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工基础的知识点范文

时间:2023-12-15 17:35:1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电工基础的知识点,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电工基础的知识点

篇1

关键词: 中职《电工基础》教学 “自主、探究、合作”教学模式 运用

一、问题的提出

近年来,由于招生制度的改革,高校的持续扩招,中职学校面临着生源危机。为了生存和发展,中职学校录取标准一降再降,因而大批学业不良的学生涌入中职学校。中职生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大多是不受教师和学校重视的群体,学习上、生活中受到的挫折和打击比较多,往往缺乏学习自信心,自卑心理较强。进入中职学校后,由于没有升学的压力,加上中职学校的社会地位和口碑比较低下,这种心理有进一步加深的趋势。多数中职生虽然也想把学习搞好,但由于基础太差,没有形成较好的学习习惯,未能掌握较好的学习方法,加上学习态度不端正,因此总是学不好,常常陷于痛苦和矛盾之中,结果学习上遇到的问题得不到解决,越积越多,形成恶性循环,在学习上不肯用功,只图安逸自在,玩字当头,混日子。如何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端正学习态度,明确人生目标并为之努力奋斗,是中职学校教师必须面对的问题。

《电工基础》是中职学校电工、电子、机电、计算机等许多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其内容多、原理抽象、难懂难学。由于其理论较深,中职生很难掌握。因此,如何创设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电工基础的积极性,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基于以上认识,笔者通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在担任的中职《电工基础》教学中,积极运用“自主、探究、合作”教学模式,极大地调动了中职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他们的学习信心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自主、探究、合作”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

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三种学习方式各自强调的侧重点不同。自主学习强调的是培养学生独立学习能力,为其自主地发展和适应社会奠定基础;探究学习强调的是培养学生探究未知世界的能力,为其能创造出更多的新的思维产品奠定基础;合作学习强调的是培养学生协作、分享精神,为其在社会群体中的适应和发展做准备。三种学习方式之间存在内在的联系。自主是探究的基础,合作是探究的形式,探究是自主、合作学习的目的。三者互为一体,互为促进。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提倡的学习方法是教师指导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自主、探究、合作”教学模式是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将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有效结合,充分体现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一种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仿照科学探究的过程来学习教学内容,教师提供学习材料,诱导学生提出问题,学生自主探究,教师诱导,通过合作方式得出结论,学生主动构建知识,体验、理解和采用科学研究方法的一种教学模式。其主要特征是:以学生的发展为出发点,强调探究性学习与接受性学习的有机结合,既注重基础知识的教学,又注重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达到知识与能力同步到位。笔者通过探究过程,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五官的知觉能力,激发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从而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使学生在自然体验中不知不觉地掌握了知识,满足了成功的欲望,获得了成功的快乐体验,从而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效果。

三、“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模式在《电工基础》教学中的运用

1.科学设置探究性问题,激发学生探究兴趣。

如何根据教学内容设置学生感兴趣的问题,让学生饶有兴致地带着问题去探究学习,这是激发学生探究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关键环节。根据教学实践经验,笔者认为科学设置探究性问题教师要注意这么几点:一是设置的问题,学生要有一定的了解,但又没完全弄懂。对完全陌生的问题学生可能有畏难情绪而激不起兴趣。二是要引导学生在现有掌握程度的基础上自己发现并提出问题。三是要循序渐进,注意设置问题的层次性和知识点的逻辑联系,逐步实验逐步提出问题,且提出的问题是学生在现有的基础上继续探究就能解决的,而不是跨度或难度太大可望不可及的,以免使学生丧失信心。例如,在学习愣次定律时,教师可通过组织学生探究性实验,让学生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逐步提出并弄清以下问题:磁铁极性的变换与检流计指针偏转方向有何关系;磁铁插入或拔出的快慢与检流计指针偏转角度之间有何关系;磁铁在线圈中停止不动与检流计指针偏转情况之间有何关系;由磁铁改铁棒观察检流计指针的偏转情况。同时教师可要求学生根据所产生的实验现象结合前面所学知识判断感生电流与磁场变化之间的关系,通过层层深入的探究,让学生真正弄清楚愣次定律的具体含义。

2.合理设置合作小组,强化小组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教学方式,与传统的教学方式相比,有着显著的优点。它强调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作用,强调“学会学习”和“创造学习”,在教学评价上注重小组自我评价,能增强中职生的团结合作意识与技能,增强中职生的学习积极性,并能大面积地提高中职生的学习成绩。在《电工基础》教学中,教师要使合作学习真正落到实处,起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作用,必须注意以下几点:一是将学生合理分组,按成绩好坏、性格能力差异、男女比例合理搭配,每个小组成员的数目不宜过多,最好介于3―7名之间;二是责任落实到人,避免袖手旁观的现象发生。例如,在探究通电螺线管外部磁场方向与电流之间的关系时,因为活动过程复杂,所需器材多,操作难度大,学生的基础程度也不相同,所以教师应采取分工合作的方法,根据学生的能力和特长进行搭配分组,各小组结合各自的优势制订切实可行的活动计划,对不同程度的学生布置不同的活动任务,让每个学生在探究活动中认真观察、记录和分析,然后在小组内和小组之间进行讨论交流,得出结论。这样不仅能保证每个学生都有参与和发挥自己特长的机会,使课堂学习气氛活跃,而且通过讨论相互启发、相互交流,有利于探究活动目的的实现。

3.引导合作探究过程,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能力。

引导合作探究过程是实行“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模式的核心环节。主要流程为:创设氛围提出问题引导点拨师生互动形成方案结论升华纵深探究。教师要注意以下几点:一要注重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二要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给学生以信心,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探究学习;三是要发挥主导作用,在学生迷茫时适时引导;四是促进合作,让学生通过讨论交流从多个角度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有效地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促进学生合作能力的提高。例如,在“三相交流电路”教学中,对于“三相交流负载的连接”,教师可安排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验,引导学生根据负载连接要求、电源电压情况选择实验器材,然后设计电路完成电路安装及测量,引导小组成员间相互讨论、分析及分工协作,使学生通过探究、纠正错误、充分讨论,得出正确的结论,从而对三相负载的星形和三角形连接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和认识。这样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与人相处、合作探究、分析解决问题的技巧和能力。

4.改革教学评价的手段和方式,培养提高学生自己学习的能力。

改革教学评价的手段和方式为:一是实行个人考核与小组团体考核相结合,量化个人对小组的贡献;二是把自我评价、学生互评、教师评价和家长评价相结合;三是评价结果要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式呈现,注意使用有利于激励学生的描述式评价,让学生享受成功的快乐,充分发挥正面评价的促进功能。例如,在做学科成绩评价时,教师可将课堂上学生主动参与协作学习时的行为表现、自主探索的学习习惯、任务完成情况作出定性评价,按照适当的比例纳入考试总成绩,作为平时学生学习行为表现成绩,使一部分原来基础差但学习积极主动的学生也有好的成绩,从而维护一部分学生的学习上进心,促进学生学习积极性和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美]大卫.W.约翰逊等.合作性学习ABC[M].上海: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2006.

[2]施桂筱.浅析技工学校《电工基础》教学[J].职业与教育,2008.7.

篇2

关键词:水电站;大坝;灌浆施工

中图分类号:TV74 文献标识码:A

0、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步伐不断加快,水电工程建设速度也在快速提升。然而,随着水电工程建设速度的提升,一些技术问题也凸显出来,例如:眼下国内地基条件还很薄弱,能够在水电建设工程应用的也很少,而基础灌浆技术的出现缓解了这一问题。因为基础灌浆技术在一定程度上能很好的适应地质环境,所以基础灌浆技术的发展空间是非常广阔的。基础处理属于水电工程中的一项隐蔽工程,它对专业人员提出非常严格的要求,要求他们在施工中必须按照施工要求施工,避免问题出现,制定出相应的、完善的、经济合理的施工方法。本文就云南省龙开口水电站基础灌浆施工为例,详细阐述了水电站大坝基础灌浆施工的质量控制。

1、工程概况

深槽帷幕灌浆采用垂直防渗帷幕与排水幕相结合的方案,主防渗帷幕布置在大坝帷幕灌浆廊道,封闭帷幕布置在下游封闭帷幕灌浆廊道内,与主帷幕相连接。本段帷幕灌浆部位分布在溢流泄洪坝段(10~12坝段)。帷幕灌浆工程量约7000m。防渗帷幕灌浆施工程序为:抬动观测孔先导孔(勘探孔)帷幕灌浆孔质量检查孔。而帷幕灌浆抬动观测孔,是根据监理工程师的要求,在灌浆廊道的底板布置抬动观测孔,抬动观测孔孔径为Φ91或按监理工程师指示执行,采用XY-2PC地质钻机造孔,孔深为深入基岩2m。抬动观测装置按监理工程师的指示进行安装,安装完毕并经测试正常后进行灌浆作业。

2、基础帷幕灌浆施工

2.1施工工艺流程

帷幕灌浆采用“自上而下、小口径钻进,孔口封闭,孔内循环的高压灌浆”工艺,工艺流程如图1所示;

图1 孔口封闭法灌浆施工工艺流程图

3、水电站大坝灌浆技术 3.1灌浆方式

对本水电站坝基帷幕灌浆采用“自上而下分段、孔内阻塞、孔内循环”的灌浆方式。灌浆压力根据现场灌浆试验确定,灌浆段长第一段(接触段)段长2 m,单独灌浆后待凝,以下灌浆段长一般为5 m ~6 m,灌后不待凝,但在孔内涌水以及断层、破碎带等地质条件复杂的地区灌后需待凝。灌浆时,射浆管距孔底不大于0.5 m,孔深25 m以内的孔段,孔内阻塞采用常规胶球阻塞器,孔深大于25 m的孔段,采用CPS-66型充气阻塞器,阻塞器阻塞在被灌段以上0.5 cm。灌浆过程中必须注意控制压力的使用,使压力与吸浆率相适应。3.2浆液水灰比和变浆标准

对于帷幕灌浆中施工,浆液水灰比根据灌浆试验以及监理工程师批准的水灰比施灌,一般采用5:1、3:1、2:1、1:1、0.8:1、0.6:1、0.5:1等七个比级,施灌过程中遵循由稀到浓、逐级变换的原则。当灌浆压力保持不变,注入率持续减少时,或当注入率保持不变而灌浆压力持续升高时,不得改变水灰比。当某一比级浆液注入量达300 L,或灌注时间已达1 h,而灌浆压力和注入率均无显著改变时,应换浓一级水灰比浆液灌注;当注入率大于30 L/min时,根据施工情况越级变浓。 3.3灌浆结束标准

对于注浆结束标准根据注浆压力和注浆量来控制,一般采用定压注浆。当注浆压力逐步升高,达到设计终压并继续注浆10 min以上,可结束本孔注浆;单孔注浆量与设计注浆量大致相同,注浆结束时的注浆量在20 L/min~30 L/min以下,可结束本孔注浆。注浆结束时,应先打开泄浆管阀门,再关闭进浆管阀门并汲清水将注浆管路冲洗干净后方可停机。 3.4灌浆孔封孔

全孔灌浆结束后,自下而上分段进行灌浆封孔,每段段长15 m ~20 m,灌注水灰比0.5:1浓浆,灌注压力与该段灌浆压力相同,当注入率不大于1 L/min,延续30 min停止,在孔口段延续60 min停止,灌注结束后闭浆24 h。

4、大坝帷幕灌浆施工中常见问题及预防措施

4.1漏浆、冒浆

由于受到软弱地层以及裂隙较为发育等地质特点的影响,地上形成了通道与灌浆孔相通,从而出现了漏浆现象,造成浆液孔内裂缝难以灌入,浆液流失,不仅导致浪费,同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灌浆的质量。因此,在钻进过程中,必须对大裂缝或溶洞做好记录,灌前投入泥、砂等来堵塞漏道。

4.2 灌浆中断

在施工过程中,由于灌浆管堵塞、破裂,或者由于停水、停电而造成灌浆中断,从而导致吸浆量在中断后明显减小,甚至出现不吸浆的现象,影响了灌浆效果。此外,由于灌浆不合要求,需要重新扫孔,在很大程度上延误了工期。如果中断时间很长,止水固于孔内,起拔困难,会造成事故发生。因此,必须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来解决灌浆中断的问题。在选择材料上,必须选用性能优良的灌浆设备,保证在规定的最大灌浆压力下可以长时间的连续运转。同时还应选用符合要求、连接牢固,在使用前保证无堵塞、无破损的输浆管材,以保证灌浆顺利进行。

4.3孔洞之间的串浆

由于坝上松散,岩层裂缝发育并相互串通,从而使灌浆孔与相邻的孔之间存在直接或间接的相同,造成串浆现象。灌浆路堵塞或压力表失灵造成判断不准确,导致灌浆压力超大,孔洞之间随着压力的挤压导致串浆。串浆会造成灌浆无法继续进行,不仅影响工期,浪费灌浆材料,同时也会影响灌浆的质量。因此,必须加大孔序之间的施工间距,邻近的钻孔灌注一天后再进行附近的钻孔。同时还可采取压力从小到大逐级增加的方法,直到达到设计压力。此外,必须保证管路通畅,仪表准确,使压力均匀平稳。

4.4灌浆孔斜

在灌浆施工中,由于技术条件达不到要求或操作方法不当会造成灌浆孔斜,从而加剧了孔内坍塌,甚至会造成卡钻、埋钻现象对此,必须保证钻机安装水平牢固,孔口管必须满足要求,在孔较深以后,必须要注意钻压的调整,发现问题要及时纠正,在进行深孔帷幕的钻孔中,还应对孔斜及时测量,以便准确掌握钻孔倾斜情况,并进行及时处理。

灌浆技术的质量控制

鉴于灌浆工程是隐蔽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必须每班都安排有技术员值班,对每一道工序进行严格控制,上道工序未完成,不得进行下道工序的施工,使每一道工序都处在受控状态。钻孔时,每个孔都必须由技术员检查孔位、孔深,确实达到设计要求方可灌浆。对于灌浆泵压力表摆动范围要求不大于灌浆压力的20%。灌浆设备、管路、压力表都必须有足够的排浆量及各种灌浆的要求。在灌浆过程中严格按施工规范进行质量控制。在预埋灌浆管时,由灌浆队技术员按设计图纸,配合砼施工队进行准确的埋设并固定好。灌浆过程中,如因特殊情况中断灌浆,应及时采取补救措施。浆液配比必须严格称量,各灌浆点测定来浆密度,按实际需要进行准确配制。控制好浆液成品的使用时间,不得超过规定时间。当某灌浆单元工程结束后,立即向监理工程师提交全套灌浆资料,按监理工程师指定的检查孔位及检查方法进行检查。 帷幕灌浆质量检查在该部位灌浆结束14 d以后进行,检查孔的数量为灌浆孔总数的10%,检查孔孔径φ91 mm,全孔取芯,并自上而下分段进行压水试验,帷幕灌浆压水试验合格标准:接触段及其下一段合格率为100%,以下各段合格率为90%以上;不合格孔段的透水率值不超过设计规定值的100%,且不集中,则灌浆质量认为合格。否则,应按监理人的指示或批准的措施进行处理。

6、结束语

灌浆法作为近几十年发展起来的施工技术,最初适用于船坞工程、水闸中。在随后的发展中已经广泛的运用于矿井、大坝、隧洞等工程中。由于灌浆法具有适应性强、效果好、施工简单的特点,因此是水电站建设的重要技术。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轨道交通,供电,应急处置

中图分类号: C913 文献标识码: A

一、前言

当今城市轨道交通还中还存在很大的问题,因此在城市轨道交通供电的应急处置就显得尤其重要,这直接关系到轨道交通的顺利进行。所以,对全过程轨道交通供电的应急处置方案要求清晰明了,有助于确保应急处置的质量。

二、城市轨道交通供电系统的组成形式

城市轨道交通供电电源一般取自城市电网,通过城市电网一次电力系统和城市轨道交通供电系统实现输送或变换,然后以适当的电压等级供给城市轨道交通各类用电设备。城市轨道交通供电系统一般包括外部电源、主变电所(或电源开闭所)、牵引供电系统、动力照明供电系统、电力监控系统。其中,牵引供电系统包括牵引变电所和牵引网,动力照明供电系统包括降压变电所和动力照明配电系统。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是一个重要的用电负荷。按规定应为一级负荷,即应由两路电源供电,当任何一路电源发生故障中断供电时,另一路应能保证城市轨道交通重要负荷的全部用电需要。在城市轨道交通供电系统中牵引用电负荷为一级负荷,而动力照明等用电负荷根据它们的实际情况可分为一级、二级或三级负荷。城市轨道交通的外部电源供电方案,应根据线网规划和城市电网的具体情况进行规划设计,而不应局限在某一条线路上。根据实际情况不同可分为集中供电方式、分散供电方式和混合供电方式。

三、大面积停电分级、停电范围及影响

1、一级停电事件

是指所有地铁供电系统主变电所停电,导致全部车站、车辆段(停车场)两路35KV交流电源停电,地铁被迫停运的事件。一级停电事件产生的主要原因为地方电网发生故障造成大面积停电,导致所有地铁车站、车辆段、停车场全部停电。恢复送电的时间受到地方供电局处理故障的制约,具有不可控制的特点,停电时间有可能超过各系统应急电源的允许使用时间。

2、二级停电事件

是指地铁线路的供电系统出现一个以上,但不是所有主变电所全所停电,导致较大范围的车站或车辆段(停车场)全部交流停电、正线接触轨可能是超大双边或超大单边供电,在区间的电客车可以运行至下一车站,视实际情况决定是否需要疏散乘客。二级停电事件产生的原因为主变电所设备故障或地方电网局部故障。供电调度采取主变电所之间形成支援的供电方式,恢复供电的时间取决于倒闸操作的时间,一般情况下,车站不需要关闭,中断行车的时间也较短。由于地方电网处于不稳定状态,因此,二级停电事件有可能升级为一级停电事件。

3、三级停电事件

是指局部车站或车辆段(停车场)出现两路35KV交流电源停电,正线接触轨可能是大双边或单边供电,电客车仍然可以保证一段时间内正常行驶。三级停电事件产生的原因为35kV供电设备故障。供电调度改变供电系统的运行方式,有些车站可以短时间内恢复供电、有些车站因故障处理时间较长需要关闭。

四、轨道交通供电的应急处置

1、成立应急指挥中心

大面积停电事故发生后,现场负责人要第一时间向控制中心(OCC)报告,同时电力调度员要对停电信息进行确认,之后马上向值班主任报告。控制中心接报后,应立即通知相关专业(电力、通信、信号、机电等)人员,并将停电信息向上级汇报。主管领导接报后,应立即成立应急指挥中心,并安排故障抢修组、行车指挥组、客运组织组、对外联系组、后勤保障组等分别开展行动。

2、应急处理

在应急处理过程中,控制中心(OCC)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所有信息的传递、指令的下达、执行情况的回复、事故现场的信息、事态的发展都应实时在控制中心的掌控之下。在事故发生后的第一时间内,在进行信息上报的同时,控制中心就应组织进行初步的应急处理工作。待应急指挥中心成立后,控制中心要在应急指挥中心的指导下进行指挥工作,行驶事故处理过程中“统一指挥”的职能。

3、故障抢修

故障要遵循“先通后复”的原则,即先对故障点进行隔离,以保证正常设备的运行,必要时可以采用“单边供电”、“越区供电”的措施,使电力系统在最短时间内恢复到能够维持正常运营的状态。待当日运营结束之后,再对相关设备进行进一步检修、更换以及事故的分析和调查工作。

4、行车指挥

在事故发生后,行车调度员应立即制定行车调度方案,并报值班主任批准。行车指挥工作要遵循“安全、稳定”的工作原则,在不受大面积停电影响的区域要尽可能维持正常运营,保证列车服务。在大面积停电区域要和故障抢修、车站工作、电客车司机邓其他岗位工作人员密切配合,保证设备及时、顺利地得到抢修,乘客得以安全疏散。

(一)、小交路运行

在不受大面积停电影响的区域,充分利用区间渡线安排列车折返,维持小交路运行。

(二)、分段运行

如果大面积停电发生在线路中部区域,可在不受影响的线路两端各自维持小交路运行。

(三)、单线双向运行

如果只有一条线路供电受影响,可安排另外一条线路进行单线双向运行。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单向线路距离过长,势必会影响列车运行效率。因此,可以分段分别进行单线双向行车,以提高行车效率。

(四)、列车跳停

如果列车牵引供电未中断,而车站发生大面积停电,可在相应车站人员疏散完毕后进行闭站,通过车站的列车不在停车。在行车调整过程中,行车调度员要将列车调整情况及时向车站通报,以便于车站妥善安排好客运组织工作。

5、客运组织

客运组织工作应与行车指挥工作密切配合,把乘客的安全放在第一位,在安全得到保证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提高服务质量水平。在事故发生后的第一时间内,车站值班人员和列车司机就应利用广播向乘客相关信息,一方面要稳定乘客情绪,引导乘客配合地铁工作人员的指挥有序地进行疏散,另一方面也要告知列车运行状况,必要时规劝乘客选择其他交通方式出行。

6、后勤保障

在故障处理或车站客运组织过程中,如果需要设备、器具以及人员支援,应进行紧急调配,以保证一线人员的需求。在这种情况下,后勤保障工作能否及时到位,将很大程度上决定运营恢复的时间。

7、信息

事故发生后的信息原则为“统一口径、及时沟通”,确保地铁服务热线在第一时间内知晓事故的实情,以便能够正确解答乘客问询,处理乘客投诉。同时,相关部门也可与电视、广播媒体联系,通过电视台和交通广播电台等媒介,提示公众改乘其他交通工具,运营恢复后应立即公布运营恢复信息,减少社会不良影响。

8、恢复运营

在设备故障修复之后,抢修人员应短暂观察设备试运营状况,待确保满足安全运营的条件之后,经应急指挥中心批准,由控制中心向全线各单位恢复运营的命令。此时,所有受影响关闭的车站可重新开站运营,停在区间的列车继续运行至前方车站后载客运行,停在车站的列车可直接载客运行。

在运营恢复之后,控制中心应对在线所有列车进行重新调整。受停电影响暂停的列车重新投入运营,全线恢复正常的行车模式。由于受事故影响,控制中心需要对列车运行间隔进行人工调整,合理分配列车间隔,使所有列车在最短时间内归图行车。当全线车站全部正常开放,以及正线列车全部按图行车以后,地铁运营正式恢复正常。

五、结束语

通过对新时期下,城市轨道交通供电的应急处置的分析,进一步明确了供电的应急处置方案方向,为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优化完善奠定了坚实基础,有助于轨道交通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宋奇吼. 城市轨道交通供电.中国铁道出版社.2009

篇4

【关键词】电力工程;质量控制

我国经济发展速度加快,人们的日常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我国电力行业的供电需求越来越大。电力工程与人们日常的生活和生产工作息息相关,工程的施工质量决定了电力工程在完工后运行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对电力工程的施工进行质量控制,能够保证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满足电力行业的要求和电力市场的需求。

1 影响电力工程施工质量的因素

1.1 环境因素

电力工程施工中的环境因素包括施工现场的气候环境、地理环境、工程技术和管理环境等,决定电力工程施工能否在工期内顺利进行,其中气候因素的变化很大,气温、温差、湿度、暴雨大风、严寒酷暑等环境因素会对电力工程施工产生直接影响,不良的天气环境会拖延工程进度,降低电力工程的施工效率。所以,施工人员要结合电力工程施工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对环境因素进行控制,减少对工程质量的影响。

1.2 人为因素

电力工程的施工主体是人,人为因素是影响施工质量的主要因素,同时人也对其他因素产生影响。施工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技能能够提高电力工程的施工质量。施工人员能够采取有效的手段和措施对其他影响因素进行控制和管理,减小对施工质量的不良影响,同时合理利用施工技术,优化配置施工材料,有效提高电力工程施工效率。

1.3 施工材料

电力工程施工中所使用的材料质量直接影响电力工程的施工质量。材料不达标则会导致整个电力工程的安全性和稳定性。电力工程施工中所使用的材料种类很多,同类材料的规格也不尽相同,材料的质量问题决定了工程的整体质量。施工人员对材料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确保施工质量。

1.4 施工方法

电力工程的施工中需要应用专业的施工技术和方法,对施工方法的确定和施工方案的合理规划,会影响施工进度、质量和效率。施工方法运用不当还可能造成施工成本增加,减少了电力工程的经济效益。施工单位在确定施工方案时,要对施工技术、方法、组织、操作等多方面进行综合考虑和分析,采取能够提高施工质量和效率的方案,同时对施工各个环节进行控制和管理。

1.5 机械设备

包括施工过程中使用的各类机械设备。机械设备的质量、精度、型号、性能都会影响电力工程施工的质量,施工人员对机械设备的操作和维护管理也对施工质量产生影响。这要求施工单位在选择机械设备时不仅要考虑设备的先进性,同时还要重视施工人员操作和维修的便捷性。

2 电力工程施工质量控制的重要性

电力工程的施工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过程,要求的专业技术较高,施工工期较长且对施工进度要求严格,工程规模较大,施工路线较长,在施工过程中的质量影响因素繁多且较为复杂。施工中的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严重影响施工质量,甚至可能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产生不良的社会影响。此外,电力工程施工过程中出现的质量问题,很有可能对整个施工工程造成影响,决定工程施工是否成功。所以,必须对电力工程进行严格的质量管理和控制,对施工中所使用的材料和机械设备严格把关,控制环境因素的影响,规范施工人员的操作,选择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法,将各种因素对施工质量的影响程度控制在安全范围内。

3 电力工程施工质量控制的策略

3.1 确定质量控制目标,制定详细的施工质量控制计划

电力工程施工单位首先要确立进行质量控制的目标,为质量控制工作的实施和目标的达成奠定基础。确定目标时,要综合考虑施工中常见的质量问题、尚未解决的难题、缺少丰富实践经验的施工项目和环节,结合电力工程的特点和施工时的具体情况,同时对目标进行分解,在不同的施工阶段和环节确立不同的质量控制目标,对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和检查,贯彻落实目标责任制度,此外,还要制定详细的施工质量控制计划,使这项工作规范化、系统化,要求各施工人员都要按照质量控制的目标和详细计划进行施工,对电力工程的施工从全方位、全过程进行严格的质量把控和管理,充分发挥质量控制的工作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从而提高电力工程的施工质量。

3.2 提高施工人员和质量控制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技术水平

首先,要是施工人员树立坚定的质量控制意识,将施工质量放在首位,保证电力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同时确保自身的安全。其次,在进行施工之前,施工单位的相关技术人员要审核施工图纸和材料,制定科学的施工方案和组织计划,对施工人员做好技术交底工作,保证施工人员在准备阶段对电力工程实际情况的完整掌握。再次,加强对施工人员的专业技术培训,在施工现场对他们进行专业指导,针对他们在施工中常见的问题和突发状态及时给予帮助和处理,提高他们的应变能力;对施工管理人员,要提高他们进行质量控制工作的能力和综合素质。这需要他们具备电力工程施工的专业知识,在施工准备阶段就对电力工程有完整的把控,在具体的管理工作中,具有细致的工作作风,严格按照标准程序对施工各个环节和过程进行质量控制。最后,提高施工人员和管理人员的工作能力和水平,要建立完善的工作责任制度和激励奖惩制度,在对他们进行了专业培训之后实施考核,对他们的工作进行监督,依靠制度和规定和力量使他们的工作职责内化于心,将质量控制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3.3 严格控制电力工程施工材料和机械设备的质量

施工材料和机械设备的质量控制管理是施工质量控制的重要内容,特别的材料设备的采购和供应,对电力工程施工有着决定性影响。在采购施工材料时,要根据行业标准、设计图纸和施工要求,对需要采购的材料数量、规格、质量和性能进行严格的检查、试验、审查和验收,严格材料和机械设备的入场制度,把好质量控制的第一关;材料采购工作由采购部门和施工管理部门共同完成,验收工作也需要多个部门配合工作,对验收不合格的材料,要及时退换货,做好记录并上报给财务部门;这对技术和精度要求较高的机械设备,需要由专业操作人员进行多次试验,保证设备在施工过程中的良好运行,一旦发现问题及时进行维修,施工过程中,也要做好保管和维护工作,避免机械设备受到环境影响而出现问题。此外,加强对施工材料和机械设备的日常管理,保证库存条件良好,对施工材料和设备定期进行质量抽查,如果发现问题要及时上报并对完成施工的环节进行质量检查。

4 总结

综上所述,对电力工程的施工进行质量控制是十分必要的,需要施工单位制定详细的施工质量控制计划,对施工材料和机械设备的质量进行严格把关,提高相关人员的专业素质,以确保施工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周芬.浅析电力工程施工质量的管理与控制[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3(36).

[2]张继军.提高电力工程施工质量管理措施分析[J].科技资讯,2012(34).

[3]柳太能.电力工程施工质量管理与控制[J].科技创新导报.2010(33).

[4]孙涛,刘朝东.论电力工程施工质量控制[J].华东科技:学术版,2012(12).

[5]李隼.电力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及质量控制初探[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3(27).

篇5

[关键词]园林绿化施工;技术难点;控制措施

中图分类号:TU98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04-0007-01

随着国家大力发展城市建设,园林绿化工程项目也在不断增多,为了满足当下人们多元化的使用需求,使其真正体现出园林绿化效果,相关施工单位,应对其整体施工全过程进行严格的监督和管控,结合相关图纸设计要求,及时找出工程中存在的具体施工技术难点,并对其进行全面的分析,从而制定出有效的解决策略,从根本上提升园林绿化施工质量,为其长期稳定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1.园林绿化施工中的技术难点分析

1.1 施工准备阶段难点分析

施工准备阶段是保证园林绿化效果的基础性条件,首先,在施工前期,工程设计单位要做好技术交底工作,针对图纸要求,全面检测现场施工环境,看其是否符合施工需求,一旦存在不合理的地方,应立即作出调整。其次,施工单位在建设初期,要编制好相应的规章制度和施工计划,并按照施工预算方案,将工程各环节所需的施工材料和设备、资金成本等准备充足。同时,还要合理组织施工队伍,完善现有的施工技术和施工工艺,从而为保障园林绿化质量,创造良好的条件。

1.2 施工工序控制难点分析

园林绿化工程,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和抽象性,对于各施工环节质量有着很高的要求,一旦某一工序出现偏差,都会影响到整体工程质量。因此,相关管理人员必须加强每一施工工序的管理,尤其是那些重难点施工工序,应按照工程质量规范制度,对其采取实时的监督和管控,杜绝一切违法操作施工行为的发生。另外,还要制定相应的质量控制标准,使每一工序都能达到科学性和规范性,从而最大化保证施工质量,使园林工程绿化效果发挥到极致。此外,还要针对难点工序,提出有效的控制建议,并结合实际施工情况,对相关施工材料、设备、工艺等进行全面的检测,避免安全隐患的存在,且还要做好相应的检测报告,以便于为后续施工提供准确的参考。

1.3 施工方案的优化和完善

施工方案市园林绿化施工过程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不仅可以正确指导各施工工序的有效开展,而且对于工程成本控制也有着一定的促进作用。因此,对于施工方案的合理性和科学性,相关施工单位一定要联合监理单位、设计单位、管理单位共同进行分析和评判,直到符合施工要求,才可进行投入使用。同时,优质的施工方案,可以减少工序变更情况,降低工程造价费用,间接也给工程质量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便利的条件[1]。

2.园林绿化施工技术难点控制措施

2.1 人员控制

2.1.1 提升工程参建人员质量控制意识

施工人员是园林绿化工程中主体组成部分,其专业素质和施工意识对于工程施工质量而言,有着很直接的影响。因此,一定要加强其质量控制意识的管理,使其在具体施工操作过程中,可以按照相应的施工规范标准,按部就班的进行开展,从而保证每一环节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全面提升园林绿化工程质量。另外,还要转变工程管理人员的思想观念,使其可以将质量控制意识作为核心工作理念,进而更好的落实各项管理工作,以身作则,将每一施工环节质量控制到最好[2]。

2.1.2 提高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

在园林绿化施工阶段,任何工序环节,都离不开施工人员的科学操作,只有提高其专业技能和专业素质,才能最大化保证施工质量,提升园林绿化的环保性和经济性。因此,相关施工单位应定期开展技术培训教育活动,培养施工人员树立良好的责任意R和质量控制意识。

2.2 材料控制

2.2.1 土壤控制

优质的土壤环境,可以促进绿化植物的健康成长,提高园林绿化效果。因此,在进行绿化植物种植时,应结合植物的生长习性,对所种植的土壤环境进行全面的检测,看其各项指标是否符合种植标准。另外,还要控制土方摆放的形状,避免对给排水系统的正常运行带来影响。同时,还要结合景观设计要求,合理配置绿化植物,确保地形整理的规范性和鉴赏性,使其在满足植物良好生长的同时,也可促进植物绿化效果的提升。

2.2.2 苗木控制

园林苗木的好坏,对于整体园林工程质量有着很大的影响。因此,一定要控制好苗木采购工作,确保其规格、外形、根系质量、健康情况等符合相关工程绿化需求,这样才能确保苗木成活,使其尽快达到预期绿化效果。

其一,在进行园林绿化植物种植时,应先对苗木树冠、根系进行适当的修剪,再拆除土球外包装。另外,采取分层填土的栽种方式,使苗木土层密实度得到良好的提升,并在栽种24小时后进行浇水,这样才能提高植物成活率,保证工程绿化质量。

其二,苗木移植阶段,要结合实际气候环境、树苗生长习性及运输路线等因素,科学合理的选择起苗方式,如处于体眠时期的乔灌木植物和藤本植物,要选择裸根起苗方式、乔灌木幼苗则要选择带宿土起苗方式、而成活率低的常绿树则要选择带土球起苗方式。另外,为了确保苗目成活,应在起苗工序开始前,对苗木进行适当的短截,避免残枝、病枝混入其中,影响工程绿化质量。同时,还要在上车前,对苗木土球进行包扎,并喷洒适宜的水量,从而为促进苗木成活提供可靠的保障。

其三,对于已成活的绿化植物,相关工作人员,应重视其养护管理工作,结合不同植物的生长习性,制定完善的苗木养护方案,明确苗木浇水时间、施肥用量。并根据园林植物养护标准,定期对其进行修剪,避免自然伤害的发生,严格控制农药喷洒比例,有效防治病虫害的侵袭,从而全面保证苗木质量,提高园林的鉴赏价值和环保价值。

2.3 环境控制

2.3.1 气候特征

园林绿化植物的成活率,与当地气候环境有着很大的影响。因此,在进行绿化施工时,应结合实际气候特征,选择适宜种植的绿化植物,并掌握好不同植物的移植季节,从而根据植物的生长习性,在最佳时间内进行苗木种植,这样才能保证苗木成活,增强整体园林绿化效果。

2.3.2 施工环境

园林绿化工程中,会涉及多种专业技术和工艺手法,为了避免出现技术交叉,应在实际施工时,严格控制好施工环境,协调好各部门间的工作关系,防止施工污染给绿化植物带来的损害,从根本上保证苗木成活,使其达到预期的施工目标。

结束语

园林工程是现代化城市建设发展中,最重要的基础设施,其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必须对各施工环节质量加大管理力度,确保施工技术和施工工艺运用的科学性和规范性。另外,还要提高相关施工人员的专业素质,使其可以按部就班的开展绿化施工工序,从而对绿化苗木科学合理的进行养护和管理,最大化保证苗木成活,提高园林绿化效果。

参考文献

篇6

关键词:钻孔桩;质量控制;钻进;水下混凝土

随着公路事业的发展,钻孔灌注桩的应用越来越多。钻孔灌注桩的施工特点无论是钻进成孔还是灌注混凝土,都在水下进行,无法像其他工程一样进行直接观测,而且一般要穿越地层几十米,地质情况复杂多变,质量不易控制,施工过程中,塌孔、缩颈、斜桩、断桩等事故屡见不鲜。

那么真正要确保钻孔桩的施工质量,还是要从施工过程的控制人手,只有把好施工的每一个环节,才能真正避免损失的发生。钻孔桩的工序流程一般为:埋设护筒、钻机就位、泥浆制备、钻进、清孔、制作及吊装钢筋笼、安装导管、灌注水下混凝土等。

1 埋设护筒

为防止漏浆和塌孔,护筒顶与地下水位或施工水位的高差应控制在0.5~1.5 m;护筒底埋深以嵌入稳定土层、钻孔时护筒不坍塌为原则。在筑岛面上埋设护筒时,护筒底应至少埋人河床面以下0.5m;在岸滩上埋设护筒时,黏性土中埋深不小于1m,砂性土中埋深不小于2m,并须将护筒外换用黏性土分层回填夯实。

护筒直径采用回旋钻时大于设计孔径20cm以上,采用冲抓钻或冲击钻时大于孔径40cm以上。

2 钻机就位

钻机钻进时有较大的振动、冲击力,而且是长时间连续作业,这就要求钻机必须有一个稳固的工作平台,否则就会造成歪桩、斜桩。首先要对地基进行平整、压实,然后铺设钢板、枕木等,再将钻机置于其上。为防止雨水浸泡引起地基下陷,钻机平台四周还须挖设排水沟。桩位如果位于水中,就必须采取筑岛或者打钢管桩、搭设钻机平台等措施,钢管桩平台必须经过验算。

钻机就位时钻杆要垂直(用吊线砣检测),钻机底盘要水平(用水平尺检测),对位要准确(偏差不超过2cm)。钻机与平台固定要牢靠,防止钻进中发生位移,并在机架周围做上记号,同时在护筒以外用交叉法做好桩中心标记,以便随时检查或者更换钻头重新对位。

3 泥浆制备

钻孔桩钻进时主要靠泥浆护壁,泥浆必须具备一定的比重、黏度和胶体率。一般地层泥浆比重取1.1一1.3,黏度l6~22S;松散易坍地层比重取1.4―1.6,黏度19~28s。

在塑性指数大于l5的黏土中钻孔,可利用孔内原土造浆,其他土层,一般选用塑性指数大于25的黄土造浆。土源困难的,可采用一般黏土中掺入烧碱以提高泥浆的黏度和胶体率。

4 钻进

首先根据地质情况选择成孔方法。在一般土层和软石层可选用回旋钻钻进,砂卵石层可选用冲击、冲抓钻进,坚硬的岩石层可选用冲击钻或安装自转切削的牙轮钻头回旋钻进。

在护筒底口上下1m范围内,必须采取低钻速、低钻压、低进尺钻进,过护筒底口后要停机检查,一切正常后,方可正常钻进,此处是成孔的关键环节,否则会导致护筒倾斜、下沉、偏位。

回旋钻在黏土层可自由进尺,在粉、细砂地层中为防止塌孔,要放慢进尺,加大泥浆比重或黏度;在坚硬岩层中为避免钻杆摆动和钻头跳动带来的偏斜,应低压慢速钻进。冲击钻由于本身具有一定的挤密作用,可以自由进尺,但在开孔阶段或粉、细砂层,岩面倾斜的岩层钻进时也不宜太快,以免塌孔可偏斜。倾斜岩层发现钻孔偏斜时可回填小片石后慢速钻进。

钻孔过程中要始终保持护筒内泥浆高度和浓度,要经常检查钻机对位情况,发现偏差及时纠正。为保证成孔正直,预防缩颈,不但清孔前后要用检孔器检孔,钻进中也要检孔。检孔器用钢筋制成,直径与设计桩径相同,高度为桩径的3―5倍。

钻孔到位后要准确测量孔深,在些提醒容易忽视的两个问题:一是要注意测绳浸水后有一定的收缩,最大收缩率可达1.0%,因此测量后应立即与钢尺对比校核,准确算出孔深;二是长时间的钻进会导致钻机平台和护筒有不同程度的下沉,因此测量参照高程应经过复核。

5 清孔

桩的承载力由桩周摩擦力和桩尖支撑力两部分构成,因此清孔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桩的承载力。由于清孔过程中要降低泥浆比重,孔内压力减小,如果处理不当,就有可能发生塌孔,因此不论是采用换浆法、掏渣法还是吸泥法,都要注意:①清孔时要及时向孔内注入清水或纯泥浆,保持孔内水头高度。②孔内沉渣厚度设计时均有规定,但严禁用加深孔深来代替清孔。

6 钢筋笼制作及安放

钢筋笼制作时,在每节两端和中问设置胎具,保证主筋位置和直顺度;每隔3一4m设十字形钢筋支搅,以防骨架吊装过程中变形;此外在骨架外每隔2m,对称焊接钢筋耳环用以确保混凝土保护层厚度。现场安装时应将钢筋笼中心对准桩位中心缓慢下放,防止骨回碰撞孔壁导致塌孔。上、下节钢筋骨架的轴线应吻合,严禁焊接后形成折线,可以用吊线砣观测控制。

钢筋笼安放好后要牢固定位,并采取具体措施防止在灌注混凝土的过程中下落或被混凝土顶托上升。钢筋笼内所有支撑、扁担等在安放好后必须全部拆除,防止挂导管。

7 安放导管

导管应先在陆地拼装、编号,并做好水密试验后使用。导管底口置于距孔底约0.5m左右,上口可根据导管内径安放一个厚泡沫板做成的隔水栓(隔水栓在砍球或拔球成功后会浮出水面)。储料斗的容积应满足首批混凝土灌柱后,导管底口的埋深不小于1.0m。

8 水下混凝土灌注

灌注前再次对钢筋笼、导管底口至孔底距离、孔深、孔底沉渣厚度等情况检查,如不符合要求,应处理合格后方可开始灌注。灌注开始后要连续不断地进行,直至完成,中途任何原因中断灌注,时间都不得超过30min。

灌注时可采用“砍球”或“拔球”的方法,当储料斗内的混凝土足够满足首批混凝土灌注的导管埋深要求,并且运输车及拌和机内均储满混凝土后,即可砍球或拔球浇灌。浇灌后立即用测绳测量混凝土面的高度并据此计算导管埋深,确认砍球(或拔球)成功后,继续进行浇注。

灌注中要选定专人测量并记录每盘混凝土灌注后混凝土高度、导管埋深、拆卸导管的编号、长度等。任何时候导管的埋深不得小于1.0 m,一般为2一4m,埋深太大容易导致拔不出导管。要严防误测、粗心大意或计算错误导致混凝土“洗澡”造成断桩,这样的例子时有发生。

在混凝土面接近钢筋笼底部时,导管应保持较大的埋深,放慢浇注速度,待混凝土面高于钢筋笼底部3一4m时,提升导管,使导管底进入钢筋笼内1一2m,恢复正常浇注速度,这样可以避免混凝土将钢筋笼顶托上浮。灌注时,有时也会发生导管由于负摩擦力的作用上浮的现象,极易导致混凝土“洗澡”造成断桩,可以采取导管加压、加大埋深、放慢浇注速度等措施。灌注高程应高出桩顶设计高程1.0m左右,以便清除浮浆和消除测量误差,务必注意不要因为误测而造成短桩。

篇7

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欲望

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欲望。”那么在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呢?

1.教学以现实生活为切入点。

任何事物的存在必然有它的使用价值,电工基础作为一门技术理论课,它是学生进一步学习技能的基础。然而中职学生的文化基础普遍薄弱,他们对课程的学习无法达到“未雨绸缪”的境界。对此,我在电工基础课的教学中尽力以现实生活作为切入点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第一次上《电工基础》课程时,先不急于把书本知识传授给学生,而是在教室里做了两个与本课程相关的电路:一个是家用荧光灯的电路连接;一个是手电筒电路。这两个都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简单的电路,但学生并没有亲自动手安装过。当电路接通,灯管发光的瞬间,教室里的气氛顿时变得热烈,学生们显得兴致勃勃,没有人因为电路的简单而不以为然。此时就开始介绍本课程的学习内容和在电工专业中的地位。又如,在讲授电功和电功率的时候,先让学生做好充分的预习工作:统计自己家中所有的用电设备的功率和用电时间。到了正式上课的时候,先讲解电功和电功率的一些基本知识,然后教学生计算电功率和用电量,再引导学生自己计算家中一天的用电量和一个月的电费,让学生通过这些与生活密切联系的事件来理解和运用“电功与电功率”这两个概念。电工基础与现实生活联系很多,我们应尽可能多地把教材中的内容与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在体验和感知实际事物的同时,扩展知识面,提高运用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这样,他们会觉得学有所用,从而激发学习兴趣。

2.利用多媒体计算机,制作模拟课件。

电工基础是一门抽象的学科,课程的内容比较抽象,难以理解,教师用语言不易描述。在教学中,往往有许多图景学生难以想象,实验又无法进行,而这对于学生理解、掌握概念和规律有重要作用;有些实验虽然可以演示,但其反应过程无法看到,可信度小,学生难以理解。如果能利用多媒体计算机制作逼真的模拟课件,使演示实验全体可见,增强实验效果,就可以帮助学生摆脱这些认识障碍。例如:电源内部电子和离子的移动,电动势的方向,电容器充放电,交流电的产生,三相异步电动机的控制,等等。在教学中,电场与磁场在实验中是看不到的,学生感到很抽象,如采用多媒体三维动画技术模拟该过程,学生就能够很清楚地看到电场线、磁感线的整体分布及动态变化过程,变抽象为形象。

二、类比教学,化难为简

在《电工基础》课程中,有许多基本理论和概念都具有类似之处,相互间往往有着密切的联系。在教学中,采用类比法进行教学,同时强调它们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有利于知识点的纵向巩固和横向联系,使学生的知识系统化,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通过磁路与电路的比较,利用电路中电流、电动势、电阻的关系来帮助学生理解磁通、磁动势和磁阻的关系;通过电压与电位的比较,便于学生对这两个抽象物理量及其相互关系的理解和记忆;对于交流电路中纯电阻电路、纯电容电路、纯电感电路三种电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对纯电阻电路比较容易理解,而对纯电容电路和纯电感电路很难掌握,因此在教学中可通过列表从电路结构、阻抗、电压与电流的数量关系、相位关系、功率几个方面进行分析比较,从而发现共同、相似之处,找出不同、差异之点,方便学生理解记忆,达到提高课堂效率的目的。

三、运用项目教学法,让学生在“做中学”

篇8

关键词:电工基础:课程整合:教学改革

《电工基础》是职业学校船修专业必修的技术基础课程,也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较强的课程。而职校船修专业的学生往往都是基础较差,对学习也没有多大兴趣。如何上好船修专业的电工基础这门课?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做了一些探索,本文仅就《电工基础》理论部分的教学改革谈一点粗浅的认识:

一、整合课程内容,体现“宽、浅、用、新”的原则

1.电路理论的精选和压缩应体现“用”的原则。基础理论部分分别为直流电路、单相正弦交流电路、三相正弦交流电路,对课时作了适当调整,改为8、8、4学时。由于课时的改动,在教学中我们对其内容按“够用、管用”的原则进行筛选和压缩,并对选取的内容作重点讲述。比如:单相交流电路的纯电阻电路、纯电容电路、纯电感电路、RLC串联电路是整个交流电的基础。讲好这些内容,不仅会使学生掌握电路基本知识,而且能让学生掌握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对于一些较复杂的原理论证,能删就删,能简就简。比如:感性电路与电容的并联电路及并联谐振部分可作为了解内容,而电容器的充、放电推论部分则可以删掉。

2.电工基础部分的内容应体现“浅和用”的原则。电工基础部分分别为磁路和变压器、交流电机、直流电机、低压电器与控制电路,最后一章为供电用电,这些内容基本可保留,但在教学过程中应适当淡化电机与电器内部原理,重在其外部特性的应用。比如,磁路部分只作为了懈内容,变压器的基本原理仅作定性分析,而其变流比、变压比概念及有关结论则必须掌握。

3.拓展教学内容,新增部分章节要体现知识面“宽”和内容“新”的原则。根据本专业的特点及就业的需要,增加一些特殊电机的内容,如直线、步进、测速电机简介。新增内容:电工仪表及测量、电能转换技术简介(含电热、电光、电声电化学转换技术)不仅使学生具有正确使用常用电工电子仪器仪表的能力,同时,也让学生及时吸收新知识、新科技。为走上工作岗位提前做准备。

二、改进教学方法,始终贯穿“以能力为本位”的指导思想

1.参观实物,增加感性认识。如:在第一节电工课,我没有大谈课程计划、课程任务和课程目的,而是带领学生参观电工实验室,看实验室内的线路分布,了解各种常用仪器设备的功能、型号和使用方法,这样在他们的脑子里就有了一个很直观的印象,再上课时就能想象出那些抽象符号代表什么了,这不仅能增强学生对理论的接受程度。同时也增强了对理论的自学能力。

2.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比如:在讲述实际电压源外特性的内容时,感到单凭几支粉笔很难讲清楚,我就采取把课堂搬进实验室的办法。事先,我用串联电阻的方法模拟了八个实验电压源,在讲完理论课后,留下一段时间。允许学生亲自测量电流、电压的有关数据,通过综合分析,验证理论公式,让学生终于明白了实际电压源的端电压是怎样随负载变化的。这样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论的高度,其效果要比在黑板上讲好得多。这样上课既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参与性。又能显著提高学生的理论分析能力和动手能力。为今后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3.巧用多媒体教学。由于多媒体技术能集音像、图形、文本等诸多媒体的优点于一身,并能灵活、动态、有机地将各种媒体综合连接起来,因此在《电工基础》课程中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能形象地展示器件的内部结构与载流子的运动,避免了教师在课堂上进行长时间抽象讲述而学生收获甚微的现象;由于多媒体技术能够灵活、动态地进行图形、图像的变换,因此利用多媒体进行该课程的教学能直观地进行各种电路之间的变换,精确作图、进行图解分析。并能方便地多次重复再现整个分析过程,避免了传统教学手段中要么是静态显示(如幻灯投影片),要么是现场作图,难以精确,再现困难等难题;由于多媒体技术能够方便地实现动画,因此在该课程中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能够动态地展示电路中信号的流通情况;由于多媒体技术能够预先将大量的图形、图像、文字存储在计算机内,因此在该课程中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可以大大降低教师在课堂上的简单劳动时间,从而使教师将精力与时间更多地集中在重点知识与重要分析方法的讲解上;多媒体教学能够通过界面的视觉形象和解说向学生表达教学内容。

4.以问题教学为模式,多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问题教学模式强调把学习设置到复杂的、有意义的问题情景中,通过让学生解决问题来学习隐含于问题背后的基本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技能,并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如:“电磁感应现象”一节。开始教师设疑:既然电能产生磁场,那么磁能生电吗?接着进行实验演示,指导学生观察。实验具有鲜明的特点,学生在感觉层次上感受,但要掌握知识,形成技能,重要的是思维层次上的感受,实现具体向抽象的提升。教师一环扣一环地提出问题,设计“矛盾”如下:提问(1)实验观察到灵敏电流计G指针偏转,表明了什么?提问(2)磁铁插入线圈内,线圈中存在什么特殊物质?提问(3)磁铁插入线圈中不动,线圈中也有磁通量,为什么不产生电流?提问(4)线圈回路中产生电流的起因究竟是由于磁铁和线圈的相对运动。还是由于线圈内磁通量的变化呢?教师将有关材料分成若干个有机组成部分,灵活地提出一个又一个问题,所提问题有针对性、有坡度、富有启发性。作适时的点拨、提示,唤起学生的解答欲望。

三、改革考试方法和形式。使之真正成为促进学生学习的手段

毋庸置疑,对学生而言,考试历来不受人喜爱,尤其是对这些刚刚经历了无数次考试折磨的学生来说。但是考试却又是促进学生学习最有效的手段。因此应改革考试的方法和形式,把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时间都引导到该课程的技能训练和能力培养上,而不是用于死记硬背书本上的结论和定义。

1.改革考试内容,以能力为导向。考试内容要能够反映学生对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以及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应是课堂教学内容的简单重复。多给学生提供探索的机会,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使考试真正能够对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进行全面测试评价。

2.构建多种形式的课程考试体系,突出职教特色。应根据本课程内容特点对学生的成绩进行多层次的评定,其考试成绩可以由多种考试形式的成绩按比例构成,既要包括知识掌握情况的考评,又要包括知识运用能力的考评。在实际教学中,我的具体做法是:课堂提问――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地、深入地思考问题。同时,也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提高学生的注意力;知识竞赛――彻底打破传统的考试形式,给学生一个开放的考场,消除学生对考试的恐惧心理;技能展示――以技能的高低和动手能力的强弱对学生进行评价,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加大开放性题目的比例等形式对学生进行考核。实践证明,上述考评方式的改革对实现教学改革的总体且标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大有神益。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职业教育必定要在我国的教育吏上书写浓重的一笔。为地方经济尽快培养出急需、适用的技能型人才是职业教育改革的目标所在,每个从事职业教育的工作者都有责任和义务投身于这场改革中。从而共同探索职业教育的最佳途径和教育方法。

参考文献:

[1]曾祥富,邓朝平,电工基础[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篇9

关键词:班主任 接手新班 班主任工作

记得在师范大学刚毕业还没正式跨入学校门槛的那个暑假,我踌躇满志却又茫然无措:我面对的会是怎样的学生?我该如何上好每一堂课?我该以何种方式与学生接触、交流,一切的疑问在我的脑海里盘旋着……,工作几年当了班主任之后,我深刻领悟到了对学生要有“爱”,这是从事教师职业永不过时的金科玉律。可简简单单的一个字,用在具体的工作中却是非常复杂、繁琐的,班主任尤其如此。

一位教育家曾经说过:“犹如没有水,就不能成其为池塘一样,没有感情,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在这几年班主任任职期间,我也深深地感受到:爱是阳光,爱是雨露,爱是幼苗成长最有效的催化剂。无论是接任初一新班,还是接任初三毕业班,如何在开学的一个月内快速地了解和稳定班级、学生,争取学生、家长的信任,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首要任务。

1.制订、宣讲切实可行的奋斗目标和班级管理制度

班级奋斗目标是班集体建设的方向,也是学生管理自我的航标和动力,而班级管理制度是学生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的行为准则,是保证班级奋斗目标得以有效开展的重要措施和保障。没有奋斗目标的班级会缺乏竞争力,而没有制度作保障的班级目标就成了空想。

我每接任一个新班,首先给学生宣讲学校施行的制度,如《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学一日常规》等。然后就参考学校已有的制度,又结合班级实际,让学生讨论本班的奋斗目标和各项制度,并注意将制度细化。班级的奋斗目标和各项制度由学生讨论制定,始终反映学生的共同愿望和要求,真正让学生做到有法可依,有规可循。如去年接任的初三(2)班,在初二阶段是全校有名的“乱班”,纪律差,成绩差,原本有上进心的学生缺乏信心,科任老师也直摇头。我接任后,鼓励他们树立个人和班级奋斗目标,并定为“力争上游”,又在讨论的基础上制订了《班级财物管理制度》、《班级奖惩制度》《班级值日制度》《班级卫生条例》等,全班学生观点一致,后来基本上认真遵循,一改过去散漫的班风。实践证明,只有纪律严明的班级,才会有纪律严明的学生。

2.创建班级管理组织

一个班级光凭班主任的力量是有限的,实现班级学生自我管理才是关键。要实现班级学生自我管理,必须丰富班级管理角色,提高每个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在班级管理组织中,我不仅设有常任的班委、小组长、科代表,另有班级事务监督小组,以及小管理员,如公物管理员、四项竞赛管理员、卫生管理员……分工明确且具体,做到事事有人做,人人有事做。每个学生既是管理者、参与者,又是被管理者、合作者,大大提高了每一位学生的主人翁意识。教师作为监督者和指导者,定时召开各类负责人会议,关注班级的管理情况,及时发现并处理问题。

3.培养学生的责任心和集体荣誉感

有首歌唱得好:“一支竹篙呀,难渡海;众人划桨哟,开动大帆船。”集体的力量是惊人的。因而培养学生对班级的责任心和集体荣誉感尤其重要。

如何培养呢?我在实践中总结出:(1)利用班团队课、读写唱时间讲此类故事和并进行评论,利用榜样的力量进行无声的影响,使学生树立“班荣我荣,班耻我耻”“班级是我家,进步靠大家”,“我为班级,班级为我”的观念。(2)以各类集体活动、比赛为突破口进行教育。如学校艺术节,运动会,四项竞赛等,鼓励学生以集体利益为重,积极参与,力争上游。(3)严格实行《班级奖惩制度》,奖赏分明,使学生勇于承担自己的责任,培养是非观念。(4)班级管理组织中每人参与管理与被管理,也能激发学生对集体的责任心和荣誉感。

4.管理班级争取学生、家长的理解和配合

热爱学生,尊重、理解学生,以人为本,是教师正确处理与自己直接服务对象学生之间关系的准则,这种爱也是教师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我认为,教师的爱应撒在学生集体中,包括对优等生的培育,对一般生的促进,对特殊生的关怀,对后进生的偏爱。“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爱,就会“亲其师,信其道”。

总之,接班之初,班主任工作千头万绪,但如果能抓住以上四条去实行,在起初的忙碌之后会有一片晴天。

参考文献:

[1]程彦.亦惊亦险师生情[J].班主任.2005年7期

[2]王琨.增强学生自我效能感的方法[J]班主任之友.2007年第3期

篇10

关键字:大体积混凝土 施工方法 裂缝 处理 控制措施

Abstract: the concrete occupies a very important positionin the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y and city change a process to accelerate, citybuilding gradually to top, large, complex developmen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onstruction industry, large volume concrete is widely used, especially in housing construction,road and bridge engineering, water conservancy projectetc. field widely. However, in the construction of largevolume concrete, often appear cracks and other quality problems. Grasp the construction method of large volume concrete, take measures to control and processing of large volume concrete crack is an important measure to ensure the comprehensive benefit of the project.

Keywords: Construction of mass concrete crack control measures for treatment

中图分类号:TV544+.91文献标识码:A

一、大体积混凝土概述

大体积混凝土,指的是最小断面尺寸超过1m以上的混凝土。大体积混凝施工整体性要求十分高,混凝土结构体量较大,在浇筑过程中容易产生较大水化热,出现内外温差较大的情况,在温度应力作用下,容易引发大体积混凝土质量问题。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存在着体形大、混凝土应用量多、钢筋密、结构厚等特点。因其施工技术要求较高,在本文中,主要对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方法及裂缝处理控制措施进行分析,以保证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质量,实现工程综合效益。

二、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方法

在本文中,主要从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方法、振捣、养护三个方面对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方法进行分析。

(一)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工艺

当前,很多工程项目中在应用大体积混凝土时,其浇筑多选择泵送形式。在混凝土运输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其温度及坍落度,保证混凝土不存在分层与离析现象。在进行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时,为保证混凝土浇筑连续性及混凝土结构的整体性,多采取混凝土分层浇筑工艺,在分层浇筑过程中,需要保证在下层混凝土初凝之前,完成上一层混凝土浇筑,并做好振捣措施,保证浇筑质量。混凝土分层浇筑形式主要分为斜面分层、分段分层与全面分层三种。

1.斜面分层

如在工程施工中应用斜面分层浇筑方式,则需要将混凝土一次浇筑到顶,在混凝土自由流淌的过程中,形成斜面。进行斜面分层混凝土振捣作业,需要从底部逐渐向上部振捣。斜面分层浇筑混凝土方式多应用于长度较大的建筑结构中,这种浇筑方式施工质量不易控制,在实际应用中较少,主要应用于不大于500mm的结构中。

2.分段分层

分段分层混凝土浇筑工艺多在结构厚度偏低,浇筑面积或长度较大的情况下应用。在进行混凝土浇筑时,沿长边方向,将浇筑区域分为若干段,从底层开始浇筑混凝土,当第一层混凝土浇筑到一定长度后,进行第二层混凝土浇筑,在第二层混凝土浇筑完成一定长度后,进行第三层混凝土浇筑,直至完工。

3.全面分层

全面分层浇筑工艺是大体积混凝土在浇筑中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方式。在进行混凝土浇筑时,将整个模板划分出若干厚度相等浇筑层。混凝土浇筑时,从短边开始,沿长边方向进行逐层浇筑,在第一层混凝土初凝之前,需要完成第二层混凝土浇筑,在浇筑分层中,一般可以将其每层混凝土厚度控制在500-800mm范围内。

(二)大体积混凝土振捣工艺

因大体积混凝土一次浇筑体量较大,在进行振捣作业中,可以应用多个振动棒,合理安排振捣工作,避免漏振,振捣效果以泛浆为佳,保证振捣效果。及时安排混凝土二次振捣,提高混凝土与钢筋之间的握裹力,提高混凝土密实度,减少裂缝。

(三)大体积混凝土养护工艺

当前,大体积混凝土养护主要包括保湿法与保温法两种形式,其中保湿法应用最为广泛。在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后12小时内应采取养护措施,对混凝土进行覆盖及浇水。根据混凝土配合比及材料应用,合理安排养护时间,如普通硅酸盐水泥拌制混凝土养护时间应控制在14d以上,矿渣水泥子混凝土养护时间应不少于21d。通过设置混凝土温度测量器,对混凝土内部温度及温度温度控制测量,采取措施将混凝土内外温差控制在25℃以内,防止温差过大引起混凝土裂缝。

三、大体积混凝土裂缝成因及处理控制措施

(一)大体积混凝土裂缝成因

在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裂缝属于最常见的质量问题,对混凝土整体性能影响较大。通过研究发现,绝大部分大体积混凝土裂缝的产生并不是在荷载作用下直接产生的,导致裂缝出现的主要原因在于混凝土温度变形、收缩变形及膨胀变形。在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因混凝土内外温差较大,且在结构约束作用下,导致混凝土温度应力超过混凝土极限抗拉强度,从而导致裂缝出现。总的来看,混凝土材料质量问题、施工不当、内外温差较大,养护不当等属于裂缝的主要成因。

(二)大体积混凝土裂缝控制及处理措施

1.大体积混凝土裂缝控制措施

大体积混凝土控制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严格控制混凝土原材料质量,尤其是在选择混凝土水泥品种时,应尽量选择凝结时间较长、水化热较低的水泥,如中热硅酸盐水泥,低热矿渣硅酸盐水泥、粉煤灰硅酸盐水泥等。控制集料质量,保证骨料级配符合设计要求,将骨料含泥量控制在3%以下。优化混凝土配合比,在保证混凝土整体性能的基础上,降低水泥用量,降低水化热;第二,在混凝土搅拌过程中,应用冰水或深水井水进行拌制,降低集料搅拌温度,设置遮阳棚防止骨料暴晒引起骨料温度较高,降低混凝土浇筑温度是降低混凝土水化热的重要措施;第三,在保证混凝土强度的基础上,掺入适量缓凝减水剂,减少混凝土水泥用量,降低水化热;第四,在混凝土中掺入化学添加剂,改善混凝土整体质量,提高混凝土抗裂及抗碳化能力,减少混凝土收缩变形,从而减少裂缝产生;第五,优化混凝土浇筑分层厚度,避免在分层浇筑时出现冷缝等问题,尤其是在天气较热的情况下,减少混凝土浇筑分层厚度,可以提高浇筑层散热效果;第六,在混凝土浇筑中预留降温孔,在混凝土养护阶段,将冷却水注入预留降温孔之中,降低混凝土内部温度,减少内外温差,从而达到控制混凝土裂缝产生的目的;第七,做好养护措施,在混凝土初凝后,及时覆盖保温材料并浇水养护,保持混凝土表面湿润,合理控制养护时间,避免在混凝土养护期间出现裂缝等质量问题。

2.大体积混凝土裂缝处理措施

在工程施工中应用大体积混凝土,容易出现裂缝问题,为保证工程质量,需要采取裂缝处理措施,减轻或避免裂缝对结构造成的破坏,实现工程质量。裂缝处理的措施较多,主要包括表面处理法、填充法、化学灌浆法、结构补强法、注浆法等。其中表面处理法分为表面贴补法及表面涂抹法两种。表面贴补法在防渗堵漏处理中十分适用。填充法主要是利用修补材料,对较宽裂缝进行直接填充,其费用较低,作业十分简单。注浆法在处理混凝土裂缝中应用较为普遍,对不同裂缝处理效果较好。化学灌浆法主要是通过应用水泥浆液或化学浆液,对裂缝进行灌浆,可以有效提高结构整体性,防止裂缝进一步发展。如裂缝长时间得不到有效处理,导致混凝土耐久性降低,裂缝的存在对结构强度及使用寿命等造成较大,此时则需要采取结构补强法进行裂缝处理。结构补强法主要包括预应力法、锚固补强法及断面补强法三种。针对裂缝大小及危害程度,采取有效处理措施,从而保证建筑项目的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质量,实现良好的综合效益。

四、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方法及裂缝处理控制措施的几点思考

第一,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方法及施工技术的合理控制,直接影响着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质量,为此,需要合理安排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方法,保证混凝土施工材料质量,降低混凝土水化热,减少大体积混凝土裂缝;第二,大体积混凝土裂缝产生的主要原因为温度应力,为保证混凝土施工质量,减少裂缝,应在合理安排施工工艺的基础上,应用添加剂等,降低水化热,减少温度应力;第三,加强振捣效果,重视混凝土养护作业,也可以减少混凝土裂缝,保证工程质量。

在本企业进行高炉基础及热风炉基础等大型设备基础施工中,应用大体积混凝土。在施工中,决定采取分层浇筑的施工工艺,严格控制混凝土添加剂与减水剂的应用,并投入毛石,毛石占混凝土总体积的1/3以上。毛石的应用,可以降低大体积混凝土温度,增加混凝土强度,较少裂缝出现。通知实践发现,在大体积混凝土中应用毛石,可以为企业结缘投资700m3×260元,在保证大型设备基础质量的同时,实现了工程综合效益。

五、结语

经济发展及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体积混凝土在工程项目中的应用越发普遍。然而在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因其体积大、混凝土应用量多、钢筋密、结构厚等特点,对施工工艺要求较高。为保证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质量,需要从保证混凝土原材料质量,合理浇筑工艺,做好振捣工作,及时安排有效养护。在大体积施工中,裂缝属于最为常见且危害较大的质量问题,本文在分析裂缝成因的同时,对大体积混凝土控制措施及处理措施进行了分析,并取得了一些经验。实践证明,把握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要点,采取措施控制及处理混凝土裂缝,在保障工程质量,实现工程效益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吕春伟.大体积混凝土温度裂缝的成因与防治[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