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对医疗卫生事业的认识范文

时间:2023-12-15 17:54:2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谈谈对医疗卫生事业的认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谈谈对医疗卫生事业的认识

篇1

大家好!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医疗卫生服务要以民为本》。我不是一名医疗卫生服务工作者,但是作为一名普通的公民,关心、关注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是我们的应尽之责、情理所在。能够参加此次渝东北地区.卫生事业发展论坛,我深感荣幸。因此,我也想借此机会,站在一个普通公民的角度,谈谈我对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理解和思考。

医疗卫生服务涉及千家万户,关系到每个人的身体健康,是全社会关注的焦点。总书记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到2020年要努力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这给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也预示着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春天已经来临。

党的十七大报告给了我们工作的信心和决心,提出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建设“四位一体”,更凸显以人为本,关注民生。作为社会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医疗卫生事业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人民群众往往通过医疗卫生服务看经济发展成果,看政府管理能力,看党风政风建设,看社会和谐公平。

要建成渝东北地区的经济中心,也就自然承载着要把建成渝东北地区的医疗卫生服务中心。虽然通过多年的努力,我们的医疗卫生事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是现状不容乐观,因为我们还没有真正建立起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看病难、看病贵”依然是当前困扰老百姓最大的难题。

在我们身边,经常听到人说:一个人可以什么都没有,但不能没有健康!为什么?就是因为有病怕没地方看,即使有地方看,也怕遭遇高额的医疗费用!我们从老百姓的眼里只看见了一个字——难!

在我们身边,也有一些申请低保的人,他们找了工作,在劳动,也有收入。他们仍要申请低保,为什么?他们诉说着同一个理由——劳动所得不是用来吃饭,而是看病吃药!

在我们身边,还有一些人生了小病,没有钱,就不去看医生,一拖成了大病,更无钱医治,再拖就无药可治了。

诸如此类现象和问题,不胜枚举。

我们常常还听见很多人这样说,我们不怕穷,就是怕生病!穷了可以慢慢来改变,但是生了病,即使再富的家也会搞得穷!那些处在贫困边缘的人们,很多人不是因为懒,不劳动,而是因病而致贫、因病而返贫!

因此,建立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势在必行,刻不容缓。

当然,由于多方面的原因,我们的工作做得还很不够,老百姓也有意见。但是无论我们诉说太多的理由,强调太多的原因,寻找太多的借口,老百姓都不会去管,都不会去听,他们只会关心三个问题:一是能否看得了病,二是如何才能看得起病,三是怎样才能看得好病。

那么怎样才能解决好老百姓关心的这三个问题呢?我以为,就是要做好这样三个方面的工作:

1、要重视医疗卫生服务工作,建立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努力解决老百姓看得了病的问题。

我认为,一是要建立一个以为中心的渝东北地区的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常言说:音乐无国界!那么医疗卫生服务呢,没有地界!我们应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以城乡统筹发展为契机,摈弃传统观念,打破地域界限,整合、利用好卫生资源,推动渝东北地区医疗卫生事业健康发展。我们知道,渝东北地区各区县关系密切,的医疗卫生服务资源在渝东北地区具有非常明显和突出的优势,一些课题和项目在国际上均属领先水平。因此,对于来讲,必须建立一个三、四级并存的综合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即片区、区县、镇乡、村社四级梯次医疗救助体系,发挥其积极作用;而各区县要建立三级综合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即区县、镇乡、村社三级梯次医疗救助体系,明确各个层级的工作任务,落实责任,实行分级负责,层级管理,真正建立起“小病在村社、一般疾病到镇乡、重大疾病去区县、特大疾病进片区”的渝东北地区新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二是要认真调查渝东北地区现有的重点医院、厂矿医院、私人医院、乡村卫生所、个体行医点等各类资源,及时编制出台农村、城市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布局规划,充分利用现有的卫生资源,增添服务设施设备,优化配置资源,提高服务效率,最大限度地满足老百姓的需要。

三是要在建好梯次医疗救助体系的基础上,坚持基本医疗保险为主,推行商业医疗保险、补充医疗保险、职工互助医疗保险等办法,分类建好农村农民、城镇居民、城镇职工三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完善公共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全面推行医疗卫生改革。

篇2

党的*报告明确指出,建立健全同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是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民族的健康素质明显提高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之一。

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市的社会进步和经济水平都取的很大的发展,在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很大程度的提高的同时,对卫生的需求不断增多,对卫生服务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现有的农村医疗卫生条件和农民的卫生需要不相适应,社会深层次的矛盾就必然会显示出来,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有必要提出来探讨。

我市卫生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卫生区域规划不合理,资源短缺和资源浪费并存

一是城乡卫生资源分布不均。我市人口50万,农村人口31.43万,占全市总人口的62.86%,全市的卫生资源,80%集中在市区,20%在农村,也就是说,占62.86%的农村人口只占有20%的卫生资源。二是市区卫生资源分布也不合理,从解放三路到解放四路不足2公里长的公路旁,分布着二级甲等以上医疗卫生机构四家,河东则无一家上档次的医疗机构。而高档次的医疗设备如CT、进口B超也集中在这些单位,农村无这些高档医疗设备。

二、经费投入不足

长期以来,政府对卫生的投入不足,尤其是对农村公共卫生和医疗事业的投入更不足,造成农村医疗卫生功能萎缩。有统计资料表明,我国卫生费用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份额不是逐年上升而是逐年下降,由1980年的2.4%下降到达2000年的1.71%,属于世界最低的一档。1993年农村卫生费用占全国卫生总费用34.9%,1998年为24.9%,5年下降了10个百分点。1998年全国卫生总费用3776亿,其中政府投入587.2亿,用于农村92.5亿,仅占政府投入的15.9%。我市的情况是从1998年到2002年财政对卫生的投入分别占市财政总支出的4.4%、4.2%、3.8%、2.9%和2.6%,也呈逐年下降趋势。从1999年开始,除三个山区卫生院为全额拨款外,其他卫生院为差额拨款,农村卫生拨款在全市卫生事业费中的构成从1998年的42%下降到2002年的32%。由于经费投入不足,造成卫生院入不敷出,人员工资福利和业务开展无法保证。截止到20*年底,全市农村卫生院财政拨款人员拖欠社会保障金(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436.94万元,卫生院职工面临老无所养的困境。

三、人才匮乏,技术力量薄弱

全市共有卫生人员1600多人,农村517人,占全市卫生人员的32.3%。在乡镇卫生院517名职工中,卫生技术人员385人,非卫生技术人员132人,分别占74.47%和25.53%,非技术人员的比例超过国家规定的15%的标准。我市市区平均每千人口拥有卫技人员9.9人,农村为1.3人,仅为市区的1/7。在学历结构上,本科、专科、中专及高中以下的比例分别为3.67%、20%、58.7%和17.66%,中专以下学历占大多数。在职称结构上,主治、医师、医士和员级的分别为7%、45.4%、32.4和15.2%。低职称占大多数,没有高级职称的人员。在全市199名本科生中,市区为180人,乡镇卫生院19人,市区和乡镇分别为占90.45%和9.55%。在三个山区卫生院共40名职工中,卫技人员29人,占72.5%,低于全市平均数。专科、中专、高中以下人员分别为20.7%、55.2%,24.1%,没有一个本科生,职称均为初级以下,没有中级以上职称。卫生院在人才方面面临的问题是:想要的人进不了,留不住,不想要的人出不去,走不了。全市共有乡村医生168人,全部均无学历和职称。

四、基本设施薄弱

在工作用房方面,全市卫生院有工作用房总面积11325平方米,其中危房面积3*8平方米,近1/3,许多卫生院工作用房年久失修,无法使用。医疗设备严重缺乏,大部分卫生院仍然依靠听筒,体温计和血压计三大件,离国家规定的乡镇卫生院一级甲、乙医院设备的配置标准相差甚远。检验、诊断仪器简陋、陈旧,几乎属于过时和淘汰物品。救护车谈不上,就是干燥箱、蛋白电泳仪、骨科床等均属空白。80%的卫生院只能开展三大常规检查,抢救急救设备普遍缺乏,只有天涯、崖城、田独三个中心卫生院能勉强开展食物中毒等一般医疗急救业务。

五、管理体制不顺,条块分剂,自成体系

在*市区这个弹丸之地,存在着各行各业的医疗机构,既有农垦系统的,驻军部队的,又有大学附属医院。这些医疗机构自成体系,地方政府部门协调不顺,表现在对分配的计划免疫责任区域的工作抓得不扎实,不认真,马虎应付,这从每年的计免工作考评可以看出。既不能形成有效的合力,还出现重复投资和恶性竞争的状态。120急救指挥中心,单月由市人民医院出车,双月由农垦*医院出车,给群众造成很大的不便。

六、医疗市场管理不规范

非法行医现象屡禁不止,不仅引发医疗投诉和医疗纠纷增多,威胁到卫生院的生存,对农民健康造成危害,也影响到政府的形象。

七、群众健康知识知晓率不高,自我保障意识不强

部分农民由于对地方病、传染病等防病知识知晓率不高,不能掌握自我保护的能力,造成有些传染病不断发生,孕产妇死亡率、婴儿死亡率和五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时有反弹。就是经济条件好的一些农民,也由于缺乏保健知识,仍然存在不良的生活习惯,如过度进食高糖高脂肪高蛋白食物,汹酒,造成一些慢性非传染病性疾病、动脉硬化、高血压、脂肪肝、糖尿病不断增多,甚至中风、恶性肿瘤等在中老年人中发生率也逐年上升,且向低龄人群(中老年人)发展。亚健康人群不断增多。

八、农村的健康保障制度没有建立,广大农民缺乏健康保障

兴起于上世纪50年代,推广于60年代,普及于70年代的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在当时对保障广大农民的身体健康,对完成第一次卫生革命起到很大的作用,令世界为之惊讶。自上世纪80年代以后,由于的建立,农村合作医疗缺乏集体经济的支撑而大部分解体,自费医疗成为我国农村医疗保健制度的主体。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全局性滑坡,部分农民尤其是贫困农民无钱寻医问药,小病拖成大病,大病拖成绝症。因贫致病,因病致贫,形成恶性循环,这些在山区尤为突出。今年五月份天涯镇华丽村委会加房村一家人有4个孩子患疟疾二人死亡就是一个例子。据统计,从2000年1月到2004年6月四年半的时间里,我市就有2*名儿童和16名孕产妇分别因病和产科急症,由于没有钱,得不到及时的治疗而死亡。

几点建议

从上面列举的这些问题,可以看出两个矛盾和一个迫切:一是各级政府对卫生的投入与政府对卫生的要求不相适应。二是广大农民对医疗卫生的需求与乡镇卫生院的条件不相适应。一个迫切就是农民迫切要求尽快建立农村健康保障制度。为解决以上这些问题,笔者认为应加强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制定科学的区域卫生规划,合理调配卫生资源

对于医疗卫生资源,应合理规划部署。在管理体制上,应打破所有制界限,实行全行业管理,综合利用卫生资源。建议把省农垦*医院划归*市政府统一管理,并与市人民医院合并,组建新的*市人民医院,建好统一指挥的*市医疗急救指挥中心。把南田、南滨、南岛、南新和立才农场医院划归镇政府管理,并分别与海棠湾、崖城、高峰、荔枝沟和育才卫生院合并。在布局上,把市中医院迁到河东去,在那里建立融医疗、保健、康复、疗养为一体的突出中医特色的中医院。(这项工作在市政府的支持下已实施)。

二、增加经费投入,强化政府的公共卫生职能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我们的中心任务。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政府的财力不足,支持和鼓励社会各方面投资于医疗卫生事业这无疑是对的,但不能用市场行为代替本应由政府承担的公共卫生责任,把公共产品的提供简单地等同一般商品推向市场,该由政府提供的公共卫生服务,政府必须无条件地提供。任何机构无法替代也不可能替代政府这方面的责任。其实,投资公共卫生与经济建设、促进经济增长并没有矛盾。一方面,大量的事实也已证明,健康增长与经济增长是互相促进的。世界银行和中国统计局在上世纪80年代通过研究测算,农民体质的增长(即健康投入)所创造的价值在农村经济增长总量中所占比重约为20%-22%。因此对健康的投入也就是对经济增长的投入。另一方面应正确认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关系,卫生事业是服务性事业,它与一般的商业性的服务行业不同,它并不直接为国家赚取利润增加收入,它所创的经济效益主要不是体现在医疗卫生机构的创收上,而是体现在增进人们健康,延长寿命对经济建设所起的作用上,体现在减少疾病发生,节约资源消耗,降低医药费用开支,减轻国家、集体和个人负担等方面。卫生事业的这个特性,不论是在计划经济还是在市场经济体制下都不能改变。可喜的是,非典以后市政府增加了对卫生事业的投入,例如去年财政收入41275万元,其中对卫生投入1979.45万元,占财政总支出的3.55%。

三、深化卫生院人事制度改革,加强卫生宣教和卫生执法

通过人事制度改革,优化卫生院的人才结构,让真正有作用,用得上,受农民欢迎的医务人员进得来,留得住。分流非专业人员和富余人员。在分配制度上拉开档次,实行多劳多得,兼顾公平。通过竞争上岗,选拨优秀人才担任卫生院长。在服务方式上避免单一的坐堂行医的方式,采取多种方式,真正把医药送到农民家里。在健康教育上采取农民喜见乐闻,易记易懂的方式,加大卫生知识的宣传力度,利用各种宣传媒体,扩大健康教育的覆盖面,把健康保健知识传授给农民,提高农民自我自护的能力。另外,还应加强执法检查,坚持不懈地打击非法行医现象,净化农村医疗市场。

四、积极实践,构建农村健康保障体制

农村健康保障体制,是综合运用统筹互济、保险、救助、补助等多种保障形式,对农民实施功能完善,体系健全的健康保障制度。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为基础,包括医疗保障、医疗保险、社会医疗救助等在内的其它保障制度为补充。采取资金来源多渠道,保障方法多形式,保障水平多层次的医疗保障体制,对危及生命的传染病、孕产妇儿童急症、突发生灾害和弱势人群给予医疗保障。

1、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由政府组织、引导、支持、农民自愿参加,个人、集体和政府多方筹资,以大病统筹为主,互助共济的一种合作医疗制度。去年,我省在澄迈、琼海和五指山市先行试点,今年海口、儋州等市县也列入试点,市政府已同意向省政府申报明年将我市列入试点。已经列入试点市县的筹资方式是每年农民个人缴费10元,中央财政和市财政各补助10元,省财政补助6元,每人每年共36元。采取以收定支,收支平衡,保障适度的原则,保证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农民能够享受与筹资水平相适应的医疗服务补偿,确保这种制度持续平稳运行。我市已于今年2月份对崖城、海棠湾和凤凰镇的9个村480户农民进行基础调查,为明年开展试点工作做好前期准备。通过基调,我们发现了解此项制度的农民,都非常欢迎,农民对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愿望是迫切的。

篇3

[关键词] 档案管理; 标准化; 信息化

[中图分类号] R197.3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04-279-01

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医院档案管理工作的作用和地位越来越重要,也为广大医院管理者所重视。为更好地发挥档案在医院管理中的功能,结合国家档案局及卫生部颁发的《医院卫生档案管理暂行办法》等法律法规和医疗卫生单位特点,谈谈如何进一步加强医院档案管理。

1强化普通职工的档案意识

档案的作用和价值,已被医院管理者所认识和重视,而职工还未充分认识到档案管理的重要性的问题,但做好医院档案管理工作,仅仅有领导重视是远远不够的。当前,提高普通职工对档案作用的理论认识,树立档案意识是档案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工作,只有档案管理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真正落到实处,广大职工充分认识档案的价值,高度重视档案管理,时时处处注意收集、保存各种信息资料,档案工作才会得到进一步加强。

2提高档案管理者的综合素质,加强硬件配置

目前,医院大部分档案管理人员是兼职,并且很少是档案专业出身,他们缺乏档案管理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必须进一步加强对现有人员的专业培训,提高专业技能,并创造条件,引进和接收专业人员从事医院档案管理,从而提高医院档案管理者的整体素质和业务能力,为加强档案管理提供人才队伍保障。计算机投入到档案管理工作中,能提高工作效率和精确度。网络、光盘等产品将逐渐应用于对资料的储存和查阅,具有占地少,查找方便等优点。网络对档案管理工作有着极大的作用。医院的规模有大有小,服务对象也有差异,形成各自特有的珍贵档案,利用网络系统,可以加强各部门之间,院际之间的资源共享,沟通档案信息,以满足医疗、教学、科研等多方面的需求,从而共同推动医疗事业的发展。

3档案管理标准化

医院档案部门承担着保存和管理本单位各种门类档案的职能,将全院分散保管的文书文件、病历、科研、教学、基建、财务、设备等案卷集中起来,统一保管和使用。要加强档案管理,首先要做到标准化,要符合档案的各项标准化内容,包括组卷的方式和格式、分类规则、档案著录和标引规则、档案文献编纂规则等。特别是档案整理工作和著录、标引工作是否规范化,对计算机等现代化技术的应用有着重要影响。

4建立档案目录中心和档案网站

随着社会“信息时代”到来,医院档案工作面临着范围广、内容新、任务重、责任大的新局面,医院档案管理也要跟上时代的步伐,充分利用网络系统的优势,建立医院档案目录中心和档案网站,医院应将全院各种信息通过网络连接,实行信息管理的网络化、系统化,扩大信息量,同时要通过档案管理的透明化(保密档案除外)、民主化,增强职工的主人翁意识,有利于调动职工参与档案管理的积极性。各部门提供完善的文卷,通过网站,进行移交、借阅等,实行各部门档案信息的网络化管理和资源共享,大大提升档案资政服务和公共服务水平。

建立医院档案目录中心与档案网站,要解决好电子文件的传输、归档、保管、利用及技术保护等问题。再次,系统应具有充分安全保密措施,医院档案网站应设置多级安全机制,不同人员,甚至病员,应有不同的访问权限。加强电子文件、数据备份管理,以防电子文件和数据的损坏,加强运行管理,减少意外事故,确保网络系统运行安全。

5做好档案信息的综合利用

医院档案管理的最终目标是开发利用信息资源,发挥档案的深层次效能,更好地为临床、教学、科研和医院现代化建设服务。而对档案信息的利用,也会促进档案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加强对档案的综合利用,也是档案管理的重要环节。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①提供资料,供领导决策。档案中有许多有价值的信息,尤其是对过去工作及决策的经验总结和得失分析,能为新的工作和决策提供创新的基础,是决策者分析、判断和借鉴的有效信息,能够增强决策的科学性、实用性和针对性。②对科研工作的信息反馈功能。可以利用档案对科研课题的申报,研究、论证实施评奖直到成果转化提供跟踪服务,在提供跟踪服务的同时,也便于对科研课题随时产生的档案进行收集、归档,确保科研资料保存的完整性,提高档案管理的效率。③进行动态分析。对医院管理中的重大事项和决策,可以利用档案对决策实施的过程进行修正和完善,力争使决策更加科学、适用、可行,并为今后的决策提供借鉴的资料。

6总结

总之,医院档案管理部门要以开发利用为目标,逐步从“封闭型”向“开放型”、从“保管型”向“参与决策型”转变。档案馆藏由“单一型”向“综合型”方向发展,搞好档案、资料、情报信息的一体化服务,这样可以使医院的各种信息互相补充,互相渗透,构成医院信息的完整体系,使医院档案室成为信息储藏中心和利用中心。

参考文献

篇4

一,人力资源的管理

在日益激烈的医疗市场竞争中,人力资源问题一直是许多民营医院发展的瓶颈.民营医院需拓宽渠道,广纳人才,加快人才培养,重视人才储备,营造为贤是举的良好氛围,建立长效管理机制,为医院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从根本上说,医疗市场竞争的关键还是人力资源的拥有度和储备力.这些人才主要包括民营医院的决策者,策划者,运行者及市场营销人员等.树立正确的人才理念是吸引人才,用好人才的前提.而拥有和储备更多的优秀人才,则是民营医院生存和发展的重要保障.

1.人才现状:

现如今,大多数民营医院的竞争者是政府扶持,具体垄断性的公立医院,但是,从比较优势上看,公立医院在人力资源上占优势,而且这也是制约民营医院发展的关键所在,因为民营医院建院时间短,底子比较薄弱,人员的整体素质不高,而且人员流动性很大,有些民营医院存在着留不住人才的现象,从而制约了医院的发展和壮大.

2.人才引进:

人才已经成为重要的战略资源和市场争夺的宝贵资源,民营医院在逐渐壮大的同时,对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因而,如何引进人才,留住人才便是民营医院发展的重要课题,在实施人才战略过程中,民营医院应关注重点人才,创造一切条件聘请具有扎实的医学基础,精深的临床专业理论,丰窒的人才实践经验学科带头人和专业技术骨干,此外,还需公开招聘,选拔一些适合医院发展的可塑性人才,要有计划地吸收应届优秀大学毕业生和研究生,新生力量是医院可持续发展的坚强后盾.

2.1品牌形象:在医院塑造名医形象,医院良好的品牌效映得益于全体医务人员的总体水平和共同的努力.在这一点上,北京侯医生国际整形美容连锁机构就做得相当不错,打出了品牌效映,得到了患者和同行的一致任可.

2.2制定优惠会员政策:民营医院大多数属于非医学专业的个人或企业投资,要想吸引和留住人才,就必须进行股权的分散化,股权的分散化可以提供民营医院发展所需要的大量资金,也能够提升民营医院的管理效能,同时,医院也要为员工提供社保,医保等社会保障项目,解决人员的后顾之忧,这对吸引重点人才至关重要.国家政策的放宽,允许医生多点执业,这也有利于民营医院对人才的引进和培养.

2.3为人员搭建良好的事业平台:优秀的人才都有强烈的事业心,他们把创造业绩视为生命,而经济利益不是惟一所求,医院应为各类人才提供不断成长的空间,增加他们的附加值,努力营造“识才,爱才,聚才”的用人环境,让专家感受到医院对其价值的认可,切实认识到在民营医院同样具有良好的事业平台,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人的潜能和才干.

3.人才的培养:

在积极引进人才的同时,根据专业发展方向积极做好后备人才的培养和储备,使医院成为培养人才的摇篮和施展才华的基地.人员的成长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因此,医院要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制定长期培训计划,高标准,严要求,把各类人才的培养纳入医院的重要议事日程当中.

为了适应医疗市场的需求,并且与国际接轨,民营医院同样需要成立人才培养基金,资助中青年出国学习,把国际最新医学研究成果运用在学科建设之中.同时,医院还要不定时邀请国内外著名的学科带头人及著名的学者来院访问,召开国际学术会议,带动学科的发展和人才的培养.

此外,医院还要严格住院医师的规范化训练,以“三基”培训为主,将理论知识转化为临床实际工作能力.并且制订各种监督措施,按计划进行考核,包括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及临床实际操作工作能力.

4.人才的管理:民营医院的人才高流动性和公立医院的低流动性形成了鲜明对比,人才的频繁流动非常不利于民营医院的发展,其根本原因是民营医院缺乏长效的人才管理机制.民营医院应建立灵活高效的动态调节机制,在医院内部形成有利于人才成长的运行机制和环境.“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努力培养员工的主人翁意识和团队精神.

4.1要做到“以人为本”,在用人问题上,民营医院会走两个极端,一方面是“饥不择食”的盲目引进和随意任用;另一方面,许多医院的条条框框太多,看文凭,论资历,不重视能力和贡献,影响人才的引入,也挫伤了员工的积极性.一些高层决策者高喊“尊重人才”的口号,其实不过是“叶公好龙”.因此管理者对人才要有发展的眼光,用积极的态度,做到人尽其才.

4.2培养创新精神,医院在关爱人才的同时,要强化医务人员的竞争意识和敬业精神,促使广大医务人员努力进取,将个人目标与医院的发展密切结合.创新能力是优秀人才必备的素质,只有不断创新,敢为人先,才能开拓思路,促进医院发展,不断提高服务水平.民营医院要有发展的眼光,激励科技兴院,对积极创新,开展新业务和新技术,获得科技成果及发表优秀论文珠科室或个人及时给予物质和精神奖励.

4.3规范考核机制:医院应以学科发展,队伍建设和医疗任务为依据,本着优化和高效的原则设置各级职务岗位,人员聘用以合同形式加以确立,实行合约管理.对不同职务岗位的医务人员制定不同的考核标准.根据不同专业,职务层次,按照客观,公正,科学的原则,从职业道德,业务水平和诊疗质量等方面对医务人员进行全面评估和严格考核.考核结果作为续聘,缓聘,解聘,增资,晋级的重要依据.

4.4增强员工的凝聚力:在医院中营造良好的氛围,开阔员工视野,使员工真正感受到大家庭的温暖,建立起新型忠诚关系的医院文化.

二,行政与经营管理

1.强化内部监督:内部监督机制是现代医疗机构内部治理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健全并严格实施医院内部控制制度对逐步完善现代医院管理体制,实现“优质,高效,低耗,便捷,安全”的医院经营目标,具有非常重要而深远的意义.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竞争环境日趋激烈,民营医院面临的经营风险也日益复杂化.一家医院如果没有科室来产生经济效益,也就无从谈起医院的整体经营收益问题.但由于医院对于重点项目资金投入比重很大,出现纰漏的机会必然相对较多.如果我们建立和完善了相关的内控制度体系和运行机制,并建立与之相适应的领导集体决策机制,对于充分发挥职工能动作用,避免决策失误,减少经营损耗,提高抵御风险能力,提高投资收益,均会起到很大作用.

2.挖掘自身优势:相对于公立医院而言,民营医院更应善于在经营方面扬长避短,并充分发挥自己医院的优势特色.如在为目标患者群提供的服务定位方面,可采取细分市场方法,即不与公立医院去争夺主流病人,而是以大专科小综合或者大专科不综合的发展方向上不断拓展自己的特色,切忌求大求全,项项有盈利的经营误区.民营医院只要紧密结合市场需求,坚持发挥自身优势,确定重点优先发展科室项目或特色专科,通过向目标患者层提供优质服务来赢得市场,日积月累,我们的医院必定会受益匪浅.

3.增强核心竞争力:医院核心竞争力实际上就是相对于竞争对手的竞争强势,是某个医院独有的,别人无法模仿的或很难模仿的.医院的核心竞争力强调医院内部因素的决定性作用,强调医院内部能力,资源和知识的积累,是医院获得持续竞争优势的基础.

如果把一个医院的核心竞争力作为分解,我们认为大致应包括:医院文化凝聚力,专科市场影响力,营销策划执行力以及品牌价值提升力等要素构成.首先,我们谈谈医院文化凝聚力问题.自企业文化概念诞生至今已经被各行业,机构,团体认可与推崇.我国医疗机构对于企业文化的研究还不是很长,但医院文化对于提高医院竞争力的作用不容忽视.医院文化的塑造,能够增强医院员工的群体意识和凝聚力,进而有利于医院的生存和发展.尤须注意的是,医院文化不仅能够起到对内导向,凝聚力和规范行为等作用,更主要的是能通过这些方面直接提高医院的可持续增长的经营业绩.我们知道,任何一个企业如果要持续发展,必然依靠核心竞争力,相对于医院而言,其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则来自于诊疗技术和不断完善的服务,技术和服务均源于管理,而高明的管理则源于医院文化.良好的医院文化可以体现在每位医务工作者的工作态度,工作方法与共同的价值观上.其次医院的核心竞争力还体现在专科市场影响力方面.我们知道,医院发展和诊疗水平提高都必须依靠科技创新与进步.实现科学技术与临床诊疗的紧密结合是现代民营医院实现安全,高效,快速发展的重要途径.可以说,以科技促发展,抓好学科建设和专业人才培养,促进医院整体实力提高和可持续发展,是民营医院的长期而重要的工作.通过科技创新,提高医院的竞争优势是每个医疗机构的有效手段.由于民营医院受到资源限制,可采取重点扶植优势项目的方式,推动医院重点专科的发展,进而推动医院品牌工程的塑造与发展.较相对优势的公立医院而言,民营医院更应树立以科技促发展的科学发展观.不断丰富,提高诊疗水平,积极鼓励新技术,新方法在临床诊疗方面的应用,使广大患者真正得到切实有效的诊疗,促进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蓬勃发展.

在市场竞争环境下,无论何种性质的医院,都必定要探讨市场营销的话题.在医院导入市场营销必须有明确的目的,从宏观上讲,就是要让医疗卫生工作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群众的健康服务.从微观上讲,就是让患者,员工,医院三方受惠.民营医院在开展营销活动时,应认真贯彻“以病人为中心”的终极营销理念,以高效率,低成本,高质量为必要前提.一般来说,一个完整的医疗营销活动大致包括:目标患者分析;项目机会分析;营销战略方案;规划与策略;营销实施;营销控制与评估等几大阶段.医院在进行营销过程中,还应注意把握好各个环节中的公关工作,并与医院品牌塑造与推广工程相一致.

医院要始终坚持今天的服务就是明天的市场,后天的利益.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人们健康需求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群众更愿意选择名医名院进行诊疗.品牌价值已经成为现代医院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所在.优美的就医环境,到位的专业服务,完善的诊疗手段是既能全方位满足人民群众的健康需求,又是医院品牌价值所在.由于资金,设备,人才等优势,目前我国的品牌医院多为各大公立医院所有.

篇5

Abstract: Clinical practice is an important process of converting theoretical knowledge and basic skills into practical working ability. It's a key link for students to consolidate the basic theoretical knowledge, grasp the basic clinical skills and cultivate the clinical thinking as well. Problems are unavoidable for the HVTC students during their clinical practice. The guidance and solving the problems will guarantee the transition process from a student to a medical worker smoothly.

关键词:高职医学生;实习;对策

Key words: vocational medical students;intern practice;countermeasures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36-0137-02

0引言

临床实习是医学生将理论知识、基本技能转变为临床实际工作能力的一个重要阶段,是学生巩固基本理论知识、掌握各项临床基本技能、提高临床综合能力、培养临床思维的关键性环节,是医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临床实习是从学校走向社会的一个过渡阶段,临床实习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学生对临床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与学生就业及今后的成长息息相关。如何针对实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有效的解决,指导他们进行临床知识、临床技能的学习,这些问题对于医学生至关重要。本文结合实习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谈谈自己的想法。

1高职医学生实习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学生心理压力大,承受能力差

医院是一个集社会学、生物学和心理学为一体的复杂体系,面对的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往往给医务人员造成很大的工作压力和心理应激。由于医学生在实习期间,既扮演学生的角色,又在一定程度上充当医生的角色,角色的改变跨度很大,与非医学专业的学生相比,更容易产生抑郁、焦虑及强迫等症状,出现较复杂的心理问题[1]。这些心理问题主要来源于政治思想困惑、人际关系纠纷、就业选择、情感、心理冲突和障碍等方面。随着毕业生就业体制改革,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毕业生就业、择业时面对的竞争愈来愈激烈,而高职医学生学历相对偏低,医学生就业压力成为心理压力的首要因素,特别是临床实习后期,面临考试和就业的双重压力,很容易出现情绪不稳定或心理失衡。

1.2 实习人数增多,安排实习生难度大

一方面,随着近年来高职招生人数的增多,需要安排的实习人数也相应增多,原有的实习医院无法满足现有实习生人数的要求,特别是医院容纳实习生本身较少,而招生人数相对增加的专业,如口腔医学专业,实习生安排难度会更大,学校为解决学生实习需要提前半年甚至一年的时间联系实习医院。另一方面,高职学生相对于本科生而言,知识能力,自理能力,心理承受能力要差,管理难度更大,导致有些医院不愿意接受高职学生实习,即便是接受了,也会对实习科室有所限制,无法按照实纲的要求完成实习任务,实习质量得不到保障。有些学校在无法完全安排学生实习的情况下,甚至强制要求学生自己找单位实习,增加了学生负担,而且实习医院分散,实习生管理难度大。

1.3 实习费用学校难以把握,出现逐年上升的趋势

实习费用支付对于学校是一个头痛的问题,不同的医院对于实习费用支付标准有不同的规定,大多数情况下实习费是学校和医院通过协商解决,主要是看学校和医院的之间关系而定,同一级别的医院实习费的支付标准可能相差很大,这样也会导致有些医院因为实习费用支付标准不一而和学校之间出现矛盾,影响下一年实习生的接收。有些医院在学生实习费问题上没有严格的规定,全凭领导一句话,实习费用支付标准一年一个样,且逐年增高,对于实习生人数较多的学校,大量的实习费用支出让学校难以承担。

1.4 学生实习动手机会少,降低了实习的积极性

随着人们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的不断增强,医患矛盾日益凸出,医疗纠纷越来越多,再加上实习生不能系统性地掌握某科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医疗操作技术的熟练度不够,与患者的沟通能力较差,不少患者在治疗的时候,拒绝实习生动手,带教教师又怕出现问题,引起不必要的麻烦,不敢放手让实习生接诊、处置患者,只好自己动手,这样实习生动手机会越来越少,时间一久,实习生也感到成天没事可做,出现期待值和现实之间的巨大落差,实习的积极性大为降低。

1.5 住宿问题医院难以安排,学生管理难度大

住房问题目前是一个社会问题,大多数医院无法为实习生提供住宿,几乎都是学生自己租房,一般是学生还未到实习时间就提前到实习地联系住所,可谓是:“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因时间紧、租期短加上人生地不熟,学生在短时间内很难找到离医院较近、住宿便宜、相对集中的理想住所。按照实纲的要求,实习生必须跟着带教老师上夜班,有时晚上上班会比较晚,大多数医院又没有给实习学生留值班住房。这些都不便于医院对实习生的管理,学生的安全得不到保障。

1.6 实习生职业法律意识、职业法律观念淡薄

在高等职业院校对学生法律知识教育普遍滞后于专业知识教育[3],医学生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了解甚少,学生缺乏必要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在接触临床医疗工作的实践过程中,而更多地侧重于社会效益、经济利益,急于提高实践水平而忽视了法律法规,存在着懂法不多、职业法律意识缺乏或淡薄的现象。

2存在问题的处理对策

2.1 针对高职医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进行干预

医学生实习期间除了保证正常的学习之外,还应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纳入日常的思想道德教育之中,通过心理问题干预,帮助他们排除困惑,提高医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和职业素质,帮助他们由一名医学生向临床医务工作者顺利过渡。学校可以组织心理学教师通过实习巡回针对医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开展心理问题干预;通过班主任利用电话、电子邮件等方式对特殊人群,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问题干预;争取家庭及社会参与广泛开展医学生心理问题干预[2],通过多条途径解决学生心理方面的问题。对大学生面临就业难的心理压力,学校应该从政策、观念、心理、和行为等方面及时进行心理咨询与疏导,正确引导学生就业,帮助他们调整就业心态,做好心理准备,提高抗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力,减轻学生就业的心理压力。

2.2 各级职能部门要高度重视实习工作

各级职能部门要充分认识实习对于高职医学生的重要性,要高度重视实习工作。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出台医学生实习的相关政策,要求各级各类医院均要接受一定数量的实习生,把实习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纳入每年的工作考核范围,并有专人负责和落实,要明确规定各级各类医院实习生的实习费用。各级医院领导要高度重视和理解实习工作,抽调专人负责管理和检查,妥善安排好学生实习,医院应选择医德医风好、业务水平高、认真负责的高年资医师担任临床带教老师,使带教工作在质量上有保证。同时为了提高临床老师的带教积极性,医院应采取一定的激励措施,对带教出色、在学生中反响好的老师给予适当奖励,优先晋升,甚至破格提拔。作为以学生为主体的学校,除了要高度重视实习工作以外,还要拨出一定的专项资金,完善和建设实习基地,定期召开实习生带教工作会议,邀请主管部门及实习医院参加,交流实习带教体会,与医院建立长期良好的合作关系,加强教学和科研方面的合作,形成以教带学、以学促教、带教结合、学研并进的良性机制。

2.3 开展临床见习和技能培训

临床见习是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和临床实际工作能力的重要途径,是医学教育过程中的重要环节,通过临床见习使学生初步掌握和熟悉临床常用的诊疗技术,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初步形成科学的临床思维模式,为实习阶段的学习和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为保证见习不是走形式,见习期间要加强管理,合理安排好时间、分组,处理好见习和教学之间的关系,带教老师要熟悉科室病种,制定见纲,提出具体要求,如见习期间每位学生必需独立完成一份完整病历,通过有序的组织确保见习质量。要组织校内外专家在校内模拟实验室对学生的基本技能进行强化训练,制定出各科详细的培训计划和考核标准,尽量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掌握临床常用的基本技能。要将病历批改和技能培训成绩记入学生成绩册,提高学生的积极性。通过临床见习和技能培训来增强学生自信心,为临床实习打好坚实的基础,创造更多的动手机会。

2.4 积极创造条件解决好学生住宿,强化学生自我管理

学校和医院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本着为学生服务的宗旨,帮助学生提前联系好住宿,确保学生有住房,有条件的医院或学校可在医院内建学生实习公寓,或长期租住固定的住房,保持住宿的连续性,为学生实习创造良好的住宿条件,降低医院管理难度。要充分发挥学生干部、学生党员、实习队长的模范作用,加强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约束、自我激励的“五自”教育管理模式,提高实习生自我管理水平,降低实习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

2.5 重视医疗法律法规教育,加强临床教师医疗法律法规的带教意识

随着我国医疗法律法规机制的逐步健全,医疗卫生事业正逐步走向法制化的轨道,但医患关系紧张已是不争的事实,临床工作中医疗事故争议案件屡有发生,部份争议案件发生在低年资医师,甚至发生在临床实习生的实习活动中。因此,医学实习生必需全面掌握有关医疗事故等相关法律法规。医学生在校期间开设的课程较多,学制较紧,开设法律知识的必修课可能性较小,但可以通过开设选修课或专题讲座来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法律知识,增强法律意识,提高自我保护的能力。作为专业课老师在讲授专业知识的同时,要结合典型案例把临床专业理论课与医疗法律理论知识结合起来,把法律知识融入到整个临床教学过程中。在实习期间,带教老师要有较强的法律意识,要结合接诊查房、诊断治疗、病历书写、手术及各项操作等医疗工作的各个环节,对学生进行法律知识的宣传和教育,用自己行医处事的方式和医疗工作习惯在学生中起示范作用,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临床实习是学生从学校走向社会的一个过渡阶段,如何引导他们进行临床知识、临床技能的学习,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为社会培养合格的医学人才是我们所有医务工作者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参考文献:

[1]刘建安,苏晓梅,欧阳才颜.临床医学生实习期间的压力及其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08,35(23):4638-4640.

篇6

1•概念、性质与特点

药事管理学科(TheDisciplineofPharmacyAdministration)是一门边缘学科具有其独特的学科性质。从其概念中就可以明显地看出:药事管理学科是运用现代管理学的原理和方法,对药学事业进行科学管理的科学;是研究现代药学事业各部分活动及其管理的基本规律和一般方法的科学;是运用社会学、经济学、法学、心理学和现代管理科学的原理、理论、方法和技术,总结药事管理活动的规律,指导药学事业健康发展的科学;是研究药学事业中的人、经济、法律、信息、机构和制度的相互关系,研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对药学事业的影响,探索药物研制、生产、流通、使用、评价等全过程质量监督管理及药学事业的管理的科学规律和管理方法以保证药物安全、有效、合理、经济,维护人类健康,并促进药学事业的发展[1]。可见,药事管理学具有社会科学及应用科学的性质,具有专业性、政策性、实践性和综合性等特点。

2•研究内容与方法

药事管理学科研究的内容与药学科学知识范畴的划分有关,与其自身内部专业划分有关。其研究范围很广,包括药事组织、药事法规、药品质量管理、药学经济、药品生产经营企业管理、药房管理、新药管理及行为科学在药学实践中的应用等内容。从药事管理学科的研究内容入手,便形成了其具体的研究方法。药事管理学科的研究方法与其它社会科学、管理科学的研究方法相同,应以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作为指导思想,用历史的、描述的、发展的、状况或范畴的、相互联系的,原因比较的、实验性的、模拟实验的,发展新技术和新方法的应用等具体研究方法来进行研究,即通过对药事管理学科基本指导思想的研究。相应地采用历史研究法、描述性研究法、发展性研究法、状况和范畴研究法、实验性研究法、分析和比较研究法及对新技术、新方法的研究来开展。

二、药事管理学科建设的重要性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药事管理学是药学科学的分支学科,是药学与社会学、法学、经济学、管理学及行为科学相互交叉、渗透形成的边缘学科,是药学科学与药学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2];是对药品从研制、生产、流通、价格、广告乃至使用等各项活动有关事项的全方位管理,是对与人民生命息息相关的药品质量施加的控制与监督。随着药学科学与实践的发展而形成的药事管理学,同时也推动和促进着药学科学和实践的发展和进步,通过立法把整个药学事业置于严格的规范化、标准化、程序化的科学管理之中,这已成为当今世界各国普遍对药品采取的管理手段。与之相对应,在药学教育领域培养现代药事管理学科带头人就显得尤为重要。从总体上看,药事管理学科具有明显的社会属性,涉及到药学事业的各个层面,与药学活动有紧密的联系,缺乏药事管理的约束,药学活动就不能有秩序、有规律、公平合法地进行[3],因此药事管理学从宏观上指导着整个药学事业的发展,是药学事业健康发展的理论与实践指导。

三、国内外药事管理学科高等教育情况比较

1•课程设置

药事管理学科的应用性很强,再加上其综合性强的特点,各国药学院校开设的课程按其基本内容的性质划分,一般应包括以下几类:(1)药事法学和伦理学类:基本内容是本国的法律体系机构、药品法、药师法,控制物品管制国际公约及本国法规、医疗卫生有关法规,以及药师职业道德规范。(2)管理学类:主要有药房管理学、医药企业管理、药事组织、药品质量管理等。(3)经济学类:主要研究药品及药物的经济活动,包括药物市场学、药物经济学。(4)社会和行为科学类:主要研究药学实践环境、人(药师、病人、其他医务人员)与药物治疗合理性关系的规律,包括药学概论、药学交流学、卫生保健系统与药房、卫生保健组织、药学实践的社会经济、健康和疾病中的行为因素等课程。(5)方法学和信息学类:主要有药学社会研究方法、药品信息评价方法、医药品情报学等课程[4]。

2•美国药事管理学科高等教育情况

美国是国外高等药学教育较为发达的国家,这里笔者就以美国为代表谈谈国外的药事管理学科的教育情况。通过网上检索,笔者搜索到多所美国药学专业大学,查询相应网页,总结发现美国该类院校普遍设有药事管理学本科、硕士、博士三级招生点,现以费城科学大学(UniversityoftheSciencesinPhiladelphia),基督山北卡罗林纳药科大学(theUniversityofNorthCarolinaatChapelHillSchoolofPharmacy),新墨西哥大学卫生科学中心药学院(CollegeofPharmacyoftheUNMHealthSciencesCenter),密西西比大学药事管理系(DepartmentofPharmacyAdministrationofUniversityofMississippi)等院校为例,简要介绍美国药事管理专业高等教育课程设置情况。首先,各个学校对药事管理专业描述如下:本专业学习强调社会、心理、政治、法律、历史及经济等因素对正确使用、不使用及滥用药物的影响,强调人的行为对疾病、文化、卫生服务系统结构、财政及经济的影响;指出具备一定药学专业技术的个人能够检查患者、药师及其他相关实践人员所组成的社会系统内部人员的相互作用和行为以及提供的服务及受教育的情况,他们不仅需要将人类作为一个具有社会、文化、心理、生物特性的整体,也同样需要考虑到卫生服务体系对人、经济、药学服务的干预和影响。经过该专业训练的个人将具备一定的知识背景并能评价和处理药物体系流通中存在的问题,能将行为学、社会学相互贯通的理论运用到药学实践领域中去。其次,提到每个学生的学习安排是由其具体从事的研究的目的而特别设计的。学生除了全面的理论学习外,必须参加大量的研究、教学及社会培训,学校将提供其与制药企业或咨询行业等接触的实践机会。再来看这些学校的课程设置情况:本科阶段除了基本的药学基础专业课外,普遍设置的课程包括:药事管理学、财经管理学、卫生社会学、药物行为与社会学、卫生法学与法令、国际制药业经济学与行为学等;硕士博士研究生课程则包括:统计学、卫生与药物经济学、社会与行为卫生学、卫生服务与政策、高等社会行为学、卫生保健技术的经济评价、药学服务研究方法、药学分配经济学、药物开发与营销、药事管理学研究方法、医疗系统管理学、药物使用、滥用及误用调查、药品营销技术、高等药品市场研究、高等消费者行为研究、高等营销概念及运用、统计推断原则、美国医疗卫生系统的发展、组织与财政等。从以上课程设置可以分析出,被世界公认的发达医药大国美国对药事管理学科高等教育非常重视,从本科阶段就已将其独立设置为一专业,并且逐步将专业教育提升级别,同时,这些课程的确已涵盖药事管理学科课程体系的各个学科领域,从法学、管理学直至行为学与经济学。该学科培养人才的目标就是能从事指导、管理整个药学事业活动、行为的全方面人才。在这些院校中,从事该学科的教师人数与药化、药剂、药理等学科的基本相同。

3•我国药事管理学科高等教育现状

与美国相比,我国的药事管理学科高等教育状况就显得薄弱多了。在我国的十几所重点高等药学院校中,一直无一所院校将药事管理学设置为本科专业,大多只是在本科阶段学习过程中设置了《药事管理学》、《药品监督管理》此类课程;值得庆贺的是2004年6月中国药科大学经国家教育部批准已设立了药事管理专业本科招生点,首批招生32人,学制4年,课程设置除基本药学专业课外,设有现代医学、国外药事法规、药品质量监督管理、药物经济学、统计学、运筹学、经济法、管理学原理、组织行为学、卫生事业管理、西方经济学、人力资源管理、国际贸易、市场营销学、卫生经济学、社会保障学、现代社会调查方法等与药事管理相关的课程。此外,设置硕士研究生招生点的学校也屈指可数,有中国药科大学国际医药商学院社会与管理药学系,沈阳药科大学药学院,北京大学药学院药事管理与临床药学系,及黑龙江中医药大学药学院药剂专业药事管理方向等;药事管理专业博士招生点目前仅中国药科大学及沈阳药科大学两所大学设有,中国药科大学专业方向包括:“药学教育与科研”、“中外医药政策的比较研究”、“中药现代化政策与发展策略研究”、“医药政策研究与对策”,共有导师四名。沈阳药科大学专业方向包括“医药经济与管理”、“医药技术进步与创新、医药企业发展战略”、“社会药学”、“药事管理与药史文献”,共有四名导师。因此,药事管理学本科阶段还尚未受到足够的重视,学科发展严重不足;研究生阶段虽然已成为一个确定的研究方向,但是一些学校尚将其挂靠在其他相关专业之上而并未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并且,此阶段并没有设置合理的、深层次的课程供学生学习,学生大多是通过大量阅读书籍和翻译外国药事法规来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同时,在各大药学院校中,从事药事管理学教学的教师比例则非常小,在含本专业的大学中,平均每所学校拥有教师不超过4名。除了正常的课程学习外,我国在药事管理学科高等教育过程中还缺乏应有的课外实践与培训课程,学生普遍缺少实践能力与工作经验,单纯的书本理论知识难以适应学科自身发展与药学事业整体发展的要求。综观全国范围内各大药学院校,可以说中国药科大学已形成了完整的药事管理专业高等教育体系,虽然其中不乏不足之处,但对于培养药事管理学高等人才对促进国家药学事业的发展将做出很大贡献。其他药学院校也应加快学科建设步伐与力度,共同为我国药事管理学科发展努力。

四、差距存在的原因及改进的建议

1•差距存在的原因

(1)我国药事管理学科起步较晚,发展较慢,最早涉及此学科是在1906~1949年间,并且发展十分缓慢;而美国早在1821年费城药学院建立时就已形成药事管理学科的萌芽,并且发展迅速,从1950年代后就已将其设为硕士、博士学位的专业;前苏联则是在1924年开始将药事组织列为药学教育的基本课程。

(2)学科课程设置未得到足够的重视,形成继续教育中的“断层”,非独立的学科更使其地位受到忽视。从本科专业仅一所院校设置到硕士研究生阶段的少数设置直至博士研究生阶段的个别设置,致使学科教育不能达到“程度逐步提高”的高等教育目标。

(3)学科性质界定不明确,由此导致的研究方法的不确定,必然阻碍学科发展与建设。

(4)所设置的课程不符合学科的性质。药事管理学属于多学科交叉的边缘学科,涉及的内容广而多,国内设置的课程远达不到学科教育目标,同时,学生缺乏各类实践活动,理论与实践相脱节,起不到良好的理论指导实践的作用。

(5)人员认识度不够。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除了从事药事管理学科教学与学习的教师与学生以外,大多数的教师与学生普遍对本学科了解甚少,只是浅显地认为是“搞管理”、“搞理论”,甚至还存在一些偏见。这就造成学生对本学科的求知欲下降,学科知识普及不开等状况的出现,学生生源严重不足。

2•建议

(1)我国应积极向先进国家(如美国)学习,学习它们对药事管理学科教育的整体思路,学习其从教育入手,学习其学科设置、课程安排的合理性、全面性及能从发展的长远性考虑,从根本上扭转目前我国对该学科重视程度不够,教育目标与教育规划不相符合的局面。

(2)明确确立学科属性,规范学科研究方法和内容,合理布局学科教育体系,完善整个学科建设,加快将“药事管理”独立设置为本科生专业的步伐,从基础阶段入手,为学科高等教育的不断深入做好充分的准备。

篇7

【关键词】农村城镇化;建设;问题;对策和建议

1.基本情况

下面以临沂市兰山区农村为例,谈谈经济较发达地区如何实施城镇化战略。

上世纪90年代中期,该区加快了城镇化发展速度,1994年撤县级市设区后,共设为3街道9镇,到2009年底调整为4街道7镇的城镇化格局。特别是今年来,通过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划定了五大片区改造,分别是南坊片区旧村改造,涑河片区旧城改造,大学城片区提升改造,西部新城建设,李官镇土地增减挂钩项目,加大了环境综合整治和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为城市化水平提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目前全区城镇化人口已达50万多人,非农化产值越来越高。

尽管如此,全区农业和农村经济还比较不完善,生产力水平还需提高,农村社会事业的发展跟不上城镇化的发展步伐,教育文化和医疗卫生条件还需改善,特别是农民人均不足0.5亩土地,剩余劳动力多,生活水平低,其中的重要原因在于城镇化滞后制约了农民收入的增加,进而阻碍了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2.城镇化建设的存在的问题

从最近几年看,该区的城镇化正在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巨大变化,但仍存在着城镇化水平低,管理体制不合理,聚贤功能不明显等问题,尤其是小城市和小城镇建设规划不科学,规模偏小,承载功能、服务功能和辐射带动能力弱,缺乏吸引力和融合力的问题比较突出。影响和制约城镇化发展的因素是多方便的,分析其主要原因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投融资机制不合理,投入相对不足。城镇化发展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目前,各地在推进城镇化的过程中,政府大都扮演了主导者和包办着的角色,取代市场去配置资源。特别是在资金投入方面,主要采取由财政垫支,由开发商进行综合开发,然后将楼房、设施等进行转卖承包和租赁再回收资金的办法。这样做既增加地方财政的困难,又造成资金回笼期限延长,从而造成投入资金相对不足,影响了城镇化建设的进一步扩大和发展。

二是配套政策不完善。这是影响和制约城镇化发展的最主要的因素。主要是关键性的政策体制没有得到彻底解决,存在着许多不合理的地方,如户籍政策和土地政策。在户籍政策方面,以身份限定职业,提高了农民进城发展的门槛。在土地政策方面,为了保护耕地,一些地方片面强调耕地动态平衡,对建设用地和企业用地等实行指标管理,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城镇化的发展。特别是在农村,由于缺乏合理有效的土地流转机制,农民有的有地不种,有的无地可种,形成了恶性循环,不仅造成了土地资源的浪费,而且造成了城镇就业比重的失调,影响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的规模与速度,延缓了城镇化进城。

三是二、三产业发展缓慢且不集中。当前,在城镇化发展中,不少地方存在着这样一个误区,就是把城镇化简单地视为城镇扩大化、规模化,片面追求城镇规模的扩大,单纯依靠行政区域调整以扩大城市和城镇区域面积,却忽视了对本地区支柱产业的培育和城镇二、三产业的发展,不注重城市和城镇内涵的提升,其结果必然影响城市和城镇的吸引力和融合力,消弱就业能力。

3.发展城镇化对策和建议

城镇化发展推进,提高认识是前提,科学规划是依据,强化管理是保证,体制创新是关键,产业发展是基础,功能培育是重点,而农村人口城镇化是核心。

一是要用超前的思维和科学的理念,加快城镇化发展步伐。城镇化不是简单地乡变镇,县变市,也不是单纯的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体制,城镇化发展的过程是三次产业整合升级的过程;是破除城乡二元分割体制、实现城乡一体化的过程;也是不断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融合城乡文明的过程。因此,在城镇化进程中,必须牢固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用超前的思维、科学的理念指导城镇化发展。要立足实际,着眼长远,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有步骤、分阶段地推进城镇化,做到“一张蓝图画到底,一届接着一届干”。同时要把城镇化的重点放在县城和基础条件好、发展潜力大的街道,建制镇,使之尽快完善功能,集聚人口,发挥好地域性经济、文化中心的作用,不搞低水平重复建设,更不能急于求成,一哄而上。尤其要转变政府在城镇化发展中的角色定位,牢固树立经营城市的理念。在城镇化进城中,政府的职能就是理清思路、加快改革,及时调整现有的影响城镇化进程的政策,提供强有力的保障,搞好服务,真正实现城镇化发展由“行政主导、包办型”向“政府引导服务、市场操作经营型”的转变。

篇8

【关键词】教学评价 多元评价方案 考评平时成绩

教学评价是依据教学目标对教学过程及结果进行价值判断并为教学决策服务的活动,是对教学活动现实的或潜在的价值做出判断的过程。教学评价是研究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价值的过程。它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也是教师关注学情的重要体现。科学的教学评价能引导学生的学习行为,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当下,一些教师对教学评价存在误解,认为教学评价就是考试分数,这种单一的教学评价方法忽视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导致课堂气氛慵懒沉寂,问题探究学生不发言,展示学习成果学生不去做、不参与,平时也不爱写作业。缺少了教学评价,就缺失了对学生的激励,导致教学效率低下。

随着创建高效课堂的深入,我尝试改革初中思想品德课课堂教学的评价方法,就如何多元评价,激发初中生学习思想品德课的积极性,谈谈我的做法。

一、把教学评价捆绑到备课、教案设计的每个环节中。

备教材就要备学生,要进行学情分析。学生学习参与的深度和广度成为课堂教学成败的关键,而达成学习目标的有效手段就是教学评价。在备课中要对教学评价方案做周密的部署,教师应预设明确而具体的评价方案,例如在设计学案中,预习有预习提纲,学生若达成预习要求,就对小组成员表扬、肯定,这些对小组整体的激励、肯定,都是教学评价的好方案。我在设计初一课题《友谊相伴》一课时,把班级分成六个小组,规定每个小组能认真阅读教材信息一遍,梳理出基本知识点,在自主学习一栏能填写基本知识点的词、句,小组整体获得一面红旗(加2分也行)。如果有学生达成学案要求困难,有小组成员积极帮助,学困生能证明是哪位同学帮助了自己克服学习困难,帮助者获“爱心”一颗,受帮助者获“进步勋章”一枚。能在阅读中发现不懂的问题并用笔画出来,在课上提出来或者能说出自己对这一节内容感兴趣的问题则获得“学习能手”称号。比比哪一组能成为优胜组合,实施这一评价方案的实践结果显示,自学过程中,每个同学专注、高效地完成学习要求,学优生完成自己的自学任务后积极去帮助学困生完成学案要求;展示自学成果的环节中,同学们踊跃发言,争先恐后地上讲台来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评选“红旗小组”、“进步勋章”、“爱心组员”、“学习能手”等活动由学生完成,课堂学习出现了讲台上由学生讲,黑板上由学生写、画,走廊有学生走出座位去请教同学的场面,学习过程成了学生的权利,教室成为学生快乐学习的园地。又比如,我在备《调控情绪》一课时,在备“击破难点”环节时,抛出社会热点问题“路怒症”,让同学们谈谈看法。探究这个问题需要小组成员集体合作的智慧,因为解释这个问题要用到道德、法律、心理学三方面的知识,而针对他们合作性的学习活动,我备课中突出对小组整体合作探究能力方面的表扬、鼓励,肯定的评价方案,评定“最佳合作小组”。

备教学评价方案,其目的就是让教学活动中的评价过程有备而来,有的放矢。

二、把综合评价方案落到实处。

1、课堂常规评价

例如,我教学初一课题《勿为小恶》一课时,为增强学生的法制观念,指导学生演小品《模拟法庭》,角色有原告、被告、律师,辩护人,法官等角色,情景信息是“13岁的小敏受到了养父的辱骂和殴打,右手小指打残,因受惊吓导致精神恍惚,学习从全级20名下降到290名,小敏在母亲、老师和同学和法律援助中心的帮助下将其养父告上了法庭”。为鼓励同学们积极参与,演好这个情景小品,我制定的评价方案是:报名参演者获“积极分子’称号,演员所在的小组得小红旗一面,确定角色后需要各角色收集法律方面的知识和一些与本案相关的法律条文活动,角色本人能收集到与本角色剧情有关的法律条文,角色本人得分,有的要找小组成员帮助,而小组成员出谋划策找出法律法规知识的,小组得最佳合作奖。写剧情和台词既需要小组成员的智慧,又需要小组整体把握,要拿出最符合剧情的台词,对初一学生而言,难度是很大的,实施的每一环节都需要教师加以激励。我组织学生进行剧情编写比赛,评选出优胜奖,获胜者的小品被采用,我对获奖的吴子昊同学给与肯定、赞美性的评价:“你太棒,具有超凡的文采,能写出这么优秀的剧情台词,我们八班有你这样的大作家而自豪,让同学们为你鼓掌吧!”还有表演原告的徐嘉欣性格外向,好表现自己,但学习基础薄弱,理论水平差,我让学习能力强的李旭彤教她学习家庭保护的定义和家庭保护的一些禁止性要求,让“原告”在“法庭”上有辩词。徐嘉欣急于想演好原告“小敏”的角色,在李旭彤的指导下认真学习了《处处保护》一课的知识,在《模拟法庭》的小品表演中大获成功,我及时对徐嘉欣同学给与激励性的评价“你能克服困难学会学习,把小品演好,好样的!你掌握了一种绝妙的学习方法,真是太棒了!”评价办法是李旭彤获得“助人为乐’标兵称号,徐嘉欣获得‘演艺明星’称号,两人所在的‘无敌组合’获得本次小品表演的优胜组合。扮演律师角色的李明昊需要扎实的法律知识,为指导他演好这一角色,他和他所在的小组集体学习了课外拓展知识《反家庭暴力》的具体法律条文,并且列出什么是家庭暴力及我国法律对家庭暴力的禁止性规定,表演十分精彩。李明昊完成这个小品的过程中进行了课外拓展学习,全班同学对他的评价定为优秀。我问他是什么力量驱使你把小品演得这么好?他说是老师的鼓励,同学的肯定让他找到了自信,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在这样的评价机制下,同学们积极参与,各角色高效排练,共享了合作的快乐。

2、课外实践评价

例如,在指导学生保护野生动物的实践研讨活动中,我要求学生通过网络或访谈对当地吃野生动物的情况进行一次调查,以小组为单位研讨怎样才能减少损害生命世界和人类自身的行为。为促使学生完成研讨活动,有效的办法是进行各环节的评价,我设计实践能力评价表,列出需要评价的项目和要求,例如访问一位市民或搜索一个网站得5分,要求至少访问3位市民,访问地点在餐馆、菜市场的同学加30分,发现吃野生动物的事例做简单记录,一个事例10分,写出本地野生动物生存现状得10分,提出保护建议的得20分,能够向工商局或当地森林公安局举报贩卖,捕杀野生动物违法行为的同学加20分,能监督提醒、帮助同伴完成调研任务的同学则设置一项同学互评项目,每个环节同学互评打分起到监督鼓励的作用。搞完这项活动后,在我预先设计的学生自评栏目,学生对本次调研的意愿、态度、动口表达能力、动手编写能力,与他人合作能力做逐项评价,最后老师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对调研要求达成情况做综合评价,评出本次调研活动的合格,优良,优秀个人和小组。这样的评价方案坚持训练下来,形成了可操作的常规方法。在这项评价过程中,我把空泛的评价变为具体真实的评价,在评价中学生体验到学习成功的喜悦,学困生发现了自己基础知识和实践能力的薄弱点,明确了努力的方向,改变了对知识死记硬背的状况。

3、新闻资料库制作评价

新闻资料库的制作,收集是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学生都是在课前动手完成,自己独立收集或与同学合作,或得到父母的帮助自由选择。这项课外实践活动打破了老师全权包办的传统教学模式,学生真正在收集新闻时事的过程中拓展了视野,激发关注时事,关心社会发展的兴趣,而在播新闻、写新闻,说感悟的过程中,学生则提高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在收集、开发新闻时事、筛选运用新闻时事的实践活动中,获得了学习思想品德课的成就感。新闻资料库收集内容包括国内外重大事件、法律案例,模范人物,省市大事,学生身边事等,对于学生收集时事的考评纳入中段、期末考试个人综合素质评定中。制作新闻时事资料库,年级不同、考评的要求不同。例如初一学生,归纳综合能力不强,对事物的理解多以感性体验为主,因此,在新闻时事的选择上可引导学生选取自己感兴趣的,贴近身边的事件,有感想就先说一说。如果引起共鸣,就简单写上一两句,两三句即可,要求不易高,主要激发学生的对新闻时事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三、考评平时成绩,提升学困生学习能力

我把平时成绩30%、期中成绩30%、期末成绩40%的考评比例调整为平时成绩占总考评成绩的60%,期中成绩占20%,期末成绩占20%。把学生平时成绩考评内容分为:平时作业考评成绩、课堂发言考评成绩、课外实践考评成绩、单元测试成绩等四部分,目的是关注学生的日常学习过程,突出评价过程。

布置作业我尝试打破课本标准答案“一刀切”的做法。布置作业时根据学生的个别差异分层次布置,对学优生作业难度要大一点,而对学困生要降低作业难度,其目的是既开发学优生的学习潜能,又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我在教学《社会合作与社会公平》一课时,设计了如下简答题:今年湛江市《政府工作报告》指出,结合湛江市实际,要着力改善民生,构建和谐湛江,积极促进就业,优先发展教育,壮大医疗卫生事业,加强扶贫开发力度,努力实现好、发展好、维护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让人民群众更多感受改革发展成果,感受更多公平正义,体验更多和谐幸福。简答:1、湛江市政府为什么要维护社会公平?对于这道简答题的答案要求,学优生要求写出理论观点,并且要举例自己观察到的实例以考评他们分析问题的能力。答案方向是这样的:“公平的社会是一个追求人民共同幸福的社会;维护社会公平,保证最大多数人的利益,有利于减少或避免社会矛盾和冲突,维护社会稳定和顺利发展;推进社会公平,需要不断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和矛盾。例如,国家免除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杂费、建立城乡医疗保障制度,养老保障,大学生就业等。而学困生因为学习基础薄弱、组织答案的能力差,老师要是用学优生的水平要求他们,那让他们不知所措,无从下笔。因此,学困生只要根据课堂学习后的理解,简单地写出自己的看法即可。例如,学困生唐光贵这样写道:“政府不公平,老百姓的生活利益保障不了,老百姓会打架,社会不稳定。老师处理事情不公平,学生会闹矛盾,班级不团结”。这个答案写得简单,如果按照课本标准答案,考评是不合格的,但我认为唐光贵同学答题的思维方式是正确的,老师应该尊重、包容不同层次学生的探究思路,鼓励学生写出多样化的答案,我在唐光贵同学的作业中写上鼓励性的评语“你真是火眼金睛啊,能关注社会生活中的不公平现象,表现了一位中学生的责任感,如果表述得再详细一点,会很精彩!”,在考评中我给他打了“良好”。这样评价学困生作业的目的是根据学困生学习情况,从学生作业态度做出鼓励性评价,让作业评价过程成为推进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有效手段。

而面对每一单元的测试,由于每一单元的试题都是按照期末考试时间编写题量的,在平时测验中,一节课无法写完需要80分钟完成的单元题,为减轻学生做题的负担,我把大题量的单元题进行分割,分段考试,学生做题的积极性明显提高。

每课或每单元教学活动结束,由班干部负责将学生的评价结果整理成档案,科任老师与班主任协商合作把它写入学生综合能力评价手册。

教学评价是以教学目标为依据,对教学进行全面检查,并予以价值上的判断。它的目的不在于区分学生学业成绩的等级差别,而在于测评每个学生对达成教学目标的广度和深度。除对学生的成绩进行考评外,还要评价学生的性格特点、行为习惯、身体素质等方面的情况,起到引导的作用,因而有利于社会、家庭、学校对教育价值的认识,克服目前存在的只重智育、片面追求升学率的价值观念,更好地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