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时代带来的好处范文

时间:2023-12-15 17:53:4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网络时代带来的好处,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网络时代带来的好处

篇1

【关键词】网络时代,融资中介,信息不对称

网络时代就是网络占据社会经济生活的主导地位的时代。网络技术比以前的任何技术都具有更低的成本并更有效的收集、利用信息。而银行作为一国经济的核心部门,在网络时代下,一方面必然会受到网络技术带来的冲击,同时也会得到网络技术带来的好处。本文仅对网络时代对商业银行融资中介职能的一些有利影响作出分析。

银行作为融资中介向企业或个人发放贷款时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便是信息不对称。这在网络技术不发达的几十年前表现得尤为突出。由此信息不对称产生了逆向选择问题。然而在网络时代,信息不对称的问题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得到缓解。银行能够利用网络技术更加有效地搜寻、储存和整理客户信息。计算机和互联网的出现,也使得信息的搜寻、储存和加工整理的成本大大降低。随着信息不对称问题的缓解,逆向选择的问题也会随之得到改善,如下图:

横轴为贷款数量,纵轴为利率。银行选择一个目标客户群体,向这些客户发放贷款。这些客户中有的风险高,有的风险低,在存在严重信息不对称时(如左图),银行很难对高风险和低风险的客户做出区分,因而银行会根据他们平均的风险水平定出贷款利率R1,这时发放贷款量为Q1。但是,在这样的利率下,风险低的客户可能不愿意借款,愿意借款的多数是高风险的客户。此时,银行必须确定新的平均风险水平,定出更高的贷款利率R2,只能发放贷款量Q2。但是在网络时代下,当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得到很大程度的缓解后,银行相对来说能够更加明确的区分高风险和低风险客户,因而可以对客户群体划分等级。如右图所示,银行将客户划分为高风险级和低风险级,并相应的分别提供高息贷款Q4和低息贷款Q2。虽然在同一个等级内部可能仍然会存在逆向选择问题,但是相对以前来说,银行放出的贷款数量已经大大增加了。

在信息不对称得到缓解的情况下,银行面临的道德风险问题也能得到改善。银行将贷款放出后,其本身所具有的负债特征使其不得不去监督贷款的运行情况,如果银行不监督贷款运行,若贷款无法收回那么它自身的安全性将受到冲击。在网络时代,通过对计算机和互联网的有效利用,银行能够更容易获取企业的资金流动情况及经营状况,发现问题也能及时补救。因而,银行信息生产能力的提高使其能够更好的监督贷款者的行为从而有利于解决道德风险的问题。

另外,在网络时代下,当银行能够更容易的并且更多的获得客户信息时,这无疑会加快贷款的审批速度及发放速度。因而,资金在银行滞留的时间会缩短,随着资金在银行与企业间的来回流动速度加快,整个银行体系能够在更短的时间内完成货币创造过程。换句话说,企业能够更好的抓住投资机会,更快的进行投资并得到产出,从而整个经济的活力得到增强。固然,在基础货币一定时,货币创造过程的加快并不能形成更多的贷款,因而也不能满足更多的投资。但是贷款的加速能够使经济在同样长的时间段内完成更多的投资、得到更多的产出。在市场中投资机会较为充裕的情况下,随着经济活力的增强,产出的增加和投资需求的上升会引致政府采取投放基础货币或调整存款准备金率等措施,这就为银行进行新一轮的贷款发放提供了条件。最终,这使得银行在一定时间段内融通了更多的资金。

综上,本文简单分析了网络时代对银行融资中介职能可能会产生的一些有利影响。网络时代对银行业发展的影响极其复杂,这些影响综合后的最终结果如何还有赖于进一步分析。

参考文献:

[1]欧阳勇.网络时代银行中介功能研究[Z].西南财经大学博士论文,2007.

篇2

一、网络时代对大学生生活的影响

网络是第四代传播媒体,作为最新一代的传播者,网络具有自己的特点:信息量大、传播速度快、传播范围广,大大方便了人们的生活。网络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存在着弊端。网络信息没有人审核,没有人把关,一些黄色、暴力的内容也充斥其中,甚至占有很大的一部分,给网民带来负面的思想影响。而调查显示,网络群体以大学生为主,因为大学生的空闲时间多,接受新鲜事物的愿望和能力也比较强。而且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还不成熟,还在发展时期,所以网络在大学生的思想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

网络一方面给大学生带来了好处:大量信息。大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得知世界上各个领域的最新资讯,拓展思维,丰富视野;可以方便地浏览名家名作,大部分的名家名作都有电子书,丰富知识储备。另一方面也给大学生带来了不可避免的负面影响。网络上的黄色、暴力信息随处可见,而大学生的思想还不成熟,对信息的分辨能力低,再加上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本身的发育特点决定了他们对性知识的好奇,所以网络上的不健康信息给大学生的思想或多或少都有影响,不健康的信息误导了大学生的道德观、人生观,使他们降低了人生的责任感,放低了对道德思想的约束。

二、网络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困惑

(一)无法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向

网络时代的到来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一定的困难,首先就是教师无法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向。因为网络具有虚拟性、隐匿性,在上面谁也不知道谁是谁,性别、年龄都无关紧要,所以大学生都选择在虚拟的空间里倾诉自己的心声,而不再是自己的老师、朋友。他们在网络聊天倾诉,在网络游戏释放心理压力,久而久之,对网络形成了依赖,一天不上网,就感觉生活少点什么。

(二)虚拟网络造成大学生实际生活中的人际交往障碍

快节奏的生活也给大学生带来了压力,没有毕业的他们也不得不考虑自己将来的就业与生活。再加上现在媒体对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的报导,所以大学生的压力也不小,尤其是大三、大四的学生。他们选择释放压力的方式就是上网、聊天,找个所谓的知心人倾诉内心的烦恼。上网打游戏,在虚拟的空间生活,不用考虑现实生活的种种问题,这本是一个缓解压力很好的一个途径,但是却因此产生了问题。由于长期对网络的依赖,导致大学生无法跟现实生活中的同学、朋友正常交往,无法与社会交往。他们往往逃避现实生活,希望自己永远活在虚拟的世界中。

(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工作局面复杂化

网络的到来,让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者的工作更加复杂,局面多元化。因为网络的不良因素会给学生的思想带来不可估量的变化,所以大学生思想教育的从事者不仅仅要考虑如何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更要时刻注意学生思想的变化,考虑哪些网络信息会在学生的思想中引起波澜,要及时给予正确地引导。

三、网络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解决对策

(一)建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平台

虽然高校的网络平台早已建立,图书馆、教室、宿舍都已具备上网条件,但是高校教育者并没有真正利用好这个平台。既然网络时代是不可规避的,作为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者就要在目前的情况下,尽量去引导大学生接受正确的信息,自觉抵制错误的思想倾向。

大学生的思想教育网络平台可以从学生中选择负责人,让大学生参与网站的组织、策划。因为大学生作为主体的一份子,他们最了解自己这个群体喜欢什么风格的网站,喜欢参与一些什么形式的活动,他们也最了解大学生这个群体的思想动向。

大学生思想教育平台既可以组织网页设计比赛、绘图比赛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又可以设立教师信箱、情感大姐等栏目,促进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沟通,有利于教师了解学生的思想动向,及时排除学生可能发生的危险行为。

(二)提高教师素质,建立网络化专业教师队伍

面对日新月异的变化,大学生思想教育的工作者不能只站在旁观者的席位上,赞扬或者批评,要学习先进的网络技术,参与其中,占据网络阵地的主角。作为政治教育的工作者,也要有QQ、MSN、微博等现代化的通讯方式,这样才能拉近与学生的距离,方便与学生的沟通。学校的论坛教师也要积极参与,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向,对正确的言论加以赞扬,对错误的倾向及时纠正。

同时,对一些社会热点问题,教师要在论坛及时地做出回应,做出正确的思想导向,以规范学生偏激的言论。

(三)利用科技手段进行控制

通过技术手段对高校网络加以控制,比如安装网络监控软件等,屏蔽一些不健康的网站,让学生少接触甚至不接触这些不良网站。

结语

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网络也是如此,既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又提供了新的思路,新的挑战。只有迎接挑战,才能做好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

【参考文献】

篇3

(德)弗兰克·施尔玛赫 著

邱袁炜 译

龙门书局

[作者简介]

弗兰克·施尔玛赫,毕业于海德堡大学和剑桥大学,拥有博士学位。《法兰克福汇报》主编之一,其著述甚丰,曾多次获得德国文学和新闻领域大奖。

[桥段]

提出过“媒介即信息”的麦克卢汉在20世纪60年代就曾经注意到一个令人感到矛盾的事实,每一次技术革命就是人类的一次自残:汽车的出现削弱了人的奔跑能力,电视的出现减少了人“亲身经历”的可能。如今,那种“能把红色的偏好”和“郁金香”联系在一起的电脑也同样削弱着人类的思维和决定力。我们对于信息的追寻可能伴随着“洞察力的终结”。电脑就像小型的机器管家一样,慢慢地削弱着我们大脑的功能。我们天真地以为它们像受虐狂一样执行着我们所有的指令,而事实上,它们才是骨子里的施虐者。

以互联网的发明为最高点的现代技术,已经不再是我们家里新增加的一些装饰,也不再是“新的媒体”而已。

我们也许已经晓悟,但可能并未察觉,我们正在陷入空前的“网络统治一切”的危机中。网络已成为我们生活中的一部分,现代人不可逆转地依赖着这个虚拟世界。

今天,我们已经无法想象没有电脑、没有网络的生活。我们好像患上了某种强迫症,一遍遍地刷新网页,而短暂的断网也使很多人心绪不宁。注意力分散,记忆力严重退化,想象力和创造力被极度扼杀……电脑和网络已经使得我们大脑中这些不同功能分区弱化、缩小、关闭,一些神经元甚至已经陷入提前退休的状态。

《网络至死》这本书将要展示的是:在网络时代,新的智能如何改变我们的记忆力、注意力和心理能力,以及大脑发生的物理改变。作者施尔玛赫认为“这一进程只有在工业革命期间人们的肌肉组织和身体上的改变可以与之比拟”,没有人能够躲过这种转变。我们当下所经历的对它精神上和身体上的过度依赖,仅仅是在适应这种过程中的生理疼痛。

在这个飞速发展的数字社会里,新媒体的涌现和它们所带来的海量信息的传播已经使很多人的思考和记忆方式发生了重构。大脑研究者指出,我们脑中的神经连接已经不明原因地有所改变。一些迹象表明,人类精神的构建也随之开始变化。

如今在全世界范围内,利用网络,电脑开始将它们的智能集聚到一起并互通有无,人们已经跟着它们在这条路上前进。只要我们允许自己被机器驱使,我们就会惨败无疑。错过信息的恐惧和消费每一条信息的压力会将我们吞噬。我们会忘记独立思考,因为我们不再知道什么是重要的,什么是不重要的。对此,某些电脑专家已经开始着手研究解决的办法。比如来自微软的玛丽·采文斯基就说:“总有一天,会由电脑告诉你,哪些消息是重要的,哪些是不重要的。”而这最直接的后果就是人已经离不开电脑,我们带着愿望和机器紧紧地连在一起。我们的思想会逐渐散逸,逃离内在的自我,依附在电脑键盘上。

人类为机器、网络所异化已经不是简单的玩笑,而是深入我们的生活和精神之中的世界难题。怎么办?施尔玛赫认为,在网络和数字技术中,依然潜藏着巨大的机遇。因为有一条出路,它从不曾像今天这样可行,我们拥有电脑欠缺并羡慕的特质:创造力、宽容和沉着。

电脑先锋诺曼早已指出:我们必须不断反复强调,没有任何现存的电脑可以比人类大脑更可靠。电脑并不能够成为信息、人类思维进程或是效率的最终判定者,最重要的是人类行为方式的特征是无法预计的。

篇4

1.1对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和道德情感的挑战

随着校园网络的普及,大学生的网络生活需要耗费大量时间。长时间的网络生活对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和道德情感带来了严峻的挑战。首先网络语言国际化会带来民族价值观挑战。一些西方国家依靠网络技术对大学生进行意识形态渗透,严重威胁大学生对社会主义价值观的认同感。其次,一些有害大学生身心健康的黄色或黑色网站的挑战。一些别有用心的人随意、虚假信息,恶意煽动学生情绪。学生长时间接触这些负面信息,会动摇对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产生不满、失望的情绪。最后,由于大学生在网络上耗费大量时间,导致他们现实生活中的交流越来越少,人际关系冷漠和感情疏远。

1.2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的潜在威胁

大学生中间有两个网络群体:聊天族和游戏族。适当的网络聊天和网络游戏对大学生是有一定好处的,但是过度沉溺于网络聊天和网络游戏,则会使他们沉溺于虚幻的世界,产生现实和虚拟世界的矛盾感。长此以往,会使大学生越来越依赖网络,不仅花费了大量金钱,荒废了学业,而且还会产生厌世情绪,造成大学生一些心理问题。

1.3一些学生利用网络扰乱社会秩序

一些学生由于法律意识淡薄,出于好奇心,通过网络非法获得他人的个人信息,侵犯了他人隐私。还有一些大学生甚至利用自己所学专业知识传播网络病毒,破坏网络安全,有些学生甚至利用网络传播国家信息,严重威胁国家安全。还有极少数自制力较差的大学生在网上大肆传播暴力、信息,严重扰乱社会秩序。

2应对网络文化对大学生管理挑战的措施

2.1完善网络文化背景下的学生教育工作机制

首先要健全大学生管理工作机制。高校领导要充分认识到网络文化教育的战略意义,建立健全学生管理工作体系,大力提高大学生管理工作者的网络技术水平。二是完善物质保障机制。学校要加大人力、物力、财力投入,提高校园网络建设水平,营造积极健康向上的校园网络氛围。三是完善网络文化教育创新机制。在传统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基础上,积极构建网络时代的学生管理新模式。

2.2发挥学校网络中心的作用,创造良好的网络环境

学校网络中心提高技术水平,严密监控校园网络内容,对网络上的不良信息进行技术过滤,以避免各类不健康的信息对大学生的侵蚀。同时,还要根据网络管理的规章制度和规范要求,对大学生的上网情况进行有效管理,防止他们访问一些不健康网站,为大学生管理创造良好的网络环境。

2.3增强管理者素质,提高管理水平

面对网络文化对大学生管理工作的挑战,大学生管理工作者要对此情况引起足够重视,增强忧患意识,要始终以正确的理论引导学生,以先进的方法教育管理学生。管理工作者要在发挥传统工作优势的基础上,加强网络环境中开展学生管理的理论研究,充分运用现代教育理念和信息技术手段,改变管理观念、调整管理策略、拓展管理领域,创新网络时代的大学生管理工作方法,开辟大学生管理工作的新天地。

2.4培养大学生的文化自觉和道德自律意识

篇5

关键词:企业网站 网站建设 必要性

一、企业网站建设的必要性

(一)展示企业形象、提升企业知名度。

在某种意义上讲,一个企业有没有自己的网站,关系到的不仅仅是几千元的建站费上,而是关系到自己企业的前途,特别对中小企业来说更是这样。很多中小企业的老板们,很在乎自己的名片。因为,这是一个门面问题。但是,他们却忽视了为自己的企业建一个网站。在网络时代的今天,一个企业有没有自己的网站和一个公司的领导有没有名片一样重要。网上主页不仅成为企业宣传产品和服务的窗口,也是树立企业形象的前沿。知名度、品牌打响了,无形资产也将会大幅增值。企业建立自己的网站已经成为一种在信息时代生存的必要手段。

当今这个竞争非常激烈的科技信息时代,企业建立自己的网站已经刻不容缓。无论大、中、小型企业,都不能被时代所淘汰,所以,建设网站是企业把握时代命脉,衡量企业是否跟上时代的标准。精明的经营者懂得并擅于用最先进的互联网,树立企业形象,宣传企业产品。企业建立网站,是企业在网络时代的企业舞台中展现自身实力和寻求发展的重要途径。企业通过简单幽雅、特点鲜明的网页来表达自己的产品信息和服务,并及时、全面的接受用户的信息查询和信息反馈。

(二)降低经营成本、提高运作效率。

您在一个发行量才几十万的报纸做一页广告,在电视台做几秒钟的广告都将花费几万元,得到的效应也不满人意,可是,您只须一、两万元就可以在互连网上拥有自己的空间,直接面对几亿用户,网站24小时、常年365天全天候运转,其作用相当于企业聘请了成百个一天到晚不拿工资、不讲报酬、不知疲倦的产品推销员,这要比在报纸、电视上登广告的成本少的多。孰重孰轻,精明的您会有一个定论的。

通过一台同互联网相连接的电脑,您不必花费多少费用便可以坐在办公桌前利用互联网电子邮件图文通信功能,迅速地同您的客户取得联系,可为您的企业节省大量的长途电话、传真以及普通信件的邮递等通信费用。这不但大幅改善企业经营的效率,同时也大大降低了企业的经营成本。

在一个有相对规模的企业中,信息流,物流,人力资源的管理应该有一个比较规范和科学的流程。而网络的出现,恰恰满足了这种业务管理自动化的需要。在这里,网络在提高效率,比如内部新闻通告,资源管理,采购管理,员工管理等等许多繁杂的工作都可以在互联网和局域网上很轻松地完成。

(三)最佳的宣传媒体。

网络媒体在传播时间上具有明显的自由、快捷的特点,可以轻易做到即时性、往复性各类新闻。互联网在我国现已成为继电视、广播、报纸、杂志之后的第五大媒体,企业不仅通过大量的文字信息来宣传产品、服务,还可以充分利用声音、图像、视频、虚拟三维等技术充分展示。

网络的无所不在和方便快捷将改变你过去的被动的宣传和经营模式。网站是一家企业最为廉价的广告宣传载体。如果你没有网站.就像你没有电话一样,通过114是查询不到你的。

企业创建一个网站,可以让互联网上的用户简单地通过搜索引擎找到你,他们可以通过直接点击和友好链接的形式浏览您的网站,轻松、全面地了解你的公司、公司的产品,这样你将拥有数以亿计的潜在客户,你也可以随心所欲的在你的网站上自己的产品介绍和供求信息,把自己的产品,经营理念推广至所有的互联网用户。

(四)潜在的资产、无限的商机。

企业网站的建立,将使得您的企业知名度大增,从而扩大了您的无形资产,您也将获得其他形式得不到的品牌效应,这一点,对于企业在这个注重柔性管理和文化效应的世界上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企业网站在现代及未来的资讯社会将成为不可缺少的企业识别标志之一,提升企业的附加价值,除了提供给予客户一个效率资讯通道,也可以对招募人才产生重要的功能。它可以是一个即时资讯的看板,也可以是一个购物中心。全方位的多功能,取决于企业整体的创造力。所以无论您的企业是销售什么,是生产什么,放弃网络,无疑意味着放弃一个无限大的市场,这是任何一个有远见的企业家所不能承受的。

网上营销所带来的利润是丰厚的,因为成本将大大地降低,从而利润空间得到提高。即使您不是一个生产销售型企业,通过网上的广告效应同样能为你拓展业务面及影响力,点对点的直销模式已经广泛地被知名企业采用,成为现代企业不可缺少的经营手段之一。

二、企业建设网站的益处

(一)省。建立网站的费用之低,一定超出您的想象,通常一个网站的建设和维护费用一年只需要几千元左右,通几千元可能只是在电视台做几秒钟广告、在报纸做一版广告的钱。而在互联网上,您却是建立了一个实实在在的属于自己的互联网信息交汇平台。

(二)多。信息量多,您不仅可以用文字、图片、动画等方式宣传自己的产品,而且可以介绍自己的企业,企业新闻,介绍企业领导,公布公司业绩,提供售后服务,举办产品技术介绍等等。

(三)快。信息更新快,网站上的信息更新比任何传统媒介都快,通常几分钟之内就可以做到内容更新,从而使企业在最短的时间内最新的消息。

(四)全。网站宣传有“三全”。一是全方位,二是全天候,三是全世界。全方位是指您可以宣传企业的方方面面,而不必担心有时间限制、版面限制。全天候是指您的网站每天24不停开放,任何时间、任何人都可以去拜访。网站又是面向全世界的,无论是中国的,还是外国的都可以看到您的网站,您的网站就是您的企业面向全世界的一个电视台、出版社、广播站。

(五)名。建立网站对树立企业形象很有好处:您的企业将以一种生机勃勃、充满活力、迅速接受新鲜事物、领先时代潮流、不断发展的形象出现在世人面前。这是花钱买不来的。

(六)商机。建立网站后,还可以使您更好地利用网络优势,充分发挥网络带来的迅捷和便利,捕捉到更多商机以及开展多元业务的机会,对您及您的企业而言,视野豁然开朗,同时置身世界现代企业行列当中,意义非常深远。

总而言之,企业要在这个信息化的世界上生存发展,必须适应当今社会的特点,与时俱进,才不被世界前进的洪流淹没。让我们快快行动起来,在网络的空间中拥有一份自己的天地,用它帮助我们实现我们的抱负,建设我们的事业。

参考文献:

篇6

一、我国网络教育的现状

目前,在我国,想把网络教育办成大规模、全铺开的形式是绝对不可能的。就中学而言:

1、现有的教育体制不允许。我国的中学仍是以追求高考升学率为最终目标,广大中学生仍摆脱不了为高考拼命的现状,在这样的情况下,要他们抽出时间用电脑去查资料,往往被认为是“丧志”,浪费时间。学校也不敢轻易尝试,怕影响了升学率,砸了牌子。

2、即便有胆量去尝试,也存在经费不足的问题。一台主流配置的电脑售价也在5000元上下,为满足全校学生都能使用,至少也得几百台,再加上维修、上网的费用,的确是个不小的数目。现有的一些重点中学,凭着名气,凭着生源,也许还能应付。但那么多普通学校呢?经费对于他们,的确是个很难解决的问题。

3、教师的素质也不足以完成这项大的改革。好多教师自己都是受的传统教育,他们往往非常精通自己的专业知识,但对于电脑,有的甚至连收发邮件都还不会,又如何让他们去制作课件,很好的引导学生在网上学习呢?

上面是中学的情况,鉴于这些情况,很多人就提出,既然我国是“穷国办大教育”,

那我们只能是“有所为,有所不为”,应把发展网上远程教育的重点放在高校。当然这样的提议有它合理的方面,现在在一些大专院校也的确正在实施,但效果如何呢?现在很多已招生的网络学院根本不是实际意义上的网络学院。一位网院的负责人这样说:“学生愿意课堂上,就课堂上;愿意网上上,就网上上”,听起来似乎很民主,但连具体该如何办学,如何上课都尚未搞清,学生都已招进了校门,这又何谈有什么教学成果呢?而且,现在大多数网络学院的学生,其实仍只是求一纸文凭。很多学生以前也从未接触过电脑,进校后都要从最基本的学起,这又要花费很长的时间。而且这一代的学生仍是受的传统教育,学习自觉性很差,自学能力也不强,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不够,他们习惯了被动式的学习方法,突然解放他们、让他们自由的去学习,他们很有可能是面对着电脑,迷失了方向。可见,很多根深蒂固的教育思想、学习方法极大的限制了网络教育在高等院校的发展。这是传统教育带来的必然后果。

二、网络教育实施中教育思想观念转变的重要性

那是不是干脆就不搞网络教育了呢?肯定不行。我们不能不承认网络教育有传统教育不可比拟的好处。而且这又是一次源于西方的科技革命,我们一定要自觉的迎接挑战,不能再与西方先进国家的水平越拉越远。那我们究竟应该干些什么呢?有人提出要制作好的教学软件,要在中小学开设计算机课程。然而,目前再精美的教学软件也是设计者从现有的教学模式出发设计的,根本没有探索出一种新的模式,这是他们的思想仍受制于传统教育的结果。在中学,计算机课程也永远只能被视为副课。可见,这些都只是流于形式的提议,解决不了根本的问题。我们真正要做的,是根据我国教育的实际情况,寻找、探索出一条适合我们自己的,最有效、最迅速的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

任何问题的解决,首先都取决于指导思想、思路、观念、理念的正确与否。想办好网络教育也同样如此。真正于网络教育最有好处的,还是思想上的变革,是教育观念上的转变。也就是说,网络教育实质是向传统教育思想的一次大挑战。

网络教育是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让科学的教育理念和先进的教学手段走进学校、课堂,是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如果不根据时代的要求,更新我们旧有的教育理念,仍以昨天的教育思想来引导今天的教育,我们就不可能得到什么积极的成果。我们应该真正从思想上对网络教育有深刻的认识,树立新型的人才观,新型的教育观。网络时代要求我们21世纪的人才不是高分的人才,是具有广阔的胸怀、丰富的知识、聪敏的智慧、开拓的精神、高尚的道德、完善的人格的人才。然而这些都将成为今后教育的一部分,因此我们应对旧有的教育思想有所扬弃,并加进新的,适合时展的新思想、新观念。

其实,就我国目前教育状况而言,变革教育思想也是一条最切实可行、最有效的方法。如上谈到,在我国中小学阶段还无法全面实施网络教育,但它却是办好网络教育的关键环节,是实现教育思想转变的重中之重。虽然我们没有条件在每一所中小学配上电脑,虽然我们不可能马上全部实施网络教育,但我们完全可以在中小学这漫长的几年里,给予每一个学生迎接网络时代挑战的良好心理素质、完善的人格、扎实的知识、自觉的学习能力、正确的人生观、与人合作的精神和敢于向老师提问的勇气,这都是我们在中小学时代完全可以做到的。在这十二年里,我们的确有好多比应付高考更重要的事要做。在中小学,老师的教育思想观念一旦转变,他也就不会仅仅受限于升学的压力,而有时间就去充实自己,完善自己,开阔自己的眼界,拓宽自己的思路。在教育过程中,他又会将他的感受、体验传授于他的学生,在思想上正确的引导学生。这样,大家才不至整日受困于升学无形的压力,才有精力去思考那些真正于自己今后的生活有用的东西,才会想去提高自己各方面的素质和能力,才会自觉自愿的去学习,才有心情抬头去看看这个身边多姿多彩的世界,才有兴趣去接触那些新鲜的事物。这许多的变化,也许根本就不需要配备几百台电脑就能完成,也不是上一两门计算机课程就能取代的,它将是思想观念的转变所带来的真真切切的变化。这既解决了中小学教育经费不足的问题,又提高了教师、学生的综合素质,也为今后实施网络教育奠定了良好的思想基础,让整个教育实现了良性循环。也只有这样,我们的学生进入大学后,才不会因失去了高考这个唯一目标而失去了方向,相反,他们仍将对学习、对新鲜事物产生强烈的兴趣,然后再在此基础上进行网络教育便容易多了。可见,中小学教育思想观念的转变,在网络教育中是绝对不可忽视的一个环节,它也是符合我国国情的、最有效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我们不需要很多的经费,便能为网络教育做出巨大的贡献。

三、中小学如何进行教育思想观念的转变

正如上面所说,中小学教育思想的转变是决定网络教育实施顺利与否、成功与否的关键。那么,我们该如何努力实现这一转变呢?

1、正如上面提到,首先,是要改变教师的思想观念,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观念的转变使得中小学教育的本质意义更加丰富,对教师的素质要求也就更高。教师要适应现代社会对教育的要求,更好的发挥教师这个角色的功能,就要求他们不仅要精通专业知识,懂得计算机的操作,更重要的是传授给学生收集、整理、分析、思考、总结信息的能力,培养他们自觉学习的好习惯和勇于探索、不断创新的精神。教师还要懂得如何了解学生的心理、性格、潜力何在,再在此基础上因材施教,不以培养高分的学生为最终目的,而以培养高素质、有特长的学生为目标,努力发掘每个学生的自身优点和潜力。教师的眼光也不应仅仅限于课堂,还要放眼社会,只有自己的眼界开阔了,才能传授给学生更多、更有用的知识。

2、21世纪的教育也不仅仅是老师一人的事,也有家长的一份。在这个新时代,家长的

观念也要有所改变,首先要认识到,什么才算是让子女成材,并不是将子女送入大学才算是最终目的。新时代不需要高分低能的人,需要的是全方面发展、有优秀品格的人,否则,即使以再高的分进入大学,在大学中,没有了压力,没有了中学时代的束缚,也可能会因失去目标,而在大学校园里迷失方向。因此,家长不应用分数的高低或考上一所名牌大学作为评判子女学习好坏的唯一标准,而应多注意培养小孩的自信心、自主学习的能力,多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自身的潜力,并随时加以鼓励和培养;要让小孩全面发展、身心健康、有自己的个性和特长。要做到这一点,需要家长对新时代下的人才观有深刻的认识。

3、社会,在这一环节中的作用也是不容忽视的。社会的诸多媒体应充分发挥他们各

自的特长,让更多的人来关注教育,来意识到教育思想观念转变的重要性。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是由国家1994年开始投资建设的全国第一个国家范围的计算机学术网络,现已成为我国教育和科研领域最重要的信息基础设施。但直至今日,也很少有人对它们有很多的了解。人们都十分熟悉新浪、263、卡秀、网易等等这些商业网站,却很少有人能说出几个教育网站的名字,更别说了解了。仅这一点就足以说明,我们对教育的关注程度和宣传力度的确不够大。教育是国家的大事,媒体应多尽一份力,让人们通过它,都来关心教育,了解教育,这也是提高全民素质的一种途径。

四、总结

篇7

自从美国以及一些欧洲国家兴起网络教育以来,网络教育似乎已慢慢西风东渐,而且有越刮越猛的趋势。但我们应该看到,他们的教育已经改革过多次,早已建立起了发达的教育体系,形成了教成熟的教育思想和观念,已经为网络教育的发展做好了前期充分的思想准备。而我国仍是穷国办大教育,面临着很多问题。就目前状况而言,我国教育的地区差距很大,一些大城市、地区教育较发达,可仍有很多地区连基本的教学条件都不具备。我国仅用不到世界公共教育支出的2%,支撑着占世界受教育总人口的23%的教育经费的投入。旧的教育模式和观念都还存在相当大的问题,现在又盲目奢谈网络教育,甚至想一哄而上,肯定是行不通的。其实搞教育也就像搞经济,欲速则不达,面临新情况,新事物,我们一定要正确审视,不能盲目追求。我们首先应认清我国网络教育的实际情况,再努力寻找一条适合自己的,最切实可行的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

一、我国网络教育的现状。

目前,在我国,想把网络教育办成大规模、全铺开的形式是绝对不可能的。就中学而言:

一、现有的教育体制不允许。我国的中学仍是以追求高考升学率为最终目标,广大中学生仍摆脱不了为高考拼命的现状,在这样的情况下,要他们抽出时间用电脑去查资料,往往被认为是“丧志”,浪费时间。学校也不敢轻易尝试,怕影响了升学率,砸了牌子。因此,在中学实施网络教育几乎是不可能的。

二、即便有胆量去尝试,也存在经费不足的问题。一台586电脑最便宜也得4000多元,

为满足全校学生都能使用,至少也得几百台,再加上维修、上网的费用,的确是个不小的数目。现有的一些重点中学,凭着名气,凭着生源,也许还能应付。但那么多普通学校呢?经费对于他们,的确是不可解决的难题。

三、中学教师的素质也不足以完成这项大的变革。好多教师自己都是受的传统教育,他

们往往非常精通自己的专业知识,但至于电脑,有的甚至连收发邮件都还不会,又如何让他们去制作课件,引导学生在网上搜查资料呢?

上面谈的是中学的情况,鉴于这些情况,很多人就提出,既然我国是“穷国办大教育”,

那我们只能是“有所为,有所不为”,应把发展网上远程教育的重点放在高校。当然这样的提议有它合理的方面,现在在一些大专院校也的确正在实施,但效果如何呢?现在很多已招生的网络学院根本不是实际意义上的网络学院。一位网院的负责人这样说:“学生愿意课堂上,就课堂上;愿意网上上,就网上上”,听起来似乎很民主,但连具体该如何办学,如何上课都尚未搞清,学生都已进了校门,这又何谈有什么教学成果呢?而且,现在大多数网络学院的学生,其实仍只是求一纸文凭。很多学生以前也从未接触过电脑,进校后都要从最基本的学起,这又要花费很长的时间。而且这一代的学生仍是受的传统教育,学习自觉性很差,自学能力也不强,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不够,他们习惯了被动式的学习方法,突然解放他们、让他们自由的去学习,他们必定是面对着电脑发呆,迷失了方向。可见,很多根深蒂固的教育思想、学习方法极大的限制了网络教育在高等院校的发展。这是传统教育带来的必然后果。

二、网络教育实施中教育思想观念转变的重要性。

那是不是干脆就不搞网络教育了呢?肯定不行。我们不能不承认网络教育有传统教育

不可比拟的好处。而且这又是一次源于西方的科技革命,我们一定要自觉的迎接挑战,不能再与西方先进国家的水平越拉越远。那我们究竟应该干些什么呢?有人提出要制作好的教学软件,要在中小学开设计算机课程。然而,目前再精美的教学软件也是设计者从现有的教学模式出发设计的,根本没有探索出一种新的模式,这是他们的思想仍受限制于传统教育的结果。在中学,计算机课程也永远只能被视为副课。可见,这些都只是流于形式的提议,解决不了根本的问题。我们真正要做的,是根据我国教育的实际情况,寻找、探索出一条适合我们自己的,最有效、最迅速的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

任何问题的解决,首先都取决去指导思想、思路、观念、理念的正确与否。想办好网络教育也同样如此。真正于网络教育最有好处的,还是思想上的变革,是教育观念上的转变。也就是说,网络教育实质是向传统教育思想的一次大挑战。

网络教育实质是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让科学的教育理念和

篇8

本文主要描述了网络给中学生带来的不良影响及出现的社会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学校、家长、社区都有责任维护学生的身心健康,引导他们正确利用网络资源,健康上网。本文针对如何正确引导中学生健康上网的途径作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 网络 危害 引导 健康

【正文】

我叫汪向云,是河南省西平县谭店乡谭店第一初级中学的一名教师,现担任八年级三班的班主任,接任班主任以来,我发现在学生中出现一个令人头疼的问题,就是我班男生在半夜十点左右,躲开值班老师的监控,偷偷翻墙出去上网,经过多方努力调节,也不能遏制网吧对学生的诱惑,这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

也许你还没注意到学生沉溺于上网,如果不加以正确引导会有什么后果吧?现在让我们分析一下青少年沉溺于上网会有哪些危害。

一、沉溺于上网聊天、交网友,青少年本身的精力有限,晚上沉溺于上网,白天上课睡觉,会使他们丧志,无心向学,成绩一路下降。成天结交“网友”容易被入岐途。贪玩是青少年的天性,本无可厚非,但是玩得是有个界限的,而青少年是未成年人,对这个界限掌握往往没有能力控制和把握,许多青少年在网上认识“网友”,不论对方是谁,是什么身份,便与之交往或网上不见不散,或是电话联系的约定见面,更为甚者早恋、离家出走。

二、长时间利用计算机设备,交流、玩耍都在虚拟的网络世界里,与社会生活、自然界接触较少,导致人际关系淡漠,缺乏生活体验。更有些学生,沉迷于网上虚拟世界,产生悲观厌世的心理,患青少年抑郁症的不在少数。

三、沉迷于网络血腥游戏,会使青少年变得性情冷漠,缺乏同情心、爱心,脾气变得暴燥、冲动,易怒。如有不顺心的事情,犯罪的火花就会在他们心中擦着,更有甚者,疯狂的游戏使青少年完全沉醉于其中,模仿游戏情节,做出犯法的行为,后果不堪设想。

作为他们的班主任,作为一位教育工作者,应该说网络时代对我们的挑战是十分严峻的,我们决不能掉以轻心。

网络的精彩,使得学生真正能从思维上打破传统的条条框框的束缚,开阔眼界,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了素质。然而网络上的信息,既有好的,亦有不健康的;既有营养品,又有垃圾,对于明辨是非能力不强的中学生来说,很容易误入歧途,越来越多的青少年因为沉迷于网络而荒废学业,甚至犯罪,因此,加强引导中学生健康上网势在必行。

首先,家庭要负起责任,真正对中学生上网进行监督。当前,由于在校内上网时间受限制,学生上网的主要场所在家里,这样家长在引导学生健康上网中就起了决定性的作用。一方面家长要适时与孩子共同分享网络带来的快乐;另一方面家长要及时注意孩子的行为,引导学生形成健康的上网方式,使孩子既能理性走进网络,又能自然回归现实。

其次,面对这样一个现实,我们要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就必须从多渠道进行。我们可以通过网络这个平台,充分利用校园网的作用,开辟网上德育阵地。在学生登陆网站之前,可以给他们一个专题,例如:查查关于环保的资料,收集一些你感兴趣的时事新闻,用来等等。在网上,学生可以获取大量的信息,通过有效的分析、参与、整合、创新,很快地便有所获。把活动与道德教育结合起来,在丰富学生生活的同时,也提高了他们的认识。

再者,对待学生上网的问题,我们也应该做到积极地正确引导,疏而不堵。在信息高度发展的网络经济时代,网络已被广大的青少年,特别是中职学生所喜爱。网络带给人们的好处是无法形容的,要让他们“回避”网络是不可能的。所以,一味地采取“堵”的方式是无济于事的,反而会弄巧成拙,使他们产生叛逆思想。无形中就切断了学生了解社会、参与社会、融入社会的一条途径。让学生知道网络上哪些是可取的,哪些是不应该沉迷的。让学生正确认识网络,学习和使用网络中对自身有帮助的信息。学生只有自身养成正确上网的观念,形成健康的心理,这样才能在网络中时刻提醒自己不要迷失方向。他们要靠自己去判断信息的真伪,去抵抗不良信息的侵蚀,去控制上网娱乐的度,使自己在网络中获取有益的知识,了解书本上没有的信息,让自己高效使用网络。

篇9

关键词:高等院校;网络时代;美术教育;教学方式

在当今网络科技相对成熟的时代,人们逐渐认识到网络技术带来的好处,尤其是在教育领域,大多数高等院校已引进了多媒体设备,以促进教学质量与效率的提升。高等院校此举不仅极大地方便了美术学科的教学,还促使了美术课堂教学方式不断优化,使其教学方式不再单一、枯燥,从而在开阔了学生学习视野的同时,激发了学生对美术课堂的热情,进而有利于学生美术成绩的提高。

一、借助网络技术的优势,提高美术教学的有效性

通常情况下,高等院校的美术教学内容包括美术创意、技能、理论三方面。在常规教学模式中,美术教师往往依赖课本教学,这种教学模式较为单调,所传授的美术知识有限,且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而在课堂中借助网络技术的优势,不仅可以将气氛沉闷的美术课堂变得有活力,还可以迅速提高教学效率,更能让教师与学生不断更新、丰富自身的美术知识。另外,利用网络技术,教师可以在多媒体中迅速找出一些著名的美术作品进行详细讲解,这样不仅能节省课堂时间,还能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美术作品,从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在当今网络发达的时代,美术教师应及时更新自身的知识,并及时了解当下较为流行的美术表现形式与方法,从而积极地改变自身的教学思维,并不断拓展自身的知识面,然后再对这些新知识进行有效整合,并通过合理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有效教学。如,教师在对中国名画进行教学时,可在网上搜寻多幅具有中国特色的名画(也可寻找一些西方名画)进行对比,并让学生对这些作品进行合理的分析,比较它们的不同或相同之处,之后再与学生共同探讨这些作品,使学生深入了解创作者的创作意图,进而不断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二、改变常规教学观念,挖掘学生的潜能

在常规教学模式中,美术教材、学生与教师便组成了教学环境。以往在这种环境下,学生往往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而且由于教学资源有限,学生的创作能力受到一定的限制,长此以往,就会导致学生的作品风格与教师的作品风格相似。这样不仅不利于激发学生的潜能,还会阻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另外,在作品的点评方面,学生往往以教师点评的内容为改进目标,认为只要符合教师的喜好就可以了,而这与教学目的背道而驰。因此,教师应充分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并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改善教学模式,使学生得到更多、更好的建议,不断改进自身的创作方式,改善自己的作品。如,教师可以利用网络技术,联合各大院校的美术教师或专家组建微信群进行学术探讨,并让学生加入该群,在学生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后,让学生将作品上传到群共享,虚心向其他专业教师请教,同时教师也可以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详细点评。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不仅能得到多样的专业性建议,还能从各位教师点评的角度重新看待并分析自己的作品,从而激发学生与教师在美术情感上的共鸣。教师也可以将学生的作品上传至各大专业论坛,让更多的专业或非专业的人欣赏学生的作品,并进行相应的点评,然后教师结合网上的评论,归纳出合理的可取性意见,进而促使学生的创作水平不断提升。

三、注重美术课堂的开放性,提升学生的欣赏能力

美术作品是美术作家表达自身想法的一种方式,同时也是对生活的一种呈现,不仅丰富了生活,还使生活富有创造性。通常情况下,美术多侧重于个人的想象与创作(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灵感创作),但在以往的美术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的教学模式并不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灵感,且学生对教师太过依赖,进而导致学生缺乏想象力与创造力。为使学生积极地在作品中表达自己的想法,并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将多媒体技术与教材内容巧妙结合,促使美术教学课堂具有开放性。如,教师可以在网络上搜寻多幅美术作品,并让学生以自己的理解对其进行合理点评。教师在展示这些作品时,可播放一些适合教学情境的音乐,进一步加深作品与情境的融合,刺激学生的多重感官。随后,教师再让学生自行选择素材进行分析,可鼓励学生将选择的素材放在网上与各位专家、教师共同探讨,并积极发表自己的见解,进而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欣赏能力与创新能力。

结语

在当今网络技术发达的时代,教师应积极借助网络科技获取更好的美术教学效果。同时,在将网络科技与美术教学进行有机结合的过程中,教师还需要改变固有的教学观念,积极挖掘学生的潜能,并注重美术课堂的开放性,提升学生的欣赏能力与创新能力,进而不断提升教学质量与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岳龙.高等美术院校美术师范教育发展思路.陕西教育(高教版),2014(6).

[2]郭曙光.浅谈高等院校美术教学改革新途径.美术教育研究,2015(1).

[3]高玉.高等院校美术理论课程教学改革初探.艺术教育,2014(5).

篇10

关键词:网络环境;主体性德育模式;内源建构;外在支持;立w化模式

中图分类号:G416 文献标识码:A

网络时代的来临为青少年德育带来严峻的挑战的同时也将其带入一个全新的环境,网络环境下的青少年德育要取得良好实效,就要迎合时代要求,从尊重青少年主体性入手,建构主体性德育模式。

一、何谓“主体性德育模式”

“德育模式是为解决一定的德育问题而形成的内含一定德育理论的结构性方法论体系。”具体而言,德育模式是在一定德育理念和德育理论指导下,将德育内容、德育方法、德育手段、德育途径等有机融合而成的比较稳固的德育实施程序及一整套策略系统。

主体性德育模式是指在主体教育思想的指导下,以受教育者的内在道德需求为出发点,根据受教育者已经形成的认知方式、思维习惯和价值观念,通过教育者主导性作用的发挥,激发受教育者的主体意识,使受教育者成为具有独立性、创造性、能动性的社会主体的德育模式。与传统重说教、重灌输模式相比,它更加强调受教育者在德育过程中的主体性,更能凸显受教育者的自我选择、自我养成、自我接受和自我体验,改变了受教育者在德育中的被动地位,因此,主体性德育模式彰显出以人为本的光辉。

二、网络环境下主体性德育模式的内源建构

网络以其新奇性、开放性、自主性等特征吸引着青少年,平等与自由也成为他们的诉求与目标,因此,教育者想要通过简单说教方式来讲授道德教育的全部内容已变得不切实际,教育者需要从青少年内在需求出发,建构符合道德形成与发展规律的主体性德育模式。

主体性德育模式的内源建构以个体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等道德形成与发展规律的要素为基础,尊重个体意识,注重个体的内在本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层面。

1.道德认知上的自主选择到主动养成

道德认知是主体德育模式的第一层面,是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的基础。青少年的价值世界正是在基本的认知状态下不断由低级向高级、由简单到复杂建构起来的。网络环境下的传统德育在道德认知层面上常以灌输说教和防范限制为主,使青少年总是被动接受,因而较难将教育内容的本质与精神内化为行动。

网络本身无“罪”,有很多信息对青少年的生活、学习都有好处,问题是如何让青少年抵御不良信息的影响,从中找出对自己有用的信息。与其告诉他们什么信息有用,不如提高他们的自我甄别能力,自己找出有用的信息。

在道德认知层面,第一,是在内容上让青少年学会选择,提高学生在网络环境下辨别海量信息的是非判断能力;第二,在方式上注重启发青少年对各种信息进行主动分析和选择,在理解后逐步加以内化,以促使青少年主动参与品德养成过程,并且通过指导、关心、理解、对话,让青少年明辨是非,了解并掌握自我教育的方法。

2.道德情感上的关注生命到用心关怀

道德情感是主体德育模式的第二个层面。网络环境下的传统德育在道德情感层面上往往忽视个人情感,单纯的情感灌输容易造成青少年对周围世界的体验和领悟出现局限性,造成青少年感情上的偏颇和认识上的片面,甚至忽略、否定别人及自身的存在价值。

道德情感层面的关注生命到用心关怀遵循的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理念,将青少年视为德育过程的主体,以个体的完善与德育的发展为德育实践的目标,实现良性循环。第一,在内容上实现通过甄别与融合,将网络环境下的各种德育内容与德育信息融入德育主旋律,发掘德育内容上的生命关怀因素,做到以情动人、以感育人。第二,在方式上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受教育者彼此之间、受教育者与社会之间,通过对话与交流、理解与感悟,形成情感上的共鸣,形成共同面对德育问题并交流生命关怀心得的关系。

3.道德意志上的自觉果断到坚韧自控

“道德意志是人们在履行道德义务或决定道德行为的过程中自觉、自愿地作出抉择、克服困难的顽强力量和坚持精神。”它是主体性德育模式的第三个层面,是德育主体获得道德认知后,经历道德情感,克服种种障碍并转化为行为的重要过程,具有自觉果断性、坚韧自控性。

第一,在内容上通过将网络环境下的德育信息进行分类整合做对比教育,同时通过青少年成长中的关键事件的把握,增强青少年道德自觉性与果断性,促使青少年根据自己的道德需要、道德认知和道德情感,遵从自我道德良心的规则,对外在环境压力形成抗压性。同时恰当地抓住时机,利用主客观条件确保道德行为的发生。第二,在方式上通过网络与现实两个维度的法则教育、情感上的鼓励、道德行为上的体验等,贯穿使用渗透式教育手段培养青少年道德意志的坚韧性与自控性,谦于面对成功,勇于直面挫折,自觉控制和协调自己的情绪与言行。

4.道德行为上的感受生活到加深体验

道德行为是德育的最终层面,网络环境虽然具有虚拟性,但其来源于现实,一方面,通过自身环境影响青少年行为;另一方面,青少年通过自身行为影响网络环境。第一,引导青少年走出课堂,根据青少年学习生活的实际,通过社会与网络双重生活的体验来理解网络环境的道德要求,激发青少年内在德行成长,促进其向道德行为转化。第二,在具体的体验环境中,引导青少年以自己的需要去关注、选择各类信息,经过思考形成自己的判断,通过共鸣形成情感的认同,逐渐将之内化并表诸在外,形成自己的行为。

三、主体性德育模式的外在支持

网络环境虽然具有虚拟性,但又与现实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这种环境下建构青少年主体德育模式,不仅需要从内源上加以努力,外在支持同样重要。需要各方面共同努力,形成“学校―家―社会―社区”立体化模式。

1.加强网络环境下学校德育的主导作用

学校在德育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首先,立体化模式的建构要求学校顺应网络时代要求,尊重青少年个体意识,激发个体自主性,以培养具有自主、自律道德的个体为目标。其次,学校要优化德育内容。一方面,在保持原有价值观教育的基础上增加道德意志和道德选择教育,增强青少年辨是非、明事理的能力。另一方面,增强校园环境的育人功能,包括校园环境与校园文化,通过良好的校园环境和规范的校园秩序陶冶青少年高尚的情操;通过和谐的校园文化,起到潜移默化影响青少年、塑造青少年的作用。最后,学校要充分运用新媒体,通过校园网、微博、微信等手段使德育突破时间的限制,实现德育内容的日常化;同时这种平台的建构可以实现学校、家庭、社区等德育区域一体化,使德育过程变得更为连续,巩固教育成果。

2.重视网络环境下家庭教育的协同作用

家庭是构成社会的基本单位,父母是孩子德育的首位教师,父母的道德认知、道德情感与道德行为对孩子有巨大影响。网络环境为在德育中发挥家庭的协同作用创造了条件。但由于青少年父母文化水平参差不齐,运用网络及新技术的能力有高有低,很多家庭常常难以配合学校共同开展德育工作。并且一些父母由于欠缺相关知识,在网络交流方面常存在障碍,以致对子女的监管与指导往往力不从心。因此,一方面,学校与社会可以为家长提供网络知识方面的指导,增强家长运用网络平台和学生、学校沟通交流的能力;另一方面,建立家长―学校互动机制,使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互取所长、互补所短。

3. 强化网络环境下社会的支持作用

首先,强化政府的管理职能。在网络环境下,传统的行政命令手段较难发挥作用,必须以高科技手段来强化网络管理,通过程序监管、防范“滤网”、埋设跟踪程序等手段净化网络环境。对不健康、低级趣味的东西加以过滤,加强网络文明建设;其次,通过法律手段对网站加强管理,提高具体执行法律过程中的可操作性,做到 “谁出事谁负责”,为青少年德育营造绿色的网络环境。最后,用社会力量加以烘托。一方面,社会应加强青少年网络体系建设,在改善已有的党团网络体系的基础上,积极鼓励社会力量开办青少年网站,丰富青少年网站类型;另一方面,注重社人文环境建设,形成人关心人、人爱护人、人帮助人、弘扬社会主义主旋律、处处充满正能量的人文社会。

4.发挥社区教育的补充作用

有效地开发和利用社区的德育资源,是建构网络环境下青少年主体性德育模式,提高德育实效性的重要举措。

首先,在开发社区德育资源的过程中,应坚持以青少年为核心,以青少年的年龄特征为基础,结合青少年实际,发展具有多种教育效用的教育基地。比如,组织青少年定期开展活动,如慰问孤寡老人、参加社区辩论、参与社区劳动等;或建立德育基地、知识技能训练基地和良好行为养成基地等,有效利用社区德育资源,让青少年在感受与实践中获得认知,促进青少年良好德行的形成。其次,建构和完善面向社区的咨询机构和心理危机救助体系。社区应加大对青少年网络沉迷而带来的心理问题的救助力度,同时为有教育需求的家长提供培训与指导。最后,借助网络,建立连接学校、家庭和社区德育资源和德育力量的网络联络机制,实现各要素共同参与、共同合作,实现德育效果的最优化。

参考文献:

[1]毛齐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小学德育模式发展述要[J].中国德育,2008(10):25.

[2]刘 冬.新媒体环境下四位一体德育模式的构建刍议[J].赤子,2015(7).

[3]陈念平.社区德育资源开发的生本策略[J]. 广东教育(综合版),2007(10).

[4]孙宝云.我国高校德育模式分析[J].高教探索, 2005(6):4-8.

[5]范树成.当代德育模式分类研究与评价[J].外国教育研究,2004(7):47-51.

[6]班 华,薛晓阳.新时期我国德育模式研究的理论特征[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2004,2(1):7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