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节约方案范文

时间:2023-12-15 17:54:4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资源节约方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资源节约方案

篇1

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破解资源管理难题,落实共同责任机制,不时总结探索制定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新机制,依照《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开展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市)创建活动的通知》国土资厅发〔〕41号)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印发省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市)创建活动实施方案的通知》豫国土资发〔〕59号)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市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创建活动实施方案的通知》郑政文〔〕210号)要求,结合我区实际,决定在全区开展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区创建活动(以下简称“创建活动”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认真落实中央对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新要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节约集约作为国土资源改革创新的主线,不时完善维护资源和保证科学发展新机制;把“创建活动”作为以资源利用结构调整,以资源利用方式转变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有力抓手,发挥资源节约集约在稳增长、调结构、转方式中的作用;通过创建活动,进一步推进我区土地综合利用工作,提高土地资源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保证能力,达到产业聚集、用地集约的目的实现产业升级跨越,促进我区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二、组织领导

经研究,为保证“创建活动”顺利开展。决定成立上街区创建节约集约模范区工作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人员名单如下:

组长:

副组长:

办公室设在区国土资源局,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具体负责“创建活动”业务指导、督促检查和日常协调工作。联系电话:

三、创建目标

进一步完善创建土地资源节约型社会的政策、法规。一是通过土地集约实现经济集约,(一)以政府为主导。制订节约集约用地规范和多行业节约用地指标体系,以土地集约引导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引导循环经济发展。要严格执行供地政策,确定用地定额指标、土地容积率、建筑系数、土地投资强度、土地产出率等,供地中严格以各行业定额节地规范核定各类建设用地规模;提高用地门槛,把好项目入口;妥善处置保证与调控的关系,优先保证产业升级、基础建设、重点项目、重要产业和民生项目用地;设定行业准入门槛,把粗放型企业挡在门外,限制产能过剩行业和高能耗、高污染项目用地。二是制订节约集约用地激励政策措施。对实行节约用地的单位和个人实行奖励。三是完善节约集约用地考核评估和管理办法,考核结果纳入年度目标责任制,与年度建设用地指标挂钩,与干部的考核挂钩。

优化节约集约的土地资源配置。一是市场配置土地资源中,(二)以市场为导向。把节约集约利用土地作为硬指标,实行土地招标、拍卖、挂牌供地。同时,严把市场准入关,对存在闲置、浪费土地资源的单位和个人,拒之市场之外。二是鼓励通过内涵增长,最大限度利用土地资源,提高投资强度,鼓励企业建多层、高层厂房,对投资强度低、占地多的企业坚持“腾笼换鸟”三是以经济杠杆调节地价,加大土地取得使用和保有成本。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和经济杠杆作用,运用价格、财税、金融等手段和产业、投资政策,促进土地资源集约利用,从用地利息上促进用地单位高效用地。

促进节约用地方式的转变。一是盘活闲置和低效利用的存量土地,(三)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要建立工业用地退出机制,对工业闲置、低效利用土地在规定期限内达不到整改要求的退出用地,由政府收购贮藏后进行集约利用。可以通过储藏、转让、改变用途、土地置换等方式,盘活存量土地。二是促进土地利用方式的转变,建设用地向空中、地下挖掘,加快“城中村”空心村”改造。三是加强集体建设用地流转试点,维护耕地,严禁毁田烧砖等现象发生。加强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整理,鼓励拆村并点,建造多层和公寓式农民住宅,引导农村居民住宅向小城镇和中心村集中。加强农村宅基地管理,凡村内有空闲地,未利用老宅基地的不得批准新增宅基地占用耕地。四是开展节地科技研究,推广立体农业、设施农业、循环农业、生态工业等模式和技术,引进无土栽培、工厂化生产及自动化控制技术,加强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

强化节约集约用地的监管。一是加强对全区各用地单位和个人的监督管理,(四)以法制为保证。强化全程监管,充分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形成“地上查,网上管”监管体系。责任到人,定期巡查。强化批地后监管,制止一切浪费土地资源的行为。二是建立节约用地统计制度和信息制度,促进各行各业改进工作,堵塞浪费土地资源漏洞。三是严格土地管理“问责”制度,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强土地调控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发〔〕31号)对本辖区内发生土地违法行为不制止、不查处或隐瞒不报、压案不追的应追究负责人的领导责任。四是严肃查处土地违法、违规行为,要坚持政府各相关部门协调作战,强化执法合力,形成既重视用地,更重视管地的工作局面。

形成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资源的社会风气。一要运用多种宣传教育手段和舆论媒体,(五)以宣传教育为手段。加强对土地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宣传教育,建议节约土地的新消费方式和生活方式,全社会建议节约文化、节约文明,形成节约意识、节约观念。二要加大节约集约用地的典型宣传,从用地管理体制、经济运行机制和法律制度上加以总结推广,使节约集约用地成为全区社会的导向和主流。三要大力开展土地节约集约型社会的创建活动,把创建土地资源节约型企业、节约型社区、节约型政府、节约型城镇作为目标和载体,推动“创建活动”有效落实,务求建设土地资源节约型社会工作取得实实在效果。

三年内达国土资源部创优规范并授予模范区称号。通过“创建活动”力争我区在实现试点产业聚集区和节约集约模范区达标基础上。

四、阶段布置

创建活动”分为启动、推进、申请、总结4个阶段开展。年。

具体负责“创建活动”指导协调。各镇(办)区政府各相关部门结合工作实际,一)启动阶段(年6月上旬—7月上旬)成立领导小组。成立相应组织机构、制定活动方案,多途径宣传,大力营造舆论气氛,全区形成节约集约用地的良好氛围。

同时将创建活动和“作风建设”创先争优”土地综合整治”等活动相结合,二)推进阶段(年7月上旬—10月下旬)制定创建活动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明确基本工作制度、工作顺序和相应的工作机制。不时总结、研究在推进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方面形成的新机制。推进我区国土资源节约集约工作全面展开。

三)申请验收(年11月上旬—12月上旬)依照“创建活动”指标规范体系和“实施方案”积极申报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区。

认真总结推进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方面形成的好做法、新制度、新机制。四)总结惩办阶段(年12月中旬—12月下旬)领导小组”召开惩办大会。

五、工作要求

统一思想。各镇(办)区政府各相关部门要统一思想,(一)提高认识。高度重视,充分认识开展“创建活动”重要意义,把节约集约利用土地作为国土资源改革创新的主线,把“创建活动”作为贯彻落实中央对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新要求、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的一项重点工程来抓。

篇2

关键词:人力资源会计  制约因素  对策

        0 引言

        人力资源会计是人力资源管理学和会计学相互渗透所形成的一门新学科。相对与西方其他国家,我国现阶段推行人力资源会计主要受到以下几个方面的制约。

        1 制约因素

        1.1 人力资源会计尚在研究阶段 1986年,上海翻译公司出版了陈仁栋先生翻译的费兰霍尔茨所著的《人力资源管理会计》,第一次在国内系统地介绍了人力资源会计的内容。二十多年过去了,人力资源在我国还可以称得上是一门“新”学科。

        另一个使我国人力资源会计研究停滞不前的重要因素是我国对人力资源会计的研究缺乏很好的团队,很多学者孤军作战。

        另外,即使我国对人力资源会计有所研究,但大部分研究忽视了人力资源会计的科学性与适用性。人力资源会计不能仅仅是纯抽象的理论,而应是一门具有很强实践性的学科。

        1.2 缺乏准确的人力资源计量方法 人力资源会计有两大分支——人力资源成本会计和人力资源价值会计。这两大分支对人力资源的计量既有一定合理性,但都有一定的局限性。人力资源成本会计对人力资源计量的局限性首先表现在,它只是管理会计的简单扩展,即依据人力资源会计所反映的人力资源价值,只是将传统会计中列入制造费用、管理费用等有关人力资源开发的费用,按一定的方式归类并予以资本化计量为人力资产价值,未有所突破。其次,它并没有对人的能力和产出价值进行计量,不能体现出人力资源的真实经济价值。最后,它没能明确人力资源的所有权归属,只是将花费在人力资源上的支出资本化为一项单独的资产,因而也就不能从根本上调动劳动者内在的积极性。从不同专家所提出人力资源价值会计的核算模型来看,对于计量模型的争论较多。因此,当前我国对人力资源的计量缺乏准确的计量方法。 

        1.3 缺乏一套较完整的理论基础 作为人力资源会计的基础,基本理论问题显得极为重要。人力资源会计是用来确认、计量和报告单位组织中人力资源的成本和价值,为人力资源管理提供信息的一个会计分支。随着“以人为本”的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人力资源会计的地位不断攀升,迫切需要一套较为完整的理论来充实其理论框架。因此,理论上系统构建人力资源会计体系,实践中大胆尝试人力资源会计模式,不仅是知识经济对会计提出的特殊要求,而且是会计界迎接知识经济挑战的重大举措。

        1.4 缺乏较健全的人才交流市场 2005年,一句台词红遍了大江南北,“21世纪最贵的是什么?是人才!”由此可见人才对于一个企业乃至国家的重要意义。人才交流即运用多种形式,开展全方位的人才智力流动服务。人才交流市场的建立,无疑为人才供求双方的双向选择提供了最佳途径,同时也为以成本和价值为确认和计量对象的人力资源会计的推行奠定了基础。

        但是我国的人才交流市场起步较晚,目前尚处于初级阶段,远未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还存在以下这些问题。

        1.4.1 人才交流市场条块分割现象严重。我国的人才交流大多是以政府行为为主导。而人才中介服务机构为人才流动提供专业化服务的收入相对于其凭借垄断性的“人才档案”管理获取的收入则微乎其微。长期以来,人才交流市场的进入门槛都较低,其附属的收益性又大,几乎每个机构都有尝试过进入人才交流市场,导致了人才市场条块分割现在较为严重。

        1.4.2 人才交流的供需矛盾突出。由于我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也导致了人才交流的供需矛盾。条块分割的区域市场与人才全方位自由流动的矛盾、区域人才需求和人才吸纳能力的矛盾日益突显。

        1.4.3 人才交流市场类别分化现象严重。近些年,出现了所谓的冷门热门专业,导致了某些人才的过剩和某些领域的空缺。人才市场类别化在很大程度上也不利于人力资源的合理分配。

        2 我国大力推行人力资源会计的对策

        为了让人力资源会计在我国得到更加长远的发展,进一步促进我国经济建设,务必要研究出有利于其发展的新对策。

        2.1 深入构筑人力资源会计理论体系 无论哪一门学科,都需要有一个理论结构,以建立统一的逻辑推理体系。会计这门学科亦不例外。有了一个科学的会计理论结构,就可以对复杂的会计实务进行抽象,从而更深刻地理解会计理论。科学的会计理论结构对于会计理论体系进行阐述和评价具有重要的作用。

        首先,将人力资源会计基本理论置于一定的会计环境中进行研究,无疑为我们研究其理论结构界定了空间范围。其次,以会计基本要素概念作为确立人力资源会计理论结构的基础内容,不但便于推理论证会计理论体系最本源性的抽象范畴,而且,也将会计要素概念自身作为人力资源会计基本理论体系的组成部分,这就为确立人力资源会计目标、会计原则等奠定了基础,也为进一步推导人力资源会计概念提供了依据。再次,要制定人力资源会计目标。它们是进行人力资源会计核算的前提条件,也可以说是进行核算的基础,没有这些前提条件,核算就无法进行。

        2.2 开辟人力资源会计计量的新途径 目前的计量方法都带有片面性,其计算结果都不能涵盖人力资源价值的全部。以非购入商誉法为例。这种方法是一种将企业的超额利润按照资本化的程序确认为人力资源价值的方法。它不仅没有计算人力资源的交换价值,而且剩余价值也只计算了一部分。因为企业的正常利润同其超额利润一样也含有人力资源价值的一部分,不容忽视。此外,按照这种计算方法,当某企业的实际利润等于或低于同行业正常利润时,该企业人力资源就没有价值,显然这是不合理的,这大大低估了人力资源的价值,违背了人力资源是一种重要经济资源的原理。

        所以,为了更好的研究人力资源会计,势必要开辟出更好的人力资源会计计量的新途径。在开辟人力资源会计计量的新途径时,要根据实际情况来选择正确的计量方法,成本法比较直观,价值法侧重于潜在的人才价值。另外,根据会计核算原则,针对不同的情况,在一个事业单位里应采用同一计量方法。

        2.3 提升人力资源会计的信息化水平 努力提高会计信息化水平,从而为实施人力资源会计打好坚实基础。会计的信息化水平主要是提高会计电算化水平。当前,我国的会计电算化工作仍存在不少问题,直接从手工操作普遍存在转为应用计算机来进行数据处理工作在技术上推广还有一定难度,尤其对于一些经验丰富的老会计来说更是不易;此外,我国经济发展的区域差异也造成地区之间对电算化普及程度的差异:经济发达地区会计电算化普及率较高,而一些经济不发达地区则相对较低。因此,要想推行人力资源会计,必须解决上述各方面的问题,大力开展计算机教育,从而提高人力资源会计的信息化水平,更好的为人力资源会计服务。

        2.4 提高人力资源会计人员专业素质 目前,相当一部分财务人员对人力资源会计不是很熟悉,我们要不断提高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学习人力资源会计的概念、科目处理、问题的分析判断和正确认识人力资源的价值,有效的反映信息,形成共识,互相配合做好这项工作。

        2.4.1 加强在校人员的思想道德教育。在会计教学中,注重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学生勤奋进取、勤俭节约、爱岗敬业、艰苦创业精神,恪尽职守、廉洁奉公、遵纪守法的品德。使学生意识到在经济建设中的作用,把个人理想同职业发展结合起来,树立起崇高的职业理想。因此,有必要调整会计专业的课程结构,适当增加对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训练,以全面提高其素质。    

        2.4.2 加强在职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对在职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应贯穿于会计人员整个职业生涯的始终。各级财政部门及有关部门应把这作为一项长期地任务,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应举办职业道德培训班,从思想政治、会计法制、经济形势等入手,来普遍提高在职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把会计职业道德水平的高低、好坏作为达标升级的一个重要考核内容。 

        2.4.3 营造良好的社会周边环境 。净化会计行为环境和会计职业道德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会计行为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会计职业道德水平的高低。净化会计行为环境,不是光靠会计职业界的努力能做得到的,而要有赖于社会各方面的变革与协调。会计职业道德建设实际上是向社会提出了提高道德觉悟、重视道德修养、净化环境的基本要求,各行各业都应提高职业道德意识,从而营造出建设会计职业道德的和谐环境。

        2.5 全面加强人力资源会计宏观管理 要想提高我国人力资源的素质,充分发挥我国人力资源的优势,大力推动我国人力资源的合理流动,是我国人力资源会计宏观管理必须要解决的问题。目前我国劳动人事管理部门已经实行了改革方案,例如,企业享有公开招收、考核录用工人的权利:享有自主招聘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的权利:允许人才的合理流动,开放劳动力市场和建立人才交流中心,让单位和人才之间有双向自主选择的机会,使资源达到合理优化配置。因此,从经济管理角度上看,人力是作为一种资源被开发、利用和管理。这就必然要求对人力资源的成本和价值进行确认、计量和记录,对人力资源开发的效益进行分析。从而使人力资源会计有了实现的可能。只有全面加强人力资源会计的宏观调控和管理,才能正确地确立人力资源的投资方向,引导人力资源的合理流动。

        2.6 由点到面大力推行人力资源会计

        2.6.1 选择一些不同行业内的典型企业、龙头企业建立人力资源会计的试点,在人员配备、物质保证、后援支持方面都应当予以大力支持。试点时可以设立两套帐:传统会计核算体系和人力资源会计体系,从而对比人力资源会计所提供的信息给企业带来的收益。同时有利于人力资源会计的成本效益分析。

        2.6.2 有目的选择少数条件较好的中外合资企业作为试点单位,这些单位更易吸收国外先进的管理理论与方法,对人力资源会计易于接受,同时也有利于借助国外的管理人员,为我国培养人力资源会计方面的专业人才。

篇3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和节约用地制度,充分发挥国土资源节约集约在稳增长、调结构、转方式中的作用,通过开展创建活动,总结推广节约集约好经验、好做法,进一步改革创新、积极探索,加快构建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国土资源节约集约长效机制,促进我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二、工作任务

通过深入扎实开展创建活动,健全完善基本制度、工作程序和工作机制,严格执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强化国土资源执法监察,有效保护耕地,建立健全国土资源节约集约利用长效机制,达到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标准,争创全国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

三、创建目标

(一)节约集约用地意识进一步增强。高度重视土地管理工作,严格遵守并贯彻土地管理法律法规,统筹城乡用地布局,科学制定土地供应计划,转变土地利用方式,控制用地规模,制止粗放用地,提升现有建设用地利用效益。大力宣传节约集约用地重要意义,使广大干部群众节约集约用地意识得到显著增强,形成全社会自觉保护土地资源和节约集约利用土地的良好习惯和氛围。

(二)土地市场秩序进一步规范。按照“管住总量、严控增量、盘活存量、节约集约”的原则,保障重大项目建设用地,节约集约用地项目优先供地,充分利用闲置土地。严格执行土地出让(划拨)政策,工业用地和经营性用地实行“招、拍、挂”等方式公开出让。淘汰类、产能过剩、重复建设的工业项目停止供地。加强房地产市场宏观调控,保障经济适用房、廉租房和棚户区改造土地供应,年度中小套型普通商品房、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用地不低于住房用地的70%。

(三)建设用地开发利用效益进一步提高。供地率基本达到倒序三年考核要求,供地前依法妥善处理好土地的产权、补偿安置等经济法律关系,完成必要的前期开发,实施“净地”出让。加大对批而未用、闲置土地和低效利用土地处置力度,依托土地市场动态监测与监管系统对建设用地进行跟踪监管。

(四)节约集约用地效果进一步凸显。建立健全建设用地供应、开发利用、市场交易、收购储备等各项用地制度。项目用地符合《省建设用地指标》要求,工业企业向园区集中,清理农村闲置、废弃地和老宅基地,推进“空心村”整治。及时向社会公示土地开发利用和监管信息,接受社会监督。

四、实施步骤

(一)宣传发动阶段(2012年6月)。成立县创建国土资源节约集约达标考核提升模范县活动领导小组,召开动员大会,对创建活动作出安排部署。制定实施方案,多渠道、多形式宣传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创建活动的目的、意义、方法、步骤和具体要求,营造活动氛围。

(二)组织实施阶段(2012年7月—10月)。按照创建活动实施方案,逐项落实节约集约利用具体措施,全面执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强化用途控制,严格用地指标,重点抓好批前、批中、批后监管,明确基本制度,工作程序和相应的工作机制,积极探索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新机制,确保达到国家、省、市创建活动考核标准要求。

(三)总结提高阶段(2012年11月—12月)。对创建活动进行总结,形成工作报告上报市国土资源局,做好迎接上级考核评定相关工作。

五、工作要求

(一)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全县各单位要高度重视,充分认识开展创建活动的重要意义,把创建活动作为贯彻落实国土资源管理工作新要求、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的一项重点工作来抓。要联系实际、深入思考,进一步加深对创建活动目标任务、工作措施的理解,确保创建活动有序开展和统筹推进。

(二)认真组织,加强领导。创建活动在县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由县国土资源局牵头,各相关单位要积极配合参与。县政府成立国土资源节约集约达标考核提升模范县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各乡镇、各相关部门也要成立相应工作机构,做好创建活动的组织协调和指导,落实各项保障措施,确保创建工作顺利开展。

篇4

+++镇党委为教育全镇干部职工养成艰苦奋斗、厉行节约的良好风气,决定在机关、社区开展建设节约型机关、社区活动。现制定如下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工作效率为中心,以节电、节材、节水、节油、节话费为重点,力争在短时间内使机关干部、社区工作人员资源意识和节约意识显著增强,浪费现象得到有效遏制,能够合理使用各类经费,合理配置各类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资源效能,降低行政成本。

二、工作目标

全镇机关及社区工作人员能够从自己做起,从身边事做起,养成自觉节约一度电、一滴水、一张纸、一升油的良好习惯。提高工作人员的社会责任感,在机关和社区内形成“节约资源,人人有责”的良好氛围。把建设节约型机关、社区的要求体现到工作的各个环节之中,争做节约的表率。

三、具体措施

(一)、爱护公物。微机、打印机等办公设备要注意保洁和正确使用,办公用品和其它办公设施要精心保管和注重爱护,如有损坏,应及时修理。

(二)、节约用电。充分利用自然光照,减少照明设备能耗,尽量减少计算机、打印机等办公设备的待机电耗,下班后后应及时切断计算机、饮水机及附属设备电源,做到“人走灯灭,人走机关”。杜绝使用与工作无关的电器设备。

(三)、节约用材。提倡双面用纸,大力推行无纸化办公,进一步减少纸质公文印制数量,修改文稿尽量在电脑上进行,如需打印讨论稿等文件时,尽量用小字号、小边距、小行距和省墨模式双面打印,杜绝浪费,减少消耗。对办公用品应本着节约的原则领取、合理使用办公用品。

(四)、节约用水。用水过后要随手将水龙头关紧关严,防止“长流水”和“滴漏”现象。

(五)、节约话费。在使用电话时尽量简明扼要,并提前打好腹稿,缩短通话时间,严禁用电话联系与公务以外的事情。

(六)、节约公务用车燃油。禁止公车私用。尽可能集中同线路人员一同外出,减少出车次数,杜绝单人多次出车。科学、正确驾驶,减少机动车部件非正常损耗,降低油耗。

(七)、做好会务及公务接待工作。本着热情、节俭的原则,做好会务和公务接待工作。

(八)、倡导家庭节约。在大力开展创建节约型机关的同时,积极倡导干部职工开展家庭节约活动,教育家人勤俭持家,共同参与资源节约,使广大干部职工家庭成为节俭、文明、健康的家庭。

四、工作要求

节约资源刻不容缓,杜绝浪费责任重大。各机关科室和社区负责人要切实提高对建设节约型机关、社区重要性的认识,带头厉行节约,率先垂范。要积极做好思想发动和组织动员,提高职工的节约意识,养成节约习惯;要结合实际,找准节电、节水、节材的切入点,落实节约责任制;把此项工作长期抓实抓好,防止反弹。力争把资源节约工作落实到每个岗位,做到人人有责、人人负责,把好每一个节约环节,堵塞每一个浪费漏洞,把资源节约的各种具体行为变成自觉行为。

五、组织领导

(一)、建立资源节约责任制。具体责任分工是:机关科室的负责人是本部门节约资源能源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办公室负责组织指导和监督检查工作;社区主任是社区节约资源能源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进行组织指导和监督检查。此项工作纳入岗位职责之中,纳入日常管理和工作考核之中,做到层层有责任,逐级抓落实。

篇5

【关键词】建筑工程绿色施工技术科学

【 abstract 】 : in our country was still in the stage of rapid economic development, as a large amount of consumption of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of the construction industry, should be full implementation of green construction, undertake the social responsibility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herefore, the green building should be formed. Building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must i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whole life cycle, namely in the decision-making,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phase to fully implement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strategy. How to modern construction phase in China to achieve green construction standard, in construction process to achieve real green construction guideline of \"four a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request, is the fundamental aim of green construction.

【 key words 】 building green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of science

中图分类号:TL372+.2文献标识码:B

绿色施工作为建筑业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手段和关键环节,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业内人士所了解和接受。如何推动建筑业实施绿色施工,促进建筑业可持续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我们共同面临的课题。我国尚处于经济快速发展阶段, 对于大量消耗资源、影响环境的建筑业,应依据因地制宜原则,贯彻执行国家、行业和地方相关技术经济政策,全面实施绿色施工,承担起可持续发展的社会责任。

一、绿色施工概念

《绿色施工导则》中指出,工程建设中,在保证质量、安全等基本要求的前提下,通过科学管理和技术进步,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与减少对环境负面影响的施工活动,实现四节一环保(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和环境保护)。

本文将绿色施工定义为:在保证工程安全、质量的前提下,在施工过程中做到“四节一环保”,通过科学管理和实施有效技术措施,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和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提高施工人员的职业健康安全,保护施工人员的安全与健康,从而满足建设资源节约型、 环境友好型社会需要的施工方式。

二、绿色施工管理

从绿色施工的概念上可以看出,实现绿色施工时要靠科学的管理和技术的进步来共同完成。《绿色施工导则》中的要点指出,绿色施工主要包括组织管理、规划管理、实施管理、评价管理和人员安全与健康管理。以下由这五方面重点阐述绿色施工管理。

2.1 组织管理

建立有效的绿色施工管理体系,制定绿色施工管理制度并确定目标。把绿色施工管理分解到管理体系目标中,任命各管理责任人,明确各自职责及任务,建立沟通交流平台、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管理。

2.2 规划管理

根据现场实际情况,编制具有针对性的绿色施工策划及实施方案,也是对施工过程中进行指导,确保达到管理目标。

2.2.1 方案编制

建设项目的施工方案直接影响到实施管理效果,为了实现绿色施工管理目标,必须将绿色施工融入方案中去。应与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沟通,合理组织施工,达到绿色施工的目标。比如材料节约率及消耗量、资源节约量、施工现场环境保护水平。在签订合同中,要明确分包单位应服从总包单位绿色施工管理。

2.2.2 绿色施工方案实施

在各种方案中细化绿色施工相关内容,明确要达到的具体目标,列出能够反映绿色施工的现场各阶段的绿色施工管理手段,以确保达到目标。

2.3 实施管理

实施管理指绿色施工方案确定之后,在项目的实施管理阶段,对绿色施工方案实施过程进行策划及控制,以确保达到绿色施工管理目标。

2.3.1 目标控制

施工过程中必将对绿色施工目标实现产生干扰,为了保证目标顺利实现,采取措施对整个施工过程进行控制。将绿色施工目标的限制作为实际操作中的目标值进行控制。在施工过程中收集各个阶段绿色施工控制的实测数据,定期将实测数据与目标值进行对比,找出原因,进行分析、采取纠正措施,直到目标的实现。

2.3.2 施工现场管理

项目建设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主要在施工现场发生,因此施工现场管理的好坏决定着目标是否可以实现。1、应明确绿色施工控制要点,结合项目本身的特点,将绿色施工控制要点进行有针对性的宣传和交底;2、制定管理计划,明确绿色施工各管理人员的职责与交流。3、制定专项管理措施,加强对一线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进行绿色施工相关知识的培训。4、加强监督、检查,对方案要求确保贯彻实施。对现场发现的问题及时记录,分析原因并提出整改及预防措施。实现绿色施工管理目标。

2.3.3 人员安全、健康管理

贯彻执行国家、地区、公司管理体系,制定施工现场防尘、防毒、防辐射等措施,保证施工人员健康安全。合理布置施工场地,保证办公区、生活区不受施工有害影响,提供健康、卫生的工作和生活环境。施工现场建立卫生、急救、防疫及突发事件预案,设置警告提醒标识牌、现场平面布置图、消防布置图、环境保护、文明施工等标识。

2.4 评价管理

建立评价体系,根据绿色施工方案,对实施过程中的效果进行评价。分阶段对绿色施工方案、实施过程进行综合评估,判定绿色施工管理效果。根据评价结果进行优化和改进。

四、绿色施工管理实例

西安航天城交大附小8#楼工程,建筑面积19960.50,建筑高度16.65米,为框架结构。

项目自组建是建立绿色施工管理体系,进行了管理任务分解和职能责任分解,将绿色施工管理目标层层分解到每个人,对绿色施工方案中的“四节一环保”具体管理措施及各阶段管理要点、控制目标值进行全过程控制,并从组织、管理、经济、技术等方面制定了一系列措施,采用信息化技术保证目标实现。同时,加强对管理人员培训及操作人员交底,使施工现场均处于受控状态,保证了绿色施工管理活动正常进行。

五、结语

绿色施工管理是绿色施工过程中的重要手段,其目的是在施工过程中贯彻绿色施工思想,真正使绿色施工理念落实到具体施工过程中,确保实现绿色施工整体目标,推动建筑业可持续发展,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做出应有贡献。

参考文献

[1]《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06)

[2] 浅析当前建筑业绿色施工管理现状

[3] 绿色施工技术在商业楼工程中的应用

篇6

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和市委八届七次全会精神,围绕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在全县开展一场珍惜资源的科学普及和宣传活动。广泛宣传资源对于人类生存、生命健康、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重大意义,介绍水、煤、电、气、油、土地等资源所面临的严峻挑战,普及节能、节水、节地、节材等知识,推广节约资源新技术、增强公众资源忧患意识和节约意识,挖掘资源节约的潜力,提高资源节约利用效率,推行有利于资源节约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动员全社会为创建节约型城市而共同奋斗。同时大力传播当今的领先科技,交流科技成果,开展送科技下乡等群众性的科学普及活动,推动科教兴县战略的实施,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加快构建中等旅游城市的步伐。

二、主题:

珍惜资源——建设节约型社会

三、活动时间:

按照*市科技活动周组委会的统一安排,今年我县第科技活动周从5月15日开始至5月21日结束。

四、活动内容:

按照*市第科技活动周方案,本届科技活动周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五大系列活动:

一是资源形势宣传。广泛宣传全球资源趋势及我国资源面临的严峻挑战,宣传国家和我市关于资源节约的有关法规、政策。开展以合理利用资源、开发资源知识咨询、科普宣传为中心内容的广场活动,拉开科技周的序幕;在城乡张贴“珍惜资源”、“节约资源”、“生态环保”等科普挂图;组织青年科普志愿者深入农村、乡镇开展珍惜资源、保护环境宣传服务活动。各新闻媒体积极开展“珍惜资源——建设节约型社会”科普宣传。

二是资源节约知识普及。组织参观节约资源等科普展览,发放“珍惜生命之水”等科普读物和资源节约知识科普材料,举办科普知识讲座,参加“珍惜资源——建设节约型社会”主题科普知识竞赛,推广再生水回用、水污染防治、清洁生产、资源综合利用等新产品、新技术。

三是资源节约研讨。组织有关部门科技工作者围绕合理利用资源、开发资源和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建设生态蓟县、绿色蓟县、构建和谐社会等主题开展研讨。

四是参加“珍惜资源,从我做起”宣传咨询联合行动日。开展资源节约宣传咨询服务活动。普及水、气、电、油节约知识和安全使用知识,推广节能、节水、节材新产品、新技术。促进全民注意节约意识。

五是适应广大农民需要,在全县各乡镇广泛开展农业节水技术交流推广、送科技下乡活动。

五、主要活动:

科技活动周主要分两个层次实施,即全县性重点活动和基层活动。

(一)全县性重点活动

1、参加*市青少年“珍惜资源,从我做起”宣言传递行动(蓟县地区)启动仪式及蓟县第科技活动周开幕式。利用周日组织中小学生参加宣言传递行动。启动仪式后,中小学生分别进社区,进农村,进校园开展资源节约知识宣传。各学校利用宣传栏、黑板报等形式开展资源节约宣传,“保护资源、关爱环境”主题班会和科学实践活动。县科技活动周组委会主办。

2、举行送科普图书下乡活动。邀请*市图书馆携带有关珍惜资源、保护资源和农业实用技术等书籍,来我县为群众送科普图书下乡。县文化局、市文博学会主办。

3、举办专业技术人员实用技术培训。聘请*市民盟的有关专家,为我县农校教师、农业技术人员,进行国际和国内农业发展趋势及农作物种植、畜牧业、水产品养殖等专业技术的培训,提升专业技术人员的技术水平。同时在全县农村开展实用技术大培训,帮助农民了解掌握农业新技术。县教育局主办。

4、开展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活动。由县农口各局、县文化局、县卫生局组织精干技术力量组成下乡服务队。深入全县乡村进行以“依靠科学、珍惜资源、摒弃陋习、关爱环境”和推广“节水农业、生态农业”技术为主要内容的咨询、义诊和宣传活动。县农口各委局主办。

5、参加全市“珍惜资源,从我做起”联合大行动。组织有关科技、环保、水务、教育等部门及企事业单位,在广场、社区、街道、乡镇广泛开展资源节约宣传咨询服务活动,普及水、气、电、油节约知识和安全使用知识,推广节能、节水设备与产品等。县科技活动周组委会主办。

6、举办“建设节约型社会”座谈会。组织县国土、矿产、环保、水务、农业、林业、水产、畜牧以及工矿企业等的专业技术人员,联系我县实际,就资源节约利用、合理开发,可持续发展进行专题座谈。为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献计献策。县科技活动周组委会主办。

7、举办科教影视放映周。利用各种宣传媒体,组织播放与“珍惜资源——建设节约型社会”有关的影视片。县文化局主办。

8、组织青少年参加“珍惜资源,从我做起”网上论坛。利用*市基础教育“校校通”网,结合中小学生信息技术教育,在网络上开设论坛。向青少年学生普及当今能源、人才、环保等资源相关的科普知识,开展“珍惜资源,从我做起”大讨论。县教育局主办。

(二)基层活动

本届科技活动周仍然坚持“以基层为主,全民参与,注重实效”的原则,县直各部门、厂矿企业、驻蓟单位、乡镇、街道办和群众团体除参加市县重点活动外,还要根据本届科技活动周主题结合各自实际情况安排好本单位各项活动,办出特色。

各单位的科技活动周安排,请于*年4月30日前报县科委科普科。

六、宣传报道

今年科技活动周期间要继续加大宣传力度,县电视台、广播电台、《新蓟州》报要积极组织好科技活动周的宣传报道工作,各单位要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媒介,采用广播、印发宣传资料、张贴标语、板报、橱窗等多种形式开展好科技活动周的宣传工作。

七、组织领导及要求

1、蓟县第科技活动周由县委、县政府主办。县科委、县科协和有关部门承办。成立蓟县第科技活动周组织委员会。县委副书记罗翠华同志任名誉主任,副县长郭春富同志任主任,县委办公室、县委组织部、县委宣传部、县文明办、县政府办公室、县科委、县计委、县农委、县建委、县市容委、县教育局、县文化局、县卫生局、县体育局、县环保局、县广播电视局、县水务局、县总工会、团县委、县妇联、县科协等部门为成员。县科技活动周组委会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科委。县有关部门、乡镇、企业和驻蓟单位要明确一名领导同志负责,指定科室具体组织实施。

篇7

为促进能源节约,提高资源利用率,降低污染排放,建设资源节约型道路运输行业,根据《市交通系统节能减排行动实施方案》和《市道路运输行业节能减排工作实施方案》要求,结合行业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统一思想认识,提高做好行业节能减排工作的紧迫感和使命感

坚持科学发展观,着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道路运输业作为基础性、服务性行业,为国民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的同时,据资料显示,道路运输油品消耗仅次于制造业,约占全社会油品消耗总量的30%左右,并且能源利用率较低,与国外先进水平相比,平均油耗要高10%-25%,货车百公里油耗更是高出一倍以上。因此,被政府确定为节能减排重点目标之一。

通过组织实施行业节能减排考核工作,进一步明确节能减排工作目标任务,落实职责分工,加大相关政策措施力度,对于推动行业节能减排工作深入开展,全面实现节能减排工作目标具有重大意义,因此各单位要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立足于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保障人民群众根本利益,推进道路运输业又好又快发展的高度,精心组织,强化措施,狠抓落实,不断开创行业节能减排工作新局面。

二、健全组织机构,为行业节能减排考核工作提供保障

区交通局成立以局主要领导为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局办公室、县乡公路管理处、运管所、汽修所为成员的局资源节约工作领导小组。局办公室负责机关、县乡公路管理处负责公路系统、运输管理所负责道路运输企业节能减排的具体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简称“局节能办”),设在汽修所,具体负责我区行业考核的日常督导和组织协调工作,并配合上级主管部门对节能减排工作进行年度考核。公司、交通服务总公司也要制定实施方案、建立相应机构,落实责任。并于年2月12日前将实施方案报局节能办。

各道路运输企业要认真履行道路运输行业节能减排主体责任,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工作机构,配齐配强专职工作人员,逐步完善目标责任机制,确保经费、人员、措施到位,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推进节能减排工作,力争节能减排工作取得新的成效。

三、明确考核内容,着力推进行业节能减排考核工作

为确保完成既定工作目标任务,省厅已将交通运输的节能减排考核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纳入了对各单位各部门综合考核评价的范畴,明确了考核内容、考核计分与方法,以及奖惩兑现等内容,实行严格的目标考核责任制。

(一)考核内容

考核内容分为节能减排量化目标的完成和节能减排主要措施的落实情况。年全区道路运输行业节能减排的具体量化目标为:

1、实现营运货车单位运输周转量能耗同年相比下降4%;

2、逐步落实两项地方标准。

3、节能减排主要措施包括:健全组织管理机制;分解和落实任务目标,完善基础工作;宣传贯彻政策法规;开展技术研发,推广示范项目和节能产品;履行监管职责;调整运输结构;执行污染排放标准;工程建设节约;节约型机关建设等方面的内容。

(二)考核计分与方法

考核采取百分制,分为超额完成(95分以上)、完成(80-94分)、基本完成(60-79分)和未完成(59分以下)四个等级。鼓励超额完成量化考核目标,并创新节能减排工作。

(三)考核奖惩

考核结果在一定范围内予以公布,并作为局对各单位综合考核评价的重要内容和依据。节能减排工作考核结果具有一票否决权,考核结果为完成和超额完成等级的单位,具备行业评先树优的资格,考核结果为未完成等级的单位,取消其行业评先树优资格,并在考核结果公布后一个月内,提出整改措施,形成整改报告,报局节能办。对未制定整改措施或整改不到位的,局节能办予以通报批评。

四、强化措施,确保行业节能减排考核工作取得实效

(一)加强宣传,搞好培训。各单位一是通过召开会议或专项培训班,组织相关人员认真学习,全面、准确了解和掌握有关文件要求,认真细致地做好节能减排工作。二是充分利用新闻媒体进行广泛宣传,使节能减排工作深入人心,做到家喻户晓。三是在醒目位置悬挂标语、张贴宣传单,努力营造人人参与节能减排工作的良好氛围。四是局节能办定期不定期组织督导检查,确保我区行业节能减排工作落到实处。

篇8

一、项目申报单位概括

包括姓名申报单位的主营业务、经营年限、资产负债、股东构成、主要投资项目、现有生产能力等内容。

二、项目概括

包括拟建项目的建设背景、建设地点、主要建设内容和规模、产品和工程技术方案、主要设备选型和配套工程、投资规模和资金筹措方案等内容。

第二章 发展规划、产业政策和行业准入分析

一、发展规划分析

拟建项目是否符合有关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专项规划、区域规划等要求,项目目标与规划内容是否衔接和协调。

二、产业政策分析

拟建项目是否符合有关产业政策的要求。

三、行业准入分析

项目建设单位和拟建项目是否符合相关行业准入标准的规定。

第三章 资源开发及综合利用分析

一、资源开发方案

资源开发类项目,包括对金属矿、煤矿、石油天然气矿、建材矿以及水(力)、森林等资源的开发,应分析拟开发资源的开发量、自然品质、赋存条件、开发价值等,评价是否符合资源综合利用的要求。

二、资源利用方案

包括项目需要占用的重要资源品种、数量及来源情况;多金属、多用途化学元素共生圹、伴生矿以及油气混合矿等的资源综合利用方案;通过对单位生产能力主要资源消耗量指标的对比分析,评价资源利用效率的先进程度;分析评价项目建设是否会对地表(下)水等其它资源造成不利影响。

三、资源节约措施

阐述项目方案中作为原材料的各类金属矿、非金属矿及水资源节约的主要措施方案。对拟建项目的资源消耗指标进行分析,阐述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资源消耗等方面的主要措施,论证是否符合资源节约和有效利用的相关要求。

第四章 节能方案分析

一、用能标准和节能规范

阐述拟建项目所遵循的国家和地方的合理用能标准及节能设计规范。

二、能耗状况和能耗指标分析

阐述项目所在地的能源供应状况,分析拟建项目的能源消耗种类和数量。根据项目特点选择计算各类能耗指标,与国际国内先进水平进行对比分析,阐述是否符合能源准入标准的要求。

三、节能措施和节能效果分析

阐述拟建项目为了优化用能结构、满足相关技术政策和设计标准而采用的主要节能降耗措施,对节能效果进行分析论证。

第五章 建设用地、征地拆迁及移民安置分析

一、项目选址及用地方案

包括项目建设地点、占地面积、土地利用状况、占用耕地情况等内容。分析项目选址是否会造成相关不利影响,如是否压覆矿床和文物,是否有利于防洪和防涝,是否影响通航及军事设施等。

二、土地利用合理性分析

分析拟建项目是否符合土地利用规划要求,占地规模是否合理,是否符合集约和有效使用土地的要求,耕地占用补充方案是否可行等。

三、征地拆迁和移民安置规划方案

对拟建项目的征地拆迁影响进行调查分析,依法提出拆迁补偿的原则、范围和方式,制定移民安置规划方案,并对是否符合保障移民合法权益、满足移民生存及发展需要等要求进行分析论证。

第六章 环境和生态影响分析

一、环境和生态现状

包括项目场址的自然环境条件、现有污染物情况、生态环境条件和环境容量状况等。

二、生态环境影响分析

包括排放污染物类型、排放量情况分析,水土流失预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因素和影响程度,对流域和区域环境及生态系统的综合影响。

三、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按照有关环境保护、水土保持的政策法规要求,对可能造成的生态环境的影响因素和影响程度,对治理方案的可行性、治理效果进行分析论证。

四、地址灾害影响分析

在地质灾害易发区建设的项目和易诱发地质灾害的项目,要阐述项目建设所在地的地质灾害情况,分析拟建项目诱发地质灾害的风险,提出防御的对策和措施。

五、特殊环境影响

分析拟建项目对历史文化遗产、自然遗产、风景名胜和自然景观等可能造成的不利影响,并提出保护措施。

第七章 经济影响分析

一、经济费用效益或费用效果分析

从社会资源优化配置的角度,通过经济费用效益或费用效果分析,评价拟建项目的经济合理性。

二、行业影响分析

阐述行业现状的基本情况以及企业在行业中所处地位,分析拟建项目对所在行业及关联产业发展的影响,并对是否可能导致垄断等进行论证。

三、区域经济影响分析

对于区域经济可能产生重大影响的项目,应从区域经济发展、产业空间布局、当地财政收入、社会收入分配、市场竞争结构等角度进行分析论证。

四、宏观经济影响分析

投资规模巨大、对国民经济有重大影响的项目,应进行宏观经济影响分析。涉及国家经济安全的项目,应分析拟建项目对经济安全的影响,提出维护经济安全的措施。

第八章 社会影响分析

一、社会影响效果分析

阐述拟建项目的建设及运营活动对项目所在地可能产生的社会影响和社会效益。

二、社会适应性分析

项目申请报告书分析拟建项目能否为当地的社会环境、人文条件所接纳,评价该项目与当地社会环境的相互适应性。

三、社会风险及对策分析

篇9

一、项目申报单位概括。

包括姓名申报单位的主营业务、经营年限、资产负债、股东构成、主要投资项目、现有生产能力等内容。

二、项目概括。

包括拟建项目的建设背景、建设地点、主要建设内容和规模、产品和工程技术方案、主要设备选型和配套工程、投资规模和资金筹措方案等内容。

发展规划、产业政策和行业准入分析

一、发展规划分析。

拟建项目是否符合有关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专项规划、区域规划等要求,项目目标与规划内容是否衔接和协调。

二、产业政策分析。

拟建项目是否符合有关产业政策的要求。

三、行业准入分析。

项目建设单位和拟建项目是否符合相关行业准入标准的规定。

资源开发及综合利用分析

一、资源开发方案。

资源开发类项目,包括对金属矿、煤矿、石油天然气矿、建材矿以及水(力)、森林等资源的开发,应分析拟开发资源的开发量、自然品质、赋存条件、开发价值等,评价是否符合资源综合利用的要求。

二、资源利用方案。

包括项目需要占用的重要资源品种、数量及来源情况;多金属、多用途化学元素共生圹、伴生矿以及油气混合矿等的资源综合利用方案;通过对单位生产能力主要资源消耗量指标的对比分析,评价资源利用效率的先进程度;分析评价项目建设是否会对地表(下)水等其它资源造成不利影响。

三、资源节约措施。

阐述项目方案中作为原材料的各类金属矿、非金属矿及水资源节约的主要措施方案。对拟建项目的资源消耗指标进行分析,阐述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资源消耗等方面的主要措施,论证是否符合资源节约和有效利用的相关要求。

节能方案分析

一、用能标准和节能规范。

阐述拟建项目所遵循的国家和地方的合理用能标准及节能设计规范。

二、能耗状况和能耗指标分析。

阐述项目所在地的能源供应状况,分析拟建项目的能源消耗种类和数量。根据项目特点选择计算各类能耗指标,与国际国内先进水平进行对比分析,阐述是否符合能源准入标准的要求。

三、节能措施和节能效果分析。

阐述拟建项目为了优化用能结构、满足相关技术政策和设计标准而采用的主要节能降耗措施,对节能效果进行分析论证。

建设用地、征地拆迁及移民安置分析

一、项目选址及用地方案。

包括项目建设建设地点、占地面积、土地利用状况、占用耕地情况等内容。分析项目选址是否会造成相关不利影响,如是否压覆矿床和文物,是否有利于防洪和防涝,是否影响通航及军事设施等。

二、土地利用合理性分析。

分析拟建项目是否符合土地利用规划要求,占地规模是否合理,是否符合集约和有效使用土地的要求,耕地占用补充方案是否可行等。

三、征地拆迁和移民安置规划方案。

对拟建项目的征地拆迁影响进行调查分析,依法提出拆迁补偿的原则、范围和方式,制定移民安置规划方案,并对是否符合保障移民合法权益、满足移民生存及发展需要等要求进行分析论证。

环境和生态影响分析

一、环境和生态现状。

包括项目场址的自然环境条件、现有污染物情况、生态环境条件和环境容量状况等。

二、生态环境影响分析。

包括排放污染物类型、排放量情况分析,水土流失预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因素和影响程度,对流域和区域环境及生态系统的综合影响。

三、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按照有关环境保护、水土保持的政策法规要求,对可能造成的生态环境的影响因素和影响程度,对治理方案的可行性、治理效果进行分析论证。

四、地址灾害影响分析。

在地质灾害易发区建设的项目和易诱发地质灾害的项目,要阐述项目建设所在地的地质灾害情况,分析拟建项目诱发地质灾害的风险,提出防御的对策和措施。

五、特殊环境影响。

分析拟建项目对历史文化遗产、自然遗产、风景名胜和自然景观等可能造成的不利影响,并提出保护措施。

经济影响分析

一、经济费用效益或费用效果分析。

从社会资源优化配置的角度,通过经济费用效益或费用效果分析,评价拟建项目的经济合理性。

二、行业影响分析。

阐述行业现状的基本情况以及企业在行业中所处地位,分析拟建项目对所在行业及关联产业发展的影响,并对是否可能导致垄断等进行论证。

三、区域经济影响分析。

对于区域经济可能产生重大影响的项目,应从区域经济发展、产业空间布局、当地财政收入、社会收入分配、市场竞争结构等角度进行分析论证。

四、宏观经济影响分析。

投资规模巨大、对国民经济有重大影响的项目,应进行宏观经济影响分析。涉及国家经济安全的项目,应分析拟建项目对经济安全的影响,提出维护经济安全的措施。

社会影响分析

一、社会影响效果分析。

阐述拟建项目的建设及运营活动对项目所在地可能产生的社会影响和社会效益。

二、社会适应性分析。

分析拟建项目能否为当地的社会环境、人文条件所接纳,评价该项目与当地社会环境的相互适应性。

三、社会风险及对策分析。

篇10

这次全省建设节约型社会现场会议是省委、省政府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昨天上午,高丽书记、寓群省长作了重要讲话,下午,与会代表实地考察了烟台市六个单位,刚才,又有六位同志作了典型发言。时间虽短,效果很好,达到了预期目的。一会儿,陈延明副省长还要讲话,我先就如何认识这次会议和抓好当前落实工作讲几点意见。

次会议是贯彻落实总书记、吴邦国委员长视察**重要讲话精神的一次战略性会议。主要有四个特点:

是规格高、影响大。省委、省政府对这次会议高度重视,参加省委理论学习中心组读书会的领导同志都参加了电视会议,高丽书记、寓群省长作了重要讲话,修智副书记传达了国务院电视电话会议精神。会议还在各市、县和省直设立了分会场,通过**卫视公共频道向全省进行了直播,仅在分会场参加会议的人数就有16000多人,是2003年省委工作会议以来召开的又一次三级干部会议。

二是形式新,效果好。采取了电视会议与现场参观、经验交流相结合的形式,通过电视会议对全省进行动员发动,作出部署安排,通过现场考察和典型交流,学习先进经验,研究具体落实意见,体现了务实的作风。

三是主题鲜明,要求明确。高丽书记的讲话,深刻阐述了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重大意义,就落实总书记、吴邦国委员长在视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加快节约型社会建设,推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指出,建设节约型社会,是当前全社会的一项重要任务,是落实新起点、新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对各级领导干部执政水平和领导能力的又一考验和检验。寓群省长的讲话,总结了前段工作,肯定了成绩,分析了问题,提出了“五节一循环”的目标和措施,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同时,省经贸委等部门根据各自职责,提出了一些具体标准,印发了参阅材料。

四是现场和典型好,指导性强。烟台市的典型比较全面,不仅有节能、节水、节材的,还有开发新能源、新资源的,如风力发电和海水淡化。典型发言也各有特色。这些典型经验归纳起来,就是五句话:第一,领导高度重视是关键。建设节约型社会涉及各个方面,既有生产领域,也有流通领域、消费领域,必须由政府统一领导,积极推进。第二,依靠技术创新是重要途径。济钢的经验就是最好的例子。他们靠技术创新发展循环经济,节能节水降耗达到全国领先水平,显著提升了企业竞争力。第三,深化改革是根本动力。建设节约型社会,不能沿用原有的思想方式、工作方法和组织形式,必须综合采取经济、市场的、法律的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必须对企业内部的组织形式进行改革。第四,推行科学管理是重要保证。没有科学的管理,就不能保证各项措施的落实,就不能搞好资源的配置,就不能形成长效机制。第五,加快发展是最终目的。建设节约型社会,不是就节约而节约、就降耗而降耗,而是通过这项工作,保障和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高全社会道德水平。

对当前工作,主要是抓好四个落实:

一、思想发动工作要落实

节约资源、建设节约型社会,既是一项经济工作,也是一项社会任务,需要方方面面共同推进和人民群众广泛参与。要把思想发动作为推动节约型社会建设的基础和前提,采取多种措施进行宣传发动,统一全社会思想认识,明确节约目标和要求,增强资源节约意识和责任意识,形成资源节约的浓厚氛围。当前要认真抓好三项工作。

一是抓好会议精神的传达贯彻。各市各部门要召开专题会议研究贯彻意见,尽快把这次会议精神特别是高丽书记、寓群省长的讲话,传达到基层社区和企事业单位,传达到农村。让全社会都了解**建设节约型社会的目标任务,了解这是**走在全国前面的又一重要方面。

二是抓好舆论宣传。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舆论引导和监督作用,运用各种宣传手段,广泛宣传节约资源、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重要意义,宣传节约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宣传节约资源的先进典型和先进技术。宣传普及节约的基本知识和方式方法,倡导绿色生活方式和文明消费,鼓励节约使用、多次使用和反复使用,曝光批评严重浪费资源的现象。

三是抓好群众性科普活动。教育、科技、文化部门和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要把资源节约作为一项重要任务,纳入议事日程,统筹考虑,作出安排,教育和引导各类群体从现在做起、从我做起、从点滴做起,节约每一度电、每一滴水、每一张纸、每一粒粮,形成崇尚节约的良好氛围。特别是教育部门要将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内容纳入中小学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和技术培训的内容,教育青少年养成节约资源的良好习惯。企业要开展好“创建节约型企业”活动,宾馆要开展“争创绿色饭店”活动,社区要开展“创建绿色社区”活动,机关要开展“创建节约型机关”活动,对此,寓群省长已经提出了具体要求,各级政府机关要带好头。

二、目标任务要落实

今后一个时期我省建设节约型社会的主要任务是抓好“五节一循环”,即节能、节水、节材、节地和节矿,发展循环经济。目标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到**年,目标是万元gdp能耗比2003年降低5%,由1.055吨标煤降到1.00吨标煤,重点抓好1000家耗能大户的节能;万元gdp耗水降低15%,由176吨降到150吨,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由65%提高到68%,农业灌溉水利用系数由0.55提高到0.57;每公顷建设用地产出gdp由141.3万元提高到150万元以上。建立起节约型社会评价考核体系,在各行各业培育出一批示范样板。

第二阶段是到2010年,目标是万元gdp能耗比**年降低10%,达到0.90吨标煤;万元gdp耗水降低17%,达到125吨,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提高到75%,农业灌溉水利用系数达到0.60;每公顷建设用地产出gdp180万元,每增加亿元gdp土地增量降低到15公顷以下。基本建立起建设节约型社会的保障支撑体系。

有关部门要根据上述目标,结合各自职责,提出具体的目标要求,特别是省行管局要抓紧提出机关节约的各项目标和指标。

三、工作措施要落实

做好“五节一循环”重点工作,加快节约型社会建设,必须采取综合措施,形成长效机制,建立强有力的保障和支撑体系。根据高丽书记、寓群省长的要求,要突出抓好七项措施落实。

一是抓好规划的制定。各级政府要立足当前,着眼“**”,在过去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制定完善节约型社会建设规划和具体实施方案,积极开展创建节约型城市、节约型企业、节约型社区活动。省政府已经出台了《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意见》,会后要再出台两个文件。一个是《近期重点工作实施方案》。省政府常务会议已经听取了汇报,共涉及8个方面40项具体工作,分解到27个部门。一个是《循环经济发展纲要》,重点在冶金、有色、煤炭、电力、化工、建材、造纸、酿造等行业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争取用三年时间培育10个循环经济型城市、20个循环经济园区、300个循环经济型企业。同时,各有关部门要从我省实际出发,研究制定一些单项规划和指导意见,推进节约工作深入开展。近期主要制定《全省节能中长期专项规划》、《海水利用规划》、《节水灌溉规划》、《资源综合利用规划》、《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农村沼气工程建设规划》。

二是抓好节约标准体系建设。去年以来,我省加快了节约标准的研究制定工作,到目前为止,已出台了资源节约总指标和重点产品能耗定额、重点行业和城市用水定额、农村灌溉用水定额和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控制指标等六项标准,初步建立起了标准体系,各级各部门要抓好贯彻落实,同时,要不断健全和完善这些标准体系,使各方面节约工作都有标准可循。

三是抓好节约型产业体系建设。节约型产业体系,既包括农业,也包括工业和服务业,既有生产,也有消费,各级各部门要按照寓群省长的要求,加大探索力度,努力优化产业结构,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特别是工业,要以新型工业化为方向,认真贯彻《制造业强省发展纲要》和国家产业政策,重点发展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效益的产业和产品,限制发展高耗能、高耗水、高污染的产业和产品,加快淘汰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落后工艺、技术、设备和产品。

四是抓好科技支撑体系建设。省科技厅已经提出了加快节约型社会科技支撑体系建设的意见,列出了在“五节一循环”方面需要突破的一批共性技术和关键技术,各级要切实抓好组织落实,特别是要大力推进产学研联合攻关,加快先进适用技术的转化利用,努力推进我省产业优化升级,提高资源利用率。要通过目录、组织现场会、举办展览、技术交流等形式,大力推广应用节约新技术、新设备、新产品,使节约工作尽快见到明显成效。当前,要重点推广高效节能锅炉、风机、水泵、发电机等节能设备,空调节电技术和绿色照明技术,废水资源化、“零”排放技术、中水回用和海水利用技术,废金属、废塑料、废纸等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技术,太阳能、沼气等新能源利用技术,生态农业技术等。

五是抓好节约政策体系建设。要充分发挥政策的导向作用,把国家和省里已明确的节能、节水、资源综合利用、清洁生产等方面的优惠政策落到实处,特别是要落实好节水基金、节能基金,发挥财政资金对节约工作的引导和促进作用。同时,要根据发展需要,研究制定新的政策措施,不断加大对节约工作的政策扶持。

六是抓好节约法规体系建设。要把节约工作纳入法制化轨道,依法推进节约型社会的建设。会后,省政府有关部门要抓紧做好两项工作。一要对现行法规和规章进行一次认真清理,对不适应节约型社会建设的,要进行修订、修改甚至废弃。二要加快节约立法工作,重点做好**省《清洁生产条例》、《循环经济促进条例》的立法调研和起草工作。同时,加强执法机构队伍建设,提高执法能力和水平。

四、组织领导要落实

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各级政府必须负总责,主要领导同志要亲自抓。要加强统一领导,搞好组织协调,落实部门责任,实行分工协作,调动全社会的力量,共同推进这项工作。重点抓好“三件事”:

一是健全协调机制,落实部门职责。这次会后,省政府紧接着要召开一次领导小组会议,进一步明确分工,落实责任,建立统一高效的组织协调机制。各市都要抓紧建立领导小组或相应协调机构,形成政府统一领导,部门组织协调,社会广泛参与,全社会齐抓共管的节约工作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