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安全防护培训范文

时间:2023-12-15 17:35:0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电气安全防护培训,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电气安全防护培训

篇1

1.1水利水电工程电气施工中安全事故频发原因分析从多年实践工作经验和相关统计文献资料表明,电气施工发生安全隐患,一方面由于电气施工临时系统设计不合理、继电保护器保护不匹配、接地接线不规范等系统设备自身因素引起。另一方面,则是由于电气施工相关专业技术人员的安全意识不够,综合操控技能水平偏低等因素引起。

1.2加强水利水电工程电气施工安全管理的主要内容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全过程中,承包企业应该结合工程特性,组织专业技术人员从施工临时用电安全、施工现场安全用电管理、危险源识别与防护等方面,在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体系的基础上,认真落实各项安全防护措施,对施工全过程的安全管理采取动态监督,严格执行和监督检查各项安全管理条例和措施体系,并制定相应的事故应急预案,确保水利水电工程安全可靠、节能经济的建设发展。

2、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电气常见的不安全因素

2.1施工现场环境因素由于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周期较长、工程技术复杂,通常位于较为偏僻的山区,加上受到工程区地质环境、流域水文气象、工程移动等诸多因素的共同影响,会对工程施工用电安全带来较大的安全隐患。如:在施工过程中,风吹、日晒、沙尘、洪水、人为破坏等,均可能引起施工用电系统或电气设备发生失灵、大面积停电、漏电、短路等事故,造成严重的施工临时用电安全事故发生。

2.2施工电气安全管理不完善因素由于受“重施工、轻管理”,“重质量进度、轻安全成本”等固有施工管理意识的影响,一些水利水电工程承包企业项目负责人通常对于施工质量和进度较重视,忽略施工安全用电管理,相应存在施工临时用电安全管理制度不完善、没有设立专门用电安全管理岗位、施工用电安全技术人员素质水平偏低等问题,相应施工临时用电安全防护水平偏低。另外,在施工过程中,安全用电管理制度没按照规范要求认真落实,执行力和监督检查力度不够,电气施工中存在较多的技术和管理隐患。不重视安全用电的检测和检修维护记录,加上项目部安全用电管理经费的不到位,是的一些分项分部工程的临时用电系统安全防护体系不到位,给工程电气施工埋下较大的安全隐患。

2.3临时用电系统不规范因素在施工临时用电组织设计编制过程中,没有严格按照《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2005)要求,由专门的电气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编制。临时用电系统设计过程中,没有按照TN-S系统要求,设置独立的保护零线;没有做到“三级配电、三级保护”;没有严格执行“一机一闸一箱一漏”防护体系;三级配电箱间的漏电保护额定电流不匹配,存在“误动、拒动、越级跳闸”等问题;供电线路敷设不规范,埋深或搭接长度不符合要求;线路保护过于简单,无法保障施工工地现场的安全用电。用电管理人员安全意识不高、责任感不强、综合操控技能水平偏低等人为因素,也大大影响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现场的安全用电水平。

3、提高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电气安全防护水平的措施

3.1建立完善的施工用电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安全管理意识要保证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电气具有较高的安全防护水平,首先要建立科学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有效落实各种安全防护制度、组织结构和人员配置,并在施工全过程中进行全程监督,确保制度措施按照设计要求具有较高的执行力和落实度。要根据《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2005)、漏电保护器安装和运行(GB139552-92)等国家或企业规范要求,认真编制施工临时用电设计方案,确保施工临时用电具有较高的科学性、可行性和经济性。加强岗前安全教育培训,要组织相应安全操控技能培训和用电事故分析,加强现场施工作业人员的安全用电意识,使其充分了解到安全用电的重要性和掌握安全用电操控技巧,减少或杜绝人为误操作的习惯性违章行为发生,确保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用电安全。

3.2加强施工电气机具安全的动态检测管理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前和施工全过程中,应按照国家相关技术规范和安装使用要求,对电气施工中的电气机具的电气性能进行综合检测(包括:耐压能力检测、漏电检测、绝缘性能检测等),只有电气、机械性能均满足工程施工需求时,方能进入施工现场。另外,还需要在施工全过程中,定期对施工机具设备的电气、机械性能进行综合检测。对于检测资料,应按照相关要求进行分类管理,避免电气设备和机具存在“带病”作业问题,提高施工现场用电安全。

3.3加强施工全过程电气安全管理在进行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电气安全管理过程中,要结合工程特性合理辨识工程中可能存在的安全危险源,并针对不同的危险源制定相应的安全防护体系。要保障施工电气机具相应指标在人体安全耐受范围(人体耐受电压为36V,漏电电流为36mA)。对于超出人体安全的机具设备,应采取穿戴绝缘衣物、增加绝缘隔离层等技术手段进行处理。优选满足施工实际需求和工程特性的成套供配电设备,以适应各种用电环节需求,便于维护管理。要动态检测漏电保护器、断路器等继电保护装置的动作性能,确保出现用电故障后,保护设备能准确动作切除故障。要叮嘱和监督操控人员安全要求进行安全操作,避免安全用电事故发生。

4、结束语

篇2

关键词:水上碎石桩;施工安全问题;危险源;管理

中图分类号:TU74 文献标识码:A

一、工程概况

温州港状元岙港区围垦(第三施工段促淤堤)工程位于温州市洞头县元觉乡状元岙岛北侧,拟建的状元岙港区二期以西,深门大桥以东。分北侧潜堤和西侧潜堤,北侧潜堤长约1350m(桩号K1+850~K3+200),西侧堤长约650m(桩号K3+200~K3+850)。本工程堤基加固采用碎石桩工艺,沉桩前先在天然泥面上铺设两层总厚度为1.0m的砂被垫层。碎石桩在冲灌砂被垫层结束后分区进行,加固面积约13.6万m2。碎石桩采用分区加固,置换率分别为20%及15%,桩径1m,共有碎石桩30644根,碎石方量为825416m3。

二、水上碎石桩施工安全问题

1、施工工艺流程:施工准备测量基线布设-碎石桩船就位-测量定位-沉管-停锤-灌碎石-拔管。

2、碎石桩施工为水上船舶作业,比较容易受到气候、风浪等环境因素的影响。再者,碎石桩作业主要是碎石打桩作业,主要涉及料船靠泊、打桩作业、检修作业、高处作业、起重作业、石料运输、气割电焊作业等工艺过程的安全,以及对起重设备、桩锤、传输设施、钢丝绳、以及配套的操作系统的安全符合性及操作人员的安全操作技能和安全意识都显得比较重要。具体危险源调查如下:

(1)物理性危害因素

本工程物理性危害因素主要有:导航、通讯系统不符合相关要求;起重机械、卷扬机、装载机等设备有缺陷;钢丝绳与吊索不符合相关要求;焊机设备、附件有缺陷;气瓶设备、附件有缺陷;灭火、救生设施不符合相关要求;配电箱不符合要求;用电工具、仪表等有缺陷;登高设施、操作平台有缺陷;船舶抛锚不得当;上下船舶无安全跳板;临边、悬空、攀登等作业无防护;机械设备安全防护装置不符合相关要求;碎石桩传输系统无安全防护;机械设备、绳索等无适当的维护和保养;焊机等电气设备无防雨装置;气瓶、柴油等危险品与明火安全距离不足;作业人员不正确佩戴安全防护用品;安全带、安全帽、救生衣等安全防护用品不符合相关要求;电气接地、接零等保护措施不符合要求;电气过载、漏电保护装置不符合要求;电缆、电线不符合相关要求;电线铺设、接线不符合要求;电箱等安装位置不符合要求;螺丝、工具、石料等高空坠落;钢丝绳等断裂反弹伤人;电焊所产生的高温固体飞溅;现场无指挥、应急等信号;信号不清;无安全等警示标志;警示标志设置不符合要求等。

(2)化学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本工程涉及的化学性危险和有害因素不多,具体包括:气瓶采购及运输不符合相关要求;气瓶存储及使用不符合相关要求;柴油等存储不符合安全要求;柴油等使用不合理。

(3)行为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指挥失误;违章指挥;误操作;无证等违章作业;无人监护或监护失误;船舶超载或超员;船舶运输物料堆积不均匀等。

(4)自然因素

冰雪等天气无防滑、防冻措施;船舶超抗风等级航行或作业;夜间、暴雨、大雪、六级以上大风进行登高等危险性较大的作业;夏季高温露天作业而无安全措施等。

(5)管理因素

管理因素包括组织机构不健全;生责任制未落实;操作规程、培训制度、应急管理等不完善;费用投入不足或不到位。

三、危险源分析及控制措施

序号 分类 危险源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 危险级别 控制措施

L E C D

1

设施设备等缺陷 导航、通讯系统不符合 1 3 7 21 Ⅱ 按照相关标准进行检查和验收,对不符合要求的加以更换

2 起重机械、装载机等设备缺陷 3 6 3 54 Ⅱ 制定有关制度、操作规程,按照相关标准进行检查和验收,对不符合要求的维修或更换,并进行经常性的维护和保养

3 钢丝绳与吊索不符合要求 6 3 3 54 Ⅱ

4 焊机设备等缺陷 3 6 3 54 Ⅱ

5 气瓶设备等有缺陷 3 6 3 54 Ⅱ

6 灭火、救生设施不符合相关要求 1 10 7 70 Ⅲ 制度相关制度,按照相关标准进行检查和验收,对不符合要求的更换。

7 配电箱不符合要求 1 6 7 42 Ⅱ 按照相关标准进行检查和验收,对不符合要求的加以维修等,验收合格后方可使用

8 用电工具、仪表等有缺陷 1 3 7 21 Ⅱ

9 登高设施、操作平台有缺陷 6 3 3 54 Ⅱ

10

防护缺陷 船舶抛锚不得当 1 10 3 30 Ⅱ 按照相关要求与标准进行抛锚,对不符合情况加以整改

11 上下船舶无跳板 1 3 7 21 Ⅱ 制定检查制度,按照相关标准进行检查和验收,对不符合要求的加以整改或维修,直到符合标准

12 临边、悬空、攀登等作业无防护 1 2 15 30 Ⅱ

13 设备等安全防护装置不符合 1 6 7 42 Ⅱ

14 碎石桩传输系统无安全防护 6 6 3 108 Ⅲ 编制专项方案,增设安全防护装置,按照相关标准进行检查和验收,验收合格后方可使用

15 机械设备、绳索等无适当的维护和保养 1 3 7 21 Ⅱ 编制相关制度,定期进行维护和保养,并形成记录

16 焊机等电气设备无防雨装置 1 6 3 18 Ⅰ 增设防雨装置,并禁止雨天露天电焊作业

17 气瓶、柴油等危险品与明火安全距离不足 1 6 7 42 Ⅱ 编制相关制度、操作规程,加强人员的安全教育和安全检查,直到符合相关标准和要求

18 作业人员不正确佩戴安全防护用品 / / / / / 编制相关制度,加强从业人员的安全教育

19 安全带、安全帽、救生衣等安全防护用品不符合要求 / / / / / 按照劳动防护用品的有关标准进行采购、检查和验收,验收合格后方可使用,并对不符合标准的劳动防护用品及时更换

20 电气接地、接零等保护措施不符合 1 6 7 42 Ⅱ 按照安全用电相关规定进行检查,建立电工巡视制度,对电工等特种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编制触电事故应急预案

21 电气过载、漏电保护装置不符合 3 6 7 126 Ⅲ

22 电伤害 电线铺设、接线不符合 1 6 7 42 Ⅱ

23 电箱等安装位置不符合 1 6 3 18 Ⅰ

24 运动物伤害 钢丝绳等断裂反弹伤人 1 6 7 42 Ⅱ 加强安全教育和检查,及时更换不符合标准的钢丝绳,人员正确佩戴劳动防护用品,并进行经常性的维护和保养

25 信号缺陷 现场无指挥、应急等信号 1 6 7 42 Ⅱ 加强安全教育和培训,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持证上岗,设置警示标志

26 信号不清 1 6 7 42 Ⅱ

27 标志缺陷 无安全等警示标志 / / / / / 警示标志的设置必须符合有关标准,标志醒目、清晰,并设置在现场入口处和危险部位及设备设施上

28 警示标志设置不符合要求 / / / / /

29 爆炸品 气瓶采购及运输不符合相关要求 1 3 7 21 Ⅱ 编制制度、操作规程,设置安全警示标牌,加强人员安全教育和安全检查,对不符合有关要求的及时进行整改

30 气瓶存储及使用不符合相关要求 1 6 7 42 Ⅱ

31 负荷超限 疲劳、酒后作业 / / / / / 建立有关制度,加强教育、检查和管理,合理安排用工时间

32 指挥错误 指挥失误 / / / / / 建立有关制度,加强检查和教育,坚决制止“三违”现象

33 违章指挥 / / / / /

34 操作错误 误操作 / / / / /

35 无证等违章作业 / / / / /

36 监护失误 无人监护 / / / / /

37 船舶超载、超速 / / / / /

38 船舶运输物料堆积不均匀 1 6 7 42 Ⅱ

39 照明

不良 现场照明不足 3 6 3 54 Ⅱ 编制夜间安全方案,保证照明充足,加强夜间安全检查

40 自然因素 冰雪等天气无防滑、防冻措施 1 6 3 18 Ⅰ 建立相关制度,及时清扫冰雪,人员穿防滑鞋,并完善对人员、设备的防冻措施

41 船舶超抗风等级航行或作业 / / / / / 建立相关制度,关注天气变化,及时避风,严禁超抗风等级

42 夜间、暴雨、六级以上大风等从事危险性大的作业 / / / / / 建立相关制度,编制安全方案,禁止恶劣天气下从事危险性较大作业

43 夏季高温露天作业而无安全措施 1 6 7 42 Ⅱ 建立相关制度,完善防暑和应急措施,合理安排作业时间

四、水上碎石桩施工安全管理

(一)安全技术措施

船舶打桩作业是安全管理的重点,其安全技术措施主要有:

1、石料在运输:传输装置位于离甲板面2米以上的高度位置,如果不采取安全措施,石料容易落下伤人。为了满足安全施工的要求,项目部决定在传输系统及设备周边或下方应加设安全防护网,以阻止石块落下,并不时清理防护网上的石块;

2、 船用抓斗式起重设备:起重作业人员要求持证上岗,在作业前,应检查吊臂仰俯、刹车性能良好,安全装置、钢丝绳应正常有效;作业人员应熟悉作业流程和方案,明确联系方式和指挥信号;现场应分别设专人进行指挥信号与现场监护,禁止其他无关人员进入起重作业区域,保证安全;同时在起重机抓取石料的过程中,要求操作司机抓取均匀,防止运料船舶出现偏载的情况;起重作业完毕后,应放下吊臂、抓斗等;

3、设置了专业人员指挥现场和操作室,沉桩、拔管的过程中,应服从船上指挥人员的指挥;在作业过程中,由于噪音比较大,所以给所有作业人员配置了对讲机,便于及时联络;

4、在施工区域张挂了必要的安全警示标牌、操作规程等,并要求所有甲板上的作业人员穿戴好安全帽和救生衣,以防万一;

5、桩锤检修或加油时,严禁启动吊锤卷扬机,必要时应对桩锤进行封固。

(二)安全检查及验收

安全生产检查及验收是安全管理工作中的重点内容,是碎石桩施工的危险源控制和隐患排查的一个重要环节,其工作重点是辨识碎石桩施工过程中存在的安全漏洞和死角,检查施工现场的安全防护设施、作业环境是否存在不安全状态、现场作业人员的行为是否符合安全规范,以及设备、系统运行状态是否符合现场规程的要求等。通过安全检查和验收,不断改善劳动作业条件和环境,规范作业人员的行为,保障设备系统的安全、可靠运行,实现安全生产的目的。

1、安全验收

在施工船舶进入施工现场之后,分项工程正式施工前,项目部将组织相关人员进行验收,验收标准可参照《船舶安全检查规则》、海事部门有关规定、公司船舶安全管理办法及项目部的危险源辨识和有关船舶方面的管理制度等,主要验收船舶是否向海事部门报检登记、船舶及船员的证书是否齐全、特种设备作业人员与特种作业人员是否持证上岗,如有不符合项,须及时整改,直至隐患消除,符合施工安全要求后,方可投入使用。

2、安全检查

根据碎石桩施工工艺过程、生产情况以及可能出现的危险和危害情况制定检查计划,安排检查内容。通过访谈,查阅现场记录,现场观察等方式了解信息。检查作业规程、操作规程、安全警示标志,现场生产设备、安全防护措施,人员操作是否符合要求等,寻找不安全因素,事故隐患、事故征兆等。根据安全检查情况对施工状况进行分析,提出检查结论和意见。针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根据存在的不安全因素,采取立即整改或限期整改等措施,制定相应的整改措施,下发整改通知单,并确定整改责任人、整改负责人、整改期限和经费来源等。项目部应安排专人对整改结果进行验收,复查合格后才能将隐患进行销号处理。对安全检查中经常发现的问题或反复出现的隐患,从规章制度的健全和完善、作业人员安全培训教育、设备系统更新改造、加强现场检查监督等环节入手,持续改进,不断提高安全生产管理水平,防范安全事故的发生。

(三) 组织保证措施

工程项目部建立以项目经理为现场安全生产保证体系第一责任人的领导小组。本安保体系规定的安全活动由项目经理负管理职责,项目部管理层其他人员负责配合。本项目部应确保各级人员理解安全生产、环境保护管理计划并贯彻执行,本项目部的任何部门都对偏离本计划的现象进行抵制,并对安保体系的实施情况进行管理和跟踪。具体组织如下:

(1)安全生产领导小组拟定落实安全管理目标,制订安全保证计划,根据保证计划的要求,落实资源的配置。

(2)负责安全体系实施过程中的运行实施监督、检查。

(3)对安全生产保证体系运行过程中,出现不符合要素的要求,施工中出现的隐患,制订纠正和预防措施,并对上述措施进行复查。

(四)安全教育培训保证

“三级安全教育”:凡新进单位的员工,必须进行公司、项目部、班组三级的安全教育;“四新安全教育”:使用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新产品时或变换新的岗位的人员必须进行新操作方法和新工作岗位的安全教育与培训;特种作业人员初(复)训:将工程施工中涉及特种作业的人员外送有培训资质的单位进行初(复)训,考核合格获得证书准予上岗;日常安全教育:组织员工学习安全生产有关文件和安全常识,开展各种形式安全生产活动,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技能,并贯穿始终;节假日前后、上岗前、事故后、工作对象改变时,进行针对性的安全教育;对作业人员进行针对性的、专项的安全教育。

(五)安全应急措施

为了应对突发事件,本工程编制了各种应急预案。由于主要为海上施工,对于本工程施工船舶来说,“三防”工作和船舶遇险应对措施极为重要,所以编制了“三防”工作应急预案和船舶遇险应急预案;同时针对触电和火灾事故编制了触电和火灾事故应急预案;此外,对两条砂桩船分别编制了防台、防汛应急处置预案等。在适合时间,组织应急队伍参加培训和演练,提高各应急救援小组协调作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船用通信导航设备的安装、使用、维护、修理技术要求(JT/T680.1-2007到JT/T680.15-2007)

[2]水运工程施工安全防护技术规范(JTS205-1-2008)

[3]《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整治暂行规定》

[4]《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T 13861-2009)

[5]《公路水运工程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办法》(交通部令2007年1号令)

篇3

【关键词】电气安全 基础管理 措施

1引言

电气安全工作是一项综合性工作,有工程技术的一面,也有组织管理的一面,技术与管理两者紧密联系着。事实证明,许多电气事故的发生往往是管理混乱、制度不健全或工作人员有章不循、工作责任心不强、敷衍了事所致。人们越来越认识到企业电气安全管理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实行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闭环管理,自上而下形成一个良好的管理网络,才能做好安全管理工作。本文结合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各企业在电气专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咨询、评审等工作中发现的问题,提出以下措施建议,以期对电气安全基础管理建设和安全发展有所借鉴。

2对策措施

2.1 与时俱进,实时制定完善电气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及操作规程

电气安全管理规章制度、操作规程是保证电气作业人员的生命安全和健康、推动企业生产活动安全有序进行的基础。企业现实生产活动中,还存在着电气设备操作和维检修时出现事故,究其原因不外乎是制度和规程不完善、安全管理不到位、思想上麻痹大意或者违规操作设备、设备安全防护不足等,如果生产现场电气安全措施齐全、每个环节把关到位、现场有人及时制止违规行为,那么就不会出现叫人心痛的场面了。因此要做好电气安全基础管理首先要制定完善电气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及操作规程,保证规章制度、规程的有效性,使电气作业人员有章可循,要严格执行落实党和国家的安全生产大方针、国家及地方安全生产相关法律法规和集团公司考评标准、相关电气技术规范,要规范建立和严格执行工作票制度和操作票制度,工作监护制度,工作中断、转移、终结制度、工作巡视制度等保证安全的组织措施,严格执行停电、验电、挂接地线、个人保护线等技术措施,同时结合企业实际,建立和完善教育培训、组织措施、技术措施,各种规章制度,新工艺、新设备操作规程,尽量简明详尽,操作性强,使每一个职工都能了解所从事的工作应采取的安全措施,并配套建立激励和奖惩制度,关键还要强化制度规程的落实,从制度上促进作业者、管理者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思想,正确处理安全与生产的关系;同时使作业者、管理者在进行作业和管理行为时切实按照安全规章制度和规程进行,做到不违章,这样才能保障企业的生产活动安全并为企业提高经营效益奠定基础。

2.2 提高电气作业人员和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人的安全意识和安全观念,决定着人的安全行为,据有关资料统计,人为因素造成的事故占事故总数的比例达80%,当前各企业受自身规模、经济条件、主营业务等局限,电气作业岗位普遍处于各企业生产辅助地位,电气安全管理和作业人员均较为缺乏,专业素质参差不齐,企业重视程度和培训投入严重不足,因此提高电气作业人员和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是实现企业安全生产的重要保障。电气安全的规章制度及规程是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保障电气安全管理的行为体系,它的执行本身就是极为严格和繁琐、枯燥的操作过程。而目前在执行过程中,由于操作的繁琐性及安全措施不完善、突发事件的影响,以及职工细节意识薄弱、工作作风粗放的现象极为普遍,很容易产生执行疲软的局面。

表现行为一:员工在操作过程中,不严格执行安规和作业规程,不按规程要求落实工作票和操作票、停电验电挂接地线等必要的安全组织和技术措施,未有效执行工作监护制度,安全监督不力,作业过程中危险因素失控,违章指挥,违章作业等。其中,少数作业人员和工作负责人,安全意识淡薄,缺乏必要的安全技能,忽视最简单、常规性的安全措施,不戴或不按规范系带安全帽等,简化安全措施,不验电、不按要求正确挂接地线,未停电采用顶端可移动的验电器清除高压渗油油污等细小的违章行为导致事故发生,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

表现行为二:习惯性违章、思想麻痹、不负责任等因素长期在一线员工身边存在,稍不留意就会被其所害。不使用安全工器具,安全工器具未定期校验和按要求足量配置,不开工作票,或不按工作票的要求做,无操作票操作,架设临时线未开具临时用电手续,临时线随意敷设、不规范、接头、造成跨步电压等。有章不循,心存侥幸,这就直接造成了不安全行为的发生。

由此看来,企业要通过实施培训和素质提升来提高电气作业人员与管理人员的安全素质,强化对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相关标准、专业技术规范的学习,强化对事故预防和应急知识的学习,提高对现场危险源的辨识能力和事故预防及应急能力。另外,企业还要加强持证上岗的培训达标工作,开展多种形式、多层次、全方位的职工安全技术培训,并做到严把考核关,提高培训质量,完善考核机制,保证安全培训效果。再一方面,要建立班组自保互控体系,以自保为主,互控为辅,不断增强职工保安全、反违章的内在驱动力。以多种措施全面提升电气作业人员和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2.3 推进电气设备设施数字化、智能化

企业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除了人的不安全行为外还有物的不安全状态。电气设备设施故障、机械电器设备安全防护装置不齐全、失效等也是导致事故的重要原因。大力实施技术更新改造,淘汰落后电气设备设施,紧跟技术进步的步伐推进电气设备设施的数字化、智能化,推广应用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努力实现操作监视屏幕化,积极应用微机防误系统及操作票专家系统防止误操作,规范员工操作行为,提高操作正确率,能够大大提高设备设施的本质安全,减少用人数量,降低电气从业人员劳动强度,进而大幅度减少人员伤亡事故。同时也实现设备设施运行在线监测、实时记录,数据保存,提高检测的准确性和实用性,增强了对设备设施故障的预控制能力,从而更好地推进企业安全生产。

目前,许多企业设备采用电气远程控制,实现遥测、遥信、遥控、遥调、遥视功能,减少了人体直接接触危险设备和环境的几率。但是仍有一些企业的一些工序、工位,安全防护技术和措施没有跟上,像火工企业的电气高压试验设备,未进行人机隔离,试验设备放置在导电板上,进行火工元器件试验时,操作人员穿导电鞋进行试验工作,没有安全距离保障措施,现场也未见管理规程、试验规程。如此设备应进行安全防护改造,以提高设备本质安全。所以,企业要加大资金投入和技术改造力度,安装配备自动防护装置,提高设备设施的自动化程度,提高安全生产保障能力。

2.4开展电气系统年度自主安全评价

开展电气系统年度自主安全评价是电气安全管理闭环管理的重要一环,可以帮助企业提高电气安全管理水平,帮助企业摸清家底,排查隐患,持续改进,防患于未然。其通过对企业电气管理制度,电气设备设施、电气作业环境、电气从业人员、危险要素等诸多方面系统评审,了解企业电气管理制度执行落实程度,督促企业持续开展电气设备状态监测准确掌握设备实时性能,及时改善,开展故障和事故原因统计分析为电气运行总结经验和提供预防依据,控制安全风险,建立企业电气事故应急保障能力。

3结语

电气安全管理工作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只有真正做到领导重视,措施落实、考核到位,严格奖惩兑现,不断提高安全基础管理水平,才能确保安全生产。抓好基础管理,才能更好地进行预防和控制,防止或消除事故伤害,保护作业人员的安全与健康;抓好基础管理,才能把安全管理真正落实到生产中的各个环节,才能为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益提供基础保障。电气安全管理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系统工程,在企业电气领域未来的发展过程中,还需要不断进行探索、巩固和创新。

参考文献:

[1] 蒋勇.电气安全与防护[J].安防科技,2004(07).

[2] 杨翠平.浅述电气安全[J].机械管理开发,2003(04).

[3] 李邦协,刘江.电气安全技术和电气安全规范[J].中国标准化,2002(08).

[4] .浅谈电气安全技术及其防范措施[J].价值工程,2010(20).

[5] 胡育德.对电气安全技术中几个隐忧的思虑[J].劳动保护,1994(05).

[6] 李旋.浅析电气安全保护措施[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19).

[7] 岳琛祥.企业电气安全评价研究[J].科技信息,2012(13).

篇4

本文从电气安全的重要意义、工作中遇到的隐患以及相关安全管理措施三个方面来讨论在工厂企业的电气工程施工中应该如何搞好安全生产工作。

关键词:电气安全防范措施 员工培训

中图分类号:F40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在电气工程操作中,任何一个操作步骤的颠倒或漏掉,都可能会导致人员伤亡、设备损毁、大面积停电等严重的事故,造成严重的不良后果,甚至是严重的社会影响,所以为了加强安全生产,规范各类工作人员的行为,保证人身、电网和设备安全,正确制定和严格遵守电气安全规章制度是非常重要的。

一、 加强电气安全的重要意义

我们可以从各项事故统计资料看出,电力施工中的各种事故,绝大多数不是由于施工者的技能水平低造成的,而是由于其没有安全意识所造成的,这表明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是保障电力生产安全的关键。因此可见,对电气人员进行必要的安全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各企业必须始终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在员工中树立安全意识,着力制定并完善企业的事故防范机制及长效管理机制。以人为本,监管部门要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加强对施工人员的监督,加大行政执法力度,杜绝一切安全隐患的存在,确保生产的安全性,全面加强对建筑施工安全生产的监督和管理工作。电气安全问题已成为关系到人身安全和设备安全的头等大事。

二、电气工程施工常见的隐患

1、施工中常常发现有先穿线后戴护口,或者不戴护口;导线背扣或死扣,损伤绝缘层等现象的发生;以及穿线过程中弄脏已经粉刷好的墙面等。

2、穿线工程中,不按图施工,预下管径偏小,导线数量多造成管满率高,管内空间余量小,散热面不够。再加上施工人员技术素质低等因素。这样的危害是加快了导线绝缘层的老化速度,降低了工程的使用寿命。

3、没有将腐蚀剂擦拭干净,开关没有切断相线,甚至将相线接到灯头螺口线柱上。插座安装未按规程接线问题等是在安装工程中常见的安全问题。

4、不少施工人员容易产生麻痹心理,在导管敷设施工中,对金属材质导管的管口不做处理,在管口处遗留很多毛刺,这些金属毛刺是很大的安全隐患:在穿线施工中这些毛刺容易将导线的绝缘层划开,后果不堪设想,一旦出现了问题,轻者造成短路停电而且难以维修,重者可能引起火灾。

5、在避雷系统安装施工过程中。引下线的做法各不相同,有的用镀锌圆钢,有的利用构造柱的四根主筋沿墙体或柱内敷设。施工中常常出现漏焊或焊接不规范现象,其造成的后果是:漏接或者漏焊一处引下线,很可能就会使引下线失去应有的作用,避雷系统就不能发挥正常作用。

三、相关安全管理措施

1、企业主管安全的负责人应对安全生产全面负责,其他各级领导在其指定的工作范围内对安全生产负责。

安全管理单位有关责任人和各安全监督管理机构执法人员要加强对安全生产的监督检查工作,强化安全意识,提高安全管理人员素质。在企业中,认真学习有关安全生产的方针、政策、法规,及时将新的安全技术落实到员工的工作中,增强员工安全意识和安全防护能力。

2、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在员工中贯彻落实《安全生产法》、《电业安全工作规程》等安全法规,遵守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安全技术标准、规范。对员工进行安全教育培训,组织定期、不定期(至少每月一次)安全检查,确保设备、安全装置、防护设施处于完好状态。组织职工参加“安全月”等安全生产竞赛活动,表彰先进,推广经验。

3、在对员工进行教育培训的基础上,对易发生事故的单位进行安全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发现隐患及时组织整改,作好记录;基层无力整改的要采取临时安全措施,及时上报领导,发生事故要立即按紧急救援预案组织抢救、保护现场,并立即报告。

4、组织新工人上岗前的安全培训,对临时调动人员要告知其所在岗位危险因素,防范措施及事故应急措施发现异常及时处理和报告,遇到问题要正确分析、判断和处理各种事故苗头,把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

发生事故立即报告,并按应急救援预案进行抢救,保护现场,做好记录,参加和协助调查,落实防范措施。事后认真进行事故分析,做到“四不放过”,按规定填写事故报表,上部有关处室,提出事故当事者的处理意见,落实整改措施。

5、建立健全的安全条例。根据电气工程安全生产事故发生的特点,有目的的对某些事故多发施工项目进行严格的监督,落实电气施工现场的安全防范措施,把施工安全责任制进行层层分解到基层,一层抓一层,层层落实。

6、严格执行劳保用品管理制度,督促职工穿戴;定期检查安全防护用品、消防器材、仪表等,一经发现失效立即向上级领导汇报。对本部门发生的事故及时报告并采取应急处理,配备合格的安全管理人员,支持安全员工作,充分发挥班组安全员的作用。

7、要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和季节特点,组织好安全检查(包括班组经常性安全检查、季节性安全检查、节日性安全检查)。

对检查出的隐患及时整改,做到“三定四不推”(定措施、定时间、定人员、凡是班组能整改的不推工段、工段能整改的不推车间、车间能整改的不推公司、公司能整改的不推上级部门)。

8、作业场所要备有安全用具、防护用具和消防器材,并定时进行检查试验。

9、易燃、易爆场所的电器设备和线路的运行和检修,必须按 《 爆炸性环境用防爆电气设备通用要求 》 。

10、 电气设备必须有可靠的接地装置,防雷和防静电设施必须完好,每年应定期检查。

11、电气作业人员必须经过专业培训,考核合格、持有电工作业操作证的人员担任。

结束语:电力能源是国民经济的重要能源,是工农业生产的强大动力。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电的使用范围越来越广泛。虽然电的用途很广,可以为人类很好地服务,但是如果不了解电的基本性质和基本知识,那么在使用电的过程中就可能使设备损坏甚至人身伤亡事故。因此,在享受电给人类生活带来便捷的同时,必须十分重视安全用电问题,只有了解了电的性质,才能驾驭电能,造福于人类社会。 参考文献:

[1]崔政斌.《用电安全技术》,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年出版。

篇5

关键词:筒仓滑膜;安全管理;建筑施工

近年来,滑模施工发展较快,因其技术和工艺特性,十分适合应用到大型的筒仓工程建设项目当中。但是由于滑模施工属于特殊的施工技术,其整体技术水平和工程危险性普遍要高于传统的工程建设技术。因此,本文以筒仓滑模施工为背景,将技术人员和作业工人所需要遵照的安全施工方法、技术方案和相应的施工安全管理对策作为主要的探究分析对象。

1筒仓施工的风险特点

滑模施工作为现代混凝土建筑工程中的一项新型技术,相比于传统的工艺方法,滑模施工具有速度快、效率高、机械化程度高等优势,可以很大程度上节约支模和搭设脚手架的工料,同时也能方便快捷地进行拆卸重组,反复使用[1]。依照滑模施工的技术优势和特点,可以将其应用在大型的筒仓工程建设当中,但是国家建设质量标准规定滑模工程的施工作业属于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所以需要针对滑模工程的安全管理制定相应的方案对策。在筒仓施工过程中,具体存在以下几个风险:(1)通常情况下,筒仓工程的主体多为直线式的钢筋混凝土筒仓型结构,建筑物的高度一般都较高,而且直径较大,属于高耸型的建筑物体,所以利用滑模施工技术来进行建设。但筒仓滑模施工的难度较大,一般施工的难点问题都集中在施工时的连续性较强、材料垂直运输量大等方面,而且施工人员多数情况下在高空进行作业,所以也会经常遭遇到交叉作业时的干扰和困难[2]。(2)由于建筑工程一般工期性较长,工程建设期间可能处于夏季炎热、冬季严寒的气候条件下,所以也需要注意施工时的天气条件。针对上述施工风险因素和部分难题,需要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制定相应的安全技术措施,明确技术方案,强调安全制度、滑模施工中的安全专项措施等,以此来尽可能保障筒仓滑模施工中的人员安全。

2制定筒仓滑模施工安全管理方案

2.1筒仓滑模施工中的安全管理方针和目标

(1)安全管理方针。筒仓滑模施工中,不管是管理人员还是作业人员,都需要始终秉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管控方针,加强技术施工保障,明确安全施工方法,强化人员安全意识等,以安全促生产。(2)安全管理目标。需要严格遵循国家施工安全管理规定,以最大限度完成死亡或重伤事故为零、工伤事故为零、重大火灾事故为零、无重大污染事故等目标组成的工程建设总体目标。(3)安全管理制度规定。具体需要落实以下四项工作:①做好安全技术交底工作。依照安全施工管理措施和施工现场的具体情况,各层级的管理人员需要逐级亲自进行书面化的安全交底工作,做好交接签字手续;②做好班前检查制度。区域责任工程师和专项安全工程师必须严格履行好自己的监督检查任务,督促检查各个部门是否有做好安全防护措施;③严格实行外脚手架、垂直运输设备等安装、检查以及验收工作,针对其中的大中型设备也要明确做好安全验收,凡是没有经过验收检查的,管理人员不得将其投入到实际施工当中;④定期开展安全例会。工程项目部管理人员应该定期组织全体人员开展安全教育工作,先对上阶段工程的安全管理、施工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总结,然后对当前需要做到的安全重点防护工作和相关的安全注意事项进行细致的交底,再对接下来的施工安全进行提醒、详细规划[3]。让全体员工重视安全工作,对安全施工心中有底,从意识上重视起安全管理工作。

2.2筒仓滑模工程的施工顺序

若想保证在筒仓滑模工程中的安全施工,还需要从施工方案、流程的安全规划方面做好控制工作。(1)筒仓滑模工程的施工顺序。具体为:定位测量、滑模加工、仓壁钢筋安装、仓壁滑模组装、滑模设备校正调试、混凝土施工、滑模拆除,严格按照施工顺序进行作业,在保证该工序质量达标后,才能开始下一道工序[4-5]。(2)仓壁钢筋的施工风险控制。模板的组装之前,需要先对钢筋进行绑扎,然后随着模板的上升而分段进行接长和绑扎工作。需要注意的是,绑扎的速度和混凝土浇筑速度应相互协调和配合,不能影响到滑模的上升。为了方便施工并且保证施工中的安全,筒仓仓壁的水平筋长度要尽量控制在7m以内,竖向钢筋长度则需要控制在8m以内,水平筋搭接长度尽量控制在40d(d为钢筋直径)以内,竖向钢筋接头原则上需要采用焊接接头。在每层混凝土浇筑完成后,混凝土表面上层至少需要一道已经绑扎完成的横向钢筋,其中钢筋弯钩都需要背向模板的一面。

3筒仓滑模施工安全防护措施

筒仓滑模工程中安全防护的工作重点目标为:高空施工防坠落;滑模平台外檐安全防护等;各类电动工具和施工用电的防护工作等;交叉施工作业中防物体打击措施。需要全面进行安全保护,除了技术上的优化以外,安全制度的建立也同样重要,下面将分析具体的防护方案[6]。

3.1滑模动力系统安全管理措施

(1)滑模施工的动力及照明用电应设有备用电源。如果没有备用电源,则应该考虑和制定好停电时的安全措施和人员上下措施。(2)滑模动力设备的组装必须统一指挥,统一按照设计图纸组装,组装完成后由监管人员统一进行安全检查,主要确定设备各个螺栓是否连接紧固、绑扎是否牢固等。(3)千斤顶、支撑杆、油压设备的前期检查。保证千斤顶耐压12MPa,持压5min,各密封处无渗漏;卡头锁固牢靠,放松灵活;千斤顶的布置需要能够均衡分配负荷至各千斤顶。

3.2滑模安全防护措施

(1)滑模施工设计时,必须注意施工过程中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2)在滑升模板施工之前,技术部门必须做好切实可行的施工方案及流程,操作人员必须严格遵照和执行。(3)滑模施工中,应严格按施工组织设计要求分散堆载,平台不得超载且不应出现不均匀堆载的现象。滑模施工工程中涉及操作人员上下的问题,应设置可靠楼梯或者在建筑物内及时安装楼梯。(4)为了防止高空物体附落伤人,在筒身内底部需要搭设2.5m的保护棚,为了保证人员安全,并在上部铺2层防护材料。

3.3外脚手架的安全防护措施

筒仓外部上人用脚手架的外侧布设密目式安全网。脚手架外利用剪刀撑进行加固处理,剪刀撑一般布置角度为45~60°的倾斜角,再利用水平拉撑的方式和筒体库壁焊接牢固。拉撑间距需要控制在6m以内,上人的踏步板也要架设防滑条,以此保证行走安全。施工人员要时刻注意脚手板的荷载重量,严格遵循安全规定,禁止出现超载情况的发生。如果遇到立杆出现悬空和沉陷、固定节点松动、防护杆变形、架子变形等问题,需要立刻汇报并及时处理,问题未处理完毕之前,应该禁止人员使用。

3.4施工用电的安全管理措施

(1)施工中需要临时用电时,必须安排专业的电工进行处理,禁止未持有电工操作证的人员擅自施工处理。(2)作业人员在进行电工作业之前,需要佩戴好齐全的作业保护装备,例如绝缘手套、绝缘鞋等。(3)施工人员和监理人员要定期对机械设备、电器、用电线路进行全面细致的检查,线路两端做好漏电防护处理,并且要做好接地工作,按规定登记好电工巡查维护表。(4)在进行电气作业时,要保证有2人以上同时在场,一人负责操作,一人负责从旁监护,遇到紧急事故可以及时处理汇报。(5)做好人员的安全用电教育培训工作,提高人员的安全用电意识。各类用电人员需要熟练掌握用电的安全常识和基本防护操作,并了解相关的电气设备操作知识。(6)在搬运用电设备时,首先要断开电源,禁止在设备接通电源的情况下随意搬运挪动电气设备。(7)各类施工人员都应该要做到了解安全用电和常用电气设备的性能和操作方法,尤其针对专管用电和设备的人员,必须要在使用设备前就做好电气装置的检查工作,确认保护设施是否安全可用。停工时设备要及时断开电源,并且锁好开关箱,防止无关人员随意接触开关。

3.5防火安全管理措施

施工中也需要注意起火、爆燃、紧急火灾事故的发生。因此在各个滑模平台处,应该布设足够数量的干粉灭火器,主要分布在滑模平台的入口处到吊架的入口处的附近,电气施工时也需要配备灭火器材。要注意灭火器材的附近不能堆放施工材料等,以防影响取用;施工平台之上放置的材料、设备、线路应该整齐有序,并且保证通道口的畅通,便于发生火灾事故时,供人员疏散撤离。

3.6安全管理制度

(1)安全技术交底制。安全技术交底需要双方对施工现场进行实际考察,并对施工技术进行分析,各级管理人员需要逐级向上进行书面交底工作,最后签字,办理手续。(2)班前检查。班前检查需要专业的工作人员进行检查工作,首先是对施工环境有全面了解的区域责任工程师,然后是安全工程师,一个是检查安全施工问题,一个是督促安全施工的工作人员。(3)外脚手架垂直运输设备安装验收制。在施工过程中外脚手架出现危险的概率非常大,除了相关技术需要施工人员落实以外,还需要在运输设备安装验收的过程中建立安全机制。为了保证运输设备的安全,需要在施工前对中大型设备进行验收,不合格的运输设备不允许被使用。(4)周一安全例会。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和宣传是一项长期的工作,项目部为了督促施工人员建立安全观念,在每周一都需要重新进行全面的安全教育,一方面是对上一周施工的安全总结,一方面是对本周的施工进行安全重点防护分析,全面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5)定期检查与整改隐患。安全维护工作需要定时进行检查,在整改方面一定要对时间、人员、经费等制定合理的措施,对每一次的安全检查进行记录,同时对整改工作也要详细记录,为工作总结提供数据。

4结语

在筒仓建设工程中应用滑模技术具备显著优势,可以提高筒仓建筑的施工质量和效率。但由于滑模施工的特殊性和危险性,在具体的施工作业当中,监管人员、作业人员都需要时刻注重施工中的安全防护工作,避免防火、防电、防坠落等事故的发生,做好相关的保护措施,严格监督规范人员的施工行为,通过定期开展安全教育培训提升人员的安全防护意识,以此降低在筒仓滑模作业时的风险。

参考文献

[1]钱凯.筒仓施工中滑模技术的应用实践探讨[J].工程建设与设计,2021(14):125-127

[2]马永利.筒仓施工中滑模技术的运用分析[J].建材与装饰,2018(39):11-12.

[3]殷勤.筒仓滑模施工技术分析[J].现代冶金,2014(5):75-80.

[4]田旺.筒仓模块化穹顶式滑模刚性平台设计与施工研究[D].邯郸:河北工程大学,2021.

[5]韩慧磊,庞瑞,陈桂香,等.装配式混凝土浅圆仓仓顶结构设计及建造成本分析[J].混凝土,2020(10):121-125.

篇6

【关键词】危险品;类别;措施

1引言

危险品主要是指那些对人体和环境有危害的物质或物品,这些物质或物品具有爆炸、燃烧、氧化性、毒性、感染性、放射性、腐蚀性、污染水源及环境、致癌及细胞突变等危害性。在生产经营、运输装卸、贮存保管和使用过程中易造成人身伤亡和财物损毁而需要特别防护的物品[1]。

民爆行业属于高危行业,民爆器材生产用的原材料、民爆器材成品都是易燃易爆的危险品,在生产、运输,经营、储存和使用过程,安全事故都比较易发,企业存在对危险化学品化学特性认识不清、相关管理人员的专业知识不足、安全管理的基础工作薄弱等问题,当发生事故时不能及时有效的采取相应措施,而造成人员伤亡和巨大财产损失。因此,对企业存在的危险品进行分类并提出相应的安全管理措施,显得尤其重要。

2 企业危险品的分类

本文主要是对企业年产量为12000吨乳化炸药生产线存在危险品,包括原材料、半成品、成品。

3 危险品的特性分析及安全防护措施

根据对各种危险品的危险特性分析,提出了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具体如下:

3.1硝酸铵

危险特性:强氧化剂,在强力外界能量作用下会发生爆炸;各种有机杂质均能显著地增加硝酸铵的爆炸性;易氧化性质易燃;分解成有毒气体[5]。安全防护措施:储于干燥通风库房中,专仓专储。与有机物、酸类等严加隔离,防止引起爆炸。应避免与金属性粉末、油类、有机物质、木屑等易燃易爆物质混合贮运。

3.2硝酸钠

危险特性:强氧化剂。与有机物还原剂混合能燃烧和爆炸,与铵盐、氧化物的混合物也会发生爆炸,并放出有毒和刺激性的氧化氮气体,加热或遇酸能产生剧毒的氮氧化物气体。安全防护措施:贮存的库房应保持通风、干燥、并避免与酸类物质、易燃易爆物及其它有机物同仓共贮;搬运时小心轻放,严防震动、摩擦和容器破损。

3.3复合油相

危险特性:可燃物,当环境温度过高及周围有明火时,容易燃烧。安全防护措施:不应与氧化剂共同储存,宜单独存放;贮存处应通风换气,确保贮存环境温度不高于滴点温度。

3.4乳化基质

危险特性:乳化基质为油包水型微小球形颗粒;在高温下可自行燃烧;其结构已具备炸药的特性,高温情况下具有雷管感度,在强烈的冲击、摩擦下可爆炸,易发生燃烧转爆轰[6]。安全防护措施:加强水相、油相溶液过滤,防止杂质进入乳化机;严禁基质输送泵空转或出口堵塞;保证冷却系统正常运行,设置断水、超温连锁保护装置

3.5乳化炸药

危险特性:乳化炸药的感度受温度影响较大,在炸药温度较高的条件下,其机械感度和冲击波感度远远高于常温时的水平,因而发生殉爆的可能性很大。安全防护措施:乳化炸药生产过程各环节均应严格执行定员、定量制度,生产现场严禁超量存放炸药成品;及时清扫、妥善处理生产现场与设备上的残留炸药;搬运、运输时严防撞击和自燃引起炸药爆炸[7]。

4 应急措施

乳化炸药生产过程中,主要危险生产包括:硝酸铵粉碎、乳化、基质冷却、敏化、装药、包装等,根据其生产过程的特点,生产过程可能发生的生产安全事故有:爆炸、燃烧、燃烧引起火灾、电气设备故障发生燃烧、飞溅物击中引起伤害、原材料堆垛不稳发生坍塌引起伤害、机械伤害等。因此,根据其生产过程可能发生的生产安全事故,制定了相应的应急措施,确保事故发生时,可以采取有效的措施,把损失减少到最小。

4.1一般应急措施

当安全生产事故发生或发现时,根据事故发生的特点,在确保人身安全的前提下,应尽可能地采取以下措施:(1)切断发生事故的生产线电源,关闭发生事故生产线的生产用汽;(2)将发生燃烧事故工房的雨淋装置打开,无雨淋装置的应用消火栓、灭火器材灭火;(3)优先抢救受伤人员,非现场应急人员应立即撤离到安全地点;(4)转移或处置发生燃烧事故工房内的危险品;(5)保护现场电子监控、监视系统的设备和记录。

4.2 爆炸事故处置措施

(1)优先抢救受伤人员;班长负责按应急处置程序向工段长汇报事故情况,如不能及时汇报给工段长,可直接汇报到分厂领导;(2)迅速判断和查明再次发生爆炸的可能性和危险性,紧紧抓住爆炸后和再次爆炸前地有利时机,采取一切可能的措施,全力制止再次爆炸的发生;(3)不能用沙土盖压,以免增强爆炸时的威力。扑救爆炸物品堆垛时,水流应采取吊射,避免强力水流直接冲击堆垛,以免堆垛倒塌引起再次爆炸,消防车辆不要依靠离爆炸物品太近的水源;(4)如果有疏散可能,人身安全上确有可靠的保障,应迅速组织力量及时疏散或利用现场的地形,地物作为掩蔽体;(5)灭火人员发现有再次爆炸的危险时,应立即向现场指挥报告,现场应迅速作出准确判断,确有发生再次爆炸征兆或危险时应立即下达撤退命令,来不及时,应就地卧倒。

4.3 燃烧事故处置措施

(1)发生燃烧时,首先转移与燃烧点相近的胶体、药卷、纸筒、复合膜、油品等可燃物;(2)设备发生燃烧时,副班长负责切断引起燃烧设备的电源;(3)如为电气着火,使用现场存放的灭火器(干粉)进行灭火;注意与带电体保持2米以上的距离;其它火源可使用消防水进行灭火;(4)产生火灾现场处置无法控制,班长应组织人员立即疏散;并按处置程序上报。

4.4危险化学品火灾事故应急措施

(1)针对危险化学品火灾的特点,正确选择灭火器和灭火方法,应先堵截火势蔓延,控制燃烧范围,然后逐步扑灭火势;当石蜡、复合蜡、乳化剂着火时,只能用灭火器或沙子扑灭,不准用水扑灭;当炸药、硝酸铵、硝酸钠、敏化剂着火只能用水扑灭;(2)扑救人员应占领上风或侧风阵地进行灭火,并采取自我防护措施;(3)迅速查明燃烧的危险化学品及燃烧产物是否有毒,对有可能发生爆炸、爆裂、喷溅等特别危险需紧急撤退的情况,应按照统一撤退的信号和方法及时撤退;(4)火灾扑灭后,应当保护现场,协助公安消防和上级安全管理部门调查火灾原因,核定火灾损失,查明火灾责任,未经同意不得擅自清理火灾现场。

5 小结

乳化炸药生产中的原材料、半成品、产品都是危险品,存在特定条件下的爆炸危险。通过对企业内部存在危险品的分析,认识危险品的危险特性,并提出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及相应的应急措施,企业按照安全防护措施和应急措施,加强对危险品的管理,生产过程中严格按有关规章制度执行,搞好安全培训和应急预案演练,搞好安全生产,避免事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景立云.关于规范企业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的几点思考[J].安全管理,2006,(13),16~17.

[2] 联合国 关于危险货物运输的建议书_-_规章范本_第16修订版

[3]《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GB13690-1992

[4]《危险货物品名表》GB12268-2005

[5] 赵超.《工业国体硝铵安全存储守则》

篇7

关键词:物料提升机;安全管理;对策

一、物料提升机制造管理

1.物料提升机(以下简称提升机)制造管理薄弱。国家、行业主管部门对提升机设计、制造的标准有待进一步规范。现行的物料提升机多种多样,安全装置参差不齐,安全性能指标各异,在设计和制造上存在着较大的缺陷和安全隐患。现行物料提升机是非标准产品,未纳入国家生产许可证产品之列,也没有完善安全监督管理。多数产品是施工企业自制、小型生产厂家制造,部分产品由乡镇企业制作,生产厂缺少基本生产技术、设备,工装落后,没有建立健全相应的产品质量保证体系和内控质量标准,无法保证其产品质量。健全、规范和完善提升机设计、制造安全标准,保证施工安全,满足额定起重量、提升高度、提升速度等参数的要求。提升机应有产品标牌,标明额定起重量,最大提升速度、最大架设高度、制造单位、产品编号及出厂日期。提升机出厂前,应按规定进行检验,并附产品合格证。

2.提升机架体金属结构稳定性差。提升机的制造,没有经过正规的设计计算,在用料、截面尺寸、形状等方面均不符合GBJ17《钢结构设计规范》等国家标准的有关要求,整机结构的刚度和强度不能满足施工安全需要。架体多数不是由标准节连接组成,而是由单根杆件现场逐件组装而成。杆件间的联接使用普通螺栓,不能形成稳定结构,在负荷力作用下易造成扭曲变形,甚至倾翻。架体金属结构稳定性设计和实验,确认金属结构无开焊和无变形方可投入生产。

3.提升机安全装置不齐全。提升机的安全装置一般有,安全停靠装置,断绳保护装置,上下极限限位器,超载限位器,吊笼安全门,缓冲装置等。目前,由于使用的物料提升机存在着装置不全,安全性能差等问题,导致了物料提升机安全事故不断发生,成为安全施工中一个较为突出的隐患。

二、提升机安装管理

目前,施工现场的提升机安装人员参差不齐,没有专业安装队伍安装,大多数由施工现场的架子工安装。由于这些人员不是专业安装,没有经过安装培训,不懂标准和规范要求,同时也缺少必要的安装经验和熟练程度,在安装过程中存在隐患。安装人员经过培训,考核合格方可施工。安装前应检查提升机产品合格证,确认金属结构的成套性和完好性;提升机构完整良好;电气设备齐全可靠;基础位置和做法符合要求;地锚的位置、附墙架连接埋件的位置正确,埋设牢靠;提升机的架体和缆风绳的位置未靠近或跨越架空输电线路。必须靠近时,应保证最小安全距离,并应采取安全防护措施。

1.提升机应安装附墙装置。《龙门架及井架物料提升机安全技术规范》规定,提升机附墙装置的设置应符合设计要求,其间隔一般不宜大于9米,且在建筑物的顶层必须设置1组,附墙后立柱顶部的自由高度不宜大于6米。当提升机安装高度大于9米时,应及时加设一道附墙装置,并应随安装高度增加加设附墙装置,而在实际安装过程中经常是安装完后再加附墙装置,出现在安装过程中架体倒塌事故。另外,附墙装置与建筑结构的连接应采用刚性连接,并形成稳定结构,附墙架严禁连接在脚手架上。

2.提升机吊装管理不当。卷扬机稳装的位置按照要求应该满足“从卷筒中心线到第一个导向滑轮的距离,带槽卷筒应大于卷筒宽度的15倍,无槽卷筒应大于20倍”的要求,同时卷扬机还应安装钢丝绳防脱装置。由于施工现场比较狭窄,很多施工现场卷扬机与物料提升机安装距离达不到这一要求,经常由于距离太近而出现钢丝绳缠绕错叠和脱离卷筒现象。另外这也不利于司机操作,司机在卷扬机处操作会出现吊篮挡住视线,对吊篮的停靠位置掌握不准。司机离卷扬机太远,不能随时检查发现卷扬机工作情况,极易发生事故。

3.提升机进料口防护棚搭设不规范。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不搭设防护棚或防护棚搭设的强度,即防坠落物的冲击能力不足,另外就是防护棚搭设的面积不够。规范规定:物料提升机架体地面进料口处应搭设防护棚,以防止物体打击事故,防护棚使用5CM厚木板或相当于5CM厚木板强度的其他材料。防护棚搭设要求是低架前后3米,高架5米左右,宽度稍大于架体宽度,防护棚两侧还应挂立网防护,防止人员从侧面进入。

4.提升机卸料平台搭设不规范。卸料平台搭设稳固与否直接影响到操作工人的安全,这也是井架高空坠落事故的主要原因。严格要求来说,卸料平台应该做成独立式平台,即该平台的搭设只能是单独从地面立杆搭起或采用与建筑物拉结的形式,不能与脚手架连在一起,以免影响脚手架的稳固。

5.提升机未安装超高限位器。超高限位器是为防止意外情况下电源不能断开吊篮仍继续上升,造成卷扬机仍继续运行拉断钢丝绳或拉翻物料提升机。

6.提升机未立网或立网防护不全。物料提升机安装完后,在其外面应搭设脚手架并张挂立网全封闭防护,以免从运行的吊篮内落物伤人。

7.提升机四门安装不全。物料提升机四门包括进料口防护门,卸料平台防护门和吊篮前门、后门,现在施工现场的物料提升机大多数只有吊篮前门,而缺少其他三门。为了使用安全,施工现场应保证四门齐全且正常使用。

8.提升机在安装完毕后,必须经正式验收,符合要求后方可投入使用。同时,使用单位应对每台提升机建立设备技术档案备查,其内容应包括:验收、检修、试验及事故情况。

三、提升机使用安全管理

提升机使用环节的管理十分重要,正确使用和操作提升机,司机要经培训合格,现场安全监督要到位。由于建筑工人安全意识较淡薄,缺乏必要的安全知识和安全意识,未进行现场隐患整改,极易造成事故。

1.提升机司机未培训合格。提升机司机普遍未经过培训合格,无上岗证,非专业司机现象普遍。司机不固定,经常更换,也给提升机的管理带来很大隐患。由于不了解物料提升机的使用情况,再加上不能及时维修保养,设备会经常出现缺陷影响使用,甚至造成事故发生。

2.随意拆除或不使用安全保护装置。比如安全停靠装置,超高限位器,安全防护栏门等,提升机的安全保护装置是发生事故时的第一道防护线,当发生误操作或违章作业时可以及时发生作用,避免事故的发生。因此,安全防护装置不能拆除。现在施工现场对安全停靠装置的使用还不了解,安全停靠装置是井架运行至各楼层位置装卸物料时,将吊笼牢固地固定在立柱上,防止吊笼上下摆动及侧向摆动,影响操作人员作业。

3.物料放置不规范。物料在吊笼内应均匀放置,不得超出吊笼外,当物料在吊笼中放置时,应采取安全措施,排除运行障碍,并制定防坠落措施,散料应装箱或装笼,严禁超载使用和人员攀越吊笼上下。

4.信号不好。由于提升机司机在地面操作,不象施工升降机那样司机在吊笼内操作,因此司机对物料提升机吊笼内操作人员的操作不能准确掌握,经常出现停靠不准或人未出来,吊笼已运行现场,存在很大隐患。

5.提升机安装后检查。查看金属结构有无开焊和明显变形;架体各节点连接螺栓是否紧固;附墙架、缆风绳、地锚位置和安装情况;架体的安装精度是否符合要求;安全防护装置是否符合要求;卷扬机的位置是否合理;电气设备及操作系统的可靠性;信号及通讯装置的使用效果是否良好清晰;钢丝绳、滑轮组的固接情况;提升机与输电线路的安全距离及防护情况。

6.提升机使用前检查:地锚与缆风绳的连接有无松动;空载提升吊篮做一次上下运行,验证是否正常,并同时碰撞限位器和观察安全门是否灵敏完好;在额定荷载下,将吊篮提升至离地面1m~2m高度停机,检查制动器的可靠性和架体的稳定性;安全停靠装置和断绳保护装置的可靠性;吊篮运行通道内有无障碍物;司机的视线或通讯装置的使用效果是否清晰良好。确认提升机正常时,方可投入作业。

篇8

信息安全的总需求是边界安全、网络安全、主机安全、终端安全、应用安全和数据安全的最终目标,是确保信息机密性、完整性、可用性、可控性和抗抵赖性,以及企业对信息资源的控制[1]。2009年福建公司开展了等级保护工作,结合今年福建公司安全防护体系建设和等保测评成果,证明信息安全防护重点在于管理。现代企业管理实践也证明,任何工作均是3分技术,7分管理。电网企业信息安全工作也不例外,技术只是最基本的手段,规范、科学的管理才是发展根本的保障[2]。

2信息安全防护体系设计

2.1信息安全防护体系总体框架

在对多种信息安全防护体系进行研究分析后,参照ISO/27001信息安全管理标准,根据国家电网公司电网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双网双机、分区分域、等级防护、多层防御”原则,提出电网企业的信息安全防护体系框架。电网企业信息安全防护体系建设可从管理和技术层面进行[3]。该体系框架根据规划设计、开发测试、实施上线、运行维护、系统使用和废弃下线6个环节的信息系统生命周期特征制定全过程安全管理;从物理、边界、网络、主机、终端、应用、数据7个方面制定全方位的技术防护措施。

2.2信息安全防护管理体系设计

电网企业信息安全在信息系统建设、运行、维护、管理的全过程中,任何一个环节的疏漏均有可能给信息系统带来危害。根据信息系统全生命周期,从规划设计、开发测试、实施上线、运行维护、系统使用和废弃下线6个环节,设计覆盖信息安全管理、运行、监督、使用职责的安全管控流程[3-4]。

2.2.1网络与信息系统安全管理

网络与信息系统是企业现代化管理的重点。由于网络与信息系统的动态性、复杂性和脆弱性,建立健全的信息安全管理体系已成为了保障网络与信息系统安全的重要手段。网络与信息系统的安全管理依照国家电网公司制定的《国家电网公司信息网络运行管理规程(试行)》,遵循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双网双机、分区分域、等级防护、多层防御”的原则。

2.2.2人员安全管理与岗位职责管理

安全问题的特点为“3分技术、7分管理”,而管理的核心是人,对于人员安全管理与岗位职责管理其主要包含如下管理内容:(1)岗位职责。制定岗位责任书,明确各岗位信息安全责任。(2)持证上岗。安全工作人员持证上岗。(3)保密管理。与员工签订保密协议,并定期进行检查与考核。(4)安全培训。对员工进行定期安全培训。(5)离职管理。对离岗离职人员账号、权限及信息资产进行清理和移交。

2.2.3全过程安全管理

(1)系统规划设计安全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1)分析和确认系统安全需求。2)确定系统安全保护等级并备案。3)制定安全防护方案并进行评审。(2)系统研发安全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1)制订研发安全管理机制,确保开发全过程信息安全。2)加强开发环境安全管理,与实际运行环境及办公环境安全隔离。3)严格按照安全防护方案进行安全功能开发并定期进行审查。4)定期对研发单位环境和研发管理流程进行安全督查。(3)系统实施与上线安全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1)严格按照设计方案对网络、主机、数据库、应用系统等进行安全配置。2)严格遵循各项操作规程,避免误操作。3)组织安全测评机构进行上线环境安全测评。4)及时对系统试运行期间发现的安全隐患进行整改。(4)系统运行维护安全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1)遵循运维安全规程,执行各项运维操作。2)对系统安全运行状况进行实时监控,及时采取预警和应急处置措施。3)定期进行安全风险评估、等级保护测评与整改。4)建立系统漏洞补丁的安全测试、分发和安装管理机制。5)根据数据重要性进行数据备份,并定期进行恢复测试。(5)系统使用安全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1)终端准入控制,对各种移动作业、采集、专控等终端进行安全测评。2)终端外联控制,禁止终端跨网络接入。3)系统账号和权限管理,对系统使用人员及其权限进行严格管理。4)终端使用管理,防止终端交叉使用、用户越权访问等。5)终端数据存储、处理时的安全保护。6)对移动存储介质的安全管理。7)终端维修管理,由运维机构统一处理。8)终端下线、报废时的安全管理,对终端数据进行安全处理。(6)系统废弃下线安全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1)评估系统下线对其它系统的安全性影响,制定下线方案并进行评审。2)系统下线前对重要数据进行备份和迁移。3)系统下线后对不再使用的数据与存储介质进行销毁或安全处理。4)系统下线后及时进行备案。

2.2.4系统测试评估安全机制与评价考核

信息系统建成后必须经过试运行并对系统的安全性、可靠性和应急措施进行全面测试,测试和试运行通过后方可投入正式运行,信息安全风险评估包括资产评估、威胁评估、脆弱性评估、现有安全措施评估、风险计算和分析、风险决策和安全建议等评估内容。安全管理机制的主要内容包括:事件管理、安全督查、等保管理、备案管理,应急管理等。

3信息安全防护体系

电网企业信息安全防护体系的设计[5],主要从物理、边界、网络、主机、终端、应用、数据7个方面进行,遵循环境分离、安全分域、网络隔离、终端准入、补丁加固、数据分级、安全接入、基线配置、应用审计、密钥应用等技术原则,辅以相应的技术措施实现全面的安全防护[6]。

3.1物理安全

物理环境分为室内物理环境和室外物理环境,根据设备部署安装位置的不同,选择相应的防护措施。室内机房物理环境安全需满足对应信息系统安全等级的等级保护物理安全要求,室外设备物理安全需满足国家要求。具体安全措施如下:(1)机房分区、门禁等准入控制。(2)设备物理安全需满足国家对于防盗、电气、环境、噪音、电磁、机械结构、铭牌、防腐蚀、防火、防雷、电源等要求。(3)机柜/机箱应避免可能造成的人身安全隐患,符合安装设备的技术需求。(4)机柜/机箱外应设有警告标记,并能进行实时监控,在遭受破坏时能及时通知监控中心。(5)研发场所分离并采取准入控制

3.2边界安全

边界安全防护目标是使边界的内部不受来自外部的攻击,同时也用于防止恶意的内部人员跨越边界对外实施攻击,或外部人员通过开放接口、隐蔽通道进入内部网络;在发生安全事件前期能够通过对安全日志及入侵检测事件的分析发现攻击企图,安全事件发生后可以提供入侵事件记录以进行审计追踪。

3.3网络安全

网络环境安全防护的目标是防范恶意人员通过网络对网络设备和业务系统进行攻击和信息窃取,在安全事件发生前可以通过集中的日志审计、入侵检测事件分析等手段,以及对信息内外网网络、终端以及防护设备等安全状态的感知和监测,实现安全事件的提前预警;在安全事件发生后可以通过集中的事件审计系统及入侵检测系统进行事件追踪、事件源定位,及时制定相应的安全策略防止事件再次发生;并能实现事后审计,对恶意行为和操作的追查稽核、探测入侵、重建事件和系统条件,生成问题报告。

3.4主机安全

主机系统安全的目标是采用信息保障技术确保业务数据在进入、离开或驻留服务器时保持可用性、完整性和保密性,采用相应的身份认证、访问控制等手段阻止未授权访问,采用主机防火墙、入侵检测等技术确保主机系统的安全,进行事件日志审核以发现入侵企图,在安全事件发生后通过对事件日志的分析进行审计追踪,确认事件对主机的损害程度以进行后续处理。

3.5终端安全

终端安全防护目标是确保智能电网业务系统终端、信息内外网办公计算机终端以及接入信息内、外网的各种业务终端的安全。目前重点终端类型包括:(1)配电网子站终端。(2)信息内、外网办公计算机终端。(3)移动作业终端。(4)信息采集类终端。对于各种终端,需要根据具体终端的类型、应用环境以及通信方式等选择适宜的防护措施。

3.6应用安全

按照国家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的要求,根据确定的等级,部署身份鉴别及访问控制、数据加密、应用安全加固、应用安全审计、剩余信息保护、抗抵赖、资源控制、等应用层安全防护措施。

3.7数据安全

对数据的安全防护分为数据的灾难恢复、域内数据接口安全防护和域间数据接口安全防护。域内数据接口是指数据交换发生在同一个安全域的内部,由于同一个安全域的不同应用系统之间需要通过网络共享数据,而设置的数据接口;域间数据接口是指发生在不同的安全域间,由于跨安全域的不同应用系统间需要交换数据而设置的数据接口。

4结束语

篇9

关键词:习惯性违章;电气误操作;技术措施

中图分类号:TPI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09)09-0286-02

1 误操作产生的原因分析

1.1 人员违章

不严格执行操作票、工作票和危险点预控票制度,即“三票三制”,加之违章操作,是发生恶性电气误操作事故的根本原因。在恶性误操作事故中,绝大多数属直接违反操作票制度,主要表现有:

(1)对每项操作和工作,没有认真的思考危险点和相应措施,在操作中和制定安全措施的时候考虑不足,在实际操作中不能正确判断,造成误操作的发生。

(2)不严格执行操作票制度,认为操作简单,不开票或者开了票也不带到现场,或者事后补开票,补打勾,应付检查;有的不按操作票顺序操作,跳项或漏项操作造成事故。

(3)不执行唱票复颂制度,不核对设备的名称编号,监护制流于形式。操作人和监护人错位,不履行各自的职责,实际上往往变成单人操作,失去监护。

(4)模拟图与现场实际不符。运行状态变了,模拟图没有及时变更,或倒闸操作前根本就不核对。

(5)班前会不认真,不进行安全交底工作,是隐患埋藏,交接班制没有得到严格执行,不对接。接班人员不按岗位要求认真检查设备状态,不查看有关安全工器具情况和运行记录,在没有认清设备实际状态的情况下,盲目操作。

(6)运行人员对《调度规程》、《安规》及“两票补充规定”的一些基本概念理解不准确。在13起带接地线(地刀)合闸事故中,有9起发生在设备由检修转运行的操作中,操作人员没有认真交接班,认真核对设备状态,把处于检修状态的设备误当成冷备用状态操作。

1.2 技术措施不完备

(1)防误闭锁装置设置有疏漏。

在带接地线(地刀)合闸事故中,除了人员马虎,不按照操作票和操作规定执行,还与地线与刀闸之间没有设置防误闭锁装置有关系,很多国产设备老化,部分设备“五防”功能不全。

(2)防误装置管理不到位。

防误装置的运行规程,特别是万用钥匙的管理规定不完善,在执行中不严肃认真;培训没有跟上,运行人员不了解防误装置的原理、性能、结构和操作程序;防误装置检修维护工作的责任制不落实,有的单位防误装置的维护主要依赖厂家,而有的厂家售后服务跟不上,检修维护不及时,造成防误装置完好率不高。以致于在错误操作被防误装置正确闭锁时,运行人员还盲目地认为是防误装置故障,这也是擅自解锁的一个原因。

(3)运行检修人员误碰误动。

检修中刀闸试分合的操作缺乏规范化管理,职责不清,措施不完善,操作中没有监护;刀闸电动操作箱没有上锁,电动操作按钮没有使用双重名称编号,电动按钮缺乏防误碰措施,操作后操作电源没有及时断开等,留下误操作隐患。

(4)安全防护措施执行浮于形式,自我保护意识欠缺,安全防护用品使用知识缺乏。

2 防止误操作事故的措施

2.1 组织措施和管理措施

(1)要加强对运行人员防电气误操作的教育,杜绝各类违章行为,严格执行操作票、工作票、危险点预控票制度,并使三票制度标准化,管理规范化。

(2)严格执行操作监护制度,监护人必须与操作人共同核对设备位置后再发出执行操作命令,监护人不得参与操作。当有调度电话打来时,由监护人接听电话,操作人立即停止操作,禁止操作人在无人监护情况下继续操作。

(3)电气正常操作中,运行人员严格执行“五不操作”制度,即:任务不明确、没有停送电通知单和操作票不操作;安全用具不齐全不操作;操作人对设备不熟悉不操作;操作中发生疑问不操作;操作人精神状态不好不操作。

(4)严格执行调度命令,操作时不允许改变操作顺序,当操作发生疑问时。应立即停止操作。并报告调度部门,不允许随意修改操作票,不允许解除闭锁装置。

(5)加强防误闭锁装置的运行、维护管理,确保已装设的防误闭锁装置正常运行。建立完善的万能钥匙使用和保管制度。防误闭锁装置不得擅自退出运行,停用时,要经本单位主管生产的副厂长批准。

(6)断路器或隔离开关闭锁回路不能用重动继电器,应直接用断路器或隔离开关的辅助触点;操作断路器或隔离开关时,应以现场状态为准。

(7)在执行电气操作票过程中,发现因设备异常等原因使操作中断,此项操作票中注明中断原因和处理情况,并盖已执行章保存。此项操作必须重新打票重新执行。

(8)唱票、复诵时应严肃认真,声音洪亮清晰,不得省略操作项目中的内容。

(9)一张操作票的操作过程中禁止随意更换操作人、监护人,如遇本班操作不完的操作,在操作到一个稳定状态后,向下一班详细交待操作情况,在备注栏内简要注明本班操作的项目和原因。下一班操作人、监护人、值班负责人、值长必须对该票重新进行审核签字,然后继续进行操作。

(10)开关停、送电操作时判断开关确断的几个特征必须写到操作票内。

开关送电时判断开关确断的3个特征:绿灯亮、机械分合闸指示在分位、用摇表或万用表测开关触头确断。

开关停电时判断开关确断的5个特征:绿灯亮、机械分合闸指示在分位、开关带电指示器灭、该电机电流表指示为零、该电机电度表停转。

(11)6KV小车开关送电操作中,将开关摇人工作位前必须检查地刀触头在断开位置。拉开接地刀操作完成后,须再次检查接地刀触头确已断开。合上接地刀操作完后,必须再次检查地刀触头确已闭合,不能单凭位置指示或我确实已经操作了来判断。

(12)6KV及以上电压等级的电气操作必须穿绝缘靴和戴绝缘手套。

2.2 安全工具及防护

(1)应配备充足的经过国家或省、部级质检机构检测合格的安全工作器具和安全防护用具,且每年应按照安规规定检验周期进行检定。

(2)使用安全工器具时必须检查检验合格证齐全,外观良好。使用绝缘手套还必须检查无漏气,验电器必须检查绝缘部分干燥清洁,蜂鸣器声音响亮。

(3)规范使用和保存安全工器具。保存安全工器具必须按照定制摆放,工具柜必须清洁,防止潮湿和被污染影响安全防护性能。装设接地线前必须检查各接头良好。

2.3 低压操作

(1)每个巡检必须随身携带验电笔,且保证电笔良好。

(2)单个380V保险插拔必须使用NT保险卡子,严禁使用其他工具插拔。

(3)其他GF系列控制保险插拔必须使用保险钳。

(4)低压电气操作必须穿绝缘鞋,戴绝缘手套。

(5)380V一个电源带多路设备停电必须逐级进行,严禁直接断开总电源开关。切断负荷电流必须使用空开或接触器,严禁用保险或刀闸切断负荷电流。

(6)380V动力保险严格按照规程规定配置。操作项目在3条以上的操作,必须填写操作票。

在低压停电操作时,为防止带负荷拉刀闸事故,必须执行以下规定:

(1)如果接触器回路,必须检查接触器触头确已不吸合,并用验电笔验明接触器下口确无电压才能进行停电操作。

(2)如果是单一刀闸回路,则停电前必须用钳形电流表测量电流确为零时才能进行停电操作。

2.4 巡视安全防护

(1)雷雨天气巡视电气设备要穿绝缘靴,并不得靠近避雷器和避雷针。不得接触电气设备外壳。巡视潮湿环境下的电气设备同时执行以上规定。

(2)高压电气设备带电部分不允许暴露在外,发动机和6KV PT柜门、6KV开关后柜门、变压器柜门等运行中严禁打开,以防误靠近带电体小于安全距离而放电伤人。

(3)开关柜后巡视时不要做长时间停留。

篇10

【关键词】建设工程 安全监理 “四项制度”安全教育

一、导致工程安全事故的原因

我国的工程建设规模巨大,但建设管理水平参差不齐,安全生产的管理和职工安全教育滞后,因而当前建设系统的安全形势非常严峻。2009年共发生工程安全事故1292起,死亡1524人。2010年共发生工程安全事故1144起,死亡1324人。导致工程安全事故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建设工程的特点导致施工中容易发生安全事故

建设工程规模大、周期长、劳动强度高,施工现场的安全设施是否齐全配套,采用的工艺技术是否合理以及照明、通风情况等都会给安全生产带来隐患。

(2)参建各方缺少以人为木的安全意识和管理机制

业主作为项目的投资方往往只重视视进度而忽生产视过程的合理性和安全性。大部分承包商缺乏完善的安全管理体系和足够的安全按理人员,现场职工和农民得不到应有的安全培训。

(3)工程承包企业的成本因素导致减少安全防护措施

①低价投标。各个工程承包企业为了拿到项目,竞相压低报价,有的甚至以低于成本价投标。

②分包转包。实行专业分包和劳务分包的工程,由于总承包商和中间承包商层层分包,层层收取管理费,大大压缩了一线施工队伍的利润空间。

③业主拖欠工程款项。无论政府或私人业主拖欠承包商款项的现象十分普遍。由于以上三种情况的出现,导致承包商不得不拼命压缩成本,也必然会减少安全生产措施的投入。

(4)合理的建设工期得不到保障

不少政府官员为了自己的业绩往往会要求项目提前竣工,很多私人业主为了投资项目尽早竣工,也经常无理要求承包商压缩工期,迫使承包商日夜赶工。合理的工期得不到保障,建筑工人超负荷工作、疲劳作业,必然导致安全隐患增加。

(5)建筑工人素质不高

建筑工人大多来自农村,他们一方面缺乏安全常识,不懂得在劳动中合理地保护自己:另一方面维权意识很差,一旦出现了安全事故,不懂得用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这也导致了承包企业对安全生产的不重视。

二、预防措施

1.安全管理方面坚持落实“四项制度”

(1)安全生产责任制度

安全生产责任制是企业安全管理中最基本的一项制度。它明确规定了各级领导,各职能部门和各类人员在生产活动中应负的安全职责。有了安全生产责任制,就能把安全与生产从组织领导上统一起来,增强各级管理人员的安全生产责任心。把安全生产工作落实到实处。(2)安全生产许可制度

国家对建筑施工企业实行安全生产许可制度,建筑施工企业未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的,不得从事建筑施工活动。这样能够有效避免一些不合格的建筑施工活动的进行

(3)安全生产教育制度

加强职工安全技术教育培训。这是减少“人的不安全行为”造成伤亡事故的重要措施。各级行业管理部门及企业必须依法对从事建筑施工安全技术和管理工作的人员进行严格的专业培训,开展以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安全技术规范等为主要学习内容的年度培训考核,实施持证上岗;企业每年必须对职工进行一次专门的安全培训,并开展多层次、多种形式的安全教育,以全面提高职工的安全生产意识及自我防护能力,共同增强搞好安全生产的自觉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各项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得以更好地贯彻执行。

(4)安全生产检查制度

强化责任落实安全监督检查机构是贯彻国家安全生产方针、法律、法规,制止施工企业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违法施工及督导企业落实施工安全检查标准、施工安全技术规范的监督管理执法队伍。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完善建筑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运行机制,建立健全各级建筑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机构,配备建筑工程专业、电气专业、建筑机械专业等方面的专业技术人员,实施责任安全监督员制及安全监督员岗位资格证制,建立起一支专业技术水平高、业务能力强、政治素质过硬的监督管理执法队伍,形成完整的施工安全监督检查管理网络。

2.施工现场应该合理组织劳动,根据现场实际工作量的情况配置和安排充足的人力物力,保证施工的正常进行。

3.施工作业人员也应该进一步提高自我防范意识,明确自己的岗位和职责,不能擅自操作自己不熟悉或与自己工作无关的设备设施。

当然这些主要是从管理制度方面来谈的,还有一些具体的施工要求,如:冬季施工要注意防滑,防冻,防中毒等等;雨季施工要注意防触电,防雷,防坍塌。我们要以“预防为主”,而不是在发生事故后才去组织抢救,进行事故调查、处理;而是按照系统化、科学化管理思想,按照事故发生的规律和特点,千方百计预防事故的发生,做到防患于未然,将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这样才能更好的巩固我们在建筑业方面的成就。

三、建立安全预警机制

首先建筑施工企业应针对不同的项目特点和不同的施工阶段分析安全风险,作出评估,下达安全预警书到不同的项目。其次每个项目要根据企业下达的安全预警书进行具体化,并做安全防护和重点管理。

(1)分层规划安全平面防护图,图中标明“四口”防护位置、临边防护位置,并以颜色区分防护的重要性。现场按照平面图进行防护,并做出安全标识和警示。

(2)建立安全动态防护和检查制度项目在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安全防护需要,防护的重点和措施也不同。在同一施工阶段安全防护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尤其是安装与装饰工程施工时,随着工序的穿插,往往需要临时拆除防护,这就要及时跟进恢复。

(3)根据动态防护的特点,要求项目安全员的检查必须是动态的,应根据动态防护平面图进行定时检查、记录和跟踪落实。

四、抓好安全教育

全事故的分类及处理,国家有明文规定,但安全事故仍然高居不下,究其原因就是市场准入的门槛太低了。通过对安全事故的统计,发现现在项目施工时在安全防护设施的投入上不能实现同步。建筑业市场竞争比较激烈,压低造价是主要的手段。固定的生产成本是必需的,只能从安全文明施工措施费、管理费、利润中压榨,这就影响了生产中安全措施费的投入,使得安全防护不到位,不仅不能防止事故的发生,而且如果事故发生了也不能起到教育和警示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