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网络环境存在的问题范文
时间:2023-12-15 17:53:5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当下网络环境存在的问题,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计算机 网络环境 网络安全
中图分类号:TP30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416(2013)02-0173-01
计算机被广泛地应用于人们的生活中,对人类文明发展起到推动作用。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推动了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互联网对人们生活的影响是广泛而深刻的,人们越来越依赖于网络。在当下网络环境下,我们在看到网络给人们的生活带来诸多便利同时,也应该看到网络环境的复杂性与脆弱性,非法入侵者存在可乘之机,网络信息数据缺乏安全保障,存在信息资源被破坏的现象,计算机网络安全隐患大幅存在。计算机网络安全隐患的危害性极大,而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也成为网络环境下必须解决的问题。本文就网络环境下如何维护计算机网络安全进行探讨。
1 计算机网络存在安全隐患的主要原因
近年来,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日益严重,笔者认为,形成计算机网络安全隐患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1.1 操作系统方面的原因
计算机操作系统具有集成性和扩散性的特点,需要对其进行不定时的升级或修补漏洞,有些计算机操作系统堪称完美,但仍会存在系统漏洞威胁,不可能通过一种或几种补丁程序就将计算机操作系统的漏洞堵住。正因如此,计算机操作系统需要不断升级完善,但该类操作系统是由网络管理员实施维护的,有些管理员为方便起见常会预设有免费口令,而这形成计算机操作系统人为的安全隐患。综上所述,操作系统漏洞和管理员预设免费口令的存在,常常使计算机在网络环境下受到病毒和黑客的攻击。
1.2 病毒传播方面的原因
计算机感染病毒后,其运行速度会大为降低,严重的病毒有可能造成计算机系统崩溃,内部重要文件丢失,甚至是计算机硬件受损。病毒已经是众所周知的计算机网络安全隐患,且在众多的安全隐患中危害性最大。一般而言,病毒是由编程人员在计算机网络程序中所编入的一些破坏性程序,通过破坏计算机的部分功能或数据来危害计算机的正常运行。计算机病毒可以自我繁殖,也具有隐秘性、破坏性和传染性的特点,不使用防火墙或反病毒软件是很难及时发现病毒的,极为有必要采取有效措施来消除病毒危害。
1.3 网络协议方面的原因
一般而言,网络环境下具有两种网络协议漏洞,即自身协议方面的漏洞和协议服务方面的漏洞。网络协议具有四个结构层次,一是数据链路层,二是网络层,三是传输层,四是应用层。这四个结构层次都是网络攻击者喜欢攻击的对象。攻击者一般对不同的结构层次采取不同的攻击方式,如攻击数据链路层时,攻击者常会修改网络通信通道,从而将错误的数据包发往通信通道中的每个节点。发送中的数据包不会立刻实施破坏活动,而是先隐藏起来,或以匿名的方式盗用系统内部资源,或以电邮形式传播病毒,或TFTP服务中盗用用户信息,或对计算机进行各种破坏活动。
1.4 网络管理员方面原因
当下网络环境纷繁复杂,对网络管理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反观当下的许多网络管理员,他们或未接受过正规的教育培训,或不具备岗位要求的技术水平,或缺乏应用的责任感,上述不合格网络管理员的存在,使得网络管理过程中时常会出现人为的过失,不能及时预防或排除潜在的计算机网络安全隐患,甚至是给予网络用户过大权限,这都不利于计算机网络安全的维护。
2 网络环境下如何维护计算机网络安全
笔者认为,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2.1 重视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
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中最为核心的是管理问题,网络系统操作的主体是人,而人为操作失误形成的安全隐患是计算机网络安全隐患中的重要隐患。正因如此,相关单位应确立完善的网络管理制度,从而保障计算机网络人为操作方面的规范性。
2.2 重视计算机系统安全维护
计算机系统存在的安全漏洞给黑客非法入侵和病毒传播带来了可乘之机,而随着网络全球化的到来,计算机病毒传播手段也更为多样化,这使得计算机网络安全防护工作任重而道远。计算机网络用户不能随意打开陌生的或带有诱惑性的电子邮件,应安装有信用度高的病毒防杀工具,使用计算机过程中注意观察计算机的异常情况,并及时采取必要的措施以防止病毒扩散传播。为了降低攻击性强的病毒给用户带来的损失,网络用户要做好系统备份工作。
2.3 重视计算机实体物理防护
计算机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诸多便捷之处,但计算机的物理安全却往往为人们所忽视,其实计算机的硬件设施及通信线路也是计算机网络安全的重要保护部分,计算机实体故障也能引发计算机网络安全隐患。通常采用如下三种方法做好计算机实体物理防护工作,一是注意计算机设备防护,进行防静电、防火、防震、防尘处理;二是通过应用电磁屏蔽技术来防止电磁泄漏;三是增设避雷设施来防止雷电攻击和工业用电对网络系统形成的干扰。
2.4 重视计算机网络安全防护
网络安全防护是维护计算机网络安全的重要措施,其具体举措主要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一是严格网络访问权限。网络环境下人为的非法操作会给计算机网络安全带来巨大隐患,而严格网络访问权限能够有效减少非法使用和非法访问网络资源现象。二是有效运用网络防火墙技术。防火墙技术被应用于计算机网络中内部网与外部网之间,实现了对上述两个网络的隔离,也有效地划分了两个网络间的权限,有益于保障网络层的安全。现下常用的防火墙技术有过滤防火墙和防火墙。
参考文献
[1]李正伟.探讨网络管理与维护计算机安全高效运行措施[J].中国科技投资,2012-07-19.
篇2
关键词:网络信息安全技术管理;计算机运用
0.引言
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作为现代化的新型技术,是科学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对现实生活、社会生产起着积极的作用。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互联网技术已经渗入到各行各业中,在军事国防、民生保障、文化事业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直接影响社会发展和经济进步。但是,网络信息安全还存在许多问题,例如软件的缺陷和漏洞、计算机人才的缺失、法律法规不健全等,直接或者间接影响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和进步。
1.计算机信息安全所存在的主要问题
1.1计算机软件的缺陷和漏洞
在计算机技术运用中,软件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软件设计本身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和现时性,容易在当下的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情况下呈现相应的缺陷和漏洞。这些缺陷和漏洞容易被不法分子所利用,导致信息泄露的情况发生。随着计算机不断的普及,网民人数逐年增加,致使计算机软件的使用范围和使用频率逐年增加,一旦计算机软件存在一定的缺陷和漏洞,造成的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可想而知。因而,在现实中,必须要高度重视计算机软件的缺陷和漏洞的问题。
1.2缺乏计算机领域的尖端人才
计算机技术作为一种现代化的技术,与人们的生活生产有着直接关系。要保证计算机信息安全,就需要专业化的计算机网络高手,从而保证计算机信息安全,维持人们的生活生产的正常进行。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计算机技术发展相对较晚,缺乏比较完善的人才培育体系,导致我国的计算机技术研发和项目管理领域的尖端人才严重匮乏。在这种情况下,对于计算机信息安全隐患的维护往往不能达到预期效果。另外,我国公司的计算机专业人才的待遇和晋升与外企公司存在较大的差异,导致人才流失比较严重,严重限制了计算机的发展和进步。
1.3信息安全保障法规不够健全
我国有关信息安全的法规还不够完善,形成的法律法规都比较笼统,缺乏一定的实用性和具体化,例如《计算机网络国际联网安全保护管理办法》、《刑法》、《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专用产品检测和销售许可证管理办法》等。在这种网络保障法律体系中,很难保证个人信息、商务信息的安全性,自然就容易产生信息安全隐患问题。
2.网络信息处理安全的计算机应用
2.1身份验证技术
身份验证技术作为当下的一种新型技术,是在计算机网络中确定操作者身份的方式方法,身份认证技术是运用特定的识别技术对操作者操作的一组特定的数据加以识别,从而确定或者授予操作者的使用权限。这种技术注重身份认证的需求,通过相应的参数验证,从而确保参数的正确性和有效性,是计算机与用户之间的信任验证机制。这种技术是一对一的形式,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可以有效地预防黑客的攻击和非法入侵,对网络使用者而言,能够很好地避免信息泄露情况的发生。在当下的身份验证技术中主要有三种,分别是信息秘密的身份认证、信任物体的身份认证、生物特征的身份认证,其中生物特征的身份认证在这三种验证方式中安全系数最高,具有很好的实用性。但是,生物特征的验证方式在运用上成本比较大、操作比较复杂,普及力度严重不足,难以在现实生活中逐个实现。在当下网络环境中,采用的身份验证技术仍是以证书类密码纸质身份认证技术为主。
2.2信息加密技术
信息加密技术是指利用数学或者物理技术,对电子信息在传输和储存的过程中采用的一种保护方式,主要是以软件加密为主,包含保密通信、计算机密钥、防复制软盘等几种形式,目前比较常见的加密体系和加密算法主要是RSA算法和CCEP算法等。在当下的网络环境中,信息加密技术一直以来是保证网络信息安全的重要方式,有助于保证电子信息的完整性、机密性。在实际运用过程中,运用高效的加密技术,结合用户的密码,能够有效地提升计算机信息安全。
2.3防火墙技术
防火墙技术,作为当下的一种比较常见的网络信息安全保护技术,广泛地被使用。防火墙技术主要是针对Internet网络不安全因素的,是一种内部网络保护屏障,主要作用是避免外部网络的用户未经授权而加以访问,从而保护内部网络的信息安全,避免信息泄露、非法侵入等情况的发生。防火墙技术主要是通过状态检测、服务等安全控制手段,使得内部信息处于一种有效的封锁状态,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将内部信息加以适当开放,对网络信息安全能够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同时便于操作者进行操作。
2.4防病毒技术
防病毒技术作为一种硬件防病毒技术,需要与操作系统进行相应的配合,从而有效地防范病毒对缓冲区漏洞的攻击,防病毒技术主要是由病毒预防技术、病毒检测技术、病毒清除技术三种组成。病毒预防技术是以一定的技术手段防止电脑病毒对操作系统进行相应的传染和破坏,是一种阻止计算机病毒进入系统内存或阻止计算机病毒对磁盘的动态判定技术,具有很大的实用价值。病毒检测技术是运用一定的信息技术手段对计算机病毒进行相应的识别,从而诊断出病毒的存在,便于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病毒检测技术分为两种类型,一种类型是针对病毒程序的自身校验技术,以病毒的关键字、特征程序段内容、病毒特征及传染方式等作为检测特征,另一种类型是不针对计算机病毒程序的,而是针对某个文件或数据段进行检验和计算并保存其结果,以后定期或不定期的以保存的结果对该文件或数据段进行检验,如果文件中出现异常的数据情况,表明文件已经被病毒感染,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和手段。
2.5入侵检测技术
入侵检测技术作为保证计算机信息安全的一种技术,主要是根据操作系统中的安全日志、行为、审计数据等异常性,检测出相应的入侵行为。这种技术的实施有赖于入侵检测系统的建立,入侵检测系统主要是由入侵检测的硬件和软件的组合,是检测计算机网络中违反安全策略行为的重要技术,具有很好的现实作用和意义。入侵技术主要是由异常检测模式和误用检测模式两种组成,能够为入侵行为提供相应的报警,便于保证网络信息安全。
篇3
关键词:网络技术安全;技术方案;总结优化
中图分类号:TP31 文献标识码:A
一、关于网络开放性问题的分析
1 随着计算机网络体系的健全, 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性面临着各个方面的挑战,这需要进行其安全机制的优化,进行不同的应用环境及其应用范围的优化,这就需要进行防火墙的安全应用,防火墙是一个重要的应用模块。其能进行内部网络结构的隐蔽,进行外部网络某些权限的限制。在内部网络防护环节中,防火墙并不能起到良好的防护作用。这就需要进行安全工具应用模块的更新,使其免受不合理的人为因素影响。当然,该模块的开展需要的不仅仅是安全工具的更新,也取决于使用者的自身安全方式措施,不正当的设置就会产生不安全因素。而且安全工具也存在着自身的漏洞,不及时的更新很容易被别人利用漏洞成为攻击的工具。
在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安全性防护过程中,系统后门也是一种威胁漏洞,这是传统的安全防护工具的罩面。一般的防火墙难以进行这种安全问题的考虑,这就导致了一系列的入侵行为,难以保证防火墙的有效察觉。比如ASP源码问题,这就需要进行IIS服务器稳定性的控制,但是由于其服务器的设计特点,其不安全性是必然存在的,很多人都可以进行浏览器的应用,从而进行ASP程序源码的调出,再进行系统信息的收集。在该类行为模块影响模块中,防火墙无法进行有效的发觉并且防御,这不利于防火墙的有效工作。特别是入侵行为的不断访问及其WEB访问程序的混淆,都不利于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性的控制。
2 在上述应用模块中,其程序存在着BUG,这可能不是安全工具可以简单解决的,毕竟安全工具本身也是具备安全漏洞的,这就需要进行新的BUG补充更新,保证程序设计者在这些模块的优化,避免其新的BUG 的产生,从而避免系统的BUG被黑客所滥用,并且在该模块中,如果黑客进行攻击,其是不会进行信息日志的产生的,也就是没有什么明确的痕迹去调查,这就影响了程序内存的BUG的解决,不利于BUG攻击的有效防范。黑客的攻击手段在不断地更新,几乎每天都有不同系统安全问题出现。然而安全工具的更新速度太慢,绝大多数情况需要人为的参与才能发现以前未知的安全问题,这就使得它们对新出现的安全问题总是反应太慢。
二、计算机网络安全体系的健全
1 为了满足当下社会生活的需要,进行计算机网络安全体系的健全是非常必要的,这就需要做好网络病毒的防范工作,进行网络背景下,病毒传播环节的控制,这就需要进行区域网防毒软件的应用,而不仅仅是单机防毒软件。通过对服务器操作系统平台的安全性升级,保证防毒软件的优化应用,保证防病毒软件整体模块的优化,保证计算机网络安全体系的健全。如果在网络内部使用电子邮件进行信息交换,还需要一套基于邮件服务器平台的邮件防病毒软件,识别出隐藏在电子邮件和附件中的病毒。所以最好使用全方位的防病毒产品,针对网络中所有可能的病毒攻击点设置对应的防病毒软件,通过全方位、多层次的防病毒系统的配置,通过定期或不定期的自动升级,使网络免受病毒的侵袭。
通过对防火墙的配置,可以有效提升网络的防护性,这就需要进行网络通讯,访问控制模块的优化,要对可以进入的用户展开授权,避免非授权用户进入防火墙内部,这样就一定程度进行网络黑客的危险行为的杜绝。防止他们随意更改,移动甚至删除网络上的重要信息,从而满足当下工作的需要。
2 通过对入侵检测系统的健全,也可以保证计算机系统的安全性的优化,这就需要进行计算机系统安全性设计及其配置的优化,从而避免其系统出现异常情况,保证计算机网络安全策略行为的优化。进行入侵系统审计记录模式的应用。以保护系统的安全。在校园网络中采用入侵检测技术,最好采用混合入侵检测,在网络中同时采用基于网络和基于主机的入侵检测系统,则会构架成一套完整立体的主动防御体系。
通过对漏洞扫描系统的应用,可以解决当下网络层的安全问题,这就需要进行网络安全隐患问题的分析,进行脆弱点的深入探究,以有效针对大型网络的复杂性展开优化,保证网络管理员的技术模块的优化,实现安全漏洞的找出,保证风险评估的真诚开展。查找网络安全漏洞、评估并提出修改建议的网络安全扫描工具,利用优化系统配置和打补丁等各种方式最大可能地弥补最新的安全漏洞和消除安全隐患。在要求安全程度不高的情况下,可以利用各种黑客工具,对网络模拟攻击从而暴露出网络的漏洞。
3 在路由器安全性防护过程中,要进行路由器网络安全防护方案的优化,保证路由器整体安全体系的健全,实现其内部各个环节的协调。通过对网络监听模式的应用,进行网络系统安全性的保护。在网络外部防入侵程序中,可以进行防火墙的安装来进行威胁的解决。在网络内部防护模块中,可以进行子网系统安全性方案的应用。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采用对各个子网做一个具有一定功能的审计文件,为管理人员分析自己的网络运作状态提供依据。设计一个子网专用的监听程序。该软件的主要功能为长期监听子网络内计算机间相互联系的情况,为系统中各个服务器的审计文件提供备份。
结语
计算机网络安全性的保持,依赖于良好的网络安全应用方案,依赖于成熟的计算机防护软件及其操作人员良好的安全意识。
参考文献
[1]张正兰,许建.基于PKI的网络信息安全体系架构及应用研究[J].计算机与现代化,2004.
篇4
关键词:IPv6协议;安全性;过渡技术;分析
1 引言
当下我们使用IPv4作为网际互联的通信协议,IPv4能提供232个IP地址。但是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网络规模的不断壮大,IPv4协议的不足逐渐显现出来:有限的地址空间、质量服务不到位、协议配置复杂、对移动性支持不足等。特别是近年来移动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和移动网络终端数量的不断增长,致使IP地址资源已不足以支撑现今的网络规模。[1]
IPv6协议便是在着力解决IPv4协议各种问题的大环境下诞生。IPv6协议具有128位的海量地址空间、更好的支持QoS、地址配置相对简单、更好的安全性配置、更好的移动性支持等,可以有效解决IPv4面临的各种问题。但是在实际部署过程中,由于技术能力和基础设施的不足,导致IPv6设计者所预置的安全机制不能充分发挥作用,IPv6协议自身及其过渡过程中暴露出很多安全问题,值得深入研究。
2 IPv6协议自身的脆弱性
2.1 协议安全机制的问题
IPv6自身的安全机制包括IPsec、AH以及ESP,这些安全机制被设计者强制使用,使IPv6网络具有更高安全性。这些安全机制部署在网络层,其基本原理是对网络层数据包进行加密,并对IP报文进行强制校验。这些机制直接解决了IPv4环境下网络数据明文传输的安全问题,从通信渠道上杜绝了数据窃听、信息篡改、信息欺骗等攻击方式,有效地增强了IP层的通信安全。[2]
但是,很多工作在网络层的安全设备需要对网络层数据包进行抓包分析。比如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入侵防御系统、安全审计系统、认证系统、流量监控系统等,这些安全设备抓取流经网络层的数据包,按照一定的算法进行统计分析,从而实现对网络数据和会话安全的保护,主动分析探测攻击行为。当IPv6强制将数据加密以后,这些安全设备将无法对流经的网络数据进行充分的采样分析,导致大多数网络安全设备被置空,攻击行为不能及时被发现,从而影响整体的安全效果。
2.2 IPv6实现过程中的漏洞
IPv6协议在实现过程中工作量十分巨大,协议机制和算法的实现、系统及应用的实现,都需要大量的软件开发支持,这种人为的工作在巨量的工程中必然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有时可能会出现严重的安全漏洞。已知的类似漏洞有很多,比如Solaris8在进行一些IPv6畸形报文处理时会导致内核崩溃,被攻击者利用而产生拒绝服务攻击;甚至连FreeBSD的某些版本都存在IPv6协议栈漏洞,导致内存泄露。软件实现过程中产生的人为错误是不可避免的,这种错误出现在通信协议栈中,其破坏和影响更是不可预料。
2.3 IPv6新技术的安全问题
在设计时,为了解决IPv4存在的安全威胁以及适应未来的网络环境,IPv6的大量协议机制和协议组成发生了变化。比如IPv6抛弃了地址解析(ARP)协议,而采用新的邻居发现(ND)协议进行IP和MAC地址的解析。IPv6除了支持有状态的自动地址配置(DHCPv6)外,还支持配合有重复地址检测技术的无状态自动地址配置。这些IPv6中采用的新协议和新技术还不完善,使得IPv6网络可能面临新的安全问题,比如利用重复地址检测漏洞进行攻击。
3 协议过渡时期安全问题
IPv4作为基础协议伴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现今需要向IPv6过渡,这个庞大的硬件设备和软件系统过渡任务是十分艰巨的,需要付出足够的经济代价。很多国家,比如印度、巴西甚至英国,都因为无法承担过渡过程中的经费而使本国IPv6商用停滞不前。为了确保平滑过渡,互联网任务工程组(IETF)提出三种过渡技术,分别是双协议栈、隧道和协议翻译技术。但这三种新的技术在确保平稳过渡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安全威胁。[3]
3.1 双协议栈技术的安全问题
从IPv4过渡到IPv6的过程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完成,必将持续很长的一段时间,在这期间两种版本的协议处于共存的状态。双协议栈技术是协议过渡的基础,IPv4和IPv6两种协议栈和两种网络将同时存在,所有的网络设备则必须要同时支持两种协议栈。在这样的条件下,不但互联网络的网络结构将变得更加复杂,对于单一的网络设备来说,我们还必须同时兼顾IPv4和IPv6的安全性。这种新的安全隐患是对网络防护技术和安全设备的挑战。
比如,现在流行的操作系统基本默认支持双协议栈,在没有部署IPv6的IPv4网络中,操作系统若是默认启动IPv6地址自动配置功能,IPv4网络中将存在IPv6链路,攻击者就可以利用此IPv6链路发起各种攻击,从而规避了IPv4网络在结构设置上的防护。
3.2 隧道技术的安全问题
隧道技术包括配置隧道和自动隧道两种,自动隧道又可分为6to4和4to6两种。配置隧道首先对隧道两端进行合法性认证,然后建立互相的信任关系,最后可以在整个隧道中设置安全策略。自动隧道免去了很多的人工配置,使用相对简单,但也更加容易的受到攻击。已知的隧道机制安全问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一是隧道的两端在网络层之上,这使得原来部署在网络层上的安全设备无法起到应有的作用。比如隧道中的数据直接绕过安全设备的访问控制列表,而直接到达隧道另一端,这样一来安全设备就成了空架子而达不到过滤的目的。
二是隧道技术引发很多安全问题。在配置有站内隧道自动寻址协议(ISATAP)的网络中,攻击者可以通过地址欺骗的手段,将大量TYPE=41的虚假数据注入网络链路中,从而影响隧道的通信安全性;类似6to4的隧道机制使用特殊的地址前缀,这些前缀数值范围固定,攻击者可以通过穷举的方法来猜测隧道地址。
三是隧道管理终端的安全风险。一些隧道为了管理方便,在NAT设备上开启远程访问端口,攻击者一旦发现这个管理端口,那么隧道便直接变成了攻击者实施攻击的捷径。另外,若是隧道的配置遭受攻击者的篡改,或者管理服务器本身被拒绝服务攻击,那么隧道的安全性和可用性将大打折扣。
3.3 协议翻译的安全问题
协议翻译技术NAT-PT使IPv6节点和IPv4节点能够实现互通,但它破坏了端到端的网络层安全特性,使得协议顶层设计的安全机制空置,一旦部署NAT-PT的节点遭受拒绝服务攻击,IPv4-IPv6通信将会中断,会话完整性和通信安全性遭到破坏,后果非常严重。[4]
4 结论
IPv6提供了庞大的地址空间,对服务质量、移动性支持等方面也有了显著的提升,但是向IPv6过渡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虽然IETF提供了双栈、隧道和翻译过渡机制,并采用了IPsec等安全配置,但新的技术在解决问题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安全隐患。IPv6协议机制及其在过渡过程中,存在攻击者可以利用的漏洞和脆弱点。如何进行规避和补救,确保IPv6的顺利过渡,也给安全工作者提出了挑战。
[参考文献]
[1]区羽.全球IPv6技术发展现状及应用前景[J].世界电信,2003,3期.
[2]Qing Li[美],等.IPv6详解卷1[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9.
篇5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数据库;安全;方案;管理
众所周知,近几年我国的网络技术、通讯技术以及计算机技术有了飞速的发展,网络数据库也逐渐变成了一个开放性的平台,开放性虽然给我们带来了很多便利,但也使我们数据库中的信息面临着安全问题的挑战。因此,我们必须采取相关的网络安全措施,防患于未然,积极主动的保护我们的信息财产安全。
1网络数据库的风险因素
1)环境方面的不安全因素。
在数据库实际的应用过程中,会受到譬如操作系统、运行环境共享性等多种条件的制约,这些都会对数据库的安全运行带来风险,可能造成难以预测的安全问题。通常情况下,数据库在为相关用户提供数据的时候,要首先保证数据库信息财产的安全性以及稳定性,但是由于计算机操作系统中不可预见的问题,比如硬件或者软件出现故障,甚至网络故障等都会对该运行系统下的数据库产生不可预估的影响。数据库的安全措施要视操作系统以及相关的运行环境而定,在数据库运行过程中,不仅审计、用户名方面会对数据库的安全造成威胁,访问权限、口令等方面也属于不安全因素。因此,要从操作系统、运行环境以及硬件设备三方面入手,来共同保证数据库的信息安全性。
2)管理方面的不安全因素。
管理方面的不正当操作也是构成威胁数据库信息财产安全的重要因素。主要分为以下两方面:一是相关用户的网络安全意识相当薄弱,不重视网络信息安全的保护,不设置任何网络安全措施来保护数据库的信息财产安全;二是用户使用错误的操作权限,比如随意更改相关的安全设置、系统权限以及系统配置等,导致数据库得不到安全保证。这些都会影响到数据库在实际运行过程中的安全性。因此,要想确保数据库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可以从加密数据库入手,进行时实的安全检测,认证相关用户的身份,强化追踪、审计手段,提高数据库备份及恢复的能力,从而有力保障数据库运行过程中的稳定及安全。
2网络数据库安全技术方案设计
1)用户身份认证。
用户在访问数据库的时候,会受到相应的访问控制,主要包括自主访问控制和强制访问控制。顾名思义,在自主访问控制环境下,用户具有比较高的自限,不仅可以访问自己创建的信息、图表以及文件等,还可以将这些访问权限授予其他用户;与自主访问控制不同的是,在强制访问控制环境下,用户没有过多的自,系统会按照预先的安全设定,对需要保护的信息资源进行相应的安全控制,即强制性控制,来规范用户或者进程对数据库的访问行为。自主访问控制和强制访问控制二者相辅相成,保障了数据库在实际运行过程中信息的易用性和安全性。
2)数据库加密。
提高数据库安全性的一个关键措施是对数据库进行加密。当下网络数据库正在向开放性信息平台的方向发展,这也就对数据库的安全问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必须提高风险意识,学会主动对自己的信息财产进行安全保护,避免出现因信息泄露造成的财产损失和安全问题。数据库的加密可使一些数据库的信息发生改变,如果不是该合法用户,或者不知道密码的人就会不能查看相关的数据库信息。为了使数据库加密更加安全,其安全的密码应该尽可能复杂,难以破解。
3)数据的备份及恢复。
数据的备份及恢复是一项非常关键的技术,数据信息管理人员务必熟练掌握这一技术。当网络数据库系统出现故障的时候,可以在第一时间对相关信息和数据进行恢复,从而把损失降到最小。网络数据库的安全保障体制必须包含科学合理的数据备份及恢复功能,不仅可以采用静态与动态手段对数据进行备份,还可以应用逻辑备份的方法。在进行数据恢复的时候,要根据操作系统以及具体的运行环境,选择有效的备份文件进行恢复,数据恢复技术主要可以从备份文件和磁盘镜像入手,还可以通过在线日志对数据进行恢复。
3如何更好地进行网络数据库安全防范
1)转变设计理念。
研发信息管理系统的人员要摒弃传统的设计理念,不能只注重信息管理系统的功能,应该从前台开发工具以及后台数据库系统入手,综合考虑特定运行环境下的软件以及硬件的运行状况,对数据库的安全性进行全方位的考量。要能够解决运行环境下的潜在安全隐患,保证数据库的信息安全性,避免造成数据库信息的泄露或者损坏。
2)层安全防护。
网络安全以及计算机系统安全是层安全主要的考虑因素。计算机病毒是威胁网络数据库安全的最大隐患之一,必须从防、杀、管三方面入手,遏制并避免外层病毒的入侵,构建一套安全的防护系统和运行环境,保证整个网络数据库的安全使用。可以采用VPN技术,保障网络路由的传输安全性,进而提高其接入安全性;充分使用防火墙技术,对网络进行合理的隔离,包括网间隔离以及网段间隔离,这样一来,为网络运行提供了一个相对安全的边界,进而阻挡病毒入侵系统。此外,还要加强WEB服务器的安全保护,采取必要的加密手段,对操作系统以及WEB服务器进行加密保护,避免不法分子在传输过程中窃听或篡改数据。与此同时,由于该层的程序运行主要依靠WEB浏览器的服务输出,因此必须保障ASP等相关应用软件的安全性。
3)核心层安全。
数据库和应用软件是整个网络数据库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因此,为了保障社会安全,必须严厉杜绝窃取数据库、非法复制、篡改、滥用信息资源等行为,保护好相关的软件和数据,避免对系统造成威胁。所以,要以数据的分级控制为切入点,通过对数据库进行加密,并且采用数据库的备份和恢复功能,再加以对用户访问权限的控制,综合考虑各种因素,从而使网络数据库管理系统具有完整性、独立性和安全性。数据分级的操作方法比较简单易行,可以控制数据库的信息流。机密控制是比较常用的安全措施,通过对数据库资源进行加密,运用多种不同安全等级的加密、解密手段和算法,为用户创造一个安全的网络数据库环境。
4结束语
因为网络、数据库、计算机系统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因此计算机网络数据库的安全性面临着很多方面的威胁。因此,提高计算机网络数据库的安全配置,优化网络数据库的运行环境,并且不断改进和升级网络数据库的安全技术是重要任务。
参考文献:
[1]周世忠.浅谈网络数据库安全研究与应用[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3(05).
篇6
关键词:网络文化;非主流文化;中职生;影响
近几年,非主流文化通过网络这一重要传播途径在中职生中快速地发展起来。中职生以非主流这种方式宣扬个性,不少学生热衷地崇拜、模仿以及被同化,并以此为荣。越来越多非主流行为的出现让我们意识到中职生非主流现象流行的危机性。因此,我们应该引导和帮助中职生形成正确的文化价值观,从而有效地抵制网络非主流文化对中职生的各种不良影响。
一、网络非主流文化对中职生的影响
当下网络文化正以其强大的渗透力,对中职生的心理、思维、行为、价值观、人生观等产生强大的影响。这迫使中职教育者对网络非主流文化的影响必须从多维度给予分析。网络非主流文化所带来的影响既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
(一)正面影响
网络在某种程度上能缓冲学校教育的压力,承担学校的教育教学功能。如中职生可以通过网络非主流的文化表现方式宣泄情感,对主流文化的叛离激发了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丰富了他们的学习和生活。
1.缓解、宣泄压力
中职生处于青少年阶段,其作为社会中敏感的层面,偶尔表现出困惑、混乱,行为的反叛无序。另一方面,其正处于成长压力期,刚刚面对了升学考试带来的学习能力打击,以及家庭、学校所带来的压力,因此需要缓解压力、宣泄情绪。网络及其非主流文化恰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这种作用,同时也丰富了他们的业余时间。
2.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
网络非主流文化对中职生在创造方面的影响和作用是直接的、自发的。在网络非主流文化的一些表现形式中,他们充分享受自由乐趣,同时激活了思维,点燃了创造欲望。这种精神不断生成,不断扩大,又反过来激发了中职生无穷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二)负面影响
在网络中,一波又一波非主流文化浪潮冲击着主流所倡导的优秀传统文化和精神,受非主流文化的影响,不少中职生荒废了学业。比如:学生身穿个性的衣服,耳朵上大洞连小洞,或者衣服上写着非主流的文字、签名,印非主流颓废图片,坦然地出现在校园里,成为中职生特立独行、张扬个性的标签。这类非主流文化正在影响着他们的成长。
1.对中职生政治意识和民族文化认同感的影响
一些网络非主流文化的传播使中职生民族文化认同感弱化。如最早的网络非主流追寻的“哈日”“哈韩”“欧美宫廷风”“吸血鬼诡异气质”及“过洋节”等,不同程度上表现出中职生盲目崇拜外来文化,排斥本民族文化。
2.对中职生价值观念的影响
网络非主流文化的多元化使主流文化受到冲击,从而使中职生的价值观受到非主流文化的影响,不可避免地出现某些中职生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观念淡薄,而享乐主义和拜金主义观念滋生,过分强调个人价值,缺乏责任感。
3.对中职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网络非主流文化具有颓废性,加之中职生这个特殊群体的心理现状,久而久之,一些不良内容就有可能侵蚀自制力弱、辨别力差的中职生,影响他们的健康成长。
二、对策和建议
当今社会网络非主流文化已在中职生中广泛流行,我们必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采用有针对性的措施从多方面加以教育和引导。
(一)从社会角度来看
网络是学生接受新文化的主要渠道,良好的网络环境是中职生健康心理意识形成的重要依托,学校必须要善于利用网络的支持,净化网络环境,从网络源头扼制不良文化的滋生和蔓延。社会各界要共同配合,传播主流文化,使中职生自觉地接受优秀文化。
(二)从学校角度来看
学校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包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等,从根本上引导中职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注重知识和技能学习的同时,提高中职学生真、善、美的辨别能力,让学生认清网络世界的虚拟性,具备网络伦理观念,抵制低俗文化和外来糟粕文化的侵蚀。
另一方面,中职院校应当改革创新教育教学模式,根据中职生的心理特征和学生学习理论知识水平基础薄弱的特点,坚持理论“必学够用”的原则,加大突出技能教学。教师要多与学生沟通交流,及时准确地了解学生的内心需要,并给予及时的引导和解决。利用组织体育、文艺、科技等活动来丰富和充实他们的业余生活,减少网络非主流文化带来的负面影响。
(三)从家庭角度来看
家长应该与时俱进,加强自身的网络素养,多与子女进行交流沟通,及时解决孩子的疑问,给予正确的引导。家庭是个体受教育的重要场所,家长一定要重视家庭文化生活建设,要对子女的思想、品德、性格、兴趣甚至生活习惯给予正确及时的引导。
篇7
摘 要 文章主要针对我国商业银行网上银行存在的风险以及对策进行分析,结合当下商业银行网上银行发展现象以及风险问题等为根据,从现代商业银行网上银行存在的风险以及相关优化对策等方面进行深入探索,主要目的在于更好的改善我国商业银行网上银行存在的风险,制定更加适合我国商业银行网上银行发展的优化对策,促进我国现代商业银行网上银行的发展。
关键词 商业银行 网上银行 风险对策
在经济发展以及网络技术普及的基础上,信息化时代逐渐到来,特别是金融经济发展以及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导致银行逐渐开始渗透网上银行形式,子这种网上银行形式属于一种互联网形势下的虚拟银行,主要利用计算机技术以及网络技术为根据,这种网上银行方式在现代商业银行中的应用,为银行的交易以及社会群众提供了更加便利的条件。当然网络是把双刃剑,存在有利方面一定会包含不利因素,对于网上银行中收益的基础上,隐藏很多风险。结合我国现代商业银行网上银行发展以及存在风险,制定相关的优化策略。对于网上银行应用至今,包含很多质疑,需要根据其中的质疑,进一步进行完善,椭网上银行实现真正的意义。
一、商业银行网上银行存在的风险
商业银行在不断发展基础上,非常重视网上银行的完善。更好的促进网上银行发展能够很好的提高商业银行的发展收益,同时为商业银行在市场发展中提高竞争力,奠定坚实的发展基础。当然其中还存在一定问题需要完善,具体包含以下内容:
(一)网上银行交易安全
网上银行主要是通过计算机技术以及网络平台进行银行教育,其中存在一定的交易风险,其中主要教育风险包含两方面:首先是在社会发展与技术创新基础上,很多高智商犯罪行为对网上银行造成困扰,各种电脑黑客以及信息扒手等为网上银行发展埋下安全隐患。其次是很多网上银行客户经常受到各种网络虚假信息迷惑以及网络盗窃等导致自身信息泄露,资产受到侵犯,为网上银行发展造成一定阻碍。
1.网络窃贼的影响。所谓网络窃贼主要指的是根据网络形式进行高智商犯罪,利用黑客方式盗取网络信息,将网上银行的客户信息窃取之后危害银行客户权益,在科学技术发展的当下,这种行为越来越多,导致商业银行网上银行手段严重的影响。很多居心叵测的犯罪人员根据自身掌握的技术利用互联网形式盗取商业银行的信息,甚至对于企业类型的客户信息进行盗取,高价卖给竞争者,这样的事情屡见不鲜。据相关资料统计显示,我国咋2015年打击网络犯罪团伙达到120多起,其中包含很多网上银行欺诈以及黑客窃取数据行为,社会对于网络银行安全发展等方面越来越重视。网上银行中的很多黑客犯罪基本形式包含盗取客户信息,制造出银行假卡,在通过银行将资金取出等。
2.网络病毒的影响。网络发展基础上,为网上银行提供更多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带来很多的网络风险,因为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网上银行发展越来越成熟,对于传统商业银行形式具有很大的打击,同时网上银行在很多银行产品上进行增多,在此基础上,很多木马病毒等逐渐开始渗透到网上银行发展中。例如我们经常听说的福禄多病毒、蠕虫病毒、米开朗基罗病毒等,特别是网络病毒更新换代非常快,经常让人防守不及。这种网络病毒的侵害,导致网上银行的可信度受到影响,人们对于网络银行经常抱有怀疑的态度,这样基础下,导致网上银行发展缓慢。
3.客户保密意识不足。网上银行对于客户信息等管理非常严格,但是在实际网上银行交易中,客户对于自身银行信息资料防范意识不足,加之很多简易版的网上银行信息管理不当,为商业银行网上银行发展造成困扰。网上银行主要包含专业版以及大众版,这两种方式存在的根本区别在于安全性的高低。相比较来讲,专业版的商业银行网上银行需要客户亲自携带自身证件到银行开通网上银行,并且利用数字化形式将客户信息进行编辑,安全指数非常高。但是大众版的网上银行账号基本都是个人通过网络形式自动申请,安全指数比较低,信息防范等手段不够理想,这种现象的存在为网上银行发展造成影响。
(二)网上银行泡沫性风险
网络本身就处于一个虚拟状态中,所以在一定程度上需要结合其中的风险进行严格控制。并且网上银行虽然应用网路形式,但是并不是虚拟存在,在虚拟以及现实之间形成严重的泡沫风险。很多不够理性的客户轻易相信网络中的各种虚假信息,将银行信息等进行输出,因为网上银行存在一定的脆弱性,造成权益受到损害。再者很多网络虚拟数据的产生以及影响,导致网上银行泡沫经济风险加大。加之网上银行管理体系不够完善,监督手段等还需要进一步提升,所以很多时候不能及时对泡沫性危险进行控制。
二、改善商业银行网上银行风险对策
在进行网上银行风险对策制定过程中,需要结合网上银行风险进行深入分析,针对具体的网上银行经营完善需要,制定适当的网上银行风险防控对策。
(一)加大网上银行证书认证
不管是什么样的银行都需要证书作为证明,网上银行证书主要是为了证明网上银行的实用性,是网上银行身份的证明,并且能够为人们提供更加充实的安全感。在进行网上银行交易期间,需要进行网上银行身份验证,同时对于交易信息等进行加密处置,保证银行信息的安全。当下网上银行证书形式应用最广泛同时也是安全系数最高的为数值证书机制,我国根据数据证书的要求在网上银行中积极实施,为网上银行建立明确的身份。提供更加适合网上银行发展的稳定环境,同时提供更加全面的法律作为重要保障。
(二)加强客户信息防范意识
当下的网络发展中,网络风险无处不在,虽然国家一直在进行严格打击,但是还需要群众自身提高信息防范意识,这种双管齐下的方式才能更好的制造安全网络环境。很多简易版网上银行形式在网络中还没有彻底消失,利用账户以及密码就能够进入到网上银行中,需要提高对于网上银行假网址以及各种网络病毒的防范,提高安全意识基础上,银行客户能够正确进行互联网操作,提高自身信息的保密。例如银行客户需要对自己的银行信息好好保管,尽量不要将银行密码徐写在比较暴露的地方,尽量不要告诉任何人银行信息,对于一些不清晰或是突然提出来的网址等千万不要点开,网页上若是出现输入个人信息的网页一定不要输入。对于一些杀毒软件推荐的各种客户端等不要轻易安装,银行客户端一定要从正规网站下载,尽量不要在一些公共场所输入自己的信息。
(三)加强网上银行管理制度
加强网上银行的管理制度,增加对于网络虚假信息的打击力度,制定严格的网上银行管理法律,积极宣传银行信息安全意识。在银行提升信息管理手段的基础上,国家对于这方面也需要提高重视,加大对网络犯罪的打击,积极引进先进技术为商业银行网上银行发展奠定基础,提高银行防范风险的意识,利用高科技方式防止电脑黑客的入侵。同好网络辨识能力,能够第一时间发现网络病毒,并且制定安全防范系统,阻止信息病毒对网上银行的侵犯,结合社会以及银行等多方面展开网上银行管理,更好的为网上银行发展提供安全保障。
三、结语
综上所述,网上银行是商业银行使用信息技术的重要体现,但是其中存在的风险对网上银行起到非常严重的安全威胁,需要结合网上银行的具体风险制定相应的优化措施,为网上银行发展奠定安全基础,并且促进网上银行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超.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研究及对策[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11):114-118.
篇8
摘 要: 在信息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网络文学不断发展。随着快餐文化的强势来袭,网络热点IP改编已经成为一股热潮。文章从当代网络热点IP改编的现象中分析改编剧备受好评的原因,从网络文学的群众基础、文本和改编特色出发,总结归纳出网络IP影视的特点,并且针对当下改变难、改编未忠实原作、影视演员选定难等问题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 热点IP 影视改编 网络文学
一、网络热点IP再生产――影视改编
1.关于当下改编热点现象简评。
在现今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网络无处不在,成为大众文化消费的主要平台。网络文学作为一支主力军,很大程度上代替了纸质传媒,加之网络文学众多,题材宽泛,成本低,发展空间大,更是成为网络媒介下大众文化的重要聚集地。网络文学影视改编剧作为网络文学和影视二者结合的产儿,许多方面同时具备二者的优点,成为当下大众喜闻乐见的产品。
近年来的电视剧市场,网络热点IP剧霸屏态势依旧。从题材上分,大致分为青春校园小说,如《微微一笑很倾城》、《最好的我们》、《左耳》等,讲懵懂时期情窦初开的爱情;都市职场小说,如《最美的时光》、《杜拉拉升职记》等,讲如何在职场上摸爬滚打,步步高升;穿越小说,如《宫》、《步步惊心》、《太子妃升职记》,从现代穿越至古代,从古代穿越至现代,不一样的体验;言情小说,《何以笙箫默》、《杉杉来了》,现代职场爱情大戏,霸道总裁的恋爱之旅;宫斗小说,《甄执》、《美人心计》等,后宫女人之间的钩心斗角。种种现象表明,目前网络文学改编剧仍存在旺盛的生命力,在我国影视业熠熠生辉。
2.当下网络IP改变热的原因分析。
(1)网络文学时尚新颖,能够迎合受众口味,群众基础夯实。
网络如今进入千家万户,大家对纸质传媒的需求越来越少,相反,更多的青少年、大学生甚至一些中年人都采取便捷的网络阅读,在零碎的时间阅读,网络文学网站的众多更是为该文学的广泛传播提供了优势。绝大多数的网络创作并不是一气呵成的,而是作者的随写随发,许多是跟帖型。读者会在贴吧等网站发表或者留言自己的看法和对之后剧情的构想,可以根据读者的阅读经验时时更新创作观念。这样看来,网络文学的作者不仅仅是作者,还有读者。正如艾布拉姆斯文学四要素中提到的读者对于作品的再创造理论。这样,网络文学的群众基础就远远在传统文学之上。
除此之外,与小说相比,影视剧更加具有娱乐、时尚和大众气息,其审美特点和传播数段更容易吸引观众目光。改编热点IP受到欢迎,很大的原因在于网络文学本身。网络文学的作者更多的是业余爱好者,他们的写作素材来源于自己的真实生活,更易与受众产生共鸣。网络是普通人生活的另外一个空间,这个时代不缺有才华的人,只缺发现才华的眼睛。他们有感而写,情节都独具一新、惊心动魄,塑造人物形象生动,个性鲜明,语言自然活泼,符合当下潮流。由于他们的非职业作家身份,写作更可以不拘束于条条框框,更直观地捕捉到受众的喜好,符合现代人的审美,取材于生活。因此,近年来,影视热点IP改编剧收视率较高。
(2)文学网站新媒体的催化作用,促进网络小说改编产业化营销。
网络文学与影视业联姻,其中重要的推动力来自文学网站。起点中文网是国内第一家跻身于世界百强的原创文学门户网站,其曾在上海召开“原文学之旅”,创国内网络文学年会盛况,并且上海盛大网络曾多次向起点中文网增加投资。资本的投入,使起点中文网将许多优秀的作品成功改编为影视剧,形成一套完整的产业链条。例如一些与影视剧相关的手游、玩偶等衍生产业。而且主要的华语原创网站都走上了网络文学创作到网游再到影视制作的产业链发展模式,相互关联,协同发展,为网络文学改编影视剧提供了契机。
(3)网络文学题材宽泛,改善影视业“剧本荒”难题,新机遇出现。
好的故事情节,会让读者和观众耳目一新。我国影视业遇到瓶颈,问题主要来自内容。很多网友甚至嘲讽似地编出了中国大陆电视剧的老套剧情榜:男女主角相爱一定会有狠心使坏的婆婆、高富帅必定找了草根女、后宫钩心斗角、女主先弱后强,等等。好的剧本和创意是电视剧成功的灵魂之一。网络文学所拥有的数量庞大、题材广泛的素材库,从其中挑选出优质的文本改变了影视剧业的“剧本荒”问题,极大地改善了影视业原创力不足、选材重复、情节老套的现状,是对优质剧本内容的深刻挖掘、发现和推广的重要来源。
以青春纯爱偶像剧《微微一笑很倾城》为例。该剧根据顾漫同名小说改编而来。美女学霸贝微微,与学长肖奈在游戏中结为侠侣,在现实生活中相恋的故事。贝微微和肖奈在同一所大学的同一个学院,女主是大二系花,男主是即将毕业的大四校草。两个人的爱情与家室门第、社会地位等毫无瓜葛,一起在图书馆学习,一起组队打游戏,一起在食堂吃饭。没有传统剧中的堕胎、车祸、出国、恶婆婆情节,这样简单的爱情却让观众耳目一新。连情敌女二孟逸然的手段也只是羡慕嫉妒恨。整个故事都是校园爱情本来的模样,清新、自然、甜蜜、动人、欢乐,更让观众放松身心、缓解压力。此外,该剧与众不同的是加入了大量网游情节,以网络游戏作为剧情主要元素在国产剧中是较为少见的,也让大家看到了网游世界的美好的一面。
(4)网络文学高人气保证了影视改编的收视率。
收视率是决定一部影片价值的首要因素。信息时代,观众逐渐有了审美疲劳,对影视剧的要求越来越多。同时丰富的网络文学极大影响了人们的生活。知名作家或者网络所拥有的良好口碑和强大的读者群超人气为影视剧的收视率提供了保障。热播剧《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由唐七公子的同名小说改编而来,唐七公子以文风温暖清丽著称,她擅长用诙谐幽默的语言述说令人心伤的故事。《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开播不到一个月就爆红,网络播放量超过186亿,平均每天点击量为8.08亿,更有一天之间点击量猛增14亿的惊人成绩,创历史新高。唐七公子本人的微博粉丝也有115万多。网络文学的高人气为影视改编剧保驾护航。
二、网络热点IP影视改编的特点
1.明确市场受众需求,网络小说改编呈现个性化特色。
在新媒体迅速发展的今天,受众无时无刻不在接收各种信息。编剧、导演及影视制作商想让一部影视作品获得好的收视率,就必须发掘网络小说中的个性特色,并将之与受众需求进行对接。在网络小说改编为影视剧的过程中,一些主体发生了变化。首先,受众的身份由读者变成了观众,其次,传播媒体由网络变成了影视传媒,传播方式也由阅读变成了观看。目前,许多网络热点小说的改编,不仅是简单地将作品以影视动画的方式呈现,而且根据受众的个性需求和特点,对网络文学进行影视影视剧转化和改编,以不同媒体的协同创新对原作进行拓展深化,从而达到最佳影视效果。
2.重视音乐、特效等多媒体协同创新,影视业视听效果好。
将网络小说改编为影视剧,一定程度上将自身对原著内容、风格等重新定义,如果要更真实地还原小说的场景等就要做到多媒体协同创新。与网络小说相比,改编的影视剧视觉效果更佳。因此,能否通过声音、影像等方式将作品所蕴含的丰富内容艺术式地呈现给观众成为影视改编的关键。为了达到更好的改编效果,通常更加注重背景、音乐、服装、旁白等因素,拓展影视剧的艺术想象空间。影视改编的作品中,比较重视科技等多媒体加入的就是魔幻鬼神类的小说,如《花千骨》、《三生三世十里桃花》一类。《三生三世十里桃花》中故事发生地经历了多地转换,在凡间、仙界、妖族有多处情感纠葛,不仅有情感铺陈开来的场景需求,剧中还有荡气回肠的战争场景大戏,属于对美术有着极高要求的仙幻题材。除此之外,剧组在道具细节也是极尽所能,抚琴姿势、礼仪动作乃至桌上一碟小菜都做到精益求精,以求达到最好的视听效果。
3.改编热门IP题材多元化,改编方法多样化。
网络文学题材广泛,包括都市家庭、情感青春、偶像校园、历史穿越、悬疑魔幻、惊悚恐怖等。网络小说的多元题材为影视剧改编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近年来,成功的网络文学改编影视剧主要集中在以下几类:都市情感类,以都市生活为背景,以都市男女之间爱情纠葛为主线,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反映爱情心理和社会生活,如《失恋三十三天》、《何以笙箫默》等;家庭伦理剧,以家庭为单位,描写日常生活中的家庭成员中的矛盾冲突、感情变化等问题,《蜗居》、《婆婆来了》都是这一类的代表;历史古装剧,以某一历史时期的人物为叙事对象,包括历史正剧、历史古装剧、穿越剧,《芈月传》是其中的佼佼者;魔幻神话类,诸如《盗墓笔记》、《寻龙诀》等。
随着改编剧的增多,改编方法也有变化。完全符合原著的作品越来越少,更多的影视作品借用了原著的精神内涵,增添了许多新的人物,有些甚至为了获得收视率改编了故事情节。《花千骨》中的大结局与原著的大结局不符,也增添了一些反派角色更好地烘托主人公。历史剧《美人心计》也类似,在思想内涵和情节构建与原著相符,但在局部细节上如同再创作。
三、目前网络IP改编出现的问题
1.盲目追求经济效益,未做到忠实原作。
一些热点小说改编为电视剧之后会遭到许多观众的吐槽,原因之一是制作商在改编过程中盲目追求经济利益,使影视剧的剧情、场景、演员等与原作相差甚远,引发受众的心理落差。每一位观众的自身成长阅历、兴趣爱好、价值取向、文化心理等都有独特性,众口难调。但从影视剧和制作商的角度分析,则存在一些不足之处。网络小说在写的过程中很注重和读者的互动,或者许多情节和内容是网络作家和读共同的智慧结晶。但改编成影视剧之后,为了减少拍摄的额外支出,降低影视剧制作成本,对原版小说会做很多改变。改编缩小了原版著作的思想内涵和艺术精华。很多为了节约资金,都采用电脑合成等技术,虽然大大增强了影视的效果,但是未能实现和原版著作的接洽,甚至有的过于夸张,漏洞百出,穿帮镜头屡见不鲜。
2.为了降低版权成本,作者参与度低。
我国许多影视剧在改编过程中,一些场景、人物形象、情节经不起仔细推敲,对白和情节烦冗拖沓,语言风格脱离现实。有些影视剧似乎哗众取宠,集数很多,主题内容少,情节演进慢,尤其在一些后宫戏、穿越剧、魔幻剧中明显。先生曾经对改编有这样的见解,改编必须要求在不伤害原作主题思想和原有风格的原则下增添更多的动作形象,有时候通过扩大,有时候则通过稀释和填补。目前我国影视剧改编质量良莠不齐,改编思想文化与作者作品想要突出的内容有所差距,改编后的作品或多或少地受到制作商价值观的影响,带上了改编者的影子。应当将网络文学的作者作为改编主体之一,加以重视和利用,以保障改编剧本的文学性。
3.W络文学影视改编演员选定难。
演员是一部影视剧的担当和门面,演员阵容是否强大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该影视作品是否受欢迎。一部好的剧加上一个实力强大的演员阵容,必能使该剧火爆。网络文学本身就具有了超高的人气,拥有强大的粉丝团。读者对文学中设定的主人公形象有自己的理解和认识。读者在心中已经先入为主地描绘出了剧中的人物。改编为影视剧后,观众脑海中对小说中涉及的人物就会变成实实在在的演员,但演员一般很难符合读者心中所想。这就导致很多网络文学被改编为影视剧后,会受到读者的批评。
四、网络热点IP影视改编的趋势
1.提升网络作家对影视改编参与度。
对面对故事荒、编剧难的影视制作商来说,有改编潜力的好故事是关键。在华视影视签约江南、唐家三少之前,已经有众多网络文学改编影视剧的大项目宣布,D如万达影业、华谊兄弟、光线影业三家联手投资1.5亿拍摄根据《鬼吹灯》改编的《寻龙诀》,上影集团、欢瑞世纪、星皓电影、光线传媒则宣布了《盗墓笔记》的改编计划。各个影视商只是购买了IP版权,并未让网络作家参与其中,这样使改编剧和原版著作有较大差距。未来影视改编再创亮点,则需要网络作家参与其中。将自己写作时的所思所想运用到改编剧中。同时网络作家的参与,可以解决目前我国网络热点IP改编的一些问题,在选择演员、完善剧情方面,作家对作品能够提出更加深入的见解和建议,帮助影视还原文学。
2.努力遵循原著精神内核。
网络文学改编过程中,因为经济利益的关系,对原著删改较多,甚至有些则只是借用男女主的名字和主要情节,使观众感到突兀。影视改编,为了达到更好的效果,更好地呼应热点IP的广大读者和粉丝团,努力做到遵循原著精神内核。网络文学本身靠语言和事件推动故事情节,在改编的影视剧中加入了动作之后,情节应该更加紧凑和丰富。对于一些青春校园偶像小说,在改编过程中,要根据小说设定的人物进行演员、场景等的选择,贴近事实,不宜过于夸张。对于文本想要突出的人物性格和形象,除了演员演技外,情节塑造也是尤为重要的,要根据小说文本进行改编,更符合作者原本的写作意图,更好地突出小说和影视剧共同的思想内容和价值取向。
3.建立健全多媒体协同发展机制。
大数据时代下,多媒体协同发展是获得收益的保证。网络文学改编为影视作品,从文本到电视剧,从阅读到观看。除了网站网络文学的推广外,还可以借助传统纸质传媒推广。加之网络应用到我们生活方方面面,很多以改编影视剧为主题的手游也备受欢迎,如《花千骨》和它的同名手游,一起提高了影视剧的影响力。还有一些以影视作品人物形象为参照的服装、配饰、玩偶等文化衍生品也受到大众喜欢。在网络文学改编影视剧的同时,可以带动传统纸质传媒、动漫、游戏、服装等产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周平.试论当下网络文学影视改编中的问题[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2013(6):97-104.
[2]冯云超.关于网络文学影视改编潮流的思考[J].天中学刊,2013(10):62-64.
[3]王瑞.全媒体时代网络小说的影视改编特点及对策[J].北京印刷学院学报,2015(6):13-17.
项目名称:新媒体环境下小说改编剧的特点与趋势研究。
篇9
关键词:网络课程 问题 改进建议
一、引言
网络教学是高校信息化建设的重要一环,是建设高水平高校的必要条件。北京城市学院于2010年引进了由清华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开发的“网络教学综合平台”,主要是作为全日制本科生的补充教学手段,也就是在课堂教学之外为师生之间交流与互动搭建的教学平台。平台中包含了我校全部本科生和教师的用户数据,并定期更新每个学期的课程开设情况。我校于2010年、2012年、2013年、2015年和2016年分别启动网络课程建设立项项目,目前系统中的课程数量已超过6 000多门,部分课程已经在积极利用平台、开展教学互动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是网络课程在建设与实施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存在诸多问题需要解决。
二、W络课程建设与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一)对网络课程的定位不明确
网络课程是以网络为表现形式的某门学科的教学内容及实施教学活动的总和,它包括两个组成部分:按一定的教学目标、教学策略组织起来的教学内容和网络教学支撑环境。其中网络教学支撑环境特指支持网络教学的软件工具、教学资源以及在网络教学平台上实施的教学活动。网络课程具有交互性、共享性、开放性、协作性和自主性等基本特征。
网络课程不是简单的“书本搬家”“课堂搬家”,并非是课堂教学的机械移植,而是通过网络表现某门学科的教学内容和实施的教学活动的总和。所以,解决网络课程与课堂教学的关系,是网络课程定位中必须加以明确的。网络课程既是传统课堂教学的一个有机补充,也是实现个性化教学的重要平台,它不能完全代替传统课堂教学,但是也不是可有可无的教学摆设,更不是为了应对教育部门检查与评估的一个手段。
(二)教学资源的使用过于单一
当下网络课程的教学资源不够丰富,呈现方式比较单一,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主要是PPT课件、教案和讲稿的电子化和课程视频,没有充分利用网络教学的特点和多媒体教学的优势,缺乏教学活动设计,缺少图、文、声、像的综合运用和其他多方面交流形式。这种枯燥和单调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很难长时间集中精神,不能完全让学生保持高度渴求的学习状态,从而渐渐失去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教师授课经验和教学水平无法得到展现,最终导致网络课程的教学效果无法得到完全的实现。
(三)师生之间互动环节的效果有待提高
目前,很多网络课程师生之间的互动效果较差甚至缺乏互动。网络课程是一种模拟教学,师生之间不能面对面的交流与沟通,所以学生无法像课堂教学那样能得到教师的及时指导和答疑,学生课下自主学习,也不能和其他学生进行相互交流和探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不能解决的问题或对某一知识点有疑问时,缺少一个快速解决的平台。虽然可以在网络课程的答疑讨论专区留言或者通过电子邮件寻求教师和学生的帮助,但都有滞后性,甚至根本得不到解决。
(四)网络课程日常维护管理和后续更新不及时
网络课程的建设不是一劳永逸的事情,而是一个长期、反复、不断更新的过程,因此网络课程需要持续的管理与维护,才能保证它的有效运行。然而很多网络课程一旦制作完成投入使用,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持续使用,后续更新速度跟不上。教学大纲和教学进度表没有及时修订,视频的录制大大滞后于现实,维护与更新的不及时,造成网络教学的效果大打折扣。
三、改进建议
(一)充分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
网络课程建设与实施的各个环节,都离不开教师的积极参与,因此,要建设优质的网络课程,首先要解决的就是充分调动教师的热情和主观能动性。加大教师的网络技术培训力度,创造机会让教师深刻理解网络课程的概念,消除教师对新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的陌生感,让教师积极参与到网络课程的设计、建设和实施中来。
(二)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建设理念
网络课程的教学设计要突出网络学习的特点,强调从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出发,方便学生自主学习。充分考虑学习对象的基础知识水平和对新知识的认知、接受能力,因材施教,深入浅出地将理论知识以简单易学的方式传授给学生。作业内容的设计要帮助学生消化吸收新知识,突出重点和难点,让学生能够“少而精,拿到手”,采用灵活多样的考核方式,可以是传统的闭卷,也可以是开卷、大作业和课程论文等方式。
网络课程的教学内容要体现新颖性、实用性,以弥补教材内容的滞后性和课程设置不合理等薄弱环节,起到进一步深化理论知识、拓展学生知识面和视野的作用。所以,网络课程需要重新组织原有教材内容,可以采用模块式设计,分模块讲解,同时将各个模块之间的联系突出出来。模块式的教学内容编排方式既适应了学生的知识基础和认知结构,也符合学生的思维方式和学习习惯,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获取信息、分析信息,解决问题和交流合作的能力。
(三)促使教学资源多样化
网络课程中,应提供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料,全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和视野,从而提高网络课程的教学质量。
1.使用集文字、图片、动画和声音于一体的多媒体课件授课,实现图、文、声、像的综合运用,这是最重要的教学资源之一。
2.可以给学生提供课程简介、教学大纲、教学进度表,让学生对本门课程从宏观的角度进行整体把握,让学生清楚地了解本门课程的重点、难点的分布,提前做好学习准备。
3.布置合理的作业库和试卷库,让学生一边学习,一边练习,确保他们理解、掌握新知识,从而实现网络课程的教学目标和培养目标。
4.给学生指明网络课程所使用的教材、参考教材及文献,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了解本行业、本部门内的前沿知识以及国内外的最新理论和实践等。
5.可以将教师的教案、讲稿等提供给学生,让他们利用课余时间巩固消化知识,从教学的角度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
6.可以将网络课程的教学内容制作成光盘,这样既可以减少网络传输的负担,又可以降低学生的学习成本。
7.网络课程的教学资源应该丰富多样,既有传统课堂教学的书本,又有现代高新技术下的多媒体的使用。
(四)模拟真实的教学情境
教师授课的视频多是独自坐在摄像机面前,没有学生的配合,没有黑板的板书,缺乏生动的教学情境。实际上授课视频最好在真实的课堂教学环境中录制,也就是说要模拟真实的教学情境。这样,学生通过网络在不同时间和不同地点上课时,可以把自己想象成录像中学生的一员,仿佛置身于真实的课堂一样,紧紧跟随教师的讲课进度,积极主动的思考,并且回答教师所提出的问题。教学情境生动有趣,富有变化,学生时时刻刻能够保持注意力,可以使教学效果达到最优状态。
(五)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
师生之间能就学习问题进行交流与互动是网络课程强大的生命力,网络学习突出强调学习的自主性,学生不可避免地遇到学习困难,目前网络课程中师生之间互动的平台主要是答疑讨论专区、电子邮件等方式。可是由于教师平日工作比较繁忙,投入到网络课程中的时间和精力有限,可能造成学生的疑问不能及时解答,电子邮件不能及时回复等问题,给学习带来很大的困扰。我校的做法是每周固定一个时间、一个地点安排师生见面,面对面的交流;成立专家团队检查督促教师及时为学生的答疑解惑,将其作为评价与考核网络课程的一个重要指标,从而让网络课堂真正地活跃起来。
(六)强化对网络课程的维护管理与更新
网络课程在管理过程中遇到最棘手的问题就是服务器的安全性和稳定性问题,一方面提高服务器的性能,提高后期管理的效率,需要专业技术人员从网络技术等方面开发出更适用于教师教、学生学的先进的网络教学技术平台。另一方面要进一步加强对网络课程更新换代,课件视频更新录制,并且模拟真实的教学情境。在教材改版后,由于理论知识发生较大变化,要及时更新教学大纲和教学进度表,让学生清楚了解本课程的重点与难点,方便学生的学习,使网络课程发挥最大的教学效果,充分实现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与沟通。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优质的网络课程建设与实施是一个相当复杂的系统工程。虽然通过具有较高科研水平与教学经验的主讲教师和掌握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的媒体设计与制作研发人员的共同努力,可以较充分地发挥网络课程的教学效率,提高网络教学质量,但是在网络课程建设与实施过程中还存在许多问题,值得我们研究和反思。针对这些问题,要不断地总结、分析并着手解决,加大人、财、物的投入力度,努力开发高水平的网络课程,实现网络教学效益的最大化。Z
参考文献:
[1]祝小兵.网络课程概念与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J].开放教育研究,2004,(5).
[2]张贵英,张先杰.网络课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8,(7).
作者简介:
篇10
关键词:人际交往;媒介传播;文化传输
网络以窗口的形式为我们呈现社会变迁,世界万象,这一直是我们的共识。在《孤独的狂欢》这本书中,作者一直把数字时代和“赛柏空间”作为连体加以阐释,而自始至终都未对“赛柏空间”作出明确的定义。在此,我权且把它理解为一种意识化的虚拟环境,一种潮流性的诱导环境,而我们都有可能存在于这个环境,同时又有可能淹没于此。于是,怎样寻找自身的生存际遇成为我们不得不关注的话题。
虚拟的现实,真实的自我
按照李普曼的观点,他所提出的“象征性现实”,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拟态环境正是当下网络带给我们的现实状态。当我们面对眼前这个连着网络的机器时,我们可以与世界上任何一个人交流,知道世界任何一个角落的时事,不管他与你有没有关系。我们看到的只是一个被放大或缩小的世界,我们甚至无需再去寻找真实,因为我们的生活已变得如此便利。正如作者所说,现代技术为我们“包办着一个被我们误认为是世界的世界”,所以,我们才“安坐了享受”。我们总是这样坚持着,因为有了依靠,我们抬头就可以望到窗外,便能见到所以为的一切。而事实却证明,原来浅陋是如此轻而易举。
当我们与电视或电脑对峙的过程,单向传播或虚拟的双向传播打破了传统人际交往模式,虽在一定程度上开拓了人们的视野,但却丧失了传播最初的宗旨:交流。信息网络发展至今,人们已经尝试了很多交流联系的方式,网络也为我们开辟了很多途径,而人们最为乐意的仍是最简单的,毫无技术性的面对面交流。因为,真实是人性最本质的追求,而“人际传播在本质上来说是个人之间相互交换精神内容的活动”【1】,也许,像如此真实的精神内容的奢求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已难以实现,我们在“赛柏空间”的浪潮中无法后退,唯能继续前行。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要随着现实一起“马赛克”,在虚拟世界里保持真实自我才是避免沉溺的必由之路。吴伯凡提出“自我依靠”是“赛柏空间”的典型追求,简而言之便是要保持独立。只有一个独立完整的人才有可能实现与其他个体的交流,因为要获得真正的交往,我们必须从人群中抽身出来,与孤独为伴,与自己为伴。
媒介与舆论,谁为主导
之前我们提到了人与人交往方式的变革,而充当这个变革桥梁的便是为大众所熟知的“媒介”。数字时代,媒介为受众提供了大量的信息,而这些信息便构成了拟态环境的全部。另外,从某种意义上讲,媒介本身就是讯息,这就可以理解为什么在专制社会中媒介可以成为唯一有影响力的权力控制工具了。曾经的同质化的媒介改造道路塑造了一个强权的传播媒介,但现在毕竟不再是强权社会,专制媒介将成为永远的过去式。
传播上有“热媒介”与“凉媒介”之分,吴伯凡认为,“热媒介”就是供人看热闹的媒介,比如电视,而“凉媒介”就是供人看门道的媒介,比如网络化的个人电脑。在这里,作者充分肯定了网络作为大众媒介所发挥的作用,但他的“热闹”与“门道”之说却有失偏颇。这一点在他的另一表述中也可窥见一斑,电视真的如作者所说将“寿终正寝”么?毫无疑问,这是不可能的。网络为我们提供的是未曾过滤过的信息,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网络低俗化的运行,当信息海洋泛滥成灾时,我们所谓的港口,也不过只是一个噩梦而已。而对于这一点,电视则显示出了它的相对优势。电视提供给大众的都是经过删选审核过的信息,这个媒介除了起到桥梁作用,更充当了净化器,在鱼龙混杂、信息泛滥的今天,它仍有着不可代替的生命力,因为“赛柏空间”并不是要塑造一个混沌的世界,在这个境域里,传统的媒介仍为它保持着一份真实的色彩。
当然,客观上讲,媒介在我们的生活中也只能作为中间力量,而无法成为主导因素。因为“新闻媒介并没有随心所欲地为大众设置议程的力量”。【2】在人权意识觉醒的今天,大众不再是“被牵着走”的一代了,而今我们必须重视的是大众舆论。郭庆光把舆论定义为一种社会控制的机制,便可以看出大众舆论在这个“赛柏空间”的地位了。可以这样说,无论我们进入到什么时代,什么空间,大众传播的媒介都是为人而服务的,真正引领媒介发展的是人们的舆论方向,一种媒介能否在不断变化的新时空,新世界里获得继续存在的机会,便要看它是如何对待大众舆论的了。
源头活水,不变的法则
20世纪后期,由于“地球村”的建立,各个国家之间交流变得尤为便捷,每个国家都试图对外输出自身的文化,于是有关“新世界信息秩序”论争日趋白热化。各个国家力图把承载着民族文化的信息传送到世界各地,争得在“赛柏空间”里的一席之位。吴伯凡在阐述美国“嬉皮士”文化时这样讲到:文化之水必须是流水。这是一个毫无争议的定论,尤其在现在我们所处的虚拟空间中。他说,一个人的使命就是要捍卫他的自由与文化,把这上升到一个国家,同样如此,国家要获得生机,必须坚守自己的文化内蕴,更重要的是创造属于这个民族的活水文化。而现在,我们更多是要用网络的方式讨论文化,从文化的角度来思考网络。
要说的是,吴伯凡在《孤独的狂欢》这一书中,均以美国文化为例,大加赞扬年轻的美国是如何创造互联网,如何在“赛柏空间”里畅游等。我们不否认这些文化值得我们参考,但仅是参考,不是借鉴。美国作为一个“孩子”,在数字时代充分发挥着自己的优势,挑战,创造。但网络不是属于一个国家的,“赛柏空间”里不仅仅是美国,作者把他的描述对象限定在一个国家,对于已具世界性的网络来说算是一种缺漏吧。作者在书中提到的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阴阳”说,但仅以此作为一种侧证,并未对中国于网络时代的生存与发展问题做出相应的思考,于受众来讲便萌生了一种价值缺失感。
那么,作为一个积聚了千年文化的国家来说,我们应如何在新的环境里续写锦绣篇章呢?我们前面提到的源头活水同样适用于此。我们拥有着五千年的厚重历史,难道就可以恃之无惧?现在是将来的历史,如果我们只是追溯和挖掘古人为我们留下的文化,那么即将成为历史的现在又将留给后人什么呢?无可厚非,我们要获得持久的生存,必须创造属于当代的精神文明成果,只有崭新的文化才充实“赛柏空间”,才是国家文化生存的根基。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