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胎政策的原因范文

时间:2023-12-15 17:53:1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二胎政策的原因,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二胎政策的原因

篇1

全面二胎政策是中国实行的一种和计划生育政策相对应的生育政策,指符合指定条件的夫妇可以生育“二胎”。

二、全面放开二胎政策的原因

(一)人口形势十分严峻。我国人口形势十分严峻。虽然这些年对两孩政策进行各种样式的开放,但是都没有办法改变生育政策需要改变的实情。

(二)劳动力短缺现象。在社会化的发展中,农村的年轻劳动力都在向城市转移,农村剩下老人和小孩儿,没有足够的劳动力,人口红利慢慢消失。出生率减少,适龄劳动力减少,导致人均GDP下降,严重阻碍经济发展。

(三)单独二孩实战遇冷。政府实施里单独二胎的政策,但是并没达到想要的效果,到2014年底为止,只有不到100万的夫妻申请生育二胎,和政府一年增加200万新生儿的预计相差很多。进展不明显,原因如下:

1.没有明确的法案。单独二孩政策并没有对一些法案进行改动,仅仅是对各地一些生育方面的条款作了修改。从而使每个地方和每个地方的情况不同。2.并不很想生育。生育二胎需要考虑自身的经济情况,也要从事业方面考虑,随着社会的发展,现在夫妻对生育的观念也在转变,越来越多的夫妻并不是很想生育二胎。

(四)独生家庭问题。1.越来越多的独生子女需要赡养4个或者更多的老人,同时需要照顾自己的孩子,沉重的压力让人感到无力。近几年,我们国家的家庭规模越来越小,从20世纪80年代的4-5人减少到现在的3人左右,家里选择只生一个孩子的家庭越来越多,同时,家庭的养老和生育功能不断减弱。2.老人失去独生子女成为家里不能承受的伤痛,也是社会的一大问题。失去独生子女的夫妇所承担的内心痛苦,未来的经济压力,再生育能力,以后的养老问题也不是一般的家庭承受的痛苦所能相比的。

(五)男女比例失调。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越来越多的家庭只能生育一个孩子,而重男轻女的思想自古以来就在人们的心里根深蒂固,很多家庭希望生育男孩儿,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B超对所生幼儿的性别起到很大作用,人们都会在孕间去做B超检查,增加了生男孩的比例,使男女的比例失调严重。这也代表着也来越多的男孩在适龄期间无法找到结婚对象,同时带来更多的社会问题。如果要使男女比例恢复正常,对生育政策的各种限制就要放宽或者全部取消才行。

三、全面二胎政策难以实施的原因

(一)家庭层面。1. 生育成本高,面对压力大。现在从怀孕到生产,从生产到培养,再到儿女的成家,各种成本相当高昂,已经不是一个家庭轻易能承担的,况且就业压力大,再生一个孩子可能使夫妻的人生规划都改变,很多家庭很难做决定再生二胎。2.花费时间、精力多。随着女性在社会上的地位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女性在工作和社会上的地位不低于男性,越来越能在各个舞台展现自身风采。如果生育二胎,很可能使很多女性失去竞争的机会,花费更多的时间去抚养孩子,失去自己的事业。3.家里孩子阻力大。生二胎的另外一个阻力就是家里孩子不愿意父母再生二胎,认为生二胎父母对自己的爱就会转移,所以由于家里孩子阻挠的原因很多家庭放弃了生育二胎的念头。

(二)社会层面。虽然国家允许适龄的夫妇生育二胎,但是并没有根据生育政策针对一系列相关问题作相应更改。像女性的生育福利,产假福利,生育二胎妇女的就业政策,国家医疗卫生设施的优化,二胎子女教育成本的减免,完善的养老政策等等。1.医疗准备。全面二胎放开后,医疗资源需求是最为迫切的。同时,由于生二胎对家庭的经济负担压力大,政府需要增加优质妇产资源。2.女养育育成本。孩子的生养成本主要由分娩、养育、教育三大块组成。对于生养二孩家庭来说,家庭支出无疑是要增加,尤其对于城市家庭来说孩子的保姆费、教育费、换房费等增量将比较大。

四、全面二胎的好处

1.二胎政策可以增加劳动力。根据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如今我国60岁以上人口已经占全国总人口的13.26%,且出生率不到国际标准的二分之一,如果这种情况继续下去,将会带来一系列严重的社会问题。所以二胎政策,为未来储备足够的人力资源,缓解老龄化社会所带来的压力。2.二胎政策可以调整男女比例。严重失调的男女比例影响了年轻一代人的正常婚姻和组建家庭,而二胎政策恰恰可以解决这个问题。3.二胎政策也有利于个体的发展。(1)二胎政策可以为孩子创造更健康的成长环境。在当今时代,我们不难看到计划生育政策的弊端。一般独生子女都有内向和性格孤僻的情况。生育二胎可以让两个孩子在一个家庭成长,有利于塑造健康的性格和能力。(2)生育二胎还可以避免家庭失去独生子女的问题,从另一方面讲也减轻了一个子女抚养老人的压力。

篇2

杨成钢(西南财经大学人口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我国经济增长能够“消化”新增人口,应该全面放开“二胎”政策

为什么要调整?用人口指标说话

一是四川人口出现负增长。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以下简称“六普”),相比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以下简称“五普”),全国常住人口增长速度下降,但四川人口出现负增长,2010年人口总量较2000年减少193.08万人。

二是四川妇女生育率低于生育更替水平。“六普”数据显示,四川妇女总和生育率远远低于生育更替水平2.1。今年四川省人口抽样调查显示,除甘孜、阿坝、凉山“三州”地区之外,四川省妇女总和生育率1.67,即使加上“三州”地区,其也只有1.72,远远低于生育更替水平。

三是四川娃娃越来越少。“六普”数据显示,四川省0~14岁儿童人口比重为16.97%,比“五普”下降5.68个百分点。这意味着未来四川劳动力人口会减少。

四是四川老人越来越多。“六普”数据显示,四川省65岁以上老年人口比重为10.95%,比“五普”上升3.2个百分点。国际上,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7%就是老龄社会,全省老龄化已经来临,独生子女负担加重。

五是城镇化加快发展改变居民的生育观点。“六普”数据显示,全国城镇化率为50%,四川38.7%,虽然四川城镇化水平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但是近几年四川城镇化的发展速度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发展趋势加快。城镇化水平的提高意味着城市人口比重越来越大,另一方面也意味着持有“晚婚、晚育、少生、优生”观念的人数增加,直接影响人口生育率水平,人口生育率会进一步下降。

此外,四川人口还有2个特别显著的特征,一是1100多万独生子女户,占全国1/3;二是“失独户”四川占全国比重最高。这些人口指标显示,四川省“二胎”政策调整很有必要,而且要加快调整。

为什么能调整?处于有利时机

全国人民的呼声很强烈。对于放开“二胎”,不管是城市居民,还是农村居民;不管是广大干部,还是一般群众,都有比较强烈的意愿,学术界也基本达成共识,生育调整已有舆论氛围。

我国经济增长还会持续,能够“消化”新增人口。从总体上说,现阶段我国经济状况良好,未来保持较快增长是有保证的。经济增长一方面有劳动力资源的需求,另一方面能够承受人口增加带来的负担。所以,完全有能力“消化”新增人口。

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的转型期。在经济社会的转型期,即使把“二胎”政策放开,也不是所有的家庭都愿意生2个,因为人口生育意愿不等于人口生育行为,居民的人口生育意愿转化为生育行为有一个滞后期。因此,很多人不会马上选择生第二胎,这种滞后对政策效应有一个缓冲期,新增人口在我们的承受期之内。

总体来看,现阶段生育政策调整处于有利时期。

两个误区需避免

第一个误区:生育意愿等于生育行为

大样本调查显示,87%的夫妇生育意愿是2个,而且最好儿女双全,一男一女。很多媒体据此得出放开二胎总人口就会翻番的结论,于是,他们反对放开二胎。放开二胎总人口就会翻番,这种观点是错误的,生育意愿不等于生育行为,更不等于立即生育行为。

第二个误区:人口增长降低了资源、环境的承载力

资源、环境的承载力需联系经济增长来思考。真正影响资源、环境承载力的是经济增长速度、规模、方式。过快的城市化规模,不适度的经济增长节奏和不恰当的发展方式才是造成资源、环境承载力下降的根本原因。我们既要找到资源、环境承载力下降的真正原因,也要看到劳动力、技术等要素在增强资源、环境承载力方面积极的一面。

何景熙(四川大学人口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四川放开二胎生育的时机早已成熟

自1970年代末国家实施严格的计划生育政策以来,四川作为一个人口大省是做得最好的省份之一。近30年来,四川的总和生育率从过去的4.0以上下降到现在(全省抽样调查的)1.6左右,实际情况可能比这个还要低。30多年来全省共计少生了4000多万人口,为全国计划生育工作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根据四川省当前的人口形势,应该及时放开二胎政策。

原因一:四川长期少子老龄化使目前人口结构性问题十分突出。一般来讲,一个国家如果总和生育率小于2.1,不能实现正常的人口代际更替。四川的生育率远远低于2.1。被抚养的少儿人口减少,老龄人口增加:目前60岁以上的老龄人口约占总人口的14%,65岁以上占10%以上;全省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社会负担日益加重。

原因二:由于人口红利不可能持续下去,未来会缺乏有活力的创新型人才。过去多年,四川大量劳动力到外地打工,为全国经济包括四川作了很大的贡献,但是人口红利不可能持续下去,因为少儿人口越来越少了。四川劳动力人口结构正在发生老化,15~30岁人口在下降,45~65岁人口比例在上升,这样的人口内部结构,其创新能力可想而知。到2030年,劳动力年龄结构中45~65岁人口的比例会高达48%,劳动力都是些中老年人,会缺乏大量有活力的劳动力,特别是高端的年轻创新型人才,这样更不利于四川经济发展。

原因三:缓解四川人口结构老化的问题至少需要10~15年。到2030年,四川整个人口结构会达到最老化。退一步讲,即使现在放开二胎政策,四川人口结构老化的问题也得10~15年才能逐步缓解,因此,现阶段必须及时调整二胎政策,时间不等人,在我看来,现在调整已经迟了一步,早在七八年前,我就呼吁调整生育政策,如果当时调整,四川也许会早一点缓解人口结构带来的各种问题。

原因四:不会出现社会不稳定。放开后,短期内生育率可能会出现一定程度的反弹;但是从长期看,人口数量不会有太大的波动,更不会出现社会不稳定。

原因五:独生子女问题多。独生子女责任重、压力大;独生子女的性格和身上的毛病对整个社会影响大;失独家庭不能再生育对社会造成的负面影响大;独生子女增多对征兵和国防建设也有一定影响。

原因六:生育政策城乡不平等,应逐步统一。当年城市实施计划生育政策非常严格,城镇企事业单位职工若生第二胎,会开除公职和党籍,谁也不敢越雷池一步。城市居民实际上为计划生育做出了很大的贡献,而农村生育政策条件相对宽松。城乡生育权利不平等,应该逐步统一。

原因七:有付出也该有回报。当年实施计划生育政策,四川人民积极响应,做出的成绩有目共睹,为全国控制人口做出了很大的贡献。2008年四川发生大地震,伤亡惨重,很多家庭失去了唯一的儿女。我觉得,以前四川人民付出那么多,现在是该回报他们的时候了。

如果放开二胎政策,建议分两步走:第一步:分步实施,平稳过渡。双独家庭早已放开,现在应该考虑放开单独家庭(有一方是独生子女)、有残疾儿童的家庭、再婚夫妇家庭。第二步:完全放开城乡育龄妇女的二胎生育。

借这个平台我再次呼吁:四川放开二胎生育的时机早已成熟,希望尽快调整相关政策。

郭正模(四川省社科院研究员、人口学硕士生导师):

放开“单独”二胎,协调人口数量控制和结构优化的矛盾

人口年龄结构出现严重失调抑制物质资料的再生产

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视角来看,实行人口计生政策的根本目的在于协调人口再生产与物质资料再生产的关系,通过人口的数量控制和结构优化有机结合的综合措施,使两个“再生产”的关系处于一个合理、科学的均衡区间。

上世纪50年代初以来,由于我国人口发展政策发生偏差,放任家庭人口无节制生育,使人口增长超过了物质资料再生产增长的能力,带来以高出生率为特征的“人口陷阱”等一系列问题。

上世纪70年代后,我国开始执行严格的以数量控制为主要特征的计划生育政策,使我国的高出生率大幅度下降,少出生3亿多人,使我国在上世纪90年代进入“人口红利”时期。

但是,当我国人口数量控制和出生率下降达到一定程度后,又产生了新的不协调问题,即人口年龄结构出现严重失调的发展态势,人口的深度老龄化反过来会降低积累率,抑制物质资料的再生产,使经济发展进入以老龄化为特征的“人口陷阱”状况。目前人们考虑采取适度提高出生率以优化人口年龄结构的政策措施,其根本目的也同样在于协调两个“再生产”。

科学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能够增加资源的人口承载力

人口数量控制的另一个目的在于协调人口与自然资源承载能力的关系。目前不少人担心人口数量控制放松,会导致土地等资源难以承载过多的人口。但是我们不难看出,我国过去在制定计划生育政策所依据的人口承载力的理论是设定在一个封闭的自给自足经济社会体系,尤其是基于我国耕地、粮食等资源的生产能力来确定的所谓“最佳人口规模”和“人口数量极限”。然而在现代市场经济体系建立和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粮食生产能力等资源约束不再是人口数量控制目标的基本判定标准。日本、韩国、新加坡的人均耕地都低于我国,却能够养活那么多人,并且顺利成为世界上的高收入国家。所以,现在再看我国实行的以数量控制为核心的计划生育政策,可能在当时的生产力水平和国际环境下是正确的,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反映人口承载能力的科学依据越来越显得不足。因为科学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都能够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从而增加资源的人口承载力。

人口再生产具有长周期的特征,调整生育政策才能够满足2030年后劳动力要素的需求

相对物质资料的再生产过程,人口再生产具有长周期的特征。一个国家只有通过“未雨绸缪”行动和高瞻远瞩的超前决策,才能够免除人口结构失调对未来经济社会发展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与挑战。目前,在实行独生子女政策已经长达30多年后,在人口结构已经进入全面转型阶段,在普遍实行“双独”二胎政策的基础上,进一步实行“单独”二胎的政策,明显的利大于弊:

一是由于我国在2020年前仍处于“人口红利”的收割期,所以人口的适度增长可扩大居民消费与就业的规模,从而拉动经济稳定增长。

篇3

【关键词】人口政策 全面放开二胎 系统思维

【中图分类号】C92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5)31-0020-03

一 线性思维下的生育政策严重影响社会发展

1.线性思维与系统思维之辨

线性思维,是指一种直线的、单向的、单维的、缺乏变化的思维方式。其特点是在纷繁复杂的大千世界中,置时间空间、环境条件的变化于不顾,只用一因一果式的思维去做决断①。与其相对应,系统思维强调相互联系、复杂因果、开放、动态变化和创新的思维方式。其特点是关注联系和变化着的因素,对时间、空间和环境的复杂性进行理性的判断,从而做出决策。而社会发展作为一个复杂的过程,本质上具有复杂系统的开放与动态发展特征②。同时,人口过程是持续动态发展的过程,以线性思维去制定人口政策,无论对个人还是社会发展都是不科学和危险的。

因此,在面对生育政策这样复杂却又关乎民生的现实问题上,有必要遵循科学的方法和准则,将系统思维纳入到放开二胎这一重要的现实问题中,以动态、多维和开放的视角去分析和解决当前面临的人口问题,具有独特的方法论和现实意义。

2.线性思维下的计划生育政策弊端颇多

第一,线性思维下的计划生育政策体现在“头痛医头”的思维定式上。这种政策受“马尔萨斯陷阱”的影响,认为人口增长会影响社会资源的供给、加大生存压力和就业压力等,而限制人口增长是政策之必需。这种简单的一因一果式的线性思维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一直指导着中国计划生育政策的制定和实施。而在计划生育政策上实行的“一票否决”制,变相地将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效果列为政府工作最重要的指标之一,这种强制性的“少生”政策由于一味追求出生率而显得用力过猛,由此给生育家庭带来的不幸不再赘述。

第二,又一种线性思维:认为只有计划生育能够降低生育率。这一种思维定式主要存在于计生界,这种思维定式忽略了社会经济和社会观念的变化对生育率的深层影响,而是简单认为只有计划生育才能导致生育率下降;计生管理工作力度的削弱会使社会生育率上升而不可能下降。正是由于上述误区,20多年来中国生育率的统计研究陷入了一个怪圈,即将低生育率的调查结果加以质疑和否定,而简单归因于出生漏报;然后大幅调高生育率估计并据此强调人口增长形势严峻,继续严格实

行生育控制,此后的调查便再现极低生育率,如此循环往复,延续多年③。

第三,线性思维下的计划生育政策后果严重。有学者认为,中国现在不是处在低生育的边缘,而是已经进入低生育漩涡的中心。未来劳动年龄人口减少已从2012 年拉开序幕,每年减少存量达200万~300万之多,成为经济持续增长的硬约束。出生人口性别比长期失调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改善,目前仍然高达 115,长此以往必然影响人口生态安全,威胁社会的稳定和谐。问题的严重性还在于中国已经形成了低生育文化,“生得起养不起”已经成为年轻家庭的共同难题。2000年以来,中国已经掉入了低生育政策和低生育文化双重约束下的“超低生育率陷阱”,总和生育率低于1.3,这是一个不妙讯号。长此以往,中国将面临劳动力短缺、人口失衡问题等诸多挑战④。

从养老的角度来讲,国际上的学者几乎普遍认为,日本经济的衰退、欧洲经济增长的低迷,是和其生育率过低、老龄化程度高密切相关的。欧洲、韩国和日本等国家在企图从“低生育陷阱”中解脱出来,目前中国要避免掉入“低生育率陷阱”,未来生育政策的选择将变得十分关键⑤。此外,从家庭幸福的角度看,累计已经有1.8亿政策性独生子女家庭面临的风险很大,抵御风险的能力很弱。我国失独、伤独的家庭越来越多,规模目前已经数以百万计,可预见的将来将超过千万,而独生子女家庭空巢老人将达到数以千万之众,他们将面临孤独终老、老无所依、老难所养、老难善终等诸多挑战⑥。

二 系统思维下二胎生育政策的走向

人口问题的动态性反映在,因为未来人口问题产生的根源在当下,人口是一个连续的过程,也是一个渐变的过程。当人口发生突变的时候,那就是“量变引发了质变”,这就是值得重视的“人口转折”。因此,制定人口政策,尤其是生育政策,必须要根据几十年后可能发生的变化进行科学的预估,从而结合当下制定最适合中国的生育政策。

1.学界对当下该采取怎样的二胎政策存在很大争议

第一种观点是不能全面放开二胎。其理由是,全面放开二胎将累计多出生9700万人,每年出生人口峰值将达到4995万,生育率将达到4.5⑦。2014年7月10日,国家卫计委计划生育指导司司长杨文庄在新闻会上也采纳翟振武的数据,认为如果全面放开二孩,多生9000万人对经济社会的发展会造成很大影响。

第二种观点提倡分阶段放开二胎。原因是自2014年单独放开二胎开始实施到现在才一年时间,不少家庭还在准备阶段,估计2015年申请二胎人数会比2014年的数额增加。此种观点主张按照年龄段逐步放开二胎生育,用五年左右的时间过渡到全面放开二胎生育⑧。

第三种观点呼吁应立即全面放开二胎。其理由是“单独二胎”实施后“遇冷”,“单独二胎”已无法缓解中国面临的人口危机,政府应加快全面开放二胎政策的推进。⑨

第四种观点主张取消生育限制,实行自由生育。持该意见的人士认为,不仅政策限制生育的理由不复存在,而且需要大力鼓励生育来应对新人口危机。有学者认为,中国人口的少子化趋势由来已久,从2003~2013年,中国的年出生人口徘徊在1500万到1700万之间,比1983~1993年的年平均水平萎缩了30%⑩。更令人担忧的是,未来十年,中国22岁~30岁的女性数量将萎缩至目前的60%以下。即使生育率显著提升,也难以避免出生人口的急剧萎缩?。

2.二胎政策是对线性思维下人口危机的补救,应认清形势,迅速放开二胎

以上几种观点皆有一定的合理性,但从系统思维的角度看,争论中第一种观点夸大了对放开二胎政策之后生育率回升的预期,并认为人口总和生育率1.7已达到预期,置人口世代更替率2.3于不顾;第二种观点没有意识到形势的严峻性,各省份二胎申请者大大低于相关部门预期申请数,我们所要做的是审时度势,及时放开二胎提高生育率,而不是在“遇冷”情况下原地踏步,因此当前低生育率的形势已无“分阶段、分年龄”的必要;而第四种观点所提倡的生育自由也是不负责任的,因为人们从长期以来的计划生育政策中突然“解放”出来,不仅对于单个家庭来说人口质量和整个社会的人口安全得不到保障,其引起的全民心理动荡将无法预测。

社会科学的研究,最基本原则的就是不能脱离社会事实。在二胎政策上,必须基于中国低生育率水平以及老龄化问题严峻的社会事实,主张立即全面放开二胎政策,这是系统地结合人口、养老、经济发展等问题下的必要措施。

第一,从人口发展的状况来看,放开二胎政策是政策调整之必需。有数据显示,如果2015年全面放开二胎,即全国城乡统一放开“单独二胎”,则每年多出生的人口将比现在增加100万人左右,超过200万人的可能性很小。中国总人口高峰将在2026~2029年出现,高峰总人口估计值的均值为14.01亿人。而如果维持现行生育政策不变且生育水平保持基本稳定,则中国总人口高峰将在2023~2025年出现,高峰时期总人口估计值的均值为13.92亿人。也就是说放开二胎政策可能不会显著提高生育率,而且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对中国计划生育政策、金融政策、公共政策的调整等带来巨大好处。

第二,从养老角度来看,全面放开二胎能够缓解当前和未来老龄化的压力。人口老龄化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项严峻挑战,而放开二胎政策有利于增加人口基数,改变现有人口格局,并且能够增加20年后劳动就业人口,从而缓解未来20年中国老龄化的局面。

第三,从经济发展角度看,经济的增长是和生育率过低、老龄化程度高密切相关的,目前中国要避免掉入“低生育率陷阱”,就需要通过及时有效的社会政策调整,使得社会生育率保持在一个稳定和适宜的水平。

三 系统思维下生育政策制定需要考虑多维因素

1.人口政策的转变需要更大的勇气

现在的问题是由于历史的惯性,相当一部分人的人口意识依然表现得过于陈旧和偏颇。目前的人口规划与其说缺乏的是智慧,不如说是勇气。如果规划者忽视国内学界已经比较成熟的建言,将会因人口规划的错误和滞后,给未来的社会发展带来隐患。

2.计划生育政策应与医疗、养老等社会保障制度相结合

社会政策不是孤立的,而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生育政策与养老政策、劳动就业政策紧密相关,如果只是一味追求人口在数量上的合理性,而不关注与之相配套的医疗服务、养老服务、就业服务的话,那现有低生育率的格局则很难得到改变。

有学者从家庭的角度出发,提出鼓励生育背后需要配套的保障服务做支撑。为降低家庭内部的生育成本,保护年轻家庭的生育积极性,国家和政府要在怀孕生育、带薪休假、优生指导、孩子入托、上学、医疗等诸多方面全面采取生育友好、孩子友好、家庭友好的社会公共政策,鼓励结婚和生育,优化生育关怀、福利等公共服务保障体系,给家庭生育减负,给生育第二个孩子的家庭政治上地位、经济上实惠,全面营造生育二孩的社会氛围和政策环境?。

3.改变生育理念,从“人”的角度做决策

第一,放开二胎政策并不代表取消计划生育。在中国,长期存在“计划生育”被等同于“少生少育”的理解误区。假如生育确实应该并且可以被“计划”,那么这样的“计划”也应该是双向的:当一个国家或社会的生育率过高时,这时的“计划”应该是“节制生育”;而当一个国家或社会的生育率过低时,那么这时的“计划”就应该是“鼓励生育”了?。

第二,在关注人口数量的同时,应当关注生育质量,即“优生”政策应到位。生育政策的内容不仅包括人口数量,还应当涵盖人口质量的内容。中国目前的“优生”政策主要有以下内容:有明显血缘关系禁止结婚,遗传咨询,提倡适龄生育和产前诊断。由于中国整体医学水平和民众的医疗常识与西方国家还有很大差距,各地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优生工作在宣传、普及和应用方面还将面临很多困难。

第三,人口政策是对人的政策,不能仅以经济理性去思考,而更应该将人文关怀更多考虑在内。针对线性思维下计划生育政策对无数个家庭造成的创伤、对不断增长的失独家庭和空巢家庭带来的困难,以及人口严重老龄化的难题,顶层设计者应该听一听民众的反响和意见,或做出应有的弥补,或提供相应的服务,或改变现有政策,未来的政策调整也应如此。统计与精算是政策决定之必需,而是否注重人文关怀却直接影响政策的实施效果。

注 释

①唐钧.从计生和延迟退休看社会政策切忌线性思维[N].中国经济时报,2014.02.27

②陈勇.从复杂系统思维透视科学发展观[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4):17~18

③陈剑.应迅速放开二胎[J].中国经济报告,2014(11):52~55

④⑥穆光宗.“经济新常态”下的中国人口政策选择[J].人口与社会,2015(2):3~9.

⑤乔晓春.从“单独二孩”政策执行效果看未来生育政策的选择[J].中国人口科学,2015(2):26~33

⑦翟振武、张现苓、靳永爱.立即全面放开二胎政策的人口学后果分析[J].人口研究,2014(2):3~17

⑧太平洋亲子网.2015全面放开二胎最新消息[EB/OL].http://.cn/qzbd/1282092. html

⑨东方早报.中国2年内全面放开二胎?[N].东方早报,2014.10.18

⑩梁建章、黄文政、李建新.人口危机挑战中国 放开生育刻不容缓[J].决策与信息,2015(2):10~61

篇4

独生子女逐渐步入“二胎时代”

午后的阳光暖暖地照进屋内,李薇一边将怀中熟睡的三个月大的小儿子放进摇篮,一边轻声告诫在一旁玩耍的六岁大女儿不要弄出声响。今年31岁的李薇已是两个孩子的母亲。

“结婚七年没干什么,光生孩子了。”2004年,李薇与丈夫结婚并生下一女,由于丈夫家境不错,李薇一直在家做“全职妈妈”,去年她又怀孕了。“我和丈夫都是‘80后’独生子女,深感一个孩子成长的孤独和寂寞,而且双方老人也非常憧憬儿孙满堂的情景。”她说。

在某市事业单位工作的李宽,四年前生了一个儿子,最近又计划再添一个孩子。李宽和妻子都是独生子女,家庭条件都很不错,而且双方老人又非常喜欢孩子,听说他们可以合法生“二胎”,四个老人都劝他们再生一个小孩。并表示,如果生女孩就是儿女双全,要是再生一个男孩也不嫌多,毕竟两个孩子一起成长是个伴儿,将来互相也能有个照应。

据了解,当前独生子女家庭选择生“二胎”的理由主要包括“让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有个伴儿”“兄弟姐妹长大后可以互相照顾”“减轻子女将来的养老负担”“防止独生子女发生意外,导致绝后”等,此外还有一些家庭是迫于老人的压力,有些老人甚至向儿女开出“你只管生,我负责养”的条件。

都市年轻人遭遇“二胎”生育困惑

事实上,我国双独生子女家庭可以生“二胎”的政策从上世纪90年代就已经陆续开始执行。例如江苏省早在1990年颁布《江苏省计划生育条例》时,就已把夫妻双方均为独生子女可生“二胎”的政策列入其中,只是当时多数独生子女尚未步入婚育年龄,此项规定并未发挥过多作用。如今独生子女们的“二胎时代”来临,他们却又困惑起来。

作为十个月大孩子的母亲,长沙市民陶涛虽然在决定生宝宝前已做好思想准备,但还是被抚养孩子的费用压得有些喘不过气:“奶粉、尿不湿、保姆这三大项支出每个月就将近3000元,再加上每月1000多元的房贷以及日常生活支出等,我和老公的工资收入几乎是‘月光’,有时只好向父母求援。”

对于是否生育“二胎”的问题,很多城市双独生子女家庭都给出了否定答案,他们认为城市生活和抚养孩子的成本太高,一个家庭很难承受抚养两个孩子的压力。

在国内某知名育儿论坛,记者看到很多年轻家长在这里“晒”出自己抚养孩子的成本,每月从几百元到几千元不等,除了奶粉、服装、尿布、玩具支出外,还有婴儿写真、保姆开支、幼儿园学杂费等,多数家长感觉抚养孩子的压力较大。

除了经济负担原因外,独生子女一代的价值观和生育观与祖辈们相比也悄然变化:随着我国养老制度的完善,“养儿防老”的传统思想不再根深蒂固;而比较关注个人发展的“丁客”思想的渗透,也使得这一代年轻人“传宗接代”“子孙满堂”的思想逐渐淡化。

此外,还有一些家长担心,两个孩子能否都享受最好的教育,是否有那么多精力来培育另一个孩子。一些家长则担心,一个孩子就业都难,再生一个还能找到工作吗?

人口学专家、国家人口计生委专家委员会委员宋杰表示,根据近十年的调查研究结果显示,我国很多城市独生子女主动生育“二胎”的意愿并不高,虽然有逐年升高趋势,但生育带来的困难又实实在在地摆在他们面前。

理性看待“二胎时代”

对于独生子女遭遇的困惑,社会科学研究员董鸿扬认为,“80后”一代成长在我国改革开放的年代,物质生活相对富足,精神世界喜欢以自我为中心,如今已到而立之年,却在离开父母走入社会后遭遇激烈的竞争和空前压力,在抚养子女时又感到力不从心,使其内心产生严重不适。此外,他们将自身追求高品质生活和高消费的理念,强加到了自己孩子身上,自然会感到身陷窘境。

心理咨询师专家李洪吉指出,年轻父母在抚养孩子时,应该根据自己的经济情况量力而行,不要好高骛远、盲目攀比,要理性看待孩子的成长与未来,进行合理规划,否则目标过高不仅“奴役”了家长,还“奴役”了孩子。

宋杰等专家表示,我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不是鼓励可以生两个孩子的家庭只生一个,更不是鼓励一个孩子都不生;生“二胎”无论对于整个国家还是家庭个体都是利弊共存的,这就需要人们树立正确的生育观,理性认识社会和个人的未来发展,有计划地生育。

篇5

答:从今年开始,二孩政策已全面放开。但备孕二胎,应先弄清这些问题。

1.第一胎后隔多久可以要二胎?

这个问题的答案取决于第一胎的分娩方式。对自然分娩者,一般一年后就可以怀二胎了;对于剖宫分娩者,最好能间隔两年。对有多次剖宫产手术史者,时间还需要更长,分娩风险也更高。因为剖宫产术后子宫完全恢复过来需要时间,若太早怀孕,容易出现子宫破裂的风险。

2.输卵管结扎了还能生二胎吗?

输卵管结扎后相当于两侧的输卵管均阻塞了,这样与卵子相会的“鹊桥”就断了。再生育的方法主要分为输卵管再通术及“试管婴儿”助孕。接受输卵管再通术前,建议先全面分析其利与弊,因女性“生理年龄”及“卵巢年龄”受限,若反复折腾可能最后耗时耗财耗精力却无果。

所以,应先评估女性的卵巢功能,其次,需要评估有无痛经、子宫肌瘤等可能影响怀孕的因素;再次,要结合男方质量,若质量很差,做手术也无意义。所以,不要轻易选择复通术。男方质量差,建议选择“试管”助孕。

备孕二胎,准妈妈必须做孕前检查

孕前检查非常必要,原因如下:

1.年龄普遍比第一胎妈妈年龄大,容易出现内分泌紊乱等问题,因此需要进行卵巢功能、血脂及胰岛素代谢等情况检测。

2.随着年龄增长,一些妇科疾病容易找上门,如子宫肌瘤、输卵管异常等,因为这些都可能影响怀孕,简单的妇科超声检查就可以初步得出判断,必要时可以进行输卵管造影等检查。

3. 若既往怀孕期间有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或糖尿病或其他异常孕产史者,最好进行相关咨询。

篇6

在二胎政策放开以来,很多女性开始像怀第一个宝宝那样,轻车熟路地做起了备孕准备。然而常常让她们不解的是,怀第一个孩子的时候很顺利,可是为什么二胎备孕却这么困难?在妇产科门诊,医生常常会问,你的年龄多大?初次月经是什么时候来的?现在月经情况如何?备孕多久没有怀孕了?这一些系列的问题,正是医生通过问诊去了解患者的卵巢功能。本期的“二胎服务简史”黑龙江玛丽亚妇产医院李伯如院长将谈一谈备孕二胎遇到排卵障碍怎么办?

二胎头胎区别大孕前一定要检查

李伯如院长首先强调,备孕二胎和头胎还是有很大差别的,随着女性年龄增大的同时,她们的卵巢、输卵管、子宫、宫颈,这些起到生殖功能的脏器会随着年龄而衰老,一刻也没有延缓。而一些不良的生活方式(抽烟、喝酒、熬夜、过度减肥等)、一些有害因素(药物、射线、有害气体、污染、手术损伤等)和一些有害行为(过多人流)还会加剧伤害它们的功能,加速它们的衰老,尤其是卵巢。所以对于很多备孕中的准妈妈来说,健康卵子是至关重要的一因素,能够顺利有规律的排卵更是备孕路上的一个绿灯。但是还是有很多女性就是因为排卵障碍而久备不孕。

正常生育女性每个月都会排一次卵,这是众所周知的,然而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女性排卵障碍或是不排卵,排卵障碍病因复杂,准确评估和定位病因是有效治疗的关键。目前导致排卵障碍的主要原因大概包括:卵巢早衰、多囊卵巢、垂体疾患、妇科疾病、内分泌失调、精神因素等。所以建议女性在备孕二胎前做个详细的孕前检查,特别是月经不规律的、身材偏胖的女性更要在医生的问诊评估下做好孕前检查。

预防排卵障碍关注月经周期变化

正常的排卵需要完整的下丘脑-垂体-卵巢性腺轴的正常功能,其中任何一个环节的功能失调,或器质性病变,都可能造成暂时或长期的卵巢功能障碍,导致排卵异常。如果预防排卵障碍?李伯如院长给出了几点建议。

1.关注月经周期的变化。

正常的周期大约21 至35天,如果经期总是推迟7天以上或者有经量过多或者经量过少,应及早就医。

2.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不管是二胎计划,还是头胎孕产,育龄女性要注意生活规律,不要经常熬夜;富含咖啡因的饮料,如咖啡、浓茶、可乐等对不孕的影响虽然尚未有一致的结论,但一般建议不宜过量;吸烟、酗酒会影响生育力,备孕时男女双方均应戒掉;饮食上避免摄入太多的高热量食物,尤其是肥胖女性。

3.注意个人卫生

如果女性不注意个人卫生,可能会出现免疫力低下,甚至出现生殖系统的炎症,导致排卵障碍。

篇7

首先来说一下计划生育政策。现在看来,这个政策肯定是不完美的。在执行过程中,有的细节问题显得粗暴或者不人道。但就像很多的宏观政策的评价一样:它的确不够好,但其他的还不如它。总体来说,计划生育对于当时的中国(40到50年前)是个相对较优的选择。几十年前,中国所处的状态是这样的:一方面农业部门占据了经济的大部分权重,工业部门也相对低效;另一方面,新的医疗知识传播到了中国,在政府强有力的推动下,基础医疗设施建设得以完善,婴儿出生死亡率大大降低,居民平均预期寿命也有了很大的延长。

一位叫洪若诗的英国医生记录了中国的这个变化过程,并把它收录在一本《扫除一切害人虫》(Away with all pests)的书里。书的封面是这个英国人骑着一头毛驴。在书里,洪若诗对自己骑毛驴做了解释,政府本来给他配了司机,但是他更喜欢cosplay“赤脚医生”这种形象。反正就是这样,人们过得挺辛苦,但活得更长了。政府在解决了不让人过早死去的问题之后面临着另一个问题:别让大家闲着,最好让能干活的人有活干。

由于1950年代到1970年代的中国实行的社会管理制度是每一个普通居民(特别是城市居民)理论上都会比较平均地得到一份社会资源:在适龄的时候有学上,再以后会有班上,然后会老有所养。在人们生存所需要的成本很大一部分是政府通过转移支付,在一个看不见的非市场体系中流转的。

在这种制度下,人们愿意更多的生育。因为养育下一代的成本多数由政府承担。在养老的问题上,多生育者由于赡养者更多而受惠。更多的生育和卫生条件改善都造成了人口的激增。而偏巧,当时的中国没有那么多的就业机会提供给适龄人群。

计划生育政策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实施的。其实如果政府不转移支付家庭的生育成本,也就是把这种成本货币化,或者当时的经济发展效率已经可以让人们突破贫困均衡,就不用实施计划生育政策。但是由于当时的意识形态问题,这两点都没做到。

在这种情况下,计划生育让中国更快地摆脱了贫困,而且也降低了这一过程中的社会成本。如果你对比一下我们的好邻居印度的经济数据就可以看出这两点改变的幅度。

当然,计划生育也有副作用,那就是让中国人口老龄化的速度显得太快了。但是,现在人们更少生育的最重要原因其实并非计生政策,而是非常高的生育、养育与教育成本。房地产价格高涨和“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种过度竞争所产生的焦虑口号都让生一个小孩的付出比几十年前要多得多。在上海和北京这种超级城市,育龄妇女的平均生育数低于一,也就是说,很多人的生育指标是不用的。

篇8

从现在往后看,中国一定是一个生育率偏低的社会,人口老化的社会、城市化的社会和人口流动的社会。这是前所未有的,这样的社会到底是什么样子,我们缺乏认识,也缺乏准备。

生育问题也是一个新的问题,原来我们觉得人口增长太快,就搞计划生育,号召大家避孕节育,放慢人口增长。整个人口工作的思路就是这样。

但是随着生育率下降,问题颠倒过来了,人们的生育意愿越来越低。这跟计划生育毫无关系,它是整个社会的变化,世界各国都存在这种情况。

现在的低生育率,一个原因是结婚、生育年龄越来越晚,而生育年龄大,不孕的可能性也会上升。还有就是人生目标多了,过去女孩子的理想无非是结婚、生子、养孩子、当婆婆(或外婆),而现在要读书、工作,想生也没有时间。人们的生育意愿在降低,而实际的生育情况比意愿还要低。

在江苏的农村也是一胎政策,但是假如一方是独生子女,就可以生育二胎。现在好多农村的独生子女已经长大结婚,越来越多的夫妇可以生二胎,他们想生吗?会生吗?

我们调查了一万八千多人,其中四千多人符合二胎生育标准,但是生了两个孩子的不到一成。这个比例太小了,让人难以理解。他们也觉得生两个孩子好,但是很多妇女回答:“我想是想,但生是不生的。”21%的人说自己还会生二胎,但是3年之后我们再去调研,真正生二胎的只有6%。

当地人会说养不起。他们的生活水平比20年前总归是提高了,为什么以前养得起,现在反倒养不起了?后来我们发现,这不是钱的问题,是人们对孩子的期望已经变了。过去孩子生下来,日后就是当农民,现在孩子要上学,“我要我的孩子上大学、研究生,出国……”农民口气都大得很,他们知道,不这样孩子就难以在社会上立足。

为什么人们都不想生二胎,有些人则一个都不想生了?因为他们觉得人生不是为了生孩子,自己还有很重要的事情要做。随着改革开放,什么事情都在多元化,怎么能在生育问题上一刀切呢?这是不可能的。一些人还是觉得,假如说生育没有政策限制,人们肯定都使劲儿生。但实际上人们对生育的想法“弱化而多元”。现在很少有人说一定要生很多孩子。看看欧洲社会,也有生很多孩子的家庭,但是整个社会的生育水平还是低。

新生育观是否太功利了

人们生活、工作和经济上的压力,说到底还是有了其他的追求。工作上别人做得好,自己的也不能差。人们想法的多元是整个社会经济的变化造成的,长期以来,一代一代养儿防老,现在孩子不仅生得少了,而且跑掉了,农村的人口到城里来了。农村的老龄化比城市要严重得多,农民没有工资,没有收入,老年人生病就会很艰难。城市化大规模发生,“养儿防老”的观念自然瓦解了。

现在这代人的新提法是“不当孩奴”,自己挣钱,将来养自己,还可以买保险,不一定非要靠孩子。与其等着孩子养,不如没有孩子,个人还发展得更快一些。

一些人还担心,如果二胎政策放开,觉得将来孩子多起来后教育、医疗的资源不是更紧张了吗?这是年轻人的想法,他觉得最好自己的竞争者越少越好。但是他不知道,我们现在所做的一切,是为了有一个比较美好的未来。

我们面临着一个低生育的社会,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我们正在慢慢体会。现在我们面临民工荒,将来也还会荒——20年前生的孩子少,20年后就会面临这样的问题。

我呼唤年轻人站出来承担生养责任,意识到现在的政策调整是他们的福祉所在,为他们创造纳税人,为他们创造劳动力。

现在人生观不一样了,学历比孩子重要,职称比孩子重要,拿个世界冠军比什么都重要。社会发展,人们的人生目标在增多,生育已经不是人生的唯一目标,至于对不对,那是另外一个问题,但是直接的影响就是人生不再是一条路,而是有了很多路。

生养孩子是投资,也许没错,但有的投资是功利性的,比如养儿防老;还有一种是精神性的,不是为了从孩子那里得到什么物质回报,是满足于陪伴孩子成长的欢乐。

篇9

4岁的丽丽目不转睛地盯着墙上的一块液晶屏幕。“看,这就是你妈妈肚子里的小宝宝,”陈医生一边操作着B超检查仪,一边对丽丽说。

“那是我弟弟!”丽丽兴奋地指着动态画面。画面中的小宝宝已经37周,足月待产,可以清晰地看到他正在吸吮自己的手指。“他好像一只小猴子啊!”丽丽开心地笑道。

二胎的比例有多高?

这里是北京一家知名的中外合资妇产医院,B超室很宽敞,布置得简单温馨,没有普通医院的嘈杂和等候的人群。

“像这样准备要第二个孩子的最近越来越多了,”这一家三口刚刚出了检查室的门,陈医生就对《世界博览》记者说:“好多父母检查时都带着孩子来,说是让他们先认识一下弟弟妹妹,这样挺好的,会让孩子觉得父母尊重他们,也可以提前培养孩子之间的感情。”

这家医院的收费标准比一般公立医院高许多,因此成为高收入人群生儿育女时的首选。

这一天,该医院共接待了40多位新客户,为她们新建了产检病历等资料,其中,有9位是生育第二胎。

“昨天人比今天的少一些,30多位,有7位生第二胎。”在病历管理中心工作的张小姐说:“我们这边生第二胎的比例大概是20%吧,因为费用比较高,高端人群比较多,所以要比公立医院比例高。你也知道,没钱的人连一个孩子都生不起,谁想生两个呢?不过三胎就更少了,一百个孕妇里也没有一个。”

高收费自然要有好的服务相配合。刘宏梅医生是一家三甲医院的主任医生,也是国内产科最著名的几位专家之一,作为特约专家,她每周要来这家合资医院出诊两天。她基本认可张小姐的判断,“我的工作单位那边收费低得多,还可以用医保,但生二胎的比例就比这里低多了。”

即使像北京和上海这样的城市,目前对于生二胎的比例也没有官方的统计数据,估算也很难。

“北京统计新增北京户籍人口中98%符合计划生育政策,也就是说只有2%是超生,但这个数据根本没用。常年在北京生活和工作的人里面,那么多人都是外地户口,另外北京本地人生二胎时还有不少到香港或美国去生,这样的数据根本看不出像北京这样的大城市里到底有多少人生育二胎。只能靠在各个医院工作的医生们按照经验估算比例。”刘宏梅医生无奈地表示。

宁愿罚款也要生

丽丽一家三口来到了刘医生的诊室,刘医生看到化验结果,表示一切正常,丽丽的妈妈赵华和爸爸张国忠都非常高兴。

“根据胎儿的头围、脊柱来看,这次还可以顺产,”刘医生对他们说。“没问题,我上周还在上班,身体不比生丽丽的时候差!”赵华兴奋地说。刘医生笑着说:“我就喜欢和你们这些工作的产妇打交道,好多来这儿的都是阔太太,不工作,在家时间长了,人就有点笨笨的,告诉她们什么时候来做检查总是记不住,好多人都生二胎了还不知道要注意哪些问题。”

赵华女士今年33岁,是某外企销售部的中层管理人员,张先生同他年龄相仿,自己注册了一家公司,事业有成。他们说自己一直想要第二个孩子的原因是两个人太喜欢孩子了:“周围的朋友们都夸我们俩会教育孩子。”

赵华表示,两个人收入不低,工作压力又不是特别大,他们不想让丽丽太孤单。看起来,丽丽会很喜欢这个家庭的新成员。虽然丽丽口中一直喊着“弟弟,弟弟”,但实际上这一家三口都不知道肚子里的孩子到底是什么性别。“我们不是为了生男孩,”张先生说。

对于超生面临的户口问题,两人都表示很容易解决。“我们认罚,”张先生轻描淡写地说。确实,对于他们来说,因为超生而需要缴纳的20万元左右的“社会抚养费”根本算不上什么。

北京市规定社会抚养费按照本市前一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的3~10倍标准征收,并且要结合当事人的收入酌情增减,各区征收标准都不同。不过,对于许多普通收入的人来说,这依然不是一笔小数目。

就在这家医院的产房,助产士小梁也已经怀孕30周,她没有请假休息,依然在工作,甚至还上夜班。她已经有了一个9岁的女儿,肚子里的孩子她决定生下来。

“我交不起罚款啊!”她说,“不过没事,我们夫妻俩都是农村户口。”小梁今年刚满31岁,她和丈夫都是河北省农村户口。2004年,丈夫考取了建筑师证来北京工作,她们一家三口才搬家到北京。她们现在住在北京郊区通州的一个小区,房贷还有大半没还,女儿在通州的一个小学上学,因为是外地农村户口,要交不少赞助费,再加上夫妻俩每个月要给农村的父母寄去1000元的生活费,生活压力很大。

小梁夫妇生活很简朴,同龄的同事好多还没有结婚时,小梁已经为第二个孩子做好准备了。她羡慕同事们可以毫无顾忌地买衣服、旅游,但也不觉得自己的选择有错。她偷偷地对记者说:“做B超的时候我偷看过,是个男孩。我家老大四五岁的时候我怀过一次,是女孩,后来流掉了,我想要一个男孩。”

尽管自己就在妇产医院工作,但小梁还是决定在北京一家公立妇产医院生孩子,因为她工作的医院收费太高了。

“我产检的时候遇到好多要生二胎的孕妇,大部分都和我一样是农村户口,不用交罚款。可惜的是我家老二也必须把户口落在农村,将来上学又要花不少钱!”小梁叹了口气,说:“我就是没钱,有钱我也去香港生,在北京超生要罚10来万,去香港生也就花10万,孩子还有香港的身份。”

富裕阶层赴港赴美生二胎

进入新世纪以来,选择到香港生孩子的大陆孕妇越来越多,2001年只有620人,2008年就达到了3.5万,最近两年数量增势更明显。这些孕妇中生育二胎的比例无法统计,但有一点很明确,她们绝大多数来自国内的几个一线城市。

在这家合资医院做检查的孕妇中,准备去香港生子的就不占少数。因为到香港生孩子只要求赴港产检三四次,许多准妈妈不放心,就在这家医院多做几次检查。怀孕后期坐飞机太危险,赴港生子的孕妇们临产前几个月要提前到深圳住酒店,等足月了再由香港医院的班车接到香港,他们先入住医院附近的酒店,等到要生产时再住院。

就在这家医院大门外不远处,有一家赴港产子的中介。记者咨询了一下,到香港港安医院生孩子,顺产收费大概4万元人民币,剖腹产5万元,收费标准和这家合资医院差不多,包括中介费、床位费、交通费等全部加起来大概10万元人民币。

中介工作人员说:“比在北京生二胎再罚款便宜多了,孩子还能得到香港永久居住权,多合算!”

目前,仅北京一地就有数十家代办赴港生子的中介机构,可以联系包括香港养和医院在内的多家著名医院。

来自香港的Macy从2006年开始在北京的一家健康管理机构工作。她曾经在香港的医院做护士,她说最开始香港医院不大欢迎这些赴港产子的大陆孕

妇,很多工作人员觉得他们就是去骗香港身份的。但没两年,接待大陆赴港的孕妇就成了一些医院利润最高的主营业务,对大陆孕妇的服务态度也越来越好,甚至因为担心语言不通,许多香港医院特地从广东省聘请会说普通话的护士和助产士。

Macy今年春天刚刚回香港探亲,她发现自己原来工作过的那间医院四周的酒店已经住满了人,基本都是到香港生孩子的孕妇和家属。她觉得到香港生孩子还只能是富裕阶层的选择:“十万元对于北京和上海的普通白领家庭来说不算什么,但孩子是香港身份,将来在教育方面的支出肯定远远高于内地。这样算下来,我不相信普通的白领阶层能承担得起,所以还是富裕阶层占大多数把!”

当然,富裕阶层还有另一个选择,那就是去美国。黄光裕的夫人、曾任国美集团执行董事的杜鹃生有3个女儿,大女儿生于北京,二女儿2004年在香港出生,三女儿2007年在美国出生。

中国的明星、富豪们可谓“超生”的主力,这不奇怪,因为目前,政府工作人员和国企员工如果不遵守计划生育政策,不但要罚款,还会丢工作,所以生二胎的大多是外企或私企员工、商人或其他自由职业者。

2007年,杜鹃在私人医生的陪同下赴美,剖腹产下的依然是一个女孩,这不免让她很失望。中国国内医院规定,女性第一胎如果是剖腹产,那之后也只能选择剖腹产,而且一生只能剖腹产三次,也就是说最多只能生三个孩子。但美国没有这方面的顾虑,当时美国的主治医生对杜鹃说,她的身体状况还不错,如果一定想要一个男孩的话,还可以再怀孕再生。不过小女儿刚满一岁,杜鹃就因“国美案”被捕入狱。

医院门诊部快下班了,预约的最后一位孕妇姗姗来迟,王先生没有陪太太去做检查,而是同记者聊起来。

王先生40出头,和太太都是东北人,在北京做生意已有10多年,却乡音未改:“你别看我们夫妻俩都是粗人,没文化,我家大姑娘今年10岁,我在她身上的教育投资已经超百万了。但还是想要一个小子,要不我们将来的买卖给谁呢?”

篇10

关键词:二胎;老大;心理落差

“父母生二胎,孩子闹跳楼”的新闻报道已有发生,而且,不止一起。为什么孩子会产生如此强烈的反应呢?心理学上有一个专业名词叫“同胞竞争”,说的就是同胞兄弟姐妹之间相处的微妙关系。有了两个或是两个以上孩子之后,他们之间必然会有比较和竞争,父母如何平衡其中的关系,降低孩子产生心理偏离。以下是我以泽泽(化名)为例,对二胎家庭中老大情感疏导的实践研究。

一、观察日志

泽泽现在读大班,在中班时,泽泽在大家眼里是一个活泼开朗的小男孩,能和小朋友友好相处,是老师得力的小帮手,每次画画都能得到老师的肯定。但最近,我发现了他的一些小变化。

(一)泽泽的小讨厌

“咦,今天怎么是爸爸来接泽泽了啊?”我询问到,泽爸说:“他妈妈生宝宝,全家去医院了,最近会接送得晚些。”此时泽泽就在我身边。第二天,泽泽很迟来园。平时爱笑的泽泽一天没笑。放学时,泽泽无奈地说:“唉,又要去医院,真讨厌!”玩滑滑梯时,其他孩子玩得可带劲了,只有泽泽一个人坐在旁边。这时,我走过去问泽泽:“泽泽怎么了,是不是生病了啊?”“老师,我觉得有小弟弟不好。”泽泽很不开心地说,可问他原因,他就是不说。

(二)泽泽的小情绪

绘画比赛了,为了能有一幅M意的画作,家长都动了一番脑筋,有纽扣画、树叶画、颜料画等。我对认真准备的进行了表扬,带来漂亮作品的给了两颗大五角星,一颗奖励孩子的认真,一颗奖励父母的辛劳。可是,泽泽一颗也没有得,因为泽泽的画是一片黑色。为此,泽泽还被小朋友嘲笑了。事后,我问泽泽为什么都是黑的,可他就是不说。

(三)泽泽的偏差行为

为什么泽泽会有这些变化呢?事后,通过询问家长,我得知泽泽在有弟弟前,爸爸妈妈并没有做好他的思想工作,而是意外有的,他听到爸爸、外公外婆言语间都是关心弟弟的事。在泽泽绘画比赛前,弟弟生病了,妈妈一直忙着给小弟弟看病,而泽泽的爸爸又出差了。没人陪他画,连蜡笔都没有给他买。由于小弟弟的出现,对他的教育逐渐疏忽,泽泽开始有了一些偏差行为如蛮横、邋遢、过激。

二、策略引导――归正孩子偏差行为

分析了影响泽泽问题的原因后,为更好地疏导泽泽的情感发展,教师通过多种活动、多种方式进行了有针对性、有目的性的疏导。

(一)故事熏陶,激活亲情

1.欣赏亲情绘本,感受温馨之家。

为了让幼儿更好地感受亲情,我寻找了许多关于亲情的绘本书籍,在《我的妹妹是跟屁虫》《别学我》等一系列的绘本故事中,让泽泽理解故事中浓浓的亲情,从而迁移经验使孩子感受到,其实自己也像故事里所说的那样,有温馨的大家庭、有爱自己却不会表达的爸爸妈妈、有总是学自己的弟弟妹妹。

2.分享亲情故事,激活亲情之感。

引导幼儿回家和父母一起收集关于自己家的故事,可以先从我家有几口人开始说起,他们分别有什么本领,家里发生的有趣事,爸爸妈妈和你说的有趣话。分小组和集体交流亲情故事,在认真倾听的基础上谈谈自己的感受。同时我结合故事资料寻找一些关于亲情的歌曲,让孩子在一个个真实的小故事中,感受宝贝对父母的爱和父母对宝贝的爱。在满满爱的浸润下激活泽泽内心深处的亲情感。

(二)同伴影响,化解落差

1.情感换位,释放心情。

创设一定的情境,让他们在情境表演中体验换位思考。还会给他们预设一些人物关系,在预设的人物中,我让泽泽扮演妈妈,让另一孩子扮演调皮的老大,从而让泽泽感受当妈妈的辛苦。情境表演后,一起讨论:如果妈妈非常忙时,老大不帮忙还在那里扔东西乱发脾气,妈妈会怎样?在讨论的过程中,孩子知道这么做只会让妈妈伤心难过。

2.表扬鼓励,快乐传递。

进行亲情绘本课时,会引导泽泽回答问题,并抓住一些教育契机进行鼓励。如:“故事里的哥哥很爱妹妹,因为哥哥觉得亲亲一家人没有什么不可以分享的。”在我们班也有一些哥哥姐姐,你们也像故事里的哥哥一样吗?”随着问题的提出,孩子纷纷愿意学做故事里的哥哥,我也就顺理成章地进行表扬,同时以肯定的语气说:“你一定是非常会分享爱的哥哥或妹妹。”坚持正面教育,强化良好行为,使他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

三、助力家长,实现家庭融合

从九月到十一月这三个多月的时间里,通过一系列的引导,我发现泽泽在不断发生转变,而在泽泽转变的过程中,与泽泽父母进行大量沟通后,我发现泽泽在变,他的父母也在变。

(一)言语沟通,深入内心

通过与泽泽父母的沟通,现在他们会说:“多一个小弟弟或小妹妹,就会多一个人爱你,多一份爱,是一件幸福的事。”并告诉他,小宝宝会带来一些变化:首先是妈妈不能经常抱他,有段时间还不能接送他去幼儿园;其次,小宝宝出生后,需要占用妈妈更多的时间。“跟他强调,这并不代表妈妈不爱他,相反,妈妈希望跟大宝一起分享小宝宝的生活。”随着沟通的深入,泽泽知道了自己是家中的老大,老大要有责任和担当。

(二)行为日益浓厚

结合绘本、亲子活动、亲子故事等一系列爱的活动后,泽泽懂得什么是亲情,要爱父母、爱小弟弟,每当妈妈带着弟弟一起来接他时,他总会被满满羡慕的眼神围绕,“你弟弟好可爱!”“我可以摸摸吗?”“让我抱抱他!”稚嫩语言力量却无限。妈妈给老二买新玩具,也会给老大买一件新衣服。妈妈努力让孩子感受到同样的爱,亲子情感会日益浓厚的。

四、启示

班中还有一些二胎家庭的孩子,虽然,他们没有像泽泽那么明显,可也会产生一些落差感。如何化解孩子心理的落差感,我想可以从以下几点开始做起。

(一)父母对孩子的爱,是需要学习的

二胎家庭在生老二前就应该做好充分的准备,比如提早征求老大的意见,降低孩子的危机感。让孩子明白,生二胎是爸爸妈妈自己的事情,是一件好事。可以通过照顾布娃娃、抚摸妈妈肚子等方式让老大与父母一起期待弟弟妹妹的出生,这个过程中让老大了解父母对他的爱是不会因为一个新的生命而减少,他的生活只会越来越丰富多彩。

(二)孩子会分享爱也是一种重要的本领

在幼儿园中,开展关于“分享”的主题活动,再通过绘本故事的引领,帮助幼儿学会分享爱。分享不仅仅是同伴间的还可以是亲子间、兄弟姐妹间、师友间等等的分享,可以是幼儿园的活动,可以是绘本故事,更可以是同伴的礼物,小小的分享蕴涵着大大的爱。

(三)教师在二胎家庭情感疏导过程中的作用举足轻重

有时父母对孩子出现的问题不引起重视,只觉得孩子可能是调皮了些,直至行为明显退化,才看清在处理老大老二问题时的偏颇。在这种情况下教师也不引起重视,随着时间的推移孩子会做出如以命相抗的事,所以,教师的疏导很重要。幼儿园教育和家庭教育是密不可分的,只有两者紧密结合才能促进幼儿体智德美诸方面全面和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