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建设的方针范文

时间:2023-12-15 17:54:2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新农村建设的方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新农村建设的方针

篇1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城镇村庄;规划方法

党的十六大五中全会首次提出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任务,目的在于建设可以让全国9亿人民享受到国家发展成果的新型社会。城镇村庄的发展对于推动我国的城市化进场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也可以看作是城市在农村的一个平台。各级政府要积极的利用这一平台,在农民生活及农村生产中发挥更大的效能。切实的加强城镇村庄的规划设计,不仅是符合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要求,更是落实科学发展观、进行精神文明建设以及培育新型农民的重要途径。

1 新农村建设的研究背景

1.1 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需要

随着近年来科技社会的迅猛发展,我国在科技、文化、产业等各方面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与此同时也在此过程中暴露了相当的问题。例如经济结构不合理、土地资源紧张等严重问题。尤其是在农村及城镇地区,城乡两极分化的不断加剧的现象并未得到根本性的解决。为此必须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用以指导城镇村庄规划方法的实施。在城镇村庄的规划中要创新发展理念、转变村庄的发展模式、积极的引导城镇以及村庄的建设活动,将城镇村庄的建设推到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1.2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十六届五中全会的要求,要求加大对于农业、农村的投入,建立起来寸进农村以及城镇的长效机制。新农村建设作为一个复杂的问题,必须以各个村庄的经济基础、区位条件以及发展阶段而采取不同的措施。

2 城镇村庄规划存在的问题

2.1 公共设施不健全,长效管理机制缺位

城镇村庄的道路、堤坝、以及商铺由于没有统一的管理,经常的出现杂乱差的问题;偏远的农村更是由于甚至没有动力电,碾米、磨面只能手动,或者乡村公路处于失修状态,路况很差。许多的乡村通信很差,手机信号不稳定,花费虽然便宜,但是月租却很高;此外电视信号以及自来水的普及率也很让然担忧。

2.2 村庄建设无规划,无规范操作

由于农村的建房多时根据自己的意愿进行房址的选择,也很少考虑左邻右舍的方便性。并且由于农村的院落往往用高墙圈起来,建成独立的院落,更不可能整齐。因此也就造成了农村建筑的无序、凌乱以及土地的利用的无规律,减少了耕地的耕作半径。即使是城镇也很少考虑到规划,所有者根据自己的经济实力与偏好进行自主的建设。相应的配套设施不健全,垃圾处理不规范,从而直接的导致城镇容貌的混乱。

2.3 村庄建设土地集约化程度低,浪费现象

由于城镇村庄的建筑多以道路为准成线状展开,公路建到哪里房子就跟到哪里,并且多存在无规矩的盲目建房现象,使得村庄外延扩张,甚至形成了空心村。有些建房户没有经过审批以及进行旧房的拆除就进行新房的重建,从而浪费了有限的土地资源,给耕地的管理带来压力以及影响到了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3 适应于新农村建设的城镇村庄规划方法

3.1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规划意识

对于城镇村庄进行建设规划作为一个新生的事物,无论从那个方面考虑都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事。但是许多的农村居民由于抱有老观念以及传统的生活方式,因此对于城镇村庄的规划存有抵触以及怀疑思想。因此很有必要对基层的干部开展培训教育,指导他们对本村的农民进行教育,使得他们真正的了解到城镇村庄的好处以及看到城镇村庄的新面貌,从而调动他们配合城镇村庄规划的积极性。

3.2 制订相关法律法规,提供法律保障

农村的规划建设是由村委会、村代表以及县乡政府及其它单位、部门参加。每一个村的建设规定应该由乡村两级共同制定,所制定的规划要实行跨及审批,即村庄的建设规划要实行跨级审批制度。并且城镇村庄的规划要在批准后向村民公布,并组织村庄建设开发公司到农村投资。

3.3 建立统一管理体系, 集中实施规划

加强建房规划法规以及使用土地的制定,加大对于违法建筑及违法用地的查处力度,并要充分的发挥司法、建设以及土管等职能部门的作用。建立适合于城镇村庄土地的房地产管理法,强化土地的有偿使用费用的征收,并把村庄规划作为干部考核的重要内容。

3.4 根据城镇村庄类型因地制宜

城镇村庄可以根据村庄的主导产业或者资源现状分为工业型、保护型、旅游型以及养殖型;也可以根据村庄的区位条件分为乡村型与城郊型。而实际上某一个城镇村庄并非独立的属于某一个村庄类型,一般是几个类型的综合。为此城镇村庄的规划不能教条的照搬界定的村庄类型的规划依据。

3.5 产业引导与村庄建设相结合

新农村背景下的城镇村庄的建设不仅仅是环境的改善、风貌的整治或者是基础设施的建设,最重要的是进行产业的引导。通过分析城镇村庄的优势特点,并根据产业发展的需要有针对性的进行相关设施的建设,从根本上解决农村的经济问题。特色的产业作为建设规划的重要内容,城镇村庄的建设要具有现实性及针对性,全面的分析城镇的资源与优势,制定城镇的主导产业以及方向。

3.6 近期建设与长远发展并重

新农村建设与长远发展与近期发展的并重需要统筹协调发展。这就要求在进行近期规划中也要将城镇村庄的长远发展纳入考虑分析的范围。具体说来就是在考虑农民需求时,分出轻重缓急与主次,编制方案时做到统筹兼顾。进行近期投资时要详尽的列出投资的金额与项目,对于长远的投资要进行全面的规划与估算。

3.7 加强村庄规划的公众参与力度

公众参与城镇村庄的规划是一直未被我国的规划重视的“短板”,由于村庄的规划需要实效性以及实施性很高的规划方案,急需与公共产生互动。在城镇村庄的规划实施前可以通过问卷、座谈或者倾听的方式让民众参与进来,并通过专业的整理与分析形成制定规划的重要依据。农民作为自己村庄的使用者、居住者以及建设者,也是与规划方案有直接的利益关系的一方,他们对于规划实施的效果最有发言权。让民众了解规划的蓝图,在实施中听取意见,从而搭建符合民意的新农村,切实的提高管理效能。

3.8 重视城镇村庄特色空间的塑造

城镇村庄特色空间指新农村建设中具有标志性的滨水空间、城镇建筑空间、街巷空间等,这是生态环境、民风民俗以及历史文化的象征。在新农村建设中可以结合城镇村庄自身的条件,有意识的打造属于自己的特色,达到宣传、招商作用。

4 结束语

总而言之,城镇村庄规划的实施重在因地制宜、保护文化、注重自身特色。只有在对当地城镇村庄有较为充分的理解的前提下才能从城镇现有的资源条件出发,科学的制定规划方法,合理的利用公共政策与产业引导等规划方法来更快的推动健康、文明、可持续发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

参考文献;

[1] 贾莉.新农村建设中的村镇规划研究进展[J].广东农业科学,2009.

[2] 胡兵,乔晶.我国小城镇可持续发展战略思考[J].生态经济,2005,10.

[3] 王广信,迟树功.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问题探讨[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

[4] 方明,邵爱云.新农村建设村庄治理研究[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篇2

一、总体工作要求:

理顺枫木村建设试点的各项工作,突出重点,发挥科技引领作用,总结经验,注重宣传,体现科技支撑新农村建设科学发展的作用。

二、主要工作任务

1、深入枫木村开展调研。全面掌握基本情况,理清工作思路,明确工作重点,形成工作计划。(4月5日以前完成)

2、积极推进新村建设。年内要完成新村第一、二期工程,完善功能,提升品位,发挥共对周边村屯的带动辐射作用。重点是要加强与责任单位、帮扶单位、新村项目工程承包人的沟通联系,采取措施,强力推进新村建设,认真把关新村住户立面装饰工程,督促实施道路硬化、绿化、美化及沼气室建设等配套工程。

3、抓好科技信息服务站建设。全面完成科技信息服务站的软硬设施建设。积极筹措资金,把科技信息服务站加到第三层,配备电视机、vcd、电脑、课桌椅等,实现“三电合一”(电视机、电脑、电话),把科技信息服务站建设成为枫木村培训农民群众、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传播农村种养科技知识,推进农村“三个文明”建设的服务平台。

4、组织举办科技培训班。充分发挥科技信息服务站的作用,组织举办3期以上农民培训班。一期党员学习党的十七大精神培训班,两期种养适用技术培训班,要围绕枫木村森林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桑蚕产业、畜禽水产等产业的发展举办培训班,不断提高老百姓的致富能力,使群众真正获得科技实惠。(12月底以前)

5、组织申报并实施《枫木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科技示范》项目,要按要求,向自治区科技厅组织申报项目材料,项目立项申批后,要认真组织实施,推动枫木村资源产业的形成和科学发展。(4月30日以前完成项目申报材料)

6、策划包装枫木村部和科技信息服务站。室内各项规章制度要充实内容、重新策划、设计、上墙;制作枫木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图片展板;科技信息服务站挂醒目的牌匾。

7、策划建造宣传窗。策划建造一个长10米,高2.5米的宣传窗,主要用于宣传党的农村方针政策以及枫木村社会主义农村建设取得的成效。

8、配合河池镇党委、枫木村委抓两委换届选举及其他工作。

9、做好总结汇报和宣传。认真做好枫木村新农村建设试点的总结汇报工作,特别是总结好“1+1+1“结对共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经验,争取河池日报社和河池电视台有几篇报道。

按照市委的要求,今年河池市科技局继续选派干部下枫木村担任新农村建设指导员,为了更明确今年的工作思路和工作重点,扎实有效地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各项工作,特制定本计划。

一、总体工作要求:

理顺枫木村建设试点的各项工作,突出重点,发挥科技引领作用,总结经验,注重宣传,体现科技支撑新农村建设科学发展的作用。

二、主要工作任务

1、深入枫木村开展调研。全面掌握基本情况,理清工作思路,明确工作重点,形成工作计划。(4月5日以前完成)

2、积极推进新村建设。年内要完成新村第一、二期工程,完善功能,提升品位,发挥共对周边村屯的带动辐射作用。重点是要加强与责任单位、帮扶单位、新村项目工程承包人的沟通联系,采取措施,强力推进新村建设,认真把关新村住户立面装饰工程,督促实施道路硬化、绿化、美化及沼气室建设等配套工程。

3、抓好科技信息服务站建设。全面完成科技信息服务站的软硬设施建设。积极筹措资金,把科技信息服务站加到第三层,配备电视机、vcd、电脑、课桌椅等,实现“三电合一”(电视机、电脑、电话),把科技信息服务站建设成为枫木村培训农民群众、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传播农村种养科技知识,推进农村“三个文明”建设的服务平台。

4、组织举办科技培训班。充分发挥科技信息服务站的作用,组织举办3期以上农民培训班。一期党员学习党的十七大精神培训班,两期种养适用技术培训班,要围绕枫木村森林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桑蚕产业、畜禽水产等产业的发展举办培训班,不断提高老百姓的致富能力,使群众真正获得科技实惠。(12月底以前)

5、组织申报并实施《枫木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科技示范》项目,要按要求,向自治区科技厅组织申报项目材料,项目立项申批后,要认真组织实施,推动枫木村资源产业的形成和科学发展。(4月30日以前完成项目申报材料)

6、策划包装枫木村部和科技信息服务站。室内各项规章制度要充实内容、重新策划、设计、上墙;制作枫木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图片展板;科技信息服务站挂醒目的牌匾。

7、策划建造宣传窗。策划建造一个长10米,高2.5米的宣传窗,主要用于宣传党的农村方针政策以及枫木村社会主义农村建设取得的成效。

8、配合河池镇党委、枫木村委抓两委换届选举及其他工作。

9、做好总结汇报和宣传。认真做好枫木村新农村建设试点的总结汇报工作,特别是总结好“1+1+1“结对共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经验,争取河池日报社和河池电视台有几篇报道。

三、主要工作措施

1、加强领导。局领导班子由韦乃伟副局长分管,具体由苏为民同志抓落实,新农村建设指导员,每月下村20天以上。

2、进一步争取枫木村新农村建设试点责任单位、帮扶单位的支持。

3、加强与自治区科技厅的沟通联系,着力推动“1+1+1“共建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作的开展。

关于工作计划的更多文章:

公司业务员2009年工作计划

2009年财务工作计划(医院财务篇)

2010年党员开展创先争优规划

烟草行业争先创优工作计划

中学求新创优教学工作计划

2011年党支部创先争优工作计划

县关于投资软环境建设情况汇报

篇3

【关键词】 新农村 新农村规划 新农村建设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做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部署,会议中明确指出:“全面繁荣农村经济,加快新农村建设,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同发展乡镇企业和农村服务业结合起来,消除不利于新农村发展的体制和政策障碍,引导农村劳动力合理有序流动。新农村建设规划体现了在新的形势下农村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对改变农村面貌,缩小城乡差距,满足广大农民生产、生活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有重要的意义。合理地进行新农村规划能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村生活方式,改变农村人居环境。”

一、新农村规划的特点及不足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事关农村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发展,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如期实现。为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执行新农村建设方针政策,调动全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笔者积极投入到新农村规划建设中。从2007年至2013年从事新农村规划实践有六年,涉及到155个新农村规划。

1、新农村规划特点

(1)以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针,认真贯彻“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按照新农村规划提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二十字方针进行规划实施,深受基层地方政府的重视和老百姓的支持,为规划设计初期的现场测量和调研过程提供了良好的服务条件。

(2)在设计质量的要求上也较高,程序也相对规范。前期调研工作中多次深入现场到各村收集基础资料并与村民讨论交流意见,按照现场收集资料、方案交流、听取市镇村领导和村民代表的意见,组织地级市专家评审,后交市政府审批的流程。可见其操控性之强、科学性之严谨。

2、新农村规划的不足

(1)新农村规划从图纸到实施执行过程中成活率低。主要体现在两个现实问题上:一是目前我国农村村民经济结构组成上,不依赖于原有的种植为支柱产业,在远离镇区的农村基本上有30%~50%的人口都以外出打工经济为主。这种经济模式带来的经济效益比种植营生带来的利润要高许多。而经济的积累和人口结构的变化使得大部分村民选择去市内、镇区购房。原有村辖人口在不断减少,在原村落建房的村民数量下降。二是目前我国农村经济面貌有大幅度的提高,但相对建房的成本而言还存在一定差距。大部分居民心有余而力不足,导致在规定的中心湾选址上建房的可实施性不强。

(2)新农村规划对国家实施村村通的浪费。这几年国家为我国农村建设采取了很多好的举措,村村通更是最直接的解决乡道与村的衔接问题。但在规划的农村一般选址较集中,新的村庄人口较多,那些拆迁的村庄原本应是退宅还田,但原址的拆迁和拆迁后的建筑垃圾处理都是遗留问题。目前调研的结果大多是原址荒闲,而新址又大多占用农田,耕地减少,与新农村建设的目的相驳。其次原村村通的道路将随着村庄的搬迁而遗弃,是建设投资的浪费。

(3)新农村规划定位上求新求异。以特色为主是设计的精华,但定位的准确性直接关系着规划的科学性。笔者在从事的农村规划实践中发现许多乡镇都没有进行乡镇总体规划或规划修编。对镇域各村庄都缺乏体系规划,村庄性质和人口规模更谈不上科学的定位。在没有上位规划的指导下从事村庄规划与整治,其科学性何在。

(4)新农村规划的投入不够。由于规划设计费投入不够,导致在地形测量过程中对地貌的测量不够精细。由于对地形起伏变化表达不精确,在从事规划设计时对地处丘陵地带的乡镇来说,道路体系规划和竖向设计缺乏有力的依据,在后续实践过程中会带来很多的阻力或者重复投资。

另外,当前湖北农村住房建设存在四个突出问题:一是缺少规划指导,住房选址不当,村落布局分散;二是缺乏质量监控体制,住房建设质量粗糙,存在安全隐患;三是缺乏配套资金,公用配套设施不全,人居环境改善的力度不大;四是土地的集约化程度较低,存在土地浪费和侵占耕地现象。还有一些普遍存在的问题,如供水安全,垃圾处理等等。科学发展观指出,统筹城乡发展,必须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步伐,缩小城乡基础设施的差距。协调推进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是我国现代化战略布局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二、新农村建设实践经验

从上述的不足中可以看出目前新农村规划中普遍存在的弊端,要改变那种“规划纸上画画,领导夸夸”的不良影响。笔者在近几年的新农村建设实践中总结出如下几条经验值得探讨和借鉴。

第一,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和“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为原则和依据,补充上位规划的分析,加强城乡统筹的研究。应从镇域、县市域甚至更大范围分析发展乡镇建设的有利条件,村庄的选址和规模应进一步论证,充分考虑村民生产建设活动的合理半径。以上位规划为先导,在镇域体系规划中对各村庄人口、性质、用地规模、发展方向予以明确定位。以镇区为中心,形成各组团,改变每个村独立发展的格局,这也是农村逐渐向机械化发展所需,更为将来村庄发展节省规划投入、建设投资的强有力的举措。

第二,完善基础资料,征求土地、水利、交通等相关部门的意见,规划应符合行业规范和地方政策。大力提倡民间集资开发或民间私企投资经营。但要提高建筑质量、控制外观形式和施工现场管理,在环境设计上、空间特色的形成上要尊重地域文化特色和设计者的见解。

第三,在规划平面布局上引导镇村和村民破除沿路平行布置建筑的规划设想,明确道路控制安全距离。以“以人为本”的思想为基本理念,提高人居环境质量,满足人的合理需求。结合地域条件,考虑方便居民生产生活,集中布局。一方面,协调好人与环境间的关系,创造一个人性化的人居环境;另一方面,处理好人与人间的关系,创造可持续发展的社会环境。

第四,坚持结合现状和自然条件,结合本村民风民俗、农民的生活习惯,体现村庄的特色风貌。设计中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走有特色的新农村规划建设之路。关注新农村建设中对传统乡土建筑遗产和景观的保护和继承,对农村现存的生态环境及生态安全的关注。要为农民创建适用、舒适、卫生的生活环境,合理安排给水、排水工程,利用能源,搞好村庄绿化,建设具有浓厚现代气息的新农村。

第五,坚持尊重群众意愿原则。广泛听取村民意见和建议,解决村民生产、生活中最迫切的实际问题,尊重村民意愿、维护村民利益。设计中以人为先,因地制宜,合理规划,改善农民居住条件和生活环境,注重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

第六,以集约利用土地为宗旨,细化市政基础设施规划,加强对水源选择、管线布局、经济论证等内容的分析,校核有关技术指标。规范图纸和说明书的表达方式,增强规划在实施中的可操作性。

三、结论

在新农村规划设计中应本着因地制宜、因势利导的原则,以城乡一体化理论为指导,充分考虑当地地域与文化、经济发展水平,充分利用现有景观生态条件与旅游资源,结合当地地形地貌、物理气候状况,创造性地展现与传承地方民族传统、民风民俗和人文历史,积极探索出适应当地的规划模式。新农村建设应力求在促进产业发展、集约利用土地、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提高村庄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和延续地域人文特色等方面做出一些有益的探索。

在规划实施措施上加强规划执法管理工作,健全规划管理机构,以行政、法律、经济等多种手段提高规划管理水平。强调总体规划、建设的法律、标准和准则以及相应规划的严肃性,严格执行规划,照章进行建设项目的管理,明确规划、建设的审批和修改的办法、程序,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认真做好规划的宣传、解释工作,树立“城镇意识”,增强各级领导和广大群众的规划意识,把城镇建设和管理提高到现代化建设的战略高度来认识,建立公众参与规划编制和监督实施的制度,使人人为城镇的发展出力、献策。

在湖北省新农村建设中应实行农业立镇、富民强镇、科教兴镇的战略方针,加大农业综合开发力度,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农业生产改变传统种植模式,生产基地化,经营企业化,管理集约化,逐步向市场农业、效益农业迈进,形成以枣、蔬菜、养殖等加工三大支柱产业,走特色农业之路。推进政府机构改革,繁荣第三产业,切实减轻农民负担;扩大内引外联,发展规模经济,增强市场竞争力;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推进城镇现代化。深化教育改革,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以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镇区规划发展时结合地形地貌,强调生态化、人性化理念,保持水土和原始植被,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利用各镇的历史文化,在整体的城镇建设上体现镇域特色。围绕“品牌、规模、效益”,深化改革,优化结构,强化管理,营造优美的环境,提供完善的硬件设施和一流的服务。利用镇区的地理优势、资源优势等,创建新品牌效应,树立特色农业新形象。面向新世纪,以现代化高标准为目标规划和建设城镇,把各城镇建成为有合理的城镇体系和城镇布局结构,有便捷的道路交通网络和完善的城镇基础设施,有良好的生态和景观环境的城镇。通过城镇建设和城镇功能的逐步完善,促进经济的协调发展,力求城镇布局合理,功能多元化,环境优美宜人和城镇设施高效完善。使各镇成为繁荣、富裕、文明、开放的现代化新城镇。

【参考文献】

[1] 骆中钊:新农村规划、整治与管理[M].中国林业出版社,2008.

篇4

关键词:黑龙江;社会主义新农村;统计研究

中图分类号:S-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0)-10-0187-2

0 前言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要加快农村发展,就必须更新观念打,破城乡二元体制,树立科学发展观,坚持城乡统筹发展,从中央到地方再到社会各界,共同的目标就是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二十字要求,扎扎实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黑龙江省作为农业大省,历来对农村问题高度关注,对新农村建设问题投入充分的精力。为及时全面地认识和了解黑龙江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展情况,特别是进一步了解农民对新农村建设的认识和期盼,我们黑龙江大学课题组对省内14488个村屯新农村相关情况组织细致的统计研究,并对结果进行了深刻分析。

1 黑龙江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情况现状

黑龙江省多年一直坚持确保农业生产不滑坡,农民增收不放缓,新农村建设不松懈,坚持大力发展现代化大农业,坚持把保持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稳定作为新农村建设中的首要任务,加大“三农”资金投放,工作重心向“三农”集中,其他要素向“三农”整合。

近几年黑龙江省全面推进农业发展,发挥政府宏观调控作用。持续加快发展优质粮食产业,粮食产量屡创新高,对农业重视程度逐年加大,去年全年省级投入“三农”专项资金93.4亿元。农机化建设步伐加快,农业田间综合机械化率达到86%。农业科技合作共建成果不断扩大农民持续增收,生活水平日渐提高,09年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首次突破5000元,新农村建设试点也深入推进,重点示范村建设进展顺利。集中解决了4000个村屯,204万人饮水安全问题,乡村居民最低生活保证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1100元,超过了全国平均水平。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达到94.4%,率先在全国实现了全覆盖,均超过原定目标。,县乡两级文化体系也基本形成。在国家“汽车下乡”、“家电下乡”政策的引领下,农民乘惠民政策的顺风车,积极购置家庭必须品和农业生产工具,加快第三产业发展,为农民持续增收创造有利条件。

文化素质普遍提高,基层财政保障逐步完善,逐年提高贫困家庭寄宿学生生活补助费标准,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使得农村人口受教育情况明显好转,大幅度提高。在经济上,全省积极推进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改革,逐步扩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范围。

通过我省近几年的综合发展,可以看出,我省新农村建设初步取得并高于预期效果,随着发展与改革的深入,我省新农村建设的优势项目和突出问题也逐渐显现,为了进一步科学有效的考察我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情况中存在的优势与不足,我将用统计分析方法,对我省新农村的基本情况作适当的分析。

2 黑龙江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情况的统计分析

这里根据黑龙江省省情和全国新农村评价经验,将二十字方针引申为包括农业人均产值,人均耕地面积等各23个具体指标,从而有助于具体问题的量化与分析:

2.1 多元回归分析

对于收集的23个具体指标,我们通过做相关分析发现,各个指标之间的相关系数绝对值均接近于1,说明个指标间具有极大的相关性,做回归分析会产生严重的多重共线性,使结果的实际意义大打折扣,为消除多重共线性,先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将这23个具体指标综合成了四个主成分,这四个主成分已经能够代表总的的98.97%。将这四个主成分记为P1,P2,P3,P4。现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作为被解释变量Y,以综合指标P1,P2,P3,P4作为解释变量(见表1),做多元回归,建立模型Y=a+b1P1+b2P2+b3P3+b4P4。

得出回归模型,人均纯收入

(var2)= 94.0957+1.4776p1+0.0045p2+1.0995p3+2.1428p4;

由于模型中p2不显著,去除变量重新拟合得到(图1):

(var2)=99.4539+1.4778p1+1.0989p3+2.1419p4。

图1

将08-09年数据回带到原模型中,可以得到如下结果(表2):

由于我省从04年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通过将08,09年的数据带入回归方程的预测分析,发现两年的实际值均大于预测值,这说明,我省的新农村建设情况好于预期,效果显著。

2.2 聚类分析

下面选取新农村指标中较有代表性的数据20项指标(包括农民人均纯收入、平均生活消费支出、住房价值、钢筋混凝土结构等覆盖20字方针的指标)与全国新农村建设的情况做聚类分析,根据结果上PSF、PST2和RSQ值及CCC值的综合分析看,我国新农村建设情况大体可以分成四组:

(一)北京,浙江,上海,天津,江苏。

(二)辽宁,山东,福建,广东,河北,内蒙古,湖南,吉林,黑龙江。

(三)江西,湖北,山西,安徽,四川,河南,海南,重庆。

(四)广西,宁夏,新疆,贵州,甘肃,云南,陕西,青海,。

这也基本符合我国国情。

从分组上看,黑龙江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情况与临近省吉林辽宁有很大的相似性。

3 黑龙江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情况的特征分析

3.1 黑龙江省新农村建设的基本特征

农业是黑龙江省的优势产业,虽然具有重化工业和资源型产业方面的优势,但重化工业及资源型产业将越来越受到资源枯竭的约束,而农业资源的优势会日益显示出来,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的农村发展水平有较多相似性。加之近年来国家对黑龙江省的支农政策和工作力度逐步加大,黑龙江作为最大的商品粮基地,得到国家较多的政策支持。此外,国家实施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解决历史遗留问题、改造重点企业等方面给予充分的政策支持,这些是黑龙江省独有的优势条件。

3.2 黑龙江省新农村建设的主要不足

3.2.1 资金缺口大,农村金融体系不健全 缺少充足的资金用于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缺乏行之有效的长期投入机制,资金支持难以持续已成为制约新农村建设的一个瓶颈。农村金融问题也亟待解决。虽然目前黑龙江有多家面向农村的商业性金融机构,但是由于经济发展的需要和市场调节,商业银行大多转向大中城镇,导致了农村金融体系严重萎缩,农村金融渠道日益干涸,严重阻碍了龙江农村经济的发展。

3.2.2文化水平有待提高,技术人才急需加强 人才是发展的关键。但从收集的数据中可以看出黑吉辽三省的劳动力文化水平偏低,人才相当匮乏。一些面向农村推广的实用农业技术不被农民接受,这说明农民文化认知不够,没有技术,使本来受制约的农村建设进行的更加缓慢。

3.2.3产业结构单一,文教卫生有待提高 黑龙江省农业种植业为主,种植业中又以粮食比重偏大。产业结构中畜牧业、林果业、水产业都不够发达,显示出弄错产业结构的单一。这种单一的结构使农业经济发展缓慢,进而影响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在农村的一些地区,精神面貌还比较落后,缺乏文明、健康、积极的生活方式,这种落后的面貌是我们建设新农村必须改造的。

3.3 黑龙江新农村建设中存在问题的解决对策

3.3.1 完善金融体系,发展多种金融形势 积极履行政府财政职能,建立多种渠道筹集资金。同时完善相关农业类银行的职能,加大政策支持,鼓励发展农村金融业务。以多种金融业务形式为后盾,构建多元化的农村金融组织体系。逐渐形成各种金融机构体制健全、功能完善、责任清晰、竞争有序的现代化新农村金融体系。

3.3.2 加强农村教育,注重人才培养与引进 加强落实贫困学生“两免一补”政策。全面普及农村九年义务教育,大力降低辍学率。同时也要遵循培养与引进高素质人才和专门人才双管齐下的战略方针,只有素质提高了,思想观念才会跟着发生改变,以优异的待遇,吸引外来技术型人才,为我省新农村建设添砖加瓦,也必将会受到明显的成效。

3.3.3 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 充分利用黑龙江省得天独厚的生态和农业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和绿色产业。二是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在保证高质优效粮食作物生产的同时,积极推进第二、三产业所占比重,发展规模经营,实现机械农业。使黑龙江省的农业尽早实现现代化,从而全面提高黑龙江省农业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3.3.4 大力发展文化卫生事业,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要重视文化体育生活,利用农闲时间积极开展文化体育活动,丰富农民生活,培养本土的文化活动带头人,为农村做福利。普及乡村卫生知识,加快建设医疗保障体系,争取全省的全面覆盖,从而从根本上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大力普及科学常识和法律常识,除封建迷信,使农村拥有健康文明的生活氛围,倡导农民以法律的武器保护自己的权利。

4 结论

农村比较效益下降,经济就缺乏强大的竞争力,基础设施落后,经济发展就快不了;产业结构单一,特别是新兴产业发展不起来,就扛不住风浪的袭击,发展方式传统、粗放,就必然被淘汰出局;体制机制固化,非公有制经济薄弱,整个经济就缺乏活力;民生问题得不到改善,社会就难以稳定。这几年黑龙江省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正如火如荼的进行着,在加大投入全力推进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也在积极解决着不断涌现出的问题,可以说,在新农村建设的探索上,黑龙江省充分发挥优势,克服先天不足,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突破,在今后的探索中,黑龙江省的新农村建设定会更上一层台阶!

基金项目:黑龙江大学学生学术科技创新项目资金资助项目。

篇5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背景;农业经济;管理措施;管理内涵;现状

农业是农村得以发展的根本,提高对农业经济的重视程度,有利于农业的合理发展。农业经济既是我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基础。重视农村经济管理,对发展我国经济建设具有重大意义。

1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业经济管理内涵

农业经济管理,就是在贯彻落实国家方针政策的同时,充分利用当地市场经济、劳动力资源等多种条件,对市场资源进行再分配,使农业经济发展逐步步入正轨,积极健康发展的管理活动。农业发展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基础,农业发展与当地经济发展紧密相联,农业经济的发展对我国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在新农村建设的背景下,为了农业经济发展的稳定性、持续性与科学性,农业经济管理成为了必不可少的调节手段之一。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农业经济管理要求农业经济向现代化、信息化与持续化发展。

2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业经济管理的现状

2.1农民对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业经济管理认识不足

新农村建设的背景下,要求农业经济向现代化发展,实现农业经济产业化,将目光放长远,实现农业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中央政府对此十分重视,为健全农业经济管理,中央相继出台了多部文件,然而,由于部分农民素质不高,对新农村背景下管理农业经济的意义认识不足,不能很好的响应和配合政府的各项方针政策,很多中央文件得不到很好的贯彻与落实,地方政府工作人员素质不高,执行力较差,部分农业经济发展仍处于家庭作坊模式,相互竞争激烈,不懂得合作共赢,无法团结在一起共同发展进步,无法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贡献最大的一份力量,一定意义上阻碍了经济的发展。

2.2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业经济管理体制不健全

当前,我国的农村经济管理尚未形成与我国市场经济相配套的管理体制。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业经济管理体制不健全,不能最大化的发挥农业经济的优势,不能很好地将农业经济管理与市场经济有效结合,不能完全符合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与发展方向,不利于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我国新农村的更好建设。为此,我国农业经济管理体制亟待完善与健全。

2.3农业经济管理人员执行力较差

农业经济管理人员,知识结构单一,综合素质较低,对农业经济管理的意义认识不足,不能做到与时俱进及时更新与补充自己的知识储备,这就必然导致了他们执行力较差。农业经济得不到有效管理,单纯依靠农民自己薄弱的力量难以形成较强的凝聚力,不利于我国农业经济和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有效发展,对建设新农村贡献的力量也是微乎其微。

3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业经济管理的措施

3.1新农村建设背景下转变农业经济管理模式

随着时代的发展进步,农业经济也逐渐转型,农业经济管理已经渗入到新农村农业经济活动中的各个环节,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开始注重食品生产是否安全、是否健康。对此,农业经济的发展也是不能单纯追求经济效益,农业经济的发展更是商家良心的体现。转变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农业经济管理模式,实现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符合我国市场经济建设的基本要求。

3.2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实现农业经济管理现代化

随着高新技术的飞速发展,科技信息的现代化也应用到农业经济管理之中。实现农业经济管理现代化,即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对农业经济实行科学管理,提高农业经济管理人员的素质,提高农业经济管理人员对农业经济管理重要性的认识,与时俱进,不断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在农业经济的生产与管理中运用现代化技术,实现农业经济发展的现代化、产业化与可持续性发展。

3.3新农村建设背景下提高农民农业经济管理素质

农民是农业经济发展的主体,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有利于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业经济管理的科学性。世界是一个开放的世界,农业经济也已不是闭门造车,需要与时代同步,发展特色农业产业,打造自己的品牌。提高农民素质,有利于农业经济发展,农民可以解决经济发展中的基本问题,减少走弯路,减少资源的浪费,有利于新农村建设与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

4总结

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农业经济管理仍存在许多问题,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提高管理人员对农业经济管理重要性的认识,利用现代化科技水平,都有利于弥补与完善当前农业经济管理中的缺陷。

作者:张晶 单位:吉林省白山市江源区石人镇政府农经站

参考文献

篇6

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市供销社坚持以十七届三中全会和省委八届九次全会精神为指导,认真对照市委下发的《关于建立新农村建设试点镇(村)定点联系结对帮扶制度的通知》文件要求,系统谋划、全力推进新农村帮扶工作。

一、新农村建设帮扶工作开展情况

当涂县__村被确定为市供销社新农村帮扶试点村后,市社党组高度重视,立即召开主任办公会议,确定把__村帮扶工作作为市社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做到与“新网工程”建设工作相结合,与年终岗位责任制考核相结合,努力做到帮扶工作计划到位、部署到位、落实到位。

(一)强化领导、明确责任,成立帮扶工作领导小组。

按照单位主要负责人为第一责任人的要求,市供销社成立了新农村建设帮扶工作领导小组,由市社党组书记、主任马建亭同志任组长,市社副主任刘青平同志、纪检组长毕经栋同志任副组长,合作经济指导科和市社资产经营公司负责日常工作。建立定期沟通机制,明确两月进行一次定期联络,制定了《市供销社新农村建设点帮扶工作方案》,结合市供销社自身工作和优势,解决__村新农村建设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深入调研、周密安排,扎实推进帮扶工作。

按照市委、市政府的总体工作要求,市供销社精心组织各项帮扶工作。一是加强对__村新农村建设现状的调研工作。市供销社帮扶工作领导小组多次召开座谈会;深入农户和企业走访,广泛了解和征求群众对__村建设和发展的意见和建议。在此基础上与村两委共同协商制定切实可行的帮扶工作方案和帮扶重点。并积极协调解决__村新农村建设中出现的问题。二是做好新农村建设宣传工作。在各项工作的开展中,市供销社一方面加强宣传我市新农村建设方针政策,帮助村民、企业和村集体出谋划策,协调解决实际问题;另一方面结合供销社工作实际和特点,宣传新时期供销社工作职能,结合自身工作特点抓帮扶。三是将__村新农村建设目标中的相应内容纳入“新网工程”建设项目予以扶持,确定了__村为农综合服务中心、农资消费合作社两个建设项目为帮扶重点工作。

(三)抓住重点、认真组织,帮助村民解决实际问题。

市供销社从农民生产、生活的实际需要出发,结合“新网工程”建设,积极促进__村农资经营服务资源的整合和为农综合服务水平的提高。

一是安排专项资金支持__村建设为农综合服务中心。针对__村现有为农服务资源管理分散,管理薄弱,管理设施缺乏,为农服务效率亟待提高的情况,市社拿出1万元资金,购置计算机、橱柜、桌椅等必要的服务设施,并协助村委会拟订了《关于设立__村为农综合服务中心的实施方案》,帮助__村启动为农综合服务中心的建设工作。重点整合龙升粮油合作社、神农种业公司、农资消费合作社、村医疗卫生室四个为农服务机构,统一部署管理协调有关为农服务工作,为村民的生产、生活提供优质服务。

二是整合农资经营服务资源,指导建设规范的农资消费合作社。对现有四家农资经营点进行整合,并安排了3万元专项扶持和入股资金,促进农资经营户和农资消费户之间建立稳定的利益合作关系。并组织专人在合作社的组建、制度规范和运营机制协商上进行指导,起草并修订了《当涂县__农资专业合作社章程》、《当涂县__农资专业合作社实施方案》等规范性材料,实行统一调度农资经营和农资消费(统购统销、统一价格),统一农资使用技术服务,帮助农资经营户规模化经营,优质化服务,降低经营成本和农资消费户的消费成本。指导农户科学使用农资产品,促进农民增产、增收。

二、20__年新农村建设帮扶工作主要安排

20__年市供销社将继续加大对__村的帮扶力度,按照市委新农村建设帮扶工作的要求,突出供销社帮扶工作的特色,扎扎实实开展各项( )工作,指导和帮助__村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确保农民得实惠。

(一)找准帮扶切入点,以“新网工程”建设,扎实推进__村新农村建设。

20__年是市供销社全面推进“新网工程”建设的重要一年,结合实际积极将__村新农村建设符合条件的项目作为工作切入点,纳入“新网工程”建设,通过项目的实施着力发展为农服务组织,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促进村农业增产、农民增收,提升为农民服务的水平,通过具体项目的实施和推进,积极发挥“新网工程”建设在新农村建设中的惠农功能。

(二)突出两大帮扶重点(即:推进__村规范农民合作社建设,完善为农综合服务中心建设)。

在帮扶工作中,将按照中央和省“支持供销合作社提供多种形式的农业生产经营服务,鼓励供销合作社领办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要求,结合__村的实际情况,鼓励和支持供销社社有企业参与__村整合为农服务资源,建设管理规范、服务高效的为农综合服务中心和引领、参与、指导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规范建设。

一是帮助__村进一步巩固为农综合服务中心建设,建立有效运行机制,进一步拓展为农服务功能,把__村为农综合服务中心纳入我社实施的“新网工程”建 设,并作为试点,着力支持__村筹建村精神文明建设服务室、标准化日用消费品超市以及凤凰、甘村、揣村、小庙等四个自然村规划点社区文化活动室的建设。努力使服务中心形成为农提供生活资料、生产资料、医疗、信息、文化等一体的综合服务,促进城乡一体化建设。

二是促成社有企业与__村村委会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促进__村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提高。针对实际选择试点,创办农副产品专业合作社;继续做好__村农资消费合作社建设,指导、规范其发展,建立有效运行机制,切实为__村即将实施的土地流转、规模种植做好服务。

篇7

(一)深化对社会力量参与新农村建设重要意义的认识。我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虽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是,目前城乡二元体制尚未完全打破,城乡差距依然突出,新农村建设还需要长期不懈地努力。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涵盖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个方面,推进新农村建设,必须按照统筹城乡发展,实现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战略取向,逐步构建起工农城乡关系协调、人与自然关系和谐的可持续发展的和谐社会;必须用现代生产要素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用现代生产方式支撑起高效生态农业;必须通过农民的产业转移、就业转移,实现农民收入的持续稳定增长和农民生活环境、生活质量的不断改善:必须通过让农民享受到更多的公共服务,来改变传统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这一切,都需要不断地改变城乡结构、就业结构以及社会结构。在这个过程中,必然需要政府发挥主导作用,建立起城乡一体化的公共财政体制和公共产品供给制度。但是,政府的财力是有限的,所提供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也是有限的,在政府加大公共财政投入力度的同时。必须充分发挥社会力量的作用,特别是充分发挥我市民营经济发达、民营资本相对雄厚的优势,通过村企结对等有效载体,调动以民营资本为主导的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到新农村建设中来,这是在新的发展阶段,从更宽的领域、更高的层面落实“以工促农、以城带乡”方针,建立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体制机制的有效途径和客观要求。

(二)进一步明确社会力量参与新农村建设所必须坚持的原则。根据近几年的实践经验,为促进社会力量参与新农村建设活动的持久有序高效开展,必须坚持以下原则。一是积极动员、自愿参与原则。既要积极动员和组织社会力量参与新农村建设,又要充分尊重社会力量各个主体的意愿,量力而行,尽力而为。不搞强迫命令,不下指标,不搞摊派,不相互攀比,不搞“拉郎配”。二是发挥优势、形式多样原则。坚持有利于发挥社会力量的资金、人才、信息、管理、技术等优势和农村的资源、地理、劳动力、产业等优势,鼓励社会力量通过多种形式参与新农村建设。三是突出重点、推动发展原则。按照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重点围绕支持农村产业发展、培训农民促进增收、村庄环境整治、发展农村社会事业等开展活动。四是有序推进、注重实效原则。加强组织引导,合理安排社会力量参与新农村建设的布局。坚持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充分尊重农民的主体地位,保护农民的利益,做好社会力量参与单位与农村基层组织的对接,确保社会力量参与建设的项目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五是互惠互利、合作共赢原则。坚持社会力量参与单位与结对支持村互惠互利、实现“双赢”是推进社会力量持久参与新农村建设的关键所在。要积极寻找社会力量参与新农村建设的“共赢点”,多采用联合合作、双向互动的方式,做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利益共增。

(三)充分发挥民营企业在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民营企业是参与新农村建设的一支重要力量,广泛动员和组织民营企业积极参与新农村建设,对于带动其他社会力量参与新农村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许多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是在农村成长起来的,与乡村有着天然的联系,无论从对农村的了解程度,还是与农民的感情联系上,都有积极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热情。要积极向他们宣传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从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建设和谐社会,逐步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体制机制的高度认识和参与新农村建设。弘扬奉献精神,积极主动地参与新农村建设。

(四)不断完善政策,激励社会力量持久性地参与新农村建设。通过不断完善政策和激励措施,包括用行政手段、政策引导,特别是税收优惠、财政贴息等,鼓励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新农村建设。如出台对农作物种植、牲畜家禽饲养、农技推广、农机作业等项目免征、减征企业所得税,对涉农企业技改和引进设备贷款、农产品收购贷款、种养业贷款等项目实行财政贴息。对社会力量直接投资的农业产业化、农产品加工等项目实行税收优惠等。同时,要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企事业单位捐赠新农村公益性建设项目的资金经确认后,不超过年度利润总额12%部分可以税前扣除”的政策规定,提高企事业单位捐资支持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

篇8

关键词:广播电视 新农村建设 重要作用

中图分类号:G22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4)05-0430-01

在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的今天,广播电视迅速普及于渗透于人们的社会生活之中,占据了重要的社会地位,发挥着巨大的社会作用,任何媒体的特点和优势都是由其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以及社会环境影响而生成的。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其自然属性,特别是社会环境,即政治环境、经济环境、文化环境等都会发生某些变化,这种新的变化也就会生成新的特点和优势.同样,广播电视也具有其自然属性与起社会属性.这二者相互作用,而后对社会产生巨大的影响。广播电视 通过有线、无线、卫星传播方式把各类信息及时传送到每一个家庭,每一个人都可立即接收到各类信息内容。虽然近年发展起来的互联网也有这特点,但就目前而言,其覆盖范围远远低于广播电视的覆盖范围,特别是在我们这样的发展中国家,加之我们通渭县地形复杂、人口居住分散、农业人口众多的特点,互联网的覆盖范围是远远比不上广播电视大。因此,要实现农村的中国梦,广播电视在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改善农村文化生活、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提高农村文明程度上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目前现状

1.网络发展缓慢 由于农村广电体制不顺,县乡广播电视光纤大联网后,广播电视发展一直处于自发状态,没有在全县范围内实行统一的规划和实施,乡镇一直处于一种低水平的运作状态,网络发展与用户发展较为缓慢。

2.观念滞后是农村广播电视事业发展缓慢的思想根源 观念决定思路,思想决定出路。在电信、移动等信息产业突飞猛进时,广播电视产业却原地踏步,主要原因是作为管理主体之一的乡镇,没有充分认识到电视的产业性质和长远的社会效益,因而缺乏集中力量抓发展的意识。一是对广播电视的产业性质认识不够。以前,人们认为广播电视纯粹是一项高投入低产出的公益性社会事业。

二、正确定位广播电视作用

1.宣传作用 发展好广播电视,充分发挥广播电视宣传作用。让群众了解广播电视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宣传重要性,因在新农村建设宣传过程中,务必将"建设新农村"的各项政策要落实到各个地方去。在宣传的同时,不但要将党和政府的心声予以认真传达,还要将农民的心声予以及时的反映,听取民声,让各级政府根据民情做出及时的调整策略,使决策更具有科学性,更有利于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

2.引导作用 新农村建设中的广播电视就是正确掌握宣传原则引导社会舆论。由于新农村建设战略任务不是短时期内完成,而是一项长期的艰巨任务。所以,广播电视媒体在大众群体面前,务必遵守正确宣传的原则,正确引导广大人民群众。

3.监督作用 在建设新农村中,对广播电视进行定位就是将自身职能得以有效发挥,积极进行舆论监督工作。由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程复杂,同时还是一项长远的战略目标。

三、正确看待其重要性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个系统性、综合性很强的宏伟工程,广播电视在这一历史长河中肩负着神圣使命。广播电视既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又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手段,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所以必须从以下方面建设好广播电视,广播电视事业,既是党和政府的宣传舆论阵地,又是电子信息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抓住省委提出的“建设西部文化强省”和县委提出的“加快县域经济推进产业化建设”的发展机遇,将广播电视产业做大做强?笔者作如下建议。

1.转变观念,全力推进广播电视事业发展 各乡镇、行业主管部门,要站在构建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高度来认识农村广播电视事业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重要作用,把广播电视事业当作一项社会效益深远、经济效益明显的大产业来发展,以抓产业的理念、决心和措施来抓广播电视事业的扩张,把广播电视事业办成惠泽群众、服务党政的朝阳产业。

2.深化改革,建立市场化的发展机制 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痛下决心,彻底改变“县乡共管、以乡为主”的管理模式,组建广播电视网络分公司,由县广播电视网络公司统一管理,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政企分开、产权明晰、权责明确的市场化运作机制,彻底解决束缚广播电视产业发展的体制。

3.提高认识,大力推进“户户通工程” 认识的高度,决定发展的速度。在广播电视产业发展的起跑阶段,各乡镇要提高认识,围绕发展这第一要务,积极转换角色,尽快从“主管者”进入“服务者”角色,配合行业主管部门共同推进广播电视事业发展。

4.争取项目,破解发展资金“瓶颈”问题 发展资金不足是农村广播电视产业发展缓慢的一个制约因素。当前,国家正在实施西部地区农村广播电视发展项目,将无偿为边远、落后的自然村提供一定价值的广播电视配套设备。各乡镇、行业主管部门要积极主动争取项目,按政策要求落实好地方配套资金,早争取、多争取项目,弥补我县发展资金不足的问题。

篇9

抚州市立足实际,转变思路,同步提前启动下年度部分后备点建设,从而拉长建设周期,延长建设时间,为下年度新农村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广泛宣传,提前规划。

抚州市部分村庄基础落后,加上市、县两级财政薄弱,所以,要在一年之内按质按量完成村庄整治任务,困难颇大,在这种情况下,充分调动农民建设新农村的积极性便显得至关重要。该市紧抓广大农民“求变”的迫切心理,大力发动宣传攻势,不仅组织群众代表参观建设试点,而且动员各级干部身先士卒,走村进户宣讲、散发《致农民朋友的一封信》。通过声势浩大的宣传,让农民清楚地认识到新农村的建设的必要性,激发了农民建设新农村的热情,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坚强的思想保证。在此基础上,抚州市又积极推进规划进度,按照前一年建设规模50%的数量推出新的后备点,2008年,全市共确定后备点320个。这种先期规划的策略,加快了新农村建设的步伐,大大提高了新农村建设的质量。

二、坚持标准,严格要求。

该市对后备点本着“标准不减、要求不降、项目不落”的原则,像正式点一样严格筹备后备点建设。首先,在定点上设置准入门槛,坚持原则,从没有列入当年省级建设点的候选村中挑选,把成立理事会、开展“三清”、每户自筹资金达600元以上等作为定点的条件和标准。其次,在建设顺序上,严格按照开展“三清”、拆除破旧危房及猪牛栏、改水、改厕、改路等顺序推进建设。最后,在建设质量上,严格按照技术规程实施,确保取得实效。

三、自主建设,适当扶持。

篇10

农村廉政文化建设,是农村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内容,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又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把农村廉政文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起来,使农村廉政文化建设与新农村建设相互促进、相互影响,是当前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桃园村党总支、村委会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采取“四个一”的办法加强农村廉政文化建设。

组建“一支”强有力的廉政文化建设领导班子、制定可行方案。一是成立廉政文化建设领导小组,由村主任任组长,村党总支副书记任副组长,村民小组长为成员,设立办公室于村委会。二是制定适合本村实际、操作性强的活动方案,使方案目标明确,内容充实具体,活动形式多样有新意,方法步骤周密可行。

建设“一个”文化活动室,加强党员干部廉政、勤政教育。“村看村、户看户、社员看的是干部”,只有党员干部带头廉洁,积极为民办实事、办好事,才能增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桃园村利用村委会现有的条件,把教育的重点放在建立一个文化活动室上,活动室配备电视、DVD等影音设备,订阅《人民日报》、《云南日报》、《红河日报》、《半月谈》、《支部生活》等报刊杂志,以活动室为依托,一是加强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教育;二是加强党员干部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教育;三是加强党员干部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教育;四是加强党员干部党纪政纪和法律、法规教育。

挂好“一组”优秀、健康标语,夯实农村廉政文化建设。新农村需要新农民,新农民需要先进文化来塑造,先进文化需要通过丰富的载体来营造浓厚的环境氛围,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引导和影响群众,唤起他们积极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热情。桃园村充分利用现有的条件,搞好廉政标语宣传。在村、组、街道墙壁、宣传栏、黑板等张贴一些通俗易懂、高度概括、富有哲理寓意,包含党纪法规、廉政建设的名言警旬,如:“弘扬廉政文化、构建和谐乡村”,“感恩尽孝、崇敬廉洁”,“名节重于泰山、利欲轻于鸿毛”,“一人不廉、全家不圆”,“执政万事民为本、居官百虑廉当先”,“不损人利自己、不损公肥私”等,使广大人民群众在生活中潜移默化地接受廉政文化教育。

奏响“一只”廉政建设的小喇叭。农村廉政文化建设的形式要丰富多样,内容要生动活泼,特别是要适合群众的口味,抓住群众的心理,让群众主动参与。桃园村在广泛利用电视、报刊杂志、标语等途径传播廉政文化的同时,还利用现有的广播设施,定时或不定时播报一些宣传廉政文化建设的人和事,播放国家党风廉政建设的方针、政策,使廉政文化建设更加贴近群众、贴近实际、使廉洁理念、廉政意识入脑入心,增强廉政文化建设的社会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