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境电子商务和国际商务的区别范文
时间:2023-12-15 17:34:5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跨境电子商务和国际商务的区别,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 中等职业学校;“互联网+”;跨境电商;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 G718.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7)08-0025-04
随着全球经济增速放缓,国际贸易与“互联网+”相结合催生了跨境电子商务,并迅速崛起,已经成为我国企业扩大海外营销、开拓国际市场的重要方式,也为大众创业打开了一条通道。
一、宁波跨境电商的产业发展与人才供求情况
(一)宁波跨境电商产业发展情况
2012年5月,宁波成为国内首批开展跨境电子商务试点城市之一。历时5年多,宁波跨境电商产业迅猛发展。2014年10月17日,宁波成为首个累计交易额破亿元的试点城市。2015年5月26日,宁波成为全国首个累计交易额破10亿元的试点城市。2016年1月,宁波获国务院批复成为第二批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宁波跨境电商完整生态系统已经逐渐形成,涵盖跨境电商平台企业、贸易企业和服务企业等。截至2016年7月,备案跨境电商市场主体共990家,与2014年底的79家跨境电商备案企业相比已经增长了近80%[1]。
跨境电商的飞速发展,催生了大量小型电子商务企业,也带动部分外贸企业和制造业企业的业务转型。电子商务企业数量增加、区域集聚极大地引发了政府、企业建设电子商务园区的热情,并自发地或在政府引导下建设了一批跨境电商园等集聚化平台。2016年6月,省级产业集群跨境电商试点方案公布,宁波市鄞州区名列其中。
(二)宁波跨境电商的人才需求情况
据调查,宁波跨境电商人才的需求人数自2013年以来不断增长:2013年约17%,2014年约28%,2015年约35%,2016年需求增长率约39%,呈现出人才需求量不断攀升、毕业生素质与企业要求差距大两个特点。
1.企业类型与规模
目前备案的跨境电商贸易企业,其来源主要有两类:一是电子商务类企业;二是外贸公司,约占宁波外贸公司总数的40%。企业一般规模较小,约82%的企业员工不超过50人,约14%的企业人数在50至200人之间,只有约4%的企业人数超过200人。
2.专业类别与学历
目前,宁波跨境电商领域从业人员主要来自于国际贸易(含国际商务、国际贸易实务、国际经济与贸易)、电子商务、外语(主要为英语和日语)与计算机专业的毕业生。企业对跨境电商人才学历需求的差异主要反映在不同的企业规模与岗位上。一般而言,普通从业人员的学历主要为专科及以下,企业所有者学历以本科及以上为主。小企业对中职层次人才需求大,中型企业对大专层次人才需求大,大型企业则更倾向于拥有本科学历的人才。鉴于目前跨境电商企业的规模均较小,因此,学历不会成为中职学生涉足跨境电商领域的障碍。尤其是在客服、销售助理、网络美工和部分运营助理等岗位,企业更青睐于动手能力强、薪资要求低的中职毕业生。
3.岗位设置与要求
结合对跨境电商实体企业的调研与对网络招聘信息的整理,归纳出目前宁波跨境电商人才的岗位设置与需求量。目前跨境电商人才的岗位主要有客服类、销售类、技术类、运营类、跨境物流类和其他。在这些岗位中,需求最为迫切的是销售类岗位(占32%),其次为运营类(占18%)、客服类(占14%)、技术类(占8%)、跨境物流类(占8%)、其他(占10%)。同时,具有良好英文基础的客服人员也较受企业青睐,在某些小型企业,销售类岗位与客服类岗位都由一个人兼任。再者,企业对熟悉跨境平台的运营管理策划的运营类岗位人才也有较大需求。针对上述跨境电商各岗位的工作任务与岗位能力要求的分析见表1[2]。
来看,跨境电子商务的就业岗位决定了其从业人员的职业技能与素质特点。总体而言,不仅要通晓跨境电商平台的运营和管理,还要知晓国际贸易、国际物流、网络营销、跨境支付等相关知识,同时也需要有良好的外语沟通能力和国内外相关产品行业的知识背景。面对复杂的国际环境和不同的消费习惯和文化风俗礼仪,还应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真诚的服务意识和灵活的市场应变能力[3]。
(三)宁波跨境电商人才供给情况
从人才供给学校数量看,目前宁波约有33所学校相关专业可以为宁波跨境电商产业发展输送相关人才,其中普通本科院校8所,成人学校2所,高职高专院校6所,中职院校17所。但是,已开设跨境电商课程或方向的院校仅有11所,占宁波所有高校、高职院校、中职学校总数的17.5%,而这11所学校中,中职学校目前仅有2所。
从人才供给的质量来看,尽管有较多专业的毕业生可供企业选择,数量也相当可观,但企业仍然感觉难以招到合适的人才。企业认为大部分毕业生存在如下缺点: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强,专业知识不扎实,知识面窄,动手能力弱,缺乏团队合作精神。
二、中职学校国际商务专业加强跨境电商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中职学校立足于现有的国际商务专业,积极借助专业已有的优势,开设跨境电商专业方向,是适应宁波跨境电商产业链发展、符合就业岗位对专业技能新要求,并破解当前传统外贸专业发展停滞的一条行之有效的改革途径。然而在改革探索阶段,存在如下几大问题:
一是培养目四:。立足于国际商务专业加强跨境电商人才培养,需要制定清晰的培养目标,该目标既要区别于传统的国际商务专业又要区别于高职院校的跨境电商人才培养目标。然而,目前中职学校培养的跨境电商人才规格与高职院校区别不大,或者仍然是基于传统的国际商务专业培养目标。
二是课程体系杂乱。由于各校开设跨境电商方向的时间不一,目前中职学校几乎没有完善的服务于跨境电商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各校几乎是在传统的国际商务课程体系基础上,增设几门跨境电商课程。且各校开设的跨境电子商务课程标准不一,出现名称多样、开课学期差异较大、开设学时较短等情况,导致学生只能学到一些跨境电商知识的皮毛,很难掌握跨境电商的核心技能。
三是教材内容陈旧。由于跨境电商技术的日新月异与政策的不断变化,许多做法不断被修正,但是教材的更新远远达不到技术变化的速度,脱离实践的“纸上谈兵”式教学无法适应企业的实际应用需求,导致学生在校期间所学技能可能无法适应岗位工作任务的新要求。
四是师资力量匮乏。从师资情况看,宁波目前开设跨境电商教学的11所学校,共有跨境电商师资数为116人,企业兼职教师的比例仅有1%。师资几乎全部转自原国际商务专业或计算机专业缺乏系统的跨境电商知识与操作的培训,实践教学经验不足。
五是软硬件缺失。目前,虽然多数学校针对跨境电商人才的培养已提出以实战代替模拟教学,然而,真正落实到位相当困难。首先,中职学生既没有资金和人脉,又没有货源和经验。其次,与其他课程的学习存在冲突,忙于实战的学生,往往文化课的学习会被落下,导致学生无法毕业。同时,学校对跨境电商实训室的硬件建设也远远跟不上跨境电商技术的要求,导致实践教学难以开展。
三、“互联网+”背景下中职国际商务专业 “六位一目标”跨境电商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结合区域实际与学校教学改革情况,针对以上中职学校培养跨境电商人才的短板,笔者提出以“六位一目标”的方式改革当前中职国际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以求满足“互联网+”背景下市场对跨境电商人才的需求。其中,“六位”是指专兼师资、课程体系、实践教学、模拟实训、创业实战、校企双选。
(一)明确差异化目标,加强一线跨境操作人员培养
目前中职学校培养跨境电商人才的做法基本是在国际商务专业的基础上,开设跨境电商方向,这确实是一条快速转型的方式,并能行之有效。因为跨境电商的本质是“互联网+外贸”,即以互联网为载体进行国际商务活动。但是,需要厘清传统国际商务岗位与跨境电商岗位的区别,中职跨境电商人才培养与高职院校培养的区别,结合中职学生的特点拟订差异化的人才培养目标。
学校可通过企业调研等方式,成立专家指导委员会对跨境电商的中职人才需求岗位、岗位工作任务、岗位能力要求、素质要求进行全面分析。从企业对中职学历学生的需求来看,中职毕业生从事的跨境电商岗位主要集中在客服、技术、物流、销售四大岗位群上。因此,中职跨境电商人才的培养目标应该定位在:培养适应跨境电商发展的,能从事客服、技术、物流、销售四大基础性岗位的一线操作人员。
(二)专兼结合,打造专业跨师资团队
跨境电子商务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作,其开展不仅需要国际贸易知识,还需计算机技术、网络营销、跨境物流、跨文化交际等多项技能和知识。因此,发展跨境电商专业方向还需要整合电子商务、计算机网络技术等几个相关专业的资源。学校可以将电子商务与计算机网络技术等相关的专业师资进行整合,成立专门的跨境电商教学团队,并对这个教学团队进行专业的跨境电商理论培训与实操训练,打造一支校内专业师资团队。同时,由于跨境电商更具实操性,学校还需聘请行业经验丰富的跨境电商精品卖家与相关专家担任实操课的讲师,成立一支专家讲师团,分享实际开店过程中的经验与案例。
(三)岗位需求,建立递进式课程体系
要培养适应于跨境电商发展形势的专业人才,还需要构建一套基于跨境电商工作岗位与能力要求的课程体系。考虑到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与中高职的培养定位衔接,笔者认为,可在原国际商务专业课程体系基础上,增设跨境电商专业方向的课程,基于中职人才培养目标,以岗位成长为主线,构建职业成长递进式课程体系[4]。具体见表2。
(四)项目任务,实践信息化教学新课堂
在具体的课堂教学实践中,大力提倡以学生为中心的实践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以《跨境电子商务平台操作实务》课程为例,在课堂教学中,笔者建议以项目-任务式推进实践教学。同时积极采用案例分析、实践演示等有益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教学方法,并运用好微课、慕课等信息化教学手段,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与线上体验。在项目进程中,教师还应选取真实案例作为背景,将真实店铺的运营业务引入课堂作为实例。这样学生获得的将不再是割裂的理论知识或枯燥的操作训练,而是情境式的多元素互动与岗位体验。表3是以速卖通平台为例开发的《跨境电子商务平台操作实务》项目任务教学进程。
(五)平台实训,构建理实一体模拟实训
跨境电商人才培养最好的方式是让学生进入真实项目开展真实环境下的实践教学。然而,目前几大跨境电商平台都要求以企I账号进行注册,这给校内实训带来一定的困难。笔者认为,学校可以先购买教学模拟账号,组建学生团队,注册店铺。让学生在速卖通等真实操作平台下,开展仿真式店铺经营实训,学生将平台操作过程与学习过程有机结合,真正达到学以致用。当然,校内的实训需要有硬件的支撑,因此,学校应加强跨境电商实训教学环境建设,让校内实训能更生动、更智慧。
(六)创业实战,提升人才培养的综合质量
学校可成立跨境电商工作室,由专业教师牵头,鼓励学生以团队形式成立跨境电商实体企业进行创业,积累真实店铺运营的经验。对于学生缺少人脉与资金的短板,可采取校友反哺、家长资助等形式,为学生提供货源与资金支持。同时,跨境电商是个复杂多变的工作,对从业人员的职业素养有更高的要求。如学校应借助各类途径开展相关的职业素质培养,举办跨境电商风云人物故事会等,让学生在学习中感知创新,在团队中体会责任。
篇2
[关键词]高职;跨境电商;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5)21-0100-02
一、跨境电商发展迅速
跨境电商是拓展海外营销渠道、扩展核心竞争力和促进外贸快速转型升级的有效途径。近年来,跨境电商得到了政府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2012年,海关总署在上海、重庆等城市开展试点。2013年7月国家相关部门制定了扶持跨境电商发展的“国六条”。2013年8月出台的《关于实施支持跨境电子商务零售出口有关政策意见的通知》和2014年1月的《关于跨境电子商务零售出口税收政策的通知》中,对零售出口型企业在海关、质检、税收、外汇、支付和信用等方面制定了相应法规。这些政策的制定与实施,让政府相关部门与电商企业、物流企业的交易信息实现了共享,拓宽了境内消费者通过正规方式购买境外商品的渠道。
在政策支撑下,跨境电子商务对我国的进出口贸易带来了深远的影响。2013年我国传统外贸增长率不足10%,据CNNIC(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数据,同年中国跨境电子商务(网络零售部分)交易额为5425亿元,30%以上的年均增长,成为仅次于美国的跨境电子商务大国。商务部资料显示,2014年我国现有电商企业平台超过5000家,境内通过各类平台开展跨境电商业务的外贸企业已超过20万家。大量传统外贸公司、制造企业和本土品牌供货商蓄势待发,积极准备投身跨境电商领域。跨境电商成为未来国际贸易的主要模式已成必然。
二、跨境电商职业岗位和职业能力要求
通过对58同城、赶集网、前程无忧、智联招聘等招聘网中50家企业的调查,以外语外贸为关键词,搜索出相应的招聘信息,然后进行整理,企业对外贸人才所需的岗位主要有三种:外贸业务员、外贸电商专员和跨境电商专员。
三种岗位的职业要求是复合型的,一般包括四个方面:一是语言能力,包括对于产品描述的写作能力、与买家在线沟通的表达能力、阅读英文网站资讯,并获取有效信息、语音服务中基本的听说能力(一般要求CET四级,六级优先);二是熟练办公软件的操作,特别是EXCEL的运用;三是电子商务技能,包括网店运营基本常识,流行电商工具的使用、商品拍摄及photoshop图片处理,Aliexpress、Amazon、Ghgate、Ebay等跨境电商平台的操作与管理;四是国际贸易及综合拓展能力,包括熟悉国际贸易规则,国际商务礼仪,会展策划,海外仓储及交易风险控制纠纷处理等。
三、迎合跨境电商需求,高职国际贸易专业的教学改革存在紧迫性
跨境电商在国内的兴起,使许多中小型外贸企业面临着转型升级压力,急需跨境电商人才,而国内各跨境电子商务平台的发展也急需大量相关人才加盟其中。目前大部分的高职院校,国际贸易专业在跨境电商人才培养上还存在以下突出问题:第一,缺乏跨境电商师资。老师没有外贸经商经验,更无跨境电商经营的经历,面对营销理念、客户维护、产品推销等基本概念都是纸上谈兵。第二,缺乏相关课程的支撑。现阶段国际贸易专业的课程一般是国际贸易实务、进出口单证、外贸函电、报关等。跨境电商需要综合国际贸易专业和电子商务专业的核心课程,而现阶段国贸专业基本上没有开设国际市场网络营销、跨境电子商务等课程。
在为期两年半的学习计划中(第三学年第二学期通常为专业实习),怎样才能培养出市场需要的实用的复合型跨境电商人才是每一个国际贸易专业教师思考的问题。
(一)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建立“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国贸人才培养模式,在为中小型企业电商解决人才问题的同时,也为学校的跨境电商人才搭建了锻炼、实习和就业的桥梁。
高职院校应大胆地走出去,引企入校。在合作中,可以考虑由一家或几家校企合作单位出资注册,企业提供真实的外贸商品,学生作为企业的“员工”在平台上开展一系列外贸B2B业务。参加这一项目实习的学生通过阿里巴巴国际站,完成企业注册后的相关设置、产品资料及图片的上传、产品关键词和产品描述等信息的完善并根据询盘回复买家等一系列工作,从中,可以了解更多的外贸商品知识;通过与国外客户的电邮来往提高语言交流水平。
在校企合作过程中注意实质性、可持续、多赢合作要素,企业的需求第一,学生需求和参与第二,还要考虑教师的需求和激励。
(二)课程改革
针对跨境电商人才需要兼具外贸人才和电商人才的能力,调整授课内容。要把电子商务、国际贸易、商务英语、物流管理等专业的专业链链接,促进专业协调改革创新。
第一,要加强外贸进出口及英语口语方向的培训。跨境电商平台各阶段操作,从注册认证、商品、商品推广、在线沟通、交易确认、商品,到售后服务,都与英语水平有着密切的联系。可以《商务英语》、《外贸英语函电》等课程作为支撑。
第二,要着重向学生介绍主要的跨境电商交易平台及各自的特点,鼓励学生开网店,在实际操作中让学生来找问题。从过去教师让学生学的形式转变为学生主动学,教师做指导。可以《跨境电子商务》、《外贸项目》等课程作为支撑。
第三,利用邮件营销,信息网络和社交媒体等进行营销。可以《客户开发与管理》、《国际市场网络营销》等课程作来支撑。
第四,增加跨境电商物流的相关内容。着重介绍四大商业快递、邮政小包、E邮政宝、国际专线和海外仓库等及各自的特点,教会学生根据交易产品的特点来选择合适的物流方式,计算运费。可以《国际物流》课程作为支撑。
第五,增加《国际结算》中跨境电商的支付方式。跨境电商模式下,很多交易的数量小,频率高,这种情况下,就使得很多传统的国际贸易支付手段例如信用证,托收等就显得不适用于这些交易。所以,当前出现了很多适用于跨境电商的支付方式方法,与传统贸易模式的支付手段有着明显的区别。
(三)赛证结合
高职院校应鼓励国贸专业学生参加跨境电商的各类比赛,学生通过参加比赛,可以学习最新的外贸知识,进而增强实践能力,带动并促进他们学习跨境电商的热情。比如“阿里巴巴全国高校跨境电商挑战赛”,在第一阶段的个人突围赛中,入围学生可以获得阿里巴巴集团颁发的具有较高含金量的个人等级证书赢,从而得企业和知名企业录用的机会。
(四)创业与专业融合
通过专业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在专业课程的教学中融入创业教育,加强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不仅是高职院校国贸专业实施创业教育的有效途径,也可以提升国贸人才培养质量,促进毕业生在本专业领域创业、就业。
通过开设《外贸项目》实践类课程,以真实的项目为依托,以学生出单为考核标准,将专业课程与学生创业有机的结合,可以提高学生电子商务时代外贸相应岗位就业的适应性,更能够提高学生的自主创业能力,培养一批创业者。还可以鼓励学生参加一些创业大赛,如“赢在广州”大学生创业大赛。大赛覆盖面逐年扩大,100多所高校,3000多个团队,70万大学生,广州市创业氛围日益浓厚,创业带动就业倍增效应更加明显。
(五)师资队伍建设
篇3
关键词:外贸函电;实践能力;情景案例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428(2016)09-125 -02
自从2001年11月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及2004年7月外贸经营权也放开以来,我国的出口总额跃居世界第一,外贸业务飞速发展,中小型外贸企业也如雨后春笋般积极加入到外贸进出口业务的经营之中,因此对外贸人才的需求量也是与日俱增,我国高校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为我国的外贸业务发展输送了大量的外贸人才。但是随着2008年全球经济危机的加剧及国内经济的转型升级,我国外贸形势也较严峻,对于外贸业务人员的要求由过去的粗放型的需求,转变为更高层次的综合能力复合型人才。
这对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生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根据最新的《教育部高等学校经济与贸易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培养的人才需要具备下列能力:熟悉国际通行的经贸规则,认识和把握国内外经济、贸易的运行机制和发展规律;熟练使用一门外国语言,熟练运用现代信息通信技术,具有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和创新创业精神;成为适应我国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具有全球视野和较为完备知识体系的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
作为国际经济与贸易本科生的专业核心课程,《外贸函电》课程是一门培养综合应用能力的课程,它的任务是让学生掌握国际贸易业务处理中英语函电的写作方法和技能,培养学生通过函电沟通的形式解决国际贸易问题的能力。在外贸业务中,外贸函电是人们借以沟通的书面工作语言,是以外贸知识为背景、外贸语言为载体。它既需要对处理贸易活动的各个环节的知识,又要掌握英文写作、国际贸易实务、国际商务谈判、销售等应用实践课程的知识的实际应用。
外贸函电沟通能力是学生将来从事外贸岗位,成为外贸业务复合型人才的必要能力之一。然而在对毕业生做的实际调查和企业用人单位反馈的信息来看,学生的理论素养较高,实际应用、解决实际问题以及处理非常规问题的能力较弱。这说明大部分院校的国家经济与贸易专业在对学生的专业培养方面没能紧密联系实际,还停留在理论书本阶段。
一、在培养实践教学能力方面《外贸函电》课程教学存在下列问题:
(一)教学内容相对陈旧、刻板、教条
目前《外贸函电》的教学内容基本上是按照外贸业务流程,讲授各阶段的常用信函,主要的专业词汇,短语,核心句型,表达方式,信函格式等。虽然《外贸函电》形式上是一门专业外语类课程,但是教学的重点放在语言表达上,还远远不能让学生写出一封让顾客愿意继续将业务开展下去的信函。外贸信函事实上是一场无声的谈判和沟通过程,其语言表达的内容和形式的准确性固然很重要,但还不够充分,其内容要能结合消费者心理学、营销学、商务沟通技巧等知识,才可以真正让学生掌握外贸函电的业务沟通作用。
(二)教材过于学院派
目前《外贸函电》课程所使用的教材基本上是由缺乏外贸从业经验的各高校教师编写,主要的篇章结构基本上是围绕着开发信、发盘、报盘、还盘、订购、包装、装运、保险、投诉与理赔等这样些常规的情景。教材所收纳的例信素材过于老套,循规蹈矩,鲜有现实中的特殊案例。
例如在还盘章节,信函的内容都是围绕着价格的谈判,但是在实际中,外贸公司的报价是很透明,价格磋商的空间很少,进出口双方的还盘重点反而是价格之外的因素,比如商品的标准,或者付款方式等。
又如我们教材的书信素材基本上是围绕着B2B贸易模式而展开,然而在近几年随着电子商务的发达,B2C业务如火如荼,跨境电商发展迅速,那么我们运用外贸函电在和零售客户通过在线沟通的内容和表现形式与B2C的模式应该有所区别。与企业客户和个人零售客户的沟通过程,其交易条件、沟通的要点不能直接通用。但是目前来看我们的《外贸函电》教材没能够很好体现这一现实情况,因此也就很难让学生在从事跨境电商业务磋商时正确使用外贸信函。
同时,信息化高度发达的今天,我们的函电很少是通过纸质信件,也可以是电子邮件、传真或实时通讯工具。使用这些通讯方式的函电表述更加简洁、精炼,但是目前大部分教材的函电构成还是停留在纸质信件的表现形式。
(三)教师缺乏实战经验
多数高校《外贸函电》课程教学都是在32~48课时,教师主要通过讲授和翻译的方式向学生介绍专业术语,主要也是围绕着英文表达。因为大部分讲授老师都是科班出身,缺乏外贸从业经验,所以基本上是画饼讲饼,难以形象深入地联系实际情景。外贸函电的书写作为商务谈判的重要磋商手段,除了国贸知识,还需要具备深厚的产品知识作为灵魂,这是函电书信内容的灵魂和谈判的核心。但是大部分老师,没有办法掌握某一具体的产品知识,所以在介绍情景书信案例时,无法很生动地向学生传达书信形式之外的交易条件磋商、产品营销方面的技巧。
(四)学生英语基础薄弱
《外贸函电》对于英文基础要求很高。但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很多学生的英文基础薄弱,基本的语法、词汇、句子理解都成问题,所以对于特定语境下专业函电英语术语的理解比较困难。这样作为老师就处于两难的境界,不精讲函电英语表达,学生很难进入到下一阶段的信函书写,但是如果细讲,那么48课时内,就很难有更多时间花在实践教学上或者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上。
二、在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的方法探讨
国际贸易业务执行的各个环节,都离不开函电这一交流工具。函电影响着国际贸易业务的顺利进行,这些都离不开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针对上文的问题,我们有必要立足于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对现有的《外贸函电》教学内容、模式进行改革,提高实践教学效率。
(一)提高教师的外贸实践知识
作为课程知识的主要传播者,教师要适应时展,不能仅仅局限于理论知识,也要了解外贸函电的实际应用。一方面,教师需要具有扎实的英文基础和包括国际贸易理论、实务、商务谈判、营销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另一方面,教师也要多渠道和多方式地去学习掌握外贸函电的实际使用情景,比如多通过和企业一线外贸从业人员交流,参加外贸从业人员的培训会等。
理论和实践知识兼备的教师,才能更好地向学生传授外贸函电课程的应用知识和有利于在实践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增加情景案例教学,进行实际情况仿真练习
在课程教学的前三分之一或二分之一学期,重点放在向学生讲授英语函电的基本章法,包括信函的篇章构成方式和表达方法,多做教授和翻译训练。让学生掌握理解和学习信函的方式之后,能够主动学习,学会在课后自学掌握函电的英文基础。因此在学生具备了一定的常见业务环节书信的阅读和写作能力后,在学期的后半段时间,教学重点可放在多向学生传授商务应用方面的要点和提高学生的实际外贸业务能力,这可以运用情景案例教学法来培养。通过情景案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情景案例为基本素材,把学生代入到特定的业务情境中,让学生主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培养他们运用理论知识思维,并掌握其技能技巧的一种教学方法。实践能力培养是情景案例教学法的出发点和立足点。学生在对案例讨论分析的过程中,学生的分析能力、人际协调、营销能力、沟通能力、表达能力等得到提高,学会构思具体情景下的信函,具有一种模拟现实外贸业务的处理能力。
(三)引导学生课后预备外贸实践知识和产品知识
互联网时代是个信息大爆炸的时代,网络上也有非常多的有用的外贸业务处理信息和交流平台。目前国内有很多知名的外贸业务人员的交流平台,比如福步论坛,有各种产品知识汇总,外贸英语知识,业务环节的情景处理等等是非常丰富的外贸实践知识平台。这里完全可以作为学生课后培养实践能力,提前从事外贸业务的很好的学习平台。
同时可以通过校企合作或者鼓励学生和某些中小外贸工厂合作,利用某些免费的B2B网站,以业务员的身份进行真正的外贸业务做产品推广,从向客户发开发信,报盘,询盘等信函开始,进入真实的业务操作体验。
(四)以专业比赛为契机和平台促进学生的实践能力
目前国内针对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影响力较大、参与度较广的竞赛平台,有POCIB全国大学生外贸从业能力大赛和中国大学生跨境电商创新创业大赛、OCALE跨境电商创新创业能力大赛分别是模拟B2B和B2C的平台开展外贸业务竞赛。前者要求参赛学生模拟仿真进口商或出口商的身份在竞赛平台上开展外贸业务,其中也包括国际贸易业务开发信,询盘、发盘、还盘和订购,订单的虚拟履行等环节的英文函电写作技巧。
而近年来,“互联网+”理念下的传统制造业和外贸业升级转型,走出国门,面向国外零售客户的跨境电商发展迅速。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大学生跨境电商创新创业大赛和OCALE跨境电商创新创业能力大赛的都是以大赛为契机,以公益培训、带薪实习、创业导引等方式,促成跨境电商企业与院校间深度合作,例如跨境电商运营竞赛(A类):主要包括选手以真实的阿里巴巴国际站企业账号,进行行业调研及数据分析,并进行在线运营及交易。OCALE跨境电商创新创业能力大赛提供真实的合作企业和外贸产品,要求参赛学生在知名跨境电商网站如敦煌网、速卖通上注册店铺,向境外客户进行真实营销和外贸销售。这些比赛已经是真实的外贸业务处理过程,非常好地锻炼了学生业务磋商和处理过程与客户运用外贸信函进行沟通的能力,是一种真正的实践能力的锻炼。通过参与竞赛,可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的主动性,查漏补缺,在后续的实践能力培养中会有非常大的推动作用。
总之,立足于综合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外贸函电课程必须要实际运用,授课教师要不断掌握外贸领域的新动态和新知识,不断提高自身实践能力,及时更新课程内容,运用新的实践教学方法,带动学生主动积极掌握提高实践能力的方法,提高课程的实操性,以竞赛促实践,以网络平台为教材,以企业为课堂,灵活教学,激发学生良好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实现教学成果与企业人才能力需求的对接。
参考文献:
[1]张雅双.教学做一体化商务英语函电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以天津对外经济贸易职业学院国际贸易实务专业为例[J]. 新课程研究,2011,(09) : 45.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跨境电商网络营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