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的意义范文

时间:2023-12-15 17:54:4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互联网时代的意义,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互联网时代的意义

篇1

互联网的下一波大潮,正在脑科学、认知科学、神经科学的交叉融合中孕育,我们需要了解这一趋势。去年年初,美国和欧盟不约而同地宣布了未来10年的科技发展计划,这一计划不约而同地以大脑为焦点。美国政府支持的脑计划,有人将它比作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的人类基因组计划,将对未来人类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事实上,大脑计划的孕育在10多年前就开始了。2002年,美国自然科学基金会和美国商务部联合发表了一份报告,题目叫做“聚合科技:改变人类未来的四大科技的融合”。这四大科技指的是纳米技术、生物技术、信息技术和认知科学,缩写为NBIC。这份报告中有一句话值得近期高度关注,这句话是说:这四大科技的聚合,将会改变未来人类物种。

这个说法是很厉害的。这些交叉学科预示着未来科技发展和人类社会发展已经进入全新的时代,代表着围绕生物科技、纳米科技、神经科学、认知科技和信息科技,我们将会迎来一个全新的未来画面。这个画面,很多学者认为它会极大地改变人类未来的生存方式。其实,你从最近这些年大量出现的科幻电影《阿凡达》《盗梦空间》《少数派报告》《星际穿越》等等,就可以领会到这一点。

今天的人们未来所面临的知识结构一定与上一代人不同,而且一定强于上一代。过去一谈到“什么是知识”,一般有两种答案:第一种知识就是印在书本上的东西,就是在课堂上传授的东西,就在计算机里、在那边(over there)。但是,今天你还需要知道,这些东西真的都是有用的知识吗?这些所谓的知识能变成你的本事吗?第二种知识是指人这一辈子所习得的东西。一个人从幼儿园学到大学,需要20年!人真的是很奇特的动物,需要在妈妈的怀抱里待很久,然后又需要在学校的楼梯里爬20多年,你才能长大成人。但是真的需要那么久吗?我们到底学到了什么?知识在你的脑子里,究竟如何塑造了你的思维方式?对你而言,到底灌注了什么样的假设?

认知科学与心理学关系密切。传统的心理学假设人生下来是“白纸一张”,所以它注重对人的后天塑造。可以说教育学也是如此看人的。典型的一个案例,就是大约六七十年前,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斯金纳,在实验室里创造了一个装置,用来训练猴子、鸟、老鼠等动物的行为,他竟然还使用婴儿做实验。这个实验装置后来被叫做“斯金纳箱子”。他的豪言壮语是:我可以通过行为训练,把婴儿塑造成任何一类我们想要的人。至于大脑内部发生了什么,他们完全不必去管,认为那只不过是一个“黑箱”。

于是,传统教育理念就按照这种灌输、强化的方式塑造人。这个被叫做“授受主义”,即体系化教育的目的,就是把人塑造成“想要的那个样子”。再于是,学生被纳入流水线一样的学习制度,作业、考试、答辩,每个受教育者都被按照同样的模子塑造,大家都不知道每个个体之间的差异是什么,也不去深入了解这些个体差异意味着什么,也许是因为缺乏手段,“因材施教”只能停留在口头上。

认知科学就不一样了,可能改变这个状况。改变的要点,就在于我们可以看见发生了什么。我们可以看见在我们认知的过程中,大脑的什么部位被激活,什么部位会受到抑制,我们能看见神经活动与外部刺激之间的关联,我们能看到一旦人产生联想的时候,肌肉、表情、听觉、视觉之间会发生什么变化。甚至我们能看见“愉悦、沮丧、愤怒”等等这些情绪,是如何在大脑神经回路之间形成,并如何与外部刺激之间产生交互的。

认知神经科学,已经可以让我们捕捉到大量过去“不可见”的活动。拿着手机跑步的人都知道,今天手机已经可以记录很多东西,除了记录跑步、心率,还可以记录能量消耗、跑步习惯等。假如你的成长过程中,一切经历、感受、交互,都是可见的话,这将是多么美妙的画面啊!

认知和教育的相互启发、相互促进,将会极大地改变教育模式,教育是不断塑造自我的过程,但更重要的是不断地与外部、环境、社会交互的过程。

教育和商学院的未来

教育的变革正在发生,从灌输式变成了你情我愿的方式。我想举三个例子,让我们看看这些年,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催生了什么变化。

第一个是库兹韦尔创办的奇点大学。库兹韦尔是一位典型的IT狂人,早年主要从事人工智能、计算机科学的工作。2005年他出版了一部重要的著作,叫做《奇点临近》。什么是“奇点”?这是一个数学概念,说的是1/X,当X趋向于零的时候,在数学上这个点指向无穷大。一条曲线如果遇到这样一个点,我们就说是“奇异点”。库兹韦尔用这个比喻,无非是想说,将来技术突破一定会带来这么一个爆发点,越过这个爆发点之后,人类的知识将出现颠覆式的变化。这个爆发点的核心在于,人与机器的关系。

库兹韦尔的预言是:到2029年,世界上第一台媲美人脑、超越人脑的机器将会出现;到2045年,人和机器将无法分辨,所谓“纯粹生物学意义上的人将不复存在”。这真是一个大胆的预言。不过,很多人都不由得会想到一个问题:随着智能机器能力的大幅度提升,未来人与机器的关系会是怎样的?

库兹韦尔不是只停留在狂想阶段,他要身体力行地推进这个“奇点”的到来。于是,2009年他在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和谷歌公司的助支持下,就在旧金山NASA总部大院里,创办了一所新型大学――奇点大学。2015年底我到这个学校参观了一下,它真的很独特,其口号是:“我们需要有这样的创想力,创造出在未来10年里,能造福10亿人的技术。”

这是一种幻想吗?在库兹韦尔看来这不但可能,而且一定会发生。其实,过去10年中造福10亿人的事业一点都不少,阿里巴巴就是个例子,它创造的电商事业,就造福了10亿人,这样说一点也不夸张。未来造福10亿人的新技术是什么?今天很多科技前沿公司、实验室都在加紧研究。通过这个例子,我们可以想象,商学院还仅仅是讲授公司战略、组织结构、财务分析、市场营销的地方吗?未来的公司是什么样子?以什么方式组织、运行?未来的市场是什么样子?以什么方式满足个性化需求?这些问题,我坚信传统商学院的课程体系无法给你提供答案,我们需要新的商学院,需要新的知识体系。

第二个是美国去年成立的一所新大学,叫做Minerva大学。这是设立在美国加州的一所全新大学,有哈佛大学、耶鲁大学的前任校长参与其中。这所大学完全颠覆传统大学的体制和思想。比如,四年学制安排两个阶段:第一年是在校学习阶段,所学课程也与传统课程完全不同;后三年的6个学期,将安排在全球不同的6座城市学习,比如悉尼、旧金山、里约热内卢、孟买、伦敦、开普敦等。每个学期,都让学生在不同地点、氛围里度过。有自己独特的导师,甚至是终身导师。其课程体系主要包括四大类型:首先要强调沟通能力、协作能力。学生要成为演说家、主持人、写作者,学生要学会深度阅读,学生不能变成书呆子,或者也不能对知识毫无感觉,只是死读书。要把学生变成“达人”,要塑造学生的情商,让你学会在活生生的、复杂多变的社会认知环境中学习。其次主要是训练学生的“提问猜想”能力,你敢不敢提问,有没有猜想,能不能动手,并且马上投入行动。其三是训练学生严谨的分析能力。比如大数据分析,要看你的数学工具、计算机工具、模型算法玩得怎么样。其四是培养“素养”,也就是心智、知识、能力之间的良好匹配,一种好的素养。

第三个是美国MIT的媒体实验室。这所创办于上个世纪80年代初的著名实验室,其实与传统意义的“媒体”毫无关系。这个实验室有一个口号,叫做“我们只做那些别人不做的研究”。它的网站材料非常丰富,比如感知计算实验室,是情感计算的创始人Picard教授领导的。她的实验室里,一年的课题就有30个之多,都是跨界的、前沿的课题。

根据这三个例子我提三个问题:

第一,什么是信息时代的商业?我在很多场合包括在阿里巴巴讲课,都会问在座的企业家、员工同样的问题:在你心目中到底什么是商业、什么是生意?大家共同的说法是,生意就是赚钱(创造财富),还得不停地赚钱(可持续发展)。当然,也提到要有社会责任等等。这种答案几乎可以说是标准答案。

为什么犹太人生意做得好?因为在犹太人的《旧约》里面,并未拒绝利润、拒绝高利贷,但在基督徒的《新约》里,利润是可耻的,高利贷是可耻的。新教之后,财富观发生了彻底的变化,创造财富、积累财富成为成就上帝选民的阶梯。在后来资本主义的发展历程中,逐渐沉淀为企业家精神的塑造、商业伦理的塑造。对东方人而言,长期处于“义利之辨”的泥淖之中,思想难以解放。但是今天,我们已经身处商业社会,赚钱的合法性不言而喻,没有心理障碍了。但是商业的含义仅仅如此吗?新商业文明面前,赚钱依然是核心要务吗?对此,我的看法是:“对,但是不够。”不够在哪呢?挣钱但不快乐!这是很多企业家的通病!腰缠万贯、富甲一方的时候,他突然没有了快乐,这不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吗?所以新商业文明不仅是赚钱,还要赚“爽”。我们并不否认商业的造富功能,也不否认创造财富有利于社会发展,但在互联网背景下的新商业文明中,创富并不是唯一重要的事情。那是什么呢?比赚钱更重要的事情是“赚快乐”。这是我们理解新商业的起点。

财富可以累积、可以“储存”。很多人“赚钱”“攒钱”,目的是为了将来享受快乐。他的生活被分割成两部分,一部分是辛劳,另一部分是享乐。这在今天互联网背景下是成问题的。很多人以为互联网思维就是教人怎么更快地赚钱,怎么一夜暴富,这就大错特错了。互联网思维是让你理解什么是“当下”。“爽”的体验就代表“当下”的理解。举个例子,比如孝,很多年轻人可能还缺乏直接的体验,但很多年纪大的人却对“子欲养而亲不待”这句话深有感触。跟尽孝一样,快乐是不可等待的,快乐在时光轴上无法储存,也无法复制。那么怎样理解“赚爽”呢?这里就需要新的理论来阐述。我的初步认识是,不要把商业狭隘地理解为“交易”,而是要放在“人际交往”的背景下考虑;不要把赚钱当作商务目标的核心,而要深入研究什么是人的“快乐”;不要追求所谓利益最大化,什么东西都要争第一,而是要思考“恰到好处”的资源匹配状态。

第二,新商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100年前由哈佛商学院奠基,商业教育成为造就职业经理人的摇篮。早年职业经理人主要包括工厂总经理、会计师、市场经理等角色。这类商学院教育体系,有一个内在的假设,就是“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这是东西方商业社会发展共同的特征。

但是前面已经讲到,互联网背景下“重新构想”的三个要素:分享经济、产消合一和消费者的流畅体验。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关系已经不那么泾渭分明了,在众包、众筹模式下,投资者、经营者的界限也不那么明显了。每个人都可以有多重身份。况且,资源分享、交叉合作、达人现象,都告诉我们“爽”就存在于彼此的连接、交互、流动性之中。理解这些现象,用传统商业理念一定会失灵。

可是今天的商学院课程,绝大部分还是基于传统经济学,像市场营销、人力资源、财务分析、物流管理等。按照这个模式培养出来的年轻人,到阿里巴巴、到一号店去应聘,就不能胜任新的要求。为什么?错综复杂、全新的商业现象,使你无法套用传统经济学的假设去分析,你也缺乏数据分析的训练,而且关键是你可能连思路都没有。社交网络、大数据、用户体验、智能装置、神经网络,这确实都是新的玩法、新的视角,但我们的商学院都不教这些。所以,未来新商学需要什么人才,是一非常迫切的问题,需要我们做出努力。

第三,未来商学院的价值观和使命是什么?从以上对认知科学、教育学变革的描述,大家可以感受到巨大的改变正在发生。传统的商学院MBA、EMBA的宗旨就是培养意志坚定、洞察力强、领导力强、道德感强的未来企业家、职业经理人。但是,如果说未来社会新的生产方式、消费方式、组织方式和创造方式都发生改变的话,那么未来商学院的价值观和使命应该是什么呢?我们想想,奇点大学为什么要立志做未来10年影响10亿人的事情?再想想Minerva大学为什么追求学生的创造力?就是因为商学院的价值,应该体现在把握巨大社会变革的基调,提供开放创新的土壤和氛围,让富有创新激情的年轻人脱颖而出,要努力塑造“新的物种”。值得注意的是,这种塑造不再是过去那样“套公式”“入模子”,而是承认变化,拥抱变化,不用僵化固化的眼光看待一切,要努力激发所有人的创造力、创造激情。

一点想法:你的心闭合了吗

面对以上这些挑战,我们的心是不是过早的“闭合”了呢?过去关于人的成长,有一些误区。比如说人成长中的三个标志,第一个是脑细胞的成长,第二个是骨骼、身体的成长,第三个是心智的成长。

最近10年里,积极心理学成为热门,研究者们开始关注过去被忽略了的人的心理现象。比如纽约斯特恩商学院的海特教授,他有一本新书叫做《象与骑象人》。他说,过去我们假设人的心智问题,好比理性的人(骑象人)总是力图克服人的非理性倾向,试图驾驭冲动、焦虑、急躁,健全的人格就在于能驾驭自己意识深层的潜意识、下意识,通过训练、道德约束、生活磨练,成就为完美人格的人。我们从小就被教育做一个有教养的人,要做一个举止得体的人,要做一个绅士。在这种情况下,人所接纳和熏陶的社会习俗、文化传统、知识体系和生存技能都是高大上的,都是纯粹理性的,是真善美的。它给我们规定好了跑道,规定了很多东西。大家都不敢说这些高大上的东西有毛病,都致力于勤勉精进,成为马斯洛所说的“自我实现的人”,追求成为“完人”。海特认为,这种心理学忽略了人的心智中难以驾驭的层面,其实也是人的健全心智的组成部分这一维度。积极心理学的本意是什么呢?是接纳。我们过去教育小孩特别是男孩子,宁可流血也不要流泪;积极心理学就不这么讲了,而是讲适可而止,该哭就哭。什么叫驾驭呢?就是把你感觉不可控、不可预见、不可预知的事情,尽可能呈现出来,并泰然处之,既不以此为由有所逃避和懈怠,又不过分勉强自己,要保持和谐平衡。这才叫驾驭。所以,我们今天要重新理解达尔文的“适者生存”。

我们需要了解这种“适应性”,经历了千百万年人类的演化历程,绝大部分已经成为人深层记忆的组成部分,而且依然在缓慢的进化过程中。有几个重要的神经生理学发现,能够说明我们发育适应性得到了什么,也能说明我们对于自身的认知、对于这个世界的认知,正处于拐点。

第一个发现,意大利帕尔马大学的两位学者在20年前发现的一种叫镜像神经元。学者在实验室里看到一只被训练很久的猴子,每当你做出某个它熟悉的动作,脑部就会激发某种反应。但这一次实验人员并未做出相应的动作,它依然有反应,这个很有趣。通过采用大脑扫描的办法,他们发现猴子的脑部有一处被叫做“镜像神经元”的部位,一旦相似的情景在别处出现,同样可以激活这部分神经元。在我们人的经验中,这个叫做“感同身受”。就比如当一个人手被划破的时候,他最亲近的人会心头一紧,会疼。这个“心疼”就是你脑海中的镜像神经元被激活。

第二个发现,美国的神经科学家斯巴利,他在上世纪60年代提出“左右脑”理论。这个理论用大量实证结果证明人脑分为左右脑。左脑是管理性思维、逻辑判断的,叫语言中枢;右脑是管感性、直觉、图像思维的中枢。1981年斯巴利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这一学说曾在上世纪90年代掀起过一场“右脑革命”,一些教育学家倡导大力开发右脑,开发图像思维、直觉思维。

在斯巴利提出大脑模型的同时,还有一个关于大脑的模型,是美国神经生理学家麦克里恩提出的,叫做“三位一体”大脑模型。这个模型认为人的大脑从里到外,实际上是三个层级。最里面的脑干、小脑是亿万年人类进化的遗迹,这部分其实是爬行动物脑;中间部分叫做“边缘系统”,属于哺乳动物脑;最外层的大脑皮质,其实才是作为人类的灵长类游锬浴

这个大脑模型告诉我们,大脑深处运行着的并非全部是“人类的大脑”,还有远古动物的痕迹。这个脑模型说明今天人脑依然保持着几百万年前作为动物脑的基石。所以说人脑中有动物的本能部分一点也不奇怪。这一脑模型让我们对动物和人之间的关系有了连贯的认识。所谓的理性精神,是人的高级功能,是后天演化而来的,而先天的本能就内嵌、包裹在人的思维、情感的深层,成为天性的组成部分。

第三个发现,美国哈佛大学教授诺瓦克,一位伟大的数学家、生物学家,他从数学上证明了合作是生物在进化过程中,除了突变和自然选择之外的第三个动因。过去人们总是把“合作”当作人的社会属性。对人性的认识,以往的假设是“自私自利”,这是不完整的。诺瓦克从数学角度令人信服地证明,合作也是人天性的组成部分。这是一个伟大的发现。

以上这三个伟大的发现给了我们很多启发,我觉得最重要的就是告诉我们看待自身、看待生命的观点需要更新了。在人的身体内部、大脑内部还有许多尚未被人了解的事情,过去的很多假设可能都是站不住脚的。认知,并非只是看外面的世界,同时还要看我们自身、看大脑发生了什么交互作用,有什么相互影响,发生了什么变化。我们需要双重认知。

比如我们做电商研究,做市场营销研究,我们总是假设人有消费欲望,有需求,但这个需求怎么来的?欲望怎么来的?往往一笔带过,或者语焉不详。在假设人总是要吃喝拉撒、生老病死之后,就硬生生地把每个人的需求作为前提条件,最多假设人有口味偏好,然后就开始做需求分析、口味偏好分析,试图从人的消费行为、交易行为中,挖掘深层次的内在动因,归结出人的动机和愿望。

这种研究其实往往是靠不住的。我们对一个人真正“起意时刻”的了解和研究还很不够。我们不知道是什么微妙的因素,使得一个人表现出犹豫不决、左右为难的境况;也不知道是什么心理驱动,让一个人热衷某种看上去很难解释的购物癖好;也不知道为什么一个人会“情人眼里出西施”,或者“一见钟情”。意向性试图理解一个人心理活动萌发的初始时刻,而意义研究则试图理解为什么一个东西、一件事人们会觉得“有意义”?“意义”到底是什么意思?

这些基本问题,在传统学科体系中,往往被忽略掉,或者简单靠假设就打发掉。比如意义,我们往往会假设意义就蕴含在文本之中,蕴含在外在的事物、外部世界、外在的交互行为中,我们只要运用自己的知识、智慧去捕捉、理解、洞察、解读,意义就可以呈现出来。

篇2

关键词:移动互联网时代;消费行为;营销策略

1 移动互联网时代的背景特征

随着移动技术与互联网技术的融合,移动端网民数量不断增长,网民连接网络的设备逐渐向移动终端集中。据统计,手机支付、手机网购、手机旅行预订用户规模在2015年上半年,分别达到2.76亿元、2.70亿元和1.68亿元,增长率分别为 26.9%、14.5%和 25.0%。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下,用户可以通过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随时随地参与内容的创造和传播。其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无处不在的信息服务,任何人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通过任何终端分享全媒体信息服务。第二,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商业模式日益多元化,业务种类更加丰富,服务更为个性,服务质量更高。第三,参与主体的多样性。

2 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消费行为

消费者行为是指消费者在购买、使用、评价和处理等所期望能够满足其需求的产品中所表现出的行为。此行为对企业的发展和生存有着重要影响。不管是产品设计和改进,或者制定企业营销策略,还都要以消费者的消费行为为依据。我们可以借鉴前互联网时代和传统互联网时代关于消费者行为的研究现状。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又有了一些新的特征。

第一,随时随地。相比PC端的网络购物,移动终端的购物会更加随意轻松,购买产品基本不会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同时,基于位置的服务(LBS)让消费者实现更精确的搜索,更便利地获取信息。只要智能手机在手,消费者就可以随时随地通过手机和其他移动设备上网浏览产品并进行比价,最后下单完成购物。

第二,更具个性化。由于移动设备(如智能手机),其独有的价值之一在于移动设备既具有个人生活又具有信息传播媒介两方面的属性,相比传统信息传播媒介形态,手机更加能够显示其私人所有的特性,基本上是一台手机对应一个用户,而且多数用户手机24小时不离身。手机网民几乎无时无刻不都在对外界自己的个人信息。

第三,上网时间“碎片化”。因为手机基本都是随身携带,用户常常会使用手机在上班和下班的路上,甚至在床上、睡觉之前等碎片时间完进行页面浏览、产品比价、迅速下单、社会化推荐、收藏产品等活动,因此移动终端购物呈现出“碎片化”的特点。

从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移动互联网时代最突出的特征就是社交化、本地化、移动化。社交化媒体使得每个网民都是独立的信息源和传播媒介;本地化的LBS技术使消费者的搜索更精准;移动化使消费者能够充分地利用碎片化的时间,移动端作为一种随时随地可以接入网络的工具,使得网络信息与消费行为变得更为密切。甚至用户获取消费信息的过程不再是主动搜索,而是“行为关系匹配―兴趣偏好契合―随需求而变化―智能接收”的过程。因此,我们可以总结出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消费者行为模式:基于兴趣的广泛浏览,与品牌形成互动―用户在互联网使用行为中表达/暴露消费需求―智能地自动接收企业个性化响应,做出购买决策―消费决策形成并付诸行动:购买、体验―消费者在互联网分享消费体验信息,并主动参与信息扩散,即IERAS模式。

3 移动互联网时代的营销策略

分析消费者消费行为的目的在于发现消费者行为的规律,找出影响消费者决策的机会,从而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最终实现企业的价值。根据前面对移动互联网时代消费者消费行为的分析,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总结了基于移动互联网时代消费者行为特征的营销策略。

第一,企业与用户互相感知,展示企业的产品和企业的品牌形象。只有当企业品牌能够感知消费者,同时也被消费者感知,才能形成互动对话。企业可以通过分别在移动互联网媒介上的各种方式的用户接触点,来展示企业的产品和品牌形象,制造被用户感知的机会,从而吸引用户的注意力与兴趣。具体来讲,企业可以建立微官网、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号等,为企业品牌注入独特的个性和感情,制作优质的互动内容,与粉丝进行有效互动。

第二,分析处理用户行为数据,发现消费求。企业可以通过移动互联网媒介收集用户信息,并做信息系统对数据进行分析,对目标人群进行精确分类,对消费者可能会发生的消费行为做出预判,挖掘出潜在的消费者以及消费者的潜在需求。通过抓取用户手机中的cookies文件,可以清楚地知道消费者最近检索过哪些关键词,从而可以判断出消费者对哪些产品或服务有兴趣;通过用户的社交媒体账号中公开的资料,分析用户的兴趣偏好;通过对用户好友来源的数据分析,获知用户的社群活动偏好等。

第三,及时准确地响应用户的需求,智能推送与之相匹配信息。通过智能分析移动用户行为数据,每一位潜在用户的消费需求企业都应当有与之匹配的精准响应,还应该通过各种网络渠道向用户推送定制化的产品服务信息,以提醒消费者的潜在消费需求、吸引消费者的被动消费需求。精准响应加上智能推送是移动互联网环境下企业营销的核心动作,是促成购买行为发生的关键环节。

4 结语

移动互联网具有一些传统互联网的基因,但是它具有自己的特点,移动互联网时代,消费者行为也发生了很多的变化。因此,我们只有全面分析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特征以及在移动互联网环境下消费者行为的变化,企业才能做出有针对性的营销策略以实现营销目标,才可以真正地把握好属于移动互联网的黄金时代。

参考文献:

[1]肖立.消费者行为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篇3

1国内品牌的现状及问题

一直以来,学者和营销评论家探讨了很多有关品牌的议题,产生了大量品牌的蓬勃发展,如何借助互联网的强势力量,对我国企业进行品牌战略营销方面的实践与研究,几乎是凤毛麟角,研究现状不容乐观。

1.1消费者对部分国有品牌的认可度较低

在2013年1月至2013年3月,笔者在大连和北京地区做了1000份调查问卷,根据调查问卷我们得出以下数据:在选择哪个品牌的手机时52%的消费者选择Iphone,28%的消费者选择三星,12%的选择诺基亚,1%选择中兴,3%选择华为,4%选择小米;在选择哪个品牌的护肤品是由36%的消费者选择雅诗兰黛,20%选择玉兰油,29%选择欧莱雅,3%选择大宝,7%选择百雀羚,5%选择相宜本草;运动服饰的品牌的调查显示,38%选择阿迪达斯,34%选择耐克,16%选择匡威,7%选择李宁,4%选择安踏,1%选择361度;在选择哪个品牌的汽车时,40%的消费者奔驰,39%选择宝马,18%选择大众,2%选择比亚迪,1%选择奇瑞。

在对几个中外品牌在中国消费者心目中地位调查中我们可以清楚看到,中国消费者在选择商品时更青睐于国外的优质品牌,大多数消费者对中国品牌的认可度较低,中国自主品牌的竞争力非常薄弱。中国消费者选择国外的品牌主要注重国外产品的高档品质和安全质量,消费者对部分民族产品的质量满意度较低。民族企业产品的优势主要是价格较低。根据上述结论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我国部分民族企业的处境十分艰难,面对严峻的形势,我国企业要给予品牌建设足够的重视,积极采取措施,提升品牌的竞争力。

1.2企业管理者的品牌认知存在误区

长期以来,我国企业的管理者在对品牌认知的问题上,都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误区。品牌战略是企业最高层次的决策,如果企业的管理者不能形成正确的品牌认知,品牌战略就更无从谈起,所以要实施品牌战略,管理者必须要走出品牌认知的误区。

首先,我国有很多企业把品牌战略和企业形象识别、广告混为一谈。建立企业形象识别系统,仅仅靠企业形象识别体系和广告宣传绝不能催生出强势品牌。广告能提高企业的知名度,而品牌可以形成品牌美誉度和忠诚度。所以,企业必须要走出“塑造和宣传企业形象可以打造品牌”的认知误区。其次,企业要走出“只有大企业花大价钱才能塑造品牌”的认知误区。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知名品牌的企业家都是白手起家的,在打造品牌的过程中钱是充分条件但不是必要条件,做品牌也绝不是大企业的专利。最后,企业要走出“只要产品质量过硬,就可以慢慢地形成品牌”的认知误区。产品质量是品牌价值塑造中的一个重要元素,但一个质量过硬,却忽略了品牌塑造,忽略了创新的企业只能取得短期的经济利益,企业最终会因后继无力而被那些强势品牌所超越。质量是可以复制的,而强势品牌则是不可复制的,品牌的价值是稳定的、持久的和可靠的。

2利用互联网营销传播的案例分析

由于技术不断革新,在媒体领域里总有很多争论,每种媒体都争着说自己是最有效的广告媒介。互联网已经成为营销者的必争之地。互联网已经从电脑迷的专用工具转变为营销者的创意舞台。

2.1饥饿营销

所谓饥饿营销,是指厂商故意调低产量,制造供不应求的假象,从而抬高商品价格获取更多利润。例如Iphone4s的上市,先是放出一点新闻,对产品避而不谈,制造出很多热点。2011年10月5日召开会后在全球分批次上市,10月14日首次在7个国家上市之后又很长一段时间没有消息。11月11日在香港上市,11月4日苹果可以预订的官方网站一个小时被抢购一空,使消费者又处于焦急的等待之中,热情高涨的消费者在实体店门口通宵排队的景象层出不穷。除了产品背后那些绝妙的营销手段外,产品的性能、质量也是非常出色的。提到这里,我们不得不提一下中国的小米。小米手机上市之前,就已经将硬件“发烧”的理念打得火热。当时,双核手机还是稀有品、奢侈品,而装配了双核处理器的小米手机,仅售1999元,不仅勾起了手机发烧友的好奇欲,还吸引了媒体关注的目光。在营造了巨大的舆论声势后,小米手机又开始进行饥饿营销,在公众纷纷抢购的时候,小米手机缺货了,米粉只能焦急的等待。现在,小米手机的饥饿营销已经非常成功,甚至可以说并不逊色于苹果的营销。

2.2微博营销

所谓微博营销是指通过微博平台为商家、个人等创造价值而执行的一种营销方式,也是指商家或个人通过微博平台发现并满足用户的各类需求的商业行为方式。据相关数据,最早最著名的微博美国twitter在全球已经拥有7500万注册用户。国内,只新浪微博一家,开通不到一年注册用户数就超过两千万。

杜蕾斯创造了关于营销的成功案例。2011年2月份,杜蕾斯开通新浪官方微博。6月23日北京城连续暴雨,下午下班时间雨越下越大,新闻报道地铁站因积水关闭,京城大堵车,意味着很多人回不了家,同时意味着很多人在微博上消磨时间。运营团队负责的成员试图切入这一热点,并把杜蕾斯品牌植入其中。用这个概念做广告怕会影响杜蕾斯的品牌形象问题。最终执行的时候选取了一个小号@地空捣蛋(其实是杜蕾斯公司微博运营团队成员之一),帖子迅速扩散。根据传播链条的统计,杜蕾斯此次微博传播覆盖至少5000W新浪用户。同时在腾讯微博、搜狐微博的,影响人群也在千万级别。微博营销是互联网营销中一种重要的营销模式,抓住时机有效运用可以事半功倍。

3利用互联网营销提升品牌竞争力的策略

在互联网时代,任何忽视互联网在企业或营销传播中的作用的企业,必将遭到淘汰。要么数字化, 要么非数字化,要么生存,要么死亡。

3.1提高我国企业对互联网的认识

随着网络的普及,企业如何使用互联网也成为越来越重要的一个话题,不过现存的相关观点都多少有一点问题。企业管理专家、学者往往缺少互联网从业经验,对网络实务操作缺少了解,所以要加强企业管理者对互联网的认识。首先需要了解的一点是,互联网可能逐渐成为企业需要重视的一个市场和渠道,但并非是必需的。另外,互联网相对于传统渠道优势更在于它可以提供新的交流方式、新的维度的顾客群体,但并不一定意味效率更高或者成本更小。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如果有如下某种需求才更需要使用互联网:第一,企业产品是面向个人用户为主的。第二,销售渠道匮乏需要扩展消费群体类型。第三,所在行业竞争导致使用互联网成为常规配制。第四,品牌公众形象遭遇损坏会对公司经营危害很大。同时企业要进一步加深对互联网的认识,例如媒体中手中的行为动机,互联网中群体信息传播模式及人际网络分析,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建设等。

3.2做好网络公关

“互联网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公共传播的沟通渠道,可以随时随地在全球范围内搜集消费者的意见,作为产品发展的参考。” 公众会选择通过互联网自己去寻找和组织信息。而企业的信息收集、及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企业可以借助互联网的特性以第一身份与公众进行双向对等沟通,通过微博、社交网站等互联网形式的内容可以实现有序更新,这能吸引公众的不断参与和互动,个体可以方便地与企业进行交流,同时交流过程也可以与其他公众共享,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企业在进行危机公关时要保持积极主动的态度,研究适合中国国情和传播环境的危机公关策略,将互联网作为优化企业危机公关的利器加以使用。

3.3利用互联网营销扩大销售

互联网对于商业而言,无论是博客营销、社交网站、社群推广等等,需要解决的最大问题是如何通过网络营销进行销售。目前国内大多数中小企业不得不面临一个困惑:很早有了自己的企业网站,但网站却没有为企业带来一笔订单或只有很少订单,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其实原因很简单,大多数企业网站仅仅为内部人员浏览,企业以外的人员根本无从知道,如此一来,这样的企业网站自然无法为企业带来订单。大多数企业组建企业网站之后就不再管它,以为网站会为之带来客户,带来生意,但事实上这种认识是错误的。再精美再有创意的网站,如果不让大家知道,也仅是一个死网而已,不能为企业带来任何效益。所以组建企业网站后我们首要也是最重要的工作就是推广我们的企业网站,让潜在的客户知道和了解我们的企业网站,这样才能达到宣传企业,推广产品,拓展网上业务,进行网络营销,最终达到利用企业网站接单的目的。网上找商机,无外乎两种渠道,一种是通过搜索引擎搜索商机,另一种是登录大型知名商务网站寻找商讯。因此更快捷地推广网站也可以从这两方面着手。

4结语

当今,移动互联网已经成为新媒体的平台了,通过这个平台企业文化和全世界所有的人都能够联系上。中国企业要抓住这有利契机,利用互联网改变品牌的现状,提升品牌的竞争力,造就更多国际强势品牌。参考文献:

梁晔.企业新媒体营销策略.营销文化.2011(6):61.

篇4

1 移动线上教育发展现状

首先,我国拥有庞大的移动用户群体,CNNIC的第3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6年6月,国内在互联网上活跃的移动设备数量已经高达8.99亿,我国在线教育用户数量已有1.18亿。这说明目前我国移动线上教育用户需求旺盛,发展空间大,潜在的消费需求是移动教育能够不断发展的动力。

其次,移动教育的基础设施在不断完善,部分高校开始逐渐实现无线网络全校普及,学生在校园里随时可使用无线网络进行网页浏览,移动线上教育深人大学校园有了硬件保障。而且,随着智能手机不断更新换代,其功能越来越齐全,大学生对移动设备也越来越依赖,他们用手机或者平板进行聊天、玩乐、购物等。大家希望在快节奏的生活中,也可以利用快速灵活且便捷的移动设备进行学习。同时当今大学生们越来越来越注重个性化学习,他们倾向于为自己量身定制学习计划,在网络上自主寻找学习资源。

但是目前我国移动线上教育市场刚刚兴起,教育资源依然被控制在传统的单向教育体制里,移动线上教育行业的产业链不完善,前期所需要投人的成本较高,需要较长的培育期。移动在线教育行业的主要参与者教育机构和互联网企业尚未形成规范的合作机制。

2 移动线上教育的特点

2.1 优势

2.1.1 打破了教育的时间与空间限制

众所周知,传统的单向教育需要学生和老师约定好特定的时间和地点。而在移动线上教育模式中,学生可以自己掌控自己的学习节奏,随时随地通过移动设备进行学习,自主选择学习时间段和学习地点,由此可以大大提高学习效率,同时也可以节约时间。

2.1.2学生获取教育资源更加便捷

在移动线上教育模式下,老师将学习资料上传至网络中方便学生学习,学者将自己的研究结果供大家讨论,学生将自己的学习心得分享给大家。移动线上教育通过资源的上传形成一个云数据库,不仅可以存储丰富的教育资源,使教育资源最大公开化,不仅实现了教育互通,同时也可以大大降低学习资源的成本。

2.1.3 学习更加具备趣味性

由于教育资源是通过互联网以移动设备的方式呈现在学生面前,所以教育资源可以通过视频、音频、文件等多种方式呈现出来。有些上传者还会别出心裁地制作精美的PPT和动画视频,使得学习更加生动有趣,以此来激发学生们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时的热情,使学生更容易地理解知识点。

2.1.4 增加了学习的互动性

移动线上教育可以加强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互动。来自五湖四海的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共享学习资源,分享自己的学习经验和心得。学生可以通过课堂论坛等方式向老师提问,老师可以在线检测学生的学习情况。

2.1.5 大学生比其他阶段的学生更易适应移动线上教育模式

相对于其他阶段的学生,当今时代的大学生有一定的自主学习意愿,可自主控制的时间也较多,大部分大学生愿意利用自己的空闲时间通过自学的方式学习英语、电脑操作以及会计从业、银行从业等专业知识。移动线上教育可以给予大学生们获取新知识和优质教学资源的机会,可以针对性地提高他们的技能知识。

2.2 劣势

2.2.1 硬件设施尚不完善,存在技术障碍

目前移动设备连接互联网的主要是依靠无线网络,但是目前无线网络尚未完全实现所有高校校园全覆盖。4G数据网络是三大运营商现在主推的移动网络接人方式,但是由于4G网络收费较高,学生使用4G网络接受移动线上教育的学习成本过高。所以综合来看,移动网络资费仍然是移动互联网接人的主要制约因素。但众所周知,政府一直在力促运营商不断提高网络速率,降低网络收费。其次政府一直都在致力打造城市免费WiFi全覆盖,目前大部分一线城市已经基本实现无线网络全覆盖。

2.2.2 线上免费教育资源稀缺

丰富的优质教育资源是移动线上教育能够大力发展的重要前提。移动教育始终都要以学习为重心。但是,目前移动线上教育处于供不应求阶段,优质的线上教育资源较为紧缺,且大部分资源都要求付费。对于大学生们而言,若要为移动教育付出大笔金钱,必定会大大增加他们的学习负担。

2.2.3 学习效率参差不齐

由于平时大家用移动设备主要都是用来浏览网页、聊天、玩游戏,只有少数同学会在网络}不载学习视频资料。所以在使用移动设备学习时有些同学自我学习能力较差,不容易保持注意力。其次,由于可以自己随时选择学习环境,有些同学可能会在公交车上、餐馆、咖啡厅等人多的地方进行学习,相对于教室,这些地方人多且较嘈杂,学习效率也将大幅下降。

2.2.4 学习控制能力差,个别学生钻“漏洞”

在移动线上教育模式中,老师与学生处于互联网两端,老师无法直观地看到学生学习的情况进而无法直接给予准确的指导。同时,有些学生为了逃避上课甚至会花钱雇人替自己上课、写作业。那么,移动线上教育不仅失去了其原本的意义,反而还会助长不良的学习风气。

2.2.5 学习的学科内容有局限,移动教育无法适用所有学科

大部分同学在选择移动教育时主要集中在英语等以背诵记忆为主的学科,其次就是与考试有关的内容。偏专业的学科由于理解性较强,移动学习在这些学科面前优势并不是很明显。所以为了满足移动性的要求,移动线上教育的学习内容零散,学习时间不长,只适合非正式学习。

3 移动线上教育的发展前景

随着移动线上教育的发展,其优势会更加突显,而其不足之处也将会被不断改善。总之,移动线上教育发展趋势将会体现在随着城市无线网络全覆盖和校园无线网络全覆盖,学生可以随时随地的打开学习网站或移动学习程序开始学习。学生与老师之间的界限将逐渐模糊,移动线上教育将真正实现全民一起传道授业解惑。移动线上教育的发展前景将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

(1)线上教育基础建设更加完善,技术更加有保障

移动线上教育模式要想深扎在大学校园中,就必须要完善移动网络连接技术,加快无线网校园全覆盖的建设进度,保持网络的稳定度以完善移动学习环境。在不久的将来,学生可以在学校的各个角落,如教室、图书馆、食堂、体育馆,随时拿出手机进行学习。移动线上教育的使用率将大幅提高。

(2)学校与专业机构合作,整合优质教学资源

为了解决移动线上教育资源不足的问题,互联网专业运营团队可与高校优秀教师加强合作,学校提供优质的学习资源,专业机构整合学校提供的资源,打造移动学习平台。通过移动App提供独立的信息渠道,学生可以自行在网站和软件中免费下载学习资源。

(3)学习形式更加丰富,学习界面更加完善

把VR,AR技术应用到教育领域,为在线教育提供真实的教学体验,增强老师与学生间的互动性,提升学习效率。同时完善学习界面使学习趣味性更强,互动率更高,操作更简单。

(4)完善的学习监管机制,有效提高学习效率

为了防止学生利用学校无法进行面对面监管,学校可以在学习过程中在线监督检测,比如为了防止学生利用线上教育逃避学习,系统可以在学生学习时随机跳出问题进行测验。其次,线上教育可以与线下教育结合,线上学习互动,线下总结交流。

篇5

传统的品牌营销主要通过媒体广告、产品推销、宣传活动等形式完成,如今在传统企业纷纷进行O2O转型升级的趋势下,品牌营销也发生了质的改变,云品牌概念应运而生。云品牌是以互联网及移动互联网为主、线下为辅的品牌营销方式,云品牌具备浓厚的互联网思维基因,以用户为中心来塑造品牌,强调社交化,在品牌营销的过程中消费者与企业、消费者互相之间的互动是关键,有利于企业的大数据沉淀。

早在2012年在李洋的《云品牌战略》一书中第一次提出了云品牌概念,震撼提出“有品牌,云品牌”的理论,让云品牌进入了公众视野。2014年进入到移动互联网高速发展期,云品牌才真正进入实践阶段,围绕着互联网及移动互联网的品牌塑造成为企业及个人的共同诉求。

云品牌几大特点:

一、口碑式传播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圈子化日趋严重,人们在信息爆炸的环境下每天接受着过量的信息,为了抵御狂暴、无情的营销信息,人们自发的结成联盟,用圈子化的形式形成相对稳定的信息壁垒,过滤掉过剩信息。对于企业来说,用户几乎一夜之间消失在以SNS、IM、微博等为代表的社交化媒体中,出没于近乎封闭的群体中,品牌的传播与塑造变成了一种自发的形式,用户在使用产品后,如果满意会在自己社交媒体上传播,这种病毒式传播而带来的口碑成为目前企业品牌营销的主要策略。

二、品牌回归本质

“社群”关系在移动互联网的作用非常明显,他们有种相似的价值观,社会阶层、文化层次、生活背景也极其相似,因此他们更愿意相信来自同事、朋友、同学、信任网友的推荐,对于传统广告有种本能的排斥。在广告界流传着一种说法,广告50%是浪费的,可能在移动互联网时代这个比率要达到80%。用户一方面在排斥来自官方的的广告宣传,而另一方面自己却甘愿做自己喜爱品牌的免费宣传员,在使用一款好的产品时会在社交媒体上推荐给自己的小伙伴。因此,用户对产品的判断不相信广告怎样宣传,而相信实实在在的体验,这就回归到了对企业品牌本质的需求,容不得弄虚作假,移动互联网缩短了产品和用户的距离,让品牌的传播不再是企业—广告媒介—消费者的模式,而是产品—消费者的双向模式。

三、注重数据沉淀

在时下如火如荼的O2O时代,传统商家迫切需要与互联网结合,O2O发展的过程也是品牌塑造的过程。垂直化、本地化O2O服务是目前发展的主流,微店、百度直达号的推出,让传统企业看到了曙光,在用户消费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数据,对数据进行有效管理及分析有助于制定更加适合的营销模式及产品设计方案。数据沉淀是企业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的重中之重,对精准目标群定位、节省营销运营成本、调整产品方向等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篇6

论文关键词:人性化;图书馆;互联网;读者

图书馆是人类知识的宝库,是没有围墙的大学信息资料的中心,是人类文明的标志。图书管理员每天要与众多读者接触,既要直接给与读者所需的文献信息,又要间接地供给适宜的资料来源,指导读者如何从浩渺的资料中寻找有用信息。因此,人性化管理在图书馆的窗口服务工作中显得尤为重要。当今社会,人们已经习惯了网络信息传播的环境,互动、共享、人性化等理念深入人心,传统的图书管理理念已难以适应信息时代。因此,求新求变的满足读者需求便成为图书管理改革的必然路径。人本思想的核心就是要尊重人、爱护人、理解人和关心人。图书馆的“人”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个是图书馆组织内部的“人”,即图书馆员,另一个是图书馆组织外部,但与图书馆关系密切,参与图书馆活动的“人”,即图书馆用户。因此,图书馆管理和服务的人本思想就是要把图书馆的一切管理和服务工作都纳入到以馆员为根本和以读者为中心的轨道上来。

日本作为亚洲经济最发达的国家,其图书管理理念也是非常先进的,某些大学的图书馆“在整体设计上就已充分考虑到现代化图书馆的各种功能,最大限度地方便读者,无论是阅览室还是书库,室内、书架的整体颜色都符合人体学,避免眼疲劳;图书摆放整齐,座椅都是按照人体力学设计,随时提供免费得饮用水等。此外,日本北海道教育大学钏路图书馆,按照‘资源共享,书为人用’的原则,实行社会全开放。大学图书馆之间可以互相借阅图书资料;部分大学图书馆的资料可向当地居民开放,而且手续极简,极大地提高了大学图书馆在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我国近年来在某些经济发达地区也有创新的变革。如广州一家私人图书室以“共建共享”的创新服务理念,诠释了“以人为本”的思想内涵。该馆相对于公共图书馆而言,在管理手法上更为灵活,更加人性,更符合互联网时代的交流与共享信息的传播特性。该馆创办人令狐小涛“在豆瓣网上以‘分享好书’为主题建立了第一个虚拟社区。豆瓣网是技术应用型网站,为用户提供以书为介质的交流区,使对某一内容感兴趣的用户可以随时评价图书、推荐图书,还可加入兴趣小组。”豆瓣网的宣传扩大了该馆的知名度,很快打开了市场。这家私人图书馆还建立一个腾讯QQ超级群,为读者提供了一个自由、充分的信息交流平台,保证了信息沟通的顺畅、及时,不仅咨询了所需信息,也增进了爱书群体之间的感情,扩大了读书人群,推广了图书的受众范围。同时也激发了读者的参与热情,建立起一个虚拟的学习社区,构建了和谐的网络文明与图书文化。

当然,这家私人图书馆的成功也归因于广州这个经济发达的地域环境,寻求精神寄托、渴望在思想上和文化上得到满足是人们普遍的追求和现实需要。人们愿意通过“以书为载体,增进交流”的健康方式在交流中得到获取知识与阅读的乐趣,而这恰恰是公共图书馆所欠缺的。利用互联网互动传播方式增进读者间交流读书心得,刺激读者阅读的兴趣,让读者从传统阅听人变为主动传播者,这是互联网时代传播特性带来的变革,而这也是未来图书管理的必然趋势。 转贴于

遗憾的是,目前中国高校的图书馆服务理念还有待提高,尤其是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西部地区,由于资金不足,多数管理人员并不是真正科班出身,本该科学化、规范化、高效化、信息化的图书馆成了“大杂烩”。人本管理的本质是一种“以人为中心”的人性化管理。人本管理的关键是要营造一种以人为本的环境,把人当作管理的核心对象,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改变长期以来计划经济体制给管理造成的落后局面。运用人本管理思想进行图书馆管理创新,重新认识人在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对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传统的图书馆管理与服务,更多的是考虑馆舍的面积、图书经费的投入、设备的配置,以及图书的外借量、接待读者人数的多少等,一味追求各项任务指标,很少考虑馆员的需要和读者的需求,在重视“物的发展”的同时,往往忽视了“人的发展”这一重要因素。在管理和服务中,缺乏以人为本的思想理念,没有充分考虑到“人性化管理”和“读者第一”这两个根本所在,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管理和服务水平的提高。如何在图书馆管理和服务中,有效地应用“以人为本”的理念,是图书馆发展的新思路。因此,要提升图书馆的人性化服务和信息化服务,必须转变管理人员的观念,紧密联系互联网,依托互联网资源,提高图书的网络化管理,使之人性化、信息化、高效化。

一、尊重读者的意见应放在首位

无论何时,图书馆的服务对象都是读者而不是行政领导,图书馆的工作就是服务于广大师生,以方便师生查阅信息为工作目的。网络化管理已成为图书馆发展的必然趋势。在我校的图书馆中已普及网络查询服务,并对学生如何查阅图书馆资料做过定期培训,保证每个学生都了解到本校的图书资源。但除此而外,图书馆的服务工作还有不足之处,如学生对图书馆的服务质量就缺乏反馈渠道,学生的感受和意见不能及时反馈,图书馆的服务工作便不能做出相应的改进。因此,在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中,应把读者的意见放在重要位置,在图书馆网页上增设读者意见专栏,或者开辟读者论坛,让读者在图书馆网页上自由发表意见,形成交流氛围,促使图书馆管理人员及时了解读者动态,提高服务质量。

二、适时开展一些读书活动,提高学生读书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书籍的兴趣直接促使他学习的动力和质量。图书馆可选择一些有意义的节日,如“五四”青年节或“一二·九”运动这样有代表性的,也适于教育当代青年人生观、价值观的节日里开展一些读书活动,通过展示这些节日背景的影视、图书资料,提升学生对历史、人文了解的兴趣,也可对相关的图书起到促销、宣传作用。此外,也可以名人为主题做图书宣传活动,青年人的偶像名人出书极易引起学生们的关注,开展相应的图书推介定能达到较好的宣传效果。或者可对获大奖的图书开展大讨论活动,让学生交流读书心得体会。通过这样一些活动,促进学生读书的兴趣,也提供了展示他们风采的舞台,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

三、建立虚拟社区服务于读者

建立网络社区有利于人际网络的扩展。参照广州私人图书馆的成功经验,可选择在大学生中人气最高的网站建立社区,吸引学生参与,让他们平时的网络接触中形成相关的“兴趣小组”,并与网络外的现实世界中的读者增加交流机会,从而使会员扩展了自己的人际网络。这种人际网络并非刻意形成,而是通过各种文化活动的开展自然形成的。

四、图书馆应时刻关注学校的发展方向以及专业的需求

每个学校都有几十种专业,不同的学科自然有不同需求,应定期到各个院系向师生了解他们的学习研究动态和方向,然后再制定购书计划、服务方向。在各个书库、阅览室定期统计不同读者的阅读数量、内容、阅读时间等,开办新书新刊等宣传栏,在各方面体现图书馆各项服务对读者的尊重。

篇7

摘要:在互联网时代,高校的资产管理应重视信息化建设。本文对高校资产管理中存在问题进行分析:高校在对资产管理比较忽视;高校资产管理缺乏统筹规划。高校的资产管理信息化建设比较滞后。指出高校资产信息化管理的特点:信息化管理平台具有智能化;信息化管理平台实现了资产管理信息共享;信息化管理平台促进了资产管理的实时动态管理。提出高校资产信息化管理平台的构建措施:要设置高校资产信息化管理平台的功能模块;要增强高校资产信息化管理意识;要对高校资产信息化管理系统进行不断完善。因此,本文的研究有助于提升高校资产的信息化管理水平。

关键词 :互联网;高校;资产管理;信息化建设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迅速,高等学校的规模扩大使得固定资产十分庞大,这对高校进行固定资产管理造成了一定的压力。为了应对高校固定资产的快速增长,必须通过建立高校资产信息化管理平台,来完成对固定资产的管理与使用,这对高校固定资产发挥效益,为教育教学和科研活动提供保障都有现实意义。一些高校通过优化资产管理,加强财务管理等方式为固定资产管理提供了保障,通过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平台,更好地提高了固定资产管理效率,使固定资产管理自动化程度提高。因此,在互联网时代,人们的行为模式发生了变化,也促使管理实现信息化方式。高校的资产管理应运用好互联网的工具,管理模式采取网络信息化管理模式,使高校资产管理朝向互联网思维转变。

一、高校资产管理中存在问题的分析

1.高校在对资产管理比较忽视

由于高校将精力都关注了教育教学和科研活动,而对资产管理的意识比较差。特别是在高校资产每年都以很大数量增加,这些资产种类繁杂,高校还有不同的校区,对资产进行统一管理确实存在着困难。财务部门对资金管理比较重视。高校对实物资产的管理上,应设立专门的机构和人员进行管理。但是,由于高校资产管理的组织机构与制度还不健全,对资产管理意识淡薄,使得对于资产的管理责任不清,资产管理的责任与权力分配不匹配,这样使得高校的固定资产闲置、浪费以及损毁比较严重。

2.高校资产管理缺乏统筹规划

由于高校在固定资产购置方面缺乏有效规划,使得固定资产在保管和使用方面的效率比较低,不能发挥固定资产效用。这些闲置的固定资产浪费了高校的资源。随着高校的发展,高校在固定资产投资增加,而投资的渠道也增多,这些都为高校的固定资产规划购置提出了要求。高校必须杜绝盲目购置固定资产。

针对目前高校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管理意识淡薄,缺乏有效的采购计划,忽视了对固定资产的日常维护保养,高校必须采取相应措施,发挥互联网信息化的积极作用。

3.高校的资产管理信息化建设比较滞后

由于一些高校在资产管理方面还不成熟,缺乏健全的管理体制,在资产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方面比较滞后。这些都抑制了高校资产的管理效率,不能有效发挥资产的价值,也容易造成了资产的流失和损毁。一些高校在资产管理信息化建设方面投入不足,没有购置资产管理软件,对资产管理的计算机硬件和仪器设备投入也少,这些不能满足资产信息化管理的需要。在互联网时代,高校资产管理仍然使用人工进行记录和管理,那么这种管理方式会由于资产管理的庞大工作量所淘汰,高校资产管理就处于被动和滞后的局面。

二、高校资产信息化管理的特点

高校资产信息化管理平台能够为资产的管理提供系统化的服务,也为资产管理人员提供工作便利的操作平台。

1.信息化管理平台具有智能化

高校资产管理的信息化管理平台覆盖率资产管理的内容,能够及时和准确地处理大量的资产数据,对资产数据进行分类和汇总,并对其进行分析,为高校资产管理节约了成本,提高了资产管理的效率。

2.信息化管理平台实现了资产管理信息共享

通过高校的校园网络,能够将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平台实现各部门的信息共享。资产管理部门与相关人员能够及时获得所需要的资产使用情况和购置情况,这样能够有效杜绝资产的重复购置和资源浪费。

3.信息化管理平台促进了资产管理的实时动态管理

由于高校不断地发展,这样就需要持续地增加固定资产,资产信息的变化就显得很频繁,通过资产信息化管理平台,能够动态地进行数据更新,实现高校对固定资产的动态管理,这样能够为高校的固定资产管理提供有效数据,作为科学管理和决策的依据。高校的资产信息管理平台还可以进行系统管理各类资产,加强校内各部门之间的紧密联系,提供资产的配置,提高资产的使用效率,最大限度发挥资产的价值。

三、高校资产信息化管理平台的构建措施

1.要设置高校资产信息化管理平台的功能模块

高校资产信息化管理平台系统应包括各种类别的固定资产功能模块,包括仪器设备管理模块、房屋土地管理模块、网络系统维护模块等等。这些功能模块又有很细的资产内容,例如,仪器设备管理模块包括了通用设备、专用设备、电气设备等;房屋土地管理模块包括了教学楼、行政办公大楼、学生宿舍、图书馆、体育场馆等。设备采购管理模块包括高校各部门资产的购置申请、审核、采购以及合同管理、验收管理等等流程和环境,这使得资产管理的部门能够将资产采购与管理进行有机整合,也很好地协调了资产审批和管理。

2.要增强高校资产信息化管理意识高校建立资产管理信息化系统还不能实现信息管理平台的良好运行,必须要增强资产管理人员与相关人员的资产管理信息化意识。要对高校各部门与相关人员进行信息化管理的培训,重视对有形资产与无形资产的信息化经营与管理。高校要对资产管理数据进行共享,方便相关人员的查询、操作与管理。高校的信息化管理平台应该与资产管理体制进行有机融合,实现资产管理的统一领导,归口管理,分级负责,责任到人的原则。通过资产信息化管理平台更好地实现对资产使用与调配的沟通与监督。

3.要对高校资产信息化管理系统进行不断完善

由于高校资产信息化管理系统只能满足高校资产管理的某一阶段发展的需求,随着高校资产的不断发展,出现了很多新的问题和新情况,这些问题就需要在信息化管理系统中得到体现与解决。要实现所有的固定资产管理业务活动,包括固定资产验收、处置、变动、调剂、清查、统计、上报数据等等,使资产管理的整体功能更为全面。因此,高校资产信息化管理平台需要不断改进和完善,要能够拓展软件功能,优化软件程序,提高管理效率。通过不断完善资产管理信息管理系统,才能适应不断变化的资产使用要求,提高资产管理能力、发挥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益。

通过对互联网时代的高校资产管理的信息化建设进行探讨,得出高校的资产管理应适应时代的需要,要建立长效的信息化管理平台,提高资产管理的效率,防范资产的流失与损毁,为高校资产的购置与优化配置提供保障。高校要提高资产信息化管理的意识,发挥资产信息化管理平台。高校资产的信息化管理平台的软件要不断更新,更好地对高校不断增加的资产进行管理。高校要对资产信息化管理部门进行岗位分工,加强内部控制,严格资产信息化管理的流程,实现权责对等,更好地发挥资产信息化管理平台的沟通、协调以及监督职能,为高校提供全面的资产管理信息。高校应增强资产管理的信息化能力,加强对资产的闲置的解决,发挥资产的价值。高校的资产信息化管理有助于维护自身利益,也能够为高校发展提供物质保障。

参考文献

[1]林文锦.当前高校资产管理工作面临的困境与对策[J].教育教学论坛,2012(11).

[2]范黎,庄怡萍.对高校资产管理信息化的思考[J].河南科技,2013(02).

[3]胡健,陆建刚,顾义军.高校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建设与应用[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4(05).

[4]吴新生,茅晓红,李克勤.基于物联网技术的高校资产管理系统设计[J].物联网技术,2012(02).

[5]刘宇锋,蓝伟斌,黎国华.地方高校建立资产信息化管理系统的探讨[J].梧州学院学报,2014(06).

篇8

[关键词]协同培养模式;移动互联网;营销人才

[DOI]10.13939/ki.zgsc.2016.31.062

随着3G技术的普及和4G技术的发展,我国移动互联网呈现井喷发展。目前,我国移动互联网用户已达8.75亿人,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达4.84亿G,同比增长85.5%。移动互联网在网络层次具有开放性、互动性、大数据三个特性,且在使用层次具有便捷性、便携性、即时性、定向性、精准性、感触性等特征。这些特性使得用户可以随时随地、跨时空,多渠道、全网、全生命周期消费,并且身份可识别、互动参与的社会网络化特征明显。另一方面,这些特性将对企业营销产生革命性影响,对营销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给高校营销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现有高校自有资源有限,仅仅依靠自身资源去培养高要求的营销人才难度很大,基于此,很多高校通过以资源整合方式协同培养营销人才。

1移动互联网时代营销人才的素质结构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营销的本质并没有发生改变,依然是关于“如何发现、创造和交付价值以满足目标市场的需求,同时获取利润的学科”。传统经济模式下营销人才素质依然是移动互联网时代营销人才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经济形态、商业模式、消费者行为所表现出的新特征给营销人才提出新的素质要求。具体来说,移动互联网时代营销人才除需具备传统经济模式下的基本素质外,还需具备以下几种素质。

1.1移动互联网营销思维

移动互联网思维是互联网思维的一种具体进化。互联网思维,就是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科技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对市场、用户、产品、企业价值链乃至整个商业生态进行重新审视的思考方式。互联网思维下的营销强调“用户至上、体验为王、免费的商业模式、颠覆式创新”。移动互联网营销思维除具有互联网思维外,更需要针对“移动互联”、“随时随地”特征,突出强调“5F”思维:Fragment(碎片化思维),消费者如何在碎片时间如何整合碎片信息,得到有价值的东西;Fans(粉丝思维),忠诚的粉丝,如何让产品品牌价值吸引粉丝,提高粉丝的参与感;Focus(焦点思维),专注,极致,集中做好一个点的成就,需要明确正确的战略方向焦点;Fast(快一步思维),快,速度决定一切,抓住优势的同时,保证与消费者的协调性;First(第一思维),即人们只容易记住第一,就像更多的人记住了微信而忽视了来往。

1.2创新创业意识

移动互联网发展,使得经济互联互通,产业和企业边界日益模糊,企业经营风险放大,竞争加剧,产品生命周期缩短。在此背景下,企业营销活动更需要创新思维,需要营销人员用创新性眼光提出新产品开发的创意,用创新精神营销产品,用创新性沟通维护客户关系。目前,大学生就业形式日趋严峻。近几年,教育部公布的15大最难就业的专业中,“市场营销”就榜上有名。但我们的前期调查显示,移动互联网时代只是减少了传统营销人才(比如实体门店推销人才)的需求,而对具有创新创业意识的人才的需求却有大幅度的提升。可见,移动互联网时代需要营销人才具有高水平的创新创业意识。

1.3商业模式知识

当前,商业模式作为“元战略”(即战略的战略)对企业经营发展有重要意义,在工商管理、风险投资等实践领域非常热门。移动互联网时代,OTO模式日渐成为一种流行的商业模式,这就需要营销人才站在更高层面上去理解营销,运用营销,甚至能用商业模式来营销,以此更有力、有效地解决移动互联网时代下的用户需求。OTO营销之所以能大行其道,归根结底,来源于商业模式的营销力量。可见,移动互联网时代需要优秀的营销人才具有商业模式知识。

1.4大数据处理能力

移动互联网时代,也就是大数据时代,而“大数据时代”最关键的是如何处理数据。这就需要企业能从海量、复杂的移动数据中挖掘规律,发现有价值的信息。而发现有价值的信息的关键在于大数据处理能力。大数据处理能力,已成为移动互联网背景下企业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需要企业能根据移动互联网数据,更好地发现消费者的偏好、兴趣,挖掘消费者的需求,从而更有针对性地开发产品、设计价格、安排渠道,搞好沟通,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取竞争优势。可见,移动互联网时代需要企业营销人才具有大数据处理能力。

1.5微营销能力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消费者的需求呈现出精细化和多样化的特点,“微营销”应运而生。微营销要求企业适应移动互联网时代需求,以营销战略转型为基础,广泛利用微博、微信、微网站、APP、微电影以及社会化媒体,执行好企业营销策划、品牌策划、运营策划、销售方法与策略,注重每一个细节来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以此获得企业利润,从而支持企业发展。由此可见,微营销需要企业的营销人才既要掌握一般网络营销知识,更要掌握微博、微信等社交工具进行微营销的能力,最终达到像移动互联网一样无缝连接企业和消费者,实现对目标消费者线上与线下、虚拟与现实的全方位贴心服务和立体营销,更好地帮助企业实现其营销目标。

2移动互联网时代营销人才协同培养模式

移动互联网时代对营销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当今,高校很难仅通过自己的资源就能培养出优秀的移动互联网营销人才。这就要求高校更好地以协同论为指导,整合各方面资源,采取不同协同模式,培养移动互联网营销人才。

2.1“校企协同”模式

校企协同模式,是学校通过整合自己和企业的资源来共同培养社会所需人才,是我国高等教育面向社会、服务于社会、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改革方向与发展趋势。近年来,校企协同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模式,受到了高校、企业和政府乃至整个社会的重视。移动互联网时代,高校应以社会对移动互联网营销人才的需求为逻辑起点,从观念转变与文化融合的顶层设计入手,建立以学校为主体,企业参与,共同确立营销人才的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改革教学模式、建立实践基地以及共同评价人才培养质量的人才培养体系来联合培养营销人才。

校企协同的关键是学校和企业资源的互补性和契合性。一般来说,学校不缺乏营销理论培养方面的专家、教育资源,而缺乏移动互联网实践方面的资源。学校在选择合作企业时应以移动互联网企业为主。合作方式可以多种多样:学校可以派专职教师到移动互联网企业挂职获得相关移动互联网知识后,再整合知识培养营销人才,也可以直接派高年级学生参与移动互联网企业的营销实践实习来培养人才,也可以企业派企业导师到学校任教来协同培养,可以通过双导师培养营销人才,还可以通过移动互联网营销比赛或者参与具体项目实施来推进协同培养。

2.2“校校协同”模式

校校协同模式,是指跨校整合教育资源来培养人才,一些教育发达地区正在广泛推动这种模式来提升人才质量。如中国香港地区高校的学生可以跨校修学分,武汉地区部分高校也可以相互跨校选修课程。实践证明,校校协同模式在节约高校资源的同时,还可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可以通过大力推行校校协同模式来培养营销人才。这就需要高校要有开放思维、超前远见、博怀、务实精神,放弃“本位主义”,认识到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仅仅依靠自身教育资源很难提供营销学生全面的专业知识这一现实,积极主动展开校校协同来培养营销人才。

经管类高校的营销专业可以协同理工类院校的资源来学习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处理知识,既可以鼓励学校到同区域类的高校实地选修相关课程,也可以鼓励学生通过移动互联网教学、慕课教学等学习相关知识,并承认学分,还可以专门聘请外校移动互联网专家到学校设置相关课程。综合性学校的营销专业可以和其他学校结合成联谊营销系来联合培养营销人才。各个营销专业也可以通过交换生的形式来协同培养营销人才。普通高校也可以和高职院校协同来培养移动互联网营销人才。一般来说,普通高校的营销优势是理论功底较深厚,而实践能力相对要弱,而高职学校却正好相反,通过二者协同,能较全面地培养移动互联网营销人才。

2.3“校地协同”模式

校地协同模式,是指高校结合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与地方政府合作,共同培养人才。近年来,我国高校人才培养规格与地方发展人才需求之间的错位对接问题日益突出,致使高校出现大量大学毕业生的结构性失业。高校可以通过校地协同模式,准确掌握当地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以此提升学生的就业率。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校地协同对互联网营销人才培养更是具有重要意义。由于移动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特有的“摩尔定律”现象,普通高校不可能有完全的经费来购置最先进移动互联网人才培养的软硬件资源。这样,高校需要当地政府的支持来弥补资源的不足,因而要加强校地协同。

校地协同培养营销人才的关键是校地双方要本着“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协同创新、共同发展”的原则,力求在高校人才培养营销实践教学平台建设、营销管理模式探索和营销创新等方面有新的突破。高校通过与地方协同拟定营销教学内容、共建营销实习实训实践基地、联合培养营销创新型人才、促进专业人员与营销教师交流互访四个方面,构建校地协同营销人才培养机制。从构建营销实践教学体系、培养学生营销能力、创新营销导师制三个方面,构建校地协同营销人才培养保障措施,最终通过与地方机构、组织等共同建设师资队伍、实习基地,修订人才培养方案与课程体系,重点培养营销专业技能,为移动互联网时代培养优秀的营销专业人才。在此过程中,高校要特别有针对性地加强和当地工信部门、商务局、中小企业局、国资委联系,以此协同它们的资源来培养营销人才。

参考文献:

[1]李玉海,汪银霞.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信息消费需求探析[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5(4):43-46.

[2]张竹.中国移动互联网企业的协同创新行为分析研究[J].管理现代化,2015(5):45-47.

[3]李祖超,张利勤.美日产学研协同培养拔尖创新人才路径比较分析[J].现代大学教育,2013(3):41-47.

[4]李晓钟,俞晓诺,唐建荣.经管类创新创业人才协同培养模式探索[J].中国校外教育,2013(7):46-47.

篇9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网络财务;软件发展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1)28-0098-02

网络时代的到来,越来越多的企业借助国际互联网来扩大自己在国际商品市场和资本市场上的知名度。全球信息处理网络化成为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而作为电子商务不可缺少的部分之一网络化财务信息系统也必然随之产生,网络财务是电子商务发展的客观要求。

1 我国会计电算化发展及存在的问题

1.1 电算化的发展

在财政部的规划和促进下,我国企业会计电算化迅速展开。经过20多年的推广,全国各地企业会计电算化得到极大的普及,一般企业,初步实现了会计工作电算化,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有的地区和部门已经开始运用管理型会计软件和决策型会计软件,甚至进入了新的会计电算化领域。尽管会计电算化发展存在不平衡,但总的来说国内财务软件从无到有,经过20年的发展,已逐步走向成熟,形成一定的产业规模。

1.2 现阶段电算化存在的问题

会计电算化从无到有,从简单到复杂,从缓慢发展到迅速普及,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一批民族品牌的商品化财务会计软件的发展更是突飞猛进。但同时也存在着诸多问题,阻碍了我国会计电算化向更深层次发展,如:

①财务及管理软件系统内部衔接性差:系统中信息还不能完全共享,使现有的财务提供的信息单一、滞后且缺乏前瞻性,不能及时、有效地为企业提供决策及管理服务。②会计软件通用性差,集成化程度低,安全保密性弱:目前我国的软件生产还处于模仿和加工阶段,没有形成一定的产业规模,而且系统一旦瘫痪、受病毒侵袭,恢复起来比较困难。③开发技术、工具或平台落后,数据的兼容性和安全性差:在软件技术方面,操作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和关键应用软件方面没有形成完整、系统的自主版权产品,数据的兼容性、安全性差。④缺乏会计电算化专业人才:大多数的电算化操作人员一般只知道使用财务软件,对计算机知识了解有限,遇到超出范围的问题,只能找软件维护人员,而软件维护人员又基本是计算机专业出身,对财务知识知之甚少,双方不能很好地配合。⑤会计电算化档案管理制度不完善:许多单位实行会计电算化的时间较短,对会计电算化档案的具体内容不甚了解,缺乏管理经验,造成存储会计档案的磁盘和会计资料未能及时归档,内容不完整。

2 我国会计软件的发展及网络财务的提出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信息时代的到来,企业竞争日益激烈,企业生存的外部环境发生了变化,这种变化要求企业对市场的反应更及时、更准确。财务软件必将经历由初级阶段的核算型发展到管理型,最终向决策型发展,真正实现企业管理一体化、信息化,必须借助不断发展的网络技术,企业内部网与互联网的接入,财务软件的网络使用即网络财务系统的建设才能真正把企业推向信息化。因此,为适应计算机的发展,财务软件的发展必须具备面向互联网的网络版的财务软件,网络财务应运而生。

3 网络财务的概念及其优点

3.1 网络财务的概念

所谓的“网络财务”是基于Intranet技术,以财务管理为核心,业务管理与财务管理一体化,支持电子商务,能够实现各种远程控制(如远程记账、远程报表、远程查账、远程审计、远程监控等)和事中动态会计核算与在线财务管理,能够处理电子单据和进行电子货币结算的一种全新的财务管理模式,是电子商务的重要组成部分。

3.2 网络财务的优越性

①与传统手工处理方法相比,减轻了财务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财务工作效率和会计信息的质量,促进了会计职能的转换。②与现阶段电算化相比,资源共享;设备共享;通信快捷、方便;公布式处理。无疑,“网络财务”将成为会计电算化发展的新趋势。

4 网络财务应用前景

4.1 真正的电子商务应用

实施网络财务系统,企业可以迅速建立起以企业为核心的B2B企业电子商务应用(ASP)模式,提高企业的运作效率,降低运作成本(订单执行成本),扩大市场机会。

4.2 开源与节流并进

网络财务系统对企业内部的完善管理,结合企业电子商务门户和B2B扩大了销售市场和采购市场,增加了商机,加快了商务进程。扩大了客户群,同时节约了时间与人力成本,促使企业高效运作。

4.3 加强了客户关系管理,提高客户满意度

通过网络财务系统,全面实现CRM的概念,紧密结合Internet技术,为企业实现最好的客户满意度。

4.4 企业内部管理更加有效、规范

随着网络财务系统在企业中的应用,企业内部各部门的流程更加合理、规范。企业各层领导都可以迅速地、准确地、及时地得到所需的报表,能够对市场作出最及时的反应。同传统的企业内部部门和员工之间的沟通模式有很大不同,尤其在公司内部工作和业务流程的控制方面,企业通过网络财务系统运作,无论该项业务涉及的员工或经理是否在同一物理位置或网络上,业务的处理将会同样顺利进行。

4.5 扩大市场占有率

企业实施网络财务系统,有利于信息,增加知名度,保留原客户,而且随着企业电子商务的开展,可以提供更多功能、业务,必然吸引客户加入企业建立的电子集市,为企业在全球范围内带来新的客户。

5 网络财务面临的问题

(1)信息在传递中的真实性、完整性、可靠性:病毒、网络黑客、竞争对手非法截取、恶意篡改数据等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2)计算机系统的安全性:硬件、硬件网络系统的安全性,一旦有问题将可能使整个系统陷于瘫痪。

(3)对会计软件的新要求:会计软件的开发要求进一步实现会计核算层向财务管理和决策支持层迈进,使会计系统向网络多用户和管理信息系统深化。

6 实施网络财务系统的必要前提及对策

网络财务系统是以节约整个企业内部的财务资源为出发点,以充分实现整个企业内部的、全面及时的管理以及企业与外部环境的无缝链接为目标,从而使企业实现管理信息化的电算化系统。但是,要实施这样一个系统需要一个良好的、规范的经济环境与市场环境,需要企业内部、外部各方面的支持。

6.1 立法方面

为了对付日益猖獗的计算机犯罪,保护信息使用者的权益,国家应制定并实施计算机安全及数据保护法律,从宏观上加强对信息系统控制。

6.2 技术、管理方面

在建立网络会计信息系统时,应从技术和管理上考虑安全措施,加强磁介质档案的保存管理,防止信息丢失或泄露。

6.3 网络安全方面

健全内部控制,提高网络系统的安全防范能力。

6.4 核算软件开发方面

提高会计核算软件的通用性和实用性,使会计软件的运行环境向更高领域发展。

6.5 专业人才方面

注重既懂得网络信息技术,又具备商务经营管理知识,且精通会计知识的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和开发。

6.6 会计电算化制度方面

(1)建立会计电算化岗位责任制:对会计人员的管理要体现“责、权、利相结合”的原则,切实做到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专责,工作有检查。还要加强会计人员的培训,提高会计人员的业务水平。

(2)日常操作管理:保证日常操作正确,各种数据及时备份,保证会计信息的正确和完整。

随着我国加入WTO,将有更多的外资企业进入中国市场,而国内的企业也要拓宽领域,在国际市场上寻求发展。加强企业集团的财务管理,提高企业集团的核心竞争能力,就越发显得重要。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会计电算化系统的网络化将是会计电算化发展的必然趋势。

参考文献:

[1]李心合.现代会计发展的五大趋势[J].当代财经,2003(10).

[2]王治安,向显湖.试论我国的会计改革目标[J].四川会计,2002(12).

[3]赵德武.论中国会计的现代化道路[J].财务与会计,2000(9).

[4]王治安,向显湖.面向21世纪的我国会计改革与发展[J].经济学家,2002(2).

[5]李守明,李红兵,马维杰.互联网对财务会计的影响[J].武汉大学学报,2004(6).

篇10

主讲人:史贤龙

主持人:徐汉强

记录人:李 黎

时间:2014年9月16日20:30-22:00

徐汉强

2014年,移动互联已出现爆点,在这剧变的时代,传统的PC互联网正在成为过去式,趋势不可违,所以各商界精英、大伽均在转移着新的竞争战场,新的战场就有新的游戏规则,有极具引力的商机也有充满诱惑的陷阱。

那么如何看清这“泥沙俱下”的移动电商,领先和制胜未来呢?让我们有请移动互联营销专家史贤龙老师,为萌友们详细讲解“移动互联商业的最新状况与未来的销售”,有请史老师!

史贤龙

今天的内容,是分享对移动互联网新商业最近半年的思考与实践。探讨未来的路(大趋势),联盟平台可以帮助伙伴的路,私聊会自身的路。

内容只有提纲,不是现成文字,速度会慢点,有利于大家思考。过程中可以发问,我会记下,在合适时候回应。

这个题目是上周五与汉强协商确定的,过去的三天,还真是应景,这个话题开始热气来。给大家看三个截图。

过去半年的微信电商热,开始进入第一个小回调。很多人看到回调,却不相信这是更大一波热潮的开始。

建群大业,过去半年可以说奇葩辈出。BiiA创新联盟建群做开讲,走在前面,私聊会(品牌化)也走在前面,当各种群开始疯狂的时候,私聊会沉默、沉淀。今天,在怀疑、审美疲劳的时候,BiiA私聊会,将再次开始新的、前所未有的探索。

这一次,我们不仅有理论、有方法,也有工具。所以,我们不需要大张旗鼓,而是需要极少数种子与我们同行开创。这是不需要转播传播的原因所在。

高晓东

别的群都在做加法,而我们在做减法,更聚焦。很多想法和实践我们都做到前头。

史贤龙

移动互联网商业的格局,我的三个世界理论现在越来越得到接受。020是基本商业形态的结论也没有人再怀疑。

但是,三个世界、O2O究竟怎么玩,还没有结论,甚至,很多乱象让不少人迷惑。今天我们来解这个未来之谜。

本来对过去半年的现象,我做了六点小结,考虑时间,这个六点就不说了,总结为一句话,过去半年的移动互联网商业,很热闹,但没有本质的变化,BAT,线下大佬万达、苏宁等依然活在第一与第二的世界里。第三个世界应该及能够做成什么,都没有概念。

徐汉强

很多企业、很多个体经营者,已经进入雾里看花的境地,在互联网的世界里迷茫着......

史贤龙

对。今天我们回到新商业世界的基本格局与可能性,从逻辑上,梳理出未来商业与销售的可能性及做法。

孙巍

流量成本正在上涨,这会影响过去的案例实践的经验

史贤龙

我已经说过,移动互联网的未来只有两句话、八个字:人人传播,人人销售。

孙巍

受者,传者,售者。

史贤龙

这个大趋势,无论现在被多少伪劣产品挡住,都不可改变。因为时代、技术条件,已经提供了这个明确的前景,谁也无法阻挡,谁也不能无视。本质上说,现在的微商乱象,与改革开放早期的倒爷现象是一样的。

秦国伟

就像当年的信息不对称。互联网彻底地戳穿。

史贤龙

但倒爷不是也倒出了一批富豪,最后泥腿子进城,跑单帮的开商店、商场,倒出了一个新商业世界吗?

我们进入主题:移动互联网的商业与营销究竟是什么逻辑?我们看清逻辑,不难找到正确的道路。

当下双微、或三微(微博、微信/公众号、微店),都还在用传统思维运营,所以都没有大的突破。根源在以下几个问题没有解决:

1、流量依赖症,表现为贪大求快,依赖大V。其实这些在传统商业里,随机性销售的做法,不适合人人销售的环境。也就是说,做微营销的企业及个人,没有认识到普通人的作用,也没有洞察信任究竟是如何形成与变现的。

2、弱关系、强关系如何在商业、营销、销售中作用及运作机理,缺乏贯通认知。所以,只会沿袭传统世界的那套骚扰式营销,或曰式营销手法,疯狂拉人头,疯狂发广告。

3、只看到传播的去中心化,对大众传播、小众传播、圈子传播、人际传播,也没有理清楚。

上述三点,实际上,是我们进入未来的关键入口。

我们将基本结论介绍一下:

1、强关系商业及其新社交工具,将改变人们的购物模式。

2、最大的机会不是社会化媒体,而是社交化生活:人们的工作、生活、娱乐、思想(学习、信息),在发生本质的变化。

社交化场景是未来之源,这是本,其他的都是枝与术。如果说当下朋友圈有乱流的话,乱的本质是我们还没有做好迎接新生活的准备。

3、大数字商业、营销,已经成为可能与现实。未来企业要经营的,不是陌生的流量,而是一个个活生生的节点(顾客)!

还是有人质疑朋友圈能否营销,或者认为朋友圈营销是杀熟——不错,这是乱流,却不是本质。

没有一本营销书里写过:顾客不相信朋友的推荐。怎么现在有了方便的推荐形式,反而推荐不管用?问题显然出在推荐人自身及方式嘛!

另一个对社交化销售的质疑是:能否形成规模化销量?

其实这个问题要这样问会更好:1、能否形成规模化销售?2、这种规模化销售是否具备可持续性?把这两个问题一起问,自然可以避免零碎化思维与抢劫式营销。

网上都在吐槽朋友圈卖面膜,有没有想过为什么面膜成立最大的微商品类?

孙巍

面膜案例:受者即客户,客户即传者。

史贤龙

为什么面膜成为了最大的微商销售的品类?

孙巍

女包却没有成功。

史贤龙

为什么不是卫生巾?面膜与卫生巾都是女人的刚需吧?

孙巍

群友都需要,日日快清易损耗。

薛国华

化妆品类容易在直销产生效果。低决策,高频次。

德馨天下

我前几天听个无锡面膜微信商,说现在他们知道朋友圈大量转不好,开始限制发的数字与图片数量和频率了!他们也在升级。

史贤龙

我们来解析为什么?看面膜的产品要素:

1、女人用品;

2、有溢价性;

3、属于日常消费;容易传播,冲动购买

4、可以冲动购买;

5、消费者自认专家;

6、产品本身有体验性——真正好的可以产生二次销售(重复购买)。

大家把六要素综合起来思考,就会发现其中的逻辑。我们用这个逻辑,可以找到下一个面膜!

过去半年,卖农产品的、佛珠的,等等,都失败了,只有面膜成了。这里才有我们需要思考的本质。不用去管面膜能活多久。而且,可以肯定地说,也不会死。

秦国伟

体验式的推荐,胜过百倍的央视广告。

薛国华

还有就是面膜的效果容易看出来。

史贤龙

所以,我们说,卖不好货,要找产品的原因,找市场策略的原因,执行力的原因。好过情绪化。体验性就是指这个。

今晚的干货来了,我们的结论:什么产品适合强关系环境下的营销?

1、要有体验性(这个保证二次销售的链条);

2、要具备易满足性(也就是消费者可以冲动购买);

3、产品本身要有内容深度(适合个性化UCG及分享);

4、顾客对价值敏感(即顾客效用必须高):面膜流行,与小米手机大卖是一个逻辑,商场(如屈臣氏、丝芙兰等店)里面膜太贵,淘宝上面膜太杂;

5、产品必须超值:具备可以感受的性价比(也就是给传统渠道流通的产品挖角);

6、产品要具备随机性,不要幻想大单品;

7、顾客通过产品形成一个圈子,可以线下分享交流。这是人以群分再消费产品的典型路径;

8、深度说服的产品最好。

按照上面八个标准,我们可以找到适合社群化销售的产品,包括产品组合的形态。不符合八条标准的产品,暂时不要去碰。

插一句,否定几个所谓的移动互联网营销趋势:

1、C2B:私人定制,不适合社群化销售;

2、大单品,所谓爆款;

3、卖情怀:少来;在人人个性时代,没人有时间搭理关心你的情怀;

4、奢侈品:想都别想,想了都是骗子。

秦国伟

总结的是的一个大的方向。具体细化的产品。可能个人还要摸索探索。只不过这次论坛。缩短了时间。也减少了,盲目的泛寻找。

吴源

用800块钱先放倒名导,再涨到20万,也适合圈子营销。

史贤龙

吴老师,恰恰错了。这个做法只会让自己一热就死。

朋友圈,玩的是强关系,信任,自由、尊重。也就是许可营销,我不喜欢,你别来骚扰。否则,拉黑删除!

朋友圈才是真正的诚信营销。靠流量的冲动转化率,那才是蒙人。

徐汉强

我已经拉黑N多个朋友圈硬性卖货的圈友,也拉黑N多个A0开头的。

史贤龙

社交化销售怎么做?简单地说,分四个步骤:

1、靠谱的建群逻辑;

2、靠谱的产品及内容规划,及热点(人);

3、靠谱的运营模式;

4、靠谱的管理工具。

还有几十分钟,讲一下销售的进化。

此前,人们认为O2O里的CRM客户管理系统,不过是对第一、第二个世界里的销售连接点进行管理——在第三个世界里,这个想法是错的。

第三个世界里的CRM,是一个管理庞大个人的系统,是顾客、销售员都在一个系统里面——也就是说,第三个世界的销售,只有人,没有终端!

各位明白这个差别吗?这个销售系统的最后,就是无论你是平台,还是品牌商,会有一个专属于自己的顾客数据库。小米已经在走这一步了。

薛国华

只有节点,没有中心,没有终点。

史贤龙

对!无限延伸。只要产品靠谱、人靠谱。我认为,优秀企业、魅力产品的好时代,来了。

薛国华

《失控》的核心思想就是这个。

史贤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