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能源管理体系范文

时间:2023-12-15 17:35:0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高校能源管理体系,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高校能源管理体系

篇1

关键词:提高;医院;后勤管理;效能

医院的核心工作是提高医疗服务,后勤管理工作是全院医疗工作正常运行的基础和保障,医院后勤管理的最终目标是更好地为病人服务。积极探索提高医院后勤管理效能、提升后勤保障能力和质量, 创新后勤工作机制是医院后勤管理工作的关键所在,也是为医院可持续发展、建设和谐平安医院的重要保障。

一、医院后勤管理工作的内容和目标

医院后勤管理工作的内容,广义上包括总务管理、财务管理、生活服务管理、基建房产管理、物资设备管理和环境管理;狭义只是指总务管理,具体包括:水电气供应、环境卫生美化、污水污物处理、物资和膳食供应、车辆调度、通信和门卫管理等。医院后勤管理工作的目标,在于提高医院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为医院正常运转提供物质基础保障,努力为患者和工作人员创造优美的医疗、工作环境,做到管理优化、争取以最小投入发挥最大的经济效益。

二、效能的概念

管理学中效能的定义是人们对自己产生特定水准的,能够影响个人事件的行为之能力的信念。后勤工作人员是效能的体现者,是效能的主体;病人是效能建设的受益者,是客体。提高效能的着力点是要强化对主体行为的约束,更好地服务客体,寓服务于管理之中;同时让客体能有效地监督主体,以获得满意的服务。医院后勤工作只有适应新的医疗形势,更好地服务于临床,提高后勤服务质量和效果,向管理要效益,并且尽力减少开支,才能更好地提高医院后勤管理效能。

三、提升医院后勤管理效能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后勤保障是医院工作的重要环节之一,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后勤工作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医院的医疗质量和经济效益。然而,在实际工作中,后勤工作往往被忽视,后勤管理水平得不到提高,成为医院发展的桎梏。随着卫生改革不断深入,后勤工作的改革势在必行。只有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意识,从医院的实际情况出发,制定详细合理的策略方针来推动和改进医院后勤管理,使后勤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得以提高,才能更好地促进医院后勤管理效能的提升。

四、现阶段医院后勤管理工作存在问题及解决途径

随着医院医疗工作要求标准的逐步提高,后勤管理必定更复杂、更困难,面临更多的困难和挑战。目前医院后勤改革在深度和广度上都有一定的进展,但是由于受传统管理体制和诸多主、客观方面的原因的影响,医院后勤改革的现状依然不够理想,现阶段医院后勤管理工作存在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医院后勤服务的质量和效率不高

目前不少医院用于后勤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投入往往是一笔不菲的开支,然而如此庞大的后勤开支提供的服务质量和效率却不能尽如人意。只有彻底打破在以往的旧观念、旧思维模式,通过改革和创新,在服务内容、方式、层次上下功夫,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让服务切实现以病人为中心,使后勤管理适应医疗工作的要求,确保后勤服务质量和效率的提高。

2.后勤部门工作规章制度有待进一步健全

要想管理好涉及面较广、人员较多、机构复杂的后勤部门,必须用制度约束、规范工作人员的行为,才能确保后勤为医疗、病员服务的目标实现。通过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和岗位职责,完善对内服务机制,制订切实可行的后勤制度,以形成完整的规章制度体系。围绕后勤工作目标,确立全方位的制度落实目标。同时提高规章制度的严肃性、权威性和执行规章制度的自觉性。

3.对后勤工作的绩效考核和监督机制不健全

后勤工作繁杂琐碎,需要建立一项完整科学地绩效考核办法来实施监督、制约。通过考核来检验后勤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工作效率和质量、经济效益、成本消耗、工作态度和工作满意度等。考核结果与个人绩效工资、职称评聘、职务晋升等直接挂钩,做到奖罚分明。加大考核、监督力度,细化、量化考核指标,做到量化到岗、考核到人,以发挥考核监督机制的作用。

4.后勤工作人员主动服务意识淡薄

“以病人为中心”是后勤管理的重点。不少后勤工作人员主动服务意识淡薄,存在消极等待、推诿、拖拉、散漫的工作作风。急需更新服务意识,转变服务观念,主动服务于医疗一线,最大限度地满足临床及病人的需要。

五、提升医院后勤管理效能的思考

要提高后勤管理效能,“学习”是根源,“考核”是之基础,“改革”是核心,“促进”是必需。通过不断实施管理体制及内部人事、分配、管理制度、考核监督等运行机制的改革。以改革促发展充分认识医院后勤管理工作改革的必要性、重要性,确立后勤服务专业化、集约化的新观念,理清思路明确方向。

提升医院后勤管理效能的关键,一是后勤管理人员应强化成本和效益意识,只有增强了成本意识,正确处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关系,从规章制度建设和转换机制方面采取措施,以服务创效益,以质量树形象,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强化管理,才可切实提高后勤管理水平与服务质量。二是坚持制度创新,加强制度建设与制度落实,不断完善用人、分配和管理制度,建立竞争机制和激励机制。可见要实现医院持续、健康、和谐发展,就必须重视对医院后勤工作的研究和管理。

参考文献:

篇2

[关键词] 精细化管理;医院办公室;行政效能

[中图分类号] R197.3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3)09(a)-0159-03

随着医疗市场上竞争的日益激烈,各个医院面临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为了争取更多的患者资源,为了适应社会的需求,医院必须努力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因而医疗卫生体制也开展了相应的创新性改革,使医院的行政能力和服务能力均得到了大幅提升,只有这样才能让医院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1-3]。在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大好形势下,医院办公室的行政效能也面临了新的机遇与挑战,只有结合医院办公室该部门自身的工作特点,不断进行自我改革和创新,有效提升自身的行政能力才能在市场竞争中利于不败之地[4-6]。如何快速有效提高医院办公室的行政效能成为了医院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精细化管理是一种新型的企业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可将社会的分工更为精细化,主旨是提升服务质量,以常规管理模式为基础,将其引入到更深层次的管理模式,通过尽可能减少管理所用的各种资源和降低各种管理成本来实现的,应用到医院中取得了显著的成绩,精细化管理可以有效明确的划分医院办公室的岗位职责,确定责任明确到人,使得事事有着落,人人有事做,大幅提高了医院办公室的工作效率[7-9]。

1 医院办公室的职能特点

医院办公室是医院的行政管理部门之一,也是综合办事机构,起着承上启下和左右协调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辅助决策

医院办公室是领导决策的辅助参谋机构,可向上层提供建议和选择方案,具有全局性和战略性的工作意义,在制订决策和重大活动中可充分发挥行政能力,加强部门的调查研究,将结果实事求是进行反馈,从实际情况出发,为领导层提供了及时准确的第一手材料,对于决策的制订具有重要意义。

1.2 落实管理

医院的领导决策要通过医院办公室进行传达,体现了医院办公室的能力与权威,因而协调管理和及时传达是医院办公室的重要工作内容。对于医院开展的各项活动,涉及到科教、财务、医护、后勤等各个部门时,要由医院办公室进行良好的协调与配合。在政策与活动开展进行中,医院办公室要及时回馈各种信息,如遇到问题,要及时进行反馈,通过领导层制订相关方案,解决问题。在医院的长期发展计划中,医院办公室要对各种方案与矛盾进行综合分析,作为医院各科室的运转枢纽要充分发挥指挥协调作用,为基层办实事,将真实结果及时反馈,消除各种不利因素,提高自身的工作能力,保证任务的顺利完成。

1.3 检查督办

医院办公室作为医院工作开展的“心脏”,直接关系着医院的未来发展,如何提高职能部门的工作能力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可将医院办公室的服务作为衡量其工作效果的评价指标,使其从被动服务转变为主动服务,从事后服务转变为趋前服务,从常规转变为创新,在做好服务的同时还要注意对工作的监督,要保证工作开展的真实有效性,要确保每项工作都切实落到实处,要做到有为有位,提前部署,可提高部门的工作效率,推动医院的更高更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作为对外服务的窗口,医院办公室不仅联系着上下,还联系着内外,通过接待群众来访和患者来访,洽谈工作和商办,直接体现着医院的工作作风,这是医院办公室对外界形象的直接体现,也直接关系着医院的声誉,因而提高医院办公室个人的工作能力也至关重要。做好医院办公室的服务,不仅要向上服务于领导层,还要向下服务于各个科室和全体员工,同时还要服务于群众和患者,强化医院办公室人员的服务意识和工作能力,做到微笑服务、文明服务、热情周到,有利于医院的长久发展。

2 医院办公室面临的新机遇和新挑战

作为医院的核心部门之一的医院办公室,代表着医院的整体形象,对于医院各项工作的开展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医疗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医疗体制改革悄然而至,传统的管理模式和运营机制已不再适应历史的潮流,对医院办公室的职能提出了新挑战,逐渐体现出了服务多元化、参谋深层化、工作现代化、管理科学化的新动向,具体如下:

2.1 服务多元化

医院办公室面临的对象较多,新形势下服务对象和服务内容均发生了改变,呈现出了服务多元化的发展态势。医院办公室不仅要服务于医院的领导层,还要服务于相关的各个科室,更要服务于患者和群众。服务的内容也不仅仅是传达,而是直接参加和深入到政策和活动中去,并将信息及时进行反馈,体现了更好层次的参谋作用。服务形式也在发生改变,通过提供参考、直接传达、参加活动、反馈信息等多种形式,提高了医院办公室的工作效率。

2.2 参谋深层化

与其他职能部门不同,医院办公室可直接接触到医院的领导层,具有岗位优势和职能优势,通过联系上下和沟通左右,医院办公室可设计医院的各个方面,信息量大且广,又能直接了解到领导层的动向,参与到决策中,对医院办公室的参谋作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医院办公室要主动加强自身的机构建设,开展信息调研,建立督察机构,以保证政策和活动的顺利开展。因而医院办公室的工作也不再是以往简单的办文、办事、办会了,而需要及时收集信息,掌握动态发展,为领导层提供真实有效信息的职能部门。

2.3 工作现代化

随着科技知识的不断提高,计算机网络等通讯设备逐渐应用到医院中,使传统的纸化办公逐渐转变为无纸化办公,这对医院办公室人员的工作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医院对于改善医院办公室的工作条件给予了大量的经费投入与建设力度,在改善医院办公室人员工作条件与劳动强度的同时,可显著提高其工作效率与服务质量。传统的医院办公室多为临床一线选调,例如护理人员、退伍军人、业务骨干等,而目前对医院办公室人员的基本要求已经大幅提升,不经要有较强的专业性,还要有一定的现代化、科学化的工作能力,可以熟练掌握各种办公设备。

2.4 管理科学化

通过学习和借鉴国内外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顺应时代改革潮流和社会要求,医院在逐步改进管理模式,在相应的工作岗位设定对应的专门人员,制订良好的管理制度,详细明确各个岗位人员的工作职责,制订良好的奖励机制尽可能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同时制订有针对性的年终考核制度,对每个岗位和职位开展定量考评,可充分体现医院办公室管理制度的科学性。

3 精细化管理的实施

精细化管理是医院新型的管理模式,在传统管理模式基础上,对医院的办公室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尽可能减少各种资源的浪费,降低运行成本,提高工作效率[10-12],具体如下:

3.1 完善规章制度和明确岗位职责

对于医院办公室中的每个人员要进行定岗,明确的岗位职责,具体职责的划分要详细到办公室主任、办公室副主任、办公室秘书、办公室文书、办公室档案员、办公室打字员、办公室收发员、办公室司机等,将岗位职责作为考核标准和奖惩制度的评定依据,将其纳入到年终绩效考核评定中。如果出现责任交叉时,要根据具体情况,分清责任中的主要责任人和次要责任人,通过完善各种规章制度,实施有效的奖惩制度,可充分调动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有效提高医院办公室的工作效率。

3.2 提高办公室人员的基本素质

对医院的办公室人员提出新的岗位要求,不仅要对该部门情况了解,知道一定的医疗流程,还要懂得与其他部门的协调配合,做事要提前部署,事后要善于总结。要求医院办公室人员发挥吃苦耐劳、敢于负责、善于解难的精神,提高公室人员的基本素质,使其做好调研员、协调员、服务员的角色,尽量做到领导满意、干部满意、职工满意、群众满意。要让医院办公室人员意识到对待事业要忠诚,对待日常工作要勤恳,处理事务要机敏果断,要能吃能睡保持体力以备不时之需。

3.3 发挥辅助决策的职能

为了减少医院领导的工作压力,使其可以保持充沛的体力和精力进行事务处理和重大问题思考,而不使其深陷各种纷繁复杂的琐事中去,在领导制订决策时,要及时提供参考和辅建议,牢牢把握会议和政策的方向,减少医院领导在决策时可能出现的漏洞,同时精简各项文件资料,还要精简相应的审核工作,及时上呈医院领导重点关注和亟待解决的问题和材料,及时下达已经审核通过的文件、报告、请示等。对领导制订的决策文件要及时审查,对医院办公室起草的各种文件和材料要进行及时的复审,大致医院的方针政策,小致字句的逐字推敲,遇到问题要及时报告和解决,做好领导决策的好助手,树立良好的精品意识。

3.4 落实会议制度

医院的各个部门在办公室的协调下要定期举办会议。一级会议要1周1次,要求医院领导必须到场,由院长书记制订宏观决策和重大方针,医院办公室要将会上的各种议题与议案进行整理、归纳、总结,制作成文件后下发各个科室。二级会议要1周1次,要求中层干部必须参加,记录签到或实施处罚政策,例如对缺席的中层干部要或取消待遇等,在会上要传达医院上层领导的意见,让中层与上层、中层与中层间开展良好的沟通交流,总结会议所讨论的工作任务完成情况,并制订下一阶段的工作任务,强调工作重点等。三级会议要1周1次,是各个科室的早会,由每个科室的负责人带领,要求本科室的人员必须全部参加,传达会议内容,倾听下层员工的意见,开展讨论,针对具体问题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并记录提案,将意见及时反馈等。

3.5 完善督查制度

医院办公室要成立相关的督查小组,逐渐完善管理工作的督查程序,在开始阶段,医院制订重大决策或工作部署后,要及时提出和讨论拟办建议,内容要包括责任部门、负责人、管理内容、办结时间、目的意义要求、发放文件时间等,然后才可开展立项,等到所有的办理意见都已确定在进行登记,一定要坚持专事专项的原则,将登记全部立项编号,并由医院办公室工作人员按照拟办的要求填写记录表,并封挡封存,在交办时,要通过书面的形式将管理的确切事项交给相关部门进行办理,过程中要将任务量化、明晰化,和有关部门及时沟通,准确掌握相关管理事项的进展情况,如果遇到问题要及时给予解决,并催办督办。等到各个部门将工作进行回复时要开展有效检查,对于不符合要求的要予以退回并责令整改或重办,将符合要求的呈报进行上呈,请领导审阅,评审结果要及时向下回馈,做到事事有结果和件件有回音,对办结后的各个材料要进行归档和整理,做到有据可查,将其作为年终的考核指标之一,确保政令通畅,提高办公室的职能,强化管理能力和工作效率。

选取某院办公室人员21名在实施精细化管理前后对管理模式的满意度进行调查分析,采用自制的调查表,将管理模式的满意度内容分为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3类,根据医院办公室人员的具体情况由其进行认真填写,精细化管理实施前的结果显示:非常满意5名(23.8%)、满意10名(47.6%)、不满意6名(28.6%),精细化管理实施后的结果显示:非常满意17名(81.0%)、满意4名(19.0%)、不满意0名(0.0%),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117,P = 0.001),可见实施精细化管理后办公室人员对工作满意度显著提升,说明精细化管理在医院办公室工作的开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13-14]。

在实施精细化管理前后对管理模式的工作积极性进行调查分析,采用自制的调查表,将管理模式工作积极性的调查内容分为工作积极性高、工作积极性一般、工作积极性低3个级别,根据医院办公室人员的具体情况由其进行认真填写,精细化管理实施前的结果显示:工作积极性高3名(14.3%)、工作积极性一般8名(38.1%)、工作积极性低10名(47.6%),精细化管理实施后的结果显示:工作积极性高15名(71.4%)、工作积极性一般5名(23.8%)、工作积极性低1名(4.8%),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056,P = 0.000),可见实施精细化管理后办公室人员对工作积极性显著提升,说明精细化管理对于提高医院办公室的工作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4 总结

医院办公室属于医院行政管理部门和综合办事机构,是医院机关的重要枢纽,连接着各个职能部门,起着重要作用。随着医院改革创新的不断开展和医疗服务理念的不断提高,医院办公室的行政效能面临了新的挑战,为了提高快速有效提高医院办公室的工作效率与职能,医院办公室要围绕医院的工作中心开展工作。对医院办公室开展精细化管理,可以显著提升工作效率和办事能力,强化办公室与其他职能部门的沟通能力,积极做好医院政务,办好各项事务,优化服务,提升了医院的形象,推进了医院更好更快更高层次的发展。总之,通过实施精细化管理,有效结合办公室的工作特点,充分发挥办公室的岗位职责,起到辅助决策、落实管理、检查督办的作用,更好的发挥医院办公室的中心枢纽功能,充分调动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大幅提高医院办公室的行政效能,利于工作的有序开展。

[参考文献]

[1] 郝秋星,陈汝雪,周山,等.某军队医院重点科室精细化管理实践及效果评价[J].医学与社会,2012,25(11):63-65.

[2] 郑大喜.新医改背景下公立医院开展经营活动与成本核算的伦理审视[J].医学与社会,2011,24(2):79-80.

[3] 包黎刚,易利华.医改新形势下公立医院运行机制三项改革之试行探索[J].医院院长论坛,2010,1(1):52-56.

[4] 邵浙新,陈屹一,张佳敏.实践精细化管理,提高医院办公室行政效能[J].卫生政策与管理,2012,50(23):111-113.

[5] 王巍,蒋斌彪.提高医院办公室行政效能的思考和实践[J].医院管理论坛,2006,122(12):45-48.

[6] 邓跃玲.试论医院办公室行政效能的提升[J].文史博览,2007,3(1):58-60.

[7] 许巧玲,冯娟,王日星.精细化管理在医院手术室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2,19(18):142-144.

[8] 向岚.运用精细化管理,确保护理质量与安全[J].护理研究,2009,23(2A):355-356.

[9] 陆云,王艳.实施精细化管理提升洁净手术部质量内涵[J].临床护理杂志,2011,10(3):48-50.

[10] 李杨.医院精细化管理的现实意义和实践应用[J].哈尔滨医药,2011, 31(6):435-437.

[11] 戚俊军.推行医院精细化管理的实践与体会[J].现代医院管理,2010, 37(4):33-35.

[12] 陈文龙.创建节约型医院,推行精细化管理[J].现代医院管理,2010, 8(1):30.

[13] 赵宁志.精细化管理在医院管理中的应用[J].江苏卫生事业管理,2009,5(1):31.

篇3

[关键词]民办院校 会计专业 就业能力

[中图分类号] G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3)17-0092-03

一、引言

目前,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金融风暴后的经济复苏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时下受通货膨胀、高校扩招等因素的影响,大学生的就业形势并不乐观。2011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是660万,2012年为680万,2013年高校的毕业人数将达到699万,再加上往年未实现就业的毕业生,需要就业的人数更加庞大。可见,国内的大学生就业形势仍然非常严峻。对于会计专业的学生来说,由于近几年各高校都普遍开设会计专业,导致市场出现供过于求的局面。随着国家“十二五”规划和《广西北部湾经济区2008-2015年人才发展规划》的出台,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进一步的发展,广西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已是工作的重中之重。当前,如何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已成为社会迫切解决的问题。

二、广西民办院校会计专业学生就业状况的分析

针对广西民办院校会计专业学生的就业状况,笔者主要从就业评价、就业方向、就业机会等多个角度进行分析,以便对当前广西会计专业学生的就业状况有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

(一)就业单位对会计专业毕业生的评价

调查显示,就业单位对学校会计专业毕业学生总体评价较高,在调查的单位中,认为毕业生“良好,非常称职”的占93.04%,没有单位认为学校的会计毕业生“不称职”。认为学校的会计毕业生的工作态度“非常积极,工作认真负责”的占25.17%,“积极,安守本分工作”的占73.15%,这两种比例远远高于“不积极,工作散漫”的1.08%和“消极,工作得过且过”的0.6%。调查同时显示,认为学校的会计毕业生“基础扎实,胜任工作”的占78.25%,“基础不扎实,勉强胜任工作”的占21.60%,“基础不扎实,难以胜任工作”的占0.15%;认为学校的会计毕业生“实践动手能力强”的占75.12%,“实践动手能力一般”的占23.16%,“实践动手能力差”的占1.28%。可见,就业单位普遍对学校的会计毕业生评价较高,但同时就业单位对会计毕业生工作能力的评价不容乐观。以上后两种数据表明,会计专业学生除了有十分扎实的理论知识外,还应当加强动手操作能力,在手工账、电算化等方面加强理论与实践的能力,以及自身的独立能力和学习能力。

(二)会计毕业生的就业方向相对集中

调查显示,目前我校会计专业毕业生83%集中在企业,在金融机构的占8%,在事业单位、行政单位、会计师事务所的不到总人数的2%,自主创业的只占1%。可见,学校的会计专业毕业生就业方向相对集中,就业门路比较狭窄。之所以存在这一情况,一是企业对会计专业学生的需求量比较大,学生选择的机会比较多;二是金融机构、事业单位、行政单位、会计师事务所等所要求的条件较高,很多学生根本达不到条件;三是社会公众对民办院校的会计学生存在或多或少的偏见。

(三)会计毕业生就业机会比较多

根据人才市场相关的资料,在会计人员的招聘中,广西70.23%的企业要求持有会计从业资格证即可,18.23%的企业要求具有专科以上的学历,11.54%的企业要求具有本科以上的学历。从数据上看,广西会计方面对所需人才学历的要求并不是很高;另外,从市场调查分析来看,会计所需的人才在经验、学历、职业资格证书、团队协作、态度等方面,经验是排在第一的位置,主要是因为会计学科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所要求动手操作能力非常强。在这方面,整个广西的高职高专院校的实践实训还是比较突出,因此,民办院校的会计专业毕业生可以选择的机会就比较多。

三、广西民办院校会计专业学生就业状况的影响因素分析

(一) 对各影响因素进行赋值描述分析

问卷调查对象为广西工程职业学院的会计毕业生和实习生,共发放问卷120份,收到100份。根据问卷调查结果,分别给各影响因素赋值(影响很大为2分, 影响较大为1分, 影响一般为0分, 影响较小为-1分, 没有影响为-2分) , 并按照“Y5*2+Y4*1+Y3*0+Y2*( - 1) +Y1*( - 2) ”来计算各项影响因素的分值( Y5至 Y1分别表示选择影响很大、影响较大、影响一般、影响较小、没有影响的人数) , 结果见表1。

从表1可以看到,在影响民办院校会计专业学生就业因素中,排在前十位的依次是:能力、自信心、相关经验、所获证书、性别、教学实践、知识水平、学校知名度、会计人才需求量、工资待遇。对于民办院校的会计专业学生来说,这些因素有着比较明显的特征。比如教学实践、学校知名度,在这两个因素中,教学实践是高职高专院校的优势,而学校知名度却是劣势,这两个因素影响都很大,所以得分高。另如相关经验、所获证书、性别、知识水平、会计人才需求量这些因素却是会计这一行业的显著特征。当前,会计是实践性、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同时也是门槛相当高的行业,一般单位提出的要求普遍是:有相关工作经验,持会计从业资格证或具有助理会计师以上职称,要求女生。这些要求导致以上因素普遍得分较高,相关性很明显。

(二)对各影响因素进行归类的相关分析

如果把表1所有因素分别归类为四种主要因素,则排列的顺序为:个人因素、单位因素、教育因素、社会因素。同时,把四种因素对就业状况的影响程度各归类为以下三种情况:影响很大、影响一般、影响不大。另外,把就业状况也分为三大类:理想、一般、不理想。以个人因素为例,从中可以得出下面的调查统计表,如表2。

针对表2,运用统计软件spss进行卡方检验的结果如下:

a.3单元格(33.3%) 的期望计数少于5。最小期望计数2.20。

从表3的分析可以看到,以上3种方法的相伴概率分别为0.003、0.003、0.000,小于通常给定值0.05或0.01,可以认为个人因素与就业状况有很强的相关关系。对于单位因素、教育因素、社会因素,同样可以按照类似的方法进行归类,并运用卡方分析方法进行相关分析,结果都表明这三种因素与会计专业学生的就业状况都有很强的相关关系。从中表明,以上的各种影响因素对于广西民办院校会计专业学生就业状况的影响程度都有显著的特征。

四、提高广西民办院校会计专业学生就业能力的对策与建议

会计学科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根据调查显示,用人单位除了要求应聘人员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以外,更要求具有一定的动手操作实践能力。对于这种状况,广西民办院校不仅要加强理论知识水平的培养,更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相结合,加强会计专业学生的实习实训教育,改变师资、实习实训设备、教材以及长期以来传统会计教育形成的惯性思维,培养高级技能型和区域性应用型方面的人才。

(一)加强民办院校与企事业单位的合作,优化会计培养环境

高等职业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较高的职业技能。要实现这一目标,职业化的培养环境是关键。广西工程职业学院从建校开始就十分注重职业技术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和校内外实训基地的建设,并积极探索校企全程合作进行人才培训的新模式。优势互补、合作共赢是校企合作、产学结合的基础,校企合作、产学结合对民办院校的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加强校企的合作,为会计学生建立新的环境,学生完全有机会融入企业的生产一线,真正体会企业财务的实务操作过程,为会计学生营造良好的“零距离”环境。

(二)抓住广西与东盟的发展机遇,培养区域性的会计人才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2008-2015年人才发展规划》的出台,明确规定了广西人才需求结构。随着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的深入以及广西和东盟合作的不断增加,广西区内的快速发展必将对人才产生巨大的需求。因此,广西民办院校应积极抓住这一机遇,以就业为导向,根据市场需求进行市场细化,培养出具有区域适应性的应用型实用性的人才。针对会计专业,广西民办院校应以广西本地的区域经济为导向,致力于培养适应广西经济发展需要的财会人才。另外,结合“中国―东盟”经济圈环境的优势,培养特色财会专业人才,因地制宜,突出本土地位优势,这样才能提高会计学生的就业能力。

(三)会计学生应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提高自身的就业能力

会计学生在注重综合素质提高的同时,应进行职业生涯的规划。会计行业是一个知识不断更新的行业,从事会计职业要不断地学习,作为一名会计学生,应尽早规划好自己的职业生涯。在校期间,应对会计工作岗位有一个明确的认识,有的放矢,订立自己的人生目标,有信心、有动力地把该学的知识掌握好,注重平时的积累,这样才能在就业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其次,要有效地利用课余时间或者寒暑假时间,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通过社会实践,针对自身的长处与短处,有目的有计划地扬长与补短,并在不断的实践中,拟定计划,勤于锻炼,有目的地提高自身的就业能力。

(四)学校更应加强自身的建设,突出民办院校的特色

1.优化课程建设,进行会计教育改革

以就业为导向,进行课程体系的设计,改革会计教学模式,适时修订会计专业的教学计划,融入实践性的课程,以满足会计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体系。同时,应加强会计学生职业资格认证,根据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的要求,将职业技能认证课程纳入教学计划中,实现会计职业资格考试内容与教学内容的有机融合。另外,加强教材方面的建设,应选用国家规划教材和精品课程,或者根据现有的师资力量,编制出有特色、实用的高职高专教材。

2.加强师资建设,建立高水平的“双师型”师资队伍

民办院校最重要的就是师资建设,建立高质量的“双师型”队伍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对于会计教师来说,这就意味着必须取得中级以上的职称,比如会计师、高级会计师、注册会计师、注册税务师等。同时,应加强会计教师的实践知识,鼓励教师到基层参加社会实践或挂职,从而掌握会计一线岗位的实际情况,在专业能力上保持与会计一线岗位的零距离,以弥补在校教师实践知识的不足。

3.加强会计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提高实务处理和实践能力

以此同时,学校应加强会计实训教学,构建以会计工作过程为导向的实训教学体系,将手工会计实训与电算化会计实训融为一体。另外,完善实训型的会计教材,编制一套完整的涉及各方面经济业务的模拟实习资料,让学生真正融入会计实训模拟环境,提高会计学生实务处理和实践能力。

[ 参 考 文 献 ]

[1] 鹿亚芹,李名威,张冬燕.会计人才需求调查及对人才培养的启示[J].会计友,2009(5).

篇4

关键词:高校 建筑节能 监管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2)06—087—02

节约型校园建筑节能监管体系建设是能耗统计、能源审计、能耗监测、能效公示、节能优化综合推进的系统工程。其核心目标是通过节能监管平台,实现全校的能耗数据化、管理动态化、数据可视化、节能指标化;同时,学校可以该平台的建设为契机,进一步完善节能监管体系,综合推进管理节能、技术节能和文化节能,实现监管平台从发现节能潜力向产生实际节能效果的转变。

一、抓好节能监管体系的平台建设

节约型校园建筑节能监管平台(以下简称“监管平台”)是节约型校园建筑节能监管体系的技术平台,是推进校园建筑节能工作的重要管理工具。该监管平台由计量表具、数据采集及转换装置、数据传输网络、数据中转站、数据服务器、管理软件等组成,具备能耗数据实时采集和通信、远程传输、自动分类统计、数据分析、指标比对、图表显示、报表管理、数据储存、数据上传等功能,能满足对能源实行实时动态的远程监测、统计分析、审计和公示的需要。

监管平台的建设既是一项系统工程,也是一项全新的工作。就技术而言,需多学科多专业的交叉融合;就建设内容而言,包括能耗监测、能耗统计、能源审计和能效公示等。目前该平台建设国内尚处于摸索阶段,缺少成熟的、普适性的方案和经验。对于既缺少监管平台建设方面专业优势,缺乏自主设计和研发能力,也缺乏建设经验的高校,要建好监管平台,必须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科学设计监管平台建设的技术方案。监管平台建设方案的设计,要从技术可行性、经济可行性、管理的必要性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在建设过程中,一要避免将监测平台建设等同于能耗数据采集技术集成,严格按照《高等学校校园建筑节能监管系统建设技术导则》具体要求,实施校园建筑分类监测,能耗分类、分项、分户监测与模型构建,能够反映三个基本问题,即能源被谁用掉,能源被什么电器设施用掉,能源什么时间被用掉。二要避免将监管系统建设与学校其它系统与管理的分离,在能耗监管平台系统方案设计时要考虑多用户平台协同和信息共享策略。

2.整合校内外各种技术力量。监管平台的建设属跨行业、多专业的综合性领域,涉及很多环节,包含从前期策划、可行性研究与技术咨询,规划设计与建筑设计,到建设实施过程,包括节能检测评价与验收等,最后到运行管理环节的能耗监测与能源审计的全过程管理②。因此,需要充分整合内外资源和各方面的力量。首先要盘清家底,梳理自身能源管理的需求,摸清学校自身可用的技术力量,充分动员各方力量参与(包括相关专业的专家学者,网络中心、后勤、基建的技术队伍,甚至是相关专业的学生等),做到校尽其技、人尽其用。二要引进必要的专业人才,并加强现有专职人员的业务培训,认真钻研技术导则要求和国家有关能源方面的其它政策法规精神,达到专职专业,胜任本职工作。三要借助“外脑”,积极聘请校外相关专业的专家学者作为技术顾问,成立智囊团。

3.因地制宜解决固有建筑的表具安装难题。固有建筑如何很好地纳入监管平台建设,如何以较少的代价做好表具安装工作,如何在建设过程中做到少停电、巧停电以减少对学校各项工作和师生生活的影响,对各高校而言都是个难题。温州医学院的做法是:针对许多建筑原有电路只按楼层分项的特点,除需重点监测楼幢外,该校采取了因陋就简的办法,先做到按楼层分项,今后再根据能源管理的需要进行细化和深化安装;为减少另做配电箱的工程量,选购了与空气开关同样大小的导轨式单相表,可很方便地将该型电表直接装入原有的配电箱;涉及诸如重点医学实验室或急诊等需不间断供电的固有建筑,为解决安装环节停电协调的难题,我们尝试使用开口式互感器,在装电表的过程中可减少停电时间;在安装时间上,尽量安排在寒暑假、双休日,安排在早上教工未来前、傍晚教工离校后;在程序上,除在校园网上提前停电通知外,停电前一定充分与各学院各部门的能耗管理员充分沟通协商,宣传监管平台建设的意义,得到了师生的支持和配合。

二、强化节能管理

1.充分发挥监管平台的信息支撑作用。能源计量与节能监测、能源统计、能源审计是能源管理的基础。要以能耗监测平台为基础,在开展校园建筑基本信息统计的基础上,实施有针对性的能源审计,并将能源审计结果作为进一步开展校园建筑节能优化的依据,对校园建筑实施低成本节能改造和无成本节能管理,从而提高校园建筑能效。同时将能耗统计和能源审计结果定期向社会、向全校师生公布,公示的基本信息包括建筑基本信息、总能耗、总水耗、单位能耗、单位水耗和建筑能效水平等。

2.构建全方位的能源管理组织网络。(1)成立节能工作委员会和节能中心。节能工作委员会由学校领导和各部门主持相关工作的领导及节能专家、学者共同参与。委员会下没办公室(简称节能办公室,或称节能中心),全面负责校园节能的具体管理工作:部署、协调、监督、检查节约型校园建设各项工作,并负责建筑节能监管平台的日常运行管理。需要强调的是,节能中心成员必须有学校后勤水电管理和维修工作的相关负责人和技术骨干。(2)设立能耗管理员队伍。在二级学院、研究所、处级部门教职工中设立能耗管理员,并明确能源分管领导。主要职责是拟订本部门用能需求计划,查询分析本部门用能状况,反馈能耗信息,拟订本部门节能目标,督导本部门节能工作,为能源的三级管理打好组织基础(3)在学生社团中建立“校园节能督察员”队伍,主要任务是在广大师生中开展节能宣传和监督活动。(4)在学校自身技术力量不足的情况下,还可引入第三方专业公司提供全过程技术支撑服务,服务内容包括项目策划、专项申报、规划、体系建设(管理体系、管理平台等)、建设与运营的技术咨询、后续维护、升级等多个方面。

3.建立符合校情的能源管理模式。使用者水电用量定额管理模式和EMC合同能源管理模式是目前高校水电节能项目管理比较有效的模式。

使用者水电用量定额管理模式的基本思路是:将水电管理和水电收付职能统一划归学校水电职能部门。学校区分不同的用户类别,对于应由学校事业费开支的教学、行政办公、公共设施、公益单位的水电费,结合学校实际按规定的测算标准给各单位下达水电经费指标,各使用单位在校财务部门开设水电经费专户,并由各单位自行管理,按月向水电收费部门缴纳水电费,超支部分在使用单位财务成本中列支,节约可转至下年度使用;对校外单位及个人、校内经营性单位、校办产业和经费包干单位,由水电职能部门直接收取水电费。这种模式的关键是建立科学的能源定额指标。建立了建筑节能监管平台的高校,由于有智能化的抄表系统,全面系统的能源统计分析功能,实行这种模式比较现实。

EMC合同能源管理模式是节能服务公司通过与客户签订节能服务合同,为客户提供包括能源审计、项目设计、项目融资、设备采购、工程施工、设备安装调试、人员培训、节能量确认和保证等一整套的节能服务,并从客户进行节能改造后获得的节能效益中收回投资和取得利润的一种商业运作模式。这种方式有利于业主单位克服节能技术和资金方面的瓶颈制约。因此,面临节能技术和资金双重压力的高校,不妨积极尝试。

4.加强制度化能源管理。必须建立完整的能源管理制度体系:包括能源统计与审计制度、能源计量管理制度、定额管理制度、操作管理制度、能源管理岗位责任制度和能源考核及奖惩制度的综合体系。尤其要建立合理有效的考评体系,实行三级目标责任制,层层落实能源目标管理责任,对各部门节能目标实行情况进行认真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与经济利益、干部考核和学生评优等直接挂钩,引导师生养成自觉节能的习惯,提高全校各部门节约用水、节约用电、安全用电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加强节能督查力度,节能中心管理人员、能耗管理员和校园节能督察员要深入师生巡查和指导节能工作,查漏补缺,纠正不良用能习惯,督促制度落实,杜绝“跑冒滴漏”和其它水电浪费现象。

三、系统规划节能技术和产品的应用

1.在校园既有建筑方面,应根据能耗监测结果和能源审计报告建议,因校制宜,综合考虑耗能高低、节能潜力、改造难度、投资回收期、校园建设规划等因素,积极开展节能节水技术改造工作,优先开展低成本或无成本节能节水技术改造,采用性价比高的节能技术和产品。

2.在校园新建、改建、扩建建筑工程方而,应尽可能与节水节能项目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新建建筑应严格执行节能节水强制性标准,利用先进节能节水设计技术、材料和设备,在规划、设计、施工和监理等环节从技术和管理上落实节能节水指标要求,要充分考虑其节能、安全、先进、易计量等性能,采用新型、环保、节能、高效、高质、长寿的水电气材料和设备。

3.在校园设施节能运行管理方而,应依托监管平台,及时查找故障点和泄漏点,减少计量系统的损耗——主要消除计量没备如互感器误差,表计误差,故障误差、二次线损耗和表计损耗等。要通过物业管理强化集中空调、照明设备和节水设备等的运行维护技术,管理和行为节能(节水)措施,针对不同类型的建筑采用不同的节约专项措施。

4.在节能技术和产品应用体系方面,应全而规划,有序推进。在本校所需和所能的前提下,逐步做到应有尽有,自成体系,共同形成技术节能的合力。逐步推广以下四大类节能产品和技术项目:一是建筑围护结构节能,二是建筑机电设备系统节能,三是建筑能源供给系统节能,四是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替代传统能源和不可再生能源。

四、营造浓厚的节约文化

学生和教职员工是节约型校园的建设主体。据研究,不采取任何节能改造措施,通过节能措施细化和加强行为节能管理,就可以节约约15%的能源。在全校师生中形成节约文化,人人树立节约理念,人人懂得节能知识,人人养成节能的行为习惯,相关专业和部门积极研究节能工作,并将这些节约文化从个人扩散到校园,从校园辐射到社会,是建设节约型校园的一大特色和重要意义之一。尤其是大学生,随着这个社会“精英”群体规模的日益扩大,其社会影响力显著增长,其节能意识与行为在代内或代际群体中具有较强的扩散效应,对节约型社会氛围的形成起到很大的示范和推动作用。

校园节约文化的建设途径:一要建立完善的宣传教育培训体系,通过课程设置与讲座的举办、节能科研与教学实践结合、宣传与普及相结合的手段,通过宣传部、工会、团委、学生会等组织师生开展节约为主题的社区活动、科普讲座活动、校园节能督察队志愿者活动、学生节能环保协会活动等,全面动员师生员工参与节约型校园建设。二要深化监管平台的能耗公示功能,从图表数据和节能排名中,让师生透视节能,掌握校园能耗构成和用途流向,发现节能标杆和反面典型。三要注重节约文化核心价值的培养,将效益观念、环保观念、科学生产观念、理性消费观念等,融入教育教学的全过程,牢固树立高效的办学观和科学的消费观,倡导节约新理念,在全校师生中形成“选择节能,就是选择科学的生活方式和高尚的精神品质”的文化价值共识。通过一系列常态化的教育培训和宣传,实现让领导转变观念,重视节能;让能源管理人员提高管理水平和技能素质;让广大师生支持、体验、实现和宣传节能。

[基金项目:浙江省教育厅2010年度科研计划资助项目f编号:Y201018381)。]

篇5

关键词:数据挖掘;高校;节能监管;决策

1.高校节能监管现状

当今社会,节能减排已经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越来越多的政府单位、企业、组织机构和个人自发地投入到节能减排的工作中。高校在一个城市能源消耗中占很大的部分,大学生的在校能耗人均量明显大于全国城镇居民能耗人均量。据统计,国内在校大学生人均用水量是全国居民人均用水量的2倍,能耗是全国居民平均值4倍多。高等院校能源使用缺少科学的计算和管理。如何采用合适的技术手段,将高校能耗的数据信息进行科学处理,提取出有用的规则和知识,挖掘出隐含在这些数据背后有价值的规律和知识,为高校的节能监管工作提供系统、科学化的决策指导,从而提高节能管理水平,减少高校的能源消耗,塑造年轻一代的节能意识。

2.国内外相关研究

国外的高校在资金方、经费等原因在一定的程度上加速了节能监管的开发和研究的推进,所取得的成果也是比较大的,国外的高校在节能监管信息化比较的成熟。在经过长期的节能监管信息化建设历程中,国外的高校使用了成熟的技术框架,立足学校的实际情况对节能监管实现可视化的监管,很大的程度上提高了学校的能源使用率。美国高校建筑和设施的节能改造工程已经进行了十多年,这些学校中比较典型的是位于美国德克萨斯的A&M大学,校园节能监管项目改造工程的投入了不少的资金,节能监管平台的稳定运行,经实测的节能收益超过了平台建设的资金多倍。

我国重视校园节能监管的构建起始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在经过了积极宣传节能监管概念、初期的示范性建设和全方位实行构建的几个阶段。政府以12所高校为首批试点建设节约型校园的学校,并于2009年制定了有关校园建设节约型校园的建筑节能监管系统构建和管理技术的一系列技术指导方法,并将作为今后院校建设校园能源监管平台的理论依据和技术指导。政府近些年加大了节能监管的投入力度,建设节约型校园在经过这些年的研究获得得了不少进步,启动了所节约型校园建设试点。

敖四江[1]等人对目前我国高校校园能源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例如尝试引入市场的机制、建立相关机构管理能源、完善管理体系等。高彪[2]等人通过研究上海某综合型大学,对科研楼、图书馆、教学楼、办公楼、宿舍楼等校园典型建筑的用能特点及节能潜力进行了探讨。王旭东[3]通过对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校园能源消耗现状的研究,提出在高等学校构建基于网络系统的能源管理平台是实现节能降耗的重要手段。李道洋、蒙艳玫[4]等以广西大学校园内40栋校园公共建筑为样本建筑,通过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对建筑能耗和影响因子进行分析,得到影响样本建筑能耗的主要因子,并建立了相应的能耗预测模型。季文娟[5]、喻伟[6]等将神经网络模型应用于建筑能耗预测,建立了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建筑能耗预测模型,实现了对建筑能耗的预测。在校园节能监管的研究上,主要集中于相关理论和对策制定方面,结合校园节能监管实践的应用研究方面还不够深入,较多的研究集中在利用统计分析研究方法或者数学模型对建筑能耗数据进行分析、预测,结合数据挖掘技术对能耗数据进行分析的研究亟待提高与完善。

3.数据挖掘在高校能源监管中的应用

在数据的分析和处理上面,数据挖掘会发挥重要的作用,它能从数据中提取有价值的信息。从应用层面来讲,数据挖掘是一种决策支持过程,主要基于数据库、人工智能、数理统计技术,高度自动化地分析数据,做出归纳性的推理,从中挖掘出潜在模式,帮助决策者减少风险、做出正确的决策。以高校不同类型建筑能耗为例,围绕数据挖掘过程的主要步骤,探讨数据挖掘技术在高校节能监管中的应用。本文的数据挖掘目标为建立起高校建筑能效分析的聚类挖掘模型,通过模型分析,制定降低能耗的策略。

3.1 数据清理、集成与选择

从高校能源数据库中提取近五年来的建筑能耗原始数据,去除无效缺失数据,挑选出科学的、安全的、适用于数据挖掘应用的属性数据进行数据清洗。

3.2 数据预处理

对于高校建筑能耗历史数据,由于测量和记录的严重失误,或由于仪器仪表的突然波动,都会造成数据的缺失。对于有多个属性缺失值的记录,直接将其从样本中删除;缺失的水电能耗数据,用当月系统能耗平均值填补。在不影响数据挖掘结果质量的前提下,尽可能保持了原数据的完整性。数据清洗后,对某些原来没有的属性按需要进行生成,通过泛化、属性离散化处理将数据转换以构成一个适合数据挖掘的描述形式。

3.3数据挖掘应用

从数据挖掘角度看,高校建筑能耗是较好的数据挖掘对象。因高校建筑用能所受到的不确定因素干扰远小于商业、工业等行业,能耗数据表现出的规律性更强。数据挖掘应用一般围绕特定的数据主题进行,高校建筑能耗数据挖掘可应用的主题如下:

(1)能耗预测:高校建筑能耗与建筑地域、建筑类型、建筑年代、建筑面积、建筑用途、建筑材料等众多因素相关,可以使用分类或者回归分析的方法建立起能耗预测模型。

(2)基准评价:通过基准评价,校园管理者可以了解其建筑运行情况,对比本建筑与其它类似建筑的能源消耗差异,如果发现目标建筑比其它同类建筑能耗高,可以采取措施降低能耗;对样本建筑生成关联规则,然后将这些规则应用于待评价的目标建筑,从而对目标建筑的能耗状况进行评价。

(3)运行优化:高校建筑运行能耗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设备运行管理、维护水平的高低,可以运用关联规则挖掘各子系统之间的关系,也可采用聚类挖掘出不同的运行模式,从而为节能决策提供支持。

4.结束语

高校节能监管是一项长期的工作,更是一个刚刚起步的节能重点项目。数据挖掘技术在高校能耗数据分析方向的应用才刚刚起步。但随着节能监测系统的不断完善、能耗数据的不断丰富,数据挖掘技术的不断深化,必将会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1]敖四江.高校能源管理的现状分析及对策探讨[J].能源研究与管理,2010(4):38-41.

[2]高彪,谭洪卫,宋亚超.高校校园建筑用能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一以长三角地区某综合型大学为例[J].建筑节能,2011(39):41-44.

[3]王旭东.试论高校校园能源管理网络平台之构建[J].职业教育研究,2011(3):17-19.

[4]李道洋.基于分项实时监测的建筑能耗数值分析[J].广西大学学报,2012,37(5):965-971.

篇6

工作措施:

(一)以培植提升主导产业和骨干企业为支撑,确保工业稳增长。围绕“6+2”现代产业体系,加速“产业链”聚变,按照“一个主导产业、一批骨干企业、一个区域品牌”的思路,支持四大主导产业技术改造和规模扩张,推广高新技术和先进实用技术,延伸产业链条,发展下游产品,向高附加值方向转型。继续实施“1525”骨干企业培植计划,进一步完善月调度、季通报、半年考核的工作机制,督促企业包扶责任人围绕“五帮”工作任务,真正沉下去、靠的上、包的实、抓的紧,切实解决企业生产经营和项目实施中的困难问题。2015年,力争培植主营业务收入过100亿元1家,过50亿元1家,过10亿元10家。

(二)以推动产业链条延伸为抓手,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充分发挥企业主体和市场主导作用,以产业链拉长、价值链提升、财税链汇报为目标,围绕花生加工、磨料磨具、石雕石刻、条柳编等传统产业的结构优化与技术升级,实现集约化、标准化、品牌化发展,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围绕碧海机械、天宝空气能、良鑫机械、百特新材料、安诺克新材料等企业,大力培育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新材料、新能源以及节能环保产品等新兴产业。加快化解产能过剩和淘汰落后产能,着力提高最终产品比重、降低中间产品比重,推动工业经济不断向高端高质高效发展。

(三)以项目建设为抓手,夯实工业增长基础。引导企业加大技改投入,加快项目建设。重点抓好阜丰科技产业园、绿润板栗及调理品自动化生产升级改造等过亿元项目。建立重点技改项目推进机制,力促项目早落地、快建设。积极争取上级支持,帮助企业搞好项目策划包装,争取更多的项目列入省工业提质增效升级重点项目和市100项重点项目盘子。重点帮助美达电力等企业申报2015年度省技术改造导向计划。

(四)以技术创新为动力,提高创新发展水平。加快创新平台建设,帮助临发机械、彭川车桥、绿之家工艺品等企业申报市级企业技术中心,引导玉皇粮油、美达电力等2家企业申报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加快新产品研发步伐,突出抓好省级技术创新项目申报,力争有60个技术创新项目列入省级技术创新项目计划,通过省级新产品新技术鉴定20项。大力开展产学研联合,鼓励支持企业与高校院所创建联合实验室、在企业建立中试基地,集中突破关键环节和核心领域技术。年内争取阜丰、三方、绿润、金胜、美达、玉皇等20余家企业开展实质性产学研合作,力争新产品产值率达到60%以上。

(五)以加强企业管理和市场开拓为抓手,推动质量效益双提升。一要大力提升管理水平。以引进国内高端管理咨询公司为切入点,引导企业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加强企业培训,坚持“请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分层次、分领域组织企业参加企业管理培训,着力培养一批企业管理带头人和专业人才。鼓励有条件的大企业大集团建立自己的商学院,根据企业发展战略储备人才。二要大力实施品牌战略。引导企业加快创建驰名商标、著名商标、省市长质量奖和名牌产品。立足资源和传统优势,以名牌企业为依托,全力创建品牌示范区和优质产品生产基地,打造食用油特色区域品牌,不断增强县域经济核心竞争力。积极参与“好品”网上行活动,发展电子商务,扩大网络消费市场。三要大力拓展市场空间。鼓励引导企业“差异化”细分市场,强化新产品研发,提高产品附加值和竞争力。积极组织重点企业推出优势产品参加重点展会,帮助企业争取广交会等影响力大的展会摊位。引导企业加强营销体系建设,支持企业借助“好品”、商博会等电子商务平台加快发展网络营销,支持美达电力、玉丰机械等企业与阿里巴巴、谷歌等知名网站合作。

(六)以提高信息化水平为抓手,加快两化融合进程。加快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研究制定在工业领域推广信息化技术的政策措施,加快形成以政府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其他投入为补充的长效投融资机制。依托等重点企业,打造5家“两化融合”示范企业,以推进企业信息化为切入点,用信息技术和数控技术改造生产设备、生产工艺,带动制造业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服务化发展。

(七)以建立节能长效机制为抓手,促进绿色节约发展。

强化责任落实。加强对乡镇政府、县直部门和重点用能企业的节能目标责任制落实,完善监督考核机制,扎实做好半年和全年节能工作评价考核,确保任务落到实处。加强能源管理。建立健全节能评估审查机制,对新建、改建、扩建的工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进行节能评估和审核,凡达不到用能标准和节能设计规范要求的项目,一律不予审核转报、核准和备案,从源头杜绝能源浪费。推进节能技术进步。重点推进天宝空气能热泵研发生产及推广工用和商用蒸汽压缩循环冷水(热泵)机组、力源热电锅炉水冷屏及冷渣机改造等四大项目建设,积极申报国家、省节能项目。加强重点领域节能管理。建立健全节能管理、监察、服务“三位一体”的节能管理体系。加快节能信息化改造,进一步推进能耗在线监控,鼓励企业建设能源管理中心,提升节能管理数字化管理水平。大力推进建筑、交通、公共机构、农业和商贸领域节能。健全节能保障机制。落实好国家、省、市有关节能减排的税收优惠政策,拓宽节能减排项目的融资渠道,落实县里节能专项资金,激发企业节能减排积极性。建立节能工作协调机制,强化依法推进节能工作力度,严格落实节能“四不一奖”规定,兑现奖惩措施,确保责任到位、措施到位和投入到位。

篇7

一、突出培强做大,提升产业集聚优势

(一)全面实施“双轮驱动”战略。一方面,推动传统产业升级。进一步发展壮大机械制造、电子信息、食品、现代化工等优势产业,积极利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钟表、锁具等传统产业,使其重新焕发生机和活力。年内力争四大优势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到59%。另一方面,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集中力量培育发展新能源、新材料、生物技术、节能环保和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发展一批产业特色鲜明、集聚效应显著的新兴产业园,建设一批创新能力强、产学研结合的研发平台,实施一批技术先进、带动力强的重大投资项目,扶持一批成长性好、创新能力强的优势骨干企业,引进一批创新创业创意领军人才,用3—5年时间培育形成新的支柱产业。

(二)实施培强做大工程。围绕企业上规模、税收上台阶、科技上层次、管理上水平,启动实施“十二五”新一轮培强做大工程,加大在技术改造、技术创新、激励奖励以及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等方面的政策扶持力度,引导支持骨干企业在信息化建设、产业链延伸、创新平台建立以及剥离发展生产业等方面发挥引领作用,培育壮大千亿产业、百亿龙头和十亿骨干“三个方阵”,力争2013年主营业务收入过10亿元企业达到125户以上,其中过百亿企业13户。

(三)壮大产品集群。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指导意见》的要求,坚持走高端化、品牌化、集群化发展之路,依托龙头企业,引进和发展一批配套企业、关联企业,延伸拉长主导产业链,大力发展汽车、电脑、手机、船舶、葡萄酒、黄金、核电、聚氨酯、新型铝材、特种化纤等10大产品集群,在提高终端产品生产规模和竞争能力的基础上,向设计研发、信息物流、营销网络等高端领域延伸,逐步形成系列化、体系化产品集群发展格局,努力打造具有区域优势的汽车产业基地、电子信息产业基地、现代化工产业基地、船舶及海洋工程产业基地,构筑引领我市工业发展的战略高地,2013年力争过千亿元产品集群达到3个以上。

二、突出产业升级,提升企业规模实力

(四)继续加大工业投入。积极筛选论证一批大项目、好项目,突出抓好100个重点技术改造项目和100个重点技术创新项目,推动产业优化升级。大力发展以大企业为引领、产业高度集聚的专业化特色园区,加快推进化学工业园、葡萄酒研发制造中心、新增30万辆汽车及30万台发动机等重点项目建设,加快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平台的导入,加快推进生物、航空航天等高端园区规划建设,努力打造国家级和省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建立健全工业项目推进机制,突出抓好“中央预算内项目、省调控资金项目、省重点产品结构调整项目、省产业调整振兴规划项目、省新兴产业和重点行业发展专项项目、全市过亿元技改项目”6个层面的重点投资项目,加快项目建设进度,尽快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五)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加强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年内力争再创建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6家,市级企业技术中心20家。充分发挥企业技术中心的作用,力争全年市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科研投入达到55亿元以上,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科研投入占销售收入比重达到3.3%以上。继续推进产学研联合,积极搭建校企合作平台,强化与国内外著名大学、科研机构、世界500强的科技合作,年内完成重大产学研合作成果30项。以项目为依托,突出蓝色经济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着力突破关键共性技术,努力在新一代电子信息、生物制药、新材料等领域掌握一批核心技术和知识产权。大力实施名牌战略,鼓励企业主导或参与国家、行业标准制定,年内争取认定中国驰名商标1件,省著名商标(省名牌产品)20件以上。

三、突出两化融合,提升信息化水平

(六)实施信息化强市战略。出台《关于实施信息化强市战略的意见》,召开全市信息化强市大会。进一步加强电子政务建设,实施集约化电子政务建设模式,加强市县两级政府门户网站、政府数据中心和电子政务网络等电子政务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开展两化融合试验区建设,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工业、农业、服务业和节能减排中的应用,重点抓好4个试验县(市区)、100家示范企业、10个特色园区、50个示范中心和10个示范工程建设。重视信息技术在社会各领域的应用,利用“亭、屏、站、线”等手段,加快推进以社区为节点的社会信息化建设。进一步推进文化信息共享工程,推动建设学习型城市。完善国土、规划信息化,加快城市管理数字化,推进智能交通、智能港口、智能小区建设,建设智慧型城市。

(七)大力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以开发区、高新区、莱山区、芝罘区为核心,辐射其他市(区),大力发展计算机产业园、通信产业园、软件园、动漫基地、服务外包园等核心园区,推动实施物联网示范工程,加快建设宽带无线网络、信息技术推广中心和相关创新服务平台。重点发展软件和服务外包、创意设计等领域,着力培育物联网、云计算和三网融合产业,大力发展电子商务、数字内容和信息服务产业。加快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软件技术和产品开发,尽快实现产业化。积极跟进物联网、云计算、三网融合、高端软件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动态,争取参与部分相关技术的研究及产业化。

(八)着力抓好八项信息化重点工程。一是继续抓好市民卡工程,年内发卡量达到15万张,应用拓展到20项;二是抓好无线城市建设工程,年内新建TD基站1000个,新建WLAN接入点3万个,发展无线宽带用户8万户;三是抓好IT科技馆工程,建设国内首个IT科技馆,举办信息技术成果展和市首届IT创意大赛;四是以中金数据、中科院计算所为代表,建设云计算服务平台,争取进入省规划布局;五是以东方电子为主体,在高新区建设东方智能科技园;六是建设智能交通公共服务平台,实现交通管理智能化;七是建设港口领域集装箱物流跟踪调度平台,实现对集装箱运输过程中车、船、货、人的自动化管理;八是继续抓好科技防腐工程,年内完成市级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和监察平台、公共资金管理平台和监察平台及县级网上政务大厅建设。

四、突出节能降耗,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

(九)完善节能减排工作机制。按照调控总量、限制增量、优化存量的思路,完善节能考核机制。落实节能目标责任,下达2013年全市节能减排工作实施意见,加强调度考核。尝试建立能源消耗总量调控制度,对存量能耗和增量能耗分别考核,下达各县市区年度能耗总量,按月调度,按季调控,动态调整。对完不成季度调控指标的地区和企业,依法依规采取科学严格的调控手段,努力使能耗降下来。对新上高耗能鼓励类、允许类项目实行“区域总量控制”。坚持科学调控、规范操作,不断优化电力调控手段,完善预约谈话制度,建立节能预警调控长效机制。充分发挥市节能减排联席会议的作用,严把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门槛,完善项目审核配合联动机制。组织节能监察支队加大监督检查力度,杜绝高耗能项目违规建设,对在用淘汰变压器、电动机等机电设备情况开展专项监察。

(十)进一步强化节能管理。加快推进节能重点项目建设,发挥市节能和循环经济专项资金的引导作用,探索实行“以奖代补”模式,鼓励企业加快淘汰落后工艺设备步伐,力争110户重点用能企业的24项单位产品能耗指标降低率达到80%以上。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力争全年淘汰落后生产线8条。加强重点用能企业监督管理,将监管范围扩大到年耗能5000吨标准煤以上企业。建立节能管理信息平台,推行能源管理师制度,开展能效对标活动和能源管理体系建设试点。

(十一)扎实推进循环经济和资源综合利用工作。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年内实现工业固体废弃物再利用850万吨。推动节能环保产业和节能服务业发展,积极争创省级节能环保产业基地。用足用好国家财政补贴优惠政策,积极推广节能技术和节能产品。支持企业进入国家支持开展合同能源管理技术服务备案名单,组织申报合同能源管理项目。以能耗高、排放大的企业为重点,全面推行清洁生产审核。

五、突出市场开拓,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

(十二)引导企业积极开拓市场。深入开展“市场开拓创新年”活动,鼓励企业创新思路和方法,坚持以销促产,推动工业经济从资源型增长向价值型增长转变。增强营销意识,积极探索互动型营销、网络营销等新型营销模式,引导企业在营销理念、营销方式、营销机构上实现创新与突破。认真研究新形势下的市场调研、市场定位等营销要素创新,推动企业引进市场营销诊断,不断调整完善营销机构。加大市场开拓力度,积极开拓国内重点地区市场,在全国中心城市举办专业展销洽谈活动,提高产品的品牌知名度。认真落实国家出口政策,鼓励企业加快产品结构调整和新产品研发,增强国际竞争能力。加快“网上工业展览馆”建设步伐,增加入馆企业数量,利用信息化平台,展示名优产品,开展电子商务,提升企业产品市场影响力和占有率。

(十三)大力推动对外合作与交流。以“三个引进”为主线,继续加大“三类投资方”的对接工作力度,加大引进大项目、大企业和高层次人才的工作力度,力争对外交流与合作方面取得新进展。加强与相关省市、部委、高校和企业等单位的密切联系,在招商引进中做到“实施一批、推进一批、储备一批、在谈一批”。搭建对外合作与交流平台,组织举办中日韩国际食品博览会、第九届国际()装备制造业博览会、2013年中日韩国际物流产业博览会、通用汽车供应商销地产()会等各类经贸交流与洽谈活动,组织企业参加津洽会、高交会等国内外重要经贸展洽活动,努力提高经济技术交流合作的层次和水平。

六、突出调控管理,提升经济运行质量

(十四)强化经济运行的监测分析和预警预测。完善调度制度,加快信息化平台建设,加强对重点行业、重点企业、重点产品和重要生产要素的调度分析,建立综合经济分析指标体系。加强对工业经济运行的预警预测,积极协调解决工业发展中的突出问题,超前研究应对措施,确保工业经济平稳运行。合理配置生产要素,重点搞好资金、水、电、油、运等各类生产要素的科学配置与综合协调,突出搞好电煤供需衔接和应急保障工作,确保电力供应。

(十五)大力推动物流业发展。推动实施“十二五”现代物流业发展总体规划和大型物流园区发展规划,引领全市物流业加快发展。积极建设物流园区载体和平台,突出抓好西港区大型综合物流园区和黄务高档消费品物流园区建设,吸引国内外知名物流企业进园发展。加快制造业和物流业联动,推动大企业带头剥离物流服务环节,开展供应链管理。积极实施省多式联运试点,提高物流运作效率和服务水平。研究制定全市加快现代物流业发展实施意见,在税收优惠、减免规费、土地供应、信息平台等方面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十六)进一步强化安全生产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严把技改和新建项目安全准入关。加强煤矿、民爆行业、石油天然气管道以及铁路道口安全监管工作,夯实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基础。层层分解落实安全管理目标和责任,加大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力度,督导检查安全措施落实到位。强化安全生产应急演练,确保不发生重大安全事故。鼓励和引导企业主动增加就业,安排好企业员工的生产生活,确保工业和信息化系统的和谐稳定。

七、突出协调服务,提升优化发展环境

(十七)用足用好产业政策。认真研究国家产业政策,加强政策宣传,积极争取和落实国家、省鼓励支持企业发展的各项政策。加大项目申报和争取力度,力争有更多的项目挤进国债资金、节能节水、技改贴息、技术创新等计划盘子。全面落实培强做大相关配套政策,统筹使用市工业发展专项资金,选择规模实力强、税收贡献大、发展前景好的8大领域领军企业、50户重点企业、100户成长性企业,在项目建设、要素配置、融通资金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加大政策性资金支持力度,积极探索设立工业企业还贷周转金和信息化专项资金,推动全市工业和信息化工作深入开展。

篇8

很多高校的后勤管理还缺乏较为科学合理的框架和规范,导致了目前高校后勤管理工作的很多流程都过于落后,难以统一协调很多的业务体系,即使是先进的信息化手段也无法真正解决好这种缺少完整有效的标准、规范、规章制度的高校后勤管理工作,容易造成信息管理的孤岛,从而给后勤信息化的实施、推广带来较大的困难。高校后勤管理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对于关键因素之一的人力资源重视程度不够,甚至有些高校后勤管理工作对于人才队伍根本就没有培养和培训的理念和行动。而事实上,我们知道,任何一项管理工作都离不开人的参与。但是,目前我国高校后勤管理队伍整体素质偏低,严重制约了后勤信息化建设的发展。这些都是高校后勤管理信息化缺乏科学的管理框架所导致的结果。

高校后勤管理信息化的含义及实施的必要性

高校后勤管理信息系统,指的就是对高校后勤系统的所有信息资源进行人与计算机结合的全面管理体系。它与我们传统的高校后勤管理系统存在着三个方面的主要差别,即规律探索、机会发现、问题识别等。这些传统的后勤管理模式已经显然不能适应新时展的需要,我们非常有必要进行高校后勤管理工作的升级换代。传统的高校后勤管理模式已经使得当前的管理质量和水平大大降低,无法真正满足高校各个部门和师生的需求。但是,如果我们一旦实施高校后勤管理的信息化,将会对高校后勤系统产生深刻的影响,使得高校后勤系统信息化的交流发生巨大变化。比如,在组织结构上的变化、后勤系统业务流程的变化以及后勤系统行为模式的变化等。事实上,在当今这个时代,现代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到了高校的各个领域当中去,高校的教育科研和服务职能也得到了相应的提升。传统的后勤管理模式已经显然不能满足高校后勤管理工作的要求。我们非常有必要尽快建设并实施高校后勤管理的信息化。事实上,高校后勤管理信息化建设可以赋予高校后勤管理工作更为鲜明的时代性和更为丰富的内涵,后勤系统的各智能部门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处理内部与校方的各种文件,做到工作流程网络化,大大提高办公效率。后勤工作涉及学校的方方面面,而下属中心的职能又有许多相互衔接的地方,有许多资源彼此之间可以共享。通过信息化管理平台,有利于高校后勤及时了解服务对象个性的需求,并做出行之有效的处理,给服务对象一个满意的答复。由此可见,高校后勤管理工作实施信息化管理,是迫在眉睫的事情了,它非常有利于提升后勤管理与服务水平,也将有利于深化和拓展高校后勤为教学、科研服务的功能,为教学和科研提供更好的信息资源与服务保障。

高校后勤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具体途径

最近几十年来,我国计算机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发展逐步趋于成熟,这为高校后勤管理信息化建设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也使得高校后勤管理信息化成为可能。事实上,高校后勤管理实行信息化管理,就是为了全面提升后勤系统管理的动作能力,全面整合高校后勤的系统资源,通过信息化的发展过程来不断支持高校的持续性发展道路。我们要实现高校后勤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就应该按照以下这些步骤来逐步实施,即规划、开发与组织,建设与利用,管理与维护等。这些信息化的高校后勤管理系统,将会在管理的理念、内容、方法等方面发生根本性的变革。我们要认真分析当前高校后勤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尤其是总体上投入多但收效甚微的不理想状况,我们要仔细分析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所在。一般来说,我们认为,高校后勤管理信息化建设整体效果并不令人满意,主要原因就在于它所选择的信息化实施策略和模式都有一定的问题存在。那么,我们到底该如何来建设高校后勤管理信息化系统,使其充分发挥信息化技术对于高校后勤管理工作带来的便利和效果呢?具体来说,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尝试:(1)高校后勤管理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应该要自上而下,统一规划,系统地进行。只有这样,高校后勤管理信息化才能有效避免因规划不统一、数据或系统接口不一致的问题,给后续工作带来了潜在风险甚至造成较大的损失。我们要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认真规划实施过程,分步骤细致地进行信息化的推进过程。高校在选择设备的时候,也要注意讲究设备的实用性,不要盲目地选择信息化系统,而是要根据具体的系统分析结果来尽可能地选用适合、实用的设备,不要急功近利地想要一步到位,这几乎是不太可能的。(2)高校后勤管理信息化建设过程中还要充分考虑到系统分析和二次开发的费用问题,因为这两个部分费用超过了总投入的一半以上。因而,我们要避免把大部分的资金投入到软、硬件和网络设施设备的采购方面,而是要充分考虑到需求等,努力使得高校后勤管理信息化建设取得成功。高校后勤信息化建设工作还必须以提供便利、快速、周到的服务为驱动,根据被服务对象的要求不断地完善信息化建设,并努力提升后勤整体组织机构的管理水平、竞争能力,不断优化和规范化、标准化服务流程等方面,从而实现高校后勤管理信息化系统的整体管理水平得到提高。(3)由于高校后勤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对于高校后勤系统来说,投入大、风险高、实施难度较大,这就导致了目前很多高校的后勤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方法较为单一。我们就要努力根据高校发展的实际情况,不能使用后勤信息化建设一步到位的“毕其功于一役”的方法,而目前也较为常见的渐进变革法,即“小步快走”法,较之于前面一种快速建设法,有其可取之处。我们认为,这种简单的逐渐推进信息化建设的方法有它的实用性与价值性,即风险小,见效快,内部阻力小,还能灵活地适应需求。此外,当前也较为流行的后勤信息化管理模式就是企业最为常用的螺旋模态实施法,我们可以根据高校后勤管理的实际情况,采用适合高校后勤管理工作的先“自下而上”后“自上而下”的信息化建设步骤,然后再建立相关的运行保证制度,这样的高校后勤管理信息化建设能够实现持续、健康、有序发展。

篇9

沙钢集团始终坚持产业发展与科技创新有机结合,做大做强企业与保护资源环境有机结合,增强企业实力与回报奉献社会有机结合,闯出了一条自强不息、创新创优的成功之路,成为我省现代化建设中创业创新创优的生动典型。

一、不断超越自我,勇攀世界钢铁行业高峰

在工业化、城市化和经济国际化进程不断加快,传统钢铁行业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形势下,沙钢集团以永不满足的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意志,艰苦创业,负重奋进,不断追赶世界先进水平,抢占发展制高点,实现了三次跨越。

第一次跨越:率先引进75吨电炉短流程生产线,引领中国钢铁工业新潮流。沙钢于1975年3月诞生于一家轧花厂,仅靠企业自筹45万元资金起家。上世纪80年代末,沙钢的主打产品窗框钢在国内市场的占有率已达到70%左右,“要窗钢找沙钢”的美誉几乎家喻户晓。沙钢的创业者们并不满足,他们把眼光瞄准了世界先进水平。1989年,沙钢拿出企业全部家底,从英国引进一条75吨超高功率短流程电炉生产线,不仅使装备技术一下子达到国际流行、国内一流,而且大幅度提高了钢铁产能和经济效益,仅用两年时间就全部收回投资,成为全国同行学习世界先进技术的样板。

第二次跨越:集成建造90吨超高功率节能型生产线,率先建成“亚洲第一炉”。1993年沙钢果断投资13亿元,分别从德国、美国、瑞士的四家国际知名公司引进先进技术装备,并集世界最先进技术干一体,建造90吨超高功率节能型生产线,被誉为“亚洲第一炉”。当时这样的生产线全世界只有4条。沙钢技术装备和生产效率迅速与国际接轨,经济指标爆发性增长,人均年产钢比国际平均水平高出46%。1996年10月,沙钢又与韩国浦项钢铁公司合作投资生产冷轧不锈钢薄板高端产品,实现了产品结构向高附加值和高科技含量的历史性转变。

第三次跨越:改造提升650万吨热卷板搬迁项目,跻身世界钢铁工业第一方阵。在实现生产技术与国际接轨的同时,沙钢把提高规模效益作为新的追赶目标。2002年,沙钢人以全球的视野和惊人的胆略,投资150亿元,将位于德国莱茵河畔的蒂森克虏伯“凤凰”钢厂650万吨热卷板项目整体搬迁至扬子江畔,并组织国内外一流专家和技术人才,用世界最先进的理念和技术进行全面改造提升,达到世界领先水平。仅用三年时间,这一项目就全线贯通投产,实现生产结构长短结合、产品结构优化升级、产品种类多元拓展,钢产量一举突破1000万吨大关。2006年,沙钢再接再厉,乘胜前进,与淮钢等四家钢铁企业进行资产重组,建立现代联合公司,使沙钢集团的产能达到2500万吨,增强了沙钢的国际竞争力,确立了在世界钢铁行业的重要地位。

回顾过去可以清晰地看出,沙钢从小到大、从弱变强的发展史,就是一部运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创新史,就是一部不断提升民族企业国际竞争力的创业史。

二、坚持科技领航,增强核心竞争力

沙钢建厂以来,始终把技术创新作为企业的生存之本、发展之源,走出了一条以科技为先导、以人才为支撑、依靠科技拓展市场增效益的新路子。

高度重视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创新必须登高望远,紧紧跟踪国际钢铁最前沿技术和发展潮流,抢占行业技术制高点。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引进第一条国际先进生产线开始,沙钢就注重借鉴学习先进技术工艺,运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工艺,促进钢产量连年倍增。在引进的同时,更加注重自主创新。“十五”以来,沙钢每年用于技术创新的资金都在1亿元以上,成功实施50多项自主创新工艺技术,先后开发高新产品100多个,获得国家专利30多项,其中2项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沙钢自主研发制造的超高强度X80管线钢填补国内空白,完全能够替代国外进口,打破了我国管线钢长期依赖进口的局面,为“西气东输”国家战略工程作出了巨大贡献。

建设国际化科技人才队伍。人才是企业走向世界并保持常胜不衰的重要支撑。应对国际市场竞争的风云变幻,沙钢着力构筑企业人才高地。坚持人才培养与引进紧密结合,在积极做好企业内部人才发现、培养和使用的同时,大力引进海内外人才特别是创新型技术人才,使企业始终充满生机活力。发挥人才创新能力与完善人才服务机制紧密结合,着力营造有利于人才创新创业的良好环境,既重文凭,更重能力,大范围、高强度地表彰和激励员工的各类创新活动,形成了全体员工勇于创新、不甘落后的良好氛围。推动企业人才优势与高校科研院所人才优势紧密结合。先后与10多家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产学研联合体、博士后流动站。2007年初斥资8亿元,成立江苏省钢铁研究院,形成相对完善的技术创新体系和人才保障机制,实现了科研和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

推行信息化管理技术。把信息技术融入企业生产和管理之中,使传统钢铁产业焕发出新的生机。早在1996年,沙钢就投入1500多万元,在国内同行中率先实施CIMS信息化管理系统,统一和规范生产、采购、销售各个流程,使技术进步与管理创新相辅相成。进入新世纪,沙钢又积极实行办公自动化,进一步丰富信息化管理技术内涵,推动企业经营管理、行政服务等各方面工作科学合理运行,实现了企业的数据自动采集、生产营销有序调度、物流业务流程高效集成、产品质量信息快速反馈,不仅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而且加快了传统钢铁产业高新化和国际化步伐,对全省乃至全国各类企业提高生产经营和管理效能起到了较好的示范作用。

三、发展循环经济,铸造“绿色钢城”

进入新世纪以来,沙钢确立“打造精品基地,建设绿色钢城”的发展理念,推动钢铁工艺流程从传统的“资源一产品一废料”的单纯消耗型向“资源一产品一再生资源”的现代循环利用型转变,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有机统一。

不断加大节能减排力度。“十五”以来,沙钢累计投入40多亿元资金,推广应用150多项国际最前沿的节能减排新工艺、新技术,极大地降低了能耗和废弃物排放。在建设650万吨热卷板项目时,大胆采用自主研发的“一包到底”新工艺,减少中间环节,提高热能利用率,每年节能约1,39万吨标准煤。在建设焦炉时,一次性建设3套国内最先进的干熄焦装置,成为国内第二家掌握全干熄技术企业,每年回收能源6 5万吨标准煤。

在电炉炼钢方面,采用自主研发的国家专利电炉铁水热装新技术,大幅降低电炉钢能耗,在国内同行业中名列第一;在轧钢方面,彻底将11座重油轧钢加热炉全部改造成高炉煤气加热炉,实现轧钢燃料无油化,年节约重油18万吨。

全面建设资源循环利用体系。近几年来,沙钢抓住成为全国首批循环经济试点企业的机遇,积极探索资源循环利用新模式,通过延长和拓宽生产技术链,将污染物尽可能在企业内部处理转化,从源头上消除和减少污染排放,先后建成煤气、蒸汽、炉渣、污水和焦化副产品回收利用五大循环利用体系,有效实现了“三废”资源化,提高了资源利用效率,获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目前,沙钢95%以上工业“三废”实现循环利用,循环经济对企业效益贡献率超过30%,成为沙钢可持续发展的新动力。

构建能源管控一体化新格局。2006年,沙钢建成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纵横连锁的能源管控网络。一方面严格落实资源节约责任制,制定各类资源管理的定额、规范和标准,层层分解落实到各分厂、车间和部门,明确责任,定期检查考核。另一方面,强化能源管理中心监管功能,抓好能源规划和能源审计,形成能源管控一体化系统,集成监测、控制、优化、故障诊断等功能,实现对供配电、给排水、动力、环保等能源系统的集中控制和监测,较大幅度地提高了能源利用效率。

四、全球配置资源,把握国际竞争主动权

世界500强发展经验表明,资源整合能力已经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之一,兼并、收购和重组是企业做大做强的必由之路。面对国际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局面,沙钢积极利用全球资源和全球市场,不断增强综合实力和发展后劲。

稳步推进资产重组。2006年,世界钢铁巨头米塔尔依靠全球范围内的兼并重组,坐上全球钢铁行业“龙头老大”的宝座。此时的沙钢也悄然开始扩张之路,按照“先易后难、先近后远、先内后外”的原则,择优确定并购对象,稳步推进联合重组。从2006年12月起,先后并购重组了江苏淮钢特钢、江苏鑫瑞特钢和河南安阳永兴钢铁,并与江苏永钢集团签订了联合重组协议,成为永钢的第一大股东。目前,在沙钢集团的铁、钢、材年生产能力中,联合重组企业的产量分别占40%、41%和33%。沙钢通过并购联合、参股合作、资产重组,提高了产业集中度,为更好地参与国际竞争创造了有利条件。

促进联合企业优势互补。沙钢推进企业兼并重组,不仅是为了做大规模,更重要的是提高联合企业的整体实力和市场竞争力。沙钢淮钢重组后,沙钢采用以本部管理体系为主体,规范和完善信息交流与资源共享运行机制,使淮钢迅速获得资金、技术、市场和管理方面的帮助和支持,原材料统一采购、产品统一销售、技术实现共享,联合重组的优势快速显现。2007年淮钢销售收入突破100亿元,利税达到11.4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0.8%和89.7%,创下历史最好水平,一举扭转多年产量难有增长、技术难有突破、效率难有提高的发展窘境。

积极融入全球营销体系。近年来,沙钢利用国际市场钢材、钢坯价格大幅上涨的机遇,及时调整营销策略,依托日益增强的优特钢材和新品开发优势,不断增强进军国际市场的能力。先后与国外20多家客户和7个国际商建立长期稳定的战略营销关系,特别是不断拓展了钢铁产业发达国家的销售市场。螺纹钢、高速线材大量销往美国、加拿大、日本、韩国、中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金属制品优质线材出口量连年稳居全国第一,赢得了较高的销售收益和良好的市场声誉。

加快建立海外资源基地。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张,最大限度地锁定上游资源、确保长期稳定供给,成为沙钢迫在眉睫的现实要求。近年来,沙钢大力拓展海外资源市场,先后与巴西、澳大利亚三大矿山集团签订长期合作战略协议,确保每年208万吨铁矿石的稳定供给。合资参股澳大利亚矿山开发项目,建立了每年650万吨铁矿石供应基地。还与英国一家公司合资收购澳大利亚ABM矿山项目,获得8亿吨优质铁精粉储备。沙钢建立海外资源基地的一系列举措,有效保障了资源供应,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企业规避市场风险的能力。

五、坚持以人为本,构建现代企业文化

沙钢不仅注重拥有先进的技术和一流的设备,而且高度重视发挥人的创造性和主动性,大力发展现代企业文化,增强企业的“软实力”。

健全“严细实”的管理制度。经过30多年的发展历程,沙钢逐步形成了具有鲜明企业特色的“严细实”管理理念和运行机制。“严”就是严格制度、严格标准、严格考核;“细”就是分工精细、指标详细、操作仔细;“实”就是结合实际、方法实用、注重实效。在沙钢,“严细实”已经成为每一位员工立足岗位创新创优的内在素质。通过“严细实”的管理制度体系、指标考核体系、管理运行体系和绩效评价体系的实施,有力地推进了学习型、务实型和创新型企业建设,增强了企业凝聚力和创造力。

强化企业的社会责任。从社队企业一路走来,以沈文荣为首的沙钢人,始终没有忘记是改革开放给沙钢插上腾飞的翅膀。他们发展不忘国家和社会,主动为政府分忧、为社会奉献。十分注重为职工办好事、办实事,不断改善职工住房和工资待遇,让广大员工分享更多的发展成果。十分重视对征地农民的安置工作,大力改善农民工生活水平,1989年以来,累计安排5400多名农民工进厂工作。十分关心社会公益事业发展,积极参与捐资助学、扶贫济困等社会公益活动,2000年以来用于社会福利和公益事业的资金达3亿元以上,赢得了广泛的赞誉。

塑造现代企业精神。财富有价,精神无价。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经济竞争不仅是产品的竞争,也是企业文化和民族精神的竞争。在沙钢,处处可以感受到企业领导以身作则、身先士卒的作风,班组集体忠于职守、精诚合作的氛围,广大员工艰苦奋斗、求真创新的精神。沙钢集团,这艘中国民族钢铁“航母”,正承载着沙钢人不懈追求的远大理想和永不满足的奋斗精神,在国际钢铁行业的激烈竞争中,劈波斩浪,奋勇前进。

篇10

【关键词】智慧教学;实验中心;体系研究

一、引言

2008年面对国际金融危机,IBM公司提出了“智慧地球”的概念,即通过新一代的信息技术来改变人们的生活和学习方式,提高相互交流、信息处理能力的速度,促进社会发展。随后“智慧城市”、“智慧校园”等多种理念相继提出,这激发了我们对基于高新技术发展及网络普及的社会环境下高校实验教学中心发展的遐想――高校智慧实验教学中心。智慧实验教学中心的理念是:无处不在的网络学习,灵活舒适的学习环境,高效智能的管理模式以及人性绿色的服务理念。

二、高校智慧实验教学中心概念

1.智慧实验教学中心的提出

智慧实验教学中心是对传统实验教学中心概念的发展。它基于物联网、云计算,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通信技术结合心理学与人体工程学,对中心与教学、科研、管理甚至生活服务有关的所有信息资源进行全面的整合、互联与集成,基于深度的技术发展与分析,为学校工作提供更公平的资料共享、更灵活的教学方式、更智能的管理模式以及更人性的服务理念。

2.智慧实验教学中心的特征

提供个性化服务。为广大师生提供一个更加全面的、系统的智能感知环境和综合信息服务的平台。

拥有丰富的访问渠道和手段。全校的广大师生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使用任何通讯设备访问资源平台。

来自全球的信息源。通过智能感知环境和综合信息服务平台,为学校与外部世界提供一个相互交流和相互感知的接口。

舒适、低碳、灵活的学习环境。基于人体工程学、建筑学结合低碳环保理念的设置提供人性化的服务,为广大师生提供一个更加舒适的生活、学习环境。

三、智慧实验教学中心的具体模型

由于具有以上特征,所以它的构建将满足教学、科研、管理、生活和服务要求的开放性、协同化运行支撑环境,为广大师生提供完善的个性化服务支持,为学校的教学、科研和管理提供完善的智慧化运行环境,具体包括:

1.虚拟资源平台

这是一个资源广泛传播高校利用的虚拟资源共享平台,即所谓的虚拟馆藏。在美国,学生在校内图书馆登陆,可以直接访问公共图书馆的数据库,查阅到需要的各种文献资料。在我国,北京市海淀农业图书馆设在中国农业大学图书馆内,开创了高校图书馆和公共图书馆资源共享的新模式。如今,越来越多的高校实现了馆际互借的服务功能,发挥了图书馆为学生服务的职能,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此系统不但有公共的联合目录,也有共同购买的咨询资料库、期刊检索资料库、全文期刊资料库供各馆使用。中心的运行机构有专人管理,互借资料有专车送或用传真方式传递。如果读者愿意,也可以亲自前往其他图书馆,用个人的借书证借阅。

虚拟资源平台面是向全体高校大学生,提供各类的信息服务,如信息检索、权限管理、计费管理、智慧化交流服务、个性化服务等等的一个联合网络服务平台。实现各馆书目均可任意检索,全文数字资料统一,便于学生进行选择阅读,同时还推出咨询服务、讨论社区以及个性发展服务:组建专业高水平的咨询服务的队伍及时解答学生的各类检索问题,设置虚拟社区讨论模块便于使志同道合的学生就感兴趣的话题各抒己见,提供一个与出版商直接对接的专栏推荐一些在此平台上发表且阅读量达到一定程度的文章,为有想法有兴趣有能力的未来作家提供机会。

2.智能教学系统

智能教学系统是基于Internet环境下将教学资源管理和教学行为统一的虚拟教学平台。从功能上,系统主要分为5个模块。

知识维护主要提供一个指导性的、自适应的、开放的、可操作的知识库框架和服务设施,其他教学资源均由它来组织管理。这样有利于将核心的教学领域知识分解为相互联系的知识点,形成网络结构。既便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又方便教师将教学领域的知识有序地输入知识库。

教学测评主要用于出题、评卷、试卷分析以及提供教学建议的“虚拟考场”。其中包括:题库根据老师设定的考核目标、考核题型、及题目的难度系数自动生成试卷,系统根据考生的答卷内容自动生成成绩,并且通过智能化运算程序分析出考生个人的试卷答题情况,为教学效果评估提供一个真实可靠的反馈。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老师阅卷的负担,也减少了作弊行为的发生。

教师备课主要用于辅助教师进行计划教学和编制教案。主要功能有:结合教学相关领域知识库和学生群体特性,结合已有的教学资源自动生成教学策略,便于教师制定个性化的教案。另外,系统自动连通素材库,必要情况下能够更快速更准确的找到目标素材,并且与多媒体教学软件接口,使得能在多种多媒体软件下运行。

自主学习辅助学生进行自学活动。首先,系统会根据学生的兴趣倾向和性格测试结果智能化制定个性化课程学习,同时系统内包含来自全球的课程资源可供学生自行选择。然后,学生可以利用笔记本电脑及其他智能产品如手机、ipad等进行远程旁听来自全球的课程同步教学。根据所学课程以及授课老师要求结合教学测评模块进行课程考核,若通过则可以获得相应的成绩,进入下一单元的学习。

交流互助用于课程外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进行学术上的讨论。一方面,可以是邮件的形式进行交流;另一方面,也可组成讨论角,用远程通讯设备组建讨论群。不论语音或是文字形式的讨论,系统都会自动生成文字或是图表形式同步记录,便于用户对讨论过程的内容进行提炼。

3.智能化管理

智能化管理改变了以往由人工操作带来的繁琐、高失误率、低效率等现象,实现了实验教学的全方位系统的管理体系。实验中心管理由系统维护、教室管理、学生管理、培养方案、实验课程管理、实验项目管理等模块构成。

系统维护有利于实验中心计算机的正常运行。在每天晚上机房关闭之前的某一特定时间自动清理计算机内非基本设置外的数据然后恢复到系统初始化状态下工作。

教室管理实现了对全校教室信息统一管理,能够随时掌握各教室的使用情况。另外我们可以采用虚拟现实技术,实现网上360度教室实景观看。便于学生们寻找自习室提供了便捷,同时也不打扰老师上课。

学生管理结合安卓操作系统的实验中心管理制度可以对学生进行授权,学生通过设定用户注册信息登陆校园内可利用的任何平台。学生可以通过身份认证在实验中心进行资料查询、课程的讨论以及教室、座位的预订和退订、还可以利用身份认证进行考勤识别。

实验课程管理、实验项目管理主要为排课、科研过程中减轻了大量的手工操作,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4.“绿色”服务

绿色人文环境和绿色实验中心是高校实验中心的发展趋势,一种新型的教育环境所营造的绿色文化。绿色实验中心营造出一种有益于师生身心健康的良好的学习环境与氛围,有助于提高师生学习和研究效率的幽雅环境。“以人为本”的思想应该贯彻到实验中心的硬件设施及软件设备建设中。

实验中心在室内空间结构上应该遵循人体工程学的原则。一方面应重视“室内空间设计将对使用者心理产生影响”这一因素;另一方面使空间得以高效率利用,从而满足学习与学术的研究等多方面问题。为此在设备摆放的空间位置,桌椅的形态、尺度材质等问题上应该根据使用者的高矮胖瘦,生活习惯,在室内活动所需空间等问题来调试。结合人体工程学知识设计可调节的桌椅以满足每一使用者的不同需求。不使用时可将桌椅折叠收入墙内,节省空间;在选择桌椅材料时,应兼顾实用性、经济性和环保性的原则,可选择如纤维板、胶合板等人造板材,或其它可回收材料制成的桌椅,使使用者在生理和心理上得到最大满足;室内采用智能化测试控制,根据当日的阳光、湿度、温度将室内调节到最适宜学习的环境。节能监控也是“绿色”服务的一项重点项目,计算机等资源在一定时间内未被登陆或使用则关闭机器;积极实施合同能源管理模式,使用节能设备对实验中心建设进行升级,以降低目前的运行成本。

建立实验中心室内定位信息服务平台。鉴于智能手机已经成为在校师生获取信息的主要手段,因此可以通过利用智能手机的Wi-Fi室内定位的功能,从而提供实验中心内定位服务和查询服务。用户可以发起位置信息服务,通过定位了解自己所在的位置,以及周边自习教室、会议室、实验室、机房等基础设施的固定位置,及其使用情况。同时可以结合现今成熟的XSL的预订系统,直接用手机客户端预订教室甚至是座位。同时信息服务平台后台也将主动发起位置信息服务,实时更新基础设施使用情况,同时也可在固定资产上贴上有源电子标签,后台就可以主动获取到这些固定资产是否被移动等信息,便于实验中心的管理。

实验教学中心智能手机客户端的开发。随着科技的发展,智能手机与移动设备的普及程度普遍提升。智能手机与移动设备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正是智能手机和移动设备的普及与发展为其在更多领域的广泛应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实验中心智能手机客户端的开发正是发挥了移动设备即时移动等先进特性,为使用者提供了更多元、便捷、实用的服务。客户端应涵盖传统实验中心网页中的内容,同时包含实验中心室内定位信息服务平台等内容,为师生提供更便捷的服务。同时,客户端应设计选课导航系统,首先,该系统可以使学生更方便的进行选课;其次,帮助学生更好的了解所选课程,使学生更加有针对性的进行课程的选择,提高选课效率;最后,可以帮助学生定制自己专业所需,兴趣所在的个性化课表。

四、结语

在我国资源常常分布不均,降低学生接受教育公平性,教育资源的浪费也日趋严重。为了使教育更为公平,资源更高效的利用,结合现今科技发展的状况和趋势,提出智慧实验中心的概念。利用物联网技术、云计算平台、网络通信技术等营造一个拥有更大资源利用率,更舒适的学习环境,更无障碍的学习方式的“绿色”智慧实验中心。

【参考文献】

[1]Baker , Shirley 1 The future of re source of re source sharing1Journal of Library Administration1 1995(21) : 1 - 2

[2]Crawford Walt & Gorman Michael Future libraries : dreams ,madness & reality1American Library Association , 1995

[3]闭应洲,陈宁江,吕皖丽,冯志新. 基于校园网的智能教学系统的研究和设计[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04:61-64

[4]王妍,孙德兵.高校智能实验室管理系统开发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0,06:105-108

[5]刘海宁,施浩.基于Android平台智能手机实现实验室管理系统[J].硅谷,2012,06:23-24

[6]谢和鹏.人体工程学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黎明职业大学学报.20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