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网络文明建设的重要性范文
时间:2023-12-15 17:54:1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加强网络文明建设的重要性,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 网络环境 大学生 生态文明教育 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Path of College Students'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Education under the Network Environment
LU Weiliang
(School of Politics, Xihua University, Chengdu, Sichuan 610039)
Abstract To raise awareness of the concept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llege students, to develop habits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strengthens education for college students without delay. Students under the Network Environment path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education are: the establishment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education website, to enhance efforts to implement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education; strengthen campus network culture construction, and create a culture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and education; create a high level of teachers, lay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prerequisite education; reform of education and teaching ways and means to enhance the teaching effectiveness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and education; reality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activities undertaken to achieve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education proved.
Key words network environment; college students;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education; path
建设生态文明是党和国家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大学生作为人类文明的传承者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推动者,他们对生态文明的认知程度、观念意识、行为习惯直接关系到生态文明建设的进程和中华民族未来的发展。由此可见,对大学生加强生态文明教育刻不容缓。然而,当今时代已进入了信息化时代,互联网络环境已经普遍形成,网络已经渗透到教育、文化等社会的各个领域,这对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提出了一个新的课题。网络环境下,对大学生进行生态文明教育的关键在于,能否形成行之有效的实施路径,因为这些路径直接关系到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态文明教育的效果。因此,探讨网络环境下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的路径,对于提升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的实效,提高大学生生态文明的观念意识,养成生态文明的行为习惯,促进整个社会的生态文明建设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1 建立生态文明教育网站,增强生态文明教育的实施力度
在信息化时代,网络已成为当代大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的平等性、交互性、虚拟性、开放性、多元性和信息海量性等特点,不仅极大地满足了大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激发其自我实现的欲望与自由平等的参与意识,而且为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提供了技术支撑和重要手段。因此,对大学生进行生态文明教育,必须抓住网络这个阵地,抢占信息网络这个“制高点”,让生态文明教育搭上网络快车。①建立融知识性、思想性、服务性、趣味性于一体,内容丰富、栏目多样,满足大学生发展需求,符合大学生文化品位的生态文明教育网站,无疑是网络环境下对大学生进行生态文明教育的一个重要手段和有效路径。
生态文明教育网站要真正发挥其作用,就需要增强生态文明教育网站的吸引力,因为只有网站具有很强的吸引力,才能吸引大学生去浏览网站信息,接受网站内容的熏陶;否则即使是建立了此类网站,大学生也未必能主动地去浏览,也就谈不上网站对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的影响作用。
要使生态文明教育网站具有吸引力,必须做到两个方面,一方面,网站形式要具有多样性。生态文明教育网站可以采用网络俱乐部、网络社团、网络论坛、网络沙龙、QQ聊天、邮件往来、专家答疑、微博互动等形式,引导大学生们学习和探讨有关生态环保与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的知识,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②形成生态文明观念意识。另一方面,网站内容要具有丰富性。生态文明教育网站的内容要丰富多彩且栏目要多样,一般要符合四个要求:第一,真实性。网站中反映生态文明建设的每一个具体事实都要客观真实,不能存在任何虚假之处;每一种观点都要是积极的,要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生态文明的观念意识。第二,快捷性。网站的内容要及时更新,要及时地将最新的生态文明建设事件及理论观点出来,网站通常要保证日日更新,最好能做到时时更新,这样就可以持续地吸引大学生浏览该网站,从而无形中接受网站的熏陶。第三,趣味性。网站内容不能太枯燥,为了增强网站内容的趣味性,甚至可以尝试开发以生态保护为主题的网络绿色游戏来吸引学生,充分利用网站的趣味性增强生态文明教育的实效性。其四,贴近性。网站内容的设置必须贴近大学生的真实需求,以大学生易于接受的形式开设,并且与大学生专业知识结合起来,将生态文明的理论观点通过具体事例展现出来,使大学生在网站中找到亲近感、熟悉感、归属感和信仰感。
2 加强校园网络文化建设,营造生态文明教育的文化氛围
使用生态文明教育主题网站来加强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受大学生是否愿意浏览该网站及浏览量所限。然而,大学生在大学校园里的学习、生活等离不开校园网络平台,“校园网络拥有相对稳定的数量众多的学生群,学生们选课、查成绩等必须要点击校园网,这是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占有的得天独厚的条件”。③因此,通过校园网络文化建设来加强大学生的生态文明教育无疑是一个较有效的路径。校园网络的信息量大,并且能与学生形成良好的互动关系。采用趣味化、多样化形式在校园网络上刊登生态危机现状、生态文明知识、生态法律法规、生态保护政策等生态文明教育的内容,使校园网络真正成为向大学生传播生态文明知识、理论的绿色平台,从而营造出生态文明教育的文化氛围,使大学生在浏览校园网时无形中接受生态文明教育,对其生态文明观的形成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
要想通过校园网络文化建设为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必须做到两点:第一,内容的多样性。校园网站要大量增加生态文明的内容,内容要图文并茂,具有趣味性和可读性。也可以在校园网站里增加一些宣传生态文明主题的小说、戏剧、舞蹈、电影、电视剧等文艺作品,这样可以增强网站的吸引力,使大学生在浏览这些文艺作品时逐渐增强生态文明观念意识。第二,形式的多样性。与生态文明教育主题网站一样,校园网站要想吸引学生,除了内容的多样性以外,还需要形式的多样性。校园网站可以采取网上聊天室、BBS 、电子邮件、QQ(群)、网络论坛等多种形式;通过网络论坛、BBS等形式,学校管理者、教师及大学生三者之间可以实现互动,三者就生态文明问题可以相互讨论、发表自己的看法,在互动中大学生获取了生态文明知识、树立起生态文明的观念意识。
3 打造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奠定生态文明教育的前提条件
网络环境下,要加强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师资队伍的水平极其重要,师资队伍综合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着生态文明教育的效果与质量。因此,要想提高网络环境下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的质量,就需要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在网络环境下,只有“不仅要具备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道德素质和教育能力,而且要具备一定的科技意识和网络素质”,④同时具备较高生态文明教育专业素质的教师,才能胜任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才能保证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的目标得以实现。可以说,建立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是网络环境下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的前提条件和重要保障。
在网络环境下,要打造出综合素质优良、符合生态文明教育要求的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必须要做到如下两个方面:首先,要加强师资队伍的培训。不仅要对师资队伍进行生态文明教育的培训,同时要进行计算机网络知识、技术的培训。其次,要大力鼓励师资队伍开展“网络环境下生态文明教育研究”。要想使网络环境下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健康地发展,就需要加强网络环境下生态文明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积极支持和鼓励教师对网络环境下生态文明教育的教育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实践内容、实践形式、实践方法等方面进行深入的研究;同时,各高校可以将“网络环境下生态文明教育研究”的成果与职称评定、考核奖励、评选优秀教师、选派到国内外著名大学访问进修等荣誉、奖励联系起来,以此来激励教师加强网络环境下生态文明教育的研究。
4 改革教育教学方式方法,提升生态文明教育的教学效果
互联网时代,网络作为一种全新的交往载体、信息载体乃至生活载体,为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创造了一个全新的信息环境、工作平台和教育手段,使得教育教学方式方法无形中受到网络环境的影响,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方法已不能完全适应网络环境。因此,生态文明教育必须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和网络平台,不断改革教育教学方式方法,才能使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在网络环境下,要想通过改革教育教学方式方法来提高大学生生态文明的教学效果,必须做到如下几点:首先,在网络环境下,生态文明教育课程应尽量采用多媒体网络教学,以增加课堂的生动性、增大课堂的信息量。无论是专业生态文明教育的课程,还是思想政治理论课里涉及到生态文明教育的内容,课堂教学都要尽可能采用多媒体网络教学,将有关生态文明的图片、影像资料等通过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手段生动直观地展现出来,可以激发起学生对生态的关注,调动他们学习生态文明基本知识、理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生态文明教育的教学效果。其次,广泛使用生态文明教育的电子教材,并用生态文明教育软件辅助教学。在网络环境下,要广泛使用生态文明教育的电子教材,可以使学生在生动形象的网络语言中获得教育,体现出寓教于乐的特点,从而增强生态文明教育的实际效果。同时,针对大学生所关心的生态文明热点、难点和焦点问题,可以组织专家开发一批集趣味性、知识性和实用性于一体的包括游戏软件在内的生态文明教育软件,并用这些软件辅助教学,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最后,要大力挖掘和利用校内各部门的网络教育资源来加强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发挥课外网络教育资源对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的促进作用。要很好地利用高校内学生处、团委、宣传部、后勤部门、各学院、各研究所等部门的网络资源,将生态文明内容刊登在这些校内部门的网页中,使得学生因学习、生活需要访问这些网络资源时无形中受教育。不仅如此,任课老师及高校辅导员可以利用各个班级网络群体联络方式(如MSN、QQ、E-mail 等),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采取匿名且平等的朋友身份与大学生就生态文明问题进行深入的交流,给予他们生态文明观以及时的、正确的引导和纠正。
5 开展生态文明现实活动,实现生态文明教育的实践证明
在网络环境下,对大学生进行生态文明教育不能仅仅停留在网络宣传或是网络课堂上,还要深入到生态文明实践中,开展生态文明现实教育活动,因为大学生在网络环境下所接受的生态文明的知识、理论、观点等是否正确,只有在生态文明现实活动中才能得已证明,而且只有在现实实践中,大学生才能真正地感受到生态文明的重要性,从而观照自己的认知和行为,并不断加以改进和提高,⑤并最终在实践活动中逐步地树立起生态文明的观念意识。 (下转第64页)(上接第30页)
在网络环境下,要想通过生态文明现实活动来检验网络环境所传播的生态文明观点、理论是否正确,必须做到两个方面:一方面,通过开展校内生态文明实践活动来加深网络环境所传播的生态文明理论、观点的认知。校园环境状况是对大学生进行生态文明教育的直观教材,在校园内要大力开展节水节电、美化寝室、爱护花草树木、不乱扔垃圾、不使用一次性用品等活动,并在每年的“世界环境日”“世界水日”“戒烟日”“植树节”等环保节日开展征文演讲、专家讲座、漫画宣传、知识竞赛、摄影展等相关主题活动,让大学生在校内实践中去检验网络环境下所学的生态文明理论、观点是否正确,使大学生切身感受到环境的重要性,提高他们对生态文明建设的认识,切实增强生态文明教育的吸引力和实效性,并使大学生在实践中养成生态文明观念意识和行为习惯。另一方面,通过开展校外生态文明实践活动来检验网络环境所传播的生态文明理论、观点。高校要积极创造条件,组织大学生利用寒暑假或课余时间到街头巷尾、田间地头、山野河边开展“植被考察”、“水源探寻”、“实地考察”等活动;组织大学生参观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自然博物馆、湿地公园、野生动物园等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基地;组织大学生到附近的生态企业、生态工业园、绿色社区、污染企业、污染严重的工业区、环境较差的社区等进行参观或调查。通过校外生态文明实践活动的开展,使学生切身体会到环境破坏的危害性及保护环境的紧迫性,使他们真正领悟网络课堂所学的生态文明知识、理论,加深对这些知识、理论、观点的认知,并落实到个人的行为习惯中。
基金项目:本文系四川省教育厅重点课题“西部农村地区生态文明建设的制度研究”(课题编号:W13143036)和西华大学2013年教改课题“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公民教育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注释
① 刘艳.“美丽中国”愿景下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探究[J].中国教师,2013(7).
② 吴青林,董杜斌.高校生态文明教育的现实诉求与路径选择[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3(5).
③ 王军.和谐视野下高校校园网络文化的建设与管理[J].思想教育研究,2009(4).
篇2
【关键词】做好;乡镇文化;工作
1.乡镇文化站的工作的重要性
乡镇文化站的工作职责是集书报借阅、广播影视、宣传教育、科普培训、体育健身和青少年校外活动于一体,服务于当地群众的综合性公共文化设施。乡镇文化站是基层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窗口。其最核心的功能应是根据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精神,利用各种文艺形式宣传于大众。除了做好党的文化政策宣传机构,乡镇文化站还应起到普及指导科学、教育,培育广大农民群众的文明风尚。抵制封建迷信,愚昧习俗等思想教育工作,并辅导其开展各项文化工作等活动,以贯彻党的方针政策为重要目标,以弘扬传统文化为指导方向,提高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深入群众文化组织,指导培训更多的文化人才。
在新农村文化建设过程中,乡镇文化站肩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既要搞好农村思想文化宣传,又要普及科学文化知识,促进乡镇民众提高思想文化素质;既要丰富乡镇民众文化生活,又承担着搞好乡镇文明建设的责任。乡镇文化站应以构建多层次的公共文化设施体系为基础,以构建多方位的公共文化队伍体系为保障,以构建多元化公共文化活动体系为载体,从抓基础建设入手,全面提升乡镇文化工作水平。
2.要搞好图书借阅、报纸杂志阅览
由于现在的乡镇文化站有图书馆的工作任务, 图书借阅和报纸杂志阅览就成为文化站的一项经常性的、必不可少的重要工作。要搞好图书借阅、报纸杂志阅览,每站首先必须有阅览室,有一定数量的图书、报纸、杂志。许多图书单位的图书管理把藏书作为主体,“重藏轻用”的错误思想使得书刊、信息资料往往藏在“深闺”静待读者,极大影响了资源的充分利用。图书管理应从过去完全依赖馆藏、“以藏书为轴心”的被动服务模式,转向 “以读者为轴心”的主动服务模式。图书管理工作者可以通过.方便、快捷的方式与读者进行信息交流,鼓励读者提出自己的意见与建议,让读者积极参与管理与建设,真正成为图书管理的主体。
报纸、杂志的订购工作要有科学性。有的站购书品种太单一,只买小说,忽视科技方面的书;有的站中注意订些文艺刊物,报纸和画报订得很少等等。在订购工作中文化站站长应该作些调查研究,根据当地生产、生活、读者的实际需要来决定订购些什么书报、杂志。特别是要注意控制订购那些高价钱的书刊杂志,要把有限的钱用于多办些实事。
3.办好黑板报方面阅读
文化站要想办法办好黑板报。墙上一块黑板、手中几支粉笔,就可以开展办黑板报的工作。黑板报要摘登报纸、半月谈、文摘报、科技报上的有关内容,特别要注意多登本地区新闻,要多配合党委的中心工作进行宣传。黑板报也要注意宣传文化站的工作: 宣传国家对乡镇建设综合文化站的具体要求;省委宣传部、文化厅关于组织实施乡镇文化站标准化建设工程的内容。要使领导知道,人民知道我们现在的文化站要建成什么样子,我们还有多大差距,还需要努力做多少工作。黑板报要长年坚持办,定期出;要广泛征求乡镇干部、群众对办好黑板报的意见, 不断提高办黑板报的质量。只有这样,才能长期不断地做好这个工作,对两个精神文明建设起到应有的作用。
4.搞好网络化平台
随着网络科技的日益普及,文化站的网络方向的建设发展势必成为21 世纪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乡镇文化站应积极利用网络技术发展乡镇文化事业,不应落后于城市的发展和时代的脚步。乡镇文化站的网络化是文化站实体的延伸和扩展,可以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并在侧面普及了农村和网络教育,为农民带来新的视野,是提高农民素质的一个快捷、方便的平台,是农民群众享受文化精神生活的新家园。乡镇文化向网络化方向发展,对于硬件设施的资金投入是必要前提。并且需要指出的是,乡镇文化站网络化,重点不应放在所谓的‘农村网络文化站’的形式上类似网吧式的硬件建设,而是在必要基础设施基础上,将文化站建设的各项内容建立完善的网站,将文化站实体延伸到更广大的平台,发挥更强大的宣传作用,并能制定相关网络文化业的发展目标。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推动文化市场健康有序发展。利用网络科学技术来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阵地,服务于广大农民群众是缩小城乡文化的差距的有力。
5.要开展好各种棋类、球类活动
要把文化站办成让群众有学的、有看的、有玩的,让群众高兴而来、满意而去的宣传精神文明的重要场所。文化站就应尽量利用各种场地,开展文娱活动。要注意照顾到老、中、青、少各种年龄的特点,开展好麻将、相棋、扑克、军棋、围棋、跳棋等棋类活动。为了提高群众的棋艺水平,节假日期间,可举行各棋类的比赛,达到交流棋艺,丰富节日文化生活的目的。有条件的地方,还要经常开展乒乓球、羽毛球、篮球等球类活动。
6.要举办好各种培训班
举办好各种培训班是文化站自身的一件非常重要的工作。具体来讲,一是要办好物质文明建设方面的培训班。乡镇文化站要牢固树立我们的服务主体是农民、工作重点在农村的思想。要为群众求知致富、促进当地经济建设服务。文化站要根据当地农村优势产业发展的实际,联合县、乡各有关部门,举办好发展当地优势产业的科技推广、科普培训班。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过程中,乡镇文化站要把科学文化知识“种”到村落、农户;要不断创新工作思路,积极打造多样化的智力支持载体,努力营造浓厚的和谐文化建设氛围,通过举办各种科技推广、科普培训班,激发广大农民的参与热情,让更多的农民特别是青年农民在共同参与中提高科学文化素质,进而提高农村的整体人口素质,促进新农村建设科学、协调、持续的发展。
篇3
一、当前我国农民教育的不足之后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对于农村的教育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最为重要的就是在我国的农村比较缺乏针对性的农民教育培训机构,这就使得大多数的农民没有渠道来进行职业的培训,更没有参加过培训活动。根据相关的数据统计显示,我国有一半的行政村在农民教育方面比较的缺乏,农村劳动者的年培训率仅有20%左右,并且对于这些培训的内容也比较的狭窄,在内容上和当前的发展已经不能得到有效的契合,培训的方式也比较的滞后。
在文化设施上也没有得到完善,甚至是有的在文化设施上没有建立,文化资源比较的匮乏。最为重要的就是农村的公共图书室的设施普及率较低,根据零点调查的报告显示,农村的图书室普及率仅有5.8%,而90.2%的农村没有能够提供借阅的图书室。从这些方面可以看到,在当前的农民教育发展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还是比较严峻的,要能够在这一方面得到重视。
二、村级图书室对于现代农民教育的重要性分析
在事物的不断发展过程中,都会遇到不同程度上的困难,新农村的建设过程中对于村级图书室的建设,也在很大的程度上遭遇到了难题,这些主要就是表现在基层的一些干部在对村级图书室的建设上认识没有达到一致,有的认为建设这样的村级图书室的作用不大,并且资金以及管理都是一个比较大的问题。建设村级图书室对于农村的发展而言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它对于农民教育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两者的关系是极为密切的,这不仅是文化部门的事情,这也需要各级的党政领导得到重视。
三、村级图书室和现代农民教育是发展农村建设的重要保障
对于农村建设图书室,最为根本的目的就是让农民在教育上能够有一个好的条件,和现代的发展相结合,在知识上有创新,更好的为农村的经济发展以及精神文明的建设进行服务,从而打造新型的农民形象。针对以上的相关问题,要能够采取有效积极的措施来加以应对,只有如此才能够对新农村的建设起到促进的作用。
想要在农民教育方面得到有效的提高,就要在规章制度上得以健全完善,在村级的图书室建设的规模以及层次和管理等方面的服务要能够和现代的教育得到结合,要能够有方便操作的规定,方便各村进行统一的掌握。相关的领导要能够得到重视,将村级图书室的建设工作以及农民的教育工作放在重要的位置,将村级图书室的建设工作纳入到乡镇两个文明建设的考核内容中去,多方面的筹集以及大力的开展村级图书室的建设渠道。
在当前社会的不断发展背景下,农村的图书室的服务也要朝着多元化的方式发展,在网络信息的辅助下要拓宽服务的渠道。通过网上图书室为农民服务,进行对其网络技能的培训等,这样能够有效的加强农民在网上学习的路径,还可以对农民进行网上引导养殖户以及种植户通过网络索引来进行在复杂的信息中进行筛选所需要的知识内容。还可以定期的在网上导读指南,向农民推荐一些新到的书籍和刊物等,另外就是对于村级图书馆人员的素质要得到提高,要在专业技能上能够具备,对于计算机知识以及心理学知识等都要能够掌握。
在管理上要得到加强,对于村级图书室的健康有序的运行要能够得到保障,这样对于新农村的精神文明建设服务的发展能有着比较好的带头示范作用,在发展的环境上能够占有优势,同时还要能够积极的塑造新型的农民,在知识技术上都要能够有所进步发展,提高农民现代教育的水平,在这一过程中要能够从三个方面得到加强。首先就是规章制度的建立健全,其次是业务的培训方面要能够最大化的做到规范,最后就是在宣传方面的力度要能够得到有效的加强。在村级图书室的宣传方面要能够充分的利用黑板报以及广播喇叭等进行宣传教育知识,将农民对于读书的兴趣得到有效的培养,满足其精神需求。
篇4
0 引言
事实表明,良好的交通环境能够减少交通事故的数量和降低交通事故的严重程度,交通安全水平与交通环境存在密切的联系。而安全的交通环境离不开及时、准确、全面地交通环境监测工作。环境监测是交通运输行业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支撑,是交通、环保等相关部门实施环境质量监督、考核环境保护工作成效的科学依据。因此,有必要完善交通运输行业环境监测工作,推动和促进交通运输行业环境监测事业的开展和发展。
1环境监测对交通运输行业绿色发展的重要性
交通事业作为国家基础建设和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一样地面临着严重的环境保护问题。公路建设施工期和运营期带来的环境污染,不可避免地影响沿线地区的环境质量,加剧其周边地区生态环境的恶化,并且公路对沿线环境的改变是长期存在的,甚至对某些特殊环境造成的破坏是难以恢复的。这些影响主要表现在对水体影响、大气影响、噪声影响和生态影响。因此,根据国家和地方以及行业的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在公路建设中必须做好环境保护工作,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三同时 ”制度,特别是要开展高速公路施工期和运营期环境监测工作,将公路在施工和运营过程中对生态环境的污染和破坏降至最低,实现公路建设和地区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1]。
公路水路交通运输环境监测是交通运输行业环保监管的重要手段,是交通环保长效管理的主要基础。开展交通运输行业环境监测工作,可以有效地掌握环境质量和污染源排放状况及变化趋势,识别交通活动对基础设施周边自然生态和公众健康造成的环境影响,增强环保监管效果,促进污染治理设施有效运转,减少环境污染事故的发生,保护交通设施沿线生态环境。
2国内交通环境监测现状
2.1交通运输行业部级环境监测现状
随着交通运输事业快速发展,我国的交通环保管理和法律法规体系也得到了进一步完善,在生态保护、污染防治、环境监测、环保监理和环保科教宣传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发展。在已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等法律法规中,对建立监测制度、组建监测网络、制定监测规范等均作出了规定和要求[1]。
国家和交通运输部为了缓解日益突出的环境问题,更科学有效地对交通环境进行监测和监控,相继出台一系列政策和制度。已颁布的《交通行业环境保护管理规定》、《交通部环境监测工作条例(试行)》明确规定了交通环境监测的实施办法;2008年交通运输部实施《交通运输行业公路水路环境监测管理办法》,对各类公路水路交通建设项目在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施工和竣工环境保护验收以及运营过程中必须进行环境监测;2011年全国环境保护工作会议上指出,在“十二五”期间,要进一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继续探索环保新道路,继续加强环境监测、应急、信息等基础能力建设,扩大环境监测网络覆盖范围,推进环境监测站标准化建设,探索开展生物多样性监测和生态遥感监测工作,提高环境应急监测水平,增强环境信息资源综合开发和利用能力;2011年全国交通运输工作会议上指出交通运输主要工作之一就是加强生态保护和污染治理,增强环境保护监管能力,建设部省两级交通运输节能环保监测考核体系,逐步形成对国家高速公路沿线、三峡库区、环渤海、长江口和珠江口等区域的交通环境监测网络;2011年颁布的《公路水路交通运输环境保护“十二五”发展规划》中也明确提出,建设交通运输行业环境监测网络是健全交通环保管理体系的重要内容,到“十二五”末,初步形成布局科学、层次合理的行业节能环保监测网络,初步形成运行规范的全国交通运输环保统计和公报制度;2013年交通部印发的《加快推进绿色循环低碳交通运输发展指导意见》,在统一行业认识,实现顶层设计和全局指导的基础上,近一步明确了要“完善绿色循环低碳交通运输统计监测考核体系”,“积极开展区域性和主体性试点、生态建设和修复试点、环境监测网络试点等工作”。
但是,从整体上看,环境监测管理的体制机制还不健全,环境监测工作还不能为交通环保工作的开展提供足够的支撑。
2.2交通运输行业省级环境监测发展现状
从 2000 年开始,部分省市开始建设交通运输行业环境监测站,但由于行业监测还没有赋予为社会提供公共服务的职能,也就没有财政资金来源,只能通过第三方有偿服务来保证业务开展,所以,各省行业环境监测站发展不尽如人意,只有山西、湖北、河南等少数几个省份的环境监测站发展较为顺利[2]。
山西省为加强国家环保法律法规的贯彻落实,先后下发了《山西省交通基础设施环境监测管理办法(暂行)》(晋交科教〔2006〕401 号)、《关于加强高速公路施工期环境保护工作的通知》(晋交科教〔2009〕365号)、关于进一步加强高速公路建设环境保护工作的意见(晋交科技〔2012〕28 号)等文件,多次开展公路建设项目环保专项检查,重点加强了施工期环境监测和环保措施及设施的按时落实,多次召开专门会议研究解决有关行业污染防治及节能减排的问题,有效推动了行业环保事业发展[3]。
湖北省的交通环境监测工作起步较早,1997 年就成立了行业环境监测站,并根据交通运输部相关文件精神和行业环境保护需要出台了相关管理办法,规范交通运输行业环境监测工作。在交通运输部下发的《交通运输行业公路水路环境监测管理办法》( 交环发[2008]112 号) 基础上,湖北省交通运输厅于2008 年制定了《湖北省交通运输行业公路、水路环境监测管理办法》( 以下简称《管理办法》) 。《管理办法》明确了“湖北省交通环境监测中心站”的职能,主要负责省内交通运输行业环境监测技术指导和咨询服务工作,并以环监站为实施平台,对全省交通运输行业的环境监测进行规范化的管理和科学化的指导。在交通运输管理部门下发政策的指引下,湖北省交通运输行业的环境监测工作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3完善交通环境运输行业环境监测政策的必要性
3.1是贯彻落实党的十精神,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
十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中,同时明确要求“要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建立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目标体系、考核办法、奖惩机制”。
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要求下,建立健全交通运输行业环境监测政策,更好的推进交通运输行业环境监测工作的顺利进行,这正是交通运输行业实践生态文明理念,加强环境保护工作,建立健全全行业绿色发展评价体系的重大战略举措。
3.2是加强环境保护能力建设,落实国务院工作的要求
2011年,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加强环境保护重点工作的意见》(国发[2011]35号),要求“全面提高环境保护监督管理水平”,“着力解决影响科学发展和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提出“不断增强环境保护能力,全面推进环境监测、信息等环境保护工作能力标准化建设”。
完善交通运输行业环境监测相关法规政策,能够更好地贯彻落实国务院相关法规政策,更好地开展交通运输行业环境监测工作,更好地落实行业发展规划,加快绿色交通运输体系的构建。
3.3是开展交通运输行业环境监测的需要
为了加强和规范交通运输行业公路水路环境监测工作,交通运输部于 2008 年 4 月下发了交通运输行业公路水路环境监测管理办法》,办法中明确规定“各类交通建设项目在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施工期、竣工环境保护验收以及运营过程中必须按照有关法规规定进行环境监测”,2013年初委托开展了《交通运输环境监测网管理体系与建设标准研究》,涉及2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公路水路交通运输环境监测网络建设试点工作也正在实施过程中[5]。
但是,现有环境监测多参考环保行业的标准和执行规范,对于交通运输环境监测站建设内容和规模、监测方法和手段等缺乏可遵循的行业监测标准和规范。交通运输环境监测管理的政策法规还不健全,交通运输行业环境监测体系还不完善。
4建议
交通运输行业环境监测在监测技术方法,监测数据质量、监测站点建设等方面缺乏行业标准和规范,缺乏相应的交通环境监测方面的法规政策。这必然影响了行业监测数据的管理和应用,导致行业环境监测结果的规范性和有效性不足。
因此,接下来一方面需要修订现行的《交通运输行业公路水路环境监测管理办法》(2008年),制定交通运输监测工作规划编制办法、工可编制办法、监测技术规范、监测数据标准、监测站点建设标准、监测数据管理及办法等一系列配套管理办法和技术规范,使《管理办法》的内容和范围更加完善;另一方面建立更多和更专业的、有针对性的交通运输行业环境监测类法规政策,丰富行业监测工作的领域,完善交通运输行业环境监测体系,促进我国交通运输行业环境监测事业的发展。
篇5
关键词:县级图书馆;管理;创新;研究
作为我国公共图书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县级图书馆对服务社会、服务基层以及服务广大人民群众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的精神文明建设也有了很大的进步。但从实践来看,当前我国县级图书馆管理工作中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因此正确认识这些问题并提出有效的应对策略显得至关重要。
一、当前县级图书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随着我国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社会大众对于各类信息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同时也对图书馆服务与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据调查显示,当前我国县级图书馆管理工作中依然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如果不及时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将可能成为其发展的桎梏。这些问题带有一定的普遍性,总结之,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思想上缺乏重视,建设资金匮乏
据调查显示,目前我国一些地方的领导对县级图书馆的重要性没有正确和足够的认识,一味的认为图书馆只是一个可有可无的单位,没有充分的考虑到图书馆就是社会主义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设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没有在人员的配备、馆舍建设、经费划拨以及技术改进方面给予县级图书馆基本的资金支持,最终导致县级图书馆发展处于非常尴尬的境地。
2、县级图书馆的服务手段与服务水平相对比较落后
从实践来看,目前我国有很多的县级图书馆服务方式仍然停留在传统的手工服务阶段,而且相关文献信息资料的自动化与网络化管理、文献资料数字化以及服务工作现代化的发展进程相对比较落后。就目前县级图书馆的服务方式而言,它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响着图书馆的各项管理工作开展,并限制了其功能发挥,笔者认为需要对此提高度重视,因此服务质量的优劣是影响图书馆能否吸引读者、充分发挥其价值的关键性因素。
3、县级图书馆的馆员素质偏低,难以满足社会实际需要
由于县级图书馆所处的社会地位和地理位置等原因,当前我国县级图书馆的从业人员数量相对还是比较少的,而且在图书馆中只占编制、不上班的现象也并非鲜见;许多县级的图书馆一般只有几个人或十几个人参与实际工作,再加之图书馆学、计算机以及情报学等专业的毕业人才相对较少,大部分为中级及以下职称,尤其以女同志为众。因此,县级图书馆馆员的整体素质普遍偏低,这严重影响了县级图书馆自身功能的充分发挥,也不利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二、加强县级图书馆服务和管理工作的创新
基于以上对目前我国县级图书馆服务和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若想加强县级图书馆服务和管理工作,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坚持以人为本,加强思想重视
对于县级图书馆服务和管理工作而言,加强领导重视显得非常重要,只有领导重视了,才可能为县级图书馆的建设投资。同时,应当注意的是,对于一项工作而言,最重要的就是要充分发挥人的作用,充分发挥工作人员的主观能动性,这是图书馆服务和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是图书馆得以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所在。在坚持以人为本的立场上,笔者有如下三方面的建议:第一,作为图书馆的管理层,应当给每一位工作人员充分的信任感,多为他们创造条件,并尽可能的让每一位工作人员在实际工作中产生一定的成就感,只是激发工作人员创造性和积极性的关键;第二,应当认识到每一位工作人员的价值个闪光点,充分发挥工作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尽可能的使每一位工作人员各尽其职、各尽其才;第三,应当注意工作人员的职业素质和专业技能的长期培养,定期或不定期的组织开展各项培训活动,使广大县级图书馆工作人员能够掌握最前沿的知识和技能,为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2、加强自身建设,不断创新服务和管理策略
加强县级图书馆服务和管理建设,首先应当加强自身建设。图书馆应当不段进行资源拓展,并下大力气加强图书馆的硬件建设。针对县级图书馆的性质比较特殊等特点,笔者建议一定要注意传统设备的保留和增加,比如书架和阅览桌椅的添置,同时还要注意现代化图书馆设备,比如计算机、网络等技术的引入等,尤其要注重图书馆服务和管理工作的信息化设施,即自动化系统和网络系统,由此可满足读者在当前信息化时代背景下的资料获取需求。加强自身建设,实现资源的拓展是当前县级图书馆增强自身实力的主要途径之一,实践证明,通过这一策略可有效的扩大县级图书馆的基础,并提升图书馆的现代化服务和管理水平,这也是现代化图书馆的重要指标。创新图书馆服务与管理策略,就是要打造具有现代化气息的图书馆。由于县级图书馆的服务范围非常有限,因此特色服务成为其生存和发展的关键所在。县级图书馆一定要根据自身的资源和经济发展特色、产业的特色以及地域文化特色等,不断探寻适合发展的特色服务。从实践来看,要开展特色的文化活动,并打出特色服务和管理的品牌,如此才能使图书馆的魅力更为充盈。在具体的工作中,也可以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教育培训、讲座会展、、信息咨询服务以及图书等工作,来不断的增强自身文化吸引力,从而吸引更多的图书馆读者广泛关注图书馆建设事业的发展。
结语
总而言之,县级图书馆关系着社会的稳定和人类精神文明建设,因此应当不断加强对县级图书馆服务与管理工作的重视,并提高创新能力。
篇6
收稿日期:2013-09-04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1278205);华南农业大学林学院教育教学改革与研究课题资助项目(2013)
作者简介:叶昌东(1983-),男,华南农业大学风景园林与城市规划系讲师,博士,主要从事区域发展与城乡规划、景观规划设计的研究,(E-mail)。
摘要:生态文明建设是当前中国城乡建设的重要内容,其对城乡规划建设有三方面的新要求:城乡统筹的规划体系,多规融合的规划管理以及对生态、绿地等要素的重视。文章针对生态文明建设时期城乡规划专业的需求变化,结合农林院校在风景园林、国土研究、乡村研究等方面的学科优势,提出农林院校城乡规划专业的特色化教育应重点放在三个方面:生态景观设计、土地利用、乡村规划。
关键词:生态文明建设;农林院校;城乡规划;教育特色化;专业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2.0;TU98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2909(2014)01-0018-04
城乡规划专业与社会经济建设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建设速度加快,全国城市数量从193个增加到655个,城市化率从18%上升到52.5%,城市建成区面积扩大了3-4倍[1]。大规模的城市开发建设带来对城市规划专业人才的大量需求,因此全国许多高等院校纷纷开设了城市规划专业,从20世纪末的不足30所迅速增加到约140余所,学科背景由单一的以建筑学为主向地理学、风景园林、测量学等多学科发展。开设城市规划专业的院校主要有三种类型[2-4]:一是有传统建筑学背景的院校;二是以区域分析、宏观分析为主的有地理学背景的院校;三是以风景园林学科为依托的农林院校。第一种类型的院校以同济大学、东南大学、天津大学、清华大学、重庆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等为代表,其重视学生工程设计能力的训练,培养的学生擅长物质城市空间形态的规划设计,设计思维能力强;第二种类型的院校以南京大学、中山大学、北京大学等为代表,其重视区域分析及宏观社会、经济分析,培养的学生具有较强的理性思维能力;第三种类型的院校以北京林业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南京林业大学等为代表,其注重城市规划中的生态规划、园林绿化、景观规划设计等领域的研究[5]。
由于社会经济发展背景的不同,不同的城市对城市规划人才的需求会有所差别。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社会经济环境在不断地发生变化,大体来说有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改革开放初期,城市发展以物质性大规模的土木建造为主,对擅长物质城市空间形态建筑的院校城市规划专业人才的需求较迫切。第二阶段,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城市发展的主要任务逐渐过渡到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升人居环境、解决城市社会问题等,为擅长社会调查、宏观经济分析、区域规划的地理学研究的院校城市规划专业提供了发挥空间。第三阶段,即目前生态环境建设已经成为全球广泛关注的话题,中国30多年来粗放式经济增长模式带来的生态破坏、环境污染问题逐渐暴露出来,新时期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日益凸显,2012年党的十报告将生态文明建设上升到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同等重要的“五位一体”的战略高度。生态文明建设时期的到来为农林院校城市规划专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契机。
一、生态文明建设时期城乡规划社会需求的特点
生态建设是现代城市规划的重要内容。从现代城市规划理论产生开始,霍华德在其田园城市理论中就表达了对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视,强调农田、绿地等要素在城市总体布局中的重要性;此后在有机疏散、生态城市、绿带控制、生态可持续发展等规划理念中,均突出强调了生态环境建设的内容;目前全社会对生态环境建设给予了前所未有的重视,最新的城市规划理论包括新城市主义、精明增长、紧凑城市、低碳城市等从不同的侧面对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6]。中国经历了30余年的粗放式经济增长时期,经济快速发展带来的是生态破坏、环境污染等问题,因此,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日渐凸显。目前,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重点围绕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等四个方面来展开。生态文明建设力度的加大,也必将使城市规划专业的社会需求发生重大转变,其转变的主要特点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城乡统筹的规划体系
城乡统筹规划体系的内涵是将城市和乡村视为一个整体来进行规划。城市和乡村密不可分,城市是城乡区域的中心,为城乡区域提供现代化工商业服务设施;乡村是城市的发展腹地,为城市的发展提供劳动力资源和空间(特别是生态环境空间)。2008年《城乡规划法》取代原来的《城市规划法》,标志着城乡统筹规划体系的正式建立和实施,城乡统筹规划体系有三个方面的变化:首先是将村庄规划纳入到统一的规划编制管理体系中;其次是在城市总体规划中更加突出城乡一体的布局模式;第三是建立并完善乡村层面的规划。近年来新农村建设规划、美丽乡村规划、村庄整治规划等一系列乡村层面的重要规划在全国铺开,是城乡统筹规划体系实践的体现,它为城市规划专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
(二)多规融合的规划管理
生态文明建设时期的规划管理强调多规融合。负责城乡空间规划布局的主要有建设部门的城市(乡)规划系统,国土部门的土地利用规划系统,以及发改部门的产业发展布局规划系统。多规融合的规划管理模式要求多部门的通力合作、协调一致,要求多学科、多层次人员的参与。目前广泛开展的“两规衔接”〔包括城市(乡)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三规合一”〔包括城市(乡)规划、土地利用规划、产业发展布局规划〕、“多规融合”〔包括城市(乡)规划、土地利用规划、产业发展布局规划、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规划、主体功能区规划、环境保护规划、旅游规划等〕模式正是顺应了生态文明建设时期城市规划管理工作的要求。
(三)重视生态、绿地等空间要素
生态文明建设时期的城市规划重视生态、绿地等空间要素的布局,生态、绿地空间要素是城市空间布局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在居住、工作、游憩、交通等城市四大基本功能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特别是作为游憩功能的重要空间载体,可以提高居住功能的环境质量等。当前在城市(乡)规划工作中开展的一些生态、绿地建设的研究和实践工作,如绿地系统规划、绿道网建设、国家生态园林城市评选等,充分体现了生态文明建设时期人们对生态、绿地等空间要素的重视。
(四)构建节约型城乡空间布局模式
生态文明建设时期的城乡空间布局模式强调节约理念,节约型城乡空间布局主要是针对改革开放以来经济长期粗放式增长所带来的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问题,构建节约型内涵式的城乡空间布局模式;节约型城乡空间布局主要从节能、节水、节材、节地四个方面对新时期城乡规划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为城乡规划专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二、生态文明建设时期农林院校城乡规划专业教育的优势
生态文明建设时期,农林院校城市规划专业有了用武之地,其依托自身学科优势,可以在相关领域发挥更加深远的影响和作用。从学科发展来看,生态文明建设时期农林院校开设城市规划专业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以风景园林为主要依托的生态学优势
风景园林专业是农林院校的传统优势学科,农林院校开设的城乡规划专业大多依托风景园林专业的学科优势,如北京林业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南京林业大学等。在生态文明的建设中,与城乡规划联系紧密的风景园林专业的传统优势将得到进一步发挥;此外,农林院校在植物、园艺、农业、林业等生态学研究领域的优势也有了展示的空间,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城乡规划实践中也将大显身手。
(二)以土地为核心要素的国土研究优势
土地利用布局是城乡规划的核心内容,在这方面农林院校有较强的优势。负责土地管理工作的部门主要有规划建设部门和国土部门,其中国土部门与农业部门有密切联系。1986年国家土地管理局成立之前农村土地和城镇土地分属农业部和建设部主管,因此农业院校在土地管理方面有较强的优势,全国开设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的高等院校中农业院校占多数。
然而由于国土部门和建设部门在土地规划和管理方面往往难以保持协调一致,因此,在学科建设上土地资源管理和城乡规划专业的整合与联系一直不太紧密。在生态文明建设的多规融合管理模式下,国土部门和建设部门在土地利用规划与城乡规划方面的协调将得到加强,这也为密切两个专业的联系提供了机遇,为农林院校城乡规划专业的发展提供了发展空间。
(三)以乡村为重点的地域空间研究优势
乡村是农林院校在地域空间上的重点研究领域,有长期从事乡村区域研究的深厚基础,是农林院校突出的学科优势。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城乡规划重点是城乡统筹,而乡村区域规划研究是城乡规划的薄弱环节,这就更需要农林院校在乡村研究中发挥自身的优势,为城乡统筹的规划工作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三、生态文明建设时期农林院校城乡规划专业教育特色化方向
要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农林院校城市规划专业教育需要进一步明确自身定位,坚持特色化发展的方向。结合学科优势,农林院校特色化教育改革应重点围绕以下三个方面展开。
(一)生态景观设计
景观设计是农林院校城市规划最具特色的专业,其专业教育的重点主要包括:
1.绿地系统规划
随着生态文明在城乡建设实践中日益凸显的重要性,绿地系统规划已由过去仅作为总体规划的一个专项规划上升到单独的规划类型;空间上也突破城市内部公园绿地的局限,向区域性生态绿化网络系统的方向发展。城乡建设对绿地系统规划的重视带来对相关领域人才的大量需求,因此绿地系统规划应当进一步作为农林院校城市规划专业的核心优势和特色进行培育。
2.园林景观设计
生态文明建设的大力推进将带来对园林景观设计人才需求的上升,因此,园林景观设计是农林院校城市规划专业特色化教育的重要内容和方向。
3.生态环境规划
宏观生态环境规划是城乡统筹规划体系新的内容,农林院校在生态环境相关研究领域具备较强优势,可以作为城市规划专业特色化人才培养的重点方向之一。
(二)土地利用布局
土地利用布局是城乡规划专业的核心内容,农林院校在土地资源管理方面具备较强优势,应当加强与城乡规划专业的整合,开拓新的发展方向,主要整合方向有:(1)国土空间布局。国土空间布局的优化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多规融合”的背景下,加强土地资源管理相关专业与城乡规划专业的整合十分必要。(2)地理信息系统。由于具备地理空间信息的存储、查询、分析、展示等综合功能优势,目前地理信息系统在城乡规划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生态文明建设中,随着规划空间的不断扩大,地理信息系统将具有更加广阔的应用前景。
(三)乡村规划
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乡村规划是城乡规划体系中不可或缺的基层规划,规划实践工作量大,社会需求多,将成为促进城乡规划专业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动力。农林院校在乡村规划领域具备较强的优势,应当在乡村规划中发挥重要作用。因此,乡村规划同样应当作为农林院校城乡规划专业发展的重点方向。
四、结语
生态文明建设是促进城乡规划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动力,农林院校的城乡规划专业在其中应当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农林院校应认清新时期城乡规划要求的变化,发挥自身的优势,明确专业发展定位,找准学科发展方向。本文从社会实践需求角度出发,分析生态文明建设时期城乡规划的新特征,立足农林院校的学科优势,提出了农林院校城乡规划专业特色化教育的重点发展方向,为相关领域的研究者和工作人员以启示和思考。
参考文献:
[1]单赛卖,韩立云.“ 建设热”时代背景下城市规划教育的理性思考[J].新课程研究(中旬),2009(12):17-19.
[2]李翅.风景园林类高校城市规划专业教育的特色研究——以北京林业大学为例[J].中国林业教育,2009,27(3):16-19.
[3]冯维波,裴雯,巫昊燕,等.城市规划专业课程设置构想——融合建筑学与地理学的城市规划教育模式[J].高等建筑教育,2011,20(3):52-56.
[4]千庆兰,邓清华,宋建阳.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区域与城市规划模拟实验课程改革构想[J].高等理科教育,2007(5):122-124.
[5]郑玮锋.农林院校城市规划专业培养模式探索[J].高等建筑教育,2012,21(6):32-35.
[6]卓健.城市规划高等教育是否应该更加专业化——法国城市规划教育体系及相关争论[J].国际城市规划,2010,25(6):87-91.
Features of urban and rural planning education in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universities in ecological construction period
YE Changdong1, ZHANG Yuanyuan2
(1. Department of Landscape Architecture and Urban Planning, South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Guangzhou 510642,P. R. China;
2. XinHua College of Sun Yat-Sen University, Guangzhou 510520, P. R. China)
篇7
今天,县文明委在这里召开全体成员会议。刚才,黄部长代表县文明委对今年以来全县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进行回顾、对今后的工作进行全面部署,我完全赞同。下面,受温书记、唐县长委托,我就如何进一步抓好我县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讲三点意见。
一、把握形势,增强共识,充分认识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紧迫性
精神文明建设的地位和意义大家都非常清楚,我不再重复。但就当前我县而言,进一步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在加快隆安发展、全面完成县委提出的“”工作目标、提升隆安县域经济竞争力等方面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已经显得越来越迫切了,这里有必要再强调一下。
第一,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是加快我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迫切需要。根据十六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县委十一届全会提出了“”工作目标,经过去年一年的努力工作,“一年起步不”的目标已经实现,今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的重要之年,也是加快隆安发展,实现我县“三年见成效”的关键之年,通过文明创建,可以规范行政执法,提高服务水平,改善服务质量,增强广大党员干部的发展意识。通过文明创建可以整治法制环境、政策环境、服务环境、人文环境,增强各级领导干部的发展意识、开放意识、服务意识,增强人民群众的主人翁意识,使机关与基层的关系、干部与群众的关系、服务部门与客户的关系更加密切,投资环境更加优越。通过这几年的文明创建表明,文明创建不仅为我县赢得了广泛的赞誉,更为我县的经济建设创造了无限商机。
第二,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是推进隆安经济快速发展的迫切需要。经济发展需要硬环境,也需要软环境,县委一再强调必须用硬措施抓软环境。尤其是目前,随着全区扩大对外开放,区域性的经济竞争日益加剧,而现在参与竞争更大程度是看软环境建设问题,尤其是精神文明建设的水平。象辽宁的大连、山东的青岛、江苏的苏州、昆山,之所以成为新型工业化项目包括高新技术项目投资的首选,很关键的一条就是精神文明建设的水平很高,其人文建设、文化积淀、人口素质、政策环境都成为吸引外商的重要条件。这几年我县为什么在精神文明建设上投入那么大的财力物力,包括旧城改造、新村建设以及宣传文化中心等一大批项目,目的不仅是要改善隆安的形象,更重要的是要增强猩桃实木赫臀ΑMü改昀吹呐Γ蚁氐木裎拿鹘ㄉ枞〉昧讼灾某尚В侥昊竦萌形拿飨氐难槭沾锉辍5颐且脖匦肭逍训乜吹剑蚁鼐裎拿鹘ㄉ璧恼逅交共桓撸乇鹗怯胂冉厍冉喜罹嗷购艽螅怀鎏逑衷谑忻竦奈拿魉刂视氤鞘蟹⒄共幌嗍视Γ嗦也钕窒笤诔窍缇胁煌潭鹊钠毡榇嬖冢拿鞔逭虻却唇ɑ疃腥褐谥魈遄饔梅⒒硬还坏鹊取U庑┪侍馊绻蝗险妗⒓笆奔右越饩觯票赜跋煳蚁囟酝饪诺恼逍蜗螅圃季煤蜕缁崾乱档慕徊椒⒄埂
第三,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是改善人民群众文化生活的迫切要求。经济越是发达,人民群众对文化精神的需求就越是强烈。这几年我们虽然在精神文明建设方面投入了大量资金、开展了很多富有成效的活动,但与群众的要求还是有较大的差距的。究其原因,很重要的一条就是一些部门、一些乡镇对精神文明创建存在着淡化、弱化、虚化的认识,存在停留于应付检查或装装门面的现象,文明创建的实质性内容没有真正落到实处,比如市民、农民的教育问题、村规民约执行问题、农村卫生整治问题、行风建设问题等等。这些问题如果不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不仅会影响精神文明建设的整体水平,更重要的是会影响到我们的经济建设。象当前经济工作中难度较大的改造拆迁、工业区征地等工作,能否顺利推进,很大程度就看当地的精神文明建设实效,看农民的教育是否跟上,看依法行政水平是否提高,看村级自治是否有效等。
二、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不断增进服务“第一要务”的实效
推进新形势下的精神文明建设,关键是要找准出发点,就是要从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要求出发;找准切入点,就是要着力解决群众和社会广泛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找准着力点,就是要把精神文明建设放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中去谋划和实施;找准落脚点,就是要把群众的满意度和服务发展“第一要务”的成效作为衡量精神文明建设实效的主要标准。
一要服务中心,服务大局。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必须在服务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服务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上下功夫,充分发挥精神文明建设的巨大推动作用。有关部门以及各乡镇要有改革创新的精神,积极参照先进地区的经验,深入研究探讨如何改进服务办法,提高服务质量,增强服务实效。就当前而言,下一阶段精神文明建设必须紧紧围绕县委提出的“”工作目标顺利实施来开展工作,发挥作用;必须坚持精神文明建设与经济工作、业务工作相互结合、相互渗透的原则,把精神文明建设融入本乡镇、本部门、本单位的发展目标、业务建设和科学管理之中。做好“三个结合”,即:与加强城乡的规划、建设、管理,加快经济发展和改善投资环境相结合;与发展农村经济、减轻农民负担、增加农民收入相结合;与规范行业行为、提高服务质量和提高经济效益相结合,从而实现提高人的素质这一根本目的。
二要突出重点,推动全局。精神文明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但最根本的任务是以人为本,提高人的素质,这是我们各项创建活动的重点和落脚点。人的素质没有提高,创建工作很难出成果,出了成果也很难巩固。象山东的青岛、辽宁的大连,精神文明创建工作之所以能走在全国前列,基本经验就是始终把教育人、提高人、塑造人贯穿于文明城市创建的全过程,通过构筑学校、家庭、社会的立体教育网络,想方设法提升市民的文明素质,激发广大市民热爱城市、奉献城市、建设城市的热情,切实做到欲建“文明城”、先育“文明人”。结合我县实际,当前具体工作中应做好以下几个重点工作:
首先,在文明县创建方面,今年,整个南宁市要争创全国文明城,市文明委也将于今年的月份对全市的文明县区达标竞赛活动进行全面总评,我县能否连续三年检收达标,进入全市文明县行列,就看我们这几年月的文明创建能否有突破性的进展。从现在起,我们主要是做好迎接市里总评工作。各成员单位要针对去年创建文明县区达标竞赛活动测评中发现的薄弱环节和问题,组织各有关部门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整改。各级、各部门、各单位,要按照《隆安县—××××年度创建文明县达标竞赛测评体系》(隆办发号)文件提出的各项工作任务,对照检查,以迎接市里总评为契机,动员全县上下深入扎实开展创建文明县、文明社区、文明乡镇、文明行业、文明单位和其他各类创建活动,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市里的总评。要突出环境卫生秩序管理和文明社区创建两个重点,狠抓不放,一抓到底。环境卫生秩序的管理问题,这既是一项基础工作,但也是一个反复强调,又一直未能根本解决的问题。目前乱倒垃圾、乱张贴悬挂、乱摆摊设点、乱停放车辆、乱堆放搭盖等“五乱”现象,在县城不少区域部位都有不同程度的存在,为什么这个“老问题”一直得不到有效解决呢?就是因为我们个别职能部门工作做得不够细、不够实,不能持之以恒。解决这个问题还是在“疏”和“堵”两个字上下功夫。“疏”就是做好与管理相配套的设施建设和宣传教育工作,多想一些科学易行、方便群众又不影响市容市貌的管理办法,增强群众文明意识,提高管理成效。如主街道绿化带和背街小巷乱倒垃圾问题,可以考虑通过重新规划设置足够的垃圾屋(垃圾桶)等环卫设施、制定定点及时收集、上门收集垃圾等办法加以解决;“堵”就是制定和完善管理规章,做到依法管理、执法必严,用规章规范约束群众行为。如随地吐痰、乱倒垃圾,可以借鉴一些地方的做法予以重罚。文明社区创建问题,今年我县要完成个市级文明社区创建工作,县文明办要深入研究探讨社区文明创建的有效机制,高起点高标准完成今年文明社区创建任务。
其次,在文明村镇创建方面,在抓好全县今年个生态文明村建设的同时,要结合改旧建新,以创建文明镇区、文明户和制定实施村规民约为重点,通过抓好镇区创建,主动承接文明县创建活动的辐射,塑造好乡镇窗口形象,示范带动村一级创建;通过普遍开展文明户创建,大力表彰先进,增强群众的光荣感,调动群众参与精神文明创建的积极性;通过制定村规民约,教育发动群众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提高。
第三,在文明行业创建方面,要结合今年“机关作风建设年”、“效能建设年”活动,以一线窗口创建为重点,充分发挥联合督查督办组的作用,加强跟踪督查,促进各执法服务部门切实履行社会服务承诺和文明优质服务规范,提高创建水平。
三要服务群众,依靠群众。精神文明建设要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必须切实解决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扎扎实实地做好得人心、稳人心、暖人心的工作,让广大群众真正获得实惠。近些年受到普遍欢迎的文化卫生科技“三下乡”、“四进社区”、“百城万店无假货”、社会服务承诺制、志愿者、手拉手、军民共建等活动,都很好地实践了服务群众的宗旨,增强了对群众的吸引力和感召力。这些好做法要继续巩固开展,引向深入,抓出实效;同时要结合当前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特别是移风易俗、社会风气等问题,探讨一些切实可行的措施,着力发挥群众的自发参与意识,培养群众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履行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等基础性工作上取得扎实的成效。
四要培育典型,创造特色。几年来,我们着力培育、树立了县检察院、县公路局、丁当永安里村和卢义贞等一批典型单位、典型人物,通过大力宣传他们的先进事迹和创建经验,有力地推动了全县精神文明建设的广泛、深入开展。等一下我们还将表彰一批××××年度的先进单位和个人,树立起我县过得硬、学得来、影响大的先进典型。通过这些先进典型,对内,人们学有榜样、赶有目标,能起到示范、辐射、带动作用;对外,则代表着隆安创建水平、代表着隆安的形象、扩大了隆安的影响。这几年,我们文明村创建活动,也花了一定的精力、财力、物力,做了不少工作,取得一定成效,得到市里的充分肯定。因此,各级各部门都要有“典型”、“特色”、“品牌”意识,努力在全县培育县城的、农村的、行业的、家庭的、个体的、群体的等不同类型、不同层面的先进典型和特色品牌,要继续挖掘、培育、打造、发挥好“隆安”品牌资源,服务我县三个文明建设。要根据我县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不断增多的实际,积极引导组织他们参与我县精神文明建设,丰富创建形式,拓展我们的工作领域,营造工作新亮点、新特点。
五要持之以恒,常抓不懈。人类对文明的无止境追求决定了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长期性和艰巨性。精神文明建设是一个由低到高,不断进步的过程。旧的问题解决了,新的问题又会产生,一代人解决的问题,下一代人可能仍然会遇到,不可能一蹴而就,毕其功于一役。对认准的事情,对群众欢迎、确有实效的工作,我们一定要抓住不放,一件事一件事地抓实,一个战役一个战役地打好,一个阶段一个阶段地推进,持之以恒,必见成效。这点我们有不少的同志还存在认识上的不足,忽视了精神文明建设也是“投资环境”,也是一种“发展动力”,又是一项长期性的“硬”任务,总认为精神文明建设是“虚”的,是“软”任务,采取敷衍应付态度,这种观念必须坚决纠正。精神文明建设既要与时俱进、花样翻新,又要老调重弹、持之以恒。
三、加强领导,狠抓落实,切实为精神文明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⒈要强化责任意识,各负其职。各级各部门要切实担负起精神文明建设的政治责任,“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坚持做到把精神文明创建和经济社会发展有机地统一起来,一起部署,一起落实,一起检查,一起考评。创建工作不能老靠开会来推动,靠几个领导去抓,这是不正常的,必须建立一套科学有效的领导体制和工作运行机制,用制度来保证。要通过体制、机制的建立到位,整合各方面的力量,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各部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最近,县文明委已经作了调整,书记、县长亲自担任文明委主任,文件已经下发到各成员单位,也明确了各成员单位工作职责,全体文明委成员单位要对号入座、各负其责,切实抓好落实,不得贻误全县工作大局。
⒉要健全工作机制,良性运作。精神文明建设是一项涉及全局性的社会系统工程。要进一步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部门各负其责、文明委协调指导、群众积极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对外开放新形势的要求,保证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抓好精神文明建设。各级、各部门领导一定要对文明创建工作引起足够重视,切实增强抓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责任感。县文明委及其办事机构,要加强检查督促,完善科学考评办法,促进精神文明建设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篇8
关键词:少数民族地区;社区图书馆;建设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31-281-01
一、社区图书馆建设的重要性
目前是社区图书馆发展的好时机,第一,社区人口结构性变化客观上要求社区图书馆得到发展:目前中国人口进入老龄化,社区图书馆能为老年人提供一个更为舒适的阅读空间;“无单位归属人员”增多。社区将必须承担起对他们的文化服务工作;外来人口─社区新成员的涌入,必然会对社区文化活动提出了新要求。第二,居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要追求精神享受和丰富多彩的生活,人们对读书的需求也为社区图书馆的发展提供了动力。第三,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深入发展迫切需要加强社区图书馆的建设。改革开放,特别是中国加入WYO后,互联网的发展,必然加速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碰撞,严重影响了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给精神文明建设带来了新的课题,所以我们必须加强先进文化阵地建设,为现代化建设保驾护航。社区图书馆肩负着“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的光荣任务,所以社区图书馆任重道远。
二、图书馆服务进社区,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研究表明,不同社会发展水平的居民对文化需求的层次也不同,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沿海地区居民的文化需求不断提高,已从“放松压力”发展到“文化娱乐”和“个性需要”阶段,发展社区图书馆已成为这种观念变化的必然选择。图书馆学专家程亚男认为,“阅读的便利应该是建设图书馆之城首先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这对社区图书馆建设具有重大指导意义。图书馆服务要走进社区,走进家庭,走进所有有人群的地方,为所有人提供阅读的便利。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实践也证明,只有发展社区图书馆,走社区服务之路,城市图书馆网络才能高速运转,图书馆在社会与人的全面发展中才能作出更多的贡献。
三、加强社区图书馆建设的有效途径
1、争取领导支持是社区图书馆赖以生存发展的重要因素
首先领导应从思想上认识社区图书馆在传播知识、传递信息、开发智力、培养人才等方面独特的优势及加强社区图书馆建设对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对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高居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促进两个文明建设的作用,让领导真正意识到社区图书馆建设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大事。只有领导认识提高了,才能真正支持、关心、重视社区图书馆建设,才能在人财、物上给予一定的支持,为社区图书馆生存和发展创造必要条件。
2、加强业务指导是社区图书馆建立和发展的重要保证
业务部门要深入实地指导,帮助解决具体问题;对社区图书馆的工作人员进行业务培训,提高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借鉴旗(县)馆制定的统一业务规范、标准条例,对社区图书馆进行评估指导。通过业务指导来提高社区图书馆总体的业务水平和管理水平,改善办馆条件。
3、争取社会的支持,多方共同建设社区图书馆
“社区是我家,创建靠大家”,社区图书馆建设要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方筹资共同建设;与企业联姻,争取企业投资;在书源上号召居民捐书,改变过去“一人有书一人读”,形成“一人有书大家读”的局面;另外争取上级馆的图书进行流通,“借花献佛”,以满足广大居民的阅读要求。我们应把社区图书馆建成以“市”或“旗”(县)图书馆为中心的“图书馆卫星馆”,使之成为广大居民的精神家园。
四、社区图书馆未来发展策略
社区图书馆的发展要做好文化与经济的融合,为经济发展提供科技信息服务和定题服务。从人类发展的实践来看,社会进步和经济繁荣会促进文化事业的发展,而文化事业的发展必定有利于社会进步和经济繁荣。社区图书馆要兴旺发达,必须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有所作为,体现自身的价值,唤起全社会对包括图书馆在内的社区文化建设的高度重视。
1、大力宣传,争取政府和社会支持
政府的支持对社区图书馆的规模和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由于经费不足,社区图书馆发展不平衡,社区图书馆应借助新闻媒介广泛向社会宣传自己,以提高自己的社会地位和知名度,从而保证运转资金。并不断挖掘自身的潜力和优势,通过各种文化和社会活动,彰显自身的存在价值,主动营造有利于事业发展的社会环境和氛围,争取社会有识之士和成功企业的赞助,保证工作的开展,最终形成社区图书馆工作“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良性循环。
2、加强交流、提高水平、规范管理
社区图书馆服务工作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探索出一套比较适合需求的运作模式,制定发展规范,加强交流、加强协作协调,不断提高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氛围能力,要树立读者第一、服务至上的信念,以充满智慧和创造力的劳动尽可能地拓展多种服务模式,实施有针对性的深层次、个性化、人性化服务。并使图书馆的文献管理进一步规范化、制度化,组织管理不断趋向科学化、民主化。
3、借助高科技手段,不断探索新的服务方式
社区图书馆服务工作应朝着电子化、网络化、数字化的方向发展,努力做到业务管理自动化、服务方式现代化、信息资源数字化、信息传输网络化,要借助高科技手段,不断探索新的服务方式与新的服务内容。从而进一步确立图书馆作为现代信息中心的概念,适应信息时代对图书馆服务方式的要求,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信息资源共享。
总之,社区图书馆建设是一项社会工程,需要全社会多部门的通力打造。我相信,在少数民族地区,只要政府和文化部门重视,公共图书馆积极参与,社区图书馆也会向东部沿海发达地区一样如雨后春笋,出现蓬勃发展的繁荣景象。
参考文献:
[1] 陆景兆.对我国社区图书馆事业发展几个问题的思考.图书馆学研究.2004(1).
[2] 许惠羡.小议社区图书馆(室)的建设.图书馆杂志.2004(2).
篇9
随着社会发展的不断进步,我国电力企业发展速度不断加快,企业精神文明建设显得尤为重要,它是一项长久性的工作,并且关系到企业未来的长久发展。文章主要论述了电力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的意义,重点阐述了电力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的策略,进一步促进电力企业精神文明建设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
电力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策略;分析
市场经济发展速度不断加快,电力企业设定了新的企业目标,以此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而竞争的实质就是人才的竞争以及非常重要的职工素质建设。因此企业必须面向市场,加强文化建设,优化企业形象,这一切都离不开精神文明建设。本文主要阐述了电力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的意义,重点剖析了提高了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的几点建议。
一、电力企业精神文明建设意义
1.提高员工工作的积极性。企业精神文明建设与物质文明建设同样重要,就目前而言,越来越多的电力企业意识到企业精神文明的重要性,并且由党委统一领导,党政工相结合的方式,党群部门相互协调,部门各司其职,除此之外,离不开全体员工的共同配合,企业相关领导应该起到带头作用,完善工作机制,形成权责明确,分工负责,上下贯通,最终形成文明建设体系。电力企业在进行精神文明建设需要完善各个部门职责,发挥工会职能作用,带动全体员工共同推进精神文明,从全局着眼,保障职工能够在企业文明建设发挥积极的作用,确保民利,并以三个方面作为切入点,比如积极性、主动性以及创造性。
2.充分发挥精神文明的重要引导作用。电力企业精神文明建设是一项亟需解决的问题,一个优秀的企业离不开良好的精神文明作为依托,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比如企业行为、经营管理策略,还有制度以及价值取向。企业文化虽然是一种文化形态,但是必须落实到具体的实际行动上,企业领导者应该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将文化与经营措施相结合。企业文化其实涵盖多项内容,不是简单的关心职工生活,企业思政工作,企业形象等。新的经济形势下,社会对企业精神文明建设提出更高的要求,对于电力企业而言,其在进行精神文明建设时,首先必须要转变工作方法,从企业具体情况分析,进行具体经营实践,尤其是要从企业各项机制,或是企业制度着手,建立起新的制度体系,特别要注意的是要与企业配套使用。
3.企业文化符合市场所需。随着经济全球化脚步的不断加快,对于中国市场经济造成一定的冲击,同时也兼具一定的挑战,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电力企业要想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中长久的发展下去,必须从改变自身为主,在以往的建设中,电力企业主要以生产为主,但就现阶段而言,大部分的电力企业逐渐向市场导向过渡。企业文化建设应该紧随企业经营管理策略,电力企业在建设过程中要充分融入以下元素,如市场、服务、效率以及效益,提高职工竞争意识,树立其市场意识,进而提升他们的效率意识,促进企业整体适应能力,提升应变能力。针对电力企业而言,盈利是企业生产的最终目的,企业文化要以业绩为导向,然后在此基础上完善以下方面建设,比如用人机制、绩效机制,还有流程以及组织结构,这样才能使电力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利于不败之地。
二、提高电力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的策略
1.明确建设目标。电力企业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而在逐渐增多,国家以及政府对于电力企业精神文明逐渐引起重视。要想企业精神文明建设取得良好的效果,企业领导必须拟定相关的建设目标,精神文明建设只有达到一定质量才算取得成功。因此针对电力企业而言,企业相关领导在制定建设目标时要综合各方面的因素,必须以实际情况作为出发点,并且要充分结合企业发展策略,并将以下元素融入精神文明建设中,如较为先进管理理念、现代社会价值体系等,这些内容逐渐融入建设目标。此外,电力企业在制定相关精神文明目标时要注意一点,即符合科学合理性,也就是说必须具有极强的可行性,并且在建设目标完成之后,安排相关员工仔细核对拟定内容,如若发现不合理之处及时进行修改调整,这就在某种程度上促使电力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目标明确,实施起来更为有效,同时也保障了精神文明建设目标的质量。
2.建设有效载体。精神文明建设是现在社会建设的主流,它可谓是一种风尚。作为电力企业而言,其在进行企业精神文明建设时,必须要通过各种手段才能实现。精神文明是需要企业全体员工共同配合完成,这其中日常管理显得尤为重要,电力企业组织形式各异的活动推进精神文明建设,比如相关的演讲比赛、知识问答活动等,将精神文明建设落实到职工的日常工作,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提升企业员工的素质,促使他们积极参与企业的整体规划中,让他们不仅具有专业知识与技能,还使他们具备专研与无私精神,最终促使电力企业经济效益有所提升,同时提高社会效益。除此之外,电力企业相关负责人在拟定发展对策时,必须将其与精神文明相融合,尤其是企业涉及到比较大的决策时,应该合理听取职工的建议,吸收员工的金点子,这样可以提高企业员工积极参与意识,促进企业决策更具科学性,让员工有主人翁的归属感,同时能够在某种程度上推动企业精神文明建设。另外,电力企业可以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娱乐活动,以此促使企业精神文明建设取得良好的效果,电力企业精神文明建设可谓是一个标杆,是企业制定发展战略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同时也使企业员工更加热爱工作,提高他们的工作积极性。电力企业要倾听每一位员工心中的诉求,解决他们在工作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增加员工的归属感,让企业成为每一位员工的家。
3.注重党员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主体地位。电力企业建设中,党员必须起到带头作用,尤其在精神文明建设方面,提高他们的思想状态有助于企业整体素质的提升。在教育内容上,必须把握两个方面:第一方面,党员常规性建设,特别是在党规党纪方面,促使党员从内心意识到自身在企业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作用;第二方面,进行素质教育,积极促进党员综合素质的提高,以便他们能够起到榜样作用,带领全体员工认真落实精神文明建设的方方面面。从教育方式以及方法角度分析,党员特点类型有所差别,按照他们的差异性拟定管理要求,同时选择合适的活动形式。针对电力企业而言,将“”、党员活动日等充分利用,借助网络这个资源平善党员教育工作,从根本上促进党员在电力企业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作用。
4.注重物质与精神文化相融合。对于电力企业而言,物质与精神文明同等重要,两者缺一不可,并且相互依存,电力企业应该做到双文明并举。就现状而言,我国电力企业存在着轻精神文明建设,而重视物质文明建设的现象,这对于电力企业长期发展而言是非常不利的,因此,电力企业负责人应该重视精神文明建设,并将其与物质文明实现有效融合,促使两者可以相互促进,共同协调发展。电力企业建设过程中还存在这样错误的观点,即物质文明建设取得成果,精神文明必然随之提升,而实际证明,这样的说法没有一定的科学依据,物质文明建设必须要有精神文明作为依托。对于电力企业员工而言,强化精神文明建设意义非凡,并在某种程度上增加了员工精神文化生活,促使其不断提升自身素质,但是这一切实现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即基于物质条件。总的来说,企业精神与物质文明建设同等作用,将两者进行有效结合可以促进企业更快更好的向前发展。
三、结语
综上所述,电力企业精神文明建设意义重大,因此多数电力企业逐渐对企业精神文明建设引起极大的关注。文章中主要概述了电力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意义,与此同时提出了相关的策略,以此提高电力企业精神文明建设。
参考文献:
[1]夏艳.电力企业精神文明建设与企业文化的融合方法与策略[J].办公室业务,2013(22).
篇10
加强宿舍文明管理,就是要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建规立纪、严格要求、严格训练。这包含两个方面内容:既要让学生“守规矩、成方圆”,用基本要求去规范自己的行为,养成良好的习惯;又要增强学生的自主性、创造性、培养自治、自理能力。所谓习惯,是由于无数次的重复或练习而逐步固定下来变成自觉性或半自觉性的行为。习惯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后天慢慢形成的。形成的原因和方式有两种:一种是不自觉的、下意识地重复同一动作所致;
另一种则是通过有意识的练习达到的。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正是养成教育的基本内涵和主要任务,也是落实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管理的原理告诉我们,学生既是管理的对象,又是实施管理的重要力量。我们加强管理,就是要把带有强制性的规范要求逐步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要求,使之形成一种习惯,凝炼成一种素质,最终让学生自己管理好自己。
我们在加强宿舍文明管理中的基本做法是:
1、加强舆论导向,创造良好氛围。集体舆论,就是在集体中占优势的,为多数人所赞同的言论和意见。健康的集体舆论是学生自我教育的重要手段,也是形成和发展优良校风的巨大力量之一。为了加强宿舍文明建设,每学期政教处、团委号召各班以倡仪书、响应书、广手播稿、校园电视新闻等形式加强宣传,形成集体舆论,从思想上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宿舍文明管理活动。
2、树立共同的目标。宿舍中的每个人有各自的生活目标,这些目标不尽相同,具有自发性和狭隘性,如果任其存在发展,就会滋长个人情绪,增加宿舍管理的难度。据此,我们组织学生围绕这一个问题展开了讨论。通过讨论,同学们自己拟定了共同的目标棗“月月都是文明宿舍,力争评为标兵宿舍。”“伟大的目标产生伟大的动力”,这个目标代表了大家的利益,激励着每个舍员勤奋学习、严守纪律、积极劳动。我们引导大家把宿舍当家庭,要求“宿舍的工作人人做,集体的事情大家管”,让每个舍员都担任一定的角色,分配一定的工作,负有一定的责任,使每个舍员都感到自己的一言一行都与集体荣誉息息相关,从中培养热爱宿舍的集体主义责任感。每学期各班都按照学校要求召开一两次以宿舍为单位畅谈人生、守纪等问题的主题班会,组织几次以宿舍为单位的文体活动,以增加舍员的集体意识和团体合作的精神。
3、建立完善的纪律制度。纪律是约束人们活动的行为准则,是实现共同生活目标的保证,是加强管理必不可少的因素。刚进学校的学生生活习惯不同,许多同学起睡不依时,放杂物不整齐,没有叠好被子的习惯。为此,我校每年新生一进校就进行1-2周军训,听部队战士讲纪律,随战士进行军事训练,看战士的宿舍内务整理。当同学们看到战士整理的宿舍被子叠得方方正正,杂物放得整整齐齐,桌面擦得干干净净时,他们深深地感到纪律的重要性,接着我们“趁热打铁”,办《桂城中学学生手册》发给每位学生,组织他们学习、讨论让学生熟悉宿舍纪律、宿舍内务的具体规定。
4、培训骨干队伍。学校定期召开舍长和班干会议,交任务,给办法,培养工作能力。带领他们到标兵宿舍现场参观,回去后,作自我分析,自我评价,自我调节。为了增强室长管理效能,期末政教处发的《学生表现评价表》由舍长填写,从德、智、体等方面评价每个舍员,并提出操行评定建议:期末评选优秀学生干部时,学校规定舍长比例不能少于10%。
5、建立完善的管理网络。制订的制度要得到圆满的执行,还必须注意督促和检查。各班都设有专管宿舍的男、女生干部各一名,每周召开一次舍长会议,汇报情况,查找不足,制订改进措施。学校建立了以生活老师为首,有值日行政、老师、学生会代表参加的检查组,量化宿舍内务制度、纪律制度的执行情况,实施检查记录。天天查、周周比、月月评。每天检查的评分及时登在“文明评比栏”,及时刊出“每日快讯”,表扬好人好事,指出有待改进的方面,及时激励,正确导向。若发现问题及时通知班主任及学生本人,令其改正,让学生真正做到“知过责己”,有效地遏制不良风气的形成。工作实践告诉我们,检查、督促、评比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能促进良好宿舍集体的形成,能加强宿舍文明建设,也是培养良好的集体生活习惯的重要措施。
6、发挥电教优势,增强管理效果。电教媒体由于具备声、形、色等特性,通过画面的展示,可调动学生情感,增强教育效果。我校电教设备优良,每间课室均配有25英寸的彩电,政教处充发挥这一优势,每周由电教组老师拍几组“宿舍文明建设”镜头,同时由美术组老师绘好一两幅漫画,在《校园新闻》中播放。由于这些内容来自学生生活实际,具有时效性,富有强烈的感染力和强大的宣传鼓动力,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而且能提高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促进道德升华,思想觉悟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高,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促进宿舍文明管理。每次召开学生家长会,都请家长们观看校园电视,其中“加强宿舍文明建设的内容受到家长们高度评价。
7、以宿舍为单位建立学习小组。我校宿舍文明管理与班集体建设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宿舍舍员都是由座位相近的同学组成,每个宿舍均由成绩好、中、差的同学搭配组合,以宿舍为单位建立学习小组。每次考试以舍员成绩升幅情况为依据,再结合宿舍纪律、内务制度遵守的情况。对那些进步显著、表现突出的宿舍进行奖励。实践证明,以宿舍为单位建立学习小组,促进了勤奋刻苦、努力竞争的优良学风的形成,也加快了宿舍文明建设的步伐。
8、建立畅通的思想交流渠道。在加强宿舍文明管理中,难免有不同思想产生。为了及时疏导学生思想,我们建立了定期的师生交心制度,并设立了“校长信箱”。利用这些办法,同学们畅所欲言,教师能因人施教,对宿舍文明建设起了促进作用。
几年来,我校宿舍文明管理常抓不懈,“久久为功”,取得了明显成绩,促进了优良校风建设,学生思想素质不断提高。以前在宿舍看武侠言情小说、说不文明语言、不按时作息、内务混乱的现象逐渐消失,学生的精神风貌大为改观。优良校风的形成和发展,促进我校教育教学质量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事实证明,我校宿舍文明管理符合养成教育的基本模式,现在将养成教育过程与我校加强宿舍文明管理模式图示如下:
①养成教育模式:②我校宿舍文明管理模式:
①明理-------------立标棗棗棥?/P>
②让学生明白加强宿舍文明管理的必要性
文明管理的必要性
①示范----------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