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约资源的方法和措施范文

时间:2023-12-15 17:53:4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节约资源的方法和措施,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节约资源的方法和措施

篇1

1 资源节约型林业企业的含义

资源节约型企业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统一的概念。所谓节约型社会,是指在生产、流通、消费各种领域中通过采取法律、经济和行政等综合措施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以最少的资源消耗来获得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收益,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其目的在于追求更少资源消耗、、更大经济和社会效益,实现可持续发展。因此,资源节约型企业具有丰富的内涵。“节约”这两个字包含双重的含义,一是相对浪费而言的解释;二是要求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对资源、能源需求实行减量化,即尽可能用少的资源和能源或者利用可再生的资源创造相同的财富或者更多的财富,最大限度地充分利用回收各种废弃物,但是必须明确指出,节约并不一定就意味着控制成本而限制发展,而是要求企业彻底转变传统的经济增长方式,进行深入的技术革新,走集约、持续、高效地利用资源的发展道路。

2 创建节约型林业企业的有效措施

2.1 加强相关法律的建设工作,建立节约资源的系统

因为资源节约型林业企业的管理方式与现阶段其他林业企业的管理方式存在差异和冲突,而且还可能会对经济效益造成不良的影响。为了企业的效益,不少林业企业都没有参与资源节约型的改造工作。这使需要借助政府部门和法律的理论,指导和管理林业企业,运用强制性的方法介入。

在建立节约资源法律系统过程中,我国已经颁布了《森林法》等相关的法律文件,然而单纯地依赖相关的法律规定无法满足当前对于节约资源法律系统建设的需要。因此,我国还应该进一步的加强节约资源的法律系统工作,积极地发现其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解决问题,建立与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管理体制,比如建立鼓励与强制相结合的制度等。严格按照法律的规定来管理林业企业,主动借鉴国外成功创建法律系统的经验,调控消耗资源较多的企业生产过程。与此同时,还应该颁布一些激励型的法律规定,以此来激励林业企业开展并运行资源节约型的操作模式。总而言之,在法律规定的支持下,资源节约型林业企业的创建才能够更好地进行。

2.2 增强林业产业政策的指导性

考虑到我国现阶段林业企业发展的特点和态势,如果想要保证企业顺利地进行转型,需要坚持资源节约的运行方式和方法,还需要政府部门的指导和领导等。因此,我国不仅需要加强法律法规方面的建设,还需要颁布有关的政策来支持林业产业。林业产业的政策能够促进企业有秩序地进步,运用较少的成本完成计划的工作量,防止盲目和激烈的竞争造成资源的浪费。因此,需要立足于经济发展的整体特点和有序发展的层次,制定林业企业的工程计划和产业政策,促进市场有秩序地进步。需要确定淘汰类、限制类和激励类的工程项目,禁止发展污染程度大、高耗能以及浪费资源的产业,严格制止盲目的投资和质量低的反复建设工程;需要完善投资方面、上税方面以及应用技术等方面的政策,大力支持耗能少、低排放、资源综合利用效率高的林业产业,推动资源节约型林业企业的进步。

2.3 促进林业企业的自律,落实资源节约型的发展目标

资源节约型林业企业的创建过程中,法律的监督和政策支持工作都属于辅的措施。只有林业企业内部加强自律,落实资源节约型的发展目标和战略,才能够真正地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林业企业应该以节约资源和能源为工作核心,推动节约资源理念和先进管理方式的运用,加快企业的转型进程。具体的措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形成完整、统一,具有权威性的资源节约管理部门

为了加强林业企业的资源节约工作。应该形成完整、统一,又具备权威性的资源节约管理部门。安排专业人员推动建设资源节约型林业企业。大型林业企业可以建立专门的一个独立的公司级的能源部,全面负责能源生产和燃气、蒸汽等能源介质的系统供需平衡,负责节能技术的推广应用,以及能源设备的日常运行维护。中小林业企业还可以成立资源节约管理中心,直接负责企业的能源信息动态管理和系统能源平衡调配,统一优化配置企业的内部能源,提高资源节约管理的效率。

(2)制定以节能、节材、节水为中心的全面节约资源战略

每个林业企业必须从人力的使用,原材料和燃料的消耗,机器设备的利用,产品的数量、质量和效能,成本和利润等方面,以最少的资源消耗和生态环境代价,取得最大的产出。所以,节约、合理、高效利用资源,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是推进集约型的全面节约资源战略,创建资源节约型林业企业的核心问题。

(3)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

目前我国林业企业在生产资源利用效率和林业产品经济效益方面的发展水平还相对较低,科技含量也较小,这对于资源节约型林业企业的创建是极为不利的。为此,林业企业应当积极引进先进工艺技术和科学管理理念,增添性能完善的现代化技机械设备,为资源节约管理提供必要基础设施和技术支持。而对于林业产品资源利用效率的提高,则可以通过三方面来实现。即加大代替木材的新型材料研究力度,以实现木材节约代用;提高木材保护技术水平,使木材的使用寿命更长,消耗量更小;提高次小薪材的利用效率,减缓大径木材的市场供需矛盾,提高林业木材资源利用效率。

篇2

【关键词】 制度创新;资源节约型社会;社会建设;制约因素

众所周知,能源、原材料、水、土地等自然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的物质保证。目前,我国正处在经济高速发展时期,经济增长方式还相当粗放,许多资源已经不能自给,经济增长的资源瓶颈愈益突出,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已刻不容缓。坚持节约资源的基本国策,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必然要求,是实现可持续发展、保障经济安全和国家安全的必然要求。因此,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是我国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选择,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一、我国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意义和作用

资源节约型社会是指在生产、流通、消费等领域,通过采取法律、经济和行政等综合性措施,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以最少的资源消耗获得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收益,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其目的在于追求更少资源消耗、更低环境污染、更大经济和社会效益,实现可持续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关系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中华民族兴衰,是具有全局性和战略性的重大决策,具有重大的意义和作用。

1、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能有效缓解资源供需之间的矛盾

我国人口众多,能源资源相对不足,人均拥有量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人均耕地面积仅有1.41亩,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人均淡水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l/4。人均石油和天然气储量分别为世界人均水平的11%和4.5%。45种主要矿产资源人均占有量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目前又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加快发展的重要阶段,能源资源的消耗强度高,消费规模不断扩大,能源供需矛盾比较突出。经济发展离不开资源的支撑,资源的承载能力也制约着经济的发展,许多资源特别是不可再生的资源,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其供给能力是有限的。我国的经济今后还将以较快速度增长,资源短缺和经济快速发展之间的矛盾将日益凸显出来。要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就必须重视节约资源、有效利用资源,使有限的资源实现效益的最大化。

2、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有利于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必须有资源和环境作保障。我国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造成过量消耗资源,环境严重污染,生态严重破坏,影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因此,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有利于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3、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是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

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是我党在新世纪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思想,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证。可持续发展实质就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资源的稀缺性要求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是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和唯一出路,势在必行。建设一个资源节约型社会,这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最好体现。

二、我国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面临的制约因素

人类的经济活动就是资源消耗活动,而这种经济活动在很多情况下由于制度不合理以及人们节约观念的淡薄等因素的影响,往往造成资源的大量浪费。因此,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就受到来自各方面因素的制约。

1、观念制约

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和广大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的消费能力和消费需求不断增强,由于人们的节约意识薄弱,对浪费水、电等资源熟视无睹。有的人更是未把节约资源当回事,以致造成许多不必要的浪费。教室里,“白昼灯”、“长明灯”习以为常;办公室中,电脑显示器、打印机、复印机,常年处于待机状态。假定一台显示器或打印机的待机功耗为5瓦,如果每天待机10小时,按目前国内办公用电脑、打印机的保有量,每年浪费电将达12亿多度。水龙头前,“哗哗”流淌的自来水被视而不见。目前,全国缺水城市达300多个,日缺水量1600万吨以上,农业每年因灌溉水不足减产250多万吨,工农业生产和居民生活都受到了很大的影响。我国农田灌溉水利用率仅为25%~40%,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为20%~30%(发达国家高达70%~80%),单位产品用水量比发达国家高出5~10倍[1]。在餐饮业方面,中国餐桌浪费据估计一般都超过用餐额的10%,而且浪费程度与用餐的豪华程度或档次正相关。据媒体报道,2004年,重庆市的餐桌浪费达13亿元,陕西省仅2005年上半年的餐桌浪费就超过10亿元,武汉市每日倒掉的剩饭菜就达500吨[2]。美国是资源大国,国民消费水平位居世界之首,但美国学生的课本却是重复利用的,一本教科书至少要重复使用8次。惠普是世界知名的大公司,规模巨大,实力雄厚,但他们却在办公室里设立了“备用箱”和“再生箱”,只用过一面的纸张都放在备用箱中,两面都用过的纸张则放入再生箱中回收,国民对于资源的利用却十分节约,而我国的国民对资源的利用却是比较浪费。

2、制度制约

主要表现为:

(1)自然资源产权关系不清晰。我国的大多数自然资源在法律规定上属于国家所有,但其使用权、收益权甚至处置权都极其模糊,如矿产资源在法律上是属于国家所有,但其收益、处置权利主要掌握在地方政府手中。地方政府中的官员及其人紧密结合起来,把持了矿产资源的生产、经营活动,各经济主体在生产活动过程中都以自身的经济利益最大化为目标,由于私人收益、私人成本与社会收益、社会成本不一致,这就导致大量矿产资源被“人”和“内部人”疯狂掠夺使用,造成矿产资源“公地的悲剧”。

(2)资源价格不合理。长期以来,我国实行的一直是计划经济时期“产品高价、原材料低价、资源无价”的价格体系,资源价格基本上实行政府定价或政府指导价。但这个价格却只反映了资源的开发成本,远远没有全面覆盖资源耗减成本、环境破坏成本及完全生产成本,难以真实反映市场供求关系和资源的稀缺程度,致使我国资源价格长期低于国际市场价格,缺乏对投资者、经营者和消费者的激励和约束作用,导致开采者普遍过度开采和破坏性开采,不仅浪费了宝贵的矿产资源,也形成了环境污染。

(3)节能制度存在缺陷。比如,没有统一的政府机构能源消耗标准,没有建立有效的能源体制报告制度,没有节能考核奖惩制度,也就导致了没有自觉节能的动力。另外,整个政府节能工作基础薄弱,没有相应的机构专门人员负责此项工作,也没有相应的规划和政策。

三、我国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制度创新

要从根本上改变上述局面,就必须进行制度创新。制度是有效配置资源的前提和基础,好的制度能节约资源,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

1、建立明晰的自然资源产权制度

明晰自然资源的产权,是解决外部性问题、提高市场效率的有效途径。目前我国在许多资源方面的产权不清,一方面造成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自然资源价格“失真”。另一方面会引发利益的纠纷。资源价格改革本质上还是相关各方利益调整的过程,产权不清,必然形成多头利益所有者,难以形成相关的利益协调机制,影响未来经济社会的健康运行。因此,强化国家作为自然资源所有者的主体地位,明晰资源所有者及其各级机构的权责边界;完善自然资源使用权。我国资源公有,所有权不可能转让,但可通过使用权的流转,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弥补所有权的缺憾。这就必须把资源的使用权从资源部门的行政权中剥离出来,建立资源使用权的初级配置市场,使资源的初次分配由资源部门的“设租、寻租”变为严格的市场化运作。在此基础上,开放和完善资源二级市场,取消资源使用权的流转限制,让资源在市场上找到最适合自己的位置,从而实现资源的最有效利用。

2、加强节约资源的法规建设

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需要每一人充分认识到节约资源对我国经济发展具有十分的重要意义。通过制定《清洁生产促进法》、《节约能源法》、《可再生能源法》、《矿产资源法》、《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水法》、《水污染防治法》等法律法规,使经济主体自觉遵守这些规章制度,才能有效地处理资源节约社会中各种复杂的社会、经济和生态关系,促进资源的有序、高效开发和利用,保障建设资源节约社会的目标、任务、计划的顺利实现。

3、建立以市场为主的资源价格形成机制

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和价格杠杆作用,积极推进稀缺资源价格的市场化改革,逐步建立科学的能够反映资源稀缺程度、市场供求关系和污染环境治理成本等完全成本的价格形成机制。只有在此基础上形成的资源价格,才会引导人们努力节约资源。资源的稀缺性必须通过市场供求反映为高价格,否则,企业没有压力来实施节能降耗,公众也不会有节约资源的内在动力。只有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过程的基础性作用,发挥资源性产品的价格杠杆作用,形成推动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的价格体系,才能有效调节企业和公众的行为,促进资源节约。

4、完善资源节约的激励约束机制

各级经贸、财政、税务等部门要对企业积极引导和规范,大力发展节能、降耗、增效的高新技术产业,严格市场准入,建立项目审批制度,从源头上杜绝高消耗、高污染的项目进入。同时,各级部门要切实落实国家节能、节水和资源综合利用的有关优惠政策和措施,充分调动企业和社会开展资源节约的积极性。省市有关部门和各级政府要对资源节约共性技术及关键技术开发、重点示范和改造项目给予重点支持。各级政府要保证开展资源节约活动的工作经费,支持节能监测中心等有关机构的设施建设和能力建设,增强监测手段,提高节能监测能力和水平。

5、加强资源节约宣传

调动各种宣传媒体,通过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让人们充分认识到节约资源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在全社会树立节约意识,建设节约文化,倡导节约文明,形成“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良好社会风尚。加强节约资源培训工作,广泛开展节约资源科普教育,使广大群众掌握节约资源的基本知识和方式、方法,把节约资源变成自己的自觉行为。

【注 释】

[1] 李建平.资源节约的制度创新.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06(02).

[2] 参见2005.9.5.重庆晚报。董颖,杨曼.陋习积攒惊人浪费全国一年倒掉盛饭600亿元,载2005.8.17市场报。胡蔓.每日倒掉剩饭菜600吨,武汉80家餐饮企业向浪费宣战,载2005.8.17.湖北日报.

【参考文献】

[1] 李俊然.论循环经济的法制障碍与制度创新[J].河北法学,2005.23(10).

[2] 齐建国.制度创新:节约资源的最有效途径[N].光明日报,2006-8-17.

[3] 曹建海.中国城市土地高效利用研究[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2.

[4] 李健.建立节约型社会制度建设最重要[N].陕西日报,2005-11-9.

[5] 侯云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N].经济日报,2005-11-9.

篇3

一、提高认识,增强开展资源节约活动的急迫感

我省是资源贫乏大省,我市同样也存在能源贫乏问题,所需能源90%以上要靠外地调入,同时,我市资源耗用量大,长期以来资源和能源供需矛盾十分突出,潜在能源风险和不稳定因素。

第一,我市人均资源能源储量少,耗量大。*年末,全市耕地资源总量252.71万亩,人均耕地面积0.51亩,低于世界公认人均耕地警戒线0.8亩,仅为全国平均水平1.43亩的35.7%,而且建设用地占用耕地持续增长。*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能源消费总量达168.42万吨标煤,同比增长6.2%。而且我市远离能源资源产地,流通环节多,能源价格高于其他省、市。特别是近年来,受全省电力供应紧张和我市地方电源出力不足影响,我市在实施错锋用电的情况下,仍因超用省网负荷而被省中调命令实施错锋用电措施33次,涉及各县(市)区线路860条次,累计实际执行错锋负荷92.94万千瓦。电力供应的紧张局面也已由季节性转变为全年性,并呈现电力、电量双缺的局面,电力供应的紧张局面已成为制约我市经济快速发展的瓶颈。

第二,我市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能耗水平高、能效低。*年我市万元产值能耗1.1吨标煤,高于全省0.97吨标煤的平均水平;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410立方米;能源效率比发达国家低10个百分点;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52.84万吨,比*年增加4.51%,综合利用率为51.4%。

第三,资源的大量消耗带来了严重的环境问题。全市废水排放量13779.34万吨,比*年增加14%。废水中主要污染物化学需氧量(COD)排放量为27019.3吨。同时,大量使用煤、油等石化能源燃料,特别是含硫发电燃煤、燃油消费量持续上升,全市废气排放总量232.26亿标立米,二氧化硫排放量为25253.9吨,二氧化硫排放引起的酸雨污染影响加剧。目前,全市城市污水处理率仅为20.24%。

因此,要充分认识资源节约综合利用工作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立足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实施能源结构调整、开展资源节约综合利用,提高能源利用率,对推进资源能源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

二、资源节约活动的目标和基本要求

(一)工作思路:以提高能源效率和资源综合利用率、加强污染预防意识、发展循环经济为目的,以能源结构调整为切入口,坚持保护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抓好节能和清洁生产促进工作;积极推广工业节水、节油(代油)和洁净煤燃烧的技术示范,全面推动环保产业的发展;坚持法规规范、规划指导、政策导向、机制创新、示范推动、信息服务、宣传培训和国际合作,为我市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二)主要目标:力争到*年,我市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下降5%,万元国内生产总值取水量下降10%,水的重复利用率提高5%,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率显著提高,耕地减少趋势得到遏制,资源利用效率明显提高。全市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下降至全省平均水平的0.92吨标准煤(当年价),节能率为4%。具体为:

节约用电:到*年节电1亿千瓦时(年平均节电0.35亿千瓦时),能源利用效率达到35%。

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积极开发应用太阳能热水器(系统)。

节约用水:到*年,全市万元国内生产总值取水量下降10%,水的重复利用率提高5%。其中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370立方米;万元工业增加镇用水量160立方米;全市农田灌溉亩均用水量750立方米。

节约用地:到*年,确保全市耕地占补平衡,加强“山、湖、江、城”资源整合利用,优化城区功能布局,提高土地利用效益。加强土地利用的宏观控制和政策引导,完善土地储备机制,扩大土地储备总量,加强土地开发整理工作的力度,清理违规用地,加大力度处置闲置土地,促进土地合理、高效和可持续利用。

资源综合利用:到*年,全市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85%以上,其中粉煤灰、煤矸石的资源综合利用率达100%。

新型建筑材料:到*年,新型墙体材料约占墙材总用量的80%。

散装水泥:*年散装水泥供应量150万吨,散装率达到60%,节约综合经济效益0.75亿元。

环境资源:到*年,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60%,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率达70%以上。

(三)基本要求:开展资源节约活动,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是落实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看的必然要求。各级政府、各部门尤其是各级领导干部,要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扎扎实实推进资源节约工作。在开展资源节约活动中,要做到四个结合:

一是开展资源节约活动要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相结合。在研究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和重大项目建设等工作中,按照走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经济效益好的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要求,把节约资源、降低消耗放在突出位置。同时,要探索资源节约的市场机制,全面推行清洁生产,加快循环经济发展。

二是开展资源节约活动要与调整经济结构相结合。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积极发展与资源节约相关的服务业;严格控制高耗能产业,执行钢铁、电解铝、水泥等行业的准入条件,坚决制止盲目投资和低水平重复建设。

三是开展资源节约活动要与技术进步相结合。推进资源节约科技开发,加快科技成果转化,组织实施资源节约重大技术示范,推广应用先进高效的节能、节水设备和器具,提高资源节约的整体技术水平。

四是开展资源节约活动要与缓解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资源瓶颈制约相结合。优化电力生产调度,加强电力需求侧管理,以高耗能行业为重点,大力节约用电。加大农业节水和城市节水力度,加大企业节水技术改造力度。加快土地管理体制改革,实施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并采取行之有效的节地措施。

三、落实措施,切实抓好资源节约活动的组织实施

(一)加强领导,明确分工,落实资源节约工作责任制。

市政府成立*市资源节约活动领导小组,由分管副市长任组长,市经贸局、计划局、科技局、财政局、国土资源局、建设局、水利局等部门负责人任副组长,市教育局、农业局、国资委、环保局、广电局、统计局、法制局、总工会、团市委、国税局、地税局、工商局、质监局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负责组织开展全市资源节约活动。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市经贸局),负责综合、协调和督促、检查等日常工作。各有关部门具体分工如下:

市经贸局:制定全市开展资源节约工作总体规划和工业节水、节能、综合利用工作意见,组织、协调全市清洁生产工作,定期公布我市重点耗能企业,负责资源节约日常综合、协调工作。

市计划局: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中强调资源节约的重要性。负责制定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发展专项规划,综合协调生态建设和资源综合利用的重大问题。

市科技局:加大资源节约技术开发力度,推广成熟资源节约技术和工艺;负责组织清洁生产技术的开发与推广;通过科普广泛宣传节电、节水常识。

市财政局:落实国家和省有关资源节约工和的财政支持政策、措施。

市国土资源局:制定节约土地资源和矿产资源专项规划并组织实施、监督检查。

市建设局:制定全市建筑节能专项规划并组织实施;负责推动使用新型墙体材料、散装水泥及“禁实”工作;推动城市供水节水工作。

市市政管理局:推动城市公共照明节约用电和城市生活垃圾资源化工作。

市水利局:参照省行业用水定额,编制全市行业节约用水专项规划,并组织实施、监督检查。

市统计局:加强能源、水等方面的数据收集及统计分析工作,建立我市资源信息管理系统,定期公布我市资源节约相关数据;协助市经贸局做好重点企业节能监督工作。

市广电局:组织力量宣传报道资源节约成效显著的先进单位、企业,及时曝光高耗能、过度浪费资源事例,配合开展资源节约公益宣传。

市教育局、农业局、国资委、环保局、法制局、总工会、团市委、国税局、地税局、工商局等部门,按照职能分工,做好本单位和本系统资源节约活动的组织实施,配合推进全市资源节约工作。

(二)广泛宣传,加强教育,增强全民资源节约的意识。

认真贯彻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开展资源节约系列宣传活动的通知》精神,*年-*年分别以节电、节油、节水为主题,把增强全社会的资源意识、节约意识和忧患意识作为开展资源节约活动的重点。采取有效形式,开展广泛、深入、持久的宣传活动,教育广大干部群众正确认识资源短缺的严峻形势以及节约资源、建立节约型社会的重要意义,转变利用资源的落后观念和不良习惯,树立节约资源人人有责的思想,自觉参与节约资源、保护资源的行动,真正把节约资源变成全社会的自觉行为。

充分发挥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化等部门和社会团体的作用,大力宣传国家和省有关资源节约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宣传和推广科学利用资源、节约资源的好方法、好典型,对浪费资源、破坏资源的行为,要加强舆论监督,及时予以曝光,在全社会形成节约资源、合理利用资源、防治污染、保护土地的良好风气。

做好资源节约的教育培训工作。各地、各有关部门以及各级工会、共青团组织要将资源节约教育贯穿于中小学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和技术培训体系中,制定培训规划,加强节约教育。对企事业单位负责人、节能节水管理人员和重点用能设备操作人员进行不同层次的培训,加强对节能节水执法监督人员和检测机构人员的培训工作,不断提高资源节约的技术服务水平和执法监督水平。

(三)制订节约规划,落实激励政策,加强宏观指导。

各地、各部门在研究制定“*”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和重大项目建设规划时,必须把资源节约、降低消耗列为重要内容。各部门要按照职能分工,科学规划,优化资源配置,重点编制节能、节电、节水、资源综合利用、节约土地、节约森林资源等专项规划,提出目标、发展重点和政策措施。各专项规划要在今年11月底前报市资源节约领导小组办公室,由领导小组办公室汇总编制全市资源节约总体规划。各地要抓紧制定本地区资源节约活动方案,明确3年内的资源节约目标,使资源节约活动有重点、有措施、有效果。

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各级引导对重大节能技术开发、示范和改造项目的投资,条件成熟的地区可以建立专项资金,重点用于扶持节能节水新技术、新产品的开发和推广。认真落实国家鼓励节能、节水和资源综合利用的优惠政策。要研究运用价格调节机制,促进节能、节水、节约原材料和资源综合利用的开展。研究扶持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的政策、措施,并将节能、节水产品(设备)纳入政府采购目录。各级政府要依据实际对资源节约工作成效显著的单位和个人予以表彰奖励。

要启动和实施强制性能效标识制度,搞好节能、节水产品认证,提高产品能效水平,引导用户和消费者选购节能、节水型产品。建立并完善节能、节水、节材、节地技术服务体系,为企业和全社会提供技术服务。

(四)依靠技术进步,加快结构调整,加快资源节约技术的开发和推广应用,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一是切实推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遏制部分行业、地区盲目投资和低水平重复建设,严格执行环保、安全、能耗、技术、质量等标准,依法关闭污染严重、破坏资源的企业。要把调整经济结构作为资源节约的重要途径,按照资源消耗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原则,从体制、政策、机制、投入等方面采取有力措施,加快发展低消耗、高附加值的产业和产品,降低经济发展对资源的依赖度。对新建、改建、扩建项目要由专业资源节约综合评估,不符合资源节约产业政策要求的,坚持不予批准。

二是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振兴装备制造业,加快推进信息化;限制高耗能、高耗材、高耗水行业发展,坚决淘汰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落后工艺、技术、设备和产品;重点支持一批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技术开发、技术改造项目,通过组织现场会、举办展览、技术交流等方式,加快先进成熟技术的推广应用,尽快将其转化为生产力。近期重点推广节电、节水、支流水改循环水、空冷、污水回用、凝结水回用、高效节能锅炉、风机、水泵、电动机及拖动系统优化技术;推广空调节电技术、绿色照明和高耗能行业能量系统优化技术;推广农业节水灌溉技术、废水资源化技术和“零”排放、中水回用技术;推广“三废”综合利用、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技术、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引导冶金、电力、建材、石化、造纸、纺织等高耗能、高耗水行业积极采用先进成熟实用的新技术,带头降低能源、水资源和原材料消耗。

(五)全面推行清洁生产,加快循环经济发展。在全社会提倡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和文明消费。实施“治污保洁工程”,确保空气、水源、噪声等环境质量达标。

清洁生产是一种将污染防治战略持续地应用于生产全过程的新的生产方式,其核心是从源头抓起,预防为主,通过全过程控制,提高资源利用率,实现污染防治从末端治理为主向生产全过程控制的转变,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要全面认真贯彻《清洁生产促进法》,积极落实市委、市政府“十大民心工程项目”中的治污保洁任务,根据《*市环保产业“*”发展指导意见》,加大政策、措施配套,引导企业重视清洁生产,推进清洁生产、资源综合利用和工业污染防治工作,今年重点抓好蓝带啤酒股份有限公司、风华高新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等7家企业通过省清洁生产企业验收,并以此带动其他企业积极实施清洁生产,促进我市经济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要继续抓好清洁生产队伍建设、清洁生产企业审核认定等工作,推进环保产业园区建设等。制订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以企业为基础、园区为平台,构筑循环经济体系。

篇4

为了对全体学生进行勤俭节约的传统教育,学校决定从“节约资源”切入,提出了以“让绿色永恒”为主题的教育活动。其目的在于组织和引导少年儿童从身边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从小培养学生了解社会和环境、与环境和谐相处的意识,增强促进环境保护、服务社会的道德感和责任感,形成正确的环境价值观、态度和习性,树立资源节约观念,建设资源节约型社区,从而构建和谐校园。

二、课程目标

密切学生与生活的联系,推进学生对自然、社会和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与体验,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

1、亲身参与实践,注重亲历、自主学习和实践,在开放的学习情景中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的经验。

2、获得对自然、对社会、对自我之间的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形成亲近自然、关爱自然、关心社会以及自我发展的责任感。

3、发展学生在自己的生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认知、发展学生的动手能力,养成探究学习的态度和习惯。

4、培养学生通过多种途径获取信息,整理与归纳信息,并恰当地利用信息的能力

5、鼓励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独立思考,标新立异,大胆提出自己的新观点、新思路、新方法,并积极主动地去探索,激发他们探究和创新的欲望,培养创新能力。

6、养成合作意识、民主意识、科学意识、环境意识、培养学生积极进取、善于交往等良好的个性品质。

三.具体实施措施:

主题一:水

1、活动目的

(1)增加学生对水的了解,知道水资源情况。

(2)使学生感受水对于我们的重要性。

(3)使学生养成对自然负责任的的态度和行为习惯,发展初步的探索能力。

2、 活动内容、进程

1、无水的体验

2、水资源情况调查与分析

3、组织、参与主题队会和社区宣传活动

主题二:美化校园

1、活动目的

(1)了解校园环境。

(2)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

(3) 培养学生通过收集资料、分析、交流等方法研究问题的能力。

2、活动内容、进程

1、了解校园环境

2、设计方案

3、制定方案

主题三:树

1、资料收集组:

(1)树木生长的环境。

(2)树木对人类的好处。

(3)破坏绿化带来不良后果的事例。

(4)世界上一些国家、城市的绿化数据。

2、调查统计组:

(1)查学校种植的树木的情况。

(2)测量校园绿化面积,并计算出学校人均绿化面积。

3、倡议宣传组:

(1)开展“我为校园添一份绿色”活动。

(2)撰写“爱绿护绿”的倡议书。

(3)开展家庭阳台绿化设计展评活动。

(4)走进社区进行绿色环保宣传。

篇5

关键词:节约;建筑设计;资源

中图分类号:TU-9 文献标识码:A

1 什么是节约型公共建筑

节约型公共建筑的基本内涵可指遵循气候设计和节能的基本方法,对建筑规划分区、群体和单体、建筑朝向、间距、太阳辐射、风向以及外部空间环境进行研究后,设计出的低能耗建筑。其主要指标有:建筑规划和平面布局要有利于自然通风,绿化率不低于35%;建筑间距应保证每户至少有一个居住空间在大寒日能获得满窗日照2小时等。 减轻建筑对环境的负荷,即节约能源及资源;提供安全、健康、舒适性良好的生活空间;在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前提下最大限度的节约资源和能源,使社会经济永续发展。

1.1 节能能源

面对世界人口暴增,能源激减,石油危机,煤炭等不可再生资源面临枯竭。建筑设计的目光逐渐转向太阳能,光能等天然可再生能源,节能的建筑围护结构以及减少采暖和空调的使用。充分利用大自然的风能设置风冷系统,使建筑能够有效地利用自然风向。建筑也逐渐采用因气候置宜的特色设计。

1.2 节约资源

在建筑设计的建筑材料的选择中,都要以尽可能少的使用不可再生资源,加入绿色可再生资源的使用,比如风能发电等。

2 节约型公共建筑的必要性

目前我国存在大型公共建筑能耗水平高、增长势头猛等突出问题。这对加快我国经济建设步伐极为不利。为充分挖掘公共建筑节能潜力,促进能效交易、合同能源管理等节能服务机制在建筑节能领域应用,最近,国务院发出《关于做好建设节约型社会近期重点工作的通知》,从节能、节水、节地、节材和资源综合利用五个方面提出了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重点工作,并提出了加快节约资源的体制机制和法制建设七个方面的措施。这个《通知》,充分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部署。《通知》在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重点工作中,第一条就提出:“大力推进能源节约”,并明确指出要“推动新建住宅和公共建筑节能”“贯彻实施《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新建建筑严格实施节能50%的设计标准”。

3 建设节约型建筑的发展

20世纪70年代,石油危机使得太阳能、地热、风能等各种建筑节能技术应运而生,节能建筑成为建筑发展的先导。1980年,世界自然保护组织首次提出“可持续发展”的口号,同时节能建筑体系逐渐完善,并在德、英、法、 加拿大等发达国家广泛应用。1987年,联合国环境署发表《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确立了建筑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我国的建筑节能,起步较晚,但取得的成就却不小。改革开放后,建筑业在新型墙体材料方面有了初步改革。此时的中国经济迅速回温,大量高耗能公共建筑:旅馆,公寓等的崛起注定了我国必须要寻求低耗能的建筑设计理念。使建筑设计与当时能源供应较紧缺的现状相协调。此后,建筑节能工作如火如荼的展开。相关部门相继颁布了一系列建筑节能措施:1986年建设部颁布了《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要求新建居住建筑,在1980年当地通用设计能耗水平基础上节能30%,《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是我国第一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这标志着我国节能建筑与世界接轨,开启了中国节能在建筑领域的新篇章。

4 建设节约型建筑的注意事项

4.1 建设节约型公共建筑首先要有一个全方位的建筑设计理念

考虑到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如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措施、遮阳技术和自然通风设计等,以求提高建筑物本身的热舒适性,降低空调的冷、热负荷;空调系统设计和冷、热源选择方面,热泵空调方式的使用将促进可再生能源的利用,降低一次能源和电力消费、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4.2 建设节约型公共建筑应当因地制宜

建筑由于受地域气候特点的不同,其建筑设计也应当因地而异。如上海由于天然气价格较高,而市区又限制了用煤,如何选择锅炉降低运行费用是必须考虑的问题。北京等较发达城市人多地少,则应在节约土地上多考虑。广西属于夏热冬暖地区,夏季炎热漫长,太阳辐射强烈。强烈的太阳光直射,严重影响了建筑室内热环境,同时增加了建筑空调能耗。在建筑物中采用恰当的遮阳措施,不但可以降低建筑物的能耗,还可以改善室内热环境。

4.3 建设节约型公共建筑应因建筑用途而异

在普通建筑物全年能耗中,我们常常考虑照明的节约。而商业建筑则不仅仅是照明,还有旅馆建筑中的热水供应,还有各种电力驱动和加热的设备。学校的节能则注重各个教学设施的合理布局。最重要的是要做出建筑物全年能耗的综合评估,以便对建筑物是否节能作出全面的分析。采用能耗费用预算,有利于低谷电的利用和进行方案的经济性比较。

4.4 节约型公共建筑不仅局限于新建筑

有专家说:“我国新建建筑节能工作做得较好,基本遵循了节约型建筑的标准;但把大量既有建筑改造成绿色建筑的工作推进得不是很顺利,许多既有公共建筑仍是耗能大户。”事实上,我国在新建建筑方面的节能工作十分到位。据统计,我国新建公共建筑的强制性节能标准的执行率从2005年的五成两年内提高到九成,每年可节约煤炭共700万吨左右。我国现有400多亿平方米的住宅面积。未来的几十年之内,我们还要新建400多亿平方米的建筑,国家有规定:达不到节约型建筑标准不得开工。所以新建建筑的节能只要监管力度上去,就会取得预期成果。而对于我国既有建筑的节能改造,难度就相当大了。一是,既有公共建筑再装修复杂,二是,我国在既有公共建筑方面的法规还欠缺,无人监督。我国发达地区多在南方,而北方地区冬季不可缺少供热,北方的建筑面积只占全国建筑面积总量的一成左右,但仅供热耗能就却占全国城镇建筑总耗能的四成。集中供热就像平均分配一样,造成了很大的浪费。

4.5 建设节约型公共建筑应降低造价

在建筑节能领域,以“打造超低能耗绿色示范楼”为目标的一些节能实验楼尽管节能效果很好,但整个示范楼造价不菲。这种改造方式显然不符合当前我国目前在节能改造方面待改造数量大、资金又较紧张的现实。被美国自然资源保护委员会负责人罗伯特・沃森称为中国“绿色建筑的旗舰”的科技部玉渊潭南路建筑环保办公楼也许称得上是这方面的一个成功案例。

5 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参与节约型公共建筑设计

建筑节能和节约型公共建筑,不能只是专家、权贵者和发达城市的特权,它应当走进寻常百姓家。先要让整个社会形成一种建筑节能的社会意识形态。如果一个国家,连老百姓都知道建筑节能的概念,连老百姓都能关注到建筑节能和节约型建筑,都注意到房屋的能耗、材料、对室内环境的影响、二氧化碳气体的减排,那么这种社会意识就会转化为市场需求,建筑节能和节约型公共建筑才能在这个国家广泛地推广应用。

结束语

大型公共建筑经常被作为一个城市现代化的象征,但是由于结构和用途的特殊性,大型公共建筑往往也是耗能的大户,这类建筑的节能潜力亟待挖掘。为了加快我国经济发展步伐,贯彻我国可持续发展方针,节约资源和能源,从建筑设计角度出发建设节约型建筑显得及其重要。

参考文献

[1]宋明均.节约型社会背景下的节约型校园建设[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6,(08):19-21.

篇6

关键词:绿色施工;施工技术;措施;生态环境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飞速发展,也带动了其他方面的发展,尤其是建筑行业。近30年来,我国的建筑行业可谓是日新月异,能源的消耗、环境的污染日益加重,资源的短缺已是迫在眉睫,这就要求在建筑行业要用更科学的方法、更合理的措施来实施,降低环境成本,社会成本。为了应对这种形式,我们要树立科学战略观,节约能源,在施工过程中引入绿色施工技术,加强环保意识,为了建设和谐社会贡献一份力量。

1绿色施工技术的内涵

绿色施工技术,顾名思义是指在工程建设中,运用科学的管理、先进的技术最大限度的节约资源,减少环境污染,应该体现可持续发展战略,当然了,这是在保证质量、安全的前提下。绿色施工并不仅仅指施工现场没有噪声扰民,定时的洒水以保证没有尘土飞扬,在施工现场四周种上花花草草,还包括了环境的保护,生态的平衡,资源的节约。绿色施工可以更好地实现节能减排、生态保护。实施绿色施工技术还要结合当地的经济、社会、政策等方面,树立绿色科学理念,转变传统观念,切实践行可持续发展战略。人类为了居住的更为舒适、安全、健康,绿色施工技术应运而生。

2绿色施工技术的特点

可以说绿色施工决定着建筑的寿命,施工技术越科学,施工过程中管理越合理,建筑的寿命越长,绿色施工技术充分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我们要用可持续发展的眼光看待绿色施工。在施工过程中,要追求资源节约,能源的高效利用,实现利益最大化。绿色施工包括节约资源、减少污染、保护环境、资源的高效利用等方面。在施工的过程中还要辅以合理有效的管理措施、工作制度才能真正的做到绿色施工。不管是能源的生产还是能源的消耗,我们都要从实际出发,充分利用自然界中的能源,合理利用水资源。充分利用可回收资源,提高材料的利用率,减少施工过程中的水污染、环境污染、空气污染、光污染。其实,绿色施工总体来说就是“节能减排”,有两层含义,一是减少水资源、建筑材料、各种资源的使用;二是在最大程度上利用可回收资源,三是减少废物排放,减少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3绿色施工技术的措施

3.1节地措施

在施工现场应该合理分配土地,材料和垃圾的对方在井然有序的同时还要尽量减少土地的使用,提高土地的使用率。生活区域和办公领域应该推广活动性强的板房,减少占地面积,实现一体化办公生活。

3.2节材措施

将施工过程中材料的用量准确计算出来,对材料的用量、使用的频率进行动态的控制;办公场所和生活区域所用的板房采用循环利用,以便于在下一个场地也能够用到;在材料加工和搭配上优化工期,降低材料的消耗,提高材料利用率,对于一些支架、防护栏重复利用。

3.3节水措施

加大对雨水的利用率,利用雨水对混凝土的进行养护,在施工现场设置废水回收池,将废水沉淀,重复利用沉淀后的水。在办公场所和生活区域安装节约型水龙头,对生活用水进行优化,减少使用自来水的使用;根据当地条件,合理利用地下水,对现场洒水,减少灰尘,清洁道路,对拉土车、混凝土车进行清洗。

3.4节能措施

制定合理的节能措施并且贯彻落实。在生活区域内安装太阳能热水器,用于工人的生活用水;在施工现场的各个工序中安装电流表,将电流表分区,在一天结束后对使用电量最少的区域进行物质上的奖励,调动工人们节约能源的积极性,带动大家一起节约资源。

3.5施工现场的环境保护

在施工现场,容易有混合型的灰尘颗粒,俗称灰尘。在施工的现场我们经常会看到灰尘飞扬的场景。这些灰尘会对我们的身体造成很大的伤害,更是造成了环境的污染。在施工过程中我们应该保护好周围的环境,首先就是做好灰尘的控制,控制好灰尘,周围的环境就能好上很多,更是减少在施工过程中的麻烦。第二个就是控制好噪音污染,要想控制好噪音污染,应该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噪音源,在人口密集区应该尽量使用噪音低并且质量好的机器;二是控制噪音的传播途径,施工现场在居民区附近的时候,不可避免的会产生一些噪音,可以在居民区附近安装消音器,比如说吸音墙。

4结语

社会在进步,经济在发展,人们的观念也在不断的发生变化,对生活的质量有了更高的要求,带动了建筑业的发展,但是其中也出现了很多的问题,环境的污染,资源的短缺更是引发了一系列的反思。加强环保意识,节能减排已迫在眉睫,运用绿色施工技术成了很好的选择。

参考文献:

[1]王锋.绿色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分析[J].信息记录材料,2016(04):174-176.

[2]王志军.绿色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应用[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4(24):128-129.

[3]丁泽生,程广仁.绿色施工技术在汉峪金融商务中心工程中的应用[J].安装,2016(04):57-61.

篇7

关键字:技术节约;房建施工;浪费现象;措施;应用

引言

在改革开放国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许多行业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进展,尤其是建筑业发展尤为明显。人们在追求高质量的建筑的同时,发现建筑业存在着严重的包括对水资源、建筑材料等等浪费现象,浪费掉的建筑原材料逐渐成为建筑垃圾污染城市环境。因此在进行建筑施工中,要注意在施工技术阶段节约环保,充分利用有限的建筑资源,尽量回收可再循环利用的建筑材料,争做高效率的利用资源,高质量的建筑工程的富有竞争力的建筑行业。

一、房建施工中的各种浪费现象

(一)对水资源的浪费严重

我国已经成为国际社会上严重缺水的国家之一,水资源分配不均且存在污染严重的现象,尤其城市用水已经成为了极为紧张的状态。在呼吁城市居民进行节约用水的同时,我们可以看到房屋建设工程的用水量是巨大的,在施工建设中水资源利用率十分低。施工建设中,最常见的水资源浪费就是漏水现象。由于施工区域的自来水地点距施工区域供应较为远,因此需要水管相接施工区域供水。房屋建设施工现场往往有大型机械来回运行,容易压破水管造成水资源浪费,并且现场管理混乱,一般不会有人对水管的破损进行修补,就造成我们常见的施工现场污水横流情况出现。这种情况不仅仅浪费水资源,还为城市其他居民带来用水压力,影响附近居民生活漫出的水也会影响交通。

(二)施工原材料的浪费

房屋施工的原材料在进行运输过程中就可能出现破损浪费现象,运送到施工工地上的储存也会出现诸多问题。首先,由于管理不当,堆积在工地上的原材料若不进行防水防潮处理,就容易造成原材料的生锈损坏,对于一些机械来说甚至报废。这种原材料的浪费,其实是可以通过严密的管理过程避免的,但是施工工地上混乱的管理和没人负责的态度,就造成了原材料的浪费。

(三)施工中对电资源的浪费

房屋施工大多数会在夏天施工,白天炙热难耐难以工作,大多数施工单位选择在夜间开工。夜间一开工需要的就是提供光源,大部分施工队为了减少购买光源的资金成本,使用发光效率低耗电功率高的白炽灯泡。由于管理上的电费责任分工出现问题,往往造成电工只负责送电、使用者无所谓浪不浪费即使在夜间工作结束后也进行照亮,这样就造成了大量电资源的损耗。同时我们发现房屋建设施工工地上的施工设施存在老旧现象,部分施工设施已经到达了其工作年限,在现代施工中,这些超过工作年限的施工设施就会出现工作效率低,消耗电能十分大的问题。

二、房建施工中的技术节约措施建议

(一)重视整治施工现场管理

从上面我们分析房屋建设施工现场的浪费现象,我们可以看出许多的资源浪费现象都可以通过施工现场的科学管理进行杜绝。管理不是一个简单的词汇,它包含多种方法来使施工现场人员都应该做到自己该做的事。具体对房屋建设施工现场的管理建议我觉得有三个方面,首先最重要的就是建立责任人制度。不论是水资源、电资源、还是原材料资源的浪费,都是因为浪费不需要付任何代价。提供方只是负责给予,使用方只是负责使用,并没有具体的负责人进行资源浪费的监管。因此我们在房屋建设工程中,应当设立一个监管施工现场成本的监管人。如果出现在其监管范围内成本超额,就对其进行处罚。杜绝浪费,不是通过道德上的要求就能做到的,只有建立责任人制度才能够将资源浪费与人的个人利益挂钩,才有可能真正的做到减少浪费。再者就是要加入考核制度,仅仅使用责任人制度,还不能保证施工现场的浪费现象可以得到控制,定期考核制度可以确保责任人制度的高效率运行,在考核中奖惩制度可以精确到个人,充分提高每个员工的节约意识。最后我们强调管理中的成本管理,一切浪费都会提高施工队的投入资金,在进行施工之前就做出成本预算,按照做出的预算案进行原材料的购入、水资源、电资源的控制。一项合理的成本预算案,可以在施工开始时就减少施工过程中的浪费现象,每一个预算案在现实实施中都需要严格进行比对。

(二)做好每一个施工人员的素质教育

在房屋建设施工现场的施工人员,大多数为受教育较低的农民工,在进行制度上的减少浪费的同时也要对每一个现场施工人员进行杜绝浪费的素质教育。在加强施工人员素质教育的同时,还要对积极负责任在工作中表现优秀的员工给予奖励,起到带头模范作用,对工作懒散、对原材料浪费的员工予以警告,这样就能大大提高工人的工作积极性,同时减少资源浪费的情况出现。

(三)利用高科技和现代化技术进行节能

节约资源不仅仅要通过加强管理和提高工人素质两个方面,还有一个不能被忽略的方面就是利用现代高科技技术进行节能。前面提到老化的施工设备和白炽灯泡,都会造成大量的电资源的浪费。如果我们将施工设备更新将白炽灯泡改为节能灯泡,就可以在根本上节约电资源。另外,我国大力推广的绿色节能环保意识,也让我们看到绿色节能是未来社会发展的必然潮流。如今高科技的节能技术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的一个增长点,作为房屋建设也要保持绿色环保、节约资源的方向不变。使用各种高科技节能材料、学习节能环保施工技术,都是房屋建设施工现场可以做到的节约资源手段。

三、实例分析

在山东某小区的建设中,规划建筑用地13527平方米,在进行施工现场施工时,使用节水的施工设备和DN15水龙头。建立使用水责任人制度,在进行施工之前制作用水方案在施工时,超过用水方案的用水需要进行申请。别的施工队施工结束之后用水可能超过之前预算的两到三倍,但是例子中的施工队很好的完成了节约水资源的任务,既节省了建筑资金,又在建筑队中获得了良好的口碑。

结语

综上所述,在建筑业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水资源、电资源和原材料各个方面的浪费,都极大地提高了建筑工程的成本。如果我们可以做到在房屋建设施工现场重视整治混乱的管理,为施工现场的资源浪费建立责任人监管,对施工人员做好素质教育工作,利用高科技技术多方面地进行节能环保。这样不仅仅为国家节约了资源,还降低了房屋建设的施工成本,为施工队在日趋激烈的竞争中得到空间。

参考文献

[1]郭东愈. 探讨技术节约措施在房建施工中的应用[J]. 江西建材,2014,04:111+114.

[2]周新月. 探讨技术节约措施在房建施工中的应用[J]. 山西建筑,2014,27:286-287.

[3]胡臻军. 技术节约措施在房建施工中的应用思考[J]. 低碳世界,2015,01:226-227.

[4]邢子固. 房建施工中的技术节约措施分析[J]. 科技风,2013,22:164.

篇8

关键词:建筑施工;绿色节能;施工技术;

Abstract: green energy saving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is a kind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deology of new type environmental construction ways, it attaches great importance to the harmony between architecture and nature, the rational optimization and utilization of resources and energy to maximize economic benefits at the same time,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e pursuit of low energy consumption, high quality, healthy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comprehensive social benefits, such as green energy saving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is the key link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construction business in the future. Therefore, the author's own practical experience, the application of green energy saving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of the construction strategy has carried on the following discussion and analysis.

Keywords: building construction; Green energy saving; The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中图分类号:S210.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前言:建筑行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尤其是民用建筑,更是与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建筑业在蓬勃发展,为经济发展做出巨大贡献,自身产业结构不断升级的同时,也呈现出了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严重等种种问题。绿色施工技术指进行工程项目施工时,在保证施工质量和建筑安全等前提要求的基础之上,利用科学合理的技术和管理方法,做到最大限度地节约各项资源,降低对环境的负面影响的行为,以实现建筑施工的绿色化,实现节水、节地、节能和保护环境。绿色施工的理念符合了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通过统筹规划,节约了建筑资源,更重要的是减少了施工过程中对环境的不利影响。

一、绿色施工技术的内涵

绿色施工技术指的是在工程的施工中,将可持续发展作为指导思想来认真贯彻执行,通过运用科学有效的管理方法以及规范合理的操作方法,构建出一个符合文明施工、节约资源及保护环境等有关要求的施工模式。

二、民用建筑工程施工应用绿色施工技术的意义

现阶段,绿色施工技术成为了建筑施工企业的一个重要竞争力,其不但对提升企业的形象有利,也对增加企业经济效益有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首先,绿色施工技术是自然环境的客观规律发展要求,对自然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有利。现今我国的环境污染较为严重,生态平衡受破坏,针对这些问题,绿色施工技术的应用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绿色施工可为人类社会的生存及发展提供各种自然资源,促使人类社会的均衡发展。其次,绿色施工技术的应用可有效减少资源的无端浪费,制约一些建筑施工浪费行为,减小资源的消耗,利于生态平衡发展。最后,绿色施工技术的应用对社会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该技术在保持生环境系统平衡及完整的同时,进一步丰富及完善了社会系统的结构,促使社会历史的文化得到有效的传承、诠释以及表达。

三 、绿色施工技术在施工中的具体应用

在实施与推广绿色施工技术的过程中,施工单位占据主体的决定性地位,在使用绿色施工技术时,应该将重点放在建筑施工的整体过程中及施工操作的整个过程中,以最大的能力做到环保节约的原则,以追求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的相统一,使企业能够既节约施工成本、获得经济效益,又能够降低环境成本、节能减排。施工单位要实现彻底的绿色施工,就要全面地考虑绿色施工技术对施工整体过程的要求,为绿色施工奠定必要基础。

(一)在具体施工前,结合绿色施工理念进行管理

按照绿色施工技术的要求进行施工时,要求施工企业的管理要包含规划管理、组织管理、实施管理、施工人员安全与健康监管和管理效果评价等几个方面。在施工管理过程中,管理者是关键,并以被管理者的基本素质为基础,所以,绿色施工技术的执行要以管理者为首,建立施工单位的各个部门和参与者协调工作的管理体系,并制定绿色施工理念指导下的管理方案和制度,根据每个环节的具体要求实施不同的方法与措施。而以上这些仅仅是管理过程

中的准备阶段,对于所制定制度的具体实施,才是执行绿色施工技术的关键。在实施过程中,要充分保证所制定方案的有效实施,并对实施过程进行客观全面的监管,根据施工项目的不同特点,进行个性化的工作与管理,对企业员工进行绿色理念的教育,在企业中营造良好的绿色施工氛围,增强员工的绿色意识。

(二)在施工过程中,要注重资源节约与环境保护 ’

对于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对于环境的不利影响也要加以控制,如防止扬尘扩散、降低噪声影响、减少污水排放、控制垃圾废物的数量、保护地下管线和设备的保障和有历史文化意义的建筑的重点保护等内容。当前,施工企业为保护环境也施行了很多的具体行为,如洒水控制粉尘、建设防护网、冲洗运输建筑材料的车辆等,这一方面体现了企业对于绿色施工技术的实行和企业环境意识的实践、另一方面也体现了当今建筑行业普遍的发展潮流。

(三)施工建筑材料的节约与再利用节约建筑材料、实现建筑材料的充分利用和再利用也是绿色施工技术的一项重要要求,这样做既能够降低施工的成本,也可以对有限的建筑资源进行充分的利用。由于建筑业所使用的自然资源占人类所消耗资源整体的一半以上,所以,建筑业的节约和再利用对于人类社会整体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作用,而节约自然资源也

应该是绿色施工技术的关键重点。对于施工企业来说,其本身无法控制自然资源在开采和加工过程中所产生的不必要的消耗,但施工企业能够通过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和再利用,来减少资源的浪费,从而间接地保护自然资源和环境,并达到降低污染的目标。

建筑业用水资源的节约与保护水资源是建筑施工的重要资源之一,建筑施工过程对于水资源的节约也是水资源节约的主要途径。首先,要节约利用水资源,在施工之前和施工过程中要严格控制水资源的使用量和使用率。其次,建设施工用水的回收与再利用系统,使水资源实现阶梯式的循环使用。最后,在施工现场要保证用水安全。在利用水资源和回收循环使用时,要进行有效的用水质量监控与保护措施,以免对工人健康和居民用水安全造成威胁,及对环境造成不利影响。

篇9

关键词:节约型校园;重要意义;途径

中图分类号:G4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0845(2007)07-0080-02

收稿日期:2007-03-20

作者简介:余春花(1965-),女,重庆人,讲师,从事高等教育管理研究。

高等院校作为教育科研和社会服务的重要基地,是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重要力量。高校要提高广大师生对创建节约型校园,服务于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要有效整合资源,优化资源配置,建立健全服务于建设节约型社会和创建节约型校园的长效机制。

一、科学规划是最大的节约

高等教育资源属于社会公共资源的一部分。我国高等教育资源本来就比较稀缺,可因为重大决策失误而造成的资源浪费仍屡见不鲜。如一些学校的重大基建项目被设计成“钓鱼工程”,预算作假成为资金投入的无底洞。也有一些大学盲目求大,依赖国家巨额贷款来建设不符合国情、校情的“大学城”或新校区,结果造成骑虎难下的局面,损失难以估算,这些都严重影响了投资效益和资源的合理配置。

在校园规划方面,各类高校应该努力建设节约型校园,强化节约意识,合理使用校园土地,避免兴建大面积人工湖泊、广场与景观带。应安排合理的容积率与绿化率,严禁将校园土地用于或变相用于商业开发。推进基础设施地下管网改造规划编制工作,倡导校园水资源循环使用,推动中水回用设施的建设,同时避免或减少污染废弃物的排放。

二、制度建设是根本保证

据调查,一些机关的人均耗能量、人均年用水量和人均年用电量都远远超过了普通居民的平均水平,而高等院校的情况同样也不乐观。经济学上有所谓的“公地悲剧”的说法,即公地是公共的,谁都可以使用,而收益是自己的,问题是大家的。只要可以实现自己的利益,公共资源浪费与否无人关心。对于高等院校来说,受益者与责任承担者的分离,正是浪费现象严重的一个重要根源。要消除这种现象,就必须从制度上做出相应的设计。

各高校可以出台本校的能源管理办法,依照本校的实际情况进一步明确能源管理体制、责任、各类能源的开户申请、安装、维修、验收及收费程序,并界定违规责任。学校应成立能源稽查组,负责施工工地、教学楼、办公楼、实验楼等公共场所的能源稽查,不能把公共资源变成无人看管的“唐僧肉”。应按照分类管理的要求,对计划内课堂教学、实验教学、行政办公、学生宿舍和公共服务场地的用水用电,实行“核定指标、节约留用、超支自付”的管理原则。对科研、计划外课堂教学、实验教学、校办科技产业、校办后勤产业、创收(独立核算)单位、经营单位和教职工宿舍的用水用电,实行“谁使用,谁交费”的管理原则。要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如限电措施、告别待机状态办法、巡察制度、岗位责任制、奖罚措施等。对违反用水、用电规定的同学给予处罚。对于严重浪费资源的同学,可以适当考虑取消评优的资格。反之,对于在争创“节约型校园”活动中有贡献的同学进行嘉奖。

学校行政部门要带头节约。带头抓好资源节约工作,不仅对控制和降低资源消费增长有着直接的重要作用,而且对引导和推进整个校园节约资源会起良好的示范作用。同时,在后勤管理方面,要全面提高后勤职工素质,加强对后勤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增强岗位意识和服务意识,树立良好的作风和行为规范,切实提高后勤职工的技术素质和服务水平,打造一支务实、敬业、懂经营、会管理的高素质后勤队伍。要转变后勤工作思路,使其由保障型向服务型转变。传统的后勤工作是以保障为目的,是被动型、大锅饭式的,即学校要求什么就做什么,不管做好还是干坏,后勤部门的集体利益和职工的个人利益没有任何损失。随着高等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后勤工作必须以服务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树立市场意识、经营意识、服务意识、竞争意识和效益意识,要提前一步,充分考虑到学校的需求,考虑到师生的需求,变被动保障为主动服务,建立起诚信、便捷、规范、高效的服务体系,千方百计降低成本,提高质量,以服务求生存、谋发展。要规范运行机制,实行全成本核算。现在不少高校是新、老校区同时运转,客观上存在着点多、面广、线长的实际,所以在管理中,必须对后勤运行加强监管,实行全成本核算,堵塞漏洞,降低损耗,减少浪费,增收节支,并要长期坚持,抓出实效。

再者,社会应加强对高等院校财政收支的监督检查,监察高校的资源耗费情况,加大执法和监督检查力度,抓紧建立科学的政府绩效评估体系,进一步健全干部考核机制,将资源节约责任和实际效果纳入目标责任制和干部考核体系中,使节约者受到奖励,浪费者受到处罚。

三、转变观念,让节约成为自觉意识和行为

建设节约型校园,就是要将节约的理念贯穿于学生学习生活、教师教学科研、校园行政与后勤服务等各个领域,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以获得尽可能大的办学效益。高校不仅应注重教书育人,而且要树立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的意识。要把节约的观念注入到广大师生员工的思想中,推动大家理性、深刻地认识我国环境和能源使用的现状。通过教育,要让大家清醒地认识到,我国是资源总量上的大国,又是人均资源上的贫国。我国人均淡水资源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人均耕地占有量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40%,石油、天然气以及矿产资源的人均占有量更低,资源稀缺与人口不断增长的矛盾将会长期存在。从教育方面来看,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趋势的加快,各种教育资源也日趋紧张。一方面是教育资源总量不足,另一方面如水、电、实验室等教学资源存在着严重的浪费现象。我们应该切实从国情、校情出发,教育师生树立节约意识,高度重视资源节约工作,把节约资源意识渗透至校园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如严格控制办公费用、招待费用的支出,养成随手关灯习惯,推广使用节能设施,杜绝长明灯,尽量减少电梯使用,加强用水设备的日常维护管理,坚决避免长流水现象的发生等,于细微处体现节约精神,为建设一个全方位的节约型校园而努力。这要求教师不但要传授专业知识,还应当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方面的教育和引导,使其认识到选择节俭,不仅是选择了一种科学的生活方式,追求一种高尚的精神品质,更是确立了一条走向健康的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对于高校中最重要的主体――学生,要加强节能宣传工作。总书记提出从八个方面抓好节约工作,其中第八点就是要加强节约能源资源的宣传教育,开展形式多样的节约能源资源活动,提高人民群众特别是广大青少年的能源资源意识和节约意识,努力使节约能源资源成为全体公民的自觉行动。为此,高校可通过多种方式加以引导,比如在高校中普及环境资源保护法及其他相关法律法规,通过写倡议书,开展大讨论等形式,使广大学生认识到全国能源紧张的严峻形势,强化节能意识,纠正一切浪费能源的行为和习惯。

高校后勤管理中的一些错误观念也要转变。有的高校存在学生公寓水电线路和管道陈旧老化、设施不配套、电力耗损大、漏水多等现象。对此,有人认为,投入大量资金加以改造维修,效益不明显,所以勉强运行。这种短视行为导致了很多安全隐患,浪费极大。还有的高校把加强水电管理工作看成是小事一桩,削弱了有关部门的职权,直接影响了学校整体管理水平的提高。

建设节约型校园是一项大工程,但也要从细小处入手,要把节约资源意识渗透至校园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发挥每一位师生员工的积极性,想点子、谋方法,为建设节约型校园献计献策。如,电器在不使用时应关闭电源以减少能耗,教室、宿舍等场所除了照明、个人电脑、手机充电等正常用电外,严禁使用取暖、制冷、烹饪等大功率电器等。要加强用水设备的日常维护管理,严禁跑冒滴漏,坚决避免长流水现象的发生。有条件的学校要建立再生水回用系统和雨水收集系统。对单位内部绿地用水和景观环境用水,鼓励使用雨水和符合用水水质要求的再生水,逐步减少使用城市自来水,并采用喷灌、微灌、滴灌等节水灌溉方式,禁止用自来水涌灌。高校应带头少用或不用一次性物品,例如一次性筷子、塑料袋、塑料台布、洗漱用品等。学校还是用纸的大户,应努力实现办公无纸化,打印纸双面用,开展使用回收纸活动。

要增强高校师生员工的忧患意识和节约意识。现在在校园内,我们随处可以看到这样的镜头:下班只关电脑主机而不关显示器、打印机;大白天光照条件很好的情况下仍然开灯;门窗大开开空调或空调温度设置过低、下班后不关空调;校园内景观灯常年运行、路灯照度偏高;学生宿舍违章使用大功率电器等。建设节约型校园,首先要在全校树立勤俭办学思想和节约观念。要大力倡导节约是美德、节约是智慧、节约是品质、节约是责任的观念,提高师生员工对节约的认同感,增强节约的责任感、光荣感,使广大师生员工树立科学发展观、适度消费观与正确价值观,养成节约的习惯,形成节约的风尚,自觉投入到节约的行列之中。各级领导干部要率先垂范,清正廉洁,恪守勤俭办事原则,坚决反对和杜绝奢靡、腐化之风。要狠抓、狠查、狠刹吃喝求高档,乱发礼品、纪念品,利用公款消费、旅游,盲目投资等肆意挥霍、铺张浪费的现象和行为,在全校形成舆论监督氛围,使厉行节约、勤俭办学蔚然成风。

四、有效整合资源,优化资源配置

随着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办学水平的不断提高,各高校在教学、科研、管理等方面加大了经费投入力度,在校园建设方面加快了步伐。但是,各高校的资源利用问题依然严峻:第一,学校教育资源重复购置、重复建设现象依然存在;第二,学校内各部门、各单位之间的资源配置相对独立,使用效率较低;第三,有些学校盲目攀比,利用巨额贷款过分扩大校园或者进行豪华建设;第四,各高校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对办学资源依然存在等、靠、要的思想,缺乏努力开拓资源,创造性地管理资源的思想。以上四点,使各高校的资源难以做到物尽其用,影响了投资效益和办学效益的提高。因此,各高校应该努力寻求资源获取、分配、利用上的新途径和新方法,有效整合学校内外的资源,优化资源配置,创造性地进行资源管理。具体来说,各校要做到以下几点:一要尽可能地开拓资源获取的渠道,增加学校的办学实力;二要对资源进行合理的分配,增强资源分配过程中的客观公正性;三要整合一切有形和无形资源,减少有限资源的闲置、浪费现象,做到物尽其用;四是高校不能盲目攀比,要根据学校自身实力和实际需要来建设校园。此外,还有如学校机构设置的科学化、学校财产及办公用品管理使用的合理化、工作效率的最优化、投资引资及其社会效益的最大化、办学资源的共享化,等等。

五、抵制消费主义文化的不良影响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对外开放进程的加快,西方各种理论流派相继涌入,消费主义文化也开始在中国泛滥,冲击着人们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消费主义文化是一种崇尚和追求过度地占有和消费作为满足自我和人生目标的价值取向。消费主义文化的泛滥对建设节约型社会造成了严重影响:一是大量的宝贵资源被用在了炫耀消费和奢侈消费方面,被消耗在少部分人的“面子”上;二是产品升级换代的加快在消耗了大量资源的同时,也造成了大量的工业和生活垃圾,加重了环境和生态负担。这种不良风气同我们的一些糟粕思想,如封建等级思想、特权思想交织在一起,其危害更为严重。

当然,建设节约型校园的具体途径是多种多样的,各类学校都可根据自身的情况进行探索与具体对待。

参考文献:

[1]宋明钧.节约型社会背景下的节约型校园建设[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6(1):104.

[2]王虹,殷永生,苗海燕.如何建设节约型高校[J].中外企业家,2006(7).

篇10

论文关键词:绿色施工,绿色施工评价,指标体系,存在的问题

0引言

随着可持续发展战略在我国推广,建筑业的可持续发展也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

绿色施工作为在建筑业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手段,已经为众多的业内人士所了解。但绿色施工在其实际的推行中存在诸多问题,尤其缺乏一套完整的绿色施工评价体系来对施工的质量以及施工对资源和环境的影响做出适当的评价。本文将就绿色施工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发展方向等相关问题进行探讨,以期对绿色施工评价理论体系的完善做出贡献。

1研究背景

1.1建设领域绿色施工热潮的掀起

近年来,绿色施工已经在我国建设领域掀起热潮。2003年11月北京奥组委出台了《奥运工程绿色施工指南》,从2004年起,北京市建委要求在建筑工地全面推行绿色施工;在2005年3月召开的第十届全国政协第三次会议上,委员章崇任提交了《大力推广绿色施工》的提案;建设部于2007年9月印发了《绿色施工导则》。

1.2绿色施工的推行存在问题

当前,我国绿色施工在实际推广中,存在深度、广度不足,系统化、规范化差,口头赞同多、实际行动少等现象。业主方对绿色施工认识不足,致使绿色施工实施的推动力不够;企业自身对项目部的绿色施工缺乏指导与规范的规章约束;建设行政管理部门对于绿色施工还没有系统科学的制度来予以促进、评价及管理,造成绿色施工的先进技术、管理方法并未得到充分应用。

1.3缺乏对于绿色施工的界定

由于施工过程中管理和操作系统的复杂性,现在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提供施工方面环境信息的工具可供大家使用,所以,什么是一致认可的绿色施工难以界定,使得绿色施工的推广工作进程缓慢。

2绿色施工评价指标体系

建立科学有效的绿色施工评价体系可以对工程建设实践进行理论指导,有利于促进我国绿色施工的推广。目前国内外对于绿色建筑和绿色施工已经有一定的研究成果,但目前尚没有一套完善的绿色施工评价体系。

2.1绿色施工评价的概念

在国内外相关文献和著述中,对于绿色施工评价的定义众说纷纭,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公认的对于绿色施工评价的定义。本文结合绿色施工的概念和特点,参考相关文献,定义绿色施工评价为:绿色施工评价是指实施绿色施工的建设工程,在规划和项目实施后对其在节约资源和环境保护方面的能力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节约资源和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并进行跟踪监测的方法与制度。随着人们对日益突出的环境问题所带来的社会经济影响的重视,绿色施工评价的相关理论必将得到极大的发展。

2.2绿色施工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的原则

评价指标体系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关系到绿色施工的质量,是对评价结果的呈现。为此,指标体系必须能科学地、客观地、合理地、尽可能全面而又不失简洁地反映绿色施工评价的各方面成果。因此,在构建评价指标体系时必须遵照以下的原则进行:

(1)完备性原则。完备性意味着指标体系的信息量既必要又充分,指标的个数构成一个完备群,少一个就不充分,多一个就有信息重迭和浪费。

(2)可比性原则。对于指标体系中的每个指标,必须明确其指标口径和范围.动态指标要保证时序上的可比性。

(3)可观测性原则。建构指标体系的可观测性包括两方面含义:一是指标具有可测量性,如客观指标;二是指标具有可估计性,如主观指标。

(4)有效性原则。有效性是指建构的指标体系必须与所反映对象相符。

(5)结构层次性原则。这一原则要求构建的指标体系呈现出结构层次性,最简单的结构有三个层次,最底层是具体指标层,中间层是大类指标层,最上层是综合指标层。

2.3绿色施工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的思路

构建指标体系的主要内容是指标的选择。对评价指标进行选择的方法有很多,大致可分为定性的方法和定量的方法两类。其中,定性的方法一般有助于系统指标的初步选择,初选方法有分析法、综合法、交叉法、指标属性分组法等;定量的方法是指借助于多元统计的方法对指标进行选择,主要包括变异系数法、熵值法和相关系数法等。而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一般是将定性方法与定量方法综合使用,使之互补,充分发挥两者的优点。本体系主要采用分析法与指标属性分组法进行指标的初步选择,然后利用专家咨询法并结合简单的相关系数法等对初选的指标进行具体的筛选,确定出最终的评价指标体系。

2.4绿色施工评价指标体系的构成

遵照前述的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原则、思路和方法,并结合绿色施工评价指标体系所涉及的绿色施工某些内容的特殊性,在建立评价指标体系时,选择建立了能够评价绿色施工要求的各方面的指标,主要包括“四节一环保”的内容,并加入了经济性指标,起到经济性与技术性平衡的作用;对于管理方面的指标,笔者认为管理的最终成果会反映在“四节一环保”和经济性指标上,故没有纳入到指标体系中。所建立的指标体系见表1。

表1绿色施工评价指标体系

综合指标层

大类指标层

具体指标层

绿色施工评价指标

土地节约指标

临时用地率

土地利用率

固废物处理用地率

能源节约指标

清洁能源使用率

能源节约率

能源利用措施

水资源节约指标

水资源节约率

水资源利用措施

材料节约指标

材料利用率

绿色、循环材料的利用措施

减少环境

破坏指标

噪声污染减少率

“三废”减少率

生态环境复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