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约资源的措施范文

时间:2023-12-15 17:54:3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节约资源的措施,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节约资源的措施

篇1

【关键词】土地管理 节约集约

1.加强土地管理,推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重要意义

加强土地管理,推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是保障发展用地需求的根本途径,是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是严格土地管理的重要环节,是缓解我国土地供需矛盾的必然选择,是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必然结果。

1.1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有利于保护耕地

耕地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保证,保护耕地对于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1.2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有利于节省投资

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可以减少土地投入,提高用地布局和人口分布集聚程度。城镇建设应尽量集中布局,集约利用土地,以减少道路、管线等基础设施投资和运行费用,为城镇居民提供更完善的基础设施和社会服务,提高城镇建设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3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有利于加强土地管理

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有助于土地管理部门充分了解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了解不同功能区土地利用布局和利用强度,了解某一具体地块开发利用潜力,从而科学地制定土地利用指导方针和对策,合理布局用地,制定最佳开发方案,发挥土地利用最大效益。

1.4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有利于土地市场发展

随着经济建设发展,人们对土地利用要求也越来越高。土地资源优化配置,使资源共享、功能互补。政府宏观调控和市场调节相结合的土地优化配置原则,能有效抑制因盲目性、随意性而造成行为失当,促进土地市场健康发展。

2.我国土地利用现状及存在问题

我国地大物博,但人均耕地只有1.39亩,仅为世界人均耕地的1/3。我国虽然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但建设占用耕地现象时有发生,耕地总量在逐渐减少,用地形势不容乐观。主要问题如下:

1)土地利用十分粗放,节约集约利用率低,长期以来的粗放用地,各地均存在滥占滥用土地现象,没有充分、合理、有效利用土地资源;

2)用地结构不合理滥用土地现象严重随着经济的发展,用地规模逐渐扩大,有些地区土地利用结构不合理,公路、广场、绿化用地、空闲村、空心村、闲置住宅、闲散地块大量存在;

3)违法违规现象大量存在破坏耕地、圈占集体土地炒预期、非法出租、转让土地等违法违规现象时有发生。一些地方盲目招商引资,为了使项目尽快“落地”,采取“以租代征”、超占面积、未批先建、未批先用等违法手段。这些行为严重影响土地节约集约利用;

4)监管机制不健全,执法监察不到位有些地方节约集约用地责任意识淡薄,没有建立监管机制、动态巡查机制,建设用地批前、批中、批后动态巡查不及时,对各种违法违规用地执法监察不到位,影响节约集约利用土地实际效果;

5)后备资源、土地开发复垦整理空间不足由于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一些耕地、林地、草地、山地等资源均被利用,后备资源潜力明显不足,有些土地开发复垦整理无法实现。

3.我国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的措施

1)科学规划用地,从源头严格把关要制定科学合理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乡规划,严格确定耕地保有量控制指标,统筹安排各类、各区域用地,严格保护基本农田,控制非农业建设占用农用地,大力提倡节约集约用地水平。不符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国家产业政策、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以及建设用地和土地利用的实际状况的用地项目一律不批,从源头制止浪费土地现象;

2)要充分利用闲置土地,积极盘活存量土地,提高土地利用效率要定期开展存量建设用地资源普查,制定鼓励盘活存量土地的政策措施。改造中、低产田,整治闲散地和废弃地,提高土地利用强度、投资强度、土地容积率,努力提高建设用地利用率;

3)要完善土地收购储备制度,规范土地市场运行通过土地收购储备,使政府能够实现调控土地市场、促进土地资源合理利用目标,依法取得土地,进行前期开发、储备以备供应土地,真正实现土地招牌挂出让;

4)严守耕地保护“红线”,坚持节约挖潜并重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占用耕地,要“占多少,垦多少”,占补平衡。通过大力实施土地开发、整理和复垦、盘活存量土地来增加土地,通过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来增加土地的产出效益,严守耕地保护“红线”,坚持节约挖潜并重;

5)提高节约集约用地意识,建立促进集约节约用地激励约束机制。政府部门可以运用价格机制调控土地,通过耕地占用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土地增值税等各种税收,增强土地集约利用的动力。抑制机关企事业单位、个人占用土地行为,促进土地集约节约利用。这间接要求用地者增加投资强度、提高建筑容积率、加大对地下空间和建筑立体空间开发,高效利用土地。牢固树立节约集约用地和严格保护耕地的意识;

6)加强监督检查,动态巡查,建立节约集约用地责任。机制执法监察工作要遵循“预防为主,事前防范与事后查处相结合”的方针,加强日常动态巡查,建立节约集约用地责任机制,批前、批中、批后要全面跟踪监督检查,实施全程监管,杜绝少批多占、未批先建、滥占滥用土地现象的发生,节约集约利用土地,使新开工项目基本不再出现闲置现象。

我们要加强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宣传,切实保护耕地,加强土地管理,大力促进节约集约用地,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探索符合我国国情的土地利用新途径,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4.结束语

篇2

必须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落实到每个单位、每个家庭。对这一重大部署和要求,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

第一,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全民族的共同事业。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关系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和中华民族的生存发展,把祖国建设成经济繁荣、环境优美、生态良好的美好家园,既是亿万人民的共同愿望,也是每一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因此,人民群众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力量源泉,要把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贯彻好,必须紧紧依靠广大人民群众,广泛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共同参与。要广泛深入持久地开展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宣传,切实提高全民的资源环境意识,提高全社会对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重大意义的认识,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使每个公民、每个家庭、每个社区、每个单位都积极行动起来,从一点一滴做起,从力所能及的事情做起,充分发挥广大人民群众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要积极开展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公益活动,加快形成健康文明、节约能源资源的消费方式。要广泛开展科普宣传,鼓励有利于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文学、电影、戏剧等各种艺术形式的作品发表,鼓励创建绿色学校、绿色社区、环境优美乡镇等活动,使广大群众在实践中进行自我教育。要在中小学进行国情教育,在全社会弘扬环境文化,努力形成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良好社会氛围。

第二,企业应自觉遵守有关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法规。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落实到每个单位,理所当然地包括企业在内。实际上,每一个企业特别是生产型企业,在生产产品、创造社会财富的同时,必然要消耗一定的能源资源,而且也会造成一定程度的环境污染。因此,要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必须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落实到每个企业,这既是当前形势的迫切需要,也是现代企业的发展方向。随着时代的进步,绿色生产、节约生产已成为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标志。每一个企业,都应当本着对人类社会和资源环境高度负责的精神,加大节能、节材和环保方面的投入,完善有关设施,生产绿色产品,承担相关社会责任。每一个企业,都要积极开发应用有利于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和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技术和产品,加快节能降耗技术改造,严格执行环境法律法规和污染排放标准,完善和落实突发环境事件的应急预案,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企业。

第三,各级政府应切实发挥好管理和服务等职能。创造良好的节约能源资源氛围、促进生态环境不断改善,是各级政府的重要职责。各级政府应高度重视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切实做到责任到位、措施到位、投入到位,扎扎实实地解决资源节约、环境保护工作面临的问题和困难。要实行有利于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经济政策,建立健全促进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价格、税收、信贷、贸易、土地和政府采购等政策体系。要进一步增加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方面的投入,加强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项目、环境公共设施建设,同时拓宽投融资渠道,鼓励企业增加这方面的投入,积极引导社会资金参加环保建设,形成多元化的投入格局。要加大资源环境执法力度,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严厉查处资源环境违法行为,决不允许违法者逍遥法外。

篇3

关键词:绿色建筑;设计原则;设计理念

中图分类号:TU2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2)17-0156-02

1 绿色建筑设计的概念

绿色建筑并不是指绿色的建筑,它其实也可以称作生态建筑或者可持续发展的建筑,即在建造建筑的过程中,通过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既能够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又能够满足人们居住功能需求的健康的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绿色建筑设计是一项系统的工程,它是在结合施工当地的实际情况和用户需求,通过采用各种先进的设计技术、先进的施工材料和施工技术,既能够在绿色建筑全寿命周期内保障最大限度的减少资源消耗和保护环境,又能够满足建筑的基本使用功能等多角度综合考虑的设计决策。建筑寿命包括规划、设计、施工、运营以及拆除再利用等多个阶段,而设计阶段的决策将直接影响以后各阶段的费用和效率,因此,在工程设计阶段之初就应加强设计管理, 设计过程中不仅要考虑节省投资, 还要考虑节约运营与维护费用及对环境的影响等等多方面的问题。

2 绿色建筑设计的内容

①注重综合性和整体性。绿色建筑设计要注重综合性和整体性,从刚开始的建筑规划设计,到后续的施工建设和运营管理,甚至到最终的拆除阶段,整个过程都要充分能够实现绿色建筑的本质要求和功能体系,即在建筑过程中能够最大限度的节约资源和降低对周边环境的影响,而且日后运营时能为居民提供一个健康舒适的使用空间和居住环境,即便在以后拆除后,其对环境的影响也是最低。在绿色建筑设计阶段,就应该考虑到以后各个阶段要面临和应解决的问题。

②满足建筑的本质功能需求。建筑其功能就是满足使用者的居住或者使用需求,绿色建筑也是如此。绿色建筑强调要在建设、运营及拆除绿色建筑的整个过程中,最大限度的减少资源消耗和降低对环境的影响,但是也不能够舍本逐末,为了节约资源而损害使用者的利益。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比如可以通过增加绿色建筑的科技含量,运用多种科技手段使建筑在功能、系统以及使用上提高效率。

③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绿色建筑就是指在建造建筑的过程中,通过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既能够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又能够满足人们居住功能需求的健康的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其与普通建筑的区别就在于能够节约资源和降低对环境的影响。因此,在设计绿色建筑过程中,必须要着重强调最大限度的节约资源和降低污染,尽可能的减低对环境造成的影响。

④与自然的和谐共生。绿色建筑是顺应国家可持续发展政策而提出的概念,我们发展绿色建筑的最终目的是要实现建筑、人、与自然的协调统一,最终目的是实现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只有改变过去的建筑业的高污染、高消费等传统建筑发展模式,才能更好的发展绿色建筑,才能适应不断发展的现代城市生态建筑的需要。否则会造成资源浪费,重蹈先污染后治理的覆辙。

3 绿色建筑的设计原则

①要结合我国的实际国情。自绿色建筑推行以来,我国的绿色建筑发展一直是紧跟世界潮流的,然而我国的国情决定了中国与国外的绿色建筑发展的基础是差别很大的。中国是个人口大国,经济总量虽然是世界前列,但是人均GDP和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还相差很大的距离。所以,引进先进且昂贵的绿色建筑产品和技术进入我国时,我们实在承受不起这昂贵的费用。如果仅仅是个别的项目实现了绿色目标,而其他项目没有,那么其对社会的资源节约和高效利用所做的贡献也是很小的,因此要结合实际情况,从整体出发,切勿做表面工作。此外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区之间地理气候条件差别很大,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也不一样,绿色建筑必须结合当地地理气候条件,因地制宜的设计建造。我国的实际情况也就决定了我们不能照搬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要从实际出发,立足国情,在实践中去探索适合我国绿色建筑设计的新路。

②应以节能为核心。只要是进行建筑设计活动,那么其对环境的污染和资源的浪费是不可避免的,然而最大的浪费是规模和实际需求不匹配造成的空间、土地、设施等的闲置问题。绿色建筑的本质是,在满足人们健康、环保的建筑使用功能要求下,在建筑活动的整个过程中,最大限度的降低资源消耗和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实现资源利用效益最大化。在这个目标基础上,中国的绿色建筑设计应以节能为核心,树立正确的建设观念,避免浪费。因此,要在绿色建筑的规划设计、建造运营及拆除等整个过程中都能够实现低耗的目标。

③以科技创新实现精细化设计。精细化设计首先体现在个性化的定性分析中,其次为科学化的定量验证,第三为合理化的设计措施。从我国实际来看,我国绿色建筑设计处于建筑设计的关键和首要环节,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改变设计的理念,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进行精细化设计是现代建筑设计的必由之路。我国绿色建筑并非是只满足节约资源和减少污染这两个要求,还要因地适宜结合建设地点的实际情况,因此,每个绿色建筑都有其个性化设计的要求。在设计绿色建筑的过程中必须从地域性、经济性和阶段性出发选择适宜的技术路线。

篇4

【关键词】 制度创新;资源节约型社会;社会建设;制约因素

众所周知,能源、原材料、水、土地等自然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的物质保证。目前,我国正处在经济高速发展时期,经济增长方式还相当粗放,许多资源已经不能自给,经济增长的资源瓶颈愈益突出,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已刻不容缓。坚持节约资源的基本国策,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必然要求,是实现可持续发展、保障经济安全和国家安全的必然要求。因此,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是我国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选择,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一、我国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意义和作用

资源节约型社会是指在生产、流通、消费等领域,通过采取法律、经济和行政等综合性措施,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以最少的资源消耗获得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收益,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其目的在于追求更少资源消耗、更低环境污染、更大经济和社会效益,实现可持续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关系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中华民族兴衰,是具有全局性和战略性的重大决策,具有重大的意义和作用。

1、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能有效缓解资源供需之间的矛盾

我国人口众多,能源资源相对不足,人均拥有量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人均耕地面积仅有1.41亩,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人均淡水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l/4。人均石油和天然气储量分别为世界人均水平的11%和4.5%。45种主要矿产资源人均占有量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目前又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加快发展的重要阶段,能源资源的消耗强度高,消费规模不断扩大,能源供需矛盾比较突出。经济发展离不开资源的支撑,资源的承载能力也制约着经济的发展,许多资源特别是不可再生的资源,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其供给能力是有限的。我国的经济今后还将以较快速度增长,资源短缺和经济快速发展之间的矛盾将日益凸显出来。要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就必须重视节约资源、有效利用资源,使有限的资源实现效益的最大化。

2、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有利于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必须有资源和环境作保障。我国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造成过量消耗资源,环境严重污染,生态严重破坏,影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因此,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有利于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3、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是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

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是我党在新世纪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思想,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证。可持续发展实质就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资源的稀缺性要求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是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和唯一出路,势在必行。建设一个资源节约型社会,这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最好体现。

二、我国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面临的制约因素

人类的经济活动就是资源消耗活动,而这种经济活动在很多情况下由于制度不合理以及人们节约观念的淡薄等因素的影响,往往造成资源的大量浪费。因此,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就受到来自各方面因素的制约。

1、观念制约

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和广大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的消费能力和消费需求不断增强,由于人们的节约意识薄弱,对浪费水、电等资源熟视无睹。有的人更是未把节约资源当回事,以致造成许多不必要的浪费。教室里,“白昼灯”、“长明灯”习以为常;办公室中,电脑显示器、打印机、复印机,常年处于待机状态。假定一台显示器或打印机的待机功耗为5瓦,如果每天待机10小时,按目前国内办公用电脑、打印机的保有量,每年浪费电将达12亿多度。水龙头前,“哗哗”流淌的自来水被视而不见。目前,全国缺水城市达300多个,日缺水量1600万吨以上,农业每年因灌溉水不足减产250多万吨,工农业生产和居民生活都受到了很大的影响。我国农田灌溉水利用率仅为25%~40%,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为20%~30%(发达国家高达70%~80%),单位产品用水量比发达国家高出5~10倍[1]。在餐饮业方面,中国餐桌浪费据估计一般都超过用餐额的10%,而且浪费程度与用餐的豪华程度或档次正相关。据媒体报道,2004年,重庆市的餐桌浪费达13亿元,陕西省仅2005年上半年的餐桌浪费就超过10亿元,武汉市每日倒掉的剩饭菜就达500吨[2]。美国是资源大国,国民消费水平位居世界之首,但美国学生的课本却是重复利用的,一本教科书至少要重复使用8次。惠普是世界知名的大公司,规模巨大,实力雄厚,但他们却在办公室里设立了“备用箱”和“再生箱”,只用过一面的纸张都放在备用箱中,两面都用过的纸张则放入再生箱中回收,国民对于资源的利用却十分节约,而我国的国民对资源的利用却是比较浪费。

2、制度制约

主要表现为:

(1)自然资源产权关系不清晰。我国的大多数自然资源在法律规定上属于国家所有,但其使用权、收益权甚至处置权都极其模糊,如矿产资源在法律上是属于国家所有,但其收益、处置权利主要掌握在地方政府手中。地方政府中的官员及其人紧密结合起来,把持了矿产资源的生产、经营活动,各经济主体在生产活动过程中都以自身的经济利益最大化为目标,由于私人收益、私人成本与社会收益、社会成本不一致,这就导致大量矿产资源被“人”和“内部人”疯狂掠夺使用,造成矿产资源“公地的悲剧”。

(2)资源价格不合理。长期以来,我国实行的一直是计划经济时期“产品高价、原材料低价、资源无价”的价格体系,资源价格基本上实行政府定价或政府指导价。但这个价格却只反映了资源的开发成本,远远没有全面覆盖资源耗减成本、环境破坏成本及完全生产成本,难以真实反映市场供求关系和资源的稀缺程度,致使我国资源价格长期低于国际市场价格,缺乏对投资者、经营者和消费者的激励和约束作用,导致开采者普遍过度开采和破坏性开采,不仅浪费了宝贵的矿产资源,也形成了环境污染。

(3)节能制度存在缺陷。比如,没有统一的政府机构能源消耗标准,没有建立有效的能源体制报告制度,没有节能考核奖惩制度,也就导致了没有自觉节能的动力。另外,整个政府节能工作基础薄弱,没有相应的机构专门人员负责此项工作,也没有相应的规划和政策。

三、我国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制度创新

要从根本上改变上述局面,就必须进行制度创新。制度是有效配置资源的前提和基础,好的制度能节约资源,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

1、建立明晰的自然资源产权制度

明晰自然资源的产权,是解决外部性问题、提高市场效率的有效途径。目前我国在许多资源方面的产权不清,一方面造成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自然资源价格“失真”。另一方面会引发利益的纠纷。资源价格改革本质上还是相关各方利益调整的过程,产权不清,必然形成多头利益所有者,难以形成相关的利益协调机制,影响未来经济社会的健康运行。因此,强化国家作为自然资源所有者的主体地位,明晰资源所有者及其各级机构的权责边界;完善自然资源使用权。我国资源公有,所有权不可能转让,但可通过使用权的流转,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弥补所有权的缺憾。这就必须把资源的使用权从资源部门的行政权中剥离出来,建立资源使用权的初级配置市场,使资源的初次分配由资源部门的“设租、寻租”变为严格的市场化运作。在此基础上,开放和完善资源二级市场,取消资源使用权的流转限制,让资源在市场上找到最适合自己的位置,从而实现资源的最有效利用。

2、加强节约资源的法规建设

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需要每一人充分认识到节约资源对我国经济发展具有十分的重要意义。通过制定《清洁生产促进法》、《节约能源法》、《可再生能源法》、《矿产资源法》、《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水法》、《水污染防治法》等法律法规,使经济主体自觉遵守这些规章制度,才能有效地处理资源节约社会中各种复杂的社会、经济和生态关系,促进资源的有序、高效开发和利用,保障建设资源节约社会的目标、任务、计划的顺利实现。

3、建立以市场为主的资源价格形成机制

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和价格杠杆作用,积极推进稀缺资源价格的市场化改革,逐步建立科学的能够反映资源稀缺程度、市场供求关系和污染环境治理成本等完全成本的价格形成机制。只有在此基础上形成的资源价格,才会引导人们努力节约资源。资源的稀缺性必须通过市场供求反映为高价格,否则,企业没有压力来实施节能降耗,公众也不会有节约资源的内在动力。只有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过程的基础性作用,发挥资源性产品的价格杠杆作用,形成推动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的价格体系,才能有效调节企业和公众的行为,促进资源节约。

4、完善资源节约的激励约束机制

各级经贸、财政、税务等部门要对企业积极引导和规范,大力发展节能、降耗、增效的高新技术产业,严格市场准入,建立项目审批制度,从源头上杜绝高消耗、高污染的项目进入。同时,各级部门要切实落实国家节能、节水和资源综合利用的有关优惠政策和措施,充分调动企业和社会开展资源节约的积极性。省市有关部门和各级政府要对资源节约共性技术及关键技术开发、重点示范和改造项目给予重点支持。各级政府要保证开展资源节约活动的工作经费,支持节能监测中心等有关机构的设施建设和能力建设,增强监测手段,提高节能监测能力和水平。

5、加强资源节约宣传

调动各种宣传媒体,通过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让人们充分认识到节约资源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在全社会树立节约意识,建设节约文化,倡导节约文明,形成“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良好社会风尚。加强节约资源培训工作,广泛开展节约资源科普教育,使广大群众掌握节约资源的基本知识和方式、方法,把节约资源变成自己的自觉行为。

【注 释】

[1] 李建平.资源节约的制度创新.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06(02).

[2] 参见2005.9.5.重庆晚报。董颖,杨曼.陋习积攒惊人浪费全国一年倒掉盛饭600亿元,载2005.8.17市场报。胡蔓.每日倒掉剩饭菜600吨,武汉80家餐饮企业向浪费宣战,载2005.8.17.湖北日报.

【参考文献】

[1] 李俊然.论循环经济的法制障碍与制度创新[J].河北法学,2005.23(10).

[2] 齐建国.制度创新:节约资源的最有效途径[N].光明日报,2006-8-17.

[3] 曹建海.中国城市土地高效利用研究[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2.

[4] 李健.建立节约型社会制度建设最重要[N].陕西日报,2005-11-9.

[5] 侯云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N].经济日报,2005-11-9.

篇5

一、指导思想

以*和“*”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创建节约型城市为目标,坚持在发展中抓节约,以节约促进发展,在社会生产、建设、流通、消费、管理的各个领域,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切实保护和合理利用各种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消耗和管理成本获得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为我区的经济发展提供重要保障。

二、工作目标

(一)完成计划指标。到2010年,单位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比“*”期末降低16%以上;每万元GDP由*年的150吨取水量下降到140吨,下降6.7%以上;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由*年的30%提高到50%;城区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由30%提高到50%;耕地面积保持在18.8万亩上,基本农田保护面积达到17.6万亩;万元GDP的SO2排放量控制在2.2千克以内,万元GDP的COD排放总量控制在5千克以内,城区新建居住建筑和新建公共建筑在现有基础上实现节能。

(二)建设亮点工程。以盐鸿镇的生态建设为示范,建成5个生态工业园区、生态农业镇;以已评定的生态示范村为样板,继续创造条件,申报符合条件的生态示范村。培植7家符合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企业。大力实施治污保洁工程,建设舒适优美的绿色环境,达到一流的环境保护模范城区。为建立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经济效益好的国民经济体系和创建节约型社会奠定基础。

(三)提高节约意识。通过宣传教育,使全社会正确认识资源短缺的严峻形势以及节约资源、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重要意义,树立节约资源人人有责的思想,促使广大干部群众自觉参与到节约资源的行动中来,从而杜绝浪费资源、严重破坏污染环境的行为和现象,进一步促进企业依法节约资源,增强节约资源的紧迫感和责任感,提高节约资源的自觉性,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

(四)完善政策体系。建立健全节约型社会的评价指标体系,制订中长期战略目标及分阶段推进计划;建立节约型社会创新体系和有效激励机制;加强综合协调,促进上级有关扶持政策措施的落实,形成有利于促进节约型社会建设的体制条件和政策环境。

(五)健全管理机制。区直有关部门的资源管理和服务机构要进一步健全,确保落实管理机构和管理人员。加强对执法人员思想政治、业务技能的培训和考核,不断提高执法人员的素质,建设起一支高素质的资源管理人才队伍;各镇(街道)要设立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的管理部门,建立相应的工作协调机制,形成合力共同推进节约型城区工业的建设。

三、工作措施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区政府已成立*区建设节约型社会领导小组,由柯茂常务副区长任组长,区政府办、经贸局、发展和改革局、科技局、财政局、规划与国土资源局、建设局、水利局等单位的分管领导为副组长,区教育局、农业局、海洋与渔业局、国税局、地税局、工商局、质监局、城管局、环保局、文广新局、统计局、法制局、总工会、团区委等单位分管领导为成员。领导小组负责对全区建设节约型社会工作的指导、协调、监督,统筹解决推进节约型社会建设中遇到的重要问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区经贸局),负责日常具体工作。

(二)实施目标责任考核。区政府已把计划完成指标列为各级领导干部的政绩考核内容之一,把对资源节约工作的投入作为各镇(街道)领导推动建设节约型社会实绩考核指标之一;各镇(街道)要结合实际,将计划指标量化分解,制订分解表,明确目标、任务和进度,做到层层有责任,逐级抓落实。全区考核工作由区建设节约型社会工作领导小组定期组织检查督导,对工作目标完成情况进行考核,考核结果经区政府批准后向社会公布。

(三)优化产业结构。一是加快改造高耗能、高污染行业。玩具工艺、纺织洗染、电力、造纸等产业要积极采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进行改造提升,向高技术、深加工、低物耗和无污染方向发展,优化产品结构,提高资源利用率;二是鼓励发展低能耗、低排放、高附加值的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按照新型工业化的要求,加快发展电子信息、新材料、生物医药、可再生能源等高新技术产业;以发展现代物流业为重点,促进我区现有服务业的快速提升;三是严格限制高耗能、高耗水、高污染和浪费资源的产业,加速淘汰落后生产能力,逐步关停一批产品质量低劣、浪费资源、污染严重、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企业。

(四)加快技术进步。加大对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关键技术的攻关力度,将节能、节水、降耗、清洁生产、电子废弃物回收利用、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等作为我区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的重点,突破制约资源节约、循环经济发展的技术瓶颈。把现有的科技三项费用、技术改造资金积极支持一批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的技术开发和改造项目,通过举办信息会、展览会和技术交流会等方式,加快推广应用成熟的资源节约先进技术。开展多种形式的产学研联合,组织开发和推广节约资源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和新材料,以技术进步促进资源节约。加快节能技术咨询服务体系的建设,为建设节约型社会奠定技术基础。

(五)依法加强监管。一是切实抓好相关法律、法规和贯彻落实。切实抓好《节约能源法》、《清洁生产促进法》、《水法》、《土地管理法》、《计量法》、《企业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条例》等有关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方面的法律法规的贯彻落实。二是强化执法力度。各有关职能部门要开展资源节约执法检查,发现存在严重违反相关法律、法规的行为要依法进行严肃处理;按照国家的有关规定,对重点用电企业委托相关的检测机构开展用能设备能源利用效率测试或电平衡测试;对新建、改建、扩建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要增列资源节约篇章,并严格审核把关。

(六)抓好试点和示范推广。从清洁生产、清洁能源、节约用电、综合利用等方面抓好示范试点工作。近期要重点抓3个方面的典型:一是清洁生产。有计划、有步骤地在重点企业、重点区域组织开展清洁生产示范试点工作,积极推荐具备条件的企业列入省的清洁生产行列。二是节约用电。积极推广区供电局、路灯管理处和自来水公司等单位的节电先进经验。三是综合利用。以区路路通混凝土有限公司利用粉煤灰作为原材料生产各种强度等级的商品混凝土为全区综合利用典型,推动更多企业实现废弃物的循环利用。

(七)创建节约型机关。各级领导干部要认真落实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建设节约型党政机关的意见》的要求,带头做好表率,积极创建节约型机关。严禁滥用公款消费,杜绝办公浪费,精简各类会议,严格实行政府集中采购制度,降低办公成本。采取严格的节约措施,突出抓好节约用电,用水等工作,杜绝“长明灯”、“长流水”现象。要抓好政府采购,优先采购节能型、环保型的照明、办公用品和设备,注重资源的循环利用。加强对办公楼的管理,尤其是加强对公共部门用水、用电以及各类设备和车辆用油等方面的节约监管。要严格控制办公楼的空调温度不低于26摄氏度。建立政府机构节能指标体系和考核奖惩制度,以公务人员人均用电、用水等指标为考核依据,每年度对在开展节能和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活动中取得成效的政府部门进行奖励。

(八)贯彻和出台配套政策。各级、各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印发*市建设节约型社会,发展循环经济的实施意见》(汕府办[*]179号),采取有效措施予以落实。区经贸局要组织有关单位编制《*区节能中长期规划》;区规划与国土资源局要尽快制定解决土地专项规划并组织实施、监督检查;区水利局要尽快编制全区行业用水定额,制定全区节约用水专项规划并组织实施。通过政策指导规划实施,从源头上对建设节约型社会进行有效管理,形成合力共同推进节约型社会建设。

(九)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各级、各部门要结合每年度的节能、节水、节地等宣传活动,深入开展各具特色的宣传,多层次多渠道普及生活节约常识,循环经济知识和环境保护、资源节约法律法规,将节约型社会的理念和知识纳入基础教育内容。各新闻媒体要充分发挥宣传主要渠道的作用,通过电视、电台等形式,开展创建节约型社会专题宣传教育活动,大力宣传和弘扬“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社会风尚;对浪费资源、破坏资源的行为要及时予以曝光;宣传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意义和相关法律法规、方针政策;宣传普及清洁生产、循环经济知识,形成全社会关注资源、重视资源的良好社会氛围。

(十)保证试点工作经费投入。区财政将根据试点工作开展的需要,每年安排一定资金,专门用于资源节约、循环经济的政策研究、技术推广、示范试点项目、宣传培训和节能服务能力建设等。该项资金由区经贸局牵头区发改局、财政局、科技局、农业局、建设局、城管局、环保局、统计局等部门安排计划,并加强监督和管理。

四、工作步骤

(一)继续发动、制定具体工作方案阶段(*年4月—5月)

*年5月下旬召开创建节约型社会试点城区工作汇报会。由各镇(街道)和区建设节约型社会责任单位汇报开展该项工作情况,并结合我区开展的*年“创建好班子”评比活动进行考核。

*年6月底前各镇(街道)分别召开创建节约型社会工作动员大会。各镇(街道)和各职能部门要结合自身设计,根据本实施方案和有关任务分解的要求,制定出各自建设节约型社会试点城区的具体工作方案。

各级、各部门要根据自身工作职责,采取各种形式,大张旗鼓地宣传创建节约型社会工作的目的、意义、目标和措施。各新闻媒体要积极参与创建节约型社会工作的宣传报道,动员全社会一齐关心、共同参与。

(二)实施试点阶段(*年6月—*年12月)

各镇(街道)和区建设节约型社会责任单位要根据本工作意见和本地区、本部门的具体工作方案,以及有关职责分工和任务分解的要求,认真组织开展试点工作。

在各级、各部门全面开展建设节约型社会试点城区工作的同时,按照突出重点、以点带面的原则,确定一批重点试点单位,实现重点突破带动整体的良好局面。具体详见《附表》。

区建设节约型社会责任单位[包括各镇(街道)]每季度向领导小组办公室报告试点工作的进展情况及成效。报告时间为下一季度第一个月的10日前。

*年8月,区建设节约型社会责任单位对阶段的试点工作进行总结,报区建设节约型社会试点城区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考核评价小组对区建设节约型社会试点城区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的试点工作进行考核评价,提出评价意见和奖惩建议。

篇6

【关键词】装饰装修;绿色施工;绿色环保;节约资源

1 引言

随着环境污染、资源紧张等问题的不断恶化,节约资源、保护环境问题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已经被提到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高度。装饰装修工程在施工过程中,会产生大量废料、有毒涂料、废水等,对环境造成巨大的污染,同时装修工程所采用的材料如果存在问题,在施工完成后也会产生大量有害气体,对环境造成极大危害。如何在建筑装饰工程中减少污染、节约资源,成为建筑装饰装修工程所必须解决的问题。不同于普通建筑施工工程,装饰装修工程绿色施工有着其独有的特点,如绿色施工工艺、绿色施工材料、绿色施工环节等多个方面,只有充分结合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绿色装修施工管理。下面,本文就酒店、家居装修工程,浅谈建筑装饰绿色施工管理策略。

2 绿色施工管理策略

2.1 注意环境保护

装饰装修工程必然会对环境造成污染,要实现绿色施工管理,在施工前必须对施工过程中出现的环境污染充分考虑,并编制绿色施工方案。环境污染主要包括对大气环境的影响、施工噪声污染、水污染、废弃料处理、光污染、地质地貌破坏几个方面。其中大气污染主要来源于施工过程中产生的扬尘、装修材料挥发的有害气体等。在施工过程中,对易产生扬尘的工序,要采取相应的抑尘措施,材料的运输、堆放及保管,也应当充分考虑,并选用优质材料避免过多有害气体对环境造成污染。噪声污染是装修施工中反应最为强烈的问题之一,也是最为常见的问题,不仅严重影响了周围居民的下常生活,还影响了市容市貌。装修施工中的噪声污染主要来源于施工机械,在施工过程中要采取从施工设备、施工工艺、消声隔离、时间安排、现场布局等多个方面着手减少噪声污染。水污染则主要来源于施工过程中产生的污水、废水,在施工用水排放时,要严格执行《污水综合排放标准》,针对不同污水采用相应的处理措施,充分考虑对市政排污系统以及生态系统的不良影响。此外,建筑垃圾的处理、施工过程光影响、施工对现场周边环境的扰动等都应特别注意。

2.2 节约材料资源

在装修工程中,节约材料资源,不仅可以减少环境污染,减少资源浪费,提高绿色施工品质,还可以节省成本,提高经济效益。节约材料资源,可以从施工工艺、材料管理、材料选择等方面着手进行。通过改进施工工艺,可以减少很多不必要材料的消耗,并能回收利用废弃物。比如材料焊接方式、脚手架搭设、混凝土铺装、墙面处理等。此外,对材料实行科学管理,包括施工材料和装修材料,减少材料浪费和损耗,提高相关材料的周转利用次数,如模板、脚手架等,并加强对现场材料的回收和旧料的利用,尤其是玻璃、金属材料、铝合金型材等,达到循环使用多次利用的目的,节约材料的同时减少建筑垃圾,还可以减少材料生产加工所带来的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2.3 节约用水减少水污染

装饰装修工程中用水量大,废水排放量多,对水资源污染和浪费极为严重,主要来源于管线渗漏、现场清洗、现场处理、施工养护等方面。在施工过程中,要建立切实可行的节水方案和措施,加强施工过程用水管理,对可回收利用的情况尽量回收重复利用进行施工,对于施工中经常存在的一些浪费用水的习惯,如施工降水、冲洗设备用水、养护用水等方面应当特别注意,降低用水量,提高重复利用率。在装修中所选用的水阀管线等,应当注意采用节能型产品。对于施工所产生的废水,应当注意排放途径的安排,尽量建立过滤机制,减少对水资源的污染。

2.4 节约能源减少浪费

据统计,我国建筑用能在总能源消费量中,已经达到27%的比例,降低建筑能源消耗,对提高我国能源利用率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在装饰装修施工项目中,应当尽量采用新技术、新材料,并积极应用节能措施,减少能源消耗。目前我国装修工程常见能源浪彝源于现场照明、现场采暖、设备负荷、机械搭配等方面。实行绿色施工管理,必须对现场施工人员进行节能教育,提高现场施工人员的节能意识,并采用技术先进、能耗低的施工工艺,使用节能型施工设备,如照明采用节能灯、使用安装有空载保护装置的电焊机等,并减少设备无负荷运转时间,经常对设备进行维护保养,降低其能源消耗,并尽量建立可再生型能源设施。

2.5 注意施工用地保护

对于家居装修工程,施工用地浪费现象并不是特别严重,但对于酒店等稍大型装修工程项目,对施工用地浪费极为严重,大量存在对地质地被的破坏现象,主要包括运输通道、现场临时用地、废弃物处理、材料保管理。为了减少对土壤环境的破坏,在设计方案时,要对材料运输、废弃物处理、临时用地设置、永久用地设置、设备安置等进行统一规划,要充分考虑到对土地的保护。如时临运输道路的设置,需要考虑在完工后是否可以直接改建成交通道路,这样既可以节省人工材料,也可以减少资源浪费,避免更多的地质破坏。

2.6 构建绿色施工管理机制

绿色施工管理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应当渗透到整个装饰装修工程项目的全局之中,使施工各个部分、各个环节都能协同运作。在装修工程施工项目中,应当建立专门的绿色施工管理组织,由专人负责绿色施工管理,根据项目特点制定绿色施工管理方案,对施工项目从设计规划到进场开工,一直到竣工撤场,都应有统一的绿色施工规划。在建立绿色施工管理机制后,还需要对施工项目各级人员进行绿色施工培训,并展开丰富多样的宣传活动,加强项目人员的绿色施工意识,并建立相关绿色施工管理方案,保证绿色施工能顺利进行。

3 结束语

在当前环境污染、资源浪费日益严重的情况下,节约能源保护环境是每个行业、每个人的责任,作为装饰装修从业人员,也应当从自身出发,在建筑装饰施工项目中施行绿色施工管理,从建筑材料、施工设备、施工工艺等各个方面出发,减少施工过程所产生的废水、废气、废物、光、噪声等对环境的影响,减少施工过程运输、材料堆放等对地质地貌的影响,减少施工所用材料对资源的浪费和对环境的污染,为保护环境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何会东.绿色施工,节能增效[J].科协论坛(下半月),2007(12)

[2]毛志兵,于震平.施工企业绿色施工研究与实践[J].建设科技,2007(21)

篇7

国家“十一五”规划明确提出,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摆在突出位置。我们要进一步提高对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基本国策的认识,明确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战略任务和政策措施,明显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基本遏制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为子孙后代留下蓝天绿地、碧水青山。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几个方面,切实保护和合理利用各种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消耗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时,采取有利于环境保护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消费方式,建立人与环境良性互动的关系,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与可持续发展。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事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事关全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首先,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但在资源环境方面也付出了很大的代价。据资料显示,我国的能源消耗总量已位居世界第二,消耗每吨标准煤实现的GDP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30%,重要资源的产出效率不仅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也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资源的严重浪费和能源的高消耗、低效率,同时带来了严重的环境问题,人与自然的矛盾从未像今天这样突出,资源环境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我们必须认真贯彻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把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转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相统一。其次,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障。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必须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在经济发展的同时,让人民群众喝上干净的水、呼吸清洁的空气、吃上放心的食物,在良好环境中生产和生活。第三,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人与自然保持和谐,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之一。随着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资源需要和老百姓对环境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切实加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依法保障人民群众的利益,妥善化解资源环境问题带来的社会矛盾,以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促进社会和谐。同时,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也是促进全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任务。解决好中国的资源环境和发展问题,既符合中国自身利益,是十三亿人民的福利所在;也符合全人类的共同利益,是对全球可持续发展的重大贡献。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要按照节约发展、安全发展、清洁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总体要求,突出抓好三个方面的重点任务:一是努力推进资源节约。关键是抓好节能、节水、节地、节材和资源综合利用,降低资源消耗,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效率。二是切实加强环境保护。关键是要从源头上防治污染和生态破坏,扭转先污染后治理,边治理边污染的状况。三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要按照成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进行产业发展规划和产品生产设计,实现从生产到消费各环节的良性循环。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和长期艰巨的任务。必须统筹考虑,分类实施,着眼于建立长效机制,采取强有力的政策措施加以推进。一是加速推进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要坚定不移地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依靠科技进步,逐步形成“低投入、高产出、低消耗、少排放、能循环、可持续”的经济增长方式。二是加快形成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产业结构。要由主要依靠工业带动经济增长向工业、服务业和农业共同带动经济增长转变,着力发展现代服务业、高技术产业和环保产业。三是努力构建节约型、环保型的公共设施发展模式和消费模式。大力发展节能省地型建筑,推广应用新型建筑材料,发展城市集中供热。合理布局,逐步建立便捷、通畅、节能、安全的交通运输体系。要在全社会提倡节俭、文明、适度、合理的消费理念,逐步形成健康文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消费模式。四是积极创新促进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机制和政策。加快建立资源性产品的价格形成机制,完善环境保护投入机制,适用市场机制推进污染治理。健全有利于环保的价格、税收、信贷等政策体系,尽快建立生态补偿机制。五是加强资源环境法规标准建设和监督管理。加快建立健全资源节约、综合利用和环境法规标准体系,加大环境执法和监督检查力度。六是不断强化政府责任和全民资源环境意识。各级政府要切实增强资源环境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带头建设节约型政府,在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中起表率示范作用。深入开展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基本国策宣传教育,引导公民自觉选择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生产生活方式。

篇8

本研究对商家在促销活动造成的浪费,称之为促销浪费。意思是:商家在从事各种促销活动中,为刺激消费者增加购买,而导致社会自然资源不当或无节制的使用,以致使有限的自然资源没有得到合理的分配和利用而造成的浪费。具体表现形式是增加或赠送给消费者“无意义”、“不需要”、“计划外”的商品。

二、促销浪费的调查及原因分析

(一)促销浪费的主要表现形式

一是散装食品塑料袋包装浪费严重。二是事件促销背后的浪费。三是赠品本身及背后的浪费。四是超价值抽奖引起狂热购买的浪费。

(二)原因分析

1、 一些地方政府政策的不作为

“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两型社会”的提出均把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摆正了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但是一些地方政府追求GDP的增长,没有充分的考虑资源的合理、节约利用。一些地方政府在重大的节假日不是宣传教育消费者如何理性消费、节约消费,不是限制和制约商家在促销活动存在的浪费节约资源,而是推出重大的刺激消费的活动,鼓励消费者狂吃、狂喝、狂玩、狂消费。有悖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和“两型社会”的国家政策,体现出明显的不作为行为。

2、 法律法规的不健全

目前我国政府对促销中存在的浪费现象认识不足,从我国目前多部有关的法律中,如《价格法》、《反不正当竞争法》、《零售商促销办法行为规定》、《禁止价格欺诈行为的规定》、《关于禁止有奖销售活动中不正当竞争行为的若干规定》等法律,大部分是从社会的公平,公正,道德,信息的透明度等方面制定的,唯独缺少对商家在促销对资源造成浪费的现象进行规定和规范。以致使社会资源没有得到合理利用和优化配置。

3、 企业、商家环保、节约资源的观念淡薄

追求利益最大化是商家的最终目的。虽然目前提倡节约资源的营销理念很多,如绿色营销、可持续营销、生态营销、社会营销等,但是就国内企业而言,真正把合理、节约利用自然资源贯彻到经营中的企业不多。在中国供大于求的市场前提下,每个企业为了有限的市场,不放过每一个节假日,每一个潜在的顾客,严重的缺乏社会责任感。

4、 消费者缺乏科学合理的消费观念

虽然国家提倡节俭消费已经很多年,但是消费者在商家大力促销活动的诱惑下,图一时的便宜、划算,盲目消费,缺乏科学合理的消费观念。消费者在抱怨商家赠送商品没有用的同时,又抱着不要白不要,贪图一时便宜、反正是免费的,没用闲置或丢弃等心理盲目消费。

三、减少促销浪费的措施建议

(一)提高政府对促销浪费的认知

从一些政府的不作为及相关促销浪费的法律不健全,可知目前政府对促销浪费的认知也是不足的。国家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建设“两型”社会,正如梁小民学者所言:经济的发展不能以资源的浪费为代价。节约资源利用不仅体现在回收利用率上,更应该关注的是节约使用,提高政府对促销浪费的认知刻不容缓。

(二) 加强宣传,提高消费者对促销浪费的认知

目前消费者存在严重的非理性消费。要转变消费者的消费观念,从消费终端减少对资源的浪费,必须加强对消费者的宣传和教育。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循序渐进进行宣传和教育:一让消费者认识到我国资源的稀缺性,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二使消费者认识到商家刺激消费的促销手段存在对资源的严重浪费;三鼓励消费者建立科学合理的消费观念,培养节俭消费观念。

(三)制定和完善针对促销浪费的法律法规

1、加大对食品塑料袋包装的管理和限制

虽然国家已经颁布了“限塑令”对塑料购物袋的限制使用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对盛装生鲜食品、熟食、面食的包装袋并无明确规定和严格要求,这些购物袋一般厚度较薄,没有任何环保声明,没有任何分类说明,且是一次性使用不可降解,基本上所有的超市均是免费且无限量使用。这种塑料包装袋虽然方便了消费者购物,但是如果不加以限制和规定的话,“限塑令”的作用将受到限制,针对这一问题国家需要加大“限塑令”的限制范围,不仅只针对塑料购物袋。

2、 对赠品促销的措施

根据外国一些国家的相关促销法律法规,提出以下两点建议:

一是严格规定赠品促销的时间、赠品性质及赠送范围和价值。赠品促销不仅仅存在着巨大的浪费问题,还存在严重的不规范性,如活动无时间性、赠品范围基本包括所有商品、价值从小到0.5元的纸巾大到上万元的彩电、质量不合格、劣质产品、欺骗消费者等。二是消费者不需要的赠品可以换取等价值的折扣、返现或优惠券。消费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来选择赠品,这样可以使有限的资源得到了合理的利用,减少因赠品促销而造成的浪费,有利于节约资源;同时对不需要赠品的消费者可以通过返现或者折成优惠券的形式惠顾消费者,返现可以使消费者节约有限的资金,购买更需要的商品,提高社会福利;折成优惠券的形式一可以提高消费者的回顾率,提高商家的销售量;二可以使消费者选择自己需要的商品,提高生活质量。

3、 规范抽奖促销制度及限制奖品价值

引入抽奖促销许可制度,限制商家展开抽奖类促销活动的随意性,及最高奖品价值。高价值奖品会导致高消费,对理性消费、合理利用资源不利。如匈牙利、日本、新加坡、西班牙、瑞典等国家,均要求抽奖类促销要的到相关部门的许可。荷兰规定奖品的价值不得超过2500美元;意大利规定要征收奖品25%的税,要有政府告示。

4、 激励制度

鼓励消费者对商家促销存在的浪费进行监督。在目前政府、消费者和商家对促销浪费普遍不足的情况下,采取奖、惩的激励制度是不错的选择,政府制定限制和控制促销浪费的法律法规,消费者依据法律法规对商家的促销进行有效监督,对违反规定的商家给予重罚,而奖励荐举的监督者,在三方面的相互努力下,减少促销浪费,共同建设节约型社会。

篇9

关键词:建筑;电气设计;节能技术;措施

中图分类号:TU201.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由于科学技术与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资源在各个领域都被大量的消耗,虽然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但是其背后的威慑性也非常的强。所以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必须合理的利用资源,使得资源能够得到合理的配置。建筑的电气是我国电力资源消耗的一个重大因素,所以必须加强节能技术在建筑电气设计中的运用,进而能够使得电力资源的消耗与浪费得以减少,实现电力资源的合理利用,促进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与发展。

一、我国建筑电气设计的现状

我国目前的发展时期就是资源高度利用的时期,资源的消耗与浪费也日益严重。在建筑建造中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以及知识,进而生产出人性化、先进化的电气系统就是建筑电气。在建筑电气的生产过程中需要用到先进的信息化技术、各种智能化系统以及电力方面的技术。虽然我国的建筑电气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是在节能方面还存在很多不多,能量的浪费还非常严重,在很多地区的建筑中所使用的电气并没有节能技术的支持,所以我国的节能技术在建筑电气的设计中的使用还非常的欠缺。

二、我国建筑电气在设计过程中的节能技术

1.建筑电气的能量节约

建筑电气系统主要有:空调系统、排水系统、电梯、电动机、电动门以及电动窗等。在空调系统中,要优化对冷缺水以及冷冻水系统的控制,注意冰蓄冷体系的应用,进而提升资源的使用效率,还要注意对风量控制系统的技术应用,优化对空调温差的控制,从而达到空调的节约效用;还要优化对排水体系的控制;在选用电梯时要选择合理的型号,做好电梯的运行速度以及承载物体的重量规划;还要控制好电动门和电动窗的能量节约;对待建筑物中所采用的遮阳体系也要做好能量的控制。

2.通过太阳能发电

太阳能资源的利用不具有地域性的限制和额度上的限制,它是一种可再生用之不尽的资源。还具有清洁、环保的效用。所以很多建筑业在电气的设计中都大量的用到了太阳能,通过太阳发电进而照明,提供电力资源,使得照明技术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在使用中,不仅能够节约我国的资源,还可以使得废气的排放减少,具有环保功能,对全球的资源平衡与自然环境都非常的有利。太阳能发电是具有环保功能的节能技术,在建筑电气的资源节约中有着不可小觑的作用。

3.通过光源,节约用电

建筑电气的节能在发展中受到的关注度越来越高。经过设计人员的不断探索,光源也可以作为节约电力的一个重要因素。利用光源,将其和照明紧密的结合,这样在建筑屋内,白天可以通过充足的光源使得室内有足够的光照,还可以使得室内的气温得以提升,减少照明工具的能量消耗,进而能够使得资源大量的得以节约。光源在建筑中可以通过采光的板面、棱镜的窗户、导光管等措施来使用。光源和太阳能资源一样,都是可再生的资源,而且不需要任何的资金投入,是天然的,用之不尽的资源,并且也具备环保的功能。

4.进行照明控制

照明系统是建筑电气中资源消耗的一个重要因素,通过对照明系统的控制可以减少资源的浪费,因此要采用高效的控制体系。使用人员不要过度的使用照明系统,不必要时不要使用,只有在需要照明时开启,进而使得资源能够节约。通过对室内的光环境的控制,进而将使得空间得以划分,使得一个空间能够有不一样的环境,能够满足照明环境在舒适度方面的要求。

三、我国建筑电气设计所遵循的理念

1.遵循经济实用理念

在我国的建筑电气设计的过程中,节能技术的大量应用,在开发与投入的使用中,相应也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其中,但是资金的投入还要换回相应的回报,所以,建筑电气设计过程中所运用的节能技术还要在较短的时间内带来一定的经济回收效益。使得能量的节约与经济的发展成正比例。

2.遵循节约资源的理念

建筑电气设计中必须遵循的一个理念就是对资源的节约的一个理念。资源的节约是我国建筑业市场中重点倡导的一个发展目标。所以电气设计要符合市场的要求,符合社会整体的发展趋势,在设计的过程中要注意与节能技术的结合,使得所设计的电气能够促进能量的节约,促进资源的合理运用与配置。

3.遵循合理性的理念

在我国的建筑电气设计中节能技术的运用要使得建筑物中的电气设备有足够的动力运行,要具备合理性,能够符合电气的运行要求,使得建筑电气在运行中既要做到资源的节约,还要符合建筑环境的要求。

总结:

在资源的高度利用时期,我国的建筑业在发展中有着重大的责任和使命,在建筑电气的设计中要注重节能技术的运用,另外还要注重环保。随着建筑业的竞争力度的不断增加,建筑电气设计是否节能影响着企业的竞争力度,进而影响着建筑业在市场中的发展状况,进而也影响着建筑业的经济效益。在建筑电气的设计过程中要遵循经济实用理念、节约资源的理念、合理性的理念。使得所设计出来的建筑电气能够实现节约资源的目的,进而能够满足社会发展中对资源配置的要求,促进资源、能量的合理化、持续化利用。倘若一个建筑业在电气设计的过程中不注重节能技术的运用,建筑业就会跟不上市场发展的步伐,进而在市场中的竞争力度就会减弱,最终被市场所淘汰。所以节能技术在电气设计中应用,有着非常大的影响力度。建筑业一定要引起重视。

参考文献:

[1] 买森. 建筑电气设计中节能降耗措施应用的重要性分析[J]. 科技与企业, 2012,(05) .

[2] 张敬涛. 浅谈高层建筑电气设计的主要内容及节能原则[J].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1,(22) .

[3] 陈虹霓. 电气节能技术在工程设计中的应用[J]. 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2012,(07) .

篇10

关键词:绿色施工;施工技术;措施;生态环境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飞速发展,也带动了其他方面的发展,尤其是建筑行业。近30年来,我国的建筑行业可谓是日新月异,能源的消耗、环境的污染日益加重,资源的短缺已是迫在眉睫,这就要求在建筑行业要用更科学的方法、更合理的措施来实施,降低环境成本,社会成本。为了应对这种形式,我们要树立科学战略观,节约能源,在施工过程中引入绿色施工技术,加强环保意识,为了建设和谐社会贡献一份力量。

1绿色施工技术的内涵

绿色施工技术,顾名思义是指在工程建设中,运用科学的管理、先进的技术最大限度的节约资源,减少环境污染,应该体现可持续发展战略,当然了,这是在保证质量、安全的前提下。绿色施工并不仅仅指施工现场没有噪声扰民,定时的洒水以保证没有尘土飞扬,在施工现场四周种上花花草草,还包括了环境的保护,生态的平衡,资源的节约。绿色施工可以更好地实现节能减排、生态保护。实施绿色施工技术还要结合当地的经济、社会、政策等方面,树立绿色科学理念,转变传统观念,切实践行可持续发展战略。人类为了居住的更为舒适、安全、健康,绿色施工技术应运而生。

2绿色施工技术的特点

可以说绿色施工决定着建筑的寿命,施工技术越科学,施工过程中管理越合理,建筑的寿命越长,绿色施工技术充分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我们要用可持续发展的眼光看待绿色施工。在施工过程中,要追求资源节约,能源的高效利用,实现利益最大化。绿色施工包括节约资源、减少污染、保护环境、资源的高效利用等方面。在施工的过程中还要辅以合理有效的管理措施、工作制度才能真正的做到绿色施工。不管是能源的生产还是能源的消耗,我们都要从实际出发,充分利用自然界中的能源,合理利用水资源。充分利用可回收资源,提高材料的利用率,减少施工过程中的水污染、环境污染、空气污染、光污染。其实,绿色施工总体来说就是“节能减排”,有两层含义,一是减少水资源、建筑材料、各种资源的使用;二是在最大程度上利用可回收资源,三是减少废物排放,减少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3绿色施工技术的措施

3.1节地措施

在施工现场应该合理分配土地,材料和垃圾的对方在井然有序的同时还要尽量减少土地的使用,提高土地的使用率。生活区域和办公领域应该推广活动性强的板房,减少占地面积,实现一体化办公生活。

3.2节材措施

将施工过程中材料的用量准确计算出来,对材料的用量、使用的频率进行动态的控制;办公场所和生活区域所用的板房采用循环利用,以便于在下一个场地也能够用到;在材料加工和搭配上优化工期,降低材料的消耗,提高材料利用率,对于一些支架、防护栏重复利用。

3.3节水措施

加大对雨水的利用率,利用雨水对混凝土的进行养护,在施工现场设置废水回收池,将废水沉淀,重复利用沉淀后的水。在办公场所和生活区域安装节约型水龙头,对生活用水进行优化,减少使用自来水的使用;根据当地条件,合理利用地下水,对现场洒水,减少灰尘,清洁道路,对拉土车、混凝土车进行清洗。

3.4节能措施

制定合理的节能措施并且贯彻落实。在生活区域内安装太阳能热水器,用于工人的生活用水;在施工现场的各个工序中安装电流表,将电流表分区,在一天结束后对使用电量最少的区域进行物质上的奖励,调动工人们节约能源的积极性,带动大家一起节约资源。

3.5施工现场的环境保护

在施工现场,容易有混合型的灰尘颗粒,俗称灰尘。在施工的现场我们经常会看到灰尘飞扬的场景。这些灰尘会对我们的身体造成很大的伤害,更是造成了环境的污染。在施工过程中我们应该保护好周围的环境,首先就是做好灰尘的控制,控制好灰尘,周围的环境就能好上很多,更是减少在施工过程中的麻烦。第二个就是控制好噪音污染,要想控制好噪音污染,应该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噪音源,在人口密集区应该尽量使用噪音低并且质量好的机器;二是控制噪音的传播途径,施工现场在居民区附近的时候,不可避免的会产生一些噪音,可以在居民区附近安装消音器,比如说吸音墙。

4结语

社会在进步,经济在发展,人们的观念也在不断的发生变化,对生活的质量有了更高的要求,带动了建筑业的发展,但是其中也出现了很多的问题,环境的污染,资源的短缺更是引发了一系列的反思。加强环保意识,节能减排已迫在眉睫,运用绿色施工技术成了很好的选择。

参考文献:

[1]王锋.绿色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分析[J].信息记录材料,2016(04):174-176.

[2]王志军.绿色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应用[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4(24):128-129.

[3]丁泽生,程广仁.绿色施工技术在汉峪金融商务中心工程中的应用[J].安装,2016(04):57-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