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网络时代的现状范文
时间:2023-12-15 17:53:2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当今网络时代的现状,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当今社会是互联网信息时代,网络和电脑早已渗人每家每户的生活,也渗人生产工作中,其带来的变革正在颠覆我们原来的世界。随着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引进互联网办公,高科技参与的工作,提高办事效率的同时也改变着企业的发展方向、员工的思想观念、企业工作的流程和方式等等。通过信息网络技术,企业政工们开拓了思想政治工作的渠道和空间,政工之间的交流联系更加紧密,创造了更新颖、有效的信息交流互动方式。
2、企业政工的发展在网络时代下机遇与挑战并存
1网络时代给企业政工带来的机遇。网络时代给企业政工的工作带来的最明显的机遇便是拓宽了思想政治工作的宣传面和宣传方式。互联网是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的,重要的信息传播方式,在互联网时代,几乎每一个人都媒体人,参与信息的传播、交流。进人网络的门槛低、涉及面广、参与人员众多、信息海量、互动性强,这些都为企业政工创新宣传手段和扩大宣传范围提供了便利,利用这个公共的平台,可以进行更大范围、更高效率、更多层面的宣传活动;其次,就是互联网这一平台为政工工作带来的创新表现力,作为全新的认识世界的工具,网络上的知识十分的全面,是一种新的资源库,涉及领域十分的广泛,并且信息更新及时。相当于说,能够很好地操作互联网就是掌握了海量的信息库。当然,互联网作为现代化的标志,为我们创造全新的额社会方式,现代化的理念促进现代化工作方式的变革。
2在网络时代下企业政工所要面临的挑战。有机遇就会有挑战,网络改变我们的观念就是在挑战我们原有的观念,改变我们认识就是在挑战我们原有的认识。网络上庞杂的信息,一次次颠覆我们的旧观念。而互联网技术含量高,也掀起了新一轮的学习热潮,主要就在于大部分人对互联网这一新生事物缺乏认识,政工在使用互联网工作时遇到新的挑战,只有建立新的知识结构,重新认识互联网的工作,开辟新的宣传阵地。
3、在网络时代下的企业政工发展对策的思考
建立更加完善的机制,是工作顺利进行的基础,也是各项活动开展的保障。现阶段,大部分企业的网络技术人员的思想政治素养相对较高,但是网络技术知识水平却普遍较低,两者兼备的人才比较能适应网络时代思想政治工作,能够很好地学习新的知识、新的技术、掌握新的动态,然后再由先进的、优秀的网络技术人员负责培训,组建一支优良的网络政工队伍,加强对网络技术的信息素质的培养,有利于提高工作者的政治觉悟和时代意识,跟上时代的节奏,熟练操作和运用互联网;最后做到自主创新,用技术武装思想,让思想引导技术。在正确的引导下更好地利用科技手段扩大企业影响力,占领网络领域的新高地。形成声势浩大的宣传部队,尤其要建立单位企业的门户网站、官方网站等,与网友良好地互动,在潜移默化中宣传科学思想,坚决抵制腐朽落后思想的渗透和人侵,并且在与时俱进中开拓创新,将学到的新的知识理论付诸于实践。
4、结语
篇2
关键词 网络 大学生 国家认同感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1网络时代大学生国家认同感现状评估及构建因素调查分析
1.1调查情况简述
“网络时代大学生国家认同感现状评估及构建因素调查问卷”的调查目的是通过对部分高校大学生国家认同现状,影响因素的问卷调查和访谈,了解当前大学生国家认同感现状、发展趋势预测;以调查数据为依据,探求提高大学生国家认同感的途径;提出提升大学生国家认同建设的建议和启示。
调查对象是山东省部分高校的不同专业和年级的学生为调查对象。调查学校涉及了山东省不同层次的高校,以保证数据更具代表性,更加真实地反映在校学生对国家的认同感。调查主要采用问卷调查。国家认同现状评估及影响因素调查有针对性地通过实地和网络函件发放问卷500份,由调查者填写后收回或邮箱返回;回收问卷473份,回收率为95%;其中不符合填写调查要求的13份,最终有效问卷为460份,有效率为92%。在校学生学校认同调查通过实地发放问卷的形式,共发放问卷300份,回收问卷300份,回收率为100%,其中不符合填写要求的15份,最终有效问卷为285份,有效率为95%。
调查分为两个部分进行,共设计了两种问卷:《网络时代大学生国家认同感现状调查问卷》和《网络时代大学生国家认同感构建因素调查问卷》。我们首先分析《大学生国家认同感现状调查问卷》。
1.2网络时代大学生国家认同感现状调查分析
《网络时代大学生国家认同感现状调查问卷》由三部分构成。第一部分共包括2个问题,主要是了解被调查学生的基本情况;第二部分是关于国家的认同感调查,本部分共11个问题,包括社会幸福感的高低、对国家发展前景的态度、对国家的社会声誉感受,最关注的社会问题;第三部分是国家认同感对学生观念的影响调查,本部分共设计9个问题,包括国家是否影响了学生对选拔人才的观念、国家认同感与学生对各种关系认同的程度关系、对国家满意度等。
调查数据的客观性很大部分取决于调查对象的选取,为了使调查的结果更具代表性,特别对学生的个人信息进行了调查。
被调查的男生占60%,女生占40%;学生所在年级人数比例为大一:20%,大二:40%,大三:37%,大四:11%。从个人信息的统计数据可以看出,所选取的调查对象的个人情况总体比例平衡,男女生比例和年级比例基本合理,年级上更倾向于大二大三这种正处于大学中期的学生。在这一基础上所做的后期调查,能够反映调查结果的客观真实性。
调查数据显示, 67%的同学认为国家发展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并且身处中国幸福指数比调查较高,有10%的同学对国家的发展前景不做评价,23%的同学对本国的发展前景不认可。由此数据可以得出超过半数的同学还是会认同自己的国家的,这说明学生对我们国家的认可度还不算高;
在校生大部分都比较关注国家的声誉,在别人赞美和批评国家时时都能够联想到自己,这就说明绝对部分在校生是把国家的声誉与自己紧密联系在了一起,从另外一个角度反映出学生内心潜意识对国家的认可感。
35%的学生都对我们国家的发展前景非常关心,多数同学比较关心,少部分同学是无所谓的态度,数据表明在校生具有一定的国家认同感,关注着国家的发展。但是也存在一部分同学国家认同感比较低。
认同感影响了当代大学生很多的看法。多数受访学生认为人脉对一个人的发展很重要,大部分学生认为山东应届毕业生的工资不理想。
大部分学生认为在中国有机会实现自己的梦想,并且愿意留在中国,只有少部分学生认为无法实现中国梦,不愿意留在中国。小部分同学持无所谓态度,这也从侧面反应当代大学生对国家认同感还是相对较高的。
1.3网络时代大学生国家认同感构建因素分析
《网络时代大学生对国家认同感构建因素调查问卷》由三个部分构成。第一部分包括10个问题,以了解学生对国家认同感的建立途径和时间;第二部分共设计了5个题目,以了解当代大学生对社会存在的一些现象的看法,以及这些看法对建立国家认同感的影响;第三部分是一个简述题,以了解同学认为国家存在问题的方面。通过问题回答,了解学生真实想法。
问卷调查部分题目大部分为单选题,统计的百分比是100%,能明确说明调查问卷的统计数据是针对该问题现状的真实反映和体现。
调查数据显示:网络和周围人对大学生的国家认同感的建立有非常大的影响,突出反映了网络对学生强大的影响力;
大多数同学中学时代开始关注国家时政,并且大多数获得的是正面信息。联系之前的大学生国家认同感普遍比较高这一信息可知,网络上正面信息对于青少年时代建立的国家认同感具有推动促进作用;
当代大学生周围走后门现象或多或少的都普遍存在着,有一部分同学甚至因为身边普遍存在的走后门现象而降低了社会认同感。
简述题的“结合国家现状,您认为国家最需要完善的方面”最主要的回答方向是:控制房价稳定、使农村改革更加贴近现实、杜绝现象等。
2网络时代大学生国家认同感现状评估及构建因素调查结论
调查表明,大多数在校生比较认可我们的国家,但数据也表明了国家发展的同时,还有改进和完善的方面。学生关心国家的发展,大部分学生不愿听到对国家不赞同的声音,充分说明了学生对国家的高度认同感。
从两个调查问卷的统计数据可以看出,网络信息资源对于大学生国家认同感存在着强大的影响作用。当今社会中普遍存在的找关系现象影响了大学生对国家的认同程度。但是从调查中我们可以得出,走后门现象的存在,不只是一个国家层面问题,它也反应着个人观念,有些同学盲目认为找关系比个人能力还重要,忽略了自身能力的提高。但是找关系现象毕竟是少数的,自身的能力一定比家庭背景重要的多。
调查数据也表明,家长、老师对大学生的社会认同感还是起着重要作用。有些同学的社会认同感的建立是在中学时代,所以家长、老师对学生的国家认同感教育中的作用至关重要。
3网络时代提升大学生国家认同感的建议
根据本次调查统计数据,结合国家发展现状以及网络时代大学生认同感特点和构建因素,可以提出以下提升大学生国家认同感建议:
(1)国家应继续完善教育体系,为大学生创造建立和提升国家认同感的条件;
(2)完善网络体系,加强网络信息监管,以减少虚假的负面消息传播;
(3)大学生应自觉提高自身素质,加强个人修养,毕竟个人自身素质和能力才是实现中国梦的内在保证;
(4)家长和大学教师应重视学生们的认同感教育,正面引导学生了解更多的国家时政,提高他们的国家认同感。
(5)国家政府应继续加强对现象的打击力度,降低对大学生产生的不良影响。
(6)国家致力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不理想的生活水平和就业情况也会导致大学生们对国家的消极想法,难以提升大学生的国家认同感。
调查留给了我们深深的思考,大学时期是学生们极为关键的人生阶段,甚至可以决定他们的未来发展道路,国家应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更为广阔的平台,把他们打造为社会的可用之才。学生自身也应该认识到作为国家公民,提升个人国家认同感的重要性,国家认同构建因素共同配合,才能提升大学生的国家认同感。更重要的是,作为当代大学生应该形成和具备一定的判断能力,不能轻信网络中有时传播的虚假的,或消极的信息,坚持自己的中国梦。而且,当代大学生不应该因为社会中某些方面存在的不良现象,从而否认一个国家的政策,国家认同感体现的不仅仅是一个国家自身具备的优越条件,更重要的也是各民族人民之间的凝聚力。
当代大学生是中国未来的希望,个人的自身素质比家庭背景更为重要。提高自身素养,完善并提高自己才是实现个人价值的正确方法。生活在社会现实和网络空间共存世界的大学生,其国家认同感形成可控性低,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社会各方面合力,共同培养和提升当代大学生国家认同感。
参考文献
[1] 陈达云.少数民族大学生国家认同创新教育研究[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9(5):84-88.
篇3
关键词:网络青少年学生德育管理
当今社会,互联网正以空前的广度和深度渗透到人们的生活当中,把新世纪的人类带进了“网络时代”,改变着人们的学习、生活、工作与思维方式,尤其是冲击着青少年学生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个性心理和行为模式。因此,如何通过各种途径,加强对青少年学生的德育管理,找准在网络条件下开展德育的最佳切人点,对进一步加强青少年学生德育的时效性和针对性是有积极意义的。
1当今青少年学生利用网络的现状及网络对青少年的影响
许多青少年学生上网是带着健康目的的,至少初衷是这样的。他们上网学习网络知识,他们查询各种信息和资料以增长学识,他们编辑程序,制作网页网站,开办网络公司,在网_卜开店,进行着许多有创意的健康的活动,甚至创造了大量的财富。可以说网络对于人的服务是多角度多层次的,许多青少年已经或正在从中受益。但是绝大部分青少年上网却是为了其他目的。网上聊天,交友,游戏,访问黄色网站,制造信息垃圾,甚至制造病毒,充当黑客等,给社会带来诸多违反道德和法律的事情,极大地影响了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
2德育管理工作如何应对网络时代
面临如此严峻的挑战,不得不需要我们很好地对德育管理工作作出重新的科学的思考和研究,在网络时代,德育工作要有哪些新的适应性的策略,才能实现其实效性呢?我认为这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共同积极承担责任并发挥作用。
2.1发挥学校网络道德教育主阵地作用,增强针对性和超前性
(1)要加强思想的正确引导。我们要积极引导青少年学生正确认识网络的积极与消极的方面,自觉利用网络优势,积极上网学习,学习应是上硎的丰要目的。为配合网络教育,许多学校建立了校园网,学生在校园内就可以上网。住平时的教育中,始终贯彻网络是我们学习的助手和教师的观点,鼓励学生为学习上网。由十把握住“学习”这个角度,就能起到既引导了学生,又不走极端,不引起学生逆反,同时消除了学生对上网的过于新奇,让学生队识上网上学习这对矛盾的辨证统一关系。
(2)要加强校园网络建设。加强校园网络文化建设,不断丰富校园内容,设置校园网文化平台,积极开展一些有益于培养学生网络道德的活动。如开展有关国情、法制等多媒体专题制作比赛;开设“网上论坛”,自由讨论热点问题、新人新事;建立电子刊物,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向学生推荐优秀网站等。把学校网络资源利用起来,校园网要在课外活动和节假日时间,积极向青少年学生开放,为学生创造在学校上网的合理机会,这样可以把学生从社会不适宜的网络环境中争取过来,是管理好孩子上网的一个好办法。只有把他们的兴趣引导到正确的道路上来,才能改变他们一上网不是聊天就是玩游戏的习惯。
(3)让网络成为学生成长道路的良师益友。利用网络开设青少年心理咨询热线,关注学生的心灵,让孩子们能够把自己的心思与同龄人沟通,鼓励学生把自己关心和感兴趣的话题、存在的情绪与困扰,通过网络直接反映、直率表达,帮助解决学生成长中的各种心理问题,达到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健全的人格和优良的品行的目的。此外,还可以举办多种形式的竞赛活动,比如网页制作、动漫画设计比赛等,既激发学生学习和使用计算机的兴趣及锻炼计算机的操作技能,又能挖掘学生的潜能,培养创造性的思维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2.2建立家庭学校互动的德育模式
(1)家长要紧跟时代步伐,掌握基本的网络知识。网络时代的青少年学生家长如果不懂得基本的网络知识,不了解自己孩子的上网情况,那么家庭教育就会出现真空地带。我们的学校在这个时候可以为家长提供免费的网络知识培训,对家长如何指导孩子正确上网的方法进行指导,教家长如何全程跟踪孩子使用电脑的时间和内容,针对沉迷网络比较严重的孩子,家长如何通过向学校网络技术培训班的老师发电子邮件获得如何设置密码,限制其使用时间的技术及如何建立“防黄屏障”,避免孩子主动或被动地遭受网络不良信息的侵害的技术。
(2)正确引导孩子上网,加强对孩子的网上监督与防范。由于青少年处于特殊的生理与生理发育时期,父母有责任参与孩子上网的过程。如:家长可以有意识地向孩子提供一些适合孩子的网址,以减少孩子受不良网络影响的机会;让孩子搜集“法制网站”一些内容,特别是注意查阅对孩子行为有帮助的事例,让孩子学会进行自我教育;还可以与孩子一起赏阅“科技网站”的有关内容;或学一点“生活窍门”、“保健常识”等等。通过疏导,不仅使他们深深地意识到不健康内容的危害,更能借助网上优势,提高学习效率,培养自学能力。由于青少年自制能力差,心理防线脆弱,易受客观因素左右,所以对于家庭入网者,家长应在电脑终端安装过滤软件,提取精华,剔除糟粕,为我所用。
2.3让社会共同来关注网络的发展对青少年的影响,共同关心学生的成长
(1)发挥社会舆论的正面引导作用,净化社会环境。舆论的力量是不可忽视的,社会共同的关注是人类自身的幸福。自网络问题发生以来,社会舆论就积极介入,媒体不断予以批露,给人们展示了一个又一个令人伤心甚至是血淋淋的真实故事,网络道德教育进入了我们的生活。但是我国启动网络道德教育毕竞是较迟的,社会上尚缺乏这种教育的相关文献、资料;缺乏群众性的关注,许多成人对网络道德问题缺乏认识和对应措施,更谈不上教育。所以,社会舆论应发挥积极的作用。只有引导人们特别是青少年学生正确认识网络,认识网络中的道德问题,参与网络道德建设,体现整体合力作用,才能逐步净化网络社会环境。
篇4
1 引言
当“接地气”“正能量”登上了新闻联播,当原意本不登大雅之堂的“屌丝”一词登上《人民日报》,空前繁盛的网络“造词运动”席卷而来!“待我长发及腰时”“高端大气上档次,低调谦虚有内涵”等如雨后春笋层出不穷。你妹——从网络热词进入日常口语范畴;高富帅——它的官方指定女友是白富美;鄙视链——以直观方式显示人们微妙的优越感;元芳体——“元芳,你怎么看”被过度消费;石头体——“凑齐7颗心形石头,就能呼唤神兽”……笔者不承认互联网的普及加速的信息的传播,也加速新名词新内容的制造,因此需要探讨如何应对网络用语对语文教学的影响。
2 网络用语的起源
语文的教学源自于生活而高于生活。语文教育的目的是提升学生文学品味,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持续和谐地成长与发展。语文所涵盖的内容远不是教材,语文是广义,涵盖了生活的方方面面,林林总总,包括生活、工作和学习的环境。流行的网络词语与人们的生活环境和心理状态密切相关。
面临着网络用户的蔓延,需要及时应对网络用语对语文教学体系的影响,文化的内容决定语文的教学方法与方式,语文的教学内容对教学方法是相辅相成的、密切联系的。因此,语文的教学要协同课程的特点与特征,要考虑学生的接受与消化能力。语文的教学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而不是语文的知识。
3 网络时代语文教学的改革方向
网络时代,尤其是网络用语渗透到社会各个角落的时代,语文的改革面临诸多挑战。当前我国语文教学最大的弊端就是语文教学落后于时代要求,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脱离生活学习语文,是语文教学的失败,是语文工作需要反思、需要思考、需要改正的。学生的网络语言是学生的生活实际。网络的普及与新媒体的兴起,大大加速语言的流动速度。加之,年轻的思维非常活跃,与此同时在网上人的语言行为与能力都在潜移默化地改变,语言一旦与网络结合将会发生什么变化,这种变化将给语文教学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就成了亟待解决的课题。语文教师要坚持十报告中对素质教育的根本导向,积聚语文教学方法改革,努力从自身找问题,调整教学方法,适应学生的需求,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
语文课程素质教学应坚持以学生为主体,营造多元化的语文学习的新氛围,创造可感知、易交流的语文交流学习平台,不再拘泥于传统语文教学课堂的内容,通过让学生收集、阅读、理解、整合语文素材,对语文自主地予以评价,培养学生自主独立评价语文的能力,陶冶学生对语文和当今社会的责任心、价值观与使命感等。
坚持转变语文灌输教学模式,提倡规范化、通俗化语文教学模式。要注重提高学生对语文的兴趣度。语文本身是充满研究价值的,从每个角度都有引起学生兴趣的兴奋点。语文教师要努力挖掘与学生群体息息相关的突破点,改进工作方法和手段,注意教学活动的情趣化,把几千年的语文事件与学生实际学习和当前社会热点紧密地有机地联合在一起思考咀嚼,组织丰富多彩的教学实践活动,化枯燥为趣味,变呆板为鲜活,这样才能有效地引起学生对语文的共鸣。
4 结论
通过对网络时代网络用语进行冷静的思考,认真贯彻十八报告提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指导思想,本文细致剖析语文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坚持转变语文灌输教学模式,提倡语文教学要与时俱进。
参考文献
[1]刘澎三.浅谈语文教学中的阅读训练[J].陕西教育:高教版,2008(1).
[2]张仁美.中小学语文教学的衔接微探[J].新课程学习:基础教育,2010(11).
篇5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internet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he traditional brand strategy is increasingly challenged by the internet, and brand positioning is crucial for the enterprise brand strategy, this article studies how to solve this problem.
关键词: 互联网;信息技术;品牌战略;品牌定位
Key words: the internet;information technology;brand strategy;brand positioning
中图分类号:F2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29-0117-02
0 引言
当今社会是一个时刻受到网络信息技术影响的社会,网络信息时代给当代企业提出了不同于以往的新要求,因此企业就需要对传统的经营方式以及营销策略做出相应的变通,以适应网络时代的新环境与新变化,从而获得核心竞争力与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本人通过相当长时间的研究并结合当前网络信息时代的特点,总结出了以下几点内容。
1 当前我国企业品牌战略的实施现状
自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国内市场的对外放开程度也逐渐加深,国外大型企业在我国市场上纷纷投入重金,大打品牌之战。与这些国外洋品牌的高知名度相比,民族品牌处于明显的劣势,上个世纪中曾经打下一片江山的某些知名的民族品牌,由于不是非常重视品牌战略,在进入现今网络时代后处于非常被动的位置,即有的被网络恶意抢注商标;有的被其他的大企业收购,即使偶有幸存的其经营状况也不是很理想,种种原因直接导致了这些企业的品牌形象不断下滑,以致一蹶不振。
目前民族企业的窘境已经引起了相关部门的重视,企业的品牌战略也被提到了议事日程上来,随着政府加大扶持力度,以及企业自身的觉醒和重视,企业品牌战略的经营方略已经日趋成熟起来。就当前的市场形势而言,国内的品牌市场现状可谓是百家争呜,纷繁复杂,且市场格局已经基本形成,国外企业的品牌占有率已经达到了一个相当大的比值,与此同时,国内企业的品牌也通过改革开放几十年的蓄力,渐渐有了后发制人的底蕴。家电行业中如长虹,TCL,康佳等国产品牌已经能与三星,索尼等国际品牌相抗衡;而IT电脑行业如联想,方正等这些老品牌不论在是国内还是国际市场上,都隐隐有了赶超国际品牌的势头。
2 当前我国企业品牌定位战略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我国正处于一个由传统营销模式向网络电子商务模式过渡的阶段。对于当下的企业而言,这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企业的品牌定位战略不可避免地受到国际化和电子商务化的影响。以下是本文总结的企业处于这种变革之中的几点不足之处。
2.1 品牌定位不明确 企业当前的技术开发力度不够,品牌竞争力也不足,品牌个性并不鲜明,还缺少创新意识,过于注重电视媒体的宣传效应,而忽略了互联网络对新兴消费群体的重要吸引力,猛然间警觉,再想抢占网络市场时,通常就会陷入事倍功半的窘境。同时,生产及经营规模不大,品牌战略意识薄弱,对品牌的定位不明确等等这些都使得企业在制定品牌战略的过程中存在较大的盲目性和风险性。
2.2 品牌定位不切实际 企业不是很重视对品牌的投资,有急功近利的思想。在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步入经济全球化浪潮,进入网络信息时代的今天,国内外市场双重竞争日趋激烈。跨国企业对于品牌战略的运用熟练及重视程度都处于比较成熟的状态,国际市场大多被这些跨国公司所把持。而国内企业实行品牌战略起步较晚,运作手法及意识还处于一个相对初级的阶段,而且有的企业还未能为这一问题引起重视,存在着用很短的时间就想超越国际品牌的不切实际的想法。
2.3 品牌定位“山寨化” 企业对知名品牌只想仿造,不将主要精力用在学习及研发上,目前我国有的企业对国际、国内的知名品牌只知道去“山寨化”,而不懂得去研究创新。这样的做法不仅使企业失去了可持续发展的能力,还极大地损害了这些企业的声誉与核心竞争力,使之渐渐沦为别的大企业的附庸,渐渐地退出了历史的舞台。
3 企业在当前的互联网时代应该如何进行品牌定位
3.1 在互联网络时代要提高企业的品牌号召力,就首先要以科技为重要支撑,树立良好的品牌经营理念,力争创出时尚要素鲜明,个性化突出的产品,以满足网络时代人们对产品的独特要求。另外,产品的质量是企业品牌生存的基础,市场竞争力的核心内容也就是品牌之间的竞争,品牌竞争中起决定作用的也就是产品的质量。企业品牌战略的形成以及成功的实现,这些都与产品质量息息相关,因此一旦产品的质量出了问题,品牌战略无论如何去运作都将彻底失去其存在的基础,更谈不上品牌战略的成功了。第三,而在网络时代,还需要注意的一项重要事项就是产品的个性化服务,在这个新兴时代里,产品客户常常会提出一些个性化服务的要求,而企业的产品如果抢先一步满足了这些客户的要求,自然也就占据这部分市场,从而达到了提高市场占有率的目的。
3.2 重视网络市场的营销,提高企业品牌在互联网上的知名度,将品牌定位战略和谐地结合在企业的宏观战略中去,促进整体企业战略健康有序的发展。网络市场营销是当前时代实施品牌定位战略不可或缺的一项重要工作。通过网络庞大的覆盖率及受众,可以非常行之有效地将企业的品牌效应发挥至最大,这将为扩大市场占有率做好铺垫工作。在实施网络品牌定位时,应该与企业的整体发展规划相结合,使之能够相互呼应,从而加大对市场的影响力,将企业的品牌定位战略提升到企业重大决策的范畴中来,并将这些决策活动有机地统一起来,使之更好地为企业的品牌战略服务。
3.3 依据网络市场的反馈,准确进行品牌定位。网络环境是个相对开放互动的环境,企业产品投放进这样的市场,能够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得到反馈,而企业应该根据这些反馈信息对品牌战略进行有针对性的校正,以期达到更好地为市场服务从而提高竞争力的目的。企业品牌的竞争力应该依据品牌的市场定位来设立,企业品牌的定位不能一味地追求过分新奇,而应当将重点用在发掘客户的潜在购买欲望上来,并将其转化为有效的消费动力。企业的品牌战略思路应当以市场为导向,坚决依靠科技手段来提升产品内在品质,建立健全的网络信息回馈机制,通过设立反馈系统,将依赖于网络购物客户的需求及个人偏好收集建档,努力做到特色个性化服务;特别注意收集客户对品牌的意见,良性引导客户消费,加大新产品的开发力度,以满足客户的要求为最终目的,从而让企业具有更强的竞争力,使其在行业中立于不败之地。
4 结束语
总之,当今时代是一个已经进入国际化和网络化的竞争时代,谁先占据国际化和网络化的阵地,谁就能在行业竞争中占尽优势。企业以品牌战略为中心,建立起产品在行业中的地位,为企业树立优良的形象,这些都是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的有效竞争手段。品牌作为产品的核心,而网络又是未来最为庞大的信息载体,因此网络品牌效应将是其他媒体营销手段难以替代的。企业必须要尽早完善和重视互联网络的品牌定位机制和策略,从企业的内部组织,管理效率和营销策略等多方面入手,改进传统的品牌战略,加大互联网络品牌战略投入力度,优先占领网络阵地,同时注重品牌质量,重视营销创意和后续个性化服务,从而达到让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刘明明.企业市场营销策略组合的BP神经网络研究[J].现代管理科学,2006.
[2]朱忠平.浅谈网络营销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集团经济研究,2007.
[3]陈智崧.厂商与顾客关系的变化及网络营销策略的变革[J].中国科技信息,2005.
篇6
关键词:网络 思想政治教育 现状 对策
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网络已经全面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尤其是年轻一代的大学生更是网络时代的主力军。作为军校学员,同样以积极的姿态迎接网络时代的到来。但纷繁复杂的网络虚拟世界,良莠不齐的网上信息,给传统的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新的挑战,如果不重视对这一新情况新问题的研究,年轻的学员很可能被网络这把“双刃剑”刺伤。
1、网络时代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新问题。与传统社会相比,学员接触外界的渠道有限,信息来源也有限。思想相对单纯,尤其在部队这个讲究等级和纪律的大家庭比较“听话”。网络时代的到来无论是互联网还是局域网,一下子拉近了学员与外界的联系,新问题也随之而来。
1.1 学员民主平等意识增强,传统的调控系统受阻。在网络空间里的虚拟世界交往角色也是虚拟的,不存在平时的上下级、长晚辈、地位尊卑等垂直型关系,交往变得平面化。网上交往的虚拟性使人与人的交往变得自由、平等,但由此也带来了现实生活中传统管控的削弱,导致主导价值观念以及教育者权威或多或少受到影响,使得传统社会调控的功能逐渐受阻。这些都给管理带来一定的压力和难度。因此,思想政治教育所面临的困境是信息系统不再被教育者全部掌控,对学员的思想言行进行干预更多地要靠学员的自我判断、自我选择。
1.2 我讲你听的单向灌输,教育有效性降低。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教育者起主导作用。在这一过程中,教育者传递信息的手段主要是以上课宣讲、座谈讨论、个别谈心、开展主题活动等,而以报纸、广播、电视、电影、板报等作为辅助工具。教育者所灌输的信息是经过筛选、加工的,有利于学员接受正面的思想。然而,随着网络信息传播对思想领域的入侵,单向的教育模式越来越不能满足学员的心理需求,学员在内外各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下,有选择地接受这些信息,进而“内化”为自身的个人意识,之后再“外化”为实际行动,其有效性不可避免地受到削弱。学员在深入网络生活并渐渐习惯于网络这种双向甚至多向的沟通方式后,必定希望无论专业知识教育还是思想政治教育,从内容到形式都能够采取更为民主、更为互动的方式进行。
1.3 教育者信息素质较低,导致权威性感召力减弱。军事素质在军队院校依然是紧随政治合格之后的,但毕竟不是靠拳头打天下的时代,面对网络的冲击,部分文化层次不高年龄偏大的思想政治教育者缺乏应有的计算机及网络基础知识,也就是说教育者本身信息素质不高,在网络时代这样一个大背景下,自然难以有说服力、感召力和权威性。因而也就有可能缺乏学员所崇拜的科学文化素质及亲和力。而对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的干部来说,被学员崇拜与否,是不是有一定的感召力有时决定了教育的效果。
2、网络时代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路与对策。坚持从思想上、政治上建设军队,是我党我军的优良传统。无论时代如何变迁,社会如何发展,尤其是网络带来丰富信息、带来新气象的同时,必须探索研究加强新形势思想政治教育的新举措,理清思路找准对策,引导学员正确面对网络、使用网络,这样才能化“双刃剑”的害为利,提高教育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2.1 规范网络道德,促进网上自律和他律有机结合。作为军校学员政治合格是第一位的,必须加强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教育。虽然网络世界是虚拟的,但道德、信念对真实的人来说是无时不在的,因而在虚拟的世界里也要有网德教育,同样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3・14拉萨事件发生后。西方一些借助互联网等媒体,移花接木、凭空捏造,污蔑中国政府和军队,这也让我们的学员充分认识了西方新闻媒体标榜的所谓真实公正,因而要充分引导学员提高对有害信息的甄别能力,坚决抵制西方意识形态在网上渗透和传播。在严格执行办公电脑严禁连接到国际互联网的铁的纪律的同时,对学员上网的管理要“宜疏不宜堵”。包括规定“不得泄密,不得制作、复制、查阅、传播各种违反宪法和法律、行政法规、危害党和国家军队安全”的信息,不得从事危害网络安全的活动,并制定相应的处罚办法。这样,才能促进学员网上自律和他律的有机结合,达到在思想政治领域中网络教育的预期效果。
篇7
网络媒体以其信息的双向交互性、信息资源的丰富性、公众参与的广泛性而改写着大众传媒的历史。互联网超链接技术、刺激互动、超媒体化为人类创造了一个新的传媒神话。从某种意义上说,传统媒体时代是一个以传者为中心的单向传播时代,受众处于主体缺失和传播被动地位。在新技术的推动下,受众在一定程度上从大众传媒的束缚中解放了出来。他们既是传播活动的参与者,又是传播符号的译码者;既是信息产品的消费者,又是传播效果的反馈者。网络时代,互联网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打破了传者和受者的界限,编辑的权威被解构,“把关人”不再是议程设置者,受众的信息控制权得到了极大的增加。
随着时代的发展、受众的文化水平与鉴别能力的提高,受众成为社会生活中更加主动的一方。网络时代,受众不仅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信息,而且还可以自由而隐匿地想的任何信息。编辑主体应根据受众的兴趣、爱好、文化与价值观、心理需求与利益关系等,选择受众需要的传播内容、传播渠道。网络时代的编辑应充分尊重受众个体性、创新性,适时更新观念,调整战略,以一种客观、公正、平等的评判准则与评判精神选择、建构信息。编辑主体要善于观察生活、解析生活,了解受众心理,尊重受众个性化、多样化的需求,加强受众本位意识,建立具有科学形态的现代编辑理念。
传统时代的舆论把关人、导向者在网络时代被消解为既是传者又是受者的角色,在文化选择过程中,编辑在限制与自由这一矛盾的对立统一中“戴着脚镣跳舞。”互联网就像一个大型信息超市,编辑就如同购物的顾客,必须快速、便捷的搜索出有价值的信息。因此,网络时代,编辑在文化传播中更要有针对性地对信息进行鉴别、筛选,剔除不健康的部分,传播真正有文化价值的精品。惟有如此,中华民族的文化才能传承下去,发扬光大。
当传统媒介传播信息量不足时,人们对网络传播的大量信息抱以希望,而当网络传播的信息量大大超过需求时,人们又渴望用最经济的方式获得最有价值的少量信息。这是一个由少到多,又由多到少的过程⑴。正如在文化转型期,中国面临着更为激烈的文化冲突,编辑主体就要有效地在繁杂的信息库中去粗取精、去伪存真、选优劣汰,遴选出最具时代要求,符合社会需要,传播最恒久、最迅捷的文化精髓;提高评判各种文化的能力,坚守文化本位意识,将社会效益放在首位,通过编辑成果在社会上流通传播精神文化。出版活动的本质是进行文化传播,通过文化选择、把关活动,编辑主体须营造代表文化主导方向的舆论氛围。
网络本身就是一个集聚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特点的全新而独特的整合性媒体,这就决定了网络时代的编辑也相应具备采编、汇总、过滤信息的多元角色的整合性特征。一般来讲,进入特定媒体编辑系统的文字、图像、声音、数据稿,其信息和知识的新颖度、质量状态、内在结构、存在形式、语言逻辑、文、图、声像、数据稿要素、规范程度等都或多或少存在无序性和组织程度不高的状况(或称熵或无序度)。只有在特定媒体编辑过程中,才能使信息、知识的无序度减少到最低限度,使其有序度达到最高程度。⑵网络信息的泛滥,需要“把关人”足够的整合能力、选择能力。编辑主体须以前瞻性思维,动态化的分析和多层次、多角度、个性化的方式过滤整合信息资源,从而为受众提供更专业、更系统的信息服务。
古往今来,编辑主体的编辑活动,无不具有鲜明的社会文化特征――整理社会文化、构建社会文化、传承社会文化,尤其在当今信息爆炸的网络时代,编辑主体在信息传播过程中发挥着“总串联、总合成、总把关”的主体作用。⑶面对一个没有疆域的巨大的信息海洋,网络时代的编辑主体必须对信息进行整合、建构,为各层次的受众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开拓信息传播的绿色空间,实现信息的有机平衡,达到质与量的和谐统一。编辑主体担负着审稿、加工、选择和重构传播信息的角色,从而满足受众的阅读诉求。借助于网络技术,编辑要引导受众接受新的阅读和消费方式,这对丰富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满足人们不同类型的文化需要提供了有力支撑,并为进行文化创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互联网体现的是对传统的反思与创新,它本身就是创新思维的产物。作为数字时代的编辑人必须具备创新意识。创新是编辑的“天性”,是编辑活动的命根子,没有任何创新的编辑活动是没有任何意义的。鲁迅曾把文化发展比做“如长江大河之水流淌,无法遏止。假使能遏止,那就成为死水,纵不干涸,也会腐败”。编辑工作同样不能维持现状,必须不断创新,这样才能始终奔腾向前。
互联网时代,在信息爆炸程度以几何级数增长的情况下,更要求编辑人员以创新意识为“纲”,密切关注各种相关信息,充分发挥“滤波”职能,不断对所吸纳的信息有效的“智化”,敏锐地透过纷繁复杂的信息表面把握时代的脉搏,抓住核心且本质的东西,并以此为基础广泛分析所拥有的相关信息,不断推出自己的创意和选题⑷。编辑主体根据受众需要,依据传播原则,对信息进行一定的建构、整合、加工,对精神产品进行整合和优化,从而给文化传播带来生机,实现对原有文化信息的审美超越和发展创新。编辑在选择加工文化信息时要注重创新:一是内容上要突出特色,主旨鲜明;二是形式上要新颖独特,推陈出新,从而使信息优化。内容和形式两方面的创新相辅相成,相互依托。此外,还要对文化产品结构整体优化,使社会文化产品保持合理的结构和比例,构建出具有创新性的精品,获取最佳传播效果。编辑主体是文化尊严的捍卫者,是文化传承的中坚力量,是出版物质量的把关人,应加强自身创新能力,抓住机遇,传播真理的火种,弘扬真理的价值,创造出更多更好的佳品以飨受众需求。
网络时代的到来,不仅带来了一个新的媒体时代,一种新的传播观点,同时也给“把关人”角色带来了新的警示,他们不仅是技术平台的运用者,更是信息人文价值的开掘者。编辑在文化传播中的作用不可低估,这既是时代赋予的重任,也是编辑不断传承文明薪火、传播先进文化、建设和谐文化的客观需要。网络时代,编辑面对的文本已不仅仅是简单的文字符号,而是整个文化信息环境。因此,作为文化传播的把关人,编辑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应以人为本,把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作为自己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树立新型编辑理念。
数字时代传播内容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由编辑主体的素质决定。编辑作为“把关人”,必须提高自身素养,使编辑与受众和谐统一。网络时代的编辑主体要适应新时代的要求,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提高自己的气魄、视野、眼光、能力等综合素质,秉承邹韬奋先生所言“凭理想为南针,以正义为灯塔”的精神,在文化产品进入市场前为受者当好把关人。编辑出版主体要走向现代化,必须具备强烈的开放意识、宽容的精神、强烈的批判意识、竞争意识和开拓意识,勇于奋斗、进取,敢于走前人未曾走过的路⑸。编辑主体必须具备马列主义理论水平,熟悉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具备政治敏感和全局意识,同时,应该具备新闻传播理论修养。此外,编辑主体应具备良好的业务素养,具有辨别、过滤信息的能力,能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最终履行把关、导向的职责。网络时代,编辑主体应由传统的信息提供者转变为“信息管家”、“思想者”等智慧型的新型编辑,这样才能最终赢得受众,服务受众。
参考文献:
⑴彭兰:《试论网络传播中专业新闻机构的舆论功能》[J],《当代传播》,2000,1:44-47
⑵任定华:《关于编辑规律的探讨》[J],《中国编辑》,2003,4
⑶叶春华、连金禾:《新闻采写编评》[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9
⑷王栾生:《也谈编辑的网络意识》[J],《编辑学刊》,2003,(5):24-27
篇8
[关键词]网络环境;高校图书馆;期刊;建设
在高校图书馆的各类信息资源中,期刊以其内容新颖、种类繁多,情报价值高的优势受到广大师生的亲睐。但是传统的期刊工作已经受到严重的冲击,只有加快期刊的网络化建设,才能够跟上时代步伐,才能使高校图书馆的各个环节健康稳定的发展。
一、网络环境下对高校图捂馆期刊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期刊用户对文献信息需求量不断增加
当今时代是一个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人们获得知识信息的途径更加广泛,特别是期刊种类和数量的不断增加,更方便了人们根据自己的需求来了解社会动态,获得最新信息。而大学生作为新时代的主力,他们更是关注社会的发展动态,渴求得到新知识、新信息来满足他们的求知欲望。因此,这就迫切要求高校图书馆期刊要不断的增加馆藏期刊的类型,促进期刊的网络化发展,利用网络的优势,优化期刊资源,使广大师生能够更好的挖掘期刊资源的利用价值,为学校的科研工作取得重大的突破,进而促进高校图书馆的更好发展。
(二)网络环境下,期刊用户对象及服务手段发生了改变
当今社会,信息网络高度发达,高校图书馆尽管在形式上还是传统的书架形式进行期刊的管理与借阅,但是在实质上而是运用网络把整个期刊资源以规范的形式形成一个巨大的数据库。这样学校的期刊阅读就不仅仅局限与本校的广大师生,还有社会上各种各样的读者群体。这就需要高校图书馆的期刊管理要跟上时代的步伐,剔除不利的管理因素,使用强大的网络力量来为各个读者提供服务。另一方面,由于读者群的不断扩大,而致使传统的印刷期刊已不能满足读者的需求,迫切要求图书馆要增加最先进的期刊形式电力期刊,时刻关注期刊的发展,不断地更新期刊库存,进而促进期刊网络化发展。
(三)网络环境下,对高校图书馆的网络设备技术提出了新的要求
现阶段,我国高校图书馆由于技术以及资金等各方面的原因,致使期刊网络技术设备发展不完善,网上阅读速度慢,网速不流畅等问题都给读者阅读带来了很大的麻烦,进而也不利于图书馆期刊网络化的发展。
二、网络环境下对高校图书馆期刊建设的影响
(一)期刊文献结构与形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传统图书馆的期刊馆藏主要是以纸质的印刷型期刊为主,随着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图书馆的期刊馆藏不仅包括印刷型的期刊、电子期刊,还包括通过网络技术从关外获得的网络期刊信息,使高校图书管期刊在结构和形式上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二)期刊文献出现新的载体
随着网络信息在各个领域的不断渗透,高校图书馆的期刊文献载体也出现了新的发展形式。不仅有传统的印刷型纸质期刊,更有以光盘为主要载体的电子期刊,其信息量大,检索信息方便、快捷,都越来越受到广大师生的喜爱。在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应该使用多种形式的期刊载体,以丰富期刊文献的类型,从而满足不同读者的阅读需求。
(三)信息资源共享方式出现新的变化
传统的图书馆期刊由于印刷品的局限性,只局限于学生和教师在图书馆内的阅读,而不能够外借和带出,不利于期刊信息的传播和共享,不能够满足广大师生的阅读要求。而网络环境下的图书馆由于数字化的使用,能够使用户更方便的存储、检索和浏览下载期刊信息,这就为实现期刊文献资源的共享提供了广阔的平台,大大提高了期刊资源的利用效率,使传统的期刊共享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三、网络环境下,完善高校图书馆期刊建设的措施
(一)提高期刊建设的经费投入
完善网络技术设备我国高校图书馆期刊建设发展比较缓慢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高校由于资金缺乏或者其他方面的原因而不重视期刊建设的经费投入,导致计算机设备比较落后,从而不能够提高期刊网络化的工作效率。要做到这一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首先,高校图书馆领导可以积极的向上级教育机构反映期刊建设的现状,使相关领导重视到期刊建设的重要性,从而加大经费投入;其次,在图书馆的建设中,要把建设经费适当的倾斜到期刊建设上来,加速期刊网络化进程,实现期刊的自动化管理。另外,高校图书馆管理者,可以通过其他渠道来加强期刊网络化建设,例如利用社会人士的捐赠,来完善网络技术设备,使期刊建设有一个强大的技术力量做后盾。
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的图书馆建设尽管使用了先进的网络技术,但是由于缺乏一个科学规范的管理,致使期刊建设的网络化水平比较低,不能够满足广大是师生对期刊阅读的需求。因此各个高校在进行期刊网络化建设时,有必要制定一个科学合理的期刊管理体制使期刊健康稳定的发展。
(二)利用网络资源提高服务水平,使期刊资源的价值发挥到最大
传统的期刊管理是以广大师生的需求为出发点,造成图书馆工作人员在期刊管理上不能尽职尽责,没有树立好正确的服务理念,导致期刊在管理中存在着许多缺陷与不足。为了改变传统管理的弊端,在网络时代,图书馆期刊工作人员必须要树立服务至上的工作理念,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为广大的读者寻找最新的期刊文献,满足他们的阅读要求,从而促进高校图书馆的健康发展。
(三)重点做好本校图书馆的特色期刊建设
每一所高校都有自己的发展特色,而图书馆做为高校科研与学习的重要基地,理应建设一个能够凸显本校特色的期刊资源。否则,随着图书馆期刊文献资料数量和总类的不断扩大,图书馆的期刊将没有一个重点的发展方向,进而不利于广大师生进行专业上更深层次的学习和研究。高校结合自身的特色建设出有特色的馆藏期刊资源是高校图书馆在网络时代求得更好发展的最佳选择,这也是高校谋求自身的进步和创新的必然趋势。
篇9
关键词:微网络;高中;德育工作
微网络是指各种带有嵌套性、即时性特点的网络工具,实现了计算机、手机等多终端的信息和传播。[1]“微网络”时代已经与人们的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QQ、微信等即时传播通讯工具拉开了“微网络”时代的序幕。
1“微网络”的特征及其对高中德育的积极意义
1.1主体参与的大众性
微网络带来的主体参与度体现在大众性这一特征上,不同性别、年级、生活环境的高中生乃至全社会的各界人士都能参与其中。通过微网络,一时兴起的小想法就能成为话题进行交流,人们可以通过手机等微设备随时随地参与进来。
1.2交流沟通的互动性
微网络中信息的传播呈现的是网状和几何裂变式的结构。这就要求信息传播者在进行信息生产时,要提供具有关注度高,冲击力强,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吸引受众眼球并提高受众的阅读兴趣的内容。用户可以利用QQ、微信、微博等交流软件,根据自己的兴趣来选择相应的小团体进行信息交流互动。高中生也已成为智能手机的消费群体,这客观上使得高中生可以从微网络上获取相关信息,一定程度上打破时空的界限,学生群体乃至教师群体之间可以产生交互影响。
1.3信息传播的多样性
在微网络构成的虚拟空间中,人们能够通过交流、留言、日志、讨论、微博等各种形式参与交往活动并传播信息。信息传播方式的多样,也就带来了传播范围广、速度快的流动性特征。以手机上网作为信息传播的流动平台,人们浏览网页、获取和传播信息。在“微网络”时代,手机为信息传播提供了多种多样的方式,也使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传播具备快速性、广泛性、流动性等特点。因此,微网络给高中德育带来了现实性的显著的积极意义。微网络不仅可以引导网络舆情,建设和谐校园;还可以活跃学习气氛,加强师生互动;在拓宽德育渠道,创新德育工作方面,也有着杰出贡献。
2“微网络”时代高中德育的现状及新挑战
2.1高中生对“微网络”利用的现状
2.1.1手机上网熟练度高目前高中生利用手机上网程度很高,绝大多数学生都利用过手机上网,触网率极高。以手机上网为主要形式的微网络对高中生的影响日益增大。现代高中不仅普遍使用过手机上网,对于手机上网的相关知识和流程也很了解,绝大多数学生都能够熟悉和遵循手机上网的基本规定。因此,高中生对微网络的使用的熟练程度也就相对较高。2.1.2关注内容多样但有风险手机上网功能多样,学生利用微网络关注的内容也都不尽相同,这也是微网络信息传播多样性的特征导致的。与此同时,微网络也会给学生学习方法和质量带来一定的影响。2.1.3教师对学生上网问题的态度积极教师对学生手机上网的态度出发点是好的,而且希望学生能够自觉利用微网络来辅助自己的学习成长。同时,教师还希望学生能够利用微网络与他人交流、接受思想品德教育。
2.2高中德育工作中“微网络”利用的现状
2.2.1师生对“微网络”德育效果感知不一教师微网络的利用能力是有限的,教师即使平常有利用微网络进行德育工作,但也可能因为能力欠佳或方法不当,导致学生并没有认识到自己接受过相应教育。师生对德育效果感知不一,侧面体现了教师微网络的运用能力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德育工作的实效性。2.2.2德育“微”平台设立但效果甚微学校或班级已普遍建立自己的微网络平台,但在类似于班级QQ群此类的德育“微”平台中,班主任进行道德教育工作的比例较少,而学生学习资料的共享和闲聊一些生活趣事等活动进行得则较为频繁。这说明,目前高中德育工作依赖于微网络平台的程度较高,然而道德教育实际操作情况和效果又是与理想有差别的,效果甚微。2.2.3教师“微网络”德育方式不灵活教师并没有充分熟悉微网络时代的特征,也并不了解如何在微网络平台中给学生提供相应的帮助。这就导致了教师及其他德育工作者在微网络环境下德育方式的不灵活、不多样,不能与微网络交互性的特征相契合,也就无法引起当今微网络时代高中生参与德育生活的兴趣和主动性。
2.3“微网络”时代对高中德育的新挑战
2.3.1信息良莠不齐,学生难以分辨微网络时代信息传播的飞速性、个性化特征导致了信息传播的随意性、自由性,和质量的良莠不齐。从用户的年龄统计来看,青少年是微博这一微网络客户端的绝对主体和最活跃的用户群。一些不真实的、引人误解的信息,往往会引起许多人的关注,其中也不乏高中生这一群体。网上信息丰富,但良莠不齐,可能使一些中学生失去理性思维,迷失方向;网络的开放与封闭的矛盾、虚拟与现实的矛盾在一定程度上给中学生的身心健康带来危害;网络上不良的思想文化的侵蚀,扭曲了中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2]高中生面对良莠不齐的信息时,可能会出现难以分辨真实性的问题。2.3.2资源更新迅速,教师难领潮流一些信息敏感度低的教师面对大量更新快速的信息资源时,往往感到力不从心甚至难以把握。由于高中教师还不善于借助微网络及时更新和向学生教授相关知识,而导致相关德育工作还停留在相对传统且落后的教学方法上。比如,大多数高中生表示很欢迎手机新闻软件的出现,而一些高中教师却不熟悉如何使用此类软件进行资源搜索,学生向教师提问时,教师也就无法作出回答,导致师生交流缺少新鲜与活力。因此,高中教师有必要学会利用微网络进行资源采集与知识更新,不断创新自己的教学技能和方法,推动高中的德育工作引领时代潮流向前发展。2.3.3微网络虚拟交互,学生不道德行为增多在自媒介时代,以智能手机为主要工具的网络媒介参与成为青少年成长的“第一影响源”,德育问题更为凸显,“问题学生”和学生的“问题行为”越来越普遍。在这种传播形式下,高中生集传播者和受传者身份于一体,拥有了非常广阔的话语权。话语权的扩展也就带来了选择范围增大的结果,高中生可以在微网络交互广泛的这一特征基础上选择不一样的信息,而这些信息通常是对自己有帮助的,并且不会过多地质疑其正当性。例如,目前互联网络存在许多漏洞,手机客户的信息泄露就是很典型的一类,不法分子会利用这些泄露出来的信息,利用手机向高中生发送帮写作业的广告短信。这对于学生学习态度和道德程度带来了非常严重的负面影响。微网络的这种交互性,使得高中生不道德行为日益增多。作为在校高中生,应自觉坚守学生行为准则,遵守社会道德,抵抗不道德行为的产生。
3“微网络”时代高中德育的新对策
3.1激活高中微网络教育平台和窗口
高中需要充分运用QQ群、微信、微博等各种新的微网络工具,在各级组织和环节当中激活已建立的德育微网络平台。这些平台“以4G手机网络和计算机互联网为技术支撑,以各种短小细微的网络信息传播工具为载体,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信息主客体之间即时的、跨时空的思想情感互动交流的网络互动传播”。[3]对于已设立的各级微网络平台的激活工作,高中可以从两方面开展:一方面可以利用此类平台进行更加深入的心理咨询,有利于创建融洽的师生关系,便于此类平台的高效使用;另一方面,可以在平台上校园文化活动的资讯,有利于学生的踊跃参与,对高中生的思想道德发展有很大的帮助。学校还应建立家校互动平台网站,学生家长可以通过电子邮件反映自己的意见和建议,使学校及时了解不足并加以改正。[4]高中德育工作者应该从家长和学生的反馈中,提取相应对策。使用手持电子设备进行教学的方案已纳入不少学校未来的教学计划当中,四星级以上的优秀高中更应该与时俱进,德育工作应该跟随时代潮流向前发展。在建立并激活微课堂教学窗口的同时,还可以开拓学生社团德育窗口。把握高中生的兴趣爱好,合理利用社团的资源,在学校社团中安插微网络技术,可以成功避免时空的限制,提高高中生的参与积极性。在此类微网络窗口中,师生可以进行学术或生活上的问题探讨,解决学生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3.2提高德育工作者微网络运用能力
高中德育工作者很大一部分是各个班级的班主任,班主任是接触学生最近也是最密切的角色之一。因此,从班主任的微网络意识入手,逐步提高班主任的微网络道德意识、微网络利用能力、微网络德育经验等是非常重要的。首先,班主任作为高中德育工作的主要实施者,要努力提高自己的微网络素质,了解关心高中生手机上网和使用微网络的基本情况,指导学生在正确的时间地点和相应的法律道德规定约束下进行微网络的使用。微网络为师生提供了双向互动交流的新平台,使得德育过程成为多角度、全方位的互动过程。高中德育工作者必须与时俱进,从传统走向开放,树立交互开放的微网络意识。其次,班主任要关注当下微网络平台的使用动态,在学生群体之间构建亲和力,通过微网络平台与学生加强交流沟通,在班级“微”平台中进行道德教育、心理辅导等活动。教师应树立平等的沟通意识,加强与学生的微网络交流,吸引学生沟通兴趣,形成和谐的师生关系以方便道德教育的进行。最后,德育工作者还要有较强的微网络运用能力,要关注“微”平台信息的筛选和综合应用。对于良莠不齐的信息,教师可以通过法律知识的灌输和生活实例的引导,教育学生如何避免不良信息的骚扰。同时,德育工作者还要以身示范,根据自己的经验指导学生熟练运用微网络渠道来获取有助于日常学习生活的信息。只有自身具备了微网络知识和运用能力,才能在德育工作中与高中生的思想性格接轨,使得德育成效更显著。
3.3探索创新复合型微网络德育方法
3.3.1手机通信与计算机网络的整合随着4G技术的高速发展和移动数据费用的降低,手机通信媒体已然成为整个社会信息传递与交往的便捷工具。作为社会一份子,每一位作为手机用户的高中生都可以利用手机通信网络进行视频通话等活动。以往只能在计算机网络上开展的德育活动,现在都能替换成手机这类移动通信工具来进行,此类全校覆盖式的德育新机制应该得到相应的重视与开发。3.3.2约束机制与榜样示范法的融合针对高中生不道德行为的产生,在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养的同时,还需要设立纪律机制的约束。中学生网络道德教育制度模式就是通过制订一系列的制度,制约并规范中学生的网络行为,最终达到提高其网络道德的一种模式。对于学生在微网络上传播虚假消息,导致不良舆论风向等问题,可以通过自我教育法和实践教育法等方法进行道德约束和说服,再利用微网络对学生现实生活中出现的错误进行纠正并加以正确的引导。与此同时,对于在微网络时代高中的德育工作中取得优异表现的榜样学生,可以通过表彰的形式,以此在学生群体中起到一种典型的示范作用。
参考文献
[1]董娅.当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发展新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218-219.
[2]陈明.浅析网络环境下的中学德育工作[J].教育导刊,2011(2):82.
[3]董娅.当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发展新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219.
篇10
关键词:新形势;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
随着网络媒体时代的到来,使得网络成为人们生活、工作的必需品,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也在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越显重要性。因此无论是中央还是地方都高度重视,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有了明显的提高,但是在建立一个长期有效的工作机制却远远不够的,所以在新形势下,建立一个长期有效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是极为迫切的,所以如何使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在高校学生工作中充分发挥作用,如何更好地发挥效果,仍是我们当前面临的一个紧迫又重要的问题。
一、新形势下加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重要性
对于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的加强,是增强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重要手段。在当今的网络时代大学生网民在全国的网民比例中占据比例最大,也是了解网络应用性最强的群体。马克思曾指出“个人怎样表现自己的生活,他们自己也就怎样。因此,他们是什么样的,这同他们的生产是一致的,既和他们生产什么一致,又和他们怎样生产一致。”[1](P67-68)在现代的大数据时代,高校大学生越来越注重运用网络媒体来进行学习、沟通和获取信息,因此,在新形势下,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入网络之中,有利于全面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由于网络信息的多样化,一些消极的思潮会影响大学生价值观。所以在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中,网络以慢慢的成为我们夺取胜利的新的阵地与战场,我们不仅要了解网络平台上最新的消息和动态对高校大学生印象的程度,还要了解青年大学生的思想的特点和动向,针对这些特点来研究和制定有效的对策与方法提高高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这样才能够对青年大学生开展丰富有效的教育引导,培养出德才兼备的青年大学生,为祖国的未来源源不断的注入新的血液。
二、加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主要路径
提升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不仅要建设好网络平台还要加强对高校大学生的引导作用,对其影响力的扩大化和对高校大学生认同感的建设,就必须在运行机制、管理方法、工作形式等各个方面力求创新与突破,创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局面。
(一)掌握和利用网络媒体的特殊性
1.首先必须在互联网平台上增强对社会主义主流思想的宣传与引导,通过以理论来引领互联网的思想潮流,并以此作为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网络工作的理论依据。2.充分掌握和利用互联网为主体的新媒介下环境的特殊性。(1)网络不仅是信息获取的平台,同时也是信息交换、信息交流的平台,是一个虚拟的社会形态。(2)网络媒体的出现极大地加速了从媒介缺乏的状况转为媒介过剩的状况的进程,所以各型各色的媒体形式都会涌入互联网中。
(二)坚持贯穿渗透力原则
加强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的渗透力,就是要主动出击,针对高校大学生心理需要和心理特点制定制定有效的方案进行引导,并通过利用高校的主要网站,定期的举办一些能够满足高校大学生思想上需要的活动,传播正能量,对社会主流思想的宣传,来吸引更多的青年学生积极参与,使他们从中获得对社会主义主流思想的认同感,用这种寓教于乐的方式,潜移默化地对青年学生进行引导和教育,增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渗透效果。
(三)教育体系内容的全方位性
1.定期对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进行升级,对其内容的制定要有针对性和时代性,来正面的影响青年大学生2.创建一些接近校园、接近师生的版块,同时多设立一些学生感兴趣的知识趣味问答专区和一些资料,来提升大学生对网站的点击率和认同感充分发挥隐形教育的功能。3.通过加对高校各传播媒体资源的利于和整合,充分利用好黑板报、校报、广播和电视媒体的宣传功能。构建成全方位的新时代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系统。4.通过利用微信,微博等社交平台,进行信息的交换与交流,对校园里舆情进行了解和控制。5.利用互联网上的大数据的特点,来丰富高校思想工作的内容。
(四)构建统一协调的管理体系
高校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分别由宣传部、校团委、各级学院的分团委负责各尽其职,统一管理,这样不仅能充分发挥各媒介的传播优势,同时也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由单一引向多面,由平面构成立体,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内容更加丰富,更具有吸引力和感召力。同时还应注意不同媒体在宣传过程中的配合,来达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好地渗透效果。
(五)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团队的建设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团队的建设不仅需要先进的理论做指导,还需要先进的网络技术做支撑。网络平台的建设不仅要有技术人员对其的建设和维护,同时也应该将提高公众意识做为重点的宣传,为了提高网站信息更新速度和内容丰富准确,网站信息编辑团队应及时的把相关内容进行上传,网上互动平台队伍营造而一个自由民主而又不失活泼的规范交流平台。同时也要定期的对整体团队进行培训与指导,要顺应社会时代的发展,对当下社会热点的了解与分析,与时俱进,来提高网站的影响力和点击率。因此选择和培养一批具有理论基础,技术过硬,品德高尚,业务全面的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网站建设人才,并结合网络媒体的特殊性,对网上评论和舆论引导能力的提高是非常需要的。
作者:吕保霖 单位:广西师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