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再生资源现状范文
时间:2023-12-15 17:53:5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可再生资源现状,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可再生能源;可持续发展;环境现状
资源是人类在地球上赖以生存的必要保证。人类为了满足日益高涨的生活需求,不断地加强对资源开发利用的强度,甚至采用了掠夺式的开发手段。资源的枯竭已经使人类的生存面临着严重的威胁。如何合理地开发和利用资源已经是人类必须认真对待的一个重要而迫切的问题。进入21世纪,人类所面临的最大挑战是如何实现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中国目前正在实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第十二个五年计划,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和谐社会的新阶段,向21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目标迈进,但面对我国严峻的资源现状,如何实现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已经成为确保我国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以及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和和谐社会的关键。
因此,如何选择一种更加合理、健康、节能的生活方式和社会经济发展模式,用尽量少的资源消耗去获得更为丰富多样的社会需求满足,并且从体制建设上保障可再生资源综合利用,已经成为我们必须面对和解决的现实问题。
废弃物资源在物质性能上的可再生性,是其可再生利用的根本。利用循环再生原料是人类社会工业技术进步的结果,也是保证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保持资源循环利用的必要手段和发展循环经济的内在要求。循环经济理念是在科学发展观的基本思想指导下,为促进环境保护和资源合理利用而发展起来的,其核心就是资源的循环利用。
因此,对于可再生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应从循环经济的角度去认识,不但要认识到可再生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还要对可再生资源开发与利用具体方法有足够的了解,做到从根本上提高可再生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成效,满足可再生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实际需求。
二、环境可再生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
从环境可再生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的过程来看,可再生资源主要是对废弃物资的循环和再利用,不但实现了节约的目标,也发挥了废弃物资的重要作用,实现了废弃物资变废为宝的目的。因此,从提高经济发展质量,满足环境保护要求的角度出发,环境可再生资源开发与利用是十分必要的,其必要性和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环境可再生资源开发与利用是提高物资利用率的必要手段
在生产生活中,废弃物资的产生是不可避免的,考虑到物资的自身特点,有些物资虽然处于废弃状态,但是具有一定的回收和再利用价值,只要加以正确的开发和回收,并辅以一定的科技手段,就会将废弃物资进行回收利用,提高其利用率。所以,对于废弃物资而言,可再生资源开发与利用是提高物资利用率的必要手段,对废弃物资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1.2 环境可再生资源开发与利用是满足循环经济发展的必要措施
通过环境可再生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废旧物资找到了合理利用的方式,不但减少了物资重新生产的成本,也对现有的资源进行了综合利用,实现了物资的循环利用。所以,从目前环境可再生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来看,出于提高循环经济发展质量的目的,环境可在生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满足循环经济发展的必要措施和重要方法。
1.3 环境可再生资源开发与利用对降低经济发展成本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可再生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总体物资成本得到了有效降低,不但满足了经济发展的现实需要,还减少了环境的污染和能源的消耗。因此,对于环境可再生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而言,其意义在于有效降低经济发展的成本,降低环境污染,提高经济发展质量,为此,应对环境可再生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的意义有正确认识。
三、环境可再生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具体方式分析
考虑到环境可再生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在环境可再生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过程中,应对可再生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的方式有足够的了解,并根据可再生资源的特点,制定具体的开发与利用方式,提高可再生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质量,满足可再生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要求。目前来看环境可再生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1 做好物资回收工作
从目前环境可再生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来看,主要都集中在废旧物资的回收和再利用上。在这一过程中,要想取得可再生资源开发和利用的预期效果,就要从物资回收环节入手,严格执行物资回收程序,加强废旧物资的回收工作,将废旧物资按照种类进行回收,减少开发与利用的难度,提高开发与利用的质量,满足开发与利用的实际需要。
1.2 细分资源的种类
在对环境可再生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过程中,为了减少开发与利用的难度,提高开发与利用的综合效果,需要对资源的种类进行细分,按照可再生资源的类别做好分类工作,促进可再生资源开发与利用质量的提高。为此,在环境可再生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中,应将资源的分类当做重要工作之一,制定具体的回收种类划分标准,提高回收的准确率。
1.3 注重高科技手段的引进
为了保证环境可再生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取得积极效果,应根据实际开发与利用过程,引进高科技手段,提高可再生资源的开发效果,使一些重要原料和成分能够从废旧物资中提取出来,满足可再生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的需要。从目前环境可再生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来看,高科技手段的引进是十分必要的,对提高可再生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质量有着重要意义。
1.4 注重实效性
从目前环境可再生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来看,在实际过程中应制定具体的工作目标,以追求实效性为主要目的,完善可再生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手段,提高开发与利用的整体效果,注重整个开发与利用过程的实效性,使整个可再生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取得积极效果。为此,应根据环境可再生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制定具体的实效性目标,促进可再生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取得积极效果。
结束语
综合上述,在循环经济发展思路的指导下,从提高环境保护效果和经济发展质量的角度出发,做好环境可再生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为此,必须认真分析环境可再生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必要性,并对具体做法有全面的了解,促进环境可再生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取得积极效果。
参考文献:
篇2
中图分类号: F 323. 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91(2012)04(a)-0000-00
1、低碳经济及环保资源内涵
低碳经济是新时期为促进社会持续发展的新型经济发展模式,通过全球性合作可形成市场调节与政策引导双向机制,促进节能减排、环保技术的科学创新应用,提升传统资源应用效率,并推动各类风能、太阳能、氢能、生物质等环保能源的科学、广泛应用,逐步降低GDP单位碳排放量,创建低碳环保新型生活方式与环境。低碳经济发展包含显著优势特征,首先体现在全球性,其产生于全球气候变暖主体背景下,因此全球中任何国家均不能进行低碳经济的独立建设发展。同时低碳经济还具有主动性,其发展需要国家政府政策的科学引导,通过主动干预营造安全保障,而不能仅依靠市场调节发展手段。另外,低碳经济还呈现出了技术性特征,其实质通过各类减排节能高新环保技术的推广与应用实现了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双重科学目标。环保资源主要以新材料、新技术为基础,令传统可再生能源实现现代化的利用开发,进而实现环保、节能、低碳与持续利用的优质效果。
2、低碳视角下利用环保资源必要性及发展现状
2、1环保资源利用必要性
低碳经济是环保资源利用发展的挑战与机遇,其低污染、低能耗、低排放的经济发展模式是人类社会的重大进步,由我国提出低碳经济发展目标到明确增长GDP碳排放指标,目前我们已逐步进入低碳经济时期,令能源结构实现了优化调整,环保资源的应用比例持续上升,并为再生能源经济产业的科学发展带来了广泛的发展机遇与前所未有的挑战。我国地大物博的基本国情决定,各类资源能源相对较为贫乏,需要依据外调手段补给,伴随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较多区域面临着巨大资源缺口,并受到环境因素等各方压力的影响,为给持续经济增长提供可靠、优质且大量的资源支柱,就必须继续寻找清洁、环保资源,方可实现可持续的全面发展。
2、2环保资源发展利用现状
新型环保资源与可再生能源具有广泛的应用范畴,并伴随各类能源的研究发现呈现继续扩大趋势。例如在利用生物质能源层面,最初只是利用直接燃烧薪材、秸秆等农作物进行直接燃烧进而获取煤炭传统能源,而当前随着各类新技术的发展,农作物的剩余燃烧能力持续提升,并可转化其为化工优质原料。环保、可再生资源、能源产业的最初起步相对较晚,但发展却较为迅猛,其核心主要通过制度、技术的创新及转变发展观,最大化降低温室气体的大范围排放,抑制全球温室效应,并促进社会经济的清洁与持续发展。另外在开发可再生、环保资源层面也体现了自主研究能力持续提升的发展趋势,在一些领域则体现了先进发展水平,例如地热能、风能、生物质能源在制造业、建筑业中实现了广泛应用,并涌现了大量节能产品,打造出一批规模化、高技术含量的高新技术企业。
3、低碳视角下资源利用环保策略
3、1 加块推进环保资源技术设备的商业化与本地化发展,完善构建环保政策体系
环保资源技术设备的本地化发展将成为全面推进地方经济建设的新生力量,同时可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并创设更多利润价值,地方生产的环保资源产品可推向海外市场,降低能源生产成本,并提升综合生产水平及效益,因此我们应大力推进环保资源设备技术的商业化、本地化发展。同时为促进低碳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应完善构建环保资源、再生能源科学政策体系,发展初期由于各类新产品、新技术政府推广目标与价格承受力间包含较大差异,因而往往政府会借助政策建设推进环保产业发展。实践经验证明,政府的有效激励与全面支持是加快推进环保资源、可再生能源快速发展的核心关键,因此应围绕低碳经济目标构建完善配套机制与政策,例如创设定价机制、目标机制、补偿及选择机制,进而构建切实可行的环保资源、再生能源发展政策体系。
3、2专业化创建管理机构、强化宏观调控,明确管理职责
为提升环保资源利用效益,在低碳经济视域下应专业化创建管理机构,强化政府宏观调控职能,明确各机构管理职责。同时环保资源建设中应尽量简化实践方式,便于环保产业投资人与开发商顺利进入市场,开展投资建设并推进环保资源研发、推广、应用的快速、稳定与高效。另外我们可通过政府机构的积极干预创建以环保资源、可再生能源为导向的产业发展地位,对可再生低碳能源、新型环保资源产业发展出台一系列可吸引广泛投资、税收与产出补贴的科学政策,将民间闲置资本广泛引向环保再生能源建设发展产业中,进而有效解决建立主导产业需要的投资与积累资本问题。另外还应采取一系列补贴消费与宣传活动对消费者展开科学有效的观念引导,逐步培育良好的需求环保再生资源市场。宣传阶段中可借助广播、电视、报纸媒介,资源信息广泛的网络系统平台、各色宣传资料、深入社区、单位现场培训等多样化形式打造有效舆论引导,并结合补贴消费令消费者在选择环保再生资源时承受较传统高污染、不可再生化石能源低出许多的代价与成本,进而体现高能效、低能耗的应用优质效果。再者我们应立足地方区域发展特征、现实状况广泛积极的借鉴吸收国外先进产业发展建设经验,深化环保再生资源产业国际合作交流,以共赢互利为原则,积极调动全球环保资源,弥补我国在产业化建设与环保可再生资源层面存在的差距问题。
4、结语
总之,基于低碳视角,针对低碳经济发展与环保资源开发建设重要内涵,开发利用环保可再生资源的科学必要性,我们只有明晰我国发展利用环保资源现状制定切实可行的环保发展建设思路、策略,才能全面激发环保可再生资源的优势效能,令其实现大规模产业化发展,并创设显著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牛丽贤,张寿庭.低碳经济背景下中国可再生能源发展对策研究[J].改革与战略,
2010(9).
篇3
近几年我国大力发展基础设施,城镇建设现代化建设加速,建筑行业发展迅速。虽然可持续发展的提出已经有几年的时间,但是就目前很多地区实施的并不是很理想,都在重复着先污染、后治理的套路,建筑行业也不例外。生态建筑没有很好的融入建筑设计中,主要是建筑人员可持续发展观念淡薄,建筑物整体性观念不强,能源消耗过大,尤其是不可再生能源的消耗。因此,我国生态建筑方面现状不容乐观,急需将生态建筑融入到建筑设计中。
2生态建筑融入建筑设计
生态建筑理论的提出是在20世纪中期,但当时并没有一个完整的体系。所以生态建筑是一种新型的建筑模式,也是新型的设计理念,其理念跟传统的建筑模式不同,生态建筑是以大自然为基本,尊重环境为前提下,以可持续发展为理论的建筑模型。先如今,我国还处于一个快速发展的阶段,建筑行业也极不稳定,在能源危机和经济发展的双重选择下,建筑业必然要改革,如能有效的将生态建筑融入建筑设计中是可持续发展的重大体现。在建筑设计融入生态建筑应从以下几方面考虑:2.1可持续发展观意识的加强对于建筑设计人员加强可持续发展观意识,在建筑设计中积极应用生态建筑,从而减少对大自然的影响,减少建筑能源的消耗,充分利用可再生资源。要想可持续发展真正落实到实践当中,还需要建筑业所有人员的配合。增加设计人员的可持续发展,让建筑从开始就与环境相谐调。2.2与生态环境谐调建筑设计应与环境相适应、相谐调,要充分考虑建筑物周围的环境因素,尽量结合环境来设计,不影响自然的发展。同时利用周围的可再生资源,减少对稀有能源的依赖。例如,例如采光设计[2]。采光设计需要设计合格的门窗尺寸和建筑物的结构,让建筑室内有适当的光线。充分利用自然采光,减少照明灯具的使用,就能减少电能等不可再生能源的使用。建筑设计与生态环境协调,首先以建筑周围环境为基础进行一体化设计,其次在不破坏自然资源的基础上实现建筑结构与环境一体化。2.3应用高技术设计利用高技术手段来解决生态问题是应用高技术设计的目的,尤其是建筑材料和建筑物理结构方面的应用。例如,太阳能的利用,在建筑物的设计中,应考虑应用太阳能烧水、供暖、供电等问题。这样就能有效的减少煤炭、天然气和空调的使用,不仅节约了不可再生资源,还减少了废弃废物对环境的污染。2.4室内外绿色化生态建筑与大自然相协调,建筑物室内外应绿色化。在室外绿色化不仅能美化环境,还能调节环境。但不能为了绿化一味的多植草木,应因地制宜,减少草木的浪费。在室内绿色化,通过精心的设计,将绿色植物引入室内,净化空气。
3结论
篇4
关键词:建筑施工技术建筑能耗能耗形式
伴随着建筑行业的高速发展,建筑行业已逐渐发展为一个主要的能源消耗产业。在当前全球能源呈现逐年减少的趋势之下,因而提高能源资源的利用率,节约使用能源已经成为全球人们广泛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所以,作为一个能源消耗较大的行业,建筑行业提升施工技术,降低能源资源的消耗,对促进我国能源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且现实的意义。
1我国建筑能耗的现状
近年来,在社会经济蓬勃发展,城市规模日益扩大的当下,我国建筑行业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与进步,而与此同时,建筑行业也暴露出了新的问题,即能源消耗。在建筑施工过程中,由于未对能源消耗问题予以一定的重视,进而致使其成为我国一大能源消耗行业,有关数据指出:在城市能源消耗中,建筑能源消耗占30%左右,而在所有的建筑工程中,有九成是高能源消耗建设项目。而这种情况对我国社会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极为不利,并且还将对我国生态环境的保护带来一定的影响。在建筑工程施工中,一些施工单位往往会为了追求经济利益,而忽略了建筑施工中的能源消耗问题,因而将大量的时间与精力都投放在建筑工程的施工进度与质量上。这种情况必定会引发极为严重的能源消耗问题;而在现今我国建筑行业快速发展的情况下,建筑能源消耗问题也将在一定程度上对能源供给企业带来影响。对此,强化建筑施工技术,控制建筑能源消耗,保证城市建设与环境之间的协调发展,是极为关键的。
2施工中建筑能耗的形式
2.1施工设备能耗
伴随着科学技术的日益进步,建筑施工技术与施工设备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在施工过程中,愈来愈多高效化、智能化的施工设备被投入使用。这些施工设备的大量运用,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建筑施工的效率,加快了施工的进程,但同时其也带来了各种问题,环境问题与能源消耗问题就是其中较为典型的问题[1]。此外,因为我国建筑行业依然是采取粗放式的发展模式,建筑施工企业在施工期间,往往只重视工程施工的质量与进度,而对施工设备的管理与工程材料的节约方面,并不重视,且没有采取有效的管理手段对其予以管理,例如没有对施工设备进行较好的维护与保养,致使设备老化,进而导致能源消耗的增加。另外,因为对施工设备的监督力度不足,造成一些施工设备低效运作,进而使得能源大量浪费,引发能源消耗问题。
2.2建筑能耗
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建筑能耗现象是极为普遍的,建筑能耗主要表现在电力能源方面。近年来,我国土地资源越来越少,这就要求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必须最大限度的提升土地资源的利用率。但是,在这一过程中,往往会带来一些问题,例如采光度较差,而为了提高室内的明亮度,在室内安装充足的照明设备是有必要的,在这一过程中,能源消耗问题就随之产生。此外,伴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家庭中的家用电器越来越多,例如冰箱、空调等,这些都使得电力能源消耗加大,继而导致建筑能耗的提高。
3提升施工技术降低能耗的对策
在整个工程项目施工期间,能源消耗是贯彻始终,且不可避免的,因而,要想推进能源资源的可持续发展,那么就应当在确保建筑环境安全的前提之下,提升建筑施工技术,以降低建筑施工的能源消耗。
3.1加强建筑规划设计的合理性
科学合理的建筑规划与设计,对降低建筑能源消耗具有一定的作用。在工程施工期间,要想有效提升建筑设计的科学性、合理性,那么就要求建筑设计人员深入建筑项目所在地,对当地的实际情况进行详细的、全面的调查,以掌握当地的一些基本情况,例如自然环境、地理环境以及气候等等,进而对建筑项目进行规划与设计[2]。此外,因为地区不同,其所采用的建筑材料也不一样,所以,在对建筑工程进行设计时,还必须将这一点考虑进去,以便在确保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前提之下,最大限度的控制能源消耗。在对建筑工程项目进行设计时,采光、光照是其中一个极为关键的环节与内容,若建筑设计采光充足,那么就能有效降低建筑投入使用后的能源消耗。因而,建筑设计人员应当将采光、光照因素纳入考量的范围,依据当地的实际状况对建筑物或构筑物的窗口角度予以合理的设计,进而保证在建筑使用时自然光的充分利用,从而最大程度的减少有关能源的消耗。
3.2提升能源资源的利用率
为了确保居住空间的环境质量,必须采取各种施工技术,以便对室内的环境进行适度的调节,即天气寒冷时,提升室内的温度,天气炎热时,降低室内的温度,又或者天气干燥时,对室内空气进行加湿处理,以上这些操作都必须建立在能源消耗的基础之上,只有这样,方能实现对室内环境的随意调节。对此,要想降低建筑能源的消耗,就应当有效提升建筑供暖系统、制冷系统的使用效率;而建筑供暖、制冷系统使用效率的提升,可以从几个方面来实现,即管网的传送效率、设备本身的效率、室内环境控制装置、用户端计量等等。
3.3强化维护结构能源的运用
提及居住环境,人们往往会要求自身的居住环境冬暖夏凉,这主要与我国的气候环境有一定的联系,我国春夏秋冬四季分明,特别是在我国黄河以北的区域,夏季天气炎热,冬季天气寒冷。而“冬暖夏凉”的要求,其不单单只是对居住环境舒适度的一个标准,从更深层次的角度而言,如果室内居住环境真的可以达到“冬暖夏凉”,那么其在能源消耗上也会有所下降。由此可见,“冬暖夏凉”不但是住宅功能的要求,同时还是建筑节能、环保的要求。为了能够切实实现这一目标,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提升维护结构能源的利用,是极为有必要的。通常情况下,可以从两个方面来提升维护结构能源的利用,即其一,对维护结构构成材料的热工能性予以改变,因而,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应当坚持整体观念,选取市场中新的环保实用材料;其二,采取有效的构造技术,以此在一定程度上提升维护结构的保温性能与隔热性能,例如在建筑施工过程中采用屋顶蓄水技术、架空通风技术,以提高屋顶的降温、隔热性能,或者是采取复合墙体,来实现墙体节能的效果,又或者是通过的对材料隔热保温性能的改进,来达到进一步强化门窗密闭性的目的。
3.4强化可再生能源的充分利用
当前能源资源的过度消耗,其所造成的直接影响就是自然资源的枯竭,这无疑会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影响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面对这种情况,人们在不断控制能源资源消耗的过程中,还应当不断强化对可再生资源的充分利用,提升可再生资源的利用率,以此来控制对非可再生资源能源的利用,加速能源资源的循环利用,推进能源可持续战略的切实实施。众所周知,可再生资源具有一定的优越性,即清洁、污染小且可再生,因而,在日常生活与生产中,充分利用可再生资源,不但能够降低非再生资源的消耗,避免自然资源的过早枯竭,还能保护生态环境不被破坏。水力能、地热能、太阳能、潮汐能以及风能等是目前最为多见的可再生资源。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可适度加强对可再生资源的有效使用,例如在一些地区充分运用地热能源, 可有效解决当地的采暖问题;利用太阳能,可以为小区照明设备、居民生活用水的加热等提供相应的能源[3]。伴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一些可再生新能源的使用概率将愈来愈多,因而,在今后的建筑设计中,应当注重一些新技术的运用与融合,强化新能源在建筑施工中的充分运用,从而推动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贯彻实施。
4结束语
总而言之,建筑行业是一个极具代表性的采取粗放化发展模式的行业,其对能源资源的消耗是十分大的,而在这一过程中,能源资源的浪费是无可避免的。在现今能源资源日益短缺的背景下,能源资源消耗已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且意识到建筑能源消耗的严重性。对此,积极转变思想观念,采取各种有效的措施与手段,例如加强建筑规划设计的合理性、提升能源资源的利用率、强化维护结构能源的运用、强化可再生能源的充分利用等,来最大限度的降低能源消耗,是极为迫切且需要的。
参考文献
[1]穆建平.论优化建筑施工技术以有效降低建筑能耗[J].价值工程,2014(22):135-136.
[2]申治奎.浅析建筑施工技术以及建筑能耗[J].中华民居,2014(18):325-325,326.
篇5
一、回购再造战略的内涵及逆向物流
1 回购再造战略的内涵。回购再造战略是指对油田生产单位所拥有的废旧生产物资进行回购,再造(再加工)、处理的过程,是物资流、信息流,资金流集成网络。
2 逆向物流管理的内涵。我们通常所说的物流是指“正向物流”,但一个完整的供应链不仅应该包括“正向”的物流,还应该包括“逆向”的物流。逆向物流属于油田供应链回购再造网络的一部分,是一种包含产品退回。物料代替、物资的回收再利用,废弃物处理、旧物资修复与再制造等流程的物流活动,是对生产废旧物资的收集、分类、再处理、再使用进行管理的过程,具体包括了退回检验控制,回收再造流程的确立、管理信息系统整合,物资回购集中管理四个方面。
二、油田物资供应链实施回购再造战略的必要性
1 回购再造战略是降低生产成本,实现降本增效的重要途径。油田供应链实施回购再造,既可以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节约生产物资采购成本,又可推动内部管理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促进资源永续利用。
2 回购再造战略是保护油田生产环境,实现油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油田实施物资回购再造战略,能够减少生产过程产生的废旧物资对环境的污染以及资源的消耗,既可以节约大量的资源,又可实现经济效益的提高。
3 回购再造可杜绝潜在质量事故的发生。油田生产单位在淘汰产品、废品中暴露出的产品品质问题,将透过逆向物流信息系统不断传递到物资供应管理阶层。物资供应部门的管理者可以根据反馈的质量信息优选供应厂商、促使供应厂商在事前不断的改进产品品质管理,以根除产品品质不良的隐忧,可以提高潜在事故的透明度,让质量事故防患于未然。
4 回购再造行业发展效益优势明显,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有着巨大的经济价值和环保价值,它不仅可以减少对原生资源的开采、利用,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还能节约了大量的资源,推动油田生产管理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促进资源永续利用。为油田创造增效之道,也可增加一定的就业岗位,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三、油田物资回收领域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 沿袭传统经营模式,管理机制有待创新。近几年来,在国家鼓励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的政策下,油田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已有一定的规模,设立了专门的机构,取得了一定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但基本还是采取“收进来、卖出去”的传统经营模式,没有向产业化方向发展。
2 油田废旧物资回收机构规模小、技术手段落后。由于油田对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技术开发投入严重不足,油田废旧物资回收管理依然采用传统经营模式,对废旧物资仅限于“收”和“卖”,基本没有引进或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用于再生资源的预处理和再加工,阻碍了油田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的发展进程。
3 资源回收率低,不易回收利用的再生资源丢弃现象严重。油田生产每年投入约80亿的生产物资,物资种类涵盖56个大类,油田生产每年产生大量的废钢铁,旧设备,废有色金属、废纸、废塑料、废玻璃、废电池,由于油田生产区域面积广阔,生产过程产生的废旧物资零星分散,其回收、再加工,运输费用高,回购价格低;另一方面,油田废旧物资调剂中心受机构、人员因素影响,向生产单位回购废旧物资的种类和数量偏少。种种因素导致目前油田废旧物资再回收利用率不到2。%,可回收再生资源隐性流失严重,不易回收利用的再生资源丢弃现象更加严重。
4 职工的资源意识、节约意识不高。在油田内部,对能源节约与资源综合利用的重要性和迫切性还缺乏足够的认识,在发展思路上还没有转到通过存量调整,挖潜改造,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轨道上来,“资源意识”、“节约意识”有待加强。
5 激励机制不健全。油田目前在废旧物资回收利用方面的政策、措施不完善,缺乏促进生产单位节能降耗、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的激励政策。由于回收废旧物资需要耗费一定的人力、物力,如果废旧物资回购价格过低,激励措施不到位,调动不了生产单位的积极性。
四、油田物资回收、再造、处理的策略和方法
1 建立油田物资回购再造管理机构。任何一种管理体制的推行,都要有与之相适应的管理机构具体运行才能实现。油田供应链要实施物资回购战略,首先要建立相应的管理机构,应当在对油田现有物资供应管理体制及油田物资供应链进行全面分析的基础上,自上而下建立物资回购再造专门机构,使之能够覆盖油田各级生产管理部门。我们可以以油田物资供应体制为主线,将现有的油田物资回收调剂中心改建成油田物资回购再造集中管理中心,将各二级供应部门设为物资回购再造的中转中心,各三级基层单位为物资回购再造物资供应点,形成一个建立在供应链有关环节上的完整的物资回购再造管理体系。油田物资回购再造集中管理中心行使油田废旧物资回购管理职能,主要负责全油田生产性废旧物资的集中回收,利用、处置,调剂和检查,负责向修复点,油田范围内再加工点、油田外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单位,生产物资供应厂商提供回购的可再生或可利用资源,负责旧品再造后的分配、供应。
2 建设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物资回购再造是一个系统工程,它是一个地区、一个企业整体经济发展模式和经济发展思路在一个方面的具体体现。所以,在油田物资供应链实施物资回购再造要从全局角度进行规划。首先要要克服和纠正“重大轻小,重新轻旧”的倾向,积极组织收购可再生资源,特别是对那些生产部门非常需要,但价值小、利润低或对环境污染严重的再生资源品种,更应千方百计组织回收。其次,要摒弃“收进来、卖出去”的传统经营模式,建立具有一定规模和水平的回收加工厂,采取清洗、除油,去污、干燥、拆解、剪切、打包,破碎等加工预处理手段,加工生产各类再生原料;最后,要根据物资回购的管理目标和业务流程,建立以三级物资回购供应点为基础的点多面广和服务功能齐全的物资回收体系、可再生物资交旧体系、废旧物资拆解体系、物资修复管理体系,返厂再加工管理体系,形成以回收和集中加工预处理为主体,为原油生产和油田建设提供合格再生原料的再生资源回收、加工、利用的产业链条,从而提高整个油田物资供应链的总运行效率。
3 完善物资回购再造管理机制,畅通物资综合利用渠道。目前,虽然油田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已有一定的规模,设立了专门的机构,但是,油田供应链要实施物资回购战略,还需完善机制。首先,要认真落实国家鼓励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的有关政策,争取油田有关管理部门和财务部门的支持,获得对再生资源回收,加工、处理部门和回购再造信息网络等方面项目的投资。加快资源综合利用的步伐;其次,要同有关部门结合,制定有效促进油田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的政策措施;第三,要加强与油田外再生资源加工行业及行业协会的联系,寻求与它们的交流与合作,第四,协调好废旧物资上交,回收、分拆、再加工、利用单位的协作关系。
4 开发物资回购信息系统。信息流与物资的流通是相辅相成的,信息流在物资回购和逆向物流中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虽然,信息在正向物流和逆向物流中所采用的形式有些不同,但从根本上讲,信息都是为物流顺利、通畅的完成所服务的。油田目前实施物资回购战略、发展供应链的逆向物流所面临的最重要的问题是废旧物资信息数据的缺乏。包括废旧物资存在的准确位置、数量、可利用的程度、目前的管理状况等等,因此建立为物资回购和逆向物流服务的信息系统和数据库,强化信息服务,实现信息资源共享,提供准确、充足的附加信息对逆向物流的顺利完成有着重要的意义。另外,目前,一些网站从事某些二手产品的广告和销售,我们也可以加强与这类网站的联系,一方面可以了解到市场行情、产品信息,可再生资源利用的信息,另一方面还可以通过这类网站为自己做宣传,寻求与油田外可再生资源加工厂商的合作。
5 建立相关激励机制。为促进再生资源的回收利用,油田应当出台一定的激励政策。加大对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的支持力度,鼓励生产建设单位回收和利用。对上交的废旧物资,给予一定的价值返还;对利用再生资源的单位。可以按节约新物资的比例予以适当的奖励。
6 搭乘网络配送的运输载体,实现物资回购再造与网络配送整合。网络配送是正向物流的终点,而物资的回购再造是逆向物流的起点,二者可以通过油田物资供应链的运输载体实现物流供应链起点和终点的整合。即通过信息系统在完成网络配送的同时,利用网络配送的车辆,搭载回需回购再造物资至所需地点。
篇6
引言
环境艺术设计师人为赋予建筑或某一空间的设计形式。所以环境艺术设计师认为创造的环境艺术。由于环境对人具有潜移默化的精神影响,所以环境的好坏直接反应在人的生活方式和工作中。因此,为了有效的提高人们的生活品质,必须不断完善环境艺术设计的可行性,才能不断替身环境艺术的优越性和社会价值。随着工业发展及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人们对环境保护的意识越来越强,同时也成为环境艺术设计需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所以,生态与环境保护理念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应用将逐渐成为未来环境艺术设计的发展趋势。
生态与环保理念与环境艺术设计概述
1.生态环保理念
生态环保是生态系统的研究领域,简称ECO(ecological),是一种立足于社会现状转变观念和思路的可持续发展理念,旨在通过树立“绿色低碳”发展观,引导更多人投入到建立生态保护、生态健康、生态平衡的公益事业中,进而实现可持续发展观的宗旨和目标要求。简单地说,生态环保理念是从多种角度入手,立志于保护环境为主要目标的全新理念,通过科学的观念、理性的消费模式、健康的生活方式等领域为突破口,共同为发展绿色经济、倡导低碳生活、走可持续化发展道路不懈努力。
2.环境艺术设计概述
环境艺术设计概述是环境、艺术、设计的集合体。环境艺术设计起源于上世纪80年代。随着环境破坏越演越烈,环境艺术设计一度面临着巨大的考验和挑战。与此同时,环境艺术设计被推向风口浪尖。事实上,环境艺术设计师艺术设计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有组织的形式,对空间界面进行艺术处理,并融入艺术学、美学、自然科学等知识,对既定空间设计出特定的风格和氛围,以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和生活需要。因此,环境艺术设计来源于生活,服务与生活。
生态与环保理念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应用
1.生态设计与保护
生态与环境是两个不同的领域范畴,环境作为生态系统的分支,是衡量生态系统稳定与否的重要标准。由于物种存在多样性,导致生态系统存在多样性,以至于为了维持生态系统趋于平衡,需要对其进行生相应的态设计,便于有效保护和降低生态破坏。环境保护是指人类为解决现实的或潜在的环境问题而指定的相关政策或实践行动。为了保证生态系统的正常运作,加强生态系统的设计和保护是为了减少人为因素对环境的影响。所以,加强生态设计与保护是促进生态系统平衡的重要措施。
2.生态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
生态资源分为可再生资源、不可再生资源、清洁能源之分。生态资源呈不规律分布,甚至有很多资源仍然处于开发探索阶段。目前,广泛使用的能源包括石油、煤炭、天然气等。从工业革命开始以来,人类进入文明社会,随之而来的环境问题也日益突出。因此,为了保护人来耐以生存的家园,必须要有节制的开发和利用生态资源,例如:扩大对可再生资源的利用和循环利用;降低不可再生资源的开采和消耗;完善清洁能源取代污染能源的替换等措施。
3.生态补偿与适应
生态系统是一个循环的系统,正常情况下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一旦,环境破坏力度超出生态系统的承受范畴,系统将存在漏洞,意味着生态系统遭到了破坏。生态补偿是以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生态系统服务为目的,通过经济手段为主调节相关者利益关系的制度安排。目前,由于我国处于发展中国家的基本国情,使得过量的工业化以破坏环境为代价谋发展,一度造成生态失衡。而环境艺术设计可以通过生态补偿,运用清洁能源(水能、风能、太阳能)等科学合理的补偿措施,帮助生态系统恢复平衡。
结语
综上所述,生态与环保理念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应用符合环境保护的标准和要求,且与走可持续化发展道路的目标和宗旨一致。面对生态破坏失衡的事实,我们每个人都是责任人,所以必须要担负相应的责任和义务,并加强对生态环保理念的重视和认识,才能进一步为子孙后代留住“蓝天白云,绿水青山”奠定基础。
(作者单位:湖北工业大学工程技术学院)
篇7
【关键词】建筑结构;建筑材料;可再生技术
1、结构用材的现状
建筑结构的形式主要有:砌体结构、木结构、钢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我国土地资源紧张、森林资源匮乏,木结构和粘土砖砌体结构受到限制、淘汰,钢结构造价偏高,难以普及。据统计,我国建筑业每年消耗的混凝土达15亿m3,建筑用钢超过7000万t,几乎占全球的1/3。钢筋和混凝土作为主要的工程结构材料,是国家工程建设必不可少的物质基础,但消费了大量的能源和资源,给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带来了挑战。
2、存在问题
1)资源和能源不足;2)消费结构不合理;3)环境污染严重。
3、结构优化的途径
3.1提高结构材料的强度
一般来讲,在同等结构体系中,混凝土强度等级越高,其结构构件尺寸、体积就会相对减小,其用料就会减少。例如HRB400,HRB500的钢筋,对于受力钢筋,可节约钢材10%~25%。配制C35混凝土,用42.5级比用32.5级可节约水泥80kg/m3左右。
随着材料强度的提高,强度价格比(即每元购得的单位重量材料的强度)明显增加,可降低配筋率,节省钢筋;减少运输、加工、绑扎等施工量;缓解密集配筋区域(如节点)的施工困难;还可减轻结构自重,技术经济效益显著。因此,推广应用新型高强钢筋,加大C30,C40向C40,C50升级应用,以及C70,C280高性能混凝土在建筑结构中的应用技术研究是节约材料的基本途径。
3.2重视结构材料的耐久性
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是当前困扰土建基础设施工程的世界性问题。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混凝土结构是非常耐久的材料,直到20世纪70年代末期,发达国家才逐渐发现原先建成的基础设施工程,在一些环境下出现过早损坏,许多城市的混凝土结构基础设施工程和港口工程建成后不到20年、30年甚至更短的时间内就出现劣化。国内外统计资料表明,由于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病害而导致的经济损失是巨大的。
而且,混凝土结构的质量检查习惯上以单一的强度指标作为衡量标准。工程中为满足施工工作性能要求,用水量大,水灰比高,导致混凝土的孔隙率很高,约占水泥石总体积的25%~40%,特别是毛细孔占相当大的部分。毛细孔是水分、各种侵蚀介质、氧气、二氧化碳及其他有害物质进入混凝土内部的通道,使混凝土结构耐久性大大降低。
3.3大力发展空心结构
将目前重量达1.8t/m2的粘土实心砖混合结构建筑,改用空心砖或空心砌块可使建筑重量下降到0.8t/m2~1t/m2,无疑会节约大量建筑材料,或者说用同样数量的自然资源可建造更多面积的建筑。
3.4大力发展预应力混凝土结构
日新月异的生产工艺变革以及人们对物质文化生活需求的迅速提高,使建筑结构正在向大柱网、大开间、大跨度、多功能方向发展,人们总想在有限的建筑面积和空间内获得最好的使用功能和最佳的投资回报。
经验证明:8m~18m柱网(或跨度)的房屋正处于预应力混凝土建筑结构经济跨度范围内,对于大多数多层工业厂房,各类公共建筑如文化娱乐建筑、体育建筑、医疗建筑、商业建筑、办公建筑、航站建筑等,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常常是最佳的选择,具有良好的技术和经济指标。
预应力混凝土在高层建筑中的应用有很大的发展前景,尤其是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平板和预应力混凝土扁梁用于高层建筑的楼盖,具有降低层高、简化模板、加快施工等明显效果。预应力混凝土除用于楼盖外,有时还用来解决大跨度、大空间部位柱网转换时的转换梁、转换桁架,以及复杂柱网情况下的转换板。此外,8m~18m跨度的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外墙用的装饰保温复合预应力混凝土墙板在高层建筑中的应用前景也很广阔。
3.5大力发展预制、现浇相结合的装配整体式结构
预制混凝土构件具有工厂化规模生产的各种优点,如质量控制水平高、构件耐久性好、模板周转率高、损耗小。在道路及运输吊装条件较好,运距不太大(200km以内)的情况下,预制构件常常有良好的技术经济指标。先进工业化国家中,预制混凝土构件的比例很高,美国占70%~80%,法国、德国约占60%。
随着大柱网、大开间多层建筑和高层建筑迅猛发展,大力发展装配整体式建筑结构体系,把预制与现浇二者的优点结合起来,避免纯装配式建筑对产品尺寸的高精度要求,结构整体性差和节点耗钢量大等缺点,又避免了现浇结构现场湿作业工程量大,受制于现场施工及气候条件,耗用大量模板、支撑等缺点。
3.6大力发展可再生技术
建筑垃圾中的许多废弃物经过分捡、剔除和粉碎后,大多可作为再生资源重新利用。如废钢筋、废铁丝、废电线和各种废钢配件等金属,经分拣、集中、重新回炉后,可以再加工制造成各种规格的钢材;废竹木材则可以用于制造人造木材;砖、石、混凝土等废料经破碎后,可以代砂,用于砌筑砂浆、抹灰砂浆、打混凝土垫层等,还可以用于制作砌块、铺道砖、花格砖等建材制品。因此大力发展可再生技术将固体废弃物作为建筑材料生产的原材料:1)实现自然资源的可再生;2)实现垃圾、建筑材料等人造材料的可再生利用。以可再生资源逐步替代不可再生资源,以应对未来建筑必须面临的诸如环境和生态保护。
3.7加强已有建筑的修复与维护
我国是发展中国家,现在正大兴土木,可是过去建成的大量工程已经过早老化。如:国内40%的公路桥梁的桥龄已大于25年,加上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交通量猛增、超载严重,以往的设计标准又低,路桥的维修问题十分突出。由于养护维修费得不到保障,造成工程安全隐患,并在以后需支出更多的大修费用。因此,定期的检查和维护是非常必要的,这对围护结构的适用性和耐久性,延长结构使用寿命是非常重要的。
篇8
关键词:绿色节能;持续能源
中图分类号:TM0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伴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工业化、城镇化的进程逐渐加快,对能源的需求量更大了,但是依据我国的资源现状,水、土地等不可再生资源十分短缺,再加上技术的缺陷,造成资源的利用率低、污染严重等问题。而建筑行业的蓬勃发展,使这种现状更加严峻。据调查显示,我国每年新建的建筑物总面积高达20亿m2,是世界平均每年新增建筑面积的二分之一,其中有百分之八十到百分之九十的建筑物没有达到国家的节能标准,存在严重的能源浪费现象。因此,建筑企业走绿色节能、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迫在眉睫。
1.绿色节能理念的概念
“绿色建筑”是由美籍意大利建筑师保罗·索勒瑞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首次提出的,他把建筑与生态结合即“生态建筑”,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绿色建筑”;这个概念是指在建筑物建设过程中,不仅要为用户提供一个舒适、健康以及高效的活动空间,还要尽可能的节约资源、减少污染、保护环境,实现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达到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丰收;它的核心内容就是减少能源使用、减少环境破坏,采用新技术、新材料,保证居住质量。在设计中要遵守以下几个原则。
1.1建筑物要与整体和谐
建筑物是生态系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存在与众多自然景观之间形成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所以,在设计建筑物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周围的自然环境以及人文环境,达到浑然一体的效果,从而实现动态平衡,构建一个和谐的整体。这就要求建筑师充分利用当地独特的自然景观、人文背景以及建筑材料,不仅可以节约成本,还可以使建筑物富含地方特色。
1.2建筑物要适宜居住
建造建筑物的目的就是为了投入使用,它的价值就是满足人们的居住、办公以及其他方面的需求。因此,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还要重视建筑物的自然采光、降温、保暖、换气、自然通风以及生活垃圾处理和污水排放等实际问题,同时还要注重资源的循环使用以及环境的保护,在满足人类生理和心理需求的基础上,做到能源消耗最小,实现建筑业的又好又快发展。
1.3建筑材料要充分利用
目前,建筑业应该算是低效率、高能耗的产业,受科学技术等方面的影响,各种能源和资源在使用过程中都存在着浪费严重的现象,造成了很多损失,也提高了建筑的成本,以及自然环境都产生了很大程度上的破坏。因此,在建设过程中,要制定合理的方案,提高各种资源的利用率,这就要求建筑商要严格控制各个环节对能源的消耗,把一些可再生资源如:太阳能、风能等能源应用到实际建设中去,通过余热回收、温室效应、遮阳技术等措施来降低建筑能源消耗,从而减少对环境的伤害。
2.绿色节能理念在建筑中的应用
2.1规划时期要合理布局
在保持生态平衡的基础上,要想实现建筑物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的构想。就必须在规划的时候,做充分的调查;同时,建筑师要根据当地的地貌、地势等特点,合理分布建筑群,使每一个部分都和谐相处,构成一个有机统一体,形成建筑群内良好的气候环境,避免建筑物之间的相互遮挡,因此,我们要注意一下几个方面。
(1)科学设计建筑物的朝向
根据我国大部分地区的自然环境,为了取得更好的采光效果,大多都是坐北朝南,但是在同一个建筑群内不可能做到使所有建筑物都面向南方,这就要求建筑师,必须按照地区的实际情况,科学设计建筑物的朝向,使每个建筑物在采光效果上达到均衡。
(2)充分利用建筑物自身优势
我们要充分利用建筑物自身的优点,不同结构的建筑物通风效果是不一样的,在实践中,要科学确定建筑群落的平面形式和竖向布局。一般来说,平面形式主要有:斜列式、错列式、自由式等,这些形式都有利于建筑物之间形成风压,加快空气流通速度;而对于竖向布局来说,最重要的应该是错落有致。
(3)充分利用周围绿化
植被在建筑群发挥着重要作用,我们要充分利用植被来加强建筑物的亲和力、美化周围环境、改善建筑区的空气质量、调节小范围内的微气候、实现良性的氧循环。在绿化过程中,要坚持把草、木相结合的原理,提高建筑群内的环境质量。
2.2设计时期要充分利用能源,降低消耗
(1)提高隔热功能
围护结构的隔热性能关系到能源的消耗,在冬天,如果建筑物围护结构隔热性强,就会减少室内的热量外泄,保暖效果更好,给能源带来的压力就会相应的减少,夏天也是同样的道理。在建设中,我们要考虑到以下几点。
首先是外墙的设计,外墙的面积在整个建筑物中占较大部分,因此,它对建筑物能源消耗的影响比较大。在设计的时候要使用合适的材料和结构来降低传热系数。其次是门、窗的设计,这一部分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采光、通风,因此是隔热性能最差的部分,这就要求我们在进行装修的时候,充分考虑当地的自然环境,选择合适的材料,与此同时,我们要提高门、窗这些部位的密封性,降低它们的透明度。
(2)充分利用可再生资源
自然界中的资源可分为:不可再生资源和可再生资源两大类,其中像石油、煤炭等都属于前者;而太阳能、风能、潮汐能等都属于后者。将绿色节能理念引入建筑中来,不仅仅要求节约能源,同时还要满足人类的居住,所以说并不是要减少能源的消耗,而是要充分利用可再生资源。
首先充分利用太阳能;对于我国目前来说,已经实现了太阳能照明、太阳能热水、太阳能供电等,但是由于成本较高的原因,太阳能在我国还没有得到广泛的应用。其次是对风能的利用;通常来说,把风能转化为机械能、热能、电能,可以促进工业的发展,但是风能受地域的影响比较大,从建筑角度来说,风能的利用主要是通过自然风加快建筑物内部的空气流通,但前提是要合理布局建筑物。
(3)促进资源的循环使用
在建筑行业,要加强资源循环利用的意识,以减少对环境的破坏,构建一个和谐的生态系统,提高人们的居住质量,促进人们的身心健康发展。不同建筑物的结构有不同的标准,从材料使用方面来讲,钢材更有利于回收,而且钢材在某些方面的优势都是其他材料所不能比拟的;从人们日常生活来看,我们可以通过垃圾分类、分质供水、雨水回收等方式,实现资源的循环使用。
结语:把绿色节能意识融入到建筑中去,实际是就是把能源策略、人文精神、生态技术等融入到建筑中,因此,绿色建筑是包括众多学科的一项综合性设计,主要矛盾表现在,环境与城市建设之间存在的一些不协调因素,通过对建筑物的合理规划、科学设计,以及对可再生资源的充分利用,降低对环境的污染,保障人们的居住质量,实现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的统一。
参考文献
[1]李益华.对建筑工程节能设计的探索[J].今日科苑.2010(08)
篇9
关键词:风力发电;开发;研究
Abstract: the current global energy shortage, energy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is facing a grim situation. In energy use, how to use renewable energy, alleviate the current shortage of resources has become the current energy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the focus of the work content. Wind power as an important renewable resources, is a good alternative to existing energy, can greatly alleviate the shortage of energy, reduce the pollution of the environment. Through research and analysis of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the development of wind power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this paper.
Keywords: wind power; development; research
[中图分类号] TM61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我国经济近年来飞速发展,整体经济发展带来了能源消耗不断提高的形势,我国对能源需求不断提高,特别是对于电力需求的增长,使我国电力事业需要不断的加强自身的供电工作,保证我国发展的基础能源需求。我国目前电力需求在国际社会中处于前列,电力事业的发展不能满足我国目前电力需求增长的需要,近年来由于这种需求和供应之间的矛盾,造成了电力供应不平衡的情况,出现了“电荒”的现象,对我国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造成了很多影响。我国的主力发电方式是火力发电,煤炭资源属于不可再生资源,难以长期维持我国不断增长的电力需求。我国电力需求不断增长迫使我国发展新能源,寻找可替代的新能源。在众多可替代的新能源中,风力能源成为最具有优势的替代能源。风力发电技术目前较为成熟,具有很好的商业化前景,在目前环境问题不断恶化的今天,收到了很大的关注。
1我国风力发电研究与开发的现状
我国风能资源十分的丰富,在国际上居于前列。早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我国第一个风力发电场开始投入发电,经过多年的不断发展,风力发电事业得到了很大的进步,普及范围不断的增大,在可再生资源发电中,仅次于水力发电。我国近年来风力发电事业发展迅速,风力发电机组的数量不断增加,装机容量的增长速度大大的超过预期水平,显示出较强劲的发展势头。风力发电已经成为了目前新能源中的重要内容,具备良好的发展前景。在我国的地域分布上,风力发电主要集中在东北、西北、华北和沿海地区。风力发电厂的风电机组装机数量持续增长,作为风力发电的核心设备,风电机组是风力发电的主要投资内容,占整个风力发电投资的比重很高。因此,风电机组的发展情况也是衡量风力发电事业的一个重要指标,近年来我国风电机组的数量和容量大大提高,已经步入了多兆瓦级的程度。风电机组生产企业也随着风力发电事业的发展而不断发展,风电企业不断提高自身的技术研发水平,提高自身研发实力。目前我国的风电机组生产企业中,有多家企业已经具备了设计和制造兆瓦级风电机组设备的实力,通过开发先进技术,建立生产基地,不断的培养人才,形成了完善的具有高度自主性的开发体系。快速发展的机组生产企业也为我国风电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设备支持,保证了我国风力发电事业的健康发展。
2我国风力发电事业的展望
我国风力发电事业发展已经经历了很长的一个过程,整体风力发电事业水平不断进步,取得了很多成果。但是,我国风力发电事业自身起步较晚,距离国际社会发达国家的风力发电水平有一定的距离。我国风力发电事业存在着一些问题,如技术不够先进,体制不完善,风力发电成本不能很好的控制。我国风力发电事业的发展具有很大的空间,目前,我国对风力资源的勘探工作质量不足,不能为我国建设风力发电提供良好的客观依据。风力资源的勘测工作是建设风力发电厂的重要前提,关系到项目规模、选址、风机选择等多方面的工作。对于风力资源的勘察需要进行长期的工作,勘察风能的平均水平。我国目前对于风能测量水平存在着很多不足,不足以提供科学客观的风能数据。由于风能勘测前期工作不足,导致风力发电规划工作不足,风力发电事业的发展遇到了一些困难,风力发电规划和电网的规划出现脱节的现象,使得风力发电事业和电网发展不协调。目前风电事业的发展中,电力定价的机制不够完善,为了保证投资者的自身利益,促进风力发电事业的投资收回,风力发电的电力整体定价水平偏高。电力定价偏高从另一方面也使得电力用户的负担加重,不利于长期有效的发展。我国在风力发电事业发展之时,要注重对风力发电事业体制的管理,出台相应的政策对定价制度进行管理,制定合理的政策,既能保证风力发电的建设,又避免电力用户负担过重。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发展,我国政府和人民对于风力发电事业的认识不断提高,对能源紧张的问题提高重视程度,认识到采用新能源的重要性,认清风力发电的优势。我国关于风力发电等新能源的发展出台了很多法规和政策,风力发电事业面临很大的发展机遇,加强风力发电的战略地位,大力的对风力发电进行推广已经成为了现代能源发展的重要趋势。
3结束语
随着当前能源紧缺问题和环境问题不断加剧,寻找可再生的新能源对传统的不可再生能源进行代替,已经成为了现代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风力能源作为一种可再生能源,其发展受到广泛的关注。我国有着丰富的电力资源基础,我国风力发电事业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得到了长足的进步,我国目前风电机组的数量和容量已经位于世界前列。诚然,我国风力发电事业由于起步较晚,还有很大的成长空间,整体风力发电事业的体系和政府的相关政策都需要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我国风力发电事业发展空间巨大,加强风力事业的发展可以更好的为我国发展提高动力。
参考文献
篇10
一方面:建筑业的发展使得能源消耗速度不断加快,工业能耗、交通能耗、建筑能耗已经成为我国能源消耗的三大户。我国在建筑行业的能源消耗较高且能源的实际利用效率很低。出现这种情况就是缺少完善的建筑节能法律法规,虽然我国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等相关法律,但是没有明确指出在建筑节能这方面的法律条例,所以导致现在建筑节能工作基本处于无法可依的状态。另一方面:国家提倡节能环保的理念,充分利用可再生资源。在建筑行业,可再生资源的应用情况依然不明显,国家政府部门开展大规模的建筑节能工作,是采取先城市后农村,先新建后改建,从北向南逐步推进的策略。但是,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建筑节能仍然停留在初始阶段,并没有有效地开展各项工作。
二、建筑节能策略的空间设计
在建筑实践中,建筑技术和科学成果为人们舒适、健康的生活环境提供了丰富的可能。由于现在建筑受气候环境的影响,建筑整体的能源消耗较大,为了维系生态环境和社会生活可持续发展,建筑节能设计的出现,为实现这一目标提供了有效的保障。
1.建筑表层空间
建筑表层的设计关系到建筑内外环境的互动关系。作为内外环境的界面,需要在设计技术和空间效果上发挥作用,现代建筑中提到的“双层表皮”是建筑节能设计的典型案例。例如,英国福斯特事务所在建筑空间设计方面有很多涉及建筑节能的作品,而且特别注重建筑表层空间上的设计和想象。在吉巴奥文化中心,结合当地居民对建筑通风设计的手段,同时结合表层技术的手段,使建筑空间设计根据室内气候条件和室内环境的舒适度来维持,从而实现建筑空间的气候管理和建筑节能。
2.建筑空间内系统
在建筑内部空间组织上,借鉴岭南庭院布局改善建筑微气候,然后根据传统建筑布局的特点,把尺度不同的庭院带到建筑组织中来,建筑内部通过各个板块的相互渗透,营造建筑空间通畅,带动室内外空气流动。建筑空间的内部系统大多结合了气候条件来分析的,在室内空间设计方面没有太多的涉及,如何设计一个良好的居住空间,改善生活环境,实现建筑节能是每个人都要关注的问题。
三、建筑空间的节能措施
1.能源的利用
要将建筑空间设计建立在节能的基础上,就必须充分加强可再生资源在建筑空间设计中的使用力度。例如太阳能、地热能、风能等环保型能源,在我们生活的空间里,接触最多的就是太阳能,相关的技术研究和开发利用也在不断地深入,这也表明建筑空间与太阳能的有机结合。现代建筑中对空间设计人员在造价、安全舒适、健康环保、可适应性、可持续性等方面要求很高,实现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是满足人们需求的基本条件。
2.智能化技术的应用
在建筑空间设计中,充分采用智能化技术,智能技术可以通过各种电器设备进行最优化的节能控制模式,从而降低建筑电能消耗,调节室内空间的温度和湿度,大大提高了室内环境的舒适度。从这些情况可以看出,智能化技术是绿色节能建筑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四、建筑空间设计的意义
其一,人对空间的认识有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人对空间的感知能力也不断增加,要充分认识和理解空间的意义,需要借助建筑空间的认识才能够实现。建筑空间设计反映了不同时期的社会事态和精神面貌,反映了不同的人在生活、工作、学习上的行为与思想。其二,建筑设计不只是艺术,它反映生活、启发生活、改变生活,创造节能的空间设计是现时代所追求的生活态度,也是促进节能环保事业成功的关键因素。其实,建筑空间设计的真正意义是把它作为展现我们生活的舞台。
五、结语
- 上一篇:节约能源的好处
- 下一篇:节约能源的措施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