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图书管理范文

时间:2023-12-15 17:35:3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高校图书管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高校图书管理

篇1

关键词:图书馆;图书管理;信息资源

高校图书馆是高校的三大组成之一,它具有倡导读书、组织读书及服务读书的重要作用。图书管理的主旨即是充分发挥图书馆藏资源,使图书管理最优化,以发挥其最佳效率,达到预定目标和完成图书馆任务。随着时代的发展,各种文献信息快速增长。因此对图书管理工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加速实现图书管理的现代化、网络化、信息化与数字化,成为一种必然。

一、高校图书管理现状

(一)图书资源“老化”现象严重

目前,对大学图书馆藏书的数量有明确的要求,但对图书的质量没有明确的界定,图书是否能反映某一学科最新研究成果被人们所忽视,结果导致一些大学为了满足其管理机构的要求,而不考虑所进图书是否符合师生的需求[1]。很多学校仍然保留了许多已不符合时代要求,很少或者几乎没有使用价值的图书资料,因此,图书资源“老化”现象十分严重。同时,师生找不到他们所需要的图书,也大大损伤了利用高校图书资源的积极性。

(二)信息资源相对落后

网络化、信息化的来临,电子书籍飞速发展。在新的背景下,图书储藏的概念不只是过去传统的书籍储藏,即只包括图书、期刊、报纸等纸质媒介,而变得越来越丰富多样。因此,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的重要任务就是规划和管理信息化建设,丰富校园网络信息资源,加快建设信息化步伐。

(三)管理体制相对“封闭”

图书管理的信息化程度不高,对于图书管理信息化的开展,文献信息资源的开发者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因此,图书管理人员不能适应技术化、信息化要求,在很大程度上就阻碍了图书管理的信息化的进程。从目前高校整体情况上看,图书馆员的知识结构和技能大都已无法适应图书馆信息化管理工作的需要,随着图书管理信息化的学入,馆员队伍中专业人员与技术人员少、工作缺乏热情、年龄老化等问题,日渐突出。

(四)读者群相对单一

高校图书馆的服务对象仅仅是在校的师生,不对公众开放,书架上有限的图书不仅是馆藏源的基础,同时也限制了本校师生获取信息的思维模式,他们已经习惯于从图书馆的书籍中获取信息,因此也导致所获信息不能及时更新,不能全面化。

二、高校图书管理的对策

(一)拓宽图书流通渠道,提供充足图书资源

高校图书馆的一个基本职能就是传递文献信息,这就必须切实做到从质量和数量上来评估高校图书馆藏书。首先,图书馆在选购图书时可邀请各专业的专家学者选购专业书籍,他们非常了解本专业科研工作的现状及发展方向,并具备优质的信息收集渠道和良好的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他们选购的图书应该最有专业水准,最符合学生要求。其次,应当建立大众选书平台。读者需要什么样的书,他们自己最有发言权,因此设立平台可在最大程度上满足他们的需求,丰富他们的精神生活,拓宽他们的视野。

(二)开发免费网络资源,加强信息安全建设

众所周知,现在图书馆藏书的不可能局限于建立一个有限的物理实体馆藏,而要着眼于全球信息资源的选择和共享。因为单一图书馆藏的书籍毕竟是有限的,而通过图书资源的共享,即实现不同馆藏之间的图书共享,则可以大大提高图书的利用率。

但是,互联网上的专业信息资源虽然丰富,却是分散的,而且随机变化大,给查找和利用带来了困难,而大学生由于对专业知识的渠道涉猎不多不深,对信息检索技术不够熟练,导致他们在使用网上信息资源时不能收放自如。高校图书馆可发挥图书馆工作人员熟悉信息检索技术的优势,发挥高校专业人才集中的优势,把互联网上的信息资源进行分析研究,实行链接,对某些主题信处时行总结、归类等方式[2],帮助学生快速、准确掌握所需信息。另外,还应加强对信息源的管理,防范对信息资源的非法操作,实际上涉及到对网上著作术的法律保护问题。

(三)图书管理制度创新,加快管理创新步伐

传统的图书管理主要由图书馆工作人员完成,图书的采购,图书的分类、书架的配置与结构等整个图书工作由图书管理人员完成,长期以来,形成了图书馆本位思想和重藏轻用思想。[3]因此,首先应该转变图书馆管理理念,根据读者的借阅情况和在每个学期在广大师生进行调查的统计,合理配置图书。其次,应根据高校师生重点需求,设置特定的图书馆。第三是发展新型的图书管理人员,图书馆的主要职责是通过提供文献信息资源,保证完成其教学、科研任务。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文献信息传递的方式和手段已有很大变化,在传统的服务之外,还应提供更加专业化的,帮助读者解决利用图书馆和查检文献信息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四)高校图书人员管理创新

在高校中,图书馆是教学和科研的重要辅助机构,人员培训常被忽略。而高校图书人员的素质,是图书管理水平的象征,提高人员的素质是高校图书管理创新的重要内容。人才管理创新需要实施“人本管理”,开发人力资源加速管理创新的“主体人”的培养和提高。

目前,高校图书管理人员的文化素质偏低,应加强文化素质提高,采取在职或其他方式,将具有一定实践经验的,具有较高文化水平的管理人员送出,更新知识结构,提高管理水平。高校普遍采取藏借阅一体化服务模式,这一模式大大提高了管理水平借阅效率,但由于采取开架方式,图书借阅量增加,图书整洁性降低,大大增加了图书整理工作量,如果全部由图书管理人员完成,存在一定的难度。学校可根据实际情况,以学生勤工俭学方式参与管理,既为学生提供勤工俭学机会,又能及时保持图书的整洁性。

目前是知识经济时代,这就要求人们要有极强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图书馆也应适应现代信息化社会的发展,进行技术革新和服务创新,这样才能焕发图书馆蓬勃的生机和活力。总之,高校图书管理工作要与时俱进,与时代接轨,以更好地为学校的科研和学生的学习提供帮肋。

注释:

[1]肖成滨.大学图书馆图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J].科技创新导

报,2008(9)

[2]薛淑芳.浅谈新时期的图书管理[J].中国科技信息,2008

篇2

关键词:信息时代 高校 图书管理

中图分类号:G2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3)05(c)-0000-00

高校图书管理就是高校运用现代管理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通过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等行动对图书馆资源进行合理的配置和使用,使图书馆资源能够发挥其最佳的效率,从而达到预定的目标,完成图书馆的任务。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图书资源变得数量越来越庞大、数据结构越来越复杂,传统的高校图书管理已无法适应信息时代的要求,急需进行高校图书管理的变革和创新,从而建立一套崭新的高校图书管理运行机制,以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1 信息时代高校图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高校图书管理在信息化时代积极进行变革和创新,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同时也暴露出很多的问题。

1.1 很少或几乎不更新图书资源,无法满足读者的需求

传统的高校图书管理追求的是“大而全”,只重数量不重质量。因此,有些高校为了保证图书资源的数量,仍然保存着那些已经过时的、不符合时代要求的、很少甚至几乎没有使用价值的图书资料。与此同时,高校很少会跟随时代的发展潮流对图书资源进行更新,从而造成读者的需求无法得到满足。同时,这也形成了“重藏轻用”“重管轻用”的管理模式,并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图书资源的浪费。

1.2 图书管理人员整体素质不高,无法适应图书信息化管理工作的需要

当前,很多高校图书管理人员整体素质不高,且大多为非专业对口人员,有些学校甚至招用勤工俭学的学生来充当图书管理员。因此,高校图书管理人员的技能和知识结构与图书信息化管理工作的需要不相符合。而且,随着信息化图书管理的深入,高校图书管理队伍中技术人员和专业人员缺少、图书采购无法满足教学的需要、员工缺乏工作热情和积极性等问题变得越来越突出。

1.3 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问题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高校数字图书馆也开始逐渐发展起来。当前,高校数字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依托计算机设备以及互联网环境,在全球范围内实进行信息传播和共享。数据和信息是高校数字图书馆的生命,而准确、完整的数据库是高校图书馆开展正常自动化管理的保证。但是,因网络安全问题而导致的数据丢失或是存在的信息被盗风险使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存在的一定的安全问题。

2 信息时代高校图书管理进一步发展的对策

在信息化时代,高校图书管理要想得到进一步发展,需要正确对待自身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积极寻求解决的对策。

2.1 要重视高校图书管理工作,转变图书管理思想

高校图书管理工作是基础性的服务工作,高校领导对其应给予高度的重视,并将图书管理工作纳入到高校的工作规划之中。

另外,高校图书馆应将实现资源共建和共享作为高校图书管理的重要理念,并积极转变图书管理思想。为此,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要积极从高校图书馆的一般建设转变为高校图书馆的特色建设;二是要创新高校图书馆的发展途径,积极克服传统图书馆独立、封闭的办馆模式,建立高校图书馆之间的联盟,从而加强合作,走共同发展之路;三是创新图书馆的职能和功能认识,以创造性的思路解决高校图书管理中出现的新问题。

2.2 要创新高校图书管理制度

高校图书馆作为高校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校的教学和科研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要依据高校的性质、办学方向和学科建设走向对高校图书管理进行确切的定位,并积极创新高校管理制度。在创新高校图书管理制度时,要从管理体制等的创新入手,科学合理地制定和配置制度资源,并积极进行创新高校图书管理制度体系的构建。

2.3 要构建依托管理信息化高校图书管理特色服务

高校图书管理要继续以传统的服务内容、方式、方法为读者服务,并积极构建自身的特色。没有特色,高校图书管理就会失去竞争优势和发展潜力,甚至会失去生存的价值。高校图书馆管理特色服务就是建设网络信息资源,全面网络化综合服务体系,并深入开展网上信息导航等。

2.4 要积极提高高校图书管理人员的素质

高校图书管理人员的素质决定着高校图书管理工作的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高校图书管理工作能够有效开展。也就是说,高校图书管理人员只有具备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业务能力素质,才能更好地进行图书管理工作。为此,高校应积极开展图书管理人员进修培训,更新图书管理人员的知识结构,提高图书管理人员的素质。另外,高校要积极吸收图书管理专业毕业的人员,以进一步扩充高校图书管理的专业人员。

2.5 要加强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及信息安全的建设

在信息时代,加强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及信息安全的建设已经成为了必然的趋势。为此,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对高校图书检索系统进行完善,包括完善具体馆藏信息和借还信息等,从而使检索借阅图书更加便利;二是利用网络技术共享高校图书馆之间的资源,从而充分地体现网络信息服务在高校图书管理中的功能;三是加强管理信息源,防范非法操作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以及病毒和黑客对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的攻击,从而提高高校图书管理的信息安全。

2.6 要确保高校图书资源的及时更新,避免图书资源的浪费

高校图书管理的一个基本功能就是文献信息的传递,只有及时更新高校图书馆的信息,才能保证这一基本职能的实现。为此,要在保证高校图书库存数量的基础上达到“质”与“量”的结合。另外,要及时分类、整理、更新、入册新进馆的图书,并及时替换内容陈旧图书,以提高高校图书资源的流通使用率。同时,在选购图书时,要着重对图书的价值性、信息性、实用性和及时性等进行思考,以免造成图书资源的浪费。总有这样,高校图书管理才能在信息时代得到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俊英.电子信息化过程中高校图书管理的现状与对策[J].2009(6)

篇3

关键词:高校;图书管理;管理创新

高校图书馆是高校的文献和情报中心,其特定的文化氛围、丰富的资源储备以及先进的网络技术为高校老师和学生获取专业知识,开展学术研究提供了重要平台。这其中,图书管理工作尤为重要。近几年,各高校图书馆积极响应党和国家政策号召,合理规划图书馆内布局,完善设备,优化制度,在图书管理方面采取有效措施,通过计划、组织、协调、指挥等手段,使图书馆的各种资源得到合理配置和有效使用,以期实现科学管理,优化服务,满足新世纪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需要。

一、高校图书管理现状

1.馆藏资源得到充实,图书种类不断增加

借阅服务是图书馆众多服务中最根本的一项,实现对文献资源的有效管理是图书馆管理的基础,而拥有丰富多样的图书资源则是实现有效管理的基础。因为只有充足的图书资源,才能满足广大师生对知识的需求,才能做好借阅服务工作。目前,很多高校图书馆非常重视馆藏数量和质量,不断加大资金投入,多种渠道购进图书,丰富图书资源。走进各大高校的图书馆,师生们会发现馆藏内容也在不断丰富,除去传统的纸质文献,电子图书、多媒体文献等形式的资源日益走进读者的学习生活,资源数量也呈现上升趋势。电子阅览室、视频演播室等形式的文献呈现方式,证明了图书管理工作的进步。这给师生提供了更多的借阅选择,有利于激发读者的学习兴趣,同时也有利于缓解读者之间的借阅冲突。

2.资源的储存和管理向信息化方向推进

得益于现代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数据库资源开始在高校图书馆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为适应读者的需求,各大高校图书馆逐渐引进新的、方便快捷的信息化管理方式。我们知道,传统的纸质图书、报刊在搜集、查询和整理方面需要投入大量的工作,这不仅不利于提高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也不方便读者快速获取所需资源。现在通过计算机管理系统和读者自己的服务终端,已基本实现典藏、流通、借阅、利用等方面的自动化、网络化。师生登陆校园网,搜索图书馆主页,即可随时查阅图书信息,追踪所借图书库存情况。在信息数据的储存方面,网络数据库的重要性逐渐受到高校图书馆青睐,他们购买多种数据库,内容广泛,涉及人文学科、自然学科等等。此外,还有一部分高校还购买了外文数据库,为师生提供更广阔的借阅平台。

3.学术交流活动增多,资源初步实现共享

读者不仅可以在图书馆借到各种中外名著、专业书籍,还可以参加图书管举办的读书月、专题讲座、诗歌朗诵会等多种活动,形式丰富多样,内容涉及各个学科。在这里,读者不仅可以接触不同学术大家,聆听各家之言,感受先进知识,还可以参与其中,提出疑惑,发表个人见解,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互相讨论和学习,告别枯燥乏味的读死书、死读书的传统学习方式,既丰富了课余生活,又激发了学习热情,使图书馆真正成为知识殿堂、精神乐园。知识是人类的共同财富,信息技术的发展缩小了馆与馆之间、地区与地区之间的时空限制。目前,高校图书馆积极参与本地区或跨地区的横向协作,互相借鉴和交流,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

4.服务水平显著提高,师生满意度提升

在服务方面,各大高校图书馆为了更好地服务师生读者,经过多方面调整和改进,服务水平显著提高。这主要体现为以下几点:第一,高校图书馆的服务方式从单一走向多样化。以前图书馆只是提供借阅和资料查询等一些基本服务,而现在还会为学生提供资料复印、扫描、电子资料传输等服务,这些服务受到了师生的认可和欢迎。第二,高校图书馆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展开工作,满足师生需求。除了提供丰富的图书资源和方便的借阅服务外,高校图书馆还加大力度改善了借阅环境。干净整洁,宽敞明亮,成为图书馆的一大标签。第三,管理人员热情、细心,工作尽职尽责。高校图书馆逐渐加大了对工作人员的职业技能和职业道德培训,微笑服务、热情服务已成为广大从业者的共识。

二、图书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1.馆藏资源在各个学科领域的配置不尽合理

虽然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各类文献资源的内涵得以延伸,馆藏资源也不断丰富和发展,但与发达国家图书馆相比较,我国图书馆馆藏资源数量虽丰,藏书质量却迟迟不见提高。这主要体现在:第一,各种图书版本陈旧,跟不上时代步伐,尤其是经济、信息技术等方面的书籍,更新缓慢。这些学科发展迅速,时代性较强,许多书籍往往反映的是当时的经济社会发展特点。缓慢的馆藏更新速度,不利于读者第一时间接触先进知识和理论。第二,涉及具体学科、具体专业的书籍相对不足。高校学生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教室上课不能满足他们对知识的渴求。要想深入研究和掌握专业知识,培养一定科研能力,必须借助图书馆资源扩大阅读,广泛阅读。然而,图书馆藏书不能适应学科需求,老师在课堂上推荐的书目,往往不在藏书之列,映入眼帘的是一些与专业相关但相关度不大的书籍。

2.馆藏资源闲置率高,利用率低

走进各个阅览室,我们会发现相对于日益增多的图书资源,读者数量并没有明显增多。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客观方面来说,就是图书内容陈旧,馆藏资源在各学科间配置不合理,这是导致利用率低下的直接原因。没有适合的图书供应必然会挫伤学生阅读学习的兴趣。第二,馆方对学生的培训不到位,课程少、内容简单。学生初入学时,图书馆往往会组织一次入馆培训,但这些培训多是关于图书馆设置、馆藏内容、借书流程的,具体的操作流程如图书检索、数据库使用等涉及较少。很多学生反映对图书馆的一些设施不会使用,有些学生觉得太过繁琐则放弃使用。第三,主观方面来看,高校很多学生阅读意识并不很高。尽管各大高校早就提倡学生增大阅读量,扩展知识面,学生也认识到了阅读的重要性,但很多学生并没有真正行动起来。课余时间多用来逛街、聚会、上网、玩游戏、参加培训班等。调查研究表明,只有不到一半的学生有课外阅读的习惯。另外,一些学生在校期间大多忙于社团活动、人际交往,很少能够静下心来读书。而即使是一些有阅读习惯、喜欢读书的人,也很少选择去图书馆。因为他们大都是通过手机看电子书,而内容则多是网络小说这种娱乐消遣性质的书。

3.资金投入不足,所需图书不能及时补充

为了响应国家号召,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素质人才的大量需求,实现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目标,各大高校纷纷扩建扩招,增设新院系新专业。教育事业的加速发展,致使高校招生数量也急剧增加,这对于提高国民文化素养极为有利,但是,对师资、教学设备、图书资源的需求大大增加。由于学校扩建、扩招、增设教学设备需要投入大量资金,造成高校贷款数量不断增加,相应地学校对图书馆投入受到一定影响。资金投入不足,必然造成书刊难以正常补充。那些新开设的学科,更是缺乏配套图书。这种现象在一些民办高校尤为显著,因为没有国家直接拨款,经费难以支撑,筹措资金也比较困难。图书馆的大量投入并不能给办学者带来明显收益,出于自身利益考虑,他们不愿在购书上过多投入。

4.管理人员业务能力较低,有待提高

传统的观点认为,图书管理只是对图书进行分类、整理、摆放等一些简单的工作。其实,这个岗位对于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要求很高,看似简单的工作事实上需要很大的精力投入。首先,因为图书的学科相关度、在学科中的重要性、不同年级学生所需书目,都需要管理人员有一定的辨别力,才能做好管理工作。把一些非常重要的、经常需要的书摆放在显眼的位置,而那些不常用到但又必不可少的书如学科词典、学科简史等书籍,则靠后排放。其次,由于电子期刊、数字资源增多,具体操作流程复杂繁琐,对管理人员的技能要求也在提高。面对读者的疑问,管理人员虽然热心提供帮助,但很多时候却是爱莫能助。有调查结果显示,在许多高校图书馆聘用的管理人员,并没有很强的专业性知识,也没有经过多少培训,直接导致图书管理人员由于专业知识的限制不能胜任信息化图书管理工作。最后,受传统工作方式的影响,工作人员主动服务意识不高。在网络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读者对图书馆的工作内容和服务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传统的以手工借还方式,正在被今天的多媒体、网络操作所取代;过去被动地坐等读者上门,已变得不合时宜,在今天应该主动为教学科研开展定题服务、跟踪服务等。这些新变化对其工作人员的能力和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不断学习,增强信息意识,提高服务水平和丰富知识储备。

5.馆方与师生之间缺乏交流互动

由于制度不完善,馆方无法获知学生的学习需求,而学生也无法获取图书更新信息,这是造成师生满意度低、资源利用率低的重要原因。首先,馆方与师生之间缺乏沟通交流的平台,双方互动很难实现,学生在借书时遇到的问题不能及时反映。可能有些学生会向管理人员提出一些诉求,但管理人员没能将这些需求信息整理汇总上报,因而得不到馆方的重视。另一方面,由于缺乏沟通平台,图书管理员也不能将学术动态、科研成果等信息及时反馈给师生。其次,馆方不重视图书借阅情况的统计,也很少针对学生阅读意向做问卷调查。很多图书馆看重的是馆藏数量和藏书的全面性,并没有对各类图书的使用频率和学生偏好加以统计。没有大量图书借阅情况的统计数据,也没有读者意见的汇总,就无法总结借阅规律,进而无法根据读者需要安排图书采购。

三、高校图书管理创新

1.做好图书管理理念创新

管理理念的创新,最重要的是要促进高校图书馆人文与科技的融合。第一,这是服务理念的要求。高校图书馆的服务理念要与其教育理念相一致。第二,这是时展的需要。科学技术的发展,网络化、信息化的形成,更需要图书馆科学精神与人文理念的融合。面对猖狂的电脑黑客和病毒侵害,我们不能把图书馆事业的未来寄托于数字化,网络化。现代高校图书馆要在以人为本,服务于人这一大原则指导下,开展科学技术研究。我们无比欣慰地看到,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正在促使科学精神与人文理念的深入融合,扩大实现知识即资源共享。第三,这是教学和科研的需要。图书馆作为高校资源信息中心,是教学和科研的有机组成部分。随着高校招生的扩大和专业院系的增设,高校对师资和科研人员要求也在提高,图书馆的重要性日益突出。为此,馆方及时与教务、科研和各系部沟通信息,关注教学和科研动态,以全新的管理理念,为教学和科研人员提供人性化服务。

2.做好图书管理制度的创新

管理制度不完善、实施不到位,是造成一系列问题和矛盾的根源。第一点,做好图书资源的合理分配与布局。对图书购进原则、管理方式、摆放标准、借阅流程等制定成文规章并监督实施。实现对人事、财务合理分配,科学制定、合理配置人力资源、财务资源以及图书资源,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和资源利用率。第二点,要构建创新的制度体系,主要包括四个方面:一是综合性制度,主要涵盖管理部门和业务部门的设置、工作内容的介绍、职责范围的限定、管理权限、岗位职责及编制的安排等。二是行政管理制度,主要包括对各类人员的基本要求及考核、晋升、奖惩制度,以及人、财、物的管理原则等等。三是业务工作制度,是为业务部门和专业人员就具体的业务工作制定的操作规范,主要涵盖文献工作的采、编、藏、阅、咨询等相关制度,以及信息技术服务等相关规则。四是完善读者服务规范,应该明确读者利用图书馆的权利和义务,体现图书馆服务至上的原则和主客体的相互依赖关系。

3.促进馆藏的资源专业化和特色化

前面已经提到,高校图书馆藏书虽多,但科目杂乱陈旧,不能满足师生需求。针对不同的学科特色和专业特点,各高校在馆藏建设中,必须着重提升馆藏资源的专业化和特色化,以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可根据各个院系的自身特点,结合实际情况建立具有自身特色的高校图书馆。根据高校师生的需求状况,设置特定的阅览室。例如,对于师范院校,教师的基本行为准则和教学方法之类书籍需求度较高,具有典型特色,可考虑设置教学方法馆;而对于理工科院校,可设置特定的工科类专业书库。专业性书库不仅方便读者查阅资料,也有利于提高图书资源的使用效率。

4.提升管理人员专业技能

针对管理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的情况,首先要做好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工作。例如图书馆的一些特殊岗位,聘请具有专业管理知识的人员来任职。而对于非专业知识组成人员,则定期开展技能培训,以此来推进图书馆管理工作的提升。其次,建立科学的激励机制。应根据个人的能力特长、兴趣爱好安排工作,达到人尽其才的效果,这样既能激发馆员的工作热情,又能提高工作效率。对具有积极进取、奉献精神的员工,给予荣誉称号或经济上的奖励。形成管理人员热爱学习,追求进步的文化氛围,进而促进其自身素质的提高。

5.建立与读者交流的平台

只有沟通交流才能了解需求,图书馆可以通过建立与师生沟通交流的信息平台,为教学科研工作提供主动的、深层次的信息服务。做好入馆培训工作,教会学生正确使用各种设备,方便快捷地获取所需资源。举办专题讲座,正确引导阅读方向,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定期开展问卷调查,了解需求意向。也可以充分利用微信、微博等公众交流平台,推荐相关阅读书目,及时图书更新信息。

四、结束语

高等学校图书馆是培养人才、开展科研的重要载体,图书管理工作的成功与否关系着人才质量的高低,更关系着一个民族的未来。为此,我们必须认清职责,做好管理。从管理理念、管理制度、资源特色、人员技能等方面进行改革创新,使图书馆充分发挥在高校人才培养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刘红.高校图书管理的问题与对策探索[J].理论研究,2015(6).

[2]吴薇薇.当代高校图书管理工作刍谈[J].时代教育,2013(11).

[3]李薇.信息时代高校图书管理的突破与创新[J].科技创业月刊,2010(3).

篇4

关键词:高校;图书管理员;培养途径

中图分类号:G25 文献标识码:A

原标题:新时期高校图书管理员的素质与培养

收录日期:2014年1月13日

一、提高高校图书馆管理员整体素质的意义

高校图书馆作为一个收集、整理、保存和利用书籍资料及网络信息资源为高校的教育、教学研究提供服务的教育机构,有其不可言喻的重要性。如何更好地发挥其在高校中的作用,如何提高高校图书馆的工作水平和服务质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图书馆管理员的整体素质。高校图书馆有其自身的特殊性,随着信息时代的飞速发展,如何更有效地提高高校图书管理员的整体素质与技能,是图书馆适应新时期发展和满足社会广泛需求的又一重要课题。

众所周知,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图书管理员的素质令人担忧,年龄偏大,学历偏低,真正学习图书管理的“科班”出身的很少,图书馆成了一个养老的地方。图书管理员缺乏专业知识,对待工作得过且过,按部就班,工作主观能动性极差。而部分年轻人对待图书馆工作缺乏热情,认为工作枯燥,难以创新,因此不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在当今飞速发展的时代,这样的图书管理员已很难适应新时代读书者所要求的快速化、多元化的需求。因此,提高图书馆员的整体素质,激发图书管理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稳定管理员队伍,提高整体管理水平,是高校图书馆发展的关键。

二、新时期高校图书管理员应具备的素质

1、高校图书馆员应具备高尚的思想情操和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心。应当以“读者第一、服务至上”的服务宗旨为广大的师生提供高质量的优质服务。在日常的管理工作当中,应当把读者放在第一位,想读者之所想,急读者之所急。用热情和真挚来感染读者,这样才能与读者之间形成一个良好的互动,才能充分调动图书馆管理人员和读者之间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2、高校图书馆员应当具备现代的科学管理技术。高校图书馆作为一个特殊的服务体,具有其特殊性。作为图书管理者不但要具备实际的操作能力,而且要了解和掌握现代信息处理技术。现代图书馆是一个数字化、多元化、信息化、网络化的实体。这就需要建立一个懂得计算机网络和多媒体软件技术管理的队伍。如何更好地对图书馆系统进行信息化分类,为师生提供一个获取更多知识的平台提出一个重要课题。

3、提高图书管理员自身的专业知识结构。作为高校的一名图书管理员,除应当熟悉图书馆的各项管理流程和图书管理专业知识外,还应当不断学习和掌握最新的专业知识,同时应当结合自身的工作发展创新,走一条适合自身的管理模式。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更好地发挥网络优势。

4、提高图书管理员的外语水平。在学术国际化、知识全球化的信息化环境下,国际之间的图书馆交流和合作日益广泛和密切,各语种、各类型的文献信息大量出现,这就要求图书管理员加强和提高自身的外语水平,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获取更多的信息知识,才能更好地有利于图书馆的管理工作,为师生提供更多的知识性、学术性信息。

5、提高图书管理员的文化涵养。作为高校的图书管理员,他们首先是一名教育者,其自身所具备的知识、道德修养和文化修养,都能起到言传身教、潜移默化的育人作用。内在的素质主要取决于自身的思想和业务素质。作为一个窗口单位微笑服务会缩短和读者之间的距离,另外文明优美的语言可以反映出图书管理员的思想修养和文化修养。

三、高校图书管理员的培养途径

1、加强职业道德和政治思想教育。作为一名高校教育工作者首先要忠于职守、勤恳工作、全心全意为师生服务,忠诚于自己的本职工作,在自己平凡的工作岗位上要具有奉献精神,树立自觉遵守职业纪律的意识,真正做到读者至上、服务第一的理念。图书管理员只有具备良好的职业素质和道德修养,不断钻心研究和学习,才能适应当前社会快速发展的要求。因此,高校图书管理员要有计划地不断学习和更新自身的业务知识和理论知识,扩展自身的信息意识。

2、加强人事制度改革和建立健全竞争机制。图书馆在高校一直是一个清水衙门、养老的好地方,管理人员思想严重懈怠,缺乏积极性。这就要求我们建立严格的管理制度和奖惩制度,通过业绩、工作量、创新性性与职称挂钩,将年终考核与职务挂钩,一改以前吃大锅饭的局面,从管理人员业务水平、能力和业绩上进行考核。对那些在工作上敬业的加大奖励,只有这样才能创造一个公平、合理的环境,才能让大家充分发挥自身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只有这样才能形成一个更有效、更合理的环境,形成一个更佳的人才竞争和流动机制,从而更加有效地为广大师生服务。

篇5

一、网络环境对高校图书馆图书管理的影响

(一)网络环境使高校图书馆用户需求更加个性化

科技进步改变了高校图书馆用户的需求,用户希望获取自己在特定环境下的特定问题信息,这与高校图书馆从用户整体出发统一的服务模式有着截然不同的特点。要适应这种新的变化,高校图书馆也应做到以人为本,更加注重个性化的服务。

(二)网络环境使高校图书馆的用户数量大大增加

传统高校图书馆由于场地,时间等限制,对于用户数量有比较严格的要求。而网络环境下,任何机构和个人都有可能成为信息用户, 一些远离信息服务机构或因交通不便无法成为现实信息用户的个人,家庭或单位都会因网络的发展而成为现实信息用户,这就对于高校图书馆的信息量和信息的多样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网络环境为高校图书馆提供了更加先进的图书管理手段

在网络环境形成的过程中,高校图书馆可以通过先进的信息处理技术,存储技术和通信技术突破单一馆藏限制,通过对馆藏信息和网上纷繁复杂的信息进行综合比较以及与其他高校图书馆的资源整合汇总信息,满足用户的全方面需求。

(四)网络环境给高校图书馆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网络环境在将高校图书馆的大量潜在用户转化为实际用户的同时,也给其带来了巨大的挑战。网络的出现使高校图书馆不再是众多用户检索文件的唯一或最主要的平台。由于网络的便利性和信息的大量型,很多用户会选择放弃图书馆而采用网络检索的方式获取所需信息。高校图书馆要想继续发展,必须对图书管理工作进行创新,以适应高速发展的网络环境。

二、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图书管理的创新

(一)创新服务内容,适应用户需求

网络环境使高校图书馆用户的需求日益个性化和多样化,高校图书馆应通过加强服务创新的步伐应适应用户更高层面的需求。针对客户的个性化需求,高校图书馆可通过用户借阅日志和用户在图书馆网站上登录的信息等方面了解用户的需求情况,并以此为基础利用系统管理方法将馆藏资源细化,以保证用户可以以最快的速度获得所需信息。针对客户需求的多样化特征, 高校图书馆应将强化信息资源建设作为重中之重。通过馆际互借的方式扩大资源,建立数据库,满足客户需求。同时,高校图书馆还应当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如馆藏查询、外借预约、馆际互借、催还业务、新书报道、图书报道等提升图书馆服务工作的技术含量。

(二)利用数字化技术,建设特色馆藏

与网络环境相比,传统图书馆存在着时间,空间受限,信息量小,信息时效性较差等问题。如果想在网络高速发展的今天,仍然快速发展,高校图书馆就必须强化自身优势。与网络相比,高校图书馆最大的优势就是其图书资源。很多高校图书馆都有很多保存多年的馆藏书籍,这些书籍信息在网络上是很难获取的;另外,高校图书馆保存的本校教师和学生的课题和论文研究成果,对于用户从事相关方面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此类资源从网络也是很难获得的;同时,虽然网络上的信息量较为庞大,但是网络信息也是相对杂乱和无规律的,用户要想通过网路获取所需信息往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而高校图书馆聚集了资源整合的专业人员和从事各具体学科研究的专业人员,这些专业人员的配合可以以相对较快的速度将网络上的信息进行筛选和整合,整理出最能满足用户需求的信息。所以,高校图书馆应该充分利用自身资源和整合的外部资源,通过信息化技术,建立特色数据库,最大化自身优势。

(三)加强高校图书馆管理人才的培养

篇6

关键词 高校图书馆;信息管理;图书管理系统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13)022-024-1

图书馆作为高校的信息中心,拥有大量的图书和文献资料,但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更新和成熟,高校图书馆的管理方式从原来的基于文本、表格等纸介质的手工处理,逐渐转变为网络化的信息和以计算机为载体的管理方式。所以高校图书馆更应该是一个电子化信息的仓储,能够存储大量各种形式的信息,方便用户通过网络获得需要的信息,图书管理系统也就应运而生。图书管理系统可以帮助工作人员提高工作效率,实现电子图书及多媒体资源的阅读与管理,协助学校搭建数字化学习和教育的资源中心,提高高校师生的学习效率。

图书管理系统采用B/S模式及先进的.NET技术研发,技术平台领先,本质上就是一个电子图书馆平台,管理员可通过浏览器浏览、阅读和管理电子图书,通过计算机对服务器上的电子图书资源进行有效管理。

1 图书管理系统的主要功能

图书管理系统具备强大的管理功能,从管理员的角度来看,管理员能通过系统管理服务器上的电子图书,包括添加图书、删除图书、改变图书分类和修改图书信息等操作;管理针对图书的讨论等;管理用户账号和密码;管理员可以浏览和修改当前系统中所有的用户账号和密码,设置是否对用户账号进行锁定和解锁;以指定用户的身份登录;设置用户权限;管理员可以设置用户访问系统的权限,权限的设置包括多种功能的组合。从用户角度看,用户可以在管理员的帮助下创建账号,以浏览阅读大部分图书;同时可以修改自己的登录密码,对图书进行多种条件的查询;用户在阅读图书时,可以书写书评或讨论内容或针对前人的书评或讨论内容进行回复;用户在阅读图书时可以添加书签和收藏夹,以方便将来继续阅读。图1为图书管理系统的电子图书馆内外网应用模式图,从图中可以看出用户可以通过管理系统的界面使用外部信息源和本地资源。

2 系统的总体设计

根据上一部分对图书馆管理系统功能的描述,系统总体设计分为如下几个子系统:系统功能设置、图书信息管理、图书查询系统、读者信息管理、图书借阅系统。

系统功能设置方面包括了管理员设置、图书分类设置和图书馆信息设置。在此子系统中,可以编辑、修改和更新图书馆信息,对图书馆的书架进行管理和查看管理员列表、添加管理员、管理员权限设置和删除管理员等一些功能。

在图书信息管理中,可以对不同的图书进行分类的管理,同时还能查看、添加、修改、删除书籍的基本信息,并打印这些书籍信息。

图书查询系统中,管理员可以使用图书条形码、图书名称或者读者条形码来对图书进行档案查询。同样管理业也能根据借阅图书条形码、图书名或者读者条形码对图书进行借阅查询。

读者信息管理中,可以对不同读者进行分类,对读者进行类型管理;也能根据借阅图书的信息对读者进行档案管理。

图书借阅系统中,实现读者对图书的借阅、续借和归还功能。

篇7

一高校图书馆从贫困大学生群体中引进学生馆员问题的提出

早在上世纪8O年代,普通高等学校“勤工助学指导中心相继成立,各高校在这方面已经基本完善。但随着大学招生规模的扩大,在校大学生中贫困学生群体也在不断增大,虽然国家在奖、补、助等方面加大了投入,但与困难学生群体的需求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因此,高等学校应该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采取各种措施,通过各种途径,引导、鼓励学生通过自己正当、诚实的劳动获取报酬,克服暂时的经济困难是十分必要的。作为高等学校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的图书馆,应建立相对固定的勤工助学岗位。从贫困大学生群体中引进学生馆员,成立学生馆员队伍组织,并贯彻以服务同学为宗旨,以引导学生馆员勤俭自强、敬业奉献为理念,积极参与图书馆的管理与建设活动。

二图书馆引进学生馆员参与图书管理的意义

1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贫困学生的经济压力

据国家有关部门公布的数据,家庭年收入在1500元以下的为特困生,年收入在3000元以下的为贫困生。目前,绝大部分贫困生来自农村及偏远山区,部分来自城市或城镇下岗职工家庭。他们的生活经济来源主要是由家庭资助,社会公益基金和政府资助等资助覆盖面相对较小。由于贫困生的数量比较多,因而要得到全额资助的比例很小。在这种情况之下,高校图书馆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设置部分岗位,引进适当数量的贫困大学生参与图书管理,在经济上给予适当的补助,在很大程度上可以缓解贫困学生的经济压力,对学校稳定与社会和谐也是有积极意义的。

2可以解决图书馆员不足问题

近几年来,不同学校为了提高自身的办学规模与层次,为了达到教育行政部门要求的各项指标,在软硬件建设方面都投入了大量资金。而高校图书馆作为高校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自然就成为衡量高校办学水平高低的重要指标。在众多评价指标中,图书馆队伍建设是办馆条件中的重要二级指标,其中人员的数量、人员的素质占有较大的权重。目前,教育部对高校师生比做了明确规定,但对馆员与师生的比例尚无具体规定,但许多高等院校存在图书馆工作人员严重缺编的现象是不争的事实。因此,有必要在贫困学生中,选拔吸收部分学生充实到图书馆工作人员队伍之中,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图书馆员不足情况。

三图书馆引进学生馆员参与图书管理的作用

图书馆引进学生馆员参与图书管理工作,对培养和发挥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的能力等方面都会起到很大的作用。另一方面,这些特殊的图书馆“馆员”,通过他们创新性的劳动可以为图书馆自身建设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1培养了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

图书馆在图书管理过程中,应该让学生放开手脚,实行规范的自我管理,为学生提供一个大胆创新、富于实践广阔空间,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学生的引进到岗位的安排,从岗前培训到日常工作及有关问题的协调与解决,全部都在专职馆员的指导下进行。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积极向上精神,还可以增强学生的责任感,为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培养了学生自我服务的能力

学生馆员在图书馆的不同岗位扮演不同的角色。既是服务者,又是服务对象。通过在图书馆的工作,可以全面了解图书馆的工作及业务流程。以负责图书馆书库的学生为例,学生们在这里可以比较全面地了解排架规则及顺序,不但自己找书不用愁,还能主动帮助其他读者在最短时间内找到想找的图书。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培养了学生自我服务能力。

3培养了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

图书馆是大学的公共求知场所,学生在这里工作,可以接触到不同层次的师生,增加了与人交往的机会,学生可以变换自己的角色,与各种类型的人进行接触交流,可以提高与人沟通所需的各个方面的能力。在良好的环境下,学生的自信心可以得到加强,通过长时间的磨砺,自我教育能力会得到极大加强。

4增强了图书馆的内部活力

学生馆员的引进,改善了图书馆工作队伍结构。给图书馆注入了新的血液与活力。作为图书馆的特殊“馆员”,他们都积极地工作在图书馆读者服务的第一线。他们思维活跃,创新能力强,见解独到,这些都会使图书馆工作人员受到不同程度的启发,从而对现行工作产生创新受到推动,使内部活力得到增强。

5促进了读者的信息反馈

促进读者与图书馆之间的信息反馈始终是图书馆的工作重点之一。作为学生馆员,既是读者,又是“馆员”,这就为图书馆提供了最直接、最便捷的与读者沟通的渠道。他们可以把自己了解和掌握的图书馆信息在广大师生中进行广泛宣传,并且具有一定的说服力和影响力,进而加强了读者与图书馆工作人员的沟通和理解。同时,可以将读者的意见和建议最快地反馈给图书馆,以便及时了解读者的需求信息,促进图书馆服务质量的提高。

四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对学生馆员的科学管理

如何使这些特殊的图书馆“馆员”更好地参与图书馆建设,充分发挥他们的工作能力,采取有效措施,进行科学管理是关键。

1坚持以学业为主的原则

学生以学习为主,这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学生馆员也不能例外,必须以不影响学业为前提,学校在时间安排上也应该充分考虑到这一点,使学生有时间学习,有时间参与图书管理。鼓励学生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课业学习上,更好地完成学业。

2坚持引进学生馆员规范化原则

学生馆员工作岗位的引进应面向全体在校生进行,并且要坚持家庭特困、贫困的同学优先的原则,在聘用过程中要作到公平公正。要经过层层推荐择优录用。确实把家庭真正困难、道德品质好、综合能力强的学生选拔到图书馆工作。

3坚持岗前培训工作细致化原则

学生馆员上岗前培训工作是做好服务读者的重要环节。图书馆要针对培训内容,安排相关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培训讲解,保证培训内容及过程细致化。特别在图书馆文献管理知识和图书馆职业道德等方面要进行重点培训。通过培训,使学生馆员尽快掌握信息管理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如图书馆借阅系统操作、库室的架位安排、电子阅览室的管理与维护等。树立以读者为中心、爱岗敬业、团结协作的精神,使学生馆员能够与图书馆馆员一起,认真细致地做好每一项工作,实现管理与服务水平共同提高。

总之,目前部分高校图书馆在引进学生馆员方面正在进行大胆尝试和探索,在国内尚无成熟的经验,但我们可以吸收国外大学(如,美国)的成功经验,结合高校的实际情况,创造性地开展这一方面的工作。充分发挥图书馆的教育职能,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对学校的建设和发展都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参与文献

篇8

关键词:RFID 图书管理系统 图书馆

随着科技信息时代的到来,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通信技术已经被广泛运用到图书馆领域,推动着图书馆管理模式和服务方式的改变。近年来,RFID技术引入又一次掀起了科技热潮,在全国各大高校图书馆普及应用,有着取代光学条形码的趋势。

1 RFID图书管理系统介绍

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图书管理系统是基于RFID技术的一种全新图书管理方案。RFID称为无线射频识别技术,这是一种通过无线射频信号对目标物进行识别并读取存储信息,获得认知的一种技术。这种技术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能迅速、简单、方便地追踪和管理馆藏文献。RFID技术的工作原理是将存储信息的芯片标签安装在天线上,通过读卡机以无线电波发送出去,然后通过位于接收端的处理系统进行解码识别,以达到安全保护的目的。

1.1 RFID技术与条形码技术的比较

一直以来,多数高校图书馆采用光学条形码来辨别、标识每本图书,外加贴磁条以防图书被窃。读者在借还图书时,由图书馆员使用条码枪读取出图书的信息呈现在管理系统上,进行借、还、续借等操作。而RFID技术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带有RFID标签的图书可以识别标签上高度集成的数据信息,从而实现自助借还,无需人工操作。RFID技术的优越性更多的表现在防盗标签的可充消磁,标签的安全磁条不会被公文包、背包、人体等物品屏蔽,信号强度也不会随着时间的推迟而衰减。这种标签可以重复地充消磁,并能保证充磁饱满,提供最优等级的保护,不会引起误报。从信息存储容量上来看,RFID标签的信息存储容量是传统的条形码的几百倍以上。这种技术能够对图书馆馆藏资源中的图书文献、光盘、影像资料等物品提供简单有效的保护,使文献资料的管理变得简单、快捷,图书馆员可以通过RFID管理系统实现很多应用,如自助借阅服务,读者可以非常轻松地体验到自助借还带来的方便与享受;整理书架、盘点馆藏,图书馆员只要手持设备探测RFID标签,就可以对馆藏进行精确管理,极大的提高了服务效率。

1.2 RFID技术的优点

1.2.1 读取方便,加速流通过程。通过条形码进行图书借还管理,由于条形码技术的障碍,只能一本本的进行扫描处理借还业务,时常因为条码枪等设备或者扫描角度的原因出现重复扫描或因条形码印刷不清楚、颜色脱落而导致误操作。这些都会增加图书馆员的重复劳动,降低工作效率,不能及时满足读者的借还请求,使得借还台排起长队,浪费了读者时间。而RFID标签读码器能够读取多本图书,读者可以一次办理多本图书借还手续,让借阅和归还图书的操作变得快速和简单。

1.2.2 实现快速上架,排除乱架功能。利用RFID图书分拣系统对图书馆内各楼层和各类目图书进行分拣,能够大大缩短图书上架的时间,降低图书管理员的劳动强度,而且能使读者及时找到所需要图书,从而更好地实现图书通借通还,最大化的利用图书资源。以我校图书馆现在的全开架式排架方式为例,如果有一本书放错了位置,就会成为死书,读者甚至图书馆馆员也很难在百万多本甚至更多的图书中查找出来。利用RFID技术,可以确定图书的相对位置,如果放错了位置,只要通过手持RFID设备进行扫描,错排了的图书就会发出声音提示,同时漏点图书的信息会在系统中标注,马上可以在点检仪上得到提示,并示意该书的正确位置。

1.2.3 提高盘点速度。当图书馆进行盘点时,只要管理员手持点检仪,通过电波讯号与RFID芯片交换信息,可以同时读取多本书籍信息。这种方式不需要从书架上取下书,也不需要打开书籍找到条形码的位置,与传统的点检方式相比,节省了大量的工作流程及时间,节约了人力成本。

1.2.4 提高馆藏目录的准确性。在现有的图书管理系统下,如果馆藏目录出现错误,进行重新盘点的成本很大,即使发现错误也没办法及时排除。如果利用RFID技术进行图书管理,重新编制图书馆的馆藏目录就会变得很轻松,而且准确率高,从而解决了诸如检索目录里有的书在书库中却找不到等繁琐的问题,这样既降低了图书馆的管理成本又提高了服务水平。

1.2.5 安全防盗性强。目前多数高校图书馆使用的安全防盗系统是采用磁条检测技术和条形码识别技术,由于磁条的使用寿命和电磁状态难以确保正常、稳定,使得安全系统不可靠,而RFID技术的灵敏度、准确性远远高于磁性图书检测报警器。图书馆如果引进和应用RFID系统,能更有效地防止未借出资料被带离馆外,且RFID电子标签的数据存取有密码保护,不易被伪造和更改。另外还可以实现对附有RFID标签的图书进行追踪定位,防止图书丢失。

2 RFID在图书馆中的应用情况

RFID技术在图书馆界的应用开始于上个世纪90年代。目前,全球已有超过五百余家图书馆采用了RFID系统进行管理,其中新加坡、美国、澳大利亚和欧洲等图书馆事业较为发达国家地区已广泛使用RFID技术。在国内,2006年7月正式对外开放的深圳图书馆新馆是中国最大的RFID项目和国内第一家全面使用RFID设备的图书馆,从文献的采访、分编、加工到流通、典藏和读者证卡,RFID标签和阅读器已经完全取代了原有的条码、磁条等传统设备。2006年厦门集美大学诚毅学院图书馆正式对外开放,配套建设的“RFID智能馆藏管理系统”,成为国内第一家采用RFID智能馆藏管理系统的高校图书馆。汕头大学图书馆、北京石油化工学院图书馆、西安理工大学图书馆等已开始运用了RFID,北京理工大学图书馆从2010年3月份起实现了120万册开架图书和期刊的RFID标签转换和自动识别,是目前国内RFID应用规模最大的高校图书馆。由此可见,RFID系统大规模进入高校图书馆,逐步取代条形码系统,已经成为大势所趋。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很多高校本校区已经不能满足学校发展的需要,开始建设新校区。新校区图书馆不仅是学校的文献信息中心,也是学校总体水平的重要标志,更是学校学术精神的象征。因此,新图书馆的规划和建设应符合现代图书馆的发展趋势,引进RFID技术将推动高校图书馆建设迈向新的台阶。

3 引进RFID系统,推进高校图书馆服务模式创新

现行的高校图书馆服务模式是读者的借还书需求,通过图书馆员按照管理者的工作流程和习惯来完成藏书借阅、资料检索、文献复印等活动。对于读者而言,这是一种被动接受的服务,不能实现个性化的需求。未来图书馆更多的应该提供一种自助服务模式,在一定的技术条件支持下,读者根据自己的阅读兴趣、需要和研究方向等,自主地完成文献搜索、借还的一种自主服务方式。RFID图书管理系统的运用,可使自助服务模式得以普及推广,其自有的优势也得到了发挥,因而引进RFID技术是对高校图书馆服务模式的创新。

首先,图书馆采用自助服务模式体现以读者为本的服务精神。图书馆自助服务是以满足读者自我需求为前提,这种服务突破时间和空间限制,体现出便捷性。读者可以自助控制借还时间,馆员下班后仍然可以通过设备进行借还书,同时能够保护读者隐私,有利于将读者对文献资源的潜在需求转变为显性需求,激发读者获取文献信息的渴望与需求。这种自助式的读者个性化自我服务,强调读者发挥主观能动性,读者可以实现在利用图书馆阅读和研究中方便自我、满足自我。通过自助服务的方式,读者对图书馆藏信息资源的了解和掌握程度也进一步加深,这样就可以解决因图书馆员个人的素质水平参差不齐、专业局限性等带来的服务局限,使读者用最低的成本寻找到自己所需要的文献资源信息,对提高馆藏资源的利用率也有帮助。采用FRID图书管理系统后,对培养读者的搜索信息能力、掌握分析信息能力有极大帮助,这种服务模式读者参与程度高,服务策略和服务内容针对性强,而原先作为服务工作主体的图书馆员只起个别指导、参考咨询的辅助作用。

其次,为读者创造了多维选择空间。读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决定是选择接受别人的服务还是选择自我服务,同时,自助服务方式能使读者遵循图书馆内部体系框架,对馆藏信息的了解与使用有了进一步的深入,读者的操作过程变得更为自由和便利,图书馆业务工作开展也变得更加顺利。在这种优化环境中,图书文献资源的使用率也会提高,图书的使用次数增加,服务的读者数量也相对增加,图书馆的服务层次也得到提高。以图书馆借还图书业务为例,使用RFID自助借还书系统,图书馆的服务方式从单一的人工借还扩展为人工借还与机器自助借还并存的借还服务模式,读者有了更多的选择空间,因开馆时间、人力成本造成的约束减少了,既维护了读者的隐私权又便于读者自我掌控借还书时间。借书时,读者只需选中自己需要的书,进入指定借书区域进行操作,阅读器会读取书本信息和读者借书证信息,借书一次性完成。读者还书时只需将书放入还书箱即可完成。自助式服务使服务本身更显个性、自由、方便,给读者提供愉悦的学习条件,同时也能满足读者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

再次,基于FRID技术的高校图书馆管理是一项新型的服务管理方式,有着旺盛的生命力。它极大的方便了教师和学生,优化了图书馆的读者服务工作,提高了服务质量,减少了图书馆人力成本的投入。对于读者而言,可以减少排队,在借还书高峰期,对流通台人流进行分流,减少读者排队等候时间;借还手续简便,只需要按照屏幕进行读者识别和图书标签扫描,几秒钟便可完成借还。同时,新技术的应用能够促使读者素质提高,通过日常的图书馆利用,读者对数字化图书馆中使用的高新信息技术有了更多的认识。高校图书馆的服务对象是接受高等教育、具备较高信息素养和学习能力的群体,他们不论在专业知识、外语水平、计算机能力等方面都比普通用户要强,基于这个因素,RFID图书管理系统更加适合在高校图书馆应用和推广。

最后,图书馆自助服务的推广,促使高校图书馆日常低层次服务转为高层次服务。馆藏的精确性将提供更轻松、更人性化的服务环境以及更多性化的定制服务。对于人力资源日趋紧张的图书馆而言,自助服务可以将馆员从重复的机械式劳动中解放出来,能够提高馆员的工作热情,减轻体力劳动强度,有更多的时间去为读者提供高层次的参考咨询服务。

参考文献:

[1]Karen C. Management of RFID in Libraries[J].The Journal of Academic Librarianship,2005(5):486-489.

[2]秦红.RFID技术在图书馆应用的分析探讨[J].现代情报,2009(6):130-132.

[3]邵勇.RFID技术在高校图书馆中的应用[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1(11)127-128.

基金:贵州省科技厅工业攻关项目“贵州农家书屋建设中数字化平台架构及关键共性技术研发”(项目编号:黔科合GY字[2010]3053号)研究成果之一。

篇9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人员素质;培养途径

中图分类号:G2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78(2012)02-128-01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高校的扩招,科学技术、信息时代的到来,使人们进入了一个知识经济时代,这也就使得人们对文化信息的需求越来越高,尤其是信息资源的广、快、精确等。高校图书馆作为信息资源的储藏结构,其主要任务是为读者提供资源信息,然而,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现如今我国高校的图书管理工作人员结构较为复杂,整体人员素质有待提高。我们知道,图书管理工作人员在工作中应具备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修养、服务意识、信息意识等等,而在实际的工作中,高校图书管理工作人员能够做到的少之又少,这样就直接影响了图书馆在高校中的发展和进步,影响到读者学习知识的兴趣和积极性等等,因此,各高校必须结合自己学院的实际情况,加强对高校图书管理工作人员素质的培养。在此,笔者谈一下培养高校图书管理人员素质的途径。

一、充实图书管理人员的知识结构

现如今是知识经济时代,知识不断更新,各个领域的人想要适合社会的发展,都必须不断的学习。尤其高校图书管理人员负责的是文献的储藏、服务读者,就更需要有着较为宽广的知识结构,借以才能更好的做好服务工作。只有不断的充实自己才能够不被社会淘汰,才能走在社会发展的前端。近些年来,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信息化逐渐取代了传统的手工操作图书管理模式,这就需要图书管理人员掌握一定的信息技术,进而才能操作实践、工作。如:笔者所在学院的图书馆都是计算机、网络服务,这样以来,管理人员就必须加强对计算机知识的学习,掌握相关的网络软件知识。我国自古就有“活到老,学到老”的谚语,图书管理人员也一样,应该做终身学习的宣传者,不断充实和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掌握图书馆相关的前沿技术、信息,了解目前各个学科发展的动向,进而来有针对性的完善图书馆的文献信息、资源。对此,图书馆可以实施继续教育的方式来加强相关工作人员的学习,如:开展外语知识培训班、计算机知识培训班、图书馆专业知识培训班等等,让图书馆工作人员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来有选择的学习,促使其自身知识水平、工作技能的提升,推动高校图书馆的有效发展。

二、加强图书管理人员的职业道德培养,提升服务意识

高校的图书管理人员的工作理念是“一切为了读者,服务至上”。随着高校的发展,对文化资源需求的变化,图书管理人员也应随之来改变、创新工作形式,加强对工作人员职业道德修养的提升,借以来凸显其良好的服务,促使工作人员服务意识的提升。如:首先可以在工作中有意识的渗透政治理论知识,开展岗位培训班,工作作风调查、监督活动、社会实践锻炼活动等等,以活动的形式来加强图书管理人员对职业道德的认识和了解,进而明确自己的工作任务:全心全意为读者服务,摆正自己的工作位置:做读者、科研工作的“勤务兵”,抓住一切机会来宣传图书资料的价值和作用,增强图书管理工作人员的自信心,深化其道德作风,促使图书馆成为职业道德、文明建设的主要阵地。其次,端正自己的工作态度。“态度决定一切”,良好的工作态度是体现服务意识的后盾和有力保障。工作人员的态度将直接影响到读者阅读、借阅资料的兴趣,无论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如何强,但是只要工作态度有问题,便会很快与读者之间产生矛盾,加之高校图书馆针对的对象一般都是成年人,他们有着自己的自尊心和加强的分析能力,很容易将这种矛盾进行激化,从而来影响整个图书管理人员的形象。因此,在图书管理工作中要要求工作人员开展“微笑服务”、“文明用语”等,让读者切实感受到图书管理人员的真诚,进而推动图书馆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的提升和可持续发展。

三、强化图书管理人员的情报意识培养

情报意识作为社会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脑对情报在科学技术、经济、文化、社会发展中的性质、地位、价值、功能的认识反映,它决定人们捕捉判断和利用情报能力的自觉程度。高校的图书馆工作需要对文献资源、学科知识进行分类、挖掘等,相对就需要工作人员具备一定的情报意识,进而来更好的挖掘内在资源信息,掌握各科的文献资源最前沿技术,借以来满足不同读者的需求,可以说情报意识是对整合文献资源的一种延伸和继续,是图书管理人员为满足读者需求而采取的一种手段。如:图书管理人员可以通过问卷调查、意见反馈等形式来加强与读者之间的沟通,掌握读者对图书馆的需求,进而来有针对性的对文献进行整合,促使图书管理人员情报意识、对信息的敏感意识的形成,进而为图书管理人员的素质培养提升一个层次。可以说,图书管理人员如果具备了情报意识,那么将会使图书馆被动服务的现象转化为主动服务,能够最大限度的凸显图书馆在高校发展中的作用和价值。

总之,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知识经济时代、信息化的到来,对高校图书管理人员提出了不同程度的改革与创新,需要图书管理人员不断的加强自身综合素养、技能的提升,借以来适应社会的发展、读者的需求等。因此,作为图书管理的相关领导应结合时展特征、高校特点来不断探究提升图书管理人员素质的新途径,借以来为高校的教学工作、科研工作作出高效的服务和贡献。

参考文献:

[1]刘广详.论新时期高校图书馆的管理与创新[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1).

篇10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图书馆管理;矛盾冲突

中图分类号:G2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6921(2016)06—0144—01

高校图书馆不仅是为校内读者提供阅览平台的服务机构,同时也是传承校园文化、树立高校品牌的文明窗口。在长时间的服务工作当中,高校图书馆中的管理人员同读者之间或多或少的都会出现一些矛盾和摩擦,此种现象不仅严重影响了双方的工作和阅读情绪,同时还让高校的声誉和外在形象受到一定的损害。基于此,如何才能够让矛盾双方的冲突得到较好的化解,是笔者乃至所有高校图书管理工作者都应当去认真对待的一项重要任务。

1高校图书管理人员与读者矛盾冲突的表现形式

1.1语言冲突

人和人之间最为主要的交流和沟通工具即为语言,由于高校图书管理人员同读者之间的立场、思想状态以及情感经历都具有较大的不同,所以非常容易出现各种类型的语言冲突。例如:部分读者同图书管理人员在语言交流上有不尊重的情况,更有甚者还会出现无理取闹和蛮横不讲理的现象。再例如:一些图书管理人员因个人素质不高,在进行日常服务工作的过程当中表现的过于生硬,不懂得向读者使用礼貌用语等[1]。

1.2行为冲突

在高校图书馆的日常管理工作中,一些读者会在阅览的过程中出现诸如大声喧哗、随意移动图书摆放位置、在图书上乱涂乱画以及撕毁图书等不文明现象,这些行为不仅大大增加了图书管理人员的工作量,同时还极其容易让图书管理人员对读者产生怨恨心理,从而引发过激的语言或是肢体冲突。

1.3利益冲突

在借阅图书的过程中,很多读者会不记得图书的归还日期和图书册数,经常性的会出现图书丢失和超出归还期限的情况。另外,还有一些读者为了方便,随手就会在图书的封面上写生书册与归还日期等信息,对图书的完整性与整洁性带来了严重的损坏。如果图书管理人员因读者的不当行为要求其赔偿时,就极其容易引发利益上的矛盾冲突。

1.4需求冲突

当高校图书管理人员在为读者提供服务的过程中,经常会因为不了解读者需求而表现出“漠不关心”或“不屑一顾”的状态,尤其是在读者向管理人员询问事情和提出服务需求后,如果是在得不到满意答复的情况下,就非常容易出现需求冲突。

2化解高校图书管理人员与读者矛盾冲突的对策

2.1加强对高校图书馆的设施建设,改善阅读环境

首先,校方领导应当进一步加大对校内图书馆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结合高校的实际情况来对图书馆的硬件设备做出适当的调整和完善;其次,高校领导要积极投身到优化图书资源配置的工作当中,尽可能地提升高校图书馆布局结构的合理性,并同时制定出科学性较高的采标和图书整理方案,确保高校图书馆的管理工作可以进行的更加专业、高效以及人性化和特色化;最后,图书馆的管理人员也要经常性的增设一些个性化的服务项目,从读者的角度出发来营造出一个优雅舒适的阅读环境[2]。

2.2加强图书管理人员的服务意识,提升服务水平

对于高校图书馆来说,服务才是图书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所有图书管理工作者都应当严格按照“以人为本”和“服务第一”的原则来对所有读者提供服务,并且在日常的工作当中有意识的控制自己的情绪,用一个最好的精神面貌来面对读者。图书管理人员不仅肩负着传承知识和传播校园文化的重要责任,同时还要兼顾到整理图书资料、向读者提供优质服务的日常工作,因此,图书管理人员要懂得如何找到教育和服务之间的平衡点,在工作当中表现得更加积极主动,凸显出自己的奉献精神。另外,由于图书管理者所面向的是校内的学生和教师读者,而高校图书馆的所有工作重心又是围绕读者所紧密展开的,这也就意味着图书管理人员必须要学会换位思考和消除隔阂,时刻牢记自己的工作责任与重要职责,将读者的需求放在第一位,从根本上将服务第一的工作理念贯穿到各个工作环节当中。

2.3提升图书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优化知识结构

如今,伴随着信息技术水平的飞速提升,高校图书管理工作也开始朝向信息化和虚拟化的方向所发展。基于此,高校的图书管理人员不能够仍然局限于传统管理模式中“借书还书”,而是需要从读者的需求着手来不断地丰富自身的服务内容。首先,图书管理人员要懂得如何运用计算机来进行图书信息分类和检索,能够为读者在第一时间提供文献信息查询的服务;其次,图书管理人员还要不断地丰富自身的管理技能与信息知识,对高校图书馆中那些边缘图书和新兴图书的大致内容进行初步的了解,为后续的个性化服务积累更多的工作经验[3]。

2.4进一步提高图书管理人员与读者的互动频率

目前,国内绝大多数的高校在新生入学之时就会向学生宣传有关于图书馆的管理制度和图书的借阅需知,然而,由于一些学生在理解上存在着一定的偏颇,所以并没有对图书馆的管理制度给予应有的重视,其中包括高校图书馆的服务内容、借书和还书的程序、违规操作的惩罚制度等。如果想要彻底的改变此种现象,校方一定要从如下几个方面来进行整改:①从多个方面来对图书馆的借阅需知进行宣传,并且要求各个班级的辅导教师向学生传达宣传时间和宣传方式;②在高校的思政教育中加入有关于图书管理的相关内容,并且结合一些目前比较常见的案例来对矛盾双方的冲突现象进行讲解,告知学生在矛盾发生后应该怎样去处理;③高校领导应当在每月或是每周设立一个图书日,让学生读者轮班担任图书管理员的工作,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来变相宣传图书管理的制度内容;④高校还要经常性的举办一些新书签售会活动,同时邀请图书管理人员和读者来共同参加,为矛盾双方建立一个交流沟通的平台。

3结束语

图书馆是高校传播知识的重要渠道,管理人员必须要牢记以人为本和服务至上的工作原则,经常性的关注有关于个性化服务和图书管理发展的最新动态,积极同校领导沟通管理工作中所遇到的诸多问题,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将矛盾冲突事件的发生次数降到最低。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通过高校师生与管理人员的多方努力,图书馆的管理工作与服务水平一定会出现大幅度的提升。

[参考文献]

[1]王斌.谈高校图书馆与学生读者权益的冲突及对策[J].大学图书情报学刊,2007,(1).

[2]李小燕,郑文君.高校图书馆员与读者冲突的分析及对策[J].甘肃科技,20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