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对城市发展的重要性范文

时间:2023-12-15 17:54:2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交通对城市发展的重要性,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交通对城市发展的重要性

篇1

关键词:层次分析法;轨道交通;网络化运营;成本控制

近年来,我国轨道交通建设飞速发展,为人们的出行提供了更大的便利,而轨道交通建设质量及其水平对整个轨道交通网安全运营意义重大。轨道交通网络化运营成本控制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可确保轨道交通建设有序开展,亦可更好地缓解交通需求量逐渐增大和城市交通问题,且发展公共交通是处理城市交通问题的关键途径。现代化轨道交通运营管理早已实现了数字化、智能化,但其间仍存在诸多不足之处,因此探讨基于层次分析法的轨道交通网络化运营成本控制,对轨道交通建设水平的提升有着极大推动作用。

1 城市轨道交通特点

轨道交通属于公共交通的一种,西方国家的交通运输业发展飞速,且诸多成功经验表明,大客运量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可有效缓解城市公共交通的状况,城市轨道交通具备其固定的线路和敷设的固定轨道,且具备相对应的运输车辆及其服务设施。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是指于城市中以车辆于固定导轨上运行,且多用在城市客运交通系统中。我国相关标准是将城市轨道交通定义为以电能作为动力,再以轮轨方式快速运输的公共交通的总称,通常是地铁及轻轨和有轨电车。国际上现有的城市轨道交通形式主要是地铁、轻轨、单轨、有轨电车、城市铁路、磁悬浮系统、线性电车系统、新交通系统,而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则是地铁、轻轨交通、市郊铁路。轨道交通运营速度及其客运量和乘车时间,再是能耗与营运成本等方面优势较大,且其服务水平高,比如其正点率高、舒适性好、安全性高、占地面积小、环境污染小。

2 层次分析法基本形式

层次分析法应用时,可设其判断矩阵是A,同层次中的指标数量则是m,这时的A=(aij)nxn,aij表示同层次中的指标i、j的重要性。其间重要性均是以1-9转序排列表示的,1则表明两者是一样重要的,3则表示其前指标比后指标略重要,5则是表示前指标比后指标明显重要,7则是表示前指标比后指标重要的多,9是表示前指标比后指标极为重要,而2、4、6、8均为其临近判断中间值。具体而言,展开层次分析时,应对其设定矩阵进行检验,这里主要是计算其一致性指标IC,计算其一致性指标评估,最终获得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也就是IR。根据以上两个指标可获得一致性比例,如果此比例小于0.1,则表示判断矩阵具备一致性,可用于实际工作中,不过若是其结果大于0.1,这时就说明矩阵需要修改与完善。

3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轨道交通网络化运营成本控制措施

3.1 指标选择适当化

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化运营体系构建应选择适当的指标,着眼于层次分析法,则表明其最重要的是构建层次分析结构模型,也就是其相应的指标体系。而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系统包括行车管理、站务管理、票务管理、车站设备管理这四个方面,其属于一个有机系统,此类管理系统构建完成之后,再全面分析运营系统各个相关因素,比如运营指挥、运营控制、维修控制、车厂控制、车厂信号控制、人员秩序管理、站台秩序管理、卫生环境保持、广告招商服务、向导标识完备、车务部票务管理、票务稽查、财务管理等相关因素均作为方案层,其间行车管理与站务管理和票务管理、车站设备管理为准则层,从而深层分析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系统中各因素之间存在的关系,之后再根据实际情况构建层次分析结构模型图。

3.2 判断矩阵、一致性检验合理化

这里强调的是要依据AHP原理及其程度进行,且聘请专业进行各层要素重要程度的判断与比较。之后于1-9之间对各个元素进行打分,最终得到相应的元素重要性判断矩阵;再是把某层的元素与各层元素进行重要性单排序,这时就可得到某层元素相对于各层元素的重要性判断矩阵;还要采用yaahp0.4.0软件计算其各个层次的指标权重,再基于此进行严格的一致性检验。

3.3 层次总排序、一致性检验科学化

单排序一致性比例均小于0.1,这也说明其各个判断矩阵的一致性均可接受。同个层次中的层次单排序结果十分重要,其可计算出某层元素相较于另一层的重要性全权值,或者是获得与更多层的重要性权重,之后再对其进行总排序。而总排序强调的是同层次中的元素对目标层的重要性。

3.4 结构模型计算结果准确化

基于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系统层次分析结构模型计算获得的大量数据与结果,可快速判定运营成本运行因素,更能获得基准层中的因素于轨道交通运营体系的重要性排序,比如行车管理、车站设备管理、站务管理、票务管理。而轨道交通运营系统方案层排序是应急处理设备、运营指挥、运营控制、维修控制、配套设施建设、车厂控制、财务管理、自动售检票设备、卫生环境保持、车厂信号控制、站台秩序管理、向导标识管理、人员秩序管理、票务设备及其维修、车务部票务管理、票务稽查、广告招商服务、物资采购及其印刷,而这些排序均可体现轨道交通运营成本控制情况。

3.5 行车管理成本控制科学化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成本控制工作十分重要,行车管理及车站设备管理成本控制非常关键,且其站务管理工作亦不可马虎,票务管理更是十分重要的内容。不过具体而言,控制轨道交通运营成本时,应加强城市轨道交通运作效率及其业绩,且不断提高行车管理成本控制水平。相关部门应积极引进新型管理方法,促使其控制工作模式化。再是要加强培训,以便提升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根据实际情况构建培训制度,以科学的管理机制有效控制行车管理成本。

4 结束语

城市轨道交通为城市公共交通必要的主干线,客流运输量大,更是城市现代化建设中不可缺少的生命线工程,最终的建成运营与居民的日常出行、工作、生活息息相关。此类交通方式低能耗、低污染,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内容,其属于最大的公益性基础设施,可推动城市的进一步发展,亦可带动城市交通轨道周边区域的发展,从而推动城市繁荣,以便更好地缓解城市中心人口密集和住房紧张等方面问题,可有效改善城市绿化面积小、空气污染严重的问题,推动整座城市经济的飞速发展。尽管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发展快速,但其间仍存在诸多不足之处,这也说明探讨基于层次分析法的轨道交通网络化运营成本控制,对轨道交通建设水平的提升有着极大推动作用,文章分析了城市轨道交通特点,简述了层次分析法基本形式,探讨了基于层次分析法的轨道交通网络化运营成本控制措施,为轨道交通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1]周春燕.上海轨道交通运营成本控制刍议[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10(7).

篇2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城市交通;规划发展

随着我国城市发展脚步的加快,城市交通的发展却远远赶不上城市经济发展的脚步,出现了交通拥堵、资源短缺以及环境污染等许多问题,而这些问题也源于城市交通规划的不合理、技术水平比较落后,且没有按照绿色生态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要求来进行科学的规划,因此为了改变这种现状,就需要把可持续发展观念引用到城市交通规划发展中,这样才能有效的缓解城市交通发展中的不足。

1 目前城市交通规划的不足

我国城市发展步伐在改革开放后逐渐加快,可是城市交通规划和城市发展的步伐得不到同步发展,两者之间还存在着不小的差距,现城市交通却还存在着许多不足,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完善,城市道路交通已经出现了许多比较严重的问题,这些问题包括:交通拥堵、环境污染、资源浪费等,当然这些也和城市发展有关。人们最初所追求的高效、安全、经济、环保的城市交通系统并没有得到有效的建设,城市交通问题在不同的城市有着不同的体现,可以总结成如下几个方面:

1.1 城市交通规划目标单一

在传统的城市交通规划中只是为了满通的需求,所有的规划都是围绕着交通去进行的,对交通与土地之间的反馈没有进行规划,也就是说城市交通规划的目标就是侧重在了交通的建设中,尤其是交通设施的数量格外重视,系统的管理功能则不重视,造成资源、环境、交通之间没有形成有序的系统。

1.2 城市交通规划需求模式局限性强

目前,我国的城市交通规划的需求模式大多都是采用了西方“四阶段”的交通模式,虽然我们结合自身的国情对其进行了大量的修改与完善,但仍不能摆脱其思想的约束,形成了惯性思维,而这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化社会的发展需求,也就是说这种需求模式在当今的社会发展中存在着比较强的局限性,满足不了时代的需求。

1.3 缺少对城市交通规划实施的保障

城市交通规划的实施离不开一些保障措施,这些保障是来自社会的各个方面的,比如说政策、机构、资金以及管理技术等,在目前的城市交通规划中,对于如何规划的分析研究比较多,可是如何有效的实施,并对实施进行有效保障的研究相对的比较少,尤其是对实施的外部环境分析格外少。

1.4 没有从以人为本的观念进行城市交通规划

传统的城市交通规划中更多的是考虑机动车交通,没有考虑到城市交通所产生的根源其实就是人或物的移动,这样才有了城市交通,只考虑机动车的交通很明显就没有把以人为本观念引入到城市交通规划中,也没有对行人和自行车的交通进行妥善的安排与重视。

2 城市交通规划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提出就是顺应时展所需而产生的,从它诞生起就在社会发展中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也引导着社会发展向着更加科学、环保的方向,可持续发展思想强调两个基本特征,即可持续性和协调性,它的内在主旨就是处理好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这四者之间的关系,让这四者可以在协调、可持续、健康的状态下达到一个比较理想的状态。了解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就可以知道城市交通规划中可持续发展所起到的重要性,这也是为了处理好城市交通、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使其能够达到一个和谐发展的状态。

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它是被定义为:既服务于现代社会的发展,同时也是造福后代,为后代创造出更好结构合理的发展空间,可以说可持续发展的内涵是十分丰富,并不是简单的理解为对环境的保护和人类的和谐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可以概括为四个基本原则,分别是:发展、协调、质量和公平,这四项原则在实际的发展中有着深刻的意义,也就是说它打破了传统的资源开发利用模式,以提高资源的利用率,把粗放型增L转变为集约型增长,能把废弃物进行科学化的处理,改善环境污染情况作为目标。城市交通规范发展也不是当代的事情,它也是作为可以服务与后代子孙的重要建设项目,因此就一定要协调好资源、交通、环境之间的关系,不能在建设中不停的对环境和资源造成严重的破坏,这样不利于人类社会的长久发展,可持续发展在城市交通规划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3 可持续发展下城市交通规划的具体措施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环境的重视意识也逐渐增强,这就使得在城市建设中不能再单纯的考虑经济因素,而是要进行综合性的考虑,把人、资源、经济、环境等因素进行融合,在这发展的过程中寻求到一个平衡,而这个平衡就需要按照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思想来进行,这样才能满足各方面的需求,城市交通规划在可持续发展战略影响下,具体措施为:

3.1 改善城市交通结构

在目前的城市交通规划中,城市交通结构的规划主要就是围绕着路上交通来建设的,可是这种建设对环境和资源的破坏比较大,因此就需要对城市交通结构进行改善,把建设的侧重点转移到轨道交通建设上,轨道交通建设不但运输量大且速度也比较快,同时对环境的污染又是最小,可以有效对城市交通拥堵现象进行缓解,所以说在城市交通结构规划上要侧重在轨道交通建设上。

3.2 宣扬倡导绿色出行

城市交通给环境带来的破坏,最主要的就是机动车辆以及私家车数量的增加,这不但给城市交通带来了很大压力,同时也给环境带来了一定的污染,根据这样的现状在进行城市交通规划时,就要对绿色出行概念进行大力的宣传与倡导,让全民都参与进来,尽量在出行时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或者自行车出行,这样就可以有效的缓解城市交通的压力的同时也起到一定的环境保护作用。自行车出行是被公认为最环保最绿色的出行方式,应该得到大力的宣传和倡导。

3.3 大力发展公共交通系统

在城市交通规划中要把公共交通系统建设的比重提高,这是发展可持续城市交通的有力方法,而且随着城市交通系统的不断发展,公共交通将会在城市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它是小型汽车所不能比拟的,它在城市交通规划中越合理,进而资源的使用也就越合理,这对建设集约型社会起到了长久性的作用,因此要限制小汽车的发展,大力地发展公共交通系统,以此来改善城市交通结构,这样可以使得城市交通得到可持续发展的保障。

3.4 使用多方面手段来管理城市交通

城市交通规划可持续发展建议中可以采用税收、政策、管理等多方面来使大量的人员对公共交通系统进行利用,这样可以有效的限制城市资源的利用率,也能让城市交通的规划更加的符合时展的需求,也能保证城市交通和经济的稳定发展,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进行短期的规划。

4 结束语

由此可见,城市交通规划发展在可持续发展战略下有了新的发展方向,而这也是时代对城市交通发展的需求,城市交通与居民的生活息息相关,它为城市的经济发展作出重要的贡献,因此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规划是城市规划中的重要部分,只有不断地提高城市交通规划水平,在实践中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

参考文献

[1]侯亘,李小伟.关于可持续发展战略下绿色城市交通规划的思考[J].中国水运(下半月),2010(06).

[2]岳振中.关于可持续发展战略下的绿色城市交通规划思考[J].交通标准化,2014(02).

篇3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设备管理;思路

doi:10.3969/j.issn.1006-8554.2016.04.095

引言

近年来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发展越发迅速,尤其是2008年之后,我国采取的一系列为了抵挡全球性的经济危机而采取的拉动经济内需的手段,让很多城市都将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提上日程。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发展,也预示着城市轨道交通管理工作相比于从前更加重要,需要与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同时发展起来,才能够保证现代化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正常平稳运行。而在进行城市交通系统设备管理之前,需要明确城市轨道交通设备管理的概念和目标,了解设备管理的重要性,并熟悉设备管理的一般思路,才能够进行更好更科学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设备管理。

1现代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设备管理概述

1.1特点

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运营企业内部技术程度和运营成本比较高,服务的公众面积也比较广,因此企业必须要在遵循社会公众效益的前提下再去追求企业的自身利益。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营企业需要通过科学的管理模式,使社会公众效益与企业自身利益相挂钩,让二者共同发展的同时降低系统设备运营的成本,发挥最大的运营效果[1]。

1.2目标

从企业角度来说,设备管理是为了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但是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运营企业又区别于其他企业,需要将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服务功能和社会效益与企业自身的经济利益结合起来,多角度多方面的考虑,在降低运营成本保证企业效益的同时,保证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营效果。因此,需要企业内部做好管理,控制成本,同时保证设备平稳、正常的运行。

1.3重要性

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设备管理表面上看只是进行一种企业内部的设备管理,实际上轨道交通的设备管理不同于其他设备管理[2]。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设备涉及方面比较广,不单单是与企业有联系,而且还联系着城市居民与城市规划建设。因此,城市轨道交通的设备管理关乎众多的现代城市发展,关乎企业自身的发展,想要企业同步于城市发展和经济进步,就必须科学合理的对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设备进行管理。

2现代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设备管理的一般思路

完善的城市轨道交通设备管理体系可以保障城市轨道交通更加安全和稳定,因此,现代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企业必须做到对城市轨道交通设备的精细化管理,需要采用分层负责的方式,让每一层管理都深刻明确本层次的管理目标和工作目标,分配好权利和责任,并且建立严格的监督审查体制,将成本控制在合理化的范围之内,进行严肃的质量管理审核。在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设备管理过程中,不仅需要从安全可靠、经济共赢的角度来提升管理的价值,更需要从根本上对人员和策略等方面进行优化,进而提高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设备资源的利用率,并以计划和制度为核心,通过改善传统的管理模式,构建规范化的设备管理体系,从而达到整体优化现代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设备管理的目的[3]。

2.1合作管理

2.1.1政府合作政府是进行社会管理的职能部门,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设备管理企业想要得到良好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主要依靠政府主管部门的政策和精神支持。在进行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设备管理时,企业应当制定各方面的技术审核和生产标准用于监督和指导,不仅需要企业内部如此,同样也需要各种来自企业外部的监督,达到提高生产质量和降低成本的最终目标。而这些外部监督就需要通过与政府部门合作来实现,有了政府部门和各级职能部门的监督和指导,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设备管理企业将会发展得越来越稳定。2.1.2金融界合作企业的日常活动时时刻刻都需要资金支持,大多数企业都会在实际运营中产生各种各样的资金问题。因此,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设备管理企业需要与金融界的各类机构共同合作,保证企业在运行项目的同时能够获得稳定的资金来源。当企业有大型设备的管理或大型项目启动运营时,资金状况往往决定了整个设备管理维护的成败和项目整体质量与进度的优劣。在这些情况发生时,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设备管理企业不能够仅依靠自身的资产经济水平支持,现代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设备管理企业可以通过发行股票的方式在证券市场中筹募资金,这时企业与金融机构进行合作,不仅可以得到金融机构的专业指导,更会对企业自身的设备管理起到很大作用。2.1.3建设公司合作现代化城市轨道的建设过程几乎都是由各个专业的轨道建设公司设计建成的,这些公司在对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设备的安装、调试和维护方面颇有建树,也拥有其他公司没有的专业化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设备的检测维修工具。当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投入运行之后,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设备的管理企业仅仅是对相关设备进行日常维护保养,而遇到某些大型设备或专业性较强的设备需要维护、修理和更新改造时,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设备管理公司就需要依靠城轨建设公司的帮助来实现对设备的维护。因此,城市轨道交通的设备管理企业与建设公司合作管理的模式将是进行城市轨道交通设备管理的必经之路。

2.2相关硬件配套设施管理

2.2.1生产城市轨道交通设备管理企业主要的管理对象是生产设备,生产设备同样也是保证城市轨道交通系统顺利稳定运行的基本。生产设备的内容包括路轨、供电、信号、车辆等,在设备的选择方面,目前国家仍然规定由建设部门与设计部门共同决定,但是从发展的角度来说,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设备管理企业不应该只关注设备的管理,也应当参与到生产设备的选择中,从而保证企业能够发挥出更好的管理水平。2.2.2运输设备的运输一般从两个方面进行管理,首先是场内运输,场内运输主要有维修施工运输、线路现场运输和基地内部运输,在进行场内运输管理时,需要企业考虑使用液压车和起重机或者自行改装后的运输设备;其次是场外运输,主要采用汽车进行运输,汽车的用途可以多种多样,如工程车和人力车。运输设备的状况会影响使用效率和维修速度,因此,在运输方面,企业需要根据各地实际情况合理分配和使用运输设备。2.2.3安全安全管理是贯穿于整个设备管理系统环节中的重点。在社会进步和发展过程中,安全已经与技术紧密结合起来,成为确保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正常运行的关键所在。城市轨道交通四通八达,企业设备的分布也较为分散,企业在进行安全管理时,应当以事前防控和技术防范为主,杜绝安全隐患产生,防患于未然,因此企业必须建立严格完善的安全管理规章制度,进行严谨的安全监督,从而达到安全生产、安全管理的目的。

3结语

现代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设备技术含量高,更新发展速度快,因此企业在进行设备管理时难度相对较大。从设备管理本身的角度来说,企业在进行设备管理时需要与其他企业和机构进行长久合作,并且深化企业内部的设备管理体制改革,严格执行管理制度,各个企业也需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进行科学高效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设备管理。

参考文献:

[1]勒世玢.城市轨道交通运营设备管理综议[J].科技资讯,2012(32).

[2]谭乘明.城市轨道交通运营设备综合管理[J].都市快轨交通,2010(4).

篇4

  一、概述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升,对生活质量的需求也越来越大,所以大力发展交通运输业就成了必然。在最近几年,我国已经先后颁布了道路交通安全法、道路运输条例法规等多个交通运输管理条例,促使运政部门在管理交通运输上更加制度化,也为交通运输管理提供法律依据。但是随着交通运输发展的难度不断加大,也使管理难度加大,我国政府就必须要和相关部门结合着新时代市场经济发展需求制定出相应有效的交通运输经济管理方案,以保证交通运输网能有效发展。 

二、市场经济条件下交通运输与经济管理的联系 

从我国计划经济垄断体制结束之后,我国的经济发展模式已经步入市场化,同时也面临着来自经济区域化、经济全球化的挑战与冲击。改革开放后,经济发展的迅速,后期的城市相关基础设施的不断建设让交通运输行业获得了巨大的发展需要,交通运输的建设对建设地区区域经济的影响作用贯穿于整个建设过程中,两者之间也呈现出特别的相互联系性。 

1、交通运输行业带动了我国国民经济的整体发展,市场经济条件下可以说交通运输建设是我国经济起步腾飞的根本前提。从当前情况看,我国大部分地区经济活动的传递都是通过陆运、水运、空运三大主体交通方式来完成的,这是经济生产行为能够顺利完成的基础。目前,我国的交通运输节点在不断增多,网络遍布面积更为广泛,全体社会经济的经营与运作都需要交通运输事业给予强大的支持,其重要性日益突出。 

2、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交通运输行业正在大范围地涉及其他产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同时相关产业的经济增长必须要依赖于交通运输提供的便利性。在许多发达与欠发达的地区,对其经济发展程度的衡量都是以当地的交通运输建设状况为依据,交通运输网络的普及情况在较大程度上决定了地区经济资本的累计。先进的交通运输能够积极促进相关区域的经济管理;反之,落后的交通运输状况则会让当地发展不能突破狭隘的经济圈,进而抑制了经济资本的累积。 

3、投资者在制定投资方案时要对当地的基础交通运输条件进行考察,一般交通运输事业发达的地区具有强大的投资吸引力。从我国当前各地区的经济发展状态来看,如果具备了高效的交通运输条件,不仅中心地带可以享受外资进驻带来的经济进步,在交通运输能够触手的周围地区也能得到一定的经济惠泽。所以,在搭建交通运输网络工程的过程中,设计者需要具备一定的经济管理概念,以保证交通运输事业能够最大限度的发挥能效。 

从上述可以看到,市场经济完全摒弃了以往计划经济的固定供求关系,在此基础上采取了灵活的按需生产模式,这也成为当前我国进行各项经济生产项目过程中必然遵循的活动原则。 

三、市场经济条件下交通运输经济管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市场经济体制也在逐渐完善,同时各个行业都体现出了较强的经济发展速度。交通运输行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也在不断的完善自身的管理制度,推行适合自身发展的改革,并获得较大的进展。市场经济与交通运输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并且两者也是互相影响、互相促进的。所以,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对交通运输的经济管理必将会促进交通运输链和经济的发展。总的来说,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交通运输经济管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对交通运输的经济管理是时展的要求,近年来 

我国社会经济在不断的发展,从而促使各行各业都体现出了市场经济的属性,市场经济已经成为了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主流。而交通运输是我国的核心行业,为此更要不断加强自身的经济属性,由此可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必须要加强交通运输的经济管理,做好管理的改革和创新,从而使其更适合于当前社会经济的发展模式,推动我国交通运输业的长远发展。 

2、加强交通经济管理也是当前我国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交通经济管理在一定程度上来说也就是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做出了重要贡献。因为交通运输对于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决定了在进行经营体制改革中必须把交通运输行业作为一个重点来抓,做好了交通运输的经济管理工作,不仅仅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其自身经营体制的改革,还能够通过交通运输的基础服务属性促进其他各个行业的经济发展和体制改革,进而对于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可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做好交通运输经济管理不仅仅是当前社会时展的要求,还能够有效促进我国社会经济的良性改革和持续进步。 

四、加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交通运输经济管理应采取的对策 

1、加强政府对城市交通的经济管理的经济政治支持 

为了使我国城市交通得到快速发展,就必须要加强政府对其的经济政治支持,无论是财政支持还是政策支持,都是非常重要的。政府应围绕着城市交通相关问题,制定出相关的规则和管理条例,做好管理工作。鼓励群众乘坐公交车,尽量减少私家车的出行,这样能减少能源的消耗,也保护了环境,缓解了城市拥堵现象,减少了安全隐患。 

2、加大交通运输行业的内部管理力度 

要促进交通运输行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就要落实好内部管理工作。在实际的内部经济管理当中,必须在结合企业实际发展情况的基础上,制定出相应合理的经济管理制度和体系。此外,交通部门管理人员是核心工作主体,要确保管理工作的有效落实,还必须要加大对管理工作人员的专业化培训,提升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和综合素质,最终创建出一支专业化程度足够高的管理队伍,以促进交通运输业的长期稳定发展,获取更多的经济效益。 

篇5

早在1933年,当柯布西耶和他所领导的国际现代建筑学会在所拟定的《雅典》中明确指出"居住是城市的第一个活动"时,我们就已经明白,无论何时、何地,居住环境的质量紧紧关系着我们的生活质量,而乃至我们的生存!

1. 好的住宅区设计对人心情影响的重要性

一个城市最不可或缺的组成要素就是人,而居住区,可以说是人们休闲、娱乐、生活最主要和集中的地方,它包含了无数大大小小个"家"和"家庭",包含了人们众多的感情和寄托!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居住的需求从基本生理需求的满足逐步向心理与文化领域的更高层次推进,住区不单是居住的功能,同时也是人们思想与情感交流的地方。人们不但关注内部的居住空间,对居住的外部空间环境也越来越重视。充分营造一个好的、人性化的住宅区空间环境,对人的心情以及人们的生活将有着积极的影响。

2. 好的住宅区设计对整个城市形象的重要性

一般而言,城市建设用地平衡中居住用地比例在25%~30%左右,人均居住用地面积为20~24平方米/人,居住用地在城市建设用地中占着如此大的比例,足可见其对整个城市环境及形象影响的巨大。从1998年开始的房屋改革,促进了城市房地产业的巨大发展特别是住宅商品房。

所以无论从哪点而言,重视好住宅区的设计对整个城市设计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和意义!即使在现在看来,《雅典》中对居住情况提出的改进建议对我们来说依然是有着积极的意义和作用:"住宅区应该占用最好的地区,我们不但要好细考虑这些地区的气候和地形的条件,而且必须考虑这些住宅区应该接近一些空旷地,以便将来可以作为文娱及健身运动之用。在邻近地带如有将来可能成为工业和商业区的地点。亦应预先加以考虑。"

在每一个位宅区中,须根据影响每个地区生活情况的因素,订定各种不同的人口密度。

在人口密度较高的地区,我们应利用观代建筑技术建造距离较远的高层集体住宅,这样才能留出必需的空地。作公共设施娱乐运动及停车场所之用。而且使得住宅可以得到阳光空气和景色。

为了居民的健康,应严禁沿着交通要道建造居住房屋,因为这种房屋容易遭受车辆经过时所产生的灰尘、噪音和汽车放出的臭气、煤烟的损害。住宅区应该计划成安全舒适方便宁静的邻里单位。

二、设计人性化的公共空间

城市是人的城市,为人服务,供人居住于其中。城市是我们人口聚集的中心,因为它能为工作提供便利,为文化发展提供动力。城市是交流、学习和发达的商业活动中心,它聚集了成千上万的家庭,也汇聚了物质、精神和创造的能量。正因为"城市是相对于乡村而言的一种相对永久性的大型居民点",从城市产生那一刻起,公共空间就是城市组成要素中不可能缺少的一部分。从中国古代的市、坊、园林到当代的公园、绿地、步行街、广场等等、无不体现了城市公共空间在城市中的重要性。

在历史的进程中,公共空间用途的变化不是很大,公共空间总是被用作为聚会的场所、市场和交通空间。公共空间一直是人们相聚、互致问候的场所,一个关于城市和社会信息的场所,一个演绎重大事件的舞台:游行、狂欢、庆典、集会、行刑等,不一而足。这是因为在过去,大多数的活动都有赖于步行,城市在这三种用途之间形成了良性的平衡。行人能便捷地走到约会、交易和交谈的场所,并在途中观赏景致。这种城市的功能是在同一个平台的公共空间上产生的。

但是,在20世纪,尤其是在工业化国家,三种主要的使用公共空间的方式的前提条件发生了变化。新的交通、贸易和交流的方式从根本下打破了几个世纪以来人们使用城市的传统。19世纪末电车和自行车被引入城市,使人们有了更大的活动范围并使市区迅速扩张。20世纪初汽车的引进使交通模式发生了剧变。特别是在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的欧美国家,城市中的汽车交通快速发展,公共空间的范围和使用也随之而受到了影响。大量的机动交通没能与城市的传统功能和平共处,多少世纪以来一直平衡的城市功能被打乱了,开始不断产生新的冲突与矛盾!

在20世纪,城市作为市场也经历了剧变。小摊贩逐渐搬进了沿街道和广场四周的商店,然后又搬进越来越大的商场和超市,最后搬进了巨型的购物中心,它们开始逐渐远离市中心,即使是市区中设立的购物中心也完全是封闭式的,不再是公共空间的一部分。这类购物中心通常用着一条迷宫式的私有步道,联系小型广场和店面,而交易也就在室内进行。在这种情形下,所谓的"公共生活"以及购物的顾客实际上受到严格的控制,所有的活动和人际交往受到保安人员的监视。显然,这种市场已经从公共空间中脱离出来,成为了私有的领地。

20世纪也决定地改变了城市作为聚会和信息交流场所的功能。印刷及电子新媒体的快速而广泛的传播,使得向人们提供有关社区乃至全世界的无穷无尽的信息流成为可能。巡街大声宣读公告的人早已成为历史陈迹。与此同时,人与人之间间接交流的手段也不断出现,首先是电报,接着是电话、手机、电子函件和互联网。由小汽车和其他形式的交流通所带来的个人流动,以及廉价的长途旅行为人们相聚提供了新的机会。

城市作为居民相聚的重要场所这一传统作用完全改变了。而如今,这一现象也开始在中国的各个城市迅速蔓延。

在扬・盖尔和拉尔斯・吉姆松著的《新城市空间》中,他们通过对公共空间利用现状的分析,将城市分成了以下几类:

传统的城市--在这类城市中,聚会场所、市场和交通仍然在某种程序上得到平衡。

受侵蚀的城市--在这类城市中,某种单一的功能,通常是机动交通,以牺牲其他城市功能为代价支配了整个城市。

被遗弃的城市--公共空间和公共生活完全消失的城市。

复兴的城市--在这类城市中,人们以极大的努力在城市的三种功能:聚会场所、市场和交通空间之间寻找一种新的,切实可行的平衡。

而在如今的中国,在我们生活的城市中,机动交通和停车场渐渐蚕食了街道和广场,城市空间越来越小。随着其他限制和诸如废气、噪声、视觉污染之类对人体有害因素的增加,城市生活在慢慢消失了。步行不再是一件乐事,甚至令人望而却步。由于缺少空地和环境恶化,在公共空间中休闲也不再可能。而最后的结果就是在城市中只存在最必需的步行交通,这还不得不与行进中和停着的汽车争抢道路。

尽管无数的研究证明,城市的质量与公共生活之间存在着明显的依存关系,可在我们的城市发展和政府的政策中机动交通却越来越处于支配的地位。我们要做的究竟应该是对抗机动交通的发展、通过抑制机动交通的发展来保留和复兴人性化的城市公共空间还是在依旧大力发展机动交通的同时开辟一条全新的道路、通过一种全新的方式来创造一个全新的、属于未来的人性化城市公共空间呢?我们所追求的究竟是眼前的利益还是长久的可持续发展呢?

三、城市滨水地区设计的积极作用

人类离不开水,谁也不可能否定这句话,至少到现在为止!人类的历史见证着人类的发展,正因为有了水,才有了人类一步步的发展。从人类的起源到四大文明古国到如今的国际大都市;从"逐水草而居"到四大文明古国沿河流形成的自己的文化:埃及的尼罗河、印度的恒河、巴比伦的两河流域、中国的黄河和长江,正是这些河流,孕育了我们的人民和文化!

依山傍水,临水而居,临水地区往往是一座城市发展最早的地区,人与水和谐共生,关系融洽;在中国古代城市,不少滨水区都曾经是异常繁华之处。然而伴随改革开放和工业的发展,滨水地区因其交通优势,成为工业、港口的聚集区,空前繁荣,对经济效益的狂热追求往往造成对环境的破坏;而随着经济结构的转型,重工业的衰退,许多城市滨水地区都走向了萧条、衰落的境地,但随着"以人为本"价值的回归,也伴随着城市经济发展、环境改善的要求,滨水地区终将会再次成为城市的重要区域,承担起城市的重要功能,变成环境优美,公共活动集中的。

在有关"城市滨水地区发展"的相关研讨会上,就把的发展方向及其所能起的作用进行了概述:

1. 历史保护;主要针对至今仍有重要历史价值的城市滨水地区,重在修缮、复原,维持原有格局,保护历史风貌。

2. 改造及再开发;由于城市的发展,原有的滨水地区相对于城市的区位、其形态、职能等均发生了变化,滨水地区在城市中的作用需要重新定位,需要对其进行改造、再开发等,使其成为城市的重要场所。

3. 新区开发;随着城市的拓展,城市化地区的扩大,原有的并不承担城市重要功能的滨水地区,需要从头开始,创造出一个满足现代城市功能、市民生活需要的滨水地区。

4. 经济发展;创造拉动全市经济发展的契机,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等;

5. 空间整合;通过城市设计建构完整的滨水公共空间,完善整个城市的公共空间体系;

6. 景观环境;改善滨水地带环境,提升景观品质,创造更吸引人的城市环境面貌以为城市的各项功能服务。

在《大不列颠百科全书》中对城市设计所作的定义是:"城市设计是对城市环境形态所做的各种合理处理和艺术安排。"

英国城市设计家弗・吉伯特(F.Gibberd)在《市镇设计》(TownDesign)一书中指出:"城市是由街道、交通和公共工程等设施,以及劳动、居住、游憩和集会等活动系统所组成,把这些内容按功能和美学原则组织在一起就是城市设计的本质。"

芬兰著名建筑师沙里宁(E.Saarinen)在《论城市》一书中对城市设计含义归纳为:"城市设计是三维空间,而城市规划是二维空间,两者都是为居民创造一个良好的有秩序的生活环境。"

城市设计是与其他城镇环境建设学科密切相关的,关于城市建设活动的一个综合性学科方向和专业。它以阐明城镇建筑环境中日趋复杂的空间组织和优化为目的,运用跨学科的途径,对包括人和社会因素在内的城市形体空间对象所进行的设计研究工作。

篇6

关键词: 城市道路节点;规划设计;理论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 A

在我国迈进新进程,经济水平日益发达的今天,也带来了很多难以解决的问题,其中交通问题就是最难解决的问题之一,由此人们投入的关注度更高。这个交通问题的产生和我国人口密集有一定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国的经济高速发展,是我国发展进程的挡路石,将我国当前交通问题解决才是现今的我们努力的重点,其对我国发展有着重要意义。由此可以看出为了解决这一难题,加强对道路节点的工作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就城市道路节点规划设计理论与方法研究进行论述。

1.道路节点规划设计

1.1城市道路节点规划设计

在城市道路网络当中占的比重最大的就是道路节点,其设置可以解决道路堵塞的难题,但是其的设置也要有规划,很合理保护路径,它在解决交通问题上非常有用。但是有很多人都不太了解道路节点,我们可以将其与路段进行对比,才方便记忆。他们在大体上是相同的,只有一些特别的时候其的作用是不同的。比如说一些特征在节点上就是非常普遍的,但是在路段上就变成了特殊的,因此可见,了解城市道路节点规划设计理论与方法研究的重要性。我们也可以把城市道路看成一种交通设施,只不过其是在路面上的。我们在不同的地方,由于其特有的地域情况,对道路的要求也不尽相同,像交叉和连接都要与实际情况相符,作出最适合当地情况的道路。我国现在使用的节点大都是几种固定的形式,其的特点各不相同,适用于人们对道路的不同需求。同时,我们也不能随意对道路进行设置节点,而是建立一个非常健全的城市道路体系,才能真正保证道路通畅。

1.2道路节点规划设计发展现状

在出现道路阻塞之后,人们才知道道路规划的重要,并且现在还没有完全的解决。现在我就为大家论述下节点的发展历史。在之前,人们的代步工具是马车,但是也不是人人都支付的起的。这就导致在市区的人口密集,虽然会出现阻塞的现象,但是还没有达到严重到无法行走。可是随着人们生活变好,经济实力增强,可以在代步工具上花费更多的钱。我们对道路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交通工具的改变也使得我们对交通设施的要求提高。在几年前,人们没有充分道路规划的认识,只是单纯的认为是对交通量的估计。发达国家在之前也就道路问题进行研究,但是没有认识到其重要性,只是为了能够保证道路的交通运输进行好。因此,那时考虑不够全面,只关注了交通容量。直到人们知道土地使用和交通需求有着某种关系后,人们的研究才不再局限于对交通量的研究,而是对不同的土地使用对交通的需求不同进行更深入研究。之后这方面的规划就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出来,其的萌芽阶段我们可以看出是若干土地使用和交通运输的调查工作的出现,之后交通规划也终于产生了,其后更是不断细化出各种规则。交通发生预测、交通分布预测、交通方式划分和交通分配四阶段法的交通规划理论是依靠资料调查和模型的建立才产生的,具体的方案设计是在交通分配的基础上,发现现状路网对规划年份预测流量的供求矛盾所在,为现状路网的改进提供依据,然后由多个规划者综合考察交通、社会、经济、地形地貌、城市风貌等各方面的因素,根据所考虑的重点不同而提出多套方案,然后用数学评价模型对各套方案进行分析评价,选出其中最优的一个作为最终的方案。其缺点是在有限的方案里进行优选,难以得到真正的最优方案。但是,目前我国由于在经验和理论上都比较缺乏,导致现在的城市道路节点规划设计的方案还不太完善。由此造成一些节点的存在位置不太适合,并随着我国交通业的发展而逐渐暴露出来,因此我们要对其进行研究,真正了解他们之后找到最适合的方法进行调整,是我国的城市道路节点规划设计理论与方法越来越全面和适应社会。

2.城市道路节点的本质与道路的连接体系

本文所研究的城市道路节点是城市道路间的交叉点和连接点,是指路段之间

的衔接部位或是道路之间的交结处,它是城市中纵横交错的道路间的必然交叉和

必要连接的产物,在需要时可以进行连接,不需要时交叉也必然发生。将同一地面体系上的交汇道路进行立体分离的代价是极其昂贵的,而平面交叉方式又因时空资源的共享导致交通流间的相互冲突,致使机动性和通行能力降低,从这方面意义上讲,城市道路节点是城市道路网中的阻碍点,它的存在是城市道路交通不畅的关键症结所在。实际上,道路间的彼此交叉通过所造成的直行冲突是问题的关键,非立交不能完全解决,而转向时的分合流冲突则通过调整车道数可以得到解决,至于直行与左转间的交叉冲突则是由于对向分行的道路寓于一体所致,如果道路都是单行线,那么左右转在本质上便没有了区别,只是不同的转向连接于不同方向的道路,但这种路网同样会因密度的增大而增加节点数量,而单向性又会增大非直线系数。无论是经济上的还是交通便利性上的原因,单行线道路布局方式都不是最佳的选择,它只能作为现状路网缺陷的一种改善措施,在路网密度较大的局部区域内实施。

3.城市道路节点规划设计理论与方法研究的重要性

从字面上我们就可以对节点进行理解,因此城市道路节点并不难被理解,就是道路在一起的连接点和交叉点,但是这一点是非常难以控制的。在最早的时候道路节点是没有任何限制的,但是因为很多道路都经过这一点,这个点被使用的重复率增加,就会发生冲突,导致这里可能是一个事故频发区,这也是我们一直想要改进的。我们可以看出节点对于道路交通既有好处,也有坏处,像一把双刃剑,需要我们好好进行把握。正因为节点的特性,就导致这地段的车辆非常密集,发生的冲突也会比较多。车辆的密集带来很多坏处,人们的时间大部分都被浪费在等车,这也是城市发展的一大障碍。很多条道路交集的地方就是节点,更贴切的对其进行形容就是“咽喉”,我们可以应用这些节点进行路径的更改,保证我们在通行当中顺利,并且能够解决道路阻塞的问题,促进我国城市未来的发展。经过上面我们的论述,我们可以发现节点对于我们的日常生活真的是非常重要。因此,我们对节点进行了研究,为了能够将其更好的应用在我们的生活当中,为我们提供更多的方便。节点的作用非常大,小到关系每个车辆,大到关系我们的城市发展,其所担当的使命也越来越大。交通发达也意味着城市发达,因此我们要注重城市道路节点的设置。

结语:总的说来,在道路当中节点是不容忽视的基础环节。目前,我国交通业大力发展,城市道路节点规划受到广泛关注。因此,我们必须要加快我国当前交通问题解决,其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关键,对推进我国现代化进程也有着重要的意义。走进21世纪这个新纪元,解决我国当前交通问题所带来的社会现象才能更好实现我们的梦想,走向更加美好的明天。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人防工程;建设;重要性;

我国对人防工程建设贯彻“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与城市建设相结合”的原则进行同步建设,随着城市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和建设规模的扩大,以及合理的加大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防空地下室建设已成为当前和今后新建人防工程的主体。随着国防观念、人防意识明显提高对新建和既有人防工程的重要性认识也进一步提高了。

一、人防工程建设的历史与现状

人防工程在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始于防备空袭而建造的人民防空工程。从1950年开始,受当时国际国内环境的影响,全国修建了不少防空工程,但当时都是以备战为目的,所以缺乏整体规划与设计,功能单一,质量低劣,布局与城市建设脱节,人防工程约占地下建筑总数的一半以上。1978年,第三次全国人防工作会议提出了“平战结合”的人防建设方针,1986年国家人防委、建设部在厦门联合召开了“全国人防建设与城市建设相结合座谈会”,进一步明确了平战结合的主要方向是与城市建设相结合。人防部门于80年代初开始以平战结合的形式,或对一些早期人防工程进行改造,或新建一些具有商机的人防工程,发挥人防工程的综合效益。80年代末,随着经济建设的迅速发展,高层、超高层建筑在全国各大中等城市拔地而起,地铁工程、地下行人街道、地下商场等地下建筑物的大量兴建,人防工程建设逐步走向与城市建设相结合的道路。特别在经济发达的地区和城市,繁华的商业地段成为地下空间开发的热点和焦点,其地下空间的利用离不了以防灾救灾为目的的人防工程。

平战结合最初缺乏有计划指导和开发,使用项目多系仓库、会议室、活动室之类,使用情况也不稳定,属临时性使用居多,有些单位时用、时停、地面房子紧时就用,反之就不用 。早起的人防工程形式比较单一,装修也相对简单但是随着经济发展国家开始对人防地下室进行在装修,加固改造。建设单位也逐渐认识到地下空间资源开发利用的重要性,将过去交纳易地建设费的做法开始改变到自觉地建设人防工程用于住宅小区的自行车、汽车库上来,既解决了市民停车难的问题,又美化了周边环境。使人防工程的利用率大幅上升。

二、人防工程建设的重要性

1.人防工程在战争中的重要性

民用建筑人防工程的作用,也就只能起到常规武器的打击防护作用。在一些先进武器面前可以说是豪无用处,但是,国际保护公约中规定战争不打击平民住宅。对那些造价昂贵的新式武器,用在平民建筑上也是极大的浪费。如美国的新式武器可以钻地炸毁十几米、甚至几十米厚钢筋混凝土结构。显而民用人防工程在新式武器面前只是个摆设。因此,一些人防工程对敌人的航空导弹等精确制导武器,若不考虑直接命中的问题,也能完成抗敌打击,保障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任务。同时,人防地下室对防爆炸冲击波、生化武器、核武器次生灾害在这些方面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人防工程建设应遵循战术技术要求,坚持质量第一,地下建筑与地上建筑相结合,在通信方面也要互补,使指挥通信工程结构完整,功能完备,同时,信息作战支持能力强,安全保密水平高,做到软、硬件共同发展,指挥要素功能完善,建立起上下贯通,左右互联,平时一定要注意维护,一旦战事来临,要求畅通无阻,具有快速反应能力的指挥控制情报系统网络。

2.人防工程对城市发展的重要性

经济技术的发展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变,生活节奏随之加快、人口与日俱增使得城市交通压力越来越大。舒缓交通压力已成为城市地下空间开发的主要原因。例如建设多种形式的地下行人街道、隧道等地下工程,使城市交通上下交错,形成立体式交通体系。城市发展全面向地下延伸,是城市现代化建设的鲜明特征之一。立体化交通使地铁的客流量越来越大,利用地铁人流及地下行人街道发展商业已在大中型城市中出现。商业活动的丰富改善了地下空间环境,改变了人们对地下空间的传统观念。比如天津滨海新区的于家堡金融区地下商业空间坚持“倡导公交、鼓励步行”的理念,规划设计了两纵两横共4条地铁线,和一条连接北京、天津的城际高速铁路,为于家堡金融区提供便捷顺畅的公共交通环境,以立体交通网带动人流循环,同时配套设计了丰富的地下空间和地下商业街。减少了机动车的使用,降低了化石能源的消耗,为金融区提供一体化的低碳交通体系。负一层设置为主题商业,与负二层的轨道交通层相连接,不仅承载区域主干交通的作用,更大大扩充了区域功能,聚合人气,形成商业活力带。以地铁换乘枢纽为中心,将地下商业街、步行街、停车场等全面连通,大大提升地下空间商业潜力。

3.人防建设对国家安全的重要性

就目前新的国际形势来看,国际局势不算太稳定。国际局势正向大纵深多极化方向发展,小国之间的动乱及争议较为紧张,世界上的几个大国之间的关系也无时不在变化。同时,我国周边地区还存在着一些不安定因素,对我国安全构成了现实的和潜在的威胁。就今年3月13日发生的,缅甸军机炸弹落入中方境内,造成云南省临沧市耿马县孟定镇大水桑树村正在甘蔗地作业的无辜平民4死9伤事件。应该看到,现在不打仗,不等于将来不打仗;大仗打不起来,不等于小仗也打不起来。“3・13”缅甸军机将炸弹投入中方,不仅侵犯了中国,还给中方和平边民生命、财产造成不可挽回的严重损失。因此,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保持清醒的认识。人防建设是百年大计,与国家安全利益直接相关,我们决不能因形势趋向缓和而放弃必要的戒备和准备。

结束语

在战争时期一些重要设施是敌人轰炸的重点目标,因此大中型城市所面临的战争威胁更大。所以,相应的这些城市的人防工程也承担着更为重要的任务。对于一个具体的城市来说,城市的不同区域所面临的威胁程度也是不一样的,例如战略设施比较集中的地方,所受的威胁会更大一些,而那些缺少战略目标的区域,所受的威胁也会相对较小。因此,进入新时期,我们要切实提高人防建设水平,针对未来高科技局部战争,逐步完善人防工程建设规划,是我们今期乃至今后一个时期工程建设的目标,同时也是当今人防建设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赵挺生.龙奋杰.关于地下空间开发结合人防工程建设的认识探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4,21(4)

篇8

在生活、工作中地铁扮演的角色愈加重要,是人们出行选择的最佳方式。地铁在便于生活同时,还存在诸多安全隐患。如何确保地铁运营安全已经成为当前各级部门关注的首要问题。为此,本文主要对地铁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地铁安全管理体系的建立与地铁运营安全管理措施进行了分析与探究,以期有效提升地铁运营安全性能,推动地铁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地铁工程;地铁运营阶段;安全管理;措施;重要性;安全规章

现阶段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发展速度越来越快,政府对城市轨道交通发展极为重视,明确提出必须逐步构建以城市轨道交通为骨干的城市公共综合交通体系,建立安全便捷、可持续发展的城市轨道交通模式,以此为公众提供更好的服务。字北京地铁一期工程于1965年建设后,通过几十年的快速发展,到2015年,全国地铁运营总里程将达3000公里。而2020年,将有40个城市建设地铁,总规划里程达7000公里,是目前总里程的4.3倍。针对轨道交通发展问题,运营安全管理工作也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1地铁安全管理的重要性

作为一项复杂性工程,地铁由土建、设备等系统组成,企业健康发展的前提为“安全第一”,伴随地铁安全管理模式的不断完善,将地铁安全管理理念充分融入地铁运营管理,并结合线路实际情况及当地环境,才能确保地铁运营的安全性。第一,作为地铁最大服务载体,运营服务任何故障都会得到媒体、群众的重视,将对地铁运营造成极大的社会压力,并严重影响到地铁的整体形象。基于此,必须制定安全规范,对各项运营安全工作措施加以落实,只有这样才能打造平安地铁。第二,作为地铁运营安全工作的主要保障群体,员工工作态度、效率能够将运营服务的高品质体现出来,企业生存、发展和员工息息相关。通过对员工安全意识、工作技能进行有效提升,及企业安全氛围的合理培育,能够形成良好的安全文化氛围。第三,地铁运营事故中人为因素所占比例为98%,可对事故链与风险源进行主动控制,达到安全隐患消除的目的。地铁运营单位需对事故、故障处理能力最大限度提高,达到“三个最低”,即最大限度降低安全风险发生率、安全风险损失、安全干扰。

2地铁安全管理原则

作为地铁系统管理的重要内容,安全也是社会关注的焦点。在科学技术水平不断提升与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前提下,地铁安全管理水平高低与国民经济增长、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具有密切联系。为保障乘客、员工安全,需遵循地铁安全管理原则,建立与健全地铁运营安全管理制度,将安全管理贯穿于地铁管理各个环节,以此达到地铁运营安全管理目标。(1)目标性管理。在相关法律法规作用下,树立正确的安全管理意识,明确安全管理目标,并选取科学有效的管理机制,对各业务范畴安全表现不断提升,保障乘客、员工的人身安全,实现地铁运营单位安全管理目的。(2)动态性管理。作为单位运营管理的重要构成部分,安全管理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系统科学。动态安全管理要求地铁运营过程中,安全跟踪、预测与控制现场危险源的相应措施,并建立与健全各级安全生产责任制,对全体员工实施全方位、全过程的管理,将安全责任落实到个人,严格执行其职责,才能达到安全生产管理的最终目的。(3)制度性管理。遵循“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原则,公司和部门、部门和下属各组,需进行《安全生产与安全维稳工作责任书》签订,落实安全责任。在安全政策要求下,需进行安全区域的合理划分,并对责任人加以明确,通过区域安全责任人对某个区域安全进行监管,并对区域隐患整治工作加以落实。

3地铁运营安全管理的措施

针对地铁运营安全影响因素较多的现状,为提高地铁整体安全性能,要求相关单位必须重视地铁安全管理体系建设,并在目标条件明确的前提下,利用安全规章、安全网络与检查制度等措施达到预期目标。安全管理水平的不断提升能够推动地铁事业的高速发展,并在实现市场有序性的基础上,达到地铁单位经济效益最大化。

3.1安全规章的建立与完善

作为推动运营安全工作的重要保障,需对安全规章制度加以完善。作为管理工作的前提条件,规章制度建立的科学性、全面性、有效性,是安全生产有章可循的保证。地铁运营通车前,应做好安全规章制度建立,通过规章制度对员工工作行为加以约束,指导员工安全生产。在符合安全法规的前提下,需进行各类安全制度的制订与实施,如《安全生产管理办法》、《安全奖惩办法》等。

3.2三级安全网络的建立

地铁运营管理中,应始终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原则,对《安全生产法》全面贯彻,以此对安全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与科学化加以强化。落实安全责任,将安全管理网络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形成完善的网络化安全监督管理体系,由上到下逐层提升工作人员安全意识,并在员工考核内容纳入安全生产目标,形成良好的安全管理氛围。

3.3安全检查制度的建立

作为提升地铁运营安全工作的重要内容,必须建立安全检查制度。按周、旬、月、季、年等定期对地铁安全管理现状加以全面监督检查,并有效结合检查和专项抽查工作,以自查自纠为主实施安全检查,并做好落实工作,如落实任务、人员、经费、质量及时间,根据规定时间完成整改规划。作为一种动态管理,安全管理具有发展、变化的特性,为与管理活动相适应,必须对控制办法进行总结,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安全管理水平。

3.4提升人员安全素质

实施安全技术措施,必将对劳动条件加以改善,必将对施工人员积极性加以调动,进而达到提高工程经济效益的目的。在安全管理中,应重视工作人员素质培训工作,根据企业安全管理制度相关规章及自身管理能力,进行安全管理人员的合理配置,确保其配置数量的合理性及业务素质符合安全管理需求,加大培训力度,全面提升员工的整体素质。

4结束语

综上所述,作为服务于人民群众的城市公共交通构成部分,地铁优势主要集中于容量大、速度快、时间短、安全性高等。为大众出行提供了便利,更推动了城市化进程,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的重要保障。为此,本文在全面分析地铁安全管理重要性的前提下,通过建立与完善地铁安全管理体系,提出了行之有效的管理措施,为实现地铁运营安全、提升安全管理水平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作者:张红欣 李贝 单位:郑州市轨道交通有限公司运营分公司

篇9

关键词:城市规划;城市设计;重要性

前言

在当前社会,想要建设一个良好的城市环境必须要有一个统一、科学的规划,并且在逐步推进的过程中,按照既定的规划来进行建设。城市规划主要在于它确定并完善了城市未来一段时间的发展方向,并合理有效的协调社会各方面的关系,使各种因素能协调、合理、统一的发展,为人们的居住、工作、交通、休闲、娱乐创造出良好的发展条件。

1、城市规划与城市设计概述

1.1、城市规划

城市规划是针对城市形体和空间环境的整体考虑、安排及设计,是对人类生活空间秩序的创造,它把各种建筑物、街道和公共工程设施等按照其使用功能,运用艺术品味的美学观结合在一起,是一个城市的经济、文化和人们精神面貌的直观体现。城市规划的根本在于为人们创造出高质量的城市生活环境和精神环境,让人们感到高效、快捷、融洽、干净卫生。要想了解城市规划,必须要先了解城市空间的内容分类。它不仅包括城市整体的设计,还有城市街道、商业区、娱乐设施区、居民区、历史遗迹保护区、园林等小范围的设计,以及绿化地带的设计、生活设备等设施的设计。只有设计好这些空间,相互协调发展,才能使城市外观更加美丽、人们的生活更有活力、精神文化更有魅力。尤其对于各种宾馆、图书馆、电影院、医院、学校等公共建筑,以及居民区建筑、各类工厂建筑等,它们构成了城市生活环境的主体,不仅满足了市民生活、居住、工作等条件,而且是一种历史文化沉淀,是一个城市的经济文化水平和市民精神面貌的体现。

1.2、城市设计的发展

城市设计工作的主要研究对象是城市,包括城市建筑形态、景观设计、城市项目规划等多方面的内容。城市设计这一概念的具体出现时间在1950年,那时的人们对城市设计的认识还没有得到完全的统一,不同学者对其的解释各有不同。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解释主要有三种:一种是查理士・埃布尔拉姆斯所认为的,城市设计是一种对城市形态和机能有着约束作用的规则,城市中所有建筑的结构和造型都应该按照其规则来修筑和建设;一种是由乔拿森・巴挪特所提出的,城市设计是城市造型打造的一项基本工作,其主要目的是为了向本城市之外的其他城市或其他国家展露自己的城市印象美和整体美;最后一种则是由富兰克.艾尔摩提出的说法,他认为城市设计只是人类多种艺术设计行为中的其中一种,其目的不只在于向外界展露自己的城市美,还在于将城市环境中的诸多建筑,如住宅、商店、工厂等进行妥善的安排,使其能够满足人类在生活、经济以及审美价值等相关方面的实际需求。

2、城市规划中城市设计的重要性

2.1、住宅设计

2.1.1、住宅设计对人心情的影响

在一个城市建设中,住宅设计极为关键和重要,一个城市在发展中最为关键的要素就是人,而人在生活和工作中都离不开住宅这一基本物质要求。住宅区是人类生活时间最多的场所,其不仅包含了人们生理上的需要,还包含了人们的休闲、娱乐和生活等基本要求。一个住宅小区的建设是多个家庭和家共同构建形成的,其包含了众多人群的感情和心理的寄托。随着近年来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在生活中对于住宅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与认识,有传统的物质需要理念逐步朝着精神需要理念进行转变和优化,也给人们的住宅就爱你设提出了新的标准与要求。在目前社会中,人们对于住宅的需求不但关注内部的居住空间,对居住的外部空间环境也越来越重视。充分营造一个好的、人性化的住宅区空间环境,对人的心情以及人们的生活将有着积极的影响。

2.1.2、好的住宅区设计对整个城市形象的重要性

一般而言,城市建设用地平衡中居住院用地比例在25%.30%左右,人均居住用地面积为20立方米/人~24立方米/人,居住用地在城市建设用地中占着如此大的比例,足可见其对整个城市环境及形象影响的巨大。所以无论从哪点而言,重视好住宅区的设计对整个城市设计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和意义。

2.2、设计人性化的公共空间

城市是人的城市,为人服务,供人居住于其中。从城市产生那一刻起,公共空间就是城市组成要素中不可能缺少的一部分。从中国古代的市、坊、园林到当代的公园、绿地、步行街、广场等等、无不体现了城市公共空间在城市中的重要性。在我们生活的城市中,机动交通和停车场渐渐吞食了街道和广场,城市空间越来越小。随着其他限制和诸如废气、噪声、视觉污染之类对人体有害因素的增加,城市生活在慢慢消失了。步行不再是一件乐事,甚至令人望而却步。由于缺少空地和环境恶化,在公共空间中休闲也不再可能。而最后的结果就是在城市中和停着的汽车争抢道路。

尽管无数的研究证明,城市的质量与公共生活之间存在着明显而的依存关系,可在我们的城市发展和政府的政策中机动交通却越来越处于支配的地位。我们要做的究竟应该是对抗机动交通的发展、通过抑制机动交通的发展来保留和复兴人性化的城市公共空间还是在依旧大力发展机动交通的同时开辟一条全新的、属于未来的人性化城市公共空间呢?我们所追求的究竟是眼前的利益还是长久的可持续发展呢?

2.3、城市滨水地区设计的积极作用

城市设计所包含的内容之中,滨水地区设计对城市的发展和建设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促进作用。下面笔者主要对滨水地区的发展方向及其所能起的作用进行相关概述:

2.3.1、历史保护

主要针对至今仍有重要历史价值的城市滨水地区,重在修缮、复原,维持原有格局,保护历史风貌。

2.3.2、改造及再开发

由于城市的发展,原有的滨水地区相对于城市的区位、其形态、职能等均发生了变化,滨水地区在城市中的作用需要重新定位,需要对其进行改造、再开发等,使其成为城市的重要场所。

2.3.3、新区开发

随着城市的拓展,城市化地区的扩大,原有的并不承担城市重要功能的滨水地区,需要从头开始,创造出一个满足现代城市功能、市民生活需要的滨水地区。

2.3.4、经济发展

创造拉动全市经济发展的契机,创造更多的的就业机会等。

2.3.5空间整合。通过城市设计建构完整的滨水公共空间,完善整个城市的公共空间体系。

2.4、景观环境

整个城市的发展,就是人们自觉不自觉对居住环境改变的过程。现代社会,人们越来越重视居住环境的舒适性,因此现代城市中,景观是非常重要的构成部分,在哪一片区域,怎样布置,布置什么样的景观,交通如何,配套设施如何等等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因此在对城市进行规划时必须要对有一个整体的概念。在社会日益发展、物质日益丰富的同时,我们不应该被表面的物质生活所蒙蔽了双眼。可持续发展和人性化,才应该是我们所追求的最高标准,高于一切的最高原则,不然,最终毁灭人类的将会是蒙蔽了双眼的我们自己。

3、结束语

在城市设计中,往往因为建筑设计与规划设计由于设计中的不协调所造成一些缺憾,这个是完全可以采用科学的设计来避免的。但是城市设计中,只有加强两者在实际工作中的沟通联系,才能取得规划设计和建筑设计的和谐统一,最终达到社会、经济等方面的良好效果。城市设计是一个极其广泛的设计,包含了从空间到时间、从形体到文化、从物质到精神层面的每一个过程。但无论城市设计如何定义,城市设计的本体是城市,而城市的本体是人。城市是人的城市,为人服务。无论何时何地、无论世界怎么发展怎么改变,这会是不变的主题,在社会日益发展、物质日益丰富的同时,我们不应该被表面的物质生活所蒙蔽了双眼,可持续发展和人性化,才应该是我们所追求的最高标准,高于一切的最高原则。

参考文献:

篇10

关键词:轨道交通 上盖开发 CBD

一、 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与上盖开发的重要性

随着交通压力的不断加大,我国各大城市都在进行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开发。而随着轨道交通线路的不断增加,相应的承担轨道交通车辆维修、养护以及检修的城市轨道交通的用地总量也在增长。从我国现有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发展趋势来看,城市轨道交通上盖的合理开发和利用,将会对城市的整体风貌塑造以及轨道交通服务功能的扩展产生积极的影响。城市轨道交通是承担城市主要交通运输能力的重要交通工具,轨道交通上综合体的功能已经远远超过传统的各类单纯交通工具。轨道交通综合体上盖部分已经成为城市功能的重要组成。一个完整的城市轨道交通综合体,应该起到提升城市区域价值的作用,同时也要成为城市的经济增长点。

二、 城市轨道交通上盖开发模式

在研究城市轨道交通上盖开发模式过程中,可以广泛的吸取国内外的成功经验,如法国、日本、香港以及国内一线城市的现有案例,这些成功案例都证明了城市轨道交通的上盖开发是适合轨道交通发展以及城市更新发展的有效途径。目前,国内外较为接受和普遍应用的开发模式有TOD模式、RBD模式和TBD模式三种:

(一) TOD开发模式

所谓TOD开发模式是现有城市轨道交通沿线的站点以及设施用地开发中较为广泛接收的开发模式。TOD是指以公共交通为导向、以交通换乘站以及核心的商业区为中心,以合理、适宜的步行距离(一般为600米)为平均半径的范围内所进行土地合理的混合应用模式。TOD模式的理想型业态是,从轨道交通换乘站向外以此建设形成商业区、商务区、城市开放空间以及公共设施、居住区。这些功能都要混合的布置在离轨道交通站点中心平均600米的适宜步行的范围内。这样做的目的就在于要保证在该区域内的所有使用者,如居民、商务商业人流,都能够方便的通过轨道交通到达目的地。

(二)RBD开发模式

城市轨道交通上盖开发的RBD模式是“Recreational Business District”的缩写,可以翻译为“游憩商业区”。根据StephenL.J.Smith对于RBD的定义来看,RBD原本的释义为:建立在城镇与城市里,由各类纪念品商店、旅游吸引物、餐馆、小吃摊档等形态高度集中形成,吸引了大量旅游者的一个特定零售商业区。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到九十年代初,国内外学者开始重视到城市旅游规划的问题,RBD的含义也扩展到与城市旅游以及轨道交通上盖开发的相关研究中。许多学者试图通过RBD来解释城市中以旅游者为导向的城市功能应该要如何进行布局与分布的问题。著名学者Show&Williams(1994)从分析城市在旅游业中的重要性人手,提出城市在空间和功能上集中了各种设施与吸引物,布局于最能满足旅游者与当地居民需要的地点上,最终形成RBD。

从以上分析来看,RBD的形成需要一个必要条件,也就是地区的旅游环境资源而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就为引导游客前往RBD提供了必要的便利条件。目前,我国许多中部地区大城市的轨道交通系统建设都在尝试将地形与轨道交通车辆、停车场等大型市政服务设施用地与当地的特色旅游资源和产业进行结合,建设基于城市轨道交通上盖的城市旅游商业区。RBD模式下的城市轨道交通上盖开发基本上要以当地的特色旅游景点、特色购物、餐饮商业为主,并通过密集的商业活动来将城市的活力调动起来,展现在游客面前。

(三)TBD开发模式

著名学者Getz于1993年提出了旅游商务区(TBD,TourismBusiness District)的概念。它与RBD模式相对应,与RBD模式有联系但又有不同之处。城市轨道交通上盖开发所应用的TBD模式强调游客导向型吸引物和服务相对集中,并通过TBD特有的、显著的视觉作用和经济效益提高区域的经济活力和城市魅力。城市轨道交通上盖开发的TBD模式形成的首要条件就是要能够保证聚集到周边居住的人和游客都能够被吸引前往和使用。TBD模式主要以商业、办公、酒店、大型城市公共设施等基础服务性功能为主。

作为城市轨道交通上盖开发的一种模式,TBD模式的特殊性正是基于城市CBD的演化和发展。TBD模式下的区域是城市商业中心或城市居民游憩的聚集地。通过对城市轨道交通上盖的开发,可以极大的增强地区的视觉效果和视觉冲击,同时也能猪呢更加经济效益。充分挖掘、发挥TBD模式下区域的人文内涵,并配合适当的主题来营造特有的城市文化氛围,可以将城市轨道交通上盖开发建成一城市商业功能为主、游览功能为辅的TBD区域。通过游览功能推动区域的经济、购物和会展发展,将成为城市居民和游客的主要游憩场所,也将会成为城市的特色窗口。

三、三种城市轨道交通上盖开发模式的此较

上述三种城市轨道交通上盖开发模式都是采用不同的方法引导人流使用开发地块。

TOD模式是通过新建居住社区,建设配套的商业、办公基础设施,形成疏解城市中心区人口压力的近郊新城建设模式。这种城市轨道交通上盖开发模式对于待开发地块的周边环境要求不高,主要是要依托城市轨道交通站点所必要的较大的云暂离来解决密集人流的聚集与疏散,以此来为形成区域内循环经济提供便利条件。

RBD模式下的城市轨道交通上盖开发,主要是要依托城市的文化底蕴与特色,并通过建设大面积的开放空间来提供城市文化展示以及旅游商业功能的区域。这种城市轨道交通上盖开发模式对于城市游客人数的季节性变化相对敏感,同时对于城市轨道交通的通达性依赖度也较高。

TBD模式下的城市轨道交通上盖开发,主要是应用于城市已建成的区域内,同时依托现有地块周边居住区、商业区、产业区对上盖服务功能的需求,并赋予一定的主题,形成类似CBD的多功能复合商业区,提高地块现有功能的使用效率和经济效益。

四、总结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步伐的不断加快,我国现有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获得了巨大的发展机会。从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趋势来看,对于城市轨道交通上盖的合理开发和利用,会对城市的整体风貌塑造和轨道交通的进一步发展将会产生积极的影响。城市轨道交通作为承担城市主要交通运输能力的重要交通工具,其综合体上盖部分成为城市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如何进行合理有效的城市轨道交通上盖开发,使之成为一个完整的城市轨道交通综合体,并为城市的发展贡献力量,将是今后一段时期内我国轨道交通发展所要考虑的重点问题。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