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休闲旅游设计范文

时间:2023-12-15 17:35:1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乡村休闲旅游设计,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乡村休闲旅游设计

篇1

奉化市具有独特的农村自然生态风光、田园景观、人文资源和特色农业产业,全市356个行政村近一半拥有优质旅游资源,在发展乡村休闲旅游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上世纪90年代中期,奉化滕头村率先提出“用景观的理念经营农业,用旅游的理念建设农村”,保护利用“全球500佳”的生态环境,协调发展一、二、三产,着力发展农家乐休闲旅游。在滕头模式的启发下,奉化市把发展“吃农家饭、住农家屋、游农家景、享农家乐”为主要内容的“农家乐”休闲旅游纳入到新农村建设的整体规划,因地制宜突出了生态旅游型、田园风光型、滨海风情型、文化特色型等四种类型的休闲旅游特色村建设,并加强分类指导,在有资源、有客源、有财源、有意愿的地方先行发展。目前,已有33个村形成较有特色的乡村旅游规模,9个村和经营规模较大的21家“农家乐”分别被认定为浙江省、宁波市“农家乐”特色村与点。去年初,奉化市被农业部和国家旅游局授予首批“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称号,滕头村初步通过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评审,并被评为省首届农家乐十佳特色村。但是,奉化市乡村休闲旅游发展过程中也出现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乡村休闲旅游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

奉化市的乡村休闲旅游像全国大部分地区一样,以农民为经营主体,而农民的文化程度普遍偏低,旅游经验相对缺乏,致使多数乡村休闲旅游,特别是小型乡村休闲旅游经营户对乡村休闲旅游的未来发展认识不够,经营和管理理念落后甚至缺乏,在产品设计方面互相模仿,很少主动地创造能迎合旅游者需求的富有特色的乡村休闲旅游产品,导致乡村休闲旅游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目前奉化市乡村休闲旅游产品的主体有两大形态,一是以到“农家乐”吃农家饭为主,二是以“收获品尝型”为主。奉化的“农家乐”与全国各地一样,都存在产品类型单一、特色不足的现象,没有构成强大的吸引力,造成了同类产品的重游率低或游客滞留时间缩短等现象。“收获品尝型”产品则以匆匆的“观花、摘果”一日游产品为主要形式,同时,由于“观花、摘果”产品的季节性强,导致花开、果熟季节景点游客拥堵,旅游质量难以保障,而其它季节则门庭冷落。

(二)乡村休闲旅游产品的参与体验性弱

旅游是一种体验,休闲时代的体验对乡村旅游提出了新的要求,即休闲旅游应突破原始的表面层次的被动式的体验,从而达到一种被动式经历与主动感悟相结合的真正意义上的体验。旅游者来乡村旅游其参与互动程度与体验效果直接相关,参与互动程度越高,体验效果越好;反之,则越差。目前奉化的乡村旅游产品仍然是以走马观花式的观赏乡村自然风光或者现代农业产业园等观光产品为主,即使一部分乡村度假型旅游中设计了让游客参与和体验乡村农业生产生活、节庆艺术及健身娱乐活动的内容,但是就其开发层次而言,仍然处于表面层次的开发,只是在原有农业生产基础上稍加改动,或对乡村生活片面简单地抽取,缺乏创新设计的乡村旅游产品,影响了游客的参与体验。

(三)乡村休闲旅游产品的文化含量低

乡村休闲旅游与文化密不可分,文化性是休闲旅游产品的内容和深层表达,是休闲旅游者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是休闲旅游的突出特征。当前,奉化市的乡村休闲旅游产品普遍缺乏文化内涵,产品项目的设计和开发缺乏文化品位,体现乡村民俗、社会风情、乡村生活、乡村文化的乡村休闲产品较少,乡村酒店和乡村旅馆的设计布置文化气息不浓郁,也未能充分体现当地乡村特有的意象。大多数旅游者对乡村旅游的印象只是浅层次的到“农家乐”吃农家饭的形式,而奉化现时的“农家乐”大多片面追求经济效益,缺少对饮食文化内涵的挖掘和提炼,不注重搜集挖掘饮食文化资源的文化背景、历史渊源、民间传说、神话故事、风土人情、文物特产等资料,没有把饮食佳肴与文化内涵有机结合,不够重视游客的精神享受。

(四)乡村休闲旅游的配套设施不完善

近年来,奉化的基础设施建设速度明显加快,启动了一大批项目,促进了城市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社会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加快了城乡一体的“路网”、“水网”、“电网”、“通讯网”和“生态环保网”的形成。但是,目前这些基础设施项目与乡村旅游的连接性不强,并没有真正为乡村休闲旅游目的地的打造提供强有力的支持。一是虽然“村村通客车”工程在奉化已完成,但多数进村公路级别低,路况差。二是很多乡村道路缺乏必要的标识系统,使旅游者进入乡村旅游地后东绕西转,交通成本上升。三是乡村景区内指示系统和解说系统尚不完善,缺乏必要的指示牌和解说牌。四是与乡村休闲旅游者主要交通工具——汽车配套的停车场、加油站、维修站等设施还无法满足市场需求。五是有些乡村的卫生设施还处于原始状态,与秀丽的乡村风光形成巨大反差。六是休闲旅游者非常关注包括“保险”、“救援”等项目在内的“救援系统”,但是目前奉化乡村关于维修援助和安全救助等方面的服务都比较欠缺。奉化市乡村休闲旅游发展中出现的这些问题,在各地乡村休闲旅游开发中也普遍存在,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二、现代化视域下发展乡村休闲旅游的路径探讨

(一)优化乡村旅游产品的结构,满足旅游市场多样化的需求

现代化视域下乡村休闲旅游的发展必须满足市场多样化、高级化、个性化的需求,对现有乡村旅游产品进行深层次开发,优化现有乡村休闲旅游产品结构,增强乡村休闲旅游产品的吸引力,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满足游客的多层次需求,让乡村休闲旅游向更高层次持续地发展,使乡村休闲旅游产品由同质化竞争转为差异性竞争,形成乡村休闲旅游新格局。一是丰富表层体验的山乡观光体验型旅游产品。开发以山村独特的山野风光为依托、以绿色生态休闲为主题的山乡旅游,营造“景在村中,村在景中”的山乡风情,让游人观赏林木葱绿、民居掩映的美景,尽领山乡绿野风情。与此同时,沿山发展山地乡村度假,尽显“山水人家”情趣。二是创新开发参与体验型旅游产品。如开发以成片花园、果园为依托,以赏花摘果、园艺习作为主题的花果观赏体验型乡村旅游。以奉化市为例,花果观赏体验型以萧王庙街道林家村万亩桃园、溪口镇三十六湾村花卉园林、西坞街道尚桥茶园等为代表,其他众多乡村为辅助,主要利用农村原有的成片果园、茶园和花木,为游客提供赏花、剪花、插花,观果、摘果、尝果,采茶、品茶等旅游活动场所,使游客既愉悦身心又从较深层次体会花文化、果文化、茶文化的内涵。游客在这里还可以亲近自然、挖地种菜、与农民共同生活,体验农耕的辛苦与快乐,体验乡村生活的简朴和耕种收获的喜悦。总之,乡村休闲旅游要避免开发成只以视觉审美为主的观光形式,应把乡村特色资源、生态环境、现代农业生产、农村生活等合而为一,集观光、娱乐、健身、科普等为一体,使游客身心放松的体验审美休闲活动成为乡村休闲旅游开发的主要形式。

(二)注重文化内涵的挖掘,培育以“文化”为灵魂的乡村旅游品牌

乡村休闲旅游的内在价值及附加价值都是经由文化表现出来,文化是乡村休闲旅游的灵魂,是乡村休闲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内生动力。注重乡村休闲旅游文化传承、突出乡村休闲旅游的文化特色,有助于提升乡村休闲旅游的吸引力,有利于加大乡村休闲旅游的辐射范围。据报道,国际游客对旅游地的文化有强烈的关注,英、美、日、德、法、澳六国的旅游者无一例外地把“与当地人交往、了解当地文化和生活方式”当作出境旅游的重大动机之一,而乡村旅游产品正符合境外旅游者这一需求。因此发展乡村休闲旅游时要深入发掘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通过文化创意、文化包装、文化经营等方式精心打造文化主题型乡村旅游产品,充分体现地域特色,并突出“文化”的灵魂作用。对乡村特有的名人轶事,以及与建筑、娱乐、餐饮、文学、休闲等方面相结合的民风民俗,广泛收集整理,融入文化因子,特别是融入非物质文化因子,使其成为乡村旅游的重要内容,以此培育以“文化”为灵魂的乡村旅游品牌,提高乡村旅游产品的品位与吸引力,丰富游客的视觉、听觉、文化感知与心灵之旅的内容。以奉化为例,可将具有地方特色的奉化布龙、奉化吹打等国家级、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乡村旅游,设计一些参与式的旅游活动,以增加旅游产品的特色和文化内涵。也可把溪口镇岩头等古村落特色建筑与文化作为核心吸引物,满足游客对古村历史与文化体验的需求,而且在发展乡村休闲旅游的同时,达到对古村落建筑与文化保护的目的。还可以注重搜集乡村饮食文化资源的文化背景、历史渊源、民间传说、神话故事、风土人情、文物特产等资料,使之与乡村休闲旅游活动结合起来,让游客边听故事、边观赏原料和烹饪工艺、边品尝美味佳肴,使游客乐在其中,受教育在其中。

(三)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促进乡村旅游产品转型升级

发展乡村休闲旅游首先要把第一产业做强,形成规模化和集约化,提高农业的科技含量,实现农业产业的升级。农业产业的现代化发展将为乡村旅游的发展提供强大的背景支持,因此应该把乡村旅游资源由当前的小块分割结构聚集起来变成大块结构,为乡村旅游产业规模化发展创造条件。如注重乡村旅游与特色农业产业园区建设相结合,高起点、大规模建设特色农业产业园区,搞好特色农产品的加工转化增值,做大做强特色乡村旅游产业。以奉化为例,可结合东部海洋农业区、中部城郊农业区和西部生态农业区“三大农业区”格局,重点形成金峨至滕头的城郊田园休闲带、三十六湾至岩头的休闲观光精品带、冷西至黄贤的生态高效农业休闲旅游带。一方面摆脱传统的单一种植业开发模式,鼓励沿线村民发展水蜜桃、竹林、花卉、苗木、草莓、芋艿、葡萄、名优茶、名特畜禽、海水养殖等特色农业产业;另一方面运用现代手段和技术,指导各村开展乡村休闲旅游业,使休闲旅游向农业渗透,农业与休闲旅游联姻。在推进农业产业资源整合,把生态效益、民俗文化和空间环境等无形资产转化为合理的经济收入的同时,打造特色化的观光、休闲和度假等旅游项目,提升乡村旅游产品档次,最终推动奉化市乡村旅游产业的全面升级,发展乡村的休闲旅游业。

(四)加强外引内联,形成多元化的乡村休闲旅游产业格局

当地政府是发展乡村休闲旅游业的主导力量,在乡村休闲旅游资源开发审批、规划、评估以及管理方面要进行积极有效的指导、监督。外来资本是发展乡村休闲旅游业的重要力量,通过筹措外来资金,加强乡村基础设施现代化建设。广大农民是培育乡村休闲旅游业的内生发展动力,毋庸置疑,乡村休闲旅游的投资经营主体应该是农民。政府应通过外引内联,让外来企业与当地农民在参与发展乡村旅游的过程中结成一定的利益关系,建立利益联接机制和联动发展模式,推动乡村休闲旅游业健康发展。如借鉴近年农业产业化实践中出现的诸如合同制、合作制、股份制、股份合作制、利润返还等多种利益联结方式,促进外来企业与农民在发展乡村休闲旅游业上结成更紧密的利益共同体。又如针对休闲旅游中家庭、小团体、自驾车出游比例不断增大的现实情况,引导外来企业与农民共同建设适合家庭住宿的房屋、有利小团体聚会的场地,以及为自驾旅游者提供更加完善的交通标识系统,规划和建设自驾车营地、汽车旅馆、露营营地等,逐步把现代化的服务及设施与农村古朴民居、民风、民俗紧密结合起来。此外,还可以通过发挥乡村旅游的乘数效应和拉动功能,形成以乡村旅游业为中心的产业链,建立旅—农—工—贸联动发展模式,从而推动农村产业分工,并带动交通运输、通讯网络等关联产业的快速发展,加速农村现代化进程。这些都将有助于乡村休闲旅游精品的打造和乡村休闲旅游多元化格局的形成。

(五)加强乡村自然生态环境保护,促进乡村休闲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篇2

川西地区;乡村旅游;项目规划;景观设计

[中图分类号]S625;F59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646(2011)03-0071-02

一、川西地区乡村旅游项目规划原则

1.市场导向原则

根据市场需求特点,结合川西地区乡村旅游资源特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从市场导向出发规划形成新一代的乡村旅游产品体系。

2.情景体验原则

在情境化设计原则的指导下规划开发体验性和感知性强的旅游产品,达到“以情入景――情因景生――触景生情――情景交融”的境界。情景体验主要围绕“天府之国”乡村意象、天府农耕文明演变、乡村湿地生态环境设计等进行。

3.人性化设计理念

在旅游项目设计、空间利用、休闲方式、经营理念的进行人性化设计,为游客创造舒适、自然的乡村旅游地,还要考虑当地农户的生产生活,为当地居民提供优美的生活环境和更多的致富机会。

4.自然生态原则

借自然之力,借水流、风速等自然力量,设计休闲娱乐项目;融自然之势,将地势、水势等自然形态融入娱乐休闲项目之中;得自然之神,借助溪流、树木、泉眼等自然现象的神韵而形成休闲项目。

二、川西地区乡村旅游项目体系规划

1.川西林盘休闲

“林盘”是川西地区乡村旅游资源的最独特之处,川西农村中的林盘原生态聚落,可开发不同主题的休闲体验项目,能够带给游客文化、生活等多层次的细腻感受。

2.生态农业体验

主要包括中草药园、租赁农田、采摘农园、果林飘香、租赁菜地、家禽家畜认养、果林飘香、风车种稻、反季节瓜果类、田畦迷宫等。

3.农耕文化体验

农业文化景观、农耕生态环境、农事生产活动、传统村居习俗、川西林盘以及与之和谐的各种副业等,都是川西农耕文明的典型风貌。农耕文化体验主要为针对农业种植和农村节庆活动设置的游客参与农业劳作、收割,以及农事节庆庆祝活动等相关产品。

4.乡村田野观光

主要包括漂流家园、木盆漂流赛、湿地野营基地等,项目充分利用当地的水渠溪流和泉眼,打造亲水娱乐、水产养殖基地、果基鱼塘、荷塘月色、茶花种植地、藤本植物棚、鸟语林、浆果植物区、水生植物区、奇异瓜果棚、大片生态粮田、特色蔬菜、花卉苗木、乡村农舍、溪流河岸等特色产品。

5.乡村体育运动

“乡村体育”也称“轻松体育”或“快活体育”,是大众体育的一种形式。“轻体育”不断适应人们的需求,注重精神调节与心理调适,既健体又健心,使健身朝着更科学化的方向发展。本类项目主要包括山野露营、晃晃屋、自行车、乡村足球、乡村排球、乡村定向运动以及一些老年活动。

6.乡村保健养生体验

主要包括生态农业休养地、森林避暑胜地、青少年休闲农场、度假夏令营和留学教育基地、中老年休闲大学、绿色校园、保健避暑度假村、家庭农园、少儿农庄、银发族农园、残疾人农园、自然修养村等。

7.乡村购物

主要包括乡土手工艺品、新鲜农产品购销中心、旅游商品展销中心、小商品购物点、田园广场、跳蚤市场等。

三、川西地区乡村旅游景观设计规划

(一)湿地景观设计

1.湿地的水流系统和植被设计。水流系统由支渠、斗渠、农渠、毛渠、水塘、稻田、滩涂等构成,夏天为浅水湿地,冬天为泥沼,随着气候、水量的变化,其中的植物、动物发生交替与变化,景观也就明显不同。

2.人工湿地、芦苇地、池塘、稻田和水生植物等,通过多种植物搭配,形成以树、花、草为主体的多彩植物塘和植物床,组成独具特色的人工湿地塘,并在这个湿地塘中形成串珠式的小水塘,可开展钓鱼、抓鱼和湿地游憩活动,并设置戏水池和生态堤岸,为游人提供戏水、亲水活动场所。

3.溪流。通过溪流形成水网,并在水流过程中设置水流雕塑,利用水的落差产生冲力,使水在一个个小石涡中回旋、激荡,形成具有活力的水流景观。池塘沿岸的典型景观布满有根植物和挺水植物。

4.按合理比例放养一些水禽和其它水生动物,通过生态调节,逐渐形成一个湿地生态系统,使得其中充满动物和鸟禽的生活气息,可作为人工湿地保护研究基地,并吸引游客观鸟等。

5.发挥人工湿地系统处理污水的功能,对景区内现有的水渠系统进行治理,除了设计生态景观效果外,还考虑对农庄等场所生活污水的处理。

(二)农耕文化景观设计

1.林盘

依托自然山水田园环境,构建以林盘为依衬,以水为脉络,以田园为基底,以干路为骨架,以集中居住点统领,既具有浓郁川西传统乡村风貌特色又具有时代特征,各组团彼此统一协调又各具特色的川西林盘风貌,打造具有川西山水田园诗画般的乡村生态文化景观。

2.水渠

川西地区水域丰富,应充分利用和改造好村落内纵横交错的沟渠系统,将渠系作为完整生态系统的的中心,保护水边自然景观和水域空间的生物多样性,恢复和创造水流的多样性,体现水与人、水文化和农耕文化的关系。

3.老民居建筑

川西地区部分乡村还留有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民居建筑,它们素面朝天、朴实无华。作为与当地人民生活休戚相关的元素,乡土民居更凝结了人们的记忆。乡村旅游景观设计应充分重视这一要素,选取现状保存较好的老民居进行改造,并赋予其新的功能。

4.其它景观

在川西地区乡村旅游景观设计中,还应注意对水磨房等农家要素的乡土素材进行景观化处理,游客可以观赏了解其特色;对水堤、小桥等进行处理使其自然又不失景观价值。

基金支持:本文参考成都杨振之来也旅游发展有限公司《都江堰市天府乡村旅游景区总体策划》项目。

作者简介:

篇3

【关键词】休闲农业;乡村旅游;旅游发展

前言

休闲农业同乡村旅游的发展需要建立在农村生活的基础之上,同时充分运用好地区内的文化资源与自然资源。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既可以独立发展,同时也能够建立起密切的合作关系。在最近几年来,伴随着城镇一体化速度的不断加快,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均得到了更大的发展空间与更多的发展机遇,同时对于农民就业率的提升也带来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为我国农村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与建设工作打下了夯实的基础。

1.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重要性

经过了较长时间的发展实践后可知,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一方面可以让农村地区的生活环境变得更加美丽和谐,另一方面还能够从根本上提高农民群体的生活质量,开拓他们的眼界,拉近城市与乡村之间的距离。毋容置疑的是,休闲农业的快速发展可以让农民获得更多的收入,在满足现代农业发展需求的基础之上拉动内需。首先,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可以将生产和休闲巧妙的融合在一起,让农村地区中的生态环境与自然条件可以发展的更加优越。此外,伴随着这两个行业的高速发展,还能够为农村居民提供更多的就业选择,建立起可供大家交流互动的平台。其次,我国是处于发展中阶段的农业大国,无论是和谐社会的顺利构建还是经济水平的稳速提升,农业问题均是当下亟待解决的一项重要任务。大力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能够让农村地区中的居民更加快速的富裕起来,让他们可以将更多的时间里与精力都投放到美化农村环境中。再次,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还十分有利于城乡地区的统筹发展。由旅游业所带来的人员流量能够带动起农村地区的物流与信息流发展。让当地农民可以享受到更多实际的发展权利,从而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摸索到富农、强农的有效路径。

2.加快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措施建议

2.1制定完善的科学发展规划

首先,各个地方上的相关管理部门需要结合自身的发展状况来做好整体规划工作,为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发展建设打下良好基础。农业与旅游管理机构应严格按照国家所制定出来的城乡统筹要求来合理分配职能权力,认真的撰写符合地方资源特色的旅游发展规划。其次,管理者可以在全国范围内广招专家学者,运用它们的专业知识与先进管理技术来针对休闲农业的产业定位、乡村旅游的建设风格展开全方位设计论证。确保将两者的发展路径同地方上的经济建设紧密的关联到一起;最后,应当着重体现出农业资源与乡土文化的地方特色,积极开展农业科普活动、文化交流、景点观光休闲以及工产品开发等活动,吸引地方上的农民朋友参与到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队伍中来。

2.2彰显生态,展现风情

笔者在这里借用孔子的一句话:“知者乐水,仁者乐山。”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一定要打好绿色生态这副牌,要同人工化的旅游类型明显的区分开来,突出属于水乡园林的独有特色。乡村旅游需要讲究的是“青山清我目,流水静我耳”,为生活在繁忙都市环境中的人们提供一方身体与心灵上的乐土,将诗中的小桥流水与画中的幽径瑶池呈现在人们眼前,以此来达到一种天人合与返璞归真的独特享受。除此之外,休闲农业还要将地方上的民族风情表达出来,通过巧妙的设计来将当地的民生、饮食、农耕文化融入到农事活动中。从事休闲农业的商户可以让游客切实的体会到参与农事活动的满足感,让他们居住农家小院、动手做农活、吃农家的加长便饭。值得一提的是,农家乐还应保留自己古朴典雅的特色,在建筑风格的设计上仍然要大量突出民族特点,在保证美观性的同时做到经济实用。

2.3突出地方特点,创立地方品牌

如今,可供乡村旅游所选择的发展主题有很多,比较具有代表性的包括生态、娱乐休闲、体验、观光、养生等等,各个地方上的管理部门要结合自身的资源优势来合理化的选择发展定位,争取在较短的时间内打造出知名度较高的旅游品牌。首先,旅游管理部门要充分发挥出自身的资源特色,积极打造特色景区,开发出极具代表性与文化内涵的特色产品。在当前的行业发展中,特色才是提高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核心竞争力,地方上商户需要深入挖掘文化内涵,着重表现出旅游项目与旅游产品的生态特色,向游客展示出独一无二的资源差异与文化差异,给人带来一种榴莲忘返之感;其次,地方管理部门需要全面把握当地行业市场的需求导向,将休闲农业、景点观光、生态环保等元素巧妙的关联到一起,全方位的了解地方农民的生活需求,打造出符合自身民俗文化特色的旅游体系;最后,要提高游客的自主参与度。地方上的农业与旅游部门应借力于媒体、互联网以及博览活动等方式来宣传自身的旅游特色,要为游客尽可能多的提品选择,在整个行业中形成良好的舆论氛围。值得一提的是,管理部门还可以抓紧打造出一批典型商户,让农民群众可以切实看到由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将他们的想法从最初的“要”逐渐转变为“我要干”。

参考文献:

[1]金倩平,金一平,黄玉成.国外乡村旅游市场与经营研究综述[J].企业经济,2013(6):100-102.

[2]郑昭佩.生态旅游农业及其在我国的发展[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0(1):6-7.

篇4

【关键词】体验设计 乡村休闲游

体验是人们与外界事物、他人互动的结果,是一种伴随美好情感的回忆;体验是一种新的价值源泉,它让消费者身临其境,获得独特的感受,从而创造出新的消费价值。旅游体验设计就是将旅游者的参与融入设计中,以旅游者的参与为前提,以旅游体验为核心,把服务作为舞台,产品作为道具,环境作为布景,使旅游者在旅游中获得美好体验的过程。

旅游地开发应立足于创造游客难忘的经历和感受,即以游客体验为中心来选择、利用资源,开发旅游项目,这也是旅游地发展的方向。以游客体验为导向的旅游开发模式,突破了资源的局限,通过对同一资源体验方式和体验深度的改变,创造出不同的体验效果,吸引游客重复消费,使旅游地获得持续发展。旅游活动的目的是为游客创造一次难忘的经历,景区提供的产品——旅游项目、设施、活动都是为形成游客独特体验服务的。因此,一切从旅游者的角度出发,研究旅游者乡村休闲游时所接触的情景,研究旅游者的需求,设计旅游者的体验以游客体验为中心,构建一个不断更新、丰富且多样的游客体验系统,是乡村休闲游开发的新模式。

一、视觉设计

视觉设计是一个景区最基本的设计,视觉设计就是研究景观,以观为主体。

1、建筑景观。乡村的建筑景观就应该有乡村的特色,而不是东施效颦模仿城市建筑,所以乡村的建筑景观和乡村的整体环境应该和谐统一。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研究员魏小安曾在一片文章中这样写道:“农村已庸俗化。中国民居自古讲究天人合一,而现在白瓷砖外立面比比皆是,田园诗意荡然无存。”要营造有田园诗意的乡村旅游点,就应该对乡村旅游点居民盖房进行约束指导,不允许建与总体风格不相协调的建筑物。休闲农庄、休闲山庄游客休憩区建筑不得超过三层,以尽量避免人为因素对自然环境景观造成的负面影响,使休闲农庄有一个美好宁静的田园景色,使游客摆脱城市喧嚣,身心安宁,融入自然。

2、文化景观。乡村文化景观是乡村文化的重要载体,应体现乡村文化特色,木制大水车、石磨、栩栩如生的水牛雕塑等都是不错的点缀小品,茅草房外,水车不停地把水拉来拉去,石磨把毛驴拉着转个不停,各种各样的农具既陌生又熟悉。绝不可把城市街头、公园常见的现代主义雕塑照搬到乡村休闲游,因为乡村休闲游正是以与城市绝然不同的乡村文化来吸引城市居民,如果游客来这里看到的是和城市一样的文化景观,游客就体验不到这里的乡村文化。

3、环境景观。发展乡村休闲旅游要美化环境,提升环境质量,让人置身于一种清新、安静、优美环境之中并得到享受,可根据原有特点和优势,精心设计,让游客真正感受到环境的震撼力和吸引力,让游客流连忘返,想在这里住下来,生活下去。只有这样才能解决目前低层次“农家乐”留不住游客的问题。乡村旅游区内大多分布有很多小湖和供游人垂钓的鱼塘,堤上光秃秃的,没有花也没有树,由于水位升降影响,泥石裸露,观赏效果欠佳,可以在湖堤上种植桃、柳等姿态飘逸的树种,并在树下设置水泥仿木桌椅凳子以供游人小憩或垂钓。种植月季、夜来香、栀子花等能散发香味的花,在堤下种植枫香、紫藤等以遮盖泥石裸露部分,达到湖岸、碧水、绿树、白云、蓝天、倒影共处的如诗似画的景观效果。这样,游人可在湖边流连,慢慢游赏;垂钓爱好者也不用害怕夏天的酷热,在树下阴凉处悠闲垂钓。景区内小桥、亭子、指示牌、桌、凳、垃圾桶、厕所都应古朴,仿若天成,与自然融为一体,体现出和谐美。

4、视线走廊。在整个游览过程中,游客会形成一个视线走廊,要使游客保持一个美好的视线感觉,有的地方需要贯通,有的地方需要遮蔽,总体来说应该是形断神不断,作用是通过视线走廊把各个景观连接起来。无边无垠的小麦,绿油油的一片或是金灿灿一大片油菜花,会形成较强的视觉冲击力甚至是视觉震撼。春天,来到乡村休闲旅游点,租一辆自行车,在乡间小路上穿行,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金黄的油菜花,蜂飞蝶舞,充满了生机和活力;绿油油的小麦,起伏的麦浪如同绿色的绸缎在空中舞动;穿过满眼青翠令人爽心悦目的蔬菜园,粉红的桃花又跃入眼帘,桃林到了。这样的视线走廊,简直是一场视觉的盛宴。

二、活动设计

1、农业diy。发展作物(比如葡萄)采集、加工、消费游客diy的体验农业模式;可以开展“花农”赛、“菜农”赛、“果农”赛,让游客亲手采摘蔬果食用,还可亲自下厨烹调这些新鲜蔬菜,享受纯天然绿色美味。学习制作干花、香精、艺术插花等,到茶园采茶学习制茶。

2、农耕体验。“做一天农民”深度体验活动项目之一,像农民一样耕田、种地,挖红薯、挖花生等,体验农耕的辛劳与乐趣。划船采莲垂钓体验:还可坐在船上,在荷叶间悠闲地垂钓。

3、乡村露天电影。体验在闪烁的星空下、在明月的清辉里观看电影的感觉。城市的游客第一次露天看电影,感觉必定新奇而兴奋,年轻的情侣在闪烁的星空下、明月的清辉里观看电影感觉诗意、浪漫、温馨。年纪稍大一点有过下乡经历或是童年在乡下度过的,露天电影勾起了他们一串串的回忆……

4、乡村露天看戏。露天看戏是乡村很隆重的一项娱乐内容,一般是哪户人家有了大喜事才请戏班子到村里来唱戏,唱戏那天,附近的村民便会早早地吃过晚饭,相约着来到戏场等待演出开始,小商小贩也会早早地来到戏场摆摊设点,卖一些零食、香烟、冰棒、汽水等冷饮,整个戏场像过节一样热闹。

三、声音设计

普通景区都会设置背景音乐,但乡村休闲旅游点不同于一般的景区,乡村的鸡鸣犬吠,鸟叫虫鸣更显出了乡村的宁静。在农业景区播背景音乐反倒破坏了大自然的宁静。因此,乡村休闲游的声音设计应为将噪音降到最

低,让游客可以听到乡村特有的鸡鸣犬吠,鸟叫虫鸣。

四、嗅觉设计

嗅觉设计以清为目的,首先要清新,进一步要清香,田野里空气清新,春有花香,秋有果香,气味清香。但是容易有这三种难闻的气味夹杂其间:农户生活垃圾散发出的恶臭、粪池和菜园里的粪臭、鱼塘边可能有过浓的鱼腥味。为了让游客有更好的体验,可以采取以下一些措施,尽量避免让游客闻到这些影响他们体验的气味:加强村民和农场内居民环境卫生教育,引导他们定点倒垃圾,统一运走垃圾;不允许设置露天粪池;开展农家乐的农户要重建可冲水厕所方可营业;在鱼塘边种植月季、夜来香、栀子花等能散发香味的花,冲淡鱼腥味,让游客在鱼塘边游赏、垂钓时感觉更舒适、惬意。

五、触觉设计

1、亲水。在清澈的湖水中划船游览,游人会情不自禁地去触摸那水,先是把一只手伸进水里,然后忍不住把脚也伸进去亲水、戏水,与清澈得让人陶醉的河水、湖水进行亲密接触。特别要注意提醒游客注意安全,不可忘形跌落水中,景区也要采取一定的安全措施。

2、摘菜采果。当游客亲自去采摘还带着露珠的蔬菜,光滑细腻,触感非常好,手指接触鲜嫩蔬菜时感觉非常愉悦。去果园亲手采摘水果,触摸那还带着细毛的水蜜桃、光滑的油桃,柔软娇嫩的草莓时,体验果农丰收的喜悦。

3、全身心的触觉设计。这里没有过多的时尚与繁华,却有独到的宁静与意境,静静地看乡村日落与月升,都是如此美好。游客一年四季无论什么时候来,欣赏到的都是花的海洋、菜的世界、瓜果的天地,流连忘返。在山水田园中欣赏自然风光,在农家小院里感受民俗风情,在收获喜悦中体验现代文明,在田园婚典中感受真正的浪漫,在这里,居民、工作人员、游客的真诚、友善与互助无处不在,人们脸上的似乎写着幸福、纯真和从容,简简单单的一个微笑就会触动你整个的身心,让人陶醉,真正体验“诗意田园,浪漫乡村”。一切都是如此和谐美好,乡村休闲游不仅有风景美,自然美,更有现代社会越来越稀缺的人情美,令游人如沐春风,令游人流连忘返,乐不思蜀,一次次地重游。

【参考文献】

[1]保继刚.旅游区规划与策划[m].广东旅游出版社,2005.

[2]马勇.旅游规划与开发[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篇5

1.发挥优势,找准方向,确立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兴县战略

辉南县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有优势、有潜力。近年来,辉南县县委、县政府对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进行了科学分析,进一步明确了发展思路和发展方向,突出挖掘了“四大优势”。

1.1中国最大的火山口湖群――龙湾群国家森林公园 龙湾群国家森林公园由大龙湾、二龙湾、三角龙湾、东龙湾、南龙湾、小龙湾、旱龙湾、吊水湖瀑布、四方顶、金龙顶共七湾一瀑二顶十大景区组成,已于2003年6月6日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06年1月被国家旅游局评定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这里湖光山色相映,景色四季分明;春天山花盛开,漫山遍野;夏天山石水景,相映成趣;秋天,万山红遍,层林尽染;冬天银妆素裹,玉树琼花。奇峰林立、绚丽多姿的景色每年吸引近20万国内外游客到辉南观光旅游。

1.2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辉发古城 辉发古城是满族四大部落之一 ――辉发部落的发祥地。辉发古城坐落在辉发山上(辉发山又名扈尔奇山),位于辉发城镇光辉村南面,辉发河东岸。海拔256米,相对高度32.3米,面积0.2平方公里,系一顶平、西南两面为峭壁的孤山。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栖居,辽代回跋部、明代辉发部均在此建都。明万历年间,努尔哈赤亲率大军吞并了辉发部落,康熙、乾隆二帝曾到这里凭吊怀古。辉发古城以辉发山为核心,建有内、中、外三道城垣及了望台等。内城周长706米,中城周长1313米,外城周长2647米。墙基宽10~20米,墙顶宽3米,由黄土夹砂石夯筑而成。古城内先后采集到包括各个不同历史时期的生产工具、生活用具、建筑构件、武器和装饰品。辉发古城2006年被列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1.3辉南椅山湖水利风景区 椅山湖水利风景区是一座以灌溉为主,集休闲旅游、防洪、发电、养鱼垂钓为一体的中型水库,总库容4200万立方米。东与龙湾群国家森林公园隔山相望,西与柳河罗通山遥相呼应,具有独特的旅游区域网络优势。椅山湖交通条件便利,距县城朝阳镇40公里,距白山市61公里,营白公路在湖区边沿穿插而过。多年来,水利部门一直把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开发当作一项主要工作来抓,制定了《椅山湖旅游开发总体规划》。经多年努力,旅游基础设施逐渐完善,现已建成露天游泳场和垂钓场,休闲区新增设游艇、快艇、手划船、脚踏船等游乐设施。目前椅山湖共有5家集餐饮住宿于一体的旅游、休闲渡假场所,能同时接纳400人就餐、200人住宿,以鲜鱼宴、农家宴、山珍宴等风味独特的特色宴席满足不同层次游客的需求。

1.4日益突出的区位交通优势 辉南县处于沈阳、长春、通化、抚顺、吉林、四平、白山等大中城市的中心点,背靠长白山区的资源宝库,面对松辽平原的富饶粮仓,集山区特点和平原优势于一身,区位优势得天独厚。辉南历来是进出长白山的西门户,是商家创业投资的天然宝地。区域路网发达,交通优势突出,境内有沈吉铁路、宇辉铁路、团杉铁路、营白公路、朝桦公路、营抚公路横贯内全县。长松高速公路、沈吉高速公路在区旁互通并留有出入口。通过细致调查分析,县委县政府把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作为新兴的朝阳产业来抓。通过体制创新、机制创新和政策创新,不断改善旅游发展环境,发展和完善生态观光游、文化古迹旅游、休闲度假游“三位一体”的发展格局,使旅游产业成为竞争优势突出的支柱产业,变旅游资源大县为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经济强县。

2.科学定位,科学规划,打造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品牌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质量的提高,城市人群返璞归真的出游愿望非常强烈,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成为时尚旅游的新趋势。辉南县发展旅游业的独特优势恰恰就是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资源,椅山湖、青顶子水库、以“七湾一湖两顶”而闻名的龙湾景区等,都非常契合现代人渴望绿色、健康、休闲的心理。在科学认识自身优势的基础上,辉南县确定了辉南县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的总体思路:坚持政府推动与市场运作相结合的原则,以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为龙头整合和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规划是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开发的前提和基础,是保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业快速、健康、有序发展的蓝本。编制和完善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规划。早在2002年,辉南县就聘请北京师范大学旅游规划研究中心编制了辉南县旅游总体规划,并由县人大通过,明确了到2015年把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成为辉南县的支柱产业,年收入要达到3亿元,这个目标预计将提前2年实现。2008年,按照省政府要求的,景区建设要有“一流的规划与设计,一流的项目,一流的投资商”这一要求,在市、县旅游部门的努力下,省旅游局投入120万元,聘请北京达沃斯巅峰旅游设计院科学编制了《龙湾旅游区总体规划》,2009年获得专家评审通过,已交付使用。龙湾总体规划的编制,离不开省市旅游局的大力支持,特别是省市旅游局要求规划设计院将总体规划与详规有机结合,创造性的在总体规划内选择四个节点编制详规,为龙湾今后发展的总体思路、空间布局、土地利用、资源保护等,都提供了指导性方案和科学依据。

3.搞好配套,拉长链条,促进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产业化

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特点是综合性强、辐射面广、产业链长,涉及经济社会各个领域。辉南县在搞好基础设施配套的同时,按照“以游客为本”的理念,围绕“吃、住、行、游、购、娱”六个方面,努力打造一条龙服务体系,让游客行的方便、游的有趣、住的舒适、吃的可口、购的实惠、玩的开心。

几年来,辉南县不断加强基础设施和项目建设,累计投入8千余万元,完成了龙湾景区的公路、步道、桥梁、停车场、接待设施等方面的建设,主要实施了大龙湾龙潭宫改建扩建工程,突出了大龙湾的宗教特色;实施了大龙湾休闲步道建设,使之与吊水壶步道连接在一起;安装了景区电子门禁售票系统,完善了售票、检票的管理,还加强了交通标识、停车场、环保厕所、景点景观带等改造工程,2010年投入400余万元,完成了旱龙湾至三角龙湾停车场旅游步道工程;完成2座环保厕所改造工程;投资740万元的龙湾漂流项目已正式运营。

在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辉南县积极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关联产业,提升了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经济拉动作用,2005年以来,一大批休闲山庄、家庭旅店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全县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饭店已达200多家。围绕景区新建的宾馆、旅饭店达到30多家,全县一次性接待能力达到5000人,其中县城及其他乡镇达到3000人,景区达到2000人。旅行社已从两年前的1家,发展到现在的5家。民俗村也成为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一大亮点,朝阳镇新胜村是朝鲜族聚居村,位于朝阳镇南部,地处营白公路沿线,是朝鲜族聚居村,具有民俗餐饮基础,在原有的基础上,正在建设民俗小区,形成集民俗文化、旅游、农家特色餐饮为一体的民俗特色小区。

目前,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直接从业人员已达到300余人,全县总就业人数达到5000人以上。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发展对于改善城镇面貌、塑造辉南形象、促进对外招商引资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4.加大宣传,积极推介,大力提升辉南县知名度

4.1以旅游节庆活动为载体推进旅游宣传 自从2005来开始举办首届中国吉林龙湾野生杜鹃花卉旅游节后,连续举办杜鹃花卉旅游节;多次到长春、吉林、沈阳、抚顺等地举办广场文艺演出,扩大了龙湾景区的影响,使辉南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宣传走到了百姓之中,进一步扩大了宣传面。

篇6

关键词: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大连

中图分类号:F59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5年12月30日

一、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概念

休闲农业是一种以农业生产、农业资源、乡村文化等要素为条件,以农村和农业为载体,以农业生产为特色,融合了农业生产与旅游观光的新型农业产业形态。乡村旅游是一种以农村生活、农业劳动、农村风貌等农村特有资源来吸引城市客源,为满足旅游者乡村旅游观光、休闲度假的新型旅游产业形态。二者之间不可分割,已经成为了一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共存关系,相互作用,相互发展。如今,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是旅游发展的方向之一,具有强大的生机和广阔的前景。我国又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国,农业的普及遍布960万平方公里,而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发展更将进一步地促进农村地区的各方面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提高农村地区经济收入,成为拓展农业多样性,促进农业高效用,满足新兴消费者需求的朝阳产业。

二、大连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现状

大连位于辽东半岛南端,地处黄渤海之滨,作为一个滨海城市,有着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得天独厚的优势。近年来,由于大连经济建设取得巨大的进步,城市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的并行发展,使得人们对于旅游需求的大幅度提升。在大连,习惯于城市生活的人们不约而同地将目光集中于大连的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之上,以缓解城市的工作压力。

大连市乡村旅游资源丰富,民俗文化丰厚,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市场空间巨大。大连依托农业自然资源和丰富的田园景观,顺应走进自然、休闲娱乐的城市消费方式发展休闲农业,休闲农业呈现出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品种单一到形式多样的喜人态势,已成为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的“新引擎”。农家游、渔家游、温泉滑雪游、采摘游等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产品受到越来越多游客的喜爱,家庭组团到近郊采摘草莓、农庄赏花、休闲垂钓、吃农家饭、参与果蔬种植等已经成为了都市游客的时尚之选。目前,在大连8个涉农县区中,有40多个乡镇街,100多个村在大力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已拥有500多个农业观光园,1,200多个农家乐旅店和2.5万张床位的接待能力。据大连市统计数字表明,在黄金周期间75%的市民出游的目的地首选近郊游和乡村游,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已经成为大连农业和农村经济中增长最快的亮点,俨然成为了大连市重要的经济产业之一。

2006年以来,大连市坚持政府引导,规划先行,突出特色,差异发展,积极推进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工作。出台了《大连市特色旅游乡镇考评标准(试行)》、《大连市旅游专业村考评标准(试行)》、《大连市星级农家乐考评标准(试行)》,完善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标准化体系。2008年9月,大连市制定出台了《加快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实施意见》,作为全市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工作的指导性文件。2011年5月,大连市出台了《大连市政府投资重点园区基础实施项目建设实施细则》,规定对于达到标准的休闲观光都市型现代农业示范区和精品休闲农庄分别给予最高200万元和20万元的补助资金。文件的颁布立即得到各区市县的积极响应,各级政府设立了配套发展资金,加大政策扶持力度。这些文件的先后出台,为大连市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和资金保障,着力完善了规模休闲农业企业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体系。

三、大连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价值

(一)拉动大连地区经济增长。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带动当地相关产业发展,为提高经济收入做出贡献,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新引擎。在采摘、海钓、踏春、温泉、滑雪等乡村旅游项目上创造出惊人的经济收入。众所周知,大连以大樱桃最为出名,享誉海内外,并且大连每年都会举办国际大樱桃节来吸引游客参与到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活动之中。其中,以金州新区樱桃采摘园、旅顺樱桃采摘园、普湾新区樱桃采摘园、甘井子区樱桃采摘园最为出名。以金州新区向应街道采摘园为例,该街道是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点,其中种植大樱桃近万亩,大樱桃种植户近200户。近年来,随着街道的乡村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有力的拉动大樱桃采摘园的建设,接待游客数量持续增长,经济收入不断提高。据该街道统计,2014年大樱桃产量2,500吨,接待游客14万人次,实现收入达到1.2亿元。向应街道将大樱桃采摘园与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项目统筹考虑,通过整合旅游资源,使大樱桃采摘与其他旅游项目之间相互促进、相互拉动,进一步完善街道在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上的旅游产业结构,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二)提高农民生活质量,改善生活条件。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旅游资源集中于农村地区,势必会带动当地的经济收入,从而提高农民生活质量,改善生活条件。据世界旅游组织统计,旅游行业每收入1元,相关行业就会增4.3元,从而带动了农村地区的整体发展,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改善农村环境,提高个人素质和生活品质。以大连市普湾新区东沟村为例:东沟村地处小黑山北麓,总面积11.5平方公里,2003年末开始发展乡村旅游,并做了大连市第一个乡村旅游规划,累计投入1.2亿元进行各项基础设施和景点建设,修路疏河,改厕修宅,美化村屯,使东沟拥有小黑山、九莲山、东沟水库等自然景观,九莲寺、烽火台等古迹景观,五坊、民俗馆、手工艺品展室、农家院、书法家协会等人文景观,石河农业园区、采摘园等农业科技景观,东沟农家院也由最初的2家发展到26家,可同时接待4,000人用餐、500人住宿,年均户收入达到5万元,最高年收入达到50多万元。2011年东沟接待游客突破30万人次,直接收入超过3,000万元,村民人均收入达到2万多元,成为远近闻名的富裕村,先后被评为大连市特色旅游专业村、辽宁省环境优美村、中国最有魅力休闲乡村、国家生态文化村、国家乡村旅游示范点。在近几年中,东沟村的发展模式已套用在其相邻的几个村镇当中,带动大连农村地区的新农村建设。因其发展,更加促进了大连市涌现了一批会经营、懂管理、会生活的新型农民而不是过去脸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模式,成为了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的主力军。

(三)转变传统的农业生产经营方式。传统的农业需要经过无数道工序才能到消费者手中,不仅在批发运输等中间环节所消耗费用比例大,农民受益被进一步压缩,还影响了农产品到消费者手中的新鲜程度。而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发展解决了这一实际问题,它是把消费者直接吸引到采摘园,如大樱桃采摘园、蓝莓采摘园、草莓采摘园等一系列果蔬采摘园内,这样既使游客等到了最为新鲜的果蔬,第一时间采摘到刚成熟的果蔬,而且使游客参与到了农业生产的体验当中,感受到了自己采摘果实的乐趣。更加节约了中间商的约束成本,节约了中间环节浪费的时间。这样体现出了农民与游客双赢的结果。

(四)促进农民就业。过去,许多农民到城市中寻找工作,造成了农村土地的闲置,农村资源的浪费,而又使城市就业压力增大,现如今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发展已经成为了大连农民就业的重要渠道。很多外出打工的农民开始主动挖掘农村地区独有的价值,在家门口实现了创业和就业。据大连市统计,自大连市政府2009年启动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实施计划以来,大连地区新增农民就业1.5万人,旅游业实现累计就业7.4万人的目标。

四、目前大连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合理的规划布局。大连市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发展没有合理的规划布局。农村地区的优势资源没有加以合理开发,以至于分布于大连各个角落,形成不了太大的优势产业结构,一些旅游项目的开发只是局部的开发,没有考虑综合效益。又因各个地区产品相似,加大了竞争状况,大大降低了大连市的整体旅游发展。

(二)农村基础设施配套不够完善。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旅游资源主要集中于农村地区,由于大多数是由农民自己经营,所以目光比较短浅,经营意识淡薄,特别是在卫生安全和配套服务上,仍然停留在家庭式的服务水平,缺乏专业的培训和管理。因此,不能满足于现代人们对于服务的要求,使得接待游客的能力有限,为了创造最大收益,而淡化了对游客人身安全的保护,也因此不能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

(三)没有鲜明的个性、特色的主题。对于游客,大连很多乡村景区面临一个同样的困惑:人来了却留不住,好不容易人留住了,却又留不住钱。在个性化消费日趋明显的时代,不少去过休闲乡村游的人都会发出一种感叹:去过乡村千千万,没有几个值得玩。的确现在的大连乡村旅游中问题并不少,乡村缺乏个性、产品缺乏特点、休闲缺乏品味、游赏缺乏精致。千人一面,品质雷同。虽然集中地开发了休闲农业和观光农业,对于乡村文化传统和民风民俗资源的开发却不够重视。过分的依赖农业资源,缺乏文化内涵,地域特色不突出,品质档次过低,严重阻碍了旅游的发展。

(四)缺乏专业人才。作为旅游地,缺乏一支懂管理善经营的高素质旅游人才,是旅游开发的困境所在。由于大连近几年的乡村旅游发展的速度太快,而专业性人才的增加却跟不上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的脚步。现如今,在大连地区从事乡村旅游管理的主要是乡村居民,管理形式主要是家族式管理,从业人员和管理人员的素质普遍较低,经营比较随意,并没有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这就严重制约了大连农村地区旅游业想要更进一步的发展。

五、促进大连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的措施

(一)超前的规划、合理的布局。正所谓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即使一个小小的乡村旅游景点,也包括管理、生产、加工、营销、景观设计等多方面的建设。在开发景区的时候,事先必须有一个清晰的思路,也就是市场定位、预算成本、收益等一系列规划设计。在外部布局上,要选择区位交通条件便利的地方,方便游客能够轻松的到达景区。在内部布局上,要将生产区、观赏区、游乐区、休息区等有机合理搭配,发挥其最大效用。

(二)加强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如果为了使大连市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得到长足发展,就应该加强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把乡村旅游纳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现代农业和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整体布局当中。俗话说:想致富,先修路。的确,大连许多农村地区仍然是土道,这给去旅游的游客带来极大的不便,在修路的同时,更应在消防、卫生、治安等方面综合治理。更应加强停车、厕所、住宿、餐饮、购物、娱乐、污水垃圾无害化处理等配套设施建设。

(三)展现鲜明个性,突出特色主题。无论是人,或者事物,或者产品,有个性才能让人过目不忘。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也是如此。在大连乡村,要围绕果蔬采摘、点种、插秧、耕耙等农事活动,打造一批从事农趣体验型特色旅游村。开发属于自己的特色产业、产品,使其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新的地步。

(四)培养专业人才。在大连地区有许多高校,这就是一个很大的资源,大连市可以激励大学生学习旅游管理,更可以与景区相结合,开启“学习+实习”的模式让学生一边学习,一边参与到景区的建设管理当中。这样既可以使学习旅游的学生学以致用,又节约了未来专业人员在景区学习的时间。

主要参考文献:

[1]李松涛.休闲农业与美丽乡村建设系列活动论文集.2014.12.15.

[2]孙正远.新经济,2015.6.

[3]王荣琦.辽宁日报,2008.4.24.

篇7

关键词:农业休闲旅游;产品;构想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17-082-01

农业休闲旅游最早起源于19世纪中期的欧洲,1865年意大利“农业与旅游全国协会”的成立标志其诞生?我国农业休闲旅游广泛兴起始于1998年“华夏城乡游”,目前已在北京?成都?重庆?上海?西安等大中城市迅速发展?农业休闲旅游作为促进我国农村农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充分利用农村剩余劳动力资源?维护农村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也逐渐成为学术界研究的热点之一?但由于我国农业休闲旅游由于起步较晚,乡村旅游产品在发展过程中还不尽完善?在此,提出几点构想,以期推出更好的农业休闲旅游产品?

一、农业休闲旅游开发应以不破坏自然风景为第一原则

现今一些地方在发展农业休闲旅游时,没有将农业休闲旅游资源的开发纳入区域旅游开发的大系统,进行统筹安排,全面规划,任由经营者进行盲目的投资与开发,乱搭乱建现象十分严重,很多地方破坏了古建筑、古村落的古朴风格,破坏了森林,破坏了植备,不仅造成了水土流失,也将形成强烈视觉反差的浓厚乡村文化氛围或宜人的自然风光搞得花里胡哨,被浓浓的商业气息所替代,让旅游者找不到“返璞归真”、“回归自然”的感觉。

二、农业休闲旅游应注重产品特色

时下,农业休闲旅游的游玩项目雷同,要么钓鱼、打牌,要么喝茶、吃饭。玩过后,许多游客都不禁感叹,大多数农业休闲旅游服务缺少应有的独特乐趣。产品同质化,特色不明显,难于满足旅游市场日趋多层次、多样化和高文化品位的旅游需求,在加上许多产品只是表层开发,缺乏创新设计和深度加工,文化品位不高,特色不明显,使我国农业休闲旅游发展遭遇“成长的烦恼”。

三、农业休闲旅游产品应明确主题定位

农业休闲旅游准确的主题定位是其成功开发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明确定位首先必须以客源为导向?城市居民长期生活在高楼林立?喧嚣拥挤?空气污染?景观呆板的城市,加之快速的生活节奏?激烈的社会竞争,使许多人产生了向往大自然?渴望放松身心?回归大自然的强烈愿望?针对市场需求,我们必须积极创造优美的环境?便利的交通?优质的服务?特色的项目,做到处处特色突出?品位高雅?文化悠远?民风淳朴,充分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融合?让消费者在紧张的工作之余,下榻森林中的酒店,品尝山野菜?农家饭;或游走古宅深处,欣赏先人的杰作,感悟历史的久远;或围坐篝火旁,烧烤野炊?享尽人间美食,观民俗表演?尽享民风乡土之情;或垂钓于田野池塘,体味乡村文化;或徜徉田园,采摘时令蔬菜?新鲜水果,分享收获的喜悦,让消费者真正得到心灵的放松?其次,农业休闲旅游主题定位必须建立在相应的自然条件基础之上?地貌?气候?水文?土壤等自然因素将影响乡村旅游开发的可进入性?景观丰度及组合?生物类型及分布等?再次, 农业休闲旅游地主题定位需综合考虑周边资源类型?结构?交通等状况等区位条件,区位条件是指特定旅游地相对于其它旅游地的位置和空间关系?

四?农业休闲旅游产品应坚持可持续发展道路

开展农业休闲旅游的地区一般都属于环境优越的地区,一旦环境遭到破坏,恢复起来就会非常困难;而且更为严峻的是,在这些地区,人们的环保意识比较差,热切追求短期经济利益,对破坏环境的行为视而不见,再加上这些地区基本上都没有环保资金的储备,也缺乏一定的环卫设施设备,环境破坏之后会直接影响到该地区人们的生产生活,并导致恶性循环,从而影响到本地区整体社会经济的发展。

良好的环境和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标志,这就要求旅游产品的设计与开发必须与环境?资源保持和谐统一?具体地说,产品的设计首先要和乡村自然环境相协调?尽量减少对当地土地?水体?森林等的影响和消耗;对因发展旅游业而修建的宾馆饭店?道路交通等设施,尽量减少用地?用水?用电?用气,并处理好污水和垃圾;尽量不影响当地动植物的生存空间和养料系统,使之能够继续繁衍生息?其次,产品的设计必须和乡村人文环境相协调?对于具有特殊价值的自然遗迹?人文遗迹?文物古迹等要严格保护,对当地文化更应当重点保护,独特的民族风俗文化?建筑艺术?陶瓷文化?饮食文化等,都应保持它原有的文化风格?风貌?如宾馆饭店等旅游设施的布局?造型均应与景观的文化特色相一致;各项旅游服务如导游?交通?产品都应显示其文化品位,切忌城市化?商业化的浓重气息损伤原有的文化内涵?

农业休闲旅游是以农业为基础,与旅游业紧密结合的一项新型交叉型产业,富有时代性和创新性的新农村建设模式,科学的结合了旅游业与新农村建设,使二者得以和谐互动发展。虽然农业休闲旅游建设还在探索阶段,但它所具有很强的发展潜力和前景是无可争议的。在农业休闲旅游的建设过程中,要结合当地自身特色,在全力保护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基础上,依靠科学规划的指导,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和农村经济的发展,从而促进全社会新农村建设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郭雅琳. 以乡村旅游促进新农村建设[J].山西建筑,2007 (10).

[2] 邵琪伟. 发展乡村旅游,促进新农村建设[J].旅游调研,2007

(1).

篇8

关键词:乡村旅游规划、开发类型、运营模式

Abstract: 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tourism planning and operation mode of the type sum classification, different types of development and operation mode are introduced, their quality and applicable case analysis for rural tourism planning to provide the reference.

Key words: rural tourism planning, development type, operation mode

中图分类号:F590.6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以及个人可支配收入的不断提高,乡村旅游在我国有了较快的发展,并正逐步成为我国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如乡村旅游发展较快的四川省,2011年,全省乡村旅游实现收入626.4亿元,占全省旅游总收入的26.1%。乡村旅游在发达国家的旅游产业中占据极为重要的地位,据2007年世界旅游组织统计,欧洲总收入中乡村旅游约占5%-10%。可以预见,乡村旅游将成为我国经济特别是农村经济的重要增长点。

乡村旅游又称观光农业、休闲乡村旅游或农村旅游,是以农业活动为基础,农业和旅游业相结合的一种新型的交叉型农业,是以乡村独特的景观和农业活动为吸引物,以都市居民为目标市场,以满足旅游者观光、娱乐、求知、体验农事和回归自然为目的的一种旅游方式。[1]

乡村旅游开发类型

乡村旅游的开发类型,按照区位、旅游活动等,可大致分为近郊休闲度假型、民俗文化体验型、特色产业带动型以及生态农业观光型。在编制乡村旅游规划中,应通过认真的调研,系统的分析当地旅游资源的优劣势,选择适合当地情况的开发类型。

1. 近郊休闲度假型

是指地处城镇周边的乡村,利用离城市近、交通便利的条件,以乡村生态景观、乡村文化和农民的生产生活为基础,以家庭为具体接待单位,开展旅游活动的发展模式。如重庆市南岸区石牛片区大力发展农家乐,有农家乐70户,日接待能力达2000人次,成为重庆市市民休闲度假的重要目的地。

2. 民俗文化体验型

是指利用当地民俗村寨文化资源,包括当地居住环境、民俗建筑、民俗歌舞等独特性,以保护为主,因势利导开发旅游,促进乡村发展的模式。这种类型较为适合少数民族或独特族群聚居的地区。如贵州省凯里市三棵树镇南花村以苗乡侗寨及原生态民族文化为载体,开发出民俗型、歌舞型等15个不同类别的农村旅游产品,形成了民俗文化体验型的乡村旅游。

3. 特色产业带动型

是指在村镇的范围内,依托所在地区独特的优势,围绕一个特色产品或产业链,实行专业化生产经营,一村一业发展壮大来带动乡村旅游发展的模式。如成都郫县友爱镇农科村大力发展花卉苗木产业,广东省梅县雁南飞茶田度假村以茶叶种植为特色,都以特色产品带动了农村旅游的发展。

4. 生态农业观光型

是指利用农业生产过程的知识性、趣味性、可参与性,开发规划出观光、休闲、度假等旅游产品,满足游客需求,促进乡村旅游发展的模式。 如上海市金山区漕泾镇水库村以水产养殖、乳鸽养殖、瓜果蔬菜养殖等农业形成保持江南水乡、田园风貌的“现代生态园”,吸引城市居民到此生态观光、休闲度假、农渔居体验。

乡村旅游开发运营模式

由于我国现阶段农村人口受教育程度不高,各地经济发展水平不一。各地根据当地的不同情况,摸索发展出不同的乡村旅游开发运营模式。本文对我国现阶段的乡村旅游开发运营模式进行了归纳,大致可分为分散自主经营模式、村办企业开发模式以及“政府+公司+业户”模式。在编制乡村旅游规划中,除了确定符合当地情况的开发类型,为了达到更好地推动规划的落实,我们往往会对开发运营模式提出建议。下面对前述几种开发运营模式的特点及优劣势进行初步的分析。

1.分散自主经营模式

在自发的基础上,由各个业户为单位,分散地自主经营,项目的所有权、经营权合一。在一个村庄里面,由许多的个体业户各自经营乡村旅游业务,如提供餐饮、住宿或休闲、娱乐服务,业户多了,则由小业户形成大组群从而形成乡村旅游大气候。

优点:由旅游资源的所有者进行直接自主经营,一方面有利于调动他们的经营和管理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可以有效避免与外来开发者的冲突;此外,当地业户对当地民俗、文化了解透彻,对其保护意识比较强,能比较好地体现原汁原味的地方特色。

不足:由于业户自身经营观念、经济实力等限制,无力应对相互之间越来越激烈的竞争,甚至形成恶性压价等恶性循环的局面;业户的后续资金不足。

2.村办企业开发模式

由村委会或者村属企业开发、经营。项目建设所需资金由当地财政拨款,或者申请专项基金,还可以村民集资、入股、甚至实物资产作为筹措资金。典型例子有山东省杨家埠、蒲家庄、南山等著名乡村旅游点。

优点:自主开发”自家产业”,积极性较高;体现自身当地乡风民俗;村民之间“本家人”容易沟通,利益冲突较小。

不足:如果村子不太富裕,实力有限,不能够募集足够的资金,影响到项目规模扩大和水平的提高;管理水平、人员素质方面,隔行如隔山,村领导班子和村民难以管理好、服务好。

3.“政府+公司+业户”模式

是政府引导下的“公司+业户”模式。县、乡各级政府和旅游部门按市场需求和总体规划,确定开发地点、内容和时间,借助市场资金,发动当地村民动手实施开发。

优点:经济实体拥有农民个体不具备的资金、技术、人才、信息、营销、设备等,有利于提高农业生产技术层次、农民技术素质、农村的政治与经济;业户懂得场地的经营和风俗习惯;扩大当地村民就业。

不足:能够与农户合作的公司数量较少。

开发运营模式可以影响到乡村旅游规划项目的成败,其选择受经济发展情况,项目实际投资主体以及政府组织架构等实际情况的影响。规划师应根据项目实际情况,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

结语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各地农村风俗各异,乡村旅游在我国发展有着良好的基础和广阔的前景。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是切实提高农民收入是一个行之有效的路径。由2006年国家旅游局将全国旅游主题定为“2006中国乡村游”开始,我国乡村旅游进入了快速发展的阶段。本文通过对国内现阶段乡村旅游规划的研究调研,对乡村旅游规划中的开发类型及运营模式进行了初步的研究,可供乡村旅游规划编制借鉴。

参考文献:

[1] 《乡村旅游问题初探》—生态经济 2006(5)刘敬禹、薛亚娟、易兰兰

作者简介:

陈戈 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 城市设计策划所 主任规划师

篇9

乡村休闲旅游是我国旅游行业新兴的一支,在为广大游客,尤其是城市游客创造更丰富的旅游形式和体验的同时,也为当地村民生活水平的提升和地方经济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许多地区在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过程中,都把发展休闲旅游当做本地区经济发展的重点产业或支柱产业。通过调研,我们看到了秦皇岛市在发展乡村休闲旅游过程中涌现出的一批知名度高、游客反响好的经营项目,也看到了阻碍当地乡村休闲游发展的诸多障碍;看到了政府部门在“旅游立市”方面所作出的努力,也看到了经营者出于强烈的致富愿望而对于乡村休闲旅游发展给予的厚望。对此,我们通过对比、分析和总结,对秦皇岛市乡村休闲游发展过程中存在的正反两方面经验进行了分析和总结,也为秦皇岛市乡村休闲旅游的进一步发展提出了有益的建议。

一、秦皇岛市乡村休闲旅游发展概况

秦皇岛市作为中外知名的旅游城市,凭借丰富的自然资源和良好的生态环境,近年来乡村休闲旅游产业发展迅速。该市在“旅游立市”方针的指导下,制定了《秦皇岛市乡村旅游发展规划(2012-2020)》,在为乡村休闲游发展指明方向的同时,也使得乡村休闲游发展有章可循。

该市目前已有集发农业观光园、望峪山庄、万亩樱桃沟、连峪风景区、葡萄沟、渔岛、板厂峪、鲍子沟、桃林口等多处乡村休闲旅游目的地,涵盖高新科技农业游、观光农业游、果蔬采摘游、草原风情游、渔家风情游等经营主题。以这些目的地为依托,在其周边形成了众多的农家乐、体验园、垂钓园等“景区加体验”的吃、住、玩立体化格局,使得游客在游山玩水的同时,也能品尝到地道的农家菜、住上温馨的农家院、购买特色的农产品、体验传统的农家活,也能参与垂钓、素质拓展训练、真人CS、自助烧烤等当下的热门休闲项目。仅在2013年端午节“小长假”期间,借助“山海关第八届大樱桃节暨乡村休闲旅游节”、“端午・印象集发暨第二届集发民俗文化节”等精品活动和多条乡村休闲游精品线路的设计和推荐,该市的乡村休闲旅游项目共接待游客26万余人,实现收入1.4亿元。在丰富了游客旅游体验的同时,也让景区周边以农家乐为代表的乡村休闲旅游项目经营者得到了实惠。

二、制约秦皇岛市乡村休闲旅游进一步发展的四大障碍

(一)宣传方式落后,品牌意识淡薄

在经营过程中,宣传在很大程度上是商品能否被成功销售的决定性因素之一。这就对商家揣摩消费者心理的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在调研过程中,我们发现经营者运用了几种不同的宣传策略,其经营成效有明显的区别。乡村休闲游的客源以城市居民为主,他们大多习惯通过网络预订住处,而乡村游的经营者大部分都是农民,他们对网络的使用度相对较低。对此,一些经营者学会了充分利用网络进行宣传和销售,通过与国内的一些旅行、团购网站合作,进行网络订房,有效地提高了入住率。相比前者,一些经营者只会运用传统的在门前竖立广告牌、发放名片、亲朋好友介绍等手段进行宣传,这些方法通常费时费力。相比之下,通过网络的新的宣传方式使农家乐主人能够坐在家里进行经营,旅客能够通过上网搜索自动找上门,这种“一口价”的销售方式也减少了讨价还价、“亲情价”等带来的损失。

(二)经营内容单一,规模影响收益

经营项目单一,是阻碍秦皇岛市乡村休闲游发展的又一障碍,拓展经营、形成规模效应,已成为乡村休闲旅游发展的必由之路。例如,北戴河集发农业观光园作为全国首家AAAA级生态农业观光景区,每年就有上百万的游客来园观光游览。除了常规的观光园项目外,该园区还通过申报“丝瓜长廊”吉尼斯世界纪录、引进种植热带水果、开办绿色食品餐厅、举办民俗风情庙会等特色吸引了众多游客,使观光园具有较强的观赏性、参与性、娱乐性和教育性,让旅客在了解高科技农业种植、体验丰富多彩的瓜果采摘的同时,又能参与多种惊险、刺激的娱乐活动,还能体验传统民俗文化的魅力。相比这种经营内容多样、规模效益明显的观光园而言,众多乡村休闲游经营项目的较为单一,大大减少了吸引游客的合力,也降低了游客在该地的停留时间。

(三)经营者素质不高,档次难以提升

在相同的环境下,经营者的素质和心态在很大程度上是决定经营成败的关键。在调研中可以看出,一些采用集资入股、扩大规模、多种经营等方式经营的项目,在有效的激励机制配合下,大多取得了较好的经营效果,还能带动周边村民的创业、就业。相比之下,消极的经营必然会带来消极的绩效。一些农家乐的经营者,文化水平不高,视野有限,经营策略上也缺乏大局意识。此外,他们对政府的一些配套设施不理解,只关心当下的得失。例如办理宽带使电脑供客人上网,一个房间就可以多卖几十块钱,而且经营者也可以利用网络发展新的宣传和销售模式,但很多农家乐却对此不以为然,更不懂得充分利用。

(四)季节因素明显,缺乏竞争优势

通过走访调研我们发现,秦皇岛市的休闲旅游虽然发展快速,但是众多产品都存在着季节性强、同质性高、缺乏文化内涵与核心竞争力等问题。如山海关石河镇的万亩樱桃沟,虽然“优质大樱桃”名声在外,但用当地农家乐经营者的话说,当地的生意“就能火十来天”。因为樱桃沟目前只有樱桃采摘,没有别的采摘项目,且采摘期只有半个月左右。这种旅游项目单一且经营期短,显然缺乏竞争力。而如果该地鼓励“错位竞争”,通过“优质大樱桃”吸引游客,同时通过大棚或品种改良等技术手段,延长采摘期,并通过引入其他经营项目,在发挥大樱桃这一主打的特色时,逐步形成其他门类的完善,使得游客在考虑目的地时,会因为大樱桃而想到该地还有其他值得一去的地方,这样就可以在樱桃成熟时延长游客的停留时间,在樱桃生长时或冬季时也可以使游客“值得一来”。

三、解决乡村休闲旅游发展障碍的途径

(一)加大宣传力度,拓宽宣传渠道

大多数乡村休闲游的经营者都是地地道道的农民,其综合素质不高,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有限。对此,首先政府要给予必要的引导,包括对农家乐经营者经营观念的引导和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其实用旅游网络营销的优势发展旅游行业无须太多的资金、政策等优势,需要的只是思维和观念的变革[ ]。如果农家乐经营者受自身素质局限,没有相应的观念,那么政府相关部门应该通过培训等手段给予适时的指导。除此之外,政府部门还应该通过发放补助等方法帮助农家乐建立起宽带等基础设施,提供技术支持,并联合行业协会、新闻媒体,对乡村休闲游项目进行打包宣传、整体促销,并策划大型节庆等活动,不断提高乡村休闲旅游产业的知名度与美誉度。

(二)扩大经营规模,发挥品牌效应

随着休闲市场的发展,单个休闲企业在经营规模、管理手段、营销模式等方面的弊端将逐渐显现出来。寻求投资主体多元化,实现休闲产业的商业化经营,将是休闲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目前秦皇岛市多数乡村休闲游经营项目就专门性而言不够专业、细致,就全面性而言不够齐全、丰富。因此,乡村休闲游经营者应该借鉴发展乡村休闲游“综合体”经营模式,在深度挖掘休闲旅游发展潜力时,丰富休闲旅游的项目种类,避免把乡村休闲旅游开发成农业观光、农家旅馆、农家饭庄等单一形式,而是把农业生产、农村生活和生态环境三个因素进行有机的结合,即形成集中观光、住宿、餐饮、体验、健身、科普、休闲、娱乐等功能齐全、品类完备的休闲旅游“综合体”。这里,政府和协会组织应该适当介入,为乡村休闲旅游业发展制定切实可行的规划、制度和规范,从政策引导、资金投入等方式整合乡村休闲旅游,扩大经营规模,提高乡村休闲旅游的规模经济效益。

(三)提高经营者素质,挖掘文化内涵

知识是增强农民收入的原动力。中小型乡村休闲游经营业户综合素质较低,导致了其所经营场所管理比较粗放,接待水平较低,游客反响不好。因此,增强从业人员素质,提高管理水平显得十分重要。首先,政府及协会组织可采取集中学习和经验交流相结合等方式建设一支高水平、高素质的管理培训队伍。其次,要注重对乡村休闲旅游经营者的教育和培训,通过聘请高校教师进行专业授课等途径,提高从业者的从业能力和经营理念。此外,一些旅游产品一定程度上缺乏文化内涵,不仅不能满足旅游者的多层次需要,而且很容易造成经营者之间的激烈竞争,增加市场风险。因此,必须搞好旅游资源开发内容的深层次加工,尤其是挖掘农村所特有的民俗、民风,作为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予以开发和弘扬。通过搞好古老乡村劳作、元宵灯会、庙会、品尝当地美食、观看民间艺术表演等活动的加工,把观赏、疗养、旅游、科研、学知识等活动结合起来,形成立体化、多空间、多层次的乡村度假休闲旅游特色。

(四)发挥自身特色,形成竞争优势

发展休闲经济应有所选择,有所保留,忌不顾实际、盲目跟从。保持与发挥本色,才能让休闲经济具有更强大的生命力。休闲旅游的发展,应该突出农家特色,让游客有区别于城市喧嚣生活的独特体验,还应在同一理念指导下发展出各自特色,用“人无我有”来吸引游客。此外,应把握市场定位,乡村休闲旅游主要面向的消费群体是周边的都市人群。城乡、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文化差异,都是“农家乐”旅游的重要吸引物,其差异越大,吸引力也就越大。因此,在打造休闲旅游区时,应深刻认识城市居民的共性需求,高度重视旅游产品的复合性,精心打造各景区的独特卖点,并根据乡村资源、环境、气候、交通、人文等的特点,科学规划,努力保护好城市周边具有优良生态环境的休闲区域。如以周边大小城市为依托的乡村休闲旅游地可以开辟农园观光型、农园采摘型、森林公园型、渔场垂钓型、畜牧观赏狩猎型和乡村民俗文化型等休闲旅游区。

篇10

在中国休闲农业发展早期的自发发展阶段,多数休闲农业经营者品牌意识不强,不注重品牌建设,导致项目形象模糊,品牌影响力弱。目前,全国各类休闲农业经营实体都开始重视创意品牌策划,注重面向乡村旅游消费群体打造市场吸引力。品牌的终极目标是归宿感,成功地塑造一个品牌,需要完成一个相当漫长的客体心路体验过程。创意是品牌塑造的先期策划,休闲农业发展历史相对较短,历史沉淀型品牌相对较少,因此创意设计就成为休闲农业品牌塑造的重要基础。创意策划完成以后,品牌塑造是一个实践创意和履行创意的漫长过程,市场是检验创意策划和品牌塑造成功与否的唯一标准。

第一,“诚信、低碳、环保、生态”是休闲农业创意品牌策划的基本要素。作为一种新兴的消费业态,休闲农业的消费群体主要是距离较近、相对固定的人群,诚信显得更为重要。“低碳、环保、生态”实际上是一组交叉的概念,低碳强调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环保强调区域环境质量、景区环境状况以及生产和消费过程中对环境质量的影响,生态则强调和谐、协调、绿色和安全(包括食物安全和生态安全)。“诚信、低碳、环保、生态”都是基于解决社会焦点问题切入的,容易获得社会认同,创意策划一般都应考虑这些基本要素。

第二,创新具有特定文化感染力和市场冲击力的发展理念。旅游消费者具有在旅游过程中了解文化、学习文化、体验文化的心理需求,这种心理需求的满足,既包括对未知文化的渴望,也包括对文化的过程感受和心理共鸣。文化感染力强调对消费者的心理共鸣,激发消费者的参与欲。因此,休闲农业的创意策划应注意挖掘、传承、弘扬特定的传统文化、民俗文化、农耕文化,以激发消费者的参与欲和心理共鸣。例如,“绝壁上的古纳西族宝山石头城”、“城市文明尚未触及的查济村”、“西宁乡趣农耕文化生态园”等,对于身处闹市的城市居民带来无限的想象空间和吸引力。市场冲击力强调对消费者的心灵振憾。“幸福在哪里,开远告诉你”,这一创意,很容易使你产生去开远看看的想法;一听到“开心农场”的名称,可能不由自主地想去感受一下那里是怎样使人开心的。

第三,创新具有乡野魅力和技术含量的休闲体验模式。休闲农业既是一种农业生产经营实体,同时也是一种旅游资源,但它始终不能脱离农业、农村、农民这一中心主题。休闲农业的阵地在农村,田园风光、山水风景、乡风民俗、农业文明(包括传统农耕文化和现代农业技术)、乡野风味等,都是其重要特色,立足于休闲农业的特色资源,创新具有乡野魅力和技术含量的休闲体验模式,对休闲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例如,“中南百草园——清风拂面;风挟松香,啾啾鸟语;无市井之喧哗,似山野之情趣”、“梦寻廊桥:隐藏在田野间的奇迹”、“响水湖王大姐农家院让您体验原汁原味的农家生活”等,都是较好的创意策划。

2要素组合集约化趋势

休闲农业的要素组合集约化,主要表现在4个方面。

(1)作为乡村旅游资源,休闲农业经营实体集成当地自然景观、人文景观、田园风光、乡风民俗以及农业生产设备设施和生产过程等,为游客提供了游憩度假、休闲观光、娱乐欣赏、生产体验、科普教育等多样化的旅游资源,为乡村旅游业的持续发展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基础。

(2)作为一种新兴的农业产业形式,休闲农业集成整合了中国生态农业运动、庭院经济、一村一品以及农业产业化发展等多方面的理论和实践成果,巧妙组合种植业、养殖业、农副产品加工业及其他农村工副业等生产经营项目,灵活运用传统农业技术和现代农业技术,形成了产、供、销一体化的独具特色的高效益生产系统,从而体现出更高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3)休闲农业重视农村文化产业或文化消费项目与第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和渗透,注重将精神层面的文化内涵以物质文化和多样化的文化表现形式展示给旅游消费者,鼓励旅游消费者直接参与或体验这种过程,激发其心理共鸣,实现弘扬传统文化、繁荣农村文化事业。休闲农业以农业为依托、以农村为阵地、以农民为主体、以城镇居民为客源,使城乡互为资源、互为市场、互为环境,实现了大农业与大旅游的有机结合,从而实现了更大跨度的要素组合集约化。

(4)进入21世纪后,休闲农业迅速发展,政府积极介入休闲农业的指导和引导,逐步形成了区域整体推进的特色化休闲农业集聚区,这类休闲农业集聚区主要集中在城市周边、名胜风景区边缘、少数民族地区、传统特色农区等,实现了地域分布上的集约化。近年来,随着工商资本的大量投入,休闲农业经营实体积极发展集约化、规模化经营,大型休闲农业园区占地数百上千公顷,日接待规模最高可达上万人。休闲农业的规模化经营,有利于经营实体拓展生产性项目和规模,增加文化消费项目,规范接待条件和设施,专业从业员人管理,扩大乡村旅游接待能力和服务水平,打造休闲农业大品牌,实现休闲农业的整体提升。

3技术集成模式化趋势

休闲农业继承和发扬了中国生态农业运动和庭院经济建设的成果,使各类休闲农业经营实体表现出明显的技术集成模式化趋势。20世纪80年代,受国际生态热和环保热的影响,国内掀起了轰轰烈烈的生态农业运动,生态农业的建设成果,使农业在发扬传统农业优势、吸引传统农业精华的基础上,形成了立体生产技术、循环养殖物质能量多级利用技术、小流域综合治理技术等一系列生态农业技术,以及以基塘系统、稻萍鱼系统为代表的多样化的生态农业体系,实现了农业从单一种植或单一养殖向综合利用资源和空间的方向发展,为休闲农业积累了丰富的经验。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庭院经济迅速发展,巧妙地将各类生态农业技术和生态农业体系应用于庭院生产中,形成了中国庭院经济建设,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庭院自净生产系统、庭院资源循环利用系统、庭院空间绿化美化系统等,为农家乐的诞生和发展奠定了良好的物质基础。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南方猪-沼-果生态农业模式、北方四位一体生态农业模式、西北五配套生态农业模式为代表的生态家园富民工程,在服务三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全国各类休闲农业经营实体都很注意继承和发扬生态农业和庭院经济建设成果,多样化的生态农业模式或庭院经济模式在休闲农业经营实体中得到了充分的表现和应用。与传统的生态农业模式或庭院经济生产模式不同,休闲农业强调模式的优化设计和要素间的量比关系,使模式具有更高的综合效益。

近年来,工商资本投入建设的休闲农庄或休闲农业园区,一般都根据园区的面积、区位特征、地形地貌、旅游资源状况等进行了科学的规划设计,使园区内的种植业项目、养殖业项目、农副产品加工或其他工副业项目具有更优化的系统结构和功能,实现了产业链的合理衔接。同时,在休闲农业规划设计中,根据品牌创意策划,将文化消费项目和文化内涵与生产性项目进行巧妙的对接、融合或嵌合,使生产性项目成为承载农村文化的载体,促进农村文化事业的发展和繁荣。休闲农业的技术集成模式化发展,使各地涌现出了丰富多样的田园观光休闲度假模式、生产体验果蔬采摘模式、有氧运动和素质拓展模式、农业新技术示范科普教育模式、手工艺实践和农耕文化体验模式、民俗文化演艺和农事节庆模式等,多样化的模式在同一休闲农业集聚区的合理布局,为休闲农业的品牌打造和提升核心竞争力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4生产建设标准化趋势

休闲农业的快速发展,引起了农业部门和旅游部门的高度关注,政府部门开始介入休闲农业产业的指导和乡村旅游业务的规范化管理,陕西、四川、湖南等省分别制订了休闲农业或乡村旅游的地方标准,农业部正着手制订《农业观光采摘园建设规范》、《休闲农业星级企业(园区)建设规范》、《农家乐建设规范》等行业标准(规范),着力推进中国休闲农业的规范化、标准化发展,全面提升行业的整体水平。随着休闲农业的不断发展,在生产建设标准化方面,突出休闲农业集聚区的品牌建设以及基础条件的改善和提高,积极推进以生产体验、生态观光、人文创意、生活服务为重点的产业功能区建设,不断提高休闲农业产业的自我发展能力、核心竞争力和对外影响力。在生产体验区建设方面,强调特色产品标准化生产与示范,围绕具有特色的优质农产品生产,建设标准化的种植和养殖基地,配备必要的标准化生产设施,开展新品种、新技术、新产品标准化生产与示范,有不少休闲农业园区的食用农产品达到了A级绿色品标准,并能承载生产、体验、观光、采摘、科普教育等基本功能,整体提升农业生产过程体验服务、农产品采摘服务、科普教育服务、游憩观光服务的能力和水平。在生活服务设备设施建设方面,注重游憩服务辅助设施建设,游憩区内建设了必要的给水排水设施、供电设施、交通设施和公共停车场等并有专人管理;休闲农业重视餐饮和住宿条件建设,具有完善餐饮设施和良好的防蝇、防尘、防鼠、防火设施,客房舒适、整洁、卫生,床上用品注意突出地域特色并形成统一风格,给游客形成了价廉物美的良好印象。休闲农业经营实体,重视农耕文明和民俗文化挖掘、保护与传承工作,通过当地典型的农耕文化整理和展示、民俗文化演艺和传承、传统手工艺展示和体验,实现创意策划品牌化。一些大型休闲农业园区,结合农业生产过程和自然生态条件,依托生产性项目,着力打造大型农业景观,充分利用自然生态景观,尽可能安排不同生产季节的特色景观,尽可能增加园区内的游憩资源。

5资源利用循环化趋势

休闲农业的资源利用循环化遵循3R原则,其中减量化(reducing)是指通过适当的方法和技术手段,尽可能减少废弃物的产生和污染排放的过程,这主要是针对乡村旅游过程中所形成的生活污染物,通过垃圾回收和集中处理实现减量化;再利用(reusing)是指尽可能多次以及尽可能多种方式地使用物品,以防止物品过早地成为垃圾,休闲农业是种养加结合的复合生产系统,通过系统内的废弃物资源化再利用,完全可以实现系统的自净生产;再循环(recycling)是把废弃物返回某一生产环节,作为原材料融入到新产品生产之中,如畜禽粪便作为废弃物,可以作为沼气生产的原料;沼渣作为废弃物,可以用于生产食用菌等。按照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规律而设计的良性循环休闲农业园区,某一生产环节的产出或副产品是另一个生产环节的投入或生产原料,使得系统中的物质、能量多次循环利用,从而提高能量的转换率和资源利用率,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并有效防止废弃物对农村生态环境的污染。在进行休闲农业规划设计时,通过人工食物链设计,将多种生产性项目,通过食物营养关系连接起来,实现了农业废弃物的资源化。在资源利用循环化方面,沼气发酵、食用菌生产、腐生动物养殖对实现系统内物质能量多级利用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最典型的资源循环利用模式是,种植业生产的副产品和秸杆作为养殖业的饲料,养殖业生产的畜尿通过沼气发酵生产沼气能源,沼渣沼水作种植业生产的肥料,实现系统内的良性循环。

休闲农业重视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除对植物秸秆和残体、动物排泄物等生物质能源的循环利用以外,根据当地特色资源情况,在风能、太阳能、水能、地热能等开发利用方面,涌现了许多建设典型,这类项目的引入,不仅提高了系统的生态效益,而且增加了园区景点,拓展了休闲农业的科普教育功能。休闲农业的资源持续利用循环化,以实现园区环境“净化、美化、绿化”为主线,以建设低碳环保、环境友好型休闲农业发展平台为目标,以生活垃圾处理、污水处理、环境美化、村镇绿化为重点,进行生活污水、生活垃圾、秸秆等生产、生活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通过经济手段和市场机制,建立新型物业化管理模式。在环境净化方面,通过家园清洁设施建设、田园清洁设施建设、社区公共清洁设施建设,实现园区环境的无污染、无废物生产和消费。环境美化方面,在主要道路、社区设置休闲农业观光休闲景点指示牌及广告牌,改造各接待户和景点与公路的连接道路,接待户建筑物的墙面粉刷和风格化装饰,庭院美化建设等,使休闲农业集聚区内村容整洁、村貌风格化,形成了本休闲农业集聚区的特色和风格化特征。园区绿化方面,通过项目区绿地建设,推动休闲农业集聚区的美化绿化工作;因地制宜,合理种植和配置花、草、树木,以进一步增加村庄绿地面积,提高环境质量。

6产品优质生态化趋势

无论是休闲农业集聚区,还是各种形式的休闲农庄或休闲农业园区,其生产性项目的产成品都尽可能实现高产、优质、安全(生态)、特色,并高度重视产品的品牌建设。据调查,2010年全国各类休闲农业经营实体依托乡村旅游,实现年农副产品销售总额604.2亿元,平均每个经营实体通过游客直接销售农产品44.89万元。依托乡村旅游直销的农副产品,主要是各类鲜活产品、绿色食品、特色产品和各类高端农产品,其价格一般高于当地市场价,部分高端农产品的价格达到当地市价的3~8倍。截至2010年12月31日,国内有各类休闲农庄或休闲农业园区39846个,其中获得A级绿色食品认证的有11045个,占27.1%,还有不少休闲农业经营实体或休闲农业集聚区正在认证过程中。休闲农业的产品优质生态化趋势,是打造休闲农业品牌和提升经营实体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举措。休闲农业经营实体所推出的各类高端农产品,包括有机食品(AA级绿色食品)、特色农产品、手工艺精品等,面向中、高收入群体和乡村旅游消费者,全面体现了产品的优质化、生态化、精细化、特色化趋势,具有明显的价格优势。

7服务人本规范化趋势

休闲农业作为乡村旅游的基地或载体,以农业为依托,以农村为阵地,以农民为主体,以城镇居民为客源,在长期存在城乡差异的我国农村承载乡村旅游业务,不可避免在文化差异和服务上出现一些问题。例如,早期的农家乐,家庭主妇接待游客用餐时使用抹布擦干筷子或擦拭碗沿,导致游客心理承受障碍。近20年来,休闲农业迅速发展,服务人本规范化方面有了长足的进步。

(1)道路建设规范化。“十六大”后是中国三农发展的黄金期,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新建、改建272万km农村公路,有效地改善了农村交通状况。同时,地方政府的专项投入或工商资本投资休闲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不仅实现了硬化路面通到每个接待户或园区,而且各类休闲农业集聚区或休闲农业企业大都建设了专用停车场,园区内主要景点之间一般也都建成了硬化路面或艺术化廊道,充分考虑了游客的需要。

(2)标识标牌人性化。为了方便游客进入休闲农业集聚区或休闲农业企业,一般都在主要道路的分岔口设置了指路标牌,避免游客路途浪费时间。为了方便游客在园区内游览,各景点间设置指路标牌和景点标识牌,注意合理配置游客观赏途中的休息场所和设施,游憩途中适当设置景观小品,甚至配备导游或解说人员,使乡村旅游消费者能充分感受休闲农业的人性化服务。

(3)接待服务礼仪化。近年来,休闲农业经营实体和政府职能部门非常重视从业人员的培训,使休闲农业的从业人员素质得到较大的提高,为接待服务礼仪化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为了加强休闲农业经营实体的接待服务礼仪化意识,部分省市开展了星级乡村旅游点的认证工作,督促休闲农业经营实体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从业人员素质培训,提高整体接待服务水平。部分建设较好的休闲农业集聚区,建立了乡村旅游接待中心和特色产品展销中心,建立了良好的管理体制。

(4)简易设施艺术化。一些建设较好的休闲农业集聚区和民俗文化村(镇),通过“穿衣戴帽”改造原有民居,实现建筑外观的风格化、特色化、艺术化;游憩区内的植物景观、地面构筑物景观(门楼、凉亭、坐櫈、栅栏等)以及景区内的基质、斑块、廊道,都充分考虑了艺术化设计和风格化装饰,从而形成园区整体景观和特色文化。

(5)消费项目多样化。休闲农业所承载的乡村旅游,通过多样化的消费项目,保证游客的游憩时间,多方位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休闲农业一般都包含有特色餐饮、特色住宿、田园风光与自然景观、名胜古迹与人文景观、特色娱乐、垂钓、猎狩、果蔬采摘、会员制种植、畜禽认养、特色有氧运动、乡风民俗或演艺观赏、传统手工艺实践、农事操作体验、特色农产品或珍稀物种观赏、现代农业新技术示范等消费项目中的若干类,以多样化的游憩资源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

8产业经营联盟化趋势

休闲农业的产业联盟能形成更大的合力和影响力,从而成为各休闲农业经营实体或同一休闲农业经营实体内的各种产业,实现优势互补,降低经营风险,拓展发展空间,提高行业整体竞争力。首先,强化区域横向联盟,提升休闲农业集聚区的核心竞争力。具有明显区位优势的休闲农业经营实体,一般都集中分布在城镇周边、景区边缘、传统特色农区、少数民族聚居区、滨水区或库区等地。区域内先行产生效益的经营实体,往往能带动一批后继者从事休闲农业并承接乡村旅游业务,从而形成休闲农业集聚区。在同一休闲农业集聚区内的各休闲农业经营实体,如果处于一种无序竞争状态,必然导致内耗;反之,如果强化区域内各休闲农业经营实体的横向联盟,通过特定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进行统筹和管理,结合品牌创意策划整体提升休闲农业集聚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设施建设,通过合理布局和定向培育不同休闲农业经营实体的特色消费项目,通过休闲农业集聚区的规划设计定向培育旅游资源和打造大型农业景观,从而提升休闲农业集聚区的核心竞争力,吸引更多的乡村旅游消费者,形成更大的市场竞争力。农业部推出的“魅力乡村”建设项目,有力地推进了休闲农业的区域横向联盟。

目前全国各地已有不少休闲农业集聚区,通过村民委员会或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建设乡村旅游接待中心,集中展销休闲农业集聚区内的特色产品,统一管理区域内各类经营实体,集中调度乡村旅游接待任务,从而形成了一种良好的运作机制。其次,推动异业联盟,实现第一、二、三产业的巧妙融合和协同发展。各类休闲农业经营实体都具有一定规模的生产性经营项目,这些生产性经营项目包括种植业、养殖业、农副产品加工业或其他工副业,种植业和养殖业无疑属于第一产业(农林牧渔业)的范畴,农副产品加工业和其他工副业属于第二产业的范畴。同时,休闲农业以其特有旅游资源承载乡村旅游,实现对旅游消费者的服务,因此也具有第三产业的基本特征。所以说,休闲农业是贯穿农村第一、二、三产业,融合生产、生活、生态功能,紧密联结农业、农产品加工业、现代服务业的新型产业形态和消费业态。休闲农业重视文化消费项目与第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和渗透,以各类生产性项目和消费性项目承载传统农耕文明、乡土文化,使休闲农业经营实体成为传播农村文化的特殊平台。休闲农业推动产业集聚,以第一产业项目为社会提供优质特色农产品,以第二产业项目为社会提供优质食品和传统手工艺精品,以第三产业项目为社会提供旅游服务和文化消费,全方位提高系统的整体功能和效益,逐步形成区域优势产业带或产业集群,成为促进农民致富、农业增收、农村发展的朝阳产业。

9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