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种植方法范文

时间:2023-12-15 17:54:4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农业种植方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农业种植方法

篇1

关键词:有机农业;病虫害;防治策略

近几年,有机农业在我国获得了迅速的发展,极大地提高了农业生产的质量,但在农业种植过程中,病虫害一直都是阻碍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对农业种植中病虫害防治的原则及方法进行探讨具有重要意义。

1有机农业种植的必要性

我国作为农业大国,为了促进国家经济的发展,必须调整好人口与农业之间的关系。由于农民长期大量使用化学农药,严重破坏了生态环境,甚至阻碍了一些生物的生长发育。比如DDT,上到老叟下到儿童都听过这一词语,因为它很难在空气中进行降解,且在动物的体内难以排解,致使大量生物出现中毒现象,如一些鸟类无法繁殖后代,造成部分鸟类濒临灭绝。

2病虫害在有机农业种植中防治的原则及方法

2.1采取多样化种植,保护生态平衡

采取多样化种植的方式,在不影响生态系统的前提下,有选择性地进行种植,使得有机农作物种植处于一种生态平衡的状态,同时也通过这种方法实现控制农作物病虫害的目的。传统的农业种植,通常是在某一区域内种植一种农作物,导致生态系统单一。在这样的生态环境下,一旦出现农业病虫害,将会迅速发展,对此类农作物带来巨大伤害。所以,需要选择多样化的种植方式,在一定的区域里合理地规划农作物种植,使得这些农作物形成一个稳定的生态系统,彼此之间能够起到抑制害虫侵害的目的。此外,在安排农作物种植时也要考虑到农作物的生长周期,结合不同农作物的种植与收获时间,合理规划种植,以达到维持生态系统平衡的目的[1]。

2.2加强管理,降低病虫害发生概率

在选择种子与树苗的时候,要优先选择抗病能力强的品种,禁止选择转基因品种。确定种子及树苗以后,要及时对种子进行处理,通过温水浸泡去除那些带有病虫的种子,然后通过晾晒增加种子质量。在掌握病虫害发生规律的基础上,规划种植制度,尽量避开病虫发生高峰期,选择害虫与益虫同步生长的时期进行种植,也可以是气候条件不符合害虫生长的时期。在完成播种之后,要及时喷洒治理病虫害的药物,将病虫害扼杀在萌芽中。待植株生长到某一高度时,要对枝杈进行合理修剪,及时定花定果,去除带有虫害的枝杈,加强田园管理,确保作物生长场所干净卫生。

2.3合理选择防治措施

长期以来,我国农民都是使用农药防治病虫害,通过大量施加化学农药杀死害虫,尽管见效快但也存在很多弊端。首先,化学农药中存在大量危害人们身体健康的物质,人们一旦食用含有残留农药的食物,身体状况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严重时还会危及生命安全;其次,采取化学防治的方法,也会对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带来威胁,破坏生态系统,影响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但如果选择生物防治的方法,能够有效避免以上问题。比如在农作物种植区域内,养殖一些鸡、鸭等能够捕捉害虫的家禽,可以有效地防治农业病虫害。其次也可以根据病虫的趋性,在种植农作物周围设置灯光,这样集体捕杀害虫,可有效控制病虫害[2]。

2.4提高种植人员的技术水平

随着农业种植技术的飞速发展,对农业种植人员的技术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实际的工作当中,农业技术人员要加强研究、深入群众、走入田间,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加强沟通,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归纳总结出当前农业病虫害面临的难题。针对这些难题,相关部门应积极组织培训、讲座,或者是通过发放宣传单的方式,帮助农民掌握先进的农业病虫害防治技术。农业部门要定期组织技术研究人员参与培训讲座,有针对性地对农业技术人员进行培养指导,增强他们对先进农业知识的利用率,加强研究,以找出更为科学合理的方式防治病虫害。

2.5综合治理病虫害

对于有机农作物中产生的病虫害,可以采取综合治理的方式,来达到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目的。农业种植中病虫害的防治措施主要从环境保护与经济效益两个方面着手:首先,从环境保护的角度思考。在开展病虫害防治工作时,应尽量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避免化学农药破坏环境生态平衡及土壤质量。采取物理防治病虫害的方法,不仅不会污染环境,还能够有效降低病虫害的数量。其次是从经济效益的角度讲,病虫害防治并不是根除一切病虫害,实际上也达不到这一点,所以只需要控制好病虫害,使其不会危及到农产品的经济效益即可。总之,从长远的角度看,有机农业有着非常良好的发展前景,但面对我国的实际现状,在发展中会遇到很多的问题,比如大量耕地被重金属污染。为此应积极改进种植策略,努力发展有机农业,加强病虫害防治的研究工作,在不破坏环境的同时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唐友见.有机农业种植中病虫害防治的原则和方法[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6(9):70.

篇2

关键词 农业有害生物;种类;危害特点;原因;对策;山东文登

中图分类号 S43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07-0148-02

文登市地处胶东半岛东端,地理位置特殊,常年种植小麦2.8万hm2,全市麦田有害生物年发生11万公顷次。受近几年气候条件、结构调整、栽培措施等因素影响,麦田有害生物种类较20世纪70—80年代有显著变化。笔者结合开展山东省农业有害生物种类与发生危害特点研究课题,采取系统调查与普查相结合、定点观测与定位调查相结合、一般调查与重点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文登市麦田有害生物种类进行全面普查,基本摸清了目前文登市麦田有害生物种类;同时对小麦防治技术进行田间试验,优化配套了小麦有害生物综合防治集成技术,在保证小麦生产安全的同时,减少了防治次数,降低农药的使用量,有利于农业可持续发展。

1 麦田有害生物发生种类

文登市麦田有害生物种类有123种,其中病害14种,虫害24种,草害82种,鼠害3种。病害以小麦纹枯病、小麦叶枯病、小麦白粉病、小麦叶锈病为主(图1),虫害以麦蚜、麦蜘蛛等为主(图2),杂草以繁缕、看麦娘、荠菜、播娘蒿为主,鼠害主要以黑线姬鼠和大仓鼠为主。

病虫害种类变化情况表明,新增小麦叶枯病、小麦黑颖病2种病害,灰飞虱、八字地老虎2种虫害,棕色田鼠1种鼠害。小麦全蚀病、小麦秆锈病、小麦腥黑穗病、小麦霜霉病、小麦线虫病、小麦秆黑粉病[1]等6种病害,麦秆蝇、麦茎谷蛾等2种害虫,黑线仓鼠1种鼠害等9种有害生物已不见其危害小麦。

麦田杂草种类变化不大,主要危害种由40余种变为以繁缕、看麦娘、荠菜、播娘蒿、野燕麦、稗草、马唐、藜等优势种为主。

2 主要病虫害发生特点

文登市小麦病虫害返青拔节后开始活跃,穗期危害最重。小麦纹枯病整个生育期均可见到病株,拔节后以水平发展为主,病株率上升迅速,抽穗期前后垂直发展为主,病指上升最快,严重的后期出现白穗;小麦叶锈病冬前可见病叶,春季5月1日前后可见到病叶,严重的地块病叶率达100%,严重度达40%以上,是小麦生产后期的主要病害之一;小麦白粉病较前几年略有下降,冬前很难见到病叶,春季一般在5月上旬以后始见病叶,灌浆期达高峰;叶枯病上升为中后期特别是穗期以后主要病害之一,严重影响小麦后期的光合作用;小麦条锈病作为一种暴发性、气传病害,近几年在文登市发生较为频繁,一般在5月中下旬至6月上旬始见病叶,发生区域以小观、泽库南部沿海为重点,沿宋村、张家产、大水泊、文登营一线呈西南东北方向带状分布,离轴线越远越轻。小麦散黑穗病于6月上旬开始发病,6月中旬达高峰。

文登市小麦虫害以穗蚜为主,一般在5月上旬开始上穗,为害盛期在5月下旬至6月初灌浆期,一般持续7~10 d。麦蜘蛛发生有冬前和返青拔节期2次小高峰,5月1日后开始自然消退。

3 原因分析

3.1 气候条件

2000—2012年13年间冬季平均气温较常年偏高0.5 ℃以上的有7年,偏低的5年;其中2010—2012年连续3年出现温度偏低现象,造成早春物候期推迟,病虫害发生盛期也随之推迟;2001—2004年连续4年温度偏高现象(即暖冬现象),增大了小麦病虫草害越冬基数,加重了各种病虫害的发生。

3—5月正值文登市小麦起身至灌浆初期,也是小麦生长的重要时期,适度的降水对小麦的生长极为有利,但雨量过大、过于集中会影响温度的回升,形成低温寡照,不利于作物生长,还会加重一些喜湿性病害如纹枯病、白粉病等的发展。

3.2 栽培措施

文登市已连续多年实施配方施肥,但仍未彻底改变农民偏施氮、磷、钾等大量元素,忽视有机肥和中微量元素肥料的施肥习惯;播种量偏大,造成植株密度偏大,养分过度消耗,群体结构不合理,田间通风透光性较差,有利于病菌的侵染和扩展。小麦、玉米连作有利于纹枯病等根部病害的积累和发生。

此外,小麦机收高留茬,把大量植株病残体留在土壤中,为翌年病虫害的繁殖与发生提供了大量的病原菌。另外小麦跨区作业也有利于纹枯病、散黑穗病、杂草等病虫草害的横向传播。

3.3 品种抗性

随着国家惠农政策的普及,文登市小麦良种实现了全面覆盖,品种杂而乱的现象得到了根本改变,目前主推广品种包括烟农5158、青丰1号、烟农24等,抗叶锈病,不抗纹枯病,青丰1号感条锈病。从小麦大田调查情况看,病虫害发生特点与品种特性很吻合。

4 防治对策

针对近几年文登市麦田农业有害生物种群变化及发生特点,因苗因地因天,结合控旺促壮、防冻防倒、科学合理运筹肥水等管理措施,以小麦纹枯病、小麦叶枯病、小麦条锈病、小麦蚜虫等重大病虫害为重点,全面加强病虫害监测和防治技术指导,力争做到“早发现、早预警、早防治”。

4.1 选用抗、耐性品种

在品种选择上,一方面要选择抗、耐性较好、高产,兼抗条叶锈病、白粉病、叶枯病、纹枯病等当地主要病害的品种,以增强群体抗病性。另一方面,在一个县域内统一供种要根据不同的生态类型,合理搭配不同的品种,防止品种单一,造成病虫害大流行[2-3]。

4.2 加强栽培管理

在适期晚播的基础上,合理控制播量,以控制群体数量,确保基本苗不过多,有效穗数不过大,努力创造一个不利于病虫发生而有利于小麦生长发育的生态环境。实行配方施肥,增施有机肥、中微肥,控制大水漫灌,注意锄划保墒,提高小麦自身抗逆性[3]。

4.3 优化筛选防治集成技术

农业、物理防治是基础,化学防治是关键,在抓好病虫监测的基础上,经过多年的试验示范,对小麦病虫害防治技术进行了优化筛选,集成了”一拌两喷”技术。“一拌”:即播种期拌种。用2.5%适乐时(咯菌腈悬浮种衣剂)150~300 mL/hm2加水1 500 mL混合均匀拌种,晾干后播种,防治纹枯病、根腐病等。地下害虫及苗期蚜虫等害虫可用70%锐胜(噻虫嗪种子处理悬浮剂)10 mL拌麦种5 kg。“两喷”:即返青拔节期、穗期2次喷雾。返青拔节期(4月10日前后)混合施药兼治多种病虫,以防小麦纹枯病为重点,兼治麦蚜等。用50%氯溴异氰尿酸可溶性粉剂600 g/hm2+20%吡虫啉150 g/hm2+15%哒螨灵可湿性粉剂150 g/hm2对水450 kg喷雾。穗期(5月15日前后)进行“一喷三防”:以穗蚜、白粉病、锈病为重点,同时预防赤霉病,促进灌浆,提高产量,防止倒伏,抵御后期早衰和干热风的危害。用22%阿立卡150 mL/hm2或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300 g/hm2+12.5%欧博(氟环唑悬浮剂)300~450 g/hm2或30%爱苗(苯甲·丙环唑乳油)300 mL/hm2+FA旱地龙750~1 500 g/hm2对水450 kg喷雾。以播娘蒿、荠菜、繁缕、藜等双子叶杂草为主的麦田,用75%苯磺隆水分散粒剂15.0~22.5 g/hm2,对水450 kg喷雾防除。以野燕麦、看麦娘、雀麦等禾本科杂草为主的麦田,用25%绿麦隆可湿性粉剂4.5~7.5 kg/hm2对水450 kg喷雾防除。也可2种药剂混合喷雾[4-5]。防治适期为小麦三叶期后至起身期前。

5 参考文献

[1] 杨奉才.小麦病虫草害发生规律与综合防治[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7:4-11.

[2] 2011年全国农业有害生物抗药性监测结果及科学用药建议[J].山东农药信息,2012(6):45-48.

[3] 2012年山西省农业有害生物发生趋势[J].农化市场十日讯,2012(11):41.

篇3

关键词:计算机基础课;教学方法;农村职业中学

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它在人们工作、学习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加强学校的计算机基础教育,在全社会普及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1]。为此,《计算机应用基础》这门课程已成为中等职业学校各类专业学生必修的文化基础课程之一。但在农村,计算机的使用相对落后很多。而农村职业中学的学生绝大部分来自附近的农村中学,他们在小学或中学只接受了点滴计算机知识,缺乏常用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如何有效利用课堂教学,使学生快速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学生的计算机再学习打下坚实的知识基础,是广大农村职业中学计算机教师面临的问题[2]。下面结合教学经验,谈谈自己的看法。

1激发学习热情,培养学习兴趣

在计算机基础课教学过程中,利用优美的图像、动听的音乐和有趣的动画为学生创设一种生动活泼、栩栩如生的学习环境,培育学生的学习兴趣,认真进行教学实践,对提高计算机教学效果和学生实际操作能力是行之有效的。

1.1设疑激趣

精心构思,设置悬念,根据每节课内容的特点,设计相关课件,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产生心理上的焦虑、渴望和兴奋,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思考与探索。比如,在讲解WORD2003的页面格式时,先设计好一份文档,加上页眉、页脚,选择一种漂亮的页面边框,把不同的段落设置成不同的字体和颜色,再加上不同的底纹效果,把本节课所要讲的内容全都用上,尽量做得漂亮些,然后演示给学生看。这样,学生自然会接受这一部分内容,并且会主动地去学习,还能尽可能地发挥他们的艺术想象力,设计出自己最满意的文档效果。

1.2以物激趣

对一些抽象、复杂的内容,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或教具实物等。比如,在介绍外存储器时,可准备3.5、5.25的软盘各1张、U盘1个,MP31个,废旧硬盘1个和光盘1张,使学生能一眼看出这几种外存是有区别的。然后再从存储介质、组成材料、容量、存取速度等各方面加以介绍,以帮助学生加强对这部分知识的掌握[3]。

2认识学生的实际水平,正确定位教学目标

针对农村职业中学学生的特点,不能把教学目标定位太高,而应以学生的认识规律为主要依据安排教学的内容和顺序,重在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不可片面地追求学科知识的系统性。例如,可以将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加以分解,在适当的时候进行总结、概括。先介绍用“记事本”软件输入文字、用“画图”软件绘图的方法,当文字或画图完成后存盘时再介绍文件、文件夹、路径的概念和有关的操作,这样便于学生由易到难地掌握知识,符合由具体到抽象的认识规律,还能使学生尽快熟悉上机操作,有利于保护和培养其学习兴趣,只要学生针对具体的应用问题能够操作计算机就达到了教学目的。但是要特别强调对知识点的记忆,如软件的功能、通用的操作方法等。

3加强实际操作训练,利用大型作业,使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和应用

根据教学情况,每学完一项较完整的实际操作内容后,可以给学生布置一项大型作业,通过完成该作业,强化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应用。在课堂教学中,若所举的例子或学生所做的练习是较单一和基础的知识,大型作业则可以让学生从全方位考虑,而不再是针对一个知识点的内容进行练习,学生要完成作业必须综合考虑软件所提供的功能,而且必须从问题分析开始,这样可以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比如在学完EXCEL2003后,可以让学生利用EXCEL2003进行本班同学的成绩统计,要求完成排序、自动求和、求平均分,统计每人不及格课程数等操作。学生在完成任务时要考虑主表和附表的设计、绝对地址和相对地址的引用、EXCEL2003函数的应用等。作业完成后,可引导学生进一步完善和修饰表格,例如为表格不同内容加上不同的底纹,突出显示每位同学的不及格课程等。由于课堂教学时间有限,有些知识需要学生自己动手查阅资料,通过这样的练习,一方面可以加强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灵活应用,同时也可以使学生通过自己分析、自己设计了解EXCEL2003实际应用的基本步骤。在大型作业题目的选择上,既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水平,又要尽量选择学生熟悉和感兴趣的内容。

4采用科学的授课模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逐步引导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让学生直接参与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在学习中有成就感,这样有利于培养他们树立科学的态度和掌握科学的方法[4]。“最有效的学习方法就是让学生在体验和创造的过程中学习”。我的做法是:利用计算机多媒体、大屏幕投影、网络等先进的教育手段代替传统的粉笔和黑板。在课堂上,着重问题的创设,提供氛围,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发现问题,并着手解决问题,从而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则成为学生的“协作者”。例如,在讲解Frontpage网页设计时,首先让学生熟悉Frontpage界面,了解各菜单项的功能,再帮助学生学会使用“帮助”菜单。学生在刚开始学习此软件时,感到困难重重,每进行几步操作都会遇到新问题,甚至产生抵触情绪。这时,作为教师就要耐心地指导、鼓励学生去发现新问题,大胆地引导学生试验,并提供可行的处理办法,使学生在操作中总结出规律性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农村职业中学计算机基础课要达到预期教学目标,必须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引发学生的强烈兴趣,激发他们积极思考的能力,发挥其潜在的创造性思维,培养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变学生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这样才能为学生的计算机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5参考文献

[1]来明江.在计算机教学中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杂志,2000(4):17-18.

[2]曹晔.我国农村职业教育近三十年办学经验的回顾与思考[J].职业技术教育杂志,2009(25):60.

篇4

加入1 0mL去离子水进行混匀,然后加入乙腈(Lc)或正己烷/丙酮(GC)进行萃取。对LC加/Xwelchrom QuEChERS盐析包,进行猛烈摇震,再离心使其发生相分离。将部分有机相溶液通过Welchrom净化管反相固相萃取进行净化,最后的提取液直接分析。对GC通过Welchrom Carb SPE柱进行净化,收集洗脱液,吹干,加入乙腈进行分析。由内标校正进行定量,其内标在第一次加入乙腈后进行添加。

提取工艺

1.仪器

带盖离心管(50mL);高速分散机:分散部件的直径应与离心管的口径相匹配;离心分离机:符合实验使用的离心管尺寸且其转速≥3000rpm:2mL连盖离心管;离心分离机:适于2mL离心管,转速≥6000rmp:分析天平(精度0.02g):24孔氮吹仪:SPE自动萃取装置:漏粉斗:适合离心管口径:18mL棕色小瓶:适用于HPLC自动取样器;1.8mL透明小瓶:如有必要,需放入经盐酸酸化的内插管用于GC-MS分析:溶液分配器:自动移液器,适于移取体积1 0~100uL,200-1000“L和1~10mL:旋盖玻璃瓶(20mL):如有需要用于储存剩余的最终提取物:超声波清洗器;振动设备如涡旋:常用实验仪器:带电喷雾接口(Esl)的LC-MS或LC-Ms/MS;带有检测器的GC-MS或GC-Ms/MS。

2.试剂,溶剂和盐混合物

去离子水:乙腈;甲醇:冰乙酸:正己烷:丙酮;氢氧化钠;乙基对硫磷D10(dlo对硫磷):作为正负模式ESI和GC El的内标物质:农药标准物质:用于标准曲线的制作:Welchrom QuEChERS盐析包:用于再次提取(P/N:WELQE-02);Welch rom QuEChERS净化管:用于提取溶液的净化(D/N:WE-QC2402):Welchrom Ca rb SPE柱(D/N:WSG01 0605):HPLC洗脱液A:甲醇+0.05%乙酸(加0 5mLZ,酸于1L甲醇的溶液中):HPLC洗脱液B:水+0.05%乙酸+0.05%乙酸胺(加0.5mLZ,酸和0.5g乙酸胺于1L水中):用于LC和GC分析的内标溶液:约10g/mLdlo对硫磷(取2 5mL约400g/mLdlo对硫磷母液于100mL容量瓶中,用乙腈进行定容),用于核查是否达到足够的提取回收率,不用于定量计算。

3.步骤

(1)LC方法称量和提取

称2g±0.02g粉碎均匀样于50mL离心管中,加10mL去离子水和100uL内标溶液,浸泡20min。加10mLZ,腈,盖上盖子,摇振1min。如果粉碎程度不够,需用高速分散机提取,分散物浸入在样品/乙腈混合液中,在高速下需2min完成样品的粉碎。加入已准备好的缓冲盐混合物于悬浮液中。盖上盖子立即摇振约1min,随后以3000min。离心5min。硫酸镁遇水形成结块,快速变硬。但如果加入混盐后迅速进行摇振可以避免此情况的发生。加入混盐后对每个样品分别摇振1min。取1.5mL乙腈相溶液于Welch rom净化管中。盖上盖摇振30s进行离心(3000min。离心2min)。取1mL干净的提取液于棕色玻璃瓶中进行LC-MS分析。在进样前,自动进样器对乙腈提取液进行再稀释。

篇5

关键词:节水型农业;种植结构;优化原理;资源限制

节水型农业的种植结构主要是建立以作物优选、产品需求以及资源限制的原则基础上的。这些都是节水型农业种植结构体系中的重要原理内容,是实现结构优化的关键所在。此外,综合性的考察自然与人之间的关系因素,建立具有种植结构区域化分层次的复合型节水系统也是建立节水型农业的重要方法。另外,在进行节水型农业种植结构的建设过程中,需要通过建构目标优化模型,其前提条件是充分有效利用混沌粒子群的算法,这种算法的优势就是收敛速度快,不会出现局部极值。最后,可以这样说,建立节水型农业种植结构需要整体上进行结构性的调整与全方位的支持,加强政府的参与度,不断提升农民的文化程度,开发具有节水功能的相关技术产品,建立健全相应的机制是顺利实现节水型农业的重中之重。

1 节水型农业的背景意义

我国发展农业种植基本上可以分成两个重要的历史分期,其分割线应当以改革开放为界。前一个阶段,我国在发展种植业的过程中经历了严重的粮食短缺的国情,开展建立了发展粮食产业、以粮为纲的一系列举措。改革开放之后,随着粮食产量总体得到大幅度的提升,种植效益也普遍提高。我国的粮食种植基本实现了自给自足的局面,在此基础上我国在进行粮食种植的政策上进行调整。即在保证国家粮食安全的前提下,逐步提升种植行业的综合效益为任务目标,充分发挥各个种植区域的种植优势,发展地方农业特色经济模式。转变原本的农业经济发展中二元经济结构为多元结构体系的农业种植。

农业用水的总量巨大,长期以来,我国在进行农业种植的过程中都采用的是粗放式的用水结构,造成了水资源的严重浪费,发展节水农业对实现农业效益、用水效益以及环境效益的提升都具有重要意义。

2 节水型农业发展现状

随着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节水型农业种植结构被普遍接受,这是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要的结构。同时,应当看到,种植结构的实现必须是建立在相应的技术经济基础之上的,以农作物对用水结构的适应程度关系为核心,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作物结构的整体性优势。

从内涵上看,节水型的农业种植结构现状具有以下表现。

2.1 节水农业结构的时间性表现 我国的节水型农业发展过程中技术经济条件随着时间的推进,影响节水型农业发展的技术经济因素也在不断的出现新的情况,更加优良的抗旱农作物的开发以及相应的农业方面的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农产品随着市场基本规律而产生的变动,这些都对农业结构的种植方的空间立体分别具有相当大的影响。

2.2 节水农业种植结构的效益综合性表现 现阶段我国种植业发展的水平尚不十分成熟,随着经济社会以及生态方面因素的调整,这就需求进行节水型农业的种植结构优化升级,才能从根本上满足各方面的需求。

3 节水型农业种植结构

进行农业种植方式的结构性调整本身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尤其是节水型农业种植结构,其主要受到自然资源以及社会、经济等方的条件进行制约,具有明显的地域性、时间性、综合性等特征。因此,在进行相应的结构设施中,线性规划、非线性规划以及具有动态规划意义的传统手段已经无法做到节水型农业发展的要求。节水型的农业种植结构主要是一个多目标群的决策模式,优化方法应当具备模糊优化、模拟退火、混沌优化以及紧急搜索的方法。对此,我国的吴凯与卢布所建立的应用型集中系数、区位熵等方法在有针对性的农作物种植结构调整上提出了有价值的建议。为实现区域农业未来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4 结语

综上所述,目前我国农业用水总量巨大,效率普遍偏低,种植作物的结构缺乏合理性。建立在此基础上的用水结构调整十分必要,这是提升农业种植整体效益以及农业用水效益的重要保证。依据我国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可持续性原则,积极开发节水型农业种植结构理论的优化,需要进行节水型农业的目标优化模型设计。通过优化来实现系统结构功能上的完善,并藉此完整农业种植水资源的利用效率提升和水资源的效益实现。

参考文献

[1] 柴强,李啸浪,梁英军.绿洲灌区多熟种植现状潜力与开发对策――以张掖市甘州区为例[J].甘肃农业大学学报.2010(03)

篇6

关键词:有机农业;种植;病虫害;防治原则与方法

有机农业种植近年来在我国得到了广泛推广,为我国农业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但在有机农业发展过程中,时常会遭受病虫害的侵扰,给有机农业的持续发展形成很大阻碍。

1有机农业

对于有机农业而言是在相关的农业生产标准指引下,最大程度遵循农作物的生长规律,使农业种植以及养殖等得以协调平衡,通过现代可持续发展农业技术的应用,提升农业种植水平的一种新的农业生产方式。我国有机农业起步于20世纪90年代,从无到有逐步发展起来,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绩。有机农业现已成为我国农业领域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农业领域开展循环经济的重要手段,不仅能够有效地恢复和治理被破坏的生态环境,而且对农村生态环境改善以及其经济发展与农村稳定等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在发展有机农业种植过程中,病虫害的侵扰是非常棘手的问题,怎样对其进行有效防治,成为发展现代有机农业的重中之重。

2有机农业种植中病虫害防治的原则和方法

2.1重视生态平衡的建造,进行多样化种植

对于有机农业的病虫害防治而言,主要是通过模拟自然的生态系统体系,采用多样化的农作物品种种植,改善单一种植模式不利的生态条件与资源条件,给病虫害的传播造成不利影响,进而有效控制病虫害的传播,抑制农作物病虫害的发生。而采用这种种植模式,主要涉及时间以及空间上2方面的多样化种植,前者主要是指要科学地把握种植与收获的时间,后者主要是指扩大植物种植的品种数量以及地理空间和采用多样化的土壤条件等。利用打造多样化的生态条件,扩大益虫的繁殖与生长,进而有效抑制和控制农作物病虫害的发生。

2.2对生产过程进行强化管理,减少病虫发生概率

为了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应当首选抗病性的品种,对转基因品种进行绝对禁止,并有效处理好种子,充分进行晾晒,通过温水浸泡,最大程度去除带虫源的种子。制定科学的栽培制度,有效降低病虫害的发生。避开虫害高发期进行种植,待益虫与虫害处于同等水平时再进行种植,也可在病虫害发生的不利气候条件下进行种植。并配合虫害药物进行均匀播撒,消除虫害的根源。当树苗生长到一定阶段时,合理修剪,去除虫害枝枝桠。加强田园卫生建设,降低病虫害的发生。

2.3对有机农业进行综合的治理

为达到农业种植的可持续发展,应当采取综合治理的措施。对生态系统自我抵御病虫害能力及其自我修复能力进行充分计算,并设置有效的预警装置监测病虫害,发出预警,及时进行有效的防治,倘若虫害的发生较小,不存在大面积扩散的情况,可通过生态自我调节进行有效预防,避免过多的经济投入。防治病虫害的过程中,对防治方案进行优选,最大程度减少化学药剂的使用,采用综合手段进行防治,如生物与物理的手段,减少环境污染,最大程度保护环境,实现农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2.4加强对种植人员的指导,加大技术投入

农技人员,必须要加强责任心,深入田间地头开展工作,并及时准确地向农民进行问卷调查,获知他们在种植过程中遇到的病虫害突出问题,并向其传授有效的防治措施。结合自己的防治经验,在充分查阅相关资料的基础上,编制成病虫害防治的小册子,对农业种植人员进行有效的指导,提升农业病虫害的防治水平。对于农技人员应当定期开展培训,向种植人员传授病虫害防治技术,增强其应对病虫害发生的防治能力。

篇7

关键词:绿色农业;种植技术;推广策略

引言

伴随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绿色健康的生活理念越来越深入人心。食品是人们生存发展的必要基础,主要源于各种农产品的生产和加工。绿色农业是一种遵循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现代农业生产方式,它讲求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我国绿色农业发展起步较晚,还需要在技术方面多加完善;在技术推广上要结合时展和农民需求,努力促进绿色农业种植技术的推广运用。

1绿色农业种植技术的概念

绿色农业种植技术是发展绿色农业的基础,它不是对传统农业种植技术的全盘否定,而是在原本的种植技术基础上进行合理有效的完善和创新;并结合农业市场需求、生态环境需求和社会需求等多种因素对技术发展的影响,提出新型的农业种植技术。绿色农业种植技术要求农业生产活动要符合农作物的生长规律,要注重保护生态环境,要保证农产品的高品质和无公害。农产品质量和农药残留直接影响着人们的食品安全,推广绿色农业种植技术、发展绿色农业,是我国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2推广绿色农业种植技术的意义

2.1发展农业经济

农业生产是农民日常收入的主要来源,我国绿色农业种植技术推广较晚,农产品价格还比较低,深度推广新的农业种植技术有利于增加农产品附加值、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发展绿色农业可以生产更加优质且绿色无公害的农产品,在竞争激烈的世界农产品市场中提升我国的农业竞争力。在我国加入WTO后,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增加绿色农产品的数量是保证农产品能够顺利出口海外的关键[1]。在这样的国际经济环境下,提升农业种植技术并有效推广运用才能增加我国农产品出口的优势。运用绿色农业种植技术生产的农产品具有巨大的市场发展潜力,对改善农民生活、促进农业经济快速发展有着重要作用。

2.2增强食品安全

社会的不断发展提升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基本的温饱问题已经得到解决,人们对食物的需求从数量转向了质量,安全无公害的绿色农产品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农产品的生产和加工直接影响着食品的质量安全,目前我国食品安全问题较多,给人们造成了很大的困扰。推广绿色农业种植技术不仅可以提高农作物产量,还能够减少农药的使用,使农产品的质量得到保障和有效提升,减少农产品中毒事故,可以很好地改善食品安全现状,创造更加安全有序的农贸市场。有需求就有市场,为了满足人们的食品需求,绿色农业种植技术的推广势在必行。

2.3保护环境

在我国以往的农业种植生产过程中对于土地的利用率较低,但对自然生态的破坏比较严重,大量的农药和化肥以及农业种植中不合理的土地修整,对土壤结构造成了严重的危害,使很多土地无法再进行农业生产。推广运用绿色农业种植技术可以通过科学合理地安排施肥与施药工作来对土壤结构进行保护,并根据土壤实际情况进行修复;这样可以很好地控制土壤营养的流失,保持土壤质量。因为减小了土地的负担可以有效地延长土地的农业使用寿命,增加循环种植生产的次数,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3绿色农业种植技术推广策略

3.1加强技术推广宣传

3.1.1增大宣传力度。虽然目前绿色农业种植技术已经得到了一定的推广应用,但仍需继续坚持宣传,要让农民充分理解运用新型种植技术的意义和优势,建立起绿色农业的概念,更自觉地去学习和应用新技术新方法来改善生活。宣传人员要引导农民改变以往比较陈旧和不合时宜的农业种植观念,培养农民的环保意识,让农民懂得在农业种植生产的同时保护生态环境。当地政府要积极支持技术宣传工作,增强对于宣传工作的重视程度,增加宣传工作人员的数量、提升宣传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确保技术宣传工作能够顺利有序地开展。同时政府要宣传绿色农产品,增强农民的食品安全意识,从源头改善食品安全,满足人们的绿色食品需求。

3.1.2创新宣传方式。技术宣传的方式可以是丰富多样的,除了传统的讲座、乡村刷墙、宣传栏之外,还可以通过举办农业种植技术交流会、农民美食文化节等民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推广宣传。如今互联网信息技术发达,农民对于新媒体、新的传播方式也已经很熟悉,在推广时可以采用新媒体传播的形式实现全方位的宣传。

3.1.3建设示范基地。建设示范基地是进行绿色农业种植技术宣传推广的一个有效方法,这是一种让农民直观感受技术优势的方式。若在一个种植区域内分隔出两种不同的种植技术展示区,一边采用传统的种植方式,另一边采用绿色农业种植技术;经历时间变化,通过强烈的对比让农民自主发现绿色农业种植技术的优势,感受到技术、产品上的差异,从而更加愿意应用新技术甚至帮助宣传。当地政府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立多个绿色农业示范基地,让当地农民可以直接到基地去参观学习,基地的工作人员要具备教导农民学习新技术的能力,让农民能够及时了解最新的技术和种植理念,保证新技术的快速学以致用。

3.2政府扶持

3.2.1制定惠民政策。一项技术的推广运用离不开政府的扶持,当地政府可以出台一些鼓励农民的惠农政策,激发农民应用绿色农业种植技术的热情。有以下一些惠农政策可以考虑:其一,为了减轻农民的经济负担,可以设置绿色种植补贴、绿色种子化肥优惠购买;还可以对采用绿色农业种植技术的农民进行经济补助。其二,政府带头引导和促进当地新技术的研发,为农民提供免费的技术指导,打造当地特色农产品品牌。其三,充分激发农村集体种植的优势,组织新型农村经营主体,鼓励农民创办企业等等。

3.2.2增大资金支持力度。当地政府要对技术推广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发放宣传费用来保证宣传工作的顺利开展。因为绿色农业种植技术的推广运用需要大量的技术和资金,农民自身负担不起,政府可以通过推行招商引资政策吸引更多的投资者来助推当地的绿色农业,促进产业化农业经济的发展。政府投入的资金有限,所以政府要积极与当地农业发展银行进行有效的沟通,减小农民的贷款限制,保证绿色农业种植技术的推广和发展不会受到资金问题的制约,使农民有足够的资金来开展绿色农业种植生产。

3.3技术支持

3.3.1组建专业技术团队。要实现绿色农业种植技术的不断完善和更新需要组建专业的技术团队,多多培养具有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优秀技术人才,使其具备与时俱进的开拓精神和能力,同时能够细心指导农民完成新技术的运用。政府要积极鼓励和支持能够提出农业种植技术创新方案的人才,为他们提供良好的经济和技术环境条件。专业的技术队伍组建完成后,还要定期对其进行培训,增加技术学术交流;建立完善的责任制来提高责任意识与服务意识,并用绩效考核制度来提升工作热情,合理增加工作人员的收入。

3.3.2提供专家指导。有了专业的种植技术人才队伍,就可以在农民遇到技术应用问题时及时予以帮助和解决。实际农业种植生产过程中由于农民知识水平有限,对于绿色农业种植技术的理解和掌握可能存在偏差,容易影响种植效果。除了专业的工作人员在平时多为农民讲解和示范之外,当地政府还可以定期委派绿色农业种植技术专家下乡村帮助农民解决技术问题,实地进行操作指导和示范,将具体操作要点分步骤详细讲解,让农民能够尽快熟悉技术要点,并在实际种植中实现有效的技术应用。

3.3.3注重汲取经验和开发新技术。因为我国绿色农业起步较晚、种植经验较少,所以在技术推广过程中可以参考和借鉴国外绿色农业的发展经验,根据当地种植实际情况进行合理运用。比如日本制定了一系列推动绿色农业种植技术发展的相关法规,要求农民必须在种植时遵照自然生态的循环模式,适当将动物的排泄物进行加工并融入到种植所需的肥料中,并且将农作物除去人们需要的部分后,把剩余部分留给家禽家畜食用。这种循环方式可以明显减少化肥用量,实现绿色农业的可持续性发展。新技术的研发要与实际的推广应用同时进行,根据当地特点不断进行改良和创新;努力培育出更加优质的种子、逐步简化种植生产流程,寻找更加高产高效且节约土地资源保护生态的种植技术和方法。

3.4保障农民收入

3.4.1建立预警机制。农业种植生产是农民的主要收入,所以在进行技术推广时必须要保证农民的经济效益。绿色农产品的销售与经济市场有着密切的联系,有些农民并不具备独立判别市场的能力,需要相关部门为农民建立健全的风险预警机制,使农民在经济市场中能够取得较好的收益。

3.4.2与相关企业合作。当农产品生产加工环节出现问题、预期生产经营目标难以实现时,需要农民与绿色种植企业达成合作,当地政府要积极促进农企合作,帮助农民解决问题。有效的农企合作可以使绿色农业种植技术的应用更加规范和科学,能够大量增加绿色农业种植面积,提升农民的经济收入。农企合作不仅可以在技术应用上实现突破,还能为农产品的质量和销路提供保障。

篇8

1有机农业的特点

1.1安全饮食,利于健康

传统的农业会向农作物喷洒一定量的农药,而农药的使用虽然会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农产品的产量,但是残留在食物表面的农药会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而农药不仅会对人们的身体健康造成影响,还能造成环境污染。当今,很多的疾病发病率的上升,跟环境污染有关,其中化肥和农药的使用占据了很大一部分。有机农业生产的食品具有纯天然性、安全性等,有利于人体健康。

1.2减轻环境污染,恢复生态平衡

化肥和农药会对生物造成危害。在化肥农药的喷洒过程中,农民本想杀死害虫,但是也会杀死一些益虫,并且也会使害虫的抗药性增强,使病虫害变得更加顽固。当病虫害变得更加顽固时,农民往往会增加药量,如此反复形成恶性循环。相反,在有机农业中,食品的安全性更高,还能够降低环境污染,有利于打造一个生态平衡的生物链。

1.3增加就业率,提高农业生产水平

有机食品的市场价格往往比普通产品要高,有的甚至是普通产品的几倍,有机食品的利润非常大。然而,有机农业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其需要更多的劳动力投入,并且对于专业知识型人才的需求量较大。所以,如果发展有机农业,那么就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农村的失业率,增加就业率。同时,还能够提升农业生产水平,使农业生产向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2有机农业种植技术的方法和措施

2.1 采用轮作、间作和套作的种植方式

有机农业种植可使用轮作的种植方式,不但能够改善土壤结构,还能够增强土壤肥力。合理的间作和套作,能够将资源充分利用,提升有机农产品的收入。通过不同的农产品根际的微生物之间的拮抗作用,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预防病虫害传播。例如韭菜套种冬瓜,能够大大降低冬瓜的发病率。

2.2有?C农业的施肥方式

有机农业的施肥类型不仅包括有机肥,还包括了生物菌肥。在有机农业种植的过程中,人工化学合成的肥料是被禁止使用的。有机农业生产提倡优先使用人畜粪肥。与此同时,绿肥和田肥也是很好的有机肥料。然而,在有机农业生产实践中,可发现这些生物肥料的量远远不能满足规模化生产的要求,所以生产多效生物肥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3有机农业的病虫害防治

3.1采用农业方法防治

要把握好病虫害的发生规律,通过规律选择有抗性的种子,实践证明,这是防治有机农作物病虫害有效的方法之一;要定期对栽培环境进行清理,调整种植密度,降低农作物在生长过程中的发病率。

3.2采用物理方法防治

一是使用防虫网覆盖技术,这种方法成本较高,但是能够阻断虫害传播,一般应用在瓜果类和叶菜类中比较合适;二是通过灯光诱捕的方式来杀死害虫,这是因为害虫有趋光性,可以利用这一特性,将害虫消灭。

3.3采用生物方法防治

在农田中,放置害虫的天敌,以此来消灭害虫。例如赤眼蜂属的多种卵寄生蜂,以此可以利用赤眼蜂来防治主要鳞翅目害虫。另外,还可以从植物体内提取一些杀虫成分来对虫害进行防治,例如韭菜中的杀菌活性物,能够被制成杀虫剂或杀菌剂。

篇9

[关键词]旱地农业;发展趋向;技术

中图分类号:U4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29-0320-01

一、前言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农业耕作产出的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为人类提供了必不可少的生活资料和生存物质。一方面我县水资源缺乏,并逐年减少;另一方面我县旱地幅员辽阔,土地资源相对丰富[1]。这就使得发展旱地农业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通过运用科学技术来保证农作物稳产高产是发展旱地农业的重要途径,所以对旱地农业技术的研究变得举足轻重。

二、限制旱地农业发展的几个原因

在长期的旱地农业生产发展过程中,在生产活动的各个环节,人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旱地农业技术包括了种植制度的选择,抗旱或耐旱作物品种的选育技术,、培肥地力技术、旱作栽培耕作技术、化学剂调控技术及节水灌溉技术等。但同时在长期的耕作过程中,也暴露出现有技术的局限性。

1.受到自然条件的限制

影响旱地农作物生长的因素包括:水分、光照、土壤条件等。土壤水分状况决定着旱地作物的需肥量和从土壤中吸收养分的能力。在我县旱地农业分布区域限制旱地农作物生长的原因主要有四个:一是土壤板结,保水力下降,肥力低;二是地下水位降低,水资源匮乏,作物吸收下降;三是降水季节变化率大,供水不及时;四是水土流失严重,蒸发量大。水分和肥力是作物正常生长发育所必需的重要生存条件[2]。作物在不同的生长阶段对肥力种类的吸收情况不同,追加肥料的种类和数量往往取决于作物的种类和生长时期。

2.耕地撂荒现象严重

虽然近年来中央出台了一系列惠农政策,例如取消农业税,一定程度上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但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城镇化的发展,非农劳动的收入水平高于农业劳动,在加上农业基础设施滞后等原因,农村劳动力转移,农村耕地撂荒的耕地呈现越来越多的趋势。耕地撂荒现象严重,导致耕地面积急剧的减少,大量的土地闲置[3]。杂草丛生,土地的肥力减弱,水土流失,沙化现象出现。

3.栽培模式陈旧

传统的栽培模式结构单一,土地利用率低。有限的土地上种植单一作物,例如玉米或小麦,利用局部空间,光照面积较小,造成自然资源的浪费。多年种植同一作物,还会使土壤中矿物资源利用单一,造成某一物质缺乏,土壤的肥力下降,板结成块。此外,单位亩产出值有限,投入产出相符,单位耕地的效益较低。

三、旱地农业技术发展趋向

通过农业新技术和种植模式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单位耕地面积的产出量已经成为旱地农业的发展趋向。我县农业技术人员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取得了阶段性的进步。

1.应用地膜覆盖

在土地较为干旱的地方,采取地膜覆盖能够有效的保护农作物所生长环境之中所需要的水分,从而能够在较为干旱的土地之中种植一些不特别依赖水资源的农作物,导致在同样的土地之中也能做到每年的农作物不一样,从而做到养地的作用[4]。

2.半旱地农业技术

半旱地技术可以理解为选择合适的作物生长阶段,进行适量的缺水灌溉,以达到节水保产的目的。同一作物品种,各个生长生理过程对水分的需求量不同,各阶段水分亏缺对与产量形成的影响程度不同。不同作物和品种的抗旱性和水分利用效率存在显著差异。利用作物品种的需水量特点进行水分的供应,可以达到节约用水的目的。在适度水分亏缺环境中生长的作物较在充足水分条件下生长的作物对干旱的来临有更强的适应能力,从国内外已有研究结果可以取得这样的认识:干旱缺水不一定降低产量[5]。这是由于许多作物在适度水分亏缺环境中生长的作物较在充足水分条件下生长的作物有更强的适应能力。半干旱技术既可以节约大量用水,又可以使最终产量基本不受影响。通常的实施措施为有限灌溉、根系分区交替灌溉等。

3.水肥耦合技术

水分和肥料是作物生长必须的条件,作物生长需要一定的水分和肥料供应, 因此研究水肥耦合技术十分关键。通过测定土壤中肥力和水分含量,再根据作物生长特点及需肥需水规律,建立以肥、水、作物产量为核心的耦合技术模型[6]。可实现合理施肥、充分发挥水肥协同效应,提高抗旱能力和水分利用效率。水肥耦合技术可以同时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

4.选择优良品种

没有好种子,仅仅有好的农作物生长环境,无疑是巧妇然难为无米之炊,所以在对土壤环境采取一定的处理之后,还要选择好的品种来进行种植。这样就能够起码在种植农作物的开始就做好第一步,能够为农作物高产做好准备。另外优良品种的选择是有一定的方式方法的,因为当地的环境较为干旱,所以首先在农作物的选择上就要选择适应当地土壤环境的农作物,不能选择一些喜好水资源较为丰富的农作物,那样就事与愿违了。另外根据当地的突然环境选择农作物也是需要将种子进行一些对比实验或者筛选的方法来选择出一些较好的种子进行种植,以便发挥优势,实现干旱土地也能高产的目的[6]。

5.增加物质投入

杜宇不同的农作物要采取不同的耕作方式,并且要根据其作物的生长环境来选择正确的施肥方法和周期。摘要的技术方法有以下几种:1)目标产量施肥法,主要是根据农民对于作物的产量需要来进行给定的肥等物资的投入;2)集中施肥,主要是根据作物的不同来进行统一的集中施肥方法;3)不均匀施肥法;是用于一些比较特殊的作用,是一种有选择的施肥方式方法。只有根据特定的农作物,农民的需求和土壤的具体情况才能够决定施肥的具体方法,做到即高产又养地的效果。

四、结束语

为了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单位耕地面积的产出量,我县农业技术人员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农村人口大量涌入城市,导致大片土地撂荒现象的出现,农业发展面临严峻挑战。因此,发展集约型土地经营模式成为新的土地政策导向。这种模式有利于土地集中种植、合理种植、机械化种植,也有利于新型农业种植技术的推广,增加土地种植效益。

参考文献

[1] 阎波.保护性耕作技术的研究[J].《农村经济与技术》,2016(12):23-24.

[2] 胡立峰.麦/玉两熟区农作模式分析及轮耕模式探讨[J].《中国农机化》,2016(12):243-246.

[3] 刘和俊.农村耕地撂荒问题透视[J].《农村经营管理》,2016(11):24-25.

[4] 邓宏文.旱地农业发展浅见[M].《农业出版社》,2016(07):122-161.

篇10

关键词:蔬菜种植结构;生产;调整;制约因素

中图分类号:F326.13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农业是我国的第一产业,农业问题是我国三农问题之一,也是农民非常关心的一个问题。要建设现代化农业,就需要调整农户种植业的种植结构。但在调整种植结构和生产结构的过程中,需要了解这其中的制约因素。市场基础设施和交通条件是种植结构调整的主要制约因素,还有其他一些地理位置、思想观念等制约因素。想要建设现代化农业,调整蔬菜种植结构和生产结构,就必须认真分析这些制约因素,找出对应的解决措施,促进蔬菜种植结构的调整。

1 我国蔬菜种植结构和生产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1992年市场经济制度的确立以来,我国的蔬菜的生产在农业的比重逐年上升,粮食的播种率却在逐年下降。在蔬菜种植的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1 蔬菜质量偏低

我国的蔬菜质量普遍偏低,在蔬菜的种植过程中,由于科技含量不高,农户无法采用高科技方法来保证蔬菜的质量。大多数农户都只是采用传统的人工种植、采摘、管理、施肥。用大量农药进行除草、买大量化肥进行施肥。在蔬菜实现经济利益的过程中,蔬菜的商品率非常低。

1.2 规模种植的生产成本高

有些地区采用大棚种植,建立大规模的蔬菜种植基地,这需要很大的成本来进行管理维护。而且相关的政府部门对农业的支持力度不够,资金扶持也不多,只有极少部分农户才有能力经营大规模的大棚种植。因此,这些蔬菜的生产成本就比较高,价格也就非常贵,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就很低了。

1.3 技术型和专业型人才匮乏

现代化的农业需要应用更多的高科技,我国的农业虽然是第一产业,但是只有很少的人会选择从事农业,农业粪的专业在各大高校属于冷门专业,因此我国的农业技术型人才储备是非常匮乏的。很多地区甚至没有这方面的专业型人才和技术型人才,政府也不注重对这方面人才的培养。

1.4 蔬菜产品无特色

我国的蔬菜产品基本上都是比较低端的品种。在很多蔬菜种植基地,清一色的蔬菜品种让它缺乏鲜明的特色,而且生产比例低,没有很高的科技含量,这就无法在市场上形成巨大的竞争力。

2 蔬菜种植结构调整的必要性

为了适应市场需求的不断变化、社会生产力的持续进步,实现产业效益的最大化,蔬菜种植结构也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

蔬菜中富含丰富的营养价值,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必需品。蔬菜的种植是为了满足人们的日常生活需求,国家也对我国蔬菜种植业进行了大力的扶持。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蔬菜的种植结构不断地进行着相应的调整。在如今国家的经济、政治、文化等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人们的需求也在变得越来越高,蔬菜种植结构已经很难满足这些需求。为了紧跟市场需求,增加经济效益,蔬菜种植结构也跟着进行调整。但是从现在的总体情况来看,蔬菜种植结构还未达到最优调整。蔬菜的质量偏低,优质产品较少;蔬菜种植的科技含量低;蔬菜加工业不发达,原产品偏多;蔬菜的品质少,没有鲜明的特色;蔬菜种植的专业型人才匮乏。这些问题都需要通过改变现有的蔬菜种植模式来解决,因此,调整蔬菜种植结构和生产结构的形势非常紧迫。

3 蔬菜种植结构调整和生产的制约因素

在进行蔬菜的种植结构调整的过程中,会有很多的制约因素,主要从以下几点来看。

3.1 市场基础设施的制约

市场是影响产品贸易的最主要因素,市场的基础设施决定着市场环境,市场环境则会对蔬菜的种植产生重要影响。市场基础设施的不完善,就会制约蔬菜的贸易和产业化的进行,从而影响蔬菜种植结构。市场基础设施的完善,就会开拓蔬菜贸易的渠道,增加蔬菜的经济效益,改善蔬菜种植的条件,提高蔬菜的质量,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

3.2 交通条件的制约

交通条件是经济交流的一个重要平台,因此它也是制约蔬菜种植结构调整的一个重要制约因素。交通条件比较落后,就无法对外进行蔬菜贸易,无法了解更为先进的种植技术和方法。交通落后的地区往往是比较封闭的,蔬菜种植结构也比较单一,很少进行蔬菜贸易,主要是为了自给自足。

3.3 地理位置的制约

地理位置也是制约蔬菜种植结构调整的一个重要因素。蔬菜是劳动密集型产品,它对资金和技术的要求并不是很高,越偏远的地方,往往是经济发展比较落后的地方,文化程度也不会很高,因此只有从事劳动密集型的蔬菜种植。

3.4 其他

制约蔬菜种植结构调整的因素还有农户的思想观念、蔬菜种植环境等。

4 结语

蔬菜的种植结构调整和生产结构的调整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步骤。目前我国的蔬菜种植结构还是比较单一,科技含量比较低。市场、交通、地理位置等因素都制约着蔬菜种植结构的调整,因此政府和农户都需要努力解决这些制约因素,推动蔬菜种植结构的调整。

参考文献

[1] 陈宏,赵健,池美香,等.蔬菜种植元数据模型信息描述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1288-1290,1475.

[2] 陈胜,郑瑞爽.水资源约束下河北省种植业调整研究——以蔬菜种植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0):17056-17058.

[3] 孙晓,钟敏,庄舜尧,等.长三角蔬菜种植区土壤有机质与氮素含量分析[J].中国农学通报,2011,27(8):167-171.

[4] 贾雪莉,董海荣,戚丽丽,等.蔬菜种植户农药使用行为研究——以河北省为例[J].林业经济问题,2011,31(3):266-270.

[5] 陈宏,赵健,池美香,等.蔬菜种植元数据模型信息描述研究[J].农业科学与技术:英文版,2012,13(1):238-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