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安全用药及护理范文
时间:2023-12-15 17:36:0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老年人安全用药及护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随着年龄的增长,机体的组织器官功能逐渐衰退。由于器官功能衰退,许多重要器官储备能力和内环境调节功能减弱,老年人对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较青壮年人减退,对药物的敏感性与青年人也很不同,以致老年人容易发生药物不良反应。因此,根据老年特点合理用药极为重要,对老年人的合理用药应引起医护人员的重视。
影响老年人用药安全的相关因素
1 老年人的药物动力学特点
1.1 药物的吸收:老年人因胃粘膜逐渐萎缩,胃液分泌减少,使PH值升高,胃血流量减少,肠蠕动减弱,这些改变都能影响口服药物的吸收。
1.2 药物的分布:药物吸收入血液循环后,随血液分布于全身,影响其分布的因素有身体结构的组成成分(水、肌肉、脂肪)。老年人随着老龄化,在结构成分上水和肌肉成分减少,而脂肪成分增多,也会影响药物的分布变化。尤其是老年女性,脂肪成分的增加较男性明显。一些亲脂性的药物如巴比妥、地西泮等,容易在脂肪组织内蓄积,长期服用可能产生毒性反应。血浆蛋白尤其是白蛋白对药物结合后的容积分布影响较大,老年人白蛋白定量相对较少,药物与蛋白质结合减少,因而很多药物的储存型减少,游离型增多,药效增多。
1.3 药物的代谢:肝脏是药物代谢的主要场所,它主要是通过各种酶类的活性促进药物的生物转化。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它的代谢作用会受到严重的影响,表现为萎缩、重量减轻,成年人肝脏的重量大概占人体体重的2.5%,而老年人仅占1.6%左右,肝脏血流量减少40%-45%;功能肝细胞数量减少,肝合成蛋白质的能力下降;药物代谢酶的活性降低,解毒功能明显下降。因此,药物在体内的代谢减慢,例如80岁的老人,用药后的多数药物的半衰期延长,青霉素由20分钟延长40分钟, 链霉素由40分钟延长到90分钟,药物易在体内蓄积,产生毒副作用,因此,老年的用药剂量及次数与青年人应有所不同。
1.4 药物的排泄:药物主要是通过肾脏排泄。老年人由于肾动脉硬化,肾血流量减少(40%),肾小球滤过率降低 (50%)等影响,对药物本身及代谢产物的排泄因素受到很大的限制,常常容易使药物在体内蓄积而发生中毒。
2 其他影响因素
2.1 营养及饮食:老年人常因各种原因导致饮食缺乏平衡或进食减少,而造成营养、维生素的缺乏,药物反应性也随之改变。
2.2 应用多种药物:由于老人疾病种类多,慢性病的发病率 高于青年人,其服药种类亦随之增多,药物的相互作用及不良反应作用也相应增多。
2.3 未能配合治疗及使用药物不当:老年人由于智力、视力、运动、听力等功能减退或消失,以及治疗方案或剂量复杂导致患者感到混乱,不明白或忘记何时服用何种药物,常常只是根据自己的判断而改变用药方案,造成用药过量或剂量不足,滥用药物,甚至错用药物等。这样会导致药效降低、不良反应增多,甚至造成其他更严重的危害。
3 老年患者用药的护理对策
3.1 提高医务人员的自身素质 加强医护人员的专业知识和职业道德教育知识的学习,提高职业道德素质和业务水平,加强药物商品名和通用名的学习,注意药物配伍禁忌,根据老年人用药特点掌握老年人用药原则。
3.2 医护人员应当熟练掌握患者常用药的不良反应及对策 如解热镇痛药:对高热的老年人应慎用解热药降温,必需应用时,应掌握好其剂量。可先采用半量,以免造成大量出汗而发生虚脱。降压药:使用降压药前,要先了解老年患者的基础血压,服用降压药时应在早晨醒后立即服,并经常观察血压,做好记录,防止血压降得过快或过低,造成脑血流量的不足而引起头晕或诱发脑梗塞。降糖药:老年人对降糖药敏感,使用降糖药时剂量掌握不好或使用不当均可出现低血糖,应嘱患者饭后服用。住院患者注射胰岛素后应加强巡视,密切观察用药后的反应。强心剂、利尿药:老年人对洋地黄耐受性差,易发生中毒反应,要注意控制用药剂量,对长期应用利尿药的患者应口服补钾,并注意监测血钾的变化,防止发生水、电解质紊乱。
3.3 实施全程用药监测 给药前监测,给药方式也监测,根据患者的状态,选择合适的给药方式,静脉用药时应现配现用,避免加药时间长而降低药物效价和造成污染。因老年患者合并多脏器功能差,静脉输液时应特别注意输液总量及滴速,以免心脏负荷过重而出现危险。
3.4 加强对患者的药物宣教 重视老年人的用药指导,必要时训练老年人自我服药的能力。重点介绍用药的作用,强调用药的必要性及正确用药的意义。发挥家庭成员的监督作用,纠正老年患者不重视用药、随便服药的心理。临床工作者有必要多跟患者交流,详细的介绍遵循医嘱用药的重要性和乱服药的不良后果,并注意争取患者的信任,以消除患者用药的紧张心理。
参考文献
[1]王敏.老年人用药护理监测.临沂医学专科学校学报,2002,43(2)
[2]冯克燕.老年人药代动力学的特征及一般用药原则.实用老年医学,2000,14(4)
[3]李娥.老年患者用药发生的不良反应.现代医药卫生,2004,20(14)
篇2
【关键词】 老龄化;应激;并发症;饮食护理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老年病人疾病不断的增加,老年病防治护理,康复越来越引起社会的关注。由于老年患者机体抵抗力下降,应激能力差,所以病情发展快。有时临床症状体征不明显,甚至完全阙如。病情突然恶化而难以预测,这给临床工作带来一定困难,因此熟悉老年人生理、心理、病理特点,如何为老年人提供最佳护理。通过临床的护理观察与实践总结出老年病人的护理体会,现报告如下:1 心理护理
老年人平时渴望健康长寿,但系统脏器功能衰退,多病又是老年人共同特点,一旦有病迫切希望迅速健康,是共同心理特征,但情况往往相反。许多老人适应能力差,不能适应医院的条件,患病后怕失去独立生活能力,怕孤独,易产生急躁易怒失望情绪。根据这些情况,我们要以热情态度关心老人心理护理。了解患者的各种需求,让患者感到自己存在的价值,愉快接受治疗护理。并且护士言行要稳妥,操作熟练能及时发现老年人心里问题,随时给予咨询和相应医疗护理措施。同时分析心理病症的难点要点,帮助老人正确认识疾病,关爱老人,常与老人交谈,缩短老年病人与我们距离,增加老年人对医护人员的信任,愿意把心里话倾吐出来,提高战胜疾病信心。2 用药护理
老年人用药特点种类多,数量多,发生不良反应多,给药必须慎重。在一定程度上,老年人的脏器功能退化,新陈代谢发生紊乱,对药物吸收能力下降,承受不了药物不良反应,因此会直接影响治疗效果。详细观察用药后反应,及时记录,老年人自己服药易漏服或误服。护士必须亲自为病人服下口服药,输液时的输液速度也要严格控制,以免引起负荷过重反应。要勤于观察发现病情变化及时处理。老年病人对药物耐受性、敏感性均与年轻人不同,在护理工作中应注意用药安全,加强用药管理,保证给药途径畅通。3 预防并发症护理
老年人患病后卧床时间长,抵抗力低,主诉往往不多且出现晚,极易发生褥疮、肺炎,血管栓塞等并发症,因此要熟悉老年病人的并发症多,病情多变,错综复杂的特点,严密观察病情,加强呼吸道泌尿道,皮肤,血管等处护理,预防并发症发生。4 疾病护理
尽量把疾病知识补充给老年人,尽量说一些浅显易懂的词汇,让患者了解自己的疾病。知道自己的治疗方案,让患者轻松面对疾病,同时对患者及家属进行疾病知识宣教,让他们接受并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工作。同时告知家属多抽出时间陪伴老人,缓解老年人孤独的心理状态,促进早日康复。5 饮食护理
篇3
关键词:老年;意外跌倒;护理措施
随着我国已进入到老龄化社会,所患慢性疾病的老年人也越来越多,需要接受住院观察治疗和护理的时间也越来也多。在住院过程中,跌倒是老年人最常见发生的意外伤害,由此并可引发一系列的矛盾,产生医疗纠纷[1]。为降低老年病科老年住院患者跌倒的发生,因此本研究拟分析住院老年患者意外跌倒的原因,并总结相应的护理措施。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57例患者均为本院老年病科2012年10月~2014年10住院治疗的老年患者,其中男162例,女95例;年龄64~82岁,平均年龄为(70.2±10.4)岁;脑血管疾病92例,心脏疾病72例,胃肠道疾病55例,其他38例。意外跌倒48例,跌倒率为18.68%(48/257)。
1.2意外跌倒的原因分析
1.2.1生理因素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身体功能逐渐老化,肢体协调功能衰退。80岁的老年人和年轻人相比,大脑细胞减少25%,小脑细胞减少20%,表现为记忆力减低、反应迟钝、对险情不能及时发现、动态平衡功能降低,容易发生跌倒。另外,老年人视力功能减退、走路步态不稳、需要应用辅助器的行走、听力与理解能力的障碍都是直接影响患者安全的因素[2]。
1.2.2疾病因素 老年人常见的各种慢性疾病,如高血压、脑卒中等均可使大脑供血不足,导致大脑缺血、缺氧等而发生跌倒。许多病理改变都可引起老年人步态异常,如老年痴呆、帕金森病、小脑性共济失调等均是导致老年人跌倒的重要因素。老年人下肢髋、膝、踝关节的退行性改变,导致关节稳定性降低而导致跌倒。有研究显示,老年人慢性疾病越多,跌倒的危险性越大[3]。
1.2.3药物因素 老年人对药物的耐受性降低,容易发生不良反应。如降糖类、降压类、镇静安眠类、利尿类、抗抑郁类药物,这些药物可能影响老年人的血糖、血压、意识、步态平衡功能而增加跌倒的危险性。
1.2.4环境因素 老年住院患者对环境不熟悉,病室地面光滑有水渍,走道内有障碍物,照明光线不足,衣裤过长过大,人员密集,卫生间缺少辅助设施,病床高度不合适、无床档,床边无呼叫器,病房座椅无靠背、无扶手等均是引起老年人意外跌倒的相关因素[4]。
1.2.5心理及其他因素 有些老年人不愿意麻烦别人或依从性差,认为自己还有足够的能力应对日常生活起居,对自己潜在的风险认识不够,忽视自己不足的地方,增加跌倒的危险性。
1.3护理管理措施
1.3.1评估危险因素 采取预见性防护措施,对高龄体虚能活动、有跌倒史、定向障碍、自主活动受限、服用镇静剂、视力障碍、排尿频繁、久病下床及随时有晕厥可能的患者均应予以关注。护士应加强巡视,主动给予帮助。加强陪护,将危险因素告知家属及患者,并做好记录[5]。
1.3.2加强心理护理及防跌倒安全教育[6] 老年人普遍存在不愿麻烦他人的心理,应根据老年患者个体差异采取不同的交谈方式,加强沟通,使患者从心理上接受帮助。对于久病卧床及服用降压药物的患者着重讲解可能导致跌倒的危险因素,教其上下床、久蹲后起身时速度宜缓慢,以防止性低血压的发生。相关责任护士需加强对患者及家属的防跌倒安全健康教育,反复将可能诱发患者跌倒的因素、跌倒后不良后果及预防患者跌倒措施告知患者及家属,加强其对跌倒的重视程度,通过定期的健康教育讲座对患者及家属进行相关讲解和操作演示。
1.3.3改善患者病区环境 病房地面采用防滑材料建造并时刻保持病房地面的整洁和干燥,若病房地面上有不能除去的障碍物可使用鲜艳醒目的颜色进行提示和警告,在清洁人员清理地面后,立刻竖立警示牌,以提醒患者及家属。在洗漱间、浴室及厕所等较易发生滑倒的地方增加防滑措施。定期检查并维护各防滑设施。
1.3.4加强用药安全管理[7] 老年患者由于身体系统、脏器功能形态均发生不同程度的衰变,药物在体内代谢速度减慢,易发生药物蓄积。因此,护士需详细了解用药后的不良反应及相应抢救措施,反复叮嘱患者按照医嘱服药,不能擅自加减药量,并观察患者用药后的情况,尤其是服用降压、利尿等药物的患者;而服用安眠药或镇静类药物的老人,护士需告知患者在头脑完全清醒后再进行活动。
1.3.5增强护理人员预防跌倒意识 加强对护理人员,尤其是年轻护士的培训和教育工作,使其充分掌握神经内科各类疾病的症状、特点、疾病常规用药方法及不良反应,以准确指导患者用药,降低药物因素对患者跌倒的影响。严格定时巡视,尤其是对于高危跌倒患者,巡视过程中提高重视程度。
3 讨论
住院老年患者跌倒常常是多种相关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通过对患者进行评估危险因素、加强心理护理及防跌倒安全教育、改善患者病区环境、加强用药安全管理、增强护理人员预防跌倒意识等护理措施,可显著降低老年住院患者跌倒的发生率,保障患者的生命健康,减少患者痛苦。
参考文献:
[1]郑瑜.护理管理在降低老年神经疾病住院患者意外跌倒中的作用[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3,16(13):104-105.
[2]钟小红,周君桂,李亚洁.住院患者防跌倒专科化管理的方法及效果[J].护理管理杂志,2010,10(6):447-449.
[3]王柳英.住院老年患者跌倒的原因分析与护理[J].全科护理,2009,7(12):3239-3240.
[4]赵燕静.老年患者住院期间意外跌倒的相关因素及防范措施[J].全科护理,2012,10(2):313-314.
[5]张彩华,朱宏霞,瞿杨,等.神经系统疾病住院老年患者跌倒的原因及护理[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0,16(13):1469-1499.
篇4
【摘要】老年人作为一个相对弱势且迅速扩大的群体,其身心健康和生活保障问题日显突出。对老年人常见的安全隐患如跌倒、中毒、运动不科学、饮食不合理等安全隐患进行了综述,同时提出相对应的防护措施。
【关键词】老年人;安全隐患;防护
doi:10.3969/j.issn.1006-1959.2010.08.272文章编号:1006-1959(2010)-08-2245-02
安全是老年人的生活和心理需要,人体随着年龄的增长和衰老,五官、躯干及四肢的功能均减退,各脏器的功能也逐渐降低,如出现耳聋眼花、腰弯背驼、语言、行动缓慢、骨质疏松、消化能力差及抵抗力差等,以上这些常可影响老年人的安全。这里所讲的安全问题,不是疾病本身所引起的危险,而是由于老年人生理功能衰退造成的一些意外,如果我们能预先做好一些预防措施,很多意外是可以防止发生的。下面仅就老年人常见安全问题及护理分析如下:
1.影响老年人安全的因素
1.1老年人自身因素。
1.1.1生理因素: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机体器官的衰退,导致老年人的安全保险因素日趋下降,生理功能、代谢功能障碍、思维紊乱、记忆减退、行动迟缓、感觉迟钝、视力下降等生理机能的退行性变化,加大了老年人生活安全的危险因素。
1.1.2疾病因素:老年人由于年龄大,多病共存,病情复杂,恢复缓慢,并发症多等特点。如:帕金森综合症、退行性关节炎、髋关节骨折、糖尿病、高血压、脑中风、心血管疾病、肺炎、营养失调等原因,易引起老年人摔倒,加重了老年人安全的危险因[1]。
1.1.3药物因素:作用于老年人中枢神经系统的药物,特别是镇静催眠药、抗精神药和麻醉镇静药,被公认为容易引起老年人摔倒的显著危险因素。多种药物同时应用虽然没有被证实是显著因素,但也被列入增加老年人摔倒的常见原因[2]。
1.1.4其他因素:性低血压和餐后低血压是老年人高血压的特征之一,约见于20%老年病人,病人从平卧改为直立时,引起血压过低,易发生一过性脑缺血晕厥而引起跌倒。
2.老年人易发生的各种护理问题
2.1跌倒:老年人跌倒造成骨折的发生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高,并随着年龄呈直线上升趋势。其原因可能为姿势控制能力的降低,大脑的决断迟缓,肢体协调功能减弱,病情改变,药物及环境因素等变化引起的[3]。
2.2饮食不合理:其原因可能为食品过于单一,营养搭配不均衡,烹调方式局限有关。
2.3中毒:老年患者由于视力、听力和记忆力下降等种种原因而吃错药、用错药;食用隔夜食物或过期、变质、不消化食物等有关[4]。
2.4运动不科学:老年人生活单一,不懂得如何安排日常活动和肢体功能锻炼有关。
2.5走失:患有认知症的老年人大都有定向力障碍,表现为时间、地点、人物定向障碍,不知道“自己在哪儿”,“这是什么地方”,还常常表现为毫无目的四处乱走,缺乏自我保护意识,时常外出之后去向不明或迷路,导致走失,往往需要他人或警察的帮助和保护[5]。
2.6皮肤受损:老年人皮肤感觉功能减退,容易引起烫伤、冻伤,加上活动受限,皮肤长时间受压而使皮肤完整性受损,易发生水肿、肿胀以至于褥疮的发生。
2.7坠床:由于疾病原因而出现意识不清或者意识障碍的老年人,常因躁动,在自主或不自主的活动中发生坠床。意识清楚的老年人因自身平衡功能减退,在危险的境地中不能敏捷地回避而发生坠床。
2.8误吸误食:老年人的老化引起神经反射活动衰退,吞咽肌群互不协调,引起吞咽障碍。消化功能降低,咀嚼困难,唾液分泌减少,使老年人在进食过程中易发生呛咳或发噎,视力差还可以引起老年人误食非食品。
2.9其他危害老年人安全的因素:如:窒息、自缢、溺水、营养不良、各种并发症的发生和自然界的危害等等。
3.护理对策
3.1对老年人的身体状况作评估:评估老年人容易发生的高危险性意外,对于具有高危险因素的老年人,护理人员给于更多的照顾和护理,做到有的放矢,并在老年人的床前作好标记,使每一个与老人接触的护理人员都引起重视[6]。
3.2对老年人居住环境的要求:房间光线明亮,通风良好,保持空气流通和新鲜,床的两边必要时装上安全床档,并有刹车和升降功能。保持地面干燥,避免高低不平,地板不宜过滑,浴室地面上放置防滑垫和安装扶手,并让老年人穿上稳定性好的平跟鞋。
3.3针对护理问题作出的对策。
3.3.1防止跌倒:行动不便、身体虚弱的老年人行走时要有人陪伴,不要单独外出,尽量去人多的地方,需要帮助的老年人不能单独上卫生间和浴室,要在洗完澡后,及时把地上积水擦干,以免摔倒。
3.3.2合理饮食:老年人一日的膳食组成一般应包括:谷类300克,瘦肉类(猪、牛、禽类、野味类及鱼类)100克,豆类及其制品100克,新鲜绿色蔬菜300克左右,牛奶或豆奶一杯(约200毫升),新鲜水果100克,烹调用油18克~20克,盐少于10克,糖少于20克。食品应易于咀嚼,以便于消化吸收。食物组成要注意多样化,应定时、定量,避免过饱。还应忌烟、酒、咖啡和辛辣刺激性强的食品。每日食物的供应量最好能科学地按比例分配在一日三餐中,同时,可以适当增加1次~2次点心。
3.3.3防止误吸误食/中毒:老年人的食物以清淡、易消化、富有营养为主,少量多餐,进食时间充裕,进食合适(坐位或半卧位)应该将食品、非食品分开放在不同的地方,防止老年人误食。进食饮料和水,每口不易过多,对吞咽有困难的老年人,把食物加工成糊状为佳,不易引起呛咳。老年人内服药与外用药应分开放,标记鲜明,发给时向老人讲清楚,以免误食。对老年人做好药物治疗的安全指导,同时重视对其家属进行有关安全用药知识的教育,使他们学会正确协助和督促老年人用药,防止发生用药不当造成的意外。
3.3.4运动不科学。如何安排运动是老年人生活的难点,出于对安全的考虑,一般以活动量不引起心累、气促症状为宜。老年人健身运动起点强度应以轻度活动即低能量运动为主,运动时间每天可一次或几次相加在30分钟以上。老年人健身运动类型应灵活多样,注重康乐,太极拳、扭秧歌、跳老年迪斯科、打门球、做体操均可,老年人应该避免在餐后特别是饱餐后两个小时内进行运动锻炼。
3.3.5防坠床。重点防护高危患者,对神志不清、烦躁、偏瘫、年老体弱、70岁以上、端坐位及半坐位等患者安置床档,必要时加安全带,在床边有防摔跌的醒目标志。患者因疾病而致肌体无力,身体移动取物品时容易失去平衡,应将患者常用物品放在方便拿取处,防止患者取物时摔倒。服用镇静类药物时告知老人不可随意活动,呼叫器放在患者手边,出现需要或异常时及时告知医护人员。护理人员应加强巡视,随时对威胁患者不安全因素保持警觉,并及时给予妥善处理。
3.3.6防止走失:对患有认知症和近期记忆丧失的老年人,严加看护,对于先兆性痴呆的老年人,诊断不十分清楚的老年人,随身携带一张制作的小卡片,上面写上老年人的姓名、就诊的医院、病区、家庭地址等内容,以免走失。
3.3.7防止皮肤受损:老年人感觉功能减退,对温度高低的敏感度降低,在使用热水袋、冰袋或洗澡时注意水温的调节,严格掌握温度和时间,以免烫伤和冻伤,老年人的皮肤接触到50℃以上热水或其他热体即可造成烫伤。经常更换卧位,避免局部皮肤受压过久,血液循环受到障碍而发生褥疮。加强营养,避免因营养不良导致低蛋白水肿,使皮肤存在受损危险。
3.3.8对于自然性伤害:如:防止触电,老年人的房间禁止使用电热毯、电炉、电热杯;禁止使用燃具、取暖器和带有明火的蚊香;禁止老年人卧床吸烟等措施。必要时家中安装报警装置及时提醒。
4.心理护理
老年人生理功能衰退引起的痛苦及伴随的活动受限,生活自理困难以及给家庭、社会带来的负担增加感,使老人的情绪、性格明显受到影响;容易变得悲观、忧郁、焦虑、急躁、情绪波动明显。同时,可影响到老人的记忆、思维、运动,变得记忆减退,反应迟钝、动作迟缓。如不能做到正确的心理调节,可导致安全隐患。
5.加强宣教
根据老年人不同的病情和不同的个体差异,有针对性、个性化的给于健康宣教和指导,如:糖尿病患者在服完降糖药或打完胰岛素后,在户外活动中由于低血糖反应发生意外事件,高血压、心绞痛患者在活动时也可能会发生脑出血、心绞痛的意外事件。此类情况告诉患者随身携带自身资料、卡片(上面有明确联系方式及自身情况和相关药物)。让老年人明白自身的薄弱环节和危险因素,在平时的日常生活中加以重视,防止因一时不小心发生意外,避免危险的发生,保证安全。
6.加强护理管理
护理人员具备高度的责任心和严谨的工作作风,认真执行巡视、交接班、查对制度,随时发现护理问题及时处理,对老年人主动、热情、耐心、细心、爱心和体贴的服务态度,尊重老年人并得到他们的信任和理解,及时了解老年人的思想动态,善于发现护理安全隐患,具有一定的预测性,以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7]。
7.小结
影响老年人安全护理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可能发生的意外也是多种多样的。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达到较完美的晚年生活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其中有15%的老年人需要护理才能维持生活,75岁以上的老年人则大多数需要护理。家庭结构和社会结构的变化使家庭无力承担照顾老年人的责任,所以,做好老年人的安全护理,加强完善安全护理的管理是从事老年护理事业的护理人员的一项基本职责,也是护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
参考文献
[1]赵雪梅,李红英,吕静.老年患者护理安全隐患与防范对策,2007,4(35).
[2]郭启蕊.基层医院老年病人护理安全隐患相关因素探讨[J].家庭护士,2008,6(9C):2493-2494.
[3]孙琼,张玉荣.影响护理安全的因素及应对措施[J].当代护士,2007,年03期.
[4]芮丰.神经内科老年住院病人常见安全隐患及护理对策.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8,11(4):156-157.
[5]熊仿杰,袁惠章,胡惠芬.老年介护教程[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107~116.
篇5
【关键词】 社区;老年人;护理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和医疗卫生事业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类平均寿命普遍延长,人口老龄化与老龄问题已成为当今世界瞩目的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面临着这一挑战,所以老年学也应运而生并日益发展。社区就是现在的街道,老年人集居地。其护理的意义就在于通过提供优质的护理活动来研究、探讨老年人在生理、心理、社会各个方面存在的健康问题从而采取适当的护理干预和健康教育来满足老年人对健康的需求,最终达到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
老年人护理的特点:
1 老年人对人性化服务要求高:老年人由于生理性和病理性的改变,自我保护能力差,在日常生活中容易发生意外碰撞、跌倒、呛噎、服错药、心理伤害等等,所以老年人的生活环境要求空间大、光照充足、地面防滑、走廊有扶手、房间设施布局合理,一切以方便为主,不强求一致性。当气压、气温等环境变化时老年人容易出现情绪抑郁、胸闷乏力等不适症状,所以应及时提醒老年人及时增减衣物。饮食方面应保证足够的营养,摄入适量的优质蛋白、高维生素、高纤维素和适量的含钙、铁的食物,摄入的食物应低脂肪、低盐、低糖,烹饪时注意营养全面、荤素搭配,多饮水。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做到定时定量、少食多餐、饥饱适当等。生活起居尽量符合原有的习惯。
2. 病情观察要求细心、耐心、全面、及时:老年人因神经系统反应迟钝,常缺乏典型的症状和体征,很容易延误诊治。再有一部分老年人把一些疾病症状和体征误以为是老年人的正常现象,加上老年人理解和表达能力减退,主诉不清或过多,或同时患有多病性及多脏器病变,重点不突出。因此,作为我们护理人员不但要掌握老年人发病的一般规律,还要严密注意观察老年人的病情变化,及时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处理,使老年人能得到及时的救治和护理,降低死亡率和伤残率。
篇6
有资料表明,80%~90%的老年人患有各种慢性疾病,家庭病床中65%以上是年龄大于60岁的老年病人[1]。老年期是人一生中的一个特殊时期,退休、丧偶和子女分居等,使老人对生活的适应能力减弱,患老年病、慢性病越来越多,其病程长,恢复慢,护理量大, 家庭病床作为一种行之有效的医疗方式,越来越受到老年病人的欢迎。由于家庭病床有别于医院病床、老年病人有别于普通病人,在进行护理和治疗操作时除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外,还要注意到家庭病床及老年病人的特点,以免发生危险,确保医疗安全。
1 给药护理
1.1 注射给药:在家庭里实施注射给药存在较大的风险,病人容易受到感染,加上老年人抵御疾病功能减弱,操作时应严格无菌操作,并配备常用急救药物;老年人皮下脂肪较少,组织缺乏弹性,吸收药液缓慢,皮肤感觉减退或迟钝,血管壁有不同程度的硬化,注射部位易形成硬结等。应注意选择合适的注射方法、部位、深度、给药浓度,并应注意观察局部皮肤变化;静脉给药时,因老年人心肺功能较差,自身调节储备能力不足,应注意给药速度,一般无心、肺、肾疾病人,可控制在40~50 gtt/min,有高血压、心肺疾病人应控制在30~40 gtt/min[2],若输液超过1 000 ml时,应建议到医院住院治疗,否则必须密切注意血压、脉搏、呼吸、尿量等。除此以外,应向家属及护工交代输液的注意事项,并要求能复述和理解,还要教会家属密切观察病人的病情变化,防止意外情况发生。
1.2 口服给药:应注意询问其服药史,并反复向家属或病人本人交待清楚服药时间、服药方法、用药剂量,服药种类较多时,可采取“包药法”[3]。老年人因血药浓度增高,结果可能导致较强的药理作用及不良反应[4]。所以应特别注意药量、服药禁忌、服药反应;护士应掌握饮食与合理用药等知识,及时指导病人及家属,避免烟、酒、茶等对药物的不良影响,交待用药反应,并嘱病人不要用治疗方案以外的药物,要用时需征得主管医生同意后,方可用药。
1.3 外用药物:将外用药与口服药分开放置,做上明显的标记,给病人和家属交待清楚,避免误服;由于老年人皮肤的防御功能和感觉功能随着机体的衰老或疾病的影响而减弱,在给老年病人使用外用药物时应先清洁皮肤,皮肤破损时要无菌操作,皮损广泛者应小范围试用,以防吸收过量中毒,进行热疗时温度不宜太高,最好不超过50 ℃,以免烫伤。
2 心理护理
老年人由于离退休等原因,社会地位、人际关系、社会环境、社会角色等方面都发生了根本变化,再加上患病,无异于雪上加霜,认为自己走在人生的下坡路上,看不到生活的光明和希望,产生孤独、失落、烦躁、压抑、恐惧、焦虑等心理,没有了战胜疾病的信心,甚至放弃生命。所以应注意与他们交谈、沟通,倾听他们的感受,了解他们的心理状况,有针对性的予以疏通和开导。还应注意与家属沟通,让家属懂得老人作为多年给予社会和家庭贡献的人,应被尊重和爱戴,并给予健全、安定生活的保障,尽量满足、顺从他们的合理要求,保持乐观、愉悦的心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3 生活护理
生活护理是各项护理的基础,因老年人免疫力减弱,各器官功能普遍降低,又加上已患疾病,极易继发其它感染。所住的房间要注意空气新鲜、采光良好、温、湿度适宜,并且安静、整洁、取用物品方便;床铺应略低,方便上下床,预防坠床;床单和衣着要注意清洁、干燥、舒适、保暖;地面要干燥、防滑。另外还要注意保护皮肤完整性,定时翻身,搞好个人卫生,保持皮肤清洁,预防褥疮和皮肤感染发生。
4 对家属及护工的指导
鉴于家庭病床的特殊形式,病人治病、养病、康复等均在家庭中进行,医务人员除为病人进行治疗、护理操作外,呆在病人身边的时间是极为有限的,照顾病人的任务主要由家属或护工完成。因此,护士还要注意对家属和护工进行指导,教会他们观察病情、简单的护理操作及消毒隔离技术、紧急情况下的应急处理措施;指导他们根据老年病人的病情需要和特点,合理安排饮食起居,增强病人的体质等。
参考文献:
[1] 何丽芳,廖淑梅.家庭病床服务的现状及展望[J].护理研究,2006, 20(1):18.
[2] 桂 吉,芳 正.87例老年病人临床用药观察及护理[J].青海医学杂志,2006,36(12):33.
[3] 吕千红,程 畅. 老年患者家庭服药的护理[J]. 当代护士,2003,(6):61.
篇7
老年人肺结核的发病率高及诱因:因老年人免疫力能降低,机体对抗病原微生物的能力下降,加之呼吸道生理改变――弹性降低,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减少,通气/血流比值改变。以受凉或上呼吸道感染为主要诱因,冬春季发病为主,病毒和细菌易在干燥的空气飞沫中传播,而且老年人体质差,适应环境改变能力低,易诱发肺结核。
老年肺结核多在原发病基础上:临床表现了典型不易被发现,病情延误,病程长。因原发病为慢性支气管炎、咳痰、喘症易被忽现。因老年人肾上腺皮质激素和性激素分泌减少,气道上皮萎缩,局部防御机能下降,且因其年老体弱,咽喉部的咳嗽反射动作不完全,排痰不畅,故分泌物反复刺激气管平滑肌使之痉挛,使肺结核病变消退缓慢,病程延长。
老年人肺结核并发症较长:因为老年人肺结核多患有复杂的基础疾病,抵抗力低,同时由于长期大量应用广谱抗生素造成菌群失调,结核病的复杂,抗病药物的反复使用,耐药性增加,而其他的激素药物和免疫调节剂的应用不规律,使免疫功能进一步下降,且应用大量药物增加了肾毒性,导致肾功能不全,同时老年人肺结核期营养状态差,易并发电解质紊乱,因而老年人肺结核易复发也体现了并发症这一点。
老年人肺结核治疗用药要慎重而全面
由于老年人生理功能改变,其肝肾解毒排毒功能减退,药物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缓慢,易蓄积引起中毒,故慎重选择药物并观察血药浓度,积极全面用药。除一般止咳、祛痰外,还要给予支持疗法,增加营养,提高机体抗病能力,且要调整水电解质平衡,避免因进食少,消耗增多而引起的水及电解质紊乱。同时全程联合、逐量规律抗结核用药,并观察是否出现不良反应,以及时终止及调整用药。
老年人肺结核病人康复指导
出院用药指导:①嘱病人完成全程化疗:定期去医院复查,了解病情及对同时联合用药的相互反应,药物的毒副作用是否会对病人造成身体上的损害,监测药物疗法的有效性,以防耐药,影响治疗效果。②训练自身服药能力:形象标记法,在服药容器上利用不同的标记符合代表了口服药方法、次数、剂量等。服药标法:利用不同的颜色,如红、白、蓝代表早、中、晚三次。用机械闹钟或定时的电子表提醒,自己服药。③加强用药的健康指导:老年人记忆力减退,对药物不了解或一知半解,忽视规定用药的重要性和联三服药种类等原因造成漏服、误服、忘服、多服和不按服时间乱服,而引起不良反应,因此要仔细向病人解释用药目的、药物的名称、药物的作用、不良反应,服药的时间及间隔的时间、用药的方法、期限及用药的禁忌证等。以醒目的颜色标示用药时应注意的事项,以达到安全用药的目的。
饮食指导:因结核病是一种消耗性疾病,必须配合营养支持,早日恢复健康。总热量及营养素:老年肺结核病人在卧位休息的时候,平均每天需2500~3000kcal总热量,较一般不从事体力劳动的健康人高出一些。这是因为肺结核病人有发热、出汗、渗出等额外消耗,必须加以补足的缘故,蛋白质也必需增加,体重每千克每日至少供应2.0g,对老年人肺结核病人给予营养以补充消耗,积贮能量。营养中糖类和脂肪是产生热主要源泉。维生素则是维持人体各种生理功能,并协助各种营养素发挥作用;无机盐类在人体构造上是必需的,同时还有调节生理作用功能。水分占人体体重的63%,是人体的重要组成成分,肺结核病人每天饮食中不但需足够的总热量,还需有足够的营养素,包括增加蛋白质、维生素以及无机盐类的供应。
锻炼指导
步行锻炼心肺,步行有助于改善,心血管系统包括心肺、动脉和静脉的功能,步行能使血管弹性增加,物别是腿的持续运动,可促使更多的血液回流到心脏,由于步行可促进全身血液循环,同时增加了肺活量,从而吸收更多的新鲜空气,这样就大大提高了步行锻炼者心肺工作效率,有利于促进机体新陈代谢。
步行可以强肌壮骨,步行锻炼有利于维护人体钙的平衡,保持骨骼健康,由于步行时全身肌肉和关节都参加了活动,这样不仅疏通了经络,而且也使骨骼肌肉得到了锻炼,关节也变得更灵活了,步行的实践证明,爬楼梯是保持骨骼和肌肉强健的最佳方式。
老年肺结核病人自身心理护理
老年性结核病人的心理:结核病是一种慢性疾病,这种病人是因各种原因引起疾病并遭受病痛长期折磨的病人,这类病人常因此产生异常心理反应,内向投射的结果,可使一些患者产生心理忧郁、淡漠、丧失信心甚至,自杀、外向投射反应结果,则可使病人产生烦躁、愤怒、无端反抗。
自身心理护理咨询:心理护理咨询包括:①调动病人的积极性激起他们的康复迫切愿望。通过咨询正确认识疾病,了解自身抗病有力和确定自己存在价值,认真自身心理护理潜力,促进病人康复。②解除病人对治疗康复的疑虑,端正态度树立信心,争取早日康复。③使病人认真自身心理护理与疾病康复的相互关系,不仅促进该疾病康复而减少并发症。
老年结核病人康复期应克服不良心理:①习惯依赖心理;②急于求成心理;③固执保守心理;④悲观恐惧心理;⑤重治轻防心理。这些不良心理是康复的一大障碍。
篇8
2009年9月-2010年7月笔者所在医院共收治老年内科患者124例,男68例,女56例,年龄61~89岁,平均77.3岁,高血压病28例,脑梗死21例,冠心病19例,支气管哮喘15例,糖尿病14例,慢性风湿性心脏病11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11例,胰腺炎2例,肠麻痹2例,帕金森氏病1例。患者发生护理安全的原因:误吸2例,药物副作用3例,输液反应3例,晕厥3例,自行拔除尿管3例,管道脱落14例,烫伤1例,坠床2例,跌伤3例。
2发生护理安全原因分析
2.1患者因素
2.1.1病情变化快,患者自我保护能力差
老年患者由于年龄的增大,机体的结构和生理功能逐渐出现生理性老化,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减退,疾病的症状和体征不典型,各脏器功能降低,平衡功能出现失调,因而病情变化快。
2.1.2药物不良反应大
老年患者体质较弱,脏器功能衰退与多种慢性病并存,使用多种药物且互相干扰,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增高。部分患者记忆力较差,不能正确按时按剂量服药,容易发生用药意外。
2.1.3老年病理性原因
高龄的患者多有其他合并的慢性病,如很多老年人都合并有心肌梗死、冠心病、高血压病、充血性心力衰竭等慢性疾病,从而导致感觉迟钝、中枢神经功能紊乱。因治疗疾病需要,常使用中枢神经系统的药物,物别是镇静、催眠药、抗精神病和麻醉镇静药,这些药物均会增加患者摔倒的危险。
2.1.4易产生心理问题
由于老年患者容易出现行动不便、语言障碍、生活能力减退,其会出现一些不良心理状态,这对疾病会有很大的影响,还有些高龄患者不认为自己是老年人,其过于自强,有事情也不告知护理人员帮助。还有一些患者应为对疾病的治疗没有信心,故不想继续治疗,出现了轻生的想法,其会自动拔出导管或不配合治疗。
2.2护理人员因素
2.2.1责任心不强,未按相关流程操作
护理工作中责任心不强,注意力不集中,未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医嘱执行不及时准确,未确保用药安全等问题,造成患者不信任,从而给患者带来不安全的后果。
2.2.2护理人员缺乏耐心
在护理岗位上,未将主要精力放在护理工作中,工作中马马虎虎,情绪波动大,对患者漠不关心,态度不好,对病情的发展缺乏主动性和预见性,从而导致护理纠纷的产生。
2.2.3护理人员理论工作经验不足、操作技能差
有的护理人员对药物性能、剂量、作用及其毒副作用不了解,对患者的病情变化不能准确的作出判断,从而不能及时报告医师、及时处理,延误了最佳抢救时机。
2.3环境因素
走廊、病房无扶手,病房灯光亮度不足,或刺眼;地面积水;病室障碍物过多,不够宽敞;病床过高,不易上下床;鞋滑或穿鞋难;厕所设门槛没有扶手。
3护理对策
3.1细心、耐心、全面及时观察病情,有针对性的生活指导和安全教育
熟悉患者的病情变化特点,细心的观察患者的一切细微变化,根据病情变化及时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处理。
3.2加强用药护理,减少或避免用药的毒副作用及意外情况发生
密切观察老年人用药后的反应、病情变化,及时发现老年患者不典型症状;静脉输液时按要求控制滴速,防止发生输液反应。
3.3心理护理
加强心理护理,缓解和消除患者心理障碍,耐心解答患者的疑问,满足患者的生活需求,关心体贴患者,降低其焦虑程度,帮助患者及家属树立信心及正确的态度,消除不良因素对疾病的影响。
3.4增强责任心
加强护理人员的工作责任心,加强基础护理,掌握老年人安全护理和并发症护理,掌握老年人常见疾病的护理问题和护理措施。
篇9
【摘要】目的: 操作老年患者服药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防止发生服药意外。
方法:通过入户以问卷形式调查我院社区管辖内老年患者在服药过程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有针对性的对其进行安全教育,对患者家属进行安全服药宣传并制定相应管理措施,以确保老年患者用药安全。
结果: 增强了老年患者的用药安全意识,掌握一些用药的常识,并得到患者家属的理解和支持。将服药过程中的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
结论:社区医护人员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加强安全服药意识,是老年患者安全服药的保障。
【关键词】老年患者;服药过程;安全管理。
老年患者年龄大,记忆力减退,视力减弱,分辨能力差,行动迟缓。所服药物的种类繁多,在服药过程中容易错服,因长期服药耐药而故意加量,呛咳及意外伤害是安全隐患,不仅延误治疗,还给患者造成痛苦,甚至危及生命。对加强老年患者服药过程的管理,加强社区护理人员对服药过程的安全隐患的防范意识,可以提高老年患者的服药安全性。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2006年8月―12月期间,调查我社区管辖范围内患有慢性病及其它疾病的老年患者60名,年龄68―89岁,平均78岁,不同地位,不同层次,不同文化层次,文盲及大学各层次。
1.2 方法: 采用入户问卷调查的方法,由一名护士负责向老年患者或家属讲解问卷的内容,患者或家属协助自愿填写。本问卷共发放60份,有效收回率100%。并对调查结果用百分率进行统计分析。
1.3 调查内容:问卷的内容根据成年人的生理、心理特点,选择临床老年患者服药问题设计。重点内容包括老年患者服药的安全隐患的自身因素和相关医护人员在服药时的告知因素两个方面。患者自身因素主要为年龄大,记忆力减退,视力减弱、行动迟缓,手持物不稳造成药物丢失或散落等。医护人员因素主要是开出处方和发药时是否告知到位。
2 结果
2.1 社区老年患者服药安全隐患的原因: 调查中老年患者的自身因素,主要包括发生呛咳,不慎将药丢失或散落,记忆力减退和认知分辨能力差,导致漏服药或不按时服药,求愈心里强烈,有的老年人由于不懂得药理知识,自行到药店购买药物不经医生指导擅自服用。另外部分病人因症状好转怕麻烦自行停药甚至拒绝服药或停药。
2.2 与社区护士工作有关的老年患者服药安全隐患。 社区护士在老年患者服药过程中的作用不容忽视老年患者大部分属于慢性疾病在家休养,服药。社区护士既是指导者,又是口服药给药的监督者、观察者,社区老年患者在家中服药有别于住院患者服药。护士不能掌握主动权,仅能给以一定的指导,就造成了可能不按时不按不按量服药。因此,社区护士加强所管辖区内的老年患者的用药指导是非常主要的。
3 老年患者服药不安全因素分析
3.1 老年患者自身方面存在的安全隐患。在调查中发现47.0%的老年患者在服药过程中层发生呛咳。临床上常有多种疾病的因素可导致老年患者吞咽功能障碍,如咽喉感觉和运动功能减退等。有时服药方法不当,或心理准备不足,也可引起呛咳,甚至导致肺部感染。有28%的老年患者在服药过程中层发生丢失、撒落药物,有时老年患者希望自己独立服药,但由于视力减弱和运动迟缓,手持物不稳因而出现药物丢失、撒落现象。自行到外面药店购药,有的老年患者有自己的服药规律,到医院开药手续繁多怕麻烦,所以自行到药店购药而造成可能药物剂量不够等。自行加服多种保健药物等。
3.2 护士指导工作落实不到位影响老年患者服药安全: ①对老年患者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能力评估能力不全面。老年患者记忆力减退,且服药种类繁多,有时药物需分别服用,因此容易发生漏服或忘服药物。因此反映出平时在社区护士在指导过程中对老年患者服药能力,独立生活能力评估不足,在实际工作中不能了解老人的困难。②护士对老年人实施人文关怀认识不够,社区护理工作中存在不到位现象,护士在用药指导过程中不认真或本身的知识缺乏,做不到科学指导,而导致患者不能按原则服药而影响治疗。调查中发现有33%的老年患者不能自行拆除包装,而家人在协助给药前有时未能打开包装防止老年患者发生意外伤害。另外,有13%老年患者不能自己准备服药用水,护士指导家人在服药前帮助备服药水,可避免老年人因备水困难发生烫伤等意外。
4 服药安全药理措施
4.1 加强社区护士的服药安全教育:社区护士是老年患者服药的指导者,观察者和监督者,消除社区老年患者的服药安全隐患,应从护士教育做起。首先重点抓人文关怀教育,教育护士在工作中处处从患者利益出发,分析老年人的特点,体谅老年人的困难,组织护士进行换位思考,如“自己的长辈未按时服药自己会怎样做”,“自己的长辈服药时会有哪些困难”,并将一些老年患者服药意外事件做为案例分析,教育护士把每一位老人都视为自己的亲人,严格履行自己的职责,认真指导,经常观察,严格监督,确保老年患者的服药安全。
4.2 做好老年患者的健康教育: 社区护士根据服药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有针对性地进行健康教育,耐心地向患者及家人解释用药原则,以及按医生嘱咐及药物说明书说明正确服药对疾病治疗的重要性,以提高患者服药的依从性。
4.3 加强老年患者家人的管理: 因老年患者大部分在家中服药,不能随时得到医生和护士的指导,所以家人的教育非常重要,首先,使他们理解患者的治疗目的,指导他们协助增加老年人的服药依从性,严格按原则服药。其次,告知易发生漏服,错服、误服、呛咳及窒息等常见情况,并说明其危险性。教育他们如何判断和预防危险的发生,争取做到精心照顾老人服药,减少服药安全隐患。
5 讨论
5.1 增强社区护士服药安全意识,采取有效防护措施,是社区老年患者服药安全的保障。 护士要加强自身素质,经常学习,丰富自己的知识面对自己的工作要不倦不怠,严格恪守工作职责做到主动对老年患者进行全面评估,并针对老年患者的个体差异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对有生活自理能力的老年患者也要给予正确的指导。提高预见性护理能力,坚持执行服药原则,服务到有效预防社区老年患者服药过程中不安因素的保障。
5.2 对患者家属进行安全服药宣教和管理,提高患者服药安全性。社区患者大部分在家中长期服药,已形成自己的服药规律,对别人实施服药到口,顺从性差。因此社区护士应加强对患者家属的管理,主动向他们宣传安全服药知识,并经常与其沟通,在交流中了解和分析患者服药过程中易发的安全隐患,告诉他们预防措施,取得他们的理解和配合,以提高社区老年患者在家中服药的安全性。
总之,通过对社区护士进行服药安全管理意识的教育,对患者家属进行安全服药宣教和管理,制定安全服药管理措施,加大监管力度,增强了社区护士对社区老年患者服药监管的责任心,能发现安全隐患并能有效采取措施预防,保证了老年患者在家中服药的安全。
参考文献
[1] 王巳群,杨文秀,周玲等.老年患者的安全管理[J].护理管理杂志,2004,4(6):53-54
[2] 王丽芹,肖顺贞,贺小娟.住院老年患者服用药中常见问题的探讨[J].实用护理杂志,2002,18(3):47-48
篇10
【摘要】目地 降低住院老年患者跌倒的发生率。方法 对医院2008年~2011年发生医院内跌倒的案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75~87岁患者是跌倒的高危人群;发生原因中护士评估能力不足是重要原因。结论 重视老年患者的安全评估,落实患者及家属防跌倒相关知识教育的教育,方跌到依从性增加,降低老年患者跌到发生率,提高住院安全。
【关键词】老年患者;跌倒;护理对策
防范住院患者跌倒级坠床是评价医院医疗护理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跌到是老年人容易发生的意外事件,其危险性随年龄的增大而增加[1]。跌倒的后果直接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且可能带来医疗护理纠纷。因此,预防跌倒是老年疾病护理安全管理的重要问题。现就2008年1月~2011年8月我院发生的35例老年病人医院内跌倒事件进行分析,通过各种情况进行分析,探讨减少和避免发生医院内跌倒的应得措施。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2008年1月~2011年8月期间本院住院老年患者发生跌倒的案例,共35例,其中60~83岁男性16例,女性19例。
1.2 方法:通过查阅文献,回顾性分析病区上报的老年住院患者跌倒案例,了解老年住院病人的跌到安全隐患因素,并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护理措施。
1.3 临床护理结果: 35例跌倒患者中,环境因素占9例,生理因素占5例,病理因素占4例,药物因素占7例,依从性差占7例,护士因素占3例。
2 跌倒原因分析
2.1 环境因素:是引起老年病人跌倒的重要因素。住院环境不适应,光线过强或过暗,色调太复杂,地面过滑或过湿,地面不平整,室内障碍物过多,卫生间、楼梯缺乏护手等。
2.2 生理因素:老年人由于各器官生理功能退行性变化,听力、视力、感觉迟钝,行动迟缓,骨质疏松等平衡能力下降易至患者跌倒。
2.3 病理因素:我国有83.12%的老年人患有多种慢性疾病,其中以高血压、脑卒中后遗症为多,占总数的61.4%[2]。研究证明,老年人患慢性病越多,跌倒的危险性越大[3]。
2.4 药物因素:药物如、镇静药、催眠药、扩血管药、降压药等可以影响病人神志、精神、视觉、步态平衡、血压等易引起老年病人跌倒[4]。
2.5 老年患者依从性差:依从性是患者遵守医疗建议的程度。老年人常患有多种疾病,如脑动脉供血不足,脑萎缩等,导致认知力和记忆力减退,对宣教过的内容易忘记,导致遵医行为差。
2.6 护士因素:研究显示,护士对患者评估不准确,沪市宣教、措施不到位是发生住院患者跌倒的原因之一[5]。而护理人员的工作能力往往受知识及经验的制约,主要体现为评估不准确,不能给予患者应得的教育和指导。
3 护理
3.1 改善住院环境:病房要建立适应老年病人的生活环境,病房布局合理,安全舒适无障碍,光线缓和,地面应平整防滑,并随时保持干燥。应有床栏,卫生间、过道、楼梯要设扶手,对病人做好入院环境的介绍,以及病情的知识,避免私自外出。
3.2 实施循证护理:使用跌倒危险评估单,对大于65岁新入院、转入及患有高风险疾病的患者启用防跌倒评估单进行评估。评分大或等于3分为高风险患者。对高风险患者实施干预,进行交接班,同时进行患者及家属防跌倒知识宣教,向家属讲解病人的病情,以便积极配合,支持和督促患者提高依从性,对步态不稳、视力障碍者必须有专人陪护,穿合身的衣服和防滑鞋,床头悬挂“防跌倒”警示牌,并在护理记录中体现。
3.3 做好临床用药安全管理:对使用易跌倒药物的患者,护士应及时进行评估,准确识别,落实宣教与管理,告知患者,在临睡前,解两便后准备睡眠时服用药物;将呼叫铃放在患者枕边,便器放于床边,方便患者取用;起床时先静坐几分钟,待完全清醒后再下床;必要时由护士进行生活照护。
3.4 提高护理人员工作能力:进行防跌倒知识培训,护士培训是前瞻性护理质量管理方法。一方面,护理部组织跌倒专题研讨,通过跌倒案例的学习与分享,让护士充分了解跌倒发生的危险因素,对工作起到警示作用。另一方面,各专科根据自身疾病特点进行护士培训,尤其是低年资护士,需通过多方面、多渠道的培训,尽快提高自身工作能力。
4 小结
针对老年患者跌倒的诸多原因。通过评估,防跌倒相关知识教育及安全管理措施的落实,可防止或减少住院患者跌倒的发生,保障患者安全。
参考文献
[1] 刘玉春,赵玉香 住院老年人跌倒的预防教育[J].现代护理,2006,12(2):99-100
[2] 宋江丹 老年人跌倒的原因及护理[J].中国医学研究与临床,2004,4(2):81-83
[3] 张建,任爱婵 广州3个城区老年人跌倒的原因分析[J] 临床控制杂志,2001,9(5):247
[4] 陈洪安,詹燕,于淑芬 老年人跌倒的预防[J]中华护理杂志,2002,39(2):143-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