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校园总体规划范文
时间:2023-12-15 17:36:0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智慧校园总体规划,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数据体系;数据仓库;大数据;数据管理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5)19-0003-02
随着高校信息化建设的逐步深入,各高校在建设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信息,如学生的学籍信息、选课信息、消费信息等;教师的教学信息、科研信息等;还包含涉及人、财、物等相关的校情信息。不少高校已建立了数据中心积累了大量的结构化数据,解决了“数据孤岛”问题。数据中心里面的数据除了能提供简单查询和统计功能外,许多看似没有关联的数据之间常常暗含联系,蕴藏更多的信息和知识,这就需要运用专业的工具和方法进行分析。因此,在当今智慧校园的大背景下,同时基于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快速发展和应用,各高校也需根据学校自身发展的需要,制定统一的数据标准体系,对学校的数据模型进行统一设计,这是推进学校数据中心建设的依据,在此基础上再进行数据采集、分析和挖掘,并最终展示出来,形成一套完整的智慧数据体系系统。智能数据体系是智能校园的一部分,它不但是简单地从数据到信息,从信息到知识,从知识到智能这么理性,更重要的是从价值发现新价值。因此,智慧数据体系也将成为一座桥梁连接虚拟世界和现实世界。
1研究内容
高校数据中心的智慧数据体系的研究包括四个部分组成:1)总体规划。总体规划是对全校业务系统和数据进行梳理,形成学校信息化建设的顶层设计。2)数据采集。数据采集是通过制定策略,获取学校各部门业务系统中产生的数据,并对其进行清洗和存储。3)数据分析。数据分析是运用专业工具对采集的数据进行专项的分析、提取和挖掘。4)信息服务。信息服务是指根据校园网各类用户的需求,通过门户或其他客户端将数据分析的结果传递给用户进行使用。
2总体规划
信息资源体系的总体架构规划采用SOA架构进行规划,主要包括三层:网络基础设施层、数据平台层、服务展现层。见图1。
信息资源体系架构设计是高校智慧数据体系规划的基础,是对高校数据中心信息资源体系总体架构和智慧数据体系技术架构的梳理和规划。信息资源体系架构的设计过程就是从业务系统中抽象出数据体系的过程,按照学校信息化规划中对数据集成及数据仓库的建设要求,以及学校各部门对信息化的需求,分析各部门业务体系、数据管理和应用现状,设计基于全校的数据体系,是智慧数据体系的基础。
以上图为例,采用面向对象的方法,从业务和信息的视角,对学校各部门使用的业务系统的相关组成对象和业务过程进行抽取和分类,形成教学、人财物和科研、学生、公共服务四类信息的聚合体,描述各对象之间的业务关系,形成学校顶层业务视图,为学校信息化建设、数据的管理和综合应用建立了顶层框架。
通过对学校各部门使用的应用系统的分析,首先对学校各业务系统中产生和存储的信息进行梳理,对业务数据进行分类、体系化,建立了学校信息资源体系架构,在信息资源体系框架下,根据各类业务系统中数据之间的关联关系,进行学校数据模型的设计;其次根据学校各部门数据应用需求和数据技术分类,规划基于全校统一的数据体系框架,对数据的获取、存储、应用、管理需求进行分析,研究智慧数据体系建设中使用的关键技术,设计各类技术架构,指导数据中心的建设。
3数据采集
教学和科研是高校的两大重要工作,因此,教学信息和科研信息是高校的两大核心功能的重要数据,要提高学校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需要有效的从各业务系统中取得相关数据。高校的智慧数据体系架构必须以学校现有的业务系统为基础,能够应对未来信息化的发展以及各业务系统产生的数据管理需求,因此,业务系统中各阶段产生的数据都是非常有意义的,对其进行采集,并按生命周期进行管理,既保证了数据的完整性又能提高学校数据的质量。高校的智慧数据体系架构的数据采集包括数据的产生、交换、存储、管理等内容。
3.1数据的获取
在学校信息化发展过程中,大部分高校已经基本建立了各类信息系统等,积累了大量的结构化数据,同时还有许多包括XML等半结构化数据,以及多种形式存在的非结构化数据。数据的获取通过使用ETL工具对多种来源的数据进行抽取,转换和加载,并通过企业服务总线(Enterprise Service Bus,ESB)以及文件传输技术,实现学校各部门业务系统之间数据的关联和聚合,并采用统一的数据结构进行数据的存储。高校只有将各个业务充分整合,数据有效的获取,以提高数据的质量,才能将信息化对学校发展的推动作用发挥出来。根据数据类型和来源的不同,需要制定不同的数据抽取策略如抽取方式、抽取时间、抽取周期等,既要满足数据分析的需要,又不能影响业务系统的性能。
3.2数据的存储
学校近年来建设了各类业务系统,产生大量的数据,为保证不同系统之间的数据合理存储和高效利用,避免共享时出现数据不一致的问题,需要合理规划学校的数据存储,建立统一的数据存储标准。数据存储架构设计就是将清洗后的数据按计划增量的方式导人到数据仓库中,用于解决学校数据的存储和管理难题。目前,在高效中各部门产生的业务数据分布总体成星型分布,因此数据存储架构采用数据集中存储和数据分布存储相结合的模式。学校数据中心存放的是各部门需要共享的交换数据、记录生命周期的数据、历史数据,以及用于决策分析的数据。其他数据仍存放于原来的各业务系统的数据库中,用以支持各业务系统的正常运行。另外,在数据存储的时候还要考虑对非结构化数据按照统一的标准进行有序、高效的存储,以方便下一步数据的分析。
3.3数据的管理
学校数据中心的数据积累是个漫长的过程,数据从产生、交换、存储到应用有完整的生命周期。在数据产生和积累过程中,要有效管理才能确保数据质量,使学校数据具有更高的价值。数据管理的目的就是去寻找优化手段,建立有效的数据生命周期管理,有效的控制数据资源,重视历史数据积累,提升数据资源的利用率。高校数据管理架构应以数据为中心,以需求主导服务方向,建立并实施数据管理标准规范(包括编码标准化、数据标准化和维护数据标准化三方面),完善数据最优化。
4数据分析
数据采集完成后的数据将作为数据分析的原始数据。数据分析是智慧数据体系中数据处理流程的重中之重,它将在这个环节体现数据价值之所在。数据分析技术可以从采集的大量的实际应用数据中找到真正有价值的信息和知识,为教师提供学生学习和教学相关的信息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科研者提供,为高校管理者提供更科学的统计分析作为决策基础,从而有效的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科研水平等,这对于学校的发展非常重要。在宏观上,高校可以在学科规划、合理设置课程、院系办学评估、智慧化校园网络建设等方面借助大数据分析技术,挖掘数据中潜在的价值。也可以从一些特定的数据中分析挖掘某一方面信息,比如:上网行为分析、学生心理健康、就业情况分析、学习者特征挖掘。
5信息服务
信息服务是根据不同校园网用户的需求,为用户提供公共信息服务、专业信息服务、信息处理服务、决策信息服务等。由于信息服务面向最终用户,因此它也是智慧数据体系的“窗口”。系统存储的大量数据通过对数据分析体系有效、清晰、灵活地呈现给用户,满足不同决策层级用户的决策需求。在高校,数据挖掘可用于学校教学、科研、管理等业务层面进行宏观的挖掘和预测,还能用于评估和判断在微观方面的服务需求,为学校更早的发现问题。比如学习行为分析、干预师生行为、对上网行为分析进行心理干预等。
篇2
关键词:智慧校园;信息化;网络基础设施;软件系统;应用平台
引言
在全球信息化迅猛发展的大背景下,智慧校园建设已经成为教育发展的大势所趋[1]。数字化校园建设的全面实施,将对学校各项工作和师生工作、学习与生活产生深远影响,将显著推动学校的发展,促进学校办学水平的提高。通过实施数字化校园建设将对校内的管理机构的重组、人员的优化等问题有很好的促进,数字化校园的建设将对学校的长期可持续发展产生非常大的战略影响。
基于智慧校园建设的发展趋势,黄冈某学校提出并实施了智慧校园建设,通过信息化的技术手段,立足于师生需求,改善和提升学校的教学环境、科研环境、管理环境和生活环境,为实现教学质量、管理水平和办学效益的进一步提高提供重要保障。通过“数据中心”的建设,提升学校数据整体的质量,为领导更准确的决策提供数据支撑;通过“应用中心”的建设,面向师生提供全生命周期、一站式的服务平台,面向校领导提供辅助决策分析的平台,全面支撑学校发展战略;通过“感知中心”的建设,为师生提供丰富化、多媒介、多渠道、多形式的应用服务。
1 总体架构
学校信息化建设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2]。从宏观角度看,涉及教学、科研、管理和社会服务等诸领域;从微观来说,则包括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信息资源建设、技术队伍建设、应用系统建设和教师技能培训等[3]。综合分析黄冈某学校的现状及发展需求,站在学校全局的角度总体规划,通过对核心业务流程进行梳理优化,对全校业务流程进行完整设计。
根据学校的业务特点,基于“硬件集群、数据集中、应用集成”的建设理念,遵从于以上的建设模式,并借鉴国内外先进的设计思想与技术方法,采用顶层设计的方法,构建了一个松散耦合的分布式应用体系,在校园“IT基础设施平台”之上,以“应用支撑平台”为支撑,构建校级“信息化应用中心”,所有应用在校园综合门户进行个性化展现;整体数字化校园建设以“信息标准体系、信息安全体系、运维保障体系”为保障,智慧校园系统构架如图1所示。
2 功能实现
2.1 软硬件基础支撑平台
依据项目建设理念,建设智慧校园信息系统需要软硬件基础支撑平台,主要包括硬件方面的光缆线路及综合布线,中心机房建设如软件方面的计算机网络系统。
(1)硬件支撑
光|线路工程是黄冈某学校信息化建设方案的基础网络工程,是数据及信息传输的基础物理通道,是组建光传输网络的传输媒介。光缆中光纤数量的配置应充分考虑到网络冗余要求、预期系统制式、传输系统容量、网络可靠性、新业务发展、光缆结构和其他潜在的需求及维护用备料的储备。光缆根据组网的需要,纤芯的具体占用情况不同。本设计光缆路由为:从中心机房布放主干光缆至校区内的教学楼、食堂、宿舍及看台等各建筑,主干光缆需求表如表1所示。
黄冈某学校综合布线系统是利用先进的网络技术,将整个新办公楼形成一个集成统一的网络,提供语音、数据和图像通信服务。该综合布线系统采用六类非屏蔽布线产品,主要分为工作区子系统、管理子系统、水平子系统、垂直子系统、主配线间子系统。整个园区网络采用星型组网方式,以机房为中心,通过光缆将各建筑与中心机房相连接。各独立建筑内部设置楼层配线间,线缆经由垂直竖井、水平槽道进入各间教室、办公室及寝室。楼内垂直主干采用12芯或24芯单模光纤,水平部分采用六类非屏蔽双绞线,保障了数据信息安全、可靠、迅捷的传输。
(2)计算机网络
计算机网络系统是建设现代智能校园系统的基础,它为所有的软件系统提供了运行的基础平台,是校园个应用系统运行的基础。数据网子系统主要校区内数据网络工程项目,数据网主要承载业务包括设备管理、支撑系统、多媒体系统、一卡通、会议电视及互联网信息等,该网络在部署有线网络同时还利用无线网络对大空间无线覆盖,满足办公室内移动用户对数据网络接入的需求。网络系统主干汇聚线路为1000M,桌面接入带宽为10/100M。核心交换及分支交换机支持多种QOS、802.1Q、802.1P、802.1N优先级,网络交换设备支持多种ACL算法和应用。
2.2 智慧校园软件系统
智慧校园软件系统是数字化校园建设的核心[4]。智慧校园软件系统建设主要包含信息标准建设、公共数据平台、身份管理平台等基础支撑平台和数字迎新、教务教学管理、学工管理、协同办公、资产管理、财务系统、图书管理、人力资源、掌上校园等管理应用平台。系统基本涵盖学校日常管理事务与工作内容,实现了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
信息标准建设是数字校园综合管理平台建设的基础性工作,是保证数据一致性的前提,是学校内部、学校与各级管理部门之间通过数据交换实现信息共享的依据。数据中心平台将遵循信息标准,基于元数据管理建设,全面涵盖学校各方面数据,并实现数据的唯一性、准确性和低冗余。数据中心平台架构如图2所示。
在身份认证模块,为了方便用户记忆和系统维护,本系统采用统一身份认证机制。统一身份认证的核心内容是统一用户认证、单点登录。
智慧校园软件系统管理应用平台实现了学校迎新、教学教务管理、学生工作、办公、资产财务、人力资源等功能。以迎新系统为例,展示系统主要功能实现。
数字迎新系统涉及新生入学各个环节,面向学校各部门、新生及家长的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基于先进的网络技术和数据共享理念,在参与迎新的各部门间实现数据高度共享和流动,并明确各部门责任和业务管理范围;在系统运行过程中将学校招生时产生的数据转换为新生数据加入学籍数据库,实现了新生数据与学籍数据的无缝连接,和“一站式”入学服务。
迎新系统涵盖新生入学各项业务,全面支持网络办公,功能全面。迎新系统与数字校园其他系统采用统一的数据结构,从迎新相关各项业务数据库中提取数据,为迎新工作中庞杂的各项业务提供了高度的数据共享和流通,实现了新生入学手续的规范化,新生数据集中管理,各部门实施共享,为学校各管理部门决策提供数据依据。
2.3 校园应用功能实现
校园应用主要涵盖“一卡通”系统、安全防范系统、智能会议系统、公共广播、无线WLAN、LED大屏、录播教室方案建设等内容。以“一卡通”系统为例介绍校园应用功能实现。
“一卡通”系统是以软件、硬件集成的综合信息集成系统,构建在数字化校园之上的统一身份认证、中央共享数据库、统一信息门户等基础平台,与学校其它业务管理信息系统紧密结合,实现数据共享和交换,组成数字化校园的重要信息采集网络,为学校提供实时可靠的信息来源和决策依据。“一卡通”系统由统一的身份认证中心、统一的信息门户中心、统一的公用数据中心及统一的“一卡通”管理应用中心四大部分构成一个一体化的完整系统。
“一卡通”系统具体实现的功能如下:
(1)电子钱包功能:校园内以卡代币,实现就餐、购物、上机等各类消费。
(2)身份识别功能:校园内以卡代证,实现图书借阅、考勤、考试等身份认证。
(3)金融功能:银行卡、校园卡有机结合,银行卡能向校园卡帐户自助实时转帐。
(4)第三方集成功能:与学校现有的应用系统集成。
(5)自助服务:交易情况查询、校园卡挂失、解挂等操作。
(6)自动对账和挂账机制:当出现卡库余额不一致的账户,系统自动对账和挂账。
(8)信息查询与统计:通过帐号和密码登录获取统计信息与报表,为管理决策提供依据。
3 总结
通过实施智慧校园项目,进行信息化建设使得黄冈某学校校园数字信息标准化、校园信息资源数字化、校园应用系统一体化、校园信息应用全面化、校园信息资源丰富化、数字化校园支撑平台集中化、信息化应用推动网络基础设施发展,改善和提升学校的教学、管理和生活环境,为实现学校教学质量、管理水平和办学效益进一步提高提供重要保障。
参考文献:
[1]黄荣怀, 张进宝, 胡永斌,等. 智慧校园:数字校园发展的必然趋势[J]. _放教育研究, 2012, 18(4):12-17
[2]宗平, 朱洪波, 黄刚,等. 智慧校园设计方法的研究[J]. 南京邮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 30(4):15-19
篇3
重庆市委党校把信息化建设作为提升管理能力的重要抓手,作为推动教学、科研、资政“三位一体”发展战略的重要支撑,遵循“总体规划、分步实施,立足管用、急用先行,适度超前、量力而行”的原则,按照“管用、够用、好用”的总体要求,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在整合过去建设英特网上的阵地和“天网”连北京、“地网”通区县基础上,着力一体化,实施了数字化教室、视频会议系统、应用管理系统、“一卡通”“党校云”“大数据中心”六大工程,推进智慧校园建设。
教管学一体化
实施数字化室改造
教学是党校立校之本,教室是党校的第一前台,重庆市委党校把教室数字化改造作为信息化的首要任务,在教室改造中,配备超短焦投影机、一体化教学白板、无线话筒等现代化教学设备。通过改造,一是实现了教学人性化,解决传统教室教师授课投影光线刺眼、活动范围小、不能互动、无法使用iPad等一系列问题。二是实现了管理智能化。通过一体化管理控制中心,管理人员可远程开启、控制、关闭教室各类设备,实时监看、记录、直播教学场景,与授课教师进行双向对讲,调度应用各类教学资源;根据职权,相关处室可按需组织远程教学观摩、检查教学纪律,分管院领导可在办公室实时查看教学动态。三是实现了服务个性化。根据课程安排,授课教师可提前收到上课提醒短信,根据教学计划授权刷卡开启教学设备,同时从“教学云”下载或直接使用教学课件;学员可刷卡提交作业、网上评教、根据老师授权拷贝课件和参考资料等。
培训录播存储一体化
实施视频会议系统改造
一是完成高清视频会议系统升级改造,更新完善了覆盖全市38个区县的党校视频会议系统,较好地缓解了区县党校师资不足,学科不配套,教学内容较陈旧等矛盾。改造后的视频会议系统具有全高清视频效果,支持双向交流,系统稳定性、兼容性和适应性更强。视频会议系统广泛应用于举办全市性的电视电话会议和专题培训班,如“市管领导干部学习贯彻系列讲话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专题培训班”“市管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专题培训班”等,每次培训全市党政领导干部近万人,大大提高培训质量,降低培训成本。二是建成课程资源电视录制演播室、课程资源自动录播教室、媒资管理中心和重庆干部教育数字资源共享平台,并与在线学习平台有机结合,将网络教育培训引入主体班教学,在部分主体班学员中开展学员网络在线自主选学。三是建设高清自动录播系统。多角度记录课堂教学过程,实现教师授课、板书、PPT课件、师生互动等多路视音频信号的自动跟踪、切换、录制和直播功能,并最终形成网络课程。四是自办网络电视台,丰富远程教育培训形式。我校网络电视台开办了自办频道、央视综合新闻频道等四个频道。
业务标准一体化建设
九大应用管理系统
从学校各部门管理职能出发,建立了教务管理、学员管理、科研管理、研究生管理、组织人事管理、党务管理、后勤管理、离退休人员管理、协同办公九大应用管理系统,有效提升了管理的信息化、协同化水平。如教务管理系统,汇集了班次管理、教学计划管理、课酬管理、课程管理、教学资料管理、教学评价管理、现场教学管理、调课管理等多项功能,系统从班次开班起,对班次学习全过程进行信息化操作,如确定班主任、审批教学计划、确定单班课表及授课教师、安排选修课和教学质量巡视、统计分析教学评价等,极大提高了管理效率。科研管理系统,利用信息技术和平台,实现管理流程可视化、自动化和无纸化,改变传统靠手工纸制文件管理模式。结合统一用户多级、分类管理,实现对全校和全市党校系统科研成果的动态管理,教师可以随时了解自己成果的实时状态。组织人事管理系统,实现人事管理、机构及人员编制管理、职称评审、教育培训、干部考核、工资核定等综合管理。教职员工凭账户登录系统进行查询,管理部门或校领导可以实时掌握全校职工动态构成情况。协同办公系统,实现学校内部部门间、与区县党校之间文件的互联互通、上传下达、业务协同,结合消息推送系统,形成具有重庆市委党校特色的办公系统。
基础平台一体化
实施“党校云”平台建设
一是升级硬件容量,实现基础平台虚拟化管理和控制。我们将原有的一千兆骨干网络升级至万兆,实现了网络虚拟化管理和控制。二是建立全市党校系统“云计算中心”。部署了1套零存储融合基础架构系统,集成服务器、存储、网络、虚拟化系统等设备,通过云计算管理软件,为全市党校所有的应用系统灵活、动态地分配计算资源、存储资源和平台资源。三是建立“移动数字校园”平台,实现了有线、无线接入网络的融合。学员和教职工在校园随时随地通过手机、笔记本、ipad等移动通信设备,进行网上移动办公和查阅各类资料。
推进“大数据中心”建设
大数据中心把通用的信息集中平台作为数据中心的窗口,形成跨应用系统和平台的数据获取与存储中心。
随着一卡通平台和九大应用管理系统投入使用,各类教学、科研、管理及学员消费等数据迅速积累,形成大量动态、可持续的数据,通过将这些数据进行结构化梳理融合,建成统一的、涵盖各类信息的大数据平台,发挥数据资源的独特优势,为学校教学科研资政工作开展、重大问题决策提供支持。如通过建设统一的数据整合平台,制定统一的数据标准和规范,实现数据信息跨地域、跨平台、跨系统传递、更新和共享。通过建设统一的逻辑数据中心、统一的数据视图和逻辑数据库,实现带图、表、资料的运行审批,并按业务规则自动推送数据,充分满足决策层、管理层和执行层对业务数据的多维度需求。
篇4
以水之坚韧克服困难,以水之不舍绵延薪火,以水之公正明烛苍生,以水之智慧成就事业。作为学院标记之一的校徽以篆书“水”字与安徽拼音字母“A”巧妙融合体现学院的地域和行业特色;同时“水”字向上倾斜与字母“A”(山峰)相融似江水奔流而下,构成一幅壮观的水利发电站景象,极其直观的体现学院的水行业特色。他们将学院中心位置建设“师禹广场”,寓意学院师法大禹,凝练了“以人为本,疏导为先”的管理理念;师承大禹,胼手砥足,甘于奉献,学院将大禹精神薪火相传,发扬光大,形成点滴做起,甘于奉献的服务理念。建设以“江河情”、“华夏魂”为主题的文化墙,以艺术的形式展现了中华文明的生生不息和对水的无限依恋。
以地域文化为底蕴,培育学生人文精神目前,高职院校生源地基本上地域较集中,就业和服务的面向也主要是学校所在的企业和地域,因而接受地域文化的熏陶,用优秀地域文化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使得学生能够适应地域文化和地域的企业文化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一个十分有效的途径。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作为安徽的一所高职院校,其服务定位是“立足行业,面向社会;立足安徽,面向全国”。学生的生源地和就业的区域都主要在安徽,因而校园文化建设以徽文化为底蕴,充实丰富校园文化内涵。该院的校园环境建设结合徽文化和水文化,来构建自身特色校园文化环境。
在校园总体规划上,校园的整体环境反映江南水乡的气质和徽州民居的村落布局特点,并在环境、景观和色彩的营造上与徽州民居取得关联。校园区采取了徽州村落式的组团结构模式。集中了行政楼、图书馆、礼堂等的中心区位于校园的核心地带。西侧的教学区与东侧的生活区均采用组团布局,按不同分期的发展,形成一个个村落。村落以环中心区水系景观带相联系,形成富有徽州村落特色的校园规划形态。中心区的主轴布局与自然散布的“村落”形成鲜明的对比,强化了学校中心的形象。同时,水系在各组团“村落”入口处根据组团形态的特点或适当放大,形成传统村落中入口水塘的意象,或结合建筑、平台形成临水建筑的形象,与徽州民居建筑近水的特点呼应,强化了水系的效果。
篇5
关键词:高校校园;建设规划
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zes several issues in the college construction plan, and proposed solution ideas.Key words: campus; construction planning
中图分类号:TU7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当代高等教育已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全国高校迎来了一个新的建设。几乎每一所大学都面临扩建、扩招的任务,几乎每一个大中型城市都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在兴建大学城。不久的将来,大部分人都能上大学将不再是梦想。因而校园建设的规划者、设计者,需要清醒地认识到时代的要求,慎重地把握现实和未来的需要,根据当前多元、综合的办学模式,创造人文化、生态化的校园空间环境,满足校园社会化、开放化的现实需要,以组团化、网络化的建筑设计融入自然环境,并考虑校园的动态发展和未来需要,从而最终实现校园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1 校园建设规划注意的问题
1.1 科学筹划,协调发展
校园的可持续发展包括几个方面: 一方面是普遍意义上的可持续发展,如校园原有生态环境的保护、能源的节约、资源的再利用、空气环境的控制等等; 第二方面是针对校园发展的特点而言,校园规划不是一个终极的完整状态,在规划之初就应为学科增长、新的功能组团的产生留有余地,使规划结构呈现一种可增长的、灵活的状态,具有较强的应变能力和适应性;第三方面是理性观与动态观的协调。
在规划中将校园的理性、有序与环境的灵活、浪漫有机结合起来,尤其图书馆、教学实验楼、办公楼等设计的建筑融入自然环境后,可形成多样而协调、有机且具弹性的规划体系。
在建筑设计中强调与大自然相协调,室内环境应具有良好的日照、通风、采光,以尽可能地降低能耗有的高校原本可利用空闲地就少的可怜,在建设规划中不是考虑如何使用和提高这仅有的土地利用率,而是和别的高校进行攀比。你有什么我也建什么。
搞建设规划时要结合国情、校情,眼光要放的长远一点。不能不顾实际乱铺摊子,只注重观赏性,不考虑它的科学性和实用性。目前个别高校因为规划的不好,部分师生迫不得已住在校外,不但居住环境不好,有时连安全也无法百分之百的保证。
高校建设规划要从实际出发,注重实效。建设规划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一定要讲究实际,注重效率和效益,逐步推进,要合理确定建设规模和发展速度,充分考虑财力、物力的可能。
在建设规划制定中,要从注重确定与安排开发建设项目转向各类资源保护利用和空间管制。要明确对包括历史、文化资源在内的不可再生资源的强制性保护。建设规划制定要体现市场经济规律和高校运行低成本的要求,要把眼光放在可持续发展的公共关系点上。
1.2 从宏观处着眼,从微观处着手,正确处理好近期和远期的关系
所谓从宏观着眼,就是从整体上进行规划,达到长期布局合理、层次错落别致清晰。高校建设规划必须要有前瞻性的眼光和现代意识。要坚持高起点、高水平,真正为以后的长远发展起到勾画蓝图的作用。避免因为规划的短视造成长远建设的被动。建设规划就是事先决策,分期实施,描画出发展的框架,做出总体规划。
所谓从微观处着手,就是在编制建设规划中应贯彻合理用地,节约用地的原则。高校目前普遍存在土地资源短缺。所以就要细到哪里配套什么,哪块土地怎么安排,环境怎么改造,留出多少绿化地;哪里的路上修过道暗沟,水电暧、通讯、排水、排污、煤气等管道穿路敷设及维修的便利都要考虑到。即使临时需拆、安的管线也要事前考虑到,虽然当时可能投资会稍微多一点,但总比过一段时间扒路、拆墙、打洞等好得多,也节约得多。
1.3 空间环境人文化、生态化
现代教育强调人的素质教育,包括社会人文、做人品德、人际交往等多方面的陶冶。因而在校园中需要创造适宜的环境,使师生可以不期然地相遇和交往,使智慧和创意在交谈中得以激发,使学生在课内、课外均受到来自环境和师长的熏陶,使学生在相互理解与互助中学习做人道理。
校园交往空间的营造是多层次的。由室外多层次的绿化平台至室内外的过渡空间,再至室内,其目的是在校园内营造一个立体的、多层次的参与性系统空间。为了在校园中营造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我们常常将校园分成三个大系统进行设计。其一是全校生态园,也是校园的中心园区。以自然山丘、水系原貌为主体,加以系列小广场、人行步道穿插其中,使人可以亲近自然;其二是群体组团,包括建筑群之间的和建筑物之间的庭院空间。在保留原有树木、水体的基础上,根据建筑物的位置对环境适当加以改造;其三是在建筑物内部,加入人工绿化生态环境,如内部天井、中庭绿化、屋顶绿化、平台绿化、廊道绿化等。校园三大系统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使建筑与生态环境更密切地相互渗透和共生。
随着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高教体制改革的推进,以及知识的不断发展与更新,当前高校建设规划面临着新的挑战。在我国,随着新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教育产业化进程的加快,人才的需求在质和量上均发生了变化。在质上倾向于高素质、创新型、复合型人才,在量上由精英教育走向大众教育,以培养大量的高素质人才。
1.4 空间布局社会化、开放化
校园向社会开放既是社会的需要也是高校培养人才的需要。一方面,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校园愈来愈承担起地区文化资源中心的作用,同时社会也期待着校园研究成果的转化;另一方面,校园为了培养高素质、全面开拓型的人才,也需要与社会交流,让学生在社会生活中受到锻炼。
校园规划开放化的方式有多种。其一,是资源共享型。如在规划分区中,尽可能将体育服务中心、图书资讯中心、科技产业等功能组团设置在邻近城市道路、与外界联系方便的位置,以利与社会共享文化设施资源;其二,是联合管理型,将后勤生活区( 主要包括学生宿舍、食堂等后勤服务功能) 交给校外的房地产开发公司或其他集团公司进行开发和管理,或与校方联合管理。这要求在规划设计中充分考虑后勤区的相对独立;其三,是产业转化型。随着学校与社会的合作日益密切,科研成果向产业转化这部分功能用地会越来越超出预计。这样一个“社会校园结合部”其实是社会从教育中受益,理论在实践中检验,学生在实习中成长的中间地带。规划中既要考虑预留用地,又应顾及本区与校园其他功能区的关系。高校是一个不断发展、更新的有机整体。制定建设规划要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特别要听取专家的意见,多方比较、反复论证,经过法定程序审批。做到一经批准,就具有法律的权威性,必须严格执行,任何人不能随意更改。
1.5 校园建筑组团化、网络化
教学建筑的组团结构、网络结构为现代大学的大规模建设提供了可能,当前的许多新校园规划都反映了这个发展趋势。经过分析比较可以发现,教学建筑呈现的综合化、组团化、网络化倾向相对于传统分散的单幢建筑有以下优势:有利于设施集中、资源共享,由于各教学建筑间的联系紧凑、集中,为学生使用相邻学科的资源提供了方便,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教学设施的重复建设;有利于大规模建设,由于组团化、网络化设计往往采用统一的柱网和构件,可以相对大批量地生产,从而节约了投资。将建筑物尽可能地集中还可以保留更多的、相对完整的发展用地,也节约了土地资源;有利于各学科师生的交往、交流,及创造性人才的培养;有利于形成教学中心区的空间环境气氛。在教学中心区中,合理组织步行空间,考虑交通的人车分流,一般以图书馆、教学大楼为中心塑造环境及景观,并以景观小品、构筑物等提升文化品位。
1.6 要考虑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大学校园的规划必须考虑自身的持续发展:a.校园规划须体现大学校园所在地域的文化积淀和人文环境;b.校园规划须注重地方资源的开发与整合。大学校园所在地域的资源开发与整合将有利于学校的持续发展。地方上的文化名人等将给校园小环境带来人文气息;地方上的学术信息交流、师资、图书等资源的共享,有利于人文环境建设;
c.校园规划须与生态环境相结合。校园规划要考虑学校的持续发展,要始终如一地保护校园生态环境。总体规划的设计思想、原则要遵循“减少消耗,重复使用和循环利用”的原则。比如,在校园规划中应尽量少用人工改造地形,在原地形基础上可根据总体规划适当改造,但尽量不要破坏原来的地形特征,以保护原有的生态;建造各种生态建筑,强调规划设计与生态环境相结合,以减少校园建设对自然环境的不良影响;d.校园规划要留有余地。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变化,高校发展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
2 结论
大学校园规划必须满足学校使用者的需求,注重人性化尺度,营造人文环境,保护校园生态环境,贯穿可持续发展思想。展望未来,大学校园规划必将真正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必将规划出适合师生员工生活、学习、工作的人文特色校园。只要能从上述几方面进行充分的考虑,改变重建设,轻规划的思想,高校就会永远充满活力和生机,又能协调有序和健康地发展。
参考文献:
[1] 韩忠杰.论大学校园的环境建设[J].中山大学学报,2002,(6) .
篇6
一、学校基本情况
我校地处南陵西乡,坐落在美丽的寨山脚下,七星河畔,始建于1956年(西乡系牡丹之乡;寨山:李白三度寓居于此,留有诗作《南陵别儿童入京》)。学校文化底蕴丰厚,环境幽雅,文化氛围浓厚。学校下辖两个完小,专任教师102人,在校生1091人,本部现有教学班18个(含教学点),在校生708人,教职工44人。
近年来,县政府不断加大对我校的投入,校容校貌发生显著变化,办学条件显著提升。学校占地面积51.4亩,校舍建筑面积5828平米,运动场地面积9248平米。现有实验室1间、多媒体教室1间、图书室1间、阅览1间(图书达20000多册,生均图书27册)、计算机房1间(学生机64台、班班通14台、教师机32台,生机比达到10:1)、体育器材室1间、标准音乐室1间、舞蹈室1间、3D打印室1间、电子琴室1间、美术室1间等。互联网接入带宽达50M,教学光盘400课时以上,教学软件资源200G。学校功能室齐全、设置合理,基本满足教育教学需要。
二、校园文化建设总体思路
(一)总体目标
按照“总体规划、分步实施、因地制宜、一校一品、形成特色”的要求,利用3年时间力争将学校建成为教育理念先进、校园环境优美、管理制度完善、文化氛围浓厚、人际关系和谐的山区特色学校。
1.环境文化建设: 继续完善校园整体布局,搞好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的设计与建设,形成环境自然优美、室内布置整洁舒适的育人乐园。
2.制度文化建设: 继续强化学校内部管理,培育科学效能、民主参与、合理高效的管理文化。
3.行为文化建设: 继续加强“三风”建设,培育行为文明、健康高尚、严格自律的师生行为文化。
4.活动文化建设:继续丰富校园文化活动,传承中华文化,陶冶情操,提升素养,培养良好的精神品质。
5.精神文化建设: 继续拓展校园文化内涵,构建以人为本、合乎规律、引领发展的核心精神文化。
(二)实施步骤
第一步:2019年基本创建校园表层物态文化,初步完成浅
层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
第二步:2020全面完成环境文化和制度文化建设,着力打
造中层行为文化,全力推进活动文化开展。
第三步:2021年深入推进活动文化,精心构建学校核心精
神文化。
三、校园文化建设保障措施
1.成立组织,加强领导:学校将成立创建校园文化建设示范学校工作领导小组,全面组织、协调校园文化建设工作。组长:程寅发 副组长:潘忠宏李中华 成员:钱立胜谢庆生丁海飞吴珊珊纪乐乐各班班主任。
2.加大宣传,营造氛围:深入开展校园文化建设宣传教育工作,通过校园广播、板报、橱窗、会议等形式,营造浓厚创建氛围,增强师生主人翁意识,提高校园文化建设重要意义的认识。
3.齐抓共管,分工协作:做好创建工作分工,明确工作责任,形成齐抓共管、主动参与、积极合作的局面,全力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工作有序开展。
4. 加大投入,经费保障:经费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保障,本着“整体规划,分项实施,逐步完善”的原则,学校将广开渠道、多方筹措资金,最大效益提高投资效益,保证校园文化建设的顺利实施。
四、校园文化建设具体工作
(一)校园环境文化建设
1.校园绿化美化
①完成综合楼前围墙边的绿化工作,打造成月季园,并对现有校园区域绿化进行补充完善。
②将食堂与幼儿园间“一平米”种植区打造成种植基地,并完成相应标牌设置。
③将乒乓球场边的长条地段补栽富贵竹、紫竹、斑竹、桂竹等竹种,打造成竹文化。
④对厕所区域增加桃树,补栽梨树,建成桃李园。
2.校园文化设施
①新建文化长廊:食堂绿化带边建一条长廊,解决学生就餐避雨,增添文化气息。
②综合楼前食堂边新建个亭子,改建行政楼边旧亭,完善文化设施。
③增设主题广场:在校门口围墙处安置《弟子规》文化墙,弘扬传统文化教育;在校园各处绿化带间安放石头,将核心理念书写上面,营造浓厚石文化;继续完善党建广场、雷锋墙等主题广场。
3.功能室美化
①对综合楼各功能室进行整合,外墙进行粉刷、装饰。
②继续完善各功能室设施设备,统一门牌标识。
③完善功能室制度,统一制作材料,对室内布置要形式多样,特色鲜明、富有教育性等。
4.教室美化
①改善班级设施设备,逐步更新学生课桌,做到统一、整齐,室内物品摆放有序,地面干净整洁。
②班级布置有品位,有创意,文化气息浓厚,环境优雅富有特色。
③做好班级的绿化、亮化,适当摆放绿色植物,净化空气、陶冶情操。
5.办公室美化
①优化组合办公场所,完成对相关室内墙体粉刷、装饰,达到亮化效果。
②建立办公室制度,统一材质,上墙张贴。悬挂师生国画、书法等装裱作品,增添文化气息。
③统一安装正冠镜一面,时钟一只。
(二)校园行为文化建设
1.领导行为文化
①加强学习,解放思想,不断构建学习、创新型班子队伍;
②转变作风,求真务实,不断构建务实、高效型班子队伍;
③坚持民主,注重团结,不断构建民主、和谐型班子队伍;
④艰苦奋斗,廉洁自律,不断构建清正、廉洁型班子队伍。
2.教师行为文化
①提升教师精气神:不断强化教师责任意识、团队协作意识、竞争意识和敬业奉献意识。
②强化师德师风建设:坚持正确舆论导向,树立典型,弘扬正气,争做“四有”好老师。
③促进专业发展:加强校本研修,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积极搭建平台。
3.学生行为文化
①强化德育功能:陶冶学生的情操;规范学生的行为;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和协作精神。
②强化美育功能:要用先进的文化引领学生,使学生确立正确的审美观,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提升审美文化修养,形成高尚的人生态度。
③优化人际交往:创建和谐人际关系,促进学生奋发向上,和谐发展。
(三)校园活动文化建设
1.立足常规,持续推进校园文化活动开展,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持续做好日常规、周常规,扎实开展安全教育、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卫生评比、“两操”活动、升旗仪式、入队仪式、路队管理、班队活动、文明创建、家校共育等活动。
2.围绕主题,深入推进校园文化活动开展,打造特色的文化气息。深入开展特色校园文化活动,不断创新形式,拓展活动内容,提高学生社团活动实效;积极举办校园文化艺术节,丰富文化生活,营造积极向上、清新高雅的文化氛围;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和竞技水平,定期举办阳光体育运动会;全力落实实践活动,充分利用校内和县域资源,积极开展一平米种植、研修旅行等活动,培养学生社会实践能力。
(四)校园制度文化建设
①继续完善学校各种制度,建立健全科学的管理制度,使学校各项工作有章可循,体现依法治教、依法治校。
②继续完善民主管理机制,坚持党务、校务公开制度;坚持民主议事制度,落实“三重一大”制度;实施家校共建机制,发挥家长在学校管理中参与作用,不断创建教育发展新生态。
③继续完善财务管理制度,建立内控制度,规范财务审批与重大经济活动行为。
(五)校园精神文化建设
1.校风学风建设:进一步提炼办学理念,明确校训、校风、教风、学风的内容,坚持“德行天下,智慧人生”的核心理念,积极营造“和谐、勤勉、求实、创新”的校风、“爱生、求精、严谨、开拓”的教风和“爱学、会学、勤学、乐学”的学风,努力构建一个团结、协助、互助、友善的人际关系,形成浓郁人文气息和学术氛围的校园环境。
发展目标:建成一所内涵深厚、品位高雅、特色鲜明的农村
现代化小学。
办学宗旨:全面发展打基础,发展个性育人才。
核心理念:德行天下,智慧人生。
何小精神:以校为家(敬业精神)、(合作精神)、
敢为人先(创新精神)、争创一流(进取精神)。
校 训:敬德砺智 培爱 修体
办学特色:经典浸润童心,创新成就未来。
校 歌:《寨山之歌》
2.标识文化建设:校徽、校旗、校歌是学校精神、办学理念和办学的标志性体现,是学校历史、优良传统的高度概括,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激励学生成长、沟通师生情感、凝聚学校精神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校徽设计将充分体现学校的文化底蕴和鲜明的办学特色,将进一步完善、规范校徽、校旗的使用,制作、美化各类宣传标牌,以充分显示学校办学思想和人文特色。
3.校史文化建设:重视校史材料收集,着手校史建设,充分利用校史、素质教育成果、科技创新成果对师生进行办学传统、爱校教育,不断积淀校史文化。
五、校园文化建设初步成果
篇7
校园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长效工程.为了进一步加强我园文化建设,按照“总体规划、分步实施、体现个性、促进发展”的要求,使我园在继承优良传统的基础上,拥有体现先进的办学理念、丰富的教育内涵和鲜明的办学特色的校园文化,为幼儿的成长、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提高和幼儿园的自主发展创设优良的人文环境与和谐的发展氛围.特制定本单位校园文化建设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按照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导向,以幼儿为主体,以建设优良的校风、教风、学风为核心,以优化、美化校园文化环境为重点,以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推动形成厚重的校园文化积淀和清新的校园文明风尚,使幼儿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接受先进文化的熏陶和文明风尚的感染,在良好的校园人文、自然环境中陶冶情操,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二、目标任务
20__年是我园校园文化建设打牢基础的一年.今年幼儿园文化建设的主要任务是加强学习,做好规划,加强建设,夯实基础,通过加强幼儿园物质文明建设,形成幼儿园的物质文化;通过开展各种创建活动,形成幼儿园的行为文化;通过建立各项规章制度,形成幼儿园的制度文化;通过提炼体现时代要求的办学理念,形成幼儿园的精神文化.进一步创新校园文化活动内容,拓展校园文化活动领域,规范校园文化活动模式,构建具有幼儿园特色的校园文化体系,使我园园风、教风、学风有新气象、新面貌,取得阶段性成效.
三、制定规划的原则
1.思想性原则.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坚持用“__”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统领校园文化阵地.
2.教育性原则.校园文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于促进师生全面、和谐发展.
3.整体性原则.校园文化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要坚持整体规划,统筹兼顾,分步实施,全员参与,持之以恒.
4.个性化原则.校园文化建设既要注重规范要求,又要因地制宜、因园制宜,形成特色.
5.以人为本的原则.高度重视“人”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重视人的能动性的充分发挥,把体现幼儿园教育人文本质和培养幼儿园的人文精神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主攻方向.
6.发展性原则:校园文化具有发展性、动态性等特点,坚持与时俱进,坚持弘扬时代主旋律,体现发展主题,培育时代精神.
四、环境创设要求及原则
(一)环境布置要求
1.根据各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教育内容及本地特色进行布置.
2.室内布置要与季节相适应.
3.主题突出,内容明确,有特色.
4.多体现幼儿作品,并经常更新.
5.室内外布置要体现美化、儿童化、知识化、教育化.
(二)环境创设则
1.根据教育教学好特点创设环境.
2.根据季节特点创设环境.
3.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创设环境.
4.环境创设注意安全、美观.
5.适合幼儿活动,能为教育幼儿提供帮助.
6.具有审美的作用,儿童化的特点,为儿童认识周围世界创造条件.
7.充分儿童的生活内容,陶冶儿童的性情和情操.
8.让幼儿一起参加,儿童亲自动手创设环境,引起他们的求知欲和责任心.
总之,各班要根据环境创设要求及原则,围绕教育的总目标,结合具体的教育内容、季节、重大节日活动及本地特色,创设墙饰和活动区.丰富各种活动区材料,创设与中班相适应的环境,如:自然角、结构区、图书角、制作角等.
五、校园文化创建内容
(一)文化建设.
1.墙壁文化:为丰富校园文化内涵,充分发挥环境育人作用,我们在走廊上设置了教育性和鼓励性格言,还有一幅幅故事画面,室内老师们匠心设计,精心布置,从孩子的年龄出发,做到生活化、情趣化、艺术化,墙面上的布置更是丰富多彩,墙面上的每一幅图,都体现了美化、儿童化、教育化,使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得到知识的熏陶.
(1)教室外前墙,以绿色为主色调绘制了花草,体现生机活泼的教育理念.
(2)文明礼仪儿歌.使幼儿在观赏,认知的过程中,学会做事,学会共处,懂得许多文明常识.
(3)安全标志.使幼儿了解了常见安全标志常识,营造了安全氛围.增强了幼儿的安全意识.
(4)每班活动室前都放置了幼儿玩具橱,摆放了不同类型玩具,幼儿可以随时取放.
2.幼儿活动场地文化:我园将在校园内创设了棋盘,跳房子,图形,水果,直跑道等适合不同年龄幼儿的活动图案,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活动场地,充分体现了幼儿活动的自主性.既能适合幼儿年龄特点,又能显示季节交替,美化、儿童化、教育化融为一体.让幼儿置身浓厚的文化氛围之中,养成文明习惯.
3.传统文化教育:民族传统文化,就是指特定民族在历史实践活动中创造和积淀的文明成果,是民族共同体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条件,它是一个宏大的整体,包括知识、__、艺术,道德、法规、习俗乃至各种习惯.它既是既往的民族情感和民族意识的积淀,又是民族的时代精神和价值取向的凝结.通过传统文化教育,激发幼儿对祖国的热爱情感,增强幼儿体质,使幼儿动作更协调,更灵活,更准确,发展幼儿智力,有助于提高大脑神经系统的工作效率,为智力开发提供了先决条件,同时更使幼儿的个性得到了发展,增加对自己的信心,有助于幼儿变得更加积极、主动和独立,培养了幼儿良好的个性.为以后从事各项活动打下良好的基础.
(1)艺术类:包括神话、寓言、歌谣等文学艺术,剪纸、泥塑、国画等美术艺术,京剧、民歌、秧歌舞等音乐舞蹈艺术;也包括当前适合幼儿年龄特征的电影、电视节目,如影视剧《西游记》、动画片《小哪吒》、电视节目《大风车》等.我园结合幼儿年龄实际,开展了编制、布艺、纸工、泥塑等活动,丰富了幼儿的文化生活.
(2)节日类:包括我国的传统节日,如春节、端午节等,和重大的国际性节日,如六一国际儿童节等.并通过活动的开展,激发幼儿爱国、爱家、友爱的情感,培养幼儿喜欢传统文化的意识,感受中华民族文化的博大.
篇8
关键词:校园一卡通;透支;卡库不平;实时在线;脱机消费;流水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454(2014)03-0054-03
一、引言
随着校园信息化应用层次的不断深入和建设水平的持续提升,校园一卡通应用功能也逐步丰富和强大。除可实现银校圈存转账、班车收费、机房上机收费、餐饮收费、水控收费、医院收费、考务费用缴纳、多钱包账务处理、补助发放及领取、上网费缴纳、自助购水、自助购电、自助复印收费、自助洗衣收费等消费管理功能外,还具有对校园各层级、单位的水电资源进行管理和控制的功能,如:浴室水控、开水管理、一体化计流量水控、宿舍冷热水控制、集中用电控制、能源实时监控等,以及对楼宇门禁、员工考勤、课程考勤、实验室及多媒体设备管理、住宿登记管理、指纹考勤、智能卡门锁、图书借阅、智能卡寄存柜、车辆出入管理、大门人员出入管理、考试监管、注册报到、离校手续、会议签到、无障碍通道、驾培管理、自助查询等各方面进行身份识别和管理的功能。
校园卡作为信息化的重要基础平台,需要融入整个智慧型校园的建设中,使其在总体规划下确保自身快速发展的同时,更好的支撑全校的信息化应用,提升信息化服务,最终实现“绿色节能型、平安和谐型、科学决策型、服务便捷型”智慧校园的建设目标。
我校一卡通系统主要定位于后勤一卡通使用,目前建设的主要应用子系统是食堂、浴池、机房、图书馆对接、车载机等系统,自2004年建设一卡通系统投入使用,至今已经运行了八年的时间,通过长时间的使用,包括管理部门和师生的用户体验,逐步显现出来许多比较突出的问题,其中账户的非正常透支现象最为关键。
二、账户透支现象分析
校园一卡通的使用,使我校避免了由于现金业务导致的种种弊端,实现校园货币的电子化,所谓“一卡在手,走遍校园”为广大师生员工的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同时,校园一卡通也使学校的各项管理工作高效、便捷,既实现了对师生员工日常活动的管理,又为教学、科研和后勤服务提供了重要信息支撑作用。
经过多年的使用,很多学校的一卡通系统在财务对账上出现了一些问题,以我校为例,本科生的学制为4年,相应的本科学生的卡片周期为四年,即从入学发卡到毕业注销,出现了卡库不平的现象,导致学校的一卡通账户出现负资产的情况,有些问题出现在日常的使用当中,而有些问题则是在学生毕业卡片注销的的时候集中体现出来的。
目前很多学校采用的一卡通系统的交易数据统计标准主要有“以卡为准”和“以库为准”两种模式,不管是采用的那种模式,在使用的过程中都出现了账务不平问题,造成了学校资金的流失,本文主要针对我校目前采用的“以库为准”的模式进行研究分析。
校园一卡通在使用的过程中可以由学校设定是否可以透支以及可以透支的额度,通过系统的对账不会出现账务不平的问题,这种情况下的透支是合理的,一般情况下绝大多数学校都设定为不允许透支;非正常透支是在不符合学校管理规则和意愿的情况下出现的透支现象,造成了资金的去向不明。通过对一卡通使用情况的详细研究分析,发现我校一卡通系统出现财务透支现象的原因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恶意消费造成的透支现象
恶意透支现象在我校已经多次出现,主要原因是某些具有消费终端(POS终端)操作权限的人员,拿到他人丢失的校园卡后,第一时间强制POS终端脱机,对卡片进行盗刷或因拾卡人拾取卡片后在因故障导致的脱机POS终端上进行盗刷造成的,由于人为原因,如脱机的POS终端不及时进行联机操作,持卡人对卡片进行挂失后,将会发生卡库余额不平,造成恶意透支的现象发生。
2.用户补卡造成的透支现象
当用户发生卡片丢失或者是卡片损坏时,到一卡通管理部门办理挂失和补办手续,在补办的时候以库中的余额作为当前余额写到新卡上,由于在补卡时可能存在之前产生的流水没有回传(这些流水一般都是由于POS终端脱机消费造成的),如果当用户将补办后新卡中的余额消费完毕后补卡前产生的流水才回传成功,则该账户将会出现负数余额,产生透支现象。
3.脱机消费造成的透支现象
一卡通POS终端支持实时在线消费和脱机消费两种模式,由于不可能保证学校的网络和供电永不中断,为了保证在网络故障或供电中断的情况下师生的生活能够正常进行,我校的POS终端允许在脱机状态下工作,这样就可能导致三种情况的脱机现象:由于集体断电或是主干网络故障导致所有POS终端统一正常调至脱机状态工作;由于一个或多个POS终端断网导致脱机消费;极个别商户故意将自己使用的POS终端断网进行恶意脱机消费。以上三种情况都可能产生流水回传不正常,造成库中的账户余额大于卡上的余额,导致卡库不平,由于我校采用“以库为准”的交易数据统计标准,最终在与POS终端平账的时可能会出现资金去向不明的现象。
4.操作不规范导致的透支现象
由于校园一卡通系统采用的M1卡及CPU卡卡片在消费时均需一定的读写时间,持卡人在进行划卡消费时需要正确将卡放置在POS终端上一定的时间,等到卡片读写完成后方可移开卡片,但是在实际应用中不可能所有的用户都严格按照规范操作,如果持卡人读卡时操作不规范,读卡时间过短,在卡片尚未完成写回操作之前就将卡片移开就会引起POS终端无法确定是否已经消费,如果视为已经消费,此时一卡通系统库中此卡的此次消费已经扣除,但是没有成功写卡,这样库中的账户余额与卡上的余额不符,出现卡库不平现象,导致最终对账时出现账户透支现象。
5.移动POS终端导致的透支现象
移动POS终端主要应用于校车或其它非固定场所,目前我校的校车配备的移动POS终端采用2.4G通讯模式与服务器进行连接,受环境影响较大,有效区域较小,容易造成车载POS终端工作不稳流水不能及时回传,从而可能导致卡库不平和透支现象。
三、透支控制策略
校园一卡通账户透支现象会导致账务混乱,造成学校资金去向不明,后果非常严重,必须采取有效的手段进行控制,减少和避免透支现象的产生。通过前面对账户透支现象产生原因的具体分析,本文提出以下应对策略:
(1)尽量采用POS终端实时在线的模式,防止发生脱机消费,配备POS终端监控系统,时时监控POS终端的运行状态,当某台POS终端处于脱机状态时,监控系统进行报警,并记录产生相应的脱机故障流水作为备查,管理人员及时对脱机的POS终端进行维护,如果是恶意脱机,采取相应的处罚手段。
(2)用户在进行补卡时,通过全局监控系统检查是否有脱机的POS终端以及没有回传的流水,如果一切正常则可以直接补办,并将余额写回新办卡片,否则延期补办,或者延期余额的写回,待所有流水回传对账后再将余额写回到新卡上。
(3)配备一卡通全局监控系统,对整个一卡通系统进行全局监控,对发生故障的硬件、子系统、数据库等进行实时报警,及时发现并解决因链路不通或因脱机造成的流水丢失、重复扣款等问题。
(4)采取技术手段缩短卡片的读写时间,同时设置语音提示功能,刷卡成功时进行语音提示,避免由于操作不规范导致刷卡不成功的现象;同时,如果POS终端不能确认是否正确写卡,而持卡人却已经离开,交易流水必须与正常流水区分,上传流水但不能入帐,一旦账务出现问题,以方便卡务管理人员进行人工干预处理。
(5)更换车载POS终端,采用GPRS通讯模式,使移动POS终端处于实时联网状态,解决校车POS终端流水上传异常的问题。
通过以上方法能够很大程度上避免透支现象的产生,但是由于断电或网络故障等一些因素导致的脱机消费是在所难免的,这种情况下必须采用合理的平账机制来保证账务的平衡。
1.写卡成功,流水回传失败的平帐机制
由于网络原因、干扰、设备损害等原因,交易流水没有正确回传,存在三种情况:当日日结时没有传回;限定时间内没有传回;限定时间后突然传回。具体解决策略如下:
(1)系统当日日结时,系统自动进行交易流水序号连续性检测,当有交易流水序号不连续时,系统自动将流水号不连续的记录同步到网关,再由网关将记录同步到各台消费POS终端,如网关或POS终端有该流水记录,则重新上传即可,否则,当持卡人在限定平帐日内再次消费时,POS终端会自动检测片内的“交易记录”区,读取未回传的流水信息即时回传到一卡通系统后台,再由后台进行平账。
(2)如果超过规定的时间,丢失的流水没有传回来,系统根据“交易流水序号、卡余额、交易额、库余额”自动生成一笔交易,在库余额中减去差值,减去的金钱存入过渡账户,使卡库一致。
(3)如果超过限定时间,丢失的流水在系统对账处理后传回,此时需要管理人员手工干预调账。
当流水因为干扰、网络故障等各种原因造成的写卡成功但流水没有回传的查找过程如图1所示。
2.流水正确回传,写卡失败的平帐机制
当POS终端受到卡片撤卡过快等干扰,可能造成写卡不成功或写卡不正确,而此时流水正确回传,也可能出现卡库不平的情况。处理办法是在系统日结时对流水序号进行排序分析,在白名单中将卡库不一致的卡片做差异标志,当再次刷卡时,系统根据如图2所示修正流程进行卡片的自动修正。
四、结语
本文通过对我校校园一卡通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的资金流失问题进行调研,找出了发生账户透支现象的一些原因,通过具体的分析,提出了减少和避免一卡通账户透支的控制机制。一卡通系统作为校园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基础平台,支撑着全校的信息业务运行,随着学校信息化业务功能的不断丰富扩展,一卡通系统不可避免的会显现出一些新问题,随着一卡通系统的逐步完善和强大,必将在未来智慧校园的建设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叶玉兰.校园一卡通系统的设计与应用[D].吉林:吉林大学,2012:1-10.
[2]龚林红.校园一卡通资金的财务核算与核对问题研究[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信息与管理工程版),2012,34(6):772-775.
[3]宗薇.一卡通在校园信息化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0(8):35-37.
篇9
沈阳航空工业学院是一所为航空航天工业和地方经济建设培养高级专业技术人才的普通高等学校。学院道义新校区选址在沈阳市新城子区道义开发区内,地处沈阳市北部城郊结合处,位于沈阳市总体规划的北部大学城区域内,基地西临101国道,与正在建设的辽宁大学道义校区隔道相望。
校区总体规划土地面积78.4ha,规划以三条轴线(两实一虚)和两个环型道路为骨架把组织校园各个要素。图书馆处于整个校园的核心位置。
新校区图书馆是一座集图书藏阅和教学研究为一体的综合性建筑,包括图书馆部分和网络中心部分。建筑占地面积10 806m2,总建筑面积40 564m2。本图书馆是全校的信息网络中心,同时又承担着消防、防范,监控等任务,是组织整个校园教学和公共活动的中心。
设计构思
新图书馆处于校园的核心位置,位于三条轴线和第一道圆形环路交汇处以内,其显要位置是不言而喻的。在刚刚接到这个设计投标的时候,我们有些茫然,甲方之所以要把很多系的用房和本应独立的图书馆建筑组织在一起,目的无非是想加大建筑的体量,使其具有足够的标志性。在设计中,要求总体上与现有校园规划相协调,功能上必须安排好各种用房,组织好各种流线,形式上必须体现建筑的标志性,同时要具有北方建筑的特征以及航空学校的特征。看起来这是一件有点难度的事情。几轮“激战”过后,似乎没有得到一个满意的结果,而且为了追求建筑的雄伟高大和细部刻画,方案显得越发琐碎了。索性什么都不想了,试图清空头脑里的一切杂念。
在几天的停滞状态中,我们开始思考未来的图书馆到底应该以一个怎么的姿态呈现出来。它应该是现代的,同时又蕴涵某些历史信息;它还应该是端庄大气的,同时又成为校园的标志性景观。
勒・柯布西耶曾经做过这样一段论述:“建筑是一些搭配起来的体块在光线下辉煌、正确,聪明的表演。我们的眼睛是造来观看光线下的各种形式的。光和阴显示形式:立方,圆锥、球、圆柱和方锥是光线最善于显示的伟大的基本形式,它们的形象对于我们来说是明确的、肯定的,毫不含糊的。因此它们是美的形式和最美的形式。”他用宣言般的语汇向后人指明了现代建筑的光辉之路。沿着这样的思想,我们的方案也慢慢浮出了水面。
我们从校园总体规划形态出发,在圆型环跆内部,图书馆要同时照顾三条轴线上的景观效果一条是西南方向的校园主轴线,一条是正北方向的校园次轴线,还有一条是正东方向的景观虚轴线。综合考虑,我们认为圆形是一个比较理想的形式。
由于圆没有明确的方向性,各向是均质的,所以无论从哪个方向上看都形成中心感很强的整体效果,巧妙解决与校园中三条轴线良好的顺应关系,并且与圆型环路在形态上相协调。基于形式的简洁性,给建筑带来明确的体量感和一气呵成的效果,能够承担作为校园核心建筑的职能。与此同时,我们也试图通过对“圆形”这种人类在古希腊、古罗马时代就开始使用的形式元素进行再挖掘与再创造,运用类型学的方法把该元素的诸多历史因素重新诠释,激发人们潜意识中的历史神经元,获得一种跨越时空的历史感与精神体验。通过这样的分析研究,我们最终确定了以“圆”作为图书馆形式构成的初始元素。
建筑形式
在投标的方案中,我们创造了一个完整的圆形建筑物,中间是一个开敞的庭院,整体上以实墙开窗为主,局部运用玻璃幕墙。整个建筑表现出内向与封闭的特性。在评审会上,有评委认为建筑的封闭性,安全性和保密性使其具有极简主义和神秘主义气氛,应该增加一些通透感和活泼的感觉。但整体上简洁有力,有北方建筑的特点。
在征求了多方的意见和甲方的修改要求之后,经过五轮的方案调整和完善,最终得到了一个各方面都相对成熟和完善的方案。
在建筑语汇上,运用几何原型作为形式构成元素:建筑造型以圆形为母体,整体上表现为两个环型的套叠。外侧大环以红色面砖为主要材料体现校园建筑的端庄和历史文化特性,并且与校区已建建筑在色彩上相互统一。梭形立柱穿插玻璃幕墙的造型构成了略高的内环,以米白色石材和玻璃为材料体现航空学院的高科技性。与此同时,在内环穿插了红色面砖材料的实墙开窗面,在外环尤其是主入口敞开面暴露出米白色石材的巨型立柱和玻璃幕墙,一方面改善了建筑过于封闭的形象:另一方面,使得两类不同的构成要素相互穿插,达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辨证统一。
在形体的塑造上,主要运用“减法”保持建筑形式的整体感,强调完型性和雕塑感,整体体现现代建筑的纯粹与简约,同时运用轴线对称,尺度权衡等手法表达出建筑端庄稳重的气质,是古典与现代的融合。立面处理上,由于沈阳地处北方,冬季寒冷,不宜开启大面积的玻璃幕墙,所以我们选择了在墙面上均质密集连续地开启错位的竖向条形窗,造成一种特别的肌理感,形成立面的韵律和节奏。
在建筑材料上,我们着重运用面砖本身的质感和性能去强化空间形态的特色和建筑的性格;通过玻璃。石材这样的材料与面砖在质感、肌理、色彩、虚实上形成大尺度上的对比关系,突出建筑的雕塑感与简洁的特征,同时又不缺乏细部的塑造,成为新校园中的焦点。
为了打破先前方案的封闭感和内向性,在建筑主入口处打开外环,暴露出体现航空学校高科技特性的玻璃一“金属”环,与整体以竖向条形窗为主的建筑实墙面形成了大的虚实对比,以强化建筑入口,增加建筑的通透感。也使得内庭院与外部大环境相互渗透。
建筑整体形象犹如一个巨大的书架,里面存储了无数的信息、知识和智慧,成为整个校园中的信息存储器:它同时有古罗马斗兽场的某些身影在晃动,是一种对历史原型的现代演绎,整个建筑从上空看又犹如一个飞机的涡轮发动机,金属感的梭形立柱如同发动机的叶片,能够很好的体现航空学院的特点。多重的意义使得这座形体简洁的建筑超越了现代建筑的单一性而趋向复杂。
外部空间
圆形的体量自然围合了一个圆形的院子。“庭院”作为中国建筑意匠的精髓所在,它可被看作是一个“原型”,在这里我们再一次把这个“原型”进行类型学的转换,创造了一个半月型类庭院空间,同时创造了一个生动的小世界。路易斯・康把庭院看作是思想和身体集会的场所。在这样的“露天大厅”中,人们可以随处交流思想,小栖,玩耍,也给前来看书的师生创造了一个室外的阅读场所。当师生每一次与内聚性庭院发生“碰撞”时,都会产生一些非正式的交往仪式,以庭院所构成的内向性公共空间为核心来构成“事件”发生的场所。这里会成为学生留有许多回忆――学习,交谈、欢乐与惆怅的处所。
内庭院的形成同时有效地抵御了冬季寒风,两个过街楼的设置又使得内外相互交融,促进空气流通。在建筑高度与内环尺度上我们做了精心的设计和研究,使这个内庭
院在冬季也能够成为阳光明媚的场所,从而形成相对舒适的微环境,有利于学生在庭院中交流学习。这恐怕比在建筑物的入口前做一个大广场要好一些,尤其在沈阳这样的北方城市,冬季大广场会无人问津。
圆形的图书馆安静的坐落在一个0.9m高的圆盘上,尺度宜人。首层的墙体退进形成柱廊空间,人们可以从各个方向踏上圆盘,与建筑亲密接触,方便地出入建筑和庭院空间。由于庭院的存在,创造出了一个特殊的空间序列:行走在校园主轴线上――进入图书馆大厅――到达围合的内庭院空间,景观与室内外空间的切换给人的是全新的空间体验。
建筑功能
建筑的功能可归纳为两个部分:图书馆部分和网络中心部分。其中图书馆分为借阅区、学习区,服务区,采编区、行政办公区,学术报告厅及辅助设备用房;网络中心分为信息网络中心,电子系、计算机学院、自动控制系,经济系和管理系。另外还有保卫处供消防。防范。报警之用,有独立的出入口直接对外。
由于图书馆的人流量非常大,所以将“图书馆部分”布置在一至五层。一层主要设置图书馆部分公共大厅,展厅、基藏库,采编工作区,监控中心、消防控制室、变电站和库房等功能。二层至五层主要分布各个阅览室,使得阅览室相对于其它部分即安静又方便到达。两个学术报告厅设置在裙房中,充分考虑了其使用的便捷性。人们既可以从一层图书馆大厅直接进入,也可以从庭院中直接上二层进入,满足安全疏散和独立使用的要求。除了文献服务功能外,图书馆在多处设置了供人们休息和交流的空间,给读者提供更多的关怀和体贴,使图书馆摆脱了以往的藏、借、阅之单纯性而趋向一种更加开放的系统。
六到九层布置网络中心部分,即信息网络中心、电子系。计算机学院、自动控制系,经济系和管理系用房。九层设有室外观景和休息平台。整体上使“图书馆部分”和“信息网络中心”两部分功能处于不同的楼层,从而达到了功能分区的合理性。考虑到学校今后发展,图书馆扩容后,可以将“网络中心部分”迁出图书馆,使整个建筑成为纯粹的图书馆。
在整个建筑的设计过程中,我们根据图书馆和网络中心两大功能块考虑了两大群体,即去图书馆的群体和去信息网络中心的群体。图书馆的主要人流通过图书馆的大厅变通枢纽来分流,而信息网络中心的人流主要由另外两个人流相对较少的入口通过竖向交通体系来组织。图书馆的设计中,我们针对管理和使用的不同需求,在人流方面也分为两大群体:学生(外)和办公人员(内)的彼此独立。内外分开的矛盾主要体现在首层和垂直交通上,在首层,设置了不同出入口,使两者不相干扰。
空间格局
篇10
人类社会进入二十一世纪,信息技术已渗透到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以及学习方式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全民教育、优质教育、个性化学习和终身学习已成为信息时代教育发展的重要特征。《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电子书包
上海微创软件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微创软件”)创立于2002年,由上海市政府和美国微软公司共同投资成立,多年来为众多行业领先的公司提供专业的技术和服务解决方案,服务领域涵盖教育、电信、医药、贸易、制造业、零售和分销等。2003年微创软件深入教育行业,结合自身技术优势,提供客户从软件方案到硬件集成全方位的优质的整体解决方案服务,并努力成为教育信息化行业的先锋。经过十年的沉淀,微创教育的客户已经遍布上海市各层面教育机构及学校单位,包括上海市教委基教处、教委科技处、教委职教处、教育评估院,虹口、杨浦、徐汇、长宁、静安、浦东、闸北、黄浦、嘉定等各区县教育局、教师进修学院、职改办等,及各众多基础教育学校、职业学校、高等院校、社区学校等。
近年来,全国纷纷开展电子书包的试点工作,截止到2012年年底,包括中国香港、中国台湾地区,至少有11个省市、地区,多达200多所学校开始电子书包项目试点探索和教育应用研究。随着数字教育产品和系统开发的多样化,电子书包的概念有各种不同类型的名称和定义,如电子书包、电子课本、数字校园、在线学习等,其本质指代数字化教育环境和教学系统。
纵观电子书包发展,以2010年为界,大致分为前后两个发展阶段:2010年以前是以技术商和设备商为主导的电子书包探索阶段。例如金蟾、汉王、方正、英特尔、联想、中国移动、中国电信、北大方正、方正阿帕比、天闻数媒等企业积极推广电子书包,特点是推广终端设备和电子书包网络平台,在教育信息化基础上开展电子书包学校应用的探索。2010年年底国家颁布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家“十二五”教育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了要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进一步推动电子书包的试点工作。以上海虹口区电子书包试点为例,上海市有关政府部门积极推进电子书包试点工作,通过上海市数字出版专项基金、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基金等政府基金,积极扶持电子书包系统平台建设、教育资源数据库建设、电子课本研发、电子书包标准研制等重点科技创新项目。其中,上海市在基础教育阶段有八个项目列入教育部的试点项目,其中《数字化环境建设和学习方式变革实验》项目(简称“电子书包”)由上海市虹口区教育局承担,微创软件凭借多年在教育领域的丰富经验,成为上海市虹口区电子书包试点项目的主要承建单位。
构建数字化学习环境
针对目前教育行业中最关注的电子书包领域,微创软件通过多年在信息化行业的积累,结合正在实施推进的虹口区项目,形成了数字化学习环境构建解决方案:通过“云+端”的整体架构,实现学生在数字化环境下学习过程的行为记录,通过平台统一的知识点体系,将每个孩子个性化的学习记录与知识点掌握能力对接,形成针对每一个孩子的个性化学习指导方案,实现“基于评价的数字资源个性化推送,为每一个学生提供适合自己个性化学习的智慧课程”的愿景。
总体规划设计。通过与教育教学、教育信息化领域专家反复的论证与研讨,微创软件将数字化学习环境系统建设,分解为四大领域:
教育城域网核心业务云服务升级。针对教育城域网已有平台的核心业务功能,围绕数字化学习环境的总体目标进行功能优化,使之可以更加有效地支撑教师的教学组织与教学设计;将部分核心功能提升成为基于云服务模式的应用服务;将教育城域网、数字化校园相关的各项应用、数据、资源进行无缝的整合。
师生互动支持平台。应用新技术、新手段、新工具为教师和学生提供友好灵活的互动协作环境,可以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及时地与相关人员进行交流协作,使学生可以在学习过程中开展小组学习、研究型学习、问题引导学习等等。随着应用模式的扩展,可以不断更新各类教学与学习活动的支持模块与工具。
教与学支撑与跟踪。通过开放式资源中心、教学设计、课程管理等系统,以为教师和学生提供虚拟化的教与学环境为载体,围绕学科特点和教学模式,为教师提供集成化的教学设计环境,为学生提供集成化的学习环境,并可跟踪和记录相关行为数据,使教师和学生可以高效便捷地获取所需资源,并加以整合和应用。使之成为教育模式创新实践的载体和内容与应用支持系统。
在线与离线学习环境支持。数字化学习环境的支持需要涵盖课前、课中、课后等诸多教与学阶段,需要支持教师、学生实现无处不在的教与学,需要支持在线和离线的学习开展方式,可以通过终端软件进行学习行为数据的采集与分析,为学生提供个性化有针对性的学习内容辅助与推送,可以为教师提供各类教学模式模板、工具与服务。
核心架构设计。微创软件汇集公司精英员工的智慧,完成了在教育云架构下的电子书包顶层核心应用的设计,包括诸多核心应用。
为了满足核心技术需求,经过探讨和分析,该系统的主要设计思路是系统总体技术架构采用“云加端”的模式。云端架构在成熟的云计算平台上,划分成三层:云基础服务平台、基础应用服务平台、教与学应用平台。既可实现统一的应用管理,又可满足不同应用的开发需要。而各应用服务通过统一的目录路由服务来进行应用服务和资源的分配,提供高性能、低成本、灵活可扩展的软硬件架构;在客户端方面,采用HTML5技术和终端基础平台的的混合开发模式,以支持Windows 8、Android和iOS等主流的智能操作系统平台。
在教学设计模型上,采用富媒体分层电子课本来实现丰富生动充满交互的教学案、导学本和教材,通过独创的O2O(从在线到离线)应用模式来实现在线与离线、无处不在的学习。基于SCORM(Sharable Content Object Reference Model,共享内容对象参考模型)等各种教育信息化标准体系来构建统一管理、检索和版权保护的资源体系。同时借助SCORM以及TIN CAN API(一种全新的学习技术标准)来进行教与学数据的采集和存储,所有的数据将会应用于教育大数据的分析挖掘。
前景与展望
- 上一篇:智慧医疗人工智能技术
- 下一篇:水污染化学处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