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排放的害处范文

时间:2023-12-15 17:54:4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碳排放的害处,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发展的不断提高以及农村城市化建设进程的不断加快,农村大量的劳动力也向城市转移,这在一定程度上为城市的建设提供了充足的人力资源,又在一方面使得城市规划的压力不断增加。工业的发展、人们生活垃圾的不断生成,在有形和无形之中,造成了许多的环境问题。总的来说,其大致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空气污染十分严重。

空气污染是一个城市工业化发展的必然结果,其是世界各国、各地区普遍出现的问题之一。事实上,交通运输业的不断发展,包含大量粉尘、氮氧化合物以及碳氧化物在内的汽车尾气被大量地排放至大气当中。如我国许多的城市普遍出现PM2.5数值不断升高,雾霾天气越来越多的空气质量问题,这些问题在很大程度上都威胁着人们的出行及身体健康,也极大地限制了相关行业的健康发展。

1.2水污染十分严重。

与空气污染一样,水污染也是城市规划建设中经常出现的一个问题,由于城市人口的不断增加以及相关用水行业的迅速发展,生活污水以及未经处理的工业废水被大量排放,使城市的环境遭到严重的破坏。另外,我国城市污水处理监管工作还存在缺陷,监管不严、监管缺位问题致使大量未经处理的污水直接排入水体中,严重污染水源。据先关资料统计,我国城镇几乎每天有一亿吨污水被直接排除河流中。严重超过了河流自净能力。我国水污染问题严重,近一半以上的城市水源达不到饮用水标准。

1.3城市生活垃圾剧增,垃圾包围城市。

我国城市生活垃圾产量居世界首位,不仅如此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增长速度也十分惊人,我国城市生活垃圾目前已每年以10%的增长速度逐年递增。我国城市目前已经陷入垃圾包围城市的局面,200多个城市陷入这种困境。与此同时我国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处理率水平较低,占垃圾处理总量的59%,而且在这59%进行无害处理的垃圾中,仅有20%能够完全符合无害处理要求,由此可见我国垃圾处理工作任务艰巨。

2城市规划中环境问题的常用保护措施

我们在上一节说道,城市在进行实际的建设规划过程当中,出现了许多包括大气污染、水污染、生活垃圾白色污染等严重影响城市发展的环境问题,基于对这些问题的起因有了一定的了解之后,我们便可以对症下药,提出相应的环境保护举措。具体地说,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2.1做好城市环境保护规划的准备工作。

用好相关的城市自然环境资料,包括城市具体的地理位置、气象、水文以及生态环境等,调查好城市的社会与经济现状,如人口、GNP;做好环境状况的调查分析,如监测大气、水体、噪声的实时情况,并做好记录并做好城市生态环境现状分析与功能区划等。环境规划应该是基于城市总体规划中城市的性质、规模、发展方向的基础上,通过调查分析城市环境质量现状,进而编制科学的规划体系,用以保护人类的生存环境,减少污染、节约资源。

2.2严格控制大气排放。

大气排放规划,就是在城市大气质量现状的基础上,并分析发展趋势,划分功能区,根据即定的环境规划目标计算各功能区最大排放限度,制定科学的排放规划。

2.3做好水污染控制规划。

水污染控制规划是在调查分析水污染现状的前提下,根据受污水体的环境容量计算限制排放量并计算出排放标准。从国内水污染的情况来看,限制排污量应该从改进落后的生产方式上着手,实现少废、无废工艺的清洁生产,提高污水处理效果和资源利用率,控制污水排放量,完善污水处理设施,加强治理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最终做到有效保护水资源。

2.4合理处理垃圾。

垃圾本身是放错位置的资源。垃圾处理可分为四个层次,首先是尽可能进行分类回收利用;其次是尽可能对可生物降解的有机物进行堆肥处理;再次是尽可能对可燃物进行焚烧处理;最后是对不能进行其他处理的垃圾进行填埋处理。城市垃圾处理设施属厌恶性项目,选址在建成区经常遭到居民强烈反对甚至上访,且与其他市政设施相比,城市垃圾处理设施具有占地面积大、防护距离要求远的特点,城市规划必须与环境卫生规划同步进行,环卫设施规划中对垃圾产生后的收集、运输和处理用地布置必须结合实际,纵观全局,统筹安排,立足长远,远近结合,正确处理需要与可能、改造与新建的关系。

2.5提高居民的环保素质。

提高居民自身素质修养,培养人人保护生态环境意识。加强普及、宣传生态意识,树立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价值观。

3结束语

篇2

【关键词】风险预防原则;温室效应;碳排放;国际环境法

人生如大海行船,途中充满各种未知的暴风和闪电,防患于未然,才是智者应对风险的选择。如何应对各种风险,是人类社会无法回避的问题。科技的发展和贸易的增长,使得各国对环境的破坏影响了整个地球村。环境污染的跨国影响,让我们无法忽视这种蝴蝶效应引起的内在联系。近些年变得愈加严重的温室效应,更是让全球知道了预防的必要性。在合理的成本基础上预先防范风险成为当今国际社会的必然选择,法律意义上的风险预防原则也随之而生。

一、风险预防原则概述

风险预防原则最早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的德国,并逐渐发展到区域海洋环境保护领域。在20世纪80年代,德国开始向国际北海部长会议提议采纳该原则,最终在1984年的第二届国际北海保护会议中得到采纳,会后发表的《伦敦宣言》成为第一个明确阐释风险预防原则的国际文件。[1]随后,风险预防原则在一系列重要的国际环境条约中得到了体现,在气候变化方面的国际立法更是全面体现了风险预防原则。《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以下简称《公约》)和《京都议定书》都包含了风险预防的思想。

风险预防原则的完整定义在国际习惯法上尚无确定的表述。诸多学者把《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中的第15项原则作为其较为权威的表述。笔者较为赞同的定义是“为了保护环境,各国应按照本国的能力,广泛适用预防措施,遇有严重或不可逆转损害的威胁时,不得以缺乏科学充分确实证据为理由,延迟采取符合成本效益的措施防止环境恶化”。[2]这些定义目的均是在表述:科学并不能永远扮演提供第一手信息资料以有效保护环境的角色,过度依赖科学证据甚至会适得其反。因此,风险预防原则便是要求在决策过程中对那些较小的缺乏科学确定性的负面影响也谨慎处之。好比日趋严重的碳排放问题,温室效应的影响超过了学者们的预期,科学实验得出的数据不能预知一切,“史上最暖的冬天”和“百年不遇的洪水”让我们不得不提前做好预防措施,否则追悔莫及。

二、风险预防原则的适用条件――以温室效应为例

风险预防原则在气候变化方面的适用具有相当的说服力。笔者将借助温室效应的问题来进行具体的阐述。地球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有助于保持地表气温和气候稳定。但随着碳排放的不断增多,地表的气温不断上升,并进而改变气候,对环境造成灾难性的影响。比如极地冰块融化导致海平面上升,很多岛屿和沿海地区将在不久的将来被海水吞噬。若不提早采取预防措施,后果难以想象。如前所述,风险预防原则仅是一个大的框架体系,具体的内容还需要补充完善,但有几项在其适用中需遵守的条件具体表现为:

(一)科学上的不确定性

风险预防原则的前提是存在科学的不确定性,即对某种活动或事物的危险或损害没有科学上的肯定性结论,鉴于这种危险的可能存在,我们理应阻止其发生。科学上的不确定性主要来自于两方面:一是根据常理会发生的某种风险却欠缺明确的科学证据证明;二是因果关系不明确。例如,虽然可以得知温室气体对于大气温度的提升作用,但是,由于各种因素的相互作用的不确定性及其因果关系的复杂程度,我们无法明确得知碳排放对于气候变化的具体作用,各地区的不同反应也使得得出一个全球通用的结论变得更难。但我们不能因此而放弃预防性措施,因其重要意义就在于没有后悔药的前提下,尽量降低后悔的程度。

(二)风险评估的必须性

社会生活的复杂性决定了风险的不可避免,由此不得不对风险的系数值进行评估,即对哪些风险应当采取措施进行准确衡量,也称之为风险阀值,即在哪一个范围内采取预防措施。当然,阀值并非确定不变的,随着每一项活动危险性增加的而降低其系数值,即高风险低阀值。由于现代工业的飞速发展,煤炭石油等矿石能源的利用在不断提高,因此产生的温室气体将会对环境和气候造成无法预知的影响。此项评估就要考虑诸多因素,其阀值也会不断变化。

(三)收益的经济分析

现代经济学的发展使其理论逐渐渗入到国际环境法中。在风险管理过程中,如过度强调风险预防原则,将可能牺牲其它社会福祉,比如过分控制或降低碳排放会不利于社会的发展。简单来说,就是运用风险预防原则来阻止某一活动的进行时是否能产生更大的收益。该原则是一种粗略的方法,可能会损害处于不利地位的人们。对此《公约》的表述为:所采取的预防措施必须是符合成本效益的以符合全球的利益。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峰会讨论的主题是未来各国的碳排放问题,但是,限制的同时也没有忽略各国发展的需要,最终目的是在长期利益和短期利益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

(四)举证责任倒置和严格责任原则的运用

在对该原则适用与否的问题上,应该由开发者或实施国负担证明他们的行动将不会引起过分严重的环境损害的举证责任。毕竟开发者或实施国掌握着较为全面的资料信息,加之其通常都是社会的强势方,经济基础扎实,而相对人则很难举证支持自己的观点。严格责任的适用则保障了举证责任的倒置,也激励了预防行为的实施。

三、风险预防原则的国际法地位

目前学界对于风险预防原则的国际法地位还存在一定争论,但主要有以下三种观点:第一,该原则已经发展成为国际习惯法的基本原则;第二,该原则不是国际习惯法的基本原则;第三,该原则是正在形成之中的国际习惯法的基本原则。对此,我们首先要明确究竟什么是国际习惯法的基本原则。根据《国际法院公约》中的38条的(一)(丑)的规定,国际习惯法必须满足两个要件:“实践”与“法律确念”。[3]推之,国际习惯法的基本原则就是为各国所普遍适用的具有法律拘束力的指导性的规则。笔者支持第三种观点,依据如下:

(一)从国际条约来看,《维也纳保护臭氧层公约》、《里约宣言》等都对此原则有所表述,但是其内容仍不统一。虽然国际条约是国际习惯法存在的权威证据,但是不能据此就将不具备统一性的原则援引为指导性规则,这会造成司法的不确定性。

(二)从国际判例来看,目前对于该原则的适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案例:“MOX核燃料厂案”、“南方蓝鳍金枪鱼案”、“新西兰诉法国核试验案”。这些案件中均未直接表述为“风险预防原则”,而多表述为“谨慎与慎重”或者“风险预防方法”。

(三)从国内立法及实践来看,国际习惯的形成需要有足够数量且具有统一性和一致性的国家实践。德国和瑞士最早对该原则进行了规定,各国的司法实践表明,该原则正在被广大法院运用来作为裁判的依据。

由此,风险预防原则在某种程度上已具备国际习惯法基本原则的要求,但由于尚未达成共识,所以将其认定为正在形成中的国际习惯法基本原则最合理。

四、发展中国家在风险预防原则之下的困境

从表面上来看,无疑风险预防原则起到预防性的作用,可是由于该原则在适用上的不确定性等相关因素,导致处于不利环境中的发展中国家遭受发达国家的压制。几次气候峰会中,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为了推卸责任一再对以中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施压,我们面临的困境表现在:

(一)科学上的不确定成为借口

由于人类认知以及科技有限性,不确定性不可能完全消失,对于未来的决定,常常需在缺乏确定性的情况下做出。加之发展中国家的财力、物力均不能与发达国家相比,所以该原则很可能成为发达国家阻止某些措施实施的借口。例如新能源探索方面,为了减少碳排放,世界各国都在努力追求新能源的利用,可是限于技术落后,很多尝试会有不确定性,发达国家会以此为借口限制发展中国家的大胆创新。

(二)贸易保护主义滋生

如果风险预防原则滥用,会对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出口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如在WTO的荷尔蒙牛肉案中,欧盟禁止美国牛肉进口,原因只是基于对牛饲料中荷尔蒙含量的担心,而这种担心又缺乏足够的科学依据。强大的美国都面临着这样的贸易壁垒,发展中国家又如何争夺自己的席位。

(三)风险预防可能带来新风险

该原则设立的目的就是为了避免风险,可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有时应用风险预防来阻止相关措施的实施反而造成新的风险。发展中国家为了发展本国产业采取措施,可发达国家却以风险预防为借口阻止其运行,潜在的风险被避免,可发展中国家因此而遭受的损失或许比实施该措施还要大。最好的例子就是核电站的建设,潜在的危险足以迫使我们停止核电站的运行,取而代之的火电站却有可能造成更危险的局面。这样的情况同样发生在减少碳排放措施上。

五、中国对策――如何应对

近年来,我国一直在绿色GDP的引领下向发达国家靠拢。风险预防原则对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我国巨大的人口基数和经济规模,即使采用各种末端治理措施,也难以避免严重的环境影响。适时地引入风险预防原则无疑会对环保、经济的发展产生巨大影响。加之,作为国际社会的一员,我国无法回避这一问题。应对之策如下:

(一)完善风险评估体系

在与大国相抗衡的国际环境之下,如果总是被牵着鼻子走,难免会成牺牲品。所以不断发展科技,建立自己的评估模式成为发展中国家的必要任务。唯此,我国所施行的措施才不会达到相应的风险阀值。在国际社会中,发达国家总是凭借着自己的科学权威地位告诉众人如何区分好坏,可这也为发达国家推行其政策披上合法的外衣。正如现在讨论火热的温室效应,究竟是诡计还是事实,一直都是某些国家在说了算。所以,建立自己的评估体系,完善技术,不断争夺话语权,才能为国家谋福利。[4]

(二)综合考量成本――效益的经济分析

在对某项活动是否有必要采取预防措施的评估中,必须考虑到该项活动的收益,或者说是禁止该项活动可能带来的风险。在作出具体决策之前,应该将各种因素考量进去,运用科学观点来对决策加以考量,使得在应对发达国家的反驳上占有强势地位。全面的经济分析,增强了管理者的责任感,也增强了过程的透明度,使得风险预防原则的决策更具科学性和合理性。

(三)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力求促成有利于发展中国家的条约的制定

在国际社会中,发展中国家都处于被动的地位,发达国家总是处于“规则”的制定者位置,导致发展中国家的利益被忽略。在风险预防原则的具体适用规则尚未形成定论之前,每一个发展中国家都应该为此而奋斗,争取制定出有利于自己的条约,使得在日后相关案例的处理中也能享有话语权。作为发展中国家的领头羊,中国更应该起到积极作用,为了自己的切身利益和广大同僚,争取在对该原则统一认识的形成进程中发挥正面效应,致力于有利发展中国家的条约的制定。

风险预防原则的相关理论正在不断发展中,可是目前对于该原则的完整定义、适用条件、法律地位等都还未形成统一的认识,但却不能以此为由阻碍其发展的进程。相反,每一个国家都应该积极加入其中,共同致力于统一规范性文件的出台。

中国,一个快速发展中的国家,一定要发挥出其大国的表率作用,在风险预防原则的确立过程中展现出自己的力量。同样,在国际气候变化这个尖锐的问题上,我们也要力争发言权,担起我们的责任。

参考文献:

[1]王铁崖.国际法[M].北京:法律出版社,1995:462-463.

[2]王曦.国际环境法[M].北京:法律出版社,1998:111,116.

[3]詹宁斯.瓦茨修订,王铁崖译.奥本海国际法[M].北京:中国,2007(12):52.

篇3

1.竹产业发展迅速。2006年,中国竹产业实现产值660多亿元人民币。2004年竹子产品出口创汇12.8亿美元;2005年出口创汇10.5亿美元[1];竹子天然具有很强的自然环境保护性和对退化环境的修复作用。全球生态环境恶化唤起了人们生态意识的加深,人们关注竹子资源,开发利用竹子资源,希望竹子资源在可持续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竹产品因此在世界各地广受欢迎。竹产品贸易由亚洲,东南亚市场向欧美乃至全球市场不断扩展。

2.竹产品不断开发,注入生态概念。竹子从竹叶到竹根都可以开发利用,主要有原竹植物类;竹材加工类(竹编、竹胶合板、竹地板、竹凉席、竹窗帘);竹笋加工类(鲜笋,水煮笋罐头)。近年开发了竹材化工类产品(竹炭,竹纤维,竹炭纤维,竹叶黄酮等)国际市场走俏。竹产品从设计到生产,从战略到品牌都具注入了强烈的生态概念。对竹产品的渴望就是对生态与绿色的渴望,对竹产品的关注就是对环境与资源的可持续发展的关注。

二、竹产品国际贸易现状

由于人类的环境意识觉醒,绿色消费运动越来越高涨,人们对绿色产品的需求越来越大。绿色产品的增加,绿色产业的发展对贸易产品结构会产生深远影响,给贸易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贸易是通过特定的具有生态影响的产品和劳务的国际交换来影响环境的,如果这些商品有助于保护环境,或者是另一种危害环境产品的替代物,那就是正产品效应,贸易作为这些商品的流通手段,对环境状况有积极的影响[2]。竹产品正好迎合人们对绿色产品的消费需求和绿色消费的潮流,体现出强烈的正产品效应。竹地板,竹炭,竹纤维,竹笋等竹产品引领着人们对绿色产品的消费与需求。

1.中国成为竹地板生产出口基地。在世界木材数量急剧减少和环保热情高涨的今天,尤其是受到原材料涨价以及实木地板征税的影响,竹材正迅速成为地板行业不可忽视的资源。竹地板在国内市场的销量每年以20%~30%的速度增长,国际市场非常走红,其出口增长速度仅次于强化地板。大型竹地板企业忙于出口,无暇顾国内市场[3]。竹地板是中国自主创新的产品,在生产技术和产品质量等方面已处于国际领先水平。中国竹地板年产销量已达3000多万立方米,占中国木质地板总销量10%,其中60%出口到欧美、日本等国家和地区[4]。中国成为世界最大竹地板生产出口基地,出口的竹地板价格普遍高于木地板。

2.竹笋产品国际市场稳定拓展。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竹笋生产国和出口国,主要出口到日本、美国、欧盟、澳大利亚。其中水煮笋是中国重点的大宗出口农产品。浙江、福建是最主要的水煮笋出口加工基地,日本是世界上最大的水煮笋进口国。水煮笋出口创汇能力不断增长,同时出口欧洲和美国不断增长。

3.竹炭、竹醋和竹纤维出口市场不断扩大。中国竹炭外销量占总产量90%以上,主要出口到日本和韩国,外销日韩的数量又占外销总量的90%以上。世界最大的竹炭出口基地浙江衢州的衢江在2005年获国家原产地地理标记注册。据统计,衢州竹炭年产值已达3.6亿元人民币,年出口创汇1600万美元[5]。现在市场开始投向中东、欧洲和北美。

竹醋液是竹炭烧制过程中产生的液体副产品,可用做土壤杀菌剂、植物根系生长促进剂、美容化妆品、健康饮料等。国内经营竹炭的每家企业基本上有稳定的外贸订单,2004年仅浙江龙游县竹炭出口创汇就达到了300万美元。

竹纤维是从原竹中提炼出来的绿色环保材料,它具有天然的防螨、防臭、防虫和产生负离子作用。浙江、江西、湖南已有多家企业生产竹纤维面料和竹纤维服装。2006年7月,浙江东新公司出口竹纤维衬衣到意大利,是中国第一批出口到欧盟的竹纤维服装。欧盟消费者青睐环保产品,对环保产品的需求不断增长,竹纤维服装有着巨大的市场。

4.原竹植物贸易活跃,竹子文化广泛传播。近年,澳大利亚,欧洲,美国等地从中国进口大量原竹竹苗,建立竹子观赏园,或由中方承接园林工程,用竹子造景。通过园林苗木贸易进行商品与服务贸易,同时传播了竹子文化。竹子具有强烈的中国文化元素,而竹子在生产和加工过程中的生态性,又恰好符合健康、自然、环保的理念。出口到欧美的竹制工艺品,被当作工艺品卖,价格很高。

三、竹产品国际贸易面临的主要问题

1.新兴非关税贸易壁垒兴起。技术壁垒和绿色壁垒取代了传统贸易壁垒。技术壁垒是进口国对各类进口商品颁布的技术标准,合格评定制度和认证制度,卫生检验检疫规定,商品包装和商品标签规定,信息技术壁垒,造成进口障碍以限制商品进口;绿色壁垒又称环保壁垒,各国以保护生态环境,自然资源和人类及动植物的生命或健康为理由,通过立法或制定强制性的技术标准,对国外商品进行准入限制的技术壁垒,主要有市场准入,绿色技术标准,ISO140000,绿色环境标志,绿色包装,绿色卫生检疫,绿色补贴等。WTO关于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文件分别是“技术性贸易壁垒协定”(TBT协定)和“实施卫生与动植物卫生措施协定”(SPS协定)。中国出口企业主要受欧盟、美国、日本、韩国等国家和地区的技术壁垒的限制。中国对竹材加工、竹地板、竹笋、竹炭和竹纤维等竹产品在国际贸易中几乎是零进口,而这些产品大多是以外销为主。随着非关税贸易壁垒的兴起,竹产品加工企业不得不面对技术壁垒和绿色壁垒盛行这一大环境对出口的限制。

2.主要市场对竹产品的技术壁垒与绿色壁垒限制。以下是竹产品出口各大市场涉及到的技术壁垒和绿色贸易壁垒,这些贸易壁垒有行和无形削弱竹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影响竹产品的国际市场开拓。

(1)美国,加拿大。2003年,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FDA)了《关于食品企业注册的法规》、《关于建立与保持记录的法规》、《进口食品预先通报法规》和《关于人类或动物消费的食品行政扣留法规》,要求制造、加工、包装或仓储供美国境内人或动物消费食品的企业需向FDA申请注册;并建立和保持记录;在入境前向FDA通报;FDA可对有疑问的货物实施扣留[6]。竹笋食品出口到美国的限制越来越多。美国曾从中国进口竹制苗圃桩杆。2005年底美国规定到达其港口的用作花园和苗圃桩杆的竹制品将接受强制熏蒸。竹制品中合成树脂中的游离甲醛问题,竹材防腐处理的药剂问题都会面临严格的海关检疫。出口到加拿大的竹产品都遭遇到类似的技术壁垒的限制。

(2)澳大利亚,新西兰。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对食品实行联合管理制度,对应用生物技术生产的食品必须加贴强制性标签;采用生物技术产生的进口食品,只有经澳新食品局评估和批准,并列入食品标准法典后,才可在澳大利亚和新西兰销售和消费。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是中国竹笋类食品主要进口国,联合管理制度无形筑高了进口门槛。2006年1月1日起,输往新西兰的竹木制品必须由中国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CIQ)考核认可的检疫除害处理企业进行熏蒸或热处理,除害处理合格的,由CIQ出具熏蒸/消毒证书,方可出口到新西兰。

(3)欧盟。欧盟规定自2003年9月11日之后,在欧盟15个成员国市场上销售的欧盟自产或从第三国进口的有关产品中,所含可能分解致癌芳香胺的偶氮染料含量不得超过30ppm的限量。2004年6月30日,欧盟实施了2003/3/EC号指令,规定在欧盟的纺织品、服装和皮革制品中禁止使用和销售含有金属铬的“蓝色染料”。2004年4月,欧盟对所有生物技术产品和下游产品的强制性可追溯性和标签加贴要求的新法规((EC)641/2004)生效,增加了程序,提高了成本。[6]无疑,出口到欧盟的竹制品、竹笋、竹纤维等产品受到以上技术壁垒的严格限制。

(4)日本,韩国。日本是中国农产品出口的第一大市场,也是中国水煮笋出口的第一大市场。2006年出口9.44万吨,金额8.621万美元。2006年5月29日,日本实施著名的“食品中残留农业化学品肯定列表制度”,涉及对所有农业化学品的管理,集成了国际上所有的农药残留标准,堪为世界上最严格的农业化学品残留标准。“肯定列表制度”提高了水煮笋的市场准入与风险。韩国制订的合格评定程序则异常繁琐,对进口造成了许多障碍;卫生与植物卫生认证要求苛刻,限制了农副产品进入韩国市场。韩国对包装材料要求极高。2001年1月1日,韩国的新食品包装和标签标准开始生效,禁止使用PVC收缩包装和包装中含有超过20%“死空间”的促销包装,以保护环境。韩国是中国竹炭和竹醋液开拓的主要进口国,要遭遇到以上贸易限制,必须引起企业重视。

TBT和SPS通报都涉及安全、健康和环保问题。目前看,竹材加工和竹笋制品这些传统产品受到国外市场技术壁垒限制较大。竹炭和竹纤维等新开发的产品受技术壁垒影响不大。竹地板2006年实施了竹地板国家标准,产品质量达到了进口国的标准要求,有效预防技术壁垒。SPS协定,即实施动植物卫生检疫措施协定,其宗旨是不应阻止任何成员采用或实施为保护人类、动物和植物的生命或健康所必需的措施。SPS通报是指对那些没通过SPS协定所规定的卫生检疫标准的产品,采取通报方式公布,从而影响产品的出口。大多数竹产品生产工艺相对落后,标准低,容易遭SPS通报。2004年到2006年,中国竹产品出口企业多次遭受SPS通报,增加了竹产品出口难度。

四、突破竹产品国际贸易壁垒问题的对策

1.实施国际技术标准,加强森林认证与生态设计。突破技术壁垒的最有效途径是依据进口国的技术标准,改进产品质量,提高企业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中国出口的竹产品的安全和质量是各进口国最敏感的问题。要强化质量意识,实施国际技术标准。竹加工出口企业要积极参加IS09000质量认证和IS014000环境认证,建立国家标准体系,加强国际标准认证,主动预防技术壁垒和绿色壁垒。国外市场对地板的环保特性非常关注,竹地板企业应加强森林认证。目前中国竹材加工企业只有几家通过产销监管链认证COC。经过FSC认证的森林和产品获得证书,并贴上标签,相当于获得通行证,有效规避国际市场的技术性壁垒。FSC认证等生态标签是中国竹产品加工出口产业获得竞争优势的一个重要要素。

同时,竹产品加工出口企业应加强生态经济产业设计,对于设计的投入可能带来质的飞跃。生态经济产业设计又称为绿色设计、为环境设计、生命周期设计。这是近年来工业界出现的新事物,被称为是最高级的清洁生产措施,欧洲和日本竭力把生态技术和产品设计结合起来,以形成极大的市场竞争力[7]。

2.注重新产品研发,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高出口产品附加值。竹加工企业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研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有效克服技术壁垒。企业如果没有自己的知识产权,没有自己的品牌,不可能实现可持续发展。竹子具有良好的生态价值、经济价值和文化价值,合理的开发利用这些价值,不断创造和提升竹产品的附加值,提高产品的市场认可。竹笋,竹制品,竹材加工类属于高检疫风险的竹产品,标准高,检测项目多,出口困难较大。如果开发高附加值产品,产品出口结构将由高检疫风险低的产品转向低检疫风险的产品,以利于竹产品走向国际市场。新开发的竹炭、竹纤维、竹炭纤维、叶黄酮等系列精加工产品出口有着很大的市场空间。

3.参与国际林业碳汇交易,克服贸易壁垒。2007年3月,中国成立碳基金,成为国际林业碳汇项目组成部分。国际碳汇是指把发展中国家森林的固碳功能(碳汇)所产生的信用在国际市场上自由转化成在市场上交易的温室气体排放权。竹林被誉为“第二森林”,生态效益优势明显,生物多样性保护价值大,造林成本低,具有优势。中国的竹加工出口企业可以通过碳汇交易获得设备、技术、资金,借此提升产业水平与出口创汇能力。利用国际基金,发展竹产业,开发竹产品,促进竹产品国际贸易,也是一条有效的克服贸易壁垒的渠道。碳汇是当下中国林业及林业产业发展的热点问题,涉及到许多经济、技术问题,值得探讨。

4.构建竹产品贸易壁垒信息平台。建立竹产品技术性贸易壁垒网站和信息中心,对进口国技术壁垒措施进行跟踪研究,建立预警机制。企业或企业联合会通过各种渠道收集各国正在或将要实施的绿色贸易壁垒和技术壁垒措施,并及时地把信息反馈给竹产品企业,以便及时地采取对策,尽可能地减少国际贸易损失。目前已经建立国际竹藤组织网络、世界竹藤通讯、中国竹业信息网、中国竹子网等更多是收集竹子研发与国际市场供求信息,提供电子商务平台等,有待建立技术壁垒预警系统,促进竹产品国际贸易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马莉,刘俊昌.我国竹产品出口现状分析[J].国家林业局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2).

[2]任建兰.基于全球化背景下的贸易环境[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

[3]张丽立.竹地板将是地板行业新的增长点[J].中国林业产业,2006,(7).

[4]马丁华.《中国竹地板消费白皮书》[J].中国人造板,2007,(3).

[5]林其盛,浙江成功举办竹炭产业发展国际论坛绿色中国[J].绿色中国,2007,(13).

篇4

一、城市规划中受到的环境问题

城市是人类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科技教育的中心,随着经济活动和人口的高度密集,它面临着巨大的资源与环境压力,中国城市经济一直保持高速增长态势,并且长期以来延续的是一种“高投入、高消耗和高排放”的粗放型增长模式,这带来了污染物的高排放,使得城市赖以存在的自然生态环境面临越来越严重的威胁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人口的激增,人民生活水品平的提高和消费的升级,都给原本越紧的城市资源、环境供给带来更大的压力。饮用水水源水质超标、垃圾围城、机动车污染、扬尘污染、油污染、废热废气污染等一系列问题随之出现,直接影响着城市居民的生活环境。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难以支撑其可持续发展,特别是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和危险废物处置等建设能力尤显不足。下面主要从环境要素和污染物的形态角度,介绍城市环境污染的有关问题。

(一)大气污染

城市中的空气污染源大致来自于以下方面:(1)工厂排放的大量粉尘和CO2、SO2等废气;(2)汽车尾气;(3)加油站,汽油泄露后蒸发形成的碳氢化合物是很强的致癌物质;(4)家庭中能源的消耗;(5)各种喷雾剂,如各种空气清新剂、杀虫剂,这些化学制品增加了空气中原来没有的成分,造成污染。

高速的城市化进程,工业、交通运输业的高速发展,甚至于石化燃料的大量使用,但是这些高速发展的代价就是让空气中多了很多污染物。大气的污染物包括了大量的废气、粉尘、硫氧化物、氮氧化物、碳氧化物、臭氧等。这些物质一旦被排入大气中,就会让空气的质量严重恶化。严重的会让整个城市都被烟雾包围起来,让城市的居民被迫呼吸着受到污染的空气。且大气中的硫化物、氮氧化物在下雨的时候,随着雨水降临到地面,腐蚀到城市的生态环境,加剧建筑物、铁路、桥梁的腐蚀与破损,造成更大的经济损失。

(二)废水污染

城市水污染主要有几个方面:(1)工厂排水;(2)生活用水。家庭排放量正在逐步增加,据统计,50%的污水量是从家庭排放的;(3)农业上大量使用的化肥、农药,经过雨水的冲刷排到河流中污染地表水。

据环境部门监测,全国城镇每天至少有l亿吨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水体。全国七大水系中一半以上河段水质受到污染,全国1/3的水体不适于鱼类生存,1/4的水体不适于灌溉,90%的城市水域污染严重,50%的城镇水源不符合饮用水标准,40%的水源已不能饮用,南方城市总缺水量的60%―70%是由于水源污染造成的。现有的数据已经很明显警告我们,如果我们在持续不关注水污染的发生,那么能够使用的水资源会越来越少,我国现在许多城市已经出现了供水危机。

(三)固体废物污染

固体废物按来源大致可分为生活垃圾、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和危险废物三种。此外,还有农业固体废物、建筑废料及弃土。固体废物如不加妥善收集、利用和处理处置将会污染大气、水体和土壤,危害人体健康。

固体废物具有两重性,也就是说,在一定时间、地点,某些物品对用户不再有用或暂不需要而被丢弃,成为废物;但对另些用户或者在某种特定条件下,废物可能成为有用的甚至是必要的原料。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正是利用这一特点,力求使固体废物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对那些不可避免地产生和无法利用的固体废物需要进行处理处置。在生活废物中有毒有害物质非常多,主要有废电池(含有汞、镉、铅等有毒物质)、油漆、过期药物。废物中有毒有害物质一旦渗入土壤就污染了土地,农民种的蔬菜、粮食中也就可能含有有毒有害物质,通过食物链最终会危及人体健康。

(四)噪声污染

噪声有高强度和低强度之分。低强度的噪声在一般情况下对人的身心健康没有什么害处,而且在许多情况下还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高强度的噪声主要来自工业机器(如织布机、车床、空气压缩机、风镐、鼓风机等)、现代交通工具(如汽车、火车、摩托车、拖拉机、飞机等)、高音喇叭、建筑工地以及商场、体育和文娱场所的喧闹声等。这些高强度的噪声危害着人们的机体,使人感到疲劳,产生消极情绪,甚至引起疾病。高强度的噪声,不仅损害人的听觉,而且对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内分泌系统、消化系统以及视觉、智力等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噪音的恶性刺激,严重影响我们的睡眠质量,并会导致头晕、头痛、失眠、多梦、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等神经衰弱症状和恶心、欲吐、胃痛、腹胀、食欲呆滞等消化道症状。

噪音污染已经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加快,噪音污染已经成为城市污染。由于机动车辆数目的迅速增加,使得交通噪声成为城市的主要噪声来源。

二、我国城市规划中环境保护整治措施

(一)大气污染综合整治规划

大气污染的治理应根据城市的能源结构与交通状况确定首要污染物即浓度高、范围广、危害大的污染物,便于治理时有的放矢、对症下药。大气污染中城市规划的治理方法主要是:

1.工业合理布局:这是解决大气污染的重要措施。工厂不宜过分集中,以减少一个地区内污染物的排放量。另外,还应把有原料供应关系的化工厂放在一起,通过对废气的综合利用,减少废气排放量。

2.减少交通废气的污染:减少汽车废气污染,关键在于改进发动机的燃烧设计和提高汽油的燃烧质量,使油得到充分的燃烧,从而减少有害废气。

3.绿化造林:茂密的林丛能降低风速,使空气中携带的大粒灰尘下降。树叶表面粗糙不平,有的有绒毛,有的能分泌粘液和油脂,因此能吸附大量飘尘。蒙尘的叶子经雨水冲洗后,能继续吸附飘尘。如此往复拦阻和吸附尘埃,能使空气得到净化。

(二)水污染综合整治规划

1.提倡节约用水,鼓励城市居民重复利用废水。并把不能在用的废水经过简单处理后在倒入排水管道。

2.划分区域用水,对于城市的每个重点区域都建设废水处理厂,利用各种自然净化手段,对污水进行处理,采用新的科技和方法将水净化,不能让污水直接排入江河湖海中。

(三)固体废物综合整治规划

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的方式主要有两种:垃圾填埋和垃圾焚烧。目前我国生活垃圾填埋场建设正处于稳步推进阶段,在建设过程中要注意节约土地资源、减少填埋场污染、加强填埋气体回收利用。垃圾焚烧处理主要适合于可燃垃圾,对于土地资源非常宝贵的东部沿海城市,焚烧处理会逐步发展成为这一地区生活垃圾处理的重要手段。

(四)噪声污染综合整治规划

篇5

关键词:逆向工程 发动机 质量 控制

引言

近年来,在生产制造的过程中,很多企业为了能够使制造的质量达到客户的要求,尝试了各种方式对企业的制造质量进行控制。以汽车发动机制造为例,在质量控制过程中有两种方法:传统方法和新型逆向工程方法。在传统方法中,汽车发动机制造质量和客户的要求存在着一定的差别,一般情况下,其制造流程只是按照公司的规定流程进行的,这就容易造成很多产品达不到客户的要求,最终使得企业受到损失;逆向工程方法,是对司空见惯的似乎已成定论的事物或观点反过来思考的一种方式。敢于“反其道而思之”, 从问题的相反面深入地进行探索,树立新思想,创立新形象,从而使工程向对立面的方向发展。在具体的发动机制造质量控制过程中指多数的汽车发动机制造企业以客户为源头进行制造计划,从而有效地对汽车发动机质量进行控制。

一、逆向工程的概述

1.逆向工程概念

逆向工程指的是从客户源头抓起,就是根据各种关于客户的信息和数据来了解客户需要,分析客户特征,评估客户价值,从而为客户制订相应的营销策略与资源配置计划。“了解消费者是形成市场营销战略的基础。消费者对营销战略的反应决定企业的成败。”有效的逆向工程是深度分析客户需求、应对客户需求变化的重要手段。通过合理、系统的逆向工程,企业可以知道不同的客户有着什么样的需求,分析客户消费特征与商务效益的关系,使运营策略得到最优的规划;更为重要的是可以发现潜在客户,从而进一步扩大商业规模,使企业得到快速的发展。

2.逆向工程分析的主要方面

(1)个性化需求

“以客户为中心”的个性化服务越来越受到重视。实施逆向工程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能够分析出客户的个性化需求,并对这种需求采取相应措施,同时分析不同客户对产品质量的不同影响,以便做出正确的决策。这些都使得客户的个性化需求成为企业实施逆向工程时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2)客户行为

通过逆向工程,企业可以利用收集到的信息,跟踪并分析每一个客户的信息,不仅知道 什么样的客户有什么样的需求,同时还能观察和分析客户行为对企业产品质量的影响,使企业与客户的关系及企业利润得到最优化。

(3)有价值的信息

利用逆向工程系统,企业不再只依靠经验来推测,而是利用科学的手段和方法,收集、分析和利用各种客户信息,从而轻松的获得有价值的信息。如企业的哪些产品最受欢迎,原因是什么,有什么回头客,哪些客户是最赚钱的客户,售后服务有哪些问题等。逆向工程将帮助企业充分利用其客户关系资源,在新经济时代从容自由地面对客户。

二、逆向工程在汽车发动机制造质量控制中的应用

本文主要对以普通的VVT发动机为例,分析逆向工程在其制造过程质量控制中的具体应用。VVT是一种控制进气凸轮轴气门正时的装置,它通过调整凸轮轴转角配气正时进行优化,从而提高发动机在所有转速范围内的动力性、燃油经济性,降低尾气的排放。

1. 根据客户反馈对发动机质量进行定位

(1)以产品功能为目标进行质量定位。随着人们对汽车性能,特别是在油耗方面的需求不断升级时,必然派生出具有独特功能VVT发动机。VVT发动机已存在近30年,其品牌具有与其他品牌明显的差异化竞争力。

(2)以高性价比为目标进行质量定位。刚开始与普通发动机相比,VVT发动机价格非常高,很难被消费者所接受。近年来在VVT发动机技术不断革新的基础上,其价格也在不断的降低,从性价比的角度出发,已基本能被消费者接受。从而创造了VVT发动机发展的空间。

(3)低碳、绿色设计质量定位。低碳、绿色是当今世界产品发展的潮流,VVT发动机在生命周期内对环境非常友好,排碳量非常之低。可以说在发动机行业中,VVT发动机是低碳、绿色产品的典型。

(4)人文、艺术设计质量定位。当代产品人文气息浓郁, 充满艺术美学, 以人为本并充满人性化的产品设计定位极具价值优势。

2.根据客户反馈对发动机结构进行改良

在市场调查中,有的客户提出来厂商的VVT发动机转速太高,超过了一定的范围,可燃混合汽的燃烧就会越发的不充分的问题,发动机的经济性和排放特性都会恶化,尤其如今发达国家的环保法规日益严格,问题就变得更加严重。针对这个问题,很多厂商就采用复杂的废气再循环(EGR)装置来改善发动机的高转速经济性和排放。顾名思义,EGR装置的作用就是吸入部分废气,使其中尚未燃烧的可燃物质有机会继续燃烧,部分有害中间产物得以分解。不难想到,如果此时将进气门和排气门的重叠角度调得高一点,略微超过原来所说的对动力性来讲最合适的角度一些,就会有部分废气和新鲜的可燃混合汽混合,从而提高了发动机的空燃比,使燃烧更充分,排放更清洁。

3.根据客户反馈对发动机使用寿命进行改良

在我们对客户关于对发动机的质量问题反馈时,客户提出有的发动机启动速度慢,而因发动机的启动速度慢引出的一系列问题是对发动机质量的考验,在分析发动机发动速度慢的原因时,我们发现,重要原因是传动要求配气与点火时间不匹配。这时,我们厂商就需要保证发动机曲轴与凸轴之间的传动要求配气与点火时间准确,必须保证准确的传动比,从而使得发动机的发动时间得到有效保障。

4. 根据客户反馈对爆震现象进行改良

不少客户反映,很多发动机会产生爆震现象,针对客户提出的这个问题,我们厂商首先应该向客户解释清楚什么是爆震现象。指出无论是汽油机还是柴油机,工作原理都是吸入混合燃气——压缩——燃烧做功——排气这四个冲程的作用,实现发动机周而复始的运转。当发动机吸入燃油蒸汽与空气的混合物后,在压缩行程还未到达设计的点火位置、种种控制之外的因素却导致燃气混合物自行点火燃烧、此时,燃烧所产生的巨大冲击力与活塞运动的方向相反、引起发动机震动,这种现象称为爆震。爆震对于发动机来说是非常有害的现象,主要的害处是:发动机动力下降、油耗增加、噪音加大、汽车舒适性变差、排放恶化(车内车外都能闻到严重的怪味、有时一辆车的污染可以相当于200多辆车正常状态时所产生的污染、严重影响驾驶员本人和乘客的身体健康),最为严重的时候会引起敲缸、发动机熄火以及发动机机械部件破坏,从而巨大的经济损失。汽车发动机制造已经针对爆震问题,给出解决方案,如,在发动机内部增加一个偏心轴,减少冲击力。我们在没有得到客户反馈意见时,不知道如何对发动机的质量进行有效的控制。而采用逆向工程的办法,能够使我们在第一时间获得客户和市场的反馈信息,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质量控制。

结论

本文通过对逆向工程在汽车发动机制造质量控制中的应用研究,指出了逆向工程对于发动机制造质量控制的重要性。并以VVT发动机为例,对逆向工程在其中的具体应用进行了说明,进一步显示了逆向工程对于发动机制造过程中质量控制的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马凤杰,韩全宝,马浩彭. 浅析逆向思维在经营活动中的运用[J].科技信息, 2009.(32):31-33.

[2] 常思勤何小明.逆向工程在汽车零部件设计制造中的应用[J].内燃机,2001年04期:28-30.

[3] 占长清,刘苏.汽车发动机风扇叶片的逆向造型与分析.[J]工程图学学报,2010年.第01期:33-36.

篇6

关键词:低碳农业;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

近50年的全球气候变暖主要是由人类活动大量排放的二氧化碳、甲烷、氧化亚氮等温室气体的增温效应造成的。全球变暖带来的经济和社会危机日益显现,使人类生存和发展面临巨大挑战。农村的碳排放是温室气体主要来源之一,农村也成为了受气候变化影响的地区之一。我国有18多亿亩土地在农村,其中有1.5亿亩土地已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

低碳农业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农业经济模式,低碳农业经济实质是能源高效利用、清洁能源开发,核心是农村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创新、农业产业结构和制度的根本性转变。

1农村生态环境破坏的现状

1.1农村水源污染严重

我国有相当比例的农村饮用水源地没有得到有效保护,有关资料显示我国有3亿多农村人口饮水达不到安全标准。水污染对农业生产的破坏作用非常严重,导致农作物毒物质富集,农产品质量降低,甚至颗粒无收,迫使部分地区改变农业种植结构。渔业受污水的影响则更加严重,如2004年7月,淮河发生重大水污染事件,污水所到之处,鱼虾绝迹。

1.2农村土壤污染严重

全国约25%土地的土壤污染处于警戒状态,约5%受到比较严重的污染。由土壤污染引发的农产品安全的事件时有发生,缺乏安全保障的农产品已经严重影响了群众的健康和社会的稳定。

1.3农村固体废弃物污染蔓延

随着我国的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速度的加快,生活垃圾量也迅速增长,而且大量城市垃圾都流向了城郊和农村,给农村带来了严重污染。

2发展低碳农村经济的意义 1有利于促进产业结构调整

建设低碳农业与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本质一致,是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发展低碳农业是转变农业经济增长方式、调整产业结构、减轻农业资源与环境压力的重要方法。 2有利于实现农业跨越式发展

近年来,我国新农村建设步伐加快,乡村清洁工程稳步推进,再生资源开发利用产业呈快速增加之势。如果继续加大投入,大力发展低碳农业,可以避免自然资源的过度消耗,进而实现农业的跨越式发展。 3有利于提高农业生产的综合效益

低碳农业能大大提高劳动生产率、土地利用率、资源利用率,从而大大提高经济效益。低碳农业充分合理地利用、保护和增殖自然资源,加速物质循环和能量转化,有显着的生态效益。

3发展低碳农村经济的途径 1全面强化绿色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建设

在科学规划的基础上,发展无公害农产品基地,例如有机食品以及绿色食品的生产基地等,并且要积极按市场经济规律把产品推向市场。此外,还要加大力度建设安全食用农产品重点加工企业,创建绿色低碳农产品市场,积极发挥这些基地、企业的带头作用,促进低碳农业规模的扩大。 2大力实施科教兴农战略,大力提高低碳农业整体水平

发展低碳农业,还应该加强农业科技教育,要积极整合加强生态农业建设与科教兴农战略。要大力引进、选育、推广品质优良、产量较高的品种,提高种养业的低碳水平;进一步改革农业科研机制,引导农业科技企业向低碳、高效方向发展,加大对企业、基地潜力的挖掘;积极开展并加强对农业技术人员及广大农民低碳农业知识的培训,从根本上提高低碳农业水平;要加大低碳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力度,园区建设政策应该更加倾向于低碳农业,使之成为发展低碳农业的榜样;积极推广和使用农作物病虫防治技术和农业生产用品无害处理技术,积极合理使用农药防治,宣传和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 3加大对低碳农业的监管,强化低碳农业的规范化程度。

为促进和发展低碳农业,满足老百姓对绿色、无公害、低碳农产品的日益增长的需求,必须加强对农产品生产全过程的监管力度;建立、健全农产品检测机制,从源头上控制农业生产过程中可能造成的污染;对即将上市的农产品和市场上的农产品要加强质量监督和检测。建立农产品质量追溯制度,严格践行对百姓作出的低碳、绿色、安全的承诺,对不合格农产品进行召回、销毁、理赔。

4积极宣传低碳农业,全面提高老百姓的低碳农业认识

充分利用媒体资源,开展低碳农业宣传,提高农民群众的低碳意识。低碳农业对我国来说尚属新生事物,民众对此认识不足。因此,要积极开展多渠道、多形式、多方位的宣传教育。 运用舆论宣传工具,积极宣传低碳农业,让广大民众充分认识低碳农业的重要性,认识到低碳农产品的安全性和优越性,逐渐形成良好的发展态势。

宣传和改善农民和农产品加工企业的低碳环

境,打造低碳农产品自主品牌,生产绿色、低碳、无公害农产品,发展农副产品的低碳深加工企业,使得广大农民和加工企业积极参与低碳农业建设。以低碳农业理论为先导,将低碳农业作为农民教育和科技培训的重要内容,鼓励农民采用低碳技术,实施低碳型种养模式,创造整体、协调、循环、再生的和谐低碳系统。 5强化农业行政执法,为发展低碳农业保驾护航

加大农业行政执法力度,执行农用资源管理条例、农业管理条例等有关的法律法规。加强对农资市场、低碳农产品生产基地、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农产品质量进行监测和管理,确保农业生产用品的安全。坚决打击各种损害农产品安全、破坏资源环境,假冒无公害、绿色、低碳农产品标志、品牌的违法行为。要积极展开 “低碳打假”行动,维护广大农民和消费者的利益。同时根据发展低碳农业的要求,促进农业执法队伍的发展。 6加大对低碳农业的投入,保证低碳农业发展的物质基础

低碳农业关系到整个农村经济的全局,建设投资大、见效慢,因此在起步阶段需要政府加大投资力度。国外政府为鼓励农民从生产常规农产品转向生产低碳农产品,对农民给予相当数额的补贴。鉴于国外的经验和发展低碳农业的需要,必须确保生产基地、生产加工过程、贮藏运输途过程中杜绝污染。这对于正常生产的农民和加工企业来说,这一转变不但人力投入将大大增加,而且物质投入更需加大。因此,低碳农业在发展初期需要相关农业部门加大对低碳农业的投入,设立低碳农业专项投入资金。在加大投资的同时,还必须制定优惠政策,吸引社会各界投资发展低碳农业。积极鼓励农产品加工企业、销售企业、科研单位等进入低碳农业发展领域,与低碳农业建设基地及农户形成共享利益。此外,还应该采取财政税收、信贷等经济方面的优惠政策,扶持一批农业低碳型龙头企业,推进和扩大低碳农产品发展,提高低碳农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4展望

当前农村发展步入一个崭新的阶段,发展低碳农村经济是新农村建设的客观要求,为了我国农村的持续、科学、和谐发展,我们必须采取有效措施,保护和改善农村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必须发展低碳农业,只有这样才能增强农村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1] 赵文晋,李都峰,王宪恩.低碳农业的发展思路[j].环境保护,2010(12):38-39.

篇7

保护植被措施我国的环境管理政策核心是采取防范措施和加强环境管理,办求不产生或少产生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

一、主要措施

1、将环境保护纳入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计划和年度计划,在经济发展中防治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2、严格对建设项目实行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建设项目的生产主体工程与防治污染设施同时设计、同时建设、同时投产使用)。现在,全国建设项目环评执行率和“三同时”执行率都达到95%以上。

3、健全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规章,使环境管理沿着法制化和规范化轨道发展。

4、健全环境管理机构。从中央到省、市、县四级政府建立了环境管理机构,这些机构依法行使环境管理权力。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大中型企业也建立了相应的环境管理机构,管理本行业和本企业的环境问题。

二、在环境经济政策方面,主要包括资金投入和税收优惠政策

1、企业将防治污染所需资金纳入固定资产投资计划。

2、列入国家重点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的项目,国家给予资金支持;城市政府将城市维护费用于环境保护设施建设;国家征收的排污费用于污染防治。

3、国家实行税收优惠政策——所得税优惠:对利用废水、废气、废渣等废弃物作为原料进行生产的,在5年内减征或免征所得税;

——投资方向税优惠:建设污水处理厂、资源综合利用等项目,其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实行零税率;

——增值税优惠:对以煤矸石、粉煤灰和其他废渣为原料生产的建材产品,以及利用废液、废渣提炼黄金、白银等免征增值税;

——建筑税优惠:建设污染源治理项目,在可以申请优惠贷款的同时,该项目免交建筑税;

——关税优惠:对城市污水和造纸废水部分处理设备等实行进口商品暂定税率,享受关税优惠;

——消费税优惠:对生产、销售达到低污染排放限值标准的小轿车、越野车和小客车减征30%的消费税。

——农业特产税优惠:西部地区退耕还林还草而产出的农业特产收入,在20xx年内免征农业特产税。

三、实施环境技术政策的目的在于提高能源和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1、工业企业在进行技术改造时,采用先进的技术和清洁生产工艺,提高资源、能源的利用率;

2、按照环保法律有关规定,对企业浪费能源和资源、严重污染环境的落后工艺和设备实行限期淘汰;

3、企业在生产中应该采用无毒、无害或低毒、低害原料。

环境保护产业政策强调,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中,促进环保产业结构优化,提高环保产品的科技含量;制定措施促进环保产业社会化、环保产业营运市场化、产品标准化等。在环境国际合作政策方面,中国一贯高度重视环境国际合作交流,强调在认真做好本国环境保护工作的同时,以积极的态度参与国际环境事务;以新的伙伴关系共同推进区域和全球环境合作,加快解决全球环境问题的进程;坚持环境国际合作应该尊重国家主权,处理环境问题应兼顾各国现实的实际利益和世界的长远利益。意大利《城市绿色空间法》日前正式生效,全国植被将得到法律保护,市长是主要责任人,如保护不力将受处罚。

法律规定,每年12月21日为全国植树日。鼓励公民每增加一个孩子植一棵树。各个城市要对现有树木进行登记,市长结束任期时必须公布树木存活状况的统计报告,让市民检验市长在任期内是否完成了他的“绿色”职责。这一统计包括具有文物价值的森林树木和城市古树,这些树木如果人为受损或被毁,肇事者将受惩处,证实不属犯罪的将被罚款5000到10万欧元,市长负连带责任。法律规定,各地有义务扩大城市树林和绿地,在城市周围建设林带,改革建筑模式,绿化建筑物墙壁。

植被的重要性地球上生长着大量的植物他们对我们人类的生存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为我们提供了食物、氧气等。我们应当怎样保护和利用它们这的确应当得到重视。二、植物的重要性1植物提供给我们食物植物的光合作用即从太阳光中吸收能量合成淀粉等有权物。人类使可以直接从它们中得到食物其他动物吃掉植物来生长这使我们可以得到肉类即间接约从植物中得到食物。就是由于植物的存在地球上的动物才得以生存和繁衍。2植物调节环境空气的碳氧平衡 城市绿地中的园林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在合成自身需要的有机营养的同时向空气中释放氧气维持城市空气的碳氧平衡。北京城近郊建成市区的绿地每天可以吸收33万吨的二氧化碳释放23万吨氧气全年中可以吸收二氧化碳424万吨、释放氧气295万吨。对于维持清新的空气起到了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个成年人每天要吸进750克的氧气呼出1000克的二氧化碳而一棵胸径20公分的绒毛白蜡每天可以吸收48千克的二氧化碳释放35千克的氧气可以满足大约5个成年人全天呼吸的需要。 早晨随着太阳的出升绿地中园林植物开始进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于是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逐渐降低到中午左右二氧化碳含量降到最低点夜晚植物光合作用停止并且也开始进行呼吸作用而由于城市人的活动、车辆等的运转都向空气中释放二氧化碳空气中二氧化碳开始升高。所以在绿地中锻炼从环境空气的清新程度上来说、是在上午10点至下午2点最好 而清晨并不是最好的时间。3植物是大自然的净化器北京是风沙危害比较严重的城市。空气中的粉尘不仅本身就是一种重要的污染物而且粉尘颗粒中还粘附有有毒物质、病茵等对人的健康有严重的危害。绿地中的园林植物具有粗糙的叶片和小枝这些叶片和小枝具有巨大的表面积一般要比植物的占地面积大二三十倍许多植物的叶表面还有绒毛或粘液能吸附和滞留大量的粉尘颗粒降低空气的含尘量。当遇到降雨的时侯吸附在叶片上的粉尘被雨水冲刷掉从而使植物重新恢复滞尘能力。

北京市区建成的绿地每年可以滞尘30516吨平均每公顷1518吨如果把这些粉尘集中起来可以在一个足球场堆积3米多高运送这些粉尘则至少要6000卡车。4植物吸收有毒气体、保护人类生命北京市每年要燃烧2800万吨的煤产生大约1亿吨的二氧化碳排放33994亿立方米的工业废气247万吨的二氧化硫。这些有毒气体都直接危害着人们的身体健康。园林植物可以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硫、氯气等有毒气体并且做到彻底的无害处理。1公顷绿地每年吸收二氧化硫171千克吸收氯气34千克。

北京市建成市区的绿地每年可以吸收二氧化硫2737吨吸收氯气544吨。园林植物对于维持洁净的生存环境具有重要的作用。许多园林植物还可以释放出具有杀菌作用的物质如丁香酚、松脂、核桃醌等所以绿地空气中的细菌含量明显低于非绿地。因此绿地的这种减茵效益对于维持洁净卫生的城市空气具有积极的意义。三、植物的利用1治理沙化将耐旱易活的植物种植在沙漠可以抑制沙漠的蔓延改变沙化的土地。今年6月5日世界环境日正式启动的、由北京人民广播电台和北京绿化基金会主办的治“多治一亩沙地还北京一片蓝天”环保公益活动受到首都各界的广泛关注目前捐款总额已达170多万元。6月底首期治理工程在一号沙带内的4万亩治理区飞播种草已经完成。7月21日多伦县在浑善达克沙地一号沙带附近为前来考察的北京市民代表举行了简朴的欢迎仪式。

仪式后100多位北京市民惊喜地见到原先从照片上看到的遍布漫漫黄沙的一号沙带中用北京人的捐款治理的4万亩沙地已呈现大片大片的绿草。据内蒙古林科院专家介绍前一阶段多伦县下了一场雨借此机会林业部门及时进行了飞播所以目前牧草长势良好。据介绍从去年开始多伦县采取了围封、禁牧等恢复生态的措施治沙止漠大有希望。2森林防火南非乔治森林研究站的工作者发现芦荟不怕火烧。一般来说植物的叶子枯萎后便脱落了而非洲大草原上的一些芦荟的枯叶却死而不落。一场火灾后死叶覆盖主干的芦荟中有90以上经受了炼狱的考验活了下未。由于芦荟的死叶含有某种不易燃的物质在死叶的保护下无法达到致死的高温使芦荟免遭一劫。美国林业专家发现常春藤等几种植物也不怕火烧甚至可以称为灭火植物。原来它们接触火苗后本身并不燃烧只是表面发焦因而能阻止火焰蔓延。有人设想如果将常春藤成排地种植在森林的周围就能形成防火林带。

在我国粤西山区森林中有一种木荷树也是防火能手能遏止火焰蔓延。它的树叶含水量高达45在烈火的烧烤下焦而不燃。它的叶片浓密覆盖面大树下又没有杂草滋生因此既能阻止树冠上部着火蔓延又能防止地面火焰延伸。因此说木荷树是一种不可多得的防火树。3发展旅游业 地方大面积绿化后进行合理的开发可以发展旅游项目促进地方的经济增加人民收入。如九寨沟、神农架、黄山、蒙山等地区皆是由于植被茂盛、景色宜人成为著名旅游景点。四、植物的保护1改变国民的观念我们应使其他人认识到各种森林在地方、国家、区域乃至全球维持生态过程和平衡的重要作用特别是包括在保护脆弱的生态系统、水域和淡水资源方面的作用作为生物多样性和生物资源的丰富仓库以及用来生产生物技术产品的遗传物质和光合作用的来源。从根本上达到保护植物的作用。2严禁过度放牧、乱砍乱伐植物的破坏最主要是由人类造成的国外如亚马逊雨林等而我国植被破坏最严重的应数黄河流域。玛曲县位于我省甘南藏族自治州西南部素有黄河“蓄水池”之称是黄河水量的主要补充地。近年来随着玛曲草原干旱现象加剧草场沙漠化扩大黄河首曲地区也出现了大面积沙化现象生态恶化的警钟已经敲响。据了解玛曲县草地以亚高山草甸为主在上个世纪四五十年代全县草场没有一点沙化到处都是一片“风吹草低现牛羊”的景象。到六七十年代由于社会、环境和人为因素的影响草场开始出现零星沙化。

篇8

关键词:北京;科技奥运;创新;展现

中图分类号:G811.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590(2008)04-0022-06

Abstract:2008 Beijing Olympic Games are the global attention sports show, to promotes host city Beijing and even our country's sports, the economical, political, social and technical various influence, has the important meaning. Uses literature methods and so on material investigation and study, expert interview, empirical study, right “technical Olympic Games” the innovation strategy has conducted the research in Beijing Olympic Games' development, finally indicated that Beijing through sponsors in 2008 the Olympic Games, in profits from various countries to conduct in the Olympic Games mature experience's foundation, according to Beijing Olympic Games own characteristic, takes advantage of somebody's authority the development “the Olympic Games economy” strategic at the same time, “technical Olympic Games” the innovation strategy aspect has also achieved the huge achievement in the implementation, was 2008 Beijing Olympic Games' successfully holds has made the great contribution.

Key words: Beijing; Technical Olympic Games; innovation; development

1 前 言

回顾百年历程,奥运始终是在更新、更强、更精的科技攀升中,不断地向着极限冲击。科技与奥运的相识之旅始于1912年第5届斯德哥尔摩奥运会,这届奥运会首次采用电子计时器和终点摄像设备协助裁判工作,使时间精确到十分之一秒,解决了终点名次判别上的纷争。真正让世界领略到科技奥运传奇魅力的,是1964年第18届东京奥运会。日本政府特请美国发射了“辛科姆”号通讯卫星,全程转播奥运会的比赛实况。科技奥运的雏形,是1972年第20届慕尼黑奥运会,广泛使用了最先进的自动控制、信息传播和处理、电子计时和激光测距等技术,结束了跑表、皮尺时代,亦被称为“技术奥运会”。1992年第25届巴塞罗那奥运会,首次推出了可满足一切项目计时测速和计分需要的“全能运动操作系统”,首次使用高清晰度电视,首次出现了计算机控制的比赛组织管理系统,建立了使巴塞罗那与全世界相关联的电信网,网络系统开始介入。而奥运与科技联袂上演成功好戏,可以溯源到1996年的美国亚特兰大奥运会。这届百年奥运成为基于网络系统的比赛组织管理系统高科技包装的运动盛会,又一次让世人见证了奥运与科技携手的无穷魅力,至此高科技与奥运结下更为深厚的情缘。2004年第28届雅典奥运会,更是把科技与奥运融合的力量发挥得淋漓尽致。卫星通讯、无线数据通信、数字电视、智能语音系统等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使全球观众享受到了便捷、高质量的信息服务。首次采用身份识别系统建造的安全网络,使“安全奥运”理念渐入人心。2008北京奥运会的成功,离不开创新科技的有力支撑和坚实保障。“科技奥运”战略创新不仅仅是一种发展理念,更是一种指导思想,必将推动奥林匹克运动进入到一个更高、更快、更强的崭新发展阶段。从记录历史瞬间的数字计分系统,到科幻色彩的水立方模幻墙体,再到2008北京奥运会启用的历史上首个

奥运专用卫星……科技日益渗透到奥运会的方方面面,已经成为现代奥运会的重要支柱。尽管奥运会与科技的关系如此紧密,但是奥运史上第一次明确地把科学技术与举办奥运会相结合,则是2008北京奥运会。与往届的奥运会相比,2008北京奥运会更加充分的体现了“科技奥运”创新的深刻内涵,也彰显出“科技奥运”创新提升中国国际地位的重要价值。

2 “科技奥运”创新在2008北京奥运会中的展现

科技与奥运的结合已成为现代奥运会的时代特征。科学技术与体育运动的结合使得一届届体育盛会精彩纷呈。北京在申奥时第一次提出了“科技奥运”的理念,就是要以科学精神组织奥运,以先进技术支撑奥运,以奥运成果惠及社会。“科技奥运”不仅是一种思想理念,而且是一种发展战略、行动规划,它将产生一系列的有形和无形资产。北京“科技奥运”在组织实施中,提出了紧密结合国内外科技最新进展,集成全国科技创新成果,为举办一届高科技含量的体育盛会服务;提高北京科技创新能力,推进高新技术成果的产业化和人民生活的广泛应用,使北京奥运会成为展示最高技术成果和创新的窗口。“科技奥运” 在2008北京奥运会中的展现主要在奥运场馆建设、信息技术、能源利用、环境保护、运动器材、气象预测、交通运输和安保等多个领域。

2.1 奥运场馆创新

在北京奥运场馆建设中,“科技奥运”创新战略重点支持了“国家体育场施工与安全关键技术研究”、“国家游泳中心刚性节点及相关结构关键技术研究”、“奥运羽毛球馆预应力钢机构优化设计及结构健康监控研究”。“科技奥运”创新战略推动北京奥运经济发展模式出现重要转变,科技高端产业快速发展,高耗能、高污染、低附加值行业加快退出市场。在12个新建场馆中,从结构设计到新型材料、从施工工艺到质量检验标准等各个方面,许多关键技术都是自主创新。国家体育场设简称“鸟巢”,是北京奥运会的主会场,国家体育场设计大纲要求:国家体育场的设计充分考虑以信息技术为代表,包括新材料和环保等技术的高新技术。在建筑、结构、建材、环保、节能、智能化、通信、信息和景观环境等方面,通过采用可靠、成熟、先进的高新技术成果,将国家体育场建设成为一个具有以人为本的信息服务、方便可靠的通信手段、先进舒适的比赛环境和坚实可靠的安全保障的特点的新型场馆。在设计中体现奥运场馆的时代性和科技先进性,使其成为展示我国高新技术成果和创新实力的一个窗口。国家体育场在设计和施工阶段在科技攻关和成熟技术应用上应用一批针对建筑结构、节能环保、智能建筑的科技成果,并针对结构特点带来的设计和施工难点实施科研课题的攻关。以国家体育场建设对科技的需求为出发点,提高体育场建设科技创新能力,积累高科技应用于体育场的经验,使科技创新成为“三大理念”的动力和保障。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针对国家体育场建设过程中的若干瓶颈和焦点问题,重点安排一批科研攻关项目和课题,解决设计和建设中的难题。在各专业设计上重点应用较成熟并具有科技含量的技术,使体育场体现一流的建设和运营的科技水平。鸟巢采用了纽曼蒂莱蒙膜建筑公司的PTFE膜结构技术,膜展开面积约53000m2;“鸟巢”整体建筑顶面呈马鞍形,整个体育场结构的组件相互支撑,形成网格状的构架,内部没有一根立柱,看台是一个完整的没有任何遮挡的碗状造型,如同一个巨大的容器,赋予体育场以不可思议的戏剧性和无与伦比的震撼力。“鸟巢”的钢结构所使用的钢材规格为 “Q460”,这是我国科研人员经过刻苦攻关、专门为“鸟巢”量身定做的。“Q460”是“鸟巢”钢结构的主要用材,它的厚度达到110 mm,这是绝无仅有的。“鸟巢”顶部的网架结构外表面贴上了一层半透明的膜,在它的作用下,体育场内的光线不是直射而是通过漫反射进来的,使得光线更加柔和,由此形成的漫射光还可解决场内草坪的维护问题。更为匠心独运的是,“鸟巢”整个体育场室外地形微微隆起,将很多附属设施置于地形下面。这样避免了下挖土方所耗的巨大投资,而隆起的坡地在室外广场的边缘缓缓降落,依势筑成热身场地的2000个露天坐席,与周围环境有机融合,并再次节省了投资。独特的奥运科技创新战略的设计理念,将使观众在这里获得最佳视野,带动他们的兴奋情绪,并激励运动员向更快、更高、更强冲刺。“水立方”是国内首次采用膜结构建设的、国际上面积最大、功能要求最复杂的膜结构系统。它的外观看上去晶莹剔透,远远望去,就像一个水蓝色的透明“冰块”,游泳中心内部设施尽收眼底。这种独特的视觉感源于其建筑外墙采用的一种特殊膜材料――乙烯-四氟乙烯共聚物(ETFE)。ETFE是一种透明膜材,厚度通常小于0.20mm,具有质量轻、韧性好、抗拉强度高、耐候性强等特点。此外, ETFE的保温、隔热功能也是目前其他透光建筑材料难以比拟的。在中国,它是一种新鲜建筑材料,但是在过去20年内,欧洲有600~800座建筑都采用了这种材料。因为北京是一个多风沙的城市,所以很多人担心沙尘暴会对“水立方”的外观带来影响,它的清洁问题一直为人们所关注。对此,专家表示,ETFE特有的抗粘着表面使其具有高抗污、易清洗的特点,而且即使脏了,清洁起来也非常容易,表面的沙粒用水一冲就掉,通常雨水即可清除主要污垢。在节能方面,由于ETFE膜的透光性非常好,可以保证90%的自然光进入场馆,这让“水立方”平均每天有近10个h采用自然光照明,可大大节省能源;ETFE膜的结构很轻,支撑的钢结构也设计得相对轻巧,从而大大节省了材料;而且“水立方”还收集太阳能,并将其导入为水池加热,也节省了能源。五棵松体育馆的玻璃幕墙采用了北京中科纳米公司的常温固化纳米自洁技术,是纳米应用于奥运工程面积最大的项目。在“科技奥运”创新战略的推动下,备受各界关注的北京奥运会所需的37个比赛场馆均已胜利竣工。国家体育场在4月份举办的2008年国际田联竞走挑战赛、好运北京2008年马拉松赛和好运北京2008年中国田径公开赛等3项赛事中使用。奥运村、媒体村、新闻中心等非竞赛场馆设施已经基本完工。

2.2 奥运会信息技术创新

1964东京奥运会首次实现全球电视直播;1992巴赛罗那奥运会第一次运用数字传输技术;1996亚特兰德大奥运会用互联网将世界连接起来;2000悉尼奥运会的移动通信成为人们关注的亮点;2004雅典奥运会的网络管理和网络安全成为奥运通讯的特色。从近几届奥运会的成功举办中可以看到,信息通信已经成为奥运会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信息技术提高了北京奥运会制造技术水平。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相融合,给北京奥运产品的设计与制造技术带来深刻的,甚至是革命性的变化,更好、更快、更省里、更可靠地制造出创新奥运产品。2008北京奥运会实现了任何人,在任何时间、任何奥运场馆内,使用任何移动通信终端设备都能够安全、快捷地获取可支付得起的,无语言障碍的、个性化的信息服务。“科技奥运”创新在2008北京奥运会中的展现主要是实现了“面向奥运的多语言智能信息服务网络系统”以及“奥运综合信息服务关键技术研究及核心平台建设”,组成了一个支持汉语、英语、法语、西班牙语等主要语言的智能信息、查询和定制的系统。在奥运会期间,该系统可以利用呼叫中心、互联网、移动通信设备等多种方式,为奥组委工作人员及志愿者、广大观众、游客等提供安全、便捷、多语言的奥运综合信息的收集、检索、查询和信息定制服务。该系统通过在“好运北京”系列赛事赛艇、沙滩排球、皮划艇激流、皮划艇静水、现代五项、铁人三项等项目比赛中提供综合信息服务, 已经得到了国内外的一致好评。国家广电总局在北京奥运会期间,主要运用移动多媒体广播、地面数字电视、高清电视、直播卫星4种转播技术,让观众欣赏到更为精美的画质效果,采用高清转播这是奥运史上首次对所有赛事进行高清电视转播。在奥运会期间,北京、上海、天津、沈阳、青岛、秦皇岛等6个奥运城市运用了“中国创造”的3G手机,人们可以使用TD-SCDMA标准的3G手机随时观看赛事,用手机发电子邮件。这些科技奥运研究成果得益于中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TD-SCDMA世界第3代移动通信(3G)标准和为它而生的TD-SCDMA产业联盟,其联盟的核心成员大唐电信、联想、普天等均是海淀园的骨干企业;天元网络公司承担了北京网通2008奥运保障系统中的5个子项目之一的奥运网管系统工程;中创信侧公司为奥运城市提供了通信网络测试和保障解决方案。在奥运会期间实现了北京五环内3G网络全覆盖。

2.3 奥运会能源利用创新

北京奥运会的奥运村在奥运历史上第一次全面采用世界最先进的太阳能光热系统为运动员提供热水,奥运村内的路灯照明用电由太阳能产生。除了使用太阳能这一清洁能源外,另一个有代表性的环保举措是水资源综合利用系统。在奥运村主要场馆和设施、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建设过程中,应用了各种雨水收集及回用技术,平均雨水利用率可达85%,大大节约了用水。奥运村建设的“再生水源热泵系统”,是利用污水处理的再生水,与热泵机组换热后再注入清河。再生水的温度在15~25℃之间,冬夏两季,与自然温差约10°。利用再生水自身蕴含的温差与热泵机组换热,能效比为3.26,节约电能30%。利用再生水换热,不会影响河道水质,而水中蕴含的能量却被利用。再生水源热泵系统作为冷热源,为奥运村提供制冷/供暖/生活热水3联供,是利用清河污水厂的再生水,其中蕴含15~25℃的温度能量,与热泵机组进行热交换,然后注入河道,只是利用温度能,不改变水质,不消耗水量。利用城市污水热能的再生水源热泵系统,为奥运村冬季供暖夏季制冷,能效比COP=3.26,让室内温保持在适宜的区间,舒适度高。没有室外机和冷却塔,没有污染,能消除建筑群的热岛效应,减少CO2年排放量180余吨,使奥运村成为绿色社区。太阳能集热管水平安装在屋顶花园,成为花架构件的组成部分,与屋顶花园浑然一体。60000 m2的太阳能热水系统,奥运会期间为17200多名运动员及官员(残奥会期间7000名运动员及官员)提供洗浴热水,奥运会后,供应全区居民的生活热水需求。奥运村的太阳能热水系统,对集热传热、换热升温、储热杀菌、热源备份、保温保量、余热利用、自动控制等环节进行了综合考虑,系统采用直流热管间接循环利用太阳能的方式,具有系统独立、出水温度稳定、赛时及赛后保障性能好、便于及计量收费等优点,其工程规模和技术先进程度超过历届奥运会,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奥运村的太阳能热水系统运行后,年节约电力近1000万度、节煤2400吨,年减少排放二氧化碳700吨、二氧化硫20吨、粉尘200吨。灿烂的阳光,送来实惠、清洁的能源;与建筑一体化的太阳能设施,为建筑美观,增加时尚亮点。奥运村还将应用太阳能路灯、庭院灯、草坪灯、光导管、LED建筑发光等绿色照明技术。

2.4 奥运环境保护创新

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百年历史见证了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与环境保护紧紧相连。自20世纪70年代以后的历届奥运会都在环境保护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尤其是利勒哈默尔“绿色”冬季奥运会和悉尼“绿色奥运”,的经验值得借鉴。2000年悉尼奥运会环保意识渗透到各个方面,成为奥运史上“绿色奥运会”在节能、节水、垃圾的减少与无害处理、污染治理、自然与文化环境的保护等5个方面达到新的高度。比如体育场馆和奥运村的设施全部采用太阳能发电;客房内全部使用无氟冰箱、不安装空调,以免破坏臭氧层;最大地使用公共工具,污水经处理后环境使用等等。2000年悉尼奥运会的成功验证了绿色奥运不仅仅是种草植树而达到的表象绿色环境,更是是通过奥运会高科技与生态环境的结合、协调发展和相互共生,使得奥运会本身更具有生态功能的本质绿色环境。表1列出了最近几届以“绿色奥运”战略为主题的奥运会举办城市的环境保护措施。

北京《奥运行动规划》明确对奥运会进行了整体的绿色规划。对于节能减排,《奥运行动规划》具体规定为:“采用新技术、新工艺,减少有害废弃物(废水废气废渣)的排放;对废品进行回收处理、循环利用;节能降耗、减少废物排放、增加废物的再循环利用。以《奥运行动规划》为指导,北京奥组委一直在积极地采取措施以实现节能减排目标,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履行环境保护的义务,具体包括在北京奥运场馆的建设中,把能耗指标要求作为工程建设的附件纳入场馆建设施工;广泛采用了太阳能和风能这种“绿色”能源为体育场馆和奥运村供电采暖;采用新型环保建材并通过废物的循环再利用以节约能源,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在“科技奥运”创新实施的7年多中,“科技奥运”创新带来绿色奥运的实施,北京“科技奥运行动计划”不仅在建筑上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持,攻克了奥运场馆设计方面的诸多技术难题,有效节约了建筑成本,还实现了奥运工程在绿色环保能源供应与节能减排的目标。一批科技成果在首都环境治理与保护工作中已经得到广泛应用,并产生了积极的效果。“北京防沙治沙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工程”,是以高新技术为支撑,通过科技攻关,在土地沙化灾害、成交绿地系统、林业资源、防沙治沙体系构建、抗性良种培育、绿色通道建设、防沙治沙示范模式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实现首都防沙治沙的集约化、精确化、科学化、信息化,为“科技奥运”创新实现“绿色奥运”和“人文奥运”创新打造技术平台。

2.5 奥运气象预测创新

“科技奥运”创新在2008北京奥运会中的展现是一个全方位的科技奥运,具有更鲜明的时代科技创新特征。在气候变化成为全球关注焦点的今天,北京借助“奥运经济”在“科技奥运”创新7年多的建设中,参与“科技奥运”的成员单位根据自身特点和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例如,北京城市气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承担的“城市气象精细预报技术研究”于2004年立项,针对北京8月份正值雨季,高温闷热,天气复杂多变,特别是突发性的局部强对流雷雨大风天气时有发生的情况,经过3年攻关,已建立了适合北京的多系统集成的城市精细预报业务平台和快速更新循环同化预报系统,在北京奥运会中能满足国际奥委会提出的至少1天4次滚动更新,每3h一次预报、个别每1h一次预报的要求,实现了对2008北京奥运会等重大活动进行气象保障的精细客观预报技术支撑。为了让北京奥运会圣火成功登顶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高科技气象设备首次在珠峰投入使用。在这次气象保障火炬接力传递工作中,观测组安装了自动气象站、气象综合观测车、单测风仪、可见光全天空成像仪和GPS探空设备,为天气预报提供地面、高空、天空云状观测资料,其中单测风仪和可见光全天空成像仪是第一次在珠峰大本营使用。这些仪器所提供的各种气象观测资料和产品在这次气象预报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2.6 奥运交通运输创新

国际奥委会在《申办城市书手册》中谈到交通问题时指出:“成功举办奥运会的关键因素是要有一个有效的交通系统。”而北京当前却面临经济发展和城市快速扩展而产生的交通需求挑战。在确保1600多万人口日常生活和工作交通需求的同时,奥运会期间还有许多国家元首、政府首脑、王室成员等贵族来宾。来自国际奥委会、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奥委会、28个国际单项体育组织的官员近16000名,技术官员2500名,持证媒体人员40000名,工作人员和志愿者将有近十万名,观众总数将达到几百万名。除日常交通出行和观看奥运赛事外,2008北京已成为旅游观光热点,城市交通需求达到了历史最高水平。为确保北京奥运交通安全,建立有效、畅通的交通安全系统,为北京奥运圆满成功创造条件。“北京市智能交通(ITS)规划及实施研究”项目已开始启动使用。在奥运会期间,交通交通控制中心,指挥调度系统、交通监控系统、交通信号控制系统、交通诱导系统、交通警用车辆卫星系统(GPS)、“122”交通事故按报警系统、交通违章自动监测系统、交通通信息采集与处理系统、交通管理计算机网络系统、数字化执法系统、信息管理系统等12个智能系统运用奥运的交通服务。北京奥运交通综合指挥中心,可对22项交通秩序安全管理实施时监控。在交通应急指挥方面,完成交通应急指挥综合应用系统工程建设,整合了交通相关部门3000多路的视频资源,实现了交通应急通讯保障功能和移动指挥的功能;初步建成的省际长途综合客运枢纽信息系统,连接北京市的11条高速公路的38个收费站56条车道实现不停车收费。在北京奥运会期间,利用动态导航仪和手机短信、彩信及手机WAP上网功能,机动车驾驶者可以随时了解实时路况,选择线路避开拥堵,加上交通控制、指挥调度、交通监控等系统的智能化,为使用者提供更多信息,如高速公路的开闭信息、交通管制信息、突发交通事故信息等,奥运期间的北京交通状况大大改善。奥运会后北京市交通与动态导航定位信息服务系统将更加完善,通过深入开发研究,并扩展至全国各主要城市。

2.7 奥运运动器材创新

在最近几届奥运会的比赛中,科技因素逐渐成为一个焦点话题。从游泳名将身上的鲨鱼皮泳衣,到田径运动员脚上的跑鞋,科技已融入奥运,与奥运浑然一体。现代奥运会和现代科技相互支持、相辅相成。北京奥运会科技的最新成果给北京奥运会插上了腾飞的翅膀。一个国家的体育竞技水平不仅体现在赛场上,而且也体现在体育器材的制作创新上。从运动器材、服装到训练方法,北京奥运赛场上处处凝聚着现代化的尖端技术。北京奥运会比赛项目中的很多器材都是中国企业提供的,能做到这一点,是中国人付出了多年努力和拼搏才实现的。在国家体育总局、国防科工委和北京市科委的推动和组织下,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公司承担了“奥运会射击比赛用运动枪、弹研制”项目。经过2年半的技术攻关,完成了自选步枪、运动步枪、标准手枪、慢射手枪的样枪,以及运动长弹样弹和手枪用改进型运动长弹的样弹、122号猎枪样弹等,主要技术指标均已达到并超过国际著名品牌水平。在2007年的多哈亚运会上,中国蹦床运动员黄珊汕用中科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研制成功的数字化三维人体运动的计算机仿真系统获得了金牌。这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计算机辅助训练软件系统,包含视频分析子系统与三维人体运动模拟子系统。“好运北京”2007国际体操邀请赛现场,崭新的鞍马、平衡木、双杠、高低杠等体操器材率先亮相,在器材某角上清楚地标识”泰山体育产业集团有限公司,这家中国民营企业正是2008北京奥运会体操器材的供应商。作为奥运会赛场上产生金牌最多的大项――田径比赛,历来对器械的要求非常严格。但是中国企业泰山体育和江苏金陵,却平分了除了“计时计分系统”之外,其余所有的田径比赛器械的供应权利。泰山体育器材公司在北京奥运中将为6个大项提供器材,其中包括刘翔110m栏比赛时用的跨栏架。

2.8 奥运安全保障创新

安全是北京奥运会顺利举办的根本保证和主要标志,是北京奥运会中组织和实施各项行动必须优先考虑的内容。北京奥运安保在奥运比赛中采取多样化安保检查。从技术上,场馆的安防工作采用了世界先进技术,在各个场馆都部署了包括中介报警、中介控制、视频监控等在内的6大系统。每个场馆都和安保的指挥中心相连,某一场馆一旦出现问题,指挥中心会立即为指挥人员提供及时的决策支持。从安保力量的配备上,奥运赛时将有警方、军队、武警等其他后援支持部门、专业的保安公司和一些志愿者共同负责。宽带网信息技术公司参与开发的“奥运场所数字化消防灭火动态预案” 项目囊括了2008奥运会所使用的在京所有31个比赛场馆和41个独立训练场馆,以及相关的奥运设施,通过制定出每个场馆独立的数字化消防灭火救援动态预案,为实战指挥提供决策支持。EIP技术将在奥运场馆全面应用,为世界各国人民共享盛会提供可靠的安全。该EIP技术在奥运场馆安防系统的综合应用主要集中由:电子门票识别系统,人脸拍照识别系统,指纹识别系统,电子门票、读写器、现场控制器、集中控制器和数据交换/管理中心(配软件)等组成。也就是说,在参观者出示电子门票经过识别系统时,由人脸识别系统对人脸部进行拍照,同时读取观众的指纹,存储2-3个指纹;同时分配到各个场馆进出口。对一些嫌疑人员提前进行资料录入,可以起到预防犯罪作用。摄像机自动识别未经登记授权限制进入场馆的危险人物,向网络报警中心报警。奥运安保人员可以随时随地将可疑人员图像传至各个安全中心,多个安全中心及时连动处理。2008北京奥运会依照国际惯例和国际奥委会的规定,入场人员要进行安检。可能就和你上飞机之前的安检差不多,主要是严密防范,制造事端的人员,携带危险物品进场。奥运高科技让运动员、教练员、裁判员等更安全。奥运村安全管理采用社区智能卡识别系统、磁卡出入系统、门控系统、从进入居室的瞬间开始,居住者便完全可以自由地享受高科技带来的便捷与生活的享受。奥运村优质饮用水安全保障机制建立。奥运村优质饮用水净化示范研究”是“科技奥运”专项首批支持的课题之一,由中国科学院配套支持,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具体承担。该课题自主开发出强化产生羟基自由基高效去除水中微量有机污染物的新型催化氧化技术及反应器、在线发生臭氧-UV协同一体化安全消毒技术及装置、微量元素保持与管网水质稳定化技术、水质安全评价技术以及相关的组合与集成技术体系等,同时在砷、氟、硝酸盐的去除方面取得突破,共申请发明专利9件,其中授权6件。通过技术创新和系统集成,建立了针对奥运相关设施的饮用水质安全风险末端控制技术系统,形成供水的三级安全屏障,并研制出固定式和移动式饮用水净化与供给的集成设备,能够满足各种不同的供水需求。经过多项应用,证明该技术系统具有水有效利用率高、处理成本低、水质净化效果优异、系统稳定可靠等突出特点。2006年11月,国奥投资公司、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和北京中房水杯子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达成协议,决定把科技奥运研究项目的成果应用于奥运村直饮水工程,有效地保证奥运村饮水安全。奥运会与科学技术融合,可以有效促进科技进步相关产业发展并惠及整个社会最终达到“科技助奥运、奥运发展”的目的。2007年5月16日北京科技周大型主题展开幕。奥运规划区太阳能公交信息厅、燃料电池场馆车等能源科技成果,作为科技周开幕式大型主题展的重要内容,在奥体中心与市民见面。在奥运项目体验区,市民可以通过高科技模拟设备,亲身体验和“奥运冠军”一起赛跑、射箭,感受自己与“运动员”的差距。良好的安全环境是奥运会成功举办的关键,北京奥运安保工作结合中国实际情况和北京奥运的特点,创新了奥运安保模式,完成了治安、交通、消防、反恐防暴、要人警卫等52项总体工作计划及500多项具体实施方案,并随国内外安全形势的发展随时更新、补充。为使奥运安保各项计划周密严谨,北京警方还聘请了70余名中外奥运安保专家和顾问。与此同时,针对当前国际上时有发生的恐怖袭击和炸弹事件,北京市公安局把提高反恐防暴、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列为首要任务,培训专业反恐人员,组织覆盖全市各行业的反恐演练,反恐应急进入‘常态化’轨道。北京奥运安保指挥系统通过20多项“好运北京”赛事的测试,并得到了国际奥委会安保专家的高度评价。这些安保指挥系统的创新在北京奥运会中必将发挥重要作用。

2.9 北京奥运大型活动创新

在百年现代奥运会中,开闭幕式不断地以创新的表演形式和表演内容展现在世人面前。雅典奥运会开幕式上大量高新科技成果的运用,使得创作者的创作空间得到大大提升,美轮美奂的开闭幕式使雅典奥运会在全世界观众心中留下美好印象。开幕式和闭幕式是一届奥运的特色,最集中和最鲜明展现了开闭幕式大型展示活动。北京“科技奥运”建设的一个部分是重点实施“大型体育活动开闭幕式分析和奥运科技专题研究”、“开闭幕式创新焰火”等项目。这几个项目建立了大型体育活动开闭幕式数据库,可以采用信息监测及智能化信息处理技术进行开闭幕式的数据采集和分析,为北京奥运会开闭幕式的组织管理、技术选择提供了可操作性的具体指导意见;研制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创新、安全、环保的焰火产品和发射技术,将为一场精彩纷呈的奥运会焰火表演提供高科技保障,并显著提高了我国作为烟火发源地的整个行业技术水平和国际竞争能力。北京奥运会筹办工作也突破了奥运会开闭幕式、火炬传递等大型活动中的关键技术,为打造高科技与中国文化完美结合的开闭幕式和火炬传递仪式提供了科技保障。经过全球13万多km传递的奥运圣火,8月8日将在北京以极其震撼的“方式”点燃国家体育场“鸟巢”主火炬塔。主火炬塔、奥运珠峰火炬传递,采用了航天科工海鹰集团公司的火炬燃烧等关键技术。

3 结 论

3.1 科技在2008北京奥运会中以多角度、多渠道地嵌入奥运会,通过广泛应用当代最先进的科技成果,让科学精神、思想和科技成就渗透到奥运会的每一个细节,使北京奥运会成为被先进科技成果装备起来的体育盛会,实现 “以科技助奥运、以奥运促科技” 的创新理念。

3.2 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与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结伴而行。科技与北京奥运的结合,不仅创造了一届精彩纷呈的体育比赛,而且也缔造了一种永远铭刻在人类进步史上的灿烂文明,推动人类以“更快、更高、更强”的奥林匹克精神不断挑战自我,超越自我。从某种意义上讲,可以说奥运的百年历史,也是科学技术融入奥运的历史。随着时代的进步,科学技术与奥林匹克运动的结合越来越紧密。历届奥运会,特别是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已经清楚地告诉我们,科学技术在奥运会的成功举办中越来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李进.以“科技强警”保“安全奥运”[J].安全,2008,(2):4-7.

[2] 陈剑.奥运经济:北京的创新与发展[J].北京社会科学,2008,(1):16-21.

[3] 增少军.“碳中和”与北京绿色奥[J].北京社会科学,2008,(2):4-8.

[4] 谭蕾,刘小湘.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科技化趋势[J]辽宁体育科技,2005,(3):24-36.

[6] 朱丽. 自主创新联姻科技奥运[J].中国科技投资2007,(9):1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