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纺织业面临的困难范文

时间:2023-12-15 17:34:5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最新纺织业面临的困难,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最新纺织业面临的困难

篇1

事情缘起于近期坊间传出的出口退税不再下调的消息,中国纺织工业协会杜钰洲会长也曾在家纺企业座谈会上透露了口风,这甚至引发了行业外众多著名财经媒体的争相分析报道。而据消息人士进一步透露,国家似有将纺织品出口退税率提升2~4个百分点之意。

出口退税率或将上调

无疑,对于出口大户纺织业来说,出口退税的调整事关重大。这一政策仿佛是拴住出口纺企咽喉的绳索,一旦下调就如同收紧绳扣,让出口纺企感觉喘不过气。

因为人民币升值、紧缩货币政策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我国纺织业在进入2008年后出现相对困难的局面,行业规模以上企业中只有三分之一保持较好的利润水平,有三分之二处于微利或者亏损状态,以出口为主的纺织企业更是叫苦连天。众所周知,我国纺织业的发展事关2000万产业工人的就业,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在这样的局面下,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经过深入的调研后,向国家有关部门呈上相关报告,建议出口退税的调整需要谨慎。4月22日,杜钰洲会长向国务院副总理张德江就此作了详细的调研汇报。

目前我国纺织行业的平均利润率仅有3%。出口退税下调1个百分点,行业利润将下降5%左右。它的下调,将不仅是增加企业生产和流通成本,压缩企业利润空间这样简单,企业可能会出现利润负增长的问题,也就意味着亏损、倒闭。因为提供的就业岗位多,劳动力密集,纺企倒闭就意味着失业率上升,所以这一点同样也不能被政府接受。

协会的调研工作得到国家有关部门的重视。据了解,反馈回来的消息是,纺织品服装的出口退税率将不再下调。消息人士还称,有关部门正积极研究纺织品出口退税率上调2~4个百分点的可能性,由于不久前我国发生了世人震惊的汶川大地震,举国投入抗震救灾工作,此项政策的研究或相应延后,故目前尚处探讨阶段。

不过,变数依旧存在。据海关最新数据统计:2008年4个月我国累计出口纺织品服装517.25亿美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17.08%。4月份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总额约为142.86亿美元,同比增加12.66%:其中纺织品(含纺织纱线、织物及制品)出口额约为59.82亿美元,同比增长19.04%,服装及衣着附件出口额约为83.04亿美元,同比仅增长8.46%。2D08年后,纺织品的出口保持增长,颇有点出乎业界的年初预料,这样的背景下,出口退税率是否上调确实存在变数,但可以肯定的是,年内将不会继续下调了。

行业的隐痛

由于近几年来,我国进出口连续增长、贸易顺差持续扩大,国家对长期以来“重在鼓励出口”的外贸政策进行调整,此时,作为调整组合拳之一的“下调出口退税率”登台亮相。2006年国家对纺织品出口退税率进行了下调,由原来的13%降低为11%,2007年6月19日对服装、箱包、玩具等产品的出口退税税率由13%下调到11%,粘胶纤维出口退税税率下调到5%。

在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今年3月份的沿海六省大调研中得知,各省纺织企业对出口退税下调深感痛楚。企业把目前面临困难的主要原因归结为人民币升值、劳动力成本上升、出口退税率下降等因素,出口纺企更是发出了不要再下调出口退税的呼吁,相反要根据形势发展应逐步提高。

据了解,人民币每升值1%,企业销售收入就相应减少1%,从2005年下半年到现在人民币汇率已经上升18%左右,这一刚性制约已经大大压缩企业利润空间,同时纺织品出口退税率从原来的17%下降到11%,下降了6个百分点,成为纺织行业减利的重要因素。

山东某家进入全国针织行业十强的企业,2007年销售收入同比增长16.93%,而利润却同比下降9.34%,上述两因素影响利润达1.09亿元,其中2007年下半年因出口退税率降低直接损失2218万元。石狮市外经贸部门数据显示,该市2007年15家规模以上出口企业中,仅有8家企业出口总额有所增长,其余7家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滑。

据资料,商务部研究院研究员梅新育分析认为,从出口退税政策调整来看,针对的都是国际竞争力非常强的产品,以及出现投资过热情况的产品。不过,中国的主要贸易伙伴美国、欧盟以及其他一些国家、地区,对所有产品均采取完全退税政策,而中国企业享受的却是部分退税政策,以此推算,中国出口企业其实需要比海外竞争对手多负担4%至17%不等的增值税。

退税上调的研判

作为近期行业的热门话题,一旦纺织品服装的出口退税上调,特别是上调幅度达到2-4个百分点的话,绝对算得上一项重大政策的调整,这对行业的发展究竟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会不会让处于危机中的出口企业在缓过一口气后,又回到吃老本、不思进取的局面?会不会影响纺织业的产业升级计划?

经过分析后认为,这种重回老路局面发生的可能性是存在的,但积极意义应该更大。纵是有部分缺乏进取心的纺企短期内不排除回到旧模式,但长远看,在一段缓冲期后,大部分企业还是会自发进行调整完善,以科技贡献率和品牌贡献率为基础,抓紧进行产业升级。

国家政策的威力尽人皆知,有远见的企业必然明白,政策调整是随时会发生的,为了尽可能减小未来政策调整对企业的影响,加快产业升级步伐、提升竞争力方为不变应万变之良策。即使年内纺织品服装出口退税不再下调甚至进行上调,可能也是综合现阶段实情的考虑,一旦今后形势变化,国家还将继续调整,企业如不能适应新的形势,重陷困境在所难免。故在这段难得的喘息期内,出口纺企想必“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利用机遇寻求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

中国纺织品服装为部分人士所诟病的就是以低廉的价格抢占市场,这其实既是优势,也是负累。现在我国劳力成本已经开始大幅上升,单纯依靠价格战只会让市场越来越狭小、利润越来越微薄,最终倒于激烈的竞争中。有企业表示,“只有提高产品价格,创立品牌、渠道,增强竞争力,才能在未来的出口市场上站稳脚跟。”这事实上就是推动了产业升级的进程。对于一些规模较小的出口企业来说,也可以发挥“船小好掉头”的优势,寻找更好的前进方式,比如走上内销的道路。

篇2

关键词:人民币升值;纺织品出口行业;实证分析;影响

中图分类号:F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13)07-0010-02

0引言

2005年7月21日,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揽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美元对人民币交易价格调整为1美元兑8.11人民币。自此,我国放弃了人民币与每元挂钩的汇率制度,人民币一直保持升值趋势,人民币汇率的浮动弹性逐渐扩大,汇率波动性增加。截止到2013年1月18日,1美元兑6.2752元人民币,人民币累计升值幅度达29.23%。而伴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及国际收支的巨额顺差,人民币汇率还将进一步升值。我国是第一大纺织品出口国,纺织服装的出口率高达50%~60%,人民币的持续升值将给我国纺织品出口行业带来汇率风险和经营压力。本文通过探究人民币币值与我国纺织品出口变化之间的关系,着重分析了人民币升值对我国纺织品出口企业的不利影响。

1数据的选取与模型的设定

本文利用1994-2012年的汇率值计算出各年的汇率升值率,同时与纺织品出口占货物出口总额比例相结合,研究人民币升值与纺织品出口的关系,得到表1。根据表1中显示的数据,通过计量经济学模型,并利用EVIEWS6.0软件,对人民币升值对纺织品出口影响程度进行定量预测。

由宏观经济学可知,人民币升值,有利于进口,不利于出口。对于一国的汇率升值,则使得出口价格相对提高,进口价格相对降低,从而引起出口量下降,进口量上升,这有助于缓解对外贸易顺差的压力;若一国汇率贬值,则使得出口价格相对降低,进口价格相对提高,从而出口量上升,进口量下降。因此,在宏观经济学理论中,出口函数一般表述为x=x(e),即出口是关于汇率的函数。根据这个理论可建立模型为:

yt=α+βet(yt代表历年纺织品出口占货物出口总额的比例,为人民币升值率,α为待估系数,β为出口商品需求量变化的弹性值)

将表1中的人民币升值率以及纺织品出口占货物出口总额的比例的数据代入模型,根据Eviews6.0软件进行回归分析,对表1数据进行OLS估计。

求得一元线性回归方程式为:

yt=18.5497-0.7816et

t=(16.6964)(-2.1285)

p值0.0000 0.0492

2=0.2207,F=4.5306

其中:t表示系数显著性检验中的统计量,用于对回归参数α、β的显著性检验;

R表示回归方程的相关系数,反应一元线性回归模型拟合情况;

F表示回归方程显著性检验中的统计量,用于检验一元线性回归方程的显著性。

2实证结果分析

根据以上数据结果,我们可得出:

第一,根据Eviews6.0对该计量模型采取t检验对系数进行显著性检验分析表明,常数项的置信水平为0.000,自变量系数检验对应的置信水平为0.0492,在a=0.05的假设条件下,拒绝原假设,即证明该方程具有一定的显著性。

第二,根据以上分析,我们可得出人民币升值率变化所对应的纺织品出口占货物出口总额比例呈反相关关系,即人民币升值率越大,纺织品出口占货物出口总额的比例就越小,也就表明了人民币升值降低了纺织品的出口。即人民币升值1%,纺织品出口占货物出口总额的比例就下降0.7816个百分点。

第三,人民币升值后我国纺织品出口绝对总额不减反而增加了,这与我国经济发展是同步的,并不能说明人民币升值促进了纺织品的出口。相反,纺织品出口占货物出口总额的比例却在不断下降,证明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升值后,相对的降低了我国纺织品的出口,对我国纺织品的出口产生了不利的影响,但是人民币升值1%,纺织品出口占货物出口的比例仅下降0.7816个百分点,证明人民币升值并不是影响纺织品出口的单一因素,纺织业出口还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

3结论与政策含义

基于我国纺织品行业的特点,人民币升值对我国纺织品行业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引用前面的数据,人民币每升值1%,纺织品行业利润率将下降2%-6%。如果人民币升值升值5%-10%,行业利润率下降10%-60%。因此,笔者认为,人民币升值对纺织品出口行业主要存在以下几点影响:

3.1人民币升值将加剧国内纺织品企业的恶性竞争

一方面,在人民币大幅升值、纺织品出口退税率降低以及原材料大幅上涨的背景下,将有大量纺织品出口企业由外销转为内销,这更加剧了国内纺织企业的恶性竞争。另一方面,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主要集中于美国、日本和欧洲三大市场,而出口市场的过于集中以及产能的急剧扩张和中小企业的增加,在人民币大幅升值、纺织品出口退税率降低以及原材料大幅上涨的背景下,加剧了无序竞争,也增加了贸易摩擦的隐患。据中国纺织工业协会最新的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纺织服装出口仅同比增长3.3%,是继2009年出口负增长之后的最低水平,也远远低于全国出口7.9%的水平。由于人民币有可能进一步升值,加上服装出口退税的调整,不可否认不远的未来将可能出现出口企业所能承受成本的临界点,届时相当数量的中小型企业将因此被淘汰出局,从而加剧国内纺织企业的恶性竞争。

3.2人民币升值将降低国内纺织品行业的出口竞争力

纺织品行业是一个劳动密集型行业,对劳动力成本敏感的行业。在人民币不断升值的情况下,相比以前,购买产品原材料和劳动力的价格相对升高,生产成本提高,导致我国的纺织品出口价格优势大大减弱。与此同时,周边国家的劳动力成本相比我国较低,更使我国的劳动力成本低的优势没有那么明显,我国纺织品出口贸易将面临激烈的竞争和挑战。

3.3人民币升值加大了出口的不确定性以及交易风险

其一,我国人民币升值的直接原因是过度的出口以及国际收支的双顺差和巨额的外汇储备。当前国际收支中经常项目与资本项目持续出现的“双顺差”,构成人民币汇率短期走强的态势,而汇率的剧烈波动使得政府、经济实体、个人在远期交易存在着收益和损失的不确定性,从而增加了国际贸易的交易风险。其二,外贸合同一般以外币计价,在合同签订与收汇之间存在时间差,由于我国人民币不断升值,使得出口后还未收汇的出口遭受交易风险,出口企业实际得到的收入减少,从而给企业带来了损失。

3.4人民币升值将使企业出口效益显著降低

我国纺织品出口大多是外商委托加工生产,出口的纺织品处于低端水平,可替代性强,总体技术一直在较低水平上徘徊,企业提升价格的空间非常有限。据资料显示,我国的纺织出口企业利润普遍偏低,平均纯利润率在3%-5%,有的企业利润甚至低于3%,企业抵御政策风险能力也相对较弱。随着人民币的不断升值,企业组织商品出口或者采购原材料生产出口商品,需要支付的是人民币,收取的则是贬值以后的外币,直接影响了企业的经济效益,压缩企业仅有的利润空间,甚至接近或已形成利润倒挂,对我国纺织服装出口企业造成严重的打击。

3.5人民币升值将增大国内纺织出口企业的就业压力

人民币升值对我国出口企业和境外直接投资的影响,最终将体现在就业上。由于我国出口产品的大部分是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受阻必然会加大就业压力。人民币升值将显著增加纺织业的劳动力成本,同时又将导致纺织行业出口量下降,出口效益下降,很多依靠低附加值产品、低价竞争的中小企业将难逃倒闭的厄运,大批劳动力将需要另找工作;而另一方面,人民币升值导致外商投资向周边劳动力成本较低的国家转移,将对外商投资的劳动密集型出口企业特别是纺织品行业造成一定冲击,进而增大了国内纺织品行业的就业压力。

4总结

随着国内产业结构转型以及人民币升值的巨大压力,中国纺织业遭受内需减缓、外需下降的双重压力,生产经营出现了较大困难。如何化解成本压力、增加利润,在巨大的竞争压力中寻求发展是纺织服装企业应该思考的问题。我国有关部门和出口企业应该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加强技术创新,打造自有品牌,增强企业规避汇率风险的意识和能力,实行贸易多元化和“走出去”战略,加强与发达国家的合作,减少摩擦,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增强我国纺织品出口的国际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徐立平.人民币升值对纺织企业的影响及对策[J].企业经济,2006,(2).

[2]谢吉丽.人民币升值对浙江纺织业的影响及对策[J].北方经济,2006,(9):45-47.

[3]肖海霞.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面临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中国商贸,2009,(09).

篇3

[关键词] 纺织品贸易 贸易壁垒 行业协会 自主品牌

纺织业是我国最早开放进入国际市场的产业,也是我国在国际市场上成长最好、增长最快、发展最完善的产业。然而,我国的纺织品在取得骄人成绩的同时,也存在很多诸如国际贸易环境适应度不高及出口企业自身不足等方面的问题,这些问题都严重制约着我国纺织品由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发展的步伐。

一、我国纺织品出口贸易的现状

1.近年来我国纺织品出口贸易规模上的新突破

我国加入WTO后,纺织品出口从2001年的534.4亿美元猛增到2006年约1651.4亿美元。五年中,出口增长了近3倍。据最新统计数据,2006年我国纺织品服装进出口总值为1651.36亿美元,同比增长22.66%,占全国外贸进出口总值的9.38%,贸易顺差达1290.34亿美元。纺织品服装出口总值是1470.85亿美元。其中,纺织品出口金额是522.54亿美元,同比增长18.84%;服装出口金额是948.30亿美元,同比增长28.91%。

中欧、中美纺织品协议的签署,为我国纺织品出口提供了稳定的贸易环境,确保了我国纺织品出口持续有序的发展。以2006年为例,纺织品出口保持稳定增长,出口价格提高,出口效益得以提升,结构调整取得明显成效。2006年前9个月,我国纺织服装出口增长24.2%,对美纺织服装出口价格增长42%,对欧盟服装出口价格也增长了17%。尽管2006年我国的纺织品出口在贸易摩擦频多、人民币汇率升值、出口退税下调等诸多不利因素的影响下,在出口整体规模和效益上仍取得较大发展。

2.我国纺织品出口贸易地区结构

我国纺织品出口市场主要集中于美国、欧盟和日本。在中美纺织经贸关系上,中美经贸合作关系是互利双赢的。中美两国经济具有很强的互补性,长期以来,我国向美国出口诸如纺织品之类的低附加值的产品,同时也从美国进口大量的高科技含量的产品。 我国纺织品出口对美国市场的依存度高。我国从1994年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纺织品出口国以来,纺织品出口额约占世界纺织品出口总量的五分之一。据统计,我国出口纺织品到达美国市场的比率达20.14%。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我国出口仍将以劳动密集型等轻工业产品为主,其中纺织品出口仍将是对美国出口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同时中美贸易摩擦将继续升温。随着中美贸易顺差逐渐加大,中美之间的贸易摩擦和分歧在纺织品贸易中也愈来愈激烈。美国方面认为我国纺织品在花色、图案设计等方面有侵犯知识产权的行为,担心我国纺织品会在全球范围内形成垄断地位,因此美国采取协议招标等方式提高我国出口纺织品门槛,而且从2006年10月起,美国修改了原产地规则,对来自计划经济国家的进口原料成分超过33%的产品确定为市场经济,可对其出口企业进行反倾销,同时对出口国采取反补贴调整,这些措施对限制我国向美国出口纺织品都有一定的针对性。

在中欧纺织经贸关系上目前存在着贸易壁垒和反倾销障碍。2004年6月欧盟24家纺织类企业对原产于我国的35类涤纶布实施反倾销调查,涉及企业1000多家,总金额达5.8亿美元;在技术性贸易壁垒方面,我国纺织服装受到欧盟TBT限制;在绿色贸易壁垒方面,欧盟人民生活水平普遍较高,因此高技术含量的绿色纺织品产品倍受青睐,由于欧盟纺织产业在技术水平等方面占有优势,所以就以保护生态环境和消费者人身健康为由,对本国产品和进口产品规定了严格的标准,其目的是为了保护欧盟自身的纺织产业。同时配额价格整体呈上升趋势。据业内人士预计,我国输往欧盟市场的大部分类别的纺织品配额价格将呈上涨趋势。配额价格吞噬了纺织企业的部分利润。随着中欧纺织品协议在2007年的到期,输往欧盟的纺织品配额价格总体来看会有一定幅度的变化,尤其是在年中期间将更为明显。

二、当前我国纺织品出口贸易中存在的问题

1.贸易摩擦、贸易壁垒不断

我国加入WTO以后,纺织业的快速发展打破了全球纺织业原有市场和利益格局,因此对于我国纺织产品的出口就有了所谓“挤占了他人的市场份额”的大量反倾销等各种障碍。法国纺织工业联盟主席吕西安德沃日曾表示,应延长对中国纺织品进口配额限制至2008年底,“以便向中美之间签署的此类协议看齐”。一些国家和地区尤其是发达国家至今拒不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甚至干预中国的金融政策。从纺织层面上来说,他们这样认为是由于我国纺织品出口的快速增长且在进口国零售市场上的份额增长较快,已对进口国的制造业造成了一定的冲击,甚至使一些发展中国家的出口下降,我国纺织业将成为全球贸易摩擦的焦点。

继技术壁垒、绿色壁垒之后,以SA8000社会责任认证为代表的“劳动壁垒”,正成为中国出口纺织品的又一大障碍,因为虽然我国的纺织品出口在价格方面具有很大的优势,但是我国的劳动力很多是在不被提供任何社会保障的情况下工作的。面对进口国实行越来越严格的“劳动壁垒”措施,纺织行业虽然也开始积极推行企业社会责任体系,也按照中国相关法律法规和有关国际公约开始实施了符合国际惯例以及我国国情的行业自律性的社会责任管理体系,但在推行社会责任管理体系的初期,肯定会受到各方面因素的阻挠。

2.纺织企业自身存在的问题

纺织企业自主生产性不强。我国的纺织行业生产以大量的加工为主,缺乏自主创新。由于我国纺织品的加工能力和加工规模只在中低档产品市场有优势,所以纺织品出口企业的利润率比较低,赚取的只是制造加工环节微薄的利润,出口多以定牌、贴牌为主,50%以上的服装出口是来料加工,30%以上是进口国提供商标、款式、纸样稿来进行加工,自主品牌服装仅占10%左右,而且设计开发水平不高,不能自主设计、生产适合销路的产品。

出口成本增大,且品牌竞争力不强。人民币汇率上升、出口退税率下调等因素成了中国纺织品出口企业的最大利空因素,一般一票出口订单的周期是三个月,而人民币汇率又不趋于稳定,几乎一个月内就会有较大的变化。由于纺织品附加值较低,人民币升值使企业的出口成本增加,更是削减了企业的出口利润。上海著名经济学家石士均教授在宁波举行的2007年出口形势报告会上指出从去年中期开始,人民币就不断向上攀升,到现在累计升值近3%,加上去年12月起部分纺织品退税率下调2百分点,这大大加剧了纺织企业的困难。

三、当前我国纺织品出口贸易中的行业协会及企业应对措施

1.纺织行业协会及商会的应对之策

纺织商业行会协会应该努力营造健康有序的发展环境,根据纺织服装产业发展的要求,开展积极有效的信息服务,制定行业标准加强行业自律性,引导纺织服装专业市场的快速稳定发展。

(1)深入开展国际纺织方面的公共信息服务。由于生产企业自己搜集信息方面的渠道比较狭窄,所以纺织商会要帮助他们拓展信息渠道,挖掘信息资源,保证纺织企业及时了解纺织动态。针对国际市场业务的要求,建立定向的信息采集,为纺织服装行业提供更加丰富的原料、产品、技术装备、价格等行情信息。

(2)制定行业标准,加强行业自律。行业协会及商会应该充分发挥协调小组及企业专家队伍的作用,对于一些不正当的竞争行为,应该采取价格协调和增强行业自律性等措施,监督进出口企业的守法经营情况,以保证纺织品进出口企业内的公平有序竞争;同时,建立并推广《纺织服装专业市场的建设及管理、服务标准》,提高专业市场的经营管理和服务水平,建立纺织服装专业市场的行业自律机制,要求企业注重知识产权保护,并进行相关指导,提高企业对社会责任体系的认识,提高行业整体素质,维护行业在国际市场上的整体利益和形象。

(3)推进纺织服装专业市场与国外同行的合作交流。我国的纺织企业与发达国家比较在技术水平等方面都有很大差距,所以多开展纺织企业特别是进出口纺织企业与国外同行之间的交流活动,扩大纺织服装专业市场的交易渠道,提高国际竞争意识。

(4)开展行业培训、品牌推广等服务工作。开展纺织服装专业市场管理业务培训、行业知识培训、从业人员素质培训;为纺织服装专业市场的建设规划、经营管理、改造升级提供咨询服务,为提高专业市场的企业品牌形象开展相关服务。

(5)建立纺织业检测机制。针对国外越来越多的贸易壁垒,我国纺织商会及行业协会应积极采取措施,面对欧、美、日等主要贸易伙伴的产业政策、反倾销政策等对中国纺织品出口带来的种种不利,逐步建立起纺织服装的监测系统,对一些重点产品的出口数量、出口价格、出口国别和地区及时,帮助我国纺织企业正确认识市场前景,确定发展方向。

(6)制定纺织品进出口市场准入标准和认证体系。外贸经营权由审批制改为登记制以后,国家采取行政手段限制和规范企业贸易行为越来越少,纺织商会要根据国际纺织品市场需求情况和外贸敏感度对纺织服装行业及企业在经营过程中的原材料和能源消耗、生产安全、产品质量、环保、劳动保障等情况,在商务部支持下,联合有关部门和专家制定国际上认可的行业标准,规范企业行为,促进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2.纺织企业自身的应对之策

(1)走创新之路。企业的发展强大必须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必须大力增强自身的自主创新能力。当前国际经济正处在产业结构的调整时期,朝着技术、知识、服务密集方向新的发展,面对国际经济新形势,我国纺织业如何从“模仿”到“创新”,对于长期以来给外国跨国公司打工的我国纺织服装业来讲,无疑是一种巨大的挑战。 任何企业若没有创新是很难持续发展的,仅靠低技术、低附加值的产品出口是不能占领国际市场的。

(2)推行“品牌战略”。中国纺织业就必然长期处于国际分工的低端状态,加强品牌建设是中国纺织服装业转变增长方式的必然选择。为打破“有规模、缺品牌”的困局,许多企业开始尝试以自主品牌出口。在2007年华交会上,宁波市许多企业打出了自主品牌;爱伊美的成交订单中,有近20%属于自主品牌出口。“广博”在美国、中东、欧洲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注册了品牌,并从日本韩国引进了专业设计师,在2007年华交会上推出了三大类新产品56款新设计,“广博”牌相册颇受东南亚客户的欢迎。

(3)推进产品的多元化,提升产品档次和推进产业升级,完善产业体系。目前,中国的纺织服装产品技术含量低,贸易依然局限于低附加值的中低档产品。对此,我国纺织服装企业既要积极学习、吸收国外的先进技术成果,更要加强自主研发力度,采取新技术新工艺,推动纺织业向深加工和精加工方向发展,增加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争取向中高端产品市场进军。例如,要注重“生态产品”的生产,并争取获得绿色标志及国际认证,开发潜在市场,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同时也有效地应对绿色贸易壁垒。

(4)推行贸易方式多元化。现在我国纺织品出口贸易摩擦和贸易壁垒比较多,我们的企业可以采取多元化的贸易方式,例如在一些欠发达的发展中国家投资设厂,从靠出口产品发展到以出口产品、投资设厂和技术输出并存的多元化“走出去”的发展战略,这样不仅可以利用东道国的廉价的原材料及劳动力优势来降低成本,还可以打造全球供应链,增强品牌战略同时还可以避开贸易壁垒。

参考文献:

[1]郭燕:纺织服装走出去战略[J].科学决策,2002.(11)

[2]严春瑜:从中美贸易摩擦看中国外贸战略的转变[J].法制与经济,2006.2

[3]孙雪梅:后配额时代我国纺织品的出口形势及其战略调整[J].商场现代化,2006.1

篇4

关键词:贸易摩擦;绿色壁垒;纺织生态标准

在纺织品贸易中,设置绿色贸易壁垒的主动权完全掌握在少数发达国家手中,包括中国在内的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在科学技术上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在竞争中却要遵循由发达国家制定的贸易秩序,这极大地阻碍了中国纺织服装业的对外发展,严重影响了中国纺织品的出口。本文通过正确认识绿色壁垒的成因,分析了绿色贸易壁垒对纺织业出口的影响,最后以绿色营销为思路,提高企业竞争力,突破绿色贸易壁垒,从而真正实现中国从贸易大国到贸易强国的转变。

一、中国纺织品出口贸易分析

(一)中国纺织品出口贸易总额增加,占全国商品出口额比重却下降

中国自古以来便有“衣冠王国”之称,纺织工业一直是中国的传统工业。近二十年来,中国纺织品出口额占全球纺织品出口额的比重逐年上升,目前已达到1/4。在2001—2008年期间,中国纺织出口金额由534亿美元增长到1 523.6亿美元,增长幅度达到179%,中国纺织品出口总额占世界比重从15.7%上升至25.6%。是中国净创汇的主要行业,据统计,2009年中国纺织品累计实现进出口1 902.58亿美元,占全国贸易总额的8.9%,贸易顺差高达1 259亿美元,是全国货物贸易总顺差的六成。无疑,纺织品进出口贸易的巨额顺差,已成为中国外汇收入和资金积累的重要来源(如下页表2所示):

另一方面,我们也应该看到近几年中国纺织品出口额占全国商品出口额的比重逐年下降(如下页表3所示),由最高点1995的25.69%低至2009的15.3%,甚至在2005年低至15.1%。虽然比重由所下降,但是纺织品仍然是中国的主要出口商品。

(二)纺织品出口贸易以一般贸易为主,技术含量较低

在贸易方式上一般贸易比重继续增加,2007年纺织品服装一般贸易方式出口819.13亿美元,同比上升24.28%;进料加工贸易出口199.59亿美元,同比上升12.68%;来料加工贸易方式出口107.09亿美元,同比增长1.31%。其中:纺织品一般贸易方式出口318.44亿美元,同比上升23.99%;进料加工贸易出口96.49亿美元,同比上升15.26%;来料加工贸易出口12.40亿美元,同比增长5.67%。服装一般贸易方式出口500.69亿美元,同比上升24.46%;进料加工贸易出口103.09亿美元,同比上升10.37%;来料加工贸易出口94.70亿美元,同比上升0.77%。

二、中国纺织品出口遭遇绿色贸易壁垒的具体表现

(一)受到的损失逐年递增

来自商务部科技司统计资料表明,中国纺织品服装出口因绿色贸易壁垒造成的损失已从20世纪中后期的每年4亿美元~5亿美元上升到本世纪初的每年10亿美元左右,2008年就比2004年增加3.6亿美元,增幅高达54.55%(如表3)。

(二)受限集中在欧美等发达国家

中国纺织品出口市场主要集中于欧美等发达国家或地区,如欧盟、美国、日本、韩国和香港是中国服装纺织品出口的五大市场,占中国出口总额的72%。出口市场的过分集中,增加了纺织品服装出口对特定市场的依赖,增强了出口贸易的不稳定性。由于绿色贸易壁垒主要盛行在发达国家,因此中国纺织品在出口时更容易遭遇绿色贸易壁垒的阻碍。如2008年,中国纺织品出口因绿色贸易壁垒而遭受的损失中,欧盟、日本和美国造成的损失分别占到了25.26%、24.22%和23.16%。

(三)受限的产品种类比较集中

受到绿色贸易壁垒限制的产品主要包括:第一,纺织纱线、织物及制品(其中主要是棉纱线和棉机织物);第二,服装及衣着附件(其中主要是织物制服装、非针织或钩编织物制服装、针织或钩编的服装)。

(四)受限的内容涉及面广

受限内容涉及到了环保法规、环境标准和合格评定各个方面,主要是:(1)纺织品甲醛含量超标。(2)织物和面料中使用了偶氮染料。(3)纺织品上砷、铬、铜、铅、汞、镍残留量超标。(4)纺织品的标志或标签不符合进口国的法律规定。(5)纺织品包装不符合环保和绿色包装要求。(6)生产厂商没有取得1SO9000质量体系认证。(7)生产厂商没有取得1SO14000环境系列认证(目前许多发达国家政府已作此项要求)。(8)纺织品上没有环境标志认证。(9)出口美国的纺织品没有FTC标志认证(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标志认证)。(10)出口美国的纺织品没有CPSC标志认证(美国消费者安全委员会标志认证)。

三、绿色贸易壁垒对中国纺织业出口的影响

绿色贸易壁垒对中国纺织品服装出口的影响是很显着的。它的实施在某些方面对中国纺织服装绿色化产品的开发和行业环保观念的转变会起到一定的正面促进作用,同时,它也给中国纺织品服装出口构成了很大的障碍,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

(一)积极影响

1.促进观念发生转变。中国纺织品服装出口遭遇发达国家绿色贸易壁垒,从另外意义上讲,可以促使中国纺织企业的经营者和生产者在一定程度上扭转错误观念,由只重外在质量转向外在和内在质量并重;由只重产品本身质量转向产品质量和生产过程及环境保护并重;由以经济利益为第一位转向经济利益和消费者利益并重,也使得中国消费者提高了对产品的健康安全性能的认识,增强了保护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和观念。 推进了中国纺织服装产品环境标准的建立。近年来,随着国际环保要求和人们环境意识的普遍提高,特别是国外各类针对纺织及服装产品环境标准和要求的出现,鉴于德国及其他欧洲国家推出的偶氮染料禁令以及对纺织品中重金属浓度的限制,当时国内没有相应的测试方法和标准,鉴于这种情况,中国纺织工业局,于当年10月组织专题小组开始研究针对纺织品中重金属禁用偶氮染料检测方法国家标准。目前,中国已经制定了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对纺织品中重金属离子游离量测定。

(二)负面影响

1.增加了纺织品服装出口的成本,削弱了产品竞争能力。中国的纺织服装产品要进入国外市场,企业必须建立无公害、无污染的环境管理体系。这样在某种程度上就增加了中国纺织品服装的出口成本,这种成本我们称之为环境成本。环境成本内在化之后,产品的价格提高,国际竞争力将失去比较优势,企业将面临更大的困难。例如,为了使产品达到进口国技术法规的要求,国内纺织印染企业不得不大量使用价格高于国产染料3~5倍的进口染料,使纺织品的生产成本上升,价格提高,影响了产品的竞争能力。此外,增加了出口检验检测费用。有很多的发达国家要求进口的纺织服装产品必须经过国际上的权威检验机构出具的检验单据,而在国际上的权威机构进行商品检验的费用很昂贵,这样无形中就增加了产品的成本。而据欧盟估算,每一种化学物质的基本检测约需8.5万欧元,每一种新物质的检测约需57万欧元。这对一些规模较小的企业,甚至大型企业也同样难以承担。

2.对中国的纺织品服装出口市场份额的影响。近年来,发达国家对环境和安全日益重视,绿色贸易壁垒体系越来越健全,标准越来越严格。中国纺织品如在短时间内未能达到这些国家制定的标准,市场份额就会面临缩小的可能。如欧盟是中国纺织服装产品出口的主要市场之一。但是,最近几年,中国纺织服装产品对欧盟的出口增速已经趋缓,市场出现萎缩趋势。金融危机后欧盟内部制定更为苛刻的标准以保护本国的相关产业,这将使中国出口的纺织品服装将有可能达不到欧盟的市场准入条件,从而造成中国纺织品出口市场份额的降低。而且美国、日本、欧盟、加拿大等国均为世贸组织中“贸易与环境委员会”的重要成员和活跃分子,他们的行动往往导致“多米诺骨牌效应”,使得一些新兴工业化国家的纷纷效仿,从而使中国纺织品服装出口面临更为严峻的局面。 转贴于

3.市场准入方面的影响。据有关统计,每年中国有将近约74亿美元的出口商品因遭遇绿色贸易壁垒而受阻,其中纺织品服装是受影响最大的产品之一。发达国家凭借其经济和技术的垄断优势,以他们国内的技术、环保水平等为标准,通过立法或其他非强制性手段制定了许多苛刻的环境技术标准和法规,限制别国产品的进入。

四、应对绿色贸易壁垒的机制和措施

(一)实施纺织品生产绿色化战略

首先,企业在生产经营时有必要,强化绿色意识,增强绿色观念。其次,企业应加大科技投入,开发出对环境和人类健康无害或危害极小、符合特定的环保要求并有利于资源节约与保护,满足消费者绿色需求的纺织服装产品。最后,加速中国纺织服装产业的结构调整,鼓励少污染或者无污染的高新技术产业和绿色产业加快发展,转变经济增长方式,逐步从依靠低价竞争为主转向依靠质量(特别是绿色质量)竞争为主,由资源过度消耗为主逐步转向以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和人类健康为主。

(二)建立和完善绿色壁垒预警机制

第一,加快培养具有国际技术水准的绿色人才改善技术条件,培训专业技术人员,为企业绿色风险预警机制的建立构建人才技术基础。企业应加强对检验检疫人员、技术人员、生产管理人员的培训,积极参加当地检验检疫机构的培训活动,及时了解

检验检疫机构的动态信息,不断地加强和改善企业自检活动。

第二,应用WTO规则,妥善解决环境贸易争端: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应当积极应用WTO规则,反对绿色壁垒的滥用。当其他成员对中国出口商品采取限制性措施时,我们首先应积极进行调查,判别外方的措施是否真正符合WTO规则。如确属对方制造“绿色壁垒”,则应根据WTO有关协定的规则,与外方磋商和谈判,据理力争。WTO争端解决机制具有司法特性,同时也具有很强的灵活性,鼓励各成员通过磋商来解决争端。即,将WTO的争端解决机制的司法途径作为磋商的后盾和争端解决的最终选择。

(三)增强企业产业链的技术积累、改进和创新

通过生产技术的积累、引进和创新,从根本上改变中国面临绿色技术壁垒的尴尬境地。加强产品生产阶段的技术和质量控制,减少进入流通领域后面临的压力,尤其是原材料利用率的提高和生产过程后污染物的处理方面。注意产品生产阶段的技术积累,在技术积累的基础上实现企业的技术和产业升级。如建立内部绿色壁垒,引导企业向技术积累的方向发展,在资源利用率和环境影响方面为企业制定一定的标准,让中国的出口产品在进入国际市场之前,先经过中国自己制定标准的考核,通过内部质量和技术控制培养企业的竞争力。

(四)制定和完善中国纺织生态标准及相关法规

要发展和扩大中国纺织品服装出口必须实施生态纺织品认证制度。实施生态纺织品认证制度,需要制定和完善中国的纺织品生态标准及相关法规。中国于2001年先后了《纺织品通用安全技术要求》、《生态纺织品通用及特殊技术要求》和国家环境保护总局起草的HJBZ30—2000《生态纺织品》等几项纺织品生态标准,这表明了中国对生态纺织品的重视程度。2007年3月23日召开了全国标准化会议,在2008年以及今后一个时期,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将加快包括纺织品服装安全在内的十个重点领域的标准体系建设。

虽然如此中国的各项标准仍与国际相关的最新法规存在一定差距,如染色牢度、异味、耐水色牢度、耐汗色牢度等指标与国际上最具权威性的生态纺织标准0eko—TexStandard100所规定的指标相比都偏低;此外,在检测技术方法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以及检测技术的标准上也存在着不少问题。因此,必须结合中国国情,参照0eko—Tex Standard 100制定一系列与国际接轨的绿色纺织品强制性标准,并要密切关注国际动态,及时调整,使之成为国际认可的纺织品生态标准。 转贴于

:

[1]陈昕.发达国家绿色贸易壁垒对中国农产品出口的影响[J].经济研究导刊,2010,(17).

李丽.绿色贸易壁垒对中国外贸的影响和对策[J].科学与管理,2006,(2).

王莹.新形势下中国纺织品遭受反倾销的现状分析[J].商场现代化:上旬刊,2010,(16).

篇5

与上一季度相比,2015年1季度全球的织物产量也出现下滑。其中,亚洲和欧洲的织物产量下滑明显。值得一提的是亚洲的产量通常都是1季度明显低于上一年的4季度。这是由于中国的春节假期通常都是在1月底左右,中国1季度的工作日少于其他季节。与2014年1季度相比,全球织物产量持平。亚洲的织物产量攀升,而欧洲的产量减少。由于欧洲库存量的明显增加,2015年1季度全球织物库存比上一季度有所提高。其中,亚洲和北美洲的库存小幅提高。从同比来看,亚洲和北美洲的库存提高,欧洲的库存下降。总体来讲,全球织物库存呈逐年上升态势。2015年1季度,欧洲的织物订单明显增加。

继2014年4季度出现29%的下滑之后,2015年1季度的全球纱线产量较上一季下降了15%。出现如此明显下滑的主要原因是亚洲的数字异常疲软。亚洲的纱线产量环比下降了16%。欧洲的产量下滑近10%,而北美洲的产量则增长了4.4%。与2014年1季度相比,全球纱线产量下降了近31%。其中,亚洲的产量下滑33%,欧洲的产量下滑13%,而北美洲的产量略增1%。

2015年1季度,全球织物产量的环比下降11%。其中,亚洲和欧洲分别下降了12%和5%。全球织物产量同比持平。其中亚洲的产量攀升了1.5%,欧洲的产量则下降了7.8%。

2015年1季度,全球纱线库存环比增加近4%。其中,欧洲的库存下降3.6%。全球纱线库存同比下降3.6%,其中欧洲出现5%的明显降幅,亚洲的纱线库存则增加了5%。

2015年1季度,全球织物库存环比略增0.3%。亚洲、欧洲和北美洲的库存分别增加0.3%、2.2%和0.4%。同期,全球织物库存的同比提高了0.5%。其中亚洲和北美洲的库存分别增长0.8%和0.7%,欧洲的库存则减少了0.9%。

2015年1季度,欧洲的纱线订单环比减少2.4%,同比减少5%。同期,欧洲的织物订单环比增加2.9%,同比增加0.2%。

互联网时代的针织科技

――2015全国针织技术交流会成功举办

7月16日,由中国纺织工程学会指导,中国纺织工程学会针织专业委员会主办,江南大学承办,以“互联网时代的针织科技”为主题的“2015年全国针织技术交流会”在江苏无锡召开。江南大学校长陈坚,中国工程院院士孙晋良、俞建勇,中国纺织机械协会会长王树田,江苏省纺织工业协会会长谢明,国家纺织产品开发中心主任李斌红,以及针织行业的企业家、技术人员和专家学者等430余人参加了此次交流会。

大会开幕式由中国纺织工程学会针织专业委员会主任、江南大学教授蒋高明主持,陈坚致欢迎辞。王树田在主题演讲中指出,未来我国纺织机械行业应加快产品结构调整,优化与升级制造过程,加强协作与配套,提高专业化生产水平,继续推进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建设,并做好行业服务平台和公共技术服务工作。中国纺织工程学会针织专业委员会名誉主任王智则对“十二五”期间我国针织行业的产业转移、产品结构调整、节能减排、设备自动化、产业用领域延伸、电子商务等发展变化进行了总结。

在大会报告与交流阶段,中国纺织机械协会总工程师祝宪民、中国针织工业协会副会长林光兴、蒋高明分别对纺织机械工业的智能制造、互联网+针织的战略构想、针织物联网技术开发与应用进行了详细解读,指出现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的融合为针织行业的转型升级带来了新机遇。总后勤部军需装备研究所教授级高工施楣梧、东华大学教授张佩华、江南大学教授缪旭红、美国德克萨斯州立大学终身教授陈严与参会代表分享了其在针织产品开发、新一代功能性再生纤维素纤维开发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此外,来自江渡、浙江华峰氨纶、江苏润源、卡尔迈耶(中国)等企业和浙江理工大学的专家学者从针织服装、原料、设备、产品开发等角度解读了互联网时代下针织科技发展现状与趋势。

会上还进行了2015年“宗平生针织基金会”优秀论文颁奖活动。本届会议共收到论文137篇,经专家评审,评出一等奖5名,二等奖10名,三等奖20名。

欧瑞康签订合资企业协议,加强缩聚生产市场地位

Oerlikon(欧瑞康)日前宣布旗下的化学纤维事业板块与中国扬州惠通化工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惠通”)签订合资企业协议。合资企业的成立将有助于欧瑞康在缩聚设备设计、装配和服务这一日益增长的市场上进一步巩固地位。欧瑞康化学纤维事业板块据此将能为客户提供从最初的熔体、加弹丝线至瓶级聚合物生产的全面解决方案和完整工艺过程。

欧瑞康一贯秉持对旗下占据市场领先地位的业务加大投资,以实现业务组合的战略性发展。凭借旗下化学纤维事业板块在工程设计和服务方面的能力,欧瑞康将持有合资企业60%的股权。这一举措将加快欧瑞康化学纤维事业板块缩聚设备业务在中国乃至全球的发展脚步。惠通是中国第一家聚酯工程公司,致力于为从事聚酯、双氧水以及尼龙业务的客户提供专业技术和高质量工程解决方案。此番欧瑞康创新科技、工程、服务与惠通工程及聚酯技术的牵手可谓强强联合,这将为生产包装瓶或薄膜的化学纤维市场及相关的缩聚市场打造最完整的工程服务。

欧瑞康集团首席执行官柯睿思先生说:“为巩固和发展我们在市场上处于领先地位的业务,欧瑞康一直积极致力于研发核心技术、提高核心竞争力及开拓相关市场。目前,我们的化学纤维事业板块已成功进入缩聚市场,与惠通的合作则将进一步推动我们在这一市场的技术和业务发展。无论从技术、业务模式还是市场准入等角度来看,此次合作堪称完美。这必将为我们双方在诸多市场,比如化学纤维市场、相关的设备工程市场和缩聚技术市场,带来令人兴奋的机遇。”

欧瑞康巴马格作为欧瑞康化学纤维事业板块旗下的知名品牌,自2007年起便与惠通在一系列国际项目上开展密切合作。签订合资企业协议后,巴马格与惠通将凭借富有竞争力的全球化的工程架构和高科技的产品组合,共同开拓中国乃至国际市场。合资企业将于中国政府机关批准后成立。

瑞士纺机协会选举Ernesto Maurer先生为新任主席

瑞士电子机械联合会(Swissmem)下属的瑞士纺机协会于5月底选出了新一届主席。在2002年以来担任董事会成员、2013年以来担任主席的Peter Gn gi先生退休后,集团成员们选举Ernesto Maurer先生担任他的继任者。

作为国际纺机行业的行家,在过去多年里,Ernesto Maurer先生曾在多家著名公司担任管理职务。目前,他是SSM(丝丝姆)公司的首席执行官。新的董事会由主席Ernesto Maurer、副主席Urban Germann(史陶比尔公司)以及新一届董事会成员Norbert Klapper(立达公司)、Robert Reimann(约科布?缪勒公司)和Ralph von Arx(瑞泰公司)组成。

今年,瑞士纺机协会将庆祝其成立75周年。自1940年以来,它一直支持其成员企业在国际市场上取得领先地位。今年的庆祝活动包括将参加于米兰举办的ITMA展会。除此之外,其还将举办以“创新”和“快速成型加工技术”为题的技术交流活动。

安德里茨非织造将在Hightex/ ITM 2015上展出最新非织造和纺织技术

9月11―13日,跨国技术集团ANDRITZ(安德里茨)集团将参加在土耳其伊斯坦布尔举办的Hightex/ITM 2015(土耳其国际技术纺织品及非织造布展/国际纺机展)。安德里茨集团旗下的非织造布业务板块――安德里茨Nonwoven由安德里茨Asselin-Thibeau、安德里茨Küsters和安德里茨 Perfojet组成。该业务板块多年来在土耳其市场上一直非常活跃并取得成功。它向该市场提供水刺、湿法成网、针刺和纺粘法非织造布粘合和整理方面的成套设备和单机及纺织轧光机。

安德里茨水刺技术新的里程碑

在水刺方面,无论是直铺还是交叉铺网,安德里茨关注的都是在生产效率、织物质量、工艺可靠性和节能方面达到最高效率。要实现薄型非织造布(最小克重为20g/m2的且横/纵强力比低)的高效率生产,将TT梳理机与Jetlace Essentiel水刺工艺相结合一直是市场上公认的不错选择。

安德里茨在气流穿透式烘干机技术界开发高效率生产设备方面独有的技术给水刺行业带来新的和高效的工艺技术。通过采用新的neXecodry烘干技术,安德里茨的客户可不断降低能耗。

针刺技术领域的不断创新

在针刺领域,创新型安德里茨非织造布产品产生高附加值。无论是薄型还是厚型非织造布,安德里茨neXline针刺生产线都能优化整条线中每台单机的生产速度,使产品具有更高的拉伸强力、更低的纵横向强力比或更好的均匀性。通过使产品在横向和纵向具有相同的强力性能及良好的弹性,可进一步降低非织造布的平均克重,从而节省纤维。这可以帮助用户缩短投资回报期和提高投资效益。

灵活多用的安德里茨湿法成网技术

安德里茨还是成套湿法成网非织造布生产线的供应商。这些生产线用于加工新型、灵活的终端产品,如卫生用品、医疗用品和技术产品。其中,安德里茨WetlaceTM工艺是生产可水冲、可分散和100%可生物降解的纸巾方面的标杆系统。

非织造布和纺织品后整理

在非织造布后整理方面,安德里茨提供用于热粘合、压花、层压和校准工艺的neXcal高效轧光机。在用功能性化学品进行湿整理方面,安德里茨提供轧车和带有相应计量站的给液辊等产品。纺织轧光机家族最近又新增添了为技术纺织品设计的teXcal高效率三辊轧光机。

SSM公司任命林毅先生为中国区销售总监

丝丝姆公司将改革自身的销售架构,以加强公司在中国的市场地位。调整的主要目标是要为了更加贴近用户,而不再采用商作为中介。在此过程中,长期以来一直担任中国区销售代表的林毅先生被晋升为中国区销售总监。

丝丝姆中国区销售总监林毅先生

林毅先生将带领一支由现有销售经理以及新的销售经理组建成的销售团队。该团队于7月1日开始工作。

尽管纺织机械业务竞争激烈,丝丝姆始终保持着市场领导地位,并在施威特技术控股公司内拥有领先优势。瑞士丝丝姆公司将继续强化其人员结构,从而保持强大的市场地位。

亨斯迈公司宣布由RohitAggarwal接任印度次大陆地区副总裁和经营总监职务

Huntsman(亨斯迈)国际(印度)有限公司是一家上市的跨国公司,主要生产和经营特种化学品。Rohit Aggarwal先生自2015年7月1日起被任命为该公司的副总裁和经营总监。这也是Aggarwal先生在Louis Dreyfus(路易达孚)任亚洲区首席执行官两年之后再次回归亨斯迈。Aggarwal先生将接替Steve Stilliard先生在印度次大陆促进业务增长、发展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和第三方投资方面的领导职责。

谈到此次任命,亨斯迈公司负责印度次大陆地区企业合作的高级官员Paul Hulme先生说:“我首先要感谢Steve Stilliard先生在其任期内对公司作出的宝贵贡献。他展现了难能可贵的领导才能和对印度业务的敏锐直觉,这些都帮助了我们在印度的业务不断成长。对Rohit的任命体现了我们的关注点,即在印度这样一个令人振奋和充满机遇的市场加快增长速度。他拥有在化工行业积累了20多年的经验,曾在包括添加剂、涂层、先进材料和纺织品等特种化学品领域担任领导职务。他在2003―2012年间在亨斯迈公司的工作经历更加深了他对亨斯迈公司的业务和企业文化的理解,为在印度的战略增长打下了良好基础。”

在谈到自己的任命时,Rohit Aggarwal先生说道:“我非常高兴再次成为亨斯迈公司的一份子,并肩负起跨部门义务和挑战。印度是一个我熟悉和令我激动的市场,而在这个市场上亨斯迈已经把自己的份额提高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我很高兴能够领导在印度的各个部门进行下一阶段的发展,对获得进一步巩固市场地位的机会感到荣幸。”

亨斯迈公司帮助Argo Pantes公司巩固业务领先地位

随着纺织行业面临的经济和环境压力日益增大,Huntsman Textile Effects(亨斯迈纺织染化)继续通过自己的“生产力改进计划”(Productivity Improvement Program, PIP)帮助工厂减轻压力。

Argo Manunggal集团是印度尼西亚最大的商业企业之一,作为该集团纺织业务板块的旗舰公司,Argo Pantes公司最近加入了“生产力改进计划”。作为一家纺织链条完整的领先企业,Argo Pantes公司力图通过以增强经济和环境可持续性提高效益来巩固自己的商业地位。

通过与亨斯迈纺织染化公司的技术专家们一起工作,Argo Pantes公司将能通过改进现有最优方法和优化操作工艺提高产品产出和质量。该公司还将采用NOVACRON C染料和CLARITE ONE一体化预处理等技术,以实现在提高经济和环保效益的同时提高产品性能。

亨斯迈的“生产力改进计划”已经被世界上许多工厂所采用。它能有效改进生产力和提高产品质量和档次。该计划还能帮助工厂在现有生产能力基础上将产出提高30%以上,同时提高工厂“一次性成功”的能力。

Argo Pantes公司董事长Deepak Anand先生说:“作为一家致力于让自己的产品符合最严苛的行业质量标准的著名纺织厂,我们希望把亨斯迈公司作为一个可信赖的合作伙伴,并通过与该公司的合作来巩固我们作为世界品牌商和零售商首选供应商的地位。”

亨斯迈纺织染化负责商业和技术资源的副总裁Chuck Hirsch先生补充说:“纺织业在印度尼西亚加工行业中占据重要地位。要想保持竞争性,纺织厂必须拥有最佳技术专有知识、高效率运作、最佳产品质量和强调经济和环境可持续性。通过此次合作,亨斯迈纺织染化公司将与Argo Pantes公司紧密合作,在帮助该公司保持市场竞争地位的同时实现经济和环境可持续性。“

随着成本提高和外部竞争日益加剧,印度尼西亚纺织生产商不断增大对工厂的投资以理顺供应链,形成上下游互补和与ISO 9001等国际行业标准接轨。亨斯迈纺织染化为能够帮助当地纺织厂实现他们的战略目标而感到自豪,希望通过合作帮助他们以产品质量、可持续性和有竞争力的价格吸引更多的国际著名时装品牌。

昂高完成收购巴斯夫纺织化学品业务

Archroma(昂高)是纺织特种化学品、造纸解决方案和乳剂产品领域的全球领先企业,美国私人投资公司SK Capital Partners旗下的投资组合公司。该公司日前宣布完成收购巴斯夫的全球纺织化学品业务。该项收购进一步巩固了昂高作为行业领先企业的地位,以便更好地为全球纺织行业供应化学品和染料。

这是昂高自2013年从科莱恩拆分以来的第二次战略易,此前它还于2014年收购了纺织染料和化学品生产商M. Dohmen的部分股份。此次交易涉及全球大约225名员工,其中包括亚洲约175名员工。合并之后的纺织化学品业务总部仍然位于新加坡,以靠近快速增长的亚洲纺织市场上的客户。

巴斯夫的纺织化学品业务可提供整个纺织化学品领域的各种产品和技术,尤其是在印花、整理和涂料化学品领域实力不俗。该项收购对昂高的产品组合和地区运营起到了战略性的补充作用,使得昂高能够充分利用巴斯夫在亚洲及其它几个高增长市场上的强大地位。合并之后的纺织化学品业务将延续它们的成功历程,继续恪守创新和可持续发展的承诺。

昂高首席执行官Alexander Wessels表示:“纺织行业正在经历宏观供求关系变化所导致的转型,并且面临着客户对于可持续性解决方案日益增长的需求。巴斯夫和昂高的运营和智慧相融合,使得我们能够为客户提供全面而深入的创新、质量、可靠性、专业技术和市场覆盖范围,以便他们在这些市场条件下实现繁荣发展。”

恒天集团与招商局集团签署全面战略合作协议

6月25日,中国恒天集团有限公司与招商局集团有限公司在香港信德中心招商局大厦40楼国华厅举行全面战略合作协议签订仪式。

招商局集团董事长李建红、总经理李晓鹏、财务总监付刚峰、副总经理余利明、总经理助理兼招商金融董事长洪小源、办公厅主任李亚东、资本运营部部长邓伟栋,恒天集团董事长张杰、总裁刘海涛、总会计师颜甫全、董事会秘书刘洁伯、经纬股份总经理姚育明、恒天立信董事局主席石廷洪、战略管理部总经理王小虎共同出席签约仪式。

李建红首先对招商局集团的总体情况、历史沿革、改革发展情况和集团管控模式进行了介绍,李建红还结合未来产业发展趋势对招商局集团未来的发展规划和战略目标做了介绍和说明,新时期招商局集团将以“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来统领集团的各项工作,培育出“三个世界一流”和“四个全国领先”,即:世界一流的超级油轮船队、世界一流的港口投资运营商、世界一流的海工装备制造商,以及全国领先的特色金融(银行、证券、基金、保险)服务商、全国领先的城市与园区综合开发运营商、全国领先的高速公路投资运营服务商、全国领先的全供应链物流服务商,力争在2020年招商局成立150周年之际,实现主要经营和资产指标翻一番,“再造一个招商局”。并希望通过全面战略合作协议的签署深入推动与恒天集团的全面战略合作。

张杰向招商局集团介绍了恒天集团的总体发展情况和改革转型发展目标,着重介绍了恒天集团纺织产业装备、新型纤维材料、新能源汽车等业务领域的技术创新和业务发展情况,总结了恒天集团在资本运作、金融投资和文化创意地产等领域进行的探索和形成的优势。未来恒天将以“聚焦主业、战略转型、价值创造”为宗旨,逐步实现由“高端制造,金融创新、文化服务”构成的一体两翼发展格局。张杰提出,由传统机械制造企业发展转型起来的恒天集团,和具备国际经营视野、较好管理经验和良好企业文化的招商局集团进行全面战略合作,能够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双赢、相互协作,共同推动企业更好更快的发展。

晓星集团参展Indo Intertex 2015雅加达国际纺织及制衣展

拥有creora氨纶品牌的晓星集团是全球最大的氨纶生产商,目前与各大品牌合作展开了多种的营销活动。在印尼,从穆斯林民族服装到牛仔,晓星与多家品牌有良好的合作关系。

本届雅加达国际纺织及制衣展开幕当天,晓星集团举办了第三届穆斯林民族服装设计竞赛颁奖典礼。一等奖的设计灵感源自上世纪50年代的时尚,那时女人们流行峰峰裙和淑女风的优雅着装。评委来自晓星雅加达办事处和穆斯林民族服装知名品牌Shasmira。获奖者的设计将由Shasmira商业化。同时,获奖者还有机会去韩国并获得奖金。

晓星雅加达总裁Im Sang Soo先生表示:“我们想通过举办第三届穆斯林民族服装设计竞赛来激活印尼的时尚产业,希望通过本次竞赛可以激励并挖掘时尚产业的新生代力量。”

晓星长期以来与印尼的诸多知名品牌有紧密的合作关系,如内衣品牌Sorella和Viena Fair。他们在晓星展位上展出了新一季的产品系列:使用了creora Power Fit和creora? eco-soft的内衣表现出完美的塑型效果和柔软的手感。

另外,晓星集团与当地主要的牛仔品牌Lee Cooper合作发起了SNS(社交网络)活动,意在增加creora在印尼消费者中的知名度。将带有creora吊牌的牛仔图片上传至SNS,消费者将获得由晓星集团提供的前往韩国的免费机票。Lee Cooper带来了最新的牛仔在晓星展位上展出,使用了creora? Power Fit的牛仔非常合身。

对话人造纤维的未来 ―― 第54届多恩比恩人造纤维大会将于9月举行

第54届多恩比恩人造纤维大会(Dornbirn-MFC)将于9月16―18日在奥地利多恩比恩市举行。Dornbirn-MFC的主办方努力按照奥地利“绿色会议/绿色活动”环保标志的环保标准组织会议。本届大会将首次在餐饮方面向环保标准看齐。

学术研究领域和业内国际著名专家提交的论文为大会增添独特性。除了大会讲座和特邀论文外,今年的大会还将增加与国际著名品牌代表的小组谈论。其中,Lenzing(兰精)公司将把大会作为一个交流的平台和“创新引擎”。通过与下游纺织加工领域的合作伙伴近距离接触,兰精公司将收获纤维素纤维技术领域的研究结果和最新见解。

第54届多恩比恩人造纤维大会今年将发表100多篇涉及下列领域的专业论文:纤维和长丝的创新,(生物)聚合物;纤维及表面的功能性和适应性;非织造布/过滤;环境与健康;先进的纤维与加工技术。初步大会议程提供将要发表的论文的预览。要想了解关于100多篇专业论文的详细情况,可登录大会官方网站下载初步大会议程。

大会对早注册者提供优惠政策。与前几年一样,许多参会者享受到大会对5月底之前注册提供的优惠政策。目前已注册人数使大会组织者有理由相信,大会作为创意发源地和网络平台的角色在今后几年将进一步增强并将吸引来自其他领域的参会者。注册参会者可以通过与来自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大约800多名与会者的交流来了解国际人造纤维领域的最新创新成果和发展趋势。

2015 Texcare Asia将全面展示最新纺织品处理产品及最前沿技术

第8届Texcare Asia国际纺织品专业处理(洗衣)亚洲展览会将于11月25―27日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N1和N2馆举行。作为亚洲地区规模最大的国际纺织品专业处理展览会,Texcare Asia将为业内专业人士展示最全面的创新技术和最领先的解决方案。

两年一届的Texcare Asia由法兰克福展览(上海)有限公司和中国轻工机械协会联合主办,展览面积达17000 m2,预计将吸引超过来自15个国家和地区的逾150家企业参展。去年展会向来自全球55个国家及地区逾8500名专业观众展示最新的水洗、干洗、熨平、洗染机械及纺织品处理系统等技术,打造全方位的信息交流、开拓业务和了解市场趋势的专业平台。

海外参展企业视Texcare Asia为增强品牌影响力和提升亚洲市场销售份额的最佳盛会。来自丹麦的简森集团的市场总监Gerda Jank女士表示:“本届展会我们将为专业观众展示最新的洗涤技术、后整理技术和制服处理技术 ;同时我们也将聚焦洗涤业的自动化解决方案和绩效改进,确保最高的生产效率和对环境的最低影响,我们非常期待11月在上海与新老客户相见。”

备受行业认可和瞩目的国际纺织品专业护理亚洲论坛(Texcare Forum Asia)由CINET欧盟纺织品护理委员会、法兰克福展览(上海)有限公司和中国轻工机械协会联合主办,将于11月25―26日,与Texcare Asia同期同地举行。论坛将为大家提供最新的市场发展趋势介绍和最受欢迎的解决方案,为纺织品处理行业的专家和专业参会人士提供信息交流的最优渠道。

“纺织周效应”为纽约展加温――第16届中国纺织品服装贸易展览会(纽约)隆重举行

当地时间7月21日,由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主办,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纺织行业分会与法兰克福展览(美国)公司共同承办的第16届“中国纺织品服装贸易展览会(纽约)”暨纽约国际家纺采购展(HTSE)、纽约国际服装采购展(APP)、美国TEXWORLD USA服装面料展在纽约贾维茨会展中心隆重开幕。展会为期3天,作为同期举办的“纽约纺织周”的组成部分,纽约展与同期在纽约市举办的其他纺织服装类专业展会,发挥纽约市时尚中心的优势,为全球业界的采购商提供了一个集约、高效的集合时尚采购平台,已经成为美国东海岸乃至全球重要的时尚产业供应链节点之一。

7月21日上午,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孙瑞哲、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顾问张延恺、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会长助理兼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纺织行业分会常务副会长徐迎新,中国驻纽约总领馆总领事章启月、中国驻美大使馆公使朱洪、中国驻纽约总领馆商务参赞刘怡,法兰克福展览公司董事Detlef Braun、法兰克福展览美国公司总裁Dennis Smith等嘉宾出席了当天的开幕式并参与剪彩。

孙瑞哲在致辞中表示,众多纺织服装专业展会汇聚于贾维茨展览中心,彰显了纽约作为世界纺织服装产业和时尚产业中心的重要地位。今年参展的中国企业,在原创设计、自有品牌建设、践行环境与社会责任等方面都有了进一步提升,集中体现了中国纺织工业围绕科技、品牌、可持续发展、人才等4个强国目标建设的综合成就,将为美国客户提供更加多样化的选择和服务。

本届纽约展是该项展会举办的第16个年头,共有来自中国、美国、印度、巴基斯坦、土耳其、哥伦比亚、意大利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逾千家参展商参展,展品涵盖服装服饰、服装面料及辅料、家用纺织品等。展会为期3天,展出面积近30000m2,比上届增加了近30%。其中,中国企业展出面积增长明显,服装同比增加50%,面料同比增加36%,家纺与去年持平。这一方面反映出在当前国际需求不振的情况下,国内企业对美国市场的期待加大;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主办方平台升级、服务优化的持续努力受到参展商的认可。此外,土耳其展团展出面积扩大了1倍,美国本土企业则首次以展团形式在纽约展亮相。

走过15年的办展历程,纽约展已经形成了自己的品牌效应。目前纽约展不仅为众多国内企业所熟悉知晓,更成长为美国东海岸的一个重要的纺织服装采购平台,在美国主流商贸群体中已经享有相当的知名度。众多纽约周边商贸公司、品牌、设计师、买手等带着采购意向到场参观洽谈,而JC Penny、CK、Adidas等众多知名服装服饰品牌更是纽约展常客。

规范销售模式,促进产业链上下游共荣共生―― 锦纶民用丝行业启动规范赊销工作

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外部需求低迷、要素成本上升的背景下,锦纶上下游行业的可持续发展面临严峻挑战,其中困扰锦纶民用丝行业多年的赊销问题日复一日,已成为悬于行业企业头上随时可能崩塌的水坝,严重威胁产业链安全。

7月13日,8家锦纶民用丝龙头企业齐聚长乐力恒,召开第 2 次规范销售行为的龙头企业峰会。会上,化纤协会通报了行业欠款客户调研报告,与会企业讨论研究了规范销售、清欠应收账款的详细工作方案,经过讨论,企业一致同意自2015年9月起,8家龙头企业开始实施现款现货的销售模式,并根据企业各自情况,制订本企业应收款清欠方案。

为保证规范销售工作的协同进行,支持8家龙头企业的规范工作,化纤协会向锦纶民用丝行业发出倡议:要团结思想,统一行动,共同遵守全行业规范赊销工作原则,积极配合、支持并参与8家龙头企业的规范赊销和应收款清理工作,互相支援,协同行动,互相监督,杜绝向同行相关客户赊销,恶意竞争,破坏协同行动的行为。

同时,化纤协会代表锦纶民用丝行业向下游客户发出呼吁和请求:上下游行业唇齿相依,唇亡齿寒,如果不尽快解决锦纶民用丝行业的赊销问题,不仅上游行业运行困难加剧,更会伤害下游利益。客户是企业的上帝,此次规范活动离不开下游客户的理解和配合,协会恳请并呼吁下游客户,为推动锦纶民用丝产业链健康和持续发展,希望下游客户理解此次锦纶行业规范销售的行为,并统一行动,积极配合。

锦纶各企业将加强资金投入、产品开发、技术进步等,为下游客户提供性价比更高、更好的产品,更周到、更细致的服务,促进产业链更优质发展,实现共荣共生。

中国化纤:转型升级的宏观与微观―― 中国纤维馆开馆仪式暨第21届中国国际化纤会议新闻会召开

7月28日,中国纤维馆开馆仪式暨第21届中国国际化纤会议(盛泽 2015)新闻会在江苏盛泽镇“中国盛泽纺织科技创业园”隆重召开。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高勇,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消费品司处长陈新伟,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会长端小平,中国纺织传媒中心主任魏林,吴江高新区、盛泽镇、中国东方丝绸市场的相关领导和专家学者出席了本次会。

会共有两项重要内容,即中国纤维馆在盛泽开馆和第21届中国国际化纤会议的新闻。9月7―9日第21届中国国际化纤会议(盛泽2015)将在盛泽召开,这是盛泽2015年又一件“化纤盛事”。

在开馆仪式结束后主办方还举办了一场“共创价值?纤维新产品技术与应用对接会(盛泽)”,将入围中国纤维流行趋势2015/2016的优秀纤维的生产技术和消费理念与下游进行有效的宣传和沟通。

中国纤维馆开馆――加深产业链深度融合

中国纤维馆在盛泽的设立,为中国纤维提供了国际性的展示窗口与全产业链的交流平台,是中国纤维流行趋势研究与活动的实体延展。通过这个常设的平台,除了将每届纤维流行趋势的最新产品进行展示以外,还将通过一系列的纤维流行趋势解读、流行事件、产品和技术应用推广等活动,加深产业链深度融合,引领化纤新品开发方向,促进中国纤维品牌建设,提升中国纤维的话语权。

化纤界年度盛会――2015中国国际化纤会议

篇6

【关键词】 纺织工业 现状 未来 发展 问题 不足 发展趋势 目标 行业 任务

纺织工业是福建国民经济的传统支柱产业。上世纪90年代以来,福建纺织产业宏观调整和技术进步措施力度逐步加大。随着国内政治经济环境及国际经济趋稳向好,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民营、“三资”等经济成份为主体的纺织产业出现了新的投资热潮,民营纺织企业成了福建纺织发展的主力军。

一发展现状

“十五”时期是中国纺织工业历史上发展速度最快、效益最好的五年,也是福建纺织工业不断推进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保持了快速、稳定的增长的五年。全省“规模以增长上”纺织企业固定资产投入达到300亿元,比“九五”增长了344%。五年间“规模以上”纺织工业总产值年平均增长近28.5%;利税总额20%;出货值22.3%。产业规模、技术进步、行业结构、产能水平以及主要行业区域、产业集群集聚分布等发生了根本变化,经济效益和核心竞争力得到明显提升。在产业链迅速延伸中,已形成了化纤、棉纺、织造、印染、非织造布、产业用纺织品、家用纺织品、服装服饰、纺机纺器等产业结构的行业体系。产能拓展已由沿海纺织业发达地区向内陆、边远山区城镇不断推进,新的纺织产业集群和特色城镇在全省各地接连出现。行业整体实力和竞争优势在逐步增强。

近几年来,尽管遭遇国际贸易摩擦加剧、原油价格上涨、人民币升值以及降低出口退税率等影响,纺织工业经济运行仍保持了良好的态势。2005年全省“规模以上”纺织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现行价)1047.33亿元,同比增长30.15%,占全国纺织工业总产值的5.12%;纺织服装产品出口创汇达到47亿美元,同比增长6%;完成利税总额63.84亿元,同比增长17.07%;主要产品产量:化纤70.12万吨,纱64.53万吨,印染布16.27亿米,服装8.15亿件。福建纺织经济总量主要指标在全国的位次已由改革开放初期的第22位跃升到现在第5位,仅次于浙江、江苏、广东、山东等省,已处于全国重要位置。当前,福建纺织工业呈现发展特征有:

1、产业结构、规模产能有很大变化

全省全社会纺织职工人数已突破100万人。主要行业的产能规模有较大发展:化纤业已达到100万吨以上,其中涤纶85万吨,锦纶5万吨;棉纺纱锭已突破350万锭,纱线产能80万吨以上;各类织机30000多台,坯布产能20亿米左右;各类针织机中,大圆机15000多台,经编机5000多台,自动横机4000多台,手机横机30000多台,纬编针织产能80万吨左右,经编产能20万吨以上;机织面料和针织面料的染整能力分别达到30亿米和80万吨以上;服装企业已突破万余家,其中规模以上近千家,服装产能已位居全国第4位。

2、全省纺织工业区域分布出现新格局

我省纺织产业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的福州、厦门、泉州、龙岩、三明等地市。开始出现向内陆、边远地区延伸发展趋势,形成了全省纺织产业发展区域结构新格局。泉州纺织服装业发生巨大变化。已形成了化纤、棉纺织、针织、染整、非织造布、服装、纺机纺器等行业的较完整的纺织产业链。集中了一批我省大中型优势企业。晋江地区已成为全国纺织、服装生产、物流、贸易中心,晋江市于2003年被中国纺织工业协会授予“中国纺织产业基地市”;福州市纺织产业总量位居全省第二。棉纺织、针织、印染、服装等是纺织重点行业。长乐是福州纺织基地,,近几年棉纺纱锭总量已突破250万锭。长乐市2004年被中国纺织工业协会授予“中国纺织产业基地市”;厦门市凭借地域优势,石化化纤、纺织印染等行业优势明显,总量居全省第三。翔鹭化纤、同纶锦纶、力隆氨纶、东轮织造、华懋染织、华纶印染等重点纺织企业产能和竞争力不断提升,以女装为主的服装行业也得到较快发展;三明、南平、莆田等地纺织业老基地,经过调整发展,正在发力向上。永安、南平、三明等地的棉纺、针织、服装等中、小型企业不断涌现。

3、纺织产业集聚、企业集群已初步形成

我省一批以市、县、镇的区域经济为特色,以中小企业为主的纺织产业集群和集聚效应正在逐步形成。“十五”期间被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共四批授予的纺织服装产业集群试点地区有2个基地市、1个特色市、10个特色名镇。

晋江的服装业从“三来一补、三闲起步、三资上路”的晋江模式到实施“质量立市”,再到打造品牌之都。对全球十个服装产业比较发达的城市生产的茄克衫研究比较发现:晋江茄克衫生产数量为全球第一;晋江自主品牌2005年产量6700万件,占国内城镇总销量的41.61%,加上OEM出口的8500万件,2005年晋江茄克销量占全球茄克总销量的12.11%,中国城填每100个身着茄克的男性中就有41个穿产自晋江的茄克。目前,晋江的茄克制造企业超过千家,汇集了七匹狼、柒牌、九牧王、等一批中国名牌产品。晋江已形成区域性和集群性的纺织服装产业基地,晋江、石狮周边地区形成了服装、化纤、棉纺织、针织、印染、非织造布、纺机纺器、物流仓储、贸易等企业8000多家,从业人数约45万人,工业总产值超过400多亿元;长乐纺织集群。努力拓展棉纺、目前全市化纤企业14家,产能达40万吨;棉纺织企业24多家,纱锭突破250万锭;针织经编规模企业近100家,针织经编、纬编设备8000多台,年产针织面料20多万吨;染整的产能达到30万吨以上。长乐金峰、松下镇分别被授予“针织经编”、“经编花边”特色镇;其它地区如厦门、福州、永安、长汀、南平等纺织服装产业集聚也在形成和培育中。

4、纺织技术装备水平和创新能力不断提高

企业大量引起国内外最新技术设备。如,及后加工技术、直体融纺、超细纺丝差别化技术;高档精梳、紧密纺、清钢联、自动络筒、及喷气、剑杆等棉纺织技术设备;针织电子提花、多功能圆纬机、多梭节经编机等技术设备;新型染色、整理机械以及电子测配色系统等技术装备;服装CAD、CAM系统及欧美、日本等先进缝制,整烫设备。

舒适性、功能性纺织品的开发在我省已有较大进步。海岛超细、PTT纤维等已有突出成果;莫代尔、天丝、弹性纤维纱线、织物及其新型染整面料被入围“中国流行面料”。企业研发力量不断壮大,在加强横向联系和合作中,建立一批产品和技术开发中心和生产基地。在实施品牌战略中取得新成效。佳丽斯床上用品、柒牌男西装套装、喜鹊毛巾、九牧王西裤等12种产品获得《中国名牌》产品称号;10多个商标获得《中国驰名商标》称号;纺织服装《福建名牌》产品和《福建省著名商标》的企业已近百家。

5、一批优势龙头企业和企业集团脱颖而出

翔鹭化纤海岛型超细、多功能差别化纤维居全国领先水平,配套建设的120万吨的PTA生产能力,企业核心竞争力明显提高;南纺股份PU革基布生产线已具国内外先进水平,目前非织造布正在向超细、复合方向发展;嘉达纺织引进欧洲新型紧密纺和高性能无梭织造,产能和产品结构大幅度提升,纯棉高支精梳、新型纤维混纺的高档纱线及织物在国内外市场具有很强的抗争能力;凤竹纺织不断增加国际一流设备,并建立高水平的生产检测机构和电子信息质量控制系统,面料染整能力达到5万吨/年以上;“佳丽斯”床上用品、“喜鹊”毛巾两家企业,产品在国内外市场深受欢迎; “七匹狼”、“柒牌”、“劲霸”、“九牧王”等服装企业代表福建“闽”派服装在全国服装业中构成靓丽的风景线。

二问题与不足

福建纺织工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长期积累的结构性矛盾也日益显现,面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新形势以及国际纺织品贸易体制的新变化,更显现出在经济转型过程中技术、管理、创新、国际化水平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主要有:

1、纺织产业经济运行水平还较低

福建纺织工业总量已位居全国第5位,但经济运行主要指标实现与位居第6位的上海不相上下,与前4位的浙江、江苏、山东、广东等省对比相差很大。2005年福建纺织服装企业近2万家,但规模以上企业数只有1919家,与浙江、江苏、山东的、广东等沿海省份相比,相差更大,纺织经济总量及主要指标与这些省份的比较差距较大。

纺织业产能快速拓展中,人才、技术和管理水平的提升滞后。产业技术结构、产品结构失衡及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率的状况没有得到根本改善,企业持续发展能力不足。如,棉纺能力的成倍增长中,“三无一精”产品的比重还不高;聚酯和化纤产能及产品的同构现象也较为明显,长丝、短纤产能的利用率、开工率不足等。随着在建项目的陆续投产,产能过剩带来的原料资源约束加剧,企业经营风险增加的矛盾将更为突出。

2、产业结构矛盾比较突出

福建纺织产业分布不平衡仍然比较明显。大中型企业大多集中在泉州、福州、厦门等沿海地区,泉州地区纺织工业总量占全省的51.55%;各行业发展比例还不够合理。化纤、棉纺业产能增长过快,部分企业低水平重复建设依然存在,经济效益低下。全省衣着、装饰、产业用纺织品的比例大约为70:15:15,装饰、产业用纺织品相关行业发展滞后;棉、新型、功能差别化纤舒适功能性高档服装、纺织品品种较少;色织、丝绸、麻毛等面料及成衣等十分稀少;非织布开发以及后道应用领域拓展速度较缓慢。大部分纺织服装企业研发能力较低,研发资金投入不能适应产品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提高的需要。高新技术含量的特种合成纤维尚属开发空白,化纤仿真技术、天然纤维改性技术、新型纤维开发和材料创新技术等还有较大差距,回收利用可再生纤维、循环清洁生产、环保节能、"三废"治理等的研究开发都处于起步阶段。

3、技术装备及创新能力比较薄弱

全省纺织业整体技术装备水平还比较低,机电一体化和智能化水平与国际水平仍有较大差距。化纤业的低容量、高消耗切片纺装备比例还占40%左右;棉纺织业新型纺纱、先进紧密纺、自动络筒以及喷气、喷水、剑杆等新型织机比例还较少;高效多功能圆编机、横编机以及高速、多梭栉经编机只在一部分优势企业拥有;大量低效能、高消耗染色、定型、整理等染整设备还未全面更新改造;传统的服装生产方式和落后缝制、后处理设备仍在中、小型企业延续使用,服装CAP/CAM辅助系统比例还很小。

纺织技术创新能力比较薄弱。全省仅有一所规模较小、功能不够完善的省级纺织研究所;纺织服装院校在数量、学科设置、师资力量以及得到政府扶持力度等方面都存在较大不足;企业用于技术创新和得到政府等部门资助开发资金较少;行业技术研究中心、开发基地的产品研发、机构设置等不能适应纺织服装行业竞争力提升的需要。

民营企业以地方性文化和传统习惯的家族式管理模式还占主导地位,在提高现代化管理、务求长远发展、吸引高级管理、技术人才等方面存在负面作用;纺织业劳动力外来人口多、流动性很大,招工十分困难,人员素质提高和劳力紧张成了制约发展的瓶颈;企业信息化水平及电子商务平台较低。企业资源计划(ERP)等信息化技术应用刚刚起步;提高行业自律水平是当前十分重要的问题。

三发展趋势

根据WTO公布的相关统计资料,2000年到2004年,全球经济以年均3.9%的速度平稳增长,同期纺织品服装贸易额年均增长率为6.5%。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预测,2005年到2010年,全球经济增长速度将保持在4.3%左右。预计未来5年全球纤维消费和纺织品服装贸易仍以6.5%左右的速度增长,我国纺织工业虽然在后配额释放期过后的增长速度会放慢,但在国际市场的份额仍将进一步提高。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及相关产业发展,纺织品服装内需消费将持续增长。根据2010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的预期目标,未来5年我国国内人均衣着类纤维消费仍将保持较快增速;随着我国城镇化建设加快,家用纺织品的消费需求增长不断扩大;我国汽车、建筑、卫生、水利、农业、交通、能源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将带动产业用纺织品消费的不断增长,预计到2010年产业用纺织品纤维消费量将比2005年增加200多万吨。

我省纺织工业已经构筑起完整的产业体系,随着我国和谐社会的进一步构建,城乡居民消费结构的加速升级,内需市场巨大潜力的释放以及纺织产业劳动力充足的资源,将为我省纺织产业发展和新上台阶发挥巨大的作用。

四未来发展目标与任务

为了纺织工业长远发展,福建省正在制定“十一五”规划。规划的指导思想是从福建纺织工业的实际出发,努力贯彻树立科学发展观,引领纺织工业发展的各项工作。把发展自主创新,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迅速转变增长方式摆在重要位置;以加快发展衣着用、家纺用、产业用纺织面料和提高产品档次、附加值为突破口,带动化纤、棉纺、服装等前后道相关行业的结构调整、技术进步和产业链的延伸,全面提升纺织产品核心竞争力;努力实施品牌战略,扩大品牌宣传和影响力度。为构建海峡西岸经济区和建设纺织强省的战略目标,为全省纺织工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而努力。

1、未来发展目标

“十一五”期间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计划400亿元,比“十五”期间投资总额300亿元增长30%左右;

2010年工业生产总产值达到2600亿元,“十一五”平均年递增20%;

2010年利税总额达到160亿元,“十一五”平均年递增20%。其中利润100亿元,“十一五”平均年递增20%。

2010年出货值达到620亿元,“十一五”平均年递增15%;

产量目标:

2、“十一五”品牌目标

创国际品牌5个

创中国名牌25个。

创福建名牌100个。

3、自主创新主要任务

(1)以面料创新为突破口,加快纺织产业结构调整

“十一五”期间,要突破影响我省纺织品服装提升的面料瓶颈。加大力度发展衣着、家纺、产业用纺织面料。在面料材质、性能档次、外观风格上有重大变化和创新,使之能适应国内、国际市场需求。采取有效措施,加大对现有面料织造、染整企业及资产存量的改造,在应用国内外最新工艺技术和设备中,不断创新。以骨干企业为龙头,上下游企业紧密联合,在全省建立服装、家纺用、产业用面料研发中心和生产基地,推进纺织面料流行趋势和关健技术的研究,整合利用面料开发中的织造、染整等行业以及纤维材料、产能、人才技术、资金等的优势资源,理顺化纤、棉纺、织造、染整等行业上下游关系,大幅提升舒适功能、新颖流行、绿色环保纺织面料生产能力,带动纺织服装、装饰、产业用纺织品的全面升级。

(2)抓紧前景良好的薄弱行业,提高行业发展配套能力

我省家纺、装饰、产业用非织造布等行业相对发展较慢,品种稀少,应运领域较窄。根据国内国际纺织品需求趋势,家纺装饰类、产业用非织造布类的需求量剧增,市场发展容量十分大。“十一五”期间,要大力发展家纺、装饰类和产业用非织造布。扩大高密精细、环保舒适、电子提花、新型印花、特宽幅、多功能等的床上、室内、宾馆、公共场所的家纺、装饰纺织品的规模;大力发展产业用纺织品,在提升机织、针织产业用纺织品的同时,注重新型水刺、针刺、纺粘、融喷等非织造布产能扩展,大力开发服装制革、鞋材面料、农用、医卫、交通、建筑以及军工等应用领域的产业用纺织品。

(3)围绕纺织产品不断创新,加大实施行业重点技术

根据市场需求,围绕品种质量不断创新、扩大出口、提高效益等方面加大实施行业重点技术:

现代信息控制技术

努力建设我省纺织行业电子、电脑程序控制应用和信息平台,从市场信息到产品的花型设计、颜色、织物结构设计,到纺纱、织布、染整等生产和管理领域加大开发。在利用电子工业监测和生产辅助手段中,实现小批量、多品种的市场需求,提高产品竞争能力,达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服装及纺织品设计的规模企业要普遍采用CAD辅助设计系统。

机电一体化高效纺织机械应用技术

高效纺织机械的应用是我省现代纺织业建设的关健内容。“十一五”期间要大量应用高速高产、优质高效、机电一体化的纺织机械,扩大更新使用新型纺纱、自动络筒、无梭织造、高效染色整理、高速高效针织织造等设备,以及电子提花、电子自调均整、自动检测等装置。

现代染色后整理技术

我省染整业今后在广泛采用电子计算机进行染色、印花、产品设计,大力推广电脑测配色,分色制牌、自动添料、无制牌印花等技术,在提高印染后整理质量等方面下大功夫。大力采用国内外最新技术,注意引进高效、低浴比、无水、少浴法、短流程、染色机,广泛应用环保染料、助剂,提高染色废水处理能力和污水回用技术,实现染整节能降耗和清洁生产。

材料、结构复合化纺织技术

新型纺织复合化技术要不断渗透到纺织各领域产品中去,主要有化学纤维复合技术和加工技术;天然纤维相混纺交织交并技术;多层织物,包括组织结构复合、粘合复合、涂层复合等技术。通过多种纤维的复合技术充分发挥各种材料优良特性,改善织物性能,达到舒适、功能、环保等要求。

高科技产品技术

高科技纺织品在整个纺织品市场中比例不断增长,发达国家高科技纺织品的市场份额增长一倍多,预计国际纺织品市场未来的潜力巨大。我省要重视高科技纺织品的开发应用,要在高性能的化学纤维、高技术的产业用纺织品,特种医疗和保健用纺织品等的开发研究上用功夫,在工业、农业、医疗、水利、交通、建筑以及国防、航天等应用领域上开创新局面。

(4)进一步加大纺织区域和产业集群结构的调整

进一步发挥纺织服装最发达的泉州地区重心区的规模、产能、产品、产业链配套等区域优势,在全省起到发展带动的效应;以化纤、棉纺业产能优势及技术、人才、检测相对集中的福州、厦门两地为支撑区,加大面料、服装产业链延伸,密切企业与科研部门、院校、国内国际纺织集团的跨地区、跨行业的产学研结合,促进全省纺织科技创新能力的提高;以泉州、福州、厦门构成的发展架局,向内陆山区梯度转移,实现纵向渗透,形成向龙岩、三明、漳州、莆田、南平等地区发展的5条轴线进一步发展和提升福建省纺织产业集群。

(5)促进纺织产业链的优化链接

(一)炼化一体化与化纤、纺织行业的链接

我省纺织工业规模和产能需要消耗大量的化学纤维,测算2010年全省要消耗化纤170万吨左右,其中聚酯纤维140万吨左右。因此,2010年前福建化纤仍可保持10%-15%较快增长速度。预计PTA、PX等化纤原料国内缺口短期内难以缓解,“十一五”期间我省可加快发展速度,要全面推进泉港石油炼化基地建设步伐,实现炼化一体化。争机遇、抢时间,使二甲苯(PX)、乙二醇(EG)、精对苯二甲酸(PTA)等合纤原料项目建设规模、产能处于全国领先地位。厦门海沧石化聚酯基地翔鹭石化PTA装置总产能力争达到300万吨以上。PX装置产能争取达到100万吨;泉州石狮石湖港已形成聚酯化纤及其它化纤产业基地,在“十一五”期间PTA扩建到年产能力150万吨,根据需求还要进一步增加PX、MEG、PP以及锦纶原料CPL(已内酰胺)等化纤原料;福州长乐地区也应充分考虑化纤原料的拓展,规划PTA年产能力150万吨及 CPL锦纶原料等项目,以与省内地区和国内聚酯、锦纶企业配套。

(二)纺织面料与化纤、棉纺织、服装等前后道行业的链接

以优势骨干面料或服装品牌企业集团为龙头,链接化纤、棉纺纤维材料企业以及染整、服装企业,形成紧密关系,从原料开发到面料加工、服装制作过程实现一体化,统一市场,统一品牌,形成整体效益;以龙头企业或地区面料研发、生产基地为平台,联合化纤、棉纺、织造、染整、服装等企业,形成科工贸联合体,实现产业链链接;企业为科研开发平台,与科研院校以及国际纺织服装科研开发机构、跨国集团结为联合体,充分发挥资源优势组合,加速科研成果转化,促进产业升级。

(三)发展现代物流和电子商务,建设福建纺织行业供应链

建立和完善国内和跨国纺织业供应链体系,做好各环节的衔接配套,用好国内和国外两个资源,形成全球范围的市场化资源配置,要通过建设电子网络同盟等方式为纺织服装企业提供公共服务,通过推进E百工程等形式提高行业信息化水平,健全法律体系、规章制度,加强人才培训,建立渠道采购、流通加工、货运、社会化储存、商业配送等一体的高效、优质增值服务体系。不断推进纺织行业现代物流和电子商务发展,提高纺织服装业产业发展速度与协同发展水平。

五主要行业发展重点

化纤行业:在加大结构调整中,克服常规化纤趋同性发展及发展不协调等因素造成行业结构失衡,经济效益不佳等问题。提高化纤产业链优化整合力度,加快全省炼化一体化,促进化纤原料、化纤产品开发能力的提高;大力发展高性能纤维、差别化纤维、绿色环保纤维等新型纤维,2010年全省化纤差别化率要提高到60%以上;追踪国外聚酯、涤纶、锦纶、氨纶等的最新技术,提高产品优质化率,发展应用领域新品种,增加经济效益;加强化纤企业清洁化生产和再生资源综合利用;充分利用我省天然资源,加强国内、国际间化纤高新技术的合作,研发新型禄色环保人造纤维,如玉米、大豆和速生竹、木、麻、草等农林资源为主体的生物工程技术等新材料,如PLA(聚乳酸纤维)PDO(丙二醇纤维)、竹浆纤维、竹原纤维、麻纤维、甲壳素纤维等,开辟竹、麻等产业经济区和建立人纤浆柏基地。

棉纺织行业:严格控制盲目发展和低层次竞争。优势企业通过调整,联合、兼并等优化产业结构做大做强,提高规模效益和竞争能力。大力推进棉纺织新技术、新设备的推广应用,淘汰落后设备及工艺,提升行业整体竞争力。增加国内外新型设备,如新型环锭紧密纺、气流纺、喷气纺、清梳联合机;高效剑杆、喷气等无梭织布机;自动络筒、自动整浆等前织设备。加大新型纤维、多种纤维混纺的舒适性、功能性新型纱线和面料坯布的开发,提高棉精梳、多种纤维混纺、功能性差别化纤维纱线及织物的开发比例,提升"三无一精"产品的比重。到"十一五"末,棉纺织国内当代及国际水平的设备比重要达到65%,精梳纱比重达到30%,无梭布比重达到70%,无结头纱比重达到70%,在纱线和坯布品种结构上要逐步解决比例失衡,提高棉及棉混纺精梳高支、新型纺织纤维等纱线及织物坯布的比例,大幅增加本省自用纱线和坯布的生产供应数量。适当增加我省缺门短项的色织、色纺纱线面料、牛仔面料、针织专用纱和工业特殊用纱等。

针织行业:今后开发的重点是广泛采用新原料、新设备、新技术、新工艺,注重流行色彩和时尚款式的应用。上档次、上规模,朝着功能性、高档次、时尚化、个性化、品牌化方向发展,大幅提高产品附加值和经济效益。发展重点是:(1)提升品种、质量档次,扩大针织品开发应用领域。针织面料向深度开发,提高针织内外衣、针织T恤、休闲运动衫、针织时装等质量档次和花样款式,进一步研究新型针织面料,开发如高档绒类、仿真面料、休闲T恤面料、功能性面料、新型装饰面料、产业用面料等,并逐步扩大在装饰家纺、工业产业等领域的应用;(2)重视新纤维材料应用,开发新型针织品。针织服装要扩大使用优质棉纱、高支精梳纱、彩棉、色纺纱以及羊毛、真丝等天然纤维纱线。新型舒适性、功能性针织品服装要推进新纤维、新化纤的应用使针织品服装的吸湿透气、柔软滑爽、卫生保健及其他优良性能得到进一步改善;(3)注重针织新技术、新设备的应用。加大改造力度,增加高速、高效圆纬机、经编机、自动横机以及针织物连续前处理,新型染色、印花、功能性整理等技术装备。大幅度提高针织面料、针织品的开发设计水平,广泛采用电子CAP/CAM辅助系统,建立企业电子信息化平台。

染整行业:大力攻克影响我省纺织工业发展的面料瓶颈。压缩和淘汰规模偏小、能耗大、工艺落后的面料染整企业。以环保、节能和推进清洁生产、循环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目标,遏制以环境遭受破坏的染整业“过热”发展,实现行业污染防治从"末端治理"向"源头预防"转变。加大创新力度,不断提高染整基础设施和高新技术研究,增加和引进国内外高效、优质、节能低耗、少污染、安全可靠的染色整理及新型高效节水节能的转移印花、喷射印花、涂料印花等设备。加快电子测配色、分色制版以及设备工艺参数在线电子监测技术的应用和推广,实现全省面料染整业跨越式发展;不断提升面料档次和自给能力,以现代电子技术、自动化技术、生物技术等高技术为手段,发展和推广应用染色新技术。如,1、新型纺织材料染色技术。新型功能差别化纤维材料及新型粘胶纤维、竹纤维、竹浆纤维、PLA、Amicor等纤维的染色技术。2、新型绿色染整加工技术。包括有生物酶处理技术、生态染色印花技术、物理整理技术、传统染整工艺改进技术、废水废气整治技术。3、新型后整理技术。如天然纤维防皱、有机硅、防水拒油、抗菌、发泡涂层、纳米材料染整技术等。以提高染整面料柔软抗皱、吸湿透气、抗紫外线、抗静电、耐气候性、抗菌防臭、耐高温、抗腐蚀、耐机城磨损等功能性。

服装行业:进一步建立“质量、品牌、创新、快速反应”为特征的发展方式,保持全省服装业快速发展势头。发展特色服装产品、知名品牌,突出泉州休闲服、商务装、西服及厦门、福州女装、童装等品牌服装,不断创新,做细做精,形成一批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精品服装。“十一五”期间创几个国际品牌和一批中国品牌;巩固和完善全省已形成的服装产业集聚集群结构和功能,不断发展科技联合和产业链延伸,促进上游企业产品开发与服装业形成紧密联合开发,形成带动效应,在全省培育一批新型服装产业集群;充分发挥沿海地区服装业技术进步和规模产能的比较优势,形成向内陆地区强有力的辅射作用,加大服装产业梯度转移,带动内陆贫困地区经济的发展;重视国内市场,特别是中老年、儿童服装以及适应于农村城镇居民服装新品种开发。努力研究欧美发达国家以及发展中国家的服装结构特点和应用领域,开发一批绿色环保、生态保健服装,增加出口;加紧服装行业技术进步。采用国产或引进的性能良好的服装设计、裁剪、缝制、整烫、后整理最新技术设备,逐步推广应用CAD/CAM、ERP、CRM等各种技术性信息配套和信息化管理软件,建立现代化企业管理模式,促进服装产业整体升级。建立绿色环保及功能性服装标准体系,加强服装检测标准及手段体系建设,应对欧美等国绿色环保标准和技术壁垒,提高服装国际竞争力。

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充分利用新纤维及织造、非织造、后整理新技术,找准产业用纺织品发展方向。福建南纺要力争成为国内最具竞争力的产业用纺织品制造和研发中心。全省要开发一批新型高新技术含量产业用纺织品,如利用合成新纤维,经过织造和聚合物涂层处理后形成的膜结构纺织建筑材料;由纳米材料和非织材料经过复合而成复合材料,可广泛应用于农业、国防、经济及社会生活各方面的领域;利用功能材料和加工新型工艺而形成的医疗保健新型功能纺织品;以针刺、水刺、纺粘、融喷等非织造产业用纺织品不断拓展了合成革基布的应用领域。进一步开发新型土工合成材料、农用纺织品、生物医用纺织品、新型篷盖材料、汽车用纺织品、高技术功能性过滤材料等。

家用纺织品行业:我省中国名牌产品“佳丽斯”床上用品,“喜鹊”毛巾,以及品牌产品“福莲”洗洁巾等家用纺织品产品的企业规模、产品档次和品牌效应等,在国内外市场已显现出较强的竞争能力。 “十一五”期间,我省家用纺织品产业要在纺织各行业整体发展的带动下,迈出新的发展步伐。

在改造和提升传统毛巾、床单、家用纺织品的同时,加大家用纺织品的创新开发,填补缺门。大力开发功能性家纺产品,如把负离子、远红外线、纳米技术等高科技手段融入到纺织品研制开发中去,使具有抗菌、防臭、防螨、防霉、驱蚊虫、负离子、远红外、护肤洁肤功能性纺织品成为人们追求美观、健康的自我保护消费用品;坚持“高起点、高标准”,把时尚、公共、功能很好地结合起来,产品朝款式新颖,做工考究,透气吸湿,美观实用、触感舒适方向努力。

纺织机械行业:以国内外市场需求为导向,不断开发创新,加快电子信息化建设,更好地创造科技、经济、社会环境等发展条件,提高承接国际、特别是台湾、香港等地区纺织机械产业转移的能力,以较快的速度发展福建纺织机械和纺织器材工业。在大力提升现有针织、印染、服装机械制造能力的同时,进一步发展棉纺、机织、非织造、化纤等机械、配件物料及配套的软硬件,积极研发纺织检测仪器、仪表等;以创新为主题,努力提高纺织机械加工技术水平,提高产品性能、精度和自动化水平。大力采用电子技术、信息网络化技术,提高机电一体化水平。做到针织圆机系列化,经编机高档化,产品档次争取达到亚洲先进水平;染色机、印花机、前处理、后整理染整设备要提高自动化水平,在增效、优质、节能、节水、低浴比、降耗、清洁环保生产以及适应性方面提高一大步,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努力开创其它新型行业和应用领域的纺织机械产品。不断推进我省针织机、染整设备以及缝制机械的对外出口。

纺织服装业在福建全省吸纳了就业人口大约100万人,其中80%是来自农村,纺织传统产业在我省现代化建设和构建和谐社会中起的重大作用。目前全省纺织服装业经济总量已占到全省工业经济总量的10%以上,在全省主要工业产业中已排名第3位;随着我国国民经济高速增长,人均GDP水平不断提高,人均纤维消费量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国内纺织品需求不断增长。在经过贸易摩擦缓冲期以及我国纺织品竞争力进一步增强后,国际纺织品市场增长空间是巨大的。我省纺织服装业仍将保持旺盛活力进入新的上升发展阶段。因此,福建省应对纺织服装业的整体发展给予更高程度的重视,而在产业政策上明确纺织服装主导产业的重要地位,在政策上给予倾斜扶持。要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严格的市场准入,实施劳动保障、环境保护制度标准。

福建纺织产业处于良好的发展位置,北受到长三角经济区江苏、浙江、上海纺织生产基地的技术、人才、信息的辐射;南有珠三角经济区广东、香港、澳门纺织品服装贸易市场和对外出口的优势;东部面临纺织品品服装较为先进的,并在进行纺织产业转移的台湾省;西部有纺织资源、人力、土地优势的我国内陆广大地区。根据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构想,福建纺织工业加速与周边区域形成对接连为一体,建设海峡西岸新型纺织基地,将对改变福建及全国纺织服装产业面貌,进一步进行资源整合,不断承接国际纺织产业的转移和合作,促进纺织行业产业集群产生和发展将起着重大作用。

当前迫切需要采取具体措施,真正把加快纺织科技进步落在实处。以国家发改委《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及国家纺织科技发展中心《纺织技术进步纲要》等为指导,搞好技术改造;注重科技人才队伍的建设,营造自主创新环境。我省纺织科技人才,特别是高级管理与专业技术人才缺乏,要坚持“以人为本”, 积极采取后配时代的对策措施,加快纺织产业增长方式的转变,营造和谐稳定的纺织品贸易环境,抓紧实施纺织产业品牌发展战略,转变贸易增长方式,实施“走出去”的战略,增长国际贸易知识,大力开展行业外交活动。政府有关部门、协会、商会等要密切注视国内外纺织服装市场发展,资源配置文化,政治经济形势的情况,认真配合国家有关部门、中国纺织协会及专业协会等,及时发出对纺织工业各子行业的投资、生产、经营、市场、资源等方面的预警,加强对企业生产和投资的引导,提高服务水平。同时建立健全福建纺织服装出口预测预警快速反应机制,加强海关、商检、外贸、经贸工商以及企业之间的信息沟通,形成有效的信息沟通和调控网络,为行业健康发展提供预警和快速反映机制,提高企业防范措施,避免损失,提高市场竞争能力。必须紧紧抓住机遇,应对各种挑战。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振奋精神,扎实工作,锐意进取,开拓创新,为福建省纺织产业稳步发展,新上台阶而努力工作。

参考文章:

[1]纺织工业"十一五"发展纲要-国家发改委、中国纺织工业协会.

[2]福建省纺织工业"十一五"发展规划(修改稿)-福建省纺织工业协会.

[3]福建纺织工业2005年经济运行情况-福建省纺织工业协会等.

课题组成员:

1.毛柞康:福建省纺织工程学会,工程师

篇7

外贸出口――急需直面新问题

我国出口贸易所受国际制约的不断增多,已从一个侧面说明了以现行方式维持的我国出口贸易的增长可能正在走向极限,有必要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增长方式及出口产业结构实行转型。这种转型的基本思路应为:从建立在低级劳动密集型产业基础上的、以静态比较优势为基础、以量的扩张为特征的粗放式的出口增长模式,向以动态比较优势的挖掘培育为基础、以质的改善及出口产业结构的提升为本质的现代出口增长模式转变。

遭遇反倾销――粗放出口受挑战

我国出口商品所频繁遭受的反倾销调查已经说明建立在产品低技术含量、低产业层次基础上的量大价低的粗放出口方式已日益面临国际市场容量的制约,其未来发展空间十分有限。近年来,一些发达国家甚至是发展中国家利用我国入世承诺时的"非市场经济"地位、"特保"等不利条款对我国的出口商品实行广泛的反倾销调查,使我国成为全球反倾销调查的最大受害国。自1979年欧共体发起第一例对华反倾销案以来,我国出口贸易遭受的反倾销调查的绝对数就在不断地上升,20世纪80年代平均每年的立案数为6.5起;90年代前期平均每年的立案数为31.8起;90年代中后期平均每年的立案数为37.6起;新世纪开始后三年的平均立案数分别为55、51及47起。WTO于2004年11月的当年反倾销数据表明,当年全球101起的反倾销指控案件,针对我国的有23起,为当年全球受反倾销指控最多的国家。可以说我国外贸走出反倾销怪圈之时,也就是我国外贸增长从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之日。

产业低级――遭TBT制裁

忽视环保、食品安全以及劳工福利的粗放式生产与出口模式又使我国的出口贸易成为当今日益繁多的技术性贸易壁垒(TBT)的牺牲品,大大增加了中国企业走向世界市场的适应成本。当今技术性贸易壁垒(Technical Barriers to Trade ,TBT)已成为不少国家保护本国产业的重要非关税壁垒措施。TBT措施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TBT主要是指WTO《TBT协议》规定的技术法规、标准和合格评定程序;广义的TBT还包括动植物及其产品的检验和检疫措施(SPS)及其他任何对贸易产生影响的技术性措施,如包装标签标志、绿色壁垒、信息技术壁垒等。

当前我国出口贸易面临较多、较新的技术性贸易壁垒主要有:针对我国传统出口产业的环境壁垒不断涌现。所谓环境壁垒(Environmental Trade Barrier)主要是指以保护生态环境、自然资源和人类健康为借口的贸易保护主义措施。进入新世纪以来该类贸易保护主义措施大有蔓延之势,我国不少传统出口商品受到强烈冲击。如欧盟部分国家紧紧抓住我国部分出口纺织品生产过程中的印花、染色及后整理等工艺造成的污染问题以及成品中存在对人体有害的物质为由大量禁止我国纺织类产品的出口。再如,美国以反恐名义出台食品注册通报制度构成了新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它大幅提高了我国食品添加剂和食品配件、婴儿奶粉、饮料、水果和蔬菜、鱼类和水产品、乳产品、罐头食品、冷冻食品、活的食用动物、动物饲料及宠物食品等对美国出口的难度和成本,如果相关出口企业不能及时掌握怎样具体注册及申报,其产品就无法进入美国市场。

诚然,在国际市场上的确存在着发达国家滥用TBT的事实,但不符合国际标准的大量低级产业低质量出口产品的存在是我国遭受这一规则制裁的另一重要原因。

无自主知识产权--忍痛受遏制

低技术、无自主知识产权,特别是产品核心技术掌握在他国手里的部分制成品大量涌向国际市场,已致使部分发达国家及跨国公司对我国出口产品实施系统的专利制裁,他们以知识产权保护为借口,遏制我国不具有核心技术制成品的出口。

例如,2003年2月日本内阁专门设立了"知识产权战略保护部",矛头直指那些"凭借低廉的劳动力成本及生产技术的提高,已经对日本的产业竞争力构成威胁"的亚洲周边国家。欧盟部分国家不仅全方位构建知识产权保护体系,而且逐步在海外着力监督和取缔侵犯同盟内企业知识产权的行动。

从1999年开始,一些国际大公司纷纷加重在中国大陆进行专利布局,如韩国的三星、LG,日本的松下、日立、东芝,美国的摩托罗拉、欧洲的西门子、菲利普、诺基亚等。目前各国在我国的专利布局重点是:韩国着重在无线通讯、光电、IT、空调领域;日本主要在无线通讯、光电和IT领域;美国侧重在生物科技、无线通讯、光电和IT领域。2002年日立、松下、东芝、菲利普、索尼等公司开始向中国DVD厂商收取专利使用费,这是部分国家开始在“知识产权保护”的大旗下遏制中国无自主知识产权制成品出口的一个信号。

由此看来,从无自主知识产权、无核心技术产品的出口到出口真正拥有核心技术及自主知识产权产品的转变十分必要,不仅有助于出口绩效的提升,而且还有助于建立一个在全球化环境中具有强大国际竞争力的产业体系。

提前"毕业"――难享优惠政策

低附加值的服装、纺织品、玩具等劳动密集型产品对主要贸易国家大量集中的出口战略在给发达国家带来市场压力的同时,也造成了我国从发展中国家行列中的提前"毕业",这不仅有悖于我国在"入世"谈判中发展中国家的一贯立场,也超越了我国经济发展的真实水平,增加了我国外贸出口增长的外部制度制约,使外贸出口的现有产业优势遭到侵蚀。

这方面最典型的例子是欧盟新近推出的普惠制毕业审议制度,欧盟部长理事会于2003年5月8日公布了对普惠制毕业问题的审议结果,颁布了815/2003号条例,该条例列出了新增毕业产品的清单,我国的工业品基本都被列入毕业产品清单,如塑料和橡胶制品、纸制品、电子消费类产品、光学器材、钟表及乐器,另外还涉及乳蛋制品和天然蜂蜜等农产品。2003年11月1日起上述产品已被削减50%的关税优惠幅度,从2004年5月1日起,又取消全部优惠安排。我国部分劳动密集型产品必须面对欧美部分发达国家的普惠制毕业审议制度,学会在没有优惠关税待遇条件下的国际生存。

迷失和阵痛――呼唤新的增长模式

建立在劳动力、土地等传统要素基础上的以静态比较优势发挥为准则的传统出口贸易的绩效已基本出现递减趋势,只不过这一趋势在目前仍能被量的扩张、第一线产业工人的超额劳动所掩盖。事实上建立在传统产业基础上的粗放式的出口增长已隐含着贸易条件的恶化以及国民福利的净损失,甚至也在挑战经济增长中的伦理,因此我国的出口贸易正经历着出口主导产业转型前的迷失和阵痛。

现在我国纺织、服装、玩具等传统出口产业的比较优势在逐步丧失,而资本、技术密集型的新型动态比较优势产业的构建远未完成,以致于出口贸易走上了量的扩张的粗放经营模式,而且这一模式充满着固执与惰性。以纺织、服装业为例,据长期进行国际纺织业劳务工资调查的威纳国际咨询公司对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纺织业劳务工资水平的调查比较,2000年我国纺织服装业的平均工资为0.69美元/小时,虽然相当于日本的1/38,德国的1/26,美国的1/21,台湾、香港、韩国的1/9左右,但比1998年增长11.3%,更比印度高20%、比巴基斯坦、印尼、越南等高出1倍左右。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纺织服装在出口量大增的情况下,出口结构提升缓慢,在国际市场上比拼的就是单一的成本优势。从理论上讲,在出口贸易中把劳动密集型产业作为主导产业发展,虽能在一些发展中国家取得阶段性的出口贸易绩效,但从更长的时间角度看,如果这些国家始终围绕低级要素生产出口而不用积累的"经济剩余"来提高出口产业结构的话,那么他们将长期在国际贸易中处于不利地位。

无疑,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出口贸易结构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我国外贸出口的竞争基点依然局限于劳动力、土地等廉价要素的静态供给上,一直没有质的改善。那么在世界经济增长缓慢,国际市场容量有限的条件下,国际贸易摩擦必然产生。在旧的出口增长模式隐约出现拐点的情况下,新的增长模式也就呼之欲出了。

对策思考――活水源头靠自我开掘

视野放宽:防潜力枯竭

中国宏观经济增长从注重数量向注重质量的转变已为微观对外贸易部门增长方式的转变创造了宽松的宏观环境,今后出口贸易要更多地兼顾增长效益、更多地兼顾贸易条件及国民福利。如果不考虑世界主要国家经济增长的周期,不顾及世界商品市场外部需求条件的变化而一味地强调粗放式的出口增长,不仅会出现发展经济学中的"贫困化增长",使出口贸易持续增长的真正潜力枯竭,而且会使宏观经济增长的产业基础变得脆弱。

升级换代:促由大变强

以动态比较优势及竞争优势理论为指导,推动我国出口产业结构的升级换代。

应该看到多年来我出口贸易优势的取得仅仅建立在对传统的低成本劳动力、土地等初级要素的挖掘上,没有形成出口产业结构的有效升级,我国仍然只是出口贸易的一个大国而不是出口贸易的强国。尽管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发展究竟以现有比较优势为基础还是以逆比较优势的领域为基础理论上还有争议,但世界上贸易大国的崛起无一不是以出口产业结构的层层推进为基础的。

首先,要拉长一般贸易中纺织、服装等传统出口产业的国内增值链,用高档的面料、精细的加工技术及品牌等手段来提高这类产品的附加值,这是我国出口产品结构升级承前启后的一个基点。

其次,积极推进加工贸易的转型升级,大力发展以跨国公司产业内贸易为主的加工贸易,吸引跨国公司把更高技术水平、更大增值含量的加工制造环节转移到我国,鼓励外商投资于研发、采购、销售和售后服务等领域,为更多地引进先进技术和高附加值加工制造及服务环节创造有利条件。此外,还要进一步提高内资企业的配套研发能力,加强产业配套,延长产业链,扩大产业带。总之,利用好跨国公司在高新技术领域中的技术牵引作用,就能够实现我国加工贸易出口结构的升级。

第三,跟随世界产业升级及科技发展的最新动态,对《中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目录》进行动态调整,重点支持计算机及设备、通讯设备、视听设备、集成电路、软件等12类高新技术产品,培育高新技术产业出口的新的增长点,为今后出口产业结构的整体飞跃创造条件。

积极行动:变被动为主动

引入适度的政府调控及干预,努力实现对外贸易微观经营主体经营能力的提高,重点提高这些企业在出口产业结构转型过程中克服新型国际贸易壁垒及利用优惠贸易政策的能力。

首先,我国的出口企业应抓好"绿色产品"、"有机产品"、"生态纺织品"、"白色家电"等出口系统工程的建设并以此作为出口产业结构转型,扩大国际市场份额的重要举措。

第二,推动更多的企业参加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和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在技术、资本密集型制成品行业中通过ISO认证,就意味着企业拿到了进入国际市场的通行证,就意味着良好的信誉及较强的国际竞争力。在此基础上还应该重点研究国际上近年来新推出的一些标准,诸如SA8000的社会壁垒标准、美国食品注册通报制度、日本的《种苗修正案》及对农产品的身份认证制度等并及早做好应对办法。

第三,在国家层面上要发挥WTO成员国的优势,积极参加区域性及国际性环境、质量、社会等方面标准的制定工作,努力遏制超越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实际的标准在国际范围内的推出,变国际社会产品标准的被动接受者为主动的制订者。

行业协会:“第三部门”宜发威

在出口主导产业结构转型发展的同时,抓好产业组织政策的构建,发挥产业组织政策在维护公平有序的市场竞争及规范市场竞争行为方面的重要作用。为此要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在我国出口贸易结构转型发展中的监督作用,形成我国出口贸易有序发展的有效外部监督机制。

篇8

中美双方承诺为两国金融市场、贸易和投资提供支持

12月5日在京闭幕的第五次中美战略经济对话会上,中美双方承诺为两国金融市场、贸易和投资提供支持,双方宣布为缓解信贷市场紧张状况,促进国际贸易,中美两国的进出口银行将再提供200亿美元的贸易融资资金;中国还承诺放松对外资银行在华子公司的融资限制,允许其通过海外关联机构担保或贷款方式增加流动性。

同时尽管双方在外汇政策方面存在分歧,但两国仍达成包括加快双边投资保护协定谈判进程,努力重启自由贸易谈判,并推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国际组织改革在内的一系列共识。

美国首次申请失业救济人数再创新高

美国劳工部日前表示,经季节性因素调整后,首次申请失业救济人数增加58,000人至573,000人,而首次申请失业救济人数的四周平均值也达到近26年高点,增加14,250人至540,500人。持续申请失业救济人数增加338,000人至4,429,000人,该增幅创34年来最高水平。

中国贸易顺差再创新高

中国海关总署日前公布贸易数据显示,2008年11月份当月中国出口额较上年同期下降2.2%,为1,149.87亿美元,当月进口748.97亿美元,较上年同期大幅下降17.9%;该数据是自2001年6月以来中国出口首次较上年同期下降,2005年2月以来进口额首次下滑。

中国2008年11月贸易顺差为400.90亿美元,高于10月份352.39亿美元的历史新高。中国2008年1-11月出口1.32万亿美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9.3%;进口1.06万亿美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2.8%;中国2008年1-11月累计实现贸易顺差2,559.51亿美元。

香港再检内地进口鸡蛋

香港特区政府食物安全中心近日公布新一轮三聚氰胺检测结果,验出一例从内地进口的鸡蛋样本三聚氰胺含量超标。食物安全中心当天公布的检测结果显示,不合格的鸡蛋样本三聚氰胺含量为百万分之4.7,而香港《2008年食物内有害物质(修订)规例》规定该产品三聚氰胺含量上限为百万分之2.5。

“2009全国贸促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

1月4日至5日,来自全国贸促系统76家地方分支会和行业分会、16个驻外代表处的300余名代表出席了会议。中国贸促会会长万季飞在会上做工作报告。商务部部长助理鲁建华应邀就外贸形势发表专题演讲。

首届中国创业投资大会隆重召开

由中国科技金融促进会风险投资专业委员会等单位联合主办的“首届中国创业投资大会暨2008最具投资价值新品牌案例推介活动”于2008年12月13日在北京举行,500多家企业和风司参会对接、咨询交流。此次会议对培育和提高“中国制造”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尽快建立起与国际接轨的风险投资机制等具有现实意义。

公司

西门子曝在华行贿20亿美元

旷日持久的西门子全球行贿案,终于在2008年12月15日在美国和德国慕尼黑告一段落。美国司法部当天宣布,西门子股份公司及其3个子公司(委内瑞拉、阿根廷及孟加拉国公司)对自身的腐败行为皆予认罪。西门子同意支付合计4.5亿美元用于刑事罚款。

不仅仅是西门子的前述三家子公司,据美国司法部文件披露,西门子全球腐败案已牵涉到西门子中国公司的各个业务领域。西门子交通、西门子中国输变电集团和西门子医疗集团皆有在华行贿行为。

中银香港六年来首次发出盈利预警

中银香港近日发出六年以来的首次盈利警告,称受到全球经济放缓和主要金融市场波动幅度增加影响,公司盈利较去年同期大幅度减少。预计2008年纯利只有59.83亿港元,较去年同期下降61.3%。

中银香港表示,集团的保险业务也因投资资产表现疲弱导致经营亏损增加。第三季度以来,金融市场波动频繁,预期集团的证券投资组合将一进步减值。

奥凯停飞敲响民航业发展警钟

2008年12月6日,中国大陆首家民营航空公司奥凯航空公司近20条航线被迫提前停航。奥凯航空公司公告,对停飞客运航班给旅客带来的不便致歉,并表示停飞航线已由其他航空公司临时代飞。

在此前的12月3日,奥凯航空有限公司正式接到民航局“停航令”,须于12月15日停航。消息公布后,一些机场对该公司能否负担飞机燃油费比较担心,因此提出要现金付费,否则就不能给飞机加油。5日起陆续有机场停止给该公司飞机加油,迫使其提前停航。

纵横集团崩盘、纺织业险情接连引爆

继亚洲最大PTA企业华联三鑫2008年9月底停产后,最近,纺织大市绍兴又一龙头企业浙江纵横集团资金链断裂,公司董事长被监视居住。浙江、江苏一些纺织企业在接受采访时称,虽然国家多次提高纺织出口退税,人民币已现贬值迹象,但由于出口订单锐减,纺织业的“冬天”或许才刚开始。

人物

马蔚华:银行救企业就是救自己

招商银行行长马蔚华近日表示,“我们提出了个口号:救企业就是救自己。”此前,银监会副主席蒋定之在某论坛上也提出,面对金融危机,银行决不能做“落井下石”的事情。马蔚华应该是对此观点表态的第一个商业银行行长。

马蔚华表示,企业若是发展不下去,倒闭了,那么银行也会完蛋。马蔚华称,金融海啸的冲击带来了转型的危机与契机,未来不管是陆资企业还是台资企业,都不能再依赖廉价的劳力、赚出口的钱。转型不成就遭淘汰,转型成功就有活路。

纳斯达克前主席涉嫌证券欺诈

近日,美国华尔街传奇人物、纳斯达克股票市场公司前董事会主席伯纳德・麦道夫因涉嫌证券欺诈遭警方逮捕,检察人员指控给投资者损失约500亿美元。十家中国公司受累麦道夫案。

麦道夫基金投资的中国公司主要包括中国亚信集团、华视传媒、携程、艺龙网、中国医疗技术公司、海南金盘电气、北京宇信易诚、易居中国、中国安防技术以及香港的南泰科技。在麦道夫投资的这十家中国公司中,投资的金额都不是很大。投资额最多的是华视传媒,共计58万美元,其次是艺龙网,52.2万美元,最少的是中国安防技术,仅14.7万美元。

言论

“全球国家风险水平正向高风险偏移。全球经济失衡导致风险集中释放,经济全面波动;金融危机推动金融体系调整;贸易保护主义长期存在,中期内趋于升温等,这些因素都是国家风险变化的原因。”

2008年12月19日,中国信保《国家风险分析报告(2008版)》。中国信保总经理表示,2008年以来出口企业应收账款预期明显提高,呆坏账增加,收汇风险进一步加大,2008

年前11个月公司赔付率大幅增加,经营压力上升。同时受危机持续蔓延的影响,出口企业的风险意识显著增强,对出口信用保险的需求明显上升。

2008年前10个月,中国信保承保金额达到508.1亿美元,同比增长64.5%赔付1.5亿美元,同比增长174%。

“纯粹从外汇管理的角度来说,外汇储备适当的下降应该是外汇管理局所希望的,但是它反映出信心的变化和市场的变化,包括人民币的汇率也大幅动荡。”

国家外汇管理局资本项目管理司外债处蔡秋生在“中国进出口企业第七届年会”上表示,中国外汇储备自2003年12月份以来首次下降,已低于19,000亿美元。

从外汇管理局监测到的统计数据看,进出口包括直接投资、个人项下的外汇收支、结售汇还是顺差,但增幅已经大幅下降。

“2009年亚洲经济增长将放缓,但货币刺激举措将促使经济在2009年下半年复苏,而亚洲经济复苏所面临的风险主要来自全球金融领域。”

标准普尔评级服务公司日前在一份报告中表示受货币和财政刺激举措以及区域一体化趋势影响,亚洲经济有望在2010年前复苏。

标准普尔预计未来十年亚洲经济增长率中,中国和印度将贡献约70%;2010至2015年,日本在亚洲经济增长率中的贡献将约为11%。

“面对动态复杂的市场环境,通过架设科学的企业大学是建设学习型企业的最佳基础模式,通过战略驱动的企业大学建设,可以解决企业转型及组织变革所带来的问题、解决企业员工素质的提升和人才储备的需要、强化企业战略思想的贯彻力和内部沟通能力。”

近日,正略钧策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合伙人李雪松在名为“经济危机下的企业人才培养解决之道”的主题研讨会上表示,近年来,许多国内企业纷纷建立自己的企业大学,但是,有些企业大学只重硬件建设而忽视软件建设,在课程体系、内部讲师体系、信息化支撑体系建设方面却投入不多,这种“外强中空”的情况严重脱离了企业战略驱动和服务支撑的运行机制,不能真正对企业战略的实施落地起到企业大学应有的作用。

“金融体系应支持技术改造、产品升级换代和工艺的升级换代,要从传统的金融走向现代化。金融现代化不只是花样繁多的金融衍生产品,还要服务于整个经济社会的发展,因而金融业要更多地为科技发展和自主创新服务。”

在日前《财经》年会“2009:预测与战略”最后的主旨演讲上,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对于扩大内需提出,金融市场能够为碳配额交易提供支持,并通过碳配额交易,使金融在引导减排投资方面起到媒介作用。

“去年中国外贸额快速增长,与热钱大规模利用外贸这个渠道进入中国有关系。在一个比较高基数的情况下,中国外贸形势严峻加上热钱撤出脱水,多种因素叠加导致11月中国外贸额出现负增长。”

外贸领域专家梅新育近日分析认为,热钱撤出中国的原因有两方面:―方面是人民币暂时结束升值转向贬值,汇率变化导致热钱撤出;另一方面是很多外国公司受金融危机影响出现资金周转困难或债务问题,急需从中国回调资金。

新规

中国将跨国追究外资非正常撤离责任

商务部、外交部、公安部、司法部近日联合印发《外资非正常撤离中国相关利益方跨国追究与诉讼工作指引》。对于非正常撤离中国的外资,四部委将加强工作协调配合,做好跨国追究与诉讼相关工作,为中方相关利益人提供切实可行的司法救济与协助,追究逃逸者的法律责任,最大限度地挽回当事人的经济损失。

中国从2009年起取消对钢材出口许可证管理

中国于2009年1月1日起,取消现行的对钢材的出口许可证管理,结束这一实行约一年半的措施,以推动钢材出口和拉动出口增长。这是中国官方继取消钢材出口关税之后,为促进钢材和整体出口增长所推出的最新举措。

发改委取消煤炭限价令

近日,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刘铁男在2009年煤炭产运需衔接视频会议上明确表示,今后煤炭价格将继续市场化。为此,国家发改委下发《关于做好2009年跨省区煤炭产运需衔接工作的通知》。

为了抑制年初煤炭价格的“暴涨”,发改委分别于2008年6月19日和7月24日出台政策,对煤炭价格出矿价和平仓价进行限制。如今,市场价格已远低于国家限制令时的水平。

国家海洋局:鼓励个人和外资开发无居民海岛

在国家扩大内需的背景下,重大海洋工程在海域审批、环评等环节都将更加快捷。近日,国家海洋局出台十项措施,减少审批环节和时间。对于无居民海岛的开发,将鼓励社会资金和外资进入。

银监会首发小企业信贷金融许可证

近日,招商银行小企业信贷中心得到了金融许可证,这是银监会颁发的第一个专司小企业信贷业务的金融许可证。区别于以往所有对公业务集中作业的情况,招行小企业信贷中心主要做500万元以下的贷款,并实行独立核算、垂直管理和专业化经营,未来还将向小企业信贷银行发展。

不仅如此,银监会2008年12月5日还《银行建立小企业金融服务专营机构的指导意见》,向各商业银行推广小企业信贷中心专营机构模式。

数字

2008年11月工业增加值同比增5.4%回落11.9个百分点

2008年11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以上的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4%,比上年同期回落11.9个百分点。从主要行业看,纺织业增长6.2%,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下降3.3%,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增长11.6%,通用设备制造业增长8%,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增长3.6%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增长12.5%,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下降0.2%,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下降1.1%,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下降6.3%。

中国2008年11月份PPI增速大幅回落

中国国家统计局日前公布2008年11月份PPI较上年同期增长2.0%,增速大幅低于10月份的6.6%,为年内最低增速。全球金融危机导致需求疲软,工业品需求显著减弱,从而严重影响工业品的价格。

统计局同时公布1-11月PPI较上年同期增长7.6%,增速低于1-10月的8.2%。中国2007年全年PPI较上年同期增长3.1%,增速快于2006年全年的3.0%,但低于2005年的4.9%和2004年的6.1%。

非正规借贷爆炸式增长

每逢经济处于上升周期、投资过热、信贷与货币政策开始紧缩的时候,地下金融就进入活跃阶段。1984-1985年,1987-1988年,1992-1994年,2003“2008年,在这些经济相对高涨的发展阶段。尤其是2005年到2008年上半年,地下金融融资规模已经从2005年的6万亿元扩张到2008年上半年的近10万亿元。

2008年11月中国吸收收FDI大幅下跌36.52%

篇9

“十二五”期间,中国服装行业在国家的一系列方针政策指导下,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实现了良好的发展。“十三五”是深化改革、全面调整经济结构、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攻坚期,也是推进服装行业由大变强的关键期。

面对世界经济复苏缓慢,国际市场竞争愈加激烈;国内市场需求增长放缓,消费升级;产业变革不断深化;价值创造机制不断变革等种种挑战,中国服装行业需要站在新的高度,主动适应新常态。

当下,全球服装业正处于产业整合的变革期,发达国家长期“去工业化”导致其“再工业化”面临产业结构缺失等困难,这为我国制造业追赶、并行、超越留出一定的时间和空间。

不仅国际形势有利,“十三五”期间,我国工业化水平的不断提升,也将为服装行业转型升级提供有利的条件。而且“互联网+”、大数据等战略,成为我国服装产业更大范围、更高效能地整合产业资源的有利手段。

所以,企业应该认清形势,利用良好的产业基础,抓住创新驱动,在“十三五”期间向着正确的方向努力发展。如此,服装业在改革开放以来积累的产业势能,必然在新的发展时期得到有效释放。

观察 Observation

全球零售业增长回暖

相对于前两年的低迷,全球零售业已经显现出增长回暖的积极信号,但是由于消费者的数字化行为正飞速发展,全球零售商正面临着满足消费者预期数字化能力的挑战。

德勤全球最新的《2016年全球零售力量:跨越新数字化鸿沟》报告显示,2014财年(包括2015年6月止财年)全球250强零售商实现总收入4.5万亿美元,增长4.3%,较2013财年的4.1%稳步上升,而每家零售商的平均规模超过179.1亿美元。但是,地区发展并不均衡,北美地区和非洲、中东地区零售业收入增长,而亚太地区、欧洲和拉美地区的零售业收入有所下滑。

金融市场高频波动成新常态

2015年以来,全球频繁、短促、传播极快的巨幅金融市场波动令人印象深刻,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最新测算,去年美股市场波动创下1929年以来的最高值,而这可能是2016年的“新常态”了。

IMF副总裁朱民表示,加息和经济放缓将带来市场估值调整,大幅波动在所难免。但这并非崩盘,更多是对市场信心的冲击,毕竟全球仍有近3.4%的经济增速。

TPP签署协议再议扩员

尽管TPP12国官方的签字仪式已经确定于2月4日在新西兰的奥克兰举行,但2016年TPP在美国国会仍将继续面临严峻挑战。

美国参议院金融委员会主席Orrin Hatch表示:“我认为这件事在这一财年结束之前,是没有太大可能完成的。”

与此同时,即将齐聚的12国贸易部长会讨论扩大TPP成员的可能性,其中的候选成员包括韩国等。

事件 Event

如意集团有意收购法国SMCP

根据彭博社消息,英国Lion Capital投资基金公司已经提交收购申请,意欲购买KKR投资公司所持有的65%股份。Lion Capital投资公司入股的公司包括American Apparel、Jimmy Choo、All Saints、La Senza、John Varvatos等。

不过有意收购的并不只是这间英国投资公司,中国的如意集团也提交了收购申请。该集团业务覆盖生产和销售各个环节,其营业额超过42亿欧元(300亿元人民币)。

法国时装公会推出数码内容

在巴黎男装时装周期间,法国时装公会推出一系列全新数码工具,以及移动端APP和多个全新平台。

除了官网的改造之外,另外一个吸引人的就是Designers Apartment平台,提供与多位年轻设计师有关的图片、文字、视频以及其他新闻内容。同时,Designers Apartment陈列厅每年3月份和10月份举办两次。此举有助于推介法国制造新生代,并为他们与媒体和买家“搭桥牵线”。

优衣库计划发展配饰业务

优衣库总裁柳井正在东京早稻田大学接受企业家和大学生提问时透露他希望将集团业务多样化发展至帽子、手袋、鞋履以及其他配饰产品。这并不是一个凭空想像的构思。

迅销集团发言人向法新社证实,“我们已经有几款配饰产品,但柳井正先生希望进一步扩大这个系列”。

最近几年他还希望将自己的公司打造成为全球最大的基本款服装企业,目标是在未来几年内实现5万亿日元(2790亿元人民币),这个目标已经逐步接近,其中在2010年至2015年期间已经翻倍接近1.7万亿日元。

数字说话 Statistics

+6.8%

据工信部统计,2015年纺织行业利润增长超过6.8%,高于6%左右的工业增速目标,顺利由外向型经济转变为内向型经济。

-7%

据海关数据显示,2015年中国货品贸易进出口总值24.59万亿元,较2014年下降7%。其中,出口14.14万亿元,下降1.8%;进口10.45万亿元,下降13.2%。

+11.1%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5年12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8635亿元,同比名义增长11.1%(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0.7%,以下除特殊说明外均为名义增长)。其中,限额以上单位消费品零售额15367亿元,增长8.6%。

-0.1%

据中华全国商业信息中心统计,2015年全年全国百家重点大型零售企业零售额同比下降0.1%,增速相比上年回落了0.5个百分点,也是自2012年以来增速连续第四年下降。

+10%

2015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551590亿元,比上年名义增长10%(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2%),增速比1―11月份回落0.2个百分点。从环比速度看,12月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增长0.68%。

国际 International

全球百货业夹缝求生

近日,美国百货巨头梅西百货、彭尼百货、塔吉特百货先后宣布今年将有关店计划,英国马莎百货也将关闭部分国际市场门店。从这些收缩计划可以看出,2016年全球百货业难以复苏。

在去年终结14家门店后,梅西百货今年预计关闭40家门店。西尔斯百货在关闭235家店后,仍持续这一策略。塔吉特百货的计划则是开发类似便利店业态的小型门店,并通过裁员、缩减各类支出等方式释放更多的资金,进行新业务领域的投入。

新加坡85%年轻网购者看重低价

近日,新加坡理工学院的一项调查显示,新加坡年轻人网购时对商品价格的重视程度超过质量。

这项调查是基于对816名15到35岁受访者的访问,目的是了解年轻人的网购习惯。其中,85.9%的受访者表示,他们更容易受低价影响;47.3%的受访者选择了产品质量;95.8%的受访者指出,如果某一商品在本国没有售卖,这便是最大的网购动力。更有趣的是,这项调查还指出了男性和女性网上购物行为的不同―女性普遍花更多的时间搜索,而男性则是通过网购花费更多的钱。

卢旺达二手服装进口禁令

近日,卢旺达贸易与工业部长弗朗索瓦・卡宁巴禁令,禁止卢旺达继续进口二手服装,借以保护本地的纺织业。

但对大多数卢旺达人来说,这一政令并不令人欣喜。因为卢旺达服装市场的大多数生意人都是从事二手服装贸易,并且从美国、欧洲和亚洲进口二手服装,卖给卢旺达当地人。

据统计,2015年卢旺达进口服装共花费约8000万美元,其中二手服装的进口花费1500万美元。卡宁巴表示,为了降低巨大的成本,有必要号召各方共同努力来推动当地服装业的发展,使其能够满足卢旺达的市场需求,同时也能降低当地青年的失业率。

声音 Speech

“2016年对市场而言将是非常困难的一年,市场可能进一步下跌。如果市场有一个真正的底部,那这个底部将在今年被多次测试。

中国对于全球经济而言仍是最重要的国家。中国拥有非常庞大的外储积累,在世界经济中承担的责任越来越大,但面临的问题也越来越棘手。

不论对于中国本身还是全球经济而言,如果中国能采用市场经济的解决方式来应对现在的问题,无疑更为有利。”

―被全球投资者奉为“神”一般的投资大师索罗斯去年退休沉寂一段时间后,近日频繁喊话。

“中国经济势头正在变好,今年会比去年好。因为新的人口红利正在形成,且数量也是惊人的。预计中国经济增速将进一步从7%下降至6.5%,直到以后长期保持5%―6%就行了。”

―著名经济学家、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名誉院长厉以宁,在近日采访谈到对中国经济的看法。

“无印良品的目标是成为一个‘竞’而不‘争’的企业。足球、篮球等运动属于‘争’的运动,若是对手出现失误或是打入乌龙球,我们会幸灾乐祸;而田径、马拉松等则属于竞的项目,当对手跌倒时,我们绝不会感到开心。”

―1月14日,日本良品计划现任社长金井政明在以“基于企业理念的经营管理”为主题的演讲中,阐述了无印良品的战略和理念。

“‘双十一’期间,70%的商家是新实体,这些企业在3年前都没听说过,它们完全是按照新人类的消费需求出现的。所以,不是实体不行了,是你的实体不行了;不是零售不行了,而是你们家的零售不行了。”

―1月10日,马云在浙商总会“2016浙商经济形势分析研判会”上表示,想真正了解市场,就必须要接近年轻人。

“互联网+本质上加的是实体企业,这是实体企业的主场。2016年,更多实体企业转型互联网的O2O模式将可能逐渐崛起,并在未来成为主流。”

―苏宁云商集团董事长张近东在近日采访中表示。

媒体报道 Media Reports

《时尚头条网》2016-01-19

千禧一代成为全球奢侈品消费主力2015年境外消费超1.5万亿

根据德国市场调查机构GfK最新的一份调研报告显示,2015年中国游客支出为229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5万亿)。其中,部分金额也花费在香港或东南亚国家,比如泰国和台湾,这些地方并没有太多奢侈品牌门店;同时前往欧洲、北美、韩国和日本的游客数量也在增长。这不仅再次说明了中国游客的重要性,在旅游趋势和支出方面的数据也对奢侈品牌营销目标的指向有所启发。

如今奢侈品行业需要了解如何吸引中国游客群,并熟悉不同的年龄层,以帮助品牌更好地制定营销策略。而在中国出境游客中,有半数年龄在15岁至29岁之间,37%的人在30至44岁之间。

此外,这项研究还指出,66%的中国千禧一代属于高收入阶层,预计在未来几年内,收入将进一步增加。中国千禧一代人群数量和财富的增长将使其成为对品牌最有利可图的潜在消费群。

《销售与市场》2016-1-15

让O2O们死个明白

在O2O领域,最早出现的模式往往是如外卖O2O、上门美业之类的高频生活服务。而这些推出此类上门服务的O2O,则普遍是用“懒人经济”来包装自己的美好前景。

但在实际实践中,所谓的刚需并不存在。且不论体验场景如何,仅仅一个时间成本,也不过是压缩了顾客到线下实体店的路程时间,以及可能出现的排队时间。

无法和线下门店在服务上拉开差异,就难以挖掘这个既有的高频的存量市场。反而,走洗衣路线的e袋洗之所以能保持活力,恰恰源自尽管它是用高频低价来吸引用户,但其实挖掘的是一个增量市场,即在原有线下洗衣门店主要发力于中高档服装清洗业务之外,重点挖掘潘咳巳旱钠胀ㄒ挛锴逑矗这制造出了一个刚需。

《中国经济日报》2016-1-21

从达沃斯论坛看中国经济四大关注点

篇10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难;理性分析;中国

中图分类号:F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09)33-0109-03

目前,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是不争的事实,据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统计资料显示,2009年将有710万大学生面临就业问题,而6月份各大高校的初次就业率仅为45%,就业压力较大。那么我们回过头来想一下,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大学生就业难了?

一、两种教育观念的影响

近十年来,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先后受到新福特主义教育观念和后福特主义教育观念的影响,两种教育发展观念的出现有其特定的历史必然,但我们也要正视其带来的负面影响。

1 新福特主义的教育观念

新福特主义的教育观念认为,面对全球化背景下的知识战争,国家在教育方面也应该采取市场化,实行双向选择。让公立高校和私立高校在教育市场中彼此竞争,通过市场机制使学校之间优胜劣汰,以优质教育质量满足国家经济发展的需求。教育市场化可以使消费者选择那些劳动力市场所需求的工作岗位的课程,并解决人才和技术短缺问题。这样做可以保证劳动力市场的供求平衡,保证劳资双方为各自的利益都会积极投入教育培训资金。

面对经济全球化,世界经济步入知识经济时代,而当时的高等教育缺乏活力,高校办学没有动力,办学效率不高,在新福特教育观念的影响下,学者们纷纷提出了高等教育发展可以走市场化的路子,并列举了走市场化,面向市场办学的诸多好处。当时的高校也愿意这样做,由于长期以来的教育经费困扰,学校缺乏办学经费,老师福利未能得到有效改善,师资不断流失,大学选择了这种发展理念。

2 后福特主义的教育观念

后福特主义教育思想主张兼顾效率与公平,发展高技术、高工资、磁性经济的做法。认为知识、技能、国民素质是繁荣经济的关键,对该理念有力的经济学实证就是以舒尔茨为代表的人力资本理论。舒尔茨认为,人的知识和能力也是资本,而且是比物质资本更重要的资本,人力资本是凝结在人体中能够使价值迅速增值的知识、体力、和技能的总和,人力资本是经济增长的主要源泉,其投资收益率将远远超过物质资本的投资收益率。

人力资本理论的主要观点主要为:(1)人力资源是一切资源中的最主要的资源,人力资本理论是经济学的核心问题;人口质量重于人口数量,人力资源可以进一步分解为具有不同技术知识程度的人力类型,高技术知识程度的人力带来的产出明显高于技术程度低的人力。(2)人力资本投资是生产性投资,人力资本投资与国民收入成正比,人力资本投资的作用大于物资资本的投资。(3)人力资本投资是教育投资问题。不应把人力资本的再生产仅仅看作是一种消费。而是一种投资行为,且收益远大于物资本投资收益。(4)教育消费是一种行为,教育投资是人力资本投资的核心,教育投资是一种长期性投资,回报不定是及时的,可以在未来实现其内在价值和收益;教育投资以市场供求关系为依据,以人力价格的浮动为衡量符号。

正是在后福特主义教育观念和人力资本理论的支撑下,1999年经济学家汤敏向中国政府高层力荐扩招,他列举的理由主要是:(1)当时中国的大学生数量远低于同等发展程度国家的水平,18~22岁适龄青年入学率仅为4%,而菲律宾31%,泰国37%;(2)1998年国企改革,大量下岗工人进入就业市场,如果大量年轻人参与竞争,就业将面临恶性局面;(3)国家提出保持经济增长8%目标,扩招前经济增长率为7.8%,急需扩大内需,教育被认为是老百姓需求最大的对象;(4)当时高校平均一个教师仅带7个学生,有能力消化扩招;(5)高等教育的普及事关中华民族的整体振兴。

于是中国政府从1999年开始了高等教育的大众化的扩张,1999年扩招的时候,普通高校共招生159万多人,比上年净增45万多人,增长41.7%。普通本专科年招生数从扩招前1998年的108万,一路飙升到2008年的600万;扩招10年累计招生约为4010万,占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招生总数的75%。目前,高校在学人数2500万人,23%的毛入学率,规模世界第一,中国高等教育已步入大众化阶段。同时,我们每年的大学生毕业人数也在飙升,2009年高校毕业生达610万人,加之此前的100万未就业毕业生,2009年有710万名大学生面临就业问题。

3 新福特主义教育观念和后福特主义教育观念的诟病

新福特主义教育观念提出的以市场为导向的教育培训使学生存在双重风险:一是当学生接受完某一培训进入市场后,市场的需求变化了;二是现在的热门专业很可能在未来几年会消失,针对热门专业的培训是短期的、不确定性的。

按照新福特主义教育观念的指导,部分家庭不富裕的孩子会因为无力提供学费而失去上大学的机会,从而造成人力潜能的浪费。在中国扩招的前期,也确实出现了部分农村学生或是家庭困难学生上不起学,出现了上大学是压在老百姓头上的新的“三座大山”之一,在社会造成了较为恶劣的影响。而从结果预期看,教育市场化名义上提供效率和弹性的同时实际上“生产”出大量低技能的学生。在全球化背景下,教育市场化改革将产生大量的不具备人力资源价值的社会群体。

对后福特主义教育观念的主要批判有:其一,扩展高等教育的结果造成新的人才的浪费,在毕业的大学生中,只有极少数的人能够找到高技术、高工资的工作岗位。在大学生堆积的地区,高技能、低工资的现象同样存在。其二,当所有的人经过培训后都具备了高技术、高工资的工作岗位没有增加或是减少,同样解决不了就业问题。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一国的经济增长不能确保本国就业率的增加。这是因为一国的经济增长很可能是进出口贸易造成的,国内需求的增加很可能为别国创造了就业机会,而不是本国。其三,在许多国家,高工资,没有和高技能、高技术、高学历挂钩,收入与知识技术之间的关系会受到一国文化、政治、经济和社会因素的制约。

二、国家产业结构要调整

就业问题是社会问题也是经济问题,中国经济面临的主要问题是要解决自身的结构问题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问题。当前中国经济所面临的困难,固然有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但更主要的是我们自身结构不太合理的问题。如果一国推行违背比较优势的战略,那么在发展的早期阶段,经济体可能会经历一段有投资驱动的快速增长。然而现实表明,实

行这一战略的拉丁美洲国家和其他发展中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经济增长速度必将放缓,并最终导致经济停滞乃至危机的频繁发生。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在于,资源的错误配置、激励的抑制、预算软约束和寻租活动等会导致经济效率低而降低和经济剩余的耗竭,而这些剩余是投资所必需的。

禀赋结构是指资本、劳动和自然资源的相对丰富程度,发展中国家的禀赋结构的关键特征是:自然资源和非熟练工人相对丰裕,人力资本和物资资本相对稀缺。在缺乏人力资本和物资资本而富有非熟练工人和自然资源低而发展中国家,只有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业在开放、竞争的市场中才有比较优势。

基于以上分析,中国的经济发展仍然将长期处于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阶段,在产业的结构中,不可避免地要多发展诸如纺织、加工、制造等传统产业和劳动密集型的现代服务业。另外,一个企业只有根据由经济体的禀赋结构所决定的比较优势进行产业选择和技术选择,才会在竞争的市场中具有自生能力。在此前提下,企业进入劳动密集型产业,选择劳动密集度较高的技术,这将会创造出尽可能多的就业机会,并实现劳动力由传统部门向现代化的制造业部门和服务部门转移。

三、高等教育的结构有问题

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的动因是多方面的,这里既有国家经济和政治发展的需要,也有社会对高等教育需求的增长和高等教育自身发展的内在逻辑,而所有这些因素相互之间又直接或间接地联系在一起,其中经济发展和生产方式的变革起着根本的推动作用。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有关统计资料中可以明显看出,不同国家高等教育入学率与该国人均GDP水平有很好的相关性。中国学者分别以1960―1981年世界上人口在1000万以上的十个发达国家和十个中等发达国家为研究对象通过灰色关联度分析,也证明了无论是在发达国家还是中等发达国家高等教育入学率与人均GDP之间的关联度都很高,特别是与第三产业的发展有较高的关联度。这不仅说明了高等教育的发展需要以一定的经济发展水平为基础同时也说明高等教育在现代社会经济发展中日益重要的作用。研究表明,当人均GDP低于1000美元时,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在0%~10%之间;当人均GDP在1000美元。3000美元之间时,高等教育毛入学率绝大多数在10%~20%之间,平均值为14%;当人均GDP在3000美元一6000美元之间时,高等教育毛入学率绝大多数在15%~30%之间,平均值为22%;当人均GDP在6000美元~12000美元之间时,高等教育毛入学率绝大多数在20%~40%之间,平均值为30%;当人均GDP在12000美元以上时,所有国家的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均超过30%。

人保部有关调研报告指出,在工科专业里,机械电子、工程研发等专业仍然存在企业找不到合适人才的问题,而文科类、艺术类的困难则最为突出。然而,根据教育部最新出版的《中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简况》,2009年毕业的经济类本专科大学生有26.5万人,而管理类本专科毕业生超过百万人。

以上数据充分说明中国高等教育的结构不合理,一是规模结构偏大,超出了经济发展的水平。二是学生专业结构不合理,软专业学生较多,培养出来的学生不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结构不合理,加之个人人文综合素质下降,自然就造成了结构性失业。这些数据也进一步说明了中国经济还处于劳动密集型的禀赋结构,故大力发展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是不符合我们的比较优势的,提供不了大量的工作岗位,不能解决大批量的就业问题。

四、解决问题的办法

1 控制高等教育扩招的速度,改善高等教育的结构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副会长蔡克勇认为,高等教育的增长速度,应不高于或略低于国民经济增长的速度。有些地方盲目扩招,高等教育的增长速度实际已经超过了8%,有的地方更是高得离谱。这是不符合高等教育发展规律的。人大纪宝成校长也认为,在经历了连续八年年均24.3%的高速增长之后,现在中国高等教育的任务不应该是继续做大,而到了应该认真研究如何做强的时候了。

精英教育和大众教育要有严格的区分标准,虽然现在有“985”高校,“211”高校之分,但是还不够具体,以至高职高专想升本,教学型大学想办成综合性大学,综合性大学想办研究型大学,都不安于现状,都想提高身价。安于本位才能做好本职工作,这方面美国的分类标准就值得我们借鉴。

高等教育的发展要有前瞻性,我们不能老是向“钱”看,大学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精神堡垒,在这个传授知识,生产知识的殿堂,若是都没有了理想,那是很危险的。我们的高等教育发展要分层,要有结构上的调整,现在的大学趋同化很严重,千校一面,没有特色。

2 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

高校扩招的同时,教育改革没有跟上,造成高校毕业生不适应社会或者不是社会需要的人才,是目前大学生就业难的核心问题。从大学问题回到中国问题本身,甚至追溯到某些人类问题,这是中国大学改革必然面对的改革取向问题。当初我们扩招是为了促进经济发展,解决社会问题,维护社会稳定,可是现在我们仍然面临着维护社会稳定的难题,大学生的就业问题解决不好,我们将面临最大的稳定问题。

3 调整产业结构

我们必须要用改革的方法调动市场自我运行能力,用政策去引导市场按照社会经济效益最大化来调整,而不能够由政府直接来调结构。调结构最大的关键点就在于,是靠政府直接用行政手段来调结构,还是政府用政策引导、用价格信号和市场机制,通过对企业的优胜劣汰来实现结构调整。

在上文的分析中,我们说到了中国经济结构仍将长期处于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的禀赋结构,我们要正视这一客观现实,2008年中国的人均GDP为2 60美元;美国人均GDP为45594美元,中国的人均GDP是美国人均GDP的5.79%。人均收入是经济体中资本和劳动的相对丰裕程度的一个很好的变量。我们还得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的加工制造产业,纺织业,发展劳动密集型的有技术含量的现代服务业,因为这符合我们的比较优势,在国际市场经济竞争中有优势,同时还能带来大量的就业岗位,解决人口压力,就业压力问题。我们不能老是让大学生去挤占农民工的就业空间,要还原就业层级,做到人尽其才,否则,我们还会重演今天的难题。

4 树立高等教育科学发展的理念