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式园林景观特点范文

时间:2023-12-15 17:35:0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新中式园林景观特点,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新中式园林景观特点

篇1

关键词:新中式;园林景观设计;研究

随着我国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各个国家之间加强了联系和交流,其中西方文化也通过这项渠道进入到我们的视线,给我国各个领域产生了很深的影响。在园林设计中,西方园林设计理念与我国传统园林设计相互碰撞融合,形成了新中式园林景观设计新方式,并对此进行运用对我国园林景观设计和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新中式园林景观类型

1.中国古典式的园林景观。中国古典式的园林景观主要是在景观中带有浓郁的中国古代文化特点的园林景观。这项园林景观主要是通过遵循传统园林设计手法,从而体现出浓厚的古典韵味,在园林景观的规划上,根据我国地域的差异呈现不同。1.1四合院。四合院作为我国北方园林景观中的代表,主要是通过仿照北方的皇城格局建造形成的,整体结构十分注重对称以及呈现闭合形式的独门独院模式。四合院主要是以一家人居住为主,并且与邻院的轴线形成对称式的排列状态。具有浓厚的中国文化韵味。1.2江南水乡。在南方中主要是以江南地区为代表,这一区域由于水流众多,因此在房屋、园林的建造中就将这一元素运用到其中。根据水势的组团分布,体现出婀娜秀雅的景观意境。2.现代中式园林景观。现代中式园林景观与传统的古典园林景观不同,在现代中在古典园林景观上加入了现代的思想,使之在最终的体现上更加多变和时尚,并且也更加的满足现代人的需求和审美意识。在对园林景观整体规划上主要是运用丰富多彩的构景和材料在其中的运用。注重对意念进行模仿,如:在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上加入具有中国传统文化内涵的意象符号,通过现代设计方式表达出传统的韵味。

二、新中式园林景观设计要素

1.建筑。在新中式园林景观设计中首要元素是建筑。这一元素主要是出现在比较大的庭院景观规划中,采用建筑的元素还需要加强对建筑进行装饰,如:细部中运用带有意象符号进行装饰,或者是植物盆栽进行点缀。通过这些方式的运用还能够体现中国文化意境和韵味。如:在现代别墅中设计中式中庭或者是游廊等。2.山水。在对园林景观进行设计时,山水也是运用比较多的方式。通过山与水营造出自然的山水环境,增强新中式园林的灵性。但是在新中式园林景观中山水主要是以简单的造型出现,使之与景观融为一体。3.植物。新中式园林景观中的植物景观在选材上不是运用带有传统寓意的植物种类,而是采用外来品种进行装饰、点缀。在传统的园林设计中植物的采用都是带有一定寓意的,如:松竹寓意人品格和意志坚定,梅花代表人的气节等。对营造具有中国文化内涵的园林具有很好的烘托作用。新中式园林景观植物运用更多是自然形状的植物和运用修剪的方式,营造文化氛围。4.景观色彩。在景观色彩的运用上呈现出多样性和丰富性。在园林景观中主要是运用中国传统的红色和琉璃黄色进行,如在过年时通过红色表达出节日的喜庆。黄色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在作为权力的象征,体现出高贵和威严。除此之外还有象牙白和黑色的运用,白色体现出干净、清爽,黑色主要是用于园路的铺装和亭子的底漆,呈现出内敛沉稳的氛围。

三、新中式园林设计手法

1.园林空间布局。园林景观的最终效果是通过对景观整体的空间布局是否合理恰当决定的。对空间进行布局,首先是连续性的空间序列,主要是将开始、引导、和结尾部分进行组织,使之联系到一起,规模也是从小到大,简单到复杂。其次是对空间进行巧妙的转换,运用多种方式运用不同的材料进行装饰和点缀,给人心理上造成一种空间错觉,使之富有艺术性。最后是看与被看的关系,主要是促使景与景之间的过渡。2.构景手法。在园林景观设计上构景手法的运用可以营造出悠远意境的景观氛围,通过构景实现对园林景观空间的分隔和组合。主要的构景方式有:其一是借景,就是将视线所及之处的景观运用到园林中,达到丰富景致的目的。其二是隔景的方式,主要是通过屏风的形式完成,激发人的好奇心,为景致蒙上一层面纱。其三是框景的形式,主要是从角度上通过画框对景色进行欣赏。3.叠石理水。叠石理水主要是通过山水关系与叠山的形式,对景致进行表现。其中山水关系主要是通过对山与水之间的精妙布局,在形式上可以偏重于山,也可以是水,使之形成不同的园林景观风格类型。而叠山是通过石头渐渐堆积起来的形成的假山,使之成为一项景色,主要是为了呈现出景观的自然性。理水在其中运用是为了增添游览性和对景观空间的丰富。4.花木配置。在新中式园林景观设计中,花木的配置与传统的古典园林景观设计上有明显的差异。其一是新中式园林景观设计在整体造型风格上更加具有空间感;其二是植物层次上更加的简单、大方和自然。在植物的选择上通常是由乔木、草、灌木等相互配置的方式。在西方园林景观设计上比较注重植物的颜色搭配和修剪。而新中式园林通常是以自然的植物为主,进行修剪装饰,植物色彩的运用上更多体现为绿色,同时与其他花色相配,以此从整体上营造出浓厚的古典园林景观韵味和氛围。

四、结语

本文是基于对新中式园林景观的研究,新中式园林景观主要是通过传统古典园林景观与西方园林景观两者进行融合形成的新中式园林景观形式。在文中对此进行研究主要是通过对新中式园林景观类型,中国古典式的园林景观和现代中式园林景观进行研究,对其中两者的相同点与不同点进行了解。其次是对新中式园林景观设计的元素进行分析,主要有建筑、山水、植物、景观色彩这四方面元素分析。最后是对不同的设计手法进行叙述,对新中式园林景观在我国的设计和运用提供新思路。

参考文献:

[1]张小玉.浅析新中式景观设计与传统景观设计的对比应用[J].居业,2016,(5):56-57.

[2]黄丹平.浅析人居环境的新中式园林应用[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4,(28):995-995.

[3]李士明.浅析“新中式”景观设计发展与运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3,(8).

[4]刘清.浅析新中式居住区景观设计——以常州云山诗意小区为例[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5,(20):416.

篇2

关键词:人居环境;传统中式园林景观;新中式园林景观

1基本概念

1.1人居环境

人居环境,顾名思义,是人类聚居生活的地方,是人类生存活动密切相关的地表空间,它是人类在大自然中赖以生存的基地,是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主要场所。

1.2传统中式园林景观

中国传统园林被誉为世界园林之母,它承载着中国五千多年来深厚的文化底蕴。传统中式园林景观即为古典园林景观,我国古典园林讲究”虽由人作,宛自天开”,以人工仿造自然山水,表现出较为理想的自然景色。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四大要素:山、水、植物、建筑,造园家尊重自然,他们在原有气候、地形等现状条件的基础上,将自然中的美景凝缩到有限的空间内,移缩天地,使之成为天地的集萃缩影。园内楼台错落、曲径通幽,花草繁茂隐奇峰秀石,别是一番情趣。传统园林有以下三个方面的特点,第一,在布局上多采取灵活多变的手法;第二是善于仿造自然山水的形象;第三是十分讲究园林的细部处理。在中国古典园林中,中式园林是自然与人文精神的完美结合,表现出当时人们的理想与情怀。中国园林体系具有悠久的历史,可以称得上是历史分布最久,范围最大的风景园林体系。按照其选址与造园方式的不同可以分为自然山水园和人工山水园。

1.3新中式园林景观

“新中式”最早出现在新中式风格一词当中,即现代中国风,其设计理念是运用中式风格来塑造清雅隽永、自然和谐的中国传统文化意境。“新中式”景观设计是在人们物质生活得到充分满足后,从而追求更高层次精神需求的时代背景下应运而生。“新中式”景观风格不是单纯的元素堆砌组合,新中式景观不是纯粹照搬中国古典园林而是传统中国文化与现代时尚元素在时间长河里邂逅、碰撞的结晶,通过对传统文化的透彻领悟,将现代元素和传统文化融为一体,根据现代人的审美取向来营造富有传统文化意境的景观空间,让传统艺术在现代景观中得以体现和延续。新中式居住区景观设计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融入现代人的居住方式和心理需求,用现代的理念诠释传统文化的回归。这种设计手法既继承传统文化的精髓,又符合了新时代人们对现实生活的需求,使得“新中式”景观设计得以诞生并表现出强大的生命力。目前我国的的新中式景观设计还处于刚起步阶段,但在当今市场环境以及经济需求的刺激下,逐渐成为一股主流的景观设计趋势。新中式景观设计是把我国古典园造园手法的精髓部分利用现代语言,讲述给现代人听,使其了解并逐步接受这种讲述方式,最终满足现代人的审美需求、生活习惯,实现古典与现代的交融。

2新中式风格的特征

按照建筑风格划分,中式住宅分为现代中式风格和新中式风格。现代中式指将现代与传统建筑风格相结合,从现代人的经济、生活需求出发,运用传统文化的艺术内涵或对传统元素作适当的提炼与创新。新中式风格,已经超越了对传统建筑外貌的模仿阶段,通过现代的材料和手法重新来诠释传统建筑中的各个元素,但在空间结构上则遵循传统住宅的布局格式,仍然保留着中式住宅的空间意韵和精髓[1]。“新中式”景观设计把中国传统元素与现代元素和谐的融合在一起,既体现出传统文化又体现出现代时尚,这种风格是传统文化与时代特色的集合体,打破了中国传统风格中循规蹈矩、缺乏活力等常见的不足之处,重在提炼传统色彩搭配、图案符号、植物材料运用传统的造园艺术手法,营造出具有中国韵味、灵活多变、功能性强的现代景观空间[2-5]。

2.1新中式景观基本特征

风格是指其表现出来的一种带有综合性的总体特点。新中式景观风格最主要的特点是传统文化的凝练及传统造园手法的运用。传统文化凝练包括色彩的运用、图案符号的运用以及植物的运用等。这些要素在传统造景手法灵活组合下,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现代景观空间。

2.2色彩特征

在景观设计中,景观的色彩是主要的造景元素,良好的色彩的组合构成能够很好地突出甚至于优化当前景观的特色。“新中式”景观设计主要选用能代表上下五千年文化的色彩,可以称之为“国色”,以中国红、琉璃黄、长城灰、玉脂白、国槐绿为主,这些颜色是对历史的提纯,如中国红的印象来自与紫禁城的城墙,琉璃黄则来自于琉璃瓦,长城灰的颜色来自于长城的城砖等等。“新中式”色彩选择还需要结合景观材料及新中式的表情定位,常常使用到木原色及水墨黑,这些色彩共同来营造景观,营造崇高、喜庆、祥和、宁静、内敛的“新中式”景观空间。上海世博园中国馆采用了中国红的色彩,打造出喜庆祥和的,且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建筑作品,使参观者无法忘记,色彩深入参观者的心灵。相同处理手法的还有俞孔坚的设计作品———秦皇岛汤河公园“红飘带”,让人感受到熬中国元素、中国色彩的魅力与震撼。例如,万科第五园用长城灰木原色在铺装和谐共处,对铺装纹理进行了条理的划分与拼接,形成有机的装饰纹样,用黑色做花池白色饰墙面散置地面,形成宁静纯洁的空间[6]。在居住区景观设计上,色彩的选用是关键的一步,合理选取色彩,做到轻重得失、有主有次[7]。新中式景观的常用色彩明度、纯度较高,若搭配不当容易产生恶俗感。例如白色、灰色兼具现代主义色彩和典型的民族特色,是新中式景观中的主基调色。但是大面积使用会给人以强烈的压抑感。因此在设计中需要运用对比度墙的亮色进行调节,在中国传统韵味背景下,强化艺术特征。新中式景观不拘泥于传统色彩选择,更加重视博采众长,注重合理的色彩搭配,使得新中式景观具有现代艺术特征的时尚感与传统艺术的内敛。北京新四合院“易郡”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该项目整体从建筑外观材质、围墙到铺装都采用灰色系,给人以稳重与压抑之感,缺乏活力。如果色彩选择上可以采用如中国红等色彩进行搭配,可能会增加亮点,调节压抑感受,更容易让人在心里上接受。

作者:陈玮 单位:牡丹江大学传媒与艺术学院

参考文献

[1]代元麟.基于传统文化思想的居住建筑设计研究———以新“中国风”住宅为例[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6.

[2]李康淳等.“新中式”景观设计初探———以南京夫子庙街巷景观整治为例[J].林业科技开发.2011.

[3]朱林.现代新建中式园林景观的探析[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7

[4]徐千里.“传统”与“现代”之间[J].城市建筑,2004.

[5]蒋鸿兴.什么才是“新中式”建筑的发展之路[J].建筑师,2005.

篇3

关键词:景观设计;古诗词;新中式;中国古典园林;庭院设计;澄江县晨辉会所

中图分类号:S731.2;TU98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3168(2016)01-0130

Abstract: The “new Chinese style” is a style of the Chinese landscape design, the core issue of

which is how to skillfully combine the modern elements with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elements. Based on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elements of poems, by study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lassical Chinese poetry and Chinese classical gardens, this article extracts the essence of Chinese classical garden, and applied into the “new Chinese style” landscape design.

Key words: landscape design; classic poetry; new Chinese style; Chinese Classical garden; courtyard design; Chenhui Club of Chengjiang County

随着国人文化复兴意识的崛起,中国景观设计从“异域风”逐渐回归中国本土,“新中式”景观应运而生,目前正逐渐受到学术界的热切关注。许多关于“新中式”景观的研究都提到了“新中式”景观不是单纯的中式元素的堆砌,而是通过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将现代元素和传统元素结合在一起,但是并没有深入分析如何提取传统文化在中国古典园林的应用精髓,因此社会上出现了许多盲目堆砌传统元素的“新中式”景观设计方案。古诗词是中国最具代表性的传统文化之一,并且与中国古典园林息息相关。本研究从古诗词与中国古典园林的相关性入手,提取其在中国古典园林中的应用精髓,并将其运用到实际案例设计中,可为“新中式”景观设计提供参考和借鉴。

1浅谈新中式景观设计

《园冶》里谈到:“时宜得致,古式何裁”,意即如何裁取历史传统以兴造现代园林,要适应时展的需要[1]。中国古典园林直接运用于“新中式”景观设计是行不通的,它存在一定的局限性:1)园林的服务人群有差异;2)现代人生活环境、方式、审美需求乃至精神需求都与古代人不同;3)古典园林景观所体现出的私密性、封闭性及小尺度、小容量的空间格局,过于沉稳的气质和缓慢节奏,缺乏运动项目的活动内容都难以满足现代人对园林景观的需求[2]。“设计”二字更是体现出不能照搬传统元素,设计是有目的地创造出新的事物,满足新的需求。因此“新中式”景观就要求设计师对传统元素进行推敲,进而重构传承。“新中式”并不是排斥西方景观设计,西方园林中的大众开放性的内在理念、先进的造园手法都是值得学习借鉴的,可以说“新中式”景观是融汇中西方造园精髓的设计。人们喜欢怀旧,也喜欢觅新,“新中式”景观恰好满足了人的这一基本心理需求。现代人对园林有新的要求,从而才有“生态”、“低碳”、“节水”、“体验”、“垂直绿化”、“屋顶花园”、“海绵城市”等词汇的出现,古人建园的形式已远远无法满足现代人的需求。综上所述,“新中式”景观应具备的特点:简洁而又不失创新,古典而又不失时尚,全球而又不失民族,实用而又不失文化。

2古诗词与中国古典园林

中国古典园林是充满诗情画意的,这就说明它与诗词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古诗词与中国古典园林在中国历史上同步发展、互相影响、彼此渗透。例如山水诗的兴盛就促进了中国古典园林进入转折期―即魏晋南北朝时期山水风景的开发;唐代园林艺术开始有意识地融糅诗情,尤其是私家园林;园林诗和园林词是宋代诗词中的一大类别。陈从周先生指出:“中国园林与中国文学盘根错节,难分难离。我认为研究中国园林,应先从中国诗文入手,则必求其本,先究其源,然后有许多问题可迎刃而解。如果就园论园,则所解不深[3]。”因此,本研究将以中国古典园林为重点,主要探讨古诗词对中国古典园林的影响,有了较全面、完整的理解,才能在创造“新中式”景观的过程中避免盲目性和片面性。古诗词对中国古典园林的影响主要有:

2.1以诗词造园

以诗词造园主要是根据诗词的文字内容或所表达的意境创造园景。诗词常常歌颂美景或隐喻诗人当时的内心情感,园主人向往却不能见或常住,只能在自己园中模拟其景,借此造园。例如:拙政园腰门口一假山,为桃花源入口之模拟物,两边月门上题着“另有洞天”,借景达到“桃花流水杳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李白《山中问答》)的世外桃源的意境[4];北宋文人晁无咎致仕后在济州营归去来园,表达自己对陶渊明诗词乃至为人的欣赏,也表达了自己当时的内心情感,从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引发了情感上的共鸣;圆明园中的“武陵春色”亦源于此。

2.2以诗词点景

以诗词点景主要是将诗词当中的词或句运用到园中的楹联匾额上作为景题,借此表达景之意或园主人之情感,园林借助于景物题署的“诗化”来获致像外之旨。例如;拙政园中的远香堂、得真亭、留听阁等;临安著名的私园之一南园中的厅、堂、榭、亭、台、门等“悉取先侍中魏忠献王(韩琦)之诗句而名之。……”[5];计成主持设计和施工的影园中的“幽媚斋”结合周围景致,取自李白《寻阳紫极宫感秋作》中的“浩然媚幽独”;南京莫愁湖胜棋楼有副汪赢撰写的集句联:登斯楼也,其喜洋洋,把酒临风忘宠辱;望美人兮,予怀茫茫,扶仙抱月侣渔樵。上联化用范仲淹《岳阳楼记》文中“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皆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也”之句,下联则将苏轼《前赤壁赋》中“渺渺兮于怀,望美人兮天一方”、“挟飞仙以邀游,抱明月而长终”,以及“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糜鹿”等句揉和而成[6]。

2.3古诗词与中国古典园林的相似性

古诗词对中国古典园林的影响不仅仅体现在上述提到的两方面。古代许多造园家都是诗人,如王维、白居易、柳宗元等,他们潜移默化地将诗的内容、写诗的技巧等体现在造园中(表1)。

“新中式”景观不能照搬中国古典园林中的传统元素有2个主要原因 :1)主要服务人群发生改变,从个人转向了大众,从而造园思想行不通;2)当下环境改变了观者的心理,审美情趣不再局限于传统景观,古典园林传达的意境难以被现代人感知。但是从古诗词与中国古典园林的相似性来看,空间结构营造、内容展现、情感表达都是值得借鉴的。

3澄江县晨辉会所新中式庭院设计

晨辉会所位于云南省玉溪市澄江县,该庭院附属于某修理厂,根据园主的要求欲将其打造成修理厂后花园以及一个适合亲朋好友观光、休闲、娱乐的“新中式”庭院 。类似于古典园林中的私家园林,现有建筑为现代中式风格。设计将结合现代社会生活和云南地方特色,布置本会所为传统的可观、可游、可居且带有情感记忆的庭院景观。

3.1古为今用―场所分析

3.1.1空间结构布局

元代范德玑的《诗格》中说:“作诗有四法:起要平直,承要舂容,转要变化,合要渊水。”例如律诗,前两句是开头,接下来两句要承接上文,再接下来2句要转折,最后2句作总结,一共8句4组,这4组分别是“起承转合”。古代诗人亦将此法运用于造园中,通过空间结构的起承转合达到情感的升华。晨辉会所新中式庭院整体根据诗词中的“起承转合”布置,庭院分为4个部分:入口景观区、水景区、休闲区及体验区(图1)。

3.1.2内容的展现

古诗词的内容展现往往受到当时社会风气的影响,古典园林亦如此:贵族园林、士流园林、文人园林、市民园林、乡土园林都与当时环境密切相关。因此,现代园林的营造也要符合当今社会的潮流。现代人追求参与性,追求在体验中获得心灵上的满足,因此该“新中式”庭院结合当下时代潮流营造了一个体验的环境。庭院体验区根据主人爱好及需求设有农作物与药材种植区,将农作物和药材作为新的景观意象结合现代构成方式引入该庭院。庭院主人可以在此寻到收获的喜悦,寻到远离喧嚣城市,回归恬静田园的感受,从而得到心灵上的放松。一个具有诗意的景观,应该是体验式的景观。只有体验式的景观,才能使人们和大自然对话[7],才能达到情感上的满足与共鸣。

古诗词的内容展现经常使用一些技巧,例如节奏韵律、小中见大等。古典园林常用的营造法式、植物栽植方式即能形成韵律感和节奏感,“一拳代山、一勺代水”即为小中见大。

晨辉会所新中式庭院设计中,入口到主体建筑的景观道两边分别采用长方形静态水景,结合植物盆栽、仿照隔扇门的景观小品,形成带有节奏韵律感的景观序列;休闲区的石景营造体现出山体连绵不绝的观感。

3.1.3情感的表达

唐代王昌龄曾提出“诗有三境”之说:一曰物境,二曰情境,三曰意境。诗人通过各事物为载体抒感,古代造园家通过园林要素为载体表达内心向往。该“新中式”庭院景观设计通过“三境”达到情感上的升华:1)物境―景观结合本土的人文环境、文化特征及城市整体风貌进行设计,例如入口景观区的盆栽采用当地铜锅的形式,隔扇门结合澄江传统刺绣形成具有当地文化特征的景观小品等;2)情境―营造一个休闲娱乐的环境,通过景致使观者心情愉悦;3)意境―境生于象外,庭院主人及亲朋好友赏景、体验,从中感受到远离喧嚣城市,回归恬静田园的美好生活。

3.2场景诠释

3.2.1景点设计

无论是以诗词造园还是以诗词点景,都是结合周围景致,当下所感而为之。因此,景观感受的不同使得“新中式”景观设计不能盲目照搬传统元素。庭院休闲区主要体现“休闲”二字,木结构亭子的布置能很好地与周围环境融合在一起,追求生态自然的效果。亭子顶局部采用玻璃材质,既可透过阳光,又可挡雨,还可以观星星,传统木质与现代玻璃并置在一起,反差和对比易产生出令人印象深刻的景观细部。该区域“前观―‘小荷才露尖尖角’;卧看―‘牵牛织女星’;仰望―‘举杯邀明月’”,在此可享受一种休闲愉悦的生活方式,为古诗的现代演绎(图2)。

3.2.2景点命名

现今景点常常使用一般化的题名,例如“美食广场”、“湖心亭”等,文化性不足,无法引起观者的

联想。景点的命名要符合景观所要表达的内容,“新中式”景点命名如果完全照搬古典园林中的名字,可能太晦涩,也可能与景点不符。景点的命名原则是要使游者观其名便知其意,尽可能达到“问名心晓”的效果[8],从而激发人们的联想而创造意境,以有限空间营无限意境。“新中式”景点命名可以用家喻户晓的古诗,亦可以用新诗,也可以较自由随意,能传达思想即可。图2当中的景观休闲亭取名“卧看星亭”,直观地表达了该处设计的用意,也能使游览者从中体会到一种闲散愉悦的生活方式。

4小结

古诗词与古典园林存在很多相似性,它对园林的影响一直存在,研究其对中国古典园林的影响,可以挖掘出适宜的传统元素、技巧、文化思想等,使其恰当地运用到“新中式”景观设计当中。并且该方式也可借鉴到其他与园林相关的学科,从而使“新中式”景观研究更全面。“新中式”景观是从中华文化的根上生长出来的,更加贴近人们对清雅含蓄的东方式精神境界的追求,最符合国人的审美需求和精神需求,最易引起国人情感上的共鸣[9],值得热切关注与积极研究。景观学科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的特点,涉及多学科知识,古诗词只是其中的一小方面,“新中式”景观的研究之路还很长远,尚处于探索阶段,如何对传统景观进行继承和创新,还值得人们从多个角度深思与实践。

参考文献:

[1]孟兆祯.风景园林梦中寻―传统园林因融入中国梦而更加辉煌[J].中国园林,2014(5):5-14.

[2]张艳.“文化场景”特质与景观风格形成[J].城乡建设,2012(7):41-42.

[3]陈从周.中国诗文与中国园林艺术[J].扬州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85(3): 41-42.

[4]廖汀沪,石小文.中国古典园林与诗的融合[J].三明职业大学学报,2000(2):63-66.

[5]周维权.中国古典园林史(第3版)[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305.

[6]章采烈.中国园林的标题风景―园林楹联类析[J].中国园林,2002(2):67-70.

[7]杜媛媛.中国古典诗歌与园林共通性研究[D].长沙: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4:27.

篇4

关键词:新中式;植物造景;景观

新中式植物景观是当下中国城市景观中较为流行且为广大群众所接受的一种园林绿化形式。它不完全遵循中国传统园林对“意境”的表达,又不同于西方“规则”的特点,也不同于生态上的纯自然植物景观。其符合现代中国大众审美情趣,是现代园林的重要组成部分,故称之为“新中式植物景观”。

1 新中式植物景观的历史渊源

新中式植物景观的出现建立在中国传统园林艺术熏陶的基础上,并在成长中对世界各种优秀园林艺术进行吸收。以1999年昆明举办的世界园艺博览会为重要节点,集中体现了当时继承和发展传统园林艺术的成就,成为中国对现代园林探索的起点。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各地园林建设也飞速发展,国外园林理论和手法也被大量引入,历经10多年的快速发展,园林植物配置水平在实践中逐渐提升。

1.1 中式传统园林艺术

我国传统造园历来重视植物配置,除了要因地制宜进行植物种植,重视文人雅士之趣味,还追求植物单体的姿态和线条的自然之美,表现出绘画的意趣,强调要有“古意”、“画意”。树木花卉选择受文人所标榜的古、奇、雅的格调影响,讲究体态潇洒、色香清隽、堪细品玩味、有象征寓意等。在我国传统园林中有“小中见大”特色的园林艺术――中国盆景。它是活的艺术品,主要造型材料为花草树木,具有生命的特征和生长发育的规则,是艺术的再创造,很注意写意和抒情。盆景艺术是我国当代园林人对园林空间的把控、意境营造具有重要参考意义。这对植物的栽培、整型、管理等理论和技术方面的培育和发展也做出了重要贡献。

1.2 英国风景式园林

英国风景式园林以大面积的草地和树丛为主,与园外的牧场和树林完全融合在一起,形成独特的疏林草地风光,是在英国的地理和农业背景下诞生的,是风景园林师们利用场地的“潜质”并加以“改进”,使其更接近他们自然美的产物。开敞的视觉空间,能够完全与自然融合,人们可以在草坪上开展各类活动或游戏,使得这种人工景观成为人们认识自然、接触自然的窗口。疏林草地因造价低、管理简便,可满足大量游人自由活动而多用于现代休闲式城市公园中。正如18世纪中叶欧洲包括园林在内的艺术领域掀起了一股崇尚中国的热潮。改开以来,我国也曾有过学习西方园林的热潮,其中英国风景式园林这种具有强烈自然特征的“田园牧歌”式的景观形象迅速被中国园林界所推崇,草坪――树丛的模式在我国公园、城市绿地甚至道路绿地都有广泛地应用。

1.3 花境艺术

花境的产生和发展都源于英国花园,英国人对园艺一直钟爱,尤其热衷于花卉栽培。在维多利亚女王时代就通过搜集和育种得到了宿根植物,这些宿根植物更适合在乔木空间下混合栽培,提高植物景观的丰富程度,因此,形成混合花境。随着时代的变迁和文化的交流,花境得到了广泛应用,不仅提高了园林绿化的艺术性,也体现了花境在城市建设及生态园林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1.4 绿植模纹技术

模纹花坛是中世纪欧洲园林最具代表性的植物配置手法之一。它绚丽多姿、雍容华贵的特性与欧洲独特的建筑风格相映成趣,在文艺复兴时期谱写了其生命最辉煌的篇章,至今仍有深远影响。古罗马人发明的植物修剪技术让规整式种植的艺术形式成为西方园林的重要标志。规整式植物种植建立了一种秩序感,表达人的能力可以战胜自然界的杂乱无序,并建立一个平衡有序的社会。经过精心修剪后的植物在体量、姿态等方面都相对固定,从而能够与建筑物、自然环境保持着稳定协调的形态、尺度和比例关系。

在我国城市绿化快速发展时期,绿植模纹因为具有良好的景观可控性,丰富多样的装饰性,管理技术要求低等特点而被广泛接受。模纹图案发展成更加自然、自由、多样、现代,充满了设计感,呈现出生态化、群落化、装饰化的特征。绿植模纹与其它植物材料共同组成了新中式植物景观丰富多彩的景观形态。

1.5 植物生态学理论

20世纪初,植物群落学的诞生,揭示了植物与植物之间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的辨证关系。人们在对人工环境的营造中开始尝试通过分析自然群落组成,寻找相对稳定的植物关系,并以此为依据进行人工植物种植。因为采用了自然顶极群落中的主要植物进行种植,人工营造森林景观的形成要比物种自然演替形成目标景观快很多。

我国传统园林是在道家思想指导下发展,遵循“师法自然”的造景之路。进入现代社会,园林植物景观营造已经从简单的感官模仿发展到用现代科学理论指导设计。由于思想上早已经与生态学相统一,我国的园林工作者很快就能接受现代科学的方法和理论,并且在实践中付诸实施。杭州花港观鱼公园牡丹园就是人工营造植物群落,并且形成优质风景的典范,真正做到了源于自然而高于自然,宛如天开的境界。

2 新中式植物景观的特征

2.1 中西结合的审美标准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中西方文化的相互渗透与交融,当代中国人形成特有的双重思维方式和审美标准:一方面继承了中国传统哲学和传统美学的思想;另一方面学习了科学和西方美学思想,接受了节奏、韵律、对称和平衡的西方审美观。人们在园林欣赏上追求自然之美、风韵之美,讲究“意境”月。

2.2 与地形相结合增加表现力

植物景观是通过平面的布局形成优美的立面形态来观赏,场地的平整或起伏直接影响植物景观的观赏效果。英国的自然式风景园林景观所描绘的起伏山坡、草地、树丛牧场景象对人们的观赏影响巨大。我国的传统造园中要求“颇有野致”、“虽由人作、宛自天开”,重视对自然地貌景物的艺术化模拟。高低起伏的微地形能够很好地在不太宽裕的场地中将植物群落的高低错落表现出来。

2.3 植物材料的应用

新中式植物景观是以地形为体态,木本植物为骨架,灌丛、花卉、地被为装饰的基本手法,使得植物景观呈现立体、丰富的群落形态,充分发挥植物个体本身形体、线条、色彩等自然美。所使用的植物材料分成上、中、下3层。上层植物一般为大乔木、小乔木或灌木,能够在场地中起到构图的骨架和意境的营造作用。中层植物多为小乔木、灌木类,是新中式植物景观中最主要的观赏部分,景观的丰富度最高。下层植物主要为灌木、花卉、草坪等植物,在景观中起到烘托和丰富景观形象的作用。

3 基本景观类型

追求自然是中国园林的一个基本特点,中式园林植物的配置以自然为模拟对象,通过对自然美景的发现,掌握了构成自然美的组合规律而创造出表达出源于自然但高于自然的理想之美。新中式植物景观按照模拟的自然植物美景形态大致可以分为林缘型景观、疏林草地型景观和特色花卉型景观3类。

4 新中式植物景观营造的基本手法

4.1 场地要求

新中式植物景观营造一般位于绿地入口、交通交叉口、节点等处,一般多为方形或长条形,长度约30~50m,纵深宽度约15~45m。根据现状条件和设计构思形成缓坡或微地形,经过精心的整理形成较为均匀、平整的绿化场地。

4.2 植物材料

根据场地条件、观赏视角、造景构图需要,上层植物一般为冠形优美,造型古朴的大小乔木,根据造景主题可为落叶或常绿树种。南京地区常见的植物有:朴树、榉树、银杏、国槐、乌桕、榆树、白玉兰、广玉兰、枫香、三角枫、桂花、罗汉松等。中层植物多为小型观花乔木、灌木类,是新中式植物景观中最主要的观赏部分,景观丰富度也是最高的。南京地区常见的植物有:桃花、红枫、鸡爪槭、紫荆、五针松、海桐、红叶石楠、黄杨类、龟甲冬青、杜鹃类等。下层植物主要为灌木、花卉、草坪等较矮的植物,在景观中起到烘托和丰富景观形象的作用。南京地区常见的植物有:月季、鸢尾、花叶蔓常春、金边麦冬、紫叶酢浆草、虎耳兰、花叶络石、长春花、醉蝶花、迷迭香、扫帚草、黄金菊、玉簪、麦冬。自然高度在70cm以下的多年生宿根或一、两年生花卉常用于林缘、林下的花卉型景观的营造,南京地区常用的植物有:德国鸢尾、宿根福禄考、大花金鸡菊、千屈菜、堆芯菊、花叶秋海棠、紫露草、鼠尾草等,一些观赏草也成为这类景观营造的常用品种,如欧根石菖蒲、日本血草、矮生蒲苇、狼尾草、芒、玉带草等。

4.3 比例与尺度

植物景观配置与营造是将自然美典型化的过程,遵循着统一、均衡、比例、尺度、韵律和序列等美学规律,是一项较为完整的造型手段。新中式植物景观营造中对比例与尺度依照观赏者的观赏状态、场地情况以及植物材料自身的大小具有数量化关系。植物景象的特征表现在构成景观的植物与场地,植物间的比例和尺度的变化。中国山水画有“丈山尺树,寸马豆人”的画论,强调的是景观各元素的比例关系,组成群落的植物在竖向上同样有类似的关系。植物景观观赏过程中观赏者与植物主体造景群落的间距约为植物群落主体高度的1~3倍,这样观赏者能够在较为轻松的状态下平视观赏到植物群落全景。通常情况下,要使得观赏者对建造的植物群落景观保持动态中凝视30~50秒的时间,以步行速度60m/分钟计算,一组植物景观大约间隔30~50m。上层植物高度是中层植物群落高度约3~10倍,中层植物高度约为下层植物的2~8倍,形成具有较为清晰的对比关系。

4.4 特色营造

新中式植物景观形式相对稳定,一般要突出植物在色彩、形态、季相上的变化和景观空间以及艺术主题的营造。首先,追求意境是中国园林的一个显著特点,传统园林以表达山水画意、自然环境和文人情趣为主,到了现代,园林为更多的普通大众服务,意境和景观主题的表达现显出多样化、特色化特征。其次,骨架植物是植物景观最为重要也是最显中式风格特色的要素。在品种的选择上要重姿态,以古朴、秀雅、苍劲、奇特为好,且植物叶色丰富,整体植株风韵要清秀,能够“入画”。在实际布置中以山水画论做为指导,如“二株一丛、必一府一仰、一欹一直、一向左一向右”,“树石布置、须疏密相间、虚实相生”等,布局中也经常应用宾主、疏密、虚实、露藏、呼应、取势等造景手法。

另外,适当引入彩色的灌木丛、草本、花卉于骨架植物下,增加景观丰富度和季相变化,营造自然野趣的新中式植物景观。在景观的营造过程中吸收了花境造景的手法,重视灌丛、草本、花卉植物组成的立面景观效果的表达。在确定植物景观主题或风格以后,考虑立面视觉效果,运用色彩、质地、季相、植物造型等表现其立面景观。传统的中式植物景观中对植物景观的色彩一般受限于古典园林的意境表达,单色、素色的使用较多,现代园林则强化了对景观色彩的要求,形成了色彩丰富、视觉冲击强的特点。新中式植物景观营造中也加强了对景观色彩的营造,也成为特色设计的重要部分。实际设计中需要对植物色彩的冷暖、色相搭配、季相颜色变化等了然于心,创造出单色系、类似色、互补色等丰富多样的色彩。

篇5

关键词:中式;园林;色彩

一、中式园林设计风格

传统中式园林以再现自然山水为设计的基本准侧,追求景观和自然环境的融合,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审美旨趣。在构图上以曲线为主,讲究曲径通幽的布局形式。庭院多以假山、花木、流水等共同组成,以木质的亭台、廊柱和水榭为主。传统中式园林通常采用框景、障景、抑景、借景、对景、漏景、夹景、添景等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手法,来营造丰富多变的空间形象,达到步移景异、小中见大的设计效果。中式园林景观的设计风格体现在以下几点:

(一)“天人合一”

在中式园林造景中,十分注重天人合一设计效果。人和自然和谐相处,按照自然发展的客观规律,设计师们倡导以自然为主题来造景,增强人对自然的认识,在设计中通过自然美来增强园林的艺术性。

(二)“因、借”的造园思想

中式园林通过借助自然山水把隐喻、借景等描法巧妙的运用在园林设计中。这样周边的景物和园林中的景物就会相互结合相互映衬相互渗透,达到统一的整体,扩大了园林的空间效果。

(三)诗情画意的艺术风格

中国的书画艺术流传已久。在中式园林设计中,设计师们同样注重建筑和景物的艺术性,对具有诗情画意的设计风格十分追求。在园林设计中,强调人和自然和谐相处,在园林设计中通过山水设计以及对建筑的造型和意境的创设,给人突出一种寄情山水的闲雅风情。

二、中式园林设计要点

在中式园林设计上,无论是写意的江南庭院,还是独立组团的四合院,都追求人与环境的和谐共生:讲究居住环境的稳定、安全和归属感。达到建筑与景观的和谐共融,以意念中式的现代建造传承传统文化在有效的景观规划空间,创造丰富的视觉感受以庭院造景方式围合、层进、回转、错落营造曲径通幽的景观效果。

(一)园林选址与布局

选择要适当。园林位置力求适中,居民使用都方便。园林如果布置在小区中心,其服务半径以下不超过三百米为宜。如果沿街布置,应尽量利用街角、街边,特别是道路弯转处的两侧或反弓的外侧,可兼顾化解因道路反弓带来的风水煞气,充分利用不宜建筑的地段。充分利用原有绿地、水面、冲沟、回填地、坟场、废庙址等不宜建筑的地段。同时,兼顾与城市总体绿化体系相联系,形成一个绿化体系。园林如果偏向一边、一角,则宜适当分开设置,以利于便民。

布置要合理。居住区园林,应按主要服务对象布置。儿童活动区与成人活动区应当分开布置,避免干扰。中间可用植物分隔。在不佳景观(形煞)方向(如烟囱、远处可见的墓碑、医院存尸房、对面大楼、屋脊角射等处)应植密林或置假山石加以屏障(障景)。在优美景观方向(远处山林、水面、亭阁等处)应适当留出视廊或置园林小品加以框景(借景)。

(二)色彩运用

景观的色彩是景观表情定位的首要元素,现代中式景观设计主要选用能代表华夏文明的几种色彩,即所谓的“国色”,以中国红、琉璃黄、长城灰、玉脂白、国槐绿为主,结合景观材料及现代中式的表情定位,还常常使用到木原色及黑色,这些色彩共同来营造景观的表情,营造崇高、喜庆、祥和、宁静、内敛的现代中式景观空间。中国红、琉璃黄一般用于大门、廊架、景观亭、景墙等景观建筑上,突显崇高、喜庆、祥和的氛围;长城灰主要用于地面铺装、景墙贴面、景观建筑、座椅等小品上,来突显景观宁静、典雅的氛围;玉脂白主要用于景墙饰面、雕塑、地面散置石等,营造纯洁、吉祥如意的景观氛围;国槐绿主要用于植物色彩的选择,以绿色为主,点缀一些开花植物,为营造宁静、优雅的氛围做好铺垫;黑色常用于铺装、小品、廊架、亭等,营造沉稳、内敛的空间氛围;木原色是体现自然的色彩,与灰色、白色等搭配通常用铺装、临水栏杆、小品构架等,体现现代中式景观设计沿袭中国古典园林“虽由人作,宛若天开”的造园特点。

(三)山石水体设计

以再现山水为设计原则,追求建筑和自然的和谐,达到“天人合一”的效果。但不是模仿,而是“本与自然,高于自然”把人工美与自然美巧妙结合起来,就是“因地制宜”,“依山就势”。善于利用现有的自然环境条件,体现出人工建造对自然的尊重与。“虚实相间,以虚为主”强调建筑群之间的关系,而不是建筑单体,这使建筑物之间的院落成为设计的重点。设计手法千变万化,这里仅讲叠山理水。 中式园林不论南北、大小,凡有园,必有山石。“片山有致,寸石生情”嘛 山石除了可以作为景观的主题点缀空间外,通常可借山石把单一空间分割为若干较小空间,被分割的空间多相互连绵、延伸、渗透,而不流于空旷、单调。山石可遮挡视线为何空间。以及堆叠成各式的蹬道。

水要素:水分为集中和分散两种。情态上有动,有静。集中而静的水多在中小庭院。以水池为核心其四周环列建筑。形成相信内聚的格局。大的庭院,虽然也集中水,但水池偏于庭院一侧。在园林里,涓涓细流是对自然界溪流的艺术描写。一般忌宽而求窄,忌直而求曲,此外还要宽窄对比忽开忽合。山石结合营造深邃藏幽的情趣。

(四)中国传统符号的应用

中国传统符号种类很多,有中国传统的吉祥物: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凤、貔貅、双鱼、蝙蝠、玉兔等;有五行的金、木、水、火、土;有十二干支纪法;有甲骨文、象形文字;有象征民族特色的图案:中国结、窗花、剪纸、生肖、祥云、日、月、山、火、云、水、太极、金乌等;有福、禄、寿等吉祥文字;还有中国传统的宝相植物:牡丹、荷花、石榴、月季、松、竹、梅等。在“新中式”景观设计中采用以上传统符号用抽象或简化的手法来体现中国传统文化内涵,运用形式多种多样,可镶刻于景墙、大门、廊架、景亭、地面铺装、座凳上;或以雕塑小品的形式出现;或与灯饰相结合。某住宅区园林内用抽象的窗花图案镶挂于实墙上与漏窗形成虚实强烈对比;西安曲江华府在入户的门头悬挂饰有福禄寿等文字的灯笼及入户铺装上采用蝙蝠、寿及祥云纹样,表达人们对生活的祝福及祈盼。奥运村四个区域分别用不同的窗花图案出现在座凳、屏风、草坪灯等小品上,来体现四个区域各自的特色,烙上了深深的文化印迹。

(五)风水的运用

风水的宗旨就是寻找生气。而有生气的地方应该是:避风向阳,山清水秀,流水潺潺,草木欣欣,莺歌燕舞,鸟语花香之地。现代风水学,要将传统风水中的朴素真理与其合理的科学理论成分,与现代环境景观学互相衔接,诠释更好的为人类服务。

山清水秀,避风向阳,会让人神情愉悦;流水潺潺,草木欣欣,会使人留恋忘返;莺歌燕舞,鸟语花香,会使人心旷神怡。环境景观对人类产生的种种物理、生理、心理效应。这一切会使我们身心更加健康,思维更加清晰敏捷,创造灵感格外活跃。因此,园林风水亦愈来愈受人们重视,亦受到众多建筑开发商认可与推崇。

运用风水进行园林设计要通过利用园林造景,包括水景方位、大小、流势走向,山景培砂,植物培植,林木生旺位,林木树种,植物五行生旺,园区道路分布走向等,达到风水学中山水得位得体,山水交融,以合乎生态自然宇宙气机规律,而起到和谐协调,人与自然共生共存。

参考文献

篇6

关键词:戏曲文化,园林,景观设计,表达

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6)07002603

1 引言

戏曲和园林二者是共通的。园林大师沈从周曾建议园林学者学习昆曲,可见戏曲与园林间的联系。著名学者金学智把戏曲和园林概括为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两个综合艺术系统,认为二者关系密切,在风格、结构与形式等方面表现契合[1]。因此,若将戏曲文化融入园林景观之中,必定有助于改善当前城市的园林景观面貌,促进中国戏曲事业的进步,保护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这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也有很大的实践指导意义。

2 中国戏曲的发展现状

中国戏曲博大精深,戏曲剧种的形成发展与地域文化息息相关,因此多以地域命名,如国粹――京剧、淮剧、黄梅戏、粤剧、河北梆子、昆曲、秦腔等,相应地,各个地方戏带有地域性烙印,具鲜明的地域性、乡土性和民间性。纵观世界历史上的三大戏剧,其中古希腊戏曲和印度梵剧分别在公元前120年和公元10世纪退出了历史舞台,只有中国戏曲以地方化的创生发展模式此消彼长地保存下来[2]。然而随着当前改革开放的深化和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娱乐形式呈现多样化,电影电视艺术事业和流行音乐蓬勃发展,曾经的“艺坛魁首”――戏曲遭受冲击,不少年轻人不会说家乡话,也不听家乡戏,戏曲演员和观众出现断层,加之不少地方戏个性不再鲜明,表现形式大同小异,有的剧种甚至退出了历史舞台[3],中国戏曲的传播发展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

3 戏曲文化对于园林景观设计的意义

3.1 突出地域特色,传承戏曲文化

地域文化是地区历史文明的精华所在,是研究城市的风土人情、历史进程和文化传统的重要依据。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许多文化景观遭到严重的破坏,一些带有民间地方特色的建筑、园林被拆迁或破坏,追风现象的出现使各地的园林景观失去了色彩,各个地方的景观特色已不再明显。在这种情况下,对不同城市的特色戏曲文化进行思考发掘,然后加以整合并融入园林景观,可以让地方的园林景观其有独具一格的赏析价值,有利于保护与传承当地戏曲文化、增强文化凝聚力。

3.2 促进戏曲文化营销

近年来已有不少城市采用地方特色节事活动来提高美誉度,实现文化营销,如洛阳牡丹花会、淮扬菜美食节及陕西戏曲大观园等,将历史文化与旅游发展相结合,既取得经济效益,又提升了地方知名度,并方便游人参与其中、亲身体验地方文化。因此,戏曲与园林的结合,对建立一个富有艺术性、地方性、旅游性、趣味性、群众性的文化大观园有积极意义。

4 设计原则

戏曲文化融入园林景观设计的关键在于通过对自然和人文景观的合理利用与开发,赋予绿地以明确独特的认知形象,打造集大众休闲、教育科普、文化传承、生态保护等功能于一体的、可持续发展的地方性生态文化绿地。根据场地被赋予的戏曲文化内涵,并结合基址的周边环境,在园林规划中应参考以下基本原则。

4.1 规范性原则

在满足场地实际需求的同时,严格按照国家、省、市的相关规划技术规定执行各项要求。

4.2 整体化原则

一方面,结合基址对城市和周边地区的影响,协调好与周边地区之间的关系,促进和谐建设;另一方面,注重规划区域内部景观设计的整体性,局部设计在遵循与整体风格相统一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的变化。

4.3 生态化原则

因地制宜地进行园林规划设计,适地适树,使建成后的园林能产生良好的生态效益,为市民提供优美而舒适的休闲空间。

4.4 人性化原则

以能使游人体验、参与、互动为设计的基本要求,从不同层次和不同年龄游人的行为规律出发,对区域内的生态环境进行整合分析,创造宜人的景观和亲切的尺度。

4.5 文化性原则

紧紧围绕戏曲文化主题,充分运用各类景观元素,在布局、材质、色彩等方面相互配合,建设特色突出的戏曲文化游览园,达到向游人宣传和弘扬戏曲文化知识的目的。

5 戏曲文化在园林景观中的表达方式

5.1 展示戏曲之“形”

5.1.1 元素符号的使用

入口广场区作为联系园内外的纽带,倘若融入富含戏曲元素的小品和建筑,便能开门见山,表现园林的戏曲文化主题。可以立景观柱,柱上刻有不同书法字体书写的“戏”字,利用高大而主题鲜明的构筑物吸引过往行人视线,也增加了公园景观的识别性。此外,还可以设计仿古园门作障景,以此增加游园的趣味,因为花园是古典戏曲常用的空间和形态,像《牡丹亭》、《西厢记》等许多脍炙人口的戏曲故事都发生在角门之后的花园空间[4]。又如上海长青公园入口以石墙为出发点,做成侧卧的二胡形状[5]。在铺装材料方面,圆形的拼贴,可以体现戏曲动作讲究圆润内收,以圆为美。此外,各类特色雕塑、景墙、座凳、亭廊、宣传栏、指示牌、垃圾桶的设计都可以带有戏曲文化元素。例如,陕西戏曲大观园设有生、旦、净、丑四类戏曲角色的脸谱景墙、《斩李广》等秦腔彩绘雕塑和礼泉弦板腔皮影戏等地方戏曲圆雕,集中展现陕西地方的民族戏曲文化主题。园区中央可以矗立高大雕塑作为游人视线的焦点,雕塑拟结合戏曲色彩、水袖和脸谱元素,将明快的颜色、流动的线条和生动的形象融入雕塑之中;石砌的树池可以雕刻中式古典纹样;座椅利用官员乌纱帽的帽翅形式作扶手;草地上点缀戏曲剪纸风格的雕塑,亦或立竹简书写戏文。

5.1.2 戏曲色彩的表达

戏曲色彩有成熟且独特的体系,带有象征性、隐喻性和情感特征[6]。黑是公正严肃的象征,红是耿直忠正的代表,白是阴险狡诈的体现,绿则富含侠骨义肠。这些色彩可以同缤纷多姿的园林植物相对应,在园林中可以使用流线型和色彩缤纷的灌木、花带表现戏曲色彩。

5.2 彰显戏曲之“韵”

5.2.1 景观戏曲序列

虽然中国各地的戏曲形态不同,风格各异,京剧雍容,昆曲典雅,越剧宛转,秦腔朴实。但它们演绎的故事情节通常是相通的,大多一波多折。因此以戏曲情节的发展顺序作为全园的景观序列,通过收放结合的平面空间形态,配合竖向多层次的景观元素(包括绿化、水体、雕塑、景墙、亭廊、公共设施等),创造起承开合的空间序列。戏曲的缘起,交代故事在何时何地发生、人物关系如何等等,剧中的人物出场,性格初显,引起观众兴趣,运用到园林设计中,即在主次入口处简洁明了地点明园林的文化主题,给游人留下初步印象,引人深入。作为戏曲情节进入前的进展阶段,发展是整个戏曲故事的重心,内容最多也最关键,整个戏曲的主要人物和事件都会在发展过程得到体现,这是就可以借助虚实结合、以小见大的造园手法、蜿蜒的园路加以体现。是戏曲情节中最激动人心的场面,设置开阔的中心广场,使游人的情绪达到顶点。戏曲结尾的显著模式是大团圆,即使是悲剧也常插入光明的结局,这种对公义天理的笃信源于“天人合一”的哲学观念,倘若造园需要水景则可以一泓湖水收尾,平静的水面与安静的氛围使游人心境得意平复,又留有回味和思考的余地。

5.2.2 虚拟性的时空艺术

时空自由转换是中国戏曲的显著特点。戏曲注重的是营造虚拟性和象征性的舞台时空,“方寸之地可写千山万水,七尺氍毹尽展宇宙乾坤”;戏曲表演利用演员与观众的心理默契,取得对一些物体的象喻理解:“一鞭代马”、“双旗为车”、“叠桌为墙”、“方布为城”[7],场景的变化也很是自由,一个上下场在空间上可以相隔三五步或千万里,在时间上可以是瞬息之内亦或三年五载,让有限的舞台表现出宏阔的效果。

该虚拟性的时空艺术可以在园林中得到表现。如造园家、戏曲家李渔规划的芥子园面积虽小却巧于因借,容纳须弥;苏州博物馆内的片石假山之景,缩微摹拟,好似攀援过座座高山,在咫尺天地中再现自然的鬼斧神工;扬州个园,在固定的小空间内按照春、夏、秋、冬的时间流程设置景物,表达一年四季的发展历程,揭示了时间与空间的并进关系。

5.3 互动式的戏曲体验

5.3.1 提供梨园芬芳的活动平台

城市园林设计的作用不止观赏,更是为了满足人的需要。独立于人的活动之外的园林景观是没有意义的。“以人为本”应考虑使用者情感、心理及生理的需要。园区可以集中设置开阔的活动区域,方便戏迷们在此表演和交流,形成鲜活而互动的新民俗景观。例如淮安夕阳红文化广场开辟了一片硬质铺装地带,成为淮安戏曲爱好者的活动中心。

5.3.2 开辟寓教于乐的教育空间

自然景观和传统文化均是不可再生的资源,若要追求文化景观的可持续发展,关键还在于人,即提高人们保护戏曲文化的自觉性。一方面,可以在园内建设戏曲文化长廊,利用宣传栏来科普戏曲文化知识;另一方面,可以设景墙,用浮雕的形式展现地方戏曲中典型的故事场景。这样一来,游人便可在游园休憩的同时了解和学习戏曲文化,充分发挥园林的教育功能。

6 结语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戏曲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是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在当代社会,将中国传统戏曲元素融入园林设计中,具有现实意义和实践意义。戏曲文化在园林景观中的渗透和运用,保持了地域文化的延承,只要深入挖掘,不断创新,就一定能促进戏曲文化与园林景观的互动发展。

参考文献:

[1]金学智.中国园林美学 [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2]郑传寅.地域性・乡土性・民间性:论地方戏的特质及其未来之走势[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37(6):1~6.

[3]钱伟芳,王腾飞,赵树宇,等.从淮剧文化浅透大运河文化之大众性层面:以淮安为例[J].才智, 2011(04):236~237.

[4]崔红梅.古典文学中的“花园意向”解读[D].齐齐哈尔:齐齐哈尔大学,2012.

[5]储琪春.“戏曲文化”与“新中式园林”的结合体:长青公园硬质景观设计[J].中外建筑,2011(7):110~111.

[6]郭 宇.当代设计中的中国古典情怀[J].美术大观,2013(7):106.

[7]廖 奔.中华戏曲文化美学及其现代转型[J].文化艺术研究,2010(2):129~154.

篇7

关键词:中国古典园林;中国现代景观园林;对比;影响

游园从古至今一直是中国人的休闲娱乐方式,从一人之园到民众共享,园林一直是中国人日常休闲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随着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的蓬勃发展,在当今社会,大众更愿意寻找现代景观园林中古典园林的足迹,品味中国景观园林中的艺术特色。

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艺术追求“虽由人作,宛自天开” 的自然审美旨趣,具有悠久的历史和光辉的艺术成就,是人类用勤劳和智慧创造出的境界独到、风范高雅的工艺造物。它深浸着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内蕴,沉静典雅、平淡含蓄、心物化一的美学风范,代表着中华民族内在的精神品格。

一 中国古典园林与现代景观园林对比

1、造园思想

中国古典园林深受道家学说哲学思想和美学思想的影响,强调“师法自然”,讲求“虽由人作,宛自天开”。尤其在私家园林中,由于作为园主的官僚世大夫们既期望城市中对物质生活的享受,又希望 寄情于山水之中。因此,园址绝大多数都在城内,与住宅紧挨在一起。在这样有限的基地环境中,在高墙大院之中,古代匠师们通过高超造园技艺和创造手法,在“咫尺山林”内再现了大自然的美景,达到了“小中见大,以少胜多,闹中取静”令人陶醉的效果。

与此同时,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也留下了淳厚丰富的园林文化。当人们表达渴望追求自然,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愿望时,用山水诗、山水画寄情山水。而中国古典园林中大量的楹联、匾额、雕刻、碑石、文学、书画、音乐等不仅表达着中国古代道家学说的哲学理念、

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意识和审美情趣,还表达了古代造园思想自外而内、浑然一体的设计理念,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底蕴。

而现代景观园林则深受“维理”学说的影响,即强调理性对于实践的认识作用。其风格为规则式几何园林。一

方面完全讲究人工美和几何美,形势上的对称均衡,另一方面则运用相关科学技术,保护自然和利用自然。造园思

想上,与中国古典园林形成强烈的对比。

2、空间设计

中国古典园林讲究“因地制宜”、“法无定式”、主要通过山水、建筑物和动、植物,运用借景、对景、分景、隔景等多种手法来组织空间,从而形成应对不同需求的空间形式。另外,在空间与空间的结合部,例如,边界空间的构成、内外空间的流动、层次空间的景深和序列空间的组织等方面,也表现出中国古典园林特有的空间曲径通幽,曲折变化。(图1)

而现代景观园林则讲求轴线性几何布置,以建筑作为作为主景基准, 采用直白、理性的表达手法,确定园林的主轴线,而后再以其他景观要素衍生出相对应的副轴线,强调轴线点、对称、均衡比例,使得整个园林体系都在建筑的隐形控制中。(图2)

3、景观配置

所谓传统园林“园必有水,水必居中”―――主要景物都围绕着水面来布置,既能控制视距,又能如镜映景,给园林增添活力。

中国古典园林是自然山水式园林,园中多以自然山水为主体,配以适当的植物,崇尚自然而又高于自然,含蓄、委婉。山石采用太湖石,讲究“瘦漏透皱”等特点,神似真山;植物配制形式多样,讲究季节性、地域性及文化寓意,注意植物的自然美,意境美,韵律美,除采用孤植、对植等形式外,还有一些规律性的做法,如高山栽松、岸边植柳等常采用古典园林植物配置手法;园林之水,园以水活,水富神韵,讲究水型美、水声美,动静相映、曲折多变。整体表现出中国古典园林的内向性格。

现代景观园林则以采用建筑、雕塑、植物和人工喷泉作为主要造园要素,表现出以建筑为中心的发散式的外向性格。植物配置常常修剪为人工性很强的几何图案,为了陪衬建筑、雕塑、喷泉。喷泉则作为现代园林中水的主要形式,几何图案的水池配以水柱、跌水等,

4、建筑群体

中国古典园林的匠师们精心设计之中,为了使其成为可望、可行、可游、可居之地,在园林中精心设计建造了各种相应的建筑,如厅、堂、轩、馆等。但是,园林中的建筑不但不能压倒或破坏主体,而且应该突出山水的自然,力求达到自然与建筑的有机融合。

而现代园林中的建筑则总领全局,建筑偏欧式风格,一般位于园林的中轴线上或者是较为显眼的位置。

二 中国现代景观园林受中国古典园林的影响

中国是有着悠久文化底蕴的国家,随着人们对精神文化需求的不断提高,在中国现代园林的发展中,人们渐渐意识到中国古典园林的重要性,中国现代园林在喧嚣的城市中,更加呼唤自然,人们都怀着渴望中国文化、山水画的美好愿望。因此,中国现代园林在发展中受到中国古典园林的多方面影响,去粗取精,探索中国现代园林特色的发展之路。

1 、造园思想影响的体现

中国人从小接受的文化教育是对中国古代文人思想、对中国山水的崇拜。因此,中国现代景观园林的发展肯定离不开中国古典园林。中国古典园林是中国现代园林设计的灵感之源,其造园的思想精髓是现代景观园林设计的夯实基础。虽然中国古典园林的某些形式与某些观念可能已经不符合现代化高速发展的要求,但作为一门艺术成就,其深厚的文化底蕴,丰富的表现手法,高超的艺术涵养,是现代景观园林学习的精髓所在。

在这个方面,中国现代景观园林很多时候过于强调唯理思想,而忽视了历史流传至今的文化内涵,园林在丰富现代生活方式的同时,也同时承担创造民族文化,唤醒后代对中国文化、园林思想的进一步理解与思考。随着中国现代园林景观的进一步发展,设计师开始考虑人性化空间,考虑“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造园思想,考虑中国现代园林景观承载的时代意义。就此,涌现出一批优秀的中国现代园林景观项目。

当今中国现代园林景观崇尚“新中式”景观设计,即是传统中国文化与现代居住生活时尚品味需求相结合,以中国人特有的中庸之道出发,内敛沉稳的融入现代设计语言,为现代空间注入孕育文化的中国古典情韵。它不是纯粹的元素堆砌,而是通过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将现代元素和传统元素结合在一起,从现代需求出发,设计出适合中国人的安静、祥和,可以尽情体味寄情山水的快乐,品酒吟诗的情趣,回归自然、体味自然的现代生活环境。

2、空间设计影响的体现

中国现代景观园林追求服务大众,休闲娱乐,而且随着城市中高层建筑的增多,观赏者要求观赏视野扩大并从多角度欣赏现代景观园林。在中国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需进考虑公众的安全,疏散问题以及与建筑的协调配合,空间的开敞性、公众的参与性和私密性要求等多方面因素。因此,中国现代景观园林的空间设计与中国古典园林相比有所变化,但也深受中国古典园林的影响。

中国古典园林讲究“因地制宜”,“法无定式”,在边界空间的构成、内外空间的流动、层次空间的景深和序列空间的组织等方面, 堪称世界园林空间组织的典范。

最后,中国现代园林景观设计应该借鉴框景、障景、抑景等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手法,运用现代的景观元素,来营造丰富多变的景观空间,以达到步移景异,小中见大的景观效果。

3、景观配置影响的体现

中国现代景观园林景观配置设计中,植物种植以自然型与修剪整齐的植物配合使用,且采用孤植、对植、列植、丛植等形式外,还有一些规律性的做法,形成不同的植物配置层次。另外,植物与水体的配合,石头限定的自然水面空间,假山、池沼的配合和花草树木的映衬等景观配置,营造出景观的层次性。例如,万科第五园,以竹为基调,配以连翘、鸡蛋花、水石榕等,营造宁静、飘逸的氛围。在售楼处近处的竹子与中景的鸡蛋花及远景用规则种植槽限定的水生植物,构成远、中、近层次丰富的景观空间。

同时,盆景、盆景、盆栽等形式也是中国在古典园林对现代景观园林,甚至是对现代生活的影响。曾经的室内室外、厅前屋后、轩房廊侧、山脚池畔,如今,已进入各家各户的庭院和阳台空间,花台已演变为现代的花坛、花境等形式。此外,现代景观园林的植物配置由于设计手法的更新和植物配置多功能的要求,使植物配置形式有在平面和立体空间层次的营造上和常绿与落叶植物的搭配,使得现代景观园林更加丰富。

其次,中国古典园林中在叠山理水方面对中国现代园林的影响。古人寄情于山水之间,很多私家园林与主人个人的性格志向有着紧密的联系。

4、建筑群体的影响

中国古代园林除了有自然的趣味,还有密集的建筑,厅、堂、轩、馆等。这些建筑力求达到自然与建筑的有机融合。在使山、石、水、植物和建筑之间协调融合时,顺其自然、追求大趣,使人与自然十分和谐地溶入建筑环境之中,让人们虽然身处有限的人造环境中,却能够感受到一种先天环境的无限情趣。然而,在现代城市中,建筑大都成为高楼大厦,建筑的庞大体量已经不足以淹没于景观园林之中。但是怎样能够很好的融合协调,使得建筑生在其中,并不破坏景观园林的情趣,仍然是中国现代景观园林中需要追求的天人合一。

结语

中国古典园林是中国现代景观园林的精神所在,其造园思想精髓、空间设计的巧妙手法,景观配置的多样性、层次性,建筑生在园中的幻龙点睛作用,都是是现代园林设计的需要学习和借鉴的中华民族园林宝库。中国景观园林设计师应该积极地进行探索、研究中国传统园林,置身其中,不仅仅是学习其造园手法,更重要的是提高自身文化修养,以更好的吸取她的造园精髓,保留其“人与自然的和谐”、“源于自然而高于自然”、“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思想。于此同时,要深入挖掘古典园林的现实意义,深入理解中国古典园林对中国现代景观园林发展的影响,将其造园思想、造园手法、造园要素、空间布局形式等应用到更广阔的领域,对中国现代景观园林的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金柏苓. 理解园林文化。 中国园林, 2003 (4) : 51 - 53.

[2]周志议、龙春英、江婉平.浅谈中国古典园林艺术虚实论,2007.35(6)

[3]丁灿.现代园林对中国古典园林设计观念的扬弃,2007.10

篇8

关键词:视觉诱导;门户景观;生态景观;乡土树;蒸发池

1场地分析与设计原则

1.1根据城市特点进行设计定位。通过调研分析,洛阳作为“现代国际旅游城市”,其交通不仅是城市运转的载体、支撑城市结构的骨架,同时又是连接旅游供需的重要桥梁。每年四月花开洛阳,世界各地的人蜂拥而至洛阳城时,交通则成为判定一个城市能否与世界接轨的重要标志。拟建项目连接着洛阳市区及白马寺、关林等重要景区,是重要交通枢纽,因此在设计时致力于把瀍河互通及周边景观打造成为进入洛阳区域的标志及门户。1.2设计目标。作为洛阳的门户,瀍河互通景观要具有鲜明的导向性和标识性,将景观作为文化的载体,把从河洛文化中提炼的元素作为贯穿整个设计的主题。1.3基地分析。现场互通绿化区域分为A、B、C、D四块,现场地形基本都是低凹洼地,为互通施工取土区域(如图1)。A区域:现有少量植物,生长杂乱,需要清理。B区域:高低错落,有较多建筑垃圾。C区域:为土表,适合植物种植。D区域:有较多施工垃圾,清理后才可以满足种植条件。图1通过对周边场地的分析发现,瀍河互通周边的河洛古镇、收费站以及管理中心都为仿古建筑。因此,此处的互通景观设计应与周边建筑相呼应,设计风格一致,采用新中式景观,简单、大方。1.4设计原则。(1)经济性原则:充分利用场地条件,减少投入,除核心景观外,其他景观尽量使用乡土植物,减少后期维护成本。(2)安全性原则:在注重景观整体观赏效果的同时,考虑互通区苗木高度,避免植物过高带来安全问题。(3)生态性原则:充分考虑互通景观的可持续发展,遵循人与自然的协调原则,创造出环境优美、物种丰富的绿色道路景观。(4)文化性原则:在设计中将景观作为文化的载体,把从文化中提炼的元素作为设计的主题。(5)审美性原则:整体运用大色块对比,强调整体性,形成舒展、开敞、明快的栽植风格。从洛阳众多文化元素中提取丝绸之路中的“路”;唐三彩的“色”——以黄、绿、白为基本釉色;花开洛阳中的“牡丹”为设计的主题,用艺术的手法进行再创作。首先,以“丝路”的形状,作为贯穿设计的图案,周边辅以牡丹纹样,既寓意通过现代的“丝绸之路”让洛阳文化传播海内外,又有“花开洛阳,繁荣昌盛”之意。在设计中将景观作为文化的载体,把从文化中提炼的“路”“色”“牡丹”等元素作为整个设计的主题。

2景观设计以行人的视线为依托

当车行视线较低时能看到周围较多的景观,在视线较低的地方应该设计一些相对精细的景观,如丛植、对植、孤植景观。车行视线较高时则只能看到树冠,因此我们对视线进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如图2,我们以4、5两点为例进行分析,同样的景观配置下,4点可以感受到地面的绿植,但是5点的视线只能看到一些乔木。根据这几个点的标高,我们可以看出2、4、7几个点车行视线比较好,在设计时可搭配较多低矮花灌木,可以在这个地方设计一些较为细致的景观;而在车行视线相对较差的1、3、5、6、8处则以乔木为主(如图2)。2.1门户景观与生态景观。根据视线分析,我们在规划互通景观时提出两部分:互通门户景观、生态景观。门户景观在设计时,力求植物搭配错落有致,层次分明,充分考虑四季变化,耐烟尘,植物大色块种植,突出洛阳特色,体现文化内涵。而生态景观形成林带及近自然型生态群落。瀍河互通门户景观灌木以牡丹、金森女贞、冬青、红叶石楠为主成片种植,组成牡丹纹样,突出洛阳的特色。乔木则采用常绿小乔木与开花小乔木穿插配置,通过植物乔灌草的合理搭配,以及植物季相色彩变化,营造出简洁、明快、层次丰富的门户景观效果。生态景观采用自然群落的搭配形式,以常绿乔木为背景,观花类小乔木为点缀,形成林带及近自然型生态群落。2.2生态景观以乡土树种为基础。由于生态景观一般都比较靠后,作为背景树。因此,在设计时,可以选择当地树种,如重阳木、栾树、白蜡、银杏等。这样便于以后的绿化管理,同时也节省后期的灌溉成本。2.3地形设计。经适当地形改造,一方面便于雨水集中收集,另一方面也利于绿化植物生长,便于造景,消除过高林冠线。在绿化设计时,也考虑了地形对植物选择的影响。结合现场地形以0.5%到0.6%的坡度、坡向四周排水沟,低洼处利用现场地形设计留有蒸发池(如图3)。在暴雨时有利于把道路上的水排入蒸发池内,缺水时期也可以用蒸发池的水进行灌溉,这样既节约了灌溉成本,又能形成一定的小气候。

3结语

篇9

关键词:现代建筑;地域;文脉;传承

中图分类号:J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4)05-0040-01

在经济飞奔的时代,人们的生活好像失去了方向,城市建设也失去了传统文脉。时下,中国正处于大发展建设时代,可以说热火朝天,房地产业势头强劲,2010年上海世博会和2010年广州亚运会的举办,加之全国范围内的城市化进程高歌猛进,给国内的建筑业注入了新的催化剂,大批的建设项目层出不穷,以神奇的速度展现在这片热土上。其中许多城市面貌如同翻版一样,许多历史文化名城也遭受猛烈地打击,使得老城特色付之一炬。因此,我觉得有必要先停下来,冷静地思考一下这些“现代化成果”,它们真的满足每个城市的需要吗?真的符合传统地域文脉吗?近些年也出现了一批带有地域文脉特色的“优秀”建筑,对地域文脉的传承与尊重,使得这种建筑设计形式越来越受到重视和好评。

建筑师贝聿铭深信不疑的重视地域的历史文脉精神,他认为设计建造应从地域历史文脉中汲取养料,让建筑在场地中自然生长,并具有文化认同感和人文亲切感。其设计精神是追寻历史根源,充分借鉴传统建筑样式,使传统建筑的精神与现代建筑的功能融合,并融入自然环境。

一、日本美秀美术馆

美秀美术馆位于京都自然公园保护区,建筑的百分之八十埋在地下。美术馆设计中贝聿铭以“桃花源记”般的序列组合升华了区域环境质量,使所有访客陶醉于仙境般的“自然界”中,空间组合徐徐的展开,设计师将建筑形体隐于群山中,呈现出东方山水画的美学艺境。首先进入访客视线是一座三角形“亭子”,这里是餐厅及迎宾处,穿过略弧的拱形隧道豁然开朗,峡谷之间的一百多米长的钢拉索桥映在眼前,桥的对面就是这座闻名遐迩的美术馆。由于气候因素,美术馆屋顶被抽象化设计成日本神社和农舍传统的样式――入母屋造(歇山式屋顶),构成有传统特色的山墙侧面剪影,空间框架的突出部分,叫人联想起日本传统寺院建筑的轮廓线,硕大的弦杆与承重结构抽象表现着日本传统建筑的梁与柁,形成了日本特有的“元素”,正是日本古建筑的入母式屋顶与出挑的构成是最符合日本古典建筑美学。美秀美术馆是以日本传统建筑为原型,外形有日本传统民居和寺院的意蕴,但都以现代的面貌展示出来。日本人视木材是“神木”,有魂灵而且尊贵的,但从技术上使用木材存在难度,所以使用铝合金的格栅条百叶表面贴木纹,仿木材料给人亲切感,体现日本人的审美标准。根据日本法隆寺建筑上的纵向格子,在美术馆屋顶空间构架上安装了可调节的铝合金“木百叶”,使空间产生向上的延伸感,格栅可以过滤光达到柔和的空间氛围,透明的屋顶让人的心灵得到放松,仿木格栅除了审美上得到认同外,其影子也给美术馆的大厅及走廊带来无穷的变化与魅力,正与日本传统的“影子文化”相呼应。这座著名的美术馆取得业内良好认可的原因正是――扎根日本地域,传承日本传统文脉,并充分展现了“现代化”。

二、中国苏州博物馆新馆

中国苏州博物馆新馆在古城苏州的东北角,与中国四大名园之一的明代拙政园及清代忠王李秀成王府相邻。新馆是在忠王府遗址上新建,整个建筑群分为西轴、中轴和东轴三条主线,其中主轴是西路,各主要的展厅分布在轴线上。新馆的建筑设计以白墙黑瓦的中国苏州古代民居和中国古典园林为模本,以现代的设计建造手法对古典语汇进行重新演绎,带有强烈的符号性,体现了中国历史文化古城苏州的地域文脉特色。既保护了古城的历史,又体现了“新中式”的现代建筑特色。新博物馆整体结构为混凝土,用灰白色系涂料粉饰,给人以大方明快之感。屋顶采用深灰色石材菱形格铺设,其视觉感受与苏州传统民居屋顶的“瓦”呼应,道路两边的景观灯非常简洁大方,非常的现代,但给人以古朴之美,好像“长信宫灯”一样。大门入口、“湖中亭”和格栅顶长廊处均使用金属玻璃建造,但所表现的确是传统建筑的“悬山屋顶” “重檐四角攒尖顶”和“长廊双坡顶”。苏州博物馆新馆的庭院景观正是苏州古典园林的延续,湖面、曲桥、平台、海棠冰裂纹漏窗、六角窗、圆洞门和植物等全部采用传统的造园手法,通过对景、借景和框景等来达到以小见大、曲径通幽的园林景观效果。特别提出的是其景石的布置,以宋代画家米芾的山水画为蓝本,在白墙前以石子为底,使片石分不同层次、高矮、前后排列,加上片石本身的颜色,做成近实远虚的空间效果,真是达到了“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园林意境。现今苏州博物馆新馆既是苏州的一个标志性建筑,又是这座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向世界展现其现代性的一个榜样,成为中国建筑体现地域文脉特点的楷模,也是中国古典造园手法的传承和新的尝试。

基金项目:本论文为2012年度天津市艺术科学规划课题一般项目“中国传统美学在当代建筑设计领域中的阐释研究”(项目编号:A12057)阶段性成果之一。

参考文献:

篇10

“可持续发展”是法国文化中心近年关注的交流重点,法国AS建筑工作室与法国大使馆合作主办的《另一种角度――可持续城市 by 法国AS建筑工作室》展览在北京法国文化中心展出,由《AC建筑创作》杂志社(北京建院建筑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给予媒体支持,以呼应中法官方及民间近年针对“可持续城市”的广泛研讨和合作。今年10月27日至11月9日,展览将展现法国AS建筑工作室的多个国际项目,尤以在法国及中国的为主,探讨可持续发展、绿色建筑以及智慧城市规划等主题。

“可持续城市”是法国AS建筑工作室30年来最重要的研究课题之一。2009年工作室对多年来的工作进行了阶段性的总结,在法国和中国两地出版了理论和实践兼具的《生态城市:可持续建筑探索》。

展览中精选出25个项目,全面展示法国AS建筑工作室的设计理念、工作方法,对建筑所处自然和社会环境的理解,以及对人文的关怀。25个项目分别通过“动态立面”、“缓冲空间”、“景观建筑”、“系统设计”和“城市思考”五个角度进行诠释。

在提供解决方案的同时,法国AS也希望展览能够提出问题,与各方人士一起畅想未来可持续城市。在展览开幕当日,工作室将举办一个小型研讨会,邀请业内的专家学者一同加入讨论,开启新的交流和思考。

除开幕当日活动之外,展览还将举办公开讲座(2014年11月1日)以及儿童/家庭工作坊等一些列配套活动。一本中、法、英三语的画册(《 MARK国际建筑设计》杂志策划,天津大学出版社出版)也将伴随展览一同出版发行。画册中将展示包括展览中项目的50个精选项目,内容丰富,由法国著名建筑评论家 Cyrille Poy 先生――同时也是《生态城市》一书作者,以及同济大学副校长伍江教授共同作序。

《另一种角度――可持续城市 by 法国AS建筑工作室》展览为展示和推广中法在可持续发展及建筑领域中文化和技术交流提供了一个极佳的机会。

法国AS建筑工作室简介

于1973年在巴黎创办的法国AS建筑工作室在其十二位建筑师合伙人(马丁・罗班、罗多・蒂斯纳多、让-弗朗索瓦・博内、阿兰・布勒塔尼奥勒、勒内-亨利・阿尔诺、罗朗-马克・菲舍尔、马克・勒曼、罗伊达・阿亚斯、贾斯帕・朱利、玛丽卡・碧欧、马里亚诺・艾翁和艾马・萨布埃雷)的周围团结了一支由25个不同国籍的优秀建筑师、城市规划师、室内设计师及成本评估师等组成的专业团队。我们本着开放性的原则和团队合作的工作哲学,形成了一支专业的建筑设计团队,并且在不断扩大中。多年来,法国AS建筑工作室的作品已经遍布到了全世界各地。

法国AS建筑工作室将建筑和城市规划定义为:与社会密切关联的艺术,同时也是建设人类生活的构架。其根本在于建立在团队合作、分享经验,通过团队成员的沟通和交流,将个人的感知转化成更强大的集体潜在创造力。

法国AS建筑工作室于2004年和2007年在中国成立了上海和北京永久事务所,分别由倪古拉(Nicolas Papier)先生和李书雯女士负责,更加强了它在国际市场的影响力。中国的这两个事务所由70多位建筑师组成,他们延续了AS的设计理念及工作方式,并与巴黎总部紧密联合将中法两国的精神理念和文化特点融合在一起。

展览咨询请联系:.cn

《绿色住区标准》10月1日起正式施行

由中国房地产研究会人居环境委员会等单位编制的《绿色住区标准》,将于2014年10月1日起正式施行。

该标准是我国绿色住区建设领域首个行业协会标准,是人居委整合国内外优势研究力量,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课题《中美绿色建筑评估标准比较研究》、《规模住区人居环境评估标准研究》等众多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历时八年编制而成。标准将国际先进的绿色建筑评价体系与我国城镇住区建设和房地产发展的本土模式相结合,填补了我国绿色住区标准领域的空白,将对推动我国绿色住区实践产生重大影响。

该标准涵盖了居住环境、资源利用、开放街区、步行交通、商业布点、人文创新、住区多样性以及提供就业机会等绿色住区可持续发展的内容,旨在使可持续发展理念融入项目开发建设和管理中,保证市民生活在一个设施齐全、出行便捷、环境美好、品味多样的绿色和谐社区中。

2014 年18 个被动房示范项目全面启动

全国住房城乡建设工作会议提出大力推广被动式超低能耗绿色建筑以来,各地积极响应,由18 个建设单位开发的总建筑面积34 万平方米的各种类型的被动房示范项目列入《2014 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学技术项目计划》,涉及住宅、工业厂房、办公楼、幼儿园、教学楼、纪念馆、学生宿舍等。分别是青海乐都丽水湾小区三期工程、哈尔滨森鹰窗业股份有限公司(被动式低能耗工厂建造技术的综合集成与应用示范)、伟大集团(湖南)节能房股份有限公司(湖南株洲・惠天然・城市公园二期被动房示范楼)、河北新华幕墙有限公司被动式低能耗办公楼建设项目、辽宁辰威集团有限公司高层住宅示范楼(辰威丽湾)、山东建筑大学(绿色教学实验楼超低能耗技术应用研究与集成示范)、烟台京航科技园有限公司(烟台北航科技园D1科研办公楼)、山东城市建设职业学院(山东城市建设职业学院低能耗实验实训中心)、烟台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烟台建城丽都居住区E地块幼儿园)、济南市城市园林绿化局(济南泉城公园应急服务中心)、潍坊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潍坊未来之家)、日照山海天城建开发有限公司(日照市新型建材住宅示范区27#住宅楼)、临沂大学(临沂大学外国专家楼、留学生楼)、威海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威海市中小学生综合实践教育中心2#主题教育馆)、青岛亨达玻璃科技有限公司(既有办公楼改造)、威海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威海市海源公园一战华工纪念馆及配套管理房)、承德盛禄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盛禄水岸被动房小区)和沈阳建筑大学的中德被动式节能示范工程。

上海:

广泛应用信息化技术 逐步实现电子化监管

建筑业为上海城市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为加强建筑市场监管、规范建设市场秩序、确保建设工程的安全质量,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和上海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上海市城乡建设和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市建管委”)按照“制度加科技”的要求,积极推进建设市场管理信息平台的建设和应用,在行政审批、市场和现场监管、信息服务等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

围绕上海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提出的依托信息化手段、完善建设市场监管制度的要求,依据《上海市推进智慧城市建设2011年~2013年行动计划》和《关于进一步规范本市建筑市场加强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管理的若干意见》,结合建设市场管理需求,市建管委牵头建设上海市建设市场管理信息平台。

平台是对现有的“建筑建材业管理信息系统”实施升级改造,提升为覆盖全市建设管理部门的工程建设管理的市级平台。平台建设以建设工程程序和施工过程监管为主线,以工程质量安全和市场主体诚信为重点,构建管理规范、便捷高效、公开透明的信息平台,全面实现日常管理业务网络化和电子化,实现“项目全覆盖、管理全过程、部门全参与、服务全方位”的目标。

平台的总体架构是“1+5+X”,即“1个基础平台”、“5大业务应用系统”和“X个数据交换系统”。“1个基础平台”是一系列软硬件系统和配套基础设施。“5大业务应用系统”是“建设程序审批系统”、“工地现场监管系统”、“建设主体管理系统”、“建设市场信息服务系统”和“建设管理统计分析系统”。“X个数据交换系统”是若干个与其他相关部门进行数据交换的系统。

福建为绿道规划建设定标准

近日,由福建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和福建省城市规划学会共同编制的《福建省绿道规划建设标准》(以下简称《标准》),经省住房城乡建设厅批准为福建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标准》适用于福建省绿道的规划设计与建设实施,自10月30日起执行。

《标准》将慢行系统分为都市型、郊野型、生态型三类。各地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建设步行道、自行车道和综合慢行道。都市型绿道从安全角度考虑,不宜设置综合慢行道;步行道单独设置时宽度不小于两米,与市政道路结合时不小于3m。郊野型、生态型步行道设置均不小于1.2m。郊野型综合慢行道不小于3m,生态型综合慢行道不小于两米。生态型、郊野型绿道必须设置绿化保护带,生态型绿道每一侧的绿化保护带宽度不宜小于15m,郊野型不宜小于10m。都市型绿道应设置绿化隔离带,新城绿化隔离带的宽度不宜小于3m,旧城不宜小于1.5m,旧城中心或改造难度较大的地区不宜小于1m。

《标准》提出,绿道选线要尽可能体现福建省自然特色、历史人文景观等,并尽量选取生态条件优越、方便群众的地段。绿道与城市隧道、桥梁合并设置时,自行车道宽度不宜小于两米,服务设施宜集中设置于驿站。

南京老城南建筑修缮将保留“最南京”

南京市规划局联合市老城南历史文化保护与复兴指挥部、东南大学建筑学院,研究制作了《南京市老城南历史城区传统建筑修缮技术图集》以下简称《图集》,专家们从100多处保存至今的明清老建筑中总结出“最南京”的建筑风格,作为今后老建筑修缮的统一标准。

老城南历史城区占地约7.29平方公里,区域内现存传统建筑众多,代表了城南历史传统民居特色。“有些市民提意见,说修好的老城南,南京本地特色彰显得还不够。”市规划局名城保护和城市雕塑处处长王昭昭介绍,之前的老城南修缮都以建筑个体为单位进行规划设计,委托苏州、扬州、安徽的一些有经验的历史建筑修复工程公司施工,因此在施工中就带有建筑单位熟悉的建筑风格。

不过,接下来的老城南改造,将保留原汁原味的南京风格。据介绍,专家组对现存的老城南历史建筑进行“解剖”,找到了南京历史建筑的特色,这就是未来老城南改造的“公式”――老建筑修缮的宗旨是修复成原样,破损严重找不到无法辨别原样的,按照《图集》中的对应结构进行施工。据悉,《图集》即将出版,今后如果古建筑发掘更多,《图集》内容还将不断扩容。

广州:

损坏拆迁历史建筑按房价3-5倍罚款

《广州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征求意见稿)》(简称《意见稿》)近日在市法制办网站公开征集意见。

《意见稿》规定,市政府设立广州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委员会,作为议事机构,负责审议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对象的保护名录的制定和调整方案;审查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专项资金安排和使用情况;审议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中发生的重大突发事件的处理方案等事项。

《意见稿》要求设立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专项资金。资金的主要来源包括政府列入预算的专项经费;在城市更新改造等土地收益中留取的一定比例资金;国有历史建筑、传统风貌建筑的转让、出租、举办展览或者其他方式取得的收益等。

为了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需要,行政机关可以依法变更或者撤销已生效的行政许可,由此造成被许可人合法权益损失的,行政机关应当依法予以补偿。

《意见稿》支持历史建筑结合其自身特点进行保护性利用。鼓励利用历史建筑发展文化创意、旅游产业、地方文化研究,开办展馆、博物馆,开展经营活动,以及以其他形式对历史建筑进行科学保护和充分利用。

各级政府可收购历史建筑,通过公开招标等方式选择符合条件的单位或者个人对国有历史建筑进行保护和合理利用。鼓励民营资本进入。城市发展中,历史建筑所有权人同意被征收或者改造的,应将历史建筑与征收地块内的其他建筑一并纳入征收补偿方案,并给予同等补偿;历史建筑所有权人不同意被征收或改造的,所有权人应当按照保护要求自行合理利用。

《意见稿》规定,损坏或者擅自迁移、拆除历史建筑的,由城市管理综合执法部门会同城乡规划主管部门组织专家论证后作出处理决定,并可以处以已经损坏或者拆除房屋在查处时当地相当等级房屋价格三倍至五倍的罚款。损坏、拆除预先保护建筑的,由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机关责令限期改正,并处以同等级房屋市价的三倍至五倍罚款。历史建筑保护责任人具备修缮能力但不履行修缮义务的,逾期不改,房屋行政管理部门可以指定有能力的单位修缮,所需费用由保护责任人承担,并处一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的罚款。

全国第一家建筑产业化联盟在北京成立

10月18日,一个以装配式集成化建筑为主要发展方式、像装配汽车一样造房子的我国第一家建筑产业化联盟在北京西苑饭店正式成立。该联盟由江苏立德节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倡议,江苏沙钢集团、浙江亚厦公司等九家企业院所联合发起组建,首批聚合了北京、上海、湖南、辽宁七省市的23家建筑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单位。

该联盟的发展目标是:以国家政策和市场机制为导向,以装配式集成化为方向,以联盟群体竞争力为核心,率先在全国组成集项目事业于一体,融产学研销于一身,汇上下游产业于一园的建筑产业化实体联盟,推动建筑产业现代化,抢占前景广阔的建筑产业化市场,最终形成立足国内、辐射国际的功能齐全的建筑产业链条和产业集群。

目前,该联盟已在大丰市筹建占地2000亩的建筑产业化园区,300多米长的钢构件装配厂房已完成立柱架设。

中国房地产研究会、中国房地产业协会会长、原建设部副部长刘志峰出席成立大会,他高度称赞组建全国第一家建筑产业化联盟是对建筑业发展方式转变的自觉和对组建建筑产业化联盟的自信,是应运而生、恰逢其时,是一种具有战略眼光的创新之举、是一种抢占先机的探索之举,他希望联盟要注重和加强建筑产业化示范基地建设、建筑产业化标准体系建设和建筑产业化联盟自身的基本建设,不辱使命,创新发展,将联盟建成为在我国有影响力的建筑产业现代化龙头大军。

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常委、九三学社副主席赖明,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住宅产业化促进中心副主任文林峰等出席成立大会并讲话。成立大会审议并通过了联盟工作报告、章程、理事会组成人员和宣言,推选重庆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周绪红任联盟名誉理事长,江苏立德节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徐拥军任联盟第一届理事会理事长。

日上集团:定增拓展绿色建筑产业

经过半个月停牌,日上集团本周三抛出了定向增发方案。公司拟以10.55元/股非公开发行不超过5000万股,募集资金5.275亿元用于拓展绿色建筑产业等项目。

公告显示,日上集团此次募集资金主要投向两个项目,其中4亿元用于绿色建筑工业化集成系统生产项目(一期),1.275亿元用于补充工程承包业务营运资金项目。

所谓绿色建筑,即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目前,我国的城镇化建设已经进入一个新的阶段,遵循十报告提出的“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建设美丽中国”的发展方向,大力发展绿色建筑和推动建筑工业化已经成为当前建筑业发展的重要任务,具有绿色节能、适合工业化推广特点的钢结构建筑将会迎来重大发展机遇。

日上集团指出,绿色建筑是时代的发展方向,住宅产业化是推进绿色建筑发展的首选,兼具环保和经济价值,其中钢结构和预制PC 结构是其两大适宜方向,将引领绿色建筑浪潮。

正因为绿色建筑更加节能环保、安全高效,符合我国推行绿色、循环、低碳的需要,因此国家对绿色建筑工业化和钢结构应用给予了大力支持。国家有关部门相继《关于转发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部绿色建筑行动方案的通知》、《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2013修正)》等文件鼓励发展这一产业。此外,包括各地方政府也相继出台配套政策支持绿色建筑工业化和钢结构的发展。

在此背景下,日上集团此次募投项目未来具有广阔的空间。根据公司项目规划方案,项目包括预制PC、轻质灌浆内隔墙、楼承板以及金属围护系统等,这些都是钢结构建筑的新型配套产品体系。公司预计,该项目达产后将年新增新型工业化预制 PC 板 25万m2;新型建筑金属围护系统 175万m2;模块化设备钢结构 3 万吨。公司预计项目达产后,将新增年销售收入7.69 亿元(不含税),新增年净利润5237万元。而日上集团2014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6.42亿元,净利润2006万元。

日上集团指出,通过此次定增公司将实现从单一的钢结构制造、安装转向整体建筑物的系统建材提供商、从单一的设备钢构件制造商转向提供模块设备单元的供应商的跨越,不仅可以快速提升公司的营业收入和利润率,也为公司的长远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山东省日照市规范外墙外保温施工

今年以来,山东省日照市围绕解决现喷聚氨酯施工质量控制难度大、喷涂厚度不均匀、影响建筑整体保温性能等问题,强化施工现场监管等关键质量控制节点管理,严格落实施工质量管理要求,确保工程质量。今年以来,该市已完成现喷聚氨酯外墙外保温施工面积48.29万m2,工程质量合格率达100%。

严格施工图审查和备案管理。对建设单位申报的设计图纸进行严格审查,要求现喷聚氨酯设计厚度须达到节能标准要求,材料防火等级达到B1级以上。施工图审查合格后,发放建筑节能施工现场监管“明白纸”。凡设计使用现喷聚氨酯的项目,须分层申报现场监管。 严格施工资质和岗位管理。要求从事现喷聚氨酯外墙外保温的施工单位须具有外墙外保温专项施工资质,施工人员具有外墙外保温岗位资格证。严禁无资质单位承揽此种工程,不允许无证人员上岗。

严格现场监管。印发了施工“明白纸”,建设和施工单位分层申报监管事项。关键工序施工前,建设单位提报施工方案,方案审核合格后方可施工。现喷聚氨酯项目施工前,须做样板墙。节能和质监部门强化现场监管,从材料到施工工艺,把好每一道关口。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按设计要求进行施工,分层或阶段申报施工进度,管理部门从中抽检现喷聚氨酯施工厚度和质量,填写施工现场监管表,留存相关影像资料,对不符合质量厚度要求的项目一律要求整改,整改后复验,验收合格前一律不允许进入下一道施工工序,确保喷涂厚度及其材料达到设计要求。

严格节能认定。项目完成后,由建设单位汇总隐蔽工程及分部工程验收记录,报节能部门审核,节能部门审核并经现场验收合格后发放项目建筑节能认定证书。

东方雨虹前三季度净利润4.29亿 同比增逾八成

东方雨虹21日晚间公告,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6.26亿元,同比增长30.26%;净利润4.29亿元,同比增长84.86%;基本每股收益1.17元/股。

公司称,营业收入较上期增加主要原因是公司品牌影响力不断提升,材料销售业务和防水施工业务的业务规模不断扩大,导致本期的营业收入增长所致。

公司同时公告,公司拟用自有资金出资300万元投资设立全资子公司,公司名称为“咸阳东方雨虹投资有限公司”(暂定名)。

公司还公告,公司在南京设立分公司,从事防水材料、防腐材料、保温材料等产品的技术研发、销售、技术服务等。

厦门出台新规 开发商随意扩容面积将被重罚

过去盖房子出现“施工误差”,属于允许范围,这就给了开发商随意扩容面积的机会。本月21日,厦门市规划委联合厦门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厦门市国土资源与房产管理局及厦门市建设局,联合出台《厦门市经营性房地产项目竣工增容面积处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对验收超出部分将没收增容所得,并处5档罚款,超规划面积越多,罚得越重。

经营性房地产项目包括厦门市行政辖区范围内以出让方式取得用地的新建住宅、商业、办公等项目。《办法》规定,验收超出的部分将没收增容所得,按照违法建设部分建设工程造价10%以下罚款,同时还要按1.5倍补交地价。

《办法》对违规处罚力度有多大?工作人员举了个例子:岛内规划10万m2的项目,建成后面积为10.1万m2,比规划超出的1000m2这一部分,无论每平方米以多少价格出售,都会被没收。

罚款额度则和工程造价和地价挂钩,分两块罚款:假设超出部分工程总造价为700万元,那按10%罚款就是70万元;假设地价为每平方米2万,1.5倍就是3万元,超出面积1000m2,就是3000万元。

也就是说,以后开发商不按规定随意扩容,可能面临上千万的罚单。

保利地产:商业和住宅保持3: 7

2014年10月22日保利地产与国际酒店管理集团洲际酒店集团签约,双方将在琶洲展区再建合作酒店。目前保利和洲际酒店合作酒店已达13家,其中5家已经开业。

保利地产副总经理王健昨日向南都记者表示,保利地产与洲际酒店有接近7年的合作历史,选择全球管理规模最大的管理集团也意味着保利对商业的重视,将与国际平台接轨,以琶洲展区的区位和市场优势,在住宅和商业方面进行联动发展。公司对于商业和住宅的发展比例将保持在3: 7的规模。

本次保利地产将大手笔的酒店投资布局在广州中轴线延伸线上的琶洲会展区。在保利看来,会展区长年的人气和功能定位有利于打造较为高端的商业配套,从而反哺住宅产业。

为重点发展商业运营,保利地产于2011年专门成立了商业公司。而据保利商业公司有关负责人昨日向南都记者介绍,目前保利商业选址基本确立了在一二线城市较为重要的地块发展,以周边居住人群和附近大都市圈为主要购买力,定位在中高端以确保盈利水平,尽量确保较为爆棚的人气和入场率,保证品牌形象。

筹划多年之后,今年正是保利商业统一运营的“兑现年”。据有关负责人介绍,今年上半年北京核心商业布局就有日均3万人流量,商业的顺畅流转成为目前楼市淡季下吸引购房者入市的“武器”。

在高端酒店方面保利也持续与洲际酒店合作发展。双方已经在华共同发展13家酒店。昨日两家公司高层均表态,未来在商业酒店合作上,将根据战略合作的具体原则,首选彼此作为合作伙伴。

万达商业地产更名 明确酒店战略

万达商业地产(集团)有限公司(00169.HK,以下简称“万达商业地产”)昨日正式更名为“万达酒店发展有限公司”。业界看来,此次更名与近期万达商业地产不断投资海外酒店业务有关,也符合万达集团整合酒店资源、为商业地产上市腾出空间的战略布局。

随着酒店更名,万达酒店的网址将由“.hk”更改为“.hk”,由10月27日起生效。在业内人士看来,此次更名与近期万达不断投资海外酒店业务密切相关。同时,万达集团欲进一步整合旗下酒店业务,将本集团打造为万达自有品牌酒店在海外投资和运营平台。资料显示,自去年来,万达集团海外投资酒店频现大手笔,分别在英国伦敦、西班牙马德里、美国芝加哥以及澳大利亚黄金海岸(资料、团购、论坛)等地重金投资酒店业。

此外,万达集团借更名之机明确其上市公司的定位,更有一层“为商业地产板块在港上市腾出空间的意味”。据万达影院招股说明书显示,截止到2013年12月31日,万达商业地产总资产为1237.47亿元,净资产123.76亿元,2013年实现净利润38.24亿元。此前,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坦言,今年的目标是力争推1-2家主要公司上市。

优质配套为媒 太湖新城宜居品质领跑锡城

从此前的万科、华润和融创三大巨头开始,太湖新城开启了发展的序幕。随后,保利、宝能、富力、雅居乐、中海、万达等知名房企竞相携重金加入太湖新城大开发的行列。目前据不完全统计,进驻太湖新城的各大房企已经多达二三十家,且均以品牌房企为主,其推出的各类楼盘也多为品质项目,在户型、景观、绿化、科技等设计要素上,都将全新的居住理念引入,全面彰显太湖新城宜居特色。

近日,在无锡365举办的太湖新城论坛上,朗诗、雅居乐以及富力等新进太湖新城的房企都对板块的前景表示看好。朗诗相关人员表示,选址太湖新城,是朗诗的战略性考虑,此次朗诗进驻太湖新城的产品,是契合太湖新城的优质生活客户的。”而无锡富力地产将曾在北京产生轰动的作品――富力十号全盘搬到无锡,其创新的新中式园林景观设计、积聚人性化的科技元素以及高品质物业设计,都受到锡城市民的欢迎。而雅居乐更是集合了雅居乐集团22年的高端优质的配套、产品,引来众多置业热情。

事实上,太湖新城一直以来都是置业热门区域,新出炉的9月无锡商品房成交面积排行榜中,中海凤凰熙岸、无锡万达城等多个楼盘名列前茅。据中海地产主任策划师吴永生介绍,作为“工科地产”的中海地产,一贯以高品质的社区服务、户型结构、物业服务等受人青睐。此次进驻无锡的产品更是中海第五代精工产品,9月中旬正式面世后,由于产品品质突出,当月就进入了销售排行榜的前五。

在近日举行金秋房交会上,太湖新城更是“包揽”了半个展馆,全面展示太湖新城的居住、配套等建设。“太湖新城经过7年建设已取得阶段性成果,其配套规划的多样化和超前性让购房者和开发商对该板块充满信心。”太湖新城发展集团董事局主席张明春认为,作为“无锡城市新中心、产业发展新高地、生态宜居新天堂”,太湖新城正在发展成为无锡最具典型性的宜居示范样板区。

武汉:新能源研究院正式投入使用

日前,经过近四年的建设,武汉光谷未来科技城中一座酷似“马蹄莲”的灵魂建筑――武汉新能源研究院正式投入使用,成为目前国内规模最大的绿色仿生建筑。

一朵马蹄莲,五片花瓣衬托,一朵金色花蕾。这座高128m、占地165亩、总建筑面积68480m2、总投资5.31亿元的新能源研究院工程,由荷兰荷隆美设计集团和上海现代设计集团联合设计,由中建三局负责承建,包括主塔楼、5个实验室、人企服务中心以及地下停车库四个部分。来自荷兰的设计师罗沃特先生说,以马蹄莲为设计灵感,源于自己求学时在花店学习插花的经历,寓意“武汉新能源之花”欣欣向荣、茁壮成长。

上海迪士尼乐园应用BIM整合设计施工

上海迪士尼度假区主题乐园与配套设置建设过程中运用BIM技术,通过施工过程模拟选择最佳设计方案,整合施工进度计划,降低能耗,改善建设进程。

随着上海迪士尼度假区主题乐园与配套设施建设的持续推进,包括建筑信息模型(BIM)等创新设计与技术手段在度假区的开发过程中被大量运用。

据介绍,这些技术手段有助于推动设计和施工阶段的效率最大化,确保度假区开发的整体协调有效进行,实现计划于2015年年底开门迎客的目标。上海迪士尼度假区管理公司今日的图片演示了BIM技术在上海迪士尼乐园的标志性中心景点-奇幻童话城堡建设过程中的运用。

通过BIM软件对施工进程的精确模拟,设计团队可以为度假区内许多建筑物及基础设施选择最佳设计方案,并整合施工进度计划。这些手段不仅有利于改善执行面的设计,同时最大程度降低施工用料的消耗,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OMA设计台湾艺术中心

据报道,由大都会建筑事务所(OMA)在台湾地区设计的一个艺术综合设施,最近的施工工作已实现封顶。这个项目将在明年建成。这个名为台北表演艺术中心(Taipei Performing Arts Center)的项目将由3个剧院组成。一个剧院为1500个座位,其余两个分别为800个座位。

这3 个剧院有一个被称为“透明中央立方体”的共用的空间,因此它们可以共用后台设施。最大的有1500个座位剧院能够与有800个座位的剧院结合成一体,成为一个有100m长的空间的“超级剧院”。

大都会建筑事务所的合伙人雷姆-库哈斯(Rem Koolhaas)说:“允许舞台结合在一起的设计方案,是为了用于意想不到的剧情和用途。这个方案设计为特殊的使用提供了有利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