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环境优化方案范文
时间:2023-12-15 17:54:5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网络环境优化方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信息资源;用户需求;资源优化配置
一、实体资源和虚拟资源在大学图书馆内和谐共存
实体资源是图书馆所收藏的知识信息,主要指传统的印刷型文献,包括图书、期刊、检索和参考工具书等,以及新兴发展起来的数字化电子资源,包括购买的数据库、缩微品、视听资料、电子出版物、本馆数字化特色馆藏等。它是图书馆自己拥有的可以为用户提供服务的实有馆藏,是图书馆馆藏信息资源的主体,是图书馆信息服务的基础。用户借助计算机网络广泛利用本馆以外的数字信息资源,它通过超级链接指向因特网上的网页、网站、数据库来收集知识信息资源提供给用户使用。虚拟资源扩展了馆藏资源的范围,提高了图书馆的信息服务能力,对图书馆信息资源体系的建设和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二、不同类型资源用户需求及配置
在网络环境下,读者具体信息需求千差万别呈多元化格局,馆藏资源配置则是“拥有”与“存取”并重,实体资源配置与虚拟资源配置并重,流动信息与物化信息共存的局面。形成了以纸质资源、数字资源为主,网络虚拟资源为辅的多元化格局。(1)印刷文献资源是图书馆馆藏资源的基础。印刷文献资源保存寿命长,历史悠久,具有可靠性、永久性、使用直接、阅读方便、可渎性强的特点,是大学图书馆人数最多的学生最常使用的文献,其需求量大、利用率高。图书馆在印刷文献资源的配置过程中一定要控制好质量。在文献补充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学校的专业设置和教师以及学生的需求,根据本馆采购方针对所购入的文献,从需求调查、文献出版、发行、采购过程及文献利用评价等诸环节进行质量跟踪。确保采集到优秀的与本校学科建设及其承担的教学科研任务相匹配的,内容广泛、学科覆盖面宽、种类丰富、适合用户需求的文献资源,同时要控制好各学科比例,避免造成重复浪费。(2)大力发展电子资源。电子资源具有无损保存,反复同时被多个用户使用,易复制、低成本、形式多样、互动性强、内容广泛、超越时空局限传递信息等特点。同时具有纸质资源不可比拟的检索、查询、聚类功能,特别受到科研人员的青睐,是信息交流中最受欢迎的信息类型。(3)大力开发网络信息资源。互联网改变了信息传播的方式,科学信息的交流与传播不需要像传统印本义献那样编辑、印刷和发行等复杂的程序,直接在网络上发表。这种新型网络信息资源自出现以来,就受到广泛关注并得以迅速发展,学术影响力日益提高,而图书馆将其纳人馆藏数字资源的建设是十分必要的。
三、整合资源提供一站式服务
电子资源、网络资源迅速地进入图书馆,和图书馆传统的印刷文献资源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构成图书馆的丰富馆藏资源。受到各层次用户的青睐。不同形态的资源既有各自的优势,也有各自的局限性。从用户利用的角度来看。人们关心的是文献内容本身,而不是载体形态。在这一点上,印刷型文献与电子资源以及OA资源并没有多大的区别。不同的资源有不同的检索系统,不同的检索界面、使方式、身份认证及资料属性,且格式不一。用户在利用时容易产生困惑,致使图书馆资源得不到有效的利用。图书馆有必要通过有效的技术手段,建立一个将各种类型的信息资源统一揭示和无缝链接的高效系统。将孤立、分散的信息资源整合在一个检索平台上,用户可以按学科、数据库名称、文种,同时检索多个系统中的多种资源,通过一个检索平台入口,只要输入一个检索式,便可以同时检索到印刷型文献信息和电子文献信息,以及网络免费获取的学术文献,并可以进一步得到详细记录和下载全文。图书馆在配置资源时,根据信息资源的特点,针对不同的用户群体,确定印刷型文献资源与电子信息资源在学科比例中的配置。通过虚实资源的和谐共建,以及网络信息资源馆藏化建设,充分发挥各类资源的功能和优势,满足不同层次用户的需求。
网络时代,图书馆生存面临挑战,图书馆事业发展正在发生重大变化,用户信息交流模式的变革给图书馆带来了全新的挑战与机遇。在新的网络环境下,图书馆各类型馆藏资源和谐共建,不断提高文献资源建设的质量,充分满足各类用户的个性化需求是大学图书馆事业持续发展的奋斗目标。
参 考 文 献
[1]丁新华.信息环境下高校图书馆资源建设策略[J].现代情报.2006-05-25
篇2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存在问题;管理探究;数据库安全;安全技术方案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在现实生活中,影响计算机网络数据库安全运行的因素是非常多的,比如计算机网络的安全性,人工操作因素,软件应用因素等,这都需要展开网络数据库技术应用体系的健全,实现其内部各个环节的协调,保证计算机网络数据库安全技术方案的优化。
一、关于网络数据库的应用现状及其存在威胁的分析
1 在当下社会环境中,计算机的网络应用环节的开展,依赖于信息存储及其管理模块的开展,这就需要利用到计算机网络数据库,从而满足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需要,保证其有效发展,在计算机网络安全运作模块中,如何保证网络数据库的安全性,就是摆在社会面前的重要问题。所谓的网络数据库就是进行信息存储的仓库,里面存储着大量的数据信息,特别容易遭受到各个方面的安全攻击,就容易给用户带来损失,这就需要一系列的安全医患的避免,保证计算机网络安全工作的稳定开展。所谓网络数据库是指在普通后台建立起来的数据库基础之上,利用浏览器等各种软件实现数据存储、查询等操作。其主要特征是能够作为储存大量数据信息的载体,同时可以保障数据的完整性和一致性。此外,浏览器/服务器(B/C)和客户机/服务器模式是当前网络数据库部署情况下最常见的两种形式,简单方便。
受到网络开发性的影响,其是一个高度自治的、复杂化、开发性的环境,遭受外界的攻击、非法入侵都是比较正常的,这些因素导致了网络数据库的不安全性。这需要进行网络数据库体系的优化,确保其高可靠性、多用户性。同时还存放有大量重要的敏感数据资源信息。因而,在如此安全性存在极大威胁的背景下,如何采取措施保障网络数据库免受安全威胁变得非常重要。
2 在网络系统运作过程中,网络数据库的威胁来自各个方面,一般都是网络手段的攻击,如果网络系统不具备安全性,网络数据库的安全性也得不到保障,因此,进行网络安全性的优化是必要的。因用户操作不当而导致的网络数据库数据错误;非法访问非权限范围内的数据信息:攻击数据库的正常访问;非法窃取或篡改连接中数据库内的数据资源信息。
二、计算机数据库安全技术方案的优化
1 在当下计算机网络环境优化过程中,网络数据库受到的威胁是非常多的,这需要相关人员进行安全有效的技术方案的应用,保障网络数据库自身安全性的提升,实现数据库的一致性及其完整性。这需要我们进行网络数据库安全问题的优化,保障数据库内部数据的合法性,确保数据库内容的不断优化,以解决当下数据库运作过程中的安全问题。
在当下计算机网络运作环境是一个面向多个用户的复杂环境。这需要进行网络数据库访问用户权限的控制,避免网络数据库被用户非法访问。这就需要进行用户身份证验证模块的优化,实现系统登录环节、数据库连接环节、数据库对象应用环节等的优化,确保身份认证模块的安全性。在该模块中,需要相关人员做好几个环节的优化工作。采用系统登录、数据库连接和数据库对象使用三级机制来实现身份认证功能。其中,系统登录是验证访问用户输入的用户名和密码正确与否;而数据库连接是要求数据库管理系统验证用户身份;数据库对象是采用分配不同的权限机制来为不同使用用户设置相应的数据库对象权限来保障数据库内数据的安全性。
2 通过对数据库加密程序的应用,可以有效提升数据库内部数据的安全性。在该模块中的加密就是利用特殊的算法,进行数据信息的改变,使用户获得已经加密的信息,在该模块中, 如果使用者不了解解密的方法,是不能进行信息数据原始内容的获取的。为了保证该模块的正常开展,进行数据库加密系统内部模块的优化是必要的,进行加密环节及其解密环节的优化,保证可辨数据信息进行非可变信息的转换,确保数据信息的有效解密读取。数据备份与恢复是网络数据库保障数据完整性和一致性的一种有效机制,也是最常见的一种技术方案。在此机制下,一旦网络数据库系统发生故障,管理人员可以根据先前的数据备份文件,在最短的时间内实现恢复数据,进而让网络数据库回到故障发生之前的数据状态。目前,网络数据库中的数据备份机制有静态备份、动态备份和逻辑备份等几种技术方案,而数据恢复技术有磁盘镜像、备份文件,以及在线日志等几种方式。
在网络数据库操作过程中,审计追踪是一个重要的应用模块,其可以进行用户操作的自动追踪,将其操作的内容进行良好的记录,这都需要应用到审计日志,以方便管理人员进行参考查阅。在计算机网络安全性控制过程中,一旦出现计算机数据安全问题,网络管理人就可以根据审计日志文件,进行网络数据库内部各种安全状况的分析,从而进行非法数据的追本溯源,找到相关的操作负责人,进行相关人员责任的追查。此外,通过利用审计追踪和攻击检测技术对发现网络数据库安全方面的弱点和漏洞也有十分明显的效果。如何构建有效地网络数据库安全技术方案是保障计算机网络健康发展的核心内容,同时随着安全威胁因素日益增多且越来越复杂,网络数据库安全技术也要不断更新、改进。以应对不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在最大程度上保障网络数据库的完整性和一致性。
结语
计算机网络数据库安全技术的优化需要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中,在该模块中,计算机管理人员要不断的更新数据库安全应用技术,保证数据库安全体系内部各个环节的协调,从而满足当下计算机网络数据库的应用需要,提升其应用效益,以有效维护计算机使用者的自身利益,解决其操作过程中的麻烦。
参考文献
[1]郑洪仁.概谈信息技术安全标准[J].信息技术与标准化,2005(08).
篇3
【关键词】网络优化;优化参数;电力通讯传输网络
基于电力通信传输网规模不断扩大,通道业务要求越来越高,网络组网及运行方式越业越复杂,给日常维护增加了工作难度等诸多因素,网络在在运行一定年限后,需进行网络优化,提高传输网时隙资源利用率、安稳性及维护效率。
1 网络优化的目的、原则
网络优化可以提高资源的利用率,提高安全稳定性以及运行维护人员的维护效率。
网络优化原则包括:保证原有网络的投资;掌握并分析现有网络的情况和业务发展趋势;采用可量化的优化方案、采用多种措施保障网络优化工程的实施。
2 网络优化涉及的参数
电力通信传输网优化涉及的主要参数有网络容量、网元配置、网管配置。
3 网络优化的概要过程
网络优化的过程主要包括准备优化、评估网络、分析并提供网络优化方案、实施优化:
3.1 准备优化需要做如下工作
确认网络优化的需求;初步规划网络优化的范围、对象和日期;确认参与网络优化的人员;收集网络的文档和网络的运行状况;准备网络优化工具。
3.2 评估网络包括以下内容
确认网络优化的目标、范围、对象、时间;确认网络优化方案的评估方法及细则;进行现场数据采集和测试;进行数据分析、评分和问题分析;评估总结和优化建议。
3.3 分析并提供网络优化方案包括以下内容
确定优化站点、对象等;提供各项目的优化方案,包括:运行环境优化方案;组网优化方案、业务优化方案、网络自愈与保护优化方案、网络时钟优化方案;光网络备件优化方案、网络安全管理优化方案、网络ECC通信优化方案、网络其他优化和建议方案;提供网络优化总体分析与方案;提供方案所需的验证和试验总结、确定网络优化方案;购买设备、材料、相关服务项目;确认到货的设备、材料等。
3.4 实施优化包括以下内容:
确认网络优化的实施方案;确认网络优化的实施人员及工具、车辆、备件、应急方案;实施网络优化;检查、验证优化后的网络;通报网络优化的实施过程和结果;总结与跟踪网络优化项目。
4 根据我公司网络实际运行状况,需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优化
4.1 业务优化
1)离散业务优化
(1)通过离散业务搜索找出所有离散业务。
(2)每条离散业务逐条确认是否有用。
(注:并非所有离散业务都是无用的可以删除,例如跨市的继电保护业务,由于另一个地市的设备我们无法监控,故此业务是离散的)
(3)删除无用的离散业务,若是业务本身问题导致离散,重做该业务。
2)正常使用业务优化:根据需求规划时隙、路径等进行优化。
4.2 组网优化
1)根据光缆实际情况优化组网,尽量组成环网,这样即使一段光缆突然中断,业务也会倒换而不会中断。
2)组网根据光缆情况尽可能简单组网,即只是一个环然后带链,或者大环带小环。大环带小环分为两种情况:
(1)相切环,此种优点是组网简单,对设备资源利用率相对较高。缺点是相交站为重要节点,一旦设备故障,所带的由小环到大环上的业务全部中断。
(2)相交环,此种优点是可靠率比相交环高,缺点是相对来讲交点交叉资源利用率低。(此种方式我们通常也是设定其中一个交点为主要节点)
3)环网自愈与保护:根据局方业务特点,推荐使用双向通道保护环,不推荐复用段环。保护子网尽可能简单、少。
4)时钟优化:目前局方时钟跟踪方式为中心局外接时钟、其它站跟踪光路线路时钟。确保环网时钟跟踪不成环,各站点时钟路径最短。
5)若有与其他地市有光路上的连接,关闭DCC通道。(此举可避免ID冲突造成抢登及避免多方监控一个站点引起误操作等)
4.3 环网容量优化
我局环网容量为2.5G环网以及622环网为主,155网目前不新增业务。目前来看环网容量够用,但是中心局已无空闲槽位,且以太网业务可用端口已经不多,但尚有不少以太网业务未开通。
针对以太网问题优化建议:
1)以太网业务可以做汇聚的做成汇聚业务,空出部分端口。
2)用多光口光板替换单光口光板,空出槽位来插以太网板。注:此种方式需要重新做需替换单板上所带的所有业务,且业务不是倒换而是中断,用此种方案需提前请停业务,且多光口光板或所在槽位一旦故障,该单板所有光方向都会故障,需要考虑利弊,确认是否采用。
3)增加扩展子框。
4.4 硬件配置优化及备品备件
1)在网设备推荐做硬件保护
主要包括:双主控保护(2500+设备只能有一块SCC板);双交叉保护;TPS保护;准备光板、支路板等备用单板。
2)交叉节点若业务繁多,建议升级为超级交叉板。
5 网管优化
目前所用V2R7版本网管对现有设备满足管理能力,尚未出现新单板版本过高导致无法管理等问题。
6 网络安全
1)保持局方网管与外网物理上没有连接。
2)若插U盘等移动存储设备时,先进行杀毒,且网管提前做好备份。
3)若有多用户,建议根据实际需求设定网管及网元权限。严禁非局方人员操作网管及各种方式登录设备。
篇4
【关键词】 高速铁路 3G通信 切换技术
目前由我国联通运营的WCDMA、电信公司运营的CDMA2000以及移动公司运营的TD-SCDMA是国际上应用比较成熟的3G通信技术三大标准。高速铁路环境的特殊性以及越区切换的频繁导致车载用户经常出现掉话现象以及语音断续和无法接通的情况。为了提高高速铁路无线移动通信网络服务质量,应进一步优化高速铁路无线网络覆盖方案、优化切换技术,从多个方面提高切换切换成功率和较低的掉话率。
一、高速铁路移动通信基本情况
我国铁路自2007年经过6次提速后。高速铁路列车速度到达200km/h以上,这也意味高速铁路时代的到来。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高速铁路实现移动通信网络无缝覆盖以及提高移动通信网络服务质量是当前的一个重要发展目标。分析高速铁路移动通信网络的覆盖情况,通信网络主要是沿着铁路线呈线状分布。高速铁路无线通信信号受到的影响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多普勒频移效应,即列车沿铁路高速运行过程中由于快速移动引起的接收机信号频移;二是车体对无线通信信号的消耗,主要是高速铁路新型列车造成的消耗。同时,越区切换问题也会对高速铁路无线通信信号造成一定影响。
1.1多普勒频移效应的影响
无线信道容易受到环境影响,在列车高速行驶的情况下,铁路无线信道的冲击响应也会随着发生快速变化,无线信号中心频率会在多普勒频移效应的影响在发生明显偏移,对无线信道环境造成严重负面影响,进而造成系统信息传输误码率提高,影响移动通讯性能。列车沿铁路高速运行时产生的多普勒频移效应与列车行驶的速度成正比关系,所以列车行驶速度越快,其产生的多普勒频移效应越明显。另外,列车行驶方向与基站信号方向之间的夹角大小对多普勒频移效应的强弱也用一定影响。在实际情况当中,为了增强无线信号的穿透能力,
基站往往被设置在距离轨道较近的位置,这样可以有效增强无线信号的穿透能力,然而这种情况下行驶方向与基站信号方向之间的夹角较小,可导致多普勒频移效应加剧。
1.2车体的影响
车体对无线信号的损坏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列车结构特点,二是车厢入射面与信号的夹角。为了加强车体的稳固性,高铁列车都是全封闭式结构,而且部分高铁列车还采用金属镀膜玻璃,列车的高度密闭性以及材质的特殊性就可以导致无线信号穿透列车时产生极大的损耗,相比其他普通列车对无线信号的损耗,高铁列车对无线信号的减弱要高出10dB以上,而且对手机信号产生的屏蔽效果超过24dB,对用户的正常通讯造成极大影响。下面是几种列车对无线信号的损耗情况:
另外,车体对无线信号的损耗同时也受到车厢入射面与信号之间夹角大小的影响,夹角越小,损耗越大。
1.3越区切换的影响
除了多普勒频移效应以及车体的影响以外,高铁列车的越区切换也会对无线信号造成一定影响。对于小区间的切换区,列车可以快速穿过,车速与列车经过切换区的时间成反比,移动速度越快,驻留时间越短,当列车速度在切换区的驻留时间足够短,并且小于系统最小切换时间时,切换流程就无法完成,,进而导致切换失败,出现掉话现象。
二、高速铁路的移动通信无线网络覆盖
为了减小掉话率,提高切换率,设计合理、有效的高速铁路无线网络覆盖方案非常关键。在铁路交会区域内,移动通信网络多呈网状结构,而其他铁路沿线大部分多为链状结构。在高速铁路无线网络覆盖的设计中,主要内容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建网,二是无线网络覆盖技术的选择和应用,三是基站的选址,其中铁路沿线各基站的相关部署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2.1建网
移动、联通以及电信三个运营商均采用大网架构的组网方式,与一般的建网相比,高速铁路基站的建立没有什么区别,也在大网架构之内,所以高速铁路的建网只需要对原来的通信网络进行有效补充。一方面对现有的大网基站进行进一步优化,另一方面在铁路沿线的盲点建立新的基站,通过对有效资源的优化以及基站补盲,不仅使周边各区域均能实现无线网络覆盖,同时也满足了高速铁路沿线的无线网络通信需求。移动网络经过多年的发展和优化,高速铁路沿线基本上完全实现了移动网络覆盖,只有一些较特殊的区域路段,例如长隧道、隧道群等的移动网络覆还比较欠缺,此时可采用局部补盲的方式解决,这种方法虽然成本少、见效快,但适用范围有限,比较适合用于无线信号损耗较小的列车线路,例如合武铁路湖北段的建设就是采用这种方法。另外,高速铁路沿线附近很多小区域网络覆盖因为不是专门针对高速铁路进行的覆盖,所以多存在覆盖不均匀、覆盖重叠等情况,很容易造成切换失败,所以有必要针对高速铁路的特殊环境建设专门的移动通信网络,目前已经投入使用的移动通信网络建设方法有地面专网建设(例如温福铁路、甬台温铁路)、车地结合专网建设等。
2.2无线网络覆盖方案
建网完成后就需要设计无线网络覆盖方案,在有效的建网策略基础上,无线网络覆盖方案的设计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尽量体现出灵活性、多样化。例如基站与普通直放站结合、列车综合接入、基带处理单元+射频拉远模块扩展小区等都是比较常用的无线网络覆盖方案,其他还有数字直放站扩展小区、列车中继转发等方案。高速铁路不同路段可以结合具体条件和实际需要选择不同的网络覆盖方案。例如京津城际、沪宁高铁主要采用的是基带处理单元+射频拉远模块扩展小区方案,另外通过设置直放站对部分路段进行辅助。基带处理单元需要集中放置,主要负责处理基带资源,实现基带资源共享,并通过光纤与射频拉远模块连接。射频拉远模块的位置设置比较灵活,利用射频拉远模块可以拉远基站,使多小区的合并,进而扩大覆盖范围,减少切换频率。在切换区的设置过程中,要注意切换区的大小要设计合理,如果切换区太小,就会因为列车驻留时间太短,还没来不及切换就已经穿过切换区,容易引起掉话现象。切换区的大小可以根据列车移动速度以及距离来确定,同时,预留适当的余量也是必须要考虑到的问题。
2.3基站选址的优化
基站选址优化是指通过对高速铁路沿线基站数量以及基站位置的优化以达到无线网络覆盖的目的,基站的优化过程应遵循经济性、实用性、有效性原则,尽可能以较低的成本实现获得高性能的网络。蜂窝小区作为移动通信系统的基本单元,其几何特性对信号同频干扰有一定关系,同时也会影响越区切换,因此在无线网络覆盖中,基站选址优化是最重要的内容,同时也是最为复杂的环节。近年来随着3G技术的快速发展,目前已经出现了很多种关于3G基站选址的方案,例如基于仿生学算法的方案、基于免疫计算的方案、基于遗传算法的方案等,各种基站选址优化方案对无线网络覆盖技术的发展都有着重要意义。
三、切换技术
处于通话状态的用户与基站之间的都存在一定的通信链路,在通讯终端高速移动的过程中,用户与当前基站之间的通信链路要转移奥下一个基站并保证通话不被中断,该过程就是切换过程。通常情况下,切换主要有硬切换和软切换两种,通讯终端与旧基站的连接终端后再建立与新基站的连接称为硬切换;通讯终端高速移动并经过多个蜂窝时通话不发生中断,此时通讯终端可以与多个基站相连接,此为软切换。硬切换方式不涉及移动交换中心,只是发生于蜂窝内部。在列车沿高速铁路运行过程中,由于环境因素的影响,可能会发生多种不同的切换,不仅会发生硬切换、软切换,另外还可能发生虚拟软切换和更软切换。CDMA系统采用的是软切换和更软切换,WCDMA系统采用的切换方式主要是硬切换、软切换,虚拟软切换是一种接力切换方式,介于硬切换和软切换之间,TD-SCDMA采用的就是这种切换方式。相比其他切换方式,接力切换方式结合了硬切换和软切换两种方式具备的优点,同时又弥补了两者的缺点,这种切换方式切换成功率高,掉话率低。
切换成功与否主要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是切换距离,二是覆盖小区的重叠距离,两个因素值与切换时间以及通讯终端的移动速度成正比关系。由于小区双向切换的影响,切换距离与覆盖小区重叠距离之间应该是1比2的关系。从原理上分析,越区切换的性能与蜂窝小区的几何特点有着密切联系,所以无线网络覆盖方案的合理性设计非常重要,需要针对实际情况进行优化,并选择高效、快速的切换算法,减少掉话率,提高切换成功率。
四、结论
无线网络覆盖以及切换技术是高速铁路3G通信系统的重要技术,加强对移动通信网络系统的研究对促进高速铁路发展有着重要意义。目前,无线网络覆盖以及切换技术仍处于发展阶段,还需要进行不断研究、探索以进一步提高网络通信技术性能以及高速铁路无线移动通信网络服务质量。
参 考 文 献
[1] 孙钢,杨磊.高速铁路无线覆盖方案研究[J].数字通信世界,2015,(6):110-110.
篇5
【关键词】 LTE网络 结构规划 优化 方案
LTE网络代表着4G时代的到来,如何构建一张高质量的LTE网络成为业界共同关注的话题,尤其是在用户对4G服务质量要求日益提升的情况下,所以,作为一名移动网络工作人员,要想实现移动网络运营健康、良好发展的目标,做好LTE网规网优工作意义重大。但由于LTE网络对系统内外干扰具有高度敏感性,这就加大了网规网优的难度,下文针对这一问题做了详细论述,内容如下:
一、LTE网络
关于LTE网络可从两大方面了解:一方面,优越性。LTE网络在兼容3G通信的同时还可以改进4G通信。该网络规划时,大部分采用的是单层结构,此结构由NodeB去构成组织,有利于简化网络,加快数据传输,实现系统低延时功能;另一方面,局限性。随着移动用户的不断增加,传统LTE网络结构已经不能满足用户需求,不能保证移动网络的发展需求。是因为此网络结构具有同频组网的特性,运行过程中不仅影响系统内网络,而且会增加网络负荷,使得网络性能严重受限。由于网络结构里面存在很多高站,尤其是人流量比较大的地方,容易干扰信号,不利于SINR的提升。所以,针对这一局限性,提出基于仿真LTE网规网优的策略。
二、仿真的LTE网络结构规划
网络结构规划作为网络建设的第一步,对于网络建设成本、网络质量及后期扩容等都有直接影响。做好LTE网络结构规划应遵循这两大原则,第一,科学规划。建立在准确的网络需求分析上,从覆盖目标、社会环境、业务质量、容量目标等多方面入手,经综合分析后,合理规划网络结构;第二,精心设计,在设计过程中必须与周边环境协调,避免后期用户投诉带来的负面影响。另外,还要考虑承载网和光纤网络对LTE网络的承载能力,确保LTE基站设备的放置与承载网和光纤网的能力相匹配。为此,提出嵌入LTE网络结构规划与优化方案,通过组间合理的LTE网络实现其优越性能。详细如下图1:
具w是将Atoll仿真工具引入到网络规划中,利用高精度数字地图、ACP智能优化功能和Cross Wave三维射线跟踪模型,保证LTE网络规划仿真的准确性和合理性。其中ACP能够提高在网络覆盖和容量方面的质量,降低网络结构规划中站点选择的难度。Cross Wave是Atoll中一个可选的高级传播模型,它支持所有无线技术,主要模拟垂直衍射、水平面的导向传播和山脉区域的反射传播这三种现象。总之,在仿真LTE网络结构规划中,有必要将仿真规划工具应用到具体方案中,达到保证网络连续覆盖的目的,还有在对LTE网络结构进行设计时,可采用模块化的规划设计方法,便于后期网络调试和进一步扩展。详细流程如下图2所示:
三、优化解决方案
LTE网络优化,其目的是提高用户业务感知速率。在保证覆盖连续的前提下,最大限度控制系统内的同频干扰,平衡覆盖区域,提高移动网络性能。目前LTE网络采用的是同频组网,小区之间的干扰比较严重,且LTE的下载速率与下行的信噪比成直线关系存在,所以,在对LTE网络进行优化时,可通过获取比较高的中高端SINR比例,来提升下载速率。网络正常运行过程中,结构规划决定着SINR,而SINR又直接影响着网路性能。可见,做好LTE网络结构规划与优化是提升网络性能的关键。具体策略是:以基站的高度、方向角和下倾角为重点,利用ACP智能预测及仿真,控制SINR的性能指标,控制基站之间的重叠覆盖范围。研究过程中得出:高站仿真SINR变化趋势图,如下图3。
由图可知:基站数在不断增加时,RSRP大于-90dBm比例呈递增趋势,而SINR大于0比例呈下降趋势。另外,站点增加的高度与RSRP和SINR呈正比例存在,高度越大,其变化就越大。最终得出:高站与网络指标之间有直接的影响,只有合理控制高站数量,才不会出现网络后期扩容不利影响。优化方案中,另一大问题是:近站仿真。建议利用AtollACP智能功能进行方案优化,调整高方位角和下倾角,并对预测覆盖空洞部分进行补盲处理,确保网络结构合理。案例分析:某城市在进行4G网络建设时,需要对原有LTE网络进行扩容,选择最佳LTE基站,实现优化网络结构规划的目的。优化过程中对主城区的4个站点进行优化、调整,最终得到的仿真LTE网络结构模型如下表1:
通过优化调整后,主城区内主体覆盖基本能保证在-90dBm以上,能够达到覆盖要求及标准。另外,在对系统整体架构进行优化时,可采用分组交换的形式,严格把握Qos机制的设计,做到因地制宜利用各类资源,根据特定场景选择最合适的设备形态来进行针对性覆盖,这样能够有效保证LTE网络结构实现高质量业务服务,而且对系统后期扩容也有一定的积极作用。由此可见,科学合理的网络规划和精心设计是LTE网络建设的关键,除此之外,还需要相关工作人员以科学的态度、严谨的作风保证后期大量且细致的工作,能够在网络建设、维护、等各个环节中不断努力,完成仿真的LTE网络结构规划,构建一个可以满足用户需求不断增长的、高质量、高品质的LTE网络,提升网络性能,推动LTE网络更好的发展。
结束语:综上所述,LTE网络结构规划与优化是一个系统性工程,由早期的规划、设计到最后的建设、维护和优化等环节,相关工作人员务必要重视每一个环节,这样才能打造一张满足运营商业务发展需要的精品网络,才能给用户带来良好体验的精品网络。LTE网络结构对未来LTE网络性能有着决定性作用,此外,还需要对影响LTE网络运行的相关因素进行定量分析,帮助网规网优工作顺利开展。此外,笔者希望更多有关人士参与到基于仿真的LTE网络结构规划与优化解决方案研究当中来,促进LTE网络建设工作优质、高效地开展,为提升社会信息化总体水平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 考 文 献
[1]张恒,张磊.网络结构对LTE网络性能影响分析及规划优化应用[J].邮电设计技术,2015(10):07-10.
篇6
自从计算技术出现以来,数据中心已经经过了数次重大的转型。数据中心已经从主机计算、客户端/服务器、互联网计算,一直发展到了SOA。现在我们正面临着另外一次重大的技术转型,即迈向完全虚拟化的数据中心。每一次转型,都会在很大程度上降低计算成本,提高数据中心的运行效率、加快软件开发,最重要的是,提高人们的工作效率。
向虚拟数据中心的转变将会成为自主机发明以来最为重要的一次IT转型。因为这一转变会将网络堆叠、存储器与计算层整合为一体,从而可以优化应用性能。在完全虚拟化的数据中心之中,计算资源会作为虚拟机,存储器将会变为虚拟“池”无处不在,而网络架构会将这些虚拟元素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灵活、可伸缩的计算环境。
目前,这些虚拟化技术已经得到了普遍应用。最近的一项调查报告显示,82%的组织机构目前都在使用虚拟化技术。促使这些公司几乎全部采用虚拟化技术的最主要因素是为了整合并减少服务器的数量。而服务器数量的大幅减少(有时甚至会减少到原来的十分之一),很显然会对降低总体拥有成本 (TCO) 带来巨大影响。然而,部署虚拟化技术还存在许多其他的原因,包括:
•允许软件开发人员或其他用户配置自已的虚拟机。这可以让开发人员、工程师或其他人员近乎即时地访问计算资源,无需与其他部门进行交涉;
•当额外的计算资源被添加进来而导致工作负荷增加时,可以确保应用性能的维持;
•可实现虚拟工作负载的自由转移/移动,从而提高应用的正常运行时间。在电力中断的情况下,虚拟机 (VM) 可以在需要时跨越机架、跨越数据中心或跨越网络进行迁移;
•可以作为物理数据中心与云计算数据中心之间的连接桥。如果要在私有数据与云计算数据中心之间实现轻松地迁移,则必须对资源进行虚拟化。
采用新技术总会给数据中心的管理员带来新的挑战,虚拟化技术也不例外。服务器整合可以大幅降低物理服务器的数量,但它产生的副作用便是:将会出现虚拟机数量激增的情况,这通常被称为虚拟机“蔓延(Sprawl)”问题。而管理这一“蔓延” 问题,与管理物理资源相比更加困难。随着各个机构的虚拟机数量从数百个增加到数千个,出现的问题是:“虚拟机在哪儿”、“谁创建的虚拟机”、“谁拥有虚拟机”、“为什么要进行迁移”以及“数据在哪里”等。这种新的复杂性给服务器管理员增加了额外的工作――从管理成百上千的物理服务器,变成了管理成千上万的虚拟机。
但是挑战并不止于这一点。由于虚拟机的存在,数据中心管理员还必须配置虚拟存储池和虚拟网络资源。以前,管理的计算资源由计算、网络与存储资源的静态堆栈组成,工作非常简单。现在,由于要采用虚拟计算、存储与网络资源,复杂性明显增加,这给系统、网络与存储管理员都带来了更多的工作压力。
自动化的作用
应对以上复杂问题的解决方案便是自动化。自动化可以帮助数据中心工程师更好地管理虚拟资源。如果不采用自动化,每当环境出现一些微小的改变时,都需要手动重新配置和优化服务器、存储和网络资源。对于任何一个具有相当规模的数据中心而言,想要保持所有虚拟资源的同步几乎是一件不可能实现的任务。事实上,在Yankee调研公司最近的调查中,仅有17%的受访者认为目前存在实现关键任务应用虚拟化的工具。这也说明在完全虚拟化的数据中心与当前市场的现实情况之间存在着一个巨大的差距。
虚拟环境对数据中心的运行以及公司组织架构都带来了深远的影响,因此管理虚拟环境的挑战并不仅仅局限于对新技术的部署。目前,大部分大型数据中心都有专门支持服务器、网络与存储资源运行的管理人员,并且这些群体中的每个人都在各自的技术管理领域内拥有专业知识。在采用虚拟化技术之前,这些群体都能够在各自的独立领域中成功进行运维管理。但采用了虚拟化技术之后,由于业务需求需要实现资源的灵活转移,需要这些群体与其他群体进行密切合作。
不管是对于虚拟机激增所产生的复杂性、密切协调虚拟资源配置的需求,还是新的虚拟环境管理给各个公司组织机构带来的挑战,自动化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最佳解决方案。将通用任务的监控、管理与配置实现自动化,可以大幅减少由于虚拟环境产生的额外工作负载。自动化还有助于数据中心配置实现标准化、增强最佳实践,并提高可用性。
从网络这一方面来说,自动化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改善数据中心的运行:
无需手动配置即可及时应对数据流的变化,并可以优化应用性能。虚拟化、云计算、Web 2.0和其他趋势使流量更具突发性和不可预测性。提供非阻塞交换与路由的无阻塞网络,可有效降低端到端的交易处理延迟。提供VMotion所需的扁平双层网络。
提供一种“永远在线”的数据中心架构。高容量、模块化、完全冗余的网络几乎可以即时转换资源,承受得住任何电力中断的情况。此外,通过增加网络设备的端口密度,可以简化网络架构。这意味着硬件更少、架构更加简单,并且提高了正常运行时间。
通过网络的自动化重新配置,可以实现资源的按需分配。自动化网络能够符合任意业务SLA(服务水平协议)要求,并实现任务的自动化,如通过迁移VLAN重新分配资源、通过QoS策略更改任务优先权、带宽再分配或通过关闭未被充分利用的资源以降低电力损耗。
由于网络处于虚拟数据中心的核心地位,它拥有的独特能力能够帮助企业在虚拟化和云架构方面实现投资价值的最大化。
网络自动化的三种实现方法
网络自动化的目标是为了提供一种“自动优化网络”,从而能够将虚拟资源动态、及时地分配到最需要的位置。目前存在以下几种实现网络自动化的方法,数据中心架构师、首席信息官 (CIO) 以及其他与设计虚拟数据中心相关的人员需要注意其中存在的差异:
一、集成网络自动化
这种方法主要适用那些采用高度集成的、专有网络架构的供应商,他们需要客户堆栈内的全部组成部分都来自于单一供应商或处于同一个封闭系统的供应商。这种“垂直集成”方式的优点在于可以提供一种“开箱即用”的解决方案,因此具有一些短期优势。然而,长期来看,这种方法意味着供应商锁定,剥夺了用户为其特殊环境选择最佳技术的权利。目前,思科公司选用的就是这种方法。
二、网络控制自动化
在这种环境中,虚拟环境的监控、管理与配置受到或通过网络控制。当需要新的虚拟环境时,或现有的虚拟环境需要更多资源时,网络管理工具会对网络、计算与存储资源进行重新配置。
这是一种以网络为中心的策略,需要所有数据中心的功能都处于网络的控制之下,而并非采用一种协作的方式。这需要数据中心管理员进行大量的企业文化与运营观念的转换。这种方式目前为Brocade与Extreme Networks等公司所采用。
三、开放式网络自动化
第三种趋向于网络自动化的方法充分利用了开放式标准,允许数据中心网络架构由现有自动化或中间件工具进行控制。因为这种方法是以服务器与应用为中心,它与目前的数据中心运行保持了一致性,允许企业组织和机构采用更加无缝的网络自动化方式,与此同时,当前的最佳实践仍然可以保留使用。利用开放式策略,网络基础架构有助于虚拟数据中心的运行,而并不承担管理虚拟环境的任务。管理虚拟环境的任务是由现有的虚拟化管理或系统管理工具完成的,而这些工具都是特别为虚拟环境管理而设计的。此外,基于协议的标准用于网络架构与管理程序或虚拟交换机之间的信息交换,以最终管理网络配置。这种方式不但允许各个公司根据需求选择顶尖技术,并仍然确保了解决方案的有效运作。开放式、基于标准的网络自动化方法为客户提供了最佳的长期优势,在保留了当前的数据中心运行结构的同时,为公司提供了一种向未来技术转型的路径。Force10 Networks就是采用这种方法的供应商之一。
鉴于网络对数据中心发展的重要作用,用户在作出交易决策时需要考虑到以下各点:
开放式、基于标准的方法。许多解决方案供应商都宣称其解决方案具备开放性,还有一些宣称其方案是基于标准的方式。但实际上对网络来说,开放性与基于标准同等重要。另外还有一些供应商宣称其解决方案同时具备开放性和基于标准,但是其提供的可能是大量“基于标准的”自创的特性。
管理程序、虚拟交换机与服务器的未知状况。如果情况并非如此,公司组织或机构可能去失去选择计算平台的权利。考虑到创新的速度与虚拟化的应用程度,对于用户最重要的一点在于网络能够支持来自任何供应商的管理程序。
非阻塞、不拥挤的架构。这会将整个网络范围内的端到端流量延迟降至最低程度。“近乎无阻塞”或订阅过度的解决方案都会导致拥挤问题,进而削弱应用性能。
面向未来的技术――即面向40 GbE与100 GbE的高端口密度。当前,准备购买网络基础架构需要考虑其应该是一种五年的投资计划,因此,采购的硬件设备需要提供足够的密度,足以支持面向40 GbE与100 GbE对网络进行的简化与升级。这可有效避免未来可能发生的设备强制淘汰现象。
选择一家在数据中心创新方面拥有历史传统的供应商。数据中心的网络互联包括了许多独特的需求,需要选择一家熟悉数据中心网络需求的供应商。在配线箱环境中发展起来的供应商所拥有的文化或能力可能不能应对数据中心的挑战。
篇7
【关键词】结构优化 调度 共享VC4
一、概述
随着石家庄移动公司各项网络工程的展开,迫切需要传输网络具有灵活的资源调度能力,但石家庄传输网络结构不能满足该需求,主要原因是多个传输系统相对独立建设,每个系统都独占一定数量的扩展子架,没有进行有效的沟通,这就造成了一方面扩展子架数量的总和已经具有了足够的资源冗余潜力巨大,另一方面却难以应对大规模的电路调整。
针对上述问题,传输运维人员积极寻求解决办法,充分利用现网资源,制定了“传输网络结构优化调整”方案,通过对传输网络进行相应的环网整合,将多个传输系统有效的沟通起来,实现了灵活的电路资源调度。
二、现状调查
(一)通过对石家庄传输网络现状的统计分析发现,扩展子架资源、传输时隙都存在较多冗余,但由于各个网络系统的单独建设,没有关联,导致传输网路资源调度能力低下。如图1所示。
从图1中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出,网络结构相互独立、无法互通,是导致资源无法得到有效调度的重要原因。
(二)传输本地网使用三台服务器管理各自的网络系统,难以实现全网数据的调度制作,限制了传输网络的调度能力。若能够将三台服务器合并为一台服务器,则可方便的实现传输全网数据的调度制作。
三、方案实施
方案实施一:将市区汇聚环一、汇聚环二、汇聚环三的扩展子架,采用五点2.5G环形复用段的方式,通过这样的环网整合,使得某一业务光口可以覆盖市区全部基站。
方案实施二:
现有传输网管分为三个单独的服务器进行监控、数据制作,而依据方案将各个环网组成一个网络之后,在数据制作时要求在一个网管环境下进行。因此必须采用性能更好,数据处理量更大的SUN 工作站做为网管。我们经过2个星期的调试,SUN工作站网管正式运行,将原有三个网管的数据合并至新网管中,并将网管版本更新至T2000V2R7,实现了传输全网的统一监控和数据制作,原有三个网管作为热备份网管服务器。
方案实施三:
组环后进行软件调度调整,对石家庄本地网汇聚层所有VC4业务进行重新规划,由原来的专用VC4模式向共享型VC4模式进行转换,利用汇聚节点OSN设备强大的交叉能力使传输网的小颗粒调度能力达到最优。
四、效果及巩固措施
三个方案实施完成后,我们完成了“传输网络结构优化调整”,使得传输调度能力得到了极大提升。(一)我们制定了 “传输组环实施方案”,今后新增扩展子架时,按照本方案组网,使新增网络具备全网覆盖的优点。(二)通过组环后软件调度调整,对石家庄本地网汇聚层所有VC4业务进行重新规划,由原来的专用VC4模式向共享型VC4模式进行转换,并制定“石家庄移动传输专业VC4业务使用规范”。
五、经济及社会效益
(一)将五个网络系统通过上述方案组环之后,保证了各项工程的顺利进行,达到了业务侧某一光口软调度至全网基站的目标。
篇8
关键词:通信;网络优化;无线网络
一、无线通信网络优化概述
无线通信包括微波通信和卫星通信。其中,微波通信是一种无线电波通信,传送距离只有几十千米,但微波的频带很宽可以用较大的通信容量,只是每隔几千米就要建设一个微波中继站。卫星通信是利用卫星作为中继站在地面上两个或两个以上地球站之间或移动体之间
建立微波通信联系的一种通信手段。无线通信自出现以后给人类带来的影响是巨大的,也给通信事业带来了很多的利益,无线通信的应用已经深入到人们生活和工作的各个方面,日常使用的手机、无线电话、电脑,其中包括了3G、蓝牙、宽带、数字电视等等。
无线网络优化是指在网络投入运行或网络有较大改动时,通过调整基站设备和小区参数等,让无线网络更均匀覆盖,减少干扰现象,以最佳的通信质量为客户提供最满意的服务。
二、无线通信网络优化的流程和方法
无线通信网络优化大致上可以分为三个步骤:数据采集、性能分析、优化方案的实施和测试。网络优化是一项长期的持续性系统工程。
数据采集是收集网络设计目标和能够反映现网络总体运行和工程情况的系统数据,通过各种测试手段更加有针对性的、进一步的进行对网络性能和质量的分析。数据采集包括了话务数据采集和路测数据采集两种。话务数据采集包括:网络接入性能数据、信道可用率、接
通率、拥塞率、掉话率、话务量和转换成功率及话统报告图表等。路测数据的采集主要指通过路测设备、定性、定量来定位出无线网络下行的覆盖转换、质量现状等。
通过两种数据采集方法,对收集到的数据有效分析,找出问题所在并制定合适的方案。网络优化的主要问题在于性能分析和问题定位。性能也是网络问题,主要从干扰、掉话、话务均衡和转换四个方面来进行分析。
无线网络故障主要有:掉话、接入失败、切换失败、高错误帧率等几种。对其分析可以知道掉话的故障可能是:覆盖盲区、交换链路失败、硬件故障、深度衰落、阴影衰落、搜索窗长度设置不当、其他网络干扰等。
接入失败的故障原因有:覆盖盲区、功率控制不足、接入设置参数不当、导频污染、主叫或被叫接入时间长、交换机接续时间长等。切换失败的故障原因有:干扰、资源分配不当、覆盖效果不理想、领区设置不当等。高误帧率故障原因有:前向/反向业务信道差、前向/反向链路功控问题、导频污染、导频信号差等。在干扰分析时我们知道GSM系统是干扰受限系统,干扰会使错误率增加,从而降低语音通话质量,通话干扰的定位手段包括话统数据、语音质量差引起掉话、干扰带分布、用户反应、路测及CQT呼叫质量拨打测试。
总而言之,在分析事故的时候都要考虑到上述因素,不一样的故障要有不一样的分析角度,在无线网络的实际使用和维护中,总会遇到不一样的难题和故障,有时也难以判定具体原因,这就需要有关工作人员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准确找出故障原因并采用正确的优化方案。
那么,在对无线网络中存在的故障分析完之后,网优工程师就可以采用不同的优化方案来进行调整和优化了,主要包括覆盖优化、话务量优化、设备优化、干扰信号分析、硬件系统优化、无线参数优化、网络结构优化、领区优化以及容量优化等。同时,在实施了这些优
化方案后必须对网络进行重新的测试,重点对无线网络中的覆盖、掉话、接入、干扰、容量等进行测试。网络优化方案的实施与测试是一个不断反复循环的过程,只有不断的循环继续,才能不断优化网络环境,使网络质量不断提高,保持最佳的运行状态,给人们的生活提供最优质的方便和服务,从而进一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三、无线通信网络优化的现实意义
无线通信网络是在通信网络建设里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尤其在建设初期,无线通信网络优化能给通信事业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无线通信网络优化流程主要为优化准备、数据采集、数据分析、实施优化和最后的优化评估。因为无线具有诸多的不确定因素,这些因素对
无线通信网络的影响很大,性能的优劣往往成为决定用户通信好坏的决定性因素。所以,在无线通信网络比较脆弱和考虑不全的地方,就需要网络优化,如:无线电波传播的不确定性、基础设施的变化、话务需求、用户对服务质量要求增加等,这些都设计到无线通信网络的优化。当网络运营商一旦发现网络中存在问题,就必须进行网络优化,如:覆盖面不全、语音质量差、接入问题、掉话、网络拥塞、转换成功率低等。通过不断的网络优化,呼叫建立的时间减少了,掉话次数减少了,通话质量提高了,通话接入性强了,网络拥有较高的可靠性和可用性,在更加全面服务人民群众的同时,也给通信事业带来更长远的经济效益。
四、无线通信网络优化的发展前景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人们对高科技产品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无线通信 网络优化是基础维护工作的升华,是持续性的工作。基础维护做得好,可以确保设备完好,要提高网络质量,必须优化网络参数,即进行无线通信网络优化。只有搞好无线通信网络优化才能使
基础维护的成效得以充分体现。而影响网络质量的因素不是一成不变的,所以无线通信网络优化也应该随着网络参数和环境的变化而不断更新。无线通信网络优化的重要性和持久性决定了无线通信网络的发展前景,它必须是通信事业里至关重要的一块,网络质量要上一个台阶就必须依靠更深入、更持久的网络优化。
篇9
1.1教学对象、培养目标定位方面:将教学对象分为大文、大理两个方向,将美术学科教学的目标定位为“提升该专业师范生审美素养,并使之能在工作后以所学的美术技能辅助教学”。
1.2课程设置方面:摒弃“过分强调专业性”的模式、强调实用性美术模式、以“面广、层浅”的思路设置课程内容是普遍观点。
1.3教学手段、方法方面:突出手段与方法的现代化,无具体措施、执行方案论述,如“应该善于利用各种现代教学手段来弥补这一缺陷,如幻灯、影像、多媒体,网络”等(赵相武,2011)。
1.4师资建设方面:强调应用型、综合型师资建设,但小学教育专业的一个美术课程不可能配备多个美术专业方向老师,与课程内容“面广、层浅”所形成的矛盾,仍是当下小学教育专业美术师资建设与课程建设的矛盾。就小学教育专业美术课程体系研究的现状来看,目前国内对小学教育专业美术课程体系的研究中有如下问题急待解决:美术课程研究、建设中忽视教育环境网络化的影响,师资队伍信息素养偏弱、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能力差,美术课程体系系统性较弱;该专业中美术课程内容“面广、层浅”,导致教学效果评估难、教学质量保障难、应用型综合型师资配备难等。造成这样的问题原因有二:第一,对教育环境的网络化不够重视;第二,对小学教育专业的深入研究不足——该专业中美术课程的体系性弱。
2网络环境下研究小学教育专业美术课程体系应重视网络环境的影响
网络资源的丰富性、开放性、交互性,为小学教育专业提供了宝贵的课程资源,为构建师生双向化的教育评价体系奠定了基础。小学教育专业中建立在视觉基础上的美术课程,需要通过网络提供视频、图像资源的支撑。充分考虑网络环境,深入研究小学教育专业是十分紧迫和必要的。通过对小学教育专业培养目标的分析,充分利用网络美术资源、多元的教学评价方式、丰富的教学活动形式、多样的师生交流渠道等优势,一方面可解决由于美术课程内容“面广、层浅”的特点,导致教学效果评估难、教学质量保障难、应用型综合型师资配备难的问题;另一方面可解决小学教育专业美术课程建设中忽视网络环境的影响,师资队伍信息素养弱、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能力差,课程体系系统性差的问题。总而言之,网络环境对小学教育专业美术课程体系的影响主要包括:学习形式的网络化、自主化,评价渠道的网络化、双向化,课程资源的网络化、公共化等等。
3网络环境下研究小学教育专业美术课程体系应重视条理与次序
3.1弄清研究的前提
在建构网络环境下小学教育专业美术课程体系的探索与研究中吸收借鉴目前国内外对网络教育环境的研究成果,理清网络环境对小学教育专业美术教育的影响,以下是四点是必要的前提:第一,理清网络对美术教与学影响;第二,分析开设美术网络课程的可行性并展开实践论证;第三,探索网络环境下师生自主学习美术技能的模式;第四,尝试建立美术教与学的师生双向评价渠道;
3.2明确研究的内容
网络环境下小学教育专业美术课程体系研究,是立足于当下的小学教育专业,关注教育环境网络化的美术课程体系建构研究。它有别于以下二者:第一,有别于小学美术教师教育专业中的美术课程体系——培养小学专职美术教师;第二,有别于小学教育专业中美术方向的美术课程体系——培养以美术学科教学为主,同时能胜任小学其他学科教学的全科型小学教师。根据这样的定位,络环境下小学教育专业美术课程体系研究应包括以下内容:第一部分:①网络环境下的美术学习环境变化研究;2网络环境下小学教育专业开设美术网络课程的可行性研究与实践;3网络环境下小学教育专业师范生美术学科自主学习模式构建研究;4网络环境下师生对小学教育专业美术课程体系双向评价渠道的研究与实践;第二部分:1网络环境对小学教育专业美术课程的影响研究;2网络环境下小学教育专业美术课程内容设置研究;3网络环境下小学教育专业美术课程结构研究;4网络环境下小学教育专业美术课程活动方式研究;第三部分:1网络环境对小学教育专业美术课程教学效果影响的因素研究;2网络环境下小学教育专业美术课程体系的教学质量评估方案研究与实践;3网络环境下小学教育专业师范生职后美术教学技能与素养的跟踪调查与研究。
3.3明确可行的实证方式
网络环境下小学教育专业美术课程体系的研究,在通过前期的实践与基础研究后,需通过实证的方式充分利用丰富的网络美术资源,以课堂教学与网络教学相结合的形式,创建线上、线下,开放与半开放相结合、灵活多元的课程内容、评价方式,帮助教师扬长避短,借鉴他人优势达成教学质量的最优化,帮助学生积极、充分地利用网络的优势最大化地开展自主学习。概括地说可分二个阶段来完成相应的实证研究:第一阶段:确定研究人员,设置调查问卷,分析总结,拟定小学教育专业美术课程体系的建构方案;第二阶段:进行逐步实验和研究。
4网络环境下研究小学教育专业美术课程体系的展望
通过研究与实践,能从美术学科建设角度,改变当前小学教育专业建设不够深化的现状,并使小学教育专业建设充分体现教育发展趋势。将利用、开发丰富的网络美术资源,以课堂教学与网络教学相结合的形式,创建线上、线下,开放与半开放相结合,灵活多元的课程内容、评价方式,帮助教师扬长避短,借鉴他人优势达成教学质量的最优化,帮助学生积极、充分地利用网络环境下的优势最大化地开展学习与自主成长。有效构建与教育环境、社会发展、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目标、终身发展相结合的小学教育专业美术课程体系及课程实施机制。最大化、最优化地达成培养“一专多能”全科型优秀小学教师的目标。
5结语
篇10
关键词MIS系统系统集成键盘缓冲区操作继承原有软件系统
1引言
在接到开发中国人民银行广西区分行办公信息服务系统任务的初期,我们既兴奋又迷茫,兴奋的是我们有机会从事一项意义重大的工作,迷茫的是在我们以往所进行的系统集成实例中找不到可以借鉴的经验,而且从各种资料上也查不到类似的范例。尽管开始时我们还感到无从下手,但我们还是下决心完成这一艰巨的任务。在整项工程的建设过程中,我们的感觉仿佛是在黑暗中摸索前进,我们制定并否定了一个又一个方案,最后终于找到了一个看起来可行的方案,并勇敢地前进,终于在完成了任务的同时证明了这一方案的可行性。2需求分析
中国人民银行广西区分行办公信息服务系统建设的目的是为行长和处长们办公决策提供全面、可靠、快捷的信息服务。这一系统开发完成后,行长及处长们只需在计算机前就可调阅人行各业务处的数据和报表,并且还能查阅到广西区情、广西国民经济综合情况、电话号码、飞机航班、列车时刻、最新文件及重大事件等信息。中国人民银行办公信息服务系统不仅要新开发许多公共信息服务系统,而且最重要的是要在人行广西区分行二十多个业务处现有的和将来中国人民银行总行配发的软件系统基础上进行,即要求新开发系统要完全具有人行广西区分行原有各业务系统及将来总行配发下来的软件系统功能。根据项目内容,我们可以将需求归纳成两大类信息服务系统即业务信息类和公共信息类信息服务系统。
公共信息类信息服务系统包括电话号码、列车时刻、飞机航班、最新公文及最新动态、广西区情及综合情况等这些公共的信息查询系统,这类系统原来中国人民银行广西区分行内没有,因此我们需要开发这些软件系统,这一部分方案比较容易确定。业务信息是指中国人民银行广西区分行各业务处每日产生的大量数据及报表,这些数据及报表是各处的业务软件系统处理的结果。业务信息类服务系统不仅要求功能齐全,而且要操作简单,行长和处长们只需进行简单的操作即可查阅到各业务处的数据和报表。因为各业务处的办公信息服务系统的来源复杂,有的是从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各相对独立的专业司配发下来的,有的是中国人民银行广西区分行科技处的同志开发的,有的是市县支行同志开发的。同时这些软件开发工具也不一,并多是.EXE文件,因此系统集成难度大,我们需要寻找到一个可行的系统集成方案。
3系统集成方案的制定
本项工程最突出的特点是要在完全利用原有系统的前提下为高层领导开发一个高水平的软件系统,因此无论在设计思想上还是在技术上都需要对现有系统集成方法有所突破。为此,我们进行了多种尝试,先后制定过以下四个方案。
(1)从分析和处理各原业务系统原始数据入手重现各种报表。
(2)截取打印机端口数据获得原业务系统各种报表,并进行处理。
(3)将原业务系统数据转换成可被EXCEL.识别的数据,用EXCEL来编制和管理报表系统。
(4)直接将原业务系统集成进我们的系统,利用原业务系统的查询功能。
经过深入细致的调研和研究分析,我们选定了最后一个方案。直接将原业务系统集成进我们的系统,利用原业务系统的查询功能。
4办公信息服务系统总体设计方案
在分别确定了网络系统方案,软件系统及系统集成方案后,我们设计了系统总体设计方案。具体如下:
1)采用WINDOWSNT网络结构,服务器为中文WINDOWSNT3.51,工作站采用中文WINDOWS3.2。
2)数据库采用CLIENT/SERVER模式,数据库服务器采用SQLSERVER6.5,LIENT端开发工具采POWERBUILDER5.0。
3)用POWERBUILDER5.0开发系统主框架及公共信息子系统。
4)将业务系统放在工作站硬盘上,让其在工作站上运行,然后通过网络来采集和传送数据。
5)将各业务系统直接集成到办公信息服务系统中。
6)将所有业务系统在每台行长用机硬盘上都安装一套,行长在本工作站上使用与各业务处相同的系统,查阅各种业务数据,业务数据通过网络采集。
7)用直接对键盘缓冲区操作的方法,简化行长对业务数据的查询过程。
5系统数据流程
公共信息存放在网络服务器,各工作站都可直接查询。
从业务软件上网,数据的安全性及软件系统的可靠性三方面考虑,中国人民银行广西区分行办公信息服务系统将业务软件系统及所有的业务查询系统软件都放置在工作站硬盘上,业务数据查询操作也只对工作站硬盘进行。在对业务数据处理方面网络只承担数据采集及传递的任务,业务数据的流程是定期从各业务处工作站拷贝到网络上相应目录,再由行长和处长们将其从网络上取回到他们自己的工作站。
6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采用这一方案,需要将用POWERBUILDER新开发出来的系统与原有的WINDOWS环境上运行的,EXE文件与在DOS下中文环境UCDOS上运行的.EXE文件及在DOS环境上foxbase下运行的.PRG文件,或在LOTUS123下运行的软件集成在一起,并且采用了直接对键盘缓冲区进行操作的技术,因此就面临着许多诸如内存不够,地址及显示方式冲突等错综复杂的问题,下面就介绍我们曾遇到的问题及解决问题的方法。
6.1网络结构
由于各业务系统原来是在单用户环境上开发的,没有考虑网络上运行的特点,因此无法直接上网,为此我们采用非集中式数据管理方法,将业务系统放在工作站硬盘上,让其在工作站上运行,然后通过网络来采集和传送数据,这样就解决了业务系统多个用户同时使用,数据共享及网络安全等问题。
6.2系统集成方案
因为中国人民银行广西区分行办公信息服务系统覆盖面很大,并要将原有五花八门的系统与新开发的系统集成在一起,在这些系统中有POWERBUILDER开的发,有用VISUALFOXPROFORWINDOWS及FOXPROFORWINDOWS开发的,也有在DOS及UCDOS下用FOXPRO2.5及FOXBASE开发的,还有在LOTUS123下运行的系统,同时还要考虑直接对键盘缓冲区进行操作时的可靠性,因此系统集成方案是本项目中的关键。我们曾经制定了两种方案,第一种方案是系统一开始是运行在DOS环境上,先进入UCDOS,这样用户可正常运行DOS下的业务系统,当需要运行WINDOWS下的系统时,才退出UCDOS进入WINDOWS,用户接着可
使用WINDOWS下的业务软件及公共信息软件系统。第二种方案是,系统一开始就运行在WINDOWS环境,用户可直接运行公共信息系统及WINDOWS环境下的业务软件系统,当用户需要使用DOS环境的系统时,再调用WINDOWS下的DOS窗口,进入UCDOS,然后运行业务软件系统,运行完后退回WINDOWS。第一种方案比较简单,但用户界面不理想,操作步骤及系统反应时间较长。第二方案用户界面良好,操作管理简便,但由于系统叠加层次较多,因此需解决内存及其它资源限制及冲突等问题。经过努力我们成功地按第二方案实施,使得原来五花八门而显得零乱的多个系统在WINDOWS下集成起来,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6.3键盘缓冲区操作
因为办公信息服务系统的使用者是人行广西区分行的高层领导,因此除了要求界面美观之外,还特别要求使用简便。由于我们将各原有系统集成到我们的软件中,而各原有系统一般功能繁多,并多需要输入口令等繁琐的步骤才能进入到领导们所需的查询功能,因此我们采用预先将这些操作的字符序列自动写入键盘缓冲区的办法,将这些步骤“短路”,领导们在调用该业务系统时就直接进入到查询功能。
在对DOS环境下运行的业务系统,我们采用直接向键盘缓冲区写入字符序列,以简化操作的方法。采用这种方法需要掌握写入的时机,否则及容易造成不可预见性的结果以致死机。由于用户将要在不同业务系统中来回选择,因此键盘缓冲区操作程序在内存的驻留方式也是一个需要处理好的问题,否则会出现内存管理混乱等问题。经过反复尝试我们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案,采用从WINDOWS调用DOS进程及UCDOS之后,调用键盘缓冲区操作程序,将操作序列写入到键盘缓冲区,然后再调用业务系统,由系统自动按键盘缓冲区的字符序列进入业务系统的查询操作,在退出业务系统时,由WINDOWS自动清除内存中的UCDOS及键盘缓冲区操作程序,使内存恢复到调用前原状。在处理WINDOWS环境中运行的业务系统时,我们在进入系统前直接调用键盘缓冲区操作程序,将操作序列写入到键盘缓冲区,然后调用业务系统,让其自动按键盘缓冲区序列进入到其查询功能。
6.4内存优化
采用这种集成方案,内存将要容纳网络驱动程序,WINDOWS,UCDOS,FOXBASE,业务系统,DOS解释程序等,因此常常会遇到内存不足的问题,采用优化内存是解决内存不足的一种方法,我们采用DOS的MEMMAKER来优化内存,以解决基本内存不足的问题。
6.5WINDOWS与UCDOS协调工作
由于系统主框架是运行于WINDOWS环境,而业务系统许多是在DOS环境下UCDOS环境中运行,这就涉及中文WINDOWS与UCDOS协调工作的问题,如果先进UCDOS,然后执行WINDOWS,则会造成显示方式冲突,系统无法使用,反之,先进WINDOWS然后再调用DOS进程,进入UCDOS,则使用顺畅,并且在退出DOS进程后,内存没有任何残留。
6.6解决内存不足问题
采用直接集成方案,内存将要容纳网络驱动程序、WINDOWS、UCDOS、FOXBASE,业务系统,DOS解释程序等,因此常常会遇到内存不足的问题,采用优化内存是解决内存不足的一种方法,但只能解决部分基本内存不足的问题,在许多情况下仍需采用别的方法。如某处业务软件是在FOXBASE下运行的.FOX程序,该.FOX程序调用DOS命令,这样内存中将要容纳网络驱动程序,中文WINDOWS3.2,DOS,UCDOS5.0,键盘操作驻留程序,FOXBASE,该.FOX及DOS命令解释程序,从而造成内存不足。为解决这一问题,我们找来了反编译程序,将.FOX文件反编译成.PRG文件,然后用FOXPRO2.5,将其编译成.EXE文件,这样在调用它时,就无需执行FOXBASE,从而解决这种内存不足的问题。
7成果
在进行项目开发的过程中我们曾查阅许多资料,没有人曾介绍用类似的方案进行系统集成的经验。因此在项目开发完成前,我们一直担心,最后的系统会不会是个“四不象”,但我们惊喜地发现,我们的系统不仅功能强大,性能可靠,而且各部分衔接自然,使用极其方便。这种系统集成方法是一种新颖的方法。为在大型企业及机构已有的软件系统基础上进行系统集成创造了一种巧妙简截而又成功的解决方案。
9参考文献
[1]PowerBuilder5.0技术参考手册(套)北京市晓通网络数据库研究所
[2]Excel5forwindows大全,海洋出版社
[3]WINDOWSNT3.51技术手册(套),微软公司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网络监督管理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