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保障的作用范文

时间:2023-12-15 17:53:5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法治保障的作用,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法治保障的作用

篇1

关键词:社会正义法治法治保障

一、正义的基本内容

(一)古代中国的传统学说中的正义界定

有学者指出,在中国古代的众多经史子集中,从未出现过正义这个名词,从而该词无论从中国哲学史还是伦理学史中都未获得过某个定义式的范畴。但是笔者认为,由于中国古代社会无论从国家统治还是学术领域内都被儒家思想所占据,那么应该说有关正义的思想可以从仁与礼这组概念中获取。

先秦儒家实行以仁和礼为基石的狭义正义观念。因为从儒家的视角看来,君臣之间,父子之间,人与人之间都具有一定的身份上的差异化格式型伦理关系,也就是所谓的“贵贱有序,长幼有差,贫富轻重皆有称者也。”

在仁、礼和正义这三者关系中,也呈现出一种倒等腰三角形的样式。礼作为一种外在约束规范,旨在为正义提供制度保证;而仁作为一个人的道德准则,其在内心起到激励作用

我们认为,中国古代社会中传统意义上的正义观,可以解释为:在不平等的起点下,社会中的每一个成员的平等权利与普遍自由不予认可,只有部分人才能获取所有职位的可能。

总之,在的语境下,正义这一价值判断无论以基本模式或者道德标准来说都是历史下的产物、生活中灵动。如果不考虑经济基础、具体风俗、文化、地域,那么就不正当、不客观了;我们需要“理解万岁”。

(二)西方视野下的正义内容

1.美德意义下的正义观

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这对师徒对于正义理论的阐述对后世包括近现代西方政治体制产生了不可估计的影响。

柏拉图对在他的《理想国》中对正义下了这么一个定义:“正义就是做应当做的事。”在这里,正义被理解成为了个人行为符合道德的要求。每一个人都需要按照道德所指示的,诚实地完成社会所赋予其的角色定位,以及完成社会所交付的任务。

亚里士多德在《尼科马克伦理学》中首次提出了“校正正义”与“分配正义”。他认为,关乎于正义,实际上就是分配正义,涉及物品的分配方式。他的这一观点直至今日,还在被法哲学、法理学学界所关心与讨论。

2.新自由主义视角下的正义观

二战后新自由主义的旗帜性人物,约翰·罗尔斯的不朽著作《正义论》是现代语境下对正义理论的最佳的一个注脚。在其中,在无知之幕下的两大正义原则是其著作中最大的亮点:第一个原则,每个人对于所有人所拥有的最广泛平等的基本自由体系相容的类似自由体系都应有一种平等的权利。第二个原则,社会和经济的不平等应这样安排,使它们:在与正义的储存原则一致的情况下,适合于最少受惠者的最大利益;并且依系于在机会公平平等的条件下职务和地位向所有人开放。虽然对于无知之幕还有诸多争议,但是其把自由、平等等价值要素加入正义理念中综合考虑,已经为社会提供了一个崭新的平台。根据其展开的逻辑顺延下去,正义就是社会的制度安排与权利、义务和权力、责任等实现契合式的吻合,达到一种每一个人都希翼的合理状态。

二、实现社会正义的途径

实现社会正义,通过法律这一外在规范主要有两个要素需要重视:立法正义和司法正义。在这里,立法正义是司法正义的基础,司法正义是立法正义的逻辑结果。

(一)立法正义

实现社会正义第一要素就是在法秩序中体现正义价值。亚里士多德在政治学中提出:法治应当包括两重含义,已成立的法获得普遍服从,而大家所服从的法又应该本身是制定的良好的法。

1.立法的客观基础

法律作为社会的上层建筑中的一部分,不可能仅是公民主观上的自源自发的,而需要在经济发展中找寻依据。法律的正义,立法的正当性,合理性理所应当要从物质生产状况、客观条件中解释。由此,我们可以产生出需求理论。只有当法律的形式和内容符合人们的需要,对于现实有了符合人民期待的回应时,法律才具有了正义价值。无论从中国古代所提出的法律应当顺应自然、符合人伦,还是耶林所谓的“法与当时一个民族所达到的文明程序相适应”,抑或是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所提出的需要层次理论,都体现出人民之间不同需求间的融合是法的正义价值的追求。

2.一般性与特殊性的统一

法律在社会的运行过程中,由于价值标准的不断变化,法律也应当有相应的调适,那么在这一过程中,有两组关系就容易发生矛盾、对立和冲突。法律是需要给与公民以稳定的预期;但是社会的不断发展,不断变化中,法律的样式、理念、规则的变动成为一种必然,那么这两者的存在使得正义价值的实现成为了一句空谈。此时,我们应当使得两者相互统一起来。

法律的绝对温度容易导致社会制约度的下降,从而失去法规范本身所应具备的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

在制定法律方面,我们认为应该保持一种开放的视野,以一种动态的、关系化的思维来面对问题,在立法维度上,一种具体和妥协式的方式就能体现出法的刚性与灵活性的有机结合,那么这样的立法才是完美的,也体现出正义价值,正如科恩所说“生活需要法律具有两种适相矛盾的本质,即稳定性或确定性和灵活性;需要前者,以使人的事业不致被疑虑和不确定所损害;需要后者,以免生活受过去的束缚。”

(二)司法正义

法律的正义价值并不仅仅形式上的被体现于立法中,展现在法律中的条文中,法律规定再好,如果不能得到恰当的适用,也无法实现正义,而只能是美丽的纸上宣言;更实质地要体现在现实生活中的法律的适用中。法的正义价值需要在以人为主体和以法为客体的联动中表现出来,价值的实现在乎于主体,在乎于客体,更在乎于主客体之间的关系上,那么法律实现正义等价值就是体现其根本属性的最佳方式。

虽然法律的严格适用是司法本体意义之所在,机械地重复法言法语被认为法官成为了法律的工具,在康德眼中,人是目的而不是手段,所以如果一味地只知道严格适用法律,而不知变通,那么就忽略了众多法条下所隐藏的立法者的初衷和精神,那么就有了法条教条主义的嫌疑了;究其深层原因,现实中的权利义务分配并不像法条中规定的那么一清二白;我们需要运用主观能动性,适用衡平等方法使得立法之本意体现出来,毕竟法律究其本质还是为了保护公民的合法权利的。

以上仅就实现社会正义的两

条路径展开论述,不一而足;毕竟方式途径的选择仅是工具,其目的仅就为了实质之实现——社会正义之实现,公民权利之保障。

三、我国的法治理念

(一)现代西方法治的基本内涵

1.在强制权力所及的范围内,一切物和行为必须依法而为。将此准则限制在行政行为中,那就是政府必须在立法所授权的范围内从事立法者所规定的行为。

2.政府在行政管理过程中必须有限制的,非自由裁量权的规则或标准。在此制度下,法治作为一种制度安排是客观的、非政治化的,其标明了一种立场,无论包括何种核心内容,其标准也是必须被不偏不倚地被执行。

3.行政以外的他种制衡要素对于关系政府行为合法性或合宪性的准立法行为进行裁决。在英美或大陆法系中,出于社会均衡的考虑下,对于政府之恶的判决是所有国家必须在立法中明确规定的,因为政府的单方独大可能是对整个社会、所有公民的一种欺凌。

4.法律的平等性对待所有主体。由于政府的权力强大于所有公民之集合,在适用法律中不免会有特权的可能,那么保持平等性的主体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我国对现代西方法治思想的理解

1.凸显个人权利观

法治化的进展,不仅需要良法的存在,而更为重要的是对于法理念的人文关怀和权利导向。正如亚里士多德所言:“要是城邦订立了平民法制,而公民却缺乏平民情绪,这终究是不行的。”这也就是说,政府的积极倡导下,需要公民意识,更准确地说是公民对于法律,法治,等基础性范畴的内在支持,并且在行为中予以体现。

2.主体参与意识

由于中国传统文化熏陶下宗法等级色彩不仅在个人之间,在国家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内部也不免带有了一丝印记。公民本性中的个人欲望的发展才使得社会因素的发展。个体生命自由无视,身份差序格局的存在,地位的不平等诸如此类的因素导致了国家本位思维的强化,公民内心对于参与国家管理意识的诉求的惨淡。

3.多重意义下的综合观念

法治主要包括诸多下位子价值:民主、自由、平等、人权、理性、文明、秩序、效益与合法性的完美结合。社会生活中所涉及的基本要素和主流环节君在法律的规范调整中,法律的根基在于对民主、人权的保护,使其能够对于社会、经济与公民共同有机统一的进展。国家权力不超越法律,反而在法律下位中规范地运行,国民利益或社会整体利益被非法剥夺,能够得到及时、充分的赔偿与补偿。

四、社会正义的实现之于我国法治保障的作用

社会正义的实现是我国法治建设的实质核心,没有了正义,也就谈不上我国的国家性质了。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毕达哥拉斯认为,人类的社会一定要公正,没有了公正,不仅秩序破坏,这也是最大的恶。

(一)社会正义乃是法治国家的本质需求

一个民族的精神价值的向往与追求往往体现在公正的实现。“如果没有公平,就不会有效率,也不会有稳定。一个既无效率,又不稳定的社会,定然是一个不依法治国的。”正如《礼记·礼运》中描述的大同社会实质上就是一个正义实现的场景。提出的社会蓝图不正是我们现在所追求的目标远景:务使天下共享,有天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保暖。

(二)社会正义是法治保障的基本价值要求

我国在改革开放的三十余年间诞生了从未有过的奇迹,这是属于我国全体人民的,不过这当中也孕育了不少突出的危机,收入分配过大等矛盾已经有影响我国继续经济发展的趋势了,那么实施法治不仅有利于在法律的界限内解决矛盾,使其稳定地消散于无形之中;而且从宏观意义上说,法治是实现社会正义的主要载体,也是社会规范中最要重要的机制。

综上所述,实现社会正义对于我国法治保障的作用不仅涉及理论,而且对于我国实践也有着莫大的作用。学界关于此类的研究探讨不胜枚举,但是如果能在提出可行性建议的同时,对于具体措施的可操作性再深入一步,那么将会有着更为显著的影响。

注释:

黄克剑.正、义与正义——中西人文价值趣求之一辩.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2).

荀子·富国.

夏勇.中国民权哲学.三联书店.2004年版.第153-158页.

[德]魏德士.法理学.法律出版社.2007年版.第155页,第156页.

[美]罗尔斯.正义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年版.第292页.

高兆明.制度正义论.上海文艺出版社.2001年版.第31页.

高鸿钧,贺卫方,高道蕴.美国学者论中国法律传统.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第217页.

周文华.论法的正义价值.知识产权出版社.2008年版.第168页.

[英]W·韦德.英国行政法.法学译丛.1992(3).第19-24页.

[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政治学.商务印书馆.1965年版.第275页.

杨心宇.法理学导论.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381-383页.

[美]约翰·密尔.论自由.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第53页.

吕世伦,张学超.以人为本与社会主义法治——一种法哲学上的阐释.中国法理学论坛/朱景文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45-48页.

张文显.二十世纪西方法哲学思潮研究.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第532页.

宋一.和谐的实现机制与启示.惠州学院学报.2007(1).

周培元.公平是和谐社会的基石.发展研究.2005(6).

齐鹏.关于和谐哲学建构的思考.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4).

参考文献:

[1][德]拉德布鲁赫.法哲学.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

[2]张文显主编.法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3]郭道辉.法理学精义.湖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4]杨仁寿.法学方法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5]何志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研究综述.西安社会科学.2009(12).

[6]鞠桂萍.民生问题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问题的研究.象牙塔内.2010().

篇2

住房公积金作为在职职工单位和个人长期缴存的住房储金,是住房分配货币化、社会化和法制化的主要形式。扬州市实施住房公积金制度以后,不仅促进了城镇住房建设,改善了城镇居民住房条件,还切实解决了职工购房资金不足的困难。

早在1996年,扬州市被列为全国88个实施国家安居工程的试点城市。市委、市政府为解决市区中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决定开发建设翠岗新村和连运小区两个万人住宅区。住房公积金对两个安居工程小区的开发建设起到了关键作用:一是通过借贷公积金迅速启动了工程开工;二是职工享受了公积金的低息贷款,增强了职工的支付能力。近年来,扬州市住房公积金支取和放贷的重点仍然是支持中低收入家庭购买经济适用住房。此外,累计提供廉租房建设资金7600多万元。

2009年10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七个部门联合发出了《关于利用住房公积金贷款支持保障性住房建设试点工作的实施意见》。2011年1月,国务院又出台了新“国八条”,无疑是中央政府对进一步提高住房公积金使用效率,拓宽保障性住房建设资金来源,稳定房地产市场和推进实现“住有所居”目标的一项重要举措。

二、发挥住房公积金对保障性住房建设的支撑作用

1.确保支取、留足备付、防范风险

住房公积金作为职工个人缴存和职工所在单位为职工缴存的长期住房储金,两者均归职工个人所有。因此,住房公积金贷款的风险防范是各级公积金管理机构一项重要职责。第一,要切实维护缴存职工的合法权益,首先保证职工的购建房支取、贷款和留足备付准备金。第二,要明确资金使用方向,确保资金安全,禁止无偿调拨使用。一是各级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要对保障性住房贷款项目进行贷前调查、贷中审查、贷后管理。二是要设立贷款监管专项账户,及时掌握项目贷款的使用方向、资金回笼情况,对贷款流动资金实行全程流动管理。三是落实抵押项目,严格程序评审,并提交市住房公积金管理委员会审议后,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当然,地方政府作为项目贷款批准人,也该承担贷款本息按时偿还的监督责任。

2.盘活沉淀公积金、支持保障房建设

篇3

关键词:早期综合保健服务 儿童生长 智力发育

有研究发现,0~3岁婴幼儿是儿童发展过程中最关键的阶段,期间大脑发展迅速,利于充分挖掘潜能,因此婴幼儿健康问题受到更多家长关注,此阶段给予儿童科学的环境刺激有利于促进儿童后期全面发展[1]。目前大多数儿童家长并未充分认识到儿童早期保健服务的重要性,缺乏儿童保健知识认知,引起儿童在早期阶段接受保健服务效果欠佳、不利于促进婴幼儿生长、智力发育,因此早期探寻经济、有效的保健服务措施,受到临床重视[2]。许津莉[3]认为,常规保健服务的重点是口头宣讲育儿知识、常规体检等,忽视个体差异性、疗效单一。基于上述背景,2019年1-12月收治足月健康新生儿40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早期综合保健服务对儿童生长与智力发育的作用,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选取2019年1-12月足月健康新生儿40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200例。观察组男108例,女92例;日龄34~45 d,平均(39.08±2.54)d;出生时体重2 890~3 520 g,平均(3 210.41±254.35)g。对照组男110例,女90例;日龄35~46 d,平均(39.28±2.65)d;出生时体重2 880~3 510 g,平均(3 201.54±254.59)g。两组新生儿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1)婴幼儿均是足月产、健康儿童;(2)均接受母乳喂养;(3)体征平稳;(4)家长签署知情同意书;(5)本研究经伦理委员会批准。

排除标准:(1)出生时有产伤、宫内窘迫、缺氧缺血性脑病;(2)多胎妊娠、先天性遗传代谢病;(3)伴心血管疾病;(4)出生后影响体格发育、智力发育的高危因素;(5)中途退出研究。

方法:⑴对照组给予常规保健服务:定期带婴幼儿到医院行健康检查,监测体格发育、提供常规喂养指导。⑵观察组在常规保健服务基础上增加早期综合保健服务:(1)制定保健计划:构建婴幼儿健康档案,综合评估体格发育、智力发育及营养情况等,结合实际、制定对症保健方案,每月集中1次授课,主要对象是家长或监护人,定期发放教育手册、确保家长能正确认识保健服务必要性。(2)育儿指导:重点向家长讲解早期运动、开放教育的重要性,指导其计划性开展抚触、被动体操练习等,根据儿童年龄段,提供认知、想象力、注意力及记忆力等方面训练,通过图像卡片、玩具及互动游戏等形式,训练婴幼儿手功能、社交能力及语言能力,增强儿童综合能力。(3)喂养指导:积极宣传母乳喂养优势,以婴幼儿年龄段、目前营养状况为基点,合理指导母乳喂养,合理添加钙剂、辅食及维生素等,待完全断奶后,予以牛奶补充维生素,重点宣教佝偻病、湿疹及营养不良等疾病,定期实行疾病筛查,告知定期预防接种的重要性,待乳牙萌出、重视口腔清洁,避免形成龋齿。(4)随访指导:首次结束保健干预后,记录家长联系方式、家庭住址等,持续随访6个月,每周进行1次电话随访、每月进行2次上门随访,调查婴幼儿发育情况,了解家长制定保健方案的程度、提供对症指导。

观察指标:(1)生长发育情况:测评两组新生儿6个月龄及12个月龄的身长及头围。(2)临床指标:两组新生儿6个月龄及12个月龄时参考Bayley编制的贝利婴幼儿发展量表[4],涉及运动发育情况(参考运动发育量表-PDI)、智力发育情况(参考智力发展量表(MDI),涉及121个项目,5等级评分法,非常优秀≥130分,优秀120~129分,中上110~119分,中等90~109分,中下80~89分,临床状态70~79分,得分越高越好。(3)家长满意度:查阅文献、结合实际,制定“满意度调查问卷”,涉及服务态度、专科操作等,总分100分,满意≥85分,一般61~84分,未满意≤60分,满意率=(满意+一般)/总例数×100%。

统计学处理:数据应用spss 22.0软件处理;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两组婴幼儿生长发育情况及临床指标比较:观察组6个月龄及12个月龄的身长、头围、MDI及PDI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婴幼儿生长发育情况及临床指标比较(±s)

两组婴幼儿家长满意度比较:观察组家长满意110例,一般满意88例,不满意2例;对照组满意104例,一般满意87例,不满意9例。观察组家长满意率为99.00%(198/200),高于对照组的95.50%(191/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讨论既往研究发现,影响婴幼儿成长的不利因素是非正常、缺乏规则的生活方式[5],对促进婴幼儿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其重点是将婴幼儿脑部机能激活、增强全面发展,因此刘钊[6]认为,早期给予对症保健服务尤为重要。经调查研究发现,常规保健服务的重点是定期检查、定期接种等,忽视体格发育、智力发育对儿童产生的不利影响,临床应用受限。

有研究报道,早期综合保健服务能促进婴幼儿生长发育是指稳定环境中、满足儿童营养及健康需求[7],切实实行发展刺激、情感支持等,促进婴幼儿心理、身体早期生长发育,分析原因发现,此阶段机体神经元、脑细胞的联系快速形成,具有可塑性强、不可替代等优势,因此婴幼儿时期实行保健服务能明显增加大脑神经元突触数量,配合适当关爱、训练、启蒙及充足营养能充分发挥婴幼儿潜能,提高智力、体格发育水平[8]。其次,早期综合保健服务能培养婴幼儿形成良好习惯、气质,增强其社会适应、交往能力及认知能力,结合实际、制定针对性保健方案,涉及育儿指导、喂养指导及随访指导等,其中育儿指导通过各项训练促进婴幼儿脑部功能、身心全面发展,增强家长婴幼儿间的亲密接触,喂养指导能预防发生营养性疾病,提高家长对喂养知识的正确理解,借助补充维生素、及时添加辅食等形式,满足机体营养需求,促进身高、头围均衡增长,促进智力发育,疗效确切,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本研究结果提示,观察组新生儿6个月龄及12个月龄的身长、头围、MDI及PDI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家长满意率也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文结果与王金燕等[9]文献结果接近。因此早期综合保健服务能促进婴幼儿心理、行为健康发展,通过早期抚触可兴奋婴幼儿迷走神经、促进胃泌素分泌,改善胃肠道蠕动、利于机体合成代谢,促进体格发育,为儿童后期的全面发展建立良好开端。

综上所述,足月新生儿行早期综合保健服务能促进生长发育、智力发育,保护婴幼儿不受威胁,结合情感互动、提高儿童生长发育水平,具临床可借鉴性。

参考文献

[1]陈小林.分析儿童保健护理系统管理在儿童早期生长发育中的作用[J].中国农村卫生,2020,12(12):53.

[2]李小艳,张丽,刘锦蕾.儿童保健干预促进婴幼儿早期生长智力及运动发育的作用分析[J].山西医药杂志,2020,49(4):382-384.

[3]许津莉,郭华贤,袁二伟,等.儿童保健干预对婴幼儿早期生长、智力及运动发育的影响[J].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2019,38(8):3736-3740.

[4]葛育文.分析儿童保健综合服务对婴幼儿正常生长发育的影响[J].名医,2019,9(3):45.

[5]侯晓玲.儿童保健系统管理在儿童早期生长发育中的作用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2018,16(36):182-183.

[6]刘钊,袁丽娜,董豆豆.儿童保健护理系统管理在儿童早期生长发育中的作用[J].首都食品与医药,2018,25(18):86.

[7]祝秀芳,胡秀香.分析儿童保健系统管理在儿童早期生长发育中的作用[J].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35(2):80-83.

篇4

作为近期目标,中国行政法在最近两三个五年计划内应做的三件事是:为保障行政法制的统一、协调和促进行政法治的全面实施,制定行政法的基本法-《行政程序法》;为实现依法行政,保障行政有法可依,尽快完成各行政领域急需、急用法律的立、改、废任务;为全面实现行政法治,保障行政的公开、公正、公平,研究和设计行政执法和对行政行为司法审查的整体改革方案。

由于种种客观的和主观的原因,中国行政法在20世纪发展很慢,贡献很小,没有能对中国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发挥其应该和可能发挥的作用。虽然在本世纪最后20年,中国行政法开始意识到自己的历史使命,建立起了自己的体系架构,振奋起了自己的精神,立志有所作为,决心要为经历了无数磨难的中国人民做点实事,但其刚刚进入角色,本世纪就要结束了。

21世纪即将来临,在新的世纪,中国行政法的任务显然将是艰巨的:过去一个世纪的欠账要还,新的日趋频繁、日趋激烈的挑战要面对。新世纪行政法这千头万绪的工作,这悠悠万事,何者为大,何者为始呢?

我认为,21世纪中国行政法的任务,大者有三,始者亦有三。大者为长远目标,或曰中长期任务,始者为近期目标,或曰最近两三个五年计划内应做的事。“作为长远目标,中国行政法在21世纪应做的三件大事是:为保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长期良性运行营造一种法治秩序环境;为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塑造一个法治政府;为最大限度地实现人权创造一种法治保障机制。作为近期目标,中国行政法在最近两三个五年计划内应做的三件事是:为保障行政法制的统一、协调和促进行政法治的全面实施,制定行政法的基本法-《行政程序法》;为实现依法行政,保障行政有法可依,尽快完成各行政领域(特别是文化、新闻、出版等领域)急需、急用法律的立、改、废任务;为全面实现行政法治,保障行政的公开、公正、公平,研究和设计行政执法和对行政行为司法审查的整体改革方案。

就三件大事而言,自然不是行政法一个部门法能单独解决的任务,但行政法对之能发挥的作用是其他部门法不可替代的。第一件大事:为市场经济营造法治秩序环境。市场经济的法治秩序涉及四个领域:其一是经济组织相互关系的领域,其二是经济组织内部关系的领域,其三是国际领域,其四是经济组织与政府的关系领域。第一个领域需要物权法、合同法、反不正当竞争法、反垄断法等民商法、经济法发挥作用。第二个领域需要公司法、企业法、劳动法等部门法发挥作用。第三个领域需要国际经济法、涉外经济法等部门法发挥作用。第四个领域显然必须依靠行政法发挥作用。没有健全完善的行政法,政府与经济组织的关系就会失序、失衡,从而导致市场经济要么死,要么乱。

第二件大事:为民主政治塑造法治政府。民主政府运作需要三个重要条件:其一是要有一个有效行使最高国家权力的国家权力机关;其二是要有一个独立、公正行使国家司法权的国家司法系统;其三是要有一个以法治代替人治的政府。第一、二个条件主要依靠宪法、选举法和相应组织法去成就,第三个条件显然需要行政法来创造。没有行政法,政府行为没有法律规范,政府权力没有控制和制约,其侵权行为不承担法律责任,民主政治就只能徒具形式而无实质内容。第三件大事:为实现人权创造法治保障机制。人权保障需要三项基础,其一是经济繁荣,其二是政治民主,其三是法制完善。这三项都离不开行政法,都需要行政法创造的自由、参与、救济机制予以保障,自由是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发展的前提,参与是人权的根基,救济是人权的最后保障。没有行政法,就不可能建立起完善的自由、参与、救济机制;没有自由、参与、救济机制,人权就只能是政府的恩赐:政府想给你就给你,想给你多少就给你多少;政府要不高兴,人权的获得和实现恐怕就很困难了。

篇5

一、强化法治保障,构建法治经济社会秩序

1.构建法治经济秩序。围绕全市重大发展战略的推进实施,依法保障各类市场主体的合法权益。加强市场监管与服务,深入开展建筑市场、燃气供应市场等专项整治活动,依法打击违法违规行为。大力推进社会诚信体系建设。加快建设以道德为支撑、法律为保障的信用制度。积极推进依法治企、诚信经营工作。不断推进企业依法管理、诚信经营的内在动力和实际能力。加强诚信建设,完善失信惩戒机制,大力推进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保障职工合法权益,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2.创新社会管理。建立健全“部门主导、社会协调、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管理体系。强化特殊人群管理、公共安全监督管理、“两新”组织建设以及网络虚拟社会管理控制,进一步引导社会组织和公民依法理性表达诉求,规范社会行为,着力运用法治方式解决各种矛盾。进一步健全依法调解矛盾的工作机制,充分发挥行政调解在依法化解矛盾纠纷的重要作用。加强劳动争议、物业纠纷、征地拆迁等重点矛盾纠纷的调解工作。

二、推进科学决策,提升行政效能

3.提高依法决策水平。坚持依法决策,重大工程项目建设和重大政策出台,必须切实遵循征求群众意见、专家论证、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各项程序。完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制度,将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作为推出改革举措、作出重大项目决策的必经程序,促进稳评工作科学化、规范化、常态化,并建立决策跟踪评价和责任追究制度。

4.提升行政效能。深化行政执法规范化建设,加快理顺行政执法体制。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把可以让县(区)实施的行政执法权力下放给县(区)住建主管部门。推动建筑市场、燃气供应等领域的综合行政执法取得新进展。推行行政执法信息化,促进说理执法、执法事项提示、行政监管劝勉、轻微问题告诫、重大案件回访等执法方式制度化。全面推行行政执法评议,强化对行政执法行为的监督。根据市委市政府要求,积极推进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工作。

三、推进法治文化,增强法治意识

5.提升法治意识和能力。认真组织学习党的十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一系列新论述,准确把握更加注重发挥法治在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中重要作用的新要求,努力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法深化改革、推进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的能力。实施党委(组)中心组定期学法制度、领导干部述职述廉述法述学制度。党委(组)中心组每年集中学法不少于2次。充分发挥市委党建手机报、手机党校等载体作用。推进企事业单位经营管理人员、外来务工人员等重点对象的学法用法,努力增强全系统学法尊法守法用法意识。拓展法制宣传教育形式、阵地和载体,根据市委市政府部署,继续抓好“12.4”法制宣传日、“法治宣传月”等活动。认真做好“六五”普法规划中期迎检工作。

6.大力推进法治文化阵地建设。鼓励基层各类文艺骨干和积极分子参与法治文化作品的创作。推动建设不同类型、不同特色、不同规模的法治展板、法治画廊等法治文化宣传阵地。充分运用系统各单位网页等现代传播手段,努力打造技术先进、传输快捷、覆盖广泛的法治文化传播平台。积极推进公园、居民小区法治文化永久性阵地载体建设。

四、实施法治惠民,让群众共享法治成果

篇6

关键词:法治社会;法治观念;全民构建;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5)-08-00-01

所谓法治社会,就是社会公民和社会组织把宪法和法律作为行为规范。从总体来看,应包含以下几个层面:一是法治的理论价值和精神文化层面,包括法律权威、法治价值、法治精神、法治意识、法治理论、法治信仰、法治文化等。这是法治社会的精神支柱和理论基础。二是法治的制度体系和运行体制,包括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和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这是法治社会的制度支撑和运行机制。三是法治的行为活动和实践运行,包括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等。这是法治社会实践方式和实现途径。

一、构建法治社会的重大意义

首先,构建法治社会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必要条件 。和谐社会的建设是以自由、平等、民主、法治为基础的,其主要内容之一就是培育全体公民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行为。和谐社会必然是民主社会、法治社会,而且只有在一个崇尚民主、奉行法治的社会,才能称得上真正意义的和谐社会。法治是使社会管理摆脱随意性、盲目性、以及特权的干扰,是形成有序与和谐状态的必然要求,以此保障和促进经济、政治和文化和谐发展与社会全面进步。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由法治保障的有序社会、民主社会,和谐社会的公平、公正是由法治来保障。总而言之,法治社会与和谐社会互为因果,相辅相成。

其次,构建法治社会是规范社会秩序的必然要求。良好的社会秩序,是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发展的基础和前提,是国家长治久安、百姓安居乐业的重要标志。法治具有稳定性、连续性和权威性,对化解社会矛盾和维护社会稳定具有基础性、长远性作用。就法治社会而言,现代社会治理既是政府向社会提供公共服务并依法对有关社会事务进行规范和调节的过程,也是社会自我服务并依据法律和道德进行自我规范和调节的过程。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必须依靠法治来统筹社会力量、平衡社会利益、调节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

再次,构建法治社会是维护群众合法权益的根本途径。对于人民群众来讲,法治社会是权利和责任的统一体。一方面,人民群众必须自觉知法信法守法,把遵守法律作为自己一切行为的基本要求,养成遵守法律、依法办事的强烈意识和良好习惯。另一方面,人民群众能够通过法律规定的途径,通过有序的公众参与和民主形式,表达自己的意愿、意见、建议,并能够被有效地吸纳到国家立法和政府决策之中。构建法治社会,不仅有利于推动全民守法,而且有助于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大力推进法治社会建设,在推动全民守法的同时更好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保证人民群众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

二、构建法治社会必须依靠全民参与

(一)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契机,培育公民法治信仰和精神。首先,要围绕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结合“六五”普法规划实施,组织开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法制宣传教育主题活动,使法治文化阵地覆盖社会的各个方面。其次,要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四德工程”建设,强化规则意识,倡导契约精神,弘扬公序良俗,引导人们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再次,要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弘扬中华传统美德,使其成为涵养社会主义道德和法治精神的重要源泉,成为塑造法治文化的根本支撑,努力推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法制宣传教育实现社会全覆盖。

篇7

    律师起源于司法活动,历史上最早的“律师”是古希腊雅典城邦国家的“雄辩家”和古罗马的“辩护士”,一直到罗马帝国时期建立律师制度,律师的身份才正式确立。10如今律师作为现代社会中的一种职业,在国家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领域发挥着独特的作用。律师作为法律专家,为委托人提供法律帮助,使公民及社会组织能够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免受不法侵害(包括公权力的侵害),以实现公民权利对国家权力的制约与平衡。

    虽然律师不是国家机构的正式公职人员,但是法律却赋予了其重要职责。美国是西方文明史中第一个规定享有律师权利的国家,“在美国刑事诉讼制度中,律师、公诉人和辩护律师是核心人物”,“美国最高法院规定不论被告人支付律师费用的能力如何,只要被告人没有被提供律师帮助,他就不能因有罪判决而被监禁”。德国规定,律师是独立的司法人员。法国《关于改革司法上的一些专门职业的法律》中规定,律师是以使诉讼程序与司法活动得以完满进行的法律工作者之一。由这些规定可见,律师是确保公平审判所必需的对许多被告人其他权利的必要保护。

    律师作用的有效发挥,直接影响着该国的文明发展水平和法治发达程度。中国正在朝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目标迈进,为发挥律师作用提供了可靠的政治保障。中国正在进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为律师作用的发挥奠定了坚实的经济基石。在一个法治国家里,法律影响着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哪里有法制建设,哪里就会有律师的足迹。

篇8

1、围绕一个中心,服务振兴发展。在县委政府正确领导下,围绕县委政府中心工作,履行好司法行政各项职能,把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引向深入,为加快发展转型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法治保障。

2、发挥两大作用,促进法治进程和社会稳定。一是发挥法律教育人、塑造人的作用,培育法律文化,做好六五普法关键一年的工作,提高全民法律意识、依法维权意识,促进社会法治进程。二是发挥法律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功能作用,开展好对律师等法律服务机构的管理,增强服务功能,为加快发展、转型发展提供优质高效法律服务。

3、抓好三项建设,促进司法行政工作上新台阶。一是抓住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机会,抓好司法局业务用房建设,树立好我县司法行政工作硬件建设新里程碑。二是抓好司法所硬件建设,在现有基础上,继续加强对基层司法所基础设施投入,改善办公条件,年内力争消除“无房所”现象。三是抓好司法行政队伍建设,积极稳妥地推进司法所管理改革。加大对薄弱所的指导帮带力度和司法所工作人员培训力度,全面提高司法所规范化建设水平。配齐配强人民调解中心人员队伍,安排到乡镇,扎实开展工作,促进司法行政工作与时俱进发展,为党的十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提供有力组织保障。

4、提升四大服务水平,创造人民满意工作。①提升司法行政工作水平,塑造素质过硬的司法行政队伍,以队伍建设促工作业绩提升。②提升法律服务水平,服务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提升法律服务工作的整体成效,大力拓展法律服务市场。引导法律服务工作重点聚集到为振兴发展上来。③提升参与和谐社会建设水平,为党的十提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及和谐社会建设提供法制保障。④提升社区矫正和安置帮教水平,依法对社区矫正对象加强教育,结合社区矫正人员自身罪刑有针对性进行法律知识学习,把对社区矫正人员的矫正工作与帮扶工作相结合,引导推动社区矫正人员创业。对安置帮教对象积极开展法制教育和帮扶,将安置帮教对象特殊群体塑造成融入社会,做遵纪守法的公民。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5、谱写好五篇文章,促进司法行政工作与时俱进发展。①强化特殊人群管理,写好特殊文章。积极探讨安置帮教对象、社区矫正对象管理工作体制机制,做好特殊人群管理,促进社会和谐稳定。②关爱弱势群体,写好援助文章。为社会弱势群体提供及时高效法律援助,在不断畅通和优化法律援助“绿色通道”的同时,继续加大对法律援助制度的宣传力度,不断扩大法律援助的社会影响力,努力提高广大人民群众对于法律援助工作的认知度,牢固树立依法求助、依法维权的观念,积极维护社会弱势群体合法权益。③服务群众,促进振兴发展,写好满意文章。明年司法行政工作始终要把群众满意与否当作新年工作出发点和立足点,促进经济、社会、法治全面发展。④服务中心彰显特色,写好服务文章,紧紧围绕“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这个中心,全力做好司法行政工作。做到政府重点工作部署到哪里,司法行政的法制宣传、法律服务和法律保障工作就做到哪里。⑤服务社会管理创新,写好参与文章。充分发挥“大宣传”“大调解”“大帮教”“大服务”机制在体制创新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服务社会管理创新。

篇9

当前,黔南正处于爬坡过坎、攻坚转型的关键时期,要实施好开放型后发赶超、创新型驱动、“一圈两翼”区域发展“三大战略”,推动黔南后发赶超、同步小康,必须以只争朝夕的精神和善作善成的作风,认真落实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和省委十一届五次全会重要精神,全面推进依法治州,更好发挥法治的引领和规范作用,为改革发展稳定提供法治保障。

在牢牢把握正确方向上下功夫。依法治州朝着什么方向推进,是根本原则问题。如果方向错了,就会误入歧途。要教育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各级党委(党组)领导班子、领导干部不为噪音杂音所扰,不为错误思潮所惑,进一步增强道路自信、制度自信、理论自信,牢牢把握社会主义法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把党的领导贯彻到依法治国全过程和各方面;牢牢把握党的领导必须依靠社会主义法治,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依宪执政和依法执政,切实做到领导立法,保证执法,支持司法,带头守法。

在着力完善法制建设上下功夫。充分发挥民族自治州的立法作用,突出黔南实际,坚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健全立法程序,创新立法方法,修改完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加强重点领域地方立法,制订修改全面深化改革、推动经济发展、完善社会治理、保障人民生活、推进文化繁荣、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等领域的法规规章,杜绝部门利益法制化。

在深入推进依法行政上下功夫。各级政府是行政执法主体。以提高依法行政能力为着力点,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实行行政执法权力清单制度,加快建设职能科学、权责法定、执法严明、公开公正、廉洁高效、守法诚信的法治政府。推进依法决策,建立重大决策终身责任追究制度和责任倒查机制。改革行政执法体制,推进政务公开,推进城市管理、食品卫生等领域综合执法,提高执法和服务水平。

在维护社会公正上下功夫。司法公正对社会公正具有重要引领作用,司法不公对社会公正具有致命破坏作用。加快司法体制改革,完善司法机关的机构设置、职权划分,逐步建立一套权责明确、相互配合、相互制约、高效运转的司法体制。支持国家权力机关、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依照宪法和法律独立负责、协调一致地开展工作。牢固树立司法权威,规范司法行为,加强对司法活动的监督,筑牢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高度重视涉及教育、医疗、就业、社保、住房等民生领域的执法和案件审理,依法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

篇10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在新时代东北振兴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和视察重要指示精神。以营造高效便捷的政务环境、平等保护的法治环境为主线,充分发挥司法行政职能作用,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为民营企业发展提供坚实法治保障、营造良好法治环境、提供高品质法律服务,推动全市企业高质量发展。

二、工作原则

坚持依法规范,实现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相统一;坚持包容审慎,做到教育引导与处罚强制相结合;坚持预防为主,以主动服务降低企业法律风险;坚持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司法,加强对执法司法行为的监督管理;激发各类社会主体参与公共法律服务的积极性;坚持改革创新、统筹协调的基本原则,充分发挥司法行政机关职能作用,为优化营商环境提供坚实法治保障和优质法律服务。

三、工作目标及主要内容

(一)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公共法律服务中心、站、室全面建成,实现“前台统一受理,后台分流转办”,降低民营企业寻求法律服务成本,统筹推进三级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建设良性运行。

(二)完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立覆盖全时空全业务的法律服务网络。整合律师、公证、法律援助、人民调解、司法鉴定等法律服务资源向线上延伸。加快推进“我爱”APP之公共法律服务网络平台功能,推广线上法治服务。

(三)基本形成覆盖城乡、便捷高效、均等普惠的现代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加大政府购买法律服务力度,调动法律市场主体参与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积极性,大力引导法律市场主体参与公益性法律服务,组建专门法律服务团队,开展免费法治体检,为民营企业提供法律咨询服务。

(四)深入推进公证事项证明材料清单改革。组织审定《省公证事项证明材料清单》,强化部门衔接,实现信息共享。制定25类公证事项办事指南、办理流程图及证明材料清单,对于法律关系简单、事实清楚、无争议的公证事项,在申请材料齐全、真实,符合法定受理条件,全部实现办理公证“最多跑一次”,最大限度方便群众。

(五)加快推进“互联网+公证”服务新模式,提高公证服务信息化水平。积极推行线上预约办理业务,推广使用“我爱”APP之公证预约功能,通过扫描二维码即可进入公证预约办理模块,进行网上预约办理业务。

由于省市目前尚未出台关于推广电子公证书、在线电子证据保全保管、债权文书网上赋予强制执行效力、海外远程视频公证服务等相关政策措施,我市暂不能实现,待省市出台文件后同步落实。

(六)在我市相关执法部门建立包容审慎监管执法“四张清单”制度,主要是指不予处罚事项清单、从轻处罚事项清单、减轻处罚事项清单和免予行政强制事项清单。具有行政处罚(强制)权的各行政执法部门是该“四张清单”的实施主体。具体内容为:不予处罚清单包括违法行为轻微并及时纠正,没有造成危害后果的;违法行为在二年内未发现的。从轻从罚包括如实陈述违法行为、主动减轻违法行为后果的。减轻处罚包括及时中止违法行为、配合行政机关有重大立功的。免予行政强制包括违法行为情节显著轻微没有社会危害的。

1、由各执法部门在依据省(中)直各行政执法部门、市人民政府各行政执法部门依法编制的清单基础上,要结合自身职责及我市实际情况,认真履行程序进行编制“四张清单”。并将所编制的“四张清单”向社会公示。同时形成本单位具体的工作方案。

2、各执法部门在确定具体的四张清单的基础上开展行政执法工作。同时要结合上级有关政策的变化建立健全包容审慎执法的动态更新机制。

3、各执法部门要将工作成果与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和健全完善行政裁量权基准制度等工作结合起来,整合资源、协同发力、统筹推进。

四、保障机制

(一)强化组织领导。市直各行政执法部门主要领导牵头负责全面推行包容审慎监管执法“四张清单”制度工作,分管领导具体负责,明确本部门、本系统制度建设的承办机构,建立本部门、本系统制度施行的配套机制,确保工作取得实效。

(二)梳理行政执法事项。市直各行政执法部门应当根据法律法规进行全面梳理行政处罚、行政强制事项和权力清单,综合考量违法行为的事实、性质、情节、危害后果,统一行政执法标准。

(三)编制“四张清单”。依据省(中)直各行政执法部门、市人民政府各行政执法部门依法编制的清单,市直各执法单位要结合自身职责及我市实际情况,认真履行程序进行编制“四张清单”。

(四)公示清单内容。按照“谁编制、谁公示”的原则,市直各行政执法部门于2021年5月底前完成“四张清单”编制工作,并在政府(部门)网站、政务新媒体、政务(办事)大厅公示栏、服务窗口等平台向社会公示。

(五)实行清单备案。编制工作结束后,市直各行政执法部门应当分别将“四张清单”向依法治市办备案。

(六)贯彻执行清单。市直各行政执法部门要建立健全包容审慎监管执法“四张清单”动态更新机制,结合法律法规和规章的立改废,及时更新清单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