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子材料的应用前景范文

时间:2023-12-15 17:36:0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高分子材料的应用前景,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高分子材料的应用前景

篇1

【关键词】形状记忆;高分子材料;军事应用

1.形状记忆高分子材料简介

形状记忆高分子或形状记忆聚合物(SMP,Shape Memory Polymer)作为一种功能性高分子材料,是高分子材料研究、开发、应用的一个新分支。它是在一定条件下被赋予一定智能高分子材料的形状(起始态),当外部条件发生变化时,它可相应地改变形状,并将其固定(变形态)。如果外部环境发生变化,智能高分子材料能够对环境刺激产生应答,其中环境刺激因素有温度、pH值、离子、电场、溶剂、反以待定的方式和规律再一次发生变化,它便可逆地应物、光或紫外线、应力、识别和磁场等,对这些刺激恢复至起始态。至此,完成记忆起始态固定变形态恢复起始态的循环。

1989年 ,石田正雄认为 ,具有形状记忆性能的高分子可看作是两相结构 ,即由记忆起始形状的固定相和随温度变化能的可逆的固化和软化的可逆相组成。可逆相为物理铰链结构 ,而固定相可分为物理铰链结构和化学铰链结构,以物理铰链结构为固定相的称为热塑SMP,以化学铰链结构为固定相的称为热固性SMP。王诗任等认为 ,形状记忆高分子实际上是进行物理交联或化学交联的高分子,其形状记忆行为实质上是高分子的粘弹性力学行为。他们根据高分子粘弹性理论建立了一套形状记忆的数学模型。总结来说,形状记忆机理可分为:组织结构机理、橡胶弹性理论、粘弹性理论。

2.军事材料特殊性分析

未来战争是高技术条件下的战争。不仅战场环境变得更加恶劣复杂,各种类型的雷达,先进探测器以及精确制导武器的问世,对各类武器和装备构成了严重的威胁。因此,不仅军事装备的质量要求一定可靠,而且,军事装备的再生性和快速制造能力也被提到了新的高度。

军事装备系统的可靠性(The Reliability of Armaments system)是指军事装备系统在规定的时间内,预定的条件下,完成规定效能的能力。要求装备在特定的条件下长期存放和反复使用过程中,不出故障或少出故障,处于正常的使用状态,且能实现其预期效能。因此,军事材料必须拥有极强的性能和超长的工作寿命。军事装备的再生能力,指的是军事装备受到损坏后,能够迅速进行战场抢修的能力。战场再生能力是提高装备战斗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形状记忆高分子材料具有许多优异的性能,因此此类材料对于军事方面的贡献就十分明显。在前期制造方面,由于其快速恢复能力,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对零部件连接、整合,为战争赢得极宝贵先机时间。在对装备恢复方面,我们可以将记忆前的材料制造为较为规则,使用面积较小的部件,单一运输时可以减缩空间,从而提高运输效率,极大地提高了战场的再生能力。

3.形状记忆高分子材料在军事方面应用展望

目前,形状记忆高分子材料在军事方面的成熟应用主要体现在在战机的连接,加固,军事通讯设备,战争医疗设备等方面。

3.1战机接头连接

在军事战斗机上通常装有各种不同直径的管道, 对于一些异径管接头的连接, 形状记忆高分子材料可以大显身手。其大致工艺过程如下: 先将形状记忆高分子材料加工成所要求的管材, 然后对其加热使管材产生径向膨胀, 并快速冷却, 即可制得热收缩套管。应用时, 将此套管套在需要连接的两个管材的接头上,再用加热器将已膨胀的套管加热至其软化点以上(低于一次成形温度), 膨胀管便收缩到初始形状,紧紧包覆在管接头上。

3.2紧固销钉

在战斗机的制造工艺中, 需应用大量的连接件进行连接。采用形状记忆高分子材料制作紧固销钉,将是战斗机制造业中的一项崭新工艺技术。

(1)先将记忆材料成形为销钉的使用形状;(2)再将销钉加热变形为易于装配的形状并冷却定型;(3)将变形销钉插入欲铆合的两块板的孔洞中;(4)将销钉加热即可回复为一次成形时的形状, 即将两块板铆合固定。

3.3军事通讯设备

形状记忆高分子材料在军事通讯设备方面的应用同记忆合金比较相似。后者在航空航天领域内的应用有很多成功的范例。人造卫星上庞大的天线可以用记忆合金制作。发射人造卫星之前,将抛物面天线折叠起来装进卫星体内,火箭升空把人造卫星送到预定轨道后,只需加温,折叠的卫星天线因具有“记忆”功能而自然展开,恢复抛物面形状。而高分子材料通常具有很好的绝缘性能,因此在通讯设施中不需要导电的部件中,用形状记忆高分子材料代替,以获得我们预期的目标,从而提高部队的携带能力。

3.4军事医疗设备

在需要单兵作战的特殊场合,由于单兵的辎重,装备等携带能力的限制,需要在有限的或体积下携带比较充足的医疗设施,从而为军人的生命恢复提供必要的保障。利用低温形状记忆特性的聚合物聚氨酯、聚异戊二烯、聚降冰片烯等可以制备用作矫形外科器械或用作创伤部位的固定材料,比如用来代替传统的石膏绷带。方法有2种:一是将形状记忆聚合物加工成待固定或需矫形部位形状,用热水或热吹风使其软化,施加外力使其变形为易于装配的形状,冷却后装配到待固定或需矫形部位。再加热便可恢复原状起固定作用,同样加热软化后变形,取下也十分方便;二是将形状记忆聚合物加工成板材或片材,用热水或热吹风使其软化,施加外力变形为易于装配形状,在软化状态下装配到待固定或需矫形部位,冷却后起固定作用,拆卸时加热软化取下即可。形状记忆材料与传统的石膏绷带相比具有塑型快、拆卸方便、 透气舒适、干净卫生、热收缩温度低、可回复形变量大的特点,可望在矫形外科领域及骨折外固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4.结束语

目前,对形状记忆材料的研究才刚刚开始,尚处于初级阶段。形形状记忆高分子材料虽然具有可恢复形变量大、记忆效应显著、感应温度低、加工成型容易、使用面广、价格便宜等优点,但尚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如形变回复不完全、回复精度低等。因而,在形状记忆高分子材料的分子设计和复合材料研究等方面,还有待于进一步探索。另外,应根据现实需要开发新型的形状记忆高分子或对原有的形状记忆高分子有针对性地进行改性。因此, 在今后的研究工作中, 应充分运用分子设计技术及材料改性技术, 努力提高材料的形状记忆性能及综合性能, 开发新的材料品种, 以满足不同的应用需要。另外, 还应注重新材料的实际应用, 早日形成工业产量,为我国的军事建设及各项国民经济建设服务。

【参考文献】

[1]张福强.形状记忆高分子材料.高分子通报,1993,(1):34-37.

[2]石田正雄.形状记忆树脂[J].配管技术,1989,31(8):110-112.

[3]王诗任,吕智,赵维岩,等.热致形状记忆高分子的研究进展[J].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2000,16(1):1-4.

篇2

关键词 高分子材料 智能高分子材料 响应速率 进展

智能高分子凝胶

高分子凝胶是指三维高分子网络与溶剂组成的体系,网络交联结构使其不溶解而保持一定的形状,因为凝胶结构中含有亲溶剂性基团,使之可被溶剂溶胀而达到平衡体积。这类高分子凝胶可随环境条件的变化而产生可逆的、非连续性的体积变化。高分子凝胶的溶胀收缩循环使之可应用于化学阀、吸附分离、传感器和记忆材料等领域;循环提供的动力可用来设计“化学发动机”;网孔的可控性适用于智能药物释放体系。高分子凝胶的刺激响应性包括物理刺激(如热、光、电场磁场、力场、电子线和射线)响应性和化学刺激(如值、化学物质和生物物质)响应性。随着智能高分子材料的深入研究,发展具有多重响应功能的“杂交型”智能高分子材料已成为这一领域的重要发展方向。例如,刘锋等合成的羧基含量不同的 值敏感及温度敏感水凝胶聚(异丙基丙烯酰胺丙烯酸)及含有聚二甲基硅氧烷的聚(异丙基丙烯酰胺 丙烯酸),可使吸附在水凝胶中的木瓜酶随着生物体内环境的变化而自行完成药物的控制释放。紫外线辐射法合成的甲基丙酰胺,二甲氨基乙酯水

目前,具有化学阀功能的高分子膜应用范围还比较窄,尚依赖于新材料领域的不断发展。

形状记忆高分子材料

形状记忆高分子材料是利用结晶或半结晶高分子材料经过辐射交联或化学交联后具有记忆效应的原理而制造的一类新型智能高分子材料。形状记忆过程可简单表述为:初始形状的制品―二次形变―形变固定―形变回复。其性能的优劣,可用形状回复率、形变量等指标来评价。在医疗领域, 形态记忆树脂可代替传统的石膏绷扎, 具有生物降解性的形状记忆高分子材料可用作医用组合缝合器材、 止血钳等。在航空领域, 形状记忆高分子材料被用作机翼的振动控制材料。利用高分子材料的形状记忆智能可制备出热收缩管和热收缩膜等。近几年来, 我国已先后开发出石油化工、通信光缆等领域的热收缩制品及天然气、市政工程供水及其他管道接头焊口和弯头的密封与防腐的辐射交联聚乙烯热收缩片。聚全氟乙丙烯树脂热收缩管是一种新型的热收缩材料,具有较强的机械强度,能长期在―260摄氏度至205摄氏度下使用,并保持原有聚全氟乙丙烯树脂优异的电气性、耐化学腐蚀性 。以对苯二甲酸二甲酯、间苯二甲酸、乙二醇为原料,采用间歇聚合法可合成热收缩膜用共聚酯切片,采用双向拉伸工艺制得的新型包装膜―― ― 热收缩性双轴拉伸共聚酯膜,可用作精密电子元件及电缆包覆材料。目前,形状记忆聚氨酯、聚降冰片烯、聚苯乙烯的研究开发有着诱人的发展前景。

智能织物

将聚乙二醇与各种纤维 (如棉、聚酯或聚酰胺聚氨酯)共混物结合,使其具有热适应性与可逆收缩性。所谓热适应性是赋予材料热记忆特性,温度升高时纤维吸热,温度降低时纤维放热,此热记忆特性源于结合在纤维上的相邻多元醇螺旋结构间的氢键相互作用。 温度升高时,氢键解离,系统趋于无序状态,线团弛豫过程吸热。当环境温度降低时,氢键使系统变为有序状态,线团被压缩而放热。这种热适应织物可用于服装和保温系统,包括体温调节和烧伤治疗的生物医学制品及农作物防冻系统等领域[4] 。

当前,分子纳米技术与计算机、检测器、微米或纳米化机器的结合,又使织物的智能化水平得到了进一步提高。自动清洁织物和自动修补的织物等更加引起人们的关注 。

智能高分子膜

高分子薄膜在智能方面研究较多的是选择性渗透、选择性吸附和分离等。高分子膜的智能化是通过膜的组成、结构和形态的变化来实现的。现在研究的智能高分子膜主要是起到“化学阀”的作用。对智能高分子膜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敏感性凝胶膜、敏感性接枝膜及液晶膜方面。用高分子凝胶制成的膜能实现可逆变形,也能承受一定关的静压力。目前报道的主要有聚甲基丙烯酸聚乙二醇、聚乙烯醇聚丙烯酸共混物等。高分子接枝膜可通过表面接枝和膜孔内接枝的方法来制得,其作用机理基本相同。膜的孔径变化是建立在溶质分子与接枝于膜中的高分子链的相互作用基础之上。目前,具有化学阀功能的高分子膜应用范围还比较窄,尚依赖于新材料领域的不断发展。

智能高分子复合材料

智能高分子材料在工业、建筑、航空、医药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复合材料大都用作传感器元件。新的智能复合材料具有自愈合、自应变等功能。在航空领域,美国一研究所正在研制用复合材料制成的贴在机冀上的“智能皮”,以取代起飞、转向、降落所必需的尾翼和各种襟翼。这些“智能皮”可以根据飞行员和飞机电脑的指令改变外形,起到与飞机尾翼和襟翼相同的作用。在建筑领域,利用复合材料的自诊断、自调节、自修复功能,可用于快速检测环境温度、湿度,取代温控线路和保护线路。用具有电致变色效应和光记忆效应的氧化物薄膜制备自动调光窗口材料,既可减轻空调负荷又可节约能源,在智能建筑物窗玻璃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其它功能的高分子材料

高分子薄膜

高分子薄膜在智能方面研究较多的是选择性渗透、选择性吸附和分离等。如壳聚糖、丝素蛋白合金膜在不同的pH值缓冲溶液中或不同浓度的Al3 +溶液中交替溶胀、 收缩的行为具有良好的重复可逆性符合作为人工肌肉的条件;而控制异丙醇 - 水体系中添加的 Al3 +浓度 ,可以控制配合物膜的溶胀 ,进而控制膜的自由体积 ,以达到作为化学阀门控制膜的渗透蒸发通量的目的。

液晶聚合物

液晶高分子通过熔融或溶解呈液晶状态,它有经成型加工而实现优良的分子排列结构的主链型将液晶规则地配置在侧链或末端,通过电场或磁场作用而控制分子排列的侧链型,通过引入含有抑制成分的液晶化合物而具有不对称识别性能和强感应性的化学活性液晶等。

目前,我国智能高分子材料的研究与开发存在着不足,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尚有相当大的差距,影响了我国信息、航天、航空、能源、建筑材料、航海、船舶、军事等诸多部门的发展,有时甚至成为制约某些部门发展的关键因素。国外智能高分子材料正处于研究开发阶段,各发达国家都对其相当重视。因此,21世纪智能高分子材料会被更加广泛的应用,从而引导材料学的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 贡长生,张克立. 新型功能材料[M] .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1

篇3

关键词:液晶 液晶高分子 应用

中图分类号:TN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973(2011)004-031-01

1 引言

液晶高分子材料是在一定条件下可以液晶态存在的高分子所加工制成的材料,较高分子量和液晶有序的有机结合使液晶高分子材料具有一些优异的特性。例如,液晶高分子材料具有非常高的强度和模量,或具有很小的热膨胀系数,或具有优良的电光性质等等。研究和开发液晶高分子材料,不仅可以提供新的高性能材料从而促使技术的进步和新技术的产生,同时可以促进高分子化学、高分子物理学、高分子加工以及高分子应用等领域的发展。因此,研究液晶高分子材料具有重要意义。

2 液晶高分子材料的发展

液晶高分子存在于自然界很多物质中,像是生物体中的纤维素、多肽、核酸、蛋白质、细胞及细胞膜等都存在液晶态。液晶的原理首先在1888年由奥地利植物学家F Reinitzer(F.Reinitzer,Monatsh,Chem,9,421,1888)提出,之后,德国科学家O,Lehamann验证了液晶的各向异性,他建议将其命名为Fliess,endekrystalle,在英语中也就是液晶(Liquid Crystal或简化为LC)。19世纪60年代,人们发现聚对苯甲酰胺溶解在二甲基乙酰胺LiCI中,和聚对苯二甲酰对本二胺溶解在浓硫酸中,都可以形成向列型液晶(根据分子排列的形式和有序性不同,液晶有三种不同的结构类型:近晶型、向列型和胆甾型。向列型液晶只保留着固体的一维有序性,具有较好的流动性)。刚性分子链在溶液中伸展,当其浓度达到临界浓度时由于部分刚性分子聚集在一起形成有序排列的微区结构,使溶液由各向同性向各向异性转变,由此形成了液晶。随即,美国杜邦公司(DuPont’s)先后推出了PSA(聚苯甲酰胺)及Kevelar纤维PPTA(聚对苯二甲酰对苯二胺),标志着液晶高分子研究工业化发展的开始。到70~80年代,出现了诸如Xydar(美国Dartin公司,1984年),Vectra(美国Calanese公司,1985年)等一系列商用型热致液晶,液晶高分子材料逐渐开始推广。发展至今,液晶这一形态已经成为一个相当大的物质家族,其商业用途多达几百种,例如日常生活中所用的液晶显示手表、计算器、笔记本电脑和高清晰的彩色电视等都已商品化,使得显示技术领域发生重大的革命性变化。

液晶高分子的一系列不同寻常的性质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实际应用,其中大家最为熟悉的就是上面说到的液晶显示技术,它是应用向列型液晶的灵敏的电响应特性和优秀的光学特性的典型例子。把透明的向列型液晶薄膜夹在两块导电的玻璃板之间,在施加适当电压的点上变得不透明,因此当电压以某种图形的形式加到液晶薄膜上就产生了图像。这一原理等同于学生日常学习使用的计算器,在通电时液晶分子排列变得有秩序,使光线容易通过;不通电时分子排列混乱,阻止光线通过,因而显示出所要计算的数字。液晶显示器件最大的优点在于耗电低,可以实现微型化和超薄化。与小分子液晶材料相比,液晶高分子在图形显示方面的应用前景在于利用其优点开发大面积、平面、超薄型、直接沉积在控制电极表面的显示器,具有相当大的优势。

液晶高分子还可以利用其热,光效应来实现光存储。首先将存储介质制成透光的液晶态晶体,这时测试的光完全透过,证明没有信息记录;当用一束激光照射存储介质时,局部温度升高而使液晶高分子熔融成各向同性熔体,分子失去有序性:激光消失后,液晶高分子凝结成不透光的固体,信号被记录下来。此时如果再照射测试光,将仅有部分光透过,记录的信息在室温下永久保存。这同目前常用的存储介质――光盘相比,其对信息的存储依靠记忆材料内部的特性变化使得液晶高分子存储材料的可靠性更高,而且不用担心灰尘和表面的划伤对存储数据的影响,更适合于重要数据的长期保存。

此外,将刚性高分子溶液的液晶体系所具有的流变学特性应用于纤维加工过程中,已创造出一种新的纺丝技术――液晶纺丝,这种新技术使纤维的力学性能提高了两倍以上,获得了高强度、高模量、综合性能优越的纤维。由于刚性高分子溶液形成的液晶体系具有高浓度、低粘度和低切变速率下高度取向的流变学特性,因此采用液晶纺丝便顺利地解决了高浓度溶液必然伴随着高粘度的问题。同时,由于液晶分子的取向,纺丝时可以在较低的牵伸条件下就获得较高的取向度,避免纤维在高倍拉伸时产生应力和受到损伤。这样所得的高性能纤维可用于制造防弹衣、缆和特种复合材料等。

3 液晶高分子材料的应用

液晶高分子材料不仅在化学、物理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其在生物医学方面的应用也是不可小视的。由于在电、磁、光、热、力等条件变化时,液晶高分子将发生显著的变化,使得液晶高分子膜比一般的膜材料具有更高的透过量和选择性。因此,利用溶致性液晶(根据液晶形成条件的不同液晶态物质又可分为“热致型液晶”和“溶致型液晶”)高分子的成型过程,如形成层状结构,再进行交联固化成膜,可以制备具有部分类似功能的膜材料。脂质体是液晶高分子在溶液中形成的一种聚集态,这种微胶囊最重要的应用就是作为定点释放和缓释药物的使用。微胶囊中包裹的药物随体液到达病变点后被酶作用破裂释放出药物,达到定点释放药物的目的。

如前所述,作为新兴的功能材料,液晶高分子材料具有很多突出的优点。随着人们对它不断的研究,液晶高分子材料会逐步代替目前使用的部分金属和非金属材料。液晶高分子材料作为一种较新的高分子材料,人们对它的认识还不充分,但在不远的将来,液晶高分子材料的应用一定会越来越广泛。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参考文献:

[1]罗祥林.功能高分子材料[M].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0.

[2]何曼君,张红东等.高分子物理[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

篇4

关键词:高分子材料; 废旧塑料; 建筑材料; 回收应用;

中图分类号:TU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前言

处理废旧高分子材料是一把双刃剑, 处理的好了不但降低了高分子的危害, 而且还能降低产品成本;处理不好我们的生活就要受到废旧高分子的影响, 甚至毒害。将废旧高分子材料作为一种建筑材料, 开辟了废旧高分子回收的新途径, 不但可以降低废旧高分子材料的危害, 而且扩大建筑材料的来源。随着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会有越来越多的这种新型材料问世, 最终达到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二、废旧高分子材料在建筑材料中的回收应用问题分析研究

1、废旧高分子材料制作墙体材料。随着国家有关禁止使用粘土砖禁令的公布, 开发使用新型墙体材料已经成为一种必然趋势, 同时回收利用废旧高分子材料技术的发展, 为废旧高分子材料复合成新型墙体材料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目前已有许多这类技术发展相当成熟, 并用于实际的生产当中。

一是玻璃与塑料复合而成的样品砖。由塑料, 玻璃复合而成的样品砖已经研制出来,在国外已经得到了较广泛的应用。其中塑料组分包括聚乙烯, 聚丙烯, 聚苯乙烯, 聚氯乙烯以及 ABS, 相同的粒径形态, 较窄的尺寸范围和尺寸分布与近似尺寸的棕色玻璃混合成玻璃塑料复合材料, 其中玻璃的质量百分比根据不同的性能要求可为 15%,30%, 45%。这种材料能在 235℃模压成标准的粘土砖形状。当温度在20~50℃范围变化时, 经过抗压实验, 发现其断裂应力是普通粘土砖的两倍多。制备这种试样时所要求的塑料不需要区分热塑性和热固性, 因此它的原料来源相当广泛。

二是金属橡胶混凝土。这种材料具有良好的性能, 它可以有效解决目前各类混凝土结构及现有墙体砌块工程中常出现的各种裂缝, 隔音差、抗震性能不够, 重量重, 抗冲击性不足等问题, 可广泛应用于桥梁、路面、飞机跑道、大坝及其他建筑。

三是用聚苯乙烯泡沫塑料生产混凝土保温砌块。运用此技术生产的混凝土保温砌块具有表观密度小, 保温、隔声性能好, 抗压强度高, 属于轻质高强的新型墙体材料。生产的砌块完全满足墙体材料的表观密度、抗压强度以及保温性能要求。在工程实际中, 砌块的聚苯乙烯泡沫塑料部分基本不受外力作用, 只有外裹的水泥砂浆层起骨架作用。这种新型混凝土保温砌块是一种前景看好的新型墙体材料。

四是利用废旧塑料和粉煤灰制建筑用瓦。这种建筑用瓦的研制成功, 不仅可以降低成本, 还是消除“白色污染”的一种积极方法。

五是利用废泡沫生产新型保温砖。研究成功了造价低廉、防火性好、保温性能优良的新型保温砖。经测试, 这种新型保温砖导热系数小于 0.06 W/m.K, 优于 0.09 W/m.K 的国家标准, 含水率小于 8%, 密度小于 225 kg/m3, 抗压强度大于 0.21 MPa, 且耐候性强, 适合国内不同气候的各地区使用, 取代传统珍珠岩或煤渣等保温材料。

2、废旧高分子材料制作建筑装饰材料

一是利用废旧塑料生产的建筑用装饰板材。利用废旧塑料生产建筑用装饰板材的研制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其中一种技术已经在实际生产中广泛应用。它是用废旧塑料、色素添加剂、增强剂、增塑剂为原料, 以重量为单位, 每 100 份废旧塑料匹配 5~10公斤色素添加剂, 20~50 份增强剂, 1~5 份增塑剂, 先将废旧塑料洗净、晒干后熔化, 再将熔化后成块状的废旧塑料粉碎为 0.5 cm 左右的细颗粒, 再次熔化同时加入色素添加剂和增强剂, 搅匀后注入模具成型, 冷却后出模, 然后漆上耐温清漆即生产出成品。

二是利用废旧塑料生产阻燃建筑装饰材料。目前有报道研制出一种利用废旧热塑性塑料和锯木粉通过加入添加剂改性生产防火阻燃型窗套、门套、墙裙等建筑装饰材料的方法。运用该工艺生产的产品, 根据国家标准塑料燃烧性能实验方法进行测定, 其结果达到 GB2408—80/1 级、GB4609—84/FV- 0 级;按照国家标准 GB5465—85 建筑材料不燃性试验方法测定, 结果建筑材料不燃性试验方法测定, 结果完全符合不燃性材料的要求。实验证明这种材料阻燃性能良好,完全可以用作建筑装饰材料, 同时通过造型还可以生产美观耐用的环保型城市垃圾桶。

3、废旧高分子材料制作其他建筑材料

一是粉煤灰、废旧聚苯乙烯泡沫塑料颗粒生产防水材料。以粉煤灰、废旧聚苯乙烯泡沫塑料颗粒为主要原料, 普通硅酸盐水泥、生石灰为胶凝材料, 添加少量防水荆、憎水剂、激发剂, 可生产屋面保温防水材料.该材料集保温隔热与防水为一体, 表观密度为 588 kg/m3,导热系数为 0.12 W/(m·K), 28 d 的抗压强度为 1.6MPa, 在 0.2 MPa 的水压下可保持 30 min 不透水。该保温防水材料具有密度低、强度高、保温隔热性能好、粉煤灰掺量大等优点, 是一种较为理想的屋面保温防水材料, 该材料可达到《屋面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7- 2002)标准。

二是利用废聚烃类树脂生产塑料地板。在世界塑料家族中, PVC 的产量居第二位, 制品多, 消费量较大。如管材、蔬菜大棚膜、建筑材料、日用品等多种用品废弃较多。由于 PVC 是一中含卤物质,所以它的回收利用受到了限制。这项技术研制的成功,可以大量回收 PVC, 运用这项技术可以生产出多种产品。常见的如: 废农膜 100 份、碳酸钙 120~150 份、剂 1.5 份、稳定剂 4 份、色浆适量, 经混合、密炼等一系列加工可制成塑料地板。安徽大学高分子材料研究所通过改性发泡等工序, 用废弃聚烯烃塑料生产泡沫片和硬质板材, 泡沫片用作旅游鞋、皮鞋和布鞋的原料, 硬质板材则用作弹性地板的原料。

三是利用回收农膜与木屑复合制成塑质木材。该材料除了具有与天然木材一样可锯、刨、钉、粘等性能外, 还具有耐潮、防蛀等优点, 而且制造的灵活性强, 既可挤压成板材、型材,也可一次模压成产品。

篇5

关键词:高分子 材料阻燃技术 应用 发展

中图分类号:TQ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5)10(b)-0198-02

高分子可燃材料具有优良的性能,其应用的范围也越来越广,特别是在建筑、交通、家具、电子电器等行业领域被大量使用,美化和方便了人们的环境和生活,获得了显著的经济效和社会效益,已逐渐代替传统材料。然而大多数该分子材料都易燃、可燃材料,在燃烧时热释放速率快、火焰传播速度快、发热量高、不易熄灭,还产生大量浓烟和有毒气体。随着高分子材料的广泛应用,其潜在的火灾危险性大大增加,因而如何提高高分子材料的阻燃性能,成为当前消防工作急需解决的一个问题。

1 高分子阻燃技术应用

1.1 高分子阻燃材料分类

关于阻燃高分子材料目前尚无明确分类,通常可按照获取阻燃性能的方式划分,可将其分为本质阻燃高分子材料和非本质阻燃材料两种。一种是材料本身具有阻燃性;另一种是通过加入添加阻燃剂获得阻燃性能。非本质阻燃材料可根据阻燃剂添加方式分为添加型阻燃高分子材料和反应型高分子材料。所谓添加型阻燃高分子材料,即在高聚物加工过程中,将阻燃剂以物理方式分散于基材中而赋予材料的阻燃性;反应型阻燃高分子材料的阻燃剂是在高聚物的合成中加入的,它作为一种单体参与反应,并结合到高聚物的主链或支链上,使高聚物含有阻燃成分[1]。

1.2 高分子阻燃技术

阻燃剂是用于提高材料抗燃性,即阻止材料被引燃及抑制火焰传播的助剂。在现代化社会中,阻燃剂具有着诸多的类型,旨在能够为了切实满足不同环境下的防火需求,就其所包含的类型来看,主要可以分为以下3种。

第一种,是有机阻燃剂,主要用于针对有机物的燃烧预防,比如包括磷酸酯、卤系和纺织物等等,具有着耐久性的特点。

第二种为无机盐类阻燃剂,包括的产品主要有氯化铵、氢氧化铝等等材料,这种类型的阻燃剂具有着无烟、无毒与无害的优势,因此成为了目前应用领域最为广泛的一种阻燃剂。

第三种为有机和无机混合类型的阻燃剂,这种类型的阻燃剂通常被科学界认为是无机阻燃剂的升级版,拥有着和无机阻燃剂同等的优势,但相对来说具有着较高的成本,因此并未普及应用。而从不同阻燃剂的阻燃元素上看,又可以划分为几种,包括卤系阻燃剂、磷系阻燃剂和硅系阻燃剂等,其各自有着相应的优势和缺点,但依然凭借着不同的特点被广泛应用于不同的防火领域当中[2]。

受到近些年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影响,高分子材料的阻燃技术水平也获得了突破性的发展,包括阻燃剂微胶囊技术、交联与接枝改性等等,无论是何种新技术的应用,其作用原理都大体相一致,区别主要在于对人工合成技术的依赖程度有所不同,最明显的技术优势更是在于对传统材料阻燃之后所产生的有毒有害气体的转化,最具代表性的便是现代阻燃技术领域的纳米技术应用,不仅能够有效降低阻燃过程中各类反应对环境的污染,同时更凭借较高的技术水平全面提高了阻燃技术的安全性。

1.3 高分子材料燃烧及阻燃技术应用机理

高分子材料在空气中受热时,会分解生成挥发性可燃物,当可燃物浓度和体系温度足够高时,即可燃烧。所以高分子材料的燃烧可分为热氧降解和燃烧两个过程,涉及传热、高分子材料在凝聚相的热氧降解、分解产物在固相及气相中的扩散、与空气混合形成氧化反应场及气相中的链式燃烧反应等一系列环节。当高分子材料受热的热源热量能够使高分子材料分解,且分解产生的可燃物达到一定浓度,同时体系被加热到点燃温度后,燃烧才能发生。而己被点燃的高分子材料在点燃源稳定后能否继续燃烧则取决于燃烧过程的热量平衡。当供给燃烧产生的热量等于或大于燃烧过程各阶段所需的总热量时,高分子材料燃烧才能继续,否则将中止或熄灭。从高分子材料的燃烧机理可看出,阻燃作用的本质是通过减缓或阻止其中一个或几个要素实现的。其中包括6个方面:提高材料热稳定性、捕捉游离基、形成非可燃性保护膜、吸收热量、形成重质气体隔离层、稀释氧气和可燃性气体。目前常采用的阻燃剂行为主要是通过冷却、稀释、形成隔离膜的物理途径和终止自由基的化学途径来实现。燃烧和阻燃都是十分复杂的过程,涉及很多影响和制约因素,将一种阻燃体系的阻燃机理严格划分为某一种是很难的,一种阻燃体系往往是几种阻燃机理同时起作用[3]。

2 高分子材料阻燃技术的研发动向分析

2.1 高分子材料阻燃技术的现代化发展体现

在现代工业领域当中,阻燃材料凭借着自身所具有的阻燃优势,已经获得了越来越广泛的发展前景。传统的添加阻燃剂,在热量不断加升的同时,其有毒气体也将被释放出来,产生有毒气体将会严重危害心肺功能,因此,在传统阻燃剂中,也相应增加了磷酸酯等化学物质,以便于通过磷酸酯来提升材质的气体吸附能力,相比较来讲磷氮化合物拥有更加高等的吸附能力,正是由于添加型阻燃剂中存在以上不同的化学物质,因此,阻燃剂安全系数也将被提升。由此也就确定了磷系阻燃剂的地位。伴随着现代技术的发展各类阻燃产品均获得了良好的发展应用空间,各类阻燃产品的优势也开始越来越突出,由于阻燃材质中的阻燃性能受到影响,才最终达到阻燃的实际效果。相对来讲,阻燃技术也通过阻燃剂的化学功能,改变其传统的分子结构,以至于实现阻燃价值。因此,阻燃技术应具备一定的高分子材料脱水碳化功能,并在此基础上,吸收相关的有毒气体,当值在材料燃烧中,产生有毒气体,威胁相关人员的生命健康。对此应当进一步加大对现有阻燃剂的研发力度,并在科学技术的支撑作用下对现有的阻燃剂进行改善与功能领域的创新,使现有的阻燃剂能够具备传统的阻燃性能优势,还同时具有更多的现代化功能比如耐热、抗辐射等等[4]。

2.2 高分子阻燃材料的绿色发展趋势

高分子阻燃材料的绿色发展方向已经开始被充分重视,其是社会的现代化发展需要,阻燃剂在各个行业领域当中的应用量有着明显的增加,所有新材料与新产品的更新换代频率都在不断加速。而与此同时,人们的环保意识也在不断提升,因此,阻燃剂的技术发展方向也开始逐渐趋向于绿色化发展。尤其是近些年社会开始重点关注对可持续发展的建设,由此直接决定了阻燃剂的发展需要契合生态的关系。目前,国际当中已有一部分发达国家开始致力于从环保角度出发来限制对污染环境阻燃剂的生产与使用,该文认为,这样的现状本质上也是对人们生命财产安全负责的另一种形式。不可否认,中国作为生产制造大国,高分子产业的发展具有着显赫的地位,在国际阻燃材料飞速发展的大势所趋之下,消防部门同时出台了新的规定,旨在为阻燃材料的科学化更新提供明确的方向指引。在当前市场竞争激烈的形式下,阻燃技术的开发在外界的推动下有了技术上的提高。尤其是低毒低烟、无卤高效的环保阻燃剂更是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综上,不管是卤系阻燃剂还是无卤阻燃剂,其必然趋势都是向环保型无卤阻燃剂发展,发展方向都以低毒化、环保化、高效化、多功能化为主[5]。

3 高分子材料阻燃技术的优化改革动向

当前,对于阻燃技术的研究,我国还有待加强,在相关技术研发力度,以及自主研发等环节,相对于国外先机技术仍然存在较大的进步空间。但根据我国当前研发技术来讲,已经较传统技术提升了许多。近些年国家积极进行科研技术支持,在研究经费中,研究技术中,积极给予帮助,使得各项技术研发工作中逐渐扩大,研发力度也逐渐加深,在国家技术支持上,当前各项技术研发应用皆取得了良好的成绩,阻燃技术便是其中一项,在国家的扶持帮助下,阻燃技术应用价值逐渐得到挖掘,阻燃技术研发也渐渐深入到人们的视野之中。

由从传统阻燃技术当前的阻燃技术研发,期间经历中众多变迁,最早阻燃技术是由物理作用的帮助喜爱,实现对氧气的阻隔,最终达到阻燃的效果,当前新型阻燃技术的研发,使得性质阻燃上升至化学反应界面中,通过对材质化学分子的改变,使得可燃性材质逐渐具备阻燃技术,从融合阻燃逐渐转变成为无机阻燃,并在阻燃技术研发的过程中,更加注重了对有害有毒物质的处理,通过添加可吸附分子,将有毒有害物质进行吸附,在实现了阻燃技能的基础上,实现了无污染的目标。这种科技研发的成果符合了绿色发展以及可持续发展理念的要求。当前在阻燃技术研发中,微胶囊技术、纳米技术等其他技术的影响,使得可燃材料的阻燃效果大大得到提升,阻燃性能也随着阻燃效果不断变化。在阻燃技术应用中,复合型材料的应用也为阻燃技术提供了发展方向。

该文认为,在今后的发展中,随着阻燃技术的提升,阻燃性能的变化,必将使阻燃形态以及其他性能达到提高,并在科研技术的研发过程中,随着可持续发展理念的贯彻,坚信可燃材料阻燃技能将会更加环保。

4 结论

综上所述,通过对阻燃技术的研究可知,阻燃技术经历了从物理阻燃向化学阻燃技能的转变,在化学阻燃中高分子材料阻燃功能得到了有效的提升。随着阻燃技术研发的不断加深,我们坚信,阻燃材料的发展也会与之相适应,产品结构也会相应调整,我们必然会找到解决的办法,开发出符合人们需求的高分子阻燃材料。

参考文献

[1] 郭永吉.高分子材料阻燃技术的应用及发展探究[J].江西化工,2014(4):208-209.

[2] 郭晓林,李娟,李莹.挤塑聚苯乙烯泡沫塑料的阻燃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J].中国塑料,2014(12):6-11.

[3] 高建卫.我国建筑保温技术进展及存在问题分析[J].材料导报,2013(S1):276-280,284.

篇6

关键词:高分子材料,就业能力,实验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05-0225-02

一、引言

随着科学技术和经济环境的变化,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呈现日益复杂的趋势。社会对人才的技能、经验、实践能力以及综合素质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1-2]。高分子材料以其突飞猛进的发展态势和广阔的应用前景成为了21世纪最具生命力的新型产业。众多与高分子材料相关的行业发展迅猛,社会对兼具创新和实践能力的高分子材料专业的人才需求量越来越大,这无疑为毕业生提供了极好的就业前景[3]。如何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能力,以更好地服务社会成为摆在高等院校人才培养方面的重要课题。

高分子材料是一门应用性和实践性极强的专业,其实践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水平。实验教学是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它是提高高分子材料专业大学生操作能力、沟通能力、协作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最重要最直接的手段。因此,高校高分子材料专业要通过建立科学的专业实验教学体系,积极探索实验教学改革,以全面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能力。

本文立足于我校的高分子材料专业,基于就业能力提升这一核心,提出了几点关于高分子材料专业实验教学改革的建议。

二、实验教学现状分析

实验教学环节是学生获取专业知识的重要手段,对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的培养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4]。然而,传统的实验教学验证性实验居多,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而忽视了学生的自主性、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一般,高分子专业实验教学体系由三大块构成即材料合成实验、材料成型加工实验和材料性能测试实验。三块实验内容各自独立展开,相互之间没有联系,缺乏知识点之间的串联及各部分间的逻辑性和系统性,不利于学生从整体上掌握知识。由于经费不足、缺乏激励机制等种种原因,大部分本科生仅限于实验课和做毕业论文时进行实验研究,缺少实验训练的机会,对广泛提升本科生的就业能力所起的作用也非常有限。因此,如何利用实验教学中心平台,建立合理的面对本科生的开放机制,是实验教学体系改革的重要内容。

三、实验教学改革举措

针对以上实验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我们提出了几点改革措施,以期能够促进大学生就业及提高大学生就业质量。

1.构建系统化实验教学体系。为了改善实验教学效果,需要加强高分子材料专业的实验教学体系的系统性。将高分子化学实验、高分子物理实验以及高分子成型加工实验等多门课程有机组合起来,利用不同课程间实验项目的关联性,形成多条跨越不同课程的实验项目链,构建出环环相扣、高度系统化的高分子专业实验教学体系。

例如,聚苯乙烯塑料的制备实验,它可以涵盖三个紧密相连的实验项目。利用高分子化学知识,从苯乙烯单体的悬浮聚合实验开始,获得聚苯乙烯粉体;再利用高分子物理知识,经由GPC凝胶渗透色谱分析所合成的聚苯乙烯的分子量及分子量分布,以确定聚苯乙烯的基本性能;再利用高分子成型加工实验,将聚苯乙烯粉体制成高分子塑料样条,对其拉伸、冲击等性能进行测试。将以上三个实验安排在同一个学期,按顺序依次开展实验,能够加强知识的连贯性,便于学生从整体上理解和掌握高分子材料的专业知识,从而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为促进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2.开展多层次实验教学。积极推行实验课程改革,开展多层次实验教学,降低验证性实验的比例,开设综合性实验,增设设计性实验,可以提升大学生的专业能力和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从而使学生在就业竞争中展现出良好技能。

单一的验证性实验,缺乏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训练。为了将高分子材料的专业知识有机地串联起来、灵活运用,需要开设一定比例的综合性实验。例如,开设“聚苯胺的制备和导电性测试”这一综合性实验。学生不仅能理解聚合物的结构,还能掌握聚苯胺的合成方法及性能测试方法。通过这一实验,能够把聚合物的“结构”与“性能”两大方面很好地结合起来,即加深了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又提高了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单一的验证性实验,只要求学生掌握简单操作,没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增加设计性实验,以学生为主、教师指导为辅,给学生发挥潜能提供更大的空间,为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奠定扎实的基础。例如,“海藻酸钠溶液的流变性研究”就是一个很好的设计性实验。根据实验任务,学生自己查阅相关文献、设计实验方案并付诸实施。这个过程要求学生动手、动脑、交流、协作,切实得到科学研究的一般逻辑过程训练。设计性实验既提高了学生的主观积极性,又增强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依托科研项目拓展实验教学。我校的高分子材料专业本科生除了实验课和做毕业论文之外,很少从事科研实验。只有极少数同学因为参与大学生创新项目或学科竞赛而进行实验研究。从普遍提高本科生的实践能力角度来看还远远不够,需要学校方面加大对大学生创新项目的支持力度,为更多的学生提供科研实验的机会。

另外,为了提高本科生的科研能力,设立导师专项基金,由导师的课题经费中拨出一部分用于本科生实验。导师重点选拔一些兴趣高、素质好的学生,在大二提前进入实验室学习,参与科研项目,这个措施对提高本科生创新能力和科研能力很有效,有些本科生在本科阶段已经发表了科研论文,有些本科生毕业后就直接进入导师实验室做硕士论文。不过,对于本专业兴趣不高的学生起不到太大作用。

4.建立长效激励机制。为了调动大学生主动进行创新实验的积极性,需要建立长效激励机制。对于创新型实验完成优秀者、完成自主创新项目者、发表科研论文或专利者等取得创新成果的学生给以增加学分的奖励,同时在保研、评奖学金等方面作为重要参考。这一举措可以大大增加大学生参加创新实践活动的机会,提升大学生就业竞争力。

5.完善实验成绩评定办法。受仪器设备条件的限制,学生单人操作的条件不具备,一般采取分组实验的形式,如何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实验操作训练,需要完善实验成绩评定办法。实验报告是实验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透过实验报告可以反应出学生对实验项目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但是,单单依据实验报告评定成绩并不合理。通过课前提问考察学生的预习情况,观察实验过程中学生的操作能力、协作能力,并做好记录,以此作为评定实验成绩的重要依据,更能激发学生参与实验的兴趣,提高学生做实验的主动性。通过完善实验成绩评定办法,可以被迫式加强大学生参与实验的力度,从而提高大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小结

面对就业市场对高分子材料专业人才提出的越来越高的要求,进行实验教学改革提升本科生的就业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提出从实验教学体系系统化、开展多层次实验、依托科研项目拓展实验、建立长效激励机制和完成成绩评定办法五个方面进行实验教学改革的建议,以期有效提升本专业大学生的就业能力。

参考文献:

[1]管天球.地方高校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J].中国高等教育,2008,(15):69.

[2]田仲富,王也,刘晓义.如何提高理科大学生就业能力[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3);21.

篇7

关键词:固相力化学反应 高分子材料 阻燃

采用固相力化学反应器制备高分子材料,可以把固相力化学反应作用在高分子材料制备、加工以及改性的过程中,该反应器以其独特的机构和功能,对物料进行粉碎、混合、剥离、分散以及进行化学反应,突破了高分子材料制备常规技术中的瓶颈,为制备高性能的高分子材料提供了新途径。文本以磨盘形力化学反应器作为进行固相力化学反应的器具,制备膨胀形阻燃剂阻燃聚丙烯复合材料,并对该制备材料进行分析。

一、背景资料

聚丙烯,易燃烧,发热量大,燃烧时易产生浓烟、释放有毒气体,因而限制了其在各行各业的广泛应用,目前市场上常见的聚丙烯阻燃剂主要以无机、卤系、氮系、磷系等膨胀形阻燃剂为主,这些膨胀形的阻燃剂因其燃烧发热小,燃烧时不产生有毒气体得到了较快的发展。本文主要研究由聚磷酸铵、三聚氰胺和季戊四醇组成的混合膨胀形阻燃剂,用磨盘形化学反应器制备混合膨胀形阻燃剂阻燃聚丙烯,并深入分析一下磨盘形化学反应器对该混合膨胀形阻燃剂阻燃聚丙烯的热性能以及阻燃性能。

二、实验部分

1.主要原料和设备

聚丙烯:独山子炼油厂

聚磷酸铵:成都武侯技术开发公司

季戊四醇:上海化学试剂有限公司

三聚氰胺:成都科龙化工试剂厂

磨盘形力化学反应器:自制

压力成型机HP63(D):上海西玛伟力橡胶机械公司

双辊塑炼机SK160B:上海橡胶机械厂

高速混合器GH10DY:北京塑料机械厂

2.样品制备

把聚磷酸铵、季戊四醇、三聚氰胺按照5:3:2的比例混合,再将混合物和聚丙烯按照一定的比例相混合,将所得的混合物放入磨盘形化学反应器中,在一定的温度和静压力下进行碾磨。取一定量的混合物粉末样品,供测试和制备阻燃样条使用。

3.制备阻燃样条

首先进行双辊塑炼,将聚丙烯放入辊温在165°C的双辊塑炼机中,塑炼5分钟,然后加入与聚丙烯相同量的聚磷酸铵、季戊四醇、三聚氰胺三者混合物,塑炼10分钟。将双辊塑炼所得的混合物与磨盘化学反应器中所得的混合物放在190°C的硫化机上进行压片,10Mpa强度下持续10分钟即可制得样条。

4.样品表征

4.1粒度分析

使用Shimadzu 2001激光光散摄力度分析仪检测用磨盘形化学反应器制备得到的混合膨胀形阻燃剂粒度分布。

4.2SEM测试

将混合膨胀形阻燃剂样品用液态氮脆断,然后,将断面经真空镀金,之后,用Hitachi LTDX-650扫描电镜观察样品的断面形貌。

4.3DSC测试

采用NETZSCH DSC204差示扫描量热分析仪。所得样品以10℃/min从40℃升到220°C,停留3分钟后以同样的速度降至40℃,得结晶曲线,再以同样的速度升至220℃,得熔融曲线。

三、结果

1.混合膨胀形阻燃剂在磨盘碾磨的过程中粒度分布的变化

图1为阻燃剂颗粒粒度的微分布曲线,图2(a)、(b)为阻燃剂和聚丙烯的混合物在磨盘不同碾磨次数下得到的颗粒粒度微分布曲线,如下图

从图1可以看出,阻燃剂粒度微分曲线集中在15~3μm、60~15μm以及700~60μm三个区域,这表明,阻燃剂的粒度分布不均匀。从图2(a)、(b)可以看出,阻燃剂和聚丙烯的混合物,经过不同的碾磨次数,得到的粒度积累和微分布曲线不同。比如。碾磨5次,阻燃剂和聚丙烯的混合物中,聚丙烯的粒径由3~4mm降至700μm以下,这说明,磨盘形力化学反应器可粉碎韧性聚丙烯,随着碾磨次数的增加,这种现象就更加明显。当碾磨的次数超过22次,会发现高粒径区域的阻燃剂和聚丙烯体系粒子累积百分比明显增加,而低粒径区累积百分比明显下降。总的来说,碾磨次数不应过多。由图2(b)可看出,碾磨次数由5次增加到22次的过程中,高分子材料复合物的粒径分布向低粒径区域过度,碾磨次数达到22次时,粒径小于100μm和200μm处的粒子数均会增加,并且在小于10μm的粒径区,曲线会有一个小高峰。

2.阻燃复合高分子材料的SEM分析

经过双辊塑炼以及磨盘碾磨,在分析仪下可得到阻燃复合材料的扫描电镜照片。相对于常规的混合法所得复合材料,使用磨盘碾磨改善了复合材料中阻燃剂分散的问题,使得阻燃剂在复合材料中分散更加均匀。胆随着碾磨次数的增加,阻燃剂的分散会受到影响,分散性下降,这也要求在使用磨盘不能进行过度地碾磨。

3.阻燃复合高分子材料的DSC分析

根据NETZSCH DSC204差示扫描量热分析仪的结晶和熔融参数可以看出,加入阻燃剂对塑炼体系和碾磨体系的聚丙烯来说,他的结晶温度、起始结晶温度和起始熔融温度都有较大的提高作用,这就表明阻燃剂对聚丙烯具有异相成核诱导结晶作用,在阻燃剂的作用下,聚丙烯分子链在很高的温度下能够快速成核,形成微晶,增加阻燃复合材料中聚丙烯的洁净度。但过度碾磨会造成阻燃剂重新凝聚,结晶度下降,所以要注意磨盘适宜的碾磨次数。

4.阻燃复合材料的阻燃性能

阻燃复合材料在磨盘碾压的作用下有着复杂的行为。对于未进行碾压的混合样品来说,因为阻燃剂的颗粒大小不均,所以阻燃性能比较差。而随着碾磨次数的增多,阻燃剂和聚丙烯分散和相互混合达到最佳状态,这时阻燃剂阻燃性能增加,随着碾磨次数过度增加,阻燃剂和聚丙烯不能继续细化,此时阻燃剂和聚丙烯趋向粉碎,导致阻燃剂阻燃性能下降。因此,对于磨盘形力化学反应器来说,适合的碾磨次数才能达到阻燃剂良好的阻燃性能。

四、结语

本文立足于分析利用固相力化学反应制备高分材料,通过采用磨盘形力化学反应器制备混合膨胀形阻燃剂的实践,证明并分析了磨盘形力化学反应器可以利用聚合物基体中的固相纳米分散制备高分子复合材料,为日后利用固相力化学反应制备高分子材料提供了研究的依据。

参考文献

篇8

【关键词】 工程;塑料;应用 发展

一、引言

在当今国民经济迅速发展的社会中,塑料新材料工业作为战略性的基础工业,它的专业技术水平和产业规模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科技进步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工程塑料一般是指可以作为结构材料承受机械应力、能在较宽的温度范围和较为苛刻的化学及物理环境中使用的塑料材料。工程塑料性能优良,可替代金属作结构材料,被广泛应用了电子电气、交通运输、机械设备及日常生活用品等领域。工程塑料的发展非常迅速,每年都以7%~10%的惊人速度增长。

二、工程塑料应用及其发展方向

(一)工程塑料在汽车行业的应用

世界汽车发展的方向是节能与环保,轻量化、舒适化、节能化是汽车工业领域发展的最新趋势,这一趋势将进一步加速汽车塑料化发展的进程。据相关技术资料报道,汽车自重每减少10%,燃油的消耗量可降低6%-8%。从某种程度上讲,汽车塑料的用量是衡量一个国家汽车生产技术水平的标志之一。近年来,国际上汽车塑料的用量在不断增加,平均每辆汽车的塑料用量从20世纪70年代初的50-60千克已发展到目前的150千克,而且增长还在继续。在日本、美国和欧洲等发达国家中,每辆轿车平均使用塑料已超过150千克,占汽车总重量的10%以上。目前,我国每辆轿车的塑料用量平均为100千克,占总重量的8%左右,达到国外20世纪80年代中期的水平。我国政府已制定了相关的政策,加速汽车零部件的国产化进程,同时也限定了汽车的燃油消耗标准,这无疑给汽车工业零配件生产厂商和塑料供应商提供了一个绝好的发展机遇。今后工程塑料在汽车工业领域发展中将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二)工程塑料在电子行业的应用

随着我国电子电器产品国产化率的逐步提高和出口量逐年增加,工程塑料的消费量呈急速上升趋势。尽管国内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都还很低,但这并不影响电子电器制造业对工程塑料的巨大需求。通讯办公设备、中小型家用电器等行业领域对塑料需求量的不断增加,也为工程塑料提供了广阔的应用前景。

(三)工程塑料在建筑行业的应用发展

近年来,建材行业领域用塑料发展很快,以工程塑料为原料的各种塑料薄膜、片材、板材、管材、框架、异型材等制品将具有更大的市场需求。按照建设部提出的“十一五”规划,5年内建筑节能量要达到1.01亿吨标准煤,节能建筑总面积要超过21.6亿平方米,其中新建筑16亿平方米,改造现有建筑5.6亿平方米。中国有400亿平方米既有建筑,目前约有三分之一需进行节能改造,按照每平方米200元的改造标准,这部分建筑节能材料和技术在未来的市场容量可达2.6万亿元。对于具有节能、节材、节水、节地等特点的塑料管道,到2010年建筑给水和排水管道80%要采用塑料管,建筑雨水排水管道70%要采用塑料管。这其中,将有不少市场份额属于工程塑料。

就工程塑料而言,开发一种新的聚合物投资大、见效慢,所以在短期内,新的聚合物品种开发方面将不会有重大突破,一般采用现有聚合物经过改性等手段来满足客户不断提出的新需求。今后几年,工程塑料将在合金技术、纳米技术和功能材料等方面有较大的发展,并将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汽车和体育器材等高新技术领域。另一方面,由于石油资源的短缺,今后二氧化碳聚合物、玉米、植物纤维及植物蛋白聚合物会被进一步开发利用,像PLA穴聚乳酸雪、PBS穴醇酸聚酯类雪等等。三聚氰胺泡沫材料和纤维织物有可能替代聚氨酯泡沫和化纤织物,原因在于其耐热和阻燃性能远远高于聚氨酯和化纤材料。

(四)导电高分子材料的应用与发展导电高分子材料一般分为结构型和复合型两大类。其中结构型导电高分子材料的主要用途是导电材料、蓄电池电极材料、光功能元件、半导体材料,其研究开发主要集中在具有与金属相同的电导率;在空气中的稳定性;具有高功能;具有良好的加工成型性等四个方面。

1、复合型导电高分子材料,是由导电物质与高分子材料复合而成,是目前已被广泛应用的功能性高分子材料。其主要应用领域是:

(1)在电子、电器领域中集成电路、晶片、传感器护套等精密电子元件生产过程中使用的防静电周转箱、晶片载体、薄膜袋等。

(2)防爆产品的外壳及结构件,如:煤矿、油船、油田、粉尘及可燃气体等场合中使用的电器产品外壳及结构件。

(3)中、高压电缆中使用的半导电屏蔽材料。

(4)电讯、电脑、自动化系统、工业用电子产品、消费用电子产品、汽车用电子产品等领域中的电器产品EMI屏蔽外壳。

2、结构型导电聚合物要想进一步实用化,目前必须解决好以下主要问题:

(1)稳定性欠缺:导电高分子中的氧原子对水是极不稳定的,这是妨碍其实用化的最大问题。

(2)掺杂剂多是有毒的:如AsF5、I2、Br2等。

(3)成型困难:导电聚合物主链中的共轭结构使分子链僵硬,不溶不融,从而给自由地成型加工带来困难。

(4)经济性差:其价格比金属及普通塑料高,难以实用化。

对于复合型导电塑料的应用与发展,当前需要着重研究的是金属纤维填充的电磁波屏蔽材料,需要解决的主要课题是:①减小比重;②使导电性均一;③降低成本;④改善外观。

导电聚合物的未来发展展望,最主要的是开发以下几种材料:①高导电性高分子;②有机太阳能电池;③有机超导材料。更为长远的课题研究是分子性薄膜和分子电子装置。

三、结语

未来我国工农业的发展将会对塑料制品的依赖性会越来越强,高性能、多功能的塑料制品已经成为相关行业领域重要的材料支撑。为适应市场的发展,我们应当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从一味追求降低成本的束缚中解放出来,确立塑料改性的高性能化、多功能化、品牌化、高档次化的发展模式,不断提高塑料改性的技术研究水平,进一步扩大改性塑料的应用范围,促进塑料改性行业领域的更大发展,树立在提高改性塑料的物理机械和综合应用性能以及扩大工程化应用的前提下,降低制造成本的塑料改性新观念。

篇9

关键词:文物保护材料

中图分类号:G263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历史文物是我们祖先劳动、智慧和革命精神的结晶,具有重要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是国家文化的内涵底蕴。文物保护是一门多学科、多领域相互交叉的边缘学科 ,涉及的范围广泛。材料科学作为基础应用学科在文物保护研究与处理过程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当我们对文物实施保护处理时首先考虑到的是它的材质和保存现状,以及物理载荷和化学环境等。从某种意义上讲,文物保护工作就是通过对文物材料及文物于涉材料的研究,以达到延长文物保存时间的目的[1]。

上个世纪后半叶,生物工程、新材料等领域不断革新,这些影响渗透到包括文物保护领域在内的各行各业各个领域,文物保护技术在新世纪必将发生重大变革。目前国内外常用的封护剂有甲基丙烯酸树脂、聚氨脂、聚醋酸乙烯脂等。这些材料的耐老化时间一般只有几年时间,可逆性不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在新的世纪里对封护材料的保护性能提出更高的要求。氟碳有机氟材料由于具有超耐候性、耐化学性、氧透过性低、阻燃性等卓越性能被广泛地应用到文物保护工作中,如:古建、石刻封护剂,金属文物的防锈涂料,有机文物加固剂。随着纳米材料在许多领域的应用,成为材料科学研究的热点,其也必将从文物保护新材料中脱颖而出应用于古建、石刻、金属文物、有机文物、博物馆环境的保护工作[2],目前在文物保护中应用比较广泛的材料做如下分析。

1. 高分子材料在文物保护中的应用

有机高分子材料是文物保护中使用的一类重要的材料,在文物保护中被用做文物的加固材料、粘接材料、表面封护材料等。在文物保护中使用的高分子材料包括:天然有机高分子材料(多糖、 蛋白质、 蜡等);水溶性合成树脂;溶剂型合成树脂;反应型高分子材料;高分子树脂乳液等[3]。其在保护及修复石质文物、壁画、古建筑、博物馆藏品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4]。以下为常用的高分子文物保护材料:环氧树脂粘结力特别强,可以粘合各种金属和非金属材料。例如,应用环氧树脂胶粘剂可以修补、粘接断裂的石雕艺术品,残破的陶器和瓷器,以及用来加固和粘接古建筑木构件等。聚乙烯醇缩丁醛乙醇溶液被用来保护古代壁画的画面和用于金属文物的表面保护,以及加固脆弱的古代纺织品等方面,效果均不错。聚乙烯醇溶液和聚醋酸乙烯醋乳液也经常被用来封护古代壁画的画面层或加固、粘贴壁画的地仗层。聚醋酸乙烯醋乳液还常常被用来渗透加固古代脆弱的陶器、瓷器、骨器、角器、石器、象牙制品等。丙始酸酣乳液用于古代壁画颜色的保护和金属文物的渗透加固,效果比较好。另外,丙烯酸醋乳液还可用来加固古文化遗址或古墓葬的地基。不饱和聚醋树脂配合无碱玻璃布作成玻璃钢代替糟朽木材应用在古建筑糟朽木构件的加固方面。聚乙二醇试用于古代饱水的木器和漆器的脱水定形处理。有机硅树脂可用于防止岩石的表面风化作用,以及用有机硅树脂来处理饱水的木器和漆器[5]。改性有机硅S- i 97材料具备良好防水、防酸碱盐、 防风化、防污染、抗冻融以及耐候性、加固性和透气性,使已风化的砖质文物得到了有效的保护[6]。

2. 纳米材料在文物保护中的应用

纳米材料具有表面效应、小尺寸效应和量子尺寸效应等基本特性。纳米材料在文物保护中具有的超双亲界面、抗紫外线和耐老化、透明和防遮盖及耐腐蚀抗氧化等其他材料所无法比拟的特性。针对目前文物保护中存在的问题,纳米材料可应用于石质文物保护中,纳米技术应用在石质文物裂隙注浆中[7-8]。MDI型聚氨酯广泛应用于秦俑彩绘陶器保护中,以物理共混方式采用超声波分散将纳米材料添加到MDI型聚氨酯中,可提高耐光老化性[9]。纳米材料在金属文物[10]、陶器、纺织品等[11]有机质文物等的保护中都有应用。虽然纳米材料应用于文物保护具有广阔的前景但是目前纳米材料在文物保护中的应用仍处于研究阶段还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如纳米粒子极易相互吸附而发生团聚降低了纳米材料的优异性能,降低纳米复合材料的耐紫外稳定性。随着制备方法的改进、理论的不断完善及对其机理的不断深入研究,纳米技术将在文物保护中得到更广泛的应用[11]。

3. 无机胶凝材料在文物保护中的应用

在人类早期的建筑活动中,粘土、石灰、石膏、火山灰是最早被使用的胶凝材料。因此许多土砖石结构的古遗址、古建筑中都使用过这类早期的胶凝材料。现在,这类材料已成为最重要的文物保护用材料。针对文物不同程度的损伤,如开裂、剥落甚至坍塌等状况要进行加固处理。常用的无机加固材料有生石灰、氢氧化钙、硅酸盐、氢氧化钡等。古建筑、石质文物或者陶质文物表面腐蚀或剥落以致残缺,使其表面的文化特征(如雕刻纹饰或文字等)逐渐消失。解决这类问题,要选用合适的修补材料,采用适当的修补技术(如粘结、压力灌浆、补缺)来修复文物。对于古城墙的修补,我国使用的技术主要有粉刷涂料勾缝、替砖修复、砖粉修复、外贴仿制面砖、压力灌浆等。用于文物修补的无机材料有石灰、水泥、石膏、粘土、石灰石粉等[12]。

4. 仿生无机材料在文物保护中的应用

仿生合成技术是模拟生物矿化过程,以有机物的组装体为模板控制无机物的结晶形成,制备出具有特殊结构和功能的新型材料。生物矿化最主要的特征就是从分子水平控制无机矿物相的结晶析出,从而使生成物具有优良的物理和化学性质。仿生无机材料具有耐候性优越、与基底石材相容性好、合成条件(常温常压)温和及对环境无污染等优点,为石质文物的保护工作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利用仿生技术模拟生长此类保护膜用于文物保护无疑具有诱人的前景[12]。仿生仿生无机材料具有优越的耐候性、与基底石材相容性好、合成条件(常温常压)的温和性以及对环境无污染等优点,是一种很有潜力的新型石质文物保护材料。人们已经在石质文物表面发现了一类能够长期保护表面石刻文字的生物矿化膜,其中已经得到确切证明的有以草酸钙为主要成分的无机膜,也可能还有以磷酸钙为主要成分的其他生物无机膜。利用仿生技术可以在文物表面形成一层很薄的无机保护物质,该保护层具有许多令人十分赞赏的优点,如:具有致密有序的结构,半透明的外观,耐候性极佳,耐磨性好,与基底结合牢固,甚至具有可适当调控的性能和结构。另外,其合成方法与环境的友好性,以及能在生理环境下实现施工的优越性,都显现出仿生技术在文物保护领域应用的潜力[13-15]。

5 涂料在文物保护中的应用

化工涂料行业的产品随着各行业的需求,发展非常迅速,并早已广泛应用于文物部门的古建筑维修保护。由于文物保护科技需求,文物保护处理使用的涂护材料,不能改变及损害文物原来的面貌,保护材料必须无色透明,常温常压下施工,干燥膜尽量簿,有较强的附着力和较好的长期耐侯、耐老化性能与外界环境隔绝尽可能长时间不受外界自然环境的侵蚀阻止其老化腐蚀及磨损等。田金英对用于室外金属文物表面保护涂料进行了研究,在三大类涂料:有机硅(硅酸盐)类、丙烯酸和聚氨醋中都选择出具有代表性的样品,再经实验室试验。结果表明,丙烯酸清漆均不带颜色它能涂护室外的各种金属饰件,对金属文物能起到保护 和装饰作用,防止大气腐蚀,文物本身的面貌改变不明显。王芳等对文物保护中几种有机聚合物涂料的光降解进行了研究。丙烯酸类涂料的耐老化性能优异,不易老化降解,即使降解生成的产物也是不引起颜色变化的物质,同时不易改变文物的外观,具有特殊的功能。这有益于指导人们选取适宜的文物保护材料。生漆、溶剂型树脂涂料、水基树脂涂料、耐候性氟涂料等涂料在物保护中都发挥重要作用。

结论

科技进步日新月异,随着材料科学和新技术的发展,会有更先进材料用于文物保护中。文物是传承历史的重要符号,是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对于文物保护工作,要针对文物本身的特点,结合文物所处环境,选择最合适的文物保护和修复材料及技术。对于文物保护中使用的材料,其实就是使用材料的某种或几种性能 ,同时还要考虑材料的综合性能以及与文物基体材料的相容性。文物保护用材料要在满足使用性能的基础上兼顾工艺资源、经济等方面的因素,综合指导在文物保护过程中的材料选择、组合及应用。

参考文献

[1] 陈坤龙, 铁付德. 材料科学在文物保护中的应用[J]. 中原文物, 2002, (1): 86-88.

[2] 徐飞. 文物保护技术新世纪展望[J]. 东南文化, 2002 (7): 93-96.

[3] 周双林. 文物保护用有机高分子材料及要求[J]. 四川文物, 2003, (3): 94-96.

[4] 周宗华. 用于文物保护的高分子材料[J]. 高分子通报, 1991, (1): 41-45

[5] 徐毓明. 高分子材料在古文物保护中的应用[J]. 化学世界, 1984, (6): 228-229.

[6] 胡一红, 刘树林. 高分子材料 Si-97 在砖质文物保护方面的应用研究[J].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2009, 21(3): 33-40.

[7] 陈兰云, 翟秀静, 王杰. 纳米材料在石质文物保护中的应用研究[J]. 沈阳建筑工程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 2002, 12(3): 204-206.

[8] 杜嘉鸿, 翟秀静, 陈兰云. 纳米技术在文物保护中的应用探索[J]. 探矿工程 (岩土钻掘工程), 2002, 2(2): 5-7.

[9] 何秋菊, 王丽琴, 吕良波等. 纳米材料改性彩绘陶器文物保护材料 MDI 型聚氨酯的研究[J]. 精细化工, 2008, 25(1):11-14.

[10] 姚如富, 崔曼, 熊付超. 纳米材料在金属文物保护中的应用[J]. 安徽教育学院学报, 2007, 25(3): 88-89.

[11] 李迎, 王丽琴. 纳米材料在文物保护中应用的研究进展[J]. 材料导报: 纳米与新材料专辑, 2011, 25(2): 34-37.

[12] 张雅文, 王秀峰, 伍媛婷等. 文物保护用无机胶凝材料的研究进展[J]. 材料导报, 2012, 26(3): 51-56.

[13] 洪坤, 詹予忠, 刘家永. 仿生无机材料在石质文物保护中的应用[J].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2006, 24(6): 948-950.

篇10

关键词: 高分子化学 高分子物理 生物功能材料 教学探索

高分子化学和高分子物理是高分子科学相关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在专业课程设计中,一般两门课程独立设置,其中各占有48到72学时不等。我校的生物功能材料专业开设了高分子方面的课程,其中高分子化学与物理是该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根据该专业特点,生物功能材料涉及领域较广,从无机陶瓷材料到有机高分子材料都有涉及。该专业学生只需掌握有关高分子化学和高分子物理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应用技能,因此我们开设了高分子化学与物理课程,所设学时为56学时,开设时间安排在二年级下学期,为三年级开设《高分子材料化学》等课程打下一定基础。该课程内容涉及高分子材料的合成与实施方法,高分子材料的结构、性能、成型加工及其应用,是一门多学科交叉、实用性很强的学科。根据该课程具有涵盖内容广,物理化学和有机化学知识运用较多等特点,这样有限的课时设置就给授课带来了一定困难,导致学生在理解和应用本课程知识方面具有一定难度。另外,我校该专业物理化学课程设置在二年级下学期和三年级上学期,其中物理化学反应动力学部分讲授时间较晚,这也给高分子化学与物理的授课带来了一定困难。那么如何在有限的学时内系统地讲授高分子学科基础知识,是本文需要重点探讨的问题。

1.选择教材,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受授课学时的限制,我们选用的教材是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的《高分子化学与物理基础》,由魏无际等主编。该教材系统地阐述高分子化学与物理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和基本测试方法,教材内容全面,难度适中,比较适合生物功能材料专业的教学要求。针对课时较少的现状,我们对教学内容进行了合理安排。对于高分子化学部分,重点讲解高分子的基础概念、缩聚和逐步聚合、自由基聚合、聚合方法、阴离子聚合等内容,自由基共聚合、阳离子聚合、配位聚合等可较简单讲解,聚合物的化学反应章节主要由学生自学。这样既保证了学生能够掌握高分子化学的基本概念及反应,又没有因为课程过难给学生造成学习困难。对课程中的某些内容,例如聚合动力学的推导,在物理化学中化学动力学部分还没讲解的情况下,我们在教学中不要求学生记住所有推导和公式,仅提出聚合动力学基本知识,引导学生自己进行动力学推导。对于高分子物理部分,我们重点讲解高分子的结构、高分子的分子运动、力学状态及其转变,简单讲解高分子固体的基本力学性质、高分子溶液的基本性质章节,对高分子电学、热学和光学的基本性质章节主要由学生自学。这样课程的安排,重点讲解能够加强学生对高分子学科基本知识的掌握;简单讲解能够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引导有科研需求的学生课下加强该部分内容的掌握;自学部分主要为了深化学生对高分子学科知识的理解。重点讲解、简单讲解与学生自学相结合的教学方法,突出了本课程重点、拓宽了学生知识面,克服了高分子学科教学中内容多、概念多、数学推导多等难于克服的难点。

2.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高分子化合物广泛存在于日常生活中,如穿着用的化学纤维、自然界存在的棉、麻、丝绸等,食品行业中的蛋白质、淀粉、纤维素,建筑行业中用的涂料、各种高分子管材、胶黏剂、有机玻璃,行驶工具中应用的橡胶、工程塑料、增强纤维等。高分子科学在人们的日常衣、食、住、行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其是一门应用基础型的学科。高分子化学与物理的教学,单纯的讲解很难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效果不显著。为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我们在讲解基本知识的同时,注重理论和实际相结合,列举了大量实例。例如讲解缩聚反应时,对涤纶、尼龙等一些重要的缩聚物的生产原理进行了重点讲解,对聚乳酸生物材料进行了系列概述,包括其生产方法、原理和应用等;自由基共聚合部分,讲到聚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树脂)、丁苯橡胶(SBR橡胶)等一些著名共聚物和常见聚烯烃产品及它们的制备原理、主要性能和用途。其中举例聚四氟乙烯(PTFE)用于流量泵、反应釜内衬和搅拌棒外面涂层,聚氯乙烯(PVC)用于各种集成吊顶和各种垃圾袋等。在高分子发展史中,讲授诺贝尔奖成果和获得者的发明典故,例如电高分子的发现、齐格勒-纳塔催化剂的发展,以增强课堂的趣味性;讲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高分子的发展典故。此外,让学生翻看塑料水杯的材质、衣服标签让学生认识各种标志上一些材质的名称,指出我们的水杯、服装由哪些合成高分子构成,并讨论目前常用的化学纤维名称和聚合原理;通过举例讲解方式,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兴趣。

3.多媒体与板书教学方法相结合,提高教学质量

高分子化学与物理基础课程知识面广,其涵盖了高分子化学、高分子物理、高分子加工等方面内容。该课程教学信息量大、理论性强,学生理解相对比较困难。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多种教学形式相结合,提高教学质量。课堂主要采用多媒体教学方式,同时辅以板书讲解,取得了不错的教学效果。利用多媒体教学方法既能够将理论的知识直观体现出来,又能够将难于理解的教学内容形象地展示出来,这样可以使学生更容易理解所学内容。例如,在讲解配位聚合时,利用动画演示双金属活性中心机理和单金属活性中心机理中单体分子的插入过程与链增长过程;自由基聚合实施方法中,利用制作动画模拟悬浮聚合和乳液聚合过程中单体的分散过程,高分子物理中拉伸对高分子结晶形态的影响、动态黏弹性模型,等等。通过多媒体的运用,可以使抽象的教学内容具体化,有效提高学生学习的趣味性。多媒体课件也会存在一些缺陷,比如讲课节奏过快,学生难以吸收;教师过于关注幻灯片屏幕,减少了和学生的交流互动,等等。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还应注意和板书的有效结合,对重点知识内容采用板书的形式进行讲解,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4.网络教学方法的运用

针对多媒体教学存在讲课节奏过快,学生难以吸收等缺陷和板书教学进度缓慢等特点,对重要章节,我们采取课堂与课下网络教学相配合的方法。网络教学在原来多媒体教学基础上,对教学过程和教学内容提供了全面支持。目前学校构建了一个比较完整的网上教学支撑环境,提供多媒体录播室进行教学视频的录制,最后把课件与录制视频统一上传到网络教学平台。网络教学有许多传统学习方法无可比拟的优点,例如学生学习自主性增强,真正发挥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学生学习在时间和空间上少了许多限制,学习的探究性更加深入。另外,网络背景下学生在获取不同的资源时可以进行比较,相互之间取长补短,知识面更广。随着现在网络技术的发展,学生可以在宿舍、教室和学校多媒体教室通过网络对课堂内容进行学习。网络教学方法的运用,大大弥补了课堂多媒体课件存在一些不足,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

5.开展互动式教学,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教学是教师和学生的共同行为,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引导者。目前高校教学方式偏重以教师“教”为主,忽视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学习”地位。这样的“被动学习”,导致学生具有学习压力大、心理负担重等特点。针对这一现状,我们采取课堂互动的教学方式,包括师生提问、讨论和学生上讲台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活动,取得了一定效果。比如在下课前教师先提出下一节课的预习内容,提出一些讨论问题,例如在讲述缩聚反应时,提出不同聚合时间获得聚合物分子量是否相同、什么样的单体能够发生缩聚反应、什么样的单体能够获得支化的高分子等问题。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自己寻找答案,并在下次课堂上让学生进行讨论,然后教师补充。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思考能力,又增强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高了学习兴趣。另外,我校为农业院校,虽然学习《高分子化学与物理课程基础》课程的学生是非农业专业,但是部分学生毕业后或许从事涉农相关服务业。考虑到此种情况,我们在授课内容安排上,对目前农业应用的高分子材料和高分子在农业方面的潜在应用进行了讨论,给他们提供了创造性思维。比如在讲自由基聚合章节时,我们就对强吸水树脂的制备现状和发展前景,主要针对其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进行了讲述,对高分子薄膜在农业中的应用及带来的“白色污染”与应对措施进行了讨论。通过这样的讨论,我们锻炼了学生分析思考问题的能力,这为学生工作与科学研究的创新思维形成打下了基础,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加深了对本课程的理解。

6.结语

通过对本校生物功能材料专业《高分子化学与物理基础》课程教学中的一些课程设计特点、面临的问题及目前采取的措施进行了总结。《高分子化学与物理基础》虽然是一门专业基础课,但其理论性强、概念抽象难懂,如何让学生在掌握该课程基本理论的同时,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是教学工作中需要不断探索的问题。我们将在总结已有教学经验的基础上,继续对本课程教学方法的改善与创新进行探索,以提高该课程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魏无际,俞强,崔益华.高分子化学与物理基础(第二版).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1.

[2]黄海霞.应用化学专业《高分子化学与物理》课程教学探索.广州化工,2013,4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