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的护理特点范文

时间:2023-12-15 17:35:1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新生儿的护理特点,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新生儿的护理特点

篇1

关键词 新生儿 脓疱疮 综合治疗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1.02.216

新生儿的皮肤出现一些米粒大小的小疙瘩,中间发黄,周围有一圈红晕,利用针刺后可流出脓液,这就是新生儿脓疱疮,由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或两者混合感染引起[1]。多见于出生4~10天的婴儿。通常在室温较高,湿度较大时容易发生,以面部、颈部、耳后、腋窝等处多见。轻者仅在这些部位出现散在米粒大小至黄豆大小的脓疱[2]。开始是水疱,疱内浆液很快混浊成脓疱,有的开始即为脓疱,疱周有炎性红晕,疱壁薄,易破裂,破后基底为红色糜烂面。有些疱呈脓性结痂,脱痂后无癍痕形成;重者脓疱大而且累及全身皮肤,可以出现发烧,腹泄,衰竭,甚至患肺炎,脑膜炎等全身症状[3]。如不及时救治可发生败血症甚至危及患儿生命。本文回顾性分析出生的新生儿,发生脓疱疮治愈的临床资料,旨在探讨其临床发病特点、治疗原则、护理及预防措施。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2001年7月~2005年3月在我科出生的新生儿中,发生脓疱疮87例,无全身症状者81例,累及全身皮肤感染,有发热症状者6例,合并眼结膜充血、红肿,有脓性分泌物流出者1例。追问母亲怀孕史,大多数患儿的母亲在怀孕晚期有白带增多、阴道外阴不同程度瘙痒的阴道炎症状。考虑到用药对胎儿的影响,均未做正规治疗,阴道炎症迁延至胎儿出生。

临床特点:病情轻重不一,81例轻症患儿皮肤上出现一些散在的米粒大小至黄豆大小的脓疱。患儿无其他不适。6例病情较重者,脓疱大而且累及全身皮肤,脓疱周围皮肤发硬、发红、弹性差。初发时为鲜红色丘疹或水疱,迅速变为脓疱,周围有红晕,并且有糜烂及黄色脓痂,散在或融合存在。附近淋巴结肿大,并且伴有发热、呕吐、腹泻、不吃奶、精神萎靡等现象。6例中有1例合并眼部感染,结膜充血有脓性分泌物。

治疗方法:原则以局部治疗为主,抗生素应用为辅。

轻症患儿、仅用局部治疗即可,具体为每天淋浴后,消毒大毛巾擦干,用棉签蘸75%酒精消毒脓疱及周围皮肤,消毒针刺破脓疱,挤出脓液并拭净,再用75%酒精棉签彻底擦洗创面即可。不用包扎,也不用上药膏,自然干燥。但禁止在面部三角区挤脓点,只用酒精棉签轻轻涂抹。对于病灶极小,无脓点形成的,可先行局部消毒,待其稍长大形成脓点再行处理,方法同上。

重症患儿:配合应用抗生素。对于疱疹较大且多,有全身症状者,尽早应用抗生素,一般首选敏感性较高的抗生素,如青霉素钠40万U,肌肉注射2次/日,连用3~5天,或静滴80万,每8小时1次。并发结膜炎的患儿,除以上2种治疗外,需进行眼睛的局部护理。先用温生理盐水彻底清洗眼睛,拭净分泌物,点氯霉素眼药水,第天数次,直至无分泌物流出,结膜充血消失。

护理措施

首先对患儿进行隔离,患儿所用的一切用具必须消毒后专用,严禁混用,以免造成交叉感染,甚至流行。对出院患儿的衣物、被褥等彻底灭菌处理或焚毁。

婴儿淋浴间、治疗操作间应每天消毒,按时通风换气,保持室内清洁。严禁非工作人员入内。

勤洗澡,勤换衣,保持婴儿皮肤清洁干燥,尿布、被褥勤换,防止皮肤浸渍。

医护人员、乳母患化脓性疾病时,不要接触婴儿[4]。

预 防

加强孕期健康宣教,主意个人孕期卫生,减少阴道炎症的发生,对于妊娠晚期阴道炎患者,合理应用药物治疗,降低胎儿出生受感染的机会。废除蜡烛包,让新生儿处在宽松透气的襁褓中。护理婴儿、喂奶前,工作人员、乳母必须洗净双手,减少不洁手对婴儿皮肤的接触。切断感染途径,是预防新生儿脓疱疮的关键。实行床边消毒隔离,对患病婴儿的用物进行灭菌处理或焚毁,禁止用于健康婴儿,是防止疾病在新生儿中流行的重要措施。

新生儿脓疱疮感染多来自母亲、保姆或医护人员不洁手,其次是婴儿的衣服、尿布、包被等被污染。这些细菌在日常生活中到处都有,但在成人并不致病,而新生儿皮肤娇嫩,抵抗力差,加之传统习惯将新生儿裹成蜡烛包,不透气,使婴儿的皮肤长时间处在温暖潮湿的环境中,故患病的机会增多。国内有报道,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疗效也很好,但较复杂。我科采用的方法简便,疗效可靠,安全无不良反应。总结于此,供大家探讨,或可借鉴,若能推广,惠及更多患儿,使他们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 韩凤久.儿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64:41-42.

2 郭辉.现代中医临床学[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8:1.

篇2

关键词:新生儿 生理特点 护理要点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2.359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2-0248-02

出生至28天的婴儿称为新生儿,在此段时间内,对产妇和婴儿的护理是十分重要的,这段时间的细心护理对新生儿健康的成长是必不可少的步骤,针对这点要求,我们对新生儿护理需要重点注意的几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和总结。

1 新生儿的生理特点

1.1 新生儿定义。从医学的严格意义来讲,从出生那天开始算起,到满28日的婴儿指新生儿,这28天是在延续胎儿的状态,也是人们发育和成长的最基本阶段。在新生儿时期内,婴儿的各种调节中枢和脏器功能不健全,致使其机体抵抗能力极差,适应生活能力极低,比较容易发生一系列幼儿病症,所以为了更加稳妥的护理新生儿,我们必须详细了解并分析新生儿的生理特点[1]。

1.2 生理特点。①新生儿正常的皮肤颜色呈粉红色,在出生后3-4天后,新生儿的皮肤会呈现出稍带黄色的情况,这种情况是因为新生儿出现生理性黄疸引起的;②因为新生儿的呼吸中枢生长不够健全,所以呼吸次数每分钟大概为40次以上80次以下,比成人和稍大婴儿的呼吸快;心率大概每分钟120-140次。③要把新生儿的体温基本保持在36℃-37℃之间,减少因为新生儿较弱的体温调节功能和皮下脂肪较少带来的体温波动性;④新生儿的体重平均在3Kg左右,低于2.5Kg为低体重儿;⑤在出生10小时以内,新生儿排出的粪便颜色是黑色或者深绿色,出生第二天或第三天以后,粪便的颜色会出现黑黄两种颜色混杂的情况,婴儿出生第四天以后才会排出较为正常的黄色粪便。新生儿每天排尿的次数保持在4-5次,在出生一周之后排尿次数每天可达到10次;⑥新生儿的胃呈现出水平位、胃容量较小、贲门括约肌松弛等情况,刚开始只能喂流食,胃容量也只能达到30ml,并且在喂食期间婴儿很容易出现溢奶的情况[2]。

2 新生儿护理的要点

2.1 新生儿室的消毒隔离工作。在儿科病房内,应该专门设立空气流通、阳光充足、干净整齐的新生儿病室,并安排专业护理人员时常对室内进行消毒。进入新生儿室的任何人都要进行全身消毒、并穿戴隔离帽子、隔离口罩和隔离衣,在接触新生儿前必须洗手消毒。隔离患有传染疾病的新生患儿直至康复后才可返回新生儿室,尤其是对发生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或者流行性腹泻时,要迅速的对室内新生儿进行隔离,避免在室内蔓延流行疾病;医护工作人员在治疗护理患一般感冒症状的婴儿时,要注意戴双层口罩;新生儿室内必须进行基本的日常清洁,比较适宜的清洁方法是湿揩法,并在新生儿室内建立定期消毒以及大扫除制度。

2.2 适宜地环境温度、湿度。新生儿在出生后就应该注意保暖,正确的做法就是使用温暖的消毒毛巾擦干净新生儿身上的羊水,并将其放入暖包。正常出生的新生儿室内的温度最好保持在20℃-22℃,最适宜的相对湿度是55%-65%;对于早产新生儿,室内最适宜的温度是24℃-26℃,最适宜的相对湿度是60%-70%。将体温低于正常值的新生儿置于暖箱中,无条件者可使用热水袋对其进行保暖工作[3]。

新生儿使用暖箱时也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①暖箱内的温度要依据新生儿的出生体重和日龄进行调节,出生体重越轻、日龄越小的新生儿使用的暖箱温度就应该越高。②作用温度是暖箱真正的环境温度,暖箱壁内表面温度和暖箱内空气温度两者按照60∶40作用后得出的平均值即为作用温度,其中暖箱壁内的表面温度是取室内温度和暖箱内空气温度的中间值。例如,室内温度为20摄氏度、暖箱内温度为32摄氏度时,箱壁温度约为26摄氏度,此时计算作用温度得出:26℃*60%+32℃*40%=28.4℃。③暖箱应该在新生儿放入前预热到所需温度,并逐渐调节温度,在短时间内不能对暖箱温度进行急剧升降操作,暖箱内的温度应该根据室内温度适当调节;暖箱内相对湿度应该保持在50~55%之间。④在新生儿出暖箱前,应该逐渐调低暖箱的温度,并对婴儿进行过渡穿衣,在婴儿旁边适当加暖瓶,如果能够把新生儿的体温保持在36.5摄氏度,则可出暖箱[4]。

2.3 保持新生儿的体温恒定。新生儿在寒冷、低温的环境下抵抗能力较弱,易患呼吸道感染、新生儿肺炎等婴儿疾病。所以在母体分娩后,应该立即对母婴采取保温措施,室内温度应保持在24℃以上,新生儿皮肤的温度应该保持在36℃-37℃之间。

2.4 合理的喂养。正常出生的新生儿宜在出生后半个小时内开始喂食母乳。对于婴儿来说,母乳是最理想的天然食品,母乳不仅营养丰富,还含有大量的免疫成份,易于消化吸收。任何乳制产品或食物都不能取代母乳的作用,及早喂养母乳还可以防止低体温和低血糖,所以坚持母乳喂养是对新生儿健康的保证。在喂养过程中,如果方式不当会引起婴儿呕吐现象,从而引起吸入性肺炎,此时将婴儿抱起呈头高位片刻或者侧卧的方法可减少此现象。但如果母乳不足,可通过新生儿时常吸吮的方式刺激乳汁的分泌,如果分泌出的乳汁还是达不到新生儿的吸食量,可用母乳和牛乳相结合喂养。在给新生儿喂哺后,应保持婴儿向右侧卧的姿势,并逐一观察有无呕吐或者溢奶的现象,防治新生儿吸入窒息。

吸吮能力较弱的新生儿,可以吸出母乳用奶瓶进行喂养,不能够吸吮的新生儿,应使用滴管或鼻饲的方法。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对维生素A、C、D及钙、铁等矿物质的需要量较多,应该注意对其及时补充营养,以帮助新生儿的发育。

2.5 保证呼吸顺畅。新生儿出生24小时内,应该注意观察其呼吸节奏的变化,为了保证其呼吸顺畅,避免出现溢奶和和分泌物阻塞新生儿气道,应给婴儿保持右侧卧位或仰卧位,头歪向一边的姿势。

2.6 保护新生儿的皮肤、粘膜。新生儿皮肤、头、颈、腋窝、会阴及其他皮肤皱褶处容易出现糜烂,应该保持这些部位的清洁和干燥。为了防治出现尿布疹,每次换尿布后、尤其是大便后应使用温水洗臀部,并用软毛巾蘸干。脐带未脱落前应保持干燥,勿受污染;脐带脱落后,新生儿脐部容易潮湿,应使用75%酒精对其进行消毒。使用刺激性小的婴儿沐浴露给新生儿洗澡,洗完第一次澡后,一般会出现新生儿红斑,红斑出现时不能捂的太严,这种红斑一般会在1周左右后消退。奶间喂水可保持新生儿口腔清洁,避免擦洗出现损伤,如果出现鹅口疮,可每日涂1-2次1%的龙胆紫。一般不清洗新生儿的眼睛,但如果出现分泌物,可以使用温开水或者消毒棉花蘸生理盐水轻轻消除,如果有结膜炎,可以每日滴3-4次0.5%新霉素溶液或者0.25%氯霉素眼药水。

2.7 新生儿的衣服和被褥。新生儿的皮肤比较娇嫩,因此其使用的衣物、被褥等的制作材料要以纯棉料为主,衣服要简单易穿、柔软舒适、干净清洁、衣带松紧度适宜,如果是旧衣物,还要注意清洗和消毒。在给新生儿更换衣服时要注意检查新生儿足跟、腋下等部位的皮肤。新生儿使用的被褥制作材料要十分柔软,并要进行清洗和消毒工作[3]。

2.8 新生儿的预防接种、感染。宝宝出生第二天即可接种卡介苗,以预防结核疾病;宝宝出生后24小时内、1个月、6个月时需要接种乙肝疫苗,防止感染乙型肝炎。新生儿的适应能力和免疫力都比较差,因此要对新生儿的用具、食具、空气等进行定期与不定期的消毒,贴身照顾新生儿的护理人员更要严格对自己进行消毒[4]。

3 结束语

在新生儿期间,家长、护理人员每天要对新生儿的心率、呼吸、体温、心音、体重等身体情况进行观察,并比对其吃奶、大小便、睡眠等日常生活的变化,观察其面容、面色、手足温度和颜色、有无溢奶和呕吐、皮肤有无脓灶或出血点、肌张力有无异常等,以方便第一时间了解到新生儿的异常情况,避免新生儿感染疾病等情况发生。

参考文献

[1] 二梅.新生儿护理安全的防范于对策[J].中国误诊杂志,2009(14):97-98

[2] 刘小娟.浅议新生儿护理的几个要点[J].医疗科技,2012(12):254-255

篇3

关键词:母婴同室;护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R473.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8602(2014)01-0123-01

随着母婴同室的建立,新生儿护理工作的模式已从过去长期实行母婴分离、封闭式的集体护理转变为有家属和产妇直接参与的开放式护理。由于产妇及家属对新生儿的感情特别投入,新生儿任何微小的变化都可能成为他们关注的焦点,此外大多数产妇初为人母,因地域、文化限制对新生儿护理知识不同程度缺乏,她们迫切需要接受和掌握新生儿护理方法,这给护理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2012~2013年在我院分娩的足月正常新生儿635例,针对其护理难点进行了相应的护理,效果满意。现总结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635 例产妇 其中初产妇577 例 经产妇58 例; 剖宫产441 例 经阴道分娩194 例。足月正常新生儿635例,胎龄37~42周,体重2500~5000g,住院3~7天。

2护理难点

2.1哺乳知识缺乏:(1)本组275例产妇受传统观念影响,认为产后2~3天才开始有乳汁分泌,新生儿吸吮是"空吸",不能主动进行早吸吮,亦不能配合护理人员的指导,造成吸吮次数少(

2.2对薪生儿生理表现知识缺乏:产妇和家属对新生儿生理性体重下降、生理性黄疸、女婴阴道分泌物、假月经、"马牙"或"板牙"等生理知识缺乏,易紧张焦虑。本组80例因上述原因导致焦虑。

2.3对新生儿日常护理知识缺乏:本组197例受传统观念影响出现以下情况:(1)认为室内不宜通风,对新生儿包裹太厚,保暖过度,导致体温过热。(2)注重新生儿睡头型(后脑勺扁平),常取平卧位,造成溢乳或呕吐。(3)留恋传统"蜡烛包",用布带捆扎新生儿四肢。(4)为新生儿"清胎热",盲目使用大黄水、金银花露等,导致新生儿呕吐或腹泻。(5)对新生儿脐带的暴露法护理不够理解。(6)不熟悉新生儿触摸意义及方法。

3护理对策

针对以上护理难点,我院将健康教育与实际操作指导相结合,以母乳喂养为重点,结合新生儿的特点,采取以下对策。

3.1对产妇进行授乳知识教育:(1)应早开奶,早吸吮。讲述初乳的重要性,及母乳哺乳的优点。告知初乳中所含各种的营养物质是初来人世的婴儿需要的最佳食物。对新生儿的呼吸道及皮肤能起到保护作用,同时母亲给婴儿带来更多的母爱和关心,有利于刺激母亲早下奶,母婴同室有利于乳汁分泌,保证足够的乳量。(2)保持正确哺乳姿势和方法。指导产妇如何进行哺乳,采用母亲感到舒适的原坐着或躺着,母亲能感觉到婴儿吸吮动作缓慢而有力,婴儿显得轻松、愉快。母亲也不感觉痛,如果嘴及下颌部能紧贴。可看到较多的乳晕,吸吮动作小而快,婴儿出现烦躁甚至拒绝吃奶,则说明婴儿含接姿势不正确。母婴同室进行哺乳有利于产妇了掌握新生儿的饮食规律,产妇按需哺乳,可提高母乳成功喂养的概率,满足婴儿营养需要。如出现肿胀,乳汁分泌不畅可以热敷,进行按摩,让新生儿吸吮用手辅助乳汁排出,反复进行,直至乳汁通畅。

3.2及时讲明新生儿生理性表现:新生儿的生理表现也是产妇及家属关心的问题,应多为他们讲解这方面的知识。(1)生后1-3天,由于新生儿摄入少,排出水分相对多,出现生理性体重下降,但不超过6%-9%。3天后体重开始回升。如体重下降10%,要注意加强喂养。(2)生后2-3天,由于新生儿体内红细胞破坏过多,肝内葡萄糖醛酸转换酶活力不足出现生理性黄疸,5-6天达高峰,10-14天消退,不需特殊处理。(3)生后3-5天受母亲雌激素水平的影响,出现乳腺肿胀,如蚕豆至鸽蛋大小,多于2-3周消退,男女婴均可出现。嘱产妇勿用手挤压,以防感染。部分女婴生后5-7天阴道有分泌物或少量出血,1-3天自止。(4)少数新生儿在上颚中线或齿龈部位有散在黄白色、米粒大小隆起颗粒,生后数周或数月消退。通过及时认真的讲解,80例产妇及家属均能理解,并解除了紧张焦虑心理。

3.3传授新的育婴知识摇及时向产妇及家属开展健康教育,宣传科学的育儿知识和方法,改变传统的育儿方法,使其接受新知识。传统的育儿方法存在很多弊端,对护理知识缺乏和受传统观念影响,易导致新生儿出现各种病理状况。最常见的就是新生儿呛奶,新生儿消化道解剖特点已发生溢乳,教育产妇采取合适的姿势和方法,减少溢乳造成的误吸或窒息。告知其哺乳后,将新生儿竖起,并拍后背2~3min,或哺乳后新生儿采取侧卧位;其次是空气污染,受传统观念及习俗的影响,产妇在产后门窗紧闭,加之产妇恶露、出汗及大小便的异味常导致空气十分污浊。新生儿的出生探视陪伴者众多,各种细菌病毒也随之带入,新生儿的防御机制未成熟,容易引起呼吸道感染等疾病,所以要告知家属常通风,保持室内空气的新鲜,保证每日通风2次,每次30min,室内保持在22~24℃,55%~60%。对于新生儿的襁褓,应根据室内温度进行调节,不易包的太厚,以四肢暖和为度。体温保持在36~37℃。新生儿出生24h后应暴露其脐带,对产妇及家属讲明,让他们理解和掌握脐带的护理方法。每天用碘伏棉球擦拭脐轮和脐线端,保持脐部干燥、清洁,也能预防感染。及时向产妇及家属讲明生理性哭闹和病理性哭闹的区别,减少产妇及家属的焦虑情绪。如新生儿哭声响亮,婉转,间歇期面色如常,属生理性,可能是不良刺激导致的新生儿不适,产妇无过度紧张。

4讨论

积极提倡教育母婴同室喂养,认真指导其正确的喂养方法,减少误区,有利于产妇和新生儿的健康。减少了新生儿在育儿室的危险,增加了母子的感情,同时为新生儿的护理打下了基础。

参考文献

[1]乐杰.妇产科学,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6.

[2]郑修霞.妇产科护理学,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5.

[3]刘玲,刘均娥.临床护理的交流原则和技巧.中华护理杂志,2001,36(11):873-874.[4]李国光.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的理解与适应.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2:53-56.

[5]Egli GE,Egli NS,Newton M.The influence of the number of breast feedings on milk production [J].Pediatrics,1961,27:314-317.

[6]黄美凌,冯健怀,梁丽霞。母婴同室443 例产妇需求调查.中华护理杂志,2000,35(2): 封三

篇4

【关键词】新生儿;黄疸;临床治疗

黄疸症已经成为了新生儿中比较常见的疾病,其主要是由于胆红素在新生儿体内大量的聚集,从而导致血清胆红素升高,具体主要表现在皮肤黄染,严重的时候可遍及全身,可以分为病理性和生理性两大类。严重的病理性黄疸会损害新生儿的中枢神经,对新生儿的成长和发育是不利的。所以要求医护人员对该类疾病有个清楚的认识,这对于黄疸的治疗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1.临床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本次研究中选用我院在2012年6月-2013年6月接收的56例新生儿黄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实用儿科学》中关于黄疸的诊断标准。其中男性患者32例,女性患者24例。所有患者均以黄疸症状实施就诊,黄疸的具体程度为:重度黄疸3例、中度黄疸24例、轻度黄疸29例。患者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粘膜、皮肤和巩膜黄染,其一般是根据血液中胆红素的含量而定。其它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呕吐、食欲不振、恶心、消瘦、腹泻、腹胀等,部分患者可见大便色变浅、尿色深黄、乏力、贫血。

1.2护理特点

1.2.1密切关注患者病情

首先对所有患者进行母婴血型、胎龄、喂养、体质量、分娩方式以及保暖情况进行了解和记录,同时要经常对患者的体温进行测试和记录。除此之外,还要关注新生儿尿液、粪便的颜色变化,这些指标都可以用来反映黄疸病程的轻重。对于新生儿溶血病引发的黄疸,其尿液一般呈现酱油色,粪便则趋于白色,通过这些现象可以断定黄疸是由胆道闭锁引起的。如果新生儿黄疸从头面部到四肢、巩膜、手足心扩散,而且颜色趋于加深,则表明黄疸病情逐渐加重,这时要求家属及医护人员给予高度的重视。

1.2.2病理护理

对于血清胆红素偏高的新生儿要通过蓝光照射治疗的方法进行治疗。此时要用黑色眼罩将患者的眼睛罩住,避免蓝光对新生儿的视网膜造成损害,而且除了、会位需要用尿布进行遮掩外,其余部位均处于状态,一般需要持续3-5天。光疗过程中会导致不显性失水增加,这时应该对其进行适当的补水,而且还要防止患者出现腹泻、发热、皮疹等不良反应。护理人员还要按照医嘱给予患者适应的酶和白蛋白诱导剂,对酸中毒进行有效的纠正,从而有利于白蛋白与胆红素的结合,降低胆红素脑病的发生。根据不同标准要求来合理控制液体的流速,禁止快速输入高渗性药物,从而有效的避免血―脑脊液屏蔽的开放。

1.2.3饮食护理

护理人员要对新生儿患者进行有效的饮食护理,因为黄疸患者存在吮吸无力的症状,从而出现了喂养困难现象,所以要求护理人员要有足够的耐心,采用间歇喂养、少量多次等方式,以确保患者对营养物质的需求。

1.2.4健康教育

大多数父母对黄疸的基本知识缺乏了解和认识,所以对她们进行相关知识的宣讲工作至关重要,这样才能提高他们对黄疸疾病的认识,了解黄疸疾病的临床症状和特点。父母可以通过观察新生儿的吃奶情况、精神状态以及婴儿各部位的颜色来了解新生儿是否存在一些不良症状,对于出现异常情况要及时与医生和护理人员联系,以确保新生儿黄疸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护理人员还要经常与家属进行沟通和交流,保持良好的医患关系,家属对于不懂的问题要及时询问医生和护理人员。

1.3疗效判定

治愈:各种指标趋于正常,患者的皮肤黄疸完全消退,尿液和粪便的颜色恢复正常,复查时的血清总胆红素也在正常范围之内。好转:各种指标趋于正常,患者的皮肤黄疸基本消退,血清总胆红素趋于正常。无效:皮肤黄疸症状未见好战,而且血胆红素下降不明显。

2.结果

56例新生儿黄疸患者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之后,有52例患者治愈出院,3例患者已见明显好转,仅有1例患者治疗无效,总有效率达到了98.21%。

3.讨论

新生儿黄疸主要是指胆红素代谢出现异常从而引发血液中的胆红素水平升高,导致黏膜、皮肤和巩膜出现黄染症状。大量的研究结果表明新生儿在出生第1周内发生黄疸的概率为40-65%。黄疸可见于多种疾病之中,而且其诱发因素比较多,不仅存在病理性因素,而且还存在生理性因素。目前,关于新生儿黄疸的报道缺乏一致性,引发该类疾病的主要因素有感染、母乳性黄疸、围产因素等。由于新生儿的皮肤比较薄嫩,免疫能力比较低,从而极易发生感染现象,由感染引发的黄疸主要是以败血症和重症肺炎为主,其不仅可以引发红细胞破坏,而且发生的溶血还会导致胆红素升高,进而引发胆红素血症。近些年来,随着母乳喂养的推广力度加大,导致母乳性黄疸的发病率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其主要是因为早期奶量不足,导致新生儿肠蠕动缓慢,增加了肠肝循环和血清胆红素浓度。围产因素多以早产和窒息为主,窒息将会导致新生儿出现糖代谢紊乱、高碳酸血症、代谢性酸中毒等,并且抑制了肝脏葡萄糖醛转换酶的活性,进而影响了肝脏处理胆红素的能力。

本次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对孕妇及新生儿进行系统性的护理,可以有效的预防新生儿黄疸的发生。而且还要求助产护士在工作中注重自己的技巧,在分娩过程中要多与孕妇进行沟通,及时缓解孕妇的紧张情绪,以提高患者的分娩信心。在与孕妇沟通的过程中要设身处地的为患者着想,尽可能满足孕妇的基本需求,如心理舒适和舒适。助产护理在分娩过程中要做到轻柔、集中、熟练,这样可以减轻孕妇的疼痛。

综上所述,新生儿黄疸的诱发因素比较多,这时就要求医护人员和家属更好的了解和掌握黄疸的基本临床特点,一旦发现新生儿出现黄疸症状,要及时进行检查和治疗,从而使病情能够得到更好的治疗。

参考文献:

[1]唐菊丽.85例新生儿黄疸发病原因及治疗体会[J].中国实用医药,2012,8(26):49-50.

篇5

【关键词】湿润烧伤膏;新生儿红臀;防治;护理

【中国分类号】R473.7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44-5511(2011)11-0198-01

【Abstract】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nursing effect of MEBO on preventing& treating red buttocks of neonatus. Methods:Pati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treatment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Both groups were given the routine treatment.The treatment group was added MEBO on the based of on routine treatment .Results: The red buttocks rate is 2.98% on the third day ,and 5.97% on the fifth day in treatment group ;it is 18.46% and 23.08% in the control group. Conclusion: MEBO can prevent redbuttocks of neonatus. The treatment is simple and effective, worthy of clinical application.

【Key words】MEBO; red buttocks of neonatus; prevention and cure ;nursing

新生儿红臀又称尿布皮炎,是发生在新生儿尿布覆盖区的一种接触性皮炎。新生儿皮肤细嫩,角质层很薄,血管较丰富,易受损伤及发生继发感染。新生儿大小便不能自理,大小便后皮肤被浸渍,臀部经常浸泡在尿液或粪便中,受物理、化学物质的刺激易出现红臀,文献报道新生儿红臀发生率为14.1%[1]。为了减少新生儿红臀的发生,我们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采取湿润烧伤膏涂抹臀部,预防新生儿红臀,取得满意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2008年3月-2010年3月NICU住院新生儿,选择入院无红臀新生儿132例, 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67例, 男性35例,女性32例, 年龄为1 h~28 d,其中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21例,新生儿窒息25例,胎粪吸人综合征11例,新生儿肺炎8例,新生儿脐炎2例。对照组65例,男性33例,女性32例, 年龄为1 h~26.5 d,其中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20例,新生儿窒息24例,胎粪吸人综合征10例,新生儿肺炎8例,新生儿脐炎3例,年龄、性别、诊断、病情程度与观察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及分度[2]:轻度:表皮潮红;重I度:局部皮肤潮红,伴有皮疹;重Ⅱ度:局部皮肤潮红,伴有皮疹,并有皮肤溃破、脱皮;重Ⅲ度:局部大片糜烂或表皮剥脱,有时可继发细菌或真菌感染。

2 治疗方法

观察组采用湿润烧伤膏,规格40g/支。每次大便后及时用温开水清洗肛周皮肤,然后用柔软纱布擦干,保持局部皮肤干燥,用棉签沾湿润烧伤膏均匀涂在肛周皮肤表面,范围以为圆心直径5cm,厚度薄于lmm,好奇牌纸尿片包好。对照组,大便后温开水清洗肛周皮肤,然后用柔软纱布擦干,用紫草油外涂,保持局部皮肤干爽, 好奇牌纸尿片包好。

3 护理方法

3.1 新生儿每次大小便后,一定要用温开水小心洗净及肛周皮肤,用无菌柔软的布单或纱块拭净。保持局部干爽。

3.2 新生儿每次大小便清理后要及时涂抹MEBO药膏,药膏厚度不宜超过1mm,如有污染应及时清除残存污染的药膏,再重新涂抹药膏。

3.3 对于局部有糜烂渗出的皮损,要先用生理盐水或3%的硼酸溶液湿敷,待局部渗出明显减少或没有渗出后再按上述要求用药膏涂抹。

4治疗结果

两组患儿红臀发生率比较:两组红臀发生率有显著性差异(P

5 体会

5.1新生儿红臀是新生儿期的常见病、多发病。有研究表明,影响新生儿红臀发生的因素很多,除常见因素外,性别、喂养方式、光疗时间、便纸等因素与红臀的发生有密切关系[3],也与霉菌感染关系密切[4],但发生的先决条件是粪尿对局部长时间的刺激致皮肤屏障的受损,在此基础上继发霉苗感染出现新生儿红臀皮损的表现。在NICU 的患儿均行人工喂养,新生儿生后尚未建立正常肠道菌群,消化系统发育尚未成熟,机体防御功能差等易引起腹泻。高胆红素血症患儿使用蓝光治疗中,分解产物经肠道排出刺激肠壁,引起稀便及排便次数增加。由于新生儿的皮肤很嫩,表层皮肤很薄,表皮层的角化细胞之间联系很松,容易脱落;又因为皮肤基底膜发育疏松,新生儿期表皮与真皮间的联系亦差,故表皮容易剥离。根据这些特点,排出的粪便及尿液产生氨类物质,氨类物质呈碱性,对新生儿皮肤刺激性较大,包裹的尿布在新生儿身体保暖条件下湿热不易散发,氨类碱性物质诱人新生儿臀部表皮屏障,刺激皮肤而易引起臀红发生[5]。因此.改善局部的潮湿环境,避免粪尿的长时间刺激就可以预防新生儿红臀的发生[6]。

5.2美宝湿润烧伤膏主要成分为黄芩、黄柏、黄莲等,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的功能,因而可清热解毒.止痛生肌,能有效保持创面湿润和自溶作用,保护肉芽颗粒,减少伤口愈合过程中的继发性损伤[7]。另外,因为红臀是一种刺激、损伤反应,湿润烧伤膏的主要成分是一种多种化合物组成的有机混合物,能维持酶的活性,减少和阻止不饱和脂肪酸及维生素C的氧化,以及防止过氧化物的形成,从而保护了细胞膜不受氧化破坏,在维持组织的正常新陈代谢具有一定作用,能明显加强皮肤毛细血管的血液循环,增强其抵抗力; 另外,湿润烧伤膏为油剂,能保护皮肤,局部外涂可防止大小便刺激而再次损伤。作者认为使用湿润烧伤膏外涂治疗新生儿红臀操作简单,副作用少,且疗效显著,创面愈合快,是节约开支,减轻患儿疼痛的有效方法[8]。

5.3 护理体会:对于NICU住院新生儿,在处理新生儿便后,常规使用湿润烧伤膏外涂肛周皮肤,可有效地预防新生儿红臀的发生,而且具有操作简单,疗效显著的特点,值得临床护理中推广实用。但在护理过程中,要注意护理规范和操作。

参考文献

[1]冯丽琪,江瑜茵,李小微,等.影响新生儿红臀发生因素的探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4,20(5):3.

[2]王丽霞. 儿科护理学[M].第一版,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39 .

[3]邓玉琴.盐酸酸金霉治疗婴幼儿红臀[J].护理研究,2004,18(3B):556

[4]严艺,周广玲,赵美玲,等.新生儿红臀与局部霉菌感染关系的临床观察[J].中华护理杂志,1999,34(5):262~263.

[5]陈益群.新生儿红臀原因及防治[J].河北医药,2001,2(23):148.

[6]曹静波,郭英芳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蓝光照射治疗疗效观察[J].中国妇幼保健,2006,21(21) :3052

[7]王建萍.中西药配合应用治疗难治性褥疮60例的效果分析[J].实用护理杂志,2003,19(5):42

[8]李素香,常太芳,田慧敏. 湿润烧伤膏在治疗新生儿红臀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医药杂志,2007,2(7):98-99

篇6

新生儿是指从出生后脐带结扎开始到出生后28天内的小儿。由于新生儿呼吸中枢发育不够成熟;胎盘血循环中断。建立肺循环;皮肤粘膜柔嫩、血管丰富,易擦伤;体温调世中枢尚未完善,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导致肺炎,硬肿的发生;新生儿脑相对较大,大脑皮层的兴奋性较低,常处睡眠状态;各种疾病的进展极易被忽视,加上新生非特异性免疫力不足,屏障功能差,对化脓性细菌缺乏抵抗力,易感染脓疱病。真对新生儿的这些生理特征,我们护理人员在执行静脉输液时,一定要严密观察,加强责任心,及时发现每一细小病情变化,正确辩别是病理的,还是生理的而采取必要的处理。至今为止,笔者在高危新生儿病房已做11年的护理工作了,下面根据实际工作的经验和体会将新生儿静脉输液的观察要点和护理注意事项总结如下:

1.给新生儿输液一般采用头皮静脉,实际操作时注意选择适当部位,同时要清楚头皮静脉无静脉瓣的解剖特点,从而选择使患儿卧位舒适,活动时不易将针头拔出的部位。输液治疗的患儿要包裹好,勤给患儿换尿布,因输液患儿尿量相对增加。

2.在给新生儿输液中,由于所用药量较小液量也较少,且准确性高。因此所选用的吊瓶要小刻度的,一般为开放式吊瓶,在更换液体时,如先把药物加人瓶内,再加入葡萄糖,尽管加液体速度很快,也会因一部分药物先进入输液管内而使输入药物浓度不均。故应先加入葡萄糖,或先将药物稀释再加入输液瓶内。在新生儿常用的几种药物中注意各药物的副作用及注意事项:如654-2可引起患儿颜面潮红心率加快,且误以为是病情恶化;酚妥拉明有时引起患儿严重鼻塞,不可从输液管小壶给药用于新生儿;葡萄糖酸钙如输入皮下可引起皮下组织坏死,故输葡萄糖钙时要严密观察,一旦输入皮下;要及时用普鲁卡因和酚妥拉明作局部封闭。

3.准确掌握输液速度,速度过快可引起急性肺水肿和心力衰竭,过慢则不易纠正脱水酸中毒,难以保证入量,有些药物还因配制时间过长而效价降低。甚至增强其毒副作用,有碍疾病的恢复,为此只有准确掌握执行医生输液计划,根据患儿病种的不同面调节滴速。如肺炎合并心衰患儿输液速度一定不宜过快,液量不宜过多,而静滴甘露醇降颅内压时要快速滴入。

4.输液并发症的观察,是否有局部血液循环障碍、静脉炎、对胶布的不良反应、水电解质的异常、输液反应及滴注青霉素,细胞色素C,血浆等类药物时患儿皮肤有无红疹等现象,如有应立即停止输液,告之医生,给予相应处理。

5.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新生儿疾病具有病情变化快特点,而患儿又不能用语言来表达,只能用哭声、用日周颜面皮肤颜色、用呼吸、甩前囱张力、用吸吮力、反应能力、肌张力来表示,所以新生儿病房的护士必须有高度的责任感,慈母般的心来对待每一位患儿,来度过工作时间的分分秒秒,它有可能为下一步治疗提供可靠依据,在可能决定~个小生命的生与亡。如新生儿呼吸衰竭,新生儿惊厥、新生儿颅内出血等有脑水肿的可能,密切观察前窗紧张或隆起,瞳孔的变化,及时与医生取得联系,对防止脑疝的发生很重要。还有,对于新生儿高热的处理一般首先散包降温,如果观察不到,就有可能因患儿体温调节中枢的不完善而导致硬肿,加上输入的液体温度一般都低于患儿体温,在此更体现严密观察新生儿输液的重要性。

总之,高危新生儿病房的患儿,在输液治疗过程中,护理人员只有掌握新生儿的生理特点及输液规律后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也是新生儿病房护士所应具各的重要条件。同时不断学习新理论,新技能,理论联系实践,以提高未来人口素质、提高护理水乎。

参 考 文 献

[1]谭启明,窦月玲.新生儿静脉输液外渗引起水疱原因分析及预防.护士进修杂志,2001.

篇7

【关键词】新生儿肺炎 ;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44-5511(2011)10-0195-01

近年来来随着环境的变化,新生儿疾病逐渐增多,尤其是新生儿肺炎作为新生儿的主要多发疾病,其发病率也有上升的趋势。新生儿肺炎是新生儿期常见的疾病,占新生儿死亡率的20%左右[1,2]。新生儿肺炎尤其自身的特点:由于新生儿刚脱离母体的小生命,自身的心肺以及呼吸等系统发育并不完善,气管较为狭窄,容易导致肺炎的发生,另外再加上新生儿的自身的防御能力较差,因此其肺炎容易危及生命[3]。我院就新生儿肺炎的护理措施进行研究,通过观察我院2009年4月-2011年7月儿科收治的120例新生儿肺炎的护理措施点,现将护理总结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我院2009年4月-2011年7月儿科收治的120例新生儿肺炎患儿。其中男性患儿65例,女性患儿有例55例,,年龄在1天-27天;足月出生的患儿有94例,早产儿有26例;患儿出生后的体重:其中有5例患儿小于2kg,其中有114例患儿的体重2.5kg-4kg。只有2例患儿体重大于4kg;患儿肺炎的类别患吸入性肺炎的患儿有74例,患感染性肺炎的患儿有46例,其中有21例患儿合并窒息,有32例患儿合并有缺氧缺血性脑病,有6例患儿出现硬肿症。

1.2 护理措施

1.2.1护理环境 首先要保持室温在23~28℃,使患儿的皮肤的温度能够达到36.5℃,这样能够降低患儿氧气的消耗,纠正患儿缺氧的情况。同时要保证阳光充足,环境中的空气新鲜以及干净舒适。保持室内的相对湿度保持在50%~60%。

1.2.2供氧 当患儿出现呼吸气促、唇周青紫者应立即吸氧。 为了避免患儿的鼻黏膜受到刺激,一般多采用头罩式的给氧方式,根据患儿的情况给氧,对于足月出生的患儿给予氧流量0.5~1L/min,保持氧浓度为34%左右;对于早产儿给予氧流量0.3~0.5L/min,保持氧浓度30%左右[4]。在吸氧治疗的同时密切观察观察患儿的症状是否改善。患儿安静后,可改用鼻导管法,要间歇吸氧,避免出现高氧中毒。

1.2.3 保持呼吸道通畅由于新生儿的呼吸系统较差,咳嗽能力不足。如不及清理痰液容易出现窒息。首先给予时常改换,拍打背部,利于痰液松动,通气。另外给予患儿吸痰时,吸痰管粗细型号要合适,而且动作要轻柔,压力合适,避免过分刺激 ,以免损伤呼吸道黏膜。

1.2.4 喂养由于新生儿的热量储备能力较低,患儿处于病理状态下容易较快的消耗热量,容易造成低血糖以及低蛋白血症。因此为了能够补充足量营养和水分,以便增强自身抵抗力,首先应尽可能采用母乳喂养,每2h一次,到患儿恢复期时每次喂奶量为30~50mL,每3h一次。如喂奶时患儿口鼻周围出现青紫、呛咳,应立即停止,并予吸氧。

1.2.5病情观察 新生儿反应能力差,肺炎初常无呼吸道症状,因此要密切观察心率、呼吸,若有口吐泡沫,面色苍白,唇周青紫,拒奶时,说明病情较重,要积极抢救治疗。 预防患儿出现心肺衰竭以及生命危急症状。输液时,每分钟以4~6滴为宜,以免因速度太快引起肺水肿或心衰而加重病情。液量也不宜太多,按40~60ml/kg日计算。

2 结果

通过系统的护理措施以及积极地治疗,120新生儿肺炎患儿中有91例治愈,有25例患儿病情好转,另有4例患儿的家长放弃进一步治疗。新生儿肺炎的总治疗有效率达到96.7%。治愈的患儿无再次复发,无并发症的发生。

3讨论

肺炎作为是新生儿多发的疾病之一,是较为严重的感染性疾病[5]。如果延误病情容易危及患儿的生命,因此在治疗以及护理时,制定系统而科学的护理措施,控制感染,预防疾病发展是治疗重中之重。对于秋冬季节出生的新生儿,要注意保暖,以及保持室内的空气清新,保持环境的舒适,是预防新生儿肺炎的关键[6]。

综上,通过观察对新生儿肺炎护理措施实施发现,临床上治疗新生儿肺炎基础上,加强对新生儿肺炎患儿的护理,密切观察患儿的病情变化,积极做好抢救准备,精心护理,使患儿均能够达到较为满意的治疗以及护理效果,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参考文献

[1]王卫平.儿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25-126.

[2]红英,屈华芳.早产儿呼吸暂停的病情观察与护理[J].天津护理,2007,3(17):25.

[3]To J , Issen man RM, Kamat hMV. Eval uat i on of neurocardiacigalsin pediatric patients with cyclicvomiting syndrome through power s-pectral analysis of heartrate variability [J]. J Pediatr ,2007, 135( 3 ) : 363-366 .

[4]Haan J , Kors EE, FerrariMD. Fa m ilial cyclic vo miting synd rome[J] . Cephalalgia , 2006, 22(7) : 552-554 .

篇8

【摘要】目的 观察舒适护理在新生儿黄疸双面光疗中的应用。方法 将2012年2月到2012年12月在我科住院的350例黄疸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180,对照组17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舒适护理,观察并比较分析两组患儿哭闹情况、有无吐奶、体温是否正常(36℃—37℃)等指标差异。结果 观察组患儿哭闹率,吐奶率,发热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新生儿黄疸双面光疗护理工作中应用舒适护理效果满意,值得关注。

【关键词】新生儿 黄疸 舒适护理

舒适护理是一种整体的、个性化的、创造性的有机护理模式,它使病人在心理、生理、社会上达到最愉悦的状态、或缩短、降低其不愉快的程度。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新生儿期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新生儿生理特点使新生儿易出现黄疸,若不及时治疗,其高胆红素血症可造成新生儿的神经损伤。蓝光照射是我科治疗新生儿黄疸的常用方法。临床应用舒适护理,降低新生儿光疗时的不愉,使其安静、舒适地配合光疗,取得良好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儿350例。男168例,女182例,日龄0到10天,平均4天,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180例和对照组170例,两组病情、日龄、胎龄、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入院后除经对症治疗外,每日根据患儿的黄疸程度光疗。

1.2 蓝光治疗方法 根据患儿的胎龄、日龄、体重调节好箱温适度,用黑布遮挡患儿眼睛、会,将患儿置入双面光疗箱,双面光疗时可不必翻动患儿。

2 护理

2.1 光疗前的舒适护理

2.1.1 舒适外环境的准备 病室内洁净、通风良好,配备中央空调,保持室温24℃~26℃,湿度55%~65%。光疗箱清洁、完好,调试箱温至适中温度,并以软棉布覆盖、固定于箱内准备放置新生儿头部的一侧,防止新生儿活动后撞伤前囟及耳、面部。光疗患儿头颈部汗液较多,应经常更换棉布,防止浸渍皮肤造成不适。

2. 1.2 新生儿的舒适准备 光疗前给新生儿洗温水澡1次,更换清洁尿布,修剪指甲,并戴上棉制小手套,防止抓破皮肤。沐浴后给予新生儿抚触,有资料显示抚触可使新生儿吃得饱、睡的香,使他感到安全,自信,还可显著地降低新生儿黄疸指数。护士以轻柔的动作给新生儿戴上眼罩、会阴罩,松紧适宜,避免新生儿烦躁不安,便于新生儿更好地接受光疗。

2.2 蓝光治疗时的舒适护理

2.2.1 卧位舒适 长时间单一卧位对肢体皮肤的压迫,可增加新生儿的不适,甚至造成头颅畸形。新生儿不可能自行变换卧位,光疗时护士必须协助新生儿左、右侧卧位,俯卧位交替,并按摩背部皮肤。俯卧位时头部应偏向一侧,以防窒息。

2. 2.2 心理的舒适护理 我院的新生儿病房是无陪护病房,新生儿住院期间使亲子间感情建立中断。因此护士更应加强与新生儿的情感交流,光疗时护士给予新生儿皮肤抚摸,播放柔和的音乐,可安抚患儿,顺利接受治疗。

2.2.3 喂养的舒适护理

新生儿尚未形成规律的饮食习惯,多数情况下实行按需喂奶,并喂适量温水。新生儿食管较短,胃呈水平位,光疗时不能抱起拍背,促进胃内空气的排出,易出现吐奶。喂奶时可一手稍抬起患儿头肩部,另一手将奶水充盈奶瓶前部喂哺,避免空气吸入胃内。喂奶后仍将头肩部抬起,轻拍背部将吞入胃内的空气排出。为减少新生儿吸奶时耗费过多的力气,可人为地间歇数秒后再次喂奶,喂奶后协助新生儿取右侧卧位,减少吐奶的次数和窒息的危险。

2.2.4 皮肤的舒适护理 新生儿双面光疗时全身,无安全感,容易哭闹,出汗较多,护士应及时擦干汗液,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避免受凉。定时更换尿布,防止尿液浸湿脐部而引起感染。光疗时新生儿的大便呈墨绿色稀糊状,次数多,便后及时用温水清洗,臀部涂抹护臀膏,防红臀,更换清洁尿布。

2.2.5 蓝光治疗时静脉输液的舒适护理 适用光疗时需要给予静脉补充水、电解质及输注药物的患儿。我院采用BD第四代小儿留置针穿刺,光疗患儿尽量在四肢穿刺,因为头部置针易被患儿上肢挠掉,光疗时头部出汗较多,留置针不易固定,这样可以减少反复穿刺给新生儿带来的痛苦。

2.2.6 监测体温、箱温 光疗的患儿每2小时测体温一次,使体温维持在36-37℃之间,并根据体温调节箱温,当体温>38.5℃时暂停光疗,体温正常后继续光疗。避免箱温过高或过低,因为箱温过高会引起新生儿发热导致失水过多而脱水,过低则使新生儿消耗过多热量,易受凉而感染或发生硬肿症。

篇9

【关键词】  新生儿病房;安全管理;风险防范;探讨

护理风险是临床护理当中客观存在的难以避免的一种因素,既给患者带来了危险,又对医院造成了不良影响。在临床各个科室当中,妇产科新生儿病房是护理风险较高的一个科室,在护理工作当中存在着较多的风险因素。现在大部分医院实施无陪护制度,采取了24h的护士全过程护理模式,这使得护理工作的风险更高,责任更重,一旦出现新生儿死亡等恶性事件,极易发生护理纠纷。因此,新生儿病房要做好安全与风险防范管理工作,明确各种风险因素,采取针对性护理管理措施,最大程度减小风险或者是杜绝风险。

1 新生儿病房存在的护理风险因素

1.1 新生儿因素

由于新生儿没有自我保护能力以及语言能力,一些细微的病情如果患儿不哭不闹的话,需要护士仔细地观察才能够发现新生儿已经患病;新生儿代偿能力较差,身体组织以及系统器官发育尚未完善,对药物的难受性较低,因此在用药之后容易发生不良反应;近几年以来由于受到各种不良因素的影响,新生儿的窒息、感染、先天畸形以及早产等的发生率大大增加,对这部分新生儿的护理难度非常大,而且患儿的疾病变化较快,极大地增加了护理的风险[1]。

1.2 护士因素

1.2.1 护士巡视病房不够及时,在对新生儿输注具有刺激性的药液过程当中出现针头脱出或者药液渗出等情况的时候,无法做到及时发现,或者是进行处理延迟,此时有可能导致新生儿皮肤坏死或者是死亡;

1.2.2 在各项护理操作过程当中,有些护士没有严格地执行查对制度,没有一一核对新生儿的手圈、胸牌以及床头卡,由于新生儿较多,如果不仔细核对比较容易出现差错事故;

1.2.3 在对新生儿使用蓝光治疗仪、暖箱以及沐浴水温的时候,有些护士在使用之前忘记进行调试或者是监测,导致新生儿出现烫伤等,从而引起护理纠纷;

1.2.4 新生儿尿布湿了之后,护士没有及时进行更换尿布,造成新生儿的臀部皮肤出现破损;

1.2.5 由于新生儿没有家长陪护,护士在进行喂奶的时候如果没有专人守护的话,容易出现误吸或者是呛奶,或者是由于卧位不当吐奶导致误吸引起新生儿窒息。

1.3 管理因素

管理方面的因素主要是由护理管理制度不完善,护士长等管理人员风险意识不足,护理人员的职责分工不够明确等因素[2]。

2 安全管理对策

2.1 加强护理质量管理

加强护理质量管理,不断提高护理人员的技术水平保障新生儿病房护理安全的重要前提。根据科室力量,可以成立一个护理安全质量控制小组,主要人员是科室护士长、护理组长、护士长以及经验丰富的护士共同组成,采取防控关口前移的策略,每周都要不定时地检查各班人员的岗位职责履行的具体情况,护士技术操作的熟练程度,核心制度的执行情况,危重患儿的护理计划以及具体的抢救护理措施等,还要仔细检查护理文书的记录情况,通过检查以最大程度发现潜在的风险因素,及时进行纠正。同时,要严格执行护理不良事件的上报制度,将发生的护理不良事件及时报告给护理部,以便获取指导性的意见与建议。科内每个月末的时候都要进行安全隐患讨论以及护理缺陷分析,对于护理当中或者是管理当中存在的问题找出改进的建议与措施。另外,鼓励护士主动地报告与患儿相关的一些非正常的事件,要坚持非处罚性的主动汇报的原则,以及时采取针对性措施进行处理,将风险因素扼杀在摇篮之中。

2.2 加强培训与继续再教育

护士进入临场护理一线之前,都经过了专业的学习与培训,但是由于新生儿病房的特殊性,在在护理部进行培训的基础之上,还要根据新生儿患儿的疾病特点等因素,指派一名护理经验比较丰富的护理人员或者是请一些新生儿患儿护理方面的专家对年轻护士进行综合岗前培训以及考核,培训的主要内容有护理文书的书写、各项操作技能与注意事项、一些疾病的特点与患儿表现、岗位职责以及护理的相关规章制度等。新进护士除了要参加护理部的考试之外,本科室每个月要组织一次考试,直到考核合格能够胜任本职的工作。另外,在培训的时候要注意适用性,能够解决实际问题,通过本科室实际案例进行培训,做到学以致用。

2.3 加强巡视

由于患儿的病情进展较快,护士必须要加强巡视,积极做到勤询问以及勤观察,不能放过任何的有疑问的地方,发现问题及时向医生汇报。通过对患儿的仔细观察以及检查来发现一些主要的疾病症状与阳性体征,争取做到及早发现及早治疗,提高一些危重患儿的抢救成功率。同时,严密监测患儿的各项生命体征的变化情况,密切观察患儿的血压、心率、体温以及神态、瞳孔、末梢循环等的变化情况,详细记录患儿的出入量。

2.4 用药护理

在对患儿用药的时候必须要准确地执行医嘱,在用药之前仔细核对医嘱与拿取的药量,同时仔细核对患儿床号与姓名,要注意药物的禁忌证、适应证以及不良反应,同时要了解患儿的用药禁忌情况以及合并症情况,以保证准确用药。在用药之后,护士先要对患儿观察一段时间,在确定没有不良反应的发生迹象之后在离开。为了防止意外情况的发生对患儿造成损害,护士根据药物造成的不良反应还要备好一些急救药品。

3 讨论

新生儿病房护理安全涉及到患儿住院的全过程护理工作,各个环节都有风险因素,给患儿带来不可预知的损害。因此,医护人员要积极查找护理当中存在的护理隐患以及护理缺陷,提高护士对护理风险因素的认知,尽力消除风险因素或者是降低风险所造成的损害,保障患儿的生命安全。

参考文献

篇10

通讯作者:杨西萍

【摘要】 目的 了解母婴同室新生儿院内感染的现状与原因,探讨母婴同室新生儿感染的临床特点,以采取有针对性的对策。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分析2009年1月~12月笔者所在医院母婴同室新生儿院内感染情况,并进行原因分析。结果 新生儿院内感染率为1.12%,其致病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为主。早产儿、低体重儿、娩出时窒息的新生儿院内感染率高于正常新生儿(P<0.01)。结论 早产儿、低体重儿易发生院内感染。建立院内感染监控网络,加强新生儿院内感染管理与消毒隔离制度,能有效防止母婴同室新生儿院内感染的发生。

【关键词】 母婴同室; 新生儿; 院内感染; 护理

新生儿室有效的管理对降低新生儿室院内感染率,保障母婴健康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1]。为了进一步探讨母婴同室新生儿院内感染发生的原因及对策,笔者对2009年1月~12月在本院住院的1875例母婴同室新生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将方法及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笔者所在医院产科2009年1月~12月住院分娩母婴同室的1875例新生儿为研究对象。

1.2 方法 查阅每份原始记录,填写统计表格,采用卡方检验进行统计分析。新生儿院内感染诊断参考文献[2]诊断标准。

2 结果

2.1 新生儿感染情况 1875例新生儿有21例发生院内感染,感染率为1.12%,其中呼吸道感染1例,占4.76%;皮肤脓疱疮18例,占85.71%;脐部感染2例,占9.53%。

2.2 新生儿院内感染病原菌 21例院内感染的新生儿病原菌中,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其次为大肠希氏菌。

2.3 新生儿出生时一般情况与感染关系 见表1。

表1结果显示,孕周28~37周,阿氏评分在0~7分及低体重的新生儿其感染率相对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

3 讨论

3.1 新生儿发生院内感染情况分析 本组住院新生儿院内感染率为1.12%,明显低于文献[3]报道,这可能与胎儿周期较足,医护人员操作较规范,健康教育的开展,病室环境卫生较佳等因素有关。早产儿、低体重儿,娩出时窒息的新生儿院内感染率显著高于其他正常新生儿(P<0.01),说明早产儿、低体重儿易发生院内感染。本组新生儿感染性疾病主要是皮肤脓疱疮,与新生儿因体液免疫缺陷,防御机制未成熟,易致局部感染有关。

3.2 新生儿院内感染发生原因

3.2.1 空气污染是造成新生儿院内感染的重要原因。首先母婴同室病房陪护人员多,探视人员杂乱,产妇多受传统观念的影响,过分强调怕风,关闭门窗,使室内空气不流通。其次与医护人员也有关系,如医护人员的查房及各种护理操作等,由于走动带动气流,许多致病微生物附在尘埃或飞沫上,随空气流动而气扬,造成空气污染。

3.2.2 工作人员的手污染,医护人员的手常常是交叉感染的传播媒介,如果医护人员在查房、治疗及护理操作过程中不按规范洗手,则病原微生物有可能通过手而传播给新生儿。

3.2.3 婴儿用物消毒不严或混用也是造成新生儿院内感染的重要原因,如婴儿被套、衣服、尿布等消毒不彻底或有些工作人员责任心不强,无菌观念淡薄,执行制度不严格,使婴儿用物混用,可直接或间接造成新生儿感染。

3.2.4 新儿自身因素 新生儿免疫器官发育尚未完善,机体防御功能低下,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弱,抵抗力差,容易受病原体的侵袭,而早产和窒息时各种介入治疗等危险因素也增加了院内感染的发生[4]。

3.3 预防新生儿感染的对策

3.3.1 建立院内感染监控网络 笔者所在医院成立院内感染管理委员会,院内感染管理科,配专职监控人员,每月不定时下科室督促。检查各种微生物的监测情况,落实消毒隔离措施。

3.3.2 提高医护人员的院内感染认识 定期组织医护人员认真学习预防院内感染知识,观看有关录像,针对母婴同室的特点,及时制定控制院内感染的具体措施,利用消毒、灭菌、隔离等主要手段,切断其传播途径,以预防院内感染的发生。医护人员在医疗活动中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及洗手制度,防止交叉感染。

3.3.3 加强母婴同室病房的管理 严格陪护探视制度,加强卫生宣传教育,向产妇及家属介绍有关预防医院交叉感染知识,减少探视人员,严禁呼吸道、消化道及皮肤病患者入室探视。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每天做好清洁,定时开窗通风,病房内定期消毒,不定时进行空气细菌培养,物体表面及医护人员的手的微生物监测。患者出院后,床单无用物要进行彻底消毒,病房用紫外线照射。地面用有效氯消毒液进行刷洗。对从事母婴保健的工作人员定期体检,凡患有感染性疾病者,一律不得参加母婴医疗护理工作。

3.3.4 提高母亲卫生意识,减少院内感染率 向产妇宣教母乳喂养的好处,同时要提高母亲的卫生意识,防止发生院内感染,如母亲喂养前须认真洗手,清洁,母亲内衣应勤更换,尿布洗净后用开水烫,并须阳光曝晒,以减少消化道疾病发生。母亲患感冒时戴口罩,减少陪护人员,病房通风良好,定时空气消毒,减少呼吸道疾病的发生。

3.3.5 加强新生儿护理 针对新生儿发育特点,应勤换尿布,避免污染脐部,每日常规处理脐部,发现污染及时更换。并注意皮肤皱褶处和外阴清洗,做好脐部,五官的护理。

3.3.6 做好新生儿用物的消毒工作 新生儿每天在经空气、地面消毒的婴儿浴室进行淋浴一次,并坚持一人一室一浴巾,新生儿用过的被服进入带盖的桶内,并单独清洗晾干送高压消毒,特别是对皮肤感染的新生儿,严格执行分组护理的隔离技术。

4 小结

由于新生儿特殊的生理特点,所以进行有效的院内感染控制十分必要。母婴同室病房院内感染的防护是广大医护人员日常重点的工作之一。只要建立全面、系统的管理制度,实施科学化、规范化的病房管理,并不断加强医护人员和相关人员院内感染知识的教育和培训,就一定能够有效控制导致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大大降低新生儿院内感染发生率。

参 考 文 献

[1] 王江桥,邱燕玲,林伟玲,等.新生儿病房院内感染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调查及控制研究.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5,15(12):1373-1375.

[2] 王枢群,张邦燮.医院感染学.重庆: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重庆分社,1990:274.

[3] 黄艳.住院母婴同室感染136例分析.蚌埠医学院学报,2003,28(6):526-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