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在生活中的重要性范文

时间:2023-12-15 17:35:2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智慧在生活中的重要性,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智慧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篇1

七里店学校 华丽萍

小时候,父母把一位老人领到我的身边,告诉我他叫语文。我打量着他,只见他满头银发,却老当益壮,风采丝毫不输给年轻人。后来我才知道他已经上千岁了。从夏商周到21世纪,他脑海中的故事,我们一辈子也听不完,于是我央求他授予我智慧

每当我捧着散发着阵阵芳香的课本学习时,文中的每一个字眼都像磁铁一样牢牢地吸引着我,所以,每当我拿起课本,我便有一种如饥似渴想读的冲动。

随着知识的不断积累,我慢慢地发现,语文的外延是多么的宽广。不仅能在课本中学到语文知识,而在生活中我们同样能学到语文知识,而且有些知识是课本上无法学到的。于是,我又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语文促进了我的成长,拓展了我的视野;语文丰富了我的生活,点缀了我的人生。语文就是这样精彩诱人。语文无处不在,生活中的语文,有着无限的魅力。

每当到了双休日,我喜欢和妈妈一块儿去逛商场。一到大街上,就会有许多吸新颖的广告词或招牌映入眼帘。“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为了保护您的心灵,请给窗户装上玻璃吧!”这是一则眼镜广告。看!广告词写得多么有新意啊!用词十分巧妙,诙谐幽默,使人一看便明白它源于语文,当然这样的广告词不但有吸引力,又让许多人能记住它,不用说,这家眼镜店的生意肯定不错。

常常我们看到奇怪的广告或招牌时,就会感到特别新奇,从而觉得在生活中,也能学到语文,而且生活中的语文时时散发着无限的魅力。

“你的需求就是我们的追求”这是一则服务公司的广告。服务公司制定这则广告,可是煞费苦心,他们既宣传了自己公司的产品,又给人愉快的心情。怎么样?这样的广告语挺诙谐幽默吧?这岂不是一举两得吗?别看这些广告语虽然只有短短的几个字,可就是这短短的几个字,竟不知绞尽了多少人的脑汁,使多少人冥思苦想,它又浓缩了许多人的艺术智慧;它是所有人的结晶品。如果这其中的哪一个字出了差错或是用的不恰当,就会使给消费者对产品的印象造成巨大的影响,并影响着整个产品的销售数量,可见,一个广告的好坏极大地影响着商家的直接利益。然而,广告恰恰又是语文的一种表达方式,由此可见语文的重要性

是啊,其实我们身边处处有语文,只要我们留意身边的每一件事物,就能获得很多启示。

篇2

关键词:语文 小学生 识字兴趣

一、识字教学在小学教学中的重要性

识字是小学语文教学中重要的基本功训练,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识字教学不但能为学生的听、说、读、写奠定基础,而且还能为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发展学生的智力,创造有利条件。识字的数量和质量将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的发展,特别是低年级学生的识字能力还关系到开发儿童的智慧潜能,发展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重要作用。识字是学习文化的起点,是阅读写作的基础。小学生只有具有一定的识字量才能比较顺利地进行阅读,写作,拓宽知识面,提高学习的能力。

二、识字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方式枯燥单调,忽视学生的识字兴趣

有些老师只喜欢用单调死板的领读和反复书写来进行识字教学,他们完全置学生兴趣于不顾,不激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不发挥学生的想象;不开展比赛,不搞竞争,不活跃课堂气氛;不懂得针对某些汉字的特点,难以激发学生用更好的方法来识记。

2、教学重点不突出,识记不够深入

识字教学的第一课时教学目标是识记生字,但是有些教师并没有落实好这个任务。一种表现为偏重生字的读音:在教学生字时,虽然注重多种形式的认读,记住了读音,但忽视了分析字形和理解字义,教学不深入,随后便进行阅读教学,重点放在品词析字、理解分析课文上,造成教学目标不准确。另一种表现为偏重于理解字义:在学生认读了生字之后,就开始进行组词、说话练习。学生虽然对字义有了深入的理解,语言训练得到了很好的落实,但是却忽略了字形分析。

三、激发学生主动识字兴趣的建议

1、识记本班同学的姓名

刚分班,许多熟悉的小伙伴都被分开了,眼前有了许多陌生的面孔,对方的姓名当然也叫不上来。因此在开学的前一个月里,以全班学生的姓名作为识字的主要对象。每学到能拼读某个学生的姓名卡片――“名片”,带领全班认读,比一比谁拼得准,学得快。一边学拼音,一边做名片,调动了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学完拼音之后,每个人都有了一张属于自己的名片,他们把写有拼音和字的“名片”贴在桌子的左上角,供其他人课余时一张一张拼读,互相加深了认识。这样在短短一个月时间里,大部分孩子不仅学好了拼音,而且基本熟悉了全班同学的姓名。接下来,开展“争当老师小助手”的比赛,要求是:最快认识并牢记本组同学姓名的可以当组长,记牢本小队同学的可以当小队长,全班同学姓名都能认记的就有当课代表的资格。不到一星期,许多学生便能顺利帮老师发书本,捷足先登的孩子也如愿以偿地当上了小助手。

2、认识教室内的物品及家中的生活用品

在教室里有许多现成的实物,如门、窗、讲台、黑板、瓷砖、电视机等,这些都触手可及。因此可以在这些物品上贴字卡,这样在进行拼音教学时,可以引读,下课时还可以随机抽查。这样对于这些抬头可见的物体名称,不到一星期,孩子们就把这些汉字铭记于心了。

另外,课程表也是每天要用到的,而且在每本书的封面上都有,因此在每节上课前提醒一下,读一次,又帮助学生认识了不少汉字。

3、让学生在生活中识字。

要激发学生在生活中识字,教师就要经常给学生展示生活识字的机会,提供在生活中识字的舞台,让生活不断地交流自主识字的成果,进行在生活中识字的实践。现在,外面到处是广告牌、店铺、海报、超市等,只要孩子能够养成在生活中识字的习惯,他们就可以在课外学到不计其数的汉字。比如到超市里去买东西,货架上的商品真是琳琅满目啊,要孩子们一下子记住是不可能的,那就分类来记,前几次记薯片,过几次记糖果类……把识字与认识物体有机地结合,这又是一种不错的识字方法,我们可以大力宣扬,热情鼓励,促使孩子养成在生活识字的习惯。

篇3

1.将科技信息融入到每周的科学游戏活动中并融合于教学实践中

过去,传统教学有固定的教科书及专家学者整理好的知识,教师只需要将这些知识累积起来,再将它们传授给孩子让孩子熟记。但是,当今世界已不同于以往,正面临着知识的暴增和会计的挑战。正所谓“信息科技一日千里,瞬间变化万千”,面对日益多元化的社会,及不断退陈出现的新知识,教师必须懂得如何运用科技信息,并透过网络上多元的资源来丰富自己的教学。让幼儿们学习这些科技信息的时候能更多地理解当代社会变化万千的现象。比如,对中国的载人航天飞船这一重大事件,教师可以通过向幼儿们讲授飞天英雄的事迹,观看航天飞船发射的录象、收集介绍航天飞船的资料等,启迪他们要学会思考、学会像航天英雄一样为祖国奉献的精神,让孩子们在接触最新的科技信息的同时能得到教化。

2.在美术绘画中教育幼儿团结协作的精神

人际交往中的团结协作,在于交往合作双方的了解,是互相之间情感的渗透交融,德育工作亦是如此。师生思维角度的相互融合,可以缩小或消除幼儿们思想品德发展的现状与德育目标之间的距离。如美术活动中,不仅关注幼儿的绘画技能,更多是关注幼儿在画图时与同伴的合作情况,以及幼儿的作图态度和学习习惯。最初,孩子们在合作画画的时候,只是“无意识”地一起画;慢慢地在活动中孩子们学会了商量,学会了交流;一幅画中的思想由一个人的变成了两个人、三个人的,此时孩子们的思想得到了交流。在孩子们合作画画的过程中,那些原本绘画能力不强的幼儿同样也获得了提高,同时享受到同伴们给予他们的帮助,感受到合作画画带来的快乐。

3.传统哲学思想融入教学活动中,启迪幼儿思想

当前的幼儿教育都是以“唯认知主义”为导向,造成“重智轻德”的偏颇现象,中班幼儿从“自我之性”,了解“我是谁”进入自我探索的世界。人心的不同,各如其面,每个幼儿都有其不同的特质以及专长,这个是教师不应该忽视的,运用中国古老的传统哲学思想来启迪幼儿的智慧,教育他们学习成长为人,教育他们要心恩向上。比如,可以运用老子哲学思想所阐述的“道”的内涵,从幼儿学习的需求,给出正确的指导。

怎样才能使得孩子正确地认识认识,达观地看待人生,成功地把握人生,幸福享受人生?在教育中我运用孩子学习“老子”的过程,老子的思想是“清净无为,聚津成精,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炼虚合道,道法自然。”,运用讲故事的形式结合幼儿的特点,让孩子们得到更多深刻的启迪,开启孩子的智慧。用老子哲学反省性的思考方式,协助中班幼儿培养出创新思维的概念,从小养成会社会、人文、乡土的关怀以及对大自然万物充满爱心。以老子思想的观点来看幼儿教育,并非是放任幼儿自己学习,教师也并不是不再进行引导教学,而是教师如何扮演好协助的角色,如何做好班级的经营管理,关键就是要教师能秉承自然之心,不设主观标准的教导,以幼儿的个别状态为依据,不以教师的主观标准来设定学习的成果,更不可以为孩子贴上主观的变迁。

4.将中国传统文化梨园戏等戏曲融入到德育教学活动中来

近年来,很多的幼儿园在教学改革中已经注意到了民族音乐在德育教学活动中的重要作用。很多幼儿园把民族音乐诸如梨园戏、南音等融入到日常教学活动中来,让幼儿们在欣赏音乐的时候能得到美好的享受,能通过传统音乐潜移默化地熏陶他们的情感。戏曲、越剧、京剧是古老的传统艺术,是中华文明的集中体现,但是学习这些乐曲因为受到板式发展变化多、音域宽、音程跳动较大,情感表现很复杂等问题的困扰,在幼儿教学中就会面临着幼儿的理解能力有限,不能明白其中的内涵,开展起来难度较大的问题。

此时,教师要意识打拼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性,并结合中班幼儿年龄特点“爱听故事、爱看表演、爱游戏等—借助传统文化“戏曲、南音”对幼儿进行德育,如《昭君出塞》,欣赏梨园戏唱腔委婉、表演细腻的同时,引导幼儿理解昭君出塞的作用,她不仅对巩固和加强汉匈两族团结友好关系起过一定的促进作用,而且还给后来的汉匈关系与和睦相处局面的发展留下了深远的影响。在幼儿幼小的心灵中播下民族团结、爱世界和平的种子。

篇4

这次 ,我有幸参加了小学语文教师线上教学观摩活动,在此次观摩中领略了来自优秀教师的风采,从中让我更深刻地体会到了学习的重要性与紧迫感。本次观摩听课,使我感触最深的有以下两点:

一、课前互动各具特色,彰显教师的智慧。

作为语文课的课前谈话,必须讲究艺术。参赛教师一个个妙趣横生的课前谈话、让一堂堂好课更是锦上添花,妙不可言,让听课的我也在互动中流连忘返,情不自胜。

1.幽默风趣,智慧课堂充满愉悦。

实验小学的老师在执教之前和学生的互动谈话,既消除了学生的紧张情绪,又为新课的学习铺了路搭了桥。使学生得以更快更好地融入课堂教学中。

2.自然流畅,新课导入大雪无痕。

蜊江小学的老师上课前,教师紧扣文本的“有趣”,学生的“兴趣”,通过口头禅在生活中的使用入手,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为后文的学习做好了铺垫。

3.真诚交流,口语交际精彩纷呈。

实验二小的老师在执教时,课前互动分为三个板块,层层递进,让学生在富有情趣的语言实践中,逐步进入了课堂。在轻松愉快的交流中,使学生获得的语感不断得到强化。

二、课堂教学方法独到,彰显教师的素质

这次参赛教师对教学方法的灵活使用,教学环节的巧妙设计,教学语言的丰富生动,无不为我们展示了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的基本素养。

1、课堂立意有变化

教师并不满足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而是进一步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以此引发学生进一步探究、研读的动力。这种新的课堂立意,掀起了教学,引发了学生探究的动力,这是一种教学智慧!

2、尊重真实有弹性

这次观摩共听了5位老师的课,他们都做到了尊重学生,落实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这种尊重学生独特感受,有弹性的教学设计也促使学生具体生动的表达了自己独特的感受。

3、教学环节有创新

篇5

芒格认为,几乎每个系统都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若要理解这样的系统,就必须熟练运用来自不同学科的多元思维方式。同时,深刻理解怎样成为一个卓越的投资者,有助于成为一个更好的经营者,反之亦然。根据他的演讲整理而成的《穷查理宝典》,持续产生着积极影响。

如果我们在生活中唯一的成功就是通过购买股票获取物质收益,那么这是一种失败的生活。成功的投资只是小心谋划、专注行事的生活方式的副产品。生活不仅仅是精明地积累财富,如果人们能够养成良好的自我管理态度、持续进行充分的跨学科学习,将会拥有更加积极与幸福的人生。

积极人生的必备素养

我在很小的时候就明白了一个道理:要想得到某样东西,最可靠的办法就是让自己配得上它。对我而言,以下几点是最有用的经验,它们也许并不适用于每个人,但具有一定的普适价值。

培养良好的态度与个性

在生活中,我们应拥有良好的态度与个性――自律、耐心、冷静、独立。当然,这么做会让你有所孤立,但是如果因为特立独行而在周围人中不受欢迎,那就随他们去吧,你不可能被所有人喜欢。

不要试图成为非常聪明的人,而要持续地努力别变成蠢货,久而久之,便能获得非常大的优势;也不需要多么道德高尚,但即便有很多合法的事情,我们也应不屑去做。

理想型性格(这种性格也十分适合投资,见副栏1)可以从细节之处不断养成。例如,对于生活,我们追求朴素,满足已经拥有的,减少物质需要――你其实并不需要很多商品来满足自己大量非必要的需求;要想杜绝说谎,办法很简单,那就是说真话,你将无需记住自己说过的谎言;坚守原则,无论遭受多大的压力也不动摇。

贵有自知之明

有些人总是很自信地回答他们其实并不了解的问题,就像是乱跳舞的蜜蜂,只会把蜂巢搞得乱糟糟。实际上,我们不需要懂得所有的事情,“我没有足够的能力来回答这个问题”“在这个领域我没有能力给你任何特殊的见解”――当你不了解、也没有相关的才能时,不要害怕说出来,没有人期望你什么都懂。

避免自怜情绪

“自我服务偏好”的心理因素经常导致人们做傻事,它往往是潜意识的,人们都难免受其影响。人们经常认为“自我”有资格去做想做的事,例如,透支收入来满足需求。其实,过度自怜和嫉妒、怨憎、仇恨一样,都是灾难性的思想状态,让人近乎偏执。自怜是人们几乎都有的反应,如果你能意识到自怜情绪并改正,那么你的优势将远远大于其他人。

在让自己摆脱这种心理的同时,还必须容忍别人拥有自我服务的偏好,因为大多数人都无法成功地清除@种心理,人性就是这样。遇到这种情况时,正确的说服技巧应该是:“诉诸利益,而非诉诸理性。(本杰明・富兰克林)”

在不幸中提高自我

你在生活中可能会遭到打击,有些人能挺过去,有些人不能。我认为爱比克泰德(Epictetus,约55年―约135年,古罗马最著名的斯多葛学派哲学家之一,是继苏格拉底后对西方伦理道德学说作出最大贡献的哲学家)的态度能够引导人们做出正确的反应。他认为,生活中的每一次不幸,无论多么倒霉,都是一个锻炼的机会,是吸取教训的良机。人们不该在自怜中沉沦,而应利用每次打击来提高自我。

他的观点影响了之后的许多个世纪。你们也许记得爱比克泰德自拟的墓志铭:“此处埋着爱比克泰德,一个奴隶,身体残疾,极端穷困,蒙受诸神的恩宠。”他变成智者,成为顶天立地的男子汉,而且教育了其他人,这是他所认为的“蒙受恩宠”。

时刻准备迎接麻烦

我的爷爷芒格曾是他所在城市唯一的联邦法官,并担任这个职位长达40年之久。他的价值观之一是,节俭是责任的仆人。他终身量入为出,不仅为他的遗孀留下了舒适的生活环境,还曾用自己的优质资产拯救过我叔叔面临倒闭的小银行。这件事让我想起豪斯曼(英国学者、诗人)的一首短诗:别人的想法/是飘忽不定的/他们想着和恋人幽会/想走大运或出大名/我总是想着麻烦/我的想法是稳重的/所以当麻烦来临时/我早已做好准备。

你们很可能会说:“谁会整天期待麻烦到来啊?”我就是这样的。在我这漫长的一生中,我一直都在期待麻烦的到来,准备好麻烦来临时如何对付它,这并没有让我感到不快乐,而是对我有很大的帮助。

学会逆向思考

一个乡下人说:“要知道我会死在哪里就好了,我将永远不去那个地方。”这话虽然听起来很荒唐,却蕴含着一个深刻的道理――对于复杂的适应系统以及人类的大脑而言,如果采用逆向思考,问题往往会变得更容易解决。 如果想知道人生如何才能得到幸福,就要明白人生为何会变得痛苦;如果想知道企业如何做大、做强,就要研究企业倒掉的原因。

什么会导致生活的颓废呢?有些答案很简单,例如,懒惰和言而无信。另外要避免的是极端的意识形态,因为它会让人们丧失理智。生活上的大多数成功来自于你应该知道避免哪些事情,例如死亡、艾滋病、吸毒等,从而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养成自我管理的态度。

将跨学科的学习进行到底

获得智慧不仅是为了让自己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还是一种道德责任,我们必须坚持学习。光靠已有的知识,在生活中走不了多远;唯有持续学习,才能取得较高的成就。

坚持终身学习

作为世界上最受尊敬的公司之一,伯克希尔・哈撒韦的长期大额投资业绩可能是人类有史以来最出色的。但是,伯克希尔在这十年中赚到钱的方法,在下一个十年未必管用,因此,沃伦・巴菲特不得不成为一部不断学习的“机器”。如果你们拿着计时器观察他,会发现他醒着的时候有一半时间是在看书。剩下的时间,大部分被他用来跟一些非常有才干的人进行一对一的交谈。

养成学习的习惯,对我们的人生很有帮助。那些能够在生活中越过越好的人,一定都善于学习,他们每天入睡之时都会比当天早晨变得更聪明一点。怀特海(Whitehead,英籍美裔数学家、哲学家)说:“只有发明了‘发明的方法’之后,人类社会才能快速发展。”同样,只有学习了“学习的方法”之后,你才能进步。我读法学院之前就已经掌握了“学习的方法”,没有什么比持续有效地学习对我的帮助更大。

真正掌握知识

我经常讲一个有关马克斯・普朗克(Max Planck,德国物理学家,量子力学创始人)的笑话(见副栏2),但并不是为了表扬主角很机敏。我认为,这个世界的知识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普朗克知识”,它属于那种真正懂的人,他们付出了努力,拥有了某种能力;另外一种是“司机知识”,他们只是掌握了鹦鹉学舌的技巧。每个人都应脚踏实地,努力成为拥有普朗克知识的人。

破除“锤子效应”

你必须掌握许多知识,让它们在头脑中形成一个思维框架,并能自如地运用。如果你能够做到这一点,总有一天会在不知不觉中意识到“我已经成为同龄人中最有效率的人之一”。

你所学的知识也会限制你的思维和行为,对于一个只有一把锤子的人来说,任何问题看起来都很像钉子。只有拥有足够多的工具,“锤子”的认知偏见才会消失。如果一个人学到了足够多的多元化知识,也就是说,带上了多种工具,并且能有意识地与锤子效应作斗争,在通往智慧的道路上,他就跨出了建设性的一步。

飞行驾驶中必须破除锤子效应带来的负面影响,我们都不希望任何一个飞行员在面临“B”危险的时候,做出了遭遇“A”危险的反应,因为他的脑袋里只有一把应对“A”的“锤子”。我们用严格的“六要点系统”(见副栏3)来培训飞行员,同时也可以推而广之。对于大多数人来说,类似的训练都不难完成。

实现lollapalooza效应

lollapalooza效应是指好几种力量共同作用于同一个方向,形成合力,从而带来巨大的能量。如果已经养成了良好的自我管理的态度,并能够进行持续的跨学科学习,还可以通过四个方面来促进形成lollapalooza效应。

综合思维模型

你不仅要学习多学科的知识,还要学习不同的思维模型(见副栏4),了解它们并清楚其相互关系。当几个模型联合起来,更易产生lollapalooza效应。

争取掌握近100种模型和一些思维技巧,这并不是很难的事情,而绝大多数人却不会这么做。如果我们能蛉面掌握各种主要模型,并把它们当作一张“清单”,就能够把自己训练得更加客观,从而在考虑事物的时候,可能超越那些比你更聪明的人。

将不平等最大化

将不平等最大化,通常能够收到奇效,约翰・伍登(John Wooden,著名篮球教练)提供了一个示例(见副栏5)。我认为生活就像比赛,也充满了竞争,要让那些最有能力和意愿成为学习机器的人发挥最大的作用。如果想要获得非常高的成就,就必须让自己在竞争中处于优势,这样才能获得更多的机会。

遵从兴趣 天道酬勤

如果真的想要在某个领域做得很出色,你必须对它有强烈的兴趣。我可以强迫自己把许多事情做得很好,但我无法将没有强烈兴趣的事情做得非常出色。

同时,一定要非常勤奋,才能出类拔萃。我这辈子遇到的合伙人都极其勤奋。我想我之所以能够和他们合作,部分原因在于我也很努力,做到了能够配得上他们。

科学决策

按次序逐一使用下面这些原则,但这些原则出现的先后跟他们的重要性无关,而是与决策的进程相关,每个原则都必须被视为复杂的决策分析过程中的一部分。不仅是投资,做一般决策时也可以参照。

・风险:所有的投资评估必须从风险开始;

・独立:“唯有在童话中,皇帝才会被告知自己没穿衣服”;

・准备:“唯一的获胜方法是工作、工作、再工作,并拥有一点洞察力”;

・明智的谦虚:承认自己的无知是智慧的开端;

・严格分析:使用科学的方法并检查清单,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错误和疏忽;

・配置:合理配置资本是投资者的首要任务;

・耐心:克制人类天生爱行动的偏好;

・决心:当合适的时机出现时,要坚决地采取行动;

・改变:在生活中要学会改变和接受无法消除的复杂性;

・专注:别把事情搞复杂,记住你原来要做的事。

篇6

关键词:《尼各马可伦理学》 理智德性 伦理德性

一、亚里士多德《尼各马可伦理学》中德性的类型

《尼各马可伦理学》中的核心词是德性,德性是能够实现人类最终目的,并且在追求幸福中德性趋向统一。亚里士多德承袭柏拉图灵魂两分法的思想,德性也按照灵魂的区别来加以规定分成理智上的德性与伦理上的德性。

(一)德性的含义

德性一词是古希腊伦理学体系中根本性词汇,其原义是:任何事物的特长、用处和功能。可以考证出的最早的用法,是在史诗里描述武士的高贵行为,这时德性几乎等同于勇敢。严群先生在《亚里士多德之伦理思想》这本书中写道:“virtue一字,希腊文作excellence解。由是观之,virtue一辞,盖指一切事物之适当功用。以言人类,则所以实现人生目的之方,换言之,即所以发展理性之活动者也?”。①“德性是使一个事物状态好并是其实现活动完成的好的品质。”②究竟什么是人的德性呢?亚里士多德认为德性指事物的优秀性以及有效展现其恰当功能的特性。德性存在于一切自然事物之中,是每一种自然存在物的固有能力。

(二)德性的类型

由于灵魂有理性部分与非理性部分,而且理性部分和非理性部分的活动方式不同,因此人的德性也有理智德性与伦理德性。理智德性是指人的灵魂中的理性部分的优秀、杰出的品质,是在理性活动上的德性,理智德性大多由教导而获得,它的特点是沉思真理、给人带来愉快和自足。同时,亚里士多德认为,理性可以分为两个部分,一是考察具有不变本原的存在物;二是考察具有可变本原的存在物。那么,相应的理智德性也就可以分为理论理性与实践理性。理论理性有科学、技术、理智、智慧等德性。实践理性是指明智。

科学研究是永恒不变的东西,科学知识是符合逻辑的,又是可以传授的,所以,科学具有可证明的品质。亚里士多德说过,“能被科学认识的当然是永恒的东西”,“出于必然的东西”。③技术就是制作,要创造一种新东西,它不仅需要知识,而且需要自己心灵的塑造,要实现自己的某种意图。理智就是对科学中普遍原理的最初把握,就是说理智是通过归纳而总结出带有普遍性的原理。智慧则是指在科学、技术、理智中的卓越,比如那些技术娴熟的人被称为有智慧,最精确的科学被称为智慧等。智慧在纯粹理性、思辨理性的德性中,居于最高地位。而实践理性中的明智指处理与人有关的事务,指追求人自身的好、善、益处。明智就是善于考虑,能审慎而恰当的选择。明智使人能很好地驾驭情感,不被快乐或痛苦所左右。

二、亚里士多德德性观中的伦理德性

人的灵魂有理性和非理性,非理性的部分就是欲望。伦理德性是由风俗习惯而培养,它的特点是由习惯和训练而成、要遵守中道、并使欲望合乎理性的要求。因此伦理德性也是欲望在理性的指导下完成的活动品质。在欲望的三个状态中能力是自然赋予的,德性并不是这样的,德性是经过后天获得。自然能力与德性的区别是:德性只有运用的时候才会存在,但是自然能力不管运用还是不运用都是存在的。人们不会对能力进行谴责或称赞,但是会对德性进行评价,所以德性并不等于能力。同时德性也不等于情感,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德性有称赞与谴责,但是感情却没有;二是德性有预先的考虑和主动选择,但是感情没有。

由上面的内容而得出伦理德性的重要性质是:

第一活动的性质是伦理德性最为关注的,即伦理德性可以成于斯也能够毁于斯,合乎理性并且能够进行较好活动就可以促进伦理德性的生成,假设不符合理性的方式而进行活动,那么德性不能产生,并且事先已经形成的伦理德性也会毁灭。所以要培养出优秀的品质,并且继续保持已有的德性,那就要不断进行合乎理性的出生活动。

第二伦理德性具有实践性,了解并熟悉了关于德性方面的知识不是就具有了德性。比如一个想成为勇敢的人,但是这个人只是具有一些勇敢的知识,却不在生活中进行与勇敢有关的活动,因此这个人不可能成为勇敢的人。这也是亚里士多德的理论理性和苏格拉底的“知识就是美德”的最大不同之处,苏格拉德称如果具有德性知识,就已经具备了德性,而亚里士多德认为“我们探讨德性是什么,不是为了知。而是为了成为善良的人,若不然这种辛劳就全无益处了。”在《尼各马可伦理学》中有这样一种观点:亚里士多德认为人们必须在做事的过程当中逐渐的学会做人,要想成为有德之人,必须经常进行德性。

第三德性与快乐和痛苦有关,同快乐最为有关,但是快乐容易毁灭德性。因为人们追求快乐的欲望从开始到结束都伴随着人们,并且不容易从人们的情感中消失,关于快乐如果处理的好就能使人善良,否则就会邪恶。正确处理快乐和痛苦不是容易的事情。

三、亚里士多德德性观中的理智德性

理智德性是人类灵魂中理性部分的优秀品质。亚里士多德认为,理性由两部分组成:其中一部分考察的对象是本原不变的存在物,另一部分考察的是可变的事物。因此理智德性分为理论德性和实践德性。理论德性叫做智慧,智慧是人类最高的德性。实践德性叫做明智。理论理性有科学、技术、理智、智慧等德性。实践理性是指明智。明智是研究可变事物的实践理性的德性,是理智德性的一种。由于明智是一种十分重要的德性,它既是灵魂中最高贵的部分——理性的活动的德性,又与伦理德息相关,因而我们要重点考察一下明智。

亚里士多德认为明智就是思考对自己有好处的事情,而不考虑那些一成不变的事物。明智的人知道怎样把握事物发展的方向,并且使事物向好的方向发展。明智之人就是能够处理好生活中的为人处事的关系以及在工作中有较强的工作能力的人。比如如果一个人在生活中知道循环利用自来水,或者塑料袋子的人就是明智的人,由于他知道怎样利用可循环使用的事物,也就是说他知道持续发展,并且知道什么是好的以及什么是不好的,是一个知道长远考虑的人。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解决的很多实际问题大部分是我们之前没有遇过的,但是还会有人根据自己的经验会把这些问题处理好,在这里理智就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原因是理智给人们提供了普遍的指导作用。但是只发挥理智还是不够的,同时平常的生活经验以及训练对于德性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比如说一些年纪大的人,经验丰富的人,明智的人,他们通常能很好的并且恰当的处理事情,就这一点来说好像已经是常识并不需要证实的经验,因为“通过经验,人们长上一双看得正确的眼睛。其他的德性也离不开理智,如果离开了理智的德性就不能称之为真正的德性。”(作者单位:西北师范大学学院)

参考文献:

①严群:‘亚里士多德之伦理思想》,商务印书馆,2003年版,第3l页。

篇7

【关键词】儒家伦理思想;仁义礼智信;核心价值观

价值观问题已经不是一个新颖的话题,追溯中国古代,孔子、老子、庄子等先哲都对善恶、义利等价值观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回望西方,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哲人对正义、好坏等问题进行了回答。但是有人的社会永远都不能避开这个问题,一个人心中的核心价值和价值排序关系着社会的秩序,关系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繁荣昌盛,关系着任何一个共同体的未来走向。介于时代的转换,在不同的文化、不同的环境下核心价值在人们心中尤其是大学生这一共同体心中的原形可能都不一样。大学生对未来社会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因此立足儒家思想来审视当今大学生的核心价值观、从儒家的最高道德准则来透析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构建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实践可能。

一、儒家伦理思想中的最高道德准则

传统文化历经千年的传承至今,有的在传承的过程中被人们摒弃了,有的继续为当代人所用。而这些被继续传播的文化无疑具有持久的生命力和巨大的应用价值。正是它们的当代价值才使其为我们所接受和继承。而在这些传统文化中,儒家思想的时代价值更是值得我们探讨,尤其是儒家伦理思想中的最高道德准则“仁义礼智信”对于当代人尤其是作为接班人的大学生的价值观具有重大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儒家所谓的“仁”就是指爱人,“樊迟问仁,子曰:‘爱人’。”爱人是人的本质体现。另外孔子针对我们生活中的行事原则提到:“已所不欲,忽施于人。”这是孔子认为的“仁”在人们生活中的行为准则,教导我们在生活中不仅要达到自身内部的爱人,还要对外做到“仁”,要学会尊重和关爱他人。孔子还告诉我们实行仁的方法:“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孟子的仁政学说也充分体现了儒家“仁”的核心理念,“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思想阐释了拥有民心是一个政治家必须具备的智慧,“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就是孟子所认为的推己及人,时刻想到他人,这也是仁的生活写照。

“义”同样在儒家思想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孔子认为“君子义以为上,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也就是说君子是把义作为最高尚的品德,君子有勇无义就会作乱,小人有勇无义就会偷盗,肯定了义在一个道德高尚的人的品质中的重要地位。“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要说的正是道德高尚者只需晓以大义,而品质低劣者只能动之以利害。另外,孔子还启示我们在利面前选择义是非常重要的,“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孟子说:“非其有而取之,非义也”,不属于你的,如果你拿走的话,那就是不义。荀子也认为“先义后利者荣,先利后义者辱”。程颐认为“义与利,只是个公与私也”,强调了我们在社会生活中要始终把义放在首位,把社会整体利益放在核心位置。

同样“礼”在儒家思想中也占有不可忽视的地位。在为人方面,孔子认为“克己复礼为仁,”只有约束自己的行为并使之符合礼才能做到真正的仁,并强调“非礼忽视、非礼忽听、非礼忽言、非礼忽动”的行为准则。另外,他还认为“礼之用,和为贵”,也就是说礼的功能主要在于通过礼仪的施行能达到一个和谐的社会秩序,“不学礼,无以立”充分说明了礼对一个人的重要性。另外礼也是其他社会制度得以顺利运行的基础,“道德仁义,非礼不成;教训正信,非礼不备;分争辩讼,非礼不决;君臣,上下,父子,兄弟,非礼不定”。荀子也认为“礼者,人道之极也”,在荀子心目中礼是最高的道德标准。《左传》中也提到“礼,国之干也”、“礼不行则上下昏”,充分说明了“礼”在一个社会有序前进中的重大作用。

“智”的基本内涵就是指智慧。在孔子的学说之中,《论语·子罕》中的“知者不惑”、《论语·为政》中的“四十而不惑”向我们传达的是掌握了知识,我们就能不被外界所迷惑。孟子认为“智”是“是非之心”,也就是指一个人判断是非的基本能力。《荀子·劝学》中提到“知名而行无过”,我们拥有了智慧和知识,并且能够自知和知人,这样在生活中才会避免错误的发生。因此,“智”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非常重要。

“信”在儒家思想里解释为讲诚信。《论语·学而》中提到“与朋友交,言而有信”、“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这些告诉我们诚信是我们交友的基本准则;《论语·为政》中“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一个人不讲信用,是根本不可以的。就好像大车没有輗、小车没有軏一样,它靠什么行走呢。这也启示我们诚信是一个人做人的根本,没有了诚信,人就不能称之为人。“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启示领导者,讲诚信才能得到人们的支持和同情;《尧曰》中提到“宽则得众,信则民任焉”,说得就是取得人民的信任是一个人从政的基本条件。

二、90后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存在的难题

“一”与“多”的关系问题是一个永恒的价值难题。各种文化之间的平等对话、互相融合等都充分说明了社会文明的高度发展,但是同时也给社会带来了价值排序的拷问。尤其是对于90后这一新兴群体,思想活跃、自我约束意识薄弱、依赖性强、抗挫能力弱、心理问题突显等等特点都给他们的核心价值观构建带了诸多难题。

(一)公德观念具备、道德践行缺位

社会公德作为维持社会公共秩序,调整人际关系的基本道德要求,它是一个民族长期历史文化积淀和累积的结果。当今随着社会的进一步发展,社会公德却面临极大的挑战,尤其是当代大学生的道德践行缺位问题,引起全社会的高度关注。在2013年5月4日的讲话中说到:“人类的美好理想,都不可能唾手可得,都离不开筚路蓝缕、手胼足胝的艰苦奋斗。梦在前方,路在脚下。自胜者强,自强者胜。实现我们的发展目标,需要广大青年锲而不舍、驰而不息的奋斗。”不难想见,一个不讲公德的青年是不会拥有远大抱负的,一个民族如果没有远大抱负的青年也是无法崛起的。

从总体上看,当代大学生具有极强的社会公德的观念,然而在实践中却往往极易以个人为本位、从自我出发进行行为选择。比如,“在公共汽车上不让座”、“恋爱双方在公共场所亲昵过度”、“从校图书馆借的书未能细心保管”。当代大学生社会公德意识匮乏,只见整天呼喊社会风气败坏,却严重忽视个人道德修养,更没有意识到用实际行动自觉抵制不良现象的重要性。大家虽然知道这样做不妥,但是在日常行为中已经默许这些行为的“合法性”了。当代大学生关于社会公德的知行不一,或许我们在梁启超那里找到了问题的症结,梁公直言不讳地说:“公德是中国人最缺乏的品德之一。中国人很早就注重道德说教,但是偏于私德,疏于公德。”私德以家庭为核心而公德以社会为核心,当代大学生如果不践公德只寻私德必会损毁民族之未来。

(二)社会责任意识淡化,个体权利意识浓厚

社会责任感作为一种道德情感,主要是指一个享有独立人格的社会成员对自己的国家、社会、集体以及他人所负责的认识、情感和信念,以及与之相应的遵守规范、承担责任和履行义务的自觉态度。曾记否,霍去病辞谢汉武帝相赠豪宅时说道:“匈奴未灭,何以家为?”;曾记否,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曾记否,马克思的“为全人类解放事业而斗争!”。这一句句无不彰显出伟人具有远大的理想、崇高的信念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当前,我国大学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就业压力,倍感缺乏安全感、归属感,从而也淡化了对国家和社会的责任感。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中国,“君子忧道不忧贫”的认识已被残忍丢弃,反而“有钱能使鬼推磨”的谬论却堂而皇之地被人们尊奉。大学生们为了“适者生存”于这个社会,不得不去提升自己的个人竞争力,以期获得一份满意的工作。毋庸赘言,在个人价值面前,他们视社会责任轻如鸿毛。

(三)尊师敬长行为失范,遵纪守法精神盲目

生于礼仪之邦,当为礼仪之民;身处书香之院,本该知书达礼。尊师敬长本是我国延续千年的礼仪传统,古人云:“三教圣人,莫不有师;千古帝王,莫不有师。”“不敬三师,是为忘恩,何能成道?”先人把自己老师视为自己的生父来致以最崇高的礼赞。诚然,知书达理、待人以礼,应是当代大学生的基本素养,是高素质人才的必备条件,是时代赋予大学生的基本要求。然而,我们却惊愕地发现当代大学生礼仪失范的行为却日益严重,山西一高中生课堂持刀杀死老师、浙江教师家访被学生杀害抛尸荒野、中国政法大学男生课堂砍死教授,他们胁迫师生礼仪的道德底线一退再退。人无礼无以立,其无礼行为更源于当代大学生对于法律精神的无知。他们作为知识的象征,承载了社会全部的期许和信任,然而一点琐事就能让他们不顾法律而做出一些令人瞠目结舌的恶性事件。2010年药家鑫故意杀人案、2012年安徽医科大学长砍死学弟、2013年复旦大学投毒案,犯案凶手不是恶贯满盈的社会,而是我们平时十分可爱的大学生。谁丢了“礼”,谁就失去了人之为人的资格,谁就辜负了社会的重托,谁就是整个民族的罪人。

(四)学习功利性质明确,真实崇学观念缺失

“盖西伯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固然,古之俊杰在艰难困苦面前依然守住了那份对文化本真求索的精神,这正是内心基于对“智”的领悟。但是在当代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中,什么又是他们投入学习的重要因素呢?根据调查显示,83.9%的当代大学生认为学习是为了获得谋生的功能,他们在学习中也渐渐地抛弃了“智”的本真,转而追求何种“智”能创造出更多的经济价值。学习动机的改变折射出当代大学生实用主义的价值观。当今“考证热”、“考研热”、“公务员热”充斥象牙塔,更是源自于市场与大学的紧密联系,这就很容易导致市场手执大学发展之牛耳。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西方功利主义思潮在我国找到了适合自己的温床,它影响着各行各业的人,当代大学生也成为了它忠实的追捧者。2013年我国有699万应届大学毕业生比2012年增加19万,创历史新高,成为大学生最难就业年。“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的古训在与现实的碰撞中被击的粉碎,大学生在这个矛盾面前向残酷现实屈服了,抛弃真实崇学的遗训。这或许就是著名“钱学森之问”——“为什么我们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的人才?”的一个原因。

(五)诚实守信意识弱化,投机取巧心理突显

诚信是维持人类社会正常运转的道德规范,是一个人立世的根本品质,更是推动社会发展获得较强竞争力的重要资源。但是我国目前却面临十分严重的信任危机,“牛马遍野,夜不闭户”早已成为美丽的奢望,人与人之间的信任缺失使得围墙越垒越高,监控越装越多,沟通越来越假。就社会最后“净土”的大学校园也存在一定的诚信问题。部分当代大学生在失信的洪流中迷失自我、自甘堕落,考试作弊、国家助学金故意拖欠、甚至有学生偷盗的现象。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重要时期,与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相悖的是诚信体制的滞后,由此给社会造成了巨大的创伤。大学生在这样一个诚信畸形的社会中,看见了太多失信人获益而免于责罚的负面现象,给心灵带来了巨大冲击。另外大学教育也缺乏对诚信的教育,甚至个别老师本身就缺乏诚信,学术造假、收受贿赂、评级黑幕等等,焉能身正为范?

诚实守信意识的弱化必然会导致投机取巧心理的产生,大学生如果不踏踏实实做事而心怀投机取巧的心理,这样就很容易跌入犯罪的深渊。知识在这个时候就很可能会由推动社会前进的杠杆演化为阻碍社会建设的枷锁。刘延东在科研诚信与学风建设座谈会上讲到:“科技工作者要更加严格要求自己,牢记社会责任,坚守学术道德。高水平的科学研究需要高水平的科学家,高水平的科学家要有高水平的精神境界。只有坚守爱国报国、奉献社会、服务人民、追求真理的情怀,才不会让名利动摇诚信。”此番肯綮之谈直指诚信的价值。不难想见大学生如果失信,何以与人交?何以造福于社会?何以立于世?

三、儒家伦理思想对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建构的意义

90后大学生作为国家未来建设的活跃力量,其成长的环境以及文化基础大为不同,其价值观存在的难题也是异化多样。而儒家思想作为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经历千年的传承,如今已经影响整个中华大地甚至全世界。尤其是“仁义礼智信”的最高道德准则必定在解决90后大学生核心价值观难题上有着极大的价值。

(一)“仁”对90后大学生道德践行的价值

儒家所说的“仁”在现代主要是指人们要学会对他人友善,要和他人友好相处,而且还要学会帮助他人,尊重他人。除此之外,还告诉我们也要对自然对社会友爱,必须懂得保护大自然和我们生存的社会环境。在以人为本的基础上,还要对万物给予人文关怀。

而仁的现代含义正是我们90后大学生价值观践行中所缺乏的。尤其在多元文化背景下,我们的公德观念出现了知行矛盾。社会道德的践行是社会公德观念的真实体现,是社会公共生活有序化的实践保证;社会道德的践行关系着每个社会人的利益,关系着一个民族的整体形象,关系着一个国家的社会文明发展进程。正如儒家思想家荀子的知行观所说,“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因此,我们必须在拥有观念的同时,要在现实生活中去实现这些道德观念。

(二)“义”在增强90后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上的作用

“义”在现代我们主要解释为坚持正义,维护公正,追求公正,对国家和社会要有高度的责任意识,在处理国家利益和个人利益的时候要知道把国家利益放在首位。

对“义”的追求正是我们90后大学生在价值选择中很容易忽视的。孟子认为“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面对社会整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相冲突时,孟子告诉我们要选择社会整体利益,把“义”放在首位。社会整体利益包含着个体的自身利益,关系着个人利益的实现,关系着整个社会的有序运转;社会整体利益是个人利益的基础,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基本前提,是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先决条件。因此,我们必须把社会整体利益放在我们个人利益之前,作为90后大学生,尤其要主动学会承担起社会责任,在追求个人自由的同时,更要重视社会责任的履行。

(三)“礼”对90后大学生尚礼守法精神的提升

“礼”在现代的主要涵义有三个:孝敬谦恭,要求人们在生活中要孝敬长辈,尊师敬长,自尊尊人;文明礼貌,主要指在社会生活中要通晓为人处世的礼仪,遵守社会道德规范,学会礼让;遵纪守法,在现代我们强调礼法的结合,树立现代法治精神。

90后大学生在文明礼仪上缺失的案例娄见不鲜,这也说明了对90后大学生进行文明礼仪教育的必要性。文明礼仪是一个大学生文明素质的体现,更是一个大学生踏进社会的基本筹码,关系着我们这个社会良好风尚的建立,关系着一个社会文明程度的提升。因此,加强90后大学生尚礼守法意识显得尤其重要,我们必须从家庭教育、社会引导、政府立法等多个角度加强大学生文明礼仪教育和引导。

(四)“智”对明确90后大学生学习目的、学习内容、学习方式的意义

儒家所讲的“智”不仅仅是一种智慧、一种知识,更多的是一种方法、一种态度。在现代我们主要解释为勤奋学习、善于思考、求是创新、实践中求真知。

90后大学生在学习上存在的诸多价值误区,深刻地影响着大学生拥有“智”的过程,影响着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儒家的“智”告诉我们必须明确学习目的,我们大学生在校学习不仅仅是获取一纸凭证,我们的学习更多是获取智慧、获取方法,要善于思考问题;我们大学生的学习内容也不仅仅是局限于课本,更多的是侧重要人文知识素养、基本技术技能、日常生活常识等,要学会在实践中求得真理;最后我们的学习方式不仅仅是死学、硬学,更多是要灵活地学习,要有思考地学习,创造性地学习,获取知识的同时,我们更要注重思维逻辑方法的培养。

(五)“信”在提升90后大学生诚实守信意识中的影响

“信”是为人之本,主要是诚实守信,现代内涵主要有真诚守信、遵守诺言、敬业尽责。“信”的三种现代内涵贯穿于我们生活的诸多方面:个人交往、企业合作、国家协作等。

90后大学生在为人处世时需要明白真诚在交友中的重要性,真诚守信通常能够帮助我们寻找挚友,在生活中能够互勉互励,相互支持和帮助;同样遵守诺言也是取得他人信任的重要保证,诺言的失守必定会损害我们自身形象,阻碍我们的行事;敬业尽责也是我们工作学习中必须具备的,敬业尽责能够帮助我们获得老板的赞许、老师的帮助、同学的支持。因此,诚实守信在90后大学生核心价值观中占据不可忽视的地位。

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构建应该扎根于儒家“仁义礼智信”的中华传统文化之中。中华传统文化是我们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形成的重要载体,在90后大学生的核心价值观的构建中我们加大传统文化尤其是儒家这种先进文化的份量,强化儒家思想的当代价值,进而扩展和渗透到90后大学生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的全过程中,这必然会有利于当代大学生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篇8

关键词:和谐 幼儿立场 教学反思

“促进儿童的发展是现代教育核心价值的定位,儿童立场应该是现代教育的根本立场。好的教育一定是符合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无论何种教育,归根结底只有通过儿童自身的选择与建构,才有可能真正形成儿童发展(包括知识、技能、情意、态度、品性等的发展)的现实。”①幼儿教育要站在幼儿立场,幼儿规则教育也应站在幼儿立场,才能实现师幼双主体的和谐。

一、让幼儿成为真正的“体验者”,享受智慧的荣耀

“儿童就其天性来说,是富有探索精神的探索者,是世界上的发现者。自由和探索是儿童的天性,教育就应该顺应这种天性,引导和促进幼儿进一步去探索与发现。”②在教学中,我为幼儿提供一个“跳一跳,就能摘到果子”的自由的探索环境,孩子们积极参与、有效体验。运用“医院电梯口拥挤”的视频,具体直观,既缩短了幼儿与拥挤现象的认知距离,又提高了幼儿讨论的积极性。根据幼儿喜欢游戏的特点,采用体验式的情境模拟游戏,让幼儿在玩中学习解决拥挤问题。充分做到以幼儿为主体,让幼儿在自主参与、自主选择、自主体验、自主发现、自我调整的过程中学习解决拥挤问题。使孩子学得主动,学的快乐,获得真正的发展。

陶行知先生说:“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疑是知之始”,孩子们敢于质疑,拥有问题意识,便是迈出了期待解决、积极思维、主动学习的第一步。活动中我是走在幼儿前面的引导者,通过“电梯口的拥挤”、“幼儿园小朋友看展板时出现的拥挤”、“小朋友们取水彩笔不知不觉出现的拥挤”三个录像引出话题,让幼儿发现拥挤问题,引发讨论,理解排队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从而避免了说教的苍白无力,让幼儿发自内心获得认同感。

对于活动难点:排队礼仪的学习,我通过提问让幼儿参与讨论“排队怎么做更规范,更文明?引导孩子们相互解答,为孩子创设了一个开放自由的交流环境,让孩子在热烈又轻松的对话氛围中,平等地交流自己的感受和意见,相互观赏,让孩子们享受着智慧带来的成就感和荣耀感。

二、让幼儿做真正的“主体”,享受自主学习的快乐

“从深层次上讲,教师的一生都是一种邀请。邀请教室里的幼儿,邀请课程中的幼儿,也邀请自己的加入”。活动中我请孩子们表达如何解决看展板的拥挤问题时,有一位小朋友提出“让我们表演”的要求,面对这意外的要求,我积极在教室里寻找到替代的展板,孩子们自觉上前,没有了往日的拥挤,一边小步往前挪动,一边寻找自己的合适位置,调整自己的位置。我惊喜地看到了孩子们的能力,看到了孩子们主动学习的快乐,孩子们自觉根据展板的宽度排成了五排,并从前往后自觉轮流看展板。

孩子是有潜力的,我们必须相信幼儿,改变自己的教育方式,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幼儿。老师要懂得放手,让孩子在参与的过程中自主发现、思考、探索、选择、表达、交流,享受学习的过程,获得真正的发展。

对于活动难点:排队礼仪的学习,我采用设疑,引发小朋友讨论、课件《排队礼仪歌》的播放、小朋友相互解答等,让幼儿学习排队礼仪。我则是站在幼儿身后的欣赏者,欣赏孩子的讨论,欣赏孩子们相互解答,欣赏孩子尝试用表演说明的憨态。在合适的时候介入,采用多种策略反馈幼儿、肯定幼儿,对幼儿进行正面的鼓励,并推动幼儿的发展。

三、让幼儿做“实践者”,享受规则生活的快乐

“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排队日活动源于生活,问题都是幼儿在生活中经常遇到的。本次活动前拟定了三条目标:

目标一:感受集体活动中排队的重要性和排队等待带来的方便和快乐。知道每月的11日是“自觉排队日”,并了解数字“11”在排队日中的含义。

目标二:敢于用多种形式,大胆表达解决拥挤的方式,养成自觉排队的好习惯。

目标三:学习排队的礼仪规则,愿意做“排队日的小小自愿者”和“排队小标兵”,养成自觉排队的好习惯。使孩子有话可说、有事可想、有力可做。

(一)活动中教师设计了层层渗透的环节。第―个是电梯的表演,是游戏化的,幼儿参与兴趣浓,积极性高。第二个是拿彩色纸是对幼儿言行一致的考验,是让幼儿实践从认识到行为的过程,说到是要做到的哟。

(二)活动后还要注意总结经验的巩固练习。排队礼仪规则的学习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在生活中加以巩固练习,慢慢让排队礼仪规则化为行为并转化为习惯。

因此,我设计了“设计排队图标”,让幼儿感受自主制订、自主遵守规则、自主发展的愉悦。让孩子用喜欢的方式――绘画,解读对排队规则、排队需求的理解。“玩礼仪棋”,让孩子们在喜欢的棋类游戏中,巩固排队礼仪。“礼仪体验馆”让孩子们在多样的场景中练习排队礼仪。“排队日”鼓励孩子们争做“排队日的自愿者”和“小标兵”,让孩子体验规则生活的必要性和遵守规则带来的快乐,从而愿意从自己开始自觉遵守,并提醒家人自觉遵守,达到“小手牵大手”教育共成长的目的。

通过实践,我深刻体会到了幼儿学习的过程是在教师的引导下自我建构、自我生成的过程,这种生成是他人无法取代的,是由内向外的生长,而不是由外向内的灌输,其基础就是幼儿原有的知识与经验。活动要让幼儿成为积极的“实践者”,让学习开启幼儿的“良好习惯之旅”。

“教育是为了儿童的,教育是依靠儿童来展开和进行的。教育的立场应是儿童立场。儿童立场鲜明地揭示了教育的根本命义,直抵教育的主旨。”④站在幼儿立场进行规则教育,需要我们更好地理解幼儿、发现幼儿,顺应幼儿的自然本性与成长节律,从而开发幼儿、引领幼儿、发展幼儿。唯有如此,我们的规则教育才充满和谐,才能充满激情与智慧,充满生机与活力,充满挑战与创新。

四、我会排队教学案例

设计意图:

选择贴近幼儿日常生活,经常遇到的拥挤问题为切入口,创设情境,引导幼儿发现拥挤问题,引发讨论;积极鼓励幼儿尝试用多种方式解决拥挤问题,学习排队礼仪;充分利用家长资源,“小手牵大手”――排队日争做排队志愿者,培养幼儿自觉排队的好习惯,促进“家长排队行为文化”的形成。

活动准备:有关拥挤的录像三段,排队礼仪歌的图标、幻灯片、绿色卡纸、记号笔。

活动目标:

1、感受集体活动中排队的重要性和排队等待带来的方便和快乐。知道每月的11日是“自觉排队日”,并了解数字“11”在排队日中的含义。

2、敢于用多种形式,大胆表达解决拥挤的方式,养成自觉排队的好习惯。

3、学习排队的礼仪规则,做“排队日的小小自愿者”和“排队小标兵”,养成自觉排队的好习惯。

活动重点:感受排队等待带来的方便和快乐,愿意养成自觉排队的好习惯。

活动难点:学习排队的礼仪规则。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教师请幼儿自己搬取椅子并围坐成半圆形,根据幼儿的摆放情况做适当的评价,引出“拥挤”的话题。

设计意图:运用“自己摆小椅子”进行导入,引发幼儿拥挤现象,引出拥挤的话题,引导幼儿自己思考问题,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也体现了知行做合一的原则。

(二)组织幼儿讨论交流平时观察到的、发生在园内园外的拥挤现象。

设计意图:联系幼儿相关生活经验,鼓励幼儿积极发现生活中的拥挤问题。

(三)观看拥挤现象的录像,组织幼儿讨论,解决拥挤问题的方法。

l、组织幼儿观看录像――乘电梯,讨论怎么帮助他们,让他们不再拥挤?

2、游戏体验:有秩序乘电梯。

3、引导幼儿体验,有秩序地乘电梯的方便和快乐。

4、设疑:如果乘电梯遇到了老人、残疾人、孕妇和抱小孩的人,应该怎么做呢?

设计意图:运用视频直观形象性,增强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和有效性。从表象到具体,缩短了幼儿与拥挤现象的认知距离。根据幼儿喜欢游戏的特点,采用体验式的情境模拟游戏,让幼儿在玩中学习解决拥挤问题。充分做到以幼儿为主体,让幼儿在自主参与、自主选择、自主体验、自主发现、自我调整的过程中,学习解决拥挤问题,使孩子学得主动,获得真正的发展。

(四)组织幼儿观看录像一―小朋友看展板,讨论怎么帮助他们,让他们不再拥挤。

设计意图:顺应幼儿喜欢讨论的特点,运用此录像引导幼儿讨论用多种方法解决拥挤问题。录像是发生在园内的事情,因此孩子有经验,能积极参与讨论交流,思考多种解决拥挤问题的方法。

(五)录像“取水彩笔”,让幼儿了解生活中有很多人,想同时做一件事情时,就会不知不觉发生拥挤了。

设计意图:运用此录像,非常贴近幼儿的生活实际,能让幼儿认识到:生活中,当人们都同时想去做一件事件的时候,不知不觉就会发生拥挤。拥挤是很容易发生的现象,因此需要人们时时去注意,使幼儿认识到排队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六)组织幼儿讨论:“喜羊羊”进城,它可能会遇到哪些地方需要排队?如果不排队会出现什么后果?

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出示相应的图标,并即兴创编三字经。

设计意图:以礼仪标兵“喜羊羊”寻求帮助为形式,启发幼儿进行发散思维,想象“喜羊羊”进城可能遇到的各种排队需要,拓宽幼儿的思维,激发幼儿的积极性,增强活动的有效性。

(七)丰富常识:知道11日是“自觉排队日”。

1、提问幼儿为什么11日定为排队日,鼓励幼儿大胆表述自己的想法。

2、观看课件了解数字“11”在排队日中的含义和“排队日标志”,鼓励幼儿和家长参与“排队日”志愿者活动。

3、了解排队礼仪:《排队歌》――不贴身不越线不扎堆不插队不穿越不喧哗

设计意图:利用图标解决难点,帮助幼儿形象直观地理解礼仪规范的内容。丰富有关“排队日”的常识,引发幼儿争做志愿者和排队小标兵的愿望,激发幼儿学习排队礼仪的积极性,并愿意在平时做到自觉排队。体现社会教育既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服务生活的原则。

(八)、情景体验,领取奖品“绿色的卡纸”,引导幼儿自觉地进行排队,内化自己的认识和理解。

设计意图:通过领取卡纸,让幼儿实践排队礼仪。活动不但注意授之以知、晓之以理、而且更做到动之以情、导之以行,使孩子在活动过程中得到完整的、富有实效的教育。

延伸活动:

1、设计排队图标:引导幼儿根据生活中的拥挤现象,设计相应的图标,提醒小班、中班的弟弟妹妹和其他需要提醒的人。启发引导幼儿大胆地用绘画的方式思考、表达更多需要的排队的地方以及排队的礼仪,并组织幼儿将设计好的图标贴到各个需要排队的地方。

设计意图:幼儿有一百种语言,让孩子用最喜欢的绘画形式设计图标,解读排队礼仪的规则,可以使幼儿感受到自主制订、自主遵守、自主发展的愉悦,变“老师让我这样做”为“我想这样做”。

2、玩排队礼仪棋:在玩中巩固强化对排队礼仪的认识。

3、小手牵大手活动:11月11日,在老师的组织下,设计排队日的徽章和海报,开展争做排队日小志愿者的活动。

4、礼仪体验馆:让幼儿扮演各种角色,去体验模仿在不同的公共场所,如超市、医院、小吃部等应该做到的“六不”排队礼仪。

教后反思:在幼儿园进行排队礼仪规则的教育是很重要的,需要一点一点地养成,排队的意识转化为行为,并成为习惯。《纲要》强调让幼儿自主学习,这对排队规则教育提出了挑战。我认为最重要的是遵守“起点低、方法活”的教育原则。活动中我把握好三个基本点:

(一)活动源于生活。杜威说过:“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本次活动拟定了三条目标:

目标一:感受集体活动中排队的重要性和排队等待带来的方便和快乐。知道每月的11日是“自觉排队日”,并了解数字“11”在排队日中的含义。

目标二:敢于用多种形式,大胆表达解决拥挤的方式,养成自觉排队的好习惯。

目标三:学习排队的礼仪规则,愿意做“排队日的小小自愿者”和“排队小标兵”,养成自觉排队的好习惯。

(二)过程注重体验。社会活动难组织,说教对于年幼的幼儿苍白无力,我采用体验式的情境,让幼儿通过游戏演绎真实的生活情境,使活动生动有趣,让幼儿在玩中学、自主学。

我通过让幼儿参与讨论、课件《排队礼仪歌》的播放、小朋友相互解答、朗诵《排队礼仪歌》等,让幼儿学习排队礼仪。活动中采用多种策略反馈幼儿、肯定幼儿,对幼儿进行正面的鼓励。

(三)经验注重巩固。排队礼仪规则的学习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在生活中加以巩固练习,慢慢让排队礼仪规则化为行为并转化为习惯。因此,教师设计了“设计排队图标”,让幼儿感受自主制订、自主遵守规则、自主发展的愉悦。让孩子用喜欢的方式一一绘画,解读对排队规则、排队需求的理解。

“玩礼仪棋”,让孩子们在喜欢的棋类游戏中,巩固排队礼仪。

“礼仪体验馆”让孩子们在多样的场景中练习排队礼仪。

“排队日”鼓励孩子们争做“排队日礼仪志愿者”,参加实践活动……。

和谐缘于“幼儿立场”遵循孩子的意愿,让孩子们在生活中自主学排队,有效促进排队礼仪习惯的养成。

【参考文献】

①王艳玲:《儿童本位:中国课程发展的转型――钟启泉教授访谈》,载《基础教育课程》,2010年第1~2期。

篇9

编者按:

近年来,郑州七中不断深化课程改革,大力推进教育创新,积极探索适应时展要求的教育模式,着力构建特色鲜明、充满活力的新课程体系,开展全市首创的学科节活動就是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目前,学科节成为了郑州七中全体师生共同的节日,不仅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增添了学科文化魅力,彰显了教师智慧风采,而且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张扬了学生的个性,促进了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丰富多彩、激情洋溢的郑州七中首届政史地学科节,领略教师的风采、智慧、魅力,感受学生的青春、活力、激情!

参与人员:全体师生。

活動简介:通过猜谜语活動,开启学生智慧,扩充课外知识,激发学习兴趣。

点评:参与猜谜活動,开启智慧人生。

活動二中国文化博览会

表演人员:七年级全体师生。

活動简介:七年级各班分别展示陕西、河南、四川、云南、台湾、海南、内蒙古等十省区的历史文化、民俗风情,使同学们充分体验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感悟、认同民族精神。

点评:漫步七中看中国,校园劲吹民族风。

活動三 模拟法庭

参与人员:八年级学生。

活動简介:通过模拟法庭表演,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有效进行普法宣传,让学生了解法庭审判程序,增强学生的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使其知法、守法、护法、用法。

点评:模拟法庭表演,法律与我同行。

活動四 地理寻宝

参与人员:全校学生。

活動简介:“地理寻宝”活動融合了地图知识,需要学生读图、识图、辨认方向,目的是让学生体会地理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进而激发其对地理学科的兴趣。游戏要求三人一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沟通能力。

点评:地理寻宝,趣味无穷。

活動五 校园世博会

参与人员:八年级全体师生。

活動简介:八年级各班分别展示肯尼亚、印度、埃及、俄罗斯、德国、韩国、澳大利亚、巴西等国的地理位置、政治体制、历史文化、风俗习惯等,让学生了解、体验丰富多彩的世界多元文化,感悟、认同“地球村”精神。

点评:探索世界多元文化,领略各国民俗风情。

活動六 国际形势讲座

参与人员:九年级学生。

主讲人:龚绍红教授。

活動简介:由郑州师范学院政治与公共管理系党总支书记、副教授龚绍红为学生作国际形势专题讲座,由郑州七中政史地教研组长王靖主持。讲座目的: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感和建设祖国的使命感,使其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全面提高自身素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

点评:观世界风云,立报国之志。

活動七 “慧眼看社会”调查报告

参与人员:九年级学生。

活動简介:让学生深入社会进行调查,撰写调查报告。调查报告涉及方方面面的社会问题,有医患关系问题、课外班问题、闯红灯问题、环保问题等。该活動能够促使学生了解社会问题,提高观察思考能力、理论联系实际能力,也是对郑州七中新时期思想品德学科作业建设新形式的一次探索和改革。

点评:关注社会万象,亲近服务社会。

活動八 历史人物真人秀和古代服饰礼宾岗

参与人员:七、八年级部分学生。

活動简介:通过历史人物真人秀活動再现重要历史场景、名人经典動作语言等,让学生在感受历史人物魅力的同时认识历史人物在推動历史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从而引导学生树立远大志向。礼宾岗通过展示汉朝、唐朝、清朝的服饰礼仪,活跃校园气氛,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

点评:重温华夏历史,领略名人风采。

学科节闭幕

篇10

关键词:识字;快乐;阅读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 ?摇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5-0256-02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在生活中“想”识字

爱因斯坦说过:“对于一切来说,只有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就是一切学习的源动力。根据低年级尤其是一年级孩子性格的不稳定性,教师在生字教学中,要巧妙创设各种有趣的情景来吸引他们,使学生饶有兴趣地主动投入到汉字的学习中去。

1.感悟传统,激活识字的欲望。打开第一册语文课本,不难发现,我们的编者早就考虑到了一年级孩子的心理特点,学完拼音之后,紧接着就是图文相结合的象形字教学,利用图文相结合,孩子们兴趣很浓,在教学时,我让孩子们字与图对应,他们个个高举小手。对于有些难理解的字,我利用造字法来教学,这样一来,既可以发展学生分析与综合的思维能力,又可以使学生“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从而大大减少学生写错别字的现象。我记得在教学《十二生肖歌》这一课时,文中的“鼠”字比较难记,于是我在网上找到了“鼠”字的象形字,让孩子们来发现,说说是怎么记住的,这样一来,孩子就会把“鼠”字牢记心中。这样的教学不但能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和思维能力,提高识字教学效率,更重要的是能激发学生识字的欲望,增强对祖先造字智慧的感悟。

2.巧做游戏,感受识字的乐趣。卡罗琳说:“孩子们的工作就是游戏,在游戏中激发他们的思维是他们最愿意接受的。”一年级学生更是喜欢游戏,应引导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游戏中识字,寓教于乐,让学生真正喜欢汉字,对识字产生浓厚的兴趣。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都有着自己的方法,如做动作、猜字谜、比手势、打擂台等等,只要我们充分利用生活资源,创设丰富多彩的猜字游戏,让学生多种感官同时参与识字活动,在玩中学,学中玩,就能激发他们的兴趣,从而感受识字的乐趣。

二、拓展空间,培养学生在生活中“主动”识字

新课程背景下的识字教学扩大了我们的视野,它让我们知道,识字的来源和识字的空间是无处不在的。虽然课本是我们识字的主渠道,但是我们完全可以利用学校的文化气氛,使识字教学能走出课堂;调动学生家长的积极性,使识字教学能走进家庭;利用我们的母语环境,使识字教学能走向社会。

1.在新环境中识字。在开学的第一周(刚入学的新生),我就组织本班学生进行认姓名的比赛,谁最快认识全班同学名字的就可以当收发作业本子的班长,当老师的小助手,帮老师收发本子。我在他们的课桌左上角端端正正地写着孩子们名字,同时班级的“蝴蝶飞飞”栏目里也有他们的名字,凡是进入班里前十名的同学就可以当选收发作业本子的组长。这种“认姓名”比赛没过几天,全班大部分学生便能认识同学的名字,也有的学生当时记住了,可过几天又忘了,这时我也不批评他们,而是鼓励他们想办法记住这些字。就这样我把识字寓于“认名字”比赛中,使学生轻而易举地记住了100多个汉字。

2.在提前阅读中识字。想让孩子喜欢阅读,教师必须为孩子创造一个氛围。首先,作为教师,我们应该率先垂范,自己爱读书,并让孩子知道你所以会讲好听的故事、学识渊博,是因为你爱读书。所以,我选了《一年级的小豆豆》这本书,这本书非常有趣,孩子们都喜欢,每人都有一本。与孩子们一起读故事书,利用每天晨读、午读的时间,由我声情并茂地朗读或讲述学生感兴趣的故事,当讲到精彩处,戛然而止,然后告诉学生这个故事在书里,让他们四人一小组互读、互看。只要孩子们喜欢上了阅读,识字量自然会增加,于是我及时取得家长配合,每天放学后让孩子坚持看二十分钟的课外书,并记好记录卡,记录当天在课外书中认识的新字。其次,还要让学生养成真遇到不认识的字就问的好习惯。这样不但增加了识字量,还培养了学生自主识字的习惯,而且又激发了阅读的兴趣,真是一举三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