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保险学教学范文
时间:2023-03-13 18:16:3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高校保险学教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摘要】随着保险业国际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我国市场迫切需要大量的保险人才。而作为高素质保险人才的培养基地,我国高校的保险专业的教学现状还存在很多问题,比如学生学习保险学的动力不强,课堂上保险学教学效果不佳,对保险专业的投入不足等,造成保险教学质量难以提升。本文意在探讨人保险学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改进保险教学效果的建议,以期为保险专业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
【关键词】高校;保险学;教学
一、引言
加入WTO后.我国保险业将在国际通行的游戏规则下.直接与外国保险机构进行市场化、国际化竞争。这种竞争的实质是保险人才的竞争.是处于核心层次、核心岗位的高层次、国际化人才的竞争。这种保险人才不能简单依靠海外人才的回归与引进,必须立足于国内的培养.保险业本来就是一个与国民经济其他产业广泛联系的产业而且随着保险业国际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我国保险业现有的运行机制或规则必将发生进一步的变化。由此可见,保险学教学面临着新的保险环境和时代要求只有不断进行保险学教学改革.才能提高保险学教学质量,为我国保险业培养出符合时展要求的高层次、复合型保险人才。近年来,作为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基地,我国高校顺应保险业发展的要求,纷纷开设了保险学专业,为保险业输送了大量人才,有力地促进了保险业人才队伍规模的扩大和素质的提高。然而,对于大部分学校来说,保险专业都是相对年轻的一个专业,在教学方面存在着很多问题,尤其是在保险学的教学上存在着较为严重的理论与实践脱节现象,加上保险是一个新专业,由于一些传统观念对保险业的偏见,学生对保险专业有消极看法,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效果。
二、目前我国保险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保险学是保险专业的一门必修主干专业课,在保险专业课程的设置中占据了很重要的地位,这一门课的教学效果直接影响到保险专业大学生的素质,因此,搞好保险学的教学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然而,由于主客观方面的原因,在保险学的教学中,还存在着很多问题,影响了教学效果。这些问题主要存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生对保险在认识上的误差导致的学习动力不强由于我国保险业发展时间较短,人们对保险的认识较少,而一些保险从业人员素质不高,导致人们对保险行业的存在很多偏见,认为很多保险都是骗人的,保险从业人员就是那些整天挨家挨户、低三下四求人买保险的人。这种认识对保险专业的学生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对一些新开设保险专业的高校大学生来说更是如此。许多学生在参加高考后,根本就没有填志愿保险专业,而是被学校调剂过来的。由于社会的偏见,学生本人及家长都不愿报考保险专业,认为上一个重点大学将来毕业出来卖保险是很丢人的事情,所以他们心里对学校的调剂存在着很大的抵触情绪,但是为了上一个重点大学也不得不服从学校的调剂。但是这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带来了相当大的消极影响,有的学生谈不上好好听课,甚至怨气冲天,把不满情绪发泄到教师身上,虽然这只是一小部分学生,但是对整个保险专业的学风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给教师的教学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阻力。
(二)教师缺乏保险行业的实践经验从而其教学效果不佳保险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然而,在教学环节中,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是,当今各大高校保险学的教学仍采取传统的教学模式,即“老师讲,学生听和记”。对于已接受过十几年传统教学的本科生来说,已经厌倦了这种填鸭式的教学方式。课堂上学生有效参与不足,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的有效实现。而近来所提倡的教学创新也仅是在教学工具上有所改进,在教学过程中运用了一些高科技电子设备,老师的教案也由PPT所代替。不可否认,现代化的教学设备给教学带来了一定便捷,但并未触及到教学方式的根本转变,填鸭式教学、应试性教学手段等仍根深蒂固。教师掌握了一定的理论知识,在实践方面的经验不足,懂得理论知识的教师很少或根本没有机会去从事保险实践工作,而富有实践经验的保险工作者也进不了保险教师队伍。在教学过程中,多数教师以讲授理论知识为主,鉴于保险专业的实践性要求,也有不少教师采用案例教学法。然而,由于教师本身缺乏实践经验,所用的都是从书本上或是从网上下载的现成案例,并没有包含自身的感受,所以在讲授过程中难以做到生动形象,不能引起学生的共鸣。
(三)学校对保险专业的投入过少使得教学所获支持不足良好的教学效果一方面来自教师的努力,另一方面与学校对专业的投入和支持也是分不开的。作为一个年轻的新专业,保险专业在大部分学校的地位都不如那些老牌专业,尤其是高校近些年热衷于搞名牌专业精品课程,把大部分资金及力量都投入老牌和名牌专业中,而像保险这些新专业,由于其力量薄弱,没有多少话语权,因此很难获得学校的支持,无论从教学的硬件还是从软件,无论从资金还是从资料设施的投入,都处在一个弱势地位。某高校近年虽然引进了几位教师,但是新设立的保险系基本上没有新投入的专项资金,对保险教学的支持力度明显不足,几年之内都没有添过什么新的教学辅导材料及影像光盘。教师也没有机会没有渠道去保险公司从事人身保险的实践工作,个别教师自己联系去了也得不到经费及时间的支持,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教师在保险专业的教学过程中常常感到无所适从。
三、保险学教学的创新策略
针对上述问题,要搞好保险学课程的教学,必须从加强对学生专业观的教育、加大对保险专业的投入力度以及着力提高老师队伍的素质等方面出发,努力创造保险学教学的有利环境,真正把高校建设成培养高质量保险专业人才的基地。
(一)加强保险专业本科学生的保险意识的教育在进行专业知识教育的同时对学生进行专业背景的介绍,可以和学生一起畅谈保险业最新动态等,也可以以自身的经历为例帮助学生逐渐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再者,在专业课程设置上可以细分,根据学生兴趣和发展需要设置不同的主攻方向,例如可设置从业资格考试、保险理论研究、保险法学、精算和保险营销等学习小组,这样学生可以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和方向并加深对保险专业的认识。此外,在保险专业本科教育中,还应强调挫折教育和诚信教育。保险属于服务性行业,且有其特殊性,尤其是保险营销这一领域,需要从业者有极强的心理承受能力和不屈不挠的精神,而这些是需要日积月累而达到的修养,因此,保险专业的本科生应该尽早有意识的培养这方面的品质。
(二)注重加大对保险教学软硬件设施的投入以满足教学的需要保险学作为一个新的专业,迫切需要得到各方的支持才能迅速成长,否则就有可能一蹶不振,所以加大投入力度是事关新专业的生存和发展问题。在专业投入方面,一是要加大硬件设施的投入,从保险学科建设的实际出发,为教师创造一个良好的教书育人环境;二是要加大人才建设步伐,除积极引进保险专业教师外,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要加大对现有教师的培训力度;三是要加大资金扶持力度,每年要拨出一定资金用于购买书籍影像、举办保险研讨会、送教师去保险实际部门参加实践工作以及请相关人士来为教师和学生讲授保险实践经验等。
(三)创新教学手段,优化师资
要加强保险学教学的实践性,可以在高校成立“保险咨询”等一类实践性教学团体,组织学生到城市社区等地方进行义务咨询活动。这不仅为学生提供积累实践经验的机会,也能服务大众,充分体现了保险的人性化,为保险业树立良好的形象。再次,要充分发挥业界与学界互动作用优化保险教育师资。一方面,充分利用业界的各种资源培养和提高师资队伍,即建立充分利用和有效培养的互动交流机制。例如,高校和保险公司实行联合办学;保险公司可以通过博士(后)工作站、实验基地、课题合作等方式,为师资队伍建设,尤其是青年教师的培养提供一个平台。通过这个平台使教师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保险行业的实际情况和存在的问题,完善知识结构,增加感性认识,丰富自身经验,从而提高教学水平。另一方面,应该大胆聘用业界专家型人才,吸纳其成为教师队伍中一员。随着我国保险事业的发展,业界出现了一大批懂理论、谙实务、会教学的专家型人才,这些人才是发展我国保险教育事业的宝贵财富。近几年在我国保险事业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一些教师弃教经商,而与此同时,业界却有不少热心保险教育事业的有识之士,有意投身保险教育事业。国家和高校应采取优惠政策鼓励这些有丰富实务经验的人弃商从教,从而完善教师队伍的结构,优化保险教育的师资。
【参考文献】
[1]唐红祥.关于保险学历人才供需脱节的思考「J.广西财政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18(2).
篇2
1998年教育部在普通高等院校专业目录中新增设了“劳动与社会保障”,较短时间已覆盖众多院校,培养了大批专业人才。在专业教育教学计划中,社会保险是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这门课程的突出特点是理论与实践结合非常紧密。因此,社会保险课程不仅需要完整的理论教学体系,而且还需要加强对实验实践教学的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学生能够在理解和掌握社会保险理论和知识体系基础上,了解我国社会保险领域的政策动态和实务工作。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与应用,目前社会保险机构的实际工作都采用了信息化管理,为了适应社会保险系统的科学化管理,需要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培养的人才能够掌握社会保险不同险种的相关政策法规,了解社会保险具体业务流程,掌握现代化管理技术。这些来自于实践的知识仅仅依靠教师的课堂讲授是不可能实现的。因此,在社会保险课堂上引入实验教学环节,让学生能熟练地分析、应用和操作,才能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激发学习兴趣,更好地达到学习知识、验证知识、应用知识的良性循环。
2高校社会保险实验教学开展现状
长期以来由于文科类教学同现代教育技术相脱离,形成了文科不需要实验室的观念,高校文科实验室的建设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体现在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教学环节中,不设置实验教学的高校居多,教学停留在重理论、轻实践的阶段,教学方法和手段都相对单一,学生只能通过听讲来学习教材上的理论知识,在学习中很难把所学知识与实践直观地联系起来,其后果是感性认识差、缺乏实地认知和操作经验。传统的灌输式、单向式的教学,只能使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无法充分调动其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另一方面,目前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建设比较成熟的部分大学,如中国人民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华东理工大学等已经开设了社会保险实验教学环节,对于教学起到很大的辅助作用,这种理论与实验相结合的教学模式适应了我国不断增长的对社会保障领域高级人才的需求。然而,由于社会保险实验教学在已经开展的各个院校也是一个新生事物,大多数院校教学体系仍不完善,都在摸索和改革中。
3我校社会保险实验教学体系的初步构建和问题分析
3.1实验室的初期建设
我校在2010年设立了公共管理实验室,为实验课程的开设提供了硬件条件。公共管理实验室运行的第二年,社会保险学课程就引入了社会保险信息化管理实验教学环节,初期安装了《社会保险管理信息系统》和《农村社会保险信息化管理系统》软件,通过现代化信息教学手段,设计了社会保险信息化管理模拟实验。初期的实验内容主要是以社会保险的参保、征收、待遇核发流程为中心,让学生操作体验社会保险机构的工作内容。在仿真的环境中,学生能够体验社会保险信息化管理的操作过程,在实验课堂上表现出前所未有的学习兴趣。
3.2实验教学效果和问题分析
2014年社会保险实验教学已实施3年,我们对现有教学体系和实验效果进行了跟踪分析,就实验教学内容、教学效果以及实验成绩等进行分析,并对学生课堂实验情况进行了问卷调查和访谈。以当年社会保险学授课学生为调查,发放问卷80份,回收有效问卷77份。问卷调查结果显示:42.9%的学生对于本实验课程的评价为“非常满意”,50.6%的学生对于评价为“比较满意”;84.4%的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70.1%的学生对于实验课表示出兴趣。可以说,实验教学相对于传统的理论教学模式更加能够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受到了学生的欢迎。关于实验课的难易程度,16.9%的学生回答“简单”,63.6%的学生回答“一般”,19.5%的学生回答“困难”。另一方面,关于实验教学的效果,只有11.7%的学生全部掌握,87%的学生基本掌握,1.3%的学生没有掌握,通过调查发现原因主要是实验步骤说明不足、实验大纲及教学计划安排不合理、部分实验操作步骤繁琐等问题。通过访谈了解了学生对于社会保险实验实践教学的需求,学生们提出了“希望实验操作过程更加详细明了”“想去社会保险机构实地考察”“结合今后工作中遇到的社会保险相关知识进行实践”“了解与现实生活相关的应用和国家对于社会保险有关政策的更新”等等,这些需求对下一环节的教学改革提供了重要参考。通过以上调查和分析发现我校社会保险实验教学目前存在以下三点问题:第一,目前的实验教学设置受到软件内容的影响和限制,缺乏综合性、设计性的实验项目,学生只能按照实验操作手册按部就班地完成,这种教学模式仍比较呆板,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不能激发学生的主动思考能力和创造性思维。第二,由于使用的实验软件不是针对教学环节设计和开发的,虽然在仿真性上完全达到了预期的效果,但缺乏合理的教学考核标准和关联理论知识的延伸。科学的实验教学考核标准是对学生学习效果的检验,是保证实验项目顺利进行的关键环节之一,由于目前的实验操作系统,没有实验操作计分,很难对学生操作结果进行准确考核,挫伤了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第三,社会保险实验教学在我校还是一个新事物,学生随时会提出各种问题,及时提供帮助和解决此类问题就需要任课教师、实验教师有更多的知识储备和较强的实验技能。本专业的几位教师缺乏相关教学经验,需要加强自身学习,不断提高实验教学能力,丰富和完善教学体系和教学方法。
4对现有社会保险实验教学体系的改进
为了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险实验教学体系,2014年下半年针对我校目前实验教学的问题,实施了四个方面的改革:第一,增加实验教学课时、丰富实验内容,编写实验教学材料。目前我校的社会保险学课程总学时是32学时,其中实验学时为8学时,今后将逐步增加实验学时,3年内达到实验学时占总学时的比例为70%以上。编制科学合理的实验教学大纲、实验教学任务书、实验指导手册,及时更新实验数据。第二,对实验教学模块的设计进行了调整和优化。设计一个系统的实验教学体系,实验内容包括七个模块:收缴子系统、养老支付子系统、失业支付子系统、医疗支付子系统、工伤支付子系统、生育支付子系统、大厅前后台。各个子系统之间可分可合,采用组件式管理模式,在数据和功能上采用数据集中管理和功能分布处理的模式,能够完全真实呈现社保机构信息化管理环境。第三,在原有公共管理实验室建设的基础上,开发了新的社会保险管理实训平台。这一实训平台既保持了原有的仿真性,同时又导入了配合教学环节的内容设计。教师可以对实验步骤和学生的成绩进行管理,学生可以对实验成绩、实验进度进行查询,并可在线完成实验报告,每个子系统根据业务流程设置相应的得分点,学生在操作完成后得到相应的评价。该实训平台实现了对实验步骤的有效指导、试验进度的在线跟踪、实验成绩的科学评价以及实验数据的及时更新。在新的实训平台上,学生可以作为任何角色的社保工作人员进行系统管理和业务操作,在教师的指导下,还可根据具体的实验项目进行自主设计、角色分配和自主实验,最终达到创新的目的。
5结论
篇3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今天我们怀着十分沉重的心情学习赵小亭同学的先进事迹,当我在《楚天都市报》上看到赵小亭的事迹后,让我深受感动。像她这样的学生大多暑假期间在家开心地玩,而她却跋山涉水顶着烈日去贵州支教。为了帮助贫困山区孩子改变命运,将自己美丽而又年青的生命长眠于贵州苗岭山中。尽管在她所支教的马场河乡中心小学十分艰苦,睡课桌,喝溪水。她不仅从没叫苦,还站出来为同来的队友们加油打气,鼓励他们认真教学,看到这些,我的心在颤抖,对于这样一个从没有在大山里生活的女孩子,她能够承受得了吗?她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太可贵了,她以实际行动向我们诠释了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
回顾赵小亭短暂的一生,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英雄事迹。她如此美丽,又如此平凡,也有我们过去的影子。她和很多同龄的孩子一样,认真学习、一帆风顺地成长。我们很多人也都参加过大学的假期社会实践活动,有点“不平凡”的是作为一个在东部长大的女孩子,她却两次主动选择到贫困偏远地区支教,并用她的乐观和坚强为同伴鼓劲、为山区孩子带去希望和力量,这是一般人很难做到的,也是很多人不愿意去做的,而赵小亭却做到了。
赵小亭的家庭并不是荣华富贵,她自己省吃俭用,在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她鼎力相助,在最快乐的时候,愿意和别人一起分享。这是一个人发自内心的朴素情感,也是人类共同的美德。赵小亭在她成长一帆风顺的时候,但仍惦记着那些遥远地方需要帮助的人,并愿意为他们身体力行,让无力者有力,让贫弱者前行,她像一面镜子,映射出中华民族共有的美德;她像一滴水,让我们看到了整片海洋,她是当代青年学生和千千万万青年志愿者的优秀代表,她的行动是我们当代
更多搜索:竞聘演讲稿 总结 事迹演讲 讲话稿
篇4
小学英语作为一门新设的学科在云和县起步较早,在教育局领导及有关部门的重视下,我县在xx年秋季全面在各小学(三年级起始)开设小学英语课程。小学英语发展势头良好,开设英语的学校由原来的2所发展到5所再到现在的16所,英语课程自设立以来正在逐步走向完善,为了进一步提升、规范该课程的教学理念、教学研究及教学管理,让小学英语学科上一个新的台阶,xx学年教研室小学英语学科做了以下一些调查研究工作。
一、师资情况调查
为了更好地了解我县小学英语教学现状,本学年特对各小学英语师资情况进行调查。统计到06年7月,我县小学共有35位英语教师,其中专职小学英语教师24人,英语专业师范类高校毕业生32人、非英语专业师范类高校毕业生3人;按课标规定每周3课时计算,按现有三至六年级学生计算,师资严重不足。
(表略)
从上表可以看出,我县小学英语教师年龄较轻,有95%的教师在35岁以下;职称偏低,小高职称仅占5%;年轻教师缺乏教学经验,课堂常规抓不好,教学效果不理想。英语教师的综合素质和业务水平大部分能满足教学需要,但仍有个别教师教学基本功不够扎实,口语问题尤为严重。对小学生的英语学习影响较大。另外,英语教师任课班级过多,一般都有6-8个班级,而且部分学校的班额很大,面对300-400名学生,我们的老师无法顾及每一个学生,一是教师的精力有限,二是学生的时间有限,学生中两极分化现象越来越明显。现在有的学校的三年级英语课每周只开两节课。英语学习需要大量重复,课时不足势必制约着教学质量。
二、教学调研
为了检测小学英语学科教学质量以及了解三年来学校对小英学科的管理情况,按照教育局的要求,教研员深入课堂第一线。本学年共下校调研16所小学,进小学课堂听课56节。通过听课的方式了解教师的课堂教学情况;并通过问卷调查与座谈的方式了解学校在英语教学中存在的困难以及任课教师对小学英语教学的建议;通过抽测的形式了解学生在口语、听力以及笔试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形成调研报告送有关部门参考。并就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一)教师素质在提升
1、英语教学有起色:一年来,县实验小学和江滨实验小学各举行了英语周系列活动,将教学内容以不同的方式搬上舞台,使学生在活动中再次认识了教材。并在一定程度上向课文延伸,是学生了解到英语国家的语言与文化。
2、英语教师年轻,精力旺盛,课堂中发现大多数教师热情高涨,学生学习积极性高、兴趣浓厚,课堂气氛良好。
(二)质量检测进一步完善
为了检测我市小学英语教学质量,根据教育局的要求,本年度对有关学校的教学情况进行了诊断性测试并进行了分析。
1、xx年11月对县小和江滨两所学校三年级学生进行口试。本次抽测发现:1)部分学生答非所问;2)许多学生对单词和句子的认读能力低下;3)个别学生不能将图片与单词很好地联系起来。课堂教学中出现低效现象;部分学校教学管理上存在着较多的问题。
2、xx年12月和xx年56月分别两次对全县四年级学生进行了抽测,旨在了解本阶段所教学单元中的关键词的落实情况和26个英语字母的教学情况。
监测方法:在开设英语课的学校中随机抽取一至两个班学生答题,答题结果全部输入电脑进行数据处理,再形成书面材料,发给有关英语教师;再请各位教师根据自己的教学情况,对照检查,并采取整改措施。
试卷满分值为100分,总体平均分为70.5分。从数据上看,大部分学生对所学单元的重点词、交际用语及26个英文字母掌握不够好。存在的主要问题有:1)学生对四线格认识与运用不熟练,还未养成良好的英语书写习惯。部分学生书写习惯较差:A. 26个字母顺序不正确;B. 大、小写混用;C. 格线使用不规范;D字母笔画不正确,或者写成印刷体。
2)交际用语:个别考生看到句子不认识,配伍题随意乱选,对交际用语的使用只停留在口头上。3)校与校之间、班与班之间英语学习水平有较大的差异.
三、学科反思
1、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我们的教师都是刚走上小学英语讲台的年轻教师,对小学英语教学的适应需要一个过程,所以,在教学中出现一些问题是难免的。下面就我市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
(一)合作学习流于形式
有的教师有意识地组织了一些小组活动,但往往流于形式,学生中存在以下现象:
(1)学生缺乏合作学习习惯。小学生好动,注意力不够集中,进行合作学习时,课堂纪律很难维持。老师布置完任务,让学生进行pair work 或 group work,学生有的在说与任务不相关的话题,有的坐着不吭声,有的却拼命喊,老师很难控制场面。
(2)学生的合作学习时间不到位。教师刚刚布置完任务,让学生做pair work或group work,一会儿就匆匆结束任务,进入下一个教学环节成果展示,教师没有给学生提供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进行相互交流。
(3)学生的参与度不均衡。成绩好的学生积极参与合作学习,他们往往表现得很积极,组内自由发言的机会多,代表小组展示的次数也多,而成绩差的学生却无动于衷,好像小组活动跟他没关系,反正有人会去汇报展示,他自己就做做小动作,跟同伴说说话。
(二) 学生课堂表现评价缺乏整体性
课堂活动是完成学习任务、达到学习目标的主要途径。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程度与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的学习成效。为了激发和保持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很多教师为课堂的一些活动,如游戏、单词或句子朗读、对话表演、准交际活动等设计了小组比赛,但在比赛的组织过程中,出现了以下现象:
(1)小组比赛缺乏目标性。学生陷入了一个严重的认识误区:为比赛而比赛。他们觉得比赛的输赢重于学习。从听课中发现,学生往往只注重比赛的结果,而不注重学习的过程。
(2)学生课堂表现评价缺乏整体性。老师对学生小组比赛没有进行整体设计,经常采取随机分组的方法,一会儿是分男孩与女孩两组比赛,一会儿又是分四大组进行比赛。而且比赛完了就没事了,没有对学生的比赛结果进行登记和汇总,这样的话,没有形成整体的评价,也不能保持学生的持久兴趣。
(3)学生课堂表现评价缺乏公平性。在小组比赛当中,由于一时的疏忽,有些教师会做得不是很公平。
(四)教学设计欠科学性
(1)课堂结构不合理。往往前松后紧,引课生动,结果潦草,教学目标的落实不够,缺乏对目标的检测,不能完成教学任务的现象时常发生。
(2)教学重点不突出,目标设定不准确。有一些老师总是希望在有限的时间内把所有的内容都练会,眉毛胡子一把抓,结果各项目标的完成都不理想。
(3)教学过程不熟悉,教学设计不规范。
(五)教师示范和要求不到位
(1)教师示范不到位。有的教师在布置任务时示范了几次之后,学生还不知道要操练的是什么内容,学生小组活动时,甚至出现只活动无内容的现象。课堂倒是激活了,但却只是课堂表面的繁荣。
(2)教师忽视认读和书写技能的训练。教师们对课程目标的理解不够透彻。在教学中有一些教师都只注重了听说技能的训练,而忽视了认读和书写技能的培养。教学中没有帮助学生建立起图片和单词的联系,没有通过范写帮助学生建立起正确书写的概念。
(3)教师在组织教学的过程中,语音、语调及英语表达方面错误的出现率还比较高,这势必会影响教学质量。
2、教学建议
(一)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
(1)让学生养成合作学习的习惯。任何学习方法的形成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一定时间的培养,需要老师科学、合理、耐心的引导,采用循序渐进的指导方法。为了有效地开展合作学习,必须培养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习惯。可以采用给小组记分奖励的方法,规范小组各成员的合作学习行为。教师可以先制定一张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单位的表格,制作一枚五角星的印章(或小动物、小笑脸等),并买一些粘纸,哪个小组若以老师的要求进行合作学习就能得到五角星印章一枚,达到十颗星,小组成员每人可以得到粘纸一张,单个学生表现突出的也可以得到粘纸,集到十张粘纸就可以到老师处领取奖品一份。这样就将小组合作与个性发展,合作和竞争紧密联系起来。
(2)让学生充分拥有合作学习的时间。教师应根据设计的任务的难易程度,充分给学生提供时间,让学生进行拓展思维,并且提供学生展示的空间,培养他们大胆用英语进行交流的能力。
(3)、让学生全体参与合作学习。教学既要考虑每个学生的个别差异,又要最大限度地促进每个学生的充分发展。所以,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要求每个组员发挥主动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把任务内容设计成简单和复杂的不同层次,成绩差点的学生完成简单点的任务;成绩好点的学生完成复杂点的任务。这样,就把不同层次学生的积极性都调动起来,学生的注意力也集中了。这样也有利于课堂的组织,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也就达到了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而且教师应把展示的机会多给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其实每个学生都希望学好知识,都希望得到别人的称赞的。每个学生都希望学好知识,都希望得到别人的称赞的。每个学生都有集体荣誉感,都想为集体争光。只是有些学生胆子小,自尊心强,怕学得不好,展示的没有好学生好,不但不能为小组争光,反倒只会拖后腿,因而总是让给好学生展示。这时,老师应适时给予鼓励,不能歧视学困生,要发挥他们每个人的参与积极性。
(二)明确小组比赛的目的,公正评价学生课堂表现
(1)、明确小组比赛的目的教师要使学生认识到比赛的目的是学好英语,比赛只是一种学习英语的手段,是为了学习英语服务的。所以,教师在开展小组比赛活动的时候,一定不能只为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而迁就学生,只满足他们的比赛欲望,而是要强调比赛的目的是为了学好英语,而不是为了比赛而学英语。这种本末倒置的态度对学生学习是大有危害的。只有让学生明确了比赛的目的,才能真正发挥小组比赛的作用。
(2)课堂评价要有整体性。 为了使学生每堂课都能有浓厚的学习兴趣,一开始就给每个班制定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评价和奖励的记录表,在每堂课前画在黑板上或事先画在纸上,上课时贴在黑板上,教师在课堂上及时地、全面地、客观地、公正地在图表上用小星星、小红旗、小水果、小动物等简笔画或吸铁石等记录学生比赛结果。课后把比赛结果及时在图表上以学生感兴趣的标志记载并张贴在教室的墙上作为形成性评价的主要依据之一,以形成同质小组间的竞争来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自信心。表格中还可以记录表现最好的学生和进步最大的学生的名字,让每个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让学生一直处于相互竞争的状态中,并有效地给予评价和奖励,对于培养学生的持久兴趣非常有效。
(3)课堂评价要公平合理。小组比赛时,教师一定要做到公平合理。如果做不到,会给课堂教学的有序进行带来很大麻烦。因此,老师一定要细心。就算有时没有考虑周全或一时的疏忽而不小心造成了不公正的后果,也一定要及时补救。做到了这一点,对于教师的教学大有益处,避免出现学生认为你偏袒某一方,根本不公正,从而对你产生抵触情绪的现象。
(三) 科学地设计教学活动,保证教学质量和效果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要从学生学的角度来设计教学活动,使学生的学习活动具有明确的目标,并构成一个有梯度的连续活动。在教师所设计的各项任务活动中,学生能不断地获得语言运用能力,而不是仅仅掌握现成的语言知识点。通过这种模式的课堂教学,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学会主动思考、主动合作、主动探究,以实现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
(1)热身/复习(Warming-up/Revision):教师设计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活动,如:Lets sing. Lets chant. Lets do. Lets talk.等,让学生全员参与,进行热身和复习有关的教学内容,同时为授新课作好铺垫。
(2)呈现/操练(Presentation/Practice):教师借助各种教学资源创设情景,把教学内容设计成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教学活动,生动逼真地呈现给学生。呈现阶段的教学主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的主体意识处于启发状态。操练阶段的教学以巩固新知识为主要目的,教师呈现新知识进行全班教学后,马上转向小组学习(pair work or group work),向以学生为主体过渡。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精心设计一些形式多样的小组活动,包括游戏、竞赛、角色表演等,避免机械性的跟读和重复操练。
(3)巩固/拓展(Consolidation/Extension):这个阶段是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一个中心环节,是诸多活动的目的和关键所在。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为学生设计真实的任务,让学生综合运用所学语言进行有效的语言输出,完成交流任务。
(四) 建立新型的学习策略,适应新课标对新教师的要求
21世纪是学习化的社会,为了适应现代社会对我们教师的要求,只有学会学习,并全方位地提高自己。教师应该做到:
(1)准确把握英语课程标准的理念、目标和内容,运用教育学和心理学理论,研究语言教学的规律。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实际情况,选择和调整英语教学策略。
(2)发展课堂教学的调控和组织能力,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技巧和方法。
(3)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并能在自己的继续学习和实际教学之中加以运用。
篇5
师者,必先为人师表,所以,我首先从自身做起,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提升自己的文化水平和管理水平,不断地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严以律己,宽以待人,坦然乐观地面对一切艰难困苦。我的语文课、数学课和综合实践活动课都获得了大连市的优秀课,证书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我跟我的学生们一起经历了这个过程,我跟他们一起苦,一起痛,一起快乐,我以我自身的魅力感染着我的每一个学生,让他们学会乐观豁达,学会积极进取;第二,对工作我是脚踏实地,不断追求完美。我常跟我的学生们说:做任何事情,要做,就一定要做到最好。而对任何一项工作我也都是这样做的。正常的教学工作自不用说,对每一次的公开课或其他活动,我一定自始至终参与其中,带领我的学生不断地努力再努力,每一次活动之后,我们都会收获很多很多。所以一直以来,我所任教的班级在各方面都有出色的表现。第三,我能够真诚地去帮助我周围的每一个人。对于一些年轻的教师,我会积极主动地把我自己的所得所感告诉他们,无论是教学方面还是班级管理方面,只要是我知道的,我都会毫无保留地传给他们,我希望他们少走一些弯路,多一些顺畅。我不怕他们比我强,相反,他们真正比我强的时候,我会觉得十分开心和幸福。
一、教学工作方面:
作为一名骨干教师,我深知自己肩上的担子很重,师德要模范、班级管理要优秀、教育教学成绩要突出……要不怎么有说服力呢?随着教改的不断深入,我时刻感到自己的不足。《走进新课程》、《效率提高能力》、《教学与管理》等理论书籍成为我业余时间的“朋友”。我阅读摘录教育理论,学习先进经验和新的教育理念,博采众家之长,用来不断充实自己,更好的进行教育教学实践。各学科的示范课、教学论坛,都为我的思想注入了新鲜的“血液”,我的认识也有了提高。另外,各级领导也为我们创造了许多学习机会,丰富我们的理论知识,用于指导自己的实践活动。为此,我珍惜每一次机会,准时参加,认真记录,回来后认真反思,力求把新的教育教学思想在自己的教学中实践、吸收。在我的精心研究和大胆实践下,学生的各种能力得到培养。
二、 科研工作方面:
我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以提高小学生的综合语言实践能力作为研究课题,确定了自己的研究方向。接着,我通过调查掌握了学生的具体情况,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三、 合作学习情况
身为我校骨干教师中的一员,深知“一棵树不成林”的道理。我不仅严格要求自己、大胆实践,还与其他骨干教师建立联系,经常互相听课、学习。
篇6
一、建立健全组织、制度。
1、我校领导对少先队工作一贯非常重视,有专门负责德育工作的主任分管。现共有中队18个,少先队员1100余名,中队辅导员18名。学期初,学校的工作计划能够对少先队的工作加以统筹规划,指名方向,大队和中队也制定好工作计划,如期开展工作.
2、学期伊始,我校就要求所有的队员要佩戴好红领巾,队里的干部要戴好队干标志,做到职责分明;重视学生的礼仪规范,组织学生对礼仪进行统一的培训,礼仪小分队做出了特色;成立“礼仪小分队”,队员们每天分成两组,一组负责巡查校园内不文明现象,并作好记录。每天课间操及时公布队干的检查记录,促使全体少先队员遵章守纪,效果十分明显。
3、学校对少先队投入大量的资金,对少先队的基础设施进行添置更新,如:添置队旗、红领巾,购买队标志、胸牌等。
4、坚持了每周一的集中主题升旗仪式。根据各班队员遵规守纪、清洁卫生完成和保持情况、队员的标志佩戴等常规,各年级分别评出常规管理名次,高段的第一名成为红旗中队,负责本周的升旗仪式。集中升旗时,学校值周领导进行国旗下讲话,进一步激发学生爱国的热情和奋发向上的精神。
5、坚持每周一下午第一节课上好队课。各中队辅导员认真组织全体队员进行了班队活动,从而加强了全体队员的养成教育和行为习惯教育。一年来,我校全体少先队员在行为习惯方面有了质的提升。
6、大队干部演讲上岗。开学时,组织有志为学校、为大队部作贡献的少先队员进行竞争性的演讲,通过几名辅导员对队员的演讲评价的结果,选任大队部的成员。通过这样选出来的大队干部,个个工作能力强,办事效率高。
7、队干轮换制度。大队干部上岗后,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就任某一职位。我们采取了定期互换职位的办法进行管理和引导。通过职位互换,让各位队干都能体会到具体某一职位的工作特点和工作方式,进一步培养队干的组织管理能力。这样,队干的工作也开展得井井有条。
二、以活动为载体,全面提高少先队员素质。
育人是少先队工作的基础目标,少先队活动围绕提高少年儿童的基本素质来开展,这是工作的前提,本学期,我们主要进行了以下几项活动:
1、深入开展三不一弯腰活动。鼓励学生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净化校园环境,促进行为习惯的养成。
2、丰富多彩的少先队活动。在活动中,我校开设了一些书法比赛、演讲比赛、画画比赛、手抄报比赛等,活跃了校园的和谐文化,提高了队员的艺术品味。
3、在全校范围内开展读书活动:读文化经典《三字经》、《弟子规》等,丰富了学生视野,提高了学生的文化素养。
4、法制教育活动。我校坚持以法治校,培养队员的法制观念,学校聘请了校外辅导员,对学生进行法律法规、交通安全知识讲座和爱国主义教育。
5、启动了“文明礼仪伴我行”活动。文明礼仪教育是学校德育的基础工程,讲文明、重礼仪、守秩序、友善待人是中华民族世世代代相传的美德。为培养学生规范的文明礼仪,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大力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创建文明校园,形成人人学习文明礼仪,人人宣传文明礼仪,人人践行文明礼仪的良好环境,创设和谐文明校园良好氛围,在全校启动了文明礼仪教育活动,各中队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如利用板报等进行了文明礼仪的宣传,本期,文明礼仪活动还没结束,下期将进一步深入开展此项活动。
6、认真做好防控甲型流感的工作。
三、存在问题。
我们的少先队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同时也看到了不足,
1、在少数活动中组织工作还没能完全到位;
2、少数中队辅导员思想上认识不足,工作不重视;
篇7
关键词: 职业院校 “工学交替”教学模式 成果 问题 对策与建议
2005年11月7日,总理在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有条件的地方和学校,学生可以一面在学校学习,一面在企业工作,工学结合、半工半读。这既可减轻学生和家长的经济负担,毕业后也容易找到工作。”随后,各职业院校逐步对“工学交替”教学模式进行了尝试。
工学交替,就是把学校学习和生产岗位做工交替进行的培养模式,即把整个学习过程分解为学校学习和企业工作两个过程并交替进行。工学交替是在校企双方联合办学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其实质是产学合作、联合育人,利用学校与社会两种教育资源和教育环境,使学生的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有机结合起来。工学交替,能够使学生尽快将所学专业知识和能力与生产实际相结合,实现在学习期间与企业、与岗位的零距离接触,使学生快速树立起职业理想,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练就过硬的职业技能,使得毕业生的综合素质高,深受用人单位的欢迎。
一、“工学交替”教学模式所取得的成果
我对无锡机电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常州刘国钧高等职业技术学校、秦川机床工具集团江苏风电分公司、上海川邻精密配件有限公司、盐城东风悦达起亚汽车公司、苏州强胜精密机械公司等具有代表性的职业院校及企业进行了调研。在“工学交替”的教学模式下,学校既是教学实体,又是生产实体。校企共同培养,义务共同分担,利益共同分享。它有利于学校教学计划与企业生产需要的有机协调,有利于实现教学内容与岗位技能的融合,有利于按照“应知、应会、应用”的原则进行考核,实现作品和产品的结合;有利于生成诚信敬业等职业道德,实现企业文化与学校文化的融合,有利于解决企业人才储备问题,实现招生与招工同步。使得学校、企业、学生、社会达到“互利多赢”。
1.对学校而言,促进了教学改革,提高了教学质量。
进行工学交替是让学校了解企业、认识企业最有效的方法之一。例如在工学交替的过程中,学生就会知道古文学得再好也不能在企业里拿到高工资。教师就会明白语文教学就应该让学生能够写调研文章,能够把企业的情况记录下来,还有就是表达能力,能够找到企业老总,告诉他这个车间还存在哪些问题,有哪些办法可以减少浪费。学生有了这种语文的能力,就能够得到提拔与重用,就会得到高工资。
工学交替促进了师资队伍建设。许多教师从师范院校一毕业就来到职业学校,他们不了解企业的实际情况,普教观念甚浓,动手能力不强,致使职业学校的师资队伍出现了严重的问题。如何培养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的教师?最有效的办法就是让教师在企业的实际岗位上锻炼一段时间,让他们了解企业、懂得企业。教师在带领学生进行工学交替时,自己也在实行“工教交替”,更加了解企业、认识企业,同时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
工学交替促进了学校的教学改革。职业院校存在的最大问题是教学内容不符合当地企业的情况,教学方法不适合学生的特点,培养出来的学生动手能力不强。工学交替让教师了解企业,认识企业,找到教学改革的正确方向。把企业中的知识融入校本教材中去,并用于教学,学生能够很快掌握相关原理,提高动手能力,并能够很快到企业顶岗生产。
工学交替也使学校可以“借鸡生蛋”,利用企业提供的实训设备、实习基地、专业师资等,能够最大限度地减轻学校在实习、实训设备上的投入和专业师资培训的压力。
总之,工学交替促进了学校的教学改革,促进了师资队伍的建设,提高了校本教材开发的质量,使得学校能够培育出高技能型人才,提高了学校的办学质量。
2.对企业而言,解决了用人的后顾之忧。
工学交替能够让企业了解职业院校、认识职业教育。当职业院校的教师解决了企业的技术革新问题,学生按高要求顺利地完成生产任务时,企业能够提前锁定人才,随时招募到可用的高技能型人才,提高现有人力资源的数量和质量,从而减少人力资源成本,解除用人的后顾之忧,增强市场竞争力,促使企业主动与学校合作。
3.对学生而言,实现学生角色向职业人角色的转变,并在职业训练中快速成长。
在工学交替模式下培养出来的毕业生,动手能力强,实践技能熟练,综合素质高,深受用人单位的欢迎,就业的渠道就更加畅通。同时,学生在企业中还可以得到一定的报酬,解决了贫穷学生的经济负担。
4.对社会而言,提高了就业率。
这一教学模式改善了就业环境,提高了就业率,实现了人才供需的可持续发展。
二、在推进“工学交替”教学模式中出现的一些问题
1.企业认识不够,积极性不高。
目前,由于对积极参与顶岗实习的企业税收等优惠政策跟进不及时,校企合作关系仅仅停留在以人情关系为纽带的基础上,一些企业认为双方的合作是在为学校提供帮忙,解决学校在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而不是在为自己的企业培训职工,很少从培养学生成才的角度合理安排学生的岗位实践与分工,也不会因为他们是学生而给予特别的关照,往往以合格劳动力的标准来要求学生。
最常见的现象就是部分企业把学生当做廉价劳动力,让学生去从事一些没有任何技术含量的简单劳动,要求企业给予学生合理报酬更是难上加难。我通过调研了解到,这主要是因为多数学生不具备顶岗实习的能力,只能进行一些低层次的跟岗实习,学生的不规范操作还会影响正常的生产活动,增加企业的生产成本。此外,一些企业出于知识产权和自我保护的需要,不愿意让实习学生知道企业的核心技术和核心机密。
2.学校对“工学交替”教学理念认识不足。
实施真正意义上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必然会带来学校管理模式、教学体系的全面变革,对学校职能部门及专业教师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工作量更大,教学成本更高。管理部门和教师或多或少存在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理。调研发现有的教师由于习惯了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对下企业、进车间指导实训有抵触情绪,因此工学交替在具体落实时往往会遇到一些阻力,而且下企业指导老师的业绩考核、工作量难以计算等,这对教师业绩考核、津贴分配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是“工学交替”的直接参与者和执行者,由于每个人的认识不同,实践能力不同,对教学的理解把握也不同,推进有一定难度,往往就会简单地把学生推到社会上实习,让学生单纯地务工,却学不到真正的知识与技能,导致“以工代学”现象的出现。
3.课程设置、教学模式改革滞后,所学专业与实习企业对口率不高。
大多数职业院校专业课程标准和课程设置沿用过去的,没有体现经济发展的需求,也没有体现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的理念,更没有体现职业教育以发展技能为主的本质。有的陈旧落后,难以适应科技发展与职业提升的要求,有的太过高深,不适应学生的实际能力,而多数过于强调学科本位,重理论轻技能,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表现为学校专业设置不适应企业用工变化,学校招生规模不适应企业用工规模,热门专业需求与招生规模不能与市场有效对接,企业与毕业生在专业“对口”问题上认识错位。
4.教学组织形式与教学计划不适应工学交替教学模式。
(1)专业教学计划学科化与企业岗位需求灵活性存在矛盾。一些职业院校的教学计划不能做到以企业需求和岗位标准为指导,不断调整优化。现行的教学计划学科化色彩明显,致使学与用不能完全接轨。
(2)“工学交替”时间与企业用工需求时间不吻合。一些职业院校未能根据企业需求,随时调整教学计划。传统的教学计划往往灵活性较差,而工学交替活动是围绕企业需求和学生能力需求展开的,学生到企业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必须服从企业的生产或经营管理。企业用工存在着季节性和不稳定性,用工规模往往随生产订单的数量而变化,造成了实习安排的困难,出现“工”与“学”在时间上冲突的问题。
5.“工学交替”工作的全面管理制度和机构不完备,综合评价机制有待建立。
(1)学生的教育管理制度不健全。实行工学交替培养模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学籍管理、实习管理等问题将会增多,难度将会加大,如何适应新的形势要求,改革和创新学生管理办法,也是学校面临的新难题。
(2)学生的安全管理缺失。部分企业缺少岗前培训环节,学生对岗位安全知识不了解,安全问题时有发生。部分企业不按规定与学生签订顶岗实习协议,存在拖签和不签现象。部分企业不按规定为学生办理保险,增加了突发事件的处理难度。工学交替期间学生的工作和业余时间(尤其是晚上)如何管理?出现安全问题谁来负责?现状是不分责任一味让学校负责,导致不少学校畏首畏尾,止步不前。
(3)学生的合法权益得不到充分保障。一些企业存在重用工、轻培养的现象,不遵守8小时工作制,加班加点,工作强度大,待遇不高;缺乏人性化管理,认为管理学生是学校的责任,与企业无关,学生只要一犯错,就退回学校。此外,不少企业实习岗位简单化,只安排学生从事简单工序的劳动,很少安排轮岗,只有很少的企业会安排有经验的技术工人担任指导师傅。
6.综合评价机制缺乏科学性。
多数学校的工学交替还处于粗放型管理状态,评价什么、怎么评价、谁来评价都尚未形成科学的办法。
三、推进“工学交替”的对策及建议
1.让企业从“工学交替”中得到实惠。
使企业热心建立工学交替的职业教学模式,在很大程度上要依赖完善的法律保障体系。目前我国还缺乏相关的具体法律法规约束企业,企业对工学交替普遍不热心,这也很容易理解,因为从短期来看,企业承担人员培训的任务势必影响其效益。所以,在没有相关国家政策和法律要求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情况下,学校必须强化服务意识,有计划地选派教师到企业实践,鼓励教师通过与企业合作,积极参与企业的技改项目,在替企业解决实际问题的同时,提高教师动手能力,培养出真正意义上的“双师型”教师。学校可以直接从企业中选聘工程师、技师、管理人员,经过教学业务培训后讲授相关课程,提高学生的基本技能水平,培养职业道德,降低企业的管理成本,从而使企业从工学交替活动中得到益处,扩大校企互利互惠的接合点。
2.加强学习,牢固树立“工学交替”的教学理念。
(1)加强学习,突破原有的思想禁锢和思维定势,将“工学交替”放到一个新的高度去加以认识和理解。学校要组织教师学习,深刻认识“工学交替”的意义,从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及自身生存发展的高度出发,深刻认识“工学交替”在培养高技能人才中的重要作用,认识到“工学交替”是经济发展对职业教育提出的客观要求,也是职业院校自身生存发展的内在需求。企业深层次参与教学过程是保证职业教育特色和质量的不可缺少的要素之一,要善于找准校企双方的利益共同点,大力拓展“工学交替”的工作思路。“工学交替”的内容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不断拓展的,要在明确自身办学定位的基础上拓展思路,以就业为导向,以生产、教学、研发为依托,强化服务意识,扩大校企互利互惠的接合点。学校可建立以“工学交替”为主,辅以“订单”培养等多种模式的办学体制。
(2)与时俱进、解放思想,科学处理好“工”与“学”的关系。学校要适应市场,适应企业,不断解放思想,转变办学理念,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要根据企业的要求不断调整学校的专业设置和教学计划,把理论课安排在企业生产淡季,把实践课安排在企业的生产旺季,学校要最大限度地满足企业需要和“工学交替”教学模式的需要,这样才能保证工学交替教学模式更好地开展。
(3)加强对学生劳动态度的教育,让学生树立良好的职业劳动观念。要让学生明白,技能再熟练,但缺乏务实的劳动就业态度,一定不能适应工作,适应不了社会,不仅如此,教师还要深入细致地做学生的思想工作,在工学交替的时候,教育学生要克服专业与工作内容不对口的问题,教育学生适应企业,适应工学交替的学徒式生活,避免学生半路转学的问题。
3.进一步更新教学理念,调整课程设置和改变教学方法,以适应工学交替。
(1)进一步加大教学模式改革的力度,以更好地适应工学结合的需要。从一定意义上来说,职业教育即就业教育,职业教育必须以就业为导向。为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在专业技能、务实精神和就业能力等方面都有所提高,学校必须对教学的各个环节进行调整,让学生学得进,用得上。
(2)根据企业需求,改变原来固有的课程设置模式。在课程设置上,学校要合理安排工学比例,使理论课与实践课的比例适中,杜绝重工轻学或重学轻工的错误倾向。要根据企业要求,做到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和职业技能。在课程开设和教材编排上要从认真分析专业岗位技能入手,以“一技之长”为本,以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为主线。
在实施工学交替过程中,可把原本在校内实施的实践性强的专业课程,放在工厂的真实环境中进行,由企业技术人员和学校教师结合生产实际,由学生根据自身的工作安排选择白天或晚上参加集中授课,解决学生“工有余”而“学不足”的问题。同时,学校可通过工学交替,营造真实的工作环境,校企联合培养学生,既缩短学校与企业的距离,又实现学生理论联系实际、逐步成长为适应企业需要的人才的目标。
(3)根据企业的需要,改革教学方法。新时期的教师要与时俱进,加强课堂教学的改革,不断探求新的教学方法,适应工学交替的教学模式。改变“填鸭式”、“满堂灌”等传统的教学方式,广泛运用实例(情境、模拟)教学法、多向互动教学法、研究性学习等先进的教学方法,优化课堂教学,使学生的学习方式由被动接受学习向发现学习转变。
对于文化课,要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组织教学,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语文老师要注重学生说话、写作等应职能力的训练,不断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写作能力和自信心,还要教会学生写作求职信、通知、合同书等应用文,增强学生的语文实际运用能力。
4.改革教学内容,开发校本教材。
教学内容必须符合相关企业的需要,教材改革是实施工学交替的一个重要条件。实践课程的内容要与企业的生产作业接轨。教师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把专业课程细化,按照分类,实行单一模块强化学习。在每个模块学习结束后,学校与劳动技能鉴定部门共同对学生进行考核,考核合格的学生取得该模块相应等级的岗位资格证书,为学生工学交替做好上岗资格上的准备。
学校要在保证专业需要的基础上,以实践教学为中心,改革课程结构和教学内容,加强校本教材的开发,根据当地先进企业的情况,对原有的教材或其他学校已编写的教材进行改编。在保留课程门类的前提下,对教材进行删改,删除原有教材中过深、过难、过繁或不适用的内容,删难就易,删繁就简,面对实际,讲求实效。不拘泥于现行的规定教材,可确定以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制定的中级工应知应会为专业课的基本教学内容,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转变成为职业能力。学校应针对专业课程内容重复的弊端,对教材进行整合,减少课程门类,形成综合化的教材;对教材进行拓展补充,补充反映当地实际的具体案例,进一步增强教材的地方性和教育性。
同时,根据需要可重新编写校本教材,教师要结合工学交替时期学生的实践知识大胆处理教材,要时刻关注学生的感受和时代知识的更替,有条件的可以让企业专家直接参与,对该专业的就业岗位的工作任务进行分析归类,找出典型的工作任务,分析提炼出完成典型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知识。在课程内容的设计上要与实际工作情境相结合,通过工作训练,使课程体系中知识和技能的学习融为一体。把企业中的知识、产品、文化等引进课堂,使学生学习后就能顶岗生产。
5.建立基于工学交替的教学管理体系,提高技能教学水平。
(1)系部成立校企合作办公室,全面协调和指导各专业开展工学交替的实施工作。对工学交替的教学质量进行监控,建立适合工学交替需要的教学管理运行体系、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同时,通过与企业深度合作,共同监控学生校外顶岗实习的教学质量,及时吸纳学生及家长、用人单位、企业专家、指导教师等的反馈信息,不断改进教学与管理。对工学交替期间学生的管理应以企业为主,学生的日常管理由校企共同负责,学校派教师进驻企业,与企业管理人员一起解决学生在实习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2)充分进行调研,慎重选择合作企业,保障学生权益。选择的合作企业必须在“校企合作的结合点”上有高度的共识,必须与学校专业设置关联度高,必须生产技术含量高、安全度高、劳动强度适中。并且根据已有的法规、文件要求,签订由企业、学校、学生及家长四方确认的严格、详细、规范的联合培养协议,以合同的方式对各方的职责进行法律约定,充分保障学生的各项权益。
(3)严格管理,明确责任。学校和企业共同做好顶岗学生的跟踪管理,防止在工学交替中发生事故。学校要与学生、企业签订工学交替协议,规范和约束学校、企业、学生各方的权利和义务。这样责任明确了,学校和企业才能解放思想,轻装上阵,确保工学交替的进行。
(4)“工学交替”教学计划要合理。要坚持校企双方共同参与的原则,确定培养目标、教学要求、教学方法、教学进度、教学场所和仪器设备等。在实施教学计划的过程中,校企双方都要设专人负责,认真实施,及时反馈信息,解决出现的问题,完善教学计划。
(5)系部委派一至两个专职老师(最好是专业老师兼班主任)负责长驻企业,具体负责学生的日常管理工作,尤其是晚间的管理。因为是班主任,他对所有的学生品性有所了解,善于做学生思想工作;因为是专业老师,他对这一专业又有较深的认识,知道学生每个时段需要注意什么,需要学些什么。
6.改革评价机制,建立全新的评价体系。
在课程改革的同时评价机制也必须改革,贯彻职业学校的特征,张扬学生个性,以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建立双重的评价体系,与企业一起共同对学生实习情况进行考察,并给出阶段性考核意见。
为确保人才培养质量,学校还应加强校企深度融合,加大实践考核力度,制定科学的考核目标、考核标准、考核科目及考核方式,以激励学生参加工学交替的积极性。为每个实习生建立实习档案,档案内收录学生的实习表现、单位鉴定、实习学分成绩、德育学分成绩。学生实习结束前,写好实结,并由学校和企业共同对学生实习成绩进行综合评定。
通过此次调研,我深深感受到“工学交替”教学模式给职业教育带来的生机和活力,虽然在推进“工学交替”教学模式的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但只要我们用科学发展的眼光来看待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顺应时展,不断改革,采取科学合理的方法,推进“工学交替”教学模式的开展,就一定会推动职业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苏联院.关于加强学生顶岗实习管理工作的意见.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2011〕6号.
篇8
一、能遵照“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模式开展教学活动
听课时发现,不论是教学经验丰富的年长者,还是从教不久的新教师,都能遵照“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模式开展教学活动。揭示课题、出示目标、出示自学指导、学生看书自学、后教、当堂训练环环相扣,课堂上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能积极参与学习,大胆尝试,发现和提出问题,并能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在这一模式下,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发挥,学习状态良好。
二、能恰当地运用多媒体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此次下乡听的都是推门课、常态课,但可看出教师都在努力改变传统教学方法。能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优势,通过多媒体的声、像画面,为学生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直观演示图形的转化过程,展现多样的课堂练习,有效扩大课堂容量,调动了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参与学习活动。
三、重视有效操作,激发学生潜在的创造力
新课标指出实践操作能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能力,通过观察、实验、操作、想象、模拟、设计、思考等实践活动能激发学生潜在的创造力,因此教师要十分重视学生的操作实践活动,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脑把抽象知识转化为可感知内容。
尽管教师都在努力转变思想,使小学数学课堂发生了诸多改变,但由于多数教师对新课标精神、新理念把握不到位,自身学习不够深入等,出现了不少制约课堂实效性和影响教学质量的问题,具体表现如下:
(一)“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有形无神,课堂教学不够高效
1.教学目标确立不准确
如黄河学校李侠老师所上五年级“轴对称再认识”时,出示的目标为:(1)再认识轴对称图形。(2)会判断一个图形是否是轴对称图形。其中第一个目标空泛,不具体,学生不知道要达到什么学习程度。第二个目标则降低了教材对这一内容的要求。
2.自学指导不明确
如夫水台头小学冯红利老师上“混合运算的应用”时,让学生看书自学,却没能给学生明确指出学习内容、方法、时间、要求,学生看书自学纯属浪费时间;又如华西支教教师孟伟旭在上“分数混合运算”时,也没给明确要求就让学生看书自学,自学流于形式,学习实效性差。
3.“后教”环节完全变成了老师讲、学生听,穿新鞋走老路
如刘鑫老师执教“精打细算”时,当学生做完检测后没有先让学生对照检查,发现问题“兵教兵”,而是自己一步一步引着学生对照评讲,教师滔滔不绝,学生却几乎成了哑巴,学习无精打采。
(二)教师对教材的研读不深入,缺乏对教材的整体把握,弄不清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就教材教教材
调研时发现,绝大多数教师课前没有认真阅读《教师教学用书》的习惯,对教材挖掘不够,弄不清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对同一板块教学要求把握不准;不能准确把握编写意图,对北师大数学教材“情境+问题串”的呈现方式意图不明,不能有效发挥教材从一个情境引出一个问题,围绕这个问题不断追问,引发学生思考、解决问题就是学数学、发展数学、实现课标目标的过程。
(三)备课时不了解学情,授课时不关注学生,学生学习兴趣低
小学数学教学重在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然而通过调研发现,老师在备课时只关注知识性目标,对于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不了解,备教材不备学生,导致授课时教师抓不住教学重点。
(四)教师课堂评价语言干瘪,缺乏人文关怀与激励性
准确的课堂评价,既能唤起学生学习的欲望,又能及时指出学生的不足,是高效课堂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听课时发现,数学老师的课堂评价语远不如语文老师丰富,一节课仅限于“你很棒”“回答正确”等单一式评价,更有甚者,整堂课听不到对学生的一句评价语,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学习热情不高。
(五)新课标精神领会不到位,教师个人研修热情不高,教师专业化成长缓慢
听评课互动时发现,部分教师对新课标精神领会还不到位。新课标的核心理念是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教学要求也从双基变四基,以前强调的“双基”是指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双基教学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传授,讲究精讲多练,主张‘练中学’,相信‘熟能生巧’,追求基础知识的记忆和掌握、基本技能的操演和熟练,以使学生获得扎实的基础知识、熟练的基本技能和较高的学科能力为其主要的教学目标。
总之,通过深入乡校的调研活动,我更加明确了自己肩头的责任,同时也坚定了做好教研员工作的决心。然而由于此次调研范围还不够广,听数学课节次也不够多,加之个人作为教研员的专业化素养还不够高,所反映的问题难免有失偏颇,因此文中所述观点仅供参考。
篇9
关键词: 中等职业学校 英语教学 研究报告
中等职业学校的英语教学起步于对普通中学英语教学的模仿与发挥。在最初的中等职业学校创建初期,这样的捷径和措施,使得中等职业学校的英语教学很快得以常态化,也促进中等职业学校正常教学秩序的存在和维持。那么,我们可以说,中等职业学校的英语教学就脱离了普通中学的英语教学模式与影响,走上了自主创新的道路吗?显然,这是否定的。一方面,随着各种英语教学理论与模式的提出,中等职业学校的英语教学似乎成了墙头的草,只要哪种理论与模式是强势的,就采用它们,也就难以针对中等职业学校英语教学的现状对症下药,自然也就难以取得不错的英语教学效果。另外,随着经济状况的好转,部分硬件设备较为先进的中等职业学校的英语教学过于依赖这些硬件设备,认为采用了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就是采用了先进的英语教学模式,就是拥有了较先进的教学理念。毫无疑问,这样的观点是片面的也是有害的,中等职业学校英语教学不容乐观的现状说明了问题的存在。我在几所江南学校听课学习的过程中得出:江南的中等职业学校的确硬件不错,但是英语教学的成效并不显著。那么,中等职业学校的英语教学现状为什么会是这样的呢?下面我就从几个方面对这个问题做出一定的透视和分析:
一、中等职业学校英语教学条件的不平衡性是导致中等职业学校英语教学现状不尽如人意的客观原因。
中等职业学校英语教学的现状是难以一一道尽的。2007年暑假在南京农业大学参加中等职业学校英语骨干教师培训会上了解的情况,让我们这些一线的英语教师有些震惊:省内部分中等职业学校竟然不开设英语课。2016年在这样的培训会上一再强调:英语在中等职业学校既作为公共课又作为必修课,且特意强调英语作为中等职业学校必修课的时代和社会意义。只有由上而下的重视,才可能使得中等职业学校的英语教学全面地呈现欣欣向荣之貌。
由于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英语素养普遍较为薄弱,因此在进行正常的英语教学过程中会遇到更多的麻烦与苦恼。这就要求老师们独辟蹊径,创造出喜闻乐见的方式来组织和实施自己的教学,并想方设法地确保教学效率和质量。然而,更多的情况是老师教得没劲,学生学得更累。部分老师想当然地以为无法更好地组织教学是由于学生的英语基础太薄弱;也有部分老师认为在当前的职教形势下,专业班英语学习要求相对不高,高考班英语分数只占总分一千分的十分之一,没有必要过多钻研教法。何况中等职业学校的英语教学再怎么钻研也不会有在普通中等学校的地位,花这样的时间是多余的更是不值的。这不仅是部分老师的认识和看法,连一些中等职业学校的领导也是这样认为的,因而出现了本就对于中等职业学校英语教学不够重视的情况。
教材的质量有待提高,教材的内容有待更新,教学的方法大多还停留在单调乏味的填鸭式层面,教学的成效难以实现,这些都是当前中等职业学校英语教学给人的最直观的印象。好在省教育厅职社处从2010年起就在为新教材的编写与审定做相应的许多准备与实施工作,2016年又根据计划进行了使用新英语教材的培训。我也参加了这样的培训,感觉最深的就是我们终于开始重视中等职业学校英语教学的改革与创新。我相信:在省里实现了中等职业学校英语教师的全员培训的目标后,中等职业学校英语教学会展现新的面貌、新的风采、新的水准。
我从事中等职业学校英语教学十多年来,感触最深的有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英语教学任务重,时间紧;二是班级英语教与学过程中教师更换过于频繁。由于在中等职业学校平常的课程中含有更多的专业课程,这必然使得留给英语的时间和余地是极为有限的。然而,英语作为一个完整的独立的课程体系没有必要的课时来支撑是难以立足的,再加上需要呈现与掌握一定量的与中等职业学校相称的英语内容和知识,并且,在高考班这样的教学内容和知识是难以打折扣的。因为需要确保对口高考要求的一定量的英语知识积累,所以在这样的情形下要及时有效地实施这样的英语教学几乎是难以实现的或者说是不可能的。虽然在专业班的英语教学要显得宽松,但是一样的教材,在高考班可以采用,在专业班就显得困难重重。先不谈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由于英语基础的薄弱对英语教学造成的困难,就只谈谈教材本身的容量,也是大部分学生难以适应与接收的。教材的要求与中职生英语水平的严重错位是我们不少一线教师最直接也最显著的看法与认识,那么,及时有效地组织实施英语教学,并确保教学的效率与质量就会成为难以实现的目标。
二、中等职业学校英语教学理论研究的不平衡性是中等职业学校英语教学现状不尽如人意的主观原因。
对比普通中等学校的英语教学理论研究,不难得出中等职业学校的英语教学的理论研究是多么的肤浅、多么的薄弱。因而,更多的时候,我们总是跟在普通中等学校的教学理论研究和教学改革后面,进行所谓的中等职业学校英语教改的尝试与实践。给我的感觉是普通中等学校的某场教改已经偃旗息鼓,并酝酿和开始新一轮的教改尝试与实践时,我们才开始进行自己的这一场教改活动。其实中等职业学校的教改和普通中等学校的教改是有很大不同的,应该说它们是两种不同的教育体系,应建立各自自成一体的教学理论研究与教学改革体系,可以借鉴对方适合我用的部分,但绝不是简单的生搬硬套,尤其是对中等职业学校的英语教学理论的研究与充实更是理应如此。
现在,前一阶段开始实行的任务单导学法在本地区的职教系统强势推行。但是,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的英语基础普遍比较薄弱,让他们进行自主的学习应该说是难以实现的,何况教材本身就是不少学生难以跟得上的,要求在这样的条件下进行自主学习会有比较好的成果吗?没有一定量的英语词汇的积累和知识点的储备,肯定难以在职业学校推行这样的教学模式,尤其在专业班是这样的,因为在这些班级的学生的英语水平普遍较低,难以有效推行这样的教学法。当然,在高考班还是可以推行的,但是所花的课前预习时间太多,也成了推行这种教学法的难点之一,因为要上好每一课必须有相应的知识储备。中职生的知识储备显然需要丰富,那么课前预习的时间就多了。我们经过试验发现,为了较好地在一个课时内实施这样的教学法,我们的学生有的时候需要用来预习的时间达到两个课时。这样下去,还怎么完成一学期的教学任务呢?所以,我的想法是另行建立属于中等职业学校自己的英语教学理论体系,根据中职生英语的实际水平,同时借鉴任务单教学法的可取之处,建立独立的有效的中等职业学校英语教学模式,这也是我在平时的工作过程中正在尝试的和总结的内容。
在省里的统一领导下,已经开始对中等职业学校新教材的编写与审定;已经开始中等职业学校英语教学的改革与创新的尝试;更可喜的是已经开始在全省内进行中等职业学校英语教学改革与创新的研讨与培训。这对于建立新的行之有效的中等职业学校英语教学模式一定会有帮助,也一定是一种促进和带动。
三、中等职业学校英语教学所处的社会环境也是导致中等职业学校英语教学不尽如人意的外在因素
专业班英语课程的弱化,使得英语成了专业班所有课程中的鸡肋,它的存在只是为了完成所有必修公共课程的任务与要求,只是为了顺利地拿到毕业证书,以便走上工作岗位;高考班英语课程的分数只占高考总分的十分之一,学习英语的目的:在我们看来就成了单纯的为取得高分,从而为顺利考上对口单招的高职院校创造条件。这是中等职业学校英语教学最直接的作用与结果,至于它的实用性没有多少人考虑,企业需要培养实用的人才,但是企业不会为被认为是不切实际的事情买单。因此,对于中等职业学校的英语教学的援助与合作是很少见的。一方面大喊中等职业学校的英语教学需要与社会的现实同步,需要注重英语的实用性,同时,为了实现这样的目标,创造性地提出英语课程的基础模块、职业模块、拓展模块的教学内容和要求,这是中等职业学校英语教学大纲要求的提法。另一方面中等职业学校的英语考核与评价体系依然滞后。例如对口高考的考核要求,更多地使英语教学指向对知识点单纯的掌握,而这一点早已经在普通中学广受诟病,再有对专业班英语教学结果的考核滞后与混乱,加重中职生的厌学情绪,使得部分老师的课堂难以为继,这同样严重打击老师们的教学积极性。所以,我认为:考核方法与评价体系的不改革,对于中等职业学校英语教学的改革来说就是不可能的,也是不现实的。
中等职业学校英语教学现状的分析来自于我平时对自己教学过程和结果的思考与总结,肯定有它的局限性。但是,对于自己本职工作的总结与提高是我个人的工作目标,它必将有一个不断充实和完善的过程。随着全社会对职教事业的重视,中等职业学校英语教学的研究与改革必将迎来一个美好的明天,这一点我深信不疑。
参考文献:
[1]曹力城.高效课堂:模式与案例(英语).南京大学出版社,2009.12.
[2]R.M.加涅,W.W.伟杰等.教学设计原理(第五版).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6.
[3]丁非.“活动单导学”模式下的课堂筹划与设计.新蕾出版社,2009.11.
篇10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问卷;教学研究方法
中图法分类号:TP3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1)24-5997-02
Occupation College Multimedia Teaching Application Present Situation Investigation Report
LIU Yan, ZHANG Jun-feng
(Water Conservancy Occupation Academy of North China University of Water Resources and Electric Power Department of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Zhengzhou 450008, China)
Abstract: With computer technology and modern educational technology in the field of education, multi-media teaching institutions to be more and more popular. 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status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multimedia problems, we focused on vocational education in all aspects of multimedia design of the questionnaire for college students conducted a survey and found that my school there are some problems in multimedia, multi-media teaching in the theory and analysis of the status of proposed based on the idea of improving the multimedia teaching.
Key words: multimedia teaching; questionnaire; teaching methods
1 研究背景
目前,我国各类职业院校的教学硬件设施均有了很大的改进和提高,大部分院校的普通教室都配备了计算机、投影仪以及声控设备等,为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提供了必要的硬件设施。多媒体集计算机技术、声音、图像于一体,课堂教学生动形象。以往用传统教学工具难以表达的图形图像、动态视觉效果等,运用多媒体技术就可使之变得轻而易举。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和教师信息素养的提高,教师在上课的过程中越来越多地采用多媒体进行教学。
为了了解目前我国职业院校多媒体教学应用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我们针对职业院校多媒体教学的各个环节设计问卷,对在校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并针对学生和教师对多媒体教学的期望和建议以及多媒体教学的效果等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多媒体教学的改进建议。
2 研究计划
采用发放调查问卷的形式,随机选取选在校大学生,通过我们现场听课观察和让学生回答问卷,收集并分析数据。调查问卷从教学过程、课件制作质量、教师信息素养、多媒体硬件配置、学生评价等维度对多媒体教学的情况进行设计。
3 研究方法
利用问卷调查法、现场观察法和访谈法了解多媒体教学情况,了解我院多媒体教学的效果以及学生对多媒体教学的感受。
4 计划实施
在事先征得同意后,我们抽取了60名我院高职在校学生作为我们本次调查的对象。调查对象来自学院08-10级不同专业的学生,以使调查结果更具有一般性意义。共向调查对象发放问卷60份,收回有效问卷60份,回收率100%。具体实施流程见图1。
5 资料整理与结果分析
5.1 课堂观察记录
可能是因为我们做调查的缘故,个别教师在正式讲课之前谈了一下他对多媒体的看法,因为之前曾经旁听过一节关于制作课件的课,改变了他以前对课件的看法:他自认对多媒体的认识很浅薄,使用多媒体并非只是简单地播放一下PPT。同时认为做课件需要多方面的综合知识,只有专业知识是不能做出高水平的课件。也坦诚自己的课件只有文本和图像,没有声音和动画等。
教师使用的课件电子版均是通过自带的优盘或者移动硬盘复制过来。上课过程中借助计算机和投影仪呈现教学内容,偶尔也使用黑板板书。课件本身只有知识重点,用文本和图片呈现。无声音、动画、视频和交互。课件的字体、颜色、背景搭配合理,排列布局恰当,版面结构合理,视觉呈现效果较好。播放过程也比较注意学生记忆和认知原理,幻灯片在屏幕上呈现时间合理。
整个课堂中教师采用启发引导、讨论、回答问题和角色扮演让学生参与。学生学习积极性较高,对学习内容表现出了很大的兴趣。
5.2 调查结果分析
5.2.1 多媒体使用整体效果分析
在回答“你对教师进行多媒体教学是否满意?”这个问题时,71%(44/60)的被调查者认为目前使用多媒体教学的整体效果一般,仅有20%(12/60)的被调查者对目前教师使用多媒体教学的效果满意。而在回答“教师在上课使用多媒体是否增强您对学习的兴趣?”这个问题,70%的学生认为使用计算机还是能够增加对的学习兴趣,但同时也有30%的被调查者认为也不要过分依赖多媒体,教师的教学方法和课程特点也是很重要的因素。
5.2.2 多媒体教学过程中的主要问题
5.2.2.1 多媒体课件内容方面的问题
在回答“你认为多媒体教学存在哪些弊端?”时,53%(32/60)的被调查者认为多媒体课件沉闷,不起作用;33%(20/60)的被调查者认为应用多媒体教学后,注意力全部转移到课件上,无暇听其他的课堂内容。对于多媒体课件的内容,被调查者认为课件制作缺少趣味性,学生普遍反映教师课件内容知识不丰富,大多只是单纯的课本文字内容的呈现,很少有课本以外的内容。课件本身与课本内容无多大差别,从内容上来说质量不高。
5.2.2.2 多媒体课件形式或类型方面的问题
在回答“希望教师上课使用多媒体有哪些?”时,77%(46/60)的被调查者希望教师在上课时使用幻灯和计算机,53%被调查者希望教师使用DVD,47%的被调查者希望教师使用实物投影仪,然后是模型37%、录像带33%、挂图27%、其他占10%。值得注意的是,选择幻灯的学生比我们预计的要多,分析其原因,有可能是学生把我们题目中的幻灯机(硬件设备)理解成我们教师上课时播放的幻灯片(PPT)。
同样,在回答“你习惯于教师使用哪种类型的媒体来教学?”时,学生喜欢交互性不好但是内容清晰度呈现较好的C项视听型媒体,电影、电视、DVD,而没有选择我们所期望的D项即交互型/综合型媒体:如:计算机、计算机网络,多功能教室,原因也许有目前计算机在综合优势上还达不到提供给学生交互性的同时,又能像电视、电影那样流畅和清晰度高的高保真画面。虽然计算机有交互,但是学生并不青睐!
此外,被调查者认为,多媒体课件本身制作粗糙,不考虑其视、听觉效果,无艺术性、不考虑学生的认知心理。多媒体课件窗口单调,增加视觉效果好的图片、动画、视频等内容成为大多数被调查者的共同要求。
5.2.2.3 教师方面的问题
在回答“你认为教师在进行多媒体教学时以那种方式容易产生互动性?”时,50%(15/30)的被调查者认为教师走到学生中间去最容易产生互动性,其次是站着讲,尤其不能坐着讲。此外,在回答“你认为多媒体教学存在哪些弊端?”时有23%的被调查者认为教师对多媒体设备操作不熟练。许多被调查者认为部分教师计算机操作能力有待很高,多媒体应用过程中经常出现差错,既耽误课堂时间,又分散了学生的课堂注意力。还有被调查者提出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能力不高。此外,也有被调查者对多媒体课件的使用提出质疑,认为教师不能过分依赖多媒体课件,应该多种教学手段并用,根据课程特点和学生特点合理应用多媒体。
6 结论与建议
通过本次调查,发现在多媒体教学整体效果不是很好,同时教学课件内容、形式和类型均存在一定问题。我们要提高多媒体教学的效果,必须对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分析,找出解决的方法。我们认为,可通过以下方法进行改进:
首先,更新观念,学习先进教学理论和改进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中先进的教学理念都是教育学和心理学等专业理论的专家在长期的实践和实验的基础上总结出来的应用到教学中的理论,他们根据学生认知过程的特点指导教师在教学中使用的最大限度的提高教学效果。在调查中,大多受访教师不知道一些经典的教学理论,因此也就不能很好的将这些理论应用到课堂教学和课件设计中。教师应该加强教学理论的学习,并将这些理论应用在教学实践中,以便实施有效的教学。同时,教师应改进教学方法,好的教学方法可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在调查过程中,被调查者更喜欢教师采用讨论(53%)和提问(17%)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参与性。
其次,正确对待课件本身。教学中技术的使用只是为了促进学习,教师不能以为技术本身就可以使学生更好的掌握知识。教师应该正确对待课件,课件是只课堂教学的有趣益补充,是辅助教学的一种手段,不是为了应用课件而制作课件。课件的使用是为了更好的呈现知识,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增加知识容量,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还应该提高自己的上课艺术、学习先进的教学理论,掌握一定的教学策略和方法,根据课程本身的性质和要求,合理选择和制作课件,最终使课件为课堂教学效果锦上添花,而不是让其成为学生的鸡肋。
再次,建立统一的多媒体教学支持平台。1)针对目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学校应该加强教师计算机应用能力知识培训。提高教师驾驭计算机的能力,使计算机真正成为教师教学的得力助手,去除某些教师因对计算机操作能力不高而在面对计算机的一些恐慌心理。另外,针对目前大部分教师课件制作能力不高的情况,加强优秀的课件制作理念和制作软件知识的培训,提高教师自制课件的能力,从而优化课件,全面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2)加强管理。基于优先保障教学顺利进行这一原则,教学管理人员应该就多媒体教室使用中出现的问题做出及时响应。如硬件设备经常故障频发,教室门不能及时打开等,不能因此耽误教学。3)硬件配备。学校应在资金充许的情况下尽量为多媒体教室配备必要的硬件设备。4)成立课件制作中心。目前,存在着大量的水平不高、即耗费时间又浪费金钱的低水平的重复建设的多媒体教学课件。而在以上调查数据中也表明,这也是让53%的学生觉得课件沉闷,不起作用的原因。针对以上情况,学校应该就为教师提高教学支持考虑,需要成立课件开发中心,集中教授相同科目的教师们一同商讨,在教学技术人员的帮助下,发挥群体人员的智力和能力,共同制作出质量较高的精品课件。将广大教师从课件的低水平开发中解脱出来,用更多时间研究专业知识和教学技巧,多种手段并用来实施教学,充分体现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作用,而不再过分依赖于课件来授课。另一方面,学生也可以享受到高水平的精品课件,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总之,对于多媒体教学这种新的教学方式,我们应该改进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最大程度的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尽管我们的研究中参与调查的学生数目较少,但从中发现的问题和提出的改进建议对其他学校也具有一定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美]巴巴拉・西尔斯,丽塔・里齐.教学技术:领域的定义与范畴[M].乌美娜,刘雍潜,等,译.北京: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1999.
[2] 李克东.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3] 祝智庭,钟志贤.现代教育技术――促进多元智能发展[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