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就业范文
时间:2023-03-20 18:07:5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护理就业,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明确提出引导普通本科高等学校转型发展。采取试点推动、示范引领等方式,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向应用技术型高等学校转型,重点举办本科职业教育。随后,教育部等六部门印发《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提出在办好现有专科层次高等职业(专科)学校的基础上,发展应用技术型高校,培养本科层次职业人才;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引导部分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推动具备条件的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地方高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顺利完成向应用型转变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实现大众化、普及化的必然趋势。近两年,我国诸多地方高校已经在学校管理,尤其是人才培养与就业管理方面做出了重大的变化。例如,南通大学转型后,充分利用地方资源优势,贴近区域企业需求,以岗位能力需求为导向,将护理学专业转型对接健康养老、大健康等生产业,拓宽了护理专业毕业生的就业面;济南护理职业学院紧紧围绕全市“打造四个中心、建设现代泉城”的中心任务,积极对接“三年行动纲要”,以立德树人、健康发展为根本,以促进学生就业为导向,以增强学生就业创业能力为核心,确立了“爱与健康”发展主题,提出了“内涵发展、二次创业”的战略部署,大大增强了护理专业学生的就业能力与创业热情。
二、地方高校转型对护理专业学生就业心理产生的主要影响
地方高校转型是近年来高校转型发展的一个热点问题。在地方高校转型过程中,地方高校在教育观念、教育内容、教育方法与教育评价等诸多方面会发生变化,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毕业生的就业心理。就护理专业学生而言,地方高校转型对他们的就业心理产生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地方高校转型主要是由学术型教育转为应用型教育,这决定了学校转型后要将教育重心放在应用型专业教育上。护理专业作为一门应用型专业,是转型的重点。在转型期间,许多地方高校的护理专业会扩招,但社会对护理专业学生的需求是有限的,这导致护理专业学生人数大大超过社会需求。对此,很多护理专业学生对毕业后能否在就业大军中脱颖而出、顺利就业产生焦虑与担忧心理。另外,当前我国社会对应用型教育认识不足,认为应用型教育在地位上要远远低于学术型教育。在转型前,地方高校偏向学术型教育,但转型后偏向应用型教育,这不得不引发护理专业学生产生“社会企业更加看轻我们”“我们的社会地位变得更低”等想法,从而引发心理焦虑与担忧。部分护理专业学生在焦虑与担忧的同时,看到身边同学都找到了稳定的工作,于是就随便找个单位落脚,或跟着大部队跑来跑去,没有主见,导致就业从众、盲目心理。第二,地方高校转型的重要目的就是培养更多、更优秀的符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应用型人才。近年来,随着健康观念越来越深入人心,社会大众对健康、养生、医疗保健的关注度越来越高,护理专业学生的就业环境总体较好,这为护理专业学生就业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但与此同时,随着地方高校转型后护理专业学生招生人数逐年递增,以及护理专业教育质量不断提高,社会对护理专业学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基于此,地方高校转型后,会极力加强护理人才培养力度。就目前来讲,我国很多地方高校会通过校地、校企合作等方式为成绩优异的护理专业学生创造就业、创业的机会与平台,并且在资金方面给他们提供帮助;而对于成绩不理想的护理专业学生的就业、创业,学校一般不会提供帮助。这种做法对护理专业学生就业心理产生的影响有两方面:其一,对于成绩优异的护理专业学生,高校给他们提供各种帮助很容易让他们产生骄傲、攀比心理。例如,一些护理专业学生在学校的帮助下进入知名企业就业后就到处炫耀自己的工资、福利待遇等,而一旦知道那些与自己成绩相当甚至不如自己的学生,其工资、福利待遇比自己好时,就产生妒忌、气愤、憎恨等不良心理。其二,对于成绩不理想的护理专业学生,高校对他们就业和管理的淡化、忽视,容易让他们在就业时更加茫然失措,看不到方向,极易出现自卑、胆怯等心理。
三、地方高校转型期间护理专业学生就业心理干预策略
基于地方高校转型期间护理专业学生复杂的就业心理问题,地方高校应当积极应对。在客观分析本校护理专业学生就业心理的基础上,结合政府对地方高校转型期间护理专业教育的政策、社会公众对护理专业学生的认知程度等,从多个角度探索护理专业学生的就业心理干预策略。笔者认为,地方高校转型期间对护理专业学生就业心理干预的策略有以下几种:1.建立护理专业学生心理档案,为学校组织、实施干预提供理论依据。地方高校应当从学生选择护理专业那一天起,就为他们建立心理档案。一般情况下,心理档案内容包括学生基本情况、学生心理发展的动态资料、心理健康状况综合评定材料、心理健康测试问卷等。当然,地方高校还应当根据护理专业特点,在学生心理档案中增加与护理专业密切联系的内容,交流平台110如学生对护理专业择业与就业的认知程度等。建立护理专业学生心理档案,有利于学校及时发现学生的就业心理问题,进而及时采取干预措施。同时,心理档案可以为学校对护理专业学生展开就业心理辅导、咨询与指导提供依据和支持,从而提高就业心理干预工作的实效性。2.定期组织就业心理交流学习活动。地方高校可以邀请政府有关部门的专家来校开展护理专业就业形势分析或就业心理指导的报告;邀请知名医院、护理主任解析当前护理人才观与发展观;邀请优秀校友返校现身说法,讲解个人的择业观、奋斗史,交流就业经验,让学生接受具体、生动的就业教育,做好就业心理准备。在活动具体实施过程中,讲解员应当给学生安排一定的学习任务,并明确任务完成时间。待学生完成任务后,再根据每个学生的任务质量,分析学生的就业心理问题,进而有针对性地进行就业心理干预。这种方法属于团体心理咨询方式。在具体实施时,教师要鼓励学生多沟通,将各自心中对护理专业就业的疑惑表述出来,这样有利于学生之间形成共鸣,建立信任关系。教师应当对那些不善于表达的学生给予关怀与鼓励,帮助他们在团体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努力让所有学生参与到咨询活动中来。3.构建良好的就业心理教育机制。首先,地方高校应当结合本校护理专业学生的就业心理问题,设计与开发专门的就业心理辅导资料,从理论(教材或教辅)上明确护理专业学生就业心理干预的重要性。其次,地方高校应当积极借鉴国外高校在护理专业学生就业心理教育上的优秀经验与先进技术,创新、改革现有的就业心理教育方法。再次,地方高校应当与本地区医院、相关科研机构保持合作,通过建设护理专业学生实习基地、安排护理专业学生医院实习等途径,从实践层面挖掘护理专业学生的就业心理问题,进而多方商讨,制定解决对策。最后,地方高校应对已就业的护理专业学生进行跟踪研究,主要研究学生就业前后的心理变化,该研究内容可以作为学校对现在实施与将要实施的就业心理教育进行修正与改革的重要依据。另外,地方高校应当积极利用校园网、广播站、宣传栏、宣传画、电子显示屏等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宣传舒缓心理压力的方法;还可以邀请校外著名的心理健康教育专家对护理专业学生的择业、就业进行就业心理测量,帮助他们更加客观地认识就业形势,摆正就业心态。4.解答护理专业学生的常见就业心理疑惑。就目前来讲,护理专业学生常见的就业心理疑惑有两个:一是认为全国护理专业毕业生人数太多,担心毕业后找不到工作;二是认为毕业后只能在医院当护士,没有太多的职业选择。针对第一个疑惑,就国内来说,护理专业学生近年来就业率非常高。2015年6月10日,《就业蓝皮书:2016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与2013届相比,2015届本科毕业生就业比例增加较多的行业类包括“医疗和社会护理服务业”(增加2.8%);2015届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比例增加较多的行业类也包括“医疗和社会护理服务业”(增加2.0%)。另外,《报告》显示,2015届本科毕业生半年后就业率最高的专业类是护理学类(95.5%)。教师应让学生认清当前护理专业的就业情况,增加学生的就业信心。针对第二个疑惑,教师应当让学生明白,护理专业的就业面很广。护理专业的学生毕业后不只是可以在医院当护士,还可以从事临床护理、预防保健、护理管理、护理教学和护理科研等工作。另外,学生不必在毕业后一定要前往医院工作,家庭育婴师、私人家庭护理师与敬老院护理也是非常不错的选择。家庭条件较好的学生,可以持相关证书出国做护理师。5.监测护理专业学生就业心理,对重点人群加强心理干预。地方高校应建立健全护理专业学生就业心理监测、预警、疏导机制,及时发现、疏导不良就业心理,防范护理专业学生的就业风险。例如,近年来社会上出现了某些患者及其家属对护理人员不够尊重的现象,紧张的医患关系经常危及护理人员的人身安全,这已成为护理专业学生产生不良就业心理的重要诱因。地方高校应当建立护理专业学生就业心理监测系统,在学生对上述事件出现焦虑、胆怯或仇恨心理时,可以快速启动调查,帮助出现不良心理问题的学生客观认清事态发展,认识就业现状,舒缓焦虑、胆怯、仇恨等情绪。对那些有较严重就业心理问题的护理专业学生,地方高校要将其列为心理干预的重点对象,对他们实施更加细化、严格的心理监测。在具体实践中,还可以通过护理专业学生的就业心理咨询与辅导、就业心理健康教育、就业心理服务、就业心理管理等,辅助就业心理监测。需要说明的是,地方高校在对学生就业心理进行监测时,不能妨碍或影响学生正常的学习、生活与娱乐。另外,监测过程中应多强调监测者的人际沟通能力,力求使监测活动变得轻松、自由与快乐。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校组织的监测活动中来,才能将自己真实的就业心理表述出来。6.增强护理专业学生的自我认知。不同护理专业学生,由于知识储备、技能水平、兴趣爱好、个人素质等不同,其就业心理存在较大的差异。例如,有的学生虽然护理技能水平非常高,成绩考核也非常优异,但因其个性腼腆、不善言辞,在择业时不敢到大医院应聘,只敢去小乡村医院就业;而有的学生恰好相反,他们护理技能水平较弱,成绩中等,但他们志向远大,勇于证明自己、表现自己,因此在择业时敢于去大医院或科研单位应聘,希望在工作中不断提升自己,实现人生目标。如此种种,充分说明了学生学会自我认知对顺利就业的重要性。为此,地方高校应当重视护理专业学生自我认知能力的培养,教会他们自我认知与自我评价的方法,使他们清楚“我喜欢做什么”“我能够做什么”“我最看重什么”“我的个性特征是什么”。在实践中,学校可以通过职业测评(标准化评估)和自我探索(非标准化评估)两个方法培养护理专业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7.开展就业情景模拟训练,纠正护理专业学生不良就业心理。结合当前我国护理专业学生的就业问题,地方高校应为护理专业学生安排就业情景模拟训练,将社会适应能力和挫折承受能力培养引入护理专业学生就业心理教育体系中。在实施过程中,就业情景模拟训练的内容应当是社会中护理人员工作中的典型案例;训练的方法应当以角色扮演为主,并注重学生角色扮演后的经验总结与心理素质的提升;可以模拟的情景如病房接待患者入院、日常查房、与患者探讨病情、送患者出院等;模拟训练的目的是帮助学生接受护理就业新理念,增强就业的心理适应能力与承受能力,促进健康就业心理的形成。另外,需要注意的是,不同学生对待就业情景训练的态度是不同的,以至于训练的自主性与积极性有很大差异,所以教师有必要向学生重点阐述就业情景模拟训练对就业的重要意义,使他们接受当前护理就业的新理念,科学、合理地制定护理职业生涯规划。
作者:郑晓春 韩德兰 王立新 单位:张家口学院
[参考文献]
[1]孟爱青.浅谈如何加强高职护理学生就业心理指导[J].职业时空,2010(2).
[2]张卓伟.浅谈高校护理学生的就业心理指导[J].护理研究,2010(20).
[3]郭念峰.心理咨询师[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
篇2
一、就业现状
1.医院对学生学历要求提高
近几年来,由于医学院校大量招收护理本科、专科学生,使医院对护理毕业生的要求提高,县级以上医院明确只招为大专以上护理专业毕业生,地市级医院更要求本科护理毕业生。
2.中职教育的地位相对弱势
教育观念相对落后、体制改革受阻、教学改革不畅、教学设备落后、教学仪器老化脱节等多种问题的存在,使中职教育一直处于弱势地位。由于中职学生存在学历低、文化基础较差、知识面相对狭窄、社会经验不足等情况,中职护理专业毕业生就业竞争力与大学护理专业毕业生有较大的差距。
3.传统思想的束缚
受传统思想的影响,大部分学生和家长普遍认为,学生毕业就应进县级以上正规医院,只有在县级以上医院工作才算工作,很多人不愿到乡镇卫生院、私立医院就业。这样就人为地缩小了就业选择范围,导致不少学生毕业即失业。
4.毕业与就业的矛盾
专业设置“一窝蜂”,护理专业毕业生人数屡创历史新高,而医院发展规模相对固定,导致就业压力增加。
5.医患关系的影响
近几年来,我国的医患关系日趋紧张,医疗纠纷日益增多。一方面偶有病人投诉、殴打甚至杀死医务人员的事件发生,另一方面医务人员也多有抱怨。这也使部分家长对子女从事医务工作的安全问题存有顾虑,从而影响了学校的招生和学生的就业。
二、面临的机遇
虽然中职护理专业毕业生受各种因素影响,就业压力较大,但国家对中职护理教育的关心和扶持,再加上市场对护理人才的需求,也为中职护理专业学生带来了发展机遇。
1.我国临床护士严重短缺
世界上发达国家的护士与总人口比重约为千分之五,而我国比例仅为千分之一。按此比例,我国尚缺护士数百万名。这对中职学校招生和就业来说,是一个难得的机遇。
2.新医改方案拓宽了护士就业渠道
新医改方案从多角度、多层次、全方位提出了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政策、措施、方法和步骤,这为从根本上解决“看病难,看病贵”这一民生问题铺平了道路。新医改方案要求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加快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发挥县级医院的龙头作用,大力发展社区医疗和乡镇卫生事业,这大大拓宽了护士的就业渠道。
3.合资医院、私立医院、外资医院的兴起
合资医院、私立医院、外资医院、个体诊所的兴起,大大增加了护理专业的就业岗位数量。
三、应对措施
1.优化教育教学,提高学生质量
笔者学校以2010年被教育部评为首批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为契机,大力进行硬件和软件建设,突出护理专业的品牌效应;施行优惠政策,招收优秀教师;鼓励教师积极培养、选拔护理精英学生参加市级、省级护理技能竞赛,对获奖的学生和带教教师给予重奖。
2.积极参与考证,提高学生实力
在学生实习前,集中对学生进行护理操作训练、考试,使学生能迅速进入工作角色;在学生实习结束后,集中进行“护士资格考试”考前辅导,提高学生通过率,提高学生应聘实力。
3.增加横向联系,拓宽就业渠道
笔者学校以招生就业处为依托,建立了市内、省内、省外,如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江浙等地的就业关系网络,增加横向联系,拓宽就业渠道。
4.加强多向沟通,把握就业动态
学校积极与用人单位沟通联系,及时了解用人单位需求,积极了解毕业生意向、动态,每年毕业前夕组织用人单位与毕业生“双向见面会”,毕业生与用人单位互通信息,促进毕业生顺利就业。
5.加强就业指导,树立正确就业观
篇3
【关键词】护理专业;优质;就业管理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2-0759-02
1 就业管理成因分析
1.1 有明确的工作目标 本着“巩固优势,稳步发展”的原则[1],将学生就业工作作为解决学生根本利益的大事来抓,重视以实习带就业的发展方向。在学校就业指导中心的领导下,安排专门负责就业人员。
1.2 找准重点和突破口 随着就业工作的展开,我们发现护理专业毕业生签约起步早,发展势头好,制定了抓住重点、突破难点的工作方案,确定以提高护理专业的就业率为重点。一方面防止盲目乐观,保持护理专业就业良好发展势头,以提高护理专业的签约率来带动整体的就业工作;另一方面要知难而上,巩固就业基地,使就业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3 制订措施,落实任务
1.3.1 开设就业指导课 开设就业指导课是就业指导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可以对学生进行理想和形势政策教育,而且可以帮助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和设计,提高毕业生的竞争意识和能力[2],使学生及时了解就业政策,掌握求职技巧。
1.3.2 实习与就业挂钩 现有58个实习点,有力地保证了临床教学的需要,也为学生就业开通了渠道。在工作中,我们采取了实习安排与毕业就业推荐相结合的方法,根据用人单位的规模,有目的地选送符合用人单位录用标准的学生去实习,效果明显。
1.3.3 以班级为单位分解就业指标 系部将就业工作目标进行分解,对各班下达任务指标,并与辅导员的考核挂钩。要求辅导员与学生保持密切联系,跟踪了解学生情况,及时沟通各种信息,做好参谋和说服工作,及时上报学生就业情况。
1.3.4 召开供需见面会 每年至少要召开了五次护理专业毕业生供需见面会,见面会后与用人单位签约,将学生亲自送到就业岗位。
1.3.5 以情感人,使学生主动配合就业工作 在工作中,我们始终把关心关怀学生作为就业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深入了解学生的求职就业意向,主动搜集并及时提供就业信息,优质地做好各项工作,为毕业生办实事。通过高效、热情、周到的具体服务,以情感人,使同学理解老师的用心,尽早签约。
1.3.6 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 学生的就业期望值较高,我们抓住毕业生返校领取毕业证的有利时机,深入班级与辅导员一起有针对性地召集会议,面对面地与学生交流,分门别类地加以指导,说服学生“先就业,后择业”,特别是说服毕业生应把择业的重点转向基层,转向社区。通过教育和引导,学生的签约率有明显上升。
2 就业率提升策略
2.1 落实三项就业前培训
2.1.1 专业技能强化培训 专业技能强化培训,主要是组织学生在进入就业单位前再次集中训练就业岗位最常见的护理操作项目。目的让学生在就业前迅速提高操作技能,就业后立即进入临床工作状态。
2.1.2 礼仪知识强化培训 礼仪强化培训,主要再次集中进行培训社交礼仪、护士的职业礼仪、人际沟通等方面训练。通过对礼仪的强化培训,使学生在临床工作中表现得更加符合职业要求。
2.1.3 心理素质培训 护理专业的学生在即将就业之前,其心理状况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大多数都有好奇、担心、紧张,甚至焦虑和恐惧的心理。为了更清楚的了解就业前的心理特点,我们从是否具有胜任护理工作自信心理、学生就业前对专业知识的认知程度、人际关系处理方法和护理病人的焦虑状况等方面进行了心理评估;对特殊人群做了心理问卷调查;对学生进行了个体咨询和团体咨询。
2.2 强化三项就业质量反馈途径
2.2.1 学校就业管理老师反馈 就业管理老师经常下到各就业单位,听取学生意见、检查就业计划实施情况和就业纪律;在进行每一轮回的就业检查工作后,都要对检查结果作总结汇报。为选择就业基地、建设就业基地、更好地使用就业基地提供依据。
2.2.2 就业单位反馈 就业单位或医院主要反馈就业学生对知识融会贯通的能力、适应护士角色的能力、护理技术操作能力、对急危重症病人配合抢救的能力和仪表服务、思想品德等方面的表现;另一方面反馈学校方面对学生临床就业的管理措施实施情况及管理效果等方面问题。以此对本专业人才培养工作起到良好、积极的推动作用。
2.2.3 就业学生座谈会反馈 我们邀请部分就业学生参加“就业学生座谈会”,座谈就业的感受、就业工作安排的成功之处和不足之处,提出对就业管理工作的意见和希望。
2.3 因势利导开展就业服务
2.3.1 对就业选择指导到位 除在校内开设就业指导课程外,我们在临床就业过程中,重点进行“合理定位观”指导,使学生进行正确自我评价,准确定位就业方向,适度调整期望值;教育学生从实际出发,调整好心态,分析自身的优劣势处发展潜力,合理定位;树立“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的观念[3]。
2.3.2 关注医院用人需求信息,在实习医院就业 系部组织有关教师参与就业检查走访,加强医院联络,通过各种渠道获得医院就业安置意向,积极推荐就业学生,将就业安排与就业推荐相结合。
2.3.3 建立长效联络机制,确保就业信息畅通 为了加强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我们建立系-辅导员-学生的长效联络机制,充分利用网络、简讯等形式及时向学生传递有关就业形势、政策。通过开发网络联系平台,集就业政策法规宣传、网上求职信息公告、就业指导等功能于一体,利用学校网站,整合有效的就业信息资源,提高信息的有效性和时效性,为毕业生提供更多的就业信息;同时通过电子邮件形式发送学生简历,协助学生参加网上面试。
通过对护理专业优质就业管理可行性分析,使之进一步开展就业指导研究工作,逐步调整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使之与国家和社会对护理人员需求标准更加接近;使就业工作实现新的超越。
参考文献
[1].戴晓程.现代护理实习与就业指导[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篇4
关键词:护理人员;就业压力;心理压力
Abstract:With the nursing work gradually towards independence, socialization, psychological and China "nurse management regulations" the promulgation, clinical nurses every day facing heavy tasks, projects, and fast change working pressure and stress, in work to bear the psychological pressure has become a dangerous job. Our nurses have a high degree of fatigue in the work of the people have 59.1%[1]. All kinds of pressure causes clinical nurses is a prevalent mental and physical exhaustion, resulting in physical and mental diseases, serious impact on nursing work satisfaction, the stability of nursing team and clinical nurses nursing service quality and work efficiency. Therefore, the nurse's psychological decompression is particularly important.
Key words:Nursing staff;Employment pressure;Psychological pressure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护理工作逐渐走向独立化、社会化、心理化。加上我国《护士管理条例》的颁布,积极推行优质化护理服务,临床护士每天面临着任务重、课题多、变化快等工作压力及应激,同时医院部分部门对此举措理解的偏差,各种压力导致了临床护士身心疲惫,甚至引发身心疾病,严重影响护理队伍的稳定性及临床护士的护理服务质量及工作效率。因此护士的心理减压显得尤为重要。
1 护士的心理压力
1.1护理质量的标准更高 "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模式,强调了人生物的、社会的、心理的各方面的完美状态[3],这一标准说起来简单,可落实到临床实际工作中却是无比琐碎和困难,护理人员需要付出许多心血和汗水。
1.2患者的要求更高 随着生活条件的不断改善,大家不再满足于生活的温饱,开始追求自身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以此来为自己谋取更加舒适的生活。所以患者的需求不仅仅局限于把病治好,同时还要享受优美的环境和优质的医疗护理服务。这些对护理人员的工作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1.3风险意识更强 来自于护理人员自职业自身的风险、院内各种差错事故赔付处罚条例以及相关媒体对于医疗行业的不实报道或炒作等,使得护理人员心理压力倍增。
1.4知识的更新更快、要求更高 护理人员除了需掌握一些基本的专业技术知识,还需学习电脑、上网、英语以此来提升自身。使得一些年龄较大的护理人员无所适从。
1.5 不规律的生活 护士三班倒,十分辛苦,严重打乱了护士的生物钟。
1.6护理管理的高要求和部分护理管理者的低技巧 种类繁多的护士综合量化考核,管理者的管理知识的欠缺等,极易造成护士容易产生消极情绪。
1.7工资太低、护理工作的社会地位很低、工作量太大、 继续深造的机会太少、晋升的机会太少。我国护理人员资源短缺,依旧有一部分医院不顾及此,为利益而增加床位,这无疑导致护理人员的工作量日益加大。因此越来越少的人愿意投身于护理事业,因此陷入一个恶性循环。并且,由于工作繁忙,导致护理人员自我提升的时间被严重压榨,继续深造变得更加艰难。
过重的工作压力会造成护理人员体力与脑力的透支,而过于繁忙的工作使得他们不得不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投入在家庭的时间,而这往往会引起家庭中的不和谐,这无疑使他们的压力多了一重。
2 关于护理人员压力过大我建议
2.1关心体贴护士的心理感受,积极疏导不良情绪,帮助护士提高心理调节能力,同时要培养护士的积极情感,加强意志锻炼,提高心理耐受力,改变盲目持久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和心理紧张状态,提高应对压力的能力。当护士发生职业心态偏差,与患者产生矛盾冲突时,护理管理者一方面要积极引导护士"以患者为中心",另一方面要设身处地体谅护士,化解矛盾,多去关心和理解她们的感受。
2.2提高护士本身应对的能力首 护士必须要有正确的价值观,面对现实,提高适应能力,努力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和能力,不断充实自己,善于积极调整自己的心态,热爱护理工作,明确护理岗位的积极作用和意义。
2.3为护士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和条件,鼓励他们以积极的方式放松身心。并组织专题心理讲座、座谈、个别沟通等, 引导护士学会适当的发泄方式疏解压力,保持心理健康。
2.4合理安排工作时间和班次 充分考虑轮班对护士生理、 心理和生活等各方面带来的负面影响在不影响工作情况下,合理调配人员,保证护士足够的休息和私人时间,尽可能创造条件使护士能劳逸结合。这些举措将由高效益的护理工作提供回报。
参考文献:
[1]朱峰.护理的心理压力与对策[J].中国医疗前沿,2009,04(24):81-82.
篇5
>> 关于中职学校学生就业问题的思考 关于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就业问题的研究 浅谈中职学校广告专业学生就业问题 浅谈酒店管理专业中职的就业问题 浅谈中职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培养及就业问题 工业工程专业学生教育和就业问题浅析 关于中职生就业问题的思考 关于中职工艺美术学生培养与就业问题的思考 少数民族地区中职卫校护理专业学生就业问题与对策分析 关于社会保障专业学生就业问题的分析 关于解决环境类专业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思考 关于高职互联网金融专业学生就业问题的探讨 关于社会体育专业就业问题的探讨 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就业问题研究 中职学校学生就业问题的思考 关于病理学专业研究生就业问题的调查分析 新形势下关于医学影像专业就业问题的调查研究 浅析中职学生就业问题 关于当前研究生就业问题的几点思考和建议 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就业问题的研究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 > 政治 > 关于中职护理专业学生实习和就业问题的研究 关于中职护理专业学生实习和就业问题的研究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未知 如您是作者,请告知我们")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摘要:根据国家示范校建设的精神, 为进一步提高护理专业的质量,使学校的护生和医院需求相对接,学校需要培养实用型护理人才,学生在实习中能很快进入角色,学生就业率会显著提高,使学生在学校学有所用,在医院技有所依,而且对我校护理专业的长期健康发展意义重大。 关键词:护理专业 实习 就业 调研报告
1前言
1.1研究背景
在我校以建设国家示范校的大环境下,各个专业的教师都在为工作努力着,而护理教研室也需要在工作中不断进步与提高,特别是需要进一步提高护理专业的建设,为医院输送有用人才是中职院校的主要办学宗旨,从而为社会培养有用型人才。
1.2学生和课程现状
1.2.1学校教育以学生为主体
学校的生存与发展离不开学生,而学生毕业之后能否在社会中有用武之地也很重要。目前护理专业的学生在校的表现是一线教师最了解的,每位学生都有各自的特点,每个班级学生参差不齐,而学生们普遍存在着年龄小(15~18岁)、学习成绩差(初中未考上高中)、学习兴趣不足的现象,甚至不知道为何学习,盲目学习、形式上的学习、机械的学习,这种不良的学习行为显然对学生是不利的,也许三年光阴会悄无声息得消逝。
1.2.2课程设置与医院需要的关系
学校的课程设置分为必修课和等候课,在护理专业的课程中,必修课主要包括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以及相关的文化课程,这种设置的合理性和实用性只在学校范围内是很难得到结果的,需要调研临床实践中他们的实用性有多高,才能认定课程设置是否合理。
1.3关于调研思考
护理专业学生在医院实习和工作中是否存在懒散、没有学习兴趣呢?各级各类医院或社区卫生服务站都需要什么类型的人才呢?教师应在教学中通过什么教学方法和策略使学生在这些欠缺的方面进行提升呢?都是我们值得深思的问题。因此,我们调查了5个院所,希望可以得到答案。
2 调研过程及内容
2.1调研方法 主要采用访谈法。
2.1.1与同行交流 初次调研为了保证工作顺利进行,在调研之前在教研由教研室吴主任组织,各位教师在一起讨论调研目的、方法、过程等,为实施调研打基础。
2.1.2与调研对象交流 面谈交流最大的优势就是人际间的交流,这种交流是互动的、真诚的,可就问题的实质性内容提出建设性意见。
2.2调研单位及对象
2.2.1调研单位
调研了三院一站,即长治妇幼保健院、潞城医院、平顺县人民医院、长治淮海医院、新华第二卫生所,其中长治妇幼保健院为三级医院,平顺县人民医院和淮海医院为两所二级医院,新华第二卫生所属于卫生局发执照的私人卫生所。
2.2.2调研对象
主要是各院各科护士长,他们既有管理经验、护理经验,也有多年工作经验,和每届实习生接触较多,有足够的发言权。
2.3调研内容
护理专业学生实习或已在该院工作期间,关于职业素养、操作技能、理论知识、课程设置等多方面进行评价,提出建议与需要,因此设计了如下问题:
1)对学生在该院/所实习期间的职业素养有何评价和要求?
2)对实习生的操作技能和理论知识有什么评价和要求?
3)对中职生的计算机技能掌握情况及要求是什么?
4)近些年有否中专毕业生在该院/所就业?
5)对我校护理专业课程设置有什么样的评价和建议?
3 调研中存在的问题
3.1调研单位专业、等级不同
长治妇幼保健院属于专科性的医院,因此实习生及就业主要选择助产、妇幼专业毕业的学生,护理专业相对要少。在调研单位中有三级医院、二级医院、卫生服务站,由于等级的不同,使各医院在用人或选择实习生时有明显的不同,比如三级医院用人标准较高,而卫生服务站则低些。
3.2调研者与调研对象的主观因素
由于每位调研对象的观念、阅历、经验、工作年限、科室、接触中职实习生或在职中职生情况、在访谈中由于工作繁忙不能全身心投入到访谈中等因素的影响,因此在访谈中每位调查对象所反映的情况肯定会有差异。对于调研者来说,看到调查对象工作繁忙可能会迅速结束访谈,对于容易沟通的调查对象可能访谈的内容会细致些。无论从调研对象还是调研者本人来讲,这些因素或多或少会影响调研结果。
3.3设计问题的合理性
3.3.1关于计算机技能的掌握
计算机已在生活中较为普及,中职生掌握计算机甚至不足为提,至于掌握什么样的软件,各个院所都不同,因此只要掌握基本工作软件便可很快熟悉医院的护理站软件。
3.3.2关于课程设置选择
当我们把护理专业开设的课程摆在调查对象的面前时,年轻的护士长他们的对课程较熟悉,而年长的护士长对课程的熟悉程度稍差,因为十几年前的护理专业课程安排和现在大相径庭,因此在课程设置这部分调查难度较大,可以重新调整调查对象。
4 调研结果及分析
4.1调研结果
围绕设计的五个问题,访谈单位共5个,访谈对象共30人,调研结果如下:
篇6
【摘要】在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的背景下,即将走入社会的护理专业毕业生群体同样面临着极大的就业压力。就业压力传导至毕业生心理上,给这些即将毕业的学生带来了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如自卑、焦虑、盲目攀比、自负等心理应激反应。如何动用各方面的力量来进行心理干预,对帮助学生成功化解就业前的心理压力,以更加自信、更加积极和更加成熟的姿态去迎接人生的又一挑战具有十分必要的意义。本文从护理专业毕业生面对就业形势而产生的心理反应和各方面采取的措施进行心理调试两个方面做了阐述。
【关键词】护理专业毕业生;就业;心理问题;调试
近几年,高校护理专业在经历一轮扩招后,毕业生数量呈现急速递增,大量护理专业毕业生涌入就业市场,逐渐导致护理市场需求出现饱和和供过于求的局面,护理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在此背景下,护理专业毕业生就业心理逐渐发生了不健康的应激反应。如何正确分析这些毕业生群体面临的心理问题,对帮助学生成功化解就业前的心理压力,以更加自信、更加积极和更加成熟的姿态去迎接人生的又一挑战具有十分必要的意义。
一 护理专业毕业生面临的心理问题
(一)自卑心理: 自卑心理毕业生面临陌生的社会和捉摸不测的就业市场首先表现出来的心理负面投射。自卑总体而言是一种消极的自我评价和消极情感,是对自己不自信的表现。社会上一些对优秀标准的单一评价和就业市场的门槛设定也对导致毕业生自卑推波助澜,如大城市的好医院对毕业生的毕业学校名气、学习成绩、担任校职务乃至主观上的对容貌、身材等形象评价,使达不到以上要求的毕业生易产生受挫感,投射到心理便会滋生自卑心理,从而使自己的优点被自我“主动”遮蔽,自己的临场发挥能力受到抑制。
篇7
关键词:高职护理专业;择业,就业心理指导
在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和中国就业形势较为严峻的大背景之下,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成为民生问题和社会关注的焦点。尽管高职护理专业相比其他专业,属于供不应求、需求旺盛的专业,但护理专业毕业生由于部分学生受社会物质利益驱使影响较大,过分追求经济利益,思想上存在淡漠社会责任的倾向,这也就增加了护理专业毕业生的就业难度。另外,计划经济时代“统包统配”、“皇帝女儿不愁嫁”的阴影和“投资教育”这一新型家庭教育观,深刻地影响着护理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心态和择业取向,很多护理专业毕业生在传统择业观和当前就业形势面前无所适从,表现出各种各样的心理,产生了许多就业心理问题。出现这种现象的客观原因多种多样,但学生的自信心不足、就业心理准备不足无疑是一个重要影响。护理毕业生作为特殊的专业,在学生即将走向工作岗位之际,如何面对竞争激烈的社会、如何调整就业心理,是摆在护理专业学生面前的重要课题。因此,学校要加强毕业生实习期间的就业心理指导工作,针对护理专业毕业生存在的心理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辅导,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一、影响护理专业毕业生择业的主要心理表现
1 眼高手低,期望值过高
很多毕业生初中、高中、大学从校门到校门,社会实践经验不足,对待社会对待人生理想化,好高骛远,择业的期望值过高是普遍的心态。大多数护理专业毕业生最理想的单位是地市级以上的城市,更多的毕业生要求到沿海和发达的大城市工作,他们的理想是大医院、科研单位,只有少数毕业生愿意到乡镇农村医院工作。
2 消极自卑心理
过去几十年,大学属于精英教育,这几年的大学扩招,高职扩招甚至普及,大学生已成为大众族。由于大多数护理毕业生多囿于校园,单纯的校园生活没有经历过磨难,也未曾经历过多少波折,面对就业心理承受能力和自我调节能力较差,情绪波动性大,情感较为脆弱,缺乏应对挫折的心理准备。由于目前很多单位在招聘人才时把学历层次定为硕士生、本科生,高职护理毕业生的就业压力无形中增大,由此导致的社会对职业院校毕业生的偏见从而使护理专业学生产生的自卑心理尤为突出。
3 盲从和从众心理
近几年千人甚至万人挤独木桥考公务员,整个社会价值观倾向稳定的职业的影响,使得部分高职护理毕业生不能客观地分析社会的需要,加之对自己的竞争能力缺乏信心,因而在就业时产生了随波逐流的盲从心理、从众心理。他们在求职择业时,缺乏信心,瞻前顾后,勇气不足,人云亦云,跟着别人走,自己毫无主见。不能正确分析自己的优势,也不能正确判断社会的需求。还有的毕业生表现出情绪的极端性,心境受到多重择业因素的困扰,面对现实困境缺乏应有的冷静和自控能力,情绪急躁,盲目攀比,满腹牢骚,求职缺乏计划性,今天到这里求职,明天又感觉到那个职业更吸引人,后天又悔自己当初的选择。对各种信息常做出不假思索的反应,以至对求职选择很难定位,丧失了最好的求职机会。
4 求稳求全的心理
很多护理专业毕业生在求职、选择职业时希望一步到位,“毕其功于一役”的思想特别突出。没有树立先生存后发展的思想。“专业对口”和“铁饭碗”的思想束缚了毕业生的择业范围,在择业时不愿意放弃所学专业,即便有其他更好的职位也不愿意重新学习新的专业。面对就业顾虑重重,思前想后,谨慎过头,不敢冒险,缺乏风险意识和风险承受力,防碍了护理专业毕业生自我推销的有效展开。
二、进行就业心理指导的思路
1 引导学生正视社会现实,增强学生的就业自信心
引导学生正确分析社会、看待就业现实。从多角度、大的环境方面认识就业现状。从全国劳动力的知识水平状况分析,使学生充分认识到自己在整个社会劳动力中的地位。使学生认清护理技术是能给国家和社会创造财富的,只要给社会发展做贡献,不论大小都是光荣的。也可以让学生了解发达国家护士学校毕业学生在社会劳动力中的比率,了解目前我国的医护占全体总人口的比率,据统计,我国每万人拥有护士7.6人,而美国是71.4人、日本是41.7人,使学生充分认识到我国社会不是医护人员饱和,而是社会缺乏医护人员,社会很需要他们。当学生面临被选择时,也要让学生知道,单位选择只是单方面的,学生自己也有选择单位的权利,双方的地位是平等的。帮助学生树立自信自强意识,消除自卑感和怯场心理。针对部分学生的自卑心理,给学生做耐心的思想工作,让学生树立我能行,我能干好的信心,让学生认识到,我们已具备做好护士的条件。同时,让学生多参加一些面试,例如,用人单位到学校挑选学生时,有意让大多数同学参加,让学生增加面试技巧,树立信心。
由于学生活动范围和交流范围相对比较小,获取有关的信息的全面性、准确性受到限制,所以,学校从人才市场、上级人事统计部门等获取的信息,要及时反馈给学生,社会的要求是什么类型的护士,目前我国护士待遇和发展前景如何。还要让学生充分认识自身条件。每个学生的学习状况、技能水平、生理状况、心理素质、潜在能力等存在差异。不仅要整体指导,更要个别指导,让学生真实、全面、清楚认识自己。
2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让学生把个人愿望、国家需求与自己的特长结合起来,正确选择职业
指导学生做出正确选择职业时,要对学生个人条件、自身能力、个性特长和社会对护理职业的素质要求进行综合分析,弄清社会对护理人才需求和学生个人的愿望、特长是否一致,学生是否具有实现个人愿望的现实可能性。通过这种分析,使学生对自己的认识与对所选择护理职业的认识统一起来,从而达到正确选择职业的目的,实现个人职业理想与国家需要,自身条件的协调统一。护理专业,大多数学生愿意从事护士工作,但也有一些学生有其他方面的特长,要及时发现学生的这些特长,把他们推荐到合适的工作岗位上去。
3 指导学生调整就业观念,变被动型就业为主动型就业
向学生灌输观念就是就业力、态度决定结果、性格决定命运的理念。护理毕业生能否顺利就业,取决于毕业生的就业思想、就业意识、就业观念能否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变化,与时俱进,主动做出适应性调整。有些学生在择业上处于被动状态,一种表现是择业时没有明确的愿望和要求,而是看同学,看朋友,人选亦选,或者根据老师或父母的意见决定。另一种是有些学生把择业看成是可由别人代劳的事,不是主动去选择,而是等待社会来选择自己。这两种表现都不利于主动地搞好职业选择。针对这部分学生的思想状况,及时组织就业培训,调整学生的就业观念,让学生认识到就业创业是人生的起步阶段,人生要走好第一步,要主动出击,使学生由被动型转变为主动型就业。
4 强化学生的竞争意识,正确对待求职机遇
篇8
关键词:护理学专业 就业现状 存在问题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4(b)-0043-02
近年来,随着高等医学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护理专业本科生的数量也在逐年增多,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就业难的问题日益突显[1],护理专业本科毕业生(以下简称毕业生)毕业后能否顺利进入社会、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引起了人们的高度重视和关注。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不仅关系到每个学生的前途,还影响到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更关系到我国社会人力资源的合理分配和经济发展的持续稳定。因此,加强对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护理专业就业现状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广大人民群众对健康的需求、对卫生服务的需要越来越高;我国向老龄化社会转变,从事老人医学的人才将走俏,保健医师、家庭护士也将成为热门人才。护理专业被教育部、卫生部等六部委列入国家紧缺人才专业,应予以重点扶持。世界卫生组织对各成员国卫生人才资源统计结果显示,许多国家护理人才紧缺。在我国,护士的数量远远不够,医护比例严重失调。按照卫生部要求,我国医院的医生和护士的比例是1∶2,重要科室医生和护士的比例应是1∶4。而目前全国1∶1.61的医护比例远远达不到卫生部的要求,与1∶2.7的国际水平相差很大,与发达国家1∶8.5的比例相差更远。截止2012年底我国护士总数为249.7万人,根据卫生部的统计,到2015年我国对护士的需求将增加到286万人[2],平均年净增加11.2万人,这为学习护理专业的毕业生提供了广阔的就业空间。既然用人单位对护士有着大量的需求,学生又为何屡屡反映就业难呢?其实所谓的难是指自己的职业地位、薪资待遇、工们不境等。因为工作性质护士这个职业被外界很多人所歧视,很多人认为“护士只存在于医院当中,永远扮演给医生‘打下手’的角色”;另外一部分学生和家长认为护毕业生的学生就业容易、工作稳定、待遇好,对工作的期望值非常高[3]。这导致学生在就业过程中会出现很多的问题,找工作时就显得无所适从。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自我认知不到位
毕业生面临的就业最大的困惑是自我认知不到位自我认知不到位,盲目攀比。由于自我认知不够、对自己没有做出正确、合理的评价。很多毕业生觉得自己是本科生,对自己评价过高,自傲自大。自己认知不到位、犹豫不决、当良好的就业机会到来的时候,毕业生往往不能很好地把握机会,导致就业机会丧失;此外自我认知不准确,有的产生自负心理,择业期望值过高,不愿到经济欠发达地区和基层学校去工作,结果出现了“高不成,低不就”的状况[4]。
1.2 就业观念不正确
大学生的就业观念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人才观,决定着大学生对择业的期望、定位和选择,支配着大学生的择业行为。许多毕业生在找工作的时候,都希望所从事的工作大多为大城市、工作环境优、工资薪酬高、工作压力相对较小、工作福利高,只顾眼前利益,忽视职业发展,以及自身对职业的兴趣能力和对职业发展前景的规划,没有考虑到社会的真正的需要,不愿意深入到艰苦的、基层地区这样真正需要自己的地方。
1.3 就业目标不明确
目前,很多毕业生就业目标不明确,都期望到大城市、大医院或者待遇高的体面岗位,而不愿意从事社区、康复、老年人护理工作;这造成大城市、大医院就业拥挤,而基层城镇、欠发达地区的护士岗位人才缺乏严重。
1.4 就业准备不充分
随着全国各校学生的不断扩招,护理专业学生的整体素质下降,大学生整体就业准备度不高。很多学生在校时没有认真学习,理论水平较低,对学校以及学院各种社团组织和各项学生活动不感兴趣、不积极,平时参加较少,各方面能力得不到很好的锻炼,找工作时不自信;另外在校学生极少参与校园宣讲会和招聘会、关注并搜集就业信息,对于撰写个人简历技巧、如何筛选目标就业岗位等缺乏应有的技巧,造成很多毕业生学生就业困难。
2 存在的问题
2.1 护理人才培养模式上存在不足
我国护理教育总体上仍沿用医学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培养的护理人才与临床实践的具体要求尚有较大差距。护理专业知识中临床护理的知识仍按临床分科进行划分,没有突出护理的内容和特色。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单一和课程设置体系不完善。目前护理人才教育大多仍旧采用传统教学方法,即以课堂教学、实践教学及临床见实习3种形式为主。教学过程中注重知识的传授,教学形式单一,教学过程中注重自然科学和实践技术,缺少人文学科的教育,缺乏从整体的角度考虑人才的培养[5]。传统的大而全、广而浅、专业方向单一的护理人才培养模式已不能适应当前社会对护理人才的需求,从而导致学生的就业困难。
2.2 供求不平衡
一方面医院、医疗机构、相关单位急需大量护理人才;另一方面毕业生就业形势却逐年严峻,护理专业就业整体态势呈现沿海大城市、省级以上大医院人满为患, 而西部地区、各省市欠发达地区及城镇等基层单位无人问津,护理人才缺乏严重。而毕业生对此认识不足,一方面毕业生苦于找不到理想的工作,无法实现个人的价值,把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另一方面却有很多岗位无人应聘。此外由于高校教学方法呆板、课程改革落后,培养的毕业生的专业素养和综合素质不能满足用人单位的要求,用人单位很难找到令自己满意的毕业生,对毕业生表现较冷。以我校近三年毕业生就业去向结构来看,有90%以上的毕业生在省市级以上综合性或者专科医院就业,到社区、医疗机构就业的几乎为零。
2.3 毕业生自身问题
(1)毕业生缺乏就业心理准备。
护理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心理准备匮乏。一些学生从往届毕业生了解到,很多医院招聘都有学习成绩要求,认为学业成绩是就业成功的关键。一心埋头学习,却忽略了在校的各种学生活动,无法学会推销自己的法和策略,忽略了对各种就业信息的收集与分析;也有部分学生把就业成功看成是拉关系、走后门的结果,从而放弃了对专业知识的努力学习,也有部分学生认为就业是学校、学院的事情,把希望寄托在学校就业指导部门和学院相关老师身上。观念的滞后使得就业更为困难,以上这些均反映了学生在就业心理准备上的匮乏。
(2)毕业生就业期望值过高。
大多数毕业生对于个人择业标准是倾向于去大城市、东部沿海或省会城市的大医院以及综合性医院就业,个别学生有去基层就业意向或者自主创业。大部分学生在选择就业时对于单位提供的薪酬待遇、奖金非常看重,因此,工资收入的高低成为了毕业生就业考虑的重要标准,对于并不富裕的家庭来说就更明显了。
(3)弱势群体就业艰难。
在护理行业中,基本不存在性别歧视,弱势群体主要是指家庭困难、缺乏自信心,学习成绩欠佳,挂科严重,或性格内向、人际交流沟通能力差,身材矮小、相貌平平等的学生,近年来尤其是学生身材问题,个别医院招聘时直接要求报名者身高不能低于多少,这无形中很多学生被挡在了医院或其他医疗机构的大门外,成为就业困难生。
3 对策
3.1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首先要确定护理人才培养目标,符合社会对护理人才的需求。培养具有现代护理知识的临床护理、护理教育、护理管理、护理科研人才。优化课程体系,突出专业特色。课程设置结以现代教育观、护理观为指导,强化专业培养目标,顺应世界护理教育发展的总趋势的课程体系。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尤其是对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临床需求为导向,培养既有丰富专业知识和临床技能、又有高尚专业价值观和良好心理素质、具备自我发展和学习能力、科研能力、沟通能力等新型护理人才[6]。
3.2 鼓励学生到基层就业
2005年6月我国国务院的《关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意见》提出,从2006年起,国家每年有计划地选拔一定数量的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和社区就业。国家连续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毕业生到基层就业的优惠政策,如“三支一扶、农村特岗教师、大学生村官、免费师范生”等,在这些扶助政策中面向护理类毕业生的甚少。国家应出台更多医学类毕业生就业的优惠政策,鼓励毕业生去基层乡镇卫生院就业,让他们能安心稳定地在基层工作;同时制定相应鼓励政策,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基层医院在毕业生的工资和福利待遇上要给予一定的保证,从经济上支持他们,让他们从思想上想留在基层,切实维护到基层、农村、社区就业毕业生的合法权益,真正享受到同等社会保障。对于在基层就业并取得突出业绩者,提供更多深造的机会和个人发展的空间,以此激励更多的毕业生到基层就业,施展个人才华,实现个人的价值,并逐步解决城乡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不平衡的矛盾。
3.3 加强学生就业指导
就业指导不仅需要学校为毕业生提供就业政策宣传、充分的各种就业信息、就业渠道如举办大型系列招聘会、宣讲会、讲授求职及面试技巧培训等服务。更需要学校能够从学生入学开始进行指导,针对护理专业就业前景和就业压力并存的特殊性,毕业生存在个人自我认知不清晰、择业期望值较高、就业观念不正确、盲目自信等特征,及时完善他们的就业心理,正确引导就业期望值,知道毕业生内心最真实的想法,分析出其潜在误区;通过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聘请专业人士开设讲座,用事实说话,介绍目前国家各级医疗单位对护理人才的需求状况,引导毕业生进行准确自我定位,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就业观,明确当前市场的需求与发展,把就业指导贯穿始终,既能让学生对未来充满希望和自信,又能让学生找准自身定位,最终达到他们的职业期望。
3.4 加强学生专业思想教育
毕业生在临床实习,进一步接近临床加上专业社会地位的消极看法,少数学生对专业发展前途感到茫然等现象,并感受到护士地位低、对工作内容单调、工作环境不好。理想与现实的冲突严重影响了学生的专业思想,给学生造成了诸多困惑。教师应重视护理专业的发展并身体力行,让学生了解护理学科广阔的发展空间和目前存在不足,在护理学科的不断发展和逐渐成熟过程中确立自己的专业责任感、使命感和时代紧迫感。教师要将对学科的深入探索和执著追求的精神、热忱和感受连同教学内容一起传递给学生,激发学生的专业热情和共鸣,使学生热爱专业,立志为之做出不懈的努力和贡献[7]。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始终将授业与育人融为一体,在育人中教书,在教书中育人,引导学生逐渐转变思想,形成一个“热爱专业、努力进取、开拓创新”的氛围,为护理事业培养出合格人才。
3.5 着力提高毕业生综合素质
对于护理这个特殊职业来说,“德才兼备”是人才的首要条件,过硬的政治思想素质、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技能至关重要;人文素质、良好的人际交流和沟通能力以及在校期间承担的团学工作经历、曾获各种奖学金、奖励以及英语、计算机、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这些都被用人单位看重。现阶段,随着护理医疗、教学的与国际接轨,用人单位特别是一些省级三甲医院对于应聘者英语水平也越来越重视。因此,护理毕业生应注重职业道德及身心素质、实践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应变能力等综合能力的培养与提高,提高就业竞争力。用最直观的方式帮助学生接触社会、适应社会,了解就业政策和求职技巧,提高求职就业应该具备的素质和能力。
切实转变毕业生的就业观,引导学生正确自我认知,使其正确面对现实,准确就业定位,调整就业期望值,提高其就业能力、增加就业率,对护理行业未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麻安秀.影响护理本科毕业生就业的相关因素调查分析[J].中华护理教育,2011,8(3):131-132.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年)[Z].
[3] 祁莹.护理专科毕业生就业意向分析―以北华航天工业学院为例[J].2013,23(1):60-62.
[4] 苏银利,李乐之,周晓娟.护理专业毕业生择业意向与就业状况及影响因素调查[J].护理学杂志,2008,23(4):15-17.
[5] 周雪贞,林细吟.我国护理教育改革的现状与发展[J].现代护理,2006,12(8):702-703.
篇9
关键词:四生课堂;就业导向;护理;课堂教学评价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3)08-0153-04
“四生课堂”教学理念的内涵
所谓“四生课堂”,就是指“生本课堂”、“生态课堂”、“生成课堂”和“生创课堂”。它们之间层层递进,构成了课堂教学理念和评价理念的辩证统一体。教学评价时要把“四生课堂”既当作一种理念,也当作一种行为方式贯彻到教学之中。
(一)生本课堂
“生本”是华南师大郭思乐教授创立的一种教育思想和方式。“生本课堂”即以学生发展为本,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道理,其核心是通过最优的现代课堂教学设计和有效的课堂教学活动,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最有效的发展,学生的主体精神得以充分的展现。课堂上教师的作用和价值,体现在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内在积极性,组织学生自主学习。
“生本课堂”的评价观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以学论教”,应摈弃传统“以教论教”的评价观。在护理教学评价中,“生本课堂”应从学生的学习状态、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三个方面来关注。
主体性的发挥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树立“以学生为本”和“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的基本理念,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相信学生的主体能力,不包办代替学生的学习,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基于工作导向的学习方式 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研究性学习方式,护理学习方式应该在教师指导下促进学生针对某个问题、病例、项目、学习领域进行研究性学习。课堂教学是师生、学生之间相互交流、相互影响、共同发展的动态过程。教师的角色也该发生相应的变化,扮演好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服务者、指导者、合作者和促进者等角色。
基于工作过程的实践锻炼 新课程强调把过程与方法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目标,护生的职业能力的形成也是在学习过程中不断锻炼和积累的。在教学中,教师要模拟工作情境,让学生动手、动口、动眼、动耳和动脑,把学和做统一起来,使学生在综合运用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去思考和实践,进而充实、丰富、改造和完善自己的认知结构。这样,学生的观察、语言、实践和思维等能力就能得到充分发展。
(二)生态课堂
华东师大叶澜教授立足于“新基础教育”的课堂教学价值观,从生态视角把课堂构建成一个微观的生态系统。“生态课堂”就是把生态主体、生态信息、生态环境等看成一个教学生态系统。生态主体包括教师和学生;生态信息包括教学理念、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学习策略等;生态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强调师生之间成为平等的对话者、合作的探究者,生生之间成为合作的自主学习者。基于这种和谐的师生、学生互动关系,促进学生个体健康全面发展,也促进教师个体的专业化成长。
“生态课堂”的评价观是在“生本课堂”评价观的基础上的进一步延伸,主要体现在生态环境的评价,即对教学环境的评价。教学环境通常包括教学的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两个方面。
物质环境建设 物质环境主要指教学设施,如仪器设备、多媒体和室内布置等。仪器设备要与工作场景相匹配,制造仿真护理工作情境,使用多媒体教室和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同时要做好校园职场化环境建设。
精神环境建设 精神环境主要指师生之间和生生之间的人际关系。心理学家罗杰斯提出:“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是保证有效教学的主要条件,而这种良好的教学范围的创设又是以建立良好人际关系为基础或前提的。”课堂教学实际上是一个师生、生生之间“思维碰撞、心灵碰撞、情感融和”的动态发展过程,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情感和学习行为。因此,必须要营造和谐、民主、宽松的教学氛围。
(三)生成课堂
福建师大余文森教授认为:“没有预设的课堂是不负责任的课堂,而没有生成的课堂是不精彩的课堂。”强调课堂教学要改变传统课堂教学固定不变、按部就班、机械僵化的教学模式。“生成课堂”是指在弹性预设的前提下,在教学过程中由教师和学生根据不同的教学情境自主构建教学活动。
“生成课堂”的评价观是建立在“生本课堂”和“生态课堂”的基础之上,注重教学目的的动态性、教学内容的灵活性和教学方法的针对性。
教学目标设计的动态性 教学是一个复杂的动态的交往互动过程。只有灵活地根据具体实际情况设计不同的教学目标,并将教学目标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之中,才能给学生留有自主发展的时间和空间,充分体现学生的个性差异,从而使每项教学目标的实施落到实处,让每位学生得到应有的发展。
教学内容安排的灵活性 教师要把传统的“教材”变成“学材”,这就需要起主导作用的教师对教材进行统筹处理,哪些部分设计为教师讲的内容,哪些部分设计为学生的主动学习探究,对这些都要有统筹考虑。
教学方法选择的针对性 教学方法的选择要根据护理学科的特点和教学内容、学生的认知结构、教师自身的个性特点。护理学科要更有针对性地采用以工作为导向的教学方法,如项目教学法、情境教学法、角色扮演法等,让护生在高度仿真工作情境中提高职业素养和能力。
(四)生创课堂
“生创课堂”就是创业教育。它是20世纪80年代后期西方国家提出的一种教育理念,是以培养学生创业精神、创业能力、创业心理品质和传授创业知识为主要内容的教育。
“生创课堂”是课堂教学追求的最高境界,要做到“宽专多能型”和“专深型”人才培养的完美结合,能够适应各种各样的护理工作岗位。
共性教育和个性教育相结合 为达到宽口径就业的需要,必须将共性教育和个性教育相结合。首先,要体现共性教育。从专业的基本需求和不同学生的共性发展而考虑,体现出基础教育和共性教育,在课堂教学中介绍护理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其次,要考虑个性教育。基于专业方向特色和学生的个性发展而考虑,对不同志向和爱好的护理人才实行分流培养,反映了人才培养的特殊要求。
加强创业指导,进行创业素质教育 除了专门的职业生涯规划课和竞赛外,在对护理专业学生进行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教育的过程中,还要对护生渗透创业素质教育,加强创业指导。教师可在课堂教学中讲述一些成功人士的创业经历,激发学生的创业热情,增强创业自信心。对于护理专业学生来说,可供选择的创业项目范围还是比较广泛的,可围绕社区护理、家庭护理等几个方面进行。如成立老年护理中心、月嫂服务中心等,也可筹建健康咨询网站及类似平台,开办康复咨询或针灸推拿培训班,等等。
课堂层面就业导向下护理专业课程评价表的构建
各类课堂教学评价的有效开展,都需要一个具有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的工具性量表作为判断依据,表中必须有明确的评价内容、评价标准及各指标的权重。
(一)《课堂层面就业导向下护理专业课程评价表》的构建
针对前面“四生课堂”的教学理念,结合职业教育的就业导向性,构建《课堂层面就业导向下护理专业课程评价表》。在设计中尽量体现和满足评价主体、内容、标准、方法的多元化。评价主体包括他人、教师、学生,特别要体现师生自评和加大自评的比重;评价内容涉及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理念、目标、内容、环境、方法、过程、素质、效果八个方面,全方位地覆盖了教学的各个层面;评价标准主要包括评教内容和评学内容的主要内涵及其要求;评价方法力求他评与自评、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相结合,从而对一堂课的教学属性做出全面而科学的价值定位。
说明:(1)他人评价、师生评价的综合得分包括评教和评学内容和标准的全部得分。师生自评得分是评价表应用价值的延伸,教师自评是教师只完成评教内容的评价,学生自评是学生只完成评学内容的评价,而且主要是针对自己的评价。(2)总评得分=他人评价综合得分×35%+教师评价综合得分×25%+学生评价综合得分×40%。(3)总评等级评价根据总评得分来确定。具体标准为:A、优秀(≥90分);B、良好(80~89分);C、合格(60~79分);D、不合格(
(二)《课堂层面就业导向下护理专业课程评价表》的应用价值评析
《课堂层面就业导向下护理专业课程评价表》实际上是一个综合的评价表,创新性地集多元评价和多维评价于一体,特点突出,优点鲜明,具有广泛的推广应用价值。
实现了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不仅有传统意义上的“他评”,他评者可以包括护理行业专家、课程教育专家、学校相关领导、护理同行教师及护理工作一线人员,学生也要进行评价,而且还包括教师自评和学生自评,并且各自评价的指向非常明确,脉络非常清晰。
凸显了师生评价的重要地位 教师和学生是课堂教学的直接参与者,最有发言权。他评权重仅占35%,师生评价的权重占到65%,其中评价学生又占到师生评价的60%,占总评的40%,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以学论教”的评价理念,教师不再是课堂教学评价的中心。这种权重和分值的安排与其说是工具性的,还不如说是策略性的。
做到了评价方法多元化 表中很好融入了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他评和自评,评价时要将这些不同的评价方法相结合,综合评判课堂教学的质量,结果比较客观公正。
评价内容体现了护理岗位的能力需求 结合就业岗位实际,能以工作情境为教学情境,以工作为导向,以完成工作任务为核心,积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职业能力和身心素质的教育。
评价表的使用范围和应用价值较广 几乎所有专业的专业课都适用,稍加改动对文化学科也有应用价值。既可用于教师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又可用于同行听课后对课堂教学进行评议和教研人员对课堂教学进行分析。
但是,由于评价表涉及评价主体、评价内容、评价标准、评价方法的方方面面,不可避免地会出现结构过于复杂的现象,在进行评价时可能会出现因为理解而造成操作上的困难,难以对每一项指标都做出及时的评分。因此,评价者一方面要加强理论学习,另一方面要加强培训。另外,由于不同课程的内容不同,加之师资、教学条件与环境、学生认知和实践能力等方面的差异,会对评价指标的适切性产生影响,进而对评价指标的达成度产生影响。所以,在运用评价指标体系进行评价时要注意灵活性,做到因人而异、因课而异、因事而异、因地而异、因环境而异,要善于活用。
参考文献:
[1]李雁冰.课程评价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
[2]万伟,秦德林,吴永军.新课程教学评价方法与设计[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3]周汉锋.新课程视野下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的探析[J].临沂师范学院学报,2004(3):121-124.
[4]周汉锋.新课程视野下的化学有效教学观[J].卫生职业教育,2009(6):54-56.
[5]何雪雁.在职业教学中构建“三生”课堂的实践与思考[J].时代教育,2010(10):48-49.
篇10
一、实验教学方法
(一)教师主导下的启发式教学法
实验教学时,注重多学科之间的交叉及融合。利用典型案例设计与讨论,发散学生创新思维,让学生大胆提出疑问,分析并解决问题。如利用高端设备“高级心肺复苏模拟人”模拟各病例情境,学生扮演其中角色,处置病例,针对病例当中常见问题,给出护理方案,分工模拟实施,让学生在体验中进行摸索,提升团队协作及综合应对的能力。
(二)学生主体下的反思式教学法
实验实训课教学时,教师重在发散学生思维指导学生观察并分析事物,同时反思问题。如,护理技能教学在多阶段训练学习中使用教师规范化讲解演示-学生练习?C教师纠错等,特征是以教师讲解为前提,学生多次进行体验训练在训练当中纠正错误总结反思,形成对技能的掌握。此种方法成效稳固,技能把握比较牢靠。
(三)个性教育特征下的开放式教学法
开放式教学管理模式的实施,切实满足学生不同个性需求。学生结合自身兴趣,根据学科专业网站与精品课程,建立各主题的兴趣小组。如,在人际沟通训练上,学生遵照自身意愿,设计临床护患沟通各种类型的沟通方案,同时在不同阶段优先执行,期末将报告呈递上去。在整体训练当中,教师提供及时的引导。经过个性化的训练,让学生获得良好的语言组织能力,较好地自我控制,提升自身综合素质。
(四)综合立体式的教学模式
采用综合立体式的实验教学模式,如,实验室操作结合观察、实习,全方位锻炼及提高学生知识及技能。实验教学手段与技术把当前资源和自身特诊结合到一块,自主研发,配合择优引进致力于构建良好的的实验教学环境。
二、中职护理实验教学方法的问题点
为让此次研究更具典型性,采用了网络调查法与问卷访谈法共两种方法,抽掉对象选取10各省份15个中职,样本选取范围跨度大,包括华北、华东、华南等,从选取的样本来看,样本数量的分布较为均匀[3]。一般是运用网络调查,同时辅助使用问卷访谈,将调查问卷发放给每个受调院校,对调查内容而言,它通常包括护理实验教学方法当中选取的组织与教学的手段等。
(一)中职护理实验教学手段单调,灵活性匮乏
教学形式单调,有本次受调对象看,护理实验教学的执行往往运用以前的方法,具有非常少的院校运用了新型的教学手段;一般使用超过5种的实验教学方法的院校所占比重为21.43%,常用3~4种实验教学方法的院校占50%,常用1~2种实验教学方法、3~4种实验教学方法、5种以上实验教学方法院所占比重以此为28.57%、50%、21.43%[4]。从整体状况看,护理教学方法往往是4种以下的传统方法,教学方法落后,实验教学法的创新性不足,而以往教学方法往往是教学进行示范此种方式以规范性为准,突出学生对课堂的牢固把握及教师遵照标准化的操作过程,是得学生学习不够积极,学生无法转化已经学到的知识,更无从谈及应用到实践中,这不利学生对良好技能的把握,也不能让他们养成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5]。如,在护理实验当中,外伤出血急救技术内容,一定要遵照教材当中规范,无法满足紧急状态下的需求,无论是出血的部位,还是出血的各种表现等全部因为诸多因素的差异而有所不同;这需要护理人员能够做出应变,评判病情,并不是依照标准进行操作。
(二)中职护理实验教学组织方法合理性不足
护理实验教学中教学组织形式存在不足,实验教学组织一般是设计及部署实验课程教学中教学任务、实验方式等,??验教学组织方法合理性与学生实验学习效果有一定关联,且和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质量具有十分精密度 关系[6]。审视此次调查不能发现,实验教学85.7%运用了分组;而达到配备要求的每组为12~15人,换言之,遵照实验内容,把学生分成小组,同时提供于此相关的实验设备、场所与小组指导教师,这个比重达到42.86%;符合每组小于12人要求的比重为14.29%,符合每组15人以上配备要求的比重为42.86%。从中不难看出,在组织及管理上,护理实验教学很大程度上因为实验条件及师资的束缚,使得实验课程的开设无论是在时间分配上,还是在学生分组上、组织能力、统筹协调能力等,均缺少合理性,实验课管理不够灵活,许多学校仅能使用固定分组法,各小组学生成员无论是成员、设备,还是上课时间及指导教师均是固定的,小组依照次序轮番上课勉强能够进行一些简单的实验,如果是面对复合实验与大型实验,受到很大的限制,不能灵活设计实验,实验时间分配不灵活[7]。
(三)中职护理实验缺少创新教学方法
在以往的护理实验教学中,教学往往是教师示、学生模仿、反复训练等。医疗技术逐步完善,社会要求护理达到更高的标准条件传统的教学方法应用到教学实践当中产生了众多问题。调查及分析“护理实验教学方法选择”不难看出,许多院校在护理实验教学当中一般还是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其中,案例法、录像法、反复训练法、示教法、模仿法所占比重分别是85.71%、71.43%、64.29%、100%、100%,护理实验教学建设缺少创新性[8]。从中不难看到,创新教学方法存在极大的不足,仅有部分教学单位选取情景模拟法、角色扮演法等一些方法进行教学。传统实验教学方法的问题是重视理论、忽视实践及创造性、不够灵活等。教学方法因为单一性与常态化的存在达不到社会所需的护理教学,学生机械记忆信息,盲目模仿信息,导致学习不积极主动且不利创新能力及实践能力的提高,所以,护理实验教学需要运用不同的新教学手段,获得非常不错的教学成效[9]。
三、就业能力导向下中职护理实验教学方法
(一)运用多元性中职护理实验教学手段,培养学生操作技能及促使他们个性成长
护理实验教学方法,考虑到学生个性特征,遵照一致的保准,并不易满足学生个体差异性。通过多元教学手段的使用,进行针对性教学,通过教师示范及学生参与相结合的形式,开展基本护理操作,如入院和出院 、舒适与卧位、患者的安全、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呼吸运动的调节、给氧方法等的基础护理处置,要求教师严格遵照规范进行操作,接着采用多种方法相结合的方式,如模拟实验与角色扮演等,锻炼学生操作技能,如,学生可以处置紧急状况磨炼他们的心理,促使积极心态的养成;针对不易操作的实验,需要教师亲自演示,让学生多进行模拟训练,师生一同参与其中,突出操作方法,让操作过程更为详细;使接受知识不快的学生运用不一样的教学方法,结合实际需求,针对性地实施辅导及锻炼,让全部学生熟练掌握此种方法,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10]。承载培养学生的使命,各种实验教学方法的使用,让学生更好地把握试验内容,依照实验操作要求进行操作,便于学生积极主动性的养成,这对学生的成长及成才是十分有益的[11]。
(二)创造有效的中职护理实验条件,提高学生操作技能水平
创造合理有效的实验条件,得到充足的资源支持,为实验室建设提供资金协助,使之满足实验课程设置的要求,对有关实验设备进行升级及优化,提供充沛的实验材料,提供充足的药品供应,推进实验课程稳定实施。积极与上级部门进行联系,组建项目,通过各种渠道营造条件,在组织课题研究之下,积极参与到实验室构建当中,其中包括的内容有不同类型的实验项目与护理课程建设等,与医疗行业与机构进行沟通与合作。项目的研究通过资金的支持,创造良好的实验条件,且引导完善实验教学形式,给予有效的建议。
创造合理有效的实验条件,提供有效的条件保障,完善实验教学组织方式,学院和实验指导教师在进行护理实验时,结合实验室复杂程度与相关要求等,保障有指导教师的参与,且有实验管理人员的配合。流程简单与便于开展的实验,要求实验小组将一部分学生添加其中,如铺床、头发护理等不会消耗太多的实验资源,多次进行操作;结合特殊的手术与比较难的健康评估等一些操作,对护理实验提出的要求非常高,使实验小组人数最大限度减少,适当添加实验管理师生人数。考虑到具体需求,划分男生与女生,进行实验,如,妇科、产科护理;针对专业基础有差别的学生,进行分类,开展相应的实验,针对底子弱的学生,为他们提供更多做实验的机会,适当延长实验时间,对底子比较好的学生,让他们从事实验管理,与底子差的学生结成帮扶,完成实验等。在实验管理过程中,将各种教学方式组合在一起,从真正意义上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
(三)变革中职护理实验教学方手段,全面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准及综合素质
护理实验教学过程中,结合之前教学方式中可取之处,积极摸索新的教学手段及路径,在传统教学方法基础上,采用新的教学方法,让彼此相互互动。如,在对注射操作、吸氧等一些方法进行介绍时,一般运用以往的示范方法,重在给学生演示具体的程序;对要求较高综合性的实验,可以运用多种形式相结合的方式,如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结合事先预定的实验主题,分配好师生间不同的任务,结合需求,划分为具体的小组,严格遵照其中的角色,对各个环节实施模拟,如入院、体检、评估等;彼此互换角色进行锻炼;结合不同小组及不同参与人员等的评估标准,从整体上进行打分,以小组探讨的形式进行总结及评估。此种教学手段体现了针对性的特征,使学生主动参与护理实验教学,自觉主动,深入感知自身角色,形成对自己职业的认知,磨炼了学生思维,
磨炼了他们操作技能,让学生具备了探索精神,且具有一定的专业素养[12]。需结合教学具体状况,摸索针对性的教学手段,护理实验教师从自身工作实际出发,积极探索契合学院及学生自身实际的针对性的教学手段,自觉从优秀行业汲取丰富的教学经验,形成切合自身实际的途径,如,采用卡片法,记下学生实验当中出现的错误问题,参与知识竞赛,从中获得知识与经验,经过改革之后,生成相关教学方法,运用问题导入方法中的一些有用成本,应用到护理实验教学当中,运用地理指导方法与地理发现方法,为护理实验教学提供服务,游戏教学法与讨论式教学法通过摸索,逐步被用于护理实验的教学中,得到非常好的教学效果,改善了教学品质[13]。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护理论文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