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少碳排放的有效途径范文

时间:2023-12-15 17:54:5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减少碳排放的有效途径,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减少碳排放的有效途径

篇1

1.1提升能源利用效率

我国处于工业化的阶段,想要减少碳的排放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提高其能源的利用效率,并且我国提高能源效率的空间较大。我国主要是建筑物以及交通运输和工业这三者碳的排放量较大,尤其是工业所排放的碳量。我国属于发展中的国家,拥有较为先进技术的同时也拥有落后的技术。在建筑方面需要效仿欧洲国家,建筑零排放的建筑物,从而减少碳的排放量。同时不断提升工业的能源,将落后的产能迅速的淘汰,同时,将排放量降到最低。在交通方面可以通过修建高速铁路,尽量减少飞机的班次,可以在提供便捷服务的同时减少碳的排放量。

1.2调整我国产业结构

发展低碳经济的有效途径就是调整产业结构,并发展低碳的产业,将其高碳像低碳转变,使其成为升级我国产业结构的主要方向。应该将重点放在知识密集以及技术密集的产业,例如信息以及现代服务的产业,尤其是现代服务业,我们必须要减少制造环节所产生的能耗和物耗以及污染。优化产业的结构,提高高碳产业市场准入的标准,并积极的发展低碳产业,这对于我国未来经济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3大力推广低碳技术

发展低碳经济需要将低碳技术作为其发展的支撑,从而才能真正意义上实现低碳经济。目前,我国还需要进行不断的自主创新并且积极的研究开发以及推广并应用捕获以及封存碳的技术,以及能源的再生利用技术,恢复生态以及替代资源化技术等,使其先进技术中节能的优势充分的发挥出来,并且促进清洁的生产与循环利用,进一步使能源的附加值以及使用效率提高,在保障其能源供应处于安全的同时对温室气体的排放进行控制。特别是,对于太阳能以及风能和生物能源等已经成熟了的低碳技术要大力的推行,并倡导将其应用到节能型建筑物以及环保型的农业这些领域中去。

1.4建立完善的碳交易市场

温室气体排放权的交易体系可以简称为碳交易,碳交易运行的机制有两种,分别是配额以及项目的交易。也就是通过项目合作的这种形式,买方需要向卖方提供资金或者是技术方面的支持,从而使温室气体的减排额度减少。碳交易市场的建立属于系统工程,我国应该尽快建立一套发展全国统一的与其碳市场相关的法律规范体系,使其目前的排放交易所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提高省市对于碳交易的管理以及认知的能力,并且还需要积极的构建以及供给碳交易信息的平台。

1.5加强国际间交流与合作

想要发展低碳经济必须要加强国家和国家的合作。在发展低碳经济以及自然生态保护大气环境等较多领域开展国际性的环保合作项目。同时建立新的环境保护合作机制,为大力推进国际组织以及政府机构参与到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合作提供法律依据。积极建设环保产业,并且在产业的规划上面将新型的能源以及环保材料与设备技术的研发作为发展的重点,吸引各个国家环保企业的注入,从而为环保产业的发展提供资金以及技术和人才方面的支持。

2保护大气环境的措施

大气环境的破环,是导致全球变暖以及酸雨形成的主要原因,因此,在发展低碳经济的同时要注意大气环境方面的保护。

2.1首先在工业布局方面要合理

大气状况对于人们特别重要,因此应该均匀的分布工业生产,不能将工业生产集中到局部或者是少数的大城市中。这样,单位面积所排放的污染物较少,有利于自然的净化。特别是,在选择厂址方面也应该选择符合其性质的地方,例如,应该将产生有害气体的厂址选在居民区下风向。

2.2改进燃料结构及方式

能源结构不合理,使其能源利用率较差,从而导致我国大气污染更加严重。因此,必须要改善我国能源的结构,并且加大石油以及天然气的比重,不断发展新的能源,并且还可以采取一些具体的措施,例如区域供热,使煤气化得以实现。

2.3提升人们环境保护的意识

采取植树造林的方法,绿化我们生活的环境,由于绿色的植物可以将大气中氧气更新,从而使空气的成分得到调节,达到净化大气的目的。因此,大面积的进行植树造林可以对温室效应进行调节,增加生物链中的含碳量,使其大量的碳无法进行转换,进而不能进入大气中去。(好像是不太通)同时还需要根据气候变化培育出适合该气候的新农作物,从而减少温室气体对环境造成的影响。

3结语

篇2

一、能源消费数据及碳排放计算结果分析

(一)数据来源

采用的基础数据来自2010-2013年宁波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能源年报及统计年鉴数据。

(二)碳排放计算结果

根据各能源品种的终端消费量以及碳排放系数,可以测算2010-2013年宁波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能源消费的碳排放情况(表3)。

(三)结果分析

1.碳排放量稳步上升由表3可知,2010-2013年宁波市规上工业的能源消费产生碳排放总量为5955.91万吨,折算成CO排放量为21858.2万2吨。2010-2013年年碳排放总量分别为1339.68万吨、1527.86万吨、1512.37万吨和1576万吨,除2012年受经济不景气影响略有回落,其他年份呈稳步增长态势。

2.碳排放强度有所下降“十二五”前三年,宁波市规上工业增加值碳排放强度同比分别上升1.8%,下降5.7%和3.5%。由图1可知,宁波市规上工业经济发展较快时,碳排放增长较快,增加值碳排放强度也相对较高,同比不降反升。经济发展较慢时,碳排放增长更慢,碳排放强度下降较快。

3.碳排放源比较集中原煤是宁波市最大的碳排放源。虽然表3中显示电力的碳排放量最高,但近绝大部分电力碳排放来自原煤燃烧,热力同理。因此可以视原煤为该市最大的碳排放源,四年累计约占全市工业碳排放的69.3%。其他石油制品是第二大碳排放源。2010-2013年宁波市规上工业累计消费其他石油制品1279.5万吨标煤,产生碳排放749.4万吨,占总排放量的12.6%。焦炭是第三大碳排放源。2010-2013年宁波市规上工业累计消费焦炭695.5万吨标煤,产生碳排放594.7万吨,占总排放量的10%。原油在宁波市一次能源消费中占了相当高的比例,但由于它在宁波市用于原油加工转换进行炼油,碳分子进入了石油制品中,并非终端消费,因此原油并非宁波市的主要碳排放源。从趋势看,四年来,宁波市碳排放量中煤炭等高碳含量能源的碳排放比重呈略有下降。2013年煤炭类能源碳排放占总排放量的80.1%,比2010年下降了2.4个百分点。含碳量相对偏低的油制品类能源碳排放比重有所上升。2013年油制品类碳排放占总排放的15%,比2010年上升了1.4个百分点。含碳量最低的气类能源占比很小,四年来也略有上升,但总体平稳。

二、节能减排措施建议

在现阶段的经济增长模式中,要保持经济的高速增长就得依赖能源的消费。经济的发展是导致碳排放量增加的主因,但减少碳排放并不能通过减缓经济增长来实现,降低能源消费强度是抑制碳排放量增加的主要因素。从长远来看,改善能源消费结构、调整产业结构;从近期来看,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技术改造等节能措施是节能减排的主要途径。

1.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加强回收利用。以煤炭为主要能源的火力发电、供热的碳排放量很高。2010-2013年,这两项碳排放占宁波市工业总排放超过了55%。由表2可知,2013年宁波市发电、供热碳排放系数与2010年基本持平。如果能有效提高发电、供热效率,大力发展水电、风电和太阳能发电等可再生能源是降低碳排放强度的有效手段。此外,加快余热、余压、余气的回收利用也是抑制碳排放增加、节约能源的有效途径。

2.加大能源结构调整力度,发展低碳能源和新能源。2010-2013年煤炭类作为高碳能源占了碳排放总量的80.6%,而相对低碳的气类能源只占4.4%。虽然要在短期内很难改变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但若能进一步加大对水电、天然气、风能及太阳能等清洁能源的使用力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碳排放量的增加速度。

篇3

【关键词】清洁发展机制;现状问题;解决完善

一、CDM项目的含义及其重要意义

(1)CDM项目的含义。CDM即清洁发展机制(Clean Development Mechanism),是根据《京都议定书》建立的一种创新性的国际合作机制,是指发达国家政府或企业以资金和技术投入的方式,帮助发展中国家实施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项目,通过项目合作实现经核证的减排量(Certified Emissions Reductions,简称CERs),从而实现他们根据承诺的减排量。同时,有效运用清洁发展机制也是发展中国家吸引资金和技术,提高资源使用效率和减少污染,促进国内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是其履行《京都议定书》、参与国际环境和经济合作的重要内容。总之,CDM项目的前提是各国间异质的国际法律义务,运行动力是各国间差异的减排边际成本,终极目标是促进可持续发展,实际功用是国际和解与全球公益。(2)CDM项目的重要意义。CDM项目是国际社会为应对气候变暖,全球减排而启动的,是为了帮助发达国家有效实现其《京都议定书》第一期承诺的减排任务基于市场而提出的三个域外减排弹性机制中最具创新力的机制,因此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首先,CDM可以起到诱导机制的作用。CDM在一定程度上使发达国家让利于发展中国家,如此便诱导着所有国家都参与到应对气候变化国际法律体系中。其次,CDM项目有助于《京都议定书》内容的实现。《京都议定书》缺乏强制性的执行机制,一直存在履约效果不足的问题,CDM项目则为各国履行义务提供了现实的路径,使气候条约得到有效的执行,实现条约最初的目的。最后,CDM项目是一种“双赢”机制。CDM将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紧密结合,同时贯彻“可持续发展原则”,将有助于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

二、国际社会中CDM项目开发的现状

国际上第一个CDM项目于2004年11月注册成功,这个项目位于巴西里约热内卢,目标是通过收集垃圾填埋的甲烷气体用以发电来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同时对于当地也有着直接的环境效益。此项目对于巴西其他地区和全世界的CDM项目有着异常重要的示范和指导意义,也标志着情节发展机制实施新阶段的开始。当今全球的CDM项目中,项目数量最多的是水电项目,其次是风项目;每年核证减排量最多的是水电项目,还有风项目;核证减排量得到注册签发的项目数量最多是得氢氟碳化物,占签发总量的52%,还有氧化亚氮,占签发总量的23%。获得CERs签发的CDM项目数量最多的是水电项目,其次是风项目,再次是生物能项目。

三、国际社会CDM开发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其解决途径

(一)国际社会CDM开发面临的主要问题

1.碳排放碳排放权指标分配制度不完善。《京都议定书》只针对部分发达国家规定了应减少的碳排放量,而未规定发展中国家的碳排放量。发展中国家承担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责任确实应与发达国家有所区别,但发展中国家就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也应承担必要的责任。欧盟等国履行减排义务较好,但其他国家排放量的增加会导致全球温室气体排放的总量没有减少,打击了积极履行减排义务国家的积极性。

2.碳排放权分配的标准不统一。世界各国在参与谈判时都会从本国的利益出发,提出对本国有利的分配草案,所以《京都议定书》排放权指标的分配通常是政治妥协的结果。如果国际社会无法确立统一的碳排放权分配的标准,谈判就很难取得进一步的进展。

3.CDM运行规则缺少有强制力的履行制度。清洁发展机制项目需要登记注册、监测、核查核证、申请颁发CERS等多个步骤,程序比较繁琐麻烦并且前期成本投入较多,并且对未能完成《京都议定书》规定的减排义务的国家,目前尚没有有效的监督惩罚机制,这大大影响了部分国家履约义务的积极性。

4.现有的CDM项目分布严重不均。现有的清洁发展机制项目大部分布在中国、印度、巴西等发展中大国,最不发达国家所占份额相对较少,而这些国家往往迫切需要资金和技术支持。

(二)CDM开发面临的主要问题解决途径

1.制定科学的碳排放碳排放权指标分配制度。(1)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和共有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确定发展中国家的减排任务。(2)应以“人均累计二氧化碳排放”为基准并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各国的控制温室气体排放责任。

2.使清洁发展机制项目进一步向最不发达国家倾斜。把CDM项目扩展到目前尚未受到重视的非洲、拉美各国,就要加强当地制度和这些国家的能力建设。这需要发达国家和国际机构的支持,所以在2012年后的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法律文件中必须有这样的专门承诺。

3.各国应积极配合服从联合国等国际机构对大气等全球公共资源的监督管理。各国应在一定程度上服从联合国对各国履行国际义务的监督、执行和核查,服从有关国际组织的统筹安排,保证《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京都议定书》的权威性,这是在更大程度上、更广泛的范围内维护全球共同利益和实现各国国家利益的需要。

4.简化清洁发展机制的程序。简化CDM项目的运行规则,降低项目业主申请的成本有助于CDM项目的推广与发展。同时,争取制定有效的监督惩罚机制也会大大提高各个国家履行自身义务的积极性。

篇4

关键词:餐厨垃圾 垃圾处理 环境税

一、引言

随着城镇化水平的加快,中国餐厨垃圾量逐年攀升,由此带来的环境污染不断加剧。统计表明,中国的城市生活垃圾年产量已达1.5亿吨,其中餐厨垃圾几乎达到二分之一。各大城市中,北京占37%,天津占54%,上海占59%,沈阳占62%,深圳占57%等,均高于发达国家。由于我国的法制不完善,没有相关的法律限制,餐厨垃圾大部分都流向了个体养殖户,经过处理转而喂猪, 由此滋生出一系列食品安全问题. 2012年12月上海市人民政府修改了《上海市餐厨垃圾处理管理办法》.此文件明确要求杜绝餐厨垃圾喂猪的现象发生,这使得庞大的餐厨垃圾处理面临新的困难。如何有效地减少餐厨垃圾的排放量,如何使得餐厨垃圾的资源化进程加快,这是中国政府目前面临的挑战.我们应该如何从源头上减少餐厨垃圾的排放量呢?本研究通过对高校在校学生的调研,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和路径分析的方法,寻找如何从在校学生的角度有效的减少餐厨垃圾排放量的对策. 餐厨垃圾的排放可以看作一种变相的碳排放,只是这种碳排放是以一种有形的形态而不是通过全球变暖这一现象间接的展示在人们面前.于是碳排放的解决机制可以部分移植到餐厨垃圾的解决问题上,尤其是其中的排放量的限制方法。以下图1进行说明厨余垃圾循环模式:

从图1我们可以对所有的消费者和相关部门的排放量产生一个反馈,这个反馈的意义在于提示行为主体养成节约的意识,并进而解决过度浪费的现象,减少餐厨垃圾的排放。

二、调查分析

最近学校开展了“光盘”活动,目地在于提升学生食品节约意识,减少餐厨垃圾的排放量,增强学生绿色消费的意识,真正做到绿色消费从我做起、身体力行。我们对如何从学生的角度减少餐厨垃圾的排放量进行了研究,通过结构方程模型,利用spss16.0和amos软件对影响学生个体餐厨垃圾排放的因素进行探究。本次问卷共发放250份,回收有效问卷210份。

餐厨垃圾排放量受到个体消费支出、环保意识、消费习惯和食堂就餐人数等因素的影响。通过问卷调查我们可以对他们之间的关系进行合理的假设和分析。由于学校的人口大致固定,每个食堂的就餐人数具有稳定性,因此在建模时不考虑就餐人数对餐厨垃圾量的影响,并且通过求平均的方法来获取每个学生的餐厨垃圾信息.按照likert五级量表,每个题目设5个选项,1至5分分别对应于非常不符合,不符合,一般符合,符合,非常符合.每个指标通过多个题目进行衡量,对多个题目的得分进行求平均值就是被调查者该指标的得分.例如:本研究对节约意识的探讨是通过环保意识和经济条件这两个方面进行衡量的,其中环保意识通过是不是经常把饭带回宿舍,一般是不是能把饭吃完,是否建议食堂使用免费塑料袋等题目的平均得分进行衡量.经济条件也通过类似的方法得到。本文的原始假设如下:(1)假设价格和餐厨垃圾的排放量存在相关的关系,但是具体正负相关不能提前确定,必须通过问卷调查得到的数据进行分析(2)假设节约意识和餐厨垃圾的排放量同样存在相关的关系,具体的值必须通过数据分析得到(3)价格和节约意识之间存在单向的因果关系,即价格对节约的意识存在影响(4)假设人数对餐厨垃圾的排放量作用不大,由于校园的居住人数相对固定,本模型排除就餐人口对餐厨垃圾的影响。通过迭代,得最后的模型图如图四:(1)价格和节约的意识之间确实存在作用,价格越高,行为个体的节约意识也相对较强.但是这种影响是不是具有长期效应不在本研究的讨论范围之内(2)食物价格和餐厨垃圾排放量之间存在负相关的关系(3)环保意识对餐厨垃圾的量存在负作用,环保意识越强,餐厨垃圾的排放量较低。结论比较符合人们的普遍认识,然后对模型进行相关的修正,添加e1,e3和e2,e4之间的共变关系有效的减小了卡方的值.

由图2可得如下结论:(1)在这个模型中所有的修正系数都小于3.84,满足结构方程模型内在质量的标准;(2)此模型中所有系数的参数统计量的估计值都达到显著水平(p小于0.05);(3)所有的参数的标准化残差小于2.58

,满足结构方程模型内在质量的检验要求;(4)agfi=0.993,gfi=0.997,rmsea=0.000都达到统计的要求,说明本模型是一个有效的模型;(5)经计算潜在变量的组合信度大于0.6,平均方差抽取率大于0.5,表示模型的拟合比较好. 该模型表明餐厨垃圾的量和食堂的价格之间存在负相关的关系,餐厨垃圾的量和节约意识之间存在负相关的关系,价格和节约意识之间存在正相关的关系。

三、减少食堂餐厨垃圾的建议

基于以上分析,本文提出针对餐厨垃圾排放量过大的两点建议,具体如下:

(一)以征收个体环境税为手段来增强个体的节约意识和环保意识,进而减少餐厨垃圾的排放量,从而减少由餐厨垃圾的过量排放带来的环境的影响。可以通过提高一次性餐具的价格,转免费的塑料袋为收费形式等间接的收取环境税。就日本每年和环境有关的预算就超过1万亿日元,用于垃圾处理和再利用的预算约1500亿日元.企业回收利用工业垃圾遵循的是“3r”原则,即废弃物的减少(reduce)、再利用(reuse)和再循环(recycle)。日本政府的3r行为对我国垃圾的处理同样具有借鉴意义,资源化程度的提高也算是减排的一种有效的途径.餐厨垃圾的处理也是同样的道理. 通过对餐厨垃圾的资源化利用从另一方面间接的减少餐厨垃圾的排放,减少餐厨垃圾的危害性,这也是减少高校餐厨垃圾排放的有效途径,至少是减少有害餐厨垃圾的有效途径。

(二)加强宣传工作,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使他们自动的投入到餐厨垃圾减排的活动中来。“光盘”活动起到了良好的效果,据介绍,自“光盘”活动开展以来,学校食堂餐厨垃圾排放量明显降低,赢得了食堂工作人员的一致认可。充分发挥学校各种社团的力量,通过宣传和交流等手段无形中提高学生的节约意识,达到减少餐厨垃圾的最终目的。

五、总结

本文提出通过对个体的餐厨垃圾的过量排放行为征收”环境税”来提高在校学生的节约意识的建议,我们要制定一个合适的”税率”来达到减少餐厨垃圾的最终目的.学校的人口相对整个社会来说比较少,实行实名制购买政策和建立统一的数据库相对容易,关键是真正如何把这样的政策施行下去,使得环保的意识能够在新一代的年轻人中间得到强化.食堂机构和消费者之间要加强信息的交流,充分了解就餐人员的不同的需求,寻找就餐人员和食堂机构之间信息的最优匹配.达到在满足消费者的最优效用的情况下尽量减少由于双方信息的不对称导致的餐厨垃圾的大量产生情况的发生。减少一次性塑料袋的使用是减少餐厨垃圾的一个重要的方面,但是不管是过量的塑料袋或者过量的剩菜剩饭我们只要对个人的排放量进行实名记录,那么”环境税”的方法在高校中是可行的.

参考文献:

[1]吕凡,何品晶,邵立明,等.易腐性有机垃圾的产生与处理技术途径比较[j].环境污染治理与设备, 2003, 4(8): 46-50.

[2]薛祖源.国外若干城市垃圾的处理现状和动向[j].现代化工, 2003, 5(22), 5: 57-59.

[3]杨先海,吕传毅,褚金奎.城市生活垃圾预处理和资源化研究[j].再生资源研究, 2003, 1: 31-33.

[4]碳权分配 全球碳排放权及参与激励 徐玉高 郭元 吴宗鑫

篇5

1模型说明及相关假设

1.1碳标签当前市场上的碳标签主要有两种类型,分别为二氧化碳当量标签和分级标签,其特征见表1。相对于具体的碳足迹数据标签,分级标签具有直观,更易于实施的特点。二氧化碳当量标签以英国碳标签为代表;而碳等级标签以美国的ClimateConsciousCarbonLabel、香港地区的LCMP标签为代表。而这两种标签关于低碳标准(碳等级)所对应的碳足迹高低的制定则是企业最为关注的。只有自身产品的碳排放能够达到标准,那么其所付出的努力才能够得到市场的认可,否则减排努力就无法为企业创造收益[13]。而碳标签划分级别的方式可以使消费者对于产品的单位碳产出率有直观的了解,可以更清晰地引导消费者进行低碳产品的消费,如家电行业的能效分级。本文将考虑碳标签达标标准如何设定才能使社会效益最大化。

1.2消费者需求碳标签可以直观地引导购买者和消费者选择更低碳排放的产品,从而达到低碳和节能的目的。碳标签只是标示了单位产品所产生的碳排放(环保程度),要真正发挥效果,一个重要的条件是消费者具有保护气候和环境的倾向,即拥有足够的环保意识,对于更加环保的产品拥有更高的支付意愿,这一方面需要政府加强对消费者消费观念的引导;另一方面也需要政府给予一定的政策支持。对于消费者需求提出以下假设:消费者需求与产品碳排放的负相关关系。碳标签将影响消费者的支付意愿,绿色程度更高的产品消费者支付意愿更高,绿色程度更低的产品消费者支付意愿更低。如电饭煲、电风扇等四类生活小家电在贴上新能效标识后,相比未贴新能效标识的产品增加20%~30%。因此,我们假设产品的绿色程度与消费者的支付意愿呈正相关的关系,即某一产品的单位碳排放越低则消费者的支付意愿越大(与碳减排正相关)。本文中考虑的减排主要是通过技术投资减排,主要考虑企业技术投资减排,这是因为技术投资减排已经成为我国直接减少碳排放来的主要方式。2012年8月,国务院印发了《节能减排“十二五”规划》明确我国将有2.366万亿资金投向节能减排领域。洁净煤技术、火电行业中的脱碳技术和投资于可再生能源等碳减排方式是从源头控制碳排放的主要方式。由于技术条件的约束以及产品本身存在碳排放几乎是难免的,产品的单位碳排放的降低存在一个上限,设定为。假设某一产品的单位减排量为e,则。单位减排量a满足,为单位产品最高减排量。假设某一产品可以被认为是“低碳产品”的要求是该产品的单位碳排放为e0,即该产品的单位碳排放低于e0时才能触发消费者的额外绿色支付意愿,设企业达到e0时所对应的减排为a0,即e0=e-a0。对某一个具体的产品来说,可以认为e0是一个定值,e越大意味着a0越大,产品达到e0需要付出更多的减排努力。根据以上分析,因为为碳标签下消费者的总需求量,考虑需求关于价格敏感的情形。这时候即单位产品碳排放减少,但是产品的消费者需求却与单位产品碳排放量无关。因为产品不能达到碳标签的最低标准,其碳减排的信息不为消费者所知,此时企业必然选择不减排的策略。所以本文只考虑a≥a0的情形。a0主要取决于政府对某一产品碳排放等级的评定,对某个企业来说,如果a0越高,则意味着对该产品的环保要求越加苛刻,因为企业需要付出更多的碳减排努力,才能够分享到减排所获取的收益,从而可以刺激企业生产出更加环保的产品。

1.3企业技术减排投资通过投资于新能源、减排设备、能源和材料节省等技术和工艺改进方式来降低单位产品的碳排放量极为普遍,很多企业都极为重视碳减排技术的研发与合作来实现减排目标。如乐购在2010年投资了1.5亿美元技术研发专门用于节能减排,安装了世界一流的能源管理系统、新风换气系统及高效电子整流器等国际领先的节能设备。在这种减排投资中,除了一次性投资的成本与单位减排目标有关,往往还会引起单位产品生产成本的增加或者减少,由于碳减排量的成本可量化性,由此形成的成本增加可以通过对单位减排量进行修正解决。

1.4决策顺序本文的决策顺序为:(1)政府或相关组织制定表示碳标签的等级标准e0,单位碳排放给环境造成的影响或者处理这些排放的成本定义为ε;(2)考虑碳投资减排成本之后,制造商确定其销量和价格;(3)消费者购买产品。在问题的具体求解上,则采用逆推法进行求解。

2企业产销与减排策略分析

在碳标签环境下,单位产品碳排放量的降低可以提高消费者的购买潜力,从而促使企业生产更多的产品,企业的收入也将随着单位产品碳排放的减少而增加。由于低碳商品对于需求的拉动作用,企业就具有了采取措施降低碳排放的动力。结合消费者需求函数,建立以下企业成本—收益模型。当4ρ-φ2<0时,意味着投资成本系数较小,即单位减排代价较小,而绿色程度敏感系数较大。这种情况下,这样随着单位产品碳减排量的增加,利润增加。从宏观层面来说,可以达到降低碳排放强度同时提高企业收益的结果,即提高了单位碳排放的使用效率,增强了企业收益。所以对于以降低碳排放强度作为碳减排目标的我国来说,碳标签的是实现这一目标不可或缺的有效途径。然而,碳标签能否实现经济收益和整体环境收益的完美和谐却还存在不确定性,这将在下文中进行阐述。

3碳标签政策的有效实施

前文站在企业的视角,分析了企业在不同碳标签标准下的最优决策。下面将从政策制定者的视角分析碳标签政策的实施。

3.1模型建立政府在选定碳标签规制政策后,则需要制定碳标签标准来约束和鼓励生产商的行为,以追求社会福利(SW)最大化,平衡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影响[16]。社会福利除了供应链利润、消费者剩余以外还应包括社会碳环保收益。即使是贴上环保碳标签的产品(满足a0)也仍含有一些不利于气候环境的碳排放。在这里我们定义社会碳环保成本为完全中和产品碳排放所耗费的成本,即达到产品零排放所花费的成本。我们假定单位碳排放给环境造成的影响或者处理这些排放的成本定义为ε,且假定环保收益成本是可以货币化的。

3.2仿真分析为了进一步揭示具体的管理意义,通过数值仿真的方法对碳标签的实施进行研究,数值仿真参数参考了刘倩晨的研究数据。企业的最优单位产品减排量单位减排量为碳标签的临界标准,即企业单位产品碳排放在达到碳标签的标准后,将不再有动力去降低自身产品的碳排放。若要鼓励企业继续致力于产品单位碳足迹的降低,需要提高企业的技术减排能力或者消费者的低碳购买意愿。不管哪种情况,社会福利都随着碳排放社会处理成本的增加而减少,因此如何有效应对碳排放的负面效应对于政府极为重要。总之,通过设立碳标签引导消费者消费低碳产品的方式,来提升单位产品的碳排放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方法,致力于提升减排潜力、消费者对低碳产品的偏好以及中和碳排放的是政府及企业关注的重点。

4碳排放标签政策存在的问题

碳标签政策引导企业投资于降低单位产出排放,能否降低整个供应链的碳排放却存在极大的不确定性。如供应商对能源节省设备进行投资,这相应降低了生产成本,从而可能增加向市场销售的产品数量,增加了碳排放。投资于技术减排可以降低单位产品的碳排放,但是由于存在市场需求与单位产品碳排放的负相关关系,降低单位产品碳排放可能促使企业增加产量,从而使企业总碳排放量增加。如我国政府提出到2020年在经济总量增长100%的基础上,碳排放总量增长不高于60%的碳排放目标。引进碳标签的规制政策对于低碳经济的意义是十分重大的,可以从根本上为企业改进生产流程、引进新能源,提高管理效率等提供重要的创新动力。然而,由上述可以看到,即使企业选择了降低单位产品的碳排放强度,也不一定降低总体的碳排放。如果政府对于低碳产品提供大量补贴,即技术减排成本降低(ρ变小),鼓励了企业单位减排,但是由于顾客的支付意愿增加、需求量增大,导致企业产量增加,社会总体消费量会增加,使总体碳排放增加。所以需要对碳排放总量进行控制规制。

5结束语

篇6

关键词:低碳,碳排放,生态城市,可再生能源

1.生态城市、低碳城市的提出

城市作为一个人工改造的生活环境其与纯自然环境的不同之处在于它是一个政治、经济、环境相互渗透、相互交织而形成的“生命有机体”。在近代社会数百年经济高速发展中,人们几乎完全漠视了环境。当我们的物质财富积累到相当的程度,蓦然回首,才发现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已然千疮百孔。于是,生态城市被提上议事日程;环保、绿色、低碳成为各个国家、各座城市竞相追逐的桂冠。特别是在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不欢而散,《京都议定书》即将到期的今天,对低碳城市、零碳城市的呼声可谓甚嚣尘上。应当说,生态城市是人类社会走到环境保护与社会发展十字路口的必然选择,而低碳是生态城市的应有之义。

2.中国城市生态水平、碳排放现状分析

继《欧洲绿色城市指数》《拉丁美洲绿色城市指数》之后,今年2月《亚洲绿色城市指数》。从一系列比较数据我们看出,中国城市的碳排放情况与发达地区的城市不同。在欧洲和北美,约一半的能源用于建筑物的供暖、通风、空调和楼宇照明,另一半的能源用于交通和工业;因此,减少碳排放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减少能源需求和改变消费模式。在中国,三分之二以上的能源用于工业生产,不到三分之一的能源用于建筑和交通;因此,减少碳排放的工作重点是减少工业生产中的能耗强度,但同时又要接受家庭能源消耗量越来越大的事实。

最近几年,中国一直都是温室气体排放最多的国家。原因在于中国能源过渡依赖煤炭。1990年以来,中国煤炭消费在一次能源中的比重一直维持在70%左右,而低碳能源核电的比重则2000年以来才有所增加,可再生能源水电的比重也不太高。因此,中国高碳特征非常明显。以发电为例,中国平均燃煤发电量的比例为80%。而法国的核电占到全国电力结构的三分之二以上,还销售到其他国家;北欧电力结构则以水电为主,占七成以上。差距之大,可见一斑。

中国目前是世界工厂,制造业大国,不可能将工业这一支柱缩减。中国目前还是发展中国家,人民生活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更不可能忽视生活条件的改善。那么,我们该何去何从?

3.建设生态城市、低碳城市的出路

目前,碳减排主要有3种技术选择:一是化石能源替代技术,主要包括清洁能源替代技术,可再生能源技术,新能源技术;二是提高能效,减少能耗,实现减排放;三是碳埋存及生物碳汇技术。

从资源上看,中国是一个煤多油少气贫的国家。2007年底煤炭探明储量1145亿吨,占全球探明储量的13.5%,仅次于美国和俄罗斯;石油和天然气的储量分别占世界总储量的1.3%和1.1%。由于煤炭储量相对丰富,运营成本相对较低廉,长期以来都是中国最主要的一次能源,这种状况可能还会持续相当一段时间。

从能效上看,技术因素对降低碳排放的具有积极的重要影响。以钢材生产为例,中国在生产技术水平低的时候,生产一吨钢材需要1.3~1.4吨标煤,技术进步后需要不到0.7吨标煤。在发电技术方面,以前,发一度电需要煤400克以上;现在运用新技术后的水平只需要300克多一些,而最先进的超临界发电机组更是只要290克。但是,我们看到这种正面效应是有限的。

从碳汇上看,中国陆地生态系统的碳贮量目前处于一种低水平状态:森林植被的现有碳贮量为潜在贮量的44.3%,土壤的现有碳贮量为潜在贮量的90%,陆地生态系统碳库贮存具有一定潜力。中国森林覆盖率低,生物量相对较低,全国的陆地生态系统碳汇较小,可能仅有美国的1/2到1/5。而中国人地矛盾突出,用于造林的土地有限,以人工造林增加碳吸收,成本高,效益低,不具优势。

因此,中国的出路只有逐步脱离煤炭依赖型能源结构,发展可再生能源,推进绿色基础设施、绿色建筑的建设,提倡绿色出行、绿色照明。这一方面需要政策引导,另一方面需要经济支持。2007年《可再生能用中长期》规划出台,提出到2010年实现可再生能源占全国一次能源消费的比例为10%,2020年到15%的目标。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中国可再生能源的开发使用才刚刚起步,与其他国家相比存在很大差距。任重而道远。

4.总结

生态城市是一种先进的可持续的城市发展模式,并非朝夕之间即可一蹴而就。推进生态城市建设首先需要一个良好的大环境,才能有利于其正常发展,才有可能真正实施。一个极为重要的因素在于软件支持。以往的很多东西都不能与生态城市这一体系相配合,相适应,甚至会产生相反的作用力,阻碍其建设;比如监管制度、服务理念等多方面同建设生态城市的要求尚有一定的差距。这就需要进一步完善,健全与生态城市建设相匹配的管理服务体系。必须要对发展方式和生活中相关的各方面都要进行必要的改变,转变思想,与时俱进,才能跟得上历史和社会进步的潮流。

篇7

    1林业是发展低碳经济的有效途径

    林业是减排二氧化碳的重要手段。部分研究认为,林业减排是减排二氧化碳的重要手段。首先,通过抑制毁林、森林退化可以减少碳排放;其次,通过林产品替代其他原材料以及化石能源,可以减少生产其他原材料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碳,可以减少燃烧化石能源过程中释放的二氧化碳[2]。1.1毁林、森林退化与碳排放近年来,大部分的毁林活动都是由人类直接引发的,大片的林地转变成非林地,主要活动包括大面积商业采伐以及扩建居住区、农用地开垦、发展牧业、砍伐森林开采矿藏、修建水坝、道路、水库等[3]。在毁林过程中,部分木材被加工成了木制品,由于部分木制品是长期使用的,因此,可以长期保持碳贮存,但是,原本的森林中贮存了大量的森林生物量,由于毁林,这些森林生物量中的碳迅速的排放到大气中,另外,森林土壤中含有大量的土壤有机碳,毁林引起的土地利用变化也引起了这部分碳的大量释放。因此,毁林是二氧化碳排放的重要源头。毁林已经成为能源部门之后的第二大来源,根据IPCC的估计,从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初,全世界由于毁林引起的碳排放一直在增加,19世纪中期,碳排放是年均3亿t,在20世纪50年代初是年均10亿t,本世纪初,则是年均23亿t,大概占全球温室气体源排放总量的17%。因此,IPCC认为,减少毁林是短期内减排二氧化碳的重要手段。

    1.2林木产品、林木生物质能源与碳减排①大部分研究认为,应将林产品碳储量纳入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报告,主要理由是林产品是一个碳库,伐后林产品是其中一个重要构成部分[4]。通过以下手段,可以减缓林产品中贮存的碳向大气中排放:大量使用林产品,提高木材利用率,扩大林产品碳储量,延长木质林产品使用寿命等。另外,也可以采用其他有效的手段来减缓碳的排放,降低林产品的碳排放速率,如合理填埋处置废弃木产品等方式,这样,甚至可以让部分废弃木产品实现长期固碳。在森林生态系统和大气之间的碳平衡方面,林产品的异地储碳发挥了很大的作用。②贾治邦认为,大量使用工业产品产生了大量的碳排放,如果用林业产品代替工业产品,如减少能源密集型材料的使用,大量使用的耐用木质林产品就可以减少碳排放。秦建华等也从碳循环的角度分析了林产品固碳的重要性,林产品减少了因生产钢材等原材料所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又延长了本身所固定的二氧化碳[5]。③以林产品替代化石能源,也可以减少因化石能源的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例如,木材可以作为燃料,木材加工和森林采伐过程中也会有很多的木质剩余物,这些都可以收集起来用以替代化石燃料,从而减少碳的排放;另外,林木生物质能源也可以替代化石燃料,减少碳的排放。根据IPCC的预计,2000—2050年,全球用生物质能源代替的化石能源可达20~73GtC[6]。相震认为,虽然通过分解作用,部分林产品中所含的碳最终重新排放到大气中,但因为林业资源可以再生,在再生过程中,可以吸收二氧化碳,而生产工业产品时,由于需要燃烧化石燃料,由此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所以,使用林产品最终降低了工业产品在生产过程中,石化燃料燃烧产生的净碳排放[7]。林产品通过以下两个方面降低碳排放量:一是异地碳储燃料,二是碳替代。这两方面可以保持、增加林产品碳贮存并可以长期固定二氧化碳,因此,起到了间接减排二氧化碳的作用。从以上分析可知,林业是碳源,因此在直接减排上将起到重大作用;林业可以起到碳贮存与碳替代的作用,可以间接减排二氧化碳。因此,林业是减排二氧化碳的重要手段。有些研究认为林业在直接减排二氧化碳方面的作用不大。这是基于较长的时间跨度来考察的,认为林业并不是二氧化碳减排的最重要手段,工业减排是发展低碳经济的长久之计;但是从短时间尺度来考察,又由于CDM项目的实施,林业是目前中国碳减排的一个重要的不可或缺的手段。

    2森林碳汇在发展低碳经济中发挥的作用巨大绝大部分的研究认为,林业是增加碳汇的主要手段。

    谢高地认为,中国的国民经济体系和人类生活水平都是以大量化石能源消耗和大量二氧化碳排放为基础。虽然不同地区、不同行业单位GDP碳排放量有所差别,但都必须依赖碳排放以求发展。这种依赖是长期发展形成的,是不可避免的,我国现有的技术体系还没有突破性的进展,在这之前要突破这种高度依赖性非常困难,实行减排政策势必会影响现有经济体系的正常运行,降低人们的生活水平,也会产生相应的经济发展成本[8]。谢本山也认为,中国还处于城镇化和工业发展的阶段,需要大量的资金和先进的技术才能使这种以化石能源为主要能源的局面有所改变,而且需要很长的周期,目前的条件下,想要实现总体低碳仍然存在较大的困难。与工业减排相比,通过林业固碳,成本低、投资少、综合收益大,在经济上更具有可行性,在现实上也更具备选择性[9]。从碳循环的角度上讲,陶波,葛全胜,李克让,邵雪梅等认为,地球上主要有大气碳库、海洋碳库、陆地生态系统碳库和岩石圈碳库四大碳库,其中,在研究碳循环时,可以将岩石圈碳库当做静止不动的,主要原因是,尽管岩石圈碳库是最大的碳库,但碳在其中周转一次需要百万年以上,周转时间极长。海洋碳库的周转周期也比较长,平均为千年尺度,是除岩石碳库以外最大的碳库,因此二者对于大气碳库的影响都比较小。陆地生态系统碳库主要由植被和土壤两个分碳库组成,内部组成很复杂,是受人类活动影响最大的碳库[10]。从全球不同植被类型的碳蓄积情况来看,森林地区是陆地生态系统的碳蓄积的主要发生地。森林生态系统在碳循环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森林生态系统蓄积了陆地大概80%的碳,森林土地也贮藏了大概40%的碳,由此可见,林业是增加碳汇的主要手段。聂道平等在《全球碳循环与森林关系的研究》中指明,在自然状态下,森林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固定于林木生物量中,同时以根生物量和枯落物碎屑形式补充土壤的碳量[11]。在同化二氧化碳的同时,通过林木呼吸和枯落物分解,又将二氧化碳排放到大气中,同时,由于木质部分也会在一定的时间后腐烂或被烧掉,因此,其中固定的碳最终也会以二氧化碳的形式回到大气中。所以,从很长的时间尺度(约100年)来看,森林对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变化的作用,其影响是很小的。但是由于单位森林面积中的碳储量很大,林下土壤中的碳储量更大,所以从短时间尺度来看,主要是由人类干扰产生的森林变化就有可能引起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大的波动。根据国家发改委2007年的估算,从1980—2005年,中国造林活动累计净吸收二氧化碳30.6亿t,森林管理累计净吸收二氧化碳16.2亿t。李育材研究表明,2004年中国森林净吸收二氧化碳约5亿t,相当于当年工业排放的二氧化碳量的8%。还有方精云等专家认为,在1981—2000年间,中国的陆地植被主要以森林为主体,森林碳汇大约抵消了中国同期工业二氧化碳排放量的14.6%~16.1%。由此可见,林业在吸收二氧化碳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篇8

关键词:低碳理念;园林景观;运用

中图分类号:TU986.58文献标识码:A

前 言

国民经济蓬勃发展背景下,城市发展迎来了更多发展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更大的挑战,传统城市发展模式已经难以满足人们的审美水平,而低碳理念作为一种新理念,不仅能够有效节约资源,还能够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因此,加强对低碳理念在园林景观中运用的研究具有现实意义。

1 低碳理念概念及在园林景观中运用的重要性

1.1 概 念

低碳理念主要是指建立在节能、环保及低碳能源技术基础之上,共同促进森林恢复和增长,增加碳汇、减少碳排放量,减缓气候变化的一种理念,贯穿于社会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并衍生出低碳经济、低碳能源等多个概念[1]。

1.2 重要性

人们生活日渐提升,对自身生活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低碳理念的运用,能够科学、合理的规划绿色空间,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另外,全球温室效应日益严重,主要是二氧化碳排放量过多引起的,且环境污染问题严重危害着生态环境。基于此,将低碳理念运用到园林景观建设当中,能够突破城市整体拥挤错乱的格局,调节城市综合承载功能,充分体现了可持续发展观念。

不仅如此,相比较发达国家,我国空气治理方面工作效果并不好,为了能够减少煤炭燃烧及汽车排放物,积极实施低碳理念能够从源头上解决这一问题,兼顾预防和治理2方面,从而发挥积极作用;园林景观建设过程中,低碳理念给予相应的指导,能够选择合适的植物,合理安排植物布局,实现生态植物和景观建筑相结合,从而促进城市社会、经济发展。

2 低碳理念的运用原则

2.1 量化性

低碳理念在园林景观中运用,需要充分考虑影响园林景观中的各个要素,计算其碳排放量,并利用碳排放量指导造景方案的设计,提高资源利用率,从而构建原生态理念的绿色发展模式。

2.2 因地制宜性

因地制宜主要是针对园林景观所在区域造景材料的选择,避免长途运输,最大程度程度减少能源消耗,另外,坚持因地制宜原则,能够更加倾向于选择低碳材料,减少碳排放量高的材料,从根源上解决碳排放问题,促使园林景观发挥积极作用,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2]。

2.3 可持续再生性

随着城市园林景观不断发展及人们审美水品的提升,更多节能新产品应运而生,但是,在实际运用过程中,仍然要确保资源的开发与保护相协调发展,而不是一时之需,更多的要考虑长远发展和效益,坚持走资源可持续再生道路。

2.4 生态性

生态性原则主要是指在园林景观设计和建设过程中,要建立在周边环境基础之上,避免对原生态土地的改造,保留原来景观,不仅如此,在植物选择和种植上,也要顺应生态特点。

2.5 共生性

共生性原则主要是针对园林景观中的植物而言的,将各类树种进行合理的搭配,并进行群落种植,形成大景观景观墙,在实现植物共存的同时,还能够节省独树修建的成本。除此之外,还包括乡土性、保护与恢复的原则[3]。

3 园林景观中,低碳理念理念的运用

3.1 合理配置植物,提高固碳能力

园林绿化作为园林景观设计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贯彻和落实低碳理念的有效途径,主要通过调节绿色植物的碳汇功能减少碳排放量。碳汇主要是指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储存生物碳库中[4]。因此,加强对绿地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坚持因地制宜原则,选择合适的植物,并加强对植物的管理,确保植物健康成长,并发挥吸收碳、释放氧的作用。

植物选择时,要结合当地情况,选择固碳能力较强的植物,形成低碳园林绿地,例如:香樟、银杏等;在植物配置时,要深入分析和了解植物的功能及特点,合理的栽种植物,建立特色园林景观,兼顾环境保护及观赏2方面功能,不仅如此,还需要渗透低碳理念,充分考虑植物固碳能力,促使各植物之间能够实现优势互补,最大程度上吸收碳,可以将常绿灌木和落叶乔木合理配置,提高局部景观固碳能力。

例如:我国上海世博园作为一项成功案例,其将低碳理念运用到植物配置中,把场地分为原生态实地保护区、内河净化区等,在沿水地带栽种水生植物,给人们一种生态野趣的景观形象的同时,促使其发挥汇碳能力,另外,针对复层,栽种乔木和灌木,从而促使其有效改善园林内部环境,减少二氧化碳。通过构建垂直绿化景观,提高景观审美价值,减少能源消耗。

3.2 营造水体景观,提升园林整体效果

水体景观作为园林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营造良好氛围,提高园林景观整体效果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城市园林景观中,人们对水体景观的需求日渐增强。基于低碳理念,在水体景观设计过程中,在兼顾景观美观的同时,还需要坚持低碳性、生态性原则。因此,低碳理念要渗透到水体景观设计过程中。

在水体景观选址方面,要结合当地自然水源及地形情况,就地取材,避免水源运输造成的资源浪费,减少碳排放量;针对水体景观设计,要坚持合理性原则,不仅要充分考虑整体园林景观的效果,还要避免过度浪费;水体景观涉及的灯管、音乐等辅助设计,需要与管理部门共同协商,减少水资源、电能等能源的过度消耗,另外,还需要对水体景观进行净化处理,减少水体污染,提高园林景观整体效果,从而满足人们日益增加的需求[5]。

例如:后滩公园作为上海世博园的重要组成部分,利用现有场地,建立水净化系统,结合黄浦江一面倾斜的特点,通过将内河进行过滤、沉淀等12道工序,将黄浦江水质提升到一个更高的等级,且净化数量在满足自身需求的同时,还能够为世博会场提供景观、浇灌用水。

3.3 创造人工景观,提高资源利用率

3.3.1 材料选择方面

园林景观设计涉及道路铺装、建筑等多方面工作,在材料选择时,设计人员要坚持低碳理念,避免选择不可再生原材料的使用,减少碳排放,最大程度保护环境,另外,还需要充分考虑材料性能和寿命等因素,优先选择能够回收再利用材料。随着科学技术不断发展,新型景观材料层出不穷,为现代园林景观设计和建设提供了支持和帮助,基于此,在材料选择时,可以尽可能选择新型景观材料,例如:利用木结构代替混凝土结构或者钢结构,这样不仅能够减少水资源使用量,还能够大大减少碳排放量。

3.3.2 积极普及可再生能源

低碳理念的本质是减少能源消耗和污染,新能源的开发为园林景观设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如:风能、太阳能等,目前,园林景观设计一般利用太阳能在照明系统当中,在减少电能使用量的同时,还能够实现园林景观建设。因此,积极推广和普及可再生能源十分必要。

3.3.3 重视施工细节管理

园林景观在施工过程中,要严格按照设计方案开展施工工作,减少高能源消耗机械操作,最大程度减少能源消耗,保护周边环境,另外,值得注意的一点是,园林景观竣工后,还需要加强维护和保养,从而有效提高园林景观整体效果。除此之外,园林景观设计师也需要加强对低碳理念的深入分析和研究,指导园林设计,促使园林景观最大程度发挥积极作用[6]。

例如:园林景观内部道路的设计,要结合公园面积大小、形状等因素,进行合理布局,实施人车分流形式,在园区入口处开设停车场,禁止车辆进入园区,提高道路利用率,并在园区内部设置人行道、自行车道等,将其延伸至园区各个角落,提高可达性。并积极落实自行车租赁业务,减少能耗,缓解交通压力。

4 结 论

根据上文所述,低碳理念作为新型理念,在减少碳排放量、保护生态环境等方面占据举足轻重的位置,而园林景观设计能够为人们创建宜居、健康的生态环境。因此,将低碳理念运用到园林景观设计中十分必要,加强对植物、水体及人工景观的管理,选择新型原材料,坚持相应原则,提高园林景观整体效果,从而为智慧城市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睢志强,王雅静,周蕴薇.景观视觉模拟评价的研究进展及在城市园林景观中的应用[J].农业科技与信息(现代园林),2010,18(03):259-261.

[2]郝宏波,闫晓云,刘子龙.居住区园林景观中的自然要素分析[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20(05):12-14.

[3]王万喜.玻璃在现代景观设计中的应用[J].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农学卷,2011,10(08):158-159.

[4]杨铁夫.休闲式酒店园林景观设计探析――以张家界湘电国际酒店园林设计为例[J].中外建筑,2013,14(01):265-267.

篇9

关键词:碳金融;碳金融市场;清洁发展机制(CDM);对策

1997年12月,有149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在日本东京签订了限制发达国家温室气体排放量以抑制全球变暖的《京都协议书》。《京东协议书》的签署,促进了低碳经济的发展,碳金融由此也开始产生。所谓碳金融就是指所有服务于限制温室气体排放的金融活动,包括直接投融资、碳指标交易和银行贷款等。也可以说,碳金融是通过市场的途径来实现对于气候变化的解决。碳金融包括了三种比较灵活多变的合作机制,即国际排放贸易机制、清洁发展机制、以及联合履行机制。

一、我国碳金融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是最大的清洁发展机制项目供给国。按照《京都协定书》,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在2012年之前无需承担减排的义务,在我国境内所有减少的温室气体排放量都可按照CDM机制转变成为核证减排单位,向发达国家出售。根据世界银行的数据报道,发达国家在2012年完成50亿吨的减排,其中将近70%由中国提供,也就是说我国市场将提供近30亿吨的以二氧化碳为主的碳排放。

二、当前我国碳金融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碳金融行业的相关法律以及国家的政策都不够完善,对碳金融没有完整统一的监管。我国碳金融还处在发展阶段,国家对于这一新兴的金融方式还没有给予足够的认识以及支持。在监管方面,国家金融监管机构并没有相应的政策以及明确而统一的指导意见。

缺乏一个完整而有效的碳金融市场。碳金融的交易差不多开始于2006年,已过6年的发展,但我国仍处于碳金融市场的低端地位。首先,我国的碳金融市场存在明显的技术问题。由于碳金融所交易的温室气体并不是以实体存在,所以对于其排放量准确的测量存在了较大的技术难度。其次,碳金融产品是以单一的CDM供给。由于我国是最大的碳排放国,外加产品的单一性,导致我国在碳资产的定价方面处于劣势地位;并且没有形成统一的碳交易中介市场,投融资渠道比较狭窄;在碳基金方面,我国虽然有所发展,然而由于规模小、数量少,并不能满足企业对于资金的需求,并影响到新的碳金融产品的开发以及碳金融领域的拓展。最后,碳金融市场缺乏良好的激励机制,碳金融发展的目的是为了人民生活环境更美好,更健康,更自然。虽然目的是比较美好,然而企业需要盈利,没有良好的激励机制,导致企业对碳金融的积极发展受到了影响。

我国金融机构对于碳金融这一领域的参与度明显不足。由于我国金融机构参与度低,导致我国在碳金融方面相对于国际缺乏足够的资金以及碳金融产品和衍生品创新。正是因为我国在对于碳金融方面不论其深度还是广度都处于劣势,所以在国际市场方面我国处于市场的低端。

作为一个新兴的产业,碳金融面临着新的风险。由于碳金融正处于新的发展阶段,因此许多行业中的科技和理论还不够完善,而且没有形成统一的标准和规划。上述因素,使商业银行以及其他金融机构对于碳金融的投入产生不确定因素,变向地增加了商业银行以及其他金融机构对碳金融产品的风险管理,再加上商业银行一直保持“三性”原则,因此商业银行不会对于新兴的碳金融市场进行大量的投资。而投资的不足,使碳金融市场在创新以及完善中缺乏硬件设施的配套。

三、碳金融在我国的发展前景

2009年12月19日,哥本哈根气候大会结束后,一个新的经济体系开始建立――低碳经济。也许低碳经济将会成为21世纪以来的新的一场工业革命,也许这不仅仅是一种新的经济方式,而且是一个新的政治博弈。届时我们将放弃原来的传统经济体系,而去接受并且发展新的经济体系。而经济决定上层建筑,政治也将会随着经济的变化而发生悄然无息的变化。

1、促使中国经济的健康发展。发展低碳经济是对于社会的一种责任,也是为了人民大众的生活更健康、更安全、更自然。同时低碳经济也给我国经济带来了新的机遇,促使我国商业银行开展新的衍生业务以及有助于我国新能源行业的进一步得到支持和发展。从微观方面来看,碳金融将会进一步推动新一轮经济的增长;从宏观上来看,碳金融的进一步发展将会引起新的经济体制改革,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

2、进一步推动商业银行转型。通过对于碳金融业务的拓展,商业银行进一步优化收入结构,减少对于资产业务以及负债业务的依靠,增大中间业务的收入来源。碳金融是相对于传统的经济业务,它是一种全新的业务。它要求商业银行必须对碳金融给予全新的认识以及全新的运作模式和新的金融风险管理模式。对此,商业银行将要不断的进行创新。另外,碳金融中的清洁发展机制项目一般需要两个或者两个以上国家的金融机构通力来完成。因此,通过金融机构经常的业务往来,中国商业银行将会有新的发展机遇,并且获得丰富的国际经营经验。

3、碳金融符合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低碳经济的发展,促使我国在经济和环境形成了一个有机的统一。使社会效益得到了最大的提升和实现。并且使商业银行一方面得到新的商机,另一方面商业银行实现对于新的经济类型的转变以及培养人才。低碳经济的发展是有效控制温室气体的排放、防止全球气候变暖的有效途径,通过用经济的手段来达到解决生态环境问题。因此,不论是生态环境、资源,还是推动技术的创新上,碳金融都是完全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以及科学发展观。

4、树立中国在国际的良好形象。由于我国是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国家,对此我国积极参与碳金融的发展,优化经济与环境,积极开展绿色信贷业务,顺应全球碳金融潮流和趋势,使得我国在国际中的影响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并且推动我国经济的新一步发展和改革以及加强碳金融业务在生态环境和社会效益中的地位。

5、推动我国技术创新。低碳经济的核心是能源技术与减排技术的创新,而这将会衍生出新的产业结构体系、制度以及新的价值观。碳金融是低碳经济的表现形式,低碳经济的创新将会更加推动碳金融的创新的发展。发展碳金融的目的在于建立一个高效能、低耗能、低排放的新经济发展方式,进而推动其他的生产模式、消费模式以及国际贸易模式。

四、我国碳金融的发展对策研究

1、正确的认识碳金融在未来的地位。二十一世纪以来人们越来越关注生态环境,可以看出碳金融在未来的经济发展中占据了足够重要的地位。碳金融市场将会成为国家战略投资的重要市场,碳金融衍生的产品将会在国际市场中起到重要的作用,甚至碳金融将会更加巩固碳金融强国的货币。因此我国必须正确看待碳金融在我国的重要性,牢牢把握住新的金融创新。

2、建立相关的法律体系,并制定相适应的激励机制和有关的政策支持。碳金融涉及领域较为广泛,其中包括了新能源领域、环保节能领域、材料安全领域、生物工程领域等环保、节能和绿色安全产业。因此整个碳金融发展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它需要政府对其有着足够的重视以及相关的政策支持。建立相关的法律法规体系以及形成有效的激励机制就成为碳金融产业良好的软件设施和必要的政治环境。比如说,金融监管部门加强对于碳金融产业的监管,使其形成一个规范而有效市场体系;国家对于碳金融产业设立专门的碳基金;对碳金融涉及的领域给予碳金融产业优先考虑等。

3、形成有效的人才培养体制和引进体制。一个行业要想繁荣和强大,必须依靠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因此必须加强对于这一方面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树立新的金融理念,加强对低碳经济的宣传。使低碳经济和碳金融的新理念深入人心,形成人才培养和引进的良好环境。

4、构建完整有效的碳金融市场。当前我国正处于“十二五”规划中,必须牢牢把握这一发展机遇,完善和发展碳金融市场体系。完善碳金融市场,首先要构建碳金融交易平台,只有一个完整的平台才会使碳金融形成一个统一而标准的服务体系;其次,充分发挥商业银行的作用,商业银行不仅充当了碳金融产品的开发和买卖,而且它还积极充当着碳金融的宣传角色;其次要积极推动中国在国际碳金融市场中的影响力,进一步加大人民币与碳金融的结算,扩大中国碳金融市场在国际中的地位;最后要鼓励民间机构与其他金融机构加大对碳金融市场的投资,积极参与到这一新的金融市场中来,促使各个金融机构之间的协同合作。

5、积极宣传碳金融,发展碳金融产品以及衍生品,鼓励绿色信贷。积极开展碳金融产品和鼓励绿色信贷有助于国家建设绿色环保的新兴企业,推动新兴绿色的经济发展。

结束语:

碳金融是符合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新道路,我国拥有大量的碳金融资源,市场潜力巨大,在给予一定的政策和投资下,我国将会逐步建立起一个完整有效的碳金融市场体系,而碳金融的发展将会促进我国经济新一轮的快速增长。

参考文献:

[1]我国碳金融发展的形势展望与政策建议[J].《中国货币市场》2010.07:p36-39

[2]中国“碳金融”发展的制约因素及路径选择[J].《中国发展》2010.02:p23-29

[3]“碳金融”发展现状、前景及对策研究[J].《甘肃理论学刊》.2010.04:p72-77

篇10

关键词:森林抚育;低碳经济;分析与探讨

中图分类号:S75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6)13010802

1森林抚育与低碳经济

森林抚育是培育森林资源的重要手段,也是国有林场长期以来保护培育森林资源、提高林分质量、促进绿色增长的第一抓手。更是低碳经济下生态林业建设的重要途径。

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要生产和发展经济,就不可避免地会造成碳的排放。低碳经济要求在尽量减少碳排放的同时,必须重视发挥森林对二氧化碳的吸收作用。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把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固定在植被和土壤中。森林抚育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林分质量、改善森林环境、促进林木生长、增加森林的生物量储存大量的碳。森林增加碳汇,改善人居环境,促进生态文明;加强森林经营,提高森林质量, 控制森林火灾和病虫害,促进碳吸收和固碳。

2森林抚育的作用

森林抚育,主要是对幼龄林、中龄林林分进行生长抚育以提高林木生长势,促进林木生长发育,增强森林生态系统的防护功能,增加森林在区域内防止水土流失,增加森林的生物量及固碳的作用。切实加强森林抚育管理,严格按作业设计和相关技术规程合理施工,不仅成本低、抚育后综合效益好。

2.1森林抚育促进林木生长,增加森林蓄积,促进碳吸收

2.1.1森林经营措施

岐山县地处陕西省关中平原西部,崛山林场地处岐山北部千山山脉,以崛山林场森林抚育为试点区,时间从2011~2015年,在森林经营区域抚育面积25500亩。

近5年,林场对刺槐幼龄林目标树分布均匀的林分及二代萌生幼林,伐庄萌芽密度大(每亩180~215株),确定作业方式为修枝―定株;对妨碍目的树种生的灌木、藤条进行割灌抚育,增加土肥条件及生长的营养空间。

抚育方式―定株 ,伐除小的、弯的、生长弱的、密集丛生的林木,保留大的、直的、长势强的树木,合理调整林分密度,让保留木生长有较好的营养空间,在油松飞播林,人工林修枝抚育,按抚育技术规程,一般幼龄林伐除枯死轮枝高度控制在油松树高的1/3处,中龄林伐除枯死轮枝高度控制在油松高的1/2处。

对林分内培育目标树分布不均匀的,林分内妨碍目标树种生长的藤条、灌木,采用割灌-修枝和修枝-割灌的综合抚育方式。通过综合措施才能达到最佳抚育效果。

2.1.2森林抚育成效调查

针对不同抚育措施、区域,先后在森林抚育林分内设6个标准地,观察调查抚育后林木生长状况。主要调查记录林木生长情况、健康状况等。林分质量监测指标包括林分郁闭度、林分生长状况(年平均树高、胸径、蓄积量生长量)、林分健康状况(病虫感染与危害程度、火灾潜在发生率、林内卫生状况、有害物种、外界干扰)等。

重点监测森林抚育后,林分生长量和蓄积量,将监测结果分年度汇总整理。经过统计分析调查数据,抚育后刺槐中龄林平均直径生长率5.31%比对照林分4.91%提高了0.4%;平均材积生长率13.44%比对照林分11.86提高了1.58%。合理森林抚育,提高林木生长量,增加了森林蓄积量,增强森林生态防护功能,促进碳吸收和森林的固碳作用。

2.2森林抚育提高了林分质量,控制森林病虫害和火

灾,减少碳排放(1)森林抚育改善了林分卫生状况,控制森林病虫害,增强和发挥森林的固碳效能。没有抚育的中幼龄林,林分密度都很大,枯死木伴生,枯枝落叶大量堆积,林分健康状况差,极易诱发森林病虫害和森林火灾,给森林安全埋下隐患。

松扁叶蜂是危害油松的害虫之一。自1997年在崛山林场箭括岭营林区发生松扁叶蜂以来,危害程度愈来愈严重,已从人工油松林蔓延至飞播林。2000~2010年林场先后5次经人工扑杀和喷药等化学防治,均因地形地势、森林面积大、林木高、林冠密等因素,防治效果不佳。2011~2015年抚育后,经对抚育的林分质量、健康状况监测,病虫感染与危害程度大有减少、林内卫生状况良好,更好地改善了森林生态环境,促进林木生长,提高林分质量,增强并发挥森林的碳汇功能。

(2)森林抚育改善了森林生态环境,减少和控制了森林火灾,减少碳的排放。森林在应对气候变化、发展低碳经济中的作用功不可没,增加森林林分质量,提高森林蓄积量,是控制温室气体减排,改善雾霾天气,改善人类生态环境的重要措施。森林林木经过修枝、定株抚育后,林分密度得到合理调整,林内枯死木、病虫木和树杆枯死枝得到及时清理,减少和降低了森林火灾发生的几率。

3加强森林经营管理,促进低碳经济发展

可持续的发展林业,是发展低碳经济的有效途径。可持续发展就是要科学、合理地经营森林,保护森林生物多样性,增加森林面积、林木蓄积,提高林地、林分质量,最大化地发挥森林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发挥并增强森林的碳汇功能,减少雾霾等适应气候变化的功能。

2016年7月绿色科技第13期

张S:森林抚育对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作用资源与产业

3.1加强森林经营,落实森林抚育措施

千山山脉大多数人工林和天然次生林森林蓄积量较低,只有通过科学合理地经营抚育,增加森林活立木的生长量,最大潜力发挥森林三大效益。在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实施时期,森林经营抚育是林业工程建设的重点,也是提高森林蓄积量、增加森林碳汇的要求,更是可持续发展林业的方向和措施。

3.2加大林业科技推广,提供森林抚育技术支撑

加强森林作为重要的可再生资源的研究和开发利用。加大林业科学技术研究和推广。加强森林灾害发生机理和防控对策研究,通过科学研究,提供森林抚育技术支撑,推进科技兴林、科技强林的进程,为林业可持续发展和低碳经济建设作出贡献。

通过森林抚育措施发展低碳经济成本较低、综合效益好。 “森林是地球的肺”,它能吸收和减少二氧化碳。因此加强中幼龄林抚育措施,提高了森林质量和林地生产力,促进林业发展方式转变,提高森林、林木生态防护效能,充分发挥了森林调节气候,减少、减轻自然灾害、净化空气等方面生态功能。加强森林抚育更是发展低碳经济的必然选择。

参考文献:

[1]张光星,方振华.林业在发展低碳经济中的地位作用及建议[J].现代农业科技,2010.

[2]张S,王.林区人工中幼龄林抚育措施[J]. 现代农业科技,2012.

[3]陕西省林业厅.森林抚育规程:GB/T15781[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9.

[4]常红亮,孙军伟.试论现代林业与低碳经济发展[J].科技资讯,2012.

[5]郝新忠.林业在发展低碳经济中的地位作用及建议[J].陕西林业科技,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