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时代的变化范文
时间:2023-12-15 17:54:1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网络时代的变化,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直到21世纪的今天,议程设置理论所强调的受众议题与媒介议题在一定条件下呈正相关的假设,不仅已经基本得到全世界许多实证研究的证明,而且这一理论正在向更深层次更多领域发展。如今,伴随着网络的强大冲击,麦克卢汉所预言的“地球村”似乎已经到来。在网络日益普及的背景下,议程设置理论到底发生了哪些变化,受到了哪些修正和充实,是一个吸引人们关注的话题。笔者认为,在网络时代,议程设置理论在以下几个方面发生了变化或得到了修正。
网络传播使单一议题的设置更加有效,但同时使受众淹没在信息洪流之中产生“审美疲劳”
麦肯姆斯在发表议题设置理论时,对议题设置的具体模式提出过4个模型,其中之一是“调查在一段时间内媒介就某一单个议题的报道对公众意见倾向的关系”。同时,他还指出“公众议题的容量十分有限……无论何时,能引起公众持续密切关注的主要议题只有几个……新闻界对议题关注的时间更短。除非不断有新信息和新角度来充实这条新闻,否则它会自然消失。”传统媒介囿于出版周期和版面的限制,很难变换内容、角度对某一议题进行长期的报道。而网络却可以在一天的报道中安排大量不同内容、不同角度的消息,同时,还可以做到随时更新,更能把往日的相关报道以超文本的方式与最新消息连接起来。网络凭借技术优势,使其对单一议题的设置在方法和效果上都优于传统媒体。
然而,同时我们也发现,在网络媒体中关于某议题的信息连篇累牍、铺天盖地地呈现时,加上无数的超链接和相关专题的罗列,受众多少会感觉陷入信息洪流之中,产生一种眩晕的感觉,甚至不知道自己该选择哪条去获取信息,直至发生“审美疲劳”。
网络媒体不仅加快了议程设置的时效性,而且也大大缩短了产生效果的“时滞”
电子媒介的优势在突发事件发生的时候表现得尤其突出,它省去了传统媒体编辑、出版等许多流程,可以随时消息。这样网络可以抢先一步为大众设置议题,大众第一次获得此议题如果是在网络上,那么就会产生先入为主的“第一印象”,心理学上的“首因效应”,就是人们在接受外部信息时,往往更容易相信第一次看到、听到的情况,而对后来者存在更多的怀疑。因此,新闻时效性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媒体对公众议程的设置能力。比如,在2006年12月30日北京时间11点5分,伊拉克总统萨达姆被执行绞刑这一重大国际新闻爆发之后,新华网在当天中午12点43分就采用图文结合的方式了这条消息。这样的时效性,传统媒体是无论如何也做不到的,等到报纸发行时新闻或许已成旧闻。
“时滞”是麦库姆斯和斯通在1981年提出的,指媒介对公众的影响从发生到产生效果需要多长时间。因为网络可以在一天甚至更短的时间内使某个议题的消息急剧增加,而且能分出各种角度去引导受众评论,还可以增加此议题的各种背景资料,事件回顾等等,所以受众可以在一个地方大量翔实全面地获取相关消息,从而深刻影响受众的认知、态度,甚至行为层面。这比从传统媒体相对分散的报道中获取信息所产生的效果要快得多。也就是说大大缩短了议程发生效应的“时滞”。
网络媒体是真正的多媒体传播,设置议题的手段较为灵活多变,给受众的“非强制性接触”的刺激也达到了新的高度
学者朱克(Harold Gene Zucker)提出的“非强制性接触”,是指公众不能直接体验的一些议题,如海地大地震,网络不仅可以使用传统媒体的图文结合的方式设置议题,而且还可以同时动用文字、图画、视频等多种手段,形成一种三位一体的传播环境。在海地大地震的新闻报道上,传统媒体充其量只能结合文字和图片去刊发,而网络却可以通过文字、图片、声音、视频等方式把当地悲惨的景象和混乱的场面一起公布,使受众极为震撼。受众对“非强制性接触”议题的满足和刺激已经达到了相当的程度。
网络媒体不仅可以放大一些重要新闻的话语权与影响力,也会弱化传统媒体所设置议程的影响力。有些议题可能是传统媒体比较关注的问题,但如果网络媒体不予重视,传统媒体议程设置的影响力就会弱化。
网络媒介中议程设置主体的多元化和互动性明显增强,个人议题更加容易转化为公共议题
总的来看,网络媒体还是依赖传统媒体提供“新闻素材”,以转载传统媒体文章为主,还缺乏实际的专业的采编队伍。另外,网站之间的议程设置能力的差别也比较明显,比如一些占有优势资源的网站自然会成为其他网站的议程设立者。在许多重大国际新闻爆发时,新华网、人民网、千龙网等自然会成为其他网站的消息来源。而在社会新闻、财经体育等方面,新浪、搜狐又充当了领头羊的角色。最后,个体网民也是许多议程的第一设置者,经过网民的激烈讨论互动以及各大媒体的转载和重新设计,最后上升为人人皆知的热门公众议题。2002年11月16日下午,名为“我为伊狂”的网友在人民网“强国论坛”和新华网“发展论坛”,分别贴出长文《深圳,你被谁抛弃?》,吸引了网络媒体的广泛关注,许多网友纷纷发表评论。新浪、搜狐和网易三大门户网站都以专题形式作了突出处理。该文发表后的两个月,2003年1月19日,深圳市有关领导与文章作者进行了对话。2003年7月29日,国务院调研组到达深圳,专门邀请“我为伊狂”参加了深圳问题研讨座谈会,许多媒体对此都做了全程报道。这一事件集中体现了网络互动性在个人议程影响公众议程、进而影响媒体议程中的作用。除此之外,各大论坛、bbs,甚至博客经常出现一些个人议题最后升温为公共议题的例子。
篇2
关键词:互联网+ 商业模式 政务公开 数据 招才引智
中图分类号:F721;F4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7)10-0066-02
2015年中国经济最大的变化就是“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又称为互联网2.0时代,在国家提出互联网+的趋势下,互联网渗透到各个行业、各个产业,使人们传统的生活方式正发生着颠覆性变化。互联网+充分发挥互联网在生产要素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将创新成果深度融合于经济社会各领域之中,改变了人们的工作方式、消费习惯,也改变了传统的商业逻辑。其实,在互联网+的新形势下,不仅是商业逻辑,政府的管理逻辑也必须随之变化才能跟得上时展的步伐。
传统商业模式基于信息不对称赚钱,互联W+时代的商业模式则打破了这种信息不对称。在传统商业模式下,一般而言,消费者对产品信息的了解大部分来自销售人员的介绍,无法了解有关产品的更多信息,因此,卖家比买家拥有更多关于商品的信息。由于信息不对称,占有信息多的一方就可能凭借自己占有信息的优势来误导、欺骗另一方,使自己获利而使他人受损。从消费者的角度而言,获取的信息越多,越能作出更好的预测,从而减少风险。而互联网+时代,企业产品信息完整地放在网站上,消费者可随时浏览,消费者只要轻点鼠标,就可以在论坛里交流,在朋友圈讨论,消费者变得越来越有主动权,信息不对称的营销效果越来越小,商家运用心理学战术的效果也越来越小。
在现代社会,知情权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是现代政治文明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公民其他权利得以实现的基础。我国政府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政府所掌握的信息是公共产品,是用纳税人的钱履行职能所形成的,所以政务信息必须走出暗箱、去神秘化。任何个体的命运都与外部环境息息相关,而政府的决策和行为则是极为重要的外部环境因素。政府出台的某项政策往往影响到企业的投资效益和居民的就业状况,某个项目的选址、布局会关系到周围群众的切身利益。因此,这些信息都应当及时公开。当今所处的网络时代,信息传播呈现多元化、速度快、影响广的特点,再加上智能手机的普及和微博、微信等的广泛使用,人人都有麦克风。在这种形势下,信息公开也应“互联网+”,否则就跟不上时代前进的步伐,也会使政府工作陷入被动。面对一些突发的公共事件,假如政府不及时、主动地信息,真实的信息不能及时占领媒体,往往会造成谣言满天飞的局面,可谓是一步被动、步步被动。当今世界,公开透明是现代政府建设的大趋势。2007年4月,国务院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标志着我国政务公开走上了法治化轨道。2014年10月,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要求“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坚持以公开为常态、不公开为例外原则,推进决策公开、执行公开、管理公开、服务公开、结果公开。各地、各部门都要着眼于推进政府治理现代化,不断用新思维、新举措力促政务公开工作的深入展开。总理强调,深化行政体制改革,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必须开门搞改革,要把主要由部门“端菜”变为更多由人民群众“点菜”。
传统商业模式是终端为王、渠道为王,互联网+时代则是数据为王,谁掌握了数据谁就为王。2016年3月,人工智能AlphaGo五局四胜打败世界冠军李世石的事件,在媒体炒得沸沸扬扬,再一次把公众的目光聚焦在大数据上。AlphaGo的胜利,实际上是神经网络的胜利,而背后的原理就是大数据。AlphaGo在3500万个棋谱中不断学习,自学能力非常强。机器有了大数据的支持,不仅能超越人类,还能想到很多人类想象不到的解决方案,大数据时代确实已经到来。数据不仅可以反映企业当前的经营状况,还可以决定企业未来的发展趋势。未来是数据为王的时代,谁掌握了数据,谁就掌握了资源。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大数据是一种比石油、黄金还要珍贵的资源,只要掌握了足够的数据,就能抢占制高点,增强市场竞争力,甚至掌握市场的话语权,也就掌握了未来。当今时代,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也越来越被数据所改变,同时对人类的数据运用能力,提出了全新的挑战。
数据是信息的载体,信息是数据的内涵。对于政务数据,政府同样有向社会开放的义务,因为采集数据的费用来自财政。2009年5月,美国联邦政府数据开放平台正式上线,随后几十个国家和地区以及国际组织也陆续推出数据开放平台。我国的上海、北京、浙江等地也积极推进政务数据开放。相对于传统的信息公开只着眼于具体信息,数据开放的重心在于“用”,即保障社会公众利用政务数据的权利。而随着改革的深入推进,一些深层次的问题也逐渐显现出来。例如,工商、税务、质监等部门都有自己的数据,但部门间信息不统一,企业的信息在部门间仍是“孤岛”。“信息孤岛”的存在,增加了相关各方的交易成本,降低了社会运行的效率,各部门自成体系、互不相通,企业及其他组织则疲于奔命,也容易导致懒政甚至腐败现象的发生。正如总理所要求的那样,各部门要打破“信息孤岛”,建立统一的公共信息平台。“现在技术发展这么快,各部门完全可以数据共享。这既有利于老百姓办事方便、创业顺畅,也为政府自身的监管服务提供条件。”
首先,要建立和完善基础设施。大数据时代,社会治理所需要的各方面信息迅速增加,政府各项工作的开展、各种服务的提供都需要大量的基础数据与信息。如果没有掌握大量的基础数据与信息或者掌握的信息与数据不能够及时得到更新,决策者就难以真正及时了解社会的各种需求,也无法恰当选择合适的服务的方式。因此,应建立全面覆盖的社会基础信息平台,以人口基础信息为核心,整合教育、就业、社保、诚信、税务、工商、治安等多种信息源,提高新形势下社会治理信息化水平。其次,要在充分应用数据的同时确保数据安全。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大数据的收集和使用可能涉及国家安全和公民隐私等,需要在法律层面明确大数据采集和使用的原则,要制定严格规范的数据采集、储存和应用流程,同时在技术上通过软硬件投入来保障信息安全。数据的应用开放共享必须有边界、有制度、有步骤,并根据相关规定对数据使用情况进行监管,实现数据开放、隐私保护和安全保障之间的平衡。第三,要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要充分运用大数据系统,提升政府服务水平,提高政府行政管理效能。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每个社会成员都可以利用信息化手段表达自己的意愿和看法,决策者要对海量的数据进行深入、系统的挖掘,将许多分散的、零散的、看似毫不相干的个别事件关联起来,突破“信息孤岛”的限制,分析数据中包含的规律性问题,从而提高决策的科学化水平,以更好地回应公众期待和社会关切。
传统商业模式下追求所有权,互联网+时代则是由所有权向使用权、占有权向协同共享转变。全球市值最高的零售商阿里巴巴,没有一件商品库存;全球最大的住宿服务提供商Airbnb,没有任何房产;全球最大的媒体公司Facebook,没有一个内容制作人;全球最大的出租车公司Uber,没有一辆出租车,互联网时代的最佳商业模式已经不是自有体系,使用权比所有权更加重要。未来,闲置资源的共享将成为大势所趋,“使用”这个趋势虽然过去已经存在,但未来会变得更加重要,拥有物品的情况将转变为非拥有,和使用这个物品。
当今世界,无论国家之间还是地区之间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人才已经成为第一资源。没有人才、智力的支持,发展就是一句空话。欠发达地区尤其需要人才,但由于经济不发达,政府很难拿出雄厚的财力来引进并留住当地需要的人才,自己培养投入大、见效慢。因此,我们必须转变拥有才能使用的旧观念,确立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新观念,转变人才资源单位、部门独享的旧观念,确立人才资源共享的新观念,转变苛求人才长期使用的旧观念,确立敢于和善于用一时、用一段的新观念。引进人才的最终目的是使用,不改变人才的单位,不转任何关系,而能够实现为我所用,无疑是最经济、最便捷的方式。一要转变观念,正确认识招才引智工作。要把开放的思想贯穿于招才引智工作的全过程,不唯学历、不唯职称、不唯资历、不唯身份,在人才流动上,不设壁垒,来去自由,在更大范围内整合人才资源。二要坚持改革创新,完善招才引智体制机制。要逐步建立“市场主导、政府鼓励、单位自主”的经费投入保障机制,资金主要用于提高引进人才的待遇和补助、创新风险和重点学科、实验室的建设;要突出用人挝坏闹魈宓匚唬完善评价体系,科学评价和考核引进人才的贡献,参照市场规则兑现待遇;要健全引进高层次人才库,由组织人事部门直接联系掌握一批高层次人才,充分发挥人才交流中心等中介组织的作用,对引进的人才登记造册,提供服务。三要讲究实效,改进招才引智方式。在对科技人才原单位知识产权和商业秘密进行保护的前提下,可以通过兼职、科技入股等形式,引进一些高层次的专家、学者;支持企业通过校企联合等方式,加大研发投入,建立研发中心,完善人力资源共享机制;支持工业、科技、教育、卫生等方面充分运用信息化手段,搭建网上工作平台,进行智力远程服务。四要坚持以人为本,创造招才引智的良好环境。要完善政策措施,使引进人才在专家选拔、成果申报、项目资助、表彰奖励等方面,同本地人员享受同等待遇;积极搭建事业平台,大力建设和充分运用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科技研发机构、研究生实践基地等载体,充分发挥重点项目、优势特色项目吸引集聚人才的作用,面向全国、全世界吸引人才、汇聚人才;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各类媒体,大力宣传党的人才政策,积极宣传引进人才建功立业的优秀事迹,表彰他们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贡献,激发广大人才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努力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环境。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网络时代;企业管理;统计工作
网络技术的飞速进步,以及我国的信息化建设催生了更多形式的经济活动,网络经济就是一种以信息技术和知识作为主要的内在驱动力的新型经济活动方式。而伴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企业的统计工作也受到很多挑战。伴随着企业在网络时代中经济活动的变化,企业统计工作也开始需要进行调整,所以企业需要在网络时代中对其统计工作加以反思,然后找寻更多的发展途径。
一、 网络时代对企业传统统计工作的冲击
随着网络经济时代的发展,我国企业的传统统计工作已经在诸多方面都呈现出问题,例如企业的统计工作在深度和力度上无法满足目前网络经济的需求,以及企业统计指标体系不够完善,同时针对企业统计工作的监督力度不够等。具体来看主要分为下面几个部分。
首先就是网络经济的发展产生了更多形式的经济活动,但是企业的统计制度仍然停留在较为传统的层面上。目前网络时代中的经济活动,呈现出多元化和多样性的特点,同时开始呈现出更为复杂的发展态势,这导致企业的统计工作在对象、指标和调查方法,以及对统计结果的报送方法上都出现了很多变化,所以传统的企业统计工作已经无法适应这些巨大的变化,导致企业目前无法更为及时和全面的获得其经济活动中需要的各种信息。在企业内部,统计工作实际上只是其计划部门的一个分支的业务活动,但是因为企业的数据处理工作比较繁多,所以统计部门也就成为了企业数据的汇总部门。在网络时代中企业所获得的信息呈现出更加碎片化的趋势,同时信息量增大,而企业传统的统计工作形势显然无法满足这些需求。
其次就是目前企业的统计工作无法适应企业在网络时代中的竞争需求。企业所需要的信息包括内部信息和外部信息,以及微观信息和宏观信息等,如果企业无法适应网络时代中信息在内容和形式上的变化,那么企业统计工作必然出现滞后性。笔者在调研中看到,我国很多企业目前的统计工作,在信息上仍然是纵向为主,没有跟随网络时代的进步而在动态跟踪上进行更多的信息监测。这样会导致企业的统计工作落后于现实的需求,无法满足企业在网络时代中参与市场竞争的信息需要。
最后就是企业的统计工作无法适应企业在网络时代中的经营决策需求。企业在网络时代中会面临更多的微观管理,这需要更为精确的信息数据,但是目前我国企业在对信息进行处理中还停留在较低的水平阶段,这导致目前我国企业的统计指标体系无法满足企业的需求,而仅仅能满足企业上级需求,这导致企业内部的信息功能被削弱,从而影响了企业在网络时代中做出更为适宜企业发展的决策。
二、 网络时代环境下企业统计工作的发展路径
(一) 加快企业统计信息化建设
以互联网为主要技术代表的知识经济信息时代对企业的统计工作形成了较大的冲击。企业在这种形势下必须要加快企业统计工作的信息化建设,这并非仅仅要求企业在统计方法或者统计手段上进步,而是要在整体上提高企业统计数据的整体质量。笔者对一些企业进行调研时看到,我国部分企业已经开始了企业统计工作的信息化建设,已经开始全面提升数据处理的速度和质量。具体来看,就是以数据处理速度的提升,和传输形式的进步、储存方式的数据化来尽可能的减少企业传统统计中因为人工操作而出现的各种失误。同时,随着企业统计工作的信息化建设可以形成更好的控制机制,从而在企业内部职能体系中形成更为独立的统计工作体系,尽可能的避免企业内部的人事格局影响到企业统计工作。
从技术层面来看加快企业统计的信息化建设就是要对数据进行更多的细化分析和处理,笔者认为目前我国一些企业在对数据的利用上陷入了一个恶性循环,也就是没有发挥出企业数据统计的有效性。推动企业内部的信息化建设可以更好的实现对数据的有效运用,从而促进企业整体进步。
(二) 建构适应网络经济发展的企业统计指标体系
在网络时代中企业所处的市场经济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这就需要企业的统计指标体系可以更好、更全面的反映出企业所处的环境变化,同时可以更加及时的反映出企业的经济活动,这就需要企业在网络时代中构建出更加适宜企业发展的统计指标体系,需要以企业的管理需求为转移,在设定具体的企业指标时需要考虑到企业的经营决策管理需求,结合具体企业的特点,把握好降低成本、盘活企业资产和促进企业经济效益提高等原则来完善企业统计指标体系的建设。笔者认为,适宜网络经济发展的企业统计指标体系需要包括销售结构指标、产品获利能力指标、用户评价指标以及市场环境指标等诸多方面。
(三) 以网络来扩大企业信息渠道
网络经济发展对企业所形成的冲击中,信息渠道的扩大和信息的碎片化形式都给企业的传统统计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影响,这需要企业改进工作方式,加快统计速度。在网络时代下的市场经济环境中,企业其统计工作质量的高低不再仅仅取决于内部信息的加工质量,同时还包括了对企业外部信息的采集质量和处理水平。所以说企业需要构建出更为多元化的信息采集渠道,全面的利用网络时代中的信息反馈机制,从而把企业置入到一个更为全面的社会关系网中,建构出更高效,更全面的信息网络,让企业可以真正成为信息中心。
结语:网络技术的发展带动了网络知识经济的整体提升,给企业的统计工作带来了很多挑战,但是带来挑战的同时也提供了巨大的发展机遇。企业应该把握好网络技术革新这一重大的发展机遇。我国企业目前面临的重要课题就是如何利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来加强自身管理,以及促进企业统计工作的根本性变革,只有把握好这个机会,才能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作者单位:国家统计局东台调查队)
参考文献:
[1]田百洲. 网络经济下企业统计的转型浅析[J]. 商业经济. 2008(11)
篇4
关键词:当代大学生 网络时代 自媒体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5.03.076
1 概述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是上世纪发展最为令人惊讶的科技,而进人二十一世纪之后互联网技术,特别是无线网络技术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再次将电脑引入了网络时代,网上购物、交友已经不再是什么新鲜事儿,而利用互联网作为“自媒体”平台自己的观点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另一个兴趣。那么,网络时代的生活到底是什么样的?大学生作为网络时代的生力军如何引领网络的时展,已经不再仅仅是教育界的问题了,已经上升到社会学科层面。
2 充分彰显个性,引领网络时代正能量
经过几年的发展,网络时代已经逐步的走向了成熟,再也不是那个“网游独霸天下”、“交友五湖四海”的格局了,现如今的网络时代更加生活化,购物可以不仅可以通过网络打折,还有了网民自己的“网购节”;阅览图书不仅可以随时下载自己心仪的图片,还可以“追书”;用手机或平板电脑做介质,可以随时随地观看视频……这些都是现如今网络时代的生活写照。在这其中,大学生可谓是既是使用者也是最大的传播者,大学生群体的课余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大学时期的闲暇时间也较多,这就促成了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关注网络比其他人要多。在这其中,不仅不反对大学生利用网络来彰显自己的个性,来充分展示自己的能力和能量,社会对其还是持充分支持的态度的,因为所有人都知道,一个思维活跃的群体创造的社会财富才是具有时代意义的,才是最具有发展潜力的。无论哪种方式,只要存在,那必然就有其合理性。只要是这些张扬的个性没有违背社会伦理、没有侵害社会公共秩序,在一个较为宽松的环境下适当的让大学生发泄一些情绪和显露一下与众不同,其实也是一个无可厚非的事情。
3 积极发挥特长,促进网络时代快速发展
各专业的大学生都在使用网络,都在享受着网络带来的便利,但是网络是社会资源的公共平台,任何人都不能仅索取而不奉献,大学生尤为如此。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必须在自己特长的基础上对网络时代加以改造。前一段时间清华大学生捍卫“XP词条”事件就是一个最典型的学以致用的例子。其它专业的学生同样有不同的机会和条件来改造网络,丰富网络生活和内容,只有不断变化的网络空间才能促进其稳健的发展,才能使其变得更加为己所用。在这其中,针对那些利用互联网终端漏洞进行非法行为的活动,大学生不仅不能参与,还要积极的利用自己的所学来揭批,具备一定能力的学生还应该配合相关部门对这些违法犯罪行为进行打击。类似“熊猫烧香”之类的事件再也不能在当代大学生中出现了,因为它不仅触及了网络发展的底线,给人们的正常生活带来了影响,更是触犯了国家的法律,造成了社会不稳定的因素。我们有理由相信,凭借当代大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对于哪些事情该做,哪些事情不该做应该是有一个明辨是非的标准的。
4 独善其身,把握网络宣传的方向
博客虽然仅仅推出了6年多的事件,但是在日新月异的网络时代里已经被“雪藏”了,现代的网民更热衷于“拍客”、“微博”等及时信息传递平台,这就让“自媒体”不再是一个框架,而是真真切切的实际行为。由于这些内容都是实时的,所以这些事件的关注也是呈井喷式的。对于这样的行为,作为网络时代的主力军,大学生应该有一个较为冷静的心态来面对,因为毕竟是自媒体,任何人都有和撰写的权利,而这些内容的真实性就很难有一个界定的标准了,所以一些典型的炒作内容会在短时间内充斥整个网络空间,在博人眼球的同时消费的其实是大众的社会正义感。“南京女护士跳楼的微博”、“寻找被拐骗婴儿的视频”等等这样的例子现在已经多如牛毛了。虽然不能说这些事件的背后都有大学生在做推手,但是由于大学生对突发事件的盲从,导致一些或许原本条理不太清楚的事件被断章取义。网络世界是一个虚拟的世界,人跟人之间的沟通是点对点的,很难能用一己之力来影响其他人的思维方式,因此,大学生在这其中最大的难题并不是如何管理别人,而是更加有效的对自身的言行进行约束和自律,每个人都善待自己的言行的话,那些网络谣言和炒作事件就根本没有了滋生的土壤和空间,网络空间自然就窗明几净了。在这其中,社会和政府有关部门,要高度关注网络媒体的发展动态,作为正处于青春懵懂期的大学生,自控和自理能力都是有限的,社会必须正确的加以引导和帮扶,有必要的话还要对学生进行一定的教育。这样既有高压政策又有怀柔方式,网络舆论的走向自然就符合时代的发展了。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网络时代的来临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便利,也给大学生的生活带来了许多的快乐,当代大学生作为网络时代最大的受益者,不仅要把握住网络时代的发展方向,更要通过自己的所学将网络时代构建得更加美好。
参考文献:
【1】李晓云.大学生价值观在网络时代中受到的冲击与变化【J】.卷宗,2014,(5):194-195.
【2】浦宇岭.探析网络时代下大学生的人格教育及培养【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23):193-195.
篇5
【关键词】 网络时代 领导 求是 服务
【作者简介】 张帆,福建行政学院硕士研究生。刘明辉,福建行政学院对外培训部教授。
网络时代是人的思想层次、境界需要快速提升的时代。领导者肩负着为群众谋福利,为社会创造更多财富的使命,必须变革传统的领导行为模式,找到一种让人自觉自愿追随的方法。领导者用服务的心,将所有人的愿景化零为整地整合起来,由领导者来阐述,由领导者来激励,形成让人认同的领导魅力,才能创造领导服务的最大价值。
一、网络时代通过“求是”与“服务”实现领导价值
网络时代之前的领导是以控制产生价值。它在所有价值产生的过程中都是以强制为基础的。由奴隶社会“你不听话我使用暴力”,到封建社会“你不听话我不让你种地”,到资本主义社会“你不听话你没有劳动的权利”。这种控制之所以有效是因为以往的社会生存和安全的威胁是大多数人要维系生命和家族的繁衍的基础。但暴力在今天依然有效。大至国家的军队国防,小到父母对孩子的惩罚措施,资本、土地、资源等依然在现实中发挥着基础的作用。然而,这些单一资源的控制作用正在弱化。正像到达一个岗位,上级给予一张任命书的作用是一样的。凭借这张任命书可以站上某个位置,但能不能取得该位置的价值取决于思维的变换。网络时代强调的是,作为组织的领导者和管理者必须注意网络时代到来后人性需求产生的深刻变化,改变自己在工业社会中形成的“我说你听”、“我打你通”、“我命令你执行”的直线式思维方式,要善于拓展权力的视野,超越权力,在“实事求是”和“为人民服务”上下更大工夫。
工业时代的权力大都是在暴力、财富的基础上赋予的控制手段。这种手段更多的作用是对下属的管理。当今社会,无论是一个地区、一个单位,还是一个企业,要使事业成功,争取上级的支持、争取部门的协同、争取外部的配合是同样决定成败的。无论组织内外,对相关资源能不能进行整合,对于利益攸关者能不能形成共享双赢的关系是非常关键的。单纯进行博弈的最终结果往往是两败俱伤。在现实中,任何事业的成功有一千个理由,失败却可能只要一个理由。一个事业的成功,领导的支持、部门的配合、下级的努力、社会和客户的认同,我们很难说哪个更重要,因为他们缺一不可。领导创造价值的重点已经从控制下级、达到目标转向驾驭全局、产生价值。领导者作为一个组织、单位或地方的负责人,决定事业成败的重心已经由能否控制好组织群体沿着一个目标行进,提升为能否整合各方资源给组织带来价值。整合资源拥有者和利益相关者创造价值,已经成为领导者事业成功的关键。这就要求领导者要突破思维的定势,从全局着眼面向未来,创造业绩。
网络时代,组织领导者的资信和被领导者的认同产生更为深刻的价值。过去管理者依靠组织的任命,即手上掌握的强制手段,规范手下的手脚按照规范的动作去干活。今天,领导者要用的是人的头脑,要让人用心工作、用脑工作,被领导者对领导者的认同和组织的任命是同样重要的。当生存和安全的威胁不断降低时,尊重、交往、自我实现需要的满足不断提升的同时,就要求我们要突破组织成员把工作当作谋生的手段的基础要求,创造让组织成员在工作中活出生命意义的氛围。这又突破了工业时代的一个根本点,即组织成员在组织中只有组织目标而没有个人目标。在这种变化面前,工业时代的铁则也发生了一系列的改变。以权力为中心的金字塔组织正在向扁平化管理的组织过渡。细致严密的规范控制正在向满足各种各样的人个性化需求的引导制度过渡。以罚为主的奖惩激励正在向满足人性化要求的价值激励过渡。这样,领导的作用就由工业时代以权力为基础的控制转向网络时代以服务为基础的引导过渡。
工业时代是控制产生价值,网络时代则是服务创造价值。网络时代的领导需要认真体验“实事求是”、“为人民服务”思想的精髓,在认真体验被领导者交往、尊重、自我实现需求的基础上通过服务实现领导的价值。
二、“求是”与“服务”是对工业时代领导行为的变革和超越
篇6
(四川西华大学应用技术学院,四川 成都 611930)
摘 要:网络时代下,中小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面临着新的变化与发展,它必须实现自我创新,以更好的迎接网络时代的挑战与需求。因此,本文将讨论下网络时代背景下,中小企业如何实现财务管理的创新,从而提升财务管理工作效率与效果。
关键词 :网络时代;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创新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772(2014)16-0176-01
新时期,网络技术飞速发展,人类社会进入到一个网络时代背景下。那么,中小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显然也离不开网络化的管理手段。因此,中小企业应该尽快采取网络化的财务管理工作模式、工作方法,创新自己的财务管理对象与报告模式,从而更好的在网络时代下提高自己的财务管理水平。
一、采用网络财务管理模式
网络时代背景下,中小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应该采取新的管理模式,即网络财务管理模式。应该来说,这是一种全新的财务管理模式,它可以让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变成一个更为集中、动态与协同的管理模式。具体来说,中小企业采取了网络化的财务管理模式,可以改变企业原先的组织结构,让桌面管理功能转化为非桌面的网络化管理,从而为集中管理模式提供了可能性。中小企业可以充分利用好网络工具来整合所有的财务信息资源,不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运营成本,还可以大大提高财务管理的工作效率。这是因为在网络时代背景下中小企业实施财务管理工作,可以大大加强对于下属机构的财务监控与管理工作,一旦有财务信息数据被录入到相应的服务器中去,就会随时接受财务信息系统的检测,从而真正让中小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实现集中化的会计核算。加之网络财务管理模式本身就会让管理人员的数量减少,可以加强高层与基层之间的人员沟通,还可以有效加强对财务支出与收入的监控,大大提高财务资金的使用效率。
中小企业采取了网络财务管理模式,还可以让传统的静态管理模式走向动态化的管理模式,可以进行在线即时的财务管理。从传统财务管理模式来看,中小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属于一种静态的管理模式,主要依靠的是事后相关的财务信息资料,基于这些静态的信息资料来对中小企业的经济活动进行一定的控制。这实际上大大降低了财务决策的准确性与可靠性。而中小企业实行了网络财务的管理模式之后,它让财务管理工作突破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与局限,可以让财务管理活动与企业的业务活动保持一定程度上的同步,真正让静态化的财务管理模式转向了动态化的管理模式,它还可以通过对银行的信息链接来掌握最新的财务信息,有利于给企业管理者提供更为及时有效的财务信息,让企业实现在线财务管理,保障中小企业的财务管理决策更为科学化与智能化。当然,中小企业的网络财务管理模式还实现了财务与业务的协同处理,从而实现了以物流为依据,信息流为核心,资金流为主体的全新运作方式,大大优化了企业的资源配置,提高了财务管理的工作效率与效果。
二、采用新型的网络财务管理技术与方法
网络时代下,中小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除了应用以上所述的新模式以外,还应该充分利用好各种现代化的网络技术与手段来提高财务管理工作的成效。因此,中小企业首先应该采取网络时代下的柔性管理办法。这是因为在网络时代下,中小企业面临的经济发展环境充满着很多不稳定的因素,为了增强自己的生存与发展能力,中小企业就应该采取柔性管理方式,尽可能的根据市场的变化与经济的需求来推出一些具有特色的新产品。那么,财务柔性管理就是指要利用好网络技术来对各种财务信息资源进行一定的优化,让信息资源具有一定的柔性,从而让中小企业的财务信息资源能够在多方面被多方式的运用起来,有利于中小企业的全面化财务管理工作的开展与实施。
其次,中小企业还应该采取再生式的财务管理方法。这就是说中小企业应该针对现有的财务活动与财务关系进行大胆且根本性的变革,从而实现对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重新调整与优化配置,帮助企业更好的适应内部与外部的实际财务活动需要。应该来说,中小企业的财务再生管理能够大大降低产品成本,并通过电子商务平台与网络服务软件的开发与应用来协调各个环节的财务管理工作,引导中小企业财务人员转变管理理念,提升自己的财务管理责任感,不仅可以减少人力成本,还可以大大提高企业的财务工作效率。此外,中小企业还可以实行财务虚拟管理,这是财务资源有限情况下的必然选择,它将通过网络技术来实现企业财务信息资源的进一步优化,从而实现全面且创新的财务管理。
三、财务管理对象和报告模式的创新
网络时代下,中小企业的财务管理创新还应该从管理对象与报告模式方面入手,努力实现这两个方面的创新。
此外,中小企业还应该努力实现对网络时代财务管理报告模式的创新。在网络时代下,中小企业的财务会计报告目标也发生了较大的改变,即中小企业应该顺利网络时代的发展要求,更为看重对使用者提供有效的会计信息,并利用网络优势来实行突破时间与空间的会计报告,尤其要进行网上在线披露信息工作,还应该进一步细化报告要素,让知识劳动者都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财务管理工作中去,从而更好的满足多元化的财务信息需求。
参考文献:
[1] 刘海霞.论网络时代财务管理模式的创新[J].天津市职工现代企业管理学院院报,2004(2).
篇7
关键词:网络时代;德育工作;高三班主任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1-147-01
高三阶段升学的压力以及课业的繁重,常常让学生透不过气,而教师本身为了达到升学的目的,过于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强压式的进行大量的复习和考核,从而忽视了学生的心理问题和思想问题。这些问题在网络背景下,显得更加尖锐,做好高三德育工作,解决这些难题,成为了高中班主任的重点工作内容。
一、网络时代高三班主任思想工作的新要求
班主任作为一个班级的组织者。对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有指导的作用。就需要考虑如何才能帮助学生趋利避害,认清利弊,从而本着因势利导的原则开展丁作。扬其长,避其短,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以便推进班级德育工作的进步。
首先,班主任要了解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发展特征,保持对周围环境变化敏锐的观察力。了解学生的发展特征,是班主任观察学生、明确学生的需要、认识学生行为所体现的内心渴求必需的前提。敏锐地观察环境的变化,是采取因势利导的教育行为的条件。网络时代。学生生活环境发生了某些微妙的变化。这包括借助网络远程交往的开放性变化和人与人之间社会化程度减弱、直接交流时间减少的封闭性变化。
其次。班主任要认真观察,提高观察学生细节行为的能力,从学生一行一言的变化中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防微杜渐。如果在学生的问题十分严重后才重视。才去想办法解决,往往已是积重难返。初中学生害上“网瘾”,有时候就如同吸毒成瘾一样,会使人产生强烈的依赖心理。废寝忘食。乐此不疲。一些网瘾学生为了筹措上网费用,还会像瘾君子一样不顾一切,走上犯罪道路。又如结交网友。有的学生纯粹出于好奇而热衷于此。但由于缺乏沟通,班主任乃至家长对具体情况基本上处于“无知”状态,无法进行及时有效的干预。天真而又缺乏社会经验的学生如遇上居心不良的“网友”。就难免会上当受骗。但细心观察就不难发现,任何事物的发生都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都有一个渐变的过程。
因此,班主任应细心观察。对学生中存在的现象和学生的言行进行有计划、有目的地调查了解:对学生经常访问的网站、关注的话题和流行的语言要熟悉,这样才能与学生产生共同语言,在与学生交流时找出发展变化的特征,才能在问题刚刚萌芽的时候就及早处置。
二、网络时代高三班主任德育工作面临的难题
网络上肆意泛滥的不良思潮和反面材料,严重冲击这学生的思想,计算机设备已经成为了现代家庭中的必备品,高中学生的计算机操作水平非常熟练,因此他们通过网络被动或者主动获得了这些信息,自制力不好的学生很容易受到蛊惑和影响,从而进行一些不良的行为。教师所面临的问题更多,需要掌握的管理技巧更加多元化,教师的工作强度增加,这都极大的提升了学生德育管理的难度。
其次,网络文化的特征,妨碍青少年整体素质的提高。网络具有直观性和形象性,长期在网络环境下,学生的思维方式以及做事方式也会受到感染,开始不喜欢思考,想什么,做什么,从不考虑后果,还认为自己很有个性。另外网络四通八达,无所不能。学生想得到什么信息,就都可以通过网络搜索都能够获得,久而久之,学生放弃了学习过渡依赖网络,什么不懂都找网络,开始排斥用眼看这个世界,排斥思考。文字书写与应用能力得不到锻炼,学生越来越不具备基本的能力结构。
三、网络时代高三班主任德育工作的有效开展
首先,为了消除高三学生的过于沉迷网络的问题,班主任本身要懂得网络的特点,掌握网络技术,在网络时代班主任工作环境和方式都发生了改变,教师应该充分借助网络的优势,开展德育教育工作,顺应时展得趋势,提升管理效果。通过现代的信息平台,比如qq、微信以及人人网等新媒体,关注学生的生活,用他们的方式和他们沟通,很多学生不善言辞,面对面很多心事说不出来,但是用智能手机作为媒介,通过这些APP与他们进行沟通,他们往往可以打开心扉,说出自己的烦恼和心事,教师能够成为他们的良师益友,这对于德育教育是非常好的开始。
其次,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判断能力,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网络的出现,使得世界变小,这必然引起思想意识道德观念、审美情趣、价值观念及生活方式变化。班主任必须注重培养学生具有科学的道德判断能力和评价能力,使学生在复杂的思想意识形态中能够分辨真善美与假恶丑,吸取有益的思想意识和道德观念,自觉摒弃思想道德中的糟粕。
最后,弘扬民族文化,目前国际网络为英文信息所垄断,西方文化凭借这一优势侵入世界的各个角落,也侵入了我国传统文化领域。而对这种“文化侵略”,班主任应经常召开有关弘扬中华民族文化的主题活动,让学生了解中华传统的精华,鼓励学生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从而使学生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自觉抵御西方文化的侵蚀。
高三阶段应该是学生最艰难的一段学习生涯,很多学生在时期会迷失自己,找不到未来的目标和方向,觉得自己好像被摆弄的木偶,没有自由。这时候越来越多的学生选择了虚拟的网络,他们通过网络游戏,聊天,视频,音乐等各种方式消除自己的恐惧,逃避现实。这是非常危险的,网络的开放性与共享性使得很多不良的思想肆意泛滥,一些自控能力差的学生非常容易误入歧途,作为班级的大家长,高中班主任必须要凭借自身丰富的教学经验以及一名高中教师的专业精神,帮助学生消除这些问题,在学生管理的各个环节渗透德育教育,帮助学生建立正面、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用更加客观、轻松的心态对迎接高考,迎接自己未来的人生。
参考文献:
篇8
【关键词】分布式认知 网络 学习观
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深入发展,人类社会已进入到了网络时代,网络的应用已经渗透到了人类的工作、生活、娱乐等方方面面,教育中也不例外,网络教育是网络在教育中应用的一种产物,是一种新的教育形式。而对于教育者和学习者来说,如何正确认识网络时代学习的本质、认清技术和他人等其他因素在学习中的作用,树立适应网络时代的学习观和知识观,成为提升网络教育效果的关键一环。
网络时代学习观的变迁
1.从行为主义到建构主义
行为主义学习产生于20世纪初期,该理论认为学习的产生是刺激――反应之间的联结,强调外在刺激促成学习者行为的改变,教师应该通过塑造情境的外在刺激物来使学习者产生预期的变化。行为主义在解释学习的过程中忽视人的内在意识的中介作用,于是,紧随其后认知主义则与其完全相反,主张知识的获得是学习者内部心理过程与外界刺激相作用的结果,认为良好的学习外在条件的设计需要遵循学习者的内部心理过程,建构主义是认知主义的一个新发展,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的传授而获得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下,通过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通过意义建构而获得的。
2.从建构主义到分布式认知观
建构主义不同于强调客观、绝对的传统经验主义或理性主义的知识观,认为知识是个体建构的,它内在于人的心灵之中;个体在知识的建构中必须依靠意义的共享或协商,人际关系最基本的形式应该是合作而不是权威性的命令或控制[1]。建构主义强调学习发生在社会交互,即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对话的过程之中。社会建构论则特别强调社会交互在学习发生过程中的重要作用,社会交互不但能够促成对知识理解的共识,并且能够提升学习者的认知能力。20世纪90年代后,分布式认知、情境学习以及情境化人工智能,成为认知领域的研究热点,带动着人们更多地关注情境、社会、历史、文化等外部因素对认知过程中复杂的信息加工和符号处理的影响[2]。随之认知过程从个体内部转向个体与环境交互作用的整体认知分布的思想,也逐渐被人们所认识,受到人们的重视。
分布式认知学习观
分布式认知是指认知分布于个体内、个体间、媒介、环境、文化、社会和时间等之中[3]。分布式认知的核心观点认为认知现象分布在认知主体和环境间。对分布式认知理论进行深入分析,分布式认知理论隐含以下学习观:
1.认知分布于个体和个体之外的环境中
从分布式认知的概念界定可以看出认知是分布于个体和个体之外的环境组成因素中的,如图1(引自Cole,Engestrom,1993)中所表明的认知分布于个体、个体外的媒介、客体、团体及文化规则等之中。知识信息的分布会形成在自己的大脑当中,同时认知活动也会存在于自身之外的因素中(如媒介、客体、团体、规则和劳动分工等)。
2.个体认知是在分布式认知系统中不断变化趋于稳定的过程
分布式认知系统是一个动态系统,该动态系统是自组织的,系统变化的数量,或者不确定性,会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减少,直至最后接近稳定的状态。个体在分布式认知系统中,通过借助于媒介或其他方式与元素之间实现信息交流,交流过程从不平衡到平衡不断提升,慢慢趋于稳定,正如Salomon提出一个个体认知与分布式认知的交互模型(the Reciproca Interaction Model),如图2所示[3]。该图中A表示个体认知,B表示认知活动,个体认知在认知活动的动态系统逐级攀升,趋于完善。
3.交流是学习产生的必备条件
交流是学习产生的必备条件,认知系统中的不同成员有不同的经验背景,对于同一知识会产生不同的心理表征,但是这些心理表征不被分享时是无用的,分享的过程能够让各自的认识清晰化、准确化。分享知识必须通过交流的方式来实现,通过语言或者其他途径,将知识向他人表征出来,将知识可视化,实现知识的共享,共享的信息有用性更高。
4.外部工具促成分布式认知活动
分布式认知活动必须借助于外部工具才能够发生,外部工具包括了物的因素和人的因素,学习者所使用的物的工具,使用过程中首先会实现物质工具设计的目的,其次使用中还会带来偶然的额外收获,外部工具所提供的有用性伴随着学习的过程,因此,外部工具所提供的有用性变成了分布式认知的重要特征。
分布式认知理论与网络时代学习方式的契合
网络时代,网络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诞生了网络教育的新形式,新的、高度交互的,高度网络化的媒介,推动人们探讨一种对有意义交互和支持远程协作的理论框架。分布式认知理论成为与网络时代高度契合的一种学习观。
首先,计算机和网络通信技术的广泛应用催生虚拟社区、协作网络课程、分布式多媒体、虚拟协作、浸润式环境等新事物,他们需要一种新的整合理论观点,用于建构他们对于如何利用这些新技术的理解,这一理论即分布式认知理论。分布式认知理论指出学习发生在自然的社会物质静脉当中,网络技术中采用仿真和虚拟现实技术建立的虚拟环境、虚拟社区可提供模拟的自然场境,在网络中创造更加逼真的现实环境。目前,计算机的模拟技术几乎可以模拟实现人类的一切活动,让人类在使用过程中沉浸在一种模拟环境中。
其次,网络时代的新技术、新媒体等多种形式信息传递工具的出现,如手机、计算机及无线网络设备,为分布式认知活动提供了技术支持,将分布在世界上不同地域的人联系在一起,共同完成同一种学习的任务,如建立学习共同体,概念学习交流和知识建构共同体。支持和实现分布式认知理论中,认知活动分布在人与人之间,人与团体之间的观点,为交流提供基础条件。
第三,网络时代,极大实现资源的共享,学习者通过网络中各种媒介形式可以实现最大限度的交流和交互,通过网络中的工具实现知识信息的共享,增长工具使用的技能,发展高阶学习能力,提升认知能力。分布式认知理论当中强调交流对学习的必要性,网络工具的诞生为身处异地的不同学习者提供了交流的平台和技术条件,让交流更加便捷。另外,分布式认知理论中主张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应该将自己的信息共享,在交流的过程中与同伴达成共识,形成知识的螺旋式增长。使用论坛、QQ群、e-mail等网络技术营造的共享交流平台使得这一目的更容易实现。
第四,网络环境中可实现信息分布的动态性。表现在信息更新及时便捷,信息交流渠道多样性,可实现动态的学习系统环境的塑造。任何的生产性系统都是动态的,学习者只有在动态的系统中,才能实现知识的增长,能力的提升。
综上所述,经过分析与对比,不难看出分布式认知学习观可以成为网络时代学习与教学的理论依据,与网络时代的特征高度契合,成为最佳解释网络时代学习和教学的理论基础。这一理论能够更好地解释网络中学习发生的过程,认识网络中各组成要素的地位和作用,该理论为网络时代的教育教学的设计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参考文献:
[1]高文.建构主义学习的特征[J].外国教育资料,1999(1):35-39.
[2]余胜泉,程罡,董京峰.e-Learning新解:网络教学范式的转换[J].远程教育杂志,2009(3):3-15.
[3]周国梅,傅小兰.分布式认知――一种新的认知观[J].心理科学进展,2002,10:147-153.
篇9
一、网络经济对医院会计的
(一)对会计的影响
1.关于会计目标
会计目标是会计理论体系的基础,现行的财务会计主要通过向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一种通用的会计报表的方式提供会计信息。在网络时代,互联网技术的运用使医院与信息使用者之间的双向交流成为可能,医院可以根据信息需求者决策的专门需要,向其提供适用于不同决策模型的专用财务报告。
2.关于会计基本前提假设
会计基本前提是指对会计核算所处的时间、空间环境所作的合理设定,一般包括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货币计盘。网络经济的出现对这四个基本前提提出了新的挑战。
(1)会计主体。传统会计的主题假设从空间上限定了会计工作的具体范固,在这一基础上,资产、负债等诸会计要素才有空间的归属。但在网络时代,是根据工作任务或市场变化的需要,借助网络功能进行迅速地联合或重组,这便导致会计主体具有很大的不稳定性和可变性,从而使会计主体核算的空间范围处于一种模糊状态,给会计主体的认定带来困难。
(2)持续经营。持续经营指的是在可以预见的将来医院将会按当前的规模和状态持续经营下去,而不会出现停业或大规模削减业务,这是进行资产计价和收入费用配比的基础。在网络时代根据“摩尔定律”,的生命周期有缩短之势,企业显示出即合即分的即时性特征。有时企业可以根据需要利用强大的网络功能联合起来完成一个短期基金项目或组建虚拟公司,当完成一次特定交易后,企业即告解放,因而引发对持续经营假设的否定。
(3)会计分期。传统会计分期目的是将持续经营的生产活动划分成连续相等的期间,据以结算盈亏,按期编制财务报表,从而及时定期地向多方面提供有关医院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盘信息。在网络环境下,机强大的运算和传输功能使财务管理由静态走向动态,内外部信息使用者可以无须顾及和等待会计期末,只要点击鼠标就可以及时地得到实时的财务和非财务信息,因而网络时代信息传递的实时性使会计分期假设消除了时间的断点。
(4)货币计量。会计要对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全面系统的反映,需要货币这样一个统一的量度,然而在网络时代,经济的全球化模糊了经济活动国内国外的界限,同时国际贸易、国际投资、国际活动的不断增长使得国际间各国货币汇率变动很大,这就客观上要求出现全球一致的货币作为计量单位以准确反映企业的经营情况。
3.关于会计要素
会计要素是会计核算对象的基本分类,是设定会计报表结构和的依据,也是进行确认和计量的依据。现行财务会计将会计要素大致可分为两大类,一类为反映财务状况的会计要素。如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等;另一类为反映经营成果的会计要素,如收入、费用、利润等。在网络时代,现代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使信息的搜集、加工、整理的速度越来越快,为了更加准确地反映企业资金运动状况,会计要素的划分将会更加细密、更有层次。
(二)对会计信息的影响
1.网络时代的会计信息披露更充分、更具体。现在,医院提供会计信息的主要渠道是通过定期地公布会计报表。严格地说,为使公众对医院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医院的会计报表应既包含对企业有利的,又包含不利的财务信息。但由于当前的会计报表具有许多局限性,它无法反映非数量化和非货币化的信息,另外,限于报表篇幅的限制,它也无法反映医院的特殊经济业务。然而,在网络时代,会计信息采用网上报告的方式,不仅有效地扩大了会计报表的信息容量,而且通过医院与会计信息使用者之间的实时双向交流,医院提供的会计信息更适用于信息使用者的决策模型。除此,为了全面反映医院的经营情况,网上报告还将现金流量的变化、财务状况的预期变化、趋势等加以充分地揭示。
2.网络时代的会计信息提供更及时、获取更方便。网络时代最大的特征是信息传递的迅疾和及时。传统定期财务报告制度显然已经无法满足当代外部信息使用者和管理者对信息传递及时性要求。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网络化管理已经成为信息时代的管理特征,网络会计信息系统实现了会计信息的网上,管理者、投资者以及其他相关利益集团可以随时通过在线访问获取最新的、的会计信息,以便作出正确的经营决策,减小风险。
(三)对人员的
的会计人员是会计数据的加工者、会计信息的提供者,同时还是对外来会计信息进行的直接参与决策者。的来临不仅意味着会计本身的一次变革,而且对从事会计这项工作的会计人员也提出了新的专业知识,而且还要会操作电脑和使用网络;其次,会计人员对网上获取的会计信息要进行筛选,确保信息的真实可靠,另一方面,对本单位的财务机密要保密以防黑客和竞争对手的非法获取;最后,随着全球化趋势的愈演愈烈,国与国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也日益频繁,这就客观上要求会计人员了解和掌握国际上通行的财务知识以及相关的经济法规和。
二、网络时代医院会计面临的新
1.机犯罪日益猖撅,会计信息质量受到侵蚀。会计电算化的网络化实现了会计信息资源的共享,但与此同时也将自身暴露于风险之中,网上泄密和网上黑客的恶意攻击屡屡发生。一些通晓计算机尤其是网络知识的专业人员可能在会计电算化系统中嵌人非法程序以达到侵吞公有财产的目的。再者,当财务数据在跨地区跨国之间传递的过程中,网络黑客或其他竞争对手也有可能对其进行恶意破坏性的修改,从而使会计信息失真。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不采取措施提高网络会计信息系统的安全防范功能,会计信息的完整性和可靠性就得不到保障,这样不仅不利于而且还有可能误导会计信息使用者作出错误的决策。
2.计算机系统具有脆弱性,数据传输安全受到威胁。在网络时代,。计算机的强大功能一方面大大加快了处理会计数据的速度,另一方面由于技术上和管理上的缺陷,也造成了数据传输过程中的安全问题无法保证。除去网络化会计信息系统易受网络病毒感染外,系统间数据的大量流动还可能使企业的机密信息无形中向外开放,数据通过线路传输,某个环节即使出现微小的干扰或差错,都会导致极其严重的后果。另外如果是在国际线路上传送的数据,在通信网中会计数据极有可能被改动、增删或窃取。随着计算机构造的日趋复杂化,计算机人员秘密改动数据和程序将会很难发现和核查。
3.网络时代的新型信息载体档案管理缺乏有效的安全与保密措施。会计信息的传递和利用需要通过一定的载体才能完成,载体与信息相辅相成。传统会计实行纸质档案管理,在网络时代,新型磁介质载体将取代纸质档案管理成为新的管理方式。虽然磁介质载体在很大程度上方便了信息使用者的查阅,但此类载体信息具有可变性、可操作性和对系统的依赖性,而且计算机软硬件更新换代频繁,如果隔代兼容问题得不到很好的解决,档案的安全和保密会面临巨大威胁。
三、网络会计一一会计发展新领域
网络经济是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广泛使用的信息网络化时代所产生的一种崭新的经济形态。在网络经济时代,会计所处的环境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客观上要求会计发生深刻的变革,而网络会计将成为会计发展的新领域。
所谓网络会计是指建立在网络环境基础上的会计信息系统。一般来说,网络环境包含两个部分:第一,国际网络环境,即通过互联网,使医院同外部进行信息交流和共享;第二,内部网络环境,即通过组建医院内部网络结构,实现内部部门之间的信息交流和共享。与传统会计相比,网络会计的优点主要体现为:
1.单据和支付手段电子化,数据传递网络化。互联网的发展使电子单据取代传统纸质单据,通过电子系统实现快速准确的双向式数据信息交流。同时,资金支付、结算通过网络系统完成,因而支付手段的高度电子化使资金活动实际上转变为了信息的流动。另外,企业内部网络结构的建立,使得业务流程中产生的各种书面凭证都被电子凭证所取代。在网络时代,电子符号将代替会计数据。
篇10
【关键词】高中政治;网络;教学;互联网
21世纪是网络应用迅速膨胀的新时代,作为教学辅助工具,网络为高中政治教学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实现优质资源共享,有助于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作为搜集信息的渠道,网络让信息爆炸成为了可能,然而各种信息资源的良莠不齐,也给政治教学带来不少冲击。本文主要探讨了网络时代高中政治教学的特点,教师主导地位面临的冲击,以及政治课堂的改革发展方向等。
一、网络时代高中政治教学的新特点
信息时代是知识爆炸的时代,在网络的世界里,强大的搜索引擎让知识内容扩展到很大很广的领域,随处可见的wifi也让很多信息唾手可得,网络大大吸引了年轻人的注意力,即使是平常学习再差的学生在网络面前都是活泼的。而与之相对应的是,在网络面前,教师与学生都处于平等的地位。网络时代的高中政治教学呈现出以下几方面特点:
1.知识结构的网状化。网络时代的知识结构以及知识间的联结不是线性的,而是网状的,它可以有多种联结组合方式与检索方式,教师或者学生在搜索一个知识点的内容可以扩散到与之相联系的很多其他方,从而打破了传统文本单一的线性顺序结构。从内容的呈现形式来看,网络时代的使抽象化的文字扩展为图像、声音、视频等多种媒体,不管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可以有选择地在知识网上的任一结点进入学习,又可以随时到达其它的结点。
2.课堂学习的平等化。教学过程是教师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和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借助一定的教学条件,指导学生主要通过认识教学内容从而认识客观世界,并在此基础之上发展自身的过程。新课改以后,学校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组织了各式各样的探究活动,而政治学科的特点更加需要学生扩大知识面,在开放的环境中增长见闻,从而提高综合分析能力。网络为探究活动的开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而在探究活动中教师与学生处于同等地位,有时候面对同一个课题,学生掌握的信息资源绝对不比教师少,教师转化探究活动的倡导者、引路者的角色。
3.德育智育的统一化。教学工具、教学方式、教师和学生地位的转变等等,都不能改变政治课堂“教书育人”的方针。在网络氛围下进行政治教学,教师在具体教学操作中更要强调德育的渗透性,摒弃德育教化的说教性。在学生面临大量良莠不齐的信息冲击式,教师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向学生传授理论知识,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认识能力,帮助学生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网络时代对于“教”与“学”的影响
网络的应用和推广,无论对“教”与“学”而言,都呈现出崭新的变化。从教师“教”的角度而言,在网络时代的大背景下,很多学校采用了开放性的教育模式,它向社会开放,向家长开放,向师生开放,在立足学校的全方位开放中形成了富有特色的学校教育模式。此外,网络资源内容丰富、信息量大的特点,使“教”学不再受教室、围墙等空间上的限制和课堂时间上的限制。
从学生“学”的角度而言,网络给大家提供了一个便捷的获取信息的渠道,大大开拓了学生的眼界,拓宽了知识面,通过网络学生既可温习以前所学习的知识,也可以超前学习以后的内容,并能够在网络上获取相关的资料和信息,或者在网上寻求帮助或帮助他人,在网上写作业和提交作业等。在这种氛围下,政治这门本身就是开放性的学科,其课堂气氛变得更加活跃,广阔的知识领域更有利于学生开放思维。
三、适应网络时代的政治课堂发展方向
我国传统的教学结构是在行为主义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的指导下,以教师为中心,以知识传授为核心的传授式教学模式。网络时代对高中政治教学带来的变化是多方面的,在这种新形势下,教学模式也要进行新的尝试,要重视学生的主体独立性、自主性和能动性,培养学生独立自主地获取信息资源,整合知识结构的能力,优化学生主体内在的知识结构。
网络信息的开放性、多样性和平等性对当代的高中生有很大的吸引力,网络信息已经深刻地影响着学生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交往方式,也为高中政治教学模式的改革提供了借鉴。教师要结合网络信息的特点和优势,在政治课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形式上有所突破和创新,在教学话语方面也要贴近学生、贴近生活,避免高高在上的道德说教。平常要注意搜集与教学相关的素材,包括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材料,为自己的教学设计建立一个教学资源素材库,不断提高政治课教学的实效性。
此外,教师要加强对学生接触网络的管理,互联网的世界是一个良莠信息共存的世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要充分发挥德育教育的功能,加强对学生辨别是非能力的引导,以及对学生偏颇的价值观的引导,在内容丰富的网络世界里坚守政治课堂教育的思想阵地,争取让网络更好的服务于政治课堂。
总之,网络时代为教学发展带来了很好的机遇,同时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优质课堂也面临更加多的要求,政治教师要把握时展的趋势,有效利用网络资源,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谢远俊.网络在高中政治课教学中的应用思考[J]. 科教新报(教育科研). 2011(17)
[2]方光勇.信息技术在思想政治教学中的运用[J]. 考试周刊. 2011(38)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网络监督管理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