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泡沫分析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14 11:14:5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房地产泡沫分析论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房地产泡沫分析论文

篇1

【关键词】房地产泡沫;测度;指标;实证研究

1998年,我国开始取消福利分房,进行个人住房的货币化改革,中国的房地产市场步入快速发展期,投资增幅较大,房地产价格也随之持续上涨,房地产市场是否存在泡沫的争论也由此产生。事实上,我国房地产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经济泡沫是毫无疑问的,但由于房地产市场呈现明显的区域化特征,有些城市的房地产过热(如北京、上海、杭州等地),另一些中小城市房地产市场萧条,所以,整个房地产市场泡沫到底有多大,目前,还没有一个准确的结论。广州作为珠江三角洲的中心城市,不仅经济发展走在全国的前列,房地产市场也取得长足的发展。2005年,广州房地产开发投资已达到488.86亿元,占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38.2%(2006年广州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公报)。但房价的不断上涨,也引起了人们对广州房地产市场的关注。本文以广州房地产市场为例,选取房价收入比、房地产开发投资增幅与GDP增长速度比、商品房空置率等多个泡沫指标来测度广州房地产市场的泡沫程度。

一、房地产泡沫与房地产泡沫测度

房地产泡沫是指房地产实际价格严重脱离理论价值的现象。泡沫的存在是相对于房地产的理论价值来说的。对于引发房地产泡沫的原因,一般来说主要有两个:一是开发商的过热投资和消费者的投机预期形成投机需求造成,二是银行金融资金的支持(李维哲、曲波,2002)。

对于房地产泡沫的测度一般有两种方法,一是直接测度,即利用定义测度房地产的理论价值,通过比较理论价值与实际价格来测度房地产的泡沫程度(PeterEnglund,1998;JohnM.Quigley,2001)。另一个是利用指标法间接测评,即通过指标比较,判断房地产市场是否存在泡沫。这两种方法各有优缺点,第一种比较科学严谨,但不易操作,第二种比较容易操作,但不够严谨。鉴于目前房地产市场发展不够成熟稳定,合理的地价、费用、建设成本、利润以及未来收益等参数难以确定,数据的获得也困难,直接测度法在实际操作中较难,我们倾向于选择指标法来测度房地产泡沫程度。下面以广州市房地产市场为例,进行指标法测度研究。

二、广州房地产泡沫实证研究

本文主要选择房价收入比、房地产投资增幅与GDP增长率的比值、房屋空置情况、房地产业的盈利状况、房地产投资来源等多个泡沫测度指标,来评价广州房地产市场是否存在泡沫及泡沫程度。

1.房价收入比指标分析

房价收入比一般用整套住房价格与居民户年均可支配收入的比值来表示,用来测度居民的购房能力。比值越高,居民的支付能力越低,比值持续上升,房地产市场存在泡沫的可能性就越大。从1998—2004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长率与房价增长率的比较可以看出,人均可支配收入基本上是正增长,房价基本上是负增长,除了2002年,房价增长率高于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率外。按国际标准,房价增长率连续三年超过10%,可被认为存在经济泡沫或有此苗头。据此,可初步判断广州市不存在房地产泡沫。房价收入比虽然从1998年的12.97开始一直下降,目前维持在9倍左右。但是,整体上说房价收入比还是偏高,不仅远高于西方发达国家的3~6倍,而且也高于发展中国家的6~8倍水平,存在一定的威胁,同时,也造成商品房积压空置。

2.房地产开发投资增幅与GDP增长速度指标分析

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速度与GDP增长速度指标主要衡量房地产行业的相对扩张程度,指标过高说明房地产业的相对高度发展。1998—2004年,广州市房地产开发投资增幅不大,除1998、2000年达到17.28%和20.17外,其他各年基本维持在10%以下,2003年甚至出现了负增长,仅为-1.6%,房地产投资的增长速度远低于同期全国房地产投资额年均增长率20%的水平(根据《中国统计年鉴1998—2004》相关数据测算)。而同期的广州市GDP的增长速度均以两位数增长,基本维持在15%左右,GDP的增长速度除1998、2000年外明显高于房地产投资的增幅。说明广州的房地产市场投资没有出现过热现象,房地产市场投资比较理性,这显示了政府的宏观调控政策比较有效。3.商品房空置率指标分析

商品房空置率用当前商品房或商品住宅的空置量与近三年商品房或商品住宅的峻工量的比值表示,反映当前商品房供求状态,衡量房地产投资是否与社会有效需求相适应。比例越高,房地产泡沫风险越大。一般来说,空置率在20%以上为严重积压区,在10%~20%之间为空置危险区,5%~10%为合理区,5%以下为空置不足区。广州房地产空置面积在1998年仅为267万平方米、1999、2000、2001、2002四年持续走高,2003年达到最高空置量722.01万平方米,2004年受政府调控固定资产政策影响,空置量有所下降,但仍有646.9万平方米,相当于年新竣工面积的64%,空置数量惊人。广州商品房的空置率也很高,除1998年空置率为13.38%,在空置危险区内外,其他各年的住房空置率高于商品房空置率20%,2000年的空置率曾达到24.19%,商品房供给大于需求,空置存量较大,出现较大积压现象。出现这一状况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是虽然实现住房货币化改革,但是,广州居民的自有住房比例高,购房者购房热情不高。二是开发商过度开发,房屋供过于求,出现大量商品房销不出去,因而闲置。

4.房地产企业的财务状况指标分析

衡量房地产开发经营盈利状况的指标一般为利润额和利润率。利润额和利润率指标过高将出现房地产投资过热,导致房地产行业出现泡沫危险。从广州房地产行业的利润指标来看,近几年,整个房地产行业利润波动较大1998和1999年维持在20亿元左右,但是2000和2001年急剧下降,降至9.50亿元和8.84亿元,2002、2003和2004利润回升,在2004年达到75.86亿元。但总体利润率偏低,除2003年利润率达到12.05%外,其他年份利润率都维持在5%~8%,其中,1999年和2000年更低至3.16%和

3.0%,远低于国际上多数市场经济国家房地产开发8%的平均利润率。这说明广州房地产市场的竞争比较激烈,市场化程度较高,没有出现房地产市场暴利现象,房地产市场比较理性,泡沫威胁不大。

5.房地产开发投资资金来源分析

房地产开发投资资金来源状况一般有两个指标来衡量,一个是房地产企业开发国内贷款与房地产投资资金的比率,主要反映房地产企业对银行资金的依赖程度,指标值过高,显示银行资金对房地产投资的支持度高,房地产泡沫威胁较大;另一个是房地产企业开发自有资金与房地产投资资金的比值,用来说明房地产行业融资状况,指标值过低,说明房地产行业对银行和预售商品房款项的依赖就越大,泡沫威胁越高。1998—2004年广州房地产投资资金来源中,银行贷款资金都高于自筹资金和利用外资的资金,但有下降趋势。但是,银行贷款占房地产开发资金的比例却从1998年的16%上升到2002年的24%,2003年有所回落,但也在22%,房地产开发对银行资金的依赖较为严重。同时,自筹资金从1998年的86.83亿元开始增加,2001年达到最高106.73亿元,然后开始回落,但总量不大。而且房地产企业开发自有资金与房地产投资资金的比值从1998年开始不断下降,说明企业自有资金有限。房地产企业对房产贷款的依赖性较大,房地产投资风险较大,存在一定泡沫威胁。

6.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与房屋价格指数比较

商品零售价格指数与房屋价格指数用来衡量商品房价格的实际增长状况,如果房屋价格指数高于商品零售价格指数,显示商品房实际价格增长,可能存在泡沫威胁。1998—2004年广州的零售商品价格指数波动不大,基本维持在97~100之间,而同期的商品房价格指数也基本平稳,只有1997年和2003年变化较大,但房屋价格指数明显高于商品零售价格指数,说明几年来广州商品房不仅名义价格上升,而且实际价格也有所上升,存在一定泡沫威胁。

三、结论分析及对策

综上指标分析,我们发现1998—2004年广州房地产市场虽然整体运行平稳,但是存在一定的泡沫,出现投资过热、商品房积压等现象,影响了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所以,今后一段时间内应采取积极措施,消化积压的控制商品房,抑制房地产市场膨胀。

1.从资金来源入手,加强对按揭贷款、多头空头担保贷款等的监控,严把银行信贷关,避免银行资金过量流入房地产市场。

2.建立有效房地产信息机制,定期、如实公布房地产市场信息,防止房地产市场炒作。

3.鼓励房地产业多渠道融资,促使房地产企业融资社会化,减少企业对银行贷款和房屋预售款的依赖。

4.规范土地出让制度,调控土地使用结构。一是实行土地储备制度,严格控制土地供给规模;另一个是实行商品房用地公开招标拍卖,防止土地交易的黑箱操作。

篇2

    论文摘要:文章对房地产市场泡沫的产生与危害及其对策作简要分析。2010年我国政府对房地产市场进行了一系列的经济改革和政策调整,旨在抑制过快增长的房地产泡沫经济,保障房地产市场稳定健康的发展,维护广大人民的住房权利。

    一、房地产市场泡沫

    所谓泡沫经济,是指由于人们非理性的经济活动,导致某种交易物的价格剧烈增长,这个价格远远超过其本身的价值。这种突然形成的高价,不能长期维持,按照经济规律,经过一定的时间它必然会下降到符合其价值的水平上,这种现象就像泡沫的破裂一样,所以称作泡沫经济。当这种现象发生在房地产市场时,便形成了房地产市场泡沫经济。

    房地产市场泡沫的大规模爆发最早产生于日本。从1985年开始,日本政府为了刺激经济发展采取了非常宽松的金融政策,鼓励资金流入房地产市场,同时由于美元贬值,大量国际资本进入日本的房地产业,导致房价飞涨,使得国民纷纷投机房地产市场。

    二、我国房地产泡沫的产生

    近年来,由于房地产业所带来的巨大经济效益,各地政府对待房地产项目几乎是一路绿灯,在政策与经济上都给予其相当大的扶持力度,这使得房地产业的发展势头过于强劲,一跃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但这种非理性的发展,使得房地产业已经显露出超出国民经济承受范围的苗头,房价一路飙升,许多地区的房价已经远远超过了普通民众的购买能力,“地王”与“天价”楼盘不断地涌现,房地产业已经成为暴利行业的代名词,其产生的经济泡沫也在不断增长。主要有以下原因:

    第一,居高不下的市场需求导致房价非理性上涨。需求是市场的根本推动力。我国是一个人口基数庞大的国家,国民对住房的需求量始终维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加之近年来我国城市化速度的加快,住房需求一直居高不下,在这种长期供不应求的状态下,由于没有政策的限制,开发商掌握了市场的主动权,在利益的驱动下,房价的上涨逐渐进入了一种非理性的状态,并且开始了恶性循环,使得整个房地产市场一直维持在一种高房价、高需求的状态,而且房产的价格已经远远超过其本身的价值,从而促成房地产泡沫。

    第二,我国土地的稀缺性导致房价随地价飙升。我国的土地供给尤其是城市建设用地的供给量十分有限,由于房地产市场的高利润性,众多的大型企业纷纷介入,大量的国内企业资本进入房地产市场,导致土地市场的竞争十分激烈,土地出让金动辄几十亿上下,地价的猛涨导致房地产开发成本的直线上升,开发商为了获得高利润回报,只有不断抬高房价,最终把负担全部转嫁到了购房民众身上。

    第三,银行等金融行业支持过度。我国房地产开发项目中有超过50%的资金是来自于银行,银行为了追求利润,将资金大量注入房地产市场,间接地促进了地价的飙升;同时,银行本身盲目的扩张信贷规模,忽略了房地产市场的风险性,致使各种投机行为愈演愈烈,不断堆积金融风险,也为房地产泡沫的产生埋下了隐患。

    第四,各地方政府对财政收入的追求。由于房地产行业的高利润性,其在很多地方都成为了当地的支柱产业,为地方的经济发展和政府的财政收入做出了重大贡献,所以,对于房地产行业,各地政府都给予了很大的支持,导致房地产的政策过于宽松,地方政府不能切实有效地发挥政府的监管作用,使得房地产市场的发展缺乏合理的规划与管理,这也是房地产泡沫形成的重要因素。    三、房地产泡沫的危害

    第一,广大民众的住房权益无法得到保障。房地产泡沫破裂前最直接的危害就是房价过高,这使得人民大众无力购房,或者说一旦购房便背上了巨额的银行债务,成为所谓的“房奴”,一方面大量的资本投入房地产市场,另一方面人民的住房需求却始终得不到满足,这违背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不利于社会安定与发展。

    第二,泡沫破裂会引发严重的金融危机。从日本的泡沫经济破裂可以看出,无论是银行、企业还是投机者,大量的国民资本投入了房地产行业,一旦泡沫经济破裂,将会引发剧烈的金融危机,企业倒闭,投机者破产,最终银行将会成为最大的买单者,由于银行关系到国民经济发展的命脉,银行的亏损对整个社会带来的经济灾难是难以估量的,不仅如此,这场经济灾难对国家今后的发展将会产生长久的负面影响。

    四、房地产泡沫的对策

    第一,银行实行严格的信贷审核机制。由于房地产业的主要资金来自银行,要严格的控制银行的信贷项目,杜绝信贷违规操作,严防不良贷款产生;同时,要严格控制房地产业银行资金的比重,防止控制投机行为,为房地产市场的稳定发展提供良好的金融条件。

    第二,加强管理土地市场。土地交易价格是房价的风向标,因此要对土地市场进行严格规范,出台相应的政策来遏制囤积土地等各种土地投机行为,保证土地市场的规范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篇3

论文摘要:本文阐述了房地产泡沫经济的起因,提出了具体的挤压措施,供大家参考。

0 引言

“泡沫”一词因17世纪30年代荷兰的“郁金香球茎风潮”及同时期在英国爆发的“南海泡沫事件”而被正式引用。从经济学上讲,“泡沫”是指地价或股价等资产价格出现基础条件无法解释的持续上涨或下跌,最后在短时间内价格急剧波动的现象。查尔斯·P·金德尔伯格将“泡沫”定义为:一种资产或一系列资产价格在一个连续过程中的急剧上涨,初始的价格上涨使人们产生价格会进一步上涨的预期,从而吸引新的买者——这些人一般是以买卖资产牟利的投机者,而对资产的使用及其盈利能力并不感兴趣,随着价格的上涨,继而出现预期的逆转和价格的暴跌,由此通常导致金融危机。房地产泡沫经济指的是由房地产价格在投机行为作用下出现的严重脱离市场基础条件、脱离实际使用者支撑而持续上扬所形成的经济状态。本文对我国房地产泡沫产生的起因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提出了挤压泡沫的措施。

1 房地产泡沫的起因

造成房地产泡沫的主要原因是,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随着社会总需求的增长,供给弹性越小的要素价格将增长得越快。在所有生产要素中,土地的供给弹性最小,在大城市中,人口密度高,土地稀缺。作为稀缺资源,房地产的价格必然会比较高。人们估计到房地产价格要上升,为了赚取土地价格上涨的资本所得,纷纷将大量资金投入房地产,加速了房地产价格的上升。当大家看到房地产价格只涨不跌,就大胆地以购买到的房地产为抵押向银行借款来进行房地产投资。因为房地产是不动产,容易查封、保管和变卖,而价格只涨不跌,银行以为房地产抵押贷款万无一失,所以很容易发放过量的房地产贷款。但不幸的是,当经济发展的速度因各种原因放慢的时候。价格跌得最快的也必将是供给弹性最小的土地和房地产业。而房地产投资者看到房地产价格下降,为了保护投资利益,竞相抛售,使房地产价格直线下降,泡沫随之破裂。原来被认为万无一失的房地产抵押贷款也就成了呆账、坏账。

房地产确有经济泡沫,存在着发展成为泡沫经济的可能性,但绝不能说房地产业就等同于泡沫经济。房地产业与泡沫经济的关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

1.1 房地产业本质上是实体经济和实业部门,其本身决不是泡沫经济。首先从房地产的属性来看,房地产是不动产,房地产商品兼有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双重属性,是以实物形态存在的实体产品,同金融证券(包括股票、债券)仅仅是收益权利证书相比是有本质上的区别的。其次,房地产业部门是实业部门,它同金融证券等虚拟资本也是根本不同的。再次,房地产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体系中属于先导性、基础性产业,处于主导产业地位,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其产业关联度强、带动系数大的特点,使得房地产业成为促进国民经济增长的支柱产业。

1.2 房地产过热不等同于房地产泡沫。房地产过热主要指房地产投资量过大,开发量过多,超过了国民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有效需求。房地产过热可能会带来供过于求、房屋积压、土地闲置和资金沉淀,但并不一定会带来价格飙升从而导致房地产泡沫。房地产泡沫在形态上表现为房地产价格的大起大落。房地产泡沫既是一种价格现象,又是一种货币现象。在房地产泡沫产生阶段,房地产资金货币供应量不断增加,各种资金包括个人投资、企业资金、银行贷款、国外游资纷纷介入,在短期内迅速使房地产价格升高。只有那些有大量投机资金介入,过度炒高的房地产市场,其房地产过热才会引发房地产泡沫。

1.3 同时也应该看到,房地产业确实含有某些经济泡沫成分,如果任其膨胀,也存在着发展成为泡沫经济的危险陛,主要表现在:一是土地价格泡沫。土地价格由于其稀缺性和市场需求无限性的拉动作用,及其土地市场投机炒作,会出现虚涨。如果土地价格成倍、甚至几十倍地飞涨,就会发展成泡沫经济。二是房地产商品价格泡沫。一方面,房价是与地价相联系的,房价泡沫与地价泡沫密切相关;另一方面,开发商对利润的期望值过高,人为抬高房价,也会形成经济泡沫。

1.4 房屋空置泡沫。在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中,商品房供给超过市场需求,形成大量空置,构成经济泡沫。如前所述,商品房空置率在10%-15%之间时,这种经济泡沫是正常的。如果空置率超过警戒线,引起严重的供给过剩,形成泡沫经济,导致房价猛跌,经济混乱,社会动荡。四是房地产投资泡沫。一般而言,房地产投资增长率应与房地产消费增长率相适应,力求平衡供求关系。在发展中国家的经济起飞阶段,房地产投资增长率略大于消费增长率,形成供略大于求的市场局面,对促进房地产业的发展和刺激经济增长是有利的。只有当房地产投资过度膨胀,商品房严重滞销,造成还贷困难,连带引起金融危机时,才形成泡沫经济破灭。

2 如何挤压房地产泡沫

房地产经济泡沫的存在有利有弊,关键在于控制在适度的范围内,避免出现泡沫经济,导致大起大落的波动和震荡。适度的经济泡沫,例如土地价格微幅上扬、房价稳中有升、房地产开发投资高于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和商品房供给略大于市场需求等等,对活跃经济,促进竞争,推动房地产发展和国民经济增长是有利的。同整个国民经济一样,没有一点泡沫房地产业是不能繁荣的。而如果泡沫过多,过于膨胀,造成虚假繁荣则是不利的。关键在于要控制这些经济泡沫过度膨胀,不致形成为泡沫经济,带来严重危害。具体对策如下:

2.1 从土地源头入手,规范土地市场 土地资源短缺不仅是困扰我国房地产业发展,也是困扰城市化乃至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一个大问题,如何利用相对贫乏的土地资源为全体国民提供一个公正、平等、富足和安定的发展与生存环境,在一定意义上讲,都有赖于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通过立法确定城市规划的法律地位,以防止朝令夕改、急功近利,保障土地使用结构的合理性,为城市和地区经济长远发展奠定基础。

2.2 建立健全房地产市场信息系统和预警机制 各级政府要根据房地产市场区域性强和发展不平衡的特点,加强对当地房地产市场发展和演变规律的研究,科学设立符合当地房地产市场规律的预警预报指标体系和主要指标的量化区问,有计划地建立符合自己城市特点的房地产市场预警预报体系,防范房地产泡沫。通过建立和完善房地产信息系统和预警预报制度,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加强对市场供求总量、结构、价格的调控;通过市场信息、引导和规范,增加房地产市场的信息透明度,控制人为惜售和炒作行为,引导企业理性投资、消费者理性消费;通过对楼市的动态监测,评价市场的运行情况,预测分析未来的市场走势,向政府部门提供准确的信息,以便做出适时、适度调控市场的措施,促进房地产市场持续、健康发展。

2.3 要加强对银行的监管 推动房地产泡沫产生的资金,绝大部分都是从银行流出的。因此,必须加强对银行的监管,包括银行资本充足率、资产流动性、风险管理与控制能力等。房地产金融业应尽快与国际接轨,尽早发展房地产投资基金,大力推进房地产抵押贷款证券化,尽快成立购房担保机构,推进保险业尤其是寿险业与住房产业的结合。同时借鉴海外经验,加强研究与国外不断创新的房地产金融手段和新型的房地产金融资本市场结合的方式、方法和步骤,促进开发信贷与消费信贷的同时发展,建立起健康繁荣的房地产金融市场(包括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有效化解金融风险。

2.4 利用货币金融政策调控市场,规范房地产融资行为 政府可以通过提高利率、紧缩房地产信贷额、限制房地产开发贷款、提高购房首付款比例等货币金融政策,调整房地产投资额与投资结构。应根据保守、确实、安全等原则来发放房地产抵押贷款,在评估抵押物的抵押价值、确定融资比例或贷款比例等方面进行严格审查,以避免呆账、坏账损失与信贷膨胀。同时应从基础设施建设人手,提高我国的银行业自身抵御金融风险能力;金融监管部门应从制度建设人手,完善个人信用制度、抵押制度、抵押保险制度和抵押二级市场的发展,这样才能防范房地产业信贷泡沫,有利房地产业与金融业的共同发展。

篇4

关键词:房地产泡沫;实证分析;指数

中图分类号:F293.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08)07-0139-02

一、房价增长率与GDP增长率之比

房价增长率与GDP增长率之比这个指标是测量房地产经济相对实体经济(GDP) 增长速度的动态相对指标,它可以衡量房地产行业扩张程度,显示房地产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偏离程度,进一步可以判断房地产市场是否存在由于对未来房价预期过高而出现的投资过热现象。经济的发展是虚拟经济发展的基础,用实际GDP增长率反映实体经济的发展,因此可以把房地产价格增长率与经济增长率进行比较,反映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偏离程度。该指标值越大,房地产泡沫的程度就越大。

房价增长率与GDP增长率可以由国家统计局的资料求出,该指标在计算中的异议较少,但是对于我国房地产泡沫临界值却意见不一,倪鹏飞(2005)在其供需30项指标中选用的是1,其他大部分学者(如余小勇[2007])认为对于我们发展中国家而言,当房价上涨幅度是GDP 增幅的1.3倍以上时存在泡沫,2 倍以上时认为房价很不正常,有较大泡沫。本文就以1.3作为评定泡沫的标准。

1993年为中国房地产泡沫经济最严重的时期,该年房价增长率与GDP增长率之比达到了历史最高点2.3,而我国前一轮房地产开发高峰期(1988―1993年)的指标平均值为2.0。根据最新资料统计,2004年上半年该指标值已接近1.0,[ZW(DY]数据来源: 网络转载,.[ZW)]从上涨趋势看,GDP的上涨趋于平缓,而房地产价格则有明显的增幅上扬趋势。因此必须做出泡沫预警,以防止房价持续大幅增长而引发严重的经济泡沫。就区域而言,目前我国已有一些城市的房价出现了超常规增长。

自2004年开始,房价增长率与GDP增长率之比急剧上升,2004年上海房地产价格增长率为23.8%,与GDP增长率(15.6%)之比已达到1.5,2006两者比值也超过1.5,由此可以看出,上海地区虽然没有严重的泡沫存在(标值未达到2),但的确已存在一定的房价泡沫(标值超过了1.3)。所以我们对上海等发达地区的房地产业要加以重视。

二、房地产投资占GDP比重

大多数学者认为在发展中国家该指标应该在3%~8%之间,如:复旦大学宋忠敏(2004)在他的博士论文《上海房地产泡沫的实证研究》中指出“房地产开发投资占GDP比重一般在3%~8%之间,建筑高峰期在8%左右。

从中国房地产投资占GDP的份额来看,已经从2000年的5.48%持续上涨到了2005年的近9%,其中2004年就已经达到9.6%,一些城市甚至于高达50%以上。[ZW(DY]数据来源:网络转载 省略/forum/redirect.php?tid=546&goto=lastpost.

收稿日期:2008-02-10

作者简介:王浩(1966-),男,安徽蚌埠人,副教授,从事金融市场研究。[ZW)]我国目前虽然较2004、2005年该比例有所下降,但是总体趋势还是比较高。五大城市房地产开发投资额占GDP的比重中,北京、上海和重庆比重最高,尤其是北京,2000 年以来一直徘徊在20%~30% 的高位。上海在15% 左右,2005 年后逐步回落;重庆房地产投资占GDP 的比重和上海不相上下,出现开发投资泡沫的征兆;广州和深圳的投资比重处于较低水平,且呈现稳步减缓的趋势。据此我们可以认为,北京、上海、重庆已出现房地产开发投资泡沫或过热现象,需引起警惕。如果借房地产为支柱产业来将其推向极端,给中国经济带来的影响将不言而喻。尽管表面上会出现暂时的繁荣,但中长期之困境和问题将会随之而来。

三、房价收入比

一个家庭年收入与一套房屋的价格之比,称为房价收入比。房价收入比这个指标是根据房地产泡沫生成机理投机需求因素选取,反映了居民对房产的相对购买能力以及家庭对于当年房价的承受能力。比值越高,居民的支付能力就越低。如果这个指标不断扩大到居民支付能力的上升已经不能满足房地产价格的上涨,整个市场却仍然呈现出不断扩大的迹象,这就表明市场中的投机成分较大,从而可能导致泡沫。

20世纪90年代初世界银行专家安瑞荷马(An-drewHamer)来华进行房改研究时,引用B.雷诺的一份研究报告(见世界银行亚洲区中国局环境、人力资源和城市发展处编,《中国:城镇住房改革的问题与方案》)提出:世界银行认为房价收入比1∶4~1∶6是比较理想的比例。然而由于各国的国情和经济的发展水平都有所不同,以及对于购买住房的能力不同,所以房价收入比的合理范围也说法不一,中国住房协会副会长包宗华(2002)认为,房价收入比3~6倍主要是依据美国和部分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数据推断而来,由于各国国情不尽相同,该数据不能统一而论;余丰慧 (2006)在《“房价收入”比3~6倍比较合理中国应与国际接轨》一文中指出国际上公认的合理的房价收入比为3~6倍,本文以余丰慧所定范围来讨论我国房地产泡沫的严重程度。

我国部分大中城市房价收入比居高不下,达到国际平均水平的6倍以上,有的城市甚至超过了10倍。一些城市居民有购买住房改善居住条件的愿望,却因房价过高难以承受,不能成为现实的购买者。2005年上海、北京、广州该比例分别为10.7∶1、12.4∶1、10.1∶1,全国平均7.8∶1。以上海为例,目前上海市商品住宅均价大约是7 000元每平方米,一套100平方米住宅约70万元,而上海市每户平均每年可支配收入接近6万元,就是说上海市的房价收入比达到了11∶1,远远高于发达国家通常为3~6倍的水平,可见上海等城市房价中已经存在泡沫现象。

目前虽然房价收入比有递减的趋势,但我国的房价/家庭年平均收入都在6以上,高于国际水平,房价收入比是国际公认的衡量房地产市场是否存在泡沫现象的指标,从这方面看中国的房价已经在某种程度上超过了居民的实际支付能力,出现了泡沫迹象,特别在上海、北京、杭州等重点监测的城市,这一比例都超过了12 以上,应时刻警惕目前过高房价中的泡沫成分。

四、房价指数与商品零售物价指数之比

房价指数是将市场价格转化之后的统计系统,是指一定区域在一定时间内的整体价位水平,研究价格指数的变化可以看出价格的升降趋势。商品零售价格指数是反映城乡商品零售价格变动趋势的一种经济指数,零售物价的调整变动直接影响到城乡居民的生活支出和国家的财政收入,影响居民购买力和市场供需平衡,影响消费与积累的比例,计算零售价格指数,可以从一个侧面对上述经济活动进行观察和分析。

根据2006年上海商业网―上海市商业信息中心的资料,从2001年到2006年,上海的零售商品物价指数增幅呈下降趋势,而房地产物价指数增幅却呈上升趋势。商品零售物价指数下降和我国从紧的宏观政策相适应,而房地产价格指数上升则与宏观形势背道而驰。这说明房地产经济存在畸形发展,这既反映了宏观调控失灵,又会降低宏观调控的效果,最终会拖累整体物价,从而导致整个物价水平的上扬,形成一定程度的通胀。事实上,房地产价格指数居高不下,从而引发相关建材价格指数的上扬,最终导致整个价格水平的反弹。

自2001年以来,我国每年的商品房价指数与商品零售价格指数之比都超过1,都高于临界值,从该比例来看房地产泡沫确实存在。

五、房地产贷款增长率与贷款总额增长率之比

房地产贷款增长率与贷款总额增长率之比的计算公式是房地产贷款增长率/贷款总额增长率,这个指标是用来衡量房地产业对银行资金的依赖程度。人们在考虑房地产泡沫的时候,很少会涉及到信贷因素,实际上泡沫经济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都依赖于信贷杠杆的推动。信贷的增长会使房地产市场升温,同时随着地产价格的上涨,信贷规模又会随之扩大。另外,房地产商如果过渡的依赖贷款会增大金融风险。因此,我们可以选择房地产贷款增长率和贷款总额增长率的比值这个预示指标来预测房地产经济活动的非正常变化。

张大亮(2006)在对房地产泡沫测评体系的研究中通过专家打分法对该指标进行了确定。中国的贷款增长率/贷款总额增长率指标波动很大,但每一次的涨落都与国家的政策短期效应有关,如1998、1999 年由于我国处于机构改革、紧缩阶段,2001 年国家金融机构贷款骤减,房地产贷款同比上升,2004 年由于“121”等强劲措施的出台。2004年后,这一比例又逐步开始上升,至2006 上半年达到了4.37,说明我国房地产贷款额增长过快,房地产业的发展过多依赖于银行资金支持,当前的我国房地产业存在着投机泡沫成分。[ZW(DY]数据来源: 网络转载,info.省略/2007/110301/c000084574.shtml.[ZW)]

根据以上指标分析可以得出,我国房地产出现过热现象,已经超出了正常价格,存在房地产泡沫。

参考文献:

[1]宋忠敏.三大指标看地产泡沫[N].国际金融报,2004.

[2]倪鹏飞.关注中国房地产市场的泡沫――房地产泡沫的30个特征.[J/OL]bbs.省略/dispubbs asp? Boarded=32&id=3621,2005.

[3]余小勇.房地产泡沫问题及实证研究[EB/OL].info.省略/2007/110301/c000084574.shtml,2007.

[4]宋忠敏.上海房地产泡沫的实证研究[D].上海:复旦大学,2004.

[5]邵华.我国房地产市场泡沫性实证分析[J].商业时代,2007,(6).

[6]世界银行亚洲区中国局环境、人力资源和城市发展处.中国:城镇住房改革的问题与方案[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2:21-24.

[7]包宗华.关于房价收入比的再研究[J].城市开发,2003,(1).

篇5

一、 课题来源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课题题目:次贷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分析

课题来源:教师规定课题

目的和意义:

2007年夏季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危机(Sub-prime mortgage crisis)的爆发,迅速向全球蔓延。美国房地产泡沫的破灭不仅导致国际金融市场的动荡,而且引发了美国房地产及其关联行业的衰退,拖累了美国乃至世界经济的增长。尽管西方主要发达国家政府采取了强有力的联合干预措施,部分缓解了危机的进一步恶化,但危机的影响至今尚未完全消除。目前,次贷危机造成的经济衰退已经演变为自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经济危机。次贷危机的发生,使金融创新和金融国际化的过程受到重大挫折,尤其是要重新认识房地产金融的创新对经济的影响。

本文主要就次贷危机对我国经济各领域的影响来分析,并探讨相应的对应措施,总结其经验教训,从而为日后应对各类金融风暴的未雨绸缪做参考。

二、 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及分析:

次贷危机的发生,各学者、专家对次贷危机的分析众说纷纭。对次贷危机的研究也有相当多的文献书籍,研究认识得已相当深刻。纵使在美国这样金融业高度发达的国家,大众层面的金融文化仍有待提高。此轮次贷风暴还对现有美国金融体制提出了诸多挑战。危机必然成为市场革旧布新的重大契机。而美国监管当局应对危机的举措,也当在治标与治本的双重意义上给予更多关注和解读。从某种意义上说,近在眼前的全球性次贷风暴对中国人来说可能是件幸事。认真体味此次风暴之教训,我们应尽可能避免危机的种子在中国生根发芽,在未来引起无穷祸患。

三、研究的主要内容:

1、 次贷危机定义及成因发展;

2、 次贷危机对我国金融业的影响;

3、 次贷危机对我国企业的影响;

4、 次贷危机对房地产的影响;

5、 次贷危机的应对措施以及给后人的启示。

四、具体研究方案及进度安排和预期达到的目标:

1、 资料收集与整理阶段(兼实习):2月15日 4月17日

2、 确定论文基本结构及内容阶段:4月18日 4月25日

3、 完成论文初稿阶段:4月26日 - 5月7日

4、 论文修改阶段:5月8日 5月25日

5、 论文评审阶段:5月26日 5月31日

篇6

关键词:利率 房产市场 通货膨胀 次贷危机

一、引言

房地产价格上涨太快,房地产需求释放过于迅速,使房地产业需求透支,影响其持续健康发展,部分低收入群体住房困难买不起房子,影响社会稳定。因此,调控房价很必要,为了稳定持续上涨的房价,促进房产市场的健康发展,央行采取了降息的举措,尤其自世界金融危机发生以来,我国更是屡次降息,开始实施开放的货币政策,房产市场是资金密集型产业,其供给和需求都离不开银行贷款,因此,利率对房产市场的影响至关重要,伴随着利率的波动房产市场也在随之波动,从而产生一系列的不利影响。

二、利率对中国房产的影响综述

(一)利率的含义

利率是“利息率”的简称,是指一定时期内利息额同存入(筹资)或贷出(投资)本金的比率。利率直接反映的是信用关系中债务人使用资金的代价,也是债权人出让资金使用权的报酬。从宏观经济分析的角度看,利率的波动反映出市场资金供求的变动状况。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政府宏观调控能力的不断加强,利率,特别是基准利率已经成为一项行之有效的货币政策工具。利率体系是指一个经济运行机体中存在的各种利率由各种内在因素连结成的有机体。

(二)决定和影响利率变动的因素

决定和影响利率变动的因素非常复杂,制定和调整利率水平时应考虑的因素主要有平均利润率、资金供求状况、物价水平、风险状况、国家经济政策以及国际利润水平等。

首先,平均利润率是决定利率的基本因素。在制定利率时,要考虑企业的中等利润水平,不能因少数企业利润低就降低利率,也不能因少数高利润企业的水平而提高利率,而要根据平均利润率制定利率。

其次,资金供求状况,利率是信贷资金的“价格”。在成熟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利率水平主要由资金的供求状况决定。当资金供不应求时,利率会上升;反之,当资金供过于求时,利率会下降。

三、利率对房产市场的影响渠道

(一)利率调整对外汇市场的影响;

(二)利率调整对证券市场的影响;

(三)利率调整对购房者的影响;

(四)利率调整对开发商的影响;

(五)利率调整对房地产价格的影响。

四、利率下调对当前中国房产市场的不利影响

(一)利率下调可能导致房地产市场价格不稳定

房地产市场与宏观金融政策密切相关,利率调整对房地产企业、房地产消费者以及房价都会产生重要的影响。下调利率就意味着购房支出的减少,这就大大减轻了购房者的购房压力,增加其购买力,而购买力的增强必然会增加对房地产需求,这种对需求的鼓励作用将最终决定供给,促进开发商在房地产的投资在供求关系下开发商大量建房,随着供给的增加房价会有所下降,造成房产市场价格的不稳定。

(二)利率下调可能导致房地产市场产生泡沫

伴随利率的下调将大大减轻购房者的还贷压力,在某种程度上刺激购房者贷款买房。购房者对房产的需求就会变大从而激发开发商的投资热情,而过度的低利率助长了开发商盲目投资,因为投资成本低而房价不断上升,使他们产生了房产投资不仅包赚不亏而且利润极其丰厚的预期,房地产盲目大量投资又引发钢铁、水泥等行业盲目发展,使国民经济越来越失调。同时,过度的低利率造成房价不断上升,远远脱离广大居民实际支付能力,使房地产市场产生泡沫,如果高房价再持续走高下去,对中国经济来说是一个非常致命的打击,会制约中国经济的发展,也将影响中国经济的复苏。

(三)利率下调可能导致通货膨胀

中国目前处于高速经济增长的时期。要停止经济发展,势必会引发失业浪潮。而中国目前降低利率的比例政策来看,是有意继续保增长,下调利率将会让经济继续上涨,伴随着经济上涨的同时,也会引发通货膨胀的出现。前面提到的几点因素,包括交通行业的投资规划,和企业出口转内需。都将导致原材料同比上涨。原材料的上涨,也会影响到方方面面。其中比较明显的当属房地产行业。作为房地产这种特殊商品,其本身又具备抵御通货膨胀的特性。很可能导致更多手头有资金的群体,进行投资。以抵御通货膨胀带来的损失。通货膨胀将是明年主要影响房价上涨的重要因素之一。此外,利率下调将会使人们储蓄的意愿降低,但是在市场竞争环境下,由于市场机制不够完善,许多企业采取扭曲的定价方式,这在无形之中就抬高了物价,大型企业的垄断现象也很明显,这都会导致通货膨胀的产生。

(四)利率下调可能导致次贷危机

利率下降会导致房价有所下降,对于国家而言,房价的30%下滑,就已经是市场底线。所以要严格把握利率的下降幅度,当目前市场下滑到这一时刻的时候,政府应该马上出台各种救市的政策。如果不出台政策,房价继续下跌,会引发很多中产阶级出现零资产,或者负资产。如果出现负资产,很可能出现“次贷危机”的断供现象。

参考文献:

[1]聂名华.浅析房地产价格变动的影响因素[J].中国房地产,1998.10

篇7

【关键词】房地产开发 房地产成本成本控制管理思考控制

中图分类号:[F235.9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引言

我国的房地产经济发展迅猛,并一度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建设的支柱行业。在地方经济发展中,房地产行业成为了主要收入力量。由于房地产本身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外商开始投资国内房地产,导致房地产市场过于火爆,房地产行业迎来了寸土寸金的时代。大规模的房地产建设,导致土地逐渐变成稀有资源,土地价格直线上涨,同时又存在过高的房屋空置率。为避免出现房地产泡沫,政府通过运用财政政策、金融政策和税收政策等对房地产进行调控,防止房屋价格上涨过快。政府的调控和外资的加入,使的房地产行业竞争加剧,为保证房地产开发企业的永续经营,对开发成本的控制成为必然手段。

二.对房地产开发成本控制的分析。

1.房地产开发成本的组成和控制方法。

一个房地产项目的主要开发成本包括以下内容:

(1)土地成本。

(2)前期费用。

(3)工程成本。

(4)管理成本。

(5)营销成本。

(6)财务成本。

(7)其他费用。

成本控制是以成本的发生为基点,根据预定的成本目标,对实际生产过程中的一切生产资料消耗通过指导、限制和监督,及时纠正偏差,促使成本下降,事项预定的成本的目标。在房地产的开发成本中,土地成本、管理成本、财务成本及税费等在项目开始初期即可基本确定,其变化幅度较小,可控性相对较弱;前期费用、工程成本、营销成本会随着项目的变化而变化,其中涉及因素较多而且较复杂,在前期预算和后期统计中,差异较大,这部分具有可控性强的特点。在成本控制中要以工程成本控制为主,将营销成本和工程成本作为控制的重点。

在房地产开发项目开始阶段,要对项目各建立成本控制目标,将目标按类别分解,责任落实到部门。房地产开发单位成立有公司总经理为首的成本控制小组,定期对各个项目的开发成本进行全面的分析、评估、检查,对项目成本和预算产生差距的部分要及时纠正,并提出解决措施。

2.房地产开发成本在各阶段的控制要点。

(1)初期阶段。

在房地产方案设计阶段,要对市场需求进行调查了解,建多少层、多少花园、配置哪些基础设施等,通过容积率指标控制面积。通过比较确定单体平面和户型,对户型做多方案的设计,对建筑面积、套内面积和公摊面积进行比例测算,确定最合理的户型结构和搭配,以取得最大销售面积。对各方案搭配的配套设施、绿化面积、道路等进行土地成本和建造成本的分析和比较,对各方案的建设工期、销售预期及价格等做以比较,编制投资的预算额度。

在初步设计中,要按照批准的设计任务,对设计规模和标准、工程数量和预算指标等方面进行控制,充分考虑施工可能出现的问题和处理的经济性。对施工图设计时,要对不同形式的基础工程以及不同结构体系对工程造价的影响进行比较,选择合适的基础形式和结构体系,对施工方法和材料选用等细节部分要注意把握。通过分析比较,要在保持功能不变的情况下,尽量使成本降低。

在选择施工方案时,要对施工设备的选择、基础土方、运输方案、材料费用等进行比较选择。材料选择时,要考虑材料质量、价格以及运输的成本,选择机器设备时,要对机器的运行成本和使用寿命以及配件价格和维修费用进行比较。

施工图设计预算阶段,要根据施工图文件,按照各专业工程的预算定额的计算规则,计算工程量,结合实际的施工方案,安装现行的规定,确定单位工程或单项工程的造价。施工图编制时,要尽量采用限额设计,确定各设计阶段的造价计价,严格控制不合理的变更,保证总的投资额不超标。在进行成本预算时,要对历史数据进行搜集整理,结合当前的市场实际情况,对材料、人工、税费按照市场价格进行调整。对工程的概况、建设的标准以及经济指标和技术指标进行明确。

设计阶段是开发成本中最关键的阶段,其对工程造价影响的可能性为70%-90%,控制工程造价的关键在于施工前的投资决策和设计阶段。

(2)施工阶段。

在工程项目施工中,常常出现使用材料、施工进度、工程量以及设计的变化,随之带来的是成本目标和预算不相符。这种情况下,要对工程的变更原因进行控制,对工程变更要在不提高建设标准、不影响工期和施工范围的情况下,同时要建立工程变更的相关制度,进行严格的审核。在施工阶段,要严格控制人工和材料的消耗管理,对市场价格信息要加强了解,要严格控制工程变更,按照合同约定拨付工程的进度款。

在施工时要建立工程变更审查和流程制度,要充分对市场价格进行了解和调查,对材料和设备要建立确认质量确认价格的制度。

(3)竣工阶段。

竣工阶段要对合同条款进行审核,按照图纸核实施工量和单价,要检查隐蔽验收记录。

三.房地产开发成本控制的思考。

目前,我国很多地区普遍存在房价偏高的情况,在这种环境下,消费者信心未恢复,对楼市的观望情绪较浓,对房地产的投资性被压抑。前几年的高价拿地项目在这几年的集中上市,房地产上存在大量存货,这对房地产企业的资金也带来了压力。消费者的观望必将导致价格的下跌,成本的因素将变得更加敏感,房地产开发商对成本的控制将变得越来越重要。

房地产行业习惯通过在招投标中低价中标进行成本控制,从另一方榨取利润。在现在的情况下,要转变成准确了解客户需求,做出高性价比的房产。在招标阶段和施工阶段的成本控制的同时,也要注意关注产品定位和设计的管理。在进行成本控制中,不能当当只做好成本的预算和核算,更要将核算变成实际的控制。

在土地成本中,要尽可能的争取优惠价格同时要加强项目可行性研究和论证。在前期费用中,要利用优惠政策,争取减免费用。在工程成本中,要设计出最具性价比的产品,开展设计阶段的成本控制和限额设计,严格控制工程变更审核,加强采购管理和新工艺的应用。在后期要对营销策略进行跟踪确认,对各成本费用要确定支出标准,同时加大费用支出的审查力度。

四.结束语

通过施工前的设计阶段和施工实际控制阶段以及后期的成本核算,成本控制要贯穿房地产开发的全过程。房地产开发企业通过各阶段的成本控制可以提高投资效益和增强管理水平,在成本控制中,要多比较多评价,多预测多核算,多管理多控制。做好成本控制,优化管理,以最少的成本,满足需求的功能,获得利润的最大化,这样才能保证企业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薛由庆 房地产开发成本控制的对策 [期刊论文]《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05)

[2] 曹晨琦 浅析房地产开发成本控制[期刊论文] 《现代经济信息》2009,(07)

[3] 何孙秀,金诚 房地产开发成本控制与管理思考[期刊论文]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0,(15)

[4] 蔡东红 论房地产开发企业项目成本控制管理[期刊论文] 《现代经济信息》2012,(07)

[5] 史俊霞房地产开发成本控制的问题及相关对策 [期刊论文] 《金融经济》2008,(24)

篇8

论文关键词:房地产,现状,房价

一、中国房地产业现阶段的主要特点

(一)房价快速上涨,特别是大中城市房价涨幅过大

房地产业是我国重要的支柱产业,商品房消费是当前国民经济的重要增长点。它在拉动我国经济发展,改善人民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近几年房地产业有了大幅度的发展,但是出现了许多难以解决的问题。房价的上涨引起了一系列的问题,上涨的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房地产商拥有商品房定价权,并利用此定价权不断抬高房价,导致潜在住房购买者只能被动接受该高房价。

2.复杂的审批程序、管理、审批收费增加房屋成本,提高了商品房价格。

(二)供需矛盾:房地产需求与房地产供给之间矛盾重重。

目前,我国正处于城市化快速发展期。1996年全国城市化水平为28.7%,2006年增长为44.9%,年均增加1.5个百分点之多。快速城市化为城市输送来大量的新增人口,城区面积迅速扩大。这个阶段还伴随着以城市旧区改造和基础设施重建为主的城市更新过程,因而,城市在规模和品质方面都有了巨大的提升,而这种复合型的提升所释放出的对于城市发展用地和房地产的巨大需求应该由房地产市场中的供给予以适当满足。

面对如此庞大的社会需求,城市用地和房地产商品供给层面的调整却是相对谨慎而滞后的,这一方面是由于长期以来实行的严格的土地管理政策和稳健从紧的金融政策,另一方面也是由于房地产供给自身弹性较小和存在滞后性的特点所决定的。供给和需求的关系分析从来都是解释市场现象最有力的证据。在2003至2007年间,全国商品房平均销售价格持续上涨,价格上涨的原因如果排除了非市场因素如房屋质量提高、成本增加、周围设施环境改善等方面外,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有限供给和庞大需求之间的差距。

进入2008年以后,一些城市房地产市场出现了滞胀现象,价格维持高位但销量剧减。房地产价格在过去几年内的大幅度上涨,导致居民的购买力无法去承接市场的供给,出现当前的供给大于需求的局面,观望等待的市场氛围逐渐形成。

(三)成交量萎缩,价格上升

中国指数研究院监测数据显示,2010 年全国商品住宅成交量全线下跌,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成交量与2009年相比同比下跌达40%,深圳跌幅最大,达49.98%;而天津、南京等二线城市全年成交量则同比下跌超20%。

(四)供需结构失衡

目前我国的房地产存在较严重的供需结构失衡。具体表现为:一是新建的中小户型、中低价位普通商品住房和经济适用住房供应不足,而高端住房却供给过剩。二是廉租房供给很少,政府重视不足,覆盖面小,未以开发廉租房为政策重心。同时经济适用房的供给不能满足需求,而且政府以提供经济适用房为主存在很多问题(发达国家和香港政府主要以提供廉租房为主)。三是二手房市场和租赁市场发育缓慢,二手房的供给亦不能满足需求。

二、我国房地产市场的发展趋势

(一)房价将逐步回归理性,呈现平稳渐进发展的趋势

如果相关调控政策及时有力,化解了当前房地产泡沫的风险,并推动其健康发展,则会实现平稳的过渡;而如果任由房价按照目前趋势推进,则未来的下行和危机难以避免;预计房价在2011年以后会有一个泡沫破灭和价格下跌的过程,而后再逐步平稳健康发展,但下跌的幅度和引起的危机程度则取决于市场和政策的组合作用。

(二)保障性住房将得到加强

从目前的政策措施看,未来中国将加大保障性住房的建设,但中国人口众多的实际和计划供给带来的分配畸形和无效率决定了依靠保障难以解决中国住房的民生问题。

(三)中国房地产在2011年以后会经历较快的发展过程

这是由未来中国经济增长和城市化发展的现实需要决定的,所以中国房地产预计不会出现如香港和日本的一旦下跌则一蹶不振的局面。

(四)目前的房地产价格基本已经达到高位顶点

2011年继续大幅上涨的局面应该不会出现,原因是政策已经开始对房地产发力,人们的预期和观望情绪业已出现。

三、结束语

在针对中国楼市的过热,国家有关部门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选取若干具有代表性的城市作为试点单位。

(一)政府出台加大房贷首付、提高利率的政策来抑制需求,甚至在部分城市用行政手段限购住房,意在打击楼市过热。

各地也纷纷出台楼房限购令,抑制房价的过快增长。针对央企涉足房地产导致房价上涨的言论,除16家以房地产为主业的中央企业外,78户不以房地产为主业的中央企业正在加快进行调整重组,在完成企业自有土地开发和已实施项目等阶段性工作后,退出房地产业务。虽然现在进程缓慢,但没有了众多央企“地王”的中国楼市,抑制房价的过快增长是很明显的。针对房地产商的自我炒作及空置率问题,目前统计局已经选取了北京、天津、上海、广州、深圳五个城市,开始进行存量住房使用状况调查,即通常所说的空置房调查。这说明国家已经非常关心这个问题,虽然届时结果可能不会公布,但这已经显示了国家稳定楼市的决心。

(二)国家另一个强有力的政策市建设保障性住房。

建部日前也向各地发出《关于报送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任务的通知》,2011年计划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任务上调至1000万套,投资将超过1万亿元,达到全国房地产投资规模的20%。并以重庆等城市作为试点。重庆作为中国保障性住房建设的领跑者,已经受到了国家的高度重视和社会的广泛关注。2010年2月,重庆公布公租房建设方案:未来10年建设4000万平方米公租房。前三年在主城区建成2000万平方米,全市建成3000万平方米公租房。重庆规划到2020年将主城区常住人口增加到1000万,而目前约600万。到时候将会解决重庆大部分人的住房问题。

相信在政府的指导和监督下,国家对房地产政策在不断进行调整,总体走向趋于合理,高房价会得到有效的抑制,房地产泡沫将会破裂,这会有利于老百姓的安定和社会的和谐。

参考文献:

1.黄小虎.当前房地产业的问题、原因与发展趋势[J].中国土地,2006,(2).

2.王剑芳.我国房地产开发企业的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特区经济,2006,(8).

3.李想.中国房地产市场现状分析知识与创新 2009年第3期

4.肖元真,徐闯,李茂荣.世界各国房地产发展现状和政策调控[J].金融与经济,2006,(8).

5.中国住宅与房地产信息网

篇9

[关键词]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宏观调整

中图分类号:U41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16-0307-01

一、引言

近年来,为了遏制房地产泡沫的再次升温,我国政府出台了众多相关宏观调控措施,如控制土地供应、限制银行资金投入、进行房地产法规执法检查等。但由于我国传统房地产宏观调控理论自身的缺陷,效果并不十分理想。一方面,我国的房地产宏观调控体系从理论上看近似完美,但过于注重日常化的管理,不能很好地适应紧急状态时的调控需要;另一方面,我国的房地产宏观调控理论可操作性欠佳,导致政府在房地产危机出现时无所适从。其后果是每当房地产泡沫呼声响起,政府就祭起土地、金融、法规等三面大旗,这种权宜之计不仅使地方政府、房地产开发商产生了“狼来了”的心理,也对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造成不利影响,政府宏观调控的效果也大打折扣。

我国政府政策对房地产及其相关行业的影响进行研究基本始于九十年代末,其主要研究成果散见于各大经济类、管理类的学术期刊上发表的学术论文,其中绝大多数是从经济学的角度,以促进房地产业健康稳定发展为目标而进行的研究和探讨。在研究对房地产业进行宏观调控时,其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是控制房价的过度上涨,从这一角度研究宏观调控政策的。作者通过研究得出了地价尽管是房价的重要构成部分,对房价的形成有一定影响,但这种影响不是决定性的,决定房价的因素是市场需求而不是成本的结论;并据此提出了房地产宏观调控的政策导向为:调控房地产市场,重点应调控房价;调控房价,必须控制投机需求。

二、完善房地产市场的供给体系

(一)加强有效供给。根据我国房地产供求现状,由于商品房空置率较高,提高有效供给数量,减少无效供给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在供给总量中,一部分是适销对路的有效供给,另一部分是滞存积压的无效供给。要使房地产经济走向配额均衡,关键之一在于减少无效供给,增加有效供给,而增加有效供给,关键还在于加快房地产产业结构的调整,尽快建立健全房地产市场体系,使价格信号得以迅速准确地发挥作用。另外加大经济适用房、廉租房的供求,为中低收入者提供住房保障。新加坡的一些住房政策可以为我国所借鉴。

(二)调整供给缺口。首先应当说明的是,在市场经济中,房地产市场与其他商品市场、资金市场等都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一个市场的供求关系的变化会影响到另一个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因此,房地产供给缺口的缓和或消除仅仅靠房地产市场上单独采取调节措施是难以奏效的。虽然房地产供给缺口所表现出的是房地产商品市场上的供不应求,从而在房地产市场上采取调节措施是必要的,但如果其他市场的情况不变,那么房地产这一市场的变化并不能导致房地产供不应求现象的缓和或消失。因此,在房地产市场上,针对房地产商品供给的短缺,可以采取相应的调节措施。

属于数量调整的措施有:(1)从增加供给的角度出发,调整土地出让的规模,调整房屋出售的规模,以促进短缺房地产商品的生产;(2)从抑制需求的角度出发,扩大可供出让使用的土地面积或增加可供出售的房屋数量,以减轻短缺房地产商品市场所面临的压力。

属于价格调整的措施有:从增加供给的角度出发,调高房地产价格,以促进短缺房地产商品的生产;从增加供给的角度出发,调高房地产租金,以促进短缺房地产商品的生产;从抑制需求的角度出发,调高房地产价格,以达到减轻短缺房地产商品市场所面临的压力;抑制需求的角度出发,调高房地产的租金,以达到减少社会对房地产需求的目的。

三、完善房地产市场的需求体系

制止把房地产当作投资和投机对象的错误做法。如果房地产为居民纯粹的消费品而非投机的载体,房价就不会在短期内大幅波动,只会随着人口和收入的增加在长期内稳中缓慢上升。到后期人口逐步实现零增长,人口结构和生活水平基本稳定,历年积累的住宅存量基本可以满足稳定人口的需要,每年新增住房流量只是为了抵补存量的毁损和折旧,这时的房地产市场才是成熟的市场,这样的发展模式才是健康的模式。

禁止消费层面的投机行为。为了控制房价非理性的过度上涨,各地政府最好在购房者购买时设置一定的限制条件。对于这些游资,政府应该设法将他们引导到不是制造泡沫而是创造真实财富的生产性投资活动中去。同时对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等获取条件要严格把关,谨防高收入者霸占社会有限资源。封堵境外投机资金,收缩国内面向房地产行业的银行信贷。大量可利用的投机资金是房地产价格上涨,泡沫膨胀的催化剂。要防止已有的泡沫继续膨胀就要封堵境内外投机资金继续涌入,要想挤出现有泡沫,就要分流出已进入的资金。对人民币升值的预期是境外投机资金持续涌入的动力,外资的涌入对中国房地产价格的过快上涨所起的作用至少有两个方面:首先是它直接形成了房地产市场的需求,推升了房价的上涨;其次中国人总相信外国人是聪明的,外资的行为极大地影响了国内潜在买家对未来房地产市场的预期。在现行汇率政策不能贸然改变的情况下,只能通过其他的经济手段和行政手段来阻止。

采取适度的调控措施,避免预期突然转变。泡沫的引发、投机行为的产生与人们的预期有极大的关系。当预期房价未来要上涨时,就会刺激人们增加当前需求。客观上使得价格真的上涨,从而陷入涨价―预期―再涨价的恶性循环,使本来有序的市场变得混乱。若由最具权威的政府部门根据人口、收入等因素制定比较详细的房地产中长期发展规划,并定期修改、公布,且严格实施,那么人们的预期也就不会跌宕起伏,投机行为也就难以发生。

四、总结

房地产经济宏观调控的经济手段是指政府按照房地产经济规律,通过调整经济利益,运用经济杠杆及产业政策等经济机制来调控房地产经济的一种手段。主要包括产业政策、货币政策、财政政策手段。通过政策的扶持或约束,以政策确定性引导房地产经济,来实现国家对房地产经济的宏观调控,是调控的重要方式。政策通过产业定位、产业发展规划和政策导向,引导房地产业稳定、健康发展,这对房地产经济本身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都是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房地产产业政策作为一种方向性、导向性的政策措施体系,应充分注意时效性,应当反映房地产经济运行的客观规律,体现国民经济发展对房地产经济的客观要求,并且政策的实施以间接为主。财政政策。是指政府运用财政收支的各种工具,通过调节国民收入分配、再分配的方向和规模,以达到经济总量平衡和结构平衡目的的政策手段。在宏观调控中,财政政策具有最直接、最有效的作用,对房地产经济的宏观调控,财政政策也同样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齐心.北京房地产平稳运行或成常态[J].投资北京.2016(03).

篇10

[摘要]近几年来,房地产持续升温,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宏观经济调控政策对其进行调控,对构建和谐的房地产行业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文章从理论出发,结合当前政策,详细分析了国家经济政策对房地产行业的影响。

[关键词]经济政策房地产宏观调控影响

近几年,随着房地产投资的急剧增温和房价的持续攀升,房地产成了炙手可热的话题。无庸置疑,房地产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而据研究表明,我国房地产开发企业绝大部分资金来源于银行贷款。这种对银行完全依赖的房地产业发展模式,一方面让房地产市场风险日益集中到商业银行,另一方面很容易通过银行信贷加以膨胀。当房地产泡沫越吹越大时,一国经济面临的系统性风险也就越来越大。在此形势之下,有必要用宏观经济调控来控制房地产业的泡沫成分。

一、金融政策对房地产业影响分析

1)对房地产企业的影响

加息会增加房地产企业的融资成本,但对于不同的房地产企业来说,影响也不尽相同。负债结构不同,融资渠道不同以及资金实力不同的房地产企业受加息的影响也不同。对于那些负债率较高,融资渠道单一,经营业绩较差的房地产企业,加息后企业的经营要面临强大的压力。

2)对消费者的影响

加息无疑会增加其还贷压力,促使某些消费者提前还贷或部分提前还贷。据新浪财经的一项调查显示,有七成左右的被调查者认为央行未来还将继续加息,而央行的连续加息,利率所提高的累积幅度让消费者的还贷成本增加了许多。

3)对房价的影响

房价在短期内受加息影响较小,但未来房价增长将趋于本文来源:文秘站 平缓。宏观金融政策本身的性质决定了其真正凸现于经济发展的成效上需要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加息对于购房者来说意味着购房支出的增加,这实际上是央行在削减对贷款购房者的支持力度,降低其购买力。而购买力的降低必然会减少对房地产需求,这种对需求的抑制作用将最终决定供给,从而控制过高的房价,产生积极的降温作用,使房价回归理性。

1、存款准备金率政策

根据经济学原理,上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会对货币供应总量产生乘数效应:当提高存款准备金率时,货币乘数减小,商业银行可运用的资金减少,贷款能力下降,货币流通量相应以一定比率减少。但是据商业银行的数据显示,个人住房贷款并未因房价上涨、加息等因素影响而大幅减少。另一方面,随着房地产企业的资金渠道目益多样化,对银行贷款需求的占比逐步减少,因此通过提高法定准备金率从而使银行减少贷款来间接调控房地产市场可能收效甚微。

1) 积极影响

上调存款准备金率是直接作用于商业银行的政策措施,对减少商业银行的流动性具有立竿见影的政策效果。从这个角度来看,提高存款准备金率 0.5%能够诱发商业银行加大前期房地产调控政策的执行力度,控制房地产开发和消费贷款的增长速度,进而加速和锁定近两个月来各种调控政策的政策效率。

2)消极影响

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在理论上可以遏制投资过快,但同时也将带来一定的风险。张家鹏指出,就目前国际市场形势来分析,中国和印度的房地产市场属于快速的上升趋势,投资回报率较高,如果央行单方面的减少对房地产企业的贷款,就可能给国际上的一些投资家带来机会,这样欧美大量游资将会大量涌入中国,对楼市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2、汇率调整

我国人民币汇率的变动将会影响国内金融市场上的资金流动.投资者的投资动机也会随着汇率的变动发生改变。而我国房地产业是一个资金密集型的产业,因此人民币汇率的变动将会我国地产业的发展产生多方面的影响。

1)对房地产业发展资金的影响

汇率预期的变动将对一国的资本化率产生重要影响。资本在国际问流动的原因是追逐利益和规避风险,因而汇率的变动会影响资本的流动,特别是短期资本的流动。

2)对房价的影响

供需和投机是影响房价的两个主要因素,而汇率的变动直接影响的是供需及投机行为这两个方面。目前由于人民币存在较强的升值预期.这使得大量的海外热钱通过各种渠道进入国内并将其快速转化为人民币资产.等待人民币的升值预期的实现,达到获利得目的。

3)对房地产自身价值的影响

在当前.我国房地产业尤其是大规模开发的高端房产,其销售市场不仅仅是局限于国内还面向国际。因而当人民币汇率发生变化时,对那些高端房产的自身价值就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它们的自身价值会因为受到人民币汇率的浮动而发生变化,从对拥有者会而产生额外的盈利。

3、税收政策

清算土地增值税给开发商带来的最大变数是因为拿地时间不同,成本不同,导致的税款额度不同。拿地时间较早的项目因差额巨大将支付巨额增值税成本,且拿地越早和捂地时间越长税费越高。一旦清算土地增值税开始执行,一些以长期囤积土地为获利方式的地产企业因为持有土地时间较长,差价较大,可能遭遇较大的税负压力。

4、调整住房贷款政策

这属于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中的不动产信用控制工具。常见的控制方法有:规定金融机构房地产贷款的最高限额、最长期以及首期付款和分期还款的最低金额。

二、房地产企业应对对策

1、转换市场机制,开拓资金资源渠道

资金是房地产开发的首要因素,迫切需要通过多渠道的融资活动来满足房地产企业对资金的需求,房地产开发企业可以利用加入世贸组织和金融市场多元化的机会寻求银行以外的融资渠道。上市是理想的融资渠道,通过资本市场融资或再融资,可缓解房地产项目资金需要压力。

2、走联合开发,合作经营,集中和规模化道路

房地产业作为一个高投入,高风险的行业,特别需要房地产开发企业进行规模化、集团化经营,以提高其抗风险的能力。

3、改善经营管理,消除短视观念,提高核心竞争力

房地产企业需要完善内部机制,规范企业的经营管理。从长远放眼,做好项 目的长期规划,提高企业开发效率,提高创新能力,把观念由做“项目”、做“产品”转到做“企业”上来。

参考文献:

[1]朱崇实. 金融法教程[m]. 北京:法律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