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母婴护理知识范文
时间:2023-12-15 17:35:0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新生儿母婴护理知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方法:选取140对母婴,依照床号奇偶随机、平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予以母婴同室床旁护理模式,对照组予以传统护理服务,对比两组家长角色适应、健康知识掌握、新生儿护理技能掌握情况及护理满意度。
结果:观察组父母角色适应70例、健康知识掌握67例、新生儿护理技能掌握66例,护理满意度100%,父母角色适应率、健康知识掌握率、新生儿护理技能掌握率及综合护理满意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
结论:母婴同室床旁护理模式在产科护理中的运用可帮助产妇尽快进入母亲角色、掌握母婴保健知识及新生儿护理技能,有助于母婴健康,且可提升产科护理效益。
关键词:母婴同室床旁护理模式 优质护理 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10-0453-01
产科优质护理服务一直以来都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护士不仅要规范完成产妇与新生儿的围产期护理工作,还要为家属及产妇提供全面的健康指导与疾病预防工作,母婴同室床旁护理模式有助于推动产后母婴健康指导、新生儿护理技能的教育工作,还可帮助产妇及配偶尽快适应父母角色,对家庭、社会意义重大[1]。本次研究在产科护理中运用母婴同室床旁护理模式,父母角色适应率、健康知识掌握率等改善效果显著,现将具体的护理情况整理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140对母婴,依照床号奇偶随机、平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70对母婴,产妇均初次分娩,无精神障碍与其他重大疾病,年龄22~37岁,平均年龄(28.9±5.4)岁;顺产44例,剖宫产26例;文化程度:大专及以上41例,高中22例,初中及以下7例。对照组70对母婴,产妇均初次分娩,无精神障碍与其他重大疾病,年龄22~38岁,平均年龄(28.4±3.6)岁;顺产46例,剖宫产24例;文化程度:大专及以上40例,高中23例,初中及以下7例。两组产妇年龄、产次、文化程度、健康状况等方面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观察组。予以母婴同室床旁护理:责任护士“一对一”个性化护理并开展健康知识教育。在产妇床旁进行新生儿抚触、沐浴、换尿片及预防接种等操作,并在规范完成每一项操作的同时,为产妇分步讲解操作要点及技巧[2],并在反复示范之后知道产妇及家属共同学习直至掌握新生儿护理工作。帮助产妇正确喂养新生儿,直至产妇完全掌握正确喂养方法;讲解护理、抚触的重要性,引导产妇正确护理及完成新生儿抚触;帮助家属及产妇熟练进行新生儿沐浴和换尿片的工作。通俗易懂地讲解产后新生儿、产妇健康护理工作要点,着重讲明产后注意事项、常见症状及正确处理方式、新生儿常见生理表现和处理方法,引导产妇平衡营养供给、正确产后活动、定期产后复查及正确避孕。讲明新生儿出生后各种疫苗的作用及接种阶段、接种方法,鼓励新生儿预防接种[3]。
1.2.2 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模式:护士每日集中将新生儿抱至专用婴儿沐浴间完成脐带消毒、抚触、沐浴,并集中在治疗室接受预防接种。需要健康教育时向产妇及家属集体讲解新生儿、产妇健康护理问题及产后注意事项、常见症状及正确处理方式、新生儿常见生理表现和处理方法,发放产后产妇及新生儿营养支持手册[4]。
1.3 评价标准。护理满意度评价及健康知识掌握评价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开展,问卷内容包括护理态度、护理专业程度、健康知识及护理技能讲解情况、实际护理效果、日常沟通交流共5项目,单项20分,满100分,总分≥80视为护理满意;健康知识掌握分产妇健康与新生儿健康两大模块,单个模块50分,满100分,总分≥80分即为健康知识掌握[5]。新生儿护理技能掌握情况通过抚触、沐浴、喂乳、臀部护理等各项目实际操作规范程度考察是否掌握。掌握健康知识、新生儿护理技能掌握良好,愿意接触新生儿,便视为角色适应良好。
1.4 数据处理。本次数据采用SPSS13.0软件对本研究的数据进行统计学的分析,计数资料的对比应用卡方检验,而计量资料的对比应用t检验,P
2 结果
观察组父母角色适应70例、健康知识掌握67例、新生儿护理技能掌握66例,护理满意度100%,父母角色适应率、健康知识掌握率、新生儿护理技能掌握率及综合护理满意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
3 讨论
女性产后生理上、心理上发生很大变化,不仅需要经历对母亲角色的适应过程,还需要学习母乳喂养、新生儿抚触、沐浴、臀部护理、自身产后健康护理,这个阶段学习和适应内容繁杂,因而需要更人性化、更科学的护理模式辅助保证产后母婴健康的关键所在。
本次研究采用的母婴同室床旁护理模式,护士与产妇的距离进一步拉近,将传统护理模式中相对分离和独立的产妇、婴儿护理工作合并起来,新生儿脐部护理、抚触、沐浴等护理工作均在产妇床旁开展,产妇可无障碍接触新生儿各项护理工作,不仅增进了母婴感情、促进产妇尽早适应母亲角色,护士还在各项规范的护理工作中增进了与产妇的沟通、交流、指导工作,充分尊重和维护了产妇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监护权[6],同时也让护士与产妇关系、家庭内部关系更加趋于和谐化。
在母亲床旁完成护理操作,每时每刻都在为产妇示范新生儿护理方法,并可在实际护理操作的同时,为产妇及家属分步讲解并加以指导,产妇和家属也可现场参与到新生儿护理工作中,并及时得到护士的纠正和指导,充分调动了产妇及家属的主观能动性,引导产妇、家属更好地掌握育儿技能及产妇健康护理技能。另外,在床旁护理的模式之下,产妇更易主动接受健康教育工作,对各类健康知识掌握效果更佳[7]。
实施母婴床旁护理,产妇更好地学习自我产后护理与新生儿护理技巧的同时,无时无刻不在体验着身为母亲的幸福、骄傲与责任,于不知不觉中进入母亲角色,并很快消除产后抑郁、焦虑等情绪,亲子互动效果更好,母亲更有信心和成就感,并及早将自我关注变成新生儿护理为中心的关注模式。本次研究中父母角色适应70例、健康知识掌握67例、新生儿护理技能掌握66例,护理满意度100%,父母角色适应率、健康知识掌握率、新生儿护理技能掌握率及综合护理满意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母婴同室床旁护理模式对护士的综合素质及技能掌握有更高的要求,护士不仅要掌握丰富、全面的医学理论知识,还需要有精湛的护理操作能力及卓越的沟通技巧,如此方能更好地服务于产妇与新生儿,完成集健康教育、护理操作技能指导、产后心理干预、母婴感情培养于一体的繁杂的护理工作。
本次研究中开展的母婴同室床旁护理模式更加注重以家庭为中心、以人为本、人性化护理,以促进家庭和谐与母婴健康为最终目标,帮助产妇尽快进入母亲角色、掌握母婴保健知识及新生儿护理技能,全面优化产后护理工作、改善护士职业形象、拉近护患距离、和谐家庭关系、增进母婴情感,提升产科护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 杨晴,顾幼丽.新生儿床旁护理在母婴同室中的应用[J].中国基层医药,2013,20(4):632-634
[2] 冯瑜,李云芳.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产科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2,18(32):26-27
[3] 杨晓玲,张颖.母婴床旁护理在母婴同室的应用[J].健康必读(下旬刊),2013,(7):196-197
[4] 舒红琴.床旁护理在母婴同室中的实施及效果评价[J].医学信息(下旬刊),2013,26(8):45
[5] 徐丽.新生儿床旁护理在母婴同室中的应用[J].现代临床护理,2011,10(12):25-27
篇2
自创建爱婴医院、实行母婴同室以来,其优点及好处得到了世界各国的一致的肯定,对母婴的身心健康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但同时也应看到母婴同室的新生儿的护理安全方面又出现了新的隐患及问题,因此对护理质量提出了新的标准及要求,近年来我们针对出现的隐患及问题,采取了积极的应对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 安全隐患及问题
1.1护士的服务意识淡漠:实行母婴同室以后,新生儿除治疗及常规护理(每天不超过1小时)外,其余时间均交由母亲及家人照顾,从而使护士忽视了对新生儿的观察及护理。
1.2产妇及家人对婴儿的护理知识欠缺:由于大多数产妇初为人母,即使是二胎产妇也由于生育时间间隔较长,对照顾新出生的新生儿,产妇及家人均显得束手无策,出现问题更不知如何处理,若护士观察处理不及时将直接威胁新生儿的生命安全。
1.3护士的业务水平低,专科知识缺乏:年轻护士专科知识及业务水平低,不能及时发现问题,如呛奶、发热、体温不升、拒奶等,不知如何处理,从而延误治疗时机。
1.4新生儿院内感染
1.4.1新生儿脐炎:脐部护理不当造成感染,如未定期用酒精消毒处理脐部、使用不洁的尿布、尿液及沐浴水浸湿后未及时擦干消毒、断脐时处理不当等。
1.4.2新生儿脓疱疹:表现为出生后2-3d,全身出现散在或片状小米粒大小的脓疱,以颈部及腹股沟等皱褶处多见,多由于新生儿包裹太厚、皮肤皱褶处出汗、潮湿不透气或衣物不洁等原因,造成毛血管扩张导致毛囊感染出现脓疮。
1.4.3新生儿发热:母婴同室的新生儿其家人受传统观念的影响,总害怕其受凉感冒,因此包裹太多的衣被,加之病房陪护探视人员较多,又不开窗通风造成空气不流通,导致新生儿体温升高,甚至发生呼吸系统感染。
1.5新生儿喂养困难:刚出生的婴儿其家人由于喂养知识的缺乏;产妇凹陷、扁平,哺喂方法不当;剖宫产及正常分娩产妇产后初期乳量分泌不足,加之婴儿大部分时间又处于睡眠状态等,造成喂养困难,导致新生儿由于喂养不足引起低血糖,严重者发生低血糖性休克,特别是巨大儿表现尤为明显。
1.6新生儿窒息:常见于新生儿溢奶、呕吐所致,如家属育儿安全知识的缺乏,哺喂后未及时拍背并侧卧致平卧呕吐时致窒息;另外还多见于剖宫产儿,表现为未开奶前就有呕吐,多为粘液,开奶后呕吐加剧,无觅食要求,多由于剖宫产儿未经过产道分娩,胃内及肺内的羊水残留较多,刺激胃粘膜引起呕吐;其次婴儿与大人同床熟睡时被大人的身体压迫或被衣被堵塞呼吸道,致新生儿窒息等。
1.7新生儿被盗:当今社会各类流动人口较多,拐卖儿童事件屡见不鲜,因此病区母婴同室病房管理面临新的问题,家属若对病区人员及环境不了解,极易让犯罪分子钻空子,冒充医务工作者盗走新生儿,引发新的医疗纠纷。
2 防范措施
2.1加强护士的法律法规的学习,改变服务理念、提高主动服务意识: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是护理安全的保证,应重视安全教育,并注重落实,确保各项规章制度的有序实施。认真执行等级护理巡视制度,特别是对新生儿的巡视护理。医务人员要严格执行各项操作规范及消毒隔离制度、查对制度,另外要使护理人员认识到母婴同室新生儿的护理不仅是家属的义务与责任,同样也是护理人员责任及义务。
2.2加强健康教育:针对家属进行新生儿护理知识的宣教,由于产妇及家属对新生儿的护理知识的缺乏,并受一些传统观念的影响,对新生儿的照顾缺乏科学的方法,从而导致一些不安全隐患的发生。因此,医护人员要随时指导产妇及家属如何哺喂新生儿、脐部及皮肤护理方法,并亲自给产妇及家属示范如何为婴儿换尿布、衣服、沐浴抚触等方法,在科室走廊、婴儿浴室等醒目的地方张贴宣传画,同时通过医护人员讲解一些安全护理常识,如溢奶、呕吐、呛咳时如何处理,以及新生儿的一些生理现象,从而增强家属及产妇的育婴知识,避免因知识的欠缺造成对婴儿的伤害。
2.3加强专科理论知识的学习,不断提高业务知识水平。对年轻护士要加强基础理论知识及操作技术的培训,老护士要改变传统经验式的护理模式,学习新的护理方法与理念,同时还应重视对年轻护士专科知识的培训,通过护理查房、问题分析、专科知识讲座等形式,不断提高业务知识水平。
2.4建立科室质控小组,每月定期对科室护理质量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指出进行分析,同时制定出改进措施,且要跟踪检查落实改进情况,另外随时征求家属及产妇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护理措施,对潜在隐患及时进行处理,确保护理安全。
篇3
〔关键词〕产科;新生儿;护理记录
新生儿护理记录单是反映新生儿病情变化与医疗护理活动全过程的客观记录,主要包括观察记录指标、护理问题、护理措施、效果、健康教育等组成部分[1]。为深化产科专科护理的发展,本院产科根据《病历书写基本规范》、《广东省临床护理文书书写规范》、《妇产科护理指南》,设计出产科新生儿护理记录单,提高护士的整体护理思维,加强对新生儿的观察与护理,对于保障新生儿的安全具有重要意义[1,2]。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4月-2015年3月在本院产科自然分娩的600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0例,其中,产妇年龄21~36岁,平均年龄(29.2±0.8)岁;文化程度:36例小学,65例初中,93例高中,106例大专及以上。两组产妇均无高危因素。两组产妇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新生儿异常情况记录于产科护理记录单中,观察组应用产科新生儿护理记录单,具体如下。
1.2.1产科新生儿护理记录单样式
产科新生儿护理记录单制成表格式,记录项目包括母亲姓名、新生儿出生日期、病区、床号、住院号、日期、时间、体温、心率、呼吸、体质量、皮测胆红素值、反应、面色、哭声、吸吮力、脐部、臀部情况、大小便次数、喂哺方式与次数、健康教育、特殊情况记录等。
1.2.2记录要求
记录书写频率为新生儿出生24h内,按照常规生命体征监测频次进行观察记录,24h后如无特殊情况,每班观察记录1次,有特殊随时记录。除表格中的观察项目外,严格根据新生儿的病情和医嘱对其他指标进行监测,如产瘤、血糖等,在表格空白栏填写项目并文字描述情况。
1.3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产妇对新生儿护理知识及技能、新生儿各项生理指标以及并发症等指标。其中,产妇对新生儿护理知识及技能的掌握程度,应用技能及笔试法评估,优:产妇出院前,能熟练掌握母乳喂养、新生儿护理等知识及技能,笔试成绩≥90分;良:能掌握大部分知识及技能,偶尔需要护士协助,笔试成绩80~89分;中:能基本掌握知识及技能,有时需要护士协助,笔试成绩60~79分;差:能掌握少部分知识及技能,经常需要护士协助,笔试成绩≤60分[3,4]。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产妇对新生儿护理知识及技能比较
观察组护理知识掌握熟练度88.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7.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新生儿的各项生理指标比较
观察组:心率为(138.50±4.92)次/min,呼吸频率为(39.5±4.9)次/min,氧饱和度为(98.6±1.2)%;对照组:心率为(149.8±7.9)次/min,呼吸频率为(46.6±5.1)次/min,氧饱和度为(95.2±2.5)%;观察组新生儿的心率、呼吸频率以及氧饱和度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
3讨论
以往产科实施母婴护理,护士对新生儿进行监测的内容及频次欠缺细化,工作思维得不到整体培养。本院自2014年4月以来应用产科新生儿护理记录单,取得良好效果,其主要具备以下优势。
3.1深化专科发展,培养护士的整体护理思维
护士每天按照产科新生儿护理记录单对新生儿病情进行规范的监测和记录,能有效提高护士对新生儿的观察及护理能力,规范护士对产妇及家属的健康教育,同时有效地加强护患沟通,提高护理服务满意度[5],有利于产科专科的发展。
3.2提高护理记录书写的完整性及准确度
使用产科新生儿护理记录单后,可对产科新生儿观察、护理模式进行严格规范,进而大大降低记录单书写错误发生率,提高准确度[6]。
3.3提高产妇对新生儿护理知识与技能的掌握程度
通过应用产科新生儿护理记录单,使护士充分掌握新生儿观察及护理知识,为产妇及新生儿提供更加专业的护理服务,保障新生儿出生质量,改善心率、呼吸频率、氧饱和度等指标。同时提高产妇对新生儿疾病早期症状的识别能力,及早发现病情变化,及时处理,保证新生儿的安全。另外,通过对产妇加强宣教,也使其掌握新生儿护理知识与技能,降低新生儿并发症的发生率。本组结果显示,观察组产妇护理知识与技能掌握熟练度88.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7.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上所述,应用产科新生儿护理记录单,促进产科专科护理的发展,有效保障母婴健康。
〔参考文献〕
〔1〕蒋红,沈君,孙超峰.母婴同室中新生儿表格式护理记录单的设计与应用〔J〕.护理杂志,2010,27(20):1596
〔2〕杨兰兰,王玉霞.产妇及新生儿交接记录单的设计与应用〔J〕.护理与康复,2014,13(11):1091-1094
〔3〕宣春梅.优质护理在母婴同室护理中的应用〔J〕.大家健康:下旬版,2015,31(14):251
〔4〕张芳.人性化护理模式在母婴同室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3,23(12):7429-7430
〔5〕杜海燕,吴涛,安桓奇,等.全自动配血系统在新生儿交叉配血中的应用〔J〕.中国输血杂志,2010,23(7):504-505
篇4
摘要:目的:探讨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产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3年1月我院收治的120例产妇临床资料,随机等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产妇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母婴床旁护理。产后2周内采用问卷调查法,比较两组产妇知识和技能掌握情况、生活质量情况及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知识和技能等掌握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生活质量、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母婴床旁护理模式提高产妇生活质量和满意度,促进产妇掌握母婴保健知识和技能,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 :母婴床旁护理模式;产科;应用;效果观察
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4.06.032
母婴床旁护理是指在产妇床旁完成一切护理工作[1],此护理模式是以家庭为中心,建立优质服务流程,达到保证母婴健康的护理效果。在产科护理中实施母婴床旁护理模式,为产妇、婴儿和家庭提供人性化的护理服务。其内容主要包括新生儿沐浴、抚触、疾病筛查、健康宣教、预防接种等,在护理中让产妇全面监督护理人员的护理行为。为了探讨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产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本研究对我院收治的60例产妇采取此护理模式,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将2012年1月~2013年1月本院收治的120例产妇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产妇年龄23~35岁,平均(26.73±2.83)岁。体重41~69 kg,平均(52.83±5.03)kg。产妇孕周29~42周,平均(37.23±0.83)周。平均孕产次为(2.33±1.23)次。其中自然分娩81例,剖宫产39例。两组产妇年龄、体重、孕周、孕次、分娩方式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对照组对照组采取传统护理模式,即由护理人员在新生儿室完成新生儿的预防接种,在新生儿浴室完成新生儿脐带消毒、沐浴抚触等。护理人员向产妇发放健康教育资料,组织产妇进行产后知识培训等。
1.2.2观察组观察组采取母婴床旁护理模式,产妇与新生儿在相同的护理环境中,护理人员在产妇的床旁完成对新生儿所有的护理操作。具体内容如下:(1)提高护理人员综合素质,定期举行分娩知识培训。作为产科护理工作人员首先应该提升自身的工作素养,改善护理服务态度,增强职业责任心,不断提高专业护理知识、健康教育知识等,定期举行有效的分娩知识培训,使护理行为更加符合要求。加强产妇健康知识教育,向产妇及家属宣传分娩知识,告诉产妇在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实施中应该注意的事项,增强产妇与新生儿的护理舒适度。在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实施过程中,结合产妇及家属的实际要求,为产妇提供个体化、针对性的护理方案。(2)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实施。在护理过程中,遵循产妇以及家属的意见后,进行新生儿预防接种、疾病筛查等。在产后提醒产妇注意清洁,指导产妇合理饮食、合理运动等。在床边为产妇进行体温测量,腹部、切口、乳房、皮肤等部位的护理。在护理的过程中,注意观察子宫复旧情况,指导产妇采取体能训练,纠正产妇在母乳喂养过程中的错误做法。护理人员详细介绍产后营养等内容,对产妇及其家属进行护理内容的操作演示等。(3)新生儿护理。新生儿在产房或手术室出生后回到病房,第2天进行新生儿沐浴,24 h内预防接种,以后每天洗澡抚触、指导智护训练等。第3天开始进行床边疾病筛查,每天进行床边健康宣教等。
1.3观察指标[2]出院后的2周内,向产妇发放护理情况调查问卷,护理人员合理评价产妇抚触、脐部护理、臀部护理、体能训练、沐浴、母乳喂养、产后营养保暖方法等相关知识和技能掌握情况。随访调查问卷共发放120份,全部收回,有效率为100%。护理满意度调查采用问卷法,分为不满意、一般满意、满意、非常满意4个级别。生活质量调查采取生活质量量表(SF36QOL),评分标准最高总分为100分。<70分评为高等质量生活;70~80分评为中等质量生活;>80分评为低等质量生活。
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t′检验,等级资料的比较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结果
2.1两组产妇护理后知识和技能掌握情况比较(表1)
2.2两组产妇生活质量评分和护理满意度比较(表2,表3)
3讨论
随着医学模式向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现代护理活动不断拓展,逐渐向社会、家庭等领域扩展。在产科护理中,单纯采取产妇健康教育,已经不能满足护理发展需求,需要向产妇提供母婴床旁护理模式,才能提高产妇对护理的满意程度。母婴床旁护理模式作为一种新型的新生儿护理模式,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主要体现如下:(1)提高产妇生命质量。实施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最大程度上促进母乳成功喂养,提高产妇的自我保健以及健康知识;提高产妇的自我保护能力,满足产妇各种需求,掌握更多的产后护理知识,给予新生儿无微不至的照顾;提高产妇生命质量,及时解决产妇所遇到的各种困难,给予其个体化、针对性的护理服务对策,包括抚触、脐部护理、臀部护理、体能训练、沐浴、母乳喂养、产后营养、保暖方法等。在护理中让产妇及其家属能够快速地转换角色,不但保证母婴安全,还为母婴的情感交流提供一个有效的平台等[3]。(2)提高护理技巧,体现人文关怀价值。母婴床旁护理模式护理工作作为一项社会服务,具有明显的独立性、综合性[4]。在护理中,需要解答产妇及家属提出的各种问题,因此要求护理人员必须具备全面的专业理论知识和业务技术,才能开展各项母婴保健技术服务,落实产妇保健、儿童保健的具体工作内容。在护理中,不但提高了护理人员的沟通能力、专业素质等,在给予产妇提供优质护理服务的同时,与产妇以及家属构建和谐的关系,提高产妇知识和技能掌握,促进产妇康复,保证新生儿健康成长,降低产后并发症发生,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创造巨大的社会效益[5]。
综上所述,在产科护理中应用母婴床旁护理模式,有利于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水平,促进产妇早日康复,为新生儿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操楠.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产科护理中的应用分析[J].实用妇产科杂志,2013,29(5):11-12.
[2]孙娟,曹松梅.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产科的应用及其效果[J].中华护理杂志,2010,45(12):1097-1098.
[3]朱力峰.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产科的应用和效果观察[J].中国保健营养(上旬刊),2013,23(6):35-36.
[4]邵海珍.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产科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6):181-182.
[5]张菲菲,崔改英.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产科的实施效果观察[J].白求恩军医学院学报,2012,10(2):157-158.
篇5
【关键词】 母婴床旁护理;产科;效果观察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6355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3102-01
随着社会不断的发展,医疗科技的不断进步,护理模式也在发生变化。特别是在产科。产科护理与母婴的健康息息相关,初为人母对于新生儿的护理知识并不十分了解,经常会发生新生儿护理不到位。在这种情况下,一种新的护理模式诞生,就是母婴床旁护理模式。母婴床旁护理模式主要是指在围产期实施母婴同室保健,促进母亲与新生儿健康、保健教育的实施办法。因此,产科护理人员除了提供日常生活照顾,还要对产妇进行新生儿护理知识的指导和产妇一起担负起母亲的角色[1]。为了对该种护理模式进行了解,将选取本院产科在2009年3月――2010年4月分娩的50例产妇,并将这50例产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详细报告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本院产科在2009年3月――2010年4月分娩的50例产妇,年龄在19-30岁,孕周期在(18周±40周),选取标准:①产妇身心健康,不伴合并症的初产妇;②进行母婴床旁护理,征得产妇的同意;③产妇的文化水平在初中以上[2]。
12 护理方法 将两组产妇根据其意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25例产妇;对照组25例产妇,观察组的产妇采用母婴床旁护理模式进行护理;对照组的产妇采用普通的护理模式进行护理[3]。
观察组的产妇采用母婴床旁护理模式进行护理,其具体的护理模式过程如下:
121 胎儿娩出后,要为新生儿擦去身上的羊水和血液,并及时的接种疫苗,对新生儿的脐部进行护理,帮助母亲为新生儿换尿布,并对新生儿的臀部进行护理。
122 新生儿出生几天内,要对初产妇进行健康宣教,指导母亲母乳喂养的技巧。而这些技巧和照顾新生儿均在产妇床旁进行。护理人员也能够对母亲对新生儿喂哺技巧是否正确做出指导。同时也对产妇的家属进行指导,教会他们如何照顾母亲。
123 指导母亲进行母乳喂养的同时,教会母亲护理的方法和产后营养指导。对产妇产褥期的护理及对新生儿出现常见的生理与病理现象做出及时的处理。
13 统计学方法 产妇所有数据经过统计学的分析和处理,P值小于005,差异具有显著性,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两组产妇在母婴住院期间,对于医护人员的满意度采用问卷调查法的形式由产妇本人或是产妇家属代为回答的。在护理结束后,产妇对于健康教育和指导技巧的掌握度比较见表1,两组产妇对于护理人员的满意度见表2。
3 讨 论
近年来母婴床旁护理模式的应用,尊重产妇和家属知情权、选择权、参与权、监护权和隐私权等,充分保护产妇的多种权益,满足不同层次产妇和家属的需求[4]。赢得了产妇的信任,为现今紧张的护患关系磨平了一些锐角。
母婴床旁护理是具有严格的程序化、连续性的护理过程。母婴床旁护理不仅需要医护人员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还要有熟练的护理技能。综上所述,在产科实行母婴床旁护理模式,不仅能够提高母亲对新生儿的护理技能,也能够增强医患之间的关系,是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的护理模式。
参考文献
[1] 张静,吴忠辉4所三级甲等教学医院手术室护士工作满意度调查[A]中华护理学会第15届全国手术室护理学术交流会议论文汇编[C]2011(05)
[2] 向丽,杜鹃,谢立平母婴同室新生儿护理难点及对策[J]现代医药卫生,2008(01):25-26
篇6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择我院产科同期收治的264例产妇为研究对象,均为单胎,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32例。观察组年龄19~39(27.9±19.3)岁,住院时间(4.57±1.26)d,男婴71例、女婴61例。对照组年龄18~40(36.7±18.6)岁,住院时间(4.23±1.17)d,男婴72例、女婴60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1.2.1对照组
实施传统护理干预措施。住院期间,护理人员向产妇及家属简单介绍母婴注意事项,且产妇及其家属不参与新生儿的护理,整个护理过程由护理人员在沐浴室内独自完成。
1.2.2观察组
实施床旁护理措施。具体措施包括:①床旁健康宣教:产妇入院早期护理人员就向产妇介绍产科环境,并就分娩相关常识进行详细介绍,使得产妇对分娩情况有一个系统和全面的了解。分娩后向产妇及家属介绍产妇保健知识,告知产后康复相关科普知识,并鼓励产妇之间互相讨论和提出问题,及时予以解答。②床旁沐浴:新生儿出生后第1天即开始进行床旁沐浴,通过实际操作,向产妇及家属示范操作的具体步骤和注意事项,使产妇及其家属充分掌握新生儿沐浴要领,并鼓励产妇及家属亲自为新生儿沐浴。③床旁抚触:指导产妇及家属在新生儿沐浴前后,当新生儿处于较为平静和清醒状态下进行新生儿抚触,不但详细告知抚触步骤和抚触的好处,同时积极鼓励产妇及家属参与到抚触操作中,保证其熟练掌握抚触技术。④床旁脐部护理:护理人员在住院期间每天在床旁对新生儿进行脐部护理,并告知产妇及其家属脐部护理的相关操作要点,使其充分掌握脐部护理方法。
1.3评价标准
比较两组产妇对自我保健知识的掌握情况和新生儿护理能力。其中,采用我科人员设计的初产妇产后自我保健调查问卷,了解初产妇对产妇自我保健知识的掌握情况,出院前1d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产妇心理状态、产褥期卫生、异常症状、产后饮食以及产妇休息环境等问题,满分100分,80~100分为优、70~80分为良、60~70分为及格,<60分为不及格。出院前1d,由两名护士考察产妇对新生儿抚触、新生儿沐浴以及新生儿脐部护理的正确情况,记录操作正确的例数。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包对所有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行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讨论
篇7
目的:研究健康宣教联合母婴同室对产妇在日常新生儿护理技能的影响。方法:从2012年3月至2013年4月,于我院共有146例分娩产妇。以数字法随机分成观察组(73例)和对照组(73例)。其中观察组采用健康宣教联合母婴同室护理方案,对照组则仅仅采用常规护理方案,对比两组产妇满意程度以及产妇产后母婴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妇“满意”者占比89.04%(60/7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3.97%(52/73),“不满意”者占比2.74%(2/73),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0.96%(8/7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关键词:健康宣教;母婴同室;护理
【中图分类号】
R181.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3763(2014)08-0318-02
健康教育属于护理中的一部分,而健康教育在护理中的优越性越来越明显,其有计划、有目的的教育过程对产妇以及家属增进健康知识、改变健康行为以及培养自我保健意识,保证产后母婴的健康安全等方面起到积极作用[1]。同时,健康教育能够最大限度的实现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在母婴同室内为围生期的产妇、婴儿以及家庭提供个性化的临床支持和服务,拉近产妇与新生儿的距离,明显减少产妇的不良情绪[2]。鉴于此,本文通过采用健康宣教联合母婴同室护理,对比常规护理,得到一些结论,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从2012年3月至2013年4月,于我院共有200例分娩产妇。年龄在22至33岁间,平均年龄为25.7±3.4岁,婴儿孕周37.8±1.7周,日龄5.2±3.1天。其中观察组年龄在23至33岁间,平均年龄为26.1±2.2岁,婴儿孕周37.6±1.8周,日龄5.3±3.0天。对照组年龄在22至33岁间,平均年龄为25.5±2.7岁,婴儿孕周37.6±1.7周,日龄5.1±3.2天。两组在年龄、孕周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案,即产妇在住院期间母婴多享受的一切护理由护理人员在产妇床边进行,护士边操作边讲解,由产妇和家属共同参与。对母婴实行有针对性的一对一护理、一对一阶段性的健康教育,责任护士多于产妇进行交流,了解产妇在护理新生儿护理的心理。观察组采用健康宣教联合母婴同室护理方案,具体措施如下:
1.2.1 产前教育:产妇入院后医护人员向其介绍环境、住院知识,认识主管医生以及护士,帮助快速的熟悉环境和适应环境,从而产生安全感,对产妇讲解胎动计数的意义以及方法,分娩的先兆症状,指导无痛分娩的方法,耐心讲解母乳喂养的意义和相关知识,使其树立母乳喂养的信心。指导孕妇多使用富含蛋白、铁钙等食物,保证产妇期的特殊需要。
1.2.2 产后恢复:指导产妇学会产后的自我观察,向产妇讲解母婴同步休息的关系,保持心情的愉悦,以保证有充足的睡眠,利于乳汁的分泌。讲解自行排尿以及早排尿的重要性,指导产妇多喝水,早排小便,预防产后尿潴留。多吃蔬菜水果,保持饮食的丰富以及易消化,以满足乳母自身的营养以及泌乳消耗的需要,尽早下床活动,以预防便秘及产后压疮的发生。
1.2.3 母乳喂养及护理:对产妇宣教母乳喂养的优点,产后半小时内给婴儿哺乳。哺乳前应清洗,平凹陷者应及时纠正,协助产妇做伸展练习,令突出,以达到成功哺乳的目的,指导正确的喂养姿势和方法,挤奶的目的和操作方法。
1.2.4 新生儿护理指导:对产妇进行更换婴儿服、尿布、脐带消毒以及抚触的指导,介绍婴儿的保暖方式、早期教育方法、辅食添加放大以及计划免疫程序等,指导产妇学会观察新生儿,主要为脸色、溢奶、肚脐以及排便等情况。
1.2.5 出院后的健康宣教:对产妇介绍新生儿的生理特点、护理技巧以及产褥期的有关保健知识。指导产妇坚持母乳喂养以及进行母乳喂养咨询,进行计划生育措施的指导,产后一个月内禁止盆浴和,避免哺乳期间怀孕,指导科学的养育婴儿,定时体检和预防接种。
1.3 疗效评价[4-5]:根据评分表测定产妇满意程度,80-100分为满意,60-80为一般,低于60分为不满意。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比较采用x2检验。P
2 结果
2.1 两个组别产妇满意程度比较:观察组产妇“满意”者占比89.04%(60/7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3.97%(52/73),“不满意”者占比2.74%(2/73),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0.96%(8/7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3 讨论
以往在临床中,通常只是针对产妇或新生儿的护理,忽略了母婴整体的护理效果。对于母婴同室这一方案,利于母婴接触且尽快的建立并增强母婴感情,更有利于母乳的喂养成功从而降低婴儿的患病率。同时,母婴同室的建立使产妇在分娩后可直接面临照顾婴儿的责任,并且由于初为人母,大多数产妇缺乏相关知识和相关技能技巧,这需要专业的护理人员的指导,并学会自我护理以及新生儿的护理[6]。
本文通过对比健康宣教联合母婴同室护理以及常规护理的效果,结果发现,观察组产妇“满意”者占比显著高于对照组。“不满意”者占比,显著低于对照组。符合汪青[7]等人报道结果,表明以健康宣教联合母婴同室护理,所取得的效果更加显著。此外,观察组产妇尿潴留、破裂占比,婴儿患红臀、黄疸占比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与李成菊[8]等人的报道结果一致。表明健康宣教联合母婴同室护理对于产妇以及婴儿并发症具有十分显著的改善作用。究其原因,笔者认为这可能和母婴同室中健康宣教通过护理实践中产妇反馈的意见,及时了解产妇在不同时期面临的各种问题,专业护理人员可根据这些问题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进行有针对性的重点宣教,并且取得产妇的配合,及时得满足产妇的各种需求,这有助于产妇顺利完成不同阶段的恢复,最终达到预期的目标等因素有关。有报道表明[9],母婴同室降低了婴儿的发病率,缩短了婴儿的住院时间,院内感染也有所下降,且及时按婴儿的需求喂哺。促进母亲子宫收缩,减少产后出血,增进母亲和婴儿的感情,有利于婴儿心理和智能的发育,有利于牢固母子间的亲密关系,提高母乳喂养和促进婴儿心理和社会适应性的发育[10]。健康教育的过程中,护士起着重要的作用,这可改善医患关系,增进家属对疾病的预防保健知识,并且反复强化宣教的健康宣教后,可有效的缩短产妇的住院时间,在一方面降低了母婴的痛苦,另一方面也减少了家属的经济负担。
综上所述,健康宣教联合母婴同室护理不仅可提高了产妇的自理能力,还可有效的降低母婴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健康教育的满意度。安全性较好,值得临床推荐。
参考文献
[1] 忻蓉,汤建国.重症监护室与母婴同室新生儿听力障碍比较[J].浙江预防医学,2014,1(2):188-191.
[2] 来华.住院分娩新生儿母婴同室现状观察[J].医学信息,2014,2(5):81-82.
[3] 张新华,安建仓,袁爱琴.等.预防母婴同室新生儿沐浴过程中医院感染的护理管理[J].河北中医,2014,3(3):455-456.
[4] 史玲美,杨祝萍,陈敏.等.母婴同室病房产妇睡眠质量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J].浙江医学,2013,1(12):1174-1176.
[5] 张晔.母婴同室使用婴儿防盗系统的家属满意度调查[J].广西医学,2013,25(5):69-70.
[6] 陈红玲,许丽华,刘芳.等.母婴同室新生儿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3,23(24):9049-6050.
[7] 汪青,刘素球.环境因素对母婴同室中新生儿院内感染的影响[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0,25(14):1079-1080.
[8] 李成菊.食醋熏蒸法对母婴同室病房空气消毒效果的观察[J].中国消毒学杂志,2013,30(4):385-386.
篇8
关键词:母婴一体化护理;护理满意度;床旁沐浴
随着社会的发展,医学模式的转变,人们对母婴健康要求的提高,我院于2012年6月正式开设母婴高级病房--产科一体化病房(LDRP)。产科一体化病房用于产妇待产、分娩、康复和产后至出院的全过程[3],它将妊娠、分娩、产后和婴儿的监护整合在一个连续的生活周期,所提供的服务是个性化的,重视家庭支持、叁于和选择。新生儿床旁沐浴在一体化病房新生儿日常护理中占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一体化病房的床旁沐浴强调了以人为本、以家庭为中心[3]的母婴护理服务理念。自开展以来为产妇及新生儿提供优质服务,大大提升了护理满意度及医院的服务品质[1]。现将护理应用及体会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自2012年6月~2013年4月,本科室新生儿数680例,男婴386例,女婴294例,出生体重2250~4500G,平均体重3500g,平均孕周34~41w,APGAR评分》8分。
1.2目的 清洁皮肤,协助皮肤排泄和散热,预防皮肤感染;促进血液循环,活动肌肉和肢体,使新生儿舒适;了解并观察全身情况以便及时发现处理各项问题;促进亲子间的互动,让产妇及早掌握新生儿沐浴。
1.3工作人员要求 一体化病房挑选的都是高学历、责任心强、沟通能力强的高素质护士;操作前要求衣帽整洁、修剪指甲、摘掉胸牌及手表、衣服口袋内避免有坚硬尖锐物以免划伤新生儿。
1.4病房环境 操作前30min进行环境清扫,保持病房整洁,配合柔和的灯光营造一个温馨舒适的病房环境。室温控制在26~28℃,夏天在操作前30min关闭冷空调,冬季开启暖空调,并使用暖风机进行预热,操作前劝离过多的家属。
1.5沐浴设备 一体化病房每个病房都给予配备一套独立的新生儿沐浴设施:洗婴池池体由进口亚克力材料铸成,质地柔和,舒适接触肌肤;操作台面由高档人造石材料制造,四边做特殊包边处理,并给予配备厚度约5cm的舒适软垫;有中央控制水温设备,恒温出水设备,水温控制在38°~40°;墙式温湿度计;可移动磅秤;所用设备做到一浴一消毒。
1.6新生儿准备 沐浴前评估身体状况:体温、面色、呼吸、心率、精神状态、喂哺情况、大小便、皮肤黏膜、脐部等。遇头血肿、阴道难产的新生儿,观察24h以上,无特殊情况者再行沐浴。重症新生儿病情稳定后再予沐浴,沐浴前1h禁喂奶或喂奶1h后进行,以防呕吐和溢奶引起窒息。
1.7一体化病房床旁沐浴操作流程 ①物品准备:清洁衣服、包被、纸尿裤、一次性沐浴垫、沐浴露、0.5%PVP碘伏棉签、干棉签、消毒大小毛巾、消毒洗耳球、婴儿润肤油、消毒纱布。②调节室温水温,将新生儿抱至沐浴操作台。③核对产妇姓名及新生儿脚腕带、胸牌、性别。④脱衣、磅体重。⑤沐浴。⑥擦干,消毒脐带。⑦着衣,别胸牌并再次核对产妇姓名及婴儿表带胸牌性别。⑧向产妇或家属宣教有关事项(新生儿体重下降情况,全身护理注意事项等)。⑨保暖并协助加奶。⑩记录(体重、大小便情况)。
2结果
自我科开展床旁沐浴10个月以来,共680例新生儿,无1例受凉及不安全事件发生,满意度100%。
3体会
母婴同室床旁沐浴,顺应了国际化床旁护理模式趋势,符合我国卫生部倡导的"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宗旨[1]。①一体化病房床旁沐浴可最大限度实现以家庭为中心式护理,根据产妇年龄、学历满足她们不同的需求,促进产后母婴亲情的交流,使产妇尽快适应初为人母的转变,顺利度过生理、心理的波动,减少产后抑郁。②提升了产妇与家庭对医院的满意度、忠诚度,改善了家庭于医护之间的关系,减少医疗纠纷。一对一的护理服务减少了差错率的发生,并提高了新生儿的护理质量,充分尊重产妇及家庭多种权利,通过护士的指导帮助,增加了护患沟通,融洽了护患关系。③与传统沐浴方式相比杜绝了不少潜在问题及安全隐患如交叉感染、烫伤、抱错孩子、新生儿被拐等。④床旁沐浴过程中,母亲的语言、对视、愉悦的情绪对新生儿神经系统是有良性刺激,减少新生儿焦虑不安的情绪,床旁沐浴不仅促进新生儿体质量的增长,而且可改善新生儿睡眠,促进新生儿的生长发育。⑤在床旁和产妇共同探讨育儿知识,产妇可边看,边听,边操作,这种健康教育的持续性、反复性、示范性更加提高健康教育的效果[2]。⑥一体化病房开展以来对护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督促护士更加主动积极学习专科知识及护理操作技能,使护理技术更加娴熟规范,护理质量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郑旭萍,王雅萍,陈峰芳,等.母婴同室开展新生儿床旁抚触的管理[J].护理与康复,2011,10(12).
[2]汤新凤,楮桂方.新生儿床旁抚触对母婴健康效果观察[J].现代实用医学 2012,24(12).
[3]张美芳.产科家庭一体化病房母婴床旁护理效果研究[J]. 临床护理杂志 2013,12(1).
[4]金艳兰.保障和使用护理人力资源.落实优质护理服务[J].全科护理,2011,9(2C):528.
篇9
【关键词】 母婴同室管理;新生儿;感染
由于新生儿的机体免疫功能的发育还不是特别健全,其机体的抵抗力非常低,这使得细菌很容易通过新生儿的皮肤、粘膜、脐带残端、呼吸道、消化道等渠道侵入其体内进而导致出现感染症状。而且在感染症状出现后不易对其进行限制,常会进一步扩散蔓延而出现败血症现象,可导致出现更加严重的后果[1]。因此,在妇产科推广母婴同室的过程中预防其出现院内感染症状显得十分重要。为了对在妇产科中加强母婴同室管理措施防止新生儿出现院内感染现象的具体措施和取得的效果,以及相应体会进行研究分析,帮助临床对母婴同室的新生儿以及产妇的特点有更加深入的了解,以便临床对母婴同室进行更加全面的管理,进而有效防止新生儿在院期间出现感染症状,我们组织进行了本次研究。在研究的整个过程中,我们抽取在过去一段时间内在我院出生的86例新生儿及产妇病例,将其分为两组,分别采用常规措施和针对性防感染措施对同室母婴进行管理,对两组新生儿中出现院内感染的情况、产妇护理婴儿的能力、产妇对角色转变的适应能力、产妇对管理措施的满意度进行比较分析。现将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采用临床研究过程中常用的随机分组抽样方法,在过去一段时间内(2008年10月至2011年10月),抽取在我院出生的86例新生儿及产妇病例,将其分为两组。划分在A组的产妇中年龄最大者42岁,年龄最小者19岁,平均年龄27.4岁;孕周最长者42周,孕周最短者34周,平均孕周38.7周;新生儿中包括24例男性和19例女性;划分在B组的产妇中年龄最大者43岁,年龄最小者21岁,平均年龄26.9岁;孕周最长者43周,孕周最短者37周,平均孕周39.4周;新生儿中包括23例男性和20例女性。抽样患者所有自然资料,统计学差异并不明显,在研究过程中可以进行比较分析。所有患者在接受治疗前,均经过相关的临床检查后确诊,并由患者本人或家属在同意书上签字。
1.2 方法 将抽样中86例研究对象资料,进一步分为A、B两组,平均每组43例。采用常规措施对A组母婴进行同室管理;采用针对性防感染措施对B组母婴进行同室管理。对两组新生儿中出现院内感染的情况、产妇护理婴儿的能力、产妇对角色转变的适应能力、产妇对管理措施的满意度进行比较分析。
1.3 管理措施 ①入院后将探视制度等向产妇及其家属进行大力度的宣传。尤其要对母婴同室病区不能陪视要予以重点宣传,探视制度应严格执行,将院内感染的预防的重要性以及初乳喂养的益处和初乳的营养价值向产妇进行详细说明[2]。并且对产妇进行良好的心理护理,使医患关系做到融洽。②母婴同室病房内的空气应该保持流通,室内的温度也要适宜。每天在规定时间内进行两次通风,将消毒液喷洒于地面之上,采用温式清洁法进行晨护,在进行扫床的过程中严格执行一人一床一套一消毒,一桌一布一消毒的消毒制度,每天对空气消毒器进行2次消毒,对入室人数进行严格控制,避免增加传染媒介[3]。产妇和婴儿在出院后,所使用的物品要保持清洁,使母婴同室新生儿之间的交叉感染的发生得到避免。③无菌观念要增强,无菌操作技术与消毒隔离制度均要予以严格执行,护士高频率地对病房进行巡视,对产妇予以关心,对于生活护理而言也不应忽视,陪视应尽可能减少,使传染源得到杜绝。在分娩前以及分娩时的所有致病菌,都会通过胎盘对胎儿产生影响,若是胎膜发生早破现象,多次进行内诊,应给予抗生素进行预防,避免新生儿出现窒息[4]。④在对所有新生儿进行接触的前后,尤其是对已引起感染的患儿进行接触的时候,工作人员在清洗双手、戴口罩、戴帽子时必须认真,切断任何感染因素。由于在新生儿时期非特征性以及特征性免疫功能都会存在缺陷,在护理过程中,换尿布要勤,新生儿在进行大便后应以温水洗净,并将氧化钙软膏涂抹在屁屁周围,垫上尿布,将少许消毒用的滑石粉撒在皮肤褶处,至今还没有发生新生儿有臀红的现象。为了对新生儿脓发生疱疹进行预防,每个出生的新生儿都应该穿一件棉维做的上衣,这样其他不洁布类的刺激就会得到减少[5]。气温炎热的时候,将一块凉席铺在棉褥上面,新生儿被子不易太厚,这样会使脓疱疹的发生得到减少。若是患有脓疱疹的现象会偶尔发生,可用碘酒或是乙醇进行消毒后,用消毒针将脓疱疹刺破再涂上龙胆紫[6]。给新生儿每天洗一次澡或是抹澡,在洗澡的过程中要严格执一人一条毛巾、耳后、将头皮、颈部、面部、手指间及其他皮肤处均应轻轻摺洗干净的原则,毛巾使用后应予以清洗并且在供应室进行高压消毒。新生儿脐部的消毒工作也不容忽视,断脐后的消毒工作必须要严格执行,由于细菌很容易侵入到脐部的创口,所以我们对脐部消毒作出如下规定:用75%乙醇每天消毒2次,并尽量保持干燥,会使新生儿由于感染而导致的败血症的发生得到避免[7]。⑤有很多对抗感染,对疾病有预防作用的抗体存在于母乳当中。这些抗体会使婴儿保持不被细菌以及病毒的感染,会保护呼吸道以及肠道。新生儿在免疫系统还没有发育,机体的屏障功能不是十分良好的条件下,由哺乳所得的免疫物质就像一支大的防御武装一样,对诸多微生物的免疫作用均十分明显[8]。
1.4 数据处理 在本次研究过程中所得到的所有相关数据,均采用SPSS14.0统计学数据处理软件进行处理分析,当P<0.05时,我们认为数据之间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经过仔细研究后我们发现,B组新生儿中出现院内感染的人数明显少于A组新生儿,且具有非常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
3 讨论
护理人员对母婴同室病房的巡视工作力度应加强,对新生儿护理知识宣传教育进行指导,进而使母亲自行对新生儿进行护理的技能大大提高。母婴同室使母婴之间以及家庭之间的联系得到显著的提高,让产妇及其家属对护理新生儿的知识予以了掌握,对新生儿的呼吸、体温以及大小便等情况进行密切的观察,一旦发生异常能够予以及时的处理[9]。在临床上,最近一段时间通过对上万名新生儿的护理,我们得知医院内感染尤其是新生儿感染性疾病是能够进行预防的,该工作的关键就在于进行积极有效的预防并且制定一些相应的防护措施,在工作的过程中能够做到层层落实,进行严密的把关,对病区消毒隔离以及控制探视与医院感染的关系应予以明确的对待与处理,对于医疗护理操作同医院感染之间的关系要予以严格的处理,使母婴同室房的管理得到加强,对每一个细小的环节的处理都应予以特殊的重视,尽量使护理的质量得到显著的提高,服务于对院内感染的控制,并且也会对床位周转、母婴健康、防止医疗事故、减少医疗费用支出、医疗纠纷的发生等产生一定的好处。目前母婴同室为广泛受到社会欢迎的一项新的护理模式,它的发展是存在必然性,但是做好母婴同室感染的管理工作也是不容忽视的,尽量使新生儿出现院内感染的概率降低,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保证新生儿能够健康的成长[10]。
总而言之,在妇产科中加强母婴同室管理措施可以有效预防新生儿在院期间出现感染现象,可以产妇在最短时间内适应角色的转变,使其对新生儿进行护理的技能得到进一步提高,使其对母婴同室管理措施的满意度进一步提高。
参考文献
[1] 吕杰.母婴同室与早期授乳在母乳喂养中的作用[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7,13(14):236-237.
[2] 黄华芬,刘小平,等.母婴同室与母乳喂养[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7,13(12):103-104.
[3] 焦丽,王玮,陈靖,等.母婴同室552例与新生儿疾病的关系[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9,23(16):138-139.
[4] 王立军.97例母婴同室的新生儿医院感染预防及对策[J].中外医疗,2009,28(21):121-122.
[5] 戴红梅,王淑玲,等.774例母婴同室的临床观察[J].中国妇幼保健,2009,15(14):264-265.
[6] 刘晶.母婴同室新生儿观察与护理[J].中国妇幼保健,2009,14(21):262-263.
[7] 陈贝贝.母婴同室开展健康教育的组织管理[J].中华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13(12):125-126.
[8] 诸福堂,吴瑞萍,胡亚美.实用儿科学[M].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413-414.
篇10
【关键词】母婴同室;新生儿;医院感染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f nosocomial infection factors of newborn in maternal-neonatal unit
PAN Wei.Maternal and Child Health Hospital in Heshan District of Yiyang city,Hunan 41340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neonatal nosocomial infections from direct rooming-in(DR/)and explore approches to decrease nosocomial infection rate.Methods The suvey of nosocomial infection in hospitalized patients in newborn wards was made with retrospective investigation in our hospital.Results Nosocomial infection occured in 46 newborns and the infection rate was 2.14%.The major site was located at respiratory tract(34.78%),then were eyes,respiratory,gastorintestinal and nonnasality(each for:17.39%,15.22%,15.22% and 13.04%).The pathogenic bacteria causing nosocomial infetion were mainly staphylococcus epidermidis and coliforms.Conclusion We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derection of nosocomial infection factors of newborn in maternal-neonatal unit.The medical staff should strictly follow asptic technigne,rationally use antibiotocs,stirctly follow disinfection system and streng the nursing of neonate to effectively control the occurrence of the nosocomial infections.
【Key words】 Direct rooming in;Newborn;Nosocomial infecdon
作者单位:413002湖南省益阳市赫山区妇幼保健院
新生儿由于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易发生各种感染,是医院感染的高危人群。为减少母婴同室新生儿感染的发生率,应采取保护性措施。本文将近年来益阳市赫山区妇幼保健院母婴同室住院活产新生儿发生医院感染的情况进行了回顾性的分析,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择2006年1月至2008年12月在本院产科出生且入住母婴同室的新生儿2 150例,其中男1 103例,女1 047例。入院年龄10 min~17 d,平均2.48 d。体质量1 152~4 200 g,平均2870 g。
1.2 方法 采用流行病学回顾性调查方法,对调查期间病案室的每份母婴同室活产新生儿出院病历进行调查。对发生医院感染的患儿,统一填写医院感染病例登记表,并进行整理、统计与分析。
1.3 诊断标准 参照卫生部2001年颁布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1],以及临床医生和护士的病史记录和各种化验结果进行确诊。
1.4 统计学方法 将调查数据采用χ2检验及相关分析进行统计学处理,以P
2 结果
2.1 医院感染情况 3年共调查母婴同室新生儿住院患者2 150例,发生医院感染46例,感染率为2.14%,与全院平均医院感染率2.71%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年度之间虽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有逐年下降的趋势,详见表1。
表1
2006年1月至2008年12月医院感染率情况(例,%)
年份住院例数感染例数医院感染率
2006754192.53
2007712142.01
2008684131.85
总计2150462.14
2.2 医院感染部位及构成比 母婴同室新生儿病房最常见的医院感染部位为上呼吸道感染(34.78%),其次为眼部、皮肤、胃肠道、口腔感染等,详见表2。
表2
医院感染部位及构成比(例,%)
感染部位感染例数构成比
上呼吸道1634.78
眼部817.39
皮肤软组织715.22
胃肠道715.22
口腔613.04
脐部24.35
总计46100.00
2.3 医院感染病原菌的情况 46例母婴同室新生儿医院感染中有27例(58.70%)做了病原菌监测,未做19例(41.30%)。在27例送检标本中检测出明确病原微生物的仅有8株,阳性率为29.63%,其中表皮葡萄球菌3株(37.50%),大肠埃希菌3株(37.50),克雷伯氏菌1株(12.50%),真菌1株(12.50%)。
3 讨论
3.1 医院感染率情况分析 医院感染(Nosocomial Infection,Hospital Infection)是指住院患者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人院前已开始或入院时已存在的感染[2]。院内感染不但延长患儿住院时间,增加患儿住院费用,而且干扰其康复的顺利进行,增加患儿及其家属的焦虑和痛苦。本调查结果显示:本院母婴同室新生儿医院感染率为2.14%,低于全院同期平均医院感染率(2.71%),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近3年母婴同室的新生儿医院感染率从2006年的2.53%下降到2008年的1.85%,并且有逐年下降的趋势,这与本院医护人员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和消毒隔离制度,以及进行人员的培训是分不开的。
3.2 医院感染部位及病原茵分析 新生儿医院感染发生部位以上呼吸道为主(34.78%),其次为眼部、皮肤软组织、胃肠道及口腔感染等(分别为17.39%、15.22%、15.22%和13.04%)。分析原因可能与新生儿的特异性和非特异性免疫均不够成熟,皮肤和黏膜娇嫩,易被擦伤,是医院感染的高危人群有关。由于IgA、IgM不能通过胎盘,特别是分泌型IgA缺乏,使新生儿容易患感染性疾病,尤其是呼吸道和消化道感染[3]。在母婴同室病房中每对母婴是相对独立的,互相之间基本不直接接触,但探视者较多,人员过多流动,各种细菌、病毒随人流而带入病室,这些致病微生物多是附着在尘埃或飞沫中,随着空气的流动而飞扬,造成空气污染。空气污染是造成母婴同室新生儿呼吸道感染的最危险因素。新生儿沐浴室是母婴同室病房中新生儿沐浴的场所,也是母婴同室中新生儿唯一的集散地,如未按沐浴操作流程及沐浴用物等未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是新生儿皮肤感染交叉传播的一个主要原因[4]。另外,医务人员在为新生儿治疗护理时,用品及治疗器械消毒不严格;在为新生儿抚触时,环境不清洁及护理人员未做到一婴一洗手,这些都是造成新生儿皮肤、脐部及眼部感染的原因。消化道感染主要与抗生素的不合理应用、用具消毒不严格、缺乏卫生知识和喂养不当等有关。在27例送检标本中检测出明确病原微生物的仅有8株.阳性率为29.63%,主要为条件致病菌,但仍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这与有关文献报道基本相符[5] 。因此,要重视母婴同室新生儿感染性疾病的预防,对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进行综合性监测和目标性监测。
3.3 加强新生儿母婴同室的管理,提高广大医务人员的素质
卫生部2001年颁发的《医院感染管理规范》明确将新生儿确定为医院感染监控对象,因此,要加强新生儿母婴同室的管理,病房布局合理,区域划分明确,床位安置不宜过多,一般以3张床为宜,每床占用面积2~4 m2 [6]。病室内用具用含氯消毒剂抹布擦拭1次/d,患儿出院后母婴用后的床垫、被芯、枕芯、床单用消毒机进行消毒,病房腾空后用移动臭氧消毒机进行密闭消毒。临床医务人员必须了解和掌握母婴同室新生儿医院感染的发病规律以及影响因素,积极保护易感人群。医务人员应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避免交叉污染,阻断传播途径。
3.4 做好母婴同室新生儿护理工作 开展预防医院感染及消毒隔离知识的教育培训,通过护理查房的形式向护士进行正规护理操作,无菌技术的示范,讲解违反无菌操作原则所致医院感染的严重危害。做好新生儿的护理工作是预防医院感染的重要手段,为此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预防:特别注意保护好新生儿的皮肤黏膜,处理好脐部,同时向家长讲解护理常识,及早发现轻微病灶并及时处理,以免感染扩散。在给每个新生儿诊治及护理前,尤其是在做皮肤护理及脐部护理前应重视洗手,正确洗手是减少交叉感染、阻断医务人员经操作导致疾病传播的关键环节。流行病学调查证实,洗手和无菌技术是阻断医护人员经操作导致传播疾病的关键环节。消毒剂直接作用于皮肤消毒时毒性太大,而有效的灭菌方法又不能用于皮肤,因而医务人员的手无法进行灭菌处理,洗手则成为非常必要的,最基本的,最简便易行的预防和控制病原体传播的有效手段[7],是做好一切医疗护理的最有力的保证。注意病房通风换气,加强消毒工作,减少家属陪护及病房探视。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增加空气消毒次数。婴儿衣服、包被进行高压蒸汽消毒,洗澡用具一人一套,不交叉使用。有侵入性操作时应尽可能使用一次性医疗器械。指导母亲每次喂哺前注意清洗手和,并保持清洁,使用代乳品者要每天消毒奶瓶、奶嘴,以有效防止新生儿胃肠道感染。
3.5 加强消毒效果的监测 认真做好母婴同室新生儿医院感染的监测工作,每月对室内空气、各种物体表面、工作人员手进行微生物监测,确保达到消毒隔离的要求,做到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从而有效地控制新生儿医院感染的发生。
3.6 合理应用抗生素 抗生素不合理应用是造成医院感染的重要因素,长期使用抗生素易使体内菌群生态紊乱,对抗生素敏感的细菌受到抑制或被杀死,而有耐药性菌株日益繁殖,从而破坏了体内菌群生态平衡,形成菌群失调现象[8]。因此,应针对疾病选择有效抗生素,尽量使用窄谱抗生素,减少抗生素使用的种类,严格掌握使用抗生素的适应证,以减少不良反应和不利因素。
参 考 文 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中华医学杂志,2001,81(5):314.
[2] 王枢群,张邦燮.医院感染学.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重庆分社,1990:274-284.
[3] 张齐放,徐硅婷,叶荟,等.我院小儿内科医院感染调查分析与对策.护理管理杂志,2006,5(6):15.
[4] 杨飞跃,曾巧,林琼凰,等.87例母婴同室新生儿医院感染调查分析.中国医药导报,2006,3(36):136-137.
[5] 李全梅.母婴同室新生儿医院感染分析及对策.现代临床护理,2009,8(4):4-6.
[6] 田泽芳,胡旭红,刘晓燕.新生儿医院感染相关因素的临床分析.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5,15(5):519-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