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素描教学范文
时间:2023-03-14 04:39:3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高校素描教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随着社会的进步,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关注对子女艺术方面的培养。美术就是一门能够增强学生艺术素养的专业,选择美术专业的学生也逐渐增多。素描作为高校美术专业的基础性课程,在培养学生美术素养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当今时代,学生对于美的认识在潜移默化中发生着变化,固有的素描教学方法已经无法满足当今社会对美术专业人才的要求,因此,创新高校素描教学方法势在必行。
一、高校素描教学存在问题
1.教学形式和内容单一当前,一些高校的素描教学无论是形式上还是内容上都类似于高中美术教学。首先,素描教学形式单一,一些高校依然采用写实的教学手法,即给学生指定一个实物,然后学生对照实物进行素描绘图,完成后再开始另一个实物的绘制。重复性的教学内容容易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长此以往,容易使学生失去对素描的兴趣。其次,素描教学内容单一,高校素描教学中经常出现学生在高中时期已经临摹过的作品,这种重复性且毫无新意的教学内容容易使学生反感,不但难以使学生的素描能力得到提升,而且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和想象力的培养。2.缺乏明确的素描教学目标素描是美术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其对于培养学生的绘画技巧、创新能力和想象力都具有重要的作用。通过素描学习,学生不仅能够掌握基本的绘画技巧,而且能够培养独到的审美观念,能够通过事物的现象看到本质,从而具备较强的艺术欣赏能力。然而,当前一些高校的素描教师对教学目标并不明确,仍旧一味地注重对学生绘画技能的培养,硬性要求学生必须完成一定的绘画量,而较少培养学生对美的分析和研究能力。学生每天重复性地进行写实训练,反复地对实物进行描绘,而没有看到事物的本质,难以真正体会艺术的内涵和素描的内在美。
二、高校素描教学的创新方法
1.确立明确的教学目标当下,社会对于美术专业学生的技能水平要求越来越高,学生不仅要有扎实的美术功底,还要具有发散性思维和创造性理念,只有这样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足,才能在美术行业中发挥自己的优势。因此,高校素描教师不仅要重视为学生讲解理论知识,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素描技巧,更重要的是要通过素描使学生具有独立欣赏美的能力,并在此基础上添加自己的想法,使作品得到升华,这才是美术的真正意义。基于此,在高校素描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分段式教学方法。首先,教师从基础的素描教学开始,通过写生使学生的素描技能得到提升。其次,当学生熟练掌握相关素描技巧后,教师开始让学生透过作品深入理解其内涵。最后,在了解作品后,教师开始加强学生发散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可以采用竞赛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和热情,为学生将来步入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2.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信息时代的到来给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改变,素描教学也可以利用现代设备增强教学的趣味性。以往一些教师一直沿用单一的素描教学方法,这不利于学生兴趣的培养和教学质量的提高。现代教学手段可以给学生带来新鲜感,可以起到增强学生学习热情和积极性的作用。高校素描教师应该在传统教学方法的基础上引入现代教学手段,结合自身教学情况,制订适合高校美术专业学生的多元化教学方法。西方素描教学中有很多方法是值得我们借鉴的,高校教师可以选择西方素描教学方法中适合我国素描教学的方法,并注入新的观念和内容,从而创造新的素描教学手法和表现技巧,使素描成为学生主动表达内心情感的课程。当前,我国各大美术院校在创新素描教学方法方面积累了不少经验,不同的院校在素描教学探索的方向和方法上存在一定的差异。但是,因为有着对艺术的共同追求和作为教师的责任感,高校素描教师并肩战斗在素描教学改革的前沿。只有通过相关人员的共同努力和探索,素描教学才能得到更大的提升,才能展现出素描艺术的价值和魅力。
结语
当前,我国一些高校的素描教学形式和内容单一,教学目标不明确,影响了素描教学质量的提高,也不利于美术专业人才的培养。因此,高校首先应该树立明确的素描教学目标,然后要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增强素描教学的趣味性,提高学生对素描学习的热情,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开拓性思维,进而提高素描教学质量,为社会培养出更多优秀的素描人才。
参考文献:
[1]游伟.高校素描教学创新分析.艺术品鉴,2016(11).
篇2
“绘画”是现代社会文明艺术常见的表达形式,伴随着时间的推移与绘画的发展,素描艺术已经取得了显著发展成就。艺术教学课堂是多种多样的,素描教学形式也要不断调整与变化。然而,纵观目前我院艺术专业的基础素描教学,可以发现,基本是在沿用对静态客观形态的写生等传统绘画造型手段,作为基础素描的教学内容与教学形式。相对于如:服装专业、视觉传达专业、动漫专业所需要的艺术表现形式,传统的静态写生再现的素描教学模式,无论是在教学的内容上,还是在教学的形式上,已无法与设计专业教学相适应。
二、技能训练
绘画艺术不是某一个阶段的产出,而是伴随着时间变化而不断传承,艺术是延续的,是需要被传承的,这在素描艺术方面也体现了明显的特点。但是,高校素描教学注重理论知识教学,对学生实际绘画能力培养存在不足,这导致设计专业的基础素描教学与专业教学严重脱节,使设计专业学生无法在基础教学的训练中明确地、全面地、充分地获取与专业课教学中技能训练相对应的必备的造型能力,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了专业教学的顺利展开,影响了素描专业教学质量水平,降低了专业生素描的综合能力。
三、素描教学改革对策分析
大学艺术专业的素描教学目的,就是通过素描的基本造型训练及基础理论知识的培养,遵照艺术审美规律,引导学生通过审美活动,提升和形成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另外,也是对素描的基本类型、素描造型的基本要素和素描造型训练的重新认识。艺术专业的基础素描教学改革,是基于素描教育特点和艺术专业教学特性的最基本的基础教学改革。未来高校素描教学将坚持改革思想,从多个方面优化传统教学模式。
(一)增强思想认知。素描教学并非某一个时间段的美术创作,而是在漫长人生历程中感受到的艺术特色。另一方面,社会时代在不断变迁与发展,绘画艺术也在与时俱进,这种文化艺术传承与改革是具有延续精神的。表面上,素描教学是美术艺术创作的一部分,主要体现了艺术文明主题思想;实际上,绘画的创作价值,在艺术领域也彰显了独特的艺术作用。当前,分析素描绘画艺术特色,必须对素描艺术价值及表现形式进行认知,这样才能更加深入地体会艺术特色,为现代素描教学提供指导方向。
(二)完善教学体系。无论是当代还是现代,素描教学改革都是一项对艺术教育后期发展具有推动作用的措施。分析素描教学的艺术特色,有助于学生理解独特的美术艺术内涵,在实际艺术中把握住创作方法。素描教学以先进社会思想引导艺术价值利用,对社会文化、文明均起着推动作用。随着艺术创作活动普及开展,人们对艺术价值成就也有了更多认识,这奠定了素描绘画艺术在社会主义事业建设中的影响力。改变目前素描教学惯用的传统的客观写实素描教学,建立适合各艺术专业教学需要的单因素、平行式的素描教学体系,为改善与提升各艺术专业的整体教学质量与水平奠定基础。
(三)精简教学内容。素描绘画是一种艺术传承,是对先人思想理念的继承,是对未来思想的传送,这样才能符合社会艺术思潮趋势,满足人们对传统文化艺术的追求。实际教学中,教师需精简传统素描教学从石膏几何体、静物、石膏像、真人写生的素描教学内容,确定符合各艺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素描教学内容。“艺术需要感触心灵”,每一位美术艺术创作者都是由心而发,感触到了美术带来的各种心智感受,这恰好也反映了绘画的艺术特色。随着社会艺术事业快速发展,绘画艺术受到了各界的普遍关注,每一点素描教学内容均融入了智慧思想,更是教学智慧空间提升的艺术创作结果。
(四)教学形式转换。利用与专业教学相对应的教学环境与教学场所,建立与专业教学相应的教学形式与教学方法。形成基础课教学与专业课教学在教学形式上的自然过渡与转换,促使基础教学与专业教学在教学形式的高度融合与统一。“素描教学”在实际传播过程中,绘画体现出来了丰富的文化价值,这种文化价值具有广泛性的影响力。例如,绘画可以创造美好的艺术时代,创造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绘画是对过往经历的美好呈现,每一幅作品都流露出了过往的美好,触动人们心灵最深处。因此,素描教学艺术影响着社会群体的人文思想,贯穿于社会文化活动,致力于世界美术事业改革与发展。
(五)融合专业课程。将素描基础教学与各艺术专业教学紧密结合,使素描教学平行地贯穿于整个艺术专业教学过程,实现素描教学与各艺术专业教学的无缝对接,最大限度地发挥基础课教学的效能。“专业融合”是艺术教学的先进观念,以大学生为教学中心,带动素描课程教学改革一体化发展。例如,情感是人特有的主观意识,各种情感表达都体现了不同的艺术理念,若教师能够引导学生将情感表达出来,着重表现于绘画选材、构思等方面内容,容易激发最纯洁的个人情感,促进大学生对素描知识的深入理解。
四、素描教学改革对师生的要求
(一)拓宽领域。素描是现代文化艺术体系必须具备的内容之一,其已经演变成一种特殊的社会艺术形式,对当代艺术家们的语言、思维、智力等方面具有综合培养意义。素描教学不再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个民族的艺术内容,而是扩散到整个世界的艺术领域中,借助于绘画宣传良好的美术艺术思维,把美术理念融合到艺术创作过程中,从而推动高校素描教学体系改革与发展。
(二)教育科研。基于美术绘画思想快速发展背景下,素描将会成为大众化艺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随着时光增进,素描绘画形式会越来越多,既能满足人们精神文明社会里人们的需求,也体现了素描对世界绘画艺术的影响力,提高了绘画在社会文化历程中的影响范围。素描教学对美术艺术均有着深入的研究,专业生在学习阶段创造了不少较好的美术作品,同时还应该重视专业教育科研工作。
五、结语
篇3
一、高校基础素描教学的重要性
高校基础素描教学无论对于学生还是对于美术专业本身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项目。首先,对于学生来说,素描代表的不仅仅是一幅作品,从某种程度上讲,它体现的是作者的某种思想,因此学习素描不仅能够使学生切实感受到作品的深层含义,还能够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对于学生来讲是非常重要的;其次,对于美术专业来说,素描课程属于美术专业中所占比重较大的课程,对素描的学习能够为其他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同时通过素描课程,学生也能够学会对色彩、材料、工具的运用,这样便能够大大提高学生的美术水平,同时也能够为美术专业整体教学水平的提高提供保证。
二、高校基础素描教学问题剖析
随着国家对素质教育要求的不断提高,高校教师对素描教学的重视程度也在逐渐增强,同时,学生的素描水平也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但就目前高校基础素描的教学情况来看,其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
1.教学模式落后
教学模式落后是高校基础素描教学中存在的一个突出的问题。目前一些高校美术专业素描教学一直采用的是20世纪80年代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过于单一,同时,按照这种教学模式的要求,学生学习素描仅仅是为学习其他课程打下基础,而素描课程也只是作为一种基本的功能性课程建立的。由此可见,这种教学模式较为落后,已经无法适应当今社会对学生素描水平的要求,需要及时对其进行改革和调整。
2.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够高、创新能力得不到培养
学生学习兴趣不够高是高校基础素描教学中存在的另一个问题。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提高对某一门课程的学习兴趣,才能更加主动地学习,也只有这样,学生的学习成绩才能够得到提高。目前,在我国高校素描教学中,部分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这是由一些高校教师枯燥乏味的教学方式所导致的。一些高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只注重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的教授,而忽视了实践的重要性,这就造成了学生无法对素描课程产生兴趣;同时,没有实践作为支撑,学生的知识面也就只能停留在理论阶段,这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非常不利的,因此学生的素描水平也就无法得到更大程度的提高,而高校素描教学的发展也会一直处于初级阶段。
三、高校基础素描教学问题应对策略
1.改善教学模式
要对固有的教学模式进行深入的改革,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之能够与现阶段社会对学生素描水平的要求相适应。在教学模式的改革中,首先要改变素描课程在高校美术专业中的地位,教育者要认识到,素描课程不仅能够为学习其他课程提供基础,同时对于学生对作品的领悟能力和审美水平的提高也是非常有利的。因此,在素描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育者一定要着重培养学生的素描能力,将提高素描课程的地位纳入改革日程。
2.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育者在素描课程的教学中,不能仅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的教学,也要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可以带领学生走进大自然,使学生能够在大自然的环境中自由发挥,按照自己的兴趣进行创作,同时还应向学生展示更多名家的作品,使学生能够从名家的各种作品中感受到更多的思想,提高其对作品的领悟能力,同时也提升其在创作中对于作品思想和灵魂的表现能力。
四、结语
篇4
1.教学目的有待矫正
以往素描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描绘事物外形的能力,这就造成了学生将主要的注意力集中在真实对象上,因而缺少了对事物的理解、想象以及再创造。现代社会要求素描教学将焦点集中在对事物形态的把握,然后透过事物表面观看事物的本质,从而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
2.教学课程设置不合理
现阶段的素描教学往往强调讲解素描理论知识、技能,教师缺乏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因此教学过程显得单调。这种单一的教学形式往往忽略了与专业知识之间的联系,不能形成完整、系统的教育体系。素描课程内容设置缺乏科学性。
3.缺少适当的评价体系
完善的评价体系无疑能极大地促进教育活动的开展以及对学生的合理定位。但以往的评价体系只是教育者单方面给出评分,这种评价方式具有主观性和偶然性。在评价的过程中,部分教育者只关注到作业的表面效果,而忽略了学生在创意上的创新,这样的评价体系具有局限性。
二、素描教学改革的目的
教育的目的一直都是“育人”,素描教学也是如此。谈及素描教学改革的目的,更应从人的视角上审视。首先,素描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人感悟事物的能力。在对事物不断的临摹和写生的过程中,学生逐渐形成对自然形体的解构和重组,从而全方位地认识事物。进行素描教育改革,旨在进一步提升学生图解事物的能力,促进学生更好地认识事物本质,收获新的体验。其次,素描教学改革是在丰富学生知识的基础上,培养他们对于艺术的创新思维能力。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比以往更高,单纯的技术已然不能与现代社会相适应,思维创新能力的重要性越发凸显。进行素描教学改革,重视拓展学生的思维,这与现代教育的精神和理念是一致的。最后,与其说进行素描教学改革是一场人的因素所主导的活动,倒不如说这是一场自发的革新。以往的素描教学培养模式已经不适用于现代社会,既定的素描教学目标无法满足社会对素描人才的需求。为了与承担的社会责任相适应,素描教学亟待改革。
三、素描教学改革的方法
1.教学系统的优化
教学系统具有开放性才会有生命力。这就要求素描教学的改革需要合理地分配教学资源,在开放的教学系统中实现多种艺术学科的相互渗透、相互补充,加强其他学科与专业课程的相互联系,这样才能形成具有包容性的教学模式,教学体系也更加科学。
2.提升师资力量
在进行素描教学时,教师的教学能力是影响教学效果的关键因素。强化师资队伍对于教学质量的保证和教学改革的开展都十分重要。因为教师是素描教学的起点,师资力量决定了教学改革开展的深度以及完成的质量。
3.施教合理
由于学生的艺术素养及艺术鉴赏能力存在差异,所以教师应当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制订合理的培养计划,以创造符合不同学生要求的教学模式。其中教师应当着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欲望,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以及求异的思维。如此才能称得上是合理的教学。
4.注重与实际相联系
教学不能脱离实际生活而开展,如果失去了与生活的联系空谈改革,相信这样的改革创新只是纸上谈兵,不具有任何的感染力。而将素描教学与现实相连,就是要求学生多观察现实中的事物,能够用素描的知识解决现实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四、结语
篇5
关键词 高校 素描教学 改革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1 素描教学改革应遵循的原则
1.1 师生同参与原则
在素描教学中教师首先要给自己一个明确的定位,教学不是生搬硬套,照本宣科,素描教师应该是一位引导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要平等交流,相互评价,形成一个教学活动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对话交流活动。素描教学没有统一的教学模式,也没有完全规定教学内容,教学进度也是教师自由安排,师生共同参与原则可以使学生放松心态,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整个教学过程生动,有趣。教师在教学要多鼓励学生,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告诉学生素描没有固定的答案,更没有规定什么是正确的、错误的。鼓励学生发现素描艺术的特色,例如像线的表现,有哀婉敏感的莫迪里阿尼,也有粗犷的坷勒惠支、雍容娴静的安格尔,还有凡·高神经质般线的旋转,不用角度都可以发现艺术的个性。教学中教师和学生互相对话,坚持师生同参与原则,共同感受素描艺术的冲突和融合,这样不但培养了学生的主体意识、还间接地发展了学生的个性。
1.2 注重文化原则
中国是一个文化大繁荣的家庭,56个民族都有着自己独具一格的文化,民族文化在艺术中的体现是淋漓尽致的,服饰文化,饮食文化、乡间文化、民俗文化等在知名的素描作品中都是常见的,但是中国素描艺术中文化的并不是直观可见的,多数是一种文化的象征。例如在素描线条的运用中,艺术家们追求的是用线的归纳和提炼,素描线条中主要是通过浓墨、烘染等方式来展现艺术家如何进行造型,怀着哪种素描思想的。素描文化内涵的渗透是艺术效果的直接表现,也是艺术领域追求的较高目标。素描教学中合理运用注重文化原则,是提高学生身心素质、文化内涵的有效途径。
1.3 启发性原则
启发性原则是指教师在素描教学过程中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学生在融会贯通地掌握知识的同时,引导他们独立思考,获得知识,发展能力,进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人格。我国历史上的教育家都很重视教学中运用启发性原则。如孔子曾说过:“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素描教学中,教师要不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教师要以身示范,感染学生,吸引学生。学习是一个复杂的思维活动过程,只有学生自己想学知识,好学知识,开动脑筋,积极思考才能真正地理解和掌握知识,教师积极引导学生进行素描想象和思维推理,培养学生正确的素描思路,逐步培养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能力。
1.4 人文关怀性原则
早在人类文明初期,美术就成为人类最早的传递信息的媒介,人类用绘画的形式进行情感交流和信息传递。关于艺术的表现力契斯恰科夫这样评论:“艺术是充实的,完美的。不是自然的翻版,是心灵的产物,是人的精神,其本质是反映世间的崇高侧面……”这种艺术观念应用到素描教学改革中,拓宽和加深了人物展示的内涵,加强了课堂教学的真实性、艺术性和灵感性。目前,我国高校的现行素描教育教学中过分强调照本宣科、强制训练,学生学习素描一坐就是几个小时,完全与艺术的本身特性相违背,艺术追求的是自由、创作、发挥、灵感,试想学生由于学习时间长,无比枯燥,还怎么能产生灵感呢?可能产生的只是厌倦乏味感!在素描教学过程中,强调人文关怀性原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情感认知,也有助于教师在安排教学内容时考虑到学生的体验、学生的感受、学生的情感认知。
2 素描教学改革的具体策略
2.1 把握好素描课的教学目标
高校素描课教学首先要明确开设素描课的教学目的,即知道怎样培养学生和培养什么样的学生。在确定教学目标是要注意几个问题:第一,大学教育不可能让同学们都掌握所有的美术艺术技能,也是就说目标不是培养全能人才,而是培养学生掌握素描的基本的理论、技巧和方法,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和实际生活中所需要的思维方式,目的是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活。第二,素描课是一门较枯燥的课程,很多学生不喜欢素描课,对这门课程不感兴趣,上课的时候甚至只是机械地拿着画笔生搬硬套。明确教学目标,教师就要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状态为主。同时素描教学中要注意因材施教,大学四年的教育不可能培养出大画家,主要是通过这门素描课程教学,让学生基本掌握一种技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2 素描课教学要从单一教学模式向多样化教学模式转换
素描教学过程是一项具体而复杂的过程,20世纪教学模式的主导是赫尔巴特提出的“四段式”教学模式以及其弟子实践和发展的传统教学模式。传统教学模式忽视学生如何学这一方面的重要内容,侧重教师如何教,过分强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素描教学的内容丰富,教学所要完成的任务也是多方面的,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多种教学模式的综合运用。同时,在教学模式的选择过程中,学生的智力水平、知识储备不同对教学模式的选择也不同,教师不能从主观出发武断地选择教学模式,素描课教学模式的选择应该尊重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教育规律和学习规律。
2.3 素描课教学中加强文化理论知识的渗透
素描教学是在艺术思维的指导下进行的景物写生,艺术思维是一种特殊的思维,从教学的角度来划分可以分成一般思维,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美术院校的学生大多在高中阶段就已经接触了美术,这是一般思维形成的过程,也是造型打基础的过程。但是步入大学之后,一般思维已经明显不能满足大学教育的需要。其突出表现在:“不了解中外美术家的生平、作品、风格、人格,不会处理虚与实、曲与直、整体与局部关系,不会观察形体之间相互依存关系,不会夸张和衬托景物之间关系。”这些表现都说明对艺术的实质缺少文化理论知识。目前,高校素描课堂上往往是张张素描作业的完成,学生常常是完成任务为主,神情更是麻木,教师要加强文化理论知识的渗透,为课堂教学带来新的活力、新的视野,新事物的出现才能激发学的艺术思维,素描的灵感也才能不断地出现。
参考文献
[1] 颜铁良.素描[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
[2] 施良方.美术课程理论[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篇6
绝大多数考前培训班,素描的学习方式是纯粹的临摹,有的甚至连一张都没写生过。写生过程中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分析能力及表现能力,完全没有得到基本的训练。大多数的学生,都是在高一、高二、有的甚至是高三的时候、发现通过正规的文化考试,已经不可能考入二本学校,不得已而转入美术考前培训。就其本体而言,对美术设计没有任何兴趣。在考前培训班里,学习目的就是学习技术,考入大学,不以兴趣爱好为支撑;而多数的考前培训班,在高考指挥棒的挥舞下,只教考试的技术和技巧,完全忽视美术教学的基本规律和方法,培养了一大批只会对着照片画画或背着画的学生。而这种结构后的素描学习方法,却是大多数培训班生存的根本。实际上培训班的素描教师也知道,“这样教学生,实际上是误人子弟,学生学习艺术也完全不是这样的方法就能达到的。但问题的关键是,学生到培训班的目的是来考大学的,而不是来学习美术的。绝大多数学生对艺术本来就不感兴趣,更别说这枯燥的素描和色彩了。”
二、进入大学前后的心态
“双重身份”是绝大多数考前培训班学生的身份。一般的考前培训班,学生的主体是高二或高三的学生,当他们选择了某个培训班之后,就立刻拥有了双重身份,他们即是:“XX高级中学”的学生,又是:“YYY培训班”的学员,有了自己新的同学、专业主教、专业助教、班主任、校长。在学校中,他们是“被关在笼子里的鸟”,是“带着枷锁跳舞的人”,而在美术培训班中,他们“重获了自由”,特别是一部分不够自律的学生,利用学校和培训班之间管理的真空地带,通过同居、谈恋爱、上网、打游戏、抽烟、喝酒等方式来减轻压力。进入大学后,角色发生了转变,从一个高压环境,来到了一个全新的低压力环境,新的老师,新的同学,新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心理上的变化,不少学生需要很长时间才能适应,并调整过来,而等到那个时候学期已经过半。
三、多样化的素描教学方法
贵州省的一般二本高校,进校后,学生要军训半个月到一个月的时间。同学们接触到的第一门专业课是素描或基础素描,可以说,师生共同的经营好这段时间专业学习,是学生由高中生向大学生成功转变的关键时期。我认为,一位优秀的大学教师,在这一段时间的素描教学上,共有两大任务,缺一不可。首先第一任务是引导这些被迫学习美术的学生,最大限度地对美术产生兴趣。第二任务是,教会学生最基本的观察方法、分析方法、提高其审美及基本素描表现能力。
1.专业教师与班主任共同配合,尽一切可能,引导这群被迫学习美术的学生,尽快地,最大批量地对美术设计产生兴趣,让学生了解到:“从事艺术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通过创造和欣赏艺术更好地掌握和认识自己,而不是让无情感的技术和机器来掌握自己。人类必须通过这种艺术,在技术发展遭遇的暗礁中踏出一条回归自己的路。”。考入二本美术设计类的学生,算是捞到了救命稻草。但是作为教师的我们扪心自问,一群对美术设计,丝毫没有兴趣,完全不是爱本专业的人,能学好吗?这根救命稻草能救他多长时间?4年后,一毕业,就失业?这绝不是我们高校美术设计教育的目标。往大一点说,中国的美术和设计,绝大部分由这样的人组成,中国明天的美术和设计有希望吗?我不禁打了一个寒颤。对于2011级的学生,我与班主任配合,做好学生的心理工作,从军训开始,就对其进行有计划的引导,在新生进校两个月的时间里,投入数倍的时间和精力,事实证明,这个班的学生,60%的学生对美术设计产生了兴趣,百分之三十几的学生,最起码对美术不反感,与当年他们绝大多数是被迫学习美术的状况形成鲜明对比,从这个班的自信力、学习风气、学习状态、毕业率、获奖率、就业率及毕业作品的质量来考量,各项指标都明显优于同级的其他班和前后的几个年级。实际上,在学生军训及素描教学期间,虽然投入的时间和精力相对较多,但是,学生一旦尽快地调整好了心态,对美术设计产生了兴趣,学生就能够相对主动的学习,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要精力就会更多的用于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而不是用来维持课堂纪律,及催学生交作业。
篇7
一、素描教学的重要性
随着世界经济与文化的发展,美术与设计专业也得到了蓬勃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投入到这两者的学习中来,高校教育中素描的教学已成为基础教学中的核心内容。素描教学在专业美术教学中,对建立学生的审美、造型意识,专业意识及艺术素养的培养极其重要,而这些意识及素养又是学生学习专业美术的基础,因此,素描教学的好与坏,直接影响着整个美术质量的基础。年轻人的天性是活泼的,在高校的美术学习中也不乏很多有想法、有创意的学生,他们头脑灵活,视野开阔,具备创造优秀作品的必要条件,但是因为在审美能力和绘画能力上存在着严重的不足,所以无法完美的再现好的创意。尤其是一些基础薄弱的学生,纵使有很多好的想法,却没有表现的能力,无法把好的想法完整无误的表达出来,而对于其他相关课程的学习也受到限制。而素描的学习,能够培养学生构图能力和造型能力,从而避免此类问题的出现,所以,学习素描是很有必要的,而素描教学也是很重要的。
二、高校的素描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中国高校美术中的素描教学,一直以来受欧洲和俄罗斯的模式的影响,这些模式在有着明显的国外的痕迹,虽然在欧洲效果就很好,但是我国的国情却是有别于欧洲的,高校的素描教学并未内外兼收,在一些美术院校,素描教学的主干课程仍然是以前苏联的契斯恰科夫教学为主,这种教学方法在今天已不大适合高校教育的发展趋势,在素描教学中也慢慢出现了一些问题。
(一)大学课程设置不够科学
1.在课程的安排上仍然沿袭着传统的学习模式,理解的只是狭义上的素描,学生被动地接受老师安排写生对象,老师对学生学习好坏的评判标准也局限于作品与学习对象是否形似,甚至苛求于细枝末节,学生只能僵化机械的去操作,不仅耗时多,且无休止的去追求形似而非神似,使学生的思维反应变的迟钝,在本质上也抑制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2.重理论轻实践。很多的学生理论知识学的很丰富,操作动手能力却很薄弱,加之目前很多的培训机构一味的追求学习的速度而非质量,采用统一呆板的培训模式,使得学生在素描造型中呈现出机械性的同化的状态,这些学生走进高校之后,老师想要打破这种僵化模式无疑要花费更多的精力。
(二)素描概念模糊
几乎所有担任素描教学的教师都来自屈指可数的几个艺术院校,同样的教育模式,同样的教学方法,他们在素描教学的传承过程中形成了固定的思维模式,而在他们的教学过程中,这种固定的模式又被传授给他们的学生,传统的素描概念很狭隘,艺术设计和绘画设计中有很多传统之外的新的表现方式。
(三)师资不足
很多高校为了扩大招生,一再的降低学生的准入门槛,其结果造成了学生数量在迅速增加,而整体的质量却在下降。学生的增多要求相应的老师也要增多,但很多高校并没有能力大量增加老师,同样多的老师需要教授数量更多、基础更薄弱的学生,老师的精力有限,学生能学到的知识更加有限。
三、高校加强素描教学的角色定位和功能运用的有效策略
素描作为教学体质的一项重要环节,如何改革不合时宜的教学观念和方法是当前高校美术教育工作者最为重要的任务,下面就高校加强素描教学的角色定位和功能运用的有效策略进行详细的探讨。
(一)更新素描教学传统的观念
传统的素描教学观念是比较僵硬和呆滞的,在不同程度上抑制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如果不考虑学生的吸收效果,不进行教学方式和方法的改变,那么将无法满足时展的需求,逐渐被社会淘汰。高校素描教学的任务就是要培养学生的表现方法、审美感受和创造能力,使得每一名学生的才华个性能得到充分的发挥,所以更新传统的教学观念,使得学生摆脱固有的思维模式,提高学习积极性至关重要。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要求教师在肯定学生的写实能力之外,还要为其展示和灌输当下不同艺术风格和绘画理念,使之动之以情晓之以理,逐渐拥有专业意识,并唤起自身的艺术感觉,在自身情感的触动下来积极探索新的形势和语言,在表现对象时也有了更为广阔的空间,从而为日后的绘画创作设计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采取科学的行之有效的方法推进素描教学改革
1.在高校的课程设置上,要将理论课、欣赏课和素描技法课等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因为只有进行课程设置和课时的安排的调整,才能让同学们有足够的时间来学习素描和研究其中的规律,从而使得其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得到提升。
2.一支强有力的美术教师队伍对于全国高校来说至关重要,因为这是保证学生能将素描技法学好的基本保证。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还要不断的对其知识进行的更新,对他们进行有效的职业培训,使其拥有过硬的业务能力,利用先进的教学手段,来把素描教学搞好。
3.艺术的特性和魅力在于其神秘和不可预测,对于一名艺术工作者,要随时随地在灵感到来的时候信手拈来,但是由于电脑的广泛应用和普及,致使许多青年教师懒于动手,不仅手上功夫逐渐退化,就连字都快写不出来了,这不得不成为一种新的悲哀。所以作为美术教师,要加强自己的素描设计功力,勤于动手动脑,带动学生积极探索素描的艺术之路。
(三)在素描教学中教师应当起引导学生,发挥学生潜质的作用
在素描教学中,教师应该以正确、耐心、科学的方法,特别是现代教学技术的应用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启发学生,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导方法,变枯燥的被动学习为主动的积极探索,逐渐的培养学生艺术感觉和发掘学生身上潜在的创造能力,进而在不断的训练中完善自我。
(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篇8
关键词: 美术鉴赏教学 创新思维能力 创造性
创新思维,即积极的思维求异性、敏锐的观察力、丰富的想象力、独特的知识结构及活跃的灵感等。创新思维的创新性是指完成思维活动的内容、途径和方法的自主程度,并通过独立的思考创造出有一定新颖内容,表现为思维打破常规、寻求变异和勇于创新;实质上它是各种思维优化组合的高效思维,产生于多因素、多变量、多层次思维的交互作用中。
著名的未来学家奈斯比特指出:“处于伟大的知识经济时代,我们最需要的是创造力……”因此,培养高素质的创新人才是每位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任务。美术鉴赏作为一种教学实践活动,要特别注意调动学生自觉的审美积极性,力求在美的享受中实现鉴赏教学的任务。美术鉴赏教学是创造性的工作,其创造精神体现在引导学生发掘每件作品,特有的突出、本质、最感人的美点,并能对其作出深刻分析,使学生在一次又一次的鉴赏中发挥想象,运用对比、联想,交流、探究等方法,逐渐培养美术修养和创造性审美能力。美术鉴赏的创造性是通过给学生感受、表现、创造艺术的机会,使学生主动参与到艺术实践活动之中,培养他们对艺术的爱好,使其获得艺术审美的体验和享受成功的欢愉。
一、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搭建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平台。
课堂教学中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必须以学生个性的张扬、综合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高为目的。布鲁纳认为:“在教学的过程中,学生不是被动的消极的知识接受者,而是主动积极的知识探究者。”
1.教学过程中充分地运用问题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讨论型教学法。利用学习小组展开课堂讨论,相互质疑、释疑、交流与合作学习,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结合鉴赏内容科学设计问题,既要有基本问题,中等难度的问题,又要有挑战性的问题。当然,挑战性的问题要让“学生跳一跳可以摘得到的果子”。它能引发学生积极思考,从多方位、多角度理解知识,主动获取知识,使学生内在的潜能得到充分挖掘,从而培养创新思维能力。学期末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自选内容写出美术鉴赏的小论文。目的是让学生去主动地查阅有关的书籍,进行学习和研究,选定内容,寻找作品的美点,体会作品丰富的感情、深刻的哲理,同时要作出分析,通过创造性的思维活动,提高欣赏和理解美的能力。
2.创设探究性学习的情景,激发学生发现探究问题的强烈欲望,使课堂变为探究性活动的高效课堂。例如在《皇权的象征――故宫建筑群与天坛》的教学导入中,我先让学生看《还珠格格》、《雍正王朝》、《康熙大帝》等著名的电视剧片段,再提出问题:你对明清两朝的宫殿――故宫了解多少?这样激起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和欲望,很快进入本课主题的文化情境之中。
创新问题情境,使学生有“创造性运用能力”,对于基本问题能举一反三,提出新的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解决新的问题,使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不断得到提高。
3.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在美术鉴赏课堂教学中,要留给学生充裕的时间和空间,引导他们多角度、多方位、多层次地思考,发散思维。对问题的解决尽量地深入,让学生有更多的深层次的体验、感悟、探究、实践的机会。美术学科不同于其他学科,它的很多问题没有标准答案,各个学生对同一作品,因学识、性格、情感的不同,感悟是不同的。因此,要给学生时间,让他们提问题,并且要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提出不同的问题,发表对问题的不同看法,这样对培养创新思维能力很有好处。
二、生动呈现教学内容,营造创新思维的氛围。
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如PPT、视频、投影等,既能使声、光、电、乐同时刺激学生的各个器官,又能增加材料的动感,使同学们觉得生动、直观、有趣,达到吸引注意力,激发兴趣之目的。一个准备充分制作精美的课件能让学生目不暇接,不仅能拓宽学生的视野,也能提高课堂效率,还能让学生欣赏到课外的、更多的作品,让学生有新鲜感,同时还可以呈现在课前预习中让学生在互联网上和其他途径收集欣赏内容,使呈现方式生动而又多样化,从而营造创新的氛围。
三、美术鉴赏与音乐整合,提供创新思维的土壤。
音乐和美术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音乐是艺术门类中最抽象的一种艺术,但音乐能表现丰富的情感,因此,人们在欣赏音乐时会展开诸多的联想,随着音乐节奏的起伏,人的情感会不断地变化。如能在美术欣赏课中把音乐和美术进行有机结合,将会达到图音并茂、声色俱全,深刻表现主题的教学目标,更能培养学生的审美理解力及创造力。
在欣赏《伏尔加河上的纤夫》时,我先用声情并茂的语言简单提示作品背景、内容,再让同学们仔细观察纤夫们劳动时的不同的姿态和表情,同时播放一曲《黄河号子》,这时学生自觉地“设身处地”,进入某种情境,体验画面中纤夫们劳动的艰辛,审美同情油然而生,进而受到欣赏对象潜移默化的影响,自觉地展开想象,使自身的情感融入画面。由于理性地参与了鉴赏活动,学生的积极认同的心理活动得到了深化,从而获得了艺术作品意蕴美的领悟和审美愉悦,这是产生创新思维的极好的土壤。
我把欣赏活动推向更高层次:学生进想境界后,我发挥主导作用,在音乐声中,用激昂的语调朗诵出著名的诗句:“到伏尔加河去!是谁在伟大的俄罗斯河上?这声像是一支沉痛的歌曲,那就是拉纤夫们在痛苦地行进。”在这种氛围的渲染下,原来学生模糊、朦胧的审美享受立刻变得清晰起来:辽阔而优美的伏尔加河的风景与贫穷而苦难的纤夫处境形成鲜明的对比,仿佛是一曲低沉的号子在炎夏的闷热中与河水的混然震颤。学生随画面的主人公一起痛苦、挣扎,逐步进入“物我两忘”的审美境界。画、乐、诗浑然一体的情境,使学生很快排除外界、内心因素的干扰而进入审美情境,这正是利用美术鉴赏发展学生创新思维所追求的境界。
四、美术鉴赏与临幕作品、创作相结合,提供创新的机会。
在美术鉴赏教学中,欣赏到精美的作品时,学生往往有很强的临摹冲动。事实上,只对画面鉴赏,是纸上谈兵,没有实践,不把分析得到的有价值的东西用于指导实践,这样的美术鉴赏是不完美的,应该使美术鉴赏与临摹作品、创作相结合。
在《美在民间――中国民间美术》的教学过程中,学生表现出很大的兴趣,很想动手尝试。于是我决定给时间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需要,发挥自己的艺术天赋,做几件泥塑作品,或是剪窗花。同学们主动参与,有助于学生自觉掌握科学知识和相应的思想方法,获得自我表现的机会和创作的主动权。还让有创意的同学下次介绍自己的作品,为下次的鉴赏课提供新的内容――自我欣赏。这样做效果不错,学生很开心。
五、开展美术鉴赏综合训练,提高创新能力。
小制作训练、服装服饰色彩搭配训练、构图设计训练、泥塑、不同时代的美术作品鉴赏技能实训等,都是适合高中生美术鉴赏课特点的训练方法。我常采用的方法有三种。
1.模仿制作。通常是给学生一件泥塑作品和相应的材料、工具,让学生通过对实物的观察、剖析、测绘,模仿制作这件作品。
2.命题制作。给学生提供一些参考资料和工具,让学生按要求进行设计制作。
3.自主创造性制作。让学生自己准备材料和工具,自己独立制作一个想象出来的艺术作品。
这三类训练不仅各有特色,互相充实,而且可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兴趣爱好,创造性地教育学生。不管哪种制作,设计制作的整个过程都是对作品的鉴赏过程,制作本身就是创新。经过这些循序渐进的制作训练,学生系统地掌握了一些制作技巧,提高动手的能力,培养了综合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
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美术素养,传播美术文化,是美术教师的责任;在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更应是美术教师的历史任务。为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创新人才,我们要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李妍.浅谈美术鉴赏课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篇9
关键词:素描教学;学生管理;艺术类;高校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1-1297(2008)11-055-03
众所周知,艺术专业的学生在思想、心理、性格、行为等多方面与高校其他专业学生相比有着迥然不同的特点,如何做好艺术专业学生的管理工作,已成为高校目前一个迫切研究的课题。素描是造型艺术领域中最基础的学科,也是美术爱好者入门必学的一门基础学科,对艺术类学生的专业学习有很强的基础指导作用,将素描教学方法运用到他们的思想教育领域同样也有很强的指导作用。
一、素描教学方法
(一)整体观察意识
一幅素描作品缺乏整体感,一定杂乱无章,没有秩序感。因此,为了表现整体感,首先对所描绘的对象要有整体观察意识, 无论摆放多少静物,始终都应该把它们看作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通过对形体的分析比较,从内部结构到外观现象作出有机的联系,去粗存精,予以归纳概括,当对于所描绘的物象有了整体的认识之后,才可能做到心中有数。对于一般人来说,通常的观察方法是局部观察,这是一种由某一局部向另一局部单向移动的观察方法,通过局部的拼合,凑成一个表面化的形状。例如画人物头像时还没确定好头部的结构架就开始进入头发、眼睛、眉毛、鼻子的细节描绘,这样就会出现局部高于整体,造成喧宾夺主的副作用。这样局部的观察方法只能得出错误的结论。因此,处理整体的关键在于建立一个正确的描绘程序: “整体――局部――整体”。整体是由局部组成的,没有具体的细节(局部)就构不成一个完整的整体,没有细节的形象或具体的局部也会缺乏真实感,为了更加确切地表现形象,眼睛要时常观察到局部细节,但重要的是描绘细节时,始终不要脱离形体结构的大关系(整体)。在整体制约下做细部描绘,做到有“严”有“活”、有“虚”有“实”、有“稳”有“变”的艺术处理效果,达到局部与整体的统一。
(二)形体内在结构认识
形体内在结构认识就是对所描绘物象在解剖结构上的研究理解,弄懂其结构原理并利用结构来塑造其形体。在绘画过程中,仅以看到的形状当作物象的全部显然是错误的。如一个立方体,虽然视觉仅能看到形体六个面中的三个,素描表现也仅涉及视觉所见的这三个面。然而在认识上却应该理解到整个形体上、下、左、右、正、反、全部六个面的组合联系,这样才能够从结构的观点去透过形体表象认识其内在联系,掌握造型上的主动性。当我们观察形体时应透过其表现,推测估计它全部结构的存在。不仅要分析眼睛看得到的一切形体之朴素衔接的关系,尤其重要的是要想得到眼睛看不到的那些位于背面的形体,将它和看到的前面的形体衔接起来观察其来龙去脉,有些地方表现方法可以是意到笔不到。
(三)形神兼备的感受力
形神兼备是绘画造型的一个重要美学原则,与任何艺术品一样,一幅素描作品的视觉感染力是与作品的造型形式感和作者的情绪感密不可分的。那些穷于物象之形似, 产生造型僵化,是失去艺术作品感染力的重要原因。当然形不准也无处求神,没有形体真实感的表现,素描造型就没有说服力,人物的精神面貌也就无从表达。故而形神统一成为塑造成功素描作品的重要标志。有经验的画家都十分重视造型技巧中两个方面的发挥,一个是造型的形式美感,另一个是形象神态刻画的深度。因为这两个方面恰恰是产生艺术感染力的关键之处。“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艺术的真实不等于生活真实。即使是那些强调真实甚至追求自然主义的艺术作品,也都对现实生活作了不同程度的提炼和加工。如果是分毫不差的真实,百分之百的客观素描写生,还不如用高科技的照相机拍照来得省事、真实。
二、当前艺术类学生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过分强调全校统一严格管理的重要性,而忽视了艺术类学生局部的特殊性
艺术专业学生对新事物较好奇,追求与众不同、标新立异的特点,表现出较强的个性及以自我为中心的散漫,大多学生认为搞艺术就应该天性自由,思维灵活,思想开放,不愿接受纪律约束,置校纪校规于不顾,上课迟到早退,有不少同学因迟到、旷课次数太多而被学校给予不同程度的纪律处分。
在学校学习生活中,常常由于艺术类学生的个性张扬、自由散漫、纪律观念差等负面表现,使他们在全校各种常规检查评比中常常落后于别人,因此导致学校领导、系院主管学生工作领导都一再强调要统一管理、强化管理、严格管理,但往往在统一严格管理的过程中,矫枉过正,忽视了艺术类学生的局部特殊性,一味地限制约束学生,把艺术专业的学生管得太“死”、太“平”没有了个性,而这在专业上也就难有较大的发展和成就,这样的教育与管理工作其实是失败的。比如在宿舍管理中就要既坚持统一标准,又考虑学生张扬个性的合理要求,不能简单机械地强求一致,艺术类的学生(尤其是女生)大都喜欢在床头按自己的个性和风格进行装饰,这应该是合理的,但如果简单地以“不够整齐统一”为由一律禁止,不仅不利学生的心理健康也会遭到学生的“软抗”,往往会形成一种“虽有禁而实不止”的尴尬局面。相当一部分专业教师片面认为加强管理会扼杀创造性思维,因此,他们对全校性的各种规章制度和政治思想教育工作很不理解,甚至有抵触情绪,常常会有意无意说一些反对的话,从而影响艺术专业学生管理工作的开展。事实上加强管理与扼杀创造性思维是没有因果关系,而放弃管理却与风气的败坏有着直接的联系。因为人是有惰性的,人的惰性因管理的加强而逐步得到克服,放弃管理惰性就会膨胀。惰性与人的综合素质有着密切的关系,综合素质越高克服惰性的能力就越强,越低惰性越大。艺术专业学生文化素质相对低时,决定了其综合素质也相对低些,惰性大自我约束的能力就差。
(二)只是注重形式教育,忽略了学生内涵的提升
由于艺术类学生入学录取文化课分数线比较低,艺术专业系院教师与学生不同程度地都存在重专业技能轻文化理论,而忽视、轻视思想教育的现象。有的认为只要专业成绩好,其他方面都是次要的,因此,对思想教育、文化教育工作存在马虎应付的态度,注重了形式上的表现,忽略了学生内涵的提升,导致不少学生思想空洞,知识面狭窄,缺乏人文精神,社会文化基础素质仍然普遍较低,表面上有《大学语文》等常规社会文化课程,还有文学、美学、社会学以及艺术哲学等选修课程。但多数学生没有认真学习,没有打好艺术创作所需的思想文化知识,到考试时想方设法作弊。另外,许多专业教师认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是辅导员、班主任的事,与他们关系不大,由此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没有借助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和品行培养,提升他们的内涵,没有做到既教书又育人,忽视了教师示范作用的发挥。
(三)注意了显性观念的引导,忽视了隐性观念的改变
显性观念认为认真学习好专业课和各种文化课,做个好的学生。隐性观念是,在学习好的同时要重视综合素质的提高,与社会多接触,从思想上引导以实际出发,与时俱进、和谐发展。艺术类的学生大多自我感觉良好、自命清高,不能认清自我,比较突出感性思维,而缺乏理性思考,喜欢乘兴而做,兴尽而止,有兴致时,可以通宵达旦。兴致低时,也可能多日“不务正业”。特别是80后的新一代青年,大都是独生子女,从小受家庭溺爱,有中国“小皇帝”之称,表现在行为上出现沉稳不足而奔放有余,情感丰富,好恶不明,对外界刺激敏感,情绪受环境的干扰和影响较明显,遇事不冷静,思想偏激且容易激动,不能够辩证地认识和看待事物的发展,遇到困难问题要么正面顶撞,要么消极回避;较少能冷静地思考怎样解决好问题。
而学生管理者也只是注意了学生显性观念的引导,忽视了隐性观念的改变。没有注意到当前艺术专业毕业生面临的就业形势和其它专业一样,不容乐观,近几年随着艺术类专业的扩招,就业问题突发严峻。艺术专业毕业生供给紧缺的时代已经过去,艺术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已来临,精英教育时代已结束, 艺术专业毕业生就业将发生与大众化相适应的质的变化。高校艺术专业毕业生就业从精英走向大众,这是一个不以我们个人意志为转移的、历史性的转化,毕业生就业将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处于卖方市场,在社会对艺术人才需求总量增加不大的一段时间内,艺术专业毕业生就业竞争日趋激烈。但是面对这种历史性的变化,艺术专业毕业生的就业观、就业期望值却还未充分与之相适应,不少人仍持有精英教育时代的观念,特别是高校艺术教育工作者,这种思维根深蒂固,平时不加以引导学生正确的择业观,使学生思想上都希望进入社会的精英岗位。可理想与现实差距越来越大,是应该大力改变就业观念的时候了,不然后果不堪设想。
三、基于素描教学方法的学生管理工作提升对策
(一)应用整体观察意识,处理好整体与局部的关系
艺术类学生管理工作者应该按照素描整体观察意识,注意处理好整体与局部的关系,让全校统一严格管理与艺术类学生局部特殊性相结合;学校教学与社会、家庭教育相配合,在观念更新方面走在前面,胸怀宽广,具有一些能够容得下艺术专业学生某些个性和异端的雅量,从大处着眼,从培养学生做人、培养高级审美趣味的高度要求学生,塑造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高层次的人生追求和独立的人格思想,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创新意识。在此基础上注意严格管理,建立完备的规章制度,强化集体团队意识和组织纪律观念。要实现保护艺术专业学生个性与严格管理相结合,实现平衡,要注意把握好三个关系:(1)严与活的关系。要严而不死,活而不乱,严中有方,严中有活。严是管理的立足点,是对艺术专业大学生整体性、纪律性、刻苦性的总要求和理性的培养。但严的同时要注意严与活的统一,即制定制度要严,提出要求要严,贯彻执行要严,而教育管理内容要活,教育管理方式、方法要活,活是艺术专业大学生管理的艺术化表现,也是素描理念中的局部表现;(2)稳与变的关系。稳是条件,必须创建一个安定团结的校园环境及有条不紊的学习、生活秩序。变是指管理要适应形势的要求,与时俱进,不断完善和健全管理制度,改进管理方法,因人而宜,因事而宜,以满足艺术专业学生新、奇、特的追求;(3)虚与实的关系。虚指的是正面的思想教育,用科学的理论武装人,用正确的舆论引导人,用高尚的情操塑造人。实是指在管理中要做到“三实”,即着眼实际,坚持实干,狠抓落实,从日常工作抓起,下功夫真干、苦干,长期坚持,一抓到底。
大多数学生管理工作者习惯性以为严格才是对学生最大的爱,而事实上宽容与严格是矛盾的统一体,宽容是另一种意义上的严格;宽容应该因人而异,因事而别。笔者认为应该做到:原则问题不让步,是非面前不糊涂,判断一个学生要看“整体”,如果“局部”地认定一个学生不可救药,那么这位学生有可能就会真的一步步走向更糟糕的地步,因为同学看不起,老师看不上的学生是容易自暴自弃,破罐破摔的。而如果认为一个学生是块好材料,缺的只是精心加工(老师引导和同学帮助),尽管他自己有些小缺点,那么老师宽容、耐心会使他自律、自束。要经常同家长联系、沟通,询问家庭情况,了解学生成长的社会背景和生活习惯,加以引导,这样更能有效地把学生工作做好、做活。
(二)借鉴形体内在结构认识方法,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
艺术专业学生管理工作者要借鉴素描形体内在结构认识,加强教育工作,应用素描结构认识的知识打比方、举例子,帮助学生们认清形势,正确认识自我,在学期间,认真学习各种文化与专业知识,重视艺术实践和社会实践,平时灌输正确的就业观念,帮助学生找到自己就业的准确定位。学生们如果自我定位准确,要求的条件符合客观情况,并且对对方的要求越简单,求职将越能实现,反之,要求越多,实现起来越难。不要幻想和要求第一次选择的就业岗位或从事的工作必须是十全十美,符合自己理想的。每个人的一生都在不断地调整,终生在一个岗位上工作的可能性是越来越小了。特别是在毕业生就业形势紧张的时候,应该先解决生活问题。向学生说明从小事做起的重要性,就如素描形体内在结构认识方法提到有看到面要认真刻画,没有看到的面,也要“表达”出来,每一笔每一笔的表达都是很重要的道理是一样的。只要一笔一笔认真去画,才能完成一副好的素描作品。因此,每个艺术专业学生应该和其它专业学生一样,调整就业观和就业期望值,树立大众化的就业观,要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破除毕业后就当国家干部,端铁饭碗的就业期望值。通过一定的工作实践,积累经验,成为艺术或相关领域的专业人才。
(三)应用形神兼备的感受力方法,推动文化活动优势,提升学生内涵
艺术系(院)要有计划、有目的地加强专业教师的国内就业形势学习,更新教师就业观念,让教师树立不一定专业技能尖端,而不重视人文修养及其它素质的提高,就是当前社会可用之才,反之,综合素质的培养提高尤为重要。在当前以市场经济为主导的社会大环境下,要注意加强教师个人的道德风范和修养,讲奉献精神,增强他们的教书育人的自觉性和责任感。同时,学校及系院要创造条件,让各大学之间,相互开放课程并承认学分,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学术兴趣,在相邻的不同大学间自由选择;尽可能地邀请各地著名学者、艺术类教授、专家来校举办高水平的学术讲座、演出及艺术作品展览,以弥补无法“亲炙大师”的缺陷;要求教师根据自己的专业特长及趣味,尽可能参加学生的社团活动;尽快完善校园网络建设,教会如何有效地利用互联网资源,而不是因噎废食,为防止学生沉湎网络而禁止带电脑进校园。积极鼓励综合素质较高的专业教师能有大量接触学生的机会,象梅贻琦先生所说“大鱼带小鱼”的感觉一样。这样通过他们言传身教,影响感染学生。全面履行教书育人的职责,发挥专职学生工作队伍所没有的某些工作优势,弥补他们管理工作上的不足。
艺术专业学生个性强、思想活跃、群体意识差、比较散漫,对他们的教育管理工作,应该按照素描的感受力理念,不能仅仅停留于简单统一的管理和枯燥呆板的说教,应该根据艺术专业学生兴趣广泛、表现欲强、参与性强、有文艺特长的特点,扬长避短,寓教于乐,充分利用多姿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形式,提升学生内涵,做到形神兼备,既让学生的专业优势在活动中得到发挥、展示,又潜移默化地发挥校园文化特有的导向和教育功能。文化活动的形式可以是歌咏、舞蹈、音乐欣赏等文艺活动的编排、表演和鉴赏,可以是美术作品的欣赏、创作和评论,可以是适合学生特点的主题园活动,也可以是与典型人物的座谈交流或社会考察等等。特别是艺术创作类活动,艺术专业学生在策划组织、广泛参与和积极配合中,既可以受到与主题内容相关的思想教育,培养集体荣誉感和团队精神,又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激发专业学习的热情。
应用素描教学方法理念指导艺术类学生工作通俗易懂容易接受,能把工作做到他们“心坎”里,使他们心服口服,做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引导学生好好学习、实践,将来更好地服务社会,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刘丹,许洪范,李伟.艺术类专业学生思想特点和教育管理对策分析[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
[2]欧阳俊虎.新时期艺术类学生的特点及教育管理对策[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1,(2).
篇10
[关键词]设计教育 设计素描 现状 非基础 改进
一、引言
设计素描是从绘画素描衍生出来的新名词,主要是基于设计的产生和设计的实用功能。设计素描是设计的前期“预备工作”,不能简单误认为是结构素描,作为单独存在的艺术形式,它有它要遵循的规则,既是基础也是艺术。
近年来关于设计素描的教材林林总总,教学教法五花八门,但大多停滞于书本层面,具体的教学实施却大打折扣。教学是一个师生相互合作的过程,但是老师自顾自地教,学生各顾各地学的情况还较普遍,设计素描的现状与前景堪忧。那么本文则希望通过对设计专业设计素描教学现状的思考以及解决方法,来提升基础,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中来看一些不基础的问题,怎样在教学中让基础不基础。忽视第一步教学的教育者是不严谨的,是要误人子弟的。
二、艺术设计专业设计素描的基础地位与重要作用
1、设计素描的概念
设计素描是以设计概念为先导的素描造型形式,是以艺术设计为教学目的而进行的各种素描写生和素描创作的实践活动。它区别于中国传统水墨单色绘画,也不同于西方绘画基础素描,是以抽象形态和造型构想为目的的素描,是一类独立的艺术语言,是艺术设计的前期“预备工作”。
2、设计素描的基础地位
设计素描是设计教学中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是设计审美培养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将设计提升至艺术的启蒙手段和学习过程。是设计者训练造型能力、造型手段,自由实现设计理念的重要的基础课题。同时也是设计教育工作者在教学过程中最注重训练脑手高度结合的课程。这种训练将是养育一个设计者一辈子的基本功。
3、设计素描的重要作用
设计素描训练的重要作用体现为培养学生的审美修养、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创造能力、发散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从而养成良性的循环发展的设计理念。
三、设计素描在设计专业教学中的现状
设计专业在中国的大学艺术教育中是一个新生的潜能巨大的专业,历史不久,但却风风火火地发展起来了,主要还是源于市场,就业的号召力。然而设计素描作为设计教育的奠基石却有萎缩,简单化,被忽视的倾向,现状令人堪忧。
1、 被忽视的原因
首先改革开放三十余年,中国经济社会经历了一个高速繁荣发展的阶段,人均收入,生活质量也是日新月异。设计和设计教育在空前的市场推动下迅速成长为大学教育的热门专业。
改革开放的经济大发展让中国重新成为世界工厂。但作为世界工厂,中国一直承担着全球大部分初级产品的制造,疯狂进行社会资本原始积累的同时也付出超量的人力资本,环境资本,稀有资源。快速的经济增长就像双刃剑,快速拥有资本,同时也会让社会变得浮躁、肤浅、避实就虚、追求速成,盲目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而这些都是高校教育,设计教学要杜绝的。而这些负面后果却广泛影响了设计教育,进而影响了设计素描的教学实施。经济影响了人,人影响了设计教育,连锁反应会一直影响到教学,潜移默化影响着设计者的价值实现。
再者经济环境的变化导致人才培养计划的偏差。经济发展会影响高校教育的每一个环节,实际上高校设计教育也一样要看经济、市场的眼色。
高等设计教育到底是培养有市场价值和创造潜能的设计艺术家还是一叶障目,只顾眼前,培养一般性设计从业人员,这是值得深思的问题,目标决定了培养计划,计划指挥教学实施,最终落实到每一堂课,每一张素描,进而又影响学生能成为什么样的人才。
市场经济的美丽烟花让大多数高校选择了培养一般性设计性设计从业人员。培养这一类设计人员成本低见效快,教学严谨度不强,学术要求不高,艺术修养也无需深厚,主要以掌握电脑技术为主,毕业后能立马找到工作是主要目的。要培养有自主创新能力的设计艺术家不从基础的设计素描抓起又谈何容易。
2、 设计素描课程萎缩的具体表现
首先学生报考设计类院校时在培训学习阶段对素描基本功的轻视态度,培训机构怀着求快和功利目的采取了“速成鸡”模式,造就了一大批“速成美术生” 。入校后对设计与设计素描的关系认识上有偏差。其次设计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计划的功利性、简单化、不严谨。课时量安排不合理,设计素描与专业课程失衡严重。再次设计素描老师的非专业性,设计素描与不同专业方向的对照性不够。教学过程的简单化作法。课程萎缩主要表现为:其一、不同的素描概念,目的、作用不做区分和教学目的和内容不明确。其二、素描工具不改变,素描手段没创新。重要的是不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创新,发掘学生真实个性,没有引导学生提高审美修养和进行理念启蒙。
四、设计素描教学中应改进的几个重要环节
1、注意对设计素描的概念,目的,作用的再认识
教学中对学生传授理论知识时应该深入浅出地引导学生将设计素描与高考应试素描、绘画素描、结构素描,几个概念区分认识,并理清这些关系。将设计素描对于学习设计的作用,目的明确化。
2、 注意工具材料的多项选择
首先,鼓励学生尝试使用不同的纸张,如:常规素描纸、水彩纸、水粉纸、白卡纸、黑卡纸、有色纸、宣纸、新闻纸、拷贝纸等。其次,提倡学生大胆尝试使用不同种类和不同特性的笔,如:铅笔、炭笔、马克笔、钢笔、圆珠笔、色粉笔、毛笔、马克笔等。再次,允许学生使用各种特性的颜料表现和丰富素描形式,如:水彩、水粉、油画、丙烯、国画、岩彩等。
总之,作画过程中为了素描的效果达到心中的想法应采取“无定法”原则,关键是鼓励学生多尝试,多实验。
3、 注意素描手段的改进
除要让学生学习基本的写实手法外还应让学生掌握:
第一、意象方法,“意象”意在先,即审美、情趣、意图和含义先于效果体现,也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胸有成竹”之意;象在后,即效果,象是意的结果、效果、表象,集中表达意并始终贯彻意图和审美。如(图1)这幅作品的主要意图是要体现一种照相底片的效果,因此采用的是黑色卡纸上用白色彩铅作画的方法。作画过程中,可以按设计好的底片效果来作画,也可按常规素描逻辑来进行,两种方式都会朝着底片的效果行进。
第二、抽象方法,抽象绘画的艺术语言是由符号形象构成,运用疏密对比、曲直对比、快慢对比等手法形成可视的韵律、节奏。如(图2)这幅作品中,作者加强对静物的抽象理解,将相对具象的黑白关系概括成整幅作品的黑白安排。点线面等元素则从对象当中去寻找,极大地提升作画者在作画过程中的主观性,包括打散作品的原型,重构画面的结构。
第三、表现方法,表现的手法很多,如:半具象,半抽象,主要取决于学生主观观察物象,主观地表现对象。如(图3)这件作品是比较典型的表现手法的运用,采用彩色油画棒作为主要工具。主观地对素描理念的深刻认识,把握了作品的单纯性。尊重了对象形体的基本原理,也恰如其分地将自己的感受与对象紧密联系在一起,处于抽象与写实之间。
4、“构成”的运用。
构成是设计的“命根子”,源于构图却高于构图。主要指构成画面各个要素之间的关系和处理这些关系的过程。构成应该是设计基础素描中学生重点要修炼的题目,修炼好了也就能自如运用形式规律了。个性化的处理构成关系就慢慢形成了个人风格。
5、引导创意
引导创意这个过程主要体现为教学过程中的师生关系,引导而非主导。老师的想法和理念作为经验存在是为辅的而非主要的,作用主要是帮助不同个性的学生达成各自不同的想法和理念。注重引导学生认识自我真实的感受,各自不同的特质,实现学生个性不同,面貌不同、方法不同、画面风格不重复、相互之间不抵消、审美情趣各不相同,摆脱“千人一面” ,盲从、抄袭,并各自形成个性分明的学习、研究、发展方向。这一点对于教与学的两方要求都很高。
五、结语
设计素描虽然是设计教学的基础课程,但我们不能简单理解,粗率处理。它所涉及的高校教育,设计教育,教学的诸多方面形成了一个循环。基础的问题处理得怎么样,这个循环就会发展成什么样。
基础非基础,不把设计素描当基础看,而作为设计学习过程中严谨,学术的一环,让它成为具有终身免疫力的“第一口初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