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建设的原则范文
时间:2023-12-15 17:53:4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新农村建设的原则,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 村庄绿化;功能定位;设计原则
中图分类号 S731.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10-0295-02
Abstract Acording to the planning and practice of village greening in new rural construction,we summarized a sustainable way of high benefit,low input and low consumption.Meanwhile,we analyzed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village greening.It has a certain guiding role for new rural construction at present.
Key words village greening;functional orientation;design principle
潜山县地处皖西南,大别山东南麓,长江北岸,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依次形成山区、丘陵、圩坂,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森林覆盖率51.99%,县内天柱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为世界地质公园、国家5A景区、国家森林公园。当前,潜山县正在大力开展新农村建设。
村庄绿化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1]。村庄绿化包括村庄绿化及村庄内部绿化。村庄内部绿化包括村庄内公共绿地绿化、庭院绿化、村庄内道路绿化;村庄绿化包括村外道路绿化、生产区绿化、生态区绿化。村庄的范围在山区指村庄第一山脊线内的区域,丘陵及圩畈区是指村庄外500 m范围内区域(村庄外为基本农田)。搞好村庄绿化,可美化村庄、保护生存环境、增加村民收入,对新农村建设有画龙点睛之功效。与城市绿化相比,村庄绿化有其特点和功能定位,因而村庄绿化有其相应的设计原则。
1 村庄绿化的功能定位
1.1 生态保护功能
生态保护功能是指村庄绿化在保持水土、防风固沙、改善环境等方面的功能。村庄绿化可以保持村庄水土,减轻或防止水土流失,山区可防止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的发生;村庄绿化树木尤其区域树木可降低风速,防止狂风暴雨对村庄的破坏;村庄绿化树木可吸收有害气体,吸附灰尘,散发香气,夏天遮荫,冬天挡风,可改善村庄人居环境。
1.2 绿化美化功能
绿化美化功能即村庄绿化在改变村庄景观方面的功能。
1.3 增加收入功能
充分利用房前屋后空隙地及区域林地,规划发展果园、花园、药园、竹园、桑园、茶园及用材林等,在绿化美化村庄、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发挥村庄绿化的经济效益。
2 村庄绿化设计与施工原则
2.1 城乡一体与兼顾村庄绿化特点相结合
村庄绿化要体现城乡整体协调和统筹城乡一体化绿化的观念,把村庄绿化规划纳入县域城镇体系规划、村庄布局规划。村庄绿化的布局、绿化用地安排等与各部门的专项规划进行整体协调,在编制村庄规划时,要对道路、居住区等各种绿地类型进行总体布局,统一规划[2]。以改善村庄生态环境、增加村民收入为目标,营造村庄森林生态系统。需要注意的是,制定规划时要征求村民意见。
2.2 保护现有树木与新造林相结合
潜山县群众自古以来就有在村庄周围植树的良好传统,现保存下来的古树名木达300余株,村庄风水林不计其数。绿化规划前,先对村庄内部及周边进行全面调查,了解村庄周边地形、地貌、水系及树木分布状况,重点调查现有古树名木、大树的树种、年龄、胸径等情况,调查村庄风水林、片林的树种、面积以及经济林树种年收入等。规划时,将村庄绿化区划分为村庄生活区及村庄区2个部分。村庄区绿化以防护林为主,适当配置经济林,其主要生态功能为保护村庄、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减灾,次要功能为美化村庄、增加收入。因此,树种选择上,营造防护林以毛竹、雷竹、马尾松、杉木、枫香、香樟、苦槠等为主;营造经济林以板栗、茶叶、桑、桃、李、枣、猕猴桃、柑橘等为主,方便村民从事生产,减少村民路途时间消耗。村庄生活区公共绿地绿化以村庄内原有古树名木及大树(或大树群)为景观主体进行设计,辅助配置小乔木、灌木、草本等。
保护现有树木,尤其古树名木及大树,可最大限度地减少绿化支出。同时,对古树名木挂牌保护可提高村民尤其青少年的环保意识,绿化工程完工后,形成以原有古树名木及大树为主体、新栽植苗木为有机补充的绿化景观。
2.3 乡土树种与引进树种相结合
乡土树种是经过长期自然选择而生存下来的树种,具有适应性强、品种多样、抗逆性强、投资少、观赏性高的特点,少数树种还是珍贵稀有植物,列为国家重点保护对象,在特定环境条件下,能形成稳定的植物群落。村庄绿化利用乡土树种,可观叶、观花、观果、观形,加之植株生长茂盛、枝叶浓密、花朵艳丽、果实丰硕,可发挥最大的观赏效果;乡土树种取材方便、育苗容易、地产地种、随种随取,可避免长途运输,成活率高,管理省工,寿命长,成本低;由于生长旺盛,叶面指数高,也能最大限度地发挥绿地功能和生态效益。因此,采用乡土树种绿化最经济实惠。引进树种可视其在县内的适应性及生物学特性有选择地使用,只可作为乡土树种的补充,绝不可作为主栽树种。
2.4 产业发展与村民生活相结合
近年来,在转变增长方式、倡导绿色低碳经济的转型期,潜山县加速构建“绿色为体,特色为魂”的农业框架,县政府出台政策,成立了六大农业特色产业指挥部,每年投放财政资金逾1 000万元,大力发展茶叶、瓜蒌、油茶、食用菌、蚕桑等产业,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在村庄绿化上,注意做好与六大农业产业的对接,增加村民收入,使村民安居乐业。近年来,结合村庄绿化,潜山县发展无性系茶园面积达366.67 hm2,新增产值1 100万元;建设油茶基地9 400 hm2,育苗140万株,获全国“万亩油茶林示范基地县”等称号;依托村庄绿化,全县农民人均年增收1 258元。
2.5 高效低耗原t
与高投入的城市绿化相比,村庄绿化投入主要靠村民自筹,没有专业养护人员。因此,村庄绿化要求投入少、耗肥少、耗水少且树种抗性强、适应性强、不发生或少发生病虫害。
3 村庄绿化应注意的问题
3.1 基建设计与施工给树木生长留足地下空间
树木的地下部分与地上部分是协调生长的,其生物量呈正相关,一株树冠庞大、树干粗壮的树木,其地下根系必定发达。一旦地下部分受到破坏或生长空间、土壤条件发生不良改变,树木地上部分的树干及树冠就会生长不良,甚至死亡。因此,各种土建工程必须给树木留足空间。具体来说,原有大树、古树名木树冠阴影内不可硬化处理,只可铺设草坪、栽植灌木,确需硬化也只能在下垫土壤上铺渗水砖、镂空砖,以保证土壤透水性、透气性;基建施工不可损伤地下根系,原有大树树根的,应适当运客土覆盖,以保护根系,但土壤不可过厚,以免对大树生长产生不利影响;临坡侧可砌挡土墙保护根系。新植树木根据树木生物特性留足生长空间,以确保新植株成活并正常生长。所有定植树木及草坪必须清除水泥、石灰等建筑垃圾,从别处运输土壤回填后方可栽植绿化树木。
3.2 考虑植物生物学及生态学特性
为达到村庄绿化高效低耗的目的,选择适应性强、抗性强的树种(草种),以减少资金投入、降低养护成本[3-4]。应尽量避免选用落花、落果、飞絮的树种,如村庄绿化尽量不选择杨树,因为杨树中一些品种开花时飞絮对健康不利,且杨树滋生天牛遇大风易折断,会碰坏房屋、电线以及碰伤行人;耗水量多、易滋生杂草的草种不可用;易滋生病虫害的树种不可用,因为防治病虫害的药剂对村民健康不利;房屋南面选择水杉等落叶乔木,夏天可遮荫,冬天可晒太阳。
3.3 考虑村庄绿化的可持续性
枯枝落叶及修剪的枝条等生物质集中收集,堆沤生物肥料,再用于村庄绿化追肥,切不可污染环境。潜山县在新农村建设中树立“统筹城乡发展、全县大景区”意识,打好自然生态牌、休闲体验牌、历史文化牌、风景观光牌、特色产业牌,全面推进“旅游城市、风情小镇、美丽乡村、幸福家园”建设,已初步建设村庄整治点100多个,村庄绿化实现了四季有花、三季有果、农业增效、村民增收的良好目标。
4 参考文献
[1] 倪琪.村庄绿化[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2] 国家林业局林产工业规划设计院.安徽省安庆市国家森林城市建设总体规划(2011-2020)[Z].北京,2012.
篇2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新阶段“三农”工作指导思想的深化和升华,集中代表了农民群众的强烈愿望和根本利益。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举措和改变农村落后面貌的必然要求及加快安康发展的难得机遇,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搞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利于更好地体现以人为本理念,让大多数农民群众参与发展进程,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推动和谐社会建设;有利于扩大公共财政的覆盖范围,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农村公共事业,实现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有利于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逐步缩小工农、城乡差距,实现工农、城乡协调发展;有利于夯实农业发展基础,促进农村生产力发展,实现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协调发展,从根本上改变我市农村的落后面貌。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科学内涵,进一步增强做好新农村建设工作的自觉性和主动性,确保新农村建设沿着正确轨道顺利推进。一要准确把握新农村建设的时代特征,深刻理解其落实科学发展观和统筹城乡发展的思想,总体要求中所涵盖的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等诸多方面内容,以及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全社会广泛参与的建设方略。二要准确把握新农村建设的目标要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目标具体体现在要以发展农村经济为中心,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加快建设现代农业,努力促进农民增收;要让农民生活富裕起来,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逐步缩小工农城乡差别;要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发展农村社会事业,积极倡导社会新风,培养造就新型农民;要搞好乡村建设规划,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要健全乡村管理机制,深化农村各项改革,加强基层民主和基层组织建设,创建平安乡村、和谐乡村。三要准确把握新农村建设的基本原则。在实践中必须坚持以发展农村经济为中心,促进农村生产力发展,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原则;必须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尊重农民的主体地位,不断创新农村发展体制机制,激发农村发展活力的原则;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着力解决农民生产生活中最迫切的实际问题,引导农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建设美好家园的原则;必须坚持科学规划,按照“因地制宜、区别对待、分类指导、突出特色”的要求搞好总体规划和具体部署,统筹兼顾,搞好结合,有步骤有计划有重点地推进工作,坚决防止重复建设、分散投入和违背群众意愿的原则;必须坚持发挥各方面积极性,依靠农民辛勤劳动、国家扶持和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加强对新农村建设的领导和支持,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形成新农村建设强大合力的原则。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涉及面广,是一项长期艰巨的系统工程。我们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总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持城乡经济社会统筹发展的方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按照中央确定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要求和省委、省政府提出的“规划先行、分类指导、试点示范、基础突破”的基本思路,协调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推动农村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我们要立足安康实际,建设绿色产业鲜明、田园风光优美、农耕文化浓郁、社会风气良好、人居环境和谐、具有安康特色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具体要抓好五个方面的重点工作:一要把发展农村生产力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来抓。大力发展绿色产业,继续推进农业结构调整。转变发展理念,切实增强大农业、大资源、大市场意识,把农业放在全局发展来谋划,不断拓展农业发展的内涵和外延。要按照产业化经营的路子,突出抓好蚕桑、茶叶、烤烟、中药材等绿色产业的发展。继续实施强村大户战略,坚定不移地发展畜牧产业,努力实现畜牧产业发展的新突破。把扶贫开发纳入新农村建设的整体部署,在抓好新农村建设试点村的同时,一手抓新农村试点村建设,一手抓扶贫重点村建设。二要把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新农村建设的关键环节来抓。要切实加大农田水利、农村公路、生态环境和文明村庄建设力度,努力改善农村发展条件。三要把深化农村改革作为新农村建设的根本动力。要切实解决影响农村发展的突出问题,全面增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活力。四要把发展农村社会事业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尽快改变农村公共事业滞后的状况。要建立完善各级政府责任明确、财政分级投入、经费稳定增长、管理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切实加强农村教育事业。要健全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扎实抓好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改革,探索建立农村大病救助制度,着力解决农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从加强农村文化设施建设入手,切实抓好县文化馆、图书馆和乡文化站、村文化活动室等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积极繁荣农村文化事业。五要把加强民主法制建设作为新农村建设的有力保障。认真落实农村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等制度,全面加强和完善村民自治制度,不断健全和扩大村务公开制度,保障农民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权益。要在农村广泛开展基本法律知识的宣传教育,特别要抓好同农民群众切身利益相关的法律法 规的宣传教育,不断增强农民群众法制观念、依法行使权利和履行法律义务的自觉性。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我们必须把思想统一到中央的决策和部署上来,把行动落实到新农村建设的伟大实践上来。要切实处理好新农村建设与“三农”工作、新农村建设与扶贫开发、抓好试点示范与全面推进的关系。建立健全新农村建设工作机制,切实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深入细致地对新农村建设进行工作指导,真正使新农村建设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带动和推进全市经济社会又快又好的发展。
篇3
关键词:新农村;村镇;规划
新农村的建设中,村镇规划即提高农村构筑物、建筑物、开放性的空间、绿化和道路等实体物质所构成的整体视觉的效果。当下,国家已把三农的问题作为了工作重点,并积极的展开了新农村建设,虽然取得了成效,但是部分农村在村镇规划中,遇到了一些问题。因此,相关部门应重视村镇规划中出现的问题,并给予相应的解决策略,进而提高新农村的建设中村镇规划的质量。
一、新农村建设中村镇规划工作的重要性
推进新农村的建设的首要任务是进行村镇规划工作。科学规划作为经济社会建设和发展的基础和前提,且城市发展和建设都离不开合理科学的规划,农村发展和建设也更离不开科学规划的正确指导。村镇规划是由政府来指导调控的城乡发展和建设的首要手段,包括:市场监管、经济调节、公共服务的职业和社会管理等等。村镇规划具有保护公共的利益、协调社会的利益和配置空间的资源等重要职能,不仅对其有着全局性、战略性和综合性的影响,也对社会和国民经济持续性的健康发展有着极为积极的作用。在新农村的建设中,通过合理科学的村镇规划可以真实的了解到村镇所存在的一些实际的问题和农民的意愿,进而推动新农村的发展和建设,并保证新农村的建设能够符合其实际发展的需求。因此,只有村镇规划先行,新农村在建设中的各个工作才可以做到有序展开、有章可循和科学发展。
二、目前村镇规划存在的问题
(一)村镇规划缺乏技术标准
我国在新农村的建设中,关于村镇规划的工作上只有一个相关标准,即为国家制定的总体标准。这个标准的技术规定最主要是针对农村的建设,因此这样的标准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和笼统性,导致很多村镇规划在采用了这个标准里的技术规定和内容后,不能全方面的发展。在采用这个标准的同时,大部分农村也采用了城市建设规划技术的标准和内容,这样的双重标准方式导致了新农村在建设过程中,村镇规划形成比较混乱的局面。
(二)村镇规划的理论体系不够健全
部分新农村的建设中,都是沿用演进形式,因为农村建设的发展速度比村镇规划的理论发展快,且还未形成一个较为健全的理论与技术相互结合的村镇规划体系。在当下新农村的建设中,主要采用村镇建设总体规划来进行,但是在实际的建设中,只进行总体规划而不根据农村自身的实际情况是不行的,因为不同的农村建设需要不同的理论指导。
(三)村镇规模较小、管理力度不够
部分农村的村镇规模较小,产业发育较慢、基础设施不够完善且布局也较分散。农业人口在农村人口中占了较大的比例,城市化气息也非常淡薄,农村经济积蓄的功能也较低,环境状况也没有得到改善。此外,较多农村在建设中对违法乱纪行为的处罚力度较弱,对农村建设管理的工作不够重视,部分管理人员的素质也普遍不高,导致了农村居民生活质量得不到有效提高,新农村建设的面貌也未达到预期的目标。
三、新农村建设中村镇规划的策略
(一)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
新农村的建设在进行村镇的规划前,应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首先规划人员应深入的调查当地农村发展的历史、文化和自然背景,以及农村生态条件和经济发展状况;除此之外,相关规划人员也应该积极做好对农村的调研,发动农村居民共同参与,并广泛的听取意见,通过调查问卷、入户访谈、召开会议和村民座谈会等方式来了解农村居民对村镇规划建设真实的想法;最后规划人员就可根据调查的结果总结出村镇规划的问题所在,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进而更好、更准确和更有效的来对新农村的建设进行合理的村镇规划。
(二)坚持从农村实际情况出发的原则
就目前的村镇规划情况来看,最大弊端就是在进行村镇规划的时候,规划内容太依赖于城市的规划内容,存在完全按照城市规划来进行村镇规划的情况,脱离了自身的实际情况,导致了新农村在建设中缺少了应有的环境特征。虽然城市规划发展和建立在一定的程度上推进了村镇的规划力度,但是其的内容和理论并不完全适应与村镇规划。因此,应坚持从农村实际情况出发,编制一个适合农村自身情况的村镇规划,延续民俗风情并体现出乡村的特点,确保村镇规划与当地农村居民对生活和生产需要的符合性。
(三)坚持保护生态环境、科学规划的原则
新农村的建设中,城镇规划要以保护生态环境作为首要前提,对自然资源和环境资源进行合理有效的使用,科学的规划,并结合当地城镇整体的规划及经济发展的情况,选取相应的新农村的发展模式。比如:畜牧养殖、生态农业、特色产业、旅游型和工业型等等,且要结合农村实际的情况,分析出村镇建设的发展优势及劣势,并对优势方面进行推广,对劣势方面进行改善,以此来积极调整村镇产业的结构,确保新农村能够有特色并持续性的发展。
(四)坚持突出农村文化特色的村镇规划原则
新农村的建设中,村镇规划应坚持经济社会、低于文化和自然风貌全方面发展的原则,掌握当地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两者的特点,保护好文化自然的景观和文物古迹,并结合当地的民俗,积极进行对新农村的建设。同时,还应基于生产方式和自然要素等农村特色,充分的将现代的产业特征和文化底蕴结合起来,建设出以旅游或其他相关产业作为经济增长点的新农村。
四、结束语
新农村的建设要求为:生活宽裕、村容整洁、乡风文明、管理民主和生产发展。为了达成这个目标,相关的管理部门应做到重视对新农村在建设中的必要性进行适度宣传,带动农村居民对建设新农村的积极性,进而确保新农村的建设能够顺利的进行。同时还应加强对村镇规划的实施力度,加快农村公共设施的建设进度,并调节好农村和城市基础保障的体系,让农村居民能够切实的体会到建设新农村的意义所在。此外,相关管理部门还应积极分析目前村镇规划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的提出解决策略,进而确保村镇规划的科W性和合理性,为新农村的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白莉莉,贾艳峰.新农村建设中村镇规划管理问题探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3,8(23):28~30.
篇4
为了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新农村建设帮扶工作部署要求,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千村示范、万村提升”工程,10月28日,省直部门和单位帮扶长春市双阳区新农村建设现场办公对接会在长春市双阳区召开。省农委党组书记、主任任克军,副主任于文波、吴晓光,驻委纪检组长、监察专员王峻岩,副主任于强、柳涛,副巡视员郭俊英,主任助理孙邦群,长春海关纪检组长、监察专员刘吉林,人民银行长春中心支行副行长付裕,长春师范学院处长刘钊出席会议。省农委有关处室(站)领导参加会议。会议由省农委副主任于强主持。全体与会人员参观考察了双阳区新农村建设各典型村的建设情况,并听取了双阳区委、区政府的工作汇报。长春海关、人民银行长春中心支行、长春师范学院领导在会上作了发言。
在听取了双阳区委区政府的工作汇报之后,任克军主任对帮扶工作提出明确要求。首先,他对双阳区新农村建设工作给予充分肯定。双阳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坚持把新农村建设作为“三农”工作统领,坚持党委领导、政府主导、农民主体、社会主动参与,精心组织,科学谋划,合力拼搏,强力推进,全区新农村建设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在工作摆位上,突出了新农村建设的战略地位,始终把新农村建设摆在党委、政府工作的首要位置,不断强化领导;在思路创新上,把握了统筹城乡发展的大趋势大潮流,始终把生产发展和民生改善作为重点,做到建设惠及农民;在建设模式上,遵循了规划先行科学布局的原则,根据不同地理位置、不同民俗特点、不同经济基础,选择风格迥异、各具特色的建设模式,体现了实事求是;在推进机制上,不仅充分发挥了组织推动、政策驱动、投入带动的作用,还研究探索了基层民主管理的新途径和新办法,农民主体作用得到进一步发挥和加强;在项目谋划上,注重了农村路、水、电、气、房等基础设施和广播电视、信息网络、文化教育、社会保障等社会事业发展及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建设,特别是将现代农业项目建设放在了突出位置。
任克军主任指出,要准确把握新农村建设的新形势和新任务。今后一个时期全省新农村建设要继续围绕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发展目标,坚持以产业发展和民生改善为重点,继续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提升”工程,着力建设城乡联动的新型村镇布局体系、城乡一体的新型公共服务体系、结构合理的新型产业支撑体系、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农村生态建设体系、和谐稳定的新型农村社会管理体系,全面加强农村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党的建设,加快建设繁荣、富裕、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按照这一总体思路,新农村建设要着力推进以下五项工作:第一,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切实增强新农村建设的产业支撑,要大力开发新产业,夯实新农村建设的基础;第二,多途径开辟增收渠道,努力实现农民持续增收,让农民腰包鼓起来;第三,切实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解决农村基础设施和公益事业建设滞后的问题;第四,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事业,加快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提升农民生活质量;第五,切实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证,要选好一个村领导班子,村支部书记是关键。
任克军主任强调,为进一步做好双阳区新农村建设帮扶工作,省农委相关处室和事业单位要在技术、培训、项目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一是转变帮扶方式。今后,要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为双阳区协调资金项目,能达到近期的效果,也能实现长远的效益。总的原则是能增加的尽量增加,能投入的尽量投入,能争取立项的尽量立项。二是切实落实好帮扶项目。除原定的各直属单位承担的帮扶工作外,监管处、科技处、农垦处、省农业总站、省土肥站、省能源环保站、省种子总站、省园艺特产站、省绿色食品办公室、省参茸办、省农机推广站、省蔬菜花卉研究院等处室和单位也将在项目安排、技术指导、人员培训等方面给予支持。三是努力形成帮扶工作合力。要全面做好帮扶新农村建设工作,必须凝聚省、市、区各级领导、各个部门单位的力量,动员和组织社会各界,形成合力,高度重视农业和农村发展,全力以赴支援新农村建设。省农委、长春海关、人民银行长春中心支行、长春师范学院要与双阳区建立通畅迅捷的沟通机制和部门单位之间的配合制度,要充分发挥各单位指导员的作用,及时掌握双阳区新农村项目建设需求,跟踪项目建设进展情况,推动双阳区新农村建设。
(省新农村办 供稿)
篇5
一、突出三项内容,激发新农村建设的活力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历史任务。在具体操作中,我们突出规划、建设、整治三项主要内容,努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构建和谐、文明、富裕的新农村。一是突出抓好规划这个前提。规划是新农村建设的前题,更是一项龙头工程。县委、县政府十分重视新农村规划工作,一方面,专门制订总体规划。结合安义实际,制订出台了《安义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十年规划》,《规划》按照“优化生活环境、改善生产条件、提升乡村文明、构建和谐农村”的要求,用10年的时间,对全县1093个自然村分三批进行建设,第一批建设22个重点示范村,2006年底完成;第二批推进500个公路沿线村,2010年前完成;第三批抓好571个边远贫困村,2015年前完成。从而使全县所有自然村基本建成“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另一方面,具体编制村庄规划。县财政2005年拨出专款40万元用于编制村庄规划,县村建规划部门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根据各村的区位条件、经济基础、自然生态、人文环境等要素,创造性地为每一个自然村庄搞好规划设计,做到一村一景。2005年,全县已完成了60个自然村的规划编制。其余1033个自然村的规划编制工作将在2007年底全部完成。二是突出抓好建设这个主题。按照典型示范、以点带面的方针,快速推进市、县、乡三级新农村示范点建设。根据“交通便利、规模适中、生活中上、先易后难”的原则,沿南安一级公路和西山山脉选择了25个基础条件好、群众热情高、辐射作用大的自然村作为市、县、乡三级示范点建设,其中市级示范点1个,县级示范点8个,乡级示范点16个。示范点建设充分利用和发挥绿水青山生态优势,强势推进“三清三改、三整三造、三通三建、三培三带、三新三高”工程,形成各具特色的建设模式。如把市级示范点鼎湖镇榨下刘家建设成为“田园风光式”新村,县级示范点黄洲镇孝诵建设成为“自然生态式”新村,长埠镇木马建设成为“农民别墅式”新村,万埠镇小刘村建设成为“农家山庄式”新村,东阳镇北山尧下建设成为“精品小区式”新村。三是突出抓好整治这个难题。整治是新农村建设的难点,直接面对千家万户,涉及村民利益的调整。县委、县政府大力开展环境整治工作。一方面,整治“空心村”。对自然村庄中间大量存有安全隐患、污染环境卫生且无人居住的破烂房屋全部拆除,做到通路、插绿、添景。如石鼻镇联合村冷溪村小组一次性拆除“空心村”中的破旧房屋21幢,取得明显成效.另一方面,整治旧房屋。重点对建设时间长、外型不美观,影响村容村貌的旧房屋实行“穿衣戴帽”,对村庄电线、电话线进行整治,做到合理有序布局,对房前屋后乱搭乱建牛栏猪圈进行拆除,实行集中统一安置,做到人畜分离。对县城规划区范围内的村庄实行垃圾袋装化,确保环境整洁卫生。同时,在整治过程中,做到区别对待,切实加大对自然原生态、古文化遗迹的保护,特别是对村庄里的古树名木和古民居等,进行严格的保护。
二、发挥三大作用,形成新农村建设的合力
新农村建设不是单纯的政府行为,也不是单纯的群众创建活动,需要各种社会资源和力量的整合。在新农村建设中,我们多方联动,充分发挥三大作用,汇聚新农村建设的强大合力。第一,发挥党委政府的引导作用。在领导力量上,专门成立由32个职能部门组成的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安排25名县领导和25个县直单位挂点抓新农村示范点建设,抽调县、乡、村三级300余名干部参与新农村建设,广大干部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争当新农村建设的排头兵。在资金筹措上,县财政每年挤出2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新农村建设,发挥公共财政“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建设好水、电、路等公共基础设施,解决单家单户不好办也办不了的事情。在宣传造势上,充分利用电视、广播、宣传车等舆论工具,广泛宣传新农村建设的意义,弘扬新农村建设的典型,着力营造“全县动员、全民参与”的浓厚氛围。第二,发挥农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农民群众是新农村的建设者、管理者、维护者和直接受益者,是创建活动的力量源泉。没有广大农民群众的主动参与,新农村建设就失去了基础,失去了“土壤”。县委、县政府在新农村建设中,一切为了群众,从解决群众最直接、最关注、最急迫的问题入手,满足群众求美、求新、求幸福的愿望,从而使广大群众主动参与创建的热情十分高涨,很多在外务工经商的农民不惜放弃手中的生意,千里迢迢赶回家乡参与新农村建设。如万埠镇小刘村,50多户村民只有3-4户主劳力在家,启动新农村建设后,30多户在外务工经商的村民自动歇业关门,返回家乡参与新农村建设。长埠镇木马村在上海经商的凌胜根等几个年轻有为的小伙子轮流回家参与新农村建设。目前,全县新农村建设群众参与率达98以上。第三,发挥社会力量的支持作用。新农村建设资金投入大,仅有政府引导、群众参与还不够,必须发挥各种社会力量的支持作用。我县积极动员在外知名人士、热心家乡建设者、企业家等社会力量和机关单位,踊跃为新农村建设捐献赞助和提供必要支持,拓宽资金来源渠道。目前,我县通过社会力量捐献赞助投入新农村建设的资金就有1000多万元。通过政府、群众、社会的共同参与,形成了“众人拾柴火焰高”,齐心协力建设新农村的良好格局。到2005年底为止,全县1个市级示范点和8个县级示范点总共投入资金2000多万元,共拆除破烂房屋482幢,穿衣戴帽360幢,硬化入户水泥公路35公里,完成有线电视、自来水入户680户,改造门塘9口,改造厕所140座,建设5座公厕,兴建4个农民文化活动中心,完成房前屋后绿化面积3200平方米。
篇6
这次现场观摩会,既是一次前阶段全县新农村建设成果的展示会、交流会,也是一次鼓劲会、加压会,更是一次全力抓好下阶段工作的动员会、部署会。经过上午的现场观摩,既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全县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面貌的改善,又让我们欣喜地看到了各地你追我赶、不甘落后、竞相发展的良好态势和喜人局面;既加强了各地之间的学习和交流,也感受到了新农村建设面临的挑战和压力,进一步增强了做好新农村建设工作的信心和决心。等下,县政府彭县长将作重要讲话,请大家深刻领会,认真抓好贯彻落实。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全县新农村建设基本情况
2012年,我县新农村建设省批铺面点83个,争取省批调剂点30个,县委、县政府安排县级自建点32个,全县共有新农村建设点145个,我县是全市新农村建设点最多的县(区),约占全市的三分之一。分布在93个基础村点,11个村落连片点,3个村镇联动点,涉及到全县9个乡镇,105个行政村,112个自然村。
按照县委、县政府新农村建设的工作部署,根据《县2012年度新农村建设实施方案》和全县新农村建设动员大会的工作要求,明确规定了今年全县新农村建设的工作思路、工作重点和工作目标,要求每个乡镇选择2—3个基础条件好、群众积极性高的村点,打造以点带面的示范亮点,全县要重点打造福田镇边塘村边塘湾、镇南源村南源街、赤山镇麻田村贯树下、鸡冠山乡豆田村神浮塘、金山镇高山村山田庵、赤山镇院背村沥树塘等6个特色示范亮点,并要求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各地各部门既要突出创造特色,打造亮点,也要注重均衡发展,整体推进,全面提升我县新农村建设的整体实力,实现我县新农村建设历史性突破,争创我县新农村建设全省先进。
二、简要回顾前阶段全县新农村建设
今年以来,全县上下按照县委、县政府新农村建设的目标要求,夯基础,求实效,精心组织,科学谋划,打造亮点,整体推进,全县新农村建设取得明显成效。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特色示范亮点初具形态。坚持规划先行,结合农业产业化基地建设、319国道两边景观带及休闲观光农业和统筹城乡发展要求,着力打造新农村建设特色示范亮点。福田镇边塘村边塘湾打造以红鲫鱼繁育基地为中心,以建设高效生态休闲观光农业为目标、以发展现代农业产业为重点、以彰显江南民居文化为特色的新农村建设村落连片示范亮点;镇南源街打造以集镇建设为重点、以发展旅游为目的、以江南民居文化为特色的景区式新农村建设村镇联动示范亮点;鸡冠山乡豆田村神浮塘打造以发展农业产业,以繁荣农村文化为特色的新农村建设村落连片示范亮点;赤山镇麻田村贯树下打造以壮大现代农业产业为特色的新农村建设村落连片示范亮点,等等。目前,全县重点打造的示范亮点进展顺利,成效显著,特色明显。
2.江南民居建设进展迅速。坚持“质量优先、效果优先、节约成本”和“统一规划、统一设计、政府组织、业主配合、社会共享”的原则,选择在319国道沿线经济基础较好的村庄进行试点,结合红鱼文化打造了福田镇战山村,结合杨岐寺景区建设打造了镇南源街,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江南民居村落。6月底完成了图审和预审工作,认定了设计方案,完成了建设项目的招投标。目前,福田镇战山村完成改造的民房40户,正在改造的民房70余户;镇南源街完成房相立面改造总量的30%,其他房相改造也正在有序施工中。
3.村庄整治建设大力加强。开展以“生态美、村容美、庭院美、生活美、乡风美”为主要内容的集中整治建设,逐步实现农民“走平坦路、喝干净水、上卫生厕、住整洁房、用洁净能、居优美村”的愿望。目前,全县新农村建设完成改水83%以上,改厕60%以上,主路90%以上,入户路80%以上;拆除“空心房”、无保留价值的旧烂屋150余间,清理乱堆乱放230余处,拆除乱搭乱建60余处,健身休闲广场、房相改造等工作也紧随跟进,部分村点改房完成70%以上。
4.农村清洁工程全面推进。采取上级争一点、财政补一点、村收入抽一点、社会捐一点的方法,筹措500多万元专项经费用于农村清洁工程。按1500个农村人口配备一名保洁员的标准,全县组建了一支由350余名保洁员组成的保洁队伍,每名保洁员配备1套保洁工具,保洁员工资统一打卡发放。重点打造319国道、上万线、福东线农村清洁工程精品线,抓好乡镇政府所在地、村部周边的卫生保洁,农村清洁工程长效管理机制逐步形成,全县农村卫生状况大为改观,边塘、大宇、南源、小水、新益、简村已成为我县村容整洁、生态秀美的农村清洁工程示范村。
前阶段我县新农村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规划布局重视不够,村庄整治不到位,资金保障能力有待提高,创特色出亮点有差距等。为此,我们要切实增强做好新农村建设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强化举措,形成合力,全力以赴做好下阶段新农村建设的各项工作任务。
三、下阶段全县新农村建设工作安排
下阶段,我县要继续按照县委、县政府新农村建设的部署和要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把新农村建设作为统筹城乡发展和实现“三化互动”的重要抓手,加快农业生产发展,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改善农村生态环境,进一步提升我县新农村建设水平。主要做到“五抓好、五突破”:
1.抓好产业发展,在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上求突破。一是抓好“一村一品”。围绕绿色蔬菜、食品加工、苗木花卉、休闲农业等特色产业,因地制宜,搞好产业规划和引导,构建“一村一品”产业格局,促进“一村一品”向“多村一品”、“一乡一业”转变。二是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积极探索土地股份合作、社区股份合作、供销合作和信用合作等模式,提升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质量和效益,使之成为引领农民参与市场竞争的主要组织形式。三是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宏明、毛家湾、红鲫、金泰、天绿、绿茵等一批省、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引导向规模化、集约化方向发展。实施农产品品牌战略,全力打造红鲫、金泰草莓、天绿蔬菜、高田葡萄等农业知名品牌。要本着维护农民利益的原则,让农民合理分享企业经营利润,促进农民增收。
2.抓好村庄整治,在建设生态秀美乡村上求突破。一是抓好“六改四普及”。按照先改水、改厕,然后改路、改房的原则,重点抓好“四改”,确保改水达到95%以上,改厕达到90%以上,改路达到95%以上,改房达到90%以上,彻底拆除“空心房”和无保留价值的旧烂屋,坚决清理乱搭乱建、乱堆乱放,疏通水沟,整修余坪,浆砌阶檐。同时,推广使用净洁能源、普及有线电视、电话、宽带网。二是抓好村庄绿化。开展今冬明春村庄绿化,引导农民在房前屋后栽种果树,在村点进村道路两旁、村庄周围栽种各类绿化苗木,努力打造一批房前屋后花果园、村内道路林荫化、村庄周围风景林的生态文明村。三是抓好农村清洁工程。按照“3+5”模式,严格垃圾分类处理,健全卫生保洁机制,深入推进农村清洁工程,全面改善农村卫生环境。
3.抓好示范带动,在打造亮点塑造品牌上求突破。一是县乡联动打造亮点。强化领导挂点、部门单位帮扶工作机制,县级领导挂点、县直部门单位帮扶的新农村建设点要打造成亮点,各乡镇党政主要领导和分领导要亲自带头抓,将自己帮扶的新农村建设点打造成亮点。二是整合资金和力量打造亮点。加大财政和涉农资金对新农村建设的支持力度,整合资源,增加投入,把有限的资源资金用在刀刃上,确保出精品、做亮点。将交通主干线、农业产业化基地、重点项目建设基地周边条件较好的村庄,打造成示范亮点。三是充分发挥亮点示范带动作用。各地各部门要高度重视舆论导向,充分利用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新闻媒体,深入报道我县新农村建设中涌现出来的好思路、好经验、好做法,不断总结挖掘,宣传好,推广好。
4.抓好工作保障,在形成强大工作合力上求突破。一要加强组织领导。各地各部门要高度重视,强化领导,要将新农村建设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实行高位推动。乡镇党政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全力抓,乡镇新村办具体抓,各有关部门要积极支持配合新农村建设工作。二要多渠道筹集资金。积极争取省、市专配资金,增加县级专配资金,加大乡镇财政、村级集体经济的投入,加强县直部门单位涉农资金的整合,鼓励社会投资,引导企业、个人捐助,调动广大农民筹资投劳的积极性。三要强化督查考核。建立县、乡镇、村三级合作推动机制,县、乡镇新村办要加强对新农村建设的督促检查,定期进行调度,通报工作进展,要坚持“半月一调度、一月一督查、一季一检查,一年一考评”制度,切实形成抓好新农村建设的长效管理机制。
篇7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全面深化农村综合改革。根据《农村综合改革工作小组关于批复省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的函》国农改[]7号)文件精神,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统筹城乡发展,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目标,以农民自愿筹资筹劳为基础,以财政奖补资金为引导,逐步建立筹补结合、多方投入的新农村建设长效机制。
二、基本原则
筹补结合原则。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必须尊重民意,一)坚持民主决策。以村民民主决策、自愿筹资筹劳为前提,政府给予适当奖励补助,共同推进新农村建设。
注重实效原则。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必须考虑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的经济承受能力,二)坚持直接受益。重点支持农民需求最迫切、反映最强烈、利益最直接的新农村建设项目,适当向贫困村倾斜,提高项目效益。
阳光操作原则。建立健全各项制度,三)坚持规范管理。确保筹资筹劳方案的制定、村民议事过程、政府奖补项目的申请、资金和劳务使用管理程序公开透明、公平公正,自觉接受群众监督。
三、具体规定
受益面广,一)村级公益事业建设责任。村级公益事业与农村生产生活直接相关。具有较强的公益性,属于准公共产品,政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都有建设的责任。村民直接受益的村内公益事业,以村民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和村集体经济组织投入为主,政府适当给予奖补。农民房前屋后的修路、建厕、打井、植树等投资投劳由农民自己负责。跨村以及村以上范围的公益事业建设项目投入主要由各级政府分级负责,通过现有的投入渠道解决。
包括行政村到村民小组或居民点之间的道路;②村内小型水利设施,二)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范围。以村民一事一议筹资筹劳为基础、目前支农资金没有覆盖的村级公益事业项目:①村内道路。包括支渠以下的斗渠、毛渠、山塘、桥涵、机电井、小型提灌或排灌设施;③村内公共环卫设施;④村内公共绿化等新农村建设项目。
既要防止对已建成的项目出现重复奖补,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要与现有支农项目的政策相衔接。也要防止符合奖补条件的一事一议建设项目出现奖补遗漏和空白。对程序不到位,扩大议事范围、提高筹资筹劳标准以及举债兴办的村内公益事业等项目,财政不予奖补。
政府按村或建设项目规模大小给予5至10万元的补助或按农民一事一议筹资总额13比例给予奖补。三)财政奖补标准。通过一事一议筹资建设的新农村项目。
可预拨部分资金,四)财政奖补工作程序。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原则上实行自下而上、先建后补。确有必要的经审核确认村民已筹资并开工后。具体奖补程序为村申请、乡镇初审、县审核批准后拨付。
由村级组织向乡镇政府提出奖补申请,1村申请。村级一事一议项目建设按照《省村内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办法(试行)政发[]17号)规定的程序执行。项目完成后。并附筹资筹劳到位情况、项目竣工决算等材料。对实行资金预拨制的项目,原则上只有在村民筹资、村集体经济投入、社会捐赠等相关资金到账、具备开工条件后,才能提出资金奖补申请。
符合相关规定并集体研究同意后上报县财政、县减负办。2乡镇初审。乡镇政府对村级组织申请奖补的项目进行严格审核。
符合规定的要及时验收,3县审核拨付。县财政局和减负办对各村申报奖补的项目按职责复审。验收合格报县政府批准后拨付奖补资金。对预拨资金的项目,项目完成后,县乡有关部门要及时审核验收、结算奖补资金。
乡镇人民政府初审,村级一事一议筹资筹劳由村申请。县减负办审批。经审核批准的筹资筹劳方案一式五份,村留一份作为筹资筹劳的依据,乡镇政府和县减负办各执一份存档,乡镇、县级财政部门各执一份作为村申请奖补资金的依据。
由财政局设立专户,五)加强财政奖补资金管理。财政奖补资金实行县级负责和报账制度。专账管理,专项用于一事一议项目奖补。各乡镇由村帐乡管办开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专户。
四、实施步骤
传达上级关于新农村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的相关政策,一)宣传发动(年月)召开全县动员会议。提高认识,统一思想,明确任务,全面部署试点工作。
各村结合本村实际和一事一议筹补资金额度,二)项目报批(年月中上旬)月10日前。确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申报项目。月15日前,村委会向乡镇人民政府报送项目申报材料,并由乡镇人民政府进行初审。月20日前,乡镇人民政府向新农村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申请财政奖补项目统一并上报省农村综合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
全面开展项目建设。三)项目实施(年月)各乡镇根据县新农村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审定的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
由项目村向乡镇人民政府提出验收申请,四)检查验收(年1月)项目竣工后。乡镇人民政府对项目的筹资情况、工程质量进行前期验收,并将验收结果上报新农村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对于重点项目,县人民政府将组织有关部门进行专项验收。
五、主要措施
加强领导。各级各部门要高度重视,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认真落实试点工作的各项任务。为切实抓好这项工作,县成立新农村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领导小组,由县长赵明任组长,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刘文贤、县委常委、副县长李红平任副组长,县政府办、县财政局、县农办、县扶贫办、县监察局、县经管局、县审计局、县发改局、县建设局、县交通局、县林业局、县国土局、县水利局、县畜牧局等单位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县财政局局长唐荣贵兼任办公室主任,从财政局、农办、经管局等部门抽调专职人员,集中办公,县财政局、县减负办具体负责组织实施试点的各项工作。各乡镇要成立相应工作班子,抓好新农村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的组织实施。
篇8
一、认清重要意义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一项重大而长期的历史任务,是加强“三农”工作的重大战略部署。为了确保全市新农村建设顺利推进而开展全市万名干部回村庄携手建设新农村活动,必将有力地体现各级党委、政府加快解决“三农”问题的决心和意志;必将有效地促进干部作风转变,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必将有利于知情的人办知情的事,帮助基层解决新农村建设中遇到的矛盾和问题;必将发挥出各方面的积极性,营造出全社会共同关心、支持和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浓厚氛围。
二、明确主要任务
鉴于干部回村庄参加新农村建设的有限时间、精力和条件,主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协助村党支部搞好宣传发动。要通过召开各种会议,走村上门串户,发送宣传资料,举办文化活动、典型报告演讲,刷写标语口号等多种形式,宣传中央1号文件精神,宣传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意义、历史背景、科学内涵和目标任务,宣传新农村建设的政策措施,特别是“政府主导、农民主体”的基本原则等,努力营造建设新农村的浓厚氛围。
2.协助村党支部搞好规划编制。要按照因地制宜的原则,重点指导好三个方面的规划:一是产业发展规划。要以发展壮大传统产业为基础,突出壮大主导产业;要注意发挥各地优势,突出培育特色产业;要在稳定发展种养业的同时,突出发展二三产业,努力推进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进程。二是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包括水、电、路、讯、文化、教育、卫生等建设内容。三是村庄整治规划。包括“三清三改”中该清理的怎么清理,该改善的怎么改善,该保留的怎么保留,该扶持的怎么扶持。
3.发动直系亲属模范带头。要以“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为目标,发动直系亲属带头发展生产增收致富,带头参加“三清三改”,带头树立文明新风,带头参加村庄的各项公益活动。
4.组织发动群众每年办好一件以上新农村建设的实事。至少办好一件以“三清”为主要内容的实事,使村民看到实实在在的成效,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
5.协助党支部搞好组织协调工作。如协助村里开发包装项目,积极向上争取资金;协助引导本村在外工作和务工经商人员支持本村建设;协助按照“一事一议’’要求动员群众投资投劳,发挥主体作用;协助开展招商引资活动,用好项目、好环境吸引客商到本村开发建设;协助指导建立村民理事会,帮助他们做好资金筹集管理、开发建设项目;协助解决新农村建设实施中的矛盾和问题等。
三、把握工作要求
各级各部门要大力支持本部门本单位的同志到村庄参加新农村建设,在工作条件和时间安排等方面提供方便。回村庄的同志要增强事业心和责任感,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扎扎实实开展工作。
6.人员要求。参加活动的人员为全市范围内的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群团组织中的三方面干部:(1)出生地在水州的干部;(2)虽然不属__籍但成长地在__的干部;(3)既不属__籍也不在__成长,但现在__工作的干部。各级有办点示范任务的同志,既要回出生地或成长地或工作地的村庄参加新农村建设,又要办好党委、政府安排现在工作单位要办的示范点,不得顾此失彼。
7.时间要求。按照“单位统筹安排,不影响本职工作和分期分批回村庄”的要求,今年5月底前,应回村庄的干部都应安排7天时间食宿到村工作。5月底后,原则上利用周末时间和节假日下乡回村,平时工作日照常上班。
8.纪律要求。回家乡参加新农村建设的干部要服从当地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尊重基层干部,尊重村支“两委”,听取群众呼声,尊重农民意愿,坚持依靠当地村支“两委”开展工作。要严格做到“六不”,即不影响单位的正常工作,不代替村支“两委”的工作,不大吃大喝劳民伤财,不在单位带钱带物,不在单位摊钱摊物,不参与有损干部形象的各项活动。回乡工作时间的有关补贴由各单位按规定解决。
四、加强组织领导*
9.活动在市、县区(场、管理区)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进行,日常工作由各级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负责。组织、人事部门负责回村干部的组织管理和考核,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业务工作的指导,宣传部门负责活动成效宣传,各级党委、政府的办公室要负责做好协调工作。
10.活动按照“统一部署,分级组织,以县(区)为主”的原则,在市、县区两级同步进行。市直单位要以县区(场、管理区)为单位确定一名牵头人和一名联络员(名单附后),其职责是:确定各村牵头人,加强上下 工作协调,搞好督促检查。各县区(场、管理区)也应确定领导和工作人员负责上下沟通,为回村庄人员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和方便。
篇9
关键词:民族地区;林业生态建设;新农村建设
林业生态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内容的主要构成部分,二者相辅相成,通过长期实践,林业生态建设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发挥出更加重要的作用。需要充分发挥出林业的生态和经济功能,以实现农业生产条件的改善,增加地区经济收入,实现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以林业生态建设为核心,加快新农村建设进程,为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实现可持续发展。
1林业生态建设在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1.1是加快农村生产发展的重要内容林业生态建设是解放和提高农村生产力的有效途径,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要内容,其可以为农村社会和农村经济发展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林业是基础产业的主要构成部分,可以延伸和完善林业产业发展链条,提高农村整体生产力。除此之外,森林建设有助于缓解自然灾害问题,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从而保护和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业稳产高产。1.2是实现农村生活宽裕的有效途径新农村建设的关键问题就是实现农民收入的持续增长,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通过长期实践发现,林业建设是实现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例如,可以建立以林业产业为依托的林果业、花卉业、森林旅游业、林下种养业、野生动植物繁育利用业等。1.3林业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动力林业是农业国民经济的发展基础,近年来,中央政府不断加强制度建设和资金投入,以促进农业的现代化、信息化发展。同时,注重绿色产业链的建设和完善,以节省资源,增加经济收益。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民族地区林业生态建设的过程中,需要综合考量生态发展影响因素以及和新农村建设之间的和谐关系。森林的价值体现在其是生态系统的支柱和陆地生态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人类社会经济的发展包含现代农业发展,而这些产业的快速发展需要建立在森林生态系统的长远发展基础上,这样才能改善当前民族地区农村建设落后的现状。
2如何加强现代林业建设
2.1加大林业财政支持根据地区的经济发展现状合理配置资金,对于林业的重点工程项目,需要提高投资力度,以实现部门和项目的有效整合,最大限度发挥出资金的价值。同时,还需要加强政府的引导功能建设,并对税收、贷款等方面予以完善,可适当给出优惠和奖励政策,从而吸引社会外界的关注。也可以通过拍卖、租赁、股份合作等多种形式,为非公有制林业等注入新的动力,调动社会各界资源共同参与林业建设工作,加快地区新农村建设进度,提高工程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2.2推广林业技术推广林业技术需要从2个方面入手:一方面需要优化林业经济结构,而林业经济结构的优化也需要注重工业和农业建设,如种植经济效益高的果树,增加农民的经济收益。同时,还需要提高民众的积极性,主动参与林业建设,维持经济发展和林业发展的平衡状态;另一方面需要完善林业技术推广制度。对于地方政府来说,需要遵循因地制宜原则,出台林业发展规章制度,并加强林业制度改革的技术改造,以有效指导林业技术发展。2.3加强森林抚育经营需要引进新型技术,提高造林营林机械化水平,促进林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为森林抚育经营奠定坚实的基础,提高造林营林产量和质量。需要注意的是,需要通过实践对森林抚育经营模式加以完善,根据地区的环境条件,如立地条件和乡土树种等,选择适宜的抚育经营方式。可以实施分类经营,以保证特定林种效益为核心,综合多种影响因素,依据森林经营规模等对林分进行改造,可进行自然混交,而商品林的发展也需要以造林技术为基础,以促进抚育经营。
3结语
综上所述,长期实践证明,通过林业建设以促进新农村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需要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充分发挥出地区资源的优势,制定具有地区特色的发展模式。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林业生态建设的适用性,符合地区发展要求,实现增产增收。
参考文献
1周业森.广安区林业发展与促进新农村建设的思考[J].四川林勘设计,2012(2)
篇10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系统工程和长期任务。各地都在积极探索适合自身实际的新农村建设之路,形成了多种建设模式,涌现了大批成功典型,积累了许多有益经验。然而,从各地的具体实践来看,建设过程中总不可避免会遇到一些普遍性的问题和矛盾,如:新农村建设工作的长期性与创造阶段性成果之间的矛盾,农民作为投入主体与不增加农民负担之间的矛盾,充分尊重农民意愿与少数群众不理解之间的矛盾。
着力破解工作任务长期性与创造阶段性成果之间的矛盾。新农村建设是一个长期历史任务。既有近期急需完成的工作任务,也有必须历经长期努力才能逐步实现的远景目标。远景目标就是要建设繁荣、富裕、民主、文明、和谐的现代化新农村;近期目标就是要从农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切实解决好农业增效难、村庄整治难、农民增收难、就业难、就医难等最迫切的问题,使新农村建设有阶段性看得见的变化。新农村建设是一项长期任务的性质,决定了它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把近期、中期和长远的建设目标统一起来,坚持以远期目标为导向,从近期目标着手逐步实现各个阶段性目标任务;必须注重抓好示范、树立典型、积累经验,从群众最积极、干部最主动、条件最成熟的村抓起,先易后难、因地制宜,以阶段性成果促进新农村建设的整体推进。
着力破解农民作为投入主体与不增加农民负担之间的矛盾。建设新农村,投入是关键。在新农村建设中得实惠的是农民,农民自然而然地成为投入的主体。从农村的具体情况看,单靠农民自身积累来建设新农村,那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且在短时间内也很难取得阶段性成效。因此,必须建立一套较为完善的投入机制,既让农民的投入主体地位得到充分体现,又尽可能地不增加农民负担。这一投入机制的核心就是政府主导、农民主体、社会各界广泛参与。政府的投入量不是最多,主要起着“四两拨千斤”的作用、起着激励导向的作用。从相关政策看,中央提出“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原则,不断加大政府投入的力度,有效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主要是强化政府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导作用,使政府扶持与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更好地相结合,并不是包办代替,更不是否定农民的主体地位。如何正确处理好“主体”与“主导”这二者的关系,就是要解决好“谁来干”和“怎么干”的问题。在“谁来干”的问题上,就是要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真正发挥广大农民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体作用,使农民由被动地等、靠、要转变为主动要求、主动请战,成为建设自己家园的强势力量。要引导广大干部和农民群众形成这样一种共识:建设必须投入。因此,新农村建设要形成政府加大投入、农民自主投入、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各方力量热诚支持的建设格局。
着力破解充分尊重农民意愿与少数群众不理解之间的矛盾。尊重民意,既是新农村建设的基本准则和要求,也是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具体体现。充分尊重农民意愿,不能单纯地以政府的意图和专家的意见代替农民的想法,必须把各方面的意见综合起来考虑。新农村建设不等于新村建设,不能搞大拆大建;城乡一体化也并不是城乡一样化,必须着眼承受能力和农村特色,体现美观实用合理的原则,必须以农民“愿不愿意、满不满意”来衡量新农村建设开展好坏的标准。各个新农村建设点的具体情况千差万别,其内部的自然条件也各有不同,要使广大农民群众百分百满意是很难办到的。在建设过程中,实现、步调一致,而又保证绝大多数人满意,就必须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基本路线,深入调查研究,认真听取群众的意见、要求、呼声,在此基础上形成具有良好群众基础的思路决策,然后通过政府组织、引导、指导、服务,使决策变成广大农民群众的一致行动,并最终落到实处、见到实效。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新农村建设标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