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低碳排放量的措施范文

时间:2023-12-15 17:54:0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降低碳排放量的措施,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降低碳排放量的措施

篇1

一、低碳经济与低碳物流

(一)低碳经济低碳经济是指根据可持续发展的理念,通过人类的技术创新、转型、开发等手段最大化的减少煤、炭、石油等能源的消耗,从而降低温室效应,达到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双赢的局面。低碳经济针对地球的环境以及能源问题都具有积极的影响,并且还可以有效的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对于人类的长远生存和发展都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二)低碳物流所谓的低碳物流就是指通过技术或者管理手段降低物流行业中碳排放量,在物流过程中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主要目标,通过能效技术、可再生资源技术以及温室气体减排技术等,使得物流活动过程中的碳排放量有所降低,从而降低物流活动对环境的影响与污染,进一步提高物流资源的利用率,并有效的保护环境,可以说低碳物流的终极目标就是实现低碳经济,保证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目前我国交通、邮政以及仓库的能源消耗大概占据我国能源消耗的10%左右,并且随着我国物流行业的发展,碳排放量会随之增大,所以低碳物流势在必行。实施低碳物流一是可以降低碳的排放量有助于环保,二是可以降低企业的运输成本,是现代物流发展的趋势。

二、低碳物流的重要性

(一)低碳物流可以有效的降低环境污染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类科学技术越来越强大,但同时人类对地球环境的污染程度也越来越大,其中车辆尾气排放造成的温室效应就是目前十分严重的环境问题。而物流运输又是车辆尾气排放的重要部分,所以低碳物流针对于人类生存环境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只有发展低碳物流,才能有效的控制车辆在运输过程中的二氧化碳排放,只有二氧化碳的排放量被有效的控制,才可以大大的改善目前的自然环境。所以说低碳物流对于人类的未来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低碳物流可以有效的降低企业的运输成本近几年汽油和柴油的价格逐渐攀升,这对于企业的物流运输来说等于增加了成本,成本的增加就会使企业获得利润减小。而低碳物流可以有效的控制碳排放量,车辆的排放量被控制也就代表汽车的消耗降低,甚至目前已经研究出其他能源的运输设备。从成本角度讲,降低消耗或者采取其他能源都可以大大的降低企业的成本,这对于企业的自身发展具有良好的影响。

(三)低碳物流理念可以影响其他事物和人员的理念物流是连接生产和消费的桥梁,如果物流运输采用了低碳经济理念,那么这种理念也会针对生产和消费产生一种积极的影响。随着全球污染的严重,迫切需要人们树立正确的环保意识。只有树立了正确的环保意识才能让我们未来的生活环境变的更好,而不是更糟。

三、低碳经济理念下低碳物流运输策略

(一)树立正确的低碳理念意识决定人的行为,所以只有人们首先意识到低碳物流的重要性,人们才能主动的朝着低碳物流的方向前进。首先政府要加大低碳物流的宣传,要通过这种方式将低碳物流的理念传输到所有人,特别是一些企业,要让企业深刻的意识到低碳物流对企业以及自然环境的影响。其次对于物流企业来说应不断的研究和学习低碳理念,要深刻的去理解低碳理念,只有企业内部所有员工都深刻的意识到低碳物流对于企业自身以及生存环境的影响,才能真正做到低碳物流只有企业树立了正确的意识,才能主动的针对企业目前的状态进行积极的研究、改善和创新。由此物流企业才能最大化的做到低碳物流。

(二)物流运输中的具体策略1.开展多式联运。多式联运可以针对不同的运输方式做到扬长避短,发挥不同运输方式的特点。目前众多的运输方式中,公路运输所产生的二氧化碳的量是最大的,而水运和空运仅次于公路运输,铁路是相对碳排放量最小的。而企业就可以根据不同运输方式的特点以及碳排放量采取多式联运,例如我们可以采取水运和公路、铁路联运的方式来完成业务,这种方式就可以大大的降低碳的排放量。所以基于低碳经济理念下物流企业应多采取多式联运的方式,由此降低碳排放量,达到自己企业经济的增长。2.采取共同配送的方式所谓的共同配送就是指几个企业联合起来寻找第三方物流企业来承担运输过程。共同配送可以大大的降低运输量并有效的降低重复运输,降低空载率,由此可以降低运输的次数从而降低碳排放从经济角度来说,共同配送也可以节省企业自身的运输投资。共同配送可以让企业将所有精力都放在生产和经营中,而将物流活动通过合同的方式交给专业的物流公司,这种方式不仅可以让企业更好的经营,也可以有效实现低碳物流。3.发展先进运输方式甩挂运输可以有效的提高运输过程的效率以及劳动生产率、降低成本、降低车辆空驶以及无效运输等情况,由此大大的降低了碳的排放量。除了甩挂运输方式以外,滚装运输、集装箱运输都是目前相对先进的运输方式。这些运输方式都可以有效的降低碳排放并增大运输效率,对于环境以及企业自身都有很好的影响。针对于物流企业来说可以使用BP碳排放计算器来有效控制碳的排放量。BP碳排放计算器可以针对人们日常生活、工作中产生的二氧化碳进行计算,可以针对二氧化碳排放量进行有效的指导。物流企业使用BP碳排放计算器就可以针对整个运输过程中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有所掌握,并进行有效的改进。4.针对运输设备进行有效改进目前运输设备产生二氧化碳的主要原因在于运输设备需要依靠煤、炭、石油等能源来维持动力,所以我们应从动力的角度来进行改进。企业应采用一些无污染的能源运输设备,由此可以降低运输设备的碳排放量。就目前来说,汽油和柴油发动机油耗大、碳排放量高,并且会产生很大的噪音,而且汽油和柴油的成本也过高,所以汽油和柴油发动机并不是最佳的选择。而电动发动机是目前较好的运输设备,电能设备从根本上解决了碳排放的问题。

篇2

【关键词】英国;低碳经济;现状;经验借鉴

2003年英国最早提出“低碳经济”这一概念以来,迅速为世界各国所采纳,成为了世界各国追求的经济发展的一种新型的可持续发展模式。英国在低碳经济理论方面的研究比较超前,已经形成了很有特色的英国模式,为发展低碳经济英国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

一、英国主要国民经济部门的低碳政策

英国发展的低碳路径图是现今为止低碳经济发展上比较先进的技术,它依据社会不同部门对二氧化碳的具体排放量大小进行分类,不同行业部门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不同的低碳措施,从而达到降低温室气体排放量的目标,各部门的具体表现主要有:

(一)能源部门

能源部门的低碳化是英国低碳经济发展的核心。英国在能源低碳化发展方面的实践和措施很有借鉴意义和利用价值。主要有发展新能源、核能和还有尚未被证明的碳能源替代物等等。虽然这些措施备受学者及其他国家的质疑,新能源、核能等如今仍是发展低碳经济的唯一选择和全新的发展路径[1]。纵观英国政府在能源部门发展低碳方面的表现主要有:1.实施碳税或严格的排放交易方案来干预碳排放价格对气候变化的外部性;2.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解决市场失灵技术的发展;3.确保备用能源的更新投资。

(二)交通部门

英国地面交通是继能源部门第二大的二氧化碳排放源头。小汽车占主要排放量。英国交通部门提出的低碳策略主要有两方面:短期内减少传统汽车的碳排放强度,通过技术改进和鼓励驾驶员更换高效的汽车;中期内改进交通运输效率,开发新技术;如电池电动汽车、插入式电动汽车、燃料电池汽车等[2]。这些目标一旦实现将影响国家续加燃料的基础设施和电力需求。相对于技术层面而言,温和的需求策略不足以扭转高排量汽车销售量持续上升的势头,但人类出行方式对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有显著地影响。

英国交通部门制定的一系列政策意在鼓励人们转变出行方式,最有力的政策措施:燃油税—它是英国最重要的间接税收入来源之一。燃油税有助于纠正运输的外部形态和车辆有关的消费税和车辆购置税等,它可以通过碳效率的高低而区分开来。

(三)房地产部门

建筑业和工业联合占据了英国温室气体排放量的2/3左右,降低住宅业和工业排放量的关键就是提高能源效率,但是在低经济成本甚至零经济成本下,是否存在着提高可利用的能源效率措施仍存在很大争议。英国气候变化委员会预计,英国能源效率提高1%,英国将于2020年工业和住宅业的非电力能源使用与2007年相比会下降23%,电力能源的使用也会下降大约13%左右[3]。中期来看,建筑业低碳发展的焦点会从降低能源效率转换到发展可再生热能。

英国房地产建筑部门的政策风向让人难以捉摸,存在很多的政策措施、市场和行为方面的障碍。除了建筑业外,英国没有其他部门的低碳议程可以看见如此多的政策试验,包括:1.企业可以通过签订自愿气候变化协议来避免气候变化税的负担;2.在可再生热能源利用方面,运用可再生热奖励机制;3.服务业CRC能源效率计划,主要依靠名誉效应—即通过性能排名表和价格激励相结合的作用得以实施;4.住宅能源效率。这一系列的措施在提高住宅业和工业能源效率的过程中混合使用已发挥最大效率。

(四)农业部门

农业在英国的温室气体排放量中占大约10%左右,其中大多数以甲烷和一氧化二氮的形式存在,农业的碳排放与能源部门碳排放相比鲜为人知。同样地,农业的低温室气体选择也不像其他部门脱碳那样被很好的理解。而且在供应方面的某些行为可能会引起有悖伦理和环境污染的问题[4]。例如动物克隆和转基因食物等。需求方面可以改变饮食习惯,虽然上述措施难以避免引起各界争议。但是农业减排在越来越紧的低碳任务中所占比例不断增加。

英国农业是本国监管最严格的部门之一,其脱碳的政策也主要依赖于志愿行为。但英国通过对现有减排政策的调整为农业减排创造机会。比如欧盟硝酸盐指令和共同农业等政策。因此,农业减排主要来源于政策的发展。比如高价格和高规格引起的化肥使用量的显著减少。废物处理中激进的垃圾掩埋税造成甲烷排放量的大幅下降等现象。

二、英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具体措施

(一)碳排放量的定价机制

英国对碳排放进行定价有两种通用的方式:征税和排污权交易。这两种方式在英国低碳经济发展过程中已有相当长的历史。碳税政策的强制实施对限制碳排放量起到明显作用,也备受英国各界政党的欢迎。碳税理论上对于减少碳排放量起到显著作用,然而政策实施起来却有很大困难。然而,排污权交易相对碳税实施过程中更加容易,它可以被用来规范和限制工业、农业等部门的碳排量水平[5]。英国实施的发放排污许可证的做法主要是对碳排放进行定量管理,通过发放有限许可证的办法,利用市场机制的作用,限制碳排放量以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除此之外,英国政策制定者将碳税和能源税相结合以满足政策的多样化目的和应对各个行业的压力。

(二)促进低碳创新

脱碳技术是低碳战略创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低碳政策改革的关键。英国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来解决这些问题。例如科研补助、创新奖、专利和税收抵免等,这样有利于激励低碳改革者不断进行低碳创新。低碳创新市场失灵需要政府干预还是碳价格组合与研发经济支持的调整。Aghion(2011)表示有必要加强政府部门限制碳排量,他发现汽车行业低碳发展路径的依赖证据,这使得对传统高碳的研究比低碳创新更容易。高新技术公司发现他们很难获得融资,因为他们主要关注新工艺的的生产而不是新产品本身。

(三)克服行为障碍

关于节能理论和低碳发展水平之间的差异已经被多次提及,主要有知识代沟、信息不对称、隐藏交易成本、管理问题、有限理性等,消除这些差异的政策具有多样性,往往先于对低碳经济的关注。英国几十年发展的低碳处理措施主要有:价格激励、标准规制、信息通道、服务和专门技能通道和对能源公司供应义务等[6]。英国公司对声誉激励机制的使用通过对每个参与的企业都会有一个对环境保护贡献大小的公开排名,以激励企业对碳排量进行限制。特别是与消费者直接接触的企业,他们就像关心成本一样关心他们的声誉。

(四)加强政策协调

低碳创新和克服政策效率障碍需要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考虑,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有时增强有时互相抵销,政策组合通常是解决市场失灵的最好方式。然而,可再生能源促进了低碳投资措施的实行、降低了价格、促进了有效的碳排放交易方案的实施,强迫可再生能源进入减排活动以影响碳价格。

三、英国发展低碳经济的经验总结

本文主要借鉴英国经验,分析实现低碳经济转型的具体实践经验,探讨有关法律的先决条件和低碳经济发展政策的挑战。虽然我们初步的研究不能作为详细的政策分析的替代品,但我们的研究结果仍然可以为我国发展低碳经济、实施低碳政策提供有用的见解,具体主要有以下三点:

(一)坚实的法律基础

鉴于发展低碳经济的长期性和脱碳政策时间不一致性问题,政府虽然试图推迟实施具有困难的措施,然而在经济低迷时期,英国还是提出一个明确的长期承诺和短期目标,建议和监视独立机构,提出英国2023年至2027年将在商业界和金融界执行严格的碳预算法。

(二)低碳经济的高度电气化

几乎所有的脱碳策略的核心都落脚于低碳电力部门,电力占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很大一部分,干净的电力是减少经济其他部分成本效益的最好方式。同时,它也是挑选低碳经济赢家最有风险的技术,英国主要关注于电力的低碳化,通过技术创新、电力脱碳从而减少电力部门的碳排量。

(三)低碳转型是一场革命

调整脱碳需求和技术相结合的创新行为将刺激低碳政策在重要的部门间广泛实施,低碳技术将成为低碳转型的主导因素,人类行为的改变将对低碳经济转型起到重要的互补作用,低碳化将是未来各国发展的必然选择,它将是推动经济乃至社会进步的主要力量。

四、对我国的启示及采取的措施

中国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也远远超过美国居世界第一,这使得中国不断增强的国际影响力大打折扣,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和批评的对象。中国未来的发展需求表明,中国需要发展低碳经济,这也是实现中国经济发展模式转变的必要条件。基于英国低碳经济的发展经验和我国的具体国情,提出以下几方面建议:

(一)制定相关法律措施

应对气候变化问题非一蹴而就,我国发展低碳经济也刚刚起步,经验不足,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显得尤为重要。节能减排不能单靠中央的行政性指导和命令,而要依照法律法规办事,违法的有法律处置而不是行政撤职处分。这样有利于形成一个自觉、守法、有序的节能减排机制。

(二)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加快产业与贸易结构升级

我国现在经济结构仍以制造业为主,产业结构不够合理,技术发展路后对资源的利用率不高,从而导致了高碳排放量。为此,我国有必要向发达国家寻求高新技术和资金支持。与此同时,我国也要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改善产业结构,提升能源利用率,改革出口结构,以逐渐减少污染物和碳的排放。

(三)提高公众低碳意识

我国要想发展低碳经济,全民参与节能减排是必然的选择。英国低碳经济发展就是源于民众低碳意识相对较强,英国人民的减排意识不仅涉及到日常生活、交通还包括办公等等。我国应广泛宣传低碳、加强人民低碳意识,使低碳生活深入人心,让低碳走入千家万户。

(四)建设低碳城市,走新型城市化道路

应控制城市建设规模和城市建设速度,提高城市建设质量。研究和制定中国未来城市人均建筑拥有面积的限值,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结构紧凑型城市。各级政府也要对新建项目严格审批,控制开工总量。尽快实施物业税,通过市场机制减少市场对建筑的非理性需求。

参考文献:

[1]傅学良,刘淑华,王晓田.国外发展低碳经济的政策工具选择[J].党政论坛,2010(11):2-4

[2]胡雪萍,周润.国外发展低碳经济的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11(09):135-139.

[3]陈柳钦.低碳经济:全球经济发展新趋势[J].湖南城市学院学报,2010(01):46-52.

[4]姜崧.国有林区低碳经济发展策略研究[J].农机化研究,2013(08):241-244.

[5]B METZ,O R DAVIDSON,P R BOSCH,R DAVE,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J].Climate Change(2007)58:365-369.

[6]F URBAN·R.M.J.BENDERS·H.C.MOLL,Renewable and low-carbon energies as mitigation options of climate change for China[J].Climatic Change(2009)94:169-188.

篇3

(许昌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河南 许昌 461000)

摘 要:全球变暖与环境污染日益引起来世界各国的高度关注,并引起理论界的探索研究。采用IPCC计算方法,对中国碳排放量进行估算,并定量研究了碳排放量与GDP,碳排放强度与能源消费结构、环境治理水平的关系。研究表明,碳排放量与GDP显著正相关,碳排放强度与环境治理水平显著负相关,最后,从调整能源消费结构等角度提出促进中国低碳发展的政策措施。

关键词 :碳排放数据;碳排放强度;环境治理

中图分类号:X78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65-2272.2015.06.021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基于CGE模型的我国低碳发展政策构建研究”(项目编号:12YJA790214);河南省高等学校哲学社科研究“三重”重大专项“新常态下河南省产业经济发展的机遇、挑战和对策”(项目编号:2014-SZZD-07)

收稿日期:2014-12-26

0 引言

根据联合国(NGO)世界和平基金会世界低碳环保联盟总会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碳排放量已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碳排放国家,但人均碳排放却远远低于美国。中国是发展中国家,现在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的重要阶段内,对于能源消费数量庞大,而且能源消费结构不合理。然而,随着全球气候变暖问题日益引起世界关注以及国内越来越严重的环境污染现象引起人民关注,减少二氧化碳等废弃物排放,加快发展低碳经济已经受到中国政府的重视。2009年中国在哥本哈根举行的全球气候大会中作出庄严承诺“到2020年,中国每单位GDP中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首先要明确影响二氧化碳产生的因素,较为经济、准确地获得二氧化碳排放数据。本文将估算中国碳排放数据,为低成本、高质量获取二氧化碳排放数据以及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提供参考依据。

国内外有关估算碳排放数据的方法的研究主要有,Druckman等采用类多维区域投入产出模型,结果显示英国碳排放量与收入水平、居所、职位和家庭组成有关;Ramakrishnan应用DEA方法研究了了GDP、能源消费、碳排放三者之间的联系;Ugur Soytas运用VAR 模型研究了美国能源消耗、GDP与碳排放量之间的因果关系。魏楚通过研究发现GDP增长与能源利用效率对碳排放影响较大;许士春采用LMDI加和分解法得出我国碳排放的最大驱动因素经济产出效应而最大的抑制因素为产业结构效应的结论;赵敏利用IPCC二氧化碳排放量计算方法估算出上海居民城市交通碳排放数据,并分析了碳排放强度;叶震参考了RAS双向平衡方法,利用投入产出表,估算出我国1995-2009年数据。现有文献研究结果表明,碳排放量与能源消耗、能源利用技术以及能源消费结构有重要的关系,然而现有研究方法有些过于复杂,所需要的参数较多,结果未必更真实接近真实碳排放量。

1 碳排放数据的估算方法

二氧化碳排放量的估算方法多种多样,常见的有如投入产出法、碳足迹计算器法、IPPC计算法等。IPCC 计算碳排放的方法是联合国气候变化委员会提出的,为世界通用的计算方法,IPCC的评估报告阐明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来源主要为人工排放,而人工排放的途径主要来源能源消费。尽管各国减排技术或资源禀赋存在诸多差异,但是这种方法依然可以通过变换相应参数进行调整,这种方法为研究者提供了所需要的各种能源的参数以及排放因子的缺省值,计算十分简单。

采用IPCC碳排放计算指南中的计算方法,假设各类能源的碳排放系数为固定数值,将其结合能源消费数据:

式(1)中,A为通过能源消费向空气中排放的碳排放总量;Bi为能源i消费量; i为能源种类;i=1,2,3,估算的是由煤、石油、天然气三种能源产生的二氧化碳量;Ci为能源i的碳排放系数。

上述IPCC碳排放计算方法在连续进行时间序列数据估算时存在一个缺陷,即如果选定基年的碳排放系数,那么基年以后年份同样选择相同的碳排放系数,则明显没考虑废弃物循环利用和综合治理的因素,因为随着人类环境保护意识水平的提高,循环利用或综合利用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弃物的力度也在加大。但是很难获得二氧化碳回收等方面的数据,因此,选择“环境污染治理投资总额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这一指标修正碳排放系数。

取某一种能源基年的碳排放系数为Ci1,基年环境污染治理投资总额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的值为,则基年以后任一年份碳排放系数为:

本文选择2000年为基年,利用以上公式估算中国2000-2012年碳排放总量(文中数据来源历年《中国统计年鉴》和《中国能源统计年鉴》),GDP以2012年价格计算,估算结果如表1和图1。

从表1和图1中可以看出,中国碳排放量总体呈现增长趋势,在总体增长的趋势中,出现几次阶段性下降现象,主要原因不是能源消费总量下降,而是环境污染治理投资总额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上升。中国碳排放量主要由煤炭产生,而石油和天然气所产生的二氧化碳较少,这主要是因为中国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所占比重较大,而其他所占比重较小,产生单位热量煤炭排放的二氧化碳多。碳排放强度的变化趋势见图2。

碳排放强度是单位GDP的碳排放量,其大小直接反映了经济发展对环境影响的大小。从图2可以看出,碳排放强度呈现出下降的趋势,这表明中国在节能减排上取得的成效,然而应该认识到中国碳排放强度依然较高,而且最近几年下降速度变慢。

2 碳排放量与GDP关系

中国经济正在处于高速发展之中,能源消费结构和环境治理水平也在不断变化,经济的快速发展依赖于能源消费的快速增长,能源消费的快速增长促进了碳排放量的增长,而能源消费结构优化和环境治理水平提高又减少了碳排放量。因此,有必要研究碳排放量与GDP关系以及碳排放强度与能源消费结构、环境治理水平的关系。

为解释变量,以2012年不变价格计算,碳排放量被为被解释变量,模型中参数采用普通最小二乘法(OLS)估计,则中国二氧化碳碳排放量与的线性回归模型如下:

用2000-2012年时间序列数据估计模型中的参数,则2000-2012年中国二氧化碳碳排放量与的关系为:

从上述建立的一次线性回归模型各参数可以看出,GDP对碳排放量显著,回归系数显示为正值,表明中国GDP显著正向影响碳排放量,随着GDP增长,二氧化碳排放量也将与之同步增长的趋势,并且GDP每增加1亿元,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加0.24万t。由于GDP增长和二氧化碳排放量呈长期的单调递增关系,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中国将面临着更多更大的减排压力。

用CI表示碳排放强度,f1、f2分别代表煤炭、石油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用表示环境污染治理投资总额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2000-2012年,中国碳排放强度能源利用结构以及环境治理水平的回归如下:

括号中数据为相应参数的t检验值,1%显著。

碳排放强度和煤炭、石油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变化的正向关系说明,煤炭、石油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的提高都会使碳排放强度增加,但是从回归结果来看,煤炭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提高1%要比石油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提高1%促进碳排放强度增加得快一些,因此,从这个角度可以说,提高石油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有利于降低碳排放强度。环境污染治理投资总额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的符号为负,表明环境治理水平能显著降低碳排放强度,系数的绝对值较大,表明在中国提高环境污染治理将会显著降低碳排放强度。

3 促进中国低碳发展的政策措施

3.1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形成全社会参与低碳发展的局面

要把加快低碳发展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在全社会广泛开展宣传,使全社会认识到中国由于经济发展引起的过多碳排放量面临的国际减排压力,以及由于大量碳排放量引起的气候变化和环境污染问题,要明确中国作为发展中大国在碳排放方面享有的权利和应承担的义务。要牢固确立低碳发展意识,让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以及保护环境等成为各级政府和企业的重要发展理念。要区别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经济增长是经济发展的部分内容,经济发展不仅有经济总量的增加,更需要有经济效益、环境治理以及人民水平的提高。中国要避免走西方先污染后治理的模式就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低碳发展。

3.2 优化产业结构

当前中国产业结构不合理,主要表现在第二产业比重较大,第三产业比重较小,由于不同产业生产相同价值的产品其消耗的能源是不同的,一般来说,生产等值产品第二产业消耗的能源最多,排放的二氧化碳也最多,第三产业消耗的能源最少,排放的二氧化碳也最少。中国要想完成在哥本哈根举行的全球气候大会中作出的承诺,就必须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加快第三产业发展,力争在快速发展经济的同时,使碳排放总量最少。

3.3 调整能源消费结构

碳排放强度与能源利用结构显著相关,一般来说,产生等热煤碳排放的二氧化碳最多,石油次之,天然气最少,而清洁能源排放更少。长期以来,中国能源消费结构形成以煤炭为主,清洁能源较少的局面,在一定程度造成了碳排放量的快速增加。因此,要加大对风能、核能、水电等清洁能源的开发与利用,不断调整能源消费结构。另外,开发新的清洁能源在改善国内能源消费结构,降低碳排放量的同时,又可以显著促进经济增长。

3.4 加大环境治理力度

中国碳排放量的增加,影响因素很多,由前面研究可以看出环境治理能显著降低碳排放强度。从统计数据可以看出,中国环境污染治理投资总额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一直较低,而且其值一直难以稳定,处于不断变化中。当前,中国面临诸多问题,其中大部分问题都与环境污染治理投资力度不够相关,因此,有必要加大环境治理力度。加大环境治理力度可以逐步引入碳税制度。碳税可以迫使企业因为沉重的税收而放弃碳排放量较多的一些产品生产,从而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它是最具有市场效率的减少碳排放的经济政策手段之一。

3.5 增加碳汇

减少二氧化碳除了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外,还应该尽量吸收已经排放的二氧化碳。碳汇的目的就是从大气中除去二氧化碳的一些方法过程、活动以及机制,主要依靠森林吸收并储存二氧化碳。陆地生态系统中森林是最大的碳库,通过树木和花草等植物的光合作用,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制造出氧气并向外排出,这样会降低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减缓气候变暖的效果。当前,中国森林面积和森林覆盖率较低,需要继续增加森林面积。中国是能源消费大国,排放的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十分庞大,要想保证空气质量,减缓二氧化碳对气候的影响,需要扩大森林面积来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另外,国土的绿化会使国家的形象得到大幅提升,吸引更多的游客来旅游观光,不仅有利于降低二氧化碳,同时也可以加快发展第三产业,促进中国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 Angela Druckman. The Carbon Footprint of UK Households 1990-2004[J]. Ecological Economics, 2009(68)

2 Ramakrishnan. Factor Efficiency Perspectiveto the Relationships among World GDP, Energy Consumption and Carbon Dioxide Emissions[J]. Technological Forecasting & Social Change, 2006(73)

3 Ugur Soytas. Energy Consumption, income, and Carbon Emissions in the United State[J]. Ecological Economics, 2007(62)

4 蒋金荷.中国碳排放量测算及影响因素分析[J].资源科学,2011(4)

5 许士春,习蓉,何正霞.中国能源消耗碳排放的影响因素分析及政策启示[J].资源科学,2012(1)

6 赵敏.上海市居民出行方式与城市交通CO2排放及减排对策[J].环境科学研究,2009(6)

篇4

关键词:低碳经济;环境规制;碳排放

中图分类号:F1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13-0163-03

2003年英国政府发表了题为《我们未来的能源:创建低碳经济》的能源白皮书,首次提出了“低碳经济”(Low-carbon Economy)概念。之后,巴厘岛路线图的制定以及2008年世界环境日“转变传统观念,推行低碳经济”主题的确立等等表明了低碳经济已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

近年来,世界各国积极致力于低碳经济的发展。英国把发展低碳经济置于国家战略的高度,推出了一系列具有开创新性的政策法规和配套措施。2008年颁布实施的“气候变法法案”使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为温室气体减排目标立法的国家,并成立了相应的能源和气候变化部。2008年,日本政府通过了“低碳社会行动计划”,将低碳社会作为未来的发展方向和政府的长远目标。美国于2009年2月正式出台了《美国复苏与再投资法案》,投资总额达7 870亿美元,主要用于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包括发展高效电池、智能电网、碳储存和碳捕获、可再生能源(风能和太阳能等)。2008年,中国国家发改委与联合国自然基金会开始“低碳城市发展”的全面推广,上海和保定成为首批试点城市。同年,世界自然基金会了《保定:全球可持续能源生产的“电谷”》,肯定了“保定模式”在发展可再生能源方面作出的贡献。

目前,中国还处于高碳时代,中国经济将继续保持较快的发展势头,可以预想的是,碳的排放总量和对能源的消耗也将继续提高。在这样的情况下,如何发展低碳经济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目前中国学者对低碳经济的研究主要从低碳经济的含义、发展低碳经济的必要性、发展低碳经济的建议措施三方面进行了分析。

要研究如何发展低碳经济,首先要分析影响碳排放量的因素是什么。Xiaolu Wang,Lian Meng(2001)认为,能源消耗强度的持续下降,尤其是近几年能源消费和经济增长反向变化的关系引起了国内外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特别是部分学者对中国能源、甚至经济统计数据真实性的怀疑。Thorns G.Rawski(2001)通过分析中国1990年以来能源经济增长的关系,并比较亚洲部分国家的能源经济数据,认为中国在能源消费下降的情况下实现的经济增长是不可能的,并认为中国1998年以来的经济增长速度是不真实的。中国学者胡初枝等(2008)对影响碳排放量的因素进行了分析,认为经济规模是推动碳排放增加的主要因素,产业结构调整对碳排放具有一定的减量效应,但抑制作用并不明显,技术效应波动性较大,总体上具有正的效应,现行技术对降低碳排放并未发挥优势。本文认为环境规制是影响碳排放量的重要因素。本文旨在通过实证分析出中国环境规制对降低碳排放量的影响程度的大小,对今后制定环境政策提供借鉴。

一、研究方法和数据说明

1.计量模型设定。为解释环境规制与碳排放之间的关系,设定环境规制与碳排放量关系模型,定量描述环境规制变化对碳排放量的影响。

Y=C+AX+ε

式中Y为碳排放总量,X为环境规制程度。

国内生产总值单位为亿元,煤炭、石油单位为万吨、天然气的单位为亿立方米,折合成标准煤的单位为万吨。其中GDP 采用的是以1990 年为基期的不变GDP,通过中国统计年鉴中的实际GDP 和国内生产总值指数换算得出。

2.数据说明。本文样本数据均来自于1997―2008年中国能源统计年鉴和中国环境统计年鉴。由于能源数据统计为实物消耗量,为此对能源消耗数据作了相应的换算, 根据各种能源折标准煤参考系数(本文按1kg煤炭=0.7143kg标准煤,1kg焦炭=0.9714kg标准煤,1立方米天然气= 1.33kg标准煤的标准计算)将各地区的煤炭、石油、天然气消费量折合成标准煤。

中国碳排放量采用以下公式进行估算:

E=Ei×δi

其中,Ei为第i种一次能源的消费量,δi为第i类能源的碳排放系数,即单位能源消费量所产生的碳排放。通过对各碳排放系数比较计算,取平均值为各能源消耗碳排放系数。

本文采用环境治理投资额表示环境规制程度。

二、实证结果分析

从下图我们可以看出,从1999―2008年中国的碳排放总量一直呈增长趋势,但从其增长率具有阶段性变换,2001―2003年增长率呈现增长趋势,2003年以后下降趋势显著,这说明近年来中国的碳排放总量虽然在持续增长,但由于近年来中国政府日益重视环境保护,实施一系列环境政策,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使得碳排放量的增长率有明显下降趋势。

当两个变量都是非平稳时间序列,则可能存在伪回归,所以要检验序列的平稳性。由于对数函数不改变函数的单调性,并且可以消除异方差,所以我们对原始数据进行了对数运算,记为LNE和LNR。本文利用Eviews5.1 对LNE和LNR时间序列及其他们的差分序列(一阶差分记为DLNE和DLNR,二阶差分记为D2LNE和D2LNR)进行平稳性检验。单位根检验结果表明LNE和LNR二阶差分后时间序列平稳,所以它们是二阶单整变量。由此验证了它们有协整关系的必要条件。

LNE和LNR虽然是非平稳时间序列,但它们的某种组合可能是平稳时间序列,即存在协整关系。协整意味着两个变量之间存在某种长期均衡关系,此时两者间的关系是平稳的,两者之差趋于收敛,任何偏离均是短暂的。

回归方程为:

LNE=7.743294+0.571079LNR+ε

(21.08080) (10.78236)

R2=0.935618,F=116.2593

对协整方程残差项进行单位根检验,结果如下:

检验结果表明:在1%的显著水平下,LNE和LNR不存在协整关系,即不存在长期均衡,而在5%的显著水平下,LNE和LNR存在协整关系,即存在长期均衡。

协整检验说明了碳排放与环境规制之间存在长期的协整关系,由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得出,碳排放和环境规制之间存在协整关系,它们之间存在一种长期均衡关系,尽管有时会偏离这种均衡关系,但是这种偏离是短暂的。

在验证了碳排放与环境规制之间存在长期协整关系的基础上,检验二者是否存在格兰杰因果关系。其检验如下页表3:

由格兰杰因果检验可知,碳排放和环境规制在滞后1期和2期时都可以得到环境规制是碳排放的格兰杰因果关系,这说明环境规制的程度对碳排放量产生较大影响。环境规制对碳排放的影响弹性系数为0.5711,虽然系数为正,两者不呈明显的负相关关系,但是不能否认加强环境规制有利于降低碳排放量,其原因是中国仍处于高碳时代,碳的排放总量和对能源的消耗随着经济的发展会不断提高;同时,中国政府日益重视环境保护,逐年加大对环境治理的投资力度,环境规制力度也是逐年加强,环境规制与碳排放总量都是逐年增大,其回归结果为正是必然的,两者具有较好的回归结果,环境规制程度的日益加强虽然没有使得碳排放总量逐年降低,但碳排放总量的增长率是逐年降低的,并且近年来的降低幅度较大,这可以说明中国的环境规制对降低碳排放起到了重要作用。

三、结论和建议

环境规制的程度能够对碳排放量产生较大影响,环境规制程度的日益加强使得碳排放总量的增长率是逐年降低的,并且近年来的降低幅度较大,中国的环境规制对降低碳排放起到了重要作用。所以,在各国加强发展低碳经济的大环境下,中国要加快发展低碳经济,必须重视并且要近一步加强环境规制的力度。一方面,需要政府加大对环境污染治理的投资;另一方面,加快加强环境政策法规的制定,完善公众参与环境监督制度,支持并规范环保非政府组织的发展,发挥其在环境保护宣传教育、环境保护活动以及科学研究等方面的长处,克服其无组织计划和所代表利益有限等短处,促进环境保护民间组织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庄贵阳.中国经济低碳发展的途径与潜力分析[J].国际技术经济研究,2005,(3).

[2]付允,等.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8,(3).

[3]鲍健强,等.低碳经济:人类经济发展方式的新变革[J].中国工业经济,2008,(4).

[4]刘细良.低碳经济与人类社会发展[N].光明日报,2009,(4).

[5]金乐琴,等.低碳经济与中国经济发展模式转型[J].经济问题探索,2009,(1).

[6]胡初枝,等.中国碳排放特征及其动态演进分析[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8,(3).

[7]李俊峰,马玲娟.低碳经济是规制世界发展格局的新规则[J].世界论坛,2009,(2).

The Empirical Analysis of Low-carbon Economy and Environmental Regulation

LI Wen-dong,YIN Chuan-wen

(Shandong University of Finance, Jinan 250014, China)

篇5

关键词:建筑;低碳化;内涵;路径;建议

工业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为人类创造大量的财富,但同时也给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造成了巨大的破坏,特别是近几年国际社会广泛关注的全球气候变暖问题,低碳经济由于其具有绿色、环保和可持续性的优势,越来越为国际社会所重视。我国也采取了一系列低碳经济的发展措施,但建筑业低碳化还鲜有人提起。实际上我国每年的建筑碳排放量占社会总碳的排放量的比重很大,大约在25%以上,仅次于工业排碳,因此,研究建筑低碳化的发展路径是很有必要的。

1 低碳建筑的内涵

根据生态文明的角度来看,低碳经济包括低碳建筑、低碳交通以及低碳工业三大部分。低碳建筑并不是一个全新理念范畴,在我国建筑业长期发展的过程中,低碳建筑在潜移默化的存在着,只是并没有明确的概念定义它。现在我国陕北存在的窑洞、福建园楼等,都包含着融于自然、亲近自然的建筑理念,这些建筑简约、宜居,具有低碳环保的物理属性。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进步,低碳建筑再次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在低碳经济的发展的大潮中,低碳建筑被赋予了更多的内涵。客观上使低碳经济和低碳建筑联系更加紧密,因此,新时代的低碳建筑必将包含低碳经济相关内容,否则,低碳建筑的内涵就是不完整、不精准的。

国内建筑学家对低碳建筑的内涵做了很多研究,但是说法不一,大体上存在着三种论述:第一种是邢立轩、代月于2006年提出的建筑体系论,他们指出低碳建筑包含一系列的体系指标,主要体现在能效要高、排放要少、污染要少同时能耗也要少等,具体特征为宜居、舒适、通风、节能等[1]。第二种是最早由赵黛青等人于2010年提出的低碳策略论,他们指出人们在进行建筑的过程中,在保证人类光照、通风、温度等基本需求以及一些特殊需求的前提下,尽可能做到低耗材、低排放和低污染,节约资源,通过技术的上的协调与整合,达到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最优化,实现建筑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共存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2]。第三种是由李启明、欧晓星在2010年提出的建筑模式理论,该理论认为低碳建筑是一种在满足人类基本需求的前提下尽量较少温室气体的排放的建筑模式,需要做到污染低、能耗少以及少排放。第四种是目前争议最多的理论,叫做建筑低排放理论。龙惟定在2010年指出建筑低排放分为两种解释,一种是狭义层面的解释,也是目前认同度较高的一种解释:在建筑使用中所排放的碳量要低标准,另一种是在广义层面的解释:建筑物在这整个寿命周期所排放的碳量要尽可能低。曹小琳在2010年指出低碳建筑要在建筑设计、使用能源、建筑过程和使用过程中,全方位进行低碳处理。蔡筱霜与许多建筑学家对低碳建筑的着眼点不同,其在2011年指出应该更加重视低碳建筑的输出,即二氧化碳的排放量要低,而不是建筑输入的耗能要低。

通过分析以上几种观点,我们通过归纳总结,可以发现建筑学家对低碳建筑有一个共性的认识:从广义的角度上看:大多数建筑学家对低碳建筑定义的出发点都是以建筑物从设计到使用过程中进行理解的。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把握低碳建筑内涵的核心要点是碳的低排放量,两个基本内容是能源要低能耗和高效率,最终的目的是实现人类社会与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而在狭义上,低碳建筑就是建筑在使用运行过程中温室气体低排放的建筑,大量的研究效果证明,建筑物的运行碳排放量是建筑物从设计到使用过程中碳减排最关键、最重要的部分,因此,研究狭义的低碳建筑,并探索低碳建筑发展的路径,对低碳建筑的进一步应用与推广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2 我国建筑低碳化发展路径

2.1 优化产能结构

造成我国煤炭消耗量与发达国家相比较高,建筑能源供给种类单一的主要因素除了与我国资源禀赋有关外,低碳处理技术发展滞后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我国的低碳技术起步相对于国外较晚,发展还不够成熟,这大大阻碍了低碳技术在人们实际生产生活的应用,从而使建筑业只能被动的依附于我国的资源禀赋,这不但造成了能源的大量浪费,特别是不可再生资源的浪费,给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造成了破坏,因此只有发展低碳技术才能优化产能结构,促进建筑业低碳化的发展。促进低碳技术的发展可以从两方面对我国的建筑能源供给结构进行优化:首先,可以开发清洁能源,如风能、水能、可燃冰、沼气等可再生能源,充实我国的能源结构,实现建筑业的低碳化;其次,可以改变煤的物理属性,如煤化气、石油的液态化等,使这些化石能源得到清洁,实现高碳消耗到低碳消耗的转变。

2.2 降低电力碳的排放量

2.2.1 促进技术进步,降低电力碳排放量

我国目前有火力发电、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水力发电以及核电等发电形式,在这其中,火力发电占绝对的主导地位,也是碳排放量最高的一种发电形式,其他的发电形式碳排放量几乎为零,因此,因此推动技术进步降低电力排放量主要就是针对火力发电来讲的。我们可以通过技术的革新,使得火力发电消耗的煤炭等能够得到高利用率,更加清洁化高效化,降低单位电力消耗煤量,并且减少的温室气体排放,进而达到电力发电碳总体的排放量的降低。通过与国外对比,我国的火力发电单位电力的煤炭消耗量总体水平相对较高,降低单位电力的煤炭消耗的相关技术手段的研究工作发展较慢,潜力巨大。

2.2.2 加快能源结构调整步伐,降低电力碳排放量

火力发电大量消耗煤炭资源,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因此,火力发电所占能源结构比重越高,电力碳的排放量也越大。相反,在总发电量不变的情况下,如果火力发电所占结构较低,其他清洁能源发电的比重就会提高,就可以通过稀释效应,降低电力碳排放。目前,我国的发电形式主要以火力发电为主,其他能源发电所占我国能源发电结构的相对较低,能源结构亟待改善。只有通过调整我国能源发电结构,加快能源结构调整步伐,才能有效降低碳排放量。

2.3 降低建筑物的能源消耗强度

2.3.1 调整能源市场的价格政策,降低建筑物的能源消耗强度

运用市场机制,通过调整能源价格是降低能源消耗强度的有效手段。主要有以下几种途径:第一,提高能源价格,使能源消费企业选择其他成本相对较低的可替代能源,达到降低能源消耗强度。对建筑应用该策略原理是:提高能源价格后,就会产生资本的替代效应。具体的对于正在新建的建筑而言,当能源价格的上升时,就会促使建筑商改变消费策略,加大对建筑本身保暖材料的投入;对于已经完成的建筑,建筑开发商会对已有的建筑进行保暖工程升级改造,达到保证建筑舒适度的同时控制建筑成本。因此,无论是在建建筑还是已建完的建筑,通过调高能源的价格形成资本替代效应可以促进建筑的低能源消耗,但前提是要保证经济的健康运行。第二,将能源分为高碳能源和低碳能源两类,运用宏观调控价格机制,调整能源价格,实现能源消费结构的合理化、清洁化的目标,通过能源消费结构的调整的进一步合理化,使得能源的耗用转向节约、高效方向的进行,使得能源消耗量减少。第三,逐渐提高建筑的供热价格,减少供热的二次补贴,实行阶梯型价格机制,对减少公共建筑以及北方城市能源的消耗强度有着积极的作用。第四,建立刺激低碳技术创新的激励制度,在符合市场供需关系的前提下,使得市场主体会转向低碳能源的技术开发,促进低碳技术的发展,降低能源消耗强度。

2.3.2 培育低碳意识,降低建筑物的能源消耗强度

低碳节能环保的意识,实际上是人的一种精神,更是一种社会文化,通过这种意识、文化影响人们的行为活动,进而影响建筑的能源消耗强度。具体的有两个方面:第一,意识上的规范约束。低碳节能环保意识可以使人们进行自我约束,知道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选择低碳环保的方式去生活,去做事。第二,行为导向。低碳节能环保意识可以使经济行为中的主体进行经济行为时做出低碳的偏好选择,起到一种自觉的引导作用。

3 对我国低碳建筑未来发展的建议

3.1 培养公民的低碳意识

从上文可知培养公民的低碳意识是十分重要的,也是十分必要的,其是实现低碳建筑的重要步骤,因此我们必须加大公民低碳意识的培养力度,具体措施如下:第一,加强政府引导作用。政府机关是国家的管理者,因此在社会活动以及相关经济活动中有强大的示范性作用,在培养公民的低碳意识上需要发挥示范性作用。政府机关应勇于承担起社会责任,要建立起公共建筑节能评比制度,各级政府部门要争做公共建筑节能的标兵,同时接受社会各界监督,形成一种浓厚的节能减排的社会氛围,要让广大民众了解低碳的意义,并进一步付诸于行动。第二,要广泛发挥社会组织力量。社会组织力量是是对政府的一种有效的补充,互补优势强,政府部门要支持社会力量加入到建筑低碳的行动中来。第三,要重视宣传工作,在宣传上深下功夫。要把培育公民的低碳意识当作一项长期的系统的工程来抓,要发挥广大媒体的宣传功能,要联合教育、行政、媒体、企业等各界力量,将低碳的生活方式以各种形式宣传出去,同时创新宣传方式,让低碳文化走进千家万户。

3.2 建立有利于低碳技术进步的财税政策

恰当的财税政策可以为科学技术注入强有力的动力,具体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科学技术的进步,可以使能源的利用率更加高效,使单位电量的耗能降低,实现建筑低碳化;二是科学技术的进步,可以使人们减少能源的消耗的同时获得与能源高消耗前同样的效益;三是通过技术进步可以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并促进清洁能源的进一步推广和使用,比如地热资源、风能、水能、太阳能等,使得能源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进而实现建筑的低碳化。因此,科学技术进步是全面实现低碳建筑的关键之所在。但是目前低碳技术的推进工作并不乐观,主要原因在于其本身具有一定的风险性。政府应该利用其“有形的手”进行管理和统筹,进一步推动低碳技术的推广与普及。政府的财税政策要通过政府扶持、金融杠杆、银行利息优惠等政策为低碳技术的研发和创新保驾护航,同时要重点鼓励低碳建筑所需的建材领域的研发和应用,促进能源的高效利用,推广清洁能源的应用

3.3 推动能源价格改革进程

改革建筑能源的价格体制可以促进能源的低碳化,具体的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可以增加对低碳建筑的政府性补贴,扩大低碳建筑所产生的经济效益,进而调动市场经济主体的积极性,实现建筑的低碳化、清洁化。另一方面, 实施能源的价格管制,增加碳含量相对较高的能源消费成本,进而使得社会效益实现最大化。而且要针对地方的不同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抓住重点,比如我国的北方在冬季取暖的主要方式就是火力供暖,但普遍存在着能源耗用量大、使用效率不高等特点,针对这种情况下要建立相应的能源价格策略,对原有的价格政策进行改革,比如由按面积收取供热费过渡到按供热量收取费用,由单一的计费标准实现阶梯制计费标准。要大幅度提高价格梯度性收费,增加能源存在浪费、使用率不高的企事业单位的成本。

3.4 改革市场运行机制

通过改革市场运行机制,可以进一步推动低碳建筑的发展。具体采用以下三种措施:

3.4.1 首先建立融资平台

政府搭台企业唱戏,任何一项技术的创新、研发以及推广都离不开大量的资金,没有资金的支持,低碳技术的应用与推广就无从谈起,因此要创新融资方式,加大融资平台的建设。可以通过政府、企业、社会共同建立低碳基金,为低碳技术的研发、居民建筑和社会公共建筑的低碳化的改造提供支持。

3.4.2 引进先进的清洁能源发展机制

清洁能源发展机制是《京都议定书》中规定的进行温室气体减排机制,主要参与方是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通过该机制的引入,一方面可以引入发到国家低碳的先进技术,促进我国低碳技术的发展;另一方面可以使发达国家减低国内低碳减排目标实现的成本。所以,该机制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是双赢的。但目前虽然我国节能减排的潜力还很大,也应该加大清洁能源发展机制的应用和推广,但目前应用该项机制的案例少之又少。

3.4.3 引入EMC模式

该模式是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节能服务管理模式,是实现建筑低碳化的重要措施。节能技术先进的服务公司通过与能源消费企业签订节能合同来达到节能目标。该模式可以给能源消费企业带来很多实实在在的效益,如能耗企业不需要资金的投入就可以使本公司的设备进行改造升级;EMC为企业承担技术改造过程中的经济风险和技术风险。

参考文献:

篇6

尽管哥本哈根气候大会已经召开,但很多人还是对“低碳”不是很了解。其实,“低碳”就在我们身边。下面,我简单介绍一下我在 “低碳生活”中的一些小窍门。

每一件生活用品,大至家电小到玩具、书籍和摆设,每一样物品的生产都要消耗资源和能源,都会带来碳排放,你废弃的东西也许正是我需要的,不再购买新的生活用品,自然会降低资源和能源的消耗,减少碳的排放量。

平时勤动手动脑,让旧物换新颜,也可以实现 “低碳”。一般家庭都有很多废弃的盒子,如肥皂盒、牙膏盒、奶盒等,其实稍加裁剪,就可以轻松将它们废物利用,比如制作成储物盒,可以在里面放茶叶包、化妆品之类的物品;还可以利用方便面盒、罐头瓶、酸奶瓶制作一盏漂亮的台灯;喝过的茶叶渣,晒干做一个茶叶枕头,既舒适还能改善睡眠……

听说在网上转账,不仅能避免在银行排队,还能减少纸质单据在运输过程中消耗的能源,于是我便开始向朋友学习在网上购物、交水电费、交电话费等,非常省时省力。

我不仅在家中养成了节约的习惯,在单位也是如此。比如,尽可能少用打印纸,用过的打印纸反面再打印一次,能通过网络传阅的材料、文件,都用电子邮件发给领导和同事。

另外,将普通灯泡换成节能灯,尽量步行、骑自行车或乘公交车出行,随手拔下电器插头……这些看似不经意的小事,都是在为“减碳”做贡献。

低碳,意指较低的温室气体(二氧化碳为主)排放。节水、节电、节油、节气,这是我们倡导的低碳生活方式,改变过去以增加能源消耗和温室气体排放为代价的“面子消费”。

告诉你怎样计算“碳”消耗量,生活中的减碳常识有哪些?

家庭“碳”排放量如何计算

每家每户在生活中都要排放“碳”,你知道每天的碳排放量是多少吗?下面的方法不妨一试。

家庭用电中,二氧化碳排放量(千克)等于耗电度数乘以0.785。也就是说,你用了100度电,等于你排放了大约78.5千克二氧化碳。

出行时,如果开小轿车,二氧化碳排放量(千克)等于油耗公升数乘以2.7。

家用天然气中,二氧化碳排放量(千克)等于天然气使用度数乘以“碳强度系数”0.19。

家用自来水中,二氧化碳排放量(千克)等于自来水使用度数乘以0.91。

生活中,我们一方面要鼓励采取低碳的生活方式,减少碳排放;另一方面是通过一定碳抵消措施,来达到平衡。种树就是“碳中和”的一种方式,需种植的树木数(棵)等于二氧化碳排放量(千克)除以18.3。

这些金点子中,涉及到洗衣机节水、食物储藏、烹饪、厨房节水、厨房去污、居住节电节水、汽车出行、冰箱空调等家用电器节电。现在,这些金点子已经被整理好收入低碳生活指导手册中。

如,同样长的洗涤周期,“柔化”模式比“标准”模式叶轮换向次数多,电机启动电流是额定电流的5—7倍,“标准洗”更省电;

篇7

关键词:零售业;低碳经济;气候变暖

中图分类号:F71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3890(2010)05-0084-04

1962年《寂静的春天(Silent Spring)》一文唤醒了世界各地的生态危机意识,拉开了环保运动的序幕。1987年联合国在《我们共同的未来》的报告提出可持续发展(sustainable development)概念,要求人类应协调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之间的相互关系,在不损害他人和后代利益的前提下追求发展。联合国于1997年12月在日本京都达成了《京都议定书》,对温室气体排放量进行管制。从这些环境议题的发展趋势,我们可以了解到世界各国对环保的重视。2003年2月24日,英国首相布莱尔发表了题为《我们未来的能源―――创建低碳经济》的白皮书,首次提出低碳经济概念,计划到2010年一氧化碳排放量在1990年水平上减少20%,到2050年减少60%,建立低碳经济社会。英国于2004年颁布能源法,核心内容为可持续能源、核能问题和竞争的能源市场。虽然哥本哈根气候大会没有取得实质性成果,但由于低碳经济符合经济结构调整的战略需要,中国将继续大力发展低碳经济,仍将恪守“到2020年中国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比2005年降40%~45%”的承诺,积极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向低碳经济快速转型。

低碳经济是一个在国际和国内都比较新的提法,低碳经济是实现循环经济,能源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模式。所谓的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经济,其实质是通过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来降低能耗和减少污染物排放,建立新的能源结构,目标是减缓气候变化和促进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其基础是建立低碳能源系统、低碳技术体系和低碳产业结构,要求建立与低碳发展相适应的生产方式、消费模式和鼓励低碳发展的国际国内政策、法律体系和市场机制,其核心是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推动低碳经济发展的关键是技术进步创新和能源结构调整实现节能减排,即依靠技术创新和政策措施,实施一场能源革命,建立一种较少排放温室气体的经济发展模式,减缓气候变化。

一、中国零售业实施低碳经济模式的必要性

(一)零售业本身就是碳排放量大户

长期以来,中国零售业普遍存在一种观点,认为排碳主要是钢铁、有色、煤炭、电力、化工等行业的事情,与零售行业关系不大。其实,仅以耗电量为例,由碳耗用量的计算公式:家居用电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千克)=耗电度数×0.785可知,耗电量与排碳成正比[1]。而零售企业一般全年无休,特别是为营造愉悦的购物环境,营业期间照明要保证足够的亮度,空调要保证适宜的温度;为保证食品安全,冷冻冷藏设备要保证365天(24小时/天)持续运转。零售企业照明、空调、冷冻冷藏设备等主要部分的用电量累计起来,数额很是惊人。中国连锁经营协会的全国零售企业耗电量调查结果显示,五类零售业态(家电卖场、便利店、超市、大型超市和百货店)全国全年耗电量超过300多亿千瓦时,其中以百货店和大型超市为甚。

另外,与零售业相关的产业,如为零售业提供原材料、零部件等的上游产业、辅助产业;也包括为零售业提供服务,或共享某些营销渠道或服务而联系在一起的产业或具有互补性的产业,如物流业、餐饮业、废弃物回收业等[2]。而这些行业均与碳消耗联系在一起,排放温室气体。因此,零售业的低碳发展涉及到其上游、辅助产业,衍生行业,零售业自身材料、能源消耗及排放等诸多方面,零售业的低碳发展也势必刺激低碳制造、低碳物流、低碳餐饮等相关行业的发展。

(二)零售业发展低碳经济是适应国际政治经济发展,应对国外同行竞争的需要

2009年3月,美国能源部长朱棣文提出,如果其他国家没有实施温室气体强制减排措施,那么美国将征收“碳关税”。6月上旬,在波恩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会议上,有部分美国代表提出了对华进口产品征收关税的意见。与此同时,6月22日,《美国清洁能源安全法案》获得众议院通过,该法案规定,美国有权对包括中国在内的不实施碳减排限额国家进口产品征收碳关税。美国将征收“碳关税”以及欧美、日本等先进国家发起的新的“游戏规则”表明,低碳经济已经是国际政治经济发展的需要,中国企业包括零售业不能不考虑实施低碳经济模式。

另外,零售业是排碳大户,低碳经济是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外资超市在这方面已经走在了前面。2009年10月,全球零售巨鳄――沃尔玛先后与科技部和商务部、农业部分别签署了有关科技节能和农超对接的备忘录,为其在华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迈开了坚实的一步。2009年11月,在首届“世界低碳与生态经济大会暨技术博览会”上,“沃尔玛”首次以“低碳超市”的形式亮相世界低碳大会。“家乐福”等零售巨头,在不到一年时间里新建或改造了数百家“零碳”未来超市。通过采用LED灯照明等高效环保设备,灯光实行感应,通过与供应商合作开发绿色产品,通过节能降耗提高供应链效率和减少浪费使每家沃尔玛超市实现更低综合碳排放;同时,推广“农超对接”项目,直接采购减少了中间环节,降低了流通成本,不仅提供更低综合碳排放的农产品,更能让消费者买菜便宜10%~20%。而内资超市在这方面发展相对迟缓,对于零售业来说,各阶段碳排放量还没有标准,一旦让外资超市在行业标准制定上抢占话语权,内资超市将非常被动[3]。

(三)零售业发展低碳经济是节约成本,刺激新的经济增长点的需要

在商业流通领域,尤其是在连接生产和消费的零售业实施低碳经济模式,对推动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有积极的作用。由于对节能环保重视的程度不够,零售业目前是商业流动领域中的一个能源消耗巨大的环节,据统计,中国大型百货店、超市等零售业能源消耗开支高达其总费用的40%左右,有很大的节约空间。以百元销售耗电量计算,大型超市由于需要大量的照明、空调、冷冻冷藏设备,耗电量最高,每实现100元销售额耗电1.77千瓦时,如果按平均每度电0.9元计算,折合电费1.59元。依此计算,一家年销售额1.2亿元的大型超市,每年电费为190.8万元。零售业是一个微利行业,目前行业平均净利润率只有1%左右,而电费支出普遍超出了1%,并且随着商品结构的调整和卖场环境的改善,比例有越来越大的趋势。节约1度电省下0.9元,相当于要实现100元的销售额才能得到,因此中国连锁协会认为,“节约1度电=实现100元销售”,节约下来的费用直接增加到利润中。所以,实施低碳经济,也是零售业增加利润的一个途径。反之,如果不实施低碳经济,全球均温持续上升,也势必影响到零售业的经营成本。

同时,社会的消费观念也在逐步变化,人们开始追求“低碳生活”,希望购买到“低碳产品”。零售业可以通过探索低碳产品的采购和消费模式,以公众的消费选择来引导和鼓励制造商开发低碳产品和低碳技术,吸引全社会参与到低碳经济中来,促进形成低碳生产模式和消费模式,从而成为零售业自己新的经济增长点[4]。所以,低碳经济也为零售业转变增长方式提供了机遇。实施低碳经济,积极倡导可持续发展理念,提高能效,预防污染,广泛使用、销售和推广低碳产品,将大大地降低企业运营的成本,提高经济增长空间,能给消费者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也有利于创造一个更加绿色的环境。

二、面向低碳经济的中国零售业发展对策

(一)政策层面上

影响零售业实施低碳经济的因素主要有意识不强、一次性投入较大、担心消费者不满意等等。其中,初步投入大是主要原因,企业要面对成本高、回收慢这个不争的事实。在国外,政府已采取鼓励性措施来推动低碳经济,比如对采取低碳措施的项目给予税收上的优惠。而中国目前尚未运用财税、投资、收费等手段对这种矛盾进行调节,在许多环节,市场机制都是失灵的。事实上,实施低碳经济不是纯粹的经济行为,它是有关国家能源安全的战略大计。通过立法方式确立较为完善的低碳制度,为全面推行能源节约、进一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实现降低能耗的约束性目标、缓解能源和环境压力提供更加有效、更具时代性和前瞻性的法制保障[5]。

政策引导和利益驱动,外部压力与自身需求将成为零售企业提高能源效率和主动减排的内在动力。政府通过与零售企业间的约定,将双方权利和义务合同化,从而促使企业减排。这样,零售企业可根据自身情况,降低履约成本,也可以争取节能投资补贴等不同方式。此时,零售企业必然对实施低碳经济的节能减排技术、产品、服务以及排放交易市场等有高度关注,政府提供的制度性安排以及机会也会受到零售企业的欢迎。

(二)技术层面上

在技术层面上,零售企业可以采取节能措施、实施低碳规划、发展电子商务等措施。节能措施主要包括节能改造、系统节能和智能控制技术三类[6]。零售企业要从局部使用节能灯具、变频空调、节能型冷藏设备、自动控制扶梯等见效快的节能设备的更新,逐渐进入到门店全局架构节能统筹改造阶段。照明和空调线路必须设计多条线路,必须分时段、分线路开启照明灯和空调系统,采用先进的智能能源管理系统,并且大规模应用全新风换气系统、冷凝水回收系统、电子膨胀阀、高效节能风机以及高效电子镇流器等节能设备,整个系统实现空调、冷冻冷藏和照明的低能耗。制定低碳规划也是实施低碳经济的必要措施。零售业要从原材料采集、制造到配送、零售、消费以及废物弃置等各个阶段做出低碳规划。电子商务具有自身的优势,特别在节能减排上优势明显,可以避免实体店带来的能源损耗和污染,减少零售业温室气体的排放。

(三)管理层面上

零售业可以采用生命周期评估(LCA)法来管理企业运营的“碳足迹”。这种贯穿整个零售供应链的碳减排管理,可以力争从原材料采集、制造到配送、零售、消费以及废物弃置等整个产品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都减少碳排放,从而把企业自身的减排努力与整个供应链的减排集成起来,最大限度地扩大减排效果[7]。从零售供应链的源头即原料采集和制造过程就要开始控制碳减排,要尽可能选择可以提供低碳产品的供应商,并提供合理的供货路线和时间,减少供应商提供货物时不必要的空驶车程,以减少碳排放量。可以向消费者提供明确的商品碳足迹等信息,以便使消费者在看到商品标签时,即能明了每件货品在整个生命周期内碳的总排放量,从而选择碳排放量最低的产品。当然,作为供应链上的重要一环,零售业自身的节能减排工作也很重要,我们可以实施以下措施:(1)加强能耗的统计分析和成本核算,指导节能目标和措施的制定。加强零售场所室内温度控制;对现有商用建筑进行保温、隔热及采暖、通风、空调系统等方面的能效系统设施改造。(2)销售“适度包装商品”,引导生产企业实行“绿色包装”。逐步形成崇尚节约、科学消费的良好风气。通过积分换礼品等手段鼓励消费者减少使用一次性购物袋,尽量自带可重复使用的购物袋。(3)充分发挥流通环节对生产和消费的引导作用,加大宣传引导,大力倡导低碳消费,激励顾客进入低碳生活。还可采用电驱动货车为顾客提供上门送货服务,减少顾客自己开车所造成的碳排放量。(4)要有负责回收废旧产品的机构和人员,并要制定相应的措施回收淘汰的电器等生活用品,要在销售区域分类设置废品回收箱,便于废品回收与再利用。

三、结语

地球生态环境的日趋恶化,使人们已经深刻地认识到减少以二氧化碳为表征的温室气体排放的重要性。低碳经济已成为世界潮流,将引领全球生产模式、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国家权益发生深刻的变革。中国零售业发展低碳经济已是一种必然选择,它着眼于全球新一轮发展机遇,有助于保护环境,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避免国外企业的技术和资本的锁定。

零售企业是上游厂商与下游终端顾客之间最佳的沟通纽带,一方面可以通过与顾客的沟通,促进低碳消费,另一方面又可将消费者的低碳消费意愿反馈给厂家,促进低碳生产。只有实现整个零售业供应链的低碳化,才能更好地促进整个社会总体经济的低碳发展。零售业实施低碳经济模式没有经验可循,经营过程中具体碳排放量还缺乏统计数据,相关政策和行业标准还未制定,这需要经过整个零售业及其相关产业在漫长的发展历程中去努力和探索。

参考文献:

[1]张鉴民.中国零售业的优劣及其生存方式[J].经济研究参考,2004,(47):1-2.

[2]王海斌,成韵.零售业价值链的整合与竞争中的提升[J].企业天地,2004,(2):2.

[3]张海燕.中外零售商业的比较及营销策略[J].商业研究,2003,(18):1-2.

[4]庄贵阳.低碳经济引领世界经济发展方向[J].世界环境,2008:33-26.

[5]王韬.中国低碳经济未来[A].张坤民,潘家华,崔大鹏.低碳经济论[C].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8.

[6]David G. Oekwell, JimWatson, Gordon Mac Kerron, et al. Key Policy considerations for facilitating low carbon teehnology transfer to developing countries[J].Energypolicy,2008,(6).

[7]马驰,丁俊慧. 基于低碳经济的旅游业发展对策研究[J].现代经济,2009(8):17-19.

Research on Countermeasure for Retail Trade Development in China Oriented Low Carbon Economy

Zhai Jinzhi

(Tourism College, Huangshan University, Huangshan 245021, China)

篇8

关键词:低碳经济 经济增长 机遇与挑战

近年来严峻的环境状况使得国际社会越来越把关注的焦点集中于低碳经济。在这种形势下,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我国相关部门于09年1月宣布,以2005年为基准,到 2020 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预期将降低 40%至 45%,而且该指标将纳入国家发展的中长期规划中,同时,出台一系列的相应监测办法和考核政策等,以确保其顺利完成。在这一过程中,由于我国特殊的国情以及经济状况,既充斥机遇又时刻面临挑战。

一、机会

在目前的经济形势下,为了适应我国的特殊国情以及经济发展状况,我们必须细致分析并且利用外部的机会,助力我国在新一轮的世界经济改革中实现经济进一步发展。

1、鼓励创新,技术革新,调整产业结构,提高能源利用率。选择低碳经济相关产业作为未来发展方向,并在财政、信贷等多方面进行大力扶持;对能效较高的产品出口予以大力鼓励,以应对各类环境贸易壁垒。

2、目前低碳经济方面的发展刚刚开始,我国应该而且必须趁机主动多多参与到相关标准的制定中,争取在国际低碳经济变革中的主动权。

3、改进政府购买方式,引导经济发展方向。建立政府低碳采购制度首先,建立低碳认证标准,并不断增加符合低碳认证标准的产品的采购数量和范围,这是发展低碳经济,做好政府低碳采购的前提。其次,制定科学合理的低碳采购标准清单和指南。最后,建立低碳产品采购的绩效考评和监督制度,保证低碳采购工作得到根本落实。

4、完善税制。作为调节工具,借机低碳经济来调整我国的税收政策完善税制充分发挥其杠杆作用。

二、挑战

我国众多权威机构研究的研究结果显示,从战略层面上来讲,我国单位GDP 的CO2排放量到2020年有可能显著下降。在这个基础上,如果能得到国际技术和资金的有效支持,那么我国的碳排放量到2030年-2040年可能达到峰值之后进而进入稳定的下降期。当然,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面临着各方面的挑战,其主要表现为一下四个方面:

1、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人类历史的漫长发展告诉我们,人均商品能源消耗量、人均排放量均与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有明显的正相关作用。

2、能源结构:众所周知,与天燃气等新型能源比,煤的碳排放量将高出50%以上。而由于现实条件的限制,我国的主要能源便是煤。在未来一定时间内,这种相对单一的能源结构将很难发生质的改变,这就使得我国在降低能源排放方面遇到了更大的阻碍。

3、温室气体排放总量:我国温室气体的排放量情况相对严重,这其中占据比例较大的则是“内涵能源”。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我国都充当着“世界加工厂”的角色,这一角色的扮演给我们带来了巨大的“内涵能源”出口净值。据权威部分估算,2006年由于出口造成的CO2排放量占全国总CO2排放量的35%。

4. 锁定效应 :我国正在大力的开展电力事业,如果未来一段时间内不能克服用煤发电这一技术弊端的话,那么我们的碳排放量将会有增无减。到那时,我们必然要承担更多的减排义务,形势将非常被动。怎样做才能在发展中,避免锁定效应的制约是一项迫在眉睫的任务。

三、我国低碳经济发展战略的SWOT分析

四、政策建议

1、坚持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走低碳发展之路。在允许的条件下,以尽可能低的能源排放量和经济成本,获取最大的综合效益。具体措施可以参照以下六个方面:一是加强高能耗行业的监管,逐渐淘汰重点用能部门;二是在完成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时,尽可能多的采用低碳排放力量和低能耗高能效的建造模式;三是积极鼓励支持开发新能源以及新能源相关产品;四是积极探索可再生资源,建立多元化的能源供应体系;五是加强绿色生态系统的净碳固碳作用;六是强化与气候变化相适应的策略研究和能力建设。

2、减排成本转移给发达国家。中国为众多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生产产品,由发达国家的消费者为环境污染买单可以减轻我们的减碳成本。

3、在开发资源时,注意与环境的协调发展,健全资源开发与环境协调评价体系,并在实践中严格贯彻实施。在制定各种政策之前我们必须仔细分析当前自身的条件以及外部的环境,我们要拿出追赶发达国家低碳技术的勇气,在产业结构调整、产品升级和新能源技术开发等环节上下大力气,迎接全球低碳经济带给我们的巨大挑战。

五、结论

总之,随着以国内需求为主导的经济战略的实施,我国的财力、物力乃至人力显得愈来愈宝贵,在此形势下,找准国内经济可持续的“增长点”也尤为重要。

对待低碳经济的策略上我们可以借鉴其他国家的成功之道,例如美国。在低碳经济的推广方面要重视且谨慎,同时积极出台相关措施培育、推动和发展与低碳产品及其相关产品的市场交易机制。

参考文献:

[1]王革华等编著.能源与可持续发展.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篇9

关键词:低碳发展;生态-公平-效率模型;二氧化碳排放空间

中图分类号:F2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758(2012)02-0119-06

全球气候变化是人类迄今所遇最重大的生态环境问题,已经成为人类社会发展严重的制约,低碳发展已经成为人类发展的必然选择。全球主要国际组织和国家重视低碳发展研究,现有应对气候变化的理论研究主要从以全球气候变化为主题的生态环境研究和各国低碳经济的技术实现研究两个角度进行,对低碳发展的理论研究和指标分析还比较缺乏,本文主要在生态经济学的构架下建立生态-公平-效率(ecology-equity-efficiency,简称3E)模型,以二氧化碳排放空间作为主要指标,分析全球主要国家的低碳发展现状和前景。

一、生态-公平-效率(3E)模型的建立及指标的选取

1.低碳发展的生态-公平-效率(3E)模型

气候变化和化石能源供给瓶颈已经成为人类社会发展的严重制约,低碳发展是对要求经济增长、社会公平和环境保护三者兼顾的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延伸和具体化。以规模、公平和效率为维度的生态经济学作为低碳发展的理论基础,从本质上来说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低碳发展要实现生态环境、社会公平及经济增长等目标,须要把生态规模、社会公平与经济效率三个要素统一起来,并从独立发展到整合的三维要素,见图1。

在环境维度,温室气体的大量排放已经引起了全球性的气候变化,以生态规模为代表的地球环境接纳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能力应该是低碳发展要考虑的最基本的条件,主要指标为全球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在社会维度,在生态规模的基础上,要考虑社会发展权利和福利的合理配置,这是社会发展的第二层需求,主要指标为人均年二氧化碳排放量。在经济维度,社会的经济发展需要考虑效率因素,主要体现在温室气体排放空间这一稀缺资源是否得到有效配置。

2.现有温室气体排放权分配指标

20世纪90年代起,作为发展中国家代表,中国学者开始关注国际气候制度中的公平问题,徐玉高等从二氧化碳排放权的交易和激励机制角度论述了碳权的分配;徐嵩龄从国际环境法的角度探讨碳减排的公平与效率;徐玉高等提出了气候变化的公平准则,特别指出发展中国家应该拥有更多的发展空间;何建坤等就气候变化问题的公平性进行了分析;潘家华等提出了“碳预算”概念,从理论框架和减排策略上进行了广泛的探讨。国外学者也在研究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基础上,提出了修正方案――温室气体排放权(GDR)方案,引起国内外的关注。其中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和温室气体排放权作为主要的二氧化碳排放公平分配指标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公平理念但均有缺陷:

(1)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作为较早出现的二氧化碳排放公平分配指标具有现实意义,但该指标是对当年排放情况的考虑,而缺少对历史责任的分析。从二氧化碳排放权的人际公平原则看,以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为主要指标的“紧缩与趋同”方法,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仍然是不公平的。

(2)温室气体排放权(GDR)是由瑞典斯德哥尔摩环境研究所(SEI)提出,设计了以国内生产总值(GDP)和累积历史排放为核心指标的“责任一能力指数(RCI)”。RCI指数法通过累计二氧化碳排放量和达到世界收入水平线的人口比例等指标,试图融合发展中国家的发展需求和发达国家的能力要求。该方法也有其自身的局限性,主要问题集中于历史责任与未来要求的协同考虑和全球收入水平线等取值问题。

二、二氧化碳排放空间研究假设与计算方法

二氧化碳排放空间是指在一定时限内为达到生态目标可排放的二氧化碳的总量,这一指标为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与生态容量之间的平衡设置了一个阈值。在人均累计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指标基础上,人均二氧化碳排放空间可以作为重要指标对全球和各国的二氧化碳排放进行合理的分配,通过二氧化碳排放效率的指标来实施。本文选择在1990-2005年二氧化碳累计排放量均超过全球总排放量1%的主要国家进行分析。具体研究假设和计算方法如图2所示。

1.研究时限

全球二氧化碳累计排放量统计和计算是以1990年和2050年为起点和终点的。1990年作为起点的选择依据是当年召开的第二次世界气候大会明确指出必须限制温室气体排放以遏制全球性气候恶化,《京都议定书》也以1990年作为排放总量的基准线。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量还将不断升高,到2050年全球二氧化碳累计排放量将直接影响全球经济发展与气候变化的长期趋势。

2.分配指标

本文以全球二氧化碳排放公平原则下的在研究时限内人均年二氧化碳排放量作为分配指标。以全球气候变化在“临界点”之内为目标,在全球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确定的情况下,人类应该具有平等的发展权利和二氧化碳排放权利。1990-2050年全球人均年二氧化碳排放量应该成为全球对二氧化碳累计排放量进行分配的重要指标。

3.人口数据来源

未来人口估算依据联合国经济和社会事务部的《世界人口展望(2006年修订版)》的人口数据,1990-2005年全球及各国人口数据为确定数据,2006-2050年人口数据均为基于历史趋势根据各国生育、死亡、移民速率进行推算的结果。在全球及各国进行二氧化碳排放空间分析过程中,全球及各国的人口和人均年二氧化碳排放量共同决定各国二氧化碳排放空间的分配。

三、基于3E模型的主要国家二氧化碳排放空间实证分析

以到2050年不引发全球气候急剧变化的“临界点”为目标,以1990-2050年为期限,对全球及各国以人口数据为依据进行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分配,减去1990-2005年已经排放的二氧化碳总量,即可计算出2006-2050年全球及各国二氧化碳排放空间和人均年二氧化碳排放量。

1.基于生态规模的全球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的预测

经过大量科学预测和分析,将全球温升控制在2℃、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控制在450~550ppm作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长期目标,经过计算,从1990年至2050年共有13 530亿吨二氧化碳排放的累计排放量。全球二氧化碳年排放量需要尽早得到较好地控制,有研究显示,若峰值出现在2020年以后,那么就必须采取更为激进的减排手段(甚至是排放的负增长),否则就无法在未来实现450 ppm的排放路径。

根据1990-2050年间全球总人年对全球二氧化碳累计排放总量进行国家间分配,可以得到表1中1990-2050年各国二氧化碳累计排放量。其中表1中所列出的各国1990-2005年二氧化碳排放量数据来自世界能源研究所,由此可以计算得出2006-2050年各国二氧化碳排放空间。

如表1所示,2006-2050年全球尚有9806.26亿吨二氧化碳的排放空间,其中美国、俄罗斯、澳大利亚和加拿大等国在1990-2005年期间已经耗尽本国在1990-2050年期间的二氧化碳排放空间,需要通过更加严厉的减排手段达到二氧化碳净排放为负值的要求。巴西、印度、中国、墨西哥等国由于1990-2005年的累计二氧化碳排放量比较小,所以还有比较充裕的二氧化碳排放空间。

2.基于公平分配的人均年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分析

(1)1990-2050年全球人均年二氧化碳排放量的确定

根据本文对不引发全球气候变化“临界点”的分析,1990-2050年全球二氧化碳的累计排放总量约为13530亿吨,这期间全球总人年为4585.33亿人年,全球二氧化碳累计排放量与全球总人年的比值即为全球人均年二氧化碳排放量。经计算1990―2050年全球人均年二氧化碳排放量为2.95吨/人年。

(2)2006-2050年各国排放空间的确定

按照1990-2050年期间全球及各国的人年统计,可以计算出在时限内全球及各国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由于1990-2005年全球二氧化碳的排放已经发生,因此可以查出全球及各国的事实排放量值;2006-2050年全球及各国可排放的二氧化碳的空间应该在1990-2050年各国二氧化碳排放空间中减去1990-2005年各国的事实排放量值。

(3)人均年二氧化碳排放量的确定及分析

人均年二氧化碳排放量即为对应年限的累计二氧化碳排放量或者排放空间与统计人口与年限直接的比值,它代表了在一定时限内各国二氧化碳排放的权利,也体现了二氧化碳减排的难度。本文把1990-2050年分为两个时间段,分别是已经发生的1990-2005年和需要分析与计算的2006-2050年。经过对累计二氧化碳排放量和二氧化碳排放空间的计算,在各国历年人口数据统计的支撑下,可以计算出1990-2005年和2006-2050年的人均年二氧化碳排放量,如图3所示。

从全球的角度来看,1990-2005年的人均年二氧化碳排放量略高于2006-2050年,相差1.24吨/人年。澳大利亚、加拿大和美国的1990-2005年的人均年二氧化碳排量超过15吨/人年,德国和俄罗斯超过10吨/人年,日本、韩国、英国、波兰、乌克兰等国也接近10吨/人年,这些国家在2006-2050年间的人均年二氧化碳排放量都非常有限。澳大利亚、加拿大、俄罗斯和美国均需要大幅下降人均年二氧化碳排放量才能满足已经透支的各国二氧化碳排放空间的要求。其中美国作为全球最发达的国家,在二氧化碳排放的问题上有着最重的责任,为达到美国的二氧化碳排放空间,美国需要大大降低人均年二氧化碳排放量,只有从19.55吨/人年降低到净吸收二氧化碳1.62吨/人年才能实现。这就要求发达国家不仅要做好本国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减排工作,也需要为其他国家的减排提供更多的技术和资金支持,才能实现本国的排放目标。在图3中,巴西、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等国的2006-2050年人均年二氧化碳排放量较1990-2005年还有提高,这说明在1990-2005年这些国家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没有达到全球人均年二氧化碳排放水平,这些国家的发展还存在一定的排放空间。但需要看到,这些国家多为发展中国家,在发展过程中也要经历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二氧化碳排放量还将有比较大的提高。关注这些国家的二氧化碳排放水平,是控制全球气候变化的关键因素之一。

3.基于效率考量的各国二氧化碳排放效率分析

以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和人均GDP为横轴和纵轴,以主要国家2006年的人均GDP和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做图,可以比较直观地分析主要国家二氧化碳排放效率,具体数值见图4。

图4中回归线显示了主要国家二氧化碳排放效率的平均值,位于回归线上方国家的二氧化碳排放效率高于平均水平,位于回归线下方国家的二氧化碳排放效率低于平均水平。从图4中数据分布情况可以看出,在主要国家中法国是二氧化碳排放效率最高的国家之一;英国、日本、德国及西班牙等发达国家用相对较少的二氧化碳排放达到了较高的经济发展水平;澳大利亚、加拿大及美国等属于处于高收入、高排放的二氧化碳排放效率较低的发达国家,需要在二氧化碳减排的相关领域作出更多贡献;印度、印度尼西亚、巴西等国家作为发展中国家经济水平尚较低,但是二氧化碳排放效率高于平均水平。

二氧化碳排放效率分析对中国发展有着现实意义。作为发展中大国,随着中国经济增长,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增速加快,2006年中国的二氧化碳排放效率已经低于主要国家平均水平。中国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在提高经济水平的同时重视二氧化碳排放的控制。走低碳发展道路、不断提高二氧化碳排放效率,将是中国发展的必然路径。

四、结语

篇10

关键词:出口贸易;碳排放

中图分类号:F752.62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27-000-01

一、研究意义

全球气候变暖是人类面临的最严重的环境问题,主要是人类活动产生的二氧化碳的温室气体所导致的,为了防止这些问题的进一步恶化,各国都在想尽办法减少这些温室气体的排放,降低对气候变化的影响。因此如何保持国内经济增长、能源消费和温室气体排放的平衡,成为当前的热点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高速经济增长都是依赖于出口,反观出口产品的结构,不难发现都是以能源或初级产品为主,呈现附加值低、技术含量少等特征。虽然这几年的出口导向型经济给我国带来了丰厚的美金收入,让大家都富了起来,但是这样“高污染、高能耗、高碳排放、低产出”的粗放型贸易增长方式却使我国付出了沉重的资源、环境代价。很多城市自然资源过度开发,面临严峻的资源耗竭问题;土地荒漠化严重,水土流失及水资源污染程度更是惊人;碳排放量已经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碳排放国,雾霾天气增多,空气污染严重,许多城市和地区空气质量严重不达标。这样残酷的现实大家每天都在面对,由此可见目前的经济发展模式是需要思考的,低碳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规划需要被提上日程。

低碳革命的号角已经吹响,已成为当前各国寻求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发达国家已经走在前列,纷纷对二氧化碳长期大量排放的态势积极采取行动,明确自己的减排目标和责任。

我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伴随着经济快速增长,已经成为世界上第二大能源消费国和最大的碳排放国,本着对环境事务负责任的态度,也及时做出了减排承诺:到2020年,我国的碳排放强度与2005年相比降低40%~45%。为了实现这些目标,我们必须首先来分析下我国碳排放的现状,以及问题。

二、我国出口贸易碳排放现状

从贸易结构来看,我国各行业出口贸易隐含碳量整体上是不断增加的,任何一种产品的生产,都会直接或间接,或多或少地产生碳排放。一个产品在整个生产链中所排放的二氧化碳,称为隐含碳。而整个生产链中的污染程度与隐含碳的关系是成高度正比的。很不幸的是我国出口比重较大的纺织服装业,金属加工业和制造业都属于高污染的行业,造成了我国出口贸易的碳排放随着我国总体贸易量的增加而不断增加。从2002年2012年的10年间,这些行业的碳排放总量比重从10%左右增长到了30%以上,血汗工厂让国外客商赚的盆满钵满,带给我们本国的却是一点点的血汗钱和大量的碳排放。

从地区结构来看,中国各地区间的经济机构与发展程度差异,必然带来碳排放的地区间差异,总体而言经济发展程度与碳排放量成正比关系,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展较快,出口量巨大,其碳排放量也比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高很多。不过近几年我国大力扶持中部和西部地区发展,其经济增速迅猛,而东部沿海地区由于全球经济危机,经济增速减缓。呈现在碳排放量上,虽然中部和西部地区的碳排放总量低于东部,但是中部和西部地区的碳排放增速却要高于东部沿海地区。

从能源消费结构来看,在我国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还是主要依靠煤炭,使用量超过70%,但是我国的煤炭开采利用率远远低于世界先进水平,这种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明显是不合理的,带来一系列负面效应,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加大了碳排放量,对环境造成了难以逆转的污染。能源消费结构是否合理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状况是否健康的重要指标,更是决定了一个国家是否可以可持续发展下去的重要因素。我国的能源消费结构非常不合理,潜在的减排空间很大。

三、我国出口贸易低碳发展的对策

出口是把“双刃剑”,虽然为我国快速地创造了外汇收入,但也增加国内的碳排放量与环境恶化。国外客商享受了我国出口的优质而价格低廉的商品或服务,我们却承受了血汗,污染和碳排放。因此国家和企业有必要尽快采取对策,实现出口贸易的低碳发展。

首先,关税结构要以我国对外贸易的低碳化发展为战略目标。对高碳产品出口企业与低碳产品出口企业实行有差别的出口退税政策措施,积极发挥出口退税政策的杠杆调节作用。对于高碳产品的出口,要根据其对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的程度提高出口退税,降低甚至取消出口退税;而对于低碳产品的出口,应降低甚至取消出口退税。

其次,我国政府应根据东、中、西部地区的不同发展情况和对环境的影响程度,分区域分阶段地制定更科学合理的、针对性强的环境保护政策措施,制定出切实可行的低碳发展路线。例如,为环保产业、高效利用资源和能源的企业以及生产环境友好型产品的企业提供优惠,为这些企业在提高能源利用率和清洁能源生产设备的设备投资提供补贴,逐步引导企业向低碳转化。同时,鼓励企业积极参加世界低碳技术创新机制的构建,力求在高效和洁净能源技术领域有所突破,提高在国际节能减排市场中的竞争力。

最后,我国应加大对低碳环保技术和清洁能源技术的支持力度,扶持一批高科技环保与清洁能源企业,积极参与国际先进技术的交流与合作,并且将这些技术推广到我们出口比重大的纺织服装和出口加工业。早日完成我国在《京都议定书》中的承诺,为我们的地球低碳化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陈诗一.节能减排、结构调整与工业发展方式转变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2]刘强,庄幸,姜克隽,韩文科.中国出口贸易中的载能量及碳排放量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2008(8).

[3]王天凤.出口贸易对我国能源消耗碳排放的影响研究[D].暨南大学,2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