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运输的发展范文
时间:2023-12-15 17:54:4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交通运输的发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交通运输;经济;社会;文化;相关性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速公路陆续建成通车,高速公路客运应运而生,它以其快速、安全、经济、舒适的优势在综合运输体系中的地位日趋重要。交通运输中针对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必要性和紧迫性问题。按照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从适应旅客出行要求出发,改善企业经营与管理,才能适应运输发展的新形式。
然而受我国综合国力和资源、环境承载力以及交通运输自身发展等制约,区域交通运输发展目前仍只能按地区、有重点、分阶段地逐步推进。如何按照区域经济发展的内在规律制定有效的区域交通运输发展策略,则有赖于对交通运输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因果关系的准确把握。
1 交通运输业在经济中的发展
促进国家经济合理布局、协调发展。促进地区经济合理布局、协调发展,除了中心城市的作用外,要以交通要道为依托,充分发挥公路、水运、空运、管道等多种运输方式的优势。依靠若干条通过能力强的南北向、东西向的运输大通道,引导形成若干跨地区的经济区域和重点产业,优化生产力布局,优化资源配置,减少重复浪费,交通运输将起很大的促进作用。交通运输是国民经济的重点战略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设施,是制约经济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自改革开放以来,各地政府和人民都认识到“要想富,先修路”。交通运输业要先行,才能保持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协调发展。
2 交通运输业在社会中的发展
欧盟及其他达国家交通运输政策的主要特征之一就是依据各运输方式的技术经济特性,发展与本国具体国情、资源条件相适宜的交通方式,并根据综合交通运输结构的合理性和协调程度,重点发展相对薄弱的交通方式。中国幅员辽阔、内陆深广、人口众多,资源分布及工业布局不平衡,铁路运输在各种运输方式中的比较优势突出,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3 交通运输业在人文中的发展
以人为本和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全球社会经济发展的主流,并成为包括欧盟在内的大多数发达国家交通运输政策的主要目标和发展方向。发达国家从经济、社会和生态三视角出发,优化整个交通运输系统,制定可持续发展的交通运输政策。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交通运输部门在以人为本和可持续发展方面还存在较大差距,在保障民众交通权利和义务方面的相关制度尚不健全,交通运输与社会及生态环境的协调程度还比较低。我国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也必须走以科技创新为特征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应将以人为本和可持续发展作为重要指导思想。
4 结论
交通行业受经济发展的影响,是由于它直接或间接地使劳动过程发生变化来促进交通行业经济增长的。在经济增长的因素分析中,科技进步一般指广义的科技进步,指除劳动力和资金投入增加使经济产出量增长之外,其他使经济增长的所有因素均为科技进步。可以说,科技进步是综合运输体系形成和发展的前提条件。使交通管理效能不断加强交通管理是对人的交通行为的管理,是为了安全、通畅、快速、高速、低公害的目标,控制交通参与者的交通行为。如今,现代科学技术在交通管理中的运用,使交通管理的效能大大提高。这主要表现在计算机的应用计算机的应用从系统工程角度对各类道路交通流向进行系统合理的规划与设计,针对不同道路的实际交通负荷水平,因地制宜地实施有效控制,提高了通行能力,使交通流向更加优化。随着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改变,运输需求发生较大的变化,人们对交通运输的条件和运输及时性的要求日益提高。科学技术是交通运输的生命和未来,交通运输业要适应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就必须重视科技进步在交通运输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王德荣.中国运输布局[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6.
[2]魏际刚.中国运输结构变化的制度分析:以铁路市场份额为例[J].
[3]刘建强,何景华.交通运输业与国民经济发展的实证研究[J].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2002,2(1):82-86.
篇2
关键词:交通运输;物流产业;共同发展
中图分类号:F5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8-0-01
一、引言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经济体制的不断优化,市场经济对货物流通提出了新的要求,道路交通运输体系的发展也得到了进一步提升,主要表现为快速推进城乡、局部交通的整体规划和发展,大幅提升运输的质量和能力,面向市场需求,打造交通运输的综合智能运输体系。在交通运输发展的推动下,现代物流业得到了飞速发展,同时物流业的进步也促进了交通运输体系的改革和体系优化。二者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因此,探索交通运输和物流同步发展的模式有助于我国服务产业的健康发展,有助于提升国民经济实力和促进社会稳定。
二、交通运输业发展对物流产业的影响
1.交通运输体系的完善能够提高物流运输效率
交通运输体系通过公路扩张、改革管理模式和提升公路级别等措施来提升公路的运输质量;而物流产业的价值就体现在高效的货物运输中,通过合理的调配货物,规划运输路线和运输方式,将企业货物更快、更好地运送至目标地点。因此,交通运输的发展有助于提高物流产业的运输效率。
2.港口、机场等重点运输部位将促进物流业的集中化发展
在交通运输体系中,港口、机场、货运中转站等设施,属于运输节点位置,货物吞吐量占据了整个运输体系的大部分。因此,此类设施的建设和不断优化,有助于物流产业的货物调配方式不断向此类区域靠拢,逐渐形成集约型的物流产业,同时,重点运输部位服务能力的提升也能够支撑和促进物流业向规模化发展。
3.铁路的发展将促进物流产业结构优化
各类铁路专线的建设将会大幅提升铁路线路的运输能力,同时在满足客运的基础上,近些年的货运专线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促使铁路在货物运输领域与公路和水运有了足够的竞争力,并且铁路专线运输具有效率高、安全系数高等优点,因此铁路货运专线的发展将会改变现代物流产业市场,一部分物流将流向铁路专线,同时运输方式的增加,也为企业运输货物提供了更多的选择,良性竞争也能够促进运输行业自身不断进行技术和服务提升。因此,可以说铁路货运专线的发展促进了道路运输体系和物流运输产业的共同发展。
4.技术进步促进了物流服务的优化
物流和运输行业的发展都取决于服务能力的高低,而服务水平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产业技术水平的发展程度,因此,随着技术水平的飞速发展,物流和交通行业都将获得快速发展。
5.运输效率不断提升,行业内部界限逐渐模糊
传统物流产业在进行运输方式选择时,必须选择与货物相适应的特定运输方式以保障物流服务质量。而当前运输体系服务效率不断提升,运输速度不断加快,使得物流产业的发展不断打破运输体系内部的界限,可以进行多种选择,并降低货物运输成本。
三、交通运输业与物流共同发展的建议
为了提升物流产业的发展速度,促进交通运输业的结构优化和升级,改善当前服务产业发展不平衡的现状,特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转变发展思路
运输业的根本目标在于提升道路服务质量,打造流畅的道路交通;但是当运输业开始进行物流产业探索时,就必须考虑到物流产业的目标,是为客户解决货物运输问题,因此,运输业必须树立起面向客户的服务理念,将客户需求作为行业发展目标。通过发展思路的改变,将交通运输业与物流产业有机结合在一起,既减少了货物运输的物流成本,也有助于运输业获得更稳定的货源,二者互相促进。但是在发展过程中,要注意到行业发展的前提,是企业自身具有一定的规模,各类设备和服务配套设施齐全,才能进行产业融合的尝试。
2.加强国际交流,积极引进制造技术和管理技术
通过加强国际交流,促进物流业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的提升,同时在一定范围内进行外资引进,可以解决以下难点:
(1)运输业发展到一定程度,因自身发展的瓶颈和资金的富余,就会倾向于扩展服务领域,而扩展的主要方向自然就会是与其息息相关的物流业,但是最困难的也是资金筹集,虽然运输业发展前景良好,但是当前行业内部各企业并不具备大量的流动资金,主要以固定资产为主,只有通过引进外资,以合资的方式进军物流产业,才能获得在物流产业发展壮大的机会,当前大多数的交通运输企业也都采取此类方式。
(2)合资运行物流和运输产业,通过共同进行运输业和物流业的企业管理,积极学习国外先进的管理技术和设备应用技术,为以后创造符合中国实情的管理方式打造坚实的基础,同时也通过与国际合资,获取更多的客户资源,使物流产业突破国内限制,向国际物流产业进军。
综上,物流产业的发展,为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只有通过改革,尽快完成转型,运输业才能更好地搭乘物流产业发展的快车,提升自身。一方面,运输业要主动向物流产业融合;另一方面,运输业也要注重自身优势的开发,通过对现有设备和客户资源的合理利用,提升自身实力,进而整合物流产业,如此,就可以实现道路运输业和物流业的同步发展。
四、结语
运输业是物流业发展的载体,物流业是运输业发展的保障。运输业通过物流产业的不断发展来刺激行业的发展动力;物流业的发展前景取决于运输业的发展程度。因此,需要探索一种既能够降低物流成本,又能够促进交通运输产业发展的模式,来实现交通运输与物流共同发展的预期目标,进而通过货物的高效、低成本流通,加快我国区域经济交流,促进整体经济实力提升,最终实现整体实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篇3
交通运输业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产业部门,而且是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推动力之一。但必须看到,交通运输的发展占用和消耗土地、能源等大量自然资源,产生大气污染、噪声污染等环境污染,同时还因交通拥堵、伤亡事故等加大间接社会成本,其发展会对资源、环境等产生负面影响。因此,必须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使交通运输的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资源环境容量相适应,建立可持续发展的交通运输体系。
1、可持续发展对交通运输模式的影响
以交通载体为标志,交通运输业的发展经历了以水运为主的阶段、以铁路为主的阶段和汽车时代三个阶段。汽车运输耗费大量能源,汽车尾气、噪声导致环境污染,造成的负效应很大;相比之下,铁路可以用电作为动力,运能大、对空气和环境污染小,是一种比较清洁的运输方式。汽车大量发展造成了交通拥堵,即使车速再快、性能再好,也无法充分发挥作用,还会带来高昂的拥挤成本;而有轨交通方式则具有速度快、容量大、时间准、事故少、全天候的优点。随着可持续发展理论逐步深入人心,人们开始重新审视交通运输发展模式。
在可持续发展的大背景下,世界各国开始调整交通政策,大力发展有轨交通,运用政策杠杆把公路运量更多地吸引到铁路上来,城市交通也由以汽车为主转向以城市轨道交通为主。从国外交通运输近年来发展的实际情况看,在欧洲大陆,上世纪70和80年代,许多国家用于公路建设的投资比铁路高出数倍,而现在的投资比例正在趋于持平。西欧12国决定投入760亿美元巨资,通过新建和改建总计约3万公里的高速铁路把欧洲主要城市联接起来。美国和拉美以及亚洲的许多国家也都在大大增加铁路建设投资,1988年华盛顿联合车站的重建启用是美国铁路客运复兴的发端,现恢复客运的铁路已增加了6万公里。在铁路步入低谷几十年后,目前正在全球范围重新崛起。
2、可持续发展对我国交通运输体系的要求
交通运输对能源资源的依赖性很强。我国除了铁路电力机车是使用清洁能源―――电力资源之外,汽车、航空、水运等基本依靠石油资源,交通运输业石油消耗量占全国石油消耗总量的比重逐年攀升。而我国的石油资源严重短缺,交通运输对石油资源的需求与我国能源结构之间的矛盾,使交通运输发展受石油资源的制约作用越来越严重。这要求我们必须调整交通运输业的能源消费结构,鼓励发展少用石油的交通运输方式,以保证我国能源工业和交通运输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交通运输基础设施要占用大量的土地资源,其与商业、农业等其他产业用地此消彼长、相互制约。目前我国道路建设增长很快,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道路用地的需求将会进一步扩大。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必须走提高单位土地的产出量、最大限度地发挥土地资源效能的集约型之路。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使人们的出行需求大幅增长。如果我们采取西方国家的以小汽车为主要交通工具的发展模式,到2050年我国小汽车保有量按目前西方国家最低水平人均0.34辆计算,将达到44200万辆(按人口控制在13亿计算),是目前美国小汽车保有量的3倍,将使我国的土地和石油能源不堪重负。
降低环境污染是实现交通运输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面。目前我国城市的空气污染已经到了很严重的程度,交通运输排放的废气是空气污染的主要来源。如果今后仍然按照扩大道路数量和面积、增加机动车的路子来解决交通问题,城市的大气环境就不可能得到根本治理。只有通过改变运输结构来降低污染源的数量,才能从源头上清洁大气、保护环境。
二、铁路是可持续发展交通运输体系的优选方式
统计资料表明,民航、公路、铁路的单位运输量平均能耗之比约为11∶8∶1,铁路是最节约能源的交通运输方式。发展铁路运输对于改善我国交通运输业的能源消费结构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与其他运输方式相比,铁路具有单位运能占用土地少的特点。电力机车不占用紧缺的石油资源,是适应我国能源特点的运输方式。统计资料表明,完成单位换算周转量占用的土地,国外公路一般是铁路的5―10倍,我国则高达25倍。在有效利用土地资源方面,铁路具有明显的优势。在对大气造成的污染中,铁路是公路的1/40到1/4,铁路的噪音也比公路要小得多。与其他运输方式相比,铁路具有排放低、污染小的优势,是减轻交通运输污染的有效运输方式。
我国是典型的大陆型国家,由于资源分布和工业布局的不平衡,形成了由北向南、自西向东的大宗货物流向带和以能源、冶金材料、粮食等大宗物资为主的运输格局,需要依靠铁路这种大容量、具有中长距离运输优势的陆上运输工具,来作为大跨度的经济联系纽带。目前铁路大宗货物的运输量占全社会货物运输总量的60%以上,对保证全国范围内的有效供给和国民经济的正常运行发挥着关键性作用。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农业人口向城镇的大量转移,居民出行旅游将日益频繁,铁路在中长途旅客运输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
目前我国铁路营业里程居世界第三位,完成的货物发送量和客运周转量居世界第一位,货运周转量居世界第二位。2002年,全世界铁路营业总里程约120万公里,其中我国铁路有7.2万公里,占6%;全世界铁路完成的工作量为8.5万亿换算吨公里,其中我国铁路完成了2万亿换算吨公里,约占24%。也就是说,我国铁路营业里程虽然只占全世界的6%,但却完成了将近全世界铁路工作总量的1/4,运输数量和密度为世界之最,运输效率非常高。京沪、京广、京哈、京九、陇海、浙赣等六大铁路主要干线,运输能力已经饱和,长期处于超负荷运转状态。2002年,京沪线平均每公里客运密度为3730万人公里,货运密度为8070万吨公里,分别为全国铁路客货运输密度的5.4倍和3.7倍。京沪线以全国铁路2%的营业线路,完成了全路10.2%的旅客周转量和 7.6%的货物周转量,是世界上客货运输最繁忙的干线。尽管如此,但我国铁路运能供给仍远远不能满足实际运输需求的增长,铁路运输业的供求关系紧张,有些地区和线路甚至无法支撑运输需求的巨大压力,铁路发展滞后对经济的制约作用仍然存在。目前全国每天货运装车的需求有14―16万车,铁路只能满足60%左右,有大量货物不能及时承运;全国铁路开行的客车每天提供的座席有242万个,而日均实际运量达到290多万人,客运高峰时每天达到420多万人。因此,当前我国铁路网整体能力严重不足,运输紧张的状况十分严峻,铁路仍然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瓶颈”。针对这种情况,铁路部门提出了“跨越式发展”的战略思路,总体目标是紧紧扭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以提高运输能力和提升技术装备水平为主线,充分利用后发优势,努力提升经济技术结构和规模水平,实现运输生产力的超常规发展,到2020年基本实现中国铁路现代化。
三、轨道交通是城市交通发展的主导方向
1、城市发展的趋势―――生态化城市
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中期,世界城市发展的目标是工业中心和商业中心。二战后到上世纪80年代,世界大城市向国际化城市的方向发展。工业化虽然有力地推动了城市的发展,但也给城市带来了负面影响,促使人们注重对城市环境的治理。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一些国际大都市不再进行单纯的环境治理,而从城市的规划建设、产业结构调整、交通运输发展等各个方面进行系统重构。
世界大城市的发展方向是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化城市。生态化城市在环境方面,应具有良好的自然生态系统,较低的环境污染,完善的资源开发和可持续利用体系;在经济方面应具有合理的产业结构体系,发展节能、低投入和低负外部性的生产方式,建设高效、低污染和高正外部性的经济运行系统。
2、我国城市交通的可持续发展模式
传统城市交通发展模式的不可持续性和中国具体的国情,决定了“轿车化”的发展模式并不适宜我国的城市交通体系。发展以公共交通为主的城市交通运输体系,才是解决我国城市交通问题的有效途径和优先目标选择。世界许多大城市都建有发达的市内公共交通系统,而且经济越发达的城市,公共交通系统越完善。例如,香港的道路是世界上行车密度最高的网络之一,但香港交通井然有序、市内道路不存在堵车问题,这与香港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政策是分不开的。
目前,轨道交通正在日益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轨道交通是城市中利用铁轨导向、电力驱动的现代化交通方式的统称,包括地下铁道、城市轻轨、单轨铁路、有轨电车等等。轨道运输尤其是轻轨运输具有以下优点:一是有自己的专用线路,运行速度快、可达性好、安全性高;二是使用清洁能源―――电力,不占用宝贵的石油资源;三是对大气基本不产生任何污染,属于“绿色”运输方式;四是替代性强,运输容量大,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替代汽车;五是占地面积小,节省土地资源;六是建设造价低。
篇4
目前为止,对于交通运输和经济发展之间的相互联系,存在着三种看法,其一,交通运输的能够发展的原因是由于当时的经济发展所带动起来,其交通运输就是为了能够满足当时的经济需求;其二,交通运输的发展影响着经济,交通运输对于经济的发展存在着良性作用;其三,是对上述两种观点的结合,即两者的关系是相互影响,相辅相成的,交通运输对于经济的发展存在着良性作用,并且经济发展也促进了交通运输业的发展。
2.交通运输与经济发展的内在联系
怎样能够对于交通以及经济的关系有着正确的认识,尤其是使用经济学理论来阐述国内的交通发展以及经济发展之间的相互作用,单单使用运输经济学来经行阐述还是很困难的,这就必须要使用宏观经济学、经济增长学等学科所阐述的理论知识,并且还要结合着国内经济以及政治发展的国情来考虑,探究交通运输和经济发展之间的作用的关系和相互作用的规律[2]。探究运输业在不同经济情况下的情况,使用其宏观经济学以及经济增长学的有关理论知识,将其运输作为基础经行研究,将运输时期和经济不同时期对应起来细化供给,并且制定出定量分析交通运输的模型,需要从宏观经行计算出在不同时期不同形式下交通供给的总量,在进行研究算出各种运输形式在模型当中所占据的比重,从而确定其每一种运输形式的所占据经济的具体数。
3.交通运输参与经济发展的具体表现
3.1经济发展促进交通运输业的发展
交通运输行业的发展离不开经济的发展,在每一个时间段、每一个地点、每一个民族的兴起都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但是在从每一个国家的情况进行分析,我们能够得出这样一个结论,一个区域交通情况是否发达,与这个区域的经济实力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在两者的相互关系当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交通运输业发展是由经济的发展所带动起来的,并且经济水平越高其交通运输就会越便利。交通运输对于一个国家来讲是关系到民族生存的一个重要的关节,每一个国家的掌权人员都会对交通运输这个问题引起重视,每一个国家的政府都想要发展好运输业,给人们提供舒适的生活条件,但是其运输环境是受到经济的发展,从开始的规划交通、实施工程、设备引入、交通的管理以及运营和最后的维护等环节都需要这巨大的资金,换句话说需要经济的支持。
3.2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带动经济发展
交通运输业也在促进着经济的发展,大量事实已经论证了这一观点,下面从如下几个角度来进行阐述:第一点,交通运输行业的进步给有关的产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利益,例如汽车行业、建筑业等。交通运输的建立需要有大量资金的支持,这些资金的流入方向一定会带动着有关行业企业的收入增加,这是交通运输发展带动了经济发展最直观的表现。第二点,交通运输的发展能够促进其有关物品的交易以及流通,能够给商品的运输提供便利,促进其经济的繁荣,同时也给企业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不仅仅局限于某一个区域,这也是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第三点,交通运输的发展能够给一些未就业的人换一个地区,提供就业的机会,这是给经济市场带来巨大的影响,能够合理的运用人力资源,实现了促进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步骤。
3.3交通运输与经济的协同发展
交通运输与社会经济共同发展共同进步,其影响到区域经济发展以及经济产业结构变化两个方面。本文从这两个角度经行分析与探究。
3.3.1交通运输建设影响区域经济发展
交通运输建设影响区域经济发展具体体现在三个方面:其一,城市的交通运输可以带动起经济的发展,由于产业链的原因,城市交通能够增加其经济需求,能够引起链状的反应,让其在产业链上的每一个行业的经济都可以得以发展;其二,城市的交通运输能够促进其地域的经济结构的合理性:有关项目的确立,能够增加其运输的速度,可以更好的形成市场,并且根据市场特有的优胜劣汰的机制,推动了同一类行业的进步,从而推动了这个区域一体化经济,优化了这个区域的经济结构;其三,能够促进投资的增加,其城市交通的运输功能在一部分程度上减少了城市与城市相互之间的距离,给经济发展提供了很好的环境。同时也为企业的招商提供了便利,这样就能促进了经济的进步。
3.3.2交通运输发展影响经济产业结构变化
城市交通运输能够诱导其经济模式发生相应的改变,将其优点放大,缺点忽略。这样就能够增加其区域的规模,增加知名度,这样就可以带动旅游行业的发展。便利的交通环境也能够间接的增加其房屋的价值,为当地的房地产行业以及政府有关部门的税收提供了很好的平台[3]。高效率的交通环境能够为区域给出更加宽阔的发展空间,让城市的经济变得更加具有特色。
4.总结
篇5
【关键词】道路 运输 智能系统 发展
交通量的持续增长是造成这种状况的最根本原因,而传统的解决途径主要有两个:一是加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但资金、土地等稀缺资源的有限性又是不可回避的问题,道路基础设施是不可能无限扩展的;另一个就是限制交通流量,主要是通过法律和行政的手段实现。这又分两个方面:一是控制车辆出行,如按车牌单、双号分别行驶,或是鼓励和发展公共交通,减少私家车的使用,美国等西方国家早在很多年前已在一些交通繁忙路段实施鼓励两人以上的车辆优先行驶的规定;再就是控制汽车保有量,以高额的税、费甚至控制上牌等来限制汽车数量的发展。这些方法短期可以奏效,但有失公平、合理。如何更有效地使用现有交通运输网络就是人们试图寻找更好地解决上述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整个社会对交通运输的需求日益增加。虽然世界各国政府已经或是正在大量投入财力于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但交通状况恶化及其伴生的安全事故、空气污染等一系列问题越来越困扰着有关的政府当局。交通运输对经济发展的制约作用不同程度地普遍存在于每个国家/地区,如何解决大城市周围地区交通拥挤和堵塞现象几乎成了最为棘手的难题之一。人们希望通过增加技术含量的方法提高现有道路的利用率,提高道路交通的安全程度和道路使用的舒适性,智能运输系统(ITS)因此应运而生。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交通运输量的持续增长,利用智能运输系统(ITS)来提高道路的利用率、道路交通的安全程度和道路使用的舒适性,已成为未来交通运输的发展方向。下面,介绍ITS的基本概念和作用,先进国家的发展情况、中国的发展概况及关于我国ITS的发展设想与建议等。
一、ITS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所谓智能运输系统,就是集信息处理、通讯、控制、以及高科技的电子技术等最新的科研成果,应用于交通运输网络中。它与传统的交通管理系统一个最显著的区别是,将服务对象的重点由以往的管理者转向道路使用者,即用先进的科技手段向道路用户提供必要的信息和便捷的服务,以减少交通堵塞,从而达到提高道路通过能力的目的。另外,从系统论的角度来看,ITS将道路管理者、用户、交通工具及设施有机地结合起来并纳于系统之中,提高了交通运输网络这个大系统的运行效率。
ITS系统的功能包括以下几个主要方面:信息提供、安全服务、计收使用费和减少交通堵塞等。系统向道路管理者和用户提供的主要是道路交通情况的实时信息及相关的其它信息,如天气等;而安全服务的内容则有危险警告、人车事故预防、行车辅助等,它们通过不同的方式来帮助减少交通事故;费用收取主要是以电子方式自动地向用户收取道路使用费或车辆停放费等。当然,系统还可以根据人们的需要提供更多的服务。
二、ITS的发展概况
我国在ITS方面的开发和应用尚处于起步阶段,进行了一些有成效的基础性工作。从行业管理的角度来看,这项工作一直是由国家科委牵头,参加的部门有交通部、铁道部、建设部、电子工业部等。目前北京成立了一家专门的机构“ITS研究中心”(属交通部),但尚未有国家级的ITS领导和协调组织。在业务的对外交流方面,我国似乎偏重与欧洲的发展。在系统的实际开发和应用方面,我国已有了不少实际成果,在局部地区形成了ITS的雏形,或实现了ITS系统的部分功能。其中最主要的是电子收费系统,全国已有不少省份或城市开始采用或试行这种先进的管理方式。如广东省的佛山市,从1996年开始在该市周围的23个收费站点推行电子收费系统,提高了道路的通过能力,降低了空气污染。同样,在一些高等级公路上也出现了类似的收费系统;结合交通工程在新建的高速公路旁一般都埋设了光纤等信号传输线路,有些还安装了车辆探测装置和可变式信息显示装置,便于其后的交通控制、管理和服务。此外,在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产品的同时,我国也开始与外国的厂商建立合资企业,生产ITS的产品。
三、关于ITS的发展设想与建议
很显然,对于人均占有耕地面积大大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经济尚处于发展阶段的人口大国的中国来讲,修建更多道路的潜力有限,且道路网络的扩展会很快被以更高速度增长的交通量所淹没。因此,提高现有道路的使用效率是今后应重点关注的一个问题,而智能运输系统则是一个发展方向。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观念、意识上的重视。
首先,要使有关方面在思想观念上对发展ITS的重要性有所了解和认识,能够站在战略的高度来看待这个问题。其次,我国新一届政府已经提出希望用增加包括交通在内的基础设施的建设等来拉动我国的经济发展。所以,可以说交通又一次面临着大发展的机遇。然而这一次的发展不能像以往那样,只是从量上进行简单的扩张,扩大交通运输网络的规模,而更重要的是要增加其质的发展。具体就是要提高科技含量,强化服务功能,更加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也就是说交通的“可持续发展”应当建立在比扩大数量和规模意义更加广泛和深入的基础上。
根据国内外发展的情况,可以预计交通运输业今后仍将是一个重要的行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相当的比重。因此无论从市场占有的角度,还是从保护民族工业的角度看,我们都必须及早采取行动,争取主动。
(二)建立、健全组织机构。
篇6
关键词:高速公路;交通运输;发展
中图分类号:U4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136(2011)36-0141-02
根据我国高速公路客运的特点,提高经营管理效益既是运输行业发展的要求,又是充分发挥高速公路效用的重要方面。因此,高速公路客运对车辆配置、驾驶员素质和运行组织管理等方面提出了更高、更严格的要求。
1高速公路客运的主要特点
高速公路客运有别于普通客运,它在营运路况、车辆、服务、经营形式等方面有着明显的特点。
1.1速度快、时间省,安全保障好
据有关资料介绍,高速公路的设计速度为110 km,平均营运速度为90 km,大大超过了一般火车和一般公路上汽车的营运速度。同时旅客乘车手续简便、候车时间短,从而节省了大量的运输时间,具备了在一定范围内与铁路、民航客运竞争的条件。另外,高速公路采用全封闭、全立交,驾驶员也需经过严格训练和考核,这就为保障安全提供了很好的条件。
1.2旅客层次高,对服务要求高
从调查的情况来看,在高速公路客运的旅客成分中城市居民占了很大比重,其中相当一部分是从民航、铁路、自备小车转移到高速公路的公出人员,这部分人员对客运的硬件和软件要求都较高。
1.3投放大、产出高
由于高速公路设计的时速较高,无论从技术角度还是从经济角度分析,从事高速公路客运的车辆应是技术性能较好的高速车,而一般高级大客车多则上百万,少的也需几十万,要形成一定规模需几千万甚至上亿元资金。大资本、大投入带来的高运价以及高速公路带来的车辆高效率、高收入、高效益也是十分明显的。
1.4要与集约化、统一调度的经营方式相适应
高速公路客运是利用现代化的公路设施、采用现代化技术生产的大客车和高效运营组织管理所从事的客运经营活动,是一种科技含量很高的社会化大生产,它所应达到的安全、正点、优质、高效必须通过采用集约化经营和统一规划布局、统一调度指挥、统一车辆维修、统一安全保障等制度予以保证。
综上分析,高速公路客运绝不是车速提高了的一般公路客运,而是在技术、经济、营运组织与管理等各方面都与一般公路客运存在本质区别的新型旅客运输产业。
2高速公路客运发展面临的机遇
2.1高速公路建设的快速发展为公路客运系统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根据交通部制定的规划,到2000年,汽车专用公路将达到16 000 km,其中高速公路9 000 km;到2010年,汽车专用公路将达到40 000 km,其中高速公路达到15 000 km。高等级公路将逐渐形成网络,成为我国公路网的主要通道,到那时将更加充分显示高速公路客运运量大、速度快、辐射远、成本低、事故少的优越性,在综合运输体系中无疑将更具竞争力。
2.2公路客运已在综合客运体系中占主导地位
近年来,全国公路旅客运输一直保持较快的发展速度。自1991年以来,在全国每年新增长的旅客运量中,公路客运已占到99.6%,而且据初步统计,1996年全国干线长途客运量已达15亿人次,超过全国铁路年客运量,公路客运在全国综合运输体系中已明显占有主导地位。
2.3高档客车的发展将实现公路客运车辆的更新换代
高档客车的快速发展,改变了多年来公路客运客车档次低、运行效率普遍较差的状况。实践证明,只有采用适应在高速公路上行驶的高档次车辆,才能发挥高速公路客运的优势。企业在高等级公路上投入高档客车积极性的提高以及高档客车生产能力的提高,为高速公路客运车辆整体水平的提高创造了条件。
2.4采用现代化技术装备,为实现高速公路客运科学化、现代化管理提供了机遇
高速公路客运要求运输组织与管理和为旅客服务达到一个较高质量的水平,因此,高速公路客运的发展,必将促使其主管部门和企业积极采用现代化的信息、通讯、自动控制等高新技术,不断扩大现代化技术装备和手段的应用范围,逐步改变目前管理设施简陋、服务质量不高的状况,促使公路客运技术装备和手段上升到一个新台阶,实现售票、信息咨询、车辆调度、车辆安全等方面管理与服务的现代化。
3目前高速公路客运存在的主要问题
3.1运力与运量失衡,运力资源浪费严重
由于人们对高速公路客运的特殊要求认识不足,对经营者的准入条件要求不足,运输行业管理部门对运力调控采取的手段不利,造成运力发展过快,大大超过运输需求,使客车使用高速公路的经济效益得不到充分地体现,运输的整体效益不佳。
3.2集约化程度低
由于地方保护主义严重,加上人们对竞争的理解偏重于形式,把“准入”作为放开市场的控制条件,这就造成经营者分散、独立。而高速公路客运对车辆的档次、技术状况要求高,在短期内投入大,这对于一般的中小企业、个体运输业乃至国有大型公路运输企业都很难做到,也势必造成车辆档次、技术水平上不去,极易造成车辆时好时坏、班次时开时停的弊端,导致客运服务质量的下降,从而车辆的平均行驶速度和通行量都受到限制,高速公路所应有的优势得不到充分发挥。
3.3客运组织秩序混乱,妨碍运输网络的形成
由于运输经营主体众多、分散,利益主体很难统一,不利于运输组织的统一调度,给高速公路客运的高效组织管理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另外,由于经营行为的不规范和不平等竞争,造成了对客源的垄断和对外来企业在本地区范围开展经营的限制,人为地将统一的客运系统进行分割,妨碍了运输网络的形成,无法体现出高速公路客运应有的品质、档次和效益。造成上述问题的根本原因是目前高速公路客运企业离散的经营机制导致了高速公路客运经营主体过多、经营方式和利益主体分散。在高速公路客运中继续沿用这种经营模式,就难以发挥其高效、快速、便捷的运输效果,直接影响高速公路整体功能的发挥。
总之,高速公路客运系统要实现高效率运作、高品质服务、达到高产出的目的,必须遵循“合理规划、额度控制、严审资质、集约经营”的原则,组建企业集团,走集约化经营的道路,这是保证高速公路客运市场秩序、发挥高速公路效用的重要条件。
参考文献
1 赵永铮、汪鸣.抓住机遇、加速公路快速客运的发展[J].交通企业管理,1998
2 黄天国、陆正业.高速公路客运经营模式探讨[J].交通企业管理,1997(3)
3 席金波.谈公路客运业的规模化经营[J].交通企业管理,1997(3)
Highway Development of the Transport
Li Guochen
篇7
关键词:高速公路客运发展
Abstract: in this pape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future of the highway passenger transport and necessary conditions are discussed in this paper.
Keywords: highway passenger transport development
中图分类号:U412.36+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改革开放的深入以及经济发展对公路运输的需求,促使我国公路快速地向高等级化发展。虽然发展的历史不长,但它以运行速度快、安全性能好、舒适程度高、方便条件多而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欢迎,显示出勃勃生机和活力,给旅客运输带来了新的变化。根据我国高速公路客运的特点,提高经营管理效益既是运输行业发展的要求,又是充分发挥高速公路效用的重要方面。因此高速公路客运对车辆配置、驾驶员素质和运行级织管理等提出了更高、更严格的要求。
高速公路客运有别于普通客运,他在营运路况、车辆、服务、经营形式等方面都有着明显的特点。大大超过了一般火车和一般公路上汽车的营运速度。同时旅客乘车手续简便、候车时间短,从而节省了大量的运营时间,具备了在一定范围内与铁路、民航客运竞争的条件。另外高速公路采用全封闭、全立交,驾驶员也需经过严格训练和考核,这就为保障安全提供了很好的条件。。
从调查情况来看,高速公路客运的旅客成份中城市居民占了很大比重,其中相当一部分是从民航、铁路、自备小车转到高速公路的公出人员,这部分人员对客运的硬件和软件要求都较高。
由于高速公路设计的时速比较高,不论从技术角度还是从经济角度分析,从事高速公路客运的车辆应该是技术性能较好的高速车,而一般高级大客车多则上百万,少的也需几十万,要形成一定规模须几千万甚至上亿元资金。大资本、大投入带来的高运价以及高速公路带来的车辆高效率、高收入、高效益也是十分明显的。
高速公路客运是利用现代化的公路设施、采用现代化技术生产的大客车和高效运营组织管理所从事的客运经营活动,是一种科技含量很高的社会化大生产,他所应达到的安全、正点、优质、高效必须通过采用集约化经营和统一规划布局、统一调度指挥、统一车辆维修、统一安全保障等制度予以保证。
综上分析,高速公路客运决不是车速提高了的一般公路客运,而是技术、经济、营运组织与管理等各个方面都与一般公路客运存在本质区别的新型旅客运输产业。
高速公路建设的快速发展为公路客运系统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高等级公路将逐渐形或网络,成为我国公路网的主要通道。到那时将更加充分显示出高速公路客运运量大、速度快、辐射远、成本低、事故少的优越性,在综合运输体系中无疑将更具有竞争力。公路客运已在综合客运体京中占有主导地位。近些年来,全国公路旅客运输一直保持较快的发展速度。超过全国铁路年客运量,公路客运在全国综合运输体系中已明显占有主导地位。。
高档客车的发展将实现公路客运车辆的更新换代。高档客车的快速发展,改变了多年来公路客运客车档次低、运行效率普遍较差的状况。实践证明,只有采用适应在高速公路上行驶的高档次车辆,才能发挥高速公路客运的优势。
采用现代化技术装备,为实现高速公路客运科学化、现代化管理提供了机遇。高速公路客运要求运输组织与管理和为旅客服务达到一个较高质量的水平。因此,高速公路客运的发展,必将促使其主管部门和企业积极采用现代化的信息、通讯、自动控制等高新技术,不断扩大现代化技术装备和手段的应用范围,逐步改变目前管理设施简陋、服务质量不高的状况,促使公路客运技术装备和手段 上升到一个新台阶,实现售票、信息咨询、车辆调度、车辆安全等方面管理与服务的现代化。
《高速公路旅客运输管理规定》的颁布实施为高速公路客运业的蓬勃发展奠定了基础。这对高速公路客运业来说无疑是如虎添翼,、它可以促进省际间高速公路客运的发展,推动企业横向联合,向规模化、集约化经营方向发展。有了统一的管理规定,高速公路客运在综合运输体系中才能更好地发挥其竞争优势,进一步巩固和提高道路的基础地位。
目前高速公路客运还存在一些问题,由于人们对高速公路客运的特殊要求认识不足,对经营者的准入条件要求不足,运输行业管理部门对运力调控采取的手段不利,造成运力发展过快,大大超过运输需求,是客车使用高速公路的经济效益得不到充分的体现,运输的整体效益不佳。
由于运输经营主体众多、分散,利益主体很难统一,不利于运输组织的统一调度,给高速公路客运的高效组织管理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另外,由于经营行为的不规范和不平等竞争,造成了对客源的垄断和对外来企业在本地区范围开展经营的限制,人为地将统一的客运系统进行分割,妨碍了运输网络的形成,无法体现出高速公路客运、应有的品质、档次和效益。
造成上述问题的根本原因是目前高速公路客运企业离散的经营机制导致了高速公路客运经营主体过多、经营方式和利益主体分散。在高速公路客运中继续沿用这种经营模式,就难以发挥其高效、快速、便捷的运输效果,直接影响高速公路整体功能的发挥。
要真正发挥高速公路客运安全、舒适、便捷、低耗的优势,实现以市场机制为主的资源配置,建立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企业经营优势,高速公路客运的经营组织是关键之一。高速公路客运线路广,要求网络化程度高,运行组织严密,目前按行政区划分散独立经营的企业和单车承包经营体制是难以适应的。高速公路运营组织只有彻底改革现有的机制,根据高速公路客运的特点和当前客运市场的现状,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打破区域界限,以产权关系为纽带,实现资产重组,组建和发展跨区域的大型高速公路客运企业集团,实行集约化经营,才能使高速公路客运真正成为高水平的旅客运输形式。
高速公路客运的迅速发展,使在城市之间开展大规模公路客运成为可能。老的公路客运企业或因投资能力不足、或因运输缓织管理水平较低而无法在新一轮客运业发展中获利,迫切案菩要组织企业集团,使企业的优质资产集中运行,在规模经营中增强企业的获利能力。这样,在搞活一大批小型公路客运企业集团的同时,使干线高速公路客运成为公路客运新的经济增长点。
由于高速公路的建设投资巨大,必须提高其使用效率和水平,才能发挥高速公路的优势。组建企业集团,由集团组织高效和规模经营的高速公路客运,是发挥高速公路投资效率的有效的途径,也是发挥高速公路作用的迫切需求。。
篇8
经济新常态背景下,交通运输业的发展离不开区域经济的推动,需要经济活动带来的资金和技术支持;另一方面,交通运输业又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经济的发展,有助于区域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量扩张。二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缺一不可。基于此,本文通过解读区域经济与交通运输业的发展特点,对二者的协调发展做出了探讨,以期提供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
交通运输;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一、交通运输业发展的经济要点
(一)公共性与强管制通运输业源于公众的实际生活需求,公共服务性是它区别于其他产业的一个重要特征,其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政府的基础道路建设。因此,交通运输业的发展目标不是获取最大利润,而是合理高效地为社会的所有成员提供服务。在国外的研究中,运输经济学最早起源于社会的福利经济学,这也说明了交通运输的公共性。尽管运输业和利润指标没有太大相关性,但它与经济的发展却是密不可分的。交通运输的另一个特点是强管制性,作为区域发展必不可少的特殊服务业,其公众性必然使得政府会制定相关政策加以管制。从经济角度出发,政府管制主要针对运输的价格,尤其是对一些垄断行业如铁路运输,通过制定运输限价对其均衡进行调控。
(二)较多涉及资本密集型工程运输业本身并不是资本密集型产业,但是它所依赖的基础设施建设(包括公路、铁路建设等)却常常是耗资耗时巨大的工程。以铁路建设为例,从图纸设计、材料采购到真正投入建设,这其中的每一个步骤都需要巨额的投资,而且资金的回收需要很长的时间,短则几年,长则数十年。巨额的资金投入和漫长的回收周期是一般个人和企业很难承受的。此外,相比于其他资本性工程,道路建设还有一个风险点:已投入资金成为沉没成本,难以收回。首先,专项购入的设备很难适用于其他工程,也就是说,设备一旦购入就意味着其价值的大幅缩水。其次,道路建设具有连续性,半途而废的工程是不会产生任何替代作用的,实际上这也对设计人员提出了非常严格的要求,一旦设计与实际出现偏差,将造成非常严重的后果。
(三)系统性与内部不可替代性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出行需求不再仅仅局限于一个小区域内,这就要求全国各地甚至整个世界的交通线形成一个系统化的网络,保证不同地区之间实现无缝接轨。交通运输业的系统性要求其必须时刻保持先进性和创造力,这实际上也是对技术和人才的要求。目前发展较为成熟的运输方式有五种:公路、铁路、水路、航空和管道运输。它们共同构成了一个国家的综合运输系统。对个人来说,不同交通工具之间有一定的可替代性;但对于整个社会上的不同产业需求而言,这五种运输方式有着各自独特的功能和特性,它们之间的竞争性并不大。所以,从这一点来说,不能一味地去发展某一特定的运输方式,而要根据社会的实际需要协调发展。例如,在石油资源丰富的地区就要着重考虑管道运输,而在一些沿海和海滨城市就要大力发展水路运输。
二、区域经济发展对交通运输业的影响
(一)高水平的区域经济是交通运输业发展的助推器交通运输业所依赖的基础设施建设属于资本密集型工程,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这些资金从根本上说来源于区域经济的发展,不同的经济发展战略对交通运输业的结构和发展速度会有不同的影响。罗托斯理论中的“经济起飞”战略认为,大量的资本投入首先会带动区域的工业发展,这也是现在一些发达国家的发展脉络。工业的快速发展使得区域的产业结构发生改变,其对运输的要求也会相应变化,例如重工业中大型器械的运输要求,将促进区域的铁路、水运交通的发展,但对轻工业起到的作用则是相反的。实际上,区域的任一产业得到快速发展都会产生更大的运输需求,也就相应带动这一运输方式的发展。从宏观角度而言,产业的发展是经济增长的表现,尤其是作为基础工程的交通运输业,更是关系到国计民生,因此,区域经济的发展势必会成为交通运输业发展的助推器。
(二)区域合理资源配置是保证交通与其他产业平衡配比的关键作为钢铁、橡胶和铝材的主要使用部门,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对区域资源的需求量是巨大的。但是对于一个区域而言,资源是十分有限的,如何实现在各种产业之间的合理配置,是产业发展的关键。现代交通运输发展的目标是提高交通设施的运营效率、降低对资源的依赖度,实现可持续发展。区域在各产业上的资源配置应该适应其实际发展状况,并不是分配给交通运输业的资源越多越好。政府应该考虑的包括自然条件、人口状况、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一般来说,在人口较为集中,经济水平较高的地区,人们的出行需求较高,政府分配给交通运输业的资源也应该相对较多一些;而对那些地理条件不好,基础设施建设有难度的地方也应适当加以照顾。只有合理的资源配置才能保证区域各个产业的协调发展。
(三)技术和人才投入保证了交通运输业的领先性和创造力从交通运输系统的特点和演化史可以发现,交通运输也是一种比较复杂的社会经济活动。当前,较为完善的综合交通系统综合了先进的数据传输、通讯技术、信息技术、计算机处理技术以及电子控制技术,使得交通运输成为合理、高效、精准的智能系统,从而减少了由于人为失误造成的交通损失。目前交通建设的主要方向不再是单纯的扩大运输网规模、修建大量基础设施,而是要把注意力转移到利用先进的技术和人才不断的改进和完善交通运输的管理体系,实现交通运输业的综合型发展。其实任何产业都一样,只有不断的创新,才能保证其一直处于领先地位、保持应有的活力和创造力。
三、区域经济与交通运输业协调发展的建议
(一)保证资源投入,实现交通运输业的创新性与环境友好性发展相比于其他产业,交通运输对土地和各种资源的占用是比较大的,这在很多时候就表现为对环境的直接破坏和污染。例如机场规划用地,一般要进行大规模、大面积的预先处理,这毫无疑问会对植被和一些动物的生存产生不利甚至灭绝信号的打击。而人口和资源状况又决定了任何产业的发展都要走可持续、环境友好的资源节约型道路,作为基础工程建设的交通运输也不例外。因此,在发展交通运输的时候同时要考虑到区域的生态环境保护。人们经常认为经济和产业的发展要以一定的环境破坏为代价,但实际上,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产业的发展不能兼顾的想法是有局限性的。尽管在资源愈加紧张、环境愈加脆弱的今天,能做到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企业也并不在少数,这样的企业获得的是更为长远的利益。对交通运输业来说也是如此,牺牲眼下的小利益,将注意力的一部分转移到环境保护上来,才能确保得到持续性和长远性的利益。
(二)引进先进国内外技术促进交通运输业的跳跃发展要想真正实现跳跃性发展,对于交通运输业来说,高新技术的创新发展是根本。从短期来看,只有保证人力资源和资金的投入才能带来创新性发展。但是长远来看,新的技术会提高交通运输的管理、服务水平,降低其对资源的消耗和占用,同时减少对环境的恶劣影响,是一个合理的选择。目前我国的最突出的交通问题是拥堵,这在经济发展较快的区域体现得尤为明显,问题的根源在于中国人口众多,对交通的需求量大。对政府来说,在这个问题上能的也无非是“单双号限行”这样的治标不治本的政策,但是要想从根本上改善拥堵的状况,还需要从交通运输本身入手。本文认为,现在比较普遍的出行方式中,地铁是资源节约型交通的最佳代表,其起源于英国伦敦,由于创新性与高效性,这一交通系统很快在世界各国普及。地铁本身并不占用地表上的土地,也就不会在地面上形成和其他交通方式的竞争,而且地铁的运行不需耗费石油能源,客运量也比较大。
信息全球化的趋势使我们更加便利地获取国内外的先进技术信息,所以各个区域在积极谋求自身发展的基础上,不妨将目光放得更远,适当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为自身服务。
四、结语
交通运输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表现,它和区域经济的协调一体化发展是保证区域实现长期可持续及稳定发展的前提条件。交通运输的发展受到经济发展、技术创新、政策变革、自然条件的影响,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经济的发展。由此可见,在新时期区域的经济建设过程中,如何实现二者的协调发展仍是一个意义深远的课题。
参考文献:
[1]刘玉东.新时期交通运输系统与经济协调发展研究[J].世界华商经济年鉴•城乡建设,2013(4)
[2]刘春梅.我国综合交通运输与区域经济发展协调研究[J].江苏商论,2013(9)
篇9
关键词:高速公路;交通运输经济;管理
1 做好交通运输经济发展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交通运输对于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和人们日常生产生活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我国一种基础性、先导性的产业。在交通运输的经济发展中,其重点在于交通资源集约用、替代用、持久用,将交通运输循环经济在不同领域进行大力发展,以便能够达到高效率、低能耗、轻污染、少成本的效果,从而真正实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可持续发展的交通产业。步入21世纪,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不能局限于单一的交通运行经济发展,还应重视交通运输科技发展。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在全面步入现代化的今天,交通运输行业的发展中必然少不了科技的存在,所以,做好交通运输经济发展管理工作,充分认识到交通运输科技循环经济发展的重要性,是确保和促进交通运输行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当前,对于科技在交通运输怎样才能有效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研究仍不够成熟,与此同时,交通运输管理部门也在迫切寻找正确、有效的交通运输科技领域循环经济发展途径[1]。
2 交通运输经济发展管理内在意义
交通运输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交通基础设施问题、交通运输系统管理问题以及交通运输装备问题等方面。所以,通过交通运输问题我们能够进一步得知交通运输科技循环经济发展的定义与概念,在交通运输问题与相关服务方面,通过采取相关手段,实现对交通运输资源的减量化、再利用及循环再生等方面的综合利用,从而达到提高交通运输业务环节水平的目的,例如,交通运输系统管理服务水平与交通设施养护水平以及交通运输装备升级优化水平等,以此,通过科学技术来确保和促进交通运输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在交通运输循环经济发展中存在较多与之相关的原则,最经典的就是3R原则,就是通过综合利用交通运输资源的减量化、再利用及循环再生等手段,来促进交通运输科技循环经济的发展。交通运输资源的减量化主要是指,通过采取集约、持久的交通资源使用方式,来缓解资源浪费情况,并以此提高交通资源利用时限。交通运输资源减量化的实现能够使资源利用取得更好效果,还能够进一步提高交通设施的质量、延长设施的使用寿命。实现交通运输资源再利用,有助于提高产品与服务利用效率,增加产品重复使用率,从而进一步延长资源使用寿命。提高资源的复用能力是实现资源再利用的关键。交通运输资源循环再生的关键就是交通产品能否在使用之后再次变成交通资源,也就是俗话所说的变废为宝;交通运输资源循环再生的实现,不仅能够降低资源的最终处理量,还能使资源利用程度最大化。在交通运输科技循环经济发展中应综合运用3R原则,以此实现交通资源利用最优化。且在交通运输科技循环经济发展中,不同的发展情况,其采用的原则和方式也不尽相同。在交通基础设施中所采用的原则是减量化;而在交通运输工具中应采用回收再利用与循环再生这种相互组合的原则;在交通运输系统管理与服务中,实现交通运输资源再利用才是最优化的原则[2]。
3 交通运输经济发展管理关键的探析
3.1 交通基础设施资源利用减量化
一是合理规划、布局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对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进行合理规划、布局,对不同交通运输方式间的枢纽衔接与集疏运配套进行强化,对运输资源配置进行不断优化,对公路网络进行完善,对公路体系进行完善;同时对国土资源进行综合开发利用。
二是优化交通设施结构。在这方面应将重点放在如何提高公路比重上,采取加强对土地资源进行集约化利用,提高集约效益;实现交通运输装备专业化、大型化,支持发展各种大型车辆,推广标准化运输,这样能够对高速公路运力结构进行调整,从而实现资源的减量化。
三是建设耐久性好、使用期长的交通运输工程。为了确保工程质量,建设出一个耐久性好、使用期长的交通运输工程,应采取提高设计标准,加强质量管理的措施;同时在建设过程中积极推广各种先进技术、材料、工艺,例如,钢纤维混凝土路面结构的施工技术,滑模摊铺施工工艺,高强度混凝土、耐腐蚀钢材等施工材料。
四是做好工程养护。要做好工程养护工作,首先就应重视工程的预防性养护工作,根据实际情况需要改革高速公路养护体制,加强超载超限运输情况的治理,建立长效机制,深入公路路面破损情况的研究,同时不断加大科研投入,研发出更先进的公路路面养护与修复技术。
五是合理选择交通设施建设中材料。在选择交通设施建设材料时,应尽量做到因地制宜,且对材料进行综合考虑,其是不是能够进行再生利用,例如,公路路面尽量采用能够再生利用的沥青路面;积极推广和大力研究交通设施建设木材替代措施。综合利用废旧路面的材料、废钢材、工业废料等,以此促进沥青路面、混凝土等废旧材料的循环再生。
3.2 交通运输系统管理服务资源循环再生
为了实现交通运输系统管理服务资源的循环再生,应采取以下几方面的措施:一是建立交通运输信息平台,并将先进技术应用到平台中,以此提高平台的信息共享水平与复用能力。二是不断挖掘集成化交通技术、规划理论、交通生态学等有利于交通运输科技循环经济发展的管理技术,并充分重用这些技术[3]。
3.3 交通运输装备的优化升级
一是交通运输装备的节能与环保。随着环保、节能方面所受到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在交通运输经济发展方面也应充分重视这一情况,尤其是在交通运输装备方面,其所排放的尾气对空气质量和环境质量有着严重的影响。所以,不断优化升级交通运输装备,以此实现再利用与减量化显得非常有必要。结合国家在节约能源与代替能源方面所制定的政策、规划,加大对乙醇、电池等替代燃料的科研投入与推广,并给予财税政策方面的支持,通过研发节能、环保的交通运输装备,来实现交通运输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二是交通运输装备的再利用。国家应制定相关政策,以此为各种废旧汽车的回收再利用工作提供支持,加大对废弃轮胎回收再利用的研究力度,以便使得废旧轮胎能够再次安装在汽车上,从而奔驰在大地上,此外,还有汽车外壳、汽车发动机等方面的回收再利用[4]。
4 结束语
总之,从做好交通运输经济发展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交通运输经济发展管理内在意义以及交通运输经济发展管理的关键方面进行了分析与探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不仅能够促进交通运输经济的发展,还有助于进一步促进我国节能、环保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周晓.论交通运输经济发展管理的内涵与关键[J].现代经济信息,2011.
[2]袁长伟,吴群琪.基于运输需求的运输经济区域研究[J].铁道运输与经济,2007.
篇10
关键词:交通运输科技,循环经济,基础设施,运输工具,交通系统
发展循环经济,是我国提升经济效益,构筑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所谓循环经济,是指在资源投入、产品生产、消费直至废弃的全过程中,依靠生态手段,不断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提升发展水平的经济模式,是一种高效利用资源并最大化保护环境的发展手段。
交通运输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性、先导性产业。在交通运输业内,以交通资源的集约用、持久用、替代用为重点,在基础设施建设、运输生产、运输装备等重点领域大力发展交通运输循环经济,达到“高效、低耗、低排放、低污染、低财政负担”的效果,以实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交通,对于交通运输业的可持续性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现代交通运输行业的发展首先是交通运输科技的发展。科技已经成为交通运输行业发展必不可少的环节,因此,研究交通运输科技循环经济,是保障交通运输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环节。
目前,尚未见到有关交通运输科技领域如何发展循环经济的相关研究,同时,在“十一五”初期,交通运输管理部门正迫切探寻交通运输科技领域循环经济的发展途径。因此,本文针对交通运输科技领域,研究并提出其较为完整的发展管理模式,对于交通运输管理部门进行循环经济发展管理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一、交通运输科技循环经济的内涵。通常,交通运输问题可以理解为交通基础设施、交通运输装备、交通运输系统管理三者的关系问题,因此,本文定义交通运输科技循环经济的概念如下:在交通基础设施、交通运输装备、交通运输管理与服务等领域,以综合利用交通运输资源的减量化、再利用及循环再生为手段,提高交通设施建设养护、交通运输装备升级优化、交通运输系统管理服务等业务环节的水平,从科学技术角度保障支持绿色交通模式发展,同时促进、保障交通运输行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其中,交通运输资源的减量化、再利用及循环再生手段,是循环经济3R原则(Reduce,Reuse,Recycle)在交通运输科技领域的集中体现,也是发展交通运输科技循环经济的关键。交通运输资源减量化就是通过对交通资源的集约使用、持久使用,减少资源浪费,并全面提高交通资源的利用时限。实现减量化的关键在于减少资源使用量可以达到同样或者更好的效果;提高基础设施的质量和耐久性、延长使用寿命。交通运输资源再利用指提高产品和服务的利用效率,增加产品或部件的复用率,延长资源的使用期。实现再利用的关键是增强产品服务的组合性与模块化,增强复用能力。
交通运输资源的循环再生主要是指交通产品完成使用功能后能够重新变成交通资源,不仅减少最终处理量,而且能最大限度地利用资源。变废为宝的技术能力是循环再生的关键。通常情况下,3R原则在交通运输科技循环经济中的优先顺序是“减量化-再利用-循环再生”,但这不是绝对的,综合运用3R原则才是交通资源利用的最优方式。对于交通运输科技的三个方面而言,各采用不同的原则和方式。对于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而言,减量化应该是主导原则;对于交通运输工具而言,应该主要采用再利用和循环再生的组合原则,而对于交通运输系统管理与服务而言,交通运输资源的再利用才是首选原则。
二、交通运输科技发展循环经济的关键问题。基于上述发展思路,发展交通运输科技循环经济,应重点研究解决以下几个关键问题:
2.1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养护的资源减量化。
①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合理规划、优化布局。统筹规划、合理布局交通基础设施,强化多种交通运输方式之间的枢纽衔接和集疏运配套,优化运输资源配置,进一步完善公路网络,优先发展城市、城际公共交通和轨道交通,完善城乡间公交体系;加强国土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
②优化交通基础设施结构。主要着眼于提高高等级公路的比重,增加对土地资源利用的集约效益,通过推动运输装备的大型化和专业化,鼓励发展多轴重型专用车辆,推广标准化运输、甩挂运输、封闭运输,可起到调整运力结构的作用,实现钢材、能源等资源的减量化。
③建设优质耐久工程,持久使用交通资源。提高设计标准,强化工程质量管理,贯彻全寿命成本设计理念,提高工程质量和耐久性;研发和推广新技术、新材料和新工艺。如大力发展钢纤维混凝土和连续配筋混凝土路面结构、滑模摊铺施工工艺以及快速养护技术等,积极推广应用高强度混凝土、耐腐蚀钢材等高性能材料,以提高工程耐久性。
④重视工程养护特别是预防性养护。深化公路养护体制改革,深入开展治理超载超限运输,建立治超长效机制,加强公路路面早期破损的基础性研究;加大科研投入,进行联合攻关,专门研发路面修复和养护技术。
⑤基础设施建设中的材料替代。在路面材料类型的比选中,因地制宜、尽量采用易于再生利用的沥青路面;研究和推广公路工程中木材替代的措施。开展废旧路面材料、废弃轮胎、废钢材、工业废料等的综合利用,推进道路沥青、水泥混凝土、钢材等废旧建材的循环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