷恋。在信息技术课的教学中。让学生全面地了解网络知识,掌握网络技术,使其懂得正确地利用网络去认识社会、接触社会、服务社会,懂得利用网络合理地去获取知识、搜索信息、促进创新。

四、利用信息技术课培养学生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

为了迎接新世纪的挑战,中学生应具备合作精神、集体观念、全局意识,学会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摒弃个人主义、利己主义思想,实现全面发展。在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采用任务驱动方式既有利于课程目标的实现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篇8

【关键词】影视动画 多媒体技术 影视动画

近年来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并且不断趋于成熟,已经成为我们日常生活、工作和学习中必不可少的辅助工具,可以在很多方面实现数字化。视频、图片和文字等信息都可以集中到计算机中进行处理,计算机需要理解和表达的信息量也在与日俱增。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涉及到很多方面,是一项复杂而系统的工程,也属于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的领域。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影视动画专业作为一门新兴的、热门的专业,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面比较广,教师和学生也需要经常进行互动,同时需要大量的信息储备,因此影视动画教学中传统的教学方式无法起到应有的教学效果,多媒体技术在影视动画教学中的应用能够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本文对多媒体技术在影视动画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和探讨,供大家参考。

1 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教材,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多媒体技术在影视动画教学中的应用能够提供多种感官刺激,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教材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研究表明,人类通过视觉和听觉获取的信息约有94%,可见视觉和听觉是人类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如果教学过程中学生既可以听到,又可以看到和感受到,并且通过语言表达出自己的体会,就能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多媒体技术将声音、光影、色彩和动作等结合在一起,生动形象,能够直接刺激学生的视觉和听觉器官,这种多途径的感官刺激的效果远远优于教师讲课。信息和知识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学生获取了信息就相当于获取了知识。可以说多媒体技术在影视动画教学中的应用,不仅有助于学生了解教材知识,还可以帮助他们全面理解和吸收知识。

多媒体技术在影视动画教学中的应用,能够运用一种全新的方式向学生展现影视作品的魅力,为学生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传统的课堂教学中一般是教师在课堂上喋喋不休,学生在台下机械的接受知识,这样的方式不仅没有新意,还容易让学生产生厌倦情绪。多媒体技术应用于教学中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求知欲望。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多媒体工具,或者辅助使用各种娱乐性材料,将课堂教学内容通过多媒体生动形象地展现出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这样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就能保持轻松、愉悦的心态,减少了厌烦情绪,也能减少学生学习的障碍,让整个学习过程充满乐趣。

例如,在讲授《影视鉴赏》时如果教师单纯运用讲述的方式,向学生讲解某部影视作品中导演的构思、画面的色彩处理以及镜头的运用等,这样的授课方式比较枯燥乏味。而运用多媒体技术将辅助讲课的图片和视频直接展示出来,配上适宜的音乐,就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营造出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了解该影视的特点,也加深了理解和记忆。

2 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实现开放式教学

课堂教学效率是指在单位时间内教师传递的信息量,以及学生掌握知识的速度。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延伸了学生的感觉器官,扩大了他们的视野,大大提高了知识传递和接收的速度,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同时多媒体技术将图像、声音和文字等有效结合在一起,能够开动学生的眼、耳、手和大脑,将抽象的知识生动形象地展现出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影视动画课程本身就突破了传统教学中信息传播的界限,拓展了信息传播的范围和地域,提高了信息传播的速度,让学生的感官得到了延伸,视野得到扩展。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运用大部分时间进行板书,学生能够交流和实践的机会很少,因此很难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运用多媒体技术减少了课堂上的板书时间,加快了课堂教学节奏,进一步扩展了学生的知识面,学生也有更多交流实践的机会。

多媒体技术在影视动画教学中的应用是一个全新的尝试,其主要教学手段就是运用计算机网络。根据影视动画专业的特点,学生不可能很快在课堂教学中完成大量作业和练习,必须在课后收集资料,并且做大量工作。运用计算机网络多媒体远程教学模式,学生可以在课后通过网络和教师交流沟通,提出自己的问题,寻求教师的帮助和指导。从现有的形势来看,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具有十分广阔的发展前景,在教学中发挥的作用也将越来越大。多媒体网络教学的覆盖范围广泛,能够实现更大范围内的资源信息共享,学生通过多媒体技术增加了了解专业前沿知识和技术的渠道,不再局限于以往的课堂教学和在校教学模式,接受教学的方式变得更加多样化。学生可以利用网络进行交流协作,更能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开阔自己的视野,学习方法更加灵活多样,有助于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学生不仅可以运用多媒体网络和教师进行交流沟通,也可以通过一些方式和国际上的知名学者、专家对话,加强了各层次人才之间的信息交流。目前以及进入了信息时代,我们不仅需要掌握广博的知识,更应该建立广泛的信息联系渠道。因此,多媒体网络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价值是非常巨大的。

3 结束语

虽然目前多媒体技术在影视动画教学中的应用还存在一些缺陷,但相信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影视动画教学经验的不断积累和教学体制的逐步完善,多媒体技术在影视动画教学中的应用前景必将更加广阔。

参考文献

[1]王莹.浅谈多媒体技术在高校教学中的运用[J].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02).

[2]王力.多媒体教学在高等教育中的利与弊[J].教书育人,2010(13).

[3]杨友成.浅析新时期视觉艺术的转型[J].电影评介,2011(12).

作者简介

张俊霞(1976-),女,人。大学本科学历。现为河套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计算机应用、计算机图形图像、计算机影视动画。

篇9

【关键词】网络 中小学生 利与弊

当今世界,网络化的信息技术日新月异,影响和改变着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上网已成为人们学习、生活中一个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对新事物十分敏感的中小学生以巨大的热情置身于网络之中,成为网络的主力军,他们在丰富多彩的网络世界中交友、娱乐和学习,伴随着网络的发展而成长,不论是网络本身所具有的特性,还是它所提供的丰富内容和参与平台,都对中小学生的思维方式、行为习惯、心理发展、价值观念和政治倾向等方面产生不可低估的影响。网络环境下中小学生的健康成长问题,成为事关培养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和国家长远发展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

一、网络对中小学生健康成长的双重影响

网络对中小学生健康成长的影响是多层次、多方面的,概括地说是双重的。世界卫生组织给健康下的定义为:健康是指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都达到一个完好的状态。我国在教育方针中也明确提出要将中小学生培养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协调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四有”新人。因此,探讨网络对中小学生健康成长的双重影响就显得很有必要。

(一)、网络对中小学生成长的积极影响。

1、网络的创造性催生了中小学生的现代观念。

网络是体现时代的标志、了解时代的窗口、改造时代的工具,网络发展速度快,更新周期短,开放程度高,是现代科技的结晶,也是信息社会的时代精神的集中体现。网络的这些特征有利于培养中小学生的现代观念,如学习观念、效率观念、平等观念、全球观念等等。

2、网络的丰富性拓宽了中小学生的求知途径。

互联网世界是个信息及其丰富的百科全书式的世界,互联网上获取知识的方便、快捷、全面的特点,为中小学生现代素质和能力的培养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资源。网络世界,不仅要求中小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而且相互沟通交流,为提高中小学生的学习效率提供了良好的手段。从某种程度上说,互联网不只是为中小学生打开了认识世界的一扇窗,而且是为他们创造了另一个求知的广阔空间。

3、网络的超时空性为中小学生扩大了交往面。

网络世界展现给中小学生一个全新的社会交往空间:跨越大洋彼岸,超越性别、年龄、职业病、身份和地位。这为中小学生进行社会交往提供了一种缓冲的空间和一个平等对话的通道,并能借助网络释放自己的各种心理压力。许多网站专门提供各种类型的交友服务,中小学生可以根据个人的兴趣、工作的需要、学习的需要交到自己想交的朋友。网上交友相对安全、轻松,许多乐此不疲。

(二)、网络对中小学生成长的消极影响。

1、过多的精力和时间投入网络,易使中小学生的学习和身心健康受到影响。

有研究显示,长时间上网会使大脑中的化学物质多巴胺水升高。这种类似肾上腺素的化学物质,会令人呈现短时间的亢奋,但其后的颓废感却更为严重,时间一长,会给人带来一系列复杂的生理和生物化学变化。患者初期只是表现为对网络的精神依赖,渴望上网冲浪、玩游戏,之后就很容易发展为身体上的依赖,出现食欲不振、焦躁不安,甚至会引发心脏疾病等疾患。网络毕竟是一个虚拟的世界,它与真实的社会生活空间存在很大反差,人们网上交往主要依靠于抽象的数字、符号,使中小学生习惯于用数字化、符号化的思维方式对待真实的社会,人与人的交往变得冷漠无情。过分沉湎于网络,会出现“网络成瘾综合症”,他们变得与周围的人没话,把自己封闭起来性格孤僻,对现实社会产生不认可甚至逃避的心理。有的中小学生整天泡在网上,荒废了学业。

2、网上交流的无约束性、隐蔽性,易使中小学生道德行为感弱化。

网络交流的隐藏性使传统社会行为规范失去约束力,不少中小学生在网上聊天时语言粗俗,谩骂、侮辱他人等不道德行为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中小学生良好行为规范的形成。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的最新调查显示,有12.3%的中小学生网民公开承认自己浏览过,有2.4%的人承认经常去看,其中一部分人一发而不可收,沉溺于其中不能自拔,对自己的身心健康造成严重的损害。

二、充分发挥网络对中小学生健康成长积极作用的基本思路

(一)、加强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加大网络普及力度。

搞好网络基础设施建设。要充分发挥政府、社会和企业 “三驾马车”的作用,全面规划,统一建设标准,采用先进的信息网络技术整合现有资源,实现网络由单点应用向“相互共享、共同应用、互联互动”多点应用的根本转变。

(二)、尽快建立一批适合中小学生浏览的网站,广泛开展各种有意义的、富有吸引力的网上活动。

建设一批适合中小学生浏览的网站,全面推进“中小学生绿色上网工程”。同时,在网上广泛开展各种有意义的、丰富多彩的活动。比如,我们可以开展网上作文大擂台,让广大中小学生参与作文比擂;开展网上论坛,对近期跟中小学生有关的话题进行讨论;开展网上活动建设方案征集活动,让中小学生参与建设网站;等等。

(三)、建设一支适应网络时代的中小学生教育工作者队伍。

一要树立加强自身信息素养培育的意识,积极学习网络方面的知识,丰富自己的网络技能;二要多从网上搜索有助于中小学生健康成长的网站和信息资料,并定期推荐给他们;三要对网络思想渗透保持高度警惕,提高防范意识,找到对策,提前给中小学生“免疫”。

三、克服网络对中小学生健康成长消极影响的对策建议

(一)、加强对中小学生利用网络的引导和监督。

强化对中小学生的教育引导,培养良好的上网习惯,是防止中小学生在网络中“迷途”的根本保证。一要做好中小学生上网活动的疏导工作,如提出完成课业、功课及格才能上网等要求,限定他们的上网时间,可以采用一些技术手段(如设置密码)使他们只能上指定的网站等,二要经常监督他们的上网时间和上网内容,当他们参与不健康、不文明的网上活动时要及时制止。

(二)、重视学校和家庭教育,为中小学生提供网络文化教育的良好环境。

一是加强对中小学生的法制教育、爱国主义、政治理想教育,使中小学生在思想上提高自我约束力。二是家长积极创造条件,从自身做起,及早行动,通过提高自身素质,以便更好地教育、引导孩子。家长不但在知识方面要随时与孩子沟通,在情感方面也要不断地与孩子交流。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

现代传播学认为,电子媒介本身就具有一种麻醉功能,用它的工具理性改变着受众。对正处于身心发育阶段的中小学生来说,网络外的生活尤其重要。因此,我们必须注意网上育人与网下教育的有机结合,促进中小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积极引导中小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

总之,网络与其他一切科学技术一样,是把双刃剑,它究竟是给人类带来幸福还是带来灾难,关键取决于人们如何应用它。只要我们充分发挥网络的积极作用,积极预防和克服网络的消极影响,就一定能够应对信息时代给中小学生教育带来的挑战,抓住机遇,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培育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李克东、谢幼如主编,万方数据电子出版社,1998年

[2]《学习反应信息的处理方法与应用》,谢幼如、李克东著,暨南大学出版社,1999年

篇10

(营口职业技术学院 艺术系,辽宁 营口 115000)

摘 要:随着信息产业的高速发展,网络已渗透到大学生生活的各个方面,并作为一种重要的校园文化形式,对学生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行为模式和心理发展产生日益重要的影响.因此,了解高校学生的网络生活对促进学生成长和成才有重大意义和作用.

关键词 :大学生;网络生活;分析;思考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60X(2015)01-0259-02

信息化时代,网络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不可替代的交流与合作的平台.作为一名一线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学生的日常教育管理工作中发现,网络在给大学生生活带来无限生机、活力的同时,其负面影响也日益凸显.客观分析网络的利与弊,充分了解大学生对网络的利用情况及网络对大学生生活的影响,从而进行正确的引导,是摆在广大高校教育工作者面前一个重要而现实的任务.鉴于此,笔者立足于大学生网络生活的现状,挖掘其产生问题的主要原因,从而提出促进大学生网络生活健康发展的对策建议,以期为引导大学生合理使用网络资源、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提供有价值的理论参考.

1 现状解读

大学生作为网络行为的主群体之一,网络文化正以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渗透进大学生的生活中,对大学生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行为模式和心理发展产生着日益重要的影响.然而,调查表明,大学生的网络生活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不容乐观.主要表现在:第一,上网目的多元化,且相当多的学生使用网络比较盲目,随意性大,具体表现在多数大学生上网是为了打发时间,消遣娱乐,只有少部分学生是想通过网络拓宽视野,增长知识,提高技能,参与互动.第二,上网内容多样化,但欠合理,具体表现在他们偏重于对网络的娱乐休闲功能的使用,超过70%的学生进行网络游戏、看电影电视剧、交友聊天,而对于网络知识、技能的学习不甚关心.第三,上网时间较长,对网络存在一定程度的依赖性,具体表现在60%以上的大学生上网时间都在5小时左右,且男生的上网时间远远超过女生上网时间,可见,大学生正处于高强度的网络生活中.第四,对网络影响的认识不一,具体表现在超过一半的学生认为网络的积极作用大,网络不仅提供了信息、咨询平台,而且拓展了视野,足不出户就能览观世界.也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认为网络的消极影响大,上网没有节制,致使作息不规律,影响着学业发展、人际交往,甚至严重危害了学生的身心健康.

2 原因探析

各种现象和调查表明,大学生网络生活现状不容乐观,尤其表现在他们利用网络进行学习的比例非常低.笔者认为产生这一问题是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2.1 学校对学生网络生活的教育和指导不够

在中国几亿网民中,高校学生是最重要的群体之一,他们利用网络的机会和时间都较多,从事的活动也比较丰富.但调查显示,大学生利用网络的情况并不理性,导致这种现象的产生与学校缺乏对学生网络生活的教育和指导有直接关系.面对纷繁复杂的网络资源,多种多样的网络信息,如果没有系统、全面的指导,难免会有许多学生盲目、甚至错误去进行与学习工作和健康的休闲娱乐无关的活动,而且很可能从事的某些活动不利于其身心健康的发展.

2.2 校园文化建设不完善,对学生的吸引力不强

校园文化是学校发展的灵魂,是学校软实力的具体体现,其具有强大的引导功能,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产生着潜移默化的深远影响.但是当前一些高校对校园文化建设认识不到位,没有形成完善的活动体系,文化活动流于形式,更缺乏特色,没有足够的吸引力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进来,更谈不上使学生在活动中发挥组织、领导作用,这也导致部分学生到自由、开放的虚拟网络中寻找刺激和成就感.

2.3 学生自身缺乏理性的网络活动意识

一般来说,高校学生都是18岁以上的成年人,他们应具备很强的选择、判断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但调查显示,大学生更多地利用网络休闲娱乐,特别是男生打游戏,虚度光阴.这些现象与学生自身缺乏理性的网络活动意识和自我约束力有密切的关系.许多上网目标不明确、态度不端正、自控力不强的学生面对网络上良莠繁杂的信息不免会分散注意力,浏览一些与学习无关的信息,从事一些无聊的活动.

3 对策建议

通过对当前大学生网络生活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笔者认为,大学生网络生活的教育与管理不是一个简单的技术问题,而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各方面共同努力.

3.1 加强对学生网络生活的管理和引导

网络对校园文化的冲击与挑战有目共睹.净化网络环境,加强对学生网络生活的引导和管理就成为摆在高校文化建设和教育管理面前的重要任务.这就要求学校教育管理部门要从宏观上营造健康、文明的网络环境,制定网络管理制度,规范、调控大学生的网络行为.而作为从事一线教育管理工作的辅导员、班主任,要从微观上着手,引导学生正确利用网络.笔者认为,要紧紧抓住“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三个渗透”.“一个中心”即以促进学生成长成才为中心,坚持把学生放在活动的主体地位,组织开展的各项活动都要具有教育性,有益于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有益于增长学生智慧才干.“两个基本点”指立足于学籍管理和宿舍管理两方面:学籍管理是实现培养目标的基本保障,以新生入学为契机,对学生进行专业思想教育,跟踪学生学习情况,使学生牢牢树立学习意识;进行理想信念教育,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确立人生目标,指导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合理安排和管理时间;进行校规校纪教育,增强学生的组织性和纪律意识.加强宿舍管理,制定严格的宿舍用电、上网规章制度,增强学生上网的自律性、法制性和责任感;建设和谐、健康的宿舍文化环境,使宿舍真正成为大学生自由交流、结识友谊、碰撞思想的理想环境.“三个渗透”,就是将网络知识渗透到专业学习中,网络道德渗透到思想政治教育中,网络行为渗透到日常管理中,将网络为我所用,通过网络与学生进行交流,及时了解学生的困惑,及时给与帮助.从而真正将网络资源作为学习的有益补充,引导学生遵守网络规范、文明上网,提高网络免疫力.

3.2 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拓展学生活动空间

大学生的学习任务繁重,但是没有健康的体质和良好的情绪是不能完成学习任务的.而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作为大学生生活的调味剂在促进大学生全面、和谐、健康发展方面起着积极、有效的作用.因此,充实、优化校园文化生活,拓展学生活动空间尤为重要.一方面学校要提高对校园文化建设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积极吸取、借鉴其他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有益经验,找出差距,剖析原因,贴近学生、贴近实际、贴近生活地选题,制定本土化的文化活动方案、计划,把学生的兴趣从网吧拉到校园、操场、活动室来,吸引学生主动、热情地参与其中,使校园文化活动真正成为学生自己的活动,形成规模,形成气候,形成习惯,形成特色,形成品牌.另一方面,充分发挥网络这一平台的宣传教育作用,切实将网络文化纳入到校园文化建设整体规划中,积极创设以高品位为目标,以思想、学习、娱乐、学术科技为基本内容的网络文化产品;在校园网中多设一些权威性的专业学习站点的镜像;多装一些最新的软件以供下载和学习;开展网页制作竞赛,开设BBS论坛、心灵驿站、个人主页、社团主页,举办计算机技能比赛,组成计算机维护志愿者服务队等,把学生的网络行为引入到健康、向上的轨道上来.

3.3 学生要加强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提高理性网络活动意识

任何事物的变化发展都是内因起决定作用.因此,大学生加强自我管理,提高理性网络生活意识,约束网络行为是净化和提升网络生活质量的根本.笔者认为,首先,大学生必须清楚地认识到,网络是把双刃剑,既能成就一个人,也能毁灭一个人.如果驾驭网络,科学、合理、有效地利用网络资源,文明上网,就能使网络为我所用,成为网络的主人;否则,沉迷网络,陶醉于网上游戏、聊天、交友,则人的生命将化为愚钝的物质,成为“网中之鱼”,沦为网络的奴隶.其次,大学生要自觉地将他律转化为內律,将网络道德规范内化为自身的人格品质,严格要求自己,挖掘网络最实际的意义,用更多的精力关注网络上有价值的信息,充分利用网络工具为自己的学习、生活、工作服务,有效遏制“指尖上的毒瘾”.再次,作为以学习为主的大学生,接触网络的强度是很高的,在信息过剩的时代,面对良莠不齐的信息,大学生要从思想上构筑起坚固的“信息海关”,增强甄别、选择信息的能力,批判地、创造性地利用信息,避免各种诱惑和盲从.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理性的网络活动意识,充分利用网络提供的优势资源,大学生的网络生活才会更健康、更丰富.

综上,网络生活作为大学生的一种重要的生活方式将长期存在,实现大学生网络生活文明、健康、有序的发展任重道远,但如果我们占领网络教育主阵地,增强思想教育主旋律在互联网上的宣传和影响,我们有理由相信大学生的网络生活定会是一片绿色.

——————————

参考文献:

〔1〕涂炯.大学生网络文化现状浅析——以天津市部分高校为例[J].职业圈,2007(10):62—64.

〔2〕王莉,姜忠莉.大学生网络生活的调查与思考[J].辽宁教育研究,2003(5).

〔3〕王健.信息时代高职生网络生活调查[J].教育与职业,200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