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发展的原因范文

时间:2023-12-15 17:54:0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交通发展的原因,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交通发展的原因

篇1

一、 教师专业“同质化”发展原因

实际上,教师专业发展的“同质化”倾向早在本世纪初就引起了有识之士的关注,一些专家利用各种媒体发文呼吁,并提出应对之策,但一直没有引起业内人士的更多关注。于是此种现象愈演愈烈,以至于发展到现在如此严重的地步,原因何在?(1)教师成长背景中有着极为深刻、难以抹平的“应试教育”的痕迹。(2)教师来源过于单一。一个地方、一所学校、一个教研组的教师多为本地师范院校的毕业生,“同出一门”、“近亲繁殖”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视野的封闭,教师专业发展严重雷同化。(3)教师受到“集体备课”的干扰。在急功近利的管理机制下,“集体备课”是一把双刃剑,有利于“短、平、快”地提升教师的课堂教学技能,却不利于教师个性化教学水平的提升。这是一种“缺钙”的教师成长方式,使得教师职前教育中“同门化”的先天不足雪上加霜,一旦“先天不足”与“后天缺钙”产生叠加效应,那么,教师个性化教学能力的缺乏便不可避免,这是制约教师专业发展的瓶颈。(4)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举办的各种形式的培训班、研修班等,用整齐划一、同质化的内容,对不同发展层次的教师进行培训。这样的培训内容注重了教师群体统一性、标准化的共性需要,却忽视了不同发展阶段和发展层次的教师的个体需求;注重了以谋生为特点的教师职业课程培训,却忽视了以自我实现的人格为基础的教师生命课程培训。(5)当地或本校专家、名师的专业引领,固然有利于教师专业的快速发展,但这些专家或名师很容易成为众多教师模仿和学习的标杆,从而共同走向一个相同或类似的教育研究领域。(6)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或学校强力推行的各种教学模式,就是新形势下的一种“同质化”教育思维,很容易将教师的课堂教学推向一个模式化的范式。

如何破解教师专业“同质化”发展的困局?我们认为,学校要对所有教师进行全方位的考量,根据其自身的才情和发展优势,并依据学科的特点,“因人制宜”、“因科制宜”,量身定制个性化的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

二、 教师专业“同质化”发展的破解

1.创新教师个性化的发展模式,提供多样化的培训“套餐”

由于教师专业发展水平客观上存在差异,因此,必须按照“让每一位教师都优秀起来,让优秀的教师更卓越”的发展理念,“因科制宜”、“因人制宜”,积极探索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新途径、新方法、新机制。创新教师个性化发展模式,提供多样化的培训“套餐”,分类、分层、分岗、分人按需培训,引领每一位教师自主发展、主动发展。建立中青年教师示范性培训机制,通过外出研修、课题研究、学术交流等方式,促进他们提高专业发展水平,发挥“领雁”的作用。建立老教师榜样性培训机制,通过互动交流、集中研讨、案例培训、远程培训等方式,引导他们消除职业倦怠,激发工作积极性,发挥传、帮、带的作用。另外,还可以提供“菜单式”的培训内容和培训方式,由教师自行选择,从而取得培训的实效。

2.充分尊重教师的教学才情和发展优势,对教师的专业发展进行特色提炼和风格定位

因人而异地提出不同学习内容、努力方向和成果指向,因人而异地指定风格相近或相同的导师引领,导师可以根据不同的培养对象制定个性化的培养方式,为每一个教师制定切实可行的中长期“专业成长行动方案”。在导师的指导下,根据自身的教育教学才情和发展优势,为自己的教育教学和教科研进行初步的特色和风格定位。通过专家示范、导师引领、外出观摩学习、导师跟踪听课指导,以及上公开课等形式,通过课堂诊断、案例分析、课堂艺术提升等手段,淬炼教学艺术,优化课堂教学模式和方法,提高课堂教学品位,实现在导师引导下的自我反思、自我发展、个性化成长及特色化发展。

3.依据学科特点,加强理论和专业研修,丰富并提高教师的理论素养和专业水平

学校可结合开展的“书香满校园活动”,向教师推荐经典教育名著,指导教师制定切实可行的读书计划,不断提升理论修养。对本学科传统的经典理论继续进行深入细致的学习,不断丰富专业理论和专业素养。要让教师在一个较广阔的学科文化背景上全面地了解本学科近期发展的状况、发展方向和主要存在的问题,学习并掌握本学科一些主要的前沿研究成果,从而选择自己的探索方向和研究重点。

篇2

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右江司法鉴定中心,广西百色 533000

[摘要] 在科技高速发达的今天,交通事业也得到了蓬勃发展,与之相伴随的交通事故发生率也呈不断上升的趋势。法医检验作为交通事故处理中重要的一个环节,也越来越受到了人们的关注。法医鉴定作为交通事故中伤残评定和尸体检验、鉴定的主要手段,因此,作为一名高素质的法医也应该与时俱进,增加自己事故鉴别的经验和技能,争取在事故高发的现代社会做一名合格的法医。由于交通事故率高,死亡人数较多,在交通事故进行尸检时,除了本分的进行常规的尸体检验,还应该综合考虑患者的死因,通过患者的死亡主要原因,判断患者是否符合交通事故致死的一般表现,进而更为准确、合理的推断患者的死亡原因,进一步促进、提高法医检验在交通事故应用中的价值。

[

关键词 ] 法医检验;交通事故;应用

[中图分类号] R446.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4)12(b)-0056-02

[作者简介] 班雅洁(1982-),女,壮族,广西隆林人,本科,住院医师,研究方向:法医临床鉴定。

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和交通网络的形成、家庭轿车的普及,交通事故的发生率也呈逐年增多的趋势,交通事故由于其较高的发生率、致死率,目前已经被认为是“世界第一害”。据相关部门统计资料发现,在我国每年交通事故约50万起,因交通事故死亡的人数在10万余人左右。法医鉴定在交通事故鉴定中的主要内容包括各种致死损伤的类型,以挤压伤、碾压伤、碰撞伤、刮擦与拖擦伤等常见,以及交通事故中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以及患者死亡的时间段推断[1-2]。该文将通过不同交通事故类型中法医检验的差异,进一步阐述法医检验在交通事故中的应用价值。

1法医检验在交通事故现场勘验的作用

法医在交通事故现场勘验,对于交通事故的进一步处理具有较为重要的帮助。法医检验可以掌握事故中死者在现场倒卧的原始位置,衣着、皮肤破损情况,躯体损伤部位和血泊的大小等详细、准确的资料。法医检验还可以通过对患者进行尸检,了解患者致死的主要原因,并可以分析造成死亡主要损伤成因的诱因和致死机制,进一步明确死亡原因,确定死亡时间等。

通过法医在交通事故现场勘中,可以发现许多容易被忽略的痕迹、物证。如果在一些大型的交通事故中,由于事故大、涉及原因较多,而法医没有第一时间介入勘验,可以导致许多痕迹、物证未能及时发现、固定和提取,进而随着事故现场的清理和车辆的放行,导致一些证据失效、丢失。在大量交通事故的回顾性统计研究中可以发现,许多后期上访的交通事故案件中,大部分交通事故多由于在早期的处理中,现场勘验小组中,没有法医的及时参与,导致部分事故资料缺失或者资料不够完善,明显降低了后期事故报告的准确性和真实性[3]。因此,在交通事故的早期勘验中必须保证法医的第一时间参与以提高现场勘验的真实性、准确性,为事故的后期总结和事故分析提供重要帮助。

2法医检验在交通事故死亡原因分析中的作用

交通事故中事故人员伤亡是事故处理中最为重要的环节之一,对于事故中死亡人员死亡原因的分析中,可以通过早期有效的法医检验对患者致死的主要原因做出断定。在事故死亡人员死亡原因分析中,不能把死因单纯归结于患者的外伤、失血以及严重的心、脑血管病史等情况[4]。例如在一事故死亡人员的死亡原因调查中,死者家属及肇事者在死亡原因上存在着明显的分歧。肇事者称死者生前有严重的心脏病史,交通事故并非主要的致死原因;死者家属则明确肯定事故中患者头部外伤导致了死者的直接死亡。通过法医检验可以明确地发现,根据现场勘察,死者事故中头部曾受到严重的撞击,头部颅骨骨折,可见硬膜下血肿,尸检中死者脑部挫伤明显,而心脏检查中未见明显的致死原因。因此,事故中死者的直接致死原因为严重的脑外伤、脑出血导致死亡,与死者生前心脏病史无明确关系。可见,通过法医检验,可以明确患者的具体死亡原因,为事故责任、事故处理提供有效的帮助。

3法医检验在交通事故中的应用前景

目前,随着法医检验在交通事故中应用范围的推广以及法医检验准确性的提高,目前法医检验已经成为了一门独立的学科,在交通事故处理中得到了进一步的推广和应用。随着科技的发展,现场勘察手段的不断提高以及辅助设施的不断更新,法医检验准确性也得到了保证[5-6]。现场血样的DNA检测、死者主要致死原因分析、死者后期尸检等手段为患者的死亡诊断提供了更为准确的帮助。所以 ,法医检验学的发展,也是处理交通事故实践的需要。实践证明,法医工作对于明确在道路上发生死伤案件的性质,在交通事故中确定驾驶人是否饮酒、死者死亡原因、伤者损伤程度以及分析受害人的受伤机制均具有重要的意义[7-8]。

通过以上的总结研究中可以明确,随着交通事故发生率的不断增加,以及目前法医检验水平的不断提高,法医检验在交通事故中的地位显得更加的重要,作为交通事故勘验和事故后死亡原因尸检中的重要环节,交通事故处理中对于法医检验的需求也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在未来的发展中要想做一个合格的、优秀的法医,能够在交通事故中准确、仔细、及时的做出早期的检验,对于交通事故的顺利处理具有重要的意义。这就要求一个合格的法医,在交通事故的处理中不应仅仅局限于书本上的知识,不能照本宜科的应用书本里的东西,应该结合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运用最新的诊断、侦查仪器,结合现场、物证、DNA取证、事故事件等具体情况,做出全面有效的判断,使交通事故可以有效、准确的早期处理。综上所述,法医检验在交通事故的侦查、勘验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是交通事故处理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未来处理交通事故中加强健身的重要环节。

[

参考文献]

[1] 周芳,徐君荣.交通事故死亡的法医检验[J].心理医生,2012(4下半月版):11.

[2] 孙永茂.交通事故的法医检验[J].科学与财富,2013(5):22.

[3] 萧开平.交通事故法医鉴识与型态伤[C]//道路交通事故司法鉴定国际研讨会论文集.2009:45-52.

[4] 刘国强,杨家明.微量物证在交通事故处理中的作用[C].//2011司法鉴定理论与实践研讨会论文集.上海:司法部司法鉴定科学技术研究,2011:465-467.

[5] 李明,黄伟,曹峻华,等.道路交通事故法医检验技术的研究进展[J].中国法医学杂志,2013,28(3):224-225,229.

[6] 张雷,董祖鑫,李彬,等.道路交通事故现场调查中法医、痕迹技术的综合应用[J].大家健康,2013,7(1下旬版):13.

[7] 代连德.法医学在交通事故处理中的应用[J].法制与社会,2014(20):164-165.

篇3

关键词:城市交通;拥堵;原因;对策

引言

交通拥堵问题普遍存在于全世界各个城市,无论城市的发达程度,也就是说交通拥堵问题存在的因素除去经济因素外,还有很多其他方面的因素,这是一个涉及到社会中很多方面的全世界性难题,要解决此问题,除了经济方面外,还应当从别的方面入手,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对症下药,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文章从武汉城市交通入手,实地勘察多个交通堵点,多角度分析造成拥堵的原因,找到堵点成因的主要方面,针对不同的交通拥堵状况,采取不同的解决对策,特殊性的成因和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相结合不仅可以解决,同样可以规避交通拥堵问题。

1 调研过程

武汉较为拥堵的雄楚大道,研究了它的停车场位置、道路宽度、车流密度、人行道路的宽度等等,从特殊典型个例入手,探索适合解决这个区域道路拥堵问题的研究。从2016年4月到2016年10月历时七个月,我们第一阶段经过两个月的调查与查阅资料过程,分别在工作日与周末进行了在街道上的问卷调查(中南路与光谷广场调查)积累数据,在武汉市公安局交通管理局网站上查询了官方公布的易发生交通拥堵路段,6月7月我们观察并记录了拥堵时段与拥堵状况。9月份我们提出研究具体化,着力研究武汉较为拥堵的雄楚大道路段,通过一段时间的记录得出这一路况的交通学数据――高峰小时交通量、车流密度、通行能力、交通量等等。10月总结阶段,在这一段时间里通过不断修改,并与老师进行讨论,通过老师的一些专业性指导,将问题归纳总结,撰写出论文。

(1)实验或调研地点

中南路与光谷广场进行街道问卷调查,在珞狮路、中南路、紫阳东路、珞喻路等现场记录交通学问题,湖北工业大学图书馆阅览室查询官方公布的交通数据。

(2)实验或调研对象

人、车、道路(武汉较为拥堵的中南路)与已出行的交通法规。

2 城市交通拥堵现状

交通状况随时间,地点,环境,路况和突发事件的变化而变化,所以交通拥堵具有即时性,突发性,规律性。这些方面综合,在某些路汇,形成一个又一个的堵点。

2.1 行人

行人较几年前而言,近几年来人们的素质越来越高,行人乱穿马路的情况少了很多,但是在一些车流量不大的路口,很多人都不愿多等,直接在马路上穿行,闯红灯。这种情况下,即使不会造成道路通行缓慢,却存在不小的安全隐患。即使没有行人的情况下,司机都会放慢行驶速度,造成道路通行不畅。所以现在道路交通拥堵问题严重,行人素质低乱穿马路是影响因素之一。

2.2 车辆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市民选择购买小轿车。小汽车确实方便了人们的出行,但是交通拥堵却又影响了人们的出行,让人们的出行变得更加麻烦。车辆数量的增加,直接增加了道路交通的压力,道路基础设施的需求量增加,但是又由于城市土地紧缺,有些地方限制了道路的加宽,所以造成了车流量密集地方的交通拥堵。在上下班的高峰期或者节假日,车流量太大,出行的人也多,车的种类也很多,机动车和非机动车混杂到一起,由于很多道路没有设置非机动车道,有的地方虽然设置了非机动车道,但是经常被机动车作为停车位占用,车占人道,人占车道,市民缺乏文明交通意识和安全意识,抢道强行,互不相让,是本来就拥挤不堪的道路更加混乱,人为的增加道路压力,也会影响到司机的情绪,可能导致司机做出情绪化的行为,造成交通事故。公共交通的不完善也影响着人们的出行,就武汉而言,很多道路没有公交专用车道,有的地方虽然有公交专用车道,但也是限时的,体系还不是很完善,人们的出行不愿意选择公交,轨道交通线路大部分还都在建,地铁的体系也还没有成型,人们出行还是愿意选择自己的小汽车。

3 城市交通的主要问题及危害

交通拥堵并不仅仅由车辆过多造成,例如在上海地区,车流量与车流密度远高于武汉地区,为什么上海地区的交通状况却比武汉好那么多,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于城市规划,路网规划管理。大城市的发展必须依靠不断完善公共交通设施,改变人的出行方式与出行选择。现如今人们不愿选择公共交通的一个很大原因在公共交通舒适性不高,城市没有专门为公共交通设立专用通道,或者有其他私人车辆占用。前面提到行人的交通素质的问题,中国现在并没有很好的完善《道路交通安全法》,行人的规范之类的法规不多,没能很好的引导与教育人们的行为习惯。还有非机动车的驾驶人,不能很好的遵守基本的交通规则,直接的影响到机动车驾驶人,可能会导致交通事故。

主要问题名称:

3.1 交通管理技术水平低下

由于历史和认识方面的原因,我国大城市中交通控制管理和交通安全管理的现代化设施很少。从停车场看,大城市别是中心区严重短缺停车设施,车辆大都停在道路和人行道上,加剧了拥挤堵塞和事故发生。此外,国际上正在研究并开始使用的信息化、智能化管理系统,在我国基本上还是空白。

3.2 缺乏整体的交通发展战略

城市交通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既要研究交通需求和供应的平衡,还要考虑土地和财力的可能,是一项决策性很强的工作。当前出现的城市交通问题中,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缺乏科学的整体交通战略和规划,治理工作往往顾此失彼,前后失调,投入不小,而收益不大。

3.3 长期忽视公共交通的发展

公共交通是效率最高的交通方式,几乎所有国家和地区在经历了痛苦曲折之后,都鲜明地选择了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政策。我国城市用地紧张,人口密度高,适宜于公共交通运输,所以国家早就制定了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政策。但因为种种原因,一直没有落实,城市交通疲于应付,导致了公共交通的萎缩。

3.4 影响到人们的日常生活

(1)浪费时间:由于交通拥堵,大家在路上会浪费很多不必要的时间,本来应该是在工作上度过的时间最后在路上度过了,对于大家真的是一笔不小的损失。

(2)多耗油:因为在交通拥堵的时候,我们车子的发动机还在耗油,然而这些油全部都浪费在了不必要的消耗上面,很浪费资源。

(3)污染环境:在机动车迅速增长的过程中,交通对环境的污染也在不断增加,并且逐步成为城市环境质量恶化的主要污染源。根据伦敦20世纪90年代的检测报告,大气中74%的氮氧化物来自汽车尾气排放。交通拥挤导致车辆只能在低速状态行驶,频繁停车和启动不仅增加了汽车的能源消耗,也增加了尾气排放量,增加了噪声。

(4)容易造成交通事故:在堵车的时候,因为各种无法预见性,人会对时间事件失去控制能力,因此人就会产生压力,会渐渐变得不安和烦躁,进而出现焦躁,等负面情绪,尤其是在长时间的交通拥堵情况下,在这个时候人很容易冲动,在平常看起来比较微不足道的冲突,都会使矛盾升级,造成交通事故。

4 城市交通拥堵的含义以及主要问题的解决方法

4.1 交通拥堵的含义

交通拥堵又称交通堵塞、塞车或者堵车,是指在道路上行驶的车辆超过道路的实际可以容纳的数量时,车辆拥挤行驶速度缓慢滞留在道路上的交通现象。交通拥堵已经成为城市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难以整治的一大顽疾,同时也给人们的出行以及城市的发展带来了危害和隐患。

4.2 城市交通拥堵的解决方案

(1)督促行人遵守交规

据调查来看,行人素质低乱穿马路始终是交通压力大,通行不流畅的主要原因,而且从很多方面来看,行人的这一问题是很多交通问题的根本原因,所以解决行人乱穿马路这一习惯是治理交通问题首当其冲的行动。武汉很多地方推行了这一方案,就是让退休老人在十字交叉口指挥行人过马路,这一督促,让很多对乱穿马路这一行为不以为意的人开始重视遵守交通规则起来。退休老人作为维护道路交通安全、保持通行流畅的领军人物,可以对相似年龄的老人起到模范作用,有助于国民素质的提高,而现在的年轻人一般都有较高的素质,多数人愿意遵守交规。另外一种方案类似于打广告,在十字路口树立遵守交规的警示牌,提醒行人不要乱穿马路,要遵守交通规则。

(2)完善路网,机动车非机动车分离,减少人车混行

在城市规划这一步,就应该做好路网规划工作,同时留下足够的空间以供路网的完善、补充、更改。路网是城市的脉搏,路网堵塞城市的成长就会收到影响,最终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所以城市的路网规划与完善是至关重要的,在修建道路时,根据城市的规模,地段,车流量等,修建不同等级规模的道路,一定要有前瞻性的眼光,否则会给城市的交通造成隐患。然后尽快完善城市轨道交通,给人们多一种出行方式,减少机动车辆的使用,缓解交通压力。

(3)完善交通法规,对不遵守交通规则的行为从严处理

行人对交通规则的无所顾忌除了素质这一方面的原因外,还有潜在的原因就是交通法规处理不严,即使事故方是行人自己,司机也还是必须承担一定的责任,因此司机总是对行人忍让,避免不必要的意外出现。法律是把双刃剑,对不遵守交规这一行为适当的从严处理,可以更好的发扬交通法规控制、规范城市交通的作用,减小它的弊端。

(4)鼓励人们更改出行方式,尽量不要以车代步

在城市内穿行的,以小轿车为主,其次是公交车出租车,然后各种货车,每天早晚上下班的时间,上班族开车出行,在路上被拥堵的因此也大都是小轿车,如今,在中国,小轿车已然是人们的代步工具,在国外,小轿车则是家庭出游的行驶工具。中国城市人口密度大,人们普遍依赖于以车代步,致使交通流量大,道路拥挤以至于拥堵,所以鼓励人们多选择公共交通工具是很有必要的。

4.3 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问题的意义

城市交通拥堵问题是城市经济发展的伴生产物,是世界各国在城市化进程中凸显的问题,这在国际的各大城市中广泛存在,并且日益严重。交通拥堵对社会经济造成的影响是多方面,包括时间的浪费、能源消耗的增加、环境的污染(空气污染、噪音污染)、安全交通事故、直接或间接的经济损失等等。世界各国均做过由于交通拥堵所造成经济损失的调查统计,结果表明国民生产总值的很大一部分被拥堵所造成的时间、交易等成本所损失。交通拥堵还影响了工业、旅游等产业的发展。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武汉市作为中部地区的交通枢纽城市、中部崛起的龙头,武汉城市圈的中心城市,对外经济、文化交流活动日趋频繁,城市交通拥堵所带来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已经成为制约武汉经济发展的阻碍因素。因此,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问题对于武汉市的进一步发展有重大现实意义。

武汉市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旅游业在武汉市经济总值中占有很大的比例。由于人员流通较大,因而城市交通的便捷性、通达性以及畅通程度如何,对武汉市的旅游业发展有很大影响。因此,缓解城市交通拥堵问题对武汉市的城市形象提升及地区经济收入增加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总之,文章通过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分析城市交通拥堵的原因,提出和缓解交通拥堵的对策,对提高城市城市交通系统效率,改善城市居民生活质量,促进城市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郑州;交通;问题;对策

一、研究背景

郑州市作为河南省的省会城市,中原经济区的核心,近些年来城市化进程发展迅速,结合近十年来郑州市的人口统计数据可知郑州的人口城镇化率每年增长2.06%。截止到2015年郑州市常驻人口为956.9万人,市区人口为489.3万人,城镇化率为69.7,即将迈入特大城市的行列。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是城市发展的先决条件,而交通系统的完善是基础设施发展最为重要的一部分。由于郑州的交通系统与城市发展不协调,引起了交通拥堵等一系列的问题。

二、郑州市的交通现状及问题

随着城市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机动车保有量大幅度增加。截至2014年12月31日,郑州市机动车保有量达到2789689辆,郑州市2014年全年增加机动车达到423724辆,除节假日外,平均每天增加机动车1688辆,汽车保有量已经与一线城市持平。但是在近期的《2016年第一季度中国主要城市交通分析报告》中郑州位列中国堵城排行榜第六名,表明了郑州的交通拥堵问题的严重性,如何缓解城市的拥堵问题已经成了刻不容缓的问题。

近些年来政府为改善城市交通做出了很大的努力,开启五环时代;加快地铁的建设速度;完善快速通道系统;拓宽城市道路;提高交通管理水平等,但是效果不甚理想,交通拥堵问题依然严峻,仍然会有大区域的拥堵状况出现,严重制约了郑州市的可持续发展。

三、郑州市交通问题产生的原因

首先是前期规划不合理,主要体现在城市的功能分区不合理。例如铁路交通枢纽郑州站位于二七广场附近;大量的商场和写字楼、机关单位等位于市区的金水路附近:相当数量的高校也位于老城区,以上几种原因造成了大量人流在市区聚集,特别是上下班期间,交通极度拥堵。

再者是城市公共交通系统不完善。作为一个城市人口近千万的城市,当前郑州只有一条地铁线路,与南京的六条线路武汉的三条线路存在一定的差距。公交车的供给量不足,吸引力不足以致居民更愿意选择个体交通。另外公交车站多设在人行道上侵占了非机动车道,导致非机动车涌入机动车道从而加剧了拥堵。

第三是交通管理存在缺陷。郑州市交通管理混乱的突出表现是很多路口缺乏红绿灯的知识而是依靠一些协管员的指挥,更有甚者一些路口既无红绿灯也无人员指挥,另外自行车、电动车违章、随意停车以及中国式过马路十分普遍,由此造成交通极为混乱,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

四、解决郑州市交通问题的对策

(1)征收汽车使用税

从经济学角度上来分析,私人成本与社会成本不一致是造成交通拥挤的主要原因。私人成本的均衡交通量超过了按照社会成本决定的交通量。征收交通拥挤税可以缓解交通拥堵,但是由于交通拥挤税的测算比较困难,可以采取征收汽车使用税的方法。汽车使用税主要包括汽油税和停车税,通过提高私人汽车的使用成本来减少人们对私人汽车的使用量以减轻拥堵。

(2)统筹协调、“多规合一”

政府各部门应该相互协调配合,在规划建设时做到多规合一,而不是各自为政。因为道路交通规划、与管线工程规划等同属于一个系统,只有各部门相互协调,才能实现系统整体最优。

(3)坚持以人为本,严格实行人车分流

在进行道路改建时,应充分发挥公共参与的作用,比如在建设高架桥或者地铁的过程。应充分考虑当地居民的意见和建议,做到真正的“为人民服务”。人车分流是道路系统规划最重要的原则,机动车不能占用非机动车道,坚守行人优先的原则。

(4)大力发展公共交通,改善公共交通环境

汽车工业是重要的经济增长点,但是由于郑州城市化发展迅速,城市人口激增,当前的财力和物力还无法达到“小汽车为主体”的模式,所以郑州当前应该发展“公交车为主体,小汽车为辅助”模式。政府应该加大对公共交通的补贴力度,鼓励城市居民选择公共交通工具出行。

(5)完善相应停车设施

停车难在一定程度上也说明了交通拥堵的问题,应该坚持“控制停车需求总量、科学规划建”的理念,构建“配建停车为主、路外公共停车为辅、占道停车为补充”的停车格局,逐步缓解停车供需矛盾。

(6)提高公民的法律意识

交通拥堵问题以及交通事故问题产生,一部分原因是市民缺乏良好的交通习惯以及遵守法律法规的意识。政府相关部门应该加强交通法规的宣传以提高居民的法律意识。另外就是加强监管力度,对于一些违章行为严格依照法律规定对违章者进行处罚,潜移默化地提高市民的素质。

篇5

[关键词]道路交通 可持续发展 现代化建设

“可持续发展”是基于对以往发展思想与实践的反思而问世的。当今世界,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许多国家的战略目标,对于我国的道路我国亦将其作为重大战略加以实施。如何解决城市交通问题已经成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课题,道路的现代化建设也要遵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即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危及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发展。

一、当前我国道路交通面临的主要问题和原因及治理对策

1.道路容量严重不足

我国大城市市区正处在从中心区向郊区化扩散过程中,近几年城市道路建设的增加,主要分布在新开发的市区和郊区,相对来讲,中心区的道路面积率反而略有下降。再次,城市房地产开发集中于市中心地区,产生了过量的交通,造成道路超负荷运载。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就要大量修路,在修路的同时我们也要注意到道路的质量问题,在综合考虑质量与成本的情况下,我们要做到,修好的道路能够最长时间的为人类所用,这样才不会浪费资源,不会浪费人力,也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化需求。

2.交通管理技术水平低下

由于历史和认识方面的原因,我国道路交通控制管理和交通安全管理的现代化设施很少。在这个问题上,我们要采取的措施主要应该是发展我国的道路交通管理技术,充分利用资源的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来发展道路交通的现代化建设。

3.缺乏整体的交通发展战略

城市交通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既要研究交通需求和供应的平衡,还要考虑土地和财力的可能,是一项决策性很强的工作。当前出现的城市交通问题中,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缺乏科学的整体交通战略和规划,治理工作往往顾此失彼,前后失调,投入不小,而收益不大。另一个问题是长期忽视公共交通的发展。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应建立支持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交通综合系统,提供对区域空间合理支撑框架、合理使用自然资源、有效支撑经济发展、具有一定的防灾抗灾可靠性的交通服务基础条件。

二、发展我国道路交通的具体措施

近期的发展建设不要为远期的发展制造障碍,不能只顾经济效益而忽视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为远期的发展留有余地,因此要坚持在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下来发展我国的道路交通现代化。

1.为了使道路交通现代化建设在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下得以良好的发展,首先我们要对道路交通的组织管理正确认识。

(1)道路交通分离的原则主要是通过科学交通管理手段,以减少相互干扰,使道路上的各种车辆、行人各行其道,顺序行使。

(2)道路交通流量均分的原则是指对分布具有明显的时间性、方向性、区域性和形态差异较大的道路交通流量系统所实行的一种时间上与空间上的调整疏导,以使道路交通流量系统的统计分布均衡。

(3)道路交通连续的原则是指对道路交通系统中的交通方式、交通设施、交通线路以及它们三者之间所实行的合理和有机联系,不中断,以保持交通畅通。

(4)道路交通总量削减的原则。交通总量的削减是指对道路上行驶的车辆、行人所实行的数量的减少、运行时间缩短和占用道路面积的减少,以便减少道路交通流体的总体密度的措施。

(5)排障导流的原则是指排除路面和道路上空的各种障碍疏导交通流,使之畅通无阻。

2.道路交通现代化建设,在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下,可采取的具体措施有:

(1)主要的方法有:交通源点控制,交通方式改革,建设地铁和高架道路交通,限制车辆交通范围,道路交通转向广义交通等等。

(2)综合交通信息系统提供道路网上的交通阻滞、交通事故、运行时间等情报,促使交通出行分布在综合交通网络上进行合理分布,以减轻整个交通网络的负担。

(3)交通诱导系统向车辆驾驶员提供信息服务,达到提高利用效率的目的。

(4)客运管理系统在交通信息的支持下,合理进行营运车辆调度,减轻整个城市交通系统的负担。

(5)自动驾驶控制系统是在自动控制技术的支持下,提高单位道路面积的车辆通行能力,以及增强交通安全性。

(6)道路交通环境保护技术是可持续发展概念下道路交通现代化建设的热点问题。需要注意加强工程技术的研究,分析废气在特定环境下的扩散规律,以减轻局部位置的废气污染。

(7)对我国道路照明节电反节能工作方面的措施主要有智能光源降压一稳压一调光技术,这也是道路交通现代化建设的一个重要问题。

(8)要建立有效的道路网络系统。提供具有一定可靠性、能够在抗御地震及其次生灾害发挥作用的交通网络,为城市的进一步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我国道路交通发展的目标和方向

现阶段的道路交通问题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道路交通发展借助于改革开放的动力,在今后的一段时间内,根据中央关于国民经济计划和目标,我国又将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持续、稳定和快速发展时期。

问题的核心是要实现在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下我国道路交通的现代化。道路交通现代化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设施装备现代化,即城市交通设施技术水平要不断提高,既要发挥现有的实用技术,又要采用先进的科学新技术,谋取综合效益;二是交通战略现代化,即政策措施要不断完善,既要合理调整交通供需与交通方式的协调配合,又要提高我国路网在整个城市活动的运输效率。先进的设施是硬件前提,正确的战略是软件保证,两者相辅相成。

参考文献:

[1]张殿业:道路交通安全管理评价体系.人民交通出版社.2005(1)

篇6

关键词:空中交通管制;管制习惯;重要作用

【分类号】:F426.31

引言: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我国经济实力得到明显的增强,我国在各个领域都有着极大地发展,尤其是交通上发展也是日新月异,我国民航空中交通管理系统正处于成长的战略机遇期和快速发展期以及管理转型期。虽然,我国的民航空管的安全形势总体的发展平稳安全, 但也同时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作为空中交通管制主要参与人员---空中交通管制员也承担着较大的责任,对于空中交通管制员来说,平时的各种管制习惯也是影响空中交通安全的重要因素,因此,对于空中交通管制员的管制习惯与空中交通管制关系的研究,是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

一.空中交通管制员管制习惯中的问题

(一)空中交通管制员的管制习惯中问题的特点

空中交通管制员的管制习惯中问题主要是“错、忘、漏”三大问题,这三大问题的存在给空中交通的安全运行带来了严重的威胁,下面就空中交通管制员的“错、忘、漏”三大问题的特点进行简单的分析:

“错”。这主要指的管制员在管制工作中的技术性的操作错误以及技术性的指挥错误,这属于管制员有意识行为,这种在管制工作中的小错误并不会在每次发生时都会产生严重性的后果,当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完全爆发时,那么产生的后果就是不可估量的。

“忘”。这主要指的管制员在管制工作中由于各种原因,忘记了一些事情进而导致一些问题出现,这属于管制员的无意识行为。

“漏”。这主要指的是管制员在平时的管制工作过程中,遗漏了一些工作的细节以及流程,这种问题有的属于管制员的有意识,有的属于无意识行为。这种问题的产生,造成安全事故发生的概率的极大的。

(二)管制中问题产生的原因

空中交通管理人员在管制工作中产生的问题主要以“错、忘、漏”问题为主,由于空中交通管制工作的不确定性因素较多,对于这三大问题的产生原因也是多种多样的,主要来说还是以以下的原因为主:管制员的整体工作的负荷高、工作的压力大,容易产生身体以及心理性的疲劳,影响管制员的正常思维以及正常的工作能力;空中交通的航路过多,注意事项过多,使得管制员在工作时产生紧张情绪,影响了正常了工作能力;管制员缺少了先进的空中交通管理设备,以及空中交通的现场管理体制混乱;管制员自身的工作素质低,没有达到管制员上岗的标准。

二、管制习惯在空中管制中的重要作用

习惯,在字典的解释是,逐渐养成且不容易改变的一种动作行为。对于人来说,习惯是人在生活工作中的能够起到省时省力作用的自然动作。从人的角度来说,习惯是一个人的“知识”、“技巧”以及“意愿”的结合体,能够帮助人简单快速的参与实践活动。就空中交通管制而言,这项工作的目地是为了维护空中交通秩序以及确保空中运行设备机器运行安全,管制员作为这项工作的主要参与者,承担着较大的责任,同时也发挥着的重要的作用。据近年来的研究调查数据表明,管制员在管制工作过程中的各种习惯是目前我国空管安全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在所有空管安全事件的产生原因中,管制员的管制习惯因素高达30%,因此,管制员的管制习惯理应受到重视。

空中交通管制工作,总体来说,这属于系统通管制工程,管制员在整个管制工作中占据这主体的地位。经过多年的工作,管制员在管制工作中会形成自己独特的工作习惯,如在管制员收到指示需要空中交通管制,以及对空中交通的冲突进分析判断时,首先依靠的便是自己的管制工作的经验以及习惯。对于交通管制工作来说,管制员良好的工作习惯能够保证管制员能够快速高效完成空中交通管制任务,避免事故的发生,当管制员拥有的是不良的管制习惯时,一旦遇到各种复杂的情,管制员往往会产生紧张的情绪,或者做出错误的决定,从而导致空中不安全事故的发生。

三、空中交通管制人员管制问题防治措施

由前文可知,空中交通管制人员的管制问题主要集中在“错”“漏”“忘”,这也是由于管制员的不良管制习惯造成的,两者是紧密相连的,要使得空中交通管制工作能够正常顺利的进行,那么就应该系统性的来解决,而不是侧重于某一方面,下面就此进行简单的分析:

培养良好的管制习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对于良好习惯的养成,也不是一天就能完成的,因此,管制员应该在平时的工作中,严格的要求自己,注意细节的处理,按照正规的工作流程以及操作方法进行空中交通管制工作。不仅如此,管理部门也应该制定一定的制度,强制性的要求空管员能够合理的操作,从而在日积月累的工作中形成良好的工作习惯。

营造良好的办公室工作环境。在任何的事企业单位,良好的工作环境都应该是以办公环境以及工作氛围构成。办公环境主要指的是,应该具有合适的办公空间以及办公设施,能够达到供电公司企业员工的工作的需要。工作氛围,也就是指的是工作地点的良好的氛围,这能够使得人与人之间更加的简单以及更加的真诚,有利于工作的展开以及工作效率的提高。因此,空中交通管理部门应该对空管员的管理中,不仅仅要注意对办公环境的配置,还应该注重对工作环境氛围的营造,能够定期的举行一些员工间的交流活动,加强人与人之间的了解,以便工作上互动和互相进步,减少问题的产生

全面实施竞争上岗的用人制度。这主要指的是,在对管制员的运用上,应该执行竞争上岗的用人制度,也只有这样能够让真正的管制员才脱颖而出,而能够让控制交通管制本身形成一种能者上、平者让以及庸者下的用人机制,提高空管员的整体素质,为空管安全事业的发展奠定人才的基础。

结束语:总而言之,随着时代的进步,空中交通也逐渐会成为交通运输体系中应用广泛的部分,空中交通管制作为空中交通运输安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逐渐会成为空中交通运输事业的重点,不仅如此,空中交通管制还是我国目前空中交通运输安全、航空事业安全发展的重要保障。因此,空调交通管制员应该严格的要求自己,促进本身良好的工作习惯的养成,有效的减少空中交通管制过程中有关“错、忘、漏”问题的发生,为空中交通安全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卢光庆.从习惯、协作、精力入手――严防管制“错、忘、漏”[J].空中交通管理,2007(7)

篇7

[关键词]城市公共交通 ;准公共产品; 财政对策

一、城市公共交通概念及经济性分析

城市公共交通是指城市中供公众乘用的经济方便的各种交通方式的总称,包括公共汽车、电车、出租汽车、地铁、轻轨等交通工具及其相关的配套设施。典型的财政学理论分析表明,公共产品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两个基本属性。非排他性是指无法排除他人从公共产品消费中获得利益,而非竞争性是指每个消费者从产品消费中获得利益的同时并不妨碍其他消费者从中获得利益。就公共交通而言,消费上难以排他同时消费者过多又会造成拥挤,因而具有消费上的非排他性以及消费的竞争性,属于准公共产品。

公共交通的准公共产品属性决定了城市公交行业的经营活动具有鲜明的二重性,即经营性与公益性并存。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公交企业应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但又不能以盈利为惟一目标,必须体现社会效益。城市公交企业作为独立核算的企业,一方面必须以提高经济效益为目标,维护企业正常运转、补偿生产耗费,通过增强竞争力提高服务质量, 增加企业与职工收入;另一方面,公共交通作为城市基础设施,关系民生福利,与居民的生活、事业息息相关,必须提高客运能力和服务水平,提高社会效益。因此,单纯依靠市场提供,收入成本完全依照市场规律运作,将使公众无法承受,政府介入存在必要性。

二、我国城市公共交通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我国城市公共交通存在的问题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各地政府致力于发展本地区的城市公共交通建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社会经济和居民生活的需要。为此,我国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明确了以公共交通为主的城市交通发展战略。但就我国目前而言,城市公共交通的发展现状不尽如人意。归结起来,造成这一困境的最根本原因是城市公共交通体系的不完善。具体表现在:

1.城市公共交通的出行分担率低。目前,我国大城市公交承担的客流比重很低,一般在10%~20%。理论上说,要使一个城市可持续发展,公共交通应占主体地位,其承担的出行比例应在40%以上。而个体交通的迅速膨胀使得一些城市公共交通的分担率更是呈下降趋势。

2.公交服务水平低、质量差。主要表现为:速度慢,耗时太长,路线不合理,乘车换乘不便,舒适性差、安全事故多、公交乘务人员服务质量差,这些都直接影响了其承担的客运比例。

3.公共交通供给与需求严重失衡。在我国多数城市,公共交通建设缺乏整体规划,线路布局极为不合理。有的地段线路重复设置,而有的地段尚未开发,存在公交盲点,覆盖不均衡,线路之间不够衔接,换乘距离远,给交通营运、管理和居民出行带来不便。

4.公交企业普遍亏损,财政补贴大。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公交企业无疑应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但又不能以盈利为惟一目标,必须体现社会效益。尽管政府给予公交企业以减免税费等许多优惠政策,但由于体制改革等带来的诸多问题,企业本身经营管理不善,再加上缺少科学合理的财政补贴机制,使得公交企业普遍亏损,财政补贴压力越来越大。

(二)我国城市公共交通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

1.交通建设投资总量不足,投资结构不合理

近几年来,由于对城市交通需求发展的速度预计不足,导致我国财政对城市交通的投入明显滞后于GDP的增长速度。具体的如表1所示: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数据库

从表1中可以看到,从1993-2006年间,工、交、流通部门事业费合计占全国财政总支出的比重在1%~2%间徘徊,政府用于公共交通建设的资金不足,难以适应城市经济的发展。此外,由于对“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认识不够,片面强调扩建道路的重要性,分散了可利用的资金,使得公共交通的投资结构不合理。这两方面的原因直接导致了公共交通系统设备陈旧、服务质量水平下降。

2.政府对公交公司的补贴机制不合理

虽然多年来我国政府对城市公交行业一直进行补贴,但效果并不理想。究其原因主要是补贴机制不合理,表现为补贴对象不明确。一般而言,公交企业存在两种性质的亏损,一种是政策性亏损,主要是为满足公共交通的公益性特征而造成的,如实行低票价、对特定人群实行免费等;另一种是经营性亏损,主要是由于公交企业自身经营不善,管理水平低下所造成的亏损。如果不加区分化一并进行补贴,一方面无法保证有限的资金发挥应有的作用,另一方面还会使公交企业对财政补贴产生依赖,降低提高经营管理水平的积极性。

3.公交企业体系不健全,运营效率低下

就目前而言,我国的公交企业大多为国有企业,处于行业垄断地位,缺乏降低成本和提高管理水平的激励,提高服务质量的内在动因不足。同时,由于公交票价受到政府的严格限制,企业往往降低所提供服务的质量来应对。另外,公交司机和售票员的服务水平低又进一步降低了公众对公共交通的满意度,加速了个体交通的发展,进一步加剧了城市交通拥挤的现象,影响城市经济的健康发展。

4.城市公共交通发展缺少法律、法规的保障

城市公共交通建设管理法律法规不健全,没有统一的准则规范来引导城市公共交通的发展。从一定程度上来说,公共交通的发展依赖于政府的行政手段,在个别问题的处理上离不开政府部门的协调和行政干预无法可依的现象严重制约了城市公共交通事业的健康发展。

三、国外公共交通发展实践及启示

公共交通企业的双重属性决定了公交服务质量的提高、公交系统的发展都会产生巨大的资金需求,单纯依靠公交企业自身是很难满足的,为此,当前世界很多国家和地区都通过各种不同的方式对公共交通的发展给以较大的财政补贴。

1.美国

从20 世纪60 年代开始,美国政府就出台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以保证对公共交通的财政补贴,体现了对公共交通的扶持。美国各个城市的公共交通计划项目,只要属于地区交通规划的就可以获得联邦政府的拨款,并且政府拨款高达项目总费用的2/3。此外美国还通过立法限制私人小汽车发展,通过征收小汽车牌照税等鼓励和引导人们乘坐公交车。

2.法国

法国中央和地方政府一贯高度重视城市公共交通的发展,把城市公共交通的发展摆在优先发展的重要战略位置上,并作为长期不变的目标用法律形式给以保证。依据法国公共交通法建立的公共交通税,规定9人以上企业需按工资总额提取1.2%~2%的公共交通税,从而保证公共交通发展有可靠的资金来源,同时也是政府弥补公交公司亏损的重要来源。

3.德国

德国对公交企业的减免税收主要是减少公共交通销售税的50%和完全免收公共交通的车辆税,另外还减收公共汽车的用油税。

从上述三个国家的公共交通发展实践来看,公共交通的健康发展及服务水平的提高与政府的财政补贴密切相关。有以下三方面值得借鉴:

1.重视公共交通立法。国外的普遍做法是通过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制定对公交发展的扶持政策,用法律形式保障城市公共交通的发展。

2.财政投入力度大。在财政投入方面,美国拨款支持各个城市的公共交通项目建设,最高可达项目总费用的2/3,投资额巨大。

3.改革税费制度以扶持公共交通发展。为了保证城市公共交通的发展,法国建立了公共交通税,所得资金用以弥补公交企业亏损,德国实行了一系列税费减免政策,以扶持公共交通建设。

四、解决城市公共交通问题的政策

目前我国的公共交通现状难以满足公众的出行需求,急待采取有效措施予以优化。

1.加大政府投入力度,科学制定投资规划

发展城市公共交通,要保证政府投入的主导地位,科学制定投资规划。政府投入不应该从城市整体发展规划出发,完善城市的公共交通体系,在改善路面交通的同时,发展轻轨、地铁交通系统,切实满足公众多样化的出行需求。

2.完善财政对公共交通运营中政策性亏损的补贴制度

公交行业的亏损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一类是经营性亏损,一类是政策性亏损,即企业为满足社会公益性而发生的收入无法弥补亏损的状况。在财政补贴方面,不能一刀切,而应该区分经营性亏损和政策性亏损,这样既能在保证企业正常运营的同时,使企业保持竞争活力,提高运营效率。具体有如下两个方面:

(1)对低票价的补贴。由于公共交通具有公益性特征,使得公交企业的票价制定标准就不能完全按照市场来确定。低票价保障了大多数居民出行权利的公平享有,但是也必然会带来公交企业的亏损,因此对于这一部分政府应予以全额补贴。

(2)对老年人、残疾人等群体享有的免费乘车部分造成的亏损也要给予补贴。老年人和残疾人作为社会中的弱势群体,政府的做法是给予乘车免费的优惠,体现了社会公平及人文关怀,而由此造成的公交企业收入损失,理应由政府“买单”。

3.科学合理引入民营企业,探索公交运营新体制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前,我国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城市公共交通服务也由政府独家管理,独家提供。1985年开始我国对城市公共交通行业进行了改革。城市公交企业普遍实行了承包经营责任制,简称承包制。按照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的原则,以承包经营合同的形式,确定国家与企业的责权利关系,使企业做到自主经营,自负盈亏。

在实践中,公交企业内部实行车队—分公司—总公司三级承包制,企业外部是企业向政府承包。由于承包制缺乏降低成本的激励,效率低下,所造成的直接后果是公交企业亏损严重, 国家补贴越来越大。因而有必要创新体制,适当引入民营企业,引导社会资本发展公共交通事业。一方面能使公交行业存在有限竞争,保持市场活力,另一方面也能很好的减轻财政压力。

4.完善法规机制,加大监管力度

完善我国公共交通行业的法制建设,依法为公共交通发展提供专向资金,建立专门的公共交通专向资金发放与监管机构及公交企业政策性补偿额的评估体系,对政策性补偿额进行核算、发放、审计与监管,确保公共交通专向资金发挥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陆 峰,胡江云,许顺才.国外城市交通对策的借鉴[J].城市发展研究,1997(4).

[2] 张 伟.我国城市公共交通组织与管理改革回顾与展望[J].综合运输,1998(8).

[3] 李瑞敏,杨新苗,史其信.国外城市公共交通财政补贴政策研究[J].城市发展研究,2002(3).

[4]李明敏,方良平.城市公共交通财政补贴方法的改进[J].城市公用事业,2008(4).

[5]程爱军.从公共经济学视角分析“公交优先”政策解决城市公共交通问题面临的困境与对策[J].社科纵横,2008(5).

[6] 郭卫华.财政支持“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相关对策[J].经济研究参考,2008(66).

[7] 刘建春,朱燕萍.城市公共交通企业财政补偿机制研究[J].交通财会,2009(1).

[8] 金志云,顾 凌.城市“公交优先”发展的模式分析与路径选择——以常州市为例[J].城市发展研究,2009(1).

篇8

[关键词]基础设施建设;交通运输;可持续发展;污染;经济建设

[中图分类号]F5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4)14-0107-02

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交通是不可或缺的因素,交通的发展对一座城市、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起到直接的作用。原浙江省计划经济委员会经济研究所所长朱家良曾指出:“交通的变迁与经济社会的发展是紧密相连的。产业形态的变化决定了运输需求的变化,运输需求的变化又直接影响运输方式或运输方式组合的选择。”在一座几百万,甚至拥有几千万人口的城市中,交通的便利程度、布局、基础设施建设、交通的基础条件直接影响到居民的出行,工商业的运行,招商引资的战略。所以研究一座城市发展经济受阻的原因,从其交通方面出发是可行的,也可以进一步通过对经济问题的分析来判断交通状况的经济学意义。以合肥市为例,分析交通状况对该市经济发展的影响。

1从整体看合肥的交通优势

1.1地理优势

安徽省省会合肥,位于省内中部,地处长江淮河之间,全国五大淡水湖之一的巢湖之滨,紧邻“长三角”经济圈,水路通过巢湖可通江达海,是沿海的腹地,内地的前沿,是全省政治、经济、文化、信息、金融和商贸中心,也是全国重要的科研教育基地。[1]在司马迁的《史记・货值列传》中记载:“合肥受南北潮,皮革、鲍、木输会也”,合肥也素有“淮右襟喉,江南唇齿”、“江淮首郡,吴楚要冲”等称呼,由此看来合肥市自古以来便是江淮地区重要的行政中心和军事重镇。

1.2交通运输

合肥依然在整体的交通运输方面发挥其便捷的优点。铁路方面东边连接南京、上海,西边直达武汉、成都,南方又有客运专线通向江西、福建。目前,合肥经合宁,合武高线,只需45分钟即可到达南京,2个多小时到达上海、武汉。它位居安徽省中部,同样也位于全国高速线路网的中心地带。水运方面,合肥的综合码头与通江航道在未来的逐一竣工都将完善国家交通部的内河航运规划。合肥的骆岗机场曾是全国重要的国际备降机场,虽已在2013年完成使命,但一座新的4E级机场――新桥国际机场完美的接过了老机场的工作交接棒,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合肥市在航空运输方面将得到更好地发展。

2合肥市内的交通问题

2.1多项工程同步进行,市内交通受阻

合肥在“十一五”规划期间开始对地铁一号,二号线的建设,预计在2016年年初步完工,在此期间,合肥将持续进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继续完善城市主要交通干道,有铜陵路高架、阜阳北路高架,怀宁北路、习友路等工程建设。合肥还计划打通望江西路,启动繁华大道东延、铜陵北路、肥西路等主次干道建设[2]。

多项工程同时开工,对市内交通产生极大不良影响。因合肥火车站是地铁一号线的底站,火车站前的广场被封闭,站点公交改变线路,旅客出行困难。从火车站向前延伸到旅游汽车站,由于来往客流过多,常常造成堵车。

先不论市中心交通,火车站是除机场外一个城市的门面,而在动车高铁如此便利的今天,多数旅客出行更愿意选择动车和高铁,因此,火车站的地位在目前合肥市来说高于机场。而火车站附近的地铁、高架同时开工,交通的混乱极易为外地的游客带来负面的想法。

2.2居安未思危,突发状况无方案解决

合肥的工程建设较多,为市内交通带来不便,但一直未造成大范围堵车。然而,以2014年1月3日下午起,合肥五里墩高架桥维修期间,实行全封闭。五里墩高架桥封闭后,周边道路压力猛增。虽然交警得到信息后第一时间赶赴各大堵车路段,但全城堵车的现象还是维持了很多天。

2.3路面管理不到位,私家车乱停现象严重

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私家车的购买量也逐年上涨,然而市民还发现问题,一些过窄道路被私家车车主当成停车场,其他车辆驶入后难以转弯甚至无法驶入。究其原因,一方面,公共停车场太少,市民不熟悉它们具置以及停车场收费现象严重等原因,导致市民不愿将车停放在公共停车场内;另一方面,在一些非主干道旁有多家营运商家,为客户提供车位。

3合肥市的基本对策

3.1循序渐进,坚持可持续发展观

合肥市交通的发展任重道远,若一味地发展交通,在建设期内经济的发展必然会缓慢,因此循序渐进,一边建设交通,一边治理环境,在确定项目动工之前,首先规划好市民出行的便利程度,各个路段工程交叉进行。

经济的发展会导致货物的运输和人员的流动,会使一座城市的客流量增加,对交通的需求增加,而交通的需求增加,来往人员频繁同样会促进经济的发展,这是一项可持续发展的循环体,坚持交通便利与经济发展同时进行,才可以将循环体无限循环,并在发展中实现效益最大化。

3.2控制污染,发展绿色交通

合肥市内在继CNG天然气公交车之后合肥公交集团又购置了200辆LNG(液化天然气)动力公交车,促进了节能减排,为降低污染作出贡献。[3]在节能方面,如无轨电车等,合肥还未引入,使用可再生能源的公交只占少数,所以建立和健全合肥市公交节能减排体系将成为该市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的内容。

针对合肥市污染,应该计划一套科学的交通环境评价机制。城市交通状况与投资方的预期收益直接相关,所以它是产业投资者在投资项目前期重点考虑的因素之一,许多大型的企业在开设分部时都会有专人前往欲投资地进行测评,选择投资地时也会反复判断那一块地域的交通便利情况、人员流动情况,来判断是否具有投资价值,因此,政府的有关职能部门承担起规划、建设及管理的职能,为投资者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就十分必要。一个城市只有具备了投资环境,才能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使城市的经济得到更快的发展。建立科学的交通环境评价机制可以及时地对各个地区的交通状况作出评估,找到问题及解决的措施。

3.3制定预案,以防突发状况

五里墩立交桥导致的合肥市多数主干道堵塞充分说明政府考虑突发状况并不到位,因此,根据随时可能出现的情况,例如临时封路等情况,制订详细的方案措施,尽量减少对市民出行造成的不便。

综上所述,交通状况与城市的发展是密不可分的。交通可以改变外来游客对陌生城市的看法,同样可以影响投资者的决定。它的发展体现城市的规划与管理的进步,也可以为经济发展夯实基础。政府应该重视城市发展的前提,对城市交通做出科学合理的规划,让交通伴随经济稳定增长,走可持续发展路线,充分发挥二者相互间的推动作用,实现发展城市经济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1]合肥市地方志办公室.合肥年鉴[M].黄山书社,2009-9.

篇9

关键词: 交通拥堵;改善措施;拥堵治理

中图分类号: C913 文献标识码: A

1 引言

城市交通担负着城市社会生产、流通、分配和交换等重要环节的运转任务,为城市发展提供了必不可少的条件,在城市经济社会生活中体现着特殊的地位和作用。城市交通拥堵问题是城市发展中普遍面临的一个难题,对社会进步与经济发展有严重的影响。随着西安市的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机动车保有量持续增加并已接近两百万,城市交通供给难以满足快速增长的交通需求,城市交通基础设施、管理水平无法适应城市发展的需要,交通拥堵问题日渐突出,己成为西安市构建国际化大都市进程中的阻碍因素。治理城市交通拥堵、缓解城市交通压力、优化城市布局、完善主城区服务功能、形成布局合理、特点明显的发展格局,是塑造古都新风貌的关键。

鉴于此,本文分析了西安市城市交通的拥堵问题,得出了造成交通拥堵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一系列改善西安市交通拥堵的措施,以期提高西安市交通系统的运行效率,缓解西安市交通拥堵。

2 西安市交通存在的问题

2.1长安路钟楼至电视塔路段

长安路是西安市的南北中轴线,具有重要的交通运输作用,但由于在这条道路上时有市政改造进行并且交通量大、沿线公交线路重叠较多,造成交通秩序十分混乱且时常发生拥堵。

小寨十字是小寨东路、小寨西路与长安路的平面交叉口。该十字路口处虽然通过建环形人行天桥排除了行人对该路口的交通影响,但由于交通信号灯配时时将左转灯时与直行灯时并在一起,且长安路上的交通流量较大,导致在交通高峰时段小寨十字交通拥堵现象严重。

纬二街十字是纬二街、雁塔西路与长安路的平面交叉口。该路口虽然将直行灯时与左转灯分开设置,且在7:00―20:00间禁止雁塔西路和纬二街上的车辆左转进入长安路。但由于交通量过大,行人及非机动车干扰严重,也常常发生交通拥堵。

2.2二环路

二环路上交通拥堵严重的地点主要是在各个交叉口。例如,劳动路盘道与南二环十字是连接高新区与老城区的重要节点,由于盘道附近餐饮业过多产生大量的交通吸引,且当车辆由北向南驶入高新路时车道数减少造成交通拥堵。南二环雁塔立交转盘附近电子市场较多,客货车流量大且缺少停车泊位也是造成拥堵的原因。

二环东段北中心转盘交通流量大,但是缺少交通信号灯控制,而且车辆需斜入去霸方向的斜道,造成交通秩序混乱,交通拥堵现象极为严重。

总结起来二环路交通拥堵原因有两点:一是与周边道路衔接不畅,二是交通控制设施不够完善。科学规划二环路与周边道路的衔接过渡,合理设置交通信号灯将能改善这些路段的拥堵情况。

2.3其它路段、交叉口

南郊三环与三艾村(三森国际家具)之间只有几百米的距离,但由于高峰时段交通量大、公交路线多,且加油站吸引了过多的车辆,扰乱了公交车等机动车流的正常行驶,造成交通拥堵。

朱雀大街明德门路段,由于处在居民区且附近缺少公共停车位,大量的停车占用了道路两侧,严重影响了车辆的正常行驶且降低了道路通行能力。每天20:00后以明德门为线路终点的公交车停靠在靠近路边的机动车道上,由此更加剧了该路段的拥挤程度,也给交通安全埋下隐患。

还有很多路段路通拥堵现象严重,如玉祥门转盘,太华路立交,大庆路立交,丰禾路,含元殿等等,交通高峰期常常拥挤不堪。

3 交通拥堵原因

3.1机动车保有量增长迅速

通过分析统计数据:截至2013年底,西安市机动车保有量已突破180万辆,且现在仍以平均每天近千辆的态势在增长。西安绕城高速公路全长80公里,这180万辆车如果同时上路首尾相接的话,可以沿绕城高速停放90圈。机动车数量的快速增长必然会对道路交通产生巨大压力,从而导致西安市的交通拥堵现象。

3.2道路难满足高峰交通运力

由于西安市某些主干路建设时没有按照道路标准,导致道路等级结构比例不协调,整体路网运输能力较差。目前整体路网布局已趋向饱和,由于过多的交叉通管理不利及存在局部瓶颈路段致使车辆运行延误较大、行驶车速低,产生严重的交通拥堵现象。

此外,由于古城墙限制了出入城区的交通流,对交通流的快速集散有不利的影响,使得一部分路段没有完全发挥其作用,而另一部分路段却交通流量过大。城内各区间及城内外区域间出行时间过大,南北方向主要的通道需经过南北大街等路段,过境交通不能与市内交通相分离,严重干扰市内交通。

3.3停车设施不足

按公安部、建设部畅通工程一等标准要求,每百万辆机动车应有停车泊车位45万个,而西安市机动车保有量已经接近两百万辆,却只有50万个停车泊位,仍然缺少40万个停车泊位,造成西安市城市交通的停车设施供需严重失衡。

此外,由于部分区域停车收费过高而且存在停车场管理问题,致使部分停车场的利用率低、停车资源浪费,使得停车设施不足的问题突显,造成了一定的城市交通拥堵压力。

3.4供给与需求失衡

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速度远远跟不上机动车保有量的增长速度,导致供需失衡是西安市城市交通面临的主要问题。首先,机动车保有量快速增长与城市开发同时进入高峰期,将面对人口、土地利用、机械化三个方面的严峻考验,对地面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产生很大的限制。另一方面政府用于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有限,限制了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速度。

3.5地铁施工与城中村过多

西安市目前有多条地铁线路正在建设,而且将有更多的线路将开始施工,施工围挡占用了部分道路,由于部分路段车流量较大,经常发生拥堵、秩序混乱。

此外,西安市存在过多的城中村,导致形成部分断头路,造成车流不能快速集散,没有形成较好的城市道路微循环。

4交通拥堵改善措施

4.1优先发展公共交通,限制机动车的保有量

大力发展公共交通是从长远的角度解决交通拥堵的措施,通过大力发展以轨道交通为主干,普通公交为辅助的公共交通可以减轻道路负荷、提高出行质量、改善交通环境、引导交通系统的良性循环。

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措施有:

1)加快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由于运力大、速度快等优点,轨道交通在各个城市得到很快的发展。理想状态下轨道交通应该承载城市交通总量的30%左右。2)加强综合交通枢纽建设。加强对外交通和市内交通的衔接,在城市边缘主要交通走廊,结合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建设一批综合交通枢纽,引导交通通过停车换乘公共交通进入市区。3)调整公交、地铁、出租车等交通方式之间的比价关系。5)加强公交专用道的建设。

在发展公共交通的同时,应限制机动车保有量过快的增长,可以通过限制发放私家车牌照、加收高昂的购车税、牌照年费、燃油税来抑制私家车增长过快。

4.2加强停车设施建设,规范停车秩序

在城市的不同区域按照不同的策略提供停车泊位数,如城市中心区,减少停车泊位数,提高停车费用,从需求上抑制过多车辆进入中心城区;而对于新建区域,可以按照预测需求提供适当的停车泊位数,并配套安装动态停车管理系统,从技术手段提高停车泊位的周转率、使用效率等。

此外,还需加强居民小区周边停车管理,充分利用居民小区内的停车泊位资源,吸引居民将车辆停放在小区内;严禁随意设置停车场、停车位,取缔车位外停车现象,严禁在收费站点设置棚亭和道闸设施;推广使用停车电子收费系统,减少停车时间;适当调整停车收费标准,制定阶梯性收费价格;中心城区停车场资源共享,逐步开放单位内部停车场,实行错时停车。

4.3合理的交通规划,加强城市次干道和支路建设

城市交通拥堵问题与过去的交通规划不合理有一定的关系,应加强科学的、合理的、有预见性的、协调的交通规划,调整道路结构、路网密度、道路线形,加强城市次干路和支路的建设,提高道路网的整体效用。同时还要加强道路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如:建设行人过街天桥及地下通道、调整公交线路及场站、完善道路标志标线、改善交叉口的几何设计、调整道路出入口设置等。

4.4加强交通需求管理与控制

按照交通需求管理原则,在合理的交通需求管理层次下,运用现代化的科技手段、方法、设施、工具、措施等科学合理的协调、禁限、组织交通,对运行中的车辆进行准确地组织、指引、诱导及调控,以保障交通安全畅通。

5结论

城市交通是城市的动脉,需要通过科学的规划、设计和管理来保持其畅通和高效运转。本文通过具体分析西安市的交通拥堵问题,提出相应的改善措施,以期能够改善西安市的交通拥堵状况,使西安市的交通得到良性的、长远的发展,加快迈向国际化大都市的步伐,塑造古都新风貌。

参考文献

[1] 姚文捷. 城市交通拥堵治理[D]. 浙江师范大学, 2012.

篇10

我国的高速公路建设是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的,1997年以后,我国进入了高速公路大发展时期。截止到2012年底,我国已建成96000公里高速公路。

但是在高速公路蓬勃发展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注意到,随着高速公路事业的蓬勃发展,交通事故发生的频率也随之上升。在高速公路交通中,越来越成为束缚其发展的制约因素的安全问题。众多的交通事故不仅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也给无数的家庭带来了无法挽回的人员伤亡和精神痛苦。本文就笔者在行车过程中的发现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1.疲劳驾驶及超速行驶对交通安全的影响

在高速公路交通事故中,尽管有其他因素的影响,但人的因素无疑是最主要的,且主要为驾驶员驾驶过程中的不当行为所致。其中疲劳驾驶是高速公路交通事故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高速公路上疲劳驾驶造成交通事故的情况明显多于普通公路,是因为高速公路上景观单调,弯道少,基本没有横向干扰,驾驶员极易疲劳,且在高速行驶状态下,驾驶员的精神长时间高度紧张,也容易疲劳,驾驶员的观察和判断力大幅度下降,极易发生危险。

此外超速行驶也是高速公路交通事故发生的一个主要原因。高速公路的主要特点是全封闭、全立交、横向干扰少,而且目前我国高速公路上的交通流量相对较低,这些都给车辆高速行驶乃至超速行驶创造了条件。一旦遇到紧急情况,超速车辆的驾驶员来不及采取措施,就会导致交通事故。我国高速公路一般的限速为120km/h,山区高速更是限速为100km/h,而高速公路上行车时速超过此限速的情况屡见不鲜。超速行驶的另外一种情况是速度过快,虽然没有超过交通管理部门颁布的限制速度,但由于天气恶劣等原因,超过了安全行车的速度要求,从而导致危险。

2.雨雾冰雪对高速公路交通安全的影响

雨天对安全行车十分不利,尤其是在高速公路上行驶的车辆,存在危险因素较大。在雨天的高速公路上行驶,会产生“水滑”现象。在这种状态下,轮胎和路面间没有附着力,制动、转向将失效,驾驶员的视线障碍较大,能见度大幅度下降,可视距离大大缩短,事故危险要比干燥路面时增大2~3倍。

雾天能见度下降,妨碍驾驶员的视觉。特别是浓雾天气,驾驶员的视力下降更多,影响驾驶员的观察和判断力,更容易发生交通事故。雾天除使视距变短外,还有因空气湿度大而引起的玻璃透视率下降和后视效果变差,从而造成交通事故。

冬天下雪时的雪花及雪后经碾压形成的冰雪路面,严重影响高速公路行车安全。在这样滑的路面上行驶,车轮上作用力的突然变化很容易破坏轮胎与路面的附着状态,使轮胎失去抵抗侧向力的能力,导致汽车侧滑、甩尾,失去控制,甚至发生事故。

3.高速公路二次事故的发生

高速公路二次交通事故,是指发生交通事故后,交通事故现场的人员、车辆、抛洒物与过往车辆发生碰撞导致再次发生事故。容易发生二次事故的路段多在弯道、坡道、隧道等处,另外,雨雪天和大雾也容易引起二次事故的发生。高速公路二次交通事故原因主要有四类:一是初次交通事故方原因造成的;二是初次事故处理方原因造成的;三是途经初次事故现场方原因造成的,四是上述2个或2个以上方面原因共同造成的。

基于以上分析可以看到,高速公路安全管理涉及面广,内容很多,高速公路行车有着和普通公路行车不同的要求。行车秩序的管理是保证车辆按照高速公路行车要求行驶,加强高速公路安全的必要措施。普及交通安全的常识和高速公路的使用知识,应对驾驶员加强教育和管理,提高驾驶员的素质,让驾驶员懂得高速公路行驶中的注意事项。行车前,驾驶人员应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行驶中要严格遵守高速公路行车规范,以消除可以杜绝的安全隐患。确定行车路线、熟悉沿途交通状况、正确掌握道路信息、检查车辆的技术状况,包括检查制动器、转向器、喇叭、后视镜、灯光装置等,必须保持齐全有效。保持正确的架势姿势和行驶方法,当车辆增多时,由于受到前后、左右行驶车辆的约束,最好采用顺应车流的速度行驶;保持一定的车距,主要涉及停车视距、跟车视距等。

进入高速公路的瞬间,首先要在加速车道的入口处看清高速公路的车流动向,然后决定跟在哪辆车的后面进入高速公路。打开左转向灯,在加速车道上行驶一半以上的路程,车速接近高速公路的车流速度后,轻轻操纵转向盘,汇入车流;高速公路上不能紧急制动,因为车轮抱死拖滑时,其横向摩擦系数接近零,必然产生制动侧滑,引起汽车撞横转、翻车;进入隧道前应减速,在距隧道入口100m处应开启前照灯;雨天要减速,雨天制动距离是晴天的两倍;雾天能见度低,摩擦系数小,行车时应将雾灯、前照灯打开,不超车,控制行驶速度,当视距降为50m左右时,应将车停在路肩或紧急停车带上,并打开车上警告灯。严格按照高速公路规定的车速驾驶,保持车速在限制的范围内,不超速行驶;严禁酒后驾车、疲劳驾车。对违章的驾驶员进行教育处理,使之从中吸取教训。

发生事故后,应在第一时间启动车辆危险灯,在事故来车方向后方规定距离摆设明显的警告标志,迅速转移到高速公路防护栏以外的安全地带,拨打报警电话等待高速公路交警处理,杜绝二次事故的发生。对车辆进行注册登记并定期检查,核发牌照及行车执照。保持良好的车况,严禁超速行驶,注意保持车距,严禁超载。对超速、超载的车辆进行必要的处罚,并结合安全教育,使其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和危害性。

在当今经济建设进一步快速发展,机动车保有量急剧增加的情况下,交通事故和死亡人数更是快速增加。交通状况不容乐观,改善交通状况更是刻不容缓。提高广大群众和交通参与者的高速公路法制观念和交通安全意识,是搞好交通管理的基础工作,也是预防交通事故的重要途径。要加强对全社会的安全法规教育,向高速公路沿线村庄群众进行高速公路交通安全专题宣传教育,使人们了解高速公路与一般公路的区别,加强高速公路安全附属设施的管理及维护,从而杜绝乘车人在高速公路上随意上下车及行人穿越高速公路现象的发生。

制止和处理各种侵占、破坏公路、公路用地及公路设施的行为,以消除安全隐患。在高速公路上设置护栏、防撞垫、车载缓冲装置等防护设施时,应注意各种设施的设置原则和形式选择,因地制宜,保证不发生对人车系统产生二次伤害。

高速公路交通安全是整个社会系统管理的难题,它需要社会各个行业、部门及其相关人员共同遵守有关交通方面的法规,高速公路需要统一管理的体制,逐步完善交通管理法规,高速公路需要统一管理的体制,逐步完善交通管理法规,加大高速公路运营管理的力度。由于我国高速公路运营管理的体制不顺,影响了交通安全的协调和管理。针对高速公路营运管理的特点,必须监理收费管理、养护管理、路政管理、交通安全管理和服务一体的统一管理体制,以提高高速公路的管理效能。高速公路的快速发展,给其安全管理赋予了更新的内容,提出更高的要求。为完成道路安全通畅运输、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任务,不仅需要高速公路安全管理者们的努力,更需要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参与与积极配合。我们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系统地研究安全管理新理念、新思路、新措施,着眼于安全长效管理机制,以高度的责任感,控制和预防高速公路安全事故发生,确保道路畅通,为推动现代化交通事业的发展及构建和谐社会贡献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交通网,http://.

[2]中国公路网,http://.

[3]人民网,http://.cn.

[4]薛玉乾.我国道路交通事故的现状、特点、原因分析及对策.

[5]王新全.关于建立完善道路交通事故救援、治疗、康复中心体系的建议.人类工效学,第3卷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